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2-09-28 00:00:00 教学计划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由“推力与拉力”、“植物的生长”、“四季”、“磁铁的奥秘”、和“多彩的人工世界”五个单元组成。五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推力与拉力”单元共2课,分别是《1.推拉游戏》、《2.力与形变》。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通过游戏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推力与拉力;第2课通过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植物的生长”单元共3课,分别是《1.植物角》、《2.植物在生长》、《3.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通过建植物角、认识植物角中的植物了解这些植物的不同和相同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第2课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将植物生长的情况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第3课探究植物生长需要什么,了解水、阳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四季”单元共2课,分别是《1.春夏秋冬》、《2.四季变化的影响》。以下是这2课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第1课《春夏秋冬》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四季的特点和变化,第2课了解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磁铁的奥秘”单元共4课,分别是《1.神奇的磁铁》、《2.磁铁的磁极》、《3.磁极的指向》、《4.磁极的相互作用》。以下是这4课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初步认识磁铁,知道磁铁有两极,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探究磁铁间同极互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多彩的人工世界”单元共2课,分别是《1.认识人工世界》、《2.人工世界的作用》。通过学*知道什么是人工世界,它与自然世界的区别;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时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能区分人造物和自然物,利用自然物设计制造人造物。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科学学*,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推力与拉力;通过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通过建植物角、认识植物角中的植物了解这些植物的不同和相同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将植物生长的情况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探究植物生长需要什么,了解水、阳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引导学生探索四季的特点和变化;了解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4.探究初步认识磁铁,知道磁铁有两极,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探究磁铁间同极互斥、异极相吸的规律。能通过实验、制作进行探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5.知道什么是人工世界,它与自然世界的区别;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时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能区分人造物和自然物,利用自然物设计制造人造物。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1

  安全教育

  2

  推拉游戏

  3

  力与形变

  4

  植物角

  5

  植物在生长

  6

  植物生长需要什么

  7

  春夏秋冬

  8

  四季变化的影响

  9

  神奇的磁铁

  10

  磁铁的磁极

  11

  磁极的指向

  12

  磁极的相互作用

  13

  认识人工世界

  14

  人工世界的作用

  15开始

  期末复*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上册由常见的工具、人工和自然、秋和冬、磁铁四个单元的内容组成,本册内容主要围绕“性质和变化”,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切入点,统征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单元与客体的设计。

  二年级教材整体上从上册的第一单元“常见的工具”开始,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剪刀和螺丝,并引导学生会正确的使用生活中的工具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从第二单元开始逐渐带领同学们走进具体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包括常见的动植物、山川、物体、科技产品。第三单元则引导学生认识秋和冬两个季节的自然现象,第四单元则详细介绍了“磁铁”这种取自自然界的特殊人工产品。结尾处“科学擂台-磁铁玩具”引导学生综合上册学*的工具、磁铁等知识进行形式活泼、多样的动手实践,每个单元的内容编排基本上是按照先概括后举例的顺序,或者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现象引入学*,希望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部分教学的特点,达成教材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常见的工具: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学会使用常见工具和简单的仪器,进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需要徐泽合适的工具,并体会各种仪器的不同。

  过程方法:能在对工具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对选用的工具进行大胆猜想,在探究活动中对猜想进行验证,并能将探究结果和同学分享。

  科学态度:对常见的工具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认识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工具,工具是人类的好帮手,并会使用工具维修物品和改善生活。

  第二单元人工和自然

  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自然问题和人工制造的物体,能说出早知的制作过程,能举例说出废旧物品再利用的例子。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和寻找生活的自然物体和人工世界的物体,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然物体和人工制造的物体。

  科学态度:了解人类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得到不断的改善,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同时知道产生的废物可以再回收利用,激发科学的学*兴趣。

  第三单元秋和冬

  知识目标:能说出秋和冬的显著特征,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能知道地球上的动植物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的各种资源。

  过程方法:通过探究秋冬的变化提出感兴趣的话题,多感官感受秋冬的特点,能用合适的语言简单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和同学进行交流秋冬的特点。

