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

  方程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解方程又是这种途径必须要掌握的。这节课上学生是带着上一节课的内容来学*的,现对这部分内容总结如下:

  本节课的整体过程是这样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今天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同类项的合并比较简单,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轻易感受到这种解法的简洁性;讲解完成后,进一步给出了练一练的两个方程,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的练*过程,出现了很多困难。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划线的两种情况出现最多);针对以上情况,利用课堂时间,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让其他同学帮助他找出错误并加以解决,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进步。(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节课这一点做得还不够完善,可从学生的作业中反应出来。)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最后的学生小结并不是一种形式,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总的来说,虽然课堂上同学们总结错误点总结的不错,但学生对解方程的掌握仍浮于表面,练*少了,课后作业中的问题也就出来了;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进行;第二,移项时符号还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总的说来,这课堂效率不高,没有完成基本的课堂任务;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是少了练*的机会,看来对求解的题目,课堂上需要更多的练*,从题目中去反馈会显得更加适合。在新教材的讲解中,有时还是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的方法。

  另外,本节课没完成的任务,希望能在下面的时间里尽快进行补充,让学生能及时对知识进行掌握。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2

  在《一元一次方程》“移项”一课教学中,整体设计过程是这样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解法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合并同类项。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感受到这种解法简单。讲解完成后给出随堂练*四个方程:(1)10x—3=9(2)5x—2=7x+8(3)X=3/2x+16(4)1—3/2x=3x+5/2。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练*过程,出现了不少问题。课后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有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是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把本节课困难想到,总以为这节课很简单,没有困难,学生应该很轻松解决问题,以致于课后作业中也出现两大问题。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解题,第二:移项的符号不改变是一个大问题。这一节课后给我的反思是:备课中细致环节还不够准确,课堂上反馈练*太少,另外在新教材教学中,教学有时还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方法,这样取长补短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应如何突出重点,特别是突破学生学*的难点,尤其是环形追及问题,一直以来是我们数学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处优点:

  1、本节课研究的是行程问题,是学生最难解决的一类应用题,教材上只安排了一道例题(环形跑道中的追及问题),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加工和处理,搭了一些台阶,增加了几道例题,由直线上的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到环形跑道上的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2、分析寻找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一种是画图分析,另一种是列表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寻找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学生在这样的思路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

  3、运用多媒体教学,让问题情景再现,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们的学*积极性。给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4、让学生自己设计追及问题,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曾为环形追及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我此时记忆犹新,我引导学生把问题分成几类:

  1,同时同地同向追及慢者在前(快追慢)

  解决方法:快者路程—慢者路程=一圈路程;

  2。同时异地同向追及慢者在前(快追慢)

  解决方法:快者路程—慢者路程=两者相距路程(较短);

  3。同时异地同向追及快者在前(慢追快)

  解决方法:快者路程—慢者路程=一圈路程—两者相距路程(较长)

  在解决第三种问题时,我们还总结了一句话帮助记忆:要想快追慢,路程换一换。更有优秀学生提出用相对速度来解决追及问题,在他回答后我给予肯定和表扬。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1、课题气氛太活跃了,感觉有点控制不住,最气人的有两位学生因为争执竟然当堂吵价。看来制造活跃的学*氛围很重要,控制活跃的程度也是我以后要注意的问题,为自己定个目标:争取做到收放自如。

  2、由于讨论占用了很多时间,对练*有点浅尝辄止的味道,故时间的安排也是要注意的问题,不然会影响了下一学科的教学。

  希望我的学生和我自己,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能化被动为主动,不断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一路思索,一路前进!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三节的教学内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既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今后学*其他方程、不等式及函数的基础。前面学生已学*了合并同类项、移项以及整式的计算中的去括号等内容,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本节通过去括号为解方程起承上启下作用,但去括号时,学生容易弄错,是本章的重点,初步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难点。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做去括号的练*题,回顾去括号及规律,再试着去做含有括号的方程,让学生体会含有括号的方程在去括号时,与以前学的去括号的规律相同,解方程的过程也与前面学的相*,只不过多了去括号的这一步。我利用变式训强化训练,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下几点不足之处:

  1、语言衔接不够顺畅。

  2、教师亲和力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3、不能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

