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教学反思菁选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3-02-23 00:00:00

电路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路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路教学反思1

  1、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过程中,提出进行比赛时,应省去“看哪个组最快让2个灯泡同时发光?”这句话,因为老师讲这句话后,学生就会马上动手实验,而不注意听比赛规则。

  2、让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引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不必按“连接特点→电流路径→用电器之间的影响”的顺序,最好按学生先找到哪个不同,就分析解释哪个,这样显得顺理成章,学生更易接受。

  3、让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对于学生回答:“亮度不同”;“用的导线根数不同”等。老师要及时表扬,可一带而过,不必过多纠缠。

  4、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时,如果有学生说:“靠*电源正极的灯泡亮些。”那么老师可微笑反问:“两个灯泡交换位置,还是这样吗?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

  5、两生上台摘灯泡时,如果事先不断开开关,那么老师要趁机强调:带电作业不安全,进而提示在家换灯泡时,要先断开总开关,才能确保安全。

  6、下一节课最好复*“判断并联电路中的干路和支路方法”,然后增加一个题目:

  以上电路连接正常,当开关S断开时,请回答:

  (选填“亮”或“不亮”)

  甲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_

  乙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_

  丙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

  引出串、并联电路的开关作用:串:控制整个电路;并: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该支路。

  之后,解释“教室内一个开关控制2盏灯的电路”:

电路教学反思2

  在上节课的学*中,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在这节课中主要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并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地建立电路的经验。

  根据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设计组装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电路,掌握电池盒、小灯座和导线的安装和连接方法,画出简单的线路图,形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概念。但是由于学具袋中的学具质量不是很好,导致很多学生在安装小灯座和电池盒时,时间用去了一大半,而且个别小组没有成功安装好,因为有些材料被折断了。后来让学生点亮一个小灯泡,并画出简单电路图时,大部分学生显得很是困难,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玩上面,根本没有按着教师的要求去做。个别画出来的电路图也是不准确的,导线没有画直,小灯泡画得不准确,电池盒也画出来。没有真正形成简单电路的概念,所以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流程,将下面的内容安排在下节课。

  今天我承接上节课留下来的内容又上了一堂课,指导老师也来听我的课。总感觉整个教学流程不是很好,学生方应慢、交流部积极;而且对于上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1、指导组装用电器时,注意点强调未到位,使个别实验组在安装电路时小灯泡没有亮,未找出原因。2、学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个小灯泡发亮的实验操作后,才展示其中一组连接的实物图,这并不能代表全班学生的做法,太过局限。学生的电路图画的不规范,没能及时的纠正。

  所以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时,他们实验的很慢,显得交流的时间很紧迫。后来指导老师给了我一些意见:1、不要让一个小组中的一个学生来画电路图,让他们先都画着实是看,在让他们动手做实验;或者是让完成好的小组立刻上黑板画出电路图,接着跟大家一起交流画出来的那些连接方法是相同的,哪些方法是不同的,并指出不同在哪里,让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使学生意识到使两只小灯泡亮起来可以有两种方法,并让学生尝试去试试第二种方法。

  进入电学学*后,连接实物图、画电路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读懂电路图,识别串并联是学好电学的关键所在。针对这两个教学的'重点。

  在画电路图和连接实物图这个地方,为了使学生能规范的作图,在课堂上也强调了如何画电路图,以及如何连实物图,并且也练*了不少,虽然在课堂上进行了强调如何规范的作图,但是学生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

  (1)有的同学画电路图,不用尺子,画的电路图歪歪扭扭。

  (2)有的同学画的电路元件很不规范。

  (3)有的学生把电路元件画在了拐角处。

  (4)有的学生把实物图和电路图嫁接在了一起。

  对于电路图的画法,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几个方法:

  (1)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规范化的画图示范,强调学生比较容易马虎的地方。

  (2)结合教材的练*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

  (3)对于演示的电路图让学生给予正确的评价,并且提出改进的方式。

  (4)对学生多次出错的要进行个别指导,找出问题所在,及时纠正。

电路教学反思3

  本节《电流和电路》是电学的开篇,是学生学*电路的基础。因而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重点落在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和学会画规范的简单的电路图。本节课,本人认为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学*兴致也比较高,课堂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实现。然而,对于最后一个重点(简单电路图的画法)掌握的不够熟练,需在后继的教学中加强训练。经过反思和探讨:本节的这部分内容属于学生初步接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应该在教师的示范下,引导学生从模仿学*到独立完成,逐步熟练掌握。

  一、教学思路清晰

  从电路的连接到电流的认识再到电路的组成最后到电路图。整个过程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物理就是在说万物之理,它不一定需要华丽的措辞,但一定需要清晰的思路。教学思路清晰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物理思想。

  二、让物理通俗易懂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从生活走向物理,并通过让学生经历对简单电路的连接活动,目的在与让学生感知、领略电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达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探究中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关于“电流”“自由电子”“电能”等过去需要两三节课才能讲清楚的知识,教材中只是简略带过,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用一个简单的动画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即可,所以不必要做进一步解析。学*画电路图的时候,画电路图的规范要求比较复杂,编易记的口诀:“导线横*竖直,图形呈矩形。元件分布均匀,不画拐角处。”学生觉得念得顺口,相应的画图要点也记住了。

  三、物理联系生活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电流和电路的教学反思8

  在电流和电路教学中,自己课堂并不算很好,内容太多,都不知道怎样处理更好了。有一些做法和想法需要记录一下,以免自己忘记。

  1、电流教学中,书中用两个验电器(其中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自己的体会是书本想说明有些物体可以传导电荷,有些不可以传导电荷。不需要提出电流概念和方向问题。

  2、书中的发光二极管LED具有单向导电性,有时我们教学时只是关注了单向导电性,而未体会,发光二极管可以说明电流中的电流有方向性的问题。

  3、电路状态中,最难的是短路问题。我让学生连接电路,简单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再三种电路中体会理论上导线对电流无任务阻碍作用,认识各种情景下的短路现象。

  4、电路图和实物图的画法,没有在本节课重点练*,主要是等到学完串并联电路后再练*,显得较为容易些。并且在讲解实物图画电路图时,学生容易在灯泡上画三根导线,所以我在课堂电路连接中,让孩子们体会移动导线后,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如果跨原件移动导线,电路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电路教学反思4

  本课的科学概念是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探究目标是

  1.能够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能够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两个班的孩子,都能尝试猜测电路出故障可能是哪里有问题,也记在活动手册上。在检测环节,我还是选择了先示范操作,学生检测出了电路故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老师还是要提前收集不太坏了的电池盒、坏了的灯泡、不要灵敏的`导线以及没什么电的电池。我这边比较容易找到的是后面三种,这次也很有意思的让学生发现了故障。不过,示范检测操作时花了6-8分钟,时间太长了,尽管为得是让孩子操作规范,但是我写反思写到这里觉得,或许,示范操作该录个微课?让孩子反复看两遍。这里需要再思考一下。

电路教学反思5

  这是一节让学生动手实验较多的科学课。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我本着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知识,并深刻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尽管课堂教学时间因放手让学生实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并感受到乐趣就值!

  在实验刚开始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能将“电池、导线、灯泡”三种材料连接起来,当然,也就没能使灯泡亮起来。原来,学生*时很少进行实验,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是听老师说实验。现在一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很多学生是手忙脚乱,甚至有些学生无从下手。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慌,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一起动手操作。在我的指点下,学生很快就是使灯泡亮起来了。当时学生们激动得直喊:“我的灯亮了!我成功了!”

  从学生们激动的'情景可以看出,他们的探索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我顺势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方法将实验过程重新进行一次,再次体验成功的乐趣。

电路教学反思6

  今天是最后一节《电路出故障了》的教学,上完了六节课,一直在不断地反思与改进。但从整体来看,由于学生手中的实验材料(电路元件)基本都是好的,所以在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时,很难找到坏了的电路元件。和预想的教学效果有一定差距。

  这最后一节《电路出故障了》的教学,本以为一切也会很顺利地完成,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毕竟已经上完了六节课,预设与生成之间已经经过了多次磨合)可还是出现了“故障”,这两处故障偏偏又是很好的资源,让我和孩子们都收获了很多。

  1、教育资源

  当我让小组合作制作电路检测器时,我发现A小组的两名男同学都跑到了临*的B小组,A小组就剩下两名女同学,而B小组又有些人满为患。我走过去,笑着说:“喂,臭小子,你俩是叛变了?还是家里呆不下呀?”俩男生看着我,不好意思地退回到自己小组。我随口嘱咐道:“快,抓紧时间,四人团结合作,马上就能成功。”说完我就到其他小组巡视去了。等我回来时,俩男生又跑去B组看热闹了。我没说什么,因为孩子们的电路检测器已经做好了。回到了讲台上,我夸奖了高效合作小组,“刚才老师发现了C小组合作最有实效性,第一个最好了电路检测器,然后四人彼此心照不宣,马上坐好。大家知道为什么他们小组做得最快最好吗?”“他们合作的好。”有几个孩子回答。“是的,因为他们合作的好,他们很团结,知道合理分工,而不是各行其政。”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刚才A小组的两名女同学表现也很好,虽然他们只有两个人合作,但动作也很快,做的也很好。另外两名男孩子精力过于旺盛,他们很愿意担当其他小组的质量监督员。做的'也不错。但老师有个建议,请同学们记好了,我们首先应该先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有精力再去帮助别人。你们说好吗?”我眼望着那两个男孩子,他们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2、课程资源

  在使用电路检测器时,我要求孩子们用自己小组制作的电路检测器检测手里的电路元件时,D小组的同学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及时举手发问。“老师,我们刚才检测这节电池时小灯泡还亮呢,为什么又检测一遍,小灯泡却不亮了呢?”说着,还特意操作一遍让我看。这时孩子们大多已经检测完毕,于是,我走上讲台,将刚才的问题抛给了孩子们。孩子们一时发懵,于是我重新操作一遍。眼尖的孩子看明白了其中的端倪,赶忙举手:“老师,我知道了,他们是把电池装反了。”于是我让这孩子走上了讲台演示了一遍,验证了自己的说法。孩子们一下子都明白了。我的这个知识点也迎刃而解了。我及时表扬了D小组,因为他们不仅发现了问题,而且积极探求原因,当然,如果能独立解决问题就更好了。

  这最后一节课真是出乎意料,不过,也很好,为我和孩子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资源,我得感谢这“故障”啊!

  电路教学反思6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我在903班上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一节。刚刚下课,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记录本节课的感悟及反思。本节课是一节探究课,主要为了巩固对串并联电路的电路特点的理解;练*使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同时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板书的设计,到实验器材的选取,再到设计实验,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以及用磁吸式电学实验器材到黑板上演示,每一个环节都是有学生合作完成。我只是在旁边点拨巡视,学生们表现的非常棒。本节课增强了学生学*电学的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本节课完整地按计划完成,预期目标达到。

  通过本节动手实验课,我发现学生操作上的一些不足:

  1.个别学生连接电路前开关没有断开;

  2.连接电路时出现接触不良现象,不能自己及时解决;

  3.并联电路电流测量部分学生感觉难度很大,电路连接花费时间过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我相信给学生多些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会做的更完美,快乐学*,健康成长!

电路教学反思7

  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并进行排除。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电路的原理。学生小组实验中的电路中的故障都是课前我预先设置的,有的是导线问题,如里面的铜丝断了,接头没有剥掉塑料套;有的是灯座问题,如灯座的接线柱的线掉了,灯座坏了;有的是灯泡问题,如灯泡坏了,灯泡没有拧紧;有的是连接问题……在教学中,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很多故障学生在一开始实验就发现了,并且很快就排除了,而且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老师故意为他们设置的故障,因此还喊着“我们这组没有故障”,完全不按照我的设想一步一步去检测。

  出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应该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是迁怒于学生打乱教学秩序,没按老师的教学意图走,使得本应充满悬念的实验探究变成了一次*淡无味的动手操作,还是欣喜于学生的聪明?我想,如果从学生角度出发,从教学的实效出发,那毫无疑问应该是后者。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电路中存在的故障,说明了他们已经掌握了电路的基本知识和连接要领,说明了前面几节课的'效果不错,或者说明这部分知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掌握。那么,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不必再花太多的时间去指导。但是,这次探究实验就这样结束了吗?不,还没有,因为如何利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中的故障学生还没有学会。但是原来电路中的故障已经排除,怎么办呢?于是我就换了种方式,让学生假设“灯座、灯泡、导线”其中一个环节有问题,该如何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这样,学生还是通过动手,掌握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的要领。

  一堂课,当出现了我们课前没有料到的情况时,作为教师,应当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只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我们的教学就会真正成为有效的教学,我们的课堂,也就会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

电路教学反思8

  在上节课的学*中,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在这节课中主要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并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地建立电路的经验。

  根据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认识了解电池盒、小灯座构造和使用方法。

  然后让学生组装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电路,掌握电池盒、小灯座和导线的安装和连接方法,画出简单的线路图,形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概念。

  最后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由于学生已经获得了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简单电路概念和电器的连接方法,这时只是作适当的点拨引导,列举出实验材料,学生就能把*得的这种方法迁移到较复杂的'电器连接之中。当他们用不同方法点亮更多小灯泡的时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安装电路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在这个环节中注重学生先思考在实验的过程。因此设计电路图的过程中,有三组学生想到了用两种方法,其他小组想到了两种方法,分别是并联和串联这两种连接方式,大部分小组想到的是串联的方法。

  总体从整节课而言,相对达到了教学目的,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电探究的兴趣。在实验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组装用电器时,注意点之后,对个别实验组在安装电路时小灯泡没有亮,因考虑到时间关系未找出原因。

  2、学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个小灯泡发亮的实验操作后,没有展示他们连接的实物图,这对提高学生构建电路概念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应该让学生自己来看看自己的链接方式,在进行电路图的构建。

电路教学反思9

  我在本节课中的最大收获有两点:

  1、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电流的感念比较抽象,讲解时我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像在操场上百米赛跑的学生来类比电流,这样学生较易理解电流,掌握电流。

  2、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让学生探索,教师再纠错的教学方法,这样做达到了一下效果

  (1). 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 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 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在本节课上,我需要以后注意的是:在电流和电路的基础知识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教师黑板演示连接代替了学生,当学生自己动手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会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为标准,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电路教学反思10

  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主要是为了巩固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特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动手能力。它对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须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做这个实验,这将为今后进行电学分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实验所需器材比较简单,取材也容易为了增加学生的视听效果,结果,学生操作兴趣高涨,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接好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要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闭合开关后,如出现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逐段检查原因。在实验过程中,既要强调独立思考,又要强调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验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惯的重要过程。本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学*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一堂课完整地按预定计划完成,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电路教学反思9

  今天是最后一节《电路出故障了》的教学,上完了六节课,一直在不断地反思与改进。但从整体来看,由于学生手中的.实验材料(电路元件)基本都是好的,所以在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时,很难找到坏了的电路元件。和预想的教学效果有一定差距。

  这最后一节《电路出故障了》的教学,本以为一切也会很顺利地完成,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毕竟已经上完了六节课,预设与生成之间已经经过了多次磨合)可还是出现了“故障”,这两处故障偏偏又是很好的资源,让我和孩子们都收获了很多。

  1、教育资源

  当我让小组合作制作电路检测器时,我发现A小组的两名男同学都跑到了临*的B小组,A小组就剩下两名女同学,而B小组又有些人满为患。我走过去,笑着说:“喂,臭小子,你俩是叛变了?还是家里呆不下呀?”俩男生看着我,不好意思地退回到自己小组。我随口嘱咐道:“快,抓紧时间,四人团结合作,马上就能成功。”说完我就到其他小组巡视去了。等我回来时,俩男生又跑去B组看热闹了。我没说什么,因为孩子们的电路检测器已经做好了。回到了讲台上,我夸奖了高效合作小组,“刚才老师发现了C小组合作最有实效性,第一个最好了电路检测器,然后四人彼此心照不宣,马上坐好。大家知道为什么他们小组做得最快最好吗?”“他们合作的好。”有几个孩子回答。“是的,因为他们合作的好,他们很团结,知道合理分工,而不是各行其政。”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刚才A小组的两名女同学表现也很好,虽然他们只有两个人合作,但动作也很快,做的也很好。另外两名男孩子精力过于旺盛,他们很愿意担当其他小组的质量监督员。做的也不错。但老师有个建议,请同学们记好了,我们首先应该先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有精力再去帮助别人。你们说好吗?”我眼望着那两个男孩子,他们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2、课程资源

  在使用电路检测器时,我要求孩子们用自己小组制作的电路检测器检测手里的电路元件时,D小组的同学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及时举手发问。“老师,我们刚才检测这节电池时小灯泡还亮呢,为什么又检测一遍,小灯泡却不亮了呢?”说着,还特意操作一遍让我看。这时孩子们大多已经检测完毕,于是,我走上讲台,将刚才的问题抛给了孩子们。孩子们一时发懵,于是我重新操作一遍。眼尖的孩子看明白了其中的端倪,赶忙举手:“老师,我知道了,他们是把电池装反了。”于是我让这孩子走上了讲台演示了一遍,验证了自己的说法。孩子们一下子都明白了。我的这个知识点也迎刃而解了。我及时表扬了D小组,因为他们不仅发现了问题,而且积极探求原因,当然,如果能独立解决问题就更好了。

  这最后一节课真是出乎意料,不过,也很好,为我和孩子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资源,我得感谢这“故障”啊!

电路教学反思11

  识别电路是连接电路、分析电路和进行电路计算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识别电路呢?辨别电路是串联接法,还是并联接法,确定电路是通路、开路、还是短路。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接入电路的情况,知道变阻器滑片的滑动和开关的启闭对电路有怎样的改变。知道电流表、电压表测量哪一个导体或哪一段电路的电流或电压。我设计了采用“电流流向法”识别电路,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展示电路中电流的流向,使电路更加直观,学生更容易识别电路。提高学生识别电路的能力。

  电路有两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从串联电路入手进行教学,出示一个串联电路电路图,让学生分析判断串联电路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可以讨论回答,由于语言组织不够完整,所以我把总结的规律在大屏幕上打出来,使学生思维得到完善。同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地把电流的流向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一目了然,加深理解。同样的方法归纳出识别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分析总结了识别电路的方法之后对电路进行分类,有开关的电路,有电流表的电路,有电压表的电路,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对不同类型的电路逐一进行分析归纳,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识别电路的方法。

  一、有开关的电路:

  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电路图,开关的开启控制电路的连接情况,其中分三种情况:两个开关都闭合的情况,一个开关闭合另一个开关断开的情况,原来闭合的开关断开,原来断开的开关闭合的情况。各种情况逐一剖析,画线路图,按照电流的流向,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生动直观,特别是对电路的变换,更加具体、形象,把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生龙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易于理解与掌握。

  二、有电流表的电路

  把含有开关的电路中的开关换上电流表,分析电路归纳方法,从把表拿掉到把表按上,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剖析,由浅入深地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按照电流的流向图进行分析,使学生思路清晰、透彻地掌握电路的连接情况,电路的特点,进而知道电流表是测通过那个用电器的电流,使学生掌握电流表在电路中的作用。

  三、有电压表的电路:

  对照电流表的电路进行分析概括,找方法,总结规律,把有电流表的电路中的电流表换成电压表,对含有电压表的电路学生觉得分析困难,但掌握方法后,反而觉得有电压表的电路要比含有电流表的电路易于分析了,方法就是去掉电压表后看电路的连接情况,再把表接上,电压表并联在哪个用电器的两端,测量的就是哪部分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利用对比的方法,加之多媒体教学的配合,使抽象的物理教学直观、形象化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物理,对物理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

  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改变灯泡的亮度。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上的滑片,判断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的变化,分析变阻器上电流的流向,分析电路,从而掌握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了解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是怎样改变电路的。利用两次变换来具体的分析电路,观察电路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加深对有滑动变阻器电路的理解与分析。

  总之,通过由浅入深的分析归纳,按照电路中电流的流向图,把电路分类,归纳识别方法,利用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使物理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加直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路教学反思15

  刚刚上完教研课,一切按照自己的预设顺了下来,还在反思自己课堂上操作环节出现的问题,一直没想到课堂上拓展环节,却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错误观点——串联电路中,离电源正极*的灯泡就亮些,远的就暗些。(以前学过的早就忘没了)而课堂上操作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评课时组长帮我指出了课堂上的这一错误的观点。我虽然没敢争议,可心里还是信不踏实,于是上网查阅。(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因为教材中虽然涉及了串联和并联电路,但只要求学生认识,并不做深入探究,所以备课时根本没想太多,也没查过资料,只是和同事闲聊时曾提起,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根本没想过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查阅的结果真让我汗颜:灯泡亮暗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实际功率大的就更亮,小的就暗些。串联电路中电流是一样的,P实=UI,I相等,即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高,也就是哪个灯泡的电阻大,P实也就更大,也就更亮。

  我觉得奇怪,我们课堂上做实验用的小灯泡是同种规格的,电阻应该是相同的,可是为什么亮度还是不一样呢?我继续查阅,结果终于让我无话可说——两个灯泡虽然是相同规格,但是每个灯泡的内阻还是可能有一点不同的,因此亮度大小不一,尤其不是同一家厂生产的,或不是同一批生产的产品。

  真相终于大白了,我的确是说错了话,好在这只是拓展环节,而我也只说了一遍而已,我相信学生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只要下节课上课时纠正一下,我相信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的影响。希望这亡羊补牢,真的为时不晚。

  弄明白了问题,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地。看着这课题——《简单电路》,我问自己:简单吗?回答是否定的,但语气是坚定的:不简单!科学这一学科,要想弄明白,还真是不简单!我自认每节课都认真备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还是漏洞百出。幸亏有我们组内的三名同事和品德组的几位老教师帮我,否则还真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力气呢。

  每次翻阅教材,如果不细看,还真的以为很简单,每节课的内容,连文字带图片不过两页而已,如此简单的编排,却有着极深的内涵。再次翻看教材,不由自主地重复自己的观点:简单?非也!

