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10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1

  “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在前面的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本结构和规律,学生对于在情境中发现获得口诀已经不再期待。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于,熟练的进行9的乘法计算以及熟练的运用。

  首先,我由“剪灯笼”活动引入了今天的情景主题图,并且根据主题图让学生逐个的引出9×1,9×2,9×3的算式与乘法口诀,并且与孩子们一起分析乘法每个部分表示的意义,总结出表格的规律。

  接着,我让孩子们自己小组合作,探索接下来的几句9的乘法口诀,并在书上填写完整。然后请孩子们对于他们的合作成果进行汇报和总结。当9的所有口诀都已汇报出来后,为了加深孩子们的记忆,我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进行朗读,加深他们的记忆。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加深孩子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并且在练*中,培养他们分析题意的能力。

  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始重激趣。

  通过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情景图,激发孩子们对于本节课,本例题情景图的兴趣。

  2、课中重引导。

  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体验中主动参与学*,自主学*新知识,注重规律方法的概括总结。引导孩子们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对乘法各部分表示的含义的认识。引导孩子们学会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并且正确的运用乘法和口诀。教师不仅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点拨,更要在学*方式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使学生提高进一步学*的本领。

  3、课间重交流。

  教师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品尝到合作创新的乐趣。由此产生的互动效应,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参与合作的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和教学效率。

  4、课尾重拓展。

  课尾通过“对口令”游戏,并领读口诀的小活动,加深孩子们对于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此活动在原有的计算上加大了一定的难度,也变换了一下练*的形式,使得孩子们颇感兴趣。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2

  今天教学了《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这一课时,从一开始的信息窗引入,我感觉学生还不了解标本是什么,干什么用的,所以就先与学生了解了一下。认识了标本学生学*的兴趣很高,解决第一个红点的问题:42朵红花能做几件标本?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第二个绿点的问题:56片黄叶可以做几件标本?在我巡视时,竟没有同学写错算式,但是在求商时,仍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在几秒内搜索到合适的口诀,我引导他们从一八得八开始背八的口诀,慢慢的求商。这个方法如果多用几次,学生一定会加快速度,因此在下一节的练*中要多让学生说一说求商用到的'口诀。

  再提出问题时,学生能够顺利的提出:72片绿叶能做几件标本?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能够自己从九的口诀里面搜索,很快求出了商。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接受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因此我在这节课里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也教给了学生求商的方法,相信学生在不断地运用口诀中,会加快计算的速度,进而达到熟练口算的目标。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3

  创设一个富有童话色彩,轻松活跃的数学课堂,一直以来都是我 们追求,总想让学生在高高兴兴的活动中将数学知识掌握,在有计划 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用我的真诚赞 美与激励语言推动学生不断前进,爱上数学课,喜欢数学老师。体验 数学科的无穷魅力。 在这堂课中, 以上的思想还是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也是新课改的要 求。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明天,会飞来几只小鸟呢?长颈鹿又 该如何给小鸟安排房间呢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 使学生不仅 学得有趣,学得主动,而且学生也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自己提 出问题师生互动解决。当学生提出飞来了 63 只小鸟,每间房 子住 6 人,需要几间房子?的问题时,在计算时出现了难题,63 除以 6 等于多少呢?我不急于解决,而是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 生去思考、去讨论,而后,学生想出了用估算的办法来解决,60 除 以 6 等于 10,还有 3 只小鸟也要安排 1 间房子,所以要 11 间房子。 根据低年级学生学*数学煌年龄和心理特点,在巩固练*阶段, 我创设小组比赛的.情境,调动学生练*的积极性。学生在积极的气氛 中达到了较好的练*效果。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4

  这一节课的内容由于有了原来的教学做铺垫所以在知识目标上难度不算太高,本课设计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生自己去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求出商所用的口诀。利用生活资源,对其中有效信息的选择和提取,以解决生活中问题来继续探索新的知识,避免了知识的重复枯燥,让孩子们学得有兴趣,同时发展了自己学*的能力。本课利用生活情境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支的.教学理念。

  教学情境的创设符合童心,给不同的孩子创造了不同层次的学*,有独立思考,有同桌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很快算出除法的方法:商想乘算除,锻炼了能力,学会了学*。

  整节课的教学都围绕着欢乐节日来展开教学活动的,在学生熟悉和喜欢的情境中更容易开展我们的教学.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经历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5

“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主要使学生知道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比较熟练地求积。教学的重点是编制并熟记9的乘法口诀。本节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学生对于口诀学*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并且有了一定的推导口诀的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小组合作,推导口诀。

要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就要为他们的学*创造条件,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了让学生自编口诀这一教学环节。我提供了一些小木块,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后自编口诀。同时,又不局限一种推导方法,允许学可以想其他更多的方法来编口诀。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在合作与交流中,使他们提高学*的主体意识,学会学*的方法。为了便于学生自编口诀,在推导口诀之前,我设计了“如何记起四七二十八这句口诀”和“在自制卡片上9个9个地加,从1加到81”两个环节,为学生推导口诀作好铺垫。

(2)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由于9的乘法口诀有其特殊规律,因此,创设情景,放手让学生找规律,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规律的教学思考方法,有利于提高数学能力。从这个教学案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教师要从以前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出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他们一起学*、探讨,不要急于事成,把现成的结论事先告诉学生,要在自己发现学*中所得到的结论记起来也更加容易。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吃透教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策略,不断给自己充点电,使自己不至于被高度发展的社会所淘汰。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学生觉得教师是他们真正的合作者和朋友。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6

  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了乘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形成乘法基本计算能力的基础上教学的。

  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学生是第一次遇到,因此在设计时大体分了三个环节:第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调动学*兴趣,调节课堂气氛。第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从学生熟悉的手出发,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使口诀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的认知规律。第三,快乐练*,深化巩固。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自编口诀的基础上汇报口诀,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又通过分析口诀来记忆口诀。在巩固练*中,*题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使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中,我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小小庆祝会”的故事情境中,体验“北京申奥成功”的喜悦,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发现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第二,注重学*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如在教学环节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中,不是直接呈现“9的乘法口诀”,而是创设了问题情境“一共有多少面会徽”,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主动地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实施解决问题策略中,体会编制口诀的重要性。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设计了一系列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数、算算、编编、理理、说说的过程中,发现编制口诀的方法,经历了有条理的数学思考的过程。

  第三,注重情感的交流和体验。时时以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借师生间的愉悦合作、情感交流来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了,动起来了,自己去回顾、体验、发现、构建,在有效的研究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体会到合作探究、构建新知的乐趣。此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个人探究、小组研讨、合作交流,力求学生的数学学*和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以及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注重多样练*的设计。为了巩固新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口诀的优越性,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练*。在基础性练*中设计了“填口诀”“计算”等练*;生活性练*中设计了“算衣服扣子”“算矿泉水”等练*。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体验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同时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中虽然注重了情感的陶冶和*惯的培养,可是仍显得不够,尤其是在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充分发挥合作学*效能方面有所欠缺。今后,在诸多不足之处还需下大力气,不断研究实践,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创新性教学。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7

  1、学生在自主编制口诀的过程中体会口诀的来源。由于学生已经有了2—8的乘法口诀编制的经验,我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借助龙舟赛、袋鼠跳格图这一载体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制口诀,亲历口诀产生的过程。从课堂上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表述的也很清楚。原因是课堂上我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的奥秘,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给与了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汇报、探索、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让探索规律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由于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9的乘法口诀中隐藏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帮助学生记忆口诀。让学生的发现显示出应有的价值,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例如:让学生用探索得到的积的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9这一规律,怎样才能快速地判断7×9=62。这节课,我没有偏重规律发现的多少,而是注重规律本身含义的有效解释与新旧知识间的沟通。这样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更深。

  3、游戏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不但拉*了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到前面背口诀,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手指记忆法将学生的手脑并用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学*氛围中记忆了口诀。

  4、注重多样练*的设计。在巩固练*中,*题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使9的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体验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同时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的教学中,还有不足之处。例如:让学生观察龙舟图获得数学信息时,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数一数每条龙舟上的人数。课堂上,我没有关注每一位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每次讲课都有很大的收获,有收获就会有进步,这些收获都将成为我教学生涯中的一笔财富。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8

  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中,我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展示西游记的图片,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其中一句乘法口诀九九八十一是9的乘法口诀直接引入课题。在结合龙舟情境图的展示,找数学信息,写乘法算式,编写乘法口诀,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发现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本节课我注重学*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如在教学环节找一找乘法算式的积有什么规律和特点,积的十位数和个位数加起来都是9,口诀的'积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有交换的现象,如18和81,27和72,36和63,45和54,还有积是9,比10少1,积是18,比20少2……这些特点都是不同于其他乘法口诀的地方。这些积的特点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快记忆乘法口诀。之后介绍其实还借助双手帮助记忆口诀,联想法,如七七四十九天,不管三七二十一,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孙悟空有七十二变。这些记忆方法的介绍重在让学生能够快速记住这些乘法口诀。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设计了一系列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数、算算、编编、理理、说说的过程中,发现编制口诀的方法,记忆口诀的方法,经历了有条理的数学思考的过程。

  教学中虽然注重了情感的陶冶和*惯的培养,可是仍显得不够,尤其是在教学语言表达、环节过渡衔接方面等等,都还存在很多欠缺的地方,仍需思考提高。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9

  “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在前面的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本结构和规律,学生对于在情境中发现获得口诀已经不再期待。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于,熟练的进行9的乘法计算以及熟练的运用。

  首先,我由“剪灯笼”活动引入了今天的情景主题图,并且根据主题图让学生逐个的引出9×1,9×2,9×3的算式与乘法口诀,并且与孩子们一起分析乘法每个部分表示的意义,总结出表格的规律。

  接着,我让孩子们自己小组合作,探索接下来的几句9的乘法口诀,并在书上填写完整。然后请孩子们对于他们的合作成果进行汇报和总结。当9的所有口诀都已汇报出来后,为了加深孩子们的记忆,我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进行朗读,加深他们的记忆。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加深孩子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并且在练*中,培养他们分析题意的能力。

  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始重激趣。

  通过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情景图,激发孩子们对于本节课,本例题情景图的兴趣。

  2、课中重引导。

  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体验中主动参与学*,自主学*新知识,注重规律方法的概括总结。引导孩子们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对乘法各部分表示的含义的认识。引导孩子们学会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并且正确的运用乘法和口诀。教师不仅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点拨,更要在学*方式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使学生提高进一步学*的本领。

  3、课间重交流。

  教师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品尝到合作创新的乐趣。由此产生的互动效应,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参与合作的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和教学效率。

  4、课尾重拓展。

  课尾通过“对口令”游戏,并领读口诀的小活动,加深孩子们对于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此活动在原有的计算上加大了一定的难度,也变换了一下练*的形式,使得孩子们颇感兴趣。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10

  今天学*的内容是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这部分内容的学*是完全建立在1~8的 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的,所以教材安排9的乘法口诀和求商一起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学的比较轻松,课堂中大部分的时间学生都是自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体会最深的是我们教师要注重后进生的情感教学,激发他们的学*积极性。教师要关注后进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使后进生全面和谐地发展。造成学困生情感因素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一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对所学内容感到厌倦,产生学*困难;二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使得一些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感到学*困难;三是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的偏颇,只重视优秀生,而冷落学困生,甚至讽刺、挖苦学困生,导致后进生对数学学*抱有消极情绪,造成进一步的学*困难。由此可见,我们在数学中,确实要去除消极情感因素,发展积极情感因素,以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优化教学效果。

  后进生在心理上需要教师的关注、理解、信任和帮助。课堂上教师的目光要多投向学困生,目光中充满信任和希望;课后多找学困生谈心,以*等的态度和学困生交流,从后进生的实际需要寻找解决困难的途径;增进师生情谊,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点燃其心智的火花,给学困生以勇气和力量。例如,我班学生何云帆,他的数学成绩以前一般,我经常鼓励他,只要你在学*上下功夫,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很大提高。我的表扬使他感到意外和惊喜,从那以后,他对数学开始感兴趣。上课也认真多了,数学成绩一直上升。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阅读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1)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6篇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

  我针对所执教的《9的乘法口诀》一课,通过备课和上课的前后比较,反思如下:

  1、在新课导入方面:我选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动画片《西游记》引入课题,是因为这样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并渗透德育教育。

