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6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2-09-28 00:00:00 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期教学总目标:

  (一)科学探究

  1、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2、 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

  (1) 通过观察如何提出问题。

  (2)如何通过比较认识事物。

  (3)如何进行猜测并验证结果。

  (4)如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形成结论。

  3、 用写观察记录、撰写报告的方式来表达探究结果,通过表达与交流、总结与交流、总结与反思来发展的科学判断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建立学*科学课的信心。

  2、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观察活动中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 积极地把学生学*科学的确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三) 科学知识

  1、 获取大树、小草、水葫芦、叶子的一些知识。构建起有关植物的初步认识。

  2、 对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等小动物有所认识、构建起有关动物、生物的初步认识。

  3、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材料的名称和特性及其应用价值。

  4、 认识水和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对液体、气体的含义有所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有系统地开展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描述、分析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科学课程,学生整体学*兴趣会很高,学*会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惯于常规课堂学*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全册教材内容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4个单元,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植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我看到了什么(1课时)、校园的树木(1课时)、大树和小草(1课时)、观察水生植物(1课时)、植物的叶(1课时)、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1课时)植物的共同特点(1课时)。

  第二单元“动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寻访小动物(1课时),蜗牛(2课时),蚯蚓(1课时),蚂蚁(1课时),金鱼(1课时)、动物的共同特点(1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共7课时,具体包括: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1课时)、谁更硬一些(1课时)、比较柔韧性(1课时)、它们吸水吗(1课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课时)、砖和陶瓷(1课时)、给身边的材料分类(1课时)。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共7课时,具体包括:水(1课时)、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课时)、谁流的更快一些(1课时)、比较水的多少(1课时)、我们周围的空气(1课时)、空气占据空间吗(1课时)、空气有重量吗(1课时)。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征:

  三年级学生年龄大都在9周岁左右,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与渴望,想了解身边的各种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探求知欲。

  2、学生的学*水*和能力状况

  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总是瞪大好奇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使劲用脑子想但好像总也不明白,所以老是有"咦,怎么会这样?怎么会那样?"有时候家长或老师也会被问的难以解释;同时他们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这都为"科学"这一对他们来说新的学科的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也有少数学生观察事物不全面、不仔细、不认真,满足于一知半解……

  3、学生的学*策略和情感态度:

  他们喜爱主动参与、善于观察,为学好本课程打下了基础。通过本学期的"科学"课的学*,培养学生都能热爱科学、学会观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简单的探究方法。

  二、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年我担任镇沅直属小学三年级(1)、(2)、(3)我今年36岁,本科科学历,从事教学工作16年,小学一级教师,担任小学科学学科已9年;能胜任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地位描述:

  本册教材本册教材注重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承担着科学启蒙任务,对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他们了解科学,培养兴趣,对探究科学打好基础。

  2、教材编排体系:

  教材的编排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为出发点,而不是从知识体会出发。将会对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到难、循序渐进,有机地学会科学课程的各位目标,本册教材向小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有趣的活动的思维空间,探索学*内容丰富多彩。

  3、本册教材共设计了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我们都是科学家》,引导学生走进科学殿堂、了解科学。重难点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探究",我要成为科学家的信心。在*时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引领他们走上科学之路,点燃他们爱科学之火。

  第二单元《我们眼里的生命世界》重点是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试验等方法收集证据,经行比较分类;了解常见的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分类方法;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怎样观察,怎样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认识水在动、植物、人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重难点是,从一系列的动手实践中去探究水的有关性质,体验实践过程的乐趣,从全新广阔的角度去认识水。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通过学*与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物体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组成的;重难点是掌握材料探究的方法(收集证据、探究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在学*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第五单元《提出问题》,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活动的步骤,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为能够研究的问题。

  四、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一)本学期应达到的总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与生活*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二)1、基本知识目标,认识科学,了解科学,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能针对问题进行观察、收集证据,能用清晰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了解水的有关知识,会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多渠道、多种方法收集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知道物体是有不同的材料制成的。

  2、基本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交流等基础过程的技能,并运用语言或画图来描述所观察事物的特征,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会用文字、图画来表达,能利用身边的简单器材来做一些小的试验,能理解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试验。

  3、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对科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树立起我能成为科学家的坚定信念,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

  5、形成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的情感。

  五、采取措施:

  1、认真研究教材、钻研课程标准、深切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好教材。

  2、仔细阅读有关本教材的资料,学*课改新理念,落实好"三环节"教学模式,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做好笔记,多学*促进步。

  3、尊重孩子、呵护孩子的好奇心,以身边发生的"小"事为切入点,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4、全方位多角度的给每位孩子进行科学评价,既关切学*成果,更注重学*的过程、学*的品质。

  5、加强培优转差,获得总体丰收。

  6、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大胆提出问题、勇于探究;培养主动参与合作的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7、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扩大学生视野,紧跟科学前沿……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二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三.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二)、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三)、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四)、水的科学:(15---19)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五).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六).(23、24)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总目标

  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五.主要八、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内容

  9月3日—9月7日

  1玩具里的科学

  9月10日—9月14日

  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3科学在我们身边

  9月17日—9月21日

  复*

  9月24日—9月28日

  4怎样认识物体

  5给文具分类

  10月1日—10月7日

  6哪杯水热水

  7水温的变化

  10月8日—10月12日

  8哪杯水多

  9有趣的不倒翁

  10月15日—10月19日

  复*

  10月22日—10月26日

  10认识水

  11有趣的浮沉现象

  10月29日—11月2日

  12改变浮和沉

  11月5日—11月9日

  13水面的秘密

  11月12日—11月16日

  14水往高处走

  11月19日—11月23日

  复*

  11月26日—11月30日

  15天气与生活16今天的天气

  12月3日—12月7日

  17我的雨量器

  12月17日—12月21日

  18我的风向仪

  19一周的天气

  12月13日—12月19日

  复*

  12月20日—12月26日

  20空气在哪里

  12月27日—1月2日

  21空气的成分

  1月3日—1月9日

  22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1月10日—1月16日

  复*

  1月17日—1月23日

  复*

  1月24日—1月30日

  学期结束工作,1月26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寒假开始

  六.评价工作安排:

  (一)注重学生*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二)成立互助小组,由班级中优秀学生辅助学困生。

