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菁选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3-02-28 00:00:00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学过整数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整数加减法。 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位小数的含义,对元角分也比较熟悉。且三级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些生活经验和认知经历都为本节课的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推理。“试一试” 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难点】:

  1. 掌握用竖式对小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的基本方法。

  2. 能够应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文具店,售货员出现在学生面前)

  引入:欢迎各位小顾客光临本店,本店为大家提供各式各样的文具,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所以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文具,你想选购本店哪两种文具?四人小组讨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把自己购买文具的方案在组内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结合学生学过的搭配规律,探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购买文具要花的钱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

  1、每人尝试计算自己购买文具要花多少钱?如果计算有困难的可以请组内小伙伴一起解决。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估计有以下两种方法:(1)将文具的价格看成以角为单位,将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2)将文具价格中的'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

  3、全班交流。

  随机请一学生交流自己购买文具的情况,花了多少钱?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统计班内有多少学生和他购买了同样的文具?自己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学生有购物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整数加减法)做依托,尝试运用口算方法解决自己所提的问题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探索成功的喜悦。

  4、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1)以刚才那位同学交流了自己购买文具的情况为例,请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估计会出现下面两个竖式: 如 80.8+ 6 + 0.6

  141.4

  (2)分组讨论:加法的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注意发挥具体情境“元、角”在理解算理中所起的作用)计算小数加法和计算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用竖式算一算自己刚才购买文具的价钱算得对不对?

  [设计意图]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成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主动迁移过去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尝试运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学生成功运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依托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竖式计算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对齐数位,以及十分位相加满十,向个位进一的道理,很好地掌握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让学生再次品尝探索成功的喜悦。

  (二)、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

  (1) 尝试用竖式计算

  刚才我们每人都购买了两种文具,哪种文具贵些?贵多少钱?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做完后与组内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

  (2)集体交流

  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迁移小数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学生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计算中用0占位的理解。

  (三)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

  (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除了刚才选择的文具外,你还喜欢哪两种文具?先求出它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并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时,教师的板书要有启发性,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印象,另一方面使一些学生进一步体会任选两种文具是有规律的,力争找出所有的组合,体会数学的魅力。

  三、巩固应用

  1.完成P96页“做一做”

  学生可以提出两步.三步计算的问题

  2.完成练*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3.用数学:练*二十二第2题,学生独立解决。

  第(2)小题可以估算或者口算,也可以计算出结果在做比较,得出10元不够的结论。

  4.练*二十二第3题,要求学生自己寻找数据再计算。

  5.练*二十二第4题,提出问题在计算。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1)这节课学*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吗?

  (2)星期天,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到市场买菜或到超市买东西,并记录、计算家庭支出情况,下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生应用意识。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0.8+0.6=1.4 1.2-0.6=0.6

  元 角

  1 . 20 . 8

  -0 . 6 + 0 . 6

  0 . 61 . 4

  元 角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31-1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能直接相加减?(分母相同,即分数单位相同)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呢?请你们拿出两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出1/2和1/4,再用两张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分别折出1/3和1/9,折好后涂色表示这几个分数。

  2.小组活动:学生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3.教师设问:这里的1/2和1/4、1/3和1/9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揭示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评析:课始开门见山,以设问的形式,从学生已有的旧知切入新知。通过折纸活动,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情境中,既复*了旧知,又引发了新旧知识间的矛盾,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欲望。]

  二、合作学*。探究新知

  1.分组讨论1/2+1/4,并用实验说明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用前面折纸并涂色的长方形纸来验证计算方法,分组派代表汇报计算情况)

  2.同理分析:1/3+1/9=3/9+1/9=4/9。结合板书讨论:

  (1)从等式的左边到等式的右边,实际是做了什么?(通分)

  (2)谁来说说这种方法的道理?(可结合学具图理解)把1/2化成2/4,这样*均分的份数相同,也就是说分数单位相同。因此,2个1/4与1个1/4合起来就是3个1/4,即3/4;第二题是3个1/9与1个1/9合起来是4个1/9,即4/9。

  3.验算1/2+1/4=3/4。

  (1)交换加数位置。

  1/4+1/2=1/4+2/4=3/4

  (2)用减法验算。(你会算吗?有困难的`小组帮忙)

  3/4-1/2=3/4-2/4=1/4

  3/4-1/4=2/4=1/2

  4.你现在知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吗?

  完成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评析:承用前面的折纸,引导学生直观地看出计算结果。通过相互述说算理和检验计算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知道怎么算,而且懂得了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

  三、巩固练*。形成技能

  1.基础练*。

  1/3+1/4

  5/6+3/8

  11/12-5/6

  3/4-2/5

  1-1/6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板演各题的计算过程,注意对计算中的错误和不规范的书写进行纠正。并引导学生总结各类题型的计算方法及技巧)

  2.深化练*。

  出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让学困生说说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要求能说出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帮助学生巩固对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认识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整理和复*,回顾学*过程和方法,体会将知识条理化的作用,逐步养成整理和反思的*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算理、算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整体回顾

  1、知识梳理。

  教师:关于分数,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

  (1)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老师补充并同时在黑板上整理,形成下图。

  【设计意图】总复*是对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全面整理和巩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已学的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复*整理*惯。

  2、概念回顾。

  (1)复*分数的意义。

  教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教师:单位“1”与分数单位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学生:把一块月饼*均分给5个同学,每位同学分到这块月饼的。这块月饼就是单位“1”,就是分数单位。

  教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2)复*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师: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学生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学生2: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学生3:假分数可以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3)复*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什么相似?

  学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商不变性质相似。

  教师:如果的分子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学生:分母应该加16,因为分子加6之后扩大到原来的3倍,分母也要相应地扩大到原来的3倍,所以应该加16。

  (4)复*约分和通分。

  教师:什么叫约分?什么叫通分?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1: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可以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学生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便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也便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教师:什么是最简分数?

  学生: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5)复*分数和小数的相互转化。

  教师:分数如何化成小数?小数如何化成分数?

  学生:分数化小数,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按要求取*似数;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二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

  教师:怎样的最简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

  学生: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可以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乘若干个2或5,使分母变成整十或整百、整千等,一定可以化成有限小数。

  (6)复*分数的加减法。

  教师: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先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能简算的要简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概念的回顾与复*,可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内容。例如,约分与通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保持分数的大小不变;它们的区别在于,约分只对一个分数进行,而通分至少要对两个分数进行。再比如,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可以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也可以解决分数化小数的问题(分数化小数既可以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应用拓展,发展技能

  1、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练*。

  (1)分数单位是的`最简真分数有();分子是3的假分数有(),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2)把一条6米长的绳子*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每段是全长的()。

  (3)()÷()=0.6=()÷35。

  (4)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数,估计一下哪个更接*2。

  (5)先填空,再把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下面哪些数是最简分数,哪些数不是最简分数,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设计意图】第(1)小题至第(6)小题是关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综合练*,其中第(4)小题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并通过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第(5)小题既能帮助学生复*分数的基本性质,还涉及分数的大小比较,其中与的大小比较需要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是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考查。

  2、分数的加减法练*。

  【设计意图】同时出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旨在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适当增加简便运算的练*,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技巧。

  3、拓展练*。

  (1)为帮助四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小红捐献了自己压岁钱的,小刚捐献了自己压岁钱的,小刚捐的钱一定比小红多吗?请说明理由。

  (2)在等式=+的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设计意图】第(1)小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单位“1”的掌握情况,为六年级学*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做铺垫。第(2)小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括号里填相同的数,那么=+;如果括号里填不同的数,则有多种选择,=+=+=+=+。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需写出所有答案,只要能有意识地先将分子、分母乘以相同的数,再分成两部分,最后化简为最简分数即可。

  (三)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1、通过今天的复*,你有什么收获?在练*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出现什么错误?

  2、回忆今天复*的方法,对今后的复*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对于复*课,教师要关注两点:一是查漏补缺,发现问题是改进教学的起点,也是帮助学生进步的方向;二是关注反思,培养学生整理与复*的方法。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材80页例1,练*十四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维。

  3、让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你会计算下面的题目吗?

  出示口算题:

  2/4+1/47/9-5/94/8+3/88/10-7/10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

  指名读题。

  提问:怎样列式?为什么?

  这道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计算有什么不同呢?

  揭示课题

  2、探索计算方法

  谈话:我们可以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这块试验田,折一折、涂一涂,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分别表示出它的1/2、1/4

  学生操作,教师适当指导。

  交流:根据你的操作,说说1/2+1/4的得数是多少?

  你是怎样看出得数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成3/4时,原来的1/2被看作了几分之几?

  想一想,如果不看图,计算1/2+1/4时,先要做什么?

  提问: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我们应用了什么知识?这个过程也叫什么?想一想,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先通分?

  完成书上的填空。

  3、把例1的问题改成:黄瓜的.面积比番茄多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学生尝试解答

  评讲。

  重点提问:计算时,要先做什么?

  三、教学“试一试”

  1、指名读题。提问:除了计算之外,题目还有哪些要求?

  2、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

  3、讲评。

  提问:5/6-1/3的得数是多少?作为得数,3/6和1/2哪个更简洁?

  指出: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1-4/9的?为什么要把1转化成9/9?

  你是怎么进行验算的?

  4、总结方法: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组交流。

  总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自觉验算。

  四、完成“练一练”

  学生计算,并选择一题进行验算。

  交流。

  五、诊断练*

  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帮助改正。

  2/5+1/4=3/9=1/3

  1/6-1/24=4/24-1/24=3/24

  3/5+3/10=6/10+3/10=9/10

  1/6+1/8=1/14

  六、巩固练*

  1、做练*十四1

  学生各自涂色,并写出得数。

  同桌互相检查。

  2、做练*十四3、4

  指名读题后,学生独立解答。

  其中第4题提醒学

  生根据要求的问题正确选择条件。

  集体交流。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八、作业

  练*十四2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善学生的学*方式。

  通过已学知识的迁移,为学生探究方法提供可能,课堂中有效渗透转化的思想。

  *题的练*既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对数学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以旧引新:

  1、今天×××同学过生日,你准备怎么过?你想请哪些人来参加你的生日聚会?

  2、请你分蛋糕,你怎么分?

  3、这些分法都可行吗?如果都可行的话,怎样比较合理?

  4、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那种最合理?

  5、计算,算式怎么列?

  6、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7、我们前面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么计算?为什么?

  那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这些算式都是连加的,比较麻烦,我们先来研究两个分数相加的,根据黑板上这些数,可以有哪些算式供我们研究。

  2、请你任选一个算式来进行研究。

  3、请你先将你选中的两个分数用阴影表示在老师发给你的两个圆纸片上,然后把它们合起来,通过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的方法,找到它们的和。现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开始研究。

  4、生汇报结果。

  5、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操作过程向大家介绍一下。

  6、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7、练*。

  8、这几道题怎样进行验算?请大家试一试。

  9、这几道题其实就是异分母分数的减法,他们做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要先通分?

  10、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注意的地方。

  (三)、练*应用:

  (四)、自学书本。

  (五)、提高练*:口算

  (六)、发展练*:找规律

  (七)、课堂小结。

  五、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的一个教学内容,教材上的教学材料是这样安排的: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1/2种黄瓜,1/4种番茄。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1/2+1/4=

  想: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把它们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再相加。

  一、教材的局限性:

  1、教学材料过于呆板,远离学生的生活,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2、没有为学生主动探究创设情景,学生无法进行主动探究。

  二、改为现在的教学方案,有以下几点想法:

  1、改变了学生的学*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为主动探究的学*。

  这节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两个分数相加,一定要分数单位相同才行。然后告诉学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安排一定量的练*。

  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

  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2、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新课标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感受、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可见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比的性质,获得一些经验。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情境贯穿整堂课。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衡,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课的一开始,引出学生很熟悉的过生日的话题,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分蛋糕的方案,并在猜想这些方案是否可行的基础上,引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最后,提出课外延伸题:今天我们学*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去思考一下,前面几种分蛋糕的方案,哪种是可行的,哪种是不可行的?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19-120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教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

  自觉验算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4/7+2/75/11-4/117/12-5/12

  1/2+1/28/9-5/915/16+5/16

  学生口答得数后,说一说:这一组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同分母分母加、减法)

  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猜一猜: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什么?

  (如学生猜测有困难,教师提示:能找一个与“同”意思相反的词吗?)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学生读课题,举例说出几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题。

  教师板书学生所编拟的算题,再请学生辨析教师出示的两题:1/2+1/3、8/9-5/6(即课本中例1、例2),这两题与今天学*的内容相符吗?

  引导学生看板书,说一说想到了什么?

  二、新课展开

  1、教学例1

  (2)怎样计算1/2+1/3,请同桌先讨论算法,再试算。

  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板演。

  (2)评析板演:看这些不同的算法,说说你们的想法?

  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不能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那样,把分子直接相加呢?

  在学生讨论后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教具示范。(图略)

  师:1/2+1/3,把这两个阴影部分合在一起,你能不能直接说出结果是多少?

  教师指着合并后的图形问:把圆*均分成几份,就可以看出1/2+1/3等于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教具示范,进行验证。(图略)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均分的份数相同,分数单位相同,3份与2份合起来是5份。

  (3)小结:通过学*计算1/2+1/3,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发言交流,得出: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

  完成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转化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追问,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通分)

  (4)1/2+1/3=5/6,算得对不对呢?怎样验算?

  学生汇报用交换加数位置的验算方法时,教师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做一做。

  学生汇报用减法验算时,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减法怎么算呢?学生试做,指名板演。评析时,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

  2、教学例2

  (1)8/9-5/6,学生试算并验算,指名板演。

  (2)评析板演

  3、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阅读课本,质疑。

  对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你有什么疑问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三、新课巩固

  1、专项练*

  师:你认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需要哪些知识基础?

  学生回答“通分”时教师指出:通分是关键。并练*:

  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2/3和2/5,1/5和3/10,1/6和3/8

  学生回答“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指出:对!我们是把新学的知识转化为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这是我们学*中一种很好的方法。

  2、强化练*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3分钟)选择课始编拟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做得既对又多。

  指名汇报。汇报时先汇报做的是哪几题,怎么做的,其他学生判断他算得对不对。

  3、发展练*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学*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大家理解并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今天的数学课,探究新知大约用了()/()小时,新知练*大约用了()/()小时。

  学生先联系实际填空,再想一想: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计算?

  4、课堂作业

  5、选做题:()/()+()/()=11/12括号中是两个异分母的最简分数,这两个分数各是多少?(答案不唯一)

  设计意图:

  1、精心设问,激思导入

  旧知,一般是后继新知的生长点。新课开始,通过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口算题,*旧引新、承前启后。此时,教师再巧妙地以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猜”的方式揭示课题,引起学生对新课学*内容的关注。接着

  ,共同对课题进行例释性“解读”,凸现了本课要探究的新课题的特点,又为学生下继的探究性学*、自式练*准备了材料。在学生所编拟的算题与课始的口算题表层现象(分母不同)的对比中,暗示了解决新问题的方案。教师随之的一句“说一说想到了什么”,看似*谈,实则在学生的头脑中激起了问题的波澜。学生自己生成问题,为探索、思考、创造提供了动力与方法。

  2、遵循规律,自主探索

  北师大周玉仁教授曾精辟地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例1的教学,教师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大胆放手,把尝试与交流讨论融合一体,给学生的“探索”提供开放的、广阔的舞台。在学生形式地认识了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之后,组织全班学生理性地探索讨论,并结合动态的教具演示,促使学生的认识从朦胧走向清晰,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具体走向抽象。这样,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获得内容性知识,而且获得方法性认识;不仅在知识方面获得长进,而且在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这样的学*,才是全面的,才有“味道”,才有深度。

  从例1异分母分数验算的教学,自然、巧妙地过渡到减法的'教学,是由于有加法算法的迁移,对减法教学采取了略处理。如果说计算5/6-1/2、5/6-1/3倘有少数学生有一些困难的话,那么计算并验算8/9-5/6则对他们的学*有“补偿”作用,相信减法计算问题全班学生都能迎刃而解。教师的心中要想到的是全班所有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阅读课本、质疑环节的安排,又为学生在回顾与反思中内化新知,提供*台。

  3、形式丰富,分层巩固

  计算课教学的练*,很容易由于机械操练导致学生学*生活的枯燥乏味。如何克服这一弊端?本课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学生质疑之后,教师抛出问题:“你认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需要哪些知识基础?”从而使专项练*具有思考性和研究性。强化练*,以学生编拟的题目作为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并采用限时的方式,学生计算的“感觉”一定与往日不同。发展练*,既对这节课学*内容、学*方式进行了总结,又将计算问题还原到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把课堂教学再一次推向高潮,随之选做题的练*,它不是给这节课划上句号,而是添加了一个问号,使学生的思考从课内延展到课外。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相对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而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得更普遍。因此,它是分数加减法单元的学*重点,也是整册教材的学*重点。本小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了只有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的算理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适合学生自主尝试体验教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数下册P110~112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培养验算的*惯;

  2、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旧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归纳的能力;

  3、通过学*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受到环保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正确计算和应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回忆旧知,做好铺垫

  师:前段时间我们都在学*分数,(板书: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知识?

  通过回忆,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做好新课铺垫。

  2、设趣导入,提出问题

  ⑴学生自报最简分数

  师:现在,闭上眼睛,想好一个自己喜欢的最简分数。好了吗?谁来说一个?(及时板书)

  闭上眼睛想一个自己喜欢的最简分数,新鲜有趣,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⑵学生提出研究问题

  师:如果选择这两个分数,(圈出两个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异分母分数)我们可以研究他们什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分数加减法。板书:加减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组合算式,培养能力

  ⑴组合算式

  师:请看黑板,在这三个分数中,(在前面圈出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基础上再圈一个可以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任意选两个组成加法和减法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算式就可以了,不必算出答案。)

  从三个分数中任意选择两个组成未知算式,富有挑战性,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组合搭配的能力

  ⑵汇报算式:

  4、引导比较,揭示课题。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跟前面刚学的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异分母

  引入这个环节,教师创造性的处理了教材,改变了传统的例题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主动性。

  二、自主探究,尝试体验,得出方法

  (一)质疑问题,渗透方法

  师:根据以往的学*经验,碰到新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渗透数学转化的思想,教给学生学*的方法。

  (二)初次尝试,体验方法

  师:那么请大家选择第一道来做一做。

  1、学生独立尝试。

  2、汇报结果、(师:谁来说一下?)

  两种情况:

  A: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若没有过程,教师应提醒学生把过程写出来)

  研究通分

  师:(指着通分过程问。)这一步我们在干吗?为什么要通分?(强调: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可以相加减。)

  B:化成小数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板书学生回答并提问:他(她)是怎么算的?最后比较:这个小数就是几分之几。)

  3、总结多种方法

  师:我们班同学真了不起!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或转化成了小数加减法。下面,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算一下第二道题(还是能化成有限小数的)。

  (三)二次尝试,熟悉方法(计算第二题)

  1、学生独立尝试。

  2、汇报结果。

  (四)三次尝试,优化方法

  1、提出问题。

  师:如果是这两个分数(连线一下,出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又该怎么求他们的和呢?

  2、反馈交流。

  师:谁来反馈一下,同时板书。追问:有化成小数计算的吗?你发现了什么?

  以上教学环节的探究采用了尝试教学的方法,完全把学*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首先第一次尝试,让学生得出了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第二次尝试让学生熟悉并强化方法,第三次尝试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得出通分的方法更具有普遍性。优化了算法。

  (五)自选计算,巩固方法。

  师:下面,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任选一题做在自己本子上,注意格式!

  汇报反馈(学生口答形式)

  在学生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再次练*,起到巩固的作用,扎实、有效。

  (六)引导验算,培养*惯

  师:要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对,可以怎么办?怎么验算?(挑最后一道题验算)学生说,教师板书。

  验算教学,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学**惯。

  三、回顾课堂,整理知识,增强意识

  师: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怎么算的?为了保证计算正确,你觉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

  课堂小结的设计有知识的小结,也有学**惯、技能方面的提醒。显得科学、合理、全面。能够增强学生细心计算,重视验算的意识

  过渡:看来我们X X班同学真的很会学*!老师真佩服你们!下面,就让我们一鼓作气,来看看今天的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请看大屏幕。

  四、联系实际,应用知识,提升能力(课件出示)

  1、【生活题】:

  根据图上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叫生活垃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吗?