电路教学反思12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

  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

  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 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 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 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电路教学反思13

  本节课在对教材认真钻研后决定将教科书的7、1节分3课时学*,这一安排是合理的、明智的。第一课时解决电荷即静电部分内容,对科学课和电工课学*的相关知识做一回顾,为电流学*做好铺垫。本节公开课为教科书7、1节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述电流,明确电流的产生、方向、大小。第3课时学*电压。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在后续可是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电流表的使用,学生在科学课、电工课上都已经使用过了,但是遗忘率较高,教师估计不足。本节课不应该安排学生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造成课堂时间比较紧张,有些学生手忙脚乱,连电路也连接不好更不用说测电流。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忘记了电流表怎样使用。

  2、学生巩固、练*这一环节训练还不到位。由于安排了实验,学生对本节课电荷量、电流的公式的训练只是草草收场。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1、“电流形成”的视频材料选择的较好。电荷这种微观粒子人们是无法看到的,再好的实验也不能出电荷极其运动。利用多媒体模拟电荷及其运动,向学生展示电流的形成过程,使得抽象的物理知识变的具体想形象,更以与学生理解电流现象。

  2、趣味小实验利用的比较好,同时引起了师生的兴趣。这个实验不仅由新奇的实验现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更重要的'是能突出做这个小实验的目的:电流是有方向的。

  3、电流这个物理量引入的较好。既然在教学中把电流与水流进行了类比,那么就干脆通过比较水流的大小来比较电流的大小,使学生进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并且利用量筒接水的活动,使学生自然的得出电流这一物理量的定义,即体现了控制变量法,又利用了比值定义法。

电路教学反思14

  在这节课中尽量把知识的教学和能力培养、养成较好情感的态度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电路图”教学反思。从整堂课的效果以及反馈的情况看来,我认为有些地方虽然还值得商榷,但是我认为已经达到了目的。因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活动的动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把灯亮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化难为易:

  在这节课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对电路四个基本元件名称及作用的认识,我是采用学生自己探究,让他们通过实践来了解一个完整的电路所需的元件;还有对两种电路连接方式的认识上,我是采用对比和比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的,把串联电路比喻走路,是条道路走到底:而并联比喻成两条道,但最后是殊途同归,教学反思《“电路图”教学反思》。

  三、学会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科学探究是我们所提倡的,探究推动着活动,在活动中学会探究,它们相辅相成,这样既让学生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惯,于是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两次探究,第一次是连接电路让一个灯泡亮起来,让学生了解基本元件及三种基本电路状态,第二次是连接电路让两个灯光亮起来,让学生理解两种电路的连接方式。在探究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学生会在整个过程中积极思考,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活动,学生会探究出意想不到的结果来,而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这样的探究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自主探究的主动学*性行为。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还不够。比如:电路短路引起的危害介绍的`还不够,还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对此的认识。

  二对电路图元件特号和电路图画法的介绍还不够。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必须以对一些容易出错元件符号的说明,或者是演示;对画法的注意事项应该让学生先画了之后从错识中,老师与学生一起得出来。

  三学生反馈情况不够。特别是画电路图时,学生的情况不是很清楚,不能把学生具有代表性的电路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也不能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到突破口,继续深化知识与技能。

  电路教学反思5

  本课两个大板块是电路的连接和电路图的规范画法,应该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从电路的基本构成实物连接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小灯泡(小电机)、电池、开关、导线进行连接,让小灯泡或小电机工作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不知不觉中掌握电路的基本构成。让学生自己说出在使小灯泡亮起来(或小电机转起来)的过程中都用了哪些器材,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把这些器材进行分类,并说明这些器材在电路中的作用。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都哪些电器元件属于电源、用电器、开关或导线,帮助学生把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完成。介绍各元件对应的符号,教会学生如何画电路图,强调画线时要横*竖直;连接相交的要加点;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这四个基本的元件缺一不可。

  电流的感念比较抽象,讲解时学要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类比电流,(如水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电流,掌握电流。实验室新买了一些发光二极管,利用的特性,验证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到电源的负极。

  本节课的教学工作基本合理,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过程。学生的学*兴致也比较高,完成较好。但是对于最后一个重点(简单电路图的画法)掌握的不够熟练。经过反思和探讨:本节的这部分内容属于学生初步接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应该在教师的标准示范下,引导学生从模仿学*到独立完成,逐步熟练掌握。

电路教学反思15

  《简单电路》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前面的两个课时,主要介绍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包括电的成因,以及如何利用电池和导线点亮一个小灯泡,而本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利用更多的电器元件,制作简单电路,并能够很好的记录下来,根据课程内容,我指定了一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记录纸若干。

  课堂的第一部分: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还有一根导线,把小灯泡点亮,学生动手的同时,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并对电路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有什么办法能够不用手按让小灯泡亮起来,并介绍电池盒和小灯座,(学生演示安装步骤)。同时让学生利用这些电器元件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

  第三部分:反馈在制作简单电路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确认安装注意事项:

  1、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

  2、小灯泡的安装方法

  3、导电和电池座、小灯座的连接方法

  第四部分:学生展示电路的实物连接方式,并给学生介绍电器元件的简单画法,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电路图。

  第五部分: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给每个小组多提供一个小灯座,个小灯泡和若干到导线,尝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

  2、学生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尝试,但尝试成功后再尝试其他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实验汇报(小组交流)

  (有几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能用不同的方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第六部分:课外延伸,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做到了人人参与,并尝试用了多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进行尝试,,学生在使用电池座和电池盒的时候都没有遇到问题,学生整体情况良好,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电路的连接,电路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故障,在尝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环节,学生的想法很多,通过实践,发现仅有几种方案是可行的,认识到了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通路。并用简单的电路图加以表述。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学**惯仍需纠正,学生的合作和动手方面仍显欠缺,很多小组对于成员的分工都不是那么明确,需要一步一步完善,还有在学生的反馈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比较仓促,没有照顾到部分学生,学生的一些想法没有趣实践,也可能对今后的学*造成一定的困扰,这在以后的课堂中需要进一步关注。


电路教学反思菁选扩展阅读


电路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

——电路教学反思菁选

电路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路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路教学反思1

  识别电路是连接电路、分析电路和进行电路计算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识别电路呢?辨别电路是串联接法,还是并联接法,确定电路是通路、开路、还是短路。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接入电路的情况,知道变阻器滑片的滑动和开关的启闭对电路有怎样的改变。知道电流表、电压表测量哪一个导体或哪一段电路的电流或电压。我设计了采用“电流流向法”识别电路,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展示电路中电流的流向,使电路更加直观,学生更容易识别电路。提高学生识别电路的能力。

  电路有两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从串联电路入手进行教学,出示一个串联电路电路图,让学生分析判断串联电路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可以讨论回答,由于语言组织不够完整,所以我把总结的规律在大屏幕上打出来,使学生思维得到完善。同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地把电流的流向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一目了然,加深理解。同样的方法归纳出识别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分析总结了识别电路的方法之后对电路进行分类,有开关的电路,有电流表的电路,有电压表的电路,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对不同类型的电路逐一进行分析归纳,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识别电路的方法。

  一、有开关的电路: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电路图,开关的开启控制电路的连接情况,其中分三种情况:两个开关都闭合的情况,一个开关闭合另一个开关断开的情况,原来闭合的开关断开,原来断开的开关闭合的情况。各种情况逐一剖析,画线路图,按照电流的流向,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生动直观,特别是对电路的变换,更加具体、形象,把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生龙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易于理解与掌握。

  二、有电流表的电路:把含有开关的电路中的开关换上电流表,分析电路归纳方法,从把表拿掉到把表按上,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剖析,由浅入深地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按照电流的流向图进行分析,使学生思路清晰、透彻地掌握电路的连接情况,电路的`特点,进而知道电流表是测通过那个用电器的电流,使学生掌握电流表在电路中的作用。

  三、有电压表的电路:对照电流表的电路进行分析概括,找方法,总结规律,把有电流表的电路中的电流表换成电压表,对含有电压表的电路学生觉得分析困难,但掌握方法后,反而觉得有电压表的电路要比含有电流表的电路易于分析了,方法就是去掉电压表后看电路的连接情况,再把表接上,电压表并联在哪个用电器的两端,测量的就是哪部分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利用对比的方法,加之多媒体教学的配合,使抽象的物理教学直观、形象化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物理,对物理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改变灯泡的亮度。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上的滑片,判断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的变化,分析变阻器上电流的流向,分析电路,从而掌握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了解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是怎样改变电路的。利用两次变换来具体的分析电路,观察电路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加深对有滑动变阻器电路的理解与分析。

  总之,通过由浅入深的分析归纳,按照电路中电流的流向图,把电路分类,归纳识别方法,利用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使物理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加直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路教学反思2

  电路对于初中生而言熟悉又神秘,本节课又是电学的开篇,是学生学*电路的基础。所以我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状态,以及学会画规范的简单电路图。在上课前我先用几张西湖的夜景图引入,使学生具有亲切感,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一上课我就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电路连接活动,让学生感知、领略电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接着我从学生连接好的电路开始逐步认识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的作用。再由学生连接的电路讲解电路的两种状态和通过视频讲解短路。再围绕学生连接好电路图,引出元件符号。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先自己画电路元件符号,并由学生自己进行评估,使得课堂教学推向高潮,趁学生情绪还很高时马上又让学生学着画电路图,一气合成。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总而言之,我在本课中尽量采用小组合作、代表发言、相互评估等共同构建学*的主体,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使知识和能力在探索中得到统一,并获得一定的研究科学的方法。

  这节课上下来,我觉得课堂的教学效果较好,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实现,学生活动积极、有序。以下几点觉得是成功的特别:

  1、学生自己画元件符号然后小组评估时候,既有自评又有他评,充分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2、学生对生活中的用语和科学用语容易混淆,如:生活中的“开灯”和“关灯”,对应的科学用语却是:开关的“闭合”和“断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说法能及时纠正,引导学生使用规范的科学语言。

  3、先让学生自己画电路图,充分暴露出学生画的错误,然后选取一些典型的错误来投影出来,同时让学生自己总结画电路图的注意点,增强学生记忆。

  这节课上下来的不足之处:

  1、学生一开始连接好的电路没有及时评价和充分利用。

  2、在讲解开关时没有强调在连接电路前要断开和连接成功后要及时断开,没有强调节约用电的意识

  3、学生在画电路图时,还是有些学生不规范,不用作图工具。

  4、在和学生比赛画电路图时最好先说明比赛规则,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大等。

电路教学反思3

  这学期,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在九年级四班讲了一节校级公开课,我选的课程是《15.2电流与电路》,这是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二节,电流是初中物理电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是以后学*电压,电流,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电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这节课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讲课之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虚心请教,大胆尝试,细心总结,尽管如此,这节公开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现回顾总结如下:

  课时设计考虑不全面,设计时,我认为四班学生基础较好,*时物理课师生配合较默契,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所以我将本节课设置成一课时,本来信心十足,但结果差强人意,在讲到电路三状态时,时间紧迫,致使我感觉自己比较慌乱,知识点讲解不够透彻,没有突出电路三状态的重点地位,从学生的反应和*题练*来看,学生对短路还是比较疑惑,感觉比较抽象。

  内容讲解时间分配不够精当,这节课中分四个知识点,电流、电路、电路图和电路三状态,其中电路图的连接和电路三状态是重点,电路状态的识别是难点,而我在讲课时,在电流及其方向那用时太多,将电流的方向讲解非常清楚,但有些过于精细,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觉,结果在电路图和电路三状态这两点上时间仓促,讲授紧张,以至没有体现出重点和难点的地位。

  演示实验完成不够理想,对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我采用了“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来进行判断,设想很好,但课前准备不够,在实验室没找到二极管,我就想到了用视频演示代替,视频条理很清晰,视频中的老师演示也非常仔细,但存在不足时,视频中部分细节不够清晰,如电池的正负极,学生反映根本看不清,而视频中也未加标注,视频中只有演示,没有讲解,对于二极管这样的新元件,我只能采取边讲边让学生看,也就造成了边说边点停的这种现象,导致课堂给人留下了手忙脚乱准备不足的印象。

  当然,除了不足,本节课中的一些教法还是得到了同行的肯定的,我在课堂教学体验中也深有体会,如:

  知识点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之前我在备课时也是费了功夫的`,我想了很多方案,最后在多种方案中确定下来,力求自然,流畅,最重要的是简洁,明了,费时少。如,我从电流向电路过渡时,这样说“以上是我们对电流的理论上的理解,电流到底是什么,我们来体验体验”,很自然的引入了学生的演示实验。在电路引出电路图时,我给了学生一副实物图一副说明书上的电路图,让学生自己评价,学生看到的电路图的直观性,简洁性,自然迫不及待的想进入学*,导课自然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活动设计合理,活动较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探究能力,尽可能的将课堂交给了学生,如学生实验,学生练*,学生评价,小组讨论,小组交流,小组总结,自主学*等,重点内容学生记忆,同桌考查,学生上黑板大家考查等等,形式多样,学生积极踊跃,效果不错,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尝试。

  以上是我自己在看了录课视频后的一些感受,我也会积极找听课老师进行评课,虚心接受他们意见,扬长避短,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尝试,创新,打磨,希望在下次的公开课中有更大的进步。

电路教学反思4

  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霓虹灯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电珠的结构等,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学生制作红绿灯这部分我做了些处理,交给学生一个双向开关,把它连进电路里,让它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与灭,这样,就形成了整节课一步一步的递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学生思维达到了连贯性。四人小组合作,通过亲手做,增强对电路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电路教学反思5

  本节是这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电学的物理量——电流;第一次学*连接电路;第一次学*画简单电路。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答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上,并注意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惯、良好的画电路图的*惯。由于电流的概念及其方向的规定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如果一开始讲授电流的话,学生可能会因为“导线中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负电荷)”;“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等知识点,产生思维的矛盾,从而导致对后面电路的.学*产生心理障碍。因此教学中,我对知识点安排进行调整。现在总结我对本节课堂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导入。上课铃响起,问学生“听到什么了?”“什么发出的”“什么能转化的声能?”“电脑从何而来?”引出并板书“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电铃用电,消耗了电能,转化成声能;教室里的电灯消耗电能转化成光能,你还知道哪些消耗电能的物体?学生举例。教师归纳板书“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什么传输电能?教师归纳板书“导线——传输电能”。电灯、电视……不能一直工作,需要有元件来控制。教师归纳板书“开关——控制电路的装置”。总结出组成电路的构成。学生思维清晰,效果水到渠成。

  2 、电流教学。这个环节,我采用类比法。把电流和水流类比。水流从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电流从高电位流向地电位(告诉学生正极电位高,负极电位低)。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负极。水流和电流区别:水流是先后依次流过;电流是电路中的自由电子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此时在总结出:

  ①电流形成:电荷定向移动形成(可以是正电荷,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是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时反向移动);

  ②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

  不知之处:

  本节课应该让学生亲手实验,但由于实验器材缺乏,在分析力电流是否让灯泡发亮有先后顺序时,只是教师进行的示范,没能实现学生亲身经历通过实验归纳结论的过程。

  这样,在缺乏实践活动的情况下对电路实验的学*,学生学*显得被动。

电路教学反思6

  今天在大信学校进行试教,总体效果不错,不过有一点让我出乎意料:我上课用同样的一句话,中心小学和大信学校的学生的理解却不一样。今天这节课可真的是给我自己上了一节很好的语言教育课呀。

  情况是这样的:在完成挑战一:“点亮1个灯泡”这个活动后,我紧接着向同学们强调挑战二的任务是:“在电路里同时点亮两个灯泡”。明确了相关要求后,学生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第二个挑战。

  活动刚开展1分钟,在下面巡视的我一下傻了眼:所有同学都很认真在做实验,可是绝大对数的小组却没有按照我的意图来开展,而是好像4个人分成了2个小组,每2个人拿着1节电池2条导线和1个灯泡在重复着挑战一的实验。这种情况在之前的试教从来没有出现过。

  情急之下,我只好逐个小组的和学生说应该是把2个灯泡连接在同一个电路里……

  最后,在我的补救措施下,学生们完成了实验,可是也因此,下课铃响了,而我还没有讲完内容。

  课后,我把这个意外和科组老师说了,自己也静静地反思了一下。其实原因就出在我说的话还不够明确。 “在电路里同时点亮两个灯泡”。按照我的意图更准确的表达是:“在同一个电路里同时点亮两个灯泡”。之前在中心小学的试教基本上没有出现这次的现象,只能归结为运气好了。而一节好课可不是靠运气的。

  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深地总结出:科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准确。

  科学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简洁。所谓准确,就是要达到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符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简洁,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睛,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知识一道带进去。

  在教研的时候,苏老师也提到:教师应该用尽量少的.语言,准确地说明所要表达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这也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表达*惯。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说,他叫四年级时,发现:四年级学生对“闻气味”与“尝味道”容易混淆,有的学生说,“我闻到妈妈做菜的味道,好香啊!”他就向学生讲解二者的区别,并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和舌头,分别说明它们的功能,然后及时举例:“八月桂花香”,我们的鼻子能够闻到桂花的香味吗?舌头能够闻到吗?我们吃饭时,舌头能够尝到菜肴的味道吗?鼻子能够尝到吗?有学生发言说,“我在电视里听到有的主持人说‘闻到了味道’。今天,我知道他说错了。”他及时表扬他肯动脑筋,学得灵活。

  一节好课是由无数严密的细节组成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时候,一句话也会让一节好课大打折扣。这是我这次试教最大的收获。

电路教学反思7

  1、成功之处

  (1)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课堂开始,通过实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轻松、民主、*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确立了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而这种氛围和关系一直在得到不断的延续、巩固和提高,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发思维的碰撞。所以这节课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生参与积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精彩纷呈,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充分信任学生,抓住教学机智。教学设计过程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教材,教材是通过学生生活经验引入各元件作用及电源和用电器能量转化,再通过手电筒装置,学生尝试由实物图设计电路图,循序渐进,这是科学合理的。但教师考虑到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又本身初见电学器材必然好奇心极强,于是由学生尝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引入课堂,抓住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始终以“学生实验为主线”教师“演示实验”“动画展示”为辅,充分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的教学原则,从课堂反馈来看,教学效果较好。

  (3)课堂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在“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及“怎样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的“猜想与假设”和“设计实验”环节,任凭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广开言路,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活化”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4)课堂预设充分,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处理到位。要想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充满热情、教师充满激情,课前必须精心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自己,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充分的预设。在“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各种电路的设计都有一定的预设,因此才能抓住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层层递进,逐步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声潜入教学过程中去。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故障问题,教师没有模糊处理,而是师生进行简单分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对这个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可谓恰到好处。既使课堂小结后的课外拓展部分“怎样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教师仍是做好充分准备,对学生的各种思维的`碰撞给予恰当的评论,课堂上做到有紧有放。

  2、问题与不足

  (1)教师ppt不够创新。在电源及用电器部分,其中蓄电池部分,教师仍采用的电瓶,学生不够了解,而这生举例的手机冲电宝,正是课堂上学生的机智为课堂添放了光彩。

  (2)情感教育不够充分。本节课限于时间,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在电源交流电部分,当教师提问到“我们溧阳有核电站吗?”当学生回答说没有,教师感觉很意外,只是简单地介绍天目湖也正在建设核电站,没有舍得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热爱家乡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方面,确实还可以做的更好。

  (3)对学生发展性评价语言较少。在“手电筒”部分,有学生提出,手电筒内部是否另外存在导线,教师只是急于引导学生思考“金属也能导电,手电筒的金属外壳相当于导线”而没有对学生说到“我以前拆过手电筒”的这位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本课的“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也仅限于知识,对情感、过程、价值取向和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比较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深层次目标。

  总之,通过本课的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课后反思,使我进一步体验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教师是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同时也是反思者,“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云找答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关注学生课堂的情感体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进行深层情感交流,善于发展性评价学生。同时力争做一个有思想的反思者,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

电路教学反思8

  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将尝试教学理论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有利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活动课的相互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开拓知识领域、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有利于增强参与竞争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当然如何将此理论全面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将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

  这种教学过程特别强调尝试练*(尝试过程)也就是说物理教学不是让学生去“读”科学而是“做”科学。这样,传统教学的“教材中心”让位于“尝试过程”,教师中心让位于学生尝试,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从提出问题、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索直至获得结论的'探索过程,像物理学家那样思考物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电路教学反思9

  通过这次公开课,在教学方面,我成长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东西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后,在教学上,我会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每节课尽量做到尽善尽美。在这次公开课中,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让我对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从这次课中,我有很大感触,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时我们面对的对象是职业中学的学生,他们基础较差,不管是理解领悟能力还是动手操作能力都较为薄弱。所以,我们在*时教学中不能将普通中学那种教学模式套用到我们的学生中去。首先,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适的选择,做到在抓住重、难点知识点的同时,也要将知识的复杂简单化,以便学生容易理解。例外:在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在我的这次课中,我采用温故而知新以及从生活事例导入新课,学生一开始就提起注意,也很快参与到课堂中来;对旧知识的复*,既可以对旧知识的巩固,提高师生互动,增强了师生互动交流程度,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教学空间。

  二、教师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

  在课堂上,如果只是机械地将教材内容“填鸭”般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会感觉很枯燥,提不起学*兴趣。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将教材深入领悟、在对有关资料全面的占有和筛选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加工制作,形成层次化、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达到教学内容设计最优化,便于学生学*掌握。

  三、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

  通常情况下,我在备课时,都会注意每个环节的分配时间。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时由于突**况或学生对内容的接受程度、师生互动环节等都会影响到时间的分布,这就与备课思路矛盾起来。就好象这次上课中,本来事前安排好的练*,如果让学生全部完成,时间就刚好,当由于中间的一些突**况,导致自己一时忘记,所以最后还多出三分钟左右的时间。从这次教学中,我总结出:*时我们在备课时,不但要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深入地了解,讲其重难点部分需细说,了解部分可以略带而过,从而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并根据实际课堂操作情况,及时对时间分配做出调整。

电路教学反思10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

  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每一次教学只要精心准备、用心执教,总会有着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本着这一目的,我提供分层次的材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2、环节间的巧妙过渡、紧密的衔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从问题的引入、探究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活动时的调控都能够自然、巧妙、精密,让学生不会感觉到紧紧被牵引,而是自然跟着去做,期待着继续前行。

  这节课上完,感觉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继续改进。

  1、没有充分发挥实物展台的作用。只是就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其实完全可以将学生所连接的实物图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学*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展示学生作品时方法欠妥当。如果能够先展示正确的连接方法,让连接错误的学生“自行发现”、“自行纠错”效果会更好,同时还可以保护学生探究的欲望。

  3、拓展活动应留充足的时间。尝试“用一节电池点亮两个灯泡”因时间已下课,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组甚至没有没做出来,所以活动既然已经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尝试,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活动也不会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潜心专研,尽心尽力去备课、上课,积极做出深刻的反思,总会让课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惊喜,少一分遗憾。

电路教学反思11

  今天进行了串并联电路的教学,有一些体会和偶然收获

  1、由于之前已经讲过,本节课是新课和复*课的结合体。我没有完全像讲解新课一样去讲解,学生先看书,然后我再讲解。

  具体操作是:

  (1)学生利用电学器材按要求组装串联电路和并联。

  (2)首先体会电路结构特点,然后两灯互换位置,看是否亮度发生改变;然后让学生们利用器材扭松一颗灯泡(让其断路),体会用电器间是否相互影响。

  (3)改变开关位置,体会开关在不同位置时,控制功能是否发生改变。

  2、一些收获:

  (1)本班学生刘奕含同学问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并联电路灯泡比两灯串联时较亮。二是这个问题暂时忘记了,为什么两只灯泡亮度不一样(他们用了不同规格的`灯泡)。

  (2)在研究串联时,和学生们研究了这样一个问题,把自己所连接电路其中一个灯泡连成接触不良,让另外一个同学找是哪个灯泡出现问题,锻炼孩子们寻找故障的能力。

电路教学反思12

  今天是最后一节《电路出故障了》的教学,上完了六节课,一直在不断地反思与改进。但从整体来看,由于学生手中的实验材料(电路元件)基本都是好的,所以在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时,很难找到坏了的电路元件。和预想的教学效果有一定差距。

  这最后一节《电路出故障了》的教学,本以为一切也会很顺利地完成,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毕竟已经上完了六节课,预设与生成之间已经经过了多次磨合)可还是出现了“故障”,这两处故障偏偏又是很好的资源,让我和孩子们都收获了很多。

  1、教育资源

  当我让小组合作制作电路检测器时,我发现A小组的两名男同学都跑到了临*的B小组,A小组就剩下两名女同学,而B小组又有些人满为患。我走过去,笑着说:“喂,臭小子,你俩是叛变了?还是家里呆不下呀?”俩男生看着我,不好意思地退回到自己小组。我随口嘱咐道:“快,抓紧时间,四人团结合作,马上就能成功。”说完我就到其他小组巡视去了。等我回来时,俩男生又跑去B组看热闹了。我没说什么,因为孩子们的电路检测器已经做好了。回到了讲台上,我夸奖了高效合作小组,“刚才老师发现了C小组合作最有实效性,第一个最好了电路检测器,然后四人彼此心照不宣,马上坐好。大家知道为什么他们小组做得最快最好吗?”“他们合作的好。”有几个孩子回答。“是的`,因为他们合作的好,他们很团结,知道合理分工,而不是各行其政。”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刚才A小组的两名女同学表现也很好,虽然他们只有两个人合作,但动作也很快,做的也很好。另外两名男孩子精力过于旺盛,他们很愿意担当其他小组的质量监督员。做的也不错。但老师有个建议,请同学们记好了,我们首先应该先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有精力再去帮助别人。你们说好吗?”我眼望着那两个男孩子,他们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2、课程资源

  在使用电路检测器时,我要求孩子们用自己小组制作的电路检测器检测手里的电路元件时,D小组的同学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及时举手发问。“老师,我们刚才检测这节电池时小灯泡还亮呢,为什么又检测一遍,小灯泡却不亮了呢?”说着,还特意操作一遍让我看。这时孩子们大多已经检测完毕,于是,我走上讲台,将刚才的问题抛给了孩子们。孩子们一时发懵,于是我重新操作一遍。眼尖的孩子看明白了其中的端倪,赶忙举手:“老师,我知道了,他们是把电池装反了。”于是我让这孩子走上了讲台演示了一遍,验证了自己的说法。孩子们一下子都明白了。我的这个知识点也迎刃而解了。我及时表扬了D小组,因为他们不仅发现了问题,而且积极探求原因,当然,如果能独立解决问题就更好了。

  这最后一节课真是出乎意料,不过,也很好,为我和孩子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资源,我得感谢这“故障”啊!

