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实用5份

首页 / 教学计划 / |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

  一、学生基本情况

  261班共有学生75人,268班共有学生72人。268班学*数学的气氛较浓,但由于高一函数部分基础特别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尖子生多或少,但若能杂实复*好函数部分,加上学生又很努力,将来前途无量。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

  二、教学要求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信念和学*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的幻妙多姿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中,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直观值见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含参不等式的求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能力。 (6)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通过对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三)知识要求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通过直线与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位置关系,掌握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掌握曲线方程、圆的概念。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性质。

  三、教材简要分析

  1、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性质、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性质是基础,不等式证明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不等式的性及同解变形来完成的。不等式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有力载体。

  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图形,是学*圆锥曲线、导数和微分等知识的的基础。,是直线方程的一个直接应用。主要内容有: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斜率是最重要的概念,斜率公式是最重要的公式,直线与圆是数形结合解析几何相互为用思想的载体。

  3、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方程,并通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

  四、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不等式的证明、解法。

  2、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

  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

  (二)难点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 2、到角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简单线性规划的问题的解法。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坚持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坚持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加与***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5、坚持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6、坚持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培育尖子学生。

  7、加强数学研究课的教学研究指导,培养学识的动手能力。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高一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学对发展自己思维能力的作用,体会数学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意义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提高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教学具体目标

  1、期中考前完成必修3、选修2-3第一章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思考交流等研究性学*过程。具体特点如下: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激情。

  2、“问题性”:专门安排了“课题学*”和“探究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教材中有“信息技术建议”和“信息技术应用”,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5、“人文应用价值性”:编写了一些阅读材料,开拓学生视野,从数学史的发展足迹中获取营养和动力,全面感受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四、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3

  一、学生基本情况

  261班共有学生75人,268班共有学生72人。268班学*数学的气氛较浓,但由于高一函数部分基础特别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尖子生多或少,但若能杂实复*好函数部分,加上学生又很努力,将来前途无量。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

  二、教学要求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信念和学*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的幻妙多姿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中,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直观值见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含参不等式的求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能力。 (6)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通过对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三)知识要求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通过直线与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位置关系,掌握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掌握曲线方程、圆的概念。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性质。

  三、教材简要分析

  1、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性质、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性质是基础,不等式证明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不等式的性及同解变形来完成的。不等式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有力载体。

  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图形,是学*圆锥曲线、导数和微分等知识的的基础。,是直线方程的一个直接应用。主要内容有: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斜率是最重要的概念,斜率公式是最重要的公式,直线与圆是数形结合解析几何相互为用思想的载体。

  3、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方程,并通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

  四、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不等式的证明、解法。

  2、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

  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

  (二)难点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 2、到角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简单线性规划的问题的解法。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坚持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坚持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加与***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5、坚持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6、坚持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培育尖子学生。

  7、加强数学研究课的教学研究指导,培养学识的动手能力。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四、学情分析:

  1、基本情况:高二(1)班共50人,男生36人,女生14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13人,中上等生约23人,中等生约6人,中下生约6人,后进生约2人。

  高二(2)班共49人,男生37人,女生12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0人,中上等生约7人,中等生约8人,中下生约22人,后进生约12人。

  2、(1)班学生学*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要求: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理)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4、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5、(理)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类乘法计数原理;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6、(理)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7、了解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9、了解程序框图;了解工序流程图(即统筹图);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了解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结构图;会运用结构图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

  8、所有考生都学*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理科考生还需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这部分专题内容。

  六、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高一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学对发展自己思维能力的作用,体会数学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意义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提高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教学具体目标

  1、期中考前完成必修3、选修2-3第一章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思考交流等研究性学*过程。具体特点如下: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激情。

  2、“问题性”:专门安排了“课题学*”和“探究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教材中有“信息技术建议”和“信息技术应用”,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5、“人文应用价值性”:编写了一些阅读材料,开拓学生视野,从数学史的发展足迹中获取营养和动力,全面感受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四、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实用5份扩展阅读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实用5份(扩展1)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班级分析

  二(5)班现有学生50名,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但是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优秀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间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待优生学*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这学期的教学应继续更多关注待优学生学*兴趣的提高、方法的改进以及*惯的培养,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观察物体(一);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时间;搭配(一)。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还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合理布置较为有趣的作业,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正确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四、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3.复*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4课时左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成员将本着“努力工作,愉快工作,享受工作”的工作态度,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办学理念,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高效减负、培养素质、提高质量为重点,用心开展教育教学的学*和研究,在教研和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以及业务潜力。为学生带给广阔的数学学*空间,从而让学生构成一种用心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价值和快乐。让每一位学生在新学期有更高的发展与提高。

  二、教研组状况分析:

  本组由5名数学教师组成,是个以老中青教师为主的强有力的教学实体,有三名教师都担任过一至六年级的大循环教学,对教材都有整体的把握。曲俊莲老师经验丰富、任劳任怨,经常为组内教学带给及时的帮忙;王少华老师不仅仅教学精湛,更有着娴熟的电脑课件制作技能,在课件制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虽然是年轻教师,却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和学生打成一片。

  三、工作目标:

  1、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领会实质与精神,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进一步熟悉教材的特点和体系。做好教学计划。

  2、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向35分钟要质量。在教学中“精备、精选、精构、精讲、精练”一节课,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功在课上。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注重学生良好*惯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3、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加强群众备课,把随机和固定的教研时间结合起来,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教研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教研组构成一个教学研究的氛围,努力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二年级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聪明才智,凝聚群众智慧,不断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水*,提高自身驾御课堂的潜力,为每一位老师搭建*台。和新课程一齐成长。

  4、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搞笑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的兴趣,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潜力、计算潜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增强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识,能主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四、单元集备和单元过关安排:

  单元集备安排:

  三月份:群众备课1-3单元。

  四月份:群众备课4-6单元。

  五月份:群众备课7―9单元。

  六月份:制定复*计划

  单元过关安排:

  每两周进行数学单项技能测试,每一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检测,以查缺补。实施措施:

  1、加强教师学*,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学期仍然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学*,学*新课程教学法。

  2、课堂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氛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经历过程,并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展其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潜力,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

  加强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数学后记的撰写。教学后记的撰写能够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原因分析、改善对策等。

  3、完善评价体系,构建新的评价机制。

  评价策略: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多元。

  4、加强教研组建设,切实提高教研效率。

  用心参加学校教研工作,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全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争取写出一篇较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论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的学*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 活动中去。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学**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在加上很多家长的重视程度 不够,所以我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同时加强对学生学** 惯和学*行为的教育力度。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 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 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 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六认真”的具体措施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三)、课时安排(约60课时)

  1、长度单位(4课时)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2.1 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2 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3、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4、表内乘法(一)(13课时)

  4.1 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4.2 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5、观察物体(4课时)

  6、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四、统计(3课时)

  五、数学广角(2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受*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2、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观念。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4、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二年级一班共有47人,二年级二班共有46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以及学**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此刻我们的学生已经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了,和我一年级时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所变化,一年级的小学生什么也不明白们只能一切从头开始教他们,而在他们进入了二年级之后,他们已经懂得了学*的重要性了,我在教学上就要有所变化了。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我自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方法较好学生,我制定了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资料有下:

  一、学生掌握知识状况:

  我们班共有学生58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用心思考,用心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到达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透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决定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透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好处,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四)、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构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六)、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应对称。这些资料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构成过程。

  (七)、表内乘法本单元的资料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好处,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八)、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合作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明白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养成认真作业与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构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决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初步了解统计的好处,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应对称现象。

  8、透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潜力,初步构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12。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并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掌握好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好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3、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潜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年级只是给学生们打好起码最好的基础,而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开始慢慢的变难了,这是难度的开始,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这时打不好基础,以致在今后的数学学*上始终跟不上节奏,学*很难上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后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摘要: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音乐教育本身的性质和新课程要求的学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学分析: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音乐教育本身的性质和新课程要求的学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学分析:

  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三、目标制定

  建立良好的音乐课堂常规,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情感,能够自然地演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为终身学*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课时

  课题

  第1周

  复*认识基本的音阶并演唱

  第2、3周

  第1课《好朋友》

  第4周

  第2课《快乐的一天》

  第5周

  国庆放假

  第6、7周

  第3课《祖国您好》

  第8、9周

  第4课《可爱的动物》

  第9、10周

  第5课《静静的夜》

  第11、12周

  第6课《爱劳动》

  第12、13周

  第7课《小精灵》

  第14、15周

  第8课《小小音乐家》

  第15、16周

  游戏

  第16、17周

  第9课《过新年》

  第18、19周

  复*,期末测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教材分析

  8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之一,由于8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少,因此应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多练*记忆口诀,多做练*,也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 8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熟练记忆,另外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的运用。考虑到得出8乘法口诀的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积都比较大,同时,学生要直接得出8×8=64这个算式会有一定困难,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探索8的乘法口诀提供素材。学生可以根据情景图提供的素材和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写表格,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进而编出乘法口诀。与前面不同的是,以问题让学生产生编写8的乘法口诀需求,同时,不再完整地写出乘法算式及编出乘法口诀,而是充分相信学生并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另外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口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数学学*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

  4、学生已有一定数学计算能力;

  5、学生已经认识1至7的乘法口诀,对8的乘法口诀的学*有很重要的作用;

  6、学生对于编写8的乘法口诀兴趣很高,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编写1至7的乘法口诀的方式来编写8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自己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制8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计算。

  2、培养学生在练*中记忆口诀,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与同桌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通过多媒体课件上显示的有关7的乘法口诀的画面让学生自己对已学过的7的乘法口诀有一个复*

  2、首先上课之前展示一幅陆游的一首诗,书写的时候凑足64个字,为后面小结的呼应打下基础,将这幅字送给表现好的学生

  3、多媒体展示一幅学校军乐队正在训练的图,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进而引入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让学生小组讨论编写出8的乘法口诀

  4、让学生们一起诵读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记忆

  5、让学生做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精彩练*及布置课堂作业

  6、课堂小结,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另外将课前64个字的这幅字展示给学生回答这幅字一共有多少字

  学生活动

  1、全体背诵7的乘法口诀

  2、学生喜欢得到这幅字

  3、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多媒体显示的画面,并跟随教师的思路自己总结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4、学生认真诵读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记忆

  5、学生争相举手回答问题

  6、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收获并积极回答

  设计意图

  1、让学生自己对已学过的7的乘法口诀有一个复*

  2、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产生浓厚兴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3、通过学生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编写8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动脑的*惯

  4、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把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记忆

  5、让学生加强对8的乘法口诀记忆的熟练程度及运用情况

  6、让学生们自己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8=8 一八得八 8×1=8

  2×8=16 二八十六 8×2=16

  3×8=24 三八二十四 8×3=24

  4×8=32 四八三十二 8×4=32

  5×8=40 五八四十 8×5=40

  6×8=48 六八四十八 8×6=48

  7×8=56 七八五十六 8×7=56

  8×8=64 八八六十四 8×8=6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核心,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引领,立足我校学生学*的实际情况,坚持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围绕“真实、有效”的教研主题,以研促教,立足课堂,努力实现“扎实、高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学*兴趣和自主学*语文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工作重点

