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教学设计合集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 1

  一、活动宗旨

  为了落实我校“生命教育”理念,把生命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学*的积极性,丰富语文知识,拓展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爱好,让语文之花盛开在校园,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我们拟于第13周开展“语文周”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展示光辉灿烂的汉语言文化,传承和弘扬母语文化。

  二、活动主题:

  生命引航,语文花开

  三、活动时间:

  第13周(20xx年11月21日—25日)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启动篇——生命引航,语文花开

  1、11月21日晨会,语文周启动——图书飘流

  负责人:周星然

  晨会字幕:语文——生命引航,语文花开,共同阅读,快乐成长

  2、班级板报和年级板报评比(以语文周为主题)、图书角评比(书柜要贴有书目单)、书香班级评比

  评比时间:11月22日17:00

  评比负责:李菲

  3、语文周宣传栏布置

  负责人:王潜胡晓红

  完成时间:11月18日

  (二)心灵篇——品读语文经典

  哪一本经典书籍,深深打动你的心灵?那么,让我们为这本“心灵的书籍”设计并制作一份精美的读书卡吧(初一为亲子阅读卡、初二名著阅读卡),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活动方式:制作读书卡

  时间:11月14日—18日

  负责人:谢蔓君

  要求:

  1、内容须有书籍的介绍和自己的读后感受;

  2、读书卡可以用和谐的色彩和精美的绘画加以装饰,但最好契合书籍主题与风格;

  3、学校提供统一格式的'纸张;

  展示方式:每个年级挑选出16—20篇优秀作品,在一楼大厅里展示,展示于11月21日布置完毕。

  (三)书法篇——传承文化艺术

  活动方式:硬笔书法比赛

  活动:11月17日早读课

  比赛场地:阶梯教室(投影字幕:第六届语文周硬笔书法比赛)

  要求:每班3—5名选手参赛,自带钢笔或水笔。

  负责人:周星然

  展示:获奖作品将在大厅进行展示,21日前布置完毕。

  (四)研究篇——仰望文学星空

  活动形式:小组综合实践探究著名作家作品(七、八年级),编辑专刊展示成果。

  1、每个班学生以语文小组为单位,开展对著名作家作品的专题研究,编辑探究成果集;

  2、每个班整理、制作成精美的作品,参加评比、展示;

  3、将对展示作品进行评奖。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 2

  活动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3、尝试自己动手写诗。

  活动重难点:尝试自己动手写诗。

  活动准备:搜集诗歌

  活动过程:

  一、复*导入

  1.师:同学们,诗歌是一个广阔的海洋。这两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诗的海洋里徜徉,在诗海边拾贝,同学们在课外也收集了不少诗歌来阅读欣赏,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能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学生交流)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其实,诗歌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人人都可以作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自己动手写诗。(齐读课题)

  二、回顾《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这两首诗都是我们同龄人的诗作,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生:我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趣。

  生: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音。)

  ……

  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3.这两首诗,在诗歌的选材方面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来源于生活)

  是的,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如自然现象、物品用品、动物植物、景观建筑等都是我们创作诗歌的源泉

  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有一颗童心,有一颗诗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可以写出生动活泼,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来。

  三、让学生欣赏收集的诗歌片段,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1、学生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感悟作者写诗的一些方法。

  2、出示诗歌片段(课件),师引导学生交流写作方法。

  (1)、巧用比喻: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云

  云象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象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2).妙用拟人:把事物比拟**,做人的事。

  风

  风儿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

  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玩飞镖游戏

  3.运用排比:用同一个词或同一种句型描写一件事物。

  微笑

  微笑是开在脸上的花朵

  微笑是挂在嘴上的蜜糖

  微笑比糖更甜

  微笑比花更香

  4.运用假设: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

  如果我变成风

  如果我变成风

  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一颗一颗吹干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用诗歌描绘出你们眼中最美的世界。

  学生自己动手写诗

  五、交流学生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教师总结:

  同学们,诗歌就在我们的身边,诗歌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今天同学们写的诗不能一一在课堂上交流,我相信下来后老师一定能欣赏到更多更美的同学们笔下飞扬的诗作,老师期待着!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搭配词语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

  2、借助拼音,朗读、背诵童谣,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朗读自己喜欢的儿歌、童谣并录音或根据诗意画画。

  重点难点

  1、学*简单的搭配词语与运用词语的。

  2、朗读度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学*内容“万花筒”的第一部分——-搭配词语。

  1、投影万花筒中的内容。

  2、学生自由读读范例提供的词组。

  3、师生对对歌,加强对词组的认识。

  师:什么样的月儿,什么样的船?

