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教学设计范本十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兴趣。

  教具准备:电脑机房,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调特点。

  教学难点:能为全曲分段,分辨各乐段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瑶族风情

  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瑶族的风土人情,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吃饭、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0个县。瑶族有30多种称谓,主要以头饰区别划分支系。订婚仪式上,瑶族妇女往男方来宾脸上抹泥巴,以图吉利,他们常常跳长鼓舞进行自娱自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瑶族舞曲》,共同感受和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生活吧!

  二、新课教学

  1、演唱主题音乐。

  学生跟音乐演唱

  2、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思考题:1)全曲分为几部分?

  2)注意听刚才演唱的主题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现?

  3)听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同名管弦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展现了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动人场面。全曲分为三部分,属于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

  课件展示:

  复三部曲式结构图:ABA

  引子||:a:||||:b:||cdcab尾声

  第一部分:引子、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三、主题音乐四

  第三部分: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三、实践与创作

  1、给学生提供大鼓、碰铃、木鱼、响板、镲等打击乐器,学生为《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即兴配打击乐器伴奏,分成四大组,每一组配一段。在配打击乐器伴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部分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根据自己所演奏的乐器音色,商量好选一段主题音乐进行练*,教师也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演奏。教师可以选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用琵琶演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第一组:引子第二组: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第三组:第一部分第二主题

  第四组:第二部分主题

  再现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配打击乐器伴奏。

  3、合奏《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长鼓舞是瑶族常跳的一种自娱性的舞蹈,今天我们也随着《瑶族族舞曲》一起走进欢乐的瑶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按复三部曲式结构演奏《瑶族舞曲》,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会演奏乐器或没有拿到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用手拉成一个圈或者是即兴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反思

  优点:

  一、课前调动学生学*氛围很好,运用了最短的时间与学生形成默契,在短时间内运用坐如钟站如松等口令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强调了学生的坐姿以及站姿。还让学生模仿救护车的声音,大胆的张嘴来模唱,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并且将课程中所需要讲解的知识点一一给大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二、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可以的,主要是因为这节课在问题的设计上由浅入深,学生容易回答,并且能较好的组织语言回答,跟着教学的思路走。另外在与学生互动的环节选用的节奏拍打、画旋律线、以及运用图形谱等等形式辅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以至于在后面的主题听辨环节学生能很好的掌握。

  不足:

  一、学生在唱旋律的过程中,我没有关注到学生演唱的准确性,主要是固化的思维左右了我,一方面设计的流程我是唱两遍,因而就担心时间不够,就有点跑流程,没能在这个关注到学生的演唱,这是课堂生成的'问题,应该要及时解决才行。不能一味跑流程,要时刻关注学生。

  二、本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也有问题,学生一般 情况来讲在公开课上的反应是非常好的,都乐于表现自己,配合度也是相当高,前面的A段部分讲解的非常顺利,以至于时间比较充裕,到了B段的时候就明显有拖拉了,以至于在后面的听辨环节,结构的讲解环节时间就非常的紧张。因而在公开课比赛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的把握好时间。

  总结:

  总体来说这节课完成的还算比较顺利,然而作为一节常规课是很好了,但是作为优质课还是需要加强需要更多地打磨的。一节好的优质课,必须要在教学设计上新颖并且符合学生的学情,在教学的方法上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一定越难的东西就越好,一切的教学活动律动都是辅助学生欣赏音乐的,而不是破坏音乐的美。并且一节好的欣赏课,还必须要能充分的将老师的专业素质展示出来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初步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

  技能: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情绪等)听赏音乐,进一步培养其音乐感受、欣赏能力。

  通过课前、课堂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学*音乐的兴趣。

  思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课型:本课是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难点: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情绪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重点:了解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

  教法:音乐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欣赏《爱我中华》

  问: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有多少个成员,你都知道哪些?

  听乐曲片段(瑶族舞曲)问:这么美妙的音乐来自哪个民族?导入新课。

  二、进入新课

  (一)人文介绍。瑶族风情、文化艺术铺垫(学生结合屏幕简介“盘王节”由来,介绍“长鼓舞”等极具“瑶族”特点的“瑶族文化”),教师补充。

  1、瑶寨简介(屏幕出现瑶寨风情并配以文字介绍)。

  (盘王节和长鼓舞)

  2、《瑶族舞曲》(作品背景介绍略)

  (二)初听全曲,了解全貌

  1、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

  全曲可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全曲描绘了瑶寨人在节日的夜晚,围坐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热烈场景。结构为:A+B+A‘三大部分

  (三)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1)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思考: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构成音乐的主要音符为?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

  2)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教师结合欣赏简单介绍羽调式

  2.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思考:主题二与主题一比较有何异同点

  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主题二由主题衍化而来,在速度、力度方面同第一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第二部分主题

  1)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提问:与第一部分比较,音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令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

  2)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四)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三总结:

  引导学生讨论: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点。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兴趣。

  教具准备:电脑机房,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调特点。

  教学难点:能为全曲分段,分辨各乐段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瑶族风情

  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瑶族的风土人情,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吃饭、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0个县。瑶族有30多种称谓,主要以头饰区别划分支系。订婚仪式上,瑶族妇女往男方来宾脸上抹泥巴,以图吉利,他们常常跳长鼓舞进行自娱自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瑶族舞曲》,共同感受和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生活吧!

  二、新课教学

  1、演唱主题音乐。

  学生跟音乐演唱

  2、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思考题:1)全曲分为几部分?

  2)注意听刚才演唱的主题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现?

  3)听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同名管弦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展现了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动人场面。全曲分为三部分,属于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

  课件展示:

  复三部曲式结构图:ABA

  引子||:a:||||:b:||cdcab尾声

  第一部分:引子、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三、主题音乐四

  第三部分: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三、实践与创作

  1、给学生提供大鼓、碰铃、木鱼、响板、镲等打击乐器,学生为《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即兴配打击乐器伴奏,分成四大组,每一组配一段。在配打击乐器伴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部分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根据自己所演奏的乐器音色,商量好选一段主题音乐进行练*,教师也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演奏。教师可以选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用琵琶演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第一组:引子第二组: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第三组:第一部分第二主题

  第四组:第二部分主题

  再现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配打击乐器伴奏。

  3、合奏《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长鼓舞是瑶族常跳的一种自娱性的舞蹈,今天我们也随着《瑶族族舞曲》一起走进欢乐的瑶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按复三部曲式结构演奏《瑶族舞曲》,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会演奏乐器或没有拿到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用手拉成一个圈或者是即兴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反思

  优点:

  一、课前调动学生学*氛围很好,运用了最短的时间与学生形成默契,在短时间内运用坐如钟站如松等口令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强调了学生的坐姿以及站姿。还让学生模仿救护车的声音,大胆的张嘴来模唱,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并且将课程中所需要讲解的知识点一一给大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二、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可以的,主要是因为这节课在问题的设计上由浅入深,学生容易回答,并且能较好的组织语言回答,跟着教学的思路走。另外在与学生互动的环节选用的节奏拍打、画旋律线、以及运用图形谱等等形式辅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以至于在后面的主题听辨环节学生能很好的掌握。

  不足:

  一、学生在唱旋律的过程中,我没有关注到学生演唱的准确性,主要是固化的思维左右了我,一方面设计的流程我是唱两遍,因而就担心时间不够,就有点跑流程,没能在这个关注到学生的演唱,这是课堂生成的问题,应该要及时解决才行。不能一味跑流程,要时刻关注学生。

  二、本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也有问题,学生一般 情况来讲在公开课上的反应是非常好的,都乐于表现自己,配合度也是相当高,前面的A段部分讲解的非常顺利,以至于时间比较充裕,到了B段的时候就明显有拖拉了,以至于在后面的听辨环节,结构的讲解环节时间就非常的紧张。因而在公开课比赛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的把握好时间。

  总结:

  总体来说这节课完成的还算比较顺利,然而作为一节常规课是很好了,但是作为优质课还是需要加强需要更多地打磨的。一节好的优质课,必须要在教学设计上新颖并且符合学生的学情,在教学的方法上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一定越难的东西就越好,一切的教学活动律动都是辅助学生欣赏音乐的,而不是破坏音乐的美。并且一节好的欣赏课,还必须要能充分的将老师的专业素质展示出来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初步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

  2、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各主题音乐,从情感体验入手,分析音乐要素、分析音乐进行的特点,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

  2、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情绪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三、教学用具

  钢琴 电脑 多媒体课件 音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问:我们曾学过哪几个民族的歌曲?请同学们举例。

  2、展示瑶族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猜是哪个民族的。师作总结介绍。

  3、通过瑶族的相关视频片断,让学生产生对瑶族的直观印象,认识瑶族。

  4、播放瑶族长鼓舞蹈,让学生感受瑶族舞蹈的风情和特点。

  (二)、欣赏《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

  1、初听全曲,了解全貌。

  2、分主题让学生欣赏。

  3、完整全欣赏全曲,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4、引导学生讨论: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点。

  (三)、总结:

  我国幅员辽阔,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乐器,他们通过这些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文化及丰富多彩的民俗。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并乐于去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建议

  (一)欣赏《瑶族舞曲》

  1.可能的话,在课前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瑶族的资料(如:地理的、历史的、民俗的文字、图片、音像……),查阅一些有关《瑶族舞曲》的介绍材料,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初听乐曲时,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乐曲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有几个音乐主题?各主题的主奏乐器都是什么?学生有可能听出部分内容,而对听不出的内容产生期盼解决的悬念。老师可借此引导深入进行研究和探索。

  3.要唱一唱乐曲的音乐主题。至少要唱唱前两个主题。在唱了主题的基础上,解决初听时遗留的问题,并进一步听出前两个主题各出现了几遍?基本情绪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总之,唱主题要为深入聆听乐曲服务。

  4.复听时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要引导学生对乐曲内容进行联想想像。对学生的想像要予以鼓励,特别是学生表现出来的求异思维更要悉心爱护。因此,富有民主气氛的讨论研究是很必要的。

  5.对《瑶族舞曲》的主题,可鼓励学生自选主题填词演唱。

  (二)演奏《瑶族舞曲》

  1.可与聆听《瑶族舞曲》结合起来,用以熟悉主题;也可以在聆听乐曲之后作参与性的实践活动。

  2.如能引导学生提前在课下练*,对节约课上教学时间有利,特别是在教学时间紧的条件下更需如此。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初步了解瑶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欣赏的过程中,使学生置身于瑶族山寨中,在欢快的乐曲中,充分展开想象,了解瑶族民歌的音乐元素,并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老师的号I导下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表现等方法感受乐曲的力度、速度、情绪变化,体会瑶族人们在欢庆节日的热烈歌舞场面中欢乐幸福心情。

  教学内容:

  1.欣赏《瑶族舞曲》四个主题音乐

  2、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分辨乐曲的四个主题音乐,并用打击声势等方式参与表现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听赏、多媒体教学

  教具:

  钢琴、多媒体软件、课堂打击乐器、长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随着音乐《爱我中华》律动。欢迎大家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有56个成员?你们都知道哪些成员?其中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主要住在广西、广东、湖南、云南等地。不仅山美、人美,音乐更美。听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歌舞。(老师手拿长鼓边跳边唱)

  L欣赏老师的《瑶族长鼓舞》,介绍长鼓。

  师:这长鼓既是打击乐器又是舞蹈道具,这是瑶族重要的文化代表,瑶族人们在重大节日时,身穿盛装,就是这样载歌载舞,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我刚才唱的歌曲是《瑶族长鼓舞曲》,是作者刘铁山根据民间曲调创作的。

  用可乐杯自制长鼓,出示长鼓典型节奏XXX|XXX学*节奏。

  随着音乐边唱边摆动长鼓做动作。

  师:瑶族人们*时歌唱时充满热情,让我们像她们一样来唱唱歌曲。

  引出作品《瑶族舞曲》

  师:优美的歌声飘在瑶族的山水间,吸引了作曲家。作曲家刘铁山和茅沅吸取了瑶族长鼓舞的节奏特点,创作了管弦乐作品《瑶族舞曲》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老师的歌舞引出长鼓,引起学生对本课的探知欲,让学生初步了解瑶族,井利用肢体动作感知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感】

  二、新课教学

  (―)了解民族管弦乐

  1.介绍四个乐器组

  2.这部作品有引子和四个音乐主题组成,我们分段来欣赏。

  【设计意图:这种视觉和讲解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初步去感知民族管弦乐器有哪些,从而更加理解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绪和学*兴趣。】

  (二)分段听赏

  1.听赏引子部分

  1)乐曲采用低音提琴拨奏的形式,模仿了瑶族什么乐器的节奏?

  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阵轻柔的鼓声,仿佛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瑶族的小伙子、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

  师:低音提琴模仿了长鼓的节奏,并把这个节奏一直延续到第一主题

  2.听赏主题一

  1)用长鼓轻轻的敲着节奏,并感受主题一重复了几次?从听�上旋律重复,哪里发生变化?(力度)

  师:乐器从开始的二胡引领,第二遍加进了拨弦,第三遍加进了吹管乐,乐器越来越多。仿佛开始是一位姑娘跳起优美的舞蹈随后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老师带领学生模仿动作。

  师: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一起来表现姑娘们跳舞的场景,但不知道我们之间是否有默契感,我来考验一下同学们,我邀请哪组同学做动作,哪组就跟着我做,我动作停同学们也要马上停。

  3)根据图谱随着音乐做动作,表现姑娘们先后起舞的场景。

  4)用打击乐随着图谱表现主题一。

  师:同学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演奏,海阳聆听其他同学的演奏。

  5)讨论主题一在速度、节奏、力度、节拍、情绪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长鼓节奏'学*图形谱动作、伴奏等形式,集中学生学*注意力,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在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对音乐的分析能力。】

  欣赏主题二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做动作。

  2)讨论与主题一相比速度、节奏、力度、情绪的变化。

  3)分段感受乐曲

  师:除此之外音色上也发生了变化。通过动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乐曲第一遍吹管乐曲,第二遍加进了拨弦乐琵琶。第三遍所有乐器一起演奏。随着乐器越来越多气氛逐渐活跃起来,鲜明的节奏热烈欢快,主题一先后起舞,主题二就是姑娘、小伙子一起起舞。犹如小伙子情不自禁的加入到舞蹈行列,舞蹈刚劲有力甚至有些粗犷热烈。

  4)出示图谱,让学生随图谱做动作,表现热闹的场面。(播放最后一遍的旋律)

  5)关注音乐的变化,根据图形谱用打击乐表现乐曲热闹场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上对比音乐的联系和变化,增强对音乐的认识。】

  欣赏主题三

  1)让学生随着音乐摆动身体,让音乐从你的身体里流淌出去,感受作曲家让音乐在节拍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让音乐变的更丰富了。

  2)用声势动作表现音乐。

  师:高音笙吹奏出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轻盈委婉。

  欣赏主题四

  1)随着音乐做动作,听有哪两种乐曲吹奏?

  2)音乐在速度、节奏、情绪上有什么变化?乐曲描绘了什么场景?

  师:在弹拨乐的衬托下,高音笙时而轻盈委婉,时而跳跃活泼,狂欢之后,人们开始休息,他们在月光下低声细语、相互交谈、倾诉心声。歌唱性跳跃的节奏表达了瑶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设计意图:采用奥尔夫教学法,运用身体的律动对学生进行节奏的训练,加强对主题音乐的理解。】

  欣赏第三部分

  1)听赏第三部分,体会乐曲再现了第几部分?

