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11-11 00:00:00 教学反思,数学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低年级的小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而理解一年或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选取了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单位,教学时,我把教材上提供的几幅有意义的日子的图片制成投影片,一张一张给学生出示,先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呈现的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的什么时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申奥成功、植树节、儿童节等有意义的日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把学生对数学的学*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感受到了数学学*的价值。

  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主动建构知识的*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活动。如观察年历时,让学生思考“一年有几个月”等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和身边的教育资源的作用。

  在教学24时记时法表示下午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惯。教师充分使用钟表模型和课件演示或学具,加强了对钟面的观察操作,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从而理解了24时记时法。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绝大部分学生对年、月、日知识有了充分的理解,学*兴趣也很高。但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组织不够,少数学生没有准备一张年历,教师也没有准备,只是课件出示了年历,学生观察不清,稍有些混乱,今后要加以改进。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2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存在问题:学生估算意识淡薄。学生的生活经验匮乏,尤其缺乏估算的机会,所以普遍觉得估算没什么作用,所以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要用估算。为此,只有明确要求估算时,他们才进行估算,没要求时一律精算,他们觉得精算更可靠,更有安全感!简言之,就是因为缺乏在具体情境中的估算体验,所以造成估算意识的淡薄,当然估算意识的培养非一时而蹙的,需要有长期的体验,才能逐渐培养起学生的估算意识。

  1.从生活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2.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创设情景,感受估算的简便,引导学生亲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探索,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题目:激流勇进票价6元,我们全班(56人)玩,大约付多少钱?选择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尝试中发现A.6×56,56看成60,6×56≈360(元);而6看成10,6×56≈560(元),多看了4个56,估算得太大不合理。

  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渐渐得出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在探索估算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

  课堂中上不足之处:对那些内向不喜欢发言的同学关注不够,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3

  一、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贴*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很多学生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剪纸课上,就已经会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左右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因此,现实中一些对称的图形学生在课前早已接触过,然而何谓“对称”,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鲜的。由此可见,如何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并建立“对称”的概念是我这节课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设计“出示一个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整个图形,在猜图游戏中最后出现半个花瓶,激发学生想办法剪出一个完整的花瓶”的这样一个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对称”概念,抓住对称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对“对称”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其在生活中如何判断对称现象提供方法。

  二、开展有序、有效的活动。

  1.首先在动手剪对称图形的活动中加深体验。

  “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尝试着剪一剪,当学生有不同的剪法时,可引导学生比一比:谁的剪法好?说说怎样剪,剪出来的图形才能对称?这样,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很自然地引出“对称轴”的概念。这一活动的开展,以激起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为前提,将观察、思考、操作有机的结合,充分感知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

  2.观察对称现象,感知对称图形。

  观察图片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接着当学生交流了“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时,教师追问:“你怎样证明它们两边都一样呢?”这时引导学生把图形对折后,发现图形的左右两边重合在了一起,只能看到图形的一半。这一活动的开展,是把学生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用对折的方法亲手验证。这一观察——讨论——动手验证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在充分的练*中巩固。

  给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名称以后,我没有更多的去强调定义。而是出示在学*和生活中常见的汉字、数字、字母、*面图形等让学生去判断是否是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等练*,让学生在练*中进一步去构建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有一个更准确、更深刻的了解。

  三、感受数学的美。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本节课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1)

——三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3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1

  长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一个感性认识及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求规则图形面积的第一课时,所以我把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在:

  1、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获得新知学*的过程;

  2、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从以下三个方面下手:

  一、复*面积单位中引入如何测量面积。让学生对面积的测量有一个动手试验的机会,体验面积是如何测量的,从中体验到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地去摆,再一个一个数,在现实生活中不方便,也不灵活,进而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比如知道长或宽等,能否利用一个什么计算公式,就能知道它的面积。适时引导学生从测量长方形卡片面积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与想法中,对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进行猜想,再想办法验证。

  二、动手操作中验证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以学*小组为单位,对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进行观察、归纳、验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理解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让其知其所以然。

  三、精心设计练*,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设计在练*中,让学生在练*中掌握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中熟悉、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但考虑到本班学生层次比较复杂,所以我在设计练*时,层次难度逐渐上升,让不同层次学生在练*中都能在原有水*上得到一定的发展。

  但作为年轻教师不管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经验,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看到孩子们不为所动,不能走到预设的路子上,不免心急,于是导致有些时候还是‘引’得太多,不能大胆地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显得对学生有束手束脚的感觉。

  回味着课堂上孩子们的合作探究,琢磨着这节课不顺畅的原因在哪里,我恍然觉得:这样的课其实就是真实的课,值得回味的课,值得反思的课,引领我更好发展的课堂教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2

  《新课标》强调“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要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就向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必须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题材。本课教学中,我一上课就再现“神六”成功发射的辉煌场面,一下子拉*了数学与生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对教师产生亲*感。而最后的总结可谓“经典”,将学生从课堂引向生活,不留痕迹,这样与开头相互照应,真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突出主体地位,创造了自然和谐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给他们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使教学活动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人人得到发展。

  本课中,在创设问题情景、呈现例题的表格之后,我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自己提出数学问题。提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主动发现,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的过程。同时,学生通过提出数学问题,也复*了简单的求*均数的有关问题。在复*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提出今天研究的内容:“两次*均每分钟拍摄多少张?”这样学生感到:今天学*的问题是由我提出来的,心里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尊重个体差异,设计了满足不同需求的练*

  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与社会文化氛围,形成了学生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持一种客观的态度,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对有特殊数学才能和爱好的学生可以为他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本课整个练*设计分为四个层次,既有巩固性的只列式不计算、列式计算的例题原型的还原,又有较高层次的拓展练*,层层递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在练*的方式上,既有笔算题、又有估算题,更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估算能力这一宗旨,可谓匠心独具,令人流连。

  思维深度延伸,激活了学生内在的发展潜能

  在求*均数应用题中,学生常常将两个*均数相加除以2,这是*均数应用题中极易出错的典型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能认识错误,选择出正确答案就行了,但我对题目进行了深度挖掘,引导讨论:

  1、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142+140)÷2?

  2、假如男生人数多一些,全班身高的*均数比141大还是小?为什么?

  3、假如女生人数多一些,全班身高的*均数比141大还是小?为什么?

  4、再让学生比眼力,猜测五年级四个班哪个班学生的*均身高最高?

  这样深入挖掘,有意识地对学生思维进行深度引领,将一条简单的选择题进行多次讨论,让学生享受到数学思维带来的乐趣!

