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5)份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

  在本课设计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兴趣中学*。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喜欢动画片这点,以羊羊村建运动场的方式贯穿教学始终,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2、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感的建立。新课的教学中,每次课件依次出示凌乱的1000个小正方体后,都要让学生来估一估,然后再数一数,通过数的结果来校正自己估数的能力,逐步建立起更强的数感。

  3、通过形象操作来突破本课的难点。首先让学生通过数数,从一个一个的数小正方体,10个一是十,到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再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让学生明白数数的规律,同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渗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制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能够掌握数数的方法,当物体数量更多时,学生能够体会到一百一百地数更快、更简单。

  4、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本节课我注意了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让学生猜一猜学校会议室能坐多少人和二年级学生有多少人,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5、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练*当中我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开放题,让学生在800的前面和后面各填出两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讲出了许多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的学*中,我感觉学*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表现得比较积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还是比较理想。

  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2

  对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成两部分,其目的何在。课前我甚至想过仍然将这两部分合起来上。但是,我想那些专家这样编排的用意何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可能原因就在于此。

  怎样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让数数与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虽然说学生对1000以内的大数有所接触,但是很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采用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3

  数学学*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学生需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所以,关注学生的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经历学*过程,是我执教的《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的首要任务。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对数的认识的。活动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具体做法是:出示画有100块方块的学*计数卡,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10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的xx。

  学*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简单的计数卡,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而得到的。与一年级建立的10的概念,100的概念的方法一样,只是今天学的数要比以前的多得多。而后,我邀请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对1000这个概念的构建是合理的,有效的。“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的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教材安排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读法与写法为一节课,而我将两课时进行整合。改造、重组后的学*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

  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4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例2的教学是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

  丁老师对本例题的处理,共分4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呈现了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受到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该比较大。第二个层次呈现了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两个百,剩下三个十,五个一,合在一起得到235.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这个数字,清楚的看出数的组成。第四个层次是对照小棒图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从问题出发,从直观到抽象,既体现了读写数的必要性,又理顺了知识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读写数的方法。

  一、找准知识起点,铺垫思维迁移。

  练*中导入,注重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二、充分利用直观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丁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呈现了密集的点子图,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入的认识数,教学中除了用计数器这一可以展示数的.教具外,还充分利用小棒,使学生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认识数,体验到认识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在数数活动中突出计数的本质——用计数单位数数

  教学中,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数数过程,体验引入较大的计数单位的必要性,感受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用加法相结合表示一个三位数的方式。

  四、重视知识点的落实与难点的突破,努力实现课标四基要求

  丁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整节课丁老师都没有忘记知识点的落实都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她让学生在自己列举数字中,趣味盎然地学*1000以内数的读写与组成,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明确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和末尾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突出读写数字方法的指导、总结。

  五、落实学生数学经验,关注学生数感培养。

  练*中,教师不是仅提出数学中的数,而是用带有数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在读数中感受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在数的运用中获得数感,发展了数感。

  总之,这节课有丁老师努力为大家呈现的优点,也有很多不足,在这里我们以一颗虚心学*的心与大家交流,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5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

  在本课设计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兴趣中学*。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喜欢动画片这点,以羊羊村建运动场的方式贯穿教学始终,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2、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感的建立。新课的教学中,每次课件依次出示凌乱的1000个小正方体后,都要让学生来估一估,然后再数一数,通过数的结果来校正自己估数的能力,逐步建立起更强的数感。

  3、通过形象操作来突破本课的难点。首先让学生通过数数,从一个一个的数小正方体,10个一是十,到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再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让学生明白数数的规律,同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渗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制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能够掌握数数的方法,当物体数量更多时,学生能够体会到一百一百地数更快、更简单。

  4、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本节课我注意了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让学生猜一猜学校会议室能坐多少人和二年级学生有多少人,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5、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练*当中我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开放题,让学生在800的前面和后面各填出两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讲出了许多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的学*中,我感觉学*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表现得比较积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还是比较理想。


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5)份扩展阅读


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5)份(扩展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份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比方说:100以内的数,毕竟这些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初数1000以内的数,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学生的数数*,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理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理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毕竟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学生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学生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学生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理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学生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如果随意让学生从多少数到多少,学生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最起码是在25分钟以上,且参与面非常广,就拿数数活动来说吧,要完成200粒左右种子的数数任务,没有小组成员的鼎力合作,在很短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同样,在各种猜一猜活动中,学生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真可谓: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是问:学生不想参与,会这样吗?课堂气氛的热烈,一方面说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这节课增添了活力。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地处农村的小学,教学条件简陋,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教具,更不要说学生了,从哪儿寻找资源呢?我们自己身边,同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种子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特别是与现在的时令特别吻合:正值清明时节,农村里有句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于是在课中我将种子搬到了课堂,另外,这里也蕴含着一些哲理:有耕耘才有收获。课中,不少教师为我的创意所感动,课后,纷纷寻问:哪来那么多种,农村的家庭怎么会没有种子,一个人几十粒,很容易就凑齐了我所要的数目。教师惊讶于我的创意,更何况孩子们呢?

  四、思考的一些问题。

  1、数感的建立需要过程,需要不断培养教学中安排了三次猜一猜活动:

  第一次是在数数之前,

  第二次是想一个一个地数出1000,

  第三次是在巩固阶段。

  但多数学生都没猜中,为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大数,学生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可能孩子们脑海中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即数感。如何培养,关靠一节课是不行的,需要立足于*时。

  2、以百作单位的突破教学中,这一内容花了不少时间,但始终有学生想不到一百可以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计数,他们总认为10个一堆已经够简单的,如何突破,课后我一直在思索这一问题,如果把“初数一千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拆分成两部分,先放手让学生数出具体的数量,然后讨论怎么摆最容易看出来,最后重新处理数出来的具体数量,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2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议课活动中,李老师说:“课堂教学就像跳高,永远是以失败告终”——我越发深刻的理解这句话。回想自己执教过的课堂,总是不满意的,课前的精心设计和课后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但理性思考才发现或许正是这个“不满意”才使我不断进步。

  一、几点调整与校内这节课相比较,在设计层面我做了几点调整:

  1、增加操作环节,把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落到实处。从十颗、一百颗到一千颗红豆种子的感知,全部通过数数活动来落实。同时加强拨计数器的训练,鼓励学生多拨多说。

  2、有意区分“数位”和“计数单位”概念。数位即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

  3、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评价,多让学生纠正补充,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提炼,形成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4、注重教学语言评价的有效性,由是非性评价提升到艺术性评价。在有意识的评价学生基础上,把重要环节的评价设计到教案里。

  二、几点感悟

  1、对于借班上课,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生,一定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课件的拷贝、播放,学生纪律的维持,与学生的破冰交谈都至关重要。