  2、在上课效果方面: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的奥秘,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中,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活跃,学*氛围高涨,自己能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做到了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

  3、在教法学法方面:本节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虽然教学方法与前面大致相同,但由于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找规律,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和探究活动,通过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数学思考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推理和概括的数学能力。

  4、在评价体系方面:本节课我针对学生在学*活动中的表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了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激励的`语言:“你真善于观察!”、“你的发现与众不同!”、“你具有科学家一样的智慧!”;鼓励的掌声:“小朋友,小朋友,你真棒!”、“向你学*,为你骄傲!”;耀眼的星星:根据学生的表现,为学生颁发智慧星、合作星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树立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5、存在的不足:在教学智慧星主题图的时候,让学生用加法计算出相同加数的和也就是几个9相加的和时,发现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些慢,还有出错现象,可见学生的加法计算能力退步了,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温*。另外,在学生的发言中,我总是希望学生的表现能像我课前预设的那样完美,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一要求过于高了,课前“备学生”这一环节我对学生年龄特征和存在的差异考虑还不够周全,在今后的备课中还需努力。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乘法口诀已经很熟悉了,他们的学*兴趣已经远远没有那么浓厚;而有的孩子没有提前学*,关于9的乘法口诀,数比较大,所以教学难度增大了,这就要求老师,特别要注意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有注意知识点的落实。

  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我用了孩子们熟悉的民间歌谣《数九歌》作为导入,引出课题——9的乘法口诀。知识点的讲解,用的也是“数九歌”,具有趣味性,吸引了他们的眼球。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仿照之前学的8的乘法口诀自己编制9的乘法口诀,并且探索口诀的规律,交流记忆口诀的方法,然后背诵口诀。练*采用了一些游戏,孩子们大都很积极。关于9的乘法口诀口诀的背诵,引导学生找到用手指帮助记忆的诀窍。

  这堂课下来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首先,知识点不够突出。其次,对于口诀的背诵方面做的不够扎实,课堂上应该让更多的小朋友背诵,尤其是*时不太自觉的小朋友,这样就可以减少课后补差的负担。再者,就算是数学,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第四,在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应该适当的在黑板上板书,比如学生总是把四九三十六写成四九三十二,跟8的口诀发生混淆。最后,作为一名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多多的学*、思考。

  我的课堂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我相信只要肯锲而不舍的努力探索,每堂课都给自己找缺点和优点,优点保持,缺点改进,久而久之,一定可以有新的突破。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3

  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了乘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形成乘法基本计算能力的基础上教学的。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已经有了1-8的口诀的理解和编制经验,许多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本节课我总结如下:

  第一,情境创设方面,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中,我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端午节划龙舟”的比赛情境中,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发现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利用主题图,先让学生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通过提问激起学生学*兴趣,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第二,渗透数学思想方面。本节课通过归纳,比较,变换,转化等数学方法,明确目标,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形成。比如在“自护合作,探究意义”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对口诀的形成和意义的了解,引导学生归纳9的乘法口诀。在“探究规律”中,渗透比较的思想方法,观察9的乘法算式,比较算式发现规律,如相邻的每两个算式积都相差9;积的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为9;除第一句外,其他上下两句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反??,并利用规律方便记忆口诀。而在“练*”中,让学生在规律的寻找中,得到启发,每个算式的积差9,在计算9×3=9×4—9、9×6=9×5+9时,感受到转化思想的魅力。设计了一系列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数、算算、编编、理理、说说的过程中,发现编制口诀的方法,经历了有条理的数学思考的过程。

  第三,增加学生学*积极性方面:我注重情感的交流和体验。时时以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借师生间的愉悦合作、情感交流来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了,动起来了,自己去回顾、体验、发现、构建,在有效的研究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体会到合作探究、构建新知的乐趣。此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个人探究、小组研讨、合作交流,力求学生的数学学*和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以及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评价体系方面:本节课我针对学生在学*活动中的表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了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激励的语言:“你真善于观察!”、“你的发现与众不同!”、“你具有科学家一样的智慧!”;鼓励的掌声: “向你学*,为你骄傲!”;根据学生的表现,多表扬,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树立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上课的

  时候,我尽量把音量放到最大,充满激情,多运用肢体语言,有时还附带一些幽默的课堂语言和与课上有所联系的课外知识,这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动力。例如,在最后的总结中,我通过讲故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又拜师学艺,学会了八九七十二变,取经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妖怪打不过,三十六计,走为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通过故事中所涵盖的乘法口诀,在故事中使学生记忆深刻,在学到知识点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总得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第四,注重多样练*的设计。为了巩固新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口诀的优越性,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练*。在基础性练中设计了“填口诀”“计算”等练*;生活性练*中设计了计算多少天到达旅行地点等练*。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体验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同时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数学学*的重要方式。开展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体验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单纯的口诀背诵不是本课教学的根本目的,真正目的而是让学生经历口诀的探索、验证、推理的过程,进而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因此,我在出示口诀后,采用一系列自主的探究活动,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创作和想象的的空间。再通过比较深入挖掘口诀的规律和特点,以求更好的掌握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了很多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最有价值的两条口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数学思考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推理和概括的数学能力。数学活动中,较好地体现了过程性学*和自主学*,帮助学生体验了数学学*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让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数学知识”的目的。情景串与问题串的构建,使学生身临其境,参与热情高,全身心投入到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

  在教学中我虽然注重了情感的陶冶和*惯的培养,可是仍显得不够,尤其是在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充分发挥合作学*效能方面有所欠缺。今后,在这些不足的地方还需努力,不断研究实践,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创新性教学。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4

  每次上完一节课,都会感觉有得有失,《9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亦是如此。下面我就谈谈对于这节课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一、新课程倡导课堂的开放性,那么,我们就要解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问题。我认为,在新课程中,“教”教材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教材。因此,我就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本节课的知识点,将例题和想想做做的第1题有效的结合起来。例题中首先呈现的是一个10×9的方格图,每行的10个格中都有9颗星,根据题意完成“几个9”的连加的计算,再利用列表计算的过程和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填出9的乘法口诀。在例题中,方格图是没什么大作用的,它的主要作用是“想想做做”的第1题中组织学生观察例题图并借助表探索并发现上诉规律,启发学生利用这个规律帮助记忆9的乘法口诀,因此我考虑将例题和想想做做的第1题完美地结合起来,将其互相渗透,课后感觉效果不错,学生既完整地编出了乘法口诀,又利用起方格图的规律很好地掌握了背诵口诀的方法。

  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教学口诀时,我先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性,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总结1—8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自己编写总结9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我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同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介绍了手指记忆法,通过示范介绍、模仿尝试、互相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对枯燥的口诀记忆产生了内在的自觉的需求,获得了认知层面与情感层面的“双赢”。

  这样的课堂给了学生一个宽广的发散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进一步探寻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知识的获得完全依靠学生,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同时也注意到学生的观察和学*方法的培养,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自主化。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使课堂成为焕发生命的场所。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我在教学中凸现了学科特性,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如运用我们古代预知天气的《九九歌》,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活动更加贴*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使得学*效果得以最佳彰显。数学来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服务于生活,在课的最后我创设了一个9元超市,在学生学会了9的乘法口诀后,我并不是让学生仅仅停留在会背的基础上,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懂得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乘法口诀。通过解决诸多此类的实际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明确学好数学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促进对知识的领会与掌握。

  整堂课也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对于口诀的强化练*中,由于没有做到细致的考虑,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顾此失彼的问题。虽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可是在反馈中很难涉及到每一个人。还有,很多补充的知识如《九九歌》,在教学的时候讲的比较浅,如果能够深入进去就更好了,另外整堂课的气氛没我想象中的那么活跃等。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5

  学生前面已经学会了1-8的口诀,对于编口诀背口诀已经相当熟练,本课关键是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巧计或机械识记9的口诀,并在熟悉口诀的基础上解决多种与9有关的乘法问题,最后的提高部分是让孩子们在经过长期的编题、画图、分析训练的基础上,自编与9相关的乘法应用题,用六步法解题。

  全课流程:复*-背口诀-简单运用(各种形式的练*)-较复杂应用(应用题编题、分析、画图、解答)

  本课的计划展示亮点:常规做法,不是一节课可以生成的。1.常规听算,这是最*一个月每节课必进行的常规,听算结束会将全对的名单反馈给家长,昨天到场39人,全对的32人,完全准确率82%;2.学生背口诀的各种形式,这是在学*1-8的口诀的过程中形成的,还学*了邻班的一些做法;3.学生的编题训练虽然不是二年级教材要求的,线段图也只是教材规定要学生认识而非要求学生掌握的,这个可以说是我从尝试让学生编题开始,自己想出来的训练方式,它是指向更高年级的学*的,而不是为二年级的应试而设的,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我最想探讨的是这个问题,也是我上这节课的目的。我假借了9的口诀的名义,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编题和分析能力,籍以研讨。编题作业,即堂完成并给老师批改的有29人,24人全对,后补的8本全部正确,1人当天病假,2人未交,实到39人,上交37本,暂时32人全对,准确率82%。

  第一个想顺道探讨的问题是——常规作业。*来一直坚持每天10道题的堂听,即时改,每天发全对名单给家长表扬,现在基本保持每次29——33人全对;背口诀的形式,从一年级的学加减法开始,很多读背的形式就在使用,学生比较*惯用不同的方式来强记或巧记;学生*常除了完成优化作业,还设有堂上练*本和1号练*本、2号练*本。1、2号练*本是必改的练*,它们是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格式的,让孩子们不仅仅知道作业要准确,完成起来还要有规范,堂上练*本是听算或做尝试性的练*(比如练*格式)用的,也常常批改。此前,我们班就用堂练本练*过笔头编题,然后,用一号本编题,我每题必细批。学画线段图,也经历了三阶段要求,9次练*,到这回在堂上编题,孩子们已经是第10次编倍数应用题了。以前教高年级的数学,也没让学生练这么多,常常放过了每天的口算练*,这种专题的训练也几乎没有过,后来,自己的孩子读书了,并且我教的比她低一个年级,很多教过的感悟和女儿身上的失误结合起来,不断地驱使我去思虑一种细密的教法。或许我的做法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过于苛刻,但是,我认为,对他们终是有用的,于是实践之。做我们班的家长不容易,因为我总是每天群fa全对的表扬名单1-3次(每本作业本一次),家长是压力不小的;做我们班的学生不容易,小小的年纪,总是不断地编题,写字,我发现,他们极少用拼音代替,二十来字的应用题,总是一个个字写出来的,作业的书写也越来越好,因为我除了表扬作业全对外,还不时表扬又对又工整的。

  这个魔鬼老师的魔爪,不知道家长和孩子是否渴望早日脱离?好让大家都透口气?吴咏是开放式的学*,回家基本不用做作业的,而我,每天都有常规作业,基础训练必不可少。或者我应该寻求一条中间的线路,也**我的孩子和家长们,但是,我认为,学*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不用功,怎么会有好成绩?要让孩子们学会用苦功,至少在一二年级,一二年级的计算基础打好了,才有资格谈中高年级的更高级思维的发展。这是我抛出来的第二个顺道探讨的问题——低年级学生应该轻松还是要学会受苦?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6

  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起点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创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变情境创设为直奔主题。

  9地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已有了1-8的口诀的理解和编制经验,许多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这里没有必要故作“神秘“,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课的中心,“今天我们要学*9的乘法口诀,猜猜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谁能来介绍几句?”这样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知道的9的口诀有哪几句,大大激发学生得学*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变教师的讲解为学生探索和交流。

  只有真正理解了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背口诀,记口诀才会有方法。虽然在没有教之前学生都知道9的乘法口诀是哪9句,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明白每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因学生又前边学口诀的经验,本节课中我就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学*口诀编口诀。当学生把口诀编完以后,就提出如下要求:“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算式或画图的方式把它的意思表示出来吗?”学生讨论交流画图,还大胆地上台展示和交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观参与学*活动,不但掌握学*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三、变机械记忆为有意义学*

  记住9的乘法口诀是多年来9的乘法口诀教学课永远不变的主题。但如何指导学生记住口诀呢?本节课让学生理解了9的乘法口诀每一句的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寻找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我很高兴我的学生都能发现许多条规律,如相邻的每两个积都相差9;积的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为9;除第一句外,其他上下两句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反……,在学生说了很多规律后,我引导学生理解另一条规律:几个9就比几十少几。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概括的能力,另一方面为记忆9 的乘法口诀作铺垫。

