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菁选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3-02-24 00:00:00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1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笔算这一内容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及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和格式;难点是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基于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这一教学观念,我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组织探究笔算方法的活动。

  先以解决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有的学生口算出422=21;还有的学生在运用口算方法的同时,写出竖式表示计算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整节课,从植树节、植树活动开始,到布置学校的设计活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学生经历了探索,运用除法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主动构建知识。学生学的快乐、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2

  在本次教学中,主要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我始终认为计算中的任何法则都必须让学生通过实践的证明,来得出结论,才能使他们刻骨铭心,使他们终身难忘。

  学生已有的经验有: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些方法是帮助学生学*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将它灵活运用在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以前的老教材中总会出现一些计算法则之类的话语。而现在新教材却没有出现。那么是不是现在新教材学生就不需要在其计算过程中注意计算法则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了一些老教师,他们告诉我计算法则不出现在课本上是防止学生死用法则,套用法则,而没有去真正理解算理。

  有了以上的指引,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理解算理。在教学42÷2=?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分小棒的实践活动。同时为了防止学生上课玩小棒,分散注意力,我安排注意力集中的同学相互监督。学生在以前的加法、减法、乘法中,*惯了从个位算起。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打破了学生原来的计算顺序和*惯,学生会很不*惯,也很难理解。在这堂课上,我抱着从实践出发的原则,让学生复*口算的方法,再按口算的方法来分小棒,循序渐进地发现算理,理解从高位除起的算理,为今后学生学*一位数除三位数、一位数除多位数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凭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一定会让数学课更生动有趣、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的。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我发现如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语言亲和力不够,表扬的语言不够丰富。

  2、自我展示环节,对学生表现力的激发还不够。

  3、进一步加强指导学生4+3课程模式中讨论环节的讨论方法,各个环节时间分配略显不足。

  通过本课的学*,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但个别同学对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把握,我也要力争做到更精准。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3

  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或者三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除法笔算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

  先以解决“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2.精心安排实践应用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

  探索除法笔算方法后,组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全班学生仔细地检查小猴、小鸭、小花猫和小山羊所写的竖式,争先表达自己的检查结果。在学生检查纠错的基础上,我提出:“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很认真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不要忘记写余数”“数位要对齐,特别是商和被除数的数位要对齐”“要看清楚被除数,在第一次商后,十位上还有没有余数。如果没看清,忘记了把题算错”“横式不要忘了写上得数”……这些来自学生的提醒,真实、亲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笔算过程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原本枯燥的计算充满了活力,学生学的主动而有兴趣。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4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想通过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教学例1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把42根小棒*均分给2个人,看看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 2÷2=1 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解决42÷2,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但是,这正是孩子们所困扰的地方,不知如何下手,竖式的书写方式是他们的困惑,不能把竖式各部分与小棒对应起来,导致孩子们对算例明白,但不知怎样写。发现问题后,我赶紧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竖式每部分表示的意义,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我想这部分既然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要是引领孩子一起学写竖式,一开始就让孩子明确竖式写法,比发现问题再纠正要好。

  另外在例1发现问题后,我没能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只想着让学生跟例2对比一下,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但结果却是相反的,孩子更加糊涂了,如果当时能针对例1进行练*,使孩子能够及时巩固算法更好一些。

  正因为前面出现了问题,所以后面的练*没能解决。另外,在导入环节用时也稍长了些,复*的内容稍多了些。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5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

  在教学例1时,通过课件42根小棒*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2÷2=1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摆竖式解决42÷2,因为例1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可先让学生尝试,再讨论解决。在课上,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例1。

  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同样设计了42根小棒*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课件主要解决*均分完3捆还剩1捆,怎么分?通过把1捆打开成10根和2根合起来再分,每人分到4根;然后让学生摆竖式。将小棒演示的每一步与的竖式的每一步结合起来,既能够帮助思维弱的学生理解算理,对已经理解算理的学生也是一种认知的强化。

