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倍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几倍的教学反思 1

  教材分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倍”的概念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并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1、教师的主观分析:对于初次接触“倍”的学生来说“倍”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此内容是学生在学*了《7的乘法口决》后的一个学*内容,而学*理解“倍”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础就是乘法,为此应将乘法作为本节课学生学*的基础来展开教学,以旧引新,化难为简。

  3、学生认知障碍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倍”这一新概念,在理解“倍”的时候思维迁移存在一定的难度。

  综上所述,本节课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直观的方式构建新知,以学*活动为载体,通过探究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知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做的过程,体验“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自然地探究出并接受新的知识,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设置情境,复*旧知,引出新知。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惯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几倍的教学反思 2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去建立“倍”的概念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精心设计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时,都是围绕着圈一圈、画一画的学*方式进行教学的。通过画圈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出谁是谁的几倍问题。在认识几倍的'问题上,我是这样让学生去领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1、是两个数量在比较;2、是用其中一个量作标准,另一个量包含几个它就是它的几倍。通过这样操作活动和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不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许多数量之间都存在着倍数关系,还懂得了如何去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充分展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乐中学,玩中学”的良好局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过,在这节课中还是有点遗憾,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握好时机,出现了讲解不到位的现象,如“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转化成“求一个量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量”的环节中讲解得太快,学生没有完全理解,效果不佳。

  几倍的教学反思 3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养成自主学*的*惯。

  首先我用摆一摆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倍”的知识。

  在出示课题后,我引出课本主题图,这样就充分利用了本课的主题图,做到了尊重教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教材在“倍数的认识”之后进行的一个内容,我讲完本节课后,感受颇多,现在反思如下:

  成功方面:

  学生学*的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

  1、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教师给主体图,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取信息,并提出他们可以想到的问题。

  2、在练*的设计上层次分明,从简到难的层次感。

  3、重于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教学源于数学有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本课的教学中,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帮助米奇请客的问题等。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的价值所在,这些是我认为本节课中的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1、在学生同桌合作提问题后,师只是让一个学生说出了问题,并没有再问其他的学生,其实在师巡视时就有几个学生说出了好多问题,那时候我完全可以列完算式后在让学生提出问题,更深的拓展一下,可是我怕后面时间不够用,所以没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2、在倍数关系上强调的少了些,反而隐藏在内的“几个几”的运用强调地多了些。

  3、板书设计上只注重了问题的出示,条件的出示却忽略了,给人的重点弱了很多。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通过反思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取别人之精华,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几倍的教学反思 4

  一、教学内容:

  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五册(四省市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9。

  二、教学目的:

  懂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文字题。

  三、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练*。

  1.出示图。

  师:用我们学过的倍的知识说明图意。

  生:黄花有2朵,红花有3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

  生:还可以说黄花有2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红花有多少朵?用2×3=6(朵)

  2.出示

  师:蓝珠子和白珠子各有几个,看仔细。[师再操作计数器成右图]

  师:把2个蓝珠子看成一份,6个白珠子可以怎样说?

  生:6个白珠子可以分成这样的3份。

  生:也就是白珠子数是蓝珠子的3倍。

  师:为什么白珠子数是蓝珠子的3倍?

  生:因为6里面有3个2,所以说白珠子数是蓝珠子的3倍。

  师:这一点很重要,谁再来说一次。[生重复说]

  3.书面练*:课本第12页练*五第1题。

  批改讲评后,将这题在投影仪上改编成:

  ○○○○○○○○○

  ○○

  师:现在把上边和下边的皮球各拿走一个,又怎样说?

  生:把下边的2个皮球看成一份,上边的8个皮球可以分成这样的4份,8里面有4个2,所以上边皮球是下边的4倍。

  师:刚才上边皮球数是下边的3倍,现在都拿走了一个,怎么反而是4倍?

  生:现在把2个皮球看作一份,8里面有4个2,所以是4倍。

  师:[把题改编成上边12个皮球,下边4个皮球]又怎样说呢?

  生:上边的`皮球数是下边的3倍,因为12里面有3个4。

  (二)教学例题。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关于倍的知识的一个新内容。

  例9 有8只小鸡,2只小鸭,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

  师:[指名读题]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边出示图]

  师:例题是关于倍的知识的一个新内容,新在哪里?

  生:题目告诉了小鸡的只数,还告诉了小鸭的只数,要求小鸡只数是小鸭的几倍。

  生:它要求小鸡只数是小鸭的几倍,不是求小鸡有多少只。

  师:对呀!题目告诉了两个数,一个是小鸡的只数,另一个是小鸭的只数,要求的是小鸡只数是小鸭的几倍。要解答这题应该怎样想?同座同学讨论,再阅读课本11页例题下面的“这样想”。

  [生先讨论后阅读课本]

  师:怎样想,请汇报。

  生:小鸡有8只,小鸭有2只,8里有几个2,小鸡只数就是小鸭的几倍。

  [将例题图演示成2只小鸭看作一份,8只小鸡有这样的4份,添上集合圈,并再指名一学生汇报]

  师:这题怎样列式?为什么?

  生:8÷2=4(倍)8里有几个2就是几倍,用除法算。

  师:这个4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所以在算式中“倍”一般可以不写。[把得数上的“倍”字擦去]

  师:再看一题[课本第13页练*五第2题,要求列算式并且解答]学生解答后批改,并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三)归纳小结。

  师:刚才讨论并且解答的两道题里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点?解题时怎样想和解法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告诉了我们两个数,都要我们算他们的倍数关系。

  生:求两样东西的倍数,就是看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算。

  师:今天我们学的新内容是:知道了一个数与另一个数,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解答的方法是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四)组织练*。

  1.课本第12页,练*十五第3、4题。

  2.(出示一盒)

  师:盒内放了好些纸蝴蝶,要求一种颜色的蝴蝶数是另一种颜色蝴蝶的几倍?这题我们让小明来解答。[出示皱着眉头的小明头像图]小明为什么皱起眉头?他有什么困难?

  生:因为不知道盒子里有哪几种颜色的蝴蝶?

  生:而且也不知道每种颜色的蝴蝶有多少只?

  师:说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要知道哪两样物品数,求倍数。

  生:要知道一个数是几,另一个数是几。

  [师打开盒盖]

  生:还是不能解答,因为不知道求谁是谁的几倍?

  师:这又说明了这类题还必须弄清楚什么?

  生:要弄清楚求谁是谁的几倍。

  师:讨论得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必须知道一个数是几,另一个数是几,还必须知道求谁是谁的几倍,也就是谁和谁比,这是很重要的。

  3.全班练*:课本第12页练*五第5题。

  批改讲评。

  师:第一题一个数都是15,为什么第1小题得数是5倍,第2小题得数是3倍?

  生:第1小题求15是3的几倍,第2小题求15是5的几倍,两次15和谁比是不一样的。

  4.线段图:

  师:根据线段图,谁能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让全班小朋友解答。

  生:白兔的只数是猴的几倍?[全班学生在簿本上列式并口答]

  生:黑兔的只数是猴的几倍?[同上]

  生: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几倍?

  生:这题不好算的,15除以9有余数。

  师:这道题我们现在不会算,以后再学下去就能算了。

  生:我说兔子的只数是猴的几倍?

  师:想得好,兔子的只数是猴的几倍怎样算?

  生:9+15=24(只),再拿24÷3=8,兔子的只数是猴的8倍。

  师:灰兔也来了,[在线段图上补一条线段表示灰兔的只数, ]灰兔有几只?

  [很多学生举手]

  生:9×2=18只,灰兔有18只。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生:学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算。

  生:要弄清楚一个数是几,另一个数是几。

  生:还要弄清楚求谁是谁的几倍。

  几倍的教学反思 5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方法。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并且能够用语言表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生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主要是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语言、图形叙述出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四则运算求出未知数量的数学题。而“解决问题”教学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通过这样的教学情景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练*课活跃起来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数学的大课堂。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新闻,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教学的题材,信手拈来,即新鲜又有亲切感,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情境掌握数量关系。

  问题解决教学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强调学*设置到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情境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来学*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并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可以迁移的问题解决的策略,从而培养使用数学的意识、探索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它旨在使学生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学*过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过程的体验,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几倍的教学反思 6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少几的问题》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少几的问题》教学反思1.注重学生整体把握信息,有利于更好的分析数量关系。

  如果学生每人找一条信息,就开始提问题的话,不利于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更好地把握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因此,我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信息。一开始,先引导学生找出信息,老师把相关信息板书之后,引导学生完整地把信息说一说,然后学生根据完整的信息再提问题,提出问题后,又要求学生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这样,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又能充分认识到问题和信息之间的联系,为下面分析数量关系做好了准备。

  2.从多样化到最优化。

  在整理信息这一阶段,学生用了画小棒、圆圈、长方形、线段等多种方法来表示信息问题之间的关系,这也正符合小学二年级学生(8、9岁儿童)的图像认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发现、分析每一种的优点和不足,再让学生说说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从而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画线段图的简洁明了。

  3.注重解题思路,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的步骤。

  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学生把信息问题完整地说完之后,老师提出有没有好办法,把这些信息问题进行整理,让大家很容易地看出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逐渐渗透检验的意识。在学生列式解决以后,又对算式进行了反馈,对比两种做法,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及时地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先是发现信息,提出问题,接着画图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决。

  4.两种类型的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含义。

  把几倍多几和几倍少几的两个问题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都是先求一个数的几倍。而有所变化的就是几倍多几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倍之后,再加上多的部分;几倍少几则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倍之后,再减去少的部分。不仅让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几倍的教学反思 7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养成自主学*的*惯。

  首先我用摆一摆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倍”的知识。

  在出示课题后,我引出课本主题图,这样就充分利用了本课的主题图,做到了尊重教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教材在“倍数的认识”之后进行的一个内容,我讲完本节课后,感受颇多,现在反思如下:

  成功方面:

  学生学*的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

  1、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教师给主体图,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取信息,并提出他们可以想到的问题。

  2、在练*的设计上层次分明,从简到难的层次感。

  3、重于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教学源于数学有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本课的教学中,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帮助米奇请客的问题等。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的价值所在,这些是我认为本节课中的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1、在学生同桌合作提问题后,师只是让一个学生说出了问题,并没有再问其他的学生,其实在师巡视时就有几个学生说出了好多问题,那时候我完全可以列完算式后在让学生提出问题,更深的拓展一下,可是我怕后面时间不够用,所以没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2、在倍数关系上强调的少了些,反而隐藏在内的“几个几”的运用强调地多了些。

  3、板书设计上只注重了问题的出示,条件的出示却忽略了,给人的重点弱了很多。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通过反思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取别人之精华,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几倍的教学反思 8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且深刻感悟呢?在课堂中我采用了让大部分的学生说的方法来感悟,但在课堂中也发现了学生不能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对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想“几里面有几个几”没有深刻理解与掌握。那如何来使学生不仅会说,而且理解其中的意思呢,我觉得可能动手操作,经历一个建模的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有深刻的感悟,才能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真正含义。

  练*中虽然显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但我觉得对练*的利用还不够到位,如果可以根据一个或者两个练*把今天所学的内容包含在里面,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如何对练*进行有效反馈也是我课后所思考的,是应该教师挑选几个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还是让学生自己上台来讲?怎样的形式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呢?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中可以把这两种方式都尝试一下,然后根据效果来进行选择。

  几倍的教学反思 9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且深刻感悟呢?在课堂中我采用了让大部分的学生说的方法来感悟,但在课堂中也发现了学生不能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对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想“几里面有几个几”没有深刻理解与掌握。那如何来使学生不仅会说,而且理解其中的意思呢,我觉得可能动手操作,经历一个建模的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有深刻的感悟,才能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真正含义。

  练*中虽然显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但我觉得对练*的利用还不够到位,如果可以根据一个或者两个练*把今天所学的内容包含在里面,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如何对练*进行有效反馈也是我课后所思考的,是应该教师挑选几个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还是让学生自己上台来讲?怎样的形式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呢?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中可以把这两种方式都尝试一下,然后根据效果来进行选择。

  几倍的教学反思 10

  本课主要教学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本课时主要做到了:

  一、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多渠道促进学生内化对“倍”概念的理解。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欣赏图片说一句话“谁是谁的几倍”,接着让学生根据“倍”的知识灵活、开放地摆小棒,使学生牢固建立起“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内化对“倍”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中,我充分提供给学生活动和发展的空间,让他们亲身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为“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过程,并要求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如提问: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本节课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注意改进:比如应强调:“倍”不是单位名称,它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商的后面不要写“倍”字,应关注一些细节,使学生答题更加规范严谨。再如:在比较“求10、15、30分别是5的几倍”时,可引导学生发现:现阶段的解决问题,一般是“求一个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这样能避免学生提出“求一个较小数是大数的几倍”的错误问题。


几倍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阅读


几倍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1)

——几倍的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几倍的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通过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学生对倍的含义的认识,又能为以后学*解答“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等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例题出示了“杨树有 5 棵”和“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 3 倍”这两个条件,要求“柳树有多少棵”这一问题。我先让每位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先在第1 行摆5 根小棒表示杨树的5 棵,再在第2 行摆小棒表示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 倍,这一过程让学生独立操作。巡视中我发现,学生基本上都知道要在第2 行一共摆15 根,但大部分学生都是把这15 根放在了一起。于是在我的要求下,孩子们开始调整小棒的位置,也就是把每一份中的小棒靠得紧一些,份与份之间离得远一些,这样才能很清楚地看出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 倍。这也是为后面将“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做好准备。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的关键就是“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学生摆好小棒后,教师可以结合小棒图讲述: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 倍,也就是说柳树有3 个5 棵。并让学生看图练*说一说这样的话。整个过程是由直观操作到抽象思考,引导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之后的练*也要让学生分析每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去想。

几倍的教学反思2

  在学*这部分内容时,分了两个层次,首先是通过例2、例3的学*,建立起“倍”的概念,形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结构。其次是利用已经构建的思维模式解决例4的实际问题。在学*例2、例3时,我设计了多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探索,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

  首先设计了一个摆正方形的操作练*,让学生任意摆,想摆几个就摆几个,但要明确自己摆的正方形用了几个4根小棒,这时,教师再引出“倍”的概念告诉学生,用了几个4根还可以说成是4的几倍,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让学生跟着老师摆圆,第一行摆3个圆,第二行3个3个摆,摆两次,使学生认识到第二行实际摆的是2个3,也就是说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2倍。

  再次,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地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圆,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地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在教学例4时,放手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寻找数学信息,提出必要的教学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出两个数的关系进行分析,在学生初次接触线段图,教师要指导学生能看懂图,同时借助线段图,明白一个数里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然后根据求几个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应该乘法计算。

  在巩固练*时,我采取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完成书上的练*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题:

  1、学校评比优秀作业,一年级评出了9份,二年级评出的是一年级的3倍,三年级评出8份,四年级评出的是三年级的5倍,二年级评出了多少份?四年级评出了多少份?

  2:补充适当的信息,再计算:

  图书角有8本科技书,------------,故事书有多少本?

  (1)用加法:---------------------

  (2)用减法:---------------------

  (3)用乘法:--------------------

  总之,在设计这节课时,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让他们通过小组同伴间的互助合作,老师的适时点拨,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而且能力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几倍的教学反思3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倍”的认识和除法的认识基础上的,通过本节课的学*就是将这两个知识点充分地沟通,使学生顺利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通过复*导入。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的形式,让男生女生三人一组到前面站排,男生是女生的2倍。复*已经学过的“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2、由于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动手到黑板前贴小猴让学生感受“倍”,变静为动,让学生直观感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含义,初步掌握此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有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进一步体会感受“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3,有效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练*,巩固本节课学*的知识。练*中安排一道选择题,一道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道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通过比较不同,使学生加深对两种类型题的理解。

  教学结束后我反思本节课的不足:

  (1)在教学例2摆小棒的操作过程中,只强调了8根、12根是4的2倍、3倍,注重让学生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来解决,而没有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应该在这里强调一个图形用4根小棒,两个图形用8根小棒,三个图形用12根小棒。摆两个图形就是用2个4根是2倍,摆三个图形就是3个4根是3倍。在这里教师应渗透对应和函数的思想,要注重学生构建“倍”的概念的过程。学生通过操作过程后,能用语言把活动表述出来,训练学生数学思维。教师应在操作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提升。在今后的备课中要很好的理解教材,准确把握、运用教材,多注重让学生说说算理。

  (2)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语言不严密,教师应及时纠正。

  (3)学生动笔解决问题量还不够,课堂上还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几倍的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共享课堂”的作课内容,在本节课的备课环节中,我看了大量的视频,希望能从其他教师的授课中学*到他们的优点,共享课堂教学反思。但是我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材料——教参。在备课之前,我应该熟读教参,明白教学的重难点,按照课程的重难点进行教学设计。

  倍这个概念是学生第一次经历,经过了第一节课理解倍的概念以后,我再进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节课就方便了许多。本课从一个例题开始,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图: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从这个情境图中让同学根据题目信息提出相关问题,问题一:擦桌椅和扫地的一共几人;问题二:擦桌椅比扫地人数多几个人;问题三:擦桌椅人数是扫地人数的几倍,教学反思《共享课堂教学反思》。接下来就让同学们思考这几个问题该如何处理。在这个环节中,我可以不全板书这三个问题,问题一、二跟本节课的内容并无太大关联,可以进行口头叙述,我只需在黑板上板书第三个问题即可。在解决第三个问题的时候我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解释,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让同学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这样更能调动同学们学*的积极性,如果他们自己解释的不好,我可以进行提示,让他们自己思考。等到同学解释完以后,我可以根据图示,再让同学们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解决完例题,紧接着就进行练*。本节课设置了三个练*,让同学们在练*中更深层次的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本课教学有缺点也有优点,优点是我充分应用了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让同学们能更直观地得到结果;缺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备课的时候没有熟读教参,没有充分理解本课的重难点;(2)本课教学把时间过多地浪费在与本课无很大关联的地方,这些地方可以用简练的语言带过;(3)在解释一个概念或一种问题的解法时可以让同学自己解释,用同学们自己的话解释就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最后教师可以用专业性的语言进行总结;(4)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表达过于通俗,数学教师要用专业的、严谨的语言教学,在解释问题的时候可以用通俗的语言,但在解释一些概念或者做题方法时要用专业性的语言。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重视教参的作用,用精确的语言和良好的耐心教授学生知识和道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做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

几倍的教学反思5

  “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依据“份”和“几个几”扩展而来,是通过两个事物的比较,让学生明确,谁和谁比,以谁为一份,谁有谁这样的几份,就是几个几,谁就是谁的几倍。由此引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个新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改变传授式的教学,把教师与学生放在*等的位置,放下教师的架子,成为学生活动和学*的伙伴,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呈现出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2、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在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学生无不表现为兴奋、投入、思维敏捷……让学生爱学、乐学,变兴趣为动力,让课堂活起来。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学生积极性很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闯关这一环节,包括(我会说、我当小老师、我会算、聪明桥)等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产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在教学中,设计了学生动手实践这一环节,我将学生分为4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让他们通过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倍的表象,从而明确应该用乘法计算的道理,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新知。

  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

  因为儿童的思维形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还有动作思维的成分。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生动具体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的过程与方法,从而获得学*的快乐。

  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伴随着观察、思考等活动,展示知识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我十分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表述她们解题的思路,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最终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关注中等生、学困生与尖子生的的培养。能有针对性地把问题、练*投向不同的学生,让其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变成“要我学——我要学——我爱学”。

  在最后的练*中,出现了许多贴*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去想。

  4、存在问题:

  (1)练*中拓展题应再深入一些,就用大船和小船的那幅图,再加上一个问题,现在大船还能上多少人?或求一共有多少人?前一问是本课的知识点,后一问是拓展思维。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2)在小组合作时,几个学生同时说自己的想法,没有倾听的,小孩的特点抢着说,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提醒学生以后要注意倾听,再表述自己的想法。

  (3)在让学生到黑板上板眼演列式计算这一环节时,应该让全体学生都动手写一写,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几倍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2)

——几倍的教学反思菁选

几倍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倍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几倍的教学反思1

  一、教学内容:

  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五册(四省市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9。

  二、教学目的:

  懂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文字题。

  三、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练*。

  1.出示图。

  师:用我们学过的倍的知识说明图意。

  生:黄花有2朵,红花有3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

  生:还可以说黄花有2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红花有多少朵?用2×3=6(朵)

  2.出示

  师:蓝珠子和白珠子各有几个,看仔细。[师再操作计数器成右图]

  师:把2个蓝珠子看成一份,6个白珠子可以怎样说?

  生:6个白珠子可以分成这样的3份。

  生:也就是白珠子数是蓝珠子的3倍。

  师:为什么白珠子数是蓝珠子的3倍?

  生:因为6里面有3个2,所以说白珠子数是蓝珠子的3倍。

  师:这一点很重要,谁再来说一次。[生重复说]

  3.书面练*:课本第12页练*五第1题。

  批改讲评后,将这题在投影仪上改编成:

  ○○○○○○○○○

  ○○

  师:现在把上边和下边的皮球各拿走一个,又怎样说?

  生:把下边的2个皮球看成一份,上边的8个皮球可以分成这样的4份,8里面有4个2,所以上边皮球是下边的4倍。

  师:刚才上边皮球数是下边的3倍,现在都拿走了一个,怎么反而是4倍?

  生:现在把2个皮球看作一份,8里面有4个2,所以是4倍。

  师:[把题改编成上边12个皮球,下边4个皮球]又怎样说呢?

  生:上边的皮球数是下边的3倍,因为12里面有3个4。

  (二)教学例题。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关于倍的知识的一个新内容。

  例9 有8只小鸡,2只小鸭,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

  师:[指名读题]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边出示图]

  师:例题是关于倍的知识的一个新内容,新在哪里?

  生:题目告诉了小鸡的只数,还告诉了小鸭的只数,要求小鸡只数是小鸭的几倍。

  生:它要求小鸡只数是小鸭的几倍,不是求小鸡有多少只。

  师:对呀!题目告诉了两个数,一个是小鸡的只数,另一个是小鸭的只数,要求的是小鸡只数是小鸭的.几倍。要解答这题应该怎样想?同座同学讨论,再阅读课本11页例题下面的“这样想”。

  [生先讨论后阅读课本]

  师:怎样想,请汇报。

  生:小鸡有8只,小鸭有2只,8里有几个2,小鸡只数就是小鸭的几倍。

  [将例题图演示成2只小鸭看作一份,8只小鸡有这样的4份,添上集合圈,并再指名一学生汇报]

  师:这题怎样列式?为什么?

  生:8÷2=4(倍)8里有几个2就是几倍,用除法算。

  师:这个4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所以在算式中“倍”一般可以不写。[把得数上的“倍”字擦去]

  师:再看一题[课本第13页练*五第2题,要求列算式并且解答]学生解答后批改,并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三)归纳小结。

  师:刚才讨论并且解答的两道题里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点?解题时怎样想和解法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告诉了我们两个数,都要我们算他们的倍数关系。

  生:求两样东西的倍数,就是看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算。

  师:今天我们学的新内容是:知道了一个数与另一个数,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解答的方法是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四)组织练*。

  1.课本第12页,练*十五第3、4题。

  2.(出示一盒)

  师:盒内放了好些纸蝴蝶,要求一种颜色的蝴蝶数是另一种颜色蝴蝶的几倍?这题我们让小明来解答。[出示皱着眉头的小明头像图]小明为什么皱起眉头?他有什么困难?

  生:因为不知道盒子里有哪几种颜色的蝴蝶?

  生:而且也不知道每种颜色的蝴蝶有多少只?

  师:说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要知道哪两样物品数,求倍数。

  生:要知道一个数是几,另一个数是几。

  [师打开盒盖]

  生:还是不能解答,因为不知道求谁是谁的几倍?

  师:这又说明了这类题还必须弄清楚什么?