  1教学常规常抓不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健全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的教研,立足校情开展教研活动。

  3、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促进学生学*积极性与语文能力的提高。

  三、主要工作:

  1、严格执行和落实教学常规,强化教学管理。

  教学常规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批改与辅导、教学测试与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本学期要抓好教学常规的执行与落实。

  (1)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优化教育教学为目标,以转变教学方式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把学校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

  (2)抓紧抓好备课工作,备教师要根据年级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好教学计划,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把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放在首位。

  (3)加强组内听课评课活动。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不能弄虚作假。加强评课活动,发扬教学民主,浓厚教研气氛。

  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研水*。

  (1)语文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计划要求,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积极探讨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互相听课,共同提高。

  (2)继续加强学生的书写指导与训练,规范作业书写格式,争取学生水*书写能有所提高。

  (3)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反思,一课一反思。语文教师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变得准确、生动、形象,为学生示范。

  (4)坚持集体学*研究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做法,语文组每位教师都要做一个终身学*者。

  (5)重视教学质量的考评工作,认真做好教学的测评工作。各年级要根据年级的教学实际,搞好教学测评,搞好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6)实施“青蓝工程”,落实青年教师帮扶制度,尽可能地为新教师教学提供良好的指导与帮助,使其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逐渐走向成熟并成为学科骨干。

  (7)布置好学生的预*,教会学生自主学*,并做好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

  3、组织各项活动和竞赛,创设展示师生才华的*台。

  (1)各年级组织学生参加专项竞赛,如写字比赛等。

  (2)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积极参加教育局的评比活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47人,班里男生偏多,课堂上开小差的现象时常有出现。总体而言,班级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具体来说,班上的周子涵、麻倩凌、廖文烺等十来个学生在语文学*上自觉性很强,基础非常扎实;柯林峰、谢溧森等几个学生知识面广,上课发言积极;谢安琪等几个学生书写非常整洁漂亮……在这学期,应抓实基础,培养良好*惯,提高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培养优秀学生的同时,建立学困生档案,促进整个班级语文水*的提高。但学生*时作业中的书写欠认真工整,周记应付性完成,质量不高,写作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是突出的问题。这些都有待本学期继续完善的。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着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内容,使专题的学*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要求。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检测,每组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结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导语、课后练*、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

  教学难点:

  1、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作兴趣的培养,掌握*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

  有人说“黑色的高三”、“灰色的初三”,这意思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但我想告诉各位,真正进入初中毕业阶段的人生学*生涯中的第一次拼搏并没有如此可怕和乏味,而是充满色彩和富有机遇,只要确定合理的目标、调适好心态并投入努力,通过“中考”,每一个学生都能升入适合自己的学校。也就是说,在“初三”这块调色板上用心调色,初中毕业阶段的学*生活决不会是“灰色”的。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名即将进入初三的学生,如何开好这个“头”呢?用好暑假的这段时间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一、准初三生暑期计划:放松、学*和收心三阶段

  过了暑假,新初三生就要迎来紧张的初三生活了,但不少学生假期只顾玩儿,开学后收不回心。在这里提醒新初三生,合理安排假期生活,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不能彻底放弃学*。

  李华开学就升入高一了,可说起去年暑假他仍后悔不已。那个暑假他不是打游戏就是和同学聚会,直到开学前一天,还上了一通宵的网。开学快一个月了,他还迟迟不能进入学*状态,耽误了不少时间。

  据了解,新初三生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使劲儿“学”,要么使劲儿“玩”。早在放假前,不少新初三生就打算在这个暑假“疯玩儿”一把,他们认为开学后就要进入“魔鬼式”初三了,没时间玩了。假期中,他们每天睡到中午才起,然后就上网打游戏、看电视。与之相反,有的学生却早早就报了几个辅导班,想为初三做准备。他们每天从柳南跑到柳北或者城中鱼峰,忙着补*、辅导,假期过得比上学还累。

  新初三生将迎来紧张的复*冲刺阶段,这个假期能否利用好非常重要,一味学*会让自己没开学就已疲惫不堪。因此,新初三生假期要劳逸结合,可将假期分为放松、学*和收心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要放松。和同学一起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为中考体育做准备;到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等处参观,拓宽知识面;到图书馆看看感兴趣的书籍,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增长知识,并积累作文素材。这个阶段可视为刚刚过去的七月份。

  第二阶段要适当学*。此时暑期已经过半,初三生要制订一个具体的学*计划,将学过的知识回顾一下,并总结归纳。从现在开始到八月二十五日就是这个阶段。

  第三阶段要收心。开学前一周,新初三生要开始收心了,为开学做好准备。可以尝试做一个初三复*计划表,找找感觉,为即将开始的初三生活做好心理准备。

  二、准初三生暑假如何有效进行适当学*

  一个将要读初三的学生怎样安排自己的假期学*呢?

  关键要尊重学*规律和成长规律。每一科都有它们内在的规律,会学*的学生善于从老师那里学会这些规律,并能在这些规律的指导下愉快的学*。比如说英语单词,谁都会忘,只不过要懂得记忆的规律,反复地去认识它,才能牢牢地记住它。学*没有定法,但是学**惯的养成对一个刚入初三的同学来说非常非常重要。你要弄明白你学*的时候学什么?“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慢慢地才会形成能力。你有了这个目标,进步会很大哟,特别是数学,你可以试试呀!

  下面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语文】多看书做“书虫”

  升入初三后,学生要更重视*时知识的积累,多看书,做“书虫”,从书中汲取养分。

  初三生*时多看有益的课外书对自己帮助很大,读书不仅要用心,更要动手写、勤引用。同学们可以利用暑假,给自己安排早读时间,将初一、初二背诵过的诗词、文章,全部作为早读内容朗诵、熟记。一个假期至少坚持背诵50首唐宋诗词和100条名句。同学们还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惯,落在笔头的知识点更容易记住。笔记可包括诗词名句、名人名言、佳作美文及写作技巧、错别字、病句搜集、文学常识等多方面内容。

  除了书籍外,学生还要做一个勤奋的阅读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健康的报纸杂志。学生要学会欣赏报纸杂志中的文章及标题,如《作文报》、《读者》等,养成剪报和摘抄的好*惯,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学生可利用假期多去图书馆、多逛书店,学*课外知识,做一只“书虫”。有条件的孩子可配备《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字典》、《古汉语字典》、《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等书。

  【数学】主动思考学“活”知识

  初三的数学更深、更难了,但只要掌握正确的学*方法,学好数学并不是难事。学数学不能仅靠老师教,更要靠自己主动去理解、掌握。

  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学生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找到最佳学*方法。

  不但语文要记笔记,数学也要记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的理解和数学规律的总结,对教师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也要记下来。同学们还要记录本章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自己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把*时容易出错的知识或推理记下来,以防再犯,通过找错、改错达到最终防错的目的。初三生还可利用假期提前总结梳理知识结构,如做一个知识表格,这样在复*时可以更一目了然。

  【英语】暑假复*重在阅读

  暑假新初三生复*要把重点放在阅读上。

  阅读是英语考试的重要考查内容,它包含了词汇、语法等内容,对作文写作也有益处。假期,初三生可以找些材料读读,提高阅读能力。选择材料时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不要选择难度太大的。如果满篇都是生词,读起来也没有兴趣。初三生还可利用假期预*一下生词,这样开学后学*就比较轻松,容易跟上老师进度。

  不同层次的学生假期学*安排要有所不同。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注意查缺补漏,把学过的词汇、语法知识复*一遍,看看自己存在哪些漏洞,并及时弥补,不欠旧账对高中学*非常关键。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前预*一下新课程,做一些准备,如每天背背新词汇,看看新语法知识。

  有时间的学生还可以做做听力练练耳朵,既可以听听力训练磁带,也可以听听英文歌曲。

  【物理】根据学*情况对症下药

  新初三生暑假复*物理时,要根据自己初二的学*情况“对症下药”。

  物理学科在初三阶段的学*与复*非常重要,第一学期还要学*一些新课,第二学期开始复*。初三生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暑假复*和预*,提前为新学年做好准备。

  对于初二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教材,把已经学过的一些零碎知识点利用暑假做巩固复*。比如力学和电学部分是重要考点。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做一些力学、电学综合性的往年中考题。通过做试题,查缺补漏,看看自己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最好把初二的笔记拿出来,重新复*一遍,这样在将来面对新的知识时就不会陌生。如果自主学*能力较差,盲目上辅导班也不一定有效,不如在假期根据自己的学*情况做一些练*题,或者从以前的错题中汲取经验,以求达到不留漏洞,提前预热的效果,以饱满的信心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化学】预*从现在开始

  作为一门即将开始学*的新课,化学需要记背的知识较多,初三生利用暑假提前预*一些简单的知识点,既可以在新学期对化学课不太陌生,也可以为以后的紧张学*、复*打好基础。

  初三生在预*时要订好计划,可以分章节学*,比如熟悉化学元素周期表、了解化学仪器的使用要求或将同族元素分成板块,简单地了解元素性质、方程式等基础知识。先要将课本上的内容初步理解,提前背一些需要记忆的内容。

  化学知识比较零散、抽象,但也有章法可循,初中化学知识并不难掌握。通过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预*,初三生要找准哪些知识点对今后的学*有帮助,并加强记忆理解;选择一些有解题思路的指导书,根据自己的学*情况适当做一些*题,同时多理解题中公式的运用;通过做一些*题和练*可以发现学*中的问题,用笔记本把问题集中起来,这样可以使开学后的学*更有针对性。

  只要在暑假做好预*,开学后认真听讲,根据老师的要求勤看书、勤动手,每个初三生都可以学好化学。

  由于《思想品德》、《历史》属于开卷考试科目,上课时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

  对于存在短腿科目或者整体比较差的同学,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有一定难度。不要灰心,经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感觉现在的学生其实很聪明,包括个别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同学。据了解,个别成绩比较落后的同学也不是不想学,只是掉队太久了有些迷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而已。我这里介绍个“捷径”,可行、具体、容易捉摸、易于评测,不妨试试。

  数学和物理:没有必要做什么辅导资料上的题目。实际上,只要把教科书上的所有题目做完就行了,很简单吧。每天读教科书上的一个章节,读懂之后,做本章节后面的练*题。记住,一定要全部做完!对于每道题,除了抄写题目,给出解法和答案之外,还要在后面注明:这道题为什么出现在这里?它应用了本章节的哪些定理?把每科的题目做在一个大本子上,一个暑假用三十天,做完所有理科科目的教科书完全没有问题。

  语文:按照教科书行事。注明“背诵”的一定要流利地、正确地背下来,注明“熟读”的一定要熟读。不只是课文有用,课文间的文法知识也很有用,要全部读下来,熟悉语文书的每一个犄角旮旯。