  (三)建立学*组织,发挥小组合作学*的作用,让每个人尽到自己的努力。

  七.教研专题及研究措施

  从学生的探究性学*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八.教研课安排

  根据学校及教研组的安排开展听评课活动,采取个人讲课与听课相结合的方式,讲公开课不少于1节,听课不少于15节,学*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授课水*。

  九.业务学*

  (一).第一周学*学校教学计划与教研组计划

  (二).第二周学*本册科学教材

  (三).第三周学*科学课程标准

  (四).第四周—第二十周学*给教师的建议1—17条

  十.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根据学校及教研组的安排:第九周拆装玩具第十四周科学探索故事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科学课程的教学,促使学生在以下科学素养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1、能从“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会怎样”提出问题。

  2、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

3、能根据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知道猜想可能出错,需要证实。

  4、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5、能运用多种感官直接观察常见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岩石的形态特征。

  6、能按要求的顺序观察(观察对象的前后变化。如观察水的形状、溶解等)。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的观察物体。

  7、能运用对比观察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对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后,有时可以提高观察效果。

  8、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控制变量实验。能在教材引导和教师的帮助下制定简单调查计划、实验或观察计划。

  9、会使用刻度尺、量筒进行定量测量。

  10、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11、能从周围对象中取得观察数据,能用图或简单文字记录数据。

  12、能根据对象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13、通过询问、采访周围人(教师、同学、家长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14、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15、能用口头语言、图画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的研究的过程。

  16、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他人的结果和猜想进行比较。

  17、尊重证据。

  18、知道借助工具观察比感官更有效。

  19、能将自己的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得出结论。

  20、能判断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的对错、好坏。

  二、教育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湘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是整套科学教材的起始册,三年级一期的学生初涉科学课程,所以将教学定位在扶和引。

  三年级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才有意义,因此科学课堂主要将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

  基础进行探究活动。

  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

  本学期我执教三年级225班的科学课程,据了解,该班男生居多,学生思维活跃,热爱科学,很多学生为原来科技班的学生,相信能迅速形成良好的科学学*氛围,并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40多个观察和探究活动,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以认识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和周围常见物体的性质与功能为线索,学*一些基本的观察、比较、分类的方法,渗透敢于质疑、重证据、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等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培养,为全套教材的学*打好基础。本册探究技能的训练重点是:观察、比较、分类、提出问题。本册教材的内容注意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中选取,共包括7个主题单元:从“走进科学”——让我们从校园开始,针对校园中的生命体、非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展开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观察、研究“身边常见动植物”,认识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水”、“空气”、“本地的土壤”以及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材料”的性质与功能,形成了一个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贴*学生生活的有机整体。每个单元由若干个课题组成,各课题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基本思路为: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活动,学*有关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最后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包括社会、环境)相联系并加以运用,再结合本单元的知识技能,在活动中让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提升,落实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理念。

  将科技史作为儿童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用达尔文、李时珍、蔡伦等著名的科学家作为观察、制作活动中的串场角色,充分发挥科技史教育在培养儿童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操。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期教学总目标:

  (一)科学探究

  1、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2、 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

  (1) 通过观察如何提出问题。

  (2)如何通过比较认识事物。

  (3)如何进行猜测并验证结果。

  (4)如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形成结论。

  3、 用写观察记录、撰写报告的方式来表达探究结果,通过表达与交流、总结与交流、总结与反思来发展的科学判断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建立学*科学课的信心。

  2、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观察活动中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 积极地把学生学*科学的确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三) 科学知识

  1、 获取大树、小草、水葫芦、叶子的一些知识。构建起有关植物的初步认识。

  2、 对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等小动物有所认识、构建起有关动物、生物的初步认识。

  3、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材料的名称和特性及其应用价值。

  4、 认识水和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对液体、气体的含义有所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有系统地开展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描述、分析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科学课程,学生整体学*兴趣会很高,学*会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惯于常规课堂学*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全册教材内容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4个单元,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植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我看到了什么(1课时)、校园的树木(1课时)、大树和小草(1课时)、观察水生植物(1课时)、植物的叶(1课时)、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1课时)植物的共同特点(1课时)。

  第二单元“动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寻访小动物(1课时),蜗牛(2课时),蚯蚓(1课时),蚂蚁(1课时),金鱼(1课时)、动物的共同特点(1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共7课时,具体包括: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1课时)、谁更硬一些(1课时)、比较柔韧性(1课时)、它们吸水吗(1课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课时)、砖和陶瓷(1课时)、给身边的材料分类(1课时)。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共7课时,具体包括:水(1课时)、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课时)、谁流的更快一些(1课时)、比较水的多少(1课时)、我们周围的空气(1课时)、空气占据空间吗(1课时)、空气有重量吗(1课时)。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初步学会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自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缺乏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事物,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纸”和“米饭和淀粉”6个单元,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的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第一单元“植物”共6课时,具体包括:我看到了什么(1课时),我的大树(1课时),各种各样的叶(2课时),一片完整的叶(2课时)。

  第二单元“动物”共6课时,具体包括:寻访小动物(1课时),蜗牛(2课时),蜗牛和蝗虫(1课时),蚂蚁(1课时),我的观察研究(1课时)。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1)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6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有高低。

  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

  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

  学*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这些方法的开始。

  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状况:

  三年级共有33人。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一个,是三年级。我班共有学生30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8、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9、手有感觉的功能,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10、眼、耳、鼻、舌、手(皮肤)是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一个,是三年级。我班共有学生30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8、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9、手有感觉的功能,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10、眼、耳、鼻、舌、手(皮肤)是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12、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作为观察的主题,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感观和简单的器材(各种瓶子、脸盆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13、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4、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15、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16、能根据纸的主要特征分辨、区别周围纸质和非纸质的物品,感受到纸的多样性以及

  18、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19、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

  20、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一辆纸车。经历一个制作纸车、交流改进纸车的活动过程。

  21、通过观察比较稻谷、大米和米饭,观察比较碘酒和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细致地观察。在用碘酒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时,学*运用预测;在观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发生的变化时,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22、科学知识:认识稻谷、糙米和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利用这一点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3、探讨米饭的来历时,体验“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从小懂得爱护粮食。意识到科学家对人类生活做出的杰出贡献。在讨论中,逐渐养成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认真听别人的意见的*惯。

  四、教学措施: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二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三、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二)、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三)、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四)、水的科学:(15——19)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五)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六)(23、24)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总目标

