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范本10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并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理解战象嘎羧的行为,分析其形象。

  重 点: 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故事主要情节。

  难 点: 通过品读课文写嘎羧具体行为的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嘎羧内心丰富的情感,分析它的形象。

  教学准备:

  1、课前预*,通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2、通过查找资料,对战象有一定的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一篇动物小说,课题是《最后一头战象》。并板书。

  2、当我们读小说、故事这一类文章时,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情节、主人公、精彩的部分)什么样的小说,你觉得写得很好?

  3、小结:刚才大家说得很对,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读好小说重点。所以今天我们的学*《最后一头战象》的目标就是看看这篇小说写了什么?主人公在文中有什么样的品质?

  二、初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1、大声、自由、快速的读一读课文,找出不会的字词,不理解的句子,用铅笔圈划出来。给每个自然段都标上序号,并想一想课文写了那些事情?能否用简练的话概括?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用小本子把主要事件记录下来。

  2、解决不会的生字,或难记的生字。如寇、躁。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哪件事。教师归纳整理。英雄垂暮——重披象鞍——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4、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事情连起来说清楚。

  5、小结:我们在学*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三、品读感悟,分析形象

  1、师:通过刚才对课文的梳理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之死,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嘎羧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中的举动,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战象嘎羧崇高品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嘎羧赴死行为的语句,用笔圈划出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体会,划记词句,做批注。

  3、讨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嘎羧的内心,总结出嘎羧的品质。

  4、小结:在刚才的学*中,我们先找到相关句子段落,然后划记描写嘎羧行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细细体会嘎羧内心的想法,从而感悟到了嘎羧内在的品质。

  四、讨论交流

  1、文章中其它地方描写嘎羧行为的语句,继续感受战象嘎羧崇高的品质。(引导学生体会出嘎羧身上所具有的战士的品质、英雄的品质,忠诚、勇敢、团结、重感情、坚毅、感恩等)

  师:嘎羧的记忆力惊人,它准确找到了战友埋葬的地方;它的灵性感人,它和人的情感相通和死去的伙伴的感情相通;它英勇的气势振奋人,它认为战士战死在疆场,几十年后仍然同战友死在一起。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触?

  2、师生交流读后感触。

  五、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文章有很多,可以阅读《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再被狐狸骗一次》等。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2

  教学理念:

  情是辞的载体,在激情洋溢的课堂中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带给自己的冲击,在情感体验中内化对语言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浴血搏杀”等词语。

  2、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并能初步理清文章框架,用自己的话阐述大概意思。

  3、在语言理解与感悟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启迪,并能付诸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内心的感动。

  4、揣摩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得到人文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感悟对嘎羧的细致刻画,并从中读到它的内心世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内心的震撼,得到人文的启迪与熏陶。

  难点:通过快速的朗读理清文章框架并加以说明;从语言文字的描写中体会到嘎羧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初步了解了《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战象嘎羧在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取回了自己的象鞍,重披战甲来到了曾经和战友们战斗过的打洛江畔缅怀往事,最后在安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个坑,把自己庄严掩埋的动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陪嘎羧一起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

  二、精读感悟

  (一)走*垂暮的战象――嘎羧

  1、体会嘎羧的垂老。

  师:嘎羧五十多岁了,它老了!那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

  出示,请生一起读。

  师:它“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你看到了嘎羧怎样的眼睛?

  预设:疲惫的眼睛、无力的眼睛、浑浊的眼睛……

  师:带上你的情感再来读。

  齐读。

  2、体会波农丁的不舍。

  师:看着它的眼睛,我们知道嘎羧――

  师:可波农丁是怎么说的?指名若干同学读。

  出示

  师:你从他的话中体会到什么了?

  连起来读这个语段。

  (二)走*怀旧的战象――嘎羧

  过渡:曾经的英雄嘎羧要走黄泉路了,波农丁知道,我们知道,嘎羧它自己也知道,真可谓:英雄垂暮*黄泉(板书),于是它要在临死之前取回它的象鞍。

  1、师:让我们读读嘎羧取回象鞍的这一部分,找到嘎羧见到象鞍时的神情举止。

  指名读,出示,齐读。

  2、师: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这是一副怎样的象鞍哪?

  指名读,出示,齐读。

  3、师:嘎羧的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久久地摩挲着,它闻到了象鞍上有一股混合着皮革、硝烟、战尘和鲜血的奇特的气味,它的思绪随着这气味飘回到了过去,过去的点点滴滴再一次在它的脑海里浮现。它想到了什么?

  生答。

  4、师:看着眼前的象鞍,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嘎羧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他想起了当年的自己,他是一头怎样的战象?

  生答。

  师: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现如今却是――英雄垂暮*黄泉,好不凄凉。

  师:这就是自己熟悉的老朋友啊,这就是自己久别的老朋友啊,来让我们走进嘎羧的内心,来读这句话。

  5、师:26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

  26个春秋过去,嘎羧已经垂老,可当它披挂上象鞍,却――

  怪不得早晨,嘎羧突然――,原来――

  6、师:这象鞍就是嘎羧当年的战甲!这战甲勾起了嘎羧多少的回忆呀!

  板书:重披战甲忆当年。

  7、师:此时在你面前的嘎羧还是一头普通的大象吗?你觉得它像――怀旧的老战士。

  三、走*激情的战象――嘎羧

  过渡:披挂上象鞍,它就要离开人们去象冢了。人们泣不成声,在一片唏嘘声中,嘎羧开始上路。它来到了――打洛江畔。

  1、师:在打洛江畔,你又看到嘎羧怎样的神情举止?

  指名读

  2、师: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久久凝望着,这是它当年和战友誓死拼杀的战场,此时它眼中还是*静的,清波荡漾的江面吗?它分明看到了什么?

  生答。

  3、请生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这震耳欲聋的吼叫,分明是它的――声声哭泣、声声控诉、声声呼唤!

  嘎羧来到战场故地缅怀战友,心中是把把的辛酸泪呀!

  板书:故地缅怀辛酸泪

  4、师: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它身体膨胀起来,似乎觉得――

  它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仿佛要――

  它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好像正面对着――

  师:是呀!它现在真的就好像回到了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了!

  5、师:此时你眼中的嘎羧还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吗?它是一位――激情豪迈的战士!

  请生齐读后一句。

  四、走*忠诚的战象――嘎羧

  过渡:太阳升到了槟榔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在一块*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又停了下来。

  1、师:它怎么停下来了?

  师:面对着“百象冢”,面对着埋葬着八十多位战友的“百象冢”,它在想什么?它想说什么?把它写下来好吗?音乐播放。

  请生读自己所写。

  2、师:“战友啊战友,我来了!”于是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坦的草地――

  请生接下去读。

  3、师:嘎羧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似乎看到了什么?

  生答。

  4、师:是呀!它在安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掘墓与他们共埋,而它的灵魂已与战友们齐归青天了!板书:掘墓共埋付青天

  5、师: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师:它几乎忘了祖宗留下的象冢,忘了自己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它只记得自己是――战象,它永远都属于它所在的团体,即使是死也要――和战友们死在一起。

  师:而它在我们心里也不再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而是――勇敢的战士!深情的战士!忠诚的战士!善良的战士!情深意重的战士……

  6、师:我们不能以什么来表达我们的敬意,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表达我们对它的深深怀念吧!

  请生读板书。

  板书设计:

  最后一头大象

  英雄垂暮*黄泉

  重披战甲忆当年

  故地缅怀辛酸泪

  掘墓共埋付青天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质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3、体会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那我们就来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文字)

  2、生读: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势不可当。

  3、同学们,就是这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寇、保家卫园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倒下。人们在埋葬它们时,救活了一头负伤的战象,它就是咱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板书:嘎羧)让我们一起叫叫它的名字──生齐读“嘎羧”。它就是──生齐读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4、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战象最后的时光。讲它的哪几个方面呢?板书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嘎羧,走*最后一头战象。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就用横线画下来。

  2、生默读。

  3、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阅读发现。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片段一: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1)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2)是什么让嘎羧安静下来?象鞍是战象的身份象征。哪些词语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感情,请把它圈下来。

  “摩挲着”。

  “摩挲”是什么意思?(抚摸)

  “摩挲”让你感受到什么?(嘎羧和象鞍关系非常深厚,是战友)

  你想,谁会去和一个陌生人抚摸呢?请你带着这份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读句子。还从哪儿能感受到嘎羧对象鞍的深情?

  “泪光闪闪”

  为什么见到象鞍眼泪汪汪?看到象鞍,它会想起什么?(想起了在战场上拼搏的那段岁月,也就让它想起了跟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已经死去了)

  象鞍上记载着嘎羧辉煌的过去,记载着它辛酸的往事。(出示:“象鞍上留着弹洞,……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生齐读句子。

  象鞍上这斑斑的血迹,累累的弹洞,记载着嘎羧辉煌的过去,勾起了它辛酸的回忆。所以嘎羧见了象鞍──生接读:“一下子安静下来……老朋友。”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嘎羧对象鞍的深情?

  “久别重逢”“老朋友”

  久别重逢,多少年?(26年)

  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但嘎羧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战象,一直牢记着它身份的象征──象鞍。象鞍仅仅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吗?还是什么样的老朋友?(并肩作战同生共死……)

  26年了,我们经常说酒越陈越香,朋友是越老越好。让我们带着这份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生齐读句子)

  让我们继续交流阅读发现,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动?

  片段二: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找出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语句,透过这些语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

  (2)生自由朗读、批注。

  (3)谁能把你的阅读感受与大家交流交流。

  “久久凝望”

  嘎羧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它想起了什么呢?

  生交流:想起了战友、敌人、战斗场面……

  能不能读出这种“久久凝望”的感觉?(指名读)

  “亲了又亲”

  这块礁石对嘎羧有着什么特殊的含义?为什么会“亲了又亲”?

  无论哪种理解我们都能感受到嘎羧的深深怀念之情。

  怀着这种深深的怀念,女同学一起读读这段话

  “震耳欲聋的吼叫”

  嘎羧想通过吼叫,表达什么呢?

  生交流:深情呼唤战友、诉说对战友的怀念、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

  这一声吼,真是荡气回肠。男同学一起读读这段话。

  (3)26年前的那场战斗,让嘎羧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让它成为──最后一头战象。26年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过去,思念着它的战友。这样的深情,它能向谁诉说吗?(不能)因为它是──最后一头战象。

  (4)所以,重回战场,缅怀往事,睹物思人,它怎能不激动!同学们,让我们齐声读这一段。

  让你感动的语句还有吗?

  片段三: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1)哪些细节感动了你?(生交流)

  (2)凝望天空,它在想什么?它想说什么?(生展开想象)

  (3)“风箫箫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嘎羧带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带着对战友的深深的怀念之情,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在战友们长眠的地方,它耗尽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为自己挖掘一个墓坑。请同学们齐声读读这两段话。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1、读得真好。同学们,怪不得连饲养员波农丁都说──(课件出示句子:“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生齐读句子。

  2、它还牢记着什么?(生交流)

  3、它记得,什么都记得,它始终记着自己是一头战象。“英雄垂暮,壮心不已”,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课件出示几组句子。配乐)

  二十六年过去了,嘎羧显得很老迈,可他一直牢记着它身份的象征,牢记着它出生入死经历的象鞍。读──生齐读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整整26年了,嘎羧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记得自己浴血搏杀的地方──生齐读句子:“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跳出水面。”

  战场才是归宿,战友才是最亲密的伙伴。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终于和伙伴们躺在了一起──生齐读句子:“它死了。……躺在了一起。”

  4、读着这感人肺腑的文字,想着这令人心酸的画面,你还觉得嘎羧仅仅是一头战象吗?

  5、所以,本文的作者沈石溪先生说(课件出示句子):“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是人类的情感。其目的是想引发人类更多的思考。”

  6、最后,我们以一首诗来纪念最后一头战象,并向这位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学*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来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提问:最后一头战象在临死前都做了几件事?

  (板书:拒绝进食、披挂象鞍、告别村民、重回战场、埋葬自身)

  二、讲授新课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战象,从他的一举一动中,读出它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学*“披挂象鞍”。

  1、重点读读描写战象举动的句子,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2、出示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3、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象鞍呢?竟能让嘎羧流露出这样的情怀?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4、看到这个象鞍,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生联想当年的战争场面,体会战象的内心。)

  5、你能读出战象的内心吗?

  二、学*“告别村民”。

  1、出示句子: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嗄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2、你读出了战象怎样的内心?

  3、这一部分你还读出了什么?(村民对战象的依依不舍)

  4、感情朗读村民和战象依依惜别的场面。

  (三)学*“重回战场

  1、出示句子:它站在江滩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D�D欧�D�D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此时此刻,嘎羧的内心又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四)学*“埋葬自身”

  1、出示句子:“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凝望着天空会想些什么?

  2、“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三、小结:

  1、刚才我们随着这头战象走完了它生命的最后一程,老师相信大家都被这头战象感动着,那么你读懂战象的内心了吗?它是一头怎样的战象?

  (板书:忠诚、善良、英勇、怀旧……)

  2、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头战象的?(抓住它的动作、神态,作者投入了自已的真情感,和战象融为一体了。)

  3、推荐作者的其它作品:作者沈石溪,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它写的《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斑羚飞渡》等作品都值得大家看。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5

  教学理念:

  情是辞的载体,在激情洋溢的课堂中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带给自己的冲击,在情感体验中内化对语言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浴血搏杀”等词语。

  2、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并能初步理清文章框架,用自己的话阐述大概意思。

  3、在语言理解与感悟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启迪,并能付诸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内心的感动。

  4、揣摩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得到人文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感悟对嘎羧的细致刻画,并从中读到它的内心世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内心的震撼,得到人文的启迪与熏陶。

  难点:通过快速的朗读理清文章框架并加以说明;从语言文字的描写中体会到嘎羧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初步了解了《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战象嘎羧在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取回了自己的象鞍,重披战甲来到了曾经和战友们战斗过的打洛江畔缅怀往事,最后在安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个坑,把自己庄严掩埋的动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陪嘎羧一起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

  二、精读感悟

  (一)走*垂暮的战象——嘎羧

  1、体会嘎羧的垂老。

  师:嘎羧五十多岁了,它老了!那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

  出示,请生一起读。

  师:它“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你看到了嘎羧怎样的眼睛?

  预设:疲惫的眼睛、无力的眼睛、浑浊的眼睛……

  师:带上你的情感再来读。

  齐读。

  2、体会波农丁的不舍。

  师:看着它的眼睛,我们知道嘎羧——

  师:可波农丁是怎么说的?指名若干同学读。

  出示

  师:你从他的话中体会到什么了?

  连起来读这个语段。

  (二)走*怀旧的战象——嘎羧

  过渡:曾经的英雄嘎羧要走黄泉路了,波农丁知道,我们知道,嘎羧它自己也知道,真可谓:英雄垂暮*黄泉(板书),于是它要在临死之前取回它的象鞍。

  1、师:让我们读读嘎羧取回象鞍的这一部分,找到嘎羧见到象鞍时的神情举止。

  指名读,出示,齐读。

  2、师: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这是一副怎样的象鞍哪?

  指名读,出示,齐读。

  3、师:嘎羧的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久久地摩挲着,它闻到了象鞍上有一股混合着皮革、硝烟、战尘和鲜血的奇特的气味,它的思绪随着这气味飘回到了过去,过去的点点滴滴再一次在它的脑海里浮现。它想到了什么?

  生答。

  4、师:看着眼前的象鞍,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嘎羧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他想起了当年的自己,他是一头怎样的战象?

  生答。

  师: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现如今却是——英雄垂暮*黄泉,好不凄凉。

  师:这就是自己熟悉的老朋友啊,这就是自己久别的老朋友啊,来让我们走进嘎羧的内心,来读这句话。

  5、师:26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

  26个春秋过去,嘎羧已经垂老,可当它披挂上象鞍,却——

  怪不得早晨,嘎羧突然——,原来——

  6、师:这象鞍就是嘎羧当年的战甲!这战甲勾起了嘎羧多少的回忆呀!

  板书:重披战甲忆当年。

  7、师:此时在你面前的嘎羧还是一头普通的大象吗?你觉得它像——怀旧的老战士。

  三、走*激情的战象——嘎羧

  过渡:披挂上象鞍,它就要离开人们去象冢了。人们泣不成声,在一片唏嘘声中,嘎羧开始上路。它来到了——打洛江畔。

  1、师:在打洛江畔,你又看到嘎羧怎样的神情举止?

  指名读

  2、师: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久久凝望着,这是它当年和战友誓死拼杀的战场,此时它眼中还是*静的,清波荡漾的江面吗?它分明看到了什么?

  生答。

  3、请生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这震耳欲聋的吼叫,分明是它的——声声哭泣、声声控诉、声声呼唤!

  嘎羧来到战场故地缅怀战友,心中是把把的辛酸泪呀!

  板书:故地缅怀辛酸泪

  4、师: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它身体膨胀起来,似乎觉得——

  它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仿佛要——

  它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好像正面对着——

  师:是呀!它现在真的就好像回到了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了!

  5、师:此时你眼中的嘎羧还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吗?它是一位——激情豪迈的战士!

  请生齐读后一句。

  四、走*忠诚的战象——嘎羧

  过渡:太阳升到了槟榔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在一块*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又停了下来。

  1、师:它怎么停下来了?

  师:面对着“百象冢”,面对着埋葬着八十多位战友的“百象冢”,它在想什么?它想说什么?把它写下来好吗?音乐播放。

  请生读自己所写。

  2、师:“战友啊战友,我来了!”于是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坦的草地——

  请生接下去读。

  3、师:嘎羧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似乎看到了什么?

  生答。

  4、师:是呀!它在安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掘墓与他们共埋,而它的灵魂已与战友们齐归青天了!板书:掘墓共埋付青天

  5、师: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师:它几乎忘了祖宗留下的象冢,忘了自己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它只记得自己是——战象,它永远都属于它所在的团体,即使是死也要——和战友们死在一起。

  师:而它在我们心里也不再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而是——勇敢的战士!深情的战士!忠诚的战士!善良的战士!情深意重的战士……

  6、师:我们不能以什么来表达我们的敬意,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表达我们对它的深深怀念吧!

  请生读板书。

  板书设计:

  最后一头大象

  英雄垂暮*黄泉

  重披战甲忆当年

  故地缅怀辛酸泪

  掘墓共埋付青天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

  2.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哪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四、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并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理解战象嘎羧的行为,分析其形象。

  重 点: 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故事主要情节。

  难 点: 通过品读课文写嘎羧具体行为的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嘎羧内心丰富的情感,分析它的形象。

  教学准备:

  1、课前预*,通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2、通过查找资料,对战象有一定的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一篇动物小说,课题是《最后一头战象》。并板书。

  2、当我们读小说、故事这一类文章时,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情节、主人公、精彩的部分)什么样的小说,你觉得写得很好?

  3、小结:刚才大家说得很对,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读好小说重点。所以今天我们的学*《最后一头战象》的目标就是看看这篇小说写了什么?主人公在文中有什么样的品质?

  二、初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1、大声、自由、快速的读一读课文,找出不会的字词,不理解的句子,用铅笔圈划出来。给每个自然段都标上序号,并想一想课文写了那些事情?能否用简练的话概括?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用小本子把主要事件记录下来。

  2、解决不会的生字,或难记的生字。如寇、躁。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哪件事。教师归纳整理。英雄垂暮——重披象鞍——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4、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事情连起来说清楚。

  5、小结:我们在学*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三、品读感悟,分析形象

  1、师:通过刚才对课文的梳理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之死,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嘎羧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中的举动,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战象嘎羧崇高品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嘎羧赴死行为的语句,用笔圈划出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体会,划记词句,做批注。

  3、讨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嘎羧的内心,总结出嘎羧的品质。

  4、小结:在刚才的学*中,我们先找到相关句子段落,然后划记描写嘎羧行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细细体会嘎羧内心的想法,从而感悟到了嘎羧内在的品质。

  四、讨论交流

  1、文章中其它地方描写嘎羧行为的语句,继续感受战象嘎羧崇高的品质。(引导学生体会出嘎羧身上所具有的战士的品质、英雄的品质,忠诚、勇敢、团结、重感情、坚毅、感恩等)

  师:嘎羧的记忆力惊人,它准确找到了战友埋葬的地方;它的灵性感人,它和人的情感相通和死去的伙伴的感情相通;它英勇的气势振奋人,它认为战士战死在疆场,几十年后仍然同战友死在一起。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触?

  2、师生交流读后感触。

  五、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文章有很多,可以阅读《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再被狐狸骗一次》等。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学*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质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3.体会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背景课件)

  1.激情导入。(播放视频)

  2.嘎羧是这场战斗中唯一幸存的战象,也是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

  3.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23课的课题,齐读。P121

  二、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很长,有20xx来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

  2.讨论交流,嘎羧在生命的最后历程当中做了哪几件事?

  相机板书:披挂象鞍 重回战场 挖掘墓坑

  3.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三件事连起来说清楚。

  4.小结:我们在学*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三、引导质疑

  1.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之死,同时在课文的11自然段也介绍了一般大象的死,请你再次默读课文11自然段,比较一下嘎羧之死和一般大象的死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主要的区别。

  3.了解了一般大象死时的特点。我们再来看看嘎羧临死之前做的这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你的心中有怎样的疑问?

  4.引导学生质疑,梳理问题,明确学*方向。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引导学生研读第十四自然段,探讨嘎羧为什么要重回战场。

  1.找出描写嘎羧重回战场的句段读一读,用“—”标出描写嘎羧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体会,划记词句,做批注。

  3.讨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凝望”“亲了又亲”“吼叫”等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想象,体会嘎羧的内心,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怀。

  4.小结:在刚才的学*中,我们先找出记叙这个事例的相关句段,然后划记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并抓住这些词语细细品味,体会嘎羧内心的想法,从而感悟到它真挚的情感,解决了我们心中的疑问。

  (二)分组自学“披挂象鞍”和“挖掘墓坑”部分。

  1.分组,交待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

  3.小组交流,共同研讨

  (三)讨论交流“披挂象鞍”部分的读书感受。

  1.引导学生重点品读: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引导学生抓住“摩挲”“泪光闪闪”等词语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2)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引导学生感受嘎羧“英武豪迈”的形象,理解嘎羧临死之前披挂象鞍的原因。

  2.深入探究: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知道你们走进了嘎羧的心,它临死前要披挂上象鞍是因为什么?

  3.小结:同学们,文中的嘎羧不会说话,作者通过描写它的动作神态来表现它内心的情感。我们如果能抓住这些事例,品味当中的细节描写,并及时地把自己的想法在书中写一写,就能体会到它内心的情感,读懂它的心。

  (四)讨论交流“挖掘墓坑”部分读书感受,理解嘎羧为什么要在百象冢挖掘墓坑,埋葬自己。

  1.学生交流读书感受,重点品读:

  (1)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

  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引导学生感受嘎羧挖坑的艰难。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深入体会战象的思想感情。

  3.继续练*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预*课文,了解大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很多事情,大象还能帮助人们冲锋陷阵,这样的大象叫战象。今天我们学*一篇写战象的课文——最后一头战象)。

  3.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本课的战象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你想知道他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学*课文。

  4.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仅引导学生弄清了“战象”的意思,还针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学*欲望。)

  二、 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Kou jiāo gé

  日寇 香蕉 皮革

  三、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哪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回战场——庄严归去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注意把握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因为是预*过,教师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品味情感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认真读课文,找出描写嘎羧行为、神态的句子,体会嘎羧的高尚情怀。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第 二 课 时 教学流程: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嘎羧的事情。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学生边读边思的*惯已养成,本课课文较长,教学易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直奔重点语句进行学*,避免逐字逐句的讲解。)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找出描写嘎羧行为、神态的句子,体会嘎羧的英雄情怀。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情况。

  3、集体交流:

  (1)“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亢奋”怎样理解,从哪些地方看出亢奋?(急切心情,两只眼睛烧得通红,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它急着干什么?

  (2)“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这是什么动作,嘎羧可能在想什么?

  (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 “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这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是做什么的?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战象对战斗记忆犹新,对战斗对战友的无比怀念之情。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可联系前面的威风凛凛,逐渐衰老和现在进行对比理解,教师的诱导,使学生切身体会到。)

  (3)“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āo)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péng)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jiǒng)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嘎羧来到哪儿?(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

  嘎羧来到这里干什么?找出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证明你的观点。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

  “亲了又亲”的礁石,嘎羧可能在想什么?

  (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从这些都感受到战象对战斗过的地方的留恋,同时也是对救它的人们的感谢,也是对死去的战象的深深的怀念。)

  “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péng)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jiǒng)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

  想一想,这是什么动作?结合“吼声激越悲壮”理解

  嘎羧可能在吼什么?

