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优秀教学反思实用5份

首页 / 教学反思 / |

  《赠汪伦》优秀教学反思 1

  《赠汪伦》诗中展现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诗中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声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写意画。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主客两依依。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判别场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将两位诗人一线牵。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我想我的学生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孩子们在读诗时,也许,会被这份千古绝唱的友谊所感动。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但也许也会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是啊!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对于李白汪伦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那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送别”这个主题上,找准一个切入点,情感是本课的关键。

  《赠汪伦》优秀教学反思 2

  《赠汪伦》这节课我觉得总的教学效果还行。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开头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对这首古诗有进一步的了解。古诗分析得比较细,特别是古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对汪伦的友情比桃花的潭水还要深。本节课主要以古诗的朗读指导为重点教学,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友情表达。我先让学生自已读,为古诗分节奏,然后再集体验证他们这样划节奏的正确与否。再让学生找出重读的字词,根据几个问题感受读这首古诗的语气,最后通过配乐来朗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通过几种形式的朗读,比如:同桌之间互相读,扮演角色读,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感情,更快的背诵古诗。说一说这环节我觉得是本节课的点缀。通过课前找描写友情的古诗,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更能体会本首古诗的感情做了铺垫作用。最后的表演,是寓教于乐的体现,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再一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完美。

  一、对于作者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来说,因为以前已经学过李白的很多诗,学生对于李白已是再熟悉不过,让学生自已来介绍,一是可以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二是能让学生更加熟悉作者。

  二、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男女分组比赛所用时间太长,可以缩短点,为后面节约时间。

  三、让学生课前找关于描写友情的诗,教师也该出示一首,让学生不仅只学〈赠汪伦〉这一首描写友情的古诗。在学生汇报课前找的古诗,这里给的时间太短,应该再多给一些时间。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还行,我会完善不足之处,以后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赠汪伦》优秀教学反思 3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转变学*方式,构建古诗教学新景观”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1、自主搜集,学会处理信息。

  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课中交流资料,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搜集资料信息、辨别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2、学法指导,拓展课堂容量。

  在导学《赠汪伦》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读悟法”,让学生在“初读、细读、熟读”中“理解、感悟、体味”,确立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体现了自主学*的教学理念。

  在学*《赠汪伦》之后,我又大胆超越教材,实施“学一带一”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另一首新诗,大大地增加课堂的容量,拓展学*古诗的视野和空间。这正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3、自选作业,发挥个性潜能。

  教师出示四项课外作业让同学自由选择,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自主学*的空间。

  当然,在尝试的.过程中,伴随着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如何更好地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这样的困惑,将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断探讨的话题。

  《赠汪伦》优秀教学反思 4

  一、介绍诗人,复*导入

  师: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四川,他一生喜欢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风格浪漫的诗歌,享有诗仙的美称。他写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谁能背一背?

  生1:有感情地背诵《床前明月光》

  师:背得不错,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生2:表达了李白流浪他乡,孤独、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讲得真好,谁还会背?

  生3:激情背诵《望庐山瀑布》。

  师:好极了,我仿佛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还有很多学生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挺喜欢李白的,那就让我们今天再去拜访他吧,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出什么新诗呢?

  二、自主合作,交流诗意

  1、 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

  3、 汇报学*情况。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我还听到有同学朗诵得有声

  有色,谁愿意到台上读给大家听,并划出节奏。

  生A:大方地走上讲台边读边画节奏。(刚读完大家就拍起了手掌)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B: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画节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你真有个性,能读给大家听吗?

  (该生根据自己画的节奏,大声朗读,尤其读出“送/我/情”与“送我情”的不同之处。)

  师:棒极了,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B:我这样读是强调汪伦送我的情意很深,非同一般。

  师:有道理,对诗歌理解还不错。还有人愿意读给大家听吗?(争先恐后,都想读)看来同学们都想读,那就一起来读吧。

  (两种不同节奏都读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到两种读法都是可以的。)

  师:你们读得真好,可我不知道意思,谁愿意帮助我?(显出着急的神情。很多孩子已高高举起手,并大声说:“老师,我帮你。”)那好,你来当我的'老师到台上去讲吧!

  生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船即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在边用脚踏拍子边唱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非常感谢你,我基本上理解诗歌的意思了,可还有一个疑问:你刚才说汪伦送给李白的情意,可题目却又是李白送汪伦,这到底是怎么会事?

  生张:一时答不上来,回到座位上。(台下已经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师:今天,我可走运了,有这么多同学想帮我。(指名回答。)

  生李:因为汪伦与李白的情意很深,为了表示感谢,李白作了这首诗送给汪伦。

  师:哦!原来如此。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讲的你们听懂了吗?

  全班:懂了。

  师:诗歌中哪些诗句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感情,谁找出来读一读?

  生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肖:我认为感情表达不够,体现不出深千尺。

  师:深千尺是什么意思?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能教大家读一读吗?

  生肖:深千尺的意思是说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很深很深。应该用赞美友情的语气来读,而且“深千尺”、“不及”和“送我情”要重读,请大家给我一起读。(教大家读一遍)

  师:谁再来读读。

  生黄:拉长语调范读。

  师:读得真棒。我已经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意。李白和汪伦之间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汪伦十分敬仰李白,想邀请他来做客,于是写信告诉李白:“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本来就喜欢游山玩水和喝酒,一听说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就急忙赶去。一看才知道,“十里桃花”指的是方圆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指的是一户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李白难免有些失望,但是汪伦的盛情款待使他深为感动,尤其是临走时,汪伦赶来为他送行,还边赶路边唱歌,李白万分激动,挥笔写下了《赠汪伦》,以此诗歌来表达汪伦与他结下的深情厚谊。

  《赠汪伦》优秀教学反思 5

  这是一节失败的课,目标无一落实,上的很混乱。

  这节课我想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过程中,希望孩子们读中感悟,读中识字。

  我在这节课中实施的不好,首先,朗读的.形式单一,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能激发起孩子学*欲望。其次,在教学生字中,采用词句结合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基础上再理解句子,让孩子在读诗的时候不再迷茫,易于体会诗中意境,可却没有识字具体,朗读指导到位,感觉就是认字认一半,读书没读明白。再次,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讲课很随意,没有层次,让人感觉不出顺序。最后,有孩子在课堂上睡着,是课堂没有吸引力,趣味性要思考一下了。

  从这节课看,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

  1、上课不严肃,学生纪律差,乱说话现象严重。

  2、教师个人需加强备课力度。

  反省自己的课堂让自己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工作不是全部,可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告戒自己长点心吧!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了,在其位,谋其政,就得做好所有的工作。


《赠汪伦》优秀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阅读


《赠汪伦》优秀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1)

——《赠汪伦》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赠汪伦》教学反思1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经做过县令,辞官后居泾县桃花潭,家有别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诗人相友好,常有诗文来往。李白这次来访汪伦,汪伦以美酒招待他,李白临别时写增此诗。我在教这首诗时从以下做。

  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二、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三、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名诗诵读,课外延伸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在课前我也布置了大家收集这类诗,这时请同学们将你们所收集的计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学生一起来诵读一首离别诗。

《赠汪伦》教学反思2

  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枯燥腻烦,更别提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现以教《赠汪伦》为例,说说我的做法。

  一、复*导入,巩固旧知

  在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好多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诗,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归纳如下:“李白的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取材十分广泛:有表达思乡情怀的《静夜思》,有赞美锦绣山河的《望庐山瀑布》,有描绘山寺高楼的《夜宿山寺》,这些作品都是李白深入生活实际创作而成的。”在复*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二、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三、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四、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练*,一举两得

  一般说来,学一首诗能学到体会到诗句表达的感情时,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但那只是就一首诗一堂课而言,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了让学生对诗意有更深的理解,也想训练一下学生的想象力,我便设计了改写《赠汪伦》的作业练*。我提醒学生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开桃花潭的,学生很快联系到诗中的“忽闻”。有的说是李白离开时,没有让汪伦知道,是想避免常人离别的伤感;有的说不告而别未免失礼,李白曾留书一封告诉汪伦,汪伦见后就来送行。虽然学生的想象可能与事实完全不同,我也无从考证,但我认为比较合理。至少,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考。

  整堂课中,教师避免了繁琐的讲解,学生摆脱了枯燥的倾听,教学效果却很明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每每想起,我真的感到很得意,因为这正是我努力想得到的结果。同时,这堂课也提醒了我:教学古诗并不是只有“串讲法”这一传统的模式,要敢于打破常规,要善于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走自己的教学之路。

《赠汪伦》教学反思3

  一、介绍诗人,复*导入

  师: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四川,他一生喜欢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风格浪漫的诗歌,享有诗仙的美称。他写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谁能背一背?

  生1:有感情地背诵《床前明月光》

  师:背得不错,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生2:表达了李白流浪他乡,孤独、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讲得真好,谁还会背?

  生3:激情背诵《望庐山瀑布》。

  师:好极了,我仿佛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还有很多学生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挺喜欢李白的,那就让我们今天再去拜访他吧,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出什么新诗呢?

  二、自主合作,交流诗意

  1、 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

  3、 汇报学*情况。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我还听到有同学朗诵得有声

  有色,谁愿意到台上读给大家听,并划出节奏。

  生A:大方地走上讲台边读边画节奏。(刚读完大家就拍起了手掌)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B: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画节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你真有个性,能读给大家听吗?

  (该生根据自己画的节奏,大声朗读,尤其读出“送/我/情”与“送我情”的不同之处。)

  师:棒极了,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B:我这样读是强调汪伦送我的情意很深,非同一般。

  师:有道理,对诗歌理解还不错。还有人愿意读给大家听吗?(争先恐后,都想读)看来同学们都想读,那就一起来读吧。

  (两种不同节奏都读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到两种读法都是可以的。)

  师:你们读得真好,可我不知道意思,谁愿意帮助我?(显出着急的神情。很多孩子已高高举起手,并大声说:“老师,我帮你。”)那好,你来当我的老师到台上去讲吧!

  生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船即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在边用脚踏拍子边唱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非常感谢你,我基本上理解诗歌的意思了,可还有一个疑问:你刚才说汪伦送给李白的情意,可题目却又是李白送汪伦,这到底是怎么会事?

  生张:一时答不上来,回到座位上。(台下已经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师:今天,我可走运了,有这么多同学想帮我。(指名回答。)

  生李:因为汪伦与李白的情意很深,为了表示感谢,李白作了这首诗送给汪伦。

  师:哦!原来如此。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讲的你们听懂了吗?

  全班:懂了。

  师:诗歌中哪些诗句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感情,谁找出来读一读?

