《5的认识》教案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02-18 03:03:08 教案

《5的认识》教案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读写数字5,并能数出5以内的物体数量。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学*数字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小圆片、小正方体、数字卡、铅笔、多媒体课件、白纸

  活动过程:

  一、情景激趣。

  师:小朋友,喜欢漂亮的小金鱼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金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们有多少条,好吗?播放课件。课件内容:鱼缸里有四

  只小鱼游来游去的玩耍,换一幅场景后,一个小男孩又放了一只小鱼。出示问题:现在有几条鱼啊?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鱼缸:(里面有4条鱼)师:小朋友,我们来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鱼,好吗?(老师边引导数边在黑板上贴小圆片)

  2、教学认识“5”

  教师又出示一个里面有1条金鱼的鱼缸,将两个鱼缸并列放在一起,问:现在一共有几条鱼啊?教师用另一种颜色的圆纸片在4后加1个。(让幼

  儿认识到比4多1就是5和4过后就是5)

  3、认识5的组成

  数出下列每组图形中物体的数量。

  4、找一找

  让幼儿相互看一看,摸一摸,看看身体哪些部位的数量是5?

  三、我是小画家

  教师展示自己用5个图形组合的图形,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个物体,但图形的数量必须是5个。

  四、游戏活动:(站圆圈)

  教师在室外操场上画若干圆圈,幼儿围成一个大圆,然后师生一起数:1、2、3、4、5,当数到5时,幼儿迅速站到圈里,每个圈只能站5人。给站得快又好的小朋友进行奖励。

《5的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4和5的组成,能够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2、经历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任务:

  1、通过动手操作、练*等形式完成对目标1的检测。

  2、通过口头提问、练*等形式完成对目标2的检测。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直观地了解4、5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设置多种问题情境来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经历具体抽象的探索过程。所以我采用谈话法、观察法、演示法、练*法等教学方法,并且使用数学课件、教具图等直观教具。

  关于学法,新课程的最高理念为: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学生应该成为学*的主人,学生可以做到好学、乐学。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并且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方法。学生经历了探索、交流的过程,才能牢固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教学过程:

  一、忆旧迎新 趣味导入

  出示课件,复*巩固。

  二、利用情境 探索新知

  1. 情境导入

  师:大家复*得真好,大家掌声鼓励鼓励自己。

  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一个学生主动示范)

  师:那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师:现在你能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数的组成。(板书课题:分与合)

  2. 探索4的组成

  出示篮子和向日葵的教具,孩子们上台来分一分,摆一摆,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

  3. 了解4的组成

  总结孩子们摆的结果,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组成4.

  4. 探索5的组成

  出示盘子和玉米的教具,孩子们上台分一分、摆一摆。

  5.师生共同玩猜球游戏,探索3的组成

  三、自学指导 展示评价(对数游戏)

  对数游戏:介绍游戏规则:老师报4,同桌一人说我出1,另一人说我出3,两人一起说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这样既可巩固有关数的分与合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四、引导总结 交流收获

  出示4和5的组成的教具,孩子们读一读,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五、巩固诊断 夯实基础

  出示练*题。

  课堂总结:

  你今天都学*了什么?能不能回家跟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

《5的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数出数量是5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5.

  2.了解5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掌握5的组成.

  3.进一步理解序数概念.

  4.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惯.

  教学重点

  理解5的含义,掌握5的组成.

  教学难点

  掌握5的组成.

  教学过程

  复*引入

  师:同学们,在前面我们都认识了那些数?谁能按顺序说一说?

  生:1、2、3、4.

  你还记得这些数是由几和几组成的吗?

  出示卡片,学生回答.

  师:我们认识了4以内的数,今天该认识几了?

  对!今天我们就来学*“5的认识”.(板书课题)

  探索新知

  1.建立5的概念

  出示教材第19页的主题图.

  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图上有几位*叔叔?几匹马?几枝枪?

  师:这些人和物,他们的个数分别是5,因此都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板书:5)

  学生读:5.

  问:5的样子像什么?

  生:像钩子.

  师:你能用小棒摆出这样的图形吗?(出示一个五边形)

  师:你用几根小棒摆出了这样的图形?下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演示动画“数数5”).

  问:你还能用手中的学具表示5吗?

  学生任意摆5,然后进行汇报.

  2.了解5以内的数序,比较4和5的大小.

  老师拨珠学生数数:1、2、3、4、

  问:再添上一个珠子是几?

  师:4添上1是5,那么5去掉1是几呢?5应该排在谁的后面?演示课件“5的认识”

  师:1个点子用几来表示?(出示“1”)2个、3个、4个、5个哪?

  问:这几个数的顺序是什么?

  生:1、2、3、4、5.

  问:你会倒着数吗?

  出示p19 方块图(一).

  师:我们来数一数,左边有几个方块?右边有几个方块?

  老师演示,学生数数:1、2、3、4.(板书:4)

  1、2、3、4、5.(板书:5)

  问:4和5比,谁大?中间应该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打手势,老师板书:<

  出示p19 方块图(二).

  问:左边有几个方块?右边呢?(板书:5 4)

  问:5和4比,谁大?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打手势,老师板书:>

  3.教学5的组成

  师:请你拿出5根小棒,把它分成两部分,看有几种分法?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5是由哪两个数组成的?

  全班汇报:

  问:看到这两个5的组成图,你还能想到什么?

  师生对口令,练*5的组成.

  4.区分基数与序数概念

  出示P20 赛跑图(图片“赛跑图”)

  师:小朋友们在进行长跑比赛,看,他们跑得多用力呀!

  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比赛?谁排在第5?排在第3的是谁?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儿排在第几?穿红上衣的小男孩儿呢?

  5.指导书写

  师:我们了解了5的含义,知道5在生活中到处可以见到,那么怎样才能把5写好呢?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演示动画“5的写法”)

  学生练*写5:先描红,后独立书写.

  巩固练*

  1.说数的组成:两人一组,对口令.