  2、时间的把控一定要严谨。从30分钟课到40分钟课的转变,我心里总认为时间还有很长,再教学难点时,反复强化,导致处理练*题时间紧张。

  3、教师语言要更加慎密。数学教学时非常严谨的,每一句话都要慎之又慎,要说的有理有据。在这节课上,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分还应更加明显,适时渗透位置值概念。

  4、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一定要科学。准备的100颗红豆种子提供给同学们数,数出来之后出现了99颗,109颗,这是设计上面的失误,应当考虑的更加全面。

  三、几点改进

  1、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把目标细化在教学环节中,合理地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实时评价能力,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临时应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学准备一定要充分、精细。对于数的认识这类抽象的新授课,特别要把提供的素材准备充分,一百颗就是一百颗,不能多一颗,也不能少一颗。

  3、从理念层面,一定把学生当作学*的主人,关注学生的学,揣摩学生学的需要实施必要的教学活动,有智慧的执行课堂。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3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中,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1000以内的数,要求学生对大数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导入阶段让学生先体会一个班级的人数,再逐一问一个年级段有多少人,再去问两个年级段、三个年级段,这些都使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有了强烈的探寻欲望。

  2、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新知在教学中,我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从10个小正方体、100个小正方体逐步扩大到1000个小正方体,数的范围由100以内扩大到1000以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通过反复数数,学生建立起千以内数的概念后,让学生自己来联系生活说一说,由此进一步掌握数的概念,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观数,读数,写数相结合的教学活动。通过在计数器上拔珠、读数、写数,使学生对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以及0在数位中的作用。

  最后我以猜价格的形式的巩固了新知。将枯燥,机械的数字变得活沷有趣。但在这节课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的哪些情况。

  第二,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能力欠缺。

  这些问题我都必须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4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由于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在导入时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兴趣。

  比如首先出示两张照片,即:本班学生的.“全家福”及某次我校全体师生升旗**时的照片,通过对比两张照片中的人数,不仅适时对学生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的大数的存在,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学*状态,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经历过程,培养数感。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本节课通过学生猜数、估数、数数等一系列学*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把数感的培养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先估计自己小组的小棒有多少,再具体数一数有多少根;然后交流讨论怎样放在三个不同颜色的盒子里来感受不同的数位。在数1000根小棒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数数的单调,我把数数、读数及数的组成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通过数小组内的小棒、数全班的小棒,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更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如何根据物体个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数数方法,即: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甚至是一百一百地数。这一教学过程,也让学生生直观的认识了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及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的关系。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5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学生对读、写数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各数的组成。教学重点是数的读写,难点是怎样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

  在教学时我先复*旧知,让学生说说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和它们的顺序,再让学生数千以内的数,然后我问,会数了想读写他们吗,引到新课上来。借助PPT出示计数器引出三位数,练*写读三位数,并适当小结方法。紧接这出示试一试,让学生比较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两个数的读写方法,从而突破难点。然后学生脱离计数器读数、写数,最后再总结读数和写数的办法。

  整堂课中,我大胆放手地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读去写,并说出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写,再尝试总结读写法,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又突破难点。然后运用多种练*进行巩固新知,让学生在练*中得到巩固、提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另外,在课堂上我还注意评价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例如“你说得真好”、“你们真善于总结”等激励性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整节课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我在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生。我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有过分引导的倾向,在练*时为了突出量而忽略了质,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并且在总结时太匆忙,没有放手让学生去总结。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6

  数学学*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课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的欲望,“数100个方块到底有什么作用?”学*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一百而得到的。而后,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的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课堂上的练*容量不大。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7

  对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成两部分,其目的何在。课前我甚至想过仍然将这两部分合起来上。但是,我想那些专家这样编排的用意何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可能原因就在于此。

  怎样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让数数与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虽然说学生对1000以内的大数有所接触,但是很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采用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8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同学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同学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计算其它知识和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让同学数小棒,从1根数到1000根,其中有的同学是按2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5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8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2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同学们数的方式很多,同学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初步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了计数单位“千”,同学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二、注重学*方式的转变。

  贯彻课程规范,关于转变学*方式的理念,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方式数1000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时进行巡视指导,数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身小组的'方法,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同学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同学理解有关概念。

  三、发展了同学的数感。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同学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同学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同学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初步培养了同学的估数能力,然后每个小组用小棒数1000以内的数,这样同学操作起来方便,容易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此外,在练*中还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练*的开放题,同学在700前面和后面各添上2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同学的思维非常活跃,同学填出了许多不同的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中,同学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缺乏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沛“备”同学。教师应充沛考虑到同学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同学,都是以后应多加学*的。

  譬如:在本节课中,我要求同学依照自身的意愿去数,要求如何数得更快捷、方便,因此同学们数的方式很多,有的是20一捆数的、有的是50一捆数的、有的是80一捆数的,更有200一捆数的……,面对同学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数法,是我没有想到的,同学们很聪明,数的方式很快捷,没有一组是依照10根一小捆、100根1大捆那样数的,而教师事先以为至少会有一组是按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那样数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十、百、千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显得较笼统、空洞、不直接,面对这种情况,应注意引导启发,或者教师应准备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的1000根小棒,这样会很自然、形象地引导同学自身说出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

  其次课堂组织教学中存在“放”得太开,“收”不紧的现象。我在让同学放手数小棒之后,很多同学的兴趣很高,因为是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数那么多的小棒,局部同学完全沉浸在自身数的乐趣之中,对于老师所说的不闻不问,而这节课自身又不完全是活动课,主旨是让同学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启发同学理解十进关系,对于那局部一直陶醉于自身数的过程中去了的同学,教师没有和时把这局部同学的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引导理解十进关系上来。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9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是本课着重研究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干老师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一、数形结合,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概念。

  在整节课中,干老师充分利用了小方块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通过让学生来估计小方块的数量,到具体地数出,10个一列(10个一是10),100个一片(10个十是100),1000个一个大正方体(10个一百是1000)。充分感知了个、十、百、千之间的关系,并有梯度性,为学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认识。之后,当干老师出示1片6列、3片5列2个的小正方体时,学生基本上都能马上看出这些数;接着出示一些具体的数,学生也能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一幅方块图。以上种种都归功于干老师之前为学生建立的方块图的表象。计数器的半抽象,直至最后数的概念的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从“数小方块”到“用计数器数”这个知识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千”,在展现学生数学学*的过程中培养数感。指导学生动手拨计数器上的珠子演示数,读数,进行多样性的练*,突破了拐弯数的难点。