  科学态度:能对秋冬季节中的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状况表现出探究兴趣,增强珍惜动植物资源的喜事,促进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

  第四单元磁铁

  知识目标: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磁铁,知道磁铁隔着一段距离能吸引铁等材料,知道磁铁存在着两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了解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过程方法: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利用多感官观察物体的特征及现象,对磁铁进行试验,并与同学进行反思和评价。

  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是同学们对磁铁吸引物体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学*兴趣,了解人类和生产对磁铁的利用。

  第五单元磁铁玩具

  知识目标:能了解磁铁玩具利用了磁铁的什么性质,能见到描述制作磁铁玩具的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自己设计磁铁玩具的方案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通过合作,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玩具。

  科学态度:了解生活中很多玩具的设计都应用了科学技术,体会科学技术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3课时第二单元3课时第三单元3课时第四单元5课时第五单元3课时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

  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四、学情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技活动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四、实施措施: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

  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

  五、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科学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科学素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水*,深层次把握科学教学的真谛

  1、认真学*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认真学*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引导功能。

  (四)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五)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调研、专项协作等多元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和培训活动,引导科学教师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组建学科性研究小组,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3、根据市、县教研室有关规定,有关学科组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学科评优活动;

  4、根据市教研室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好全国、省、市有关学科竞赛。

  (六)重点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教师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1、以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

  2、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七),提高研究能力带动学校科学教学水*的稳步提升。

  1、加强科学教师自身的理论学*,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

  2、科学教师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3、注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教学的内涵。

  4。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四年级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5、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及实验登记工作。

  6、继续做好小小气象台的指导工作。

  二、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4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本单元的学*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

  (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

  (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

  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

  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二、学情分析

  1、思维层次和行为*惯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基础“磁铁”单元的学*学生是有良好的学*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磁铁”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钢针经过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以用来自制指南针。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2)科学探究目标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能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能用语言、示意图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磁铁实验现象,并由此开展基于证据的、初步的科学论证活动。能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能仿制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3)科学态度目标能对磁铁及磁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表达有关磁铁的信息。能围绕磁铁的相关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用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常见的利用磁铁及其性质的产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施过程。

  2、“我们自己”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这些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具有学*的功能。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生长。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已身体内部的情况。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能够认识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事物。能够知道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3)科学态度目标能够如实讲述观察到的事实。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能够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做必要的准备。

  四、单元科学词汇

  1、“磁铁”单元力: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力:向前推动物体的力。拉力:拉动物体的力。磁力: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和磁体的作用力。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极)和北极(N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我们自己”单元身体: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感觉器官:人体能够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人对某一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如眼睛看到颜色是视觉,耳朵听到声音是听觉等。感知:人通过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分析,如一块白色的石头摸着又硬又凉。比较:对比几种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应:人体接收信息后引起的活动。生长:人体的体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备注

  12、20-2、23始业教育课

  22、24-3、21-1、磁铁能吸引什么

  33、3-3、91-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43、10-3、161-3、磁铁的两极

  53、17-3、231-4、磁极与方向

  63、24-3、301-5、做一个指南针

  73、31-4、6机动清明节

  4月5日-7日84、7-4、131-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94、14-4、201-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104、21-4、27第一单元学*梳理

  114、28-5、42-1、观察我们的身体劳动节

  5月1日125、5-5、112-2、通过感官来发现

  135、12-5、182-3、观察与比较

  145、19-5、252-4、测试反应快慢

  155、26-6、12-5、发现生长

  166、2-6、8机动端午节

  6月7日-9日

  176、9-6、152-6、

  身体的“时间胶囊”

  186、16-6、22

  第二单元学*梳理196、23-6、2*期总结评价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5

  科学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科学素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水*,深层次把握科学教学的真谛

  1、认真学*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认真学*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引导功能。

  (三)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四)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调研、专项协作等多元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和培训活动,引导科学教师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组建学科性研究小组,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3、根据市、县教研室有关规定,有关学科组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学科评优活动;

  4、根据市教研室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好全国、省、市有关学科竞赛。

  (五)重点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教师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1、以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