  电路教学反思6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我在903班上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一节。刚刚下课,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记录本节课的感悟及反思。本节课是一节探究课,主要为了巩固对串并联电路的电路特点的理解;练*使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同时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板书的设计,到实验器材的选取,再到设计实验,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以及用磁吸式电学实验器材到黑板上演示,每一个环节都是有学生合作完成。我只是在旁边点拨巡视,学生们表现的非常棒。本节课增强了学生学*电学的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本节课完整地按计划完成,预期目标达到。

  通过本节动手实验课,我发现学生操作上的一些不足:

  1.个别学生连接电路前开关没有断开;

  2.连接电路时出现接触不良现象,不能自己及时解决;

  3.并联电路电流测量部分学生感觉难度很大,电路连接花费时间过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我相信给学生多些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会做的更完美,快乐学*,健康成长!

电路教学反思13

  《简单电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达到以下几点:

  1、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2、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3、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根据以上要求我是这样设计《简单电路》一课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的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记录有关数据。

  3、用简单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每个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一个、一号电池一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给学生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 要求点两小灯泡。 由不方便从而引入解决的办法,导入到电池盒和灯座的使用。

  二、讲解小灯座和电池盒的构造与用途。

  我们知道了小灯座和电池盒的用途,现在就请各小组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来点亮你们的.小灯泡,同学们边做试验边听老师的提示。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好,非常的棒,大家真了不起,各小组都把自己组的小灯泡点亮了,同时我们的手也**出来了,请大家安静下来,做好位置。

  对试验结果的记录是我们学*科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科学本把我们刚才的电路用实物图画出来。

  同学们在画电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是不是实物图不容易画啊?

  为了解决实物图难画的问题,科学家们有一个办法能让它变的更简单,看起来更清楚,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那就是画简单的电路图(板书课题:3.简单电路),请大家翻开课本的第7页。

  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灯泡,电源)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诉他们用线段连接的方法,同时要求同学们指出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同学们,大家看,我们用一节电池、一两根导线就能点亮一个小灯泡了。如果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那么你们能不能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相信大家都能够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试验做的好不好,听老师的要求很重要。在这里试验中老师有几个小小的愿望:

  1、希望大家合作,小声交流。

  2、希望大家“先画电路图再动手操作”,完成一个“从想到做”的过程。

  3、希望大家把自己试验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问题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

  现在各小组组长再来老师这里领取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和几根导线,请大家根据本组的方案动手做试验。老师也请同学们在试验的过程中交流以下几个问题。(板书问题)

  1、小灯泡亮了吗?

  2、用了几种连接方法,那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3、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

  4、画出电路图,指出电路中的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学生试验,教师板书要求,巡视。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我们不但点亮了一个小灯泡,我们还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了起来。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更多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生活中你有见过很多灯同时亮起来的情景吗?

  四、让跟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本环节主要给同学们课后交流)

  五、小结

  六、评价检测

  关注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时的操作情况。

  收集学生的电路图

电路教学反思14

  今天这节课是作为市教师进修学院前来我校观摩课堂教学的一节课。本人也把这次上课当作是这堂精品课的初次正式打磨。听课者是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小学科学教研员薛老师、市教研室兰岚老师以及本科组黎海燕老师。

  说句实话,就在前天,对这节课我还不是太有信心,毕竟精品课的要求很高。因为课前在集体教研的时候,从教10多年科学教学的苏文辉主任看了我的教案后,说道:这节课的内容安排恐怕会让学生比较沉闷,担心课堂教学气氛不够活跃。

  说句实话,我的心里也没底,虽然这节课的内容本身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如果不能激发出他们的学*兴趣,那这节课就失败了一半。

  于是昨天整整从下午到晚上10点,我独自一人在学校自然2室里试教。我像正式上课一样,站在讲台上对这课件、实验材料试讲,又把自己当作学生,对自己的问题作出反应。

  可能是由于自己对整一节课有了整体的把握,也或者是之前参加的一些培训沉淀下来的厚积薄发,就在自己不断试讲的过程中,头脑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为何不用闯关挑战的模式把本节课的3个活动穿起来呢?因为,实验本身固然对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然而当老师把实验当作一个作业布置给学生,并给学生提出种种要求时,这无形间就削减了学生的学*热情。而如果把每个做实验的过程当作是闯关挑战的过程,实验的要求转化成挑战的规则,这样学生的学*积极性不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吗?挑战成功后的目的是什么呢?对课前引入魔术的揭秘!(原先我的安排是表演完魔术后马上揭秘)

  想到这一点,我充满了信心。确定了这样的上课思路:“不用电池点亮灯泡”的魔术引入——>想学会魔术吗?要连续通过3个挑战——>魔术揭秘。

  这样整个上课过程变成了学生为了学会老师的神奇魔术而接受3个挑战,在挑战中学会知识,最终学会魔术的愉快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学*过程。原来看似没有多大变化的3个活动就这样被一个魔术串起来了。

  今天的试教,学生的反应热烈得出乎我的意料。几乎每一个问题都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回应。几乎每一位同学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学分享。在4人小组实验的过程中,每个小组的4个成员都积极参加实验,没有出现哪个小组有学生无事可做或不参与活动的现象。每当有小组点亮灯泡时,教师里总会听到同学高兴地叫道:“老师!老师!亮啦!”,甚至有的同学从自己的座位上走到我的跟前拉着我的手去到他们小组那里看点亮的灯泡。这每一声发自内心的喜悦,都让我这个老师跟着喜悦。

  在这样的学*气氛中,我很享受!

电路教学反思15

  在上节课的学*中,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在这节课中主要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并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地建立电路的经验。

  根据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设计组装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电路,掌握电池盒、小灯座和导线的安装和连接方法,画出简单的线路图,形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概念。但是由于学具袋中的学具质量不是很好,导致很多学生在安装小灯座和电池盒时,时间用去了一大半,而且个别小组没有成功安装好,因为有些材料被折断了。后来让学生点亮一个小灯泡,并画出简单电路图时,大部分学生显得很是困难,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玩上面,根本没有按着教师的要求去做。个别画出来的电路图也是不准确的,导线没有画直,小灯泡画得不准确,电池盒也画出来。没有真正形成简单电路的概念,所以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流程,将下面的内容安排在下节课。

  今天我承接上节课留下来的内容又上了一堂课,指导老师也来听我的课。总感觉整个教学流程不是很好,学生方应慢、交流部积极;而且对于上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组装用电器时,注意点强调未到位,使个别实验组在安装电路时小灯泡没有亮,未找出原因。

  2、学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个小灯泡发亮的实验操作后,才展示其中一组连接的实物图,这并不能代表全班学生的做法,太过局限。学生的电路图画的不规范,没能及时的`纠正。

  所以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时,他们实验的很慢,显得交流的时间很紧迫。后来指导老师给了我一些意见:1、不要让一个小组中的一个学生来画电路图,让他们先都画着实是看,在让他们动手做实验;或者是让完成好的小组立刻上黑板画出电路图,接着跟大家一起交流画出来的那些连接方法是相同的,哪些方法是不同的,并指出不同在哪里,让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使学生意识到使两只小灯泡亮起来可以有两种方法,并让学生尝试去试试第二种方法。


电路教学反思菁选(扩展2)

——电路教学反思菁选

电路教学反思18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路教学反思1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是教科版四年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七课内容。很多生活电器其实外表眼花缭乱,但是不管多么复杂的用电器,其原理都是由一些简单的电路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组合而成的。在前几课的学*中,学生已经学会了连接简单电路并能够使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哪一部分出现了问题,这对于本课的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将继续使用电路检测器来探究接线盒内部的电路连接情况,并探究不同的电路连接对于小灯泡亮度的影响。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我从中收获了很多,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胜于教师单纯讲解

  在第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弄明白接线盒内的电路是怎样连接的,必须让学生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时候,学生自然会想到以前用过的电路检测器。但是具体怎样检测,就要求实验小组的同学们事先做好分工合作,记录员、操作员、监督员、总结员各司其职,才能把实验完美完成。学生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知识,记忆深刻,而且更能够应用于实践中去。教师一味的枯燥讲解,学生不但不容易弄懂,而且还会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学会对比,从差异中找原因

  在学*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时,要求实验小组的成员要认真观察这两种电路的.不同连接方法。活动1是两节电池的不同连接方法。活动2是两个小灯泡的不同连接方法。发给学生足够的工具材料,让生动手去亲自连接,看看能有几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在不同的连接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观察后展开充分的讨论,从而进一步了解了这两种电路连接的异同。

  本课教学中也有缺憾,学生准备的电池并不是暂新的,这对实验的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学生课堂气氛太不活跃,整节课显得很沉闷,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电路教学反思2

  《家庭电路》一节主要讲述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其中,重点是试电笔的使用及开关、插座的接法。我在讲授本节内容时紧紧抓住这个重点来开展我的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首先,通过播放触电的视频,使学生明白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体现物理的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而激起学生的学*和探究兴趣,引入新课课题。

  其次,通过让学生知道触电是因为碰了火线,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找出火线,并让学生上台找出火线。这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动手,去体验物理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

  再次,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保险丝要接在火线上,而且只能接在火线上,教师从旁指导,并用接在零线上的图进行对比,方便学生认识比较,在学*三孔插座中间的孔接地时,用了实物图进行分析,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的思想。

  总体而言,本堂课是在充分理解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基础上设计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练*的设计,也充分抓住了中考的考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使得学生明白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进而会利用这些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同时能利用这个知识来规避危险。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课前有较充足的准备,也很仔细的考虑了各个环节。但是,上完课发现有的地方还是可以做得更好的,比如,教学过程中语言还是过于*淡,没有抑扬顿挫,还得加强训练。在让学生动手的环节中,还可以让更加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语言方面可以更加精炼,课堂气氛可以进一步的调动,这些地方略有遗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电路教学反思3

  进入电学学*后,连接实物图、画电路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读懂电路图,识别串并联是学好电学的关键所在。针对这两个教学的重点。

  在画电路图和连接实物图这个地方,为了使学生能规范的作图,在课堂上也强调了如何画电路图,以及如何连实物图,并且也练*了不少,虽然在课堂上进行了强调如何规范的作图,但是学生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

  (1)有的同学画电路图,不用尺子,画的电路图歪歪扭扭。

  (2)有的同学画的电路元件很不规范。

  (3)有的学生把电路元件画在了拐角处。

  (4)有的学生把实物图和电路图嫁接在了一起。

  对于电路图的画法,我在教学过程( )中采用了以下几个方法:

  (1)、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规范化的画图示范,强调学生比较容易马虎的地方。

  (2)、 结合教材的.练*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

  (3)、 对于演示的电路图让学生给予正确的评价,并且提出改进的方式。

  (4)对学生多次出错的要进行个别指导,找出问题所在,及时纠正。

电路教学反思4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我先讲解了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和用法,指导学生认识了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学生呢很快完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并画出了简单电路图。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接着我又联系班级的日光灯使用方法解说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优点和缺点。并联电路可以分别控制、节能环保,但连接繁琐;串联电路可以统一控制、连接方便,但可能出现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学生学得非常好,很快就可以举一反三找出:家中的各个房间的'电路是并联电路;同一个吊灯中的很多灯泡,客厅中的某组装饰光源,这些是串联电路。

  课后回想这两个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另外,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所以只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将课设计到位,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带给你更大的惊喜。

电路教学反思5

  这节课重点是让同学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并进行排除。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电路的原理。同学小组实验中的电路中的故障都是课前我预先设置的,有的是导线问题,如里面的铜丝断了,接头没有剥掉塑料套;有的是灯座问题,如灯座的接线柱的线掉了,灯座坏了;有的是灯泡问题,如灯泡坏了,灯泡没有拧紧;有的是连接问题……在教学中,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很多故障同学在一开始实验就发现了,并且很快就排除了,而且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老师故意为他们设置的`故障,因此还喊着“我们这组没有故障”,完全不依照我的设想一步一步去检测。

  出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应该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是迁怒于同学打乱教学秩序,没按老师的教学意图走,使得本应充溢悬念的实验探究变成了一次*淡无味的动手操作,还是欣喜于同学的聪明?我想,假如从同学角度动身,从教学的实效动身,那毫无疑问应该是后者。同学一眼就能看出电路中存在的故障,说明了他们已经掌握了电路的基本知识和连接要领,说明了前面几节课的效果不错,或者说明这局部知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掌握。那么,对于同学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不必再花太多的时间去指导。但是,这次探究实验就这样结束了吗?不,还没有,因为如何利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中的故障同学还没有学会。但是原来电路中的故障已经排除,怎么办呢?于是我就换了种方式,让同学假设“灯座、灯泡、导线”其中一个环节有问题,该如何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这样,同学还是通过动手,掌握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的要领。

  一堂课,当出现了我们课前没有料到的情况时,作为教师,应当和时调整教学方案,只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以同学的学为中心,我们的教学就会真正成为有效的教学,我们的课堂,也就会成为同学喜欢的课堂。

电路教学反思6

  教后记本节教学,比较好的方面有:整个教学流程清晰流畅;复*引入承上启下,导入自然;画图规范;探究实验的流程清晰明确;对学生的认知递进把握较好,先引领学生探究“串联电压规律”各环节,再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究“并联电压规律”,学生过渡自然;课件设计合理,利用白板连接实物图直观生动,便于理解,效果较好;练*题和拓展提升内容难度适宜,能紧扣本节主题,达标程度较高。

  反思本节教学,不足之处有: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应当让做得快的小组帮助慢的小组,并在小组之间交流数据,得到更客观的结论;对实验操作要有时间限制,应对学生是否做完实验进行点评;应对实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才更符合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实验结束后,留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不足,应多让几个小组汇报他们得出的.结论,然后再汇总;与学生交流沟通不够充分;板书内容偏少,应加入两个结论,不能只在课件上出示结论。

  实验探究课更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都应重视,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新课标的要求。

电路教学反思7

  在上节课的学*中,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在这节课中主要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并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地建立电路的经验。

  根据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设计组装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电路,掌握电池盒、小灯座和导线的安装和连接方法,画出简单的'线路图,形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概念。但是由于学具袋中的学具质量不是很好,导致很多学生在安装小灯座和电池盒时,时间用去了一大半,而且个别小组没有成功安装好,因为有些材料被折断了。后来让学生点亮一个小灯泡,并画出简单电路图时,大部分学生显得很是困难,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玩上面,根本没有按着教师的要求去做。个别画出来的电路图也是不准确的,导线没有画直,小灯泡画得不准确,电池盒也画出来。没有真正形成简单电路的概念,所以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流程,将下面的内容安排在下节课。

  今天我承接上节课留下来的内容又上了一堂课,指导老师也来听我的课。总感觉整个教学流程不是很好,学生方应慢、交流部积极;而且对于上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1、指导组装用电器时,注意点强调未到位,使个别实验组在安装电路时小灯泡没有亮,未找出原因。2、学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个小灯泡发亮的实验操作后,才展示其中一组连接的实物图,这并不能代表全班学生的做法,太过局限。学生的电路图画的不规范,没能及时的纠正。

  所以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时,他们实验的很慢,显得交流的时间很紧迫。后来指导老师给了我一些意见:1、不要让一个小组中的一个学生来画电路图,让他们先都画着实是看,在让他们动手做实验;或者是让完成好的小组立刻上黑板画出电路图,接着跟大家一起交流画出来的那些连接方法是相同的,哪些方法是不同的,并指出不同在哪里,让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使学生意识到使两只小灯泡亮起来可以有两种方法,并让学生尝试去试试第二种方法。

电路教学反思8

  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并进行排除。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电路的原理。学生小组实验中的电路中的故障都是课前我预先设置的,有的是导线问题,如里面的铜丝断了,接头没有剥掉塑料套;有的是灯座问题,如灯座的接线柱的线掉了,灯座坏了;有的是灯泡问题,如灯泡坏了,灯泡没有拧紧;有的是连接问题……在教学中,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很多故障学生在一开始实验就发现了,并且很快就排除了,而且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老师故意为他们设置的故障,因此还喊着“我们这组没有故障”,完全不按照我的设想一步一步去检测。

  出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应该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是迁怒于学生打乱教学秩序,没按老师的教学意图走,使得本应充满悬念的实验探究变成了一次*淡无味的动手操作,还是欣喜于学生的聪明?我想,如果从学生角度出发,从教学的实效出发,那毫无疑问应该是后者。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电路中存在的故障,说明了他们已经掌握了电路的基本知识和连接要领,说明了前面几节课的效果不错,或者说明这部分知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掌握。那么,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不必再花太多的时间去指导。但是,这次探究实验就这样结束了吗?不,还没有,因为如何利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中的故障学生还没有学会。但是原来电路中的`故障已经排除,怎么办呢?于是我就换了种方式,让学生假设“灯座、灯泡、导线”其中一个环节有问题,该如何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这样,学生还是通过动手,掌握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的要领。

  一堂课,当出现了我们课前没有料到的情况时,作为教师,应当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只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我们的教学就会真正成为有效的教学,我们的课堂,也就会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

电路教学反思9

  1、传统物理教学的反思

  传统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重教师而不重学生,如讲细讲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学表演,往往就被认为是一节好课;

  (2)重管教而不重自觉,如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自我调控、独立判断;

  (3)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如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自由选择学*内容或自行规划、安排学*进程,教学要求强求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

  (4)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如将学生视为承受知识的容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5)重继承而不重创新;

  (6)重结果而不重过程;

  (7)重考试成绩而不重全面发展……这一切不仅造成了学生学*兴趣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主体性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也必将影响到社会发展。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物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接受”、“适应”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们具有改造和发展现存社会及现存自我的能力。弘扬和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学民主,强调自我激励,强调学会学*,将使学生获益终身。

  2、物理学*中的“思”与“问”

  很多学生认为物理抽象,难学,但又一时找不到好的学*方法,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仔细看书,*时多做些题就能把物理学好,他们也试着这样去做了,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是为什么呢?我想大家都忽视了“思”与“问”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学与思的密切辨证关系。告诫大家在学*中要重视积极思考,才会有收获。物理课程并不象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仅仅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物理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物理题型灵活多变,光靠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

  物理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的处理好“思”与“问”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提高。在学*物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地思考,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思”中进步,在“问”中升华。

  3、投影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静态变动态,提高学*兴趣

  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图是静止的,若用动态投影辅助教学,效果较好。如在讲杠杆的力臂概念时,老师在黑板上怎么画都是静止的,学生印象不深。用可动的投影片,力臂会随力的作用方向改变而改变,学生看起来十分鲜明,兴趣高涨。在较短的时间内绝大多数学生都理解了力臂的概念。

  二、师生共同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利用投影进行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处在主导地位,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在投影片上题目的展示下,教师让学生轮流在投影仪上将答案打出来,答对了的学生受到鼓舞,如果答错了,其他学生给予纠正。形成了互相帮助的学*氛围。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教师在学生有误区时便于及时点拨。知识传输畅通,反馈及时。

  三、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事实证明,学生在消化知识时,只有不断地向大脑中传输信息才能引起记忆和理解的连续发展,利用投仪教学,贮存信息多、传输信息快、直观连续,使学生得到不断练*、消化、理解知识的机会,提高了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做练*时采用手写题目或小黑板展示,也不过7~8道,用投影展示可达10~20道,教学效率提高明显。

  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已不适应大面积、快速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用投影教学不仅是教学形式的改变,而且也是教学思想的转变。

  4、培养差生学*物理的兴趣

  差生转化工作,首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以为不仅要教好物理,还要关心、热爱差生,使师生间形成“情感共振”,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喜爱学*物理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物理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学*兴趣。在初中物理起始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强烈的学*兴趣是有效学*的推动力量。所以应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增强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其浓厚的学*兴趣。物理教师除利用物理学研究范围广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外,还要设计、准备好高质量的演示实验,介绍物理学的新进展等方面来提高差生的学*兴趣。当然,为了巩固差生的学*热情,还要使不同类型差生获得程度不同的学*上的成功,以此保证学*上的“良性循环”。增强学生学*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各类差生尝试到成功学*的喜悦。成功教学可以增强和保持强烈的学*兴趣,优生们对学*物理有浓厚兴趣,甚至让入着谜的主要原因大多源于物理学科本身具有的强烈吸引力,而差生对物理是否感兴趣的首要因素则取决于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和方法。所以,转化差生的工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教师本人是否热爱物理、对物理学教学是否投入、教师对科学的价值体系是否信仰、教师教学观念、教师是否能从物理知识及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美等,这些对差生学好物理课程,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5、听课评课教学反思

  1、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2、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电路教学反思10

  这一课是《电》单元的最后一课,内容很多,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就是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盒,第二部分是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根据材料的不同,各可以连出2种电路。

  第一部分检测接线盒内部连接,学生在检测方法上不存在困难,我从最简单的四个点只有两个点连在一起导入,让学生自己检测并记录,当接线盒内只有两个点相连时,推测的答案是唯一的。再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一个内部有3个点互连的接线盒,这个时候推测结果将出现4种情况,大部分班级一开始都只有想到3个点全部连上的那种情况,给予时间思考后,当有个别学生能够想到只连能亮的两个点就行时,剩下来的2种情况大部分学生也都能想到了。教师演示的这个实验目的是要学生了解检测后推测的情况有时是唯一的,有时也会出现多种情况。