  *题贴*生活,亲切自然。培养了学生发现信息,处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

  2、【对比题】:

  是非审判庭。逐题出示

  2/3—4/9=2/9() 7/10—3/5=4/5()

  3/5+4/7=7/12()1/2+3/7=13/14()

  师:对的请你说说怎么算的?错的说明理由。

  是非判断,对比鲜明,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3、【拓展题】:

  比比谁算得快

  A、发现规律

  ⑴、教师出一题,学生做一题,(题目类型是分子是1,分母是互质的两个分数相加减如:1/3+1/4 1/5—1/6)

  ⑵、让学生出题(4题过后)

  师问:你也能像老师那样来说几个算式吗?学生说,其他人解答。

  追问:为什么有些人算得那么快?有什么奥秘吗?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发现?

  B、应用规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培养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

  1、教具:投影仪。

  2、学具: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请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2、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折纸与涂色的情况。

  3、现在要计算两张纸的.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你可以列出那些算式?

  4、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的,另一类是分母不同的。引出今天的学*内容: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索。

  1、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请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

  2、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3、就分母不同的加法算法应该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们进行讨论。

  4、结合折纸的涂色部分,思考、验证哪一种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5、交流汇报。

  (1)“与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直接相加。”

  (2)“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3)“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相加减。”

  (4)“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练一练。

  1、第1题,看图填一填。

  2、第2题,估计下列那些算式的结果比较接*1,,0,再算出来。估计分数加减法的得数大小比估计整数运算的结果要困难得多,为此,在开展本题练*前,再一次复*用分数表示直观图。

  3、第3、4题,独立完成。

  4、第5题,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建议用线段图分析题意,作草图即可。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进行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法则。

  3.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知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法则。

  【教学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张正方形纸片、题单(看图填空)。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我知道我们5年级的学生在语文课中刚刚学*过猜谜语。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谜语,想不想猜一猜?

  1.一加一不是二 (打一字)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3.再见了,妈妈 (打一数学名词)

  4.考试不作弊 (打一数学名词)

  5.七上八下 (打一分数)

  师:在猜谜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孩子都在积极地动脑思考,发言声音也很洪亮。那在即将开始的课中,你们能做到吗?

  好,我们开始上课。

  一、谈话引入

  在我们刚才的谜语中,提到了我们本学期学*过的分数。今天,我们便一起来继续研究分数的有关知识——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学*新知

  1.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情境图:一工人说,今天上午铺了这个广场的1/16,另一工人说,今天下午铺了这个广场的7/16。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课件出示问题。

  ①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②今天下午比上午多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4)拿出本子,列式计算两个问题。不作答。

  (5)请一生展示讲解。

  预设1:1/16+7/16=8/16=1/2

  预设2:7/16-1/16=6/16=3/8

  师:你们同意吗?

  通常结果要化为最简分数。

  师:1/16和7/16两个分数的分母是相同的,我们称为同分母分数。

  (6)师:谁来说说1/16+7/16是怎样算的?

  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7)师:在这里,为什么可以分母不变,而只把分子相加呢?

  生:因为他们分母相同。

  师:在分数中,分母表示什么?

  生:*均分的份数。

  师:在这里是将这个广场的面积*均分为16份。单位1相同、*均分的份数相同、那每一份的大小呢?也相同。每一份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都是1/16;1/16+7/16就是1个1/16+7个1/16,就是8/16。

  (8)总结。

  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师:一起来念一遍,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课件)

  2.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初步感知算法。

  (1)刚才我们用同分母分数加法解决了两个问题,求出今天铺了这个广场的1/2,如果我告诉你,前几天已经铺了这个广场的1/4,您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问题:前几天和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2)一起说怎样列式。

  生:1/2+1/4。

  师:与前面相比,这个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分子相等。

  生:分母不同。

  师:分母不同的分数我们称为——异分母分数。(板书)

  (3)师:1/2+1/4得多少?猜一猜,试着计算一下。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老师在巡视中注意学生方法。(请三学生板书)

  1/2+1/4 1/2+1/4=1/6 1/2+1/4

  =2/6 =2/4+1/4

  =1/3 =3/4

  (4)师:你们同意哪一种呢?

  (5)师:1/2+1/4=1/3你们觉得可能吗?为什么?

  生1:1/2比1/3大,加上一个数应该比1/2更大,不可能比1/2还小。

  师:同意吗?只用估算的方法,就可以做出判断。

  生2:他们两个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应该先通分。

  师:能直接相加吗?

  生:不能。

  (6)那第三种答案可能正确吗?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吗?老师给你两个温馨小提示:你可以利用身边的纸折一折、画一画。也可以用其他的计算方法。先自己试一试。

  (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

  (7)交流汇报。

  生1:我采用的是画一画的方法。我先把正方形纸*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1/2染上颜色,再取剩下的一半即1/4染上颜色,这样总共就是3/4,所以3/4正确。

  师:有图形,有数字,数形结合,清晰明了。

  为了使同学们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这种方法用课件演示给大家。(课件演示)

  师:1/2+1/4,他们的分母不同,*均分的份数也不同,每一份的大小也不同。能直接相加吗?先把1/2通分为2/4,2/4+1/4=3/4.

  生2:我把他们化成小数再计算。

  师:把分数化成小数,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好。

  师:好的话就给点掌声吧!

  生3:3/4-1/4=1/2。

  师:我们看,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来验证加法,也很有创意!

  ……

  (8)师:各种各样的方法都证明了3/4是正确的。那我们再来看看具体是怎样做的?

  板书:1/2+1/4

  =2/4+1/4

  =3/4

  (9)师:面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我们提出猜想、试着解决、想办法验证,再得出结论。短短时间,你们已经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真了不起!但科学探究并未到此止步,我们还应该将我们的结论进行推广应用。用这种方法,试着做一道题。

  3.教学例二。

  (1)8/9-5/6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做题格式,学生做完,请两位计算方法不同的学生板演)

  (2)交流汇报。

  8/9-5/6 8/9-5/6

  =48/54-45/54 =16/18-15/18

  =3/54 =1/18

  =1/18

  (3)师:黑板上的答案对吗?观察这两种计算方法,你能找出他们有什么不同点?

  生:不同之处,第一个是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作为公分母,第二个是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师:也就是选择的公分母不同。

  师:那又有什么相同点呢?

  生:相同之处是都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减法,利用通分转化为分母相同的分数减法。

  师:观察得真仔细。

  (4)总结法则。

  师:你能总结一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么计算的`吗?

  生:我们是把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来计算的。(板书:转化,通分)

  生:我先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师:在你的话中用到了一个词——化为。(板书:转化)在这里,我们是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师:转化的方法是什么?通分。

  师:一起看看法则。(课件出示)

  三、基础练*

  师:通过我们努力,探索出了知识,学到了思想方法。你能灵活运用吗?做一做题单上的题。

  1.(出示题目,课件)看图填空。

  集体对答案。

  2.计算。(课件)

  我们刚才利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数形结合解决了两个问题。如果没有图,你会计算吗?试试看。

  1/4+2/5 7/9-2/3 1/10+1/15

  师:做完的孩子可以到黑板上板书。

  集体讲评。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师:经过你的提醒,相信你们做题的时候会更认真、仔细,是吗?

  四、拓展练*

  1.比一比。

  那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1)集体汇报。全对的举手。

  (2)观察算式,上面的题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才能比较快。小组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2:我们发现当两个这样的分数相加时,他们和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数分母的乘积,他们和的分子就是两个分母的和。

  师:你真是善于观察、总结。我们来看第一排。1/2+1/3=5/6中,两个分数分母2和3的积作为和的分母,两个分数分母2和3的和作为和的分子。再来看1/9+1/10=19/90中,有这样的规律吗?

  生3:在减法中,差的分母是两个分数分母的和,分子是两个分数分母的差。

  师:一起来看,在1/2-1/3=1/6中,差的分母是2和3的积,分子是3和2的差。

  师:那是不是每一个分数加减法算式都有这个规律?需要什么条件?

  生:分子都是1,分母是互质数。

  (3)你能用这个规律,快速计算下面几道题吗?

  直接写答案在题单上,看谁做得最快。

  2.简单评价。

  规律的妙处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面对试题,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比较的眼睛。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要和大家分享吗?

  生:我学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可以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生2:我知道了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可以分母不变,分子直接相加。而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

  生3:我学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

  师:同学们收获可真不小,关于分数,还有很多知识等待我们下去继续探究。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3)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计算*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云梦森林公园参观。

  用多媒体出示表格,问: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学*新知:

  1.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选择“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这一问题。

  (1)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2)小组派代表汇报算法:

  (3)教师问: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算前面两个,再算最终结果;也可以先一次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运算法则计算结果,比较简便。

  2.课件出示下表:

  森林和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对比

  地控类别蓄存为地下水地表水其他

  森林7/201/42/5

  裸露地面?11/202/5

  师:从表中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展示学生不同的解答方法: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师生总结:加减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总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你能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1.由小组派代表评比。

  出示教材第118页“做一做”。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列式计算:

  (1)从6/7里减去1/2和1/7的和,差是多少?

  (2)4/5加上3/5减去1/3的差,和是多少?

  3.小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3,第二天看了3/5,还剩下多少没有看?

  4.水果店运来5/8吨水果,其中梨占1/4,苹果占1/5,其他水果占这批水果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同学们*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你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布置作业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7/8的分数单位是xx。

  (2)5/9里面有xx个1/9(3)4/7是4个xx。

  (4)3个1/5是xx。

  (5)1里面有xx个1/5,即是xx。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三年级时,我们学*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你能分别各写一个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算式吗?下面请大家在草稿上各写一个,并大胆的猜测一下结果是多少。学生写算式。师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尝试练*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都写了什么样的算式?

  生汇报自己所写的算式。

  师:同学们写的算式到底对不对呢?通过这节课的学*,我相信你们能找到答案的。

  四、学*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出示课件)

  妈妈给明明过生日,分生日蛋糕。爸爸将这个蛋糕*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其中3块,妈妈吃了其中1块。问:你能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说吗?(如:爸爸吃了多少蛋糕的几分之几?)

  问:你能根据刚才想到的分数知识,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说说怎么列式解决吗?

  选择:1/8+3/8表示什么含义?(妈妈和爸爸一共吃了蛋糕的多少。)等于多少呢?

  那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学生独立思考、探究。

  学生汇报(1)从图上看结果。

  (2)说理:1/8是1个1/8,3/8是3个1/8,1个1/8加上3个1/8是4个1/8,也就是4/8。强调:4/8可以写成多少?(1/2)

  师:联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吗?(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口算练*:1/5+2/5=5/9+2/9=2/7+4/7=1/3+1/3=问:观察这些算式,对于同分母分数加法,你有什么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

  2、学*同分母分数减法。(1)根据情景图出示问题,比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后反馈,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2)联想整数减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减法的含义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的含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口算练*:3/5-1/5=7/9-5/9=6/7-2/7=2/3-1/3=问:观察这些算式,对于同分母分数减法,你有什么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减)

  五、点拨归纳

  师:观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观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与计算的结果,又发现什么?

  板书: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追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怎么办?(计算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六、巩固练*

  1、完成课本10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2、完成课本106页做一做

  学生开火车回答

  3、拓展练*(口答):1/12+xx=7/12xx-1/12=7/12

  5/xx+3/xx=8/xx

  师:做了这道题,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得出:只有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才能将分子直接相加减;分母可以为任何非0自然数。

  七、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八、作业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

  2、通过动手操作折纸,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3、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

  教学准备:PPT课件、同样大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填一填。

  1/2=()/4=4/()

  2、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7和1411和9

  3、将下列各级分数通分。

  1/4和3/87/10和5/6

  4、抢答:

  1/5+2/53/7+2/74/9+5/9

  5/8-3/811/15—11/157/12—5/12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PPT出示: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淘气用一张纸的1/2折一只小船,笑笑用同一张纸的1/4折一只小鸟。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列出算式。)

  先估一估它们的和(差)是多少?

  PPT出示:

  1/2+1/4在()之间。

  A、0—1/2B、1/2—1C、1—2

  2、尝试探索,操作验证。

  师:大家估计的正确吗?我们可以用折纸的方法进行验证。

  出示操作提示:

  (1)在长方形纸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出它的1/2;

  (2)再用不同的颜色涂出它的1/4;(不重复)

  (3)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估算结果。指名说说3/4是怎么得出的。

  3、异分母分数相加,能直接计算吗?

  同桌交流。小结:异分母相加,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板书)

  4、自主尝试:1/2—1/4。全班交流计算结果及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5、试一试:

  完成课本“试一试”。(3/4+5/89/10—1/6)

  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6、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何计算?(PPT出示)

  三、巩固练*:

  1、课本“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巩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课本“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大家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已经掌握得较好了,接下来同学们来当一次小老师,帮小马虎看看他的计算是否正确。

  2/3+1/4=2/12+1/12=3/12=1/4

  11/14—5/7=11—5/14—7=6/7

  (1)先独立思考。

  (2)谁来当老师,帮他指出问题?

  (3)通过这道题的练*,你想给小马虎提点什么建议呢?

  4、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世界来解决问题。

  我们每天都制造很多的生活垃圾,环卫工作人员对我们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废金属占生活垃圾的1/4;

  废纸张占生活垃圾的3/10;

  塑料袋占生活垃圾的2/5;

  其它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20。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四、拓展延伸:

  1、有红、黄、蓝三根彩棒,红棒比黄棒长3/4米,蓝棒比黄棒短1/6米。

  (1)红棒与黄棒相差多少米?

  (2)如果蓝棒比黄棒长1/6米,红棒与蓝棒相差多少米?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尝试解决。

  2、(1)1/2+1/3=1/3+1/4=1/4+1/5=1/3+1/5=

  (2)1/2-1/3=1/3-1/4=1/4-1/5=1/3-1/5=

  A.观察特点;B.计算,找规律;C.举例应用。

  五、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师: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4=2/4+1/4=3/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则: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计算

  1/2—1/4=2/4—1/4=1/4

  教学反思:

  《折纸》这一课主要是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反思本课节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谈。

  1、根据学生学*的需要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两个小同学在手工课上进行折纸。分别用去了张纸的1/2和1/4。通过比较两个人用纸的多少,引发了学生对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利用数学信息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解答。在解答中,学生们遇到了困惑,正是因为这一困惑的出现引起了学生对这种算式该如何计算思考。通过观察、分析、估算和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因为分数单位不同必须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的探究计算法则的过程中,体会一步步推理,理解算理。

  2、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感知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技能。

  本课教学中借助折纸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提问解答的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生猜测、验证算式结果并归纳总结出法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知识相关的数学模型,激发并满足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欲望。

  3、进行估算,注重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中在合作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前都设计了让学生先估一估的环节,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充分调动感官,结合自己已有的学*经验对加减法算式结果进行估算。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估测知识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初步感知。

  本堂课也出现一些不足,如:个别学生以往的“找两个数的公倍数、通分”知识中间有缺漏。折纸过程中,时间过多导致学生练*时间少,练*量不足。以后在新课前事先准备一些旧知识,以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迁移,学生容易走进新课堂,容易掌握知识。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

  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观察表格:你已经学会比较大小了,你能从表格中看出哪种空气质量的天数多一些?

  你还想提哪些问题?

  生:空气质量优和良的天数一共占总天数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常云智)+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常云智)=

  大家观察一下,分母一样吗?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进行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计算方法。(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

  生:化成分数,通分

  师:你能说说:分母不一样的时候怎么样进行加减呢?

  生: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3、师生小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进行计算。

  4、巩固练*:绿点问题自己尝试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交流小结)

  师小结:异分母分数减法怎么样计算?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自主练*”第1题是一道看图填空的题目。填完括号想一想为什么要化成分母是6的分数?

  1、独立完成第2题,做题时候要注意看清加减,计算结果记住约分

  2、独立完成想一想,一共占在校时间的几分之几,是把谁当成“1”?

  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与比较,填在对应的集合圈内。进一步巩固分数大小比较。

  4、第6题,学生先估测,再进行计算。让学生讲清估测的依据及计算的`方法,再比较估测结果与计算结果,进一步提高估测能力。

  四、看书质疑,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分母不一样的分数你能怎么样快速进行计算?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5—97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感受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陪爸爸妈妈一起逛过商场吗?(逛过)你们在逛商场的时候遇到过什么问题没有?

  师:老师在逛商场时可遇到一大堆的问题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探索新课。

  1、老师第一次逛商场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请大家用竖式计算。

  学生在练*本上计算。让先做完的两个孩子去黑板上板演。 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说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板书)

  2、老师第二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一边板书一边问:这次的价格和第一次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是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

  学生在练*本上计算。让先做完的同学去黑板上板演。

  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那么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师:那么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师: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3、老师第三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

  4.98元,孩子们能根据老师给的两条信息自己提问并解决它呢?请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让一个孩子上去板演。如果正确了,师就问:有不同的方法吗?

  (如果没有,教师故意把两个数的末位对齐写成竖式)问:这样的竖式行不行?

  生:不行。他没有相同数位对齐。

  师:和前面的题比较,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它们都是末位对齐了。

  师:为什么前面的计算可以末位(最低位)对齐,这道题就不可以呢?

  让学生明白:前面的末位数位相同,这里的末位数位不相同。

  师:为什么相同数位没有对齐就不能计算呢?

  生:因为它们的计算单位不一样,所以,要相同数位对齐了才可以计算。

  师:那么在小数计算中,什么情况下可以末位对齐?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呢?

  生:在小数计算中,末位数位相同就可以末位对齐,末位数位不相同就不能对齐。

  4、师:好,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试一试。只列竖式,不计算。(小黑板)

  9.8+6.28= 21.56+6.7= 50+3.75= 111.60—99=

  5.64-1.7= 7.2-***5= 100-9.78=

  集体评价。

  评价时,请孩子說說:你给大家提个醒,在写竖式时,哪一步最容易出错?

  师: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些对齐的竖式里,小数点有什么规律? 生:小数点都是对齐了的'。

  师: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说明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师:说得好。(在相同数位对齐的板书下面写上小数点对齐)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呢? 生回答略。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不同点:整数的末位对齐了,而小数的末位不一定对齐。追问:为什么呢?

  让学生明白:整数的末位就是

  师:对齐了竖式,你们会计算吗?先说说,你准备怎么计算? 生:按照整数的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把刚才的几道题给计算出来。 学生练*,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二:

  出示例二:

  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师:孩子们都会做小数加减法了,能说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吗?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法则。

  3、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知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法则。

  教学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一)复*有关分数单位的知识。

  1、什么叫分数单位?(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 做这个分数的'单位。 )

  2、填一填 7/16 的分数单位是( ) ,它有( )这样的分数单位。 7/16 和 1/16 的分数单位相同吗? 1/2 和 1/4 的分数单位相同吗?

  (二)复*通分

  2/7 和 1/3 1/2 和 1/4 师:咱们已经掌握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咱们从 这节课开始研究。 出示课题:分数加减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出示例 1(展示课件)

  师: 你瞧,工人叔叔正在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根据他们的对话,提出合适的数学 问题,并解答。(四人小组合作学*)

  抽学生口头汇报,同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让学生明白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时,要约成最简分数。

  生 1: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列式为:1/16+1/16=8/16=1/2。答: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 1/2。

  生 2:下午比上午多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或上午比下午少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列式为:7/16-1/16=6/16=3/8。答:下午比上午多铺了这个广场的 3/8。

  师:你们真能干,不仅提出了问题,还正确的解答出来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把结果算出来的吗?同桌议一议。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师:有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分母相同的分数怎样加减呢?