  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情况分析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八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8个单元。

  其中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共四课含1、探索自然2我发现的环境问题3、问题银行4、发现问题宝藏;

  第二单元五官兄弟共2课含1、游乐场2、瓜果交易会;

  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共2课含1、寻找秋天2、果实累累的季节;

  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共3课含1、寻访蚂蚁2、动物怎样过冬 3、上夜班的动物;

  第五单元蚯蚓小导游共四课含1、探访蚯蚓的家2、蚯蚓的房前屋后 3、蚯蚓的邻居4、落叶到哪里去了;

  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共2课含1、自转旋翼2、降落伞;

  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共3课含1、科学,生活的朋友 2、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3、美好的展望;

  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共3课含1、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2、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3、我也能当科学家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六、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6

  一、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八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同学“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同学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同学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内容,以激发同学学*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动身,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同学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同学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同学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沛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四、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同学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议让同学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实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战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五、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掌握小同学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空虚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同学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同学在相互交流、合作、协助、研讨中学*;

  8、给同学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同学自身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身得出结论,并把自身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沛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

  1、探索自然 2课时

  2、我发现的环境问题 2课时

  3、问题银行 2课时

  4、发现问题宝藏 2课时

  第二单元五官兄弟:

  1、游乐场 2课时

  2、瓜果交易会 2课时

  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

  1、寻找秋天 2课时

  2、果实累累的季节 2课时

  第四单元 有趣的动物

  1、寻访蚂蚁 2课时

  2、动物怎样过冬 2课时

  3、上夜班的动物 2课时

  第五单元 蚯蚓小导游

  1、探访蚯蚓的家 2课时

  2、蚯蚓的房前屋后 2课时

  3、蚯蚓的邻居 2课时

  4、落叶到哪里去了 2课时

  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

  1、自转旋翼 2课时

  2、降落伞 2课时

  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

  1、科学,生活的朋友 2课时

  2、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 2课时

  3、美好的展望 2课时

  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

  1、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 2课时

  2、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 2课时

  3、我也能当科学家 2课时

  期末复* 1课时

  考试 1课时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2)

——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计划3篇

  一、教材简析: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的内容,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旅程。

  “植物”这个单元中包括“我看到了什么”“校园的树木”“大树和小草”“观察水生植物”“植物的叶”“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植物的共同特点”。“动物”这个单元中包括“寻访小动物”“蜗牛”“蚯蚓”“蚂蚁”“金鱼”“动物的共同特点”。“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个单元中包括“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谁更硬一些”“比较柔韧性”“它们吸水吗”“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砖和陶瓷”“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水和空气”这个单元中包括“水”“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谁流得更快些”“比较水的多少”“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有重量吗”。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简析:

  这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科学课,是三年1班、三年2班和三年3班。三个班的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1、整体学*状况: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已*惯于语数课堂上的“接受式”的学*方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比较欠缺。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通过教师观察,两班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要求: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周围的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做的。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观察物体、引发他们对材料的研究兴趣。通过简单实验和观察,完善对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特殊性质的认识,理解材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大胆创新,在课堂上力求体现新课改理念改进原来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了解新事物,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领域,开拓新视野,能够使处于不同发展水*的学生在自己最*的发展区内得到最大的有效的发展。

  3、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4、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时对于相同的问题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在合作探索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

  5、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力求让学生理解科学,建构更加科学合理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体系,养成善于综合与联系的思想方法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惯,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6、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一、秋学期教学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学情分析:

  三(5)班共有学生50人。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部分学生在学*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三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四是课堂学**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插嘴、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五是一部分学生对学*不感兴趣,同伴间缺乏合作与竞争。

  三、本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内容和一个总复*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有余数的.除法6%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六、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结合课题,在课堂交流和培养激发学生学*兴趣方面做些调查、分析,进行一些尝试。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3)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6篇

  一、教材简析:

  1、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写,这册教材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融为一体,全面体现课程目标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由*及远、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学*内容,逐步开放学生学*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地多样化地学*。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共22课,从知识体系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单元讲生活中的食物,本单元选择学生生活经验圈中的”食物”中相关的问题研究,引导学生将常见的食物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与食物的营养以及食物的'消化等相关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惯和科学健康的饮食观;第二单元讲饮用水,整个单元均以饮用水为主线,以家庭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过程.在这条主线内,有关热现象、热传递、物质的溶解、水与生命的关系等探究内容相融其中;第三单元讲身边的玩具,本单元从学生玩玩具入手,让学生把收集到的玩具都带来,形成玩具大集合,高高兴兴地、充分地、人人参与玩玩具,并在玩的过程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第四单元家养小动物,本单元选择了常见的鸡、鸭、猫、兔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小动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研究,进而认识鸟类和哺乳动物,初步了解认识动物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概括的能力,体会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2、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难点: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德育:(1)教育学生学好科学课,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家乡,爱劳动,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2、知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食物;饮用水;身边的玩具;家养小动物等。

  3、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三、学生的知识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41名学生,其中成绩较好地约有15人,这部分学生头脑灵活、爱动脑筋、学*方法好能够主动进行探究;学*兴趣一般的约有15人左右,这部分学生也比较聪明,只是学*上比较懒惰,不太注意积累好的学*方法,不能积极主动的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兴趣差的约有11人,这部分学生底子较差,学*态度不踏实,自卑心理严重,学*积极性不高,需要想办法改善他们存在的消极学*问题。

  四、教改措施:

  从学生的探究性学*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五、教学进度:

  组别 课 题 节次 合计 时间安排

  “做“科学,从身边开始 1 9 9.1—10.11

  一、生活中的食物 1、我们在生长 1

  2、食物的色香味 1

  3、食物从哪里来 1

  4、食物的营养 1

  5、设计一日食谱 1

  6、食物的消化 1

  7、食物的变质

  自由研究

  二、

  饮用水 8、水是什么样的 1 9 10.12—11.13

  9、怎样使水变清 1

  10、烧开水 1

  11、水位为什么会升高 1

  12、水是怎样变热的 2

  13、糖到哪里去了 1

  14水与生命 1

  自由研究

  三、

  身边的玩具 15、玩具大集合 1 7 11.16—12.11

  16、磁铁玩具 2

  17、玩小车 2

  18、小车的运动 1

  自由研究 1

  四、

  家养小动物 19、鸡 1 7 12.12—12.30

  20、鸭与鸡 1

  21、猫 1

  22、兔与猫 1

  自由研究 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征:

