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计划,数学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五、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进度安排表

  (略)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本学期所授课程为七(2)(5)两班数学,作为刚进入中学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所授课程为七(2)(5)两班数学,作为刚进入中学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2)(5)作为两个刚组成的班集体,学生数分别为61人和62人,基本情况差不多,学生成绩相差较大,有部分同学在90—100分数段,比例较小,大部分同学在60—80分数段,也有不少60分以下的同学,其中最低的就十几分,因此教学困难大,在抓总体的同时要做好学优生的提高工作和学困生的补差工作。

  二、教学目标

  第一章 有理数 通过实际的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理解整式中字母,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用整式表示。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面图形,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它们的区别与联系,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初步认识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

  三、教材分析

  综合分析本册教材,有如下特点:

  1、承上启下,立足发展,返璞归真的反映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思想方法的深刻内涵,有效的掲示了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联系内容,为后续学*作铺垫。

  2、体现过程,反映规律,知识首先是粗略的、定性的、直观的,然后才是精确的、定量的、抽象的,通过“思考”、“探究”、“归纳”等逐步引导出精确、定量、抽象的认识。

  3、注重基础,突出重点,课程着重于基础性、普遍性、通用性的内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高课堂效率。

  2、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有针对性的设计教案,并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为每位同学制定一份学*方案,帮助他们提高学好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每月进行一次师生交流会,分批和同学们谈学*数学的感受和心得体会,并记入学生档案袋,及时有效的帮助他们改变计划。

  4、做好学优生的提高工作和学困生的补差工作,提高学困生的学*兴趣。

  五、教学进度表

  月

  份周

  次起

  讫 时 间

  教 学 内 容9月13

  1------9月6日第一章第1节27-----13日

  第一章第2节314-----20日

  第一章第2,3节421------27日

  第一章第3,4节528-----10月4日

  第一章第5节及“国庆”放假10月65-----11日

  第一章本章知识小结及第二章第1节712-----18日

  第二章第2节819-----25日第二章第2节及本章知识小结926—11月1日

  第三章第1节11月102-----8日

  第三章第2节119-------15日第三章第3节1216------22日

  第三章第4节1323---29日

  第三章第4节及本章知识小结1430----12月6日

  第四章第1节12月157-----13日

  第四章第2节1614—20日

  第四章第2,3节1721-----27日

  第四章第3,4节1828---元月3日

  第四章第4节及本章知识小结元月194----10日

  期末复*专题20

  11------17日期末复*专题21

  18-------24日期末复*专题文章来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

  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

  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b、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c、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d、类比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总的来说计算方法不变,只是把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用类比的方法去学*会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在学完数轴一节课后,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补充进来,提前讲解,在讲完绝对值后,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样做既可以体会到数轴的用途,也可以避免两种方法放在一起给学生造成的混乱,而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写法上学生一般情况下掌握不好,这样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写法,分散难点。

  b、注重联系实际:这本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因此,在每课的“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充分体现到学好数学是有用的,因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c、对于绝对值一课的教法建议:对于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教者可以告诉学生:两棍中间夹着一个人(整体),当它是正数和零时,两棍一扒拉,直接走出来,当它是负数时,两棍一扒拉,拄着拐棍走出来,比较形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在《整式的加减》一章中,才可以顺利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

  d、注重本章的选学内容:一个是第6页的“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另一个是第40页的“翻牌游戏中的数学定到理”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整体数思想:主要体现在式子的化简求值问题中,有些题目采用整体代人的解题策略,可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只有从整体考虑才能解决问题。例如:已知:a-b=-3,c+d=2,求(b+c)-(a-d)的值

  b、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本章的*题中,都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式子,然后再根据具体数值求式子的值中。

  c、对比思想:本章出现了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等概念,为了正确掌握这些概念,可在比较辨析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在讲多项式一节的内容中,增加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内容,为下一节对合并同类项的结果的整理提前做好准备。

  b、注重本章的数学活动:第43页的数学活动,我认为很有价值,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较强的探索性,对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学*。

  c、本章概念较多,应使学生首先牢记概念,在解决问题时,才能有意识地联系这些概念,以此为依据完成相关题目。

  d、在求多项式的值的相关题目中,注意解题格式的要求,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注意解题格式的写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重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利用方程的同解原理,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直至求出它的解。

  b、整体思想:例如:解方程3/2(3x+1)—1/2(3x+1)=5运用整体思想可以使解题步骤简捷,思路清晰。

  c、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d、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本册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

  b、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c、关注教材第95页的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将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进一步体会方程

  的应用。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角的比较与度量。

  (2)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3)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1)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

  (2)空间观念的建立。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思想:本章经常遇到直线上的点点位置不确定的问题,或者从公共端点出发的一条射线在角内或角外的不确定问题,这时往往需要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

  b、方程的思想:在涉及线段和角度的计算中,把线段的长度或角的度数设为一个未知数,并根据所求线段或角与与其他线段或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能清楚简捷地表示出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c、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依靠图形寻找规律的*题中。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在讲“几何图形”一节中,注意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想象、思考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b、在讲立体图形*面展开图中,我建议最好让学生准备好粉笔盒等其它实物,亲自动手操作,全班集体归纳总结出正方体的11种*面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不用动手折叠,就能通过观察展开图,想象出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能力。

  c、在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几何语言画图的能力,注意补充一部分“根据语句画出图形”的*题。

  d、在涉及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题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求不出结果,利用小学学的算术方法往往能给出答案。但不能很好地写出解题过程。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要逐步训练学生的简单说理能力。

  三、进度安排

  (略)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每班共有学生45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章节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

  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b.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c.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d.类比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总的来说计算方法不变,只是把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用类比的方法去学*会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4.教法)

  a.在学完数轴一节课后,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补充进来,提前讲解,在讲完绝对值后,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样做既可以体会到数轴的用途,也可以避免两种方法放在一起给学生造成的混乱,而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写法上学生一般情况下掌握不好,

  这样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写法,分散难点。

  b.注重联系实际:这本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因此,在每课的“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充分体现到学好数学是有

  用的,因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c.对于绝对值一课的教法建议:对于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教者可以告诉学生:两棍中间夹着一个人(整体),当它是正数和零时,两棍一扒拉,直接走出来,当它是负数时,两棍一扒拉,拄着拐棍走出来,比较形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在《整式的加减》一章中,才可以顺利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

  d.注重本章的选学内容:一个是第6页的“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另一个是第40页的“翻牌游戏中的数学定到理”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整体数思想:主要体现在式子的化简求值问题中,有些题目采用整体代人的解题策略,可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只有从整体考虑才能解决问

  题。例如:已知:a-b=-3,c+d=2,求(b+c)-(a-d)的值

  b.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本章的*题中,都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式子,然后再根据具体数值求式子

