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20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1

  一、学生基本情况:

  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班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几何中,教材没有安排三角形全等知识,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补充,相对正规教学来说,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前面的教学中,面对山里的孩子,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致至学*的*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行线是在七年级上第七章提出*行线的概念、画法后的延续,这章将继续学**行线的有关判定和性质;教学时把握证明难度,避免概念超前,加强形的建模。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说理的过程仍以填空为主,注意避免综合性较强的说理出现。2、要避免证明、命题、定理、公理等词的口头出现,课本是以判定方法、性质、结论来描述。3、要注重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情景抽象为相交线、*行线等数学图形的建模过程。4、还应注意画图、探究性题的教学。另外对教材中(1)P8例2出现了添辅助线的说明方法,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不要作深入展开,(2)P20 第5题:不是很明确其意图。

  第二章特殊三角形是在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基础知识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学*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一步熟练几何符号语言的表达、书写;教学时要控制证明的综合难度,侧重计算与形状的判定。本节与以往教材相比较,有以下特点:1、加强了对等边三角形的学*要求;2、强化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3、淡化了30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4、P28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说明、P36例3,教师可简单提出辅助线的作法、作用、要求,但不要藉此来提高难度。5、可以在勾股定理的知识上,让学生去研究探讨,增强数学人文性教育。另外教材中的(1)P24―4、5两题的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教师要作提示、作小结;(2)教师最好还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30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3)勾股定理这节中出现了不少“定理”一词,是否在教学时可改。

  第三章直棱柱是从七年级上册提出立体图形概念后第一次对立体图形的研究,与原浙江版义务教材相比,是较新的一章(原教材有立体图形直观图的画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也是为高中阶段立体几何中棱柱的学*做准备;教学时要借助实物、课件的展示,逐步构建空间想象基础能力,教材重点落在两处:

  1、直棱柱特征及表面展开图2、画三视图,关键要理解“长对正,高*齐,宽相等”法则。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1)充分利用实物、课件、实际动手操作等途径,使学生能慢慢的在实物与空间想象之间找到一些转换的经验,(2)在教学时对解答过程、说理过程不作过高的要求,避免过高的严密的要求挫伤学生学*本章的积极性。

  第四章样本与数据分析是在学*了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收集与图表的基础上,对科学取样、数据分析、合理化决策的研究学*,是实用性较强的一章;教材以生活现象为导入背景,以解决问题为达成目标,教学应注意(1)避免对样本、总体、个体的定性的描述;(2)增加了对某一事件研究抽样与普查的方法选择;(3)加强了对*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这些数据处理方法的决策判断,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在掌握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及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学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教学时应注重与方程、等式的迁移类比,发挥数轴工具性,建立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惯第六章图形与坐标是函数知识学*的开始,与老教材比较也是较新的一章,重在突出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与运用,其中也有一部分知识与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图形和变换相关;教学时应重视场境模拟,降低坐标表达的抽象,侧重变换图形的坐标描述。

  当然更应注意多利用实际场景图示,降低点的位置表达的抽象性,增加点与有序数对的对应性。

  第七章一次函数是在第六章建立直角坐标系后通过对实际生活中变量间变化关系的刻画,侧重了函数是刻画现实生活的又一数学模型。注重函数建模,降低函数抽象图形分析,融合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统一,教学中应做到1、突出了函数是生活中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刻画。很多问题是以实际生活背景为载体。2、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教学顺序做了调整。3、要加强函数基础知识的练*,要注重解题时从应用中来到应用中去的理念。要充分利用合作小组讨论,有足够形成建模的时间,切忌分析模式化,练*呈式化。

  另外,本书的设计题(P95, P181)切合学生实际,容易操作,要好好利用,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在课题学*P181-182《怎样选择较优方案》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建议作为一堂较重要的方程、不等式、函数综合应用课来讲。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2]

  ,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四。教学进度

  第1周 回头考及1.1----1.2

  第2周 1.3――1.4第一章复*

  第3周 第一章测试,2.1――2.3

  第4周 2.4――2.6(1)

  第5周 2.6(2)――2.7及第二章复*

  第6周 第二章测试 3.1――3.3

  第7周 3.4第四章复*及测试

  第8周 4.1――4.4

  第9周 4.5 第四章复*及测试

  第10周 期中复*

  第11周 期中考试及分析

  第12周 5.1――5.3(2)

  第13周 5.3(3)――5.4 第五章复*

  第14周 第五章复*及测试 6.1

  第15周 6.2――6.3

  第16周 第六章复*及测试 7.1

  第17周 7.2――7.3

  第18周 7.4――7.5

  第19周 第七章复*及测试 期末复*开始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八二班的数学教学任务。这个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不少学生常在课堂上聊天,不注意听讲,课堂效果欠佳。个别学生表现突出,能轻松掌握各知识点,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本学期教学应注意后进生的转化,努力扭转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排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努力学好数学的热情,同时注意对优等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并给予适当的拓展。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掌握学*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主要让学生认识并能画出*面直角坐标系,在直角坐标系中会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了解特殊点(X轴或Y轴上)的坐标特征;了解在坐标系中点的*移与坐标的变化规律。

第十二章 一次函数

本章主要学*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三章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本章主要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三内角关系,并会解决简单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问题。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五章 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五、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4、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3

  一、教学目标

  初二数学第一学期主要任务有五单元的内容,分别介绍声音、光、物态变化、电路四个方面的内容。教材改革以后,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与社会怎息息相关,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除了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本学期初二数学的教学力争*均分、优良率、及格率和各项排名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新教材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尤其要求学生将知识与社会相联系,因为新教材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科学、技术、社会”,目的就是要学生动手动脑学数学,理解数学并应用数学。而新教材不设*题,也说明了新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新的要求。学生只需理解了所学的数学知识,然后与身边的现象相联系,学会理解和分析身边一些常见的现象。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班级情况分析

  初二班的学生上课纪律良好,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活跃,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初二班的学生上课纪律好,且学生比较活跃,对新教材比较能适应,但也欠缺学*的主动性。

  总的来讲,学生学*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认真备课,上好第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鼓励学生提问,耐心给学生讲解。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课后总结的工作。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数学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多向他们提出问题,尝试找到更好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3、加强阅读,多些了解新闻、新科技,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分享,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4、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积极开展数学实验,也多些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令学生勇于讨论,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

  (二)基础知识教学

  1、新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不多,所以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讲解更着重于将知识用于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当中。

  2、将各知识点归纳、总结和分析,每讲完一章书都进行测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的内容。

  3、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验

  1、课堂实验演示

  课前准备好实验用具,并先作实验演示,看检查实验的可行性,保证课堂上实验成功。

  2、学生实验

  课前将实验的要求同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并顺利地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思考、和观察等能力。实验后检查学生的实验册,看学生实验的结果,从中发现问题,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和理解所学知识。

  (四)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首先对学生的期望不能过高,要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尽管老师对重的内容细嚼慢咽,重点内容重点过关,但学生还是不回去消化,因而造成成绩的两极。要解除这种现象,应从三个方面下手,第一、国家要重视初中数学教学条件的投入,创造良好的条件来配合教材的改革,第二、教师要针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等薄弱环节巧下工夫;第三、辅助后进生加强知识的巩固。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教学,学生可以学到现代化和进一步学*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术状况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以后能否上学。这个班刚接手,不认识班里的同学。我从以前的老师那里了解到,有天赋的学生不多,但是后进生很多,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差,问题严重。为了在这一时期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努力检查和弥补差距,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分析

  第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同余的性质、判断方法以及直角三角形同余的特殊条件。更加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理解和简单说明原因的基础上,严格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

  轴对称性是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出发,从整体的角度直观地认识和总结轴对称的特征;通过对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轴对称图形的逐步分析,引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实数。从*方根和立方根开始,学*一些关于实数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十四章

  一阶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可以了解函数的概念,进一步研究一个最简单的函数,即一阶函数33543354。了解函数的相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初步形成从函数的角度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反映“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3354概念、规律、应用、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初等函数的概念,探究初等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最终利用初等函数及其图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比例函数纳入线性函数的学*。教材注重新旧知识的对比和联系。比如教科书中,加强了线性函数、线性方程、线性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第十五章

  代数表达式力求在形式上突出:代数表达式和代数表达式运算的实践背景,使学生体验到“符号化”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出符号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为探索算法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理解数学,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四、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及时反馈的信息,排除学*障碍。

  2.认真备课,认真授课,把握课堂45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重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努力培养学生能力。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素质。

  5.在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学*。

  五.教学进度

  略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掌握学*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均分七(3)班61。06分、七(4)班58。69分,总体来看,成绩只能算一般。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班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致至学*的*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全等三角形、轴对称的学*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 分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第一周

  9月8日————9月14日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第二周

  9月15日————9月21日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第三周

  9月22日————9月28日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第十一章复*

  第四周

  9月29日————10月5日

  12.1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五周

  10月6日————10月12日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六周

  10月13日————10月19日

  12.3角*分线的性质第六章复*

  第七周

  10月20日————10月26日

  13.1轴对称13.2画轴对称图形

  第八周

  10月27日————11月2日

  13.3等腰三角形13.4课题学*:最短路径问题

  第九周

  11月3日————11月9日

  第十三章复*期中复*

  第十周

  11月10日————11月16日

  期中复*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11月17日————11月23日

  14.1整式的乘法

  第十二周

  11月24日————11月30日

  14.1整式的乘法14.2乘法公式

  第十三周

  12月1日————12月7日

  14.2乘法公式14.3因式分解

  第十四周

  12月8日————12月14日

  第十四章复*

  第十五周

  12月15日————12月21日

  15.1分式15.2分式的运算

  第十六周

  12月22日————12月28日

  15.2分式的运算

  第十七周

  20xx年——————20xx年

  12月29日————1月4日

  15.3分式方程

  第十八周

  1月5日————1月11日

  第十五章复*

  第十九周

  1月12日————1月18日

  期末复*预计期末考试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6

  一、工作要点:

  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尊重学生,以人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备课组建设

  1、继续发扬数学备课组团结协作精神,组内同志要精诚团结,有事要多协商.

  2、加强业务学*:加强业务进修,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新的教法,学法,使教育教学经验升华到新的台阶.

  (二)加强常规教学工作

  1、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备课时要坚持研究标准、教材、教法.各班力争做到统一进度,统一讲课内容,统一*题,统一作业,统一测试题.

  2、强化课堂教学:

  要强化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完善教学环节.要研究课堂教学的语言技能.使数学组教师的课节节都是精品课,做到全天候.

  3、坚持作业批改制度:

  要结合本年级的实际,确定本年级的作业次数和每次的作业量.做到全批全改.

  作业反馈的情况真实反映了学生理解知识与运用知识的情况,及时的给予辅导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4、坚持单元过关制度:

  每学完一章,都要进行验收,试题要灵活,要符合学生实际.考后要及时进行批改和讲评.

  5、坚持听课制度:

  按学校规定:任课教师每学期每人不少于8节,力争超额完成听课任务.组内教师每人上一节观摩课,课后要有说课和评课.逐步提升教学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二章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三章勾股定理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勾股定理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

  第四章本单元首先通过*方根、立方根的学*引入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给出了无理数的'概念,实现了数系的第二次扩张,将有理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第六章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内容

  课时

  1

  9.1-9.4

  1.1-1.2全等三角形

  2

  2

  9.7-9.12

  1.3.1-1.3.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5

  3

  9.14-9.18

  1.3.5-13..8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5

  4

  9.21-9.25

  2.1-2.4线段的轴对称

  5

  5

  9.28-10.2

  国庆放假

  6

  10.5-10.10

  2.4.2-2.5.2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

  5

  7

  10.12-10.16

  2.5.3-2.5.3复*测试

  5

  8

  10.19-10.23

  3.1-3.3

  5

  9

  10.26-10.30

  第三章复*测试

  5

  10

  11.2-11.6

  期中复*

  5

  11

  11.9-11.13

  期中考试

  1

  12

  11.16-11.20

  4.1-4.3实数

  5

  13

  11.23-11.27

  4.3.2-复*测试

  5

  14

  11.30-12.4

  5.1-5.2*面直角坐标系

  5

  15

  12.7-12.11

  6.1.1-6.2.2一次函数

  5

  16

  12.14-12.18

  5

  17

  12.21-12.25

  6.5-复*测试

  5

  18

  12.28-1.1

  期末复*

  4

  19

  1.4-1.8

  期末复*

  5

  20

  1.11-1.15

  期末复*测试

  5

  21

  1.18-1.22

  期末考试

  5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7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

  (二)内容解析

  本课是在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四个判定方法(“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直角三角形是三角形中的一类,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用已学过的所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但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已有一对直角是相等的,因此在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只需另外找到两个条件即可,由于直角三角形的这种特殊性,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又有别于其它的三角形.

  教科书首先给出一个“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与判定两个普通三角形全等的不同之处.然后通过探究5的作图实验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的过程,然后在学生总结探究出的规律的基础上,直接以定理的方式给出“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最后,教科书给出一个例题,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运用“斜边、直角边”证明两个直三角形全等,并得到对应边相等.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的运用.

  二、目标及目标解析

  (一)目标

  1.理解“斜边、直角边”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能运用“斜边、直角边”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并得到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二)目标解析

  1.学生经历探索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学生能从具体的问题中找出符合“斜边、直角边”条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并能证明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由于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具备一般三角形所没有的特殊性质.例如,对一般三角形来说,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而对于直角三角形来说,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分别相等,能够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直角边确定了,根据勾股定理,得到第三边也是确定的,从而可以利用“边边边”或“边角边”证明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但是勾股定理是后面学*的内容,在这里不能运用勾股定理来证明这个结论,只能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得出定理.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难点是:“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言

  前面我们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四个判定方法(“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问题1: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除了直角相等的条件外,还要满足哪几个条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

  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的条件

  全等依据

  方法1

  两条直角边分别相等

  “SAS”

  方法2

  一个锐角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

  “ASA”或“AAS”

  方法3

  一个锐角和斜边分别相等

  “AAS”

  追问:如果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得出上面的三个判定方法,学生思考猜想: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设计意图】直接进入本节课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让学生大胆提出猜想.

  (二)探索新知

  问题2:探究5

  任意画出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A′B′C′,使∠C′=90°,B′C′=BC,A′B′=AB,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画法:

  (1)画∠MC′N=90°;

  (2)在射线C′M上截取B′C′=BC;

  (3)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C′N于点A′;

  (4)连接A′B′.

  追问: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

  你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概括吗?

  文字语言: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五、小结反思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个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总共有哪些方法?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设计意图】回顾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形成知识体系.

