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精选十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1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也具有代表性,比较贴*儿童生活,是一篇很好的学*题材。

  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让孩子们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进行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今天要学*的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再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最后指导学生写小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让孩子们人人成为小诗人。再重点指导朗读,达到熟读成诵。所以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生字,了解汉字。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在教学中,我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和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还没有达到预期的识字效果,这有待于我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2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孩子们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性和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本课应结合地域特征,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认识多种树木、说出树木名称、创编儿歌、认识带“木字旁”的汉字就是水到渠成了。所以,本课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

  一、教学效果

  如何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这课教学要做扎实的事情。于是,我凭借插图,很容易就能把文中的树木名称与图对应起来,从而为孩子们建立了直观形象,随后再通过朗读巩固对树木的认识。有了直观认识后再把图画与汉字相对照,找出规律,即“木字旁”。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并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回家查阅资料,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

  同时,加强朗读。在介绍完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后,请孩子尝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一节诗,可以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例如蔬菜,水果,花……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效果非常棒!

  二、成功之处

  1、本课我围绕几个大问题展开,且每次的问题都很明确,从总体到部分,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有梯度地训练孩子找出每一句中的树、说出树的特点,进一步调动感官找出相应树的图片。学生在此环节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2、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3、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单单停留在读和背上,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懂得获取知识。

  4、最后的`创编儿歌环节,我引导孩子观察树木图片的特点,示范编儿歌,然后请同学大胆练*创编,及时纠正,让孩子们对更多的树木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本课教学中,我在课文解读上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学生识字教学时间不足,没有给到孩子们充分的时间练*写字。此外,拓展环节,忽略了课后练*中的几种树木,没有把那几种树木创编到儿歌中,没有在情境中拓展延伸。此外,课后的几句有关树木的名言,也应作为重点之一,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改进措施

  1、课文应让学生反复朗读,我一定照顾全面,把读作为基础,以后借用早读时间加强学生的读书。

  2、进一步充分备课,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课前预*。另外,真正把单元整体教学做好,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有效的学*,这样学生才会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和把握。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3

  《树之歌》这篇儿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儿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儿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文中11中树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这些形态各异的树。 在教学儿歌时,我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同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学生对儿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结合图文,观察文中各种树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儿歌,使各种树木的特点再次复现在学生脑海中,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4

  《树之歌》是一首关于树木的儿歌,儿歌中介绍了各种树木及其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低段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所以教学时为了使整个识字过程以及读书环节有趣,本节课采用抓关键词语整体认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背儿歌中学句学词学字,在学句学词中认字。

  在研讨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分析儿歌及儿歌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因为本单元都是识字,这是本册唯一的一个集中识字单元,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低段的学*重点。而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学生之前也初步接触过形声字。商讨之后,我们决定怎样在学生初步了解的情况下,逐渐了解其特点,学*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会举一反三,运用归类识字,比较识字,字源识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

  而目标的制定,则是参考学*卢老师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中,目标制定要含有学*后的知识名词、学*后的技能动词、运用知识能做什么事。于是,经过几次讨论,我们把基础目标、支撑目标和核心目标制定为:

  1、通过读文、看图,划出11种树的名称,说出特点。(基础目标)

  2、多种方法,读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生字。归纳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支撑目标)

  3、借助填空、图片等,背诵儿歌。(核心目标)

  但是在上完课的时候,经过校长的讲解,意识到我们在制定目标时有所偏差,只关注到制定目标中的名词、能力动词和技能动词要匹配。忽略了三个目标的一致性以及相互关联性。导致三个目标没有很好的贯连在一起,所以本节课目标也未全部达成。

  之前狭隘的认为语文教学对于低段来说除了常规*惯,就是语文书本上的知识,但是随着评课、培训学*及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不单单是教学生一些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出方法,运用方法。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关注语文素养,有大局意识。从长远考虑,低段良好的常规*惯很重要,思维能力和掌握学*方法更重要。

  就像我在讲授识字时,学生区分不清楚“桂和挂”时,我的应变能力不够,导致错过了很好的课堂生成,对课堂的把控性和知识的生成预测性存在很大的不足,我应该及时对比并讲解两个部件一样,部首不同的字,提手旁和木字旁,而木字旁的形声字又是本节课的重点。识字教学不扎实,直接影响孩子的识字。“疆”字设计通过字源演变讲解时,又过快,没有很好的过渡。学生不理解意思,所以在组词时出现了“江南、江西”这样的同音字。应通过字典中的释义,让学生能够明白这个字的意思,这样在组词时,孩子就能通过字义理解并组词。“专题识字”是低年级识字课的一个学*内容,因此,设计要充分发挥按“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优势,多种形式、在自主学*中,自我获取知识,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学生自主学*的空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知道识字方面重难点,做到讲解透彻。

  在诵读儿歌、韵文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讨论,及多种形式的背诵让学生参与学*过程。

  怎样把识字课上的有趣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大家共同探讨的一节课,给我们一些启发,课堂有趣,不仅仅是语言上生动有趣,更要把自己当做孩子一样,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我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引导?这样的课堂形式及环节我能学到知识吗?因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上课风格,或生动活泼、或有趣好玩、或沉稳内敛而又不失活泼。我希望我的课堂能够严肃又不失活泼,现下能力各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学无止境,我要学*的还有很多,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跟着同组优秀的同事学*。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5

  在昨天早上,我给学生教了《杨树之歌》,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整篇课文我采用以读代讲,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内读,同桌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中的大叶杨唱的歌!接着我提了问题:

  1、大叶杨成天哗啦啦的教唱时是什么心情?

  2、大叶杨唱歌给谁听?

  3、大叶杨还会唱歌给谁听?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等学生解决了问题时,课文的基本任务已经完成!接着我便引导他们通过仿写诗歌,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蕴含。

  这节课自我感觉上的比较成功,下课时好多孩子既背会了课文内容也理解了内容内涵!预期目标基本完成!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6

  在教学《树之歌》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以朗读诗歌,识字教学为主,同时带着孩子们认识不同树木的形态。树木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贴*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孩子们在羽西的时候就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会主动找我,向我询问这些书的生长特点。这样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了解各类树木的特点作了一个比较好的铺垫。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基本将课堂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找出各类树木的特点,同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学*,说一说,抓住文本的关键字词。另外,在第一课时教学结束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关树木,收集一些这类树木的叶子,可以带来课堂上交流分享。孩子们在完成此项学*任务时相当的积极,收集了不少落叶。有的孩子甚至将这些落叶做成了精美的书签。他们将树叶贴在竹板上,塑封起来,相当心灵手巧。

  这场交流会上,让我影响最深的是一位女生,她收集了一些银杏叶,在展示的过程中,她发现这片银杏叶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边缘。她说:“我看到了季节的变化,由盛夏转变为初秋。”她有着火眼金睛,善于发现,敢于表达。这么一片小小的树叶,孩子看到的季节的更替,其他孩子听了她的介绍,个个佩服不已。

  最后,既然是歌,也要将它读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韵律美。文本中“壮,掌,装,方,疆,香”等字都是韵母ang。让孩子体会读一读。另外,关注课后*题,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三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猜一猜,我再来总结,让学生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了解“树”与“人”的联系。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7

  《树之歌》是一首关于树木的儿歌,儿歌中介绍了各种树木及其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低段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所以教学时为了使整个识字过程以及读书环节有趣,本节课采用抓关键词语整体认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背儿歌中学句学词学字,在学句学词中认字。

  在研讨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分析儿歌及儿歌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因为本单元都是识字,这是本册唯一的一个集中识字单元,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低段的学*重点。而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学生之前也初步接触过形声字。商讨之后,我们决定怎样在学生初步了解的情况下,逐渐了解其特点,学*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会举一反三,运用归类识字,比较识字,字源识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

  而目标的制定,则是参考学*卢老师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中,目标制定要含有学*后的知识名词、学*后的技能动词、运用知识能做什么事。于是,经过几次讨论,我们把基础目标、支撑目标和核心目标制定为:

  1、通过读文、看图,划出11种树的名称,说出特点。(基础目标)

  2、多种方法,读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生字。归纳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支撑目标)

  3、借助填空、图片等,背诵儿歌。(核心目标)

  但是在上完课的时候,经过校长的讲解,意识到我们在制定目标时有所偏差,只关注到制定目标中的名词、能力动词和技能动词要匹配。忽略了三个目标的一致性以及相互关联性。导致三个目标没有很好的贯连在一起,所以本节课目标也未全部达成。

  之前狭隘的认为语文教学对于低段来说除了常规*惯,就是语文书本上的知识,但是随着评课、培训学*及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不单单是教学生一些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出方法,运用方法。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关注语文素养,有大局意识。从长远考虑,低段良好的.常规*惯很重要,思维能力和掌握学*方法更重要。

  就像我在讲授识字时,学生区分不清楚“桂和挂”时,我的应变能力不够,导致错过了很好的课堂生成,对课堂的把控性和知识的生成预测性存在很大的不足,我应该及时对比并讲解两个部件一样,部首不同的字,提手旁和木字旁,而木字旁的形声字又是本节课的重点。识字教学不扎实,直接影响孩子的识字。“疆”字设计通过字源演变讲解时,又过快,没有很好的过渡。学生不理解意思,所以在组词时出现了“江南、江西”这样的同音字。应通过字典中的释义,让学生能够明白这个字的意思,这样在组词时,孩子就能通过字义理解并组词。“专题识字”是低年级识字课的一个学*内容,因此,设计要充分发挥按“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优势,多种形式、在自主学*中,自我获取知识,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学生自主学*的空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知道识字方面重难点,做到讲解透彻。

  在诵读儿歌、韵文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讨论,及多种形式的背诵让学生参与学*过程。

  怎样把识字课上的有趣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大家共同探讨的一节课,给我们一些启发,课堂有趣,不仅仅是语言上生动有趣,更要把自己当做孩子一样,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我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引导?这样的课堂形式及环节我能学到知识吗?因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上课风格,或生动活泼、或有趣好玩、或沉稳内敛而又不失活泼。我希望我的课堂能够严肃又不失活泼,现下能力各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学无止境,我要学*的还有很多,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跟着同组优秀的同事学*。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8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孩子们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性和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本课应结合地域特征,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认识多种树木、说出树木名称、创编儿歌、认识带“木字旁”的汉字就是水到渠成了。所以,本课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

  一、教学效果

  如何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这课教学要做扎实的事情。于是,我凭借插图,很容易就能把文中的树木名称与图对应起来,从而为孩子们建立了直观形象,随后再通过朗读巩固对树木的认识。有了直观认识后再把图画与汉字相对照,找出规律,即“木字旁”。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并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回家查阅资料,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

  同时,加强朗读。在介绍完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后,请孩子尝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一节诗,可以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例如蔬菜,水果,花……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效果非常棒!