  2.填空

  (1)

  (2)

  3.写数练*

  在本子上写1、2、3、4、5.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5的认识》教案3篇扩展阅读


《5的认识》教案3篇(扩展1)

——1-5的认识教案3篇

1-5的认识教案1

  设计意图: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因为序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又有顺序性,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呢?我尝试用幼儿感兴趣的小动物和住楼房这个幼儿已有的经验为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主探索、学*,并能为以后学*10以内的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目标:

  1、认识序数1——5,初步了解序数的意义。

  2、初步感知序数的顺序性,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活动准备:

  教具:动物与房子

  数字卡片、扑克方格

  学具:动物与房子

  图色卡、油画棒、扑克牌(四个花色1——5)、《操作册》

  知识准备:幼儿知道1——5层楼层的上下关系

  了解每层楼标记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听音乐进行情景静心

  教师轻声创设情景(我们向森林里出发,走过草地,来到小河边,要过独木桥,请小朋友把双手伸*,走过独木桥,把手放下来,我们来到了一片森林里。)

  二、集体活动

  1、感知序数1——5、“森林里有座楼房,咱们来看看它有多少层吧”

  出示楼房,引导幼儿为楼房标记层数并贴上数字卡。

  2、了解序数的意义

  老师说出动物住在几层,请幼儿帮动物找家(要求幼儿说出标记几的是第几层)"屈;老师.教,案网出处"

  3、感知序数的顺序性

  提出疑问:要去小狗家,该怎么走呢?(提出去别的动物家的走法)

  三、操作活动

  1、传学具(采用自己留一份传给小朋友的方法)

  2、请幼儿将自己的小动物住进楼房(幼儿自己操作)

  按要求定对“你的小兔住几层”一样的举手,不一样的说说自己的在几层

  3、收拾学具

  依次听老师的指令讲学具放进学具袋、按要求收学具(如第一组请第2个小朋友收学具等)

  四、分组活动

  第一组:扑克找家

  (按花色和顺序给扑克找到对应的方格)

  第二组:涂色练*

  (要求幼儿按老师提供的图示进行涂色)

  第三组:完成《操作册》练*

  完成后,各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练*的结果

  五、活动结束

  请幼儿听老师的要求,依次序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蒙氏数学活动,开始的静心活动,让幼儿在想象的宁静环境中进入活动,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集体活动给幼儿一个初步感知的过程,教师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了合理的提问和引导,让幼儿对序数1——5有了基本的方向性和顺序性的理解;操作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进一步感知序数,在“住楼房”的环节中,教师没有局限幼儿,而是让幼儿自己操作,跟了幼儿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也让活动更有灵活性;分组活动是蒙氏数学活动的又一个亮点,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给予不同的操作材料,让不同水*的幼儿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在这一活动中也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序数的意义;在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教师都随机的结合了对序数的认识,比如让几组的第几个幼儿回答,调动了每个幼儿的兴趣,活动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采用了让幼儿自主操作获得直接经验的方式,适合幼儿发展的规律。

1-5的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14—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认识1—5各个数字。

  2、培养学生数字的形成概念,理解1—5的实际数量。

  3、培养学生初步了解1—5的数序。并能正确读写1—5各数学。

  4、利用“野生动物”图,初步培养学生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受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认识每个数的实际数量及正确规范地书写1—5各数。

  教学难点:

  认识数字的实际数量表示意义。

  教具与学具:

  电脑,各种动物图片、及小棒、计算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教学

  教学构思:

  通过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能够生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积极性,进一步开拓学生学*思路。

  1、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游动物园?喜不喜欢?(喜欢)

  (接着电脑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谁能把整幅图意说一说?

  生:这幅图画的是老师带学生去游动物园。

  师:那么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除了动物以外还有什么?

  请同学们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到远逐一观察

  2、分小组讨论:每4个人分一小组进行讨论。(5分钟后汇报)让他们大胆发现、探讨。

  3、结束讨论,引导学生作全面回答。

  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各几只?

  生:图上有1头大象,有2头牛,有3只长颈鹿,有3匹马,有4只小鸟。

  师:图上1头大象,2头牛,3匹马,3只长颈鹿,4只小鸟各用表示?谁能用手指指给老师看?

  生:1头大象指1个手指,2头牛指2个手指。3匹马指3个手指,4只小鸟指4个手指。

  师:图上除了动物园里面动物外,还有什么东西?

  生:天空上飘着4朵白云,挂着一个太阳。

  地面上有2棵树、5朵红花、4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一共5个人。

  4、结合学生不同回答,教师逐步提问题

  师:刚才图上所出现动物的只数,天空上白云,地上花朵及人,各用什么数字表示?

  生:各用“1 2 3 4 5这些数学表示的。

  5、引导学生结合图幅选出与图片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发现贴在黑板上的图片及数字卡片是否有杂乱,需用什么方法整理,根据整理的结果,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发现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吗?

  6、分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生:从小到大排:1、2、3、4、5 5前面有1、2、3、4 4个数。从大到小排:5、4、3、2、1 和3相邻两个数是2和4等等。1后面有2、3、4、5 4个数

  师:你回答真棒,很有想象力,是个聪明的孩子。

  7、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概括数字卡片多少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例如:卡片是 , 让学生摆出4根小棒)进一步了解各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师巡视,摆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8、指导书写

  设置好田字格,指导学生写数字。

  (教师及时表扬会写的同学,对于格式错的进行指导。)

  9、总结过程

  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给予指导。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生:①今天我们学*1、2、3、4、5 5个数字。②也学*它们的顺序和5个数字的表示意义。③学*5个数字书写。

  师:你们回答的真棒!棒极了!