  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题12.2第7、8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8

  一、教学要求

  全级组老师应以高度的集体神相互促进。认真细致备好每一章节的课,全面透析知识与能力要点,归纳概念规律,总结方法技巧,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知能的整理与提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本期教学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应该要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的快乐。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四全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课时教学起止时间

  第十三章一元一次不等式4第一周四~第二周三

  第十四章分式25第二周四~第五周一

  第十五章轴对称28第五周二~第十周一

  期中考试

  第十六章勾股定理24第十周四~第十五周一

  第十七章实数14第十五周二~第十七周二

  第十八章*面直角坐标系十八周——十九周

  第十九章随机事件和概率二十周

  期末总复*二十一——二十二周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9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8人。大多数学生对学*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少数学生学**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与合作能力。经过五年级系统的数学学*,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

  优势:知识面广,合作意识强,思维速度快。

  不足:求知欲不强,计算能力弱,思维的精度不高,作业速度不快且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二、教材内容分析及重难点分析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1、在对实物的观察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以后的学*中多次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会经常遇到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如:粉笔盒、牙膏盒、食品盒等,对长方体、正方体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是学生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重要基础。

  ⑴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组织探索长方体的特征的活动。

  例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结合具体的实例,按“再现实物表象→抽象立体图→探索特征→认识长、宽、高”的顺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⑵通过自主的活动,发现正方体的特征。例2是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自主探索正方体的特征,并通过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教学时要注意三点:

  2、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几何体的展开图是用二维的面表现三维的体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既能够促进学生准确把握其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又能为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作一些准备。教材通过沿着棱把长方体、正方体剪开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试一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探索长方体展开图。教学时要组织好学生的操作活动,并着重引导学生讨论怎样“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把展开后的每个面和展开前这个面的位置联系起来,更深刻地体会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发展初步的空间想像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自主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表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由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且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要计算的面的个数是不一样。因此,教材没有总结长方体。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10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集体备课研究为重点,深入开展教法和学法的研究,用创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通过落实教学常规,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教研水*的提高,总结新课程改革中形成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为把本教研组建设成为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组的实际,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二、工作任务和目标

1、按时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

2、写够教案节数,数学组每人要写54节。

3、认真上好一节公开课。

4、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要听课12节以上,组长要听15节以上。全教研组要集中评课三次以上,各备课组上完公开课后自行评课,要求每位教师踊跃发言,并做好记录。

5、积极参加校内优质课比赛,争取在县获得名次,推荐王英红老师代表本组参赛。

6、严格落实数学教学常规,力争今年本组中考成绩进入六校联赛期考成绩再上新台阶。

7、力争本学期评上“优秀教研组”。

三、工作要求和措施

1、认真学*新课程标准,研究新课标、新教材。要求每位教师了解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特别要了解所教阶段的全部知识、重点、难点及处理措施。

2、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杜绝无教案上课,杜绝准备不充分,仓促上阵。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批改好每一次作业,按时检验学*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5、加强培优补差工作,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6、在期末前两周举行一次八年级数学期考模拟考。

7、要积极观看教学录像,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希望全组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为把我们数学组建设成为优秀的教研组而共同努力!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11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及特点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一章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轴对称

  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分式

  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三、学生基本情况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班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学生单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

  1、坚持实施学校要求的“四清”措施,让每位学生每堂课、每天所学的知识必须学懂。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道路。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1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班数学老师,八年级(1)班共有学生44人,男生人数为19人,女生人数为25人;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八年级两个班在数学情况两极分化问题很是严重,对优等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而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够掌握成绩不容乐观。为使学生学好进一步学*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作为教师,我们将实行因材施教策略。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勾股定理》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应用。其中勾股定理的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第二章《实数》主要内容是*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本章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方根和算术*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教学难点是算术*方根和实数两个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主要讲述*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确定,会找出一些点的坐标

  第四章《一次函数》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函数的概念,以及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一些实际问题。其中一次函数的图像的表达式是本章的重点和难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求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些实际的问题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主要讲述*均数和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均数和能找出中位数及众数

  第七章《*行线的证明》主要内容是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含义;对顶角定理、两直线*行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等的证明。*行线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证明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是本章的难点。

  三、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科书提供了了大里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教科书提供的学*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和发展,达到《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墳引入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从展开数学探索,同时教科书在提供学*素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体会,为学生创造了富有情趣的学*环墳。

  上半学期完成第一章到第四章,下半学期完成第五章到本册教材结束。掌握*方根与立方根、实数、*面坐标系、一次函数、勾股定理、*行线的证明等知识并形成相应数学技能。在情感与价值观上认识图形中的数里关系,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学*态度,在民主和谐合作的学*过程中养成独立探究勤与思考大胆创新,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与素养。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会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并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3、掌握二次根式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能够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掌握次根式的化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4、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设置基本事实的必要性,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含义。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以及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

  5、理解相似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及方法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把认真教学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硏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內寳,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字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索、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五、本学期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完成情况

  备注

  1

  08.31—09.06

  1.1探索勾股定理1.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1.3勾股定理的应用回顾与思考

  5

  2

  09.07—09.13

  第一单元复*测试及讲解

  5

  3

  09.14—09.20

  2.1认识无理数2.2*方根2.3立方根

  5

  4

  09.21—09.27

  2.4估算2.5用计算器开方2.6实数

  6

  5

  09.28—10.04

  国庆长假

  6

  10.05—10.11

  2.7二次根式回顾与思考

  5

  7

  10.12—10.18

  3.1确定位置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3.2*面直角坐标系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5

  8

  10.19—10.25

  回顾与思考第三单元测试

  5

  9

  10.26—11.01

  4.1函数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

  4.3一次函数的图像

  5

  10

  11.02—11.08

  4.4一次函数的应用回顾与思考

  5

  11

  11.09—11.15

  复*及半期考试

  12

  11.16—11.22

  5.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5.2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5.3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

  5.4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增收节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5.5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

  5

  13

  11.23—11.29

  第五单元回顾与思考第五单元测试

  5

  14

  11.30—12.06

  6.1*均数6.2中位数与众数

  6.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集中趋势

  5

  15

  12.07—12.13

  ***数据的离散程度回顾与思考第六单元测试

  5

  16

  12.14—12.20

  7.1为什么要证明7.2定义与命题

  7.3*行线的判定7.4*行线的性质

  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

  5

  17

  12.21—12.27

  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回顾与思考第七单元测试

  5

  18

  12.28—01.03

  期末复*

  5

  元旦

  19

  01.04—01.10

  考试及放假事宜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13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教学,学生可以学到现代化和进一步学*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术状况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以后能否上学。这个班刚接手,不认识班里的同学。我从以前的老师那里了解到,有天赋的学生不多,但是后进生很多,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差,问题严重。为了在这一时期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努力检查和弥补差距,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分析

  第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同余的性质、判断方法以及直角三角形同余的特殊条件。更加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理解和简单说明原因的基础上,严格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

  轴对称性是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出发,从整体的角度直观地认识和总结轴对称的特征;通过对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轴对称图形的逐步分析,引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实数。从*方根和立方根开始,学*一些关于实数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十四章

  一阶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可以了解函数的概念,进一步研究一个最简单的函数,即一阶函数33543354。了解函数的相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初步形成从函数的角度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反映“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3354概念、规律、应用、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初等函数的概念,探究初等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最终利用初等函数及其图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比例函数纳入线性函数的学*。教材注重新旧知识的对比和联系。比如教科书中,加强了线性函数、线性方程、线性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第十五章

  代数表达式力求在形式上突出:代数表达式和代数表达式运算的实践背景,使学生体验到“符号化”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出符号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为探索算法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理解数学,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四、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及时反馈的信息,排除学*障碍。

  2.认真备课,认真授课,把握课堂45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重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努力培养学生能力。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素质。

  5.在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学*。

  五、教学进度

  略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14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我校七年级下学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均分不是很好,总体来看,成绩很低。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

  在学*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致至学*的*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轴对称

  立足于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实数

  主要介绍了*方根、算术*方根、立方根实数的概念。理解乘方与开方之间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的运算,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整式

  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15

  八年级是初中阶段最为关键的一年,如果学生在八年级学*抓得比较紧,到九年级时相对就会变得轻松,反之,到了九年级后就会完全放弃,数学尤其如此。事实上在七年级时,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深厚,也会很努力,但如果效果不是很好时,相当部分学生就会放弃。因此在制定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进一步将新课程改革推向更深层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实数,掌握实数有关的运算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过程方法目标: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几何图形的内在特点,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示数学关系。态度情感目标:从生活入手认识数学,探索数学规律,并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之中。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的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和有关的角以及延伸到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规律。

  教学难点: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三章 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教学关键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第十五章 分式

  本章主要学*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本点重点: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解分式方程。教学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五、课后辅导: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补充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辅导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主要有: 布置作业,及时检查并订正。

  2、课后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教学效果进行咨询,哪些知识点还需进一步巩固,哪些知识还没有讲解透彻,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3、激励学生多问为什么,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4、努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学*兴趣。

  5、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帮助学生解决学*与生活中的一些难点,及时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16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八二班的数学教学任务。这个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不少学生常在课堂上聊天,不注意听讲,课堂效果欠佳。个别学生表现突出,能轻松掌握各知识点,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本学期教学应注意后进生的转化,努力扭转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排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努力学好数学的热情,同时注意对优等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并给予适当的拓展。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掌握学*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主要让学生认识并能画出*面直角坐标系,在直角坐标系中会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了解特殊点(X轴或Y轴上)的坐标特征;了解在坐标系中点的*移与坐标的变化规律。

  第十二章 一次函数

  本章主要学*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三章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本章主要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三内角关系,并会解决简单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问题。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五章 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五、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4、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17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掌握学*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均分为38分,总体来看,成绩只能算一般。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班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致至学*的*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学*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本章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三角形有关的概念及多边形有关的知识。为下一章全等三角形的学*打下基础。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推导过程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分式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它与数,因式分解和一元二次方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加强它们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和代数恒等变形能力,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6、精选例题,注重例题的代表性,典型性。练*题应有层次性,既有基础的性的,又有拔高性的。

  五、教学进度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18

  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2、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1、你记得勾股定理的内容吗?你曾经用什么方法得到了勾股定理?

  (由学生回顾得出勾股定理的内容。)

  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方和等于斜边的*方。

  二、 学一学

  1、问题情境:在一个三角形中,当两边的*方和等于第三边的*方时,我们曾用度量的方法得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结论,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已知:在ΔABC中,AB2+AC2=BC2

  求证:ΔABC是直角三角形

  A

  B

  C

  (讲解证明思路及证明过程,引导学生领会证明思路及证明过程,得出结论。)

  结论:如果三角形两边的*方和等于第三边的*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议一议:

  观察下列三组命题,它们的条件和结论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如果小明患了肺炎,那么他一定会发烧。

  如果小明发烧,那么他一定患了肺炎。

  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相等。

  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相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成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归纳出它们的共性,进一步得出“互逆定理”的概念。)

  3、关于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

  (1)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2)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却不一定是真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互逆命题的定义。)

  4、练*:

  (1) 写出命题“如果有两个有理数相等,那么它们的*方相等”的逆命题,并判断是否是真命题。

  (2) 试着举出一些其它的例子。

  (3) 随堂练* 1

  5、读一读“勾股定理的证明”的阅读材料。

  6、课堂小结:本节课你都掌握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互逆定理的定义及相互间的关系。)

  三、 作业

  1、基础作业:P20页*题1.4 1、2、3。

  2、拓展作业:《目标检测》

  3、预*作业:P21-22页 做一做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19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八年级35,36班的数学。上期末数学考试两班的最高分都为100分,最低分9分,*均分35班85.7分,36班83.6分。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中等,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基本概念,基本计算,以及基本的空间与图形知识都有所欠缺;数学的思维有些混乱;独立思考问题较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兴趣较高。

  二、教材分析:

  1、体系结构:

  (1)数学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景境入手的方式,贴*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2)教材内容的呈现,努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情况和机会,适当编排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材内容的编写,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编入一些选学内容,以适应较高程度学生学*的需要,使不同水*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4)教材内容的叙述、行当介绍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与数学史料等,将背景材料与数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5)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材中占有适当地位,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自主探索、实践体验。

  2、教材体例。

  (1)教材的正文中,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了一些相应的栏目。如“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体验和感受,掌握必要的知识。

  (2)结合教材各块内容,安排一些有关的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故事、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教育。

  (3)控制*题总量,降低难度,增加探索、开放、实践类型的*题,按照不同的要求,编制不同水*的练*题,按课时给出随堂练*,每一节设置*题,每章的复*题设程度不一的A、B、C、三组,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要。

  (4)增强了研究性课题学*,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提高解决问题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5)每一章的开始,设置有展现该章主要内容的导图与导入语,以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求知欲。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让学生明确学*目的、端正学*态度,给学生以理想前途教育,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兴趣,教给学生学*方法,多与学生勾通,多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深入钻研教育教法,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题降低教学坡度和教学难度,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

  四、培优、转差措施:

  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情况分别给予学生不同教学要求,按学生的不同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因材施教。多与差生交流,与差生交朋友,分析差生差的原因,给差生以信心和关心,尽量给差生降低学生上的坡度;对于优生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中适当对知识进行拓展,给优生以充分思索的空间,多让优生自主探索,鼓励优生合作交流。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

  一、指导思想

  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共五章,16大节。

  “三角形”我们并不陌生,但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如何证明和怎样运用这个结论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些问题可以在本章中得到解决,而且能学到研究几何图形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全等三角形”会带领同学们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探索两个三角形形状、大小相同的条件,了解角*分线的性质。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会看到许多对称的现象,怎样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十三章“轴对称”会告诉答案。

  在“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中,我们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更多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加深对“从数到式”这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的认识。

  我们知道数有整数和分式之分,式也有整式和分式之别。在“分式”这章中你将看到分数的影子。学*了分式,你会认识到它是我们研究数量关系并用来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编写好“教案”“学案”。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各章节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和教学实践能力。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障碍,增强学*信心,尽可能“吃得了”。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6、经常听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

  7、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八年级是承上启下的非常关键的一年,学**惯、学*方法的养成在此一举。因此,在教学中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使好的更好,差的迎头赶上。尽可能多的抓学生,面广,量大,同时也要注意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20篇扩展阅读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20篇(扩展1)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完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的合作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向同行请教

  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诚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 教学要求

  全级组老师应以高度的集体神相互促进。认真细致备好每一章节的课,全面透析知识与能力要点,归纳概念规律,总结方法技巧,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知能的整理与提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 本期教学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应该要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的快乐。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 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四 全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 课时 教学起止时间

  第十三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4 第一周四~第二周三

  第十四章 分式 25 第二周四~第五周一

  第十五章 轴对称 28 第五周二~第十周一

  期中考试

  第十六章 勾股定理 24 第十周四~第十五周一

  第十七章 实数 14 第十五周二~第十七周二

  第十八章 *面直角坐标系 十八周——十九周

  第十九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 二十周

  期末总复* 二十一——二十二周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1. 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知道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度量单位无关;

  2.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比例中项的概念;

  3. 了解黄金分割,能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

  教学重点

  比例性质及有关计算 黄金分割

  教学难点

  比例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那么这四条线段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比例性质:

  如果 。b叫作a,c的比例中项。

  课堂练*:

  1. 已知点c在线段AB上,且AC:CB=2:3,求AB:AC的比值。

  2. 已知线段a=4cm,b=9cm,求a,b的比例中项。

  3. 如图,在Rt△ABC中,∠C=30°,AB=1,求 ,求线段AC的长。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

  2. 掌握用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问题;

  3. 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和 ,并能灵活应用;

  4.通过二次根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通过二次根式性质 和 的介绍渗透对称性、规律性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二次根的意义;(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难点:确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1.什么叫*方根、算术*方根?

  2.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并计算

  (二)引入新课

  新课:二次根式

  定义: 式子 叫做二次根式.

  对于 请同学们讨论论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

  (1)式子 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 是二次根式吗? 呢?

  若根式中含有字母必须保证根号下式子大于等于零,因此字母范围的限制也是根式的一部分.

  (2) 是二次根式,而 ,提问学生:2是二次根式吗?显然不是,因此二次

  根式指的是某种式子的“外在形态”.请学生举出几个二次根式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是二次根式.下面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由学生分析、回答.

  例1 当a为实数时,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例2 x是怎样的实数时,式子 在实数范围有意义?

  解:略.

  说明: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在x是什么数时,x-3是非负数,式子 有意义.

  例3 当字母取何值时,下列各式为二次根式:

  (1) (2) (3) (4)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 ,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把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

  解:(1)∵a、b为任意实数时,都有a2+b2≥0,∴当a、b为任意实数时, 是二次根式.