  (“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4)太阳升到了槟(bīng)榔(láng)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qìng)沟。在一块*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来。

  “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记得很清楚,喏(nu),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地说。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bó)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gǎo),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tuǒ)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查看。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嘎羧来到哪儿,它来干什么?找出它的动作

  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gǎo),在地上挖掘起来。

  挖一阵就喘息一阵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

  嘎羧披挂了象鞍,凭吊了战场,怀念了战友,又在这里费劲了力气,从早到晚挖坑,他想做什么?

  (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4、战象为人们做了许多的事,人们又怎样对待大象的,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出你的感受。

  (1)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zāi)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它叫嘎(gǎ)羧(suō),负责饲养它的是波农丁。

  (2)“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给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对战象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能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人们对战象的将要死去表达了极度的悲伤。顺势再巩固侧面描写)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从这里感受到战象也已经对村寨和村寨的人们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没有忘记村寨的人们对它的救助,对它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5、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评: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想象,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让学生感悟到具体、生动的描写是本文一个重要的表达特点。]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四、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五、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积累文中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重点难点】

  抓住细节描写,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怀

  【教学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揭题,了解“战象”

  在古代战争史上,曾有过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

  二、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将理解不了的词语圈画出来。

  交流,认读、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

  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嘎羧 亢奋 摩挲 象冢 威风凛凛 势不可当 优哉游哉焦躁不安 横遭不幸 暴毙荒野 泣不成声 久久凝望 炯炯有神 浴血搏杀 长途跋涉 体力不济 英武豪迈

  说说以上词语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初步理解。

  三、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完成《作业本》2、4题:

  第2题: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产生的主要疑问是:

  按事情发展顺序补充完成下面的提纲:(英雄垂暮)——( )——(依依泣别)——( )——( )——(庄严辞世)

  交流,反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说印象

  通过上节课的初读,说说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下面的句式来说:嘎羧是一头( )的战象。(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再说说课文所描写、刻画的哪几个场景令你印象特别深刻?交流,板书:

  重披战甲 惜别村寨 凭吊战场 自掘冢坑

  二、抓住重点,细感悟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走进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战象嘎羧崇高的品质。课文比较长,我们可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阅读呢?(提示学生采用快速浏览与潜心品读相结合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5-23自然段,抓住那些细致描写战象嘎羧的句子潜心品读,想想你受到了怎样的感动,在句子旁边简要地写一写批注。

  学生自主读书,教师巡视,随机指导学生在品读的时候要抓住描写刻画嘎羧的那些感人的细节来体会嘎羧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心理活动。

  组织交流,预设以下交流的重点,交流的顺序可以随机。

  ★感受嘎羧重披战甲的情景——

  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嗄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地甩出象房去,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破篾*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嗄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点拨引导:当我把玉米扔下去的时候,嘎羧的情绪反应是怎样的?(焦躁不安)从哪些细节中可以体会出来?(像丢垃圾似的甩出去)当我漫不经心地把类似马鞍的东西踢下楼去之后,嘎羧的情绪反应又是怎样的?(激动不已)从哪些细节中可以体会出来?(呼呼吹、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嘎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反应?再联系下文说说你的感动。(下文: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

  引读体会。师: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生:嗄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地甩出象房去,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师:破篾*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生:没想到,嗄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感受嘎羧惜别村寨的情景——

  嗄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地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嗄羧送行。许多人都泣不成声。村长在嗄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嗄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点拨引导:最令你感动的细节是什么?嘎羧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如果它会说话,此时此刻会说些什么?请拿起笔在书上这句话旁边写一写。写后交流。

  多么有情有义的嘎羧啊!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感受嘎羧凭吊战场的情景——

  嗄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点拨引导:嘎羧为什么要走到打洛江畔?哪些细节特别令你感动?

  让我们体会一下此时此刻嘎羧的内心世界吧。想象性补充说话: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仿佛看见了( );

  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因为这里( );

  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仿佛在大声地说:“( )”

  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景!多么令人敬佩的战象!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感受嘎羧庄严死去的情景——

  嗄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嗄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来;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点拨引导:这段话详细地描写了嘎羧什么情景?作者在这段话描写中重复最多的是那个词语?(挖)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这个“挖”的,找出来,读一读。(挖一阵就喘息一阵、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继续挖……)嘎羧为什么要这么费力地给自己挖象冢?它为什么不走到祖先留下的象冢去?

  带着我们的感动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土坑约有3米深,嗄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点拨引导:嘎羧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临终的时刻,嘎羧还在看什么?它仿佛看见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战象嘎羧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感动。那一幕幕情景怎不令人肃然起敬?让我们以有感情的朗读甚至背诵,来铭记这头令人肃然起敬的战象嘎羧吧!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范本10份扩展阅读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范本10份(扩展1)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6篇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头战象》。

  二、文本解读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凭吊战场,最后在“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课文以时间为序,组织了“英雄垂暮──重披战甲──重回战场──庄严辞世”四个材料,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文中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课文的表达有何特色呢?

  (一)英雄垂暮,奄奄一息

  “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人们不让嘎羧搬东西,是因为它在战场上英勇负伤,是一位战斗英雄。村民疼惜嘎羧,让它的日子过得清闲,优哉游哉。从“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看出,嘎羧与村民的关系亲密。“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睡。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透过嘎羧的状态和波农丁的话可以知道,嘎羧已经奄奄一息了,生命快走到尽头了,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二)重披象鞍,英武豪迈

  课文以深情的笔触描写了嘎羧重披战甲的情景,再现了嘎羧英武豪迈的气概。焦躁不安的吼声──“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令这头垂暮的战象念念不忘,魂不守舍,焦躁不安?嘎羧为什么发出焦躁不安地吼叫?它在呼唤什么?期盼什么?久别重逢的老友──“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腻生动,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的深沉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等词语,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英武豪迈的气概──“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坐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象鞍破旧,仍然凝重华贵;嘎羧年迈,仍然英武豪迈!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这是在深情地赞颂嘎羧英勇顽强的形象与气概。

  (三)凭吊战场,百感交集

  “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这段话描写了嘎羧将辞世时凭吊战场的神态、行动和吼声,表现出嘎羧不仅仅是一头普通的大象,更是一位激情豪迈、浴血搏杀的勇士!一个“久久凝望”的神态,仿佛活现出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本鬼子鬼哭狼嚎,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惨状;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纷纷中弹并跌倒在江里。一个“亲了又亲”的举动,这里也许就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就是曾经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透过“震耳欲聋的吼叫”看出,嘎羧也许在呼唤战友的灵魂,在诉说对战友的怀念,在告诉战友它即将来陪伴它们……“惊得”鱼儿“跳出水面”,足见嘎羧的“吼声激越悲壮”,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让人肃然起敬!这细腻深情、独具风采的神态和举动,展现出嘎羧就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饮泪歌颂的英雄!

  (四)庄严归去,情深义重

  课文抓住动作、神态,描写了嘎羧庄严地归去了,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躺在了一起。掘墓,体力不济──“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透过一连串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出,嘎羧的衰老和体力不济,它不停地挖啊、抛啊,足见它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更表明嘎羧的虔诚,对同伴的深切缅怀和无限忠诚。辞世,坦然无畏──“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静静地为自己挖掘了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面对死亡,嘎羧很坦然,因为它如此完美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那“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的眼睛,似乎在告诉人们:历史不能忘怀,世界期盼和*……“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嘎羧走了,但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一头善良、忠诚的战象!它虽然是一头象,却具有高尚的情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深思索!

  三、教学重难点

  紧扣重点语段,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既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又体悟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来塑造嘎羧的形象。

  四、教学设计

  (一)聚焦重点片段,走进嘎羧内心

  1.聚焦“重披象鞍”,重温辉煌。

  (1)快速浏览课文五至十一自然段。

  自学建议:

  A.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体悟嘎羧的内心世界,写写批注。

  B.体会作者描写嘎羧的方法以及这样描写的好处。

  (2)学生交流汇报。

  (3)研读重点片段。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嘎羧和象鞍一别就是二十六年,二十六年里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朝思暮想,所以嘎羧见了象鞍──生接读:“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摩挲”是一个怎样的动作?在什么情况下会对一个事物久久地“摩挲”?让嘎羧如此珍爱,念念不忘的老朋友是什么样的?请读读第九自然段。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坐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师:老朋友就在眼前,二十六年后“久别重逢”,嘎羧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呢?张开想象的翅膀,再读读第九自然段。

  “摩挲”着老朋友,嘎羧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如果你就是嘎羧,此时你会想起什么,你想对自己的老朋友象鞍说些什么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摩挲”着老朋友象鞍上的________,闻着_________,我想起了________,泪光闪闪中,我对老朋友象鞍说:“__________。”

  指导朗读:“摩挲”着依然凝重华贵的象鞍,嘎羧想起了曾经英武豪迈的年轻的自己;“摩挲”着象鞍,嘎羧内心涌动的是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眷恋与无限回味。

  师:弥留之际还要重披象鞍,重温辉煌,这是一头普通的大象吗?它就是一头──战象,它是一个战士,一个忠诚于自己的战士呀!

  体会写法: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吹去”“摩挲”是动作描写,“泪光闪闪”是神态描写,这样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嘎羧内心的丰富情感。)

  嘎羧忘不了它的老朋友,更忘不了他那辉煌的战斗岁月,带着这样情感,这段话又该怎样读呢?请看课件1。

  【设计意图】聚焦重点语句,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内涵,展开想象,走进嘎羧内心世界,体悟表达技巧。

  2.聚焦“再回战场”,缅怀往事。

  (1)快速浏览课文十二至十六自然段。

  自学建议:

  A.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体悟嘎羧的内心世界,动笔做批注。

  B.体会作者描写嘎羧的方法以及这样描写的好处。

  (2)学生交流汇报。

  (3)研读重点片段。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要想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需要不断地追问。“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往事如烟,我们不禁想问:它望到了什么呢?(望见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鬼子鬼哭狼嚎,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惨状。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纷纷中弹并跌倒在江里。)

  嘎羧走上龟形礁石,为什么“亲了又亲”呢?(这里也许就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就是曾经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

  战场是战士大显身手的地方!再回战场,江水依旧,礁石依旧,可是物是人非,亲人何在?战友何在?嘎羧昂起头来“吼叫”,大家想想:嘎羧可能想说什么?

  请同学们敞开心扉,放飞想象,任选一句说一说。

  在吼声中,嘎羧在深情地呼唤:“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吼声中,嘎羧在动情地诉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吼声中,嘎羧在庄严地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嘎羧也许在呼唤战友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对战友的怀念,它即将来陪伴它们,也许在宣告早已把鬼子赶走了,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嘎羧把自己的豪情,自己的思念,心中的千言万语,都融进了这震耳欲聋的吼叫之中──此时的嘎羧百感交集。

  师:吼叫之后,嘎羧的身体竟然──学生接读:“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品读这句话,此时的嘎羧是一头怎样的战象?(英姿飒爽、英武豪迈、精神抖擞)

  师: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模样,原文中是这样写的──大家读一读。

  它已经五十多岁了,脖子歪得厉害,象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答答地淌着唾;一条前腿也没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

  师:此时的嘎羧也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原文中还这样写道──大家读一读。

  嘎羧拒绝进食,躺在地上,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

  师:从这两段文字中,大家读出嘎羧已是一头怎样的老象?(一头拒绝进食,萎靡不振,即将辞世的老象。)

  师:就是这样一头萎靡不振,即将辞世的老象,“再回战场”后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这哪里是一头垂死的老象,分明是一头( )的战象!(英武豪迈、精神抖擞)

  这哪里是一头战象,分明是一个( )的战士!(英姿勃发、英勇杀敌)

  师: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嘎羧重回战场,缅怀往事,让我们把这位英勇豪迈的英雄牢记在心里吧!(配乐朗读全段)

  体会写法:作者描写了嘎羧的什么呢?有什么作用?(抓住嘎羧的动作、神态、叫声进行生动地描写,感受到了嘎羧真挚的情感,使读者的内心也跟着跌宕起伏,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设计意图】聚焦重点语句,抓住关键词语去体会内涵,想象画面,品味细节,感悟嘎羧的形象。

  3.聚焦“庄严归去”,陪伴战友。

  (1)带着思考、带着情感读第二十至二十三自然段。

  (2)交流心得: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3)研读重点语段。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嘎羧带着对这片土地深深地眷恋,带着对战友深深地怀念,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在战友长眠的地方,它耗尽全部力量,为自己挖掘墓坑。嘎羧在怎样地挖?请大家深情地读一读,想一想。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读一读,想一想:有谁能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有谁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嘎羧默默地为自己挖掘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它在告诉我们呢?(也许是不能忘记历史,期盼和*。)

  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它们会独自走到遥远而神秘的象冢里去。可是,嘎羧却没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此时此刻,嘎羧在你眼里,仅仅是一头战象吗?更是一位什么?(忠诚善良的战士,勇敢无畏的战士,情深义重的战士,忠诚于战场、忠诚于战友的英雄!)

  品读结尾,体会表达特点。(深沉的情感蕴含在*静的叙述中,而*静的叙述带给我们更深沉的思考,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地方!)

  【设计意图】聚焦重点语句,品味细节,感悟嘎羧的情深义重。

  (二)整体回味课文,总结表达方法

  师:请大家想一想作者安排材料有怎样的顺序?塑造嘎羧的形象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1.在安排材料上,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战甲──重回战场──庄严辞世,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

  2.在表达手法上,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细腻描写,让我们读懂了嘎羧的内心世界,它是一头善良、忠诚的战象,再现了当年英武豪迈、浴血搏杀的英姿,让我们无比崇敬它,永远铭记它──最后一头战象,英雄嘎羧。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总结课文细致描写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表达特色,对塑造嘎羧形象的重要作用。

  (三)注重以写促读,强化语言运用

  1.聚焦“……它什么也没有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这一镜头,想一想: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一定动人心魄,当年立下赫赫战功的战象如今即将辞世,寨子里的人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嘎羧的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动笔写话。

  2.聚焦“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这一镜头,张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面对着埋葬着八十多位战友的‘百象冢’,这头战象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它想说些什么?然后动笔写话。

  通过想象练笔,旨在以写促读,以写促思,学生的情感将得以升华,表达能力将得以提高,人文性、工具性同上共舞,相得益彰。

  【设计意图】紧扣文本留白,设计想象练笔,旨在以写促读,以写促思,升华情感,强化语言运用。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2

  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1~4自然段)、“重披战甲”(第5~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如,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止、神情,在打洛江边的久久凝望与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从中感悟些什么,学*些什么?

  本课学*应引导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条理的基础上,练*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说印象。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你对嘎羧的印象用简洁的语言写在黑板上。

  (2)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读读大家的印象。(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英勇”“忠诚”等。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真的是没有想到,一件象鞍竟然使急躁的嘎羧顿时安静下来!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腻生动,寥寥几笔却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的深沉的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②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象鞍破旧,却仍然凝重华贵;嘎羧年迈,却仍然英武豪迈!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对称的并列句式增强了语势,此句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③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久久凝望”里,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凝重、焦躁不安、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导入

  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二、速度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题。屏幕出示,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沈石溪,被称为*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那么,作者给我们写了哪些事呢?请打开课本带着问题快速阅读:

  1、这头战象是怎么来的?

  2、本课写了关于这头战象的那些事情?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学生阅读后解决问题,并随着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战象衰老──重披象鞍──回到战场──埋葬自己(板书可以随学生回答灵活应变,也可以板书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小组之间讨论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

  (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四、课堂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还有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二、研读语句,细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

  2、集体交流,感情朗读,加深感悟。可以根据学情,重点抓住以下几处关于嘎羧行为、神态的描写进行朗读感悟:

  ⑴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动与神情: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句话对嘎羧的动作、神情详细地进行了描写,让学生找出动作、神情的词,采用比赛朗读的方式,指导学生读得深沉、读出感动。引导学生体会到战象对象鞍的珍爱,读出它对过去的留恋与回味。(这段话体现出战象怀旧、善良。)

  “26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这句话通过对象鞍与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抓住重要词语(凝重华贵、英武豪迈),指导学生读出对战象的敬佩与赞咏。(这段话体现出战象英勇。)

  ⑵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为: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地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嘎羧久久地凝望着,它可能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在它的吼叫声里,嘎羧在呼唤什么呢?然后采用表演朗读的形式,把战象对战友的怀念,对过去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场面无比留恋的悲壮深情读出来。

  (这段话也体现出战象的怀旧、善良。)

  ⑶嘎羧在为自己挖掘坟墓的壮举:

  “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引导学生想象:这头战象那么费劲地挖坟墓,是为了什么?它的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是在告诉人们什么?

  这几个段落要指导学生精心品读,读出内心的感动与敬佩。(这段话体现出战象的坚强、忠诚。)

  课文里还有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吗?找出来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刻的感受吧!

  2、交流读后的感受: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对嘎羧生命最后一程的细腻描述,赞颂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字里行间,也有更深刻的含义──它虽然只是一头战象,却有着超人的情怀,这值得人们细细品味、深深思索。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4

  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1~4自然段)、“重披战甲”(第5~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如,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止、神情,在打洛江边的久久凝望与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从中感悟些什么,学*些什么?

  本课学*应引导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条理的基础上,练*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说印象。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你对嘎羧的印象用简洁的'语言写在黑板上。

  (2)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读读大家的印象。(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英勇”“忠诚”等。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真的是没有想到,一件象鞍竟然使急躁的嘎羧顿时安静下来!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腻生动,寥寥几笔却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的深沉的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②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象鞍破旧,却仍然凝重华贵;嘎羧年迈,却仍然英武豪迈!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对称的并列句式增强了语势,此句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③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久久凝望”里,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5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本文较长的特点,将本课教学定位为一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等形式,自主赏析的阅读课。整体教学过程分为三个课时,即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对课文内容质疑,并解决部分问题,学*“英雄垂暮”部分;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品读课文后三个精彩片段,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并初步感受作者的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第三课时完成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复述课文和“小练笔”的教学任务。下面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导课

  上节课领略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风采,嘎羧得到人们的救护,起死回生,二十多年过去,嘎羧已成为垂暮英雄。在它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哪三个感人的片段?

  [第一课时的教学,已理清文章的脉络,并引导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四个精彩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同时学*第一片段。此时,学生不难理解嘎羧生命最后的辉煌是后面的三个片段。]

  二、指导品读“重披战甲”──由句而意而词,感悟英武豪气

  1.嘎羧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重披战甲”就是其中一个,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嘎羧见到象鞍前、后”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体会嘎羧的心情变化。

  [预设: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句子──“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和“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嘎羧见到象鞍后的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本文对战象嘎羧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通过细节描写体现其形象特征,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重点语句,揣摩其义,初步感受嘎羧形象。]

  2.嘎羧在见到象鞍前后,它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嘎羧心情的波动?

  [预设: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心情是很急躁的,从语段中的“十分亢奋”“烧得通红”“轻吼”“急促地踏着”等词语可以看出。而见到象鞍后心情变得*静了,从“一下子安静下来”“呼呼吹去”“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等语句能体会到。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品句、品词,揣摩重点词语的描写,由句而意而词,符合学生阅读心理,利于感悟嘎羧的英武豪气。]

  3.嘎羧在见到象鞍前的内心如此焦躁,它还可能有哪些举动呢?

  [拓展想象是高年段语文教学的训练重点之一,教师可抓住“焦躁举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目的是为了体会战象对当年与自己生死与共的象鞍的怀念,对见到旧时“战友”的激动。预设答案:还可能扇动着它的大耳朵;我觉得它可能焦躁地甩着尾巴;嘎羧还可能会用它那硕大的身躯去撞象房……]

  4.如何朗读这些语段?(可让学生练*读一读;然后指名朗读;评价;再指名读;评价;全班齐读。)

  [本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再品句中关键词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切合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这样教,简单、自然、扎实。]

  三、合作研读“凭吊战场”──由意而句而词

  1.嘎羧伫立江滩,回想起许多的往事。引导学生以学*小组为单位,根据“合作卡”进行小组合作学*。

  [合作学*卡设计为:1.和组员交流一下,学*完这部分你们有什么体会?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出来的?2.嘎羧久久凝望可能会看到什么?它对礁石亲了又亲时会想到什么?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是想说什么?从前面教师指导品读“重披战甲”到学生自己合作研读“凭吊战场”,体现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2.学生想象补白,“在读这些语句的时候都想到了哪些情景?”

  [预设(学生可能的补白):嘎羧站在卵石上,仿佛留恋着这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它对礁石亲了又亲,好像在感谢那些救过它的人们;发出吼叫,似乎想说再见了,村民,我要去找我的战友!嘎羧站在卵石上,仿佛看到了与自己浴血搏杀的战友和四处逃窜的日寇;它对礁石亲了又亲,好像听到战友在战场上搏斗时的吼叫声;发出吼叫,似乎想说您好,我又回来了,战场!

  语文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理解。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进行想象补白,利于深刻感受战象形象。]

  3.教师补白描绘,激情引读。

  师:刚才的回答说明你们已经进入到嘎羧的内心世界,那么,你们能把这个片段朗读一下吗?(朗读精彩片段;评价;再指名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师:你们的朗读深深打动了老师,我也想象了当时那动人的情景,现在我填补想象,你们与我一起合作朗读。(配乐,师生一描一读预设如下。)

  生: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师:──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幕,一定又看到战友们奋勇搏杀,在枪林弹雨中,排山倒海地冲向敌人!

  生: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

  师:──那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那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

  生: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

  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那是嘎羧在深情地呼唤,呼唤着战友的灵魂,也在告诉战友:我将来陪伴你们!

  师: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

  生:不!这是一位英雄!

  生:我觉得嘎羧是个令人敬佩的军人!

  生:他更是一位垂暮的军人!

  [这里,教师先引导学生整体上悟意悟情,再由意而句,由句而词,接着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想象补白,一般的教学到此已是很不错了。然而我们并未仅止于此,而是在学生补白的基础上进而补充、完善、提升,形成教师优美动情的独特描绘,师生一描绘一朗读,“一唱一和”,撩人心扉,激情涌动,出神入化,定会给人留下十分难忘的课堂景观。

  在我们的许多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说、说、说……教师就是不说或不敢说或不会说,那种水*相*、思维相似的说来说去,学生的认识、理解、感悟、情感往往总在原地兜圈子。利用这一巧妙的讲解、引领、提升,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诵读“庄严归去”──深沉吟诵升华情感

  1.这位垂暮的英雄来到百象冢旁,一“镐”一“镐”地挖掘着埋葬自己的坟墓,寻找自己的战友,寻找自己的归宿的时候,同学们又有什么体会呢?

  [文中反复出现一个关键用语,“挖”,嘎羧的“一直挖”“不断挖”“继续挖”“埋头挖”“还在挖”……通过一个“挖”字,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坟墓,庄严地把自己掩埋!这些描写更加体现了这垂暮的战象对战友的忠诚和重情重义!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品析这样写的用意。]

  2.战象嘎羧有情有义,带着对英雄的崇敬,深情朗读20—23自然段。

  [配乐朗读课文片段。本片段的教学以读代讲,学生通过之前两个教学环节的过程,已经深刻感悟到战象的情感,这时候师生深沉吟诵,以声悟情,以读传情,情溢于衷,言于表,定将收到极好的效果!]

  3.嘎羧走了,从垂暮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旧地到安葬自己,我们渐渐地读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一位重情重义的英雄!让我们永远铭记着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

  [这部分教师的总结,教师以独特的音乐,配乐朗诵结束教学,课件缓变展示战象生前驰骋沙场的画面,以精练的语言,动情的演讲,来概括嘎羧辉煌的一生,营就一个深沉的基调,一个撩人的氛围,一定会给人深深震撼而余味无穷的深刻感受。]

  4.战象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用手中之笔去继续描绘这些动人的场面。布置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也十分感人,请想象嘎羧当时的内心感受,写下来。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2.课前大家进行了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二)学*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第二部分:学*“再回战场”

  (1)聚焦语句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发现写法,读出情感

  第一个画面大象用它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它的情感,这段话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指导读出情感。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两段话:

  老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激**感

  配乐朗读

  (4)小结:同学们,26个春秋,9000多个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战场嘎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让我们心潮激荡。

  第三部分:略读“光荣归去”

  (1)聚焦语句

  “土坑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2)朗读出情感

  (三)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1.出示三段话

  (1)体会精神

  嘎羧逝去了,但我相信它在生命弥留之际的壮举会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中,它留下的是什么呢?