  三年级学生年龄大都在9周岁左右,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与渴望,想了解身边的各种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探求知欲。

  2、学生的学*水*和能力状况

  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总是瞪大好奇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使劲用脑子想但好像总也不明白,所以老是有"咦,怎么会这样?怎么会那样?"有时候家长或老师也会被问的难以解释;同时他们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这都为"科学"这一对他们来说新的学科的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也有少数学生观察事物不全面、不仔细、不认真,满足于一知半解……

  3、学生的学*策略和情感态度:

  他们喜爱主动参与、善于观察,为学好本课程打下了基础。通过本学期的"科学"课的学*,培养学生都能热爱科学、学会观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简单的探究方法。

  二、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年我担任镇沅直属小学三年级(1)、(2)、(3)我今年36岁,本科科学历,从事教学工作16年,小学一级教师,担任小学科学学科已9年;能胜任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地位描述:

  本册教材本册教材注重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承担着科学启蒙任务,对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他们了解科学,培养兴趣,对探究科学打好基础。

  2、教材编排体系:

  教材的编排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为出发点,而不是从知识体会出发。将会对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到难、循序渐进,有机地学会科学课程的各位目标,本册教材向小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有趣的活动的思维空间,探索学*内容丰富多彩。

  3、本册教材共设计了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我们都是科学家》,引导学生走进科学殿堂、了解科学。重难点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探究",我要成为科学家的信心。在*时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引领他们走上科学之路,点燃他们爱科学之火。

  第二单元《我们眼里的生命世界》重点是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试验等方法收集证据,经行比较分类;了解常见的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分类方法;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怎样观察,怎样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认识水在动、植物、人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重难点是,从一系列的动手实践中去探究水的有关性质,体验实践过程的乐趣,从全新广阔的角度去认识水。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通过学*与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物体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组成的;重难点是掌握材料探究的方法(收集证据、探究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在学*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第五单元《提出问题》,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活动的步骤,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为能够研究的问题。

  四、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一)本学期应达到的总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与生活*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二)1、基本知识目标,认识科学,了解科学,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能针对问题进行观察、收集证据,能用清晰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了解水的有关知识,会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多渠道、多种方法收集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知道物体是有不同的材料制成的。

  2、基本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交流等基础过程的技能,并运用语言或画图来描述所观察事物的特征,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会用文字、图画来表达,能利用身边的简单器材来做一些小的试验,能理解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试验。

  3、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对科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树立起我能成为科学家的坚定信念,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

  5、形成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的情感。

  五、采取措施:

  1、认真研究教材、钻研课程标准、深切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好教材。

  2、仔细阅读有关本教材的资料,学*课改新理念,落实好"三环节"教学模式,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做好笔记,多学*促进步。

  3、尊重孩子、呵护孩子的好奇心,以身边发生的"小"事为切入点,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4、全方位多角度的给每位孩子进行科学评价,既关切学*成果,更注重学*的过程、学*的品质。

  5、加强培优转差,获得总体丰收。

  6、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大胆提出问题、勇于探究;培养主动参与合作的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7、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扩大学生视野,紧跟科学前沿……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二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三.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二)、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三)、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四)、水的科学:(15---19)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五).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六).(23、24)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总目标

  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一个,是三年级。我班共有学生30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

  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8、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9、手有感觉的功能,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10、眼、耳、鼻、舌、手(皮肤)是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12、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作为观察的主题,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感观和简单的器材(各种瓶子、脸盆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13、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4、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15、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16、能根据纸的主要特征分辨、区别周围纸质和非纸质的物品,感受到纸的多样性以及

  18、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19、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

  20、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一辆纸车。经历一个制作纸车、交流改进纸车的活动过程。

  21、通过观察比较稻谷、大米和米饭,观察比较碘酒和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细致地观察。在用碘酒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时,学*运用预测;在观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发生的变化时,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22、科学知识:认识稻谷、糙米和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利用这一点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3、探讨米饭的来历时,体验“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从小懂得爱护粮食。意识到科学家对人类生活做出的杰出贡献。在讨论中,逐渐养成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认真听别人的意见的*惯。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

  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情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可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单元是考验学生*时的观察能力,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水”、“天气”、“空气”等三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学生学*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4)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课标要求

  1、科学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建立学*科学课的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观察活动中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极地把学生学*科学的确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3、科学知识:获取大树、叶子的一些知识。对蜗牛、蝗虫、蚂蚁等小动物有所认识、构建起有关动物、生物、事物的初步认识;初步了解基人身体的各部分及功能;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纸的性质与用途、对一些纸质材料进行简单的研究;认识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这一检测方法。

  二、学情分析

  1、整体学*状况:

  三年级共有四个班级,学生140多名,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入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重点:《动物》、《水和空气》、《我们周围的材料》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五、方法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角色扮演

  家庭科技活动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培优补差意见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九、学生学*兴趣的培养

  1、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欲望。

  3、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十、教学、教研目标

  弄清课本上的简单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动脑做与课题相关的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期末考试及格率达100%,优秀率达80%。

  十一、教学进度安排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一个,是三年级。我班共有学生30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

  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8、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9、手有感觉的功能,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10、眼、耳、鼻、舌、手(皮肤)是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12、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作为观察的主题,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感观和简单的器材(各种瓶子、脸盆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13、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4、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15、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16、能根据纸的主要特征分辨、区别周围纸质和非纸质的物品,感受到纸的多样性以及

  18、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19、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

  20、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一辆纸车。经历一个制作纸车、交流改进纸车的活动过程。

  21、通过观察比较稻谷、大米和米饭,观察比较碘酒和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细致地观察。在用碘酒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时,学*运用预测;在观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发生的变化时,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22、科学知识:认识稻谷、糙米和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利用这一点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3、探讨米饭的来历时,体验“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从小懂得爱护粮食。意识到科学家对人类生活做出的杰出贡献。在讨论中,逐渐养成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认真听别人的意见的*惯。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

  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单元是考验学生*时的观察能力,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科学在我身边”、“我们怎么知道”“太阳与时间”“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等五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情况: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共112人,共三个班。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

  2、学困生情况及转化措施:

  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尽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各种科学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综合思考问题、以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三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是:有系统地开展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的同学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旅程。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瓦、陶器、瓷器等常见材料在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生活,三年级的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激发和呵护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由于受年龄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学校某些老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这更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倾注更多的精力。

