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菁选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3-02-23 00:00:00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1

  教学预设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1、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预设目标:

  1、学*古诗《所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1、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诗背 给

  大家听。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三读法"来预*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生字。

  (1)、预*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六、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多种方式识识记“泉”、“流”等7个生字,学会写“尖”字。

  2、能正确、流利、诵读古诗。

  3、图文结合,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重难点:

  1、认识7个生字,通过吟诵古诗,发现古诗之美

  教学准备: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荷花开在小池非常美丽。

  3、古人杨万里当时也看到一个美丽的小池,并写成了一首古诗《小池》。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让学生看图片,直观形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本首古诗兴趣】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读)

  2、古诗中描述小池有哪些景物呢?(荷叶、泉水、蜻蜓等等)

  3、(哇,古诗写得这么美,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教师示范诵读《小池》。

  4、(1)出示泉眼的图片,泉水的出口叫泉眼,带学生诵读“泉”。强调拖长音。给生字泉找朋友:泉水、清泉

  (2)继续出示“流”的金文和小篆让同学们猜一猜,并看图片,出示带*声符号“流”字,带学生诵读,强调拖长音。

  (3)带学生诵读“泉眼无声惜细流”

  5、带学生诵读“树荫照水爱晴柔”

  猜字谜:把矛放在树上。

  识字:柔诵读“柔”

  识字:爱爱:爱心、关爱

  6、带学生诵读“小荷才露尖尖角”

  (1)出示荷的篆文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识字:荷,带学生诵读,强调拖长音(*声出示图片)

  (2)猜字谜:露:路上有雨组成什么字?

  7、带学生诵读“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示蜻蜓图片,诵读“蜻蜓”

  8、(1)将*声字归类出示:泉、荷、蜓、才、池,带学生诵读,看这些字的声调,告诉孩子在我们古代,第一声和第二声合起来是*声,凡是*声,都要拖长音。再次诵读这些字。

  (2)将仄声字归类出示:小、眼、有,带学生诵读,看看这三个字的声调,告诉孩子在我国古代,第三声和第四声合起来是仄声。凡是仄声都要读短音。让同学们读小、眼、有。

  9、教师示范诵读《小池》

  (1)学生分小组读

  (2)男女赛读

  (3)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

  (4)全班齐读

  10、玩游戏:生字回家

  泉、流、爱、柔、荷、露、角、蜻、蜓

  ()眼无声惜细(),

  树荫照水()晴()。

  小()()尖尖(),

  早有()()立上头。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图片与字理变化识字,识字也识*仄,利于孩子学*诵读古诗,多种方式诵读古诗,使诵读更加扎实】

  三、看图猜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一、二句古诗图片,让学生猜一猜。

  2、教师诵读,学生跟着诵读。

  3、出示三、四句诗图片,猜一猜。

  4、请小朋友们在头脑中想象画图

  5、理解“露”字:借图体会意思“长出来了、冒出来了”

  6、理解“立”字

  (1)小蜻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

  (2)指名表演:谁会做做“立”的动作?

  7、诵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写字,出现“尖”字,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田字格的位置,注意“小”字变成部件后竖钩变成一条短竖。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这首诗有画面感,再通过图片直观形象理解诗意,让孩子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意境】

  四、总结全诗

  1、教师吟诵《小池》

  2、小池景色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的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听老师吟诵结束本节课,意犹未尽,激发学生学*吟诵古诗的兴趣】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信息资料: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材料。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对话*台:

  学*古诗《所见》

  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让会读背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如“所”读*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细读(抓住重点字词,了解诗句大意。)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学生可能有出的问题,

  如:“樾、意欲”的含义等。教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的答案。

  3、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理解,粗略讲讲诗意,教师适当点拨指导。(引发自主学*,师生互动学*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诵读(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1、采用范读、领读、对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诗句的韵律,停顿等。

  2、自由练读,体会感悟。

  3、借助插图,以及古筝曲,创设意境。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描绘,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4、背诵诗句。

  (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写字(自主写字,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书写水*。)

  1、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让学生参与指导范写,为大家讲解。如“木”字旁的写法等。

  2、学生练*,教师巡视指导。本节课可重点指导写“诗、林、童”。第二课时对话*台:

  学*古诗《小池》

  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学*方法,为学新知做准备。)

  1、指名背诵《所见》,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内容。

  2、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的?

  (激发学生,回顾体验,简要概括也学*方法,为学*《小池》做准备。

  自学(尝试自学,合作交流,培养能力。)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分解任务,明确方法。

  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情况,以吸收反馈,调整教学。

  (依据课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师生的角色关系,处处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中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断积累,不断迁移。教师则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主动地,生动地学*,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汇报(各组汇报交流,发现共性问题,强调重点问题。)

  1、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学*情况及学*收获,可引导学生当小老师,到黑板前讲解。如:字音“柔”应为"rou"不是"you",多音字“露”的两个读音,以及词语的意思。“细流”“树阴”等。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时抓住共性问题。如“毕竟”“惜”“无穷”等,采用“读、看、想、议”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诵读(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1、采用自读、对读、齐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诵读,背诵。

  2、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读背。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注意韵尾“流、柔、头”的读法。

  实践(创意表现,促进理解,发展个性。)

  1、引导学生结合着自己的阅读理解,观察感受,谈一谈对夏天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夏天。如语言描述、绘画、背诵诗歌等均可。

  3、交流评议。

  写字(自主选择难点字,提高书写能力。)

  重点指导“黄、立、闭”,教师大胆放手,相机示范,引导学生评价。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大意。

  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清新自然的写作特点。

  教学程序: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诗。一起来背背吧。生齐背《所见》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生:夏季)

  你从哪儿看出来是夏季?(意欲捕鸣蝉)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夏天的.古诗。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小池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这首诗是我国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那么,诗人杨万里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呢?

  二、观图知意初读识字

  1、课件出示小荷塘画面,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池塘、树荫、荷叶、蜻蜓、水草)。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2、小池的风景美,杨万里的诗更美。自己去读读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指名读诗,正音。

  4、检查识字

  (1)课件出示注音的生字组成的词:

  shu yin ke xi shu yin qing tian wen rou lu chu

  小池可惜树阴晴天温柔露出

  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2)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加星的生字。让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说说生字。

  池:三点水说明与水有关,换偏旁可组成“地、她、他”等字。

  惜:竖心旁表示心里舍不得。换偏旁组成:借、错等字。

  阴:耳朵朝着月亮。

  晴:太阳照在青草上。形声字。有太阳是晴天,阴对晴。

  露:雨滴洒在马路上。形声字。

  (3)开火车读生字词。

  三、自读自悟指导方法

  1、把生字放在诗句中,读一读。

  2、听老师读,用“/”画出诗中的停顿。

  3、一句一句地读,看看你能读懂哪一句?和同桌说说。不懂的词圈出来。

  4、汇报你读懂了哪一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刚长出的荷叶卷着,在水面上刚刚露出尖尖的小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早早就有一只蜻蜓站在荷叶尖上。

  你是怎么读懂这一句的。(看图、读读诗句、想象、问同桌)

  5、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解决学生的疑问。晴柔:刚刚进入夏天,晴天柔和的阳光让人很舒服。惜细流:舍不得细细的水流。

  6、小结读懂诗意的方法:小朋友都用哪些方法读懂了诗句?

  读一读、想一想、看看图、不懂就问。

  四:理诗品读诗情展读

  1、请小朋友在诗句中找找,看看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用“——”画出来。生回答,贴相应的词语: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2、诗中写到了“泉眼”,这是个什么样的泉眼呢?

  (1)指名读“泉眼无声惜细流”。

  (2)看看这个“惜”字,(贴上“惜”字)从这个惜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心里舍不得)

  (3)小结:这是个静静地舍不得水流的泉眼。

  (4)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可以用动作表示。

  3、诗中写到了什么样的树阴?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方式体会文章的文字美、意境美、情感美,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情感态度目标:

  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材分析】

  《小池塘》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篇文字优美、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美丽景象。课文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静态的池塘以生命的.动态方式呈现。课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小池塘的水波,小池塘边的芦苇以及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水中的美景。它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体验与享受。

  【学生视角】

  教学内容中蕴涵着人格美、生活美、景物美、语言美、形式美、艺术美等,特别是文学作品内容的美,因所反映的生活无限丰富而显得气象万千。对于孩子来说,深处美境,心情愉悦,快乐朗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3、激发孩子对识字的兴趣,让孩子们能主动识字,运用各种方法快乐识字。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方式体会文章的文字美、意境美、情感美,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以境激情,背诵回顾

  1、(生装成小池塘休息,师扮演春风姐姐轻轻吹一口气)

  在春风姐姐的吹拂下,小池塘?(醒来了,配合动作)

  2、与师配合背第一自然段。

  二、以图激情,感知美境

  1、春风姐姐来了,万物复苏,小池塘也迎来了它的春天,有风的时候,水面一闪一闪的;没风的时候,水面*静得像一面镜子。让我这春风姐姐照照我这美妙的身姿吧!我(摸摸头发,笑一笑、挥挥手等),池塘里的我就(摸摸头发,笑一笑、挥挥手等)。像这样在小池塘边照镜子,书上用了一个词?倒映(出示词语读)

  2、还有谁倒映在小池塘里呢?让我们打开24页,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用铅笔勾出来。师巡视。

  3、师相机出示词卡(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原来,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太阳倒映在池塘里,月牙倒映在池塘里,星星倒映在池塘里。他们倒映在水里都是什么样子?再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4、(1)“白云”倒映在小池塘里什么样的呢?师出示词卡“白鹅”,手绘倒影。生齐读。

  (2)为什么说白云像白鹅呢?

  (3)白鹅多吗? 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一群)指名读,齐读

  (4)小池塘真美呀!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倒映在小池塘里像一群悠闲的小白鹅在池塘里游来游去,看课件,指名读,齐读。

  5、师出示第二句,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1)“太阳”倒映在小池塘里什么样的呢?看课件后师出示词卡“气球”,手绘倒影,生齐读。

  (2)是什么样的气球?“鲜红的气球” 师出示词卡。指名读,齐读。

  (3)老师该用什么颜色来描这个红字?师描红。

  (4)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6、白天的小池塘,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个鲜红的气球。到了晚上,小池塘就更美啦!师哼《小小的船》,范读三、四句。听,草丛中的小虫都睡着了,你们可别吵醒他们哦,请你们读读三、四句,看看夜晚的小池塘是什么样的。生自由朗读。

  7、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什么?弯弯的小船。师出示词卡,手绘倒影,指名读句子。

  8、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什么?闪亮的珍珠。师出示词卡,手绘倒影,指名读句子。

  9、同桌互读,齐读,看板书读,看图片读。

  10、还有什么可以倒映在小池塘里呀?

  11、填空:( )倒映在池塘里,像( )。

  三、品读课文,入境悟情

  1、 多美的小池塘呀!这么多的景物倒映在池塘里,真是一个五彩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个自然段。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2、小池塘啊小池塘,你为什么能倒映出这么一个美丽的世界? 生答。

  3、师总结:这么美丽的小池塘,人人都喜欢它,所以我们要来保护它!再读第三节

  四、趣味识字,认真写字

  1、师出示“红、阳”,指名读。生组词

  2、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强调新偏旁 双挂耳)

  3、怎么写才能把这两个字写好看?(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格,“红”的第二笔,“阳”的第二笔是垂露竖)

  4、生描红。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6

  古诗《小池》是统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组组课文《12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这首古诗通过对细流、树阴、水面、小荷、蜻蜓等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的勾画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初夏风景画。这一组课文写的都是夏天的美丽景色,而《小池》这首诗又是这一组的第一课,目的是让孩子在古诗中初步地感受夏天的美丽景色。

  《小池》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但在部编版教材中,却安排到了一年级下册,这对于古诗底蕴严重不足的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较为困难的。所以在古诗《小池》的教学设计上,我充分地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学识基础和年龄特点,努力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淡化古诗意思的讲解,而是从整体入手,抓住古诗写景的特点,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以图解诗,以景悟情。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图画中与诗文对照,感受古诗文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一、以诗引诗,加大积累,加深品味。

  在开课导入时,我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件出示“春暖花开”的美图,在瞬间吸引了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吟诵关于春天的古诗,学生在自己*时积累的基础上轻松背出了《咏柳》、《春晓》、《村居》,初步感受到古诗美妙的韵味。然后自然过度到初夏时节,课件再出示《小池》的画面,以图解诗,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感受到古诗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语文课堂一开课就充满浓郁的诗味。

  教学设计如下:

  1.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春天的美丽图画。

  师:看,春天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多美呀!古代诗人写下了许多春天的诗,哪些小朋友能给我们吟诵一首?指生吟诵。

  师:春天悄悄过去,天气渐渐热起来,初夏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古诗《小池》,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2.谁积累过这首诗,能背给大家听听吗??指生背古诗?。

  3.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初夏时节的一处小池塘。课件出示《小池》图。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4.简介诗人:让我们走*作者,认识一下杨万里。课件出示,师解说:杨万里是宋代的大诗人,最善长写山水田园诗,一生写诗两万多诗呢!被誉为一代诗宗。

  课末,学完杨万里的《小池》这首初夏时节写景诗后,我又引出杨万里的另一首盛夏写景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让学生在读和简单的品味中感受到夏日西湖的美丽。这样设计,既增强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又增加了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同是杨万里的诗,一首展现的是初夏池塘的生机美,一首展现的是盛夏西湖的惊艳美,对比着来学*,发现诗境却完全不同,但学生却学的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美丽。

  教学设计如下:

  师:《小池》让我们欣赏的是初夏的小池塘。初夏一过,盛夏来临,(课件出示盛夏荷塘图)这婀娜多姿的荷花就成了池塘的主角。他让杨万里诗兴大发,提笔又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古诗)

  1、师范读,配上古筝曲《渔舟唱晚》。

  2、生练*朗读。

  3、指个别生诵读。

  4、问:同学们,在这首诗里,你们从哪儿感受到这是夏天?

  生结合诗中的句子和词语谈自己的认识。

  4、这就是西湖六月的美景!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读出盛夏池塘的美。全班配乐齐读。

  5、美丽的夏日,让我们记住了杨万里的《小池》,也领略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情画意令人陶醉,大自然的美让人感叹。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夏日还留下了哪些名诗名句呢?回去好好找一找,把他补充在课文里,好吗?

  二、淡化讲解,以图解诗,以景悟情。

  传统的古诗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少,他们在一年级上册只学*了一首汉乐府诗《江南》,所以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是很薄弱的。所以我淡化诗意讲解,而是从整体入手,抓住古诗写景的特点,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以图解诗,以景悟情。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图画中与诗文对照,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美。

  教学设计如下:

  1、学*第二行诗

  师:泉水流呀流,流到了小池里。你们看,池水美吗?(课件出示池水和树阴图)仔细看图,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多生自由表达,师相机板书:树阴

  师:大家说的真好,初夏时节,天空多晴朗,树阴在水中多美丽,你们喜欢这晴天柔和的风光吗?树阴也喜欢,这就叫:树阴照水――

  学生回答:爱晴柔。师相机板书:爱晴柔

  感情朗读:你能读出这种爱吗?谁能爱得再深一些?

  学到这儿,我们发现小池是那样的清澈、那样的宁静。难怪诗人会如此疼惜,如此喜爱。让我们把这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诗人对小池的爱。

  2、学*三四行诗

  师:小池中间还有什么景色呢?你看到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件出示小荷和蜻蜓图)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表达。师相机板书:小荷尖尖角、蜻蜓立上头

  师:同学位观察得真细致,描述得真有趣。诗人杨万里也看到了,他是这样描写的。课件出示诗句,学生齐读。

  三、以读为本,读中解义,读中悟情。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教学如此,古诗教学更是如此。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

  对古诗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我以正确读――熟练读――感情读为途径,配以音乐读,体会情趣读,多种形式的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品读悟情,从而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美的感染。

  教学设计如下:

  片段一:

  1.打开书P68,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然后圈出生字,拼一拼,记一记。

  ……(省略识字过程)

  3、生字宝宝们藏到课文里,你还会读吗?指生把整首诗读正确。

  4、老师范读,读出诗的节奏。

  老师读得好,是有窍门的,诗就像歌一样,是有节奏的。

  5、课件出示:带停顿现的古诗。学生按节奏练*朗读古诗,再指生朗读。

  片段二:

  1、出示第一行诗,指一生读。

  师:这句诗里诗人写了什么景物呢?

  你们知道泉眼是什么吗?课件出示泉眼图,看,这冒着泉水的地方就叫泉眼。

  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来,是怎么流的?(无声、细)

  师:看,这就是泉水的细流,课件出示细流图。

  师:这细细的泉水悄悄地流,没有声音,多安静呀!谁能读出这种静?(指生读,女同学试读。)

  师:这细细的泉水慢慢地流,不急也不抢,真轻柔呀!谁能读出这种轻?(指生读,男同学试读。)

  这细细的泉水可是泉眼妈妈的宝宝呀,宝宝要出门了,妈妈心里多么舍不得呀,诗中哪个字写出了泉水妈妈的不舍?(板书:惜)谁能读出这种不舍?(指生读,全班齐读。)

  初读阶段,我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圈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汉语拼音,也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其次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品读阶段,我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等,让学生感受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

  一节课,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四、把握重点,灵活识字,规范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作为第一学段识字的重要目标。本课时要求学生会认“泉、流、爱、柔、荷、露、角”7个生字。由于多数生字字形较为复杂,所以在识字教学环节中,我的设计努力做到有层次、有梯度。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从看拼音识字,去拼音识字,说识字好方法,到读准词语,最后生字回归诗文认读,每一个步骤都能扎扎实实地去落实。我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识字,把理解字义和识记字形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领悟生字的特点。

  教学设计如下: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P68,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然后圈出七个生字,自己拼一拼,记一记。

  2、课件出示:带上拼音的生字,

  师:这些生字宝宝你会读了吗?

  指生拼读生字,老师强调“流”的声母是“l”,不要读出“niu”

  3 、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开小火车拼读。

  4、交流识字方法: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识字经验汇报自己的识字方法。学生说到哪个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泉”字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师小结:“泉”字是象形字,古人看到水从山洞里流出来,就创造了“泉”字,本义就是泉水。

  (2)课件出示“爱”字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师小结: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喜爱、友爱。相机用“爱”组词并说一句话。

  (3)学生能用“加一加”或“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流、柔、荷、露”。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角”,如:墙角、羊角、牛角、衣角。

  5、课件出示词语:泉眼、细流、树阴、喜爱、晴天、柔和、荷叶、露出、爱惜。

  这些词语你认识吗?

  6、课件出示古诗。生字宝宝们藏到课文里,你还会读吗?

  本课时要求学生会写“无、树、爱、尖、角”5个生字。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所以五个生字的教学应该有主次之分。在写字教学中,我是先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来提醒大家注意字的写法,学生能抓住田字格横中线和竖中线的关键笔画去观察,对字的写法掌握较好。节省出来的时间,我用来重点指导字形复杂的两个字“树、爱”的书写,并给与了学生充分书写的时间,不让写字流于形式。

  教学设计如下:

  1、课件出示5个会写字。

  师:同学们,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书写的5个生字,仔细观察一下,你觉得哪个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学生能在自己已有的写字经验基础上指出:

  “尖”注意上面不是“小”,第一笔是竖不带钩。

  “无”的竖弯钩要甩出去,竖写在竖中线上。

  “角”上小下大,最后一笔竖在竖中线上。

  2、师重点指导:

  师:树和爱这两个字比较复杂,我们重点来学*。师边讲解边示范。

  “树”左中右结构,每部分较为瘦长,横撇穿插到点的下方。

  “爱”上中下结构,爪字头小,秃宝盖扁宽,友的撇捺舒展。

  3、学生执笔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存在的不足:

  1、这堂课教学设计到位,但由于自己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不足,对学生的放手不够,导致学生对诗句的品读少了,在关键问题的回答上的也浅了,所以课堂的亮点和精彩点没有生成。

  2、想象环节的设计处理欠机智。如:从这个“立”字,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蜻蜓?当有学生谈到:这是一只在休息的小蜻蜓,它正立在荷叶上欣赏小池的美景呢!此时,我应该放大对这位学生的鼓励,并顺势引导学生想象:想一想,小蜻蜓和荷叶会悄悄地说些什么呢?这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又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

  以上是我执教古诗《小池》后自己的反思,在新教材的教学上,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通过这次研讨课,自己收获了很多。学无止境,希望在以后的语文教学道路上能再接再厉,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学会3个生字;了解诗文的意思。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初步感受初夏的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出示挂图说图意。

  1、学生观察挂图,说说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出图意。(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还能加上什么词,让句子更优美一些呢?