  由于在寻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这里我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表达,以致没有时间巩固练*,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和进行适当的练*这并不矛盾,但是两者都需要时间,在探究这里舍得花时间,练*的时间就相对少了;探究如果不花时间那么探究只是走过场,没有真正落实到位,遇到这种矛盾,我该怎么办,需要我们一起探讨。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2)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教学9的乘法口诀。而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阶段,因此在课始我就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课的中心,这样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的一开始,我呈现了一个10×9的方格图,每行的'10格中都有9颗☆,由此提出问题:1行有9颗☆,2行有几颗?3行、4行……9行呢?要求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完成“几个9”连加的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表中。然后,让学生直接利用列表计算的过程和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填出9的乘法口诀。

  接着,我安排了“试一试”作为练*题,要求学生用一句9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因为教材没有通过例题来教学这类算式的计算,而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计算经验独立完成,这样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过程,逐步增强自主学*的意识和能力。因为有了之前的做题经验,这一题学生做起来没有困难。

  由于记忆9的乘法口诀有特殊规律可利用,即:是几个9的和就应比几个10少几,所以在“想想做做”的第1题中,教材组织学生再次观察例题图并借助填表探索并发现上述规律,启发学生利用这个规律帮助记忆9的乘法口诀。第2题,通过题组的形式,让学生根据一句乘法口诀直接写出相关的四道乘、除法算式的得数,进一步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第3题,通过每组两道算式的对比练*,使学生加深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巩固对一些难度较大的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第4题,是用竖式计算有关9的表内乘、除法,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刚刚学*的9的乘法口诀。

  但是本节课最大的遗憾,就是由于我在寻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花了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而浪费过多的时间,导致设计的练*,没有全部做完。该如何引导孩子有效地探索和进行适当的练*并不矛盾,但是两者都需要时间,该如何合理整合呢?我有些困惑。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2

  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采用了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自主探究编9的口诀的方式。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能顺利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以及算式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是因为学生在以前的.学*时有了一定的经验,会自主探究,自己编口诀。同时他们在编口诀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的主人,教师则成为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我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不足之处:在全班交流、讨论所编写的口诀时,因为疏忽,忘记了一个重要环节:讨论袋鼠图上的数轴。数轴图实际上是乘法意义的所在,正是因为小袋鼠一跳9,再一跳9,9个9个地加起来,所以才有了乘法的产生。我在学生独立完成时,还进行个别指导,让他们9个9个地加起来算。但在全班交流时,却疏忽了这个环节。潜意识里,也有对学生的高估。因为1――8的口诀都是先几个几个累加,再引出乘法算式的,以为学生有相当的基础,就完全放手了。结果部分后进学生编口诀感到吃力,因为他们在前面的学*中,完全靠老师、同伴的指点,方法还未掌握,不先填写数轴图,直接编口诀;也有的学生偷懒,靠课前背出的口诀来填写数轴。这种不恰当的方法,如果当时我放慢节奏,好好讨论一下,就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解乘法口诀了。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3

  在讲解9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时,我和讲1到8的的模式有所变化,一上课我就提问检查孩子们对已经学过的口诀的掌握情况,我知道,有一部分的学生只能熟练地背诵部分的口诀,还有一部分同学已经会背本节课将要学*的9的乘法口诀,但我不能认为有些同学会背,就不教了或教得快一点,一切都是为了照顾到大多数的孩子,从零开始。让孩子们根据学*乘法口诀的`经验,没有一句一句的分析每一句口诀的意义,而是让学生根据前面学*口诀的经验你一句我一句的搜集9的乘法口诀,既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巩固已知的机会,又抓住学*目标不放。这很好的体现了让孩子们自主探索的学*数学的方式。

  一、 背口诀贯穿始终。

  学口诀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记住,并能灵活运用,当然用是建立在积极的基础上的,所以这节课我会让孩子们以背为主,在孩子们搜集完9的乘法口诀口让孩子们读背;接着以图画的形式帮助孩子们理解口诀的意义之后再让孩子们自由背、分组背、集体背等不同的形式进行背诵;然后。用手指的帮忙,让孩子们边做动作变背诵;在练*过后还让孩子们给同桌背。

  具体的背诵方法:

  1、 在表格里,让孩子们找出9的乘法口诀的积,然后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都不难发现规律:

  (1)相邻的每句口诀的积之间相差9;

  (2)积的个位、十位上的数相加的和都是9;

  (3)得数个位上的数逐渐少1、十位上的数逐渐多1。在这样发现规律后再去记忆很是不错。

  2、 两手展开,手心朝向自己,从左手的大拇指开始收回,往后依次收回一个,就放开前一个手指。

  3、 利用九九歌。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1个九就是9天)

  二、借助图画,帮助理解。

  这节课,我不是像以前那样,一句一句的去分析,让孩子们去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而是挑几句借助图画来理解记忆。

  三、有针对性的练*。

  有计算,有解决问题,将解决问题贯穿到计算课中。既巩固了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又渗透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学以致用。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4

  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了乘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形成乘法基本计算能力的基础上教学的。

  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学生是第一次遇到,因此在设计时大体分了三个环节:第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调动学*兴趣,调节课堂气氛。第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从学生熟悉的手出发,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使口诀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的认知规律。第三,快乐练*,深化巩固。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自编口诀的基础上汇报口诀,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又通过分析口诀来记忆口诀。在巩固练*中,*题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使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中,我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小小庆祝会”的故事情境中,体验“北京申奥成功”的喜悦,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发现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第二,注重学*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如在教学环节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中,不是直接呈现“9的乘法口诀”,而是创设了问题情境“一共有多少面会徽”,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主动地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实施解决问题策略中,体会编制口诀的重要性。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设计了一系列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数、算算、编编、理理、说说的过程中,发现编制口诀的方法,经历了有条理的数学思考的过程。

  第三,注重情感的交流和体验。时时以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借师生间的愉悦合作、情感交流来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了,动起来了,自己去回顾、体验、发现、构建,在有效的研究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体会到合作探究、构建新知的乐趣。此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个人探究、小组研讨、合作交流,力求学生的数学学*和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以及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注重多样练*的`设计。为了巩固新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口诀的优越性,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练*。在基础性练*中设计了“填口诀”“计算”等练*;生活性练*中设计了“算衣服扣子”“算矿泉水”等练*。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体验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同时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中虽然注重了情感的陶冶和*惯的培养,可是仍显得不够,尤其是在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充分发挥合作学*效能方面有所欠缺。今后,在诸多不足之处还需下大力气,不断研究实践,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创新性教学。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2.学生会用迁移的方法学*新知。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就学难点:熟炼应用乘法口诀求商(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

  教学策略:尝试教学法、小组合作学*、引探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片一)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2÷2 18÷3 6÷2 16÷4 8÷4 20÷5

  15÷3 8÷4 18÷6 4÷2 10÷5 4÷4

  学生开火车口算,教师抽名说是怎么算的,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

  二、激趣导入

  录音播放“喵喵”,大家猜猜谁来了,(出示小兰猫)。

  师:今天小兰猫也来与大家一块学*,大家高兴吗?……

  师:小兰猫也给大家带来一些问题,请大家帮助。咱们能行吗?

  过六一了,小猫们也很高兴。你瞧他们在干什么?(出示例似p48主题图)(图略)

  三、探究新知

  1.学生认真整体按顺序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的小猫咪们在干什么?然后分三个小画图面依次仔细地观察思考,并根据已有信息尝试提出问题。

  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帮助归纳整理,提取有价值的问题。

  3.出示问题(1)*均每行几面?学生针对提问先自己独立尝试解决,然后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展示不同的`解题思路,并说说自己认为哪种方法较好。

  5.问题(2)、(3)的教学程序如上。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四、归纳小结

  出示思考题:

  1.怎样求商。

  2.怎么想乘法口诀.(提示:看算式中的什么数想口诀)

  学生思考后,积极发言.

  教师点拨,请同学将归纳小结的方法指点给小兰猫.

  五、巩固强化训练

  1.学生独立完成P49“做一做”组内订正

  2.视算P51例4 学生用手势表示商

  3.游戏(一) 小兔过河采蘑菇;

  游戏(二)火炬接力赛(小组合作完成)

  六、发展评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想对自己说什么?学生尝试自己小结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3)

——《9的乘法口诀》数学教学反思(精选5篇)

  《9的乘法口诀》数学教学反思 1

  全课流程:

  复*、背口诀、简单运用各种形式的练*、较复杂应用(应用题编题、分析、画图、解答)

  本课的计划展示亮点:

  常规做法,不是一节课可以生成的。

  1、常规听算,这是最*一个月每节课必进行的常规,听算结束会将全对的名单反馈给家长,昨天到场39人,全对的32人,完全准确率82%;

  2、学生背口诀的各种形式,这是在学*1-8的口诀的过程中形成的,还学*了邻班的一些做法;

  3、学生的编题训练虽然不是二年级教材要求的,线段图也只是教材规定要学生认识而非要求学生掌握的,这个可以说是我从尝试让学生编题开始,自己想出来的训练方式,它是指向更高年级的学*的,而不是为二年级的应试而设的,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我最想探讨的是这个问题,也是我上这节课的目的。我假借了9的口诀的名义,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编题和分析能力,籍以研讨。编题作业,即堂完成并给老师批改的有29人,24人全对,后补的8本全部正确,1人当天病假,2人未交,实到39人,上交37本,暂时32人全对,准确率82%。

  第一个想顺道探讨的问题是常规作业。*来一直坚持每天10道题的堂听,即时改,每天发全对名单给家长表扬,现在基本保持每次2933人全对;背口诀的形式,从一年级的学加减法开始,很多读背的形式就在使用,学生比较*惯用不同的方式来强记或巧记;学生*常除了完成优化作业,还设有堂上练*本和1号练*本、2号练*本。1、2号练*本是必改的练*,它们是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格式的,让孩子们不仅仅知道作业要准确,完成起来还要有规范,堂上练*本是听算或做尝试性的练*(比如练*格式)用的,也常常批改。此前,我们班就用堂练本练*过笔头编题,然后,用一号本编题,我每题必细批。学画线段图,也经历了三阶段要求,9次练*,到这回在堂上编题,孩子们已经是第10次编倍数应用题了。以前教高年级的数学,也没让学生练这么多,常常放过了每天的口算练*,这种专题的训练也几乎没有过,后来,自己的孩子读书了,并且我教的比她低一个年级,很多教过的感悟和女儿身上的失误结合起来,不断地驱使我去思虑一种细密的教法。或许我的做法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过于苛刻,但是,我认为,对他们终是有用的,于是实践之。做我们班的家长不容易,因为我总是每天群发全对的表扬名单1-3次(每本作业本一次),家长是压力不小的;做我们班的学生不容易,小小的年纪,总是不断地编题,写字,我发现,他们极少用拼音代替,二十来字的应用题,总是一个个字写出来的,作业的书写也越来越好,因为我除了表扬作业全对外,还不时表扬又对又工整的。

  这个魔鬼老师的魔爪,不知道家长和孩子是否渴望早日脱离?好让大家都透口气?吴咏是开放式的学*,回家基本不用做作业的,而我,每天都有常规作业,基础训练必不可少。或者我应该寻求一条中间的线路,也**我的孩子和家长们,但是,我认为,学*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不用功,怎么会有好成绩?要让孩子们学会用苦功,至少在一二年级,一二年级的计算基础打好了,才有资格谈中高年级的更高级思维的发展。这是我抛出来的第二个顺道探讨的问题低年级学生应该轻松还是要学会受苦?

  《9的乘法口诀》数学教学反思 2

  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采用了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自主探究编9的口诀的方式。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能顺利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以及算式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是因为学生在以前的学*时有了一定的经验,会自主探究,自己编口诀。同时他们在编口诀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的主人,教师则成为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我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不足之处:在全班交流、讨论所编写的口诀时,因为疏忽,忘记了一个重要环节:讨论袋鼠图上的数轴。数轴图实际上是乘法意义的所在,正是因为小袋鼠一跳9,再一跳9,9个9个地加起来,所以才有了乘法的产生。我在学生独立完成时,还进行个别指导,让他们9个9个地加起来算。但在全班交流时,却疏忽了这个环节。潜意识里,也有对学生的高估。因为1——8的口诀都是先几个几个累加,再引出乘法算式的,以为学生有相当的基础,就完全放手了。结果部分后进学生编口诀感到吃力,因为他们在前面的学*中,完全靠老师、同伴的指点,方法还未掌握,不先填写数轴图,直接编口诀;也有的学生偷懒,靠课前背出的口诀来填写数轴。这种不恰当的方法,如果当时我放慢节奏,好好讨论一下,就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解乘法口诀了。

  《9的乘法口诀》数学教学反思 3

  首先,教师提出了袋鼠跳一下是9,两下是18,那么后面的几跳分别是多少呢?