  二、巩固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 2、设置游戏情景 3、选择题)

  教学构思:通过设置数字迷宫,游戏情景,选择题的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学*兴趣,达到听、说、动的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进行学*巩固。(出示打乱卡片)

  ①提问题:你们看到什么?请你们找出本课学*的数字。再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②请同学们在排列好数字下面相应拨出计数器上珠子各几颗。

  ③同学们进行比较总结。

  2、设置游戏情景,切入学*兴兴趣。

  ①老师报数,学生摆出数字卡片,再让他们进行不同顺序排列。

  ②进行说、摆、看的训练。

  例如:一个同学说数字了,另一个同学摆出表示3的物体,同时拿出3的数字卡片。

  3、选择题

  看下面各图,选出与图相应的数字在前面圆圈涂上颜色。

  4只小鸟 01 02 05 04

  03 04 01 02

  04 01 05 03

  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1-5的认识》这节课中,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新授知识中,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摆一摆,采用同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或根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并且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拨一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知道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写一写,先由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说一说,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最后设计了多种多样的练*和游戏,使学生加深了对1—5各数的认识,把数学与活动密切联系。例如:设置进行“说、摆、看”的.训练这一题,充分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树立学生学*数学的信心。

  这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上过于死板、不灵活。

  比如,讲1—5各数的认识时,采取的是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哪动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1—5各数表示。学生都很容易地能从图中找到,并能说出,然后再到现实生活中找一找这些数,这一过程1、2、3都教完了,到4、5时就没必要再重复了,可以直接写出了。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使孩子产生厌烦的感觉。

  2、在教学形式上,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体现学生探究合作意识,没有达到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气氛。

  比如,让学生拿小棒表示1—5各数的数量,由于把时间都浪费在从现实生活中找可以用1—5各数表示物体数的活动上,所以学生动手摆小棒时所用的时间就显得很紧,学生摆得不成功,教师也没有时间去指导,这样就导致学生探究合作的过程很失败。

  3、我个人在授课时,教态过于严肃,语速过快。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步入校门,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老师的教态要和蔼可亲,面带微笑,要尽量用接*他们的生活的语言、行动来传授知识,这样他们就会乐于接受你,接受你的同时,也就接受了你教授的内容,这样他们就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他们就会学的快,学得通,学得懂。如果教师过于严肃,孩子就会感到紧张、害怕,那他们对所学的内容大多数记不住、记不清、学不会,这样就会导致这节课上的不足。

  由于孩子年龄太小,组织教学方面应下大力度,多增加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幼儿会更加喜爱,在认识的前提下,应加深对1-5五个数字的组成,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对数字的组成很成问题,很多孩子很难将形象的实物抽象成数字,在头脑中建立数感,对于有的孩子不成问题,但少数反映慢的孩子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训练。

1-5的认识教案3

  活动设计背景:

  我园小班幼儿多居于乡下,个别幼儿不会数数、不会按顺序读数、有些幼儿喜欢读数可是老把数字的顺序搞混淆。孩子们的年龄偏小,农民一年四季只有冬季有时间,针对乡下的种种局限因素,为了使幼儿能够很好的掌握科学领域的数学部分,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幼儿体会与同伴游戏时候的欢乐,喜欢做游戏。

  2、认知目标:会认读数字宝宝1—5。

  3、能力目标:能大声地读出数字1—5中的某一个简单的知道数字宝宝的笔画。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能认读出数字1—5。

  教学难点:幼儿能够大胆的读出数字1—5之间的任何一个。

  活动准备:

  数字宝宝卡片1—5各一张、数字宝宝的纸手套若干、数字挂图、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手指游戏,引导幼儿认识手,并且知道小手的手指数量。

  二、基础部分

  我们有两只小手,每只小手上有5根手指头。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数一数。!(教师导幼引儿伸出自己的手,和老师一起数一数。)数完手指以后,出示数字卡片。请小朋友来认一认这是数字几。鸭妈妈生了5个鸭蛋,最*要孵出鸭宝宝了。请你看一看它孵出了几只。按照这样的程序从一到五鸭妈妈孵出了五只鸭宝宝。把相应的数字1—5贴在鸭宝宝的下面。教师把数字挂图以及相应的有数量的图片出示在黑板上,带领幼儿说儿歌,识记数字1—5。儿歌:

  1像粉笔会写字

  2像小鸭水里游

  3像耳朵听声音

  4像小旗迎风飘

  5像钩子能买菜

  (教师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幼儿可以很上口,便于记忆)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请幼儿将纸手套戴在手上,找出和自己手套上相同数字的伙伴,并且唱出找朋友的儿歌。然后带领幼儿说儿歌。整理教具下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选课的内容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一点点的偏难。只是简单的认识数字1就可以了!这节课的内容其实可以作为主题教学,可以在一到二星期上完本节内容。大部分的孩子对于数字1—3记忆的比较清楚,到数字4、5的时候就有点难了,有些孩子记不清楚顺序,这就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老师需要下去在更深层次的研究本节课如何让孩子能尽快的认读出数字1—5。上课期间,有一部分的孩子注意力不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环节与环节之间的紧密程度,以及孩子在课堂上的反映情况。都是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本人自己觉得这节课的效果不是很好,有一些常识和自己的目标完成的不是很理想。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接受能力,以及孩子的喜欢的教学方法都是这节课的弊端。以后上公开课,需要先了解清楚孩子们更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以及孩子们对课程的方式方法喜欢的程度来设计主题教育。这节课整体还可以,没有考虑到用更好的更直观的方式方法来教育孩子,可以试图用一下PPT做一个课件,再加上直观教具我想这节课或许会比第一次上的更成功。让小班的孩子知道简单的笔画应该是中班的课程了,此观点不提倡。


《5的认识》教案3篇(扩展2)

——《0的认识》教案3篇

  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学,学生初步认识0的意义.

  (二)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三)学会0的写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0的意义及有关0的加、减法.

  难点:0的写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3个放大的茶碗、茶盘图、气球图、蜡笔盒图、放大直尺.

  (二)学具:每人准备一把小直尺;0~5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看图写数:

  2.填空:

  3.口算:

  4+1= 2-1= 3-2=

  1+2= 2+2= 5-1=

  3+2= 5-4= 3-1=

  (二)学*新课

  启发谈话:盘子里有两个杯子,用数字2来表示,盘子里有一个杯子,用数字1来表示.如果盘子里一个杯子也没有(出示)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时肯定会有同学说出用零来表示)对!用零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认识0.

  师说:盘子里一个杯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

  师说:这个数字读作“零”,“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但它表示什么呢?(表示没有)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意义.

