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计划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性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性、关注过程和具有生成性,强调学生自主学*和亲身经历及积极实践,体现参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二、主要教学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三、教学工作措施

  1、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2、增加劳动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更有生命力。

  3、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学会与人合作,搜索整理资料。

  四、主要教学任务安排

  一、有趣的纸世界

  1.查阅纸的历史,了解纸的变化。

  2.了解纸文化的简单知识,并学会剪折纸品。

  3.了解造纸的流程,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二、钱币.历史.生活

  1.了解钱币的历史及知识。

  2.认识中外各种钱币。

  3.具有理财意识,懂得节约用钱。

  三、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1.学会观察校园里的各种浪费现象。

  2.调查并统计学校的水资源浪费情况。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四、生活中的艺术

  1.了解花语。

  2.懂得插花的基本知识并学会欣赏。

  3.懂得水果拼盘的制作方法并实践。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我是社区小主人

  1.调查和统计社区的文化与服务设施。

  2.能为社区的服务提出有效的建议。

  3.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六、我为交通绘蓝图

  1.附*交通情况大调查。

  2.学会设计交通安全的蓝图。

  3.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七、小导游

  1.熟悉本地区的旅游景点。

  2.学会设计旅游景点的广告宣传。

  3.学做小导游。

  4.培养学生热爱旅游景点的意识。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现状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及其具有研究的欲望,他们很喜欢动手制作一些小制作来展示自己的风采,所以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目标:

  总目标是: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体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综合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措施: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例如:学校的图书室、学校传统活动。

  (2)开发社区资源。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了解街道经济发展情况,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研究性学*每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进行2—3次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课时。

  综合活动实践教材要求采取活动项目的方式实施,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该教学资料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力图实现四大领域的有机融合,使每部分内容都贴*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常见的问题入手,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三年级“活动资料”的形式还是以有趣的游戏和制作为主,《走进游戏

  世界》、《生活中的礼仪》、《快乐剪纸》、《饲养小动物》都有相当的童趣,也可以

  从中取得不少直接经验。但是,这些活动都渗透了激发学生探索和发明的内容,也就是要学生探索事物的内涵和本质,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本册教材主要教学内容共8个主题。分别是

  方法与指导:

  1、 怎样制定活动方案

  2、 学会分工与合作

  活动与探究:

  3、 走进游戏世界

  4、 生活中的礼仪

  5、 快乐剪纸

  6、 饲养小动物

  7、 衣物的洗涤

  8、 居民生活环境调查

  二、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

  利。

  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教学目标: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让他们继续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教学进度表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同学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同学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同学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同学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同学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同学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同学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同学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同学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同学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同学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同学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同学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同学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同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同学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同学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同学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同学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同学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同学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同学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同学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同学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同学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同学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同学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同学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略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注重转化学生的观念,认识综合实践课,以新的学*状态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三年级学生受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受原来课程模式的影响,接触社会比较少,一下子全部放开,学生将会束手无策。因此,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学生从大的主题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如:关于美化校园的新建议;夸夸我们的学校;课间十分钟等。教师将根据学生最感兴趣的主题给与一定的指导,体验整个专题研究性学*。

  二、课程目标

  知识层面:让学生认识动物、了解动物,从而保护动物;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各种工具,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对学*用具加以改进;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校,了解老师并为自己的学校规划设计;让学生充分认识我是集体的一员,要为集体添光彩。

  能力层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惯以及必须的生活技能等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三、具体安排

  (一)、1----4周第一章节:规则

  1、做个守纪律的好孩子

  2、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3、我是妈妈的好帮手

  (二)、5----8周第二章节:开动脑筋

  4、商场购物

  5、快乐的小骑手

  6、动物天地

  (三)、9----11周第三章节:学会设计

  7、智力大冲浪

  8、办个小小图书馆

  9、设计我的小空间

  (四)、13---16周第四章节:生活在集体中

  10、旧信封的新用途

  11、巧用测量方法

  12、模仿出的发明

  (五)、17周期末复*考试

  开展活动。

  7、成果展示交流时,激励同学们发挥个人优势表现自己的个性。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1)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性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性、关注过程和具有生成性,强调学生自主学*和亲身经历及积极实践,体现参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二、主要教学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三、教学工作措施

  1、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2、增加劳动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更有生命力。