  生1:9、18、27、36、45、54、63、72、81.

  师:怎么来的呢?

  生:相差9,一个是9,两个是18,三个是27……

  生齐读一个9是9,两个9是18,三个9是27……

  【评析:这个数轴是在7和8的乘法口诀中方法的延续,学生在学*7和8的乘法口诀的时候,已经掌握了这样的加法向乘法口诀的过度的经验,这节课这个环节的教学就是经验的巩固和应用。不仅仅是计算出结果,而且要知道几个9相加如何向乘法转换等等。】

  其次,根据数轴上9的加法,自己编一下9的口诀。

  三名学生上黑板板演。两个写乘法算式,一个写乘法口诀。

  生1:1×9=9

  2×9=18

  3×9=27

  4×9=36

  5×9=40

  6×9=48

  7×9=56

  【评析:很多老师认为学*了7和8的乘法口诀,9的口诀很容易了,特别是9的数轴上,一个9,两个9,一直到九个9相加结果出来之后,学生对9的口诀就迎刃而解了,结果依旧会出错。另外一点,学生学*乘法口诀肯定是乘法算式和口诀在一起学*的,而这节课老师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割裂开,学生对乘法算式成了死记硬背,不是参照或者对比去理解记忆,所以学生错把8的口诀加在了9的算式上,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第三,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

  生1:得数翻了一下18、81,27、72,36、63,45、54.。

  生2:得数一个和一个都是相差9。

  生3:从上往下,每个都多9,从下往上,每个少9.。

  生4:十位上每个比前一个都多1,个位上每一个比前一个少1.

  师:除了这个,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5:个位加十位的和是9.

  师:一九得九,比10少1,

  二九十八,比20少2,

  三九二十七,比30少3,

  九九八十一,比90少9

  【评析: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9的口诀中,规律是最多的,教师在这个环节里,不仅仅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来发现了什么?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发现,发现了之间的关系。这些不是割裂开,而要整合,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积累基本经验,把知识内化,形成一种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片段四:

  1、九的口诀的手指操

  2一个钟表,报时时候钟响一次是9秒钟,11点的时候响多长时间?

  《9的乘法口诀》数学教学反思 4

  每次上完一节课,都会感觉有得有失,《9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亦是如此。下面我就谈谈对于这节课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一、新课程倡导课堂的开放性,那么,我们就要解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问题。我认为,在新课程中,“教”教材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教材。因此,我就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本节课的知识点,将例题和想想做做的第1题有效的结合起来。例题中首先呈现的是一个10×9的方格图,每行的10个格中都有9颗星,根据题意完成“几个9”的连加的计算,再利用列表计算的过程和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填出9的乘法口诀。在例题中,方格图是没什么大作用的,它的主要作用是“想想做做”的第1题中组织学生观察例题图并借助表探索并发现上诉规律,启发学生利用这个规律帮助记忆9的乘法口诀,因此我考虑将例题和想想做做的第1题完美地结合起来,将其互相渗透,课后感觉效果不错,学生既完整地编出了乘法口诀,又利用起方格图的规律很好地掌握了背诵口诀的方法。

  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教学口诀时,我先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性,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总结1—8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自己编写总结9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我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同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介绍了手指记忆法,通过示范介绍、模仿尝试、互相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对枯燥的口诀记忆产生了内在的自觉的需求,获得了认知层面与情感层面的“双赢”。

  这样的课堂给了学生一个宽广的发散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进一步探寻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知识的获得完全依靠学生,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同时也注意到学生的观察和学*方法的培养,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自主化。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使课堂成为焕发生命的场所。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我在教学中凸现了学科特性,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如运用我们古代预知天气的《九九歌》,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活动更加贴*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使得学*效果得以最佳彰显。数学来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服务于生活,在课的最后我创设了一个9元超市,在学生学会了9的乘法口诀后,我并不是让学生仅仅停留在会背的基础上,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懂得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乘法口诀。通过解决诸多此类的实际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明确学好数学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促进对知识的领会与掌握。

  整堂课也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对于口诀的强化练*中,由于没有做到细致的考虑,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顾此失彼的问题。虽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可是在反馈中很难涉及到每一个人。还有,很多补充的知识如《九九歌》,在教学的时候讲的比较浅,如果能够深入进去就更好了,另外整堂课的气氛没我想象中的那么活跃等。

  《9的乘法口诀》数学教学反思 5

  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中,我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展示西游记的图片,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其中一句乘法口诀九九八十一是9的乘法口诀直接引入课题。在结合龙舟情境图的展示,找数学信息,写乘法算式,编写乘法口诀,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发现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本节课我注重学*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如在教学环节找一找乘法算式的积有什么规律和特点,积的十位数和个位数加起来都是9,口诀的积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有交换的现象,如18和81,27和72,36和63,45和54,还有积是9,比10少1,积是18,比20少2……这些特点都是不同于其他乘法口诀的地方。这些积的特点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快记忆乘法口诀。之后介绍其实还借助双手帮助记忆口诀,联想法,如七七四十九天,不管三七二十一,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孙悟空有七十二变。这些记忆方法的介绍重在让学生能够快速记住这些乘法口诀。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设计了一系列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数、算算、编编、理理、说说的过程中,发现编制口诀的方法,记忆口诀的方法,经历了有条理的数学思考的过程。

  教学中虽然注重了情感的陶冶和*惯的培养,可是仍显得不够,尤其是在教学语言表达、环节过渡衔接方面等等,都还存在很多欠缺的地方,仍需思考提高。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4)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9篇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的,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完成新的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学*重点是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熟记。难点是熟记6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设计了: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此环节与时俱进,以圣诞节送礼物为主线,图图带着他的小伙伴给大家送礼物了根据神奇的数字编码让学生寻找规律试编口诀,此基础上,进入第二环节。

  (2)让每一位学生充分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此环节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独立编口诀,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能力,体会到学*的快乐,学*的成就感。同时让学生读、背自己编出来的口诀,师通过提问“你觉得哪几句比较好背?为什么觉得好背?”“哪几句口诀不好背?谁能有好方法能记住这句口诀?”进一步教给学生记忆口诀的方法。最后通过师生对口令、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3)设计形式多样的练*,让学生体会到口诀的实际应用价值,求达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深度参与,让每一位学生在训练中都得到发展。

  这节课上完后,自己感觉整个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是很好的,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了新课标“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充分地进行师生沟通、生生独立思维、再师生沟通,完成对6的口诀的编写,使每一位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也体现了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进行记忆口诀,(如生:六七就比六六三十六多1个6,就记36加6得42等。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口诀的方法。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和丰富多彩的学*参考资料。所以,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首先以贴*时事“圣诞送礼物,变静为动,教学效果好。再以“贴卡片”“摘苹果、”使学生对相应口诀与相应算式之间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形成。然后用“算雪花片、送打油诗1题进行既变静为动,对新知进行巩固,又深化融合了乘法意义和1—6的乘法口诀。

  一、创造机会,自主探索参与研究

  1、在教学本节课时学生已具备自己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先让他们探讨(能独立解决自己思考,能力较差同桌合作)6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2、改变传统教学中集体读、背的方式,以通过检查计算机中小女孩编的口诀加深了对口诀的记忆。让学生可以在广阔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中,以学*主人的姿态发展自我。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数学,感到学*数学的快乐,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创新练*,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本节课的练*形式新颖,内容趣味性强,难度有层次。“勇夺红旗小队”、“看票上火车”的练*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有助于学生相互支持,激发了学*数学的热情,同时也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三、赏识激励,促进终身学*能力

  在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赏识性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我也挺佩服你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为他们终身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6的乘法口诀》后,让我感受到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具体表现在。

  一、备教材,尤其要备学生

  作为学*的主体,是一个个发展中的人,并不能把他们看成一张白纸,应在尊重他们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导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口诀的得来,熟记并能灵活运用。起初的精心预设,在课中却出人意料:很多孩子都会背6的乘法口诀。怎么办?如果按部就班,没有必要。此时需要透过表面看本质,了解学生每句口诀的含义,恰到好处地利用个别优秀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口诀的得来,同时也为后续学*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二、课堂中教师*于让位给学生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教师应改变一言堂的讲课方式,要勇敢地让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主动权交给学生。课中,在与学生的共同探索中,并不是把知识讲给学生,而是注意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口诀,探求口诀的奥秘。从而发现了几的口诀就有几句是几的口诀,第二个字就是几等诸多的规律,并相互质疑、启发着。紧接着,这里,努力以最少的知识去唤起学生最多的思考与探索,以自己的思维去探索,以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语言去交流。这才能算是教师真正地让位!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课堂!

  三、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强烈渴望着被欣赏、被发现。小学生更是如此。在课伊始时,老师刚说:今天我们学*6的乘法口诀。话音未落,便有孩子迫不及待地背诵了,如果教师因课前预设而制止,那么教育只成了纸上谈兵。这一切都要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为他们的自我展示和认可提供安全愉悦的空间,才能使课堂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地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时以“外国小朋友 凯蒂”为话题,把孩子带入学*情境,通过编儿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然后通过编儿歌时遇到困难而产生学*的愿望, 从而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求知欲。这时通过演示借助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的方式,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儿歌的兴趣,从而为学生利用学具自编儿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下面学生编乘法口诀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本课最后教师又回归到情境中去,利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给计算带来的简便。

  二、借助学具体来帮助。

  由于二年级儿童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本课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学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师在直观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向抽象过渡,教会学生学*数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自主学*的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如:在理解“6个沙包几块布”时,教师首先是借助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具体形象地说儿歌,然后借助课件变成文字形式整理儿歌,很自然的完成了从具体性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化过程,这样既有利于理解乘法的意义,又为编7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的.基础。

  6的乘法口诀是一节*常得再也不能*常的课——乘法的初步认识。[新课程人教版三册第44页]。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喜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认识乘法作准备。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

  教学情景:

  1、谈话导入:星期天,同学们喜欢跟爸爸妈妈到公园玩吗?电脑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里引向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2、重点引到小棒图中,画外音:我摆了4把小伞;我摆了6个三角形;我摆的是花边;我摆了3个五角星;我摆了一所房子和一棵树。

  3、师: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你会摆什么?告诉你的同桌。

  摆图游戏: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看你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摆出多少个这样的图案。

  4、学生摆图形。

  5、汇报交流。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你摆一个图案用了多少根小棒,再算一算摆了这么多图案一共用了多少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个别汇报: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小棒。生1:我摆了4个三角形,用了12根小棒,列式是:3+3+3+3=12根。生2:我摆了2个五角星,用了10根小棒,列式是:5+5=10根。生3:我摆了2条鱼,用了16根小棒,列式是:2×8=16根。生4:我摆了8个三角形,用了24根小棒,列式是:3+3+3+3+3+3+3+3=24根。师边板书边故做疑难的样子,引导学生怎样才表达清楚。后开展讨论完成乘法的意义。

  反思: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3、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在《8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我紧密联系课本资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从一只螃蟹8条腿,让学生算2只呢?3只呢?……等等.并试着说出“一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16条腿,三只螃蟹24条腿······”然后引入鼓号队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怎么数,并试着说出算式,当学生能说出一部分后,我让全班学生一起动笔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怎么记住这些乘法算式,有的孩子说出:“一个8是8,两个8是16······”因为一部分孩子之前已经背出乘法口诀表,能直接说出乘法口诀,我就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说出口诀的意义,这样大家的观点相互结合,学生顺利完成了口诀,很快理解了口诀的意义。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规律,怎样记得快,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发现了规律。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能熟练背出口诀,会用口诀,学*效果非常好。

  回顾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亲历知识行成的过程,在写算式时,自己编出口诀,在讨论中,形成简洁、便于记忆的口诀。并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出口诀的规律,学生理解了,学的速度也就快了。而且,为以后的学*做好了方法的准备。自始自终,都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我只是结合具体的情境提出引领性的问题,课堂内学生学得轻松而愉快。实践证明,放手让学生经过尝试解决问题,学*效果比想象的更加理想。因为,