  生: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师:什么样的星星什么样的天?

  生: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4、小结:“弯弯”、“小小”、“闪闪”、“蓝蓝“这些词语多好呀。它使月儿、星星、天、船变得很美很美,使我们明白它们是什么样的。

  5、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河水、山、小手分别是什么样的?

  6、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有新意的'词语。

  7、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词语自由说说“——的——”。

  8、师生对对歌加强记忆。

  二、学*“万花筒”的第二部分——看图猜字。

  1、投影这部分内容。

  2、读题,弄清题意。

  3、观察例题,学*猜字的方法。

  图中画了两个人,一前一后,表示“跟从”的意思,两个“人”字合在一起就是“从”字。

  4、观察右图,图中画了什么?表示什么意思?“日”和“月”合在一起是什么字?

  5、把谜底填在田字格里。

  6、你能说几个字谜让大家猜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百宝箱“的内容。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试读。

  3、指名读、师生订正。

  4、指导学生联系*时生活经验练*背诵。

  5、指名背诵。

  6齐背。

  二、出示大舞台,完成本次活动的内容。

  1、学生读对话框,了解活动内容和方法。

  2、教师提示:本次活动是朗读自己喜欢的儿歌或古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学*成果,如:朗读、绘画、表演、唱歌。

  3、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儿歌或古诗,准备活动。

  4、分小组初中活动喜欢朗读的一个组,喜欢绘画的一个组,喜欢表演的一个组……。

  5、学生开展活动,教师巡回辅导,并帮助朗读的同学录音。

  6、教师对学生活动作总结,并鼓励学生课外多读诗,多背诗。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 4

  一、学*“我会填”

  1.投影出示四组词语。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四组词语的特点。

  ABB式: 汗涔涔火辣辣AABC式:滔滔不绝彬彬有礼

  ABCC式:众目暌暌饥肠辘辘AABB式:踉踉跄跄瑟瑟缩缩

  3.学生根据每组词语的特点仿写词语。

  4.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二、学*“我学会”

  1.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我们将阅读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这个故事将会告诉你怎么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它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自读故事。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把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2)短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3)给短文加上一个小标题。

  (4)文章的字里行间表达了盲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短文讲述了一位盲人琴师在一位长者的指引下,*心静气地生活,弹断了一千根琴弦,终于明白了人生真谛的故事。

  三、学*“百宝箱”

  1.学生自由朗读名人名言,注意读准字音。

  2.熟读名人名言,说说自己读懂了哪则名人名言,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名言?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4.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制成书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大舞台。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你了解现在的.自己吗?你设想过未来的自己吗?今天,让我们心情展现自我的风彩吧!

  二、展现自我风采

  1.交流自己选用的图片、照片、影像资料。

  2.展示个人作品,举办个人作品展。

  三、举行演讲比赛

  以“未来的我”为主题,举行一次演讲赛。

  1.投影出示演讲的“金钥匙”

  (1)围绕一个主题;

  (2)抓准几个方面;

  (3)列举有力事例

  (4)组织通顺语言;

  (5)表达有声有色

  2.自主准备。

  (1)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我”。

  (2)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3.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班组比赛。

  4.演讲比赛。

  5.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 5

  活动目的

  1、通过欣赏想像,培养学生的美感。

  2、扩展阅读面,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等语文综合素质。

  3、感受语言的作用与美妙,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喜爱之情。

  准备工作

  搜集吟咏荷花的诗词佳句;制作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吟诗赏画,激趣引题。

  1、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出示该古诗及与之相关的`图片。)

  2、自由对话谈感受:诗如何?话怎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3、引题: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历来倍受文人墨客的推崇吟咏。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咏荷”。(揭题。)

  二、视觉享受,直抒胸臆。

  1、视觉欣赏。

  (出示有关荷花的风光图片。)

  边看边想。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提示:假如你是一位诗人,会怎么做?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会怎么做?假如你是一位园艺师,会怎么做……