  四、教学目标及措施

  本学期的课程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上。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是同样重要的。通过本学期的学*,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学期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学生刚开始科学学*,需要加强和培养小组中友好合作的意识,积极参与班级讨论的*惯。

  在本学期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恰当运用概念图和图表来记录和表达所得到的信息。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状况:

  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

  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5)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儿童生活,适应学*主体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力图从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8、能够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9、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0、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经历对一张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

  1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知道它们的区别、特点和用途。

  13、了解常见金属的,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金属进行分类。

  14、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15、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正确使用材料,注意安全与健康,养成节约材料的好*惯。

  16、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设计情景,提出问题;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爱提问题是一种好品质。能尝试把不能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转变成可能;并能根据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标准提升自己能够探究的问题。

  一、教材简析: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的内容,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旅程。

  “植物”这个单元中包括“我看到了什么”“校园的树木”“大树和小草”“观察水生植物”“植物的叶”“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植物的共同特点”。“动物”这个单元中包括“寻访小动物”“蜗牛”“蚯蚓”“蚂蚁”“金鱼”“动物的共同特点”。“我们周围的材料” 这个单元中包括“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谁更硬一些”“比较柔韧性”“它们吸水吗”“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砖和陶瓷”“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水和空气”这个单元中包括“水”“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谁流得更快些”“比较水的多少”“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有重量吗”。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简析:

  这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科学课,是三年1班、三年2班和三年3班。三个班的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1、整体学*状况: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已*惯于语数课堂上的“接受式”的学*方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比较欠缺。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通过教师观察,两班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要求:

  1 、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 、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 、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周围的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做的。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观察物体、引发他们对材料的研究兴趣。通过简单实验和观察,完善对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特殊性质的认识,理解材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大胆创新,在课堂上力求体现新课改理念改进原来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了解新事物,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领域,开拓新视野,能够使处于不同发展水*的学生在自己最*的发展区内得到最大的有效的发展。

  3、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4、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时对于相同的问题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在合作探索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

  5 、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力求让学生理解科学,建构更加科学合理的科学知识与方

  法体系,养成善于综合与联系的思想方法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惯,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6 、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尽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各种科学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综合思考问题、以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三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是:有系统地开展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科学教育教学工作,全班共有17名学生,其中男生7人,女生10人。这门课程是学生刚刚接触的新课程,对学生来说很新鲜,学生没有一点科学知识基础,这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的同学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旅程。

  在“植物” 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并 潘海湾

  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瓦、陶器、瓷器等常见材料在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四、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1 我们看到了什么

  2 校园的树木 大树和小草

  3 水生植物 植物的叶

  4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5 寻访小动物

  6 蜗牛

  7 蚯蚓 蚂蚁

  8 金鱼 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周次 教学内容

  9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那些材料硬 10 比较韧性 它们吸水吗

  11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砖瓦和陶器、瓷器 12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13 水

  14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15 谁流得更快一些 比较水的多少 16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占据空间吗 17 空气有重量吗

  18 期末复*

  19 期末复*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6)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菁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加减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多位数乘一位数,求每一道乘法计算的步骤与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积的步骤基本相同;

  从本册开始引入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分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分数及分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这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图形、表达与交流物体性质特征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探索并体会认识四边形特点、四边形周长单位、掌握估量等知识,进一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周长的计算外,还安排了认识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周长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可能性。教材向学生介绍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和哪些是一定的知识,初步学会简单的分析;通过学*可能性的含义和简单的的方法,初步理解*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简单的推理思想和想象能力,并能应用肯能性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直尺

  2、时钟盘

  3、四边形模型

  4、圆形

  一、课标要求

  第一学段(1~3年级)

  1、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感受*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2、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 ,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 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3)班的数学教学,两班共有学生90人左右。从性格方面分析,大多数同学性格开朗,爱好广泛,喜欢和别人交往是他们的特长。从学*方面看,大多数同学能按老师的要求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并能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学*态度端正,学**惯良好。总体来说,班里同学相对比较听话,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兴趣和*惯,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三、教材分析:

  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主要包括: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九个单元的学*内容和一个总复*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教材的编排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3年级数学。总体来说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在学*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三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四是课堂学**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插嘴、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五是一部分学生对学*不感兴趣,同伴间缺乏合作与竞争。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数与代数”领域以万以内的认数和四则计算(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的加和减)为主线,结合安排了认识常量单位(克与千克、24时记时法)以及直观认识分数(一个物体或图形*均分得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重点:认数与四则计算;难点:24时记时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在二年级观察物体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安排了从这三个角度观察一些简单的物体和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三视图);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础上,教学这两种*面图形的特点以及计算周长的方法。重点:周长意义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难点:观察物体。

  “统计与概率”领域,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础上,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大些、有时小些,学会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重点:把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能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呈现;难点: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了五次实践活动,其中《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与下棋》都是操作型的活动,而《农村新貌》是场景型的活动。重点让学生知道独立探索的同时要加强合作交流,明白“倾听”、“尊重”、“互补”会让问题解决得更好;难点: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成绩。

  4、注意落后生的辅导工作,力争使他们逐步赶上来.

  5、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6、虚心向其他教师学*,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7、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断充实自己,开拓思路。

  8、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9、用好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10、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11、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12、加强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六、教学进度:

  测量7课时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9课时

  四边形6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时、分、秒3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可能性4课时

  数学广角3课时

  总复*4课时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惯于新教材的学*思路和学*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和总复*等。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标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测量、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倍的认识。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1.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惯。

  第二、四单元

  1.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增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惯。

  4.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三单元

  1.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的质量观念。

  2.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第五单元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掌握并应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3.理解并会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

  第六单元

  1.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七单元

  1.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2.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八单元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九单元

  1.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历集合思想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3.在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惯,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第十单元

  通过总复*,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七、教学进度:

  时、分、秒 3课时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5课时

  测 量 7课时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5课时

  倍的认识 3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 13课时

  数字编码 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 6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 5课时

  数学广角 3课时

  总复* 5课时

  总课时 56课时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本册开始引入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分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分数及分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四、学困生辅导

  1、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倾注些关心和爱心,耐心辅导循循善诱,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鼓励他们。

  2、经常家访,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在校表现告诉家长。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改措施