  在练*中主要针对两种类型的除法展开,通过练*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巩固竖式写法。练*中对第一种类型能较快解决,而第二种对学困生则需要花时间。需多加练*,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菁选扩展阅读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菁选(扩展1)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3篇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笔算”这一内容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及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和格式;难点是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

  本节课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例1:42÷2=?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理解笔算算理从而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例2:52÷2=?主要是要学生理解“分完4捆还剩1捆,怎样分?”的问题。

  在教学时我将动态的分小棒的操作与理解竖式中的每一步的意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如:在教学例1时,我通过请学生上台分小棒,不仅使学生知道为什么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除的原因,同时也明白了商的位置要和被除数的数位对齐的道理及竖式计算过程中“除、乘、减”每一步的意义。

  再如:在教学例2时,我再次请学生上台分小棒,在分的过程中学生发现5捆小棒*均分成了2份以后,还多的'1捆要把它拆开变成10个一和剩下的2根合起来再继续分,刚好每边还可以分6根。多好的想法啊!多么有价值的操作啊!这一操作过程让我轻松的就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竖式计算中为什么十位余下的1个十要和后面个位落下来的2一起除的道理。

  学生学*数学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本节课我利用小棒操作不仅顺利的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在数学学*中适当的动手操作可以让自己豁然开朗。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2

  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或者三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除法笔算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

  先以解决“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2.精心安排实践应用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

  探索除法笔算方法后,组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全班学生仔细地检查小猴、小鸭、小花猫和小山羊所写的竖式,争先表达自己的检查结果。在学生检查纠错的基础上,我提出:“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很认真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不要忘记写余数”“数位要对齐,特别是商和被除数的数位要对齐”“要看清楚被除数,在第一次商后,十位上还有没有余数。如果没看清,忘记了把题算错”“横式不要忘了写上得数”……。这些来自学生的提醒,真实、亲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笔算过程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原本枯燥的计算充满了活力,学生学的主动而有兴趣。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3

  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或者三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除法笔算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

  先以解决“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2.精心安排实践应用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

  探索除法笔算方法后,组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全班学生仔细地检查小猴、小鸭、小花猫和小山羊所写的竖式,争先表达自己的检查结果。在学生检查纠错的基础上,我提出:“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很认真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不要忘记写余数”“数位要对齐,特别是商和被除数的数位要对齐”“要看清楚被除数,在第一次商后,十位上还有没有余数。如果没看清,忘记了把题算错”“横式不要忘了写上得数”……。这些来自学生的提醒,真实、亲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笔算过程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原本枯燥的计算充满了活力,学生学的主动而有兴趣。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菁选(扩展2)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1

  在本次教学中,主要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我始终认为计算中的任何法则都必须让学生通过实践的证明,来得出结论,才能使他们刻骨铭心,使他们终身难忘。

  学生已有的经验有: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些方法是帮助学生学*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将它灵活运用在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以前的老教材中总会出现一些计算法则之类的话语。而现在新教材却没有出现。那么是不是现在新教材学生就不需要在其计算过程中注意计算法则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了一些老教师,他们告诉我计算法则不出现在课本上是防止学生死用法则,套用法则,而没有去真正理解算理。

  有了以上的指引,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理解算理。在教学42÷2=?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分小棒的实践活动。同时为了防止学生上课玩小棒,分散注意力,我安排注意力集中的同学相互监督。学生在以前的加法、减法、乘法中,*惯了从个位算起。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打破了学生原来的计算顺序和*惯,学生会很不*惯,也很难理解。在这堂课上,我抱着从实践出发的原则,让学生复*口算的方法,再按口算的方法来分小棒,循序渐进地发现算理,理解从高位除起的算理,为今后学生学*一位数除三位数、一位数除多位数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凭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一定会让数学课更生动有趣、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的。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我发现如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语言亲和力不够,表扬的语言不够丰富。

  2.自我展示环节,对学生表现力的激发还不够。

  3.进一步加强指导学生4+3课程模式中讨论环节的讨论方法,各个环节时间分配略显不足。

  通过本课的学*,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但个别同学对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把握,我也要力争做到更精准。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笔算这一内容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及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和格式;难点是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 基于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这一教学观念,我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组织探究笔算方法的活动。