  表现了人们在短暂的休息和交谈之后,又纷纷的跳了起来,尽情享受这幸福的狂欢之夜。尾声音量最强也象征着舞会达到了高潮。

  2)讲解曲式结构,老师讲解复三部曲式。

  (三)完整欣赏乐曲

  要求:请用心聆听,大胆展开丰富的想象,捕捉四个主题,随音乐表现

  主题一打击乐表现音乐

  主题二动作表现音乐

  主题三四声势律动

  再现手鼓表现音乐

  关注主奏乐器及音乐力度、速度和情绪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乐曲的结构,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三、扩展延伸

  ―起观看西洋管弦乐版的《瑶族舞曲》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和欣赏,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感情。】

  四、总结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记录着各民族的文化历史与生活*俗,学*和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能进一步拓宽我们的音乐视野,同时能让我们了解各民族的多元文化。希望同学们今后学*中多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因为只有民族化的东西才是世界性的。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6

  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管弦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欣赏《瑶族舞曲》教学设计。全曲为复三部曲式,在简短的引子后,进入首部(第一部分),第一主题优美抒情,来自瑶族民歌《瑶族长鼓歌舞》(课本中A段旋律),描绘了姑娘们婀娜多姿的舞态,第二主题是由第一主题派生出来的,速度加快,节奏变密(课本中B段旋律)音乐情绪起了变化,更加热烈欢快,甚至有些粗犷,表现了小伙子们奔放的舞姿。中部(即第二部分)出现了三拍子的优美旋律,表现了青年们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再现部(即第三部分)再现第一、第二主题,人们又纷纷加入人群舞的行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

  重点和难点:演唱主题A,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

  教学要求: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熟记音乐主题,划分段落,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乐曲的主要主题。

  教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教案《欣赏《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简介瑶族的服装、居住地、民族特点、生产劳动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先有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烈,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3、用主题A做声势练*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

  (2)先随音乐练前8小结,

  (3)再练*后8小节。

  (4)将整个练*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打击乐器演奏主题A

  学生和老师琴瑟和鸣,其乐融融

  5、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7

  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大二班 魏少*

  设计意图: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再过几天就是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的盘王节,这天瑶族人民盛装打扮,载歌载舞,除了娱神娱祖之外,还要走亲访友,开展娱乐社交活动,因此设计此活动,让幼儿了解瑶族的民俗风情,感受乐曲的美,并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活动目标:

  1、 带领幼儿继续欣赏乐曲,并尝试随音乐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2、 引导幼儿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表现

  的节奏型,并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整体协调。

  3、 要求幼儿克制过度兴奋,不因急于表达热烈的情绪而造成过分强烈的演奏,能与同伴的演奏保持协调,进一步体验活动的愉快。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欣赏过A段音乐,听过该曲,并对该曲的结构有初步的了解。

  2、 录音机、音乐磁带。

  3、 鼓、手铃、木鱼、沙锤等。

  活动过程:

  一、 老师带领幼儿听A段音乐复*身体动作。

  师:请小朋友找找哪张图给我们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二、 欣赏第二、第三段音乐,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第三段音乐吧。

  找找哪张图给我们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

  第三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

  三、 幼儿跟随老师的示范模仿练*以下朗诵和动作。

  1、 教师示范

  2、 儿在教师的指挥下从慢速开始练*:教师说鹅,并跺脚,幼儿说其余字词并拍手。

  3、 幼儿分组练*。

  4、 幼儿在心里说有关字词,倾听教师用鼓声替代“鹅”字及跺脚动作,从慢速度开始,教师逐步加入哼唱伴奏。

  5、 跟随音乐做身体节奏动作组合练*。

  四、 跟随音乐完整地做身体动作(A、B、A段)。

  五、 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探索乐曲的打击乐配器方案。

  六、 在教师的指挥和哼唱伴奏下,幼儿做徒手练*。

  七、 在教师的指挥和哼唱伴奏下,幼儿用乐器演奏。

  八、 全体幼儿跟随音乐完整演奏。

  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

  学吹竖笛《瑶族舞曲》。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京剧行当

  1、复唱歌曲《龙里格龙》作为导入,学生边唱教师边展示京剧脸谱的图片或实物。

  唱完后设问:你认识脸谱吗?你知道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人物性格、形象有什么不同吗?

  2、认识京剧脸谱。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先分享交流,教师再作小结补充。播放歌曲《唱脸谱》给学生听听,从歌词中给学生启发与指引。如歌词中的“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等。

  3、介绍京剧行当。介绍四大行当:生、旦、净、丑,请学生对照教科书上的剧照,分辨出来。

  4、听赏四大行当的唱腔片段,感知不同的演唱特点,要引导学生从音色等要素上感受、

  体验、认识京剧的行当。可选择《牧虎关》中裘派花脸唱段《贤妹暂坐雅之厅》,《玉堂春》中的梅派青衣唱段《苏三起解》,《十老安刘》中的马派老生唱段《淮河营》,《红娘》中的苟派花旦唱段《叫张生》。为学生聆听《京剧唱腔联奏》作铺垫。

  5、请学生课后选择一个喜欢的行当角色,画一个脸谱。

  (二)学吹竖笛

  1、选择不同的节奏来表现乐曲不同的场景,体验不同的节奏给乐曲带来的情绪变化。

  2、练*指导参照教科书p31所提供的步骤、方法。

  3、学生选择“xxxx”节奏吹奏时,要指导学生用双吐吹奏,类似读“吐库”的字音“TKTK”,前者由舌尖后移,后者由舌根前移发音。这种发音纯气声,声带不能振动发声。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互相评一评。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和演唱《青春舞曲》,让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对表现音乐情绪的作

  用。并掌握音乐知识:速度。

  2、通过创编活动《欢乐的盘王节》,演唱、吹奏、律动、舞蹈,体验音乐的节奏、节拍、力

  度、速度的变化,从而归纳出《瑶族舞曲》的音乐风格。

  3、运用网络多媒体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音乐潜质和创造力,让学生了解更多

  瑶族音乐文化,激发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速度的变化

  创作活动《达努节》

  教学设备:电脑、打击乐器、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瑶族舞曲》

  1、完整欣赏,并根据问题进行网络讨论。

  a)欣赏并展开想象,乐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b)乐曲可以分为几段?

  c)乐曲的情绪变化是怎样的?

  分析:《瑶族舞曲》充分表现出民族管弦乐队特有的艺术魁力,生动地描绘瑶族人民欢庆

  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引子部分:夜幕降临了,人们穿着盛装,打着长鼓,聚集在月光下。乐曲起自低音乐器轻轻奏出的舞蹈性节奏,犹如姑娘们敲起了心爱的长鼓,歌舞既将开始。

  第一段:引子过去之后,乐队中音色华丽明亮的高胡奏出幽静委婉的主题,似一位窈窕淑女翩翩起舞,切娜多姿。然后管子、整和低音喉管吹奏主旋律,弹弦乐器以活跃的、五声性音阶式上下进行的音型作背景衬托,姑娘们纷纷敲起了长鼓,加人舞蹈行列,情绪逐渐高涨,人们活跃起来了。这时,乐曲进人三弦和大阮弹出的由第一主题衍变而来的、粗犷热烈的快板段落,表示小伙子也情不自禁地闯人姑娘们的队伍欢跳起来,这个旋律被不断重复,增强力度,渲染了热烈欢快的气氛。在音乐推向第一次高潮之后,渐

  慢渐弱的过渡乐句引出对比性的中段。

  第二段:中段乐曲由D羽转为D宫,主音大小调转换,调性色彩对比鲜明。中段的旋律风格性很强,笛整和鸣,清新悠扬,情韵连绵,时而具有歌唱性,时而出现跳跃的节奏音型,恰似一对恋人在边歌边舞,互表爱慕之情,憧憬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三段:再现了开始的主题,乐队进人全奏,把音乐向高潮推进。在结尾部分,乐队各组乐器竞奏不断重复的音型,人们又纷纷加人舞蹈的行列,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欢笑着、旋转着、歌唱着,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演奏高潮后结束。

  2、分段欣赏三个不同速度的乐段?

  a)慢速

  b)快速

  c)中速

  3、音乐知识:速度

  音乐进行的快慢称为速度。音乐的速度同其他音乐要素互相配合,使音乐更具有表现力。力度的变化对准确表达音乐的思想情感,塑造音乐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速度:速度是指音乐进行的快慢,速度对于音乐性格的体现有重要影响,例如:摇篮曲。优美的情歌、沉痛的葬礼进行曲、回忆等一般运用较慢的速度,活泼的舞曲、欢快的节日场面和戏剧性的展开段等,一般是用较快的速度。同一首乐曲在演奏速度上的差异也会造成表现上和情绪上的不同。速度术语通常是用意大利文或本国文字标写,一般都标

  在乐曲(歌曲)的开端或各乐章的开端处。

  (二)力度:力度是音乐中强弱的程度,它和速度及其他音乐要素一样在音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的力度与音乐作品的内容密切相关,例如庄严,宏大的音乐往往力度较强,而幻想性的音乐都用较弱的力度,上行的音乐团紧张度加强,所以力度往往渐强,下行的音则因紧张度的下降而力度逐渐减弱。

  4、欣赏乐曲,并观看个小组网上寻找的网上有关瑶族的资料。了解瑶族的风土人情。

  二、唱歌《青春舞曲》

  a)复*歌曲,听《青春舞曲》录音,录音中的音乐运用了什么音乐要素的变化,从而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b)尝试改变歌曲的速度,增强音乐的变现力。

  c)演唱处理后的青春舞曲,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三、扩展活动《欢乐的盘王节》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锦鸡出山》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

  2.能背出《瑶族舞曲》《锦鸡出山》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锦鸡出山》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

  教具准备: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也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就是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大屏幕显示:瑶族的资料。教师补充:瑶族遍布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瑶族的身影,他们大多住在山区,因此,被称为山地民族。瑶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不过,他们在与外人交往时,都使用汉语。瑶族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他们本民族的节日也很多,瑶族人民特别尊敬祖先,吃饭前都要念祖先的名字数遍,表示祖先尝过后子孙才能受用。)让我们来看看瑶族的铜鼓、长鼓、服饰、 风景(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播放音乐,完整感受。

  (2)了解瑶族。大屏幕显示:刘铁山,1951年到中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后写成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1955年茅沅根据此曲改编成管弦组曲。

  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旋律优美动听。教师介绍:《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大屏幕显示第一部分旋律)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答)

  师: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B、随琴唱。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4)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答)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B、随录音哼唱。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5)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交流,简短回答)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B、随琴唱。

  (6)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3.用主题A作声势练*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也就不难做到了。

  (4)将整个练*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5. 欣赏《锦鸡出山》

  6.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范本十份扩展阅读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范本十份(扩展1)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6篇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兴趣。

  教具准备:电脑机房,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调特点。

  教学难点:能为全曲分段,分辨各乐段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瑶族风情

  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瑶族的风土人情,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吃饭、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0个县。瑶族有30多种称谓,主要以头饰区别划分支系。订婚仪式上,瑶族妇女往男方来宾脸上抹泥巴,以图吉利,他们常常跳长鼓舞进行自娱自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瑶族舞曲》,共同感受和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生活吧!

  二、新课教学

  1、演唱主题音乐。

  学生跟音乐演唱

  2、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思考题:1)全曲分为几部分?

  2)注意听刚才演唱的主题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现?

  3)听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同名管弦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展现了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动人场面。全曲分为三部分,属于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

  课件展示:

  复三部曲式结构图:ABA

  引子||:a:||||:b:||cdcab尾声

  第一部分:引子、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三、主题音乐四

  第三部分: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三、实践与创作

  1、给学生提供大鼓、碰铃、木鱼、响板、镲等打击乐器,学生为《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即兴配打击乐器伴奏,分成四大组,每一组配一段。在配打击乐器伴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部分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根据自己所演奏的乐器音色,商量好选一段主题音乐进行练*,教师也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演奏。教师可以选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用琵琶演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第一组:引子第二组: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第三组:第一部分第二主题

  第四组:第二部分主题

  再现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配打击乐器伴奏。

  3、合奏《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长鼓舞是瑶族常跳的一种自娱性的舞蹈,今天我们也随着《瑶族族舞曲》一起走进欢乐的瑶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按复三部曲式结构演奏《瑶族舞曲》,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会演奏乐器或没有拿到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用手拉成一个圈或者是即兴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反思

  优点:

  一、课前调动学生学*氛围很好,运用了最短的时间与学生形成默契,在短时间内运用坐如钟站如松等口令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强调了学生的坐姿以及站姿。还让学生模仿救护车的声音,大胆的张嘴来模唱,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并且将课程中所需要讲解的知识点一一给大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二、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可以的,主要是因为这节课在问题的设计上由浅入深,学生容易回答,并且能较好的组织语言回答,跟着教学的思路走。另外在与学生互动的环节选用的节奏拍打、画旋律线、以及运用图形谱等等形式辅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以至于在后面的主题听辨环节学生能很好的掌握。

  不足:

  一、学生在唱旋律的过程中,我没有关注到学生演唱的准确性,主要是固化的思维左右了我,一方面设计的流程我是唱两遍,因而就担心时间不够,就有点跑流程,没能在这个关注到学生的演唱,这是课堂生成的'问题,应该要及时解决才行。不能一味跑流程,要时刻关注学生。

  二、本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也有问题,学生一般 情况来讲在公开课上的反应是非常好的,都乐于表现自己,配合度也是相当高,前面的A段部分讲解的非常顺利,以至于时间比较充裕,到了B段的时候就明显有拖拉了,以至于在后面的听辨环节,结构的讲解环节时间就非常的紧张。因而在公开课比赛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的把握好时间。

  总结:

  总体来说这节课完成的还算比较顺利,然而作为一节常规课是很好了,但是作为优质课还是需要加强需要更多地打磨的。一节好的优质课,必须要在教学设计上新颖并且符合学生的学情,在教学的方法上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一定越难的东西就越好,一切的教学活动律动都是辅助学生欣赏音乐的,而不是破坏音乐的美。并且一节好的欣赏课,还必须要能充分的将老师的专业素质展示出来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兴趣。

  教具准备:电脑机房,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调特点。

  教学难点:能为全曲分段,分辨各乐段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瑶族风情

  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瑶族的风土人情,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吃饭、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0个县。瑶族有30多种称谓,主要以头饰区别划分支系。订婚仪式上,瑶族妇女往男方来宾脸上抹泥巴,以图吉利,他们常常跳长鼓舞进行自娱自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瑶族舞曲》,共同感受和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生活吧!

  二、新课教学

  1、演唱主题音乐。

  学生跟音乐演唱

  2、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思考题:1)全曲分为几部分?

  2)注意听刚才演唱的主题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现?

  3)听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同名管弦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展现了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动人场面。全曲分为三部分,属于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

  课件展示:

  复三部曲式结构图:ABA

  引子||:a:||||:b:||cdcab尾声

  第一部分:引子、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三、主题音乐四

  第三部分: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三、实践与创作

  1、给学生提供大鼓、碰铃、木鱼、响板、镲等打击乐器,学生为《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即兴配打击乐器伴奏,分成四大组,每一组配一段。在配打击乐器伴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部分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根据自己所演奏的乐器音色,商量好选一段主题音乐进行练*,教师也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演奏。教师可以选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用琵琶演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第一组:引子第二组: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第三组:第一部分第二主题

  第四组:第二部分主题

  再现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配打击乐器伴奏。

  3、合奏《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长鼓舞是瑶族常跳的一种自娱性的舞蹈,今天我们也随着《瑶族族舞曲》一起走进欢乐的瑶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按复三部曲式结构演奏《瑶族舞曲》,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会演奏乐器或没有拿到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用手拉成一个圈或者是即兴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反思

  优点:

  一、课前调动学生学*氛围很好,运用了最短的时间与学生形成默契,在短时间内运用坐如钟站如松等口令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强调了学生的坐姿以及站姿。还让学生模仿救护车的声音,大胆的张嘴来模唱,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并且将课程中所需要讲解的知识点一一给大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二、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可以的,主要是因为这节课在问题的设计上由浅入深,学生容易回答,并且能较好的组织语言回答,跟着教学的思路走。另外在与学生互动的环节选用的节奏拍打、画旋律线、以及运用图形谱等等形式辅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以至于在后面的主题听辨环节学生能很好的掌握。

  不足:

  一、学生在唱旋律的过程中,我没有关注到学生演唱的准确性,主要是固化的思维左右了我,一方面设计的流程我是唱两遍,因而就担心时间不够,就有点跑流程,没能在这个关注到学生的演唱,这是课堂生成的问题,应该要及时解决才行。不能一味跑流程,要时刻关注学生。

  二、本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也有问题,学生一般 情况来讲在公开课上的反应是非常好的,都乐于表现自己,配合度也是相当高,前面的A段部分讲解的非常顺利,以至于时间比较充裕,到了B段的时候就明显有拖拉了,以至于在后面的听辨环节,结构的讲解环节时间就非常的紧张。因而在公开课比赛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的把握好时间。

  总结:

  总体来说这节课完成的`还算比较顺利,然而作为一节常规课是很好了,但是作为优质课还是需要加强需要更多地打磨的。一节好的优质课,必须要在教学设计上新颖并且符合学生的学情,在教学的方法上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一定越难的东西就越好,一切的教学活动律动都是辅助学生欣赏音乐的,而不是破坏音乐的美。并且一节好的欣赏课,还必须要能充分的将老师的专业素质展示出来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初步了解瑶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欣赏的过程中,使学生置身于瑶族山寨中,在欢快的乐曲中,充分展开想象,了解瑶族民歌的音乐元素,并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老师的号I导下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表现等方法感受乐曲的力度、速度、情绪变化,体会瑶族人们在欢庆节日的热烈歌舞场面中欢乐幸福心情。

  教学内容:

  1.欣赏《瑶族舞曲》四个主题音乐

  2、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分辨乐曲的四个主题音乐,并用打击声势等方式参与表现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听赏、多媒体教学

  教具:

  钢琴、多媒体软件、课堂打击乐器、长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随着音乐《爱我中华》律动。欢迎大家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有56个成员?你们都知道哪些成员?其中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主要住在广西、广东、湖南、云南等地。不仅山美、人美,音乐更美。听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歌舞。(老师手拿长鼓边跳边唱)

  L欣赏老师的《瑶族长鼓舞》,介绍长鼓。

  师:这长鼓既是打击乐器又是舞蹈道具,这是瑶族重要的文化代表,瑶族人们在重大节日时,身穿盛装,就是这样载歌载舞,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我刚才唱的歌曲是《瑶族长鼓舞曲》,是作者刘铁山根据民间曲调创作的。

  用可乐杯自制长鼓,出示长鼓典型节奏XXX|XXX学*节奏。

  随着音乐边唱边摆动长鼓做动作。

  师:瑶族人们*时歌唱时充满热情,让我们像她们一样来唱唱歌曲。

  引出作品《瑶族舞曲》

  师:优美的歌声飘在瑶族的山水间,吸引了作曲家。作曲家刘铁山和茅沅吸取了瑶族长鼓舞的节奏特点,创作了管弦乐作品《瑶族舞曲》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老师的歌舞引出长鼓,引起学生对本课的探知欲,让学生初步了解瑶族,井利用肢体动作感知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感】

  二、新课教学

  (—)了解民族管弦乐

  1.介绍四个乐器组

  2.这部作品有引子和四个音乐主题组成,我们分段来欣赏。

  【设计意图:这种视觉和讲解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初步去感知民族管弦乐器有哪些,从而更加理解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绪和学*兴趣。】

  (二)分段听赏

  1.听赏引子部分

  1)乐曲采用低音提琴拨奏的形式,模仿了瑶族什么乐器的节奏?