  (2)-3x≥0,x≤0,即x≤0时, 是二次根式.

  (3) ,且x≠0,∴x>0,当x>0时, 是二次根式.

  (4) ,即 ,故x-2≥0且x-2≠0, ∴x>2.当x>2时, 是二次根式.

  例4 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满足的条件:

  分析:这个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让学生分析式子中字母应满足的条件,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的定义,.即: 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本题已知各式都为二次根式,故要求各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大于等于零.

  解:(1)由2a+3≥0,得 .

  (2)由 ,得3a-1>0,解得 .

  (3)由于x取任何实数时都有|x|≥0,因此,|x|+0.1>0,于是 ,式子 是二次根式. 所以所求字母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4)由-b2≥0得b2≤0,只有当b=0时,才有b2=0,因此,字母b所满足的条件是:b=0.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教学,学生可以学到现代化和进一步学*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术状况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以后能否上学。这个班刚接手,不认识班里的同学。我从以前的老师那里了解到,有天赋的学生不多,但是后进生很多,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差,问题严重。为了在这一时期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努力检查和弥补差距,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分析

  第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同余的性质、判断方法以及直角三角形同余的特殊条件。更加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理解和简单说明原因的基础上,严格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

  轴对称性是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出发,从整体的角度直观地认识和总结轴对称的特征;通过对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轴对称图形的逐步分析,引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实数。从*方根和立方根开始,学*一些关于实数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十四章

  一阶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可以了解函数的概念,进一步研究一个最简单的函数,即一阶函数33543354。了解函数的相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初步形成从函数的角度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反映“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3354概念、规律、应用、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初等函数的概念,探究初等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最终利用初等函数及其图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比例函数纳入线性函数的学*。教材注重新旧知识的对比和联系。比如教科书中,加强了线性函数、线性方程、线性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第十五章

  代数表达式力求在形式上突出:代数表达式和代数表达式运算的实践背景,使学生体验到“符号化”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出符号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为探索算法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理解数学,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四、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及时反馈的信息,排除学*障碍。

  2.认真备课,认真授课,把握课堂45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重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努力培养学生能力。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素质。

  5.在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学*。

  五.教学进度

  略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数学。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跟*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本着“生活中的数学”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五章分别是:一、声现象,二、光现象,三、透镜及其应用,四、物态变化,五、电流和电路。具体章节又可分为:探究、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议议、STS、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数学几大个板块。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学好数学知识。在学*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发展水*为线索,兼顾到数学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数学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四周的数学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要求

  1、进一步了解当前新课标的改革方向及趋势,学*新的数学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殊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突出应用数学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的观念。数学教学要“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留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朴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生活和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理论联系实际,还要留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本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重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时代脉博,懂得及时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单纯地掌握课本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应该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拥有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四、教学目标

  (1)第一章声现象使学生了解振动使物体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是一种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际中既要合理地利用声音,同时也要有效地控制噪声。

  (2)第二章光现象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颜色;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和跟现代生活十分密切的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3)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学生应该对它们有所了解。

  (4)第四章物态变化通过这一章的学*,应该使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熔解、凝固现象,理解这些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知道液化、汽化现象,知道蒸发与沸腾过程中吸热,理解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5)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是本章的核心,通过让学生研究基本的串、并联电路和基本的测量,初步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在电流和电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家庭电路的学*,使学生在了解电流和电路知识应用的同时,受到了安全用电的教育。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恰当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法中。

  (2)认真分析学生状况,确定出优生与待努力生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3)充分发挥课堂效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主人。

  (4)重点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学生自主探究的训练。进一步激发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4)两班数学的教学工作。八年级应该说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数学学科来说,不仅教学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大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八年级也是学生逐步形成数学素养,养成良好学*方法的时期。因此,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合理利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学生仍然缺少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学*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

  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和角,要求学生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分线,探索三角形以及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通过多提问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学生经历得出结论的过程。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轴对称

  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主要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引导学生分析法则、公式的结构特征,熟练进行运算。本着多方法、高要求的原则,鼓励学生找出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相关知识。

  第十五章、分式

  通过与分数的对比引入分式的概念,通过与分数运算的类比引入分式的运算、分式的变形以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为今后继续学*数的运算、解方程等奠定一定的基础。教授本章知识所用的类比、转化的研究方法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指导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方法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对于数学大众化的推进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熟悉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他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做好“培优提中扶差”工作。

  五、教学进度表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8

  八年级是初中阶段最为关键的一年,如果学生在八年级学*抓得比较紧,到九年级时相对就会变得轻松,反之,到了九年级后就会完全放弃,数学尤其如此。事实上在七年级时,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深厚,也会很努力,但如果效果不是很好时,相当部分学生就会放弃。因此在制定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进一步将新课程改革推向更深层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实数,掌握实数有关的运算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过程方法目标: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几何图形的内在特点,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示数学关系。态度情感目标:从生活入手认识数学,探索数学规律,并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之中。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的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和有关的角以及延伸到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规律。

  教学难点: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三章 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教学关键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第十五章 分式

  本章主要学*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本点重点: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解分式方程。教学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五、课后辅导: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补充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辅导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主要有: 布置作业,及时检查并订正。

  2、课后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教学效果进行咨询,哪些知识点还需进一步巩固,哪些知识还没有讲解透彻,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3、激励学生多问为什么,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4、努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学*兴趣。

  5、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帮助学生解决学*与生活中的一些难点,及时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我校七年级下学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均分不是很好,总体来看,成绩很低。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

  在学*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致至学*的*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轴对称

  立足于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实数

  主要介绍了*方根、算术*方根、立方根实数的概念。理解乘方与开方之间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的运算,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整式

  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共五章,16大节。

  我们并不陌生,但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如何证明和怎样运用这个结论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些问题可以在本章中得到解决,而且能学到研究几何图形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会带领同学们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探索两个三角形形状、大小相同的条件,了解角*分线的性质。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会看到许多对称的现象,怎样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十三章会告诉答案。

  在中,我们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更多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加深对这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的认识。

  我们知道数有整数和分式之分,式也有整式和分式之别。在这章中你将看到分数的影子。学*了分式,你会认识到它是我们研究数量关系并用来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编写好。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各章节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和教学实践能力。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障碍,增强学*信心,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6、经常听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

  7、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八年级是承上启下的非常关键的一年,学**惯、学*方法的养成在此一举。因此,在教学中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使好的更好,差的迎头赶上。尽可能多的抓学生,面广,量大,同时也要注意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1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两班比较,83班优生多一些,但后进面却较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84班学生单纯,有大多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 行线是在七年级上第七章提出*行线的概念、画法后的延续,这章将继续学**行线的有关判定和性质;教学时把握证明难度,避免概念超前,加强形的建模。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说理的过程仍以填空为主,注意避免综合性较强的说理出现。2、要避免证明、命题、定理、公理等词的口头出现,课本是以判定方法、性质、结论来描述。3、要注重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情景抽象为相交线、*行线等数学图形的建模过程。4、还应注意画图、探究性题的教学。另外对教材中(1)P8 例2出现了添辅助线的说明方法,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不要作深入展开,(2)P20 第5题:不是很明确其意图。

  第二章 特殊三角形是在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基础知识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学*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一步熟练几何符号语言的表达、书写;教学时要控制证明的综合难度,侧重计算与形状的判定。本节与以往教材相比较,有以下特点:1、加强了对等边三角形的学*要求;2、强化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3、淡化了30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4、P28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说明、P36 例3,教师可简单提出辅助线的作法、作用、要求,但不要藉此来提高难度。5、可以在勾股定理的知识上,让学生去研究探讨,增强数学人文性教育。另外教材中的(1)P24—4、5两题的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教师要作提示、作小结; (2)教师最好还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30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3)勾股定理这节中出现了不少“定理”一词,是否在教学时可改。

  第三章 直 棱柱是从七年级上册提出立体图形概念后第一次对立体图形的研究,与原浙江版义务教材相比,是较新的一章(原教材有立体图形直观图的画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也是为高中阶段立体几何中棱柱的学*做准备;教学时要借助实物、课件的展示,逐步构建空间想象基础能力,教材重点落在两处: 1、直棱柱特征及表面展开图2、画三视图,关键要理解“长对正,高*齐,宽相等”法则。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1)充分利用实物、课件、实际动手操作等途径,使学生能慢慢的在实物与空间想象之间找到一些转换的经验,(2)在教学时对解答过程、说理过程不作过高的要求,避免过高的严密的要求挫伤学生学*本章的积极性。

  第四章 样本与数据分析是在学*了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收集与图表的基础上,对科学取样、数据分析、合理化决策的研究学*,是实用性较强的一章;教材以生活现象为导入背景,以解决问题为达成目标,教学应注意(1)避免对样本、总体、个体的定性的描述;(2)增加了对某一事件研究抽样与普查的方法选择;(3)加强了对*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这些数据处理方法的决策判断,

  第五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在掌握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及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学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教学时应注重与方程、等式的迁移类比,发挥数轴工具性,建立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惯。

  第六章 图形与坐标是函数知识学*的开始,与老教材比较也是较新的一章,重在突出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与运用,其中也有一部分知识与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图形和变换相关; 教学时应重视场境模拟,降低坐标表达的抽象,侧重变换图形的坐标描述。 当然更应注意多利用实际场景图示,降低点的位置表达的抽象性,增加点与有序数对的对应性。

  第七章 一次函数是在第六章建立直角坐标系后通过对实际生活中变量间变化关系的刻画,侧重了函数是刻画现实生活的又一数学模型。注重函数建模,降低函数抽象图形分析,融合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统一,教学中应做到1、突出了函数是生活中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刻画。很多问题是以实际生活背景为载体。2、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教学顺序做了调整。3、要加强函数基础知识的练*,要注重解题时从应用中来到应用中去的理念。要充分利用合作小组讨论,有足够形成建模的时间,切忌分析模式化,练*呈式化。

  另外,本书的设计题(P95, P181)切合学生实际,容易操作,要好好利用,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在课题学*P181-182《怎样选择较优方案》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建议作为一堂较重要的方程、不等式、函数综合应用课来讲。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道路。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八年级35,36班的数学。上期末数学考试两班的最高分都为100分,最低分9分,*均分35班85.7分,36班83.6分。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中等,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基本概念,基本计算,以及基本的空间与图形知识都有所欠缺;数学的思维有些混乱;独立思考问题较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兴趣较高。

  二、教材分析:

  1、体系结构:

  (1)数学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景境入手的方式,贴*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2)教材内容的呈现,努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情况和机会,适当编排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材内容的编写,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编入一些选学内容,以适应较高程度学生学*的需要,使不同水*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4)教材内容的叙述、行当介绍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与数学史料等,将背景材料与数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5)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材中占有适当地位,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自主探索、实践体验。

  2、教材体例。

  (1)教材的正文中,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了一些相应的栏目。如“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体验和感受,掌握必要的知识。

  (2)结合教材各块内容,安排一些有关的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故事、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教育。

  (3)控制*题总量,降低难度,增加探索、开放、实践类型的*题,按照不同的要求,编制不同水*的练*题,按课时给出随堂练*,每一节设置*题,每章的复*题设程度不一的A、B、C、三组,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要。

  (4)增强了研究性课题学*,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提高解决问题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5)每一章的开始,设置有展现该章主要内容的导图与导入语,以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求知欲。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让学生明确学*目的、端正学*态度,给学生以理想前途教育,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兴趣,教给学生学*方法,多与学生勾通,多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深入钻研教育教法,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题降低教学坡度和教学难度,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

  四、培优、转差措施:

  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情况分别给予学生不同教学要求,按学生的不同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因材施教。多与差生交流,与差生交朋友,分析差生差的原因,给差生以信心和关心,尽量给差生降低学生上的坡度;对于优生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中适当对知识进行拓展,给优生以充分思索的空间,多让优生自主探索,鼓励优生合作交流。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3

  一、教学目标

  初二数学第一学期主要任务有五单元的内容,分别介绍声音、光、物态变化、电路四个方面的内容。教材改革以后,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与社会怎息息相关,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除了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本学期初二数学的教学力争*均分、优良率、及格率和各项排名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新教材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尤其要求学生将知识与社会相联系,因为新教材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科学、技术、社会”,目的就是要学生动手动脑学数学,理解数学并应用数学。而新教材不设*题,也说明了新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新的要求。学生只需理解了所学的数学知识,然后与身边的现象相联系,学会理解和分析身边一些常见的现象。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班级情况分析

  初二班的学生上课纪律良好,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活跃,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初二班的学生上课纪律好,且学生比较活跃,对新教材比较能适应,但也欠缺学*的主动性。

  总的来讲,学生学*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认真备课,上好第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鼓励学生提问,耐心给学生讲解。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课后总结的工作。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数学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多向他们提出问题,尝试找到更好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3、加强阅读,多些了解新闻、新科技,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分享,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4、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积极开展数学实验,也多些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令学生勇于讨论,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

  (二)基础知识教学

  1、新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不多,所以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讲解更着重于将知识用于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当中。

  2、将各知识点归纳、总结和分析,每讲完一章书都进行测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的内容。

  3、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验

  1、课堂实验演示

  课前准备好实验用具,并先作实验演示,看检查实验的可行性,保证课堂上实验成功。

  2、学生实验

  课前将实验的要求同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并顺利地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思考、和观察等能力。实验后检查学生的实验册,看学生实验的结果,从中发现问题,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和理解所学知识。

  (四)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首先对学生的期望不能过高,要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尽管老师对重的内容细嚼慢咽,重点内容重点过关,但学生还是不回去消化,因而造成成绩的两极。要解除这种现象,应从三个方面下手,第一、国家要重视初中数学教学条件的投入,创造良好的条件来配合教材的改革,第二、教师要针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等薄弱环节巧下工夫;第三、辅助后进生加强知识的巩固。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4

  1、思想状况

  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中去,少数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部分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致志学*的*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

  2、知识水*

  整个年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够透彻。

  3、智力非智力因素

  我们知道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学*跟个人的爱好有关,有了兴趣学起数学就不会那么吃劲,成绩也较为客观、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和老师本身上课方式,其个人是否和蔼可亲,风趣幽默有关。他们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古者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同学们的兴趣明显提高,这位我们的提高了一种教学方法。

  4、思想教育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知识传授

  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

  6、能力培养

  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学*常规,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成绩来看,比较理想。两个班的优生只有二十个,仅占百分之十,而学困生接*百分之四十,大部分同学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底子薄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今年的教学任务较重。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面对全体,因材施教,对于学*较差的同学今年进行小组辅导,对特别差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发挥集体智慧,认真进行集体备课。

  新的学期,初中数学课课节较少,怎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效率是所有数学老师面对的问题?在这里,学校给我们明确了方向。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认真研究教材及课程标准,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让每一节课上出实效,让每位学生愉悦的获得新知。

  2、学*和强化“自主学*”与分层教学实践

  新的学期,我校所有学科都主张自主学*与集体备课,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通过学案的使用,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任务,了解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省时高效,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3、抓住课堂45分钟。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进行教学,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吃”饱、“吃”好。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20篇(扩展2)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制定一个计划了。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共五章,16大节。

  “三角形”我们并不陌生,但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如何证明和怎样运用这个结论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些问题可以在本章中得到解决,而且能学到研究几何图形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全等三角形”会带领同学们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探索两个三角形形状、大小相同的条件,了解角*分线的性质。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会看到许多对称的现象,怎样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十三章“轴对称”会告诉答案。

  在“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中,我们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更多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加深对“从数到式”这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的认识。

  我们知道数有整数和分式之分,式也有整式和分式之别。在“分式”这章中你将看到分数的影子。学*了分式,你会认识到它是我们研究数量关系并用来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编写好“教案”“学案”。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各章节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和教学实践能力。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障碍,增强学*信心,尽可能“吃得了”。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6、经常听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

  7、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八年级是承上启下的非常关键的一年,学**惯、学*方法的养成在此一举。因此,在教学中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使好的更好,差的迎头赶上。尽可能多的抓学生,面广,量大,同时也要注意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

  (二)内容解析

  本课是在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四个判定方法(“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直角三角形是三角形中的一类,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用已学过的所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但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已有一对直角是相等的,因此在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只需另外找到两个条件即可,由于直角三角形的这种特殊性,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又有别于其它的三角形.