  第二部分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学生存在理解困难,首先是串联和并联的.区分,我以糖葫芦做比喻,像糖葫芦这样两个小灯泡串在一起的电路称为串联电路,两个小灯泡并列着连在电路中的称为并联电路。其次是哪一种连接方法小灯泡更亮的问题,由于教科书中安排的先比较两节电池、一个小灯泡的两种连法以前都没有涉及过,因此我将教学顺序调换,先在黑板上画出学生熟悉的两个小灯泡、一节电池的串联和并联电路,明确什么是串联什么是并联,然后请学生回忆下哪种连法小灯泡更亮,在这里的回忆,其实更像是猜测,因为学生大多都记不起来哪一种连法更亮,我的目的只是要引起学生的意见不统一,然后通过投影仪演示小灯泡的串联和并联电路,通过验证学生能很清楚地看到并联要亮很多,然后教师讲解,在串联电路中电压可以分开来也可以加起来,但在并联电路中不可以。接着要求学生分组用两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组装电路,有了前面的活动,大大降低了组装的难度,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当变成两节电池后又变成串联电路小灯泡亮,教师进一步要求思考原因,学生能回答出串联电路中小灯泡上电压可以由两节电池加起来所以更亮。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学生最终可以只要记忆“串联电路电压既可以加也可以分”这一句话就可以推测出哪一种连法更亮,减少了记忆内容。

电路教学反思11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

  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每一次教学只要精心准备、用心执教,总会有着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本着这一目的,我提供分层次的材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2、环节间的巧妙过渡、紧密的衔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从问题的引入、探究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活动时的调控都能够自然、巧妙、精密,让学生不会感觉到紧紧被牵引,而是自然跟着去做,期待着继续前行。

  这节课上完,感觉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继续改进。

  1、没有充分发挥实物展台的作用。只是就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其实完全可以将学生所连接的实物图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学*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展示学生作品时方法欠妥当。如果能够先展示正确的连接方法,让连接错误的学生“自行发现”、“自行纠错”效果会更好,同时还可以保护学生探究的欲望。

  3、拓展活动应留充足的时间。尝试“用一节电池点亮两个灯泡”因时间已下课,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组甚至没有没做出来,所以活动既然已经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尝试,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活动也不会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潜心专研,尽心尽力去备课、上课,积极做出深刻的反思,总会让课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惊喜,少一分遗憾。

电路教学反思12

  本节《电流和电路》是电学的开篇,是学生学*电路的基础。因而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重点落在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和学会画规范的简单的电路图。本节课,本人认为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学*兴致也比较高,课堂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实现。然而,对于最后一个重点(简单电路图的画法)掌握的不够熟练,需在后继的教学中加强训练。经过反思和探讨:本节的这部分内容属于学生初步接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应该在教师的示范下,引导学生从模仿学*到独立完成,逐步熟练掌握。

  一、教学思路清晰

  从电路的连接到电流的认识再到电路的组成最后到电路图。整个过程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物理就是在说万物之理,它不一定需要华丽的措辞,但一定需要清晰的'思路。教学思路清晰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物理思想。

  二、让物理通俗易懂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从生活走向物理,并通过让学生经历对简单电路的连接活动,目的在与让学生感知、领略电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达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探究中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关于 “电流”“自由电子”“电能”等过去需要两三节课才能讲清楚的知识,教材中只是简略带过,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用一个简单的动画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即可,所以不必要做进一步解析。学*画电路图的时候,画电路图的规范要求比较复杂,编易记的口诀:“导线横*竖直,图形呈矩形。元件分布均匀,不画拐角处。”学生觉得念得顺口,相应的画图要点也记住了。

  三、物理联系生活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电路教学反思13

  首先针对课文内容我设计了探究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低压供电的电源处零线是接地的,零线与地面间就没有电压了?保险丝为什么要选用“电阻率较大”而“熔点较低”的“合金”做成?为什么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后,即使外壳带电,人接触了外壳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了?家里的用电器有的用两脚插头,有的用三角插头,哪些用电器需用三角插头?等等,这些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理解基础知识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淡化知识点的传授,强化对疑难问题的探究。

  利用演示实验直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我先提出问题:教室的电路是怎样组成的?我们家里的电路又是怎样组成的?指导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利用视频课件让学生了解实际家庭电路是怎样组成的,利用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手段,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想方设法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电路教学反思14

  这个月听了一些专家的讲座,专家们的理论加实践,让我深深地觉得自己教学理论的欠缺和知识储备的薄弱。听得越多,越觉得自己不会上课,越不敢上课。特级郭海*老师的关于课堂提问的讲解让我深受启发,她说:“我们提的问题要找准学生课堂上对内容的兴奋点,这样我们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点燃他们的热情。”刚好她的案例里有一部分是有关《电流与电路》的教学的,于是我决定结合她的思路开展我的教学。

  一、关于课堂的引入

  原来上这节课的时候总想着从生活中常见的电现象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引出电源和电路。现在回忆起来总觉得我提的问题没有落在学生的最*发展区,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是无效的问题。于是这次我直接在出示一个可以吸在黑板上灯座和小灯泡,瞬间,学生被我的“先进武器”所吸引,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我便在学生渴望的眼神中开展了我的“以问题加活动”的教学设想。在引入中我对我的“先进武器”美美的!

  二、关于课堂的问题

  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

  1、你怎样能让这个灯泡发光?

  在这个问题提出的刹那,男生们的手举得高高的,跃跃欲试,要帮我灯泡连接好发光。于是我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顺便让他给大家介绍了各部分的作用,便完成了“电路的组成”内容的教学。我乘机插入讲解电流形成及电流方向、通路。我讲得轻松,他们也听得认真。

  我体会到了在有效问题的激发下,学生挺能说。我反思着*时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原来不是学生不愿答,而是我们老师不会问!

  2、你有什么方法让灯泡熄灭?

  这个问题一出,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把电灯熄灭的方法,但全部都是断路问题的.展现,那样我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我深刻地领悟到了“教师最好的教学方式是听,学生最好的学*方法是说”。

  3、再给你一根导线,你还有什么方法让灯泡熄灭?

  问题之后,是一个短暂的沉寂,可能是难住学生了。我刚想自己解决,忽然有位男生轻轻地说:“把电池两极连起来试试?”于是我马上让他上来,他在不自信中连接着导线,却在同学一片惊奇中把灯熄灭,自豪的回到座位上。这位男生的方法重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我的问题又活了过来。于是,好奇的他们纷纷想上来换个位置连接这根导线,看看能否把灯熄灭,我自然的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完成了自己的“短路”教学,真是一举两得。

  这既是我的预设,也是我的生成。原来我们可以在预设中生成,也可以在生成中预设!

  4、根据现有的电路,再给你一个小灯泡,你能让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吗?你有几种连接方法?

  这个问题是想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设计并连接好电路,教师选择方案展示并通过拿掉一个灯泡让学生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但最终因为时间不够没有完成。

  三、关于课堂的不足

  这堂课整体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时不愿听课的一些同学都被我的灯泡吸引了,也能回答我的问题。我似乎品味到了“问题提到了学生兴奋点上”的乐趣;我似乎品尝到了“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滋味;我小有喜悦,但细细地反思,课堂上又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

  首先,一个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总担心学生回答不上来,耽误了我上课的时间,就想着去引导了。或许我内心深处总想去操控学生,没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主体!

  其次,课堂上似乎有点虚幻的热闹。让学生单独回答问题的人次不够,集体回答的又响又亮,并不表示中下水*的人也能掌握。课堂上男生表现过强,使得我忽略了对“电学弱势群体”女生的关注。看来教学要制造热闹,更要看清热闹背后的沉默者们!

  最后,课堂上我的话还是有点多。总担心学生说得不够好,我总想再讲一遍,于是课堂的时间便超出了我预设的范围,完成不了教学内容。应该像吴加澍老师所说的那样,做到“三不讲”:学生会了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我收获着学生的激情,快乐着每堂课的成功之处。我遗憾着每堂课上的缺陷,反思着我教学上的步伐。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自如地掌控我的课堂!

电路教学反思15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中的第三课。本节课紧紧围绕检测暗盒里的电路这一活动展开,首先从暗盒中是什么入手,在学生产生了学*兴趣后,与学生共同思考、探测暗盒中可能是一个电珠或一节电池或一段导线,怎么来进行检测呢?之后给出检测方法,要使用检测器从而推断是暗盒中的电学元件到底是什么?提出判断简单暗盒的方法后,再探测复杂一点的有ABCD四点暗盒,让学生学会分析、判断,从而学会相关的科学知识。检测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学生解暗盒的'一种方法、一种思想,学会借助一些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做到了精炼,而且起到了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还体现了指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让学生讨论方法,设计实验记录来达到有序、不遗漏的观察分析,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学会学*具有重要意义。

电路教学反思16

  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主要是为了巩固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特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动手能力。它对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须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做这个实验,这将为今后进行电学分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实验所需器材比较简单,取材也容易为了增加学生的视听效果,结果,学生操作兴趣高涨,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接好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要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闭合开关后,如出现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逐段检查原因。在实验过程中,既要强调独立思考,又要强调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验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惯的`重要过程。本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学*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一堂课完整地按预定计划完成,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电路教学反思17

  把家庭电路的课堂参与定为学*本课的指导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发言、讨论、思考、观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变成了策划者。一言堂变成百家鸣。整齐划一变为灵活多变,任务分配到小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学生参与体验。此外,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主动的调查和参与,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如何认识、对待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直接关系到新课程的实施质量。综合实践活动并不着眼于使学生获取系统知识,不是追求严密的知识体系,它立足于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事有益的活动、研究和解决问题。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以一个*等的参与者、交流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引导。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学*,熟悉并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合作意识加强了。学生能充分参与到课堂上来,学*兴趣较浓。教师通过事先准备的各种资料及课堂实验,强化了学生的学*效果,起到指导和引申的作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相互交流,畅所欲言,气氛融洽。恰当的视频引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电路教学反思18

  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霓虹灯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电珠的结构等,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学生制作红绿灯这部分我做了些处理,交给学生一个双向开关,把它连进电路里,让它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与灭,这样,就形成了整节课一步一步的`递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学生思维达到了连贯性。四人小组合作,通过亲手做,增强对电路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电路教学反思菁选(扩展3)

——电路教学反思菁选

电路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路教学反思1

  这学期,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在九年级四班讲了一节校级公开课,我选的课程是《15.2电流与电路》,这是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二节,电流是初中物理电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是以后学*电压,电流,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电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这节课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讲课之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虚心请教,大胆尝试,细心总结,尽管如此,这节公开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现回顾总结如下:

  课时设计考虑不全面,设计时,我认为四班学生基础较好,*时物理课师生配合较默契,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所以我将本节课设置成一课时,本来信心十足,但结果差强人意,在讲到电路三状态时,时间紧迫,致使我感觉自己比较慌乱,知识点讲解不够透彻,没有突出电路三状态的重点地位,从学生的反应和*题练*来看,学生对短路还是比较疑惑,感觉比较抽象。

  内容讲解时间分配不够精当,这节课中分四个知识点,电流、电路、电路图和电路三状态,其中电路图的连接和电路三状态是重点,电路状态的识别是难点,而我在讲课时,在电流及其方向那用时太多,将电流的方向讲解非常清楚,但有些过于精细,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觉,结果在电路图和电路三状态这两点上时间仓促,讲授紧张,以至没有体现出重点和难点的地位。

  演示实验完成不够理想,对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我采用了“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来进行判断,设想很好,但课前准备不够,在实验室没找到二极管,我就想到了用视频演示代替,视频条理很清晰,视频中的老师演示也非常仔细,但存在不足时,视频中部分细节不够清晰,如电池的正负极,学生反映根本看不清,而视频中也未加标注,视频中只有演示,没有讲解,对于二极管这样的新元件,我只能采取边讲边让学生看,也就造成了边说边点停的这种现象,导致课堂给人留下了手忙脚乱准备不足的印象。

  当然,除了不足,本节课中的一些教法还是得到了同行的肯定的,我在课堂教学体验中也深有体会,如:

  知识点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之前我在备课时也是费了功夫的,我想了很多方案,最后在多种方案中确定下来,力求自然,流畅,最重要的是简洁,明了,费时少。如,我从电流向电路过渡时,这样说“以上是我们对电流的理论上的理解,电流到底是什么,我们来体验体验”,很自然的引入了学生的演示实验。在电路引出电路图时,我给了学生一副实物图一副说明书上的电路图,让学生自己评价,学生看到的电路图的直观性,简洁性,自然迫不及待的想进入学*,导课自然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活动设计合理,活动较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探究能力,尽可能的将课堂交给了学生,如学生实验,学生练*,学生评价,小组讨论,小组交流,小组总结,自主学*等,重点内容学生记忆,同桌考查,学生上黑板大家考查等等,形式多样,学生积极踊跃,效果不错,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尝试。

  以上是我自己在看了录课视频后的一些感受,我也会积极找听课老师进行评课,虚心接受他们意见,扬长避短,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尝试,创新,打磨,希望在下次的公开课中有更大的进步。

电路教学反思2

  今天是最后一节《电路出故障了》的教学,上完了六节课,一直在不断地反思与改进。但从整体来看,由于学生手中的实验材料(电路元件)基本都是好的,所以在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时,很难找到坏了的电路元件。和预想的教学效果有一定差距。

  这最后一节《电路出故障了》的教学,本以为一切也会很顺利地完成,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毕竟已经上完了六节课,预设与生成之间已经经过了多次磨合)可还是出现了“故障”,这两处故障偏偏又是很好的资源,让我和孩子们都收获了很多。

  1、教育资源

  当我让小组合作制作电路检测器时,我发现A小组的两名男同学都跑到了临*的B小组,A小组就剩下两名女同学,而B小组又有些人满为患。我走过去,笑着说:“喂,臭小子,你俩是叛变了?还是家里呆不下呀?”俩男生看着我,不好意思地退回到自己小组。我随口嘱咐道:“快,抓紧时间,四人团结合作,马上就能成功。”说完我就到其他小组巡视去了。等我回来时,俩男生又跑去B组看热闹了。我没说什么,因为孩子们的电路检测器已经做好了。回到了讲台上,我夸奖了高效合作小组,“刚才老师发现了C小组合作最有实效性,第一个最好了电路检测器,然后四人彼此心照不宣,马上坐好。大家知道为什么他们小组做得最快最好吗?”“他们合作的.好。”有几个孩子回答。“是的,因为他们合作的好,他们很团结,知道合理分工,而不是各行其政。”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刚才A小组的两名女同学表现也很好,虽然他们只有两个人合作,但动作也很快,做的也很好。另外两名男孩子精力过于旺盛,他们很愿意担当其他小组的质量监督员。做的也不错。但老师有个建议,请同学们记好了,我们首先应该先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有精力再去帮助别人。你们说好吗?”我眼望着那两个男孩子,他们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2、课程资源

  在使用电路检测器时,我要求孩子们用自己小组制作的电路检测器检测手里的电路元件时,D小组的同学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及时举手发问。“老师,我们刚才检测这节电池时小灯泡还亮呢,为什么又检测一遍,小灯泡却不亮了呢?”说着,还特意操作一遍让我看。这时孩子们大多已经检测完毕,于是,我走上讲台,将刚才的问题抛给了孩子们。孩子们一时发懵,于是我重新操作一遍。眼尖的孩子看明白了其中的端倪,赶忙举手:“老师,我知道了,他们是把电池装反了。”于是我让这孩子走上了讲台演示了一遍,验证了自己的说法。孩子们一下子都明白了。我的这个知识点也迎刃而解了。我及时表扬了D小组,因为他们不仅发现了问题,而且积极探求原因,当然,如果能独立解决问题就更好了。

  这最后一节课真是出乎意料,不过,也很好,为我和孩子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资源,我得感谢这“故障”啊!

电路教学反思3

  我在本节课中的最大收获有两点:

  1、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电流的感念比较抽象,讲解时我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像在操场上百米赛跑的学生来类比电流,这样学生较易理解电流,掌握电流。

  2、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让学生探索,教师再纠错的教学方法,这样做达到了一下效果

  (1). 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 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 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在本节课上,我需要以后注意的.是:在电流和电路的基础知识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教师黑板演示连接代替了学生,当学生自己动手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会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为标准,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电路教学反思4

  1、成功之处

  (1)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课堂开始,通过实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轻松、民主、*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确立了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而这种氛围和关系一直在得到不断的延续、巩固和提高,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发思维的碰撞。所以这节课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生参与积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精彩纷呈,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充分信任学生,抓住教学机智。教学设计过程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教材,教材是通过学生生活经验引入各元件作用及电源和用电器能量转化,再通过手电筒装置,学生尝试由实物图设计电路图,循序渐进,这是科学合理的。但教师考虑到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又本身初见电学器材必然好奇心极强,于是由学生尝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引入课堂,抓住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始终以“学生实验为主线”教师“演示实验”“动画展示”为辅,充分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的教学原则,从课堂反馈来看,教学效果较好。

  (3)课堂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在“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及“怎样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的'“猜想与假设”和“设计实验”环节,任凭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广开言路,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活化”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4)课堂预设充分,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处理到位。要想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充满热情、教师充满激情,课前必须精心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自己,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充分的预设。在“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各种电路的设计都有一定的预设,因此才能抓住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层层递进,逐步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声潜入教学过程中去。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故障问题,教师没有模糊处理,而是师生进行简单分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对这个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可谓恰到好处。既使课堂小结后的课外拓展部分“怎样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教师仍是做好充分准备,对学生的各种思维的碰撞给予恰当的评论,课堂上做到有紧有放。

  2、问题与不足

  (1)教师ppt不够创新。在电源及用电器部分,其中蓄电池部分,教师仍采用的电瓶,学生不够了解,而这生举例的手机冲电宝,正是课堂上学生的机智为课堂添放了光彩。

  (2)情感教育不够充分。本节课限于时间,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在电源交流电部分,当教师提问到“我们溧阳有核电站吗?”当学生回答说没有,教师感觉很意外,只是简单地介绍天目湖也正在建设核电站,没有舍得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热爱家乡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方面,确实还可以做的更好。

  (3)对学生发展性评价语言较少。在“手电筒”部分,有学生提出,手电筒内部是否另外存在导线,教师只是急于引导学生思考“金属也能导电,手电筒的金属外壳相当于导线”而没有对学生说到“我以前拆过手电筒”的这位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本课的“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也仅限于知识,对情感、过程、价值取向和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比较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深层次目标。

  总之,通过本课的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课后反思,使我进一步体验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教师是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同时也是反思者,“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云找答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关注学生课堂的情感体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进行深层情感交流,善于发展性评价学生。同时力争做一个有思想的反思者,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

电路教学反思5

  (一)优点

  1、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探究,体现科学学科特点,突出学生的地位。

  如要研究串联电路的特点,课本上是直接给出一个电路图,是一种被动的实验方式。在设计中,没有采用直接呈现的方式,而是启发学生怎样去研究串联?可以研究哪些物理量?用什么仪表去测量这些量?应该怎样设计电路图来做实验?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为主动。探究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得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留下深刻印象,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本节课的重点不在实验的操作,而是掌握实验的方法。为了增强可见性和节约时间,本人利用“电路实物图连接仿镇软件”,通过投影仪,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整个连接的过程。

  3、重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引导学生先从宏观上提出研究串、并联电路总体思路,设计总体方案,,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活化重组,有机组合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向能力转化。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尝试用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概括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4、注重课堂的及时反馈,做到一个知识点一个小练*,切实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遗憾

  1、对学*有困难的同学关注不够。在课堂教学中,追求过程的顺畅而往往把回答和讨论问题的机会给成绩较好的同学,使学*有困难的同学没有完全参与到课堂中,导致他们知识上的漏洞。今后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个同学。尤其是学*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这样就能极大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真正做到全员发展,落实新课改精神。

  2、课堂中,有一偶发事件处理不够恰当。在提问学生串联电路中的三处电流I1,I2,I3时,有一同学电流数据明显比别人偏大很多。当时我根据这个学生*时做事不够认真,便不假思索地断定他的实验数据有误。经课后反思,很不妥当。做实验时,数据出入问题是经常碰到的事,碰到这种情况应该分析其原因。像他的数据很可能是电源电压过大,又或电流表读数已经不准。

  3、课堂时间仍显过紧,导致有些部分速度过快,不利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掌握。

电路教学反思6

  我执教的《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是四下《电》单元的结束课。课前,我采用谈话和题目测试的方式了解了学生的元认知。我了解到了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和能力:

  1、接线盒里面和外面不能很好得联系。

  2、学生会把图和实物脱离。

  3、学生难以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分散到组合的思维跳级。

  4、他们都会使用电路检测器。因此本堂课的活动需要让学生根据外在现象推测内部结构的方法,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从直观信息(检测)到抽象处理(推测)存在着困难,如何悉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就是本科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在这堂课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围绕着三个不同的连接方法的接线盒展开。

  我这堂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哪几个接线头之间相连是通路?哪几个接线头之间没有相连接是断路?)

  进行猜测——设计方案(不打开盒子,你能知道里面是怎么接的?用什么方法?如何测?需要检测多少个接线头?)

  ——观察检测(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记录检测结果)

  ——分析推测(根据检测结果,推测接线盒里面是怎样接的',有几种可能?)