  生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肖:我认为感情表达不够,体现不出深千尺。

  师:深千尺是什么意思?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能教大家读一读吗?

  生肖:深千尺的意思是说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很深很深。应该用赞美友情的语气来读,而且“深千尺”、“不及”和“送我情”要重读,请大家给我一起读。(教大家读一遍)

  师:谁再来读读。

  生黄:拉长语调范读。

  师:读得真棒。我已经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意。李白和汪伦之间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汪伦十分敬仰李白,想邀请他来做客,于是写信告诉李白:“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本来就喜欢游山玩水和喝酒,一听说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就急忙赶去。一看才知道,“十里桃花”指的是方圆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指的是一户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李白难免有些失望,但是汪伦的盛情款待使他深为感动,尤其是临走时,汪伦赶来为他送行,还边赶路边唱歌,李白万分激动,挥笔写下了《赠汪伦》,以此诗歌来表达汪伦与他结下的深情厚谊。

《赠汪伦》教学反思4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诗句的意思,现在请大家分小组根据诗意,练*表演一段“汪伦送别李白”的.小品。

  学生分小组构思、设计、表演。

  师:哪位“李白”和“汪伦”愿意上台表演?请大家认真看他们表演,等会指出他们哪些语言、动作。表情表演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表演得不好,为什么?

  (两生表演)

  生:我觉得马腾扮演的汪伦喊“李白,等等我,我来送你了”不对,李白应该是听到汪伦的歌声才看见汪伦的。

  生:我认为马腾和韦伦一个站在船上,一个在岸边,抱拳说:“多多保重”这句台词用的好。

  (很多同学点头笑)

  生:从图上看,李白是个大官,他不可能像韦伦表演的那样──自己划船,他应该喊:“船夫,开船!”

  (生大笑)

  生:(抢说)还有,船应该还没有离开岸边。诗中说的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意思是说“李白坐上船刚准备走,忽然听见汪伦合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表演时李白应先喊“船夫,开船”,听到汪伦的歌声后,又对船夫说“等一等”。

  (生笑)

  生:我喜欢韦伦最后看着马腾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

  生:李白是有胡子的,最好韦伦便用手做捋胡子的动作,边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我从电视上看到古代诗人吟诗时最常用的就是这个动作。

  (很多学生摇头、晃脑,捋胡须,吟诗)

  生:郑老师,我们不知道汪伦应唱什么歌。

  师:这确实是我们要思考的……

  师:同学们为了完善这个小品,提了很多好的建议,现在仍按小组排练,剧中汪伦唱什么歌依靠集体智慧来编,可以各不相同。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再演出的小品,希望人物的语言、动作符合人物个性,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做到吗?

  生:(大声)能!

  ……

  【反思】

  这个教学案例,通过小品表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左脑、右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既重视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从最大程度上挖掘了学生大脑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生互以评价,使个人的智慧变成了集体的智慧,在互以评价中思维相互撞击,心灵相互沟通,情感相互交融,共同创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课堂成为虚拟的古时送别之地,学生的人格也由此得到升华。

《赠汪伦》教学反思5

  这是一节失败的课,目标无一落实,上的很混乱。

  这节课我想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过程中,希望孩子们读中感悟,读中识字。

  我在这节课中实施的不好,首先,朗读的形式单一,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能激发起孩子学*欲望。其次,在教学生字中,采用词句结合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基础上再理解句子,让孩子在读诗的时候不再迷茫,易于体会诗中意境,可却没有识字具体,朗读指导到位,感觉就是认字认一半,读书没读明白。再次,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讲课很随意,没有层次,让人感觉不出顺序。最后,有孩子在课堂上睡着,是课堂没有吸引力,趣味性要思考一下了。

  从这节课看,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

  1、 上课不严肃,学生纪律差,乱说话现象严重。

  2、 教师个人需加强备课力度。

  反省自己的课堂让自己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工作不是全部,可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告戒自己长点心吧!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了,在其位,谋其政,就得做好所有的工作。


《赠汪伦》优秀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2)

——《赠汪伦》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赠汪伦》教学反思1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经做过县令,辞官后居泾县桃花潭,家有别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诗人相友好,常有诗文来往。李白这次来访汪伦,汪伦以美酒招待他,李白临别时写增此诗。我在教这首诗时从以下做。

  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二、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三、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名诗诵读,课外延伸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在课前我也布置了大家收集这类诗,这时请同学们将你们所收集的计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学生一起来诵读一首离别诗。

《赠汪伦》教学反思2

  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枯燥腻烦,更别提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现以教《赠汪伦》为例,说说我的做法。

  一、复*导入,巩固旧知

  在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好多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诗,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归纳如下:“李白的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取材十分广泛:有表达思乡情怀的《静夜思》,有赞美锦绣山河的《望庐山瀑布》,有描绘山寺高楼的《夜宿山寺》,这些作品都是李白深入生活实际创作而成的。”在复*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二、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三、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四、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练*,一举两得

  一般说来,学一首诗能学到体会到诗句表达的感情时,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但那只是就一首诗一堂课而言,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了让学生对诗意有更深的理解,也想训练一下学生的想象力,我便设计了改写《赠汪伦》的作业练*。我提醒学生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开桃花潭的,学生很快联系到诗中的“忽闻”。有的说是李白离开时,没有让汪伦知道,是想避免常人离别的伤感;有的说不告而别未免失礼,李白曾留书一封告诉汪伦,汪伦见后就来送行。虽然学生的想象可能与事实完全不同,我也无从考证,但我认为比较合理。至少,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考。

  整堂课中,教师避免了繁琐的讲解,学生摆脱了枯燥的倾听,教学效果却很明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每每想起,我真的感到很得意,因为这正是我努力想得到的结果。同时,这堂课也提醒了我:教学古诗并不是只有“串讲法”这一传统的模式,要敢于打破常规,要善于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走自己的教学之路。

《赠汪伦》教学反思3

  一、介绍诗人,复*导入

  师: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四川,他一生喜欢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风格浪漫的诗歌,享有诗仙的美称。他写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谁能背一背?

  生1:有感情地背诵《床前明月光》

  师:背得不错,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生2:表达了李白流浪他乡,孤独、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讲得真好,谁还会背?

  生3:激情背诵《望庐山瀑布》。

  师:好极了,我仿佛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还有很多学生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挺喜欢李白的,那就让我们今天再去拜访他吧,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出什么新诗呢?

  二、自主合作,交流诗意

  1、 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

  3、 汇报学*情况。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我还听到有同学朗诵得有声

  有色,谁愿意到台上读给大家听,并划出节奏。

  生A:大方地走上讲台边读边画节奏。(刚读完大家就拍起了手掌)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B: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画节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你真有个性,能读给大家听吗?

  (该生根据自己画的节奏,大声朗读,尤其读出“送/我/情”与“送我情”的不同之处。)

  师:棒极了,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B:我这样读是强调汪伦送我的情意很深,非同一般。

  师:有道理,对诗歌理解还不错。还有人愿意读给大家听吗?(争先恐后,都想读)看来同学们都想读,那就一起来读吧。

  (两种不同节奏都读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到两种读法都是可以的。)

  师:你们读得真好,可我不知道意思,谁愿意帮助我?(显出着急的神情。很多孩子已高高举起手,并大声说:“老师,我帮你。”)那好,你来当我的老师到台上去讲吧!

  生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船即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在边用脚踏拍子边唱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非常感谢你,我基本上理解诗歌的意思了,可还有一个疑问:你刚才说汪伦送给李白的情意,可题目却又是李白送汪伦,这到底是怎么会事?

  生张:一时答不上来,回到座位上。(台下已经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师:今天,我可走运了,有这么多同学想帮我。(指名回答。)

  生李:因为汪伦与李白的情意很深,为了表示感谢,李白作了这首诗送给汪伦。

  师:哦!原来如此。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讲的你们听懂了吗?

  全班:懂了。

  师:诗歌中哪些诗句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感情,谁找出来读一读?

  生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肖:我认为感情表达不够,体现不出深千尺。

  师:深千尺是什么意思?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能教大家读一读吗?

  生肖:深千尺的意思是说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很深很深。应该用赞美友情的语气来读,而且“深千尺”、“不及”和“送我情”要重读,请大家给我一起读。(教大家读一遍)

  师:谁再来读读。

  生黄:拉长语调范读。

  师:读得真棒。我已经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意。李白和汪伦之间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汪伦十分敬仰李白,想邀请他来做客,于是写信告诉李白:“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本来就喜欢游山玩水和喝酒,一听说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就急忙赶去。一看才知道,“十里桃花”指的是方圆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指的是一户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李白难免有些失望,但是汪伦的盛情款待使他深为感动,尤其是临走时,汪伦赶来为他送行,还边赶路边唱歌,李白万分激动,挥笔写下了《赠汪伦》,以此诗歌来表达汪伦与他结下的深情厚谊。

《赠汪伦》教学反思4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诗句的意思,现在请大家分小组根据诗意,练*表演一段“汪伦送别李白”的.小品。

  学生分小组构思、设计、表演。

  师:哪位“李白”和“汪伦”愿意上台表演?请大家认真看他们表演,等会指出他们哪些语言、动作。表情表演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表演得不好,为什么?

  (两生表演)

  生:我觉得马腾扮演的汪伦喊“李白,等等我,我来送你了”不对,李白应该是听到汪伦的歌声才看见汪伦的。

  生:我认为马腾和韦伦一个站在船上,一个在岸边,抱拳说:“多多保重”这句台词用的好。

  (很多同学点头笑)

  生:从图上看,李白是个大官,他不可能像韦伦表演的那样──自己划船,他应该喊:“船夫,开船!”

  (生大笑)

  生:(抢说)还有,船应该还没有离开岸边。诗中说的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意思是说“李白坐上船刚准备走,忽然听见汪伦合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表演时李白应先喊“船夫,开船”,听到汪伦的歌声后,又对船夫说“等一等”。

  (生笑)

  生:我喜欢韦伦最后看着马腾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

  生:李白是有胡子的,最好韦伦便用手做捋胡子的动作,边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我从电视上看到古代诗人吟诗时最常用的就是这个动作。

  (很多学生摇头、晃脑,捋胡须,吟诗)

  生:郑老师,我们不知道汪伦应唱什么歌。

  师:这确实是我们要思考的……

  师:同学们为了完善这个小品,提了很多好的建议,现在仍按小组排练,剧中汪伦唱什么歌依靠集体智慧来编,可以各不相同。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再演出的小品,希望人物的语言、动作符合人物个性,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做到吗?

  生:(大声)能!