  二、让学生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当干老师揭示了全校人数有980人后,向学生提问:往后数多少就到1000人了?一个学生上台在计数器上拨,拨到999后,学生碰到了困难,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和理解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以及“千位”的产生,同时又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中,干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强化这节课的重点,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整节课贴*生活,比如让学生搜集1000以内的数,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但个人感觉,在本节课中,干老师在教学拐弯数时,让学生说得不多,而且请学生上台拨计数器时,没有彻底放手让学生去拨,而是发现学生稍有不对,就把学生打断了,然后自己亲自去拨。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并充分感受到一千有多大。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本节课开始,让学生估计一下瓶中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数的估计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知起点。由此引出1000以内数的认识。

  2、注重对1000以内数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所以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可以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一百一百地数。教学时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一百一百地数,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在整个过程中,及时进行强化,让学生头脑中准确、清晰地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随后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数一数散乱的方块,“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

  3、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课始瓶中准备好的黄豆的多少,摸摸教师准备好的1000张纸的厚度,看看1000个牙签的多少,感受1000。再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4、借助教具,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数接*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我借用计数器来突破难点,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了数数的方法。在数的过程中结合对应操作来解释为什么199后边是200,359后边是360,使中下学生也能理解掌握接*整百数的数法。这样,一方面给了学生数数的拐棍,另一方面给了学生直观地解释。

  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

  1、在突破难点时,只是我一个人的操作。如果让学生上台来动手拨一拨或者边拨数、边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将数与计数器一一对应,那么难点的突破会更顺利,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2、在小组合作数黄豆时,组长分工不明确,课堂比较乱。组长及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5)份(扩展2)

——数学教学反思《认识1000以内的数》实用10篇

  数学教学反思《认识1000以内的数》 1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由于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在导入时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兴趣。

  比如首先出示两张照片,即:本班学生的“全家福”及某次我校全体师生升旗**时的照片,通过对比两张照片中的人数,不仅适时对学生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的大数的存在,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学*状态,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经历过程,培养数感。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本节课通过学生猜数、估数、数数等一系列学*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把数感的培养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先估计自己小组的小棒有多少,再具体数一数有多少根;然后交流讨论怎样放在三个不同颜色的盒子里来感受不同的'数位。在数1000根小棒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数数的单调,我把数数、读数及数的组成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通过数小组内的小棒、数全班的小棒,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更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如何根据物体个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数数方法,即: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甚至是一百一百地数。这一教学过程,也让学生生直观的认识了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及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的关系。

  数学教学反思《认识1000以内的数》 2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例2的教学是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

  丁老师对本例题的处理,共分4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呈现了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受到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该比较大。第二个层次呈现了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两个百,剩下三个十,五个一,合在一起得到235.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这个数字,清楚的看出数的组成。第四个层次是对照小棒图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从问题出发,从直观到抽象,既体现了读写数的必要性,又理顺了知识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读写数的方法。

  一、找准知识起点,铺垫思维迁移。

  练*中导入,注重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二、充分利用直观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丁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呈现了密集的点子图,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入的认识数,教学中除了用计数器这一可以展示数的教具外,还充分利用小棒,使学生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认识数,体验到认识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在数数活动中突出计数的本质——用计数单位数数

  教学中,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数数过程,体验引入较大的计数单位的必要性,感受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用加法相结合表示一个三位数的方式。

  四、重视知识点的落实与难点的突破,努力实现课标四基要求

  丁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整节课丁老师都没有忘记知识点的落实都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她让学生在自己列举数字中,趣味盎然地学*1000以内数的读写与组成,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明确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和末尾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突出读写数字方法的指导、总结。

  五、落实学生数学经验,关注学生数感培养。

  练*中,教师不是仅提出数学中的数,而是用带有数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在读数中感受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在数的运用中获得数感,发展了数感。

  总之,这节课有丁老师努力为大家呈现的优点,也有很多不足,在这里我们以一颗虚心学*的心与大家交流,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数学教学反思《认识1000以内的数》 3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

  在本课设计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兴趣中学*。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喜欢动画片这点,以羊羊村建运动场的方式贯穿教学始终,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2、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感的建立。新课的教学中,每次课件依次出示凌乱的1000个小正方体后,都要让学生来估一估,然后再数一数,通过数的结果来校正自己估数的能力,逐步建立起更强的数感。

  3、通过形象操作来突破本课的难点。首先让学生通过数数,从一个一个的数小正方体,10个一是十,到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再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让学生明白数数的规律,同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渗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制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能够掌握数数的方法,当物体数量更多时,学生能够体会到一百一百地数更快、更简单。

  4、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本节课我注意了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让学生猜一猜学校会议室能坐多少人和二年级学生有多少人,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5、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练*当中我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开放题,让学生在800的前面和后面各填出两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讲出了许多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的学*中,我感觉学*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表现得比较积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还是比较理想。

  数学教学反思《认识1000以内的数》 4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

  在本课设计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兴趣中学*。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喜欢动画片这点,以羊羊村建运动场的方式贯穿教学始终,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2、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感的建立。新课的教学中,每次课件依次出示凌乱的1000个小正方体后,都要让学生来估一估,然后再数一数,通过数的结果来校正自己估数的能力,逐步建立起更强的数感。

  3、通过形象操作来突破本课的难点。首先让学生通过数数,从一个一个的数小正方体,10个一是十,到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再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让学生明白数数的规律,同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渗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制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能够掌握数数的`方法,当物体数量更多时,学生能够体会到一百一百地数更快、更简单。

  4、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本节课我注意了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让学生猜一猜学校会议室能坐多少人和二年级学生有多少人,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5、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练*当中我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开放题,让学生在800的前面和后面各填出两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讲出了许多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的学*中,我感觉学*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表现得比较积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还是比较理想。

  数学教学反思《认识1000以内的数》 5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也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而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又是本次教学的关键。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数千以内的数,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借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

  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认识1000以内的数,建立计数单位“千”的概念,认识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同时,注重数感的培养,结合现实,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游戏、猜想、探索、讨论,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首先,我以北京体育馆引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并让他们猜猜一共能坐多少个人?大家猜过都发现这些数都比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要大,由此引出一千以内数的认识。接下来的任务是认识计数单位“千”、数位“千位”,数千以内的数。我出示了小正方体,在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的基础上,得出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而且用一百一百的.方法数比较大的数要简单快捷多了,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让学生进行一个一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一百一百的数,来自行挖掘数,寻找数,体验数的规律,这样的设计,比老师直观的教授,学生要乐于接受的多。同时为数的读写做了铺垫。

  数数的体验以后,读数写数就水到渠成,此环节教师通过数的构成,组成一个新数为例,板书,做好示范,通过学生上�j台板演加深印象,课件对比发现数的不同,并采取正确的方法读写,归纳、总结,读数写数的规律,进一步的巩固了本课新知,突出了重难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也要回归生活,这个地方我自己觉得不错,让生欣赏生活中的1000,体验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字有数学,同样的数字不同的物体给我们的视觉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让生产生兴趣,原来数学如此有趣。