  4、应用题的处理不够简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5

  当我上初一新教材第六章时,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一元一次方程没多少内容,不用安排那么多课时,完全可以压缩课时,集中时间练一些方程应用题,一节课一个例题,有什么讲的,讲什么?找点课外题做一做吧。尽管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但通过阅读课标,按照课标的要求,为了贯彻课改的理念,终于领会到:教材既然是以情景为先导,以渗透数学模型为主线,充满了转化思想,不断强化思维的开放性,那我们就应该放开手,**思想去尝试。这一章很快就结束了,我感到一个困惑,也明显的从三个做法中受到鼓舞和启示。

  一个困惑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我们的学生掌握得很有限,教过来,心里没底。从教材内容上看,它不是用可操作的步骤去解题,而是用转化思想解题,把有分母的转化成带括号的,把带括号的成不带括号的,再实施同解变形,最后将方程转化到x=a的形式,也就是说数学语言:“x=a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解方程总的目标,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转变,为实施那样的同解变形,教材是通过例5转化成例4再转化例1的,而学生学*例1,例2到例5,对转化的思想体会的不是很到位。

  三点做法是:

  (一)在实践与探索问题2的教学中,有关情景的设置,教材把储蓄利率,打折促销问题作为一个问题来探索。我们在教学中,怎样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兴致勃勃的参与问题的探究呢?我通过自身的经历,买鞋的遭遇,解释市场打折促销的违法行为,结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变得生动,学生的情绪变得昂扬,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问题3的教学中,怎样渗透数学模型。注重教材中的特有现象,进行了一题多解的有益探索,这个复杂的发散过程,从哪个焦点发散呢?在怎样的模型下呈现给学生一个又一个好的解法呢?通过组织学生分析,建立了三个模型:

  (1)公共汽车行驶剩余2/3路程所用时间比出租车行驶的时间长3/4小时。

  (2)小张从家到火车站所用的时间比乘公共汽车所用的时间长3/4小时。

  (3)出租车行驶的路程是小张家到火车站全程的2/3。(或是小张乘公共汽车所走路程的2倍等)然后选择了灵活的开放途径,一是可设多条路程。二是可设多种的速度。这样就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探索方式,从而获得了15种左右的解法,总结给学生,达到了开放思维的目的,在学生的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三)对于问题4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一点教训。

  根据情景,提出问题,编题是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怎样结合问题4的教学,达到课标对学生创造精神的要求。我进行了大胆试验和探索,在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各种角度的问题层出不穷。情景围绕题意变化多端,一时难以及时诊断,便把探索的过程延续到课堂外,这种情况的发生,我深深的认识到,对一个问题的探索,特别是根据情景编题,这样一个极具想象的思维过程全靠40分钟的课堂去认识这是不可能的,把课堂的内容延续到课外,给学生一个再实践,再认识的全过程其本身也是想象力的真实写照,总结这些内容,学生仍感到回味无穷,达到了很高的教学境界。

  反思第六章的教学:

  一是对数学教学活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的学*热情,学*兴趣的培养,学*技能的形成,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息息相关。我们像以往那样天天作卷,考试,和我们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学生数学学*的影响有着迥异的差异。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教师的发展出发,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一种学生数学学*机会的创设,学生数学知识的探究。学生自主学*的活动,将是我们今后数学教学发展方向。

  二是我们对校本研究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课程教材从内容材料的安排的呈现方式,编写的顺序等。几乎所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时时都有问题,题题都有问题,我们要从问题开始,精心设计,在实践中检验,最后不断总结,反思提高,再循环往复中螺旋上升。反思是为了提高,为了发展,为的是更好的研究、给课改积累经验教训。让我们同学生一起,教学相长,不断探索课改新思路。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

  方程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解方程又是这种途径必须要掌握的。这节课上学生是带着上一节课的内容来学*的,现对这部分内容总结如下:

  本节课的整体过程是这样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今天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同类项的合并比较简单,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轻易感受到这种解法的简洁性;讲解完成后,进一步给出了练一练的两个方程,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的练*过程,出现了很多困难。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划线的两种情况出现最多);针对以上情况,利用课堂时间,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让其他同学帮助他找出错误并加以解决,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进步。(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节课这一点做得还不够完善,可从学生的作业中反应出来。)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最后的学生小结并不是一种形式,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总的来说,虽然课堂上同学们总结错误点总结的不错,但学生对解方程的掌握仍浮于表面,练*少了,课后作业中的问题也就出来了;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进行;第二,移项时符号还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总的说来,这课堂效率不高,没有完成基本的课堂任务;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是少了练*的机会,看来对求解的题目,课堂上需要更多的练*,从题目中去反馈会显得更加适合。在新教材的讲解中,有时还是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的方法。