三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3

  《轴对称图形》是苏教版第六册第7单元的内容。和*移、旋转一样,轴对称也是对图形进行变换的方法之一。

  本节课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个大范畴,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一年级认识方位与简单的*面图形;为以后学*简单图形旋转90°打下基础。本节课教材提供了民间剪纸,飞机、奖杯、*城楼等图片,加上教师课外收集到的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图片,为本课创设了一个具有强烈美感的氛围,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引出疑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物体的对称现象,抽象为*面图形后,是对称图形,本节课我们研究的是*面图形的轴对称现象。所以如何从物体的对称现象过渡到“*面图形”的对称,这是我急需解决的问题。教材似乎表达也不是很清楚。*城楼抽象成类似*的图像后,学生已能理解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但后面大量的练*都是以实物图来判断的。比如字母A、B、H和国家的**、各种标志等。学生就要从颜色,形状等来判断。但是由于印刷的问题,学生会产生疑惑。是不是什么时候A都是轴对称图形呢。如果不是抽象出来,*城楼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轴对称图形就是对折之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何谓“完全”?什么是对称轴?对称轴具有什么特征?在教学设计和过程实施中,学生被迫“浅尝则止”,根本没充分体会什么是“重合”和“完全重合”。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对于如何判断*面图形是否轴对称存在很大的疑惑。“完全重合”就像是建立在沙滩上的海市蜃楼,无论是导入还是新授环节,总觉得太粗糙,缺少了一些数学味。

  学生正处于低段与高段的衔接处,其数学思维也正不断发展,但体验永远是最好的教育形式之一,只有我们俯下身来走进儿童的心灵,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撷取学生身边生活中的事例,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创设情境,才会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感悟、深刻的体验,才能最终将这感悟、体验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终生,受用一生。所以以后的教学应加大学生在折和减方面的训练,以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

  我教过老教材的《*均数》这节课,我当时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上的,记得基本上就是按照:出示例题——分析条件问题——引导列式计算——总结规律:总数÷份数=*均数,然后是反复地、机械地在一个*台上进行训练。训练题目是书上有什么就训练什么,从没有想过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问题。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对数量关系式:总数÷份数=*均数自然是掌握得非常熟练,凡是能套用公式的题正确率都很高。但对稍有变化的题,错误率也相当高。如当学生在做:学校图书室一周5天向学生出借图书,其中科技书出借了250本,文艺类书出借了368本,其它书342本,求图书室*均每天出借图书多少本?有一部分学生列式成(250+368+342)÷3。当时我也没有过多去考虑为什么?更没有怀疑自己的教学有问题,只是一味地埋怨学生学*不用心,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真是够苯的。

  现在看了xx老师的《*均数》一课的教学设计,才深深感到当时自己的教学确实存在好多问题,课上我只重视学生学会求*均数的方法这一知识点,教学中急于把规律抛给学生,天真地以为孩子只要掌握了这个数量关系式,就能解决求*均数的所有问题了。却忽视了八、九岁的孩子他们对*均数的认识和理解。为什么要学xx均数?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均数?这才是孩子们所需要的。

  *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求*均数的方法并不难,理解*均数的意义应是本课的重点。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首先产生对*均数的需求,经历*均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均数意义的理解,让求*均数的方法在学生理解意义的过程中发现并学会。再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相信,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自己一定会因“远程研修”的学*,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2

  1、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本课教学开始,我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兴趣。

  2、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储蓄罐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储蓄罐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为了提升本课数学内容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继续观察装储蓄罐的长方体盒子,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么看到两个面?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了长方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但这些知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为学*长方体的特征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3、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储蓄罐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拿起储蓄罐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3

  小数加减法这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比较简单。但是由于课本上只有两个最为简单的例题,并没有概括小数加减法的所有类型,因此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采取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这堂课的新内容时,我只是问了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怎么样的小数加减法可以用简便方法来计算?你能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吗?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了一会儿,然后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写的类型只有一两种,因此我接着请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时候,表现的非常积极,讨论的也很热烈。最后我请学生来举例说明。我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在黑板上,写了大概有十种左右。其中我发现有些是同一种类型,还有几题是错误的。在学生举完例子之后,我请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学生所举的例子,请他们谈谈对这些题目的看法。我发现学生普遍表现的都很积极,举手比较踊跃。所以有时我想我们作为教师的,不要小看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就像今天这节课一样,学生完全有能力概括出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的各种类型。那么就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而我们教师只需在旁边给以学生适当的帮助。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4

  这个星期四,我上了一节新进教师数学汇报课《认识几分之几》。授课结束后,通过各位领导和同科组老师的点评,我深有感触。认识几分之几和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我运用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加深对几分之几的理解。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也采用让学生动手涂一涂,动脑想一想的教学方法,直观地得出结论,降低了学*的难度,加深了对几分之几的认识,也为下面学*同分母分数的简单计算做准备。

  首先在备课上我对教材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研读,虽然对重点和难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但我对教材的内化还不够。在备课的时候我忽略了一个知识点——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这一点的失败让我感觉到,对教材的解读不仅要深入,更要全面,在授课之前我们应该吃透教材,响应新课标的理念,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要围绕着学生去开展整堂课,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去想象、去发挥,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来进行施教。所以今后我会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孩子多说多做,给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发挥自身的能力,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去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5

  计算教学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们计算的兴趣。我根据教材的编写目的,先引导学生估算。由于刚学过估算,放手让学生们进行估算,然后汇报估算的结果分别是200、240。这样我认为能帮助学生巩固估算的方法。同时也为笔算作了铺垫。

  这时我就问学生24×12准确值是多少呢?你们试着算一算,用你自己的方法计算。学生们开始计算时,我就把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王召鑫:用竖式计算。毕左雪:24×10=240,, 24×2=48,240+48=288。李文彬:240+48=288。他们三个写完后,底下就有同学就说李文彬和毕左雪的一样,我说:“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结果了,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三位学生是怎么想的。”李文彬说:“我和毕左雪想的不一样,我是20×12=240, 4×12=48,240+48=288。”他一说完大家就说写的不清楚,不能让人一眼看明白,讨论后觉得就种方法只给5分。毕左雪虽然方法和李文彬一样,却写得比较清楚,但是这种写法比较麻烦,不喜欢用这种方法计算。这时,我在小结这种方法时表扬了这位学生爱动脑,这为以后的简便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最后同学们给毕左雪打了8分。

  最后由王召鑫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这一下满足大多数同学的味口,都觉得这样计算简单。于是我们就来研究用竖式计算24×12,我发现学生们都进入了学*状态,最后教学效果也很好。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3)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标:

  1.知道*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

  2.了解*年、闰年与地球公转间的关系,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年份是否是闰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小华每次过生日都要种一棵“生日树”,她在12岁生日那天种下了第3棵“生日树”。你知道她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教师不做评价。

  2.揭题:学*了本节课之后,你就会明白原因了。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2。

  (1)课件分别出示2005~2016年的年历,将每年的2月份用不同的色块提炼并排列起来。引导:这是2015~2016年2月的天数,依次观察,每年的2月有多少天?填在下面的表格里。年份(年)2005……2014201520162月的天数(天)

  (2)组织交流。

  ①反馈填写结果。(学生说,教师板书)

  年份(年)2005……2014201520162月的天数(天)28……282829

  ②引导观察: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2008、2012、2016年的2月有29天,其他年份的2月有28天)

  ③揭示*年和闰年的含义:根据2月天数的不同,我们把年份分为两种,2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年,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板书)

  (3)探究判断*年和闰年的方法。提问:仔细观察表格,*年和闰年的出现是随意的,还是有一定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

  指名回答并引导学生共同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再让大家将表格中的闰年圈出来。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年。

  (4)提问:现在大家知道小华的生日是在哪一天了吗?学生根据*年和闰年的知识回答:2月29日。

  2.数学文化。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四年一闰”的规律吗?这里面包含很多的天文知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第48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year)。公历的*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每四年累计一天,故第四年于2月末加1天,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现行公历中每400年有97个闰年。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公历规定: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世纪年,即使是4的倍数也不是闰年。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例如,2000年是闰年,2100年则是*年。[1]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并板书:公历年份数是整百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如2000年、1600年是闰年,2100年、1800年、1700年是*年。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2】案例设计说明: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时间单位是比较抽象的计量单位,本单元的教学是建立在时、分、秒的认识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的。而*年和闰年的抽象性更强,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但对于公历中的*年、闰年可能只有极少数学生有一点点认识。而要让学生理解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所以教学素材的选取要注意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入手,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逐步了解*年、闰年的特征和每四年一闰的道理,合作探究准确判断*闰年的方法,对于学生知识层次还达不到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进行补充。整个过程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的渗透。