  2、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六)提高研究能力带动学校科学教学水*的稳步提升。

  1、加强科学教师自身的理论学*,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

  2、科学教师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3、注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教学的内涵。

  4、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四年级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5、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及实验登记工作。

  6、继续做好小小气象台的指导工作。

  二、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活动内容:低年级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

  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

  (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

  (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

  本单元的x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

  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一、学情分析

  1。思维层次和行为*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基础

  “磁铁”单元的学*学生是有良好的学*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磁铁”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

  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以用来自制指南针。

  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2)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

  能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能用语言、示意图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磁铁实验现象,并由此开展基于证据的、初步的科学论证活动。

  能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

  能仿制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磁铁及磁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表达有关磁铁的信息。

  能围绕磁铁的相关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用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常见的利用磁铁及其性质的产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施过程。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篇(扩展1)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

  一、基本情况:

  我今年担任二年级四个班的科学教学工作,也是我首次接触科学课,对学生对教材都不熟悉。学生*三百余名,生源复杂,遍及全县许多城镇。二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学生有些*惯并未养成,如认真观察、调查研究等,有待我继续努力。

  二、教育教学内容:

  二年级主要围绕“作用与*衡”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本册围绕“作用与*衡”统整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等教学内容,共设计6个单元、23个课题。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物质与物质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与*衡关系。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做对比实验、条件控制实验、模拟实验等基本实验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并用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多种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的探究能力。精心设计的三个专题研究,旨在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

  三、奋斗目标: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方式,学*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四、教材与实施:

  第一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从探究动植物的外部生存环境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以及周围环境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继续引领学生探究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及*衡的方式。教材从学生熟知的葵花向阳入手,探究生物与阳光、生物与温度、生物与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衡)的生活*性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同时生物自身的结构与其功能也是相适应的。

  第三单元,人与环境。通过思维游戏、角色表演、模拟体验、科学畅想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感悟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以影响环境,树立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这一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四单元,冷和热。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热传递的不同方式,进而研究保温和散热的问题,发现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衡,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五单元,地表剧烈变化。在学生学*了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作用与*衡、相互联系之后,继续学*地球宇宙世界中物质、能量的作用与*衡,引导学生从地球表面剧烈变化的地震、火山等现象入手,探索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之间相互作用与*衡的方式及关系。

  第六单元,环境保护。是全册的综合单元,教材从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对自然环境影响入手,启发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为环境带来了破坏作用,引起了环境中的生态*衡,从而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环境的意识和*惯。

  五、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惯。

  7、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2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共12课,但是却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物质科学领域: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生命科学领域:

  1、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2、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3、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4、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5、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6、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1、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2、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3、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技术与工程领域:

  1、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2、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3、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三、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科学学*的帮助。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锐,与一年级相比,经过一年的科学教育,有了一定的课堂常规;但与中年级学生相比,又有较强的创新思维,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惯,又要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导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欲、让学生在学生科学常识的基础上,学*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真正做到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真谛。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3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二年级学生五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水的科学:(15———19)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6、(23、24)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学*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有关的科学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选用常见的动物、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等为探究对象,以了解其特征变化为主要内容目标,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并发展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实验等探究技能,渗透体验分析、归纳、抽象、概况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人、动物、环境的关系的同时,了解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目标:

  “溶解”作为教材的第一个单元,观察、描述溶解现象,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尊重事实,激发探究兴趣,体会溶解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动物的反应”单元,认识动物的感官和功能。知道动物是通过一些器官感知环境的,珍爱动物、探究兴趣、愿倾听、乐分享,多角度认识事物。

  “太阳和月亮”单元,知道太阳发光发热,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知道用太阳辨认方向,知道月相的变化,培养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坚持住。

  “物体的位置”单元,知道用方位、远*描述物体的位置,激发兴趣,乐于表达,体会合作学*的乐趣。“尺子的科学”单元,了解尺子科技史,认识在比较时统一标准的作用,尝试多角度多方法设计制作尺子,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体会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

  三、教学措施:

  (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精心安排多种活动。

  3、尊重每一位学生。

  (二)加强组织教学,重视学**惯的培养

  1、加强教学组织工作。

  2、注重科学课教学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三)明确观察要求,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1、必须准备好观察材料。

  2、把握各课的观察重点。

  3、掌握观察活动的基本步骤。

  4、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 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学情分析

  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6

  科学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展好我校的科学教学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学教学计划。本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城乡教育差别。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把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目标分别确定为“感知科学”、“走进科学”、“探索科学”。教材将探究过程能力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科学课让学生在“做中学”活动中面对自然和科学现象,通过动手动脑学*基础的科学知识,在学*中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二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在实验活动中合作意识已经形成,纪律好。对科学的热情度极高,热爱科学,热爱自然。

  三、具体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四、科学特色活动

  (一)科学幻想画。

  1、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2、活动内容:

  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二)明天小小科学家。

  1、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活动内容:

  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篇(扩展2)

——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

  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

  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

  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二、学情分析

  1.思维层次和行为*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基础

  “磁铁”单元的学*学生是有良好的学*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磁铁”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

  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以用来自制指南针。

  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2)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

  能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能用语言、示意图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磁铁实验现象,并由此开展基于证据的、初步的科学论证活动。

  能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

  能仿制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磁铁及磁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表达有关磁铁的信息。

  能围绕磁铁的相关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用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常见的利用磁铁及其性质的产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施过程。

  2.“我们自己”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这些可以被观察和描述。

  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具有学*的功能。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生长。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

  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已身体内部的情况。

  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

  能够认识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事物。

  能够知道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

  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

  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如实讲述观察到的事实。

  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

  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能够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做必要的准备。

  四、单元科学词汇

  1.“磁铁”单元

  力: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推力:向前推动物体的力。

  拉力:拉动物体的力。

  磁力: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和磁体的作用力。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极)和北极(N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我们自己”单元

  身体: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

  感觉器官:人体能够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

  感觉:人对某一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如眼睛看到颜色是视觉,耳朵听到声音是听觉等。

  感知:人通过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分析,如一块白色的石头摸着又硬又凉。

  比较:对比几种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应:人体接收信息后引起的活动。

  生长:人体的体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篇(扩展3)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孩子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孩子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孩子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所教年级孩子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孩子五个班。这些孩子是新课改后的孩子,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孩子。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孩子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孩子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孩子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孩子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孩子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孩子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孩子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孩子“走*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孩子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孩子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0--14)课,以“孩子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孩子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孩子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水的科学:(15---19)课,以‘‘孩子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孩子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6.(23、24)课,以“孩子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孩子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孩子“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孩子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孩子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孩子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使孩子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孩子的探究性学*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孩子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孩子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孩子的探究性学*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孩子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孩子*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第1课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第二十二周 期末考试

  第二周 第2、3课 第十二周 第13、14课

  第三周 第4 、5课 第十三周 第15、16课

  第四周 第6、7课 第十四周 第17、18课

  第五周 第8课 第十五周 第19课

  第六周 第9课 第十六周 第21、20课

  第七周 第11、、10课 第十七周 第22、23课

  第八周 第12课 第十八周 拆装玩具

  第九周 机动 第十九周 科学探索的故事

  第十周 复* 第二十、二十一周 机动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共12课,但是却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物质科学领域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生命科学领域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技术与工程领域

  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在以上18个涉及的概念中,1、4、5、6、13、16、17、18是本学期的重点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掌握的度,既不过于浅显,让二年级学生感觉没有在科学通过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学难点,让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的学*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及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学*、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三、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科学学*的帮助。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锐,与一年级相比,经过一年的科学教育,有了一定的课堂常规;但与中年级学生相比,又有较强的创新思维,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惯,又要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导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欲、让学生在学生科学常识的基础上,学*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真正做到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真谛。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

  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四、学情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技活动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四、实施措施: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

  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

  五、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科学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科学素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水*,深层次把握科学教学的真谛

  1、认真学*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认真学*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引导功能。

  (四)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五)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调研、专项协作等多元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和培训活动,引导科学教师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组建学科性研究小组,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3、根据市、县教研室有关规定,有关学科组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学科评优活动;