  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阵轻柔的鼓声,仿佛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瑶族的小伙子、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

  师:低音提琴模仿了长鼓的节奏,并把这个节奏一直延续到第一主题

  2.听赏主题一

  1)用长鼓轻轻的敲着节奏,并感受主题一重复了几次?从听覚上旋律重复,哪里发生变化?(力度)

  师:乐器从开始的二胡引领,第二遍加进了拨弦,第三遍加进了吹管乐,乐器越来越多。仿佛开始是一位姑娘跳起优美的舞蹈随后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老师带领学生模仿动作。

  师: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一起来表现姑娘们跳舞的场景,但不知道我们之间是否有默契感,我来考验一下同学们,我邀请哪组同学做动作,哪组就跟着我做,我动作停同学们也要马上停。

  3)根据图谱随着音乐做动作,表现姑娘们先后起舞的场景。

  4)用打击乐随着图谱表现主题一。

  师:同学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演奏,海阳聆听其他同学的演奏。

  5)讨论主题一在速度、节奏、力度、节拍、情绪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长鼓节奏'学*图形谱动作、伴奏等形式,集中学生学*注意力,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在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对音乐的分析能力。】

  欣赏主题二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做动作。

  2)讨论与主题一相比速度、节奏、力度、情绪的变化。

  3)分段感受乐曲

  师:除此之外音色上也发生了变化。通过动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乐曲第一遍吹管乐曲,第二遍加进了拨弦乐琵琶。第三遍所有乐器一起演奏。随着乐器越来越多气氛逐渐活跃起来,鲜明的节奏热烈欢快,主题一先后起舞,主题二就是姑娘、小伙子一起起舞。犹如小伙子情不自禁的加入到舞蹈行列,舞蹈刚劲有力甚至有些粗犷热烈。

  4)出示图谱,让学生随图谱做动作,表现热闹的场面。(播放最后一遍的旋律)

  5)关注音乐的变化,根据图形谱用打击乐表现乐曲热闹场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上对比音乐的联系和变化,增强对音乐的认识。】

  欣赏主题三

  1)让学生随着音乐摆动身体,让音乐从你的身体里流淌出去,感受作曲家让音乐在节拍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让音乐变的更丰富了。

  2)用声势动作表现音乐。

  师:高音笙吹奏出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轻盈委婉。

  欣赏主题四

  1)随着音乐做动作,听有哪两种乐曲吹奏?

  2)音乐在速度、节奏、情绪上有什么变化?乐曲描绘了什么场景?

  师:在弹拨乐的衬托下,高音笙时而轻盈委婉,时而跳跃活泼,狂欢之后,人们开始休息,他们在月光下低声细语、相互交谈、倾诉心声。歌唱性跳跃的节奏表达了瑶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设计意图:采用奥尔夫教学法,运用身体的律动对学生进行节奏的训练,加强对主题音乐的理解。】

  欣赏第三部分

  1)听赏第三部分,体会乐曲再现了第几部分?

  表现了人们在短暂的休息和交谈之后,又纷纷的跳了起来,尽情享受这幸福的狂欢之夜。尾声音量最强也象征着舞会达到了高潮。

  2)讲解曲式结构,老师讲解复三部曲式。

  (三)完整欣赏乐曲

  要求:请用心聆听,大胆展开丰富的想象,捕捉四个主题,随音乐表现

  主题一打击乐表现音乐

  主题二动作表现音乐

  主题三四声势律动

  再现手鼓表现音乐

  关注主奏乐器及音乐力度、速度和情绪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乐曲的结构,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三、扩展延伸

  —起观看西洋管弦乐版的《瑶族舞曲》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和欣赏,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感情。】

  四、总结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记录着各民族的文化历史与生活*俗,学*和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能进一步拓宽我们的音乐视野,同时能让我们了解各民族的多元文化。希望同学们今后学*中多了解*的民族音乐,因为只有民族化的东西才是世界性的。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4

  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大二班 魏少*

  设计意图: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再过几天就是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的盘王节,这天瑶族人民盛装打扮,载歌载舞,除了娱神娱祖之外,还要走亲访友,开展娱乐社交活动,因此设计此活动,让幼儿了解瑶族的民俗风情,感受乐曲的美,并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活动目标:

  1、 带领幼儿继续欣赏乐曲,并尝试随音乐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2、 引导幼儿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表现

  的节奏型,并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整体协调。

  3、 要求幼儿克制过度兴奋,不因急于表达热烈的情绪而造成过分强烈的演奏,能与同伴的演奏保持协调,进一步体验活动的愉快。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欣赏过A段音乐,听过该曲,并对该曲的结构有初步的了解。

  2、 录音机、音乐磁带。

  3、 鼓、手铃、木鱼、沙锤等。

  活动过程:

  一、 老师带领幼儿听A段音乐复*身体动作。

  师:请小朋友找找哪张图给我们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二、 欣赏第二、第三段音乐,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第三段音乐吧。

  找找哪张图给我们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

  第三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

  三、 幼儿跟随老师的示范模仿练*以下朗诵和动作。

  1、 教师示范

  2、 儿在教师的指挥下从慢速开始练*:教师说鹅,并跺脚,幼儿说其余字词并拍手。

  3、 幼儿分组练*。

  4、 幼儿在心里说有关字词,倾听教师用鼓声替代“鹅”字及跺脚动作,从慢速度开始,教师逐步加入哼唱伴奏。

  5、 跟随音乐做身体节奏动作组合练*。

  四、 跟随音乐完整地做身体动作(A、B、A段)。

  五、 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探索乐曲的打击乐配器方案。

  六、 在教师的指挥和哼唱伴奏下,幼儿做徒手练*。

  七、 在教师的指挥和哼唱伴奏下,幼儿用乐器演奏。

  八、 全体幼儿跟随音乐完整演奏。

  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5

  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管弦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欣赏《瑶族舞曲》教学设计。全曲为复三部曲式,在简短的引子后,进入首部(第一部分),第一主题优美抒情,来自瑶族民歌《瑶族长鼓歌舞》(课本中A段旋律),描绘了姑娘们婀娜多姿的舞态,第二主题是由第一主题派生出来的,速度加快,节奏变密(课本中B段旋律)音乐情绪起了变化,更加热烈欢快,甚至有些粗犷,表现了小伙子们奔放的舞姿。中部(即第二部分)出现了三拍子的优美旋律,表现了青年们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再现部(即第三部分)再现第一、第二主题,人们又纷纷加入人群舞的行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

  重点和难点:

  演唱主题A,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

  教学要求:

  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熟记音乐主题,划分段落,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乐曲的主要主题。

  教具:

  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教案《欣赏《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简介瑶族的服装、居住地、民族特点、生产劳动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先有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烈,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3、用主题A做声势练*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

  (2)先随音乐练前8小结,

  (3)再练*后8小节。

  (4)将整个练*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打击乐器演奏主题A

  学生和老师琴瑟和鸣,其乐融融

  5、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6

  课题:

  欣赏课《瑶族舞曲》

  年级:

  四年级

  重难点:

  在欣赏中引导同学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示力,使同学对我国的民族音乐发生学*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复*学过的几种速度标志;

  2.让同学听辨三个音乐片段的速度(采用《瑶族舞曲》里的三个主题旋律);

  3.引入并提出问题:刚才欣赏的三个音乐片段是我们今天准备欣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里的三个音乐主题,同学们是否能在乐曲中听到这三个主题并分别用手势指出它是我们刚才听辨的第几个音乐片段呢?

  二、初听,同学在听的过程中,边用手势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复听,出示挂图,提出问题:

  瑶族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描写瑶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就是以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的,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想象一下,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唱歌跳舞)?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幸福欢乐)?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节奏感强、旋律欢快……)?听完后,同学们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2.复听后,请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细听三个主题

  引入:刚才,我们已经初步地感受了三个主题旋律,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欣赏这三段美妙的旋律:

  1.第一局部之第一主题

  1)、先听一听第一局部的第一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3次)?每次出现时在什么方面(乐器的音色和力度)有变化?假如把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示的是一位美丽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现时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示了什么情景呢(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播放第一局部第一主题,让同学跟着哼唱旋律。

  2. 第一局部之第二主题

  1)、接下来,我们听一听第一局部的第二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主题共出现了三次,三次在音调的高低上有什么变化(一次比一次高)?速度和乐曲(快速、粗犷豪放)的情绪和第一主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假如第一主题表示的是姑娘们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题表示的又是什么呢(小伙子们双手猛击着长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尽情欢舞)?

  2)、播放第一局部第二主题,让同学跟着哼唱旋律。

  3.第二局部主题

  1)、第二局部的主题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较弱)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感受它都有怎样的变化并说一说。第二局部相对于第一局部的热烈欢快,旋律变得比较(*稳),就象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2)、播放第二局部主题,让同学跟着哼唱旋律。五、再次复听全曲 刚才,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乐曲的三个主题,这首乐曲是由三个局部组成的,乐曲的第三局部基本上重复了第一局部,下面,让我们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并听听乐曲的哪个局部最优美抒情(第二局部),高潮是出在哪一局部(第三局部)?在本次欣赏中可提示同学乐曲中渐快、渐慢的地方。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示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扮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示力,在表示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范本十份(扩展2)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范本十份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 1

  活动目标:

  1·理解音乐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节奏。

  2·用打击乐器表现,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瑶族舞曲》。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欣赏《瑶族舞曲》

  2.瑶族舞曲配器音乐、铃鼓,圆舞板,木鱼等,图谱、乐器卡片。

  活动难重点:

  用打击乐相互合作拍出节奏。

  根据图谱拍出相应节奏型。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1·欣赏配器乐曲

  仔细听一听,演奏的是什么曲子,用了哪些乐器。

  2·探索发现配器方式

  (1)找找哪些乐器在唱歌

  用了哪些乐器?

  (2)再次欣赏

  听听是不是这些乐器?

  (3)找找哪两个乐器在对话(第一段完整欣赏)

  这么多乐器,他们是怎么唱歌的?谁和谁对唱?(幼儿说到该乐器,教师要示范演奏)

  我们再来听一听,乐器谁先唱谁后唱。(再次欣赏,引导幼儿发现乐器演奏的先后顺序)

  那种乐器在中间出来唱了几句?(双响筒)哪种乐器唱歌最多?(大鼓)

  这几段音乐听上去怎么样?第三段节奏快的时候哪些乐器一起来歌唱的?(所有乐器一起唱歌)

  3·出示乐器图谱

  我们听一听小乐器是用什么节奏对话的?(请小朋友试一试乐器节奏是怎样的)我们看着“节目单”一起用拍手的方法来演奏。(幼儿第一次完整地演奏。)

  二、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1·自选乐器集体演奏

  (1)演奏第一段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乐器,跟着指挥听着音乐开始演奏。

  (2)分解演奏

  我们再来一次,想想你的乐器是和谁一起对话的,用什么节奏。

  (3)完整演奏

  瑶族的小朋友现在开始演奏,听着音乐想好节奏。

  (4)交换位置,交换乐器,快乐演奏。

  结束活动:

  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活动反思: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 2

  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大二班 魏少*

  设计意图: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再过几天就是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的盘王节,这天瑶族人民盛装打扮,载歌载舞,除了娱神娱祖之外,还要走亲访友,开展娱乐社交活动,因此设计此活动,让幼儿了解瑶族的民俗风情,感受乐曲的美,并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活动目标:

  1、 带领幼儿继续欣赏乐曲,并尝试随音乐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2、 引导幼儿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表现

  的节奏型,并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整体协调。

  3、 要求幼儿克制过度兴奋,不因急于表达热烈的情绪而造成过分强烈的演奏,能与同伴的演奏保持协调,进一步体验活动的愉快。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欣赏过A段音乐,听过该曲,并对该曲的结构有初步的了解。

  2、 录音机、音乐磁带。

  3、 鼓、手铃、木鱼、沙锤等。

  活动过程:

  一、 老师带领幼儿听A段音乐复*身体动作。

  师:请小朋友找找哪张图给我们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二、 欣赏第二、第三段音乐,幼儿教案《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第三段音乐吧。

  找找哪张图给我们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

  第三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

  三、 幼儿跟随老师的示范模仿练*以下朗诵和动作。

  1、 教师示范

  2、 儿在教师的指挥下从慢速开始练*:教师说鹅,并跺脚,幼儿说其余字词并拍手。

  3、 幼儿分组练*。

  4、 幼儿在心里说有关字词,倾听教师用鼓声替代“鹅”字及跺脚动作,从慢速度开始,教师逐步加入哼唱伴奏。

  5、 跟随音乐做身体节奏动作组合练*。

  四、 跟随音乐完整地做身体动作(A、B、A段)。

  五、 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探索乐曲的打击乐配器方案。

  六、 在教师的指挥和哼唱伴奏下,幼儿做徒手练*。

  七、 在教师的指挥和哼唱伴奏下,幼儿用乐器演奏。

  八、 全体幼儿跟随音乐完整演奏。

  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 3

  一、引入教学:

  1、复*学过的几种速度标记;

  2、让学生听辨三个音乐片段的速度(采用《瑶族舞曲》里的三个主题旋律);

  3、引入并提出问题:刚才欣赏的三个音乐片段是我们今天准备欣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里的三个音乐主题,同学们是否能在乐曲中听到这三个主题并分别用手势指出它是我们刚才听辨的第几个音乐片段呢?

  二、初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边用手势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复听,出示挂图,提出问题:

  1、瑶族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描写瑶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就是以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的,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想象一下,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唱歌跳舞)?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幸福欢乐)?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节奏感强、旋律欢快……)?听完后,同学们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2、复听后,请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细听三个主题

  引入:刚才,我们已经初步地感受了三个主题旋律,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欣赏这三段美妙的旋律:

  1、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1)先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3次)?每次出现时在什么方面(乐器的音色和力度)有变化?如果把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现的是一位美丽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现时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现了什么情景呢(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2、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接下来,我们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主题共出现了三次,三次在音调的高低上有什么变化(一次比一次高)?速度和乐曲(快速、粗犷豪放)的情绪和第一主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如果第一主题表现的是姑娘们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题表现的又是什么呢(小伙子们双手猛击着长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尽情欢舞)?