  二、成功之处

  1、本课我围绕几个大问题展开,且每次的问题都很明确,从总体到部分,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有梯度地训练孩子找出每一句中的树、说出树的特点,进一步调动感官找出相应树的图片。学生在此环节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2、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3、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单单停留在读和背上,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懂得获取知识。

  4、最后的创编儿歌环节,我引导孩子观察树木图片的特点,示范编儿歌,然后请同学大胆练*创编,及时纠正,让孩子们对更多的树木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本课教学中,我在课文解读上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学生识字教学时间不足,没有给到孩子们充分的时间练*写字。此外,拓展环节,忽略了课后练*中的几种树木,没有把那几种树木创编到儿歌中,没有在情境中拓展延伸。此外,课后的几句有关树木的名言,也应作为重点之一,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改进措施

  1、课文应让学生反复朗读,我一定照顾全面,把读作为基础,以后借用早读时间加强学生的读书。

  2、进一步充分备课,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课前预*。另外,真正把单元整体教学做好,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有效的学*,这样学生才会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和把握。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9

  《树之歌》是一首关于树木的儿歌,儿歌中介绍了各种树木及其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低段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所以教学时为了使整个识字过程以及读书环节有趣,本节课采用抓关键词语整体认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背儿歌中学句学词学字,在学句学词中认字。

  在研讨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分析儿歌及儿歌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因为本单元都是识字,这是本册唯一的一个集中识字单元,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低段的学*重点。而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学生之前也初步接触过形声字。商讨之后,我们决定怎样在学生初步了解的情况下,逐渐了解其特点,学*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会举一反三,运用归类识字,比较识字,字源识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

  而目标的制定,则是参考学*卢老师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中,目标制定要含有学*后的知识名词、学*后的技能动词、运用知识能做什么事。于是,经过几次讨论,我们把基础目标、支撑目标和核心目标制定为:

  1.通过读文、看图,划出11种树的名称,说出特点。(基础目标)

  2.多种方法,读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生字。归纳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支撑目标)

  3.借助填空、图片等,背诵儿歌。(核心目标)

  但是在上完课的时候,经过校长的讲解,意识到我们在制定目标时有所偏差,只关注到制定目标中的名词、能力动词和技能动词要匹配。忽略了三个目标的一致性以及相互关联性。导致三个目标没有很好的贯连在一起,所以本节课目标也未全部达成。

  之前狭隘的.认为语文教学对于低段来说除了常规*惯,就是语文书本上的知识,但是随着评课、培训学*及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不单单是教学生一些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出方法,运用方法。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关注语文素养,有大局意识。从长远考虑,低段良好的常规*惯很重要,思维能力和掌握学*方法更重要。

  就像我在讲授识字时,学生区分不清楚“桂和挂”时,我的应变能力不够,导致错过了很好的课堂生成,对课堂的把控性和知识的生成预测性存在很大的不足,我应该及时对比并讲解两个部件一样,部首不同的字,提手旁和木字旁,而木字旁的形声字又是本节课的重点。识字教学不扎实,直接影响孩子的识字。“疆”字设计通过字源演变讲解时,又过快,没有很好的过渡。学生不理解意思,所以在组词时出现了“江南、江西”这样的同音字。应通过字典中的释义,让学生能够明白这个字的意思,这样在组词时,孩子就能通过字义理解并组词。“专题识字”是低年级识字课的一个学*内容,因此,设计要充分发挥按“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优势,多种形式、在自主学*中,自我获取知识,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学生自主学*的空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知道识字方面重难点,做到讲解透彻。

  在诵读儿歌、韵文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讨论,及多种形式的背诵让学生参与学*过程。

  怎样把识字课上的有趣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大家共同探讨的一节课,给我们一些启发,课堂有趣,不仅仅是语言上生动有趣,更要把自己当做孩子一样,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我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引导?这样的课堂形式及环节我能学到知识吗?因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上课风格,或生动活泼、或有趣好玩、或沉稳内敛而又不失活泼。我希望我的课堂能够严肃又不失活泼,现下能力各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学无止境,我要学*的还有很多,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跟着同组优秀的同事学*。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10

  《树之歌》这篇儿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儿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儿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文中11中树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这些形态各异的树。 在教学儿歌时,我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同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学生对儿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结合图文,观察文中各种树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儿歌,使各种树木的特点再次复现在学生脑海中,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1)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3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1

  今天的课比较有趣。(我备课的时候这么觉得…)整节课上下来还是比较顺利的,教学思路就在课件里。备课的时候我修改了导入的方法,改成猜谜导入,以熟悉的诗歌《咏柳》复*导入,引出所咏的对象为柳树。再揭示课题: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一首儿歌也是介绍各种树木的,请大家一起读课题:《树之歌》。接下来直奔主题。

  环节一:识字教学

  先自读课文,边读边思:①儿歌里有几句句子?②儿歌中提及了几种树木?用横线画出。

  再归类这些带有木字旁的字,集中识字。随后归类剩下的生字再认,最后小游戏捡树叶,复*巩固。

  环节二:走进课文

  出示图片,随图片指认树木种类并朗读句子。当说到“梧桐树叶像手掌”时,相机介绍比喻的修辞手法,再利用“什么像什么”句式锻炼说话。“松柏四季披绿装”句,相机介绍拟人。最后齐读课文,加强记忆。

  环节三:细读课文

  1。儿歌从哪几方面来写树的,加点关键词,得出是从样子(比喻时有提及)、颜色、*性、价值或作用(这个难)这四个方面来写的。

  2。与树有关名言:逐句出示并请学生自己解释,交流后纠正答案。补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自己是随机补充的。)名言要背默。

  3。最后课后“读一读,记一记”,想特点,编儿歌。(这里不好,基本我自己说出来。)

  反思:①缺少上课的情感带动,有时候有点面瘫。②没有研究单元目标,到目前这节课为止,都没有。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2

  《树之歌》是一首关于树木的儿歌,儿歌中介绍了各种树木及其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低段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所以教学时为了使整个识字过程以及读书环节有趣,本节课采用抓关键词语整体认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背儿歌中学句学词学字,在学句学词中认字。

  在研讨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分析儿歌及儿歌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因为本单元都是识字,这是本册唯一的一个集中识字单元,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低段的学*重点。而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学生之前也初步接触过形声字。商讨之后,我们决定怎样在学生初步了解的情况下,逐渐了解其特点,学*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会举一反三,运用归类识字,比较识字,字源识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

  而目标的制定,则是参考学*卢老师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中,目标制定要含有学*后的知识名词、学*后的技能动词、运用知识能做什么事。于是,经过几次讨论,我们把基础目标、支撑目标和核心目标制定为:

  1。通过读文、看图,划出11种树的名称,说出特点。(基础目标)

  2。多种方法,读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生字。归纳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支撑目标)

  3。借助填空、图片等,背诵儿歌。(核心目标)

  但是在上完课的时候,经过校长的讲解,意识到我们在制定目标时有所偏差,只关注到制定目标中的名词、能力动词和技能动词要匹配。忽略了三个目标的一致性以及相互关联性。导致三个目标没有很好的贯连在一起,所以本节课目标也未全部达成。

  之前狭隘的认为语文教学对于低段来说除了常规*惯,就是语文书本上的知识,但是随着评课、培训学*及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不单单是教学生一些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出方法,运用方法。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关注语文素养,有大局意识。从长远考虑,低段良好的常规*惯很重要,思维能力和掌握学*方法更重要。

  就像我在讲授识字时,学生区分不清楚“桂和挂”时,我的应变能力不够,导致错过了很好的课堂生成,对课堂的把控性和知识的生成预测性存在很大的不足,我应该及时对比并讲解两个部件一样,部首不同的字,提手旁和木字旁,而木字旁的形声字又是本节课的重点。识字教学不扎实,直接影响孩子的识字。“疆”字设计通过字源演变讲解时,又过快,没有很好的过渡。学生不理解意思,所以在组词时出现了“江南、江西”这样的同音字。应通过字典中的释义,让学生能够明白这个字的意思,这样在组词时,孩子就能通过字义理解并组词。“专题识字”是低年级识字课的一个学*内容,因此,设计要充分发挥按“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优势,多种形式、在自主学*中,自我获取知识,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学生自主学*的空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知道识字方面重难点,做到讲解透彻。

  在诵读儿歌、韵文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讨论,及多种形式的背诵让学生参与学*过程。