  二、借助拼音读诗文。

  1、诗人是怎么描写这美丽小池的呢?(板书课题;请已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背诗文。)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简介作者)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诗文,注意读准*舌头音、翘舌音和后鼻音。(自由读、个人读、正音。)

  三、多种形式读诗文。(出示诗歌于小黑板)

  1、打着拍子初读诗句,大致了解诗的大意。

  ⑴、划出诗的朗读节奏。(学生说,老师划。)

  ⑵、分析诗的*仄。(学生说,老师划。)

  ⑶、根据*仄,打着拍子读诗。(自由读、个人读、齐读。)

  ⑷、这首诗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小池?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池?(自由发言)

  2、手舞足蹈读诗句,简单了解诗意。

  ⑴、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配上动作朗读诗文。(自由练*、个人表演。)

  ⑵、通过表演读,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句读懂的?(配合动作表演,自由发言,并根据理解,认清“声”“惜”“晴”“角”的字形,以免与同音字混淆。)

  ⑶、这么美妙的景致,我们该怎么读出呢?(教师示范读;学生齐读。)

  3、闭着眼睛读诗句,想象诗的意境。

  ⑴、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出一幅小池图。

  ⑵、学生闭着眼睛配乐读,在脑子里描绘出自己想象中的小池。

  ⑶、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脑海里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池?我们怎么做才能一直拥有这样美丽的小池样?

  4、拿起画笔画诗意,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⑴、学生交流:你觉得在你的画中应该画些什么呢?为什么要画它。

  ⑵、学生自由画出自己理解中的小池。

  ⑶、学生展示作品,指画吟诗。

  四、指导学*生字

  1、读生字卡上的生字,用生字口头组词。

  2、指导观察、书写生字。

  五、拓展阅读

  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江南》(注音),学生齐读。

  六、作业布置

  1、把《小池》背给爸爸、妈妈听。

  2、默写古诗。

  板书:

  小 池

  杨万里

  (教学挂图)

  泉眼 细流 树阴 小荷 蜻蜓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菁选扩展阅读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菁选(扩展1)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设计3篇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制作“小池风景、小荷、蜻蜓、词库”等软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还记得哪首,请你给大家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一首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二、按要求学*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学*要求利用计算机进行学*,出示学*要求:

  1、了解诗人生*。

  2、理解题目意思。

  3、学会生字新词,演示课件“诗人介绍、全诗图文、字义词库”。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小池”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2、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你知道“小池”的.意思吗?这首诗写了小荷花池什么季节的景色?

  3、诗中有几个生字?出其不意示“柔”字,这个字读作什么?

  ⑴“柔”是什么结构?怎样拆分,编码是什么?

  ⑵“柔”可以组哪些词?在诗中组的什么词?

  ⑶“柔”有四种意思,晴柔的柔选哪种字义比较合适?

  ⑷把“柔”字打三遍,再用“柔”字组两个词。

  4、再读古诗:

  看还有没有不懂的词。

  四、继续学*

  理解诗句意思,抽读要求:

  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

  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演示课件。

  2、写泉眼诗人是怎样写的?

  演示课件。

  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

  3、作者又是怎样写树阴的呢?

  读第二行,演示课件。

  “树阴照水”怎样理解?晴柔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已经理解了,“爱晴柔”又怎样理解?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呢?这行诗是什么意思?

  指导读出喜欢的语气。

  4、小结:

  这两行诗写了小池周围的景物--泉眼和树阴。作者把泉眼和树阴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喜爱)请同学们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舍不得和喜爱的语气。

  5、写“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

  读三、四行,演示课件。

  这两行诗写的是小池里的景物。“小荷”指什么?“才”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嫩和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来这两行诗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把这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怎样读才能表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呢?

  指导朗读。

  6、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

  (自己说,互相说,当众说)

  7、总结:

  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够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

  五、体会诗人感情

  1、认真听范读:

  注意哪些地方有停顿,哪些地方有重音?

  课件演示。

  2、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里的导读要求练读。

  3、抽读评价。

  4、背诵全诗。

  六、小结学法

  今天我们按照这五个学*要求一步一步的学*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今后同学们学*古诗都可以用这种学*方法。

  七、打开计算机,按要求做练*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句意思。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导入

  1、小朋友,春姑娘就要悄悄地离开我们了,谁能用我们学过的古诗来向春姑娘告别?

  (指名背诗《春晓》《村居》)

  2、 在古诗里你从那些景物中看到了春姑娘的身影?

  (自由说)

  二、新诗教学

  1、课题教学

  ① 今天我们再去欣赏另一首古诗,另一番风景,看看从中你又发现了谁的身影。

  出示课题《小池》

  (指名读,注意读准音)

  ② 从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问什么问题?

  (指名说,池——三点水加“也”,和水有关;小池——小小的池塘; 可能诗歌会写池塘的景物;

  小小的池塘中有哪些景物呢?)

  ③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写哪些景物呢?(指名说)

  ④ 不知道你的想法和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一样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古诗吧!

  2、 古诗教学

  (1)、整体感知

  ① 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指导学法)

  ② 指名读古诗。

  ③ 通过读这首小诗你知道大诗人杨万里写了小小池塘中的哪些景物呢?

  (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④ 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树阴——树的阴影;小荷——小小的荷花/叶;细流——细细的流水等)

  ⑤ 从这些美丽的景色中你看到了谁的身影?

  (夏日)

  (2)、体会诗意,指导朗读

  ① 这样四种景物不知道凑成了怎样一幅夏日美景图,想看吗?让我们走进这首小诗读一读,体会体会吧 !(齐读诗歌)

  ② 出示生字:惜、晴、柔 (认读,说说你的发现,指导识字法)

  a:你能用“惜”说个词吗?(可惜,爱惜等 板书 惜)

  b:*时,我们应该爱惜什么?(指名说)

  c:泉眼也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一点儿似的,泉水就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教师边讲边画简笔画)这样的泉水应该怎样画?(自由说,细一点,轻一点)

  d:这样轻柔,这样宁静的泉水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吧!(读首联,你觉得怎样读?)

  e: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里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欢吗?

  是啊,连树阴都喜欢得投进了池塘的怀抱了,你们瞧,它照在这片波光上呢!(板画 板书 照)

  f 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的心情把这柔柔的池水,这静静的景色读出来!(读首联含联,自由读,指名读)

  ③ (齐读颈联尾联)请你一边读一边用你的左手作小荷,右手作蜻蜓,把这番景象表演出来。

  a:小荷,你为什么把五个小手指都捏在一起啊?(尖尖角)

  b:小荷,你为什么从“水面”下慢慢长出来啊?(露,板书。让我们的小荷一起来露露它的尖尖角吧!)

  c:蜻蜓,你为什么只用你的“脚尖”轻轻地碰着小荷啊?

  d:多可爱的小荷,多可爱的蜻蜓啊。让我们看着板书一起读一读吧!(读)

  (3)、背诵诗歌,体会意境

  ① 多美的景色啊,多美的池塘啊,多美的夏天啊,小朋友,赶紧用你甜美的声音背一背它吧!(自由背诗)

  ② (指名背)其他小朋友闭上眼想象一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口、女、鱼”,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体会小池塘的美丽,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初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抄写本课的字词;通过朗读感受水不同状态带给人的美感享受。

  教学准备:

  动画、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什么叫池塘?

  2、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指导

  1、看图,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些什么?(学生交流。)

  书上的图画的是什么?说说你对池塘的感觉。

  2、过渡: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小池塘的。

  3、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正音:

  姐姐吹气水波一只鲜红芦苇睫毛倒映珍珠鹅

  (2)了解词语理解情况。

  动作理解“吹气”;看图理解“芦苇”;水波:水的波纹

  (3)学生自主识字记字。

  出示生字:波姐鲜只

  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多。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用象形法记“气”。

  学生书空“吹”的笔顺。

  三、作业

  1、认读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听写生字词:姐姐吹气水波一只鲜红

  2、听写偏旁:口字旁、鱼字旁、女字旁。

  3、学生朗读课文。

  二、继续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给各段标上序号。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三、精读训练。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

  “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说明池塘的水很清。

  启发理解“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过来了”。

  (2)指名学生口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3)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放声读一读。

  (4)指名朗读全段。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结合学生的交流,归纳:这四句话都是打比方的句子。这样写,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4)默读第二自然段,把这一段话画成一幅画。

  (5)小结:这一段共四句话,从白天写到夜里,从天空写到池塘,你觉得池塘怎样?

  (6)指导朗读。

  3、精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五彩”指颜色多而美,为什么说“小池塘映出一个美丽的世界”呢?

  朗读全文,学生质疑。

  四、作业

  练*背诵课文,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课文内容的。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1、指名读带“像”的句子。

  2、如果你站在小池塘的边上,你会说些什么呢?

  二、背诵指导

  1、指名背诵。

  2、交流背诵的方法。

  3、练*背诵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气只吹波姐鲜

  2、想一想,写这些字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气”第四笔是横折斜钩;第三笔写在横中线的上方。“女字旁”的一横改成提。

  3、教师范写,学生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练*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菁选(扩展2)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五)份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 1

  【教学要求 】

  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教学时间 】 一课时。

  【教学准备 】 电脑制作“小池风景、小荷、蜻蜓、词库”等软件。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还记得哪首,请你 给大家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一首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二、按要求学*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学*要求利用计算机进行学*,出示学*要求:

  1、了解诗人生*。

  2、理解题目意思。

  3、学会生字新词,演示课件“诗人介绍、全诗图文、字义词库”。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小池”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2、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你知道“小池”的意思吗?这首诗写了小荷花池什么季节的景色?

  3、诗中有几个生字?出其不意示“柔”字,这个字读作什么?

  ⑴“柔”是什么结构?怎样拆分,编码是什么?

  ⑵“柔”可以组哪些词?在诗中组的什么词?

  ⑶“柔”有四种意思,晴柔的柔选哪种字义比较合适?

  ⑷把“柔”字打三遍,再用“柔”字组两个词。

  4、再读古诗:

  看还有没有不懂的词。

  四、继续学*

  理解诗句意思,抽读要求:

  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

  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演示课件。

  2、写泉眼诗人是怎样写的?

  演示课件。

  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指 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

  3、作者又是怎样写树阴的呢?

  读第二行,演示课件。

  “树阴照水”怎样理解?晴柔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已经理解了,“爱晴柔”又怎样理解?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呢?这行诗是什么意思?

  指 导读出喜欢的语气。

  4、 小结:

  这两行诗写了小池周围的.景物--泉眼和树阴。作者把泉眼和树阴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喜爱)请同学们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舍不得和喜爱的语气。

  5、写“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

  读三、四行,演示课件。

  这两行诗写的是小池里的景物。“小荷”指什么?“才”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嫩和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来这两行诗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把这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怎样读才能表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呢?

  指导朗读。

  6、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

  (自己说,互相说,当众说)

  7、 总结:

  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够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

  五、体会诗人感情

  1、认真听范读:

  注意哪些地方有停顿,哪些地方有重音?

  课件演示。

  2、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里的 导读要求练读。

  3、抽读 评价。

  4、背诵全诗。

  六、 小结学法

  今天我们按照这五个学*要求一步一步的学*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今后同学们学*古诗都可以用这种学*方法。

  七、打开计算机,按要求做练*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

  2、指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及领会所表达的感情是难点。

  课前准备:挂图;小黑板;朗读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小池)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杨万里写的。(1127------1206),江西吉水县人,南宋著名诗人。他与同时代的诗人陆游、范成大、尤袤(mào)齐名,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他的诗一部分是反映时政、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多数是描写自然风物的。特点是构思新巧,语言活泼明畅,借题发挥,富有风趣。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

  3.学生自由读诗。

  4.区别字:昔()惜()腊()

  廷()蜓()延()

  晴()情()蜻()

  河()何()荷()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分解任务,明确方法。

  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情况,以吸收反馈,调整教学。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诵读(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1)第一小组汇报:无声的泉眼爱惜泉水,让它细细地流淌。

  第二小组汇报:树荫倒映在水面,像是爱恋着晴天柔和的风光。

  (2)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

  (5)男女比赛读。

  (6)第三小组汇报: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

  第四小组汇报:早就有蜻蜓飞来立在它上头了。)

  (7)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8)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9)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10)全班朗读。

  4、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小荷渐渐长大,想知道他们在盛夏时节的美景吗?(出示满池的荷花的画面)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有关夏天的一首诗,老师在向同学们推荐几首关于夏天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曲院风荷【清】陈璨

  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

  初夏绝句【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人

  七、诵读下课。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要养成随时诵读的*惯。现在,让我们一边背着《小池》,来结束本节课。

  八、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句意思。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导入

  1、小朋友,春姑娘就要悄悄地离开我们了,谁能用我们学过的古诗来向春姑娘告别?

  (指名背诗《春晓》《村居》)

  2、在古诗里你从那些景物中看到了春姑娘的身影?

  (自由说)

  二、新诗教学

  1、课题教学

  ①今天我们再去欣赏另一首古诗,另一番风景,看看从中你又发现了谁的身影。

  出示课题《小池》

  (指名读,注意读准音)

  ②从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问什么问题?

  (指名说,池——三点水加“也”,和水有关;小池——小小的池塘;可能诗歌会写池塘的景物;

  小小的池塘中有哪些景物呢?)

  ③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写哪些景物呢?(指名说)

  ④不知道你的想法和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一样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古诗吧!

  2、古诗教学

  (1)、整体感知

  ①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指导学法)

  ②指名读古诗。

  ③通过读这首小诗你知道大诗人杨万里写了小小池塘中的哪些景物呢?

  (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④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树阴——树的阴影;小荷——小小的荷花/叶;细流——细细的流水等)

  ⑤从这些美丽的景色中你看到了谁的身影?

  (夏日)

  (2)、体会诗意,指导朗读

  ①这样四种景物不知道凑成了怎样一幅夏日美景图,想看吗?让我们走进这首小诗读一读,体会体会吧!(齐读诗歌)

  ②出示生字:惜、晴、柔(认读,说说你的发现,指导识字法)

  a:你能用“惜”说个词吗?(可惜,爱惜等板书惜)

  b:*时,我们应该爱惜什么?(指名说)

  c:泉眼也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一点儿似的,泉水就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教师边讲边画简笔画)这样的泉水应该怎样画?(自由说,细一点,轻一点)

  d:这样轻柔,这样宁静的泉水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吧!(读首联,你觉得怎样读?)

  e: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里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欢吗?

  是啊,连树阴都喜欢得投进了池塘的怀抱了,你们瞧,它照在这片波光上呢!(板画板书照)

  f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的心情把这柔柔的池水,这静静的景色读出来!(读首联含联,自由读,指名读)

  ③(齐读颈联尾联)请你一边读一边用你的左手作小荷,右手作蜻蜓,把这番景象表演出来。

  a:小荷,你为什么把五个小手指都捏在一起啊?(尖尖角)

  b:小荷,你为什么从“水面”下慢慢长出来啊?(露,板书。让我们的小荷一起来露露它的尖尖角吧!)

  c:蜻蜓,你为什么只用你的“脚尖”轻轻地碰着小荷啊?

  (根据学生说的板画)

  d:多可爱的小荷,多可爱的蜻蜓啊。让我们看着板书一起读一读吧!(读)

  e:当你走进花园的时候……

  出示才露,早有。(仿说)

  而,夏天的时候,我们走进小池我们看到了

  读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还看到

  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3)、背诵诗歌,体会意境

  ①多美的景色啊,多美的池塘啊,多美的夏天啊,小朋友,赶紧用你甜美的声音背一背它吧!(自由背诗)

  ②(指名背)其他小朋友闭上眼想象一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拓展

  小朋友,夏日小池的美景还有好多好多呢!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去体会一下吧.(展示图片欣赏)

  动动你的小笔写写你眼中的美景,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的一首:《》(板书:2)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宋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指导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指导写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区别。照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日和召一样长。

  七、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的样子。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大意。

  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清新自然的写作特点。

  教学程序: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诗。一起来背背吧。生齐背《所见》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生:夏季)

  你从哪儿看出来是夏季?(意欲捕鸣蝉)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夏天的古诗。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小池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这首诗是我国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那么,诗人杨万里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呢?

  二、观图知意初读识字

  1、课件出示小荷塘画面,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池塘、树荫、荷叶、蜻蜓、水草)。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2、小池的风景美,杨万里的诗更美。自己去读读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指名读诗,正音。

  4、检查识字

  (1)课件出示注音的生字组成的词:

  shu yin ke xi shu yin qing tian wen rou lu chu

  小池可惜树阴晴天温柔露出

  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2)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加星的生字。让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说说生字。

  池:三点水说明与水有关,换偏旁可组成“地、她、他”等字。

  惜:竖心旁表示心里舍不得。换偏旁组成:借、错等字。

  阴:耳朵朝着月亮。

  晴:太阳照在青草上。形声字。有太阳是晴天,阴对晴。

  露:雨滴洒在马路上。形声字。

  (3)开火车读生字词。

  三、自读自悟指导方法

  1、把生字放在诗句中,读一读。

  2、听老师读,用“/”画出诗中的停顿。

  3、一句一句地读,看看你能读懂哪一句?和同桌说说。不懂的词圈出来。

  4、汇报你读懂了哪一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刚长出的荷叶卷着,在水面上刚刚露出尖尖的小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早早就有一只蜻蜓站在荷叶尖上。

  你是怎么读懂这一句的。(看图、读读诗句、想象、问同桌)

  5、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解决学生的疑问。晴柔:刚刚进入夏天,晴天柔和的阳光让人很舒服。惜细流:舍不得细细的水流。

  6、小结读懂诗意的方法:小朋友都用哪些方法读懂了诗句?

  读一读、想一想、看看图、不懂就问。

  四:理诗品读诗情展读

  1、请小朋友在诗句中找找,看看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用“——”画出来。生回答,贴相应的词语: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2、诗中写到了“泉眼”,这是个什么样的泉眼呢?

  (1)指名读“泉眼无声惜细流”。

  (2)看看这个“惜”字,(贴上“惜”字)从这个惜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心里舍不得)

  (3)小结:这是个静静地舍不得水流的泉眼。

  (4)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可以用动作表示。

  3、诗中写到了什么样的树阴?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菁选(扩展3)

——一年级《项链》教学设计3篇

  设计说明

  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

  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歌曲《童年》。(教师)

  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美

  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

  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学生读的愿望,达到流利读课文的目的。

  三、集中识字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

  2.师: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3.师:把你记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互相学*。

  4.师:把你喜欢的字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且继续补充。

  预设:

  形声字:蓝、笑、和、活、金

  数笔画:又、向

  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

  减一减:又(叉)、白(的)

  形*字:娃——挂、贝——见

  换一换:着(看)

  反义词: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师随机引导:

  挂:做动作“挂”。

  5.指导书写:

  (1)白(第一次书写):先观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细看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后临写,教师强调每笔的位置和笔顺;学生自己书写一个。

  (2)和:认识新偏旁“”。

  (3)学生练写“的”“又”。

  6.去掉拼音读一读。

  7.师:都学会了吗?接受挑战吧!

  (开火车检验词语卡片)

  (开火车检验生字卡片)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识字、写字规律,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方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学生先观察,再临帖、再观察、再默写,最终熟练掌握本课会写字。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大海的小文章,读一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丰富了积累。这种开放性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在学*方法和*惯上有了方向的指引,这对于一年级的小同学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激趣导入

  1.教师引导: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生字,指名读全文。

  2.教师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大海,去领略大海的美,体会大海带给我们的快乐!

  设计意图: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生字,抽同学读全文等教学的设计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通过恰当的导入,再一次激发了学生们的学*热情。

  二、体会快乐——品味美

  (一)品味第1自然段——美景

  1.指名读,问: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感受到大海很美。(板书)

  4.师:第1自然段只用了三句话就让我们体会到了大海的美,作者可真了不起。那他都用了哪些词语呢?和同桌找一找,用波浪线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的体会。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现这些词语:

  蓝蓝的黄黄的小小的

  ②师:什么蓝蓝的?什么黄黄的?什么小小的?请你试着说出这样的短语:( )的( )。

  ③什么又宽又远?什么又长又软?你能说出这样的短语吗?又( )又( )。

  ④“雪白雪白”这是什么样的短语?(ABAB式)“雪白雪白”可以形容什么?试着说一说。

  ⑤师:“哗哗地”是拟声词。“哗哗地”可以形容什么?它的后面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所以用“地”。试着说一说其他拟声词。

  师:你们说得真美,这么美的词句,我们该怎样读呢?(想象,带表情)按大家说的我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自己练一练——指名读,评价——男女生读。

  (二)品味第2自然段——快乐

  1.指名读,问: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快乐。(板书)

  4.第2自然段用了很多精彩准确的动词,你能找到吗?用三角号画一画,并和同桌做做动作来体会那份快乐。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会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

  笑 迎 捡 穿 挂 落 穿 挂

  ②指名表演。

  ③师:让我们先快乐地读一读吧!

  自读——指名读,评价——小组赛读。

  ④师: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快乐,那小娃娃的快乐是什么呢?(有海螺和贝壳穿成的项链)

  其实啊,大海也很快乐,你知道大海的快乐是什么吗?(有快活的脚印穿成的项链,所以说,大海的项链就是——快活的脚印!)

  ⑤那就让我们带着小娃娃的快乐,带着大海的快乐齐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整节课的主要部分,教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学生运用抓字词句找、画、说等阅读方法,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方式,自主阅读,自由充分地表达。

  三、升华快乐——欣赏美

  1.多美啊,让我们尽情尽兴地随着音乐齐读课文吧!