  ……

  【反思】

  这个教学案例,通过小品表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左脑、右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既重视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从最大程度上挖掘了学生大脑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生互以评价,使个人的智慧变成了集体的智慧,在互以评价中思维相互撞击,心灵相互沟通,情感相互交融,共同创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课堂成为虚拟的古时送别之地,学生的人格也由此得到升华。

《赠汪伦》教学反思5

  这是一节失败的课,目标无一落实,上的很混乱。

  这节课我想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过程中,希望孩子们读中感悟,读中识字。

  我在这节课中实施的不好,首先,朗读的形式单一,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能激发起孩子学*欲望。其次,在教学生字中,采用词句结合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基础上再理解句子,让孩子在读诗的时候不再迷茫,易于体会诗中意境,可却没有识字具体,朗读指导到位,感觉就是认字认一半,读书没读明白。再次,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讲课很随意,没有层次,让人感觉不出顺序。最后,有孩子在课堂上睡着,是课堂没有吸引力,趣味性要思考一下了。

  从这节课看,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

  1、 上课不严肃,学生纪律差,乱说话现象严重。

  2、 教师个人需加强备课力度。

  反省自己的课堂让自己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工作不是全部,可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告戒自己长点心吧!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了,在其位,谋其政,就得做好所有的工作。


《赠汪伦》优秀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3)

——改写《赠汪伦》作文6篇

  在东方的一个国家,有一位满腹经纶的诗人,他的诗歌是家喻户晓,因此也结识了很多的朋友,可大多数都是些“酒肉朋友”,让他十分苦恼。

  有一位农民十分希望能与这位诗人成为好友,可因身世一直无法实现这样的想法。在得知诗人喜欢旅游时,他决定邀请这位诗人一起来观赏风景,以便结为好友,于是写了一封信,寄给了诗人。

  几天后,诗人收到了信,只见信中写道:有一宝地,名为桃花潭,潭深千尺,旁有万家酒楼,特邀您来观赏。诗人看了之后,十分欣喜。于是,赶忙来到渡口,租了一艘小船,起身前往桃花潭。

  河面上,一艘小帆船,向桃花潭驶去。不一会儿诗人便看到了房屋,房屋虽多,但更像是农家的屋舍,诗人心中满是疑惑。

  来到桃花潭,诗人看着潭水说道:“这也不像千尺深啊!潭水如此清澈见底,不如说是千寸深罢了。”“哦,那是我写错了。”农民赶忙回答道。诗人看了看他,没有说什么,两人向所谓的“酒楼”走去。

  来到酒楼,诗人问道,“不是说这里有万家酒楼吗?怎么只有这一家呢?”“这家酒楼的老板姓‘万’,不就是万家酒楼啊!”农民笑着回答道。诗人终于明白了,原来这只是个骗局。在农民买酒时,诗人向渡口走去,准备坐船离开。

  农民发现诗人离开后,赶忙追了上去,两人在渡口相遇。农民说明情况之后,诗人终于明白了,农民只是想与自己结交,成为好友。因而并没有责备他,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赐予了农民。农民拿着写有诗句的字条,冲着诗人远去的船,大声的呼喊道,“再会!”

  六年级文言文改写题目:《赠汪伦》改写300字。《赠汪伦》描写的是朋友之间珍贵的友情,也是李白的一首名作。这篇改写不足之处还望老师同学们指导。

  在大唐天宝年间,汪伦曾给“诗仙”李白写过一封信,信上说道题目:白兄,我听过您的大名,非常仰慕您。所以,请您来和我饮酒作诗,并且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请您务必来我们这里做客。

  李白听后非常开心,特别想去。于是坐船到了那里,汪伦早已在岸上等候多时,准备迎接李白了,李白和汪伦两人互相行礼,李白迫不及待地上岸,上岸之后向四处来回看,似乎在找些什么。汪伦说题目:“李兄你在找些什么东西啊?”李白说题目:“你在信上说的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在哪里啊?”汪伦笑了笑,说题目:“李兄啊,这十里桃花呢,说的是在十里处的桃花渡口,万家酒店则是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便跟汪伦去了十里桃花,他们边喝着美酒,边观赏着桃花。

  过了几天,李白觉得待在这里的时间有点太长了。于是,早上凌晨就背着包裹走了。刚上船,就听到岸上传来唱歌声,回头一看,原来是汪伦和乡亲们赶来送自己。李白内心非常感动,眼里含着泪花,汪伦说题目:“白兄,你怎么走了也不告诉我一声啊?”李白说题目:“因为我在这里很长时间了,也该走了,不能再继续打扰你了。”汪伦拿出了一些美酒,说题目:“在走之前,咱们再干一杯吧!”“好。”李白好爽地回答道。两人干了这杯酒后,汪伦拿了一些点心送给了李白,在李白接下了点心后,诗兴大发,写一首《赠汪伦》题目: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自从李白来到安徽,汪伦从小就敬仰李白,很想和他交朋友,可怎么把他请来呢?

  于是汪伦想了个办法,便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庄;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他请人把信送到李白那里,李白看了信后皆大欢喜,便马上收拾行李,与家人告别,前往汪伦家,行了一天才到。

  汪伦见李白来了,就叫上人们去接李白。李白见这里的人们都很热情,心中大喜。下船后,汪伦请李白到一个酒家点菜。晚上,李白就住在汪伦家和汪伦一起谈诗论句。早上,李白起来,就和汪伦去买酒,买过酒后,就去了桃花潭。在小亭子里观赏桃花,桃花潭景色优美,李白很沉醉,便写下一首首诗。中午再回来吃酒。就这样,一晃数日。

  一天,李白问汪伦:“你们这里虽然也有酒庄,但不像你说的万家酒庄。你们这是有一个桃花潭,但你说有十里桃花。是怎么回事呀?”汪伦歉意地笑了一下,说:“我们这里只有一个万家开的酒庄,十里外有一个桃花潭。我这样写是希望把你请来讨论诗篇,不然你不来呀!”李白不但没有责怪汪伦,反而大笑后说:“没关系,汪伦真是待我如兄弟。”汪伦和李白的情谊更深了。眨眼又是几日,一天大早,李白收好了行李,把前一天晚上写的离别信放在床头上,就走了。

  李白上了船,忽然听见岸上汪伦在唱歌,为他送别。

  李白向汪伦挥了挥手。汪伦见船已经走了很远几乎看不见船影了,才和村民们一起回去了。

  李白回到家后,写下了《赠汪伦》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清晨,大雾笼罩着青衣江,远处的汪伦家庄门口小小的灯笼在风中摇曳着。

  丹凤眼,一对浓眉,方圆的脸,腰上插着镶着玉的佩剑,头上戴着软翅官帽,凝视着远方的汪家庄,不知在想着什么,等待着什么,此人便是李白。

  李白在码头上踱着方步,低着头沉思,“客官,已寅时了,还得上镇甸打尖呢!”船家又在船头催了,“再等一刻吧,汪兄说话算数!”李白在码头急促地喊,忽闻远处的汪家庄门前传来一阵阵踏歌声:“长亭外,古道边,……”带头的正是汪伦,浓眉大眼,一抹腰带上,插着一把金光闪闪的宝剑,背后一阵人喧马啸,边举着酒坛边跟着汪伦齐踏歌。“李兄啊,饮吧,饮吧!”李白也语到“谢兄弟多日来的照顾,怎能在送别时还如此张狂呢?”“讲的什么话呢!其实兄弟该向您道歉,骗您到这既没有十里桃花,也没有万家酒店的地方,实在对不起您啊!”汪伦也语道。

  “客官,已卯时,再不走就真赶不上了!”船家再次催行道。李白抬头望天,天空早已染成一片红,微风一阵,江边的柳树也随风舞动,便疾步转身向船走去,本早醉酒的汪伦,红着脸,朝李白喊:“李兄等一等,桃花潭水深千尺啊!传说能通往金城,李兄远行时,必要绕行而过呀!此日远行,何时方能再见呀!”说完李白便上了船,直到船接*红日时,才回头遥望码头,吟诵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着远去的李白,汪伦不禁转头失声痛哭。江上映着红光,粼粼的`波光,将大地照得金光闪闪的。

  船远去了,酒也醒了,只有两人深深的友情还停留在时光中。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有一个穿着长袍,戴着秀才帽的人,站在一艘小船上正在观赏眼前的一片美景。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代诗人李白。

  忽然,岸上传来了踏歌声,随后就出现了李白的好朋友汪伦。李白看到了汪伦便马上走上去与他相会。汪伦拍了一下李白的肩膀说:“你怎么连一声招呼都不打就悄悄地要走了,要不是我发现的早,恐怕现在见不到你了。”

  李白不好意思地说:“我是一个重兄弟情意的人,我不愿看到兄弟为小弟的离去而感到伤心,所以才写下离别信给你,谁知你这么早就发现了。”

  汪伦听后,连忙拉住李白说:“李白兄,你怎么这么快就走了,不如在小弟家多休息几日,李白兄你是否赏光啊?”

  李白为难地说:“不是我不赏光,而是我在兄弟家已逗留多日,你又这么好客,我已不好意思再待下去了。”

  汪伦还是不肯放弃,连忙又说:“李白兄,你在家中反正没有什么事,还是再在我家多留几日吧!”汪伦见李白还是没有做出决定,便又说下去,“是不是小弟有什么地方照顾不周?还是兄弟你有什么难言之隐啊?”

  李白见汪伦误解了自己的意思,连忙回话说:“不是你的错,要错还是得怪我。谁叫我是一喜欢四处旅游的人,从而养成了四海为家的*惯,我已在兄弟家待了这么久,也是我归去的时候了。”

  汪伦听了李白这么一说,脸上露出了一丝伤心的神情。李白看了看天色,说:“汪伦兄,现在天色不早,你还是回去吧,我也应该走了。”

  汪伦见没法留住李白,便深情地说:“好吧,那就后会有期吧。”

  于是,两人就地握手告别。李白站在船上,看着多情的'汪伦,就吟出了一首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已经在汪伦的住处逗留好多天了。这一天,李白对汪伦说他已经打搅多日,明日他要回去了。汪伦虽然心有不舍,但还是帮李白找好了小船,妥当准备着送友人回。的当天晚上,他们开怀畅饮,谈天论地,诉说理想抱负,聊到了很晚

  第二天,天空起了薄雾,夹杂着毛毛细。李白和汪伦两个人朝桃花潭走去,他们走得很慢,好像都不舍得分开。

  桃花潭边,船夫早已等在那里了,时刻做着开船的准备。汪伦拿出一壶酒和两个酒杯,他把酒斟满说:先生,这一别我们不知何时再见,饮了这杯酒,请先生记住桃花潭边有我这个,以后有路过此地一定再到我家喝酒吟诗。山高路远,请先生保重!

