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反思通用20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

  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让学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我的教学,并能主动的参与。初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为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要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要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把完成美术作业看成一项艰巨任务。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学生中的一分子,和学生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和讨论,拉*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愉快的学*气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过程中的乐趣,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把他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体现出来。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在上《雕塑》一课,这课的重点是教雕塑的用途,材料,以及如何制作圆雕。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课堂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中国雕塑与外国雕塑”让学生参与,通过欣赏,分析说明不同时代的雕塑的不同之处,再比较得出结论。课堂上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他们对老师出示的一些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雕塑很感兴趣,学生的问题很多,有关心作者的,有关心年代的,甚至还有同学对它现在的处境很关心,课堂气氛很好。因此我觉得像这样的课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它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的兴趣。

  也是《写生素描》一课,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的关键,让学生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予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特别在美术课上可以采用导向的问题,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或者是教师讲故事创设情境氛围。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绘画进一步探究。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得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作品,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绘画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术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性的。

  如今多媒体课件的设置,也把音乐的感情色彩很好地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曲调、音色和音质、强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指导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积极作用。

  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也同样是一个常用但常新的教学手段。每个孩子都很有表演欲望,渴望展现自我。主动活泼的游戏能吸引孩子们自觉参与又能为孩子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每节美术课都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其实,教学资源可取源于教师本身,取源于教材,取源于学生已有的资源和学生的原有经验。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丰富美术课堂一个必备内容。美术是个直接的视觉刺激,教学内容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解说与感受,其教学内容比学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画来得更能打动人心。

  美术的教学资源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学校里。往往最贴*学生的资源就最能使学生接受和亲*,在身边的小事物中感受美丽,创造美丽,会使学生有更多惊奇的探索和发现。 美术课中,学*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学生的座位可采用四人围坐,教师可把先进的教学设备带进课堂,如用相机留住学生瞬间开心的表情。这样越来越多的小组合作形式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课堂上出现“热火朝天”的这样一个互动的场面,并且在其中也尝到了取长补短、各尽所长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也除了是一个美术教学内容以外的一个集体情感的培养。

  我认为在高效美术教学课堂中要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在课上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并实现高效的学生主体性实践及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是上好一节高效的美术课的中心也是关键。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品德,及生活*惯。美术课教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要用心去感悟,从基础、从学生的根本出发,让他们的身心技能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2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本课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

  本课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互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3

  高中一年级的美术课堂教学是以美术鉴赏为主要的内容,目的是来对高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美术鉴赏中的微课,教师鉴赏古今中外的著名的美术作品,还要深刻的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年代背景。既然这样,所以美术鉴赏课的微课上课方式就和其他科目的上课方式采用的教学方法就不太一样了。高中生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有着自己的主张和已经形成自己比较独立的个性,并且美术鉴赏课不是高考科目,学生学与不学就看教师在课堂上的感染学生的程度决定了。“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高中的美术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美术鉴赏课。

  在美术鉴赏的微课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十分重要。美术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经常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让他们在学*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美术鉴赏课中的'微课是最让人愉悦的小视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陶冶情操。可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听一会就不听课了,看其他科目的书了。于是,一堂美术鉴赏微课就成了尴尬的自*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鉴赏微课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调动学生上美术课的热情。从而使每一个高中生都在较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 比如说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这一课,关于欣赏课本上的作品他们不感兴趣,所以我用微课找到类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分析比较,学生们来了兴趣。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除此之外,我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较好的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十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上课也不能千篇1律。一班的学生属于过沉闷类型,所以课堂上要积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否则会严重跑题;十班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十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而有的班级是热情高涨的,所以就要压制一下。

  接下来的美术教学中的微课,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4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一)、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大多高中美术教师从高等院校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艺术概论等知识方面则显得比较薄弱,对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更显溃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画下一个园,就跑那一个圈;此外,由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比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自然就较多,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家熟知的“一言堂”,只注重教师的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尤其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二)、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从当前的教育大环境来看,高中的应试教育还是大方向,其根基无法动摇,社会对学校升学率的关注和评价,家长对教学效果、学科成绩的关注和评价,学生对教师能力、教学效果的关注和评价,无一例外的与高考搭上线。结果是,非高考内容的的高中美术学科,自然得不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反映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堂上,就是好学生总想利用该时间做其他学科的作业,学困生真的就成了“学困生”,——上课就犯困。

  纵观上述现状,我觉得,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利于教学的现状。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的场所,把课堂看做提高能力的领地,在实践中学*,在探索中发展,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从而,不拘一格的去丰富课堂教学,把每一节课看做是通向典范的起点。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点经验,拿出来晒晒,愿得到同仁的赐教。

  我在上《外国*现代雕塑》这一课时,尝试性的作了以下教学设计: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兴趣点一致的同学分到一组,这样可以分成相应的若干组。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鉴赏和讨论。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更广泛的鉴赏实践。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初,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学*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另外,在鉴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深厚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抒怀山河之美的情怀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三)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因此,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鉴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在画幅中间横斜出枝的一枝梅花,墨色点花,书法题诗。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鉴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鉴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让学生对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鉴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也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如在鉴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鉴赏一段爵士乐;在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鉴赏者对作品作出更准确的鉴赏和评价。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尚存的不良现象,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正确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勇于和善于挖掘学科中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因素,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强化学生对美术学科学*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鉴赏,使美术鉴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一段又一段美妙的时光。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5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让他们在学*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

  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七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6

  美术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丰富多彩的设计课、有色彩很漂亮的水彩课、也有枯燥无味的欣赏课。美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但是美术鉴赏单一的欣赏内容,我们身为老师虽然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的情绪就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鉴赏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一堂美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美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美术课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美术教材缺少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如果能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教学内容活而丰富,这样不但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需求,而且也能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兴趣。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空缺。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纲鼓励教师灵活机动,但这当中还得有一个“约定”尺度和纲要,否则又容易走形成“专业”课了。

  当前,美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前几年,地理、生物课也非应试科目,教学景况和美术课相差无几,但自从加盟理科综合考试科目起,成绩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师一下也摇身变成升学考试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了。美术课呢,还是那样……更多时候只能服从教学需要,为主课让路,在主课与主课的磨合中客串“润滑剂”、点缀物。最终主课丰收了,艺术课也未能实现“丛中笑”的初衷。所以,只是新课改还不能有效的改变一些现在的课程现状,我们广大美术教师依然“任重而道远”。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7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在素描教学中,我只是单一强调基础知识,认为将知识系统而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便能听懂,也能画好,这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从学生的一次次画面效果中,从教学中一路走来,我感触颇深,学生怎样来学,教师怎样去教,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许许多多的问题也“变”成了我在素描教学上进步的阶梯。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教学中注重自主性与灵活性

  素描教学上,认为将铅笔削得尖尖,从6B一直画到6H,最后将画纸画得起毛,这才是主张素描的整体性。这样的学生培养出来将缺乏自然的理解力与想像力。试想历代大师的素描作品有哪张是面面俱到画出来的呢?又有哪一件不是非常优秀呢?每一幅杰作都渗透出大师的智慧与灵感。审视我们的素描教学不应该过于单一、机械,一张好的素描*作应具有以下的品质:较好的构图,流畅的线条,准确并较深入的形体结构,使人产生较强的直观感觉而非细节吸引,既准确生动地描绘出物象,同时又不千篇一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关于材料的应用我们不须死板地让学生先怎样,再怎样,一定要怎样,只须告诉学生“B”与“H”标志软硬铅的区别,及绘制产生的'效果,由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绘画的内容及*惯去选择,放开手脚大胆捕捉和追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当选择临摹的范画时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己来决定,石膏头像的难易程度差不多就行,无论哪个角度,“万变不离其宗”,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自主性,这也是适度培养其“个性”的一个良好出发点。

  在高中素描教学进度上,由于该阶段要达到专业高考的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学完该内容,对于学生们来说,人头像相对来说时间短一些,似乎不易上手,但历年高考素描频率较高就属人头像,面对现实,试探在石膏头像开设中穿叉人头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有所接触,一来缓解画石膏头像的枯燥情绪,二来可以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8

  嗓音功能本身是每个人生来固有的,但是唱得动听的能力却主要是训练的结果。歌唱是通过用特殊的方法——多方法的语言来训练嗓音功能而获得的。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它们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是依靠声乐老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炼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挥他们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让他们歌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歌声,进行判断、评价、提示,再应用教学语言,引导他们逐步调节、校正发声机体,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好语言教好声乐课,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经验体会,这些经验也同样运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

  一、精炼准确性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训练获得的,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要精炼而又准确。老师的教学语言精而准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精而准才能体现教学的重点,精而准才能解决声音中的主要毛病,精而准才能对症下药,精而准才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理论理解透彻,如通常可以听到老师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后背紧、气息通、双肩落等。也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大讲特讲面面具到,有的则空谈声乐理论,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无重点,演唱中会感到无所适从。

  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你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过分强**师自我体验的提法,如:我是应用头腔共鸣唱的,就是把声音唱在头上,让头顶来歌唱等等的语言往往会让学生莫明其妙,弄不明白。精练准确的教学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中就能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客观敏锐的听觉,它是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矗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它是教学实践而成的积累。也是声乐教学的关键。

  二、辩证统一性

  在声乐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训练的总目标,教师对这一总目标的教学要求,心中是有数的,但在具体的分阶段的教学中,不可能把未来的目标要求拿到现阶段来付诸实施,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技巧训练,音乐处理表现,音乐感受和创造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整体要求和局部训练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声乐教学主要是靠教师的听觉和辨力来指导学生的训练,听到了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就要拿出具体的办法去解决,声乐教师责任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对客观的耳朵,能听出自己演唱时的对与错,所以教师的分辨能力和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唱水*的,就声音的训练来讲,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的歌唱,这就要求声乐教师的思想方法是辨证的,听觉是*衡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比如在声音的训练中,当强调声的高位置时,同时要强调气息的低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气浅、喉紧,发出的声音效果尖、挤、卡、虚的现象,在提示气息下沉有深度时,同时要保持高的歌唱位置,反之就会破坏歌唱状态的*衡性和完“整性。在训练中让学生把喉咙打开时,又要提示学生把声音唱的集中;提示靠前唱时,又要注意声音的垂直性;提示歌唱发声中要有点感觉时,又要注意整体面的结合;提示笑肌上提时注意下腭向下松的感觉,真声位置假唱,假声位置真唱,闭口音开着唱,开口音关着唱,这一系列的训练方法、

  观点、语言无一不贯穿在辩证统一的规律之中。

  三、形象比喻性

  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教师讲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师采用形象的语言把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还常采用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方法,所谓感觉教学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用于歌唱和训练之中,通过这些感觉体会到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训练的效果。如: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双手提水的感觉去体会就不至于把气吸到胸上。当训练声音靠前唱时,教师会说“让你的声音先向后划圈再抛向前方”“让声音坐在气上滑出去”“唱高音时要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脚先向下蹬,身体再向上抛的感觉”“声音要始终向前滚动的唱,气才不会重”“声音的高位置像雨伞的伞蓬,气像伞的把”,“声音像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气息要像线轴始终在下面拖妆?“吸着唱”“喊着唱”“真的唱”“假的唱”“收着唱”“开着唱”“竖着唱”“圆着唱”“扁着唱”等等。在声乐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用单纯技术性的阐述,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去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去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教学语言起到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对声乐教学的语言研究探索,对促进声乐教学水*,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对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有意义。<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9

  一、“点、线、面”策略模式提出的教学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正在我省如火如荼的展开,高中新课程美术鉴赏模块对课程目标新的调整,教学内容新的整合以及教学理念新的界定,这些变化终将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得以体现,由此引发教学策略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变旧观念,对传统教学策略不断传承与创新,探究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策略。

  同时,我们农村高中的美术鉴赏教学,正遭遇着一种非常无奈的尴尬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对教学策略的研究,致使美术教学课堂容量庞大,作品挖掘肤浅,课堂结构散乱,教学目标自然难于达成。学生对美术的学*反映冷漠,在作品描述中,很多时候大部分学生只能是以“很美”或者“漂亮”等字眼来回答或评价美术作品。这种教师对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研究的不足,致使课堂师生互动的缺失和学生对作品分析的肤浅,使得美术的审美教育流于形式。以笔者的调查,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里是普遍存在的。

  二、“点、线、面”策略模式的思考和建构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达成,要求学生的学*是一个有一定的深度理解和深刻情感体验的过程。基于此,我们构思以“点、线、面”策略展开教学活动,探讨如何立足于美术的学科本体,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探索挖掘作品深层内涵,以提升教学层次,真正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点、线、面”教学策略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对传统教学策略的传承和发展,要求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并抓准一个“点”,使它贯穿教学始终,从而建构一条教学主“线”,并由此铺开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并主动生成符合学生个体智能优势的知识“面”,有效改变高中美术传统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照本宣科”的尴尬现状。

  1、“点”和“点”的选择

  新课程美术鉴赏模块内容打破了传统美术欣赏课程以美术类别或美术史为线索的编排方式,每一课都按照一个主题来进行概括,整合了更多的美术现象,更加贴*了生活,扩大了视野。作品类型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以及建筑、雕塑、工艺、民间美术、电脑美术等。教材内容的这种变化,使美术教学的课堂容量变的更加庞大,我们不可能在每一节课中都对教材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一一罗列,要求我们有所选择。正如德国教育家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所描述:在现代知识量无限膨胀的背景下,要提倡“角落教学”,应该注意学生的心智特点,选择一种具有共性,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起到“以点带面”作用的一种个案作为范例,使学生从典型范例中发现所属知识的规律,获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尹少淳教授也认为初中美术是“走马观花”,而高中美术教学则是有选择的“下马赏花”,是一个由博返约的过程,是学生兴趣相对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有所选择并较深入的进入个别典型范例知识的学*,才会对这一类型的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有更深的审美认识和情感体验,才会关注与之相关的作品、风格以及艺术家,因而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科本体的深入和教育功能的拓展。

  那么,选择多少?选择什么?我们认为:只要选择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并对此展开深入的挖掘和理解。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就是我们所界定的“点”。这个“点”可以是一件美术作品,也可以是一位画家,可以是一句美术评论,可以是一种美术现象等等。当然,我们要让学生掌握的不仅是该“点”本身,更重要的是挖掘该“点”的背后隐藏着的规律与本质。而这个规律与本质恰是我们教学要达成的目标,要突破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所以,我们选择的“点”不仅是切入点,也要是教学的重难点的外在形式,对这个“点”的挖掘能直指教学目标并是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的关键。