  生: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最后结果能约成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生举出类似的算式计算(全班练*)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孩子们真能干!那这两个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前几天和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今天比前几天多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生:1/2+1/4=3/4 ,1/2-1/4=1/4 师:这两个算式与前边的算式的区别?(分母不同)

  师:说说结果是怎样得来的?预设:画图得出结果。 把分母变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得出来的。 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再把计算结果的小数化成分数。 ……

  师:大家积极的开动脑筋,探索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真了不起!但是这几种计算方法是否对每个分数加法算式都是适用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

  师:同意既适用又简便的方法(先同分,再计算)再把 1/2+1/4=( ),1/2-1/4=( )全班练*,写出计算过程。 1/2+1/4=2/4+1/4=3/4 1/2-1/4=2/4-1/4=1/4

  师:同学们在计算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

  生:最关键的步骤是先通分,再计算。

  师:说一说,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三、学生练*

  1、基础练* 填一填:(出示课件)

  ①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 )不变,( 分子 )直接相加减,计算的结果 要化为( 最简分数 )。

  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算一算: 4/15+7/15=11/15 5/6+7/8=20/24+21/24=41/24

  2、拓展练* 下面的题有什么特点?怎么算比较快? 1/4+1/3= 1/3+1/7= 两个分母是互质数,分子都是 1。 得出:1/a+1/b=(b+a)/ab

  3、接龙游戏

  1/2+1/3 3/4-1/2

  四、课堂小结

  1/2-1/3 2/3+1/6 1/2+3/4 2/3-1/6 1/a-1/b=(b-a)/ab 1/3-1/4= 1/2-1/5= 17/18-13/18=4/18=2/9 7/9-2/3=7/9-6/9=1/9 通分),再按(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 (每组 6 个同学,一个接一个地计算,看哪组又对又快)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菁选扩展阅读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菁选(扩展1)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19-120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教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

  自觉验算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4/7+2/75/11-4/117/12-5/12

  1/2+1/28/9-5/915/16+5/16

  学生口答得数后,说一说:这一组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同分母分母加、减法)

  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猜一猜: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什么?

  (如学生猜测有困难,教师提示:能找一个与“同”意思相反的词吗?)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学生读课题,举例说出几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题。

  教师板书学生所编拟的算题,再请学生辨析教师出示的两题:1/2+1/3、8/9-5/6(即课本中例1、例2),这两题与今天学*的内容相符吗?

  引导学生看板书,说一说想到了什么?

  二、新课展开

  1、教学例1

  (2)怎样计算1/2+1/3,请同桌先讨论算法,再试算。

  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板演。

  (2)评析板演:看这些不同的算法,说说你们的想法?

  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不能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那样,把分子直接相加呢?

  在学生讨论后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教具示范。(图略)

  师:1/2+1/3,把这两个阴影部分合在一起,你能不能直接说出结果是多少?

  教师指着合并后的图形问:把圆*均分成几份,就可以看出1/2+1/3等于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教具示范,进行验证。(图略)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均分的份数相同,分数单位相同,3份与2份合起来是5份。

  (3)小结:通过学*计算1/2+1/3,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发言交流,得出: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

  完成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转化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追问,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通分)

  (4)1/2+1/3=5/6,算得对不对呢?怎样验算?

  学生汇报用交换加数位置的验算方法时,教师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做一做。

  学生汇报用减法验算时,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减法怎么算呢?学生试做,指名板演。评析时,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

  2、教学例2

  (1)8/9-5/6,学生试算并验算,指名板演。

  (2)评析板演

  3、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阅读课本,质疑。

  对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你有什么疑问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三、新课巩固

  1、专项练*

  师:你认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需要哪些知识基础?

  学生回答“通分”时教师指出:通分是关键。并练*:

  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2/3和2/5,1/5和3/10,1/6和3/8

  学生回答“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指出:对!我们是把新学的知识转化为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这是我们学*中一种很好的方法。

  2、强化练*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3分钟)选择课始编拟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做得既对又多。

  指名汇报。汇报时先汇报做的是哪几题,怎么做的,其他学生判断他算得对不对。

  3、发展练*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学*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大家理解并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今天的数学课,探究新知大约用了()/()小时,新知练*大约用了()/()小时。

  学生先联系实际填空,再想一想: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计算?

  4、课堂作业

  5、选做题:()/()+()/()=11/12括号中是两个异分母的最简分数,这两个分数各是多少?(答案不唯一)

  设计意图:

  1、精心设问,激思导入

  旧知,一般是后继新知的生长点。新课开始,通过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口算题,*旧引新、承前启后。此时,教师再巧妙地以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猜”的方式揭示课题,引起学生对新课学*内容的关注。接着

  ,共同对课题进行例释性“解读”,凸现了本课要探究的新课题的特点,又为学生下继的探究性学*、自式练*准备了材料。在学生所编拟的算题与课始的口算题表层现象(分母不同)的对比中,暗示了解决新问题的方案。教师随之的一句“说一说想到了什么”,看似*谈,实则在学生的头脑中激起了问题的波澜。学生自己生成问题,为探索、思考、创造提供了动力与方法。

  2、遵循规律,自主探索

  北师大周玉仁教授曾精辟地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例1的教学,教师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大胆放手,把尝试与交流讨论融合一体,给学生的“探索”提供开放的、广阔的舞台。在学生形式地认识了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之后,组织全班学生理性地探索讨论,并结合动态的教具演示,促使学生的认识从朦胧走向清晰,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具体走向抽象。这样,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获得内容性知识,而且获得方法性认识;不仅在知识方面获得长进,而且在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这样的学*,才是全面的,才有“味道”,才有深度。

  从例1异分母分数验算的教学,自然、巧妙地过渡到减法的教学,是由于有加法算法的迁移,对减法教学采取了略处理。如果说计算5/6-1/2、5/6-1/3倘有少数学生有一些困难的话,那么计算并验算8/9-5/6则对他们的学*有“补偿”作用,相信减法计算问题全班学生都能迎刃而解。教师的心中要想到的是全班所有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阅读课本、质疑环节的安排,又为学生在回顾与反思中内化新知,提供*台。

  3、形式丰富,分层巩固

  计算课教学的练*,很容易由于机械操练导致学生学*生活的枯燥乏味。如何克服这一弊端?本课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学生质疑之后,教师抛出问题:“你认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需要哪些知识基础?”从而使专项练*具有思考性和研究性。强化练*,以学生编拟的题目作为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并采用限时的方式,学生计算的“感觉”一定与往日不同。发展练*,既对这节课学*内容、学*方式进行了总结,又将计算问题还原到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把课堂教学再一次推向高潮,随之选做题的练*,它不是给这节课划上句号,而是添加了一个问号,使学生的思考从课内延展到课外。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法则。

  3、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知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法则。

  教学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一)复*有关分数单位的知识。

  1、什么叫分数单位?(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 做这个分数的单位。 )

  2、填一填 7/16 的分数单位是( ) ,它有( )这样的分数单位。 7/16 和 1/16 的分数单位相同吗? 1/2 和 1/4 的分数单位相同吗?

  (二)复*通分

  2/7 和 1/3 1/2 和 1/4 师:咱们已经掌握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咱们从 这节课开始研究。 出示课题:分数加减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出示例 1(展示课件)

  师: 你瞧,工人叔叔正在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根据他们的对话,提出合适的数学 问题,并解答。(四人小组合作学*)

  抽学生口头汇报,同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让学生明白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时,要约成最简分数。

  生 1: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列式为:1/16+1/16=8/16=1/2。答: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 1/2。

  生 2:下午比上午多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或上午比下午少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列式为:7/16-1/16=6/16=3/8。答:下午比上午多铺了这个广场的 3/8。

  师:你们真能干,不仅提出了问题,还正确的解答出来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把结果算出来的'吗?同桌议一议。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师:有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分母相同的分数怎样加减呢?

  生: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最后结果能约成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生举出类似的算式计算(全班练*)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孩子们真能干!那这两个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前几天和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今天比前几天多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生:1/2+1/4=3/4 ,1/2-1/4=1/4 师:这两个算式与前边的算式的区别?(分母不同)

  师:说说结果是怎样得来的?预设:画图得出结果。 把分母变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得出来的。 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再把计算结果的小数化成分数。 ……

  师:大家积极的开动脑筋,探索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真了不起!但是这几种计算方法是否对每个分数加法算式都是适用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

  师:同意既适用又简便的方法(先同分,再计算)再把 1/2+1/4=( ),1/2-1/4=( )全班练*,写出计算过程。 1/2+1/4=2/4+1/4=3/4 1/2-1/4=2/4-1/4=1/4

  师:同学们在计算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

  生:最关键的步骤是先通分,再计算。

  师:说一说,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三、学生练*

  1、基础练* 填一填:(出示课件)

  ①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 )不变,( 分子 )直接相加减,计算的结果 要化为( 最简分数 )。

  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算一算: 4/15+7/15=11/15 5/6+7/8=20/24+21/24=41/24

  2、拓展练* 下面的题有什么特点?怎么算比较快? 1/4+1/3= 1/3+1/7= 两个分母是互质数,分子都是 1。 得出:1/a+1/b=(b+a)/ab

  3、接龙游戏

  1/2+1/3 3/4-1/2

  四、课堂小结

  1/2-1/3 2/3+1/6 1/2+3/4 2/3-1/6 1/a-1/b=(b-a)/ab 1/3-1/4= 1/2-1/5= 17/18-13/18=4/18=2/9 7/9-2/3=7/9-6/9=1/9 通分),再按(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 (每组 6 个同学,一个接一个地计算,看哪组又对又快)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培养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

  1、教具:投影仪。

  2、学具: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请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2、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折纸与涂色的情况。

  3、现在要计算两张纸的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你可以列出那些算式?

  4、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的,另一类是分母不同的。引出今天的学*内容: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索。

  1、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请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

  2、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3、就分母不同的加法算法应该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们进行讨论。

  4、结合折纸的涂色部分,思考、验证哪一种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5、交流汇报。

  (1)“与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直接相加。”

  (2)“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3)“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相加减。”

  (4)“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练一练。

  1、第1题,看图填一填。

  2、第2题,估计下列那些算式的结果比较接*1,,0,再算出来。估计分数加减法的得数大小比估计整数运算的结果要困难得多,为此,在开展本题练*前,再一次复*用分数表示直观图。

  3、第3、4题,独立完成。

  4、第5题,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建议用线段图分析题意,作草图即可。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进行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4

  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5—97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感受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陪爸爸妈妈一起逛过商场吗?(逛过)你们在逛商场的时候遇到过什么问题没有?

  师:老师在逛商场时可遇到一大堆的问题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探索新课。

  1、老师第一次逛商场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请大家用竖式计算。

  学生在练*本上计算。让先做完的两个孩子去黑板上板演。 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说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板书)

  2、老师第二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一边板书一边问:这次的价格和第一次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是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

  学生在练*本上计算。让先做完的同学去黑板上板演。

  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那么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师:那么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师: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3、老师第三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

  4.98元,孩子们能根据老师给的两条信息自己提问并解决它呢?请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让一个孩子上去板演。如果正确了,师就问:有不同的方法吗?

  (如果没有,教师故意把两个数的末位对齐写成竖式)问:这样的竖式行不行?

  生:不行。他没有相同数位对齐。

  师:和前面的题比较,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它们都是末位对齐了。

  师:为什么前面的计算可以末位(最低位)对齐,这道题就不可以呢?

  让学生明白:前面的末位数位相同,这里的末位数位不相同。

  师:为什么相同数位没有对齐就不能计算呢?

  生:因为它们的计算单位不一样,所以,要相同数位对齐了才可以计算。

  师:那么在小数计算中,什么情况下可以末位对齐?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呢?

  生:在小数计算中,末位数位相同就可以末位对齐,末位数位不相同就不能对齐。

  4、师:好,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试一试。只列竖式,不计算。(小黑板)

  9.8+6.28= 21.56+6.7= 50+3.75= 111.60—99=

  5.64-1.7= 7.2-*5= 100-9.78=

  集体评价。

  评价时,请孩子說說:你给大家提个醒,在写竖式时,哪一步最容易出错?

  师: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些对齐的竖式里,小数点有什么规律? 生:小数点都是对齐了的。

  师: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说明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师:说得好。(在相同数位对齐的板书下面写上小数点对齐)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呢? 生回答略。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不同点:整数的末位对齐了,而小数的末位不一定对齐。追问:为什么呢?

  让学生明白:整数的末位就是

  师:对齐了竖式,你们会计算吗?先说说,你准备怎么计算? 生:按照整数的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把刚才的几道题给计算出来。 学生练*,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二:

  出示例二:

  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师:孩子们都会做小数加减法了,能说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吗?

  篇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学过整数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整数加减法。 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位小数的含义,对元角分也比较熟悉。且三级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些生活经验和认知经历都为本节课的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推理。“试一试” 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难点】:

  1. 掌握用竖式对小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的基本方法。

  2. 能够应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文具店,售货员出现在学生面前)

  引入:欢迎各位小顾客光临本店,本店为大家提供各式各样的文具,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所以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文具,你想选购本店哪两种文具?四人小组讨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把自己购买文具的方案在组内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结合学生学过的搭配规律,探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购买文具要花的钱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

  1、每人尝试计算自己购买文具要花多少钱?如果计算有困难的可以请组内小伙伴一起解决。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估计有以下两种方法:(1)将文具的价格看成以角为单位,将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2)将文具价格中的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

  3、全班交流。

  随机请一学生交流自己购买文具的情况,花了多少钱?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统计班内有多少学生和他购买了同样的文具?自己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学生有购物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整数加减法)做依托,尝试运用口算方法解决自己所提的问题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探索成功的喜悦。

  4、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1)以刚才那位同学交流了自己购买文具的情况为例,请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估计会出现下面两个竖式: 如 80.8+ 6 + 0.6

  141.4

  (2)分组讨论:加法的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注意发挥具体情境“元、角”在理解算理中所起的作用)计算小数加法和计算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用竖式算一算自己刚才购买文具的价钱算得对不对?

  [设计意图]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成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主动迁移过去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尝试运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学生成功运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依托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竖式计算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对齐数位,以及十分位相加满十,向个位进一的道理,很好地掌握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让学生再次品尝探索成功的喜悦。

  (二)、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

  (1) 尝试用竖式计算

  刚才我们每人都购买了两种文具,哪种文具贵些?贵多少钱?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做完后与组内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

  (2)集体交流

  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迁移小数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学生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计算中用0占位的理解。

  (三)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

  (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除了刚才选择的文具外,你还喜欢哪两种文具?先求出它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并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时,教师的板书要有启发性,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印象,另一方面使一些学生进一步体会任选两种文具是有规律的,力争找出所有的组合,体会数学的魅力。

  三、巩固应用

  1.完成P96页“做一做”

  学生可以提出两步.三步计算的问题

  2.完成练*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3.用数学:练*二十二第2题,学生独立解决。

  第(2)小题可以估算或者口算,也可以计算出结果在做比较,得出10元不够的结论。

  4.练*二十二第3题,要求学生自己寻找数据再计算。

  5.练*二十二第4题,提出问题在计算。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1)这节课学*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吗?

  (2)星期天,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到市场买菜或到超市买东西,并记录、计算家庭支出情况,下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生应用意识。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0.8+0.6=1.4 1.2-0.6=0.6

  元 角

  1 . 20 . 8

  -0 . 6 + 0 . 6

  0 . 61 . 4

  元 角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动手动脑能力及归纳出分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算理、“整体”与“个体”的转化,化未知为己知。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抽象后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理解“1”表示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交流谈话法、操作合作法。

  教具准备:课件、纸卡片、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理解分数

  二、动手动脑、交流合作

  1、创设情境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找水喝,没想到猪八戒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就把西瓜*均切成八块,师徒四人每人两块。他很快吃掉自己的两块西瓜,可是他还馋得直流口水,就又吃了三块西瓜,他只顾自己吃,差点把师傅都忘了。

  2、学*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

  (1)猪八戒第一次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第二次又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两次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同学们,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师:+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说说看。

  (全班交流,初步感悟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规律。)

  (2)动手操作活动。

  ①同桌合作商量,将一张画有图形的纸*均分成若干份。②每人按自己的喜好,涂出其中的几份。(不能都涂完,要互相谦让。)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④你们两人一共涂了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怎样算的?(同桌合作完成,师巡视并提醒如何进行计算。)

  ⑤全班交流,同桌汇报。

  ⑥观察交流,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明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3、学*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运算

  (1)师:猪八戒第一次和第二次哪次吃的西瓜多,多了几分之几,你知道吗?怎么算呢?

  (2)比一比。

  ①拿出涂色的纸,同桌互相比一比。

  ②把算式写在纸的背面,并说一说是怎样减的。

  ③你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

  (3)师:猪八戒吃了这个西瓜的后,还剩下几分之几?留给师傅和师兄够吗?(四人小组讨论)。

  4、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数形结合

  1、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菁选(扩展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菁选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

  2、通过动手操作折纸,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3、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

  教学准备:PPT课件、同样大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填一填。

  1/2=()/4=4/()

  2、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7和1411和9

  3、将下列各级分数通分。

  1/4和3/87/10和5/6

  4、抢答:

  1/5+2/53/7+2/74/9+5/9

  5/8-3/811/15—11/157/12—5/12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PPT出示: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淘气用一张纸的1/2折一只小船,笑笑用同一张纸的1/4折一只小鸟。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列出算式。)

  先估一估它们的和(差)是多少?

  PPT出示:

  1/2+1/4在()之间。

  A、0—1/2B、1/2—1C、1—2

  2、尝试探索,操作验证。

  师:大家估计的正确吗?我们可以用折纸的方法进行验证。

  出示操作提示:

  (1)在长方形纸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出它的1/2;

  (2)再用不同的颜色涂出它的1/4;(不重复)

  (3)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估算结果。指名说说3/4是怎么得出的。

  3、异分母分数相加,能直接计算吗?

  同桌交流。小结:异分母相加,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板书)

  4、自主尝试:1/2—1/4。全班交流计算结果及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5、试一试:

  完成课本“试一试”。(3/4+5/89/10—1/6)

  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6、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何计算?(PPT出示)

  三、巩固练*:

  1、课本“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巩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课本“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大家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已经掌握得较好了,接下来同学们来当一次小老师,帮小马虎看看他的计算是否正确。

  2/3+1/4=2/12+1/12=3/12=1/4

  11/14—5/7=11—5/14—7=6/7

  (1)先独立思考。

  (2)谁来当老师,帮他指出问题?

  (3)通过这道题的练*,你想给小马虎提点什么建议呢?

  4、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世界来解决问题。

  我们每天都制造很多的生活垃圾,环卫工作人员对我们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废金属占生活垃圾的1/4;

  废纸张占生活垃圾的3/10;

  塑料袋占生活垃圾的2/5;

  其它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20。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四、拓展延伸:

  1、有红、黄、蓝三根彩棒,红棒比黄棒长3/4米,蓝棒比黄棒短1/6米。

  (1)红棒与黄棒相差多少米?

  (2)如果蓝棒比黄棒长1/6米,红棒与蓝棒相差多少米?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尝试解决。

  2、(1)1/2+1/3=1/3+1/4=1/4+1/5=1/3+1/5=

  (2)1/2-1/3=1/3-1/4=1/4-1/5=1/3-1/5=

  A.观察特点;B.计算,找规律;C.举例应用。

  五、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师: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4=2/4+1/4=3/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则: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计算

  1/2—1/4=2/4—1/4=1/4

  教学反思:

  《折纸》这一课主要是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反思本课节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谈。

  1、根据学生学*的需要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两个小同学在手工课上进行折纸。分别用去了张纸的1/2和1/4。通过比较两个人用纸的多少,引发了学生对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利用数学信息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解答。在解答中,学生们遇到了困惑,正是因为这一困惑的出现引起了学生对这种算式该如何计算思考。通过观察、分析、估算和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因为分数单位不同必须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的探究计算法则的过程中,体会一步步推理,理解算理。

  2、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感知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技能。

  本课教学中借助折纸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提问解答的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生猜测、验证算式结果并归纳总结出法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知识相关的数学模型,激发并满足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欲望。

  3、进行估算,注重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中在合作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前都设计了让学生先估一估的环节,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充分调动感官,结合自己已有的学*经验对加减法算式结果进行估算。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估测知识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初步感知。

  本堂课也出现一些不足,如:个别学生以往的“找两个数的公倍数、通分”知识中间有缺漏。折纸过程中,时间过多导致学生练*时间少,练*量不足。以后在新课前事先准备一些旧知识,以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迁移,学生容易走进新课堂,容易掌握知识。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19-120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教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

  自觉验算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4/7+2/75/11-4/117/12-5/12

  1/2+1/28/9-5/915/16+5/16

  学生口答得数后,说一说:这一组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同分母分母加、减法)

  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猜一猜: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什么?