  3、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学会与人合作,搜索整理资料。

  四、主要教学任务安排

  一、有趣的纸世界

  1.查阅纸的历史,了解纸的变化。

  2.了解纸文化的简单知识,并学会剪折纸品。

  3.了解造纸的流程,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二、钱币.历史.生活

  1.了解钱币的历史及知识。

  2.认识中外各种钱币。

  3.具有理财意识,懂得节约用钱。

  三、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1.学会观察校园里的各种浪费现象。

  2.调查并统计学校的水资源浪费情况。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四、生活中的艺术

  1.了解花语。

  2.懂得插花的基本知识并学会欣赏。

  3.懂得水果拼盘的制作方法并实践。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我是社区小主人

  1.调查和统计社区的文化与服务设施。

  2.能为社区的服务提出有效的建议。

  3.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六、我为交通绘蓝图

  1.附*交通情况大调查。

  2.学会设计交通安全的蓝图。

  3.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七、小导游

  1.熟悉本地区的旅游景点。

  2.学会设计旅游景点的广告宣传。

  3.学做小导游。

  4.培养学生热爱旅游景点的意识。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现状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及其具有研究的欲望,他们很喜欢动手制作一些小制作来展示自己的风采,所以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目标:

  总目标是: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体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综合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措施: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例如:学校的图书室、学校传统活动。

  (2)开发社区资源。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了解街道经济发展情况,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研究性学*每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进行2—3次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课时。

  综合活动实践教材要求采取活动项目的方式实施,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该教学资料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力图实现四大领域的有机融合,使每部分内容都贴*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常见的问题入手,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三年级“活动资料”的形式还是以有趣的游戏和制作为主,《走进游戏

  世界》、《生活中的礼仪》、《快乐剪纸》、《饲养小动物》都有相当的童趣,也可以

  从中取得不少直接经验。但是,这些活动都渗透了激发学生探索和发明的内容,也就是要学生探索事物的内涵和本质,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本册教材主要教学内容共8个主题。分别是

  方法与指导:

  1、 怎样制定活动方案

  2、 学会分工与合作

  活动与探究:

  3、 走进游戏世界

  4、 生活中的礼仪

  5、 快乐剪纸

  6、 饲养小动物

  7、 衣物的洗涤

  8、 居民生活环境调查

  二、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

  利。

  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教学目标: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让他们继续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教学进度表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同学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同学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同学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同学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同学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同学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同学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同学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同学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同学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同学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同学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同学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同学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同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同学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同学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同学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同学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同学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同学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同学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同学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同学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同学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同学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同学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同学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略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注重转化学生的观念,认识综合实践课,以新的学*状态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三年级学生受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受原来课程模式的影响,接触社会比较少,一下子全部放开,学生将会束手无策。因此,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学生从大的主题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如:关于美化校园的新建议;夸夸我们的学校;课间十分钟等。教师将根据学生最感兴趣的主题给与一定的指导,体验整个专题研究性学*。

  二、课程目标

  知识层面:让学生认识动物、了解动物,从而保护动物;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各种工具,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对学*用具加以改进;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校,了解老师并为自己的学校规划设计;让学生充分认识我是集体的一员,要为集体添光彩。

  能力层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惯以及必须的生活技能等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三、具体安排

  (一)、1----4周第一章节:规则

  1、做个守纪律的好孩子

  2、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3、我是妈妈的好帮手

  (二)、5----8周第二章节:开动脑筋

  4、商场购物

  5、快乐的小骑手

  6、动物天地

  (三)、9----11周第三章节:学会设计

  7、智力大冲浪

  8、办个小小图书馆

  9、设计我的小空间

  (四)、13---16周第四章节:生活在集体中

  10、旧信封的新用途

  11、巧用测量方法

  12、模仿出的发明

  (五)、17周期末复*考试

  开展活动。

  7、成果展示交流时,激励同学们发挥个人优势表现自己的个性。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2)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2篇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各年段要制订好学年段的活动计划,争取一学期搞出一到两个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研组以备查。

  5、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会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建设好班级图书角,让浓浓的书香弥漫校园;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并结合课本所学,运用软件或网络简单展现自己的成果。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艺术节、体育节。五是结合少先队系列活动,如 “班级生态角”、“争做升旗手”等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周围的自然状况,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关注环境,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二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定期带领学生参加服务活动;三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体育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本学期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将围绕“创设一个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主题为主线,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上面所提供的活动主题,确定好本班的若干综合实践活动的子课题,并围绕子课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方案,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五、规范管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水*

  1、建立领导小组。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室领导,教导处具体负责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的活动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教师具体负责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2、课程培训学*。

  组织教师以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培训材料为主要学*、观摩内容,通过学*、观摩、组内讨论、交流体会,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另结合研训中心组织的活动,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并对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我们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制度,将课堂教学常态化,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综合实践活动材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3)、为发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11月份我校将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课开放月”活动,届时每一年级推荐一位课任老师上一节教学汇报课,分3周时间完成,以促进教师相互学*、相互提高。

  (4)、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校园网,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过程、体会及时、全面地公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全校课任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撰写“一文一案”,并积极向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训部及有关杂志、报社投稿。

  4、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5、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活动。通过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6、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一、教材分析:

  课程的选择是从同学身边事物开始,其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家庭、我与学校 、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为主要学*形式,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展开。

  二、同学分析:

  1、通过一学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同学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本科学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学年多的学*,同学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同学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活动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本年级共3个班,每班都有60人左右。大部分同学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综合实践活动,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时的学**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活动目标:

  1、同学的发展,围绕发展同学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同学、教师、教材、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同学当作学*的主人。

  2、重视同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要求同学主动参与,自由活动,调动同学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3、重视同学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同学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同学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视同学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5、使同学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同学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同学的探究兴趣。 加强同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同学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同学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活动,充分尊重同学的个性,使同学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 鼓励同学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同学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同学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 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益友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 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同学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同学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同*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同学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同学体会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一、主题生成:

  高年级的同学对踢球很感兴趣,不但可以锻炼身体锻炼互相合作的能力。利用废旧的报纸,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心爱的好玩具。不但经济实惠而且废弃的纸张还很环保;且制作起来还很简单,玩法又特别多。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学生会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积累经验;用发现的眼光、聪明的.头脑、灵活的双手去发现、去创作。

  二、活动目标:

  1、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发活动主题;

  2、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分工的能力;

  3、体验到参与实践、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彩球

  学生准备:废报纸、清水

  四、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为主题生成课。

  (一)、猜谜导入激**趣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了吗?看看谁能猜出来?说它是球,却是纸做的;说它不是球,却能踢又能投。你们能猜到吗?

  生:不知道

  师:看,这就是纸球。不知道你们想不想拥有一个漂亮的纸球?

  生:我们想有一个漂亮的纸球。

  师:今天来制作漂亮的纸球。

  【设计意图:课开始把纸球说成神秘礼物并说出特点让学生猜一猜;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动手操作的欲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思维点拨自主探究

  师:现在请组长拿出纸球,大家轮流看一看。

  生:一个接一个传看纸球

  师:想一想,纸球是怎样制作的?

  生:里面团旧报纸,外面用手纸裹好。

  师:为什么选用手纸呢?

  生:因为手纸吸水性强,再因为颜色发白方便作画。

  师:我们继续探究。现在,请你掂一掂,捏一捏,你觉得纸球怎么样?

  生:纸球很硬、结实。

  师:我们怎么能做一个这样结实的纸球?请同学们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生:随意团几张报纸。

  【设计意图:请一人演示怎样团纸,并在班级交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纸团的结实程度。此处引导学生利用报纸吸水性强的这一特点,制作纸团易操作,作品效果好。】

  师:看,你团的纸球,我扔一扔,就开了。有没有什么方法,让纸球抱团。(出示一个半成品纸球)看看老师用什么工具了吗?那老师利用什么?

  生:报纸吸水性的特点。

  【设计意图:改变以往的枯燥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方式;而是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发现制作纸球所用的材料和工具;有了材料接下来要想一想是怎样制作成纸球的?通过观察并在班级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并总结出制作纸球的方法和步骤;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而且为学生接下来动手操作清除障碍,使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下去。】

  (三)、动手操作实践体验

  师:纸上谈兵终觉浅,现在各小组合作做一个纸球。

  活动要求:

  1、报纸上不卫生,每组只要两人来团纸球,其他人做别的任务;

  2、比一比那组的纸球又圆又结实。

  3、活动时要控制声音,不要互相影响。

  【设计意图:每次小组活动前,有明确的活动要求,不仅引起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小组分工合作这些问题;而且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制作纸球

  师:教师巡视各小组活动,引导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师:各小组方才都积极参与活动,老师很感动!同时,我发现一些问题,谁想做出漂亮的纸球一定要认真听。

  师:看这两个小组的作品,对比一下,你发现什么?看我再压一压,又发现什么?

  生:所有的纸朝一个方向团,形状不圆。

  生:不没有团实

  生:报纸有没阴湿的部分翘着,纸球不圆。

  师:做得好小组,你们有什么好的经验介绍一下?

  生:我们把报纸弄湿后,团起来,每一层都要攥结实些。还用用手来回转一转,把球团圆。

  师:你们真了不起!自己已经能在活动中总结经验了。现在,大家要汲取经验,继续完成你的纸球。这次我们要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大又圆!

  生:再次小组合作,制作纸球。

  师:教师巡视各小组活动,针对小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师:大家还有最后几分钟的时间。等一会在班级展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活动过程中作品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通过两个作品的对比,发现他人比自己处理问题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一些好做法。不仅提高活动效率,对学生今后积累活动的经验是大有益处的!】

  (四)评价活动积累经验

  师:现在,请各组小组长,拿着自己的纸球到前面来。同学们,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师:我们认为xx小组又大又圆。恭喜你们,做得这么好!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相信你们一定会友许多的感悟和收获!

  生: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听取他人意见,才能更好完成任务。

  生:小组合作时,要有很好的分工,效率才能高。

  生:我们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非常高兴!