  (2)发现写作方法

  2.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四)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板块四)

  1.教师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2.拓展阅读《斑羚飞渡》重点情节

  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3.像这样的形象他还刻画了很多,如:《红奶羊》中机智的红奶羊茜露儿、《第七只猎狗》中舍身救主的猎狗赤利等等,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来感受动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怀。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整理在笔记本上。

  (2)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范本10份(扩展2)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6篇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学*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以小标题形式进行分段概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感悟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

  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四、教学流程:

  一.复*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

  点名回答____________(《与象共舞》)

  2.结合以前学的课文,谁能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呢?

  点名回答____________ (表演节目、驮运东西、按摩、洗车......)

  3.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的事情,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关于大象的另一篇文______________

  (板书:最后一头战象)

  4.齐读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

  __________ (板书:沈石溪)

  PPT:沈石溪原名沈一鸣,*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动物小说大王”

  沈石溪作品:《圣火》、《第七条猎狗》、

  《只猎雕的遭遇》、《斑羚飞渡》

  T:非常好,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被誉为“*动物小说大王”的沈石溪,他被称为“*动物小说大王”那说明他在写动物小说这个方面非常有成就,是这个领域的_______(大王)。

  T: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他的文章_______________(最后一头战象)

  T:课题是最后一头战象,那什么样的大象叫战象呢?谁愿意来说说?

  预设:S:能帮助人们战斗的大象就是战象。

  T: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战象的小知识。请看大屏幕。

  PPT:战象:在古代战争史上,曾经有过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

  T:同学们,看了这个小知识,你们觉得战象历不厉害?

  预设:S:厉害~

  T:那同学们读了课题,你对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谁来说说你心中的疑问?

  预设:S: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

  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

  T:哦~读了课题同学们心中就产生了那么多的疑问,你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我们这篇课文都讲了些什么?

  T: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听清要求了吗?好,开始朗读课文。

  S: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

  二.朗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快速朗读全文

  2、小组合作正音、识字(师巡回指导)

  T:都读完了吗?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课的生字新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PPT:累积字词: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

  三.再次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T:刚刚我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最后一头战象_________(嘎羧)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给你印象最深的又是什么事?

  预设:S:嘎羧与乡亲们告别......

  T:那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PPT:哦~读了课文我们明白了,原来嘎羧曾经经历了一场非常残酷的战斗,幸运的是它____________(存活下来了)。存活下来的战象受到了人们的________(尊敬与爱护),寨子里的人们待它像___________(家人和朋友一样),但它最终还是没能逃脱___________(死神的将临)。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它首先___________(重披象鞍)(做披象鞍动作,对披上了自己的象鞍)然后它和村民们_________(告别)来到了曾今的战场打洛江畔_________(凭吊战场、重回战场),最后它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战友的身边________(庄严归去、与战友长眠)

  T:非常好,从归纳中我们知道了课文可以分成两个大部分,前一部分描写的是战后被救的嘎羧与村民们__________(和谐相处)直到死神______(降临),第二部分描写的是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做的几件事情。现在呢,我们就来给课文列列小标题,一件事一个小标题,现在老师先来示范一下,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战友的身边________(庄严归去、与战友长眠)。那嘎羧做的其它几件事情就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来归纳。和周围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S:同学讨论

  板书: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T:那你能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分段吗?

  T:好,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预设:S:1~4为一自然段/5~11为一自然段/12~16为一自然段/17~23为一自然段

  T:恩,有不同意见吗?

  T:同学们,嘎羧可是一头战象啊,我们看到它做的这些事情之吗后,你们是不是感觉到特别惊讶,而其中的一些事又让你特别感动?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特别感动,边读边画,开始。

  S:同学边读边画......

  T:好,同学们都读出感动了吗?和自己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你心中的那份感动,开始。

  T:谁愿意来读读让你感动的段落、句子?

  S:......

  T:通过这些感动的段落,你能说说你心目中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形象吗?

  用句型:这是一头_________________的战象。

  预设:S:战功显赫、浑身是伤、英武豪迈、威风凛凛、为国捐躯、为保卫国家而牺牲......

  T:是啊,这是一头曾经历过战火的洗礼,经历过生死的考验,有着勇猛杀敌、战功赫赫的辉煌与荣光,有着英勇负伤,失去战友的痛伤和哀伤的战象。正是因为它是这样一头战象,所以村民们从不___________(叫它搬运东西),还要由波农丁_______(饲养)渡过了自由自在的________晚年岁月。那我们可以把第一部分归纳为_________(英雄垂暮)(板书)。

  T:同学们,嘎羧虽然老了,但是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战象,战争不在了,但是嘎羧作为一名战士的雄心仍在啊,多么感人哪,嘎羧肯定还有很多地方让同学们感动那么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来交流。

  四.作业设计:

  课堂练*本《最后一头战象》

  五.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嘎羧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复*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评:不仅引导学生弄清了“战象”的意思,还针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学*欲望。]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评: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注意把握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因为是预*过,教师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2.课前大家进行了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二)学*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第二部分:学*“再回战场”

  (1)聚焦语句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发现写法,读出情感

  第一个画面大象用它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它的情感,这段话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指导读出情感。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两段话:

  老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激**感

  配乐朗读

  (4)小结:同学们,26个春秋,9000多个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战场嘎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让我们心潮激荡。

  第三部分:略读“光荣归去”

  (1)聚焦语句

  “土坑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2)朗读出情感

  (三)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1.出示三段话

  (1)体会精神

  嘎羧逝去了,但我相信它在生命弥留之际的壮举会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中,它留下的是什么呢?

  (2)发现写作方法

  2.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四)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板块四)

  1.教师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2.拓展阅读《斑羚飞渡》重点情节

  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3.像这样的形象他还刻画了很多,如:《红奶羊》中机智的红奶羊茜露儿、《第七只猎狗》中舍身救主的猎狗赤利等等,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来感受动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怀。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整理在笔记本上。

  (2)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来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提问:最后一头战象在临死前都做了几件事?

  (板书:拒绝进食、披挂象鞍、告别村民、重回战场、埋葬自身)

  二、讲授新课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战象,从他的一举一动中,读出它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学*“披挂象鞍”。

  1、重点读读描写战象举动的句子,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2、出示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3、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象鞍呢?竟能让嘎羧流露出这样的情怀?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4、看到这个象鞍,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生联想当年的战争场面,体会战象的内心。)

  5、你能读出战象的内心吗?

  二、学*“告别村民”。

  1、出示句子: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嗄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2、你读出了战象怎样的内心?

  3、这一部分你还读出了什么?(村民对战象的依依不舍)

  4、感情朗读村民和战象依依惜别的场面。

  (三)学*“重回战场

  1、出示句子:它站在江滩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此时此刻,嘎羧的内心又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四)学*“埋葬自身”

  1、出示句子:“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凝望着天空会想些什么?

  2、“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三、小结:

  1、刚才我们随着这头战象走完了它生命的最后一程,老师相信大家都被这头战象感动着,那么你读懂战象的内心了吗?它是一头怎样的战象?

  (板书:忠诚、善良、英勇、怀旧……)

  2、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头战象的?(抓住它的动作、神态,作者投入了自已的真情感,和战象融为一体了。)

  3、推荐作者的其它作品:作者沈石溪,被誉为“*动物小说大王”,它写的《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斑羚飞渡》等作品都值得大家看。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5

  一、 回顾课文

  《最后一头战象》

  而今天,当我们再一次走*《最后一头战象》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那些满含深情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战象嘎羧的哪几个场景呢?

  二、 品读12小节

  上节课,我们已经用心品读了嘎羧寻找象鞍的场景并为之感动,这节课让我们首先走进那告别的场景,请仔细读读相关段落,想想哪个地方让你感动?

  全班交流:(随机)

  1、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

  A是呀,人们是如此地舍不得,在这庞大的送行队伍中,有?有?有?

  B而人们的一举一动中更是饱含着依依不舍,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

  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

  人们还可能怎么做呢?

  C 泪眼朦胧中,26年前的那场战斗又仿佛浮现在人们的眼前,透过嘎羧,人们看到了更多的战象,更多的已经失去的亲人!人们伤心欲绝,泣不成声。

  2、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这一切让它如此不舍,它什么也没吃——。

  这一切让它心潮澎湃,它什么也没吃——。

  这一切更让它百感交集,它什么也没吃——。

  3、整节朗读

  三、品读14小节

  请你用心读读描写这一场景的14小节,圈出让你的心弦为之一动的词句,仔细体会一下。

  A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在这久久的凝望里,它的思绪不断地往前、往前:26年前惊天地、泣鬼神

  的战斗场面又一幕幕地在它的脑海中盘旋着……

  孩子们,请拿起笔来,把你想到的记录在纸上。

  全班交流(层次性,3个左右)

  B“亲了又亲”的礁石,

  C还有让你触动的词句吗?

  你听,它似乎在诉说什么?

  四、品读(20—21)

  嘎羧依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它走啊走,终于找到了战友们安息的地方。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嘎羧挖掘坟墓的场景。认真读读20、21小节,用心感受一下。

  你想说?

  我们想说得太多太多——此时此刻,任何的语言都无法表达我们内心涌起的种种感受!谁来读读这段文字?

  五、品读(22—23)小节

  终于,一切都*静下来,什么声音都没有了!

  而你看——嘎羧——(引读)

  读着这句话,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嘎羧去了,但它依然凝望着天空,似乎在?

  它死了——(引读)

  因为它 忘不了?(学生说)

  六、段落引读

  最后一头战象怀着深深的爱,从容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自己生命的归宿。可以说,它是一个英雄,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将是!

  在它的生命轨迹中,它忘不了与人们依依惜别的深情——引片段1

  而战场上的一幕幕更让它难以忘怀——引读片段2

  终于,它如愿以偿地和战友们长眠在一起——引读片段3

  七、延伸+作业

  如果说 最后一头战象呈现给我们的是深沉的爱和对于生命价值的深深思考的话,那么,沈石溪的其它作品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震撼呢?

  老师选取了其中的《斑羚飞渡》给大家,回去仔细读一读,可以将你的点滴感受记录在《阅读——我的生活上》!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6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头战象》。

  二、文本解读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凭吊战场,最后在“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课文以时间为序,组织了“英雄垂暮──重披战甲──重回战场──庄严辞世”四个材料,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文中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课文的表达有何特色呢?

  (一)英雄垂暮,奄奄一息

  “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人们不让嘎羧搬东西,是因为它在战场上英勇负伤,是一位战斗英雄。村民疼惜嘎羧,让它的日子过得清闲,优哉游哉。从“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看出,嘎羧与村民的关系亲密。“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睡。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透过嘎羧的状态和波农丁的话可以知道,嘎羧已经奄奄一息了,生命快走到尽头了,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二)重披象鞍,英武豪迈

  课文以深情的笔触描写了嘎羧重披战甲的情景,再现了嘎羧英武豪迈的气概。焦躁不安的吼声──“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令这头垂暮的战象念念不忘,魂不守舍,焦躁不安?嘎羧为什么发出焦躁不安地吼叫?它在呼唤什么?期盼什么?久别重逢的老友──“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腻生动,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的深沉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等词语,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英武豪迈的气概──“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坐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象鞍破旧,仍然凝重华贵;嘎羧年迈,仍然英武豪迈!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这是在深情地赞颂嘎羧英勇顽强的形象与气概。

  (三)凭吊战场,百感交集

  “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这段话描写了嘎羧将辞世时凭吊战场的神态、行动和吼声,表现出嘎羧不仅仅是一头普通的大象,更是一位激情豪迈、浴血搏杀的勇士!一个“久久凝望”的神态,仿佛活现出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本鬼子鬼哭狼嚎,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惨状;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纷纷中弹并跌倒在江里。一个“亲了又亲”的举动,这里也许就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就是曾经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透过“震耳欲聋的吼叫”看出,嘎羧也许在呼唤战友的灵魂,在诉说对战友的怀念,在告诉战友它即将来陪伴它们……“惊得”鱼儿“跳出水面”,足见嘎羧的“吼声激越悲壮”,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让人肃然起敬!这细腻深情、独具风采的神态和举动,展现出嘎羧就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饮泪歌颂的英雄!

  (四)庄严归去,情深义重

  课文抓住动作、神态,描写了嘎羧庄严地归去了,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躺在了一起。掘墓,体力不济──“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透过一连串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出,嘎羧的衰老和体力不济,它不停地挖啊、抛啊,足见它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更表明嘎羧的虔诚,对同伴的深切缅怀和无限忠诚。辞世,坦然无畏──“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静静地为自己挖掘了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面对死亡,嘎羧很坦然,因为它如此完美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那“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的眼睛,似乎在告诉人们:历史不能忘怀,世界期盼和*……“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嘎羧走了,但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一头善良、忠诚的战象!它虽然是一头象,却具有高尚的情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深思索!

  三、教学重难点

  紧扣重点语段,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既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又体悟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来塑造嘎羧的形象。

  四、教学设计

  (一)聚焦重点片段,走进嘎羧内心

  1.聚焦“重披象鞍”,重温辉煌。

  (1)快速浏览课文五至十一自然段。

  自学建议:

  A.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体悟嘎羧的内心世界,写写批注。

  B.体会作者描写嘎羧的方法以及这样描写的好处。

  (2)学生交流汇报。

  (3)研读重点片段。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嘎羧和象鞍一别就是二十六年,二十六年里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朝思暮想,所以嘎羧见了象鞍──生接读:“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摩挲”是一个怎样的动作?在什么情况下会对一个事物久久地“摩挲”?让嘎羧如此珍爱,念念不忘的老朋友是什么样的?请读读第九自然段。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坐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师:老朋友就在眼前,二十六年后“久别重逢”,嘎羧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呢?张开想象的翅膀,再读读第九自然段。

  “摩挲”着老朋友,嘎羧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如果你就是嘎羧,此时你会想起什么,你想对自己的老朋友象鞍说些什么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摩挲”着老朋友象鞍上的________,闻着_________,我想起了________,泪光闪闪中,我对老朋友象鞍说:“__________。”

  指导朗读:“摩挲”着依然凝重华贵的象鞍,嘎羧想起了曾经英武豪迈的年轻的自己;“摩挲”着象鞍,嘎羧内心涌动的是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眷恋与无限回味。

  师:弥留之际还要重披象鞍,重温辉煌,这是一头普通的大象吗?它就是一头──战象,它是一个战士,一个忠诚于自己的战士呀!

  体会写法: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吹去”“摩挲”是动作描写,“泪光闪闪”是神态描写,这样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嘎羧内心的丰富情感。)

  嘎羧忘不了它的老朋友,更忘不了他那辉煌的战斗岁月,带着这样情感,这段话又该怎样读呢?请看课件1。

  【设计意图】聚焦重点语句,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内涵,展开想象,走进嘎羧内心世界,体悟表达技巧。

  2.聚焦“再回战场”,缅怀往事。

  (1)快速浏览课文十二至十六自然段。

  自学建议:

  A.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体悟嘎羧的内心世界,动笔做批注。

  B.体会作者描写嘎羧的方法以及这样描写的好处。

  (2)学生交流汇报。

  (3)研读重点片段。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要想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需要不断地追问。“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往事如烟,我们不禁想问:它望到了什么呢?(望见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鬼子鬼哭狼嚎,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惨状。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纷纷中弹并跌倒在江里。)

  嘎羧走上龟形礁石,为什么“亲了又亲”呢?(这里也许就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就是曾经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

  战场是战士大显身手的地方!再回战场,江水依旧,礁石依旧,可是物是人非,亲人何在?战友何在?嘎羧昂起头来“吼叫”,大家想想:嘎羧可能想说什么?

  请同学们敞开心扉,放飞想象,任选一句说一说。

  在吼声中,嘎羧在深情地呼唤:“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吼声中,嘎羧在动情地诉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吼声中,嘎羧在庄严地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嘎羧也许在呼唤战友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对战友的怀念,它即将来陪伴它们,也许在宣告早已把鬼子赶走了,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嘎羧把自己的豪情,自己的思念,心中的千言万语,都融进了这震耳欲聋的吼叫之中──此时的嘎羧百感交集。

  师:吼叫之后,嘎羧的身体竟然──学生接读:“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品读这句话,此时的嘎羧是一头怎样的战象?(英姿飒爽、英武豪迈、精神抖擞)

  师: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模样,原文中是这样写的──大家读一读。

  它已经五十多岁了,脖子歪得厉害,象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答答地淌着唾;一条前腿也没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

  师:此时的嘎羧也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原文中还这样写道──大家读一读。

  嘎羧拒绝进食,躺在地上,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

  师:从这两段文字中,大家读出嘎羧已是一头怎样的老象?(一头拒绝进食,萎靡不振,即将辞世的老象。)

  师:就是这样一头萎靡不振,即将辞世的老象,“再回战场”后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这哪里是一头垂死的老象,分明是一头( )的战象!(英武豪迈、精神抖擞)

  这哪里是一头战象,分明是一个( )的战士!(英姿勃发、英勇杀敌)

  师: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嘎羧重回战场,缅怀往事,让我们把这位英勇豪迈的英雄牢记在心里吧!(配乐朗读全段)

  体会写法:作者描写了嘎羧的什么呢?有什么作用?(抓住嘎羧的动作、神态、叫声进行生动地描写,感受到了嘎羧真挚的情感,使读者的内心也跟着跌宕起伏,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设计意图】聚焦重点语句,抓住关键词语去体会内涵,想象画面,品味细节,感悟嘎羧的形象。

  3.聚焦“庄严归去”,陪伴战友。

  (1)带着思考、带着情感读第二十至二十三自然段。

  (2)交流心得: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3)研读重点语段。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嘎羧带着对这片土地深深地眷恋,带着对战友深深地怀念,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在战友长眠的地方,它耗尽全部力量,为自己挖掘墓坑。嘎羧在怎样地挖?请大家深情地读一读,想一想。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读一读,想一想:有谁能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有谁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嘎羧默默地为自己挖掘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它在告诉我们呢?(也许是不能忘记历史,期盼和*。)

  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它们会独自走到遥远而神秘的象冢里去。可是,嘎羧却没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此时此刻,嘎羧在你眼里,仅仅是一头战象吗?更是一位什么?(忠诚善良的战士,勇敢无畏的战士,情深义重的战士,忠诚于战场、忠诚于战友的英雄!)

  品读结尾,体会表达特点。(深沉的情感蕴含在*静的叙述中,而*静的叙述带给我们更深沉的思考,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地方!)

  【设计意图】聚焦重点语句,品味细节,感悟嘎羧的情深义重。

  (二)整体回味课文,总结表达方法

  师:请大家想一想作者安排材料有怎样的顺序?塑造嘎羧的形象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1.在安排材料上,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战甲──重回战场──庄严辞世,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

  2.在表达手法上,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细腻描写,让我们读懂了嘎羧的内心世界,它是一头善良、忠诚的战象,再现了当年英武豪迈、浴血搏杀的英姿,让我们无比崇敬它,永远铭记它──最后一头战象,英雄嘎羧。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总结课文细致描写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表达特色,对塑造嘎羧形象的重要作用。

  (三)注重以写促读,强化语言运用

  1.聚焦“……它什么也没有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这一镜头,想一想: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一定动人心魄,当年立下赫赫战功的战象如今即将辞世,寨子里的人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嘎羧的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动笔写话。

  2.聚焦“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这一镜头,张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面对着埋葬着八十多位战友的‘百象冢’,这头战象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它想说些什么?然后动笔写话。

  通过想象练笔,旨在以写促读,以写促思,学生的情感将得以升华,表达能力将得以提高,人文性、工具性同上共舞,相得益彰。

  【设计意图】紧扣文本留白,设计想象练笔,旨在以写促读,以写促思,升华情感,强化语言运用。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范本10份(扩展3)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1

  一、启情导入:

  孩子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那篇《与象共舞》吗?(板书:象)说一说大象都能为人们干些什么呢?(1、说到象:是啊,这样的大象就是战象;2、没说象:那你听说过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象被称为战象)(板书:战)关于战象课前你都收集了哪些资料?和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第23课,一起去认识这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板书:最后一头)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

  ①参考同:孩子,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②自己的话同:说得不错,还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③罗嗦:能精炼一些吗?

  ④不会精炼:来看看这篇文章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谁?在自知生命大限已至时怎么做的?最后怎么样?就像老师这样试着用精炼的话自己练说主要内容。

  3、结合刚才的初读,结合你的课前预*,谁来说一说这头战象初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师板书:忠诚、善良,汇报不出善良不写)

  三、研读,情感升华:

  1、文章的哪些重点语句让你对嘎羧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批画边体会,同桌两个人都批画好了可以小声地交流。(5分钟)

  2、谁先来交流?

  3、汇报:没想到:(板书P)(①词全抓:你能结合课文来具体说一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吗?②先汇报“一下子”:就是这样一个破旧的象鞍却让嘎羧一下子安静下来,孩子,它先前是怎样表现的?③汇报一个词:就这段,你还从哪些词体会到了?)(板书:一下子、久久)嘎羧见到象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④只回答一个半句:还有呢?还因为什么?)正是因为这象鞍与它一同经历了战斗的洗礼,所以在它见到象鞍之后它才一下子安静下来,它才久久地摩挲着,如果去掉这两个词表达的情感上又有什么不同呢?(出示大屏幕)自己读一读,谁来说?是啊,我们从这些重点词当中真切地体会到了嘎羧对象鞍的怀念,这是一头战象积淀在心中深沉的情感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这种体会练读这段话,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变颜色的词和加点的词。

  4、我们接着来汇报:(板书P)久久凝望(板书):站在这它曾经浴血奋战过的战场,嘎羧仿佛能看到什么?它一定是看到了当年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又一幕。就这一段还从哪里感受得到?亲了又亲(板书):它为什么会对这块礁石亲了又亲?这块礁石一定是深深印在它脑海之中的。吼叫(板书):文章不止一处写了嘎羧的吼叫,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也写了吼叫?(出示大屏幕)想想这三次嘎羧都在叫什么?(学生答:第一次。第二次。)两次感情一样吗?那此时此刻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又会吼叫什么呢?(学生答)孩子们,它仅仅是一头战象吗?是的,它是一位让人饮汨赞颂的英雄,一位令人敬仰的英雄,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来读一读这一段!“它站在。”

  5、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你感受到了?(板书P)自埋过渡:它就这样一直挖着挖着,一直到东方吐白,我和波农丁才走到坑边查看,我们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出示大屏幕)此时嘎羧再次凝望着天空它会想些什么呢?有谁能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有谁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就让我们再看嘎羧一眼:土坑约。

  6、(板书P)引读:它死了。它没有。孩子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它忘不了那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忘不了那些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我们也似乎渐渐读懂了嘎羧的心,那就让我们用朗读的形式祝福它吧:它死了。是的,这便是一头战象的忠诚与善良,孩子们让我们最后送嘎羧:它死了......

  四、积累拓展:

  正是这头战象感动了作者,此时也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大家,假如你现在就站在“百象冢”前你会对它说上一句什么呢?

  五、总结

  我想如果嘎羧听到你们的赞扬和祝福一定会安息的!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2

  一、 回顾课文

  《最后一头战象》

  而今天,当我们再一次走*《最后一头战象》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那些满含深情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战象嘎羧的哪几个场景呢?

  二、 品读12小节

  上节课,我们已经用心品读了嘎羧寻找象鞍的场景并为之感动,这节课让我们首先走进那告别的场景,请仔细读读相关段落,想想哪个地方让你感动?

  全班交流:(随机)

  1、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

  A是呀,人们是如此地舍不得,在这庞大的送行队伍中,有?有?有?

  B而人们的一举一动中更是饱含着依依不舍,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

  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

  人们还可能怎么做呢?

  C 泪眼朦胧中,26年前的那场战斗又仿佛浮现在人们的眼前,透过嘎羧,人们看到了更多的战象,更多的已经失去的亲人!人们伤心欲绝,泣不成声。

  2、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这一切让它如此不舍,它什么也没吃——。

  这一切让它心潮澎湃,它什么也没吃——。

  这一切更让它百感交集,它什么也没吃——。

  3、整节朗读

  三、品读14小节

  请你用心读读描写这一场景的14小节,圈出让你的心弦为之一动的词句,仔细体会一下。

  A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在这久久的凝望里,它的思绪不断地往前、往前:26年前惊天地、泣鬼神

  的战斗场面又一幕幕地在它的脑海中盘旋着……

  孩子们,请拿起笔来,把你想到的记录在纸上。

  全班交流(层次性,3个左右)

  B“亲了又亲”的礁石,

  C还有让你触动的词句吗?

  你听,它似乎在诉说什么?

  四、品读(20—21)

  嘎羧依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它走啊走,终于找到了战友们安息的地方。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嘎羧挖掘坟墓的场景。认真读读20、21小节,用心感受一下。

  你想说?