  不足之处:

  一、在拐弯数的处理上,有些混乱。

  二、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充裕,后来觉得应该给予学生再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个人发表想法的机会再多一些会更好。

  数学教学反思《认识1000以内的数》 6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比方说:100以内的数,毕竟这些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初数1000以内的数,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学生的数数xx,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理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理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毕竟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学生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学生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学生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理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学生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如果随意让学生从多少数到多少,学生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最起码是在25分钟以上,且参与面非常广,就拿数数活动来说吧,要完成200粒左右种子的数数任务,没有小组成员的鼎力合作,在很短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同样,在各种猜一猜活动中,学生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真可谓: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是问:学生不想参与,会这样吗?课堂气氛的热烈,一方面说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这节课增添了活力。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地处农村的小学,教学条件简陋,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教具,更不要说学生了,从哪儿寻找资源呢?我们自己身边,同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种子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特别是与现在的时令特别吻合:正值清明时节,农村里有句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于是在课中我将种子搬到了课堂,另外,这里也蕴含着一些哲理:有耕耘才有收获。课中,不少教师为我的创意所感动,课后,纷纷寻问:哪来那么多种,农村的家庭怎么会没有种子,一个人几十粒,很容易就凑齐了我所要的数目。教师惊讶于我的创意,更何况孩子们呢?

  四、思考的一些问题。

  1、数感的建立需要过程,需要不断培养教学中安排了三次猜一猜活动:第一次是在数数之前,第二次是想一个一个地数出1000,第三次是在巩固阶段。但多数学生都没猜中,为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大数,学生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可能孩子们脑海中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即数感。如何培养,关靠一节课是不行的,需要立足于*时。

  2、以百作单位的突破教学中,这一内容花了不少时间,但始终有学生想不到一百可以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计数,他们总认为10个一堆已经够简单的,如何突破,课后我一直在思索这一问题,如果把“初数一千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拆分成两部分,先放手让学生数出具体的数量,然后讨论怎么摆最容易看出来,最后重新处理数出来的具体数量,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数学教学反思《认识1000以内的数》 7

  对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成两部分,其目的何在。课前我甚至想过仍然将这两部分合起来上。但是,我想那些专家这样编排的用意何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可能原因就在于此。

  怎样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让数数与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虽然说学生对1000以内的大数有所接触,但是很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采用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数学教学反思《认识1000以内的数》 8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由于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在导入时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兴趣。

  比如首先出示两张照片,即:本班学生的“全家福”及某次我校全体师生升旗**时的照片,通过对比两张照片中的人数,不仅适时对学生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的大数的存在,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学*状态,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经历过程,培养数感。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本节课通过学生猜数、估数、数数等一系列学*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把数感的培养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先估计自己小组的小棒有多少,再具体数一数有多少根;然后交流讨论怎样放在三个不同颜色的盒子里来感受不同的.数位。在数1000根小棒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数数的单调,我把数数、读数及数的组成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通过数小组内的小棒、数全班的小棒,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更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如何根据物体个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数数方法,即: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甚至是一百一百地数。这一教学过程,也让学生生直观的认识了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及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的关系。

  数学教学反思《认识1000以内的数》 9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由于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在导入时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兴趣。

  比如首先出示两张照片,即:本班学生的“全家福”及某次我校全体师生升旗**时的照片,通过对比两张照片中的人数,不仅适时对学生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的大数的.存在,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学*状态,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经历过程,培养数感。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本节课通过学生猜数、估数、数数等一系列学*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把数感的培养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先估计自己小组的小棒有多少,再具体数一数有多少根;然后交流讨论怎样放在三个不同颜色的盒子里来感受不同的数位。在数1000根小棒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数数的单调,我把数数、读数及数的组成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通过数小组内的小棒、数全班的小棒,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更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如何根据物体个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数数方法,即: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甚至是一百一百地数。这一教学过程,也让学生生直观的认识了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及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的关系。

  数学教学反思《认识1000以内的数》 10

  相信孩子,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就会成为学*的主人。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巧妙的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重点突出。整节课,每一个学生都学的积极主动,在充分动手操作、反复数数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千以内数的概念,培养了数感,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在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促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学*过程。这节课,我运用生动的多媒体手段呈现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数数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数小正方体贯穿课堂,以猜一年天数、估全校学生人数活动等,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价值。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补充、启发、沟通,达到了互动、共进的教学目标。如在“通过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这一环节给学生思索的时间后,大家的思维打开了,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课堂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令人欣喜!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欲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发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10个百是一千”这一数数方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读、写数过程中“你能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吗?”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轻松突破了准确地数接*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正确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等知识难点。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学生就会成为学*的主人。自然、适度的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正确导向影响是深远的。重视数学思考的同时,扎扎实实进行双基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数学教学的魅力,更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课堂中呈现出了较多的遗憾之处。如;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了课堂延时;另外,由于练*设计不严密,造成学生数数时间较长,而挤占了其它教学内容;还有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虽然快速、正确的再计数器上拨出数,但没有适时追问,强化学生的数位意识。

  在今后我将以本着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来精心探索、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怎样真正的关注学生;怎样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我将不断摸索,努力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水*。


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5)份(扩展3)

——小学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汇总五篇

  小学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1

  相信孩子,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就会成为学*的主人。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巧妙的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重点突出。整节课,每一个学生都学的积极主动,在充分动手操作、反复数数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千以内数的概念,培养了数感,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在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促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学*过程。这节课,我运用生动的多媒体手段呈现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数数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数小正方体贯穿课堂,以猜一年天数、估全校学生人数活动等,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价值。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补充、启发、沟通,达到了互动、共进的教学目标。如在“通过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这一环节给学生思索的时间后,大家的思维打开了,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课堂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令人欣喜!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欲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发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10个百是一千”这一数数方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读、写数过程中“你能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吗?”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轻松突破了准确地数接*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正确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等知识难点。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学生就会成为学*的主人。自然、适度的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正确导向影响是深远的。重视数学思考的同时,扎扎实实进行双基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数学教学的魅力,更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课堂中呈现出了较多的遗憾之处。如;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了课堂延时;另外,由于练*设计不严密,造成学生数数时间较长,而挤占了其它教学内容;还有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虽然快速、正确的再计数器上拨出数,但没有适时追问,强化学生的数位意识。

  在今后我将以本着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来精心探索、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怎样真正的关注学生;怎样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我将不断摸索,努力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水*。