  2)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第二部分主题

  1)第二部分的主题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较弱)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感受它都有怎样的变化并说一说。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的热烈欢快,旋律变得比较(*稳),就象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2)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五、再次复听全曲

  刚才,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乐曲的三个主题,这首乐曲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乐曲的第三部分基本上重复了第一部分,下面,让我们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并听听乐曲的哪个部分最优美抒情(第二部分),高潮是出在哪一部分(第三部分)?在本次欣赏中可提示学生乐曲中渐快、渐慢的地方。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

  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 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并能用拍手,摇手腕等身体动作表现。

  2、掌握节奏型,指导幼儿用两种音色来表现这个节奏型。

  3、教会幼儿在合作演奏节奏型的过程中,注意相互配合,并根据强弱规律,注意整体音响协调。

  重点幼儿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并能用拍手,摇手腕等身体动作表现。

  难点掌握节奏型,指导幼儿用两种音色来表现这个节奏型。

  活动准备

  音乐。

  大鼓一面,小铃,铃鼓,圆舞板。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幼儿倾听歌曲。

  2、幼儿学*A段身体动作。

  在教师的带领下,随音乐做动作。

  鼓励幼儿带领大家随音乐做动作,做动作时注意提醒幼儿拍出乐曲的强弱规律。

  3、分声部练*。

  将幼儿分成两半,教师指挥两部分幼儿拍不同的节奏型。

  幼儿交换练*。

  4、引导幼儿根据不同节奏型选配乐器。

  教师根据讨论主题,随音乐指挥练*。

  加入大鼓演奏。

  5、集体随音乐练*演奏。

  要求根据强弱规律,各声部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 5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

  让我们来看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3、用主题A作声势练*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 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也就不难做到了。

  (4)将整个练*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5、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随笔:能顺利完成本课内容要求。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 6

  教学题目:《瑶族舞曲》

  教学课时:1课时

  课程类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二课欣赏《瑶族舞曲》

  教材分析:

  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二课。通过本课的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主自豪感、自信心,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们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去认识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好的弘扬民族文化。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乐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情绪,就成了本课的重点,而记忆乐曲的旋律,引领学生作出对节选部分的乐曲的正确分析便成了本课的难点。课前我布置给学生作业收集相关的瑶族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并大胆的利用网络教室与学生共同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二时的欣赏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计算机”音乐课。激发了她们学*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学*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本土音乐文化,初步了解长鼓、《瑶族舞曲》的创作背景等相关的知识。

  过程和方法: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的音色、力度、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和熟悉乐曲的主题,掌握瑶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节奏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情绪

  教学难点:

  掌握瑶族舞曲的节奏及音乐风格特点。分析作品内部的主题变化发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室、PPT

  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收集的资料,并向大家简单的介绍。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运用:网络教室利用白板制作课件并演示。

  (百度图片瑶族服饰)设计意图、依据: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动手能力。

  2·教师将自己制作的瑶族风光片展示给学生,通过语言介绍,了解“盘王”、“长鼓”等关键词,为欣赏教学打好铺垫。

  开发网络资源,将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利用软件制作成走进瑶家山寨的段短片,让学生着重更了解与瑶族舞曲相关的内容。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运用:

  设计意图、依据:

  利用姐妹艺术“有声的文字——语言”。让学生更直观自然地了解了关键词,盘王、长鼓、长鼓舞等。

  二·学*新知

  1·好看的风光,好听的乐曲,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非常有特点,被喻为“有音无影”。也就是根据动听的音乐联想出舞蹈的场景。那么如此美妙动听的旋律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学生带着疑问,欣赏视频介绍瑶族舞曲的创作背景及曲作家刘铁山的短片。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运用:上网收集下载的中央电视台主持走访曲作者刘铁山的视频短片。

  设计意图、依据:借助于视频短片的`记者采访,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了乐曲的创作背景,以情激趣,丰富了对音乐的理解。

  2·再次聆听:分段聆听并随着音乐做该主题主奏乐器的演奏动作,学生感受、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情感。并自觉完成p11页课后*题。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运用: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依据:提高学生记忆旋律的有效性。

  三·巩固练*

  1·拓展延伸:把课内外有机融合,拓宽学*渠道,提升课堂立意,播放其他形式的瑶族舞曲并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为学生介绍新稻子演唱组的成长经历,并播放在青歌赛上演唱的《瑶族舞曲》改变的歌曲。学生与教师共同欣赏其他形式的瑶族舞曲并和老师一起观看。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运用:充分利用网络优秀资源,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设计意图、依据:旨在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感情,也为使学生能够永久喜欢上听觉这门艺术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心愿。

  2·达标检测:

  ①《瑶族舞曲》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乐曲?创作于哪一年?曲作者是谁?

  ②说出三个以上少数民族的特色乐器。

  ③《瑶族舞曲》的曲式结构?由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④请你听听现在播放的乐曲是《瑶族舞曲》的哪一部分?描写了怎样的情绪?

  形成性评价:

  1·关于测试问卷,学生对乐器的名称和音色回答的不是很好,这也是我最需要充电的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从这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2·由于五年级的学生的心理因素吧,和低年级的同学比较,都很不情愿到前面进行参与表演,但是对于网络课却格外的喜欢,特别是本课的第一课时,我大胆的采用了学校的网络教室,学生们在机房上音乐课还是第一次,课堂上的表现都很兴奋,从收集、整理到制作课件,都兴致盎然。

  板书设计:

  1·小组探究自主活动——学生展示收集的瑶族资料

  2·情境导入了解新知——欣赏瑶族风光片、视频播放,了解乐曲创作背景及作曲家。

  3·初听全曲感受音乐——初步感受聆听乐曲,小组合作回答问题。

  4·分段聆听记忆乐曲——认识瑶族长鼓、学*它的基本节奏型

  5·再次聆听逐步深入——再次整体听赏,表现创造音乐。

  6·拓展延伸提升课堂——聆听欣赏瑶族舞曲改编的音乐作品,提升课堂氛围。

  教学反思、总结

  本课通过视频短片采访曲作者,学生很直观的了解了乐曲的创作背景,这一环节的设计效果非常好。学生印象深刻。在听唱想大比拼音乐游戏中,学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进来,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能够做到用心聆听音乐,并根据老师给出的题目认真做答,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聆听音乐,我还加进了学生拍长鼓节奏的方式为《瑶族长鼓舞》伴奏,学生不仅了解了瑶族长鼓典型的节奏型,并能随着音乐充分感受瑶族舞曲的音乐风格·

  本课的教学不足之处是让孩子了解西洋管弦乐器的相关知识部分渗透的还不够具体,因为学生*时对西洋乐器的接触不是很多,况且现在的音乐多采用电声伴奏,因此在教学时,只是在音乐游戏环节时,让学生去听辩乐器的音色,并说出它的名称,而老师没能再运用图片、音响等可视可听的素材,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每一种乐器,这是很大的遗憾。另外,有些主题的配器,我自身也不是非常肯定的说出来,含糊不清,还需要再反复推敲教材,反复聆听乐曲,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另外,有的相关知识拓展起来,45分钟的时间就显得格外的紧张,因此,有的教学环节没有细致的进行完善,这也是令我遗憾的事情,还有白板的定位问题,有的时候课前一忙乎,再从新定位确实很麻烦的。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 7

  一、活动目的:

  1、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优美欢快热情的节奏。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动作、颜色、线条、绘画等形式表现乐曲的各段不同特点。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音乐。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笔、画纸、录音机、乐曲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的世界》。

  2、直接引题:“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不仅山美、水美、人美,音乐也很美。我们一起来听听《瑶族舞曲》。”

  3、完整欣赏乐曲。

  第1遍: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有几段?

  第2遍:哪几段听起来的感觉是一样的?是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与第三段感觉是一样的,都是缓慢优美的节奏,第二段是欢快热烈的节奏。

  4、音乐欣赏与美术欣赏相结合。

  (1)曲子里快的节奏、慢的节奏,我们可以怎么表现?(动作、线条、颜色、绘画)

  (2)出示色块图,让幼儿讲讲图上有哪些颜色?快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慢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

  师小结:红色、橙色、黄色让人感觉很热情,同它来表现快的节奏;蓝色、白色、粉色让人感觉柔和,用它表现慢的节奏。

  (3)出示多媒体课件。今天,老师带来了4幅画,现在请小朋友一边看着这些画,一边听音乐,找一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与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A: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

  B:听第二段音乐,找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和第二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5、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乐曲。

  小朋友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看了这么美的画,也想自己动手来画。你喜欢哪一段,就把这一段的感觉画下来。画完了告诉小朋友你画的是哪一段?为什么要这样画?

  6、幼儿相互欣赏交流,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数民族瑶族的音乐风格,通过欣赏和创作实践,进一步体验和认识音乐要素对音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瑶族舞曲》,能够从音乐的速度、节奏、音色等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体验速度、节奏、力度、节拍、音色等音乐要素,并能根据不同的音乐情绪进行创编

  二、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曲家如何运用音乐要素来表达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的【难点】:理解速度、节奏、音色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快乐的啰嗦》,请大家边听音乐,随着教师的提示边打节奏

  跟随音乐节奏、速度、力度拍子的变化,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教师创设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音乐的热情,培养聆听音乐的*惯,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2.感受欢快情绪,听辨出舞曲体裁二:教学过程(一)导入

  1.欣赏来自相同地区、相同体裁的音乐作品《瑶族舞曲》

  设计意图:我采用的是播放来自相同地区、相同体裁的音乐作品《瑶族舞曲》,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这样听觉和视觉结合,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好的集中起来。

  (二)新课教授

  1.完整聆听《瑶族舞曲》,感受情绪及其情绪对比(播放曲式结构图)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引起学生们的兴趣,音乐欣赏更具有目的性。同时对于《瑶族舞曲》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2.比较赏析《瑶族舞曲》的三个音乐主题

  (1)演唱a、b主题,认识速度、节拍在乐曲中的作用

  ①教师通过提示性的肢体动作,引导学生从速度角度去探讨两个主题的音乐情绪。 ②运用直观的击拍方式,学生可以在观察、比较击拍动作快慢中,发现和体会节奏差异对乐曲情绪的影响

  (2)欣赏b主题乐段,体验音色、力度在乐曲中的作用

  ①引导学生听出本段主题的演奏乐器,以及乐器使用与音乐表现之间的关系,并请同学们边听音乐变用动作模仿乐器的演奏方式

  ②通过对b主题的聆听,了解随着打击乐器的加入、力度的增强,音乐情绪也变得更加欢快、热烈

  ③请同学总结力度、音色、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3)欣赏b、c主题乐段,了解节拍、速度在乐曲表现中的作用①请同学们边划拍边聆听音乐引导学生发现拍子在音乐中的作用

  ②总结拍子与速度相结合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请同学们总结速度、拍子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赏析《瑶族舞曲》的三个音乐主题,引导学生从速度角度去探讨两个主题的音乐情绪。随着打击乐器的加入、力度的增强,同学们能够自己总结出力度、音色、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学生是音乐的参与者,应该让他们通过听、唱、讨论来体验音乐,并通过发现结论--推翻结论--补充完善结论这一学*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提高

  1.改变音乐主题,用小提琴、二胡演奏改编的节奏型(1)请同学们尝试改编a、b、c的主题,改变音乐情绪

  根据学生的音乐能力,邀请个别会乐器的同学,按照老师的设计进行即兴试奏,体验主题音乐改编后的效果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 9

  一、活动目标

  1、自主探索瑶族舞曲的配器方式,尝试用打击乐器表现,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2.通过游戏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同伴配合合作奏乐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欣赏感受过乐曲《瑶族舞曲》。

  2.乐器若干(三角铁、小铃、木鱼、双响筒、响板、铃鼓、大鼓)。

  3.瑶族舞曲配器音乐。

  三、活动流程

  (一)瑶族叔叔阿姨来演奏

  1、欣赏配器乐曲

  T:你们看瑶族叔叔阿姨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为我们表演节目,你们仔细地听,仔细地看,她演奏了什么曲子,用了哪些乐器。

  2.探索发现配器方式

  (1)找找哪些乐器在唱歌

  T:你们发现瑶族叔叔阿姨用了哪些乐器? (当幼儿说到哪个乐器,老师就把乐器举起并打出乐曲中的节奏,引导幼儿依次发现乐器说

  (2)再次欣赏

  T:我们来听一听是不是这些乐器呢?

  (3)找找哪两个小乐器在对话(第一段完整欣赏)

  T:这么多乐器,它们是怎么唱歌的呢?谁和谁对唱? (当幼儿说到该乐器时,老师示范演奏一次,帮助验证。)

  T:我们再来听一听,乐器谁先唱谁后唱。 (再次欣赏,引导幼儿发现乐器演奏的先后顺序。)

  T:哪种乐器在中间出来唱了几句?(双响筒)那种乐器唱歌多?(大鼓)

  (4)听听小乐器用什么节奏对话(第一段分段欣赏)

  T:乐器是怎么唱歌的? (老师利用游戏化的情景性语言帮助幼儿总结听到的节奏,例如:小铃和铃鼓在说话:你唱歌我跳舞,我们一起来表演。)

  (5)乐器一起来演奏(第二段完整欣赏)

  T:第二段节奏快的时候哪些乐器来唱歌? (引导幼儿发现所有乐器一起唱歌,节奏相同跟着音乐。)

  (二)我们来演奏

  L自选乐器集体演奏

  (1)初步演奏第一段。

  T:现在瑶族阿姨邀请我们来演奏,请你选一个喜欢的乐器,跟着指挥听着音乐开始演奏。(老师用指挥动作提示节奏,并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调整幼儿的节奏及乐器出来的顺序。)

  (2)分解演奏

  T:我们再来一次,想想你的乐器和谁对话,用什么节奏。(老师随机把握幼儿的操作问题,如果发现哪两个乐器节奏或顺序有问题,就将这两个乐器抽出来再次分解操作。)

  (3)完整演奏

  T:瑶族的小朋友现在开始演奏,听着音乐想好节奏。

  2.交换乐器再次演奏

  T:找个朋友交换乐器再来玩一玩。(请能力强的幼儿尝试做指挥。)

  操作提示

  通过让幼儿听配器版的瑶族舞曲,听辨音乐中的乐器和节奏,为幼儿搭建自主探索的*台。在幼儿初步探索发现乐曲中的乐器时,老师可适当对乐器如何发出好听声响进行引导,例如:你们听木鱼会发出两种声音,怎么回事?哪个好听?老师示范在木鱼孔的正面敲和侧面敲,引导幼儿发现不同操作方式发出不同声音。

  在最后环节——交换乐器,对于初次操作乐器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换了乐器相应的顺序和节奏就会变化,因此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或者可让幼儿自主选择,想要交换的去找朋友,不想交换的可仍然操作原来的乐器。在此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的要求不能太高,不是严格的乐队演奏,而是“玩”,在乐器操作中体验音乐表现的乐趣,体验同伴合作的乐趣。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教具准备:电脑机房,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兴趣。

  一、引入教学:

  1、瑶族风情

  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瑶族的风土人情,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吃饭、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0个县。瑶族有30多种称谓,主要以头饰区别划分支系。订婚仪式上,瑶族妇女往男方来宾脸上抹泥巴,以图吉利,他们常常跳长鼓舞进行自娱自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瑶族舞曲》,共同感受和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生活吧!

  2、演唱主题音乐。

  学生跟音乐演唱

  3、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思考题:1)全曲分为几部分?

  2)注意听刚才演唱的主题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现?

  3)听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同名管弦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展现了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动人场面。全曲分为三部分,属于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课件展示:

  复三部曲式结构图:

  A B A

  引子||:a:|| ||:b:|| c d c a b尾声

  第一部分:引子、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三、主题音乐四

  第三部分: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四、实践与创作

  1、给学生提供大鼓、碰铃、木鱼、响板、镲等打击乐器,学生为《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即兴配打击乐器伴奏,分成四大组,每一组配一段。在配打击乐器伴奏的时候一定要注

  意这一部分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根据自己所演奏的乐器音色,商量

  好选一段主题音乐进行练*,教师也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演奏。教师可以选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用琵琶演奏。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

  第一组:引子第二组: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第三组:第一部分第二主题

  第四组:第二部分主题

  再现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配打击乐器伴奏。

  3、合奏《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长鼓舞是瑶族常跳的一种自娱性的舞蹈,今天我们也随着《瑶族舞曲》一起走进欢乐的瑶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按复三部曲式结构演奏《瑶族舞曲》,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会演奏乐器或没有拿到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用手拉成一个圈或者是即兴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

  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范本十份(扩展3)

——小树教学设计范本十份

  爷爷和小树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会认9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材说明

  本课有三段,五句。写的是冬天爷爷爱护小树、照顾小树,夏天小树给爷爷遮挡烈日,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文字活泼,富有童趣,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准备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重点指导读准要求会认的字“穿、冷、热”的音,注意“爷爷”中的第二个字读ye(轻声)。

  随生字“有”的学*,认识偏旁“”(右字头)。

  指导写字,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笔画和部件记忆字形,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分析笔画的安排分布,注意关键笔画的位置,使学生逐步养成从整体观察、从主要特征着眼的好*惯。

  “门”虽然笔画不多,但不容易写好,要仔细观察,注意写好“丶”的位置;“有”字的下半部分是“月”,“月”字做底时,第一笔“丿”(撇)变“丨”(竖);“不”的第三笔是竖,不是竖钩;“开”的第三笔是撇,不是竖。

  写字要在课内进行。教师巡回辅导,重点指导写字有困难的学生,纠正不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三)朗读、背诵指导

  可以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结合看图,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意思。教学时可用范读和录音让学生模仿、体会,读准重音和停顿。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句式完全相同,教师可以具体指导第二自然段,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练*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练*提示

  第三题,读一读,说一说,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的”的用法,练*用“暖和”和“绿色”两个词与其他词语组成恰当的短语。教师不用讲这两个词的意思,可让学生读一读题目中给出的短语,体会一下,然后自己想、自己说。

  (五)扩展活动

  你种过花吗?栽过树吗?为你种的花或栽的树做一件事情,然后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活动目标:

  1、学*儿歌,理解其内容。

  2、感受秋天落叶飘落自然景色,丰富幼儿想象力。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感悟生活。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树叶若干、树叶头饰、磁带

  活动过程:

  (一)演唱歌曲《秋天》,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教过一首歌曲《秋天》吗?让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吧!咦,秋天到了什么东西会从树上掉下来?