  的值中。

  c.对比思想:本章出现了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等概念,为了正确掌握这些概念,可在比较辨析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教法

  a.在讲多项式一节的内容中,增加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内容,为下一节对合并同类项的结果的整理提前做好准备。

  b.注重本章的数学活动:第43页的数学活动,我认为很有价值,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较强的探索性,对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学*。

  c.本章概念较多,应使学生首先牢记概念,在解决问题时,才能有意识地联系这些概念,以此为依据完成相关题目。

  d.在求多项式的值的相关题目中,注意解题格式的要求,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注意解题格式的写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重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利用方程的同解原理,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直至求出它的解。

  b.整体思想:例如:解方程3/2(3x+1)—1/2(3x+1)=5运用整体思想可以使解题步骤简捷,思路清晰。

  c.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d.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4.教法

  a.本册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

  b.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c.关注教材的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将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应用。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角的比较与度量。

  (2)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3)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1)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

  (2)空间观念的建立。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思想:本章经常遇到直线上的点点位置不确定的问题,或者从公共端点出发的一条射线在角内或角外的不确定问题,这时往往需要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

  b.方程的思想:在涉及线段和角度的计算中,把线段的长度或角的度数设为一个未知数,并根据所求线段或角与与其他线段或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能清楚简捷地表示出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c.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依靠图形寻找规律的*题中。

  4.教法

  a.在讲“几何图形”一节中,注意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想象、思考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b.在讲立体图形*面展开图中,我建议最好让学生准备好粉笔盒等其它实物,亲自动手操作,全班集体归纳总结出正方体的11种*面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不用动手折叠,就能通过观察展开图,想象出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能力。

  c.在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几何语言画图的能力,注意补充一部分“根据语句画出图形”的*题。

  d.在涉及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题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求不出结果,利用小学学的算术方法往往能给出答案。但不能很好地写出解题过程。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要逐步训练学生的简单说理能力。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1)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五、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进度安排表

  (略)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本学期所授课程为七(2)(5)两班数学,作为刚进入中学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所授课程为七(2)(5)两班数学,作为刚进入中学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2)(5)作为两个刚组成的班集体,学生数分别为61人和62人,基本情况差不多,学生成绩相差较大,有部分同学在90—100分数段,比例较小,大部分同学在60—80分数段,也有不少60分以下的同学,其中最低的就十几分,因此教学困难大,在抓总体的同时要做好学优生的提高工作和学困生的补差工作。

  二、教学目标

  第一章 有理数 通过实际的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理解整式中字母,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用整式表示。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面图形,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它们的区别与联系,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初步认识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

  三、教材分析

  综合分析本册教材,有如下特点:

  1、承上启下,立足发展,返璞归真的反映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思想方法的深刻内涵,有效的掲示了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联系内容,为后续学*作铺垫。

  2、体现过程,反映规律,知识首先是粗略的、定性的、直观的,然后才是精确的、定量的、抽象的,通过“思考”、“探究”、“归纳”等逐步引导出精确、定量、抽象的认识。

  3、注重基础,突出重点,课程着重于基础性、普遍性、通用性的内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高课堂效率。

  2、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有针对性的设计教案,并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为每位同学制定一份学*方案,帮助他们提高学好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每月进行一次师生交流会,分批和同学们谈学*数学的感受和心得体会,并记入学生档案袋,及时有效的帮助他们改变计划。

  4、做好学优生的提高工作和学困生的补差工作,提高学困生的学*兴趣。

  五、教学进度表

  月

  份周

  次起

  讫 时 间

  教 学 内 容9月13

  1------9月6日第一章第1节27-----13日

  第一章第2节314-----20日

  第一章第2,3节421------27日

  第一章第3,4节528-----10月4日

  第一章第5节及“国庆”放假10月65-----11日

  第一章本章知识小结及第二章第1节712-----18日

  第二章第2节819-----25日第二章第2节及本章知识小结926—11月1日

  第三章第1节11月102-----8日

  第三章第2节119-------15日第三章第3节1216------22日

  第三章第4节1323---29日

  第三章第4节及本章知识小结1430----12月6日

  第四章第1节12月157-----13日

  第四章第2节1614—20日

  第四章第2,3节1721-----27日

  第四章第3,4节1828---元月3日

  第四章第4节及本章知识小结元月194----10日

  期末复*专题20

  11------17日期末复*专题21

  18-------24日期末复*专题文章来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

  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

  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b、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c、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d、类比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总的来说计算方法不变,只是把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用类比的方法去学*会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在学完数轴一节课后,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补充进来,提前讲解,在讲完绝对值后,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样做既可以体会到数轴的用途,也可以避免两种方法放在一起给学生造成的混乱,而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写法上学生一般情况下掌握不好,这样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写法,分散难点。

  b、注重联系实际:这本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因此,在每课的“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充分体现到学好数学是有用的,因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c、对于绝对值一课的教法建议:对于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教者可以告诉学生:两棍中间夹着一个人(整体),当它是正数和零时,两棍一扒拉,直接走出来,当它是负数时,两棍一扒拉,拄着拐棍走出来,比较形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在《整式的加减》一章中,才可以顺利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

  d、注重本章的选学内容:一个是第6页的“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另一个是第40页的“翻牌游戏中的数学定到理”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整体数思想:主要体现在式子的化简求值问题中,有些题目采用整体代人的解题策略,可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只有从整体考虑才能解决问题。例如:已知:a-b=-3,c+d=2,求(b+c)-(a-d)的值

  b、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本章的*题中,都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式子,然后再根据具体数值求式子的值中。

  c、对比思想:本章出现了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等概念,为了正确掌握这些概念,可在比较辨析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在讲多项式一节的内容中,增加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内容,为下一节对合并同类项的结果的整理提前做好准备。

  b、注重本章的数学活动:第43页的数学活动,我认为很有价值,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较强的探索性,对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学*。

  c、本章概念较多,应使学生首先牢记概念,在解决问题时,才能有意识地联系这些概念,以此为依据完成相关题目。

  d、在求多项式的值的相关题目中,注意解题格式的要求,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注意解题格式的写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重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利用方程的同解原理,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直至求出它的解。

  b、整体思想:例如:解方程3/2(3x+1)—1/2(3x+1)=5运用整体思想可以使解题步骤简捷,思路清晰。

  c、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d、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本册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

  b、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c、关注教材第95页的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将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进一步体会方程

  的应用。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角的比较与度量。

  (2)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3)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1)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