  1、积极学*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要求。

  2、积极开展学生互帮互学活动。

  3、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指导作用。

  六、课时安排:

  略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时、分、秒(4课时)

  秒的认识1课时

  时间的计算1课时

  练*一 1课时

  复*1课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1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三、测量(8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3课时

  千米的认识2课时

  吨的认识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复*1课时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6课时)

  1、加法2课时

  2、减法3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五、倍的认识(4课时)

  倍的认识1课时

  解决问题2课时

  复*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1课时)

  1、口算乘法1课时

  2、笔算乘法8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数字编码1课时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4课时)

  四边形1课时

  周长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

  复*1课时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1、分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2、分数的简单计算1课时

  3、分数的简单应用1课时

  复*1课时

  九、数学广角—集合(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一、班级学生概况:

  通过两年的学*,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惯。部分学生在学*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惯。借读生中,由于学*环境不稳定、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活贫困等种种原因,造成了部分借读生数学素质相对低下,学**惯较差,学*不够自觉等状况。本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二),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的继续,也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小数和进一步学*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让学生认识*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要求: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课堂中改进笔算教学,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在教学量与计量的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学*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精心设计每节课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体验。在教学中,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己动手“做数学”、“玩数学”、“用数学”,的气氛中学*数学,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对于学*较困难的学生*时要多加关注,注意让好的学生去带动他们、帮助他们,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促进他们进步。对于优生,要尽可能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得好,学得精。

  五、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毫米的认识………………………………………1课时左右

  分米的认识………………………………………1课时左右

  千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有一些后进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一、班级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三年(3)班和三年(4)班,三(3)班47人,三(4)班48人。从上学年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较差。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接受能力不强,学*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2、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3、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4、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5、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6、我还设计了一系列奖励和惩罚学生的措施,激发他们的学*欲望。比如说,a、优化设计两周内能获得全对5颗星,就会获得与老师合照的机会,并拿到背面写有老师评语的照片;b、能够整周课堂表现良好,积极发言,认真完成课堂练*者,将获得一次抽奖机会;c、课堂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一月一统计,获胜组的每一位同学都将获得老师的奖励。d、课堂表现差的同学,课后学生进办公室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读后效果如果不好,就要求学生背诵;e、作业不按时完成者,罚讲名人或古人勤奋学*的小故事,一周超过两次没完成作业,要求回家背诵这个小故事。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三年级(3)班共有学生37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7人。绝大部分学生家属于原立才农场,有一小部分学生家来自较远的村庄,但都是住校生的。根据上学年成绩检测情况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其原因主要是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管教,学*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惯。因此,本学期重点工作除了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的继续,也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小数和进一步学*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让学生认识*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本册开始引入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分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分数及分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五、学困生辅导

  1、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倾注些关心和爱心,耐心辅导循循善诱,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鼓励他们。

  2、经常家访,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在校表现告诉家长。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改措施

  1、积极学*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要求。

  2、积极开展学生互帮互学活动。

  3、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指导作用。

  七、课时安排:

  (一)时、分、秒,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6课时左右

  (三)测量,7课时左右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左右

  (五)倍数的认识,4课时左右

  (六)多位数成一位数,12课时左右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6课时左右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8课时左右

  (九)数学广角—集合,2课时左右

  (十)整理和复*,4课时左右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略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上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8、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9、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案例,教学实录等媒体资源结合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四、教学进度:

  1、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3、四边形(6课时)

  4、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5、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6、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7、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8、可能性(4课时)

  9、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10、总复*(4课时)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的继续,也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小数和进一步学*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让学生认识*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 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提高学生的学*

  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成绩。

  4、注意落后生的辅导工作,力争使他们逐步赶上来.

  5、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6、虚心向其他教师学*,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7、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断充实自己,开拓思路。

  8、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9、用好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10、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11、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12、加强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四、教学进度: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学情分析:

  三(5)班共有学生50人。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部分学生在学*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三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四是课堂学**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插嘴、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五是一部分学生对学*不感兴趣,同伴间缺乏合作与竞争。

  三、本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内容和一个总复*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有余数的除法6%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六、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结合课题,在课堂交流和培养激发学生学*兴趣方面做些调查、分析,进行一些尝试。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

  6、注意将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7、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8、严格抓好学生的课堂学**惯。

  9、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重视培养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结合当时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替换材料内容,以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还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0、在处理教材时,注意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不要随意拔高和降低难度。

  七、全册课时安排:(约61课时)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

  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八、各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测量)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主要特点有: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2.加强估算。

  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并且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中来提高计算能力。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9课时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四边形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四边形、*行四边形的认识,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长度的估计等。在编排上的特点是:

  1.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几何知识。

  2.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

  3.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二年级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关键是让学生用规范的格式进行竖式计算,为以后除数是几位数的除法作好准备。在编排特点具有以下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2、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3、体现弹性要求。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教学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意义。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作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本单元主要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时、分、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第三次接触时间,学生已经认识了几时几分,而本单元主要在这些基础上来认识“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如下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单元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是在学生学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是对表内乘法的拓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口算乘法(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和笔算乘法(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

  2、重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口算、估算、笔算相互配合,让学生根据计算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

  3、不再出现算理叙述和直观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单元教学要求: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使学生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运用迁移的方法自主探究多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约10课时。

  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只出现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分母一般不超过10)。在编排上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本单元安排的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的加减法,其目的也是如此。编排特点如下:

  1、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如让学生用纸折出1/4。用涂色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大小。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单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八单元:可能性

  单元教材分析:

  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社会里,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大量无组织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因而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部分。因此,课标把“统计与概率”作为学*内容四个领域之一提出,可见地位的重要。本单元的内容包括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两种结果、三种结果)。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主题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抓阄表演节目的活动。例2选取了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来描述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设计丰富的游戏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来体会可能性大小。摸棋子、摸球活动、转盘游戏、涂色活动、掷硬币、猜硬币游戏、抽签游戏。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重、难点:明白概率不等同于运气,是不能以自己的意志所改变。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九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单元教材分析: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谁掌握了数学思想谁将终身受益。以往数学思想渗透在数学各部分知识之中,新课程不仅这样,而且还把数学思想作为一个专题系列来进行教学。数学广角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集中教学。如,二上数学广角是排列组合,三上也是排列组合,三下是学集合思想,四上是统筹思想,四下是植树问题,五下是编码问题等等。排列组合与概率关系十分密切,排列组合知识是学*概率的准备知识。二年级上册已经学过简单的排列组合,这儿学*稍微复杂一点的排列组合。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排列数或组合数。