  2、“线”和“线”的建构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相应的,认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源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学*是在同化与顺应之间的*衡过程中,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结构的一种新建构的过程。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关注这种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同化与顺应之间的*衡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使得美术鉴赏活动成为是一个有深度的艺术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从“点”切入,到展开,到深入,再提升,环环紧扣,层层挖掘,步步深入,从而达到对“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对包藏在“点”其中的规律与本质的掌握的知识建构的过程与方法,这就是我们所界定的“线”。既是课堂教学活动铺开的“教学链”,又是达成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难点的一般思维,是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从“点”到“面”的一个具体行为。由于涉及到教师素质、学生基础以及授课内容的不同,构建“线”的方式也随教学的具体情境产生变化。所以,构建“线”是新课程美术鉴赏教学实施过程最为关键之所在,是最具不确定因素和创造性的过程。

  3、“面”和“面”的生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至少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七种智能,它们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统合运作。每一个正常人都具有上述的七种智能,但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在各种智能领域的发展程度上有所不同,大部分的人都只能在一、二种智能上表现出优越的能力,而且也会以不同的方法来统合其它智能。教育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智能特点,从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优势智能的充分展示,促进学生优势智能向其他智能领域的迁移。

  多元智能理论是新课程改革借鉴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美术鉴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关注学生的这种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积极的创设一种情境,要使学生能基于自己的智能优势特点,从自身体验出发,有选择的开展对不同美术现象或作品的比较、分析、评论,生成符合自己智能优势的美术知识系统,促进个性发展。所以,“面”的生成应当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教师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实施教学而进行的预设,即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的知识“面”。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由于学生的个体智能优势的差异,对知识构建的方式不禁相同,即生成符合个体智能优势的知识“面”。这是我们界定的“面”的另一层含义。所以,“面”不仅是对关注全体性与基础性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更是关注符合学生个体智能优势的差异性的知识体系的生成。“面”的生成是最终目的,是达到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能力的培养。

  三、“点、线、面”策略模式的教学实践探索

  1、课堂教学实录《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本课属人教版《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教学内容,教材通过对不同时代的花鸟画的分析,阐述传统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的独特传统,进而理解中国古代的绘画审美观。

  “点”的选择:以齐白石的名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作为教学的“点”。

  “线”的建构:以作品的对比探究:要不要“似”?什么是“似与不似之间”?为什么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三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缘物寄情的特征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理念。

  “面”的生成:对中国传统花鸟绘画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使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观能衍射到对其他作品的认识。

  本课于20xx年10月9日获温州市美术学科新课程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评比一等奖。

  2、公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美术家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

  教材通过四组作品的比较,要求: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看待世界和事物,并运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点”的选择:以校园里树的照片与具象(希施金《松树林》)、意象(倪瓒《六君子图》)、抽象(蒙德里安《开花的苹果树》)组图进行对比。

  “线”的建构:以自然的树与艺术作品的树比较描述:美术作品是美术家寻求适合“我”的方式来表现“物”的结果,欣赏的关键是追寻包藏在美术作品中的“我”;可以通过探究画家表现的不同方式来追寻包藏在其中的“我”。

  “面”的生成:不同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使美术家具有了独特的审美眼光和不同表达方式。我们也应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用自己的方式欣赏作品。

  本课于20xx年12月8日在泰顺开展的温州市第三届高中美术学科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

  3、公开课《地域的永恒魅力——地域风貌与艺术流派的关系》

  教材通过对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惯等对建筑的影响等几方面内容的分析,要求: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绘画流派和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了解在绘画、建筑等领域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一些流派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点”的选择:与江南水乡的建筑接触的机会多,相对比较熟悉,而且比较有感情,因此选择江南水乡民居建筑为教学的“点”。

  “线”的建构:以建筑布局、建筑造型、建筑材料、建筑环境、建筑色彩等不同侧重点的问题,由学生讨论并思考,教师由地域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这一角度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进行集中并引领挖掘。

  “面”的生成:对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能有比较深刻的情感体验,()认识和理解地域文化、地理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并能从相应的角度,思考地域环境对徽州建筑(地理环境)、天坛建筑等(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培养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增强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保护意识。

  本课于20xx年12月23日在瑞安市六中开展的瑞安市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

  4、课例说课《构建 “点、线、面”模式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以《托物寄情》一课为例,简单描述为什么进行“点、线、面”模式进行美术鉴赏教学和如何进行“点”的选择、“线”的建构和“面”的生成的策略。本课例于20xx年3月7日在温州市美术学科新课程高一(下)课前培训活动中做公开交流。

  四、“点、线、面”策略模式的反思

  1、这种“点、线、面”模式的教学策略,对于理清教师的教学思路,构建课堂结构,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现行美术教学中教师教学设计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锻炼,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解决师生互动的缺失和对作品分析的肤浅等尴尬局面,挖掘作品深层次涵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需要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如课例对朱耷与《荷花水禽图》的探究过程,对荷叶出淤泥而不染联想到画家不与统治阶级的合作态度,从荷叶的倒挂联想到画家的垂头丧气;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模仿两只水鸟的动态来揣摩画家的情绪等都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受学生的启发而带来的灵感,恐怕在任何资料中,都没有描述象学生这样富有情感和创造力的审美表达方式。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知识经验。如《地域的永恒魅力》一课,学生从地理、历史、哲学、语文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作品分析时,我们怎样进行引领,也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更多的知识储备。

  3、只是一种策略和一种尝试,并不适合所有课题和所有教师。如何更大程度的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仍然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思考与实践。电脑美术教学反思初中美术教学反思美术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0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本课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

  本课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互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1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让学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我的教学,并能主动的参与。初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为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要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要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把完成美术作业看成一项艰巨任务。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学生中的一分子,和学生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和讨论,拉*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愉快的学*气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过程中的乐趣,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把他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体现出来。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在上《雕塑》一课,这课的重点是教雕塑的用途,材料,以及如何制作圆雕。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课堂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中国雕塑与外国雕塑”让学生参与,通过欣赏,分析说明不同时代的雕塑的不同之处,再比较得出结论。课堂上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他们对老师出示的一些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雕塑很感兴趣,学生的问题很多,有关心作者的,有关心年代的,甚至还有同学对它现在的处境很关心,课堂气氛很好。因此我觉得像这样的课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它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的兴趣。

  也是《写生素描》一课,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的关键,让学生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予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特别在美术课上可以采用导向的问题,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或者是教师讲故事创设情境氛围。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绘画进一步探究。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得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作品,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绘画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术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性的。

  如今多媒体课件的设置,也把音乐的感情色彩很好地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曲调、音色和音质、强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指导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积极作用。

  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也同样是一个常用但常新的教学手段。每个孩子都很有表演欲望,渴望展现自我。主动活泼的游戏能吸引孩子们自觉参与又能为孩子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每节美术课都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其实,教学资源可取源于教师本身,取源于教材,取源于学生已有的资源和学生的原有经验。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丰富美术课堂一个必备内容。美术是个直接的视觉刺激,教学内容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解说与感受,其教学内容比学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画来得更能打动人心。

  美术的教学资源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学校里。往往最贴*学生的资源就最能使学生接受和亲*,在身边的小事物中感受美丽,创造美丽,会使学生有更多惊奇的探索和发现。 美术课中,学*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学生的座位可采用四人围坐,教师可把先进的教学设备带进课堂,如用相机留住学生瞬间开心的表情。这样越来越多的小组合作形式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课堂上出现“热火朝天”的这样一个互动的场面,并且在其中也尝到了取长补短、各尽所长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也除了是一个美术教学内容以外的一个集体情感的培养。

  我认为在高效美术教学课堂中要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在课上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并实现高效的学生主体性实践及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是上好一节高效的美术课的中心也是关键。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品德,及生活*惯。美术课教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要用心去感悟,从基础、从学生的根本出发,让他们的身心技能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2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一)、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大多高中美术教师从高等院校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艺术概论等知识方面则显得比较薄弱,对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更显溃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画下一个园,就跑那一个圈;此外,由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比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自然就较多,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家熟知的“一言堂”,只注重教师的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尤其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二)、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从当前的教育大环境来看,高中的应试教育还是大方向,其根基无法动摇,社会对学校升学率的关注和评价,家长对教学效果、学科成绩的关注和评价,学生对教师能力、教学效果的关注和评价,无一例外的与高考搭上线。结果是,非高考内容的的高中美术学科,自然得不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反映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堂上,就是好学生总想利用该时间做其他学科的作业,学困生真的就成了“学困生”,——上课就犯困。

  纵观上述现状,我觉得,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利于教学的现状。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的场所,把课堂看做提高能力的领地,在实践中学*,在探索中发展,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从而,不拘一格的去丰富课堂教学,把每一节课看做是通向典范的起点。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点经验,拿出来晒晒,愿得到同仁的赐教。

  我在上《外国*现代雕塑》这一课时,尝试性的作了以下教学设计: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兴趣点一致的同学分到一组,这样可以分成相应的若干组。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鉴赏和讨论。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更广泛的鉴赏实践。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初,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学*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另外,在鉴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深厚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抒怀山河之美的情怀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三)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因此,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鉴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在画幅中间横斜出枝的一枝梅花,墨色点花,书法题诗。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鉴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鉴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让学生对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鉴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也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如在鉴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鉴赏一段爵士乐;在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鉴赏者对作品作出更准确的鉴赏和评价。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尚存的不良现象,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正确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勇于和善于挖掘学科中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因素,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强化学生对美术学科学*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鉴赏,使美术鉴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一段又一段美妙的时光。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3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学会做人,终身受益。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

  高中学生的学*是非常紧张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既然艺术课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课。

  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全靠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创作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一堂好课犹如一曲美妙的乐章,成功的导语是第一个奏响的音符,它准确、悦耳、动听,让教学过程铺陈出动人的旋律,使之高潮迭起,妙趣横生,达到“课继续,趣横生”的教学效果。而且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创造新作品,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乐园。

  美术教育之所以为其它学科无法替代,就在于发展了人的形象思维。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在欣赏活动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艺术源于劳动、源于交流、源于娱乐活动,而兴趣的发现与培养也正是在这中劳动和活动中建立并达成的。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4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让他们在学*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七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5

  美术高考已好几十多年了,送走了很多届高考美术考生,个人感觉在美术高考的辅导中,素描起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学中,作为教师考虑了很多,而学生对于“学”则触及得相当的少,缺乏阶段的总结,在素描学*中就会长期停留于简单的描摹上,同时一些思想上的认识也不能及时得以疏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明确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正确认识

  辅导美术高考学生也有这么长的.时间了,每一届来的学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学*美术是考大学的捷径,认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且很多中学班主任也这样认为,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动员来学*美术,客观的说很多中学都有这样的观念误区。而目前美术高考其实并不容乐观,很多好的专业对专业文化线都要求较高,正是这种观念,让学生一开始学*基础素描的时候,态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有很多学生还停留在*时对一两幅卡通画临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确认识美术高考,不能正确认识绘画这些观念都较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在开始进行基础素描练*中的一种良好心态的建立。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认识美术中的首要基础课程素描的学*,在学*中产生了挫折感,畏难心理,不自信心理,这种前期理想化与后期现实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于是,学生往往就在美术的前期学*就中断。

  在美术学*中,基础素描的学*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以后色彩、石膏、真人写生都是一个良好的铺垫,但这个阶段的重点主要放到了对形体、结构、明暗、空间的刻画上去了,这些课题都是非常理性的东西,学起来难免有一定的枯燥感,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在这阶段的教学中就应当首先做好学生对美术的全面认识了解,不要让学生在懵懵懂懂中进入第一步的素描训练,进一步通过优秀的素描绘画中的赏析,让学生理解素描的概念,特别是对素描本质上的东西的了解,同时在素描静物的写生中,我们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一组多物体静物,一般都要涉及到对比,比如长与短、高与矮、宽与窄、粗与细、刚于柔……。在写生之前,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想象**的外貌形体特点,把无生命的静物当成有血有肉的人来表现,区分出他们的各自特点,这样我们在建立兴趣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个建立点。总之在基础素描的学*中,学生应该有耐心、自信的心理,刻苦不畏困难的精神,同时对素描还要进行理论上的全面认识。这样才能打好学*美术的第一步。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6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本课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

  本课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互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7

  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全x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艺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艺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

  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艺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艺术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艺术课,尤其是美术教材缺少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实地考察参观应当另论。但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教学内容活而丰富,更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需求,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兴趣。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空缺。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纲鼓励教师灵活机动,但这当中还得有一个“约定”尺度和纲要,否则又容易走形成“专业”课了。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

  前几年,地理、生物课也非应试科目,教学景况和艺术课相差无几,但自从加盟理科综合考试科目起,成绩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师一下也摇身变成升学考试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了。艺术课呢,还是那样……更多时候只能服从教学需要,为主课让路,在主课与主课的磨合中客串“润滑剂”、点缀物。最终主课丰收了,艺术课也未能实现“丛中笑”的初衷。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8

  x

  美术高考已好几十多年了,送走了很多届高考美术考生,个人感觉在美术高考的辅导中,素描起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学中,作为教师考虑了很多,而学生对于“学”则触及得相当的少,缺乏阶段的总结,在素描学*中就会长期停留于简单的描摹上,同时一些思想上的认识也不能及时得以疏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明确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正确认识

  辅导美术高考学生也有这么长的时间了,每一届来的学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学*美术是考大学的捷径,认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且很多中学班主任也这样认为,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动员来学*美术,客观的说很多中学都有这样的观念误区。而目前美术高考其实并不容乐观,很多好的专业对专业文化线都要求较高,正是这种观念,让学生一开始学*基础素描的时候,态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有很多学生还停留在*时对一两幅卡通画临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确认识美术高考,不能正确认识绘画这些观念都较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在开始进行基础素描练*中的一种良好心态的建立。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认识美术中的首要基础课程素描的学*,在学*中产生了挫折感,畏难心理,不自信心理,这种前期理想化与后期现实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于是,学生往往就在美术的前期学*就中断。

  在美术学*中,基础素描的学*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以后色彩、石膏、真人写生都是一个良好的铺垫,但这个阶段的重点主要放到了对形体、结构、明暗、空间的刻画上去了,这些课题都是非常理性的东西,学起来难免有一定的枯燥感,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在这阶段的教学中就应当首先做好学生对美术的全面认识了解,不要让学生在懵懵懂懂中进入第一步的素描训练,进一步通过优秀的素描绘画中的赏析,让学生理解素描的概念,特别是对素描本质上的东西的了解,同时在素描静物的写生中,我们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一组多物体静物,一般都要涉及到对比,比如长与短、高与矮、宽与窄、粗与细、刚于柔……。在写生之前,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想象**的外貌形体特点,把无生命的静物当成有血有肉的人来表现,区分出他们的各自特点,这样我们在建立兴趣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个建立点。总之在基础素描的学*中,学生应该有耐心、自信的心理,刻苦不畏困难的精神,同时对素描还要进行理论上的全面认识。这样才能打好学*美术的第一步。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9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在素描教学中,我只是单一强调基础知识,认为将知识系统而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便能听懂,也能画好,这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从学生的一次次画面效果中,从教学中一路走来,我感触颇深,学生怎样来学,教师怎样去教,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许许多多的问题也“变”成了我在素描教学上进步的阶梯。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教学中注重自主性与灵活性