  怎样把识字课上的有趣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大家共同探讨的一节课,给我们一些启发,课堂有趣,不仅仅是语言上生动有趣,更要把自己当做孩子一样,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我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引导?这样的课堂形式及环节我能学到知识吗?因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上课风格,或生动活泼、或有趣好玩、或沉稳内敛而又不失活泼。我希望我的课堂能够严肃又不失活泼,现下能力各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学无止境,我要学*的还有很多,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跟着同组优秀的同事学*。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3

  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大叶杨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我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使他们喜形于色。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大叶杨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诗歌的中心: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的生活着!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杨树之歌》这首诗歌意境美,韵律强,适于朗诵,而且要求背诵。一部分学生在学*之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课后马上就能将诗歌背诵下来,在背诵过程中还能将诗的韵味读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第二天早读时都能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可有少部分的学生只能背出一句半句,或者结结巴巴的半天才背完。这么大的差异,该怎么办呢?对那些掌握得快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表扬,可对那些没能背出的学生就该指责吗?指责他们就能背出了吗?——不,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有可能他们尽力了,可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背不下。所以,我告诉他们:你朗读这首诗歌时很有感情,只要你花心思,多读几遍,你一定能将它背下来的,老师相信你能行,你什么时候会背了,自己来找老师背诵,好吗?在接下去的几天里,那少部分学生陆续来找我背诵,有些学生的`表现甚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所以,不妨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要求,让他们跳跳、伸伸手就能触摸到各自的胜利果实。在识字教学中也一样,要求识的字,有些学生写一遍就会了,就没有必要让他们抄写好多遍;有些学生写二遍、三遍还不会,就应要求他们多写几遍,直到掌握了为止。

  每位学生都有一件适合自己的“衣裳”,教师应当好“裁缝”,为他们“量体裁衣”,客观地量体裁衣对待每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学生共同进步、健康成长。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2)

——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学反思汇总五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学反思 1

  《树之歌》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儿歌。这一单元是本册的一个识字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怎么才能在一节课内教会孩子们识记这么多生字呢?我仔细地研读了教材,发现本课的生字是有规律可循的,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都是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会写的10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以发现形声字的规律为突破口,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级识字教学应通过各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和途径,把快乐引进课堂,引进识字教学,充分激发学生识字的主动意识和愿望。

  在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儿歌后,为了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请同学们为树木点点名。学生的学*兴致很高,课堂上能自己为树木点名,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他们很认真地读着每一种树木的名称。他们识字的兴趣浓,主动性高,识字效果好。

  2、创新识字教学的方法。

  游戏活动识字。低年级教学主要任务是识字,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效果。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新教材的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宜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

  当学生借助拼音认识了各种树木的名称后,我奖励同学们玩一个小游戏,我读树木名称,同学们快速从生字卡片中找到对应的生字。学生在游戏中享受“玩”的乐趣,在有意识的玩耍过程中调动了记忆的热情,识字教学充满趣味,教学效果好。

  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有人说汉字最难学,是因为汉字是方块字,构件比较复杂,其实学汉字有诀窍,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学起来并不难,识字教学主要就是要教给学生一种识字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汉字的规律,感知汉字文化,激发学*汉字的兴趣。

  本课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与树木名称有关,我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学*。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同学们发现它们字形的秘密—都是木字旁的字,我又引导他们读一读这些生字,他们又有新发现,这些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于是我们发现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教会他们运用这种规律自主识字。在教学第二组生字时,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新字。有的同**用生活实际识记“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这些动作进行识记。还有的同学列举相关联的词语“银行”“服装”来识记“银”和“掌”。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挥学生学*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活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增加学生的获得感,从而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和动机。

  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学反思 2

  《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优点:教学时,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

  不足之处: 《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我对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效果欠佳。

  改进措施:识字*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课堂上我应按照课前预设去做,这样的话,学生识字兴趣浓厚,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再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应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

  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学反思 3

  《树之歌》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儿歌。这一单元是本册的一个识字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怎么才能在一节课内教会孩子们识记这么多生字呢?我仔细地研读了教材,发现本课的生字是有规律可循的,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都是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会写的10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以发现形声字的规律为突破口,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级识字教学应通过各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和途径,把快乐引进课堂,引进识字教学,充分激发学生识字的主动意识和愿望。

  在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儿歌后,为了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请同学们为树木点点名。学生的学*兴致很高,课堂上能自己为树木点名,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他们很认真地读着每一种树木的名称。他们识字的兴趣浓,主动性高,识字效果好。

  2、创新识字教学的方法。

  游戏活动识字。低年级教学主要任务是识字,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效果。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新教材的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宜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

  当学生借助拼音认识了各种树木的名称后,我奖励同学们玩一个小游戏,我读树木名称,同学们快速从生字卡片中找到对应的生字。学生在游戏中享受“玩”的乐趣,在有意识的玩耍过程中调动了记忆的热情,识字教学充满趣味,教学效果好。

  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有人说汉字最难学,是因为汉字是方块字,构件比较复杂,其实学汉字有诀窍,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学起来并不难,识字教学主要就是要教给学生一种识字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汉字的规律,感知汉字文化,激发学*汉字的兴趣。

  本课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与树木名称有关,我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学*。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同学们发现它们字形的秘密—都是木字旁的字,我又引导他们读一读这些生字,他们又有新发现,这些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于是我们发现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教会他们运用这种规律自主识字。在教学第二组生字时,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新字。有的同**用生活实际识记“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这些动作进行识记。还有的同学列举相关联的词语“银行”“服装”来识记“银”和“掌”。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挥学生学*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活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增加学生的获得感,从而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和动机。

  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学反思 4

  今天的课比较有趣。(我备课的时候这么觉得…)整节课上下来还是比较顺利的,教学思路就在课件里。备课的时候我修改了导入的方法,改成猜谜导入,以熟悉的诗歌《咏柳》复*导入,引出所咏的对象为柳树。再揭示课题: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一首儿歌也是介绍各种树木的,请大家一起读课题:《树之歌》。接下来直奔主题。

  环节一:识字教学

  先自读课文,边读边思:

  ①儿歌里有几句句子?

  ②儿歌中提及了几种树木?用横线画出。

  再归类这些带有木字旁的字,集中识字。随后归类剩下的生字再认,最后小游戏捡树叶,复*巩固。

  环节二:走进课文

  出示图片,随图片指认树木种类并朗读句子。当说到“梧桐树叶像手掌”时,相机介绍比喻的修辞手法,再利用“什么像什么”句式锻炼说话。“松柏四季披绿装”句,相机介绍拟人。最后齐读课文,加强记忆。

  环节三:细读课文

  1、儿歌从哪几方面来写树的,加点关键词,得出是从样子(比喻时有提及)、颜色、*性、价值或作用(这个难)这四个方面来写的。

  2、与树有关名言:逐句出示并请学生自己解释,交流后纠正答案。补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自己是随机补充的。)名言要背默。

  3、最后课后“读一读,记一记”,想特点,编儿歌。(这里不好,基本我自己说出来。)

  反思:①缺少上课的情感带动,有时候有点面瘫。

  ②没有研究单元目标,到目前这节课为止,都没有。

  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学反思 5

  《树之歌》是一篇常识性的识字课文,这篇儿歌,让学生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并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了人生的道理。

  教学时,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活动中,但个别学困生还是学*兴趣不浓,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常握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关注他们的学情,多给他们一些鼓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争取每天都能有一点点进步!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3)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9篇

  在执教本课后自己感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由于这篇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接*,所以在教学手腕上,我注意以读为本,不断激励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接洽生活实际进行反思,琢磨人物内心世界,丰盛内心的感受。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等情势,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醒,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换。

  语文课在我们小学课堂中该起怎样的一种作用呢?又该如何是教学呢?语文顾名思义:语言与文学的统一,语言是人类用来沟通交换的。在协调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对文学的欣赏,我想有学*《蓝色的树叶》,学生已经能感受到文字的含义了而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多是教师带着学生对课文的词句进行剖析理解,这个与传统的语言教学相符吗?怎么看都像是在上思品课。教学的研讨永无止境,然而完全背弃传统的文学诗词教学是否不妥。我还在思索,愿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路上走得更坚实!

  二、以生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的主人。

  在课堂上,我没有给学生设下框框,也没有给学生过多的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由施展,相互填补,老师只是站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度,把学*的自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上学生争夺参与各种读说的训练,自动性、积极性很高。“读、思、议、说”的时间占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四分之三以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的主人。

  当然本节课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充分备好学生。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蓝树叶》教学反思二

  《蓝树叶》是一篇讲读课文。讲李丽在美术课上,画树叶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林园园借,但没接她的绿铅笔。李丽用蓝铅笔画了树叶。林园园看见了画蓝树叶,脸红了。

  学*课文之前,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揭示课题《蓝树叶》,随后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一定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提出: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这是哪儿来的蓝树叶?以此激起学生的学*兴趣。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找答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让学生自由回答上面的问题。再感悟课文内容:

  学*第一自然段: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铅笔?引导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自读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李丽为什么没有接凌圆圆的铅笔。这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学生找出李丽和林园园的三次对话,从她们对话中林园园的语气,神态中去领会感悟出林园园不愿意借给李丽绿铅笔。抓住重点词句(吞吞吐吐、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不要······不要······皱着眉头等)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林园园是在为舍不得借铅笔给李丽找借口。

  学*第五自然段,指名读回答: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表情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林园园觉得不好意思。她知道自己错了。你能知道她这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她在想,要是我把绿铅笔借给李丽了,她就不会画出这么难看的蓝树叶了”。“我这样做不对,以后要改正”。

  现在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甲:林园园,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我们要去帮助。乙:林园园你不能太小气了,要是你以后有困难,别人也不会帮助你的。丙:林园园你知道吗?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我明白了我们从小要有爱心,别人有困难,我们要热心帮助)

  说说你们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和像林园园一样的事例。学生也说了班上很多同学的例子。