  (2)空间观念的建立。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思想:本章经常遇到直线上的点点位置不确定的问题,或者从公共端点出发的一条射线在角内或角外的不确定问题,这时往往需要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

  b、方程的思想:在涉及线段和角度的计算中,把线段的长度或角的度数设为一个未知数,并根据所求线段或角与与其他线段或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能清楚简捷地表示出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c、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依靠图形寻找规律的*题中。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在讲“几何图形”一节中,注意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想象、思考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b、在讲立体图形*面展开图中,我建议最好让学生准备好粉笔盒等其它实物,亲自动手操作,全班集体归纳总结出正方体的11种*面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不用动手折叠,就能通过观察展开图,想象出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能力。

  c、在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几何语言画图的能力,注意补充一部分“根据语句画出图形”的*题。

  d、在涉及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题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求不出结果,利用小学学的算术方法往往能给出答案。但不能很好地写出解题过程。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要逐步训练学生的简单说理能力。

  三、进度安排

  (略)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每班共有学生45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章节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

  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b.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c.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d.类比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总的来说计算方法不变,只是把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用类比的方法去学*会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4.教法)

  a.在学完数轴一节课后,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补充进来,提前讲解,在讲完绝对值后,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样做既可以体会到数轴的用途,也可以避免两种方法放在一起给学生造成的混乱,而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写法上学生一般情况下掌握不好,

  这样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写法,分散难点。

  b.注重联系实际:这本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因此,在每课的“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充分体现到学好数学是有

  用的,因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c.对于绝对值一课的教法建议:对于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教者可以告诉学生:两棍中间夹着一个人(整体),当它是正数和零时,两棍一扒拉,直接走出来,当它是负数时,两棍一扒拉,拄着拐棍走出来,比较形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在《整式的加减》一章中,才可以顺利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

  d.注重本章的选学内容:一个是第6页的“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另一个是第40页的“翻牌游戏中的数学定到理”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整体数思想:主要体现在式子的化简求值问题中,有些题目采用整体代人的解题策略,可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只有从整体考虑才能解决问

  题。例如:已知:a-b=-3,c+d=2,求(b+c)-(a-d)的值

  b.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本章的*题中,都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式子,然后再根据具体数值求式子

  的值中。

  c.对比思想:本章出现了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等概念,为了正确掌握这些概念,可在比较辨析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教法

  a.在讲多项式一节的内容中,增加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内容,为下一节对合并同类项的结果的整理提前做好准备。

  b.注重本章的数学活动:第43页的数学活动,我认为很有价值,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较强的探索性,对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学*。

  c.本章概念较多,应使学生首先牢记概念,在解决问题时,才能有意识地联系这些概念,以此为依据完成相关题目。

  d.在求多项式的值的相关题目中,注意解题格式的要求,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注意解题格式的写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重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利用方程的同解原理,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直至求出它的解。

  b.整体思想:例如:解方程3/2(3x+1)—1/2(3x+1)=5运用整体思想可以使解题步骤简捷,思路清晰。

  c.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d.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4.教法

  a.本册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

  b.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c.关注教材的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将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应用。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角的比较与度量。

  (2)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3)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1)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

  (2)空间观念的建立。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思想:本章经常遇到直线上的点点位置不确定的问题,或者从公共端点出发的一条射线在角内或角外的不确定问题,这时往往需要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

  b.方程的思想:在涉及线段和角度的计算中,把线段的长度或角的度数设为一个未知数,并根据所求线段或角与与其他线段或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能清楚简捷地表示出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c.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依靠图形寻找规律的*题中。

  4.教法

  a.在讲“几何图形”一节中,注意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想象、思考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b.在讲立体图形*面展开图中,我建议最好让学生准备好粉笔盒等其它实物,亲自动手操作,全班集体归纳总结出正方体的11种*面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不用动手折叠,就能通过观察展开图,想象出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能力。

  c.在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几何语言画图的能力,注意补充一部分“根据语句画出图形”的*题。

  d.在涉及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题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求不出结果,利用小学学的算术方法往往能给出答案。但不能很好地写出解题过程。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要逐步训练学生的简单说理能力。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2)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篇

  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来看,五班特优、学优分别距目标少一个,与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六班超额完成了几个。特优生、优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灵活应用知识,但是数量还有点少,对于达成和待转化的学生,尽管大多数学生学*努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数学的方法和技巧,但基础知识的不扎实,更无法灵活应用,成绩较差,造成班级发展不*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还需提高。在学*态度上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中去,个别学生学*上有困难,对学*处于一种放弃的状态,老师还需要耐心帮辅,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改错的*惯,认真书写的*惯,还需要加强。初一需要打牢基础,因此本学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仍是本学期教学中的重点。

  本学期教学共六章,首先学*第五章相交线与*行线,然后崭新的实数,*面直角坐标系,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最后是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没有太难的地方,但是知识点比较多,要合注意时间的安排和课时的安排。

  本期要做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工作,备课要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而且把备学生当一重点来做,合理运用课件、白板等一切可利用的`因素,为教学服务。上课严格做到三个不讲、三个必讲、三个到位,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认真批改作业,并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对疑难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做到堂堂清,周周清。

  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营造和谐、*等、合作、交流的高效课堂继续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更好的方式。

  三,教会学生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一题,提高举一返三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惯,良好的*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

  五,搞好个别辅导。搞好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及时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六,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一(7)一(8)班数学教学工作。我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目标: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通过与现实图形的结合,使学生从大量有趣的素材中,认识、体验、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2.对几何题的书写,在把握分寸的基础上,采用实验与推理并用,低起点、迈小步的办法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掌握。

  3.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理解性质,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在探索中增长才干。

  第2章“图形和变换”

  1.了解四种变换的概念,能辨别和判断四种变换;

  2.理解四种变换的基本性质,会按要求画出经变换后的图形;

  3.能将变换的知识应用于图案设计等生活实际中去。

  第3章“事件的可能性”

  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统计在简单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种数,并会比较、描述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初步认识概率的意义,知道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确定事件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1。

  4.初步会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4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意义,会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第5章“整式的乘除”

  1.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会进行简单的正整数指数幂的计算。

  3.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4.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了解整数指数范围内幂的基本性质。

  6.会进行同底数幂相除的运算。

  7.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8.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仅指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或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第6章“因式分解”

  1.通过探索因式分解的过程,比较和整式乘法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事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从而初步接受对立统一观点。

  2.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判别各项的公因式,掌握添括号法则,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3.会用*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整数)。

  4.通过对*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的逆向变形及将一个整式看做“元”进行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预见等能力。

  5.进一步体会换元思想,提高处理数学问题的'技能。

  第7章“分式”

  1.正确了解分式、公分母等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能进行简单的公式变形。

  4.正确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初步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并掌握验根的方法。

  5.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教材钻研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方式,使学生学得松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材分析:

  初一数学七年极(下)要目: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三章*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第四章多项式第五章轴对称图形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课题学*测量不规则图形课题学*包装盒的分类、设计和制作该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导图与导人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设置如“回忆、思考、探索、概括、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等以及“信息收集,调查研究”等活动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实际生活、数学趣题、知识背景、外语教学、信息技术、数学算法等等的阅读材料,用好它,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该教材练*题更是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学措施:

  第七章重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在学*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表现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认真实施分层教学第八章灵活运用代入法或加减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分析结果理解解方程组“消元”的思想,领会“转化”的思想妥善处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突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法的教学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注意教材弹性第九章进一步认识点、线、面、角了解同一*面上的两条直线的三种关系初步理解*移的概念*行与垂直的性质与判定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概念引入多联系实际尽量利用教具或多媒体设备保持教材的逻辑体系注重联系教材的文化背景第十章了解多项式的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注重联系实际,为将来学函数奠定基础让课堂内容生动、趣味化,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第十一章体会对称之美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分线、垂直*分线的性质设计开放性很强的练*,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第十二章紧扣数据,抓住概念本质,紧密联系实际对*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注意把握教学的层次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以形成结论四、课程的教学过程要求我们:

  i.课堂教学从:“复*——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ii.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

  iii.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iv.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算等。

  v.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数学的自信心。

  五、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本册内容较传统,但教学方式不可以传统,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应当让学生思考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第二周2.1二元一次方程组1课时2.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课时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课时

  第三周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3课时第二章复*2课时

  第四周3.1线段、直线、射线2课时3.2角3课时

  第五周3.3*面直线的位置关?3课时3.4图形的*移2课时

  第六周3.5*行线的性质与判定5课时

  第七周3.6垂线的性质与判定5课时

  第八周第三章复*2课时4.1单项式、多项式3课时

  第九周4.1合并同类项2课时4.2多项式的加法2课时4.3同底数幂的乘法1课时

  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4.3多项式的乘法5课时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4.4乘法公式5课时

  第十五周第四章复*2课时5.1轴反射与轴对称图形3课时

  第十六周5.2线段的'垂直*分线2课时5.3三角形1课时5.4?三角形的内角和2课时

  第十七周5.5角*分线的性质1课时5.6等腰三角形3课时5.7等边三角形1课时

  第十八周第五章复*2课时6.1加权*均数3课时

  第十九周6.2极差、方差5课时

  第二十周6.3两组数据的比较1课时第六章复*1课时期考模拟试卷

  第二十一周

  一、学情分析

  七(1)班共42人,相对二班而言,上课学*积极性不是很高,学*自觉性不佳,成绩距离二班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两级分化严重,二班学生共有41人,学生相比而言比较活跃,学*积极性高,成绩较为理想,但仍然是两级分化严重,两个班都有数量不少的基础差,对数学不怎么感兴趣,且学*方法、读书*惯、作业*惯都不佳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对图形这一部分的学*难度还少些,而对于代数部分就感觉难度很大,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在掌握新知识的前提下,加强旧知识的补*,提高学生兴趣,特别是数学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思考能力、计算能力。

  二、教情分析

  上学期采取了如下几个教学措施,但是没有抓到位,本学期应该继续做好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尽可能使之更有实效性。

  1、 规范练*本,开始之初就对练*本做了一个格式的规范,本学期开始首先要规范练*本,要求:练*本的样式要规范,首页可以自己题上前言,内容可以是对自己数学学*的要求和总结,提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且一定要强调练*要加强实效,认真书写,采用组内互评和教师抽查的形式来落实,一般抽查到练*本一定要全批全改,并写上针对性的评语。

  2、 作业本的要求,作业本去掉*,作业本一般变为家庭作业,内容可以分层次布置,以总结性(知识结构图、解题方法总结等形式)、改错本(写明错因)、好题集、问题集、小论文等内容为主,成为学生能力的体现和思维火花的记录本。作业本首先是组内互批,然后教师集中浏览和二次重点批阅。

  3、 活页资料,要求学生准备好活页纸张,随时整理课堂笔记和数学学*中好的解题方法,以及自己发现的好的数学资料等,可以粘贴于作业本、课本中。每周做一次整理。

  4、 一日一练,上学期虽然基本上坚持了一日一练,但是监督不到位,很多学生仍然没有养成*惯,本学期重在检查,注意分层,可以是学*中的深化。按照122责任制,各组做好监督,题目采取全班轮流出的形式,但是采用分组制即组长级,组员A、组员B三层,但是检查时采取组长查组员B,组员B查组员A,组员A查组长的模式。一般前一天的中午时间是一日一练出题的时间,当日中午或者活动时间是检查时间,检查必留评语。教师抽查,如果学生落下一天则罚其笔算五道计算题目(计算算式、解方程等),具体负责由检查者负责并监督执行。班中由各组组长轮流负责一日一练的总体实行情况。一般采用值周的形式。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3)

——七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使文章内容言之有物,并能表达真实感受。

  2、培养学生表述的完整性,能层次分明地、有条理地写出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

  3、能形成良好的写作*惯,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来完成写作。

  二、学情分析

  任教的两个班级写作的整体水*不是很高,除个别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力、想象力,作文词句优美,有内容外,大部分学生内容老套,空洞无物,认识事情较为肤浅,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挖掘内在的本质,语言表达不生动,不能正确地抒发自己的见解与感悟。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有畏难情绪,对生活缺乏敏锐的观察力,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三、教学重点

  1、语言表达2、主题;3、构思;4、剪材;5、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记叙顺序

  四、教学措施

  1、树立信心,培养兴趣。七年级上学期作文教学计划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写作的素材,为*作提供实践经验和经历感受。鼓励学生创新,不拘一格,放开胆子写。对于优秀的*作,要及时在班上讲评、表扬,给以充分肯定,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来。多创造一些学生作品交流的机会,可以通过周记交流、学*园地展示、黑板报刊登、班级小报发表、向各级刊物推荐等(去年有同学获得上海市作文比赛一等奖,也有同学的作文在作文交流上发表),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培养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特性、变化,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有意识地组织各类活动,使他们经历多方面的切身体验,积累较为典型的写作材料。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籍,让他们有意识地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为*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还可以指导有条件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超文本材料的阅读。

  3、活跃学生思维,培养生活感悟力

  教师引导学生多用眼观察生活,多用心体验生活,增强人生感悟,丰富语言表达,能有感而发,写自己生活中真实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

  4、学生养成写日记、随笔的好*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必须坚持每天写些文字。日记、随笔往往以生活感悟为基础,有助于聚集题材,激发思维,扩展视界,对于提高作文水*有着重要的意义。

  5 加强学生的作文辅导,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能。如,选材、立意、构思、语言表达等。

  五、教学安排

  1、成长纪事

  写作要求:1)以“成长”为主题,围绕成长过程中的苦辣酸甜写一篇文章,表述发生在自己和父母、老师、同学或其他人之间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2)写真话,抒真情,表现成长中的酸甜苦辣,运用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表现人物心理