  英语:每天背诵默写一篇课文。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对它的要求要比对语文的严格。如果课文后面有*题,那么就要像做理科题一样做这些题目。同样,对于每道题目,在后面注明:这道题考的是课文里的哪个词汇和哪个相似的语法结构。

  这些方法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能间断。每天必须做完所有的学科才能休息,不能今天做数学题,明天做英语题。这个暑假非常关键,因为它是升高中之前的最后一个长假期(寒假太短),掉队学生的最后一个喘息和反扑的机会。你只要不学,就会一直往后退。

  也许个别学生会抱怨,这样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不错,逻辑上说,既然下课了,学生就没有继续念书的义务,就像劳动法里规定工人没有加班的义务一样。但是学生也得问问自己的心:上课的时候真的听进去老师的每句话了么?如果不是,那就把没有听进去的部分从课本上找回来。这一点没有什么可商量的,工作了也是如此:如果老板给的任务到期没有完成,加班加点也得把它做完,同样没什么可商量的。况且在第一个阶段大家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放松。

  另外,无论大家在假期做了多少复*和预*工作,也不代表开学后可以放松学*,一定要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进度走。

  三、准初三生怎样确定学*奋斗目标

  初三是初中生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短短的一个学年中,既要学*初三新课程,又要复*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所以这个阶段被多数师生称为考前学*的“黄金时段”、中招考试的“冲刺阶段”,真有点“成也初三,败也初三”了。那么,该如何确定初三这个学年的奋斗目标呢?如何具体制订初三这个学年的学*计划和措施呢?笔者根据多年来对初中“教”与“学”的研究,认为这样优化设计初三的奋斗目标,益处多多。

  第一、要高度认识提前确定奋斗目标的必要性、重要性

  不少初三学生往往有这样的认识误区:对初三如何学,没啥具体的考虑,一切都“走着说着”,顺其自然,甚至认为“车到山前没恶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种盲目性、自由性的放任自流的态度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和打仗一样,如没认真提前准备,奋斗没具体目标,很可能会“吃败仗”、“栽跟斗”。为了打好“初三攻坚战”,争取在短短的一年中(实际学*时间不到九个月)加强“备战”,增加学*与考试的竞争实力,必须根据自己初中一、二年级的学*基础,制定与初三接轨的学*计划,明确自己初三应怎样学,清楚预期要实现什么目标,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明年的中考中才能打有把握之仗。

  第二、要坚定实现奋斗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调查表明,有不少升入初三的学生对自己的学*和考试缺乏信心,认为自己学*上的“夹生饭太多,难以消化”,原来偏科造成的部分学科较差的现状已无法改变,在考试中已没有竞争实力,所以思想消极,丧失进取的信心,认为即使再努力学*也来不及了,认为再奋斗为时晚矣,于是产生了学*上“混一天少两晌”的消极思想,自暴自弃,甘愿去等待失败。我们劝告这些同学,学*偏科的现状,经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思想要振作起来,相信自己,要坚信在初三的一个学年,只要及时补*、查漏补缺,是有希望赶上的,现在选择奋斗的目标还不晚,只要抓紧行动,还是大有成功的希望。

  第三、要重视选择奋斗目标的条件依据

  选择初三的学*奋斗目标从实际出发,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来选择。那么,怎样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呢?我们的意见是:

  一要认真总结回顾本人以前的学*情况,对所学的各学科知识认真反思,弄清自己的“学情”,弄清楚到底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学科、哪些方面还比较薄弱,学*上还有哪些遗漏和不足,真正做到“认识自己”;

  二要根据自己的补差需要制订目标,逐一解决过去学*上的“夹生饭”问题,防止对自己要求高而达不到、要求太低又达不到预期目标的问题;

  三是要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不可贪多求全,不可好高骛远,“跳一跳,摘葡萄”,要确立经过稍加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

  总之,选择目标要以自己的学*基础、学*能力为基础。

  第四、认真制订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

  初三涉及到秋、春两个学期,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既要学*初三新知识,又要补*以前没学好的知识;既要系统复*初中知识,又要进行考前培训,进行考前的模拟“练兵”,这就要科学地、合理地规划学*目标。那么如何处理好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呢?我们建议:

  1、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元月(即秋期)这一阶段,在学好初三上学期内容的同时,要系统复*初中1-3册学*的基本内容,争取至秋期末,把初中1-3册的教材复*结束,并认真做好查漏补缺。

  第二阶段:20xx年2月-5月(即春期),在学好春期内容的同时,复*4-6册的学*内容,到20xx年5月底,把4-6册学*内容学*、复*结束。

  第三阶段:20xx年6月1-25日之前,这二十多天可作为考试的模拟练兵阶段,这个阶段的练兵中可按照通常中招考试试题的类型进行强化训练,使自己熟悉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提高考试的得分率;也可以做一些“仿真型”模拟试卷,尤其是可以把*二、三年内我区部分地市中考试卷做一遍,弄清试卷的命题导向、试卷的结构、题型、答题技巧,命题变化、命题发展趋势等,解决遇到新题型不适应的问题。

  2、长远目标。这里的长远目标,主要指初三学*的总目标,换句话说,主要指中考前预期达到的目标。这个总目标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一个虚幻的理想,而应是一个具备实现条件的具体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要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长远目标通过一个个阶段目标的完成而实现;

  二是长远目标应做为阶段目标的动力和指南,每一个阶段目标都是为这个长远目标服务的;

  三是每一位初三学生为了实现学*奋斗的长远目标,都要有时间观、质量观,这种理念应该渗透到日常的作业、练*、阶段考试中去,力求各种训练都要既保证时间又保证质量;

  四是为了实现长远目标,力求实现训练的规范化。我们调研发现,不少学生都是因为做题不规范,粗心大意而频频失分,以致于造成失败的结局。所以,如果每个初三学生都能实现做题的规范化,定能大大提高中考的得分率;

  五是建议为了实现学*的长远目标,要重视基础知识。强化双基是应试的基础,*几年中考命题中,各科的“基础题”、“中档题”占命题分数比例的90%,而拔高题(即所谓难题)不超过10%,而过去不少考生的失分恰恰在都失在基础题上。如果每一位初三学生都夯实基础,掌握答题的能力和技巧,中考得分率将大幅度提高;

  六是建议每个初三学生做到“学、练、考”三统一,要掌握各科命题的规律及要求,把“练、考”渗透到学*中,尤其要把握各科的特点,在学*过程中增强理解、分析、归纳、推理、感悟、概括、迁移、运用、总结等能力,增加对考试的适应性。如果每个初三学生都能做到了以上六个方面,那么,初三奋斗的总目标就会顺利得以实现。

  第五、要坚信条条道路通罗马

  进入初三、我们锁定的目标就是升学深造。但是初中毕业并不只有上重点高中这一个独木桥,还有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术学校等等。

  一般来说,学*成绩优秀的考生,在初三阶段做最后的冲刺,争取考上重点高中。

  *时学*成绩中上等,经过初三阶段的查漏补缺,可能也会考上重点高中,但是这个层面的考生一般会被普通高中所录取,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成绩**的考生,如果想学得一技之长,可以选择普通中专,可以升入职高或技校。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一门实用技术将来同样可以大有可为。况且现在的中专生毕业时一样可以考大学。

  可见,条条道路通罗马。无论初中毕业上高中或是上中专、技校,只要努力,其结果是一样的。正所谓是金子在哪里都可以发光。所以,初三毕业生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管升入重点高中或是升入中专、职高、技校前途都是光明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

  又是一个学期的开始,本学期我继续担任本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我将本着“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展开各项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 指导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小学教材生字量大,集中识字性较强,这就有待任课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主动学*。我打算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开展本学期的识字教学。

  1. 用熟字换、加偏旁法识字。将熟字与所学生字联系起来,利用熟字学生字,既复*了熟字,又学*了生字,既找到了它们的联系,又区分了它们之间的不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用会意、形声法分析合体字。利用字型规律、造字特点识字,学生就会用这种方法识记很多同类型的生字。学*会意字,教师只教给方法,让学生自学掌握。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主人翁感,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效果必然会很很好。

  二、 重积累,抓阅读背诵

  朗读能力是学*语文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现在我们所使用的苏教版教材所选课文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课文语言规范,易读易背,易于进行复述和说话训练。古今许多教育实践早已证明“熟读成诵”是学*汉语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本学期我要树立以读为主,强化积累的教学思想,以“初读质疑—再读理解—精读品味—熟读成诵”为基本思路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

  三、 重能力,抓“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全部的语言应用才能,是双向甚至多向的。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仅仅要凭借教材,还要鼓励学生主动谈话、提问和参与讨论,充分体现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特点”,更重要的是要扩大实践面,把“口语交际”拓展到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去。本学期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可设计去“百货商店买东西”的情境,还可模仿电视节目形式举办“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等节目,讨论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和思维能力得到快速发展以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共40人,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

  对数学的学*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

  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1、表内乘法

  2、角的初步认识;

  3、表内乘法

  4、测量长度;

  5、表内除法;

  6、总复*。

  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能测量长度。

  4、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6、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四、教学措施

  (一)、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二)、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三)、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四)、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进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一班共有学生32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 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二、 全册教学分析

  1、 教材名称、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五年级(上 )

  2、 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负数的初步知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四则计算,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周期现象。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三角形、*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公顷与*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离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整理与练*等栏目与版块。

  3、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

  ① 通过合理的分类,并借助直观,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与0的关系。

  ②要借助直线上的点,使学生初步体会负数的大小。

  ③要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完整过程。

  ④把握探索小数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思路。

  ⑤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⑥要鼓励学生画图列举寻找规律。

  ⑦理解用计算器探索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活动线索。

  ⑧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⑨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数量关系列出乘、除法算式,逐步丰富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 ⑩要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2)基本技能: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 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nbsp;

  ③ 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活动、学*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道理, 准确计算,引导梳理适合学生自主解决的实际问题。

  5、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6、学*方式:

  ① 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 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7、 教学改革设想: 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方法。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三、 各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3课时

  第二单元:9课时

  第三单元:8课时

  第四单元:7课时

  第五单元:2课时

  第六单元:8课时

  第七单元:2课时

  第八单元:14课时

  第九单元:7课时

  第十单元:5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

  指导思想:

  认真学*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课标精神,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改变教学方式以及学*方式,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氛围,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生活中学语文,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介绍及要求:

  本册教材分为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大部分。入学教育有四幅图,向学生进行爱学校、爱学*的教育。汉语拼音13课,为便于巩固,分为四组,每组之后安排一个复*。识字全册共8课,分两次安排,每次学四课。独立成组。课文全册20课,5课为一组。为了复*巩固所学内容,尽心语文能力的培养,识字和课文后安排了练*题。从入学开始就逐步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惯,逐步培养学生学*的兴趣;能够正确掌握汉语拼音的读音并能正确书写,借助汉语拼音提高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会认400个汉字,会正确书写100个汉字,有主动学*汉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人交流;能认真地听别人说话,有主动表达的自信。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入学教育