  2.大家读得太好了!读够了吗?我想这时我们看着书读已经表达不出我们心中的酣畅了,那就让我们全体起立,边做动作,边带着表情,配着优美的旋律,背诵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加深体验和感悟,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四、书写快乐——畅谈美

  是啊,我们把一串串可爱的脚印留给了海滩,也把我们的快乐留给了大海,把童年的快乐永远地珍藏在了自己小小的心田里。此时此刻,你一定也回忆起自己童年中许多快乐的事了吧。有哪里给你带来过快乐呢?你也当当小作家,写一写吧!(配乐)

  (投影,配乐指名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教师要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加强练笔指导。课前学生们准备了有关的照片、纪念品、画等。引发孩子从生活中寻找童年的快乐、分享童年的幸福。这一环节也为写快乐的事做基础。可以仿照课文自己写一句话或者一段话,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提高表达能力。

  五、热爱美

  师:你们的童年真让人羡慕啊!感谢你们把我带回到美好的童年,我想把我童年时最喜欢的一首歌与你们分享,让我们一同走进童年的快乐中吧!(播放歌曲《童年》,在音乐声中自然结束课。)

  六、布置绘画作业,创造美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大海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画出更美的画。回家后,请同学们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大海,明天带过来,好吗?

  教学反思

  一年级小学生的语言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回答问题就会确切、流利。又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品味、读中欣赏。

  设计说明

  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

  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歌曲《童年》。(教师)

  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美

  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

  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学生读的愿望,达到流利读课文的目的。

  三、集中识字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

  2.师: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3.师:把你记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互相学*。

  4.师:把你喜欢的字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且继续补充。

  预设:

  形声字:蓝、笑、和、活、金

  数笔画:又、向

  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

  减一减:又(叉)、白(的)

  形*字:娃——挂、贝——见

  换一换:着(看)

  反义词: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师随机引导:

  挂:做动作“挂”。

  5.指导书写:

  (1)白(第一次书写):先观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细看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后临写,教师强调每笔的位置和笔顺;学生自己书写一个。

  (2)和:认识新偏旁“”。

  (3)学生练写“的”“又”。

  6.去掉拼音读一读。

  7.师:都学会了吗?接受挑战吧!

  (开火车检验词语卡片)

  (开火车检验生字卡片)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识字、写字规律,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方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学生先观察,再临帖、再观察、再默写,最终熟练掌握本课会写字。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大海的小文章,读一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丰富了积累。这种开放性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在学*方法和*惯上有了方向的指引,这对于一年级的小同学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激趣导入

  1.教师引导: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生字,指名读全文。

  2.教师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大海,去领略大海的美,体会大海带给我们的快乐!

  设计意图: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生字,抽同学读全文等教学的设计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通过恰当的导入,再一次激发了学生们的学*热情。

  二、体会快乐——品味美

  (一)品味第1自然段——美景

  1.指名读,问: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感受到大海很美。(板书)

  4.师:第1自然段只用了三句话就让我们体会到了大海的美,作者可真了不起。那他都用了哪些词语呢?和同桌找一找,用波浪线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的体会。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现这些词语:

  蓝蓝的黄黄的小小的

  ②师:什么蓝蓝的?什么黄黄的?什么小小的?请你试着说出这样的短语:( )的( )。

  ③什么又宽又远?什么又长又软?你能说出这样的短语吗?又( )又( )。

  ④“雪白雪白”这是什么样的短语?(ABAB式)“雪白雪白”可以形容什么?试着说一说。

  ⑤师:“哗哗地”是拟声词。“哗哗地”可以形容什么?它的后面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所以用“地”。试着说一说其他拟声词。

  师:你们说得真美,这么美的词句,我们该怎样读呢?(想象,带表情)按大家说的我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自己练一练——指名读,评价——男女生读。

  (二)品味第2自然段——快乐

  1.指名读,问: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快乐。(板书)

  4.第2自然段用了很多精彩准确的.动词,你能找到吗?用三角号画一画,并和同桌做做动作来体会那份快乐。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会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

  笑 迎 捡 穿 挂 落 穿 挂

  ②指名表演。

  ③师:让我们先快乐地读一读吧!

  自读——指名读,评价——小组赛读。

  ④师: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快乐,那小娃娃的快乐是什么呢?(有海螺和贝壳穿成的项链)

  其实啊,大海也很快乐,你知道大海的快乐是什么吗?(有快活的脚印穿成的项链,所以说,大海的项链就是——快活的脚印!)

  ⑤那就让我们带着小娃娃的快乐,带着大海的快乐齐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整节课的主要部分,教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学生运用抓字词句找、画、说等阅读方法,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方式,自主阅读,自由充分地表达。

  三、升华快乐——欣赏美

  1.多美啊,让我们尽情尽兴地随着音乐齐读课文吧!

  2.大家读得太好了!读够了吗?我想这时我们看着书读已经表达不出我们心中的酣畅了,那就让我们全体起立,边做动作,边带着表情,配着优美的旋律,背诵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加深体验和感悟,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四、书写快乐——畅谈美

  是啊,我们把一串串可爱的脚印留给了海滩,也把我们的快乐留给了大海,把童年的快乐永远地珍藏在了自己小小的心田里。此时此刻,你一定也回忆起自己童年中许多快乐的事了吧。有哪里给你带来过快乐呢?你也当当小作家,写一写吧!(配乐)

  (投影,配乐指名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教师要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加强练笔指导。课前学生们准备了有关的照片、纪念品、画等。引发孩子从生活中寻找童年的快乐、分享童年的幸福。这一环节也为写快乐的事做基础。可以仿照课文自己写一句话或者一段话,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提高表达能力。

  五、热爱美

  师:你们的童年真让人羡慕啊!感谢你们把我带回到美好的童年,我想把我童年时最喜欢的一首歌与你们分享,让我们一同走进童年的快乐中吧!(播放歌曲《童年》,在音乐声中自然结束课。)

  六、布置绘画作业,创造美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大海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画出更美的画。回家后,请同学们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大海,明天带过来,好吗?

  教学反思

  一年级小学生的语言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回答问题就会确切、流利。又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品味、读中欣赏。

  学*目标

  1. 认识“蓝、又”等11 个生字和禾木旁 1个偏旁;会写“白、的”等 4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3.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难点:读准“蓝、金、活”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的”等字。

  课时安排 2

  第一课时

  一、感受美

  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

  (海浪声)

  听,这是什么声音?

  (笑声)

  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

  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二、领略美

  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

  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三、集中识字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

  2.自主识字: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3.同位交流:把你记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互相学*。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菁选(扩展4)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迁移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导入

  1、口算

  8+2 10-3 8-7 6+4

  0+9 5+5 10-8 2+5

  3+7 10-2 4+3 7+1

  2、情景引入:小明的妈 妈带他回了趟农村老家,小明课高兴了。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喂小鸡。这不,他又来喂了(出示课件),刚开始来了几只小鸡啊?后来又跑来了2只,一共有几只小鸡?该如何列示?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一会儿,又跑来了1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该如何列示呢?还可以怎样列?5+2+1,这个算式与以前所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介绍:有2个加号,是连续的加法的.算式叫做连加。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读。

  二、探究新知

  1、学*读法

  5加2加1

  2、学*计算方法

  5+2+1怎样计算呢?请再看一遍小鸡图的演示过程:原来有5只小鸡,又跑来2只,所以可以把5和2合起来,先算5+2=7,接着又跑来1只,所以这时候算7加1的得数,就是7+1=8

  3、指名再次说计算方法

  4、总结连加的计算方法

  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

  ②从左往右计算

  三、巩固练*

  1、小明在喂鸡的时候还看到了天空中飞过一群快乐的燕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3、4、2,说说数字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提一个问题吗?试着列出算式3+4+2,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9表示什么?

  2、中午,妈 妈把全家的脏衣服洗了洗,晾了起来。出示图片,你会算一共有几件衣服吗?指名列示,说计算方法。

  3、在果园里,小明动手摘了好几种水果,我们一起去看看,有樱桃、草莓、桔子,他们一共有多少个呢?在练*本上列示计算,指名板演。

  共同交流计算方法。

  4、比一比,赛一赛。

  3+4+1 4+3+2

  2+2+4 5+0+3

  7+2+1 6+4+0

  5、动脑筋

  ( )+( )+4=9

  四、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上新课之前我们先玩一个对口令游戏,复*巩固上节课学*的位置与方向的词语

  前后,左右,上下,淘气看我们在教室玩的这么开心,他也想请我们去他的教室参观,引出课题,板书:教室

  2、新课探究

  (一)PPT出示淘气的教室,谁愿意给淘气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

  要用到位置与方向的词语,说的有顺序,有条理

  (二)介绍我们自己的教室

  1、学生介绍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这样介绍淘气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知识来介绍吗?

  3、谁愿意到前面给淘气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4、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为什么?

  5、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6、小结:你们面对面坐着,因为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三)、活动一:观察盒子

  1、从老师的角度去观察前后左右的颜色

  2、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前后左右的颜色

  (四)介绍淘气坐在教室的位置

  1、引导学生说顺序词语第几排

  2、引导学生说从左边数第几个

  3、引导学生说从右边数第几个

  4、准确的说出淘气的位置

  五、活动二:游戏

  1、找朋友——说好朋友坐在第几排第几个,不能说出名字,让全班同学去猜

  2、老师请学生上来听口令站位置

  3、看卡片指方向、

  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卡片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张、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指向相应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四、实际应用。

  1、课件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图,老师扮成游客说:“请问,去火车站怎么走”学生们觉得这个情境很新鲜也很特别,非常乐意为“游客”带路,老师让学生带路,每到一个“建筑物”就让学生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了,用“前后”“左右”说出下一步该往哪里走。很快,其他的小朋友就意识到还有别的路也可以到达火车站,老师马上请一个学生扮演旅客,另一个学生扮演带路人,让学生充分投入到问路和带路的情境之中。

  大家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表扬,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请大家到游乐园逛一逛。

  2、课件出示课本练一练第1题,你看笑笑和淘气玩得多开心,请你介绍笑笑和淘气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为什么笑笑跟淘气说的不一样呢

  小结:因为淘气和笑笑是面对面的,方向正好是相反的。

  3、指生看PPT回答刚刚我们是如何走到录播教室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对教室这一真实情景的具体描述,对前后、左右、上下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而且还能有条理得表达。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室

  前后左右上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前面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综合性活动课。

  根据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教师安排一系列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前后、左右等方位,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表述自己的想法,逐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体现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善于思考的*惯,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组织的活动体现不同层次,给学生提供很多表达交流的机会,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12个数字、时针、分针;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记录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事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难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个钟表模型、课堂训练纸、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这是什么》:嘀嗒嘀嗒,嘀嗒嘀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钟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齐读课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识钟面

  ①利用情境图,初步感知钟面

  出示PPT:课本84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钟表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明确:早上7时妈妈叫她起床)

  ②小组合作,认识钟面

  师:拿出自己的钟表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拨一拨,你发现了什么?

  A. 学生自主学*

  B. 小组交流:钟面上有什么?

  C. 小组汇报

  师明确: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格,两个指针。又细又长的叫分针,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依据学生的`汇报,师张贴钟表模型,板书: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2、 认识整时

  ①观察7时钟面模型

  师:老师把情境图中的钟表给大家带来了。仔细观察,钟面上显示的时刻,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几?又粗又短的时针指着几?师肯定: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书:7时)

  引导多名学生重复认知过程。

  ②利用三个整时钟面,再次观察、认知

  A、(PPT出示课本情境图中的三个时刻)按照整时的认知方法,跟大家分享这几个时刻。

  B、再次观察三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讨论

  b、汇报交流

  c、明确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③动手操作,巩固所学

  A、 师拨表生认读,并说出认识的方法

  B、师说整时生拨表(例:拨出上午9时上操时刻、中午11时放学、中午12时吃饭、下午4时放学……)

  C、同桌一说一拨

  3、整时的记录方法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和手表这样的,我们怎样记录?(是几时,就在几的后面写上一个“时”。)另一种是像闹钟这样的电子表(出示PPT情境图中的电子记录7:00),是几时就在左边写上数字几,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右边写上两个“0”。(板书:7:00)我们一起书空一下。

  A、(PPT出示3时、6时两个钟面)指名2生台前板演,其他学生作业本上记录

  B、订正并强调记录方法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连一连(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一题)

  2、写一写(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三题)

  3、做一做(PPT出示课本85页:小明的一天)

  A、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刻。

  B、质疑:为什么有两个9时?(生谈想法)

  C、明确:时针每天转两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所以有上午9时,还有晚上9时。

  四、畅谈收获,课堂总结

  同学们,转眼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结束语:同学们,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们一起“认表——拨表——记录时间”收获了钟表的很多知识。时间是宝贵的,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画钟表

  同学们,课下利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在钟面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并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7时 7:00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第9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

  2、通过复*,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在复*过程中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的好*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

  【教学准备】

  师准备;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学期学*了100以内的数。回想一下,100以内的数包括哪些学*内容?

  指导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学*内容包括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和认识人民币。

  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认识人民币

  师:这节课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板书课题。

  二、复*数数、数的组成

  师:我们在数1到100的数时,可以怎样数?

  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10个10个地数。

  师在“数数”后面接着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师: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地从8数到26;再一十一十地从10数到100。

  学生数数。

  出示4捆零7根小棒。

  师: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地数出有多少根小棒呢?

  让学生理解数这些小棒时,要先10根10根地数出有多少个十,再一根一根地数出有多少个一。

  师:用你们掌握的两种数数的方法数一数。

  学生数小棒后汇报。

  师:所以同学们在数数时经常是把两种数数的方法结合起来用的,两种数数方法配合使用,在数数的同时,就知道这个数的组成了,例如刚才同学们数小棒时数出多少个十多少个一?

  学生:数出4个十7个一。

  师:所以47是由4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出示3捆零4根小棒。

  师:这里面又数出了多少个十和多少个一?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

  让学生明白这些小棒可以数出3个十和4个一,所以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师:说一说5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89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学生回答略。

  三、复*写数、读数

  师:下面我们复*写数、读数。不管是写数还是读数,都要用到数位,你知道数位是怎样排列的吗?

  指导学生说出数位的排列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写数、读数”后面板书。

  出示:36,63,78,87,99,100。

  师:这些数怎样读?

  学生读数。

  师:83怎样写?38呢?79,54呢?

  学生写数。

  师:你觉得在读、写100以内的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说出: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师:请同学们完成总复*第1题和第2题的1,2,3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

  四、复*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师:怎样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先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

  师随学生的回答作相应的板书。

  显示:在圈里填“>”、“<”。89○9872○7158○6083○8499○100

  师:这几组数哪些是十位上相同的数?哪些是十位上不同的数?

  学生回答略。

  师: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比较方法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

  学生比较。比较时不但要求学生说出结果,还要求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师:这样掌握了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就可以把数按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了。请同学们看书上第119页第2题第4小题,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些数填在括号里。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排列方式是先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出示第97页第3题。

  师:要求甜甜和朋朋可能有多少钱,应该怎样想呢?

  引导学生这样想,100元比25元多得多,28元比25元多一些,20元比25元少一些,8元比25元少得多。所以甜甜可能是28元,朋朋可能是8元。

  师:甜甜一定是28元,朋朋一定是8元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是一定,而是有这种可能。

  师:还有哪些可能呢?

  指导学生说出甜甜还有27,26,29元这些可能,因为这些数都是比25元多一些;朋朋还有7元,6元,5元等这些可能,因为这些数都比25元少得多。

  师:这样一来,我们对多与少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五、复*认识人民币

  师:通过认识人民币的学*,你知道哪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学生自由地说,师把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主要有三块内容,一是认识币值,二是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三是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上出现一些人民币。

  师:所有的人民币同学们都认识吗?请大家认一认这些人民币。

  学生认人民币,师从中挑出几张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

  师: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1元=10角,1角=10分。

  师:8元=()角,60分=()角。要求学生说出因为1元=10角,8元里有8个10角,所以8元=80角;因为1角=10分,60分里有6个10分,所以60分=6角。

  师:2角3分=()分,18角=()元()角又该怎样想呢?

  指导学生说出2角是20分,再加上3分就是23分;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10角是1元,所以18角=1元8角。

  师:请同学们完成第95页第9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复*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在原来学*的基础上,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说出来大家帮助你解决。学生回答略。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拨计数器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口算。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类比迁移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一些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把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减整十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口算

  35+3 46+2 42+5 25+4

  35+30 46+20 42+50 25+40

  2、对比:

  (1)你能说说35+3和35+30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吗?

  (2)想一想,为什么35+3这个3要加在个位上,而35+30这个4要加在十位上?(体会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二、探究新知

  1、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班级图书角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

  师:谁来说一说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出示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请同学们试着列出算式:35-2

  (2)尝试解决

  请同学们在练*本上列式计算。如果口算不出来,可以用计数器来帮忙。

  师巡视,查看学生做题的不同方法和结果。

  (3)汇报交流

  预设:

  A.用计数器算

  指生当小老师来拨计数器计算,学生边拨教师边贴图,问题引领:35怎么拨?35—2从哪减呢?

  (要从个位上去减,)

  为什么这个2要从个位上去减呢?

  (2表示2个一,也就是先算5-2=3,30+3=33)

  请大家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B.把刚才拨珠的`过程用算式来表示

  35-2=33,先用5-2=3,再用30+3=33

  请小朋友们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说一说怎么算35减2的。

  孩子们,看你们多棒呀,把我们今天要学*的算式转化成了一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这些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答。

  (4)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引出两位数减整十数

  (1)出示情境图: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还剩多少本动漫书?

  (2)尝试列式并解决

  (3)交流汇报:

  A.拨计数器,师贴图,引导思考:25-20在计数器上怎么拨?

  (在十位上减掉2个珠子,为什么在十位上去减呢?2表示2个十,要用3个十减2个十。)

  B.35-20=15,先算30—20=10,再算10+5=15

  (同桌互相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观察对比,归纳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观察这两组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总结: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减,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三、巩固练*

  基本练*

  口算。

  6-4= 9-5= 7-3 = 8-2=

  26-4 = 49-5= 87-3 = 38-2=

  (通过本组练*,使学生感知到两位数减一位数时个位相减,十位不变,提升学生的口算速度。)

  口算

  30-10= 50-20 = 70-40= 60-50=

  38-10= 57-20= 76-40 = 69-50=

  (让学生体会到两位数减整十数其实个位不变,十位相减,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技能。)

  3、学生当小老师出题全班比赛算。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猜一猜: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彩旗)谁来猜猜大约有多少个呢?每人心里猜一个数。到底谁猜对了?怎么办呢?(让我们数一数)

  2.数一数:数到10后面的数字时,咦,我们没学过呀,今天就一起来学*11--20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

  1、看课本73页主题图,让学生分类,并分组数出4种物体的数量。

  2、让学生用小棒摆出水果的数量,并任意分成两部分。(学生有的分成2和9,有的分成3和8,还有4和7,5和6,10和1。)

  3、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哪种分法可以很快看出是11根。

  生:10和1

  师:可是分好了还是得一个一个数啊?还有更直观地方法吗?

  生:把左边的10根捆起来。(表扬)

  5、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6、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二)学*11的组成。

  1、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1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1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1根?

  板书: 11

  10 1

  1个十1个一

  (三)自己动手摆正方体和小球的数量。(15,18)

  1、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其他同学在下面摆。(板书同11)

  2、演板同学带着其他学生一起说说15和18的组成。

  3、观察11,15,18的组成,找出有什么规律?

  (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四)摆一摆,说一说。

  1、师摆数字,学生说。

  2、学生同桌互说互摆。

  3、学生到讲台上演示。

  (五)学*20的组成。

  1、现在来学*小棒的'数量,想一想20该怎么摆呢?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说交流结果。十个一捆,刚好有两捆,一捆是1个十,两捆是两个十。两个十是20。(板书:2个十是20)

  (六)生活中的运用。

  课件展示生活常见的物体(铅笔10支捆成一捆、小球10个装一盒、书10本装成一包),体现计数单位“十”的优越性。

  (七)11-20的数序。

  1、墨水瓶打翻的声音引入直尺图,上面被墨水印迹遮住了几个数字。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哪些数字被遮住了吗?

  师:好,直尺上的数完整了,我们一起按顺序数一数吧!

  (正着数再倒着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从8数到16)

  师:真棒,老师现在截取了一段,能回答小精灵的问题吗?

  比12多1的数是几?

  和18相邻的数是几?

  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

  15在几和几的中间?

  师:同学们真厉害!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

  三、活动拓展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的非常认真,咱们来玩个游戏放松一下吧!

  游戏名字:竞选运动员。

  规则:参选运动员在讲台上站一排,拿着号码牌,一一介绍自己,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如:我是13,1个十和3个一组成)说对了下面同学就鼓掌,竞选成功,说错了就竞选失败。

  四、巩固练*,深化新知

  (1)1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

  (2)(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3)16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4)与1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五、全课总结

  1、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3、还有什么问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及它们的计数单位;能正确写出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数学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了1~10各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和它们的计数单位,及写数的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个位、十位,掌握写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个位、十位计数单位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

  1.数一数。

  从1数到20。从6数到12。

  2.读一读,随着课件出示学生读数。

  3.揭示课题。今天继续学*11~20各数的知识。

  【设计意图】复*已学的知识,激活已有的经验,为学生学*新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计数器认识个位和十位及它们的计数单位

  1.尝试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

  (1)教师介绍计数器。

  师:计数器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一个珠子就表示一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有几个一。

  (2)学生尝试在计数器上拨数。

  20、13、15、18、16、12、11、17、19和14。(学生任选两个数)

  3.学生交流在计数器上拨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计数器认识个位和十位及它们的计数单位。

  (三)体会位值的意义并掌握写数的方法。

  1.游戏:我来说你来拨。

  这个数个位上有7颗珠子,十位上有1颗珠子,它是由7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

  预设:

  学生讨论哪种正确表示数的方法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2.借助小棒图和计数器相对照,再次帮助学生认识个位和十位以及对位值的意义。

  十位上有一颗珠子表示一个十,个位上有七颗珠子表示七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七。

  师:这个数怎么写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先在十位上写1,表示1个十,再跟个位上写7,表示7个一。写作:17

  3.继续游戏:我来说你来拨。

  师:这是数个位上有一个珠子,十位上也有一个珠子,这个数会是谁?