  2、幼儿自由发言。

  (二)学*儿歌内容,理解其内容。

  1、教师把树叶从半空中丢下,让树叶自然飘落下来。

  2、提问幼儿:树叶飘下来像什么呢?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4、学*儿歌:

  ①教师介绍儿歌名称

  ②教师完整朗诵一遍,幼儿欣赏。

  ③提问:这首儿歌叫什么名字?儿歌中的树叶像什么?

  ④让幼儿学念儿歌。

  ⑤让幼儿配戴头饰,边朗读边表演。

  (三)运用音乐形式,帮助幼儿掌握儿歌内容。

  1、把《小燕子》的韵律带到儿歌《小树叶》当中,用演唱的方式来演示。

  2、教师完整唱一遍。

  3、师幼一起唱。

  附:小树叶,飘呀飘。飘来飘去像小鸟。小树叶,飘呀飘。飘到地上睡大觉。

  活动反思:

  一、设计意图:

  这首儿歌主要让幼儿学*儿歌,理解其内容。感受秋天落叶飘落的自然景色,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大胆的发挥想象力,说出对落叶飘落下来的想象力。

  二、优点:

  1。教态自然清晰,环节安排清晰,内容丰富。

  2。课堂秩序不错,幼儿回答问题积极。

  3。结束形式不错。

  三、不足:

  1。目标有点达不到,幼儿感受不到秋天落叶的自然景色

  2。准备得不够充分,整首儿歌动作太多。

  3。幼儿倾听能力需加强,举手发言*惯要养成。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

  2、能用充满童趣天真的动作进行歌表演;

  3、在听赏《绿色的小兵》中,用彩笔为荒山添加绿色,体会植树的快乐和种植树木的重要,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唱准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八分休止节奏。

  教学难点:

  1、学*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参与《小树快长高》的歌表演活动。

  教学对象:

  二年级

  教学用具:

  课件、电子琴、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2、听音乐律动,播放《绿色的祖国》

  3、教师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位朋友(多媒体出示三棵小树图片)大家观察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生:小树一棵比一棵高。是小树生长的过程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第一棵小树它的名字叫作1(do),第二棵刚发芽的小树是3(mi),长得最高的小树是5(sol)。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生:演唱135

  师:大家都记住它们的名字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指树唱音并板书旋律)

  3501|30|3501|30|生:(参与活动,认识135)

  师:旋律中除了出现了135还出现了什么音呢?生:休止符

  师:遇到休止符我们该怎样演唱呢?(学生发言)师:说的很好,请大家跟着老师的要求做:遇到休止符嘴巴闭上,手指握拳,一起演唱旋律。现在老师给这条旋律加了歌词,大家来试着唱唱。(学生演唱)3501|30|3501|30|

  小树小树,

  快快长高,

  其实这句旋律是一首歌中的歌词,大家想学吗?让我们一起学唱歌曲《小树快长高》。

  4、板书课题小树快长高

  二、教授新课

  1、聆听歌曲《小树快长高》

  思考:(1)听听刚才我们唱的旋律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2)这首歌曲表达的情绪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

  2、再次聆听

  思考:歌曲中唱到了什么?

  生:小树、春风、小鸟、小星星…

  (教师在黑板上贴同学们说出来的景物图片)

  3、观看歌谱

  认识歌曲的调号1=D,拍号2/4

  4、学*歌词

  按节奏朗读歌词

  5、学唱歌曲

  A:生随电子琴轻声哼唱歌曲

  B:教师范唱歌曲

  C:生加歌词学唱歌曲

  6、处理歌曲

  思考:

  1、歌曲中的“抱”字出现了几次?唱的时候时值一样吗?

  2、在家里谁抱过你?感受如何?那么,带着这份温暖来唱一唱歌曲吧!

  3、歌词中哪句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小树长高了?(啦啦啦)

  过渡语:同学们的歌声不仅把老师温暖了,更把小树也温暖了,小树越长越高了,你们开心吗?除了用歌声,我们还能用什么方式来期盼小树长高?

  7、歌表演《小树快长高》播放音乐小组自由进行创编表演。

  8、师生随音乐进行歌表演

  9、画一画在《绿色的小兵》的背景音乐下为祖国的荒山添上一份绿色吧!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演唱《小树快长高》,小树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期盼有更多的小树快快长高,为祖国增添更多的绿色吧!

  一、激趣,揭题。

  1、出示一棵树图让学生观察,说话。

  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一棵小树。)出示词语小树

  2、小树旁边还有一个人,是谁呢?爷爷,注意轻声。好,你们来看看,爷爷的爷和哪个字长的很像?父字头长的最像.那么,爷爷是谁啊?爸爸的爸爸是爷爷。原来爸爸的爸爸是爷爷,怪不得他们长的很像,那么地方不同呢?爷的下半部分像什么呢?

  3、那么小树是什么啊?是人还是动物?

  4、今天我们来学学爷爷和植物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5、师出示课题《爷爷和小树》,请学生读准“爷爷”。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划出生字。

  大家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来,然后借助拼音读读。

  一边画一边读,做完的举手告诉老师。

  (二)自主识字。

  1、大家看,在这一片绿色的大森林里,生长着许多小树,小树上的这些字,你认识了吗?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这些字,看看你能认识多少。

  2、好了,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小老师,请其他小朋友跟着他读一读这些生字!抽领读。(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

  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师随机进行偏旁教学。

  谁能说说冬天太阳照下来是什么感觉?

  暖:很暖和所以和太阳有关的是日字旁。太阳暖暖地照下来,小朋友心里多快乐啊!右边的部分像个爱字。

  冷:下雨了,水弄到身上冷冷的,所以是两点水旁。

  热:夏天好热,我们会流汗,所以这个字下面就有了这4点底。

  伞:上面的那个人是伞面,那一竖就是伞柄。

  那让我们一同来撑伞吧。生读生字.

  4、在小朋友认字时,拼音宝宝帮了我们的大忙,现在拼音宝宝要走了,你还能认出这些字来吗?指名读一读。小火车开起来。

  (三)感受课文

  1、课文有几段。指导学生标自然段的方法。

  2、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3、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了这篇课文,又听小朋友们读了一遍。我想说:爷爷对小树真好啊!小朋友你们想说什么呢?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一)学*第一段

  1、这棵小树在哪儿呢?出示第一段,请小朋友读一读。

  2、自己练*读。指名读。

  3、你能像这样用上“我家门口有……”说话吗?

  4、再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课文第二段。

  1、(课件演示冬天的情景),北风呼呼地刮,你发现小树在寒风里怎么样了呢,为什么?小树在寒风里会说些什么呢?

  2、爷爷听懂了小树的话。你看爷爷做了什么?指名读句子。

  3、暖和的衣裳是什么?看看图,说说“暖和的衣裳”指什么?是可以保暖的衣服?有什么用?你还知道暖和的……?

  4、请小朋友想一想,这时候小树会对爷爷说什么话?

  5、板书:穿衣,不冷。

  6、指导读第二段,读出爷爷的关心和小树的高兴。

  7、是呀,爷爷给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给小树带来的温暖。小树过得可快乐了。它会怎么感谢爷爷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

  四、写字:指导书写“不”字。

  1、出示带田格中的“不”字,看电脑中书写的笔顺,书空一遍。

  2、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老师范写:第二笔撇在竖中线右边一点起笔。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上边出一点小头。最后一笔“点”要与左边的撇对称。

  3、学生独立书写,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展示学生书写的“不”字,进行评改。

  【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1种笔画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材说明】

  课文以图中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情: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

  【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理解重点语句和练*朗读。

  【教学设计】

  一、引言揭题,激发兴趣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熟悉的朋友。你们听,他在说什么了?(课件出示:小朋友们好,我是小树,你知道我能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人们为保护我做了哪些事情了?)

  2、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第5课〈爷爷和小树〉。

  3、读了课题,小朋友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还是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小朋友们快快行动起来,翻开书69页,借助拼音读读课文吧,遇到生字宝宝可要和他打个招呼哦!

  2、大家看,生字宝宝都到老师这里集合了,谁愿意跟他们打个招呼啊?(出示生字卡片)

  3、他们和别的生字宝宝站到了一起,你还认识他吗?(带拼音读词)

  4、小朋友们真聪明,可是生字宝宝还想考考大家,他们重新站了队,谁还认识他们?(去掉拼音读单个生字)

  5、小朋友们真棒,谁能给你喜欢的字组组词,说说话?

  三、再读课文,读对读通

  1、小朋友们真是识字的小能手,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觉得自己读好了就读给小组里的小伙伴听听,互相提提意见。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这个小朋友在读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应该干什么啊?咱们就比比,谁是最细心的孩子。

  2、大家发现了吗?这篇课文和我们前面学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就表示一个自然段。大家找找,哪是第一自然段?像老师这样给这个自然段,戴上一顶小帽子。

  四、分段指导,读懂课文

  1、小朋友们找的真准,谁能读读第一段?

  2、读的真好,再读读第二自然段?

  理解暖和的衣裳:大家看看图(课件出示),谁知道暖和的衣裳指什么?为什么说稻草是暖和的衣裳了?

  谁知道可以说暖和的什么?(暖和的)

  这么冷的冬天,小树穿上了衣服,多暖和啊!谁再来读读?(指名读)

  大家想想,小树是什么心情?谁来读读这一段?(自读、指名读、齐读)

  3、小朋友们读的真好,我也想读,谁愿意教我读第三自然段?请小朋友们先自己读一读吧,想想应该怎么读,然后来教我,好不好?(学生自己练读)

  理解绿色的小伞:绿色的小伞指什么?(课件出示)为什么说树冠是绿色的小伞了?

  那你为什么要教老师这样读啊?

  4、夏天,爷爷不热了,冬天,小树不冷了,他们多高兴啊!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大家想想,爷爷和小树会说些什么了

  5、小朋友们不但生字学的好,课文也读的好,现在,我们来举行一个朗读比赛。请大家分小组准备,然后我们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参加比赛。

  6、请小评委们听仔细了,你最喜欢谁读的?

  7、表情朗读。

  重点:能用坚定自豪的情感唱准歌曲旋律,并理解歌词内容。

  难点:歌曲中附点及音音的跨度掌握。

  解决策略:以形象的比拟手法引导幼儿掌握音音的跨度,另反复哼唱重点小节。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感受长大的自豪,增强自信心。

  2.能用坚定、自豪的情感唱歌。

  工具及材料:

  挂图、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歌曲主旋律

  (一)示图片,理解歌词内容

  1.春天到了,小朋友们种下小树苗,小树在成长,小朋友们也在成长。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和小树比一比,看看谁长得高、长得快。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

  (二)掌握歌词

  1.教师朗诵歌词,幼儿欣赏。

  2.带领幼儿用坚定、自豪的情感跟念歌词。

  (三)学唱歌曲

  1.哼唱歌曲旋律,随音乐拍手。

  2.带唱的方式,带幼儿学唱歌曲二三遍。

  3.幼儿自由结伴歌表演。

  二、环节改革:

  在开展过程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首先练*节奏,由最基础的节奏到歌曲的节奏,有手击打xx’xx’xx’/xxx’xxx’xx’x―’。熟悉了节拍后,用发声la哼唱歌曲旋律,强调重点、难点部分。最后一步就是填歌词,一首歌曲就在这样的发声练*中自然学会了。

  三、观察所得: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氛围好,学*热情高。

  自身反思:

  一贯的教学模式匡住了,孩子的思维,同样也匡住了教师的思维,使教学单一化、机械化、老套化,在教学中我们该思考的是:以怎样的心态、方式、思维去教学,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见识,不断地寻找孩子所喜悦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开展每一个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助跑跨跳宽度为30-40厘米的*面障碍。

  2、掌握用力蹬地、展腿、落地屈膝的动作要领。

  3、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要领。

  活动准备:

  1、长布条一根、接力棒做成的小树若干根、垫子2块、小旗一面、纸箱2个。

  2、音乐《彩虹的微笑》、《彩虹的约定》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做热身活动。

  师:小朋友们好,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魔法布”游戏。

  (幼儿站在布下随布左右移动、弯腰、跳跃、蹲起等动作,来热身。)

  (二)玩“魔法布”,掌握跨跳技能。

  1、原地跨跳“魔法布”,熟练应用原地跨跳技能。

  师:魔法布又要考验大家的跨跳本领了,大家能不能跨过去?将布条展开宽30厘米放在地上,引导小朋友一个一个左右跨跳练*。

  师:大家跳得很轻松,下面魔法布又要变了,它要变宽了,大家还能跳过去吗?(魔法布增加到40厘米宽,幼儿加力跨跳依次练*,增强跨跳能力。)

  2、迫着跳“魔法布”,幼儿学*掌握助跑跨跳技能。

  师:魔法布要出大招了,大家敢不敢迎接挑战?魔法布要移动起来,让大家追着它跳。先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教师指导动作要领,幼儿分组练*。

  (三)创设游戏情境,巩固所学技能。

  1、创设“帮熊大熊二种小树”情境,激发游戏兴趣。

  师:大家长本领了,真牛!连熊大熊二都听说了。他们看想请大家帮个忙,你们愿意吗?原来,光头强趁熊大熊二冬眠的时候把山坡上的树全砍光了,春天来了,正是种树的好时节,熊大熊二想把小山坡重新种上树,他们想请小朋友来帮帮忙,这个忙我们帮不帮?

  2、介绍游戏场地,示范游戏玩法。

  找小朋友(或是教师)示范,先跨过小河,再爬过山坡,再种树。

  请孩子们依次练*。

  3、幼儿比赛“种小树”。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男女两组幼儿种树,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幼儿用力蹬地、展腿、屈膝落地的动作,督促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2)教师小结。

  (四)放松运动。

  教师引导幼儿做放松活动。

  (五)教师指导幼儿整理活动材料,收放整齐。

  【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1种笔画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材说明】

  课文以图中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情: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

  【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理解重点语句和练*朗读。

  【教学设计】

  一、引言揭题,激发兴趣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熟悉的朋友。你们听,他在说什么了?(课件出示:小朋友们好,我是小树,你知道我能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人们为保护我做了哪些事情了?)

  2、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第5课〈爷爷和小树〉。

  3、读了课题,小朋友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还是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小朋友们快快行动起来,翻开书69页,借助拼音读读课文吧,遇到生字宝宝可要和他打个招呼哦!

  2、大家看,生字宝宝都到老师这里集合了,谁愿意跟他们打个招呼啊?(出示生字卡片)

  3、他们和别的生字宝宝站到了一起,你还认识他吗?(带拼音读词)

  4、小朋友们真聪明,可是生字宝宝还想考考大家,他们重新站了队,谁还认识他们?(去掉拼音读单个生字)

  5、小朋友们真棒,谁能给你喜欢的字组组词,说说话?

  三、再读课文,读对读通

  1、小朋友们真是识字的小能手,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觉得自己读好了就读给小组里的小伙伴听听,互相提提意见。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这个小朋友在读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应该干什么啊?咱们就比比,谁是最细心的孩子。

  2、大家发现了吗?这篇课文和我们前面学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就表示一个自然段。大家找找,哪是第一自然段?像老师这样给这个自然段,戴上一顶小帽子。

  四、分段指导,读懂课文

  1、小朋友们找的真准,谁能读读第一段?

  2、读的真好,再读读第二自然段?