  生:要弄清楚求谁是谁的几倍。

  师:讨论得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必须知道一个数是几,另一个数是几,还必须知道求谁是谁的几倍,也就是谁和谁比,这是很重要的。

  3.全班练*:课本第12页练*五第5题。

  批改讲评。

  师:第一题一个数都是15,为什么第1小题得数是5倍,第2小题得数是3倍?

  生:第1小题求15是3的几倍,第2小题求15是5的几倍,两次15和谁比是不一样的。

  4.线段图:

  师:根据线段图,谁能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让全班小朋友解答。

  生:白兔的只数是猴的几倍?[全班学生在簿本上列式并口答]

  生:黑兔的只数是猴的几倍?[同上]

  生: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几倍?

  生:这题不好算的,15除以9有余数。

  师:这道题我们现在不会算,以后再学下去就能算了。

  生:我说兔子的只数是猴的几倍?

  师:想得好,兔子的只数是猴的几倍怎样算?

  生:9+15=24(只),再拿24÷3=8,兔子的只数是猴的8倍。

  师:灰兔也来了,[在线段图上补一条线段表示灰兔的只数, ]灰兔有几只?

  [很多学生举手]

  生:9×2=18只,灰兔有18只。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生:学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算。

  生:要弄清楚一个数是几,另一个数是几。

  生:还要弄清楚求谁是谁的几倍。

几倍的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以及了解数量关系。首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启发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策略,画图或摆学具,探求问题的答案,从而沟通实际问题,与乘法意义的联系,使学生发现算法。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数学的积极性。

几倍的教学反思3

  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培养学生的意识、创新意识,又能巩固有关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这节课我依据教学目标,比较灵活地运用教材,为学生创设全员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经历“倍”概念的初步形成的全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运用这个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掌握了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它为以后解决比较复杂问题奠定基础。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新知识的现实背景,激活与新知识有关的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活动氛围。教师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是以“小动物们为小白兔过生日”为背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亲切感和熟悉感,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等的氛围里去感悟数学。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谈话、实验操作等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圆。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在教学的关键处,教师进行适时的启发、点拨,开阔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从而明确应该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3、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因为儿童的思维形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还有动作思维的成分。因此在教学中孙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伴随着观察、思考等活动,展示知识的过程。

  4、练*中还出现和解决了许多贴*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增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几倍的教学反思4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养成自主学*的*惯。

  首先我用摆一摆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倍”的知识。

  在出示课题后,我引出课本主题图,这样就充分利用了本课的主题图,做到了尊重教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教材在“倍数的.认识”之后进行的一个内容,我讲完本节课后,感受颇多,现在反思如下:

  成功方面:

  学生学*的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

  1、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教师给主体图,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取信息,并提出他们可以想到的问题。

  2、在练*的设计上层次分明,从简到难的层次感。

  3、重于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教学源于数学有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本课的教学中,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帮助米奇请客的问题等。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的价值所在,这些是我认为本节课中的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1、在学生同桌合作提问题后,师只是让一个学生说出了问题,并没有再问其他的学生,其实在师巡视时就有几个学生说出了好多问题,那时候我完全可以列完算式后在让学生提出问题,更深的拓展一下,可是我怕后面时间不够用,所以没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2、在倍数关系上强调的少了些,反而隐藏在内的“几个几”的运用强调地多了些。

  3、板书设计上只注重了问题的出示,条件的出示却忽略了,给人的重点弱了很多。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通过反思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取别人之精华,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几倍的教学反思5

  由于“倍”的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让学生多动手,在画图,摆小棒中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得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兴趣,并以情境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养成自主学*的*惯。首先我用摆一摆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倍”的知识。

  在出示课题后,我引出课本主题图,这样就充分利用了本课的主题图,做到了尊重教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教材在“倍数的认识”之后进行的一个内容,我讲完本节课后,感受颇多,我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取信息,并提出他们可以想到的问题。重于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教学源于数学有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本课的教学中,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几倍的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共享课堂”的作课内容,在本节课的备课环节中,我看了大量的视频,希望能从其他教师的授课中学*到他们的优点,共享课堂教学反思。但是我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材料——教参。在备课之前,我应该熟读教参,明白教学的重难点,按照课程的重难点进行教学设计。

  倍这个概念是学生第一次经历,经过了第一节课理解倍的概念以后,我再进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节课就方便了许多。本课从一个例题开始,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图: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从这个情境图中让同学根据题目信息提出相关问题,问题一:擦桌椅和扫地的一共几人;问题二:擦桌椅比扫地人数多几个人;问题三:擦桌椅人数是扫地人数的几倍,教学反思《共享课堂教学反思》。接下来就让同学们思考这几个问题该如何处理。在这个环节中,我可以不全板书这三个问题,问题一、二跟本节课的内容并无太大关联,可以进行口头叙述,我只需在黑板上板书第三个问题即可。在解决第三个问题的`时候我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解释,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让同学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这样更能调动同学们学*的积极性,如果他们自己解释的不好,我可以进行提示,让他们自己思考。等到同学解释完以后,我可以根据图示,再让同学们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解决完例题,紧接着就进行练*。本节课设置了三个练*,让同学们在练*中更深层次的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本课教学有缺点也有优点,优点是我充分应用了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让同学们能更直观地得到结果;缺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备课的时候没有熟读教参,没有充分理解本课的重难点;

  (2)本课教学把时间过多地浪费在与本课无很大关联的地方,这些地方可以用简练的语言带过;

  (3)在解释一个概念或一种问题的解法时可以让同学自己解释,用同学们自己的话解释就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最后教师可以用专业性的语言进行总结;

  (4)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表达过于通俗,数学教师要用专业的、严谨的语言教学,在解释问题的时候可以用通俗的语言,但在解释一些概念或者做题方法时要用专业性的语言。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重视教参的作用,用精确的语言和良好的耐心教授学生知识和道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做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

几倍的教学反思7

  在学*这部分内容时,分了两个层次,首先是通过例2、例3的学*,建立起“倍”的概念,形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结构。其次是利用已经构建的思维模式解决例4的实际问题。在学*例2、例3时,我设计了多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探索,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

  首先设计了一个摆正方形的操作练*,让学生任意摆,想摆几个就摆几个,但要明确自己摆的正方形用了几个4根小棒,这时,教师再引出“倍”的概念告诉学生,用了几个4根还可以说成是4的几倍,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让学生跟着老师摆圆,第一行摆3个圆,第二行3个3个摆,摆两次,使学生认识到第二行实际摆的是2个3,也就是说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2倍。

  再次,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地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圆,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地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在教学例4时,放手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寻找数学信息,提出必要的教学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出两个数的关系进行分析,在学生初次接触线段图,教师要指导学生能看懂图,同时借助线段图,明白一个数里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然后根据求几个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应该乘法计算。

  在巩固练*时,我采取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完成书上的练*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题

  1、学校评比优秀作业,一年级评出了9份,二年级评出的是一年级的3倍,三年级评出8份,四年级评出的是三年级的5倍,二年级评出了多少份?四年级评出了多少份?

  2、补充适当的信息,再计算

  图书角有8本科技书,------------,故事书有多少本?

  (1) 用加法:--------------------

  (2) 用减法:--------------------

  (3) 用乘法:--------------------

  总之,在设计这节课时,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让他们通过小组同伴间的互助合作,老师的适时点拨,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而且能力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几倍的教学反思8

  教材分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倍”的概念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并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1、教师的主观分析:对于初次接触“倍”的学生来说“倍”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此内容是学生在学*了《7的乘法口决》后的一个学*内容,而学*理解“倍”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础就是乘法,为此应将乘法作为本节课学生学*的.基础来展开教学,以旧引新,化难为简。

  3、学生认知障碍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倍”这一新概念,在理解“倍”的时候思维迁移存在一定的难度。

  综上所述,本节课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直观的方式构建新知,以学*活动为载体,通过探究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知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做的过程,体验“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自然地探究出并接受新的知识,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设置情境,复*旧知,引出新知。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惯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几倍的教学反思9

  今天(4月13日)很荣幸我执教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节数学课,得到了周莓老师的点评和指导,使我受益匪浅。

  这节课有两个例题:例2是通过摆小棒的情境让学生先直观地看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感受与除法的联系。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可以用除法解决该类问题,并且能够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看第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第二个数,进而理解该类问题的实质。例3是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倍”的认识和除法的认识基础上的,通过本节课的学*就是将这两个知识点充分地沟通,使学生顺利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通过复*导入。采用学生喜欢的拍手游戏的形式,复*已经学过的“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2、由于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动手摆小棒让学生感受“倍”,变静为动,让学生直观感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含义,初步掌握此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3,有效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练*,巩固本节课学*的`知识。练*中安排一道选择题,一道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道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通过比较不同,使学生加深对两种类型题的理解。

  当然,本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1、在教学例2摆小棒的操作过程中,只强调了8根、12根是4的2倍、3倍,注重让学生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来解决,而没有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应该在这里强调一个图形用4根小棒,两个图形用8根小棒,三个图形用12根小棒。摆两个图形就是用2个4根是2倍,摆三个图形就是3个4根是3倍。在这里教师应渗透对应和函数的思想,要注重学生构建“倍”的概念的过程。学生通过操作过程后,能用语言把活动表述出来,训练学生数学思维。教师应在操作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提升。在今后的备课中要很好的理解教材,准确把握、运用教材,把教材蕴含的数学思想要渗透在教学之中。备课中还要对学生有预设,注意学生的差异,注意细节。

  2、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语言不严密,教师应及时纠正。

  3、学生动笔解决问题量还不够,课堂上还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有不当之处还请周老师指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在这里我再次感谢周老师对我的指导,谢谢。

几倍的教学反思10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且深刻感悟呢?在课堂中我采用了让大部分的学生说的`方法来感悟,但在课堂中也发现了学生不能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对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想“几里面有几个几”没有深刻理解与掌握。那如何来使学生不仅会说,而且理解其中的意思呢,我觉得可能动手操作,经历一个建模的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有深刻的感悟,才能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真正含义。

  练*中虽然显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但我觉得对练*的利用还不够到位,如果可以根据一个或者两个练*把今天所学的内容包含在里面,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如何对练*进行有效反馈也是我课后所思考的,是应该教师挑选几个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还是让学生自己上台来讲?怎样的形式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呢?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中可以把这两种方式都尝试一下,然后根据效果来进行选择。

几倍的教学反思11

  我执教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有幸得到了周莓老师的点评和指导,收获颇多。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运用知识的转化解决问题,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且在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惯。重点是理解“倍”(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方法。难点是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并且能够用语言表达。

  1、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所提供教材的有用性。要求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从教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运用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在新课教学前加上简单的复*。教学中,复*已学过“倍”的内容,为接下去的新课教学作下铺垫。

  2、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1)注重学生的说。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小组讨论说、跟着同学一起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2)合作学*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如在例题教学“15是5的几倍”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而在做一做这题中,我让学生直接回答。小组讨论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宽裕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组织更好的语言,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独立思考的形式发挥了学生学*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具优势。合作学*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思想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造和谐活跃的气氛。

  首先我选择了贴*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孩子,**孩子的手,**孩子的口,**孩子的大脑,让他们在自由的、*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学*任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但在这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1、在教学例2摆小棒的操作过程中,只强调了8根、12根是4的2倍、3倍,应注重让学生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来解决,而没有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应该在这里强调老师摆一把小伞是1个4,学生摆两把小伞是2个4,8里面有2个4,也就是8是4的2倍,揭示倍的含义。在这里教师应渗透对应和函数的思想,要注重学生构建“倍”的概念的过程。学生通过操作过程后,能用语言把活动表述出来,训练学生数学思维从摆到说,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图形中理解倍的含义,解决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2、在做一做一题中,还可以用圈一圈的方法,体现第一行是4个4,第二行是一个4,所以第一行是第二行的4倍,使图形变得更加直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专研教材,准确地把握重难点,,在周老师的指导下,争取更大的进步。