  学生猜数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猜的。

  出图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学生独立写数。

  学生利用计数器和小棒讨论“11”个位与十位的“1”表示的意思是否相同。还是这个数(11)如果现在请你在11上任意去掉一个珠子会是谁呢?

  4.继续游戏:我来说你来拨

  师:这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有一个珠子,个位上随便拨,这个数会是多少?

  反馈时学生把数独处写出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5.继续游戏:我来说你来拨

  出示刚才学生拨的19这个数,这次要拨的数是在这个数的基础上个位上再添上一个珠子,这个数是多少?

  学生边拨边说,并写出这个数。

  出示有图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小结写数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拨数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个位和十位以及它们的计数单位,让学生体会位值的意义,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情感。

  (四)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基本练*。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77页第8题

  2.拓展提升(猜数游戏)。

  用不同的形式提示你的小伙伴,让他猜出卡片上的数。

  【设计意图】练*分为两层,意在让学生在练*中巩固对所学数位的理解,同时掌握写数的方法。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8个小五星,9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问: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

  2、师: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8○98○69○5

  3、猜一猜。

  ①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②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4、揭题。

  师: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而且还学会了8和9的写法。这节课

  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9,了解8和9分别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9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㈠教学8的组成。

  1、创设情境。

  一天,老师买了8个小西瓜,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知道老师可能会怎样分装这8个小西瓜吗?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师:请你拿出8个五角星来代替8个小西瓜,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看看可以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①同桌合作,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的`所有组成。

  ③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上8的组成,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到

  师: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我们可以由l和7组成8,想到7和l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成8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记熟。

  ④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8的组成。

  ㈡教学9的组成

  1、让学生自己试着将9个小圆片分成两堆,并根据自己动手实践,将书上

  9的组成补充完整。

  2、指名反馈,教师板书,集体订正。

  ㈢看书答疑: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书上52页,请同学们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反馈练*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9的组成。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

  3、完成课本第52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练*

  练*八的第4、5题。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了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91-92认识钟表。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钟一个,每生人手学具钟、空白的钟面各一个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意识。体验“做中学”的乐趣。

  (3)思维拓展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钟一个,每生人手学具钟、空白的钟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声音游戏

  师:仔细看大屏幕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呢?

  课件出示:公鸡啼、小鸟叫,闹钟响,太阳公公出来早。

  生:公鸡、小鸟、闹钟的声音

  2、课件出示兰兰起床图,导入新课

  师:仔细观察兰兰什么时间,在干什么?。

  生:兰兰7点起床了

  师:兰兰起床了,妈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表扬她是一个早睡早起的好孩子。我们也要像兰兰那样,听到闹钟响,就马上起床,不睡懒觉,养成好*惯。

  3、揭题

  师:你从哪儿看出是7点?

  生:电子表、钟表

  师:是啊,钟表可以帮助我们认时间,告诉我们几时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它的本领可大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生:(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探究汇报新知

  1、小组交流预*情况

  师:昨天,我们已经按照预*案预*了这个内容,现在就让我们按照预*案,在小组内交流你们预*的情况吧!

  2、课件出示预*案

  ①找一找,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钟表?

  ②仔细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现?

  ③以小组为单位在下面的钟面上选一个你们最喜欢的时间,试着认一认,并说说那时你们在干什么?

  ④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知识

  3、师读预*案。

  4、学生小组交流预*情况,师巡视。

  5、小组汇报,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①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吧,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钟表?

  瑷安组:火车站有一面大钟表,钟表超市有许多钟表,我家的小闹钟提醒我每天按时起床,电视上、电脑上也有电子钟。

  (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欣赏生活中的钟表)

  (2)解决问题②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看来钟表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咱们的生活离不开它,现在就让我们仔细观察钟面,说说你的发现吧!

  名界组:钟面上有数字

  师:有哪些数字啊?你们能带大家数数吗?

  名界组:1、2、3、4、5、6、7、8、9、10、11、12

  (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1-12个数字)师板书:1-12的数字

  师:你们真棒,还有什么发现?

  名界组:有2根针,一根又短又粗、一根又长又细的。

  师:那你们知道钟面上这两根针的名字吗?

  名界组:短又粗的叫时针,细又长的叫分针

  师板书(时针、分针)

  师:同学们都认识时针、分针吗?指指你们学具钟面上的时针,再指指分针(师巡视)

  师:你们也很棒,除了这些,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科位组:钟面上还有一些细小线。

  师:是啊。那叫刻度,还有吗?

  科位组:我还知道大格,我爸爸告诉我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那个格子就是大格

  师:你真了不起,通过预*还知道了大格,那咱们数数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

  生通过数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师板书(12个大格)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钟面上隐藏的秘密,真棒,那你们再想想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样转动的?你能用手势表演它们的走向吗?

  学生用手势表演时针和分针的走向。

  师小结:这个方向就是大人们常说的“顺时针方向”。

  (3)解决问题③

  师: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三个问题吧。你们最喜欢这上面的哪一个时间,说说你们是怎么认识这个时间的,那时你在做什么?

  歆茹组:我们最喜欢第一个钟面,是8点,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就是8点

  师:你们真棒,会认8点了,你们所说的8点在数学里读作8时,板书(8时),那么8时你们在做什么呢?

  歆茹组:8时,我们已经在学校上课来了,如果是周末的8时我可能正在吃早餐呢。

  邹伟组:我们要补充一下,如果是晚上的8时我们应该准备睡觉了。

  师:你们真不错,还能分辨早上8时和晚上8时,如果用电子表记录8时,你们会记录吗?

  浩瀚组上黑板板演电子表8:00

  师:同学们不仅会读8时,还会写8:00,你们还认识哪个钟面,那时你们在做什么?

  婉莹组:我们最喜欢第二个钟面,是3时,时针指着3,分针指着12,是3时,师板书(3时)下午3时我们在上课,晚上3时我们已经睡觉了。

  师:对啊,晚上3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了,那时我们睡的正香呢!那你们还能用电子表记录一下3时吗?

  婉莹组上黑板板演3:00

  师:第三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你们哪些同学喜欢,哪个组来汇报?

  雅源组:第三个钟面上的时间是6时,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就是6时,早上6时,我们还没起床,晚上6时,我已经回到家,正在看动画片呢!

  师:说得不错,请用电子表把这个时间记录下来吧!

  雅源组上黑板板演6:00

  师:刚才同学们都选择、认识了自己喜欢的时间,还给大家介绍了那个时间自己在做什么,那么通过刚才咱们认时间,你们发现了认时间的什么好方法?

  邹伟组:如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

  师:是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你们会认时间了吗?

  生:会!

  师拨5时:这是什么时间?

  生齐答:5时

  师拨10时:这是什么时间?

  生齐答:10时

  师:现在请按老师的要求拨钟,6时,9时,12时

  生拨钟,师巡视,检查

  请一名学生当小老师,说时间其余学生按要求拨钟

  (4)解决问题④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古时候人们没有闹钟,他们又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师:你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第四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时间的知识?

  航宇组:我听爸爸说古时候人们经常用香来计时,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炷香时间

  科位组:我妈妈还告诉我,古代是用日晷来计时的,主要是按太阳的影子

  瑷安组:我昨天和爸爸一起上网查了古代计时的工具还有圭表、沙漏

  据学生汇报展示古代计时的工具:日晷、圭表、沙漏等(课件出示)

  邹伟组:我还知道时间很宝贵,这一秒钟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

  浩瀚组:我们知道关于时间的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通过预*知道了这么多关于时间的名言,还知道了古时候记录时间的工具,更难得的是知道要珍惜时间,老师感到很欣慰,我希望你们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

  生齐答:好!

  三、巩固练*、课外延伸

  1、找朋友

  课件:上一行钟面、下一行电子表,你能将相同的时间连在一起吗?(指名连线)全体判断。

  2、修理小闹钟

  课件出示残缺的钟表,要学生说一说该添上什么?

  3、明明的一天

  课件出示明明一天的情境图,学生根据钟面说出明明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并提问:明明的一天中怎么会有2个8时(早上和晚上)

  钟面演示时针一天要转两圈,从而使学生知道一天有两个相同的时刻,一个在白天,一个在晚上或夜里。所以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一节课40分时间的学*很快就要结束了,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每格表示两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学生身边事例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认识每格表示两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调查表、统计表、统计图。

  教学过程:

  (课前激励,暗含统计知识。)

  师:同学们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么多水果粘贴,只要你上课遵守纪律、勤于动脑、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就会得到一个作为奖励。最后我们还要比一比,哪个小队得到的最多,哪个小队就是今天的胜利小队,会得到这个最大的苹果,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设计意图:把粘贴作为评价各小队的依据,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协作意识,同时暗含着又一个生活中的统计,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知识确实无处不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几位动物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们是谁呢?一起来看看吧!(电脑出示:猴子、松鼠、梅花鹿、熊猫。)

  师:有哪几位小动物来了?你最喜欢哪只小动物呢?

  师:现在,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同学喜欢哪只小动物的人最多?最受欢迎的小动物会给我们表演节目,你们想看吗?

  师:我看这几只小动物都挺可爱的,怎样才能知道哪只小动物最受欢迎呢?(生回答方法。)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说的方法其实就是统计的方法。(板题。)

  【设计意图:创设小动物来到课堂的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二、自主探究,体验过程

  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

  师: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来帮老师统计一下,我们班喜欢哪只小动物的人最多,行吗?

  师:那我们就以学*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来对全班同学进行统计,好吗?

  (每组发一张调查表、统计表、统计图。)

  师:在统计之前老师有个建议,请同学们看大屏。

  (电脑出示:建议:1.统计之前,小组成员商量一下分工。如:询问员、记录员、监督员、汇报员等。2.询问同学时应该有礼貌。3.把统计的结果整理后填入统计表。)(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放手让学生亲身经历分工合作、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数学的主人。】

  2.学生汇报统计结果。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如何进行分工合作的?统计的结果怎样?(组长汇报,教师板书填表。)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的统计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一些?

  【设计意图: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展示本组的.学*成果,从中体会到合作学*的快乐。通过这些方法的对比,学会优化方法,体会出画“正”字的统计方法更为直观、准确。】

  3.引导学生完成统计图。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统计出了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现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张统计图,请每组同学根据统计表的内容完成这张统计图吧!遇到问题随时提出来。(出示空统计图规格为9×9。)看哪组涂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由统计图格不够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合作涂格,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统计图?(结合学生汇报,完成统计图其他项目。)

  4.结合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提出问题并解答。

  师:(电脑出示:每格表示1个数量和每格表示两个数量的统计图进行对比。)通过同学们的统计,知道了我们班喜欢××的人最多,还知道了在统计图中,一个格不只可以表示一个数量,当统计的数量较大时,还可以表示两个、3个,甚至更多。你们可真了不起!现在就请最受欢迎的××来为你们表演节目吧!(播放小动物录像。)

  师:节目好看吗?你们现在可真幸福,可以看到那么多制作精美的动画片,不过可不能因为看动画片而耽误学*,对不对?

  练*1

  师:节目好看吗?你们现在可真幸福,可以看到那么多制作精美的动画片,比如这几部动画片你们一定看过吧?(大屏出示:4部动画片名称。)

  师:老师也想没事的时候看一看。那么,先看哪一部好呢?

  师:这样吧,同学们喜欢哪部动画片的人最多,我就先看哪部。那我怎样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还是请你们帮老师统计一下,好吗?

  师:不过这次能不能想一个快一点的方法呢?

  2年4班学生喜欢动画片统计表

  电脑显示:

  统计结果:我们班一共有( )人,喜欢( )的人最多,喜欢( )的人最少。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同桌合作完成统计图。(生完成统计图。)

  师:谁认为自己的统计图完成得比较好,可以拿到前面来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一次练*统计,体会统计的作用,了解当现场人数较多时用举手的方法比较好。】

  练*2

  师:同学们,我们林业局的休闲广场已经建好了,大人孩子又多了一个健身娱乐的好地方,你们都喜欢玩哪些健身器材呢?

  电脑出示:2年4班同学喜欢健身器材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用你自己所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这个统计表并把它制成统计图吧

  师: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可是,同学们看——(播放健身器材被毁坏的录像。)有些小区的健身器材被人为破坏了,看到这些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是爱护公共设施的好孩子。

  师:同学们,你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哪个小队是今天的胜利小队呢?请各小队赶快统计你们小队获得了多少个水果粘帖。

  三、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就让我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继续去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好吗?

  大屏出示:请你实践:1.全班同学一天内看电视的时间统计表。2.你们家一周内使用塑料袋的统计表。3.选一件你感兴趣的事进行统计。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探索的机会,感受统计知识的实用性。】

  四、全课结束

  师:这节课4位小动物和我们一起学*了统计的知识,让我们和它们说再见吧!

  反思:

  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个课前激励环节,意在渗透生活中的统计,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在涂统计图时,学生根据原有认知自然采用一格表示一个数量的方法,结果发现格子不够这个问题,从而主动地从想办法解决问题过渡到新知的学*。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启发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课的导入,再到练*题的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充分地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学*。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46-48页的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做系统的分类整理。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意识。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四、教学准备:

  课件、人民币若干、玩具、帽子,布置模拟文具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的数学课,看看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人民币)

  生:钱。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钱?

  生1:交学费。生2:买文具。生3:乘车……

  师:看来钱在我们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反思>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要使教学达到“启其蒙而引其趣”的目的,就要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学*的悬念情境。上课伊始我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简单的问话制造悬念,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主题当中,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顺利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

  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检查课前准备情况,认识目前流通的人民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们都准备了吗?好,从抽屉内把钱袋拿出来,同桌互相认一认,看谁认得最多?

  同桌认人民币,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都认得很不错,现在我要考一考你们到底认识哪些人民币?(出示1元纸币和硬币)

  师:谁认识这张人民币?你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认的吗?

  生:我是看的数字。

  生:我看的是汉字。

  师:这枚硬币你认识吗?

  生:认识,是一元的硬币。

  师:这两个1元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什么地方不一样?

  生:制作材料不一样。

  师: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左上角的图案是什么?

  生:**。

  师:**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代表着国家的尊严,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因此,我们应该爱惜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写乱画。继续看:课件出示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认50元时教师指盲点:这些小黑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是给盲人摸的。

  师:你的生活常识真丰富,这些小黑点是盲文符号,盲人是通过摸点数来判断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人民币上印盲文符号体现了我们国家对盲人的关怀。(课件出示以上人民币)

  师:李老师真佩服你们,认得又快又准。除了刚才你们所说的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外还有没有用其他的方法来认的?

  生1:我看的是人。

  师:喔,你看的是人头像。还有用别的方法来认的吗?

  生:看图案。

  生:看颜色。

  师: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有很多,同学们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

  师:请你们再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它们的单位名称都是什么?(元)

  师: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这些都是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板书:元)

  课件出示1角、2角、5角、出示5角纸币和硬币

  学生回答:1角、2角、5角。

  师:这些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角)

  师: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出示1分、2分、5分、(生齐答或指名答)

  师:它们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分)

  板书:分

  师:你们在生活中用过分币吗?(没有)

  师:是不是,它就没有用了呢?(生摇头、疑惑,不出声)

  师:分币在市面上已经不流通了,但并不代表它没有用了,还有很多部门进行商业活动时要用到它。比如银行在计算利息时最小的单位就是以分来计算的。

  师:所以我们说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反思>认识人民币相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为了提高学*效率,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认识人民币,这个环节教学只做检查,让学生介绍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教师适当补充,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下一步的分类做准备,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我在这里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元、角、分。**是国家的标志,在介绍人民币上的一些图案时重点介绍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些老师建议我应该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一些防伪标志,我认为没有必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它们还做不到,大人都无法分辨人民币的真伪,何况小孩子。对于“分”的教学学生认为是古老的东西,生活中没有用到“分”,但我们不能因此而省掉这部分的教学,而应该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介绍“分”的历史和作用。

  (2)教师指导学生对人民币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不仅会认人民币,那你们会把人民币进行分类吗?

  师:好,下面4位同学一个小组在一起合作,将桌子上的人民币分一分,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分类方法最多?开始!

  学生活动后交流展示分类方法。

  师:哪两位同学愿意合作上来分一分?(指名到投影仪上操作并说分类的方法)

  1、将硬币分成一类,将纸币分成一类。

  2、把元币分成一类,角币分成一类,分币分成另一类。

  3、可能还有按数字分的;按旧版和新版分的......

  师小结:同学们的点子真多,想出了这么多分类的方法。有的按数字分,有的按单位名称来分,有的按制作材料的不同来分,这些都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李老师也将刚才的人民币进行了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师用课件展示这种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1)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12种人民币,其面值是7种。(按从小到大排列)。

  师:数一数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一共有几种?

  生数后答:12种。

  (2)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6种人民币。

  师: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几种?

  生数:6种。

  (3)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3种人民币。

  师: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几种?

  生:3种。

  师:比一比以哪种为单位的人民币最多?哪种最少?

  生: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最多,以分为单位的最少。

  师:充分说明在商品买卖中使用较多的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反思>分类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的印象,归纳出我国人民币发行的种类面值和图案,知道商品买卖中使用较多的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第一次教学中学生的分类方法没有按单位名称分的,第二次试教认识人民币时我让学生观察出了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后,才有学生按单位名称分类。所以说知识的铺垫很关键。

  三、师生做换钱游戏。

  1、换2角和5角的游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一张2角可以换几个1角,一张5角可以换几个1角?

  师拿出2角,再拿出5角:谁来找我换?(点两组同学上前换钱后出示课件)

  师:一张2角可以换2张1角,1张5角可以换5张1角,一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和几张2角,请同桌的同学动手换一换,看有几种换法?(课件)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汇报2种换法,课件展示结果。

  2、换1元的游戏

  师:有两个小朋友看到我们在做换钱的游戏,可高兴了!你们想不想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课件:‘你到哪里去’,‘我去买一把尺,但不知道钱够不够’。‘你带了多少钱’‘10个1角的硬币,尺要一元钱’

  师:同学们你们说小华带的钱够不够?

  生:够。

  师:为什么

  动画演示1元=10角配上声音‘10个1角就是1元’‘哦,这就好办了!’

  板书:1元=10角(学生齐读)

  [反思>通过不同层次的换币活动,使学生体会每种面值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为自主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做准备。动画课件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单位元角之间十进关系的理解,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四、模拟购物

  1、师生活动

  师(出示一个玩具)我这里有一个玩具想卖给你们,这个玩具值1元钱,谁愿意来买?(一名学生拿了一枚1元的硬币,老师将钱给同学们看,同学们确认是1元钱后,老师再将玩具卖给了那名同学)

  师:如果同学们手上只有面值是2角的人民币,你应该带上几张呢?(很多同学拿出了5张2角,也有同学拿一张2角的,经过老师的.提问后马上更正了。)

  师:如果同学们手上只有面值是5角的人民币,你要带几张?(有拿2张5角纸币的,有拿2枚硬币的)

  师:除了刚才的3种买法外还可以怎么买?请你把钱举起来,拿对的同学我卖给他!(学生上来买,把钱展示给同学们看)

  [反思>我认为这部分的教学学生特别感兴趣,针对大部分一年级学生生活实际购物体验不多的情况,特别在课堂上安排了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为了买到玩具,能按老师教学思路动手动脑,将课堂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高兴之余产生成就感,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一次试教时我限制了学生的付币方法,要求是先拿2角的,再拿5角的。

  2、学生活动

  师:我们的活动是不是很有趣?同学们想不想用你们手中的钱去买东西?好,让我们到文具店去看一看吧!(文具店情景图)我们先来了解这几种商品的价格!(橡皮、尺、铅笔、练*本、)

  师(指讲台前的模拟文具店):我们来到了文具店,这里肯定有大家想要买的东西吧!我请一名同学上来当售货员,**我跟你准备了一顶帽子。(给售货员戴上帽子)师问“售货员”:你当售货员的责任是什么?(把钱看清,既不能收多,又不能付多)同学们听明白他的话了吗?

  师:李老师先来当顾客,我想买一把尺和一个练*本多少钱?我还想买一支铅笔,需要加多少钱?这个售货员不错,找她买东西放心!(请一名顾客示范买东西)

  师:下面的同学想不想到这里来买东西?(想)李老师有一个要求:只能买1元钱的东西,小组内的4名同学先在一起商量,1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商量好的小组小组长就可以带上钱上来买了,其他的同学当法官,看他们买对了没有?拿对了就说‘可以卖’,拿错了就说‘不能卖’。还要提醒你们,上来购物的“顾客”可要遵守秩序排好队哟!想好的小组就可以上来买了!

  (学生购物,教师指导)

  师:每个小组都买到自己满意的东西了吧!高兴吗?去看看小明拿着钱在干什么?

  生:存钱。

  师:你们有存钱的*惯吗?