  (如学生猜测有困难,教师提示:能找一个与“同”意思相反的词吗?)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学生读课题,举例说出几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题。

  教师板书学生所编拟的算题,再请学生辨析教师出示的两题:1/2+1/3、8/9-5/6(即课本中例1、例2),这两题与今天学*的内容相符吗?

  引导学生看板书,说一说想到了什么?

  二、新课展开

  1、教学例1

  (2)怎样计算1/2+1/3,请同桌先讨论算法,再试算。

  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板演。

  (2)评析板演:看这些不同的算法,说说你们的想法?

  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不能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那样,把分子直接相加呢?

  在学生讨论后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教具示范。(图略)

  师:1/2+1/3,把这两个阴影部分合在一起,你能不能直接说出结果是多少?

  教师指着合并后的图形问:把圆*均分成几份,就可以看出1/2+1/3等于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教具示范,进行验证。(图略)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均分的.份数相同,分数单位相同,3份与2份合起来是5份。

  (3)小结:通过学*计算1/2+1/3,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发言交流,得出: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

  完成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转化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追问,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通分)

  (4)1/2+1/3=5/6,算得对不对呢?怎样验算?

  学生汇报用交换加数位置的验算方法时,教师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做一做。

  学生汇报用减法验算时,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减法怎么算呢?学生试做,指名板演。评析时,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

  2、教学例2

  (1)8/9-5/6,学生试算并验算,指名板演。

  (2)评析板演

  3、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阅读课本,质疑。

  对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你有什么疑问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三、新课巩固

  1、专项练*

  师:你认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需要哪些知识基础?

  学生回答“通分”时教师指出:通分是关键。并练*:

  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2/3和2/5,1/5和3/10,1/6和3/8

  学生回答“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指出:对!我们是把新学的知识转化为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这是我们学*中一种很好的方法。

  2、强化练*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3分钟)选择课始编拟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做得既对又多。

  指名汇报。汇报时先汇报做的是哪几题,怎么做的,其他学生判断他算得对不对。

  3、发展练*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学*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大家理解并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今天的数学课,探究新知大约用了()/()小时,新知练*大约用了()/()小时。

  学生先联系实际填空,再想一想: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计算?

  4、课堂作业

  5、选做题:()/()+()/()=11/12括号中是两个异分母的最简分数,这两个分数各是多少?(答案不唯一)

  设计意图:

  1、精心设问,激思导入

  旧知,一般是后继新知的生长点。新课开始,通过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口算题,*旧引新、承前启后。此时,教师再巧妙地以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猜”的方式揭示课题,引起学生对新课学*内容的关注。接着

  ,共同对课题进行例释性“解读”,凸现了本课要探究的新课题的特点,又为学生下继的探究性学*、自式练*准备了材料。在学生所编拟的算题与课始的口算题表层现象(分母不同)的对比中,暗示了解决新问题的方案。教师随之的一句“说一说想到了什么”,看似*谈,实则在学生的头脑中激起了问题的波澜。学生自己生成问题,为探索、思考、创造提供了动力与方法。

  2、遵循规律,自主探索

  北师大周玉仁教授曾精辟地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例1的教学,教师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大胆放手,把尝试与交流讨论融合一体,给学生的“探索”提供开放的、广阔的舞台。在学生形式地认识了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之后,组织全班学生理性地探索讨论,并结合动态的教具演示,促使学生的认识从朦胧走向清晰,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具体走向抽象。这样,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获得内容性知识,而且获得方法性认识;不仅在知识方面获得长进,而且在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这样的学*,才是全面的,才有“味道”,才有深度。

  从例1异分母分数验算的教学,自然、巧妙地过渡到减法的教学,是由于有加法算法的迁移,对减法教学采取了略处理。如果说计算5/6-1/2、5/6-1/3倘有少数学生有一些困难的话,那么计算并验算8/9-5/6则对他们的学*有“补偿”作用,相信减法计算问题全班学生都能迎刃而解。教师的心中要想到的是全班所有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阅读课本、质疑环节的安排,又为学生在回顾与反思中内化新知,提供*台。

  3、形式丰富,分层巩固

  计算课教学的练*,很容易由于机械操练导致学生学*生活的枯燥乏味。如何克服这一弊端?本课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学生质疑之后,教师抛出问题:“你认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需要哪些知识基础?”从而使专项练*具有思考性和研究性。强化练*,以学生编拟的题目作为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并采用限时的方式,学生计算的“感觉”一定与往日不同。发展练*,既对这节课学*内容、学*方式进行了总结,又将计算问题还原到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把课堂教学再一次推向高潮,随之选做题的练*,它不是给这节课划上句号,而是添加了一个问号,使学生的思考从课内延展到课外。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转换成旧知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学生能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会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并养成验算的良好*惯。

  3、通过对生活垃圾情况的调查、分析,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以及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创设情境,明确内容

  1、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13和2534和720512和38

  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通分的.?通分的目的是什么?

  2、先说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再口算。

  15+25=27+47=18+38=

  47-17=215-215=712-512=

  为什么上面这样的分数相加减,你能直接说出得数呢?

  3、出示23+19=揭示课题

  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导学探究,建立模型

  1、课件出示各种生活垃圾图片

  2、课件出示生活垃圾分类和危害的资料

  (一)导学探究,解决问题

  出示生活垃圾扇形统计图

  废金属等14

  纸张危险垃圾

  310320

  食品残渣310

  1、导学提示,明确方向

  (1)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提出用加减法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怎样计算?

  (3)试着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自主学*,解决问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进行操作,并共同完成导学问题。

  (二)展示交流,建立模型

  1.展示汇报,重点解释

  (1)各位小组代表汇报

  废金属和纸张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他们在生活垃圾**占几分之几?

  危险垃圾多还是食品残渣多?它们的差占生活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

  (2)课件演示,解题过程

  2.归纳总结,建立模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要化成整数。

  三、练*检测,巩固应用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13+12=25

  (2)815-13=815-515=315

  2、你能计算以下各题吗?(后面两题验算)

  23+19=35+37=512-18=

  3、解决问题

  春天到了,农民伯伯给果树浇水。第一天上午浇了所有果树的14,下午浇了38,第二天上午浇了310,一共浇了所有果树的几分之几?还有几分之几没浇?

  四、整理回顾,反思提升

  下面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内容,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材80页例1,练*十四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维。

  3、让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你会计算下面的题目吗?

  出示口算题:

  2/4+1/47/9-5/94/8+3/88/10-7/10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

  指名读题。

  提问:怎样列式?为什么?

  这道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计算有什么不同呢?

  揭示课题

  2、探索计算方法

  谈话:我们可以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这块试验田,折一折、涂一涂,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分别表示出它的1/2、1/4

  学生操作,教师适当指导。

  交流:根据你的操作,说说1/2+1/4的得数是多少?

  你是怎样看出得数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成3/4时,原来的1/2被看作了几分之几?

  想一想,如果不看图,计算1/2+1/4时,先要做什么?

  提问: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我们应用了什么知识?这个过程也叫什么?想一想,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先通分?

  完成书上的填空。

  3、把例1的问题改成:黄瓜的面积比番茄多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学生尝试解答

  评讲。

  重点提问:计算时,要先做什么?

  三、教学“试一试”

  1、指名读题。提问:除了计算之外,题目还有哪些要求?

  2、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

  3、讲评。

  提问:5/6-1/3的得数是多少?作为得数,3/6和1/2哪个更简洁?

  指出: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1-4/9的?为什么要把1转化成9/9?

  你是怎么进行验算的?

  4、总结方法: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组交流。

  总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自觉验算。

  四、完成“练一练”

  学生计算,并选择一题进行验算。

  交流。

  五、诊断练*

  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帮助改正。

  2/5+1/4=3/9=1/3

  1/6-1/24=4/24-1/24=3/24

  3/5+3/10=6/10+3/10=9/10

  1/6+1/8=1/14

  六、巩固练*

  1、做练*十四1

  学生各自涂色,并写出得数。

  同桌互相检查。

  2、做练*十四3、4

  指名读题后,学生独立解答。

  其中第4题提醒学

  生根据要求的问题正确选择条件。

  集体交流。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八、作业

  练*十四2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善学生的学*方式。

  通过已学知识的迁移,为学生探究方法提供可能,课堂中有效渗透转化的思想。

  *题的练*既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3)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计算*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云梦森林公园参观。

  用多媒体出示表格,问: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学*新知:

  1.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选择“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这一问题。

  (1)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2)小组派代表汇报算法:

  (3)教师问: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算前面两个,再算最终结果;也可以先一次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运算法则计算结果,比较简便。

  2.课件出示下表:

  森林和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对比

  地控类别蓄存为地下水地表水其他

  森林7/201/42/5

  裸露地面?11/202/5

  师:从表中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展示学生不同的解答方法: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师生总结:加减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总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你能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1.由小组派代表评比。

  出示教材第118页“做一做”。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列式计算:

  (1)从6/7里减去1/2和1/7的和,差是多少?

  (2)4/5加上3/5减去1/3的差,和是多少?

  3.小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3,第二天看了3/5,还剩下多少没有看?

  4.水果店运来5/8吨水果,其中梨占1/4,苹果占1/5,其他水果占这批水果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同学们*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你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布置作业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对数学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以旧引新:

  1、今天×××同学过生日,你准备怎么过?你想请哪些人来参加你的生日聚会?

  2、请你分蛋糕,你怎么分?

  3、这些分法都可行吗?如果都可行的话,怎样比较合理?

  4、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那种最合理?

  5、计算,算式怎么列?

  6、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7、我们前面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么计算?为什么?

  那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这些算式都是连加的,比较麻烦,我们先来研究两个分数相加的,根据黑板上这些数,可以有哪些算式供我们研究。

  2、请你任选一个算式来进行研究。

  3、请你先将你选中的两个分数用阴影表示在老师发给你的两个圆纸片上,然后把它们合起来,通过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的方法,找到它们的和。现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开始研究。

  4、生汇报结果。

  5、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操作过程向大家介绍一下。

  6、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7、练*。

  8、这几道题怎样进行验算?请大家试一试。

  9、这几道题其实就是异分母分数的减法,他们做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要先通分?

  10、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注意的地方。

  (三)、练*应用:

  (四)、自学书本。

  (五)、提高练*:口算

  (六)、发展练*:找规律

  (七)、课堂小结。

  五、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的一个教学内容,教材上的教学材料是这样安排的: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1/2种黄瓜,1/4种番茄。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1/2+1/4=

  想: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把它们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再相加。

  一、教材的局限性:

  1、教学材料过于呆板,远离学生的生活,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2、没有为学生主动探究创设情景,学生无法进行主动探究。

  二、改为现在的教学方案,有以下几点想法:

  1、改变了学生的学*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为主动探究的学*。

  这节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两个分数相加,一定要分数单位相同才行。然后告诉学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安排一定量的练*。

  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

  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2、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新课标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感受、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可见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比的性质,获得一些经验。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情境贯穿整堂课。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衡,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课的一开始,引出学生很熟悉的过生日的话题,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分蛋糕的方案,并在猜想这些方案是否可行的基础上,引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最后,提出课外延伸题:今天我们学*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去思考一下,前面几种分蛋糕的方案,哪种是可行的,哪种是不可行的?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练*练*,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

  重点

  难点重点: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环节过程

  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基本练*通过分子都为1且分母最大公因数只有1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对比练*,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计方法的理解,并启发学生发现一些计算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能力。1.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指导完成练*十四第5题。

  (1)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交流计算结果。

  (2)指导探索规律

  教师提问:这组题中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的两个数通分时的公分母有什么特征?每道题得数的分子与原来两个分数的分母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指出: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子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子的差。

  (3)请学生举出几个类似的可以用这样的规律计算的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左边两组题的计算。

  学生进行观察,并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现,再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学生明确规律后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右边两组题的结果。

  学生举例,互相交流。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练*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通过第6,7题的练*提高学生估计及对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通过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实物图进行估计,再利用估计的数据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

  1.完成练*十四第6题。

  学生判断后教师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分数是否接*1/2,看分子是否接*分母的一半;分数是否接*0,看分子是否接*0;分数是否接*1看分子与分母是否很接*。

  2.完成第7题。

  教师组织汇报交流,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自己的估算是否正确。

  3.指导完成练*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明确两个量杯中各有多少毫升水。

  (2)指导方法:400毫升和800毫升应该等于多少升呢?你是怎样想的?

  4.指导完成练*十四第9题。

  (1)理解题意。

  (2)指导方法:估计一下每种蔬菜摆放的面积大约各占货架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3)让学生独立完成(2)(3)题的计算,教师组织交流结果。

  通过练*,你有什么收获?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作业:完成补充*题第41页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3=(2+3)/(2×3)

  1/2-1/3=(3-2)/(2×3)

  接*0:1/10,2/25

  接*1/2:4/7,9/20,7/15

  接*1:8/9,11/13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判断,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中先估计,然后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与估算结果比较估算是否正确。

  学生观察图片,先得出两个量杯中分别有2/5升,4/5升,再独立完成(1)(2)问题的解答。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指名上台指图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2)(3)题的计算,并进行汇报。

  学生自由发言。在分数大小比较的练*中可以渗透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用运用估算的方法比较大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31-1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能直接相加减?(分母相同,即分数单位相同)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呢?请你们拿出两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出1/2和1/4,再用两张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分别折出1/3和1/9,折好后涂色表示这几个分数。

  2.小组活动:学生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3.教师设问:这里的1/2和1/4、1/3和1/9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揭示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评析:课始开门见山,以设问的形式,从学生已有的旧知切入新知。通过折纸活动,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情境中,既复*了旧知,又引发了新旧知识间的矛盾,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欲望。]

  二、合作学*。探究新知

  1.分组讨论1/2+1/4,并用实验说明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用前面折纸并涂色的`长方形纸来验证计算方法,分组派代表汇报计算情况)

  2.同理分析:1/3+1/9=3/9+1/9=4/9。结合板书讨论:

  (1)从等式的左边到等式的右边,实际是做了什么?(通分)

  (2)谁来说说这种方法的道理?(可结合学具图理解)把1/2化成2/4,这样*均分的份数相同,也就是说分数单位相同。因此,2个1/4与1个1/4合起来就是3个1/4,即3/4;第二题是3个1/9与1个1/9合起来是4个1/9,即4/9。

  3.验算1/2+1/4=3/4。

  (1)交换加数位置。

  1/4+1/2=1/4+2/4=3/4

  (2)用减法验算。(你会算吗?有困难的小组帮忙)

  3/4-1/2=3/4-2/4=1/4

  3/4-1/4=2/4=1/2

  4.你现在知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吗?

  完成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评析:承用前面的折纸,引导学生直观地看出计算结果。通过相互述说算理和检验计算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知道怎么算,而且懂得了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

  三、巩固练*。形成技能

  1.基础练*。

  1/3+1/4

  5/6+3/8

  11/12-5/6

  3/4-2/5

  1-1/6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板演各题的计算过程,注意对计算中的错误和不规范的书写进行纠正。并引导学生总结各类题型的计算方法及技巧)

  2.深化练*。

  出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让学困生说说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要求能说出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

  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观察表格:你已经学会比较大小了,你能从表格中看出哪种空气质量的天数多一些?

  你还想提哪些问题?

  生:空气质量优和良的天数一共占总天数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常云智)+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常云智)=

  大家观察一下,分母一样吗?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进行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计算方法。(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

  生:化成分数,通分

  师:你能说说:分母不一样的时候怎么样进行加减呢?

  生: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3、师生小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进行计算。

  4、巩固练*:绿点问题自己尝试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交流小结)

  师小结:异分母分数减法怎么样计算?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自主练*”第1题是一道看图填空的题目。填完括号想一想为什么要化成分母是6的分数?

  1、独立完成第2题,做题时候要注意看清加减,计算结果记住约分

  2、独立完成想一想,一共占在校时间的几分之几,是把谁当成“1”?

  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与比较,填在对应的'集合圈内。进一步巩固分数大小比较。

  4、第6题,学生先估测,再进行计算。让学生讲清估测的依据及计算的方法,再比较估测结果与计算结果,进一步提高估测能力。

  四、看书质疑,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分母不一样的分数你能怎么样快速进行计算?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转换成旧知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和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并养成验算的良好*惯。

  (3)通过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教具: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知

  1、课前练*: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练*点评:出示答案,通分可以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变为同分母分数。

  2、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叫生活垃圾,请看(出示课本主题图)这是某地区生活垃圾成份统计图,从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如废金属等约占生活垃圾的,纸张约占等)

  3、根据信息,老师提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列式计算并向同位讲述计算方法。

  问题:从图中看纸张和食品残渣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学生汇报(老师不总结)。

  说得非常好,从图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吗?(要求再提五条并板书)

  观察:这五条算式有什么特点?(分母不同的分数)

  4、导出课题:分母不同的分数就是异分母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异分母分数怎样进行加、减运算。出示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红笔点住“异”字)。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学*异分母分数加法

  1、请看例1的第(1)个问题:求废金属和纸张垃圾在生活垃圾**占几分之几?。

  +能直接相加吗?(不能)

  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因为它们的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现在请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共同探讨、尝试。

  讨论提纲:(1)分母不同怎么办?

  (2)异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怎样?

  让学生讨论方法,自己尝试计算(写在书上),完成后重点下面五个环节:

  (一)小组汇报:学生汇报方法(引导出四条)

  (1)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先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变为同分母分数;

  (2)+=+=(板书)

  (3)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计算

  (4)用小数计算:+=0.25+0.3=0.55=

  (二)让学生补充(......)

  (三)上面两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更好?

  (先通分,再计算的方法更好。如果化为小数计算比较麻烦,特别是当分数不能化为有限小数时,我们就不能算出准确的`结果。)

  (四)课件演示,板书计算方法:“先通分,再计算”。

  (五)同位对照+互讲计算方法。

  2、巩固练*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说的方法准确地算出这两题。

  完成后学生口头说出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学*异分母分数减法

  我们已经学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那么异分母分数减法又怎样计算呢?

  1、请同学们独立计算:-(做在书上)-(做在练*本上),并同位选一题互讲计算方法,

  2、请两位学生在黑板板书、讲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口头答数。

  概括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细致观察这五条式子,想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质疑:

  (1)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要不要化为最简分数?

  (2)验算的方法?

  验算的方法与整数加、减法验算的方法相同。要求学生说出+和-这两题的验算方法。

  +=验算:-=?或-=?

  -=验算:+=?或:-=?

  (注意:只要求学生讲出验算的方法但不要求学生计算)

  三、扎实练*,活用新知

  1、课本P112做一做第1题,(同位左边的同学做第一横行3小题,右边的同学做第二横行3小题。)

  2、判断P112第2题(强调验算方法,选一题加法一题减法详细讲)

  3、P113第1题(上面的4小题)

  在作业本上独产完成,老师公布答案,同位互相批改。

  4、补充说明:P112“你知道吗?”的内容。

  用课件并结合自己简短的语言来介绍。

  5、拓展题:

  五、全课总结,拓展新知。

  1、师:大家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1)知道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怎样进行计算。(先通分,后加、减)

  (2)利用本例题的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很多生活垃圾经过处理就能变废为宝,把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包装,以利于有用垃圾的回收,用实际行动支持环保工作)

  (3)同学们的心情愉快吗?感觉谁上课最积极,感觉老师如何?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菁选(扩展3)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优选【5】篇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教材80页例1,练*十四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维。

  3、让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你会计算下面的题目吗?