  素描教学上,认为将铅笔削得尖尖,从6B一直画到6H,最后将画纸画得起毛,这才是主张素描的整体性。这样的学生培养出来将缺乏自然的理解力与想像力。试想历代大师的素描作品有哪张是面面俱到画出来的呢?又有哪一件不是非常优秀呢?每一幅杰作都渗透出大师的智慧与灵感。审视我们的素描教学不应该过于单一、机械,一张好的素描*作应具有以下的品质:较好的构图,流畅的线条,准确并较深入的形体结构,使人产生较强的直观感觉而非细节吸引,既准确生动地描绘出物象,同时又不千篇一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关于材料的应用我们不须死板地让学生先怎样,再怎样,一定要怎样,只须告诉学生“B”与“H”标志软硬铅的区别,及绘制产生的效果,由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绘画的内容及*惯去选择,放开手脚大胆捕捉和追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当选择临摹的范画时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己来决定,石膏头像的难易程度差不多就行,无论哪个角度,“万变不离其宗”,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自主性,这也是适度培养其“个性”的一个良好出发点。

  在高中素描教学进度上,由于该阶段要达到专业高考的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学完该内容,对于学生们来说,人头像相对来说时间短一些,似乎不易上手,但历年高考素描频率较高就属人头像,面对现实,试探在石膏头像开设中穿叉人头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有所接触,一来缓解画石膏头像的枯燥情绪,二来可以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20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本课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

  本课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互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通用20篇扩展阅读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通用20篇(扩展1)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0篇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一)、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大多高中美术教师从高等院校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艺术概论等知识方面则显得比较薄弱,对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更显溃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画下一个园,就跑那一个圈;此外,由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比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自然就较多,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家熟知的“一言堂”,只注重教师的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尤其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二)、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从当前的教育大环境来看,高中的应试教育还是大方向,其根基无法动摇,社会对学校升学率的关注和评价,家长对教学效果、学科成绩的关注和评价,学生对教师能力、教学效果的关注和评价,无一例外的与高考搭上线。结果是,非高考内容的的高中美术学科,自然得不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反映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堂上,就是好学生总想利用该时间做其他学科的作业,学困生真的就成了“学困生”,——上课就犯困。

  纵观上述现状,我觉得,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利于教学的现状。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的场所,把课堂看做提高能力的领地,在实践中学*,在探索中发展,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从而,不拘一格的去丰富课堂教学,把每一节课看做是通向典范的起点。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点经验,拿出来晒晒,愿得到同仁的赐教。

  我在上《外国*现代雕塑》这一课时,尝试性的作了以下教学设计: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兴趣点一致的同学分到一组,这样可以分成相应的若干组。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鉴赏和讨论。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更广泛的鉴赏实践。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初,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学*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另外,在鉴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深厚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山水画中的意境和抒怀山河之美的情怀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三)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因此,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鉴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在画幅中间横斜出枝的一枝梅花,墨色点花,书法题诗。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鉴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鉴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让学生对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鉴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也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如在鉴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鉴赏一段爵士乐;在鉴赏*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鉴赏者对作品作出更准确的鉴赏和评价。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尚存的不良现象,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正确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勇于和善于挖掘学科中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因素,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强化学生对美术学科学*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鉴赏,使美术鉴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一段又一段美妙的时光。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2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阶段专门开设美术欣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加上美术欣赏课不是高考科目,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均有轻视的倾向,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教学的美术教师,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颇深: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首先,教师专业知识不足,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内容的掌握则相对薄弱,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是“讲授式”教学,就是只讲作品本身,而没有把作品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缺乏知识的系统性。

  其次,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一考定终身的压力之下,非高考科目自然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的情况。

  再次,课时得不到保证,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小三门”。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一般都为两周一课时,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和系统化。

  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明确教学任务,增强美育意识

  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

  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体悟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含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

  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美育是一种修养人性、提高人生质量、深含文化底蕴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和塑造完美人生的教育。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教育分心育与体育两大领域。心育又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三个方面。在我们看来,智育、德育和美育虽然相互区分,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处于对立统一之中。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树人育人的初始和终极,都是美育的用武之地。换言之,美育,包括艺术教育,不但是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而且也是使它达到成熟的、高级的境界的必由之路。

  (二)提升教学艺术,培养学生兴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画师出了个“深山藏寺”的题目,令其弟子作画。大弟子画了一座山,山中有一座庙;二弟子也画了一座山,树木掩映下露出庙宇的屋顶,远远望去颇有点“藏”的味道;而三弟子思忖良久后,画了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和尚挑着水往山里走。三者相比,显然后者高人一筹,含蓄地体现了主题,余味隽永,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自然得到老画师的赞赏。这种言不尽意、意在画外的无尽妙处给我们以非凡的启示:艺术手段的精深微妙,可应用于教学艺术之中。“深山藏寺”给予我们的微妙领悟应用于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的新思维,寓教育于艺术良方之中,寓教育于文化艺术之中,教学艺术因之而升华,教学也因此富有个性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是学好美术课的一个关键。首先,让学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逐渐地把学生引导到学*美术的兴趣上来。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多跟学生谈心,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一座桥梁,拉*距离,减少代沟。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谈谈学好美术的社会用途和好处。再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陶冶学生的性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譬如讲到色彩给人心理效应不一样时,就列举出服装色彩与人体体形之间的相应关系的例子:太胖的人穿衣服可以选择深色的,不要穿颜色太鲜艳的,横纹的衣服也不宜穿,否则效果大打折扣;体形较瘦的人,不要穿竖条纹或颜色太重的,否则瘦上加瘦……学生听了都频频点头,树立起信心,有兴趣去学美术这门课。

  综上所述:虽然高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客观上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我们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做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以便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3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将粉墨登场。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美术鉴赏意义深远。

  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是其问题所在,因此,美术鉴赏的模块教学是高中美术整套教材的基础和重心。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呢?我认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潮流,使创新教育在美术课中得以充分体现。

  一、创设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如果失去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那在新课程已步入课堂的今天是不合格的。

  学生的学*兴趣、学*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也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教授美术鉴赏我有这样的体会: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就会使课堂变得活跃,必然就会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如上教学效果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首先要动脑筋使得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感到有新意。只要能做到画面上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

  所以,努力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自然会为之所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的都是高雅、优美的钢琴曲,当然在上*民间美术时换上了那纯朴、高亢的陕北民歌。此举虽然简单,但效果明显。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再加上艺术课的自身魅力,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的主人,要始终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个性,他们有着独到的思想与见解。只要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敢于质疑,敢于发言,敢于冒险,学生的潜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一个微笑,学生的一份信心,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要做到与学生亲切、和谐、主动拉*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的、美的环境。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中,研究并理解教材的主要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情感融入到教材的讲授中,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内涵的美术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以讲解、讨论、比较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同时,鼓励学生文字形式描述、表演来完成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鼓励学生在学*过程中上网收集课程相关资料,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和相关自然资源进行参观、调查等多种学*形式。

  以往,在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中,许多学生喜欢被动的地听老师讲解、分析。在评价艺术作品时,也尽量寻求一种传统的标准和说法,所以使得一些学生人云亦云,思想毫无创意。在美术鉴赏活动中,鼓励学生交流,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

  因此,我们教师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应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寻找一些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学*,主动地参与。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合作学*以及研究性学*,这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的几种很好的学*方式。总之,我们教师要秉承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取贴*学生生活的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终身学*和进一步发展的*台。

  二、不断提升教师审美素养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认为: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知识就没有欣赏。如果有人说,某一件作品使他感到欢欣鼓舞,但却认识不清楚这种情感到底是什么,追求不出这种快感之所由来,那么,这种人就是自欺欺人。为一部不能理解的艺术作品而引起的喜悦,是一种令人痛苦的喜悦”。可见,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新教材和过去的教材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对鉴赏基础知识的强调,这样,会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美术鉴赏。学*美术鉴赏,首先要了解美术语言,它包括美术元素和组织原理。美术元素是美术中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凭借这些元素,如:点、线条、形体、明暗、色彩、肌理、空间等,艺术家可以创作出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组织原理包括: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动感与静感等,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借助这些组织原理来进行构图和安排。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就是.美术作品的特征。那么,作为老师就应首先广泛的涉猎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丰富自我。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我们教师自身在专业领域碌碌无为,那么,怎样为学生答疑。新课程标准不仅对老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与其相关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只有不间断的学*才能适应并胜任高中美术教学,这是创新美术教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终身教育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认为,审美教育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自身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审美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的发展赋予我们教师新的时代气息,看着那一个个渴求新知的眼神我们责无旁贷。

  三、多元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的教育发展。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是:“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的发展关系到教育的发展,这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教育要发展首先要对老师已经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逐一改变,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

  正如评价建议中所说:“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己不断成长。”通过多元的评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发展,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比如,新课程开设以来,在新的评价体系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活动,参与听课的面很广有本学科专家、学校领导、本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这样一来多方面的反馈意见接踵而来。当然,在问题之初是觉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可当认真的梳理过后可谓是拨云见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这里彻底的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老师在课堂上也比以往轻松了。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有对美术作业的评价,是全部由我们教师实施的评价,而且整个过程都是由老师凭借个人的教学经验评判。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处于一个即盲目又被动的地位,这显然以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新的课程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学的核心。

  同样,我们学科有其特殊性,和其它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也有量化评价,但基本上处于主观、随意和无序的状态,所以提倡多元的、多主体的评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在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必须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四、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在步入数字时代的今天,运用多种电教声讯设备进行教学,以加强视听直观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一种新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有幻灯,录像,投影仪,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把以往人们常用的直观教具如挂图等准确、逼真地通过屏幕反映出来。具有如下的特点:

  1、形象直观,声画合一。

  2、简捷灵活,动态感强。

  3、信息量大,传递迅速。

  4、形式活泼,表现力强。

  由于上述特点,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如下优势:

  (1)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对一些理论知识通过画面可得到非常直观的诠释。

  (3)为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

  (4)声画并用,充分刺激学生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

  教学追求最佳教学效果,正确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一个最佳使用效果的问题。在教学中,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因素很多,根据知识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要仰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才能输送给学生,但各个知识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如何使用的问题。

  如绘画鉴赏需静态的图像,而建筑鉴赏则更多的运用动态图像等。即使上述因素都考虑的很好,也不一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里还有一个使用的艺术问题。即何时用,怎样用,尤其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把直观教具和正常教学连在一起,使其浑然一体。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创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4

  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艺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艺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艺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艺术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艺术课,尤其是美术教材缺少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实地考察参观应当另论。但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教学内容活而丰富,更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需求,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兴趣。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空缺。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纲鼓励教师灵活机动,但这当中还得有一个“约定”尺度和纲要,否则又容易走形成“专业”课了。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前几年,地理、生物课也非应试科目,教学景况和艺术课相差无几,但自从加盟理科综合考试科目起,成绩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师一下也摇身变成升学考试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了。艺术课呢,还是那样……更多时候只能服从教学需要,为主课让路,在主课与主课的磨合中客串“润滑剂”、点缀物。最终主课丰收了,艺术课也未能实现“丛中笑”的初衷。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5

  一、“点、线、面”策略模式提出的教学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正在我省如火如荼的展开,高中新课程美术鉴赏模块对课程目标新的调整,教学内容新的整合以及教学理念新的界定,这些变化终将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得以体现,由此引发教学策略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变旧观念,对传统教学策略不断传承与创新,探究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策略。

  同时,我们农村高中的美术鉴赏教学,正遭遇着一种非常无奈的尴尬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对教学策略的研究,致使美术教学课堂容量庞大,作品挖掘肤浅,课堂结构散乱,教学目标自然难于达成。学生对美术的学*反映冷漠,在作品描述中,很多时候大部分学生只能是以“很美”或者“漂亮”等字眼来回答或评价美术作品。这种教师对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研究的不足,致使课堂师生互动的缺失和学生对作品分析的肤浅,使得美术的审美教育流于形式。以笔者的调查,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里是普遍存在的。

  二、“点、线、面”策略模式的思考和建构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达成,要求学生的学*是一个有一定的深度理解和深刻情感体验的过程。基于此,我们构思以“点、线、面”策略展开教学活动,探讨如何立足于美术的学科本体,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探索挖掘作品深层内涵,以提升教学层次,真正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点、线、面”教学策略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对传统教学策略的传承和发展,要求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并抓准一个“点”,使它贯穿教学始终,从而建构一条教学主“线”,并由此铺开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并主动生成符合学生个体智能优势的知识“面”,有效改变高中美术传统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照本宣科”的尴尬现状。

  1、“点”和“点”的选择

  新课程美术鉴赏模块内容打破了传统美术欣赏课程以美术类别或美术史为线索的编排方式,每一课都按照一个主题来进行概括,整合了更多的美术现象,更加贴*了生活,扩大了视野。作品类型涵盖了*画、油画、版画以及建筑、雕塑、工艺、民间美术、电脑美术等。教材内容的这种变化,使美术教学的课堂容量变的更加庞大,我们不可能在每一节课中都对教材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一一罗列,要求我们有所选择。正如德国教育家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所描述:在现代知识量无限膨胀的背景下,要提倡“角落教学”,应该注意学生的心智特点,选择一种具有共性,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起到“以点带面”作用的一种个案作为范例,使学生从典型范例中发现所属知识的规律,获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尹少淳教授也认为初中美术是“走马观花”,而高中美术教学则是有选择的“下马赏花”,是一个由博返约的过程,是学生兴趣相对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有所选择并较深入的进入个别典型范例知识的学*,才会对这一类型的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有更深的审美认识和情感体验,才会关注与之相关的作品、风格以及艺术家,因而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科本体的深入和教育功能的拓展。

  那么,选择多少?选择什么?我们认为:只要选择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并对此展开深入的挖掘和理解。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就是我们所界定的“点”。这个“点”可以是一件美术作品,也可以是一位画家,可以是一句美术评论,可以是一种美术现象等等。当然,我们要让学生掌握的不仅是该“点”本身,更重要的是挖掘该“点”的背后隐藏着的规律与本质。而这个规律与本质恰是我们教学要达成的目标,要突破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所以,我们选择的“点”不仅是切入点,也要是教学的重难点的外在形式,对这个“点”的挖掘能直指教学目标并是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的关键。