  ——证实结论(打开接线盒看看是不是像我们推测的那样。)

  ——后续延伸活动(6个接线柱的接线盒。告诉学生检测结果,让学生推测接线盒里面是怎样连接的?)三个接线盒不仅激发了学生揭秘的兴趣,还体现了探究的层次性。让学生推测和解释能力得到了发展。

  第一个接线盒的出现解决了前概念当中出现的实物与图的脱离问题,让学生明白接线盒通断路情况里外是不一样的,并且为学生根据检测记录,推测盒内连接做了铺垫。

  第二接线盒的探究目的在于让学生借助工具(电路检测器)根据一定的方法收集暗箱信息,然后整理分析推测。这里的信息不像第一个接线盒那样简单。它需要学生把所获信息进行组合,才能得到正确的推测。

  第三个接线盒是高难度的。可是在课堂上,由于自身的疏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错误的信息,导致学生无法推测和推测出一些不可能的连接。当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已成事实。

  最后用一个老师“忽悠”你们草草收场。事后想想,有很多方法可以给这节课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比如,我可以向学生说明老师提供的是错误的信息,让学生明白科学需要真实可靠的信息,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科学的结论。在此还可以熏陶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则,可以进行更深层的思维训练。提问:“老师提供信息是真实可靠的,那么按照这些连接点的通断情况,还有哪几个接线点之间也是通路的。”让学生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促使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画图推理。这样不仅巩固了他们刚刚所学的知识,还进行了科学思维训练,最终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

  唉,只恨自己功力不够没能及时抓住教学契机。

电路教学反思7

  众所周知,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设计得好,教师真正做到艺术性地﹑巧妙地引入新课,就能激发出学生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以来,学生就有了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考方向了。大多数比较好的引课,一般都渗透有情景性、趣味性、感染性、启发性、知识性、贴*性、参与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

  今年10月的初中物理学科会上,市教研中心组织我们观摩了两节公开课,一节是《光的反射》,一节是《电流和电路》。看了以后,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教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对两位老师的精采引课,印象特别深刻。

  我们都知道,新课引入环节中选用的材料,应是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应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邢老师的引课就非常贴*生活。她用大家非常熟悉的,而且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手电筒把同学们带入了神密的电学世界。因为选用的材料是学生熟悉的手电筒,所以他们感到亲切。这有助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同时也消除了他们对电的恐惧感。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具有巨大的动力功能,它对学生的学*情绪有发动、强化和支配的作用。于老师以爱迪生用*面镜救母的故事开篇。在于老师的引课中,学生们深深地被爱迪生的故事打动了。爱迪生是那样地爱自己的母亲。同时,他又是那样的聪明可爱。说实话,坐在观众*上的我,当时都有些身临其境,为爱迪生着急,为他担心呢。可想而知,当时的同学们也一定有同感了:原来,这节课要学*的*面镜作用这样大,还可以帮助人们挽救生命呢!为什么它有这样的作用呢?它还有别的应用吗……我敢保证,学生当时也一定是有些迫不急待了。从后面他们课堂上表现出的极大的热情,实际上我们早就找出答案了。

  两位老师的引课真是太精采了!我暗暗对她们竖起大母指,真是太佩服她们了。爱迪生的.故事我们也非常熟悉,为什么在以前的教学中自己没有想到呢?我也深深地自责起来。真得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再向优秀的同行们请教和学*。

  总之,如何在初中学生头脑中植入物理思维,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对自然界探索的渴望,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们要重视每一章节的章首引入、每一章的第一节课的授课以及每一堂课的课前五分钟的把握,这些对于吸引学生上好这一堂课,启发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兴趣和自发的对知识的探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路教学反思8

  本节《电流和电路》是电学的开篇,是学生学*电路的基础。因而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重点落在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和学会画规范的简单的电路图。本节课,本人认为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学*兴致也比较高,课堂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实现。然而,对于最后一个重点(简单电路图的画法)掌握的不够熟练,需在后继的`教学中加强训练。经过反思和探讨:本节的这部分内容属于学生初步接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应该在教师的示范下,引导学生从模仿学*到独立完成,逐步熟练掌握。

  一、教学思路清晰

  从电路的连接到电流的认识再到电路的组成最后到电路图。整个过程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物理就是在说万物之理,它不一定需要华丽的措辞,但一定需要清晰的思路。教学思路清晰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物理思想。

  二、让物理通俗易懂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从生活走向物理,并通过让学生经历对简单电路的连接活动,目的在与让学生感知、领略电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达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探究中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关于“电流”“自由电子”“电能”等过去需要两三节课才能讲清楚的知识,教材中只是简略带过,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用一个简单的动画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即可,所以不必要做进一步解析。学*画电路图的时候,画电路图的规范要求比较复杂,编易记的口诀:“导线横*竖直,图形呈矩形。元件分布均匀,不画拐角处。”学生觉得念得顺口,相应的画图要点也记住了。

  三、物理联系生活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电流和电路的教学反思8

  在电流和电路教学中,自己课堂并不算很好,内容太多,都不知道怎样处理更好了。有一些做法和想法需要记录一下,以免自己忘记。

  1、电流教学中,书中用两个验电器(其中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自己的体会是书本想说明有些物体可以传导电荷,有些不可以传导电荷。不需要提出电流概念和方向问题。

  2、书中的发光二极管LED具有单向导电性,有时我们教学时只是关注了单向导电性,而未体会,发光二极管可以说明电流中的电流有方向性的问题。

  3、电路状态中,最难的是短路问题。我让学生连接电路,简单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再三种电路中体会理论上导线对电流无任务阻碍作用,认识各种情景下的短路现象。

  4、电路图和实物图的画法,没有在本节课重点练*,主要是等到学完串并联电路后再练*,显得较为容易些。并且在讲解实物图画电路图时,学生容易在灯泡上画三根导线,所以我在课堂电路连接中,让孩子们体会移动导线后,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如果跨原件移动导线,电路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电路教学反思9

  这节课重点是让同学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并进行排除。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电路的原理。同学小组实验中的电路中的故障都是课前我预先设置的,有的是导线问题,如里面的铜丝断了,接头没有剥掉塑料套;有的是灯座问题,如灯座的接线柱的线掉了,灯座坏了;有的是灯泡问题,如灯泡坏了,灯泡没有拧紧;有的是连接问题……在教学中,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很多故障同学在一开始实验就发现了,并且很快就排除了,而且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老师故意为他们设置的.故障,因此还喊着“我们这组没有故障”,完全不依照我的设想一步一步去检测。

  出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应该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是迁怒于同学打乱教学秩序,没按老师的教学意图走,使得本应充溢悬念的实验探究变成了一次*淡无味的动手操作,还是欣喜于同学的聪明?我想,假如从同学角度动身,从教学的实效动身,那毫无疑问应该是后者。同学一眼就能看出电路中存在的故障,说明了他们已经掌握了电路的基本知识和连接要领,说明了前面几节课的效果不错,或者说明这局部知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掌握。那么,对于同学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不必再花太多的时间去指导。但是,这次探究实验就这样结束了吗?不,还没有,因为如何利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中的故障同学还没有学会。但是原来电路中的故障已经排除,怎么办呢?于是我就换了种方式,让同学假设“灯座、灯泡、导线”其中一个环节有问题,该如何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这样,同学还是通过动手,掌握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的要领。

  一堂课,当出现了我们课前没有料到的情况时,作为教师,应当和时调整教学方案,只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以同学的学为中心,我们的教学就会真正成为有效的教学,我们的课堂,也就会成为同学喜欢的课堂。

电路教学反思10

  本课两个大板块是电路的连接和电路图的规范画法,应该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从电路的基本构成实物连接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小灯泡(小电机)、电池、开关、导线进行连接,让小灯泡或小电机工作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不知不觉中掌握电路的基本构成。让学生自己说出在使小灯泡亮起来(或小电机转起来)的过程中都用了哪些器材,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把这些器材进行分类,并说明这些器材在电路中的作用。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都哪些电器元件属于电源、用电器、开关或导线,帮助学生把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完成。介绍各元件对应的.符号,教会学生如何画电路图,强调画线时要横*竖直;连接相交的要加点;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这四个基本的元件缺一不可。

  电流的感念比较抽象,讲解时学要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类比电流,(如水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电流,掌握电流。实验室新买了一些发光二极管,利用的特性,验证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到电源的负极。

  本节课的教学工作基本合理,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过程。学生的学*兴致也比较高,完成较好。但是对于最后一个重点(简单电路图的画法)掌握的不够熟练。经过反思和探讨:本节的这部分内容属于学生初步接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应该在教师的标准示范下,引导学生从模仿学*到独立完成,逐步熟练掌握。

电路教学反思11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我先讲解了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和用法,指导学生认识了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学生呢很快完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并画出了简单电路图。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接着我又联系班级的日光灯使用方法解说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优点和缺点。并联电路可以分别控制、节能环保,但连接繁琐;串联电路可以统一控制、连接方便,但可能出现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学生学得非常好,很快就可以举一反三找出:家中的各个房间的电路是并联电路;同一个吊灯中的很多灯泡,客厅中的某组装饰光源,这些是串联电路。

  课后回想这两个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另外,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所以只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将课设计到位,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带给你更大的惊喜。

电路教学反思12

  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霓虹灯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电珠的结构等,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学生制作红绿灯这部分我做了些处理,交给学生一个双向开关,把它连进电路里,让它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与灭,这样,就形成了整节课一步一步的递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学生思维达到了连贯性。四人小组合作,通过亲手做,增强对电路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电路教学反思13

  1.新旧课标的内容有明显的不同

  对电学实验,删除了用描述法画出电场中*面上的等势线,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用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这些完全不用讲解。

  2.重视探究、体验式学*方式

  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就是“探究式”的学*方式,在此再加上“体验式”学*。学生的学*,特别是物理学科,很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对这种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在探究中不断的思考才能获得,即所谓的“自悟”,而单靠听我们老师讲是不行的。再者,学生在自身探究中所获得的知识、体验中所得出的感悟,对知识理解的更深刻,记忆的更牢。自身的探究和体验,最能针对自身问题,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学*效率最高。该做的实验,必须让学生动手亲自做。现在设计实验或者改装实验的题较多的出现,一定要学生自己先做,再听老师的总结或点拨。

  3.要重视联系实际的问题

  联系实际,是一种*惯。我们经常这样做,会帮助学生建立这种*惯。让学生在观察实际中“出问题”

  4.重视思想方法和物理哲学的渗透

  物理问题的处理,最关键的是:1、选准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过程。我们喜欢在教学中画图时,用白色的粉笔画“研究对象”,用另一种颜色的粉笔画“其它外围”的东西。也有的教师,干脆只画“研究对象”,“其它外围”的东西一概略去不画。所谓的思想方法,是指在处理物理问题中所用到的具有条理性、抽象性、解析性、技巧性的思维方法与技巧。思想方法本身,是主观的,带有很大的个性倾向,与个人的风格和思维*惯相关,可以个人独创。但一些好的思想方法,被多数人认可,可以共享。

  常用的思想方法:微元法与极限法,隔离法,忽略次要因素思想,理想化模型,

  代换法,比值定义法,图像法,

  所谓的物理哲学,是指由于物理知识本身的深刻性而打造出的人的思考问题的观念和逻辑定式,甚至是看待问题的情感、态度。

  不懂物理的人,往往被错觉所左右,象亚里士多德那样的伟人都如此。就是现在的学生,并不受亚里士多德的直接影响,但却有亚里士多德一样的认识。所谓的“懂物理”————懂的是物理哲学。不要教了三年,教出一帮不懂物理的人。

  物理的电路教学反思7

  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主要是为了巩固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特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动手能力。它对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须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做这个实验,这将为今后进行电学分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实验所需器材比较简单,取材也容易为了增加学生的视听效果,结果,学生操作兴趣高涨,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接好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要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闭合开关后,如出现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逐段检查原因。在实验过程中,既要强调独立思考,又要强调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验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惯的重要过程。本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学*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一堂课完整地按预定计划完成,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物理的电路教学反思8

  20xx年9月,我又担任了八年级两个班物理课的教学。教学伊始,为了让他们更加喜欢物理,我便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带着对新学科的好奇,保持着对物理的兴趣,进行物理课的学*,由此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本学期的课堂收获,可归纳为“两个要抓住”。

  一是要抓住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更是如此,可操作的实验很多,所以不管实验的难易程度怎样,我都会精心准备,哪怕是很简单的小实验,我也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自参与、动手实验,课后亲自动手进行小制作,以此调动他们学*物理的积极性,在制作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物理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在进行引言的教学中,我并没有告诉学生物理是一门什么科学,也没有用灌输式的方式告诉学生物理研究的是什么。而是给了每一个学生一个漏斗和乒乓球,让他们亲自参与猜想、实验和观察,亲身体会物理学科的情况,课本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其实,把实验留给学生,让学生动手,让学生感受,课堂就不会不好控制,学生只要有仪器,只要有研究的内容,他们是积极配合的。教师只要适时地加以引导,探究的问题都解决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把漏斗和乒乓球给了学生,通过学生的猜想、实验和观察,我提问,通过实验看到了什么?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们都齐声回答,乒乓球没有掉下,猜想不正确,学生兴趣很浓,接着有的就喊,老师,为什么啊?我没有正面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引导他们说,只要你们学好了物理,这些奥妙就迎刃而解了,教学效果很好。另外,课本中有杠杆*衡实验,我提前让学生用自己做了,先请小个子和大个子同学各一名去推门,问同学们哪个同学会赢,学生们都齐声回答:大个子同学会赢。然后就让一个小同学用手指按住门的边缘,让一个大个子同学用力按住门轴,结果可想而知,同学们就会说这样不公*,我就说这就是应用了物理知识,学生便通过实验,轻松领会课上内容,且兴趣很浓。

  物理是一门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科学,有些问题实际动手做一做,比空洞的说教更有用。比如光的色散,我让同学们用一面镜子斜放入装满水的盘子里,然后让太阳光斜射入,在白色的墙面上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学*兴趣,又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中,教学效果很好。

  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在进行完光学的教学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潜望镜。时间不长,真的有一个班的学生把自己粗糙的作品交给了我,让我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仔细的看了,一个很简单的盒子,两块互相*行且与水*方向成45度角的*面镜。在下方看能够看到高处的物体,还真的不错啊!

  通过和他们的交流和沟通,我越发的感觉到,把实验交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学生会给你一个惊喜,你会诧异于他们的奇思妙想。

  二是要抓住学生的感情。

  我尽量为自己创造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我们都知道,学生亲其师,才信其道。每一届学生我都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我性格温和,而且比较幽默,很容易便与学生打成一片。他们与我没有距离,说话很随便。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回答问题时都抢着回答。

  上课时,我总是笑着走向讲台。以自己饱满的热情和友好的眼神影响学生。有学生说,上物理课提神,不是学科本身提神,是他愿意以一种欢乐的气氛去学*。回答问题时,特别是全部回答时,有的学生说一、两句“废话”,学生们被逗乐了,我也不会去责怪,而是以一种友好的态度去看待他们,肯定废话中的有用的知识点,用幽默的语言指出其不足。达到让他们敢于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敢于发言也是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是不容易的。由于有我的宽容,学生们积极发言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效果很好,可见老师和学生的感情交流的好坏,在一定的成分上决定的教学的成败。有的学生由于不喜欢某一科老师,导致不学*这一科,他们不管后果,不管是不是应该的,初中学生就有这样的特点,遇到这样的情况要疏导而不是强制。

  进行物理教学还要注重物理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物理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物理学不仅是物理学家要研究的科学,也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要知晓的科普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介绍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的学*,让学生思考、讨论、探究日常生活、生产的一些热点问题。如:

  ⑴为什么飞机场周围要驱赶鸟类;

  ⑵打雷闪电时为什么不要站在大树、屋檐下?

  ⑶街道旁的路灯是串联的吗?

  ⑷光纤通讯,红外线遥感,磁悬浮列车,电子显微镜,电冰箱,微波炉,电饭锅,空调,可视电话,饮水机,日光灯、光控灯、温控灯、声控灯等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⑸日常所说的各种“白汽”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

  ⑹火箭发射塔下方为什么要修一个大大的水池?

  ⑺桥梁为什么要建成弓形桥而不建成凹形桥?

  ⑻为什么不能在高速行驶的车辆中向外扔东西?

  ⑼汽车上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有什么作用?

  ⑽我们在上学路上应该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及其理由?

  ⑾为什么“火车站、地铁站”的站台上要画上“安全线”?

  ⑿为什么远洋轮船上画有多条“吃水线”?

  ⒀柴油机和汽油机有哪些异同,在使用中如何节约燃油,如何提高效率?

  ⒁我们为什么要树立“能源危机”的意识?

  ⒂我们为什么要寻求新型的环保能源?

  ⒃人们常说的“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成因一样吗?

  ⒄跑步比赛时如何记时才正确,为什么?

  ⒅“光污染”、“核污染”是怎么回事?

  ⒆如何减弱噪声污染?等等。

  当学生了解了物理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有如此密切的联系时,物理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也就不讲自明了,物理学的实用意识也就在学生中形成了,这样必然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与积极性。

电路教学反思14

  一、新授部分教学思路

  1、认识部分电路元件

  2、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3、分析连接情况,说说电流是怎样“走动”的。

  4、加入开关,重新连接一个完整的电路。

  5、学*电器元件符号,学*画电路图。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后,我立即发现大多学生不能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2、认识了电流实验盒中的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

  三、反思

  1、为什么学生有了电池盒、小灯座就能正确连接电路呢?

  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本没有开启智慧的思维。

  2、为什么学生不易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首先,学生很少接触未连接好的电子玩具,没有实践经验。其次,学生对灯泡的内部结构不清楚。最后就是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研究时间。

  3、能否让学生先用电池盒和灯座进行实验呢?

  我认为,虽然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思维中体验电路的意义。所以只要教师悉心指导,给予充分的时间,学生就能够摸索出其中的奥秘。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9

  这是一节让学生动手实验较多的科学课。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我本着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知识,并深刻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尽管课堂教学时间因放手让学生实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并感受到乐趣就值!

  在实验刚开始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能将“电池、导线、灯泡”三种材料连接起来,当然,也就没能使灯泡亮起来。原来,学生*时很少进行实验,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是听老师说实验。现在一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很多学生是手忙脚乱,甚至有些学生无从下手。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慌,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一起动手操作。在我的指点下,学生很快就是使灯泡亮起来了。当时学生们激动得直喊:“我的灯亮了!我成功了!”

  从学生们激动的情景可以看出,他们的探索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我顺势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方法将实验过程重新进行一次,再次体验成功的乐趣。

电路教学反思15

  通过这次公开课,在教学方面,我成长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东西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后,在教学上,我会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每节课尽量做到尽善尽美。在这次公开课中,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让我对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从这次课中,我有很大感触,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时我们面对的'对象是职业中学的学生,他们基础较差,不管是理解领悟能力还是动手操作能力都较为薄弱。所以,我们在*时教学中不能将普通中学那种教学模式套用到我们的学生中去。首先,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适的选择,做到在抓住重、难点知识点的同时,也要将知识的复杂简单化,以便学生容易理解。例外:在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在我的这次课中,我采用温故而知新以及从生活事例导入新课,学生一开始就提起注意,也很快参与到课堂中来;对旧知识的复*,既可以对旧知识的巩固,提高师生互动,增强了师生互动交流程度,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教学空间。

  二、教师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

  在课堂上,如果只是机械地将教材内容“填鸭”般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会感觉很枯燥,提不起学*兴趣。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将教材深入领悟、在对有关资料全面的占有和筛选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加工制作,形成层次化、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达到教学内容设计最优化,便于学生学*掌握。

  三、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

  通常情况下,我在备课时,都会注意每个环节的分配时间。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时由于突**况或学生对内容的接受程度、师生互动环节等都会影响到时间的分布,这就与备课思路矛盾起来。就好象这次上课中,本来事前安排好的练*,如果让学生全部完成,时间就刚好,当由于中间的一些突**况,导致自己一时忘记,所以最后还多出三分钟左右的时间。从这次教学中,我总结出:*时我们在备课时,不但要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深入地了解,讲其重难点部分需细说,了解部分可以略带而过,从而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并根据实际课堂操作情况,及时对时间分配做出调整。


电路教学反思菁选(扩展4)

——电路教学反思菁选

电路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路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路教学反思1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

  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

  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电路教学反思2

  去年参加培训时,西大附小的一位年轻老师选择上《简单电路》的第一课时,当时上得可以说不是很成功,我在听课时就在想,如果让我来上又该如何把握呢?

  很久没有上过五年级的课,今年重新来一篇还是感觉挺有意思的,好多实验我自己也想重新做一篇。在进入《电与磁》单元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购置了新的电池,新的导线,新的小灯泡,自制了一块简单电路的演示板,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与动手机会,我将小组分为两人一组,以便为课堂提供最大的保障,有经验的科学老师可能都有一个体会,准备不充分的科学课堂,真正上起课来会让自己都感觉很别扭的。

  本课虽名为《简单电路》,但对学生来说实则不简单。如其中一个环节需要学生用导线、电池、小灯泡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并尝试点亮小灯泡,然后画出电路图。就这样简单的过程对他们来也是不易的,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学生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经常去小商店买电池的.经历,店主一般会用小灯泡与导线连好的简单电路来试灯泡,所以对如何点亮小灯泡是比较清楚的,但他们现在的生活中小灯泡基本不会用到了,也没有去买电池的经历,所以没有实际经验;二是小灯泡里面的结构学生们并不清楚,而且既便事先给他们讲清楚,因为没有通路的概念,他们也还是不能理解只有电流流过小灯泡才能点亮。记得前几年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我在提供材料时给学生准备了小灯座,孩子们很快点亮了小灯泡,但后来一研究教材我才发现,我多提供了一个材料却导致孩子们少了很多探索的步骤,少了思考的机会,于是在这次上课时,我重新整合了教材进行教学,并得到以下经验:

  1.我只准备了小灯泡,导线和电池,让他们自己去试,看能有多少种方式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课堂上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接触点和电池负极相连。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螺纹处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接触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种方式的小组极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惯使然,学生们一般都*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本课的难点是掌握电流在电路里的流向。在认识小灯泡的时侯,根据小灯泡的解剖图,学生很容易就指出了电流从一个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接点流出。在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安装成功一个电路,就思考这个电路里的电流的流向。虽然在我的引导下,利用课件上的示意图学生勉强能说出,

  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学生不多。这个知识点虽不是本课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如果这个知识学生理解了,那么对于以后学生组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是有帮助的。

  课后我想,如果下次能把各种方式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向都做成动画课件,那就更形象直观了,也许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大有帮助。

电路教学反思3

  今天是最后一节《电路出故障了》的教学,上完了六节课,一直在不断地反思与改进。但从整体来看,由于学生手中的实验材料(电路元件)基本都是好的,所以在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时,很难找到坏了的电路元件。和预想的教学效果有一定差距。

  这最后一节《电路出故障了》的教学,本以为一切也会很顺利地完成,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毕竟已经上完了六节课,预设与生成之间已经经过了多次磨合)可还是出现了“故障”,这两处故障偏偏又是很好的资源,让我和孩子们都收获了很多。

  1、教育资源

  当我让小组合作制作电路检测器时,我发现A小组的两名男同学都跑到了临*的B小组,A小组就剩下两名女同学,而B小组又有些人满为患。我走过去,笑着说:“喂,臭小子,你俩是叛变了?还是家里呆不下呀?”俩男生看着我,不好意思地退回到自己小组。我随口嘱咐道:“快,抓紧时间,四人团结合作,马上就能成功。”说完我就到其他小组巡视去了。等我回来时,俩男生又跑去B组看热闹了。我没说什么,因为孩子们的电路检测器已经做好了。回到了讲台上,我夸奖了高效合作小组,“刚才老师发现了C小组合作最有实效性,第一个最好了电路检测器,然后四人彼此心照不宣,马上坐好。大家知道为什么他们小组做得最快最好吗?”“他们合作的好。”有几个孩子回答。“是的,因为他们合作的好,他们很团结,知道合理分工,而不是各行其政。”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刚才A小组的两名女同学表现也很好,虽然他们只有两个人合作,但动作也很快,做的也很好。另外两名男孩子精力过于旺盛,他们很愿意担当其他小组的质量监督员。做的也不错。但老师有个建议,请同学们记好了,我们首先应该先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有精力再去帮助别人。你们说好吗?”我眼望着那两个男孩子,他们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2、课程资源

  在使用电路检测器时,我要求孩子们用自己小组制作的电路检测器检测手里的电路元件时,D小组的同学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及时举手发问。“老师,我们刚才检测这节电池时小灯泡还亮呢,为什么又检测一遍,小灯泡却不亮了呢?”说着,还特意操作一遍让我看。这时孩子们大多已经检测完毕,于是,我走上讲台,将刚才的问题抛给了孩子们。孩子们一时发懵,于是我重新操作一遍。眼尖的孩子看明白了其中的端倪,赶忙举手:“老师,我知道了,他们是把电池装反了。”于是我让这孩子走上了讲台演示了一遍,验证了自己的说法。孩子们一下子都明白了。我的这个知识点也迎刃而解了。我及时表扬了D小组,因为他们不仅发现了问题,而且积极探求原因,当然,如果能独立解决问题就更好了。

  这最后一节课真是出乎意料,不过,也很好,为我和孩子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资源,我得感谢这“故障”啊!