几倍的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是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通过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学生对倍的含义的认识,又能为以后学*解答“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等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例题出示了“杨树有 5 棵”和“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 3 倍”这两个条件,要求“柳树有多少棵”这一问题。我先让每位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先在第1 行摆5 根小棒表示杨树的5 棵,再在第2 行摆小棒表示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 倍,这一过程让学生独立操作。巡视中我发现,学生基本上都知道要在第2 行一共摆15 根,但大部分学生都是把这15 根放在了一起。于是在我的要求下,孩子们开始调整小棒的位置,也就是把每一份中的小棒靠得紧一些,份与份之间离得远一些,这样才能很清楚地看出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 倍。这也是为后面将“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做好准备。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的关键就是“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学生摆好小棒后,教师可以结合小棒图讲述: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 倍,也就是说柳树有3 个5 棵。并让学生看图练*说一说这样的话。整个过程是由直观操作到抽象思考,引导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之后的练*也要让学生分析每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去想。

几倍的教学反思13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倍”的认识和除法的认识基础上的,通过本节课的学*就是将这两个知识点充分地沟通,使学生顺利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通过复*导入。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的.形式,让男生女生三人一组到前面站排,男生是女生的2倍。复*已经学过的“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2、由于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动手到黑板前贴小猴让学生感受“倍”,变静为动,让学生直观感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含义,初步掌握此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有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进一步体会感受“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3,有效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练*,巩固本节课学*的知识。练*中安排一道选择题,一道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道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通过比较不同,使学生加深对两种类型题的理解。

  教学结束后我反思本节课的不足:

  (1)在教学例2摆小棒的操作过程中,只强调了8根、12根是4的2倍、3倍,注重让学生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来解决,而没有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应该在这里强调一个图形用4根小棒,两个图形用8根小棒,三个图形用12根小棒。摆两个图形就是用2个4根是2倍,摆三个图形就是3个4根是3倍。在这里教师应渗透对应和函数的思想,要注重学生构建“倍”的概念的过程。学生通过操作过程后,能用语言把活动表述出来,训练学生数学思维。教师应在操作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提升。在今后的备课中要很好的理解教材,准确把握、运用教材,多注重让学生说说算理。

  (2)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语言不严密,教师应及时纠正。

  (3)学生动笔解决问题量还不够,课堂上还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几倍的教学反思14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少几的问题》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少几的问题》教学反思1.注重学生整体把握信息,有利于更好的分析数量关系。

  如果学生每人找一条信息,就开始提问题的话,不利于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更好地把握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因此,我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信息。一开始,先引导学生找出信息,老师把相关信息板书之后,引导学生完整地把信息说一说,然后学生根据完整的信息再提问题,提出问题后,又要求学生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这样,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又能充分认识到问题和信息之间的联系,为下面分析数量关系做好了准备。

  2.从多样化到最优化。

  在整理信息这一阶段,学生用了画小棒、圆圈、长方形、线段等多种方法来表示信息问题之间的关系,这也正符合小学二年级学生(8、9岁儿童)的图像认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发现、分析每一种的优点和不足,再让学生说说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从而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画线段图的简洁明了。

  3.注重解题思路,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的步骤。

  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学生把信息问题完整地说完之后,老师提出有没有好办法,把这些信息问题进行整理,让大家很容易地看出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逐渐渗透检验的.意识。在学生列式解决以后,又对算式进行了反馈,对比两种做法,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及时地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先是发现信息,提出问题,接着画图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决。

  4.两种类型的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含义。

  把几倍多几和几倍少几的两个问题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都是先求一个数的几倍。而有所变化的就是几倍多几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倍之后,再加上多的部分;几倍少几则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倍之后,再减去少的部分。不仅让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几倍的教学反思15

  相对于美术、音乐、语文而言数学就根本没有乐趣可言。而在教学低年级的学生中,兴趣就更加重要了。

  当然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不断增加的。所以在这堂课的设计上创设他们感兴趣的事。首先引入去动物园这一教学环节,这是每个小朋友都很有兴趣,是可以想象的`也是一些小朋友遇见过的的事情,于是很快就在小朋友们大脑中出现情景。对于他们来说,去动物园看动物是件很高兴的事情,于是学生很快就被我带如教学情境中,吸引了他们的学*兴趣,所以在课的开始就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然而低年级的小朋友专心一件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的时间,针对这点接着又以生活中的情境再次带学生进入练*巩固阶段,让学生在数学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数学,真正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几倍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3)

——几倍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几倍教学反思 1

  教学片段:

  师:有一天老师回到家里看到桌上放了些水果,小朋友们看看有些什么水果?(出示图片)

  生:苹果和菠萝,[教学反思]“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游戏小棒,用你的小棒来表示一下桌子上的苹果和梨。

  好了吗?那么,小朋友们帮老师想想这是( )是( )的( )倍呢?哪位小朋友来告诉老师?

  生:苹果是菠萝的3倍。

  师:为什么苹果是菠萝的3倍?(出示图片)

  生:因为苹果有是6只,菠萝有2只,6是2的3倍。

  生:苹果里有3个2,所以苹果是菠萝3倍。

  ……

  师:小朋友们真棒。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这时候老师有些饿了,看见红红的苹果就更加饿了,于是拿起苹果一下子就吃了2个。现在桌上的水果用小棒该怎么表示?一起动起小手来摆一摆,好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是( )的'( )倍,为什么?

  生:苹果里有2个2,就是4是2的2倍,就是苹果是菠萝的2倍。

  师:老师吃完苹果突然发现,桌子旁边有个袋子,打开一看,发现里面也是苹果,于是老师把它们一起放到桌子上,发现现在的苹果是菠萝的5倍。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很聪明,所以考考大家。现在桌子上的水果该怎么摆?为什么?

  师:知道苹果的只数是菠萝的5倍,也知道菠萝的只数是2,(板书:苹果的只数是菠萝的5倍)也就是说...

  生:苹果的只数是2的5倍是多少。

  师:这就叫:一个数(2)的几(5)倍是多少(板书)。而桌上的水果有苹果和菠萝,菠萝有2只,苹果的只数是菠萝的5倍,苹果有多少只?(出示题)这类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叫做“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板书),数学论文《[教学反思]“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相对于美术、音乐、语文而言数学就根本没有乐趣可言。而在教学低年级的学生中,兴趣就更加重要了。

  当然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不断增加的。所以我在这堂课的设计上创设他们感兴趣的事。

  首先老师一回到家里看到桌上放着些水果,这是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想象的也是一些小朋友遇见过的,在生活中很*常的事情,于是很快就在小朋友们大脑中出现情景。而且对于他们来说,水果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而且一般都比较爱吃,可能有些小朋友看着这些水果还直流口水呢?这就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再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动动脑筋,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帮助老师是非常光荣的事情,当然就非常乐意动起脑筋,所以在课的开始就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然而低年级的小朋友专心一件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的时间,针对这点我就通过动手、动口,来转移他们对别的事情的注意,培养他们的耐心,同时也帮助他们对题目的理解。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朋友用***棒来代表苹果,黄色小棒代表菠萝,这就是他们对颜色、声音、动作等感兴趣吧。

  当然,在这堂课中我还有许多不足,比如课堂用语、结构安排等地方还需要我学*进步的。

  几倍教学反思 2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去建立“倍”的概念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精心设计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时,都是围绕着圈一圈、画一画的学*方式进行教学的。通过画圈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出谁是谁的几倍问题。在认识几倍的问题上,我是这样让学生去领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1、是两个数量在比较;2、是用其中一个量作标准,另一个量包含几个它就是它的几倍。通过这样操作活动和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不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许多数量之间都存在着倍数关系,还懂得了如何去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充分展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乐中学,玩中学”的良好局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过,在这节课中还是有点遗憾,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握好时机,出现了讲解不到位的现象,如“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转化成“求一个量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量”的环节中讲解得太快,学生没有完全理解,效果不佳。

  几倍教学反思 3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我认为应该是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若用教师为主的说教方法进行学生肯定是很难理解的,我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的形式去逐步发现并理解这一点。

  我先让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2根,第二行摆3个2根”,摆好问:“谁能用一句话来表示第二行小棒根数与第一行的关系?”“第二行比第一行多。”“第一行比第二行少。”“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3倍。”……对学生们的说法我都给予肯定,我选择了第三种说法并板书,接着问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因为有3个2根。”我在上面板书的那句话左边继续板书:第二行有3个2根。然后第二次让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第二行摆12根。接着问:你摆完后想到什么?“第二行里有3个4。”“第二行里有4个3。”“第二行里有6个2。” ……“为了与第一行的根数3发生联系我们该选择哪种说法?”学生们异口同声说了第二种,我把它板书在黑板上,“你们能用一句话来表示第二行与第一行的关系吗?”“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4倍。”学生说出后我继续板书出来。

  通过两次摆棒学生已初步理解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最后进行实际的应用——例5的教学,例5的教学我让学生先尝试练后自学课本的方式进行,全班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并揭题。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积极性,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回答,培养了学生的学*能力。

  几倍教学反思 4

  倍,对于学生来说时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对倍的认识与解决问题进行了分割,进行分层教学:先是让学生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一、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注重知识迁移

  数学源于生活。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讲,生活中的数学是具有魅力的数学。教学时我注意从现实生活入手,从学生热爱的大自然出发,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素材。春天的公园、艳丽的鲜花、美丽的蝴蝶、童话中的花仙子都是学生喜爱的事物,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主动投入到课堂中。通过看蓝、黄、红三种鲜花,比较每种花的夺数来提数学问题。让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数关系的`基础上引出“倍”。这样既明确本节课的学*内容,也让学生初步感知:“倍”也是两数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的学*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中来。

  二、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倍”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生活中找不到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模型,为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我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如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先摆一摆,再圈一圈,后说一说,突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初步感受“倍”的含义。后又改变蓝花的朵数,让学生作出判断和解释,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倍”的含义。认识倍以后,我通过摆小棒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摆、分、说等数学活动中,将动手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突出“()个几”与()倍的联系,很好的建立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学模型,同时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直观——抽象,提升学生思维水*

  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空去操作、观察、表达,对“倍”的含义有深刻理解,建立了“倍”与“这样的几份”、“几个几”的联系后,引导学生研究如何计算。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中,学生理解了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原因,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形象——抽象概括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水*再次得以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前后知识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1、整节课前松后紧,正是前面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去操作、交流感受“倍”,使后半部分时间紧张。

  2、在摆一摆、圈一圈花片,让学生表述环节,感觉有的学生说的不是很流利,可能是句子长,导致学生记忆困难;也可能还有学生不理解“倍”。可以再多请几位学生说说,加深印象。

  3、在摆小棒环节,看到有同学没有按份数,一份一份的摆,我没有抓住这种课堂生成,及时强调:要明确把什么看成一份,突出有这样的几份。最后也没有适当小结: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强调摆时要一份一份的摆。

  本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提建议与意见。

  几倍教学反思 5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养成自主学*的*惯。

  首先我用摆一摆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倍”的知识。

  在出示课题后,我引出课本主题图,这样就充分利用了本课的主题图,做到了尊重教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教材在“倍数的认识”之后进行的一个内容,我讲完本节课后,感受颇多,现在反思如下:

  成功方面:

  学生学*的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

  1、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教师给主体图,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取信息,并提出他们可以想到的问题。

  2、在练*的设计上层次分明,从简到难的层次感。

  3、重于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教学源于数学有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本课的教学中,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帮助米奇请客的问题等。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的价值所在,这些是我认为本节课中的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1、在学生同桌合作提问题后,师只是让一个学生说出了问题,并没有再问其他的学生,其实在师巡视时就有几个学生说出了好多问题,那时候我完全可以列完算式后在让学生提出问题,更深的拓展一下,可是我怕后面时间不够用,所以没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2、在倍数关系上强调的少了些,反而隐藏在内的“几个几”的运用强调地多了些。

  3、板书设计上只注重了问题的出示,条件的出示却忽略了,给人的重点弱了很多。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通过反思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取别人之精华,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几倍教学反思 6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掌握求一个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实际问题,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答问题的大致过程;

  3、在操作、观察讨论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增强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

  4、通过学*使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1、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是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小棒若干、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课题。

  1、口算比赛

  2、回顾旧知,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老师:奖励女生4朵花,奖给男生花的朵数是女生的2倍,奖给男生多少朵花?