  李白颤抖着手接过酒杯说:您这些天的盛情款待,虽然我们是初次相识,却像老朋友一样,志同道合。有机会请您到我的府上做客,把酒言欢,我定会非常。就此别过,请多保重!说完,两个人把酒一饮而尽,拱手道别。

  李白转身上了船,船夫刚刚把船驶离岸边,他就听见一阵美妙的歌声传来。李白回过头来,看到汪伦正一边大声唱着歌,一边用脚打着节拍。李白甚是,使劲儿朝汪伦挥手。船越走越远,汪伦的身影只剩下了一个小黑点儿,也听不到了

  李白仰天长叹:纵使这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不及汪伦对我的深厚啊!


《赠汪伦》优秀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4)

——《赠汪伦》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经做过县令,辞官后居泾县桃花潭,家有别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诗人相友好,常有诗文来往。李白这次来访汪伦,汪伦以美酒招待他,李白临别时写增此诗。我在教这首诗时从以下做。

  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二、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三、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名诗诵读,课外延伸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在课前我也布置了大家收集这类诗,这时请同学们将你们所收集的计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学生一起来诵读一首离别诗。

  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枯燥腻烦,更别提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现以教《赠汪伦》为例,说说我的做法。

  一、复*导入,巩固旧知

  在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好多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诗,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归纳如下:“李白的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取材十分广泛:有表达思乡情怀的《静夜思》,有赞美锦绣山河的《望庐山瀑布》,有描绘山寺高楼的《夜宿山寺》,这些作品都是李白深入生活实际创作而成的。”在复*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二、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三、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四、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练*,一举两得

  一般说来,学一首诗能学到体会到诗句表达的感情时,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但那只是就一首诗一堂课而言,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了让学生对诗意有更深的理解,也想训练一下学生的想象力,我便设计了改写《赠汪伦》的作业练*。我提醒学生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开桃花潭的,学生很快联系到诗中的“忽闻”。有的说是李白离开时,没有让汪伦知道,是想避免常人离别的伤感;有的说不告而别未免失礼,李白曾留书一封告诉汪伦,汪伦见后就来送行。虽然学生的想象可能与事实完全不同,我也无从考证,但我认为比较合理。至少,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考。

  整堂课中,教师避免了繁琐的讲解,学生摆脱了枯燥的倾听,教学效果却很明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每每想起,我真的感到很得意,因为这正是我努力想得到的结果。同时,这堂课也提醒了我:教学古诗并不是只有“串讲法”这一传统的模式,要敢于打破常规,要善于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走自己的教学之路。

  一、介绍诗人,复*导入

  师: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四川,他一生喜欢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风格浪漫的诗歌,享有诗仙的美称。他写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谁能背一背?

  生1:有感情地背诵《床前明月光》

  师:背得不错,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生2:表达了李白流浪他乡,孤独、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讲得真好,谁还会背?

  生3:激情背诵《望庐山瀑布》。

  师:好极了,我仿佛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还有很多学生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挺喜欢李白的,那就让我们今天再去拜访他吧,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出什么新诗呢?

  二、自主合作,交流诗意

  1、 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

  3、 汇报学*情况。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我还听到有同学朗诵得有声

  有色,谁愿意到台上读给大家听,并划出节奏。

  生A:大方地走上讲台边读边画节奏。(刚读完大家就拍起了手掌)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B: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画节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你真有个性,能读给大家听吗?

  (该生根据自己画的节奏,大声朗读,尤其读出“送/我/情”与“送我情”的不同之处。)

  师:棒极了,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B:我这样读是强调汪伦送我的情意很深,非同一般。

  师:有道理,对诗歌理解还不错。还有人愿意读给大家听吗?(争先恐后,都想读)看来同学们都想读,那就一起来读吧。

  (两种不同节奏都读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到两种读法都是可以的。)

  师:你们读得真好,可我不知道意思,谁愿意帮助我?(显出着急的神情。很多孩子已高高举起手,并大声说:“老师,我帮你。”)那好,你来当我的老师到台上去讲吧!

  生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船即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在边用脚踏拍子边唱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非常感谢你,我基本上理解诗歌的意思了,可还有一个疑问:你刚才说汪伦送给李白的情意,可题目却又是李白送汪伦,这到底是怎么会事?

  生张:一时答不上来,回到座位上。(台下已经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师:今天,我可走运了,有这么多同学想帮我。(指名回答。)

  生李:因为汪伦与李白的情意很深,为了表示感谢,李白作了这首诗送给汪伦。

  师:哦!原来如此。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讲的你们听懂了吗?

  全班:懂了。

  师:诗歌中哪些诗句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感情,谁找出来读一读?

  生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肖:我认为感情表达不够,体现不出深千尺。

  师:深千尺是什么意思?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能教大家读一读吗?

  生肖:深千尺的意思是说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很深很深。应该用赞美友情的语气来读,而且“深千尺”、“不及”和“送我情”要重读,请大家给我一起读。(教大家读一遍)

  师:谁再来读读。

  生黄:拉长语调范读。

  师:读得真棒。我已经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意。李白和汪伦之间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汪伦十分敬仰李白,想邀请他来做客,于是写信告诉李白:“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本来就喜欢游山玩水和喝酒,一听说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就急忙赶去。一看才知道,“十里桃花”指的是方圆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指的是一户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李白难免有些失望,但是汪伦的盛情款待使他深为感动,尤其是临走时,汪伦赶来为他送行,还边赶路边唱歌,李白万分激动,挥笔写下了《赠汪伦》,以此诗歌来表达汪伦与他结下的深情厚谊。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诗句的意思,现在请大家分小组根据诗意,练*表演一段“汪伦送别李白”的.小品。

  学生分小组构思、设计、表演。

  师:哪位“李白”和“汪伦”愿意上台表演?请大家认真看他们表演,等会指出他们哪些语言、动作。表情表演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表演得不好,为什么?

  (两生表演)

  生:我觉得马腾扮演的汪伦喊“李白,等等我,我来送你了”不对,李白应该是听到汪伦的歌声才看见汪伦的。

  生:我认为马腾和韦伦一个站在船上,一个在岸边,抱拳说:“多多保重”这句台词用的好。

  (很多同学点头笑)

  生:从图上看,李白是个大官,他不可能像韦伦表演的那样──自己划船,他应该喊:“船夫,开船!”

  (生大笑)

  生:(抢说)还有,船应该还没有离开岸边。诗中说的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意思是说“李白坐上船刚准备走,忽然听见汪伦合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表演时李白应先喊“船夫,开船”,听到汪伦的歌声后,又对船夫说“等一等”。

  (生笑)

  生:我喜欢韦伦最后看着马腾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

  生:李白是有胡子的,最好韦伦便用手做捋胡子的动作,边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我从电视上看到古代诗人吟诗时最常用的就是这个动作。

  (很多学生摇头、晃脑,捋胡须,吟诗)

  生:郑老师,我们不知道汪伦应唱什么歌。

  师:这确实是我们要思考的……

  师:同学们为了完善这个小品,提了很多好的建议,现在仍按小组排练,剧中汪伦唱什么歌依靠集体智慧来编,可以各不相同。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再演出的小品,希望人物的语言、动作符合人物个性,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做到吗?

  生:(大声)能!

  ……

  【反思】

  这个教学案例,通过小品表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左脑、右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既重视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从最大程度上挖掘了学生大脑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生互以评价,使个人的智慧变成了集体的智慧,在互以评价中思维相互撞击,心灵相互沟通,情感相互交融,共同创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课堂成为虚拟的古时送别之地,学生的人格也由此得到升华。


《赠汪伦》优秀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5)

——《赠汪伦》说课稿 (菁华5篇)

  在这节课上,我并没有单纯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解,而是更多地利用创设的情境,抓住重点字词的理解去理解诗的大意,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了对于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即可,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学*古诗的一定基础,完全可以通过突破重点字词的理解去解读诗的大意,所以应把重点落在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上。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针对上述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所以我制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突破重点字词,理解古诗的大意。第二个目标,就是领会古诗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也是本首古诗的教学重点。古诗的学*,更应注重对诗人内心情感的体验。大家都知道,文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心灵独白,那么诗更是如此,尤其在短短的几个句子里,所包含的情与感,更是显得沉甸甸的。所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那时那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真正读懂古诗的关键。第三个目标,是注重古诗的朗读和积累。古诗是很具有一种韵律之美的,多读古诗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朗读水*。小学是基础教育,多积累古诗是为他们未来的学*打基础的,小学生是记忆的最好时期,就更应该让他们多积累古诗,让他们通过反复的诵读,转化为内在的修养。

  【教学方法及教学准备】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就预先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而学生课前又搜集了李白与汪伦的相关资料,整个教学过程就利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文”的教学方法和学*资料自学互助的。

  【教学设计】

  一、复*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都学*背诵了很多古诗,那么,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成果吗?(出示课件一)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抢答比赛中复*以前背诵过的古诗,尤其是重在复*学过的李白的诗句,从而激发学生学*新课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

  1、简介李白:刚才我们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呢?(由学生简介李白的生*)

  2、导入课题:李白一生当中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咱们就再来学*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

  3、交流资料: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那么,谁能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呢?(让学生交流有关的资料)

  4、师讲故事:李白与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资源共享,相互交流资料,从而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他们真正地走*诗人,体验其人、其情,并产生浓厚的学*兴趣。

  三、学*古诗

  1、回忆学法:我们以前是用什么方法来学*古诗的呢?

  (板: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文)

  2、今天咱们就继续用这个学法来学*这首古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录音边想想脑子里会出现什么画面?(交流)

  3、自由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当中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懂的就作个记号。(自由读,指名读)

  4、就学生所提的问题四人小组结合资料与注释自学。(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的学*打下基础。

  5、检查自学情况:

  ⑴解释“踏歌”并表演。

  ⑵大家都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不但把他送出家门,送出村口,送上船,而且还用这样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中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

  ⑶除了从踏歌相送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深情外,还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他们那浓浓深情?(三、四句)

  ⑷重点指导朗读三、四句(个人读──范读──齐读)

  ⑸其实,有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里的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到底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由传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营造了一个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从而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⑹这时由师小结:哦!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来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更深)

  ⑺是呀!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李白的情谊深呀!那就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浓浓的深情吧!(朗读全诗)

  ⑻重点的词语我们都已经解决掉了,那么,整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找好伙伴讨论)

  ⑼指名汇报说诗意。

  ⑽待学生对古诗的大意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就让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对这首诗的感受,例如朗读、描图、说诗意、表演等等。(小组练*)

  (采用朗读与说诗意的形式时可让学生要求老师配音乐或配动画,如果是采用画画的形式时就让他们站出来展示图画并解说)

  (设计意图)这样引导学生有个性化的朗读,用自己的情感去诵读古诗,用自己的声音抒发自己的情感,就会使他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通过让学生以小组表演、描画等形式,体会古诗意境,就既解决了对古诗大意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能力。

  四、指导背诵

  刚才你们这样指指、说说、描描、画画、演演,已无形当中把诗歌都背出来了,谁能背的就请站起来背背!