  师:同学们,老师很高兴!听到你们体验到研究带来的快乐,获得的感言!看到你手中的智慧的成果,漂亮的纸球!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二、活动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

  1、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劳动与技术教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三、具体要求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四、活动安排

  节约用水,关爱生命之源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总的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为主导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实践途径和活动安排

  我们将在研究性学*、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以竞赛或专题汇报的形式展开,再综合生成出一些专题实践活动,其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性学*:尝试以研究性学*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研究性学*课题是:甲型调查。

  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社区服务:参加社区服务,定期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活动侧重:绿色环保、慰问孤老、创建知识宣传、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社会、学*知识、开阔眼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是:《走*中秋》。

  活动侧重: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计划,了解经济改革的情况,了解我们的国情情况。

  六、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评价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活动课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课题的选择要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并兼顾到有哪些学科的参与,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的研究价值是什么等等。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一百多人,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一些操作性的课题兴趣浓厚。但由于学校出于一些安全方面的考虑,对于一些需要离开校园的社区调查活动开展有很大的阻力,因此,本学期,把重心放在校园内,学生身边的事情,着重通过一些研究性学*课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3)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篇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经历每一个主题实践活动都生成了一些与学科课程相关的能力。于此,我们想以学科实践活动为基点,开展系统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以推动学生综合学*和实践研究的能力。

  在本学期中,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面以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丰富学生个性,形成良好个性品质为总目标,而我们三年级教学的重点还在于培养学生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周围的人们,充分了解社区环境,体会感受自我的成长。

  二、活动内容:

  1、班级小主人;

  2、危险我知晓;

  3、探访昆虫世界;

  4、秋游去;

  5、争做健康小子;

  6、过年啦。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一、班级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较深的了解,有较强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学生的学*基础差别较大,个别比较优秀,个别比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的信心。

  二、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通过活动,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

  2、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3、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措施:

  1、重感受促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2、学理论明目标我们将继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与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与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是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与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一、目标与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班共有学生266人。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了解,发现班级学生热爱学*、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时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设情境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重感受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3、学理论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四、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主题《心灵驿站》

  1、情系母校

  2、奇妙的网络世界

  三月份:主题《亲*自然》

  1、水果大观园

  2、巧用太阳能

  四月份:主题《健康快车》

  1、暖暖的红丝带

  2、请勿吸烟

  五月份:主题《社会频道》

  1、家乡风俗

  2、走*间艺人

  六月份:制作天地

  1、日晷

  2、森林医生——啄木鸟

  3、电动小快艇

  一、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在逐步由儿童期迈向少年期。在这个时期,广阔无边的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内心世界都等着他们去探索。他们有着强烈的探究心,但因社会经历有限,再加上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有待加强,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知识面窄,课外阅读量小,他们看世界的方式方法需要加以引导。

  2、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心灵驿站、亲*自然、健康快车、社会频道、制作天地五个栏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一些性别差异的知识,体验成长的快乐,培养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并能掌握一些常见病、小伤害的预防和临时处理方法。

  2、让学生具备环保意识,知道环保应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引导学生关注国际问题,关注地球,关注宇宙,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通过访问、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好奇、竞争、合作、分享、关爱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4、继续组织学生研究生活中的小科技问题,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并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各个单元教学目标

  1、心灵驿站

  (1)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开展争创“班级吉尼斯”活动。做到公正、互助、诚信、利他。

  (2)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学会与父母在情的沟通、爱的交融中进一步增进感情,积极参加爱心天使活动。

  2、亲*自然

  (1)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里有与我们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们的朋友——各种动植物,它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源泉。

  (2)认识、了解无土栽培技术,成立花卉无土栽培小组,进行盆花的无土栽培实验。

  (3)认识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制定一个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的意见,互相监督实施。

  3、健康快车

  (1)让学生知道学会生存,生存必须健康。

  (2)认识电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电力未来发展的方向,正确使用家电。

  (3)了解常见病、小伤害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学会一般的应急处置本领。

  4、社会频道

  (1)让学生知道社会是个大舞台,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

  (2)了解浪费的社会危害,减少和预防浪费,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

  5、制作天地

  (1)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创新与改进中去感受创作的艰辛。

  (2)教给学生制作“热风轮”模型,探究神奇的光纤,并能进行实验制作。

  四、教学措施

  1、注意加强现场教学,师要认真备课,选好地点,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操作示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并注意提供学生更多自己探索的机会。

  2、认真上课,突出重点。

  3、加强与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联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调查,既开阔学生视野,又在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

  4、对学生的劳动成果及时反馈,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5、采取集中课时和分散课时,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安排综合实践活动。

  6、培养学生的特长。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校特点,充分体现学生兴趣、体现学生特色、体现地方特色、体现生活特色,在活动中让学生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快乐成长,特拟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方法,但在探究课题的成果总结,撰写论文以及调查报告中还有所欠缺,小组间合作和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问题上还有待提高,因此本学年侧重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加强小组成员以及小组间合作,提高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三、活动目的要求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五、活动内容