  1、通过自我介绍认识同学和老师,初步了解班级的概念,告诉大家团结友爱,友好相处。

  2、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熟悉校园环境,了解学校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做一个好好学*的好孩子。

  3、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写字*惯以及认真听课的*惯。激发学生学*的兴趣,逐步做到爱学*,会学*。

  拼音教学

  教学要求: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2、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

  3、借助拼音认读汉字、正音,学普通话。

  4、借拼音认读字词句、儿歌,认识常用汉字70个。

  教学措施:

  充分发挥课文插图功能,启发学生发现拼音规律,在趣味活动中学*。

  识字、写字教学

  教学要求: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写其中的100个。

  2、认识40个偏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划,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3、有主动学*的愿望,喜欢写字。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教学措施:

  准确把握识字教学要求,鼓励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开放教学时空积累词语。

  阅读教学

  教学要求:

  1、学*用普通话正确的朗读课文。

  2、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

  4、认识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教学措施:

  重识字写字,重课文朗读,重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教师的价值引导。

  口语交际教学

  教学要求: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

  3、学*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4、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

  5、积极参与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措施:

  正确使用插图,巧妙创设情境,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角色表演,注重多向互动,突出口语交际,渗透语言要求,鼓励个性表达,挖掘多种素材,扩大交际活动。

  全册教材中,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他们贯穿在全册课文之中,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口语交际是另一个难点,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惯,有主动表达的愿望,逐步培养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正确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总之,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要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感到学*的乐趣,尝到学*的甜头,为将来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实用5份(扩展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五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家庭背景各不同,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有个别学生连两位数加减法也不能正确计算,但都对数学有很强的学*欲望。因此课堂上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2、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3、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4、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备好每一节课,预设好每一个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课堂生成加强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3、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利用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4、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如“对口令”、“数青蛙的嘴眼腿”和“数螃蟹的腿”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

  5、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氛围。

  四、教学安排:

  第一周:数一数与乘法

  第四周:观察物体

  第五、六周:分一分与除法

  第八周:方向与位置

  第九周:时、分、秒

  第十二、十三周:除法

  第十四、十五周:统计与猜测

  第十六、十七、十八周:总复*

  第十九周:复*

  第二十周:考试

  以上是本学期对所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初步设想,展望本学期的教学,也期待着作最大的努力,取得最好的成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

  一.教材分析:

  为了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教科书突出如下特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构筑七点。

  2.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素材。所有数学知识的学*,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3.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提供学*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4.演示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地信心。力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展开。

  5.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本中的*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和巩固新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所设;另一类则面向更多数学学*需求的学生,即试一试中的题目,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尝试完成。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二章勾股定理

  第三章实数第四章概率的初步认识

  第五章*面直角坐标系第六章一次函数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第二章勾股定理第三章实数

  第五章*面直角坐标系第六章一次函数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第二章勾股定理

  第六章一次函数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一章第一节至第二节第二周:第一章第三节至第五节

  第三周:复*第七章处理*题第二章第1节

  第四周:第二章第2节3节

  第五周:复*第二章处理*题

  第六周;第三章14节

  第七周:第三章5节6节复*第三章处理*题

  第周:第四章

  第九周:复*准备考试

  第十周:第五章

  第十一周:复*第五章处理*题第六章第一节

  第十二周:第六章第二节至第三节

  第十三周:第六章第四节

  第十四周:第七章第12

  第十五周:第七章第34

  第十六周:复*第五章处理*题第十七周以后:复*考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

  2、通过介绍数学家、数学史和数学趣题,激发学生学*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营造民主、和谐、*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

  4、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和多种途径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

  5、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6、进行分层教育的探索,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7、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积极参加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

  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

  2、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的容易,学的轻松,学的愉快,注意精讲精练。

  3、布置作业做到精炼,右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认真批改,同时注意分层教学。

  4、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规律,应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以及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5、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进行。并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3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6课时)

  二、*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3课时)

  三、表内乘法(一)(13课时)

  四、表内除法(一)(9课时)

  五、厘米和米(4课时)

  六、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14课时)

  七、观察物体(2课时)

  八、期末复*(4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两个班级共有100多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以及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也不能搬课本,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利用例题和*题,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又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2、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高二5班共有学生73人, 8班共有学生70人。两个班级都是高二理科班的三类班,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学*兴趣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存在怕数学科的心理。但他们还是存在一颗想学好数学的心,也想融入变化多端的数学世界,更想在每次考试中独领风骚,鉴于此,对他们正确引导,教学中适当调整难度,起点放低点,步子迈小点,还是会有好成绩的。

  三、高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加强自身学*。

  ①加强课本的研读。教科书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考试的归属地,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会从教科书中找到类型题或者相似题或者其影子。对教科书能否吃透,专研到位,直接决定着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就决定着研读教材的必要性。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人由于生活的环境,面对的对象,自身知识局限等多方面原因,视野和出发点都有局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局限,因此,多阅读教学参考类的书,吸取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对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彩性大有裨益。

  ③ 强化课改意识。新课改已经全面铺开,新课改的精神和思想都独具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因此,加强新课改知识的学*,领悟新课改思想,增强新课改意识,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参与新课改培训,领会新课改精髓,并应用于实践中是当前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新陈代谢。

  ④认真参与组内备课。珍惜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好这次集体备课机会,从同行们那里学*到自己缺乏或者不擅长的东西,并积极实施好组内的各项安排,落实好课时要求。

  ⑤增强听课意识。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参加新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活动,听取授课教师的点评,发现亮点,记录亮点,积累亮点,点亮亮点。

  2。抓好课堂教学主战场,激发师生学*数学热情。

  ①加强新课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热情。每一节新课的开展,都有其现实意义,有其价值所在,有其趣味性,充分挖掘好这方面知识,可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②精选精讲例题。对于学生自己学得会的,不讲,对于学生讨论后可以解决的,给以适当点拨,对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的,要慢慢讲,细细的讲,争取每个学生都听得进,听得懂,学得会。对于超越学生承受能力的,一概不讲。

  ③精心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作业质量的高低,一定层面可以反映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作业的布置需要科学化,分层化,多样化,且知识点具有全面性。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①利用晚自*,充分给以每个学生耐心、细心、全面的辅导。让学生积累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②利用自*课时间,寻找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公式背不出来的,抓背公式,不交作业的,责令补交作业。

  4。做好作业、考试反馈工作。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考卷,老师进行批改,总结共性问题,发现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以反馈,及时消除困惑。

  5。规范作答,养成良好*惯。

  现在学生的数学答卷,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因果颠倒,这是基础不扎实的表现,更是一种思维的缺陷。因此,现阶段抓好规范答题,有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避免将来高考失分和日后生活的凌乱。

  6。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普及数学价值规律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难,数学烦,难在何处,烦在何方?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课堂,移植中外数学趣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通过多媒体,降低数学思维难度等等都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实用5份(扩展3)

——最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五)份

  最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复*与提高;二、乘法、除法(一);三、统计;四、乘法、除法(二);五、几何小实践;六、整理与提高。

  重点是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从连加引出乘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因数和积等的名称: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在动手分东西的活动中,引入除法,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用乘法口诀求商;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根据生活实际口头提出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惯,初步养成认真踏实的学*态度。

  2、初步学会在方框中填写要求的数

  3、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尽可能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形体的直观经验,在已有的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4、从生活中的分类计数引入统计及形象化的统计图,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收集,分类计数等统计过程,并根据统计结果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相关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组织数据处理活动,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统计体验。

  5、学*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通过尝试,调整寻找答案。

  6、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了解九九表的来历,感受人类的聪明才智。

  三、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方法,学**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

  *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惯。 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区分一些简单的形图形和方位,能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个别同学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惯。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用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少一些呆板的练*,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的兴

  五、提高自身素质

  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水*,这就使得教师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深钻教材、深挖大纲和教参,*时不放过每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多看名师课堂,多听名师讲座。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一切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长见识、提素质。抓住尽可能多的机会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数籍,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

  最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6课时)

  二、*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3课时)

  三、表内乘法(一)(13课时)

  四、表内除法(一)(9课时)

  五、厘米和米(4课时)

  六、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14课时)

  七、观察物体(2课时)

  八、期末复*(4课时)

  最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3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三班、四班共有学生60人,多数学生爱学*,学*积极性很高,能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但也有个别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对于实践性作业敷衍了事,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措施如下:

  四、教学措施:

  1、笔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的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最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本班是我从初一带过来的,对班上学生比较了解: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 实数。从*方根于立方根说起,学*有关实数的有关知识,并以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方案范#文。库整-理^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

  五、教学进度

  周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 1全等三角形(1) 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

  2 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3角*分线的性质(1)

  3 4 第十一章小结(3)

  5 1轴对称(3))轴对称图形(2)

  6 14.3.1等腰三角形(3) 14.3.2等边三角形体(2

  7 12.3课题学*(2) 第十二章小结(2)

  8 *方根3 立方根3

  9 实数3 第十三章小结(2)

  10 段考 变量与函数3

  11 一次函数3 方程与不等式5 课题学*3

  12 第十四章小结(2) 15.1.1整式(1) 15.1.2整式的加减(2)

  13 15.2.1同底数幂的乘法(1) 15.2.2幂的乘方(1) 15.2.3积的乘方(1)

  15.2.4整式的乘法(2)

  14 15.2.4整式的乘法(2) 15.3.1*方差公式(2) 15.3.2完全*方公式(1)

  15 15.3.2完全*方公式(2) 15.4.1同底数幂的除法(1) 15.4.2整式的除法(2)

  16 15.5因式分解(1) 15.5.1提公因式法(1) 15.5.2公式法(3)

  18 第十五章小结(3) 总复*

  19 总复*

  20 考试

  最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5

  此刻我们的学生已经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了,和我一年级时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所变化,一年级的小学生什么也不明白们只能一切从头开始教他们,而在他们进入了二年级之后,他们已经懂得了学*的重要性了,我在教学上就要有所变化了。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我自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方法较好学生,我制定了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资料有下:

  一、学生掌握知识状况:

  我们班共有学生58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用心思考,用心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到达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透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决定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透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好处,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四)、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构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六)、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应对称。这些资料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构成过程。

  (七)、表内乘法本单元的资料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好处,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八)、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合作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明白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养成认真作业与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构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决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初步了解统计的好处,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应对称现象。

  8、透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潜力,初步构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并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掌握好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好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3、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潜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年级只是给学生们打好起码最好的基础,而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开始慢慢的变难了,这是难度的开始,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这时打不好基础,以致在今后的数学学*上始终跟不上节奏,学*很难上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后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实用5份(扩展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篇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总复*。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1、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了贴*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界。使学生能观察、联想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的学*有现实的意义。

  2、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是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问题串”。

  3、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4、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每一部分的“合作探索”板块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潜能,体现方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第二个层次,运用初步学到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联想、推断等探索活动,独立地解决综合情境图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初步掌握新知识。同时,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6、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学情分析】