  五、学唱诗歌

  诗歌,它不仅是一首古诗,同时也是一首歌曲,请欣赏儿歌《赠汪伦》并学唱。

  六、扩展学*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提供三首,供大家课外自学:《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学*内容和学*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总之,在课堂上,我就相信了学生,给他们创建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给他们自读自悟的机会,争取使学生都“动”起来,主动地参与到学*活动中去,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所谓当局者迷,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说课的课文是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5课《赠汪伦》这首古诗,该课文教学用一个课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内容及地位

  《赠汪伦》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李白游览泾县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是训练二年级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人感情的极好作品;这首诗是唐诗中的极品,它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诗歌教学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突破生字词,理解古诗的大意。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想象情景,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情。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感情,有感情朗。

  二、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采用谈话法、朗读感悟法等来完成教学目标的。众所周知,读是理解感悟的最好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我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诗人情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因此我有目的的安排三个层次读,达到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理解感悟”,“精读课文,情感内化”,这样逐层递进地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中蕴涵着朋友之间美好真挚的友情。

  三、说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教给学生整体理解诗歌的方法,我采取多种形式和步骤,反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初读总体把握诗意——细读具体理解诗情——精读全面体会感情”三个步骤,边读边想,品诗中字词,悟诗人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惯,全面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导入,巩固旧知

  1、抽查背诵上节课所学的古诗《回乡偶书》

  (这样既可以巩固旧知,又可以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新课中来。)

  2、提问:有谁学过或读过李白的诗?

  (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李白的诗,为下面的学*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

  1、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为学*课文打下基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先自由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然后齐读,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诗中写谁送别谁?

  (从整体上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第1、2句诗,并提问:从“忽闻”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从这两句诗中同学们知道汪伦是怎么送李白的吗?

  (2)齐读三四句诗,并理解诗人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的作用及体验诗句“夸张”的写法。

  (3)再齐读一遍古诗。

  (细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感情思想。)

  4、精读课文,情感内化

  师生合作探究学*,想象情景,根据诗句描写的景物,说说此画面。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李白与汪伦的比桃花潭水还更深的深厚友情,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打下基础。)

  (三)读背感悟,体会感情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思想。

  (教师范读可以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可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2、在学*全诗和范读的基础上,再加以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熟读古诗,然后背诵古诗

  (让学生在诵读和背诵中反复感悟李白与汪伦的真挚友情。)

  (四)古诗新唱,升华感情

  欣赏并学唱儿歌《赠汪伦》,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升华感情。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收集其他古人离别诗句。

  (引导学生查找、搜寻、扩展相关材料,积累语言,拓展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水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情更深

  (板书的内容是诗歌加上“水深情更深”简洁明了,将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使学生便于理解李白与汪伦之间真挚而深厚的友情。)

  一、教材内容及对象分析:

  我上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中的古代诗歌:《赠汪伦》。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在这节课上,我并没有单纯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解,而是更多地利用创设的情境,抓住重点字词的理解去理解诗的大意,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了对于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即可,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学*古代诗歌的一定基础,完全可以通过突破重点字词的理解去解读诗的大意,所以应把重点落在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上。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针对上述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所以我制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突破重点字词,理解古代诗歌的大意。第二个目标,就是领会古代诗歌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读古代诗歌,这也是本首古代诗歌的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学*,更应注重对诗人内心情感的体验。大家都知道,文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心灵独白,那么诗更是如此,尤其在短短的几个句子里,所包含的情与感,更是显得沉甸甸的。所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那时那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真正读懂古代诗歌的关键。第三个目标,是注重古代诗歌的朗读和积累。古代诗歌是很具有一种韵律之美的,多读古代诗歌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朗读水*。小学是基础教育,多积累古代诗歌是为他们未来的学*打基础的,小学生是记忆的最好时期,就更应该让他们多积累古代诗歌,让他们通过反复的诵读,转化为内在的修养。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准备: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就预先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而学生课前又搜集了李白与汪伦的相关资料,整个教学过程就利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文”的教学方法和学*资料自学互助的。

  四、教学设计:

  (一)复*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代诗歌吗?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都学*背诵了很多古代诗歌,那么,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成果吗?(出示课件一)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抢答比赛中复*以前背诵过的古代诗歌,尤其是重在复*学过的李白的诗句,从而激发学生学*新课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

  1、简介李白:刚才我们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呢?(由学生简介李白的生*)

  2、导入课题:李白一生当中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今天咱们就再来学*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

  3、交流资料: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那么,谁能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呢?(让学生交流有关的资料)

  4、师讲故事:李白与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资源共享,相互交流资料,从而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他们真正地走*诗人,体验其人、其情,并产生浓厚的'学*兴趣。

  (三)学*古代诗歌

  1、回忆学法:我们以前是用什么方法来学*古代诗歌的呢?

  (板: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文)

  2、今天咱们就继续用这个学法来学*这首古代诗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录音边想想脑子里会出现什么画面?(交流)

  3、自由朗读古代诗歌,在读的过程当中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懂的就作个记号。(自由读----指名读)

  4、就学生所提的问题四人小组结合资料与注释自学。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的学*打下基础。

  5、检查自学情况

  (1、解释“踏歌”并表演。

  2、大家都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不但把他送出家门,送出村口,送上船,而且还用这样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中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

  3、除了从踏歌相送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深情外,还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他们那浓浓深情?(三、四句)

  4、重点指导朗读三、四句(个人读---范读---齐读)

  5、其实,有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里的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到底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由传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营造了一个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从而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6、这时由师小结:哦!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来比喻情深。

  (板书:水深--情更深)

  7、是呀!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李白的情谊深呀!那就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浓浓的深情吧!(朗读全诗)

  8、重点的词语我们都已经解决掉了,那么,整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找好伙伴讨论)


《赠汪伦》优秀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6)

——赠汪伦教案(10)份

  一、进入诗境,品味诵读

  1、同学们,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的古诗文,能吟诵一首你最欣赏的古诗吗?能谈谈你最崇拜的诗人吗?

  2、有崇拜李白的吗?能吟诵几首他的诗吗?据说李白有一首诗是因为他爱饮酒爱游玩而被人“骗”了一次才写出来的,知道是哪首诗吗?

  3、欣赏《赠汪伦》的配乐动画,教师激情旁白关于这首诗的传说。

  4、欣赏了这感人的场面,聆听了这美丽的传说,你想说点什么吗?能带着这种感受诵读这首诗吗?引导学生诵读诗文,感受诗情。

  二、设身处地,想象体验

  1、“李白乘舟将欲行”

  (1)播放《赠汪伦》配乐动画,并让画面定格。教师引导: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安徽泾县,桃花潭边,桃红柳绿,桃花渡口,桃花灼灼,诗人李白就要登上小船离开这里了。你就是李白,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学生可能会说到的景物有小草、桃花、潭水、鱼儿、青山等。教师通过比较学生的语言,指导学生把话说得具体些、生动些。教师相机点拨提升:看到这些,诗人触景生情,那拂堤杨柳仿佛在喃喃自语、依依不舍。这些景物在诗人的眼里带着一种怎样的情感啊!能说说吗?

  (3)播放“饮酒赏月”的动画,教师深情诉说:看到这些,李白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眼前又浮现出那一幕幕与汪伦相处的情景:

  饮酒——引导学生想象两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教师相机介绍下面情况,以供学生展开想象:在李白的眼中,汪伦是个机智风趣、好学上进的年轻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两人可称忘年交;在汪伦的眼中,李白虽然诗名满天下,却从无狂妄自大之态,是一位风度翩翩、学识渊博的学者,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

  赏月——李白对月亮极偏爱,写了许多有关月的美妙诗句,如《静夜思》、《古朗月行》、《峨眉山月歌》等。可引导学生将它们应用到这一情境中,汪伦吟诵这些诗句并表达自己的赞叹之情。

  游玩、下棋、垂钓、吟诗、登山……

  2、“忽闻岸上踏歌声”

  (1)这时,船夫催诗人李白上船,李白会怎么说、怎么做?

  (2)汪伦不见了李白,心情怎样?会怎么做?此时此刻,你就是汪伦,会唱些什么呢?能写几句歌词吗?请你用脚踏着节拍,唱一唱,唱出汪伦那盛情的挽留和美好的祝福吧!

  (3)听着这动人的歌声,李白激动万分,不能自已。他跳下船头,快步迎上前去,紧紧地握住汪伦的手……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

  (4)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送别诗句。(出示送别诗句)在这分别的时刻,李白和汪伦也会有这样的心情吧?如果你是李白,你会怎么说?如果你是汪伦,会怎么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李白上了船,船渐渐地远去了,泪水迷糊了眼睛,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一首诗——师生齐声吟诵《赠汪伦》。

  三、激发表达,改写古诗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到桃花潭边,一起经历那情深意切的送别场景,难道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那就让我们拿起笔,把这感人的一幕写下来吧!

  2、今天,我们就来改写《赠汪伦》这首诗。你打算怎么写?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以哪个角度来写,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等。

  3、你打算给自己的*作拟一个什么样题目?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点评。

  4、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把我们刚才所说的、所体验到的、所感受到的一切写下来,让这深厚的友情在我们的笔尖流淌、倾泄。有信心吗?

  5、学生改写古诗,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析

  1、谁愿意把自己写的作文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点评。

  2、欣赏了这个同学的作文,可以说说你最欣赏或最感动的地方,也可以说说你个人的看法或建议。

  3、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对话,与诗人畅谈,获得的是语言的滋养、情感的熏陶、友情的珍爱。能用一句话来谈谈你这节课感受吗?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感悟古诗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挚

  2.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诗

  3.随文识字训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相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愿意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吗?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做好朋友呢?

  2.好朋友之间就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才能使你们之间的友情更加真挚,更加深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首和友情有关的古诗,大家齐读课题-----赠汪伦。

  二、初读古诗 整体感悟

  1.作者简介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以前我们学过很多李白的诗,你能简单的介绍一下李白吗?