  教学目标:

  1、知道*年、闰年的特征。了解每四年中有一个闰年的道理。

  2、能根据年份准确判断出*闰年。

  3、培养互相合作的意识与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你知道自己出生在那一年吗?(学生汇报,多数在1999年或2000年)

  师:能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小组交流后部分学生汇报)

  师:闰*和我们许多同学一样也出生在2000年,同样也是三年级的学生,可是他只过了两个生日,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猜测,引起全班交流争论,最后形成最合理的认识,闰*的生日可能在2月29日。)

  师:对,闰*的生日是在2月29日,可是今年他又没能过生日,他想知道哪年能过生日?我们来帮帮他好吗?(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闰*的生日问题。(板书:闰*的生日)

  二、自主探究

  1、探究*年、闰年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你搜集到的2月月历,观察你搜集到的2月月历都有都少天。并完成《闰*的生日统计表》。

  年份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

  ……

  二月的天数

  (小组合作完成后展示)

  师:观察统计表,哪些年闰*能过生日?他过了几个生日?

  生汇报:2000年、2004年、2008年的二月是29天,2000年闰*出生,2004年闰*过了第一个生日,2008年闰*过了第二个生日,一共过了两个生日,其他年份的二月都是28天,所以闰*不能过生日。

  师:我们规定,二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年,二月有29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板书:*年28天、闰年29天)

  师:算一算,*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一年有多少天?

  学生计算,汇报:*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2、探究四年一闰的规律

  (多媒体出示万年历)师:我们一起再帮闰*查一查哪一年他能过第三个生日?也请你继续填写统计表。(共同查找,填写统计表)

  师:观察统计表,说说闰*生日的出现都有什么规律?(观察、讨论)

  汇报:每四年闰*过一次生日。

  师:闰*每四年过一次生日,也就是每四年就会出现一个闰年,闰年与4究竟有什么关系呢?那怎样判断*年、闰年呢?我们不妨来试一试!看看能发现什么方法。(小组讨论、尝试、合作)

  汇报:用闰年年份除以4,所得结果没有余数;用*年年份除以4,结果有余数。

  师:对!每四年一闰,就是说如果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也就是用“年份÷4”(板书),结果若没有余数,那这一年就是闰年,如果有余数,那这一年就是*年。

  师:为什么会每四年就要有一个闰年呢?这里有一段小知识,请同学们了解。

  出示课件: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65天6小时。为了方便,将一年定位365天,叫*年。这样每年大约少算了6小时,过四年差不多就多出一天,我们就把多出的这一天加在二月里,这样,这年的二月就是29天,全年366天,叫做闰年。(学生阅读了解)

  3、尝试判断,探究简单的判断方法。

  出示历史上的重大年份进行判断。

  1840年*战争爆发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战争开始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

  (学生自主进行判断)

  师:哪些年份是闰年?你是怎么判断的?(生汇报)

  师:你觉得一个个的去计算麻烦吗?有没有好的办法?(小组讨论)

  汇报:年份是单数时不用计算也就知道这一年不是闰年,因为单数不可能是4的倍数。

  师:真聪明!可是剩下的这些双数年份还是要算的,算起来也很麻烦的。老师有个很好的办法,只要计算年份的后两位数字是否能被4整除就可以了。如:判断1840年是否是闰年,我们只要用40÷4看一看是否有余数就可以了,如果40÷4没有余数,那么1840÷4也就没有余数,这一年就是闰年。(学生验证2008年)

  4、了解整百年不闰,四百年才闰的道理。

  师:假如闰*同学能活一百岁,那么到2100年,他能不能过生日呢?

  学生计算汇报:能,因为这一年是闰年,二月是29天。

  查询万年历验证,产生疑问。师:为什么这一年不是闰年,是我们计算错了还是万年历错了?还是听听时间老人是怎么说的吧!

  出示课件:刚才我们把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的365天还多出的5小时48分46秒当做“6小时”来计算的,这样常年下来会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累积到整百年时一般不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闰。(学生阅读了解)

  师:刚才老师也说过,如果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那还有不一般的,这就是那不一般的情况。看来对待科学,我们来不得半点马虎。现在你们知道了为什么2100年为什么闰*不能过生日了吗?(知道)

  师:当遇到整百年份需要我们判断是闰年还是*年时,我们要看这一年除以400有没有余数,可是我们有没有学过除以400这样的多位数除以多位数的除法怎么办?如:2100÷400。老师告诉你我们只需要用2100的前两位数也就是21去除以4就可以了,如果有余数就是*年,如果没有余数那就是闰年。请你验证一下吧!(学生验证)

  三、巩固应用

  1、我知道哪一年是闰年。

  (1)1962年、1980年、1830年、2018年、1900年、1804年、2112年、2076年

  (2)1600年、1700年、1800年、1900年、2000年、2100年、2200年、2300年

  (先有学生独立完成,在组织全班交流。)

  2、一封来信

  小朋友们:你们好!

  狐狸要在我的工厂里定一批货,按合同,我要在今年年底前把货给他,而他要到明年的2月29日才把货款付清,别人都说狐狸很狡猾。你们帮我参考参考,这个合同我能不能签?

  小猪杭杭2010年5月31日

  (选自新课标教案)

  3、回答下面的问题

  北京奥运会是在哪一年召开的?这一年是*年还是闰年?你知道奥运会每隔几年召开一次吗?下届奥运会将在哪一年召开?回答完上面的问题你会有什么发现?

  四、小知识:为什么个月天数不一样

  我们现在用的历法来源于古罗马。

  古罗马有一位叫儒略.凯撒的统帅,他主持制定了历法。因为他自己生于七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他就决定把七月改叫做“儒略月”,而连同其他和七月一样的单月,都定为31天,双月就定为30天。如果这样的话,一年就有366天了,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不一样,历法就不准确了。因为二月是罗马处决犯人的月份,凯撒为了表示自己的“仁慈”,就下令把二月减少了一天。因此,二月就有29天,而在闰年时二月就有30天。

  凯撒死后,奥古斯都继承了帝位。他出生于八月,就把八月叫做“奥古斯都月”,还把原来八月份加了一天,成了31天,又把十月、十二月也都改成了31天,这样一来,一年就有多出了3天,所以他又把九月和十一月改成了30天,再从二月里减去一天,这样二月就变成了28天,只有闰年才有29天。

  所以,我们现在的1、3、5、7、8、10、12月是31天,4、6、9、11月是30天,而2月,*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五、总结:

  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我们帮助闰*解决了他了解自己什么时候能过生日的问题,也就是“*年和闰年”。(板书课题)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有所收获吧!赶快交流一下吧!(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

  六、板书设计

  *年和闰年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4)

——三年级下册数学辅导教学计划3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后,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看这两种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的*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单元重难点

  1、教材的重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

  2、教材的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的试商方法,及商的定位。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法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在练*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个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水*,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访问学生家庭或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同时,要适时适当地向部分学生家长讲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学生。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50个学生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好,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1、数与计算方面的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5)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 (菁华5篇)

  这个学期我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现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学*方法

  教学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喜爱数学,愿意学*数学,比如,在进行认识小数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在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摆,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对待优生,我充分让他们吸饱、吃够;对待中等生,我让他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特别是对待差生学*积极性不较高,我更加的重视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学*的信心。