  我们想说得太多太多——此时此刻,任何的语言都无法表达我们内心涌起的种种感受!谁来读读这段文字?

  五、品读(22—23)小节

  终于,一切都*静下来,什么声音都没有了!

  而你看——嘎羧——(引读)

  读着这句话,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嘎羧去了,但它依然凝望着天空,似乎在?

  它死了——(引读)

  因为它 忘不了?(学生说)

  六、段落引读

  最后一头战象怀着深深的爱,从容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自己生命的归宿。可以说,它是一个英雄,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将是!

  在它的生命轨迹中,它忘不了与人们依依惜别的深情——引片段1

  而战场上的一幕幕更让它难以忘怀——引读片段2

  终于,它如愿以偿地和战友们长眠在一起——引读片段3

  七、延伸+作业

  如果说 最后一头战象呈现给我们的是深沉的爱和对于生命价值的深深思考的话,那么,沈石溪的其它作品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震撼呢?

  老师选取了其中的《斑羚飞渡》给大家,回去仔细读一读,可以将你的点滴感受记录在《阅读——我的生活上》!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学*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以小标题形式进行分段概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感悟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生读)这些战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这些战象非常勇猛,马面威风)同学们,就是这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保卫家园,打击日寇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埋葬他们尸体时救活了一头身负重伤的大象,它叫嘎羧,它就是(生齐读课题)——最后一头战象。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它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嘎羧在临死前做了哪些事?(课件出示默读要求)

  2、课件出示生字词,生读。

  3、交流:嘎羧在临死前做了哪些事?

  生交流后,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嘎羧在临死前披挂象鞍,告别村民、重回战场,最后庄严归去。同学们,我们在阅读篇幅比较长的文章时,可以像今天这样,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三)品读课文,读懂嘎羧的心,体会其美丽情感

  过渡:同学们,这是一篇动物小说,它的作者是谁?他是世界著名的动物小说大王,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动物小时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课件出示这句话)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样表现它的情感呢?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学*课文,我们先来看“披挂象鞍”这部分。

  品读“披挂象鞍”部分

  1、课件出示出示要求,生浏览。(要求:快速浏览5—9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并把体会批注在旁边。)

  2、生交流句子,说体会。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句子:没想到……老朋友。

  ▲ 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感情?

  ▲ 生交流

  ▲ 师小结:从“呼呼、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等词可以体会出嘎羧此时的心很激动,那嘎羧为什么会这么激动呢?(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后面的语句中交流:因为象鞍上面有……)

  ▲ 嘎羧看着象鞍上的弹洞和斑斑血迹,闻着上面的血液和硝烟的气味,会想到些什么?

  ▲ 生交流(它会想起当年我就是挂着他,打击日寇,保卫家园的;它回想起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

  ▲ 师小结:是的,这头战象有着它辉煌的过去,有它出生入死的经历,所以,看到象鞍才会如此激动。同学们,你们看,我们刚才联系上下文(板书),边读边想(板书)就读懂了嘎羧的心,体会到了它美丽的情感,你们能读出嘎羧这激动的心情吗?试试吧。

  ▲ 指导朗读:生练读,指名读,教师范读(你读得非常激动, 杜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我读一边想象嘎羧见到象鞍时的动作和神情。师读后全班齐读:睁开眼睛,拿起书,像杜老师这样,带着你们的体会,带着你们激动的心情一起读。)

  (2)生交流其他句子。

  品读“告别村民”部分

  过渡:嘎羧披上象鞍,又恢复了往日的英姿,它要离开我们,离开村民了,那情景可感人了,快找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一情景。

  1、生交流句子。指名读,说体会。(读了这段话,你能体会出什么?村民十分爱嘎羧,嘎羧也非常留念村民)

  2、哪些词句最能体现出“村民爱嘎羧,嘎羧留念村民”呢?

  3、生交流,师相机指导。

  4、感情朗读,读出嘎羧和村民之间的依恋之情。

  品读“重回战场”部分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深入学*了嘎羧披挂象鞍和告别村民这两部分,知道了嘎羧披上曾经和自己出生入死的象鞍,告别了村民。嘎羧虽然老了,但它没忘记自己是头战象,毅然回到了曾经作战的战场,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嘎羧重回战场?

  1、生找重回战场部分。

  2、生读:这几句话主要写了嘎羧的哪些方面?(动作、神态)

  3、作者想通过嘎羧的动作和神态来表现嘎羧什么样的情感呢?谁来读第一句。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头战象》。

  二、文本解读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凭吊战场,最后在“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课文以时间为序,组织了“英雄垂暮──重披战甲──重回战场──庄严辞世”四个材料,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文中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课文的表达有何特色呢?

  (一)英雄垂暮,奄奄一息

  “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人们不让嘎羧搬东西,是因为它在战场上英勇负伤,是一位战斗英雄。村民疼惜嘎羧,让它的日子过得清闲,优哉游哉。从“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看出,嘎羧与村民的关系亲密。“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睡。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透过嘎羧的状态和波农丁的话可以知道,嘎羧已经奄奄一息了,生命快走到尽头了,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二)重披象鞍,英武豪迈

  课文以深情的笔触描写了嘎羧重披战甲的情景,再现了嘎羧英武豪迈的气概。焦躁不安的吼声──“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令这头垂暮的战象念念不忘,魂不守舍,焦躁不安?嘎羧为什么发出焦躁不安地吼叫?它在呼唤什么?期盼什么?久别重逢的老友──“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腻生动,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的深沉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等词语,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英武豪迈的气概──“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坐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象鞍破旧,仍然凝重华贵;嘎羧年迈,仍然英武豪迈!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这是在深情地赞颂嘎羧英勇顽强的形象与气概。

  (三)凭吊战场,百感交集

  “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这段话描写了嘎羧将辞世时凭吊战场的神态、行动和吼声,表现出嘎羧不仅仅是一头普通的大象,更是一位激情豪迈、浴血搏杀的勇士!一个“久久凝望”的神态,仿佛活现出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本鬼子鬼哭狼嚎,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惨状;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纷纷中弹并跌倒在江里。一个“亲了又亲”的举动,这里也许就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就是曾经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透过“震耳欲聋的吼叫”看出,嘎羧也许在呼唤战友的灵魂,在诉说对战友的怀念,在告诉战友它即将来陪伴它们……“惊得”鱼儿“跳出水面”,足见嘎羧的“吼声激越悲壮”,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让人肃然起敬!这细腻深情、独具风采的神态和举动,展现出嘎羧就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饮泪歌颂的英雄!

  (四)庄严归去,情深义重

  课文抓住动作、神态,描写了嘎羧庄严地归去了,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躺在了一起。掘墓,体力不济──“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透过一连串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出,嘎羧的衰老和体力不济,它不停地挖啊、抛啊,足见它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更表明嘎羧的虔诚,对同伴的深切缅怀和无限忠诚。辞世,坦然无畏──“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静静地为自己挖掘了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面对死亡,嘎羧很坦然,因为它如此完美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那“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的眼睛,似乎在告诉人们:历史不能忘怀,世界期盼和*……“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嘎羧走了,但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一头善良、忠诚的战象!它虽然是一头象,却具有高尚的情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深思索!

  三、教学重难点

  紧扣重点语段,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既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又体悟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来塑造嘎羧的形象。

  四、教学设计

  (一)聚焦重点片段,走进嘎羧内心

  1.聚焦“重披象鞍”,重温辉煌。

  (1)快速浏览课文五至十一自然段。

  自学建议:

  A.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体悟嘎羧的内心世界,写写批注。

  B.体会作者描写嘎羧的方法以及这样描写的好处。

  (2)学生交流汇报。

  (3)研读重点片段。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嘎羧和象鞍一别就是二十六年,二十六年里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朝思暮想,所以嘎羧见了象鞍──生接读:“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摩挲”是一个怎样的动作?在什么情况下会对一个事物久久地“摩挲”?让嘎羧如此珍爱,念念不忘的老朋友是什么样的?请读读第九自然段。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坐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师:老朋友就在眼前,二十六年后“久别重逢”,嘎羧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呢?张开想象的翅膀,再读读第九自然段。

  “摩挲”着老朋友,嘎羧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如果你就是嘎羧,此时你会想起什么,你想对自己的.老朋友象鞍说些什么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摩挲”着老朋友象鞍上的________,闻着_________,我想起了________,泪光闪闪中,我对老朋友象鞍说:“__________。”

  指导朗读:“摩挲”着依然凝重华贵的象鞍,嘎羧想起了曾经英武豪迈的年轻的自己;“摩挲”着象鞍,嘎羧内心涌动的是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眷恋与无限回味。

  师:弥留之际还要重披象鞍,重温辉煌,这是一头普通的大象吗?它就是一头──战象,它是一个战士,一个忠诚于自己的战士呀!

  体会写法: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吹去”“摩挲”是动作描写,“泪光闪闪”是神态描写,这样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嘎羧内心的丰富情感。)

  嘎羧忘不了它的老朋友,更忘不了他那辉煌的战斗岁月,带着这样情感,这段话又该怎样读呢?请看课件1。

  【设计意图】聚焦重点语句,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内涵,展开想象,走进嘎羧内心世界,体悟表达技巧。

  2.聚焦“再回战场”,缅怀往事。

  (1)快速浏览课文十二至十六自然段。

  自学建议:

  A.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体悟嘎羧的内心世界,动笔做批注。

  B.体会作者描写嘎羧的方法以及这样描写的好处。

  (2)学生交流汇报。

  (3)研读重点片段。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要想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需要不断地追问。“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往事如烟,我们不禁想问:它望到了什么呢?(望见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鬼子鬼哭狼嚎,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惨状。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纷纷中弹并跌倒在江里。)

  嘎羧走上龟形礁石,为什么“亲了又亲”呢?(这里也许就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就是曾经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

  战场是战士大显身手的地方!再回战场,江水依旧,礁石依旧,可是物是人非,亲人何在?战友何在?嘎羧昂起头来“吼叫”,大家想想:嘎羧可能想说什么?

  请同学们敞开心扉,放飞想象,任选一句说一说。

  在吼声中,嘎羧在深情地呼唤:“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吼声中,嘎羧在动情地诉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吼声中,嘎羧在庄严地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嘎羧也许在呼唤战友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对战友的怀念,它即将来陪伴它们,也许在宣告早已把鬼子赶走了,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嘎羧把自己的豪情,自己的思念,心中的千言万语,都融进了这震耳欲聋的吼叫之中──此时的嘎羧百感交集。

  师:吼叫之后,嘎羧的身体竟然──学生接读:“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品读这句话,此时的嘎羧是一头怎样的战象?(英姿飒爽、英武豪迈、精神抖擞)

  师: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模样,原文中是这样写的──大家读一读。

  它已经五十多岁了,脖子歪得厉害,象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答答地淌着唾;一条前腿也没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

  师:此时的嘎羧也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原文中还这样写道──大家读一读。

  嘎羧拒绝进食,躺在地上,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

  师:从这两段文字中,大家读出嘎羧已是一头怎样的老象?(一头拒绝进食,萎靡不振,即将辞世的老象。)

  师:就是这样一头萎靡不振,即将辞世的老象,“再回战场”后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这哪里是一头垂死的老象,分明是一头( )的战象!(英武豪迈、精神抖擞)

  这哪里是一头战象,分明是一个( )的战士!(英姿勃发、英勇杀敌)

  师: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嘎羧重回战场,缅怀往事,让我们把这位英勇豪迈的英雄牢记在心里吧!(配乐朗读全段)

  体会写法:作者描写了嘎羧的什么呢?有什么作用?(抓住嘎羧的动作、神态、叫声进行生动地描写,感受到了嘎羧真挚的情感,使读者的内心也跟着跌宕起伏,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设计意图】聚焦重点语句,抓住关键词语去体会内涵,想象画面,品味细节,感悟嘎羧的形象。

  3.聚焦“庄严归去”,陪伴战友。

  (1)带着思考、带着情感读第二十至二十三自然段。

  (2)交流心得: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3)研读重点语段。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嘎羧带着对这片土地深深地眷恋,带着对战友深深地怀念,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在战友长眠的地方,它耗尽全部力量,为自己挖掘墓坑。嘎羧在怎样地挖?请大家深情地读一读,想一想。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读一读,想一想:有谁能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有谁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嘎羧默默地为自己挖掘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它在告诉我们呢?(也许是不能忘记历史,期盼和*。)

  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它们会独自走到遥远而神秘的象冢里去。可是,嘎羧却没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此时此刻,嘎羧在你眼里,仅仅是一头战象吗?更是一位什么?(忠诚善良的战士,勇敢无畏的战士,情深义重的战士,忠诚于战场、忠诚于战友的英雄!)

  品读结尾,体会表达特点。(深沉的情感蕴含在*静的叙述中,而*静的叙述带给我们更深沉的思考,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地方!)

  【设计意图】聚焦重点语句,品味细节,感悟嘎羧的情深义重。

  (二)整体回味课文,总结表达方法

  师:请大家想一想作者安排材料有怎样的顺序?塑造嘎羧的形象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1.在安排材料上,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战甲──重回战场──庄严辞世,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

  2.在表达手法上,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细腻描写,让我们读懂了嘎羧的内心世界,它是一头善良、忠诚的战象,再现了当年英武豪迈、浴血搏杀的英姿,让我们无比崇敬它,永远铭记它──最后一头战象,英雄嘎羧。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总结课文细致描写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表达特色,对塑造嘎羧形象的重要作用。

  (三)注重以写促读,强化语言运用

  1.聚焦“……它什么也没有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这一镜头,想一想: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一定动人心魄,当年立下赫赫战功的战象如今即将辞世,寨子里的人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嘎羧的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动笔写话。

  2.聚焦“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这一镜头,张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面对着埋葬着八十多位战友的‘百象冢’,这头战象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它想说些什么?然后动笔写话。

  通过想象练笔,旨在以写促读,以写促思,学生的情感将得以升华,表达能力将得以提高,人文性、工具性同上共舞,相得益彰。

  【设计意图】紧扣文本留白,设计想象练笔,旨在以写促读,以写促思,升华情感,强化语言运用。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5

  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1~4自然段)、“重披战甲”(第5~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如,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止、神情,在打洛江边的久久凝望与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从中感悟些什么,学*些什么?

  本课学*应引导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条理的基础上,练*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说印象。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你对嘎羧的印象用简洁的语言写在黑板上。

  (2)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读读大家的印象。(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英勇”“忠诚”等。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真的是没有想到,一件象鞍竟然使急躁的嘎羧顿时安静下来!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腻生动,寥寥几笔却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的深沉的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②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象鞍破旧,却仍然凝重华贵;嘎羧年迈,却仍然英武豪迈!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对称的并列句式增强了语势,此句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③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久久凝望”里,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质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3.体会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背景课件)

  1.激情导入。(播放视频)

  2.嘎羧是这场战斗中唯一幸存的战象,也是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

  3.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23课的课题,齐读。P121

  二、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很长,有20xx来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

  2.讨论交流,嘎羧在生命的最后历程当中做了哪几件事?

  相机板书:披挂象鞍 重回战场 挖掘墓坑

  3.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三件事连起来说清楚。

  4.小结:我们在学*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三、引导质疑

  1.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之死,同时在课文的11自然段也介绍了一般大象的死,请你再次默读课文11自然段,比较一下嘎羧之死和一般大象的死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主要的区别。

  3.了解了一般大象死时的特点。我们再来看看嘎羧临死之前做的这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你的心中有怎样的疑问?

  4.引导学生质疑,梳理问题,明确学*方向。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引导学生研读第十四自然段,探讨嘎羧为什么要重回战场。

  1.找出描写嘎羧重回战场的句段读一读,用“—”标出描写嘎羧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体会,划记词句,做批注。

  3.讨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凝望”“亲了又亲”“吼叫”等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想象,体会嘎羧的内心,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怀。

  4.小结:在刚才的学*中,我们先找出记叙这个事例的相关句段,然后划记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并抓住这些词语细细品味,体会嘎羧内心的想法,从而感悟到它真挚的情感,解决了我们心中的疑问。

  (二)分组自学“披挂象鞍”和“挖掘墓坑”部分。

  1.分组,交待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

  3.小组交流,共同研讨

  (三)讨论交流“披挂象鞍”部分的读书感受。

  1.引导学生重点品读: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引导学生抓住“摩挲”“泪光闪闪”等词语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2)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引导学生感受嘎羧“英武豪迈”的形象,理解嘎羧临死之前披挂象鞍的原因。

  2.深入探究: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知道你们走进了嘎羧的心,它临死前要披挂上象鞍是因为什么?

  3.小结:同学们,文中的嘎羧不会说话,作者通过描写它的动作神态来表现它内心的情感。我们如果能抓住这些事例,品味当中的细节描写,并及时地把自己的想法在书中写一写,就能体会到它内心的情感,读懂它的心。

  (四)讨论交流“挖掘墓坑”部分读书感受,理解嘎羧为什么要在百象冢挖掘墓坑,埋葬自己。

  1.学生交流读书感受,重点品读:

  (1)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

  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引导学生感受嘎羧挖坑的艰难。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地朗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字音读通顺,边读边想,读了这篇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生汇报:仅有嘎梭一头战象生存了下来。(自由发表)

  师:我们同学可真会读书了,读了一遍课文,读懂了这么多事,那么一定还存在一些汉字上一疑问,看黑板。

  学*汉字。

  三、掌握课文内容

  曾经过战火的洗礼,也经历过生死的考验,它有着勇猛杀敌,战功赫赫的辉煌与荣光,也有些英勇负伤失去战友的痛伤与哀伤,是吗?那么这样一头战象是怎样走完自己生命最后一段时光呢?请同学门快速默读默写噶梭生命最后一段时光的这一部分课文,想一想做了几件事?分别是哪几件事?

  生汇报:

  综合同学们的意见,我们来回顾一下,噶梭生命的最后历程,他在将要去世的时候,它首先重新批上了自己的象鞍,然后和村民们告别,离开寨子之后,他来到了曾经的战场,最后,它把自己埋葬了自己战友的身边。噶梭在自己生命最后时光里做了这样几件事?同学们,噶梭可是一头战象呀,我们看到它做的这写事情之后,你有没有感觉到惊讶,心中有没有疑问,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能读出什么疑问来,边读边批画,把自己的疑问记在书的空白处,开始吧。

  交流“重披象鞍”这一部分。

  当你读到重披象鞍这一部分的时候,你提出什么问题了?

  为什么临走时重披象鞍?

  哪些让你觉得特别感动?有让你特别感到的地方吗?

  还有哪个词感觉到了?久别重逢。

  仅仅是久别重逢吗?什么样的老朋友,象鞍是噶梭什么样的老朋友(上战场,并肩作战,同生共死。说得真好。难怪噶梭见了象鞍之后是泪光闪闪,从这句话中,哪个词也能看出他们是老朋友。久久,摩挲,对了,久别重逢,那份喜悦,那份伤感,那份珍惜,是吗?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动来。

  感情读指导。

  是啊,同学们,噶梭虽然老了,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战象,战争不在了,但是噶梭作为一名战士的雄心,却依然还在,多么感人呀,同学们肯定还有很多其他的疑问,我们下节交流一下。

  四 作业

  画出自己感触深的句子,并写批注。 完成书写本。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学*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以小标题形式进行分段概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感悟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

  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四、教学流程:

  一.复*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

  点名回答____________(《与象共舞》)

  2.结合以前学的课文,谁能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呢?

  点名回答____________ (表演节目、驮运东西、按摩、洗车......)

  3.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的事情,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关于大象的另一篇文______________

  (板书:最后一头战象)

  4.齐读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

  __________ (板书:沈石溪)

  PPT:沈石溪原名沈一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沈石溪作品:《圣火》、《第七条猎狗》、

  《只猎雕的遭遇》、《斑羚飞渡》

  T:非常好,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的沈石溪,他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那说明他在写动物小说这个方面非常有成就,是这个领域的_______(大王)。

  T: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他的文章_______________(最后一头战象)

  T:课题是最后一头战象,那什么样的大象叫战象呢?谁愿意来说说?

  预设:S:能帮助人们战斗的大象就是战象。

  T: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战象的小知识。请看大屏幕。

  PPT:战象:在古代战争史上,曾经有过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

  T:同学们,看了这个小知识,你们觉得战象历不厉害?

  预设:S:厉害~

  T:那同学们读了课题,你对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谁来说说你心中的疑问?

  预设:S: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

  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

  T:哦~读了课题同学们心中就产生了那么多的疑问,你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我们这篇课文都讲了些什么?

  T: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听清要求了吗?好,开始朗读课文。

  S: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

  二.朗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快速朗读全文

  2、小组合作正音、识字(师巡回指导)

  T:都读完了吗?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课的生字新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PPT:累积字词: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

  三.再次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T:刚刚我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最后一头战象_________(嘎羧)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给你印象最深的又是什么事?

  预设:S:嘎羧与乡亲们告别......

  T:那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PPT:哦~读了课文我们明白了,原来嘎羧曾经经历了一场非常残酷的战斗,幸运的是它____________(存活下来了)。存活下来的战象受到了人们的________(尊敬与爱护),寨子里的人们待它像___________(家人和朋友一样),但它最终还是没能逃脱___________(死神的将临)。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它首先___________(重披象鞍)(做披象鞍动作,对披上了自己的象鞍)然后它和村民们_________(告别)来到了曾今的战场打洛江畔_________(凭吊战场、重回战场),最后它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战友的身边________(庄严归去、与战友长眠)

  T:非常好,从归纳中我们知道了课文可以分成两个大部分,前一部分描写的是战后被救的嘎羧与村民们__________(和谐相处)直到死神______(降临),第二部分描写的是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做的几件事情。现在呢,我们就来给课文列列小标题,一件事一个小标题,现在老师先来示范一下,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战友的身边________(庄严归去、与战友长眠)。那嘎羧做的其它几件事情就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来归纳。和周围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S:同学讨论

  板书: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T:那你能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分段吗?

  T:好,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预设:S:1~4为一自然段/5~11为一自然段/12~16为一自然段/17~23为一自然段

  T:恩,有不同意见吗?

  T:同学们,嘎羧可是一头战象啊,我们看到它做的这些事情之吗后,你们是不是感觉到特别惊讶,而其中的一些事又让你特别感动?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特别感动,边读边画,开始。

  S:同学边读边画......

  T:好,同学们都读出感动了吗?和自己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你心中的那份感动,开始。

  T:谁愿意来读读让你感动的段落、句子?

  S:......

  T:通过这些感动的段落,你能说说你心目中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形象吗?

  用句型:这是一头_________________的战象。

  预设:S:战功显赫、浑身是伤、英武豪迈、威风凛凛、为国捐躯、为保卫国家而牺牲......

  T:是啊,这是一头曾经历过战火的洗礼,经历过生死的考验,有着勇猛杀敌、战功赫赫的辉煌与荣光,有着英勇负伤,失去战友的痛伤和哀伤的战象。正是因为它是这样一头战象,所以村民们从不___________(叫它搬运东西),还要由波农丁_______(饲养)渡过了自由自在的________晚年岁月。那我们可以把第一部分归纳为_________(英雄垂暮)(板书)。

  T:同学们,嘎羧虽然老了,但是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战象,战争不在了,但是嘎羧作为一名战士的雄心仍在啊,多么感人哪,嘎羧肯定还有很多地方让同学们感动那么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来交流。

  四.作业设计:

  课堂练*本《最后一头战象》

  五.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嘎羧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9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5自然段)、“重披战甲”(第6~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如,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止、神情,在打洛江边的久久凝望与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设计理念:

  长文短教,提炼重点;师生对话激**感,情境创设熏陶感染。

  教学目标:

  继续练*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师准备教学课件,生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诗文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为一位特殊的英雄而作的小诗,大家齐读。

  英雄垂暮*黄泉。

  重披战甲忆当年。

  打洛江边念战友。

  自掘坟墓共长眠。

  读着诗中这一幕幕感人的壮举,一个响亮的名字涌上心头,这位特殊的英雄就是——嘎羧。(演示齐读)最后一头战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这最后一头战象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谁能说说战象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用一个词语来说说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课件出示:这是一头──的战象。)师引导到重情重义上!

  二、感悟文本

  (一)嘎羧总体印象,读书方法指导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让我们走进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悉心感受战象嘎羧的重情重意。请同学们们默读课文,思考哪些句段最能体现嘎羧的重情重意,又有哪些句段让你感动,就把它们都勾画下来,可以一旁写上你的感受。在读书之前,请同学们注意,这篇课文很长,我们要用一定的方法去读书,那就是快速浏览和用心品读相结合,谁来说一说什么地方应快速浏览呢?什么地方要用心品读呢?