  小学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2

  相信孩子,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就会成为学*的主人。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巧妙的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重点突出。整节课,每一个学生都学的积极主动,在充分动手操作、反复数数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千以内数的概念,培养了数感,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在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促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学*过程。这节课,我运用生动的多媒体手段呈现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数数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数小正方体贯穿课堂,以猜一年天数、估全校学生人数活动等,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价值。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补充、启发、沟通,达到了互动、共进的教学目标。如在“通过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这一环节给学生思索的时间后,大家的思维打开了,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课堂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令人欣喜!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欲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发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10个百是一千”这一数数方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读、写数过程中“你能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吗?”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轻松突破了准确地数接*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正确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等知识难点。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学生就会成为学*的主人。自然、适度的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正确导向影响是深远的。重视数学思考的同时,扎扎实实进行双基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数学教学的魅力,更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课堂中呈现出了较多的遗憾之处。如;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了课堂延时;另外,由于练*设计不严密,造成学生数数时间较长,而挤占了其它教学内容;还有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虽然快速、正确的再计数器上拨出数,但没有适时追问,强化学生的数位意识。

  在今后我将以本着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来精心探索、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怎样真正的关注学生;怎样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我将不断摸索,努力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水*。

  小学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3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比方说:100以内的数,毕竟这些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初数1000以内的数,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学生的数数欲望,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理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理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毕竟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学生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学生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学生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理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学生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如果随意让学生从多少数到多少,学生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最起码是在25分钟以上,且参与面非常广,就拿数数活动来说吧,要完成200粒左右种子的数数任务,没有小组成员的鼎力合作,在很短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同样,在各种猜一猜活动中,学生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真可谓: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是问:学生不想参与,会这样吗?课堂气氛的热烈,一方面说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这节课增添了活力。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地处农村的小学,教学条件简陋,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教具,更不要说学生了,从哪儿寻找资源呢?我们自己身边,同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种子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特别是与现在的时令特别吻合:正值清明时节,农村里有句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于是在课中我将种子搬到了课堂,另外,这里也蕴含着一些哲理:有耕耘才有收获。课中,不少教师为我的创意所感动,课后,纷纷寻问:哪来那么多种,农村的家庭怎么会没有种子,一个人几十粒,很容易就凑齐了我所要的数目。教师惊讶于我的创意,更何况孩子们呢?

  四、思考的一些问题。

  1、数感的建立需要过程,需要不断培养教学中安排了三次猜一猜活动:第一次是在数数之前,第二次是想一个一个地数出1000,第三次是在巩固阶段。但多数学生都没猜中,为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大数,学生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可能孩子们脑海中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即数感。如何培养,关靠一节课是不行的,需要立足于*时。

  2、以百作单位的突破教学中,这一内容花了不少时间,但始终有学生想不到一百可以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计数,他们总认为10个一堆已经够简单的,如何突破,课后我一直在思索这一问题,如果把“初数一千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拆分成两部分,先放手让学生数出具体的数量,然后讨论怎么摆最容易看出来,最后重新处理数出来的具体数量,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小学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4

  数学学*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学生需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所以,关注学生的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经历学*过程,是我执教的《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的首要任务。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对数的认识的。活动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具体做法是:出示画有100块方块的学*计数卡,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10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的欲望。

  学*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简单的计数卡,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而得到的。与一年级建立的10的概念,100的概念的方法一样,只是今天学的数要比以前的多得多。而后,我邀请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对1000这个概念的构建是合理的,有效的。“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的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教材安排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读法与写法为一节课,而我将两课时进行整合。改造、重组后的学*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

  小学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5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比方说:100以内的数,毕竟这些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初数1000以内的数,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学生的数数欲望,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理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理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毕竟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学生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学生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学生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理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学生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如果随意让学生从多少数到多少,学生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最起码是在25分钟以上,且参与面非常广,就拿数数活动来说吧,要完成200粒左右种子的数数任务,没有小组成员的鼎力合作,在很短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同样,在各种猜一猜活动中,学生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真可谓: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是问:学生不想参与,会这样吗?课堂气氛的热烈,一方面说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这节课增添了活力。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地处农村的小学,教学条件简陋,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教具,更不要说学生了,从哪儿寻找资源呢?我们自己身边,同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种子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特别是与现在的时令特别吻合:正值清明时节,农村里有句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于是在课中我将种子搬到了课堂,另外,这里也蕴含着一些哲理:有耕耘才有收获。课中,不少教师为我的'创意所感动,课后,纷纷寻问:哪来那么多种,农村的家庭怎么会没有种子,一个人几十粒,很容易就凑齐了我所要的数目。教师惊讶于我的创意,更何况孩子们呢?

  四、思考的一些问题。

  1、数感的建立需要过程,需要不断培养教学中安排了三次猜一猜活动:第一次是在数数之前,第二次是想一个一个地数出1000,第三次是在巩固阶段。但多数学生都没猜中,为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大数,学生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可能孩子们脑海中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即数感。如何培养,关靠一节课是不行的,需要立足于*时。

  2、以百作单位的突破教学中,这一内容花了不少时间,但始终有学生想不到一百可以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计数,他们总认为10个一堆已经够简单的,如何突破,课后我一直在思索这一问题,如果把“初数一千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拆分成两部分,先放手让学生数出具体的数量,然后讨论怎么摆最容易看出来,最后重新处理数出来的具体数量,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5)份(扩展4)

——《亿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3篇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基础之一。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对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掌握起来难度不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究。

  课始,我大胆的出示了北京市的人口数,让学生来试读这个数。想以此来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同时,使学生能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为学生自主的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在探究新知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编排,分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每个环节,我都大胆放手,让学生带着(如:亿以内的数怎样读,和万以内数的读法有相似之处吗?等等)这类问题独立思考,并通过同位合作交流(如:讨论、试读)等数学活动寻找方法,让学生自吾出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本节课,我始终围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教学理念来开展教学活动。为此,我在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成功的体验。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参与学*过程,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怎样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是这节课的着重研究内容,在设计教学时,我发现,并突出了以下几点:

  1、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数的认识,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10000以内的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本课的学*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2、通过情境教学,进一步建立数感。

  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先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主探索,解决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觉得自己有几个方面还不是讲得很到位,特别是有一道题目:把四个0和四个1组成一个只读一个零的数,再组成一个只读二个零的数,再组成一个一个零也不读的数。再讲解这道*题的时候,我以为基本上同学都能掌握,然而在后面的作业情况来看,还是有很多同学完成的不是很好。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怎样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是这节课的着重研究内容,在设计教学时,我发现,并突出了以下几点:

  1、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数的`认识,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10000以内的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本课的学*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2、通过情境教学,进一步建立数感。