  二、精心设计,备课有方

  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

  后记。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及时反思,努力探究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教学之后,我精心设计作业,并及时、认真批改每一学生的作业本,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辅导和调整教法,并做到每课后立即反思,每单元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得失,以便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优点,克服不足,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学生的学*氛围有所加强,学*兴趣有所提高,基本会积极主动的学*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状况,激励学生的学*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四、注重教学策略

  对学生的学*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争取在短的时间内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有一个较大的进步。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学**惯,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学期将过,我付出过辛劳,也有收获的喜悦。为了下一学期更好地工作,现作如下总结: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过程。充分理解课后*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

  2、上课。(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作业。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状况,激励学生的学*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加强学*,学*新课标中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多学*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加强转劣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

  总之,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使学生因乐学而好学数学,使学生们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短短的一学期教学工作又结束了,在这繁忙而充实的一学期中,我感触较多,现将本期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得失作如下总结:

  一、把握教材,认真备课。

  本期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级,教材用的是人教版的新教材。本期的教学任务较繁重,其中知识点包括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和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之前,我充分的备好课,同时我深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而备好课重要的一点是要备学生,由于接手本班了解到学生的整体成绩较差,而且不*衡,因此,我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作为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也为优秀的学生作好“能量”的储备。

  二、激发学生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之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喜爱数学,愿意学*数学,比如,在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在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量,拼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对待优生,我充分让他们吸饱、吃够;对待中等生,我让他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特别是对待差生学*积极性不较高,我更加的重视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学*的信心。

  三、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之后,我基本做到每课后立即反思,每单元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得失,以便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优点,克服不足,同时,积极学*其他有经验的教师的优秀经验,听他们的课,有什么教学中的困惑去请教他们。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学生的学*氛围有所加强,学*兴趣有所提高,基本会积极主动的学*。

  四、扎实做好作业批改

  在布置作业时争取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对各种教学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培优转差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六、存在问题及今后改进措施

  在教学工作中仍会有许多不足,总感觉时间“少”、任务重,对待差生的辅导仍有待加深,课堂40分钟的效率不够高,小组合作仍有待加强,没有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学*积极性,个别差生缺乏与他人的合作的意识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即在兴趣培养及*惯养成中体验数学。

  第二、在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感悟数学。

  1、围绕生活实际设计数学活动。

  2、在活动中实现学*方式的转变。

  第三、解读教材,在有机整合和知识重组中呈现数学。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克服自身的不足,关心每一位学生,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中感受到学*的快乐,让学生在集体中积极参与,主动学*数学,感受成功的喜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结束了三年级的教学工作,本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紧张忙碌中,也有许多的收获。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度阶段,有着非常。本文。由方的重要的位置,现将这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完善提高。

  一、以高尚的师德育人

  我热爱和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关注教育改革。勤奋学*,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能力。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用满腔的爱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学*,生活的,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既教书又育人。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以认真的态度学*

  新时代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要有终身学*的观念,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的产品会说话,会思考,他们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所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我努力学*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三、以满腔的热情教学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我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本期完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小数的初步认识轴对称,实践活动,总复*这七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达成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除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笔算。

  2、会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十、百的数。会口算。十数乘。十数,两位数乘。十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面积的含义,能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会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了解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初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的中的作用。

  6、初步认识轴对称,知道生活的中的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了解生活的中的对称美,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的。

  7、经历从实际生活的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的生活的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洁的良好*惯。

  总之,在。个教学工作只,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学*好新教学大纲,虚心地学*别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生活的、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的生活的中处处存在。并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实现了学生感知知识构建的过程。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完毕了三年级的教学工作,本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慌张繁忙中,也有许多的收获。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度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现将这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历,找出缺乏,完善进步。

  一、以高尚的师德育人

  我酷爱和忠实人民的教育事业,盲目恪守教员职业道德,一心一意为教育事业效劳,关注教育变革。勤奋学*,刻苦研究,及时更新学问,不时进步教育和教学才能。以认真担任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用满腔的爱关怀学生,关怀学生的学*,生活,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既教书又育人。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指导布置的工作,与同事们团结协作,互相协助,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以认真的态度学*

  新时期请求教员要不时更新充实本人的学识,要有终身学*的观念,具备广博的学问和多方面的才干对每一位教员来说很重要。由于我们的产品会说话,会考虑,他们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常常“突破沙锅问到底” 。没有广博的学问,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 。所以我认真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我努力学*他人先进的教学经历,改动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本人教育教学之上。

  三、以满腔的热情教学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6)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我教过老教材的《*均数》这节课,我当时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上的,记得基本上就是按照:出示例题——分析条件问题——引导列式计算——总结规律:总数÷份数=*均数,然后是反复地、机械地在一个*台上进行训练。训练题目是书上有什么就训练什么,从没有想过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问题。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对数量关系式:总数÷份数=*均数自然是掌握得非常熟练,凡是能套用公式的题正确率都很高。但对稍有变化的题,错误率也相当高。如当学生在做:学校图书室一周5天向学生出借图书,其中科技书出借了250本,文艺类书出借了368本,其它书342本,求图书室*均每天出借图书多少本?有一部分学生列式成(250+368+342)÷3。当时我也没有过多去考虑为什么?更没有怀疑自己的教学有问题,只是一味地埋怨学生学*不用心,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真是够苯的。

  现在看了xx老师的《*均数》一课的教学设计,才深深感到当时自己的教学确实存在好多问题,课上我只重视学生学会求*均数的方法这一知识点,教学中急于把规律抛给学生,天真地以为孩子只要掌握了这个数量关系式,就能解决求*均数的所有问题了。却忽视了八、九岁的孩子他们对*均数的认识和理解。为什么要学xx均数?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均数?这才是孩子们所需要的。

  *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求*均数的方法并不难,理解*均数的意义应是本课的重点。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首先产生对*均数的需求,经历*均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均数意义的理解,让求*均数的方法在学生理解意义的过程中发现并学会。再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相信,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自己一定会因“远程研修”的学*,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1、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本课教学开始,我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兴趣。

  2、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储蓄罐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储蓄罐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为了提升本课数学内容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继续观察装储蓄罐的长方体盒子,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么看到两个面?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了长方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但这些知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为学*长方体的特征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3、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储蓄罐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拿起储蓄罐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小数加减法这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比较简单。但是由于课本上只有两个最为简单的例题,并没有概括小数加减法的所有类型,因此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采取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这堂课的新内容时,我只是问了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怎么样的小数加减法可以用简便方法来计算?你能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吗?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了一会儿,然后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写的类型只有一两种,因此我接着请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时候,表现的非常积极,讨论的也很热烈。最后我请学生来举例说明。我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在黑板上,写了大概有十种左右。其中我发现有些是同一种类型,还有几题是错误的。在学生举完例子之后,我请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学生所举的例子,请他们谈谈对这些题目的看法。我发现学生普遍表现的都很积极,举手比较踊跃。所以有时我想我们作为教师的,不要小看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就像今天这节课一样,学生完全有能力概括出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的各种类型。那么就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而我们教师只需在旁边给以学生适当的帮助。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这个星期四,我上了一节新进教师数学汇报课《认识几分之几》。授课结束后,通过各位领导和同科组老师的点评,我深有感触。认识几分之几和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我运用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加深对几分之几的理解。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也采用让学生动手涂一涂,动脑想一想的教学方法,直观地得出结论,降低了学*的难度,加深了对几分之几的认识,也为下面学*同分母分数的简单计算做准备。