  师:你们手中的钱除了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外还可以干什么?

  生:捐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

  师:对,捐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像小明一样把自己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办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还学会了买东西,你们真能干!这节课每一位同学的表现都很出色,我想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愿意接受吗?下一节课我们将会继续探讨有关人民币的问题,下课!

  [反思>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街购物的机会很少。为了弥补学生学*上的不足,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模拟超市,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用多种付钱的方法去买东西,开拓思路,体现了开放性,趣味性;在掌握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并体现了实用性。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课堂上不可能每一个同学都上来购物,但又不能把课堂变成少数学生的课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学生分成了8个组,由学生先在小组内商量1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为了不出错,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都会积极思考心里计算哪几件商品的价格是1元钱,当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建议时,它们就会考虑,谁的更合理些或者说谁设计的买法让大家最满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小组合作学*,他们还懂得了互相谦让。8个小组的代表上去购物时,其他的学生当“法官”让她们监督售货员,他们也不会马虎,都在认真地计算。“小小文具店”活动,让学生仿佛处在真实的购物环境中,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在此准备了许多的物品,任意让学生购买。而学生在买的同时,经历了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单一物品;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多种物品。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买东西的乐趣,使学生在模拟买卖物品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这是学生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以及数学应用的意识;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加几。

  教学难点:

  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对,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种很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环境。在植树节,淘气和笑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到公园里去种树。阳阳种了8棵树,蕊蕊种了6棵树。你们能根据植树的情境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集中解决其中一个问题:一共有几棵树?(课件出示:有几棵树?)

  二、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学生独立探究

  师:哪位小朋友能给这个问题列个算式呢?

  学生列式。可能有:

  8+6=14或

  6+8=14。

  师:8+6=14,哦,你们都知道他的得数了,你是怎样又对又快地计算出来的?介绍给大家好吗?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你们手中的小棒来代替小树,摆一摆,算一算8+6等于几?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操作,思考,交流。

  2、汇报方法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可能有:

  方法(1):数一数的方法。数一数后面一排有8棵,前面一排有6棵。一共是14棵,8+6=14。

  方法(2):先把6给8两个,还余4,2加8得10,10再加4得14。

  方法(3):从8棵接着往后数6个数,一共14棵。8+6就等于14。

  方法(4):把8分成4和4,6和4加起来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总共就是14棵树。

  方法(5):根据9+6=15,8+6就等于14。

  方法(6):根据10+6=16,8比10少2,所以8+6=14。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那么多的计算方法,我们利用了不同的方法算出了8加6等于14。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

  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师:刚才,老师听到机灵狗说,他喜欢第二种计算方法:把6分成4和2,2加8得10,10加上4等于14,它还给这种方法取了个名字,叫“凑十法”。在刚才的几种方法中,欣欣的方法“把8分成4和4,6和4加起来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也叫“凑十法”。同学们在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试一试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灵活应用知识的本领了,刘老师真为大家开心,现在请同学们在这么多方法中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做一做书上第74页下面的试一试,做完之后要认真检查一遍,比一比哪位小朋友最细心。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师:计算完了吗?哪位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你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代表交流,集体订正。

  师:小朋友们,这三道题你算对了吗?有错误的小朋友请你再算一算,更正过来。

  师:学了这么长时间了,小朋友们累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机灵狗给我们带来的.小儿歌,放松一下吧!(课件播放:

  8加几,不用怕,借2个,凑成十,再把余下的加上来,计算起来对又快。)

  师:我们也一起来念一念吧!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

  师: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蝴蝶在花间跳舞。(出示蝴蝶图)花丛中有8只蝴蝶,飞来了7只蝴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问。可能有: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师:小朋友们,要求一共有多少只蝴蝶?我们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列式并计算:

  8+7=15。

  师:花丛中不但有蝴蝶,还有蜻蜓呢,请你看看这幅图编个数学故事,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学生编故事,提问题。

  师:一共有几只蜻蜓,你是怎么列式计算的呢?

  学生列式计算:4+8=12或8+4=12

  师:我们刚才只是看到了漂亮的花园上面的景物,其实在花丛的下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呢。他们是谁?又在干什么呢?(出示课件:小蚂蚁搬家)哦,小蚂蚁在搬家呢!

  师:我们怎样做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呢?

  学生说方法,并算一算。

  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小蚂蚁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2、购买食品。

  师:老师决定奖励给大家一些美味的食品,请你从中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那么你就可以得到他们!小朋友们,这么诱人的美味,你想要吗?赶快选一选,算一算吧!(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

  (1)帮小淘气选择一个汉堡和另一种食品并计算价钱。(学生选择后练*8加几的计算。)

  (2)自己任意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任意两个数的计算。)

  3、游戏:夺红旗(书上第76页“夺红旗”游戏)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8+?”的计算方法,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采取了下列方法:

  1.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问题中出现的数目较大,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并形成表象,逐步理解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在教学中,当学生完成探究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使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促进学生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圆片

  教学过程

  ⊙复*旧知,导入新课

  1.复*铺垫。

  课件出示:4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63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由3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由7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学生自主读题,教师指名回答)

  2.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复*了数的组成,这节课我们要利用数的组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上新课之前复*数的组成,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接下来利用数的组成解决问题作铺垫。

  ⊙操作探究,学*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46页例7,理解题意。

  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学生看图,阅读文字,汇报自己了解到的信息。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动手操作,探究解题方法。

  师:你能用什么方法解决呢?动脑想一想,动手试一试吧。(出示课堂活动卡)

  (学生讨论、操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师:现在请想出答案的同学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预设

  生1:我用58根小棒代替58个珠子,10根10根地数,数出10根就捆成一捆,最后捆出了5捆,还剩8根,所以58个珠子能穿5串,还剩8个。

  生2:我在书上圈一圈,每10个珠子圈在一起,能圈出5份,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生3:我想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3)回顾反思,检验解题结果。

  师:怎样验证你们解答的是否正确呢?

  学生交流后师小结:10个穿一串,5串是50个,再加上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3.思维拓展,丰富解题策略。

  课件出示:想一想,如果5个穿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解决问题的策略)

  方法一:利用例7中出现的策略解决。

  5个5个地圈,58里面有11个5,能穿11串,还剩3个。

  教学目标:

  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的道理,并懂得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懂得1元=10角,1角=10分。

  2.难点: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十进制”换算关系。

  教学策略与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的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对人民币缺乏清晰、系统的认识: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策略上欠灵活。学生虽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意识,在主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效率有待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儿童歌曲《一分钱》,让学生说说歌曲的内容。

  师:知道什么是人民币吗?你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2人小组说一说。

  引入新课,板书:人民币

  (设计意图:力图从学生所唱过的歌曲《一分钱》导入,联系生活,贴*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探究新知:

  认识人民币:出示例1主题图片

  ⑴看一看,说一说,你都认识那些币值的人民币?

  ⑵认一认,辨一辨,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特征:出示真币

  ⑶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的币值。

  全面认识人民币:

  ⑴ 4人小组活动(师为每一小组准备模拟人民币)

  认一认,辨一辨模拟人民币,你是怎样知道这是多少元钱的?

  ⑵指名汇报:生介绍他所认识的人民币

  ⑶展示第47页的`人民币全图,问:图上的人民币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a.生:几元的放在一起,几角的放在一起,几分的放在一起。

  b.师小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互相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过程,在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表达、倾听、注意力、观察力。)

  兑换游戏:

  师出示物品及标价:

  橡皮:一角尺子:一元

  问:买这两样文具可以怎样付钱呢?

  2.同桌讨论、交流

  3.汇报:

  生1:用10个1分可以买一块橡皮,因为10个1分是1角,1角是10分。

  生2:用10个1角可以买一把尺子,因为10个1角是1元,1元是10角。

  4.师小结,板书:1角=10分

  1元=10角

  5.出示学*卡,问:3角=()分5元=()角

  20角=()元70分=()角

  6元=()角80分=()角

  (设计意图:把所学的知识融入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探索性地学*,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四)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学们还想不想做活动啊?

  生:想

  ⑴师生兑换: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几张面额为2角钱的?

  同桌交流,共同找出能换几张。

  生:5张

  ⑵生生兑换:拿你们手中的模拟人民币,买一把小刀要1元1角,有几种付钱的方法?

  a.4人小组交流讨论

  b.小组汇报:生1:用一张1元的和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生2:用五张2角的和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生3:先拿十张1角的,再拿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⑶小组义卖活动:4人小组活动,两名同学拿自己的学*用具义卖,其他2名同学用模拟人民币购物。

  ⑷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要买文具和有益的的书籍,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用过钱后要洗手。

  (设计意图:重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生活经验之上,通过模拟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学会使用人民币。)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菁选(扩展5)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多样性。

  教学重点:

  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的减法算理。

  教学方法:

  讨论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吗?这节课我们通过捉迷藏这个游戏来学*数学知识。

  2、出示课题:捉迷藏。

  3、出示主题图:说说图中的信息。

  我们一共来了(13)人;现在只能看到(8)人。

  4、提出问题:藏起来的有几人?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2、列出算式:13-8=?

  3、试一试,你会计算得数吗?

  13-8=5

  4、集体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A10-8=2,3+2=5

  B8+5=13,13-8=5

  C13-3=10,10-5=5

  D13分成10和3,3-8差5个不够减,10-5=5。

  …………

  5、摆一摆、圈一圈。

  摆13根小棒,从中拿出8根,可以怎样拿?在桌子上摆一摆,圈一圈。让学生理解13-8=5的.算理。

  6、看一看,说一说。

  看线段图,说一说13-8在图中表示的含义,并带着学生亲自数一数13往前数8个数,是5。

  7、算一算。

  12-8=17-8=

  这两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再说一说计算方法。

  三、练一练

  1、用小棒和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11-8=14-8=

  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计算出这两题的得数。(也可以用计数器做一做)

  2、画一画,填一填。

  让学生在数线上画出计算过程。

  3、看图列式

  让学生说出图义,并尝试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列式计算。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再尝试让学生说出每组算式的规律。

  5、摘苹果。

  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教材,设计,北师大,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联系生活,了解更多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长短作比较的事物。

  教学重点

  学*生字新词,懂得大小、多少是要在比较中确定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

  开课前,先组织大家做正说反做的游戏。如:教师喊起立,学生就坐下。教师喊向左转,学生就向右转。

  刚才,小朋友根据游戏的要求做出了意思相反的动作,今天,我们就要学*一组意思相反的词。揭示课题:比一比。

  二、在观察比较中学*意思相反的词

  1.初步学会比较。出示插图:小朋友,咱们都有一双手,一双脚,谁来说说手指和足趾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手指、脚趾数量一样多,长短可不一样,引出手指长,足趾短。教读,齐读,

  注意足是*舌音。

  2.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比较。老师和大家一起开展我会比的活动,让一高一矮对比鲜明的两位学生站在讲台上,比一比,他们有什么不同,看谁观察最仔细,找出的不同点最多。

  如:从个头上看,一高一矮;从体型上看,一胖一瘦;从年龄上看,一大一小;从所站的位置上看,一左一右

  师相机用红笔板书:高、矮、大、小、长、短、多、少等词语,边板书边教大家读生字。

  当学生比出一高一矮时,师相机引出哥哥高,弟弟矮的句子,并让两个学生分别拿哥哥和弟弟的卡片贴到高和矮的前面。

  学完高和矮这对反义词后,教师站到高的学生旁边,让学生观察谁高谁矮,你从中明白什么?

  师小结:高、矮是在比较中确定的,不是固定的,比较的对象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相机引导:地球与太阳比,谁大谁小?出示太阳大,地球小的句子。那地球同月亮比呢?就变成地球大,月亮小。

  3.联系生活说一说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长短作比较的事物。小朋友,在周围的事物中还有什么高、什么矮,什么多、什么少,什么冷、什么热?请先说给同桌听,然后再说给全班听。

  师相机引导汉字和字母的对比。并出示句子汉字多,字母少。并读一读句子。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谁能看着拼音把四个句子读一读?其他同学当小评委。

  2.小朋友,这些戴小红帽的字娃娃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我们叫叫它们的名字。(齐读10个生字。)

  3.在这些新朋友中,哪些字娃娃的名字容易念错?你给大家提个醒。(少、手、长是翘舌音,足是*舌音。)

  4.生字娃娃脱掉拼音小帽了,你还认识它们吗?(生抢读。)

  5.这些生字娃娃想回家,我们来帮帮它们。

  做送生字娃娃回家的游戏。(部分学生手拿字卡,把生字送回课文句子中去。其余学生跟教师一起读或背句子。)

  手指 足趾 哥哥 弟弟

  太阳 地球 汉字 字母

  6.教师引读句子,再背诵。

  四、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孩子们真能干,很快就背熟了课文,老师要奖励大家,只要你用鲜花上的`字组一个词或用字说一句话,鲜花就送给你。

  2.小朋友得到了鲜花,心里可高兴了,我们不仅会认,会给生字娃娃找朋友,还要会美美地写字娃娃,怎样才能把字娃娃写得美美的?细心观察的孩子,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小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手的竖钩也写在竖中线上,第三画横写在横中线上)

  3.指导写字。

  师相机指导长、足的书写,生书空,师范写,认识。

  学生按笔顺描写一个,然后仿写一个,再独立写一个,同桌互相评价。哪个字写得好就奖朵

  小红花,并说出好在哪里。

  五、拓展训练

  展示带有反义词的成语。请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七(上)八(下) (东)倒(西)歪 (南)来(北)往

  (前)仰(后)合 (左)思(右)想 (大)同(小)异

  像这样带有反义词的成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查找带有反义词的词语。

  教学目标:

  1、学*数字6、7、8会读会写,掌握08的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2、通过认数、数数渗透数学和生活实际密不可分。

  3、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6、7、8的书写

  教学难点:6、7、8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画面(美丽的校园以及学生在校园里跳皮筋、玩滑梯的情景。)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和数数)事物分别用几来表示?

  二、探索新知

  1、抽象出数

  ①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的个数可以用6、7、8表示,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办法摆一摆、找一找,告诉大家。

  ②学生一起动手操作:可以用手指表示,可以摆圆片或三角,可以摆出数字卡片。小棒、苹果、桃、小鸡等等。

  ③学生汇报

  ④小结:抽象出6、7、8。

  2、学*6、7、8之间的关系及6、7、8的书写

  (1)数的顺序

  这是一把放大的断尺图。(插图)

  读一读。(08)

  大家再指着你摆的`卡片倒着读一读。(80)

  小结6、7、8的顺序。(6添上1是7,8在7的后面

  (2)比较大小

  比较 6和 7的大小。[板书 6 <7]

  你是怎么知道6<7的?(看尺子图、摆圆片.数手指等)

  谁能比一比8和7的大小?板书8>7

  你知道比 7小的数是几吗?[师举 7的卡片]请你在数字卡片中找一找,举给周围的人看。

  举出比5大的数。[师举5的卡片]

  (3)6、7、8的书写。

  书空写6、7、8。你怎么记住6、7、8、呢?

  注意:我们写的6、7、8是手写体的,8不封口!

  请打开书第30页,描完6、7、8以后,每个数写两遍

  学生评价。

  3、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三、练*

  (1)30/1数一数

  (2)(P31/5)比大小的练*:

  [出示:7 O 4 5 O 8 6 O 6 7 O 1]

  ①7和4比怎么样?

  ②学生打开书练*。

  ③大家齐读、订正。

  (3)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的数量是6、7、8?

  学生举例。6、7、8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4)(P31/思考题)

  每个秋千1人玩,每个压板2人玩。当秋千和压板都坐满人时,还有()人没玩上?请同学下课通过实践验证答案。

  板书:田格书写6、7、8 直尺中6、7、8的位置

  课后反思:学生对数6、7、8掌握的较好,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数的顺序以及大小掌握的较好,但在8的书写中大多数学生书写较差。

  教学目标:

  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的道理,并懂得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懂得1元=10角,1角=10分。

  2.难点: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十进制”换算关系。

  教学策略与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的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对人民币缺乏清晰、系统的认识: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策略上欠灵活。学生虽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意识,在主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效率有待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儿童歌曲《一分钱》,让学生说说歌曲的内容。

  师:知道什么是人民币吗?你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2人小组说一说。

  引入新课,板书:人民币

  (设计意图:力图从学生所唱过的歌曲《一分钱》导入,联系生活,贴*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探究新知:

  认识人民币:出示例1主题图片

  ⑴看一看,说一说,你都认识那些币值的人民币?

  ⑵认一认,辨一辨,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特征:出示真币

  ⑶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的币值。

  全面认识人民币:

  ⑴ 4人小组活动(师为每一小组准备模拟人民币)

  认一认,辨一辨模拟人民币,你是怎样知道这是多少元钱的?

  ⑵指名汇报:生介绍他所认识的人民币

  ⑶展示第47页的人民币全图,问:图上的人民币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a.生:几元的放在一起,几角的放在一起,几分的放在一起。

  b.师小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互相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过程,在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表达、倾听、注意力、观察力。)

  兑换游戏:

  师出示物品及标价:

  橡皮:一角尺子:一元

  问:买这两样文具可以怎样付钱呢?

  2.同桌讨论、交流

  3.汇报:

  生1:用10个1分可以买一块橡皮,因为10个1分是1角,1角是10分。

  生2:用10个1角可以买一把尺子,因为10个1角是1元,1元是10角。

  4.师小结,板书:1角=10分

  1元=10角

  5.出示学*卡,问:3角=()分5元=()角

  20角=()元70分=()角

  6元=()角80分=()角

  (设计意图:把所学的知识融入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探索性地学*,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四)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学们还想不想做活动啊?

  生:想

  ⑴师生兑换: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几张面额为2角钱的'?

  同桌交流,共同找出能换几张。

  生:5张

  ⑵生生兑换:拿你们手中的模拟人民币,买一把小刀要1元1角,有几种付钱的方法?

  a.4人小组交流讨论

  b.小组汇报:生1:用一张1元的和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生2:用五张2角的和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生3:先拿十张1角的,再拿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⑶小组义卖活动:4人小组活动,两名同学拿自己的学*用具义卖,其他2名同学用模拟人民币购物。

  ⑷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要买文具和有益的的书籍,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用过钱后要洗手。

  (设计意图:重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生活经验之上,通过模拟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学会使用人民币。)

  (五)巩固拓展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拓展活动。

  后续作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4、5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

  在每一组分法中得出相应的数的组成,并联想出另一种法发。

  四、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请大家向四周看一看:今天又有很多老师来和我们一起上课,大家欢迎吗?那么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鼓掌欢迎)

  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指名示范)

  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快,谁再来示范一下,要求越慢越好。

  (再指名示范)

  大家也照样子来做几次拍手的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现在谁来说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啊。(板书:分与合)

  在数学王国里,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分与合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学*4的分与合

  前几天我们在农家小院里认识了1—5这几个数字,现在我们再次到农家小院里帮助老婆婆解决2个数学问题:

  老婆婆想把4个向日葵放在2个筐里,要求是:每个筐子都不能空着,也就是每个筐子里都有向日葵,谁愿意帮助老婆婆分一分啊?看看谁想到的方法多。(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汇报自己的分法,教师板书。

  谈话:根据小朋友的摆法,你们能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好了,小朋友们知道了4 可以分成几和几,那么,现在老师分过来问了,几和几组成4?

  2、学*5的分与合

  刚才我们研究了4的分与合,同学们自己动脑筋得出了4的三种分法,并且由这些分法想到了几和几组成4。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婆婆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哦,老婆婆的问题是把5个玉米棒放在2个盘子里。小朋友们能不能一个不漏地找出 所有的分法呢?请同桌的.2个小朋友一起来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一共有几种分法。老师要看一看哪桌的小朋友分得又对又快,而且要分得完整。

  好了,小朋友们通过动手知道5可以分成几和几,注意:一共有几种分法?提问小组回答,边回答边板书,表扬分得完整的小组。

  指名读5的组成,提问根据5可以分成几和几反过来怎么说?(几和几组成5)

  3、比较4和5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5比4多一种分法)能不能分成2个相同的数?

  (三)巩固练*

  1、21页做一做1、2

  2、老师说数字,同桌之间摆卡片

  3、23页3、4

  4、22页做一做2题 涂一涂、填一填

  (四)总结

  同学们学的很开心吧!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参加了活动,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谁能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教学内容:比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情感与价值观: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比较大小的方法。

  2、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练*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情境图、板书用小图片。

  教 学 过 程

  一、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

  1.板书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比大小”。请认真看老师板书,下面请大家跟老师齐读两遍。

  1.揭示目标

  这节课我们的学*目标是:1、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孩子们,有信心吗?(有)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

  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的指导认真看书,自学时,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谁看书最认真。

  1.出示自学指导

  (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菁选(扩展6)

——一年级美术教学设计菁选

一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美术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大家一起画是本学期的第一课,通过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学生对工具和材料的掌握,是在涂涂画画的实践中完成的。为使学生绘画时枯燥乏味,本课加入了游戏环节,让每一位同学都因自己画下的形象和涂出的颜色而感到兴奋和愉悦,对美术课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和对美术的喜爱之情。

  学生分析: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喜欢在一起玩玩画画,更喜欢活跃的绘画方式,他们对美术不同材质的花材充满好奇。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几种常用的绘画、作色工具,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胆画画。

  学生能大胆自由地表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绘画*惯。

  三、教学重难点:

  在画线和涂色中了解各种工具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四、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主题有目的的进行绘画

  五、教学准备:

  大张白纸6张,教学课件,学生作品,排列桌椅成长方形

  各种画笔、涂色工具(学生)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儿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小朋友,爱画画。

  大彩笔,手中拿。

  画个小鸭,叫嘎嘎。

  画个小马,骑回家。

  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生:喜欢)那让我们大家一起画吧!