  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先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主探索,解决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觉得自己有几个方面还不是讲得很到位,特别是有一道题目:把四个0和四个1组成一个只读一个零的数,再组成一个只读二个零的数,再组成一个一个零也不读的数。再讲解这道*题的时候,我以为基本上同学都能掌握,然而在后面的作业情况来看,还是有很多同学完成的不是很好。


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5)份(扩展5)

——小学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例2的教学是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

  丁老师对本例题的处理,共分4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呈现了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受到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该比较大。第二个层次呈现了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两个百,剩下三个十,五个一,合在一起得到235.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这个数字,清楚的看出数的组成。第四个层次是对照小棒图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从问题出发,从直观到抽象,既体现了读写数的必要性,又理顺了知识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读写数的方法。

  一、找准知识起点,铺垫思维迁移。

  练*中导入,注重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二、充分利用直观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丁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呈现了密集的点子图,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入的认识数,教学中除了用计数器这一可以展示数的教具外,还充分利用小棒,使学生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认识数,体验到认识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在数数活动中突出计数的本质——用计数单位数数

  教学中,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数数过程,体验引入较大的计数单位的必要性,感受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用加法相结合表示一个三位数的方式。

  四、重视知识点的落实与难点的突破,努力实现课标四基要求

  丁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整节课丁老师都没有忘记知识点的落实都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她让学生在自己列举数字中,趣味盎然地学*1000以内数的读写与组成,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明确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和末尾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突出读写数字方法的指导、总结。

  五、落实学生数学经验,关注学生数感培养。

  练*中,教师不是仅提出数学中的数,而是用带有数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在读数中感受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在数的运用中获得数感,发展了数感。

  总之,这节课有丁老师努力为大家呈现的优点,也有很多不足,在这里我们以一颗虚心学*的心与大家交流,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并充分感受到一千有多大。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本节课开始,让学生估计一下瓶中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数的估计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知起点。由此引出1000以内数的认识。

  2、注重对1000以内数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所以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可以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一百一百地数。教学时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一百一百地数,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在整个过程中,及时进行强化,让学生头脑中准确、清晰地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随后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数一数散乱的方块,“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

  3、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课始瓶中准备好的黄豆的多少,摸摸教师准备好的1000张纸的厚度,看看1000个牙签的多少,感受1000。再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4、借助教具,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数接*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我借用计数器来突破难点,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了数数的方法。在数的过程中结合对应操作来解释为什么199后边是200,359后边是360,使中下学生也能理解掌握接*整百数的数法。这样,一方面给了学生数数的拐棍,另一方面给了学生直观地解释。

  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

  1、在突破难点时,只是我一个人的操作。如果让学生上台来动手拨一拨或者边拨数、边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将数与计数器一一对应,那么难点的突破会更顺利,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2、在小组合作数黄豆时,组长分工不明确,课堂比较乱。组长及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议课活动中,李老师说:“课堂教学就像跳高,永远是以失败告终”——我越发深刻的理解这句话。回想自己执教过的课堂,总是不满意的,课前的精心设计和课后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但理性思考才发现或许正是这个“不满意”才使我不断进步。

  一、几点调整与校内这节课相比较,在设计层面我做了几点调整:

  1、增加操作环节,把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落到实处。从十颗、一百颗到一千颗红豆种子的感知,全部通过数数活动来落实。同时加强拨计数器的训练,鼓励学生多拨多说。

  2、有意区分“数位”和“计数单位”概念。数位即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

  3、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评价,多让学生纠正补充,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提炼,形成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4、注重教学语言评价的有效性,由是非性评价提升到艺术性评价。在有意识的评价学生基础上,把重要环节的评价设计到教案里。

  二、几点感悟

  1、对于借班上课,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生,一定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课件的拷贝、播放,学生纪律的维持,与学生的破冰交谈都至关重要。

  2、时间的把控一定要严谨。从30分钟课到40分钟课的转变,我心里总认为时间还有很长,再教学难点时,反复强化,导致处理练*题时间紧张。

  3、教师语言要更加慎密。数学教学时非常严谨的,每一句话都要慎之又慎,要说的有理有据。在这节课上,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分还应更加明显,适时渗透位置值概念。

  4、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一定要科学。准备的100颗红豆种子提供给同学们数,数出来之后出现了99颗,109颗,这是设计上面的失误,应当考虑的更加全面。

  三、几点改进

  1、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把目标细化在教学环节中,合理地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实时评价能力,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临时应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学准备一定要充分、精细。对于数的认识这类抽象的新授课,特别要把提供的素材准备充分,一百颗就是一百颗,不能多一颗,也不能少一颗。

  3、从理念层面,一定把学生当作学*的主人,关注学生的学,揣摩学生学的需要实施必要的教学活动,有智慧的执行课堂。


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5)份(扩展6)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份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2、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其中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因为*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接触一万这样大的数,机会不是很多,也没有需要去了解认识的必要,所以在本节课中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一些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欲望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现反思如下:

  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些挂图,从一个一个的小方块到一条小方块,从十条小方块到一面小方块,从十面到一个大立体的方块,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1000,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二、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数小方块,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让他们自己来排列数位顺序表就水到渠成。抽象的概念建立之后还需有表象的强化和巩固,所以在计数器上得出一万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想一想的教学情景,比如,我拿出一页我自己写的论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在这页上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猜500,老师告诉他“你少得太多了”,有的猜1200,就说“你猜得多了一点”,最后告诉他们这里有1000个字,然后再请他们想像一万字有这样的几页,为什么?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认识到这样打印的纸需要10张,接着我又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一万粒米有多少,一万米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的学*态度。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三、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学校课间操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学校学生的人数,课中让学生读一读老师收集的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如电影院里的座位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等,激起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万以内的大数表达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养了数感,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品尝求知的愉悦。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的方法,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经历数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使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3、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十进制的计数方法。教学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数过程中,接*整百、整千数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以及体会相邻数位之间数为的十进制关系的教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实践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现反思如下: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以此作为认数的基础。由于比一千大的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上课之前,我先布置学生去找一些生活中见到的大数,上课时让学生汇报,并由此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可激活学生生活中认数的感性经验,为学好本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新知学*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使体会数位的意义,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一万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数小方块,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地数让学生复*千以内数各计数单位再次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课件演示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图示的方法板书千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十进制关系,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紧接着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猜测,一千一千的数,10个一千是多少?然后用数黄豆,数方块来验证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有10个一千。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最后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学生动手在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后数为顺序表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3、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知识。如数数大PK、同桌互相拨数读数写数、记录数据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学生理解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后,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读商场中电器的价钱,记录大自然中有趣的数据。这样学生即再次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感悟到了数学学*的价值。

  总之,本节课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构建的过程,通过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紧张愉快中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学过程:

  一、 准备练*。

  1、 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309 420 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复*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新知做好准备。