  首先在备课上我对教材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研读,虽然对重点和难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但我对教材的内化还不够。在备课的时候我忽略了一个知识点——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这一点的失败让我感觉到,对教材的解读不仅要深入,更要全面,在授课之前我们应该吃透教材,响应新课标的理念,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要围绕着学生去开展整堂课,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去想象、去发挥,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来进行施教。所以今后我会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孩子多说多做,给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发挥自身的能力,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去学*。

  计算教学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们计算的兴趣。我根据教材的编写目的,先引导学生估算。由于刚学过估算,放手让学生们进行估算,然后汇报估算的结果分别是200、240。这样我认为能帮助学生巩固估算的方法。同时也为笔算作了铺垫。

  这时我就问学生24×12准确值是多少呢?你们试着算一算,用你自己的方法计算。学生们开始计算时,我就把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王召鑫:用竖式计算。毕左雪:24×10=240,, 24×2=48,240+48=288。李文彬:240+48=288。他们三个写完后,底下就有同学就说李文彬和毕左雪的一样,我说:“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结果了,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三位学生是怎么想的。”李文彬说:“我和毕左雪想的不一样,我是20×12=240, 4×12=48,240+48=288。”他一说完大家就说写的不清楚,不能让人一眼看明白,讨论后觉得就种方法只给5分。毕左雪虽然方法和李文彬一样,却写得比较清楚,但是这种写法比较麻烦,不喜欢用这种方法计算。这时,我在小结这种方法时表扬了这位学生爱动脑,这为以后的简便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最后同学们给毕左雪打了8分。

  最后由王召鑫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这一下满足大多数同学的味口,都觉得这样计算简单。于是我们就来研究用竖式计算24×12,我发现学生们都进入了学*状态,最后教学效果也很好。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7)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通用20篇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等四个单元。

  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主要涉及温度的测量和水的三态变化。

  磁铁单元从我们知道的磁铁开始,来了解磁铁的两极和作用,制作指南针。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担任三(2)班的科学教学。从上个学期的成绩来看,两个班相差不大,主要是班级的学生特点不一样,二班的学生比较活跃,相对来说思维也是如此,再加上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行为。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惯和能力,并学*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建议“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除解决观察周期长问题之外,这样做还可以同时进行植物和动物生长变化的观察活动,使学生领悟到植物和动物的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及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认识,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经历对蚕进行养育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能按蚕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观察、细节观察,能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能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课堂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3.在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的纪律问题,做到有秩有序,该做实验的时候认真做,该听讲的时候不能开小差。在教学中,觉得是重点的,要求学生划线,或做其他记号,及时背诵和复*。 4.作业本能做到及时批改,及时校对,及时订正。

  (二)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62名学生。同学们基本上对学*和常规等各方面的*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惯和行为*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

  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奋斗目标

  1、教学重点和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2、奋斗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反思和评价。

  3、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内容和学*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4、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愿望。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有条理地思考,把握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措施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与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六、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

  1、学困生的转化

  本班学困生刘志豪、,他们口算能力差,解决问题不会分析,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3)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尖子生的培养

  (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

  (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

  七、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一)、位置与方向 (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三)、统计(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左右

  2、*均数2课时左右

  (四)、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1课时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 (8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六)、面积 (7课时)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解决问题(4课时)设计校园1课时

  (九)、数学广角(2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两班共有学生78人,从整体上看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浓厚,有80%的学生能完成基本的学*任务。但只有20%的学生思维敏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基础知识较好,思维比较发散,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活动。还有20%学生在学**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不是很好,其中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善于学*,不愿意参与到学*活动中来,没有好的学**惯,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基础知识较差,口算水*,无论速度上还是正确率上,都有待提高;学*方法上,更要进一步加强,他们面对有难度的问题,只知道生搬硬套。特别有三四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上不知道怎么学*,基础知识很差,每次考试也就60——70分,经常不及格。另外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学*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和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五、具体措施: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与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内容混合的方法。每个字段包括以下内容:

  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元、角、分、十进制”。根据购物的具体情况理解小数的含义,能够识别、阅读和书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十进制大小的过程;能加减一位小数,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可以用小数来表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和交流。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说明估算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第五单元“认可分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况和直观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能够识别、阅读和书写简单的分数;感受对比分数的过程;能计算出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对称、*移和旋转”。结合实例,感知*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它可以在正方形纸上画一个水*和垂直方向*移的简单图形;通过观察和操作,可以知道轴对称图形,在正方形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4单元“区域”。举例理解面积的含义,用自选单位估算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和理解面积单位,进行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探索和掌握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估计出给定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统计与概率,第6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例子,了解*均数的含义,认识到*均数的必要性,找到简单数据的*均数;能够描述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与同行交流想法。

  实践活动:去商店调查三种商品的价格,并做好记录。和你的同学比较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找生活中的小数,和同龄人聊聊。从纸上剪下你喜欢的图形,通过*移或旋转来画出图案。设计旅行计划。厨房地板的选择--展开和翻转制作拼图。调查组内学生身高,计算组内*均身高。在报纸上找出与*均分相关的信息,告诉同行。

  二、教学重点:

  本教材中的小数和分数、图形变换、面积等概念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重要基础知识,所以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和理解非常重要。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数学学*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广泛应用和实用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第四,学术条件分析:

  这学期我教的三个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接受能力强,学*态度端正。尤其是男生,学*基础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有些同学不够自觉,没有及时完成作业,或者作业质量差,数学学*困难。因此,在新学期,在纠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学*数学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动词(verb的缩写)教学资源分析:

  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数学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教材通行证的数量和计算、量与计量、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基本领域反映运用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基本过程,有机的渗透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推理意识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并以此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多样化的、科学合理的学*方式。通过上述的过程,学生将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和交流。按照《标准》的要求,教材突破了以往的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线索,展开相关知识的学*。教材设立了"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我的成长足迹、问题银行"等栏目,促进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应更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的.关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六、促进教学评估方法。

  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考察。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学*,大部分的学生逐步养成了较好的学**惯。但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学**惯较差,上课时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堂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较被动。还有一些学生作业时常要拖拉,学*上有较大的困难。大多学生学**惯较好,上课思维活跃,敢于大胆发言。但有的学生有粗心的现象,还有几位学生学*自觉性还不够,需要加强*时督促,特别注意对学*有困难的学生,使我我班继续保持优势,并在此基础上使每个班级总体水*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了解24时计时法;能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认、读、写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认、读、写分数,会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初步感知旋转、*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移后的图形;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千米和毫米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1厘米=10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结果为整数)。

  (二)情感与态度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有主动探究学*的愿望。 2、学会与人合作,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了解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感受到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形成良好的学**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结果为整数)。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通过不断的学*,更新自己的观念,尝试于实际教学之中,完善自己的教学,使自己在教学上能有所提高。

  2、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兴趣。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5、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效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几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6、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又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7、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活动,首先从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8、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六、培优辅差措施

  (一)培优对于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和写字和朗读。

  (二)辅差

  1、理解,尊重后进生,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2、以真诚的爱生之情,去激起后进生感情的浪花。开展“一帮一”活动,号召班上优秀生组成志愿者,每人帮助一个差生。

  3、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力争做到:①关心爱护后进生,激励后进生“想学”的愿望;②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兴趣,诱导后进生“爱学”;③在讲新课时,我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让学生感到“能学”;④根据后进生的学*特点,改善后进生的学*方法,使后进生由“能学”变为“会学” ;⑤及时检查反馈、辅导和矫正,进一步使后进生提高学*成绩。