  教科书首先给出一个“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与判定两个普通三角形全等的不同之处.然后通过探究5的作图实验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的过程,然后在学生总结探究出的规律的基础上,直接以定理的方式给出“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最后,教科书给出一个例题,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运用“斜边、直角边”证明两个直三角形全等,并得到对应边相等.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的运用.

  二、目标及目标解析

  (一)目标

  1.理解“斜边、直角边”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能运用“斜边、直角边”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并得到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二)目标解析

  1.学生经历探索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学生能从具体的问题中找出符合“斜边、直角边”条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并能证明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由于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具备一般三角形所没有的特殊性质.例如,对一般三角形来说,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而对于直角三角形来说,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分别相等,能够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直角边确定了,根据勾股定理,得到第三边也是确定的,从而可以利用“边边边”或“边角边”证明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但是勾股定理是后面学*的内容,在这里不能运用勾股定理来证明这个结论,只能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得出定理.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难点是:“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言

  前面我们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四个判定方法(“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问题1: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除了直角相等的条件外,还要满足哪几个条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

  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的条件

  全等依据

  方法1

  两条直角边分别相等

  “SAS”

  方法2

  一个锐角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

  “ASA”或“AAS”

  方法3

  一个锐角和斜边分别相等

  “AAS”

  追问:如果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得出上面的三个判定方法,学生思考猜想: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设计意图】直接进入本节课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让学生大胆提出猜想.

  (二)探索新知

  问题2:探究5

  任意画出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A′B′C′,使∠C′=90°,B′C′=BC,A′B′=AB,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画法:

  (1)画∠MC′N=90°;

  (2)在射线C′M上截取B′C′=BC;

  (3)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C′N于点A′;

  (4)连接A′B′.

  追问: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

  你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概括吗?

  文字语言: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五、小结反思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个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总共有哪些方法?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设计意图】回顾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形成知识体系.

  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题12.2第7、8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掌握学*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均分为38分,总体来看,成绩只能算一般。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班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致至学*的*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学*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本章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三角形有关的概念及多边形有关的知识。为下一章全等三角形的学*打下基础。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推导过程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分式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它与数,因式分解和一元二次方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加强它们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和代数恒等变形能力,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6、精选例题,注重例题的代表性,典型性。练*题应有层次性,既有基础的性的,又有拔高性的。

  五、教学进度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

  教学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理解最简公分母的意义;

  (2)掌握分式的通分法则,能熟练掌握通分运算。

  教学重点:分式通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分式通分中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工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何计算:

  由此让学生复*分数通分的意义、通分的根据、通分的法则以及最简公分母的概念。

  (2)如何计算:

  (3)何计算:

  引导学生思考,猜想如何求解?

  (二)新课

  1、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注意:通分保证(1)各分式与原分式相等;(2)各分式分母相等。

  2.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3.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最简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根据分式通分和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将分式 , , 通分:

  最简公分母为: ,然后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别对原来的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乘一个适当的整式,使各分式的分母都化为 。通分如下:

  通过本例使学生对于分式的通分大致过程和思路有所了解。让学生归纳通分的思路过程。

  (三)课堂小结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学术条件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学期尤为重要,因为学生的基础会直接影响到以后能否上学。通过上学期的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和培养。他们对图形及其数量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和培养。通过教育教学,大多数学生可以认真对待每一项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他们可以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学*和思考,学*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发展。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让学生参与活动,探索发现,用自己的经历获得知识和技能;努力实现基础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拓展思维。为了在这一时期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努力检查和弥补差距,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关注学困生和女生。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由五章组成,包括知识的联系、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部首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简化和计算。本章重点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简化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算法。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相辅相成,与30度相对的右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图形,特别是*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的四边形。因此,四边形不仅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这一章是基于学生前一期所学的四边形知识,以及这一期所学的多边形、*行线、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说是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系统整理和研究。本章的学*也是反复运用*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说,本章的内容也是对前面*行线和三角形的应用和深化。

  第十九章线性函数

  一阶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可以了解函数的概念,进一步研究最简单的函数之一,——一阶函数。了解函数的相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初步形成从函数的角度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的概念、规律、应用和拓展模式,学生可以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和初等函数的概念,探索初等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最终利用初等函数及其图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比例函数纳入线性函数的学*。文本框

  本章主要研究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并学*如何使用这些统计数据来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分散程度。通过研究如何利用样本的均值和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均值和方差,可以进一步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大家都在关注苏联档案解密:朝鲜战争欺骗了历史

  20xx年人民教育版八年级数学教案和教学进度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努力搞好教学八项。重视教学八项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拓展教材内容;认真听课,批改作业,给予指导,做试卷,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努力学*。

  2.爱因斯坦说,对它感兴趣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向学生介绍数学家和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有趣的数学题,给出课外数学思维题,激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设,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享的高效学*课堂,让学生体验学*的乐趣,享受学*的乐趣。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复*提纲,让知识来源于学生的结构。

  4.引导学生主动总结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统一多解,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

  5.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积极更新你头脑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探究性问题的研究、课后调查和操作实践将带动班级学生学*数学,同时发展他们的专业。

  7.进行分层教学,将作业安排在A、B、c三类,分层安排适合差、中、好学生,课堂提问照顾好,中、差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发现,本班学生兴趣保持的还是比较好,绝大多数学生学*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反复练*。特别上学期,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掌握了学*数学的方法和思维模式,成绩有较大的进步。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圆满完成了我期初制定的教学任务。优秀率突破了两位数,有 12 人,达到 20%,合格率也上升到 55%。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正在丧失学*数学的信心。

  二、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进一步将新课程改革推向更深层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实数,掌握实数有关的运算方法;学*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过程方法目标: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

  表示数学关系。态度情感目标:从生活入手认识数学,探索数学规律,并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之中。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20%;合格率:60%。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是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第十二章、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本章重点内容是轴对称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是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实数

  本章通过对*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和实数。本章重点内容是*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是*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本章主要学*一次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包括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重点内容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本章重点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与因式分解。教学难点是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及其思路。

  五、方法措施

  1、精心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从生活入手,总结数学规律,立足于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发展优等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巩固中等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成绩,促进后进生的进步。

  3、成立互助学*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六、课时安排

  请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学*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课时计划。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2)理解解分式方程时验根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

  会按照解分式方程的步骤解分式方程。

  3.情感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2) 运用“转化”的思想,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获得成就感和学*数学的自信。

  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在解题中亲身体验“转化”思想。弄清了“转化”的方向,也就明白了解分式方程的步骤,解题思路自然清晰,能力随之形成。

  重点:

  1.探索解分式方程的步骤,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2.体会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难点: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体会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学情与教材分析:我所任教的学生大多头脑聪明,在老师适当的引导下,有一定的探求新知识的能力。但基础不够扎实,如计算容易出错、考虑问题不够严谨等。另外在学*本节课之前,已经学*过《解一元一次方程》。对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但由于是在七年级学*,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部分同学可能已经遗忘,给上本节课留下少许的困难。但估计绝大部分同学稍加回忆,应能接*以前的水*。本节课的内容处在《分式》这章的后半部。《分式》这章内容安排如下的:首先介绍分式及分式的基本性质,接着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的运算,之后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但未求解)。紧跟其后的是本节课内容——解分式方程,最后一节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并求解。由此可见《解分式方程》涵盖了本章前面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的综合与提高。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但掌握了初二阶段有关分式方程的内容,也为初三学*可化为一元二次的分式方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渗透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即将原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或已解决的或易于解决的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各例题的标准解答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由课本第87页(即前一节课的内容: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但未求解)产生的方程入手,引入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性。

  二、新课:

  例1 解分式方程:

  (1) 由学生自主探索或互相讨论完成,老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典型的解法用投影仪展示,让同学讨论,得出较好的解法。

  [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一个例子是:_______,这个例子我估计绝大部分学生会采用交叉相乘(以往教学中学生常常提及)。虽也去掉分母,但学生还没意识到是在两边乘了最简公分母_____,若我自己去解释,又有灌输之嫌。于是**脆暂时避开此例,自己设计一个例子_____,这样避免了学生采用交叉相乘的方法求解]

  [学情预设: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紧接在分式的运算之后,多数学生会对方程进行通分,发现分母相同,得出分子应相等,解出x的值。这种情况与直接去分母效果相同,但解法较繁琐。第二种情况是与解含有分母的整式方程(如: )相联系,模仿整式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求解整式方程得解。估计采用第二种方法的学生是少数的。另外,若没有学生采用第二种方法,我会展示自己依第二种方法的解答过程,以供学生进行讨论、比对,在讨论中感悟到第二种方法更简便。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引导学生检验刚才求得的解是否是原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将值代入原方程检验是分式方程验根的一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直接检验分母是否为0,这种方法将在后面涉及]

  [学情预设:学生可将求得的值代入原方程,但书写格式不规范,如有的同学将解直接代入方程两边,却仍用等号将左右两边相连,然后两边同时计算。我计划用投影仪,选择几位同学的做法显示给大家。让大家评选出最好的格式——将解得的根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看左、右两边的结果是否一致]

  [知识链接:对于验证一个值是否是方程的解,在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有进行过相应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明白可将值代入原方程,但他们往往将值同时代入原方程。

  显然,这种书写不够规范。应分别代入两边验证为好]

  例2 解方程:

  让学生自已求解,解得_____,引入增根的概念。并说明验根除了代入原方程,还可检验各分母是否为0,从而判别是否是增根。

  [设计意图:学生不明白为何代入原方程的分母或最简公分母也可验根,我设计此例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解分式方程可能会产生让分母为0的根,即增根,自然以后解分式方程要检验了]

  [学情预设:在前面学*分式有关内容时,学生对于像_____是相反的关系掌握得很好,可以轻松得出 _____,这样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_____即可。若学生没注意到这个细节,老师可稍加提示]

  [知识链接:有了第一个例子,学生已经明白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可以自行解此方程]

  例3 解方程:

  [设计意图:此题需要学生对分母分解因式,为解最一般的分式方程起示范作用]

  [学情预设:有学生直接在方程两边乘以_____。这种方法可以,但繁琐。在学生解完之后,引导他们对在方程两边乘以最简公分母 还是乘以 进行对比。得出较简便的方法]

  [知识链接:学生已经学*过分解因式 ___

  三、阶段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验根_______,引导学生对两种验根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梳理一遍解题步骤,解题思路会更清晰]

  四、强化练*:

  1.完成课本第90页的随堂练*。完成后学生相互交换改卷,查找错误并打分。评分标准由学生在课堂上集体商定。

  [设计意图:将小结的'知识点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简单机械做题,有一定的效果,但效率不高。学生自测,接下去同学互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商量评分标准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体会到各个步骤的重要性。这样既完成了强化练*,又提高了学*效率]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8

  一、教学目标

  初二数学第一学期主要任务有五单元的内容,分别介绍声音、光、物态变化、电路四个方面的内容。教材改革以后,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与社会怎息息相关,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除了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本学期初二数学的教学力争*均分、优良率、及格率和各项排名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新教材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尤其要求学生将知识与社会相联系,因为新教材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科学、技术、社会”,目的就是要学生动手动脑学数学,理解数学并应用数学。而新教材不设*题,也说明了新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新的要求。学生只需理解了所学的数学知识,然后与身边的现象相联系,学会理解和分析身边一些常见的现象。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班级情况分析

  初二班的学生上课纪律良好,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活跃,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初二班的学生上课纪律好,且学生比较活跃,对新教材比较能适应,但也欠缺学*的主动性。

  总的来讲,学生学*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认真备课,上好第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鼓励学生提问,耐心给学生讲解。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课后总结的工作。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数学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多向他们提出问题,尝试找到更好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3、加强阅读,多些了解新闻、新科技,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分享,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4、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积极开展数学实验,也多些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令学生勇于讨论,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

  (二)基础知识教学

  1、新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不多,所以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讲解更着重于将知识用于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当中。

  2、将各知识点归纳、总结和分析,每讲完一章书都进行测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的内容。

  3、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验

  1、课堂实验演示

  课前准备好实验用具,并先作实验演示,看检查实验的可行性,保证课堂上实验成功。

  2、学生实验

  课前将实验的要求同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并顺利地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思考、和观察等能力。实验后检查学生的实验册,看学生实验的结果,从中发现问题,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和理解所学知识。

  (四)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首先对学生的期望不能过高,要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尽管老师对重的内容细嚼慢咽,重点内容重点过关,但学生还是不回去消化,因而造成成绩的两极。要解除这种现象,应从三个方面下手,第一、国家要重视初中数学教学条件的投入,创造良好的条件来配合教材的改革,第二、教师要针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等薄弱环节巧下功夫;第三、辅助后进生加强知识的巩固。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共五章,16大节。

  我们并不陌生,但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如何证明和怎样运用这个结论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些问题可以在本章中得到解决,而且能学到研究几何图形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会带领同学们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探索两个三角形形状、大小相同的条件,了解角*分线的性质。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会看到许多对称的现象,怎样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十三章会告诉答案。

  在中,我们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更多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加深对这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的认识。

  我们知道数有整数和分式之分,式也有整式和分式之别。在这章中你将看到分数的影子。学*了分式,你会认识到它是我们研究数量关系并用来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编写好。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各章节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和教学实践能力。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障碍,增强学*信心,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6、经常听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

  7、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八年级是承上启下的非常关键的一年,学**惯、学*方法的养成在此一举。因此,在教学中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使好的更好,差的迎头赶上。尽可能多的抓学生,面广,量大,同时也要注意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0

  1、思想状况

  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中去,少数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部分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致志学*的*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

  2、知识水*

  整个年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够透彻。

  3、智力非智力因素

  我们知道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学*跟个人的爱好有关,有了兴趣学起数学就不会那么吃劲,成绩也较为客观、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和老师本身上课方式,其个人是否和蔼可亲,风趣幽默有关。他们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古者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同学们的兴趣明显提高,这位我们的提高了一种教学方法。

  4、思想教育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知识传授

  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

  6、能力培养

  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1

  八年级是初中阶段最为关键的一年,如果学生在八年级学*抓得比较紧,到九年级时相对就会变得轻松,反之,到了九年级后就会完全放弃,数学尤其如此。事实上在七年级时,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深厚,也会很努力,但如果效果不是很好时,相当部分学生就会放弃。因此在制定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进一步将新课程改革推向更深层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实数,掌握实数有关的运算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过程方法目标: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几何图形的内在特点,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示数学关系。态度情感目标:从生活入手认识数学,探索数学规律,并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之中。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的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和有关的角以及延伸到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规律。

  教学难点: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三章 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教学关键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第十五章 分式

  本章主要学*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本点重点: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解分式方程。教学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五、课后辅导: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补充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辅导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主要有: 布置作业,及时检查并订正。

  2、课后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教学效果进行咨询,哪些知识点还需进一步巩固,哪些知识还没有讲解透彻,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3、激励学生多问为什么,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4、努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学*兴趣。

  5、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帮助学生解决学*与生活中的一些难点,及时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2

  设计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结合学*是学*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的建构主义理论,把握学生的独立探索与教师的引导支持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参与学*活动,进行多向、充分的探索交流,关注学生学*兴趣的养成,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四章第3节,本章在已学*“全等图形”和“线段的比”的基础上,以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相似图形)为核心内容,为下一节课学*“相似多边形”作好准备。在本节课的学*过程中,经历利用坐标的变化放大(或缩小)图形,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形结合意识;利用橡皮筋*似放大图形,让学生体会相似图形在现实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本节课重在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培养创造精神和探究意识,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大胆创新,对每一位同学作品给予鼓励和足够的重视。

  学生分析

  (1)学生已初步学*了全等三角形、*面直角坐标系和线段的比等基本知识; (2)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并且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因而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资源分析

  本节课利用“Z+Z智能教育*台”教学。 《超级画板》可演示利用橡皮筋*似放大图形的过程,并可以让学生在观看演示的过程中感知位似比; 《三角函数》新世纪版可演示利用坐标变化放大(或缩小)图形的过程,并可以改变*面直角坐标系的单位长度来放大(或缩小)图形,有利于学生的探究讨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相似图形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感悟形状相同图形的基本含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了解相似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了解形状相同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简单的画图方法并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

  (3)情感与能力: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方式的学*及激励评价,让学生在学*中锻炼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

  (2)利用坐标的变化放大(或缩小)图形。 教学难点 画图,利用橡皮筋放大图形。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课本P102的内容,并提出问题: ⑴用同一张底片洗出的不同尺寸的照片中,人物的形状改变了吗? ⑵两个足球的形状相同吗?它们的大小呢? ⑶两个正方体的形状相同吗? ⑷复印纸上对应图形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 导入课题:形状相同的图形。

  二、直观感知探索新知

  1、看一看 如图,哪些图形是形状相同的图形?