  出示口算题:

  2/4+1/47/9-5/94/8+3/88/10-7/10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

  指名读题。

  提问:怎样列式?为什么?

  这道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计算有什么不同呢?

  揭示课题

  2、探索计算方法

  谈话:我们可以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这块试验田,折一折、涂一涂,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分别表示出它的1/2、1/4

  学生操作,教师适当指导。

  交流:根据你的操作,说说1/2+1/4的得数是多少?

  你是怎样看出得数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成3/4时,原来的1/2被看作了几分之几?

  想一想,如果不看图,计算1/2+1/4时,先要做什么?

  提问: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我们应用了什么知识?这个过程也叫什么?想一想,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先通分?

  完成书上的填空。

  3、把例1的问题改成:黄瓜的面积比番茄多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学生尝试解答

  评讲。

  重点提问:计算时,要先做什么?

  三、教学“试一试”

  1、指名读题。提问:除了计算之外,题目还有哪些要求?

  2、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

  3、讲评。

  提问:5/6-1/3的得数是多少?作为得数,3/6和1/2哪个更简洁?

  指出: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1-4/9的?为什么要把1转化成9/9?

  你是怎么进行验算的?

  4、总结方法: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组交流。

  总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自觉验算。

  四、完成“练一练”

  学生计算,并选择一题进行验算。

  交流。

  五、诊断练*

  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帮助改正。

  2/5+1/4=3/9=1/3

  1/6-1/24=4/24-1/24=3/24

  3/5+3/10=6/10+3/10=9/10

  1/6+1/8=1/14

  六、巩固练*

  1、做练*十四1

  学生各自涂色,并写出得数。

  同桌互相检查。

  2、做练*十四3、4

  指名读题后,学生独立解答。

  其中第4题提醒学

  生根据要求的问题正确选择条件。

  集体交流。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八、作业

  练*十四2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善学生的学*方式。

  通过已学知识的迁移,为学生探究方法提供可能,课堂中有效渗透转化的思想。

  *题的练*既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法则。

  3.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知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法则。

  【教学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张正方形纸片、题单(看图填空)。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我知道我们5年级的学生在语文课中刚刚学*过猜谜语。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谜语,想不想猜一猜?

  1.一加一不是二 (打一字)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3.再见了,妈妈 (打一数学名词)

  4.考试不作弊 (打一数学名词)

  5.七上八下 (打一分数)

  师:在猜谜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孩子都在积极地动脑思考,发言声音也很洪亮。那在即将开始的课中,你们能做到吗?

  好,我们开始上课。

  一、谈话引入

  在我们刚才的谜语中,提到了我们本学期学*过的分数。今天,我们便一起来继续研究分数的有关知识——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学*新知

  1.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情境图:一工人说,今天上午铺了这个广场的1/16,另一工人说,今天下午铺了这个广场的7/16。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课件出示问题。

  ①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②今天下午比上午多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4)拿出本子,列式计算两个问题。不作答。

  (5)请一生展示讲解。

  预设1:1/16+7/16=8/16=1/2

  预设2:7/16-1/16=6/16=3/8

  师:你们同意吗?

  通常结果要化为最简分数。

  师:1/16和7/16两个分数的分母是相同的,我们称为同分母分数。

  (6)师:谁来说说1/16+7/16是怎样算的?

  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7)师:在这里,为什么可以分母不变,而只把分子相加呢?

  生:因为他们分母相同。

  师:在分数中,分母表示什么?

  生:*均分的份数。

  师:在这里是将这个广场的面积*均分为16份。单位1相同、*均分的份数相同、那每一份的大小呢?也相同。每一份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都是1/16;1/16+7/16就是1个1/16+7个1/16,就是8/16。

  (8)总结。

  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师:一起来念一遍,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课件)

  2.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初步感知算法。

  (1)刚才我们用同分母分数加法解决了两个问题,求出今天铺了这个广场的1/2,如果我告诉你,前几天已经铺了这个广场的1/4,您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问题:前几天和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2)一起说怎样列式。

  生:1/2+1/4。

  师:与前面相比,这个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分子相等。

  生:分母不同。

  师:分母不同的分数我们称为——异分母分数。(板书)

  (3)师:1/2+1/4得多少?猜一猜,试着计算一下。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老师在巡视中注意学生方法。(请三学生板书)

  1/2+1/4 1/2+1/4=1/6 1/2+1/4

  =2/6 =2/4+1/4

  =1/3 =3/4

  (4)师:你们同意哪一种呢?

  (5)师:1/2+1/4=1/3你们觉得可能吗?为什么?

  生1:1/2比1/3大,加上一个数应该比1/2更大,不可能比1/2还小。

  师:同意吗?只用估算的方法,就可以做出判断。

  生2:他们两个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应该先通分。

  师:能直接相加吗?

  生:不能。

  (6)那第三种答案可能正确吗?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吗?老师给你两个温馨小提示:你可以利用身边的纸折一折、画一画。也可以用其他的计算方法。先自己试一试。

  (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

  (7)交流汇报。

  生1:我采用的是画一画的方法。我先把正方形纸*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1/2染上颜色,再取剩下的一半即1/4染上颜色,这样总共就是3/4,所以3/4正确。

  师:有图形,有数字,数形结合,清晰明了。

  为了使同学们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这种方法用课件演示给大家。(课件演示)

  师:1/2+1/4,他们的分母不同,*均分的份数也不同,每一份的大小也不同。能直接相加吗?先把1/2通分为2/4,2/4+1/4=3/4.

  生2:我把他们化成小数再计算。

  师:把分数化成小数,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好。

  师:好的话就给点掌声吧!

  生3:3/4-1/4=1/2。

  师:我们看,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来验证加法,也很有创意!

  ……

  (8)师:各种各样的方法都证明了3/4是正确的。那我们再来看看具体是怎样做的?

  板书:1/2+1/4

  =2/4+1/4

  =3/4

  (9)师:面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我们提出猜想、试着解决、想办法验证,再得出结论。短短时间,你们已经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真了不起!但科学探究并未到此止步,我们还应该将我们的结论进行推广应用。用这种方法,试着做一道题。

  3.教学例二。

  (1)8/9-5/6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做题格式,学生做完,请两位计算方法不同的学生板演)

  (2)交流汇报。

  8/9-5/6 8/9-5/6

  =48/54-45/54 =16/18-15/18

  =3/54 =1/18

  =1/18

  (3)师:黑板上的答案对吗?观察这两种计算方法,你能找出他们有什么不同点?

  生:不同之处,第一个是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作为公分母,第二个是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师:也就是选择的公分母不同。

  师:那又有什么相同点呢?

  生:相同之处是都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减法,利用通分转化为分母相同的分数减法。

  师:观察得真仔细。

  (4)总结法则。

  师:你能总结一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么计算的吗?

  生:我们是把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来计算的。(板书:转化,通分)

  生:我先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师:在你的话中用到了一个词——化为。(板书:转化)在这里,我们是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师:转化的方法是什么?通分。

  师:一起看看法则。(课件出示)

  三、基础练*

  师:通过我们努力,探索出了知识,学到了思想方法。你能灵活运用吗?做一做题单上的题。

  1.(出示题目,课件)看图填空。

  集体对答案。

  2.计算。(课件)

  我们刚才利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数形结合解决了两个问题。如果没有图,你会计算吗?试试看。

  1/4+2/5 7/9-2/3 1/10+1/15

  师:做完的孩子可以到黑板上板书。

  集体讲评。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师:经过你的提醒,相信你们做题的时候会更认真、仔细,是吗?

  四、拓展练*

  1.比一比。

  那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1)集体汇报。全对的举手。

  (2)观察算式,上面的题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才能比较快。小组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2:我们发现当两个这样的分数相加时,他们和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数分母的乘积,他们和的分子就是两个分母的和。

  师:你真是善于观察、总结。我们来看第一排。1/2+1/3=5/6中,两个分数分母2和3的积作为和的分母,两个分数分母2和3的和作为和的分子。再来看1/9+1/10=19/90中,有这样的规律吗?

  生3:在减法中,差的分母是两个分数分母的和,分子是两个分数分母的差。

  师:一起来看,在1/2-1/3=1/6中,差的分母是2和3的积,分子是3和2的差。

  师:那是不是每一个分数加减法算式都有这个规律?需要什么条件?

  生:分子都是1,分母是互质数。

  (3)你能用这个规律,快速计算下面几道题吗?

  直接写答案在题单上,看谁做得最快。

  2.简单评价。

  规律的妙处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面对试题,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比较的眼睛。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要和大家分享吗?

  生:我学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可以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生2:我知道了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可以分母不变,分子直接相加。而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

  生3:我学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

  师:同学们收获可真不小,关于分数,还有很多知识等待我们下去继续探究。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3

  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5—97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感受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陪爸爸妈妈一起逛过商场吗?(逛过)你们在逛商场的时候遇到过什么问题没有?

  师:老师在逛商场时可遇到一大堆的问题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探索新课。

  1、老师第一次逛商场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请大家用竖式计算。

  学生在练*本上计算。让先做完的两个孩子去黑板上板演。 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说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板书)

  2、老师第二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一边板书一边问:这次的价格和第一次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是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

  学生在练*本上计算。让先做完的同学去黑板上板演。

  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那么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师:那么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师: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3、老师第三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

  4.98元,孩子们能根据老师给的两条信息自己提问并解决它呢?请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让一个孩子上去板演。如果正确了,师就问:有不同的方法吗?

  (如果没有,教师故意把两个数的末位对齐写成竖式)问:这样的竖式行不行?

  生:不行。他没有相同数位对齐。

  师:和前面的题比较,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它们都是末位对齐了。

  师:为什么前面的计算可以末位(最低位)对齐,这道题就不可以呢?

  让学生明白:前面的末位数位相同,这里的末位数位不相同。

  师:为什么相同数位没有对齐就不能计算呢?

  生:因为它们的计算单位不一样,所以,要相同数位对齐了才可以计算。

  师:那么在小数计算中,什么情况下可以末位对齐?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呢?

  生:在小数计算中,末位数位相同就可以末位对齐,末位数位不相同就不能对齐。

  4、师:好,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试一试。只列竖式,不计算。(小黑板)

  9.8+6.28= 21.56+6.7= 50+3.75= 111.60—99=

  5.64-1.7= 7.2-***5= 100-9.78=

  集体评价。

  评价时,请孩子說說:你给大家提个醒,在写竖式时,哪一步最容易出错?

  师: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些对齐的竖式里,小数点有什么规律? 生:小数点都是对齐了的。

  师: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说明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师:说得好。(在相同数位对齐的板书下面写上小数点对齐)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呢? 生回答略。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不同点:整数的末位对齐了,而小数的末位不一定对齐。追问:为什么呢?

  让学生明白:整数的末位就是

  师:对齐了竖式,你们会计算吗?先说说,你准备怎么计算? 生:按照整数的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把刚才的几道题给计算出来。 学生练*,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二:

  出示例二:

  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师:孩子们都会做小数加减法了,能说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吗?

  篇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学过整数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整数加减法。 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位小数的含义,对元角分也比较熟悉。且三级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些生活经验和认知经历都为本节课的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推理。“试一试” 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难点】:

  1. 掌握用竖式对小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的基本方法。

  2. 能够应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文具店,售货员出现在学生面前)

  引入:欢迎各位小顾客光临本店,本店为大家提供各式各样的文具,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所以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文具,你想选购本店哪两种文具?四人小组讨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把自己购买文具的方案在组内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结合学生学过的搭配规律,探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购买文具要花的钱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

  1、每人尝试计算自己购买文具要花多少钱?如果计算有困难的可以请组内小伙伴一起解决。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估计有以下两种方法:(1)将文具的价格看成以角为单位,将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2)将文具价格中的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

  3、全班交流。

  随机请一学生交流自己购买文具的情况,花了多少钱?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统计班内有多少学生和他购买了同样的文具?自己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学生有购物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整数加减法)做依托,尝试运用口算方法解决自己所提的问题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探索成功的喜悦。

  4、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1)以刚才那位同学交流了自己购买文具的情况为例,请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估计会出现下面两个竖式: 如 80.8+ 6 + 0.6

  141.4

  (2)分组讨论:加法的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注意发挥具体情境“元、角”在理解算理中所起的作用)计算小数加法和计算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用竖式算一算自己刚才购买文具的价钱算得对不对?

  [设计意图]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成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主动迁移过去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尝试运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学生成功运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依托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竖式计算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对齐数位,以及十分位相加满十,向个位进一的道理,很好地掌握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让学生再次品尝探索成功的喜悦。

  (二)、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

  (1) 尝试用竖式计算

  刚才我们每人都购买了两种文具,哪种文具贵些?贵多少钱?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做完后与组内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

  (2)集体交流

  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迁移小数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学生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计算中用0占位的理解。

  (三)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

  (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除了刚才选择的文具外,你还喜欢哪两种文具?先求出它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并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时,教师的板书要有启发性,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印象,另一方面使一些学生进一步体会任选两种文具是有规律的,力争找出所有的组合,体会数学的魅力。

  三、巩固应用

  1.完成P96页“做一做”

  学生可以提出两步.三步计算的问题

  2.完成练*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3.用数学:练*二十二第2题,学生独立解决。

  第(2)小题可以估算或者口算,也可以计算出结果在做比较,得出10元不够的结论。

  4.练*二十二第3题,要求学生自己寻找数据再计算。

  5.练*二十二第4题,提出问题在计算。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1)这节课学*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吗?

  (2)星期天,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到市场买菜或到超市买东西,并记录、计算家庭支出情况,下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生应用意识。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0.8+0.6=1.4 1.2-0.6=0.6

  元 角

  1 . 20 . 8

  -0 . 6 + 0 . 6

  0 . 61 . 4

  元 角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动手动脑能力及归纳出分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算理、“整体”与“个体”的转化,化未知为己知。

  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抽象后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理解“1”表示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交流谈话法、操作合作法。

  教具准备:

  课件、纸卡片、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理解分数

  二、动手动脑、交流合作

  1.创设情境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找水喝,没想到猪八戒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就把西瓜*均切成八块,师徒四人每人两块。他很快吃掉自己的两块西瓜,可是他还馋得直流口水,就又吃了三块西瓜,他只顾自己吃,差点把师傅都忘了。

  2.学*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

  (1)猪八戒第一次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第二次又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两次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同学们,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师: + 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说说看。

  (全班交流,初步感悟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规律。)

  (2)动手操作活动。

  ①同桌合作商量,将一张画有图形的纸*均分成若干份。 ②每人按自己的喜好,涂出其中的几份。(不能都涂完,要互相谦让。)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④你们两人一共涂了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怎样算的? (同桌合作完成,师巡视并提醒如何进行计算。)

  ⑤全班交流,同桌汇报。

  ⑥观察交流,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明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3.学*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运算

  (1)师:猪八戒第一次和第二次哪次吃的西瓜多,多了几分之几,你知道吗?怎么算呢?

  (2)比一比。

  ①拿出涂色的纸,同桌互相比一比。

  ②把算式写在纸的背面,并说一说是怎样减的。

  ③你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

  (3)师:猪八戒吃了这个西瓜的 后,还剩下几分之几?留给师傅和师兄够吗? (四人小组讨论)。

  4.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数形结合

  1.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强化新知、课外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

  本课在新授课之前先练*了两道题。旧知一般是后继新知的生长点,通过叙述分数的意义和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练*,可以*旧引新,承前启后;再通过动画故事作为切入点,创设亲切、活泼的学*氛围,为学*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本课以“猪八戒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用直观图形来揭示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的愉悦和成功。本课教学时,学生做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时,稍有困难,通过理解“1”表示的意义后,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运算了。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

  2、通过动手操作折纸,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3、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渗透转化 思想,培养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

  教学准备:PPT课件、同样大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填一填。

  1/2=()/4=4/()

  2、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7和1411和9

  3、将下列各级分数通分。

  1/4和3/87/10和5/6

  4、抢答:

  1/5+2/53/7+2/74/9+5/9

  5/8-3/811/15―11/157/12―5/12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PPT出示: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淘气用一张纸的1/2折一只小船,笑笑用同一张纸的1/4折一只小鸟。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列出算式。)

  先估一估它们的和(差)是多少?

  PPT出示:

  1/2+1/4在()之间。

  A、0―1/2B、1/2―1C、1―2

  2、尝试探索,操作验证。

  师:大家估计的正确吗?我们可以用折纸的方法进行验证。

  出示操作提示:

  (1)在长方形纸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出它的1/2;

  (2)再用不同的颜色涂出它的1/4;(不重复)

  (3)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估算结果。指名说说3/4是怎么得出的。

  3、异分母分数相加,能直接计算吗?

  同桌交流。 小结:异分母相加,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板书)

  4、自主尝试:1/2―1/4。全班交流计算结果及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5、试一试:

  完成课本“试一试”。(3/4+5/89/10―1/6)

  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6、 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何计算?(PPT出示)

  三、巩固练*:

  1、课本“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巩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课本“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大家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已经掌握得较好了,接下来同学们来当一次小老师,帮小马虎看看他的计算是否正确。

  2/3+1/4=2/12+1/12=3/12=1/4

  11/14―5/7=11―5/14―7=6/7

  (1)先独立思考。

  (2)谁来当老师,帮他指出问题?

  (3)通过这道题的练*,你想给小马虎提点什么建议呢?

  4、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世界来解决问题。

  我们每天都制造很多的生活垃圾,环卫工作人员对我们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 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废金属占生活垃圾的1/4;

  废纸张占生活垃圾的3/10;

  塑料袋占生活垃圾的2/5;

  其它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20。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四、拓展延伸:

  1、有红、黄、蓝三根彩棒,红棒比黄棒长3/4米,蓝棒比黄棒短1/6米。

  (1)红棒与黄棒相差多少米?