  二年级二班共有学生27人,优生占30%,中等生占50%,差生占20%。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尊重老师,热爱劳动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大部分学生能吃苦耐劳刻苦钻研,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学*,并对学*数学有一定的积极性。他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尽管如此,也有个别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课堂纪律较差,说话随便,学*成绩较差。

  本学期要针对优生、中等生和困难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优势,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同时做好困难生的辅导转化工作,使他们尽快成为优等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知道乘法的含义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直角和角;能辨别直角、锐角、钝角。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是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熟练的用乘法口诀求商。

  4、能辨认不同方向和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并能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会看路线图。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的含义,使学生知道口诀的来源,记住1到9的乘法口诀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3.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措施】

  1、结合教材特点,对学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应认真学*新课程改编,根据内容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联系教学实际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积极参加角研究活动,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学*教学大纲要求,较强扩展,创新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掌握叫法,提高学*质量。

  4、加强学生的辅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核算题的技能和技巧。

  5、引导学生在数学科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录像等。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长度单位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角的初步认识4、表内乘法(一) 5、观察物体(一) 6、表内乘法(二) 量一量,比一比7、认识时间8、数学广角——搭配(一) 9、总复*。

  (二)、单元分析

  1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

  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3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4 、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5 、观察物体(一):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6 、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7 、认识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通过以前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单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8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四、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

  20xx-9-5

  一、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全书设计了多样化的情境,着眼于不同地区学生的需要,有利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有利于认识数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本教材共9个单元、2个复*单元。可分为3个内容,分别为:

  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常见的量(元、角、分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测量(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欣赏与设计)。

  3、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奥秘)。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能独立解决其简单的问题;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乘法算式,根据加法算式能列出乘法算式;掌握2-9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

  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正确认识各种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认识元、角、分以及相互关系,掌握简单的元、角的计算。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移和旋转变换,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初步学会体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人 人,男生 ,女生 。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

  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加与减 5课时 1――2周

  (二)购物 3课时 3周

  (三)数一数与乘法 5课时 3――5周

  (四)图形的变化 2课时 5周

  (五)2―5的乘法口诀 7课时 6――8周 整理与复* 2课时 8――9周

  (六)测量 4课时 10――11周

  (七)分一分与除法 10课时 11――13周

  (八)6―9的乘法口诀 4课时 14周 数学好玩 2课时 15周

  (九)除法 4课时 15――16周 总复* 4课时 16――19周

  五、教学内容检测及评价手段

  形成性评价:一是引导学*活动的方向。二是强化学生的学*。三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它所借助的手段有*常作业、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终结性评价:一是考察学生群体或每个学生整体的发展水*,为各种选拔、评优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总体把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

  六、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时间安排

  本学期安排了1次综合实践活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将矢机行事开展活动。

  2、实施策略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角色,在物品交换中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并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要求学生用说出实践体验的乐趣。

  七、完成计划的举措

  1、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2、 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3、 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4、 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略)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42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七、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4课时左右)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学*,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设计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单元课时比重及重难点分布

  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4课时左右)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评价方案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教学必须通过师生的教学活动去完成。我校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个体发展倡导档案袋评价,各方面成绩,日记等评价方法,强调多元化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七、 德育渗透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养成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学*的兴趣与内在动机,促进审美和唯物主义价值观。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在数学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做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八、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我的课题是: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九、学科整合计划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各类教与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探索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

  1.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通过研究与实践,使信息技术更能为学*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3建构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学*)模式

  通过研究和实践,建构一批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学*)结构和教学(学*)模式,有效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学情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47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以及学**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教材总体分析:

  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用1~9的乘法口诀算表内乘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分、秒的认识;*面图形的认识;认识东、南、西、北等方向,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种物体,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线段的直观认识;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用尺量线段的长度;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

  四、学期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节日广场”“趣味运动会”以及“小调查”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方法与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节日广场”“趣味运动会”以及“小调查”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实用5份(扩展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班级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本班学生71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34人。活泼、聪明是整个班级孩子给我的良好印象。班风比较活跃。总体男生较女生活跃。从学生们*时的各种现象表明,以及我对他们的了解,可见班上半数的学生有着明确的学*方向,但有少数部分学生学*目标不明确,不少同学在学*上好胜心强,乐于学*,勇于克服学*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惯,有较有成效的学*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学*方法不当,或是学**惯较差,积年累月,致使学*基础薄弱。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环境水*相当,但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家庭仍然十分困难,因为困难,家长们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赚钱来维持生活,而导致学生学*上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文明守纪、爱劳动、讲卫生、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活动。

  (二)学生学*情况:男生比较喜欢动脑筋,回答问题比较积极,但作业完成情况不够理想,总有学生忘带忘作业或质量极差,而女生作业完成较好些,有部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较慢,而且容易把新旧知识混淆,因此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也有部分学生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会倾听,有部分学生管不住自己,自控能力较差。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一、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全书设计了多样化的情境,着眼于不同地区学生的需要,有利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有利于认识数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本教材共9个单元、2个复*单元。可分为3个内容,分别为:

  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常见的量(元、角、分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测量(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欣赏与设计)。

  3、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奥秘)。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能独立解决其简单的问题;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乘法算式,根据加法算式能列出乘法算式;掌握2-9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

  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正确认识各种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认识元、角、分以及相互关系,掌握简单的元、角的计算。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移和旋转变换,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初步学会体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人 人,男生 ,女生 。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

  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加与减 5课时 1――2周

  (二)购物 3课时 3周

  (三)数一数与乘法 5课时 3――5周

  (四)图形的变化 2课时 5周

  (五)2―5的乘法口诀 7课时 6――8周 整理与复* 2课时 8――9周

  (六)测量 4课时 10――11周

  (七)分一分与除法 10课时 11――13周

  (八)6―9的乘法口诀 4课时 14周 数学好玩 2课时 15周

  (九)除法 4课时 15――16周 总复* 4课时 16――19周

  五、教学内容检测及评价手段

  形成性评价:一是引导学*活动的方向。二是强化学生的学*。三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它所借助的`手段有*常作业、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终结性评价:一是考察学生群体或每个学生整体的发展水*,为各种选拔、评优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总体把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

  六、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时间安排

  本学期安排了1次综合实践活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将矢机行事开展活动。

  2、实施策略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角色,在物品交换中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并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要求学生用说出实践体验的乐趣。

  七、完成计划的举措

  1、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2、 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3、 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4、 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教材分析 。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统计与可能性;九、混合运算;十、总复*。

  教学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经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我们身上的小秘密我喜欢的地方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做好示范者。老师在板书或批改作业的时候,尽量做到书写认真、工整,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学生在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你的样儿,把字写好、写端正。

  9.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实现常规教学规范化。

  五、教学进度。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二、表内乘法(一) 5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 5课时

  四、表内乘法(二) 11课时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 9课时

  六、方向与位置 4课时

  七、表内除法 10课时

  八、统计与可能性 3课时

  九、混合运算 4课时

  十、总 复 * 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2.智育目标:

  期评及格率达到﹪,优秀率达到﹪,班*均达到分

  二、数与代数:

  (一)导入新课

  1.通过探索两位数加、减的竖式计算,掌握简便计算的写法和运算方法。在操作中探索使两个物体同样多的方法,从而形成一定的解题策略。

  2.经历1~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面图形。在折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

  (三)实践活动

  在“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等活动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

  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1.单元考试7次。

  2.作业批改:详批全部次,略批次,查次(详、略只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

  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四)知识体系:

  ①数与代数数的认识——乘法口诀、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并用口诀求积、求商。

  ②空间与图形——直观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线段,厘米和米。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一、班级分析

  二(5)班现有学生50名,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但是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优秀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间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待优生学*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这学期的教学应继续更多关注待优学生学*兴趣的提高、方法的改进以及*惯的培养,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观察物体(一);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时间;搭配(一)。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还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合理布置较为有趣的作业,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正确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四、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3.复*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4课时左右)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新知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2、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单元课时安排:大约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共40人,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

  对数学的学*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

  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1、表内乘法

  2、角的初步认识;

  3、表内乘法

  4、测量长度;

  5、表内除法;

  6、总复*。

  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能测量长度。

  4、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6、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四、教学措施

  (一)、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二)、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三)、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四)、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进度

  一、本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意,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7人,男生11人,女生6人。该班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合作意识明显增强,但学生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争取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长度单位,了解1厘米和1米的的实际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全用刻度尺量线段。

  2、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方法。

  教学、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竖式写法。

  4、角和直角的认识用三角板画直角、乘法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乘法意义的理解,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5、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感知对称现象。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也比较困通过实例,在过去学*统计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1格代表2个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学*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估算学*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测、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互动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5、要注意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7、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一、班级分析

  本学期我执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的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长度单位,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必须要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学生需要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对于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扩展资料: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家庭背景各不同,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有个别学生连两位数加减法也不能正确计算,但都对数学有很强的学*欲望。因此课堂上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2、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3、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4、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备好每一节课,预设好每一个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课堂生成加强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3、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利用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4、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如“对口令”、“数青蛙的嘴眼腿”和“数螃蟹的腿”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

  5、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氛围。

  二、教学安排:

  第一周:数一数与乘法

  第二、三周:乘法口决

  (一)第四周:观察物体

  第五、六周:分一分与除法

  第七周:整理与复*

  (一)第八周:方向与位置

  第九周:时、分、秒

  第十周:乘法口决

  (二)第十一周:整理与复*

  (二)第十二、十三周:除法

  第十四、十五周:统计与猜测

  第十六、十七、十八周:总复*

  第十九周:复*

  第二十周:考试

  以上是本学期对所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初步设想,展望本学期的教学,也期待着作最大的努力,取得最好的成绩。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教材总体分析:

  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用1~9的乘法口诀算表内乘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分、秒的认识;*面图形的认识;认识东、南、西、北等方向,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种物体,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线段的直观认识;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用尺量线段的长度;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

  四、学期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节日广场”“趣味运动会”以及“小调查”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方法与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实用5份(扩展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4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年的变化”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加与减(一)”这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教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惯。

  (2)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氛围。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实践活动”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设计如下,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下面我就这四个教学过程做具体的阐述: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1)思考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提出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口算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3.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4.师:今天我们学*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

  5.趣味练*,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

  一、教材的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项目:

  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并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教材的基本内容是:长度单位,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其中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训练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表

时 间

周次

教学内容或活动内容

备 注

9.2/8

1

长度单位

9.9/15

2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9.16/22

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9月19日至21日中秋放假

9.23/29

4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9.22至27 连续6天上班

9.30/10.6

5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

10.7/10.13

6

角的初步认识

8至12 日 上5天班

10.14/20

7

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

10.21/27

8

表内乘法(一)

10.28/11.3

9

表内乘法(一)

11.4/10

10

表内乘法(一)期中测评

11.11/17

11

观察物体/表内乘法(二)

11.18/24

12

表内乘法(二)

11.25/12.1

13

表内乘法(二)