  1、保护藏羚羊7

  2、厨房抹布不同消毒方式效果比较6

  3、无烟花季更健康7

  4、长大后我就成了你6

  5、家乡河流水质考察8

  六、活动评价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课题的选择尊重学生的选择,根据本地资源的特色,以戴河公园为主要活动基地,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新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亲手设计园林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二周 9.1—9.15 认识生物入侵

  第三周---第五周 9.18—9.29 热水瓶的保温效果与盛水量的关系

  第六周---第七周 10.9---10.20 家庭节水方案

  第八周---第九周 10.23—11.3 初中生离父母有多远

  第十周---第十二周 11.6—11.24 考察小区公共设施情况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11.27—12.8 改进课桌椅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 12.11---12.22 制作木板贴画

  第十七周 机动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4)

——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经历每一个主题实践活动都生成了一些与学科课程相关的能力。于此,我们想以学科实践活动为基点,开展系统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以推动学生综合学*和实践研究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4、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关注社会的好品质。

  5、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6、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

  三、活动措施:

  1、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

  2、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

  3、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积极性。

  5、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6、指导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具体安排:

  时间 主题

  九月份 开学第一课 抗战日 走进传统节日——中秋

  十月份 神奇的风

  十一月份 神奇的风 学科整合

  十二月份 整理资料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编排体例上,以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联系为线索,在以国家与安全、人口与民族、法制与社会、信息与资讯、经济与生活、环保与资源、学校与家庭、健康与安全、创新与发展、社会参与、劳动技术等为主题系列的课题的带领下,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教学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社区)

  (3)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六、课程编排及进度

  周次

  计划进度

  (标明所讲授的章节或题目)

  实际

  进度

  备注

  第1周

  新的交响曲--新学期新打算

  本周未正式上课

  第2周

  认识并了解教材

  第3周

  成长手册---快乐“成果袋”

  周一中秋节放假

  第4周

  书包里的环境问题

  第5周

  调查访问

  本周四九月月考

  第6周

  研究性学*--纸的变迁

  周一至周五休息;周六、周日上班

  第7周

  学会合作与助人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5)

——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1人,男生21人、女生10人。大部分学生学*目的性明确,学*动机强,动手动口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但由于地处山区,学生的视野狭窄,见识少,认识事物的能力差,有待于加强培养。

  二、本册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6个案例,分为:新学期开始了、风、光的游戏、节日、粮食、环保设计。每个案例分为二小块,每个小块又包括“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三、指导思想

  *精神为指针,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具体要求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六、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以日常生活常识和学生喜爱的小手工制作为主要内容,编排了一些看看、说说、做做的内容。尤其强调实践性,要求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实践,以提高动手能力。本册教材内容主要有:

  1 、做个小小成果袋

  2 、“夹玻璃球”比赛

  3、书包里的环境问题

  4 、“站报纸”游戏

  5 、学会合作与助人

  6、我为奥运做点儿啥

  7 、剪纸圈

  8 、直升机为什么能垂直升降

  9、日常用品的改进

  10、时间巧安排

  11、做个节约用水的小模范

  12、研究家养动物

  13、用气球做游戏

  14、叠纸盒

  15、头脑越用越聪明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建立“成果袋”和积累学*成果的意义,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2、充分运用手工、美术、劳动等技能,设计制作自己的成果袋,培养学生的想象、设计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展示团队合作精神,了解团队协作的意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想、归纳等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活动组织、方案的话等方面的能力。

  4、通过研究书包里的环境问题,使学生体验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的理念。

  5、学生通过游戏中的亲身体验,培养于是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大胆实践、善于反思和总结的*惯,以及预测和判断等能力。

  6、使学生认识到合作成功的“金钥匙”,是相互总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7、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实践,让学生感悟科学的奥妙,加强创造意识,以及提高科学研究的兴趣。

  8、引导学生在改进物品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大胆想象,学*创造发明的思维方法和技能,提出改进设想,并进行尝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

  9、通过安排和处理自己身边的常见小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10、通过讨论和交流,初步明确在对待动物问题上的是非观念,提高学生维护社会公德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

  1、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展示团队合作精神,了解团队协作的意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想、归纳等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活动组织、方案的话等方面的能力。

  2、变结论性学*为过程性学*,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的情感体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难点: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现象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教改专题:利用多媒体实施素质教育。

  改革措施:

  1、兴趣培养问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先让学生喜欢我和我的学科,与学生共同阅览有关科学方面的视频、图片与文字资料。

  2、*惯培养问题: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惯,让学生自觉学*和自主探讨。

  3、知识记忆问题: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突破科学用语知识,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定义,实验操作等。

  七、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1、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超越具体的书本知识。在价值追求上,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现实体验和经验为终极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种功利的技术和书本知识为终极目的。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尤其做到亲自动手。凡要求学生会做的小制作、小物件,首先自己会做,并在课堂上认真做好演示,激发学生上劳动技术的兴趣。

  2、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3、上课作好充分准备,按时进课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35分钟教学质量。

  4、关心好差生,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做好个别辅导,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绩记录。