  学生:8朵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男生的.花是女生的2倍,就是4的2倍,也就是2个4。

  2*4=8(朵)

  老师:回答得很好,这是我们以前学些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今天我们继续学*有关倍的知识。

  二、操作学具、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操作学具,探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①老师: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你们想不想像宇航员杨利伟叔叔那样去遨游太空呢?

  学生:想!

  ②老师:我们就一起用小棒摆飞机代表我们的心愿吧!老师先教你们摆一个飞机吧!

  ③老师:比一比,看谁摆得又多又好(规定时间)

  2、观察思考

  老师:老师摆了一架飞机用了几根小棒?(5根)

  某某同学摆了两架飞机用了几根小棒?(10根)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摆1架飞机用5根,摆两架飞机要用2个5根,就是10根。

  老师:那么某某同学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呢?为什么?

  学生:10里面有2个5

  老师:摆3架飞机的同学用了多少根小棒?(15根)

  那又是 老师用的小棒的几倍呢?为什么?

  反复强调15里面有3个5,15就是5的3倍。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求一个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求一个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及反思3、列式计算

  15/5=3

  4、小组交流

  每个同学算一算,自己摆飞机所用的小棒是老师所用小棒的几倍?怎么算?

  5、完成课件上的练*。

  (二)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提一些数学问题吗?并进行解答?

  (3)要求提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4)要求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就是求什么?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5)得数5的后面不写单位?为什么?

  老师:今天我们所学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所以用除法计算。

  三、应用拓展

  1、完成书,联系十二第2题;

  2、完成做一做。

  个人反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两者仅仅是换了说法。因此,教学时应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会用转化的方法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从而使学生学会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语言表述中,领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出发,以联欢会为题材,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中去。教学中,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操作,探索方法,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摆学具等活动,在脑海里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形成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各组的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明白道理,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主体的教学思想。

  总之 ,在整个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氛围,让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里,在各自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去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几倍教学反思 7

  一、从已知问题入手,降低问题的难度。

  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寻找题中数量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找准题量的数量关系,我从已知问题入手,先根据整倍的`数量关系,进而小坡度地引出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巩固了旧知,又为学*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教会学生学*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

  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选择最佳方案。学生通过解答旧知,对新学的知识理解起来更容易,然后,我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来解答例题。有困难可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引出借助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学生在动手画,动口说的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自己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不同角度理解题意,老师让学生把各种不同的解法板演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利用线段图分析问题更简单更方便。

  解决问题的教学,关键是理清思路,学会方法,启迪思维,提高解题能力。这节课的教学中,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充分相信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画线段图,理解题意这种方法学生比较陌生,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画图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直观形象地加深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在画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比几倍少时个别学生不知是包括里面还是外面,从而找不准数量关系。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教会学生学*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几倍教学反思 8

  倍,对于学生来说时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对倍的认识与解决问题进行了分割,进行分层教学:先是让学生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一、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注重知识迁移

  数学源于生活。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讲,生活中的数学是具有魅力的数学。教学时我注意从现实生活入手,从学生热爱的大自然出发,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素材。春天的公园、艳丽的鲜花、美丽的蝴蝶、童话中的花仙子都是学生喜爱的事物,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主动投入到课堂中。通过看蓝、黄、红三种鲜花,比较每种花的夺数来提数学问题。让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数关系的基础上引出“倍”。这样既明确本节课的学*内容,也让学生初步感知:“倍”也是两数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的学*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中来。

  二、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倍”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生活中找不到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模型,为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我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如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先摆一摆,再圈一圈,后说一说,突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初步感受“倍”的含义。后又改变蓝花的朵数,让学生作出判断和解释,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倍”的含义。认识倍以后,我通过摆小棒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摆、分、说等数学活动中,将动手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突出“()个几”与()倍的联系,很好的建立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学模型,同时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直观——抽象,提升学生思维水*

  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空去操作、观察、表达,对“倍”的含义有深刻理解,建立了“倍”与“这样的几份”、“几个几”的联系后,引导学生研究如何计算。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中,学生理解了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原因,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形象——抽象概括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水*再次得以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前后知识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1、整节课前松后紧,正是前面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去操作、交流感受“倍”,使后半部分时间紧张。

  2、在摆一摆、圈一圈花片,让学生表述环节,感觉有的学生说的不是很流利,可能是句子长,导致学生记忆困难;也可能还有学生不理解“倍”。可以再多请几位学生说说,加深印象。

  3、在摆小棒环节,看到有同学没有按份数,一份一份的摆,我没有抓住这种课堂生成,及时强调:要明确把什么看成一份,突出有这样的几份。最后也没有适当小结: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强调摆时要一份一份的摆。

  本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提建议与意见。

  几倍教学反思 9

  本节课是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通过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学生对倍的含义的认识,又能为以后学*解答“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等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例题出示了“杨树有 5 棵”和“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 3 倍”这两个条件,要求“柳树有多少棵”这一问题。我先让每位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先在第1 行摆5 根小棒表示杨树的5 棵,再在第2 行摆小棒表示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 倍,这一过程让学生独立操作。巡视中我发现,学生基本上都知道要在第2 行一共摆15 根,但大部分学生都是把这15 根放在了一起。于是在我的要求下,孩子们开始调整小棒的位置,也就是把每一份中的小棒靠得紧一些,份与份之间离得远一些,这样才能很清楚地看出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 倍。这也是为后面将“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做好准备。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的关键就是“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学生摆好小棒后,教师可以结合小棒图讲述: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 倍,也就是说柳树有3 个5 棵。并让学生看图练*说一说这样的话。整个过程是由直观操作到抽象思考,引导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之后的练*也要让学生分析每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去想。

  几倍教学反思 10

  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培养学生的意识、创新意识,又能巩固有关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这节课我依据教学目标,比较灵活地运用教材,为学生创设全员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经历“倍”概念的初步形成的全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运用这个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掌握了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它为以后解决比较复杂问题奠定基础。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新知识的现实背景,激活与新知识有关的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活动氛围。教师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是以“小动物们为小白兔过生日”为背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亲切感和熟悉感,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等的氛围里去感悟数学。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谈话、实验操作等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圆。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在教学的关键处,教师进行适时的启发、点拨,开阔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从而明确应该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3、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因为儿童的思维形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还有动作思维的成分。因此在教学中孙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伴随着观察、思考等活动,展示知识的过程。

  4、练*中还出现和解决了许多贴*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增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几倍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4)

——怀念母亲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

  继续我的教学思路,本文可以上得“情意浓浓”,丰富的情感,作者是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读起来令人潸然泪下。而我却总想着再往前“走一步”,作者是如何写得呢?这篇散文的结构非常严谨,前后呼应这点发现对于学生来说已是简单的事。穿插“日记”“散文”的写法很有特色,这倒是值得细细去揣摩,尤其是“日记”的写法,很有特色,引导学生走进“日记”去感悟作者的“触景生情”,去感悟作者的“精当用词”,成了很有意思的学*过程。

  日记一:是黄昏的夜色触发的'情感,凄凉而又甜蜜的,是浓浓地“糊”在心头的感受;日记二:是房东太太对儿子的牵盼触发的情感,不由自主想起母亲;日记三:直接抒**感;日记四:是风雨,是天色阴如黑夜,触发的情感,思潮起伏。回顾引导发现,除了日记三,其他的几则日记前半部分都是写景或叙事,后半部分都是直接抒**感。领悟迁移写法也就有了依托,飘零的落叶、牵着孩子的妈妈、下雪的天气、秋风刮起的时刻、空中挂着的明月,成了学生想象的情景,成了抒**感的依托,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的写法得以形象诠释。

  再回扣全文,作者在行文时就是这样的写作思路,第二自然如是写,日记如是写,加上总起的段落的体会,行文的结构和写法就能引导学生得以把握。我喜欢这种“实实在在”的课堂。

  学完《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我感触很深。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写出了对亲生母亲和祖**亲的怀念。表达了对祖**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作者通过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片段的字里行间表达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线亲的怀念之情,文章先写出对亲生母亲爱恋和怀念,又在怀念生母的基础上融进了对祖**亲的深切怀念,对两位母亲的同样的敬意,同样的爱慕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本文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对生的悔恨,怕学生对作者失去母亲的那种痛理解的不够到位,我为同学们读了一段课外资料,是写作者和母亲生活的经历,这样学生感受到了终天之恨的情感,学生把这种伤心的'情感在朗读中体现出来了。

  学*本文,我同样采用了让学自己找感受深刻的句子,自己先体会再交流,我在交流过程中适时点拔,这样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读的也比较到位。我同时又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因为,现在很多学生与父母开始有逆反心理,对他们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是比较合适的。

  我感觉自己在备课过程中,备得还是不够细,应多查阅资料,对有效的课堂教学会有很大益处的。

  课前,我安排学生先搜集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期间的有关资料,对季羡林先生有所了解。导入新课时,我让以“国宝”一词引入,结合资料,让学生了解季羡林先生在学术上的伟大贡献,从而引出季老那一段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以及季羡林老先生去世的时间(7月11日9时,享年98岁)和悼念仪式的隆重进行体验。

  新课开始,我给学生读了季羡林作品《赋得永久的悔》,学生听后,交流感受。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为理解本课做好铺垫。紧接着,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我紧紧抓住“母亲”一词质问学生:“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一个是亲身母亲,一个是祖**亲。”“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怀念自己的两位母亲呢?”这样既交待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又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干,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为理解奠定了背景基础。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

  课堂上,学生们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并在小组里交流,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积极主动,交流时气氛活跃,他们找到了“食不下咽、寝不安*、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等句子,这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想在教学中“解读”课文,更应该引导学生“创读”,以读促讲,以读悟情,以读激情。

  与过去的课堂教学相比,我觉得这一节可更加充满亲情,相信通过学*,孩子们一定会与自己的母亲更加亲*,也一定会更加懂得母亲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教学准备】

  季羡林生*简介和他的相关作品。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母亲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

  4、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生身母亲”

  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⑴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

  ① 理解“寝不安*”的意思:

  ②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⑵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① 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② 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③ 补充资料,谈感受

  3、再读第二自然段。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1、听写词语。

  2、说说我对生身母亲的爱。

  二、研读“祖**亲”,感受怀念

  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

  2、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亲的怀念)

  3、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刻伴随着对祖**亲的怀念?。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⑴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① 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② 你知道“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作者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

  ③ 感情朗读。

  ⑵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① “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

  (因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

  ② 感情朗读。


几倍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5)

——教学反思的作用(精选10篇)

  完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后后,感想很多,具体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且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的学*兴趣一直很高。

  2、引导学生上升到生物圈高度,认识动物在生态*衡和促进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能体会到某些动物的具体作用,对动物在整个生物圈中的作用认识有一定的困难和疑惑。本节课通过大量资料分析和材料,说明动物在调节生态系统组成结构方面的作用以及动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等。在加上学生的合作交流,使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并且提高了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将教学重点定位在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情感目标上,渗透环保意识,树立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思想。借助草原生态系统图分析一条典型食物链:草羊狼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真正从内心里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从而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本节课自我感觉离预设的理想效果还有一段距离,以下几点应该引起注意:

  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没有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学生课前制作的生态瓶,未能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如果结合生态瓶来进一歨地探究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可能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对物质循环的促进作用,那样学生的学*兴趣和学*效果可能会更换好一些。

  利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本课应培养的能力,认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并珍惜爱护动物,在大自然中,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是本课应着力达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这一点上达成高度还有待提高。

  接下来是学情的分析

  在上一节课学*的基础上,学生对意识的客观性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为这节课的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本堂课的内容,学生迫切想了解意识这种神奇的现象,这就为本节课打下了心里上的基础;同时,本堂课的知识并不难,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及学生自己的思索,只要学生融入课堂、融入知识,便能学好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识记并理解意识作用的主要表现;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及要求。

  2、过程方法目标:

  明确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有计划、有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办事情取得成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培养坚强的意志,克服悲观、消极思想和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不断奋进。

  当我们全面分析了教材、学生并确立教学目标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了。

  教学重点是:

  1、意识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是由于在明确物质决定意识的基础上,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思想。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这是由于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教学难点:既要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要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这是由于辩证思维的能力有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学生往往会认为二者是截然对立的,肯定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就要否认意识的反作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立足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中解决问题。

  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教材有逻辑的分析,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交流合作学*、分析归纳式学*。

  下面,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环节:

  首先是,导入新课部分

  展示材料:马克思的一段话

  并设问题探究: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一段有趣的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从而顺利导入新课,为新课学*奠定基础)

  下面是讲解新课部分---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板书)

  多媒体展示材料:中国航天实现关键性突破

  设问探究,材料中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示图片蜘蛛的活动和建筑师的活动。继续设问,这体现了意识的什么特点?