  2.解释题目

  大家看,题目中的“赠”就是送给的意思。例如某同学转学,宋老师赠给他一本书做纪念。这首诗就是李白作为一份礼物赠给汪伦的、写给汪伦的一首诗。大家再读课题。出示词语:汪洋大海。师解释

  3.范读古诗

  李白究竟为汪伦写下了怎样的一首诗呢?现在就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古诗,边听边想,看看你的头脑中都浮现了哪些画面?指名回答。(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李白与汪伦离别的场景,描写离别场景的诗叫---板书:送别诗)

  4.生自由读古诗

  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书中的拼音,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一定要做到读准字音,熟记字形。

  5.指名读古诗

  谁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

  6.指导朗读

  孩子们,古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诵读古诗时一定要讲究停顿,板书||||,大家读到划线处要稍微停顿一下 ,大家再练一练。

  7、多种形式展示读

  谁想试一试?小组展示读(板书重点词做标记“将、忽、深、及”)男生读、女生读

  三、细度古诗、理解感悟

  (一)前两句疑难解析

  1.孩子们现在请你默读古诗的前两句,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的意思?

  “舟”板画:舟的字理演变,舟就是指小船。乘就是坐的意思。例如乘车、乘飞机就是坐车、坐飞机的意思。乘舟就是坐船的意思。

  出示词语:“乘风破浪”板贴,大家齐读词语,师解释意思。

  2.“闻”的本意是指用鼻子闻一闻,在这里“闻”是听到的意思,出示词语“百闻不如一见”板贴,大家读词语,师解释意思。踏歌声:是指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节拍。)

  3.你们真了不起,读懂了这么多词语的意思。大家再读前两句,找出你不理解的字词。哪个词不懂,大胆的说出来?“将欲行”师解释:(将:即将、将要。行:离开。将欲行的意思就是即将要离开,但是还没有离开。)

  4.当李白坐船要离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汪伦一边用脚打节怕一边唱歌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李白送行,这能说明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感情怎样?

  5.重点理解词语“忽”:

  忽是什么意思?忽然突然的意思。孩子们,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即将分别,当你坐在火车上,随着汽笛的鸣叫,火车马上就要开走了,就在这时,你的好朋友忽然出现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6.指导朗读前两句

  当李白忽然听到汪伦的歌声时,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大家再读前两句,用心去体会一下李白当时惊喜的心情。

  7.解释前两句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什么意思?

  (二)后两句理解感悟

  1. 欣赏桃花潭图片,理解“千”尺

  这就是李白诗中的桃花潭水,课件图片桃花潭水: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桃花潭水吗?“深千尺”这里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千”和“百闻不如一见”中的“百”都是虚指词,不表示具体的数字,在这里千尺表示水很深很深。

  2.出示词语:“桃李满天下”读词语,师解释

  3.重点理解“不及”

  不及就是不如的意思,出示词语:及格。这里是拿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李白的情意做比较。虽然桃花潭水很深很深,但是也不如----

  即使桃花潭水深千尺,也不如-----

  纵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不如-----

  4.这两句,在诵读是一定要读出汪伦对李白的一片深情厚谊。谁想试一试?全班读

  5.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6.(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李白为什么说汪伦对自己的情意如此之深呢?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李白是唐朝非常有名的诗人。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希望能和李白成为好朋友。可自己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村民,想见到李白都不容易,怎么才能和李白成为好朋友呢?于是汪伦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的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桃花是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但并没有桃花。万家酒店呢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虽然汪伦是用计策将李白骗来,但是李白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一片真情所深深的感动了!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对李白盛情款待,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游览,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分别时,汪伦踏歌相送,于是李白日后便写下了这首--《赠汪伦》。)

  7.看画面想像

  课件出示画面:现在李白与他的好朋友就要分别了,今日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大家想一想,此时此刻 ,他们的心中会想些什么?正因为感情深厚,所以离别时才觉得留恋,舍不得!

  8. 大家看“情”什么偏旁?树心旁是心的变形,和我们的心情有关。这有几个词语:亲情、友情、真情、深情,齐读,师解释

  9. 同学们你们记住这些生字朋友了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句子猜词的小游戏,老师说一句和这个词语相关的一句话,你猜一猜是哪个词?

  10.配乐真情诵读

  如果我们把这些生字朋友送回到古诗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大家齐读古诗,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

  四、知识拓展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中朋友之间的友谊,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

  3、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动画视频,配乐旋律一段。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们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个诗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欣赏古诗。

  1、观看动画或PPT,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中的两个好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李白到好朋友汪伦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喝酒,作诗,两人非常开心。几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伦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边送李白。

  2、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古诗,请幼儿欣赏。

  师:故事里有一首小诗,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地来听一听。

  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谁?

  师:其实,这是一首赠别诗。是李白送给好朋友汪伦的诗。接下来,我给小朋友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3、出示图片或PPT,讲解古诗大意(译文口语化)。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岸边有人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拍子,告别的声音。李白转过头去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汪伦啊。李白非常感动,他觉得,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义深。

  4、在初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次欣赏古诗。

  师:意思明白了吗?好,老师再来念一念,这一遍,请小朋友自己用心记一记,等一下,我们自己也要来学*这首诗。

  三、教师指导幼儿学*诵读。

  师:你记住了哪一句诗?请你念一念。

  1、教师指导学*单句古诗。

  师:好,接下来,请你们跟着老师,整首古诗一起学一学,念一念。

  2、请幼儿集体朗诵。

  3、请幼儿分组朗诵。

  4、请个别小朋友朗诵。

  5、配乐齐朗诵。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提问: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间要怎样相处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不可以打打闹闹,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结束语:好了,请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户外活动吧!

  附古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活动反思:

  古诗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能比较流利地背诵,但对古诗的背景、诗人的感受是很难理解的。对教师来说古诗教学不好把握,讲解多了,学生不乐意接受,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这次的古诗教学,一开课,我巧妙地利用学生喜欢的歌曲进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快便进入了学*古诗的意境。学*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我运用故事引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本次教学中,我还借助音乐、课件,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课堂上我紧紧围绕“离别”这一线索,去渲染、去感受,让学生深深地去体会这离别之情。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第一步先自读诗歌,懂得诗歌的大意;第二步进行解词析句再品读;第三步感情朗读,最后熟读成诵。

  教学中,我努力的创设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除了读还是读,我通过指名读、引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由难过转为惊喜,再由惊喜转为感动不已,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不断努力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送别是我国古诗一个永恒的话题,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课上我还提供了几首送别诗让学生欣赏、感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高适的《别董大》、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结合课前收集到的离别诗进行交流,最后我设计了“课外积累,个性飞扬”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从而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一节课下来,老师不能*复自己的情感,可惜的是情绪激动的不是那些学生。我不是学生,所以我不知道最后学生究竟有了怎样的情感。是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了情感的变化,在老师的指导下,也有了立竿见影的朗读效果。那学生是不是就真的被打动了?看看学生的表情,听听学生的话语。历史遥远而又不远,情同此心,心同此理,我想学生应该能够被打。

  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赠汪伦》。

  3、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将欲、闻、千尺、不及”的意思,了解“踏歌”的大意和夸张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和难点:

  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教读课题。赠:送。复*《赠刘景文》,简介汪伦,题目的意思是诗歌送给汪伦。

  2、简介李白。

  二、学*新课

  (一)初读古诗

  1、简介李白和汪伦的关系,引出诗歌,教师范读一遍。

  2、拼读生字,指导看课文插图,初步了解诗歌大意:事情发生的地点是桃花潭,人物有汪伦和李白,找出他们所站的位置。

  3、学生试读诗歌一遍,再次拼读生字。

  4、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生字。

  5、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教读。

  (二)研读古诗

  1、指导按朗读节奏读诗歌。(要求学生画出停顿节奏)

  2、理解诗歌第

  一、二行。

  (1)学生说说题目意思,出示注释:送。

  (2)李白是什么时候送这首诗给汪伦的?(李白要离开汪伦家的时候。)

  (3)在这首诗中,哪句说到李白要走了?(李白乘舟将欲行。)用你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已经走了吗?(指图)哪个字是代表“走”的意思?哪个地方表示“就要走”?

  出示:就要)

  (4)面对好友李白的离去,汪伦舍得吗?(舍不得)

  那他舍不得的表现是什么?或者说离别之时做了些什么?(指图)但汪伦在这儿是踏地作节拍。读第二行,他还做了什么?(师讲解:踏歌)

  (5)汪伦踏地而歌送李白,李白事先知道吗?

  师吟诵: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之前不知道,因为是他忽然听到的歌声,说明他之前不知道汪伦会来。)好一个“忽然听到”,“闻”,听的意思。以前我们学过的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也是同样的用法。(出示:听)

  (6)这就怪了。好朋友要走了,怎么去送人家不事先约好呢?汪伦也真是的!

  (7)离别总是叫人伤感的,既然伤心,干脆选择悄悄地去,李白很为朋友着想呢。大家再想一想,李白站在船头,即将离去;汪伦站在岸上,踏歌相送,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感动的送别图!此时此刻,李白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如果你是李白,你会说(随机抽点)

  (8)(演汪伦):我一定盛情款待!好山、好水、好歌、好酒,任君挑来任君选!

  我送一首诗给你: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9)是呀,面对着对自己情深义重的汪伦,李白泪水涟涟,他低头正好看见清幽的桃花潭水,心想:潭水深(千尺,出示注释),可再怎么深,也比不上汪伦——

  于是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歌诵情谊的名句送给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比不上)

  (10)今天,我们的学*充满着激情,李白和汪伦这两个名字,这段深深的友情,已嵌入了我们的脑海。我想采访一下大家,今天的学*让你懂得了什么?(出示:情深似海)

  (三)回顾全诗

  1、听范读。

  2、跟读,回顾全诗内容。

  (四)看视频,入情入景体会汪伦和李白的深情。

  三、学写生字。

  四、总结:祝愿小朋友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交到许许多多的知心朋友,像李白和汪伦一样情深似海,心里永远是温暖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了解他吗?

  课件(1):出示李白画像

  4、学生交流资料。课件(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

  5、李白一生留下了*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他的《赠汪伦》。

  二、解题

  1、看老师写课题。强调:赠板书:赠汪伦

  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的一位村民。

  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赠

  2、一起读读课题,好吗?

  3、解题:“赠”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

  4、同学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怎样的一首诗来赠给汪伦呢?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懂

  1、课件(3):出示古诗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古诗,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座位交流交流,也可以待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指名读古诗。

  (你读得很通顺、很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

  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4、学生交流。在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吗?