  2、“线”和“线”的建构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相应的,认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源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学*是在同化与顺应之间的*衡过程中,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结构的一种新建构的过程。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关注这种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同化与顺应之间的*衡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使得美术鉴赏活动成为是一个有深度的艺术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从“点”切入,到展开,到深入,再提升,环环紧扣,层层挖掘,步步深入,从而达到对“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对包藏在“点”其中的规律与本质的掌握的知识建构的过程与方法,这就是我们所界定的“线”。既是课堂教学活动铺开的“教学链”,又是达成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难点的一般思维,是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从“点”到“面”的一个具体行为。由于涉及到教师素质、学生基础以及授课内容的不同,构建“线”的方式也随教学的具体情境产生变化。所以,构建“线”是新课程美术鉴赏教学实施过程最为关键之所在,是最具不确定因素和创造性的过程。

  3、“面”和“面”的生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于1983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至少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七种智能,它们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统合运作。每一个正常人都具有上述的七种智能,但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在各种智能领域的发展程度上有所不同,大部分的人都只能在一、二种智能上表现出优越的能力,而且也会以不同的方法来统合其它智能。教育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智能特点,从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优势智能的充分展示,促进学生优势智能向其他智能领域的迁移。

  多元智能理论是新课程改革借鉴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美术鉴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关注学生的这种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积极的创设一种情境,要使学生能基于自己的智能优势特点,从自身体验出发,有选择的开展对不同美术现象或作品的比较、分析、评论,生成符合自己智能优势的美术知识系统,促进个性发展。所以,“面”的生成应当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教师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实施教学而进行的预设,即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的知识“面”。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由于学生的个体智能优势的差异,对知识构建的方式不禁相同,即生成符合个体智能优势的知识“面”。这是我们界定的“面”的另一层含义。所以,“面”不仅是对关注全体性与基础性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更是关注符合学生个体智能优势的差异性的知识体系的生成。“面”的生成是最终目的,是达到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能力的培养。

  三、“点、线、面”策略模式的教学实践探索

  1、课堂教学实录《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本课属人教版《*古代花鸟画》的教学内容,教材通过对不同时代的花鸟画的分析,阐述传统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的独特传统,进而理解*古代的绘画审美观。

  “点”的选择:以齐白石的名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作为教学的“点”。

  “线”的建构:以作品的对比探究:要不要“似”?什么是“似与不似之间”?为什么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三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理解*传统花鸟画缘物寄情的特征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理念。

  “面”的生成:对*传统花鸟绘画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使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观能衍射到对其他作品的认识。

  本课于2006年10月9日获温州市美术学科新课程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评比一等奖。

  2、公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美术家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

  教材通过四组作品的比较,要求: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看待世界和事物,并运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点”的选择:以校园里树的照片与具象(希施金《松树林》)、意象(倪瓒《六君子图》)、抽象(蒙德里安《开花的苹果树》)组图进行对比。

  “线”的建构:以自然的树与艺术作品的树比较描述:美术作品是美术家寻求适合“我”的方式来表现“物”的结果,欣赏的关键是追寻包藏在美术作品中的“我”;可以通过探究画家表现的不同方式来追寻包藏在其中的“我”。

  “面”的生成:不同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使美术家具有了独特的审美眼光和不同表达方式。我们也应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用自己的方式欣赏作品。

  本课于2006年12月8日在泰顺开展的温州市第三届高中美术学科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

  3、公开课《地域的永恒魅力——地域风貌与艺术流派的关系》

  教材通过对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惯等对建筑的影响等几方面内容的分析,要求: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绘画流派和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了解在绘画、建筑等领域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一些流派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点”的选择:与江南水乡的建筑接触的机会多,相对比较熟悉,而且比较有感情,因此选择江南水乡民居建筑为教学的“点”。

  “线”的建构:以建筑布局、建筑造型、建筑材料、建筑环境、建筑色彩等不同侧重点的问题,由学生讨论并思考,教师由地域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这一角度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进行集中并引领挖掘。

  “面”的生成:对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能有比较深刻的情感体验,()认识和理解地域文化、地理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并能从相应的角度,思考地域环境对徽州建筑(地理环境)、天坛建筑等(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培养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增强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保护意识。

  本课于2006年12月23日在瑞安市六中开展的瑞安市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

  4、课例说课《构建“点、线、面”模式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以《托物寄情》一课为例,简单描述为什么进行“点、线、面”模式进行美术鉴赏教学和如何进行“点”的选择、“线”的建构和“面”的生成的策略。本课例于2007年3月7日在温州市美术学科新课程高一(下)课前培训活动中做公开交流。

  四、“点、线、面”策略模式的反思

  1、这种“点、线、面”模式的教学策略,对于理清教师的教学思路,构建课堂结构,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现行美术教学中教师教学设计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锻炼,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解决师生互动的缺失和对作品分析的肤浅等尴尬局面,挖掘作品深层次涵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需要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如课例对朱耷与《荷花水禽图》的探究过程,对荷叶出淤泥而不染联想到画家不与统治阶级的合作态度,从荷叶的倒挂联想到画家的垂头丧气;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模仿两只水鸟的动态来揣摩画家的情绪等都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受学生的启发而带来的灵感,恐怕在任何资料中,都没有描述象学生这样富有情感和创造力的审美表达方式。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知识经验。如《地域的永恒魅力》一课,学生从地理、历史、哲学、语文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作品分析时,我们怎样进行引领,也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更多的知识储备。

  3、只是一种策略和一种尝试,并不适合所有课题和所有教师。如何更大程度的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仍然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6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阶段专门开设美术欣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加上美术欣赏课不是高考科目,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均有轻视的倾向,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教学的美术教师,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颇深: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首先,教师专业知识不足,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内容的掌握则相对薄弱,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是“讲授式”教学,就是只讲作品本身,而没有把作品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缺乏知识的系统性。

  其次,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一考定终身的压力之下,非高考科目自然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的情况。

  再次,课时得不到保证,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小三门”。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一般都为两周一课时,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和系统化。

  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明确教学任务,增强美育意识

  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

  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体悟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含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

  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美育是一种修养人性、提高人生质量、深含文化底蕴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和塑造完美人生的教育。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教育分心育与体育两大领域。心育又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三个方面。在我们看来,智育、德育和美育虽然相互区分,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处于对立统一之中。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树人育人的初始和终极,都是美育的用武之地。换言之,美育,包括艺术教育,不但是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而且也是使它达到成熟的、高级的境界的必由之路。

  (二)提升教学艺术,培养学生兴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画师出了个“深山藏寺”的题目,令其弟子作画。大弟子画了一座山,山中有一座庙;二弟子也画了一座山,树木掩映下露出庙宇的屋顶,远远望去颇有点“藏”的味道;而三弟子思忖良久后,画了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和尚挑着水往山里走。三者相比,显然后者高人一筹,含蓄地体现了主题,余味隽永,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自然得到老画师的赞赏。这种言不尽意、意在画外的无尽妙处给我们以非凡的启示:艺术手段的精深微妙,可应用于教学艺术之中。“深山藏寺”给予我们的微妙领悟应用于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的新思维,寓教育于艺术良方之中,寓教育于文化艺术之中,教学艺术因之而升华,教学也因此富有个性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是学好美术课的一个关键。首先,让学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逐渐地把学生引导到学*美术的兴趣上来。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多跟学生谈心,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一座桥梁,拉*距离,减少代沟。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谈谈学好美术的社会用途和好处。再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陶冶学生的性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譬如讲到色彩给人心理效应不一样时,就列举出服装色彩与人体体形之间的相应关系的例子:太胖的人穿衣服可以选择深色的,不要穿颜色太鲜艳的,横纹的衣服也不宜穿,否则效果大打折扣;体形较瘦的人,不要穿竖条纹或颜色太重的,否则瘦上加瘦……学生听了都频频点头,树立起信心,有兴趣去学美术这门课。

  综上所述:虽然高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客观上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我们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做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以便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7

  嗓音功能本身是每个人生来固有的,但是唱得动听的能力却主要是训练的结果。歌唱是通过用特殊的方法——多方法的语言来训练嗓音功能而获得的。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它们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是依靠声乐老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炼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挥他们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让他们歌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歌声,进行判断、评价、提示,再应用教学语言,引导他们逐步调节、校正发声机体,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好语言教好声乐课,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经验体会,这些经验也同样运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

  一、精炼准确性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训练获得的,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要精炼而又准确。老师的教学语言精而准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精而准才能体现教学的重点,精而准才能解决声音中的主要毛病,精而准才能对症下药,精而准才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理论理解透彻,如通常可以听到老师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后背紧、气息通、双肩落等。也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大讲特讲面面具到,有的则空谈声乐理论,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无重点,演唱中会感到无所适从。

  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你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过分强**师自我体验的提法,如:我是应用头腔共鸣唱的,就是把声音唱在头上,让头顶来歌唱等等的语言往往会让学生莫明其妙,弄不明白。精练准确的教学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中就能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客观敏锐的听觉,它是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矗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它是教学实践而成的积累。也是声乐教学的关键。

  二、辩证统一性

  在声乐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训练的总目标,教师对这一总目标的教学要求,心中是有数的,但在具体的分阶段的教学中,不可能把未来的目标要求拿到现阶段来付诸实施,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技巧训练,音乐处理表现,音乐感受和创造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整体要求和局部训练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声乐教学主要是靠教师的听觉和辨力来指导学生的训练,听到了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就要拿出具体的办法去解决,声乐教师责任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对客观的耳朵,能听出自己演唱时的对与错,所以教师的分辨能力和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唱水*的,就声音的训练来讲,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的歌唱,这就要求声乐教师的思想方法是辨证的,听觉是*衡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比如在声音的训练中,当强调声的高位置时,同时要强调气息的低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气浅、喉紧,发出的声音效果尖、挤、卡、虚的现象,在提示气息下沉有深度时,同时要保持高的歌唱位置,反之就会破坏歌唱状态的*衡性和完“整性。在训练中让学生把喉咙打开时,又要提示学生把声音唱的集中;提示靠前唱时,又要注意声音的垂直性;提示歌唱发声中要有点感觉时,又要注意整体面的结合;提示笑肌上提时注意下腭向下松的感觉,真声位置假唱,假声位置真唱,闭口音开着唱,开口音关着唱,这一系列的训练方法、观点、语言无一不贯穿在辩证统一的规律之中。

  三、形象比喻性

  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教师讲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师采用形象的语言把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还常采用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方法,所谓感觉教学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用于歌唱和训练之中,通过这些感觉体会到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训练的效果。如: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双手提水的感觉去体会就不至于把气吸到胸上。当训练声音靠前唱时,教师会说“让你的声音先向后划圈再抛向前方”“让声音坐在气上滑出去”“唱高音时要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脚先向下蹬,身体再向上抛的感觉”“声音要始终向前滚动的唱,气才不会重”“声音的高位置像雨伞的伞蓬,气像伞的把”,“声音像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气息要像线轴始终在下面拖妆?“吸着唱”“喊着唱”“真的唱”“假的唱”“收着唱”“开着唱”“竖着唱”“圆着唱”“扁着唱”等等。在声乐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用单纯技术性的阐述,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去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去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教学语言起到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对声乐教学的语言研究探索,对促进声乐教学水*,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对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有意义。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8

  高中美术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让他们在学*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七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9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我通过本次培训学*,学*并总结了能够促进教学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原则:

  1、要分析学科特点,采用合适教法;

  要把握学科特征,但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的特征。如上课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句章,将学生本来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味迎合学生兴趣,将美术课上成历史课或政治课而失去学科特征。对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忽视了《大纲》中规定的美术欣赏的目的。要把握学科特征,教师还要准确把握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特别是子门艺术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共性。要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切入,跟随老师设计的思路,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中来,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2、基础知识学*和作品欣赏并重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如果说欣赏是一把锁的话,基础知识便是一把开锁的钥匙。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仅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就是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象”和“不象”对于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言,而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象形,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因此,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去评述它,美术欣赏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

  3、要具体欣赏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美术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既向学生传授了审美知识,又给学生作出了审美示范,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具体到内容和形式上。但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我们常会听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评述方法,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可言传”而是“不会言传”,原因是缺乏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具体感受。生活中如此尚有可原,但作为美术欣赏教学,万不可以此为搪塞之词。应该说,只要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有具体的意会,都可言传,只是意会不清或语言贫乏,才会出现“不可言传”的现象。解决的办法,唯有教师自身苦下功夫,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能意会,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赅,风趣幽默而具有感染力。

  4、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作品包含有多层次的信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象做数、理、化试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讲,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作品的再创造,是建立在欣赏者认识水*上的和作品的信息交流。所以,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任何见解,甚至是相反的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结论正确与否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要营造一个*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欣赏的热情,而实际上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或多或少的都可以对美术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教师去搭建一种*等、自由、畅所欲言的交流*台、让学生敢说、想说、积极参与。

  5、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提到现代课堂教学、我们自然会想到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也并不是简单地只是关于媒体使用的学问。而是包括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传统的授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象、文字、动画、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许多教学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但它却不是万能的,它要与教学内容和方法巧妙的融合运用,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只要老师认真钻研,运用合理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学生一定受益非浅,无论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0

  在现实美术鉴赏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现象,这其中一部分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非常了解,甚至有比老师还熟悉的感觉;也有一些学生就不行了,老师讲得非常辛苦,可学生却似乎没什么反应,这其中重要原因是因为我们老师对自己授课的学生还不够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合体,他们在美术方面的知识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分类教学的必要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体现在各不同学校的情况不同上,而美术鉴赏课教学只有适应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教学对象,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同地域的人,不同中小学校毕业的学生,其美术的基础往往表现出惊人的差异,所以,不同地区,面对着不同学校的毕业生,采用分类教学,将极大地增进授课的针对性。

  我们老师首先要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下功夫,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结果,老师要利用目标指导教学过程中各种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指引学生学*。分类分层次教学应结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学生差异,不同的地区设定不同的目标。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分类教学能否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能否切实提高美术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抓好师资培训工作,稳定和扩大美术专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学生资源,如请优秀的学生带动较差的学生;另外,集体备课的普及,也将大大缓解师资紧张这一矛盾。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教师面对同一班级教学对象的压力大大缓解了,但不同区域层次、不同班级的学生出现也要求老师改变过去那种同教学目的、同一重点难点、同一评判标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在因材施教上狠下功夫,导学要做到精讲、对路、有启发、尽量把“教”的活动变为学生“学”的活动。

