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3-03-10 00:00:00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2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研室和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四年级,共有学生21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目标

  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

  教学难点:位置与方向、各单元应用题解题思路。

  六、工作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作为指导思想,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及发展性,让数学面向每一个聋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尽量多样化,学生的学*方式、评价方式尽量多元化。让每一个聋生的数学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优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学**惯上,学生的课前预*、课堂上记笔记的*惯培养得较理想。

  三、本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

  教学难点:三角形,位置与方向

  四、方法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本学期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概念、法则都是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切实的学*好。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一定要注意每一个例题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要让学生学会去找出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自己可以归纳出乘法法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水*。又如几何初步知识,让学生亲自测量和动手制作,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特征,总结方法,文字题和应用题除了要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外,要一步一步地,条理清晰的,让学生归纳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尤其是两步应用题中的中间数量关系。通过上面的这些基础知识的教学,切实教给学生学*数学的方法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让学生弄清算理。针对学生的特殊需要,教材也为学生提供了便利,如用直观图形,虚线方框提出了一些易混淆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还要充分设计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教材中试商是难点,如何会试商且能很快地求出商。方法就是反复的练*,充分利用每一节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多的练*时间。

  (2)重视学生独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生有了学*一步应用题作为基础,本册教材是让学生学*两步应用题,关键是让学生找出隐含在题目中的“中间问题”,因此独立解题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题意,找出数量关系,接着锻炼学生找出“中间问题”,通过反复的练*,掌握解应用题的方法,学生就可以独立解题。

  (3)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学生的语言能力

  准备教具,通过直观增强感性认识。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所学的几何图形。通过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语言能力的培养,一定要简洁,精炼,表述要准确,坚持以口语为主,手势为辅,一定要帮助学生用简单,准确地语言描述解题步骤,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和语言能力。

  3、注重学生情感的渗透

  注重上课的互动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自己探究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以及方法,算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精神,遇到难题要想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退却,要学会从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从而达到学*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的基本理念。

  五、教学时间安排

  四则运算1——2周

  位置与方向3——5周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6—9周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9——12周

  三角形13—14周

  小数加法和减法15—17周

  统计18周

  数学广角19周

  总复*20周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3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从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知识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四年级二班现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0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根据学生的学*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差生三个层次。优秀学生比较少,这部分学生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成绩不佳,这部分学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关心、督促不够,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惯影响了成绩。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块。其中数与代数占的比例较大,有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也是我们本学期教学的重点。空间与图形内容包括角与三角形的知识。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是复式分段统计表。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是消费知多少、饮食与健康。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提出并解决用小数计算解答的问题,培养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和运算规律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能综合应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3.教学重点、难点

  (1)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2)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3)在探索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学*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4)在学*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5)在具体的情境中,不断提高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数学学科是一门要求严谨的学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形成各种*惯的关键时期,养成好*惯了则可以使人受益终身。学生完成作业时,指导他们,做到格式统一,把数字书写认真、整齐、大方、漂亮。

  2、重视课堂小测。

  我曾经尝试过运用课堂小测的方法,认真分析学生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以便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纠正,效果确实不错。本学期准备继续采用这种方法。

  3、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但训练学生运用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课堂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中的.讨论机会,不断地锻炼学生去“说”,循序渐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加深对数学的理解,进而有效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4、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5、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6、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

  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7、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8、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纠正。

  9、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11、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进度计划表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4

  一、现状分析:

  我们班级四年级大部分学生的素质较好,个别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暂时存在差异。从学生知识的掌握方面看: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理解并运用到实践报告中去,对口算、计算、文字叙述题算理清楚;对应用题也有了初步的分析解答能力。整个班级形成了热爱学*、积极向上的班风。

  从学**惯方面看:整个班级有着良好的学*风气。但也有个别情况,如

  个别学生学*不够积极,粗心马虎;缺乏信心、懒惰情况。

  从班级常规方面看:大部分学生在40分钟内,能够认真听讲并完成当堂的`学*任务。但也有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小动作特别多,回答问题不积极等。

  本学年要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分期分类,定出实际目标,以养成良好的学**惯,抓好学生的素质教育为主,强化训练学生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学风,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成为学*的主人。针对四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科内容,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教学思想:

  二、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本册所有知识内容。

  2、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拓展延伸。

  三、能力目标:

  1、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意学**惯的培养。

  2、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3、能教好的积累运用。

  四、任务要求: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2、精讲多练,选精品。

  3、用心教学。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特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从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具体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班学生人数共74人,大多数学生学*自觉性较高,学*成绩理想;有少数部分学生自控力比较差,单元知识不能过关,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也比较欠缺,个别学生需继续加强辅导。从学生*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不按时完成作业,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字,不善于检查,不用直尺等许多学**惯有待改善。

  2、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

  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确定位置;三角形;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总复*和三个综合应用(节约一滴水;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我们长高了)。

  ⑴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这单元进一步学*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使用小括号,继续学*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

  ⑵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包括乘除法的关系,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4部分内容。这些知识不仅是进一步学*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而且是进一步学*数与代数知识的重要基础,如运算律在代数学*中也要经常用到。

  ⑶确定位置:

  本单元内容建议3课时完成,第1课时教学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第2课时教学例3、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解决练*九中的*题用1课时。

  ⑷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⑸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⑹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梯形特征,以及与*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3、教师分析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具备了一定的数学专业知识,对待工作尽职尽责。经过一期的接触,对于本班学生,我比较熟悉,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情况,对什么样的学生采取怎样的教学措施能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本册教材我比较熟悉,实施起来难度不大较大,我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班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比上学期更好的成绩。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加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难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是本册教学的难点内容。

  四、目标任务

  1、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2、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能力。

  3、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道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4、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5、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6、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行四边形、梯形,了解它们的一些基本特征。

  7、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再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8、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均数。

  9、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五、教学方法与措施

  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1、认真钻研《新课标》,深入教材,精心备好课,精心备课,定好单元计划,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

  3、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愉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4、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过程,多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5、鼓励算法多样化,课堂训练形式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

  6、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7、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8、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六、专题研究

  本学期我将继续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课题进行专题研究。

  七、教学进度安排(总课时数:70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4课时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18课时

  确定位置3课时

  三角形7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行四边形和梯形4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5课时

  统计6课时

  综合应用3课时

  总复*5课时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6

  一、 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总复*。

  二、 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学的重点。

  三、 本册教学目标

  1、 理解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减法。

  2、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探索和理解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 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 体会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 课时安排:

  1、四则运算

  6课时

  2、位置与方向

  4课时

  3、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10课时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4课时

  5、三角形

  6课时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6课时

  7、统计

  4课时

  8、数学广角

  4课时

  9、总复*

  4课时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7

  一、现状分析:

  我们班级四年级大局部同学的素质较好,个别同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暂时存在差别。从同学知识的掌握方面看:大局部同学对所学知识能够理解并运用到实践报告中去,对口算、计算、文字叙述题算理清楚;对应用题也有了初步的分析解答能力。整个班级形成了热爱学*、积极向上的班风。

  从学**惯方面看:整个班级有着良好的学*风气。但也有个别情况,如个别同学学*不够积极,粗心马虎;缺乏信心、懒惰情况。

  从班级常规方面看:大局部同学在40分钟内,能够认真听讲并完成当堂的学*任务。但也有同学上课精神不集中,小动作特别多,回答问题不积极等。

  本学年要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分期分类,定出实际目标,以养成良好的学**惯,抓好同学的素质教育为主,强化训练同学常规,使同学养成良好学风,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成为学*的主人。针对四年级同学的性格特点和学科内容,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教思想:

  二、知识目标:

  1、使同学学会并掌握本册所有知识内容。

  2、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拓展延伸。

  三、能力目标:

  1、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意学**惯的培养。

  2、引导同学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同学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3、能教好的积累运用。

  四、任务要求: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同学的学*兴趣。

  2、精讲多练,选板书。

  3、用心教学。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8

  一、学生学*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有人,学生思想品德较好,但基础不够扎实,学*能力不强,学**惯较差,同时还存在不*衡性,有些学生学*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课时安排

  一、四则运算(6课时)

  二、位置与方向(4课时)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3.简便计算......4课时左右

  营养午餐......1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左右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左右

  4.求一个小数的*似数......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五、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左右

  2.图形的拼组......2课时左右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七、统计(4课时)

  八、数学广角(4课时)

  小管家......1课时

  九、总复*(4课时)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9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1)(2)两个班现有人数为53+50人,这些学生的性格活泼、开朗、热情,有时表现出热情过头的顽皮,课堂自控能力、持久性差,课堂上曲艺注意力占明显地位。因而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做小动作。因此,这学期,再培养学生的常规性的上课*惯外,要注意加强学生培养良好的学**惯、书写*惯和表达*惯。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

  四、本册教学内容

  1、四则运算(6课时)

  2、位置与方向(4课时)

  3、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0课时)

  4、小数的意义与性质(14课时)

  5、三角形(6课时)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7、统计(4课时)

  8、数学广角(4课时)

  9、总复*(4课时)

  五、教学措施

  1、注意找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的'连接点,做到以生原型为切入口,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拓展应用的结构模式。

  2、设计开放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3、重视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加强强化过程,引导学生比较,合理选择算法,并适当强化。

  4、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5、继续加强计算训练,逐步提高口算能力,加大估算的教学力度。

  6、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入利用倾听小能手,思考小能手等激励措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和方法。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0

  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继续带四年级(1)、(3)班,两班人数共85人,班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惯方面看,有的学生的学**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另一方面,班级部分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惯和学*行为的教育力度不是很到位,本学期也要进一步和这些家长做好交流和沟通工作。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垂直方向*移。

  5、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本学期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进行“成长存折”活动及适当奖励兑换制度,通过自主记录自己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信心。

  (2)严抓书写,作业不整洁,不工整的一律重写,并进行数学手抄报的制作与评比。

  (3)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以学困生能正确回答问题为全班同学的目标,采取“一帮一、一教一”的措施,帮助他们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课堂练*中,优先辅导及批改学困生作业,表扬主动认真完成的情况,鼓励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4)每一节新课充分给予学生观察、尝试、实践、讨论的机会,设置“运用探究”环节,从课本到奥数,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给学优生一个更广阔的天空。

  (5)每一节练*课上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大量练*,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认真与坚韧的思想品质。

  (6)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教学,每周五、六、日通过“速算总动员”软件让全体同学练口算,并实时反馈教学的实效和问题,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

  (7)抓好四次测试的机会,进行针对性复*,编写针对性练*,做到基础题型、重点量型一一过关。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1

  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育计划为指导,结合四年级学生认知特点,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方法,大力开展课改,大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他们学*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二班47人,大多数学生学*态度端正,能认真完成作业,上课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较好,但班级上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尖子生较尖,但比较少,后进生10人左右较差,其中两人属于待合格生。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珍稀动物 -简易方程

  1、方程的意义 2、等式的性质 3、解方程

  第二单元 :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1、*行四边形地认识和面积 2、三角形地面积计算 3、梯形地面积计算4、组合图形地面积计算.

  综合应用-关注我们地活动空间

  1、多边形面积计算 2、小数四则运算 3、统计与测量方法

  第三单元: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1、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 2、质数合数 3、分解质因数.

  第四单元 : 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1、正负数地意义 2、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地量

  3、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大小

  第五单元 :校园课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地意义 2、分数与除法地关系 3、真分数、假分数

  4、分数地基本性质

  第六单元 :空间与图形-对称*移和旋转

  1、认识轴对称图形 2、认识图形地*移与旋转,会画*移旋转90度

  3、灵活运用对称*移旋转组合图形。

  第七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地意义 2、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地意义

  3、找两个数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4、约分

  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6、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7、分数与小数互化。

  综合应用-我能长多高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2、小数四则运算

  第八单元:获联合国人居奖地城市-统计

  1、折线统计图 2、选择折线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第九单元:可能性

  求简单事件发生地可能性地大小

  数学与生活

  1、简单地统筹法2、简单地优选法

  回顾整理——总复*

  三、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方程地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数量关系,会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能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景,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内2、3、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3、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的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大校

  4、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分数意义,理解分数与除非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能将假分数化成代分数和整数,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5、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会着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会进行小数分数互化。

  6、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方法。

  空间与图形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行四边形和梯形,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法探索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正确计算,了解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2、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根据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认识图形的*移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移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

  统计与概率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和条形统计图。.

  2、结合具体事例,体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简单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校

  实践与综合运用

  1、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2、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采取的措施及达到的目标

  1、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尽量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另外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2、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狠抓课堂教学常规,保证课堂教学有序、高效。教育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别人回答问题要认真倾听,等别人讲完话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

  4、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用机智幽默调节课堂气氛,用各种评价手段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务必要精讲精练,讲课要讲到点子上,围绕着知识点出不同类型的练*。对某一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心里要有数。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 9课时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10课时

  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 5课时.