  电路教学反思6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我在903班上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一节。刚刚下课,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记录本节课的感悟及反思。本节课是一节探究课,主要为了巩固对串并联电路的电路特点的.理解;练*使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同时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板书的设计,到实验器材的选取,再到设计实验,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以及用磁吸式电学实验器材到黑板上演示,每一个环节都是有学生合作完成。我只是在旁边点拨巡视,学生们表现的非常棒。本节课增强了学生学*电学的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本节课完整地按计划完成,预期目标达到。

  通过本节动手实验课,我发现学生操作上的一些不足:

  1.个别学生连接电路前开关没有断开;

  2.连接电路时出现接触不良现象,不能自己及时解决;

  3.并联电路电流测量部分学生感觉难度很大,电路连接花费时间过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我相信给学生多些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会做的更完美,快乐学*,健康成长!

电路教学反思4

  刚刚上完教研课,一切按照自己的预设顺了下来,还在反思自己课堂上操作环节出现的问题,一直没想到课堂上拓展环节,却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错误观点——串联电路中,离电源正极*的灯泡就亮些,远的就暗些。(以前学过的早就忘没了)而课堂上操作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评课时组长帮我指出了课堂上的这一错误的观点。我虽然没敢争议,可心里还是信不踏实,于是上网查阅。(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因为教材中虽然涉及了串联和并联电路,但只要求学生认识,并不做深入探究,所以备课时根本没想太多,也没查过资料,只是和同事闲聊时曾提起,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根本没想过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查阅的结果真让我汗颜:灯泡亮暗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实际功率大的就更亮,小的就暗些。串联电路中电流是一样的,P实=UI,I相等,即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高,也就是哪个灯泡的电阻大,P实也就更大,也就更亮。

  我觉得奇怪,我们课堂上做实验用的小灯泡是同种规格的,电阻应该是相同的,可是为什么亮度还是不一样呢?我继续查阅,结果终于让我无话可说——两个灯泡虽然是相同规格,但是每个灯泡的内阻还是可能有一点不同的,因此亮度大小不一,尤其不是同一家厂生产的,或不是同一批生产的产品。

  真相终于大白了,我的确是说错了话,好在这只是拓展环节,而我也只说了一遍而已,我相信学生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只要下节课上课时纠正一下,我相信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的影响。希望这亡羊补牢,真的为时不晚。

  弄明白了问题,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地。看着这课题——《简单电路》,我问自己:简单吗?回答是否定的,但语气是坚定的:不简单!科学这一学科,要想弄明白,还真是不简单!我自认每节课都认真备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还是漏洞百出。幸亏有我们组内的三名同事和品德组的几位老教师帮我,否则还真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力气呢。

  每次翻阅教材,如果不细看,还真的以为很简单,每节课的内容,连文字带图片不过两页而已,如此简单的编排,却有着极深的内涵。再次翻看教材,不由自主地重复自己的观点:简单?非也!

电路教学反思5

  在上节课的学*中,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在这节课中主要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并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地建立电路的经验。

  根据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设计组装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电路,掌握电池盒、小灯座和导线的安装和连接方法,画出简单的线路图,形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概念。但是由于学具袋中的学具质量不是很好,导致很多学生在安装小灯座和电池盒时,时间用去了一大半,而且个别小组没有成功安装好,因为有些材料被折断了。后来让学生点亮一个小灯泡,并画出简单电路图时,大部分学生显得很是困难,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玩上面,根本没有按着教师的要求去做。个别画出来的'电路图也是不准确的,导线没有画直,小灯泡画得不准确,电池盒也画出来。没有真正形成简单电路的概念,所以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流程,将下面的内容安排在下节课。

  今天我承接上节课留下来的内容又上了一堂课,指导老师也来听我的课。总感觉整个教学流程不是很好,学生方应慢、交流部积极;而且对于上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到位。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组装用电器时,注意点强调未到位,使个别实验组在安装电路时小灯泡没有亮,未找出原因。

  2、学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个小灯泡发亮的实验操作后,才展示其中一组连接的实物图,这并不能代表全班学生的做法,太过局限。学生的电路图画的不规范,没能及时的纠正。

  所以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时,他们实验的很慢,显得交流的时间很紧迫。后来指导老师给了我一些意见:1、不要让一个小组中的一个学生来画电路图,让他们先都画着实是看,在让他们动手做实验;或者是让完成好的小组立刻上黑板画出电路图,接着跟大家一起交流画出来的那些连接方法是相同的,哪些方法是不同的,并指出不同在哪里,让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使学生意识到使两只小灯泡亮起来可以有两种方法,并让学生尝试去试试第二种方法。

电路教学反思6

  这是一节让学生动手实验较多的科学课。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我本着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知识,并深刻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尽管课堂教学时间因放手让学生实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并感受到乐趣就值!

  在实验刚开始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能将“电池、导线、灯泡”三种材料连接起来,当然,也就没能使灯泡亮起来。原来,学生*时很少进行实验,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是听老师说实验。现在一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很多学生是手忙脚乱,甚至有些学生无从下手。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慌,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一起动手操作。在我的指点下,学生很快就是使灯泡亮起来了。当时学生们激动得直喊:“我的灯亮了!我成功了!”

  从学生们激动的情景可以看出,他们的探索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我顺势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方法将实验过程重新进行一次,再次体验成功的乐趣。

电路教学反思7

  本课的科学概念是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探究目标是

  1.能够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能够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两个班的孩子,都能尝试猜测电路出故障可能是哪里有问题,也记在活动手册上。在检测环节,我还是选择了先示范操作,学生检测出了电路故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老师还是要提前收集不太坏了的电池盒、坏了的灯泡、不要灵敏的`导线以及没什么电的电池。我这边比较容易找到的是后面三种,这次也很有意思的让学生发现了故障。不过,示范检测操作时花了6-8分钟,时间太长了,尽管为得是让孩子操作规范,但是我写反思写到这里觉得,或许,示范操作该录个微课?让孩子反复看两遍。这里需要再思考一下。

电路教学反思8

  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霓虹灯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电珠的结构等,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学生制作红绿灯这部分我做了些处理,交给学生一个双向开关,把它连进电路里,让它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与灭,这样,就形成了整节课一步一步的递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学生思维达到了连贯性。四人小组合作,通过亲手做,增强对电路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电路教学反思9

  每一次教学只要精心准备、用心执教,总会有着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本着这一目的,我提供分层次的材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2、环节间的巧妙过渡、紧密的衔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从问题的引入、探究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活动时的调控都能够自然、巧妙、精密,让学生不会感觉到紧紧被牵引,而是自然跟着去做,期待着继续前行。

  这节课上完,感觉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继续改进。

  1、没有充分发挥实物展台的作用。只是就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其实完全可以将学生所连接的实物图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学*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展示学生作品时方法欠妥当。如果能够先展示正确的连接方法,让连接错误的学生“自行发现”、“自行纠错”效果会更好,同时还可以保护学生探究的欲望。

  3、拓展活动应留充足的时间。尝试“用一节电池点亮两个灯泡”因时间已下课,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组甚至没有没做出来,所以活动既然已经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尝试,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活动也不会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潜心专研,尽心尽力去备课、上课,积极做出深刻的反思,总会让课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惊喜,少一分遗憾。

电路教学反思10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我先讲解了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和用法,指导学生认识了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学生呢很快完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并画出了简单电路图。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接着我又联系班级的日光灯使用方法解说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优点和缺点。并联电路可以分别控制、节能环保,但连接繁琐;串联电路可以统一控制、连接方便,但可能出现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学生学得非常好,很快就可以举一反三找出:家中的各个房间的电路是并联电路;同一个吊灯中的很多灯泡,客厅中的某组装饰光源,这些是串联电路。

  课后回想这两个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另外,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所以只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将课设计到位,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带给你更大的惊喜。

电路教学反思11

  一、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电流的概念比较抽象,讲解时学要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如:水流)类比电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电流,掌握电流。

  二、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教方法再让学生探索,然后教师纠错的教学方法,能起以下几方面作用:

  1、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学生活用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

电路教学反思12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

  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

  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电路教学反思13

  一、新授部分教学思路

  1、认识部分电路元件

  2、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3、分析连接情况,说说电流是怎样“走动”的。

  4、加入开关,重新连接一个完整的电路。

  5、学*电器元件符号,学*画电路图。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后,我立即发现大多学生不能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2、认识了电流实验盒中的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

  三、反思

  1、为什么学生有了电池盒、小灯座就能正确连接电路呢?

  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本没有开启智慧的思维。

  2、为什么学生不易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首先,学生很少接触未连接好的电子玩具,没有实践经验。其次,学生对灯泡的内部结构不清楚。最后就是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研究时间。

  3、能否让学生先用电池盒和灯座进行实验呢?

  我认为,虽然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思维中体验电路的意义。所以只要教师悉心指导,给予充分的时间,学生就能够摸索出其中的奥秘。

电路教学反思14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

  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电路教学反思15

  众所周知,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设计得好,教师真正做到艺术性地﹑巧妙地引入新课,就能激发出学生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以来,学生就有了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考方向了。大多数比较好的引课,一般都渗透有情景性、趣味性、感染性、启发性、知识性、贴*性、参与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

  今年10月的初中物理学科会上,市教研中心组织我们观摩了两节公开课,一节是《光的反射》,一节是《电流和电路》。看了以后,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教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对两位老师的精采引课,印象特别深刻。

  我们都知道,新课引入环节中选用的材料,应是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应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邢老师的引课就非常贴*生活。她用大家非常熟悉的,而且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手电筒把同学们带入了神密的电学世界。因为选用的材料是学生熟悉的手电筒,所以他们感到亲切。这有助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同时也消除了他们对电的恐惧感。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具有巨大的动力功能,它对学生的学*情绪有发动、强化和支配的作用。于老师以爱迪生用*面镜救母的故事开篇。在于老师的引课中,学生们深深地被爱迪生的故事打动了。爱迪生是那样地爱自己的母亲。同时,他又是那样的聪明可爱。说实话,坐在观众*上的我,当时都有些身临其境,为爱迪生着急,为他担心呢。可想而知,当时的同学们也一定有同感了:原来,这节课要学*的*面镜作用这样大,还可以帮助人们挽救生命呢!为什么它有这样的作用呢?它还有别的应用吗……我敢保证,学生当时也一定是有些迫不急待了。从后面他们课堂上表现出的极大的热情,实际上我们早就找出答案了。

  两位老师的引课真是太精采了!我暗暗对她们竖起大母指,真是太佩服她们了。爱迪生的故事我们也非常熟悉,为什么在以前的教学中自己没有想到呢?我也深深地自责起来。真得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再向优秀的同行们请教和学*。

  总之,如何在初中学生头脑中植入物理思维,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对自然界探索的渴望,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们要重视每一章节的章首引入、每一章的第一节课的授课以及每一堂课的课前五分钟的把握,这些对于吸引学生上好这一堂课,启发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兴趣和自发的对知识的探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电路的基础章节,对于后面章节的展开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本节主要讲解了电路的基本构成,如何连接基本的电路以及电流的方向。在电路的基本构成部分,尤其是理解电源,从能量的角度去解释学生易于接受。

  根据学生连接电路的情况,总结电路存在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以及短路。短路的理解是难点。这里主要应突出电源的短路,应强调电源短路的危害。

  由于电荷的概念较为抽象,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电流的形成及其方向,可借助水流来解释,这样容易让学生建立对电流的感性认识。然后用电源的正负极引导学生掌握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流向。

  发光二极管是补充内容,学生了解即可。

  总的说来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基本的电路构成以及会连基本的电路,所有没有安排电学符号的认识以及电路图的画法。


电路教学反思菁选(扩展5)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菁选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汇编11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众所周知,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设计得好,教师真正做到艺术性地﹑巧妙地引入新课,就能激发出学生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以来,学生就有了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考方向了。大多数比较好的引课,一般都渗透有情景性、趣味性、感染性、启发性、知识性、贴*性、参与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

  今年10月的初中物理学科会上,市教研中心组织我们观摩了两节公开课,一节是《光的反射》,一节是《电流和电路》。看了以后,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教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对两位老师的精采引课,印象特别深刻。

  我们都知道,新课引入环节中选用的材料,应是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应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邢老师的引课就非常贴*生活。她用大家非常熟悉的,而且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手电筒把同学们带入了神密的电学世界。因为选用的材料是学生熟悉的.手电筒,所以他们感到亲切。这有助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同时也消除了他们对电的恐惧感。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具有巨大的动力功能,它对学生的学*情绪有发动、强化和支配的作用。于老师以爱迪生用*面镜救母的故事开篇。在于老师的引课中,学生们深深地被爱迪生的故事打动了。爱迪生是那样地爱自己的母亲。同时,他又是那样的聪明可爱。说实话,坐在观众*上的我,当时都有些身临其境,为爱迪生着急,为他担心呢。可想而知,当时的同学们也一定有同感了:原来,这节课要学*的*面镜作用这样大,还可以帮助人们挽救生命呢!为什么它有这样的作用呢?它还有别的应用吗……我敢保证,学生当时也一定是有些迫不急待了。从后面他们课堂上表现出的极大的热情,实际上我们早就找出答案了。

  两位老师的引课真是太精采了!我暗暗对她们竖起大母指,真是太佩服她们了。爱迪生的故事我们也非常熟悉,为什么在以前的教学中自己没有想到呢?我也深深地自责起来。真得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再向优秀的同行们请教和学*。

  总之,如何在初中学生头脑中植入物理思维,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对自然界探索的渴望,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们要重视每一章节的章首引入、每一章的第一节课的授课以及每一堂课的课前五分钟的把握,这些对于吸引学生上好这一堂课,启发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兴趣和自发的对知识的探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电流的概念比较抽象,讲解时学要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如:水流)类比电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电流,掌握电流。

  二、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教方法再让学生探索,然后教师纠错的教学方法,能起以下几方面作用:

  1、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学生活用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

  在电流和电路教学中,自己课堂并不算很好,内容太多,都不知道怎样处理更好了。有一些做法和想法需要记录一下,以免自己忘记。

  1、电流教学中,书中用两个验电器(其中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自己的体会是书本想说明有些物体可以传导电荷,有些不可以传导电荷。不需要提出电流概念和方向问题。

  2、书中的发光二极管LED具有单向导电性,有时我们教学时只是关注了单向导电性,而未体会,发光二极管可以说明电流中的电流有方向性的.问题。

  3、电路状态中,最难的是短路问题。我让学生连接电路,简单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再三种电路中体会理论上导线对电流无任务阻碍作用,认识各种情景下的短路现象。

  4、电路图和实物图的画法,没有在本节课重点练*,主要是等到学完串并联电路后再练*,显得较为容易些。并且在讲解实物图画电路图时,学生容易在灯泡上画三根导线,所以我在课堂电路连接中,让孩子们体会移动导线后,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如果跨原件移动导线,电路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教学建议

  本课时是学*电路的基础,而电学是初中物理较重要且较难的内容之一,所有应在学*之初应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与信心,具体建议有以下几条:

  1.让学生动手实验,激起学生学*电学的兴趣与热情。

  2.新章节应淡化过多的概念记忆,可以把电路图的学*安排在下一课时中。

  3.电流的形成与方向最好要给学生具体的认识,如采用水流的类比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电路的基础章节,对于后面章节的展开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本节主要讲解了电路的基本构成,如何连接基本的电路以及电流的方向。在电路的.基本构成部分,尤其是理解电源,从能量的角度去解释学生易于接受。

  根据学生连接电路的情况,总结电路存在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以及短路。短路的理解是难点。这里主要应突出电源的短路,应强调电源短路的危害。

  由于电荷的概念较为抽象,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电流的形成及其方向,可借助水流来解释,这样容易让学生建立对电流的感性认识。然后用电源的正负极引导学生掌握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流向。

  发光二极管是补充内容,学生了解即可。

  总的说来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基本的电路构成以及会连基本的电路,所有没有安排电学符号的认识以及电路图的画法。

  1、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过程中,提出进行比赛时,应省去“看哪个组最快让2个灯泡同时发光?”这句话,因为老师讲这句话后,学生就会马上动手实验,而不注意听比赛规则。

  2、让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引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不必按“连接特点→电流路径→用电器之间的`影响”的顺序,最好按学生先找到哪个不同,就分析解释哪个,这样显得顺理成章,学生更易接受。

  3、让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对于学生回答:“亮度不同”;“用的导线根数不同”等。老师要及时表扬,可一带而过,不必过多纠缠。

  4、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时,如果有学生说:“靠*电源正极的灯泡亮些。”那么老师可微笑反问:“两个灯泡交换位置,还是这样吗?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

  5、两生上台摘灯泡时,如果事先不断开开关,那么老师要趁机强调:带电作业不安全,进而提示在家换灯泡时,要先断开总开关,才能确保安全。

  6、下一节课最好复*“判断并联电路中的干路和支路方法”,然后增加一个题目:

  以上电路连接正常,当开关S断开时,请回答:

  (选填“亮”或“不亮”)

  甲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_

  乙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_

  丙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

  引出串、并联电路的开关作用:串:控制整个电路;并: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该支路。

  之后,解释“教室内一个开关控制2盏灯的电路”:

  我在本节课中的最大收获有两点:

  1、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电流的感念比较抽象,讲解时我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像在操场上百米赛跑的学生来类比电流,这样学生较易理解电流,掌握电流。

  2、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让学生探索,教师再纠错的`教学方法,这样做达到了一下效果

  (1). 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 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 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在本节课上,我需要以后注意的是:在电流和电路的基础知识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教师黑板演示连接代替了学生,当学生自己动手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会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为标准,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电流和电路》是电学的基础,是学好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前提。由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学过,加上复*时间有限,但是时间教长,记忆不深,因此,在本节复*课中主要通过课件建立知识结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回忆。教学中紧依课标,联系教材,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本部分知识,通过选择典型的例题加以引导,适当的练*题加以强化。回顾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实际及教学效果看,有值得继续加强完善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足。

  物理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和社会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正因为如此,物理才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从日常生活的现象“楼道中感应灯的原理”入手,让学生设计电路,创设学*物理的`情景,根据学生画的电路图引入课题,学生感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和重要作用。在复*过程中,以电路为基本线,结合生活和社会实际,例如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常见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以及家庭电路的接法,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入研究物理和生活联系的实际,尽量使学生不是感觉物理知识很枯燥、乏味,增强学*的积极性,这样也为学生继续学*提高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在复*过程中,由于复*面太宽,知识内容多,操作起来时间上显得有些紧张,特别是时间安排上,感觉前松后紧,电路图的练*不够,家庭电路和实际相连的知识讲解过于匆忙,应该进一步通过讲解和学生的阅读来加强,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能通过实验进一步说明,效果会更好,实验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通过实验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另外一些学生由于知识遗忘多,所以参与度不够,在复*课中,应先布置复*提纲,让学生对所复*的知识有所了解,在通过课堂进一步深化。

  本节课在对教材认真钻研后决定将教科书的7、1节分3课时学*,这一安排是合理的、明智的。第一课时解决电荷即静电部分内容,对科学课和电工课学*的相关知识做一回顾,为电流学*做好铺垫。本节公开课为教科书7、1节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述电流,明确电流的产生、方向、大小。第3课时学*电压。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在后续可是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电流表的使用,学生在科学课、电工课上都已经使用过了,但是遗忘率较高,教师估计不足。本节课不应该安排学生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造成课堂时间比较紧张,有些学生手忙脚乱,连电路也连接不好更不用说测电流。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忘记了电流表怎样使用。

  2、学生巩固、练*这一环节训练还不到位。由于安排了实验,学生对本节课电荷量、电流的公式的训练只是草草收场。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1、“电流形成”的视频材料选择的较好。电荷这种微观粒子人们是无法看到的,再好的实验也不能出电荷极其运动。利用多媒体模拟电荷及其运动,向学生展示电流的形成过程,使得抽象的物理知识变的具体想形象,更以与学生理解电流现象。

  2、趣味小实验利用的比较好,同时引起了师生的'兴趣。这个实验不仅由新奇的实验现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更重要的是能突出做这个小实验的目的:电流是有方向的。

  3、电流这个物理量引入的较好。既然在教学中把电流与水流进行了类比,那么就干脆通过比较水流的大小来比较电流的大小,使学生进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并且利用量筒接水的活动,使学生自然的得出电流这一物理量的定义,即体现了控制变量法,又利用了比值定义法。

  本课两个大板块是电路的连接和电路图的规范画法,应该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从电路的基本构成实物连接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小灯泡(小电机)、电池、开关、导线进行连接,让小灯泡或小电机工作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不知不觉中掌握电路的基本构成。让学生自己说出在使小灯泡亮起来(或小电机转起来)的过程中都用了哪些器材,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把这些器材进行分类,并说明这些器材在电路中的作用。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都哪些电器元件属于电源、用电器、开关或导线,帮助学生把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完成。介绍各元件对应的符号,教会学生如何画电路图,强调画线时要横*竖直;连接相交的要加点;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这四个基本的元件缺一不可。

  电流的感念比较抽象,讲解时学要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类比电流,(如水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电流,掌握电流。实验室新买了一些发光二极管,利用的特性,验证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到电源的负极。

  本节课的.教学工作基本合理,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过程。学生的学*兴致也比较高,完成较好。但是对于最后一个重点(简单电路图的画法)掌握的不够熟练。经过反思和探讨:本节的这部分内容属于学生初步接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应该在教师的标准示范下,引导学生从模仿学*到独立完成,逐步熟练掌握。

  本节《电流和电路》是电学的开篇,是学生学*电路的基础。因而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重点落在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和学会画规范的简单的电路图。本节课,本人认为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学*兴致也比较高,课堂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实现。然而,对于最后一个重点(简单电路图的画法)掌握的不够熟练,需在后继的教学中加强训练。经过反思和探讨:本节的这部分内容属于学生初步接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应该在教师的示范下,引导学生从模仿学*到独立完成,逐步熟练掌握。

  一、教学思路清晰

  从电路的连接到电流的认识再到电路的组成最后到电路图。整个过程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物理就是在说万物之理,它不一定需要华丽的'措辞,但一定需要清晰的思路。教学思路清晰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物理思想。

  二、让物理通俗易懂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从生活走向物理,并通过让学生经历对简单电路的连接活动,目的在与让学生感知、领略电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达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探究中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关于 “电流”“自由电子”“电能”等过去需要两三节课才能讲清楚的知识,教材中只是简略带过,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用一个简单的动画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即可,所以不必要做进一步解析。学*画电路图的时候,画电路图的规范要求比较复杂,编易记的口诀:“导线横*竖直,图形呈矩形。元件分布均匀,不画拐角处。”学生觉得念得顺口,相应的画图要点也记住了。