  师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回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你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议论,看谁说得最好.

  议论后,指名4~5人说.

  (2)拿出自己的小直尺.

  师说: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

  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3)出示直尺放大图.

  师说: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师问: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

  齐读:0~5,5~0.

  (4)指导0的书写.

  老师边范写边说: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写成椭圆形.

  自己在课桌上练*写0,注意笔顺.

  在书上练*格描写0.

  2.学*有关0的加减法.

  (1)学*同数相减等于0的减法.

  出示小朋友拿气球图:

  师问:

  ①第一幅图中的小朋友手里有几个气球?

  ②第二幅图中的小朋友手里有几个气球?

  ③把这两幅图连起来看,是什么意思?(小朋友手里原来有2个气球,飞起2个)

  ④原来有2个气球,飞起2个,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还剩几个?)

  ⑤求还剩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2-2=0.

  指名说:算式中的2,2和0各表示什么?

  ⑥2-2=0为什么用0表示?

  师说:2去掉2就没有了,所以用0表示.

  摆一摆:

  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桌上先摆3根小棒,再拿走3根,还剩几根?

  算式怎么列?板书:3-3=0.

  齐读:2-2=0,3-3=0.

  师说:你们还能想出几减几等于0的题吗?

  学生说,老师板书:

  1-1=0 5-5=0

  4-4=0 0-0=0

  师说:这些都是同数相减得数是0的题.

  (2)学*一个数加0或减0.

  出示蜡笔盒图:

  师问:

  ①左边盒里有几支蜡笔?右边盒里有几支蜡笔?一共有几支蜡笔?

  ②求一共有几支蜡笔,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0=4.

  指名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老师把两个盒子调换位置:

  师问:

  ①谁能看图再列一道算式?

  指名说,板书:0+4=4.

  ②4加0为什么还等于4?(因为4加0就是4加没有,还应该是原来的数.)

  ③那2+0,5+0,0+3呢?

  师说:这几道题都是一个数加零的加法.

  想一想:一个数减零应怎么算呢?


《5的认识》教案3篇(扩展3)

——《1-5的认识》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4和5的组成,能够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2、经历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任务:

  1、通过动手操作、练*等形式完成对目标1的检测。

  2、通过口头提问、练*等形式完成对目标2的检测。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直观地了解4、5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设置多种问题情境来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经历具体抽象的探索过程。所以我采用谈话法、观察法、演示法、练*法等教学方法,并且使用数学课件、教具图等直观教具。

  关于学法,新课程的最高理念为: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学生应该成为学*的主人,学生可以做到好学、乐学。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并且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方法。学生经历了探索、交流的过程,才能牢固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教学过程:

  一、忆旧迎新 趣味导入

  出示课件,复*巩固。

  二、利用情境 探索新知

  1. 情境导入

  师:大家复*得真好,大家掌声鼓励鼓励自己。

  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一个学生主动示范)

  师:那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师:现在你能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数的组成。(板书课题:分与合)

  2. 探索4的组成

  出示篮子和向日葵的教具,孩子们上台来分一分,摆一摆,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

  3. 了解4的组成

  总结孩子们摆的结果,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组成4.

  4. 探索5的组成

  出示盘子和玉米的教具,孩子们上台分一分、摆一摆。

  5.师生共同玩猜球游戏,探索3的组成

  三、自学指导 展示评价(对数游戏)

  对数游戏:介绍游戏规则:老师报4,同桌一人说我出1,另一人说我出3,两人一起说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这样既可巩固有关数的分与合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四、引导总结 交流收获

  出示4和5的组成的教具,孩子们读一读,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五、巩固诊断 夯实基础

  出示练*题。

  课堂总结:

  你今天都学*了什么?能不能回家跟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14—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认识1—5各个数字。

  2、培养学生数字的形成概念,理解1—5的实际数量。

  3、培养学生初步了解1—5的数序。并能正确读写1—5各数学。

  4、利用“野生动物”图,初步培养学生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受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认识每个数的实际数量及正确规范地书写1—5各数。

  教学难点:

  认识数字的实际数量表示意义。

  教具与学具:

  电脑,各种动物图片、及小棒、计算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教学

  教学构思:

  通过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能够生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积极性,进一步开拓学生学*思路。

  1、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游动物园?喜不喜欢?(喜欢)

  (接着电脑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谁能把整幅图意说一说?

  生:这幅图画的是老师带学生去游动物园。

  师:那么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除了动物以外还有什么?

  请同学们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到远逐一观察

  2、分小组讨论:每4个人分一小组进行讨论。(5分钟后汇报)让他们大胆发现、探讨。

  3、结束讨论,引导学生作全面回答。

  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各几只?

  生:图上有1头大象,有2头牛,有3只长颈鹿,有3匹马,有4只小鸟。

  师:图上1头大象,2头牛,3匹马,3只长颈鹿,4只小鸟各用表示?谁能用手指指给老师看?

  生:1头大象指1个手指,2头牛指2个手指。3匹马指3个手指,4只小鸟指4个手指。

  师:图上除了动物园里面动物外,还有什么东西?

  生:天空上飘着4朵白云,挂着一个太阳。

  地面上有2棵树、5朵红花、4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一共5个人。

  4、结合学生不同回答,教师逐步提问题

  师:刚才图上所出现动物的只数,天空上白云,地上花朵及人,各用什么数字表示?

  生:各用“1 2 3 4 5这些数学表示的。

  5、引导学生结合图幅选出与图片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发现贴在黑板上的图片及数字卡片是否有杂乱,需用什么方法整理,根据整理的结果,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发现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吗?

  6、分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生:从小到大排:1、2、3、4、5 5前面有1、2、3、4 4个数。从大到小排:5、4、3、2、1 和3相邻两个数是2和4等等。1后面有2、3、4、5 4个数

  师:你回答真棒,很有想象力,是个聪明的孩子。

  7、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概括数字卡片多少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例如:卡片是 , 让学生摆出4根小棒)进一步了解各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师巡视,摆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8、指导书写

  设置好田字格,指导学生写数字。

  (教师及时表扬会写的同学,对于格式错的进行指导。)

  9、总结过程

  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给予指导。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生:①今天我们学*1、2、3、4、5 5个数字。②也学*它们的顺序和5个数字的表示意义。③学*5个数字书写。

  师:你们回答的真棒!棒极了!