  另外,本节课没完成的任务,希望能在下面的时间里尽快进行补充,让学生能及时对知识进行掌握。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2

  在《一元一次方程》“移项”一课教学中,整体设计过程是这样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解法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合并同类项。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感受到这种解法简单。讲解完成后给出随堂练*四个方程:(1)10x—3=9(2)5x—2=7x+8(3)X=3/2x+16(4)1—3/2x=3x+5/2。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练*过程,出现了不少问题。课后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有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是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把本节课困难想到,总以为这节课很简单,没有困难,学生应该很轻松解决问题,以致于课后作业中也出现两大问题。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解题,第二:移项的符号不改变是一个大问题。这一节课后给我的反思是:备课中细致环节还不够准确,课堂上反馈练*太少,另外在新教材教学中,教学有时还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方法,这样取长补短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应如何突出重点,特别是突破学生学*的难点,尤其是环形追及问题,一直以来是我们数学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处优点:

  1、本节课研究的是行程问题,是学生最难解决的一类应用题,教材上只安排了一道例题(环形跑道中的追及问题),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加工和处理,搭了一些台阶,增加了几道例题,由直线上的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到环形跑道上的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2、分析寻找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一种是画图分析,另一种是列表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寻找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学生在这样的思路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

  3、运用多媒体教学,让问题情景再现,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们的学*积极性。给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4、让学生自己设计追及问题,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曾为环形追及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我此时记忆犹新,我引导学生把问题分成几类:

  1,同时同地同向追及慢者在前(快追慢)

  解决方法:快者路程—慢者路程=一圈路程;

  2。同时异地同向追及慢者在前(快追慢)

  解决方法:快者路程—慢者路程=两者相距路程(较短);

  3。同时异地同向追及快者在前(慢追快)

  解决方法:快者路程—慢者路程=一圈路程—两者相距路程(较长)

  在解决第三种问题时,我们还总结了一句话帮助记忆:要想快追慢,路程换一换。更有优秀学生提出用相对速度来解决追及问题,在他回答后我给予肯定和表扬。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1、课题气氛太活跃了,感觉有点控制不住,最气人的有两位学生因为争执竟然当堂吵价。看来制造活跃的学*氛围很重要,控制活跃的程度也是我以后要注意的问题,为自己定个目标:争取做到收放自如。

  2、由于讨论占用了很多时间,对练*有点浅尝辄止的味道,故时间的安排也是要注意的问题,不然会影响了下一学科的教学。

  希望我的学生和我自己,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能化被动为主动,不断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一路思索,一路前进!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三节的教学内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既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今后学*其他方程、不等式及函数的基础。前面学生已学*了合并同类项、移项以及整式的计算中的去括号等内容,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本节通过去括号为解方程起承上启下作用,但去括号时,学生容易弄错,是本章的重点,初步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难点。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做去括号的练*题,回顾去括号及规律,再试着去做含有括号的方程,让学生体会含有括号的方程在去括号时,与以前学的去括号的规律相同,解方程的过程也与前面学的相*,只不过多了去括号的这一步。我利用变式训强化训练,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下几点不足之处:

  1、语言衔接不够顺畅。

  2、教师亲和力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3、不能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

  4、应用题的处理不够简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5

  当我上初一新教材第六章时,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一元一次方程没多少内容,不用安排那么多课时,完全可以压缩课时,集中时间练一些方程应用题,一节课一个例题,有什么讲的,讲什么?找点课外题做一做吧。尽管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但通过阅读课标,按照课标的要求,为了贯彻课改的理念,终于领会到:教材既然是以情景为先导,以渗透数学模型为主线,充满了转化思想,不断强化思维的开放性,那我们就应该放开手,**思想去尝试。这一章很快就结束了,我感到一个困惑,也明显的从三个做法中受到鼓舞和启示。

  一个困惑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我们的学生掌握得很有限,教过来,心里没底。从教材内容上看,它不是用可操作的步骤去解题,而是用转化思想解题,把有分母的转化成带括号的,把带括号的成不带括号的,再实施同解变形,最后将方程转化到x=a的形式,也就是说数学语言:“x=a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解方程总的目标,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转变,为实施那样的同解变形,教材是通过例5转化成例4再转化例1的,而学生学*例1,例2到例5,对转化的思想体会的不是很到位。

  三点做法是:

  (一)在实践与探索问题2的教学中,有关情景的设置,教材把储蓄利率,打折促销问题作为一个问题来探索。我们在教学中,怎样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兴致勃勃的参与问题的探究呢?我通过自身的经历,买鞋的遭遇,解释市场打折促销的违法行为,结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变得生动,学生的情绪变得昂扬,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问题3的教学中,怎样渗透数学模型。注重教材中的特有现象,进行了一题多解的有益探索,这个复杂的发散过程,从哪个焦点发散呢?在怎样的模型下呈现给学生一个又一个好的解法呢?通过组织学生分析,建立了三个模型:

  (1)公共汽车行驶剩余2/3路程所用时间比出租车行驶的时间长3/4小时。

  (2)小张从家到火车站所用的时间比乘公共汽车所用的时间长3/4小时。

  (3)出租车行驶的路程是小张家到火车站全程的2/3。(或是小张乘公共汽车所走路程的2倍等)然后选择了灵活的开放途径,一是可设多条路程。二是可设多种的速度。这样就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探索方式,从而获得了15种左右的解法,总结给学生,达到了开放思维的目的,在学生的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三)对于问题4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一点教训。

  根据情景,提出问题,编题是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怎样结合问题4的教学,达到课标对学生创造精神的要求。我进行了大胆试验和探索,在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各种角度的问题层出不穷。情景围绕题意变化多端,一时难以及时诊断,便把探索的过程延续到课堂外,这种情况的发生,我深深的认识到,对一个问题的探索,特别是根据情景编题,这样一个极具想象的思维过程全靠40分钟的课堂去认识这是不可能的,把课堂的内容延续到课外,给学生一个再实践,再认识的全过程其本身也是想象力的真实写照,总结这些内容,学生仍感到回味无穷,达到了很高的教学境界。

  反思第六章的教学:

  一是对数学教学活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的学*热情,学*兴趣的培养,学*技能的形成,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息息相关。我们像以往那样天天作卷,考试,和我们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学生数学学*的影响有着迥异的差异。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教师的发展出发,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一种学生数学学*机会的创设,学生数学知识的探究。学生自主学*的活动,将是我们今后数学教学发展方向。

  二是我们对校本研究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课程教材从内容材料的安排的呈现方式,编写的顺序等。几乎所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时时都有问题,题题都有问题,我们要从问题开始,精心设计,在实践中检验,最后不断总结,反思提高,再循环往复中螺旋上升。反思是为了提高,为了发展,为的是更好的研究、给课改积累经验教训。让我们同学生一起,教学相长,不断探索课改新思路。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2)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今天上了一元一次方程的专题复*——行程问题,设计思路如下:

  学生首先回顾了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乘以时间),及有上述关系式得到的其它式。然后由学生上台讲解预*提纲中学生认为有疑问的题目(上课前通过抽查学生预*提纲获得的信息),题目如下:一列火车从A站开往B站,已知A,B两地相距500千米,若火车以8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能准时到达B站,现火车以65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30分后把速度提高到95千米/时,通过计算说明该火车能否准时到达B站。若不能准点到达,则应在2小时30分后把速度变为多少才能准点到达?(学生讲解时教师示意用线段图辅助)。

  再次以四人小组互助研讨预*中存在的个案问题,教师深入各小组(特别是比较薄弱的小组进行题目的个别指导),然后学生把预*题目分类,总结行程问题的类型及每类问题常用的等量关系。教师点拨行程问题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示来理解题意。

  最后,学生做拓展提升题目,教师进行面批指导。

  反思:本节课能充分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在自主展示、合作交流中锻炼了思维,提升了智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天空。但也有一点点担心: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是否每个学生都能把题目本身和思想方法通过交流悟透呢。

  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解方程,会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3、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方程的解;

  2、能验证一个数是否是一个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

  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诱导

  同学们: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重124t,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1t,你能计算出这头大象的体重吗?

  如果设大象的体重为x t,蓝鲸的体重应如何表示呢?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思考并回答:25x-1=124,)我们把这个式子给它起个名字,叫一元一次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元一次方程(板书课题),那——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114页-115页练*前的内容,对照课本找出自学提纲里问题的答案。

  要求:先完成得请你帮帮没有完成的同学,不会做的同学请教会做的同学。

  二、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并完成自学提纲。老师可以先进行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进行巡视指导,掌握学生的学*状况,为展示归纳做准备。

  附:自学提纲: 1、什么是方程?请举出1—2个例子。未知数通常用什么表示?

  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请举出1—2个例子。

  3、在课本“例1”中,你知道这些方程中等号两边各表示什么意思吗?

  4、什么是方程的解?x=1和x=-1中哪一个是方程x+3=2的解?为什么?