  三、物理联系生活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本节是这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电学的物理量——电流;第一次学*连接电路;第一次学*画简单电路。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答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上,并注意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惯、良好的画电路图的*惯。由于电流的概念及其方向的规定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如果一开始讲授电流的话,学生可能会因为“导线中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负电荷)”;“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等知识点,产生思维的矛盾,从而导致对后面电路的学*产生心理障碍。因此教学中,我对知识点安排进行调整。现在总结我对本节课堂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导入。上课铃响起,问学生“听到什么了?”“什么发出的”“什么能转化的声能?”“电脑从何而来?”引出并板书“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电铃用电,消耗了电能,转化成声能;教室里的电灯消耗电能转化成光能,你还知道哪些消耗电能的物体?学生举例。教师归纳板书“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什么传输电能?教师归纳板书“导线——传输电能”。电灯、电视……不能一直工作,需要有元件来控制。教师归纳板书“开关——控制电路的装置”。总结出组成电路的构成。学生思维清晰,效果水到渠成。

  2 、电流教学。这个环节,我采用类比法。把电流和水流类比。水流从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电流从高电位流向地电位(告诉学生正极电位高,负极电位低)。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负极。水流和电流区别:水流是先后依次流过;电流是电路中的自由电子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此时在总结出:

  ①电流形成:电荷定向移动形成(可以是正电荷,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是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时反向移动);

  ②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

  不知之处:


电路教学反思菁选(扩展6)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菁选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9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节《电流和电路》是电学的开篇,是学生学*电路的基础。因而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重点落在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和学会画规范的简单的电路图。本节课,本人认为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学*兴致也比较高,课堂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实现。然而,对于最后一个重点(简单电路图的.画法)掌握的不够熟练,需在后继的教学中加强训练。经过反思和探讨:本节的这部分内容属于学生初步接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应该在教师的示范下,引导学生从模仿学*到独立完成,逐步熟练掌握。

  一、教学思路清晰

  从电路的连接到电流的认识再到电路的组成最后到电路图。整个过程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物理就是在说万物之理,它不一定需要华丽的措辞,但一定需要清晰的思路。教学思路清晰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物理思想。

  二、让物理通俗易懂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从生活走向物理,并通过让学生经历对简单电路的连接活动,目的在与让学生感知、领略电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达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探究中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关于“电流”“自由电子”“电能”等过去需要两三节课才能讲清楚的知识,教材中只是简略带过,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用一个简单的动画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即可,所以不必要做进一步解析。学*画电路图的时候,画电路图的规范要求比较复杂,编易记的口诀:“导线横*竖直,图形呈矩形。元件分布均匀,不画拐角处。”学生觉得念得顺口,相应的画图要点也记住了。

  三、物理联系生活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电流和电路》是电学的基础,是学好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前提。由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学过,加上复*时间有限,但是时间教长,记忆不深,因此,在本节复*课中主要通过课件建立知识结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回忆。教学中紧依课标,联系教材,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本部分知识,通过选择典型的例题加以引导,适当的练*题加以强化。回顾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实际及教学效果看,有值得继续加强完善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足。

  物理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和社会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正因为如此,物理才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从日常生活的现象“楼道中感应灯的原理”入手,让学生设计电路,创设学*物理的情景,根据学生画的.电路图引入课题,学生感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和重要作用。在复*过程中,以电路为基本线,结合生活和社会实际,例如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常见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以及家庭电路的接法,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入研究物理和生活联系的实际,尽量使学生不是感觉物理知识很枯燥、乏味,增强学*的积极性,这样也为学生继续学*提高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在复*过程中,由于复*面太宽,知识内容多,操作起来时间上显得有些紧张,特别是时间安排上,感觉前松后紧,电路图的练*不够,家庭电路和实际相连的知识讲解过于匆忙,应该进一步通过讲解和学生的阅读来加强,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能通过实验进一步说明,效果会更好,实验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通过实验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另外一些学生由于知识遗忘多,所以参与度不够,在复*课中,应先布置复*提纲,让学生对所复*的知识有所了解,在通过课堂进一步深化。

  众所周知,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设计得好,教师真正做到艺术性地﹑巧妙地引入新课,就能激发出学生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以来,学生就有了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考方向了。大多数比较好的引课,一般都渗透有情景性、趣味性、感染性、启发性、知识性、贴*性、参与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

  今年10月的初中物理学科会上,市教研中心组织我们观摩了两节公开课,一节是《光的反射》,一节是《电流和电路》。看了以后,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教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对两位老师的精采引课,印象特别深刻。

  我们都知道,新课引入环节中选用的材料,应是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应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邢老师的引课就非常贴*生活。她用大家非常熟悉的,而且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手电筒把同学们带入了神密的电学世界。因为选用的材料是学生熟悉的手电筒,所以他们感到亲切。这有助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同时也消除了他们对电的恐惧感。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具有巨大的动力功能,它对学生的学*情绪有发动、强化和支配的作用。于老师以爱迪生用*面镜救母的故事开篇。在于老师的引课中,学生们深深地被爱迪生的故事打动了。爱迪生是那样地爱自己的母亲。同时,他又是那样的聪明可爱。说实话,坐在观众*上的我,当时都有些身临其境,为爱迪生着急,为他担心呢。可想而知,当时的同学们也一定有同感了:原来,这节课要学*的*面镜作用这样大,还可以帮助人们挽救生命呢!为什么它有这样的作用呢?它还有别的`应用吗……我敢保证,学生当时也一定是有些迫不急待了。从后面他们课堂上表现出的极大的热情,实际上我们早就找出答案了。

  两位老师的引课真是太精采了!我暗暗对她们竖起大母指,真是太佩服她们了。爱迪生的故事我们也非常熟悉,为什么在以前的教学中自己没有想到呢?我也深深地自责起来。真得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再向优秀的同行们请教和学*。

  总之,如何在初中学生头脑中植入物理思维,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对自然界探索的渴望,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们要重视每一章节的章首引入、每一章的第一节课的授课以及每一堂课的课前五分钟的把握,这些对于吸引学生上好这一堂课,启发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兴趣和自发的对知识的探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电流的概念比较抽象,讲解时学要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如:水流)类比电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电流,掌握电流。

  二、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教方法再让学生探索,然后教师纠错的教学方法,能起以下几方面作用:

  1、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学生活用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

  我在本节课中的最大收获有两点:

  1、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电流的感念比较抽象,讲解时我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像在操场上百米赛跑的学生来类比电流,这样学生较易理解电流,掌握电流。

  2、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让学生探索,教师再纠错的教学方法,这样做达到了一下效果

  (1). 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 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 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在本节课上,我需要以后注意的是:在电流和电路的基础知识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教师黑板演示连接代替了学生,当学生自己动手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会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为标准,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电流和电路教学中,自己课堂并不算很好,内容太多,都不知道怎样处理更好了。有一些做法和想法需要记录一下,以免自己忘记。

  1、电流教学中,书中用两个验电器(其中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自己的体会是书本想说明有些物体可以传导电荷,有些不可以传导电荷。不需要提出电流概念和方向问题。

  2、书中的发光二极管LED具有单向导电性,有时我们教学时只是关注了单向导电性,而未体会,发光二极管可以说明电流中的电流有方向性的`问题。

  3、电路状态中,最难的是短路问题。我让学生连接电路,简单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再三种电路中体会理论上导线对电流无任务阻碍作用,认识各种情景下的短路现象。

  4、电路图和实物图的画法,没有在本节课重点练*,主要是等到学完串并联电路后再练*,显得较为容易些。并且在讲解实物图画电路图时,学生容易在灯泡上画三根导线,所以我在课堂电路连接中,让孩子们体会移动导线后,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如果跨原件移动导线,电路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1、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过程中,提出进行比赛时,应省去“看哪个组最快让2个灯泡同时发光?”这句话,因为老师讲这句话后,学生就会马上动手实验,而不注意听比赛规则。

  2、让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引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不必按“连接特点→电流路径→用电器之间的影响”的顺序,最好按学生先找到哪个不同,就分析解释哪个,这样显得顺理成章,学生更易接受。

  3、让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对于学生回答:“亮度不同”;“用的导线根数不同”等。老师要及时表扬,可一带而过,不必过多纠缠。

  4、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时,如果有学生说:“靠*电源正极的灯泡亮些。”那么老师可微笑反问:“两个灯泡交换位置,还是这样吗?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

  5、两生上台摘灯泡时,如果事先不断开开关,那么老师要趁机强调:带电作业不安全,进而提示在家换灯泡时,要先断开总开关,才能确保安全。

  6、下一节课最好复*“判断并联电路中的.干路和支路方法”,然后增加一个题目:

  以上电路连接正常,当开关S断开时,请回答:

  (选填“亮”或“不亮”)

  甲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_

  乙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_

  丙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

  引出串、并联电路的开关作用:串:控制整个电路;并: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该支路。

  之后,解释“教室内一个开关控制2盏灯的电路”:

  教学建议


电路教学反思菁选(扩展7)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菁选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10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流和电路》是电学的基础,是学好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前提。由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学过,加上复*时间有限,但是时间教长,记忆不深,因此,在本节复*课中主要通过课件建立知识结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回忆。教学中紧依课标,联系教材,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本部分知识,通过选择典型的例题加以引导,适当的练*题加以强化。回顾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实际及教学效果看,有值得继续加强完善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足。

  物理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和社会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正因为如此,物理才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从日常生活的现象“楼道中感应灯的原理”入手,让学生设计电路,创设学*物理的情景,根据学生画的电路图引入课题,学生感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和重要作用。在复*过程中,以电路为基本线,结合生活和社会实际,例如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常见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以及家庭电路的接法,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入研究物理和生活联系的实际,尽量使学生不是感觉物理知识很枯燥、乏味,增强学*的积极性,这样也为学生继续学*提高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在复*过程中,由于复*面太宽,知识内容多,操作起来时间上显得有些紧张,特别是时间安排上,感觉前松后紧,电路图的练*不够,家庭电路和实际相连的'知识讲解过于匆忙,应该进一步通过讲解和学生的阅读来加强,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能通过实验进一步说明,效果会更好,实验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通过实验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另外一些学生由于知识遗忘多,所以参与度不够,在复*课中,应先布置复*提纲,让学生对所复*的知识有所了解,在通过课堂进一步深化。

  众所周知,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设计得好,教师真正做到艺术性地﹑巧妙地引入新课,就能激发出学生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以来,学生就有了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考方向了。大多数比较好的引课,一般都渗透有情景性、趣味性、感染性、启发性、知识性、贴*性、参与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

  今年10月的初中物理学科会上,市教研中心组织我们观摩了两节公开课,一节是《光的反射》,一节是《电流和电路》。看了以后,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教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对两位老师的精采引课,印象特别深刻。

  我们都知道,新课引入环节中选用的材料,应是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应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邢老师的引课就非常贴*生活。她用大家非常熟悉的,而且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手电筒把同学们带入了神密的电学世界。因为选用的材料是学生熟悉的手电筒,所以他们感到亲切。这有助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同时也消除了他们对电的恐惧感。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具有巨大的动力功能,它对学生的学*情绪有发动、强化和支配的作用。于老师以爱迪生用*面镜救母的故事开篇。在于老师的`引课中,学生们深深地被爱迪生的故事打动了。爱迪生是那样地爱自己的母亲。同时,他又是那样的聪明可爱。说实话,坐在观众*上的我,当时都有些身临其境,为爱迪生着急,为他担心呢。可想而知,当时的同学们也一定有同感了:原来,这节课要学*的*面镜作用这样大,还可以帮助人们挽救生命呢!为什么它有这样的作用呢?它还有别的应用吗……我敢保证,学生当时也一定是有些迫不急待了。从后面他们课堂上表现出的极大的热情,实际上我们早就找出答案了。

  两位老师的引课真是太精采了!我暗暗对她们竖起大母指,真是太佩服她们了。爱迪生的故事我们也非常熟悉,为什么在以前的教学中自己没有想到呢?我也深深地自责起来。真得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再向优秀的同行们请教和学*。

  总之,如何在初中学生头脑中植入物理思维,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对自然界探索的渴望,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们要重视每一章节的章首引入、每一章的第一节课的授课以及每一堂课的课前五分钟的把握,这些对于吸引学生上好这一堂课,启发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兴趣和自发的对知识的探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在对教材认真钻研后决定将教科书的7、1节分3课时学*,这一安排是合理的、明智的。第一课时解决电荷即静电部分内容,对科学课和电工课学*的相关知识做一回顾,为电流学*做好铺垫。本节公开课为教科书7、1节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述电流,明确电流的产生、方向、大小。第3课时学*电压。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在后续可是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电流表的使用,学生在科学课、电工课上都已经使用过了,但是遗忘率较高,教师估计不足。本节课不应该安排学生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造成课堂时间比较紧张,有些学生手忙脚乱,连电路也连接不好更不用说测电流。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忘记了电流表怎样使用。

  2、学生巩固、练*这一环节训练还不到位。由于安排了实验,学生对本节课电荷量、电流的公式的训练只是草草收场。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1、“电流形成”的视频材料选择的较好。电荷这种微观粒子人们是无法看到的,再好的实验也不能出电荷极其运动。利用多媒体模拟电荷及其运动,向学生展示电流的形成过程,使得抽象的物理知识变的具体想形象,更以与学生理解电流现象。

  2、趣味小实验利用的.比较好,同时引起了师生的兴趣。这个实验不仅由新奇的实验现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更重要的是能突出做这个小实验的目的:电流是有方向的。

  3、电流这个物理量引入的较好。既然在教学中把电流与水流进行了类比,那么就干脆通过比较水流的大小来比较电流的大小,使学生进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并且利用量筒接水的活动,使学生自然的得出电流这一物理量的定义,即体现了控制变量法,又利用了比值定义法。

  这个月听了一些专家的讲座,专家们的理论加实践,让我深深地觉得自己教学理论的欠缺和知识储备的薄弱。听得越多,越觉得自己不会上课,越不敢上课。特级郭海*老师的关于课堂提问的讲解让我深受启发,她说:“我们提的问题要找准学生课堂上对内容的兴奋点,这样我们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点燃他们的热情。”刚好她的案例里有一部分是有关《电流与电路》的教学的,于是我决定结合她的思路开展我的教学。

  一、关于课堂的引入

  原来上这节课的时候总想着从生活中常见的电现象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引出电源和电路。现在回忆起来总觉得我提的问题没有落在学生的最*发展区,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是无效的问题。于是这次我直接在出示一个可以吸在黑板上灯座和小灯泡,瞬间,学生被我的“先进武器”所吸引,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我便在学生渴望的眼神中开展了我的“以问题加活动”的教学设想。在引入中我对我的“先进武器”美美的!

  二、关于课堂的.问题

  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

  1、你怎样能让这个灯泡发光?

  在这个问题提出的刹那,男生们的手举得高高的,跃跃欲试,要帮我灯泡连接好发光。于是我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顺便让他给大家介绍了各部分的作用,便完成了“电路的组成”内容的教学。我乘机插入讲解电流形成及电流方向、通路。我讲得轻松,他们也听得认真。

  我体会到了在有效问题的激发下,学生挺能说。我反思着*时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原来不是学生不愿答,而是我们老师不会问!

  2、你有什么方法让灯泡熄灭?

  这个问题一出,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把电灯熄灭的方法,但全部都是断路问题的展现,那样我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我深刻地领悟到了“教师最好的教学方式是听,学生最好的学*方法是说”。

  3、再给你一根导线,你还有什么方法让灯泡熄灭?

  问题之后,是一个短暂的沉寂,可能是难住学生了。我刚想自己解决,忽然有位男生轻轻地说:“把电池两极连起来试试?”于是我马上让他上来,他在不自信中连接着导线,却在同学一片惊奇中把灯熄灭,自豪的回到座位上。这位男生的方法重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我的问题又活了过来。于是,好奇的他们纷纷想上来换个位置连接这根导线,看看能否把灯熄灭,我自然的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完成了自己的“短路”教学,真是一举两得。

  这既是我的预设,也是我的生成。原来我们可以在预设中生成,也可以在生成中预设!

  4、根据现有的电路,再给你一个小灯泡,你能让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吗?你有几种连接方法?

  这个问题是想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设计并连接好电路,教师选择方案展示并通过拿掉一个灯泡让学生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但最终因为时间不够没有完成。

  三、关于课堂的不足

  这堂课整体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时不愿听课的一些同学都被我的灯泡吸引了,也能回答我的问题。我似乎品味到了“问题提到了学生兴奋点上”的乐趣;我似乎品尝到了“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滋味;我小有喜悦,但细细地反思,课堂上又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

  首先,一个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总担心学生回答不上来,耽误了我上课的时间,就想着去引导了。或许我内心深处总想去操控学生,没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主体!

  其次,课堂上似乎有点虚幻的热闹。让学生单独回答问题的人次不够,集体回答的又响又亮,并不表示中下水*的人也能掌握。课堂上男生表现过强,使得我忽略了对“电学弱势群体”女生的关注。看来教学要制造热闹,更要看清热闹背后的沉默者们!

  最后,课堂上我的话还是有点多。总担心学生说得不够好,我总想再讲一遍,于是课堂的时间便超出了我预设的范围,完成不了教学内容。应该像吴加澍老师所说的那样,做到“三不讲”:学生会了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我收获着学生的激情,快乐着每堂课的成功之处。我遗憾着每堂课上的缺陷,反思着我教学上的步伐。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自如地掌控我的课堂!

  本节是这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电学的物理量——电流;第一次学*连接电路;第一次学*画简单电路。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答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上,并注意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惯、良好的画电路图的*惯。由于电流的概念及其方向的规定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如果一开始讲授电流的话,学生可能会因为“导线中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负电荷)”;“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等知识点,产生思维的矛盾,从而导致对后面电路的学*产生心理障碍。因此教学中,我对知识点安排进行调整。现在总结我对本节课堂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导入。上课铃响起,问学生“听到什么了?”“什么发出的”“什么能转化的声能?”“电脑从何而来?”引出并板书“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电铃用电,消耗了电能,转化成声能;教室里的电灯消耗电能转化成光能,你还知道哪些消耗电能的物体?学生举例。教师归纳板书“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什么传输电能?教师归纳板书“导线——传输电能”。电灯、电视……不能一直工作,需要有元件来控制。教师归纳板书“开关——控制电路的装置”。总结出组成电路的构成。学生思维清晰,效果水到渠成。

  2、电流教学。这个环节,我采用类比法。把电流和水流类比。水流从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电流从高电位流向地电位(告诉学生正极电位高,负极电位低)。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负极。水流和电流区别:水流是先后依次流过;电流是电路中的自由电子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此时在总结出:

  ①电流形成:电荷定向移动形成(可以是正电荷,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是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时反向移动);

  ②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

  不知之处:

  本节课应该让学生亲手实验,但由于实验器材缺乏,在分析力电流是否让灯泡发亮有先后顺序时,只是教师进行的示范,没能实现学生亲身经历通过实验归纳结论的过程。

  这样,在缺乏实践活动的情况下对电路实验的学*,学生学*显得被动。

  我在本节课中的最大收获有两点:

  1、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电流的感念比较抽象,讲解时我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像在操场上百米赛跑的学生来类比电流,这样学生较易理解电流,掌握电流。

  2、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让学生探索,教师再纠错的教学方法,这样做达到了一下效果

  (1). 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 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 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在本节课上,我需要以后注意的是:在电流和电路的基础知识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教师黑板演示连接代替了学生,当学生自己动手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会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为标准,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电流的概念比较抽象,讲解时学要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如:水流)类比电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电流,掌握电流。

  二、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教方法再让学生探索,然后教师纠错的教学方法,能起以下几方面作用:

  1、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学生活用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

  本课两个大板块是电路的连接和电路图的规范画法,应该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电路教学反思菁选(扩展8)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菁选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在本节课中的最大收获有两点:

  1、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电流的感念比较抽象,讲解时我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像在操场上百米赛跑的学生来类比电流,这样学生较易理解电流,掌握电流。

  2、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让学生探索,教师再纠错的教学方法,这样做达到了一下效果

  (1)、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在本节课上,我需要以后注意的是:在电流和电路的基础知识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教师黑板演示连接代替了学生,当学生自己动手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会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为标准,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电流的概念比较抽象,讲解时学要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如:水流)类比电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电流,掌握电流。

  二、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教方法再让学生探索,然后教师纠错的`教学方法,能起以下几方面作用:

  1、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学生活用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

  本节《电流和电路》是电学的开篇,是学生学*电路的基础。因而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重点落在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和学会画规范的简单的电路图。本节课,本人认为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学*兴致也比较高,课堂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实现。然而,对于最后一个重点(简单电路图的画法)掌握的`不够熟练,需在后继的教学中加强训练。经过反思和探讨:本节的这部分内容属于学生初步接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应该在教师的示范下,引导学生从模仿学*到独立完成,逐步熟练掌握。

  一、教学思路清晰

  从电路的连接到电流的认识再到电路的组成最后到电路图。整个过程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物理就是在说万物之理,它不一定需要华丽的措辞,但一定需要清晰的思路。教学思路清晰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物理思想。

  二、让物理通俗易懂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从生活走向物理,并通过让学生经历对简单电路的连接活动,目的在与让学生感知、领略电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达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探究中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关于“电流”“自由电子”“电能”等过去需要两三节课才能讲清楚的知识,教材中只是简略带过,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用一个简单的动画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即可,所以不必要做进一步解析。学*画电路图的时候,画电路图的规范要求比较复杂,编易记的口诀:“导线横*竖直,图形呈矩形。元件分布均匀,不画拐角处。”学生觉得念得顺口,相应的画图要点也记住了。

  三、物理联系生活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电路教学反思菁选(扩展9)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菁选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4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简单电路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一次教学只要精心准备、用心执教,总会有着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本着这一目的,我提供分层次的`材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2、环节间的巧妙过渡、紧密的衔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从问题的引入、探究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活动时的调控都能够自然、巧妙、精密,让学生不会感觉到紧紧被牵引,而是自然跟着去做,期待着继续前行。

  这节课上完,感觉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继续改进。

  1、没有充分发挥实物展台的作用。只是就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其实完全可以将学生所连接的实物图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学*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展示学生作品时方法欠妥当。如果能够先展示正确的连接方法,让连接错误的学生“自行发现”、“自行纠错”效果会更好,同时还可以保护学生探究的欲望。

  3、拓展活动应留充足的时间。尝试“用一节电池点亮两个灯泡”因时间已下课,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组甚至没有没做出来,所以活动既然已经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尝试,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活动也不会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潜心专研,尽心尽力去备课、上课,积极做出深刻的反思,总会让课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惊喜,少一分遗憾。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

  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

  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在上节课的学*中,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在这节课中主要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并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地建立电路的经验。

  根据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设计组装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电路,掌握电池盒、小灯座和导线的安装和连接方法,画出简单的线路图,形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概念。但是由于学具袋中的学具质量不是很好,导致很多学生在安装小灯座和电池盒时,时间用去了一大半,而且个别小组没有成功安装好,因为有些材料被折断了。后来让学生点亮一个小灯泡,并画出简单电路图时,大部分学生显得很是困难,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玩上面,根本没有按着教师的要求去做。个别画出来的电路图也是不准确的,导线没有画直,小灯泡画得不准确,电池盒也画出来。没有真正形成简单电路的概念,所以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流程,将下面的`内容安排在下节课。

  今天我承接上节课留下来的内容又上了一堂课,指导老师也来听我的课。总感觉整个教学流程不是很好,学生方应慢、交流部积极;而且对于上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1、指导组装用电器时,注意点强调未到位,使个别实验组在安装电路时小灯泡没有亮,未找出原因。2、学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个小灯泡发亮的实验操作后,才展示其中一组连接的实物图,这并不能代表全班学生的做法,太过局限。学生的电路图画的不规范,没能及时的纠正。

  所以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时,他们实验的很慢,显得交流的时间很紧迫。后来指导老师给了我一些意见:1、不要让一个小组中的一个学生来画电路图,让他们先都画着实是看,在让他们动手做实验;或者是让完成好的小组立刻上黑板画出电路图,接着跟大家一起交流画出来的那些连接方法是相同的,哪些方法是不同的,并指出不同在哪里,让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使学生意识到使两只小灯泡亮起来可以有两种方法,并让学生尝试去试试第二种方法。

  刚刚上完教研课,一切按照自己的预设顺了下来,还在反思自己课堂上操作环节出现的问题,一直没想到课堂上拓展环节,却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错误观点——串联电路中,离电源正极*的灯泡就亮些,远的就暗些。(以前学过的早就忘没了)而课堂上操作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评课时组长帮我指出了课堂上的这一错误的观点。我虽然没敢争议,可心里还是信不踏实,于是上网查阅。(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因为教材中虽然涉及了串联和并联电路,但只要求学生认识,并不做深入探究,所以备课时根本没想太多,也没查过资料,只是和同事闲聊时曾提起,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根本没想过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查阅的结果真让我汗颜:灯泡亮暗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实际功率大的就更亮,小的就暗些。串联电路中电流是一样的,P实=UI,I相等,即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高,也就是哪个灯泡的电阻大,P实也就更大,也就更亮。

  我觉得奇怪,我们课堂上做实验用的小灯泡是同种规格的,电阻应该是相同的,可是为什么亮度还是不一样呢?我继续查阅,结果终于让我无话可说——两个灯泡虽然是相同规格,但是每个灯泡的内阻还是可能有一点不同的,因此亮度大小不一,尤其不是同一家厂生产的,或不是同一批生产的产品。

  真相终于大白了,我的确是说错了话,好在这只是拓展环节,而我也只说了一遍而已,我相信学生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只要下节课上课时纠正一下,我相信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的影响。希望这亡羊补牢,真的为时不晚。

  弄明白了问题,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地。看着这课题——《简单电路》,我问自己:简单吗?回答是否定的,但语气是坚定的`:不简单!科学这一学科,要想弄明白,还真是不简单!我自认每节课都认真备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还是漏洞百出。幸亏有我们组内的三名同事和品德组的几位老教师帮我,否则还真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力气呢。

  每次翻阅教材,如果不细看,还真的以为很简单,每节课的内容,连文字带图片不过两页而已,如此简单的编排,却有着极深的内涵。再次翻看教材,不由自主地重复自己的观点:简单?非也!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

  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

  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去年参加培训时,西大附小的一位年轻老师选择上《简单电路》的第一课时,当时上得可以说不是很成功,我在听课时就在想,如果让我来上又该如何把握呢?