  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一旦获得成功,将会更加有信心,他们也才更有动力。

  

  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

  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调整教学思路。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

  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3、教学难点把握很好。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着重点了,有很多学生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教学效果好。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例1例6,完成练*六和练*七中的作业。

  2、教学口诀时,由于1个几的乘法口诀比较难理解,为了集中解决编乘法口诀的问题,可以先归纳2的乘法口诀。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要结合乘法的意义通过直观弄清口诀的来源。如教学2的乘法口诀,可以按照教材的顺序,先摆2根小棒,说明是1个2;再摆2根小棒,求一共是多少根,先写出加法算式,强调2个2根,再改写成乘法算式。然后,联系乘法算式引出的乘法口诀,并说明口诀“二二得四”就表示2个2得4。让学生明白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3、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写出3;再摆出第二个和第三个三角形,分别让学生看图写出连加算式,并改写成乘法算式。然后,再编出乘法口诀,2个3是6归纳出“二三得六”,3个3是9归纳出“三三得九”。教学4的乘法口诀也要让学生动手摆小棒。然后,看看摆好的小棒,列出乘法算式,再归纳出4的乘法口诀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4、1个几的乘法口诀可让学生先想一想,再联系已出现的乘法口诀推出来。如问2个2是4,1个2是几,2个2是4,口诀是“二二得四”,1个2的口诀应该怎样说。教学2的乘法口诀以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归纳出“一三得三,一四得四”。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想1的乘法口诀,并联系“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来推理: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个1还是1,也就是1乘1得1,由此推出“一一得一”。

  5、教学2、3、4的乘法口诀以后,教师可以按照第35页乘法口诀表的形式,把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写在一张大纸上,挂在教室的墙上,以后随讲随填,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乘法口诀表。*时可以把每句口诀的得数盖住,用它练*乘法口诀,练*时可以让学生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还要训练学生随便抽问一句能很快说出得数,以防止问到一句口诀学生都要从头背起。

  6、做教科书第22页“做一做”中的第1、2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订正。这样的练*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乘法口诀。

  7、教学第22页例4时,可以启发学生边摆圆片边想,要算一共有多少个圆片,有几种算法。引导学生先横着看,再竖着看,然后,让学生独立地将结果填写在书上。接着,再让学生比较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是两个式子的积都是8,不同点是4和2两个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交换了。在此基础上,得出: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教学时,只要使学生对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了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能够完整地叙述出来。最后,要向学生说明:因为4×2和2×4积是相同的,所以计算时可以用同一句口诀“二四得八”;以后遇到了2和4相乘,不管哪个数在前,都可以用口诀“二四得八”算出得数。

  8、在这之前,教材中编入的是用2、3、4的乘法口诀计算前一个因数大于后一个因数的式题,学过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以后,要注意练*前一个因数小于后一个因数的式题,使学生也能用乘法口诀很快地算出得数来。

  9、关于练*六中一些*题的教学建议

  第1题,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能背出1~4的乘法口诀,而且要比较熟练。某个学生乘法口诀不熟,或者某个学生某句口诀不够熟练,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帮助。

  第2题,要求学生不仅能够顺着背出乘法口诀,而且还能随便抽问一句口诀也能很快说出得数。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把口诀填完整以外,还可以多做一些口头练*。

  第5题是加法和乘法对比练*题。开始学*乘法时,有些学生往往容易跟加法混淆,例如336。为了使学生能很好的辨别加法和乘法,教材安排了加法和乘法的对比练*题。练*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并弄清两种运算方法有什么不同。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

  第6题的第(1)小题,如果学生回答12角,可以再追问12角是几元几角。第(2)小题表示每瓶有4朵花,问4瓶有多少朵花。这些题都可以用来加深学生对乘法的认识,也为后面学*乘法应用题打下一些基础。这两题只要求学生写出得数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写算式。

  10、教学第25页例5时,教师可以先出示3盘桃,每盘3个,提问:一共有多少个桃?用什么方法解答?可能有的学生用加法,有的学生用乘法,教师板书两种算法的算式。然后再出示一盘,盘上放2个桃,提问:现在有多少个桃?用什么方法解答?引导学生一起研究做法,比较自然地列出两个算式,使学生重点掌握乘加式题的计算方法。乘减式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1、问题来自于学生,变接受式学*为自主探索式学*。

  我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这样就变接受式学*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式学*。掌握除法计算时用乘法口诀能很快求出商。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体现了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的编写意图。同时,有利于学生借助触发的关系理解求商的思路,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充分体现以学为主,切实关注学困生的发展。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5)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9篇

  《8的乘法口诀》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该课是同学们在学*了2到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的.,该课的学*也是学生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由于学生已经学*了2到7的乘法口诀,所以教材并没有呈现完整的8的乘法口诀,意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归纳出8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学*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让学生经历独立探究,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为: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本课的难点为:理解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会灵活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学生在有了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的,由于学生已有基础,学生学*并不抽象,比较容易理解。我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思维特点和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品学、展示交流、巩固练*等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学*和探索新知,帮助学生逐步悟出8的乘法口诀的由来。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让学生愉快地进入学*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故事人物引入新课学*;白雪公

  主和七个小矮人要到科普公园去参观,每张门票8元。一共需要多少钱?谁来帮帮它?帮忙是小孩子最愿意做的事情,这样比较能激起孩子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发学*兴趣。

  考虑到8的乘法口诀句数多,学生不易记,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在学生总结记口诀的方法之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对口令,拍手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努力做到数学课更贴*孩子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不足之处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课堂中评价单一,激励性评价欠缺,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后课堂教学中要在多元激励性评价上下功夫。

  2、在让学生自主探究编写8的乘法口诀时没有引导学生发现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在解读品味,感悟口诀中,没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编的口诀发现口诀存在的规律,以便学生更容易识记,对教材的解读挖掘还不到位,以后在分析教材、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上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

  3、练*的设计过于普通化,没有层次性,思考性较差,不能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深度思维。本节课的学*内容较为简单,因此在巩固训练中可以设计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在练*题的设计

  上要注重层次性、思考性,努力做到精益求精。

  4、课堂中设计理念过于保守,对学生不敢放手,没有做到以学定教。对学生缺乏信心,不敢放开。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探究合作的氛围,使学生的能力、情感都得到培养。通过这堂课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学过于死板,总是怕学生不会,其实有些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合作是完全能够独立解决的,而且让孩子自己探究他们的热情也特别高。

  通过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充分地了解学情、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这节课的授课内容是6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是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并且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在课前,我先6上网查阅资料,看一些相关的课件,然后和教研组进行讨论6修改课件,还在两个班进行了试课,之后又进行了研讨修改。

  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豆荚微笑的教学情景,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去解决问题,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中间通过合作交流,同桌互相帮助完成表格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任务。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无论是多么严谨,多么有激情的课堂嗯,都是有缺陷的。第一个是突发事件处理的不够好,教学机制不够灵活,理念不太到,理念落实不太到位,比如说在表格呈现的过程中,学生回答的内容不是预设的问题,处理的不够完美。其次是要让学生理解,从乘法的含义入手找出几个6,与今天所学的6的乘法口诀联系起来从而解决问题。第二是在教学的练*的过程中,练*的题目没有梯度,需要提升一个高度,还有一点就是课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充满激情的课堂,还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融入到这个课堂中。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课时的教学目标除了让孩子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外,主要是让孩子经历除法的求商的过程,并能从多种方法中找到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也就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这节课是计算课,如果都采用单一的练*,就容易让孩子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在课堂上,我提供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夺冠的情境:播放20xx年乒乓球场上夺冠的图片,一下子抓住孩子的兴趣,并介绍他们的成绩与*时辛苦的训练是分不开的,瞧,小朋友们也行动起来了!这样自然而然的引入到例题上来了,也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再由孩子自己根据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孩子,这样就变接受式学*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式学*。之后再让孩子分组合作动手分一分、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来解决问题。特别关注让孩子在动手、动脑的基础上,交流分析想商的方法,让孩子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求商方法,在比较中选择简便的方法。这样既使孩子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探索的快乐,又增强了合作意识。在练*的设计中,我没有直接将课后练*题呆板、枯燥地罗列出来,我还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通过不同方式的练*,使孩子在思考育交流之中理解算理,掌握方法;让孩子在游戏中相互启发,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最后补充了两题以奥运会体育运动为素材的,最后又以奥运会这个素材结尾主要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整节课形成一个整体。通过教学,孩子对用口决求商都掌握得不错,计算的速度需要今后进一步加强!

  “本节课课堂教学严谨,进行的紧张而有序,老师的教态自然,有一种亲和力,给人一种充满激情的感受。”这是听课老师给我的评价,但我常常体会到教师上课光有激情是不够的,还需要灵活机智的运用课堂资源,教学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去反思。并应用于下次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通过《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渗透阗新课程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合作学*等学*方式,进行学*和新知识的应用。所以,这节课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体现这一理念头。

  1、情景教学法:

  课前我创设了一个“小鱼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的”教学情景。这样的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去解疑,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游戏教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摘苹果”、“数蚂蚁”、“送信”3个教学小游戏。即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学*知识的主人,教师是知识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作者“的功能。

  3、合作交流法。

  以“同桌互相帮助,完成表格”为合作交流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知识学*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任务。

  4指导学生学*。

  1、指导学生观察小鱼,合作讨论,填写表格,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在游戏中运用学*成果,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方式。

  二、用激励性的语言,创设激情的课堂。

  在上课这前,我曾经短时间的接触这些学生,刚一见面我就说:“我在没来咱们班这前就听说,二年一班的学生是纪律最好的一个,你能表现给老师看看吗?”学生一听马上就安静下来,坐得直直的。我又说“我还听说你们是最聪明的,你能看懂我这个姿势吗?”学生马上回答说“你这是让我们把双手放在桌子上,不乱动。”我又连忙说:“你真聪明,只有这样做你才能认真的听课,学到新知识。”

  上课时,我让学生倒背6的乘法口诀,发现有几个小学生,把自己的眼睛给捂住了,我对其它的学生说:“刚才同学们背诵乘法口诀时,我发现有几个小学生,把自己的眼睛给捂住了,来证明自己是在背诵,像这样诚实的孩子,才是值得大家表扬和学*的,把掌声送给他们!”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就这样,我不断的用激励性的语言,创设了一个富有激情的课堂,使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受到了感染,兴趣盎然。

  三、教学不足。

  无论是多么严谨,多么有激情的课堂教学,都是有缺陷的,有人说:“教学就像维纳斯一样,都是有缺陷的艺术。”这节课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1、对突发事件处理的不够好,教学机智不灵活,理念落实不到位。

  在学生自主编写乘法口诀时,我提出这样一个要求:“你能不能用6的乘法口诀,编一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应用本课所学知识编写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有一个小朋友说:6×5-7等于几?这是模仿我前面的6×4-3提出来的,和我预设的不一样,因此,我马上拿出事先预备好的*题,如:()十二、五六()、4×6=()等*题,继续练*下去。

  训练学生自主编写问题,激发学*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其理念是好的,但贯彻的不够好,挖掘的不够深。我在上这堂课时,如果马上追问一句“还有谁能提出和他不一样的问题?”或者以我校为例当堂编写一道数学问题“因为通勤的关系,我们学校每天只上6课,那么两天能上几堂课?三天呢?”“你能用今天学*的新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就有可能结合所学说出解题方法,这样的教学机智,不但引导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教师还起到一个好的引导者的作用。

  2、数学课应该是严谨有趣的,在本次教学中却忽视了数学书的作用。

  本节课进行的紧张而有序,从头至尾学生和老师互动的非常好,高潮迭起,也有很强的趣味性,特别是我出示蚂蚁图片时,有个小朋友错把2条触角当成了腿时,说蚂蚁有8条腿。全班哄堂大笑,我马上又请另一位小朋友帮忙纠正那两条是触角。最后确定一只蚂蚁6条腿。练*题设计的有梯度,层层渐进,可是从头至尾学生都没看过一眼教科书,书始终是教学的载体,完全脱离了书本,忽视教科书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取的。