  (2)如果蓝棒比黄棒长1/6米,红棒与蓝棒相差多少米?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尝试解决。

  2、(1)1/2+1/3=1/3+1/4=1/4+1/5=1/3+1/5=

  (2)1/2-1/3=1/3-1/4=1/4-1/5=1/3-1/5=

  A.观察特点;B.计算,找规律;C.举例应用。

  五、课堂 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师: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4=2/4+1/4=3/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则: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计算

  1/2―1/4=2/4―1/4=1/4

  教学反思:

  《折纸》这一课主要是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反思本课节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谈。

  1、根据学生学*的需要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两个小同学在手工课上进行折纸。分别用去了张纸的1/2和1/4。通过比较两个人用纸的多少,引发了学生对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利用数学信息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解答。在解答中,学生们遇到了困惑,正是因为这一困惑的出现引起了学生对这种算式该如何计算思考。通过观察、分析、估算和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因为分数单位不同必须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的探究计算法则的过程中,体会一步步推理,理解算理。

  2、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感知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技能。

  本课教学中借助折纸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提问解答的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生猜测、验证算式结果并归纳 总结出法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知识相关的数学模型,激发并满足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欲望。

  3、进行估算,注重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中在合作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前都设计了让学生先估一估的环节,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充分调动感官,结合自己已有的学*经验对加减法算式结果进行估算。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估测知识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初步感知。

  本堂课也出现一些不足,如:个别学生以往的“找两个数的公倍数、通分”知识中间有缺漏。折纸过程中,时间过多导致学生练*时间少,练*量不足。以后在新课前事先准备一些旧知识,以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迁移,学生容易走进新课堂,容易掌握知识。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菁选(扩展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9篇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本课通过一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来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唤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已有经验,并深刻体会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也就是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减,接着,根据学生心理和思维的特点,让学生“猜一猜”,自然会联想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实现自然过渡,揭示课题,而且在思维上留给学生探究的线索。同时,由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现实存在而导入,使学生认识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在备课时,我充分意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上一节课有很多相似之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还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而且有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显得有些多余,缺乏对总体目标的把握。虽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确定,但是我却没有去考虑每一个环节的设计目的,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最终能为总目标解决什么。例如:在复*导入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对一个个的出示分数回答该分数的分数单位,然后对两组分数进行通分。对于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显然是没有好好的分析,因为本课的重点在通分,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很早就学的.知识已经没必要在复*了。

  还有在讲解1/2+1/3的算理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两个分数相加的“算理”演示课件,但在课件中没有讲透为什么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如果我在教学中设计添加这样一环节,应该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也就是当出现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两个图形时,把它们重叠合并成一个新的图形,并提问学生现在这个图形可以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了。学生自然是无法对这个既有二分之一又有三分之一的图形用分数来表示的。这样反过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分母不同的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了,从而也就更加深刻的掌握了先通分在计算这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了。

  如果我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中充分重视学生原有认知水*,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有准备地计划和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的学*材料,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直接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体验,那肯定比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发现更有价值,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今天,我执教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心中感慨万千,我既为学生的精彩而感动,又感到有些压抑。细细分析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有了新的认识。下面就对本节课的成败进行一下自我反思。

  整体评价:

  一、灵活运用,适当引入情境。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一节计算课,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适当的引入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能给*淡的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因此,在新课开始之前我出示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两道算式,让学生计算,接着再出示两道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由此引入课题,这样学生不仅复*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学*新课做了铺垫,又从问题情境中很顺畅、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中,激发了学生学*的求知欲望,大大地调动了学*的积极性,为学*新知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自学导航,重在引发思考。

  自学指导是学生自主学*的路线图,是帮助学生走路的“拐杖”,因此在设计时从“看图思考”、“尝试解答”、“探索发现”三个方面引领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于是在设计自学指导时我是分两步进行的,即先让学生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再学*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每个问题的设计也是由浅入深,由扶到放。先让学生弄清为什么要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及怎样转化的,学生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的同时也就基本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在此基础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因此,在自学指导中指出了自学的重点是图文结合、重在思考,这样的自学才是有效的。

  三、后教互动,内化提升新知。

  如果把“先学”中的检测看作是发现问题的关键,那么“后教”则是概括、提炼形成思想方法的重要一环。“怎样转化”、“为何转化”是本课在后教环节要让学生弄清的两个方面。

  在学生尝试计算完检测题后,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引出“化异为同”“以旧解新”,即“转化”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从实例中走出来,解决了“怎样转化”的问题。此后通过教师的设问“不转化行不行,能否将分母直接相加减?”让学生关注计算过程中表象的实质是“分数单位不同”,让学生明晰其中的道理,解决了“为何转化”的问题。

  在计算检测的同时,注重从练中感悟,练中发现,把学生的问题和零碎的收获,及时进行归纳,边练边提炼,使学生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存在的问题:

  1、设计的练*题没有完成,没有达到训练的效果。

  由于后教中注重了堂清,耽误了很多时间,造成设计的练*题没有完成。在后面课堂练*时显得有些急躁,没有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只注重了计算结果。

  2、对学生不够相信,不能够对学生完全放手,引导过多。

  这地方主要体现在后教环节学生汇报时,我显得有些急躁,怕学生说不好,说的不清楚,总想帮学生说,对学生不能完全放手。

  3、课堂应变调控能力还需提高。

  学生自学时我发现部分学生没有按自学指导去自学,这时我没有及时进行调控,只是对个别学生进行了个别指导,如果这时叫停对学生重新指导的话,学生的自学效果会比现在好,后教的时间也会缩短。

  4、课堂上只关注了少数学困生,而忽略了部分中等生。

  教学重建: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要合理整合时间,尤其在后教环节中把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整理,抓住学生错误资源进行“兵教兵”,让学生在交流、互帮中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完成了本课的学*目标。这样也会使课堂时间分配的更合理,课堂练*会达到训练效果,学生的学*效果肯定会比这节课要好。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而在此之后即将学*分数加减混合计算。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1、在复*导入环节,口算题出的较少,有多数同学没有实际参与口算计算,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先溜号。异分母分数比大小应该由学生口述过程,而不是老师代劳。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加入求最小公倍数的练*。这部分内容在前面学*时也遇到过困难,而且也是这节课的关键。如果在课前复*时,复*一下最小公倍数的三种求法,或许在实际计算时会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2、在学生探究环节,对学困生的关注度不够高,我只是注意到了大多数善于表达或能够表达清楚的同学,以便于促使他们能够总结出方法。其次,我也注意到了程度偏后的同学,在他们身边巡视并听取结果。这样下来,就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学困生身上,对于个别学困生,我给他们安排了优等生老师,就是为了能够带动他们。所以,我忽视了个别同学。

  3、当堂训练环节,我采用的是学生板演措施。在此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学困生身上,找了多个学困生进行板演,其中也有中等生。可实际效果却不好,中等生能够做上来,但形式不规范。学困生抓耳挠腮,不得其解。优等生百般无聊,无所事事。时间就这样浪费了,结果导致,优等生没吃饱,学困生没进步。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分析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让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掌握好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运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指标。本节课教学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分数加减法运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成功之处:

  1、注重引导学生构建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完全相同,所表示的意义也相同,加法都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它们的计算方法从表面上看似不同,但是实质上是相同的,其特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就是要统一成相同的单位才能进行计算。在教学例题1时,通过小精灵的提示: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实际上是给学生指明了探索的方向:转化为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发现:分数的分母不同,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这样就可以进行计算了。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2、注重转化思想的培养。小学阶段,教师不仅仅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钥匙和灵魂。在本节课中,转化思想的渗透尤为重要。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就是把新问题如何转化为旧问题来解决,重点让学生经历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的过程,也就是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问题。强化这一思想会对于孩子今后的学*受益终身。

  不足之处:

  在计算中一是发现个别学生通分使用的是公倍数,而不是最小公倍数;二是计算的结果没有化成最简分数,特别是3的倍数的分数很多学生没有看出来,导致出现错误。

  再教设计:

  重视通分的方法,重点对3的倍数的分数进行针对性的练*。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学*内容是学生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小数的互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的一个知识点。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基本方法,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形成基本的分数加减计算能力。难点:运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算理。整节课学上完后,本人感到自己教学能力还远远不够。有很多不足,却不能用语言整理出来。以下两点只是很多不足中的两点。值得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

  一、计算要讲清算理,学会算法

  通过整节课的分析,学生在学*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迁移能力特别强,所以学*起来比较轻松。老师的首要问题是让学生明确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比较简单:分母不变,只要将分子相加减。这可以借助分数的意义或分数单位来理解。那么,异分母分数为什么就不能直接加减呢?本节课中,我虽然认真备课,画了图,但是上课过程对算理的强调还是不够,因此使很多学生对“异分母分数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不是很理解。可在学生练*中,再次用图来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分数中的分母表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不一样的时候是不能相加减的,比如3斤苹果加4斤西瓜等于什么呢?学生明白了这一点后,其他的,学生自己能思考出来。

  二、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面:

  就拿本节课说,我设计本节课是围绕教学重难点来展开的,在复*引入部分,以通分和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来引入,虽然这样有几个好处,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不仅可以复*分数单位这个必要知识的铺垫,而且还可以在学* 1/4+3/10 时,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去研究把异分母加减法怎样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另外,在图形结合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知道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不过,在这个从图中找计算方法步骤中,教学方法把握的不都到位,不能很好的通过图让学生理解通分。我可以问“图1/4+图3/10等于是一个怎样的图?”这样一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思考碰撞出火花。然后经过学生的回答和教师运用图形的讲解,使学生对这个为什么要通分的过程更加清晰的掌握和理解。

  本节课,设计的重点太多了,很难落实。难点也没有很好的突破。经过这堂课的备课、上课,让我深深地觉得:老师的教学理念很重要,把自己*时所听到的和感悟到的渗透到课堂中去,帮助小学生学*数学、理解数学算理。另外,要想上好一节课,备的教案固然重要,还必须有严谨地教学内容、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引人入胜得教学情景和扎实的教学技巧以及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够不断地进步和创新。

  今天,我执教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心中感慨万千,我既为学生的精彩而感动,又感到有些压抑。细细分析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有了新的认识。下面就对本节课的成败进行一下自我反思。

  一、 成功设计演绎出精彩

  1、抢答游戏,顺势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若能有好的引入,可以给学生一个启发的广阔思维空间,使学生把注意力、兴趣集中起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从而开展积极的思维,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中主动积极的学*。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抢答赛,把比赛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无意注意中既巩固了知识,又在遇到的新问题悬念中顺势导入新课 ,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能积极地投入教学中。

  2、合作探究、主动构建

  建构主义学*观指出:学*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有这样一段描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利,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这种学*方式正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困惑与成功,都让孩子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也是该课最精彩的部分。学生小组的一份份设计方案成了本节课最亮丽的风景。他们猜想验证的过程,他们有理有据的分析,他们那种把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知识的数学探究思想,还有他们那种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的情景,无不吸引着我,让我为他们而自豪,为他们而喝彩!这种精神不正是新课改所需要的吗?

  3、正确定位、尊重学生

  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教师的职业不同点就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基于以上两点的思考,我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我的探究中感受成功、体验快乐。那我们教师做什么呢?我们要组织好这节课,要把学生引导到数学的领域中进行探究,和学生一起研究、一起探讨问题,成为学生学*上的伙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我们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并通过教师的评价能激起学生的一次又一次的欲望,让他们获得知识的升华、人格的提升。

  本节课,我多次在总结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一句句“你们真了不起!”、“你们正让我感动”等话语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让他们在学*的过程中感到自信而快乐。同时,我非常注意学生研究问题时的每一个细节,只要我发现了,我都给予及时地评价,并渗透了数学思想的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这一切都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没有对教师自己角色的准确定位,是不会出现以上这些催人奋进、激情澎湃的话语的。

  4、补充材料、拓展视野

  数学的知识是枯燥的,但数学思维的逻辑与严禁又让人佩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应只建立在知识的学*上,还可以补充丰富的数学资料,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的灿烂文化,拓展数学视野,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结合本节课内容搜集了一点小知识进行补充,随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 压抑气氛让我反思

  大家都知道,计算教学是最为枯燥的,除了计算就是练*计算,为了计算而计算。我既使绞尽脑汁,设计抢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教师激励的语言感染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究感受成功的快乐。但是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整节课我都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我觉得有些失败,自己也没有发挥出最佳的状态,总觉得有些压抑。我考虑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1、开端的情景没创设好

  我非常注重开场白的情景创设,但这次的开场白只是和学生交流了观察与猜想的精神,一直比较低沉。还没来得及进行一些小游戏来调动大家就上课了,学生的情绪还没有进入兴奋的最佳状态。再加上抢答赛中的紧张与知识的遗忘则更加重的沉闷的气氛。如果我把枪大赛的.气氛在调整一下,或许会更好。

  2、亮点卡没利用好

  亮点卡很吸引学生,从课后学生的争先恐后想得到它就可以证明。但我却没能发挥出它的激励性,只用了一两次,如果在课堂地进行中也设计一些奖励,可能会调动的更好一些。

  3、设计方面存在缺陷

  计算教学的枯燥如何克服?这个问题我虽然尽力避免,但依然免不了它的枯燥乏味。我的设计还缺少趣味性等东西,我想在这方面再下一番功夫,多进行理论学*和实践的尝试,争取能更好地克服掉。

  总之,这节课我为学生的探索精神而感动、而自豪,又为课堂的压抑气氛而苦恼,我迫切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引和大家的意见,并希望通过我的反思能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不断指导今后的教学生涯。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首先,让学生复*分数的意义,在出示一系列的分数后,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分数组成加法算式并进行分类,然后通过一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来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唤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已有经验,并让学生体会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也就是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接着,再让学生根据另一组分数加法的特点,实现自然过渡,揭示课题。在教学3/10+1/4时,重点突出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学*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

  首先,让学生思考,能像复*题那样直接计算吗?为什么不能?强调分母不同,分数单位就不同,不能直接合并,既然不能你有什么办法找到3/10+1/4的答案呢?提出:可以运用学过的有关分数的知识去解决,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探究,参与学生的探究,我请了3位学生进行了交流,交流中让学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并面向全班,再交流计算的方法,并着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先通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只有通过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才可以直接计算。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思路:即先通分再计算。对于提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则放手让学生独自解决。

  通过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你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算呢?”经历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学生很快总结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教师顺势板书:通分→转化,并说明:最后要把结果化为最简分数。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点不足:

  1、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还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

  2、在某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得不够细,每个环节的衔接也不够流畅。如:在复*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后,可让学生猜一猜异分母分数加法可以怎样计算,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原本枯燥的计算变得生动。

  3、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由于学完通分这个知识已有一段时间了,有部分学生已经遗忘了,不知怎样进行通分,另外在通分时,老师应强调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这样计算时会比较简便。

  总之,如果我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原有认知水*,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有准备地计划和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的学*材料,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直接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体验,那肯定比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发现更有价值,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一、教材的局限性

  1、教学材料过与抽象,远离学生生活实际。

  2、没有为学生主动探究创设情景,学生无法进行主动探究。

  二、改为现在的教学方案,有以下几点想法

  1、改变了学生的学*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为主动探究的学*。

  这节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两个分数相加,一定要分数单位相同才行。然后告诉学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安排一定量的练*。

  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2、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新课标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感受、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可见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比的性质,获得一些经验。

  (1) 探究的材料由学生提供。

  (2) 学生动手操作,得出两个分数相加的和。

  (3) 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一样,不能直接相加,造成学生思维冲突。

  (4) 由学生自己概括“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5) 进行验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情境贯穿整堂课。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衡,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

  课的一开始,引出学生很熟悉的过生日的话题,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分蛋糕的方案,并在猜想这些方案是否可行的基础上,引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然后,用圆纸片代替蛋糕,让学生主动探究,学生的学*热情一下子高涨,从实践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最后,提出课外延伸题:今天我们学*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去思考一下,前面几种分蛋糕的方案,哪种是可行的,哪种是不可行的?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这部分内容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相比,所不同的是计算过程中增加了通分这一环节。因此这节课把转化的思想定为关键,旨在把新知导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在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能像复*题那样直接进行计算吗?为什么不能?那你能想办法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的和吗?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得出用通分的方法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顾在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我们是怎样解决的?强化转化的思想在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的重要性。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转化,我出示了课件,将、转化为、的过程,这样更直观、明了。使学生既明确了转化的思想,理解了算理,又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形成了运算技能。而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减法教学时则放手让学生自主练*。

  整节课下来,感觉到有几点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

  一、教师要灵活应用教材。例题+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转化,尽管形象、直观,但总感觉学生是在教师的牵动下理解的,自主性不强。由于例题中的数据比较大,学生在理解转化思想时用画图或折纸的方法操作困难比较大。如果把例题中的数据改成+这样比较小的分数时,教师无需作课件,学生就能用画图或折纸的方法理解,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动手能力充分得到发挥,岂不更好?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备课不仅要从自己方面着想,更要换位思考,备自己少一点,备学生多一些,给足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小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菁选(扩展5)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3篇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法中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第二课时例2,是学生掌握了分数加减混合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结束后,我细细回想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优点:

  1、改变教材

  教材中提供的小强比较大小的两组,只包含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在例题中有意加入了减法性质的一组题,有效把握简算教学的难点。

  2、学生主体地位凸显

  在这节课中,根据数学知识的以旧引新,知识迁移的特点,根据本课教学的知识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得出整数的加法、减法的定律和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学生在课堂上是学*的主人,教师则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不易理解或容易出错处给与帮助和点拨。

  缺点:

  1、教学中的问题设置不太合理,对学生的导向作用不够好。在出现例二的三个等式时,我提出“你能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的问题,想以此引发学生的观察,得出等号左右两边的数相同,只是位置交换或者运算顺序不同,顺理成章得出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分数,而学生直接答出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在教师的引导下才一步一步说出,有些牵强附会,牵着鼻子走。

  2、教学时间把握不够好,前松后紧。复*中为了顾全大局,用的时间较长。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加减法中的应用,学生已能够理解和掌握,因此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学过程中利用知识的迁移,合作交流找到规律,使学生解决问题。

  1、利用已有知识迁移是学生经常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因此,在课中,举了大部分的例子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简便方法,让学生看明白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找到了题目的简便方法。

  2、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究运算规律。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让小组内的同学举例子,看哪些分数加减法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所以在在学生试做题时,将获得别人的探究策略和探究成果,修正和完善自主的探究策略和探究结果。在最后让四人小组为单位编算式时,让各位学生自主编题,并发现与他人不同的方法,体现了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展示算式的过程中,又是展示学生解题方法的过程。

  3、但是始终一些题目是学生学*过程中的难点:

  如:5/8-(5/8-1/2)

  5/9-3/7+4/9-4/7

  17/8-(1/8+3/10)

  如何去掉小括号,如何正确的处理加减号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找到简便算法,还需要进一步理解。

  这节课的内容是“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是节计算课,但主要是让学生自己验证两条规律:整数的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以及整数的减法运算性质也同样适用于小数。之后灵活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口算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后发现这些数字的特征,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可以通过尾数相加凑整;小数减法,可以通过尾数相减凑整。这为小数的简便计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之后,我抓住学生有利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对三个整数算式进行数字观察,学生的思路慢慢打开,我趁机询问,这用到了整数的什么规律?在学生的大脑里,过去的知识慢慢呈现,一个接一个补充地更加完整。

  顺着学生的热情高涨,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六一节前夕,东东准备买四样食品各1份,价钱分别是:4.38元、17.3元、0.62元、2.7元。问东东一共应付多少元?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计算,而是提出了3个问题: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如果请你计算,你会算吗?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纷纷动脑筋,想算法。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思路,把全班分成两个组进行比赛。明显发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的那个组算得又对又快。由于观察计算结果相同,从而归纳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有了加法运算定律可以简便计算作铺垫,学生对于小数减法,很自然得也想到能不能利用减法运算性质来简便计算。通过教学例二,学生一尝试,发现也是成立的。于是经过填一填、判一判、算一算几个环节来强化新知。最后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问题。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菁选(扩展6)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6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

  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难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回顾与整理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二、练*与应用

  1、完成练*与应用的第1题: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形象的复*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与应用的第2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完成练*与应用的第3题:

  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练*与应用的第4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

  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

  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怎样求池水的深度?

  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集体订正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5、完成练*与应用的第5题:

  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再让学生看着统计表说说各种食品每1000克中的钙含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分别解答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6、完成练*与应用的第6题:

  教师首先讲解,让学生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7、完成练*与应用的思考题:

  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增长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教学得与失:

  课题小数加减法课时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2、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多媒体展台、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探索与实践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加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加法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发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8+6=?

  28+5=?

  37+9=?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说明减法的问题明天再研究)

  2、合作学*:小数加法教学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交流)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加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反馈练*:

  1、列出2.8+2.1、 *+0.9、 19.2+0.9的竖式,然后计算。(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2、96页做一做。

  三、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

  四、作业

  练*二十二1题第一部分、5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减法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减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减法、小数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一、准备题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25-8=?

  3.7+0.8=?

  71-52=?

  10.7+0.5=?

  二、探究新知

  根据学生昨天提出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列式然后合作学*。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减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减起;小数减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减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减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当十分位上被减数不够减时,向个位借一为什么到十分位作十?

  4、反馈练*:

  1、

  13.8-4.7=

  5.2-1.9=

  10.8-5.9=

  2、97页1题后面部分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97页2题、3题、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之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计算能力特别强,这儿准备了两题你会算吗?

  出示:用竖式计算。

  475+34=473-34=

  指名两人板书,其他同学在随堂本上独立完成,完成后核对。

  结合刚才的计算过程想一想,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呢?

  预设学生回答结果:①相同的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

  追问最终达到:整数中的个位就是它的什么位?(最低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指名说)根据图中三位同学所说的话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必要时应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例1和试一试中的问题。)

  同学们真厉害!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些问题中选出这四个问题进行研究。

  先看这两题(例1的两个问题),怎样列式?(指名说)

  观察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小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

  A、教学例1第(1)问。

  根据这道算式你能估算出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吗?(指名估算,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接着问:用竖式你会算吗?