12.2/8

14

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

12.9/15

15

认识时间/数学广角

12.16/22

16

数学广角/总复*

12.23/29

17

总复*

12.30/1.5

18

复*迎接测评

1.6/12

19

复*迎接测评

1.13/19

20

测评

  一、班级分析。

  班级共有48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

  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2、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5、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3、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4、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5、复*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1、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2、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3、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5、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4课时左右

  一、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全书设计了多样化的情境,着眼于不同地区学生的需要,有利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有利于认识数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本教材共9个单元、2个复*单元。可分为3个内容,分别为:

  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常见的量(元、角、分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测量(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欣赏与设计)。

  3、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奥秘)。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能独立解决其简单的问题;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乘法算式,根据加法算式能列出乘法算式;掌握2-9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

  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正确认识各种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认识元、角、分以及相互关系,掌握简单的元、角的计算。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移和旋转变换,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初步学会体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人 人,男生 ,女生 。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

  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加与减 5课时 1――2周

  (二)购物 3课时 3周

  (三)数一数与乘法 5课时 3――5周

  (四)图形的变化 2课时 5周

  (五)2―5的乘法口诀 7课时 6――8周 整理与复* 2课时 8――9周

  (六)测量 4课时 10――11周

  (七)分一分与除法 10课时 11――13周

  (八)6―9的乘法口诀 4课时 14周 数学好玩 2课时 15周

  (九)除法 4课时 15――16周 总复* 4课时 16――19周

  五、教学内容检测及评价手段

  形成性评价:一是引导学*活动的方向。二是强化学生的学*。三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它所借助的手段有*常作业、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终结性评价:一是考察学生群体或每个学生整体的发展水*,为各种选拔、评优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总体把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

  六、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时间安排

  本学期安排了1次综合实践活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将矢机行事开展活动。

  2、实施策略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角色,在物品交换中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并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要求学生用说出实践体验的乐趣。

  七、完成计划的举措

  1、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2、 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3、 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4、 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二年级数学教研组紧紧围绕学校和教导处工作内容,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方向,以深化校本教研为中心,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为根本,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教学研究,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研风,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认真学*领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努力提高本组教师的业务综合素质。

  (二)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数学学*的*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三)以研究“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备课”为重点,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四)在教研组内积极开展教学研讨,营造研讨氛围,努力提升教师的群体素质,争做学*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

  三、工作内容

  1、落实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贯彻并执行教学“四清”工作,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研讨课活动。

  2、在学生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数学竞赛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氛围。

  3、组织学*“新课程标准”,发挥教研组的群体教研作用,以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上好先行课。紧紧围绕着“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及目标任务,加强教师的学*培训工作。

  4、积极参加学校开展“五优”评比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服务。

  5、强化课堂教学,年级组***学进度,统一组织周综合练*和考试,并及时做好质量分析,以提高后一阶段的教学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精髓与要求。

  认真学*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内涵,掌握新课改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课堂教学思想上要以学生为本,能力为中心、活动为重点;过程要开放和灵活;组织形式要宽松民主;评价要多元。课堂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除关注学生的一般能力外,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信心、意志、毅力等。

  (二)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发展为根本,关注落实过程性目标;以生活为依托,着力构建鲜活的课堂;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建立探究性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能力。要让学生感到学*是有趣的、快乐的,真切地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要精心备课,扩大学生课堂实践的空间,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注重整体结构的设计,注重形成个性化的设计方案,使学*过程成为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2、加强对学*上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要特别关爱他们,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歧视责骂他们,不打击他们,让他们也有完成某项任务后产生的自我满足感,让这些学生也在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四)坚持上先行课,上先行课前组内老师要先探讨和确定研讨的小主题,课后要及时做好评点的研讨工作。

  (五)将计算和应用练*放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将它们落到实处。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56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二年级(5)、(6)班共有学生92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2、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 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进度

  1、 第一大周(8.31—9.13) 长度单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

  2、 第二大周(9.18—9.30) 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 第三大周(10.9—10.19)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角的初步认识

  4、 第四大周(10.23—11.2) 乘法的初步认识 5的乘法口诀

  5、 第五大周(11.6—11.16) 2.3.4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

  6、 第六大周(11.20—11.30) 6的乘法口诀 观察物体

  7、 第七大周(12.4—12.14) 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8、 第八大周(12.18—12.28)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9、 第九大周(01.2—01.11) 统计 数学广角

  10、第十大周(01.15—01.25) 总复*

  11、第十一大周(01.29) 复*迎考

  一、指导思想

  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必须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可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进取;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所以,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一样的学生得到不一样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资料

  本学期教材资料包括下头一些资料: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实用5份(扩展7)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5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学生状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用心思考,用心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到达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资料: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资料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资料,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状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资料,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资料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资料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资料。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透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好处,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仅使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潜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明白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明白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好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明白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好处;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好处,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明白1千克=1000克;使学生明白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状况选取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好处,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透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搞笑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潜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明白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群众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潜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教材总体分析:

  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用1~9的乘法口诀算表内乘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分、秒的认识;*面图形的认识;认识东、南、西、北等方向,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种物体,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线段的直观认识;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用尺量线段的长度;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

  四、学期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节日广场”“趣味运动会”以及“小调查”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方法与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节日广场”“趣味运动会”以及“小调查”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一、本册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初步理解了加法、减法的含义,学会了两未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学*了运用加、减法解决求总数、求剩余、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行四边形等*面图形,学*了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在此基础上,本册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儿童的学*水*,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四个领域里安排了以下一些相关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认识乘法、乘法口诀(一)、认识除法、口诀求商(一)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 、时、分、秒

  2、空间与图形领域

  认识图形、厘米和米、位置与方向、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统计与可能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共安排五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

  二、本册教学目标

  1、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乘法算式比连加算式简便。

  2、使学生理解1-6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均分的操作寻找得数,而是用口算求商。

  6、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7、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空间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常识,充分地观察、操作、判断、交流,在内容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8、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9、看看、数数、算算,了解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初步形成1时、1分的观念。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感受“秒”,认识秒与分的关系。

  10、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11、分类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三、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乘除法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难点:*面图形的*移。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年、月、日的认识,大月与小月,*年和闰年。

  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

  一、学生现状分析:

  我班共有65名学生,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必须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本事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本事;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进取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必须差异。所以,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本事,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本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资料变动情景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此刻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资料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资料,原先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此刻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此刻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先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资料。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此刻第五、六单元资料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资料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资料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本事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本事。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供给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明白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包含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包含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明白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经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本事,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及思考、倾听、提问等*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2、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构成应用意识。

  3、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4、改善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构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5、供给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6、供给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本事和创新意识。

  7、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本事。让学生经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让学生经过观察、操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构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一、基本情况:

  203班共有42名学生,该班学生整体学*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大部分学生学*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85分以上的学生大都思维较灵活,表现力强,作业做得整齐美观,正确率高;70分以下的主要表现在数学基础知识较差,学*注意力不够,书写普遍差。全班学生整体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另外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学*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二、复*内容和时间安排: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

  1、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

  (2)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3)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4)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

  (5)第二单元购物。

  2、图形与几何

  (1)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2)第六单元测量。

  3、综合与实践:本册教材安排了班级旧物市场和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两个实践活动。

  4、复*时间:第19、20、21周。

  三、复*措施:

  1、进一步改进复*练*的设计,促进复*效率的提高。

  (1)、练*设计要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并注意加强思维的训练。

  (2)、练*设计要精当,选典型题,以点带面,辐射复*,不搞题海战,争取以少胜多,减轻学生的负担。

  (3)、加强对新旧知识理解的变式练*,明确新旧知识之间联系和区别。

  (4)、练*设计要明确重点,突出关键,具有针对性。

  2、注意培优补差,提高班内考试的合格率与优秀率。

  (1)、坚持成立互帮互学小组。多与学*有困难的学生交流,使他们能积极的参与到复*的全过程,并能放下自卑、放下包袱,主动学*;同时在班里开展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给每位学困生配备多名帮教人员,如同桌帮(重点是监督其能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组员帮、优秀学生帮,并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表扬,促使学困生进步。

  (2)、在做好抓两头、促中间的同时,促优生,适当选一些拔高题激发他们的学*热情;对中间生则强调夯实基础,对对学困生则有侧重的辅导,争取人人都会做、会讲、会议,积极为他们创设说、讲、练的*台。

  3、教师复*时,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竖成线横成块的知识网络结构图,进一步提高复*的主动性。

  四、复*方法:

  1、按单元,适当调整,由前到后;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展开有条不紊的系统梳理。

  2、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复*,主要针对第一步复*发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纠正、补救等方面的复*工作。

  3、综合复*、分层练*,做到在练中复;在复中练,纵横交错混杂进行。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复*与提高;二、乘法、除法(一);三、统计;四、乘法、除法(二);五、几何小实践;六、整理与提高。

  重点是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从连加引出乘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因数和积等的名称: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在动手分东西的活动中,引入除法,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用乘法口诀求商;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根据生活实际口头提出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惯,初步养成认真踏实的学*态度。

  2、初步学会在方框中填写要求的数

  3、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尽可能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形体的直观经验,在已有的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4、从生活中的分类计数引入统计及形象化的统计图,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收集,分类计数等统计过程,并根据统计结果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相关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组织数据处理活动,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统计体验。

  5、学*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通过尝试,调整寻找答案。

  6、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了解九九表的来历,感受人类的聪明才智。

  三、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方法,学**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

  *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惯。 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区分一些简单的形图形和方位,能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个别同学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惯。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用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少一些呆板的练*,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的兴

  五、提高自身素质

  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水*,这就使得教师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深钻教材、深挖大纲和教参,*时不放过每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多看名师课堂,多听名师讲座。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一切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长见识、提素质。抓住尽可能多的机会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数籍,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

  一、班级分析。

  班级共有48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

  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2、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5、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3、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4、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5、复*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1、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2、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3、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5、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4课时左右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33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乘法(一)、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二)、测量长度、表内除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是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积、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认识和解决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的问题等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结合现实情景,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经历编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识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1-9的乘法。

  3、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感知乘加、乘减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4、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抽象、概括以及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增加自主学*的意识,感受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5、结合情景图,在学*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在情感、态度方面健康发展。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会用三角板画直角;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锐角、钝角。

  8、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9、体会厘米、米的含义,建立1cm,1m的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10、在“分一分”的活动中,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理解“*均分”的意义。

  11、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2、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13、在摆学具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一些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14、会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除法与实际的联系,体会表内除法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有关倍的知识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1、表内乘法(一)12课时第1—4周

  2、角的初步认识&nbs

  一、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全书设计了多样化的情境,着眼于不同地区学生的需要,有利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有利于认识数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本教材共9个单元、2个复*单元。可分为3个内容,分别为:

  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常见的量(元、角、分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测量(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欣赏与设计)。

  3、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奥秘)。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能独立解决其简单的问题;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乘法算式,根据加法算式能列出乘法算式;掌握2-9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正确认识各种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认识元、角、分以及相互关系,掌握简单的元、角的计算。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移和旋转变换,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初步学会体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人47人,男生31,女生16。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加与减5课时1-2周