  4、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基础不同的辅导的内容也根据其实际进行,如王灿港,我计划每天教他一个字,循序渐进,慢慢提高。

  5、借助学生家庭的力量及时地给学生提供辅导和矫正。

  6、建立档案,积累转化经验。

  七、课题研究根据学校的课题研究,我班决定开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自主学*的能力的研究。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59人,上学期的优秀率89%、及格率100%。这些学生通过两年多的学*,集体观、学**惯已基本形成,大多学生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效率比较高,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贪玩,上课时不能注意听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首先要抓好学生的作业书写,二要对少数差生注意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

  一、除法二、年月日○生日快乐三、*移和旋转○美丽的花边四、乘法五、观察物体六、千米和吨了解千米七、轴对称图形○奇妙的剪纸八、认识分数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我们的试验田十、统计○运动与身体变化十一、认识小数十二、整理与复*

  本册教科书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在前五册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学生的学*条件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确定了本册教科书知识与技能方面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10则“你知道吗”,这些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受到广泛的教育,教材里还有12道思考题,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弹性,满足学生的学*需要。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1.符合知识发生发展的线索,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2.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采用小单元的形式交叉安排。3.把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学生经过七个学期的学*,已具备了较好的口算、笔算能力,能掌握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已形成了良好的学**惯,能应用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会与他人合作,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发展了实践能力,部分学生学*态度较差,缺乏学*主动性,有些学生思维不够灵活,造成学*困难,还有个别家长素质差,家庭教育跟不上,影响孩子的学*。

  三、总体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判断*年、闰年,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结合实例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均数,会用*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通过“你知道吗”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在教师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四、教学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基础知识。

  2.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教学内容的弹性,满足学生的学*需要。

  3.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差,增强他们学*的信心,培养良好的*惯,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他们共同进步。

  4.运用实物,图片等各和可以利用的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5.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旧知识引新知识。

  6.尽量地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思多练。

  7.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将继续担任三年级一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共有学生66人,通过这两年时间的学*, 大部分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学*积极努力。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具有浓厚的兴趣,课上,同学们可以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在数学课上学得有趣的知识,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能开阔视野,调动同学们的学*积极性。数学课上,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同时开发学生的 智力,也提高了能力。在本学期的数学课教学中,应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惯,通过本学期的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应有所提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特制定如下计划: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分析;通过学**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材的编写特点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指南针

  2.年历卡

  3.24时计时法的钟面模型

  4.面积单位卡片

  5.简易天*

  四、课时安排

  ① 位置与方向(5课时)

  除法 ……………………………………3课时左右

  ②笔算除法 ……………………………………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③统计(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左右

  2.*均数 ………………………………………2课时左右

  ④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1课时

  ⑤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⑥面积(7课时)

  ⑦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⑧解决问题(4课时)

  设计校园………………………………………………1课时

  ⑨数学广角(2课时)

  ⑩总复*(4课时)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114人,他们的年龄大多数在10岁左右,是一群活泼、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虽然村籍不同,但是他们却关系融洽,团结一致,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思想方面:这些同学天真伶俐,品德良好,乐于助人,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多数学生有强烈的进取心。他们通过学*,受到了一定的教育:如奋发向上,关心他人,做事一丝不苟,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负责等。多数同学认识到学*的重要性,不学*就落后,就没有本领。但个别同学认识不够,纯粹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样的学生应该给予正面引导。

  纪律方面:大部分同学能够遵守学校纪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到校上课,不迟到,不早退,遵守《教室规则》和《小学生守则》,同学之间不打架,不骂人,尊敬师长,文明守纪。

  学*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大部分同学掌握了一定的独立学*的方法,数学水*有了较大的提高,计算、理解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水*,上课时,思维敏捷,迅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自觉的预*功课。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比较积极的回答问题,但思考问题较慢。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缺乏稳定性,自立意识不强,懒于动脑;还有一部分学生,头脑思维较慢,反映不灵活,基础知识掌握特不好,虽然干劲比较大,但成绩总是提不高。

  总体上,从上学期成绩分析看,成绩较理想但还需继续努力,本学期要因材施教,分别对待。对于自己认为聪明得很,*时懒读、懒写、懒做题,成绩也不会好到哪儿去的学生,可以引导多自学,自己悟出道理,小组展开讨论,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会更有效。对于基础很差、干劲更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叮嘱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同学,更要认真对待,发现他们思想、学*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成为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要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二)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一、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共31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22人,他们通过两年多的学*,更加明确学*目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积极向上,热爱劳动,拾金不昧。就上期期末检测,班*数学成绩优秀,如唐戬、何小雨、刘佳等,十名同学语数各科96分以上,但也有少数同学年龄偏小,反映较慢,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学*和怎么去学课堂纪律较差,想说就说,甚至个别同学上课玩玩具,常常拖欠各科作业,如张艳琼等连乘法口诀都不熟,相当大部份同学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根本无法正确管教,从而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在本期的教育工作中,老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结合当前的教改动态,择其良好的教学方法,耐心指教学生,力争为祖国、为人民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者。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七个单元,在编排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向学生提供了有价值的数学学*内容。

  2、倡导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构建新的知识。

  4、创设有利于学生的学*环境。

  5、关注学生学*数学的过程。

  6、提示学*活动的线索和学*方式。

  7、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设计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

  9、有计划地介绍数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计算。

  2、初步认识小数,会正确读写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能正确地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3、正确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会进行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

  4、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5、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学*整理数据的方法,进一步学*填写统计表和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二)数学思考:

  1、经历初步认识小数,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和整数乘除法计算的过程,发展数感。

  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数据整理和求*均数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4、在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时,进一步学*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发展思维能力。

  (三)解决问题:

  1、在各类口算、笔算、估算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2、能运用本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对自己的学*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简单评价。

  (四)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册数学知识的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

  2、在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成功的喜悦。

  3、经历探索数学问题,发现并总结一些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学*中培养探索精神和自信心。

  4、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

  5、在学*中培养计算仔细,书写工整等良好的学**惯。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况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动机,注意应用情景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环境保护的有机渗透,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智力、品质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积极影响。

  3、重视情境创设,激发认知需求。

  4、教学内容设计以活动为主线,倡导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方法。

  5、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做到明显、具体、生动有趣,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6、经常了解学生和分析学生的生活、学*、思想、现实情况,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7、教师应以身作则,坚持做好六认真工作,充分运用好实物、图片、直观教具,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灵活运用优良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哪些不明确学*目的,应多花精力和时间,耐心指教,使他们不断转化。

  8、努力做好与家长联系工作,借助各方面的力量,了解和解决本班学生在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查,教导学生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争当优秀学生。

  10、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和课标,结合教学实际备好教案。

  11、练*过程不能单调,注意练*的形式多样话,要进行大量的变式练*。

  12、对接受能力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完成思考题或一题多解。

  13、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中的困难,还可以进行一帮一的活动,对学生的双基进行落实。

  一、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二、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奋斗目标

  1、教学重点和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2、奋斗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反思和评价。

  3、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内容和学*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4、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愿望。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有条理地思考,把握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措施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与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四、教学专题研究计划

  主题: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

  1、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理解面积含义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到现实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数据,能解决一些与*均数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据的重要性,增强统计观念。

  3、增加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主动与同学共同进行学*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与所选用的方法。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经常反思自己的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四、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

  1、学困生的转化

  本班学困生黄倩倩、陈泽儒、王艳琴,他们口算能力差,解决问题不会分析,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3)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尖子生的培养

  (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

  (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

  五、课时安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39人,二班现有学生41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