  想想:林园园以后会怎么做?(自由回答)

  通过对课文的学*,学生不仅能感情朗读课文,学会了生字词,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道理,还与自己进行了对比,知道了对错,提高了认识。

  换种方法教识字

  ——识字2教学反思

  识字2利用词串的形式记录了国庆大典的盛况。里面出现的词语有一部分学生较难理解,例如“大典”“检阅”“神州”“腾飞”“*龙”这些词语。因此,我就考虑着,能不能换一种方式引导学生学*识字,在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呢。于是,我这样来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流程。

  一、 恰到好处的教师语言走进“神州”

  在进入教学时,我以教师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我们祖国的名字。学生都能说出叫“*”。接着我告诉学生,其实我们的祖国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许多的称谓,于是板书了这些名字“神州”“九州”“华夏”“中华”引导学生读一读。学生的兴趣很高,也许他们是第一次听说这些称谓,但孩子们却明显对自己祖国有着浓厚的兴趣。接着,我话锋一转,与孩子交谈,“小朋友们知道吗,我们中华儿女常被称为什么?”学生左右猜测着,在下面窃窃私语,但没有一个人能说出个所以然。这时坐在最前面的一个男孩子在下面不很肯定的猜测“龙的传人”。我立马肯定了他的说法,是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并板书了这个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学生的情绪很高涨,觉得很骄傲。我告诉孩子们,因为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因此我们的国家又叫“*龙”。通过自然的谈话,看似都是老师的“告诉”,但学生同样非常的参与,非常的感兴趣,虽然教学过程简单,但学生对祖国的自豪之情已经萌发在各自的内心中。也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将识字中最难理解的几个词语突破了。

  二,自主与引领相互交融

  在第一个环节过后,我引导学生自己读读识字2,并结合插图,猜一猜这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学生细细读课文,认真观察插图发现,能够认识到这是在北京的*。究竟在做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并不能说明白,于是我指导学生仔细看看插图,有的学生就开始猜测了,这是不是“国庆节”呀,于是我不失时机的告诉学生,是的,这正是一次“国庆大典”。你觉得这次怎样的国庆大典?在学生看图交流的基础上“热闹,隆重,庄严”便自然而来,学生也就明白了“大典”的意思。

  三、领悟不同感受,读出不同情感

  学生在已有的感受上,我着重学生进行朗读表现,读出不同的`情感,独特的情感。例如“城楼 红灯 金水桥”引导学生感受*广场“张灯结彩”的 美丽,通过朗读表现这份美丽。“大典 检阅 海陆空”则引导学生读出“庄严”“壮观”;“礼炮 焰火 狂欢夜”则应读出举国同庆的热闹与欢乐;“神州 腾飞 *龙”读出我们的自豪与骄傲。

  识字教学如果只是简单的立足于几个词语,学生很难产生共鸣,因而我希望像这样的识字课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体会,能从简单的几个词语中衍生情感,能有丰富的体验。

  为了让学生*距离地了解大禹,认真学*"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动人的故事,既而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雄形象。这一环节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同时,也就统揽了全文,理解了大禹这一英雄形象。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然后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设计了"儿子会问妈妈什么?""妈妈会怎么说?"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以此来感受到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体会大禹公而忘私、心中只装着百姓的崇高精神。

  课文教学的结尾也相当精彩,在结尾点题:"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这个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点出了课文结尾"伟大"一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青松教学反思:叶圣陶老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对诗意的理解如果孤立地去品词析句,往往对诗的意境领会不深。但是变换了角色,你就是诗人,你就处在诗中情境,孩子们的想象力就会被激活,他们幼稚天真的话语,往往自然地把诗的意思吻合了。教学的.时候,学生读诗后提出的问题和预想的相差无几。一是“挺且直”不理解,二是“松高洁”不明白。教学前做了充分估计,也设想了引导的办法。

  但是,受《登颧雀楼》教学时让学生扮演王之涣父子能迅速进入诗境的启发。我在教学时,注重了让学生角色的进入。当学生提出“挺且直”不理解时,我问学生谁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结合插图,做了最大努力,有的说出了雪虽然大,但是松树能挺住,有的说出了松树站得很直。我知道孩子们意会了,但不能言传。我告诉学生“且”是而且的意思,然后问谁能做个挺且直的动作,结果,多数孩子都站了起来。他们挺着胸,抬着头,一幅雄纠纠的样子。我让学生说说此时的感觉,学生说,雪太大了,落在我头上,压在我的胳膊上,但是我能挺得住。那你们就读一读,老师听一听,是这样吗?本来“大雪”读得虚一些效果才会有,可是孩子们不管这些,喊破了嗓子在读大雪,我也没“指正”,我知道这时候讲朗读技艺是多余的,孩子们已经是小松树了。“松高洁”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引导学生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树叶子的变化,学生说出叶子是鲜亮鲜亮的,“鲜亮”这个词我也没想到,看来,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在网上曾看过花开的声音老师设计的一个让雪和松树对话的环节。

  还是让孩子们做松树吧!“大雪就是想压折你们,可是你们却坚强地与他较量,你们会说些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就是丰富:“雪,你来吧!我正好用你洗澡呢?你被太阳晒化就会变成水,让我喝了,我会更漂亮、更坚强!”

  我承担的精品课任务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7》第一课时的教学。再一次承担打磨精品课的任务,心还是戚戚焉,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此次精品课的打磨呢?我想做出不同的尝试。一节精品课的产生很多时候是一个科组或者是一个团队努力的结果。执教老师不断地去试教,听课老师不断评课,执教老师的不断修改教案等等。因为我校承担精品课的任务较重,如果,按照惯例不断地试教,不断地磨课,这会影响到科组其他老师的教学,所以,我想走一次完全属于自己的磨课之旅,与我一起磨课的老师就是在网络中上过这一节课的素未谋面的老师们。

  第一次试教。

  为准备第一次试教,我在网上搜了许多的关于《识字7》的课件和教案。我发现能搜到的教案及课件都有互相借鉴的痕迹。于是,我根据众多的教案,设计出了《识字7》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

  1、出示《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中的图片,激起学生学*的兴趣。

  2、识字环节,我采用了多种手法去促使学生牢记生字。有,找出形声字;找出几个字中的相同部件,认识偏旁“隹”;猜字谜、摘苹果、猴子过河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乐于识字。

  3、出示课文中涉及的动物图片,让学生看图读动物的名称,然后,让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巩固识字。

  4、学*课文,出示课文中的句子,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伙伴”、“翱翔”、“丛林”“嬉戏”等词语的意思。

  5、通过观看一组野生动物的可爱图片,初步引导学生理解“保护动物大事”。

  6、指导书写“丛、拍、牢、护”四个字。

  第一次试教完。整个教学流程显得很家常,过程显得不精细,教师用语显得单调随意、教学过渡语生硬。导入部分用《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的图片,固然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是,从教学效果来看,有一部分孩子会沉浸于那些图片的新奇,不能完全投入到学*当中。本课的形声字不多,让学生找形声字会有点流于形式。在游戏当中识字,游戏过多,识字环节显得拖沓。利用动物图片巩固生字,形式单调,学生兴趣不浓。拍手游戏学生玩得不起劲,老师指导不够到位。指导书写的字不够代表性。以上是我试教完后,给自己揪出来的不足之处。

  1 第二次试教。

  试教前的磨课。针对不足,我不断地去参考从网上搜到的资料,对所存在的问题实行逐个击破。就导入,网上就有猜动物谜语激趣导入、出示动物图片导入等,最后,考虑到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有猜字谜、看图片等环节,所以,我决定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导入课题,直接点题,让学生一上课就走进课文。在第一次试教后,发现识字教学环节显得拖沓,所以,果断地把找形声字的环节删掉,也把摘苹果的游戏删掉,因为这一环节与猴子过河的游戏的效果重复。利用动物图片巩固生字是很有必要的,就是形式不够吸引。在这个环节,我参考了网上的教学用语和自己的加工创造,把这一环节变成了一起去欣赏动物们送来的礼物——动物们最美的一张照片,并逐一和它们打招呼——孔雀,孔雀,你好!从而实现识字巩固的全面参与和趣味性。就学生拍手游戏玩得不起劲的情况,我觉得问题在于教师的语言没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所以修改了这一环节的教学用语。为了使拍手的形式更多样,我创新式地想到了,教师和学生一起拍手读儿歌。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和学生拍手读儿歌。相信这样能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对于指导书写的字不够代表性的问题,我反复地观察了本课要求会写的八个字:丛、牢、拍、护、保、物、鸡、猫。最后,觉得牢、物、鸡、猫这四个字在精品课中指导书写,会比较能体现出磨课的精神。牢、物两个字有相同的部件“牛”字,但写法不一样。鸡、猫两字在本课中属于笔画较多、较难写好且是左右结构的两个字,需要给学生一个书写的归类指导。对于教学过程显得不精细,教师用语显得单调随意、教学过渡语生硬的问题,我采用了把自己在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然后精心修改,努力向语言活泼、有吸引力、鼓动性等方向修改。经过不断地参考与修改及创新,我觉得所设计出来的教学流程是符合执教班级的学情并符合教学规律的。第二次的试教,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博采众长,实现自我成长。

  不敢说本次精品课的教学设计完全是原创的,其中很多的设计都是参考了网上的,但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众多教学设计中博采众长,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为了设计出符合本班学情的教案,我参考了十几篇网络上的教案。每看一篇教案,我觉得自己在与教案的设计者对话;同时还是一个评课的老师,在评判着教案的优劣;还是一个“采蜜者”在吸取教案中的精华,把适合本班学情的教 2 学环节或思想挑出来,为我所用。每看一篇教案就是一次磨课。最后得出的教学设计中的创新之处,有两点:一是设计与动物们打招呼的环节,这一环节很有趣地实现了巩固识字的全员参与性;二是教师和学生合作拍手读儿歌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和学生拍手读儿歌,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很高。在这个取舍与创新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适合才是最好的。很多教案都有一些出色的环节,看得人怦然心动,但是,如果不适合本班学情的,再棒的环节也不出彩,要懂得舍弃。在识字教学中要顾及全员参与性。识字教学一般会用到游戏教学法,很多时候,识字游戏都只能由一部分学生参加,兴趣昂然的也就只是一部分学生,这对一些学生来说是不公*的。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尽量设计一些能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游戏,比如本设计中的与动物们最美丽的照片打招呼的环节。要“精”就得磨。此次磨课,我把在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并且反复修改,尽量改得引人入胜。之前,一直不屑如此做法,觉得太造作了。但是,如此做下来的效果是,发现自己把教材吃得更透,在家常课中的教学用语也更丰富,在备课时更加自觉地去考虑学情,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多起来,教学思路更开阔。我想,这就是自我的成长了!