  很久没有上过五年级的课,今年重新来一篇还是感觉挺有意思的,好多实验我自己也想重新做一篇。在进入《电与磁》单元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购置了新的电池,新的导线,新的小灯泡,自制了一块简单电路的演示板,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与动手机会,我将小组分为两人一组,以便为课堂提供最大的保障,有经验的科学老师可能都有一个体会,准备不充分的科学课堂,真正上起课来会让自己都感觉很别扭的。

  本课虽名为《简单电路》,但对学生来说实则不简单。如其中一个环节需要学生用导线、电池、小灯泡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并尝试点亮小灯泡,然后画出电路图。就这样简单的过程对他们来也是不易的,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学生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经常去小商店买电池的经历,店主一般会用小灯泡与导线连好的简单电路来试灯泡,所以对如何点亮小灯泡是比较清楚的,但他们现在的生活中小灯泡基本不会用到了,也没有去买电池的经历,所以没有实际经验;二是小灯泡里面的结构学生们并不清楚,而且既便事先给他们讲清楚,因为没有通路的概念,他们也还是不能理解只有电流流过小灯泡才能点亮。记得前几年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我在提供材料时给学生准备了小灯座,孩子们很快点亮了小灯泡,但后来一研究教材我才发现,我多提供了一个材料却导致孩子们少了很多探索的步骤,少了思考的机会,于是在这次上课时,我重新整合了教材进行教学,并得到以下经验:

  1.我只准备了小灯泡,导线和电池,让他们自己去试,看能有多少种方式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课堂上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接触点和电池负极相连。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螺纹处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接触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种方式的小组极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惯使然,学生们一般都*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本课的难点是掌握电流在电路里的`流向。在认识小灯泡的时侯,根据小灯泡的解剖图,学生很容易就指出了电流从一个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接点流出。在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安装成功一个电路,就思考这个电路里的电流的流向。虽然在我的引导下,利用课件上的示意图学生勉强能说出,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学生不多。这个知识点虽不是本课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如果这个知识学生理解了,那么对于以后学生组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是有帮助的。

  课后我想,如果下次能把各种方式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向都做成动画课件,那就更形象直观了,也许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大有帮助。

  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霓虹灯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电珠的结构等,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学生制作红绿灯这部分我做了些处理,交给学生一个双向开关,把它连进电路里,让它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与灭,这样,就形成了整节课一步一步的递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学生思维达到了连贯性。四人小组合作,通过亲手做,增强对电路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简单电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达到以下几点:

  1、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2、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3、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根据以上要求我是这样设计《简单电路》一课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的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记录有关数据。

  3、用简单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每个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一个、一号电池一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给学生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 要求点两小灯泡。 由不方便从而引入解决的办法,导入到电池盒和灯座的使用。

  二、讲解小灯座和电池盒的构造与用途。

  我们知道了小灯座和电池盒的用途,现在就请各小组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来点亮你们的小灯泡,同学们边做试验边听老师的提示。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好,非常的棒,大家真了不起,各小组都把自己组的小灯泡点亮了,同时我们的手也**出来了,请大家安静下来,做好位置。

  对试验结果的记录是我们学*科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科学本把我们刚才的电路用实物图画出来。

  同学们在画电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是不是实物图不容易画啊?

  为了解决实物图难画的问题,科学家们有一个办法能让它变的更简单,看起来更清楚,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那就是画简单的.电路图(板书课题:3.简单电路),请大家翻开课本的第7页。

  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灯泡,电源)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诉他们用线段连接的方法,同时要求同学们指出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同学们,大家看,我们用一节电池、一两根导线就能点亮一个小灯泡了。如果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那么你们能不能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相信大家都能够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试验做的好不好,听老师的要求很重要。在这里试验中老师有几个小小的愿望:

  1、希望大家合作,小声交流。

  2、希望大家“先画电路图再动手操作”,完成一个“从想到做”的过程。

  3、希望大家把自己试验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问题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

  现在各小组组长再来老师这里领取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和几根导线,请大家根据本组的方案动手做试验。老师也请同学们在试验的过程中交流以下几个问题。(板书问题)

  1、小灯泡亮了吗?

  2、用了几种连接方法,那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3、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

  4、画出电路图,指出电路中的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学生试验,教师板书要求,巡视。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我们不但点亮了一个小灯泡,我们还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了起来。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更多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生活中你有见过很多灯同时亮起来的情景吗?

  四、让跟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本环节主要给同学们课后交流)

  五、小结

  六、评价检测

  关注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时的操作情况。

  收集学生的电路图

  《简单电路》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前面的两个课时,主要介绍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包括电的成因,以及如何利用电池和导线点亮一个小灯泡,而本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利用更多的电器元件,制作简单电路,并能够很好的记录下来,根据课程内容,我指定了一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记录纸若干。

  课堂的第一部分: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还有一根导线,把小灯泡点亮,学生动手的同时,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并对电路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有什么办法能够不用手按让小灯泡亮起来,并介绍电池盒和小灯座,(学生演示安装步骤)。同时让学生利用这些电器元件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

  第三部分:反馈在制作简单电路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确认安装注意事项:

  1、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

  2、小灯泡的安装方法

  3、导电和电池座、小灯座的连接方法

  第四部分:学生展示电路的实物连接方式,并给学生介绍电器元件的简单画法,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电路图。

  第五部分: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给每个小组多提供一个小灯座,个小灯泡和若干到导线,尝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

  2、学生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尝试,但尝试成功后再尝试其他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实验汇报(小组交流)


电路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0)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菁选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1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简单电路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上节课的学*中,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在这节课中主要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并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地建立电路的经验。

  根据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设计组装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电路,掌握电池盒、小灯座和导线的安装和连接方法,画出简单的`线路图,形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概念。但是由于学具袋中的学具质量不是很好,导致很多学生在安装小灯座和电池盒时,时间用去了一大半,而且个别小组没有成功安装好,因为有些材料被折断了。后来让学生点亮一个小灯泡,并画出简单电路图时,大部分学生显得很是困难,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玩上面,根本没有按着教师的要求去做。个别画出来的电路图也是不准确的,导线没有画直,小灯泡画得不准确,电池盒也画出来。没有真正形成简单电路的概念,所以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流程,将下面的内容安排在下节课。

  今天我承接上节课留下来的内容又上了一堂课,指导老师也来听我的课。总感觉整个教学流程不是很好,学生方应慢、交流部积极;而且对于上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1、指导组装用电器时,注意点强调未到位,使个别实验组在安装电路时小灯泡没有亮,未找出原因。2、学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个小灯泡发亮的实验操作后,才展示其中一组连接的实物图,这并不能代表全班学生的做法,太过局限。学生的电路图画的不规范,没能及时的纠正。

  所以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时,他们实验的很慢,显得交流的时间很紧迫。后来指导老师给了我一些意见:1、不要让一个小组中的一个学生来画电路图,让他们先都画着实是看,在让他们动手做实验;或者是让完成好的小组立刻上黑板画出电路图,接着跟大家一起交流画出来的那些连接方法是相同的,哪些方法是不同的,并指出不同在哪里,让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使学生意识到使两只小灯泡亮起来可以有两种方法,并让学生尝试去试试第二种方法。

  《简单电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达到以下几点:

  1、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2、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3、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根据以上要求我是这样设计《简单电路》一课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的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记录有关数据。

  3、用简单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每个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一个、一号电池一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给学生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 要求点两小灯泡。 由不方便从而引入解决的办法,导入到电池盒和灯座的使用。

  二、讲解小灯座和电池盒的构造与用途。

  我们知道了小灯座和电池盒的用途,现在就请各小组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来点亮你们的小灯泡,同学们边做试验边听老师的提示。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好,非常的棒,大家真了不起,各小组都把自己组的小灯泡点亮了,同时我们的手也**出来了,请大家安静下来,做好位置。

  对试验结果的记录是我们学*科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科学本把我们刚才的电路用实物图画出来。

  同学们在画电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是不是实物图不容易画啊?

  为了解决实物图难画的问题,科学家们有一个办法能让它变的更简单,看起来更清楚,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那就是画简单的电路图(板书课题:3.简单电路),请大家翻开课本的第7页。

  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灯泡,电源)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诉他们用线段连接的方法,同时要求同学们指出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同学们,大家看,我们用一节电池、一两根导线就能点亮一个小灯泡了。如果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那么你们能不能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相信大家都能够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试验做的好不好,听老师的要求很重要。在这里试验中老师有几个小小的'愿望:

  1、希望大家合作,小声交流。

  2、希望大家“先画电路图再动手操作”,完成一个“从想到做”的过程。

  3、希望大家把自己试验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问题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

  现在各小组组长再来老师这里领取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和几根导线,请大家根据本组的方案动手做试验。老师也请同学们在试验的过程中交流以下几个问题。(板书问题)

  1、小灯泡亮了吗?

  2、用了几种连接方法,那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3、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

  4、画出电路图,指出电路中的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学生试验,教师板书要求,巡视。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我们不但点亮了一个小灯泡,我们还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了起来。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更多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生活中你有见过很多灯同时亮起来的情景吗?

  四、让跟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本环节主要给同学们课后交流)

  五、小结

  六、评价检测

  关注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时的操作情况。

  收集学生的电路图

  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霓虹灯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电珠的结构等,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学生制作红绿灯这部分我做了些处理,交给学生一个双向开关,把它连进电路里,让它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与灭,这样,就形成了整节课一步一步的递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学生思维达到了连贯性。四人小组合作,通过亲手做,增强对电路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去年参加培训时,西大附小的一位年轻老师选择上《简单电路》的第一课时,当时上得可以说不是很成功,我在听课时就在想,如果让我来上又该如何把握呢?

  很久没有上过五年级的课,今年重新来一篇还是感觉挺有意思的,好多实验我自己也想重新做一篇。在进入《电与磁》单元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购置了新的电池,新的导线,新的小灯泡,自制了一块简单电路的演示板,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与动手机会,我将小组分为两人一组,以便为课堂提供最大的保障,有经验的科学老师可能都有一个体会,准备不充分的科学课堂,真正上起课来会让自己都感觉很别扭的。

  本课虽名为《简单电路》,但对学生来说实则不简单。如其中一个环节需要学生用导线、电池、小灯泡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并尝试点亮小灯泡,然后画出电路图。就这样简单的过程对他们来也是不易的,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学生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经常去小商店买电池的经历,店主一般会用小灯泡与导线连好的简单电路来试灯泡,所以对如何点亮小灯泡是比较清楚的,但他们现在的生活中小灯泡基本不会用到了,也没有去买电池的经历,所以没有实际经验;二是小灯泡里面的结构学生们并不清楚,而且既便事先给他们讲清楚,因为没有通路的概念,他们也还是不能理解只有电流流过小灯泡才能点亮。记得前几年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我在提供材料时给学生准备了小灯座,孩子们很快点亮了小灯泡,但后来一研究教材我才发现,我多提供了一个材料却导致孩子们少了很多探索的步骤,少了思考的机会,于是在这次上课时,我重新整合了教材进行教学,并得到以下经验:

  1.我只准备了小灯泡,导线和电池,让他们自己去试,看能有多少种方式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课堂上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接触点和电池负极相连。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螺纹处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接触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种方式的小组极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惯使然,学生们一般都*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

  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本课的难点是掌握电流在电路里的流向。在认识小灯泡的时侯,根据小灯泡的解剖图,学生很容易就指出了电流从一个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接点流出。在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安装成功一个电路,就思考这个电路里的电流的流向。虽然在我的引导下,利用课件上的示意图学生勉强能说出,

  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学生不多。这个知识点虽不是本课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如果这个知识学生理解了,那么对于以后学生组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是有帮助的。

  课后我想,如果下次能把各种方式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向都做成动画课件,那就更形象直观了,也许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大有帮助。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 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 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 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4

  每一次教学只要精心准备、用心执教,总会有着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本着这一目的,我提供分层次的材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2、环节间的巧妙过渡、紧密的衔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从问题的`引入、探究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活动时的调控都能够自然、巧妙、精密,让学生不会感觉到紧紧被牵引,而是自然跟着去做,期待着继续前行。

  这节课上完,感觉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继续改进。

  1、没有充分发挥实物展台的作用。只是就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其实完全可以将学生所连接的实物图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学*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展示学生作品时方法欠妥当。如果能够先展示正确的连接方法,让连接错误的学生“自行发现”、“自行纠错”效果会更好,同时还可以保护学生探究的欲望。

  3、拓展活动应留充足的时间。尝试“用一节电池点亮两个灯泡”因时间已下课,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组甚至没有没做出来,所以活动既然已经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尝试,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活动也不会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潜心专研,尽心尽力去备课、上课,积极做出深刻的反思,总会让课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惊喜,少一分遗憾。

  《简单电路》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前面的两个课时,主要介绍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包括电的成因,以及如何利用电池和导线点亮一个小灯泡,而本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利用更多的电器元件,制作简单电路,并能够很好的记录下来,根据课程内容,我指定了一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电路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1)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菁选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合集11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简单电路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是一节让学生动手实验较多的科学课。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我本着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知识,并深刻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尽管课堂教学时间因放手让学生实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并感受到乐趣就值!

  在实验刚开始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能将“电池、导线、灯泡”三种材料连接起来,当然,也就没能使灯泡亮起来。原来,学生*时很少进行实验,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是听老师说实验。现在一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很多学生是手忙脚乱,甚至有些学生无从下手。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慌,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一起动手操作。在我的指点下,学生很快就是使灯泡亮起来了。当时学生们激动得直喊:“我的灯亮了!我成功了!”

  从学生们激动的情景可以看出,他们的探索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我顺势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方法将实验过程重新进行一次,再次体验成功的乐趣。

  《简单电路》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前面的两个课时,主要介绍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包括电的成因,以及如何利用电池和导线点亮一个小灯泡,而本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利用更多的电器元件,制作简单电路,并能够很好的记录下来,根据课程内容,我指定了一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记录纸若干。

  课堂的第一部分: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还有一根导线,把小灯泡点亮,学生动手的同时,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并对电路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有什么办法能够不用手按让小灯泡亮起来,并介绍电池盒和小灯座,(学生演示安装步骤)。同时让学生利用这些电器元件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

  第三部分:反馈在制作简单电路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确认安装注意事项:

  1、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

  2、小灯泡的安装方法

  3、导电和电池座、小灯座的连接方法

  第四部分:学生展示电路的实物连接方式,并给学生介绍电器元件的简单画法,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电路图。

  第五部分: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给每个小组多提供一个小灯座,个小灯泡和若干到导线,尝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

  2、学生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尝试,但尝试成功后再尝试其他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实验汇报(小组交流)

  (有几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能用不同的方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第六部分:课外延伸,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做到了人人参与,并尝试用了多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进行尝试,,学生在使用电池座和电池盒的时候都没有遇到问题,学生整体情况良好,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电路的连接,电路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故障,在尝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环节,学生的想法很多,通过实践,发现仅有几种方案是可行的,认识到了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通路。并用简单的电路图加以表述。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学**惯仍需纠正,学生的合作和动手方面仍显欠缺,很多小组对于成员的分工都不是那么明确,需要一步一步完善,还有在学生的反馈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比较仓促,没有照顾到部分学生,学生的一些想法没有趣实践,也可能对今后的学*造成一定的困扰,这在以后的课堂中需要进一步关注。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

  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每一次教学只要精心准备、用心执教,总会有着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本着这一目的,我提供分层次的材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2、环节间的巧妙过渡、紧密的衔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从问题的引入、探究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活动时的`调控都能够自然、巧妙、精密,让学生不会感觉到紧紧被牵引,而是自然跟着去做,期待着继续前行。

  这节课上完,感觉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继续改进。

  1、没有充分发挥实物展台的作用。只是就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其实完全可以将学生所连接的实物图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学*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展示学生作品时方法欠妥当。如果能够先展示正确的连接方法,让连接错误的学生“自行发现”、“自行纠错”效果会更好,同时还可以保护学生探究的欲望。

  3、拓展活动应留充足的时间。尝试“用一节电池点亮两个灯泡”因时间已下课,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组甚至没有没做出来,所以活动既然已经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尝试,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活动也不会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潜心专研,尽心尽力去备课、上课,积极做出深刻的反思,总会让课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惊喜,少一分遗憾。

  《简单电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达到以下几点:

  1、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2、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3、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根据以上要求我是这样设计《简单电路》一课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的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记录有关数据。

  3、用简单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每个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一个、一号电池一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给学生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 要求点两小灯泡。 由不方便从而引入解决的办法,导入到电池盒和灯座的使用。

  二、讲解小灯座和电池盒的构造与用途。

  我们知道了小灯座和电池盒的用途,现在就请各小组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来点亮你们的小灯泡,同学们边做试验边听老师的提示。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好,非常的棒,大家真了不起,各小组都把自己组的小灯泡点亮了,同时我们的手也**出来了,请大家安静下来,做好位置。

  对试验结果的记录是我们学*科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科学本把我们刚才的电路用实物图画出来。

  同学们在画电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是不是实物图不容易画啊?

  为了解决实物图难画的问题,科学家们有一个办法能让它变的更简单,看起来更清楚,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那就是画简单的电路图(板书课题:3.简单电路),请大家翻开课本的第7页。

  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灯泡,电源)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诉他们用线段连接的方法,同时要求同学们指出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同学们,大家看,我们用一节电池、一两根导线就能点亮一个小灯泡了。如果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那么你们能不能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相信大家都能够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试验做的好不好,听老师的要求很重要。在这里试验中老师有几个小小的愿望:

  1、希望大家合作,小声交流。

  2、希望大家“先画电路图再动手操作”,完成一个“从想到做”的.过程。

  3、希望大家把自己试验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问题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

  现在各小组组长再来老师这里领取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和几根导线,请大家根据本组的方案动手做试验。老师也请同学们在试验的过程中交流以下几个问题。(板书问题)

  1、小灯泡亮了吗?

  2、用了几种连接方法,那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3、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

  4、画出电路图,指出电路中的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学生试验,教师板书要求,巡视。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我们不但点亮了一个小灯泡,我们还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了起来。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更多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生活中你有见过很多灯同时亮起来的情景吗?

  四、让跟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本环节主要给同学们课后交流)

  五、小结

  六、评价检测

  关注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时的操作情况。

  收集学生的电路图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刚刚上完教研课,一切按照自己的预设顺了下来,还在反思自己课堂上操作环节出现的问题,一直没想到课堂上拓展环节,却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错误观点——串联电路中,离电源正极*的灯泡就亮些,远的就暗些。(以前学过的早就忘没了)而课堂上操作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评课时组长帮我指出了课堂上的这一错误的观点。我虽然没敢争议,可心里还是信不踏实,于是上网查阅。(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因为教材中虽然涉及了串联和并联电路,但只要求学生认识,并不做深入探究,所以备课时根本没想太多,也没查过资料,只是和同事闲聊时曾提起,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根本没想过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查阅的结果真让我汗颜:灯泡亮暗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实际功率大的就更亮,小的就暗些。串联电路中电流是一样的,P实=UI,I相等,即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高,也就是哪个灯泡的电阻大,P实也就更大,也就更亮。

  我觉得奇怪,我们课堂上做实验用的小灯泡是同种规格的,电阻应该是相同的,可是为什么亮度还是不一样呢?我继续查阅,结果终于让我无话可说——两个灯泡虽然是相同规格,但是每个灯泡的内阻还是可能有一点不同的,因此亮度大小不一,尤其不是同一家厂生产的,或不是同一批生产的产品。

  真相终于大白了,我的确是说错了话,好在这只是拓展环节,而我也只说了一遍而已,我相信学生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只要下节课上课时纠正一下,我相信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的影响。希望这亡羊补牢,真的为时不晚。

  弄明白了问题,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地。看着这课题——《简单电路》,我问自己:简单吗?回答是否定的,但语气是坚定的:不简单!科学这一学科,要想弄明白,还真是不简单!我自认每节课都认真备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还是漏洞百出。幸亏有我们组内的三名同事和品德组的几位老教师帮我,否则还真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力气呢。

  每次翻阅教材,如果不细看,还真的以为很简单,每节课的内容,连文字带图片不过两页而已,如此简单的编排,却有着极深的内涵。再次翻看教材,不由自主地重复自己的观点:简单?非也!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