  5、什么是解方程?

  三、展示归纳

  1、请有问题的同学逐个回答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生说师写;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

  3、教师根据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强调。

  四、变式练*

  1、2题口答,要求说理由;其它各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后,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再让学生汇报结果,并请同学评价、完善,然后教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附:变式练*

  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 5x=0; (2) 1+3x ; (3) x2=4+x ; (4) x+y=5 ; (5)3m+2=1-m ; (6)x+2>1

  (7) 《3.1.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修改稿和原稿) =1

  2、请你说出一元一次方程2x=4的解是———,解是x=-2的一元一次方程: 。

  3、已知关于X的方程2X 《3.1.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修改稿和原稿) +3=0为一元一次方程,求k的值。

  4、练*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10元钱买了y本,找回4.4元,列方程是

  5、设某数为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不必求解:

  (1)某数比它的2倍小3;

  (2)某数与5的差比它的2倍少11;

  (3)把某数增加它的10%后恰为80.

  6、若x=1是方程kx-1=0的解,则k= .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没有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学生进行自主小结,再由教师概括总结)。

  六、布置作业

  课本83页*题3.1 第1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 (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 3+x=(45+x) y-5=2y+l 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 3x-2 x-=-l

  5x2-3x+1=0 2x+y=l-3y =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解方程3x-[3(x+1)-(1+4)]=l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

  教科书第9页,练*,l、2、3。

  四、小结

  学*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五、作业

  1.教科书第12页*题6.2,2第l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体会到转化的思想。对于求解较复杂的方程,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的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惯。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2、难点: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1.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2.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解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步骤。

  补充例:解方程 (x+15)=- (x-7)

  三、巩固练*

  教科书第10页,练*1、2。

  四、小结

  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2.掌握移项要变号,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切勿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项,另外分数线有两层意义,一方面它是除号,另一方面它又代表着括号,所以在去分母时,应该将分子用括号括上。

  五、作业

  教科书第13页*题6.2,2第2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灵活应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灵活应用解题步骤。

  2、难点:在“灵活”二字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 :

  一、 一、 复*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2、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分析:此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如果能把各分母化为整数,那么就可以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求解了。那么怎样化简呢?引导学生分析,并求出方程的解。交流体会。

  例2.解方程(见课本)

  例3:已知公式V=中,V=120、D=100、∏=3.14,求n的值。(保留整数)

  分析:在公式中,V、D、∏都已知,只要把它们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巩固练*。

  根据公式V=V0+at,填写下列表中的空格。

  VV0at02848314155476137

  四、小结。

  若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应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若干倍,此时分子要作为一个整体,需要补上括号,注意不是去分母,不能把方程其余的项也扩大若干倍。

  五、作业 。

  第一节:从问题到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第二节: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第三节: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1)审题: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

  (2)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

  (3)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验,写答案: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检验后写出答案.

  学*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

  2.掌握等式的性质,理解掌握移项法则

  3.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昂成(数字系数),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4.能够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方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学会用方程的思想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

  重点:解方程、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时间复备标注

  一、结合课本112页知识结构图和回顾与思考中的问题,复*本章的知识点,形成框架,巩固重点知识

  二、典例回顾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例1.试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

  (1).x=5(2).x2+3x=2(3).2x+3y=5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根):

  判断下列x值是否为方程3x-5=6x+4的解.

  (1).x=3(2)x=3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

  4.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例5: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下共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解:设先安排x人工作4小时。根据两段工作量之和应是总工作量,由此,列方程:

  去分母,得4x+8(x+2)=40

  去括号,得4x+8x+16=40

  移项及合并,得12x=24

  系数化为1,得x=2

  答:应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时.

  注意: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本题的关键是要人均效率与人数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基础训练:课本第113页第1.2.3题.

  四、综合训练:课本113页至114页4.5.6.7.8

  五、达标训练:3.7

  五、课堂小结:收获了哪些?还有哪些需要再学*?