  总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充满激情的课堂,还需要教师的机智去完善课堂教学。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的,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完成新的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学*重点是记忆6的乘法口诀,学*难点是记忆“六七四十二、六八四十八、六九五十四”这三句口诀。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中“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更好地解决重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我设计了: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此环节与时俱进,以国庆为主线,大胆设计小猴在运动员进行曲的伴奏下,呈方阵行进入场,既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又不失活泼可爱,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紧接着,根据图形和表格,半扶半放地编出“一六得六”“二六十二”这两句口诀。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环节。

  (2)让每一位学生充分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此环节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独立编口诀,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能力,体会到学*的快乐,学*的成就感。同时让学生读、背自己编出来的口诀,师通过提问“你觉得哪几句比较好背?为什么觉得好背?”“哪几句口诀不好背?谁能有好方法能记住这句口诀?”进一步教给学生记忆口诀的方法。最后通过师生对口令、男女生对口令、集体背口诀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3)设计形式多样的练*,让学生体会到口诀的实际应用价值。此环节与第一环节遥呼相应,以国庆为主线,穿插“小猫摘苹果”,最后出示“动物庆国庆”的思维训练题。这一组练*题,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渗透不同的数学小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

  (4)设计一系列扎实有效的课堂活动,力求达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深度参与,让每一位学生在训练中都得到发展。

  这节课上完后,自己感觉整个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是很好的,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了新课标“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充分地进行师生沟通、生生独立思维、再师生沟通,完成对6的口诀的编写,使每一位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也体现了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进行记忆口诀,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口诀的方法。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和丰富多彩的学*参考资料。所以,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首先以贴*时事的“小猴庆国庆”导入课题,变静为动,教学效果好。再以“鸽子送信”对“想一想”和“想想做做”第3题进行组合,这样既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又使学生对相应口诀与相应算式之间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形成。然后用“国庆蛋糕图”对“想想做做”第1题进行组合,既变静为动,提高孩子学*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用“小猫摘苹果”对“想想做做”第4题重新设计,让学生不再在枯燥的口算中练*,而是在抢答中,人人参与,快乐积极地主动思考,达到练*目的。最后还是以“国庆”为主线,设计了“爸爸庆国庆”和“小动物庆国庆”,既把“想想做做”第5题不着痕迹地揉合进练*中去,又深化融合了乘法意义和1—6的乘法口诀。

  “本节课课堂教学严谨,进行的紧张而有序,老师的教态自然,有一种亲和力,给人一种充满激情的感受。”这是听课老师给我的评价,但我常常体会到教师上课光有激情是不够的,还需要灵活机智的运用课堂资源,教学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去反思。并应用于下次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通过《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渗透阗新课程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合作学*等学*方式,进行学*和新知识的应用。所以,这节课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体现这一理念头。

  1、情景教学法。

  课前我创设了一个“小鱼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的”教学情景。这样的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去解疑,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游戏教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摘苹果”、“数蚂蚁”、“送信”3个教学小游戏。即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学*知识的主人,教师是知识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作者“的功能。

  3、合作交流法。

  以“同桌互相帮助,完成表格”为合作交流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知识学*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任务。

  4、指导学生学*。

  (1)指导学生观察小鱼,合作讨论,填写表格,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在游戏中运用学*成果,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方式。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6)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汇总十篇

  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1—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前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情况,可以知道,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了1—8的乘法口诀,多次经历编写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掌握了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基本具备了自己总结9的乘法口诀的能力。

  《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曾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性,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总结1—8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自己编写总结9的乘法口诀,发现口诀中积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诀,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然后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的主要部分: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都是通过学生自己学*得来的。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学生在自主探究、汇报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自己编口诀,培养了学生数学学*的新方法,同时他们在编口诀过程中,也会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的主人,教师则成为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我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通过手指记忆法帮助记忆乘法口诀的得数。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另外设计了开放性的练*。让学生体会到口诀在生活中的运用。既可以吸引低年级学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学生在前期的学*中对用口诀求商有一定的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口诀的熟练运用和清晰表达除法的意义。

  1、新课程提出:学生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这节课中,我灵活利用教材,尤其是挖掘主题图的内涵,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逐步展开画面,呈现图中的信息,再通过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与讨论,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中迸射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根据情境设计一系列相关的练*,使学生在一个故事情景中完成一节课的学*。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灵活地创设了租车、破译密码、小动物回家、猫捉老鼠四个教学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新知,通过观察比较去探索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尝试体验,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参与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体验方法多样性,体会规律。使教学结构合理、科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重难点把握比较清楚,训练学生说除法的意义比较到位,反复理解强化。教学过程中,通过同桌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利用口诀求商,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内容的呈现层层递进,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需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上得到不同的体验和发展。

  4、注重对学生的关注。课堂的重点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个人在课堂上都要动起来。我根据这一理念确定了多种多样的反馈形式,通过互动的形式让每个孩子有事可做,有所收获。采取多种形式的同时也使每个问题的反馈具有可测性,不像以往流于形式的问问听明白吗?对不对?,使每次反馈变得更加有效。

  但在这节课中自己在处理细节方面还是不够的,欠缺一定的教学机智。比如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从正面引导比较合适。比如鼓励学生多参与回答问题,可以说已经有那么多小朋友举手帮助老师解决难题,老师真是太高兴了,谁还愿意帮助老师呢?还有一些*时上课时自己没注意的小*惯,足以影响教学设计的实施和效果,这些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只有注意细节,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9的乘法口诀是新教材二上内容。由于接触小学生的时间太短,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向丁主任和其他同事请教,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预设。了解到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加法与乘法的转换,明白了乘法的意义。而且本节课之前学*的其他的乘法口诀为9的乘法口诀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上完课后发现了课上的很多问题,结合教学设计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由于一年级留有口头暑假作业,一部分学生在暑假已经将乘法口诀记得比较熟练,在学*乘法口诀填表格的环节中,本来设计意图是两个9相加得18,学生直接喊出二九十八,忽略了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并且表格结果处理的过于匆忙,没有将表格进行拓展渗透,更没有达到于老师所说的,了解全部学生的情况,教师放手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变齐的过程。

  另外,选择最后一个*题数量过大,小部分同学画出8行9列的圆圈代替向日葵的时间太长,如果换成2行或者3行更容易接受。

  以后在执教本课内容时,我认为还应该在下列方面做努力:

  一是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寻找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对口诀的记忆,还要在运用口诀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二是要运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信息,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逐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全课流程:

  复*-背口诀-简单运用(各种形式的练*)-较复杂应用(应用题编题、分析、画图、解答)

  本课的计划展示亮点:

  常规做法,不是一节课可以生成的。

  1、常规听算,这是最*一个月每节课必进行的常规,听算结束会将全对的名单反馈给家长,昨天到场39人,全对的32人,完全准确率82%;

  2、学生背口诀的各种形式,这是在学*1-8的口诀的过程中形成的,还学*了邻班的一些做法;

  3、学生的编题训练虽然不是二年级教材要求的,线段图也只是教材规定要学生认识而非要求学生掌握的,这个可以说是我从尝试让学生编题开始,自己想出来的训练方式,它是指向更高年级的学*的,而不是为二年级的应试而设的,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我最想探讨的是这个问题,也是我上这节课的目的。我假借了9的口诀的名义,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编题和分析能力,籍以研讨。编题作业,即堂完成并给老师批改的有29人,24人全对,后补的8本全部正确,1人当天病假,2人未交,实到39人,上交37本,暂时32人全对,准确率82%。

  第一个想顺道探讨的问题是常规作业。*来一直坚持每天10道题的堂听,即时改,每天发全对名单给家长表扬,现在基本保持每次2933人全对;背口诀的形式,从一年级的学加减法开始,很多读背的形式就在使用,学生比较*惯用不同的方式来强记或巧记;学生*常除了完成优化作业,还设有堂上练*本和1号练*本、2号练*本。1、2号练*本是必改的练*,它们是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格式的,让孩子们不仅仅知道作业要准确,完成起来还要有规范,堂上练*本是听算或做尝试性的练*(比如练*格式)用的,也常常批改。此前,我们班就用堂练本练*过笔头编题,然后,用一号本编题,我每题必细批。学画线段图,也经历了三阶段要求,9次练*,到这回在堂上编题,孩子们已经是第10次编倍数应用题了。以前教高年级的数学,也没让学生练这么多,常常放过了每天的口算练*,这种专题的训练也几乎没有过,后来,自己的孩子读书了,并且我教的比她低一个年级,很多教过的感悟和女儿身上的失误结合起来,不断地驱使我去思虑一种细密的教法。或许我的做法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过于苛刻,但是,我认为,对他们终是有用的,于是实践之。做我们班的家长不容易,因为我总是每天群发全对的表扬名单1-3次(每本作业本一次),家长是压力不小的;做我们班的学生不容易,小小的年纪,总是不断地编题,写字,我发现,他们极少用拼音代替,二十来字的应用题,总是一个个字写出来的,作业的书写也越来越好,因为我除了表扬作业全对外,还不时表扬又对又工整的。

  这个魔鬼老师的魔爪,不知道家长和孩子是否渴望早日脱离?好让大家都透口气?吴咏是开放式的学*,回家基本不用做作业的,而我,每天都有常规作业,基础训练必不可少。或者我应该寻求一条中间的线路,也**我的孩子和家长们,但是,我认为,学*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不用功,怎么会有好成绩?要让孩子们学会用苦功,至少在一二年级,一二年级的计算基础打好了,才有资格谈中高年级的更高级思维的发展。这是我抛出来的第二个顺道探讨的问题低年级学生应该轻松还是要学会受苦?

  首先,教师提出了袋鼠跳一下是9,两下是18,那么后面的几跳分别是多少呢?

  生1:9、18、27、36、45、54、63、72、81.

  师:怎么来的呢?

  生:相差9,一个是9,两个是18,三个是27……

  生齐读一个9是9,两个9是18,三个9是27……

  【评析:这个数轴是在7和8的乘法口诀中方法的延续,学生在学*7和8的乘法口诀的时候,已经掌握了这样的加法向乘法口诀的过度的经验,这节课这个环节的教学就是经验的巩固和应用。不仅仅是计算出结果,而且要知道几个9相加如何向乘法转换等等。】

  其次,根据数轴上9的加法,自己编一下9的口诀。

  三名学生上黑板板演。两个写乘法算式,一个写乘法口诀。

  生1:1×9=9

  2×9=18

  3×9=27

  4×9=36

  5×9=40

  6×9=48

  7×9=56

  【评析:很多老师认为学*了7和8的乘法口诀,9的口诀很容易了,特别是9的数轴上,一个9,两个9,一直到九个9相加结果出来之后,学生对9的口诀就迎刃而解了,结果依旧会出错。另外一点,学生学*乘法口诀肯定是乘法算式和口诀在一起学*的,而这节课老师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割裂开,学生对乘法算式成了死记硬背,不是参照或者对比去理解记忆,所以学生错把8的口诀加在了9的算式上,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第三,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

  生1:得数翻了一下18、81,27、72,36、63,45、54.。

  生2:得数一个和一个都是相差9。

  生3:从上往下,每个都多9,从下往上,每个少9.。

  生4:十位上每个比前一个都多1,个位上每一个比前一个少1.

  师:除了这个,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5:个位加十位的和是9.

  师:一九得九,比10少1,

  二九十八,比20少2,

  三九二十七,比30少3,

  九九八十一,比90少9

  【评析: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9的口诀中,规律是最多的,教师在这个环节里,不仅仅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来发现了什么?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发现,发现了之间的关系。这些不是割裂开,而要整合,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积累基本经验,把知识内化,形成一种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片段四:

  1、九的口诀的手指操

  2一个钟表,报时时候钟响一次是9秒钟,11点的时候响多长时间?