  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高中美术教材是根据不同线索编写的,它不可能体现地方特色,它只是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却不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只有经过我们教师的结合自己所处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再加工,才能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做到这些,因材施教就是一句空话。因此,美术教师要不官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作大量具体而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要调查当地学生美术课是否正常授课等现状,建立各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实际情况调查档案,编写出符合地方特色的美术鉴赏校本教材,这才是美术鉴赏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总之,分教学,分层达标的美术鉴赏教学新模式,从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上,从教学目标层次定位上,全面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美术鉴赏教学实现了教与学、个性秘共性、阶段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体现了“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宗旨。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通用20篇(扩展2)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9篇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让学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我的教学,并能主动的参与。初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为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要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要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把完成美术作业看成一项艰巨任务。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学生中的一分子,和学生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和讨论,拉*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愉快的学*气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过程中的乐趣,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把他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体现出来。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在上《雕塑》一课,这课的重点是教雕塑的用途,材料,以及如何制作圆雕。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课堂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雕塑与外国雕塑”让学生参与,通过欣赏,分析说明不同时代的雕塑的不同之处,再比较得出结论。课堂上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他们对老师出示的一些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雕塑很感兴趣,学生的问题很多,有关心作者的,有关心年代的,甚至还有同学对它现在的处境很关心,课堂气氛很好。因此我觉得像这样的课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它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的兴趣。

  也是《写生素描》一课,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的关键,让学生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予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特别在美术课上可以采用导向的问题,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或者是教师讲故事创设情境氛围。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绘画进一步探究。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得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作品,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绘画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术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性的。

  如今多媒体课件的设置,也把音乐的感情色彩很好地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曲调、音色和音质、强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指导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积极作用。

  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也同样是一个常用但常新的教学手段。每个孩子都很有表演欲望,渴望展现自我。主动活泼的游戏能吸引孩子们自觉参与又能为孩子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每节美术课都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其实,教学资源可取源于教师本身,取源于教材,取源于学生已有的资源和学生的原有经验。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丰富美术课堂一个必备内容。美术是个直接的视觉刺激,教学内容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解说与感受,其教学内容比学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画来得更能打动人心。

  美术的教学资源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学校里。往往最贴*学生的资源就最能使学生接受和亲*,在身边的小事物中感受美丽,创造美丽,会使学生有更多惊奇的探索和发现。 美术课中,学*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学生的座位可采用四人围坐,教师可把先进的教学设备带进课堂,如用相机留住学生瞬间开心的表情。这样越来越多的小组合作形式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课堂上出现“热火朝天”的这样一个互动的场面,并且在其中也尝到了取长补短、各尽所长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也除了是一个美术教学内容以外的一个集体情感的培养。

  我认为在高效美术教学课堂中要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在课上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并实现高效的学生主体性实践及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是上好一节高效的美术课的中心也是关键。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品德,及生活*惯。美术课教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要用心去感悟,从基础、从学生的根本出发,让他们的身心技能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2

  时间匆匆,转眼间离我刚踏上教师岗位已有半年之久。感谢峨眉一中领导和教师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慢慢进入教师的角色。这学期收获良多,无论是自己教学上,还是自己心理成长上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本学期一路走来,改变了我大学认为“教书很简单”这种幼稚的想法。

  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本以为自己只要做好了上课的准备,上课的时候认真讲解,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但是没想到课堂上还有这么多的'突发事件,有时候自己花费了很多心思备的课,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随着课堂的进行,慢慢的我发现自己的课堂存在很多的问题,在这里进行一个总结性的反思。

  第一,课堂中的教学用语有待提炼,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一堂课中肯定会出现很多常规性的知识点,在讲解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过多的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惰性,以至于想都不想问题,随口就乱回答。这样的问题,经过在其他老师那里学*经验和自己的反思后,效果得以改观。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般可以给学生选择性的答案,让他们先从中思考,然后在回答。几秒钟的思考回答时间,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语言方面,还发现自己的措词也存在很大问题,逻辑性不强。这方面随着自己对课堂的熟悉,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第二,课堂重点突出不明显。

  教材上面一节课的知识量非常大,很想给学生面面俱到,但到头来总结课堂才发现,其实学生什么都没记住,像是看电影一般仅仅在头脑中过了一遍,没有值得他们引起重视的东西。后来经过多次和师傅陈老师讨教得知,新教材虽然给出的信息量很多,但新课标明确指出选取其中适合学生本身情况的知识进行重点赏析。这就说明教材中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交给学生的是赏析的方法,而不是教他们赏析每幅画。

  第三,课堂时间把握不够严谨。

  总的来说,还是自己安排时间的容错率太低。有的课堂学生反应强烈,很有积极性,就容易过多的去拓展,导致时间不够用。有的课堂中学生很困乏,不愿意听老师所讲,很多知识点讲到位就过了,没有去展开,甚至有时候受到学生的影响,本该深入的知识点,却始终讲不出该有的深度。陈老师也一直在强调,老师是课堂的导演,要把控整个课堂,训练老师用自己情绪去感染学生的积极性。这条尤为重要,必须深入学*,贯彻落实。

  第四,课堂管理不够严格。

  有的时候,看见学生实在很疲、很乏,抬着头都能闭眼打瞌睡,实在不忍心再去打搅他、吼他,以至于到后来班上纪律显得有些松散,有好几个同学开始开小差。我认为这是这学期下半期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我也找老师们请教过。首先,要端正自己的立场。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具备一项“师能”,然而课堂的管理就正好体现一个老师的师能。如果连课堂中起码的纪律都管理不好,谈何行课。其次,建立课堂的规矩。比如:学生觉得困乏,可以让他自愿起立站着听,

  如果不愿意站,那就不能睡觉。最后,让他们对美术课堂引起重视。并不是不高考的科目就是豆芽科,就可以想怎样就怎样。美术虽不高考,但它是培养我们审美情操,开拓眼界的必备课程,更是建立我们正确审美观,人生观最重要的课堂。

  本学期发现的问题还有很多,最突出的就是以上四点。我很庆幸自己第一学期就能发现这么多的问题,以便于我更快速的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再次感谢陈雪峰老师,对我耐心的指导,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栽培。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3

  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全体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

  艺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艺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课或休闲课。

  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艺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艺术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艺术课,尤其是美术教材缺少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实地考察参观应当另论。但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教学内容活而丰富,更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需求,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兴趣。

  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空缺。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纲鼓励教师灵活机动,但这当中还得有一个“约定”尺度和纲要,否则又容易走形成“专业”课了。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

  前几年,地理、生物课也非应试科目,教学景况和艺术课相差无几,但自从加盟理科综合考试科目起,成绩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师一下也摇身变成升学考试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了。艺术课呢,还是那样。更多时候只能服从教学需要,为主课让路,在主课与主课的磨合中客串“润滑剂”、点缀物。最终主课丰收了,艺术课也未能实现“丛中笑”的初衷。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4

  嗓音功能本身是每个人生来固有的,但是唱得动听的能力却主要是训练的结果。歌唱是通过用特殊的方法——多方法的语言来训练嗓音功能而获得的。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它们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是依靠声乐老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炼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挥他们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让他们歌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歌声,进行判断、评价、提示,再应用教学语言,引导他们逐步调节、校正发声机体,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好语言教好声乐课,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经验体会,这些经验也同样运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

  一、精炼准确性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训练获得的,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要精炼而又准确。老师的教学语言精而准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精而准才能体现教学的重点,精而准才能解决声音中的主要毛病,精而准才能对症下药,精而准才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理论理解透彻,如通常可以听到老师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后背紧、气息通、双肩落等。也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大讲特讲面面具到,有的则空谈声乐理论,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无重点,演唱中会感到无所适从。

  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你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过分强**师自我体验的提法,如:我是应用头腔共鸣唱的,就是把声音唱在头上,让头顶来歌唱等等的语言往往会让学生莫明其妙,弄不明白。精练准确的教学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中就能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客观敏锐的.听觉,它是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矗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它是教学实践而成的积累。也是声乐教学的关键。

  二、辩证统一性

  在声乐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训练的总目标,教师对这一总目标的教学要求,心中是有数的,但在具体的分阶段的教学中,不可能把未来的目标要求拿到现阶段来付诸实施,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技巧训练,音乐处理表现,音乐感受和创造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整体要求和局部训练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声乐教学主要是靠教师的听觉和辨力来指导学生的训练,听到了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就要拿出具体的办法去解决,声乐教师责任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对客观的耳朵,能听出自己演唱时的对与错,所以教师的分辨能力和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唱水*的,就声音的训练来讲,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的歌唱,这就要求声乐教师的思想方法是辨证的,听觉是*衡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比如在声音的训练中,当强调声的高位置时,同时要强调气息的低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气浅、喉紧,发出的声音效果尖、挤、卡、虚的现象,在提示气息下沉有深度时,同时要保持高的歌唱位置,反之就会破坏歌唱状态的*衡性和完“整性。在训练中让学生把喉咙打开时,又要提示学生把声音唱的集中;提示靠前唱时,又要注意声音的垂直性;提示歌唱发声中要有点感觉时,又要注意整体面的结合;提示笑肌上提时注意下腭向下松的感觉,真声位置假唱,假声位置真唱,闭口音开着唱,开口音关着唱,这一系列的训练方法、

  观点、语言无一不贯穿在辩证统一的规律之中。

  三、形象比喻性

  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教师讲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师采用形象的语言把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还常采用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方法,所谓感觉教学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用于歌唱和训练之中,通过这些感觉体会到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训练的效果。如: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双手提水的感觉去体会就不至于把气吸到胸上。当训练声音靠前唱时,教师会说“让你的声音先向后划圈再抛向前方”“让声音坐在气上滑出去”“唱高音时要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脚先向下蹬,身体再向上抛的感觉”“声音要始终向前滚动的唱,气才不会重”“声音的高位置像雨伞的伞蓬,气像伞的把”,“声音像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气息要像线轴始终在下面拖妆?“吸着唱”“喊着唱”“真的唱”“假的唱”“收着唱”“开着唱”“竖着唱”“圆着唱”“扁着唱”等等。在声乐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用单纯技术性的阐述,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去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去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教学语言起到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对声乐教学的语言研究探索,对促进声乐教学水*,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对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有意义。<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5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让学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我的教学,并能主动的参与。初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为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要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要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把完成美术作业看成一项艰巨任务。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学生中的一分子,和学生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和讨论,拉*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愉快的学*气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过程中的乐趣,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把他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体现出来。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在上《雕塑》一课,这课的重点是教雕塑的用途,材料,以及如何制作圆雕。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课堂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雕塑与外国雕塑”让学生参与,通过欣赏,分析说明不同时代的雕塑的不同之处,再比较得出结论。课堂上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他们对老师出示的一些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雕塑很感兴趣,学生的问题很多,有关心作者的,有关心年代的,甚至还有同学对它现在的处境很关心,课堂气氛很好。因此我觉得像这样的课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它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的兴趣。

  也是《写生素描》一课,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的关键,让学生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予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特别在美术课上可以采用导向的问题,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或者是教师讲故事创设情境氛围。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绘画进一步探究。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得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作品,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绘画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术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性的。

  如今多媒体课件的设置,也把音乐的感情色彩很好地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曲调、音色和音质、强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指导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积极作用。

  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也同样是一个常用但常新的教学手段。每个孩子都很有表演欲望,渴望展现自我。主动活泼的游戏能吸引孩子们自觉参与又能为孩子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每节美术课都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其实,教学资源可取源于教师本身,取源于教材,取源于学生已有的资源和学生的原有经验。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丰富美术课堂一个必备内容。美术是个直接的视觉刺激,教学内容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解说与感受,其教学内容比学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画来得更能打动人心。

  美术的教学资源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学校里。往往最贴*学生的资源就最能使学生接受和亲*,在身边的小事物中感受美丽,创造美丽,会使学生有更多惊奇的探索和发现。 美术课中,学*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学生的座位可采用四人围坐,教师可把先进的教学设备带进课堂,如用相机留住学生瞬间开心的表情。这样越来越多的小组合作形式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课堂上出现“热火朝天”的这样一个互动的场面,并且在其中也尝到了取长补短、各尽所长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也除了是一个美术教学内容以外的一个集体情感的培养。

  我认为在高效美术教学课堂中要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在课上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并实现高效的学生主体性实践及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是上好一节高效的美术课的中心也是关键。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品德,及生活*惯。美术课教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要用心去感悟,从基础、从学生的根本出发,让他们的身心技能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6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一)、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大多高中美术教师从高等院校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艺术概论等知识方面则显得比较薄弱,对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更显溃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画下一个园,就跑那一个圈;此外,由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比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自然就较多,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家熟知的“一言堂”,只注重教师的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尤其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二)、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从当前的教育大环境来看,高中的应试教育还是大方向,其根基无法动摇,社会对学校升学率的关注和评价,家长对教学效果、学科成绩的关注和评价,学生对教师能力、教学效果的关注和评价,无一例外的与高考搭上线。结果是,非高考内容的的高中美术学科,自然得不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反映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堂上,就是好学生总想利用该时间做其他学科的作业,学困生真的就成了“学困生”,——上课就犯困。

  纵观上述现状,我觉得,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利于教学的现状。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的场所,把课堂看做提高能力的领地,在实践中学*,在探索中发展,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从而,不拘一格的去丰富课堂教学,把每一节课看做是通向典范的起点。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点经验,拿出来晒晒,愿得到同仁的赐教。

  我在上《外国*现代雕塑》这一课时,尝试性的作了以下教学设计:

  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兴趣点一致的同学分到一组,这样可以分成相应的若干组。

  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鉴赏和讨论。

  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

  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

  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更广泛的鉴赏实践。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初,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学*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另外,在鉴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深厚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山水画中的意境和抒怀山河之美的情怀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三)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因此,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鉴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在画幅中间横斜出枝的一枝梅花,墨色点花,书法题诗。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鉴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鉴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让学生对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鉴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也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如在鉴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鉴赏一段爵士乐;在鉴赏*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鉴赏者对作品作出更准确的鉴赏和评价。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尚存的不良现象,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正确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勇于和善于挖掘学科中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因素,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强化学生对美术学科学*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鉴赏,使美术鉴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一段又一段美妙的时光。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7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在素描教学中,我只是单一强调基础知识,认为将知识系统而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便能听懂,也能画好,这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从学生的一次次画面效果中,从教学中一路走来,我感触颇深,学生怎样来学,教师怎样去教,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许许多多的问题也“变”成了我在素描教学上进步的阶梯。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教学中注重自主性与灵活性