  二、 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 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 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课堂练*。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巩固练*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000这样的较大数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学会认、读、写较大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通过实际教学和反思,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写结合,正向迁移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数,认识了个、十、百、千的数位名称、顺序,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在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读写结合,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教材中的情境图给出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是怎么读的。这时老师因势利导提出:请你在计数器上拨出4589,说说是怎么拨的。

  学生回答后,师生一起总结出: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4就读四千,百位上是5就读五百,十位上是8就读八十,个位上是9就读九。接着,老师提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学生对照计数器理解了4589是由4个千、5个百、8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这时,抓住时机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这个数,指名学生板演,并说明:从高位写起,千位上写4,百位上写5,十位上写8,个位上写9。

  之后,及时安排巩固练*,如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学生把这个数的读法、写法写在纸上,写完后说说它的组成,同桌互相交流、订正。

  二、逐步抽象,突破难点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小立方体)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抽象出数这个逐步提升的过程,有效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

  例4给出一些小立方体,先让学生初步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教师再利用课件带着学生数小立方体验证估计数。先是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然后问学生,像4589这样大的数,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来数?(学生意识到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教师用计数器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出一千,顺序数到九千时,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怎么拨?学生有了满十进一的经验,就会类推出数到九千时,再加一千的拨珠方法。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加深对新计数单位万的认识,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起万位概念。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及其顺序,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最大的四位数是几?(9999)数中每个9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然后追问:如果这个数再加上1是几?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在计数器上拨珠,通过连续进位的操作,充分感受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在复*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旧知的基础上,巩固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的新知。

  例5可以根据提示语作为读、写、计数器拨珠的综合练*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订正。

  用问题说说我们学过的数位有哪些?你能按顺序给它们排一排吗?指导学生补充完成数位顺序表后,让学生在数位表上用自制数字卡片摆出老师或同学说的数,进行巩固练*。

  三、适当拓展,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0000这个数较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补充一些学*素材,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找大数,通过具体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如,用1万有多少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还可以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实物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素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的认识”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在以前学*的基础上或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万以内的数的知识,有的甚至能够读出万以内的数,只是尚未形成系统的认知,通过本节课的学*,进行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整理归纳新知,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我把教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解:

  一、联系生活,感知大数。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数学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有价值数学,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我首先将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数,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大数,进而产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数、学*数学的必要性。再让学生探索,将生活化的大数抽象成数学知识。

  二、动脑思考,体会十进制关系。

  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先认识计数单位“千”,通过数大正方体的方法到数出大正方体的个数这样的过程,重新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感受学*数学的必要性。其中在数大正方体时,引导学生数的方法尤其重要,并在其中让学生感知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由此得出大数:一千。并使用课件演示一个个、一条条、一片片数的过程,加深对“千”的认识,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

  三、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数感。

  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继而认识计数单位“万”和10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为此,在本节课安排以活动,促进学生数感地发展,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首先,课前让学生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接着,安排“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个小正方体是大正方体的一份子”,给学生估计地标准,进而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在估计中思维得以碰撞。学生对“万”的认识是困难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建立“万”的理解呢?在学生认识“十个一百是一千”“一个大正方体里有1000个小正方体.” 紧接着我通过活动:观察1本100页的书,再把10本100页的书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感知1000页到底有多少。那么10个大正方体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建立“十个一千是一万”的初步认识,而“一万”究竟是多少呢?学生还是模糊的。我再通过体会“猜学校的人数”,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二年级每班大约有50名学生,有10个班,全年级大约一共有500人。全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00人,全校大约一共有3000名学生,3000还差7000才到一万。学生会觉得全校学生看起来已经很多人了,但是全校人数3000人距10000人还差那么多,说明一万这个数很大。

  “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在学*时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图上有多少个小木块。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认识计数单位“万”。另外,请学生利用计算器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由学生单独操后再组织交流。

  要让学生对万以内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就要提供和创建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如一万个小正方体、一万粒大米等。并让学生交流生活中遇到的万以内数的情境。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万以内数的特征,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首先复*数位的顺序,万以内数的'组成及四位数、三位数的读写,组织学生讨论“万以内数我们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让学生在读数、写数的过程中悟出方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然后,在计数器上拨出中间、末尾有零的四位数提问:“这些四位数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请学生读以读、写以写,小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最后,组织学生讨论“有零的万以内数怎么读?怎么写?”引导学生总结。然后对照小精灵聪聪的话体验成功。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重点是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我认为难点有三:

  一、在数数的过程中,接*整十、整百、整千的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二、学生在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

  三、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我们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教材,进行了预设,估计了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但是在数数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仍然还出现了错误,尤其是个位是9的,接*整百、整千的拐弯处,学生还很容易数错。例如,从一百七十八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一百九十六。有的学生数完一百八十九,没数一百九十就直接数二百了。根据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利用计数器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动手在计数器上拨珠,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百七十八,然后一边数,一边拨珠,一百七十九,再拨一个珠,一百八十,一百八十一,就这样一边数,一边拨,一边数数。在练*课上又设计了多个拐弯处的数数题进行练*,如二百九十四数到三百零七、数出一千七百九十五后面的六个数,从九百九十起,第六个数是几等等,不同的练*,帮助学生克服了思维障碍,能够正确的数数。在利用计数器数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拨珠,不仅巩固了数数,还对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在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时候,学生容易出现不用“0”占位的错误。例如三千零三写作:303、三千五百写作:350、三千三百写作:330等问题,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类问题分析原因还是由于对数位的理解不够透彻,重点指导在读数写数时先分析这是一个几位数,然后在读数写数,读写后数一数数位,这样就不会出现缺少数位了,就知道没有数的数位要用0来占位。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的认识”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在以前学*的基础上或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万以内的数的知识,有的甚至能够读出万以内的数,只是尚未形成系统的认知,通过本节课的学*,进行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整理归纳新知,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我把教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解:

  一、联系生活,感知大数。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数学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有价值数学,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我首先将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数,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大数,进而产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数、学*数学的必要性。再让学生探索,将生活化的大数抽象成数学知识。

  二、动脑思考,体会十进制关系。

  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先认识计数单位“千”,通过数大正方体的方法到数出大正方体的个数这样的过程,重新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感受学*数学的'必要性。其中在数大正方体时,引导学生数的方法尤其重要,并在其中让学生感知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由此得出大数:一千。并使用课件演示一个个、一条条、一片片数的过程,加深对“千”的认识,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