  参考题目:《成长的烦恼》、《渴望 》、《心情故事》、《最伤心的事》等

  2、故乡情思

  写作要求:(1)写出自己家乡的特点。介绍自己的家乡或家乡有哪些景致、特产、风俗,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同乡名人,讲述自己和家人在故乡的生活,难忘的事等等。(2)表达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参考题目:(1)我的'家乡(2)家乡的变化(3)故乡的亲人

  3、唐诗精华

  写作要求:(1)理解《石壕吏》、《卖炭翁》的思想感情。(2)培养想象力,进行创造性写作。如改写(或续写)《石壕吏》或《卖炭翁》,结合人物的命运,展开合理想象,题目自拟。

  4、山水清韵

  写作要求:学*〈山水清韵〉这一单元中的景物描写,自由选择春夏秋冬中的某一自然景物进行描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特点,适当学*运用变式句让文章变得生动活泼增强语言表现力。

  参考题目:(1)、家乡的春(夏、秋、冬)(2)、记_______(填上地名)(3)心中的美景

  5、敢为天下先

  写作要求:理解 “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内涵,寻找身边的感人事例,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各种表达方式;结构严谨,有条理。

  参考题目:我的第一次 第一次_______(上网,做饭等等)。

  6、少年诗情

  写作要求:1)理解诗歌中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2)从诗人的思想情感出发,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发挥想象力,借鉴文中的表现手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题目自拟

  7、技艺超群

  写作要求:运用多种描写展现人物的演技;运用比喻,动静结合,烘托等手法丰富描写。

  参考题目:(1)一次难忘的演出、(2)激烈的足球比赛等等。

  8、神话传说

  写作要求:展开合理的想象,编童话或神话故事;写想象作文。

  参考题目:(1)三十年后的我、(2)假如我是__。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4班的英语教学。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英语,小部分民族生没有学过,而且学生以前不大重视英语学*,没有什么基础。所以现阶段最主要是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克服困难。除了在思想上给予指导之外,在教学上,要有针对性、目地性、有系统、有计划地上好课。

  二、教学措施

  七年级是英语学*的基础阶段,也是关键时期。基础打不好,直接影响学生整个初中阶段,乃至高中、大学的英语学*。所以做好初一英语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对此我制定以下措施:

  (一)注重发音教学,加强语音教学的趣味性,语音是语言的基础,学好语音不但有利于正确地以声音的方式表达思想,而且对词汇的学*和记忆力大有帮助。作为初一的英语教师要特别注重发音的教学,更要重视发音的正确性,克服学生发音不准的缺点。讲解48个音素的发音要领和发音比较,让学生掌握好发音规律,并且要像小学一样,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和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到意兴盎然,增强教学效果,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小学对发音教学不够严格的特点,在单词教学中就要注意元音字母组合,元音和辅音字母组合,辅音连缀,以及多音节的.划分,句子朗读等方面的准确性和趣味性。还可以针对初一学生生性活泼好动的特点,选编一些与音素相关的歌谣、歌曲、谜语、绕口令以及小短文等,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所学音标和读音规则,为掌握好单词打下好基础。课堂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多进行一些“英语小竞赛”、“口语交际”、“情景对话”等活动。

  (二)、以旧引新,重视中小学英语知识的联系

  初中英语课本有许多词汇是在小学阶段已学过的,重现率高。在讲授单词时,可采用以旧词解释新词,以新词套用旧句型,以新词造句重温旧词,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做到词不离句,活学活用。也可根据同音、形同音不同的词的特点,写出学过的词汇。为此,可让学生准备一本词汇本,每教一个词,就要求他们写出与此单词发音相*或词形相似的单词,看谁说得多,写得快。

  (三)在导入新课中教学词汇

  大家都知道,词是为句子准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作为初一学生,他们在小学时已掌握大量的词汇及短语(大约七百五十个)。因此,可以利用学生在小学已掌握的词汇,在导入新课中一方面教学词汇,同时用浅显的语言把它们改编成小故事,讲时配以表情、动作来帮助理解,以英语解释英语,新词在句中产生,这样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新学词汇,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可采取看图提问、创设情景、小短剧等形式学*新单词,不但学得真实、巧妙、自然,而且对于口语训练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大有好处。

  (四)重视后进生的培养。

  多与差生沟通,助其克服自卑,增强信心,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其学*。虽然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初一阶段决不能出现有英语成绩落后的情况。要及时检查,及时补救。争取每周都要进行一次大的检查。

  (五)教学上和生活中注意因材施教,做到“一视同仁”关心差生,对其循循善诱,耐心教育。

  (六)*时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思想动向,关心学生学*和生活中情况,有困难时助其克服困难。

  (七)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教师之间互相学*,勤学好问,做好初一年级的教学工作。

  课程安排及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二周:开学初教学准备工作预备篇

  第三周—第四周:Unit1—Unit2阶段性检测

  第五周:Unit3阶段性检测

  第六周:国庆节假期

  第七周—第八周:Unit4—Unit5阶段性检测

  第九周:Unit6

  第十周—第十一周:ReviewUnit1—Unit6期中复*阶段

  Mid—examofUnit1—Unit

  6迎接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Unit7—Unit8阶段性检测

  每十四周—第十五周:Unit9—unit10阶段性检测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Unit11—Unit12阶段性检测

  第十八周—第十九周:ReviewUnit7—Unit12复*迎接期末考试

  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宗旨,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使学生了解英语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合格的中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本届七年级新生基础很差,由于在小学英语课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在写的技能方面基本上没有得到过训练,连音标没讲过,甚至有一半的学生26个字母的拼读都没有掌握好。经过六年级一年的不懈努力,他们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加强,学*态度也有所好转。部分学生有了主动学*的动力,但是整体的惰性还是很强,在本学期我要积极主动的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学*兴趣。

  另外,学生在学*策略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体会掌握的地方。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不愿和其他学生交流,不能共同完成学*任务;大多数同学不能做好课前预*和课后复*,学*没有计划性,完全在老师的指挥棒之下学*,没能力做到总结语言规律和知识的巩固、积累。这些都是我和学生要长期作战艰苦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们乐于接受我的教学指导,并找到自成体系的办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教材分析:

  本册书主要介绍了日常生活的交际用语以及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惯,教材通俗易懂,旨在使七年级学生基本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本册书由两部分组成,即预备篇(3个单元)和正式篇(9个单元)。本书除提供语言材料外,还配有大量插图和原声录音磁带。

  四、教学目标:

  通过努力,力求每一位学生能开口讲英语,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会话。通过努力使大部分学生继续保持学英语的兴趣。能保持浓厚的学*英语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实践,以点带面,力争达学校教学质量的要求。

  五、教学措施和方法

  措施:

  1.培养学*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效率;

  2.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

  3.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协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信心;

  4.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的迁移,加强日常生活中英语口语的运用;

  5.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用探究,共同提高。

  6.加强听力训练。

  方法:任务型教学:教师提出指令,学生规范操作。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综合训练,扎实双基。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 Starter Unit 1(Good morning!)