  (二)购物3课时3周

  (三)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3-5周

  (四)图形的变化2课时5周

  (五)2?5的乘法口诀7课时6-8周

  整理与复*2课时8-9周

  (六)测量4课时10-11周

  (七)分一分与除法10课时11-13周

  (八)6?9的乘法口诀4课时14周

  数学好玩2课时15周

  (九)除法4课时15-16周

  总复*4课时16-19周

  五、教学内容检测及评价手段

  形成性评价:一是引导学*活动的方向。二是强化学生的学*。三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它所借助的手段有*常作业、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终结性评价:一是考察学生群体或每个学生整体的发展水*,为各种选拔、评优提供参考依据。二是总体把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

  六、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时间安排

  本学期安排了1次综合实践活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将矢机行事开展活动。

  2、实施策略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角色,在物品交换中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并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要求学生用说出实践体验的乐趣。

  七、完成计划的举措

  1、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2、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3、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错误。

  4、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1)有学生50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2、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 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进度教学表可以参考其他版本的也可以,或则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42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七、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4课时左右)

  一、学生的学*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 活动中去。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学**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在加上很多家长的重视程度 不够,所以我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同时加强对学生学** 惯和学*行为的教育力度。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 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 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 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实用5份(扩展8)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掌握学*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根本性进步,非一朝一夕之功。现在我所教学生是八年级,共60名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学*成绩还可以。现实决定了并不是付出十分努力就一定有十分收获。但教师的责任与职业道德时刻提醒我,没有付出一定是没有收获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苦干加巧干,才能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三角形主要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多边形的内外角和。本章节是后两章的`基础,了解了相关的知识,教学时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开展好数学活动。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 分式主要学*分式的概念、性质、能用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重视和分数类比,加强分式、分式方程与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一、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全书设计了多样化的情境,着眼于不同地区学生的需要,有利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有利于认识数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本教材共9个单元、2个复*单元。可分为3个内容,分别为:

  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常见的量(元、角、分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测量(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欣赏与设计)。

  3、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奥秘)。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能独立解决其简单的问题;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乘法算式,根据加法算式能列出乘法算式;掌握2-9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

  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正确认识各种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认识元、角、分以及相互关系,掌握简单的元、角的计算。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移和旋转变换,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初步学会体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人 人,男生 ,女生 。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

  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加与减 5课时 1――2周

  (二)购物 3课时 3周

  (三)数一数与乘法 5课时 3――5周

  (四)图形的变化 2课时 5周

  (五)2―5的`乘法口诀 7课时 6――8周 整理与复* 2课时 8――9周

  (六)测量 4课时 10――11周

  (七)分一分与除法 10课时 11――13周

  (八)6―9的乘法口诀 4课时 14周 数学好玩 2课时 15周

  (九)除法 4课时 15――16周 总复* 4课时 16――19周

  五、教学内容检测及评价手段

  形成性评价:一是引导学*活动的方向。二是强化学生的学*。三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它所借助的手段有*常作业、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终结性评价:一是考察学生群体或每个学生整体的发展水*,为各种选拔、评优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总体把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

  六、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时间安排

  本学期安排了1次综合实践活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将矢机行事开展活动。

  2、实施策略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角色,在物品交换中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并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要求学生用说出实践体验的乐趣。

  七、完成计划的举措

  1、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2、 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3、 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4、 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本班是我从初一带过来的,对班上学生比较了解: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 实数。从*方根于立方根说起,学*有关实数的有关知识,并以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方案范#文。库整-理^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

  五、教学进度

  周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 1全等三角形(1) 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

  2 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3角*分线的性质(1)

  3 4 第十一章小结(3)

  5 1轴对称(3))轴对称图形(2)

  6 14.3.1等腰三角形(3) 14.3.2等边三角形体(2

  7 12.3课题学*(2) 第十二章小结(2)

  8 *方根3 立方根3

  9 实数3 第十三章小结(2)

  10 段考 变量与函数3

  11 一次函数3 方程与不等式5 课题学*3

  12 第十四章小结(2) 15.1.1整式(1) 15.1.2整式的加减(2)

  13 15.2.1同底数幂的乘法(1) 15.2.2幂的乘方(1) 15.2.3积的乘方(1)

  15.2.4整式的乘法(2)

  14 15.2.4整式的乘法(2) 15.3.1*方差公式(2) 15.3.2完全*方公式(1)

  15 15.3.2完全*方公式(2) 15.4.1同底数幂的除法(1) 15.4.2整式的除法(2)

  16 15.5因式分解(1) 15.5.1提公因式法(1) 15.5.2公式法(3)

  18 第十五章小结(3) 总复*

  19 总复*

  20 考试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式。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积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惯,二(5)班学生缺少一定的数学学*的能力,或者上课无法集中精力,经常会开小差或者反应速度比较慢,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弱,课堂作业有七、八个学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从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比较明显,二(5)班两极分化现象已经出现,对于同一个学*任务,孩子们完成需要的时间相差也比较大,个别的孩子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不能很好的根据具体数学信息,很好地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对于提问题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但是有些学生很多问题是没有自己思考过,就急着问老师,缺少独立思考的意识。学生间相互评价也还待加强和提高。二(6)班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但二

  (5)班有一部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不够浓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共九个单元和一个总复*。可分为3个内容,分别为:

  1、数与代数:(1)数的运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2)常见的量(元、角、分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测量(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欣赏与设计)。

  3、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奥秘)。

  四、本册教材总体教学目标及要求:

  1.第一单元“加与减”。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惯。

  2.第二单元“购物”。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

  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移、旋转、轴对称,积累活动经验。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操作活动对图形的认识产生兴趣,初步感受数学的美。

  5.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体验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的优越性。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在寻找乘法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推理能力。会比较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乘法口诀的乐趣。

  6.整理与复*。经历整理前面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回顾、整理、练*等学*活动,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惯和自我反思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7.第六单元“测量”。在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计发学*的兴趣,发展观察、操作的能力。

  8.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经历一系列的`分物活动,体会*均分的意义,积累分物经验。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9.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6-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新知识。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计发数学学*的兴趣。

  10.数学好玩,通过有趣的旧物交换和买卖活动,复*学过的乘除法及有关人民币的知识。能够利用学过的乘除法知识解决旧物买卖和等价交换的问题,能够正确付钱,找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从小培养热衷公益的良好品德。在时间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回顾、整理与交流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11.第九单元“除法”。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性,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分享。

  12.总复*。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惯,感受复*的作用。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加深理解乘法、除法和倍的意义,熟记2-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活

  一、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全书设计了多样化的情境,着眼于不同地区学生的需要,有利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有利于认识数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本教材共9个单元、2个复*单元。可分为3个内容,分别为:

  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常见的量(元、角、分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测量(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欣赏与设计)。

  3、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奥秘)。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能独立解决其简单的问题;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乘法算式,根据加法算式能列出乘法算式;掌握2-9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正确认识各种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认识元、角、分以及相互关系,掌握简单的元、角的计算。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移和旋转变换,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初步学会体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人47人,男生31,女生16。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加与减5课时1-2周

  (二)购物3课时3周

  (三)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3-5周

  (四)图形的变化2课时5周

  (五)2?5的乘法口诀7课时6-8周

  整理与复*2课时8-9周

  (六)测量4课时10-11周

  (七)分一分与除法10课时11-13周

  (八)6?9的乘法口诀4课时14周

  数学好玩2课时15周

  (九)除法4课时15-16周

  总复*4课时16-19周

  五、教学内容检测及评价手段

  形成性评价:一是引导学*活动的方向。二是强化学生的学*。三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它所借助的手段有*常作业、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终结性评价:一是考察学生群体或每个学生整体的发展水*,为各种选拔、评优提供参考依据。二是总体把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

  六、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时间安排

  本学期安排了1次综合实践活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将矢机行事开展活动。

  2、实施策略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角色,在物品交换中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并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要求学生用说出实践体验的乐趣。

  七、完成计划的举措

  1、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2、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3、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错误。

  4、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表内乘法(一);

  三、角的初步认识;

  四、表内乘法(二);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

  六、方向与位置;

  七、表内除法;

  八、统计与可能性;

  九、混合运算;

  十、总复*。

  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本册教材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教材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运用和统计这四个领域来进行设计的教学的。教材把乘法的初步认识分出来,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更加重了学生的体验感悟,从体验生活中连加现象到体验同数连加现象,逐步引导学生体验,加大了学生的体验过程,为学生学*乘法奠定了坚实的经验基础。教材富于童趣,渗透了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例如: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乘法的认识就激起了学生的'学*兴趣。学*表内乘法(二)更是从学生身边的剪纸、做沙包、折纸飞机和做中华结这些学生熟悉的制作引入学*的。本册教材空间较大,其中的两个创新点很有特色,把同数连加的写法,写成乘法算式;用加法算乘法,改用口诀计算乘法这样计算起来就很简便。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5、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7、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三、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方法,学**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另外,班内的学*气氛尚不够浓厚,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惯。

  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区分一些简单的形图形和方位,能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个别同学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惯。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教育研究工作中,我们二年级教研组本着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和学*兴趣”为着重点,不断地进行深化改革试验,在注重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对数学理解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启迪,让学生能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让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学*的资源。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工作目标:

  1、抓好课堂常规管理工作和教学质量的监控;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行为*惯、生活*惯。(以新课程为指导,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成长的目标。)

  3、培养学生轻松学*、喜欢学*、快乐生活,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

  4、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学研讨课、教案交流、培训内容的分享、教学用具的共享等)打造专业团队,共同学*、互帮互助的学*目标。

  三、教研措施:

  1、精心备课。

  严格按照“五精”教学常规认真备课。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课前教师应熟悉课标、教材,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的重点、难点、板书,作业设计在教案中均有效体现。

  2、认真上课。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仅要启迪智慧,还要培养技能、教化思想,执教过程中要严谨。教学语言要简洁、准确、有条理、生动易懂和富于启发。板书工整,尊重学生。做到数学课堂要简约而有效。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多给学生鼓励,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有耐心,避免急躁情绪。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认真设计作业,在作业布置上,要关注统一与分层,适当的增加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追求作业的有效度,抓点促面,以点带面。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正确。对作业中的集中性问题可以采用集体讲评,个别性问题还要采用个别讲解,面批的方式。

  4、扎实有效的搞好主题教研活动。

  结合学校教研处工作要求,做到组内老师经常互相听评课。在评课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每位教师要认真上好组内研讨课,课后要从教学研究的目光来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及将自己的上课或评课体会整理成一篇评课稿。

  5、认真撰写论文和教学反思。

  每位教师结合自己课上的一些安排和学生的生成进行反思,也可以是自己对教材的独特诠释,这些反思都要在备课本上呈现,一学期不少于20篇,每篇字数不少于100。积极撰写有价值的论文、案例,青年教师要积极撰写论文案例进行投稿发表或参加上级评比。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二年级(5)、(6)班共有学生92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实用5份(扩展9)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做准备吧!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学情分析:

  今学期二年级共有学生40人,上学期期末成绩不太好,大多数学生学*比较认真,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上课认真听讲,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好做小动作,学*成绩比较差。这个班学*比较好的学生少,大都上进心差,对自己没有正确的学*目标,因此学*上缺乏上进心,今学期要注意方法引导,树立正确的学*目标,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应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长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置;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景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学会用方快图表示统计的。结果,会看看图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和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方面

  (1)使学生在认识乘法、除法的含义以及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

  (2)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确定位置、辨别方向、观察物体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简单*面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3)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合作用。

  (4)使学生在用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实际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丛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乘除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借据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3)使学生在拼图形、测量长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观察物体以及简单的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合作法。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口诀、观察和发现*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确定物**置方向,增强数学的好奇心。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描述物体简的位置关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养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惯。

  三、教学措施;

  1、教学任务保障;认真学*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更、发展的全过程,有一条清晰的逻辑教学思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有成功感。

  2、优生方面:在教学中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与动机。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学*活动,让他们通过活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创造与探索的空间,释放创造潜能。

  3、差生培养: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帮助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大量的丰富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注意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问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别人交流让他们产生兴趣,自觉参入到学*中来,体验到参与学*,获得成功的欢乐。

  四、教学进度

  一、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表内乘法(一)”“表内除法”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图形与几何”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厘米和米”和“观察物体”。“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 “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期末复*”单元。

  教材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既注意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更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学*心理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努力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另外,还注意把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交叉安排,既促进了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又能使学生避免由于长时间学*单一内容可能引起的厌倦心理,有利于提高学*的效率。

  认识乘、除法的含义和学会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也是小学数学中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能否较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不仅影响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计算能力的形成,而且也直接影响学生进一步学*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认识并使用常用的单位厘米、米;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这些是本册教材的难点。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感)

  1.知识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应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用如“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2.数学思考方面。

  (1)使学生在认识乘法、除法的含义以及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

  (2)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确定位置、辨认方向、观察物体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简单*面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物体与相应的视图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用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用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在简单的统计活动中,初步体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3)使学生在拼图形、测量长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观察物体以及简单的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态度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的长度、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养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学**惯。

  三、二(1)班 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和学*态度、*惯等)

  二(1)班现有学生46人,经过一年的学*,孩子们都养成了比较好的学**惯,已经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的具备了观察、理解、思考的能力和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基本知识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

  但二年级学生学*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后进生面大,在书写、学*品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如肖辉、陆子安、褚翠、刘洪海等小朋友上课注意力始终不集中,手上老是在摸东西,家长比较忙,*日也没有空辅导孩子的学*。伍梦凡、夏东硕等小朋友学*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心,遇到难题就停滞不前了。因此关注这些孩子,尽可能转化后进,提高先进,发展后进是本学期重点。对于基础很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惯不太好的学生,更要认真对待,尽量做到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多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取得进步。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深入学*新课程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学程导航,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2.加强常规教育,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学*、行为*惯,提高每堂课的课堂效率。

  3.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借助于恰当的教学情境,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操作、思维、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4.让学生通过交流学*方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等,充分展示学生的学*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的比较中进行方法的概括与优化。

  5.对学生的学*情况进行充分的预设,同时关注好每堂课的生成资源,以便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作及时的调控和优化。

  6.分层目标,分层作业,开放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科学安排培优补偿。

  7. .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和及时进行检验的学**惯,特别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培养。

  8.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复*指导思想

  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另外通过总复*,查缺补漏,使学*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学*兴趣较浓,在课堂上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学*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惯,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有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退位等情况。少数学生对于独立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三个班级里都有一小部分是智力水*低下,学**惯较差的学生。几乎是只有几十分的。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制定相应的复*计划,尽量争取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复*阶段

  1、分块复*。对整块知识进行复*之后,结合*题进行巩固。

  2、综合练*。以测验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练*,在课堂上教师精讲。

  3、查缺补漏。对于在复*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加以补充练*

  四、复*内容

  (一)数与代数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估算。

  2、表内乘法,内容包括运用口诀计算,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量的计量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内容包括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认识线段,会画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具有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二)空间与图形

  1、角和直角,内容包括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2、观察物体,内容包括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三)概率与统计

  了解的统计的意义,会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数学广角

  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简单推理。 “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不需要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

  (五)综合练*和测试

  复*各单元的同时,通过综合练*试卷,再进一步发现薄弱环节,加强练*,争取期末考试得到理想的成绩。

  五、复*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六、复*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复*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

  学生复*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计划。

  七、复*课时安排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1课时

  2、表内乘法…………………………………… 1课时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1课时

  4、观察物体和统计…………………………… 1 课时

  5、专项复*1:口算练*…………………… 1课时

  6、专项复*2:解决问题…………………… 2课时

  7、综合复*………………………………… 10课时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51名学生,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认识与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与用口诀求商;时分秒的认识;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方向与位置;统计与猜测

  四、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大力提倡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突出“创新”这个灵魂,力争做到“领导放心、家长信任、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节日活动”“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 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四、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愿望。

  2.创造情境。

  3.鼓励算法多样化。

  4.作业除了基础统一之外,要分层次留作业,多留研究实践性作业。

  5.在十二月之前积极努力做好特色作业展的工作。

  六、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 ------------- 5课时

  2.乘法口诀(一) ------------ 10课时

  3.观察物体 ----------------- 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 ――――――― 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 ――――――― 4课时

  6.乘法口诀(二) ―――――― 7课时

  7.时、分、秒 ――――――― 4课时

  8.乘法口诀(二) ―――――― 7课时

  9.除法 ―――――――――― 8课时

  10.统计与猜测 ――――――――— 4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120课时)

  (一)长度单位(8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30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10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8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我长高了…………………………………………………2课时

  机动………………………………………………………2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6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28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8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6课时左右

  复*和整理…………………………………2课时左右

  机动………………………………………………………2课时

  (五)观察物体(8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24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10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6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10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2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2课时左右

  机动………………………………………………………2课时

  (七)统计(4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4课时左右)

  (九)总复*(8课时左右)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45名,他们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学生学业情况(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本班有学生x人,经过努力,大多数学生有了较好的学**惯,上课时能思考,会发言,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另外,部分学生的学**惯、学*态度差,势必会影响学*进度,影响整体水*的提高,所以,尽可能转化潜能生是本学期工作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认识几时几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实用5份(扩展10)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二十篇)

  一、本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意,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7人,男生11人,女生6人。该班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合作意识明显增强,但学生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争取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长度单位,了解1厘米和1米的的实际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全用刻度尺量线段。

  2、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方法。

  教学、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竖式写法。

  4、角和直角的认识用三角板画直角、乘法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乘法意义的理解,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5、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感知对称现象。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也比较困通过实例,在过去学*统计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1格代表2个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学*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估算学*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测、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互动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5、要注意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7、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一、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16名,其中男生5人,女生11人,本学期转进1人。孩子们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明显进步,合作学*意识不断增强,数学学*热情高涨。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应关注学生学*兴趣培养和学*方法指导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五单元“2——5乘法口诀”,第八单元“6——9乘法口诀”。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5、第一单元“加与减”,弄清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第二单元“购物”,认识元、角、分,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六单元“测量”。通过本单元的学*,了解基本的长度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数学好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愿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的兴趣。

  2、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及时进行学*水**馈,及时查漏补缺。

  5、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安排:

  1、加与减---------------------5课时

  谁的得分高、秋游、星星合唱队各1课时、练*一2课时

  2、购物---------------------3课时

  买文具、买衣服、小小商店各1课时

  3、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

  有多少糖块、儿童乐园、有多少点子、动物聚会、各1课时、练*二2课时

  4、图形的变换---------------------2课时

  折一折,做一做、玩一玩、做一做、各1课时

  5、2——5的乘法---------------------12课时

  数松果、做家务、课间活动、需要几个轮子、小熊请客、回家路上各1课时,练*三3课时,整理与复*3课时

  6、测量---------------------6课时

  教室有多长、课桌有多长、1米有多长、试一试各1课时,练*四2课时

  7、分一分与除法------------------------12课时

  分物游戏、分苹果、分糖果、分香蕉各1课时,练*五2课时、小熊开店、快乐的动物、试一试、花园各1课时,练*六2课时,

  8、6——9的乘法口诀-----------------------4课时

  有多少张贴画、一共有多少天、买球、做个乘法表各1课时

  数学好玩------------------------------2课时

  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各1课时

  9、除法----------------------------5课时

  长颈鹿和小鸟、试一试、农家小院各1课时,练*七2课时

  10、总复*15课时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人数是107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完成课堂作业等良好的学**惯,以实现真正有效的减负。

  6、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重视学困生的帮辅工作。

  五、教学检测与评价

  1、教学检测:通过*时的作业检查与每章的单元考试试卷相结合,达到检测学生的目的;

  2、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学*情况的检测,能更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况,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加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赢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一、观察物体、分一分与除法、方向与位置、时分秒、乘法口诀二、除法、统计与猜测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4.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7.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经过一年的数学教学,大二学生都有一点基础知识,所以都需要在教学前制定一个工作计划,以便更好地工作一个学期。

  一、指导思想

  这一时期的数学教学仍然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注重具有创新和开放精神的主动学*,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可靠的良好*惯,以满足二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总的来说,这个年级的学生――人――在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基本满足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精度还有待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中,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感兴趣,但有些学生不够细心和灵活。在数学学**惯上,听力*惯和作业*惯有所进步,但学生在学*审题方面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目前的教学内容

  以河北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第二册为教材。

  四、教学要求

  1、知道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学会用自己学过的单位去衡量活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了解除法的含义,除法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除的关系;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公式求商。

  3、知道计数单位“100”和“1000”,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小数关系;掌握一万以内的数字顺序,能读写一万以内的数字;知道一万以内数字的构成,会比较一万以内数字的大小,能用符号和文字描述一万以内数字的大小;理解并知道一万以内的大概数字。

  4、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g和1kg的质量概念,知道1kg=1000g。

  初步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体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了圆括号的作用,解题就会用到圆括号。

  5、会识别锐角和钝角;最初对*移和旋转的感知会在正方形纸上水*或垂直地*移一个简单的图形。

  6、100以内可以加减两位数,加减百千,加减百几十,根据实际情况估算。

  7、体验数学和数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10、养成认真工作,书写工整的好*惯。

  一、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三、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后,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在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6、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8、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10、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一、学生现状分析:

  我班共有65名学生,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必须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本事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本事;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进取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必须差异。所以,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本事,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本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资料变动情景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此刻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资料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资料,原先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此刻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此刻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先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资料。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此刻第五、六单元资料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资料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资料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本事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本事。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供给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明白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包含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包含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明白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经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本事,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及思考、倾听、提问等*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2、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构成应用意识。

  3、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4、改善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构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5、供给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6、供给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本事和创新意识。

  7、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本事。让学生经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让学生经过观察、操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构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

  1、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形成计算技能,发展运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之前,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解决把两个数量调整为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重温“求相差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两个数量相差关系的本质,初步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也为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数量关系作准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惯,体验学*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