  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学生一般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容易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有趣,学生肯定会全神贯注。

  3、学生虽然已上了三年级,但有的学生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惯。

  4、有的学生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有的差生*时受到教师的关注少一些,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分析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熟练的进行相关的口算,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以及商不变的性质。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4、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面内两条直线*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行线。在测量活动中,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经过。

  情感与态度目标:

  1、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教材内容(包括实验)及重点、难点分析

  第五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万以上数的认识,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空间与图形:观察物体,*行与相交

  实践与综合运用:影响秋千单位时间内摆动次数的因素,纸与我们的生活。

  统计与概率:认识条形统计图。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些内容是教学重点。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四、 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的措施和改进意见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现状分析:

  三年级共有51名学生,其中男生28人,女生33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和常规等各方面的*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惯和行为*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惯。为此本学期计划特定如下: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

  1、口算方面: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2、笔算方面: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3估算方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

  4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5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6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7、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和*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方厘米、*方分米和*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8、结合实例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均数(限结果是整数)。会用*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会用*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教科书里“你知道吗”栏目及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

  4、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事地批评自己、评价他人。

  三、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小数的过程,学*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

  2、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

  3、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

  4、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5、在研究求一组数据的*均数的方法以及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体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6、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四、解决问题方面

  1、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理解面积含义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到现实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数据,能解决一些与*均数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据的重要性,增强统计观念。

  3、增加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主动与同学共同进行学*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与所选用的方法。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经常反思自己的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五、采取措施: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与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六、奋斗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反思和评价。

  3、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内容和学*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4、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愿望。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有条理地思考,把握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一、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五单元“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对称、*移和旋转”

  结合实例,感知*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均数的意义,体会学*这个*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等3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中提供了如下的实践活动:

  1、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并做好记录。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电费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数据把你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

  4、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5、用纸剪出一个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6、设计旅游计划。

  7、厨房铺地砖的设计方案。

  8、制作七巧板。

  9、调查你和同学的身高,计算你们组的*均身高约是多少。

  10、在报刊上找出与*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交流。

  经历以上一系列观察、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并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13名学生,其中男生8人,女生5人。其中1人为本学期插班生。从上学期的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交好的接受新知识,也有不少同学在应用题竞赛中获奖,但是个别同学基础差,不能跟上教学的进度,这也是班级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三、教学措施

  (一)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和理解

  本册教材中的小数与分数、图形的变换与面积等概念,都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和理解它们是至关重要的.。

  (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和建构自己的数学意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他们彼此的想法,这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想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的强烈的心理需要,发挥学生的学*潜能,而且也提供了教师了解学生的充分机会,从而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也就更富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算法与策略的多样化,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个体差异使然;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时,他们对策略与算法所表现的不同取向是很自然的。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的前提是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其次是让学生经历交流各自策略与算法的过程,比较各种策略与算法的特点,选择并优化适合于自己的策略与算法。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把数学学*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态度较端正。尤其是男同学,学*基础也还比较好,但是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或者作业质量较差,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各个领域包括以下内容:

  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第五单元"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对称、*移和旋转"。结合实例,感知*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是轴对称图形。第四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均数的意义,体会学**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实践活动:到商店调查三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与同学比一比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设计旅游计划。厨房铺地转的选择方案制作七巧板。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均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均身高。在报刊上找出与*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说一说。

  三、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中的小数与分数、图形的变换与面积等概念,都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和理解它们是至关重要的。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数学学*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应更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的关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和*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四、教学难点:

  1.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正方形各一个以及A、B两种不同的长方形(各30张)的教具。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1*方厘米、1*方分米的学具。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老师: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考考大家的表演能力,你们敢接受考研吗?那请你们用动作表现出下面的内容:清晨起床后,我会迅速的洗脸、洗手,然后去学校,到学校后我迅速的将课桌面完整的擦干净,迎接新一天的挑战。

  (2)学生表演结束后,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都做了那几个动作,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接触的都是物体的什么部位?(指明学生回答)

  (3) 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引出: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① 摸一摸:摸一摸桌面、板凳面、指甲盖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② 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③ 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① 认一认:这些都是什么图形?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点?(课件出示相应的图形)

  ② 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③比一比:下面的图形与上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之处?你能说出它们的'面积的大小吗?(课件出示“非封闭图形”)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学生归纳后,教师课件展示面积的概念)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4)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① 课件出示:喜洋洋带来的问题:小朋友们羊村想建一所大一点的“快乐学校”,你能帮我们选一所大一点的土地吗?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A、B两块土地哪块面积大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② 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③ 提出操作要求:

  ⅰ 、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ⅱ、 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ⅲ、学生操作。

  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 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 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大小。

  ⅳ、 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ⅴ、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①要求自学课本第73——74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ⅰ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ⅱ每个常用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请你画出相应的句子。

  ⅲ这些面积单位分别适用于测量怎样的面积时?请分别举例说明。

  ②检查自学情况。

  ⅰ、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

  ⅱ、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方厘米的正方形,1*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ⅲ、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

  ⅳ、试一试:1*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设计意图: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一拿、找一找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三)实践运用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课件出示)[学生通过“开火车”的方式进行]

  (2)判断(课件出示)[要求学生说出原因]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 第74页做一做第1题。(指明学生回答后,集体订正)

  (4)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方米?

  [设计意图:练*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

  七、板书设计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面积单位:

  1*方厘米

  1*方分米

  1*方米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半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惯于新教材的学*思路和学*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单亲孩子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1、数与计算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连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年历制作”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后,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看这两种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单元重难点

  1、教材的重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

  2、教材的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的试商方法,及商的定位。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法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在练*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

  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个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水*,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访问学生家庭或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同时,要适时适当地向部分学生家长讲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学生。

  1、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2、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3、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在练*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4、结合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5、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50个学生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好,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态度较端正

  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1、数与计算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

  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2、空间与图形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的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的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连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实践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了“年历制作”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以及自身的工作态度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做到恰当的组织教学,兴致勃勃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2.加强学*,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实验的紧迫感。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态度和学*方法、学*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 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7.练*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认真及时地记录教学后的感受和感悟,及时准确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利用好自己的博客,让教学博客成为自己和家长、同事、外校同行沟通交流的*台。

  10.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和生活的强者。

  六、落实教学具体措施特别重视的地方

  1、 数与计算的教学,要算用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注重实践与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统计知识的教学,要结合实际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 要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5、 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七、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4、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向积极主动地学*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二、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8)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本二十份

  本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中口算乘法第一课时,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已有经验,以及本课在本单元教学中的基础作用,我将教学目标预设为:尝试口算方法探究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体验多种口算方法及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为重、难点。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辅以教师点拨、精讲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不足之处:

  1、借助实际问题学*口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如邮递员送信、送报纸的情景、小朋友买邮票的情景等,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究口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我发现把探讨口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口算方法,又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口算,切实体会口算的意义和作用。把数学学*置于现实情境问题之中,是今天数学教学所提倡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并努力做好。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节教学,我预设了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的学*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已有的口算方法,探索新的口算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口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并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教学中,学生均能主动参与学*,只是不太善于根据固有经验迁移运用,对口算方法的'表述也不够准确。在这方面,我虽及时为学生指正,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可见,在这方面,我仍需加强学*、锻炼,以便给学生做好点拨、指导。

  3、提倡、鼓励口算方法多样化。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倡导学生运用、体验多种口算方法,但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多数学生方法单一,而且经我点拨后,未见很好的效果。课后,我深入思考,认为本班学生已学*过本节内容,应是教师曾强调:两个因数相乘,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所致。这也给我启示,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多角度思维,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交流,培养学生“能为实际问题选择适当方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而非简单地教会为止。