  一、在精心创设情境中,引入诗境。

  古诗注重情感的抒发,情感是古诗的生命,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人物、景物、事物的爱憎和感叹。要激起学生学*古诗的兴趣,那就得把古诗描写的诗境先推到学生面前,进而让他们走进去。上课伊始,我就创设一种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百花凋零的情景,接着又出现了美丽的梅花,与前面创设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初步体会《梅花》的诗境。

  二、在一遍又一遍的吟诵中,体会诗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刚开始就让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诗(我也注重了读的层次性,从读准、读通顺到读出诗的节奏),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接着让学生在与文本、老师、学生的对话中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为零距离走进诗境打下基础。课堂上自主读和互动听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文,使学生逐步达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在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的能力。

  读读背背,重在培养语感。二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采用教师带表情范,学生听后直观感悟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情与语气朗读来体会文感,培养语感。

  三、在富有个性的表演中,感悟诗魂。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4)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学反思3篇

  我承担的精品课任务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7》第一课时的教学。再一次承担打磨精品课的任务,心还是戚戚焉,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此次精品课的打磨呢?我想做出不同的尝试。一节精品课的产生很多时候是一个科组或者是一个团队努力的结果。执教老师不断地去试教,听课老师不断评课,执教老师的不断修改教案等等。因为我校承担精品课的任务较重,如果,按照惯例不断地试教,不断地磨课,这会影响到科组其他老师的教学,所以,我想走一次完全属于自己的磨课之旅,与我一起磨课的老师就是在网络中上过这一节课的素未谋面的老师们。

  第一次试教。

  为准备第一次试教,我在网上搜了许多的关于《识字7》的课件和教案。我发现能搜到的教案及课件都有互相借鉴的痕迹。于是,我根据众多的教案,设计出了《识字7》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

  1、出示《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中的图片,激起学生学*的兴趣。

  2、识字环节,我采用了多种手法去促使学生牢记生字。有,找出形声字;找出几个字中的相同部件,认识偏旁“隹”;猜字谜、摘苹果、猴子过河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乐于识字。

  3、出示课文中涉及的动物图片,让学生看图读动物的名称,然后,让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巩固识字。

  4、学*课文,出示课文中的句子,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伙伴”、“翱翔”、“丛林”“嬉戏”等词语的意思。

  5、通过观看一组野生动物的`可爱图片,初步引导学生理解“保护动物大事”。

  6、指导书写“丛、拍、牢、护”四个字。

  第一次试教完。整个教学流程显得很家常,过程显得不精细,教师用语显得单调随意、教学过渡语生硬。导入部分用《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的图片,固然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是,从教学效果来看,有一部分孩子会沉浸于那些图片的新奇,不能完全投入到学*当中。本课的形声字不多,让学生找形声字会有点流于形式。在游戏当中识字,游戏过多,识字环节显得拖沓。利用动物图片巩固生字,形式单调,学生兴趣不浓。拍手游戏学生玩得不起劲,老师指导不够到位。指导书写的字不够代表性。以上是我试教完后,给自己揪出来的不足之处。

  1 第二次试教。

  试教前的磨课。针对不足,我不断地去参考从网上搜到的资料,对所存在的问题实行逐个击破。就导入,网上就有猜动物谜语激趣导入、出示动物图片导入等,最后,考虑到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有猜字谜、看图片等环节,所以,我决定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导入课题,直接点题,让学生一上课就走进课文。在第一次试教后,发现识字教学环节显得拖沓,所以,果断地把找形声字的环节删掉,也把摘苹果的游戏删掉,因为这一环节与猴子过河的游戏的效果重复。利用动物图片巩固生字是很有必要的,就是形式不够吸引。在这个环节,我参考了网上的教学用语和自己的加工创造,把这一环节变成了一起去欣赏动物们送来的礼物——动物们最美的一张照片,并逐一和它们打招呼——孔雀,孔雀,你好!从而实现识字巩固的全面参与和趣味性。就学生拍手游戏玩得不起劲的情况,我觉得问题在于教师的语言没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所以修改了这一环节的教学用语。为了使拍手的形式更多样,我创新式地想到了,教师和学生一起拍手读儿歌。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和学生拍手读儿歌。相信这样能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对于指导书写的字不够代表性的问题,我反复地观察了本课要求会写的八个字:丛、牢、拍、护、保、物、鸡、猫。最后,觉得牢、物、鸡、猫这四个字在精品课中指导书写,会比较能体现出磨课的精神。牢、物两个字有相同的部件“牛”字,但写法不一样。鸡、猫两字在本课中属于笔画较多、较难写好且是左右结构的两个字,需要给学生一个书写的归类指导。对于教学过程显得不精细,教师用语显得单调随意、教学过渡语生硬的问题,我采用了把自己在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然后精心修改,努力向语言活泼、有吸引力、鼓动性等方向修改。经过不断地参考与修改及创新,我觉得所设计出来的教学流程是符合执教班级的学情并符合教学规律的。第二次的试教,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博采众长,实现自我成长。

  不敢说本次精品课的教学设计完全是原创的,其中很多的设计都是参考了网上的,但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众多教学设计中博采众长,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为了设计出符合本班学情的教案,我参考了十几篇网络上的教案。每看一篇教案,我觉得自己在与教案的设计者对话;同时还是一个评课的老师,在评判着教案的优劣;还是一个“采蜜者”在吸取教案中的精华,把适合本班学情的教 2 学环节或思想挑出来,为我所用。每看一篇教案就是一次磨课。最后得出的教学设计中的创新之处,有两点:一是设计与动物们打招呼的环节,这一环节很有趣地实现了巩固识字的全员参与性;二是教师和学生合作拍手读儿歌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和学生拍手读儿歌,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很高。在这个取舍与创新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适合才是最好的。很多教案都有一些出色的环节,看得人怦然心动,但是,如果不适合本班学情的,再棒的环节也不出彩,要懂得舍弃。在识字教学中要顾及全员参与性。识字教学一般会用到游戏教学法,很多时候,识字游戏都只能由一部分学生参加,兴趣昂然的也就只是一部分学生,这对一些学生来说是不公*的。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尽量设计一些能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游戏,比如本设计中的与动物们最美丽的照片打招呼的环节。要“精”就得磨。此次磨课,我把在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并且反复修改,尽量改得引人入胜。之前,一直不屑如此做法,觉得太造作了。但是,如此做下来的效果是,发现自己把教材吃得更透,在家常课中的教学用语也更丰富,在备课时更加自觉地去考虑学情,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多起来,教学思路更开阔。我想,这就是自我的成长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和背诵儿歌,认清几个形声字的读音与偏旁。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暑假谷老师去大连玩了一趟,那儿的景色美极了!尤其是大连港口,既繁华又热闹。当老师站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心情特别舒畅。为了能和大家分享这美丽的景色,老师特意带回了一幅画(出示图画)

  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二、 由图入境,学*词语。

  当船快到码头时,只见船上的工作人员抓起一个大家伙用力朝岸边的海滩上抛去,船就慢慢停了下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出示词语:铁锚)学生读词,观察字型:左右结构,金字旁。

  (出示“铁锚”实物图)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铁锚有两个爪(重点指导“爪”的读音)

  生2:铁锚能停船。

  教师评价: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

  三、 朗读儿歌。

  这时,有个非常聪明的人看到了这种情景,就编了一首儿歌,想听吗?

  出示儿歌:船上有只锚

  船上的锚两个爪

  船上的锚能停船

  请学生自由读儿歌、周围同学互相读、指名读儿歌,教师相机指导朗读,重点读准、读好加点字的音。

  四、 学生看图自编儿歌。

  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起劲,小猫也想来凑热闹(出示小猫图),它说呀,想让我们班同学帮它编一首儿歌,行吗?(这一环节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的积极性,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生1:我家有只猫,我家的猫四条腿,我家的猫爱吃鱼。

  生2:我家的猫喵喵叫。

  生3:我家的猫蓝眼睛,我家的猫能捉鼠。

  生4:我家的猫摇尾巴,我家的猫最乖巧。

  教师对学生所编儿歌,进行大力表扬肯定,同时出示书上的三句儿歌:

  家里有猫

  家里的猫四只脚

  家里的猫喵喵叫

  学生自由读儿歌,并与前面出示的三句儿歌对比着读,从而找出“锚”、“猫”、“喵”这三个容易读混的字,重点读好。

  学生运用各种方式朗读儿歌: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个别读,集体读等。

  五、 熟读儿歌,学*形声字。

  我们能给这首儿歌起个什么名字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猫和锚)

  师故意为难地说:“一会儿是猫,一会儿是锚,我都分不清猫和锚了,同学们能分的清吗?”