  第四单元 :认识正负数 2课时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8课时

  第六单元 :对称*移和旋转 5课时

  第七单元 :分数加减法 10课时

  第八单元 :统计 4课时

  第九单元:可能性 2课时

  回顾整理——总复* 5课时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2

  一、指导思想: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发展,激发学生对身心健康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动参与的活动意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担任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所任班级学生的学*情况不一,中等生多有偏科现象,学困生在学*上懒惰、怕动手动脑。学困生差因分析:学困生的学*目的性不明确,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对一定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及操作要领不加强巩固,对信息技术开始有些兴趣,以后兴趣越来越淡,不知任何知识要想学好都要付出辛勤与汗水。

  三、教学目标

  1、(四年级主要学*两个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要求学生了解Excel的功能与主要特点;掌握Excel的启动与退出;掌握工作表的建立;掌握在工作表中输入文字和数据;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简单计算。Flash动画制作软件,它具有结构深入浅出,趣味性强等特点,着重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审美情趣,要求学生了解动画制作的关键专业词汇(如:场景、角色、脚本、元件等),并能做出简单精美的小动画。

  2、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和合作学*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

  4、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四、教学方法和措施:

  1、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和Flash软件基础知识”等为学*重点,适当辅之以游戏、组织比赛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2、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3、注重辅差、培优、提中

  4、注重解决学生学*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

  5、尽量加大学生上机操作力度,做到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

  6、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7、结合组织相应的课堂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8、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进度安排:

  1—2周:图片的浏览和编辑

  3—4周:录制诗歌朗诵

  5—6周:《西游故事人物记》演示文稿

  7—8周:我的集邮册

  9—10周:神秘的蜜蜂王国

  11—12周:中华五岳

  13—14周:安徒生童话

  15—16周:中华民族风采

  17—18周:刻录作品光盘

  19—20周: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扩展阅读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扩展1)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0篇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研室和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四年级,共有学生21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目标

  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

  教学难点:位置与方向、各单元应用题解题思路。

  六、工作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过完春节,又一个新学期开始了,为了帮助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学*氛围,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制定了这个学期的学*计划,希望每一个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特点,与老师共同学*、进步。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4)班、(5)班,从上一学期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总复*。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图形的运动,会画出对称和*移后的物体,掌握利用*移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措施:

  1、深入教材,认真备课,定好单元计划,提前一周备课。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侧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抓重点、难点、各个环节的突破。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重视课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5、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学*方法,充分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题之间联系,举一反三,灵活学*,真正地把知识学会。

  6、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7、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

  五、教学进度: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如下,仅供参考,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周次

  起止日期

  计划进度

  课时安排

  备注

  1

  2.13-2.17

  四则运算

  4

  2

  2.20-2.24

  四则运算

  4

  3

  2.27-3.3

  观察物体

  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2

  3

  4

  3.6-3.10

  2.乘法运算定律

  5

  5

  3.13-3.17

  整理和复*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2

  3

  6

  3.20-3.24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4

  7

  3.27-3.31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

  8

  4.3-4.7

  4、小数与单位换算

  2

  清明休息

  9

  4.10-4.14

  5、小数的*似数

  整理和复*

  3

  2

  10

  4.17-4.21

  期中考试

  5

  11

  4.24-4.28

  三角形

  5

  12

  5.1-5.5

  三角形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

  2

  劳动节休息

  13

  5.8-5.1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5

  14

  5.15-5.19

  图形的运动(二)

  4

  15

  5.22-5.26

  图形的运动(二)

  *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1.*均数

  2

  2

  16

  5.29-6.2

  2.复式条形统计图。

  营养午餐

  2

  1

  端午节休息

  17

  6.5-6.9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4

  18

  6.12-6.16

  总复*

  4

  19

  6.19-6.23

  总复*

  4

  20

  6.26-6.30

  期末检测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学*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有人,学生思想品德较好,但基础不够扎实,学*能力不强,学**惯较差,同时还存在不*衡性,有些学生学*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课时安排

  一、四则运算(6课时)

  二、位置与方向(4课时)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3.简便计算......4课时左右

  营养午餐......1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左右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左右

  4.求一个小数的*似数......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五、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左右

  2.图形的拼组......2课时左右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七、统计(4课时)

  八、数学广角(4课时)

  小管家......1课时

  九、总复*(4课时)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现状分析:

  我们班级四年级大部分学生的素质较好,个别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暂时存在差异。从学生知识的掌握方面看: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理解并运用到实践报告中去,对口算、计算、文字叙述题算理清楚;对应用题也有了初步的分析解答能力。整个班级形成了热爱学*、积极向上的班风。

  从学**惯方面看:整个班级有着良好的学*风气。但也有个别情况,如

  个别学生学*不够积极,粗心马虎;缺乏信心、懒惰情况。

  从班级常规方面看:大部分学生在 40分钟内,能够认真听讲并完成当堂的学*任务。但也有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小动作特别多,回答问题不积极等。

  本学年要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分期分类,定出实际目标,以养成良好的学**惯,抓好学生的素质教育为主,强化训练学生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学风,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成为学*的主人。针对四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科内容,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教学思想:

  二、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本册所有知识内容。

  2、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拓展延伸。

  三、能力目标:

  1、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意学**惯的培养。

  2、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3、能教好的积累运用。

  四、任务要求: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2、精讲多练,选精品。

  3、用心教学。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育计划为指导,结合四年级学生认知特点,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方法,大力开展课改,大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他们学*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二班47人,大多数学生学*态度端正,能认真完成作业,上课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较好,但班级上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尖子生较尖,但比较少,后进生10人左右较差,其中两人属于待合格生。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珍稀动物 -简易方程

  1、方程的意义 2、等式的性质 3、解方程

  第二单元 :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1、*行四边形地认识和面积 2、三角形地面积计算 3、梯形地面积计算4、组合图形地面积计算.

  综合应用-关注我们地活动空间

  1、多边形面积计算 2、小数四则运算 3、统计与测量方法

  第三单元: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1、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 2、质数合数 3、分解质因数.

  第四单元 : *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1、正负数地意义 2、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地量

  3、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大小

  第五单元 :校园课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地意义 2、分数与除法地关系 3、真分数、假分数

  4、分数地基本性质

  第六单元 :空间与图形-对称*移和旋转

  1、认识轴对称图形 2、认识图形地*移与旋转,会画*移旋转90度

  3、灵活运用对称*移旋转组合图形。

  第七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地意义 2、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地意义

  3、找两个数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4、约分

  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6、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7、分数与小数互化。

  综合应用-我能长多高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2、小数四则运算

  第八单元:获联合国人居奖地城市-统计

  1、折线统计图 2、选择折线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第九单元:可能性

  求简单事件发生地可能性地大小

  数学与生活

  1、简单地统筹法2、简单地优选法

  回顾整理——总复*

  三、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方程地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数量关系,会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能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景,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内2、3、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3、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的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大校

  4、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分数意义,理解分数与除非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能将假分数化成代分数和整数,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5、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会着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会进行小数分数互化。

  6、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方法。

  空间与图形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行四边形和梯形,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法探索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正确计算,了解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2、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根据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认识图形的*移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移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

  统计与概率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和条形统计图。.

  2、结合具体事例,体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简单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校

  实践与综合运用

  1、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2、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采取的措施及达到的目标

  1、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尽量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另外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2、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狠抓课堂教学常规,保证课堂教学有序、高效。教育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别人回答问题要认真倾听,等别人讲完话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

  4、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用机智幽默调节课堂气氛,用各种评价手段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务必要精讲精练,讲课要讲到点子上,围绕着知识点出不同类型的练*。对某一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心里要有数。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 9课时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10课时

  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 5课时.

  第四单元 :认识正负数 2课时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8课时

  第六单元 :对称*移和旋转 5课时

  第七单元 :分数加减法 10课时

  第八单元 :统计 4课时

  第九单元:可能性 2课时

  回顾整理——总复* 5课时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从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知识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四年级二班现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0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根据学生的学*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差生三个层次。

  优秀学生比较少,这部分学生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成绩不佳,这部分学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关心、督促不够,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惯影响了成绩。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块。其中数与代数占的比例较大,有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也是我们本学期教学的重点。空间与图形内容包括角与三角形的知识。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是复式分段统计表。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是消费知多少、饮食与健康。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提出并解决用小数计算解答的问题,培养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和运算规律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能综合应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3.教学重点、难点

  (1)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2)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3)在探索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学*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4)在学*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5)在具体的情境中,不断提高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数学学科是一门要求严谨的学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形成各种*惯的关键时期,养成好*惯了则可以使人受益终身。学生完成作业时,指导他们,做到格式统一,把数字书写认真、整齐、大方、漂亮。

  2、重视课堂小测。

  我曾经尝试过运用课堂小测的方法,认真分析学生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以便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纠正,效果确实不错。本学期准备继续采用这种方法。

  3、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但训练学生运用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课堂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中的讨论机会,不断地锻炼学生去“说”,循序渐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加深对数学的理解,进而有效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4、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5、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6、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

  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7、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8、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纠正。

  9、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11、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进度计划表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育计划为指导,结合四年级学生认知特点,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方法,大力开展课改,大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他们学*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二班47人,大多数学生学*态度端正,能认真完成作业,上课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较好,但班级上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尖子生较尖,但比较少,后进生10人左右较差,其中两人属于待合格生。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珍稀动物-简易方程

  1、方程的意义

  2、等式的性质

  3、解方程

  第二单元: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1、*行四边形地认识和面积

  2、三角形地面积计算

  3、梯形地面积计算

  4、组合图形地面积计算.

  综合应用-关注我们地活动空间

  1、多边形面积计算

  2、小数四则运算

  3、统计与测量方法

  第三单元: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1、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

  2、质数合数

  3、分解质因数.

  第四单元:*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1、正负数地意义

  2、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地量

  3、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大小

  第五单元:校园课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地意义

  2、分数与除法地关系

  3、真分数、假分数

  4、分数地基本性质

  第六单元:空间与图形-对称*移和旋转

  1、认识轴对称图形

  2、认识图形地*移与旋转,会画*移旋转90度

  3、灵活运用对称*移旋转组合图形。

  第七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地意义

  2、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地意义

  3、找两个数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4、约分

  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6、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7、分数与小数互化。

  综合应用-我能长多高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2、小数四则运算

  第八单元:获联合国人居奖地城市-统计

  1、折线统计图

  2、选择折线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第九单元:可能性

  求简单事件发生地可能性地大小

  数学与生活

  1、简单地统筹法

  2、简单地优选法

  回顾整理——总复*

  三、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方程地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数量关系,会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能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景,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内2、3、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3、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的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大校

  4、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分数意义,理解分数与除非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能将假分数化成代分数和整数,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5、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会着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会进行小数分数互化。

  6、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方法。

  空间与图形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行四边形和梯形,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法探索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正确计算,了解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2、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根据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认识图形的*移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移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

  统计与概率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和条形统计图。.

  2、结合具体事例,体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简单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校

  实践与综合运用

  1、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2、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采取的措施及达到的目标

  1、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尽量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另外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2、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狠抓课堂教学常规,保证课堂教学有序、高效。教育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别人回答问题要认真倾听,等别人讲完话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

  4、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用机智幽默调节课堂气氛,用各种评价手段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务必要精讲精练,讲课要讲到点子上,围绕着知识点出不同类型的练*。对某一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心里要有数。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9课时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计算10课时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5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正负数2课时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8课时

  第六单元:对称*移和旋转5课时

  第七单元:分数加减法10课时

  第八单元:统计4课时

  第九单元:可能性2课时

  回顾整理——总复*5课时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来看,本班无论优秀率还是合格率都有不小的退步。

  优秀率仅仅只有13%,而合格率也只达到52%,两极分化的现象再一次增大,与我预期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通过调阅学生的试卷,发现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很不熟练,特别是对于解答综合性*题时欠缺灵活性。

  对很多学生子来说,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代数上现行的教材降低了孩子们在计算上的难度,对于一些较简单的计算题,讲解新课时,能又快又好的进行计算,但时间一长,学生又忘得快,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在广泛的深入的理解基础上使知识在各个方面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是最不容易忘记的,但现在的要求中,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有所缺失的。

  最令担心的是班级中的差生的学*,无论如何要尽可能的使他们跟上班级体整体前进的步伐。在学*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所进步,前一学期鼓动孩子们去买自己喜欢的参考书,通过自己的努力,一部分孩子的数学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本学期也要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孩子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使孩子们在这个初中阶段这个最重要的一年里能更上一层楼。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三角形、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学期针对不同的情况,根据学生的掌握的情况及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采用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以激起学生的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学能力为主,主要有:

  1、学生猜想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

  2、学生独立思考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面向全体学生与照顾个别相结合。

  5、组织练*与成绩考查相结合。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三、教材分析:第十一章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第十三章轴对称本章主要学*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本章主要学*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第十五章分式本章主要学*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点: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解分式方程。

  教学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四、本学期主要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研室和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四年级,共有学生21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目标

  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

  教学难点:位置与方向、各单元应用题解题思路。

  六、工作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0

  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继续带四年级(1)、(3)班,两班人数共85人,班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惯方面看,有的学生的学**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另一方面,班级部分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惯和学*行为的教育力度不是很到位,本学期也要进一步和这些家长做好交流和沟通工作。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垂直方向*移。

  5、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本学期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进行“成长存折”活动及适当奖励兑换制度,通过自主记录自己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信心。

  (2)严抓书写,作业不整洁,不工整的一律重写,并进行数学手抄报的制作与评比。

  (3)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以学困生能正确回答问题为全班同学的目标,采取“一帮一、一教一”的措施,帮助他们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课堂练*中,优先辅导及批改学困生作业,表扬主动认真完成的情况,鼓励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4)每一节新课充分给予学生观察、尝试、实践、讨论的机会,设置“运用探究”环节,从课本到奥数,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给学优生一个更广阔的天空。

  (5)每一节练*课上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大量练*,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认真与坚韧的思想品质。

  (6)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教学,每周五、六、日通过“速算总动员”软件让全体同学练口算,并实时反馈教学的实效和问题,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

  (7)抓好四次测试的机会,进行针对性复*,编写针对性练*,做到基础题型、重点量型一一过关。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扩展2)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2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想学*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

  一、现状分析:

  我们班级四年级大部分学生的素质较好,个别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暂时存在差异。从学生知识的掌握方面看: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理解并运用到实践报告中去,对口算、计算、文字叙述题算理清楚;对应用题也有了初步的分析解答能力。整个班级形成了热爱学*、积极向上的班风。