  4、根据市教研室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好全国、省、市有关学科竞赛。

  (六)重点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教师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1、以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

  2、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七),提高研究能力带动学校科学教学水*的稳步提升。

  1、加强科学教师自身的理论学*,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

  2、科学教师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3、注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教学的内涵。

  4、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四年级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5、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及实验登记工作。

  6、继续做好小小气象台的指导工作。

  二、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1.“磁铁”单元,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本单元的学*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极的特性”,这两亲学*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3的各种现象;(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人体系统打下基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己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磁铁的不冋形状,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能够隔空隔物吸铁,知道磁力可以传递。 2、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明白磁极的吸力最大,知道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有冋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3、引导学生通过做一个指南针的活动,进一步了解指南针的有关知识,体会磁铁的磁化现象及磁铁指示南北的特性。

  4、引导学生了解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

  5、引导学生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己身体内部的情况。

  6、知道通过感觉器官能够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的事物,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并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

  7、了解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事物和作出反应。

  8、通过比较测量,引导学生知道自己身体在生长变化,从而能够关注自己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绐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并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惯。

  3、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将科学探究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构建合理科学的奖励机制,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

  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

  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

  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篇(扩展4)

——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十)份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幼儿园三年的学*和家长*时的指导,总的来说,已经具有的一定的科学常识,虽然这些科学常识非常少,而且是理论上的,但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毕竟学生们的头脑中不是一片空白。并且,一年级的学生初入小学课堂,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这对于学*一门新课程是有所帮助的。但是,一年级的学生们刚刚进入一年级,还没有褪去幼儿园的一些特性,如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兴趣不能持久,自我约束力不强,对科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不足等等,这些都会成为上好科学课的不利因素,进因而会影响整个科学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的科学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这一特点,多动脑,多引导,多激励,抓住学生的兴趣,从直接丰富的感官入手,让学生感到科学课的乐趣,从而爱上科学这门课程。

  二、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由“走进科学”,“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双手创造”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像工程师那样……”五部分组成。“走进科学”单元,将引领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科学,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科学。“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双手创造”会告诉你做科学的奥秘,知道科学的发展,带来生活的改变;懂得用双手创造,乐于创新,造福世界。专项学*“像工程师那样……”会让你有机会做一辆气球动力小车,过一把DIY的瘾。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以下几个理念:

  1、以学生的发展为教材编写的宗旨。

  2、以科学的世界观作为整册教材的组织线索。

  3、强化对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指导。

  4、强调学*活动的多样性和学*资源的全配套。

  5、重视科学史的学*。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领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科学,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科学,学生在亲身观察和动手测量中,感知物体有大小及形状的不同。认识一些测量工具,体验不同工具的测量方法以及准确性,让学生学会运用感官获取事实证据,区分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了解人造物。

  五、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4、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5、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6、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和探究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在科学学*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七、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科学实物,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科学的力量。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初步了解它们的测量方法。

  八、教学难点:

  1、学*制作测量纸袋,学*用测量纸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以及画图。

  2、培养学生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以及和同学合作交流的*惯。

  九、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认真学*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源,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充分运用教具、现代媒体、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

  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

  (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

  (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

  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

  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学情分析

  1.思维层次和行为*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基础

  “磁铁”单元的学*学生是有良好的学*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磁铁”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

  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 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以用来自制指南针。

  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2)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

  能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能用语言、示意图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磁铁实验现象,并由此开展基于证据的、初步的科学论证活动。

  能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

  能仿制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磁铁及磁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表达有关磁铁的信息。

  能围绕磁铁的相关研究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用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常见的利用磁铁及其性质的产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施过程。

  2.“我们自己”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这些可以被观察和描述。

  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具有学*的功能。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生长。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

  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已身体内部的情况。

  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

  能够认识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事物。

  能够知道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www.tbxv.com)事物和做出反应。

  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

  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如实讲述观察到的事实。

  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

  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能够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做必要的准备。

  单元科学词汇

  1.“磁铁”单元

  力: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推力:向前推动物体的力。

  拉力:拉动物体的力。

  磁力: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和磁体的作用力。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极)和北极(N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我们自己”单元