  理解暖和的衣裳:大家看看图(课件出示),谁知道暖和的衣裳指什么?为什么说稻草是暖和的衣裳了?

  谁知道可以说暖和的什么?(暖和的)

  这么冷的冬天,小树穿上了衣服,多暖和啊!谁再来读读?(指名读)

  大家想想,小树是什么心情?谁来读读这一段?(自读、指名读、齐读)

  3、小朋友们读的真好,我也想读,谁愿意教我读第三自然段?请小朋友们先自己读一读吧,想想应该怎么读,然后来教我,好不好?(学生自己练读)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范本十份(扩展4)

——瑶族舞曲教案(精选十篇)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意境,尝试用优美协调的动作来表现,情绪与乐曲相吻合。

  2、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听辩出乐曲的曲式结构是ABA结构,并能根据结构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

  3、体验乐曲的优美和随音乐表演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瑶族的服饰图片或实物;有关光碟

  活动过程:

  一、播放光碟,幼儿观看

  1、 瑶族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都穿什么衣服?

  2、 全体小朋友学一学瑶族舞蹈的典型动作

  二、欣赏:瑶族舞曲

  1、 整首欣赏后提问

  ① 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

  ② 这首乐曲有几段?每一段的旋律一样吗?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

  2、 分段欣赏

  第一段(A段):旋律优美柔和,速度较慢,表现了瑶族姑娘翩翩起舞的景象。

  第二段(B段):旋律欢快跳跃,富有动感,是瑶族的小朋友在狂欢。

  第三段(A段):回到全曲开始得意境。

  ① 每一段欣赏完后,幼儿了解了旋律后,随音乐用动作表现。

  ② 幼儿进一步了解ABA段落结构的形式。

  三、幼儿随音乐表演

  1、 不要求动作到位,只要能随音乐节奏表现,情绪与乐曲吻合即可。

  2、 感受瑶族舞曲的民族风格,进一步感受ABA结构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和演唱《青春舞曲》,让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对表现音乐情绪的作

  用。并掌握音乐知识:速度。

  2、通过创编活动《欢乐的盘王节》,演唱、吹奏、律动、舞蹈,体验音乐的节奏、节拍、力

  度、速度的变化,从而归纳出《瑶族舞曲》的音乐风格。

  3、运用网络多媒体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音乐潜质和创造力,让学生了解更多

  瑶族音乐文化,激发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速度的变化

  创作活动《达努节》

  教学设备:电脑、打击乐器、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瑶族舞曲》

  1、完整欣赏,并根据问题进行网络讨论。

  a)欣赏并展开想象,乐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b)乐曲可以分为几段?

  c)乐曲的情绪变化是怎样的?

  分析:《瑶族舞曲》充分表现出民族管弦乐队特有的艺术魁力,生动地描绘瑶族人民欢庆

  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引子部分:夜幕降临了,人们穿着盛装,打着长鼓,聚集在月光下。乐曲起自低音乐器轻轻奏出的舞蹈性节奏,犹如姑娘们敲起了心爱的长鼓,歌舞既将开始。

  第一段:引子过去之后,乐队中音色华丽明亮的高胡奏出幽静委婉的主题,似一位窈窕淑女翩翩起舞,切娜多姿。然后管子、整和低音喉管吹奏主旋律,弹弦乐器以活跃的、五声性音阶式上下进行的音型作背景衬托,姑娘们纷纷敲起了长鼓,加人舞蹈行列,情绪逐渐高涨,人们活跃起来了。这时,乐曲进人三弦和大阮弹出的由第一主题衍变而来的、粗犷热烈的快板段落,表示小伙子也情不自禁地闯人姑娘们的队伍欢跳起来,这个旋律被不断重复,增强力度,渲染了热烈欢快的气氛。在音乐推向第一次高潮之后,渐

  慢渐弱的过渡乐句引出对比性的中段。

  第二段:中段乐曲由D羽转为D宫,主音大小调转换,调性色彩对比鲜明。中段的旋律风格性很强,笛整和鸣,清新悠扬,情韵连绵,时而具有歌唱性,时而出现跳跃的节奏音型,恰似一对恋人在边歌边舞,互表爱慕之情,憧憬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三段:再现了开始的主题,乐队进人全奏,把音乐向高潮推进。在结尾部分,乐队各组乐器竞奏不断重复的音型,人们又纷纷加人舞蹈的行列,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欢笑着、旋转着、歌唱着,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演奏高潮后结束。

  2、分段欣赏三个不同速度的乐段?

  a)慢速

  b)快速

  c)中速

  3、音乐知识:速度

  音乐进行的快慢称为速度。音乐的速度同其他音乐要素互相配合,使音乐更具有表现力。力度的变化对准确表达音乐的思想情感,塑造音乐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速度:速度是指音乐进行的快慢,速度对于音乐性格的体现有重要影响,例如:摇篮曲。优美的情歌、沉痛的葬礼进行曲、回忆等一般运用较慢的速度,活泼的舞曲、欢快的节日场面和戏剧性的展开段等,一般是用较快的速度。同一首乐曲在演奏速度上的差异也会造成表现上和情绪上的不同。速度术语通常是用意大利文或本国文字标写,一般都标

  在乐曲(歌曲)的开端或各乐章的开端处。

  (二)力度:力度是音乐中强弱的程度,它和速度及其他音乐要素一样在音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的力度与音乐作品的内容密切相关,例如庄严,宏大的音乐往往力度较强,而幻想性的音乐都用较弱的力度,上行的音乐团紧张度加强,所以力度往往渐强,下行的音则因紧张度的下降而力度逐渐减弱。

  4、欣赏乐曲,并观看个小组网上寻找的网上有关瑶族的资料。了解瑶族的风土人情。

  二、唱歌《青春舞曲》

  a)复*歌曲,听《青春舞曲》录音,录音中的音乐运用了什么音乐要素的变化,从而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b)尝试改变歌曲的速度,增强音乐的变现力。

  c)演唱处理后的青春舞曲,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三、扩展活动《欢乐的盘王节》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意境,尝试用优美协调的动作来表现,情绪与乐曲相吻合。

  2、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听辩出乐曲的曲式结构是ABA结构,并能根据结构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

  3、体验乐曲的优美和随音乐表演的快乐。

  4、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瑶族的服饰图片或实物;有关光碟

  活动过程:

  一、播放光碟,幼儿观看

  1、 瑶族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都穿什么衣服?

  2、 全体小朋友学一学瑶族舞蹈的典型动作

  二、欣赏:瑶族舞曲

  1、 整首欣赏后提问

  ① 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

  ② 这首乐曲有几段?每一段的旋律一样吗?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

  2、 分段欣赏

  第一段(A段):旋律优美柔和,速度较慢,表现了瑶族姑娘翩翩起舞的景象。

  第二段(B段):旋律欢快跳跃,富有动感,是瑶族的小朋友在狂欢。

  第三段(A段):回到全曲开始得意境。

  ① 每一段欣赏完后,幼儿了解了旋律后,随音乐用动作表现。

  ② 幼儿进一步了解ABA段落结构的形式。

  三、幼儿随音乐表演

  1、 不要求动作到位,只要能随音乐节奏表现,情绪与乐曲吻合即可。

  2、 感受瑶族舞曲的民族风格,进一步感受ABA结构特点。

  活动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感受与鉴赏式重要的音乐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应激发幼儿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惯,并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幼儿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与感受。

  通过对瑶族舞曲的学*,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让幼儿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幼儿热爱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与高尚的生活情操。

  小百科: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活动目的:

  1.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优美欢快热情的节奏。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动作、颜色、线条、绘画等形式表现乐曲的各段不同特点。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音乐,根据音乐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音乐。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笔、画纸、录音机、乐曲磁带。

  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的世界》。

  2.直接引题:

  “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不仅山美、水美、人美,音乐也很美。我们一起来听听《瑶族舞曲》。”

  3.完整欣赏乐曲。

  第1遍: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有几段?

  第2遍:哪几段听起来的感觉是一样的?是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与第三段感觉是一样的,都是缓慢优美的节奏,第二段是欢快热烈的节奏。

  4.音乐欣赏与美术欣赏相结合。

  (1)曲子里快的节奏、慢的节奏,我们可以怎么表现?(动作、线条、颜色、绘画)

  (2)出示色块图,让幼儿讲讲图上有哪些颜色?快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慢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

  师小结:红色、橙色、黄色让人感觉很热情,同它来表现快的节奏;蓝色、白色、粉色让人感觉柔和,用它表现慢的节奏。

  (3)出示多媒体课件。今天,老师带来了4幅画,现在请小朋友一边看着这些画,一边听音乐,找一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与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A: 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

  B: 听第二段音乐,找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和第二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5.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乐曲。

  小朋友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看了这么美的`画,也想自己动手来画。你喜欢哪一段,就把这一段的感觉画下来。画完了告诉小朋友你画的是哪一段?为什么要这样画?

  6.幼儿相互欣赏交流,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钢琴曲《瑶族舞曲》,知道舞曲的名称,熟悉舞曲。

  2、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感受音乐的音乐形象。

  3、能找出乐曲的节奏型。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让幼儿熟悉少数民族瑶族,跳舞唱歌的场景图片,配乐朗诵磁带《瑶族舞曲》。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理解乐曲的内容,找出主要音乐形象。

  1、教师可以向幼儿交代,我们今天来听一首钢琴曲《瑶族舞曲》(教师弹奏乐曲)。

  2、提问:小朋友,你刚才叫什么名字?好听吗?从而引起幼儿再欣赏的兴趣,教师可提出欣赏音乐的要求:你一边听一边想,音乐中告诉我们叔叔阿姨在干什么(教师弹奏乐曲)。听完乐曲,让幼儿谈感受(估计幼儿会说:叔叔阿姨在跳舞……)

  3、对幼儿的想象加以评价,鼓励幼儿边听边想,同时可以出示图片(瑶族叔叔阿姨跳舞的场面,有长鼓,芦笙,小河。树,竹楼,晚霞……),再次引导边看图片变听音乐,这次可要求幼儿听听音乐的速度是否有变化(有快有慢)。

  4、组织幼儿分段分段欣赏。弹奏第一段,要求幼儿听出音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的。在想象: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估计幼儿会说:这段音乐很慢,叔叔阿姨在跳着优美的舞蹈)。组织幼儿听第二段音乐,要求幼儿讲出音乐的快慢。再想象: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估计幼儿会说:叔叔阿姨跳得很快,因为这段音乐是快的)。让幼儿听第三段音乐,以同样的要求让幼儿边欣赏边想象,这时叔叔阿姨干什么?

  5、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乐曲,教师可配上语言(可以事先准备好的,也可以是加上幼儿想象讲述的内容,教师即兴组织的)。如第一段音乐可配上:“在风景优美的瑶族寨,住着许多勤劳的叔叔阿姨,这天,晚霞映红了天边,他们结束了一天愉快的劳动,来到了小河边,唱着动听的'歌,跳着优美的舞”。第二段音乐可配上:“听,他们越唱越欢乐,瞧,他们越唱越有劲,啊,他们在唱歌歌唱我们生活多美好。

  6、最后,可放录音(配乐朗诵的录音),教师可自编一段瑶族舞蹈。把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有机地揉在一起,在欣赏过程中充分感受美。

  (二)引导幼儿在欣赏乐曲过程中熟悉它的结构。

  1、要求幼儿反复欣赏音乐,开始的速度怎样?中间的速度怎样?最后的速度怎样?

  2、引导幼儿欣赏第三段音乐和哪一段音乐一样?通过不断欣赏,让幼儿知道舞曲是(ABA)三段体的结构形式。

  3、最后可再完整地欣赏乐曲,并配有图片、舞蹈、语言,进一步让幼儿感受到艺术的美。

  (三)引导幼儿不断地欣赏乐曲找出他的节奏。

  1、可让幼儿听第一段音乐,找出它的节奏型。可以两手分开弹,重点引导幼儿听左手的音乐并可以启发幼儿想象这声音好像是什么乐器的演奏(长鼓),同时让幼儿拍手跟音乐打节奏。

  2、用同样的方法,听第二段乐曲打节奏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找出两种节奏均可以,知要能反映欢乐的场面。并让幼儿拍手跟着音乐打节奏。

  3、最后完整地欣赏乐曲,让幼儿选择乐器打节奏,一边欣赏音乐,一边配上节奏,同时教师可以一边跳舞,也可以让部分幼儿跟随老师舞蹈(鼓励幼儿人人参与)

  活动反思: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

  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舞动纱巾感受音乐中的轻柔。

  2、用不同的乐器和肢体动作感受乐曲A段中的轻柔和B段的欢快的节奏。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带

  2、纱巾、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律动入场

  二、第一次倾听音乐《瑶族舞曲》

  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听了音乐有什么感受

  三、第二次倾听音乐,并用纱巾感受音乐中的轻柔。

  1、出示纱巾让幼儿用甩纱巾来感受音乐中A段的柔美

  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甩动纱巾

  四、第三次倾听音乐用乐器演奏音乐。

  1、出示乐器让幼儿自己敲一敲乐器,感受乐器中哪种乐器的声音听起来是柔美,哪些乐器听起来是欢快的。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范本十份(扩展5)

——炮手教学设计范本十份

  一、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多音字“颤”。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炮手顾全大局,牺牲小我的精神。

  3、学*通过人们的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

  4、正确、流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自读、掌握生字,感知课文内容。

  2、抓描写炮手神态的句子和词语,体会人物的心内,理解课文,感悟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炮手的敬佩之情,懂得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顾全大局,牺牲小我。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情,谈话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伊拉克战争的图片

  ……

  同学们,看了这组图片,你想说些什么?是的,战争是残酷的,它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是不可估量的。可是,在保卫国家的战场上,却涌现出很多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让我们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战场上,去聆听一个普通炮手的心声(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检测字词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三、突出重点,精心品读

  1、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有什么新的收获?(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

  2、自由读文2-10自然段,画出反映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

  汇报学*

  句式1:“将军用望远镜……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①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谈感受。

  ②此时,炮手的心情怎样?

  ③用这种感情读课文。

  ④生生互评。

  ⑤再引导读。

  句式2:“你看到那座桥了吗?……士兵的脸色煞白了”。

  ①“看到左边的农舍了吗?……”此时此刻,听到将军这句话,对负责开炮的士兵来说,意味着什么?

  ②如果你就是炮手,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③结合学生的感受,引导读文。

  ④师生合作读

  句式3:“这是德军的一个驻地……更加惨白了。”

  ①听到将军的这个命令,作为炮手会怎么想?

  ②结合炮手心情读课文。

  ③相机播放《我爱我家》

  3、炮手明明知道自己一开炮,房子就会炸垮,此时此刻的炮手犹豫了吗?小组讨论。

  4、比较学*“裹着大衣的军官们……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将军连声喝彩,炮手的脸颊上都滚下了两行热泪。

  5、炮手在战场上面对自己的家,自己仅有的财产,他毅然决然的执行了将军的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炮手的这一举动,他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6、同学们想认识这位可敬的炮手吗?这就是一百多年前的那位炮手——比埃尔,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角色朗读,回归整体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认识一些无私奉献的人。

  2、学*有关奉献的格言。

  六、作业:

  炮手亲手击毁了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战争结束后,他会到自己的家乡,会发生什么故事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精神。

  3、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炮手与将军间的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炮手的语言、神态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与激烈的斗争。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

  1、问炮手是干什么的?

  2、播放炮声,随着一声声炮响,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跨越历史长河,走进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冬日.(出示第一段文字,齐读,问你读懂了什么?)

  3、师小结:德国军队侵入法国巴黎郊外,法国人民为了不让自己的国土被侵略,奋起反抗。这是一场正义的,保卫家园的自卫战争。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2、检测生字,板书词语,指名认读。

  三、学*课文。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明明知道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开炮?

  3、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这间房子就是炮手幸福美满的家啊,他从小在这里生活,他的美好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现在让他亲自炸毁自己的房子,他的内心怎么能*静下来呢?我想,他肯定是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做出决定的。

  4、细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表现炮手脸色变化的有关句子,读一读。

  (1)炮手脸色是怎样变化的?苍白、煞白、惨白这三个词语都是描写脸色不好的,你知道他们有什么区别吗?

  (2)什么原因造成脸色发生这样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测出炮手紧张的心情也在加剧。

  (3)你能想象出他当时心里想什么吗?结合将军和炮手的对话:当将军用望远镜瞭望河对岸的小村时,当将军特指那间红瓦白墙的房子时,当将军命令炮手向房子开炮时,炮手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4)出示脸色惨白的段落:炮手心情怎样?此时,炮手又是怎么想的?体会炮手矛盾、痛苦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5)最后,炮手做出了什么决定?此时你对炮手产生怎样的感情?