  通过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给与点拨,从而顺利讲清知识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板书)

  (这样设计,既结合了热点时政,同时图片的展示使得知识具体直观化,有助于学生理解)

  接下来过渡到第二个知识点的教学――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板书)

  展示两个问题:

  1、“是先有石头,还是先有人们对于石头的'认识?”

  2、“是先有电脑,还是先有人们关于电脑的设计?”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抛出问题

  问题探究:科学家关于电脑的设计理念是从哪里来的?意识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在此基础上,展示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材料,引导学生谈谈身边的“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什么?

  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教师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来掌握――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板书)

  (层层设问,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呢,材料的运用贴*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师生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这样呢也就突破了难点的教学)

  针对本节课的第三目内容――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板书)

  我主要把课堂充分交给学生,多媒体展示相关补充资料,

  并给学生三个维度自主学*这块内容

  (1)什么是

  (2)为什么

  (3)怎样做(板书)

  并邀请个别学生扮演教师角色来向全班讲解知识点。

  最后有教师进行总结点拨,做个别补充即可。

  (这样,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把课堂还给学生,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接下来呢是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巩固知识,并布置简单*题

  (这里我运用的是提纲式板书:这种形式的板书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便于学生抓住要领、把握内容、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这节课主要认识photoshop中的“魔术棒”工具和用“魔术棒”工具去除图像的背景两个知识点。本课内容是前几课内容的延伸,魔术棒工具在photoshop中被誉为功能最为强大的工具之一,它的使用贯穿了photoshop以后的整个教学,所以这课内容是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photoshop这门图形处理软件的基础。

  课中我先以各种奇异的合成图片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后,以咏柳诗的半成品画贯穿全堂课,让学生给诗画添加燕子素材。从如何合理选材开始,在素材的准备中我选择了不同画风的燕子,让学生从中选出符合画中风格的素材。接着我们需要把燕子的白色背景去除,从而引出磨术棒的概念。进一步复*了前几节课中学过的变换功能,把燕子调整到合适大小和角度。让学生学*先抠后放,或先放后抠的方法探索合成图片的技巧。为了丰富画面,我又选了荷花素材这等背景相对复杂的素材让学生学 *抠图,抠图中出现抠不干净的特点,由此引出容差的概念,并利用添加到选区和从选区中减去选区的灵活运用。最后让学生把素材合成在咏柳半成品中。

  这堂课主线清晰,任务合理。采用分层教学的手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魔术棒抠图的技巧。在学*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老师加以指导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每一个工具只要运用得当便能发挥它的优势。

  这堂课素材经过精心设计。在选材中,我用的半成品和素材采用国画的画风,让学生在诗的抽象意境中去体会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后在做作品的时候注意选材的重要性。

  由于学生原先学过橡皮擦工具的用法,所以魔术棒的抠图技巧让学生觉得有了差别,从对比中领会该工具的用法。

  另外在课堂有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值得以后不断改进:

  1、 课堂缺少高潮。古诗对学生还是欠缺吸引力,教师在语言的渲染力上需要不断加强。

  2、 在荷花的抠图中尚有少数学生无法完成任务,一堂课显得紧凑而匆忙,知识点还需进一步进行分解,在以后的课堂中还需加强训练。

  通过磁极的相互作用的教学,让学生认识磁铁能指南向北,知道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对实现教学目标的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教学目标都能达到了,而且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并能用本课所学知识科学地推理分析出小车B装有什么。但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还没能做到关注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状态,在引导学生交流这一方面做得也还不够。

  2.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反思。

  我虽然对教材进行了改动,认为自己设计的教学过程比较适合学生,但是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我发现:对学生利用实验材料的特点来设计实验这方面,我重视不够,引导不够到位,匆匆让学生动手,虽然后面做了补救措施,但还是有影响实验的效果。所以教师的引导这方面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

  本节课从教学引入到学*新课中的`各种实验,有趣现象,都能引起学生的学*兴趣,增强注意力,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既学到了知识,又获取了能力。不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发现了不足之处,对于一些科学术语的表达不够严谨,在最后总结时显得有点罗嗦、对课堂上临时生成的教学契机没有把握好……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努力的。

  这堂课主要是学生自主学*内容,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因此,在学生自主学*的前提下,学生能够积极回答问题,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生学得主动,思维活跃,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的生物现象创设问题情景,调动了学生的学*激情;学会进行知识的回顾,一起复*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一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动力等相关知识,因为这是学生有前置知识,具备了生物知识,而在本节学*时要进行对比学*,即“最*发展区”,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本节课需要学*的新知识,让生物知识前后联系在一起,不是单一的知识体系的观点;然后提出学*目标,实验为出发点,种子的萌发需要氧气,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三个实验。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课标要求,主要突出了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但七年级的学生在学*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特点,独立完成探究实验比较困难,并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及意义把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课采用电化教学手段,运用大量的图文、视频资料,内容丰富详实、形象生动。课件界面美观友好、交互性强,利于教师操作。

  学生在回顾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经典实验中,通过探究性的学*,广泛地参与,促进了光合作用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分子水*上的概念建构,促进了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领域上的发展,特别是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教师在主导这节课的过程中要注意灵活把握课堂的节奏,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物理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课标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等特色。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探究学*和合作学*的*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史、物理学论文、物理著作等。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而且提炼物理学研究方法,为教学打下基础。

  3.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物理教师还要在新课标指导下以课堂为中心进行以下教学反思,缩短适应新课改的周期。

  (1)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反思教学的可行性。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措施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其实是一种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我校的“周教研”已经形成教学常规,同科每周一人主讲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听讲活动后即说课、评课,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促成教学反思的常规性

  我校教案后有一项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物理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自己认为备好了一堂十分满意的课,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总感不足或不妥,常规性地做好课后的反思笔记是快速适应新课程的阶梯。

  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四、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反思能让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道路

  教学反思是一名优秀教师成长的必要环节,反思是一种面对问题的主人翁方式,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不断地反思就有可能

  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学*、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每一节课后,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需要修正,有没有更好的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设计;对于课本例*题,要反思学生的解法是否有创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反思教学中难点如何突破,特别是针对学*困难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反思其思维的障碍在哪,如何帮助他们冲破这些障碍;听课、教研之后,要通过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学*比较,反思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总之,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变是为了永恒的不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使自己的个人行动理论及其支撑下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完善。只有反思的实践者才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音乐游戏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集体舞等。从儿童好玩、好动的特征来看,音乐游戏是唱游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游戏,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一、它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企及的优势,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征,并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其二、游戏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儿童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不再成为负担,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使一大批不喜欢音乐的儿童也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另外,在游戏中,还能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音乐游戏与儿童生活的关系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音乐。的确,儿童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绪、发挥想象力,满足其天生的好玩好动性格。综观我国各民族儿童民歌,游戏歌占据了大部分,且大部分游戏歌的内容都是儿童生活感兴趣的事物。可见,游戏与儿童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的内容源于儿童的生活,如果我们把游戏注入儿童的音乐生活,那么必将在儿童心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儿童音乐教育的观点看,根据儿童的生理、知识水*、注意力等特点,儿童在学*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专门集中注意于音乐。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儿童感到音乐课是最有趣的课,上了还想上,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教师尽可能从儿童日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儿童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根据赞可夫的理论,音乐教学原则的核心是发展和形成学生的音乐听觉表象。音乐游戏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于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儿童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掌握音乐)。所以音乐游戏是帮助儿童架设学*音乐的一座桥梁。

  音乐游戏的主要特点和类型

  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的目的。音乐游戏除了具有“音乐性”这一主要特点外,还应具有自然性、趣味性、创造性等游戏的共同特点。为便于教学与运用,根据游戏的功能,把音乐游戏分成以下几类:

  1.节奏训练类游戏。

  2.音准训练类游戏。

  3.培养音乐感受力游戏。

  4.训练动作与音乐协调类游戏。

  5.识谱类游戏。

  6.其他游戏等。

  把音乐游戏归类,主要为了教学与研究的需要,我们可按教学要求选择和搭配相应的游戏进行教学。

  音乐游戏的运用

  如何运用游戏进行音乐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明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要把游戏恰如其份、灵活自如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去。

  一、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儿童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作为调节活动的游戏,其作用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儿童情绪,调整课堂秩序,提高儿童的学*热情。

  三、视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编排即兴游戏,弥补教学上的某些不足。

  四、让儿童根据音乐内容创编音乐游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

  五、一些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用游戏进行渗透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学*方式贯穿于教学中。

  六、在课外音乐活动中穿插音乐游戏,丰富儿童的音乐生活。

  另外,在运用游戏时除了向学生讲清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外,还要求儿童必须遵守规则,服从教师的指挥,掌握游戏的步骤和方法,如有歌曲的游戏一定要认真唱好歌曲,训练音准的游戏一定要认真聆听琴声等,否则,就会妨碍游戏的进行。

  一、“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将“解题反思”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学生在进行解题时,不会受到解题思路的约束,将问题中的数学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思想联系在一起,创造出新的问题,不断地更新学生自身对知识结构的认识,从中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对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效率

  将“解题反思”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效率。 在现实的科学课堂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只注重自己的讲,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以为讲得多就会提高学生的学*成绩,和教学效率,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当中,学生就可以得高分了,但结果恰恰相反,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在学*时也学的很吃力。 “解题反思”的应用,是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可以将总结出同类体的解题思路,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学*效果,对学生学*效率的提高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将“解题反思”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通过“解题反思”作用的充分发挥,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对数学知识进行扩展研究,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对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在“解题反思”的过程中加强自身对问题的联系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拓展能力,从而形成了系统的认知结构。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能力

  (一)对解题过程和结论进行反思

  对问题进行错误解答的原因就是学生对问题解读的不够深刻,对知识概念模糊,加上考虑问题不是很全面等。 此外,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对于处理问题来说很难做到一次性处理得当的效果,因此,想要保障解题的准确性,就要在解题之后对解题过程进行详细的反思,对解题过程反复的进行思考,针对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最终得出结论,将错误降到最低,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要强调这一点,有效的培养学生养成“解题反思”的良好学**惯。

  (二)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反思

  数学本身的逻辑性比较强,往往每一知识体系本身的知识点都是环环相扣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解题时必须进行仔细的思考,但是在实际的数学问题中很多都是一题多解的,解题方法很多,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通过联系这种类型的题可以训练学生认真观察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熟练灵活地运用到解题过程当中去,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对待问题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是对很多个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是在多个问题当中寻找解决办法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从举一反三的效果中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深刻的反映出学生对解题过程深思熟虑的反思过程。

  (三)鼓励学生进行错题反思

  做错题就是学生体现自己学*知识不扎实和知识薄弱的重要表现形式。 从错题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认识到自身对哪些知识点理解的还不够透彻,通过对知识点的重新理解以及对错题的反思中寻找自身的不足,深刻的分析错题原因,重视错题的出现,并及时的加以纠正和巩固,对提高学生学*成绩和学*效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成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例如:有理数的运算一课中,

  这道题目主要是考学生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运算能力。 题目中的—22学生很容易把答案算成4,因为负数的偶次方是正数,但是题目中的—2并没有被括号括起来,所以—22的结果应为—4。 因此,正确的答案为:

  有理数分为正数、负数和0,学生在接触负数之后,很难适应负数的出现,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很容易将题解错。 这道题主要的就是考学生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熟练程度,区分好在运算过程中正数与负数的区别,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并灵活熟练的运用。

  三、结 语

  综上所述,“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效率,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不断地更新学生自身对知识结构的认识,从中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可以总结出同类题的解题思路,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学*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对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探索,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从解决数学难题的过程中体验学*带来的快乐,将被动化为主动,提高学*成绩,进一步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成果。

一、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从感性认识递升到理性认识,由“一般型”教师成长为“骨干型”教师。反思教学中的“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使现有教学活动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条件,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反思,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中的种种本质特征,成为一名清醒的、理智的教学实践者,成为最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没有对自己教学经验的继承和对教学教训的吸取,对教学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其教学水*也只能停留在“一般型”教师层面,不能成长为“骨干型”教师。


几倍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6)

——动物的脸教学反思(精选10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画的技法和所表现的效果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经过演示环节的.讲解,学生对墨色的变化有了了解,但是在作品中学生对中国画笔墨的运用,还存在多种问题,如“用墨、色单一;水分过量;墨色变化少”等。在以后的练*中加强练*和对中国画大师作品的欣赏加深学生的认识。

  优点:

  1、 翻转课堂学生资料收集卡的运用。通过连线了解画家擅长的动物作品,使学生在收集资料中对名家作品有一个简单概括的了解。为课堂上尝试墨色的练*,做好铺垫。

  2、赢造国学艺术氛围:弱冠、头戴公子巾、课前行揖手礼、观老师翰墨示范、初识笔墨丹青、色墨交融、评价展示弱化技法、鼓励创新、拓展文化传承、尾声颂少年强则国强,之雄于地球!