  二、巩固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 2、设置游戏情景 3、选择题)

  教学构思:通过设置数字迷宫,游戏情景,选择题的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学*兴趣,达到听、说、动的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进行学*巩固。(出示打乱卡片)

  ①提问题:你们看到什么?请你们找出本课学*的数字。再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②请同学们在排列好数字下面相应拨出计数器上珠子各几颗。

  ③同学们进行比较总结。

  2、设置游戏情景,切入学*兴兴趣。

  ①老师报数,学生摆出数字卡片,再让他们进行不同顺序排列。

  ②进行说、摆、看的训练。

  例如:一个同学说数字了,另一个同学摆出表示3的物体,同时拿出3的数字卡片。

  3、选择题

  看下面各图,选出与图相应的数字在前面圆圈涂上颜色。

  4只小鸟 01 02 05 04

  03 04 01 02

  04 01 05 03

  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1-5的认识》这节课中,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新授知识中,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摆一摆,采用同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或根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并且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拨一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知道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写一写,先由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说一说,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最后设计了多种多样的练*和游戏,使学生加深了对1—5各数的认识,把数学与活动密切联系。例如:设置进行“说、摆、看”的训练这一题,充分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树立学生学*数学的信心。

  这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上过于死板、不灵活。

  比如,讲1—5各数的认识时,采取的是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哪动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1—5各数表示。学生都很容易地能从图中找到,并能说出,然后再到现实生活中找一找这些数,这一过程1、2、3都教完了,到4、5时就没必要再重复了,可以直接写出了。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使孩子产生厌烦的感觉。

  2、在教学形式上,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体现学生探究合作意识,没有达到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气氛。

  比如,让学生拿小棒表示1—5各数的数量,由于把时间都浪费在从现实生活中找可以用1—5各数表示物体数的活动上,所以学生动手摆小棒时所用的时间就显得很紧,学生摆得不成功,教师也没有时间去指导,这样就导致学生探究合作的过程很失败。

  3、我个人在授课时,教态过于严肃,语速过快。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步入校门,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老师的教态要和蔼可亲,面带微笑,要尽量用接*他们的生活的语言、行动来传授知识,这样他们就会乐于接受你,接受你的同时,也就接受了你教授的内容,这样他们就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他们就会学的快,学得通,学得懂。如果教师过于严肃,孩子就会感到紧张、害怕,那他们对所学的内容大多数记不住、记不清、学不会,这样就会导致这节课上的不足。

  由于孩子年龄太小,组织教学方面应下大力度,多增加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幼儿会更加喜爱,在认识的前提下,应加深对1-5五个数字的组成,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对数字的组成很成问题,很多孩子很难将形象的实物抽象成数字,在头脑中建立数感,对于有的孩子不成问题,但少数反映慢的孩子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训练。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5的认识》教案3篇(扩展4)

——《4的认识》数学教案3篇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小班设计这个数学教案,教幼儿认识数字4,复*4以内数字的数数。教学的过程也遵循了先让小朋友口头说数,再说出总数,最后用变魔术(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按数字4取物,并且给予奖励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此课堂既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完成了数字4的学*,也激发了幼儿对学*数学的兴趣。

  二.学前分析:现在的幼儿基本上已经掌握基本的数字概念。一些简单的数字认识。所以进行数字4的教学就比较简单了。

  三.教学目标:

  1.会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4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2.认识数字4,知道它代表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感知并认识数字4。

  五.教学准备:

  1.关于学*数字4的PPT。

  2.准备一个箱子,装有4朵花,4只笔,4个小兔子玩偶,4个小球等等。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数字“4”,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黑板上这个数字4,你们觉得它长得像什么呢?”(幼儿:像红旗、小船、企鹅……)

  2.过程:(一)a.打开PPT,先放一张苹果的图片,提问小朋友有几个苹果;再加一张苹果的图片,再问幼儿;再加一张苹果的图片,继续问幼儿;最后再加一张苹果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总数(4个苹果。)

  b.(放香蕉的图片)用同样的方法手口一致点数4跟香蕉。

  c.(放草莓的图片)用同样的方法,请一位幼儿站起来数数,并说出总数。(说对了给予表扬,说错了就耐心指正。)

  d.(放西瓜的图片)用同样的方法,再请一位幼儿站起来回答。

  (二)a.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魔术箱,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待会儿老师会说一个数字和一样东西,请小朋友仔细听好了,老师会请一个厉害的魔术师来变魔术啦!

  b.教师:“四只兔子!”(请一位幼儿上台,去魔术箱里找四只兔子并拿出来,边拿边数,教师可以在一旁给予提示。幼儿拿对并且说对了的话老师奖励一朵小红花。)

  c.教师继续:“四只笔!”(方法同以上)

  d.教师再继续说:“四朵花!”(方法同以上)

  e.(教师观察幼儿学*的成果,根据实际情况或幼儿的兴趣来决定请几位幼儿上台尝试。)

  3.结束:今天我们一起学*了数字4,小朋友们都学*的非常好,也非常积极,所以老师要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送上一朵小红花。

  七.课堂延伸:

  要幼儿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复*数字4和4以内的数数,第二天来幼儿园跟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4以内的序数,并能从不同方向说出物体的排列次序。

  2、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

  3、愿意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学具:小动物、房子图片人手一套2、教具:大数卡一套、房子四座、小旗一面、四种小动物、小火车、双层汽车、画有高楼和四颗大树的图片一幅活动过程:

  一、用第几座的形式表示不同颜色的房子分别在第几座

  1、(出示房子)一共有几座?分别是什么颜色?

  2、红房子在第几座?你是从哪边开始数的?

  3、第三座房子是什么颜色?