  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

  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5、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

  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四、再读古诗,感受诗情

  1、过渡: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2、教师配乐讲故事,课件(4):出示故事

  3、同学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体会李白与汪伦的这份深情厚谊。轻声读,带着感情读,在读中体会。

  5、交流: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

  深千尺:虚指,夸张的说法。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教师引导:同学们,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诗,表达情感毫不掩饰,而是喷薄欲出,一泻千里。当*常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所以,才会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会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才会有这流传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课件5:出示诗句)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在这十几天中,汪伦和李白会做些什么呢?(课件6:重新出现古诗)

  教师介绍,深化故事内容:李白一生豪放,而汪伦也是豪爽之人,在这十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谈诗歌,一起吟诗作对,一起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过得非常愉快。

  (3)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那么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的用水深来比喻情深。

  板书:水深情深

  (4)同学们,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

  (5)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

  板书:更

  (6)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正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谊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通过朗读把这样深厚的感情,表现出来?

  (7)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6、过渡:李白与汪伦虽只相处了短短数日,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此时,站在船头,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7、有人说,豪放的李白不想伤感,便留下书信一封,想要不辞而别。可是想到当日与孟夫子一别,便十几年不能相见;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踪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没有与汪伦重逢的时候,李白又多么想再见汪伦一面啊!正在这时,李白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伴着节拍唱歌的声音。此时的李白,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必定会有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1)教师指导:你们知道吗?可以踏而歌之的,必定是昂扬激越,或是轻松欢快的。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李白不禁又想起了……

  (2)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谁来读读这一句,读出这种惊喜的语气?

  (3)你们看,汪伦是多么理解李白的豪放性格啊!此时此刻,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李白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会对汪伦说些什么?汪伦又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同座位一个演李白,一个演汪伦,在下面说一说,好吗?(引导:抱拳相向,依依惜别)

  (4)学生情境表演,指名两对学生表演。

  8、同学们演的真好,你们从这薄薄的28个字中,悟出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真不简单。

  9、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三读古诗:(配乐)

  (1)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齐读)

  (2)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齐读)

  (3)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

  五、扩展延伸

  1、同学们,这番离情别意是那样的熟悉,望着踏歌赶来送行的汪伦,我们似乎又看见了痴痴东望的李白站在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似乎又听见了他那深情的吟唱……

  (课件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

  如果说李白对汪伦是以诗相赠,那么对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送了。(齐读)

  2、我们又仿佛看见了李白送友人一直来到城外,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只好在马上和友人挥手告别,望着他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夕阳下……

  (课件8:送友人诵读)

  李白一生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这首诗中的友人虽已无从考证,但这首诗却流传至今。

  (齐读)

  3、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自古以来,离愁别绪就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描写友情的诗作,更是数不胜数。

  (课件9:推荐阅读)

  4、像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都是千古流传的佳作。

  5、引导学生朗读、欣赏一组描写送别的诗作。

  (1)诗人高适,在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身怀绝技却无人赏识的音乐家董兰庭……

  (2)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3)今日分别,来日必会有重逢的一天,就像这原上草一样,春风吹又生……

  (4)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即使远隔天涯,不也如同*邻一般吗?……

  (5)元二是王维的朋友,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借一壶独酒,送友人西出阳关……

  6、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样一份美好的情感。

  (1)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课件10:古诗)

  (2)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背诵)

  板书设计:

  李白

  赠汪伦

  水深

  情更深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4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意。

  重点难点:

  1、认识6个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 了解他吗?

  (1):出示李白画像

  4、学生交流资料。(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

  5、李白一生留下了*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他的《赠汪伦》。板书课题。(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的一位村民。)

  学生读课题。认读“赠”,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6、谈对题目的理解。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故事,请你们自由读一读。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原因。

  生自由读,交流。

  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生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出示四个生字,学生指名认读。

  3、指名读古诗,同学评价字音。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画出来。

  2、同组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前两行:

  a、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b、踏歌声: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 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c、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

  d、你们见过这种送别方式吗?*时家里来了课文,你是怎么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e、指名读前两行。

  后两行:

  a、深千尺:有一千尺那么深。 真有那么深吗?(夸张,说明桃花水很深。)

  b、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从中你感觉到些什么?

  c、自由读后两句,读出两人深深的情意。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4、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5、出示背景图,想象情景,进行表演。

  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们来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练*,指名演。

  6、配乐背诵。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人的歌。此时,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用背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吧!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四、拓展小结

  1、世间离别情万中,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同学们也找了许多。交流送别诗。

  2、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快乐的。让我们紧紧握住手中这根友谊的绳索,让它为我们放飞友谊的航船。齐诵《赠汪伦》。

  板书设计:

  赠汪伦

  李白

  水深、情更深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了解他吗?

  课件(1):出示李白画像

  4、学生交流资料。课件(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

  5、李白一生留下了*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他的《赠汪伦》。

  二、解题

  1、看老师写课题。强调:赠板书:赠汪伦

  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的一位村民。

  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赠

  2、一起读读课题,好吗?

  3、解题:赠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

  4、同学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怎样的一首诗来赠给汪伦呢?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懂

  1、课件(3):出示古诗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古诗,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座位交流交流,也可以待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指名读古诗。

  (你读得很通顺、很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

  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4、学生交流。在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吗?

  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

  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5、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

  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四、再读古诗,感受诗情

  1、过渡: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2、教师配乐讲故事,课件(4):出示故事

  3、同学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体会李白与汪伦的这份深情厚谊。轻声读,带着感情读,在读中体会。

  5、交流: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

  深千尺:虚指,夸张的说法。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教师引导:同学们,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诗,表达情感毫不掩饰,而是喷薄欲出,一泻千里。当*常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所以,才会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会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才会有这流传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课件5:出示诗句)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在这十几天中,汪伦和李白会做些什么呢?(课件6:重新出现古诗)

  教师介绍,深化故事内容:李白一生豪放,而汪伦也是豪爽之人,在这十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谈诗歌,一起吟诗作对,一起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过得非常愉快。

  (3)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那么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的用水深来比喻情深。

  板书:水深情深

  (4)同学们,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

  (5)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

  板书:更

  (6)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正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谊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通过朗读把这样深厚的感情,表现出来?

  (7)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6、过渡:李白与汪伦虽只相处了短短数日,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此时,站在船头,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7、有人说,豪放的李白不想伤感,便留下书信一封,想要不辞而别。可是想到当日与孟夫子一别,便十几年不能相见;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踪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没有与汪伦重逢的时候,李白又多么想再见汪伦一面啊!正在这时,李白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伴着节拍唱歌的声音。此时的李白,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必定会有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1)教师指导:你们知道吗?可以踏而歌之的,必定是昂扬激越,或是轻松欢快的。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李白不禁又想起了

  (2)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谁来读读这一句,读出这种惊喜的语气?

  (3)你们看,汪伦是多么理解李白的豪放性格啊!此时此刻,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李白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会对汪伦说些什么?汪伦又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同座位一个演李白,一个演汪伦,在下面说一说,好吗?(引导:抱拳相向,依依惜别)

  (4)学生情境表演,指名两对学生表演。

  8、同学们演的真好,你们从这薄薄的28个字中,悟出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真不简单。

  9、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三读古诗:(配乐)

  (1)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齐读)

  (2)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齐读)

  (3)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

  五、扩展延伸

  1、同学们,这番离情别意是那样的熟悉,望着踏歌赶来送行的汪伦,我们似乎又看见了痴痴东望的李白站在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似乎又听见了他那深情的吟唱

  (课件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

  如果说李白对汪伦是以诗相赠,那么对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送了。(齐读)

  2、我们又仿佛看见了李白送友人一直来到城外,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只好在马上和友人挥手告别,望着他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夕阳下

  (课件8:送友人诵读)

  李白一生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这首诗中的友人虽已无从考证,但这首诗却流传至今。

  (齐读)

  3、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自古以来,离愁别绪就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描写友情的诗作,更是数不胜数。

  (课件9:推荐阅读)

  4、像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都是千古流传的佳作。

  5、引导学生朗读、欣赏一组描写送别的诗作。

  (1)诗人高适,在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身怀绝技却无人赏识的音乐家董兰庭

  (2)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3)今日分别,来日必会有重逢的一天,就像这原上草一样,春风吹又生

  (4)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即使远隔天涯,不也如同*邻一般吗?

  (5)元二是王维的朋友,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借一壶独酒,送友人西出阳关

  6、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样一份美好的情感。

  (1)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课件10:古诗)

  (2)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背诵)

  板书设计:

  李白

  赠汪伦

  水深

  情更深

  《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在教学过程中,俺们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古诗教学新的尝试,把《大纲》要求掌握的另外6首送别诗,归纳整理,并提供相关图画及重点词语的解释,以一带六扩展阅读,使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量,并让同学自由选择学*方式和内容,注重发展同学的个性。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俺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①古诗趣背复*;②《赠汪伦》诗句;③自学提示;④《赠汪伦》意境动画演示;⑤送别诗6首;⑥学*提示。

  学具(课件)

  ①《赠汪伦》诗句和重难点名词注释;②古诗学法概括;③扩展自学送别诗6首(图文加重点词语解释)。

  学*方法: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师提供学法和学*资料,点播助学、培养能力。

  3.同学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利用学*方法和学*资料自学互助。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俺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示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身的学*效果吗?