  (二)感悟文体,互动交流

  学生默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同桌间进行交流。

  (三)学生汇报,相机引导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相机指导,重点放在如下重点句段:

  重点句: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1.从嘎羧见到象鞍时的动作表情你体会到了什么 ? (对战象来说象鞍就是战甲)

  2.从“泪光闪闪”体验嘎羧的表面的安静,内心却波澜壮阔,多么深沉的的嘎羧,引导学生读文

  重点句: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1.师:孩子们,人们是如此舍不得嘎羧,在这庞大的送行队伍中,(课件交互)有?有?有?(老人、小孩、妇女。)人们泣不成声。(村寨的每一个人都爱嘎羧)

  村长来了,他在------(引读)嘎羧的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村长强忍泪水,对嘎羧说——

  .老人和孩子来了,他们捧着-----(引读)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说——

  可是嘎羧什么也没有吃,只——(学生接读)

  嘎羧绕着寨子走了第一圈,它是在——

  嘎羧绕着寨子走了第二圈,它是在——

  嘎羧绕着寨子走了第三圈,它是在——

  重点句: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1.它久久凝望凝望着江面,他仿佛看到了什么?

  2.他为什么要对石头亲了又亲?

  师:是啊!在他的心中这不是一块冷冰冰的石头,而是有情感的亲人呀,分别了二十六年,再见面时怎能不亲了又亲!请带着你的体会去读。

  3.想象一下他在吼叫些什么呢?(呼唤灵魂,诉说思念,表达忠于战友之心)

  4.学生同桌交流填空,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一定又看到了( ),看到了( )。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这礁石,也许是( ),也许是( );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 ),也许是在( ),也许是在( )。

  5.师读生填

  6.生读师填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看到了(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冲向日军)。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这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地);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的灵魂),也许是在(诉说对战友的思念),也许是在(告诉战友,它将来陪伴它们)。

  重点段: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

  师小结:我们想说的太多太多。文中反复出现了一个关键词“挖”,从嘎羧的“一直挖”、“继续挖”、到“埋头挖”,通过一个“挖”字写出了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坟墓,庄严地把自己掩埋。这些描写更加体现了这位垂暮的战象对战友的忠诚和重情重义。

  师:文中提到了几次怎样的“挖”?你从这些“挖”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对战友的思念和忠诚支撑着它在挖)它这是在自掘坟墓啊!

  重点句“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1.凝望着天空,它又想对苍天说些什么呢?

  2.在学生发言后师引导:二十六年前的那场战争,我一下子失去了八十多位亲人,让我成了(最后一头战象),而今战争不再,战象不再是战象。但二十六年来我从来不曾忘记自己是一头(战象),虽然是(最后一头战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也要穿上我的(战甲)去我的(战场)去和我的(战友)会合。可我满腔的情义又能向谁来诉说,因为我是(最后一头战象)于是我只能凝望着天空,把这一切付诸于青天。

  三、深情独白结束

  课件《悲伤小夜曲》响起

  师深情:嘎羧走了,村寨恢复了往日的静,但是村民们的心却久久不能*静,老师相信大家的心的心也久久的不能*静,多么重情重意的一头战象啊!它忘不了保护自己杀敌的战甲,它忘不了救回自己性命,并照顾了自己二十六个春秋的村民,它忘不了曾经洒过鲜血的打洛江,它更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我们还能说它只是一头战象吗?不,它是一位重情重义的大英雄,让我们永远铭记着一个特殊的名字---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再见了,嘎羧。我们的心永远和你在一起!

  板书: 最后一头战象

  有情有意

  战甲 战场 战友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积累文中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重点难点】

  抓住细节描写,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怀

  【教学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揭题,了解“战象”

  在古代战争史上,曾有过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

  二、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将理解不了的词语圈画出来。

  交流,认读、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

  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嘎羧 亢奋 摩挲 象冢 威风凛凛 势不可当 优哉游哉焦躁不安 横遭不幸 暴毙荒野 泣不成声 久久凝望 炯炯有神 浴血搏杀 长途跋涉 体力不济 英武豪迈

  说说以上词语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初步理解。

  三、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完成《作业本》2、4题:

  第2题: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产生的主要疑问是:

  按事情发展顺序补充完成下面的提纲:(英雄垂暮)——( )——(依依泣别)——( )——( )——(庄严辞世)

  交流,反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说印象

  通过上节课的初读,说说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下面的句式来说:嘎羧是一头( )的战象。(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再说说课文所描写、刻画的哪几个场景令你印象特别深刻?交流,板书:

  重披战甲 惜别村寨 凭吊战场 自掘冢坑

  二、抓住重点,细感悟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走进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战象嘎羧崇高的品质。课文比较长,我们可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阅读呢?(提示学生采用快速浏览与潜心品读相结合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5-23自然段,抓住那些细致描写战象嘎羧的句子潜心品读,想想你受到了怎样的感动,在句子旁边简要地写一写批注。

  学生自主读书,教师巡视,随机指导学生在品读的时候要抓住描写刻画嘎羧的那些感人的细节来体会嘎羧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心理活动。

  组织交流,预设以下交流的重点,交流的顺序可以随机。

  ★感受嘎羧重披战甲的情景——

  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嗄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地甩出象房去,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破篾*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嗄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点拨引导:当我把玉米扔下去的时候,嘎羧的情绪反应是怎样的?(焦躁不安)从哪些细节中可以体会出来?(像丢垃圾似的甩出去)当我漫不经心地把类似马鞍的东西踢下楼去之后,嘎羧的情绪反应又是怎样的?(激动不已)从哪些细节中可以体会出来?(呼呼吹、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嘎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反应?再联系下文说说你的感动。(下文: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

  引读体会。师: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生:嗄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地甩出象房去,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师:破篾*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生:没想到,嗄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感受嘎羧惜别村寨的情景——

  嗄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地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嗄羧送行。许多人都泣不成声。村长在嗄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嗄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点拨引导:最令你感动的细节是什么?嘎羧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如果它会说话,此时此刻会说些什么?请拿起笔在书上这句话旁边写一写。写后交流。

  多么有情有义的嘎羧啊!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感受嘎羧凭吊战场的情景——

  嗄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点拨引导:嘎羧为什么要走到打洛江畔?哪些细节特别令你感动?

  让我们体会一下此时此刻嘎羧的内心世界吧。想象性补充说话: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仿佛看见了( );

  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因为这里( );

  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仿佛在大声地说:“( )”

  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景!多么令人敬佩的战象!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感受嘎羧庄严死去的情景——

  嗄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嗄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来;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点拨引导:这段话详细地描写了嘎羧什么情景?作者在这段话描写中重复最多的是那个词语?(挖)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这个“挖”的,找出来,读一读。(挖一阵就喘息一阵、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继续挖……)嘎羧为什么要这么费力地给自己挖象冢?它为什么不走到祖先留下的象冢去?

  带着我们的感动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土坑约有3米深,嗄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点拨引导:嘎羧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临终的时刻,嘎羧还在看什么?它仿佛看见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战象嘎羧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感动。那一幕幕情景怎不令人肃然起敬?让我们以有感情的朗读甚至背诵,来铭记这头令人肃然起敬的战象嘎羧吧!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并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理解战象嘎羧的行为,分析其形象。

  重 点: 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故事主要情节。

  难 点: 通过品读课文写嘎羧具体行为的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嘎羧内心丰富的情感,分析它的形象。

  教学准备:

  1、课前预*,通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2、通过查找资料,对战象有一定的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一篇动物小说,课题是《最后一头战象》。并板书。

  2、当我们读小说、故事这一类文章时,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情节、主人公、精彩的部分)什么样的小说,你觉得写得很好?

  3、小结:刚才大家说得很对,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读好小说重点。所以今天我们的学*《最后一头战象》的目标就是看看这篇小说写了什么?主人公在文中有什么样的品质?

  二、初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1、大声、自由、快速的读一读课文,找出不会的字词,不理解的句子,用铅笔圈划出来。给每个自然段都标上序号,并想一想课文写了那些事情?能否用简练的话概括?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用小本子把主要事件记录下来。

  2、解决不会的生字,或难记的生字。如寇、躁。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哪件事。教师归纳整理。英雄垂暮——重披象鞍——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4、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事情连起来说清楚。

  5、小结:我们在学*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三、品读感悟,分析形象

  1、师:通过刚才对课文的梳理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之死,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嘎羧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中的举动,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战象嘎羧崇高品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嘎羧赴死行为的语句,用笔圈划出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体会,划记词句,做批注。

  3、讨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嘎羧的内心,总结出嘎羧的品质。

  4、小结:在刚才的学*中,我们先找到相关句子段落,然后划记描写嘎羧行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细细体会嘎羧内心的想法,从而感悟到了嘎羧内在的品质。

  四、讨论交流

  1、文章中其它地方描写嘎羧行为的语句,继续感受战象嘎羧崇高的品质。(引导学生体会出嘎羧身上所具有的战士的品质、英雄的品质,忠诚、勇敢、团结、重感情、坚毅、感恩等)

  师:嘎羧的记忆力惊人,它准确找到了战友埋葬的地方;它的灵性感人,它和人的情感相通和死去的伙伴的感情相通;它英勇的气势振奋人,它认为战士战死在疆场,几十年后仍然同战友死在一起。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触?

  2、师生交流读后感触。

  五、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文章有很多,可以阅读《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再被狐狸骗一次》等。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12

  (一)交流“重披战甲”

  首先,我们来看“重披象鞍”这部分,找出最能表现嘎羧情感的令你感动的句

  子,读读,体会嘎羧的内心。交流汇报:(先读句子,再说感受。)

  “没想到,嘎羧见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生读句子说感受)找到这句话的

  同学请举手(指名说感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吧(课件出示)。理解“久别重逢”,他们分别了多少年?分别很久,再次相见,这就叫——。

  哪些词语你看出了它对象鞍的深情。抓住“呼呼吹去、久久、摩挲、泪光闪闪”词语体会战象的怀旧。关注了动作、神态。那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嘎羧它不会说话,我们是怎么读懂嘎羧的心声的?(动作、神态加上想象,联系上下文,这就是读懂动物小说的一个好办法。)

  (二)交流“凭吊战场”

  用我们自己发现到的好办法,来试着学“重回战场”这部分。

  重点指导: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

  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出示那次战争的资料)引导学生想象:

  在嘎羧久久的凝望里,它一定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心动魄的一

  幕:。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想到了,也

  许是,也许??它震耳欲聋的吼声,也许在呼唤也许在诉说,也许??。

  带着对战象的敬佩,深情朗读。(齐读)根据填补想象,师生一起合作朗读。(配

  乐,师生一描一读。)

  生: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师:──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幕,一定又看到战

  友们奋勇搏杀,在枪林弹雨中,排山倒海地冲向敌人!

  生: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

  师:──那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那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

  一处伤心之地!

  生: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

  吼叫──

  师:──那是嘎羧在深情地呼唤,呼唤着战友的灵魂,也在告诉战友,我将来

  陪伴你们!

  (出示这头战象的资料)再指名朗读。

  (三)交流“庄严归去”

  重点指导: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抓住“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来体会。)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练*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高尚情怀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练*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写作背景。

  2、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

  同学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凝重、焦躁不安、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导入

  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二、速度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题。屏幕出示,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那么,作者给我们写了哪些事呢?请打开课本带着问题快速阅读:

  1、这头战象是怎么来的?

  2、本课写了关于这头战象的那些事情?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学生阅读后解决问题,并随着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战象衰老──重披象鞍──回到战场──埋葬自己(板书可以随学生回答灵活应变,也可以板书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小组之间讨论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

  (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四、课堂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还有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二、研读语句,细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

  2、集体交流,感情朗读,加深感悟。可以根据学情,重点抓住以下几处关于嘎羧行为、神态的描写进行朗读感悟:

  ⑴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动与神情: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句话对嘎羧的动作、神情详细地进行了描写,让学生找出动作、神情的词,采用比赛朗读的方式,指导学生读得深沉、读出感动。引导学生体会到战象对象鞍的珍爱,读出它对过去的留恋与回味。(这段话体现出战象怀旧、善良。)

  “26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这句话通过对象鞍与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抓住重要词语(凝重华贵、英武豪迈),指导学生读出对战象的敬佩与赞咏。(这段话体现出战象英勇。)

  ⑵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为: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地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嘎羧久久地凝望着,它可能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在它的吼叫声里,嘎羧在呼唤什么呢?然后采用表演朗读的形式,把战象对战友的怀念,对过去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场面无比留恋的悲壮深情读出来。

  (这段话也体现出战象的怀旧、善良。)

  ⑶嘎羧在为自己挖掘坟墓的壮举:

  “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引导学生想象:这头战象那么费劲地挖坟墓,是为了什么?它的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是在告诉人们什么?

  这几个段落要指导学生精心品读,读出内心的感动与敬佩。(这段话体现出战象的坚强、忠诚。)

  课文里还有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吗?找出来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刻的感受吧!

  2、交流读后的感受: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对嘎羧生命最后一程的细腻描述,赞颂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字里行间,也有更深刻的含义──它虽然只是一头战象,却有着超人的情怀,这值得人们细细品味、深深思索。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继续快速阅读课文,品读课文“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后三个精彩片段。

  2、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

  3、感受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学*品细节的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相关语句,走进战象内心世界,感受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感受战象嘎羧高大英勇的英雄形象,感受嘎羧对战友的忠诚和博大的胸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文导入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为一位特殊的英雄而作的小诗,大家齐读。英雄暮年*黄泉 ,重披战甲 忆当年 ,凭吊故地念战友 ,庄严归去共长眠。

  2、读着诗中这一幕幕感人的壮举,一个响亮的名字涌上心头,这位特殊的英雄就是——嘎羧,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风采,嘎羧得到人们的救护,起死回生,二十多年过去,嘎羧已成为垂暮英雄。在它生命的最后时刻,给我们留下了哪三个感人的片段?(相机板书)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指导品读“重披战甲”

  1、这是一篇动物小说,它的作者沈石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那么,文中的嘎羧又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么表现它的情感的呢?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学*课文。首先,我们来看“重披战甲”这部分课文。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的5-9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用波浪形画下来,读一读,并写写体会。(学生默读、批画、写体会)

  2、你是从哪句话体会到嘎羧对象鞍的深深情感的?先读句子,再说体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引导学生抓住“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等词语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2)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引导学生感受嘎羧“英武豪迈”的形象,理解嘎羧临死之前披挂象鞍的原因。

  师:象鞍破旧,却仍然凝重华贵;噶羧年迈,却仍然英勇豪迈!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却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噶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这两句话。

  5、小结:二十六年过去了,嘎羧就快死了,但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它没有忘记自己辉煌的过去。作者就是通过这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嘎羧的内心情感。而我们只要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就读懂了嘎羧的心,这就是品细节的读书方法(板书)。

  (二)合作研读“凭吊战场”

  嘎羧披上象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村民,来到打落江畔,伫立江滩,回想起许多的往事。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这种品细节的方法,自己试着学*“凭吊战场”这部分的描写。

  1、小组合作学*

  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找出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语句,用“——”画出来。

  (2)展开想象,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嘎羧“久久凝望”,可能会看到什么?

  b、嘎羧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会想些什么?

  c、嘎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想说什么?

  (3)除了这句,你还想读哪句?读出你的体会。

  2、学生交流汇报

  3、齐读这一段

  4、教师补白描绘,激情引读

  你们的朗读深深打动了老师,我也想象了当时那动人的情景。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合作读这一段,你们读课文,老师读补充部分 。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一定又看到了威武雄壮的战象驮着抗日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看到了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抗日将士和英勇的战象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这礁石,也许是噶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嘎羧是在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是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

  师:是的,二十六年前那场战斗,让它失去了所有的同伴成了------最后一头战象;它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它的战友,它又能向谁述说呢?因为它是------最后一头战象。

  (三)诵读“庄严归去”

  嘎羧离开了战场,带着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之情,跋山涉水来到百象冢,在战友们长眠的地方,它耗尽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为自己挖掘了一个墓坑。清大家默读20—23自然段,哪个细节深深感动了你?画下来,多读读,说说体会。

  1、学生交流读书感受,重点品读:

  (1)品“挖”

  这部分内容中出现最多的是哪个字?(挖)出现了几次怎样的挖?

  嘎羧坚持不懈地挖着,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他心中到底在想什么?你从这些“挖”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小结:我们想说的太多太多。文中反复出现了一个关键词“挖”,从嘎羧的“一直挖”、“继续挖”、到“埋头挖”,通过一个“挖”字写出了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坟墓,庄严地把自己掩埋。这些描写更加体现了这位垂暮的战象对战友的忠诚和重情重义。它没有忘记,他是一头战象,就是死,也要和战友们死在一起!

  (2)交流第22自然段,画出噶羧死后形象的语句。

  (3)品嘎羧死后形象的句子。抓住“凝望”一词,引导学生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进行写话训练。

  嘎羧想说: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啊!不能忘记英勇献身的革命先辈呀!或人类不要再有战争,那该多好哇!所有的生灵都在期盼世界和*!

  我想对嘎羧说:噶羧,请你放心地走吧,我们将永远记住你们这些抗日英雄的,人类再也不会有战争了!

  2、最后一头战象怀着深深的爱,从容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自己生命的归宿。可以说,它是一个英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将是。在它的生命轨迹中,它忘不了与人们依依惜别的深情,而战场上一幕幕更让它难以忘怀, 终于,它如愿以偿地和战友们长眠在一起。

  三、小结,拓展

  1、教师小结

  此时此刻,嘎羧在你眼里还仅仅只是一头战象吗?它在你眼中是怎样的形象?请你用一个词概括。

  2、师生齐读:是的,它是一头善良、忠诚、英勇、怀旧的战象。它是一位重情重义的英雄,让我们永远铭记着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

  四、作业超市

  1、小练笔:嘎羧告别村赛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2、可以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3、推荐课外阅读:如果说,最后一头战象呈现给我们的是深沉的爱和对于生命价值的深深思考的话,那么,沈石溪的其他作品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震撼呢?有条件的同学课外可以仔细读一读,可以将你的点滴感受记录下来。

  课外阅读《斑羚飞渡》、《再给狐狸骗一次》、《雪豹悲歌》《狼王梦》等

  板书:

  23 最后一头战象

  品细节

  重披战甲 怀旧

  动作 善良

  凭吊战场 英勇

  神态 忠诚

  庄严归去 重情重义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范本10份(扩展4)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6篇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从文章在教材编排中所处的位置分析,《最后一头战象》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三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编者对学生的训练要求是: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从而实现能力迁移,完成阅读教学在小六阶段安排的“读与思、读与写有机结合”的任务。

  从学情分析,小六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但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较好地开展对文章的探究。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读写文章中出现的生字。

  2、继续练*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3、概述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象嘎羧怀旧、善良、英勇、忠诚、坚强的高尚品质。

  由于小六的学生还缺乏一些生活体验,因此,我把引导学生感受和学*战象嘎羧身上的优秀品质设定为我上课分析的重难点。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以及战象的相关知识,。

  2、学生预*课文。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运用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下,将教师职能转型为学生学*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小说的人文性特征,让学生通过学*战象嘎羧的品质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基于上述理念,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新《课标》对师生互动、师生与文本互动的要求以及本文的特点,主要采用问题教学与引导启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此外,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本节课的内容很多,课文也很长,如果教师过多的讲解,课堂任务很难完成,所以必须实施长文短教。于是,我采用抓重点段落感受战象品质的方法。设计课时为一课时。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部分

  我首先给学生出示一些关于战象的图片,之后对战象作以简单的介绍并播放战象作战的视频。如此设计,意图是调动学生学*的兴趣,并初步感知战象的英勇。

  (二)介绍作家部分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文的认知,进而产生对动物小说的兴趣,我重点介绍作者的代表作品并告知学生本文乃现实生活中真正发生的事情,并非杜撰,以此来打动学生并加深他们的情感。

  (三)诵读课文部分

  课前:初读、精读课文,要求排除阅读障碍并整体感知课文。

  课上:略读、速读课文,整体概括课文内容,抓重点段落。

  (四)赏析文章部分

  由于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学生们边读边思考的*惯已经养成。在执教本课时,我并没有采取逐字逐句的讲解方式,而是采用了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住抓住关键词句,直奔重点语句进行教学。如此设计的意图是让孩子们对文章的印象更加深刻。然后有一个课堂检测,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本文的重难点是否能准确的理解并掌握。

  四、说板书及作业

  1、板书主要是由课题和代表战象品质的词语组成的。

  这样安排的好处:一是便于总结;二是便于学生加深印象。

  2、作业是通过想象,为课文填写空白。如此设计的意图是再次加深学生对战象嘎羧的情感。

  一、说教材

  《最后一头战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的动物小说。课文记述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在生命终结前,再次披挂象鞍,凭吊战场,庄严的埋葬自己的故事。赞颂了战象嘎羧的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也表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意。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独立学*的能力,他们会凭借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来认识了解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唤起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学*过程中。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华。

  三.说教学目标

  1、选择令人感动的场景,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讲述;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

  3.抓住文章重点段落,聆听战象嘎羧的心声,感悟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友情;

  4.拓展写话,为战象嘎羧题写碑文,倾诉自己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课文,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的高尚情怀;

  难点:通过朗读感悟,领略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五.说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转换成同战象嘎羧对话的过程,辅以音乐,图像等课程资源,给学生的内心以猛烈的撞击,深深的震撼,进而学生必然读出情感,诉出情感,写出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讲述战象嘎羧的故事

  以打字机的声音逐字出示字幕:“西双版纳曾经有过这样一头战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回到了曾经浴血拼杀的战场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读后,教师质疑:“读了这样的文字,你的心情怎样?”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曾经”一词启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为后文的学*奠定情感基础。

  在学生进入情境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较快速度选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自己感受最深的片断。这一训练为学生学*语言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培养了表达能力,又提高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娓娓道来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继续浸润在情意浓浓的学*环境中。

  2、聆听心声,感悟战象嘎羧的情怀

  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个*等对话的环境,教师与学生展开谈话:“学*课文就是与文中人物、动物、景物交流、谈话,在这里我们就是同谁交谈呢?(嘎羧)使学生意识到战象嘎羧就是一个有高尚情怀的“人”,它也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师适时抛出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快速读文,看看哪拨动了你心弦,在这样的文字下划出真挚的情感线,用心听听战象嘎所在和你说什么呢?“这一问题,直接文章主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片断,重点词句来感悟战象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中配合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学生畅所欲言,由感而发,由感而读。教师或情感诱导,或方法指导,或鼓励肯定,保证学生的动态生成,“对话也就成为一种思维碰撞,心灵共振的过程。

  3.倾诉真情,体协战象嘎羧的碑文

  再以打字机的声音逐子出示字幕:“西双版纳没有了那头叫嘎羧的战象但它那双凝望清波荡漾的眼神,和那只睁得老大的眼睛却久久令人回味,令人深思……“与课前的导入遥相呼应,形成强烈的对比,*一步突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

  此时学生的情感之潮,奔涌而来,达到了“不吐不快,非吐不可”的状态,教师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感宣泄的'*台:“村民们为了纪念战象嘎羧,为它立了一个墓碑,请你以村民的身份,为战象嘎羧写一段碑文。”

  4、拓展阅读,深化单元的主题思想

  语文的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的结尾,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如《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斑羚飞渡》等优秀作品。既全面、深刻的了解动物的内心世界,又培养了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惯。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令人感动的情义世界——<最后一头战象>》。

  说教学内容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生命终结以前,再次披挂战甲,重回战场凭吊,庄严埋葬自己的故事。抓住战象嘠羧的神态和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最后的辉煌和庄严。

  说教学理念

  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是在高年级阶段提出来的阅读要求,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文是一篇很长的,因此我这次努力做到的是对长文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体现长文短教的尝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创设学*情境,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过程中。

  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教材,我确立了这样的目标:

  1、继续练*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2、从课文的相关语句感受战象嘎羧的重情义的情怀;

  3、学*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说教学重点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要求,我安排了这样的教学重点:抓住动作和神态描写的语句,品析语言,体会课文的相关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战象的形象,指导感情朗读。

  说教学特色

  从整节课来看,这节课的设计基本上照顾到了语文基本能力的综合培养,课堂设计的特点最主要体现在两点:

  1、在对三个场景学*的时候分别采取了自由读、老师范读、引读的不同类型的朗读指导方式,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互相结合、相互渗透的学*。

  2、三个场面的学*用一根情感线索作为红线把几个片段联系起来,基本遵循熟读之后把握文本深层含义,进而提炼中心、总结写作手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理性的分析了作者的表达方法,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说教学过程

  由于文本较长,我安排了两课时的内容,这次具体来谈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第一课时

  做到对课文的熟读以及字词等基础性任务的掌握,找出来自己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概括嘎羧在生命最后时光做了哪三件事。复述课文。

  【设计思路】这样来安排,目的是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熟悉和情节的充分把握,能够整体来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也为下节课进行语言品析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真情导入

  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在音乐的衬托下,回顾的背景、脉络,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

  老师:(配乐)在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只有一头战象幸存下来了——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

  接着引导学生概括出来嘎羧预感到自己生命将尽所做的三件事: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板书)然后通过学生上节课的学*,对战象品质的理解回答,总结得出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第二环节:品读感悟(出示)

  1、问题:速读课文思考,在战象最后做得三件事中,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嘎羧的重情重义?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2、学生速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动的一个场景进行学*讨论,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3、对三个场景的学*、探讨、交流:

  场景一:重披战甲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学*,抓住战象嘠羧见到象鞍时“一下子安静下来”“吹去灰尘、摩挲”“ 泪光闪闪”(板书:摩挲、泪光)等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体现对象鞍的重视和珍惜,分析得出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场景二:凭吊战场

  1、在学生谈了自己对这一部分的理解之后,老师配范读。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此时你就是嘎羧,重新回到战场,你“凝望”(板书)的目光中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范读文段: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进行表达训练。

  2、引导学*一个关键的词语,战象嘠羧的叫声“欧——”(板书:吼叫),因为这个叫声中包含的含义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多角度的'体验,充分的感受到嘠羧内心所不能言的那种情怀。(预设:二十六年来,它只能把的思念、伤心、孤独深深地压在心底,可是此时此刻再回战场,终于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叫,这吼叫是在诉说什么?是啊,这叫声表达了对战友的思念,这是在呼唤战友的英灵,在告诉战友我即将陪伴你们了,这更是和乡亲们最后的告别啊!)