  身体: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

  感觉器官:人体能够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

  感觉:人对某一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如眼睛看到颜色是视觉,耳朵听到声音是听觉等。

  感知:人通过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分析,如一块白色的石头摸着又硬又凉。

  比较:对比几种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应:人体接收信息后引起的活动。

  生长:人体的体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磁铁能吸引什么》,《磁铁怎样吸引物体》,《磁铁的两极》,《磁铁与方向》,《做一个指南针》,《磁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本单元的学*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极的特性”,这两亲学*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

  (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3的各种现象;

  (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观察我们的身体》《通过感官来发现观察与比较》《测试反应快慢现生长》《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人体系统打下基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己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磁铁的不冋形状,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能够隔空隔物吸铁,知道磁力可以传递。

  2、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明白磁极的吸力最大,知道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有冋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3、引导学生通过做一个指南针的活动,进一步了解指南针的有关知识,体会磁铁的磁化现象及磁铁指示南北的特性。

  4、引导学生了解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

  5、引导学生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己身体内部的情况。

  6、知道通过感觉器官能够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的事物,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并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

  7、了解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事物和作出反应。

  8、通过比较测量,引导学生知道自己身体在生长变化,从而能够关注自己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绐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并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惯。

  3、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将科学探究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构建合理科学的奖励机制,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

  一、学期工作思路:

  本学期工作指导思想:继续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研究;围绕我校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提升科学教学的教研质量与教研水*;实施专业化指导与学术性。

  本学期工作的主要任务: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构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沛提高教学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深入而全面、扎实而有效地展开,群策群力、一起研讨。

  二、学期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科学素养以和教育教学理论水*,深层次掌握科学教学的真谛。

  1、精心组织各种学*活动,积极建构学*型组织。

  本学期将围绕以下专题开展学*活动:

  (1)认真学*和钻研《科学课程规范》、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考虑,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 认真学*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战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 认真学*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 认真学*和钻研有关"做中学"优秀教案专著。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充沛发挥教研工作对于发明性地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动力作用,充沛、全面解读《科学》课程规范,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

  改革保守教研方式,积极参与教研,与教师一起协商、*等对话,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沛发挥全体科学教师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生长"的行动理念。

  2、发动全体科学教师积极参与上级开展的各种重点课题研究活动。

  (四)认真参与新课程培训、调研、专项协作等多元活动,促进自身专业生长。

  认真参与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证。

  一、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力与形变”、 “春和夏”、“土壤与动植物”、“位置与方向”和“我们的校园”五个单元组成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本册共有14课:《推力和拉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伸缩的橡皮筋筋》、《春天来了》、《做个绿色小使者》、《炎热的夏天》、《寻找蚂蚁的家》、《给小草安个家》、《种豆子》、《描述方向》、《确定位置》、《做个小导游》、《制作校园模型(一)》、《制作校园模型(二)》

  本册主要围绕七个主要科学概念,将物质科学中的力的作用以及位置和方向、地球与宇宙科学中的季节变化现象以及土壤与动植物、生命科学中的植物生长、技术与工程领域中的工程设计思想的部分内容设计为“力与形变”、 “春和夏”、“土壤与动植物”、“位置与方向”和“科学擂台--我们的校园”5个单元,力求从学生的视野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活动。

  二、学情分析

  1.思维层次和行为*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1、力与形变单元将引领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感受和建构推力、拉力,从而认识到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2、春和夏单元帮助学生认识春夏的显著特征及春、夏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3、土壤与动植物单元初步了解如何种植树木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使学生在亲历观察、种植的过程中发现生物生长发育中的变化,体会到土壤里动植物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4、位置与方向单元引导学生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并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合作的同时,了解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有效的描述位置,同时培养学生空间认知的本领和空间的整体想象能力。

  5、科学擂台—我们的校园单元统整“位置与方向”“力与形变”等单元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在正确调查校园建筑、树木、道路等物体方向和位置的基础上,绘制校园*面图,并使用橡皮泥、硬纸壳等材料制作校园立体模型,鼓励学生细致调查、大胆设计、勤于动手、勇于创新。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教学进度表