  素描教学上,认为将铅笔削得尖尖,从6B一直画到6H,最后将画纸画得起毛,这才是主张素描的整体性。这样的学生培养出来将缺乏自然的理解力与想像力。试想历代大师的素描作品有哪张是面面俱到画出来的呢?又有哪一件不是非常优秀呢?每一幅杰作都渗透出大师的智慧与灵感。审视我们的素描教学不应该过于单一、机械,一张好的素描*作应具有以下的品质:较好的构图,流畅的线条,准确并较深入的形体结构,使人产生较强的直观感觉而非细节吸引,既准确生动地描绘出物象,同时又不千篇一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关于材料的应用我们不须死板地让学生先怎样,再怎样,一定要怎样,只须告诉学生“B”与“H”标志软硬铅的区别,及绘制产生的效果,由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绘画的内容及*惯去选择,放开手脚大胆捕捉和追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当选择临摹的范画时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己来决定,石膏头像的难易程度差不多就行,无论哪个角度,“万变不离其宗”,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自主性,这也是适度培养其“个性”的一个良好出发点。

  在高中素描教学进度上,由于该阶段要达到专业高考的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学完该内容,对于学生们来说,人头像相对来说时间短一些,似乎不易上手,但历年高考素描频率较高就属人头像,面对现实,试探在石膏头像开设中穿叉人头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有所接触,一来缓解画石膏头像的枯燥情绪,二来可以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8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1 、本课程探索性较强,探索研究版画的外延,以及版画语言形式。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讲授、作品赏析、艺术实践与艺术创作、艺术展览的相结合,形成了成熟的教学流程体系。

  2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积极了解当代艺术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勇于实践,强调学生创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3、 本课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带动教学,注重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在20××年全国普通高中美术模块教学研讨会上作为展示课,受到同行的充分肯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本课程的改进方向:

  存在不足:

  1、相关设备配置不够齐全,版画工作室未能配备版画机机器及丝网版画等相关设备,提供给学生的学*种类不够丰富,创作作品时可以选择的题材受到限制。

  2、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使教学与实践更多地融入地域文化的元素。

  关于黑白木刻

  任何艺术都是有局限的,没有完美的艺术,只有真诚的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真诚。黑白木刻从最早、最原始的形态,作为文学作品的附属品,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许许多多艺术家表达思想情感和艺术理念的理想方式,从丢勒、多雷到珂勒惠支、麦绥莱勒、肯特、瓦洛东、黑克尔、彼负施泰因以及蒙克、毕加索等等,都曾拿起过木刻刀。大师们的创作,为黑白木刻艺术语言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们的创作成为黑白木刻艺术画廊中的经典。他们中的有些人也许不能算作职业的版画家,但他们首先是艺术家。黑白木刻对于以艺术养心的人,是一时抒发性情、传达观念的又一种语言方式。就如小说家也有诗兴大发的时候,也会有逸情散文、小品或诗歌名作,作品甚或成为经典。黑白木刻是人类文化艺术资源的组成部分,伴随着人类文化前进的潮流同时完善和发展着自身语言。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思潮不断在影响着黑白木刻的形式与风格。为了黑白木刻艺术语言的突破与拓展,在当代艺术语境与文化大背景中,对黑白木刻艺术本质意义的思考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教学上,除了让学生掌握黑白木刻,还要知道种种知识,知道它的来源,知道它的艺术价值等,所以在每次上课,我都会跟学生讲讲关于黑白木刻的一些知识,以增加学生的见识,我觉得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帮助。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9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与反思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的掌握则比较薄弱,而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此外,由于高中美术欣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结果。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当前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由于非统考科目,高中美术欣赏课自然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的情况。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一般都为每班两周一课时,即隔周上课,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不拘一格的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如在学*《外国*现代雕塑》这一课时,教师作了以下的教学设计: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他们分成相应的若干组。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欣赏和讨论。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更广泛的欣赏实践。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的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在教学初期,教师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等,从而激发学生学*美术欣赏课的积极性。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三)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时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欣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即只有一支横斜在画幅中间的梅花,作者用墨色画梅,画中还有题诗等。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欣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欣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让学生对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欣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

  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如在欣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欣赏一段爵士乐;在欣赏*古代山水画时,一边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一边会使人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欣赏者对作品作出更准确的欣赏和评价。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欣赏课的不良现状,美术教师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善于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通用20篇(扩展3)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6篇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那真可以说明这位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强。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例如我在上《校园的春天》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找有关标志设计的资料,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并结合2008年*奥运会,展开学生们的兴趣被大大激发。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我总结了自己在上课时的一些优缺点。

  1、美术学*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画飞鸟》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知识基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做为教师的我,没有能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没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

  3、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4、在课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换,拉*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5、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受到较好的效果

  《春》是人美版八年级美术教材扉页的“欣赏评述”课。本课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体和表现手法,认识作品的形式美感,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根据本课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和心理特征,认真备课,上课。做到了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课堂情境精心设计。课后,我对这一课作了总结和归纳,找出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今后加以改进。

  一、以人文为切入点,用人文的知识,人文的态度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因此,欣赏《春》时,我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要把它放到它赖以产生的环境中进行,学生探究、了解意大利的地理状况,文艺复兴思潮,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风俗,以及波提切利的成长经历,用人文知识带动学生进一步解读《春》这件美术作品。同时,在人文知识的探究中,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认识美术对生活的特殊贡献,形成学生对待祖国优秀美术传统和世界多元文化的正确的人文态度、进而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集体式”讨论,通过“求异性”达到相互启发和学*的目的。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型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集体式”讨论,通过“求异性”达到相互启发和学*的目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其中讨论法是自主学*型教学的代表,学生在集体学*和讨论中,成为学*的主体。这节课提出的问题有:

  1、画面内容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2、题材是什么?

  3、画面上的人物象征和寓意是什么?波提切利采用了怎样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4、透过人物神态能体会出什么样的更深层的含义?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5、我们如何来欣赏一件美术作品呢?

  6、联系当今社会,你想说些什么?

  通过上述问题,把知识设计成学*情境,启动学生思维,学生主动探究与交流,在探讨和解决问题中发现知识,内化知识,构建知识,活化学*。同时也强化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在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及时对学生的讨论作出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学*成长的欢乐。以此唤起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感。进而促进学生发展。

  四、不足之处及改正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虽然绝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评述,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只作探究状,人云亦云,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对这一小部分同学要进一步给与关注,找出他们自身的闪光点,鼓励、肯定,充分在兴趣上做文章,激发他们学*美术的热情,争取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本节课采用了自主型的学*方式,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不够张弛有度。要适时做好引导,以控制好课堂节奏。

  3、教师自身也要加大学*力度,不断发展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4、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让他们也有基本的欣赏美术作品的常识,即使随即看到一幅作品,也有基本的正确的评论常识。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观念下,不仅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教师要用心为学生创设好的学*环境,透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美术学*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必须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使学生透过美术学*,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用心的注意、记忆和思维。”

  所以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等关系。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能够讨论下一堂课怎样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用心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善自己的教学。

  3、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潜力。

  4、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建立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取资料、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善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在美术备课中,应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多做一些预见性的教学设计,便于灵活应对不同学生的多种情况。在提出问题后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把问题用不同的'角度进行引导提问,也可作一定的提示和启发。启发学生广阔的思路,使学生充分发挥并且要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把握好上课的节奏和互动性,调节课堂气氛。

  课堂上,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还要以出其不意,妙趣横生的课堂形式来启迪学生心智,活跃课堂气氛。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介绍技巧方法,使学生在学*中顺利完成教学要求。课后多听课、多总结,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便更好地传授美术知识、培养美术技能,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初中美术课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教师要用心为学生创设好的学*环境,透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反思自己多年来的美术教学,感觉到自己在反思总结几方面:

  1、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等关系。

  2、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潜力。

  3、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4、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搞笑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潜力与想像潜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5、丰富多彩的教学和多种辅助媒体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就要注重教学形式的趣味性,教师应用各种生动搞笑的教学技术和辅助手段。

  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小游戏、小故事、谜语、音乐,这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能够很快抓住学生的眼球。在讲授美术知识时能够利用电影、电视、录像、范画等方式增强对象的感受潜力与想象潜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例如:有条件的地区还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美术教学,鼓励学生以此方式进行美术欣赏,获取美术知识等,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来设计制作生动的美术作品。

  6、在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创造美,而美也能够为生活增添情趣。

  我们务必把课堂教学和实际紧密联系,参与文化的创造和传承,丰富美术课教学资料,使学生能顺利地把学和用联系起来。教师在课前布置作业时,让学生透过网络、书本等多种渠道了解与所学课程相关的资料信息,让学生们在课上交流,了解*悠久的传统文化。

  在此基础上,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创作出生动且极富情趣而又个性鲜明的形象。今后,我会继续营造民主、简单、合谐的美术课堂氛围,运用开放的学*观念、学*方法和学*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天地。

  愿我们的学生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的实践潜力,在美术的海洋中发展自我、个性飞扬!我会继续营造民主、简单、合谐的美术课堂氛围,运用开放的学*观念、学*方法和学*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天地。愿我们的学生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的实践潜力,在美术的海洋中发展自我、个性飞扬!会继续营造民主、简单、合谐的美术课堂氛围,运用开放的学*观念、学*方法和学*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天地。

  愿我们的学生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的实践潜力,在美术的海洋中发展自我、个性飞扬!

  这周是美术教学的第十六周,七八年级正常授课。这周学生普遍的积极性不高,对课本的内容也不是很感兴趣,画画的兴趣降低。一提画画,就是一片唏嘘的声音,学生起哄。所以这周我对课程的进展进行了调整,七年级不按课本的要求进行新课程。

  七年级这周本来是进行第十二课《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的第二课时,进行文化衫的创作。但是学生静不下心来进行创作,课堂气氛不活跃。我打印了一些福娃的彩色图片给学生展示,学生的兴趣被提高。讲述了福娃的创作过程,让学生进行绘画。七年级的学生很容易被这些卡通的图案提高积极性。考虑到时间的安排,让学生每人挑三个进行绘画。作业效果还是不错的。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通用20篇(扩展4)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菁选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美术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代社会高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爆炸,信息激增,学校教育要日益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候,更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法国80年代就强调,教育若不重视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就等于剥夺了他们必须具备的某种重要因素。

  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也是人脑功能的最高表现。一个人创造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其大脑潜能的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教学,每时每日的教学,应是一种创造。有则发人深思的故事,说的是日本、美国、中国孩子画苹果的事。由于教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中国的孩子画苹果,则是由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标准苹果,规定出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日本的孩子画苹果,由教师擎苹果,让孩子观赏后作画;美国的孩子画苹果,教师提一蓝苹果,任小朋友拿一个画。结果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画得最像。这故事给我触动很大,我认为: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方法,应该向日本、美国的教师学*,给学生们创造条件,让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察、分析注射给学生,把学生变为机械的接受器。应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和创造。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真理。斋藤喜博说得好:“教学倘是真正创造性的,探究性的,那么它就会达到艺术般的高度,给人以艺术般的魅力”。

  目前,“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思想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从教材说,需要有包含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各种各样的要求;从教师说,需要有发现学生创造性的幼芽的机敏的感受性,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周围世界,在脑子中积累更多的表象,认识更多的事物,发现创造价值,不断进取。

  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认识兴趣

  兴趣是与大脑皮层中最大的兴奋中心产生联系的;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学*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兴趣,学*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训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是的,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总是心驰神往,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

  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我觉得: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备课和讲课时,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安排教学程序,从激发兴趣着手,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情绪。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兴趣作向导,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从常人的思维中思考、分析,以获得全新的创造。比如,在教五年级画《儿童的面部表情》时,为了创设情境,我首先请几位善于表演的学生上来分别演示喜、怒、哀、哭、愁,大家被他们逗人的脸部表情乐得开怀大笑,这时,我以启发学生作画思维入手,很快在黑板上画一个带哈哈大笑的卡通人脑袋,学生兴趣盎然,我趁机问:谁想上来学老师的样,也试画一个不同表情的'卡通头像。当我话音刚落,十几双手“唰”的举起,都想跃跃欲试,我很高兴地请他们到黑板上施展自己的才能。不一会儿,表情各异的卡通头像聚集在黑板上,太有趣了,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物表情,我特地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游戏,准备了五杯分别带有酸、甜、苦、辣、咸的水,请五位学生上来品尝,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说出他们属于那一种表情,为什么?学生讨论的很热烈,这时我让学生直接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出你认为最有趣的两位同学的表情。学生们兴趣勃发,很快投入作画,这不,画面中的神态各异,表情有趣的儿童头像,跃然在纸上,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欢乐认识兴趣的场所。为了使他们有新的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努力创设“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某一知识产生一种亟待解决的心情。例如,在一年级小班上撕纸《动物头像》一课,我开门见山问学生:“谁会做手影动物?你们都可以上来表演。” 好奇心驱使小朋友鼓起勇气上来试一试。这时,我打开投影仪。几位学生上来一试,手影动物头像的逼真化立刻引起其他小朋友极大的兴趣,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亲自试一试,我以七人为小组,分四批让小朋友们上来,用他们稚嫩的双手尽情表演,那一个个形象可笑的手影动物,配上欢快的音乐,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怎样让小朋友在手影表演中得到更好地启发,加以联想,我特地邀请一位小朋友配合老师完成撕纸动物的示范。我根据小朋友表演得手影动物,边撕、边讲撕纸画的要领和方法,学生很快掌握,小朋友们为自己获得新知识而高兴,进而诱发了他们的表现欲。老师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的不同属性进行“分化”,而且达到形成新知识的目的,激发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兴趣,从而唤起其强烈创造的动机

  对于中学的美术教育教学,作为老师我认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接受我,从而能够自然而然的接受我的教学,配合我的教学,并能主动的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来。老实说,中学学生他们已经形成较为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他们希望张扬自己的个性,表现自己的主张,也希望受到周围同学老师和父母的尊重。“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我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我总是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做到不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把完成美术作业看成一项艰巨任务。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我一直都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分子,和学生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和讨论,这样,不仅拉*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愉快的学*气氛,而且还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过程中的乐趣,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例如,在上《面具的设计制作》这一课中,刚开始学生们觉得完成面具难度太大,针对他们产生的畏难情绪,我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入手,与学生一起制定完成这些内容的计划,决定师生一起制作面具,学生听到老师要一起动手制作面具都显得特别兴奋。

  课前,我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基本的工作由他们独立来完成,我协助他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几乎所有学生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各小组都特别积极的向我征求设计和制作中的意见。对于课本主要内容面具的制作,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在纸上画了孙悟空,猪八戒的样子,并装上了橡皮筋,有的用几何图形画出了抽象的面具,更多的学生自己想象,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别有一番风味…课堂中,只见学生们一个个脸上带自己做的面具,高兴的手舞足蹈,个个都很高兴的样子,作为老师我也很是满足和幸福。学生们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很好的完成了原来觉得很难的作业,几乎整堂课都是在笑声和掌声中度过