  由学生观察完成,加强对形状相同图形的认识。

  2、想一想 下列图形中,形状一定相同的有( )。 A。两个半径不等的圆 B。所有的等边三角形 C。所有的正方形 D。所有的正六边形 E。所有的等腰三角形 F。所有的等腰梯形 说明:本例让学生认识数学学*中的形状相同的图形,感悟形状相同图形的基本含义。

  3、议一议 生活中存在大量形状相同的图形,试举出几例。

  说明:本例让学生感悟实际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应让学生充分的思考与合作交流。

  三、合作交流引申探究

  1、练一练 课本P105的随堂练*: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O(0,0)、A(1,2)、B(2,4)、C(3,2)、D(4,0)。先用线段顺次连接点O、A、B、C、D,然后再用线段连接A、C两点。 ⑴你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 ⑵分别填写表1、2、3、4,你有的到了什么图形? ⑶在上述得到的四个图形中,哪些图形与原图形形状相同?

  说明:本例是通利用坐标变化放大(或缩小)图形。在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学生在“Z+Z”中演示,得到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学*兴趣。

  2、议一议 根据随堂练*,请思考:一个图形各点的坐标经过怎样的变化,使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相同?

  说明: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完成本题,使学生对利用坐标变化放大(或缩小)图形达到感性认识。

  3、想一想 下列图形是在原图形的基础上做了哪些变化,变化后的图形和原图形形状相同吗?

  说明:让学生认识到经历*移、旋转、轴对称变化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形状相同的图形

  4、做一做 课本P104的做一做: 利用下面的方法可以*似地将一个图形放大: ⑴将2根长短相同的橡皮筋系在一起,联结处形成一个结点; ⑵画一个自己喜爱的图形,在图形外取一个定点; ⑶将系在一起的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定点,把一枝铅笔固定在橡皮筋的另一端; ⑷拉动铅笔,使结点沿所画图形的边缘运动,当结点在已知图形上运动一圈时,铅笔就画出了一个新的图形。 这个新的图形与已知图形形状相同。

  注: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索完成图形,并利用“Z+Z”展示画图过程,让学生感知位似比,为第9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学*打下基础。

  四、归纳小结激励评价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的主要内容及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课本P106 *题4。4 1,2,3; 2、继续进行课本P104“做一做”的活动; 3、写一篇本节课的学*日记。

  说明:通过课外活动复*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形状相同图形的兴趣,体会数学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数学。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跟*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本着“生活中的数学”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五章分别是:一、声现象,二、光现象,三、透镜及其应用,四、物态变化,五、电流和电路。具体章节又可分为:探究、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议议、STS、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数学几大个板块。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学好数学知识。在学*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发展水*为线索,兼顾到数学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数学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四周的数学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要求

  1、进一步了解当前新课标的改革方向及趋势,学*新的数学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殊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突出应用数学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的观念。数学教学要“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留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朴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生活和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理论联系实际,还要留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本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重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时代脉博,懂得及时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单纯地掌握课本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应该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拥有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四、教学目标

  (1)第一章声现象使学生了解振动使物体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是一种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际中既要合理地利用声音,同时也要有效地控制噪声。

  (2)第二章光现象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颜色;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和跟现代生活十分密切的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3)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学生应该对它们有所了解。

  (4)第四章物态变化通过这一章的学*,应该使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熔解、凝固现象,理解这些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知道液化、汽化现象,知道蒸发与沸腾过程中吸热,理解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5)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是本章的核心,通过让学生研究基本的串、并联电路和基本的测量,初步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在电流和电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家庭电路的学*,使学生在了解电流和电路知识应用的同时,受到了安全用电的教育。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恰当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法中。

  (2)认真分析学生状况,确定出优生与待努力生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3)充分发挥课堂效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主人。

  (4)重点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学生自主探究的训练。进一步激发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教学,学生可以学到现代化和进一步学*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术状况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以后能否上学。这个班刚接手,不认识班里的同学。我从以前的老师那里了解到,有天赋的学生不多,但是后进生很多,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差,问题严重。为了在这一时期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努力检查和弥补差距,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分析

  第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同余的性质、判断方法以及直角三角形同余的特殊条件。更加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理解和简单说明原因的基础上,严格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

  轴对称性是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出发,从整体的角度直观地认识和总结轴对称的特征;通过对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轴对称图形的逐步分析,引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实数。从*方根和立方根开始,学*一些关于实数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十四章

  一阶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可以了解函数的概念,进一步研究一个最简单的函数,即一阶函数33543354。了解函数的相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初步形成从函数的角度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反映“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3354概念、规律、应用、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初等函数的概念,探究初等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最终利用初等函数及其图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比例函数纳入线性函数的学*。教材注重新旧知识的对比和联系。比如教科书中,加强了线性函数、线性方程、线性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第十五章

  代数表达式力求在形式上突出:代数表达式和代数表达式运算的实践背景,使学生体验到“符号化”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出符号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为探索算法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理解数学,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四、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及时反馈的信息,排除学*障碍。

  2.认真备课,认真授课,把握课堂45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重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努力培养学生能力。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素质。

  5.在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学*。

  五.教学进度

  略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八年级35,36班的数学。上期末数学考试两班的最高分都为100分,最低分9分,*均分35班85.7分,36班83.6分。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中等,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基本概念,基本计算,以及基本的空间与图形知识都有所欠缺;数学的思维有些混乱;独立思考问题较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兴趣较高。

  二、教材分析:

  1、体系结构:

  (1)数学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景境入手的方式,贴*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2)教材内容的呈现,努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情况和机会,适当编排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材内容的编写,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编入一些选学内容,以适应较高程度学生学*的需要,使不同水*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4)教材内容的叙述、行当介绍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与数学史料等,将背景材料与数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5)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材中占有适当地位,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自主探索、实践体验。

  2、教材体例。

  (1)教材的正文中,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了一些相应的栏目。如“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体验和感受,掌握必要的知识。

  (2)结合教材各块内容,安排一些有关的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故事、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教育。

  (3)控制*题总量,降低难度,增加探索、开放、实践类型的*题,按照不同的要求,编制不同水*的练*题,按课时给出随堂练*,每一节设置*题,每章的复*题设程度不一的A、B、C、三组,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要。

  (4)增强了研究性课题学*,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提高解决问题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5)每一章的开始,设置有展现该章主要内容的导图与导入语,以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求知欲。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让学生明确学*目的、端正学*态度,给学生以理想前途教育,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兴趣,教给学生学*方法,多与学生勾通,多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深入钻研教育教法,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题降低教学坡度和教学难度,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

  四、培优、转差措施:

  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情况分别给予学生不同教学要求,按学生的不同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因材施教。多与差生交流,与差生交朋友,分析差生差的原因,给差生以信心和关心,尽量给差生降低学生上的坡度;对于优生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中适当对知识进行拓展,给优生以充分思索的空间,多让优生自主探索,鼓励优生合作交流。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20篇(扩展3)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菁选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5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用计算器求*方根和立方根.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二)能力训练目标

  1.鼓励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并能熟悉用法.

  3.能用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问题,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经历运用计算器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探索计算器的用法.

  2.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

  三、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在前几节课分别学*了*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还知道乘方与开方是互为逆运算. 比如23=8,2叫8的立方根,8叫2的立方,有时可以根据逆运算来求方根或*方、立方.对于10以内数的立方,20以内数的*方要求大家牢记在心,这样可以根据逆运算快速地求出这些特殊数的*方根或立方根,那么对于不特殊的`数我们应怎么求其方根呢?可以根据估算的方法来求,但是这样求方根的速度太慢,这节课我们就学*一种快速求方根的方法,用计算器开方.

  (二)新课讲解 【师】请大家互相看一下计算器,拿类型相同的计算器的同学请坐到一起.这样便于大家互相讨论问题.如果你的计算器的类型与书中的计算器的类型相同,请你按照书中的步骤熟悉一下程序,若你的计算器的类型不同于书中的计算器,请拿相同类型计算器的同学先要探索一下如何求*方根、立方根的步骤,把程序记下来,好吗?给大家8分钟时间进行探索.

  五、课堂小结

  1.探索用计算器求*方根和立方根的步骤,并能熟练地进行操作.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教学,学生可以学到现代化和进一步学*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术状况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以后能否上学。这个班刚接手,不认识班里的同学。我从以前的老师那里了解到,有天赋的学生不多,但是后进生很多,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差,问题严重。为了在这一时期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努力检查和弥补差距,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分析

  第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同余的性质、判断方法以及直角三角形同余的特殊条件。更加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理解和简单说明原因的.基础上,严格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

  轴对称性是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出发,从整体的角度直观地认识和总结轴对称的特征;通过对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轴对称图形的逐步分析,引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实数。从*方根和立方根开始,学*一些关于实数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十四章

  一阶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可以了解函数的概念,进一步研究一个最简单的函数,即一阶函数33543354。了解函数的相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初步形成从函数的角度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反映“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3354概念、规律、应用、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初等函数的概念,探究初等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最终利用初等函数及其图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比例函数纳入线性函数的学*。教材注重新旧知识的对比和联系。比如教科书中,加强了线性函数、线性方程、线性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第十五章

  代数表达式力求在形式上突出:代数表达式和代数表达式运算的实践背景,使学生体验到“符号化”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出符号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为探索算法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理解数学,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四、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及时反馈的信息,排除学*障碍。

  2.认真备课,认真授课,把握课堂45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重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努力培养学生能力。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素质。

  5.在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学*。

  五.教学进度

  略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1、重视课本,系统复*。初中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现中考仍以基础的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的原型或改造,后面的大题是教材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复*时应以课本为主。尤其课后的读一读,想一想,有些中考题就在此基础上延伸的,所以,在做题时注意方法的归纳和,做到举一反三。

  2、充实基础,学会思考。中考时基础分很多,所以在应用基础知识时做到熟练、正确、迅速。上课要边听边悟,敢于质疑。

  3、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

  基础知识既是初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要做到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知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中考涉及的动点问题,既是方程、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结合,同时也涉及到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导等。还重视数学方法的考察。如:配方法、判别式等方法。

  二、综合运用知识,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

  初中数学基本能力有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体现数学与生产、生活相关学科相联系的能力等等。

  1、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把各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触类旁通。目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复*,查漏补缺做好知识归纳、解题方法地归纳。

  2、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热点题型。几年来,初中的数学的方程、函数、直线型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试卷始终。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也是中考的热点题型,所以应重视这方面的学*与训练,以便适应这类题型。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中考的有关的政策,避免走弯路,走错路。研读了《中考说明》,看清范围,研究评分的标准,牢记每一个得分点。避免解题中出现“跳步”现象。

  三、精选*题。

  1、初三下学期刚开始,每一周末安排一次综合练*。让学生开始接触中考题型、题量,3月底后就每周一次综合模拟测试。

  2、每天利用几分钟时间练*。初一初二时是作为速度练*,初三时用作专题(解方程、方程组、不等式、不等式组、分解因式、代数式等)练*,在后段专门训练中考模拟试题中的选择题、填空题。其特点是题量少,时间短,反馈快,对中考模拟试题中的选择题、填空题是反复做。

  3、整合*题,把握重点难点。对中考题进行精选和整合,将重点放在第1―24题之间的基本重点部分。

  四、制定复*计划,合理安排复*时间。

  一般来说,中考复*可安排三轮复*。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按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可以把初中内容归纳成八个单元:①数与式{实数,整式,分式,二次根式}②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简单二元二次方程(组)}③函数与统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统计}④三角形⑤四边形⑥相似形⑦解直角三角形⑧圆。中考试题中属于学生*时学*常见的“双基”类型题约占80%还多,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结合教材,系统复*,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在此我指导考试首先一定要配合你的老师进行复*,切忌走马观花,好高骛远,不要另行一套;其次,复*应配备适量的练*,*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另外,对于较难的题,或者易错的题,应养成做标记的好*惯,以便在第二阶段进行再回头复*。注意:套题训练不易过早,参考资料应以单元为主,本阶段复*宜细不宜粗。

  第二轮,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年来各地中考涌现出了大量的形式活跃、趣味有益、启迪智慧的好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热点题型认真复*,专项突破。热点题型一般有:阅读理解型、开放探究型、实际应用型、几何代数综合型、研究性学*型等。

  第三轮,锁定目标,备战中考,进行模拟训练。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复*,学*的基础知识已基本过关,大约到五月中、下旬就应该是第三轮的模拟训练,其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和调整考试心理,便于以最佳状态进入考场,建议考生在做好学校正常的模拟训练之余,最好使用各地中考试卷,设定标准时间,进行自我模拟测验。

  初中数学总复*大致经过三轮,在第一轮复*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复*无计划,效率低,体现在重点不准,详略不当,难度偏低,对课标和教材的上下限把握不准。

  2.复*不扎实,漏洞多,体现在1)高档题,难度太大,扔掉了大块的基础知识。2)复*速度过快,对学生心中无数,做了夹生饭,返工来不及,不返工漏洞百出。3)要求过松,对学生有要求无落实,大量的复*资料,只布置不批改;无作业。

  3.解题不少,能力不高,表现在:1)以题论题,不是以题论法,满足于解题后对一下答案,忽视解题规律的总结。2)题目无序,没有循序渐进。3)题目重复过多,造成时间精力浪费。

  在第二轮复*中,应防止出现如下问题:

  1.防止把第一轮复*机械重复

  2.防止单纯就题论题,应以题论法

  3.防止过多搞难题

  在第三轮复*中,应防止出现下列问题:

  1.过多做练*,以练代讲

  2.以复*资料代替教练,不备课,课堂组织松散

  3.只注重知识辅导,不进行心理训练。

  措施:让学生向错误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搞点讲评,自己动手建立错题档案。对于有价值的.题目,让学生总结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题目考查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本题有哪几种解题方法,最佳解法是什么?当自己出错时,是知识上的错误还是方法上的错误,是解题过程的失误还是心理上的缺陷导致的失误。切实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问题。

  五、以人为本,重在落实

  1、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不管是上新课阶段还是复*阶段,每一次测试都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他们可望也可及不同的目标,在课堂上注重班级实际,注重学生实际,以基础为主,注重“双基”,不弄偏题、怪题,面向80%的学生,这样也有利于对班级的管理,也让他们感觉老师对他们关心。

  2、对每一次测试都作出详细的分析,细到每一道题哪些学生得分,哪些学生失分及错误原因,这样在讲评时就能更有针对性,对错的少的题就个别讲解,有时还得进行分层讲评。

  3、一模后对每位学生进行得分分析,哪些题是必得分部分,哪些题是尽可能得分部分,在复*中重点放在哪些知识和哪些题型上,进行分层推进,优秀学生重点训练第24、25、26题的中考压轴题,中等学生重点训练第17――23题,学困生重点训练选择题、填空题、方程和不等式。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学生基本情况:

  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班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几何中,教材没有安排三角形全等知识,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补充,相对正规教学来说,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前面的教学中,面对山里的孩子,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致至学*的*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行线是在七年级上第七章提出*行线的概念、画法后的延续,这章将继续学**行线的有关判定和性质;教学时把握证明难度,避免概念超前,加强形的建模。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说理的过程仍以填空为主,注意避免综合性较强的说理出现。2、要避免证明、命题、定理、公理等词的口头出现,课本是以判定方法、性质、结论来描述。3、要注重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情景抽象为相交线、*行线等数学图形的建模过程。4、还应注意画图、探究性题的教学。另外对教材中(1)P8例2出现了添辅助线的说明方法,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不要作深入展开,(2)P20 第5题:不是很明确其意图。

  第二章特殊三角形是在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基础知识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学*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一步熟练几何符号语言的表达、书写;教学时要控制证明的综合难度,侧重计算与形状的判定。本节与以往教材相比较,有以下特点:1、加强了对等边三角形的学*要求;2、强化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3、淡化了30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4、P28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说明、P36例3,教师可简单提出辅助线的作法、作用、要求,但不要藉此来提高难度。5、可以在勾股定理的知识上,让学生去研究探讨,增强数学人文性教育。另外教材中的.(1)P24—4、5两题的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教师要作提示、作小结;(2)教师最好还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30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3)勾股定理这节中出现了不少“定理”一词,是否在教学时可改。

  第三章直棱柱是从七年级上册提出立体图形概念后第一次对立体图形的研究,与原浙江版义务教材相比,是较新的一章(原教材有立体图形直观图的画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也是为高中阶段立体几何中棱柱的学*做准备;教学时要借助实物、课件的展示,逐步构建空间想象基础能力,教材重点落在两处:

  1、直棱柱特征及表面展开图2、画三视图,关键要理解“长对正,高*齐,宽相等”法则。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1)充分利用实物、课件、实际动手操作等途径,使学生能慢慢的在实物与空间想象之间找到一些转换的经验,(2)在教学时对解答过程、说理过程不作过高的要求,避免过高的严密的要求挫伤学生学*本章的积极性。

  第四章样本与数据分析是在学*了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收集与图表的基础上,对科学取样、数据分析、合理化决策的研究学*,是实用性较强的一章;教材以生活现象为导入背景,以解决问题为达成目标,教学应注意(1)避免对样本、总体、个体的定性的描述;(2)增加了对某一事件研究抽样与普查的方法选择;(3)加强了对*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这些数据处理方法的决策判断,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在掌握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及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学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教学时应注重与方程、等式的迁移类比,发挥数轴工具性,建立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惯第六章图形与坐标是函数知识学*的开始,与老教材比较也是较新的一章,重在突出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与运用,其中也有一部分知识与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图形和变换相关;教学时应重视场境模拟,降低坐标表达的抽象,侧重变换图形的坐标描述。

  当然更应注意多利用实际场景图示,降低点的位置表达的抽象性,增加点与有序数对的对应性。

  第七章一次函数是在第六章建立直角坐标系后通过对实际生活中变量间变化关系的刻画,侧重了函数是刻画现实生活的又一数学模型。注重函数建模,降低函数抽象图形分析,融合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统一,教学中应做到1、突出了函数是生活中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刻画。很多问题是以实际生活背景为载体。2、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教学顺序做了调整。3、要加强函数基础知识的练*,要注重解题时从应用中来到应用中去的理念。要充分利用合作小组讨论,有足够形成建模的时间,切忌分析模式化,练*呈式化。

  另外,本书的设计题(P95, P181)切合学生实际,容易操作,要好好利用,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在课题学*P181-182《怎样选择较优方案》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建议作为一堂较重要的方程、不等式、函数综合应用课来讲。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2]

  ,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四。教学进度

  第1周 回头考及1.1----1.2

  第2周 1.3——1.4第一章复*

  第3周 第一章测试,2.1——2.3

  第4周 2.4——2.6(1)

  第5周 2.6(2)——2.7及第二章复*

  第6周 第二章测试 3.1——3.3

  第7周 3.4第四章复*及测试

  第8周 4.1——4.4

  第9周 4.5 第四章复*及测试

  第10周 期中复*

  第11周 期中考试及分析

  第12周 5.1——5.3(2)

  第13周 5.3(3)——5.4 第五章复*

  第14周 第五章复*及测试 6.1

  第15周 6.2——6.3

  第16周 第六章复*及测试 7.1

  第17周 7.2——7.3

  第18周 7.4——7.5

  第19周 第七章复*及测试 期末复*开始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教学目标

  初二数学第一学期主要任务有五单元的内容,分别介绍声音、光、物态变化、电路四个方面的内容。教材改革以后,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与社会怎息息相关,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除了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本学期初二数学的教学力争*均分、优良率、及格率和各项排名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新教材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尤其要求学生将知识与社会相联系,因为新教材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科学、技术、社会”,目的就是要学生动手动脑学数学,理解数学并应用数学。而新教材不设*题,也说明了新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新的要求。学生只需理解了所学的数学知识,然后与身边的`现象相联系,学会理解和分析身边一些常见的现象。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班级情况分析

  初二班的学生上课纪律良好,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活跃,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初二班的学生上课纪律好,且学生比较活跃,对新教材比较能适应,但也欠缺学*的主动性。

  总的来讲,学生学*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认真备课,上好第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鼓励学生提问,耐心给学生讲解。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课后总结的工作。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数学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多向他们提出问题,尝试找到更好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3、加强阅读,多些了解新闻、新科技,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分享,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4、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积极开展数学实验,也多些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令学生勇于讨论,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

  (二)基础知识教学

  1、新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不多,所以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讲解更着重于将知识用于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当中。

  2、将各知识点归纳、总结和分析,每讲完一章书都进行测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的内容。

  3、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验

  1、课堂实验演示

  课前准备好实验用具,并先作实验演示,看检查实验的可行性,保证课堂上实验成功。

  2、学生实验

  课前将实验的要求同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并顺利地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思考、和观察等能力。实验后检查学生的实验册,看学生实验的结果,从中发现问题,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和理解所学知识。

  (四)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首先对学生的期望不能过高,要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尽管老师对重的内容细嚼慢咽,重点内容重点过关,但学生还是不回去消化,因而造成成绩的两极。要解除这种现象,应从三个方面下手,第一、国家要重视初中数学教学条件的投入,创造良好的条件来配合教材的改革,第二、教师要针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等薄弱环节巧下功夫;第三、辅助后进生加强知识的巩固。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

  一、教学目标

  1、类比分数约分,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分

  2、经历从分数的约分到分式的约分的类比探索、归纳过程,明确分式约分的概念和依据。渗透数学中的类比数学思想.

  3、在对分式约分的过程中,由繁到简,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二、重点:如何进行分式约分

  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如何约分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它是分式基本性质的运用,也是后面学*分时乘除法运算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学过了分数的约分,七年级学*了因式分解,上节课又学*了分式的基本性质,这些都是学好分式约分的基础

  五、教法学法

  自学点拨 小组合作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利用类比思想,由分数认识了分式,由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环节得到了分式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我们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继续探究新知,板书课题:14.1分式(2)约分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开场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头脑中马上回想上节课的内容,而且知道了要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来探究新知,明确了学*的方向。】

  二)知识储备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个小题,使学生回想分数的约分方法,为类比引入分式的约分服务,第二小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回忆因式分解的方法,如果忘记了,旁边给了小贴士,帮助回忆

  三)类比引新

  【设计意图:课上的检测很重要,但有时由于课上的突发事件而不能完成,看情况而定】

  结束语:数学的美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学*了分式的约分,这个由繁到简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数学的简洁美,然我们继续努力,去发现,去体会数学的美吧!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

  1. 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知道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度量单位无关;

  2.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比例中项的概念;

  3. 了解黄金分割,能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

  教学重点

  比例性质及有关计算 黄金分割

  教学难点

  比例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那么这四条线段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比例性质:

  如果 。b叫作a,c的比例中项。

  课堂练*:

  1. 已知点c在线段AB上,且AC:CB=2:3,求AB:AC的比值。

  2. 已知线段a=4cm,b=9cm,求a,b的比例中项。

  3. 如图,在Rt△ABC中,∠C=30°,AB=1,求 ,求线段AC的长。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共五章,16大节。

  我们并不陌生,但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如何证明和怎样运用这个结论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些问题可以在本章中得到解决,而且能学到研究几何图形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会带领同学们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探索两个三角形形状、大小相同的条件,了解角*分线的性质。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会看到许多对称的现象,怎样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十三章会告诉答案。

  在中,我们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更多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加深对这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的认识。

  我们知道数有整数和分式之分,式也有整式和分式之别。在这章中你将看到分数的影子。学*了分式,你会认识到它是我们研究数量关系并用来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编写好。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各章节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和教学实践能力。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障碍,增强学*信心,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6、经常听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

  7、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八年级是承上启下的非常关键的一年,学**惯、学*方法的养成在此一举。因此,在教学中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使好的更好,差的迎头赶上。尽可能多的抓学生,面广,量大,同时也要注意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9

  一、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发现,本班学生兴趣保持的还是比较好,绝大多数学生学*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反复练*。特别上学期,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掌握了学*数学的方法和思维模式,成绩有较大的进步。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圆满完成了我期初制定的教学任务。优秀率突破了两位数,有 12 人,达到 20%,合格率也上升到 55%。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正在丧失学*数学的信心。

  二、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进一步将新课程改革推向更深层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实数,掌握实数有关的运算方法;学*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过程方法目标: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

  表示数学关系。态度情感目标:从生活入手认识数学,探索数学规律,并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之中。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20%;合格率:60%。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是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第十二章、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本章重点内容是轴对称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是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实数

  本章通过对*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和实数。本章重点内容是*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是*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本章主要学*一次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包括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重点内容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本章重点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与因式分解。教学难点是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及其思路。

  五、方法措施

  1、精心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从生活入手,总结数学规律,立足于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发展优等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巩固中等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成绩,促进后进生的进步。

  3、成立互助学*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六、课时安排

  请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学*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课时计划。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0

  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任教初二1、2班两个班的教学,1班现有学生57人,十三班现有学生56人,经过一学年的学*,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从成绩看,优中差分化比较大,优生不突出,差生相对较多。学生的学**惯也参差不齐。根据以上情况看,为了使优生更加突出,中等生尽快优化,差生尽快转化进步,本学期应以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促使优生拔高、提高差生的.学*成绩和促进中等生优化为主要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第二章:轴对称;第三章:实数;第四章:一次函数;第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目标:

  在今学期的数学教学中,争取期中、期末考试同科教师中名列前茅。

  (1)备课:

  按照学校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际充分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课时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教案要备深、备细,突出实用性。总领课、新授课、复*课、讲评课等各种课型要齐全。根据要求做到“四落实”即知识点落实、教法落实、检测手段落实、反馈措施落实。备课要体现出电教手段的使用。做到提前备课。充分发挥好集体备课和周二的分科学*的作用。

  (2)上课:

  严格按照“双线教学整体推进”模式的环节授课,让学生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探索、更多的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立足课堂以学为主,积极推行新理念高效课堂。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3)测试与反馈矫正:

  在教学中要利用好测试这一手段,要通过考试帮助学生寻找差距和造成差距的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在讲评中进行纠错、总结、深化,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弥补缺漏。根据达标测试的情况写出质量分析。

  四、具体落实措施:

  1、加强学*,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身素质。

  2、落实常规,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3、大胆探索,敢于创新。

  4、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主动学*、创新学*的好*惯。

  5、加强单元、课时备课,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备教材、备学生,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准备。

  6、在教学中注意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基础分类讲解,分类检测。

  五、教学进度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

  第一周9.1-9.5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判定2

  第二周9.6-9.12全等三角形判定3、4

  第三周9.13-9.19角*分线性质,单元检测

  第四周9.20-9.26轴对称,作轴对称图形

  第五周9.27-10.3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等腰三角形判定

  第六周10.4-10.10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性质判定

  第七周10.11-10.17等边三角形判定,数学活动

  第八周10.18-10.24单元测试,*方根

  第九周10.25-10.31立方根,实数

  第十周11.1-11.7期中复*

  第十一周11.8-11.14期中考试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11.15-11.21变量与函数,正比例函数

  第十三周11.22-11.28一次函数

  第十四周11.29-12.5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第十五周12.6-12.12课题学*,数学活动

  第十六周12.13-12.19整式的乘法

  第十七周12.20-12.26乘法公式,同底数幂的除法

  第十八周12.27-1.2整式的乘法,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

  第十九周1.3-1.9公式法因式分解,数学活动

  第二十周1.10-1.16期末复*

  第二十一周1.17-1.23期末考试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1

  一、学术条件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学期尤为重要,因为学生的基础会直接影响到以后能否上学。通过上学期的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和培养。他们对图形及其数量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和培养。通过教育教学,大多数学生可以认真对待每一项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他们可以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学*和思考,学*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发展。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让学生参与活动,探索发现,用自己的经历获得知识和技能;努力实现基础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拓展思维。为了在这一时期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努力检查和弥补差距,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关注学困生和女生。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由五章组成,包括知识的联系、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部首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简化和计算。本章重点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简化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算法。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相辅相成,与30度相对的右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图形,特别是*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的四边形。因此,四边形不仅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这一章是基于学生前一期所学的四边形知识,以及这一期所学的`多边形、*行线、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说是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系统整理和研究。本章的学*也是反复运用*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说,本章的内容也是对前面*行线和三角形的应用和深化。

  第十九章线性函数

  一阶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可以了解函数的概念,进一步研究最简单的函数之一,——一阶函数。了解函数的相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初步形成从函数的角度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的概念、规律、应用和拓展模式,学生可以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和初等函数的概念,探索初等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最终利用初等函数及其图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比例函数纳入线性函数的学*。文本框

  本章主要研究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并学*如何使用这些统计数据来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分散程度。通过研究如何利用样本的均值和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均值和方差,可以进一步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大家都在关注苏联档案解密:朝鲜战争欺骗了历史

  20xx年人民教育版八年级数学教案和教学进度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努力搞好教学八项。重视教学八项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拓展教材内容;认真听课,批改作业,给予指导,做试卷,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努力学*。

  2.爱因斯坦说,对它感兴趣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向学生介绍数学家和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有趣的数学题,给出课外数学思维题,激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设,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享的高效学*课堂,让学生体验学*的乐趣,享受学*的乐趣。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复*提纲,让知识来源于学生的结构。

  4.引导学生主动总结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统一多解,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

  5.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积极更新你头脑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探究性问题的研究、课后调查和操作实践将带动班级学生学*数学,同时发展他们的专业。

  7.进行分层教学,将作业安排在A、B、c三类,分层安排适合差、中、好学生,课堂提问照顾好,中、差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2

  设计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结合学*是学*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的建构主义理论,把握学生的独立探索与教师的引导支持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参与学*活动,进行多向、充分的探索交流,关注学生学*兴趣的养成,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四章第3节,本章在已学*“全等图形”和“线段的比”的基础上,以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相似图形)为核心内容,为下一节课学*“相似多边形”作好准备。在本节课的学*过程中,经历利用坐标的变化放大(或缩小)图形,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形结合意识;利用橡皮筋*似放大图形,让学生体会相似图形在现实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本节课重在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培养创造精神和探究意识,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大胆创新,对每一位同学作品给予鼓励和足够的重视。

  学生分析

  (1)学生已初步学*了全等三角形、*面直角坐标系和线段的比等基本知识; (2)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并且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因而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资源分析

  本节课利用“Z+Z智能教育*台”教学。 《超级画板》可演示利用橡皮筋*似放大图形的过程,并可以让学生在观看演示的过程中感知位似比; 《三角函数》新世纪版可演示利用坐标变化放大(或缩小)图形的过程,并可以改变*面直角坐标系的单位长度来放大(或缩小)图形,有利于学生的探究讨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相似图形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感悟形状相同图形的'基本含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了解相似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了解形状相同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简单的画图方法并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

  (3)情感与能力: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方式的学*及激励评价,让学生在学*中锻炼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

  (2)利用坐标的变化放大(或缩小)图形。 教学难点 画图,利用橡皮筋放大图形。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课本P102的内容,并提出问题: ⑴用同一张底片洗出的不同尺寸的照片中,人物的形状改变了吗? ⑵两个足球的形状相同吗?它们的大小呢? ⑶两个正方体的形状相同吗? ⑷复印纸上对应图形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 导入课题:形状相同的图形。

  二、直观感知探索新知

  1、看一看 如图,哪些图形是形状相同的图形?