  不足:

  由于不是自己授课班级的学生,学生学情掌握不好,课堂上孩子们不敢动笔,以至于作品构图较小,在此基础上的辅导难度再增大,课堂评价时间过少。

  每一节课,都有一丝的遗憾。下次的国画教学课上,我打算从挑战大师寻找问题开始,会看敢画会评价和表达这样的课堂就会更加生动有趣。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动机。《动物的脸》是一节国画课,为了引发学生的学*热情,我设计了游戏:你说动物特征我们来猜一猜,其间还可以用肢体语言。这样所有学生就能主动参与其中,充分感悟动物的不同特征。

  建构主义理论还指出应当把学*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以前的国画教学中我就讲过用笔、用墨的方法,此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用国画形式大胆表现动物的脸部。教学中我通过复*巩固用笔、用墨的不同方式,可以使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掌握的更牢固,使认识不清的学生能够重新学*、把握。如果只注重新知识的讲授,就会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好的不断进步,差的原地不动甚至是退步。所以这与孔子倡导的“温故而知新”是一个道理,只有为学生搭好了支架,学生才能不断攀援以致于达到顶点。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其核心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动物的脸》一课要让学生发现国画造型的特点,学会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创作。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对比观察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说出夸张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这种探究方法要比教师的直接讲授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由于图片和作品的直观性,所以只要能够认真细致地观察,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找到答案。谁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你给了他机会,他就会乐在其中。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学生爱学、乐学的情境,使每一名学生都主动参与,并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学*,能够学有所获。

  属于中国画教学。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学生通过欣赏中国画画家的绘画作品,认识中国画表现的特殊效果,理解画家是怎样用概括的笔墨表现各种动物的脸的,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通过本课学*,可以学*和了解中国画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初步感受和体会中国画特有的魅力。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进行表现创作的能力,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能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大胆地表现动物的脸。

  一般的国画教学都以讲解技法,临摹写生为主,程式化的教学再加上技法难以掌握,学生在学*过程中往往会兴趣渐失,创作的作品也很少有有创意和韵味。为了能将这节课上成学生喜欢,让他们感到快乐的课,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强调突出趣味性和实践性,并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物世界》的片头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兴趣。然后利用猜谜游戏,使学生有意了解不同动物的脸部特征……通过种.种手段,变枯燥的技法教学为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培养了学生学*中国画的兴趣。

  经过讨论和观察,学生对一般动物的脸部特征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并总结出了用笔、用色的规律。考虑到学生对技法步骤不甚了解的情况,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演示,为了防止学生看不清楚的现象发生,示范环节我特意用比学生用的画纸大一倍的宣纸演示了画动物的脸的过程。经过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首先借助图片《动物世界》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的兴趣。然后利用猜谜游戏,使幼儿有意了解不同动物的脸部特征……通过种种手段,变枯燥的技法教学为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培养了幼儿学*画画的兴趣。

  引导幼儿根据经验和观察,了解动物脸部的形状特征,在固定的.形状上进行添画。考虑到幼儿对技法步骤不甚了解的情况,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演示,为了防止幼儿看不清楚的现象发生,示范环节我特意用比幼儿用的画纸大一倍的宣纸演示了画动物的脸的过程。经过几个环节的教学,幼儿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回顾全课,幼儿在欣赏、观察,动手、动脑中体验了学画画的乐趣,享受了自主探究,自我表现的快乐,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不足之处:若是能再多给幼儿创造些动手实践的机会,画出更多动物的脸,幼儿对画画的技法认识就会更深刻一些;如果再为幼儿多创设一些自主探究与互助学*的教学氛围,对幼儿自主学*和合作学*能力的培养将更有益处。

  我今天上了一节五年级的美术课,课题是《动物的脸》。在设计这节课时,我着重从国画方面的用笔,墨色的运用几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能够领会国画方面的初步知识,让学生能够在练*当中熟练运用毛笔进行对动物的脸的描绘。

  在教学过程我也出现了一些教学方面上的问题。首先是先给同学们介绍毛笔的运用,什么叫中锋,什么叫侧锋,什么叫做墨分五色。要向学生们讲清楚,中锋与侧锋运用时的区别,墨分五色是焦墨、重墨、浓墨、淡墨以及它们的区别是如何产生的?而我在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将他们讲的比较清楚,而是在绘画的过程中穿插与之中了这些知识,并没有在一开始的时候将这些知识点。在下周的'课程讲授时,我会吸取这一节的失误之处把这一节课讲好、讲精。第三点也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的原因,我原本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多练*,那样可以边画边交流,学生兴趣会更浓。可是到了真正实施时,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由于学生互动环节少,与学生缺乏更多的沟通交流过程。最后是学生在练*时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譬如一到实际绘画中,很明显的可以感觉到,他们手中的毛笔、墨、水分的掌握比较差。尤其是,在多次给学生强调中国画重水墨的情况下,学生虽然改变了用中国画颜料当作水粉使用的厚涂的*惯,但是,学生对于中国画用水的控制有些吃力,画面水份太大,动物形象模糊。画面无法呈现中国画应由的水色交融之感。而且,学生所用学具质量太差,生宣纸无法体现出渗透渲染的韵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作品的美观。

  对于,笔墨掌握比较弱的问题,应该在*时多多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中国画的学*,在于熟能生巧,多多练*。关于学具的质量问题,购买学具之前,应给他们作仔细指导,讲讲购买学具的细节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从活动准备方面来说,我引导幼儿开展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在找一找、说一说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各种动物脸部特征的了解,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前期经验准备。但是这一过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忽略了幼儿的学*特点——直观形象感知,在活动中,我如果能够将各种动物的头像打印出来布置在教室四周,给幼儿一个直观形象的感知环境,也许幼儿在创作中对动物脸部特征的把握可能会更加的丰富、生动,而不是局限在他们最熟悉的兔子、猫等动物上。同时,我准备的气球颜色种类太单一,气球的大小也不合适,这就影响了气球的塑形多样性。另外,用来灌面粉的管子的口应该设计得更大一点,这样可以大大加快幼儿装面粉的速度,幼儿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用来给气球造型,制作不同的动物气球脸。

  其次从活动过程方面来说,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是能够出示自制的兔子气球脸作为范例,并用富有感染力的话语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接下来的幼儿合作往气球中装面粉、 在气球上进行创作环节中,我有一个困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哪里?我无从下手介入,相反的,我的介入甚至给阻碍了幼儿的自主活动,打击了他们的活动积极性。例如,为了赶时间,我强行请幼儿停下来,听从我的统一安排,紧赶慢赶地进入给气球画动物脸的环节,导致有些幼儿还没有灌好面粉的气球。在整个活动过程和节奏的把控方面,我还有很多需要学*的.,同时也有很多困惑,希望园领导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有质量的专题听课、评课活动,以促进包括我在内的青年教师的业务水*。

  我还有一个疑问,类似的美术创作活动是不是一定要采用集体教育活动这种形式呢,放在区角活动中是否更合适呢?我认为,幼儿园的有效教学的出路在于如何处理集体教学活动和区角活动的关系。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动机。《动物的脸》是一节国画课,为了引发学生的学*热情,我设计了游戏:你说动物特征我们来猜一猜,其间还可以用肢体语言。这样所有学生就能主动参与其中,充分感悟动物的不同特征。

  建构主义理论还指出应当把学*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以前的国画教学中我就讲过用笔、用墨的方法,此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用国画形式大胆表现动物的脸部。教学中我通过复*巩固用笔、用墨的不同方式,可以使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掌握的更牢固,使认识不清的学生能够重新学*、把握。如果只注重新知识的讲授,就会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好的不断进步,差的`原地不动甚至是退步。所以这与孔子倡导的“温故而知新”是一个道理,只有为学生搭好了支架,学生才能不断攀援以致于达到顶点。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其核心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动物的脸》一课要让学生发现国画造型的特点,学会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创作。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对比观察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说出夸张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这种探究方法要比教师的直接讲授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由于图片和作品的直观性,所以只要能够认真细致地观察,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找到答案。谁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你给了他机会,他就会乐在其中。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学生爱学、乐学的情境,使每一名学生都主动参与,并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学*,能够学有所获。

  1、教学目标有效整合。识字、解词、指导朗读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我没有将这几个目标割裂开来,而是将它们有机地融为一体。例如,在学*理解第二段介绍***的内容时,我先引导孩子看照片,引出“红墙”、“黄瓦”,通过读词语加深对生字“瓦”的印象,然后引出“庄严”,告诉孩子“庄严”是庄重、严肃的感觉,让他们结合生活经历用庄严说说某一个地方、某一种场面、帮助孩子积累词语“庄严的***、庄严的人民法院、庄严的升旗仪式、庄严的阅兵仪式”,既帮助孩子理解了“庄严”,又在反复练说中加强了对“庄严”字形的识记。最后出示句子“***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请孩子们通过朗读把***的特点介绍给大家。这样,朗读的指导也水到渠成了!

  2、词语教学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随文理解,将语言学*跟思想内容的理解融洽结合。例如,第二段中,要理解的词语很多,“红墙”、“黄瓦”,我让孩子看照片理解;“庄严”,在看了“红墙”、“黄瓦”的***照片后,让孩子谈感觉,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庄严的某个地方”、“庄严的`某个场面”,将抽象的“庄严”演绎具体,可触摸。再如,“宽阔”的理解,我将孩子们熟悉的宁波天一广场与***进行比较,告诉孩子要10个天一广场才抵得上一个***广场,让孩子们对***广场的“大”,产生具体印象。通过多种形式自然地进行词语教学,帮助孩子理解、积累语言。

  3、句子教学有待进一步探究。本课教学十分扎实地落实了字词教学,但句子的教学却有所忽视。第三段中有几个优美的长句,没能很好地抓住句子特点,进行句子教学。例如,“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这句话很长,可以一步一步引导孩子理解:(1)读句子后,问:这句话讲什么!(2)草坪和花坛在什么地方?(3)草坪和花坛是怎么样的?这样引导孩子理解句子、读透句子,促进孩子朗读时的逻辑停顿。句子教学方面出现的欠缺将在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摸索、探究。

  一、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艺术家的作品怎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认识中国画表现的特殊效果。

  应会:能用国画的表现方法,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特征进行创作;能较熟练地掌握用笔方法,控制墨色;能将动物的脸进行夸张、再现;能够自主探索绘画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自主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形成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等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国画艺术表现的方法及魅力。学*用国画形式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进行表现。

  三、教学难点:

  在创作中如何抓住动物脸部特征以及对绘画方法的探索。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进行一个考验,比一比大家的观察力,欣赏一段短片。(课件:迅速的出示各种不同种类的动物的脸)

  2、师:同学们,你们记住短片里都有什么了吗?让我们再来比比快速动手能力,请你选择刚刚短片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种动物,在两分钟内把这种动物的脸画出来(画完后要将作品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我们共同来检验“眼疾手快”的比赛结果,看那组同学在两分钟内体现的动物多、样子形象。

  学生作画

  3、学生将作品贴在小组栏中,并选择几张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中讲评。

  1)比较哪组的作品动物种类多、样子形象

  2)再比较为什么同样的动物,有的象有的不象?(课件——出示所有图片对照)

  学生总结:抓住动物脸部特征的同学体现的形象

  4、我们用线条体现了动物的脸,其实在美术中有很多的表现方式,今天来学*用中国画的方式体现的——动物的脸

  出示课题——《动物的脸》

  二、新授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用中国画体现的动物,看看这些作品里是如何体现的形形色色的动物的脸,同时你要考虑:中国画作品在笔墨有什么特点?