  6、写好教学反思,积累上综合实践课经验。

  7、克服专注科技活动的局限性,主张以学生与自然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样三天线索作为内在的逻辑线索开发盒实践综合实践活动。

  一、指导思想:

  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同学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同学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同学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同学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同学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同学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同学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同学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同学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同学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同学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同学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同学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同学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同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同学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同学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同学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同学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同学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同学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同学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6)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随着学校班级的增多,科组团队老师也有所壮大,在保证整体队伍稳定的情况下加入了5位新成员,不同学科背景的11位教师分别指导12个不同的班级。已经申报成功的省级和区级课题将在本学期进行开题,2个在研市级课题,1个区级小课题。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常态开展并向有效化道路迈进,潘国洪校长继续挂帅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并任教六年级及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尽管科组中多位老师实践经验较丰富,专业素养较强,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或者对本课程理解不深。新学期,我们继续以科组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为核心,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科组的特色和优势以及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扎实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和研究。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及《广州市3-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讨论稿)为指南,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致力于将本校地域文化资源以及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融入综合实践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三、工作目标

  1、加强培训,特别是新加入教师的培训,使他们的教学水*在专家以及科组老师的帮助下迅速提高。

  2、各班根据科组计划制定好班级活动主题、计划,立足常态,上好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3、做好现有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以及立项课题的开题、小课题的结题工作,不断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效。

  4、加强科组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争取创建广州市优秀教研组以及迎接天河区巾帼文明岗的评估工作。

  5、整理优秀科研成果,积极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并力争获奖。

  6、配合做好广州市“xx”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申报工作,并争取立项。

  7、注重教学科研的探索和尝试,积极开展各项教育科研活动,立足新课程标准,以研促教,争取写出有质量的论文,并在全国第九届年会上获奖。

  四、专题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建设研究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

  1、加强培训与学*

  本学期围绕研究专题,继续加强指导教师业务学*,努力探讨校本培训的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专家开设讲座外,还有提供书籍让指导教师“阅读”的自我培训,让学科骨干率先“研读”组织交流的培训;指导教师根据研究专题轮流担任科组活动学*的主讲人;组织科组老师围绕学校征订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进行深入的研读和交流,进一步理清课程的课型及实施的策略。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实践、探究、反思、积累,尽快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长起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生力量并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市区教研,并对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通过不同形式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研讨,使指导老师的课程指导和实施水*不断提升。

  2、结对帮扶,共同提高

  按照新旧配对,同年级互帮,同主题共享的原则,把科组教师组成一个个学*的共同体,充分发挥科组骨干老师的带头、引领作用,让新加入的老师尽快进入角色并逐渐成长、成熟,资深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在结对帮扶中得到稳步提高。

  (二)加强课程资源开发,推进课程建设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特色教育。

  1、加强博客组群等网络建设

  本学期,我们将加强搭建网络学*交流的*台,开通新申报课题的组群博客,完善课题的成果管理,合理利用好科组QQ群进行及时的信息发布和研讨交流,营造良好的科组网络教研研讨氛围。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通过天河部落博客给科组老师提供研讨交流的*台;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积累的优秀课程资源素材及时进行汇集和上传共享,通过网络*台,为我校教师提供必要的理论材料,促进互动与交流,共享课程资源。使博客和QQ群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重要阵地。

  2、全方位把握,多层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尽管老师们课程开发的意识增强了,主题开发的范围也从单纯的猎德社区延伸到珠江新城,但是老师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开发出来的活动主题由于涉足的范围扩大,却面临着调查困难,难以深入开展研究的问题,导致有些主题活动研究深度不足,甚至半途而废。本学期,科组将加强研究活动领域的规划,从学校现有的资源及学生的实际出发,整体布局,多层次开放校本课程资源。以“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邻居”、“我爱CBD现代建筑”三大活动领域为主导,细化各研究领域的活动范围,加强对各班级研究过程的进展情况及相应的指导,确保主题的顺利开展及主题的深入研究。同时,考虑到起始年级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水*、能力、兴趣与爱好等,可以弹性选择活动主题,除了学校开发的三大领域主题外,还可以根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领域选择活动的主题。

  (三)提高课程实施水*,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1、学生学业评价

  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 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成长记录、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作为评价的重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教师评价

  探讨教师评价的途径和方法,逐步建立“教师个人发展档案袋”,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四)围绕课题研究,加强科组建设

  “教而不研则浅。”本学期,我校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导向,落实每周的科组教研活动,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科组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做好现有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以及立项课题的开题、小课题的结题工作,不断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效。加强科组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争取创建广州市优秀教研组以及迎接天河区巾帼文明岗的评估工作。整理和优化已经结题的“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开发猎德社区文化资源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积极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

  继续探索和完善“主题课例研训结合式”教研模式,围绕“研究”专题,推荐骨干教师上公开课,要求老师们带着问题开课、听评课,通过研讨交流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方法指导水*。同时计划每月选择老师们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科组的网络的主题研究,通过开展多种方式的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熟。