  先以解决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有的学生口算出422=21;还有的学生在运用口算方法的同时,写出竖式表示计算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 整节课,从植树节、植树活动开始,到布置学校的设计活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学生经历了探索,运用除法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主动构建知识。学生学的快乐、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3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

  在教学例1时,通过课件42根小棒*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2÷2=1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摆竖式解决42÷2,因为例1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可先让学生尝试,再讨论解决。在课上,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例1。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同样设计了42根小棒*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课件主要解决*均分完3捆还剩1捆,怎么分?通过把1捆打开成10根和2根合起来再分,每人分到4根;然后让学生摆竖式。将小棒演示的每一步与的竖式的每一步结合起来,既能够帮助思维弱的学生理解算理,对已经理解算理的学生也是一种认知的强化。

  在练*中主要针对两种类型的除法展开,通过练*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巩固竖式写法。练*中对第一种类型能较快解决,而第二种对学困生则需要花时间。需多加练*,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4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想通过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教学例1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把42根小棒*均分给2个人,看看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 2÷2=1 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解决42÷2,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但是,这正是孩子们所困扰的地方,不知如何下手,竖式的书写方式是他们的困惑,不能把竖式各部分与小棒对应起来,导致孩子们对算例明白,但不知怎样写。发现问题后,我赶紧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竖式每部分表示的意义,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我想这部分既然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要是引领孩子一起学写竖式,一开始就让孩子明确竖式写法,比发现问题再纠正要好。

  另外在例1发现问题后,我没能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只想着让学生跟例2对比一下,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但结果却是相反的,孩子更加糊涂了,如果当时能针对例1进行练*,使孩子能够及时巩固算法更好一些。

  正因为前面出现了问题,所以后面的练*没能解决。另外,在导入环节用时也稍长了些,复*的内容稍多了些。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5

  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或者三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除法笔算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

  先以解决“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2.精心安排实践应用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

  探索除法笔算方法后,组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全班学生仔细地检查小猴、小鸭、小花猫和小山羊所写的竖式,争先表达自己的检查结果。在学生检查纠错的基础上,我提出:“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很认真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不要忘记写余数”“数位要对齐,特别是商和被除数的数位要对齐”“要看清楚被除数,在第一次商后,十位上还有没有余数。如果没看清,忘记了把题算错”“横式不要忘了写上得数”……这些来自学生的提醒,真实、亲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笔算过程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原本枯燥的计算充满了活力,学生学的主动而有兴趣。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菁选(扩展3)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3篇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生动的情境中提出来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兴趣。同时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欲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当小老师找同伴列式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学生自己解决已经学过的问题时,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重视了知识的迁移。由于本节课是一堂计算课因此我以复*,通过选用有针对性的口答计算的方式进行导入,第1题中的口算是学*新知识的基础,又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为学*新知识理清思路。第2题复*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为学*新知识做准备,有利于学生把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这样不但重视了知识的回忆,而且重视了方法的迁移。

  3、重视操作,数学学*在学生的操作中体现。小学数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任务更多侧重于“过程与方法”。很多的过程与方法就体现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本课重点是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再通过练*、比较,进行算法的最优化。我尽量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操作、交流。学生通过同桌边操作边交流想出了计算“24+9”的多种算法,对于学生自己想出的各种算法,我都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在新授之后把24+5、24+6、24+9三题的算法比一比,突出本课的重点。

  4、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的同时,引导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增强优化算法的意识。

  今天我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整堂课教学以三步导学模式进行,在检测导结环节中统计发现孩子们练*的正确率很高,只有个别孩子在个别题目中出错。面对着如此的局面我本应该高兴,可是总感觉好像还缺点什么。下课以后我立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反思,与同行进行了研讨。现将本节课的成功与困惑总结如下:

  成功的地方有:一.上课伊始,通过题组的形式复*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唤起小朋友对计算的兴趣,同时通过询问“32+4”你是怎么算的,复*算法,为孩子能够把算法迁移到今天的学*中埋下伏笔。二.数学教学专家经常讲: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出示教学主题图后,我采用了较为开放的方式请孩子自由选择信息进行提问。这一方面训练了孩子选择信息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提问能力。小朋友能够全面的提出问题并正确列式。三.在练*的处理上,“想想做做”2有三组同类练*。我没有一次性的全部出示完毕,而采取分步的策略,先出示第一组4+8,34+8,54+8,84+8,先请孩子轻声的读一读,然后独立计算。计算后,请孩子充分的交流,“通过计算这一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刚开始孩子说的比较表层化,比如都是加法,第一个加数个位都是4,第二个加数都是8等等,这些都是从算式本身观察到的。后来有个孩子讲到得数的个位都是2,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计算过程。我紧接这追问:为什么得数的个位会都是2呢?在这样的引导中孩子回忆到这一组题目都是先把个位相加,都是先算的4+8,所以得数的个位都是2。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通过题组练*引导孩子去发现规律,不是为了发现而发现,而是在发现规律后能够运用所发现的规律去提高运算速度。因此,在接下来的两组练*中孩子完成的很顺利,正确率很高。这也体现了学以致用。

  虽然有一些优点,但对于本课的教学仍有一些解不开的困惑。其一:在教学24+6和24+9时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改动。没有让孩子通过把摆好的小棒圈一圈的操作来理解24+6和24+9的计算方法,以分解式取而代之。通过计算24+6的分解式,在计算24+9时孩子很好的进行了迁移,能够正确的写出分解式并进行计算。可是这样一来,却钳制了孩子的思维。在课前我隐约的认识到了这种教学策略的局限,因此,在教学完24+9时,我又问孩子,除了这样的方法,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此时孩子的回答:可以通过使用计数器来计算,可以通过竖式来计算等等,始终没有出现教材中的:先算24+6=30,再算30+3=33。突然想起来 郑毓信教授在一本书里举到的一个例子:一个母亲带领幼儿园的女儿和三年级的儿子去吃饭,每位198元,轮到买单时母亲问孩子应该付多少钱?儿子说,“给我纸和笔,我需要通过计算得到”,而女儿通过简单的口算得到答案,可是几年以后同样的场景同样的问题,儿子、女儿的回答却是惊人的一致:“给我纸和笔”!在我心中最优质的教学是要发散孩子的思维。可是在我们现如今的教学,(包括郑教授的例子)通过教学的优化却在紧致、缩小孩子的思维,我今天的教学也是。在我的这样一种引导性教学中,孩子的思维窄化了。面对此种情况,我有些担心,有些困惑,不知道孰对孰错?

  其二:摆小棒的价值何在?在教学24+6时,我要求孩子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来求得正确的答案。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孩子不会摆小棒,或者不愿摆小棒,摆小棒流于形式,成了教学过程中的花架子,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作用不大。本来,教材设计摆小棒的环节,是希望通过摆小棒来理解24+6的算理与算法。可是,在我们学校绝大部分孩子在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之前都能够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孩子是自觉的迁移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即采用分解式的方法。孩子已经超越了实物操作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摆小棒还有没有必要?如果有必要它的价值何在呢?思前想后,我给自己的教学找了这样一个理由:摆小棒在我的教学中起到一个验证的作用,它的价值就在于检验由已知迁移来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有效。小棒的作用由帮助理解变为了帮助验证。

  一节看似简单的计算课,却给我带来那么多的疑惑与不解,感叹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也不简单啊!惟有通过“实践——读书——再实践”来丰富自己,才能变的通达!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加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这部分知识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因此在教学预设时,我特别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引导探索和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二、动手操作,引导合作探究

  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理解算理。教学这部分内容,我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与交流,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学会总结。整节课的设计,我认为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

  三、投其所好,精心设计练*

  计算是枯燥的,如果课后的练*只是一味的计算,一年级的小学很容易疲劳,小学生是非常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的,为了再次激起学生的学*兴趣,课后练*时,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精心设计了“夺智慧星”和“摘苹果”这两个游戏,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这样不仅体现了练*的层次性,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不知道不觉中完成了大量的口算练*,还使学生乐学,愿学。