  二、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巩固序数第一至第四。

  1、给小动物排队。

  (1)、房子里分别住着谁呢?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谁能帮它们排排对?

  (2)、谁排在第一个?小猴排在第几个?

  (3)、如果从右往左数它们分别排在第几个?

  2、(出示火车图)请小朋友送小动物上火车

  (1)、小鸭在第几节车厢?第三节车厢上的谁?

  (2)、谁能跟刚才小朋友放的不一样,现在它们分别在第几节车厢?

  3、动物捉迷藏游戏。

  (1)、小鸭躲在第几颗大树后面?你是怎么数的?

  (2)、第二颗大树后面躲着谁?那么第一颗大树后面又是谁呢?

  (3)、请一幼儿上来找,老师或幼儿把小动物藏起来。

  三、小动物住高楼,学*从下往上认识4以内序数。

  1、高楼有几层?你是怎么数的?(从下到上)2、请小朋友分别把小动物送进高楼,说说自己放的小动物住在第几层楼?

  四、送小动物上双层公共汽车

  1、汽车有几层?每层有几个座位?

  2、根据老师的要求把小动物送上汽车。

  五、幼儿操作请小朋友根据动物后面的数字把他们贴到相应的楼层。

  六、开火车出活动室。

  1、说说自己身上挂的是第几节车厢?

  2、根据身上的车厢号排成几列小火车出活动室。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4,理解数字4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2、进一步理解4以内数之间的量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教具:数字卡1——4数字卡 、4面小旗、4本书

  学具:雪花片人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认识数字1、2、3。(拍手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玩拍手游戏,老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小朋友看看是数字几,数字是几就拍几下手,看看那个小朋友最聪明了。(拍完后说说:数字几,你们拍了几下)

  二、学*4的形成

  1、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1)小朋友看看老师带什么来了?出示3面小旗,让幼儿说出小旗的*,并用手指比划出来。

  (2)提问

  如果再添上一面小旗是几面小旗?再出示1面小旗,引导幼儿说出3添上1是4。

  教师将讲述过程,幼儿操作,集体说出结果:3面小旗添上1面小旗是4面小旗。

  (3)、用同样的方法学*3本书添上1本书是4本书。

  (4)、教师将讲述过程,幼儿操作,集体说出结果:3本书添上1本书是5本书。

  (5)、教师演示,幼儿集体说说4的形成。

  三、复*3的形成

  1、拿雪花片(请小朋友拿3个雪花片,看看怎样变成4个雪花片,集体说说操作过程)

  2、变手指数量。

  四、初步认识数字

  1、问:4面旗子、4本书、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它们的数量(圆点、数字)

  小结:数字4可以表示4面旗子、4本书。

  2、请小朋友找找教室里有什么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


《5的认识》教案3篇(扩展5)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3篇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面图形基础上进行学*的,也是第二学段进一步学*角和其他*面图形的相关知识的基础。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角,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板认识直角,会用直角符号把直角表示出来;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用直角符号把直角表示出来;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教法:

  情景导入、谈话。学法:讨论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三角板、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一)教师活动:

  谈话: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许多物体,他们的面的形状是不同的,像黑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2)游戏中魔方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3)红领巾的面呢?

  (4)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面图形,今天我们再来学*一个新的*面图形--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学生活动:

  生:长方形

  生:正方形

  生:三角形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情景图:同学们,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现在请你拿出三角板、钟面等物体,在小组中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他们的角在哪里。

  (3)教师正确指导指角的方法。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并板书

  >

  (5)学生观察情景图。

  说情景,并在图中找角

  (6)学生小组中合作学*。

  (7)学生指角,感受角。(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角的特点和形状)

  (8)学生利用三角板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做角、感悟角的大小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想办法做一个角好吗?

  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小组内动手做角。(放轻音乐)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所做的角展示看。

  ∠∧∨>∟⊥

  四、组织练*,拓展延伸

  1、请你找出我们周围物体面上的一个角。(让学生走出座位自己找找生活中的角,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2、请你说出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明确角的特性)

  3、请你用学过的知识来做一个角。(动手做角,让学生更加懂得角的特性)

  4、自主练*2。

  5、请你数出下面图形共有几个角。

  学生边指边说

  生:顶点、边

  学生独立完成练*

  五、全课

  通过一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呢?

  1、学生谈收获。

  2、你们的收获真不少,其实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知识,希望你们课下多观察,将得到的收获应用到学*和生活中去,好吗?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通过复*学过的*面图形导入新课,将新知识的学*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之上,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的欲望。认识角后,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积累活动经验。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身边时时处处都有数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浙教版)第五册P1134135

  教材分析:

  根据教材的编排本节课是《角和直角》将为学生后继学*《射线和角》做基础。课本从红领巾、书本和五角星等实物上的角抽出角的图形,然后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试一试通过对角的动态变化,让学生形象的感知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大小与两边的**程度有关。直角是特殊的角,生活和生产中常常用到直角的知识,认识直角又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所以教材安排用三角尺量直角和画直角的内容,并将它作为本课时的重点。

  教材处理:

  经过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这样的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远远不够,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接受和理解的过程。所以我尝试着想是否能够将本节课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为《直角的认识》。针对第一课时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大小有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用纸创造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和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角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程度有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角,了解知识起点

  1、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会学什么?

  2、(这堂课要学*角)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听到过角吗?

  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指指看角在哪里?

  3、拿出三角尺,指一指角,摸一摸,碰一碰有什么感觉?

  (尖尖的,有二条线组成┅┅)

  4、学生试着画角。

  5、展示所画的角并评价:你认为这些图形是角吗?(由学生分类,并说说理由)

  (转动画的角)问是不是角?并说说理由(因为形状没有变)

  (教师选出典型的角并画在黑板上)

  是不是角?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1、尖尖的一点给它起个名字?(引入顶点概念)直直的线叫什么?(边)

  谁来说说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顶点有什么特点?边呢?(直直的)

  2、闭上眼睛,把角记在脑中。

  3、判断,并说说理由。

  ()()()()()

  三、画角

  1、看原先的角,说说有什么想法?那怎样画角?