  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逐步建构新的知识。衣服搭配、摆几位数、求比赛场次等例子在二年级上册都出现过。

  3.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排列数或组合数。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单元教学重、难点: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十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十单元总复*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多位数乘一位(口算、笔算)

  3、有余数的除法

  4、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三、空间与图形:

  1、四边形

  2、周长

  四、统计与概率:可能性

  五、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

  六、实践活动

  总复*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物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万以内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一、学情分析

  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5)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现有学生47人。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两年的数学学*经历,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惯于新教材的学*思路和学*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范文

  在本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7)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菁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5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一起对今后的学*做个计划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学情分析

  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5)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现有学生47人。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两年的数学学*经历,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惯于新教材的学*思路和学*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范文

  在本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

  五、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范文(2)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六、教学进度:

  第1周:一、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及练*

  第2周:一、测量: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

  第3周:二、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4周:二、万以内数的减法、加减法验算

  第5周:二、加减法验算

  二、整理和复*

  第6周:国庆节放假

  第7周:三、四边形、*行四边形

  第8周:三、周长

  第9周:三、估计

  四、有余数的除法

  第10周:四、有余数的除法

  第11周:五、时、分、秒

  第12周:六、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

  第13周:六、多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第14周:六、多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第15周: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16周: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17周:八、可能性

  第18周:九、数学广角

  第19周:十、总复*

  第20周:十、总复*

  第21周:十、总复*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加减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多位数乘一位数,求每一道乘法计算的步骤与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积的步骤基本相同;

  从本册开始引入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分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分数及分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这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图形、表达与交流物体性质特征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探索并体会认识四边形特点、四边形周长单位、掌握估量等知识,进一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周长的计算外,还安排了认识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周长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可能性。教材向学生介绍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和哪些是一定的知识,初步学会简单的分析;通过学*可能性的含义和简单的的方法,初步理解*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简单的推理思想和想象能力,并能应用肯能性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直尺

  2、时钟盘

  3、四边形模型

  4、圆形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有一些后进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三年级(3)班共有学生37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7人。绝大部分学生家属于原立才农场,有一小部分学生家来自较远的村庄,但都是住校生的。根据上学年成绩检测情况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其原因主要是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管教,学*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惯。因此,本学期重点工作除了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的继续,也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小数和进一步学*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让学生认识*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本册开始引入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分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分数及分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五、学困生辅导

  1、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倾注些关心和爱心,耐心辅导循循善诱,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鼓励他们。

  2、经常家访,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在校表现告诉家长。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改措施

  1、积极学*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要求。

  2、积极开展学生互帮互学活动。

  3、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指导作用。

  七、课时安排:

  (一)时、分、秒,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6课时左右

  (三)测量,7课时左右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左右

  (五)倍数的认识,4课时左右

  (六)多位数成一位数,12课时左右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6课时左右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8课时左右

  (九)数学广角—集合,2课时左右

  (十)整理和复*,4课时左右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学情分析:

  三(5)班共有学生50人。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部分学生在学*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三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四是课堂学**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插嘴、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五是一部分学生对学*不感兴趣,同伴间缺乏合作与竞争。

  三、本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内容和一个总复*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有余数的除法6%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六、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结合课题,在课堂交流和培养激发学生学*兴趣方面做些调查、分析,进行一些尝试。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

  6、注意将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7、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8、严格抓好学生的课堂学**惯。

  9、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重视培养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结合当时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替换材料内容,以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还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0、在处理教材时,注意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不要随意拔高和降低难度。

  七、全册课时安排:(约61课时)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

  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八、各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测量)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主要特点有: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2.加强估算。

  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并且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中来提高计算能力。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9课时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四边形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四边形、*行四边形的认识,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长度的估计等。在编排上的特点是:

  1.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几何知识。

  2.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

  3.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二年级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关键是让学生用规范的格式进行竖式计算,为以后除数是几位数的除法作好准备。在编排特点具有以下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2、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3、体现弹性要求。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教学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意义。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作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本单元主要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时、分、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第三次接触时间,学生已经认识了几时几分,而本单元主要在这些基础上来认识“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如下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单元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是在学生学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是对表内乘法的拓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口算乘法(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和笔算乘法(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

  2、重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口算、估算、笔算相互配合,让学生根据计算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

  3、不再出现算理叙述和直观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单元教学要求: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使学生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运用迁移的方法自主探究多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约10课时。

  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只出现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分母一般不超过10)。在编排上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本单元安排的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的加减法,其目的也是如此。编排特点如下:

  1、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如让学生用纸折出1/4。用涂色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大小。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单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八单元:可能性

  单元教材分析:

  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社会里,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大量无组织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因而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部分。因此,课标把“统计与概率”作为学*内容四个领域之一提出,可见地位的重要。本单元的内容包括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两种结果、三种结果)。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主题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抓阄表演节目的活动。例2选取了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来描述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设计丰富的游戏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来体会可能性大小。摸棋子、摸球活动、转盘游戏、涂色活动、掷硬币、猜硬币游戏、抽签游戏。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重、难点:明白概率不等同于运气,是不能以自己的意志所改变。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九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单元教材分析: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谁掌握了数学思想谁将终身受益。以往数学思想渗透在数学各部分知识之中,新课程不仅这样,而且还把数学思想作为一个专题系列来进行教学。数学广角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集中教学。如,二上数学广角是排列组合,三上也是排列组合,三下是学集合思想,四上是统筹思想,四下是植树问题,五下是编码问题等等。排列组合与概率关系十分密切,排列组合知识是学*概率的准备知识。二年级上册已经学过简单的排列组合,这儿学*稍微复杂一点的排列组合。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排列数或组合数。

  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逐步建构新的知识。衣服搭配、摆几位数、求比赛场次等例子在二年级上册都出现过。

  3.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排列数或组合数。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单元教学重、难点: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十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十单元总复*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多位数乘一位(口算、笔算)

  3、有余数的除法

  4、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三、空间与图形:

  1、四边形

  2、周长

  四、统计与概率:可能性

  五、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

  六、实践活动

  总复*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物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万以内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一、时、分、秒(3课时)

  秒的认识………………………………………1课时

  时间的计算……………………………………1课时

  练*一………………………………………1课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1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3)测量(6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