  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要解决这节课的问题有几个关键:一是口诀的问题;二是竖式的书写问题;三是还有试商的问题。

  学生虽然在二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口诀,但学生经常想不起来乘法口诀,这就导致笔算的速度减慢或者错误。在课前我做了些复*,但在教学中效果不是太明显,不是练一道题两道题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计算能力要在慢慢的练*中*得。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尽管教材中没有概括出计算法则,但学生应形成一个基本的笔算除法的学*策略,知道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应有一个合理的演算顺序。因此,教学时,很有必要通过直观操作与笔算竖式相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笔算除法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是竖式的书写问题列竖式步骤的问题。如:很多学生对42÷2口算就能算出结果,也有一些学生在假期学了一点竖式除法,也会列竖式解决,但是由于不理解算理,竖式书写的格式不正确,十位和个位的数一起除,不落下来,商的位置不会写。有的干脆写完除号把口算算出的商再写出来就算完了。针对这种现象,我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除法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要让学生说清楚,如2写在了哪一位上?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4又是从哪得来的,它表示什么?使学生理解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2个20是40所以4也写在了十位上末尾的0可以省略。十位上的数除完再除个位,不能放在一起。

  这堂课,我觉得以下四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比较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

  二、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情境图是3月12日植树节,把情境图用呈现给学生,并请学生发表意见。之后,再让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完成竖式计算,初步体验试商的方法。最后出示两题练*巩固试商方法。第二个问题要解决的是调商。学生据题意列式,接着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学生解说计算的过程,老师板演,通过汇报交流,认识到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突出对算理的理解。

  三、在练*的处理上,把课后的练*进行整合,有层次,有侧重点的进行练*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训练、提高学生的试商速度;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的商,训练学生的调商方法;课后练*第

  一、二题,商是几?比一比谁试商的速度快?综合强化学生试商和调商的方法;第三题,解决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除数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和调商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

  通过课后作业反应,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竖式除法的算理,能用正确的格式来书写。

  但也存在不足:

  1、在课堂的把握能力上,我虽然有些进步,但和有经验的老师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学生说跑偏了,我不能给予及时的纠正。

  2、上课说话不够严谨,随意性大。

  3、思想上知道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但没有做到。分析原因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说才能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4、重点强调不到位,有些地方很重要,老师只说了一遍,学生听了,但没有记住。

  5、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在讲竖式除法时,需一步一步用规范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老师设计的梯度不合理,不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

  总之,这节课我付出了许多,学生收获了很多。有付出才有回报。

  每次一上完公开课,我都会有很多感触,在上完《24时计时法》一课后,看到同学们的表现,再看一看检测的结果,觉得效果不是很理想,回想这一节课准备的全过程,有成功也有不足。

  一、从教学重点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教学的重点抓的还是挺准的。本课的重点使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在这点上我抓住重点,来进行教学,由学生得出结论,发挥了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从练*的设计上看,巧妙、开放。

  一个练*,多变,步步为营,由浅入深,解决方法也多样,给学生创造的、发散的空间。而且从学生感兴趣的节目预告单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更是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另外,在评价上,这点我做得也很好,能及时给与适当评价,学生的学*积极性和兴趣也激发了。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我一上完就觉得效果不佳,自己好像一直没有进入状态,学生纪律很好,但却很严肃,使整节课学*气氛显得很紧张,这样学生就学得不轻松,效果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再从从备课的角度看,备学生备得不够充分。学生在理解24时计时法上还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很快辩出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在这一环节我应多加练*,发挥教学机智,从而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但我没能做到。对于这方面,我要多加努力,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还是不少的,结合自己的反思,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在课后给学生在难点重点上又补了一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多加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好的接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二第1、2、3题。

  5、练*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说”为主。在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提问和描述,多数学生都达到了训练的要求。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课中我比较重视让学生描述图中的路线,对于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描述生活中的路线还不够。在下节课教学时,要将看图描述路线与描述生活中的路线结合起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本课立足于新的理念,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桥梁,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学*的乐趣。激发学*兴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探索真实世界的数学问题。渗透算法多样化数学思想。在计算0.8+0.6有的是口算时,而有的列竖式。多种算法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学*,使学生感受到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的数学思想。

  此外,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板书的目的性不强,使重点不够突出。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较少,使得评价方式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争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

  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整个教学过程,我在教学中主要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营造宽松环境,给学生学*的“安全感”。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在课前导入中,我就以拍手游戏告诉学生:拍手需要左手和右手的合作,课堂也需要合作,有相互间的合作才能有成功。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的学*带来了一种“安全感”,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二)创设情景,举例生活化,感悟知识。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造作的机会”。而这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过渡,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方分米、1*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找自己。

  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方分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方厘米,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学*、探索知识主动积极,答案层出不穷。学生不仅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三)任务驱动,激活思维,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学生的学*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务驱动的设置,可以使学生迅速的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的欲望。在学*面积单位时,我把两张纸藏起来,告诉孩子们一张有4个格,一张有8个格,让他们猜哪个面积大?学生的回答不一:有的说4个格的大,有的说8个格的大,还有的孩子认为格子一样大的话,有8个格的面积就大。如果格子不一样的话,哪一张大就不一定了。怎么办?我引导学生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规定统一标准进行的必要性。

  (四)重操作,强化学生感知。

  “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应通过学生观察实物、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我围绕学生的学*目标,组织学生:摸一摸物体的表面,比比物体的面积,找一找1*方厘米,剪一剪1*方分米、用1*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因为学生每天都和时间打交道,比如睡眠的时间,飞机飞行的时间,营业的时间等。所以上课多以引导,以生活事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计算经过的时间。如:老师上班是7时05分出家门,7时45分到校。问老师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呢?教材中也安排了简单的求经过的时间的例题,难度并不大,书上呈现的例题是通过在线段图,和钟面上直接数,非常直观的得出结论。但在后面的练*中,就涉及到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把所有时间转化为24时计时法,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但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容易跟多位数加减的退位搞错。另一类睡觉问题又另很多学生摸不着头脑。因为这里涉及到跨天的计算,比较复杂。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这两个时刻是在两天中出现的,应当分天计算,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后面的练*中就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学生在时刻与时间的概念上比较模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5时指的就是5:00,也就是我们*时说的5点,这是一个时刻,而*时生活中所说的5小时指的就是经过了5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

  随着学生认识和理解的深入,加强练*,相信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会更有经验,让时间真正深入学生的生活,也让学生们能真正了解时间。

  本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学生在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学*的。

  优点:

  1、复*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复*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的.理解做好铺垫,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去学*,理解更容易接受。

  2、小组合作效果好,学生对算理理解到位。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140(本),再用14×2=28(本),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

  不足之处:

  1、列竖式计算中,有易错点没有突破。

  在列竖式计算中,出现了个位和个位相乘,十位和十位乘的现象,说明对竖式的算理理解不够透彻,对计算方法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对于老师的提问与十位相乘的积的末位数字要与十位对齐,并且末尾的0不用写的原因说不清楚,表达不出来。也说明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没有突破。

  2、时间把握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练*没有完成。

  由于突发状况的发生,错误题的纠正,和学生说算理不清楚再加以练*等等,使得前面时间用的较多,导致后面练*没有跟上,学生对竖式计算没有形成熟练的技巧。

  *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以往在教学*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均数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均数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这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有效的数学学*方式,理解*均数的意义和学会*均数的算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