  由学生观察完成,加强对形状相同图形的认识。

  2、想一想 下列图形中,形状一定相同的有( )。 A。两个半径不等的圆 B。所有的等边三角形 C。所有的正方形 D。所有的正六边形 E。所有的等腰三角形 F。所有的等腰梯形 说明:本例让学生认识数学学*中的形状相同的图形,感悟形状相同图形的基本含义。

  3、议一议 生活中存在大量形状相同的图形,试举出几例。

  说明:本例让学生感悟实际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应让学生充分的思考与合作交流。

  三、合作交流引申探究

  1、练一练 课本P105的随堂练*: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O(0,0)、A(1,2)、B(2,4)、C(3,2)、D(4,0)。先用线段顺次连接点O、A、B、C、D,然后再用线段连接A、C两点。 ⑴你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 ⑵分别填写表1、2、3、4,你有的到了什么图形? ⑶在上述得到的四个图形中,哪些图形与原图形形状相同?

  说明:本例是通利用坐标变化放大(或缩小)图形。在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学生在“Z+Z”中演示,得到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学*兴趣。

  2、议一议 根据随堂练*,请思考:一个图形各点的坐标经过怎样的变化,使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相同?

  说明: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完成本题,使学生对利用坐标变化放大(或缩小)图形达到感性认识。

  3、想一想 下列图形是在原图形的基础上做了哪些变化,变化后的图形和原图形形状相同吗?

  说明:让学生认识到经历*移、旋转、轴对称变化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形状相同的图形

  4、做一做 课本P104的做一做: 利用下面的方法可以*似地将一个图形放大: ⑴将2根长短相同的橡皮筋系在一起,联结处形成一个结点; ⑵画一个自己喜爱的图形,在图形外取一个定点; ⑶将系在一起的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定点,把一枝铅笔固定在橡皮筋的另一端; ⑷拉动铅笔,使结点沿所画图形的边缘运动,当结点在已知图形上运动一圈时,铅笔就画出了一个新的图形。 这个新的图形与已知图形形状相同。

  注: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索完成图形,并利用“Z+Z”展示画图过程,让学生感知位似比,为第9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学*打下基础。

  四、归纳小结激励评价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的主要内容及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课本P106 *题4。4 1,2,3; 2、继续进行课本P104“做一做”的活动; 3、写一篇本节课的学*日记。

  说明:通过课外活动复*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形状相同图形的兴趣,体会数学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我校七年级下学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均分不是很好,总体来看,成绩很低。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

  在学*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致至学*的*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轴对称

  立足于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实数

  主要介绍了*方根、算术*方根、立方根实数的概念。理解乘方与开方之间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的运算,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整式

  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4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已经学*过了尺规作图。其中包括理解尺规作图的含义,能完成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基本作图,初步掌握了尺规作图。而对于三角形,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在本章的前4节中学生已经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相关结论有了进一步的学*,如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作三角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学生的活动经验:在相关知识的学*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观察、折纸、拼图、画图、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了空间观念,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教学及学*任务:在分别给出两角一夹边、两边一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作图的过程。学生在本学段完成后会书写“已知、求作和作法”。能结合三角形全等条件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经历尺规作图实践操作过程,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尺规作图的技能,能根据条件作出三角形。

  2.能依据规范作图语言,作出相应的图形,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规范作图语言。

  3.通过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体会对问题的说明要有理有据。

  三、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7个环节:情境引入、作三角形、合作分享、基础练*、拓展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首先提出“豆豆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你能帮他在作业本上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的问题,自然地引发学生思考“如何作一个三角形与已有的三角形一样呢?”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以及学过的基本作图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学生思考后独立回答。对于两种基本尺规作图,找两名学生板演示范,其他学生在练*本上做。完成后,请学生试着叙述作法,教师规范学生的语言。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处理身边经历过的事情,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善于观察生活,并能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能力。同时对两个基本尺规作图的复*是为后面的学*做铺垫。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何利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呢?”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一开始在问题情境下进行积极思考,思考各种办法进行解决,如:用一张薄纸覆盖在三角形上,描出来未被污染的部分,将污染了一部分的两边延长,两边相交,即恢复成了原来的三角形。提出方案的同时,引导学生考虑方案的可行性。此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三角形的基本元素,及尺规的基本作图——作线段、作角。学生能熟练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并用语言描述作图过程。而对于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有些学生作起来稍显困难,需教师重新示范,并说明作图过程。在这一复*过程中,教师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说明学*知识要扎实,基础打得好后续的学*才会比较容易。

  第二环节 作三角形

  活动内容:师生共同探索、研究、交流、经历利用尺规作三角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作图的过程。本环节学生要按要求完成三个尺规作三角形的内容:

  (1) 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豆豆所求助的三角形) (2)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 (3)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交流作三角形时作边与角的.先后顺序,再作所求的三角形。第一个作图教师给出作法,并演示作图过程,让学生进行模仿操作;第二个作图只给出作法,不演示,让学生根据已知步骤独立作出图形;第三个作图让学生自己探索作法,并独立作出图形。学生在每个作图完成后,进一步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作法?”,思考后进行操作,尝试表述作图过程,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再提出“大家画出的三角形是否全等”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活动目的:本环节通过分析—操作—再分析的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经历从模仿、独立完成作图、到探索作图的过程,巩固尺规作图的技能,循序渐进的会书写“已知、求作和作法”。在完成三个作图后,都鼓励学生比较各自所作的三角形,利用重合等直观方式观察所作出的三角形是否全等。在此基础上,还引导学生利用已经获得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来说明大家所作出的三角形一定是全等的,即说明作法的合理性。这实际上体现了直观操作与推理的相结合,并从中也使学生意识到这两种方法的不同。

  实际教学效果:在教师示范第一个作图之后,学生能够学着模仿分析和操作下面的作图,并且在不断地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过程中,逐渐达到熟练。从而,学生可以自己探索作法,并独立作出图形。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画图要比表述作图过程(即写作法)显得自如,有信心。大多数学生对“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作图过程”感到有很大的困难。即使这样,也要鼓励学生亲自张嘴说一说,尽他的最大可能描述自己的作图顺序及过程,教师即时地加以引导、完善、规范作图所用的语言。使学生可以很快地自己独立完成作图和作法。本环节注意模仿与自主学*的相结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思维的*台。

  学生在完成每一个作图后,都要思考“依据给出的条件作出的三角形会全等吗?”学生能够很好地根据刚刚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中的“ASA”、“SAS”和“SSS”来进行说明,从中体会做法的合理性以及直观操作与推理的相结合。

  第三环节 合作分享

  活动内容: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根据问题开展活动。

  问题(1)你都知道有哪些常用的作图语言可以用于描述作图过程(即作法)?

  问题(2)我们是如何分析作图题的?它的步骤是什么?

  活动目的:学生通过前一环节的实践操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作图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这两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对刚刚的作图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归纳数学方法的能力,并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环节无论是对已完成的实践操作,还是下面的实战练*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承上启下。

  实际教学效果:各合作小组成员在已有的作图经验基础上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尽可能多的挖掘作图语言和详细的分析步骤,一派紊而不乱的讨论气氛。最后各小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与大家分享。在分享的同时全班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语言更加规范、精练。达到集思广益、互帮互助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以上海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发展,让学生通过数学教学学*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体会数学思考和创造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二十章是在第十八章学*了函数的'概念及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学*一次函数,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通过画函数的图像的方法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通过一次函数图像,知道一次函数可以用直角坐标*面上的直线表达,显示出一次函数的几何特征;再由比例系数k相同的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归纳出一般意义下两条*行直线的表达式的系数关系,加深对一次函数的了解和认识。在关于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方面,利用一次函数的图像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和深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根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第二十一章代数方程是在扩展方程基本类型的概念教学中,以关于具体事例的讨论和相关知识的复*为基础出发点,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在对新方程的分析以及与已掌握方程的比较形成概念;让学生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及阅读能力的训练。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20篇(扩展4)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9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掌握分式的四则运算。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能利用函数性质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4.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判定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5.进一步理解*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化归思想和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数学归纳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通过对知识方法的总结,培养反思的*惯,和理性思维。培养学生面对教学活动中的困难,能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遇到的困难。

  教学资源分析

  教材基本结构

  第十七章分式;第十八章函数及其图像;第十九章全等三角形;第二十章四边形;第二十一章数据的分析

  重点、难点分析

  第十六章:分式

  重点:分式的计算。

  难点:利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难点: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重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推导

  第十九章:四边形

  重点:会运用性质和判定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难点:分清四边形的从属关系。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重点:会求*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

  难点:区分加权*均数与算术*均数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们班的学生基础还可以,课堂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要在本学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教学方法设计

  采用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评价方案

  通过课堂检测、提问、作业、单元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及时找出共性、典型问题辅导讲评,查缺补漏。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含对后1/3的帮扶措施)

  1、抓好课堂45分钟,了解学生的学*状况,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辅导,不放弃差、生抓好优等生、关注中等生,耐心细致的进行教学工作,争取提高学生的学*成绩。

  2、继续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研究杜朗口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愉快的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课前预*指导,使学生在上课时能有重点的听课,提高学*效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定期反馈、及时改进。

  3、加强基础知识的认知过程,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点有深刻的印象,强化理解。

  加强对基础知识应用的训练,精练、精讲,不搞题海战术,注重一题多解训练,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并且形成技能。

  4、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同年级的数学教师沟通,多听课,多学*本学科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水*,以使自己的教学有进一步的提高,让自己的课堂充满魅力。

  利用各种手段丰富课堂,注重培优转差,加强学困生的转化,帮助学生树立学*的自信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给予更多的关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主要内容包括“分式”“函数及其图象”“全等三角形”“*行四边形的判定”“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共五章,各章都力图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呈现给同学们。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探索——猜测——证明”的学*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2]通过探索、学*,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二、内容分析

  第十七章分式是是代数式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通分等变形,是全章的理论基础,分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运算,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分式方程的概念,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时,应用化归思想,并且要注意检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本章应尽可能采用类比方法学*,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十八章函数及其图象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第十九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二十章*行四边形的判定将在上册学**行四边形性质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图形的变换探索发现判定*行四边形的方法,合理运用几何证明所得数学结论,努力实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

  第二十一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是在前几册统计与概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选用合适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整理,清晰而又准确地表示所收集的数据,同时通过情境引入*均数、中位数与众数以及方差、极差与标准差,较为正确地比较所得数据,使学生掌握分析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

  三、采取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四、课时安排

  第17章分式10课时

  第18章函数及其图象16课时

  第19章全等三角形16课时

  第20章*行四边形的判定12课时

  第21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14课时

  课题学*4课时

  小结与复*

  一、教材分析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课本,本学期介绍二次根式、勾股定理、*行四边形、一次函数和数据的分析五章内容。本册书的5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其中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安排了课题学*,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和数学活动落实“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要求。这5章大体上采用相*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第十六章、十九章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第十七章、十八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最后一章是“统计与概率”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学情分析

  1、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数学教学,培养学*好*惯

  每次数学考试,基础知识的考察占大比重。但即使是*时比较好的同学,也经常在基础题上失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夯实基础,做到每个学生都把握好基础题不失分。培养好的解题*惯,勤于思考,多学善问。

  2、增强学生的数感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能力。比如,在化简二次根式时,就极大地运用了数感,无形中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其次,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所做题目的感性检验,增加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做到选择题“快,准,好”。

  3、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考等基本的数学能力

  部分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而这一能力对学*数学是十分重要的,对今后高中学好空间几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数学就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科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性,有助于学生做好证明题和大体步骤的完整解答。

  三、教材目标及要求:

  1、二次根式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难点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及运算。

  2、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行四边形的重点是*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4、一次函数主要学*一次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包括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重点内容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5、数据的分析

  四、教学常规落实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学*,团结协作。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上好每一节课,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上好每一节课。布置作业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认真批改作业。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有效,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反馈,针对作业中的问题确定个别辅导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五、深入业务学*

  认真学*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充分备好每个教案,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六、教学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落实课标理念。将学讲练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渗透于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等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教学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关心爱护学生,公*对待学生。

  2、培养学生兴趣和良好*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补充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扩充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教育关键就是培养*惯,良好的学**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兴趣与良好*惯培养。

  3、创设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

  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学*方法、目标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学*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5、做好课题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把学生带入研究学*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师生共同提高。

  6、实行分层教学。关注各类学生,作业分类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各类学生。发挥优生的帮扶作用,打牢基础知识,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能力。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班数学老师,八年级(1)班共有学生44人,男生人数为19人,女生人数为25人;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八年级两个班在数学情况两极分化问题很是严重,对优等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而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够掌握成绩不容乐观。为使学生学好进一步学*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作为教师,我们将实行因材施教策略。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勾股定理》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应用。其中勾股定理的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第二章《实数》主要内容是*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本章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方根和算术*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教学难点是算术*方根和实数两个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主要讲述*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确定,会找出一些点的坐标

  第四章《一次函数》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函数的概念,以及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一些实际问题。其中一次函数的图像的表达式是本章的重点和难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求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些实际的问题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主要讲述*均数和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均数和能找出中位数及众数

  第七章《*行线的证明》主要内容是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含义;对顶角定理、两直线*行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等的证明。*行线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证明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是本章的难点。

  三、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科书提供了了大里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教科书提供的学*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和发展,达到《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墳引入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从展开数学探索,同时教科书在提供学*素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体会,为学生创造了富有情趣的学*环墳。