  (预设:①出现例题中的两种不同的答案。②只出现正确的答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讨论“你赞同哪种答案?说说赞同的理由。)

  我们再一起回顾用竖式计算的过程。(师边讲边板书竖式,完成解答。)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B、教学例1第(2)问。

  同学们!你们刚才用竖式计算了小数的加法,那么小数的减法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试试看!(学生独自完成,指名扮演。)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并适时强调在计算小数减法时被减数和减数中的小数点也要对齐。

  (二)比较算式“12.55+5.65=?”

  出示两位学生的作业。(得数一个是18.20,一个是18.2)

  比较这两个答案,哪个更好一些?(强调要化简。)

  (三)总结、归纳。

  (出示复*题的两道算式和例1中的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

  提问:比较这两组题,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列式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呢?先请同学们独立想一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①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方法一样都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②在小数加、减法中,只有把小数点对齐相同的.数位自然就对齐了。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去掉0把结果化简。

  三、巩固练*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

  先让学生思考,独立找出错误的地方,再分别改正。

  3、完成练*八第3题。

  先组织完成(1)~(3)题,并分别讲评,最后引导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4、课堂作业:练*八1~2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加减法:(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2)从低位算起(3)满十进一(4)末尾有零要去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切实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书店买过书呢?老师我最喜欢看去书店买书了,因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本任你挑选。现在,比如老师想再去书店买几本书,分别是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单价各是*5元和4.29元,根据这两本书的价钱你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一共需要多少钱?

  生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多多少钱?

  师:非常好!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5?+4.29

  师:第二个问题,谁来?

  生:*5?-4.29

  师:很好!那*5?+4.29和*5?-4.29到底等于几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小数加减法.

  师:这两道算式你们会算吗?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来列竖式算一算吧!师:同学们,你们算好了吗?来看看黑板上这两位同学做的,(念一下竖式)你们同意吗?

  师:(指着竖式)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减,你们觉得陌生吗?那这样列竖式以前我们在哪见过

  生: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用过.

  师:是呀,那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是的,瞧,我们来看看小数加减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数点对齐.

  师:小数点对齐,也就确保了相同数位对齐.太棒了!你们已经找到了小数加减法最关键的地方.

  二、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些礼物,瞧

  数学家的故事:*5元 神奇的大自然:8.3元 童话故事:4.25

  问: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道数学问题并列式解决吗?能吗?拿出草稿本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列式解决。

  师:怎么样,同学们都写好了吗?老师收了几位同学做的题,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两位同学都提了水彩笔比跳绳贵多少元?

  8.3-*5,谁做对了,你们同意第几种?

  8.30 8.3

  -*5 *5

  1.85 1.95

  生:第一种。

  师:那为什么是这样做的,你有想法吗?

  生:8.3中有隐形的“0”

  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可以在百分位上添“0”?

  师:对,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那谁来说一说第二种哪错了?

  生:0-5忘了退位减.

  师:好了,虽然这位同学出错,但给了我们很重要的提示.

  师:刚才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让我们有了新的收获,还有同学提出不同的问题,咱们来看看.

  如:*5+4.25=10.70(元)

  师:仔细看看这道题的得数是10.70,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生:得数上,小数的末尾出现了“0”

  师:那你知道结果可以怎样写?

  生:10.7

  师:为什么?

  生:小数的性质.

  师:以后,当计算小数加减法,如果小数的末尾是0,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去掉0,在把化简结果写在横式里,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体现.

  师:老师这再列出两个式子。.

  9.6+60.4=70.0(元)

  师:你们对它有什么建议吗?

  生:得数可以写成70.

  师:对,最后的得数能化简的就要化简.

  师:大家再瞧:9.6-7.53=2.07(元)这个得数上也有0,能去掉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它起到占位的作用)

  师:刚才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小数加减法都从哪一位算起?

  生:从低位算起.

  师:其实这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什么算法相同?

  生:和整数加减法相同.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得数要点上小数点.

  师:嗯,说得太好了,这确实是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最大的不同之处。

  师:谁来说一说在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同桌间相互讨论.

  生:...

  三、练*巩固

  师: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做一下书本72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们,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数位要对齐,小数的得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

  五、作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加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加法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发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8+6=?

  28+5=?

  37+9=?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说明减法的问题明天再研究)

  2、合作学*:小数加法教学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交流)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菁选(扩展7)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19-120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教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

  自觉验算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4/7+2/75/11-4/117/12-5/12

  1/2+1/28/9-5/915/16+5/16

  学生口答得数后,说一说:这一组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同分母分母加、减法)

  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猜一猜: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什么?

  (如学生猜测有困难,教师提示:能找一个与“同”意思相反的词吗?)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学生读课题,举例说出几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题。

  教师板书学生所编拟的算题,再请学生辨析教师出示的两题:1/2+1/3、8/9-5/6(即课本中例1、例2),这两题与今天学*的内容相符吗?

  引导学生看板书,说一说想到了什么?

  二、新课展开

  1、教学例1

  (2)怎样计算1/2+1/3,请同桌先讨论算法,再试算。

  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板演。

  (2)评析板演:看这些不同的算法,说说你们的想法?

  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不能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那样,把分子直接相加呢?

  在学生讨论后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教具示范。(图略)

  师:1/2+1/3,把这两个阴影部分合在一起,你能不能直接说出结果是多少?

  教师指着合并后的图形问:把圆*均分成几份,就可以看出1/2+1/3等于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教具示范,进行验证。(图略)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均分的份数相同,分数单位相同,3份与2份合起来是5份。

  (3)小结:通过学*计算1/2+1/3,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发言交流,得出: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

  完成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转化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追问,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通分)

  (4)1/2+1/3=5/6,算得对不对呢?怎样验算?

  学生汇报用交换加数位置的验算方法时,教师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做一做。

  学生汇报用减法验算时,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减法怎么算呢?学生试做,指名板演。评析时,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

  2、教学例2

  (1)8/9-5/6,学生试算并验算,指名板演。

  (2)评析板演

  3、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阅读课本,质疑。

  对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你有什么疑问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三、新课巩固

  1、专项练*

  师:你认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需要哪些知识基础?

  学生回答“通分”时教师指出:通分是关键。并练*:

  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2/3和2/5,1/5和3/10,1/6和3/8

  学生回答“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指出:对!我们是把新学的知识转化为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这是我们学*中一种很好的方法。

  2、强化练*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3分钟)选择课始编拟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做得既对又多。

  指名汇报。汇报时先汇报做的是哪几题,怎么做的,其他学生判断他算得对不对。

  3、发展练*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学*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大家理解并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今天的数学课,探究新知大约用了()/()小时,新知练*大约用了()/()小时。

  学生先联系实际填空,再想一想: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计算?

  4、课堂作业

  5、选做题:()/()+()/()=11/12括号中是两个异分母的最简分数,这两个分数各是多少?(答案不唯一)

  设计意图:

  1、精心设问,激思导入

  旧知,一般是后继新知的生长点。新课开始,通过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口算题,*旧引新、承前启后。此时,教师再巧妙地以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猜”的方式揭示课题,引起学生对新课学*内容的关注。接着

  ,共同对课题进行例释性“解读”,凸现了本课要探究的新课题的特点,又为学生下继的探究性学*、自式练*准备了材料。在学生所编拟的算题与课始的口算题表层现象(分母不同)的对比中,暗示了解决新问题的方案。教师随之的一句“说一说想到了什么”,看似*谈,实则在学生的头脑中激起了问题的波澜。学生自己生成问题,为探索、思考、创造提供了动力与方法。

  2、遵循规律,自主探索

  北师大周玉仁教授曾精辟地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例1的教学,教师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大胆放手,把尝试与交流讨论融合一体,给学生的“探索”提供开放的、广阔的舞台。在学生形式地认识了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之后,组织全班学生理性地探索讨论,并结合动态的教具演示,促使学生的认识从朦胧走向清晰,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具体走向抽象。这样,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获得内容性知识,而且获得方法性认识;不仅在知识方面获得长进,而且在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这样的学*,才是全面的,才有“味道”,才有深度。

  从例1异分母分数验算的教学,自然、巧妙地过渡到减法的教学,是由于有加法算法的迁移,对减法教学采取了略处理。如果说计算5/6-1/2、5/6-1/3倘有少数学生有一些困难的话,那么计算并验算8/9-5/6则对他们的学*有“补偿”作用,相信减法计算问题全班学生都能迎刃而解。教师的心中要想到的是全班所有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阅读课本、质疑环节的安排,又为学生在回顾与反思中内化新知,提供*台。

  3、形式丰富,分层巩固

  计算课教学的练*,很容易由于机械操练导致学生学*生活的枯燥乏味。如何克服这一弊端?本课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学生质疑之后,教师抛出问题:“你认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需要哪些知识基础?”从而使专项练*具有思考性和研究性。强化练*,以学生编拟的题目作为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并采用限时的方式,学生计算的“感觉”一定与往日不同。发展练*,既对这节课学*内容、学*方式进行了总结,又将计算问题还原到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把课堂教学再一次推向高潮,随之选做题的练*,它不是给这节课划上句号,而是添加了一个问号,使学生的思考从课内延展到课外。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法则。

  3、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知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法则。

  教学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一)复*有关分数单位的知识。

  1、什么叫分数单位?(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 做这个分数的单位。 )

  2、填一填 7/16 的分数单位是( ) ,它有( )这样的分数单位。 7/16 和 1/16 的分数单位相同吗? 1/2 和 1/4 的分数单位相同吗?

  (二)复*通分

  2/7 和 1/3 1/2 和 1/4 师:咱们已经掌握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咱们从 这节课开始研究。 出示课题:分数加减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出示例 1(展示课件)

  师: 你瞧,工人叔叔正在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根据他们的对话,提出合适的数学 问题,并解答。(四人小组合作学*)

  抽学生口头汇报,同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让学生明白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时,要约成最简分数。

  生 1: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列式为:1/16+1/16=8/16=1/2。答: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 1/2。

  生 2:下午比上午多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或上午比下午少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列式为:7/16-1/16=6/16=3/8。答:下午比上午多铺了这个广场的 3/8。

  师:你们真能干,不仅提出了问题,还正确的解答出来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把结果算出来的'吗?同桌议一议。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师:有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分母相同的分数怎样加减呢?

  生: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最后结果能约成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生举出类似的算式计算(全班练*)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孩子们真能干!那这两个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前几天和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今天比前几天多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生:1/2+1/4=3/4 ,1/2-1/4=1/4 师:这两个算式与前边的算式的区别?(分母不同)

  师:说说结果是怎样得来的?预设:画图得出结果。 把分母变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得出来的。 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再把计算结果的小数化成分数。 ……

  师:大家积极的开动脑筋,探索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真了不起!但是这几种计算方法是否对每个分数加法算式都是适用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

  师:同意既适用又简便的方法(先同分,再计算)再把 1/2+1/4=( ),1/2-1/4=( )全班练*,写出计算过程。 1/2+1/4=2/4+1/4=3/4 1/2-1/4=2/4-1/4=1/4

  师:同学们在计算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

  生:最关键的步骤是先通分,再计算。

  师:说一说,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三、学生练*

  1、基础练* 填一填:(出示课件)

  ①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 )不变,( 分子 )直接相加减,计算的结果 要化为( 最简分数 )。

  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算一算: 4/15+7/15=11/15 5/6+7/8=20/24+21/24=41/24

  2、拓展练* 下面的题有什么特点?怎么算比较快? 1/4+1/3= 1/3+1/7= 两个分母是互质数,分子都是 1。 得出:1/a+1/b=(b+a)/ab

  3、接龙游戏

  1/2+1/3 3/4-1/2

  四、课堂小结

  1/2-1/3 2/3+1/6 1/2+3/4 2/3-1/6 1/a-1/b=(b-a)/ab 1/3-1/4= 1/2-1/5= 17/18-13/18=4/18=2/9 7/9-2/3=7/9-6/9=1/9 通分),再按(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 (每组 6 个同学,一个接一个地计算,看哪组又对又快)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培养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

  1、教具:投影仪。

  2、学具: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请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2、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折纸与涂色的情况。

  3、现在要计算两张纸的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你可以列出那些算式?

  4、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的,另一类是分母不同的。引出今天的学*内容: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索。

  1、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请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

  2、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3、就分母不同的加法算法应该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们进行讨论。

  4、结合折纸的涂色部分,思考、验证哪一种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5、交流汇报。

  (1)“与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直接相加。”

  (2)“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3)“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相加减。”

  (4)“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练一练。

  1、第1题,看图填一填。

  2、第2题,估计下列那些算式的结果比较接*1,,0,再算出来。估计分数加减法的得数大小比估计整数运算的结果要困难得多,为此,在开展本题练*前,再一次复*用分数表示直观图。

  3、第3、4题,独立完成。

  4、第5题,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建议用线段图分析题意,作草图即可。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进行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5—97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感受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陪爸爸妈妈一起逛过商场吗?(逛过)你们在逛商场的时候遇到过什么问题没有?

  师:老师在逛商场时可遇到一大堆的问题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探索新课。

  1、老师第一次逛商场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请大家用竖式计算。

  学生在练*本上计算。让先做完的两个孩子去黑板上板演。 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说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板书)

  2、老师第二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一边板书一边问:这次的价格和第一次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是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

  学生在练*本上计算。让先做完的同学去黑板上板演。

  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那么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师:那么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师: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3、老师第三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

  4.98元,孩子们能根据老师给的两条信息自己提问并解决它呢?请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让一个孩子上去板演。如果正确了,师就问:有不同的方法吗?

  (如果没有,教师故意把两个数的末位对齐写成竖式)问:这样的竖式行不行?

  生:不行。他没有相同数位对齐。

  师:和前面的题比较,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它们都是末位对齐了。

  师:为什么前面的计算可以末位(最低位)对齐,这道题就不可以呢?

  让学生明白:前面的末位数位相同,这里的末位数位不相同。

  师:为什么相同数位没有对齐就不能计算呢?

  生:因为它们的计算单位不一样,所以,要相同数位对齐了才可以计算。

  师:那么在小数计算中,什么情况下可以末位对齐?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呢?

  生:在小数计算中,末位数位相同就可以末位对齐,末位数位不相同就不能对齐。

  4、师:好,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试一试。只列竖式,不计算。(小黑板)

  9.8+6.28= 21.56+6.7= 50+3.75= 111.60—99=

  5.64-1.7= 7.2-*5= 100-9.78=

  集体评价。

  评价时,请孩子說說:你给大家提个醒,在写竖式时,哪一步最容易出错?

  师: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些对齐的竖式里,小数点有什么规律? 生:小数点都是对齐了的。

  师: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说明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师:说得好。(在相同数位对齐的板书下面写上小数点对齐)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呢? 生回答略。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不同点:整数的末位对齐了,而小数的末位不一定对齐。追问:为什么呢?

  让学生明白:整数的末位就是

  师:对齐了竖式,你们会计算吗?先说说,你准备怎么计算? 生:按照整数的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把刚才的几道题给计算出来。 学生练*,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二:

  出示例二:

  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师:孩子们都会做小数加减法了,能说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吗?

  篇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学过整数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整数加减法。 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位小数的含义,对元角分也比较熟悉。且三级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些生活经验和认知经历都为本节课的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推理。“试一试” 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难点】:

  1. 掌握用竖式对小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的基本方法。

  2. 能够应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文具店,售货员出现在学生面前)

  引入:欢迎各位小顾客光临本店,本店为大家提供各式各样的文具,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所以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文具,你想选购本店哪两种文具?四人小组讨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把自己购买文具的方案在组内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结合学生学过的搭配规律,探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购买文具要花的钱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

  1、每人尝试计算自己购买文具要花多少钱?如果计算有困难的可以请组内小伙伴一起解决。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估计有以下两种方法:(1)将文具的价格看成以角为单位,将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2)将文具价格中的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菁选(扩展8)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菁选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说教材分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苏教版五(下)第五单元的学*内容。这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同分母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先是以长方形试验田为素材,引出异分母分数相加,并通过这个知识点为下面的学*打基础通过此部分学*了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了同分母分数,从而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在此基础上学*异分母分数的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通过本单元积累计算经验,发展计算能力。第一课时的内容显然是进一步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重点。

  二说学情分析

  在教学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借助动手操作,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并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说教法学法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首先要通分,这就要用到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而通分也易于与实际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所以此部分可以通过让学生折纸、画图等来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因为异分母分数的加减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有一定的.联系,所以也可以通过类比法进行教学,从而既巩固以前的知识,又利于新知识的获得。

  学法

  1.通过具体的素材,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通过折纸、画图等方法理解问题。

  2.借助已有的学*经验,类比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对比学*,加深理解。

  五说教学线索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为本节课设计了一下三步线索:

  1.复*旧知,导入新课:在教学中我会通过旧知引入新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打基础。

  2.合作探究,自主建构:课堂中安排学生同桌或前后进行交流和操作,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团队合作的品质。

  3.巩固内化,拓展创新:让学生通过填空、改错、竞赛等一系列练*,进一步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阐述一下我的三个教学基本步骤。

  第一步:复*旧知,导入新课

  首先我给出一组题目,让同学们回顾同分母的加减法及其运算规则,并让学生说出处理算理,为后面传授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起了很好的引导。通过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第一步设计意图:通过复*,特别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强化“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新知识的学*作好铺垫。】

  第二层次: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1、用课件出示例1的试验田面积?