  待定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结合科学组教学特点和本校科学任教现状情况,本学期科学组教研活动是以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科学课的教学,以“学生主体、学*本位、学教合一”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践行“学本课堂”为目标,以“实验教学”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为重点,紧紧围绕“关注学生学*的起点”的主题展开教研活动。更新教育观念,扎实做好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抓好科学组的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现任科学老师各自的优势,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加强教学流程管理,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以培养*惯、激发兴趣为目标,追求科学教学的最优化。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激发求知欲,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和科研水*。

  二、情况分析

  1、成员情况分析

  我组现有两名专职教师(一名专职教师请产假),三名兼职教师,全组教师责任心强,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积极钻研教材。他们乐于进取,敢于竞争,能虚心求教,组内教师能积极交流讨论。能认真备课,深入学生,课前准备充分,重视对学生能力和道德思想的培养,教学中能结合当地情况和学生实际,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并同学生家庭、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注重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同时每位教师能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能经常互相学*,重视对新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的学*和钻研,大胆创新。当然,我组教师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相信会在以后的工作之中积极的改进。

  2、本学科特点与本校实验设备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引领他们学*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我校实验器材经过上学期的补充,现在已较为完备,但由于学校场地的限制,只有一个实验室,很多时候学生科学实验都会与其他班发生冲突,这些都给我们科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不过,学校和我们组的老师都积极的通过各种途径解决。

  三、教师方面工作要点

  1、加强理论学*,推进新课程的改革实验

  (1)加强学*,不断提高组内教师的师德修养。要认真学*学校下发的政治学*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准,敬业爱岗,踏踏实实地工作,不断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加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2)继续认真学*《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的研讨,认真做好新教材的钻研工作,引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3)以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课堂教学,改进学科评价方式,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尝试以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建构多元化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更新课堂教学与评价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进修,提高教师业务水*

  (1)利用每次活动机会,学理论,***育思想;学教法,更新教学手段。组内互相交流,互帮互助,从而提高业务水*,继续加强学科教学常规的学*,全学期组内集中学*活动,安排好学*内容,组织好学*活动,记录好学*过程。

  (2)定时、定点、定内容,形式多样的开展教研组活动,积极撰写札记、教后感,反思教学得失,切实提高教学水*。高度重视科学教师的理论创新,要不断鼓励科学教师,依托自己的教科研实践,认真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3)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项教学活动,借鉴先进经验,争取在教学上有更大突破。认真组织科学教师参与各类教科研征文竞赛活动,力争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论文在各级教育报刊杂志发表获奖。

  (4)要求每人每学期经常翻看专业报刊杂志,开阔视野,努力把握教学方向。互相听课、互相学*,努力提高每节课的效率和质量。

  3、经常了解和分析各年级教学情况

  (1)关注科学教师的教学,在科学教师中努力倡导"转变观念,敢于实践,争出成果"的教学风气。经常了解和分析各年级教学情况,贯彻好上级精神,组织和辅导好学生开展各类活动,重视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交流学*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心得体会。

  (2)定期开展教研组活动,学*文件精神,了解最新课改动态,共同备课、交流、总结经验,并进行阶段性总结,进一步部署下一步工作。

  四、学生方面工作要点

  1、要体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就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进行自主学*,而不是在老师的一步一步的牵引中学*。但学生的自行探究应该是有序的,是让学生在交流中、在碰撞中积累自己的经验。

  2、以各种活动帮助科学素养的提高,针对小学生的实际,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开展各类社团活动,以点带面:

  (1)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常规科技活动,把好的想法转化为科学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2)在中高年级学生中结合科学课后的自由研究,开展科学小课题研究活动,指导学生做好观察、实验的记录,并撰写好课题报告。

  (3)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多看看科普知识,开展科学知识小竞赛,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3、纠正学生的偏科思想,转变学生只重视语、数的观念,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素养。

  五、教研组活动安排

  待定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五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水的科学:(15——19)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6、(23、24)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