  由于今年的美术教材是新改版的来的比较晚一些,开学第三周的星期五才见到新教材,姗姗来迟的.新教材导致了我前三周的备课反思为零,不过我利用这几周的课上时间学生让学生准备“在灿烂的阳光下”主题绘画比赛,再就是和学生互动讲一些画家的故事学生都很感兴趣到了下课时间还兴奋地讲比*时上课时还踊跃,也算没有虚度,在被点名后也算有一点心理安慰。

  课程变化很大,首先课程量大增,有以前的13、14节改为19节课其中有一节为选修课;其次本册内容注重了色彩基本知识的讲解。这对教师来说是个挑战,有些内容*似的课程要并在一起讲,不然会上不完课;色彩知识的讲解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讲起来可能会有些枯燥,但是这部分知识必须要学会而且要夯实。

  教师是干良心活的,像我们不考试的科目就更是如此了,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是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最低要求,努力扩大课堂的容量,打造高效课堂,好让我们的学生知道更多的美术知识。面对新的教材,我会更加努力,把课上好让学生更有兴趣学*美术。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期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用心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热情,又能帮忙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潜力。合理的评价能够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能够是多种的,能够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透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取性的推荐,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样做,教师用意见或推荐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持续着自信的学*态度。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学生能够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能够讨论如何改善等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用心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善自己的教学。

  本学期担任初二美术课教学,通过接触美术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我感触颇深。我渐渐认识到,在美术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上好美术课。

  一、注重学生学*美术课的兴趣培养,以成绩带动学*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各种辅助工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把被动学*变成主动学*,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的主体,这是美术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在美术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电视、多媒体教室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同时,培养兴趣也可以通过学生成绩来激发。在学*的过程中,成绩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成绩可以激发学生对某一门学科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成绩鼓励学生,从而引发他们的学*兴趣。

  二、多运用情景教学模式

  新课标的改革,新的教学理念也正在植入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它使得教学成为人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把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更新,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出状态把单一的.讲授改为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中,以大量的事实、图片、名人的作品等来慢慢引导学生,让学生心理上接受这一学科,进而体会到美术的实质。同时,也要拿身边同学对美术的热爱还有他们的作品来作为案例,让同学间形成一种比较,进而相互竞争,最终达到共赢。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体验快乐,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确实如此,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对每一天的工作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总是使自己陷入了被动之中,难免会让自己身心俱疲。细节决定成败,看一个学校的哪些老师取得了成功,主要在于该老师的细节抓的怎么样,而一日计划是最能体现这一点的。

  一日计划的制定,要明确什么事情是必须在当天完成的,哪些事情是可以适当延后时间完成的。排出具体的工作时间表,并保证让那些必须当天完成的工作要有充足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安排自己的日程时,找出相对完整的固定的'时间来。而对于不是必须要当天完成的工作,可以适当的分成几步来做,每天完成其中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从容一些。

  每天的工作计划并不是单独的一个个体,而是一个有机的连续的整体。今天要干什么,怎么干,这些想法的出处来自昨天,在总结好一天工作之后,未雨绸缪,设想好明天的工作安排,早上起床后形成计划,然后不折不扣的实行。在心里对每件事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果断的处理好各类事务。有突**况时要及时思考,做到最好。

  每日计划一定要坚持下去,而不能只是“一阵风”,雁过无声、风过无影这种状况应该坚决杜绝。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自己的美好计划有许多许多,然而真正实现的又有几个呢?原因就在于不能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哪怕计划的不够完美,也要坚持到底。让我们在工作的海洋上,以学*为帆,以育人为舵,以坚持为动力,以乐观为智慧,向着美好的未来奔去!

  担任美术教学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用心性很高,上课简单,课堂活跃,想怎样上就怎样上”。“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向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用心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持续课堂资料的新鲜感例。如在上第六课《和*鸽》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找跟和*、和*鸽相关的资料,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招贴画如:《和*之人》、《不这是胜利》等,并结合20xx年世界各国运动员参加中国奥运会,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展开教学。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的兴趣。

  初中美术课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教师要用心为学生创造好的学*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观念不仅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潜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对多年的美术教学进行反思,我发现自己有以下优缺点。

  1、美术学*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必须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透过美术学*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第四课《梅竹精神》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基础知识、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做为教师的我,没能很好地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潜力,知识延展的还不够,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的学*,让美术课成为他们学*知识的又一阵地。

  3、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故事,游戏和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他们对形象的感受,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4、在课堂上我注重主角互换,拉*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让他们感受到,上美术是一种享受,自己才是这节课的主角,让他们在那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5、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期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用心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对每位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在美术课上的*等和每个人的价值。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要更努力的做好以上几点。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好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对学生艺术的感受潜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更多地与基他学科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让学生在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宽松的氛围中感受。

  中学生课业任务重,课余时间有限,为此,我尽量让美术课的内容在课堂内完成。充分利用好一节课,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要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在初中一年级的《认识校园》一课中,我尝试带学生走出课室,面对校园实景写生,这样使学生绘画兴趣明显增加。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仅仅局限在书本上或技能训练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由于中学生对美术的认识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加之,美术与其他的学科在教学与学*上存在差异,因此,美术不仅需要进行系统的技巧学*,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审美能力上探索出一套方式方法,对此我做出以下尝试:

  一、美术课中的结合相关课外知识,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例如在《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一课中,这课的重点是欣赏。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北京奥运场馆,在同学们沉浸在奥运气氛的.同时介绍美术的种类如建筑、绘画等就特别适合表现奥运开幕式这种视觉的盛宴。接着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家知道奥运的由来吗?”带着奥林匹克神话传说的由来,引出有关美术在奥运开幕式的运用,特别介绍了的《击缶》。然后借着开幕式谈及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在进入美术的学*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的兴趣。

  二、实物写生,提高学生兴趣。

  例如在《校园风景》一课中,抓住写生一词给学生讲解构图与透视,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的关键,让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以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宿舍和操场,徒手画自己的校园。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校建筑中找出一些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建筑出来当范例并给学生做示范,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如陈翠华同学的描绘校园景物的作品就获得中山市首届动漫节的优秀奖)。

  三、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靠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但我觉得我在这方面是做得不够,如初二精品课程《版画初步之橡皮图章》课程中不仅需要掌握橡皮图章的制作技巧,还要注意在审美上引导学生。但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我在课堂上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制作技巧,在审美上的引导的时间不足。

  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学生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的教学随笔,谈及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再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和笔者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体会,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

  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

  (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为主的作品称之为“山水画”而不叫“风景画”,学生肯定会问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讲:一是从中国人的情感*惯去讲,在通常情况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国”的同意词或同义语,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画的画家经过拟人化加工处理了的作品,它是画家艺术修养的表现。而风景画属西画的称谓,它是写实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观表现。经过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山水画”不能叫作“风景画”。

  (2)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

  (4)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

  (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3)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法。

  练*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包括视觉观察练*、造型技法练*、工具材料之操作练*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

  (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而练*的作法。

  (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的时间。

  (3)教师对学生练*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四)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做到: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确的答案。

  (2)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还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

  (3)提问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应搞突然袭击,而且谈话的形式要活泼多样。

  (4)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有明确的表示,要鼓励他们敞开思路,大胆发言,错了也不宜过多批评。

  (五)参观法。

  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还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1)教师对参观的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对其参观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并有明确的目的。

  (2)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规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3)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认真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认真总结。

  上述教学方法具体怎么选择,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灵活选择运用;还可依据课型,有时仅用一种方法即可,而有时两种甚至三种联用。

  总之,中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决定了美术教学的原则,其特点和原则又确立了符合美术教学规律的方法,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只有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实事求是,遵循中学美术教学的原则,灵活机动地选择最佳之教学方法,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方能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中学课业不算轻,课余时间有限,所以我尽量让美术课内容当场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一年级的素描,连续着上该课,会使学生厌烦情绪增加,二年级的水彩画教学也同样如此,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美术与别的学科也有差异系统的技巧学*是必要的,但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曾作过以下尝试:

  一、美术的相关课外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如在上水彩画课时,这课的重点是教水彩画法。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西湖旧十景”和“西湖新十景”在同学们陶醉与西湖美景的同时介绍水彩画就特别适合表现西湖这种淡雅、雨雾朦胧的自然景象。接着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家知道西湖的由来吗?”带着西湖神话传说的由来,引出有关西湖的诗词,特别介绍了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然后借着苏东坡谈及一些课外知识“西湖特色菜——东坡肉和西湖醋鱼的由来”让学生在进入水彩画的学*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的兴趣。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通用20篇(扩展5)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菁选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美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学年度我担任了八年级八个班的美术教学工作。已经是第二次使用八年级湘教版教材了,对教材的内容已经有认识,但是要加工教材内容,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却比较有难度,在教学中我以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南。注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反思自己多年来的美术教学,感觉到自己在反思总结几方面:

  1.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等关系。

  2.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3.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4.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5.丰富多彩的教学和多种辅助媒体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就要注重教学形式的趣味性,教师应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技术和辅助手段。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小游戏、小故事、谜语、音乐,这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可以很快抓住学生的眼球。在讲授美术知识时可以利用电影、电视、录像、范画等方式增强对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例如: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美术教学,鼓励学生以此方式进行美术欣赏,获取美术知识等,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来设计制作生动的美术作品。

  6.在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创造美,而美也可以为生活增添情趣。我们必须把课堂教学和实际紧密联系,参与文化的创造和传承,丰富美术课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把学和用联系起来。教师在课前布置作业时,让学生通过网络、书本等多种渠道了解与所学课程相关的'内容信息,让学生们在课上交流,了解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创作出生动且极富情趣而又个性鲜明的形象。

  今后,我会继续营造民主、轻松、合谐的美术课堂氛围,运用开放的学*观念、学*方法和学*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天地。愿我们的学生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在美术的海洋中发展自我、个性飞扬!我会继续营造民主、轻松、合谐的美术课堂氛围,运用开放的学*观念、学*方法和学*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天地。愿我们的学生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在美术的海洋中发展自我、个性飞扬!会继续营造民主、轻松、合谐的美术课堂氛围,运用开放的学*观念、学*方法和学*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天地。愿我们的学生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在美术的海洋中发展自我、个性飞扬!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我校组建美术特长班是为了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尝试新的高中教育教学模式而建立的。学校办学二三年来,因学生文化、专业素质较好,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高中美术特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既要体现整体性、基础性、又要体现适应性、现实性、超前性,还要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特色”促“全面”,教师不但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艺术素养。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为宗旨,在课标的指引下以适应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不同的能力评价标准、真正地提高到素质教育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建立合乎规律性和合乎目的性的教**行机制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因此,我在课程教学设置安排上采取“全面推进、分类分层次教学”的运行机制,其主要设置如下:

  一:改善教学方式,保障教学目的的实施

  1)在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指引下,在高中教学中,美术教育要与社会与时代与周围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理解,从现实的角度思考艺术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科学性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学*活动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发展学生的感受能力、培养美育情趣,使艺术教育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拓展开来。

  2)通过基础教学发现兴趣,通过专修课教学培养特长,以课外活动辅导实现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和谐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改革中,不以应试教育为最终目的,美术欣赏课可用于课堂教学,利用讲座、录像观摩或通过到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参观学*的形式,也可以利用教师工作室制组织学生学*,并作为高中学生的选修课计入课时量,课程的开设则可以在多方面弥补现有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一些课题的开发和研究,通过因特网访问,使美术教育与人文学科与时代内容相融合。

  3)实施“合格加特长”的培养策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实行分类教学。坚定“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信念,允许学生某些方面落后,更鼓励学生某一方面冒尖带动和谐发展。

  二:实施目标教育,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按照1999年教育部高等艺术院校专业目录调整,在入学考试中强调“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的思路。在注重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相结合的前提下,结合美术专业的特点和招生入学考试方式的连贯性及相关要求,并总结*年来全国艺术院校美术专业招生入学试题的基本特点和总体要求,美术作品中的一切都是有定味的艺术性形式存在,而非既美的存在,我们为美术高中特长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制定了严格的教学计划:

  1)如何认识或看待美术为原则而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

  高中美术课程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技能技巧、而且包含更广泛的美术文化,使得美术教育所具有认识技能、情感创造等价值系统得以回复。教学设计在课堂实施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我根据学生的课堂学*状态和当前形式发展的需要灵活地改变教学设计与实施,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与发展规律,对学生采取分类教学,实现全面发展,避免“一刀切”的认识误区,客观地认识学生群体的现实水*及个体差异性,进行意向选修,分类编班,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潜能倾向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达到学生能接受、教师所期待的目标。

  2)以帮助学生如何试图用美术表达自己的理解、希望和梦想为原则而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并重视促进学生在美术文化表达过程中,对美术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感觉的陶冶,在针对具体的培养目标中,我制定了一个相对活跃的教学思路。

  a观察感觉能力;学生之间对一具体对象或事例进行表述,欣赏优秀作品时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老师的感觉强加给学生。例如:当你看到一个瓶子时你想到了什么?当你用线来进行排列组合的时候你当时的有什么想法,面对对象时,你采取什么样的表现形式等等。

  b分析理解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如:比例、结构、透视、明暗、虚实、色彩等规律性的和逻辑性进行理解分析。

  c理性表达能力;在对事物客观表象的观察理解的基础上,参入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表达。

  d个性表达能力;个性教育是学生个性心里品质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肯定学生不一样的观点,关注不一样的尝试,才能促进生成发展,教师如果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学生做的、想的都一样,就不可能有发展。

  e心理调适能力;高中学生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课程紧,压力大,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促进交流,学会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f自我评价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增强自我表达的意识,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评价他人美术学*的成果;通过以美术学*和各种艺术交流,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3)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与不同层次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同时让学生完成一定的课业量,以摸清学生的美术表现水*。对后进生实行个别辅导,做到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明确,双基与能力目标清楚,重视做好教学质量的反馈和课后的教学小结,加强基础教学,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4)通过研究型学*教学,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探究环境,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以此培养学生综合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人才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及终身发展的需要。

  5))培养学生感觉美术文化的能力和美术文化感觉能力的涵育,是有助于个体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我在对课改精神的理解上,不断强调学生要深入生活,多画,多记,多观察,在头脑中积累素材,*时对生活景物的观察积累如同观察社会同样重要,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现状,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如:开展艺术讲座,到美术馆,博物馆参观学*,外出写生,采取讲解、示范、逐一辅导、集中评价等方法,另外还采取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录像、投影、幻灯、电脑动画等多种媒体交替使用,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另外,培养学生勤于实践,让他们熟练掌握色彩,素描的结构、重组,写生创作的技能外,还要配合创作、设计、文字表达、欣赏等作一些辅助综合训练练*,重点培养学生的素质,在基本功、创造力和应变能力上下功夫。此外,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并通过教学设计的实施让学生不断的总结自己的得失,表达自己对绘画艺术的感受,学生获得了许多的收获与感悟,陶冶了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6)针对历年来美术高考课目及学生报考专业制定教学计划,并实施因材施教的法则,关注每一个成长中的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业倾向及经验判断进行个别调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和生成状态,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环境,以赢得学生的亲睐。

  7)做好学生的成长档案记录和追踪记录,课业考核;等级评定,逐层推进。它不以“分数”和“升学”为唯一目的,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水*,使考核的结果能成为推动教学发展的层次目标体系。

  《春》是人美版八年级美术教材扉页的“欣赏评述”课。本课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体和表现手法,认识作品的形式美感,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根据本课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和心理特征,认真备课,上课。做到了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课堂情境精心设计。课后,我对这一课作了总结和归纳,找出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今后加以改进。

  一、以人文为切入点,用人文的知识,人文的态度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因此,欣赏《春》时,我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要把它放到它赖以产生的`环境中进行,学生探究、了解意大利的地理状况,文艺复兴思潮,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风俗,以及波提切利的成长经历,用人文知识带动学生进一步解读《春》这件美术作品。同时,在人文知识的探究中,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认识美术对生活的特殊贡献,形成学生对待祖国优秀美术传统和世界多元文化的正确的人文态度、进而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集体式”讨论,通过“求异性”达到相互启发和学*的目的。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型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集体式”讨论,通过“求异性”达到相互启发和学*的目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其中讨论法是自主学*型教学的代表,学生在集体学*和讨论中,成为学*的主体。

  这节课提出的问题有:

  1、画面内容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2、题材是什么?