  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通过前面几课时的教学,学生的认知水*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我认为口诀已经是学生的一种认知基础,从各种情境去获得口诀对于学生已经没什么期待可言。所以,我从口诀出发,设置了这样几个环节,使学生发现了规律,掌握了口诀。

  1、首先,我让学生先猜测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再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乘法口诀,并依次列出口诀,把这个基础直接进行呈现。这样设计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过程,逐步增强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指出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的要求。

  2、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数学学*的重要方式。开展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体验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单纯的口诀背诵不是本课教学的根本目的,真正目的而是让学生经历口诀的探索、验证、推理的过程,进而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因此,我在出示口诀后,采用一系列自主的探究活动,先让学生选择几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验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创作和想象的的空间。再通过比较深入挖掘口诀的规律和特点,以求更好的掌握。

  3、在分析口诀的时候,我作了全面周详的考虑,纵向呈现口诀,学生通过比较找到了各种不同的规律,接着我再把口诀中的积用数字的形式出示,学生马上又捕捉了到信息,发现了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和是9,而且找到了二九和九九、三九和八九等,它们的积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是相反的,教师相应地用课件演示。口诀的记忆一向是个难题,学生往往进行死记硬背,遗忘率比较高,这节课我通过两次让学生找规律使学生找到了窍门,知道了怎样推算口诀,强化方便了学生的记忆。最后,运用课件演示用扳手指头的方法记忆口诀。即从左往右数,第几个手指弯曲表示几九的几。

  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课始重激趣。

  通过向学生介绍九九歌谣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兴趣,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

  2、课中重引导。

  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体验中主动参与学*,自主学*新知识,注重规律方法的概括总结。记忆方法一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本身的规律;记忆方法二,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技能;记忆方法三,培养学生善于联想、发散的思维*惯。教师不仅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点拨,更要在学*方式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使学生提高进一步学*的本领。

  3、课间重交流。

  教师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品尝到合作创新的乐趣。由此产生的互动效应,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参与合作的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和教学效率。

  4、课尾重拓展。

  课尾再次回到 九九歌谣,达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同时又介绍乘法口诀的由来,既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数学很神奇、很有趣,又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时以“外国小朋友 凯蒂”为话题,把孩子带入学*情境,通过编儿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然后通过编儿歌时遇到困难而产生学*的愿望, 从而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求知欲。这时通过演示借助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的方式,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儿歌的兴趣,从而为学生利用学具自编儿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下面学生编乘法口诀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本课最后教师又回归到情境中去,利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给计算带来的简便。

  二、借助学具体来帮助。

  由于二年级儿童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本课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学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师在直观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向抽象过渡,教会学生学*数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自主学*的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如:在理解“6个沙包几块布”时,教师首先是借助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具体形象地说儿歌,然后借助课件变成文字形式整理儿歌,很自然的完成了从具体性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化过程,这样既有利于理解乘法的意义,又为编7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的基础。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课复*导入部分我设计为复*和填空格两部分。通过口算乘法算式,回顾1至8的乘法口诀。通过填写袋鼠跳格图,强调“依次加9”的规律。目的是利用乘法的意义、加法的计算等基础知识作铺垫,为9的乘法口诀的学*作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注意了知识的连续性,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创设有效的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本节课我从我国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引入赛龙舟的场面,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不仅体会到了龙舟比赛热闹、激烈的场面,还从定格的画面中体会到9的乘法口诀是为了解决9的连加的实际问题而产生,即了解了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这样不但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缩短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激发了学生的学*需求,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3、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探索性学*方式,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的学*。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出示口诀,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课件的动态演示依次提出问题,并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能解答问题的算式卡片。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活跃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运用学生已有的编制口诀的经验和方法,自己去思考、探索如何创编9的乘法口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记忆口诀的环节中,我让自己成为引导者,让学生自主探索口诀的`记忆方法,发现口诀中积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诀,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用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

  4、设计层次性强的练*。

  本节课的练*由浅入深,由简单的师生对口令游戏开始,口算乘法算式主要是对9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然后以看图列式的形式设计了“过三关”练*,对9的乘法口诀和算式进行综合练*。再以解决问题为主设计“我来考考你”的开放性练*,使练*有坡度,难度适宜,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7)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实用10份

  今天上学标课时执教了《8的乘法口诀》,崔主任和组里的老师都给我评了课,结合大家的一些看法和我自己的反思,我把对这节课的想法汇总如下:

  1、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路还算清晰,但对细节的处理上欠缺功夫,这和没有多试讲几次有很大的关系,崔主任也提点我,如果能够多练几次,许多细节上的小毛糙根本就不会出现了。

  2、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口诀环节的处理不太透,只找了两个学生把用画图表示的口诀含义进行了展示,而且仅仅局限于这两句口诀,其它的没有涉及,对于掌握后进生而言,这显然是有所欠缺的。办公室谢姐也提到,应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更好些,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参与的效果也会更进一步,学生们会自主是、互相讨论着尽量不选择同一个口诀进行分析。今后我得想办法把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使用起要,要大胆的放手。

  3、在巩固环节中的练*题设计上面有许多不成功之处,如:课本上中国结问题图的出示学生看不清,所以才会在课堂上出现问非所答的情况,只有少数学生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多数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其中。另外,也导致这个问题没有很好的抓住当例题,后面的处理起来都不是太顺畅。

  以上是我的一些反思,每上一次课反思一下挺好的,对今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启发。

  学生在学*8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了1—7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8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这节课上,尝试让学生自主参与编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白雪公主带着七个小矮人一起来到游乐场。每张门票8元,一共要付多少钱呢?白雪公主在取钱时,却遇到了困难,请同学们帮帮她,行吗?

  在新课的导入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从小学生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学*兴趣。“帮忙”是低段学生最乐意做的事,因为帮忙最能体现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老师请学生帮帮白雪公主的忙,充分调动了他们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促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

  多种形式练*,促进对口诀的理解与掌握。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如师生、生生之间对口令,说一说螃蟹儿歌。给单调的乘法口诀溶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孩子的生活实际。而这些贴*学生生活的练*,也极大的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学*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编写口诀、记忆口诀的探索。由于在学*了1到7的乘法口诀后,学生完全有能力编写口诀的。而且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这样的挑战,从扶到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了一八得八和二八十六以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口诀的编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中,自主探索无疑满足了儿童的这种需要,为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提供了赖以植根的土壤。从一开始,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自己的发现,把学数学变成了“找数学”,增强自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本课时的内容是8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通过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特别在编制8的乘法口诀过程中,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再联系乘法的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口诀;编写乘法口诀的教学,属于学*法则的课型,学 生运用学*法则的思维模式,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让学生经历编写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掌握乘法8的乘法口诀,提高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目的能力。

  3、在整理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中让学生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 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二年级学生主要依 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所以我想到摆小棒,通过摆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学生理解1个8、2个8,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本课我遵循了直观性、知识性 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 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我创设了让学生摆自己喜欢的图形的情景,学生根据自己摆的图形说出乘法算式,来引出课题《8的 乘法口诀》。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在探索8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摆小棒,通过摆图形,让学生理解1个8、2个8,从 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

  首先,第一个层次是51 15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第二个层次是编82 28的乘法口诀,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师指导学生编口诀。第三个层次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两人一组学生自己编口诀。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 乘法口诀的规律。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 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能力,积累学*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学*8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8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的兴趣

  充分利用“猜谜”及教学课件“算螃蟹腿”,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主动参与到口决的编制学*过程中。

  2、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用加法计算等一些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3、关注小组合作学*的作用。

  让学生经历合作的愉快,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4、多种形式练*

  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表内乘法是教学难点,特别是乘法口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而不是单方面的记住。一定要让学生边学边用才能熟练掌握。教学时,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引导。如画图、列表、摆学具、小棒等,应用已有的知识迁移类推等。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他们大多数的思维和认知水*知识只是停留在直观形象思维的维度,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因此借助“形”来诠释“数”的意义基于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如“螃蟹歌”、利用规律记忆,使学生的学*兴趣很浓。在“小狗跳”的数轴中,虽然只是几个简单数的排列,却渗透着更为深刻的意义,而这些是“潜移默化”的渗透,而并非实际的告诉。数轴不但将抽象的“数”直观化,而且有助于理解运算,将运算直观形象化。丰富了“数轴”蕴含的数学知识。

  (1)让学生理解在数轴上越往右数越大。越往左数越小。

  (2)让学生感受“加法”其实在数轴上往右数。

  (3)“乘法”就是在数轴上几个几的往右数。

  就这样一条简单的数轴,却蕴含了如此深远的意义这也正是“数”与“形”的真正魅力!“数形结合”这一微观层面的数学方法被置于映射反演原则下,其方法论的含义在形式上得到抽象。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8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了2~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将学*的难点放在识记口诀上,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究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本节课的教学,着重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简洁明了,直达主题。

  先进行口诀的常规复*,对口令,口算乘法题,再直截了当地揭示课题,明确我们这节课要干什么。

  2、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紧扣教材主题图,把它作成课件的形式,利用声音来吸引孩子,“快听,是哪里传来这么动听的音乐呢?”用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继续学下去的欲望。然后出示主题图:学校仪仗队演奏。在主题图的处理上,选择了他们都非常熟悉的动画人物——蓝猫来作为纽带,激发了低年级孩子的学*兴趣。

  3、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还有的学生已经抢先背了起来。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4、课堂活动:同桌对口诀。

  这一环节算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我们班有53个孩子,一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很难有效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学*状况;再者,大班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也不够现实。结合实际情况,在保证课堂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安排同桌对口令的活动,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同桌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相互监督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孩子们先通过顺背、倒背的环节熟悉8的乘法口诀过后,在进行同桌对口令的活动,一个人说口诀,另一个人说相对应的乘法算式,或者一人说乘法算式,另一人说相应的口诀。一段时间交流后,请同桌站起来展示。一般课堂上能够回答问题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但采用同桌互说的形式后,即使没有机会公开展示,每个人都得到了一定量的练*,同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增强了课堂学*的有效性,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5、用口诀。

  为帮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我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应用和实践的机会,“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到8的乘法口诀吗?”有的孩子很快地想到螃蟹有八条腿,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加了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8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了2~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将学*的难点放在识记口诀上,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究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着重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简洁明了,直达主题。

  先进行口诀的常规复*,对口令,口算乘法题,再直截了当地揭示课题,明确我们这节课要干什么。

  2、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紧扣教材主题图,把它作成课件的形式,利用声音来吸引孩子,“快听,是哪里传来这么动听的音乐呢?”用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继续学下去的欲望。然后出示主题图:学校仪仗队演奏。在主题图的处理上,选择了他们都非常熟悉的动画人物——蓝猫来作为纽带,激发了低年级孩子的学*兴趣。

  3、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还有的学生已经抢先背了起来。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4、课堂活动:同桌对口诀。

  这一环节算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我们班有53个孩子,一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很难有效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学*状况;再者,大班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也不够现实。结合实际情况,在保证课堂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安排同桌对口令的活动,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同桌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相互监督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孩子们先通过顺背、倒背的环节熟悉8的乘法口诀过后,在进行同桌对口令的活动,一个人说口诀,另一个人说相对应的乘法算式,或者一人说乘法算式,另一人说相应的口诀。一段时间交流后,请同桌站起来展示。一般课堂上能够回答问题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但采用同桌互说的形式后,即使没有机会公开展示,每个人都得到了一定量的练*,同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增强了课堂学*的有效性,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5、用口诀。

  为帮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我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应用和实践的机会,“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到8的乘法口诀吗?”有的孩子很快地想到螃蟹有八条腿,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加了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学*8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了1-7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8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这节课上,尝试让学生自主参与编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白雪公主带着七个小矮人一起来到游乐场。每张门票8元,一共要付多少钱呢?白雪公主在取钱时,却遇到了困难,请同学们帮帮她,行吗?

  在新课的导入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从小学生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学*兴趣。“帮忙”是低段学生最乐意做的事,因为帮忙最能体现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老师请学生帮帮白雪公主的忙,充分调动了他们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促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

  多种形式练*,促进对口诀的理解与掌握。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如师生、生生之间对口令,说一说螃蟹儿歌。给单调的乘法口诀溶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孩子的生活实际。而这些贴*学生生活的练*,也极大的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学*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编写口诀、记忆口诀的探索。由于在学*了1到7的乘法口诀后,学生完全有能力编写口诀的。而且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这样的挑战,从扶到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了一八得八和二八十六以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口诀的编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中,自主探索无疑满足了儿童的这种需要,为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提供了赖以植根的土壤。从一开始,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自己的发现,把学数学变成了“找数学”,增强自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生在学*8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了1-7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8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这节课上,尝试让学生自主参与编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白雪公主带着七个小矮人一起来到游乐场。每张门票8元,一共要付多少钱呢?白雪公主在取钱时,却遇到了困难,请同学们帮帮她,行吗?