  展示课题:大家一起画

  找一找,画一画。

  你能找出身边的绘画工具吗?并举起来说出它们的名字。

  生:水彩笔,油画棒,彩铅,荧光笔,画纸,尺子等

  感受不同材质的画笔画出来的'质感

  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前用不同的画笔在纸上画出波浪线,让学生自己总结每一种画笔的质感。

  图片欣赏各种画笔的种类和绘画的效果

  彩铅笔+彩铅画

  水彩笔+水彩画

  油画棒+油画棒画

  水粉笔+水粉画

  看一看,连一连

  教师出示三种不同画笔绘制的范画,打乱顺序,让学生进行连线。

  图片欣赏各种绘画工具:橡皮,卷笔刀,画纸

  绘画主题:(水果、动物、植物和季节等主题)

  本节课以春天为主题

  引导学生联想春天的景象。

  生:小树发芽了,小燕子飞回来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小朋友们放风筝等

  图片展示春天的美景,激发创作欲望。

  课堂绘画:旋转绘画游戏

  游戏规则:绘画5分钟后,大家起立排队旋转,老师喊停,学生就坐在面前的座位上,接着其他同学的绘画进行添画。

  比一比,评一评

  展示两组绘画作品,每组由一位学生介绍本组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最后教师总结。

  教师提问学生:

  1、这幅作品中,那些部分是你画的?

  2、你在游戏中使用了哪几种画笔,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种画笔?

  3、你喜欢今天的美术课吗?

  二、伴随着儿歌结束课程

  小朋友,爱画画。

  大彩笔,手中拿。

  画个小鸭,叫嘎嘎。

  画个小马,骑回家。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本想通过旋转添画游戏的环节,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材质的画笔可以画出来不同的画面,也可以增加孩子们的添画想象力,可是课堂纪律会有些乱,打扰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希望在以后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对象

  小学一年级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教学内容:人民美术版小学美术教材一年级的《鱼儿游游—》一课。

  2、教学目标:

  A: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是在事物的对比中产生的。

  B:能大胆作画,充满画面,画漂亮的鱼。

  C:培养学生对画画的兴趣和绘画技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鱼。

  2、难点:自然界中的鱼与美术作品的鱼有什么区别,如何发挥想象力把鱼画得充满童趣并将鱼画漂亮。

  四、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准备:教学课件、几何图形、自制的鱼模型。

  2、学生学*用具准备:彩笔、油画棒、水彩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

  师:身体像树叶,尾巴像折扇。没手也没脚,能在水里游。

  学生:鱼。

  (课件出示许多鱼在大海畅游的图片)

  2、通过对比知道鱼的大小。

  由此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比赛看谁画的鱼最漂亮。

  (板书课题:谁画的鱼最漂亮)

  (二)讲授新课

  1、鱼的形状:

  ①欣赏:形状各异的鱼。

  ②提问:鱼有哪些形状?

  (学生回答,老师同时粘贴各种形状的鱼)

  ③师:哦,原来鱼有那么多种形状,那鱼儿是怎样画出来的呢?(课件出示鱼的画法步骤图)

  2、老师示范:

  老师在教学投影上示范画一条大鱼,使学生明白如何才能突出特征将鱼画大,提问学生:“你们还能想出别的画法吗?”同时启发学生运用生活中所见的各种线条,如:衣服上的线条等来装饰鱼身上的花纹,大胆发挥想像力,画出各种各样的鱼,

  3、鱼的色彩:

  ①将贴在黑板上的各种形状的鱼有色彩的一面反过来,让学生感受色彩的美感。

  ②欣赏色彩斑斓的鱼的图片。

  4、鱼的动态:

  请几个学生做鱼游泳的.动作,欣赏鱼尾巴不同方向摆动的动画片,学生从中了解到可以在画上画出鱼的不同动态。

  5、欣赏画家的作品和小朋友的画。

  (三)动手作画

  让学生用同样大小的纸作业,大家一起比赛看谁画的鱼最大,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比

  教师将黑板画成大海,让学生将画好的鱼用剪刀剪出贴进“大海”里,师生一起来评论:谁画的鱼既大又漂亮?

  大家讨论:如果把鱼画小了,可以怎样加以装饰使之变大?

  (五)总结师:同学们,你看,我们的大海多美啊,鱼儿游得多快活啊,我们*时要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爱护大自然,使鱼儿生活得更快活,让世界更美丽。

  宣布下课,让学生收拾好学*用具,模仿鱼游泳的动作“游”出教室。

  课型:绘画课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圆形、方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状,能用线条等方法表现圆形、方形的组合物象。

  2、能力目标:在视觉、触觉感官体验中感受圆形、方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观察物象的方法;在尝试中体验各种材料工具表现圆形、方形物象的乐趣。

  3、情感目标:能学会事物的搭配,合作精神运用到生活中。在参与中感受圆形、方形是一切物象基本形的科学现象;在合作竞赛中,尝试交往与共同努力获取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用圆形、方形概括、观察和表现物象。

  教学难点: 感受圆形、方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表现物象。

  教具准备:教科书、课件、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讨论法、活动、总结、讲解、指导、启发与鼓励等。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程:

  故事引入:从前有两个好朋友,它们的名字分别是圆圆和方方。有一天,它们发生了争吵,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朋友多。圆圆说:“我的本领可大了,圆形的物体可多了:太阳是圆的,星球是圆的,皮球是圆的·····”

  方方说:“我的本领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们看:电视机、房子、盒子??”;两个个好伙伴都生气了,谁也不让谁。

  引出课题方方圆圆

  二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启动主体

  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帮忙劝劝它们:

  想一想,圆圆、方方还有哪些朋友?

  2.看来这两个个好伙伴朋友都很多,本领都很大,生活中少了那个形状都不行。如果没有了圆形,汽车变成方或尖的还能开动吗?如果没了方形,房子变成圆形怎么立得稳?所以这两种形状,在生活中缺一不可。

  (二)发挥主体

  1.游戏、感受:这个袋子装着两种不同形状:方形、圆形,请同学分别摸一摸,分辨形状,并说出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2.有什么是由圆圆、方方共同组成的?请学生从书上面找出各种形状。

  3.能不能用各种圆圆、方方组成一幅画呢?你打算怎么画?欣赏学生绘画作品,看看画面上是怎么用几何形状表现主题的、表达思想的。

  三创作:

  发展主体一起来用方方、圆圆创作一幅画。

  四作业评价,小结

  1.比一比:谁用圆圆、方方创造的物品最多?谁用它们组成的画面最美?

  2.自评:我画了什么?里面那些物体用了圆圆、方方?

  他评:用美术学过的知识评价(如点线色美、画面物体形状美、组合美)

  师评。

  3.本课小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圆圆、方方的物品,同学们只要细心观察

  就会找到许多有趣的发现。

  教学目标:

  车的观察分析,学*概括、表现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观特征。

  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综合学*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形特点。

  教学准备:

  汽车的图片、彩纸、彩笔、教学录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观看教师带来的教学录象。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性的探究学*

  观察分析汽车的外形特点。

  (1)利用学生带来的玩具汽车及其图片,小组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

  生活中有那些不同种类的汽车?

  从汽车的外观看,他们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点。

  每种汽车有什么本领。

  (2)师生共同分析以上的问题

  (3)师生分别介绍集中现代化新型的汽车。

  2、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师生共同分析课本上的学生作业

  (1)那些作业表现出生活中见过的汽车;那些是自己创造的汽车,有什么本领?

  (2)你喜欢哪辆汽车,为什么?

  3、师生共同活动

  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汽车,其他同学分析课本中的.作业,并进行讨论:

  (1)你准备画什么样的汽车?

  (2)分析黑板上几位同学画的汽车。

  (3)表扬有创意的同学

  4、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教师鼓励学生创新

  5、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画的汽车有什么特点,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课下延伸:请同学回家进一步研究:

  (1)汽车为什么能在马路上行驶?汽车里面主要有那些机器部件?

  (2)汽车是由谁发明的?

  一、教材分析

  本课划划印印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07课划划印印融游戏、训练、知识为一体。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刻印活动中,通过认识、感受线条和色彩的组合获得耐人寻味的形象,能使儿童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发展。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07课划划印印

  划划印印课教学内容是版画中的一种特有形式。让儿童尝试、体验硬笔在纸板上刻划后产生的痕迹,涂上颜色可以印制出美丽的画面。

  本课划划印印的图例介绍了在不同纸板上刻划后印制的画面。由于纸板软硬程度不同,刻划时用力的轻重不同,刻痕的深浅也不一样。印出的效果也就有区别,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儿童自己去体验、感受,用正确的方法,使刻划的痕迹更清楚,更具趣味性,使印制的图形变化更丰富,以此调动儿童学*的积极性。印制时可让儿童尝试用多种颜色来印制画面,增强他们的'学*兴趣。

  二、教学目标

  刻划变化有趣的图形,培养想象能力和审美情趣。

  掌握刻划的要领和印制的方法、步骤。

  养成细心工作的*惯。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准备用不同纸板刻印的不同样式的范图,让儿童了解各种纸板刻印的效果,并通过范刻、范印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基本方法刻印清晰有趣的画面,使之在轻松愉快的操作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教学过程的安排要注意各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处理及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过渡。通过观察感受——尝试体验——分析比较——表现创造——自我评价,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增长知识。

  本课教学可设计为一课时。教学以活动体验的方式入手,用软硬不同的纸让儿童在上面刻划,感受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纸容易刻划出清楚明显的痕迹,在实践中找到合适的刻划方法进行表现创造。

  教学中,教师要对刻画、印制的方法、步骤及涂色方法、要求做出正确引导,让学生在愉快的学*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印制时要求画纸与纸板不能移动,以免印出的画面出现重影。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儿童用几种颜料涂在一个版面上来印制,看画面的色彩会有什么变化。使儿童的思维创造得到拓展。

  作业评价:可以让儿童从刻划印制好的画面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和想法。

  作业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流畅的线条来刻划、印制有趣的图形,并给它取个题目。

  四、教学建议

  教学中,在刻画线条时要提醒儿童将硬笔稍作倾斜,控制刻划的力度,并提示学生可用多种线条来组合画面。作业形式以表现创造为主较为适宜。

  印制时,涂色不能太湿.以免印出的画面模糊不清;也不能涂得太干,以免印得不清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儿童通过重复涂色之后再印,直到印清楚为止。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运用展示*台来演示方法步骤、评价学生作业。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想象、添加、组合,尝试用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巧妙地拼贴动物造型,感受联想创作的趣味。

  2、学*在背景上随意撕出块面,制作出斑驳、轻盈的效果。

  3、能耐心、细心地进行粘贴和印制。

  二、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动物的图片,有撕纸技法的版画作品。

  2、各种树叶(圆形、长形和造型独特的树叶,常绿树树叶最佳),卡纸,刻刀,乳胶,双面胶,抹布,宣纸,彩色油墨,玻璃板,胶滚,夹子,拓印用的小茶杯。

  三、活动过程:

  第一步:制版

  1、谈话、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同忆有关动物的造型经验。

  教师:你喜欢什么动物?它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帮助幼儿归纳总结动物的基本部位的`形态。

  教师:你喜欢哪个动物?它是洲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3、通过想象、添加、组合,尝试将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拼贴成动物造型,感受联想创作的趣味。

  (1)教师:如果要用树叶拼一只长颈鹿,用怎样的树叶来组合?(个别幼儿尝试拼贴)

  (2)教师:背景可以添加什么?(树木、草与花等)

  4、幼儿创作。

  (1)重点:引导幼儿利用不同树叶的造型特点,创造性地拼贴动物。

  (2)难点:细致地将每片叶子粘牢。

  第二步:拓印

  1、出示有撕纸技法的版画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欣赏,感受斑驳、轻盈的美感。

  教师:天空看上去有怎样的感觉?

  2、观察撕纸的技法。

  (1)教师:猜猜,这样的效果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2)教师示范:用刻刀随意在空白处刻画,不将底纸刻破,用手沿一个方向将纸的表层撕掉。

  (3)尝试在背景部分随意撕出块面,制作出斑驳、轻盈的效果。

  要点提示:

  这一环节,应根据幼儿的操作熟练程度来完成。教师可选择几个策略:

  1、教师可在卡纸上事先切割出线条,易于幼儿直接撕纸,降低操作的难度。

  2、因为树叶是新鲜素材,它的保持性较差,要求幼儿将主体内容和背景部分一同完成会有困难,教师可以采用多人分工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制版。

  3、幼儿印制。

  4、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重点欣赏巧妙利用树叶形态进行拼贴的作品,鼓励有耐心的幼儿。

  四、活动建议:

  1、区角活动:在活动区角提供各种树叶供幼儿拼贴。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在厚卡纸上进行切割、撕纸的活动。

  2、家园共育:观察自然中各种树叶的形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认识常用色

  2、技能目标: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幅有彩虹的图画

  3、能力目标:增加学生的自然常识

  4、感情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认识常用颜色,画出一幅带有彩虹的图画。教学难点:

  正确排列色彩顺序,大胆表现心中的彩虹,通过丰富的色彩变化再组织协调的画面,形成独特韵律美。教学准备:

  教具:

  七色色标卡片、排色示范工具、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台等学具:水彩笔、蜡笔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准备用具情况。

  2。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1)播放伦敦奥运会吉祥物视频并让学生思考吉祥物是乘着什么在奥运会相遇的?

  (2)你们见过彩虹吗?在什么时候见过?彩虹是什么颜色的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数一数彩虹到底有多少种颜色?

  二、尝试与实践、探索与感知学生:红、橙、黄、绿、青、蓝、紫。学生辨认七种不同的色彩。

  具体认识表现彩虹的七种色彩的名称。

  三、排色游戏

  1、教师将带有颜色名称的空白纸和彩色纸条呈现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再请小朋友把彩色纸条贴在相应的颜色名称的'后面,提醒学生注意对错;

  3、从自己的彩色笔盒子中按照顺序找出七种颜色。 4。欣赏彩虹的实景图片,增强学生对7种色彩的认识。

  学生参与排色游戏活动,并在活动中观察和学*色彩的顺序。(通过直观的游戏活动进一步认识颜色,增强学生对色彩顺序的注意力。)

  四、欣赏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范图并请学生读一读14页的儿歌。

  1、学生欣赏教材范图。

  2、再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其他学生作品。巩固彩虹的七种颜色以及其顺序印象。

  3、你能比其他的小朋友想象的更奇特吗?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增强体验,在体验中加强知识的记忆并为激发思维做铺垫。)

  五、自主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你想把彩虹画成什么?

  1、美丽的彩虹是降落伞的伞顶、美丽的空中河道……;

  2、请学生说一说,画一画,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想象。学生绘画活动,表现自己的想象或者表现和彩虹有关的故事。(运用语言激发思维,在绘画活动中锻炼思维能力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六、总结评价

  1、学生组内自评和互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2、教师总结。做小组评价。

  课题:

  大家都来认识我

  课时:

  1课时

  类型:

  制作绘画相结合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体验与发现:

  体验设计照片框架的乐趣,发现能突出主题照片的漂亮形式和颜色

  实践与创造:

  创造设计并制作出自己个性的作品

  欣赏与评议:

  在制作过程完成后,选几副优秀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来欣赏和评议

  教学重点:

  了解类似于相框框架的作品制作程序

  了解简单照片复杂照片简单化的对比作用以及相框图案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设计个性化的`新颖的相框

  难点解决:

  尽可能的给学生各种各样多的背景信息

  教学准备:

  照片,铅笔,油画棒(学生)粉笔(教师)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

  照片能与图案文字相结合,并带有名字

  深度层面:

  照片与图案有机组合,富有意趣

  探究层面:

  图案新颖独特,色彩与照片和谐

  教学流程:

  导入:(教师活动)问,WHEN YOU COME THIS SCHOOL你需要交什么?—》学生登记表格,那这个表格上有什么东西能让老师还没看到你就知道你的样子了呢?-》照片(教学意图)引入照片的概念,从而让其知道突出照片的效果客观性

  问,一般放照片的相框,在家的作用是什么?(教学意图)引入相框的漂亮与否对于审美来说的重要性

  欣赏:给其欣赏各式各样的相框(教学意图)从欣赏中获得信息。得到借鉴资料信息

  走进相框的制作:讲授制作过程步骤(边传授边实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美化教室或家做铺垫)

  步入相框画面设计制作:想一下自己想设计一个怎么样的相框?图案内容是什么?(让PPT联播各式相框画面从而促进学生对作品的图案样式的想象)

  正式进入设计描绘:请你吧自己的想象设计都表现到画纸上(真正落实想象中的漂亮画面)

  教学评价展示成果:拿几副首先完成的作品到台上,让所有学生评一下比较一下,各个作品之间,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优点和不足(说出不足能使自己进步,说出优点能使自己自信)

  出现单词:PHOTO照片EVERY BODY每人ME我

  学*目标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菁选(扩展7)

——小学一年级教学设计菁选

小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72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究连加计算方法的全过程,掌握100以内连加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连加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xx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黑板上出示:3+8+6=10+5+2=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抽学生口述出计算的过程。

  师:这些题是我们在一年级上期时就已经学过的20以内的连加,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用上我们前面学*的进位加法的知识学*新的连加计算。

  板书课题:连加计算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5

  出示例1。

  师:仔细观察这幅,说一说从这幅能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后回答:图中告诉我们少先队分成了三队,第1队有13人,第2队有18人,第3队有12人。

  师:根据这个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3个小队一共有多少队员?

  师:根据你前面的学*经验,我们该怎么列式解答?

  要求学生列出算式:13+18+12。师板书:13+10+12=。

  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同样是加法,它和我们前面学*的进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前面我们学*进位加法只有两个数相加,这里有三个两位数相加,是一道连加算式。

  师:再比较一下13+18+12这个算式和我们黑板上的3+8+2这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出:两道都是连加,只是连加的范围不同而已,3+8+2是20以内的连加,13+18+12是100以内的连加。

  师:那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

  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相加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1。

  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更多、更好!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主要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算法进行汇报:

  ①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10+10+10=303+8+2=1330+13=43

  ②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13+18=3131+12=43

  ③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18+12=3030+13=43

  学生汇报后师整理在黑板上并追问:除了这些算法,我们可不可以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竖式来计算呢?用竖式又该怎么算呢?

  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竖式后并抽其中的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板书。主要引导学生列出竖式:

  如果有学生能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就请学生列出后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师则作如下的引导:

  师:其实这种竖式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大家想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后再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师:竖式的这两种写法是一样的吗?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竖式,其实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种写法更简单一些。

  师:不管是用哪种方法计算,你觉得三个数连加与两个数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三个数连加比两个数相加要复杂一些,特别是涉及进位的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师小结:在计算连加的算式时,同学们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来算。

  三、巩固练*

  师:同学们已经会做连加的计算方法了,下面让我们来练*一下:

  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课堂活动(1)、(2)小题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略。

  课后反思:

  设计说明

  1.充分运用教材主题图。

  对于8和9,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认识,而且也有以往学*其他数的经验,只是还没有足够的机会用语言表述出来。因此,要充分运用教材主题图,给学生提供数数的丰富资源,让学生先数一数,再说一说校园主题图中数量是8和9的事物,并适时根据黑板上“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字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注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教师能否提出探索性、创新性的问题密切相关。本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提出了一些探索性、推理性的问题。如当学生数出主题图中各种事物的个数时,教师马上提问:“你是怎样数的`?”又如当比较7、8、9中任意两个数的大小时,教师提问:“从这3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推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9个布娃娃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谈感受。

  2.导入新课。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金星小学一(1)班的同学和老师在世界环境日当天主动承担起校园内花草的护理工作。(课件出示教材50页主题图)

  设计意图:结合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环境正在恶化,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探索新知

  1.教学8和9的基数意义。

  (1)数一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数一数,说一说在这幅美丽的校园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交流、汇报:

  ①校园两旁有8棵树。

  ②花坛里有8朵花。

  ③牌子上有8个字。

  ④牌子前摆放着9盆花。

  ⑤有8名同学和1位老师共9人在花坛旁劳动。

  ⑥有9只蝴蝶在花朵间飞舞。

  (2)提问:图中有许多种事物,同学们是怎样数的呢?怎么数才能一个不漏地都数出来呢?(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数的,教师适时指导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

  师小结:8棵树、8朵花、8个字等,它们的数量都是8,我们可以用数几来表示?(8);而蝴蝶的只数、花的盆数等又可以用数几来表示?(9)

  (3)说一说生活中的数。

  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说一说,身边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8和9来表示?

  (4)数一数,摆一摆。

  ①拿出8根小棒,同桌互相数一数。

  ②用9根小棒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设计意图:在认识8和9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情境(主题图),使学生掌握了8和9的基数意义,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好了铺垫。

  2.探究8和9的顺序。

  (1)生活中有8和9,计数器上也有8和9。(师拿出计数器逐一拨珠,让学生数)

  (2)出示直尺图。

  师:这是一幅直尺图,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把这幅直尺图填完整?(3 6 8 9)

  师:看着直尺上的数,你能向其他小朋友提出几个问题吗?(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如8在哪个数的前面?9在哪个数的后面?)