  3、学生进行朗读练*,老师指导,感悟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设计思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应该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的有关语句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自身身份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感悟,表达自己的感受,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场景三:庄严归去

  1、老师引导到这一个场面,重点通过对“挖”(板书)字的反复出现和一些动作细节的体会,你能从中读出什么?理解是什么支撑着他这样挖下去的,学生总结出来是他的对战友的思念,是他坚强的毅力,让学生感受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老师紧接着引读,读出来他的疲惫,他的坚强,他的思念,他的重情重义。

  2、学*完三个场景,让学生理性的回顾总结,作者是通过怎样的细节描写来体现战象嘠羧的“重情重义”的。(通过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板书:动作、神态。)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把对人物形象的感性学*上升到对的理性学*上,总结写作方法。

  第三环节:情感升华

  1、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战象死去时候的庄严。老师接着进行引导写话练*。

  老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嘎羧走了,*静的走了,寨子从此也将恢复*静,可是我们的心却无法*静,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最深情的语言写下来吧。

  学生写。学生练*展示——

  老师总结:浴血卫国得幸存,垂暮不忘生时恩。岁月匆匆如流水,心似卵石沙中沉。这正是:山水依旧,我心依旧。与友长眠,英魂永存。

  2、最后由作者的一句话,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升华,引起我们更多更深层的思考。并推荐阅读沈石溪相关作品。

  【设计思路】语文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读书*惯。

  说板书设计

  最

  后 战 重披战甲:泪光、摩挲

  凭吊战场:凝望、吼叫 重情重义(动作、神态)

  一 象 庄严归去:挖

  头

  板书体现出来的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主人公的核心品质和写作技巧的提升,简洁明了,线索清晰,中心突出。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令人感动的情义世界——<最后一头战象>》。

  说教学内容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生命终结以前,再次披挂战甲,重回战场凭吊,庄严埋葬自己的故事。抓住战象嘠羧的神态和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最后的辉煌和庄严。

  说教学理念

  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是在高年级阶段提出来的阅读要求,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文是一篇很长的,因此我这次努力做到的是对长文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体现长文短教的尝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创设学*情境,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过程中。

  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教材,我确立了这样的目标:

  1、继续练*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2、从课文的相关语句感受战象嘎羧的重情义的情怀;

  3、学*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说教学重点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要求,我安排了这样的教学重点:抓住动作和神态描写的语句,品析语言,体会课文的相关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战象的形象,指导感情朗读。

  说教学特色

  从整节课来看,这节课的设计基本上照顾到了语文基本能力的综合培养,课堂设计的特点最主要体现在两点:

  1、在对三个场景学*的时候分别采取了自由读、老师范读、引读的不同类型的朗读指导方式,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互相结合、相互渗透的学*。

  2、三个场面的学*用一根情感线索作为红线把几个片段联系起来,基本遵循熟读之后把握文本深层含义,进而提炼中心、总结写作手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理性的分析了作者的表达方法,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说教学过程

  由于文本较长,我安排了两课时的内容,这次具体来谈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第一课时

  做到对课文的熟读以及字词等基础性任务的掌握,找出来自己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概括嘎羧在生命最后时光做了哪三件事。复述课文。

  【设计思路】这样来安排,目的是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熟悉和情节的充分把握,能够整体来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也为下节课进行语言品析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真情导入

  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在音乐的衬托下,回顾的背景、脉络,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

  老师:(配乐)在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只有一头战象幸存下来了——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

  接着引导学生概括出来嘎羧预感到自己生命将尽所做的三件事: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板书)然后通过学生上节课的学*,对战象品质的理解回答,总结得出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第二环节:品读感悟(出示)

  1、问题:速读课文思考,在战象最后做得三件事中,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嘎羧的重情重义?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2、学生速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动的一个场景进行学*讨论,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3、对三个场景的学*、探讨、交流:

  场景一:重披战甲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学*,抓住战象嘠羧见到象鞍时“一下子安静下来”“吹去灰尘、摩挲”“ 泪光闪闪”(板书:摩挲、泪光)等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体现对象鞍的重视和珍惜,分析得出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场景二:凭吊战场

  1、在学生谈了自己对这一部分的理解之后,老师配范读。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此时你就是嘎羧,重新回到战场,你“凝望”(板书)的目光中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范读文段: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进行表达训练。

  2、引导学*一个关键的词语,战象嘠羧的叫声“欧——”(板书:吼叫),因为这个叫声中包含的含义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多角度的体验,充分的感受到嘠羧内心所不能言的那种情怀。(预设:二十六年来,它只能把的思念、伤心、孤独深深地压在心底,可是此时此刻再回战场,终于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叫,这吼叫是在诉说什么?是啊,这叫声表达了对战友的思念,这是在呼唤战友的英灵,在告诉战友我即将陪伴你们了,这更是和乡亲们最后的告别啊!)

  3、学生进行朗读练*,老师指导,感悟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设计思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应该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的有关语句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自身身份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感悟,表达自己的感受,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场景三:庄严归去

  1、老师引导到这一个场面,重点通过对“挖”(板书)字的反复出现和一些动作细节的体会,你能从中读出什么?理解是什么支撑着他这样挖下去的,学生总结出来是他的对战友的思念,是他坚强的毅力,让学生感受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老师紧接着引读,读出来他的疲惫,他的坚强,他的思念,他的重情重义。

  2、学*完三个场景,让学生理性的回顾总结,作者是通过怎样的细节描写来体现战象嘠羧的“重情重义”的。(通过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板书:动作、神态。)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把对人物形象的感性学*上升到对的理性学*上,总结写作方法。

  第三环节:情感升华

  1、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战象死去时候的庄严。老师接着进行引导写话练*。

  老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嘎羧走了,*静的走了,寨子从此也将恢复*静,可是我们的心却无法*静,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最深情的语言写下来吧。

  学生写。学生练*展示——

  老师总结:浴血卫国得幸存,垂暮不忘生时恩。岁月匆匆如流水,心似卵石沙中沉。这正是:山水依旧,我心依旧。与友长眠,英魂永存。

  2、最后由作者的一句话,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升华,引起我们更多更深层的思考。并推荐阅读沈石溪相关作品。

  【设计思路】语文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读书*惯。

  说板书设计

  最

  后 战 重披战甲:泪光、摩挲

  凭吊战场:凝望、吼叫 重情重义(动作、神态)

  一 象 庄严归去:挖

  头

  板书体现出来的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主人公的核心品质和写作技巧的提升,简洁明了,线索清晰,中心突出。

  一、说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战友伞兵“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二、析学生

  所教班学生语文水*参差不齐,多数同学阅读课文已有一定的速度,有读书的良好的*惯,少数同学口语表达能力强,思维较活跃,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语文。

  三、说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拟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1、知识的传授点:通过学*课文,开展小组讨论,使学生能通过课文中嘎羧的动作及神情变化,集体交流,感情朗读,加深感悟。

  2、能力的'培养点:通过学*课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全方位培养,本课重点加强对学生有语气、分角色读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3、思维教育的渗透点:体会战象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4、教学重点:学*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5、教学难点:通过理解描写战象的动作及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内心世界及可贵品质。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若干张

  五、说教学

  本课时教学思路主要是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读悟式”教学模式,以集体交流,感情朗读,加深感悟为主要授课形式。以读为本,以互动讨论为经,以“感知课文——感受语言——感悟形象——升华感想”为纬,努力达到使学生既学*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的目的。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令人感动的情义世界——<最后一头战象>》。

  说教学内容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生命终结以前,再次披挂战甲,重回战场凭吊,庄严埋葬自己的故事。抓住战象嘠羧的神态和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最后的辉煌和庄严。

  说教学理念

  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是在高年级阶段提出来的阅读要求,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文是一篇很长的,因此我这次努力做到的是对长文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体现长文短教的尝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创设学*情境,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过程中。

  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教材,我确立了这样的目标:

  1、继续练*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2、从课文的相关语句感受战象嘎羧的重情义的情怀;

  3、学*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说教学重点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要求,我安排了这样的教学重点:抓住动作和神态描写的语句,品析语言,体会课文的相关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战象的形象,指导感情朗读。

  说教学特色

  从整节课来看,这节课的设计基本上照顾到了语文基本能力的综合培养,课堂设计的特点最主要体现在两点:

  1、在对三个场景学*的时候分别采取了自由读、老师范读、引读的不同类型的朗读指导方式,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互相结合、相互渗透的学*。

  2、三个场面的学*用一根情感线索作为红线把几个片段联系起来,基本遵循熟读之后把握文本深层含义,进而提炼中心、总结写作手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理性的分析了作者的表达方法,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说教学过程

  由于文本较长,我安排了两课时的内容,这次具体来谈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第一课时

  做到对课文的熟读以及字词等基础性任务的掌握,找出来自己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概括嘎羧在生命最后时光做了哪三件事。复述课文。

  【设计思路】这样来安排,目的是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熟悉和情节的充分把握,能够整体来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也为下节课进行语言品析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真情导入

  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在音乐的衬托下,回顾的背景、脉络,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

  老师:(配乐)在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只有一头战象幸存下来了——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

  接着引导学生概括出来嘎羧预感到自己生命将尽所做的三件事: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板书)然后通过学生上节课的学*,对战象品质的理解回答,总结得出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第二环节:品读感悟(出示)

  1、问题:速读课文思考,在战象最后做得三件事中,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嘎羧的重情重义?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2、学生速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动的一个场景进行学*讨论,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3、对三个场景的学*、探讨、交流:

  场景一:重披战甲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学*,抓住战象嘠羧见到象鞍时“一下子安静下来”“吹去灰尘、摩挲”“ 泪光闪闪”(板书:摩挲、泪光)等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体现对象鞍的重视和珍惜,分析得出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场景二:凭吊战场

  1、在学生谈了自己对这一部分的理解之后,老师配范读。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此时你就是嘎羧,重新回到战场,你“凝望”(板书)的目光中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范读文段: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进行表达训练。

  2、引导学*一个关键的词语,战象嘠羧的叫声“欧——”(板书:吼叫),因为这个叫声中包含的含义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多角度的体验,充分的感受到嘠羧内心所不能言的那种情怀。(预设:二十六年来,它只能把的思念、伤心、孤独深深地压在心底,可是此时此刻再回战场,终于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叫,这吼叫是在诉说什么?是啊,这叫声表达了对战友的思念,这是在呼唤战友的英灵,在告诉战友我即将陪伴你们了,这更是和乡亲们最后的告别啊!)

  3、学生进行朗读练*,老师指导,感悟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设计思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应该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的有关语句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自身身份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感悟,表达自己的感受,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场景三:庄严归去

  1、老师引导到这一个场面,重点通过对“挖”(板书)字的反复出现和一些动作细节的体会,你能从中读出什么?理解是什么支撑着他这样挖下去的,学生总结出来是他的对战友的思念,是他坚强的毅力,让学生感受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老师紧接着引读,读出来他的疲惫,他的坚强,他的思念,他的重情重义。

  2、学*完三个场景,让学生理性的回顾总结,作者是通过怎样的细节描写来体现战象嘠羧的“重情重义”的。(通过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板书:动作、神态。)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把对人物形象的感性学*上升到对的理性学*上,总结写作方法。

  第三环节:情感升华

  1、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战象死去时候的庄严。老师接着进行引导写话练*。

  老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嘎羧走了,*静的走了,寨子从此也将恢复*静,可是我们的心却无法*静,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最深情的语言写下来吧。

  学生写。学生练*展示——

  老师总结:浴血卫国得幸存,垂暮不忘生时恩。岁月匆匆如流水,心似卵石沙中沉。这正是:山水依旧,我心依旧。与友长眠,英魂永存。

  2、最后由作者的一句话,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升华,引起我们更多更深层的思考。并推荐阅读沈石溪相关作品。

  【设计思路】语文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读书*惯。

  说板书设计

  最

  后 战 重披战甲:泪光、摩挲

  凭吊战场:凝望、吼叫 重情重义(动作、神态)

  一 象 庄严归去:挖

  头

  板书体现出来的'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主人公的核心品质和写作技巧的提升,简洁明了,线索清晰,中心突出。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范本10份(扩展5)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6篇

  一、教材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学*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以小标题形式进行分段概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感悟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

  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四、教学流程:

  一.复*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

  点名回答____________(《与象共舞》)

  2.结合以前学的课文,谁能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呢?

  点名回答____________ (表演节目、驮运东西、按摩、洗车......)

  3.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的事情,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关于大象的另一篇文______________

  (板书:最后一头战象)

  4.齐读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

  __________ (板书:沈石溪)

  PPT:沈石溪原名沈一鸣,*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动物小说大王”

  沈石溪作品:《圣火》、《第七条猎狗》、

  《只猎雕的遭遇》、《斑羚飞渡》

  T:非常好,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被誉为“*动物小说大王”的沈石溪,他被称为“*动物小说大王”那说明他在写动物小说这个方面非常有成就,是这个领域的_______(大王)。

  T: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他的文章_______________(最后一头战象)

  T:课题是最后一头战象,那什么样的大象叫战象呢?谁愿意来说说?

  预设:S:能帮助人们战斗的大象就是战象。

  T: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战象的小知识。请看大屏幕。

  PPT:战象:在古代战争史上,曾经有过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

  T:同学们,看了这个小知识,你们觉得战象历不厉害?

  预设:S:厉害~

  T:那同学们读了课题,你对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谁来说说你心中的疑问?

  预设:S: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

  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

  T:哦~读了课题同学们心中就产生了那么多的疑问,你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我们这篇课文都讲了些什么?

  T: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听清要求了吗?好,开始朗读课文。

  S: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

  二.朗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快速朗读全文

  2、小组合作正音、识字(师巡回指导)

  T:都读完了吗?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课的生字新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PPT:累积字词: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

  三.再次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T:刚刚我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最后一头战象_________(嘎羧)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给你印象最深的又是什么事?

  预设:S:嘎羧与乡亲们告别......

  T:那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PPT:哦~读了课文我们明白了,原来嘎羧曾经经历了一场非常残酷的战斗,幸运的是它____________(存活下来了)。存活下来的战象受到了人们的________(尊敬与爱护),寨子里的人们待它像___________(家人和朋友一样),但它最终还是没能逃脱___________(死神的将临)。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它首先___________(重披象鞍)(做披象鞍动作,对披上了自己的象鞍)然后它和村民们_________(告别)来到了曾今的战场打洛江畔_________(凭吊战场、重回战场),最后它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战友的身边________(庄严归去、与战友长眠)

  T:非常好,从归纳中我们知道了课文可以分成两个大部分,前一部分描写的是战后被救的嘎羧与村民们__________(和谐相处)直到死神______(降临),第二部分描写的是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做的几件事情。现在呢,我们就来给课文列列小标题,一件事一个小标题,现在老师先来示范一下,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战友的身边________(庄严归去、与战友长眠)。那嘎羧做的其它几件事情就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来归纳。和周围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S:同学讨论

  板书: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T:那你能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分段吗?

  T:好,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预设:S:1~4为一自然段/5~11为一自然段/12~16为一自然段/17~23为一自然段

  T:恩,有不同意见吗?

  T:同学们,嘎羧可是一头战象啊,我们看到它做的这些事情之吗后,你们是不是感觉到特别惊讶,而其中的一些事又让你特别感动?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特别感动,边读边画,开始。

  S:同学边读边画......

  T:好,同学们都读出感动了吗?和自己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你心中的那份感动,开始。

  T:谁愿意来读读让你感动的段落、句子?

  S:......

  T:通过这些感动的段落,你能说说你心目中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形象吗?

  用句型:这是一头_________________的战象。

  预设:S:战功显赫、浑身是伤、英武豪迈、威风凛凛、为国捐躯、为保卫国家而牺牲......

  T:是啊,这是一头曾经历过战火的洗礼,经历过生死的考验,有着勇猛杀敌、战功赫赫的辉煌与荣光,有着英勇负伤,失去战友的痛伤和哀伤的战象。正是因为它是这样一头战象,所以村民们从不___________(叫它搬运东西),还要由波农丁_______(饲养)渡过了自由自在的________晚年岁月。那我们可以把第一部分归纳为_________(英雄垂暮)(板书)。

  T:同学们,嘎羧虽然老了,但是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战象,战争不在了,但是嘎羧作为一名战士的雄心仍在啊,多么感人哪,嘎羧肯定还有很多地方让同学们感动那么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来交流。

  四.作业设计:

  课堂练*本《最后一头战象》

  五.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嘎羧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复*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评:不仅引导学生弄清了“战象”的意思,还针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学*欲望。]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评: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注意把握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因为是预*过,教师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2.课前大家进行了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二)学*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第二部分:学*“再回战场”

  (1)聚焦语句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发现写法,读出情感

  第一个画面大象用它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它的情感,这段话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指导读出情感。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两段话:

  老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激**感

  配乐朗读

  (4)小结:同学们,26个春秋,9000多个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战场嘎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让我们心潮激荡。

  第三部分:略读“光荣归去”

  (1)聚焦语句

  “土坑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2)朗读出情感

  (三)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1.出示三段话

  (1)体会精神

  嘎羧逝去了,但我相信它在生命弥留之际的壮举会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中,它留下的是什么呢?

  (2)发现写作方法

  2.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四)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板块四)

  1.教师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2.拓展阅读《斑羚飞渡》重点情节

  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3.像这样的形象他还刻画了很多,如:《红奶羊》中机智的红奶羊茜露儿、《第七只猎狗》中舍身救主的猎狗赤利等等,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来感受动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怀。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整理在笔记本上。

  (2)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教学目标:

  1、学*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来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提问:最后一头战象在临死前都做了几件事?

  (板书:拒绝进食、披挂象鞍、告别村民、重回战场、埋葬自身)

  二、讲授新课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战象,从他的一举一动中,读出它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学*“披挂象鞍”。

  1、重点读读描写战象举动的句子,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2、出示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3、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象鞍呢?竟能让嘎羧流露出这样的情怀?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4、看到这个象鞍,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生联想当年的战争场面,体会战象的内心。)

  5、你能读出战象的内心吗?

  二、学*“告别村民”。

  1、出示句子: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嗄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2、你读出了战象怎样的内心?

  3、这一部分你还读出了什么?(村民对战象的依依不舍)

  4、感情朗读村民和战象依依惜别的场面。

  (三)学*“重回战场

  1、出示句子:它站在江滩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此时此刻,嘎羧的内心又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四)学*“埋葬自身”

  1、出示句子:“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凝望着天空会想些什么?

  2、“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三、小结:

  1、刚才我们随着这头战象走完了它生命的最后一程,老师相信大家都被这头战象感动着,那么你读懂战象的内心了吗?它是一头怎样的战象?

  (板书:忠诚、善良、英勇、怀旧……)

  2、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头战象的?(抓住它的动作、神态,作者投入了自已的真情感,和战象融为一体了。)

  3、推荐作者的其它作品:作者沈石溪,被誉为“*动物小说大王”,它写的《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斑羚飞渡》等作品都值得大家看。

  一、 回顾课文

  《最后一头战象》

  而今天,当我们再一次走*《最后一头战象》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那些满含深情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战象嘎羧的哪几个场景呢?

  二、 品读12小节

  上节课,我们已经用心品读了嘎羧寻找象鞍的场景并为之感动,这节课让我们首先走进那告别的场景,请仔细读读相关段落,想想哪个地方让你感动?

  全班交流:(随机)

  1、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

  A是呀,人们是如此地舍不得,在这庞大的送行队伍中,有?有?有?

  B而人们的一举一动中更是饱含着依依不舍,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

  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

  人们还可能怎么做呢?

  C 泪眼朦胧中,26年前的那场战斗又仿佛浮现在人们的眼前,透过嘎羧,人们看到了更多的战象,更多的已经失去的亲人!人们伤心欲绝,泣不成声。

  2、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这一切让它如此不舍,它什么也没吃——。

  这一切让它心潮澎湃,它什么也没吃——。

  这一切更让它百感交集,它什么也没吃——。

  3、整节朗读

  三、品读14小节

  请你用心读读描写这一场景的14小节,圈出让你的心弦为之一动的词句,仔细体会一下。

  A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在这久久的凝望里,它的思绪不断地往前、往前:26年前惊天地、泣鬼神

  的战斗场面又一幕幕地在它的脑海中盘旋着……

  孩子们,请拿起笔来,把你想到的记录在纸上。

  全班交流(层次性,3个左右)

  B“亲了又亲”的礁石,

  C还有让你触动的词句吗?

  你听,它似乎在诉说什么?

  四、品读(20—21)

  嘎羧依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它走啊走,终于找到了战友们安息的地方。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嘎羧挖掘坟墓的场景。认真读读20、21小节,用心感受一下。

  你想说?

  我们想说得太多太多——此时此刻,任何的语言都无法表达我们内心涌起的种种感受!谁来读读这段文字?

  五、品读(22—23)小节

  终于,一切都*静下来,什么声音都没有了!

  而你看——嘎羧——(引读)

  读着这句话,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嘎羧去了,但它依然凝望着天空,似乎在?

  它死了——(引读)

  因为它 忘不了?(学生说)

  六、段落引读

  最后一头战象怀着深深的爱,从容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自己生命的归宿。可以说,它是一个英雄,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将是!

  在它的生命轨迹中,它忘不了与人们依依惜别的深情——引片段1

  而战场上的一幕幕更让它难以忘怀——引读片段2

  终于,它如愿以偿地和战友们长眠在一起——引读片段3

  七、延伸+作业

  如果说 最后一头战象呈现给我们的是深沉的爱和对于生命价值的深深思考的话,那么,沈石溪的其它作品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震撼呢?

  老师选取了其中的《斑羚飞渡》给大家,回去仔细读一读,可以将你的点滴感受记录在《阅读——我的生活上》!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头战象》。

  二、文本解读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凭吊战场,最后在“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课文以时间为序,组织了“英雄垂暮──重披战甲──重回战场──庄严辞世”四个材料,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文中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课文的表达有何特色呢?

  (一)英雄垂暮,奄奄一息

  “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人们不让嘎羧搬东西,是因为它在战场上英勇负伤,是一位战斗英雄。村民疼惜嘎羧,让它的日子过得清闲,优哉游哉。从“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看出,嘎羧与村民的关系亲密。“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睡。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透过嘎羧的状态和波农丁的话可以知道,嘎羧已经奄奄一息了,生命快走到尽头了,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二)重披象鞍,英武豪迈

  课文以深情的笔触描写了嘎羧重披战甲的情景,再现了嘎羧英武豪迈的气概。焦躁不安的吼声──“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令这头垂暮的战象念念不忘,魂不守舍,焦躁不安?嘎羧为什么发出焦躁不安地吼叫?它在呼唤什么?期盼什么?久别重逢的老友──“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腻生动,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的深沉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等词语,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英武豪迈的气概──“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坐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象鞍破旧,仍然凝重华贵;嘎羧年迈,仍然英武豪迈!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这是在深情地赞颂嘎羧英勇顽强的形象与气概。

  (三)凭吊战场,百感交集

  “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这段话描写了嘎羧将辞世时凭吊战场的神态、行动和吼声,表现出嘎羧不仅仅是一头普通的大象,更是一位激情豪迈、浴血搏杀的勇士!一个“久久凝望”的神态,仿佛活现出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本鬼子鬼哭狼嚎,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惨状;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纷纷中弹并跌倒在江里。一个“亲了又亲”的举动,这里也许就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就是曾经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透过“震耳欲聋的吼叫”看出,嘎羧也许在呼唤战友的灵魂,在诉说对战友的怀念,在告诉战友它即将来陪伴它们……“惊得”鱼儿“跳出水面”,足见嘎羧的“吼声激越悲壮”,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让人肃然起敬!这细腻深情、独具风采的神态和举动,展现出嘎羧就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饮泪歌颂的英雄!