  生1:猫和锚有相同的地方,右边都是“苗”字;不同的是“猫”的偏旁是反犬旁,“锚”的偏旁是金字旁。

  生2:小猫是动物,所以用反犬旁表示,铁锚是金属做的,所以是金字旁。

  生3:还可以从字音上区分,“猫”是一声,“锚”是二声。

  同学们真聪明,能从字音和字型上来区别这两个字。根据大家说的,老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出示最后三句儿歌):

  猫和锚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5)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6篇

  《一分钟》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今天,我给学生新授了《一分钟》。由于我刚刚参加工作,对二年级学生的知识面、理解能力的大小,还不能完全地了解,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我由一分钟本应该等于六十秒,但元元却让一分钟等于了二十分钟,这个小问题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也揭开了本节课的序幕。接着,我又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学*本节课的生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积极性很高,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的很顺利。下一个环节是整节课的中心环节,及整体感知课文。在这个环节中,出现了几个问题:

  首先,我让学生带着“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读课文。我在给学生提问题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认为自己能理解的问题,学生们应该也能理解。正是因为我的这种不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思想,使大多数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不理解。因此,他们在读课文时,并不能很好的感知课文,也就使这个教学环节失去了它本身的教学作用。

  其次,我让学生听范读的录音,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划出来再说说为什么这部分给你的感受最深。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把整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把握,而丧失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从一个二年级小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从我自身的`理解出发编设问题。学生能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但大多数学生找不到点子上,而我由于刚刚参加工作,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根本驾御不了整个课堂。由于以上两个原因,使整节课也就无法向下进行。这是我这节课最失败的地方。

  再次,本节课主要就是通过朗读来体会元元的心情,从而教导学生要珍惜时间。在这个环节中,我本来设计的是,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咋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虽然设计的很好,可是由于在教学时,对学生放手放的过大,以至于出现了网放出去了,却收不回来的现象,正因为上述的问题,使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元元的心情,学生体会不到元元的心情,自然也就不能理解为何要珍爱时间。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成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另外,我注意学生的诵读。我在课上首先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第三,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小组交流学*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以后的学*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学生,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为了让学生*距离地了解大禹,认真学*"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动人的故事,既而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雄形象。这一环节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同时,也就统揽了全文,理解了大禹这一英雄形象。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然后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设计了"儿子会问妈妈什么?""妈妈会怎么说?"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以此来感受到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体会大禹公而忘私、心中只装着百姓的崇高精神。

  课文教学的结尾也相当精彩,在结尾点题:"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这个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点出了课文结尾"伟大"一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从重点词语入手。

  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从而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但是在具体教学时,我举了两个实例让学生来感受什么是说大话。这两个例子,一个是:我能一口气吞下一头牛,我能用手推动火车。学生从老师的语气和自己的经历中了解,这些就是夸张,不切实际的,就是说大话。我发现学生在学的时候,兴趣很浓。

  第三个关键词“笑”,在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笑折射出了小鸟的真诚,善良的规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二)关于寓意达成的反思

  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通过小鸟带着青蛙去外面的世界旅行的过程,它们飞过广阔的海洋,飞过无边的沙漠,飞过茂密的森林,让青蛙看到精彩的外界,也让学生感受到外面天空的广阔,学生自然而然的就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这样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生活。

  2、角色体验,动手操作让学生能身临其境,体会到身处环境的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就不同。动手让孩子们体验青蛙,理解小青蛙,青蛙其实也是无辜的,我们应该理解它。

  3、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桌互读扮演小青蛙;师生共读研读课文,男生演青蛙,女生演小鸟,老师读旁白。带动作表演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通过朗读课文抓住三次对话,理解文意。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朗读,不光学生潜在的朗读才能得到开发,还能使学生读中更透彻的理解文章的寓意。多种方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了学*语文的兴趣。

  (三)关于课堂不足的反思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让孩子自己回答的时间太少,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有待改进,对于引导学生感悟寓意环节过于繁琐,应该适当的简洁些,系统些,对于孩子们会的内容不宜重复过多。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课堂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发挥其工具性。

  对于板书应适当的在黑板上点名寓意更有利于突破难点,我定会再接再厉做好语文教学工作。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占最重要的位置,是认识生字,掌握词语,学好句子,知道段落、初步感知篇章的基础。

  上这课时,我设置了语言悬念,现在是什么季节?很多孩子知道是秋天,我说:“对,现在是金秋时节。”借机板书“金秋时节”。我再设问:秋天是什么颜色的?许多孩子举手了,教室里活跃开了,一个男孩说:“秋天是黄色的,因为有的树叶黄了落下来。”一个女孩说:“秋天是红色的,因为树上的柿子红了。”又一孩子说:“秋天是黄色的,因为稻谷是黄色的。”又一女孩儿说:“秋天是红色的,因为枫叶红了。”……孩子们说得太好了。

  我接着设问:秋天像什么?教室里又热开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答“像一首诗,一首秋收的诗;像一幅画,画上有成熟的果子,丰收的庄稼、绿绿的蔬菜……还有落叶……”,我抓住学生的激情兴趣,深情地说:“孩子们,我们快走进凉爽的秋天吧!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田野里五谷丰登,爪果飘香。看,那秋收冬藏的场面更是让山河壮美,有好几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诵起来,作为老师,我有一份成就感。

  同时,我更不忽视字词的教学,我边画草图边板书词语,把生字显示出来,指导学生拼读,证音,拓宽了一些知识面,如:在教学时,我告诉学生“壮”字的分析,“士”形旁,“士”是男子的美称。还有形*字,同时也注重了自己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出示关于秋天的词语:一叶之秋,春兰秋菊,春种秋收、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时节……

  总之,识字课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这节课还是有收获的,92%的学生认识生字过关,在词语的理解上,通过自己在教学中设置的语言,学生基本能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情感,能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激发兴趣,营造创新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最好的刺激即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时,就利用了小学生天真活泼,爱表演的特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掌握故事的情节,熟记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让学生根据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赋予新的内容。其结果是学生兴趣盎然,表演得活灵活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利用课文中的有利因素,创设情景,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尊重自主,唤醒感悟的喜悦

  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如在《酸的和甜的》一文中,狐狸吃不到葡萄心里想些什么呢?大多数人从童话故事中对狐狸狡猾的本性来理解:因为狐狸自己吃不到葡萄,它也不想让别人吃到葡萄,所以说葡萄是酸的。可是有一部份学生却从自己生活实际出发来理解,觉得狐狸看到那一大串一大串成熟的葡萄挂在架上,流着口水却吃不到,只好自我安慰,那是酸的,不好吃!这样的想法你又怎能轻易否定呢?

  重视朗读、理解和感悟的结合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还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感情不是靠单纯模仿和朗读技巧,而是产生于理解和感悟中。因此,我们要重视朗读、理解和感悟的结合。如何把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觉得去年区里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中栅堰小学两位老师上的《酸的和甜的》这一课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这篇课文中,要让学生明白“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要盲从”这些道理有点难。充分感知是深入阅读的基础,对于像《酸的和甜的》这样比较长的课文,首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听全文、读全文、分段读,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够自主提出“为什么狐狸、小兔、松鼠认为葡萄是酸的,而猴子认为葡萄是甜的”的中心问题,然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条主线(话题)展开学*。

  现在提倡“以读为本”,于是我们的课堂上听到读声一片,但是,读不是一遍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读。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只有在朗读中渗入巧妙的语言训练,才能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内涵。在《酸的和甜的》中,两位老师引入了核心句式“xxxx说葡萄是酸的是因为xxxxx。xxxx说葡萄是甜的是因为xxxx。”引导学生从句式提供的思路去读去感悟,既梳理了内容、成全了板书,又解决了难点。同时,学生利用句式自主感悟,读中悟、悟中读!让教学不是老师的一种“告诉”,而是朗读基础上的理解和感悟,给人水到渠成的感觉。

  虽然课文长了,但我们千万不要拿机械朗读作“挡箭牌”,而是要让朗读和理解、感悟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真正的帮助。这两课时具体的教学设计挂在南湖教研网小学语文这一版块中,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教学要求:

  1、复*生字、生词,写“刮”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猫的胡子的作用,明白“不能见到什么学什么,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的道理。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明白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写“刮”字

  1、师出示小猫图(没胡子)引出课题,并贴在黑板上(板书:小猫、胡子)。

  2、请一生上台写“刮”,补充课题,其余生书空。生评,读课题。

  二、复*生词。

  1、分别出示两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词来说话,指名说。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自由小声地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花猫,并且在这些自然段的前面标上三角符号。(生说,师相机在自己的书上标)

  (1)第2自然段。

  ①指名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花猫?

  ②生答,师相机板书:认真看。再读并指导朗读。

  ③除了“认真”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漂亮)哪个词能看出?

  ④出示:“碧绿、碧绿碧绿的”,生读。出示“火红、金黄、雪白、乌黑、粉红、湛蓝”生仿照例子说新词,再读!

  ⑤生站起来加上表情一起读这一段!

  ⑥小花猫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小花猫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心里想:……”的句式)用句式说话!