  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培养学生的数感,利用直尺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0~9各数的位置关系,为比较7、8、9的大小做好铺垫。

  3.比较7、8、9的大小。

  (1)课件出示教材51页点子图。

  师:这3幅图上各有几个点?怎样能快速地数出它们的数量呢?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的演唱,学*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歌曲的`演唱,学*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声练*。

  3、唱一唱,动一动。

  4、复*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摇篮曲》

  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2、编创与活动:音的强弱

  (1)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三、结束部分:小结。

  复*课文

  1.朗读全文。

  2.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巩固识记,书写生字

  1.学生识记生字,自读生字表中的字。

  2.互读、互查。

  3.教师检查读生字。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个人开火车读,打乱顺序指名读。

  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难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以上下结构为主。提示:

  坐:a.两个“人”要写小,注意“捺”变为“点”;b.“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c.“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

  座:强调把“坐”字写得小一点,偏右一点。

  2.学生书空。

  3.学生练*,互相评价。

  激发创新思维

  以“说说你心目中的桥”为题,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

  学*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两种很有特色的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

  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9名学生,其中男生6名,女生3名。活泼、聪明是整个班级孩子给我的良好印象,班风比较活跃,总体男生较女生活跃,从学生们*时的各种现象表明,以及我对他们的了解,可见班上半数的学生有着明确的学*方向,但有少数部分学生学*目标不明确。男生比较喜欢动脑筋,回答问题比较积极,但作业完成情况不够理想,总有学生忘带忘作业或质量极差,而女生作业完成较好些,有部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较慢,而且容易把新旧知识混淆,因此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也有部分学生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会倾听,有部分学生管不住自己,自控能力较差。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安排在学生已经学*了识字第一单元以及三个单元的阅读课后,这时候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途径和方法,本课通过看电视识字,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中处处可识字”的道理,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识字。本课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看电视也是识字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教学目标:

  1、认识“视、光、孙、动、城、葫、芦、娃、宝”9个生字,会写“七、米、光、车”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了解大致意思。

  3、激励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主动识字,培养良好的学*态度和*惯。

  4、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并从中感觉到一家人亲情的温暖与互相关心所带来的幸福与快乐,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留心观察父母、家人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2、家庭成员看电视时意见统一吗?意见不统一怎么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1、猜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

  2、谈话揭题。

  大家每天看电视吗?有一家人也和大家一样,每天看电视。可他们家看电视很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一读《看电视》这一课吧!把板书写完整,齐读课题。

  3、[看图]师解说:这就是东东的家,东东和爸爸是个足球谜,奶奶喜欢看京剧,妈妈在房间里写文稿,她*时喜欢听听音乐、看看舞蹈。他们一家人都喜欢看不同的.电视节目,家里只有一台电视,可是他们都能看得很开心,为什么这么奇妙的呢?让我们一起学*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认识字词

  1、引导学生揭开他们家看电视中的“奇妙”之处,朗读课文,找到答案。(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

  3、找出这些生字在课文中带出的词语,反复读。(生在书中找词语)

  4、教师检查。

  ⑴出示加音节的生字(这步是为正音而设计的)本课易错的字音有:(全、精等)

  ⑵出示词语(开火车朗读)。学生如有不懂的词语提出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放到句子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如:精彩、没完没了(这一步的设计是遵循了识字规律,学生读准字音,感知字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字意)

  ⑶出示单个字让学生认记。(对于难理解的字可重点扩二到三个词,以帮助理解字意。)

  5、学写生字“关、完、写”(读字音,分析字形,在田字格中自己练写)

  6、读课文,争当朗读小老师。

  三、练*巩固。

  读词语练说话。

  全家人奇妙却精彩球赛关掉没完没了换频道球员们写字音乐舞蹈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字的结构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书写方法。(边板书边讲解)

  3、学生描红并临写生字。(书写姿势要端正)

  五、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词语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第一小节。

  1、请同学们齐读第一小节。

  2、师:我家是怎样看电视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二、三、四小节思考一下。

  过渡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二)学*二、三、四小节。(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文)

  1、出示第二小节。

  (1)请同学们读第二小节(男生读、女生读、ab组读)

  (2)再思考:你为什么喜欢他?

  (3)师小结: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了京剧,自己却在打盹睡觉??真奇妙。

  (4)指导朗读。

  2、出示第三小节。

  (1)请同学们读第三小节(多种形式练读)

  (2)思考:为什么喜欢她?

  (3)师小结: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奶奶不看电视却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真奇妙。

  (4)指导朗读。读出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

  3、出示第四小节。

  (1)谁愿意读这一小节,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2)思考:为什么喜欢他们?

  (3)看着妈妈一脸的疲劳,我们又是怎么做的?

  (4)师小结:我们不再看球赛,而是听音乐,看舞蹈??真奇妙。

  (三)学*第五小节。

  过渡语:老师呀也喜欢他们全家,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们一起读读第五小节。

  1、[出示课文]生齐读第五小节。

  2、师: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秘密,到底是什么秘密?你知道吗?板书:秘密

  (1)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到底是什么秘密呢?

  (2)指名回答。

  (3)师小结:每个人心里装着的东西是“爱”,对他人的关爱。(板书)

  四、小结。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们家也有小秘密吗?能不能告诉我们的小同学。

  3、多温馨的一家人啊,老师相信也祝愿你们全家人永远幸福美满。

  五、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外延伸

  1、观察家里都喜欢看什么电视,说说学了课文后自己打算怎么做。

  2、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全家人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看电视

  奶奶

  爸爸

  妈妈

  小明}互相关心,互敬互爱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9、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左右、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左右、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学会用左右、上下、前后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位置观念。

  3、培养小组合作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准确认识物体之间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课前准备:课件、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们,请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设疑:它们的位置在哪里呢?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

  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刚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板书:**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刚的前面。)

  (3)、讨论:**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4、联系教室内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简要归纳小结: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的游戏。

  2、做“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面是谁?

  3、投影演示冰箱。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第9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

  2、通过复*,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在复*过程中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的好*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

  【教学准备】

  师准备;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学期学*了100以内的数。回想一下,100以内的数包括哪些学*内容?

  指导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学*内容包括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和认识人民币。

  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认识人民币

  师:这节课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板书课题。

  二、复*数数、数的组成

  师:我们在数1到100的数时,可以怎样数?

  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10个10个地数。

  师在“数数”后面接着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师: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地从8数到26;再一十一十地从10数到100。

  学生数数。

  出示4捆零7根小棒。

  师: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地数出有多少根小棒呢?

  让学生理解数这些小棒时,要先10根10根地数出有多少个十,再一根一根地数出有多少个一。

  师:用你们掌握的两种数数的方法数一数。

  学生数小棒后汇报。

  师:所以同学们在数数时经常是把两种数数的方法结合起来用的,两种数数方法配合使用,在数数的同时,就知道这个数的组成了,例如刚才同学们数小棒时数出多少个十多少个一?

  学生:数出4个十7个一。

  师:所以47是由4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出示3捆零4根小棒。

  师:这里面又数出了多少个十和多少个一?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

  让学生明白这些小棒可以数出3个十和4个一,所以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师:说一说5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89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学生回答略。

  三、复*写数、读数

  师:下面我们复*写数、读数。不管是写数还是读数,都要用到数位,你知道数位是怎样排列的吗?

  指导学生说出数位的排列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写数、读数”后面板书。

  出示:36,63,78,87,99,100。

  师:这些数怎样读?

  学生读数。

  师:83怎样写?38呢?79,54呢?

  学生写数。

  师:你觉得在读、写100以内的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说出: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师:请同学们完成总复*第1题和第2题的1,2,3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

  四、复*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师:怎样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先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

  师随学生的回答作相应的板书。

  显示:在圈里填“>”、“<”。89○9872○7158○6083○8499○100

  师:这几组数哪些是十位上相同的数?哪些是十位上不同的数?

  学生回答略。

  师: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比较方法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

  学生比较。比较时不但要求学生说出结果,还要求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师:这样掌握了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就可以把数按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了。请同学们看书上第119页第2题第4小题,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些数填在括号里。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排列方式是先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出示第97页第3题。

  师:要求甜甜和朋朋可能有多少钱,应该怎样想呢?

  引导学生这样想,100元比25元多得多,28元比25元多一些,20元比25元少一些,8元比25元少得多。所以甜甜可能是28元,朋朋可能是8元。

  师:甜甜一定是28元,朋朋一定是8元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是一定,而是有这种可能。

  师:还有哪些可能呢?

  指导学生说出甜甜还有27,26,29元这些可能,因为这些数都是比25元多一些;朋朋还有7元,6元,5元等这些可能,因为这些数都比25元少得多。

  师:这样一来,我们对多与少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五、复*认识人民币

  师:通过认识人民币的学*,你知道哪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学生自由地说,师把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主要有三块内容,一是认识币值,二是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三是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上出现一些人民币。

  师:所有的人民币同学们都认识吗?请大家认一认这些人民币。

  学生认人民币,师从中挑出几张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

  师: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1元=10角,1角=10分。

  师:8元=()角,60分=()角。要求学生说出因为1元=10角,8元里有8个10角,所以8元=80角;因为1角=10分,60分里有6个10分,所以60分=6角。

  师:2角3分=()分,18角=()元()角又该怎样想呢?

  指导学生说出2角是20分,再加上3分就是23分;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10角是1元,所以18角=1元8角。

  师:请同学们完成第95页第9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复*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在原来学*的基础上,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说出来大家帮助你解决。学生回答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明明遵守纪律、不迟到的好品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明明是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

  难点是有些字音不容易读准。

  课前准备

  1.投影片、蛐蛐标本。

  2.生字词卡片。

  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20课明明上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同学们,你们在上学时,有没有因为贪玩而迟到过?今天我们看看明明在上学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他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迟”、“室”的母是翘舌音,“刚”的韵母是后鼻音。课文中的'“着”是多音字,在“走着”中读zhe,在“找不着”中读zháo。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的读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早上,明明在上学路上发现了一只蛐蛐。)

  出示蛐蛐标本,简要介绍蛐蛐特点,请玩过蛐蛐的学生讲讲怎么玩蛐蛐。

  出示句子:“明明一听,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

  指名读句子,读了句子后,你知道什么?(可以看出,明明喜欢蛐蛐,玩蚰蚰也很有经验。所以他能从蛐蛐叫声中知道是一只好蛐蛐。)

  明明发现了一只好蛐蛐,这时他心里会怎么想?这一句应该怎么读?(要用高兴的语气来读,“好”字要读得稍重些)

  齐读、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小声自由第二自然段,找出课文中表示明明捉蚰动作的词,用笔画下来。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出动词,教师板书:走、扒、捂、追、找。指名做“扒”、“捂”的动作。

  课文中哪个词语讲明明仔细找蛐蛐?(扒来扒去)。

  这一段讲明明捉蛐蛐从开始到后为心情是不同的,应该怎样来读这一段?(第一句要读出他兴奋的心情,第二句要读出他紧张的心情,第三句要读出他惋惜的心情。)齐读、个别读。

  4.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一想,小文是怎样帮助明明的?明明又是怎样做的?

  指导朗读小文说的话。(“迟到”要读重音,读出急切、提醒的语气)小结:小文提醒明明赶快上学,他们一同向学校跑去。

  5.读最后一段,出示思考题:明明有没有迟到?明明为什么看了看小文笑了?(明明看着小文笑了,有两层意思,一是感谢小文的提醒和帮助,二是庆幸自己没有迟到。)

  6.小结:明明按时到校上课,没有迟到,他高兴地看了看小文笑了。

  7.指导朗读。第一句要读出紧张的气氛。第二句读得稍慢,体现出明明轻松愉快的心情。

  8.朗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出示生字词卡片,齐读、个别读。

  二、先放课文朗读的录音,再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扒”、“拍”、“课”这3个生字,你们能不能自己分析字形?(利用已学过的偏旁和独体字分析字形)

  教:右面是“攵”不是“文”。

  室:上面是宝盖儿,下面跟“到”的左半边基本相同,只是最后一笔把提改成横。

  2.指导写字。

  扒、拍、课:左窄右宽。

  刚:左宽右窄。

  教:左面的上竖和下钩要在同一直线上,右这的捺要和撇对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例题,第70页想想做做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基础上认识几个几相加,从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15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春天到了,天气真好!瞧!小动物们三三俩俩的来到了小河边,在草地上觅食、玩耍。

  师: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

  (小白兔和小鸡)

  二、看图、操作列加法算式,归纳发现几个几相加

  1、观察例1,初步感知几个几

  (1)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 6只。

  师:你是怎样数的?(2个2个地数,2个2个圈出)

  师:算式怎么列?

  板书:2+2+2=6(只)

  师:仔细观察这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加数都相同。

  师:加数都是几?

  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算式里有几个2。(师生齐数)

  师:3个2加在一起也可以说是3个2相加。

  板书:3个2相加

  师:3个2相加得几?

  板书:3个2相加得6。

  (2)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鸡?12只。

  师:你是怎样数的?(3个3个地数,3个3个圈出)

  师:算式怎么列?

  板书:3+3+3+3=12(只)

  师:仔细观察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是几个几相加得12?

  板书:4个3相加得12

  师:你怎么知道有4个3?请一个小朋友带大家数一数。

  指出:刚才,小朋友们从图中和算式中,都找出了几个几相加。

  2、操作感受几个几

  师:下面,我们来操作学具。15个圆片,要每堆摆的同样多,摆摆看。

  师:你是怎么摆的?

  3个3个、5个5个。。。

  师:我们来数一数有几个几。

  师:哎!这种摆法很奇怪(展示),老师也用圆片摆一摆。

  * * * * *

  * * * * *

  * * * * *

  师:同座讨论讨论这种摆法怎么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

  横着看,每排有5个,有3排。

  师:是( )个( )相加得( )。

  板书:5个3相加得15

  师:加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3+3+3+3+3=15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竖着看,每排有3个,有5排。

  师:是( )个( )相加得( )。

  板书:3个5相加得15

  师:加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5+5+5=15

  师:这两个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都能算出圆片是15个。仔细比较这两道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3个5相加与5个3相加的得数相同,都是15。

  三、联系实际、认识乘法

  1.引入乘法。

  (1)师:过几天要春游,每人交3元车费。请你们跟老师一起算一算全班一共要交多少元?加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3+3+3+3+3

  师:这样列下去繁吗?

  师:繁!我们就得想一个办法解决它。谁知道的?

  生:乘法(板书课题)。

  (2)小组讨论,归纳发现共同特征几个几相加

  师:怎样把它们改写成乘法呢?我们研究研究这类算式的特点。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可能回答:都是连加算式,每道算式的加数相同,都是几个几相加。)

  师:对了,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些加法算式都是几个相同加数在连加,都是几个几相加。具有这样特点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根据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数学家们这样设计了乘号(演示:将+旋转成)。

  2、教学例2。

  (1)师:下面我们就来用乘法解决这一类数学问题。看动画。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数一数,也可以算一算。)

  师:怎么数呢?

  这样数得的:2、4、6、8。一共有8台。

  师:算式怎么列?

  板书: 2+2+2+2=8

  师:有几个2相加?

  板书:4个2相加

  师:4个2相加,可以写成几乘几?

  板书:24 或 42

  师:2表示什么?从哪儿来的?

  4表示什么?从哪儿来的?

  指出:2就是这个加数,4表示2的个数,有4个。

  4个2相加,可以写成24 或 42

  师:等于几?

  板书:=8

  (2)介绍乘号、乘数和积等名称以及另一种写法。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这个符号叫乘号(书空),读作乘(板书)。这道算式谁来读一读?多请几人读。

  板书:24读作2乘4。

  师:4和2的'名称是乘数(板书),8的名称是积(板书)。

  (3)说出24=8这道算式里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师:2和4叫什么?8呢?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菁选(扩展8)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菁选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单元整体分析

  教材分析:

  这是部编新教材下册的开始第一单元,内容过渡层层递进,由春夏秋冬过渡到讲故事,同时也为培养学生主观能动的去认识生字打下了基础。本册教材第一单元为识字单元。更加注重了学生的识字书写,也更加强调对于学生握笔,写字,读书等学*姿势的规范纠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教法与学法:

  生字的教学不仅教师要以身示范正确规范的书写方式,更要运用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学*方法进行识记生字。比如图片展示,动作演示,身体展示等等。

  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和8个偏旁;会写28个字和1个新笔画。

  2.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3.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

  4.朗读课文。背诵《姓氏歌》。

  5.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传统姓氏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喜欢之情。

  课题:春夏秋冬

  教学目标

  1、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2、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教学难点: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时安排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生字,做字卡。(学生)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补)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补)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6、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补)

  (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三、示范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

  (1)学生抽读生字,复*巩固生字的读音。

  (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

  (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

  重点关注“春、冬”: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

  四、反复朗读,加强巩固

  1、学生组成四人学*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按照课文顺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

  2、班内交流读。(补)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

  4、教师总结。

  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识记;比较识记法,如“入”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方法1:按照词语——词组——词语——词组的顺序。

  方法2:调整次序,如:春风——春风吹夏雨——夏雨落秋霜——秋霜降冬雪——冬雪飘

  教学反思: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

  课题2、姓氏歌主备课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独立识字

  2、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独立识字

  教学难点: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诵读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学生进行跟读。

  2、说说自己姓什么。在播放的音频文件中听到了吗?

  3、揭示课题,并板书。

  4、随文识字:“姓”。

  (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后鼻音。

  (2)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字比较的方法。)

  (3)组词。(补)

  二、自主学*,了解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儿歌一共几个小节?从中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补)

  三、开展游戏,趣味诵读

  (一)诵读第一节。

  1、指名朗读第一节。

  2、齐读第一节。

  3、了解第一节的姓氏介绍方法。(补)

  (1)说说发现了什么。(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姓氏。)

  (2)出示几个姓,让学生尝试拆解。如“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陈—耳东陈”“黄—草头黄”等。

  (3)齐读第一节。

  (4)同桌用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第一节。

  4、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

  (1)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

  (2)照样子说一说。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①师生问答。

  ②学生同桌之间游戏问答。

  5、齐读第一节,背诵第一节。

  (二)诵读第二节。

  1、引读:

  师:中国姓氏有很多——

  生: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指导读好“郑”字,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姓氏,接一接。

  3、出示第四、五行,认识复姓。

  (1)跟着老师读好复姓。

  (2)教师介绍复姓。

  (3)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

  (4)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

  4、指名读第二节。

  5、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补)

  四、合作学*,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张”“赵”“钱”,学*新部首。

  (1)指名朗读生字。

  (2)介绍部首:“弓、走、钅”。

  (3)说说一个字在做部首时和原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出示生字:么、国、方、什、双、王……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记住它们。

  3、小组合作交流。

  预设:

  国:四四方方一个框,里面住着小玉儿。(猜谜法)

  方:“放学”的“放”去掉反文旁,就是方。(熟字拆解法)

  双:又又成双。(部件组合法)

  王:王王王,王嘉成的王。(介绍班级同学姓氏法)

  …………

  4、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5、比一比,看谁组的词语多。(把生字进行组词。)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写字姿势。(“三个一”)

  2、动画演示生字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补)

  5、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7、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生字的写法。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教师提醒写字注意点:“姓”的女字旁,横要写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第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生描红。

  儿歌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儿歌内容的大致理解,但是对于第二小节中出现的复姓,学生会有疑难,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质疑,渗透“学贵有疑”的思想。

  出示:

  什么李?木子李。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比赛朗读,加深记忆。

  1、个人挑战赛。

  2、男生女生集体比赛。

  3、齐读课文。

  如:国——方框儿要稍微大一些,竖画要直,“玉”字要写得小,里面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双——两个“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变化,左边的捺要变成点,稍稍比右边的“又”小;王——笔画少,注意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稍短,第三横最长,稳稳托住上面的笔画。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请你轻轻闭上眼睛,仔细听,然后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播放《百鸟朝凤》片段)

  生:我听到了许多小鸟在叫,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小鸟在大森林里嬉戏玩耍。

  生:我仿佛看到了小鸟们快乐地唱歌、跳舞,好象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中。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呀!请看(播放录象),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可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鸟类的身影。那么鸟妈妈是怎样把他的小朋友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两只鸟蛋》(板书课题)。请大家带着喜爱的语气,轻声齐读课题。

  (生读课题)

  上课伊始,播放音乐和动画让同学想象,使同学感到心情愉悦,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寓教与乐,拉*了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把同学的情感、思维调动起来,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中。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想知道关于两只鸟蛋的故事吗?

  生:想。

  师:想就请你们快快打开书到39页,自身读读书吧,要注意,读书的时候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自身认为比较难读的字就多读几遍。

  (生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能告诉大家你都知道什么了吗?

  生:我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师出示两只小鸟贴图)

  生:我知道课文中的小男孩把鸟蛋送回了。

  师:看来,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读了一遍就知道这么多了。现在,我们再把课文读给同桌听听,你读我听,我读你听,两人互相检查,读音正确吗?要是他读得好,就向他学*,要是他有困难,你就帮帮他。

  (同桌互读)

  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贯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识字、读文、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先让同学对生字和课文内容有个整体感知。第二遍读课文,同桌互相读课文,养成合作交流的好*惯,培养合作学*的意识。

  师:我想大家一定读得特别好,谁愿意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生:(4人)读课文。

  师:谁能说说他们读得怎么样?能评一评吗?