  (课件:画家体现的各种国画作品其中有黄永玉的猫头鹰)

  生:国画作品体现的墨色变化多


几倍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7)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快乐的校园》主要是认识10以内的数。它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虽然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数孩子经过学前教育,对数有一定的了解。),但它却是学生学*数学所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学生学*数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息图是选取的孩子们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科技小组活动》为素材,让学生在一连串的现实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10以内的数。

  《科技小组活动》这幅信息图一出示,就吸引住了孩子,发言的积极性很高,这一点,作为一年级的教师,应该鼓励、保护。其实每个刚上小学的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但同时,我也发现,孩子对图的观察缺乏细致性和系统性,因此,我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去观察,力求观察得全面。数数时,我注意发现,有的孩子们能够利用实物有序地去数,我就请这样的同学起来做示范,给别的孩子树立榜样,这样别的孩子就会跟着学,帮助孩子们准确地数数。经过这样的努力,孩子们对看图、数数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中我也体会到,孩子们还小,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都需要学*,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量从小孩子处着眼,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学**惯,学会学*的方法。

  本周,学校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我上的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在教学中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是教学的关键。本节课围绕一千的建构,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1000三方面来展开教学

  一、建构一千

  学*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学*过程中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从而建立一个知识模型。新课程强调要让孩子们经历、感受、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为此,我制作了一个数立方体课件,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的教学方法,将1个1个地数,10个1是10,10个10个地数,10个10是一个百的旧知识呈现在千这个数之前,来唤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再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就是一千,从而引出新的知识,建立千这个计数单位。在这一个过程中,也使学生感悟到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然后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将10板100个的小方块通过一板一板地贴,逐步地形成一个大立方体。用电脑演示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10个1是10,10个10是100,10个100是1000的各数之间的十进关系,这样设计把一个个旧的知识点串成了一个片,再由一个个片连成了一个网。

  二、数数体验

  数数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接*整百,整十的数数时最难数。在教学中我借助了计数器。利用计数器一方面给了学生数数的拐棍,另一方面给了学生直观地解释。让学生在数数中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也是解决连续进位这个难点的切入点。我通过师拨生数,同桌互数等辅放结合的方式,在数的过程中结合对应操作来解释为什么299后边是300,509后边是510,使中下学生们也能理解掌握接*整百数的数法。

  三、感受一千

  在教学中设计了感受1000粒米,用手势比画1000张纸的后度,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作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学生在活动中对1000有了深刻的体验,有助于他们建立数感。

  这在这堂课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1、在教学中语速过慢,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2、语言不够精练,缺乏专业的数学语言,在体验1000的'教学环节中,对于比较1000粒米和1000粒黄豆时,用“谁多谁少”来描述,犯了知识性错误。虽然课上我也意识到了,但还是用了“面积”来描述,当然还是错了,应该用体积的大小来描述1000粒米和1000黄豆。从这一点上也看到了自身专业水*上存在很大的不足,有待继续加强。

  3、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能力欠缺。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判断及给予及时评价的能力需要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精心探索、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

  本节复*课仍然采用了从整体入手,再分块复*的方式进行复*。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复*的过程中,不*均分配力量,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笔算方法和复*上面。

  在复*过程中,采用了对比复*的方式,把计算方法相似和计算内容放到一块对比复*,并且用表格这格这种形式使对比非常强烈,通过这样的对比计算,沟通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2、复*中还重视学练结合

  在学生计算过程中归纳计算方法,把归纳的计算方法又及时用于计算过程,这样在练*中归纳,把归纳的方法又用于解题练*,既为学生计算方法的归纳提供了实践操作的依据,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归纳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对计算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水*。

  3、复*时不但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还强调学生对计算方法的选择。

  在选择估算方法时,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的选择是与现实要求有密切的联系,要根据不同的现实要求合理地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基于昨天的说课比较认真细致,今天的新课进行得特别顺,铃声几乎与我的课节奏几乎同步,效果很好。如果课前几分钟不进行作业评价,本节课就满意了。

  课堂的第一环节复*。先一个一个地数,从205---221,学生独立数完之后,指名再大声数给大家听。每次到接*整十的时候,说说下一个该怎么拨珠,不仅没有出错,还轻松小结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第2个小题是十个十个地数,从750数到1000。学生数得也比较熟练,还小结出“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第3个小题是成百成百地数,学生理解了“百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的道理。整个环节进行得非常顺利。

  教学的第2环节是新授,难点是接*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我认为我的新授环节进行得很扎实,尤其是在数1000--1100时,学生学得有兴致。这一环节从1000开始先一个个地拨,拨到1009 时,我这样引导:

  “再添一个珠是多少?该怎么拨?

  “再添个位就满十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非常好!在数学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这是规则。这个数是多少呢?该怎么读?”

  “千位上有一个珠子,读一千,个位上没有就读零,十位上是一个珠子,读一十,末尾的零不读。”

  学生在我的一小步一小步的引导下,顺利地数到了1019,又到接*整十数的关键了,孩子们数得很兴奋,加上了之前的经验,又轻松地度过了1020。

  “这个数又该怎么读呢?这两个零的读可别读错,自己试试吧!”

  关于数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是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走好第一步很关键。百位上的零和个位上的`零说起来很饶口,为了以后亿以内数的学*,我觉得该让孩子学会如何区分这两个零。于是,我让学生把这两个0都起了名字,“中间的零”和“末尾的零”,这样就和以后的教学一致起来了。

  新课的第2部分是从1030开始向后数到1100。但是,我没有让学生挨着数,而是我说,学生拨。

  “请自由数到1039,再添一个是多少?这个数怎么读?”

  “请拨出1049,再拨一个是多少?怎么读?1059再添一个是多少?.....1099再添一呢?”

  这一环节比我想象地更顺。孩子不假思索地就开始在十位上拨起了珠子,居然很熟练。教学时顺利地小结出了“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新课的第3部分是1100数到20xx。由于是成百成百的数数,对于孩子来说非常轻松,关键理解”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和末尾有0的读法,重在强调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本节课的学*过程比较扎实,边拨边说,边读,边写。由于是边学边练,整个结构很紧凑,学生也比较活泼。

  孩子们的学*效果十分明显。

  《百分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以及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激发内在的学*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创设情境学校要选运动员,出示数据,问:应选谁去呢?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学生的讨论知道出现百分数的必要性,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用心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好处。

  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与一般的分数既有必须的`联系,又有一些区别。所以对于百分数的认识通过让学生自学感悟出百分数的意思以及百分数的读写。然后通过练*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的含义,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的方法,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经历数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使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3、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十进制的计数方法。教学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数过程中,接*整百、整千数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以及体会相邻数位之间数为的十进制关系的教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实践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现反思如下: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以此作为认数的基础。由于比一千大的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上课之前,我先布置学生去找一些生活中见到的大数,上课时让学生汇报,并由此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可激活学生生活中认数的感性经验,为学好本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新知学*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使体会数位的意义,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一万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数小方块,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地数让学生复*千以内数各计数单位再次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课件演示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图示的方法板书千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十进制关系,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紧接着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猜测,一千一千的数,10个一千是多少?然后用数黄豆,数方块来验证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有10个一千。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最后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学生动手在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后数为顺序表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3、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知识。如数数大PK、同桌互相拨数读数写数、记录数据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学生理解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后,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读商场中电器的价钱,记录大自然中有趣的数据。这样学生即再次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感悟到了数学学*的价值。

  总之,本节课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构建的过程,通过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紧张愉快中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着重复*小学阶段所学数的概念,这些概念比较多,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成功之处:

  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纵向看,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有关概念,也包括负数的初步认识。从横向看,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性质、数的改写。在教学中,根据小学数学学*手册的编排体系首先进行整体框架进行学*,然后根据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具体复*,并进行适当的补充。例如:0和自然数都是整数,但是不能说整数只包括0和自然数;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共8个;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0.5的倒数是;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等等。

  不足之处:

  1.因为这节课的内容容量很大,但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一些知识点在练*中出现了不同方面的错误。如:同时含有因数2、3、5的最小三位数是(235);如果a=2x3x7,b=2x5x7,那么a和b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7);0.08的计数单位是0.01,再添上(80)个这样的单位是0.8。

  2.不认真读题,导致出现同步46页9题,大部分学生在上面的□里填的也是小数。

  1、充分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现代数学教学思想。

  在教学时,我充分为学生创设“思维活动”的场所,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高度兴奋和活跃的状态。例如,(1)在感受一如百分数的必要性时,教师创设了罚点球的典型实例,每个学生都发表自我的不一样看法,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百分数比其他方法更容易方便比大小。(2)在指导完百分数的写法时让学生书写10个百分数,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我突然叫停笔,让学生默默地数一数,自我写了几个。然后让学生用百分数来告诉老师完成的状况吗?”学生顿觉搞笑,用心思维后,有的学生回答:“我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百”有的学生回答:“我完成了任务的40%。”有的学生回答:“我超额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二十。”这个教学活动不仅仅让学生练*了写百分号,更重要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用到了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知识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2、注重知识的构成过程。

  百分数是一个十分生活化的资料,于是在教学时,我从生活实例导入,又让学生搜集超多的百分数,在充分理解每个百分数好处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自我对百分数的认识用抽象的语言概括。新授教学充分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知识发生过程蕴含着极丰富的推理方法、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它们是知识结构中最活跃的元素,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潜力的最好素材。

  3、练*体现了一个“精”字。

  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既是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使学生构成技能技巧的基础。我在练*时,注意练*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个性是决定题和选取题的设计,是针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设计的,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使得学生对于分数和百分数的区别的认识又更进一层。

  4、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大多数人认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课和思品课的专利,其实不然,在数学课中,只要有心,随时能够渗透。例如:在练*的第一环节,读写百分数时,我选取得都是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有的体现祖国的发展迅猛,有的体现党对务工人员的关怀,以及最后的名人名言,也是对学生进行树立正确的学*态度,养成认真刻苦学*的*惯。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掌握起来难度不大.所以,在教学中,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究.

  设计教学前,我先对教材进行了认真分析,然后翻阅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有关要求,课前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出示了有关本节课知识的几个题目让学生完成。通过对教材分析、课标研读以及对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大数在生活中得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让学生理解、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3、通过对亿以上读写法的总结,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依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复*引入,课始通过对亿以内数读写法的复*引入亿以上数的认识,唤醒学生已有经验的同时,是学生能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为学生自主的探究新知做好准备,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通过出示有趣生动的教学主题图,不但使学生了解地球上人口数量的实际状况,还使学生认识到亿以上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存在,我们有学*亿以上数的必要性。

  三、组内互助,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数,个级、万级、亿级没有零的数、每级末尾都有零的数及其它数位有零的数。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合作探讨亿以上数的读法,再结合读写数来概括读写法则。

  四、适时点拨,在学生汇报学*成果的时机,教师再帮助学生概括读写法则。

  五、课堂练*。本节课练*安排及时把枯燥的练*分散开,使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巩固提高.但在练*中要多强调读大数时,看清数位很重要,特别是要很快找到亿位,为此,在练*中,应注意训练学生记住右起第几位是亿位,培养学生见到大数第一步就是去分级,这样就使一个很长的数字变的一目了然,以及看一个多位数,能够确定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