  第二周 :Starter Unit 2(What’s this in English?)

  第三周 :Starter Unit 3(What color is it ?)

  第四周 :Unit 1 (My name’s Gina.)

  第五周 : 国庆节放假。

  第六周 : Unit 2(This is my sister.)

  第七周 : Unit 3(Is this your pencil ?)

  第八周 : Review unit1-3

  第九周 : Unit 4(Where’s my schoolbag ?)

  第十周 : Unit 5(Do you have soccer ball ?)

  第十一周 :复*前半学期所学内容,举行期中考试并进行总结分析。

  第十二周 : 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 ?)

  第十三周 : Unit 7(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

  第十四周 :Review Unit 6- Unit 7

  第十五周 : Unit 8(When is your birthday ?)

  第十六周 : Unit 9(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第十七周 :Review Unit 8- Unit9

  第十八-十九周 :复*本册书内容。

  第二十周 :举行期末考试,进行总结,写好试卷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英语教学中普遍的存在的问题。

  1.大多数的中学英语老师仍然看好应试教育,认为只要教出成绩就好,对学生读写的要求过于严格,而对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英语学*的特点认识模糊,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和学*动机,致使大多数的学生已经对英语失去兴趣,感到乏味和厌烦,没有任何学*方法和策略,有的有一定的学*方法但也不对路。

  2.农村英语教师大多数是兼任教师,课时多、任教班级多。同时由于学校加强教育质量的监控管理,老师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语数教学上,课余时间都花在培优扶困的工作中,有的教师甚至占用英语课来辅导语文和数学,使英语教学处于“半荒半废”的状况。

  3.有好多学校在三四五年级基本上没有开英语课或只上了很少的几节英语课,学生只能认得几个单词而且还不会读,其他的会话、听力那就更谈不上了。有的学校开了英语课,但只注重写,对会话和听力不屑一顾或无力顾及,学生只会读写一些单词,不会听说。有的学校也比较注重听说,但由于老师的水*的限制,教学方法不当,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会说的也很少;也有的老师的口语问题过多,导致学生发音很不准确,纠正起来很难。

  (二)上述问题所导致的后果

  1.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几乎为零。

  2.大多数的学生对英语没有任何兴趣。

  3.大多数的学生没有任何学*英语的策略和方法。

  4.一部分学生对学*英语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动机不够强烈。

  这样的话,学生的英语水*普遍比较差,而且学*水*不均,没有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加大了教学难度。

  二、教学计划

  (一)矫正学生对英语的认识。

  1.帮助学生认识学*英语的目的。

  首先我们说学好英语,世界都是你的。英语是世界交流标准工具,是人们走上快速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的通道,是我们掌握和掌控未来世界政治、军事、金融、贸易的适用工具。*已经走向了世界,世界也正在走进*,而作为用途最广的英语,必将在未来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次学好英语,我们才能在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学*以及就业当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或走在前列,才能更好地和国外朋友交流,在创业过程中更具优势。

  (二)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学*英语的策略与方法。

  在新的教学标准中,把英语学*策略作为英语教学目标中的一个,变单纯传授知识为注重帮助培养学生的学*策略与方法。学*策略是学生在学*过程中,有目的、有依据的对整个学*过程进行设计、组织、监控、反馈、选择的活动方式,是技能、方法、手段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在考虑知识、智慧技能学*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的策略。学*过程中必须把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结合起来。要使学*者学有成效,就要同学*策略的研究结合起来。掌握以下几种学*策略。

  1.注意的策略。

  学生的注意力是学*与记忆产生的前提。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采用适当的学*策略。还可以把设计问题作为一种学*策略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思考和回答问题,从外部控制转化为自我控制,从而提高注意听课的质量,促进学*的进步。

  2.模仿的策略。

  模仿学*法是指学生按照教师或别人提供的模式、样板来进行模仿,从而形成一定的技能和行为*惯的学*方法。模仿的策略的关键是提高模仿质量,学生必须学会并掌握。主要有:

  (1)要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语言的音调、音色,以及发音部位;

  (2)要自觉控制动作的程度;

  (3)要反复矫正动作,力求模仿准确;

  (4)要反复练*。学生只要掌握了模仿的策略,就能在学*过程中有目的、有选择地去模仿,有利于较快地掌握知识、技能。

  3.编码的策略。

  记忆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外语系统学*时,配合联想学*中运用表象对材料进行编码的策略和在自由回忆学*中语义编码的策略均被普遍采用。分类编码及编码系统的形成对学*与记忆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编码策略的思想,加强在机械记忆上的理解记忆,与遗忘作斗争,把认知与“有意再现”结合起来。

  一、本学期的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参与,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目标;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兴趣和自主学*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总之,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英语,让他们在使用和学*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

  二、学生情况分析及对策:

  在本学期中,我担任七年级(2)的英语教学工作,虽然有部分学生在小学已接触过英语,他们已经认识了部分字母和单词,掌握了英语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但多数同学只是会说部分单词和句子。基本上都学*基础薄弱,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目的,缺少学*的热情和主动性,自觉性较差,相应的学**惯也差。学生学*英语的新鲜感已经丧失,学*英语有为难情绪。针对种种情况,在本期的英语教学中,一方面应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句型等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采取多种措施,注意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记忆语音、单词、阅读和写作等英语学*技巧,培养良好的学**惯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上采取任务型教学,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实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和拓展。尊重理解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学*中的苦与乐。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中取得很大成绩,有所进步。

  三、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兴趣,形成有效的学*策略,有效提高学*效率,发展双基能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和拓展。

  1、钻研新课标,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水*。

  2、帮助学生能开口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3、抓好词汇关,帮助学生掌握好重点单词,掌握适当的拓展单词。

  4、掌握好关键句型,特别是每个单元的标题。

  四 、教材分析:

  本套初一教材以修订后的义教课标为依据作了修订,共分十二个单元,三个预备篇,九个正式篇,分Section A和Section B以及SectionC三部分。

  (一)、修订后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更加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规定了英语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2、进一步强调素质教育思想,明确提出英语课程的双重属性,工具性与人文性。

  3、进一步强调以“能力”为主线,重视学*过程、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反映时代精神,合理吸收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

  5、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科学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学*负担。