  生:我认为你们4个读得都挺好,但最好的还是宋楠同学,你的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还很流利,我要向你学*。

  生:谢谢你对我的评价。

  师:还有谁想读?有这么多同学想读,那好,就请你在小组里读一读,假如谁读得好,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褒扬他。

  (生在小组里读)

  师:刚才老师发现你们读得特别认真,那都有谁得到了他人的褒扬,请举手。

  师:祝贺你们,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读给全班同学听,我们看看他每句话读得流利吗?

  (指名读)

  师:你认为张齐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张齐同学,你读得很好,做到了字正腔圆,读得还有感情,我能给你提出一点缺乏吗?

  生:可以。

  生:妈妈的话假如再慢一点就更好了,你能接受我的建议吗?

  生:谢谢你给我指出缺乏,我会继续努力的。

  师:读得认真,评得更好,还有想读的吗?想读的同学请你起立,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来读,好吗?

  注重了课堂的和时评价,做到了同学和同学之间的直接交流,体现了评价的生生互动,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发展了同学语言,培养了同学的客观、正确的评价和接受评价的态度以和认真倾听的好*惯。

  三、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师:课文中还有11个要求我们会认的生字朋友,请大家拿出笔,圈出生字,然后再多读几遍。

  (生圈字读字)

  师:现在11个生字已经找到了,在组长的带领下,互相读一读,考一考,再把你好的记字方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生:小组里学*生字。

  (课间游戏)

  师:同学们看,黑板上有一棵奇异的树,树上接满了好吃的水果,每个水果的后面藏着一个生字朋友,要是你能正确叫出他的名字,再帮他找个朋友,他就属于你了,谁愿意来摘果子?

  生:这个字读“蛋”,我组的词是“鸡蛋”。

  师:课文中说是两只鸟蛋,谁能说说你还见过哪种蛋?是什么样的?

  生:我见过鸭蛋,有绿皮的,还有白色皮的,比鸡蛋大一些,我最爱吃咸鸭蛋的黄。

  生:我见过鹌鹑蛋,可小了,皮上还有花点,听妈妈说鹌鹑蛋营养价值很高。

  生:我见过大鹅蛋,他的皮是白的,鹅蛋也非常好吃。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谁还愿意接着来。

  生:这个字“取”,组的词是“取走”、“夺取”、“争取”。

  师:你的词语真丰富,刚才匡婷婷从树上取下什么了?

  生:她从树上取下了一个香蕉。

  师:李成你喜欢哪个水果?来读读他身后的字。

  生:这个字读“定”,是“一定”的定。

  师:谁能用“一定”这个词说个句子?

  生:我一定要协助他。

  生:我一定能考上大学。

  师: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谁还愿意来?

  生:这个字读“凉”,组词是“凉水”。

  师:鸟蛋是凉凉的,那么*时你都感觉什么是凉凉的?

  生:冰水、冰棍等冷饮是凉凉的。

  生:秋天的'风是凉凉的。

  师:你们的感觉很对,大家看大屏幕我们来读读这两组词语: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

  生:这个字读“连”。可以组成“连接”“连长”。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小练*,请你把字和对应的拼音连一连。

  生:做练*。

  生:这个字读“捧”,我组的是“捧着”。

  (做捧的动作理解含义)

  生:这个字读“轻”,我组的词是“轻轻”。

  师:那我们什么时候的动作是轻轻的?

  生:奶奶睡觉的时候我轻轻地开门、关门。

  生:下课了,我像小猫一样轻轻走出教室。

  生:拿着我心爱的东西是轻轻的。

  师:看来你们都是懂事的小朋友,谁接着来?

  生:这个词读“仿佛”

  (出示书中的句子:我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

  师:书中这个句子,谁来读读?句中的“仿佛”一词可以换成哪个词?

  生:可以换成好像。

  生:这个字读“抬”。可以组“抬水”“抬头”。

  师:请大家做抬手或抬腿的动作。

  师:还剩下最后一个字,我们一起读出这个字。

  (出示课件,理解“投”的含义)

  师:文中的小男孩儿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我们齐读这个句子。

  师:11个生字已经学会了,老师知道同学们最爱做游戏了,下面我们来做个开火车的游戏,只有每一个同学把字读准确,并组成词语,火车才干又快又稳地到达终点,准备好。

  生: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师:好了不起!这列火车已经顺利地到达终点,为我们自身喝彩吧!

  四、指导读课文

  师:刚才小朋友认识的生字朋友,现在我们把他放入课文中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下面选择自身喜欢的局部读给大家听。

  (指名评价)

  师:舒老师把儿歌中的一段拿出来,看哪个小朋友能读正确、读流利,先在下面自身练一练,假如能背下来加上动作扮演就更好了。

  (同学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小组内扮演,全班扮演)

  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巩固生字。课文的内化是小朋友们学*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时让小朋友们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通过多种形式,有层次的朗读训练,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五、总结

  师:今天咱们班又出现了很多的小演员,从这篇小课文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让我们再一次对这位小男孩儿投去敬佩的目光吧。

  (出示文中插图)

  六、作业

  师:这节课你一定有很多收获,课后请把你的收获说给你的家人或好朋友听。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学*,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有哪些矛盾的想法。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小朋友的矛盾心理。

  教学过程:

  一、 从“接”引出题目

  1、用小朋友排队理解“接”。

  2、跟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3、指导读好课题。

  二、引导学*第一小节,感受心情的'变化

  1、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小诗,圈出第一小节共几句话。

  2、学*第一句

  (1)读诗歌,想画面。让学生说说,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想象心情,在黑板上画一个笑脸。朗读句子。

  3、学*第二句

  (1)借助插图,体会心情:和小伙伴玩得正开心,这时大人喊你回家睡觉,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画一张哭脸。

  (3)朗读句子,指导读好“唉、啊”。

  4、学*第三句

  (1)教师引读第三句:不过……学生接读: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

  (2)创设情景用“各种各样”说话。

  请学生说说自己做过的梦。

  (3)根据体会到的心情,画一张笑脸。朗读句子。

  5、回归整体朗读。

  三、学生合作学*第二、三小节,体会心情的变化

  四、拓展延伸

  你有过课文中的小朋友那样的想法吗?说给同学听一听吧。

  教学反思: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很接*,所以学生能很快地从中体会到孩子的心情,同时和孩子实际相结合,更能教育孩子在今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蚂蚁和蝈蝈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的对比,使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乐观生活态度,歌颂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演课文故事。

  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谈话:小朋友们,树林里有一棵老树,他见识可多了,林子里发生的事他全知道,你们想不想听树爷爷讲故事?

  请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播放课件:(有一棵老树说话:“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就给大家讲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吧。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2、师范读: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好冷啊!你冷吗?(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谁试着读读这句话,指名朗读,学生评价相机,字理学*“刮”

  刮字左右结构,立刀旁,立刀旁与刀有关。同学们想想,*时小刀刮到手会有什么感觉?那冬天的风吹到脸上像刀刮一样,也是很疼的,这样的冬天非常的(冷)哪个小朋友再来试试,把冬天的冷读出来。(指名朗读,学生互评)

  3、在这寒冷的冬天,我们一块到小蚂蚁家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课件显示蚂蚁洞图)

  4、我们再去看看小蝈蝈,哎呀,他们怎么啦?(课件显示蝈蝈过冬图)

  5、看到这样的情景,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质疑。)

  6、你们真会思考,树爷爷听了你们的回答,很高兴。(课件显示:老树爷爷笑着说:“是呀,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呢?聪明的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吗?)

  (二)、 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好!请同学们打开书113页,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1、 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自评)

  2、 小蚂蚁在这炎热的夏天里——搬粮食。那他们是怎样搬粮食的?(课件显示蚂蚁搬粮食)

  3、(课件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指名朗读,互评。

  4、、小蚂蚁在辛勤地劳动,有的背,有的拉,你想一想,蚂蚁劳动的时候,还会有那些动作?能不能把你刚才想好的词放到这个句子里说一说呀?

  5、蚂蚁累得(满头大汗),我们看“汗”字,哪位同学能结合字理知识说说怎样记汗字。

  (出示“汗”字生:“汗”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一“干”活的“干”字,干活就会出汗。(点击“汗”字的字理演变)你们看,小蚂蚁的额头上大滴大滴的汗珠流下来,小蚂蚁个个满头大汗,这说明什么?谁来夸夸小蚂蚁。

  6、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夏天这么热,可小蚂蚁不怕苦,不怕累,真值得我们学*,我们把对小蚂蚁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如果加上动作更能干了。(指名读,互评,全班齐读)

  (三)、 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那蝈蝈是怎样度过这炎热的夏天的?(课件显示蝈蝈乘凉图)

  2、、(相机出示句子: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齐读。指导朗读(蝈蝈想唱歌就唱歌,想睡觉就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是(自由自在)你能读出蝈蝈的自由自在。(个别读,生评)

  3、比较句子练*朗读,引读(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

  4、蝈蝈笑蚂蚁是傻瓜,想想蝈蝈当时会说些什么?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配上动作表演)

  6、分小组演读,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学生点评。

  (四)、回顾课文第三自然段,展开讨论。

  (过渡)蚂蚁就这样辛勤的工作着,蝈蝈就这样自由自在的玩耍,转眼间,冬天到了……(学生接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讨论①你们现在明白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 ②蚂蚁傻不傻?

  (五)、练*背诵

  这个故事多有趣呀!你们试着把它背下来。

  小朋友们,今天树爷爷不仅给我们讲了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他还邀请我们到“开心果果园”去做客,我们出发吧。

  (六)、课外延伸。

  小朋友们,我们来到开心果果园,这里有音乐厅、童话屋、知识窗,动物园,你们选择你喜欢的地方的地方点击进入。

  小朋友们,谁来说说,你在开心果果园都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13个生字和3个偏旁,并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炎帝种植稻谷的故事,知道人民为什么称呼他为神农,体会他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体会他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3、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

  教学方法:

  游戏法、讲读法、情境法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大家听爸爸妈妈讲过传说吗?这节课就学其中的一个。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多读几遍。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4、学生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三、图文结合,读懂课文。

  1、炎帝是什么人?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文中讲了炎帝的一件什么事情?

  4、炎帝怎么想到去种植稻谷的?

  5、炎帝为什么要做成香喷喷的.食物给别人吃,还把种植方法告诉大家。

  6、人们为什么称炎帝为神农。

  7、你觉得炎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巩固全文,体会朗读。

  1、分段开火车读课文。

  2、讨论:你喜欢课文中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2、开火车进行扩词。

  3、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4、出示词语花篮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到花篮中。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1)独体字:方农

  (2)左右结构:收给

  (3)上下结构:金食谷

  3、学生书空。

  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

  6、教师巡视指导。

  四、书写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26炎帝的传说

  看想种教

  尊称神农

  教学目标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了解姓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儿歌第一小节中的6个生字,书写“姓,什、么、双”4个汉字。了解常见的姓氏,区分读音相*的姓氏的不同写法。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一小节并练*背诵。

  3.结合学生自身的姓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点:

  朗读韵文,结合句子认识姓氏,并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难点:

  在生活中认识姓氏。

  教学准备:

  了解周围人的姓氏。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结合学生姓氏,谈话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3.板书课题: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

  二、学*课文第一小节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读轻声;“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上下结构,木加子。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法:弓加长,张。

  (3)指名学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吴”“双”,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再读第一小节,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这一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李、张、胡、吴、徐、许。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重点区别“胡”和“吴”、“徐”和“许”。

  质疑: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当别人没有听清是姓“胡”还是姓“吴”,是姓“徐”还是姓“许”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小结: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

  学生再次朗读:“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4.游戏巩固。

  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

  5.练*熟读并背诵。

  (1)学生再次练*朗读第一小节。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位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三、书写指导

  1.出示第一小节要求会写的字:什、么、双,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师范写讲解:“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双”左右相同,左边略小,又字的捺画变成点画。生观察书空。

  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姓氏,区分了它们的字形,还学*了写字。课后,请同学们继续了解自己的家人还有哪些姓氏,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板书设计:

  2.姓氏歌

  李 张 胡 吴 徐 许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12个生字和2个偏旁:日、小,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掌握相应的识字方法。

  4、感受汉字的有趣,激发识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2、识记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

  直观法、谈话法、讲授法

  五、课型:

  识字课

  六、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教师组织谈话:古代人用什么方法来表示一个事物?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一些由两个字合在一起组成的新字。

  3、板书课题:合在一起成新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1、学*文中第一段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2)反馈、交流:通过课文的介绍,你从中认识了哪些汉字?

  教师板书:明男尘尖林森从众双

  (3)引导发现:这些生字都是由什么组成?

  (4)练*用本段的生字进行扩词、说话练*。

  2、教师学生小结学*第一小节的方法步骤。

  学生读课文找出独体字合成的.新字弄清各个新字的组成部分理解字义,练*运用。

  3、学生用此方法自学第二小节内容。

  4、指名反馈:

  (1)你从第二小节中认识了哪些由独体字合成的新字?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新字的?

  (3)学生齐读第二小节中的生字:泉岩鲜舌甘甜

  三、总结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全文

  齐读课文。

  二、识记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认读以下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男女尘土双手森林从来大众

  泉水岩石鲜花舌头甘甜明月

  3、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指名认读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

  2、练*用生字进行扩词,理解字义。

  3、教师逐字板演,指导书写。

  4、学生逐字仿写。

  5、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结束课堂。

  板书设计:

  2合在一起成新字

  日月明田力男

  小土尘小大尖

  木木林木林森

  人人从人从众

  白水泉山石岩

  鱼羊鲜舌甘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用不同的语气读出对话。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部首,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认识到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最快乐,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理解青蛙妈妈说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

  你认识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自由读。

  2、小组讨论: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3、汇报: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4、分析生字,理解词语,口头组词。

  四、导书写:师范写,生描写、仿写。

  五、作业:每个生字写一行。

  教学后记:学生能很快地认识这些生字,并熟悉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青蛙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它有什么本领?

  二、读课文

  1、范读第1小节,问:小青蛙会想些什么?

  2、看动画,边看边想:小青蛙跳到什么地方问谁去了?

  (1)出示对话,指名读,评议。

  (2)分角色朗读,想想怎么读好它们的对话?

  3、自读课文34小节。

  想:小青蛙又去问谁了?别人又是怎样说的确良?

  4、看动画片,反馈交流:互相练读,指名读,评议,再读,分角色朗读。

  5、小青蛙还会问谁?它们又会说些什么?(自读第五小节)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菁选(扩展9)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菁选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介绍一位朋友,他的名字叫豆豆,听说啊,豆豆在家表现可好了,经常帮妈妈干家务活,做事情,今天,他又帮妈妈做什么事呢?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索新知

  1、学*连加

  ⑴出示5只小鸡在地上觅食的画面

  问:豆豆在做什么?

  生:喂鸡

  师:现在有多少只小鸡?

  生:5只

  ⑵演示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的画面

  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完整地跟同学们说说并能提出问题呢?

  ⑶边演示生边说

  师: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2只,怎么表示

  生:5+2

  师:这时又跑来了1只,又该怎么表示?

  生:再加上1(5+2+1)

  师:这个算式跟我们前面学过的算式一样吗?或有什么不同?

  2、揭示课题——连加

  3、学*计算顺序

  师:这个连加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前面再算后面

  问:第二步为什么用“7+1”

  生汇报

  演示计算过程并小结连加的`计算顺序

  4、学*连减

  过渡语:刚才有8只小鸡在吃东西,现在他们吃饱了做什么呢?

  ⑴出示8只小鸡的画面

  ⑵演示先跑了2只小鸡,又跑了2只小鸡的画面

  ⑶学生根据看到的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⑷根据图意列算式

  师:原来有8只小鸡,走了2只怎么表示(8-2)又走了2只,又该怎么表示(8-2-2)

  生汇报

  问:这个减法算式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减法算式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汇报

  5、补充课题——连减

  6、学*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师:这个算式又该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汇报

  小结连减的计算顺序

  三、巩固练*

  1、课本p72做一做

  2、练*十一第2、5、6题

  思考:3+5+()=10 10-6-()=2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它的计算方法是……

  教学设想:

  连加连减是在教学10以内加、减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练加、减法的口算,学*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为后面学*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学*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初步感知连加连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非常高兴能与孩子们共同学*!孩子们的口算能力是不是很棒呀?(是)非常有自信!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出示口算课件

  师:孩子们的口算能力真棒!真是个口算小能手!仔细观察这四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汇报:每组题目,两道口算题都是用前面算得的得数接着加或者减。

  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的知识来学*新的本领!好吗?

  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1、教学例题

  (一)教学连加

  师:上周末,老师去了一趟农场,在农场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华华。你们想认识他吗?展示图1,瞧!他在干什么?

  生:他在喂小鸡。

  师:华华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想)那么在家里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课件,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华华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

  师:你表达得很清楚,真好!那么,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5+2+1=8)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带读)

  板演:5+2+1=

  师:5+2+1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加,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加。

  师:像5+2+1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做连加。(板书:连加)连加是我们这节课学*的第一个新知识。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强调: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说,老师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2、教学例题

  (二)连减教学

  (1)连接上面的情景课件,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动画演示)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华华原来喂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

  师:你表达得很精彩,真棒!

  师:草地上还剩几只小鸡?(2只)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8-2-2=4)

  师:8-2-2=4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减,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减。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你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连减。

  师:你们给它起的名字与数学家起的名字是一样的,你们真像个小小数学家。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我们叫他做连减。(板书:连减)连减是我们这节课学*的第二个新知识。

  那么,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减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三、巩固深化

  1、做一做:65页最下面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65页最下面第二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2、课外延伸

  ①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②口算比赛:连加连减(直接说得数)

  3、完成练*十四第1、2、3、4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连加算式表示什么?连减算式呢?怎样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连加及加减混混合运算的知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连加及加减混混合运算的知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参观了各种展览和馆区,妈妈决定带领小红去买几种纪念品带回家,他们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好吗?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信息

  (出示信息窗口5)我们先一起看看都有那几种标本?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每种标本的.价钱。

  2、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回答下面问题;

  妈妈想买什么标本?

  拿多少钱去买?

  大约还剩多少元钱呢?估计一下,

  还剩多少元应该怎样计算的?

  3、全班交流

  师:哪个组员一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怎样进行解决

  学生可能出现:

  50-13=37(元)

  37-17=20(元)

  13+17=30(元)

  50-30=20(元)

  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得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能否将你们的两个算式组成一个算式,

  小组再次合作

  全班交流

  先板书算式

  师:这些算式你觉得熟悉吗?

  有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些算式中先算什么?怎样列竖式?

  引导学生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算式,哪一种更好,为什么?对于第二种方法,则重点引导学生是用50元减去13和17的和,因此要先算13和17的和,先算需要怎么办?怎样列竖式解答?

  4、如果给你50元钱,你想要买哪些物品?还剩多少元钱?

  学生提问,集体解答,解答时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举例连加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

  1、先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月各有多少天,

  然后解答自主练*第一题

  2、比一比,谁最棒!

  解答自主练*第二题

  3、看看谁有一双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

  解答自主练*第二题

  四、小结

  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说明

  1.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两道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通过喂小鸡这一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喂完小鸡后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很自然地列出连加、连减算式。

  2.放手学*,渗透建模思想。

  连减的'教学与连加类似,所以这部分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提出问题并解答,体会学*连减,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渗透建模思想。同时借助学具交流算法,体会先算第一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1.情境导入。

  师:上个星期天,明明和爸爸一起去乡下的奶奶家游玩。一大早,他们就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题,也来算一算吧!

  课件出示口算题:

  4+1 5+2 7-2 5-2 3+4 7-4

  5+3 8+1 9-1 8-2 6+3 9-6

  2.引出新课。

  师:不一会儿,他们便来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小鸡呢,明明可是个懂事的孩子,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小鸡。(课件出示教材65页上面情境图,引出连加)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明明和爸爸去乡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的情境,不仅复*了旧知,而且为下面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关系埋下了伏笔,还激起了学生学*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中来。

  ⊙探究新知,动态生成

  (一)连加。

  1.看图理解连加的含义。

  (1)课件出示5只小鸡吃食图。

  提问:谁能把你观察到的说出来?

  预设生1: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食。

  生2:明明正在给5只小鸡喂食。

  教师说明:这是明明在帮奶奶喂小鸡,5只小鸡吃得正香呢!

  (2)课件演示又跑来了2只小鸡。

  师:谁能说说这次发生了什么事?

  预设生:跑来了2只小鸡。

  师:谁能把这件事说完整?

  预设生1: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小鸡。

  生2: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师:谁能说说如何列式呢?(教师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3)课件演示又有1只小鸡跑了过来。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次又发生了什么事?

  预设生1:又有1只小鸡跑了过来。

  生2: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

  师:根据你看到的,可以提出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生:一共有几只小鸡?

  2.尝试列式解答。

  师: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该怎样列算式。

  预设生:5+2=7,7+1=8。

  师:能不能列成一个算式呢?

  生:5+2+1=8。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和顺序,能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初步学*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减的含义。(减法动态图能理解,静态图没有划去、虚线这些鲜明的减法标志,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图的意思)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