  从学**惯方面看:整个班级有着良好的学*风气。但也有个别情况,如

  个别学生学*不够积极,粗心马虎;缺乏信心、懒惰情况。

  从班级常规方面看:大部分学生在40分钟内,能够认真听讲并完成当堂的学*任务。但也有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小动作特别多,回答问题不积极等。

  本学年要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分期分类,定出实际目标,以养成良好的学**惯,抓好学生的素质教育为主,强化训练学生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学风,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成为学*的主人。针对四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科内容,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教学思想:

  二、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本册所有知识内容。

  2、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拓展延伸。

  三、能力目标:

  1、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意学**惯的'培养。

  2、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3、能教好的积累运用。

  四、任务要求: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2、精讲多练,选精品。

  3、用心教学。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2

  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继续带四年级(1)、(3)班,两班人数共85人,班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惯方面看,有的学生的学**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另一方面,班级部分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惯和学*行为的教育力度不是很到位,本学期也要进一步和这些家长做好交流和沟通工作。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垂直方向*移。

  5、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本学期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进行“成长存折”活动及适当奖励兑换制度,通过自主记录自己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信心。

  (2)严抓书写,作业不整洁,不工整的一律重写,并进行数学手抄报的制作与评比。

  (3)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以学困生能正确回答问题为全班同学的目标,采取“一帮一、一教一”的措施,帮助他们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课堂练*中,优先辅导及批改学困生作业,表扬主动认真完成的情况,鼓励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4)每一节新课充分给予学生观察、尝试、实践、讨论的机会,设置“运用探究”环节,从课本到奥数,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给学优生一个更广阔的天空。

  (5)每一节练*课上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大量练*,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认真与坚韧的思想品质。

  (6)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教学,每周五、六、日通过“速算总动员”软件让全体同学练口算,并实时反馈教学的实效和问题,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

  (7)抓好四次测试的机会,进行针对性复*,编写针对性练*,做到基础题型、重点量型一一过关。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3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从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知识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四年级二班现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0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根据学生的学*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差生三个层次。优秀学生比较少,这部分学生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成绩不佳,这部分学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关心、督促不够,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惯影响了成绩。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块。其中数与代数占的比例较大,有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也是我们本学期教学的重点。空间与图形内容包括角与三角形的知识。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是复式分段统计表。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是消费知多少、饮食与健康。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提出并解决用小数计算解答的问题,培养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和运算规律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能综合应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3.教学重点、难点

  (1)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2)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3)在探索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学*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4)在学*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5)在具体的情境中,不断提高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数学学科是一门要求严谨的学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形成各种*惯的关键时期,养成好*惯了则可以使人受益终身。学生完成作业时,指导他们,做到格式统一,把数字书写认真、整齐、大方、漂亮。

  2、重视课堂小测。

  我曾经尝试过运用课堂小测的方法,认真分析学生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以便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纠正,效果确实不错。本学期准备继续采用这种方法。

  3、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但训练学生运用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课堂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中的讨论机会,不断地锻炼学生去“说”,循序渐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加深对数学的理解,进而有效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4、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5、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6、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

  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7、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8、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纠正。

  9、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11、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进度计划表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4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1)(2)两个班现有人数为53+50人,这些学生的性格活泼、开朗、热情,有时表现出热情过头的顽皮,课堂自控能力、持久性差,课堂上曲艺注意力占明显地位。因而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做小动作。因此,这学期,再培养学生的常规性的上课*惯外,要注意加强学生培养良好的学**惯、书写*惯和表达*惯。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

  四、本册教学内容

  1、四则运算(6课时)

  2、位置与方向(4课时)

  3、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0课时)

  4、小数的意义与性质(14课时)

  5、三角形(6课时)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7、统计(4课时)

  8、数学广角(4课时)

  9、总复*(4课时)

  五、教学措施

  1、注意找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的连接点,做到以生原型为切入口,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拓展应用的结构模式。

  2、设计开放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3、重视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加强强化过程,引导学生比较,合理选择算法,并适当强化。

  4、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5、继续加强计算训练,逐步提高口算能力,加大估算的教学力度。

  6、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入利用倾听小能手,思考小能手等激励措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和方法。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发展,激发学生对身心健康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动参与的活动意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担任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所任班级学生的学*情况不一,中等生多有偏科现象,学困生在学*上懒惰、怕动手动脑。学困生差因分析:学困生的学*目的性不明确,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对一定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及操作要领不加强巩固,对信息技术开始有些兴趣,以后兴趣越来越淡,不知任何知识要想学好都要付出辛勤与汗水。

  三、教学目标

  1、(四年级主要学*两个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要求学生了解Excel的功能与主要特点;掌握Excel的启动与退出;掌握工作表的建立;掌握在工作表中输入文字和数据;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简单计算。Flash动画制作软件,它具有结构深入浅出,趣味性强等特点,着重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审美情趣,要求学生了解动画制作的关键专业词汇(如:场景、角色、脚本、元件等),并能做出简单精美的小动画。

  2、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和合作学*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

  4、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四、教学方法和措施:

  1、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和Flash软件基础知识”等为学*重点,适当辅之以游戏、组织比赛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2、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3、注重辅差、培优、提中

  4、注重解决学生学*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

  5、尽量加大学生上机操作力度,做到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

  6、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7、结合组织相应的课堂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8、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进度安排:

  1—2周:图片的浏览和编辑

  3—4周:录制诗歌朗诵

  5—6周:《西游故事人物记》演示文稿

  7—8周:我的集邮册

  9—10周:神秘的蜜蜂王国

  11—12周:中华五岳

  13—14周:安徒生童话

  15—16周:中华民族风采

  17—18周:刻录作品光盘

  19—20周: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6

  一、 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总复*。

  二、 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学的重点。

  三、 本册教学目标

  1、 理解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减法。

  2、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探索和理解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 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 体会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 课时安排:

  1、四则运算

  6课时

  2、位置与方向

  4课时

  3、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10课时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4课时

  5、三角形

  6课时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6课时

  7、统计

  4课时

  8、数学广角

  4课时

  9、总复*

  4课时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7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研室和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四年级,共有学生21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目标

  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

  教学难点:位置与方向、各单元应用题解题思路。

  六、工作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8

  一、学生学*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有人,学生思想品德较好,但基础不够扎实,学*能力不强,学**惯较差,同时还存在不*衡性,有些学生学*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课时安排

  一、四则运算(6课时)

  二、位置与方向(4课时)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3.简便计算......4课时左右

  营养午餐......1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左右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左右

  4.求一个小数的*似数......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五、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左右

  2.图形的拼组......2课时左右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七、统计(4课时)

  八、数学广角(4课时)

  小管家......1课时

  九、总复*(4课时)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9

  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育计划为指导,结合四年级学生认知特点,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方法,大力开展课改,大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他们学*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二班47人,大多数学生学*态度端正,能认真完成作业,上课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较好,但班级上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尖子生较尖,但比较少,后进生10人左右较差,其中两人属于待合格生。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珍稀动物 -简易方程

  1、方程的意义 2、等式的性质 3、解方程

  第二单元 :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1、*行四边形地认识和面积 2、三角形地面积计算 3、梯形地面积计算4、组合图形地面积计算.

  综合应用-关注我们地活动空间

  1、多边形面积计算 2、小数四则运算 3、统计与测量方法

  第三单元: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1、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 2、质数合数 3、分解质因数.

  第四单元 : 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1、正负数地意义 2、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地量

  3、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大小

  第五单元 :校园课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地意义 2、分数与除法地关系 3、真分数、假分数

  4、分数地基本性质

  第六单元 :空间与图形-对称*移和旋转

  1、认识轴对称图形 2、认识图形地*移与旋转,会画*移旋转90度

  3、灵活运用对称*移旋转组合图形。

  第七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地意义 2、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地意义

  3、找两个数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4、约分

  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6、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7、分数与小数互化。

  综合应用-我能长多高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2、小数四则运算

  第八单元:获联合国人居奖地城市-统计

  1、折线统计图 2、选择折线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第九单元:可能性

  求简单事件发生地可能性地大小

  数学与生活

  1、简单地统筹法2、简单地优选法

  回顾整理——总复*

  三、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方程地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数量关系,会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能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景,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内2、3、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3、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的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大校

  4、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分数意义,理解分数与除非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能将假分数化成代分数和整数,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5、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会着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会进行小数分数互化。

  6、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方法。

  空间与图形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行四边形和梯形,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法探索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正确计算,了解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2、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根据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认识图形的*移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移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

  统计与概率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和条形统计图。.

  2、结合具体事例,体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简单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校

  实践与综合运用

  1、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2、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采取的措施及达到的目标

  1、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尽量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另外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2、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狠抓课堂教学常规,保证课堂教学有序、高效。教育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别人回答问题要认真倾听,等别人讲完话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

  4、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用机智幽默调节课堂气氛,用各种评价手段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务必要精讲精练,讲课要讲到点子上,围绕着知识点出不同类型的练*。对某一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心里要有数。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 9课时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10课时

  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 5课时.

  第四单元 :认识正负数 2课时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8课时

  第六单元 :对称*移和旋转 5课时

  第七单元 :分数加减法 10课时

  第八单元 :统计 4课时

  第九单元:可能性 2课时

  回顾整理——总复* 5课时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0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作为指导思想,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及发展性,让数学面向每一个聋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尽量多样化,学生的学*方式、评价方式尽量多元化。让每一个聋生的数学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优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学**惯上,学生的课前预*、课堂上记笔记的*惯培养得较理想。

  三、本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

  教学难点:三角形,位置与方向

  四、方法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本学期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概念、法则都是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切实的'学*好。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一定要注意每一个例题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要让学生学会去找出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自己可以归纳出乘法法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水*。又如几何初步知识,让学生亲自测量和动手制作,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特征,总结方法,文字题和应用题除了要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外,要一步一步地,条理清晰的,让学生归纳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尤其是两步应用题中的中间数量关系。通过上面的这些基础知识的教学,切实教给学生学*数学的方法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让学生弄清算理。针对学生的特殊需要,教材也为学生提供了便利,如用直观图形,虚线方框提出了一些易混淆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还要充分设计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教材中试商是难点,如何会试商且能很快地求出商。方法就是反复的练*,充分利用每一节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多的练*时间。

  (2)重视学生独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生有了学*一步应用题作为基础,本册教材是让学生学*两步应用题,关键是让学生找出隐含在题目中的“中间问题”,因此独立解题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题意,找出数量关系,接着锻炼学生找出“中间问题”,通过反复的练*,掌握解应用题的方法,学生就可以独立解题。

  (3)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学生的语言能力

  准备教具,通过直观增强感性认识。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所学的几何图形。通过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语言能力的培养,一定要简洁,精炼,表述要准确,坚持以口语为主,手势为辅,一定要帮助学生用简单,准确地语言描述解题步骤,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和语言能力。

  3、注重学生情感的渗透

  注重上课的互动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自己探究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以及方法,算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精神,遇到难题要想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退却,要学会从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从而达到学*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的基本理念。

  五、教学时间安排

  四则运算1——2周

  位置与方向3——5周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6—9周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9——12周

  三角形13—14周

  小数加法和减法15—17周

  统计18周

  数学广角19周

  总复*20周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1

  一、现状分析:

  我们班级四年级大局部同学的素质较好,个别同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暂时存在差别。从同学知识的掌握方面看:大局部同学对所学知识能够理解并运用到实践报告中去,对口算、计算、文字叙述题算理清楚;对应用题也有了初步的分析解答能力。整个班级形成了热爱学*、积极向上的班风。

  从学**惯方面看:整个班级有着良好的学*风气。但也有个别情况,如个别同学学*不够积极,粗心马虎;缺乏信心、懒惰情况。

  从班级常规方面看:大局部同学在40分钟内,能够认真听讲并完成当堂的学*任务。但也有同学上课精神不集中,小动作特别多,回答问题不积极等。

  本学年要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分期分类,定出实际目标,以养成良好的学**惯,抓好同学的素质教育为主,强化训练同学常规,使同学养成良好学风,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成为学*的主人。针对四年级同学的性格特点和学科内容,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教思想:

  二、知识目标:

  1、使同学学会并掌握本册所有知识内容。

  2、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拓展延伸。

  三、能力目标:

  1、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意学**惯的培养。

  2、引导同学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同学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3、能教好的积累运用。

  四、任务要求: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同学的学*兴趣。

  2、精讲多练,选板书。

  3、用心教学。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2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特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从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具体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班学生人数共74人,大多数学生学*自觉性较高,学*成绩理想;有少数部分学生自控力比较差,单元知识不能过关,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也比较欠缺,个别学生需继续加强辅导。从学生*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不按时完成作业,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字,不善于检查,不用直尺等许多学**惯有待改善。

  2、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

  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确定位置;三角形;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总复*和三个综合应用(节约一滴水;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我们长高了)。

  ⑴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这单元进一步学*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使用小括号,继续学*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

  ⑵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包括乘除法的关系,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4部分内容。这些知识不仅是进一步学*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而且是进一步学*数与代数知识的重要基础,如运算律在代数学*中也要经常用到。

  ⑶确定位置:

  本单元内容建议3课时完成,第1课时教学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第2课时教学例3、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解决练*九中的*题用1课时。

  ⑷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⑸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⑹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梯形特征,以及与*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3、教师分析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具备了一定的数学专业知识,对待工作尽职尽责。经过一期的接触,对于本班学生,我比较熟悉,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情况,对什么样的学生采取怎样的教学措施能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本册教材我比较熟悉,实施起来难度不大较大,我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班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比上学期更好的成绩。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加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难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是本册教学的难点内容。