  三、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数感。

  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继而认识计数单位“万”和10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为此,在本节课安排以活动,促进学生数感地发展,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首先,课前让学生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接着,安排“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个小正方体是大正方体的一份子”,给学生估计地标准,进而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在估计中思维得以碰撞。学生对“万”的认识是困难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建立“万”的理解呢?在学生认识“十个一百是一千”“一个大正方体里有1000个小正方体.” 紧接着我通过活动:观察1本100页的书,再把10本100页的书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感知1000页到底有多少。那么10个大正方体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建立“十个一千是一万”的初步认识,而“一万”究竟是多少呢?学生还是模糊的。我再通过体会“猜学校的人数”,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二年级每班大约有50名学生,有10个班,全年级大约一共有500人。全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00人,全校大约一共有3000名学生,3000还差7000才到一万。学生会觉得全校学生看起来已经很多人了,但是全校人数3000人距10000人还差那么多,说明一万这个数很大。

  基于昨天的说课比较认真细致,今天的新课进行得特别顺,铃声几乎与我的课节奏几乎同步,效果很好。如果课前几分钟不进行作业评价,本节课就满意了。

  课堂的第一环节复*。先一个一个地数,从205---221,学生独立数完之后,指名再大声数给大家听。每次到接*整十的时候,说说下一个该怎么拨珠,不仅没有出错,还轻松小结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第2个小题是十个十个地数,从750数到1000。学生数得也比较熟练,还小结出“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第3个小题是成百成百地数,学生理解了“百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的道理。整个环节进行得非常顺利。

  教学的第2环节是新授,难点是接*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我认为我的新授环节进行得很扎实,尤其是在数1000--1100时,学生学得有兴致。这一环节从1000开始先一个个地拨,拨到1009 时,我这样引导:

  “再添一个珠是多少?该怎么拨?

  “再添个位就满十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5)份(扩展7)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实用五份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中,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1000以内的数,要求学生对大数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导入阶段让学生先体会一个班级的人数,再逐一问一个年级段有多少人,再去问两个年级段、三个年级段,这些都使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有了强烈的探寻欲望。

  2.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新知在教学中,我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从10个小正方体、100个小正方体逐步扩大到1000个小正方体,数的范围由100以内扩大到1000以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通过反复数数,学生建立起千以内数的概念后,让学生自己来联系生活说一说,由此进一步掌握数的概念,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观数,读数,写数相结合的教学活动。通过在计数器上拔珠、读数、写数,使学生对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以及0在数位中的作用。

  最后我以猜价格的形式的巩固了新知。将枯燥,机械的数字变得活沷有趣。但在这节课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的哪些情况。

  第二,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能力欠缺。

  这些问题我都必须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数与代数”的核心内容是数的概念和运算,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而《千以内的认识》是从“百”跨入“万”的一个重要的衔接点也是基础点,是学生接触大数的一个敲门砖,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为以后的学*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数十个、百个、千个方块引入课的内容《千以内数的认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数数,并在数数的过程中,运用小棒捆绑形象的介绍数位顺序表,让学生体会了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的关系,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这两方面我觉得自己预期的效果基本达到了。

  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读数、写数,理解数的含义。也让学生自己上台来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数数的过程中,注重把“把空间和图形”与“数与代数”的内容结合起来。

  但本堂课对时间的控制有待改进,并且学生的练*仅限于口头上的数数,练*的量不够,应该适当增加一些动笔的练*,这样才不至于使学*流于表面。

  课堂上还应更注重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加强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课堂还应设置一个合理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本节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以情境入手,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本节课以手拉手活动为线索,为学生提供了较广泛的素材。在手拉手活动中,城市学生可以充分领略到农村的广阔和农民生活的变化,农村学生也可以感受到城市的繁荣与先进文化。教学时,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介绍农村学生来到城市看到的情景。然后,在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借助学生已有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想象。

  2、有充分的时间数数,感知数,对学生数数进行方法指导。

  让学生数数并不是说让学生自己随便数,教师在指导学生数的时候应当采用多种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在运用的时候也不是说一根一根数完就两根两根数,十根十根数完就一百根一百根数,什么时候要一根根数,什么时候要十根十根数,什么时候需要一百根一百根数,每一种方法数的时机,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都要充分考虑到了,通过这样的数数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数数而且突破了难点。通过教师这样细致的指导,学生不仅能数而且能有条理地数。

  3、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出现的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中,还重视了对解决问题的相关练*,利用多种形式的练*,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了起来,增强了学*数学的应用价值。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是本课着重研究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干老师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一、数形结合,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概念。

  在整节课中,干老师充分利用了小方块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通过让学生来估计小方块的数量,到具体地数出,10个一列(10个一是10),100个一片(10个十是100),1000个一个大正方体(10个一百是1000)。充分感知了个、十、百、千之间的关系,并有梯度性,为学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认识。之后,当干老师出示1片6列、3片5列2个的小正方体时,学生基本上都能马上看出这些数;接着出示一些具体的数,学生也能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一幅方块图。以上种种都归功于干老师之前为学生建立的方块图的表象。计数器的半抽象,直至最后数的概念的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从“数小方块”到“用计数器数”这个知识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千”,在展现学生数学学*的过程中培养数感。指导学生动手拨计数器上的珠子演示数,读数,进行多样性的练*,突破了拐弯数的难点。

  二、让学生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当干老师揭示了全校人数有980人后,向学生提问:往后数多少就到1000人了?一个学生上台在计数器上拨,拨到999后,学生碰到了困难,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和理解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以及“千位”的产生,同时又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中,干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强化这节课的重点,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整节课贴*生活,比如让学生搜集1000以内的数,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但个人感觉,在本节课中,干老师在教学拐弯数时,让学生说得不多,而且请学生上台拨计数器时,没有彻底放手让学生去拨,而是发现学生稍有不对,就把学生打断了,然后自己亲自去拨。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培养估数意识,发展数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数十个、百个、千个方块引入课的内容《千以内数的认识》,并从中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第三板块的设计中,我设想的是让学生在教师出题的基础上互相出题数数,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而不是单一的教师出题,学生做。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基本学会了数数,达到预定目标,但是学生出的题,与我预想的有点偏差,没有及时很好地纠正过来,以至于这部分的时间有些拖延,导致后部分练*的省略。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到。在后部分猜数环节,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并理解了数的大小,目标基本达成。但由于上部分时间的拖延,猜数练*不够深入。

  在教师讲和学生练的时间分配上,我认为自己基本达到了教师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但是学生的练*仅限于口头上的数数,练*的'量不够,应该适当增加一些动笔的练*,比如深度挑战这部分可以让学生动笔写一写,而且是用多种方法写,这样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提问中,也有几个问题因为问题指向性不明而浪费了一点时间,特别是在让学生自我挑战时,要提醒学生应该提哪类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出现时间拖延的现象。

  还有在课堂上学生小组间的交流合作不够,在一定条件下,应该根据情况让学生充分的在组内说一说、数一数。我想还可以在数的过程中加入小组合作与竞争的机制,加强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