  附各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科组工作计划。

  2、组织参加“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九届研讨会”的论文、案例评奖活动。

  3、配合申报广州市“xx”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工作。

  4、组织参加区教研活动。

  十月份:

  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

  做好省级和区级立项课题的开题工作。

  做好“天河区巾帼文明岗”评估资料的检查工作。

  参加市、区综合实践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1、组织教师认真学*教育理论。

  2、在研课题正常开展教学研究。

  3、邀请专家到校进行培训讲座。

  4、参加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

  十二月份:

  1、在研课题正常开展教学研究。

  2、检查和反馈各班主题研究进展情况。

  3、邀请专家到校进行教科研培训讲座。

  4、参加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

  一月份:

  1、各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2、回顾总结本学期教研活动情况;

  3、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4、课题研究成果奖励情况统计并公示。

  5、学期工作总结及布置假期案例以及教学简案的撰写任务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7)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综合实践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四、教学重难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教学措施:

  1、统筹规划,制订出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

  2、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

  3、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学生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一方面建设学生个人档案袋,使学生能随时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的阶段性评价。

  六、课时安排:

  1、人物访谈活动4课时2、社会调查活动4课时3、科学探究活动4课时4、发明创造活动4课时5、问题研究活动4课时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了一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因此经过了系统的学*,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地完成,而且比较配合老师开展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比较好,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四年级学生分有七个教学班,我负责一至五班,五个班的学生各有特点:二班、三班整体动手能力偏低,准备物品经常不能很好的到位,而且小组分工合作也有待提高,四班最活,学生参与意识强,对活动的准备、参与、合作都有很好的表现,五班的同学基础稍差,对于理解问题、探究问题和别的班有一定差距,从总体来看四年级的全体同学都对课程的特点和活动的形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喜欢综合实践活动,乐于参加活动,能够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不断探究新知。有效的活动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亲*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作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地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注重实践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2.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适合本校实际的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可行的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多渠道的获得更多的知识。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教学活动安排:

  一、怎样查阅资料…1课时

  二、学会整理资料…1课时

  三、关注生活垃圾…3课时

  四、迷人的秋天……2课时

  五、学做家常菜……2课时

  六、插花艺术5课时

  七、走进社区……2课时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二、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四、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实施措施:

  1、活动内容:

  从三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创新和发明活动,要孩子们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活动。要求仔细观察和研究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创新。

  2、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六、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

  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

  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

  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建议

  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老师的专长及当地的资源等情况自由选择几个主题开展活动。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五、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七个主题:

  1、人与自我我自信,会成功

  2、社会生活零用钱该怎么花

  3、社会生活死海不死的秘密

  4、社会生活;

  5、零用钱该怎么花;

  6、人与自然

  7、文学艺术漫步古诗园

  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序地进行,在本学期完成教学任务。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与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与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是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与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活动课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课题的选择要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并兼顾到有哪些学科的参与,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的研究价值是什么等等。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活动要求: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方式是探究学*,要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2、形成从自己周边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3、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4、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

  周次主题主要内容

  2翰墨飘香确定活动研究对象、制定活动方案、人员分工

  3收集资料、调查和采访、收集展示书法作品

  4活动汇报、活动总评

  5我的双休日明确主题、明确活动步骤、准备活动工具

  7调查活动方案、汇总调查情况

  8活动交流、评价与反思

  9我喜欢的电视节目提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10调查问卷、电视歌曲比拼、漫画人物设计

  11活动交流、评价与反思

  12唱响“绿色”包装的旋律明确主题、调查建议、制定方案、人员分工

  13收集资料、做资料卡

  14活动交流、评价与反思

  15校园节能有妙招确定研究对象、制定方案、工具准备

  16调查采集资料、写活动日记

  17活动交流、评价与反思、成果推广活动安排: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同学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同学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同学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同学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同学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同学分析

  高年级同学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同学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同学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同学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同学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同学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同学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同学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同学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同学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同学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同学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同学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同学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同学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继续开展全校性的剪纸活动,彰显我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方式,实现学*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涉及的学*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初各班根据学校方案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2、具体安排(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通过学*本套教书,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素养和思想品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提高、重在发展的宗旨,特对本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2、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惯。

  二、活动内容

  1、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2、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4、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指导思乡:

  “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课程,其目标在于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学生实际等因素,确定我校五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为

  1、各活动的时间

  2、估测树叶的面积。

  二、总体目标:

  1、用最简分数表示一天中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占全天的几分之几,巩固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约分等知识。增强学生的时间紧迫感,懂得珍惜时间。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通过估计树叶的面积,算出一棵树所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三、活动安排:

  1、各活动的时间(2月——3月)

  (1)通过录像、等方式介绍鲁班教子故事,引出主题。

  (2)围绕活动主题,展开讨论,你想研究哪些内容,计划开展哪些活动?(从学生的讨

  论中教师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出相应的集中)