  (2)第4自然段。

  (生齐读)这只爱美又爱模仿的小花猫就这样跟着学主人把胡子给刮掉了。(板书:跟着学)。

  (3)第5、6、7自然段。

  ①(出示小猫被撞图)生看图,说一说发生什么事了?那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呢?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②分别指名读五、六自然段,并指导朗读,再齐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6)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教学总结(精选十篇)

  当大地又一次被飘飞的白雪包裹、覆盖,当新年的钟声又一次在耳边响起,转眼又是一年匆匆而过,回顾一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有收获,也有反思,二年级的学生虽说不像一年级刚入学什么也不懂,但一些良好的语文*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好*惯养成,一辈子受益;坏*惯养成,一辈子受累,要改也难。蔡元培先生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惯。”将这两句话合二为一: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惯。的确,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惯、良好的生活*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因此,这一学期,我的教育侧重点还在于培养良好的语文学**惯。

  一、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学**惯

  1、培养上课*惯

  我常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惯。例如:上课前,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用的东西,如课本、练*本、笔盒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在对学生摆放和整理学具的训练前先把一般顺序和方法利用晨会,班会让学生演示说步骤,然后严格的要求学生做到。预备铃一响就安静下来,朗诵儿歌:"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不吵也不闹,等着老师把课上。"而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对学生的怎样坐,答问时怎样站等方面我也都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的态度和*惯,反映出学生的精神面貌。

  2、培养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惯

  根据学生注意力不持续,易转移等特点,我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勇于钻研,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我尽量把握好上课的节奏,有张有弛,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难点,一方面利用形象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让学生应有充分操作机会和时间,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没有搞小动作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3、培养主动识字的*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授识字方法,办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二年级识字仍是语文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让学生识字,必须有内驱力,小学生喜欢读故事,我告诉他们要读懂这些精彩的故事,就得认识大量的字。为了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在教学中学,我根据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汉字本身的魅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

  1、自编儿歌识字法。

  2、动手演示记字法。

  3、辨部首想字义。

  4、拆字、合字游戏。

  5、做加一笔减一笔游戏借助这些方法主要培养识字兴趣,让学生每看到一个新字,都会动用各种方法识记,在识字过程中不是囫囵吞枣式的记忆字形,而是经过一个精细,辨认各个组成成份的阶段,这样做既巩固识字效果,增强识字兴趣,又养成勤于动脑的*惯。

  4、培养阅读*惯

  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越早开始越好。一二册的学*中,学生已经认识了七百多个汉字,因此现在适时开发孩子的早期阅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内部言语机制还不完善,注意力不稳定,有声思维起主导作用,需要朗读的大声发音来组织思维、集中注意力,还有朗读过程中,眼、口、耳多种器官,同时活动,加强了记忆,所以教学中我十分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方面的训练,培养他们积累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并做到熟读成诵的*惯。并鼓励他们多读课外读物,背诵儿歌、古诗、名言,并定时安排课外阅读任务,背诵任务,切实做到,勤读书,广积累为三年级的*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培养良好的书写*惯

  良好的书写*惯可以反映学生认真的态度,我要求每一位学生卷面整洁,不潦草,书写字迹规范、美观。要培养学生作业书写工整的好*惯,我首先注意教学时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整齐,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提高业务素质,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惯影响、感染学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过一月,经过潜移默化,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三、积极参加学校及县里各级各类的教科研活动,促进自身水*的提高

  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研活动。

  四、不足

  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的经验的不足,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

  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写字*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作方面水*差异太大

  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倡合作学*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的广阔天地。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众多的学生是可以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方式的。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学*上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今年我担任二年级四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这也是我第一年任教。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我知道自己有许多不足和缺陷,基本功不够扎实,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要求非常严格,不敢有任何懈怠,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经过一年的辛勤工作,较圆满的完成了本期的教学计划。现将一学期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钻研教材,做好备课工作

  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在备课时,我认真学*新课标,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始终坚持做到:扣紧大纲、抓住重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复杂的内容进行变换,去糟取精。每次课前再重新复*一遍教学方法,课后记下教后记,教学反思。经过精心的备课准备,课堂取得了显着的教学效果,学生学*积极性高,学*兴趣浓厚。

  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热情,我认真的备学生、了解学生,不断改变方法,创设学*情境,激发学*欲望,严把课堂质量关,并处处体现分层教学,使学生主动求发展。

  二、识字写字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点

  二年级是识字写字教学阶段。我发现二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上册要认450个生字,会写350个生字,下册要认400个生字,会写300个字。

  鉴于识字量之大,第一步我采取了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字。例如:卡片识字、猜谜识字、拆分法。加一加、减一减,并采用由易到难的方法,现借助拼音、去掉拼音、带生字进课文、读生子小短文识字,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识字规律。

  第二步:在每节课前我都要求学生预*,对于二年级的小孩子而言,不断重复出现是最有利于识记的好方法。当然,学生面对已学过的`字有些不能集中精力。于是我就采用激励法、竞赛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果然,孩子们个个情趣高涨,斗志昂扬,都想成为红旗手,语文明星,常胜小将军,生字自然记得更牢。

  除了认字以外,需要会写的字较多,*均每课都有8个以上要求会写的字。良好的书写*惯也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在指导写字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临三比较。一看是先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书写位置;二临是照着认真临写,最后比一比与范字的差别,学会自我评价。并运用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写字大王等方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学生写字的技巧。

  三、形成学*能力,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创设宽松愉悦的学*氛围。激发学*兴趣,教给学生知识,叫他们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更教会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态度和学*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在探求语文教学进程中,我力求将“讲”转变为“学”,将机械重复的练*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初步形成学*能力。

  最后,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过后,我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补差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优生培养好了,优秀率才能升高,班级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有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我

  坚持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辅导,有鼓励,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水*。我经常用一句话来鼓舞孩子们的信心,“二四无差生”,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经过一学期的培优补差工作,果真做到了“二四无差生”。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却是一份充实,一份深深的情感。我用心去浇灌我的学生,我相信他们定是明日最绚烂的花朵!

  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力,实践水*的高素质的现代人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个班里的学困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三、重视读和说的训练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在低年级"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

  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教学生由词说到句,再由句说到段。给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氛围,让每个同学都有"说"的欲望,勇敢地畅所欲言。在有话说的基础上,教给同学一些说的技巧,用不同的词语或语句表达一种意思,怎样有顺序地,不零乱的表达自己要说的话。同时,叫其他同学学会听,能够评议同学的发言。

  如:我教如何保护小动物时,首先就播放小鸟在林中自由的飞来飞去,让学生听鸟鸣声。接着播放大量野生动物被捕杀,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尽量照顾发言面的广,让全班同学都能得到锻炼。集体讨论同学提出的保护动物的方案行不行,为什么说出理由来。对同学们的发言合理的及时表扬,不好的给予指正,鼓励他的勇气,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对于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要求。*时发言很少的同学,能讲几句,就给予表扬,相反,成绩较好,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要求能用新学的词语,有顺序,有感情地表达。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光焕发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读"的要求,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读完后,能弄清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其次,用"读"来感悟文章,理解文章的意思。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再来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功课,以后的学*才会觉得较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我将继续努力,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一学年的教学工作已*尾声。这学年我任教的是二(2)、二(3)班的数学,在对学生情况有进一步了解,对新工作环境也逐渐适应下,本年度教学工作也较为顺利,对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自己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努力去完成。现对自己的工作回顾如下:一、认真做好每一项教学常规工作

  本学年,我坚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力求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

  1、备课我认真研读教材,分析教辅,做到每个知识点严抓细扣,准确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2、上课上课做到精讲精练,巧讲巧练。抓住根本,讲求实效,重视数学基本功训练,准确把握学生的学*的动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注重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调动全班学生学*的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活动中来。

  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加强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会学*、爱学*、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我也实行“因材施教”:对于较好的学生,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当面分析错因,当面订正之后,仍给优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惯,对激发学*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特别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在课后辅导中,查缺补漏,因材施教。逐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提高他们的学*自信心,

  二、注意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

  虽然在一年级也有过一年的训练,但是*惯需要长期培养,并不断提高要求。如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有错自觉改正的*惯;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惯;遵守课堂常规的*惯等等。

  三、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于是本学期我也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让学生乐意去学数学。

  1、组织学生竞争,班级与班级之间竞争,同班同学与同学之间竞争。本学期我任教的是二(2)和二(3)班的数学,开学第一节课就和同学们一起制定本学期的一些上课、作业常规,然后就给他们每个班100分,并告诉他们这学期会根据这个常规来给两个班打分,在100分的基础上表现不好的扣分,表现好的加分,期中期末各总结一次,到时看哪个班最棒得分最多,哪位同学最棒为班上加的分最多。

  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效果还不错;课堂上也适当组织竞赛,竞赛可以定时间而不定任务,也可定任务而不限时间。如在练*口算题时,我们搞竞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就限定一分钟时间,我刚说完“开始”,大家就全身心投入竞赛之中。

  2、在教学中,我尽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和合作学*的能力,侧重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灵活、发散、创新等品质。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四、认真对待学情检测。

  每单元结束后都进行单元过关测评,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确保过关率达100%,优秀率有进一步提高。

  五、成绩与努力方向

  通过一学期的辛勤耕耘,同时也得益于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不管是二(2)班还是二(3)班有不少以前上课不认真、不写作业的同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学成绩稳中有升。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学*自觉性差,家庭作业不认真完成,再加上家长辅导监督不到位,所以学**惯差造成了成绩落后的现象。

  同时,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在数学教学方面还需大胆地去“放”,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小组合作学*,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另外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联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还应更多的贴进生活,贴*学生,让自己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我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争取更大的进步!