  四、目标任务

  1、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2、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能力。

  3、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道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4、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5、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6、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行四边形、梯形,了解它们的一些基本特征。

  7、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再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8、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均数。

  9、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五、教学方法与措施

  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1、认真钻研《新课标》,深入教材,精心备好课,精心备课,定好单元计划,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

  3、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愉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4、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过程,多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5、鼓励算法多样化,课堂训练形式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

  6、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7、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8、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六、专题研究

  本学期我将继续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课题进行专题研究。

  七、教学进度安排(总课时数:70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4课时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18课时

  确定位置3课时

  三角形7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行四边形和梯形4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5课时

  统计6课时

  综合应用3课时

  总复*5课时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扩展3)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2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该为接下来的学*制定一个计划了。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特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从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具体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班学生人数共74人,大多数学生学*自觉性较高,学*成绩理想;有少数部分学生自控力比较差,单元知识不能过关,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也比较欠缺,个别学生需继续加强辅导。从学生*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不按时完成作业,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字,不善于检查,不用直尺等许多学**惯有待改善。

  2、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

  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确定位置;三角形;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总复*和三个综合应用(节约一滴水;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我们长高了)。

  ⑴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这单元进一步学*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使用小括号,继续学*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

  ⑵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包括乘除法的关系,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4部分内容。这些知识不仅是进一步学*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而且是进一步学*数与代数知识的重要基础,如运算律在代数学*中也要经常用到。

  ⑶确定位置:

  本单元内容建议3课时完成,第1课时教学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第2课时教学例3、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解决练*九中的*题用1课时。

  ⑷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⑸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⑹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梯形特征,以及与*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3、教师分析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具备了一定的数学专业知识,对待工作尽职尽责。经过一期的接触,对于本班学生,我比较熟悉,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情况,对什么样的学生采取怎样的教学措施能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本册教材我比较熟悉,实施起来难度不大较大,我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班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比上学期更好的成绩。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加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难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是本册教学的难点内容。

  四、目标任务

  1、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2、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能力。

  3、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道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4、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5、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6、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行四边形、梯形,了解它们的一些基本特征。

  7、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再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8、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均数。

  9、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五、教学方法与措施

  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1、认真钻研《新课标》,深入教材,精心备好课,精心备课,定好单元计划,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

  3、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愉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4、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过程,多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5、鼓励算法多样化,课堂训练形式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

  6、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7、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8、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六、专题研究

  本学期我将继续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课题进行专题研究。

  七、教学进度安排(总课时数:70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4课时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18课时

  确定位置3课时

  三角形7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行四边形和梯形4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5课时

  统计6课时

  综合应用3课时

  总复*5课时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2

  一、 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总复*。

  二、 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学的重点。

  三、 本册教学目标

  1、 理解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减法。

  2、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探索和理解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 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 体会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 课时安排:

  1、四则运算

  6课时

  2、位置与方向

  4课时

  3、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10课时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4课时

  5、三角形

  6课时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6课时

  7、统计

  4课时

  8、数学广角

  4课时

  9、总复*

  4课时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3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作为指导思想,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及发展性,让数学面向每一个聋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尽量多样化,学生的学*方式、评价方式尽量多元化。让每一个聋生的数学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优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学**惯上,学生的课前预*、课堂上记笔记的*惯培养得较理想。

  三、本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

  教学难点:三角形,位置与方向

  四、方法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本学期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概念、法则都是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切实的学*好。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一定要注意每一个例题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要让学生学会去找出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自己可以归纳出乘法法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水*。又如几何初步知识,让学生亲自测量和动手制作,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特征,总结方法,文字题和应用题除了要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外,要一步一步地,条理清晰的,让学生归纳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尤其是两步应用题中的中间数量关系。通过上面的这些基础知识的教学,切实教给学生学*数学的方法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让学生弄清算理。针对学生的`特殊需要,教材也为学生提供了便利,如用直观图形,虚线方框提出了一些易混淆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还要充分设计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教材中试商是难点,如何会试商且能很快地求出商。方法就是反复的练*,充分利用每一节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多的练*时间。

  (2)重视学生独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生有了学*一步应用题作为基础,本册教材是让学生学*两步应用题,关键是让学生找出隐含在题目中的“中间问题”,因此独立解题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题意,找出数量关系,接着锻炼学生找出“中间问题”,通过反复的练*,掌握解应用题的方法,学生就可以独立解题。

  (3)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学生的语言能力

  准备教具,通过直观增强感性认识。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所学的几何图形。通过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语言能力的培养,一定要简洁,精炼,表述要准确,坚持以口语为主,手势为辅,一定要帮助学生用简单,准确地语言描述解题步骤,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和语言能力。

  3、注重学生情感的渗透

  注重上课的互动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自己探究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以及方法,算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精神,遇到难题要想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退却,要学会从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从而达到学*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的基本理念。

  五、教学时间安排

  四则运算1——2周

  位置与方向3——5周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6—9周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9——12周

  三角形13—14周

  小数加法和减法15—17周

  统计18周

  数学广角19周

  总复*20周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4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1)(2)两个班现有人数为53+50人,这些学生的性格活泼、开朗、热情,有时表现出热情过头的顽皮,课堂自控能力、持久性差,课堂上曲艺注意力占明显地位。因而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做小动作。因此,这学期,再培养学生的常规性的上课*惯外,要注意加强学生培养良好的学**惯、书写*惯和表达*惯。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

  四、本册教学内容

  1、四则运算(6课时)

  2、位置与方向(4课时)

  3、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0课时)

  4、小数的意义与性质(14课时)

  5、三角形(6课时)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7、统计(4课时)

  8、数学广角(4课时)

  9、总复*(4课时)

  五、教学措施

  1、注意找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的连接点,做到以生原型为切入口,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拓展应用的结构模式。

  2、设计开放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3、重视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加强强化过程,引导学生比较,合理选择算法,并适当强化。

  4、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5、继续加强计算训练,逐步提高口算能力,加大估算的教学力度。

  6、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入利用倾听小能手,思考小能手等激励措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和方法。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5

  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育计划为指导,结合四年级学生认知特点,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方法,大力开展课改,大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他们学*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二班47人,大多数学生学*态度端正,能认真完成作业,上课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较好,但班级上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尖子生较尖,但比较少,后进生10人左右较差,其中两人属于待合格生。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珍稀动物 -简易方程

  1、方程的意义 2、等式的性质 3、解方程

  第二单元 :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1、*行四边形地认识和面积 2、三角形地面积计算 3、梯形地面积计算4、组合图形地面积计算.

  综合应用-关注我们地活动空间

  1、多边形面积计算 2、小数四则运算 3、统计与测量方法

  第三单元: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1、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 2、质数合数 3、分解质因数.

  第四单元 : 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1、正负数地意义 2、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地量

  3、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大小

  第五单元 :校园课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地意义 2、分数与除法地关系 3、真分数、假分数

  4、分数地基本性质

  第六单元 :空间与图形-对称*移和旋转

  1、认识轴对称图形 2、认识图形地*移与旋转,会画*移旋转90度

  3、灵活运用对称*移旋转组合图形。

  第七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地意义 2、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地意义

  3、找两个数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4、约分

  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6、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7、分数与小数互化。

  综合应用-我能长多高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2、小数四则运算

  第八单元:获联合国人居奖地城市-统计

  1、折线统计图 2、选择折线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第九单元:可能性

  求简单事件发生地可能性地大小

  数学与生活

  1、简单地统筹法2、简单地优选法

  回顾整理——总复*

  三、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方程地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数量关系,会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能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景,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内2、3、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3、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的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大校

  4、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分数意义,理解分数与除非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能将假分数化成代分数和整数,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5、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会着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会进行小数分数互化。

  6、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方法。

  空间与图形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行四边形和梯形,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法探索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正确计算,了解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2、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根据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认识图形的*移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移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

  统计与概率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和条形统计图。.

  2、结合具体事例,体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简单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校

  实践与综合运用

  1、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2、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采取的措施及达到的目标

  1、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尽量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另外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2、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狠抓课堂教学常规,保证课堂教学有序、高效。教育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别人回答问题要认真倾听,等别人讲完话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

  4、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用机智幽默调节课堂气氛,用各种评价手段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务必要精讲精练,讲课要讲到点子上,围绕着知识点出不同类型的练*。对某一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心里要有数。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 9课时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10课时

  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 5课时.

  第四单元 :认识正负数 2课时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8课时

  第六单元 :对称*移和旋转 5课时

  第七单元 :分数加减法 10课时

  第八单元 :统计 4课时

  第九单元:可能性 2课时

  回顾整理——总复* 5课时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6

  一、现状分析:

  我们班级四年级大局部同学的素质较好,个别同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暂时存在差别。从同学知识的掌握方面看:大局部同学对所学知识能够理解并运用到实践报告中去,对口算、计算、文字叙述题算理清楚;对应用题也有了初步的分析解答能力。整个班级形成了热爱学*、积极向上的班风。

  从学**惯方面看:整个班级有着良好的学*风气。但也有个别情况,如个别同学学*不够积极,粗心马虎;缺乏信心、懒惰情况。

  从班级常规方面看:大局部同学在40分钟内,能够认真听讲并完成当堂的学*任务。但也有同学上课精神不集中,小动作特别多,回答问题不积极等。

  本学年要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分期分类,定出实际目标,以养成良好的学**惯,抓好同学的素质教育为主,强化训练同学常规,使同学养成良好学风,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成为学*的主人。针对四年级同学的.性格特点和学科内容,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教思想:

  二、知识目标:

  1、使同学学会并掌握本册所有知识内容。

  2、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拓展延伸。

  三、能力目标:

  1、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意学**惯的培养。

  2、引导同学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同学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3、能教好的积累运用。

  四、任务要求: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同学的学*兴趣。

  2、精讲多练,选板书。

  3、用心教学。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7

  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继续带四年级(1)、(3)班,两班人数共85人,班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惯方面看,有的学生的学**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另一方面,班级部分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惯和学*行为的教育力度不是很到位,本学期也要进一步和这些家长做好交流和沟通工作。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垂直方向*移。

  5、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本学期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进行“成长存折”活动及适当奖励兑换制度,通过自主记录自己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信心。

  (2)严抓书写,作业不整洁,不工整的一律重写,并进行数学手抄报的制作与评比。

  (3)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以学困生能正确回答问题为全班同学的目标,采取“一帮一、一教一”的措施,帮助他们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课堂练*中,优先辅导及批改学困生作业,表扬主动认真完成的情况,鼓励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4)每一节新课充分给予学生观察、尝试、实践、讨论的机会,设置“运用探究”环节,从课本到奥数,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给学优生一个更广阔的天空。

  (5)每一节练*课上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大量练*,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认真与坚韧的思想品质。

  (6)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教学,每周五、六、日通过“速算总动员”软件让全体同学练口算,并实时反馈教学的实效和问题,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

  (7)抓好四次测试的机会,进行针对性复*,编写针对性练*,做到基础题型、重点量型一一过关。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8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从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知识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四年级二班现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0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根据学生的学*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差生三个层次。优秀学生比较少,这部分学生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成绩不佳,这部分学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关心、督促不够,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惯影响了成绩。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块。其中数与代数占的比例较大,有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也是我们本学期教学的重点。空间与图形内容包括角与三角形的知识。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是复式分段统计表。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是消费知多少、饮食与健康。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提出并解决用小数计算解答的问题,培养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和运算规律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能综合应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3.教学重点、难点

  (1)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2)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3)在探索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学*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4)在学*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5)在具体的情境中,不断提高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数学学科是一门要求严谨的学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形成各种*惯的关键时期,养成好*惯了则可以使人受益终身。学生完成作业时,指导他们,做到格式统一,把数字书写认真、整齐、大方、漂亮。

  2、重视课堂小测。

  我曾经尝试过运用课堂小测的方法,认真分析学生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以便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纠正,效果确实不错。本学期准备继续采用这种方法。

  3、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但训练学生运用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课堂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中的.讨论机会,不断地锻炼学生去“说”,循序渐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加深对数学的理解,进而有效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4、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5、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6、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

  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7、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8、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纠正。

  9、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11、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进度计划表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9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研室和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四年级,共有学生21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目标

  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

  教学难点:位置与方向、各单元应用题解题思路。

  六、工作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0

  一、学生学*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有人,学生思想品德较好,但基础不够扎实,学*能力不强,学**惯较差,同时还存在不*衡性,有些学生学*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课时安排

  一、四则运算(6课时)

  二、位置与方向(4课时)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3.简便计算......4课时左右

  营养午餐......1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左右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左右

  4.求一个小数的*似数......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五、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左右

  2.图形的拼组......2课时左右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七、统计(4课时)

  八、数学广角(4课时)

  小管家......1课时

  九、总复*(4课时)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1

  一、现状分析:

  我们班级四年级大部分学生的素质较好,个别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暂时存在差异。从学生知识的掌握方面看: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理解并运用到实践报告中去,对口算、计算、文字叙述题算理清楚;对应用题也有了初步的分析解答能力。整个班级形成了热爱学*、积极向上的班风。

  从学**惯方面看:整个班级有着良好的学*风气。但也有个别情况,如

  个别学生学*不够积极,粗心马虎;缺乏信心、懒惰情况。

  从班级常规方面看:大部分学生在40分钟内,能够认真听讲并完成当堂的学*任务。但也有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小动作特别多,回答问题不积极等。

  本学年要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分期分类,定出实际目标,以养成良好的学**惯,抓好学生的素质教育为主,强化训练学生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学风,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成为学*的主人。针对四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科内容,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教学思想:

  二、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本册所有知识内容。

  2、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拓展延伸。

  三、能力目标:

  1、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意学**惯的培养。

  2、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3、能教好的积累运用。

  四、任务要求: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2、精讲多练,选精品。

  3、用心教学。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2

  一、指导思想: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发展,激发学生对身心健康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动参与的活动意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担任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所任班级学生的学*情况不一,中等生多有偏科现象,学困生在学*上懒惰、怕动手动脑。学困生差因分析:学困生的学*目的性不明确,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对一定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及操作要领不加强巩固,对信息技术开始有些兴趣,以后兴趣越来越淡,不知任何知识要想学好都要付出辛勤与汗水。

  三、教学目标

  1、(四年级主要学*两个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要求学生了解Excel的功能与主要特点;掌握Excel的启动与退出;掌握工作表的建立;掌握在工作表中输入文字和数据;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简单计算。Flash动画制作软件,它具有结构深入浅出,趣味性强等特点,着重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审美情趣,要求学生了解动画制作的关键专业词汇(如:场景、角色、脚本、元件等),并能做出简单精美的小动画。

  2、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和合作学*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

  4、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四、教学方法和措施:

  1、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和Flash软件基础知识”等为学*重点,适当辅之以游戏、组织比赛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2、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3、注重辅差、培优、提中

  4、注重解决学生学*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

  5、尽量加大学生上机操作力度,做到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

  6、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7、结合组织相应的课堂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8、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进度安排:

  1—2周:图片的浏览和编辑

  3—4周:录制诗歌朗诵

  5—6周:《西游故事人物记》演示文稿

  7—8周:我的集邮册

  9—10周:神秘的蜜蜂王国

  11—12周:中华五岳

  13—14周:安徒生童话

  15—16周:中华民族风采

  17—18周:刻录作品光盘

  19—20周: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扩展4)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1、大部分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所任教的四年级,共有学生86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2、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个别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的自律性比较差,学*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目的不明确,对学*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学*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惯影响了他的学*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所以,继续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也将是我本学期工作的重点。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2、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3、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利用一切手段提高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热爱数学,善于钻研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互动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3、从计算入手,从根本上抓好学生的计算,使学生打好计算的基本功,做到计算细致,快速,正确。

  4、注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学*,对于教材中的定义和概念要让学生弄明白,并且能够根据一些定理进行计算,且正确灵活。同时注意学生在讲课中学*活动的参与,同时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尊重。

  5、抓好各单元的测验,通过单元检测及时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期中、期末制定好复*计划,指导学生进行好复*。

  6、在*时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惯,一道应用题应该多读几遍之后再解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7.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

  五、后进生辅导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能力。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

  六、优生的培养措施

  1、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为自己确定更高的目标。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一、学生学*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有人,学生思想品德较好,但基础不够扎实,学*能力不强,学**惯较差,同时还存在不*衡性,有些学生学*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课时安排

  一、四则运算(6课时)

  二、位置与方向(4课时)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3.简便计算......4课时左右

  营养午餐......1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左右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左右

  4.求一个小数的*似数......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五、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左右

  2.图形的拼组......2课时左右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七、统计(4课时)

  八、数学广角(4课时)

  小管家......1课时

  九、总复*(4课时)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育计划为指导,结合四年级学生认知特点,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方法,大力开展课改,大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他们学*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二班47人,大多数学生学*态度端正,能认真完成作业,上课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较好,但班级上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尖子生较尖,但比较少,后进生10人左右较差,其中两人属于待合格生。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珍稀动物 -简易方程

  1、方程的意义 2、等式的性质 3、解方程

  第二单元 :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1、*行四边形地认识和面积 2、三角形地面积计算 3、梯形地面积计算4、组合图形地面积计算.

  综合应用-关注我们地活动空间

  1、多边形面积计算 2、小数四则运算 3、统计与测量方法

  第三单元: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1、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 2、质数合数 3、分解质因数.

  第四单元 : *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1、正负数地意义 2、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地量

  3、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大小

  第五单元 :校园课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地意义 2、分数与除法地关系 3、真分数、假分数

  4、分数地基本性质

  第六单元 :空间与图形-对称*移和旋转

  1、认识轴对称图形 2、认识图形地*移与旋转,会画*移旋转90度

  3、灵活运用对称*移旋转组合图形。

  第七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地意义 2、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地意义

  3、找两个数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4、约分

  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6、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7、分数与小数互化。

  综合应用-我能长多高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2、小数四则运算

  第八单元:获联合国人居奖地城市-统计

  1、折线统计图 2、选择折线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第九单元:可能性

  求简单事件发生地可能性地大小

  数学与生活

  1、简单地统筹法2、简单地优选法

  回顾整理——总复*

  三、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方程地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数量关系,会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能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景,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内2、3、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3、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的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大校

  4、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分数意义,理解分数与除非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能将假分数化成代分数和整数,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5、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会着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会进行小数分数互化。

  6、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方法。

  空间与图形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行四边形和梯形,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法探索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正确计算,了解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2、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根据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认识图形的*移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移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

  统计与概率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和条形统计图。.

  2、结合具体事例,体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简单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校

  实践与综合运用

  1、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2、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采取的措施及达到的目标

  1、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尽量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另外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2、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狠抓课堂教学常规,保证课堂教学有序、高效。教育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别人回答问题要认真倾听,等别人讲完话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

  4、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用机智幽默调节课堂气氛,用各种评价手段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务必要精讲精练,讲课要讲到点子上,围绕着知识点出不同类型的练*。对某一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心里要有数。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 9课时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10课时

  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 5课时.

  第四单元 :认识正负数 2课时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8课时

  第六单元 :对称*移和旋转 5课时

  第七单元 :分数加减法 10课时

  第八单元 :统计 4课时

  第九单元:可能性 2课时

  回顾整理——总复* 5课时

  一、指导思想:

  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在综合应用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1、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六、教学措施:

  1、深入教材,认真备课,定好单元计划,提前一周备课。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侧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抓重点、难点、各个环节的突破。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重视课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5、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学*方法,充分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题之间联系,举一反三,灵活学*,真正地把知识学会。

  6、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7、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

  七、教学进度安排:

  四则运算————8课时

  位置与方向——6课时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4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8课时

  三角形——————8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0课时

  统计————————4课时

  数学广角————4课时

  总复*——————4课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总复*。

  二、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学的重点。

  三、本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探索和理解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扩展5)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5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均错误率

  速度

  *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除法

  6%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笔算与学*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万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和《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素材。安排了图形与变化、克与千克的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移、旋转现象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其次,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例如,在认识重量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认识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黄豆重量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培养涉及得很少,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例如,本册教材在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还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例如,在"重量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重、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重量等的练*。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 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如前所述,在教学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克、千克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克大的长度单位千克,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测量一袋盐的重量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重量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千克"。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和"有多重",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级学生共计52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惯,理解能力较差等不足。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和总复*。

  三、教学重点:

  表内除法、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克和千克。

  四、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表内除法、克和千克。

  五、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我有如下打算:

  1、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

  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

  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

  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

  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3、 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

  机地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4、 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

  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三、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以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存在问题: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一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比较粗心、马虎;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不敢大胆表现;有几个学生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比较拖拉。

  四、教学具体措施:

  为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努力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一些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月休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跟生活联系的需要实践调查之类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9、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多多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和潜能生。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 开学教育;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二周 1.除法的初步认识*均分 3课时

  第三周 除法 3课时

  第四周 2.用2~4的乘法口诀求商 4课时

  第五周 用4~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 4课时

  第六周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4课时

  第七周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4课时

  第八周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九周 整理和复* 2课时

  第十周 五一放假 4课时

  第十一周 整理和复*,期中检测 4课时

  第十二周 万以内数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十三周 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十四周 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十、整千的加减法 4课时

  第十五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 4课时

  第十六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有多重:称一称; 4课时

  第十七周 统计 4课时

  第十八周 找规律 4课时

  第十九周 总复* 4课时

  第二十周 整理和复*,期中检测 4课时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共67人,其中甲班34人,乙班33人,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有的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因此,本期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1、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用数学解决问题。

  2、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六: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复*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1.如图1所示,直线 、 被直线 所截,如果 ,那么 ,为什么?

  2.如图2,如果 ,那么 ,为什么?

  图1 图2

  3.如图3,直线 、 被直线 所截.(1)如果 ,那么 ,为什么?

  (2)如果 ,那么 ,为什么?

  4.如图4,一个弯形管道 的拐角 , ,这时管道 、 *行吗?

  图3 图4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行呢?

  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板书]∵ (已知),

  (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以备后面推导判定定理使用.)

  【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上节课所学*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

  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

  学生活动:同分内角.

  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互补.

  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是*行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2.5(2)

  师:请同学们看复*提问中的`第3题,我们知道了 与 互补,那么 ,由此你还可以推出什么?根据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还可以推出 ,这个推理的全过程就是:

  ∵ (已知), (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教师再加上这一步即可).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思索后回答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行(学生语言不规范,注意纠正).

  师:也就是说,我们又得到了一种方法,我们把它简单说成:

  [板书]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教法说明】由于复*引入第3题为定理的推导做好了铺垫,所以学生并不难接受推理过程,放手由学生总结出判定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另外在叙述判定方法时,训练学生用准确、规范的几何语言.

  师: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我们由同旁内角互补,推导两条直线*行,除了上面的推理过程,有没有其他途径?怎样写推理格式?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对照复*提问第3题的第2问很快地找到另一种途径,并在练*本上写出推理格式,找一个学生在原来黑板上的板书基础上完成.

  【教法说明】通过使用不同种方法的推理,不仅开拓学生思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地使用推理,从而使学生掌握推理格式的书写.

  尝试反过,巩固练*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数学。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6.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7.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8.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9.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10.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三)班和二(四)班两个教学班级的教学工作。三班是走读班共57人,四班是寄宿班共个51人。经过一年级的努力,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比如学生的学**惯、学*品质、思维品质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部分学生缺乏学*积极性,不能坚持,势必会影响整体水*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后进,提高先进,发展后进是本学期重点。本学期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如何充分寄宿生在校时间多而且集中的优势,进行全面均衡辅导教育,逐步提高寄宿生的整体水*。

  二、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使得评价多元化在多元化的评价中让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

  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4课时左右)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九班,三班共有学生54人,九班共有学生4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扩展6)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7)班学生54人,(8)班学生53人,通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和笔算,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形成了一定的口算能力。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学*态度端正,能够认真对待,课堂上也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学*上较为主动,形成了按时写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等良好的学**惯,但个别学生在学*中,思想上松懈,行动上被动,学*比较吃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解决问题是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解决问题,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2、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结合相应的内容进行;

  3、图形的运动结合学生的生活景仰学*新知,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概念;

  4、表内除法与原义务教材相比,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不再分3小组编排,而是集中编排,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5、万以内数的认识优化教材知识结构;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数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能力。

  6、克和千克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7、万以内的加减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8、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渗透根据统计结果进行预测的思想。

  9、找规律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4、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5、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6、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8、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级学生共计52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惯,理解能力较差等不足。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和总复*。

  三、教学重点:

  表内除法、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克和千克。

  四、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表内除法、克和千克。

  五、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我有如下打算:

  1、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

  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

  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

  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

  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3、 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

  机地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4、 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班级分析

  本班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的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复*与提高,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时间初步认识(二),三位数的加减法,重量(质量)的初步认识,几何小实践,整理与提高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2。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借助实例感知千、万的实际数量,知道千位、万位知道万以内数的顺序,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正确进行以三位数为主的加减法笔算

  3、认识钟面,联系实例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时间观念,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看、读、记钟面上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4、通过称物、掂量等体验活动,建立1克(g)、1千克(kg)的实际重量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估计物体的重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学的加减法、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 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xx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内 容 备注

  1 2/19~22 一、复*与提高 小复*②;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①;机动①。

  2 25~3/3 相差多少②;练*①;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①。

  3 4~10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④。

  4 11~15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①;数射线(千)①;位值图上的游戏①;练*①。

  5 18~22 机动②;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二) 时、分、秒②。

  6 25~29 时、分、秒②;小练*(1)①;机动①;

  7 4/1~3 四、三位数的加减法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①;三位数加减一位数①;三位数的加法②。

  8 7~12 三位数的加法②;练*②。三位数的减法④。

  9 15~19 练*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②。

  10 22~28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①;小练*(2)①;机动②。五、重量(质量)的初步认识 轻与重③;

  11 5/2~3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①;机动①。

  12 6~10 六、几何小实践 东南西北②;角②。

  13 13~17 三角形与四边形②;三角形的分类②。

  14 20~24 机动②;七、整理与提高 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②。

  15 27~31 万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②;解决问题①。

  16 6/3~7 解决问题②;巧算(2)②。

  17 10~14 练*①;数学广场:列表枚举①;七巧板①;流程图(1)①。

  18 17~21 期终复*

  19 23~28 考查与质量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

  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课进课进课课

  1解决问题4

  2除法的初步认识4

  3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

  4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

  5图形与变换4

  6用7、8、9的口诀求商4

  7解决问题4

  8整理和复*4

  9万以内数的认识4

  10万以内数的认识4

  11克和千克4

  12五一放假4

  1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4

  1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4

  15统计4

  16找规律4

  17整理和复*4

  18总复*(一)4

  19总复*(二)4

  1、指导思想

  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牢固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围绕校长室、教导处提出的教学工作意见,立足课堂,成长师生。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落脚点,“以学论教”,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以“快乐学,幸福教”为追求,求真务实,不断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