  5、播放炮声:随着一声炮响,炮手的房子消失在浓浓的硝烟中。(出示句子)

  此时,炮手和将军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当将军问炮手的时候,炮手有时怎么说的?他的话应怎样读?指名读,齐读。

  6、当将军听到炮手的话时,将军怎么说的?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炮手无私奉献的

  2、结合语文天地中“笔下生花”中的内容。

  3、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炮手无私奉献的精神。

  1、通过学*课文,你觉得炮手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谈。

  2、有感情地读课文。

  二、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笔下生花”。

  1、想象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家乡以后会怎样?

  2、同学之间讨论交流。

  3、动笔写一写。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2、重点指导多音字“颤”。

  3、抄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

  教材说明:

  《炮手》记叙了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中一名普通炮手,为了革命,亲手炸掉了被侵略者占据的家园的感人故事。全文以对话形式为主,以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为辅贯穿全文,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赞颂了他令人钦佩的奉献精神。

  设计思路:

  第一,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士兵神态的变化:他的脸色由“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等词语,让学生分三个层次去理解课文。一、理解语言文字的表面意思,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炮手的脸色是越来越白;二、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意思,反映炮手越来越痛苦的内心;三、体会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炮手面对不远处的家园,面对自己家仅有的一点财产……红瓦白墙的房子,却要亲手开炮炸毁它。他的内心那么痛苦,那么矛盾,可他却强忍着痛苦毫不犹豫地开了炮,表现了人物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就引导学生经历了由语言文字到了解内容再体会思想感情的全过程。

  第二,创设情境,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课文中有两处对比描写:“这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看炮手……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在引导学生理解时,先让学生勾画出第一处中描写天气的词语,再找出描写炮手神态的词语,通过品读,比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产生疑问:为什么天气这样寒冷,而炮手的前额却流着汗水?通过读书,教师适时点拨,学生体会到了炮手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然后逆向设疑:如果炮手不开炮会怎么样?学生提出了许多大胆的设想,此时再结合课文理解,学生已深深地体会到炮手舍己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对炮手产生由衷的敬佩,在日后的学*和生活中,也会以炮手为楷模,而这正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字5个,写字9个。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3、情感目标:受到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精神的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的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情,谈话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伊拉克战争的照片。(配乐)

  2003年3月20日上午,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美国开始了军事空袭!他们炸毁了公路、桥梁、学校和一切可以摧毁的地方,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甚至被炸的遍体鳞伤!双方士兵死亡上万人,有1。9万名无辜的伊拉克国民遇难。

  同学们,看了这组照片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是的,战争是残酷的,它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是不可估量的。可是在保卫国家的战场上,却涌现出了很多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让我们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战场上,去聆听一个普通炮手的心声。(板书:炮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1、炮手是干什么的?

  2、对于一个炮手来说,炸毁一座房子是一件很简单、轻松的任务,但老师却认为这位炮手不轻松,而是很痛苦的!这是为什么呢?(那是他的家,这个世界上仅有的一点财产。)

  3、炮手明明知道那是自己的家,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那是德军的驻地,德国侵入法国,法国军队准备对侵略自己国土的德军发起攻击,首先必须炸毁这座房子。)

  4、教师出示资料:介绍法国卫国战争。

  5、师:这是一场正义的保家卫国战争,德国入侵巴黎,侵占了炮手的房子,里面驻扎这许多德国士兵,想要发起攻击,必须炸毁房子。师创设情境:这间房子就是炮手幸福美满的家啊,他从小在这里生活,他的美好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现在让他亲自炸毁自己的房子,他的内心怎么能*静下来呢?我想,他肯定是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做出决定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他当时的心情。

  6、课件: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士兵的脸色煞白;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1)、苍白、煞白、惨白、这三个词语都是描写脸色不好的,它们有什么区别?课件:我会填。

  (2)、炮手的脸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如果你是炮手,这时你心里是怎样想的?

  a、当将军用望远镜瞭望河对岸小村时……

  b、当将军特指向那间红瓦白墙的房子时……

  c、当将军命令开炮时……

  7、课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

  可炮手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这两句话采用手法,体现了炮手

  8、学生体会炮手心情变化。

  (1)、师:现在请你们把课文背出来。(学生吃惊、紧张)

  我想请第二组同学背(第二组同学更紧张)

  我想请xxx同学背诵(十分紧张,脸红)

  (2)、刚才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3)、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的心情就像炮手的心情一样,一次比一次紧张,所以炮手的脸色一次比一次苍白,他紧张的额头上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9、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10、作为炮手,如果这一炮不开的话,会怎么样?小组讨论。(不服从命令,会被将军处死;不能把敌人赶走;或许将军会开这一炮……)

  11、这虽然是炮手的家,可现在是谁住啊?(德军)如果不把德军赶走,他的家园就没了,连法国国土也没了,为了夺取祖国的领土,你愿意开这一炮吗?

  12、最后,炮手做出了什么决定?

  13、随着一声炮响,炮手的房子消失在浓浓的硝烟中,炮手和将军的表现各有什么不同?

  课件: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着炮手。

  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

  这两句采用了手法,衬托了炮手。

  14、这位年轻的炮手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把自己的家亲自炸毁了,他的行为太让老师感动了。我想用好词好句来赞美他,可我此刻感动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谁能帮帮老师?(出示炮手得照片)比埃尔就在你的眼前,你相对他说什么?

  15、学生发言

  16、总结:炮手公而忘私、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我们,也鼓舞着我们。其实,高尚的奉献精神就体现在我们身边非常熟悉的普通人身上,你还能说一些吗?(教师、母亲、清洁工、还有现在在地震灾区救援的广大人民、和***指战员。)

  自己也是社会的一员,应该为亲人,为周围所有人做些什么?

  四、续写课文,拓展延伸

  正因为有了这样伟大的炮手和像他这样勇于奉献,公而忘私的爱国人士 ,战争取得了胜利,在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了家乡后会是怎么样的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续写故事。

  课件:炮手回到家乡后……

  五、 板书设计

  苍白

  煞白

  炮手 惨白 舍家为国

  流汗 无私奉献

  热泪

  一、图片激情,谈话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伊拉克战争的照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炮手》教学设计和反思。

  20xx年3月20日上午,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美国开始了军事空袭!他们炸毁了公路、桥梁、学校和一切可以摧毁的地方,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甚至被炸的遍体鳞伤!双方士兵死亡上万人,有1。9万名无辜的伊拉克国民遇难。

  同学们,看了这组照片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是的,战争是残酷的,它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是不可估量的。可是在保卫国家的战场上,却涌现出了很多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让我们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战场上,去聆听一个普通炮手的心声。(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课文我们已经读过多遍,不过你真的用心去读了么?现在,请同学们进入到课文当中,把自己当成这位炮手,用心再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同学们,你发现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是什么?(通过神态的变化和人物对话来突出中心的)

  三、精心品读:

  1、那就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画下来。

  谁来告诉我,是哪几个词?(苍白、煞白、惨白)板书

  2、那我要问了:好好的,炮手的脸色为什么突然苍白起来了呢?你能在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找到答案么?把这句话上边的几段读一读。哦。你看到将军用望远镜仔细的�t望着河对岸的小村,你心里想什么?你心情怎样?那你能把这种紧张的心情读出来么?

  3、当你脸色转为煞白的时候你心里又想些什么?心情怎样?我们试着把这种痛苦读出来。我们男女合作读。

  4、当你脸色最后变为惨白的时候,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我们读9、10段。是的,这一炮下去,被毁的不仅仅是一座房子,更是陪我生长,陪我欢乐的家。《我爱我家》。

  让爱天天住你家

  让爱天天住我家

  充满快乐拥有*安

  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

  同学们,家里有我们的爸爸和妈妈,有我们最亲的人,没有了家,便没有了亲人,没有了以前美好的回忆。如果现在让你瞄准自己唯一的家。你的心里会想什么呢?我们不想瞄准,是什么让我们不得不亲手毁了自己的家?战争!他是多么残酷啊!(板书:残酷)

  可!炮手却做出了什么决定呢?――谁有话想说?(板书: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5、现在,再让我们看看炮手的最后一句话,现在,你能不能体会到炮手说这句话的时候的心情?我们先练一练,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炮手》教学设计和反思》。谁来读。

  6、全篇通读(分角色)

  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很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们就分角色朗读,进一步走进将军和炮手的内心。

  在残酷的战争中,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消灭侵略者,把仅有一点财产也奉献了。其实,还有很多和炮手一样的英雄。

  四、课外延伸:

  我们就来交流课外搜集的故事。

  现在,你想对炮手,对将军,对这些英雄,或者对发动战争的侵略者说些什么呢?是的。希望世界永远和*。希望奉献精神能永留人间。

  五、推荐名言:

  老师给大家推荐一组名言:

  (103页的名言)

  《炮手》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的春风给原本机械、沉闷的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方式下,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和多变性。在短短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定教"。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同的.学*个体,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互动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让互动走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与创新精神。在《炮手》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地体现着这一点。

  一、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学生走进课堂。

  "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学*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互动的起点,教者应想方设法,调动一切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迫切参与其中,都跃跃欲试,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情境。在《炮手》的教学中,我主要用语言来渲染。饱含感情地读,感情地说。这样以情感打动情感,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很快把握住了文章的脉络。

  二、以读为本,体会感情。

  首先我问学生怎么样才能读好对话,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让他们带着这些经验来反复朗读,通过读理解将军以及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到炮手身上所凝聚的奉献精神。但在教学中由于操作上的欠缺,课堂效果不是很好,今后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是多方面因素有机的统一。以后将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来感染学生,让课堂轻松一点,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

  一、教材分析

  《炮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以“奉献”为主题。本文叙述了在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冬日,在巴黎郊外,一个炮手为了保卫国家,亲手炸毁自己的房屋的感人故事。全文以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以及对话形式贯穿全文,形象地突出了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忠于职守的战士的光辉形象,赞颂了他那令人钦佩的奉献精神。

  二、学情分析

  生活在和*年代的学生,对战争的实质不甚了解,而本课的时代背景和我们现在相距一百多年,考虑到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可能有困难,上课前鼓励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了解战争的目的、意义,懂得军人的使命是为了祖国的安全,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读懂课文奠定基础。

  三、设计理念

  文学创作讲究“情动而辞发”,学*课文也要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时紧紧抓住学生的“情感”这条线,通过创设情境激情激趣;通过咬文嚼字感受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样情与境交融,思与悟并行,从而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描写炮手神态变化的词句,感受心理变化,运用联想法体会“苍白――煞白――惨白”细微差别。体会炮手舍家为国这种无私奉献的品质。

  五、重点难点

  抓住人物对话描写和神态变化描写的句子,体会炮手当时的内心世界,感受他舍家为国的伟大精神。

  六、教学流程

  (一)、图片激情,复*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组叙利亚战争的图片。(配乐)

  师:在去年4月13号,美国向叙利亚发动了战争,他们炸毁了公路、桥梁、学校等一切可以摧毁的地方,很多孩子都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甚至被炸得遍体鳞伤!同学们看完这组照片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师:是的,战争是残酷的,它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是不可估量的。可是在保卫国家的战场上,却涌现出了很多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今天让我们再次回到100多年前的战场上,去聆听一个普通炮手的心声。(板书:炮手)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1页,谁给我们回顾一下课文主要讲什么故事?(PPT出示)

  (二)、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1、出示ppt(房子)师:,瞧,这是炮手的家,一座红瓦白墙的房子,多么美丽呀!但是为了战争的胜利,他亲手炸毁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在这期间,炮手的神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A、自学提示:

  画一画:默读2~10自然段,从文中画出表现炮手脸色变化的词句。

  读一读:体会炮手的心情。

  说一说: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

  B、生自主学*并组内交流。

  C、谁来交流你画的词语或句子?(生)

  师:刚才大家都提到了“苍白、煞白、惨白”,这三个词语意思相*,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出示金钥匙)谁来读读他们所在的句子?(出示句段)

  将军用望远镜仔细地�t望着河对岸的小山村。

  “喂,炮手!”将军没有回头,高声叫道。

  “是,将军!”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你看到那座桥了吗?”

  “看得很清楚,将军。”

  “看到左边的农舍了吗?就在丛林后面,那座红瓦白墙的房子。”

  士兵的脸色煞白:“我看到了,将军。”

  “这是德军的一个驻地,活计,给他一炮!”

  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师:指名接读。

  师:谁来说说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

  2、预设:

  (1)炮手脸色苍白,可能是?(可能是因为天气严寒,可能是战争艰苦,可能是战争蔓延到他的家乡他有不祥的预感)。(2)什么是煞白?老师请教了词典朋友(出示:“煞白”的意思是由于担心、恐惧、愤怒或某种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炮手在担心什么呢?(3)而当将军说:伙计,给他一炮时,炮兵脸色顿时惨白。你又是怎么理解惨白的?“惨白”、“更加惨白”进一步表现了炮手对家园幻灭的痛心和不忍。(4)神情的变化流露的是他的内心世界,假如此刻你就是那位炮手,当将军特指那所红瓦白墙的房子时,你心里会想――当将军命令你炸毁自己的房屋时,你心里会想――

  3、创设情景,角色朗读。

  师:随着将军指令的逐渐清晰,炮手的猜测逐渐得到印证,因而他的脸色从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越来越不好,心里也越来越紧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好人物的对话。(生自由朗读)

  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这是一段对话描写,作者的提示语生动地展现了炮手的神态变化。去掉提示语,我们是不是也能读出他的内心呢?(指名分组对读。)

  将军:“喂,炮手!”

  炮手:“是,将军!”

  将军:“你看到那座桥了吗?”

  炮手:“看得很清楚,将军。”

  将军:“看到左边的农舍了吗?就在丛林后面,那座红瓦白墙的房子。”

  炮手:“我看到了,将军。”

  将军:“这是德军的一个驻地,活计,给他一炮!”

  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4.抓住对比,再悟心情。

  师:他的内心在煎熬呀!除了这三个词语,你从文中的哪句话也感受到了他的紧张心情?

  出示:裹着大衣的军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师:孩子,这句话前后的描写矛盾吗?

  (生:军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直打颤说明当时天气很冷,炮手的.脸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更加说明炮手很紧张很矛盾。)

  师:(出示:语文天地)把炮手与军官们进行对比,更能突出炮手此时激动、紧张、揪心到了极点的复杂心情。这就是对比的写法。让我们再读这句话。

  师:你看,通过对比可以更加突出我们要表达的意思,以后我们要学着运用。

  5、体会对比,升华情感。

  师:因为战争,因为德军的入侵,炮手美丽的家园如今变成了敌军的一个驻地,尽管万分不舍,尽管万分难受,但他毅然服从了命令。课件出示: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是他的天职,为了赶走敌人,他――

  为了战斗的胜利,他――

  为了国家的和*,他――总结方法:这节课我们在联想中,在对比中读懂了炮手的心情。

  (出示: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师:一阵炮响过后,昔日美丽的红瓦白墙没有了,他的唯一的财产,他的快乐,他的牵挂,没有了,只留下了一片废墟。(擦掉板书:炮手的家、德军的驻地)

  师:敌人的驻地被摧毁了,看到这一幕,将军连声喝彩。

  喝彩的意思是――大声叫好,你就是将军,为炮手叫好,女生读。

  连声喝彩就是――不断地大声叫好,你们就是将军,不断地为炮手叫好,男生读。

  师:而炮手却泪流满面。炮手明明知道那是自己家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

  师:不炸,可能会保全自己的小家,炸掉,却可以换了战斗的胜利。你认为这是一位()的炮手。(出示:()的炮手)(生相机板书在黑板上)

  师:这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炮手。(板书:舍家为国)

  (三).读写结合,深化形象。

  1、师:孩子,如果你是将军,当你听说那是炮手家唯一的财产时,你会说些什么呢?请把你与炮手的对话写书上插图下方。

  2、生练笔,师巡视指导。

  3、交流写的对话。

  4、师:我们似乎有千言万语来褒奖这位炮手,可是,请同学们看课文插图,将军什么也没有说,而是向炮手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他用无声的语言,用最简单的动作,用军人的礼仪,向这位舍小家顾大家的炮手致以崇高的敬意!