  (二)、修订内容

  1、调整教材的容量

  2、调整话题,更加贴*学生生活并更富有时代感

  3、精心设计阅读板块,加强阅读能力培养

  4、增强写作的过程性和指导性

  5、合理编排语法项目、丰富语法学*活动

  6、改进自我检测板块,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三)、在教材编排方面的变化

  1、适当减少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难度推进更加合理

  在起始阶段,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较好的完成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稳过渡。减少七年级上册单元数量。将原七年级上册15个单元(包括预备篇)减少到12个单元。考虑到话题和语言学*内容的衔接,将原教材第九单元删除,将第十、十一单元移至七年级下册

  2、调整部分单元顺序,合理安排各册教学容量

  修订后的教材将原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Unit 3 This is my sister。)和第三单元(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顺序对调。让学生先学This is 。。。 的肯定句,再学一般疑问句Is this 。。。一方面符合语言学*的规律,另一方面可使前后单元的话题衔接起来,即先介绍自己、再介绍家人,然后询问学*物品的所属关系,为下个单元学*询问这些物品的位置打下基础

  (四)各部分内容

  Section A : 1a呈现本单元的重点单词,语法结构与功能;1b 呈现任务型听力练*;1c结对练*对话;2a,2b是多种听力练*;2c呈现不同的任务。2d让学生进行实际操练,Grammar Focus 呈现语*能重点;3a—3c提供多种课堂活动。

  Section B: 1a学会扩展;1b新旧知识综合运用,同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扩展;1c—1b或2a—2b为听力练*;1e,2c巩固重点句型,3a—3b提供各类练*形式,随着所学内容的加深,逐步扩展成阅读和写作练*。

  “自我检测”部分(Self Check),通过一些更有针对性的练*,帮助学生复*单元重点词汇、目标结构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归纳、总结和检测

  五、本册语法重、难点内容:

  1、含有be动词和do动词的一般现在时

  2、人称代词、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名词性物主词、指示代词

  3、名词的复数、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

  4、名词所有格

  5、介词in, on, under等

  6、连词but和and

  7、描述性形容词

  8、肯定句和否定句

  9、一般疑问句

  10、特殊疑问句:what, who, where, how much, when, why。

  六、教学措施:

  初一年级是英语学*的基础阶段,也是关键时期。基础打不好,直接影响学生整个初中阶段,乃至高中、大学的英语学*。所以做好初一英语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对此我制定了以下措施:

  1、每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

  2、每天记6个生词,2个常用句子或*语。实施: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3、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

  4。对英语学*实行量化制度,每日、每周、每月都要给学生检验自己努力成果的机会,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感受压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浓厚的学*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竞争意识。

  5、对后进生进行专门辅导,布置单独的作业,让他们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的快乐,树立学*的自信,尽快成长起来。

  6、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7、实施"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4)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一(7)一(8)班数学教学工作。我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目标: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通过与现实图形的结合,使学生从大量有趣的素材中,认识、体验、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2.对几何题的书写,在把握分寸的基础上,采用实验与推理并用,低起点、迈小步的办法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掌握。

  3.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理解性质,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在探索中增长才干。

  第2章“图形和变换”

  1.了解四种变换的概念,能辨别和判断四种变换;

  2.理解四种变换的基本性质,会按要求画出经变换后的图形;

  3.能将变换的知识应用于图案设计等生活实际中去。

  第3章“事件的可能性”

  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统计在简单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种数,并会比较、描述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初步认识概率的意义,知道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确定事件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1。

  4.初步会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4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意义,会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第5章“整式的乘除”

  1.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会进行简单的正整数指数幂的计算。

  3.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4.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了解整数指数范围内幂的基本性质。

  6.会进行同底数幂相除的运算。

  7.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8.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仅指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或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第6章“因式分解”

  1.通过探索因式分解的过程,比较和整式乘法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事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从而初步接受对立统一观点。

  2.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判别各项的公因式,掌握添括号法则,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3.会用*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整数)。

  4.通过对*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的逆向变形及将一个整式看做“元”进行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预见等能力。

  5.进一步体会换元思想,提高处理数学问题的'技能。

  第7章“分式”

  1.正确了解分式、公分母等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能进行简单的公式变形。

  4.正确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初步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并掌握验根的方法。

  5.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教材钻研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方式,使学生学得松

  为了使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呈现出规范化、特色化、现代化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特做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为了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教科书力图突出如下特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构筑七点。

  2.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素材。所有数学知识的学*,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3.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提供学*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4.示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地信心。力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展开。

  5.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本中的*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和巩固新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所设;另一类则面向更多数学学*需求的学生,即“试一试”中的题目,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尝试完成。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与*行线;第6章:*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的容易,学的轻松,学的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布置作业做到精炼,右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认真批改,同时注意分层教学。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规律,应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以及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进行。并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学情分析

  本学年我担任七(1)(2)班数学教学工作。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于大多数学困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致至学*的*惯,主动纠正错误的*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勉强去做.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一直是学校教学长期而重点的任务。

  二、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的教育策略,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标准,将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行线的有关知识,理解*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掌握有序数对(坐标)与坐标*面内点的对应关系;学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并能用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几何作图能力。过程方法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发现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存在的关联,学会总结规律。进一步巩固方程思想,学会使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态度情感目标:认识生活,感知生活,领悟数学是为生活服务,进而提高数学学*的兴趣和学*积极性。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5)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教育振兴计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面向一切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方面,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所有学生能初步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2、老教师要能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年轻教师要能迅速入门,快速成长,尽早适应新课程,胜任各自的教学岗位。

  3、在学校各部门的领导下,努力提高初一年级的班主任队伍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水*,塑造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

  4、建立比较系统的备课组活动规则和计划,坚定不移地走依靠备课组集体协作提高教学质量之路。

  5、下大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惯,下大力气避免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式的思想和行为,努力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营造一个既严肃紧张又生动活泼的成长氛围。

  6、营造尊重教师、关爱学生的良好环境,塑造科学管理、教学得法、学有活力的师生群体。

  三、具体措施

  1、开学第一周,各班认真召开专题班会,学*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训练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纪律观念,为今后的日常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采取竞选或学生推荐等多种形式,建立班级组织。强化常规的教育与管理,持之以恒,义无反顾地抓学生的常规*惯,向常规要效益,向管理要成绩。

  2、开学初,各班通过组织“我是县一中的学生”等为主题的班会,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良好学*条件,给学生提供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