  但是,也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课堂驾驭能力不高,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总是想把学生拉到自己预设的情境中来。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菁选(扩展4)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3篇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先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而此时的操作,学生更多的是注重算式的结果,很难为计算建立形象支撑。为此,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出现多种结果,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获得结果,满足学生急需知道算式结果的心理需求,然后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十位上的数要和个位的数合起来接着除的疑问。带着疑问让学生动手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支撑。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思维以形象性为主。在教学中,单靠老师的言语讲解有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操作”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操作”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操作”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操作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都参加到学*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在学*回答中,让学生获得结果,获得成功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这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很好,想出了很多口算方法。比如96÷8,大部分学生用的是心里想竖式的方法,这与前面的学*有关。也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想9个十除以8得1个十,余1个十,1个十加6得16,16除以8得2,10加2得12;有的学生用的是80÷8=10,96-80=16,16÷8=2,10+2=12,我把它称为“拆数法”(自己编的)。通过探索和交流,学生们不断完善了自己的想法,掌握了一般的口算方法。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熟悉“拆数法”,在应用环节,我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如何用“拆数法”进行口算。有的同学对如何拆数存在困惑,比如96÷8,为什么要拆成80和16,而不拆成90和6,大家最后发现除数是几就拆成几十,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练*中学生们对自主练*第5题存在争议。家政公司为王阿姨推荐了两份工作:A工作5小时70元;B工作7小时91元;有的学生用每小时的收入进行选择A,有的学生根据总收入进行选择B,两种方法我都给予了肯定。通过教学我感到今后应引导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际活动,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星期老师和领导们听了我的公开课,这是我的第一次公开课,说不紧张是假的,特别是上课时间晚了*10分钟让我心里很没底,生怕讲不完整节课比较赶进度,所以很多准备的东西比如引入国学经典、板书的完整、班币的奖励都实施的不是很到位。上周末我们数学组进行了评课,老师们都对我的公开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通过听取其他老师公开课的优点和不足,使我更加了解自己课堂上的不足以及今后需要改进的注意点,针对这次公开课,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我公开课的课题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不能除尽)笔算及验算”,首先课题太长,数学强调的是语言简练,老师们给我提的意见是可以只写重点,因为这一单元前面已经学过一个信息窗,课题可以改成“十位不能除尽的笔算及验算”;老师新授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再复述一遍,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巩固练*这部分要训练好,不求多,但是练的每个题都要讲的扎实明白;其次,校长提到在让孩子们口算之前可以先给孩子们一点时间浏览题目,心算一下,这样孩子们心理有所准备,课堂效率高;再次,板书问题,一定要完整,单位、作答要板书上,不能只写答后面省略,在课堂上讲到验算时我没有给学生们强调一定要写上“验算”两个字,所以孩子们爬黑板验算时没有写上这两个字,教的时候就要教正确,讲明白,语言要规范;前面讲的内容要为后面的总结做铺垫,总结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总结,讲完后再系统的总结一下,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另外,校长提到的找信息提问题时,板书的信息要分类整理好,画线和角时必须用教具画好,课堂活动用卡片、木棒等教学时先让学生明确总数是多少,尽量用PPT中的教具,如果用别的替换,要说清楚教具代表的是什么......这些都为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细节问题,把总结的经验和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菁选(扩展5)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

  在教学例1时,通过课件42根小棒*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2÷2=1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摆竖式解决42÷2,因为例1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可先让学生尝试,再讨论解决。在课上,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例1。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同样设计了42根小棒*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课件主要解决*均分完3捆还剩1捆,怎么分?通过把1捆打开成10根和2根合起来再分,每人分到4根;然后让学生摆竖式。将小棒演示的每一步与的竖式的每一步结合起来,既能够帮助思维弱的学生理解算理,对已经理解算理的学生也是一种认知的强化。