  上半学期完成第一章到第四章,下半学期完成第五章到本册教材结束。掌握*方根与立方根、实数、*面坐标系、一次函数、勾股定理、*行线的证明等知识并形成相应数学技能。在情感与价值观上认识图形中的数里关系,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学*态度,在民主和谐合作的学*过程中养成独立探究勤与思考大胆创新,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与素养。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会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并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3、掌握二次根式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能够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掌握次根式的化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4、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设置基本事实的必要性,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含义。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以及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

  5、理解相似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及方法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把认真教学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硏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內寳,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字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索、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20篇(扩展5)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6篇

  一、指导思想

  狠抓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为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3)班是重点班,大部分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基本掌握了学*数学的方法和思维模式,成绩有较大的进步;但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学生成绩较差,对学*提不起兴趣,没有养成学*的良好*惯,也丧失学*数学的信心。要在本学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册第11章“三角形”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如三角形的分类,边、高、中线、角*分线的基本概念和某些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性质,三角形所特有的稳定性,另外也介绍多边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第12章“全等三角形”就介绍几何图形的全等概念、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基本事实和方法,并由此研究角的*分线。本章为后续研究各种*面几何图形提供了有力工具。

  第13章介绍了轴对称的基础知识,并以轴对称为工具研究等腰三角形(包括更特殊的等边三角形)以及某些特殊类型的最短路径问题。

  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首先介绍整式乘法的基础知识,包括幂的运算性质,即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乘法公式。本章还介绍和整式乘法方向相反的运算,即因式分解,本章介绍因式分解最基本的两种方法: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

  第15章“分式”介绍分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四则运算,并把幂的概念推广到整数指数幂并讨论了其运算,本章最后介绍解分式方程。

  四、教学方法与教改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认真备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课堂内讲授与练*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中的障碍点。

  3、精心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从生活入手,总结数学规律,立足于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5、教学中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注重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6、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做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7、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8、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9、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五、教学进度表

  (一)1至4第十一章三角形

  1、理解三角形以及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分线)的概念,证明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了解三角形的重心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的概念,探索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形,掌握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边、内角、外角、对角线、正多边形),探索并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

  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注意分析得出结论的思路。

  2、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经历得出结论的过程。

  (二)5至8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了解角的*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关键: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动脑思考,逐步熟悉推理的过程,掌握推理的方法。

  2、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证明命题的途径能力。

  (三)9至11第十三章轴对称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分的性质;

  2.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能够按照要求作出简单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3.了解线段垂直*分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其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它们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4.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观察、操作、想象、论证、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重点:轴对称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难点: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关键: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1、从实际出发引入概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归纳、论证的过程。

  (四)12至15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1.使学生掌握正整数幂的乘、除运算性质,能用代数式和文字语言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使学生掌握单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多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

  2.使学生会推导乘法公式(*方差公式和完全*方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意义,能利用公式进行乘法运算。

  3.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较简单的混合运算,并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

  4.使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并感受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运算,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直接运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这两种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了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与因式分解。

  难点: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及其思路。

  关键: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类比、转化)的渗透;

  2、重视运算性质和公式的发生和归纳过程的教学

  3、充分信任学生,努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五)16至19第十五章分式

  1.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的概念,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2.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了解最简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

  3.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分式的四则运算,掌握这些法则。

  4.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讨论范围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5.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掌握这种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重点: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

  难点: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

  关键:通过必要的练*掌握分式的各种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提高分析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

  1、重视分数与分式的联系,注意通过分数认识分式。

  2、重视分式与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3、重视分式方程的特殊性,突出其解法的关键步骤。

  (六)20至21期末复*考试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最新一年—20xx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一、指导思想

  狠抓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为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3)班是重点班,大部分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基本掌握了学*数学的方法和思维模式,成绩有较大的进步;但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学生成绩较差,对学*提不起兴趣,没有养成学*的良好*惯,也丧失学*数学的信心。要在本学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册第11章“三角形”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如三角形的分类,边、高、中线、角*分线的基本概念和某些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性质,三角形所特有的稳定性,另外也介绍多边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第12章“全等三角形”就介绍几何图形的全等概念、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基本事实和方法,并由此研究角的*分线。本章为后续研究各种*面几何图形提供了有力工具。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20篇(扩展6)

——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制定一个计划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学情分析

  经过去年的地理教学,三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从上个学期期末检测的成绩来看,三个班在全县名列前茅,这对于学生学*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本章主要学*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它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对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碳、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中国四大地区的概况和自然地理特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线,尤其是秦岭-淮河线在中国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其次是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学难点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线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强化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解释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加强课后的辅导,注重学以致用。开展各种地理小知识竞赛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提高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搞好单元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以确保所授知识的准确性,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品质。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以促进学生转变学*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为主动探究式学*为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合作和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逐步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5、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价值。

  6、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7、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进行生物学相关信息资料的查询和收集。

  (二)过程与方法:

  1、期初"三个一":订一个奋斗目标、找一个互助伙伴、提一条教学建议。采取"目标激励、同伴互助、师生共勉"的教学策略,增强主动性,密切合作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可持续发展。

  2、每堂"三个一":提一个学科问题、记一个知识结构、出一份测试试题。着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归纳能力和自我检测能力,将课堂学*的主动权尽可能让渡给学生。

  3、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如:

  (1)问题导向法。指导学生按照"生物有哪些形态结构特征?如何适应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如何?"等基本问题自主学*、自主解答、自主测试、自主反馈,辅以同伴互助和教师点评,让学生掌握自主学*的方法、形成自主学*的能力。

  (2)实验探究法。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和反思"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流程。

  (3)理论联系实际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提升学*兴趣,激发学*热情

  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做到知识源于生活,学以致用。

  (4)识图学*法。新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可读性强。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读图,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把握和理解记忆。

  (5)比较法和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和归纳,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理顺知识脉络,学会归纳概括和总结,形成知识结构,加深理解记忆。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2、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实践价值,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热情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感。

  3、了解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善用可以为人类造福,滥用则会贻害无穷,确立全面的、辩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

  三、学生学情分析

  一方面,经过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学*,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生物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少同学还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在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是学**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好奇心有余而自觉性不足,学*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在进一步激发学*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引导、学*方法指导,特别是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不仅要让端正学生态度、学*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四、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内容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共三章。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本册书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与七年级的《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同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圈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离不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人、动物、细菌和真菌等有机组成部分的和谐共存,前后内容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五、基本措施

  (一)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二)备学生。

  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认识的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三)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瞄准教学目标,灵活采取自学指导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法、合作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问题发现法、检测反馈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

  (四)备作业。

  注意控制好随堂练*和课后作业的量,结合考点、突出重点、精选*题,把握好训练的质,除了少数课后实践性的作业之外,其他知识性书面作业尽可能当堂完成、当堂批改、及时反馈,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作业的效果。

  (五)备教学流程。

  精细设计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自主学*做好引领,为探究性学*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注意知识教学、分组实验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教育工作重点为指导,结合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学工作计划,继续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坚持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方针;坚持为每一个学生的生存就业和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进取营造良好的教学与学*氛围,全面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学*,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本事、学*本事和解决问题本事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职责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够拥有较高的应试本事,考出好的成绩。

  二、工作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生物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必须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本事,养成科学思维的*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构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三、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景,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实施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生物的乐趣如:进行课堂比赛等;教学手法灵活、应变,这样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层次较高的协商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动手及协作探究本事的培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一、学情分析及指导思想

  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的主动学*,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介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共6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使学生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3、通过学*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提高和创新。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兴趣,精心设计#工作计划#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作为艺术范畴的美术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美术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眼点,把欣赏、评述与绘画、手工制作、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开启心智、提升志趣、陶冶情操,培养爱国情感和审美意识的目的。本学期在去年基础上强化实践,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我校的艺术氛围。根据新课标结合我们8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情况分析

  1、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

  2、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学*美术的积极性很高,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较好,但是学生年龄小、对美术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学生的审美意识较浅,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技能结构,甚至对美术兴趣减退。因此必须因地制宜。

  二、教学目的、任务

  1、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惯,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

  3、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美术新课标、认真备课,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坚持学*,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即使进行直观教学。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中的具体问题。

  5、学生工具要做到充足专业。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课程的精神,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有效、有序进行课改教学,我们在总结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基础上,特订下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期获得教学利益化。

  一、加强理论学*,明确课程目标

  1、每两周集体学*物理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解读新课程的理念,交流各自的看法,提高对新课程理解运用的水*。

  2、选用学*的理论书籍有:《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学物理》、《教师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心理指导》等,以较高专业水*驾驽教学工作。

  3、明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制定的根据与意义,紧紧抓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根本”的两条教学主线。

  二、发挥集备作用,理清教学思路

  1、定期进行学情分析。随着新学期教学进展,学生在接受新知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通过集备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发现学生存在问题,作为教学工作与教学设计的依据,及时予以解决。

  2、理清教学思路。教学的“大思路”是指理解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理念、编写的风格、编写的内容以及编排的体系。教学的“中思路”是指确定每章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如何让学生有能力自主构建知识。教学的“小思路”是指较准确定位每节的教学目标,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合理教学设计。思路理清,教与学才会轻松;避免以其昏昏,示其昭昭。

  三、开发利用教材,拓展教学资源

  1、开发利用教材。我们不能把教材教条化,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以作适当调整。对新教材必须有个性的解读,逐步形成目标明确、情景切入、感悟方法、过程理解与应用迁移教学套路。

  2、拓展教学资源。教材作为教与学的载体,但不是的载体;可以猎取不同教材版本、网上资源与相关资源,尤其创设情景引入概念方面,进行比较取舍。

  四、构建教学设计,展示教学风格

  1、构建教学设计。新学期,我们必须从静态教学设计向动态教学设计过渡,把学生课堂生成作为教学资源补充,避免不分班级,不分学生,呆板按预案教学。

  2、学有定章;教无定法。通过常规教学、公开课与说课或教学比武,根据教师素养展示个人的教学风格,对教师进行公*、公开与公正的过程评价。

  五、发挥多媒体作用,注重物理实验

  1、发挥多媒体作用。我校有五间多媒体教室,预计每位教师可以上20节多媒体课。要求精选课件,改编课件。

  2、注重物理实验。

  (1)采用多媒体播放与动手实验相结合;

  (2)准备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实验器材,供学生实验探究。

  六、学*方式多样化,抓紧培优辅差

  1、学生学*形式有:听讲、答问、小组讨论;实验、论辩、制作、竞赛以及讲座。对上述学*环节,要进行点拨、指导与评价;建立学生学科成长档案袋。

  2、培优辅差。制定培优辅差方案,做到定目标、定对象、定课题、定时间与定地点,长期跟踪,严格检查。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反映地理学的和社会的新发展。

  二、学情分析

  我校八年级共四个班。本学期我任130班和131班的地理教学任务。从总体来看,学生学*地理的积极性不高,学*兴趣不浓,地理能力欠缺,成绩差距大。有的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方法不当,成绩不理想。面对八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我决定对成绩好的,中等的,较差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的主要内容有:中国的疆域和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其中第一章讲述的是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二章讲述的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第三章讲述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第四章讲述中国的经济发展。其中中国的疆域,人口,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教材的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和气候成因是教材的难点。

  四、教学措施

  1、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以新课标的要求指导教学。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积极性,给学生一个学*探究,合作学*的空间。

  2、密切联系实际,重视地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3、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勇于改革,不断创新。

  4、开设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怀。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班级学生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对地理学*方法已基本掌握。这对于学生学*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由于地理是“豆芽”科,学生重视不够,这是一部分学生地理成绩提高不上来的重要原因。八年级下学期面临会考,从现在起必须做些工作,加强学生的重视,为地理会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本章主要学*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它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对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碳、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中国主要产业的概况和特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地理学中最重要的三大主要产业。其次是这些主要产业的特色。教学难点是理解中国三大主要产业的分布、发展和现状等。

  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

  2、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

  3、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4、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

  一、目的要求:

  1、熟练地使用工具书,认识本册教材中出现的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具有较快的书写速度。

  2、练*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文章的思想情感能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价;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课文的语言运用技巧和文章的表达技巧;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本学期的阅读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鉴赏能力,以及语言的拓展运用能力。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4、能根据对象和场合,学*文明得体、大胆地进行交流。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能够主动参加综合性学*,掌握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基本方法,能与同学合作探究,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2、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3、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4、综合性学*要有计划有措施地开展。

  5、作文教学进一步培养写记叙文的能力。难点:

  1、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赏析重点语段。

  3、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4、有计划有措施地开展综合性学*。

  5、加强作文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教具:多媒体、录音机、挂图、小黑板

  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结合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所任教的`学生年龄在15-16岁之间,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较快,男女差别较大,男生活泼好动,表现与强,女生趋于文静,不好活动。因此要因势利导,加强男生的身体素质练*,培养女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惯。

  二、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行为。

  3、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能力。

  4、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

  三、教学目标

  1、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懂得科学的锻炼方法

  2、完成和基本掌握本年级选择项目中规定动作,了解所**动项目的简单规则。结合游戏和降低规则的比赛,提高技战术的运用能力。用安全方法进行运动,发展体育的广泛兴趣、爱好。提高自学自练和自我保健能力。

  3、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通过多种联系继续发展灵敏、速度和有氧耐力,知道营养需求及选择对健康的影响。根据自己的生理发育特点,了解体育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4、正确评价自己的运动能力,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逐步掌握设置合适的体育学*目标方法,增强自尊与自信,在克服困难的学*中,体验成功和活动的乐趣。

  5、增进同学间的交往,建立体育活动中的合作意识,指出体育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结合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多渠道搜集信息,并能评说比赛和表演。

  四、运动参与

  1、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懂得体育的锻炼方法。

  2、用安全方法进行运动,发展体育的广泛兴趣、爱好。提高自学自练和自我保健能力。

  3、根据自己的生理发育特点,了解体育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五、教学内容

  1、跑(50米、耐力跑800米1000米、往返跑25米)

  2、田径跳(立定跳远)掷(投实心球)

  运动技能教学重点:以各项目技术为载体,发展跑的能力和有氧耐力、弹跳力、肌肉力量,提高生活能力和抗疲劳的能力。

  3、足球(变向运球射门、脚法不限)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排球(垫球)

  教学重点:以篮球的基本技术为载体,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心肺功能,培养运动兴趣。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硷学*过信息技术课程,因此,学生对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以及一些软件的使用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绝多数学生学后没有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但绝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操作易生疏。而且机房年年雨季进水,主力的机子都开不开了,暑假开学后的几周不能上机,课程很紧,只得先加理论学*,以便日后减少上机操作时间,再有要进一步正确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我们学校的教材采用的是青岛版信息技术教材,里面分成两部分,其中第一单元7节课,第二单元8节课。

  第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有:创建站点、设计网页首页、网页中的表格、网页的美化、如何建立超级链接、网站的发布与维护、制作表单网页。

  第二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有:FLASH动画的制作、图层与元件、运动渐变动画以及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引导层动画的制作、遮罩动画交互控制动画的制作、声音的处理与作品的发布。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将着重站设计与制作和FLASH动画制作,把握未来际遇,体验动画生活,成就美好明天。培养学生主动学*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信息技术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和合作学*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本学期采取的教学措施

  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精心设置可行任务,学生自主探究加小组合作互助学*。

  光阴似箭,苍狗白云。转眼间又到了新学期。本学期我主要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地理教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是学*中国自然地理。因为七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已学过世界自然地理,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学期起来有了一定的思路和脉络。

  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对地理学*方法已基本掌握。这对于学生学*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在本学期的地理学*中,关心鼓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对即将到来的会考充满信心。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本章主要学*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它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对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碳、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