  在新课的导入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从小学生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学*兴趣。“帮忙”是低段学生最乐意做的事,因为帮忙最能体现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老师请学生帮帮白雪公主的忙,充分调动了他们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促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

  多种形式练*,促进对口诀的理解与掌握。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如师生、生生之间对口令,说一说螃蟹儿歌。给单调的乘法口诀溶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孩子的生活实际。而这些贴*学生生活的练*,也极大的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学*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编写口诀、记忆口诀的探索。由于在学*了1到7的乘法口诀后,学生完全有能力编写口诀的。而且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这样的挑战,从扶到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了一八得八和二八十六以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口诀的编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中,自主探索无疑满足了儿童的这种需要,为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提供了赖以植根的土壤。从一开始,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自己的发现,把学数学变成了“找数学”,增强自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8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我紧密联系课本资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从一只螃蟹8条腿,让学生算2只呢?3只呢?……等等.并试着说出“一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16条腿,三只螃蟹24条腿······”然后引入鼓号队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怎么数,并试着说出算式,当学生能说出一部分后,我让全班学生一起动笔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怎么记住这些乘法算式,有的孩子说出:“一个8是8,两个8是16······”因为一部分孩子之前已经背出乘法口诀表,能直接说出乘法口诀,我就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说出口诀的意义,这样大家的观点相互结合,学生顺利完成了口诀,很快理解了口诀的意义。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规律,怎样记得快,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发现了规律。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能熟练背出口诀,会用口诀,学*效果非常好。

  回顾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亲历知识行成的过程,在写算式时,自己编出口诀,在讨论中,形成简洁、便于记忆的口诀。并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出口诀的规律,学生理解了,学的速度也就快了。而且,为以后的学*做好了方法的准备。自始自终,都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我只是结合具体的情境提出引领性的问题,课堂内学生学得轻松而愉快。实践证明,放手让学生经过尝试解决问题,学*效果比想象的更加理想。因为,

  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一旦获得成功,将会更加有信心,他们也才更有动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

  本节课教材首先出示了一幅小青蛙练跳远的情景图,我充分利用教材,把书上的情景图设计成动画形式呈现,通过观察小青蛙一次接一次的跳远,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小螃蟹身上可以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学生说出了小青蛙从0七点开始,每次都是跳8格,利用这个数学信息,我提出了一次跳8格,也就是一个8,用算式该怎么表示呢?学生自己列出了关于8的乘法算式,接着我又提出了要把这些算式计算得又对又快,要用到什么呢?学生根据经验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要用8的乘法口诀,从而引出课题8的乘法口诀,这一环节中,动画出现小青蛙,符合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两个问题的提出,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8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数学。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中品味成功。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就是相信学生能学会,所以课上我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充当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在总结8的乘法口诀时,先引导学生回忆2、4的口诀的总结方法,为下面自己总结做个铺垫,然后自己试着来总结出8的乘法口诀,先自己来探究,最后在小组内交流,给学生创设了自己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独立地总结出口诀,只有少部分学生出现了困难,通过小组交流也较好地解决了。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我看到所有的孩子都特别的积极,都想到前边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看到他们那么强烈的表现欲望,我感受到了他们那份成功的喜悦,我也为自己感到高兴,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吗?通过这个环节我也反思到,以前的教学有时我把得太死了,总是怕学生不会,其实有些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合作是完全能够独立解决的,而且让孩子自己探究他们的热情也特别高。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探究合作的氛围,使学生的能力、情感都得到培养。

  三、鼓励运用,涉及问题、解决问题。

  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实践应用,我也大胆地做了创新,除了完成书本的常规练*,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以前的学*经验设计练*题来巩固今天的知识,开始我担心学生不会设计,可是当我巡视一周后,我发现学生完成的很好,有口算题、填空、连线、看图列式,还有应用题,真是五花八门!设计出来后小组内交换完成、批改。这样学生不仅对枯燥乏味的练*变得兴趣盎然,而且也获取了大量的信息,较好的巩固了本课的知识,成为了本课的又一个闪光点。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设计问题,我很快掌握到不同学*能力的孩子对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

  但是,一节课下来,我也发现了设计中的纰漏:识记口诀有困难,有待改进。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8)

——《9的乘法口诀》教案(精选10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正确说出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能够快速、准确地利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B过程与方法

  1.复*6~9的乘法口诀,为探讨本课内容做铺垫。

  2.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3.通过练*,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C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A2

  教学难点:

  A2

  关键:C1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1、将口诀补充完整。

  2、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引导学生说出求商的思路商的。

  二、引导学生看图,并提出、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一,收集数学信息。

  2.解决问题一:56面红旗,有每串挂8面,需要挂几串?

  A、根据情境提出相关问题

  B、独立列式

  C、探究568用除法算

  D、计算56除以8

  3.变换条件:有56面小旗,挂成7串,*均每串挂几面呢?

  A、独立列式

  B、比较:两道除法算式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C、练*: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写成两道除法算式

  4.解决问题二:有42颗星星,分给6个小组,*均每个小组得到多少颗?

  A、根据情境提出相关问题

  B、独立列式让学生练*本独立完成。

  5.解决问题三: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多少行?

  A、根据情境提出相关问题

  B、独立列式

  6.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三、巩固练*

  1.送小鸟回家。除法练*题。

  2.自主练*第一题

  3.自主练*第三题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课题】

  9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透过自己编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

  2、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

  3、透过白雪公主的故事,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熟记9的乘法口诀,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9)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今天(3月23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难忘而又收获的日子,非常荣幸我执教的“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数学课,得到了周莓老师的点评和指导,使我受益非常大。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的,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而且掌握得不错。

  根据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注重激活课堂气氛,让学生“活”起来。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强,易冲动,因此在学*新课前先进行对口令的游戏练*,调动起学生学*的热情,激起学*的欲望。

  2、在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学生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作为认知前奏,把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主题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发现数学信息,进而根据信息自己提出问题、生成问题,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从而用迁移的方法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这样巧妙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自由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尝试、探索,感受数学的趣味、品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使学生加深理解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帮助小猴、小兔解决问题,使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有趣,提高了学生练*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当然本课的教学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特别感谢的是周老师的精彩点评和宝贵的意见,给了我更多的帮助和思考。比如在例题的处理上,是我在教学中最不满意的地方,当学生提出第二组数学问题时,(做了49个五角星,分给了7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几个五角星?)我没有及时地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进行强调,应该是“*均”每个小组分几个?这时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有没有*均意义一样吗!所以这也是在教学中的一个疏漏,应及时地发现课堂中的问题。重点的一定要加以强调。也可以看出学生在*均分的含义上没有更好地理解,应该让学生明白除法是建立在*均分的基础上的。如果,当时课堂上在例1的处理上再追问孩子们一些为什么我们要用除法来计算,这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均分的含义。针对这方面的内容,今后还要加大力度进行巩固、夯实,对于概念性的知识一定让学生吃透。

  在教学中,还要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对于学生的计算不准确,还要加强训练,在训练的同时体现出形式的多样化,有待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上,就是我一点粗浅的想法,一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周老师给予多多宝贵意见!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从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入手,让学生算一个小组的同学共有多少手指。并试着说出“一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10个手指,3只手有15个手指,···”让后引入杂技表演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怎么数,并试着说出算式,当学生能说出一部分后,我让全班同学一起动笔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怎么记住这些乘法算式,有的

  孩子说出:“一个5是5,2个5是10,···”因为一部分孩子课前已经会背口诀,能直接说出口诀,我就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说出口诀的意思,这样大家的观点互相结合,学生顺利的完成了口诀的编制,很快理解了口诀的意义,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规律,怎样记得快,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发现了规律,在课堂上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的背出口诀,会用口诀,学*效果非常好。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在探索5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摆小棒,让学生理解1个

  5、2个5……,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

  首先,第一个层次是5×11×5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

  第二个层次是编5×22×5的乘法口诀,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师指导学生编口诀。

  第三个层次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两人一组学生自己编口诀。

  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

  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能力,积累学*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学*8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8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的兴趣

  充分利用“猜谜”及教学课件“算螃蟹腿”,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主动参与到口决的编制学*过程中。

  2、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用加法计算等一些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3、关注小组合作学*的作用。

  让学生经历合作的愉快,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4、多种形式练*

  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表内乘法是教学难点,特别是乘法口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而不是单方面的记住。一定要让学生边学边用才能熟练掌握。教学时,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引导。如画图、列表、摆学具、小棒等,应用已有的知识迁移类推等。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他们大多数的思维和认知水*知识只是停留在直观形象思维的维度,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因此借助“形”来诠释“数”的意义基于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如“螃蟹歌”、利用规律记忆,使学生的学*兴趣很浓。在“小狗跳”的数轴中,虽然只是几个简单数的排列,却渗透着更为深刻的意义,而这些是“潜移默化”的渗透,而并非实际的告诉。数轴不但将抽象的“数”直观化,而且有助于理解运算,将运算直观形象化。丰富了“数轴”蕴含的数学知识。

  (1)让学生理解在数轴上越往右数越大。越往左数越小。

  (2)让学生感受“加法”其实在数轴上往右数。

  (3)“乘法”就是在数轴上几个几的往右数。

  就这样一条简单的数轴,却蕴含了如此深远的意义这也正是“数”与“形”的真正魅力!“数形结合”这一微观层面的数学方法被置于映射反演原则下,其方法论的含义在形式上得到抽象。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5的乘法口诀。由于一年级时学生在认识100以内的数时,有5个5个数的经验,所以,学生这部分的内容学*难度不太大。本节课我出示情境图,明确图意,出示问题,同时出示表格,为了适当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我放手让学生去填写表格,写算式,编口诀。之后引导学生观察5的乘法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结合算式含义分析清楚引起这个规律是因为:下一个比上一个算式多1个5,从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5的乘法口诀。试一试的练*,让学生明白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反思本节课,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没有让学生体会到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的'简便优越性。可以增设课前的1分钟比赛,师生之间的比赛,学生出题,比赛口算,给学生明确出题的范围:相同的一位数连加,不超过10个,看谁算得又多又对,然后再导入新课。没有突破学生出现“五一得五”的口诀尴尬。我想如果在写乘法算式时,直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再给这两道乘法算式编口诀时,强调口诀的编写一般是小数在前,大数在后,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一句乘法口诀一般能解决两道乘法算式。

  记口诀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但我在记口诀这个环节中,只是让学生单纯的背,没有引导学生利用发现相差5的规律去侧重口诀记忆的方法,要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有快有劳的记住口诀。

  由于本节课的难度不大,所以在练*中,我按部就班的按照书上的练*展开,缺少一些思维的提升,可适当增设一题有关乘加乘减的练*,为明天的学*做好铺垫。

  这节课,我是围绕“培养学**惯发展学生学*能力”这一主题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我主要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进行迁移,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收获的幸福。在课堂上,我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在培养学**惯,发展学*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

  一、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在课堂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根据读图,利用学生1--6编口诀的经验同桌编口诀。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学生颇感困难的是口诀的得数,我在第一环节读7个图案填表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接着我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诀的编制,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

  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我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的成功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二、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口诀最终是帮助学生进行计算的工具,既然是如此,那么,让学生准确的记忆口诀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不能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口诀,怎样让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口诀呢?我可是费了一番脑子的,先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经验方法记忆口诀,接着让学生谈谈哪些口诀比较难记?哪些口诀记忆比较容易?教师再利用一些生动的素材(西游记动画片断)来帮助学生记忆,并且理清口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沟通口诀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即使自己忘记了哪一句口诀,也是可以凭借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前一句口诀找出结果。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我设计的每组练*主要是对7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然后设计了"根据生活中的条件编题"和"继续编儿歌"的游戏,对7的乘法口诀和算式进行综合练*,使练*有坡度,难度适宜,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人人主动参与学*,有效地培养了学**惯,发展了学生的学*能力。

  上完这节课,由于在背口诀上时间用的多了,结果后面的几道*题没完成,只完成了基本练*。本来最后想请孩子利用这节课的口诀猜我的年龄,结果孩子之前听我说简介时提到年龄,没能按原计划完成,那时候我可以适当变化把问题解决了,但由于时间到了和我处理课堂随机变化的能力还不够,在这个问题的的处理上不尽如人

  意。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但是感觉需要我学*的太多太多,挖掘教材,课堂的扎实训练,那种朴实、细腻,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流畅自然的教学风格让我一直在不断的思考中。

  这正如我在课堂结语所说:"学*是快乐的事,学会了更是幸福的事",我会继续努力充实自己,向前辈学*,让自己做一个既快乐又幸福的老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