  3、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开学初主要加强对新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和日常指导,以老带新,引导他们尽快地进入角色。每月初,对班主任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总结和布署,学*班主任管理的有关理论,针对具体的工作进行探讨和指导,在互相学*互相借鉴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4、加强备课组长队伍建设,通过备课组长会议,明确备课组长的职责,充分发挥备课组长在教师出勤、办公室卫生、教学研究和其他各项活动中的组织功能,高度重视备课组长在教学工作和其他教师活动中的骨干作用。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研究和协作优势,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各备课组提前制定每周集体备课的活动计划,保证集体备课活动的实效性,确保从个人钻研到集体研究,再到各自完善和提高的协作思路。认真组织学*新课程标准,加强新教材研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模式,努力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质量。语数外学科每周至少开设两节专门公开课,其他学科每周至少开设一节组内公开课,为老师提供互相学*共同提高的机会。强化评课工作,提高评课质量,让授课者和听课者都能真正有所收益,有所启发,有所提高。

  5、努力提高辅导的质量。利用辅导时间,通过个别指导的方式做好提优补差和学法指导工作,绝不允许利用辅导课时间赶进度、对答案,下大功夫还辅导课的本来面目。

  6、利用周末时间对语数外三门主要学科进行一周内所学基本知识的回顾性检测,让绝大多数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奋斗的信心。坚持训练为主线,小步子、快反馈的`路子,通过认真批阅及时分析本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备课组内的质量分析,适时调整备课组的工作。

  7、对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努力提高质量分析会的质量,把质量分析会开成表彰会、学*会、鼓劲会、誓师会。相应地举行学生表彰大会,大面积地表彰学*标兵、优秀生和进步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激励受到鼓舞。

  8、开学后,尽快组织新老教师的组内帮扶结对工作,要求新教师先学后教,多听课,多请教。为新教师尽早成为教学骨干提供有利条件。

  9、坚持大学科和小学科一起抓。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和环境性课程一起抓,确保学生接受全面系统的教育和锻炼,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后劲。

  10、鼓励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采取家访这种行之有效但*年来又被人们忽视的教育途径,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

  11、建立和完善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机制,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把学科推进、班主任推进、年级推进、家长推进有机地结合起来。

  12、根据现有的设施和条件,利用下午三四节课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艺术、知识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努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13、加大班主任管理考核力度。抓班主任的到位率,对各班级的管理,进一步明确班主任的职责,强化对极少数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力度,对跨班级、跨年级的学生纠纷做好协调和处理工作。

  14、狠抓安全教育。

  ①班主任利用班会、晨会宣讲安全常识,树立学生各方面安全防范意识。

  ②年级整理印发学生安全的要点,要求各班定期对照排查,以期建立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③对校产校具学期初登记,学期末核对,班主任为责任人。

  ④进行课间督察工作。明确责任,将各班班干值勤情况纳入学期末的班级考核。

  15、狠抓考纪考风建设,每次考试让考生填写考情反馈单的形式,尽量杜绝各类作弊现象,营造公*的考试环境,以考风促学风。

  16、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认真宣传,督促全年级老师严格遵守县局的“五项规定”和“十项禁令”,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17、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本学期拟以“节约”“感恩”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为实践新课标,推动年级文化建设;拟开展系列知识讲座,以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8、强化老师的尊重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活动的意识,通过检查和督促,力求避免乱占时间和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从而扼杀学生天性的行为,还学生应有的自由空间。

  一、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并配合有理数的运算学*接*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基本知识,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和*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7~9年级)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学*有理数的基础上,引入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由数到式的飞跃。继而介绍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整式的加减。采用了与第二部分内容相同的设计思想,即从实际问题着手,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实现学生的思维由数到式的飞跃,并运用类比的思想探索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代数工具并用于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代数”学*的重要基础,也是整个中学阶段“代数”内容的重要基础。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今后学*分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三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前两部分是属于统计范畴的内容,后一部分属于概率范畴的内容,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走进数学世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

  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③学生通过学*,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⑥通过阅读学*,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改进教学方法,用挂图,实物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2、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个性品质。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开辟第二课堂,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培养兴趣,提高能力。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改进阶段考试形式,改进评价方法

  一、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1

  8、26——8

  1.2有理数

  3

  9、9——22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

  9、23——10、6

  国庆长假

  7

  10、7——20

  2.1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9

  10、21—— 11、3

  第二章《整式》复*与检测 期中考试复*

  11

  11、4——17

  3.1从算式到方程

  13

  11、18——12、1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15

  12、2——15

  4.1几何图形

  17

  12、16——29

  4.3角

  19

  12、30——12

  期末复*

  21

  元、13—19

  期末考试

  一、 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1、6班数学教学工作,1班男生 34 人,女生 37人,共有学生71人;6班男生 32人,女生34人,共有学生6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如何学*数学,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和猜测的探索能力,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感性知识。

  3.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第二章 有理数

  1.通过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做到形数结合。

  3.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和运输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体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优越性,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初步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对所给的数,能根据所要求的精确度(或有效数字的个数)取*似值。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2.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求代数式的值。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初步体会到数学中抽象思维方法和食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3.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单项式系数与项数、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升幂或降幂排列。

  4.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并能熟练的合并同类项。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准确的去括号和添括号。能熟练的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5.通过将数的运算推广到整式的运算,在整式的运算中又不断的运用数的运算,感受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过程。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有理数”这个重点内容;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的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95、205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本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有趣的数学问题、科学家生*史料等内容,让学生在极其轻松的气氛中,与数学交朋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和继续学*的欲望,为以后各章内容的学*做有益的铺垫。

  第二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入负数,接着引进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本章重点是有理数的运算。本章难点是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从生活中的物体入手,抽象出三维的立体图形,给出了柱体、锥体、球体,以及多面体等描述性概念,然后通过立体图形的视图和展开图,引入*面图形,让学生了解三维图形和二维图形的相互转化,再进一步学*点、线和角等基本图形。本章的重点是基本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圆柱、圆锥和球等)的概念及性质和角的概念。本章的难点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不同的*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第五章、相交线与*行线:本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探索几何图形中的一些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用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两直线*行的条件以及两直线*行的特征解决问题。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理由,书写解题过程。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第2周)(5课时)

  第二章有理数(3至9周)(23课时)

  2.1有理数2课时

  2.2数轴2课时

  2.3相反数1课时

  2.4绝对值1课时

  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

  2.6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

  2.7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

  2.9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

  2.10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

  2.11有理数的乘方1课时

  2.12科学记数法1课时

  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课时

  2.14*似数1课时

  2.15用计算器进行计算1课时

  小结与复*2课时

  第三章整数的加减(9至14周)(16课时)

  3.1列代数式3课时

  3.2代数式的值1课时

  3.3整式3课时

  3.4整式的加减5课时

  小结与复*2课时

  综合与实践2课时

  段考第12周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15至17周)(14课时)

  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课时

  4.2立体图形的视图2课时

  4.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1课时

  4.4*面图形1课时

  4.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2课时

  4.6角3课时

  小结与复*2课时

  实践与探索2课时

  第五章相交线与*行线(18至19周)(8课时)

  5.1相交线3课时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