  出示[课件一]

  1.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泥融飞(燕子)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 ②青丝三千丈 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 (缘愁似个长) 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 复*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新诗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

  俺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同学简介李白的生*)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俺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同学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俺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气,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俺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疑惑。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 通过资源共享,使同学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发生浓厚的学*兴趣。

  三、学*古诗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俺们就来学*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使同学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身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身的见解,训练同学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打下基础。

  3.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潭"字:同学边说记忆方法,教师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设计意图] 中年级识字教学虽不是重点,但对难记的字教师必需强化,协助同学记忆。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扮演,协助同学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常家里来了客人,俺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师:有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俺,你们愿意帮俺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俺"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同学讨论)

  [设计意图] 在同学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些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同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协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保守的"要你学"改变为"俺要学",营造了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师小结:俺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俺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配乐背诵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俺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 为同学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扩展学*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6首,供你们自学欣赏,请你选择其中一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

  教师提供古诗学*方法和6首送别诗,同学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设计意图] 同学自主选择学*内容和学*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根据自身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同学的个性有所发展。

  2.汇报学*效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设计意图] 整首诗的学*采用"自学--初步理解、释疑--加强理解,诵读--体悟诗情,背诵--积累语言"四大步骤,使同学掌握学*方法,便于进一步扩展学*。同学汇报时,其他同学边看边听,既培养了认真倾听的*惯,又是一次再学*的过程。

  五、引导课外练*。

  这节课先交流到这里,语文课外活动时再继续展示同学们的学*效果。

  [设计意图] 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结合,引起同学的考虑,为进一步学*打下基础。

  我上课的内容是《赠汪伦》。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在这节课上,我并没有单纯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解,而是更多地利用创设的情境,抓住重点字词的理解去理解诗的大意,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了对于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即可,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学*古诗的一定基础,完全可以通过突破重点字词的理解去解读诗的大意,所以应把重点落在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上。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针对上述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所以我制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突破重点字词,理解古诗的大意。第二个目标,就是领会古诗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也是本首古诗的教学重点。古诗的学*,更应注重对诗人内心情感的体验。大家都知道,文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心灵独白,那么诗更是如此,尤其在短短的几个句子里,所包含的情与感,更是显得沉甸甸的。所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那时那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真正读懂古诗的关键。第三个目标,是注重古诗的朗读和积累。古诗是很具有一种韵律之美的,多读古诗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朗读水*。小学是基础教育,多积累古诗是为他们未来的学*打基础的,小学生是记忆的最好时期,就更应该让他们多积累古诗,让他们通过反复的诵读,转化为内在的修养。

  【教学方法及教学准备】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就预先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而学生课前又搜集了李白与汪伦的相关资料,整个教学过程就利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文”的教学方法和学*资料自学互助的。

  【教学设计】

  一、复*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都学*背诵了很多古诗,那么,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成果吗?(出示课件一)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抢答比赛中复*以前背诵过的古诗,尤其是重在复*学过的李白的诗句,从而激发学生学*新课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

  1、简介李白:刚才我们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呢?(由学生简介李白的生*)

  2、导入课题:李白一生当中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咱们就再来学*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

  3、交流资料: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那么,谁能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呢?(让学生交流有关的资料)

  4、师讲故事:李白与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资源共享,相互交流资料,从而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他们真正地走*诗人,体验其人、其情,并产生浓厚的学*兴趣。

  三、学*古诗

  1、回忆学法:我们以前是用什么方法来学*古诗的呢?

  (板: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文)

  2、今天咱们就继续用这个学法来学*这首古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录音边想想脑子里会出现什么画面?(交流)

  3、自由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当中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懂的就作个记号。(自由读,指名读)

  4、就学生所提的问题四人小组结合资料与注释自学。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的学*打下基础。

  5、检查自学情况:

  ⑴解释“踏歌”并表演。

  ⑵大家都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不但把他送出家门,送出村口,送上船,而且还用这样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中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

  ⑶除了从踏歌相送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深情外,还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他们那浓浓深情?(

  三、四句)

  ⑷重点指导朗读

  三、四句(个人读──范读──齐读)

  ⑸其实,有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里的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到底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由传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营造了一个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从而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⑹这时由师小结:哦!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来比喻情深。

  (板书:水深──情更深)

  ⑺是呀!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李白的情谊深呀!那就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浓浓的深情吧!(朗读全诗)

  ⑻重点的词语我们都已经解决掉了,那么,整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找好伙伴讨论)

  ⑼指名汇报说诗意。

  ⑽待学生对古诗的大意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就让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对这首诗的感受,例如朗读、描图、说诗意、表演等等。(小组练*)

  (采用朗读与说诗意的形式时可让学生要求老师配音乐或配动画,如果是采用画画的形式时就让他们站出来展示图画并解说)

  (设计意图)这样引导学生有个性化的朗读,用自己的情感去诵读古诗,用自己的声音抒发自己的情感,就会使他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通过让学生以小组表演、描画等形式,体会古诗意境,就既解决了对古诗大意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能力。

  四、指导背诵

  刚才你们这样指指、说说、描描、画画、演演,已无形当中把诗歌都背出来了,谁能背的就请站起来背背!

  五、学唱诗歌

  诗歌,它不仅是一首古诗,同时也是一首歌曲,请欣赏儿歌《赠汪伦》并学唱。

  六、扩展学*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提供三首,供大家课外自学:《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学*内容和学*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七、齐唱送别歌《友谊地久天长》结束

  八、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认“赠”等6个生字,会写“舟、乘、汪”三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 懂得珍惜友情。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珍惜友情。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复*古诗,导入新诗。

  板书课题,教师范写“汪”字,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汪”字作为本课要写的生字,它又在题目中出现,在板书课题时就让学生掌握写法。

  (课件显示《赠刘景文》)齐读,找出两首古诗题目的共同点。理解“赠”是“送”的意思,理解课题《赠汪伦》即李白写一首诗送给汪伦。

  『设计意图』:从复*古诗入手,不仅加深对古诗的记忆,还理解“赠”就是“送”的意思,在不知不觉的读中,学生就明白了题目的意思

  2、激趣。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那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通古诗,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充分感知是进一步学*课文的基础,切忌走过场,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自

  主阅读,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 学*要认的字(课件显示生字)

  1、指名读。(评读)

  2、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赠汪伦》优秀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7)

——改写赠汪伦作文300字实用五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今李白就要走了。

  他来到桃花潭边欣赏这美景,那朵朵桃花多美呀!猩红的热情,粉红的妩媚。那白瓣上撒着点点红斑的,则显得端庄淡雅。忽然一阵风吹过来,花香扑面而来。花的香味引来了蝴蝶,那蝴蝶像优雅的舞者在空中翩翩起舞。

  李白刚上船,就听见一阵脚踏歌声,原来是汪伦来给李白送别。汪伦脚踏节拍,边走边唱。歌声中透露出他的不舍之情。李白听着歌声,回想起了与汪伦的.相识。这段日子是汪伦和李白花前月下谈心,是汪伦和李白喝酒聊天,是汪伦和李白互相说真心话,是汪伦和李白一起欣赏这桃花的美丽。李白说:“听说这潭水有千尺深,不过也没有我俩之间的情谊深呀!”

  李白感慨万分,诗兴大发,深情地吟唱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一天,他来到泾县桃花潭边的小村子里,这个小村子风景如画,依山傍水,四面环山,在小村子的旁边有一口水潭,潭深不可测,潭水很清,潭边长有很多桃树,每当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这里的桃花开得非常热闹,香飘十里。因此人们就称这口水潭叫"桃花潭"。

  话说李白这天来到汪伦家,当时正是傍晚,汪伦见到这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心里甭提多高兴啦,于是,他特地做了一桌酒菜,盛情款待了李白,李白和汪伦在酒桌上无话不谈,谈他们如何作诗,如何写词酒过三巡,他们开始对对子啦,他们都不相上下,当李白吟完他那首《静夜思》的时候,汪伦连连竖起大拇指,说:"好诗,好诗。"汪伦看看天色不早了就说:"李白兄,你就在我这里住一宿吧"李白看见天色不早了,并且也不好推辞,就在汪伦家住了一夜。

  第二天,李白准备启程了,他来到河边,坐上一艘小船,即将出发啦,忽然他听到河岸上传来送行的歌声,原来是汪伦在岸上一边唱歌一边踏着拍子给李白送行的呢,这时,李白感叹地说:"这桃花潭的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深呀!"

  今日,我从梦中醒来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这个美好的地方,重新寻找一个世外桃源让我更好的饮酒作诗。

  我来到岸边准备离开,忽然想起还没有向汪兄辞行,怎能离开这里呢?我便和船夫说明情况。来到汪兄家他辞行,可是汪兄对我说:“李兄,好好的怎么要走了?如果你要走那我给你送行吧!”我说:“汪兄我在这里的一段时间,乡亲们都待我很好,也谢谢你们的.照顾,不用送了。”汪伦很舍不得我走,我也依依不舍。我对汪兄说:“汪兄,后会有期了。”我走到岸边对船夫说:“船夫我们走吧!”我忽然听到岸上有一阵阵踏歌的声音……

  我也不知怎么了,一看原来是乡亲们和汪兄来为我送行来了,他们手里抱了一罐美酒我便上了岸。汪兄对我说:“李兄我俩朋友一场,我怎么不会为你送行呢?我知道你爱喝酒,你看看这是乡亲们酿的美酒就给你路上喝。“我很感动差点就流泪了。船夫一再的催我快上船,我也没有办法就到了船上,要出发了。我顿时吟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走了,一想到汪兄我就泪流不止,汪兄对我的情谊比桃花潭水还深啊!

  在唐代,有一个名为汪伦的人,他性格豪放,喜欢结交名士。而当时李白的“诗仙”名号世人皆知,汪伦仰慕万分,想一睹李白的风采。可他熟知自己只是无名小卒,要如何见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探听到:李白要来安徽。心想机会难得,一定要写信给他。那时,天下皆知李白只要有好酒好景便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他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赏美景吗?我们这里有桃花满潭。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一看,果真闻风而来。一见汪伦,便要去看“满潭的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解释道:“‘桃花’是我们这里的水潭的名字,‘万家酒店’是我们这的一家酒店的名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一阵大笑,不仅恍然大悟,连声佩服。

  李白在这儿留宿几天后,便要离开了,他刚登上桃花潭的小船,便听到一阵阵悦耳的歌声从岸边传来。回头便望见汪伦带着全村的`百姓为他送行。当地村民的热情好客,主人们的深情厚谊让他感动不已。感于此景,便作下这样一首诗来纪念: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自此,《赠汪伦》这首诗广为流传,汪伦这个名字也流传于后世。桃花潭也成了当地的旅游胜地。

  村里有一个穷苦人家——汪伦。李白被请到了汪伦的家,汪伦家境贫寒,家中有几头猪,几只鸡和几头牛。汪伦杀了鸡和猪做成菜,再将家中的牛卖掉了一头,换了酒,盛情款待了李白。两人在闲暇时对酒当歌,吟诗作赋,在山水间寄情于诗篇中。李白和汪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快乐的时光总过得那么快,李白要走了。

  李白收拾好了行李,走到桃花潭边,只见李白身边有几棵桃树,桃花飘落到了水中。李白抬头向村子里望去,眼前仿佛浮现出了李白和汪伦在边喝酒边取乐的情景。

  李白上了船,船夫解开绳子,船开走了。突然,李白听见了在岸上有人踏着步子,唱着高歌。李白回头一看,竟然是汪伦。李白让船夫调转了船的方向,向岸上开去,汪伦对李白说:“李兄,我实在不舍你去,不如在小弟家再住几日否?”李白说:“我是四海为家的人,我要游走天下,我会记住你的深情厚谊的!”

  李白又向远方驶去,在纸上挥笔写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题名《赠汪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