  2、工作思路。

  (1)教学工作。

  ①备课。组长要做好各个单元的备课安排,组织全组教师钻研教材,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做到个性备课和集体备课结合,参与研究教学策略,在集体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形成有个性特色的能切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②优化课堂数学。课堂教学要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四基,要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艺术,把新课程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用评价的语言贯穿于课堂,努力创设学生动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氛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经历过程,并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同时要善于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生成,从而形成知识在课堂上碰撞,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性和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确保每节课的教学质量。全组每位教师都要立足课堂,用新课标的理念改进教法,树立只有统一的教学理念,没有统一的教法模式,要主动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③课后反思:倡导进行“二次”备课,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写好教后反思,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

  ④认真做好辅优补差工作。

  (1)要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补缺补差重在*时的点点滴滴,有针对性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抓好课堂拓展,对优生应引导他们进行课外学*探索,使他们不断拓展知识面,带动学生学*成绩的整体提高。

  (3)加强每个班数学质量监控, 监控后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并在教学中及时改进。

  ⑤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经常性的数学活动(如课前口算、计算题训练。)激发学生学*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2)教研工作。

  ①加强理论学*,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和实践能力。我们年级组依据实际教学做具体安排,充分发挥组员的作用,组织好每月一次的专题学*,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力争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及时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提高我们的教学水*。

  ②组织老师上好示范课。年级组每月组织一次示范课,教研活动以“上课——说课(含课后反思)——评课——互动”等形式进行,总结完善一些好的教法以便大家借鉴。

  ③进行经常性的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以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共同探讨为主要活动形式。

  3、教研组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 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研组工作计划。

  (2) 第一次教学研讨:二年级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3) **老师执教校数学教研课《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4) 第二次教学研讨:认识万以内数。

  (5) 完成三月份教学反思。

  四月份

  (1)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进行心得交流,并观看教育新时空,加强理论学*。

  (2)第三次教学研讨: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3)完成四月份教学反思。

  五月份

  (1)第四次教学研讨:角的初步认识。

  (2)杨晓燕 老师执教《解决问题》。

  (2)组织开展期中数学质量研讨会。

  (3)进行理论学*,完成五月份反思。

  六、七月份

  (1)准备校数学口算比赛。

  (2)第五次教学研讨:统计。

  (3)撰写数学论文或案例。

  (4)完成六月份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

  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三、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以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存在问题: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一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比较粗心、马虎;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不敢大胆表现;有几个学生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比较拖拉。

  四、教学具体措施:

  为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努力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一些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月休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跟生活联系的需要实践调查之类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9、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多多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和潜能生。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 开学教育;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二周 1.除法的初步认识*均分 3课时

  第三周 除法 3课时

  第四周 2.用2~4的乘法口诀求商 4课时

  第五周 用4~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 4课时

  第六周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4课时

  第七周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4课时

  第八周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九周 整理和复* 2课时

  第十周 五一放假 4课时

  第十一周 整理和复*,期中检测 4课时

  第十二周 万以内数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十三周 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十四周 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十、整千的加减法 4课时

  第十五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 4课时

  第十六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有多重:称一称; 4课时

  第十七周 统计 4课时

  第十八周 找规律 4课时

  第十九周 总复* 4课时

  第二十周 整理和复*,期中检测 4课时

  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首先,在“解决问题”单元,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其次,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逐步培养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精彩段落。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共有学生32人,优秀生5人,中等生21人,学*有困难的学生有6人。大部分学生学*态度较认真,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只有少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较为潦草。本班学生比较活跃,自制能力差,教师在抓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学*。大部分学生在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具体分析:

  第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的共同体。

  (本题题满分8分)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k1>0)与一次函数相交于A、B两点,AC⊥x轴于点C.若△OAC的面积为1,且tan∠AOC=2.

  勤于反思,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不断练*基本功,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并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自己的教学。

  1、认知方面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学生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2、情感方面

  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表现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对学生的学*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部分学生由于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学期课程目标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在教学中,认真学*《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根据新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真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做到教学有目标,有方法,有反思。通过学*和实际教学,我了解到这个阶段的儿童感性多于理性,对于外界事物,侧重于主观认识。为此,在教学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直观事物来指导教学,让学生能迅速接受知识。把孩子当成朋友,当成相互学*的伙伴儿,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关怀,知道老师就是他们赖以信任的朋友。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练*在同层次的`*题,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和课程资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减负提质的措施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二(1)、二(2)这两个班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较好,口算、笔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尤其是解决问题,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一、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一),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总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5、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6、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7、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区别旋转和*移。

  教学难点: 克和千克的认识和换算,万以内数的认识。

  四、教学措施

  1.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以及自身的工作态度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做到恰当的'组织教学,使学生能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中去。

  2.加强学*,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实验的紧迫感。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态度和学*方法、学*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 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7.练*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认真及时地记录教学后的感受和感悟,及时准确地审视自己的教学。

  一、指导思想:

  按照《数学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要求,以科学精神为指导,重视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内容有解决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图形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一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简单的统计、找规律等。

  三、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良好的计算*惯,发展学生的数感。

  良好的计算*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我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后练*,练*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惯。

  训练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重视每堂课的口算5分钟。

  在每天的数学学*中,利用刚上课的5分钟进行口算练*,利用好小考条,小卡片,开火车或限时的形式进行训练。在练*中要注意强化口算的方法,渗透数学思想,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持之以恒,口算速度自然提高。

  (二)、利用《口算练*册》进行计算训练。

  1、在每天的作业中,利用《口算练*册》进行口算练*。指定统一的内容,统一要求。要求家长签字、计时,我及时批改作业并及时表扬进步的同学。

  2、组织好口算月检测

  每月月末口算比赛的模式进行口算检测,在口算比赛时,可以灵活机动地进行,让学生互换试题,集体批阅,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学*能力,又减轻了教师批阅试题的工作压力。达到满分的就发一张“口算明星”小奖状。此外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哪些类型出错较多,哪些孩子能力下降了,并督促学困生的学*,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进度、寻找正确的辅导方法、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掌握学生在校的学*情况,共同提高学生的口算水*。

  2、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1——8页

  第二周9——16页

  第三周17——24页

  第四周25——32页

  第五周33——41页

  第六周42——49页

  第七周50——57页

  第八周58——63页

  第九周64——70页

  第十周71——77页

  第十一周78——85页

  第十二周86——93页

  第十三周94——101页

  第十四周102——110页

  第十五周111——119页

  第十六周120——127

  一、学生现状分析 :

  本班共有学生26人,一年半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乘法口诀九九表背的很熟。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 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性。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2、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是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您现在访问的是数学教学计划,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进度 :详见教学进度表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为了搞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根据学校计划和科研室工作计划,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二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个班整体情况是学生基础较差,优秀生少,后进生站每个班的40%左右。少数学生学*积极性高,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但大部分学生学*不够认真,上课听讲、作业完成总是应付,不能够主动学*,所以造成基础掌握不扎实。要在本学期获得进步,则必须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查漏补缺,打好基础;同时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努力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2、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通过变式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特别是函数一章,利用数形结合,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和能力,

  3、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及时查缺补漏。

  4、成立一帮一互助学*小组,辅导后进生,同时促进优生,共同进步。

  三、合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三环六步的各个环节。

  2、上课时定向要明确,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弄清疑难。点难拨疑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都有所发展。

  3、作业布置要分层,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批改要认真、及时,批语要多鼓励学生,根据作业情况查缺补漏,做好个别辅导。

  4、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

  四、教研工作

  积极参加教科室和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结合学校的双思三环六步讨论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交流体会。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及时写出教学反思并及时发布。通过教研不断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

  五、学困生转化工作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分析选好学困生,做好辅导计划。为其以后学*成绩的进一步提高铺*道路。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九班,三班共有学生54人,九班共有学生4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布置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布置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学*情况分析

  (一)在学生的认知方面: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学*方法。

  (二)在学生的情感方面:两个班级的大部分同学都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上课的时候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部分学生由于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本学期课程目标的设定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他们要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详细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减负提质的措施

  1、学生在数学学*中必须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主动的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生活中还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学*方式要探索,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复*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1.如图1所示,直线 、 被直线 所截,如果 ,那么 ,为什么?

  2.如图2,如果 ,那么 ,为什么?

  图1 图2

  3.如图3,直线 、 被直线 所截.(1)如果 ,那么 ,为什么?

  (2)如果 ,那么 ,为什么?

  4.如图4,一个弯形管道 的拐角 , ,这时管道 、 *行吗?

  图3 图4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行呢?

  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板书]∵ (已知),

  (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以备后面推导判定定理使用.)

  【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上节课所学*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

  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

  学生活动:同分内角.

  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互补.

  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是*行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2.5(2)

  师:请同学们看复*提问中的第3题,我们知道了 与 互补,那么 ,由此你还可以推出什么?根据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还可以推出 ,这个推理的全过程就是:

  ∵ (已知), (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教师再加上这一步即可).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思索后回答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行(学生语言不规范,注意纠正).

  师:也就是说,我们又得到了一种方法,我们把它简单说成:

  [板书]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教法说明】由于复*引入第3题为定理的推导做好了铺垫,所以学生并不难接受推理过程,放手由学生总结出判定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另外在叙述判定方法时,训练学生用准确、规范的几何语言.

  师: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我们由同旁内角互补,推导两条直线*行,除了上面的推理过程,有没有其他途径?怎样写推理格式?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对照复*提问第3题的第2问很快地找到另一种途径,并在练*本上写出推理格式,找一个学生在原来黑板上的板书基础上完成.

  【教法说明】通过使用不同种方法的推理,不仅开拓学生思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地使用推理,从而使学生掌握推理格式的书写.

  尝试反过,巩固练*

  一、上学期学生学*本课程基本情况分析

  (一)认知方面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

  二年(2)班:优等生较多,但存在两极分化问题。口算能力要加强。

  二年(3班: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二)情感方面

  两个班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表现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二年(2)班缺点:个别学生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年(3)班缺点: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二、本学期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

  *均错误率速度*均错误率速度

  表内除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本学期本课程教材内容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如,在“克和千克”(第87页的内容、第89页第7题)和“统计”(第113页第3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

  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2、综合算式的应用。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变换(包括:*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单元教学重、难点:1、直角、锐角、钝角。2、知*移、旋转现象。3、画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现在是所有的乘法口诀学完之后,再学*用口诀求商,所以表内除法(二)的编排和以往不同,只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前是7、8、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穿插编排。

  单元教学重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扩展7)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集合15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学*情况分析

  (一)在 学生的认知方面: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在我执教的一班:优等生较多,但存在两极分化问题。学**惯要加强 。 在我执教的二班: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二)在学生的情感方面:两个班级的大部分同学都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上课的时候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一班同学的缺点: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二班同学的缺点:部分学生由于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本学期课程目标的设定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让学生学会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他们要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详细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减负提质的措施

  1、学生在数学学*中必须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主动的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生活中还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学*方式要探索,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九班,三班共有学生54人,九班共有学生4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布置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布置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二年级四班有学生45人,一年半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乘法口诀九九表背的很熟。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认识*似数。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时、分、秒。

  4、在现实情境中,学会混合运算。

  B、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进行拼组。

  2、认识图形的周长,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C、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分项统计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三)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万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万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四)解决问题

  1、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五)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1)具有符合儿童学*数学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发展规律的知识结构;加强了数与代数、统计、应用、创新等意识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内容;尽量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加大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的力度。

  (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求异思维、思维的灵活性的培养。加强创新意识、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丰富计算能力的内涵,提出培养计算能力的恰当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提出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根据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进行学生情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不畏困难、严谨求实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勇于探索、热心奉献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性。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2、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是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05财会(3)班数学,所选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编著的《数学(基础版)》该教材是在原有职业高中数学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重新编写的,具有以下特点: 大纲对传统的初等数学教育内容进行了精选,把理论上、方法上以及代生产与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知识作为各专业必学的基本内容。根据大纲要求,把函数与几何,以及研究函数与几何的方法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 多数中职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需要复*与提高,才能顺利进入中职阶段的数学学*。这套数学教材编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多数学生能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要求,以保证中职学生能达到高中阶段的基本数学水准。

  3.增加较大的.使用弹性 考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多样性,各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教学要求给出了较大的选择范围,增加了教学的弹性。教材中给出了三个层次:一是必学的内容分两种教学要求(在教参中指出);二是教材中配备一些难度较大的*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做,培养这些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是编写了选学内容,选学内容主要是深化基本内容所学知识和应用基本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每章专设应用一节,列举数学在生活实际、现代科学和生产中应用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 在大纲中,要求培养学生使用基本计算工具的恩能够里。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计数器的技能,所以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用计数器做的练*题。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使用的是第二册的教材,内容包括:*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概率与统计初步。 每章编写结构:引言,正文(大节、小节、联系、*题),复*问题和复*参考题,阅读材料(数学文化)等。除个别标注星号的选学内容外,都是必学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对策: 05财会(3)班是我刚接手的班级,因而对学生的情况并不是非常熟悉。从总体上看,该班的学*中坚力量主要在一小部分的女生,其他学生学*积极性较差。在要学*的学生当中,普遍表现出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对以往知识的缺漏非常多。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及时补遗、查漏补缺尤为重要。知识引入环节我设置旧知识补遗,先回顾新课所涉及到的旧知识点;对学生的要求以能处理简单的操作题为主。另外,舒适的环境对学生的情绪也有挺大的影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渗入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首先,在“解决问题”单元,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其次,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逐步培养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精彩段落。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共有学生32人,优秀生5人,中等生21人,学*有困难的学生有6人。大部分学生学*态度较认真,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只有少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较为潦草。本班学生比较活跃,自制能力差,教师在抓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学*。大部分学生在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具体分析:

  第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的共同体。

  (本题题满分8分)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k1>0)与一次函数相交于A、B两点,AC⊥x轴于点C.若△OAC的面积为1,且tan∠AOC=2.