  学生作业

  课件出示问题明确知识要点

  学生练*基础上,教师点拨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3)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本节内容是实际问题中的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对于配套问题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但它思维模式比较固定,利用比例知识讲解,易于理解。对于工程问题中相关量及数量关系,在小学时期就有所学*,所以本课内容在知识结构上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由于他和实际问题联系密切,学生必须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努力让学生深入生活实际,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通过从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中提出系列问题,由易到难阶梯上升,分散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加强建模思想。

  在教学中, 一定要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帮助学生装设计恰当的学*活动。让他们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氛围。教师注重开发生活中蕴含的各种教育因素。使学生感到学*的必要性和趣味性,能更好调动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活动中去。

  当然本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认为在以下方面。

  1、课堂讲解的连接语有待提高,指示性语言不够明确。语言啰嗦,评价性语言过多。

  2、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上,缺少条理,应学会利用表格清晰展示已知与未知,找寻等量关系。

  3、缺少课堂调节能力和教育机智。

  4、对于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要充分安排时间,有紧有松。

  2、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即时表扬和鼓励。

  3、多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置身于问题当中,充分调动学*兴趣。

  本节课是由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讨”的形式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与实际联系紧密,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第2课时的问题是油菜的种植问题,涉及农业产量计算的一些基本概念。为了降低例题难度,在知识回顾环节利用几个简单的问题进行启发学*。

  效果好,学生能得出“产油量=油菜籽单位面积产量×种植面积×含油率”这个基本等量关系。

  例题中有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所以在探讨过程中正确列方程是难点。这里让学生先在学*小组进行讨论,很好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还是值得的。

  有知识回顾的问题,例题能很好解决。这里要注意有部分学生解题没坚持到最后。要强调整个过程,以及书写。

  课后第6题和例题是同一类型,让学生加强印象。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找等量关系,设合理的未知数,解决实际应用!

  这节课的设置是由带学生参观动物园这一条主线,通过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在参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出发时的租车问题,到动物园要买票问题,以及到动物园以后遇到的一些问题等,都可以紧紧带着学生的思绪通过边游览边进行数学知识的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紧密性,从而增加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要突出实际问题想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关键是找等量关系,以及设未知数列方程,类比以前学过的列方程求解的知识,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讨论找等量关系,以及设合适的未知数,进而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对问题进行求解,通过学生展示探究结果,老师作简单总结点评,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不能抓住题目给的已知条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不对,应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找等量关系,把文字术语转化成数学式子,列出正确的一元一次方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侧重讲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同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从而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由于本节课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第一节课,只要学生能达到解题时步骤完整、格式正确就可以了。因此,本节课所选的例题及练*题中的等量关系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易于接受的.

  求解有关浓度配比问题的应用题,关键是明确溶液“稀释”或“加浓”前后,哪些量不变,哪些量改变,从而建立等量关系。

  由实际问题引入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直观上理解溶液在“稀释”或“加浓”前后有关量的变与不变.从而为最终使有关浓度配比问题的应用题顺利求解铺*道路。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4)

——一元一次方程评课稿(10)份

  从算术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方程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解方程又是这种途径必须要掌握的。

  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所以在方程的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同类项的合并比较简单,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轻易感受到这种解法的简洁性;讲解完成后,进一步给出了练一练,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的练*过程,出现了很多困难。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

  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

  ②移项没有变号;

  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针对以上情况,利用课堂时间,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让其他同学帮助他找出错误并加以解决,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进步。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让学生学会小结。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总的来说,要加强练*,多积累做题经验。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

  在学生学*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都采用的五步变形方法以后,这节课重点探讨解下列方程的技巧方法,

  如在解方程30%x+70%(200-x)=200×70%中,在去分母时,方程两边都乘以100,化去%得:

  30x+70(200-x)=200×70,有部分学生就提出疑问,为什么在200那里不乘以100?在(200-x)的里面又不乘以100呢?为了能让学生明白,我想是否要将原方程变形为,然后再各项乘以100,写成,最后化去分母。

  又在解方程中,怎样去分母呢?最小公倍数是什么呢?学生是有疑惑的,当分母是小数时,找最小公倍数是困难的,我们要引导学生:

  ①把小数的分母化为整数的分母。②想办法将分母变为1,即把左右两边分子、分母都乘以15,原方程变形为3(10x-3)-5(4x-10)=15

  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多思考多练*,抓住特点,就能找到一些解方程的技巧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都采用五步变形灵活应用,除此之外,据不同题型,运用一些技巧方法,就能快捷地求出其解

  本周进行了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球赛积分问题,尽管在课前与学生体会了一下赛事得分问题,但是在上课时学生仍感到茫然,农村孩子几乎与各类体育项目绝缘了,没有什么机会去接触篮球足球,各种规则仅仅就是从电视上了解,知道得不多,我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时,学生半天理不出头绪,头脑里难以呈现比赛场面,就更别提常用规则了,没办法,我只好先给学生描述了一下,简单介绍规则后,再引导学生结合本题进行了分析,正确建立数学模型,学生之间的探究讨论就没有充分进行。