  (四).回归单元,升华主题。

  1、师:这不由地使我想起这样两句话:(出示名言: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索取什么。高尔基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生齐读。

  2、炮手彼埃尔用他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奉献的真正含义,让我们带着敬意再次重温这两句话:

  (出示名言: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索取什么。高尔基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作业设计

  八、板书设计

  教材说明:

  《炮手》记叙了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中一名普通炮手,为了革命,亲手炸掉了被侵略者占据的家园的感人故事。全文以对话形式为主,以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为辅贯穿全文,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赞颂了他令人钦佩的奉献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字5个,写字9个。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3、情感目标:受到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精神的感染和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看看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执行什么任务?你还发现了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老师相信只要聪明的你用心去读课文,一定能从中找到答案。请孩子们打开课本翻到99页,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文。给每段标出序号。

  2、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勾画出生字词(不认识)。

  3、小黑板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连读,齐读。(重点提示:黎、瞄、垮、煞、颤)

  4、齐读全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试着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三、合作交流,具体感知。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范本十份(扩展6)

——大班音乐活动——欣赏《瑶族舞曲》合集五篇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初步了解瑶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的过程中,使学生置身于瑶族山寨中,在欢快的乐曲中,充分展开想象,了解瑶族民歌的音乐元素,并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老师的号I导下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表现等方法感受乐曲的力度、速度、情绪变化,体会瑶族人们在欢庆节日的热烈歌舞场面中欢乐幸福心情。

  教学内容:

  1.欣赏《瑶族舞曲》四个主题音乐

  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分辨乐曲的四个主题音乐,并用打击声势等方式参与表现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听赏、多媒体教学

  教具:

  钢琴、多媒体软件、课堂打击乐器、长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随着音乐《爱我中华》律动。欢迎大家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有56个成员?你们都知道哪些成员?其中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主要住在广西、广东、湖南、云南等地。不仅山美、人美,音乐更美。听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歌舞。(老师手拿长鼓边跳边唱)

  L欣赏老师的《瑶族长鼓舞》,介绍长鼓。

  师:这长鼓既是打击乐器又是舞蹈道具,这是瑶族重要的文化代表,瑶族人们在重大节日时,身穿盛装,就是这样载歌载舞,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我刚才唱的歌曲是《瑶族长鼓舞曲》,是作者刘铁山根据民间曲调创作的。

  用可乐杯自制长鼓,出示长鼓典型节奏XXX|XXX学*节奏。

  随着音乐边唱边摆动长鼓做动作。

  师:瑶族人们*时歌唱时充满热情,让我们像她们一样来唱唱歌曲。

  引出作品《瑶族舞曲》

  师:优美的歌声飘在瑶族的山水间,吸引了作曲家。作曲家刘铁山和茅沅吸取了瑶族长鼓舞的节奏特点,创作了管弦乐作品《瑶族舞曲》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老师的歌舞引出长鼓,引起学生对本课的探知欲,让学生初步了解瑶族,井利用肢体动作感知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感】

  二、新课教学

  (—)了解民族管弦乐

  1.介绍四个乐器组

  2.这部作品有引子和四个音乐主题组成,我们分段来欣赏。

  【设计意图:这种视觉和讲解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初步去感知民族管弦乐器有哪些,从而更加理解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绪和学*兴趣。】

  (二)分段听赏

  1.听赏引子部分

  1)乐曲采用低音提琴拨奏的形式,模仿了瑶族什么乐器的节奏?

  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阵轻柔的鼓声,仿佛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瑶族的小伙子、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

  师:低音提琴模仿了长鼓的节奏,并把这个节奏一直延续到第一主题

  2.听赏主题一

  1)用长鼓轻轻的敲着节奏,并感受主题一重复了几次?从听覚上旋律重复,哪里发生变化?(力度)

  师:乐器从开始的二胡引领,第二遍加进了拨弦,第三遍加进了吹管乐,乐器越来越多。仿佛开始是一位姑娘跳起优美的舞蹈随后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老师带领学生模仿动作。

  师: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一起来表现姑娘们跳舞的场景,但不知道我们之间是否有默契感,我来考验一下同学们,我邀请哪组同学做动作,哪组就跟着我做,我动作停同学们也要马上停。

  3)根据图谱随着音乐做动作,表现姑娘们先后起舞的场景。

  4)用打击乐随着图谱表现主题一。

  师:同学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演奏,海阳聆听其他同学的演奏。

  5)讨论主题一在速度、节奏、力度、节拍、情绪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长鼓节奏'学*图形谱动作、伴奏等形式,集中学生学*注意力,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在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对音乐的分析能力。】

  欣赏主题二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做动作。

  2)讨论与主题一相比速度、节奏、力度、情绪的变化。

  3)分段感受乐曲

  师:除此之外音色上也发生了变化。通过动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乐曲第一遍吹管乐曲,第二遍加进了拨弦乐琵琶。第三遍所有乐器一起演奏。随着乐器越来越多气氛逐渐活跃起来,鲜明的节奏热烈欢快,主题一先后起舞,主题二就是姑娘、小伙子一起起舞。犹如小伙子情不自禁的加入到舞蹈行列,舞蹈刚劲有力甚至有些粗犷热烈。

  4)出示图谱,让学生随图谱做动作,表现热闹的场面。(播放最后一遍的旋律)

  5)关注音乐的变化,根据图形谱用打击乐表现乐曲热闹场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上对比音乐的联系和变化,增强对音乐的认识。】

  欣赏主题三

  1)让学生随着音乐摆动身体,让音乐从你的身体里流淌出去,感受作曲家让音乐在节拍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让音乐变的更丰富了。

  2)用声势动作表现音乐。

  师:高音笙吹奏出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轻盈委婉。

  欣赏主题四

  1)随着音乐做动作,听有哪两种乐曲吹奏?

  2)音乐在速度、节奏、情绪上有什么变化?乐曲描绘了什么场景?

  师:在弹拨乐的衬托下,高音笙时而轻盈委婉,时而跳跃活泼,狂欢之后,人们开始休息,他们在月光下低声细语、相互交谈、倾诉心声。歌唱性跳跃的节奏表达了瑶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设计意图:采用奥尔夫教学法,运用身体的律动对学生进行节奏的训练,加强对主题音乐的理解。】

  欣赏第三部分

  1)听赏第三部分,体会乐曲再现了第几部分?

  表现了人们在短暂的休息和交谈之后,又纷纷的跳了起来,尽情享受这幸福的狂欢之夜。尾声音量最强也象征着舞会达到了高潮。

  2)讲解曲式结构,老师讲解复三部曲式。

  (三)完整欣赏乐曲

  要求:请用心聆听,大胆展开丰富的想象,捕捉四个主题,随音乐表现

  主题一打击乐表现音乐

  主题二动作表现音乐

  主题三四声势律动

  再现手鼓表现音乐

  关注主奏乐器及音乐力度、速度和情绪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乐曲的结构,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三、扩展延伸

  —起观看西洋管弦乐版的《瑶族舞曲》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和欣赏,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感情。】

  四、总结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记录着各民族的文化历史与生活*俗,学*和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能进一步拓宽我们的音乐视野,同时能让我们了解各民族的多元文化。希望同学们今后学*中多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因为只有民族化的东西才是世界性的。

  五、板书

  结构曲式:A+B+A'

  一、活动目的:

  1、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优美欢快热情的节奏。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动作、颜色、线条、绘画等形式表现乐曲的各段不同特点。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音乐。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笔、画纸、录音机、乐曲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的世界》。

  2、直接引题:

  “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不仅山美、水美、人美,音乐也很美。我们一起来听听《瑶族舞曲》。”

  3、完整欣赏乐曲。

  第1遍: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有几段?

  第2遍:哪几段听起来的感觉是一样的?是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与第三段感觉是一样的,都是缓慢优美的节奏,第二段是欢快热烈的节奏。

  4、音乐欣赏与美术欣赏相结合。

  (1)曲子里快的节奏、慢的节奏,我们可以怎么表现?(动作、线条、颜色、绘画)

  (2)出示色块图,让幼儿讲讲图上有哪些颜色?快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慢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

  师小结:红色、橙色、黄色让人感觉很热情,同它来表现快的节奏;蓝色、白色、粉色让人感觉柔和,用它表现慢的节奏。

  (3)出示多媒体课件。今天,老师带来了4幅画,现在请小朋友一边看着这些画,一边听音乐,找一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与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A: 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

  B: 听第二段音乐,找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和第二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5、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乐曲。

  小朋友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看了这么美的画,也想自己动手来画。你喜欢哪一段,就把这一段的感觉画下来。画完了告诉小朋友你画的是哪一段?为什么要这样画?

  6、幼儿相互欣赏交流,结束活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管弦乐曲与管弦乐队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的能力,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感受音乐旋律与意境,认识什么是复三部曲式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能够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能辨认其主奏乐器,感受体验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调动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

  二、教学重点:

  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管弦乐队编制的基本音乐常识,能听辨其音乐主题及主奏乐器。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葫芦丝、相关音乐和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导入课题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三)简介创作背景:

  1951年,作曲家刘铁山到中南少数民族瑶族地区访问采风。便写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同时成为管弦乐《瑶族舞曲》的基础。

  1955年前后,作曲家茅沅根据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改编为管弦乐曲《瑶族舞曲》,1956年,正式演出。管弦乐《瑶族舞曲》也成为我国早期器乐作品中的佼佼者。

  (四)提问:管弦乐队由哪几个乐器组组成,每个乐器组包括哪些主要乐器?

  (五)欣赏并分析乐曲:

  1、欣赏全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意境,回答乐曲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的音乐主题各用哪些乐器演奏及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播放音乐,学生欣赏,教师引导。

  2、乐曲分析:

  分段欣赏、分析乐曲。(师生互动)

  引子:

  由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用拨奏的方法,模仿瑶族长鼓敲击的舞蹈节奏。把人们引入瑶族山寨那和*幽静的意境之中,使人联想到节日晚会即将开始。

  第一部分(A):

  第一主题共演奏三遍,用两个不同速度、不同情绪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b)组成。第一遍由小提琴主奏,第二遍由木管乐器主奏,第三遍由弦乐器主奏,表现少女翩翩起舞的形象,姑娘们都纷纷加入舞列。

  第二主题演奏两遍,由第一主题变化而来。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构成(a+b+a),第一遍由大管主奏,第二遍由木管组、圆号、小号主奏,旋律粗犷而热烈,好像一群小伙子闯进姑娘们的歌舞人群。人们在舞蹈时热闹、活泼、欢快的形象。

  第二部分(B):

  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节奏发生变化,成为3/4拍子的舞曲。乐曲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a+b+a)共三段。第一段由小提琴主奏,第二段由两支加弱音器的小号主奏,第三段的前两句由圆号主奏。整个旋律富有歌唱性,有时*稳有时出现欢跳节奏。好像一对青年男女边唱边舞用各种优美舞姿抒**感的'意境。

  第三部分(A):

  是第一部分的再现,由乐队全奏第一部分主题,好似人们又纷纷加入舞蹈行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非常热烈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

  3、总结乐曲的曲式结构:

  复三部曲式结构——复三部曲式是三段体曲式的复杂化,其中有一段本身就是由两段体或三段体构成。

  (六)小结:

  《瑶族舞曲》不是一首纯粹为舞蹈伴奏的乐曲,而是借用舞蹈命名,取材于民族、民间舞蹈音乐,反映瑶族人民欢庆节日的舞蹈场面的器乐作品。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意境,尝试用优美协调的动作来表现,情绪与乐曲相吻合。

  2、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听辩出乐曲的曲式结构是ABA结构,并能根据结构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

  3、体验乐曲的优美和随音乐表演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瑶族的服饰图片或实物;有关光碟

  活动过程:

  一、播放光碟,幼儿观看

  1、 瑶族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都穿什么衣服?

  2、 全体小朋友学一学瑶族舞蹈的典型动作

  二、欣赏:瑶族舞曲

  1、 整首欣赏后提问

  ① 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

  ② 这首乐曲有几段?每一段的旋律一样吗?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

  2、 分段欣赏

  第一段(A段):旋律优美柔和,速度较慢,表现了瑶族姑娘翩翩起舞的景象。

  第二段(B段):旋律欢快跳跃,富有动感,是瑶族的小朋友在狂欢。

  第三段(A段):回到全曲开始得意境。

  ① 每一段欣赏完后,幼儿了解了旋律后,随音乐用动作表现。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范本十份(扩展7)

——“瑶族舞曲”教案优选【五】份

  活动目的:

  1.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优美欢快热情的节奏。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动作、颜色、线条、绘画等形式表现乐曲的各段不同特点。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音乐,根据音乐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音乐。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笔、画纸、录音机、乐曲磁带。

  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的世界》。

  2.直接引题:

  “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不仅山美、水美、人美,音乐也很美。我们一起来听听《瑶族舞曲》。”

  3.完整欣赏乐曲。

  第1遍: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有几段?

  第2遍:哪几段听起来的感觉是一样的?是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与第三段感觉是一样的,都是缓慢优美的节奏,第二段是欢快热烈的节奏。

  4.音乐欣赏与美术欣赏相结合。

  (1)曲子里快的节奏、慢的节奏,我们可以怎么表现?(动作、线条、颜色、绘画)

  (2)出示色块图,让幼儿讲讲图上有哪些颜色?快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慢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

  师小结:红色、橙色、黄色让人感觉很热情,同它来表现快的节奏;蓝色、白色、粉色让人感觉柔和,用它表现慢的节奏。

  (3)出示多媒体课件。今天,老师带来了4幅画,现在请小朋友一边看着这些画,一边听音乐,找一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与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A: 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

  B: 听第二段音乐,找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和第二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5.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乐曲。

  小朋友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看了这么美的画,也想自己动手来画。你喜欢哪一段,就把这一段的感觉画下来。画完了告诉小朋友你画的是哪一段?为什么要这样画?

  6.幼儿相互欣赏交流,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

  教学目标:

  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兴趣。

  教具准备:

  电脑机房,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调特点。

  教学难点:

  能为全曲分段,分辨各乐段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瑶族风情

  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瑶族的风土人情,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吃饭、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0个县。瑶族有30多种称谓,主要以头饰区别划分支系。订婚仪式上,瑶族妇女往男方来宾脸上抹泥巴,以图吉利,他们常常跳长鼓舞进行自娱自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瑶族舞曲》,共同感受和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生活吧!

  二、新课教学

  1、演唱主题音乐。

  学生跟音乐演唱

  2、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思考题:1)全曲分为几部分?

  2)注意听刚才演唱的主题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现?

  3)听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同名管弦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展现了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动人场面。全曲分为三部分,属于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

  课件展示:

  复三部曲式结构图:ABA

  引子||:a:||||:b:||cdcab尾声

  第一部分:引子、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三、主题音乐四

  第三部分: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三、实践与创作

  1、给学生提供大鼓、碰铃、木鱼、响板、镲等打击乐器,学生为《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即兴配打击乐器伴奏,分成四大组,每一组配一段。在配打击乐器伴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部分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根据自己所演奏的乐器音色,商量好选一段主题音乐进行练*,教师也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演奏。教师可以选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用琵琶演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第一组:引子第二组: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第三组:第一部分第二主题

  第四组:第二部分主题

  再现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配打击乐器伴奏。

  3、合奏《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长鼓舞是瑶族常跳的一种自娱性的舞蹈,今天我们也随着《瑶族族舞曲》一起走进欢乐的瑶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按复三部曲式结构演奏《瑶族舞曲》,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会演奏乐器或没有拿到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用手拉成一个圈或者是即兴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活动目标:

  1.理解音乐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节奏。

  2.用打击乐器表现,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瑶族舞曲》。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 欣赏《瑶族舞曲》

  2.瑶族舞曲配器音乐、铃鼓,圆舞板,木鱼等,图谱、乐器卡片。

  活动难重点:

  用打击乐相互合作拍出节奏。

  根据图谱拍出相应节奏型。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1.欣赏配器乐曲

  仔细听一听,演奏的是什么曲子,用了哪些乐器。

  2.探索发现配器方式

  (1)找找哪些乐器在唱歌

  用了哪些乐器?

  (2)再次欣赏

  听听是不是这些乐器?

  (3)找找哪两个乐器在对话(第一段完整欣赏)

  这么多乐器,他们是怎么唱歌的?谁和谁对唱?(幼儿说到该乐器,教师要示范演奏)

  我们再来听一听,乐器谁先唱谁后唱。(再次欣赏,引导幼儿发现乐器演奏的先后顺序)

  那种乐器在中间出来唱了几句?(双响筒)哪种乐器唱歌最多?(大鼓)

  这几段音乐听上去怎么样?第三段节奏快的时候哪些乐器一起来歌唱的?(所有乐器一起唱歌)

  3.出示乐器图谱

  我们听一听小乐器是用什么节奏对话的?(请小朋友试一试乐器节奏是怎样的)我们看着“节目单”一起用拍手的方法来演奏。(幼儿第一次完整地演奏。)

  二、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1.自选乐器集体演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