  勤于反思,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不断练*基本功,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并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自己的教学。

  1、认知方面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学生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2、情感方面

  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表现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对学生的学*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部分学生由于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学期课程目标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在教学中,认真学*《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根据新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真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做到教学有目标,有方法,有反思。通过学*和实际教学,我了解到这个阶段的儿童感性多于理性,对于外界事物,侧重于主观认识。为此,在教学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直观事物来指导教学,让学生能迅速接受知识。把孩子当成朋友,当成相互学*的伙伴儿,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关怀,知道老师就是他们赖以信任的朋友。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练*在同层次的*题,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和课程资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减负提质的措施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学生现状分析 :

  本班共有学生26人,一年半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乘法口诀九九表背的很熟。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 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性。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2、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是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您现在访问的是数学教学计划,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进度 :详见教学进度表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

  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三、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以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存在问题: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一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比较粗心、马虎;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不敢大胆表现;有几个学生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比较拖拉。

  四、教学具体措施:

  为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努力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一些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月休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跟生活联系的需要实践调查之类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9、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多多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和潜能生。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 开学教育;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二周 1.除法的初步认识*均分 3课时

  第三周 除法 3课时

  第四周 2.用2~4的乘法口诀求商 4课时

  第五周 用4~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 4课时

  第六周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4课时

  第七周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4课时

  第八周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九周 整理和复* 2课时

  第十周 五一放假 4课时

  第十一周 整理和复*,期中检测 4课时

  第十二周 万以内数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十三周 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十四周 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十、整千的加减法 4课时

  第十五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 4课时

  第十六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有多重:称一称; 4课时

  第十七周 统计 4课时

  第十八周 找规律 4课时

  第十九周 总复* 4课时

  第二十周 整理和复*,期中检测 4课时

  一、教学想法:

  上学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共42人,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惯,理解能力较差,对乘法、除法意义认识还不够。

  今年奋斗目标:及格率96%,高分率90%,特忧率80%

  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

  6、 与语文教师做好时间上的协调,*时多在一起交流、分析学生情况。特别是偏科生,多想办法,尽量的做到优的更优,差的努力补上去。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

  三、教学重点:

  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时分秒。

  四、教学难点:

  加与减、时分秒。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六、教学课时

  一、 除法 6课时

  二、 方向与位置 4课时

  三、 生活中的大数 8课时

  四、测量 5课时

  五、 加与减(一) 16课时

  六、 认识图形 7课时

  七、 时分秒 8课时

  九、 调查与记录 5课时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三)班和二(四)班两个教学班级的教学工作。三班是走读班共57人,四班是寄宿班共个51人。经过一年级的努力,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比如学生的学**惯、学*品质、思维品质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部分学生缺乏学*积极性,不能坚持,势必会影响整体水*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后进,提高先进,发展后进是本学期重点。本学期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如何充分寄宿生在校时间多而且集中的优势,进行全面均衡辅导教育,逐步提高寄宿生的整体水*。

  二、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使得评价多元化在多元化的评价中让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

  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4课时左右)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数学。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6.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7.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8.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9.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10.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扩展8)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集合15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为了搞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根据学校计划和科研室工作计划,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二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个班整体情况是学生基础较差,优秀生少,后进生站每个班的40%左右。少数学生学*积极性高,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但大部分学生学*不够认真,上课听讲、作业完成总是应付,不能够主动学*,所以造成基础掌握不扎实。要在本学期获得进步,则必须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查漏补缺,打好基础;同时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努力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2、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通过变式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特别是函数一章,利用数形结合,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和能力,

  3、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及时查缺补漏。

  4、成立一帮一互助学*小组,辅导后进生,同时促进优生,共同进步。

  三、合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三环六步的各个环节。

  2、上课时定向要明确,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弄清疑难。点难拨疑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都有所发展。

  3、作业布置要分层,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批改要认真、及时,批语要多鼓励学生,根据作业情况查缺补漏,做好个别辅导。

  4、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

  四、教研工作

  积极参加教科室和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结合学校的双思三环六步讨论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交流体会。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及时写出教学反思并及时发布。通过教研不断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

  五、学困生转化工作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分析选好学困生,做好辅导计划。为其以后学*成绩的进一步提高铺*道路。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九班,三班共有学生54人,九班共有学生4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布置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布置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复*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1.如图1所示,直线 、 被直线 所截,如果 ,那么 ,为什么?

  2.如图2,如果 ,那么 ,为什么?

  图1 图2

  3.如图3,直线 、 被直线 所截.(1)如果 ,那么 ,为什么?

  (2)如果 ,那么 ,为什么?

  4.如图4,一个弯形管道 的拐角 , ,这时管道 、 *行吗?

  图3 图4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行呢?

  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板书]∵ (已知),

  (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以备后面推导判定定理使用.)

  【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上节课所学*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

  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

  学生活动:同分内角.

  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互补.

  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是*行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2.5(2)

  师:请同学们看复*提问中的第3题,我们知道了 与 互补,那么 ,由此你还可以推出什么?根据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还可以推出 ,这个推理的全过程就是:

  ∵ (已知), (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教师再加上这一步即可).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思索后回答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行(学生语言不规范,注意纠正).

  师:也就是说,我们又得到了一种方法,我们把它简单说成:

  [板书]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教法说明】由于复*引入第3题为定理的推导做好了铺垫,所以学生并不难接受推理过程,放手由学生总结出判定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另外在叙述判定方法时,训练学生用准确、规范的几何语言.

  师: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我们由同旁内角互补,推导两条直线*行,除了上面的推理过程,有没有其他途径?怎样写推理格式?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对照复*提问第3题的第2问很快地找到另一种途径,并在练*本上写出推理格式,找一个学生在原来黑板上的板书基础上完成.

  【教法说明】通过使用不同种方法的推理,不仅开拓学生思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地使用推理,从而使学生掌握推理格式的书写.

  尝试反过,巩固练*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年级学生共计120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惯,理解能力较差。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一)、走进乡村、加与减(一)、认识图形、加与减(二)、整理与复*(二)、美丽的植物园、统计、总复*

  三、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

  四、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

  1、设计希望小区示意图。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5、用附页1中的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6、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7、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记录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数小正方体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让学生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图形;通过“泡黄豆”的实验,绘制统计图表描述数据。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了。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七、教学用具:

  1、挂图

  2、直尺

  3、小棒

  4、实物图

  5、计数器

  6、几何图形

  八、课时安排(;略)

  一、上学期学生学*本课程基本情况分析

  (一)认知方面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

  二年(2)班:优等生较多,但存在两极分化问题。口算能力要加强。

  二年(3班: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二)情感方面

  两个班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表现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二年(2)班缺点:个别学生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年(3)班缺点: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二、本学期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

  *均错误率速度*均错误率速度

  表内除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本学期本课程教材内容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如,在“克和千克”(第87页的内容、第89页第7题)和“统计”(第113页第3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

  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2、综合算式的应用。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变换(包括:*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单元教学重、难点:1、直角、锐角、钝角。2、知*移、旋转现象。3、画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现在是所有的乘法口诀学完之后,再学*用口诀求商,所以表内除法(二)的编排和以往不同,只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前是7、8、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穿插编排。

  单元教学重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中)。

  单元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1)数数过程中,接*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

  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单元教学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单元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百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单元教学重点: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单元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第八单元、统计

  仍然让学生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第九单元、找规律

  (1)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

  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另附加: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本学期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之一,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4、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5、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做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6、了解学生,注意评价多样化。重视对学生数学学*过程的评价。适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7、对学*困难生进行重点辅导,对他们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7)班学生54人,(8)班学生53人,通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和笔算,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形成了一定的口算能力。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学*态度端正,能够认真对待,课堂上也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学*上较为主动,形成了按时写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等良好的学**惯,但个别学生在学*中,思想上松懈,行动上被动,学*比较吃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解决问题是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解决问题,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2、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结合相应的内容进行;

  3、图形的运动结合学生的生活景仰学*新知,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概念;

  4、表内除法与原义务教材相比,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不再分3小组编排,而是集中编排,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5、万以内数的认识优化教材知识结构;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数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能力。

  6、克和千克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7、万以内的加减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8、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渗透根据统计结果进行预测的思想。

  9、找规律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4、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5、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6、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8、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一、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内容:1、有余数的除法2、时、分、秒3、认识方向4、认识万以内的数5、分米和毫米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7、角的初步认识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9、期末复*,以及两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1名学生,男生23名,女生18名,大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0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六、课时安排

  单元序号单元内容课时数周次

  一、有余数的除法81—2

  二、时、分、秒83—4

  三、认识方向85—6

  测定方向47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88—9

  期中检测410

  五、分米和毫米811—12

  六、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813—14

  七、角的初步认识415

  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16

  了解你的好朋友417

  九、期末复*818—19

  新学期伊始,为了顺利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也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确保学生的成绩进一步提高,特制定此学科工作计划:

  一、 学情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30人.对于学生来讲,虽然已经历适应小学课堂教学,但仍有大部分同学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为了逐步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激发学生学*欲望,从兴趣入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一)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二)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三)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决求商。

  (四)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五)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稳、旋转的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七)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八)会探索给定图表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理解的能力。

  (九)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数学的信心。

  (十)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十一)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1、本册的数学重点是表内除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

  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成以内数的认识,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读、写多位数的基础。也是学生进一步学*认识数的重要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本册的教学难点是用数学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中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三)班和二(四)班两个教学班级的教学工作。三班是走读班共57人,四班是寄宿班共个51人。经过一年级的努力,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比如学生的学**惯、学*品质、思维品质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部分学生缺乏学*积极性,不能坚持,势必会影响整体水*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后进,提高先进,发展后进是本学期重点。本学期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如何充分寄宿生在校时间多而且集中的优势,进行全面均衡辅导教育,逐步提高寄宿生的整体水*。

  二、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使得评价多元化在多元化的评价中让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扩展9)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集锦15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来为今后的学*制定一份计划。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级学生共计52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惯,理解能力较差等不足。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和总复*。

  三、教学重点:

  表内除法、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克和千克。

  四、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表内除法、克和千克。

  五、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我有如下打算:

  1、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

  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

  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

  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

  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3、 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

  机地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4、 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一、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内容:1、有余数的除法2、时、分、秒3、认识方向4、认识万以内的数5、分米和毫米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7、角的初步认识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9、期末复*,以及两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1名学生,男生23名,女生18名,大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0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六、课时安排

  单元序号单元内容课时数周次

  一、有余数的除法81—2

  二、时、分、秒83—4

  三、认识方向85—6

  测定方向47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88—9

  期中检测410

  五、分米和毫米811—12

  六、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813—14

  七、角的初步认识415

  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16

  了解你的好朋友417

  九、期末复*818—19

  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首先,在“解决问题”单元,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其次,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逐步培养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精彩段落。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共有学生32人,优秀生5人,中等生21人,学*有困难的学生有6人。大部分学生学*态度较认真,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只有少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较为潦草。本班学生比较活跃,自制能力差,教师在抓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学*。大部分学生在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具体分析:

  第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的共同体。

  (本题题满分8分)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k1>0)与一次函数相交于A、B两点,AC⊥x轴于点C.若△OAC的面积为1,且tan∠AOC=2.

  勤于反思,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不断练*基本功,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并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自己的教学。

  1、认知方面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学生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2、情感方面

  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表现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对学生的学*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部分学生由于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学期课程目标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在教学中,认真学*《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根据新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真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做到教学有目标,有方法,有反思。通过学*和实际教学,我了解到这个阶段的儿童感性多于理性,对于外界事物,侧重于主观认识。为此,在教学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直观事物来指导教学,让学生能迅速接受知识。把孩子当成朋友,当成相互学*的伙伴儿,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关怀,知道老师就是他们赖以信任的朋友。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练*在同层次的*题,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和课程资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减负提质的措施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复*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1.如图1所示,直线 、 被直线 所截,如果 ,那么 ,为什么?

  2.如图2,如果 ,那么 ,为什么?

  图1 图2

  3.如图3,直线 、 被直线 所截.(1)如果 ,那么 ,为什么?

  (2)如果 ,那么 ,为什么?

  4.如图4,一个弯形管道 的拐角 , ,这时管道 、 *行吗?

  图3 图4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行呢?

  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板书]∵ (已知),

  (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以备后面推导判定定理使用.)

  【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上节课所学*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

  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

  学生活动:同分内角.

  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互补.

  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是*行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2.5(2)

  师:请同学们看复*提问中的第3题,我们知道了 与 互补,那么 ,由此你还可以推出什么?根据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还可以推出 ,这个推理的全过程就是:

  ∵ (已知), (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教师再加上这一步即可).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思索后回答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行(学生语言不规范,注意纠正).

  师:也就是说,我们又得到了一种方法,我们把它简单说成:

  [板书]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教法说明】由于复*引入第3题为定理的推导做好了铺垫,所以学生并不难接受推理过程,放手由学生总结出判定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另外在叙述判定方法时,训练学生用准确、规范的几何语言.

  师: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我们由同旁内角互补,推导两条直线*行,除了上面的推理过程,有没有其他途径?怎样写推理格式?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对照复*提问第3题的第2问很快地找到另一种途径,并在练*本上写出推理格式,找一个学生在原来黑板上的板书基础上完成.

  【教法说明】通过使用不同种方法的推理,不仅开拓学生思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地使用推理,从而使学生掌握推理格式的书写.