  课后,我反思我的教学,在教学时学生没有体验无法感知问题,作为教师一定要发扬民主,真正做好教学的组织与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并尽可能的提供丰富多彩的学*素材。比如本节课如果先与体育课联系进行提前渗透,就会节省很多的介绍规则时间,讨论会更充分,效率会更高,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数学课堂生生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的学*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这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如何为学生的互动创造条件,是我们在备课时要提前设想的。

  《一元一次方程》是从算术到代数解决问题的转变,是初中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开端,对于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思想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秋菊老师精心备课,语言简练,过渡自然,亲和力强,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巧妙地运用学生自主学*探索的教学模式,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闪光点:

  1、巧妙设计问题情境,联系学生日常生活,问题设计让学生倍感亲切,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数学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

  2、注重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让学生在无声的思维中互相碰撞,代替教师的有声总结,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教学思想。

  3、采用多媒体教学,其中的动画部分,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有效地辅助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教师精心全面备课,一题多种分析思路,肯定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发展,在练*题目中让学生自主填写问题并解答。

  不足之处及疑惑点:章头图于本节课如何有效、有机的结合。

  这节课秋菊老师不辞辛苦,多次备课、上课,虚心听取组内老师的意见,并且上出了自己的特色,真可谓难能可贵。当然,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座的都不是外人,都是专家,今天这节课秋菊老师的用心展示就是真诚的希望在座的领导、专家给我们进一步的指导,好让我们的数学教研、教学工作的步伐走得更稳健有力,让更多的老师、学生受益!谢谢大家!

  本节课先以龟兔赛跑问题引入,引起学生的学*兴趣,引出本节课课题——行程问题。进而以一个相对较简单的相遇问题开始新课,由于相遇问题学生小学时有所接触,所以该题主要采取学生独立思考的方式进行,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追及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是本节课的关键,所以例2并没有直接给出问题,而是采用让学生自己出问题的方式,以唤起学生的思维和问题意识,进而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的方式解决该问题。

  总的来说,本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重点突出,时间安排合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需要反思的是:在教学中虽然减少了教师的讲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但是教师在做好学法指导,力求做到精而美,让学生学会学*方面还有不足,总是什么都不放心,总想跟学生抢着说,今后需要改进。另外关于部分课件的细节方面存有瑕疵,今后在细节处理方面要多向师傅和其他教师请教、学*,力图做到完美。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学*的一个难点,必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把这些理念,具体落实到教学中,有一定挑战性。我将继续努力与学生共同发展。

  从学生的作业中反馈出:对去分母的第一步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是不是说明过程的叙述不太清楚,部分学生摸棱两可,真真自己做的时候就会暴露出不懂的,这也提醒我今后的教学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要下“功夫”,切不可轻易的解决问题(想当然)。备课时应该多多思考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再修改初备的教案,尽量完善,尽量完美。

  在评课中,尽管其他老师没有多提意见,但我还是感觉到:我讲的太多;主动权还没有放心大胆地交还给学生,否则情况会可能会更好。这也是我的缺点,应该化大力气来调整自己。另外也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其他方面地知识,把数学课上地生动活泼

  1.去分母后原来的分子没有添加括号

  例1解方程: .

  分析:分数线实际上包含括号的意思,去分母后原来的分子应该添上括号。

  2.去分母时最小公倍数没有乘到每一项

  例2解方程:.

  分析:去分母时最小公倍数没有乘到每一项,特别是不含有分数的项。

  3.去括号导致错误

  4.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漏乘括号里的项。

  例3解方程:.

  分析:去括号时没有把括号外的数分配到括号中的每一项。

  5.括号前面是“-”号时,去括号要使括号里的每一项变号。

  今天早上我们数学教研组全体老师听了我校叶灵祥老师七年级二班的《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课。叶老师是我校数学教研组的老前辈,具有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经验非常丰富。下面我谈谈自己对于这节课粗浅的看法。

  优点:

  叶老师这节课课前准备充分,教学环节齐全,教学效果显著,优点众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叶老师作为一名老教师,这节课的精神状态极佳,教学富有激情,声音洪亮,表述准确,令人感到精神振奋。因此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率高。

  2.叶老师本节课很好地把握住了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语言富有亲和力和极强的启发引导作用,能很好的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主导作用发挥明显。同时,教者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能够让学生思考探究,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足:

  1.课堂中学生的合作学*较少,可适当增加学生的合作学*。通过合作学*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作为一节运算型的数学课,教学中应该再多些课堂练*。通过练*来进一步巩固所学,提高运算能力。

  本节课是《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三节的教学内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既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今后学*其他方程、不等式及函数的基础。前面学生已学*了合并同类项、移项以及整式的计算中的去括号等内容,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本节通过去括号为解方程起承上启下作用,但去括号时,学生容易弄错,是本章的重点,初步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难点。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做去括号的练*题,回顾去括号及规律,再试着去做含有括号的方程,让学生体会含有括号的方程在去括号时,与以前学的去括号的规律相同,解方程的过程也与前面学的相*,只不过多了去括号的这一步。我利用变式训强化训练,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下几点不足之处:

  1.语言衔接不够顺畅。

  2.教师亲和力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3.不能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

  4.应用题的处理不够简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主讲了一节七年级的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课,现将教学反思整理如下;

  一、成功方面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5)

——一元一次方程定义教案优选【五】篇

  学*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

  2、掌握等式的性质,理解掌握移项法则

  3、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昂成(数字系数),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4、能够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方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学会用方程的思想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重点:

  解方程、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结合课本112页知识结构图和回顾与思考中的问题,复*本章的知识点,形成框架,巩固重点知识

  二、典例回顾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例1、试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

  (1)、x=5(2)、 x2+3x=2(3)、2x+3y=5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根):

  判断下列x值是否为方程3x―5=6x+4的解、

  (1)、x =3(2)x=3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

  4、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例5: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下共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解:设先安排x人工作4小时。根据两段工作量之和应是总工作量,由此,列方程:

  去分母,得4x+8(x+2)=40

  去括号,得4x+8x+16=40

  移项及合并,得12x=24

  系数化为1,得x=2

  答:应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时、

  注意: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本题的关键是要人均效率与人数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基础训练:课本第113页第1、2、3题、

  四、综合训练:课本113页至114页4、5、6、7、8

  五、达标训练:3、7

  五、课堂小结:收获了哪些?还有哪些需要再学*?

  一、目标:

  知识目标:能熟练地求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不含去括号、去分母)。

  过程方法目标:经历和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激发学*兴趣。

  二、重难点:

  重点: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移项

  三、学情分析:

  知识背景:学生已学过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能力背景:能比较熟练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预测目标:能熟练地用移项的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 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一头半岁蓝鲸的体 重是22t,90天后的体重是30.1t,蓝鲸的体重*均每天增加多少?

  (二)实践探索,揭示新知

  1.例2.解方程: 看谁算得又快:

  解: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 得 解: 6x ? 2=10

  移项得 6x =10+2

  即 合并同类项得

  化系数为1得

  大家看一下有什么规律可寻?可以讨论

  2 .移项的概念: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可以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这样的 变形叫做移项。

  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千万不要忘记移项要变号。

  3.解方程:3x+3 =12,

  4.例3解方程: 例4解方程 :

  2x=5x-21 x- 3=4-

  5.观察并思考:

  ①移项有什么特点?

  ②移项后的化简包括哪些

  (三)尝试应用 ,反馈矫正

  1.下列解方程对吗?

  (1)3x+5=4 7=x-5

  解: 3x+ 5 =4 解:7=x-5

  移项得: 3x =4+5 移项得:-x= 5+7

  合并同类项得 3x =9 合并同类项得 -x= 12

  化系数为1得 x =3 化系数为1得 x = -12

  2解方程

  (1).10x+1=9 (2) 2—3x =4-2x;

  (四)归纳小结

  1.今天学*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简便的写法?

  2.要注意什么?

  3. 解方程的 一般步骤是什么?

  4.. (1) 移项实际上 是对方程两边进行 , 使用的是

  (2)系数 化为 1 实际上是对方程两边进行 , 使用的是 。

  (3)移项的作用是什么?

  (五)作业

  1.课堂作业:课本*题4.2第二题

  2.家作:评价手册4.2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

  2.掌握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转化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

  教学手段:

  引导——活动——讨论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知识复*

  (二)引导探究:带括号的方程的解法。

  例1.2(x-2)-3(4x-1)=9(1-x)。

  解:(怎样才能将所给方程转化为例1所示方程的形式呢?请学生回答)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1,得:

  遇有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三)练*:(A)组

  1.下列方程的解法对不对?若不对怎样改正?

  解方程2(x+3)-5(1-x)=3(x-1)

  解:2x+3-5-5x=3x-1,

  2x-5x-3x=3+5-3,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