  2、自由抒怀。

  三、连词吟诗,比赛颂荷。

  采用小队对抗赛的形式进行。

  1、进行“咏荷—荷花—……歌咏”的词语接龙,看哪一小队的速度最快。小队合作,把结果写在题板上。(如“咏荷—荷花—花言巧语—语重心长—长话短说—说三道四—四面楚歌—歌咏”;“咏荷—荷花—花儿—儿歌—歌咏”;“咏荷—荷花—花枝招展—展出—出山—山歌—歌咏”……)按各组完成的速度快慢,分别给100分、80分、60分、40分。

  2、每小队轮流说吟颂荷花的诗词佳句,在相同时间内,看哪个小队说得多。(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荷花的可贵就在于出淤泥而不染。”……)说出一句加10分。

  四、选择学*,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描写荷花的诗词散文。

  课件出示《采莲曲》、《小池》、《如梦令》、《清贫乐》、《山居秋暝》、《池上》、《荷塘月色》、《爱莲说》。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自由选择一篇进行学*,并做学*摘记。

  (1)讨论该怎样学。教师引导小结学*方法:朗读;理解;摘记;背诵;仿写……

  (2)自学。组长分工,全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交流评议。(重点:朗诵原文;仿写吟咏。)

  五、自我小结,引申激趣。

  1、自由说说这节课自己最大的收获。

  2、引入有关荷花的知识卡片。(课件出示。)

  告诉学生老师设计本次活动的灵感来源(暑期见满池荷花,轻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偶得),希望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深入学*研究,多做摘记或知识卡片。

  3、齐吟《采莲曲》、《小池》、《如梦令》。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阅读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1)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活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积累成语。

  2、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内容,补写句子,运用所积累的名言警句。

  3、积累《朱子家训》中的部分名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

  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万花筒”

  1、学*“我会填”。

  A、默读成语,了解每组成员的特点,自主填写。

  B、交流。

  C、同桌对读,熟读积累。

  D、拓展:其他带然的成语(潸然泪下、黯然失色、庞然大物、嫣然一笑、泰然处之、欣然接受、孑然一身、截然不同、寂然无声、断然拒绝、戛然而止。不甘示弱、不足为怪、不分轻重、不可一世、不成体统、不打自招、不攻自破、不共戴天、不苟言笑、不法之徒。心甘情愿、心花怒放、心旷神怡、心惊胆战、心慌意乱、心照不宣、心直口快、心灰意冷、心悦诚服、心照不宣、心急如焚)

  2、学*“我会读”

  A、学生阅读短文,感知大意。

  B、默读课文、自主填写

  C、交流

  D、拓展:你得到什么启示?

  二、百宝箱

  1、自读《朱子家训》

  2、想想句子的意思。

  3、同桌互说意思。

  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

  6、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教学反思:

  (记述教学的成功与遗憾、乐趣与困惑)

  上完这节课后,才幡然醒悟*时还是小看了学生。其实说起各种词语要突然想出来还真有点难度,但是今天同学们七嘴八舌,个个施展身手,没想到还说出了蛮多词语。《朱子家训》节选的那段话理解起来有点难度,但同学们读了两遍后基本上就没有困难了。不过在积累方面,学生还存在不足,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2

  一、活动的目标

  (1)帮助学生积累已学过的表示动作的词。

  (2)让学生进一步区别相*动词之间的细微差异,提高理解、运用动词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听辨、说话的兴趣和能力。

  二、活动的过程

  1.看看、玩玩、读读、做做

  (1)教师出示投影手的画面,要求学生说说表示用手做动作的字词。再汇集学生说出的字词,书写在投影片上:

  拿 拾 捧 摘 提 抬 拍 抱 撩 扶 找 批 抢 拉 拔 披 拨 挖 挂 指 接 推 插 捅 握 采 丢 打 扫 捕 捉……

  教师点出上面词群中的“挖”、“捅”两字,要求学生分别做一做动作,以示区别。并要求学生说说以上动词的字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说明这些词的动作是用手做的,所以大都带有提手旁)。

  (2)教师出示嘴的投影画面,要求学生说说表示用嘴做动作的字词。同时汇集学生说出的字词,书写在投影片上

  kěn yan     tán

  吃 喝 叼 叹 叫 吸 鸣 咬 吹 哦 啄 唱 喂 啼 啃 咽 说 讲 谈 回答……

  要求学生说说以上动词的字形有什么相同点,说明这些词的动作是用嘴做的,所以大都带有口字旁或言字旁。

  (评析:教师在以上教学活动中,有意引导学生观察动词的字形特征,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祖国文字的特点,以便学生在日常使用时能正确书写。对学生只知其音,不知其形的一些常用动词.注上音节,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活动,适当拓宽词汇量,获得新知。)