  随着新年的到来,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要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整个班学生成绩较好,有不少学生聪明,且基础不错,班级学风优良,有正气。但也有些学生成绩偏差,作风懒散。现将一学期以来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成绩

  我始终按照语文学科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在教学中,以一个新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切实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尤其是在备、讲、批、辅、考等方面,兢兢业业,从不敷衍了事,并坚持做好培优扶差工作,在常规检查都得到肯定。

  1、做好备课工作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预先备好课,课前再重新复*一遍教案的做法。能围绕本课时教学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复杂的内容进行变换,取其精华,有取有舍;环节齐。

  2、上好每一节课

  课堂教学能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能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突破重难点,善于创设学*情境,激发学*热情,能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体现分层教学,各类学生主动地发展。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

  3、作业布置做到合理

  *题精练,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复死板的作业不做。能及时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并做好成绩登记。

  4、抓好培优扶差工作

  我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优生培养好了,优秀率才能升高,班级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我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效果、有记录、有辅导、有鼓励、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5、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达到了开学初制定的学*目标,掌握了以下知识

  ⑴、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⑵、学会了使用音序查字法,学生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

  ⑶、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⑷、通过学*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了爱护图书的*惯。

  ⑸、认识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会了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⑹、通过这学期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有了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⑺、在语文教学中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6、在教学中恰当地渗透了法制教育

  二、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学生发展不*衡,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2、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总之,经过一个学期的不懈努力,本班学生的学*成绩有所提高,今后我一定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期的具体教学情景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简便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构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本事。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供给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提高,产生浓厚的学*兴趣。

  二、经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本事与*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二年级也是学生养成良好*惯的关键所在。由于孩子年龄小,自觉性较差,刚开学时早上来得早,很少有人自觉读书、学*,总需要教师督促、提醒。针对这一情景,我在班内选出一名职责心较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来组织早到学生的纪律,并且一到校就组织同学们读生字,读课文,学生已构成了一种规律,每一天早晨一到校就能按部就班的读生字和课文。

  (二)经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本事。二年级是学生写作的开始阶段。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很多的词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借助讲故事、背诵作文片断,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每一天轮流。经过一学期的尝试,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对写作本事的提高有必须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本事。二年级的写字教学往往被教师忽视。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坐姿,课外也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所以,在家长会时家长们对自我孩子生字的书写表示满意。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本班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促进自身水*的提高。

  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各教研活动。

  五、期末教学成绩

  这次期末考试,全部28名学生都参加了考试,27名学生发挥了正常水*,仅有一名学生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及格率:85。7%、*均分:72。98、优秀率:25%。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与二年级学生同甘共苦,取得更优异得成绩,力争*均分到达80分。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7)

——二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通用十篇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趣、仙、尽、陡、峭、峰、昂、朝、抢”这9个生字。积累“风景、有趣、名字、仙人、尽管、山峰、高昂”7个词语,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陡峭、闻名中外、有趣、尽管、高昂”词义;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和记忆汉字“仙、尽、峰、昂”。

  2、朗读课**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比较流利地读好将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3、能借助图画,发挥想象,学*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伴介绍黄山的奇石,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4、知道黄山奇石是大自然的杰作,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识记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陡峭、闻名中外、有趣、尽管、高昂”的意思。学*书写汉字“仙、尽、峰、昂”。

  2.学*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伴介绍黄山的奇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你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过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的什么风景给你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板书:黄山)旅游,去看一看那里奇形怪状的石:(板书:奇石)

  3.指名读课题17.黄山奇石·

  4.齐读课题。

  二.观看录像,整体感知:

  1.观看录像:

  思考:录像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形状奇特的石头?

  2.汇报、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

  3.为什么人们会给这些石头起这样的.名字呢?

  三.整体阅读,学*字词

  (一)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标小节序号、圈出生字。

  2.小组学*生字。

  (二)汇报交流:

  1.小组读课文

  hui蚯g6b6d6uqiao拒ngdngh6

  2.出示生字:徽似胳膊陡峭峰昂呵

  (1)小组开火车读

  (2)变换生字次序读

  (3)去掉生字拼音读

  (4)齐读生字

  3.出示词语:安徽省似乎胳膊陡峭山峰高昂笑呵呵

  (1)指名读

  (2)出示地图,指认“安徽省”“安徽省南部”

  读句子: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

  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3)学生指出“胳膊”的位置。

  (4)画一画“陡峭的山峰”,理解“陡峭”的意思。

  (5)学生动作演示“高昂着头”,理解“高昂”的意思。

  (6)表情演示“笑呵呵”,换词

  理解(笑嘻嘻笑眯眯笑盈盈笑哈哈)

  (三)再读课文2—4小节

  1.学生自由读2—4小节

  要求:找一找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奇石,读有关的句子。

  3.画一画其中的一种奇石。

  4.齐读2—4/j、节。

  5.概括2—4小节内容。

  读句子:黄山的石头真奇啊!有的像仙桃,有的像猴子,还有的像金鸡。

  (四)引读第5节,说话练*。

  1.引读:

  除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外,黄山上的奇石还有很多,如——等等,(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还有一些没有名字的石头,正等着我们。

  2.课后“说一说”练*

  小朋友,发挥你的想像,学*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向同伴介绍一下。

  (1)学生自由准备。

  (2)向同伴介绍。

  (3)选1—2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3.说话练*:

  黄山的石头。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8)

——小学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识字2《树之歌》是一首儿歌,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既然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我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孩子们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性和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本课应结合地域特征,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认识多种树木、说出树木名称、创编儿歌、认识带“木字旁”的汉字就是水到渠成了。所以,本课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

  一、教学效果

  如何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这课教学要做扎实的事情。于是,我凭借插图,很容易就能把文中的树木名称与图对应起来,从而为孩子们建立了直观形象,随后再通过朗读巩固对树木的认识。有了直观认识后再把图画与汉字相对照,找出规律,即“木字旁”。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并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回家查阅资料,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

  同时,加强朗读。在介绍完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后,请孩子尝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一节诗,可以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例如蔬菜,水果,花……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效果非常棒!

  二、成功之处

  1、本课我围绕几个大问题展开,且每次的问题都很明确,从总体到部分,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有梯度地训练孩子找出每一句中的树、说出树的特点,进一步调动感官找出相应树的图片。学生在此环节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2、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3、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单单停留在读和背上,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懂得获取知识。

  4、最后的创编儿歌环节,我引导孩子观察树木图片的特点,示范编儿歌,然后请同学大胆练*创编,及时纠正,让孩子们对更多的树木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本课教学中,我在课文解读上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学生识字教学时间不足,没有给到孩子们充分的时间练*写字。此外,拓展环节,忽略了课后练*中的几种树木,没有把那几种树木创编到儿歌中,没有在情境中拓展延伸。此外,课后的几句有关树木的名言,也应作为重点之一,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改进措施

  1、课文应让学生反复朗读,我一定照顾全面,把读作为基础,以后借用早读时间加强学生的读书。

  2、进一步充分备课,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课前预*。另外,真正把单元整体教学做好,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有效的学*,这样学生才会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和把握。

  今天的课比较有趣。整节课上下来还是比较顺利的,教学思路就在课件里。备课的时候我修改了导入的方法,改成猜谜导入,以熟悉的诗歌《咏柳》复*导入,引出所咏的对象为柳树。再揭示课题: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一首儿歌也是介绍各种树木的,请大家一起读课题:《树之歌》。接下来直奔主题。

  环节一:识字教学

  先自读课文,边读边思:

  ①儿歌里有几句句子?

  ②儿歌中提及了几种树木?用横线画出。

  再归类这些带有木字旁的字,集中识字。随后归类剩下的生字再认,最后小游戏捡树叶,复*巩固。

  环节二:走进课文

  出示图片,随图片指认树木种类并朗读句子。当说到“梧桐树叶像手掌”时,相机介绍比喻的修辞手法,再利用“什么像什么”句式锻炼说话。“松柏四季披绿装”句,相机介绍拟人。最后齐读课文,加强记忆。

  环节三:细读课文

  1、儿歌从哪几方面来写树的,加点关键词,得出是从样子、颜色、*性、价值或作用这四个方面来写的。

  2、与树有关名言:逐句出示并请学生自己解释,交流后纠正答案。补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名言要背默。

  3、最后课后“读一读,记一记”,想特点,编儿歌。

  反思:

  ①缺少上课的情感带动,有时候有点面瘫。

  ②没有研究单元目标,到目前这节课为止,都没有。

  《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因此,我对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课堂上我按照课前预设去做,果然,学生识字兴趣浓厚,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 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我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树之歌》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儿歌。这一单元是本册的一个识字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怎么才能在一节课内教会孩子们识记这么多生字呢?我仔细地研读了教材,发现本课的生字是有规律可循的,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都是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会写的10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以发现形声字的规律为突破口,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级识字教学应通过各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和途径,把快乐引进课堂,引进识字教学,充分激发学生识字的主动意识和愿望。

  在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儿歌后,为了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请同学们为树木点点名。学生的学*兴致很高,课堂上能自己为树木点名,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他们很认真地读着每一种树木的名称。他们识字的兴趣浓,主动性高,识字效果好。

  2、创新识字教学的方法。

  游戏活动识字。低年级教学主要任务是识字,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效果。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新教材的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宜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

  当学生借助拼音认识了各种树木的`名称后,我奖励同学们玩一个小游戏,我读树木名称,同学们快速从生字卡片中找到对应的生字。学生在游戏中享受“玩”的乐趣,在有意识的玩耍过程中调动了记忆的热情,识字教学充满趣味,教学效果好。

  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有人说汉字最难学,是因为汉字是方块字,构件比较复杂,其实学汉字有诀窍,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学起来并不难,识字教学主要就是要教给学生一种识字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汉字的规律,感知汉字文化,激发学*汉字的兴趣。

  本课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与树木名称有关,我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学*。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同学们发现它们字形的秘密—都是木字旁的字,我又引导他们读一读这些生字,他们又有新发现,这些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于是我们发现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教会他们运用这种规律自主识字。在教学第二组生字时,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新字。有的同**用生活实际识记“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这些动作进行识记。还有的同学列举相关联的词语“银行”“服装”来识记“银”和“掌”。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挥学生学*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活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增加学生的获得感,从而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和动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