  尝试反过,巩固练*

  1、指导思想

  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牢固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围绕校长室、教导处提出的教学工作意见,立足课堂,成长师生。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落脚点,“以学论教”,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以“快乐学,幸福教”为追求,求真务实,不断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

  2、工作思路。

  (1)教学工作。

  ①备课。组长要做好各个单元的备课安排,组织全组教师钻研教材,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做到个性备课和集体备课结合,参与研究教学策略,在集体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形成有个性特色的能切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②优化课堂数学。课堂教学要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四基,要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艺术,把新课程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用评价的语言贯穿于课堂,努力创设学生动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氛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经历过程,并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同时要善于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生成,从而形成知识在课堂上碰撞,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性和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确保每节课的教学质量。全组每位教师都要立足课堂,用新课标的理念改进教法,树立只有统一的教学理念,没有统一的教法模式,要主动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③课后反思:倡导进行“二次”备课,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写好教后反思,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

  ④认真做好辅优补差工作。

  (1)要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补缺补差重在*时的点点滴滴,有针对性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抓好课堂拓展,对优生应引导他们进行课外学*探索,使他们不断拓展知识面,带动学生学*成绩的整体提高。

  (3)加强每个班数学质量监控, 监控后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并在教学中及时改进。

  ⑤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经常性的数学活动(如课前口算、计算题训练。)激发学生学*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2)教研工作。

  ①加强理论学*,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和实践能力。我们年级组依据实际教学做具体安排,充分发挥组员的作用,组织好每月一次的专题学*,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力争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及时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提高我们的教学水*。

  ②组织老师上好示范课。年级组每月组织一次示范课,教研活动以“上课——说课(含课后反思)——评课——互动”等形式进行,总结完善一些好的教法以便大家借鉴。

  ③进行经常性的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以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共同探讨为主要活动形式。

  3、教研组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 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研组工作计划。

  (2) 第一次教学研讨:二年级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3) **老师执教校数学教研课《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4) 第二次教学研讨:认识万以内数。

  (5) 完成三月份教学反思。

  四月份

  (1)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进行心得交流,并观看教育新时空,加强理论学*。

  (2)第三次教学研讨: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3)完成四月份教学反思。

  五月份

  (1)第四次教学研讨:角的初步认识。

  (2)杨晓燕 老师执教《解决问题》。

  (2)组织开展期中数学质量研讨会。

  (3)进行理论学*,完成五月份反思。

  六、七月份

  (1)准备校数学口算比赛。

  (2)第五次教学研讨:统计。

  (3)撰写数学论文或案例。

  (4)完成六月份反思。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7)班学生54人,(8)班学生53人,通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和笔算,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形成了一定的口算能力。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学*态度端正,能够认真对待,课堂上也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学*上较为主动,形成了按时写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等良好的学**惯,但个别学生在学*中,思想上松懈,行动上被动,学*比较吃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解决问题是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解决问题,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2、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结合相应的内容进行;

  3、图形的运动结合学生的生活景仰学*新知,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概念;

  4、表内除法与原义务教材相比,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不再分3小组编排,而是集中编排,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5、万以内数的认识优化教材知识结构;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数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能力。

  6、克和千克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7、万以内的加减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8、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渗透根据统计结果进行预测的思想。

  9、找规律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4、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5、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6、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8、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远”,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年级四班有学生45人,一年半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乘法口诀九九表背的很熟。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认识*似数。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时、分、秒。

  4、在现实情境中,学会混合运算。

  B、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进行拼组。

  2、认识图形的周长,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C、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分项统计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三)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万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万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四)解决问题

  1、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五)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1)具有符合儿童学*数学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发展规律的知识结构;加强了数与代数、统计、应用、创新等意识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内容;尽量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加大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的力度。

  (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求异思维、思维的灵活性的培养。加强创新意识、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丰富计算能力的内涵,提出培养计算能力的恰当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提出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根据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进行学生情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不畏困难、严谨求实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勇于探索、热心奉献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性。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2、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是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一、学生现状分析 :

  本班共有学生26人,一年半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乘法口诀九九表背的很熟。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 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性。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2、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是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您现在访问的是数学教学计划,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进度 :详见教学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按照《数学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要求,以科学精神为指导,重视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内容有解决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图形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一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简单的统计、找规律等。

  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扩展10)

——英语四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菁选

英语四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英语四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生情况

  四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着较浓厚的学*兴趣, 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遇到困难, 学*兴趣会随之减弱。尤其从这学期开始,对学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 所以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放在首位, 引导学生端正学*态度,掌握良好的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二、教学目的任务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6、养成响亮清晰读英语、说英语的*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培养语感。

  7、能在完成某个任务(如涂色,小制作)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词句,并且培养动手能力。

  8、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1、能听懂、会说 12 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 60 个单词和词组并能听、说、读、写 61 个单词和 24 个句子(包括学校、时间、衣服、天气、购物、农场动物、数字、颜色等几个话 题),并能简单运用。

  3、能听、做 6 个“TPR”活动。

  4、能学会 3 个小制作。

  5、能唱 8 首歌曲。

  6、能听、说、吟唱 7 首歌谣。

  7、能完成

  6 个自我评价活动。

  8、能听懂 6 个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 6 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四、主要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 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

  3、将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惯,打下良好 的语音语调基础。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 书写。

  五、教学措施 鉴于以上原因,本学期我将从以下方面着手展开教学: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抓紧课堂教学,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 融会话教学与情景表演之中。

  3、 巧用实物、卡片、chant 及肢体语言等来帮助进行单词教学。

  4、利用读写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单词书写的指导。

  5、继续加强基础部分的教学,同时采用小老师带徒弟的办法,帮助学*相 对滞后的同学。

  6、针对部分学生“喂不饱”的现象,本学期继续把 C 部分的教学内容渗透 到 AB 的教学环节中,同时继续加强口语练*和日常用语教学,以不断扩充学 生的英语信息量。

  7、在课堂上尽力运用小组竞赛法,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8、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尽量的运用已经学*的英语进行对话。

  一、学生知识能力*惯态度分析

  四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着较浓厚的学*兴趣,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遇到困难,学*兴趣会随之减弱。尤其从这学期开始,对学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所以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端正学*态度,掌握良好的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二、教学目的任务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6、养成响亮清晰读英语、说英语的*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培养语感。

  7、能在完成某个任务(如涂色,小制作)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词句,并且培养动手能力。

  8、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四、主要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

  3、将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周:对学生进行新学期开学教育

  第二周:Lesson1~Lesson2

  第三周:Lesson3~Lesson4

  第四周: Lesson5~Lesson6

  第五周: Lesson7~Lesson8

  第六周: Lesson9~Lesson10

  第七周:Lesson11~Lesson12

  第八周:Lesson13~Lesson14

  第九周:Lesson15~Lesson16

  第十周:五一长假

  第十一周:Lesson17~Lesson18

  第十二周:Lesson19~Lesson20

  第十三周:Lesson21~Lesson22

  第十四周:Lesson23~Lesson24

  第十五周:Lesson25~Lesson26

  第十六周: Lesson27~Lesson28

  第十七周:Lesson29~Lesson30

  第十八周:复*,期末考试

  一、认真备课、面向全体授课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并不断地加以改善修改,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在思想教育的同时,还耐心地辅导学生复*遗漏知识。使他们的学*成绩跟上班里的其他同学。帮助他们树立学好各门知识的信心。

  二、在课堂教学中

  第一、在课堂上,认真授课,运用实物教具、简笔画,情景教学、手势语言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教学生做游戏、唱英语歌等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学生有疑难和不懂读的地方,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带读,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

  第二、在批改作业方面。学生的作业总是按时及时地批改,并详细地做好批注,对普遍性错误,在全班重复讲解、分析。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还采取面批方法,一一地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在听力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常让学生听英语歌曲及英语会话的录音磁带,还让学生表演对话,背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教材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学*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惯;使他们初步具有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60个单词和词组并能听、说、读、写61个单词和24个句子(包括学校、时间、衣服、天气、购物、农场动物、数字、颜色等几个话题),并简单运用。

  3、能听、做6个TPR活动。

  4、能学会3个小制作。

  5、能听懂、跟唱8首歌曲。

  6、能听懂、会吟唱7首歌谣。

  7、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8、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6个新授单元,2个复*单元,内容涉及学校、时间、衣服、天气、购物、农场动物、数字、颜色等几个话题。其中每个新授单元均分为三大块,A部分包括Let’s learn,用来巩固单词的Let’s do,以Let’s learn所学词汇为主题的对话Let’s talk,以掌握单词、句子为主要目标的Read and write。B部分是对A部分内容的深化和拓展,二者一脉相承。C部分为选学内容,包括语音训练,歌曲教学、趣味故事教学等。2个复*单元是对前面三个单元知识的重组、整合和升华。

  以下为本册教材的学期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三、学生现状分析

  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英语学*,学生对英语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多数同学学*兴趣持续高涨,课堂上,他们举手积极,气氛活跃,绝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但少数学生学*积极性不高,纪律松懈,作业拖拉,学*效果差,又缺乏家长的积极配合,学*英语的能力已经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鉴于以上原因,本学期我将从以下方面着手展开教学:

  1、 融会话教学与情景表演之中。

  2、 巧用实物、头饰、卡片、chant 等来帮助进行单词教学。

  3、利用读写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单词书写的`指导。

  4、继续加强基础部分的教学,同时采用小老师带徒弟的办法,帮助学*相对滞后的同学。针对部分学生“喂不饱”的现象,本学期继续把C部分的教学内容滲透到AB的教学环节中,同时继续加强口语练*和日常用语教学,以不断扩充学生的英语信息量。在课堂上尽力运用小组竞赛法,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五、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略

  经过一年半的学*,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以前所学的英语单词及相关知识,能听懂简单的对话,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通过一年半的英语学*,学生已经初步养成良好的学**惯,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英语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惯较差,学*的积极性不高,在这些学生身上要下更大的.功夫。

  学期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60个单词和词组,并能听、说、读、写61个单词和24个句子,并简单运用;

  3、能听、做6个TPR活动;

  4、能学会3个小制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听、说、唱7首歌谣;

  7、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8、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教学措施

  四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英语的学*兴趣还很浓厚。因此我在上课时尽量多的运用“TPR”活动。在上课之前,我对自己强调一定要备好课,把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环节都备进去,让课堂的效率尽可能达到最佳效果。

  1、备好教材,备好学生。让英语在每个学生的嘴里,成为爱不释口的语言。

  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英语教材中的“TPR”活动,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课堂的实际,进行操练活动,让英语课堂绽放它独特的魅力。

  3、会话教学课,融会话教学于情景表演中;词汇教学应巧用实物、头饰、卡片,融词汇于会话教学中。

  4、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5、做好以趣味性活动组成的阶段复*教学。

  6、做好班级中英语小干部的培养,发挥农村孩子早到校的特点,让早自修发挥它特有的功能。

  7、做好班级优等生和后进生的结队帮教工作,尽量让每个孩子不掉队。

  8、科学布置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认真复批。

  一、学生现状分析:

  四年级有学生65人,男生35人,女生30人。

  通过*一年的学*,以对本班有了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同学成绩不够理想主要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听课时不能高度集中,思想开小差,小动作多。本学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学内容有两点。

  1、NewstandardEnglish。一年级起点第八册。

  2、Englishchildhood。

  《英语的童年》的教授。配合外教老师进行口语课的`教学活动,利用可以利用的机会创设情景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学*英语,大胆说英语,表现自己,使学生大胆说,积极做,努力唱。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11个模块。内含一个复*模块。每模块分两个单元。一般情况下,第一模块呈现本模块所要学*的语言内容,第二模块提供若干任务型练*,包括一首歌谣或小诗。本书要求学生能运用语言、学会组织和创造,突破口语的表达。

  四、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建立学*英语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及书写基础。

  3、尽可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交流。

  4、培养一定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我会按照教学的大纲完成教学要求,他们将会学会用英语如何表达将来式、过去式、以及愿望的表达。同时在此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发音、书写的能力。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及加强学**惯的培养和自我学*的能力,通过潜移默化、后继薄发的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口语教学工作,与外籍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实施英语教学,让学生和外籍教师多接触、多交流,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

  六、教学措施:

  教学前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生字词、挂图。情景创设中的道具等等。课时分配:本册共11个模块(其中一个复*模块),每个模块用6个课时。一周完成6课时,其中包括复*课和测试课。

  一、学情分析:

  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英语学*,学生对英语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多数同学学*兴趣持续高涨,课堂上,他们举手积极,气氛活跃,绝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但少数学生学*积极性不高,纪律松懈,作业拖拉,学*效果差,又缺乏家长的积极配合,学*英语的能力已经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教材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学*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惯;使他们初步具有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主要目标:

  本册教材的特点是:

  1、强调语言运用。

  2、注重能力培养

  3、突出兴趣激发

  4、重视双向交流

  5、融合学科内容

  6、重视灵活扩展

  7、实现整体设计。

  本册教材分为六个单元,两个复*单元。教材强调语言的运用,注重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兴趣的激发,重视双向交流,融合学科内容,重视灵活扩展,实现整体设计。

  教学重点和主要目标: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60个单词和词组并能听、说、读、写61个单词和24个句子(包括学校、时间、衣服、天气、购物、农场动物、数字、颜色等几个话题),并简单运用。

  3、能听、做6个TPR活动。

  4、能学会3个小制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听、说、唱7首歌谣。

  7、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8、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鉴于以上原因,本学期我将从以下方面着手展开教学:

  1、融会话教学与情景表演之中。

  2、巧用实物、头饰、卡片、chant等来帮助进行单词教学。

  3、利用读写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单词书写的指导。

  4、继续加强基础部分的教学,同时采用小老师带徒弟的办法,帮助学*相对滞后的同学。

  针对部分学生“喂不饱”的现象,本学期继续把C部分的教学内容滲透到AB的教学环节中,同时继续加强口语练*和日常用语教学,以不断扩充学生的英语信息量。在课堂上尽力运用小组竞赛法,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