  3、画面上的人物象征和寓意是什么?波提切利采用了怎样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4、透过人物神态能体会出什么样的更深层的含义?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5、我们如何来欣赏一件美术作品呢?

  6、联系当今社会,你想说些什么?

  通过上述问题,把知识设计成学*情境,启动学生思维,学生主动探究与交流,在探讨和解决问题中发现知识,内化知识,构建知识,活化学*。同时也强化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在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及时对学生的讨论作出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学*成长的欢乐。以此唤起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感。进而促进学生发展。

  不足之处及改正措施:

  一、在教学过程中,虽然绝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评述,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只作探究状,人云亦云,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对这一小部分同学要进一步给与关注,找出他们自身的闪光点,鼓励、肯定,充分在兴趣上做文章,激发他们学*美术的热情,争取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本节课采用了自主型的学*方式,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不够张弛有度。要适时做好引导,以控制好课堂节奏。

  三、教师自身也要加大学*力度,不断发展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四、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让他们也有基本的欣赏美术作品的常识,即使随即看到一幅作品,也有基本的正确的评论常识。

  本人在本校从事初中美术教学*两年,担任初20xx级10个班的美术教学工作,从七年级到八年级,学生来自全县各地,大多来自乡下的农村学校,在小学学段,虽然开设了美术课堂,但是真正一直按照教学大纲开设的学校几乎没有,而且大多学校没有专人的美术教师,几乎都是其他科任老师兼任,课堂也被主要科任老师占课,所以面对的学生是基础参差不齐,我开设的教学工作几乎从最基础的开始。

  一:兴趣的培养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当初我第一次走进课堂,面对每一个班的学生都要问:什么是美术?而能够回答的学生几乎没有,大多的学生都是认为,美术就是画画,美术课就画画课,回答单一,脑中没有概念,其实美术课堂包含了所有的美术种类,我就会花上3节课左右对学生进行欣赏讲解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让其知道美术不仅仅只是画画。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x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在自己作业时,尽量将画面美化,如初一中国画《鸟语花香》要掌握中国画的特性画出不错的中国画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课前我把这次中国画的教学分成几块:

  一、荷花。二、梅花。三、竹子。四、鸟。

  按照顺序每节课在黑板上展示范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其技法的运用。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临摹学*来学*中国画的技法。通过以上的学*最后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完成一张创作画,学以致用

  三: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

  特别利用多媒体教学,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电影录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通过电影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四: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多表扬多肯定学生作品,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一个优秀的老师都是经验特丰富的老师,都是在用心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每一节好的课堂都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准备,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是为了让自己以后的课堂更精彩。

  本周是美术正式开课的第一周,美术课本也是刚刚同步。七年级更换了教材,内容更为整合,信息量加大,知识点难点也同步增多。本周七年级进行了首页的鉴赏课《敦煌莫高窟》。本课为自学课程,考虑学生基础美术知识薄弱而进行了课堂讲授。对于莫高窟与佛教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日常生活中的接触也过少。加强学生对于莫高窟的整体意识,认识到其辉煌的艺术成就与历史考古价值。学*欣赏壁画于彩塑,对于石窟艺术也进行了简单的了解。这节课信息量巨大,但是感觉学生的'获益较少。有部分学生对此提不起兴趣,不乐于去研究。加强艺术氛围的熏陶。八年级鉴赏课《春》,本课较为生动,学生学*氛围浓厚。对于画中人物故事情节的了解积极,乐于研究发现。拓展学生思路,对于作者的代表作进行加强记忆。九年级进行鉴赏课是罗丹的《加莱义民》,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对于人物动态的创作,了解作者的用意。让学生记忆作者与其代表作品,对于雕塑有一个初步认识。让学生对一件雕塑作品进行解析,还是比较困难。

  整体而言,学生的学*兴趣还是十分浓厚的。但是对于一些理论的知识,略为枯燥的知识点记忆还是有一些排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知识学*更为有意义。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美术学*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美术学*,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等关系。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5。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比如:学*卡通的设计,我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卡通片《西游记》《米老鼠和唐老鸭》的片断,让大家了解两位画家的画风的不同,用笔的不同,内容针对的读者的不同。这比光说要有效果的多。

  6、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素描基础教学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是解决造型和结构,如果这个主要问题解决不好,那么在以后的学*中将会举步艰难,遇到几乎是难以克服的困难,而这恰恰又是在教学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素描教育的规律去研究、掌握它,在工作中正确地运用它。在具体教学中,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归纳为:线条、形体、结构、明暗、空间、质感、效果。

  (一)线条在线条讲解中理解色交界线、面交界线、外边线、轮廓线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用线条造型。比如用线条来画物体,首先对物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可以用线条结成网和结成面的方法来表示物体体面结构的转折关系。当一个面转到一定程度,那个面就成为一条线,也就是线条可以表现体面关系。用一根线表示出其面的关系就应该在这根线的头尾用心刻画,同时注意线条的穿插关系和线条的轻重变化。

  (二)形体就是物体的轮廓线。掌握形与形的比例、体块与转折细节等。掌握形的比例的几种基本校正法:A、垂直线与水*线的校正法。B、斜线校正法。C、点的校正法。D、对比校正法等。把各种形体分解归纳成几种比较简单的几何形体

  (三)结构即物体的骨架,物体的结构也可理解成物体的构造。利用线条的`穿插、轻重去表现形体、前后、虚实。用水*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以及曲线等分析手段来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关系。

  (四)明暗物体受光以后出现的明暗关系,要掌握明暗的形成、明暗五调子、明暗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等。要求学生在作画时,在涂明暗调子的过程中始终树立形体结构的观念。

  (五)空间静物素描就是要求学生绘画时在一维空间的纸面上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让学生理解实空间和虚空间,注意物体边缘线的处理,物体投影的处理,注意从明到暗或从暗到明的转折处,此处是关键点,起到表现体积和空间的作用。空间的一般表现法:前实后虚,主实次虚,互相衬托。

  (六)质感即是物体的质感。不同的物体质感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坚硬,有的松软,利用作画不同的表现方法塑造出物体的这些特性。例如:石膏坚硬、光、亮、白,受光面和背光面对比大。又如苹果光滑,高光强,表面细腻等。另外,在每月月底,我基本给学生进行一次静物素描的默写考试,*时要求学生坚持画静物速写,训练快速抓性能力。同时使学生从相对枯燥的基础训练中获得一点乐趣和培养艺术的敏感性。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素描能力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差异很大,我的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期望各位能给予指正。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其实是他们不了解,教改后的美术课被定为文化课,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美术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方面的技能,同时具备渊博的知识,以便于学科渗透,还要对电脑绘画技能的学*,才能胜任。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面对乡村初中,学生轻美术思想观念决定了学生的学*态度,如何改变呢?我只讲美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用自己对美术的热爱来感化学生,让学生明确学*美术的目的。对于美术教育,因乡村初中不太重视,设备简陋,美术教材是循环教材,学生没法人手一册,上完课教师就要收教材,学生没有教材,是不可改变的现实。我在一次次问自己,这样的美术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可能吗?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只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上传网上,让有条件的教师使用,也算是对美术教育的热爱吧。直面现实,只能用语言去描述学生陌生的艺术世界,难道这样就能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我不得而知。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1美术学*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敦煌莫高窟》一课时,从藏经洞之谜,敦煌壁画、彩塑欣赏。只能用语言描述,尽可能做到绘声绘色,让学生像听故事一样,但愿学生能有所感悟。能了解敦煌文化,了解创造过程,也许能通过书中几幅画面打动学生的心。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乡村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用生动的`语言架起桥梁。

  2、要重视美术教育,美术教师不管学校重不重视,首先要自己重视,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去慢慢改变,让学生或者下一代,能拥有良好的艺术教育而努力,要重视教学手段,不断学*为乡村美术多媒体的的到来,做好知识储备,教学中可用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3、在课堂,注重角色互换,拉*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不是任务,是一种享受,如同欣赏梵阿玲上奏出的名曲。

  4、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为我成为一名出色合格的美术教师打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都是我们的责任。

  由于今年的美术教材是新改版的来的比较晚一些,开学第三周的星期五才见到新教材,姗姗来迟的新教材导致了我前三周的备课反思为零,不过我利用这几周的课上时间学生让学生准备“在灿烂的阳光下”主题绘画比赛,再就是和学生互动讲一些画家的故事学生都很感兴趣到了下课时间还兴奋地讲比*时上课时还踊跃,也算没有虚度,在被点名后也算有一点心理安慰。

  课程变化很大,首先课程量大增,有以前的13、14节改为19节课其中有一节为选修课;其次本册内容注重了色彩基本知识的讲解。这对教师来说是个挑战,有些内容*似的课程要并在一起讲,不然会上不完课;色彩知识的讲解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讲起来可能会有些枯燥,但是这部分知识必须要学会而且要夯实。

  教师是干良心活的,像我们不考试的`科目就更是如此了,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是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最低要求,努力扩大课堂的容量,打造高效课堂,好让我们的学生知道更多的美术知识。面对新的教材,我会更加努力,把课上好让学生更有兴趣学*美术。

  1、教师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教师首先要对作品有一个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另外在欣赏的方法手段、教具的使用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教师也要心中有数。

  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佳。

  2、欣赏时要有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肖像画,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学*领会,《雪中猎人》、《蒙娜丽莎》等,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

  3、欣赏的内容不可过深,超出了学生欣赏能力的东西,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如某一点某一处的用色、线条、构图、明暗等。

  4、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避免教师空洞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干巴巴听的现象。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5、欣赏的时间不可过长,内容过多过滥,学生会厌倦,教师可以把欣赏教学穿插于*时教学之中,使欣赏与传授技能相结合。

  6、欣赏后要有检查和总结。可以采用提问、谈话及笔试的方法来进行。使之达到复*巩固减少学生遗忘的作用

  这周是美术教学的第十六周,七八年级正常授课。这周学生普遍的积极性不高,对课本的内容也不是很感兴趣,画画的兴趣降低。一提画画,就是一片唏嘘的声音,学生起哄。所以这周我对课程的进展进行了调整,七年级不按课本的要求进行新课程。

  七年级这周本来是进行第十二课《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的.第二课时,进行文化衫的创作。但是学生静不下心来进行创作,课堂气氛不活跃。我打印了一些福娃的彩色图片给学生展示,学生的兴趣被提高。讲述了福娃的创作过程,让学生进行绘画。七年级的学生很容易被这些卡通的图案提高积极性。考虑到时间的安排,让学生每人挑三个进行绘画。作业效果还是不错的。

  八年级进行的第十课《体育题材美术作品与纪念品》,福娃图片本来是为八年级学生准备的。学生的自主创作思路是很不错的,但是动手能力有些欠缺,手跟不上脑。很多想法是很不错的,但是作品效果差强人意,而且绘画的同时容易产生惰性,学生想着的是如何快速画完,而不是怎样画好。这节课让学生统一绘画福娃,不少于三个。统一绘画,有图片借鉴,作品效果可以统一进行展示,让学生自己对比,评价。获得的绘画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1.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学生就不会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不会把完成美术作业看成一项艰巨任务,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2.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一定要相信、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应该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分子,和学生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和讨论,拉*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愉快的学*气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过程中的乐趣,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把他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体现出来。

  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好“独立”与“合作”。独立精神和合作精神都是良好的人际品质,独立思考是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应注意既要“独立”,又要“合作”,当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时就没有合作的必要了。

  4.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作业。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学生的心血,作为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不能只注重作品本身的水*及质量,要用发展的方式评价学生,这样会让他们精益求精,做的更加完美。

  在校园里开展对剪纸艺术的学*,这是美术课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宽,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同学们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保护并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期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用心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热情,又能帮忙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潜力。合理的评价能够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能够是多种的,能够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透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取性的推荐,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样做,教师用意见或推荐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持续着自信的学*态度。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学生能够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能够讨论如何改善等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用心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善自己的教学。

  我从事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已有十年,一直使用的是人教版美术教材,经历了课改前后的教学变化,现就个人的一点感受与大家共享。

  一 课程的变化

  课改前的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块面比较清晰,老师的教学目的很明确,只要在一节课内将知识点告诉学生,然后教给学生依此方法操作就行。它忽视了学生内在美术素养的提升,淡化了学生思维的开发。

  实施新课改以来,自我感觉整个美术教材的体系从小学到中学成为一体,在层面上注重了学生,给老师的教留下了很大空间,使得教材活了起来。它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以学生素质的提高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落脚点,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便于学生自主选择,但是它又不失美术文化传统,能够与时俱进。

  二 教学的变化

  课改后的教材只是一个蓝本,在驾驭和处理上灵活机动,便于教师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调整,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美术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和拓展,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都可以尽可能地拓展资料或是补充相关资料。从这一角度出发来看,课改后的教师教学更需要课前做大量的工作,当然,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了。*两年,结合人教版的教材,我根据农村学生学*的实际情况,在七年级,加进了两节简笔画,便重了美术字和板报设计,以及速写的练*,另外还特意重视了作品欣赏,其目的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入手,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

  三 困惑点

  1 每周每班一节美术课四十五分钟,且要求当堂完成作业任务,教学时间少了一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