  千米的认识………………………………………2课时

  吨的认识………………………………………2课时

  5)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6课时)

  1、加法…………………………………………2课时

  2、减法…………………………………………3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五、倍的认识(3课时)

  倍的认识………………………………………1课时

  解决问题………………………………………2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1课时)

  1、口算乘法……………………………………1课时

  2、笔算乘法……………………………………8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数字编码………………………………………1课时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3课时)

  四边形……………………………………………1课时

  周长………………………………………………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4课时)

  1、分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2、分数的简单计算………………………………1课时

  3、分数的简单应用………………………………1课时

  九、数学广角—集合(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惯于新教材的学*思路和学*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和总复*等。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标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测量、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倍的认识。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1.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惯。

  第二、四单元

  1.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增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惯。

  4.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三单元

  1.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的质量观念。

  2.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第五单元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掌握并应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3.理解并会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

  第六单元

  1.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七单元

  1.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2.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八单元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九单元

  1.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历集合思想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3.在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惯,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第十单元

  通过总复*,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七、教学进度:

  时、分、秒 3课时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5课时

  测 量 7课时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5课时

  倍的认识 3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 13课时

  数字编码 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 6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 5课时

  数学广角 3课时

  总复* 5课时

  总课时 56课时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上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8、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9、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案例,教学实录等媒体资源结合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四、教学进度:

  1、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3、四边形(6课时)

  4、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5、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6、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7、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8、可能性(4课时)

  9、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10、总复*(4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 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一、时、分、秒(3课时)

  1、秒的认识………………………………………1课时

  2、时间的计算……………………………………1课时

  3、练*一 ………………………………………1课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3、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4、加、减法的估算…………………………………1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三、测量(6课时)

  1、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

  2、千米的认识………………………………………2课时

  3、吨的认识………………………………………2课时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6课时)

  1、加法…………………………………………2课时

  2、减法…………………………………………3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五、倍的认识(3课时)

  1、倍的认识………………………………………1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1课时)

  1、口算乘法……………………………………1课时

  2、笔算乘法……………………………………8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数字编码……………………… ………………1课时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3课时)

  1、四边形……………………………………………1课时

  2、周长………………………………………………1课时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4课时)

  1、分数的初步认识…………………… …………2课时

  2、分数的简单计算…………………… …………1课时

  3、分数的简单应用…………………… …………1课时

  九、数学广角—集合(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3年级数学。总体来说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在学*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三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四是课堂学**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插嘴、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五是一部分学生对学*不感兴趣,同伴间缺乏合作与竞争。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数与代数”领域以万以内的认数和四则计算(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的加和减)为主线,结合安排了认识常量单位(克与千克、24时记时法)以及直观认识分数(一个物体或图形*均分得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重点:认数与四则计算;难点:24时记时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在二年级观察物体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安排了从这三个角度观察一些简单的物体和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三视图);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础上,教学这两种*面图形的特点以及计算周长的方法。重点:周长意义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难点:观察物体。

  “统计与概率”领域,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础上,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大些、有时小些,学会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重点:把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能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呈现;难点: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了五次实践活动,其中《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与下棋》都是操作型的活动,而《农村新貌》是场景型的活动。重点让学生知道独立探索的同时要加强合作交流,明白“倾听”、“尊重”、“互补”会让问题解决得更好;难点: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成绩。

  4、注意落后生的辅导工作,力争使他们逐步赶上来.

  5、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6、虚心向其他教师学*,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7、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断充实自己,开拓思路。

  8、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9、用好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10、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11、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12、加强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六、教学进度:

  测量7课时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9课时

  四边形6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时、分、秒3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可能性4课时

  数学广角3课时

  总复*4课时

  一、班级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三年(3)班和三年(4)班,三(3)班47人,三(4)班48人。从上学年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较差。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接受能力不强,学*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2、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3、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4、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5、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6、我还设计了一系列奖励和惩罚学生的措施,激发他们的学*欲望。比如说,a、优化设计两周内能获得全对5颗星,就会获得与老师合照的机会,并拿到背面写有老师评语的照片;b、能够整周课堂表现良好,积极发言,认真完成课堂练*者,将获得一次抽奖机会;c、课堂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一月一统计,获胜组的每一位同学都将获得老师的奖励。d、课堂表现差的同学,课后学生进办公室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读后效果如果不好,就要求学生背诵;e、作业不按时完成者,罚讲名人或古人勤奋学*的小故事,一周超过两次没完成作业,要求回家背诵这个小故事。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今年本人担任三(3)班、三(4)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任务,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地学*数学,在数学上有所收获,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3)班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有24人,女生有20人;三(4)班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9人。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三四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五、学困生辅导

  1、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倾注些关心和爱心,耐心辅导循循善诱,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鼓励他们。

  2、经常家访,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在校表现告诉家长。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一、时、分、秒(4课时)

  时、分、秒………………………………………4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三、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五、倍的认识(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

  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集合…………………………………………………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一、课标要求

  第一学段(1~3年级)

  1、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感受*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2、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 ,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 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3)班的数学教学,两班共有学生90人左右。从性格方面分析,大多数同学性格开朗,爱好广泛,喜欢和别人交往是他们的特长。从学*方面看,大多数同学能按老师的要求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并能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学*态度端正,学**惯良好。总体来说,班里同学相对比较听话,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兴趣和*惯,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三、教材分析:

  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主要包括: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九个单元的学*内容和一个总复*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教材的编排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时、分、秒(4课时)

  秒的认识1课时

  时间的计算1课时

  练*一 1课时

  复*1课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1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三、测量(8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3课时

  千米的认识2课时

  吨的认识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复*1课时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6课时)

  1、加法2课时

  2、减法3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五、倍的认识(4课时)

  倍的认识1课时

  解决问题2课时

  复*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1课时)

  1、口算乘法1课时

  2、笔算乘法8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数字编码1课时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4课时)

  四边形1课时

  周长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

  复*1课时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1、分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2、分数的简单计算1课时

  3、分数的简单应用1课时

  复*1课时

  九、数学广角—集合(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的继续,也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小数和进一步学*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让学生认识*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 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提高学生的学*

  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成绩。

  4、注意落后生的辅导工作,力争使他们逐步赶上来.

  5、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6、虚心向其他教师学*,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7、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断充实自己,开拓思路。

  8、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9、用好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10、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11、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