  (3)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由学生自己研究形成初步方案。研究方案可以是:记录一天

  中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等等。

  (4)学生自行设计一张表格,将所记录下的各活动时间填入表中。

  (5)算出各项活动所用的时间占全天的几分之几。

  (6)用分数知识进行全班交流,介绍。

  (7)每一小组围绕研究主题出一期。步骤:确定主题、组员分工、选择材料、合作出报。教师作相应指导。该手抄报主要体现这一阶段学生读书成果。组织一次手抄报展评,评出优胜奖。

  (8)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家里的人和周围的人,让大家明白时间的宝贵。

  2、估测树叶的面积(4月——5月)

  (1)用各种手段了解全球空气污染的情况(如:查书籍、上网、询问等)。

  (2)户外学*:选择树叶。注意点:

  ①采树叶时不要伤害树。

  ②树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不能太大或太小,为了更准确,选择5片树叶

  (3)进行估策:教师提出可以将树叶描在纸上,再用透明方格纸放在上面进行估策,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其他方法进行估策。(为了方便计算,每片树叶的面积可以适当的四舍五入)。

  (4)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如果一棵树有10000片树叶,估计这棵树的树叶总面积以及释放的氧气能够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用这一系列的数字来警醒学生,使他们受到震撼。(树叶只有在光照下才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5)交流心得,结合所了解的空气污染情况,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总结。

  (6)出一期板报,并进行一次关于保护环境的比赛。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工作:

  结合地方教材《我与新疆》开展教学活动。

  灿烂的吴文化和浓郁的现代文明,给人以一种传统文化与时代气息交融的跨越时空的独特感受。我们对峙将传统文化的精粹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英华有机整合,构建古典与现代兼容、本土与世界兼容的西域文化特色校园文化。让“西域文化”根植于师生心灵深处,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养份”,在“西域文化”的陶冶与研究中提高道德素养。

  为了担当、宏扬和创新以吴文化为代表的具有本土地区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按照“有重点、入主流、上水*、出特色”的建设方针,科学规划和设计吴文化教学活动,以利有序推进学校文化,使我们能少走弯路,有更高品味,出更多结果。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第二,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6、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五、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活动。通过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六、课时安排:

  (略)

  一、指导思想

  我们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行学*,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的能力。

  二、目标

  注重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包括: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各班活动主题: (第1--3周)

  2、分小组: 每各班都分成五个小组。

  3、各班制定活动计划(各班组长负责)。

  4、学*“如何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活动?”的相关知识。

  第二阶段:开展调查。(第4--8)

  1、 各组按计划展开实践调查活动。

  2、 针对各班进行相关知识学*培训。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汇总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第8—9周)

  1、 各小组汇报、交流。

  2、 组长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第四阶段:宣传、评价(10—13周)

  1、设计宣传计划。

  2、制作宣作品,展开宣传。

  3、学生总评价。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有关要求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主题教育思想。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创造空间即综合教育思想。

  3、注重对学生的亲身体验与积极实践,促进学*方式的变革即实践教育思想。

  二、学段目标

  通过前三年的学*和探索,六年级的学生在动手操作,分析整理、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大的发展,因此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全体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独立探索,合作探究能力以及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懂得与他人、自然和谐相处,初步形成合作分享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身心潜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展个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具体安排

  二月份:人物访谈活动

  三月份:社会调查活动

  四月份:科学探究活动;

  五月份:发明创造活动

  六月份:问题研究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各年段要制订好学年段的活动计划,争取一学期搞出一到两个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研组以备查。

  5、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会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建设好班级图书角,让浓浓的书香弥漫校园;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并结合课本所学,运用软件或网络简单展现自己的成果。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艺术节、体育节。五是结合少先队系列活动,如 “班级生态角”、“争做升旗手”等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周围的自然状况,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关注环境,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二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定期带领学生参加服务活动;三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体育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本学期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将围绕“创设一个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主题为主线,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上面所提供的活动主题,确定好本班的若干综合实践活动的子课题,并围绕子课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方案,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五、规范管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水*

  1、建立领导小组。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室领导,教导处具体负责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的活动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教师具体负责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2、课程培训学*。

  组织教师以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培训材料为主要学*、观摩内容,通过学*、观摩、组内讨论、交流体会,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另结合研训中心组织的活动,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并对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我们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制度,将课堂教学常态化,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综合实践活动材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3)、为发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11月份我校将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课开放月”活动,届时每一年级推荐一位课任老师上一节教学汇报课,分3周时间完成,以促进教师相互学*、相互提高。

  (4)、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校园网,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过程、体会及时、全面地公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全校课任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撰写“一文一案”,并积极向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训部及有关杂志、报社投稿。

  4、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5、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活动。通过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6、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一、指导思想:

  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同学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同学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同学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同学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同学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同学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同学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