  介绍画角方法(师画,先画出尖尖的一点,再在这一点上画两条直直的线)标出顶点和边。

  2、生再次画角(画出两个不同大小的角,并写出顶点和边)

  四、创造角

  1、用圆片。

  ①这上面有角吗?你能想办法创造出一个角吗?

  ②合作操作,拿出圆片,以最快的速度创造出一个角,并说说用什么方法创造了角,指出顶点和边。

  (折、剪、先画再折,直接画)

  2、用长方形

  ①长方形有几个角?

  ②如果剪上刀那角的个数会有什么变化?

  生说,并合作操作。

  3、介绍剪法:

  五、活动角,感知角大小


《5的认识》教案3篇(扩展6)

——《认识前后》教案3篇

  设计意图:

  让幼儿能正确的使用方位词:前、后。能用方位词正确完整的表述,并读准字音。

  活动目标:

  1、学*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

  2、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慢羊羊头饰一个

  2、灰太狼头饰一个

  3、喜羊羊头饰(与男幼儿人数相同)美羊羊头饰(与女幼儿人数相同)

  4、大树一颗(灰太狼藏在大树后面)

  5、小兔子和小狗娃娃各一个

  6、玩具若干个(分别放在小兔和小狗的前面和后面)

  7、创设活动情景:教师的一头坐着孩子,中间放上小兔和小狗,小兔的前面放上点玩具,小狗的后面放上点玩具,另一头放一颗树,灰太狼藏在树后面。

  8、经验准备:幼儿对灰太狼与喜羊羊的故事有所了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区分前面和后面。

  活动难点:

  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对数学活动感兴趣,学*正确使用方位词前后。能用方位词正确完整的表述,并读准字音。

  活动过程:

  1、做拍手律动,(上拍下拍前拍后拍)

  2、小手放腿上,小手藏起来,提问小手藏在了那里,藏在了后面。小手伸出来,现在你的小手在身体的那面,小手在身体的前面。

  3、提问:老师在你们的那面,老师在我们的前面。老师转过身去,提问:现在你们在我的那面,我们在老师的后面。

  4、现在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站在老师的前面,提问:现在xx小朋友在老师的那面,xx在老师的前面,在请一个小朋友站在老师的后面。提问:他站在老师的那面,他站在老师的后面。

  5、点一个小朋友,指定,请你过来站在我的前面,在请一个,请你过来站在我的后面,提问幼儿,我的前面有谁,我的后面有谁。

  6、引起兴趣:

  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

  师:小朋友,有没有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啊?在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你最喜欢谁啊?为什么?

  幼:我喜欢……

  师:嗯,那今天啊,韩老师来扮演慢洋洋村长,我们小朋友来扮演小羊,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好不好。

  7、电话铃响,懒洋洋村长接电话。

  师:(铃响后)喂,你是谁啊?哦,你是熊妈妈啊?你打电话找

  我懒洋洋村长有什么事?哦,你是说你家熊宝宝的玩具被灰太狼给偷走了,你想让我懒洋洋村长来帮你把玩具找回来是不是啊?那我问问我的小羊们愿不愿意帮你们!小样们熊宝宝的玩具被灰太狼给偷走了,你们愿不愿意帮熊宝宝吧玩具找回来啊。(愿意)熊妈妈,你听到了吗?小羊们都说愿意,那现在我们就开始准备来帮助你了。

  8、引导幼儿学*方位词

  师:现在这样灰太狼非常的狡猾,我们小样们现在要好好的教训一下他,等会儿和村长一起去抓灰太狼好不好,不过在去抓灰太狼之前,我要先考考你们,你们要是通过的话我才能让你们去抓狼,有没有信心。(有)听命令行动

  教师发号口令:

  现在所有的小羊听着,小男孩现在是喜洋洋,小女孩是美羊羊,现在听我口令。

  1)请所有的美羊羊走到自己的椅子后面。

  2)请所有的喜洋洋走到自己的椅子前面。

  3)请所有的喜洋洋向前走一步。

  4)请所有的美羊羊向后退两步。

  (好现在所有的小羊都回到座位上。)

  9、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方位词

  师:现在我慢洋洋村长要和喜洋洋一起去侦察敌情了,我们轻轻的走过去,看看灰太狼在哪里,然后悄悄的在心里面记着,一起出动去把它抓起来。

  村长带着喜羊羊轻轻的走去抓狼。

  喜洋洋出动抓狼,要求会说:在什么前面(后面)抓到了灰太狼。

  请美羊羊在旁观战,思考在什么的前面(后面)看到玩具的.踪迹。

  美羊羊出动,寻找玩具,要求会说:在什么前面(后面)找到了玩具。

  10、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师:(电话铃第二次响)喂,是熊妈妈啊!我们已经把灰太狼他们抓来了,而且还把熊宝宝的玩具找到了,嗯!你要和我们的小样们说谢谢啊!{熊妈妈说,谢谢小羊们}(不用谢)哦,好的,我知道了!再见!熊妈妈!

  师:熊妈妈说请美羊羊们把找到玩具放在熊宝宝的前面,请喜洋洋们把抓来的狼放在熊宝宝的后面。

  (幼儿上前按要求摆放。)

  11、游戏结束:我们的抓狼任务成功,表扬表扬自己。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结束以后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为了不使整个过程看起来太乱,在去寻找玩具和抓狼的时候我没有请完所有的小朋友,只是请个几个,由于过于紧张还给漏掉了一些个环节,导致整节课看起来过于简单,时间也显得太短,评课的时候领导和老师们提出的错误点和建议对这节课看来都很有用,通过评课这节课也显得条理更加清晰了,谢谢领导给了我这次机会,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加油的。

  设计意图:

  让幼儿能正确的使用方位词:前、后。能用方位词正确完整的表述,并读准字音。

  活动目标:

  1、学*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

  2、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慢羊羊头饰一个

  2、灰太狼头饰一个

  3、喜羊羊头饰(与男幼儿人数相同)美羊羊头饰(与女幼儿人数相同)

  4、大树一颗(灰太狼藏在大树后面)