  引导并指名学生列式:1/2+1/4(板书算式)

  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揭示并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①异分母分数加法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

  ②你觉得自己可以算出来吗?可以就试试,还要为你这样算找到道理。

  2、学生交流汇报。学生边说课件演示。

  3、归纳小结: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再进行计算。

  4、试一试:进一步强化训练通分(减法)的过程。提出计算结果要是最简分数。1-几分之几,1要灵活的转化成适当分母的假分数。

  5、养成自觉验算的好*惯。

  6、总结计算方法

  【第二步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前面的教学铺垫,较容易想到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让学生从中自己找出计算的算理,体验成功获取知识的乐趣。借助媒体演示,让学生看到“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的事实,有利于学生清晰地理解算理,牢固地掌握算理。】

  第三步: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新的知识与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完成教科书p80页练一练。

  【第三步设计意图:编排层次分明的练*,由浅入深,螺旋上升,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既落实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学生数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中增长智慧。】

  四、说教学反思

  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后,我觉得有几个方面需要温馨提示,希翼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如在“知识回顾”环节,让学生明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在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让学生从自然状态,进入到有序、有规律、有数学思维的状态。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学*任务,让课堂更高效。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据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复*同分母分数的相加减,让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正确的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感受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体会到数学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及迁移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运用通分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前一个单元里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在前几节课里学*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成分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

  三、说学法

  通过学*新课标,使我明白: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

  (一)导入

  1、复*同分母分数的相加减及其运算规则

  2、课题的引入

  (二)教学新课

  1、新授

  2、巩固和复*

  3、课堂总结

  (三)练*

  1、做一做

  2、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同分母分数的相加减及其运算规则

  首先我给出一组题目,让同学们回顾同分母的加减法及其运算规则,为后面传授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起了很好的引导。(2/95/9=1/83/8=5/6–3/6=4/5–3/5=)其中还有复*了约分的知识,检验同学们课后的学*。

  2、课题的引入

  根据课本的知识,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用学生的惯性思维让他们自己提出“1/43/10=”式子,这就与我们以前所学的内容不同,让他们发现其中的问题。然后同学们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教学新课

  1、新授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让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通分化为同分母”这个关键点,然后让同学们动手做一做。

  2、巩固和复*

  首先我在其中穿插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然后再巩固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其实都贯彻着“只有相同的单位才能相加”

  3、课堂总结

  让同学自我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首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然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三)练*

  学生学*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1、做一做

  让同学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

  2、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让学生找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学生会仔细查看每一道题的每一步,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改正,有助于巩固正确的解题方法。题中的错()误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通达改正练*,引以为戒。学生指出错误后,可要求完整地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以形成正确的概念

  五、教学效果分析

  回顾本节课的授课过程,本次对课堂评价实效性的探索还是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各教学环节都较好地体现了评价的服务性、导向性和激励性等功能。

  复*引入环节中,在收集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阶段,针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渴求赞扬和鼓励的心理特点,给予合理的,积极的,肯定的课堂即时评价。教师主要应用准确、巧妙、富有感染力、充满真情的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热情地给予褒奖。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本课是六年级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2.教材分析:本课是分数的运算得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了“通分”和“约分”的情况下进行的,紧接着本课后的内容是“分数的乘法”、“分数的除法”以及“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因此本课在这其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掌握好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对提高学生的运算准确率起着举重轻重作用。

  3.教学目标: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能利用法则进行计算

  (2)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掌握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方法。

  (3)利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计算带分数加减法

  4.教学重点:异分母加减法

  教学难点:利用异分母加减法则计算带分数加减法

  二、说学情

  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对学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知识点,知识量比较大,包含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带分数相加减以及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对学生来说计算量比较大,考核的内容也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一旦学生懂得了方法,那么就是在计算过程中个人计算能力的锻炼了。

  三、说教法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在每个层次环节让学生体会归纳总结。首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学生会计算同分母加减法的算式,引导学生将异分母加减的算式转化为同分母的算式,利用刚刚学过的知识点通分。这样对学生来说接受的.比较自然。第二带分数相加减,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学过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将带分数转化为假分数然后再按照同分母或者异分母分数加减算式的法则进行计算,在学生自己体会归纳计算题目。同时带分数代表一个整数与一个分数相加,利用这样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推导出另外的计算方法,即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的方法。最后是举例两道关于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题目,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特点,然后采用交换律计算来体会计算的简便。

  四、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是学*的主体,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决定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的学*方法:

  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件中的动画演示自己归纳、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改变学生的学*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概括的同时,自己尝试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并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将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初步理出一条思路。

  3、充分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增强合作学*的合作精神。

  4、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台,让学生自己充当老师的角色,自己出题,学生自己解答。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一段关于中国古代分数加减法的历史,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分数加减法

  2.在ppt上展示一组算式,让学生根据分母特点,首先将算式进行分类,分为两类:一类是同分母算式相加减,另一类是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学生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算式,再引导学生联系刚刚学过的知识通分,来推导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算式的计算方法。

  3.带分数相加减的算式。带分数相加减有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先用两种方法分别计算每道题目,然后体会计算过程哪种方法更适合相应的题目

  4.分数加减的混合运算,首先展示两道题目,让学生观察每道题目的特点,并利用整数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来计算题目。

  5.板书设计:

  2.4分数加减法

  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2.带分数相加减

  3.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第二节内容,是学*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异分母分数是将来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感受转化的思想,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学*方法,培养学生有条理、清晰的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果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通过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因而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是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的掌握和熟练运用,这是教学的重点。

  四、说教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运用了以旧引新、设疑激趣、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讲练结合等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下教学流程:

  (一)、复*准备,以旧引新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完成计算的。因而我设计了两道与此内容相关的练*题,作为教学铺垫,为学生顺利的完成学*内容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愉悦学*,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效益的催化剂。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把兴趣看成是学*的原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说明兴趣在人的学*生活中非常重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的过生日分蛋糕引入新课,有利于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感受到数学就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更有利于调动学*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自主探究,学*新知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知识才能树立学*的自信心,才能创造性的学到新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本教学环节我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学*异分母分数加法。学生学*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通分的技巧,我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信息量。在师生的交流中,逐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第二步,学*异分母分数减法。由于学生学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所以在此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思考独立完成,让学生经历学*过程,获取成功经验,建立自信心,培养自学能力。

  (四)、巩固新知,课堂延伸

  通过笔算等练*题的训练,检查学情,强化概念和算理,进一步掌握计算法则。特别是通过思考题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解体过程中会自觉的与他人合作,主动探究。此题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课堂评价,师生小结

  新课程倡导评价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我通过学生填表,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小组内对成员的互动评价,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个性的张扬。教师的鼓励和对学生的建议,为学生的发展起引领作用。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个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同分母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为本节课设计了一下三个教学层次:

  1、复*旧知,导入新课:在教学中我会通过旧知引入新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打基础。

  2、合作探究,自主建构:课堂中安排学生同桌或前后进行交流和操作,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团队合作的品质。

  3、巩固内化,拓展创新:让学生通过填空、改错、竞赛等一系列练*,进一步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三、说教法过程

  下面我重点阐述一下我的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层次:复*旧知,导入新课

  首先我给出一组题目,让同学们回顾同分母的加减法及其运算规则,并让学生说出处理算理,为后面传授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起了很好的引导。通过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第一层次设计意图:通过复*,特别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强化“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新知识的学*作好铺垫。】

  第二层次: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1、用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类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情境中的数据,提出问题:(1)废金属和纸张垃圾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占几分之几?(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

  引导并指名学生列式: 1/4+3/10 3/10-3/20 (板书算式)

  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揭示并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①异分母分数加法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

  ②你觉得自己可以算出来吗?可以就试试,还要为你这样算找到道理。

  2、学生交流汇报。学生边说课件演示。

  3、归纳小结: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再进行计算。

  4、练一练:(口答形式)进一步强化训练通分的过程。提出计算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5、引导学生用刚才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3/10-3/20。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本上试算。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

  6、总结计算方法

  【第二层次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前面的教学铺垫,较容易想到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让学生从中自己找出计算的算理,体验成功获取知识的乐趣。借助媒体演示,让学生看到“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的事实,有利于学生清晰地理解算理,牢固地掌握算理。】

  第三层次: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新的知识与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完成教科书112页做一做。

  【第三层次设计意图:编排层次分明的练*,由浅入深,螺旋上升,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既落实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学生数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中增长智慧。】

  四、说教学反思

  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后,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

  在“知识回顾”环节,让学生明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在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让学生从自然状态,进入到有序、有规律、有数学思维的状态。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学*任务,让课堂高效。

  一、 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兴趣,并在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三、 教学理念

  通过学*新课标,使我明白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课件播放:千岛湖美丽的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画面定格在千岛湖的最高峰 。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千岛湖游玩好吗?

  2、出示一组千岛湖游玩的信息:

  游船码头千岛湖最高峰

  坐缆车要 小时

  爬山要 小时

  宾馆 游船码头

  乘汽车要 小时

  骑自行车要 小时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你准备怎样游千岛湖,并用算式表示你所需的时间。

  得出:1/2+ 1/3 5/8 +7/81/2+7/8 5/8+1/3

  【设计意图: 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在学生列出的4个算式中,其中5/8+7/8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另外3个是导分母的加法,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的五个小环节。

  1、独立探险究

  每人独立尝试3个算式,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2、小组合作,集体反馈

  4人小组交流方法,再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3、算法优化

  在多种算法中,讨论出最合理的方法:先通分,再计算。

  有的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算法:

  (1)化成小数计算

  (2)通分计算

  (3)画图解决。当学生出现这几种方法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体会并感悟出: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到: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4、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学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5、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6、 再一次请学生选择游玩路线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教师将学*的自**完全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算法多样化、优化的过程,使他们在体验中理解、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同时既培养了良好的验算*惯,又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最后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再次请学生选择哪种登山方式,并说明你的想法。有的学生会说乘缆车,这样节省时间;也有的学生会说爬山,这样可以节省金钱。这一小小的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一次让学生在选择中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展示了数学的魅力。】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1、单一练*: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

  【设计意图: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练*是通分。接下来第二个练*我设计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情景,在这个大情景中又包含了3个层次的练*。】

  2、创设生活情境:

  目前我校正在打造书香校园的品牌,图书室最*新买了一批图书。

  (1) 买来的故事书占总数的 1/4

  科技书占总数的 1/6

  基本练*:出示两条信息

  要求学生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可能列出 1/4+1/6 1/4-1/6

  【设计意图:一方面是巩固新知,另一方面当学生在计算时出现有12、24作公分母时,通过比较,感悟出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最简便。】

  (2) 综合练*:

  在前面2条信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信息:连环画占总数的 1/5。

  要求学生求出:这三种书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列出:1/4+1/6+1/5

  【设计意图:一方面由2个异分母分数扩展到3个,这是知识的又一次拓展,也是对教材进行整合;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3) 思考练*;

  在前两个信息的基础上,补充这样一个问题:其他书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尝试解决:1-1/4-1/6

  【设计意图:为了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思考性的问题。如果学生不能当场解决,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课后去思考。】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请学生谈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渗透学*方法的指导。

  (五)板书设计 通分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转化

  【设计意思:通过学生的回顾总结,再次让学生明白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通过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从而不断完美学生的认知结构。】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在学*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评价上:我不仅关注计算法则的得出,更关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知识的学*过程。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31页“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已掌握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和通分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应用上有很大的普遍性。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学好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比较简单,学生只要抓住分母不变,分子直接相加减再进行计算,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必须要先进行通分,通分是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学生对于这一要求是较为容易忽略和产生错误的。

  3、本课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本课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能正确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4、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关键: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教学难点:紧扣法则正确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关键:弄清通分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中的重要性。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老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结合我校构建“自主、互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三个理论基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是人际合作互动、人境和谐互动的过程;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追求的目标,联系计算教学的特点,本课教法、学法如下: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学*活动,激发学*兴趣,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对有关疑问进行合作学*,小组交流,老师参与其中,使课堂教学体现出较好的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

  2、设计由浅入深的练*,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训练中联系知识的迁移,通过观察、比较、辨别分析等环节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五个主要教学环节:复*导入——学*探索——巩固应用——组织评价——布置作业。

  (一)复*导入:本环节是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最*连接点,为学*新知作适当的铺垫,并设疑引入新知,学生为学*新知做好思想准备。

  1、口算:4条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式,并回顾:同分母分数为什么能够直接相加减?

  2、通分:三组分数,并说说通分的目的,为下面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通分的环节打好基础。

  3、设疑:当学生完成2个复*题后,老师提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要直接把分子相加减。那么,异分母分数是否也是直接相加减呢?

  4、出示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目标:

  1.理解、掌握

  2.会计算

  (二)学*探索: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主体部分,是学*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关键环节,安排以下三个层次:

  1、探索异分母分数相加的算理板书例1:+提出2个问题:

  (1)与所学过的算式有什么明显不同?

  (2)怎样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进行实验操作〈一〉:取出取出

  学生随师操作,同位合作,把取出的和放在右边的标准圆内拼好。

  老师提2个问题:

  (1)能否直接、明显地知道合并后是几分之几吗?

  (2)为什么不能直接、明显地看出是几分之几呢?

  操作后,学生明确:两个分数单位不同地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如果它们分母相同,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老师再追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通过联系旧知识,找关系,找差异,进而明确可以用学过的通分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随后,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试算:

  (1)用什么方法把和化成同分母分数?

  (2)公分母是几?

  (3)通分后分别是几?相加后是几?

  老师巡视,参与大家的讨论,并作适当指导。让个别小组汇报结果,师板出计算过程,规范解题格式。

  进行实验操作〈二〉,进一步证明解题的方向与思路是正确的。

  取出通分后的取出通分后的

  学生随师操作,同位合作,把取出的和放在右边的标准圆内拼好。

  老师提出2个问题:

  (1)能否直接、明显地看出是几分之几吗?

  (2)为什么能?

  使学生明确:通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同位再讨论:异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围绕例1,导出: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同位讨论,自学例2、师板例2-提出2个问题:

  (1)分母不同,能否直接相减?

  (2)怎样化成同分母分数?公分母是几?

  [学生的通分知识已经能较好地掌握,并且在例1地学*基础上已初步了解了方法,便有一定能力和欲望去尝试自己类推解答例2。]

  当学生顺利回答2个问题后,老师提出:这道题目,你们能自己解决吗?让学生尝试,同位讨论说说计算方法,填在书P131上,老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答案。同位再讨论:异分母分数相减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学生围绕例2进行讨论,导出:异分母分数相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归纳,总结法则

  让学生先围绕例1、例2自己归纳,提问补充,最后总结出P132的计算法则,让学生划书,读书,加深记忆和理解,并作1分钟的自我整理,质疑。

  [在学*例1和例2后,学生对所学知识已基本掌握,自我归纳法则是能否已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评定标准。]

  (三)巩固应用:计算教学最后必须体现在“会计算”的环节上。本环节设计四类练*,让学生逐步加深对法则的认识,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与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惯。

  1、填空:

  [这部分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对计算方法的认识和应用。]

  2、课本P132“做一做”

  [这部分是让学生

  围绕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3、错题纠正:

  [这部分设计的目的是考验学生的观察、比较与分析能力。]

  (四)组织评价:

  1、今天学*了什么?是否掌握?法则是什么?

  老师再强调计算结果的要求。

  2、小组评价: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哪个同学有进步?

  3、目标检测:P133.1〈1〉2〈1〉统计全对率,反馈学*效果。

  4、自由练*:比准比快选自〈〈目标〉〉P103.掌握1.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略)

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下面我将从:

  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学情、地位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二、教法学法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四个方面去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

  二、节课的内容。

  学情:本节课既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和通分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展,又是后续将要学*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

  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形成数学思想的典型章节(即转化思想)

  在整个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自主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加深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法则的实际应用及转化思想的渗透

  二、教法、学法

  教法:针对学生处于思维能力和数学化能力的发展阶段,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体现知识的层次与深度,有力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启发探究、课堂讨论三个维度去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从四个环节进行展开:复*导入,探索新知,巩固强化,课堂小结。

  复*旧知:本环节我设计两种题型:通分和同分母分数计算,这样既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复*巩固又可以运用到下面的教学中。

  情景导入:本环节我会出示一篇关于生活垃圾的文章,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顺利的导入新课。

  探索新知:本环节我设计的思路是:先启发引导,再自主探究。首先我出示生活垃圾分类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出示第一个问题:废金属和纸张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占几分之几?学生们很快能列出算式1/4+3/10=?但是学生知道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于是我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刚才所复*的知识进行思考,然后让他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去合作探究,这样一来他们会渗透这样的转化思想:因为同分母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减,所以先将异分母分数通分再进行加减。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分母不同的分数,要先通分才能相加。接下来我会用多媒体出示孩子的思考过程及结论,这样一来就可以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学生有成就感,提高兴趣。下面自主探究的过程我会出示第二个问题: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让学生自己解决该问题,并通过以上的学**结出本节课的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巩固强化:数学是一门重在练*的学科,所以相应的练*题是很必要的。本环节我会让学生训练做一做的计算和改错以及练*二十二的第四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题目上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课堂小结:一节课最后的总结是很必要的,所以我主要的总结思路是:以“学了什么?怎么用?注意什么?”为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新知识,有效的巩固和掌握要点。

  四、板书设计

  我用简单的文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化异为同

  通分

  取缔以前的概念性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第一节。

  从整个章节看,由于在实际计算中经常遇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它是分数加减法教学的重点,也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这节课是在学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后,并且整合了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约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不但是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回顾和巩固,更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作好准备。因而,本节课的教学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把“异分母”化为“同分母”也是数学“化归思想”一次很好的渗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上一个学段已经学*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道分数单位相同才可以直接相加减,又在前一个单元里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这些都是学*本节课的基础。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所以,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过程方法目标:

  1、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 即设置问题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论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小结法则——巩固应用。力图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氛围,开放教学全过程,教师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与“探”有机结合起来。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用数学趣味故事引入,并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且由他们提出问题,学生会感到分外的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积极性,并调动了学生去积极思考。然后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列出算式,并观察所列的算式与以前所学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自主探索、探求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法。”为此在新授部分我着力创设民主气氛,提供参与机会,渗透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新知。

  1、摆一摆: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从直观上得出1/2+1/4的答案是多少。

  2、算一算:

  教师首先抛出问题:“像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应怎样相加呢?”并适当提示:“可不可以转化成我们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学生会马上想到刚学完的通分,然后让学生独立算一算,算后交流算法。此时的算对学生来说已非难事,而且在自主探索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并突破了教学重点。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并结合教师的提示,在头脑中已有了基本的计算方法,对于算法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

  3、说一说:

  在学生自主算出答案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在学生汇报后,我在此加了一个环节:老师的算法跟同学们的不一样,我是这样算的:1/2+1/4=2/6=1/3。我这样算对吗?针对我的算法,学生进行了反驳,指出“只有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这一算理。此处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对于明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突破了难点。

  4、总结算法:

  学生有了计算1/2+1/4和1/2-1/4两道题的基础,所以此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总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培养了学生自学与合作的能力。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菁选(扩展9)

——小学分数加减法应用题教学设计范本五份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

  2、通过动手操作折纸,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3、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

  教学准备:PPT课件、同样大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填一填。

  1/2=()/4=4/()

  2、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7和1411和9

  3、将下列各级分数通分。

  1/4和3/87/10和5/6

  4、抢答:

  1/5+2/53/7+2/74/9+5/9

  5/8-3/811/15―11/157/12―5/12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PPT出示: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淘气用一张纸的1/2折一只小船,笑笑用同一张纸的1/4折一只小鸟。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列出算式。)

  先估一估它们的和(差)是多少?

  PPT出示:

  1/2+1/4在()之间。

  A、0―1/2B、1/2―1C、1―2

  2、尝试探索,操作验证。

  师:大家估计的正确吗?我们可以用折纸的方法进行验证。

  出示操作提示:

  (1)在长方形纸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出它的1/2;

  (2)再用不同的颜色涂出它的1/4;(不重复)

  (3)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估算结果。指名说说3/4是怎么得出的。

  3、异分母分数相加,能直接计算吗?

  同桌交流。小结:异分母相加,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板书)

  4、自主尝试:1/2―1/4。全班交流计算结果及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5、试一试:

  完成课本“试一试”。(3/4+5/89/10―1/6)

  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6、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何计算?(PPT出示)

  三、巩固练*:

  1、课本“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巩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课本“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大家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已经掌握得较好了,接下来同学们来当一次小老师,帮小马虎看看他的计算是否正确。

  2/3+1/4=2/12+1/12=3/12=1/4

  11/14―5/7=11―5/14―7=6/7

  (1)先独立思考。

  (2)谁来当老师,帮他指出问题?

  (3)通过这道题的练*,你想给小马虎提点什么建议呢?

  4、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世界来解决问题。

  我们每天都制造很多的生活垃圾,环卫工作人员对我们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废金属占生活垃圾的1/4;

  废纸张占生活垃圾的3/10;

  塑料袋占生活垃圾的2/5;

  其它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20。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四、拓展延伸:

  1、有红、黄、蓝三根彩棒,红棒比黄棒长3/4米,蓝棒比黄棒短1/6米。

  (1)红棒与黄棒相差多少米?

  (2)如果蓝棒比黄棒长1/6米,红棒与蓝棒相差多少米?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尝试解决。

  2、(1)1/2+1/3=1/3+1/4=1/4+1/5=1/3+1/5=

  (2)1/2-1/3=1/3-1/4=1/4-1/5=1/3-1/5=

  A.观察特点;B.计算,找规律;C.举例应用。

  五、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师: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4=2/4+1/4=3/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则: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计算

  1/2―1/4=2/4―1/4=1/4

  教学反思:

  《折纸》这一课主要是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反思本课节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谈。

  1、根据学生学*的需要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两个小同学在手工课上进行折纸。分别用去了张纸的1/2和1/4。通过比较两个人用纸的多少,引发了学生对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利用数学信息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解答。在解答中,学生们遇到了困惑,正是因为这一困惑的出现引起了学生对这种算式该如何计算思考。通过观察、分析、估算和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因为分数单位不同必须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的探究计算法则的过程中,体会一步步推理,理解算理。

  2、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感知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技能。

  本课教学中借助折纸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提问解答的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生猜测、验证算式结果并归纳总结出法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知识相关的数学模型,激发并满足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欲望。

  3、进行估算,注重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中在合作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前都设计了让学生先估一估的环节,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充分调动感官,结合自己已有的学*经验对加减法算式结果进行估算。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估测知识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初步感知。

  本堂课也出现一些不足,如:个别学生以往的“找两个数的公倍数、通分”知识中间有缺漏。折纸过程中,时间过多导致学生练*时间少,练*量不足。以后在新课前事先准备一些旧知识,以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迁移,学生容易走进新课堂,容易掌握知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