  (四)庄严归去,情深义重

  课文抓住动作、神态,描写了嘎羧庄严地归去了,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躺在了一起。掘墓,体力不济──“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透过一连串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出,嘎羧的衰老和体力不济,它不停地挖啊、抛啊,足见它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更表明嘎羧的虔诚,对同伴的深切缅怀和无限忠诚。辞世,坦然无畏──“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静静地为自己挖掘了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面对死亡,嘎羧很坦然,因为它如此完美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那“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的眼睛,似乎在告诉人们:历史不能忘怀,世界期盼和*……“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嘎羧走了,但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一头善良、忠诚的战象!它虽然是一头象,却具有高尚的情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深思索!

  三、教学重难点

  紧扣重点语段,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既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又体悟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来塑造嘎羧的形象。

  四、教学设计

  (一)聚焦重点片段,走进嘎羧内心

  1.聚焦“重披象鞍”,重温辉煌。

  (1)快速浏览课文五至十一自然段。

  自学建议:

  A.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体悟嘎羧的内心世界,写写批注。

  B.体会作者描写嘎羧的方法以及这样描写的好处。

  (2)学生交流汇报。

  (3)研读重点片段。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嘎羧和象鞍一别就是二十六年,二十六年里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朝思暮想,所以嘎羧见了象鞍──生接读:“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摩挲”是一个怎样的动作?在什么情况下会对一个事物久久地“摩挲”?让嘎羧如此珍爱,念念不忘的老朋友是什么样的?请读读第九自然段。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坐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师:老朋友就在眼前,二十六年后“久别重逢”,嘎羧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呢?张开想象的翅膀,再读读第九自然段。

  “摩挲”着老朋友,嘎羧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如果你就是嘎羧,此时你会想起什么,你想对自己的老朋友象鞍说些什么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摩挲”着老朋友象鞍上的________,闻着_________,我想起了________,泪光闪闪中,我对老朋友象鞍说:“__________。”

  指导朗读:“摩挲”着依然凝重华贵的象鞍,嘎羧想起了曾经英武豪迈的年轻的自己;“摩挲”着象鞍,嘎羧内心涌动的是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眷恋与无限回味。

  师:弥留之际还要重披象鞍,重温辉煌,这是一头普通的大象吗?它就是一头──战象,它是一个战士,一个忠诚于自己的战士呀!

  体会写法: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吹去”“摩挲”是动作描写,“泪光闪闪”是神态描写,这样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嘎羧内心的丰富情感。)

  嘎羧忘不了它的老朋友,更忘不了他那辉煌的战斗岁月,带着这样情感,这段话又该怎样读呢?请看课件1。

  【设计意图】聚焦重点语句,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内涵,展开想象,走进嘎羧内心世界,体悟表达技巧。

  2.聚焦“再回战场”,缅怀往事。

  (1)快速浏览课文十二至十六自然段。

  自学建议:

  A.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体悟嘎羧的内心世界,动笔做批注。

  B.体会作者描写嘎羧的方法以及这样描写的好处。

  (2)学生交流汇报。

  (3)研读重点片段。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要想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需要不断地追问。“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往事如烟,我们不禁想问:它望到了什么呢?(望见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鬼子鬼哭狼嚎,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惨状。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纷纷中弹并跌倒在江里。)

  嘎羧走上龟形礁石,为什么“亲了又亲”呢?(这里也许就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就是曾经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

  战场是战士大显身手的地方!再回战场,江水依旧,礁石依旧,可是物是人非,亲人何在?战友何在?嘎羧昂起头来“吼叫”,大家想想:嘎羧可能想说什么?

  请同学们敞开心扉,放飞想象,任选一句说一说。

  在吼声中,嘎羧在深情地呼唤:“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吼声中,嘎羧在动情地诉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吼声中,嘎羧在庄严地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嘎羧也许在呼唤战友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对战友的怀念,它即将来陪伴它们,也许在宣告早已把鬼子赶走了,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嘎羧把自己的豪情,自己的思念,心中的千言万语,都融进了这震耳欲聋的吼叫之中──此时的嘎羧百感交集。

  师:吼叫之后,嘎羧的身体竟然──学生接读:“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品读这句话,此时的嘎羧是一头怎样的战象?(英姿飒爽、英武豪迈、精神抖擞)

  师: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模样,原文中是这样写的──大家读一读。

  它已经五十多岁了,脖子歪得厉害,象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答答地淌着唾;一条前腿也没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

  师:此时的嘎羧也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原文中还这样写道──大家读一读。

  嘎羧拒绝进食,躺在地上,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

  师:从这两段文字中,大家读出嘎羧已是一头怎样的老象?(一头拒绝进食,萎靡不振,即将辞世的老象。)

  师:就是这样一头萎靡不振,即将辞世的老象,“再回战场”后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这哪里是一头垂死的老象,分明是一头( )的战象!(英武豪迈、精神抖擞)

  这哪里是一头战象,分明是一个( )的战士!(英姿勃发、英勇杀敌)

  师: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嘎羧重回战场,缅怀往事,让我们把这位英勇豪迈的英雄牢记在心里吧!(配乐朗读全段)

  体会写法:作者描写了嘎羧的什么呢?有什么作用?(抓住嘎羧的动作、神态、叫声进行生动地描写,感受到了嘎羧真挚的情感,使读者的内心也跟着跌宕起伏,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设计意图】聚焦重点语句,抓住关键词语去体会内涵,想象画面,品味细节,感悟嘎羧的形象。

  3.聚焦“庄严归去”,陪伴战友。

  (1)带着思考、带着情感读第二十至二十三自然段。

  (2)交流心得: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3)研读重点语段。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嘎羧带着对这片土地深深地眷恋,带着对战友深深地怀念,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在战友长眠的地方,它耗尽全部力量,为自己挖掘墓坑。嘎羧在怎样地挖?请大家深情地读一读,想一想。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读一读,想一想:有谁能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有谁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嘎羧默默地为自己挖掘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它在告诉我们呢?(也许是不能忘记历史,期盼和*。)

  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它们会独自走到遥远而神秘的象冢里去。可是,嘎羧却没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此时此刻,嘎羧在你眼里,仅仅是一头战象吗?更是一位什么?(忠诚善良的战士,勇敢无畏的战士,情深义重的战士,忠诚于战场、忠诚于战友的英雄!)

  品读结尾,体会表达特点。(深沉的情感蕴含在*静的叙述中,而*静的叙述带给我们更深沉的思考,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地方!)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范本10份(扩展6)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6篇

  一、读课题,定基调

  讲课伊始,让学生齐读课题《最后一头战象》后,我定基调:课题读起来有一种沉重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在一次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再读又有一种英武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头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的大象。就是这样一头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后历程中,做了那几件不同寻常的事呢?学生说。我随机板书:“重披象鞍”“告别村民”“重临战场”“埋葬自己”。从而以时间为序理清了课文脉络。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并为下面语段的品读铺垫了一个悲壮的基调。

  二、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采用“让学生提出疑惑—自读解疑,师适时引导,点拨,拓展—总结点题。这样一个三步曲。这样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也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投入。第一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

  三、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在点拨疑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走进文中的作者、波农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打下基础。

  四、读中悟情,收获感动

  在学*本文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抓重点语段细读,男女生赛读,选择令自己感动的语段邀请同伴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透过这些文字。还体会到了嘎羧的善良,忠诚情怀,思想得到了净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

  五、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落实了“读思议练重实践”这一句话。

  还可以尝试,在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有待在以后的课堂实践中,探索。

  课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2《最后一头战象》是第七单元的第三课,这一单元讲述的都是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重点是让学生把握故事内容,体会嘎唆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前几天,我们听了谈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我认为:谈老师的课扎实、充实、丰实、、真实。他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1、精选切入口。在执教本课时,谈老师从第一自然段切入,让学生谈谈嘎唆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揭示课题,了解战象的特点。

  2、以事件为抓手。从整体到部分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自由读文,说说课文写了嘎唆临死前的哪些事情?再让学生学着用四字词概括各件事情。这既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

  3、用沈石溪的名言贯穿全文的学*。谈老师出示名言让学生朗读,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巧妙地突破教学难点,灵活地渗透经典诗文。接下来重点学*了“披挂象鞍”和“重回战场”两部分。课中让学生抓住最能体现嘎唆内心情感的句子谈体会,并抓住动作、神态描写的词语让学生充分想象嘎唆的内心世界,在学生理解事件内容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从而感受到嘎唆对辉煌的过去深深的留恋与回味,感悟嘎唆的善良与忠诚的高尚情怀。学生从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中感悟到具体、生动的描写是本文一个重要的表达特点。

  4、注重学法的指导。《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谈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先重点指导学生对“重披战甲”这个故事片段的理解感悟,让学生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书上作批注,在此基础上,引导归纳出学*方法,并以此方法为迁移,自学“重回战场”部分,真正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

  课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3教完这一课,我的心久久不能*静,我被课文的内容深深地陶醉了,同时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

  《最后一头战象》是第七单元的第三课,这一单元讲述的都是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重点是让学生把握故事内容,体会嘎唆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前几天,我们听了谈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我认为:谈老师的课扎实、充实、丰实、、真实。他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1、精选切入口。在执教本课时,谈老师从第一自然段切入,让学生谈谈嘎唆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揭示课题,了解战象的特点。

  2、以事件为抓手。从整体到部分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自由读文,说说课文写了嘎唆临死前的哪些事情?再让学生学着用四字词概括各件事情。这既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

  3、用沈石溪的名言贯穿全文的学*。谈老师出示名言让学生朗读,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巧妙地突破教学难点,灵活地渗透经典诗文。接下来重点学*了“披挂象鞍”和“重回战场”两部分。课中让学生抓住最能体现嘎唆内心情感的句子谈体会,并抓住动作、神态描写的词语让学生充分想象嘎唆的内心世界,在学生理解事件内容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从而感受到嘎唆对辉煌的过去深深的留恋与回味,感悟嘎唆的善良与忠诚的高尚情怀。学生从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中感悟到具体、生动的描写是本文一个重要的表达特点。

  4、注重学法的指导。《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谈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先重点指导学生对“重披战甲”这个故事片段的理解感悟,让学生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书上作批注,在此基础上,引导归纳出学*方法,并以此方法为迁移,自学“重回战场”部分,真正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

  因为工作需要,我重新回到毕业班教学。感觉和去年相比,自己对课文的把握更加深入了。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关于动物的小说,情感比较深沉,内涵比较丰富、篇幅较长(全文接*2000字)。这篇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独特的语言和视角讲述了战象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因此,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是这样定下自己的教学目标的:1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战象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3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从中领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因为课文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悲壮与感人之情会大打折扣。所以我在教学中,投放了不少的图片。但遗憾的是,因为授课形式过于单调,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

  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

  总觉得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课后*题中有一道题,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很多时候,这种讨论都会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少有人提,也鲜有人答。而今天,学生不但提了,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为什么人们知道嘎羧要离开了,要给它围上白色的纱巾,四腿绑上黑色的布块?”“为什么嘎羧死去的时候,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还凝望着天空?”等等。这些问题一经抛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大家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各显神通。学生活了,课堂自然也就活了。

  总而言之,希望以后自己对课堂资源生成后的利用能更到位一点吧。

  一节语文课我教学《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由于课文讲述的内及蕴含的思想感情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而且篇幅较长,所以我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

  首先我主要训练学生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给学生有充分的朗读时间。读完后,我先不急着交流,先了解一下他们通过朗读,有没有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提了好多问题,如“嘎羧要离家寨子时,为什么要披挂象鞍?”“嘎羧为什么要去打洛江畔?”“嘎羧离开村子前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为什么人们知道嘎羧要离开了,要给它围上白色的纱巾,四腿绑上黑色的布块?”“为什么嘎羧死去的时候,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还凝望着天空?”等等。这些问题一经抛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大家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各显神通。接着再进行交流。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嘎羧的神态、动作描写,引导想象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我主要抓住这段文字进行研读。

  第二、重视文本的空白处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如:“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就这个句子我安排了三次说话训练:1、“在嘎羧久久凝望中,它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温二十六年前那场激烈的战斗,怀念在这里牺牲的那些战友们,回想自己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迈。于是我马上顺势引导:“嘎羧不仅仅是一头大象,更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2、嘎羧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这块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是什么?学生通过想象,交流道:“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鲜血的伤心之地。”3、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吼声中尼认为它也许在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他的战友;也许它在告诉战友他要去陪伴它们了;也许是对曾经的敌人发出仇恨的声音。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嘎羧要离开寨子了,为什么人们送给它的食物它不吃,却只喝了一点水?”学生活了,课堂自然也就活了。不足之处是本节课没有来得及读写结合,学生被激起的情感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实在可惜。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20xx字。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述了嘎羧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一、如何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也可以采取“抓主舍次”法,通过仔细研读后抓住主要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做到突出重点而不面面俱到。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只抓了嘎羧在临死之前做了哪几件重要的事而展开的,减少了一部分内容,降低了难度重点也就突出了。

  二、如何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当我读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也被嘎嗦有灵性、重感情的特点所吸引,更被它英武、忠诚、善良的精神所打动,它早已不是一头战象,它俨然成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我想这是每一位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读者都会共鸣的想法。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毕竟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还不足以能够凭借一次阅读感觉到。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打下基础。

  三、如何实现小组合作交流学*。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品读“重返战场”段落时,在总结“披挂象鞍”这段学*方法的基础上,我想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自学这些部分,这样既能够检查学生是否学到了这种读书的方法,也能够给于学生一个自我发挥和展示的空间。于是在课堂上,我就先出示自学要求,请学生以学*小组自由合作学*的方式学*,然后汇报交流。

  当然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和一节优秀的语文课还有很大的差距。从实际教学来看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在理解“重批战甲”这部分内容之后,过渡到“凭吊战场”时,我的设计有些牵强、生硬;在学*最后一部分“庄严归去”内容时,没有彻底放开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谈体会,略嫌仓促。教师的引导太多,束缚了学生。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被老师积极、有效的调动起来。教师的语言还不够凝练、准确。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

  1、要善思: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2、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

  我想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范本10份(扩展7)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深入体会战象的思想感情。

  3、继续练*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预*课文,了解大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很多事情,大象还能帮助人们冲锋陷阵,这样的大象叫战象。今天我们学*一篇写战象的课文——最后一头战象)。

  3、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本课的战象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你想知道他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学*课文。

  4、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仅引导学生弄清了“战象”的意思,还针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学*欲望。)

  二、 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Kou jiāo gé

  日寇 香蕉 皮革

  三、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哪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回战场——庄严归去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注意把握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因为是预*过,教师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品味情感。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认真读课文,找出描写嘎羧行为、神态的句子,体会嘎羧的高尚情怀。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嘎羧的事情。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学生边读边思的*惯已养成,本课课文较长,教学易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直奔重点语句进行学*,避免逐字逐句的讲解。)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找出描写嘎羧行为、神态的句子,体会嘎羧的英雄情怀。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情况。

  3、集体交流:

  (1)“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亢奋”怎样理解,从哪些地方看出亢奋?(急切心情,两只眼睛烧得通红,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它急着干什么?

  (2)“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这是什么动作,嘎羧可能在想什么?

  (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 “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这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是做什么的?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战象对战斗记忆犹新,对战斗对战友的无比怀念之情。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可联系前面的威风凛凛,逐渐衰老和现在进行对比理解,教师的诱导,使学生切身体会到。)

  (3)“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āo)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péng)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jiǒng)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嘎羧来到哪儿?(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

  嘎羧来到这里干什么?找出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证明你的观点。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

  “亲了又亲”的礁石,嘎羧可能在想什么?

  (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从这些都感受到战象对战斗过的地方的留恋,同时也是对救它的人们的感谢,也是对死去的战象的深深的怀念。)

  “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péng)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jiǒng)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

  想一想,这是什么动作?结合“吼声激越悲壮”理解

  嘎羧可能在吼什么?

  (“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4)太阳升到了槟(bīng)榔(láng)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qìng)沟。在一块*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来。

  “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记得很清楚,喏(nu),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地说。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bó)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gǎo),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tuǒ)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查看。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嘎羧来到哪儿,它来干什么?找出它的动作

  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gǎo),在地上挖掘起来。

  挖一阵就喘息一阵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

  嘎羧披挂了象鞍,凭吊了战场,怀念了战友,又在这里费劲了力气,从早到晚挖坑,他想做什么?

  (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范本10份(扩展8)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20xx字。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述了嘎羧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一、如何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也可以采取“抓主舍次”法,通过仔细研读后抓住主要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做到突出重点而不面面俱到。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只抓了嘎羧在临死之前做了哪几件重要的事而展开的,减少了一部分内容,降低了难度重点也就突出了。

  二、如何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当我读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也被嘎嗦有灵性、重感情的特点所吸引,更被它英武、忠诚、善良的精神所打动,它早已不是一头战象,它俨然成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我想这是每一位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读者都会共鸣的想法。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毕竟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还不足以能够凭借一次阅读感觉到。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打下基础。

  三、如何实现小组合作交流学*。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品读“重返战场”段落时,在总结“披挂象鞍”这段学*方法的基础上,我想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自学这些部分,这样既能够检查学生是否学到了这种读书的方法,也能够给于学生一个自我发挥和展示的空间。于是在课堂上,我就先出示自学要求,请学生以学*小组自由合作学*的方式学*,然后汇报交流。

  当然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和一节优秀的语文课还有很大的差距。从实际教学来看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在理解“重批战甲”这部分内容之后,过渡到“凭吊战场”时,我的设计有些牵强、生硬;在学*最后一部分“庄严归去”内容时,没有彻底放开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谈体会,略嫌仓促。教师的引导太多,束缚了学生。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被老师积极、有效的调动起来。教师的语言还不够凝练、准确。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

  1、要善思: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2、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

  我想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因为工作需要,我重新回到毕业班教学。感觉和去年相比,自己对课文的把握更加深入了。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关于动物的小说,情感比较深沉,内涵比较丰富、篇幅较长(全文接*20xx字)。这篇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独特的语言和视角讲述了战象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因此,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是这样定下自己的教学目标的:1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战象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3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从中领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因为课文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悲壮与感人之情会大打折扣。所以我在教学中,投放了不少的图片。但遗憾的是,因为授课形式过于单调,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

  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

  总觉得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课后*题中有一道题,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很多时候,这种讨论都会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少有人提,也鲜有人答。而今天,学生不但提了,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为什么人们知道嘎羧要离开了,要给它围上白色的纱巾,四腿绑上黑色的布块?”“为什么嘎羧死去的时候,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还凝望着天空?”等等。这些问题一经抛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大家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各显神通。学生活了,课堂自然也就活了。

  总而言之,希望以后自己对课堂资源生成后的利用能更到位一点吧。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20xx字。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是我的教学目标。

  一、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如何引导学生学*才能让他们的体会上升到一个高度而不把文章肢解得零碎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上课前我欣赏了教参后的视频教学,又仔细阅读了黄老师设计的导学案,觉得设计过细,我决定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以“这是一头的战象,因为。”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然后专注抓“重披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三个感人的片段,就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小组合作交流“从中找出最让你震撼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体会。”给小组足够的时间去交流,体会。在安排汇报时则克服了我上次比赛时的问题,让小组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选择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汇报。

  二、走进嘎羧

  文中的嘎嗦有灵性、重感情,俨然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我想只能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品读、感悟,反复揣摩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大胆的联想,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当学*“重披象鞍”这一部分时,学生抓住了“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我则及时追问,引导学生反复地揣摩:摩挲的动作?为什么久久的?泪光闪闪中它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及时追问中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打下基础。

  三、表达训练

  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在交流时,展示的学生已经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我只是在他们准备结束这个话题时进行了追问,强化了多数同学的内心体验。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师在点拨学生读好嘎羧回到战场时,震耳欲聋、撕心裂肺的呼唤“欧——欧”时有学生笑场,应该及时调整,让小组合作从文本中去体会,而不是一味地反复地、单一地读!

  11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城郊东风小学举办的广州大学(从化片区)实*支教生小学语文、英语课例展示活动,教学展示的是六年级语文上册23课《最后一头战象》,通过与老师们和其他实*支教生的交流讨论,我总结出自己在教学中值得肯定的地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下面是我个人对本次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这次的教学,有几个方面是值得肯定的。首先是教态方面,这次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表现得自信从容,眼神、肢体语言等方面的运用都不错,这也是一个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之一,所以*时的常态课我自己也会注意教态这方面的锻炼。而这次教学过程中不会出现慌乱的情况是因为和我的前期准备有关系,前期准备越充分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慌乱、紧张的情况,我在备课做课件的时候都是不断检查、修改,做好学生预设,并且重复练*操作整个教学流程,所以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的整个教学流程是比较顺畅的,能做到整体把握文本。另外,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比较丰富,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和学生保持互动,小组合作讨论的时候会巡视,并对学生提出意见。

  第二个是在教学生字词的时候能结合学生实情,也就是备课的时候能做到备学生。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在学*生字词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教学生字词的时候不用每一个字都强调解释,只需要将生字词去音节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开火车读一遍,读完后和全班的同学一起纠正有错的读音,正音后出示音节全班一起朗读,并让学生说出自己觉得难写、易错的字词,比如劈和遭字,在指出强调后学生就会对生字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知道了哪个生字词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在这里,我发现了自己一个欠缺的地方,就是一些易错难写的字在讲解后还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记一记,这样巩固效果会更加显著。

  最后就是教学设计有两个亮点,分别是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及注重对学生归纳方法、学*方法的渗透。在导入的时候我是通过联系五年级学过的一篇文章《与象共舞》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就对大象有一个明确的印象,对后面教学的顺利展开做了铺垫;其次就是在研读嘎羧“重披象鞍”这一片段时,明确作者运用了动作以及神态描写来展现嘎羧内心丰富感情的之前我会先提问学生描写方法包括哪些,这样就会调动起学生的知识储备,让他们更准确地回答问题。另外一个是对学生归纳方法的训练,因为《最后一头战象》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大概20xx字左右,所以长文短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一个教学重点,在教学时我会引导学生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这样就做到了通过抓事件来把握整体内容。

  虽然这次教学有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但是同时也应该反思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和其他支教生的交流讨论以及经验丰富的老师点评后我总结出这节课在教学时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学生缺乏朗读。

  语文教学本来就是要让学生多读多写,无论是教哪个年级哪一篇课文,基本点都是要让学生多朗读,从朗读中体悟感情。《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虽然有让学生朗读,但是齐读太多,缺乏个性化朗读,这样很难读出情感,而且齐读不能分辨出是否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所以不仅要他们多读而且还要多形式读,让朗读渗透到他们学*课文的过程中,以读代讲,学生多读多感悟就能自行体会出文章的情感。在研读嘎羧“重披象鞍”的片段中,我可以指名学生读,分角色朗读或者小组竞赛的形式看哪组更能读出那种感情,通过这样多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章。

  2.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在这次的教学中我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整节课几乎都是用同一个语**学,这样会让学生越听越累,缺乏激情,所以我应该学*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教授,紧跟课文感情,嘎羧想得到象鞍时心情急切,我在讲解这部分的时候就要用急切的语言要展示,这样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而过渡语方面也需要提高,一个好的过渡语会让教学更加出色,也会使教学流程衔接得更自然,更顺畅,所以过渡语不宜太长而显得累赘,但是也不能没有,如果没有的话教学会显得很生硬。

  3.多挖掘教材的语言训练点。

  我们在解读语文教材的时候要关注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所以在讲授时要注意品读句子的训练,多形式多话力度下去,想象、朗读、练笔等形式都可以,不能仅仅说只是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就足够了,而是让学生通过读懂字词句,联系语境等方法理解文章内容,只有在充分感受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去感悟。所以《最后一头战象》在分析“重披象鞍”片段时只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没有真正地从文本自身的语言特点等去理解分析,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紧扣教学点让学生去品读文章的语言魅力。

  4.注意课堂调控。

  这次的教学是讲授《最后一头战象》第一课时,但是最后时间不够,内容没讲完而导致拖堂,所以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内容过多,缺乏一个临时调整,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整体把握好节奏,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时内容跨度比较大,所以在课堂的最后部分已经拖不动节奏了,学生也只会上的越来越没热情,可能会产生怠倦感。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时间和内容的合理分配,要让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呈现出一种衔接意识,不能太过松散或者过于紧迫。

  5.练好基本功。

  普通话和板书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普通话要发音标准,语音清晰,而板书要练好粉笔字,同时老师不能出现写错字的情况,因为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老师起着模范作用,所以老师写错字学生就可能自然而然地跟着写错,这样的影响是很不好的。《最后一头战象》在板书小标题的时候我写错了“垂”字,最下面一横应该是最短的,但是我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是在评课过程中其他老师指出来的,所以以后一定要练好基本功,做好模范作用。

  通过这次的教研活动我全面认识到自己在教学各方面的优点和不足,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提高教学水*,越早发现问题越早改正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教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一、快速阅读,紧扣单元训练重点

  《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篇幅很长,而它作为一篇动物小说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太遥远。要上好这堂课,绝非易事!我根据课文特点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却抓住几个重点片段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

  二、读中感悟,尊重学生个性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本,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手段。课堂中,我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如指导朗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发出震耳欲聋”这一片段时,先齐读,然后指名读,并引导评价,学生也说评价得很好,指出读“欧——欧——”要大声,中间有破折号要延长,然后又根据评价朗读,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读出他们内心的感动,读出他们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激情的功效。

  三、品词析句,促进生本亲密对话。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中对嘎羧行为、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那深情的笔触能感染每一位读者。而理解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我在教学中紧扣本文的理解难点,从句入手,从词着眼,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从而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四、引导想象,充分发散学生思维。

  语文教学并不能只停留在文本的理解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其一大任务。在引导学生体会战象嘎羧来到打洛江畔这一段重点语句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嘎羧“久久凝望”它望到了什么?它可能想到了什么?它为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为什么“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让学生用上自己的语言描述当年的场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散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更深一层地感受到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范本10份(扩展9)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通用二十篇

  1、要善思: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结合*时的学*,谈一点浅薄的看法。这节课的设计,每天都在冥思苦想,求变求新,删繁就简,领异标新,语文功夫是慢活,是要耐得住寂寞,来不及半点急躁和武断。在备课时,同事们也出主意。是啊,我深深的知道,当你想要追求更高的境界时,怎能不为伊消得人憔悴。

  2、要有己:

  宁可不完美,也要敢于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鲜明的风格,语文教师的魅力来源于个人的独特风格。要敢于亮出自己的剑,包括自己的学生,说实话。上课之前,我没有和学生铺垫过,只在徐老师第一课讲过之后,对学生进行了一些复*。我想:假的真不了,即便一时过关,终将对自己的成长,学生的成长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想要真发展,真得有胆量。一次真实的洗礼,胜过千次万次的虚荣。

  3、要关注:

  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如果你教的学生没有能力和素养的提高,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你的教学水*是徘徊不前的。设计一节课要把它当成设计学生的人生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成长,学生的成长将无限精彩!