  在练*中主要针对两种类型的除法展开,通过练*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巩固竖式写法。练*中对第一种类型能较快解决,而第二种对学困生则需要花时间。需多加练*,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新教材中,教材例题的编写非常精简,有些知识点的跨越很大,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时,教材只呈现一个例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三位数”只在做一做中出现。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正确判断并计算“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这两种类型的题目。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在例题教学前,我加入了商是三位数的题目,除了可以加深对笔算除法算理的理解外,还可以与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形成有力的对比。

  虽然,通过复*铺垫、自主探究、交流反馈、对比发现,学生对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算理已经清晰明了,但仅此,学生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处于中、下等水*的学生,学起来仍很吃力。尤其是商是三位数的情况,学生往往会同时移动两位来计算,造成了计算上的错误。但全班整体掌握较好。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在教学时,一定要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所有知识点,把握编者意图,并根据班级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造就一节高效的课堂。

  自我感觉总体不错,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落实到位了。

  1、在这节课中我通过两次的竖式比较,第一次,商是一位数的表内除法笔算和今天新授课中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比较,在比较中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今天的笔算要除两次,学生戏称竖式是“两层楼”了。第二次,被乘数的十位能被除尽的笔算和被乘数的十位不能被除尽有余数的笔算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突破了难点,从而使学生对笔算除法的方法掌握较好。

  2、分小棒的操作,使学生主动地去理解算理,从而了理解竖式的意义。两个例题,用了两次的小棒,第一次,使学生明白了笔算除法从高位除起。第二次,学生很有趣的问多了一捆,这多的一捆可不可以拆开来?使学生明白当十位有余数时,和个位合起来再除。这样就很自然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在课中的巡视和反馈看,学生对第一个例题掌握很好,同样的练*很少有学生错误的,但对于第二个例题,错误的同学相对比较多,分析其原因,由于例一的负迁移,很多学生以为第一次除好后,十位是归“0”的,因而在格式发生错误。从而说明在课堂中,对于例二,我还是没讲到位,老师点到了,但学生还没完全的掌握。老师的点拨与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差距,这点该引起我以后课堂教学的重视。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用一位数除商两位数的延伸,是以一位数除两位数为基础的,主要是解决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的问题。

  先复*一位数除商两位数笔算除法,为学*新知识起到孕伏作用。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探讨的方式进行学*,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在总结法则时,先让学生讨论汇报小结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构建能力。练*的设计突出有针对性的对容错的.问题进行训练。

  教学调整:

  在这之前,学生已学*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但教材编写进度太快,直接让学生学*被除数百位不够除,怎样处理的笔算情况,学生有困难。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划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让学生来探究被除数百位够除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探究被除数百位不够除的笔算方法。

  从学生的起点出发重组教材

  教材中的安排是直接出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白位不够除)的笔算,教学讲究循序渐进,还不会爬,如何会跑?所以这里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在此课之前先出示684除以2让学生尝试笔算,以这一题为切入口让学生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顺序,然后让学生尝试百位有余数的笔算,最后让学生尝试百位十位个位都有余数的笔算,这样的处理将难点进行逐一分解,分小步子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接受,而且掌握得比较

  扎实。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并非“教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地,分析教材,改造教材使其成为真正有用的课程资源。

  上完这节课,让学生判断出发算式商是几位数,在例题中,学生根据观察被除数312的第一位数比除数4小,应该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数除以4,很容易判断出312÷4的商是几位数,通过提问“7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就要用它的前两位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进一步巩固算理。本节课中,通过例题于复*题进行比较,这样在比较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商是三位数还是两位数的除法,关键是商的定位,此外,课堂中要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学生在巩固练*,家庭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左右为情况完成比较好,竖式格式较为规范,个别学生在写横式时漏写余数,或者是漏写横式答案。让学生进行估算得数是几位数,或者是让学生估算得数是几十多,几百多,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正确率,练*中还出现了一些乘法的*题,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让学生在计算时养成良好的学**惯,如计算时把数字看清楚,竖式的数位对齐,养成计算完要验算的好*惯,培养计算时要细心,耐心,用心的好*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