  5、小兔子和小狗娃娃各一个

  6、玩具若干个(分别放在小兔和小狗的前面和后面)

  7、创设活动情景:教师的一头坐着孩子,中间放上小兔和小狗,小兔的前面放上点玩具,小狗的后面放上点玩具,另一头放一颗树,灰太狼藏在树后面。

  8、经验准备:幼儿对灰太狼与喜羊羊的故事有所了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区分前面和后面。

  活动难点:

  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对数学活动感兴趣,学*正确使用方位词前后。能用方位词正确完整的表述,并读准字音。


《5的认识》教案3篇(扩展7)

——圆锥的认识教案 (菁华3篇)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研究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探究能力,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本节课将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圆锥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难点是圆锥高的测量方法,因此,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测一测等活动,感知圆锥的特征,体验圆锥由面成体的过程,明确圆锥体和面之间的关系,学会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经历认识圆锥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圆锥模型 *板 直尺

  学生准备 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师: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的?

  预设

  生1:先研究它们有几个面,再研究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生2:先研究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再研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生3:先研究它们的组成,再研究它们的特征。

  2.导入新知。

  师:你们认识老师手中的这个立体图形吗?(出示圆锥模型)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探究新知

  1.探究圆锥的外部特征。

  (1)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教材31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中这些物体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

  生1:都有两个面,一个面是圆,一个面是曲面。

  生2:都有一个顶点。

  明确:图中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引导学生交流: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圆锥形煤堆、圆锥形粮堆、圆锥形帐篷、削过的铅笔头、铅锤等)

  (2)初步认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①结合圆锥形物体和圆锥模型认识圆锥的各组成部分。

  交流明确:

  a.底面:圆锥的圆面是圆锥的底面。

  b.侧面:圆锥的曲面是圆锥的侧面。

  c.顶点:圆锥有一个顶点。

  ②结合课件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师:你觉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为什么是这个形状的吗?

  预设

 生: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因为顶点到圆周上任何一点的长度都相等。

  2.探究圆锥的高。

  师:我们今天学*的圆锥有高吗?如果有,有几条?圆锥的高指的是什么?自学教材32页上半部分内容后回答。

  预设

  生1:圆锥有高,并且只有一条高。

  生2: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师:圆锥的高在哪?谁有办法让大家看到圆锥的高?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49~50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使同学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使同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目标:

  ◆提高同学实践操作、观察比较、笼统概括和逻辑推断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使同学获得胜利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同学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探索圆锥体积方法和推导过程。

  四、教具准备:

  不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实物和容器若干套;水、沙、米、橡皮泥;多媒体课件一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故事情景渗透转化

  上课伊始,师:你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多媒体屏幕显示画面)

  2、圆锥实物揭示课题

  ①教师出示一筒米,师:将这筒米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

  (同学猜测后教师演示)

  ②揭题:圆锥的体积

  ③师:在这堂课上,你希望学到哪些知识呢?

  (生自主回答,确立学*目标)

  师:好,我们一起努力吧!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直观引入直觉猜测

  ①教师演示刨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

  ②引导同学观察,并考虑:你觉得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体积之间有联系吗?你认为有什么联系?

  ③教师鼓励同学大胆猜测。

  2、实验探索发现规律

  (1)小组讨论填写资料单,有顺序地领取资料

  领料单

  圆柱体容器

  圆锥体容器

  实验资料

  1号

  2号

  3号

  1号

  2号

  3号

  水

  沙

  米

  (2)小组合作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实验方法

  发现结果

  第一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结论:

  (3)汇报结果,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报告单。

  (4)组际交流,得出结论:

  结论1: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结论2: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结论3: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3、电脑演示实验验证

  ①多媒体屏幕显示:

  ②照以上图示,橡皮泥做一做实验,进行验证。

  师:你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4、启发引导推导公式

  实验结果同样标明:圆锥的体积V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根据计算公式:V=1/3sh

  5、简单应用尝试解答

  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三)巩固练*,运用拓展

  1、基本练*

  计算下面圆锥的体积。(单位:厘米)

  2、综合性练*

  例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油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存整千克)

  3、实践性练*

  师:请你们将做实验时装在圆柱容器里的沙(或米)倒出,堆成一个圆锥形沙(米)堆,小组合作丈量计算它的体积。

  4、开放性练*

  一段圆柱形钢材,底面直径10厘米,高是15厘米,把它加工成一个圆锥零件。根据以上条件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得出哪些数学结论?(可小组讨论)

  (四)整理归纳,回顾体验

  1、上了这些课,你有什么收获?(互说中系统整理)

  2、用什么方法获取的?哪组表示最棒?

  3、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新的想法?还有什么问题?

  (五)开放时空,延伸课堂

  我们学校目前下在搞基建,操场上有好几堆圆锥形的沙堆,课余时间,各小组可以丈量计算这些沙堆的体积。注意*安噢!老师预祝你们胜利!

  五、课后反思:

  《数学课程规范》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同学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一改以前教师演示或在教师指令下实验的做法;采取提供同学资料和机会,引导同学自主探究的学*方式。具体表示在:

  (1)密切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富有儿童情趣。同学从熟悉的经典历史故事《曹操称象》中,理解了“大象”转化为“石头”的等量代换的数学方法,渗透转化的方法,为新知识作好铺垫和准备。又从刨铅笔直观引入,引发同学大胆猜测,同学的主动性,探究性得到培养。实验中的米、沙、水;最后,*题中又回归生活,延伸了课堂。

  (2)致力于改变同学的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在同学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和动手操作上,经过同学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解决了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堂中,启发同学提问,猜测,动手丈量,注重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体验到了胜利的快乐。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准备:学生利用教材附页制作圆锥。

  教学过程:

  一、复*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圆柱,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二、新课

  出示圆锥实物图,并从实物图中抽象出立体图形。师:像这样的形状叫圆锥,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着圆锥看一看,摸一摸,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圆锥有多少条高?为什么?(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

  (2)用一块*板水*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数时要读*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直角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小结:谁能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

  三、课堂练*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