  《最后一头战象》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边挖了一个坑,将自己庄严掩埋的故事。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在这里开始书写日记、心情 …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课文篇幅较长,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但由于课文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使悲壮与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读与想象也就无从谈起。反思本课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扎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也难怪课堂上会如此沉闷。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也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这样既充分理解了课文,激发了情感,又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

  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再品句中关键词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合作研读“凭吊战场”,重点理解14自然段,抓关键词语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形象感知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爱,然后通过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升华情感;接着抓住“挖”字,让学生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自掘坟墓”部分,让嘎羧的内涵在学生心里有所提升,最后再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到嘎羧的忠诚与善良。

  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尤其是在进行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时,我看到很多孩子眼睛里都泪光闪闪。下课之后,一个女孩子悄悄告诉我:“老师,如果你的音乐再放下去,我的眼泪都要控制不住了。”我想,这是整节课中最成功的地方吧。能够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去感受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这也是我所期盼的。

  当然,从实际教学来看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在理解“重批战甲”这部分内容之后,过渡到“凭吊战场”时,我的设计有些牵强、生硬;在学*最后一部分“自掘坟墓”内容时,虽然抓住了“挖”字来理解,但没有彻底放开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谈体会,略嫌仓促。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

  1、要善思: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2、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

  《最后一头战象》是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力作,文章感人至深,让人久久难忘。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在进行本课的学*时,我主要训练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学*通过对嘎羧行动、神态的描写来突出它的高尚情怀的表达方法。在课堂中,我限定读书时间,读完后,马上进行交流:课文到底讲了什么故事?通过这种快读思考的方式来梳理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嘎羧的神态、动作描写,引导想象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我主要抓住重点文字进行研读。如:“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然后小组交流,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时,嘎羧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温二十六年前那场激烈的战斗,怀念在这里牺牲的那些战友们,回想自己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迈。于是我马上顺势引导:“嘎羧不仅仅是一头大象,更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然后再让学生去读,学生悟得深刻,读得自然也就精彩。

  在结尾的时候我出了一道填空题给学生们填,嘎羧是一头——的战象,是因为——。让学生自己回忆在她们心中的嘎羧是什么样的?升华感情,让他们更深刻的理解嘎羧的形象。有的填善良,有的填勇敢,有的填忠诚,等等,通过这一填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后还安排了小练笔,让学生更深一层的理解课文。

  30分钟的时间过的很快在和学生和谐互动的参 中,我在一次感到做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快乐和幸福,我是课堂中的指引者,让我在自主学*的空间中发挥主动性,感悟动人的语言,品味真挚的情怀。

  1.以读代讲,以读感悟。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浏览读,默读,理解读,品味读和选择读,层层深入。感悟GS的人性光辉。

  2.注重学*方法的指导。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时间变的更加有效,学法指导前功一件,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或运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和读边思的`方法都是高段学生有效的学*方法。在抓重点句子的感悟中,突出教学宽点并突破教学难完成知识马技说,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整合。

  3.自主学*的学*方式体现比较到位。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我的理解是在不同的文章中有所侧质。在自主学*中张扬了个性,展示学生独特的视角。

  在30分钟,想体现的很多,虽然不能胡子,眉毛一起抓,但有两点体现的不够,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本文我更重于文本的人文感悟,有效的评价机制还不够。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 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 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 20xx字。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皮战甲”、“重回战场”、“自掘坟墓”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述了嘎羧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结合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确立下了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个别词语如“威风凛凛、炯炯有神、浴血拼搏、排山倒海、震耳欲聋”,学会快速浏览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会复述故事。

  由于这 篇课文 篇幅较长,在进行本课的学*时,我主要训练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上课前,先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课堂上,通过理解什么叫战象导入课题,引 导读题展开质疑,这一设计意图是想摸索学生内心对课题的理解,对课文会产生怎样的悬念。我觉得这一环节的设计效果很好,让学生学会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生兴趣上来了,紧接着导出本课需要掌握的生词,在生字词教学这一环,是采取检查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这一课时我安排的教学重点体现在,快速浏览课文,掌握主要内容,并学会复述故事。当我把阅读要求“课文写了关于战象嘎羧的哪些事情?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展示,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在阅读巡视中,发现学生面有难色,寻聊中,学生暗示用四字短语概括有点难。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我想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自学这些部分,这样既能够检查学生是否学到了这种读书的方法,也能够给于学生一个自我发挥和展示的空间。紧接着我请学生以学*小组自由合作学*的方式学*,在讨论过程中,每一个小组我都进行巡查,发现有困难的小组及时点拨,最后汇报交流归纳出“英雄垂暮”、“重皮战甲”、“重回战场”、“自掘坟墓”四个感人的片段。我顺水推舟导出“讲故事”的环节,目的是要求学生复述故事。学生兴趣特浓,表现欲望很强,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训练了。在交流读书感悟完成练*:我心中的“战象”,这是一头 ()的战象,因为它 ()。这一口语交际的练*,我感觉有点不到位。也许是第一课时的学*,学生对于战象的情感品读不深,只能局限在老师的点拨感悟出品格。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被老师积极、有效的调动起来。教师的语言还不够凝练、准确。我想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篇文字优美而又悲壮感人的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是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力作,文章感人至深,让人久久难忘。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在进行本课的学*时,我主要训练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学*通过对嘎羧行动、神态的描写来突出它的高尚情怀的表达方法。在课堂中,我首先限定读书时间,让学生在十五分钟内读完一遍课文。通过检查发现,学生的读书能力参差不齐,读得快的十一二分钟就结束了,而读得慢的在规定时间里才读了一大半。

  这一遍读书并非单纯为了读而读,读完后,我们马上进行交流:课文到底讲了什么故事?通过这种快读思考的方式来梳理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四个场景,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场景讲析;其次,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我先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走进嘎羧,了解嘎羧,体会一个英雄的高尚情怀。比如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的留恋和回忆。并及时总结学*方法,让学生依托这种学*方法自学其他的`内容。

  在教学“凭吊战场”中,我主要抓住嘎羧的神态、动作描写,引导想象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我主要抓住这段文字进行研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然后小组交流,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时,嘎羧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通过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温二十六年前那场激烈的战斗,怀念在这里牺牲的那些战友们,回想自己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迈。于是我马上顺势引导:“嘎羧不仅仅是一头大象,更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然后再让学生去读,学生悟得深刻,读得自然也就精彩。

  一节语文课我教学《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由于课文讲述的内及蕴含的思想感情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而且篇幅较长,所以我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

  首先我主要训练学生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给学生有充分的朗读时间。读完后,我先不急着交流,先了解一下他们通过朗读,有没有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提了好多问题,如“嘎羧要离家寨子时,为什么要披挂象鞍?”“嘎羧为什么要去打洛江畔?”“嘎羧离开村子前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为什么人们知道嘎羧要离开了,要给它围上白色的纱巾,四腿绑上黑色的布块?”“为什么嘎羧死去的时候,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还凝望着天空?”等等。这些问题一经抛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大家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各显神通。接着再进行交流。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嘎羧的神态、动作描写,引导想象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我主要抓住这段文字进行研读。

  第二、重视文本的空白处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如:“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就这个句子我安排了三次说话训练:1、“在嘎羧久久凝望中,它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温二十六年前那场激烈的战斗,怀念在这里牺牲的那些战友们,回想自己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迈。于是我马上顺势引导:“嘎羧不仅仅是一头大象,更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2、嘎羧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这块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是什么?学生通过想象,交流道:“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鲜血的伤心之地。”3、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吼声中尼认为它也许在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他的战友;也许它在告诉战友他要去陪伴它们了;也许是对曾经的敌人发出仇恨的声音。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嘎羧要离开寨子了,为什么人们送给它的食物它不吃,却只喝了一点水?”学生活了,课堂自然也就活了。不足之处是本节课没有来得及读写结合,学生被激起的情感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实在可惜。

  《最后一头战象》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边挖了一个坑,将自己庄严掩埋的故事。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在这里开始书写日记、心情 …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课文篇幅较长,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但由于课文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使悲壮与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读与想象也就无从谈起。反思本课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扎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也难怪课堂上会如此沉闷。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也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这样既充分理解了课文,激发了情感,又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

  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再品句中关键词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合作研读“凭吊战场”,重点理解14自然段,抓关键词语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形象感知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爱,然后通过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升华情感;接着抓住“挖”字,让学生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自掘坟墓”部分,让嘎羧的内涵在学生心里有所提升,最后再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到嘎羧的忠诚与善良。

  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尤其是在进行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时,我看到很多孩子眼睛里都泪光闪闪。下课之后,一个女孩子悄悄告诉我:“老师,如果你的音乐再放下去,我的眼泪都要控制不住了。”我想,这是整节课中最成功的地方吧。能够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去感受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这也是我所期盼的。

  当然,从实际教学来看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在理解“重批战甲”这部分内容之后,过渡到“凭吊战场”时,我的设计有些牵强、生硬;在学*最后一部分“自掘坟墓”内容时,虽然抓住了“挖”字来理解,但没有彻底放开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谈体会,略嫌仓促。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

  1、要善思: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2、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

  这篇文字优美而又悲壮感人的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是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力作,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边挖了一个坑,将自己庄严掩埋的故事。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怀旧、英勇、忠诚的高尚情怀。文章感人至深,让人久久难忘。20xx年,沈石溪曾来我校作报告,有幸与作家面对面交流。我把当时与沈石溪先生交流地情况讲给学生听,并展示了当时的照片。从学生惊讶、赞叹和羡慕的表情中,我看出来他们对沈先生是多么崇敬。从这里也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本文共讲了“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篇幅较长,所以采用半扶半放的学*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

  以“披挂象鞍”为例,交给学生抓关键词理解课文的方法。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并及时总结学*方法,让学生依托这种学*方法自学其他的内容。结合课后小练笔引导学生们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从这节课是第一课时,在开篇的教学中首先引入了对课文的总体介绍,让学生从表达方法层次接触到一些常出现的名词。如:它是小说,是以时间为序,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这样的开场,学生也许有些陌生,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必须让他们接触到这些,并慢慢地迁移到以后的学*中。

  作为第一课时,学生有了初读课文,认识字词的基础,接着让六年级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以“嘎羧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作为主线来以引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理清文章的条理。这些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在这节课上,让学生以默读、批注的方式进行分析课文,感受战象的内心情感。由于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学生的发言不太积极,课堂比较安静。即使如此,我仍不怕课堂寂寞,因为它背后的是学生的思考。

  一、批注所带来的思维之美妙

  课堂虽然不拒绝热闹,因为那是师生之间情感所碰撞出火花的绚烂;但它的另一面应该沉思默想,是学生思维与文本所摩擦的静态之美。因此,在理清文章层次之后,让学生以质疑的形式再次回到战象临死前所做的三件事上:为什么它要重披象鞍?为什么要再回打洛江边?为什么要长眠在战友们身边?……这一个个萦绕于心的问题带着学生再次走进课文,走进战象的内心世界。读文章后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写出来,这样的批注是有效的学*方法。

  二、想象说话重塑感人时刻

  交流自己读书所得,解决之前所提出的疑问之时就是学生们移情体验之时,学生们把自己当作战象,设身处地地想象战象要回象鞍的急切心情,想象它见到老朋友之时的激动及所引起的对战争岁月的回忆。通过想象说活,再一次把感情、激情点亮,把动物的忠诚,战士,英雄的气概诠释。本节课以“重披象鞍”“再回战场”这两个话题进行想象说话。

  三、课堂艺术的遗憾

  这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让学生静心地读书,让批注成为学生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写作的基本知识”。但教师的预设滞后于真实的课堂。走进了课堂,老师的导学却让位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毕竟课堂是有生命的,它并不完全由老师来掌控,其中的生成才是真正填充课堂的精华。每次老师的一个个框架式的预设都是骨架,是学生们对文本的解读才让整堂课充满灵气。这节课也是如此,老师的表现没有完成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想象中最精彩的情境没能呈现。

  重情重义,有着人类一般的情感。这是《最后一头战象》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文章中着重描写的四件事,重披象鞍,泪别村民,凭吊战场、与友长眠。然而,我却忽略了这些去解读教材,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出现学生学*积极性不高,学*收获不大。本人认为主要问题如下:

  一、教学失去精神主线。

  重情重义,便是这头战象最让人感动的地方,也应该是课堂中的精神主线,是一堂课的灵魂。在教学时,本人却并没有根据此条来设计教学,而把战象嘎羧所做的几件事情做为重点,然后去研读哪几件事情是战象的反常表现,具体反常表现在哪些句子,哪些动作。因为没有“重情重义”这个中心思想的支持,此时的句子、词语解读完全是空中楼阁,水中镜月。试想,本人如果这样提问:“你觉得一头怎样的战象?它的情深意重又表现在哪里呢?你能揣摩它的内心世界吗?”就可将动作背后隐藏的情感世界呼之欲出。这样,情感落点脚一清二楚,体会方法就是找句子、词语,猜心理。学生的学*方法也明朗起来。

  二、课堂失去轻松氛围

  一堂好课,首先应该是学生精神兴奋、不觉得疲劳的课,是课堂氛围轻松的课。课堂上,本人也忽略了这点。课始,我立刻用深情的.朗读把自己与学生拉开了距离,课堂变成了一个朗诵者与一群听众之间的对话。

  试想,如果一开始,我问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你见过大象吗?你见过战象?没有,那我们能不能通过一段文字见见所谓的战象。这些战象给你的感觉怎么样?由此循充渐进,慢慢进入课堂。课堂说不定会是另外一种生成。

  三、阅读失去学生主动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是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处于主动作用。对于六年级来说,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从个性角度去解读教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应该让学生去挖掘文本中有价值的东西,解决他们的学*难点。但是这节课,本人没有给学生机会,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兴趣点和学*难点,没有给学生设置广开言路的提问或板块,而是紧紧围绕着老师的小问题,这也使得学生变成课堂的被动者,使课堂变成一问一答式。课堂也就此失去应有的精彩。

  综观全堂课,本人在文本的解读,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不过能通过这堂课,这面镜子观察到,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小学高年级的课文(特别是写人记事类课文)一般都比较长,而课时又有限,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限时快速阅读课文”和“精选教学内容”是两条最有效、最基本的实施策略。比如,《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教者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迅速理清文章线索,使学生很快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品细节、悟感情、*方法”奠定了良好基础,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1、围绕主线,品味细节,体会思想感情

  一般来说课文的特点不同,教学设计的主线(思路)就不相同,一篇课文可以设计多条教学主线。比如,《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主线可以有这样几条:一是基于课文内容较难理解,便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教学实施时先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然后逐段提问引导,让学生学懂课文;二是基于课文情感性较强,便以体验情感为主线,教学实施时可以引导学生有侧重地朗读,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三是基于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以“品味细节,体会感情”作为教学主线,也就是在让学生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抓住描写嘎羧神态、动作的细节,去领悟主人公的高尚情怀。在本课例中,教师以第三种主线实施教学,既抓住了课文“细节描写逼真、细腻、感人”的基本特点,又比较符合“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它的最大优势是既能使学生“得意”(把握主旨,体会情感),又能使他们“得言”(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把人物写具体的)。这样教,就是“一石二鸟,言意兼得”。

  2、*得方法,学会学*,增强发展后劲

  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得方法,既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及常用句式,构段、谋篇的方法,叙述、说明描写的方法等;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如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和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等。但方法的掌握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反复历练,需要从课文情境中领悟。在本课例中,教师并没有教给学生多少新的方法,而是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由“悟”方法到“用”方法的过程,即先从一个例句入手,悟出一些基本学*方法(学生在第一、二学段可能接触过,但并未达到熟练掌握运用的程度),然后放手让学生找其他的句子去练、去运用。这样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教的示范性、主导性和学的主体性、积极性,都能得到较充分地体现

  在大家的一致推荐下,我鼓足勇气,决定承担年级集体备课交流课的教学。在充分征求,采纳各位老师的良好建议下。我博采众长,经过认真研读教材,深思熟虑,决定采用刘畅老师的“阅读教学‘激情导读’创新教学模式”和“中高年级阅读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两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挖掘主题,引导学生体会嘎羧重情重义的人性美,适时进行品德教育以及教给学生一写法,即学*作者如何抓住动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描写的。围绕这样一个中心,给课文定好位,然后进行教学设计。

  教完这一课,我的心久久不能*静,我被课文的内容深深地陶醉了,同时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

  今天,在这里我只想真诚地给大家汇报一下。我在备课时候的几点思考,以及教后的感悟。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专家、领导以及同行门批评指正。

  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20xx字。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一、读课题,定基调

  讲课伊始,让学生齐读课题《最后一头战象》后,我定基调:课题读起来有一种沉重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在一次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再读又有一种英武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头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的大象。就是这样一头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后历程中,做了那几件不同寻常的事呢?学生说。我随机板书:“重披象鞍”“告别村民”“重临战场”“埋葬自己”。从而以时间为序理清了课文脉络。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并为下面语段的品读铺垫了一个悲壮的基调。

  二、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采用“让学生提出疑惑―自读解疑,师适时引导,点拨,拓展―总结点题。这样一个三步曲。这样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也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投入。第一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

  三、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在点拨疑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走进文中的作者、波农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打下基础。

  四、读中悟情,收获感动。

  在学*本文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抓重点语段细读,男女生赛读,选择令自己感动的语段邀请同伴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透过这些文字。还体会到了嘎羧的善良,忠诚情怀,思想得到了净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

  五、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

  什么。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落实了“读思议练重实践”这一句话。

  还可以尝试,在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有待在以后的课堂实践中,探索。

  重情重义,有着人类一般的情感。这是《最后一头战象》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文章中着重描写的四件事,重披象鞍,泪别村民,凭吊战场、与友长眠。然而,我却忽略了这些去解读教材,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出现学生学*积极性不高,学*收获不大。本人认为主要问题如下:

  一、教学失去精神主线。

  重情重义,便是这头战象最让人感动的地方,也应该是课堂中的精神主线,是一堂课的灵魂。在教学时,本人却并没有根据此条来设计教学,而把战象嘎羧所做的几件事情做为重点,然后去研读哪几件事情是战象的反常表现,具体反常表现在哪些句子,哪些动作。因为没有“重情重义”这个中心思想的支持,此时的句子、词语解读完全是空中楼阁,水中镜月。试想,本人如果这样提问:“你觉得一头怎样的战象?它的情深意重又表现在哪里呢?你能揣摩它的内心世界吗?”就可将动作背后隐藏的情感世界呼之欲出。这样,情感落点脚一清二楚,体会方法就是找句子、词语,猜心理。学生的学*方法也明朗起来。

  二、课堂失去轻松氛围

  一堂好课,首先应该是学生精神兴奋、不觉得疲劳的课,是课堂氛围轻松的课。课堂上,本人也忽略了这点。课始,我立刻用深情的朗读把自己与学生拉开了距离,课堂变成了一个朗诵者与一群听众之间的.对话。

  试想,如果一开始,我问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你见过大象吗?你见过战象?没有,那我们能不能通过一段文字见见所谓的战象。这些战象给你的感觉怎么样?由此循充渐进,慢慢进入课堂。课堂说不定会是另外一种生成。

  三、阅读失去学生主动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是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处于主动作用。对于六年级来说,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从个性角度去解读教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应该让学生去挖掘文本中有价值的东西,解决他们的学*难点。但是这节课,本人没有给学生机会,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兴趣点和学*难点,没有给学生设置广开言路的提问或板块,而是紧紧围绕着老师的小问题,这也使得学生变成课堂的被动者,使课堂变成一问一答式。课堂也就此失去应有的精彩。

  综观全堂课,本人在文本的解读,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不过能通过这堂课,这面镜子观察到,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因为工作需要,我重新回到毕业班教学。感觉和去年相比,自己对课文的把握更加深入了。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关于动物的小说,情感比较深沉,内涵比较丰富、篇幅较长(全文接*20xx字)。这篇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独特的语言和视角讲述了战象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因此,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是这样定下自己的教学目标的:1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战象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3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从中领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因为课文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悲壮与感人之情会大打折扣。所以我在教学中,投放了不少的图片。但遗憾的是,因为授课形式过于单调,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

  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

  总觉得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课后*题中有一道题,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很多时候,这种讨论都会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少有人提,也鲜有人答。而今天,学生不但提了,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为什么人们知道嘎羧要离开了,要给它围上白色的纱巾,四腿绑上黑色的布块?”“为什么嘎羧死去的时候,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还凝望着天空?”等等。这些问题一经抛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大家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各显神通。学生活了,课堂自然也就活了。

  总而言之,希望以后自己对课堂资源生成后的利用能更到位一点吧。

  因为工作需要,我重新回到毕业班教学。感觉和去年相比,自己对课文的把握更加深入了。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关于动物的小说,情感比较深沉,内涵比较丰富、篇幅较长(全文接*20xx字)。这篇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独特的语言和视角讲述了战象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因此,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是这样定下自己的教学目标的:1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战象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3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从中领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因为课文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悲壮与感人之情会大打折扣。所以我在教学中,投放了不少的图片。但遗憾的是,因为授课形式过于单调,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

  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

  总觉得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课后*题中有一道题,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很多时候,这种讨论都会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少有人提,也鲜有人答。而今天,学生不但提了,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为什么人们知道嘎羧要离开了,要给它围上白色的纱巾,四腿绑上黑色的布块?”“为什么嘎羧死去的时候,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还凝望着天空?”等等。这些问题一经抛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大家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各显神通。学生活了,课堂自然也就活了。

  总而言之,希望以后自己对课堂资源生成后的利用能更到位一点吧。

  教完这一课,我的心久久不能*静,我被课文的内容深深地陶醉了,同时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