  (3)老师出示眼睛的投影画面,要求学生说说表示“看”的动作的字词。然后汇集学生说出的字词,书写在投影片上:

  deng miáo    tiào

  看 观 望 瞅 盯 瞧 瞪 瞄 张 望 眺 望……

  要求学生选择上面词群中“盯”、“瞪”两字,做动作加以区别。

  (评析:这部分教学活动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极易受到前两小题口头练*的影响,对本题的题意陷人误区。本题之所以这样设计,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惯。)

  2.读读、议议、做做、说说,辨析细微差别

  (1)教师出示投影:

  ①穿 戴  ②披 围  ③抬 扛 背  ④提

  (2)学生齐读后,各组按相应的编号,讨论一组相*的表示动作的词,做一做动作,体会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然后分别用其中的一个词,练*说一句话。

  (3)教师在学生反馈交流后,及时指出一些相*的表示动作的字词,它们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别,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辨别清楚,用正确。

  (评析:这部分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对一些意思相*,但内涵尚有细微差异的,使用时学生又极容易混淆的字词,通过读、议、做、说的训练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灵活运用。)

  3.看看动作,猜猜动词

  (1)根据老师演示的动作,说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①“捏”与“刻”;②“眨”与“瞄”

  (2)抽学生根据老师卡片上提供的动词做动作;然后让其他小朋友看动作猜动词。

  ①抱捧;②采(摘)拔;③踢蹦(跳);④拾(捡) 扔(丢)

  (评析:这个游戏,旨在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进一步体会祖国的语言是十分丰富的,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

  4.听听、想想、议议、说说

  (1)教师放录音。(内容为:××听到闹钟声,伸了个懒腰,做了从“起床到上学”这一段时间里所涉及到的一连串的动作。)

  ①学生闭眼初听录音,了解大体内容。

  ②学生二听录音,边听边做动作,想想该用到哪些动词?

  ③前后4个学生按录音内容议议,并有序地说说用到的动词。

  (2)教师按学生口述书写在投影片上:

  cheng

  响 伸 说 穿 拉 走 拧 刷 洗 走 盛 吃 背 说 跑

  要求学生在上面一些动词前,试用上一些好词,练*说话。

  (评析:这个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静心听的*惯,其次让一些说话能力较好的学生,能更上一个台阶。)

  5.看看、想想、议议、写写,学说一段话

  (1)学生观看录像《陶陶的行为对吗?》

  (录像内容简解:陶陶在做作业前,坐在书桌旁,心不在焉地做了一连串不爱惜学*用品的动作,以致给自己做作业造成了麻烦。)

  (2)学生按录像内容,边议边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下动词,并连起来试说一段话。

  (3)投影出示×小组讨论结果,并要求学生根据投影内容,围绕“陶陶的行为对吗?”,派代表有序说一段话。

  si                     cuo

  坐 翻 唱 拿 切 撕 放 包 团 扔 取 翻 拿 行 说 想 戳

  教师针对录像和学生说话内容及时指出,我们应该从小爱惜学*用品,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

  (评析:这项活动的设计是针对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为了要达到在活动课的尾声,使学生仍然饶有兴趣地学,所以教师借助了录像媒体声情并茂的优势,来展开活动。)

  这节活动课选择的课题,对于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有探讨价值的;运用的电教媒体有录音、投影、录像等,加强了直观效应;活动形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说说、做做、猜猜、玩玩饶有兴趣,因此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积极参与。

  效果显著,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积累和运用诗句。

  2.认识和理解“其”字的不同意思。

  3.积累、运用古诗。

  教学重难点:感悟和运用诗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我会填

  1.学生背诵本单元学*的两首古诗,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学生自主填写

  3.小组交流(课件)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只不断学*,知识、学问才能不断得到充实提高。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我发现

  1.学生自主阅读短文,想想短文讲述了什么故事?

  2.用自己的话讲讲句子的意思。(课件)

  3.讨论“其”字的不同含义。

  4.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百宝箱

  1.读读这首小诗,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3.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4.熟读成诵。

  四、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古诗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4

  知识与技能:

  能按要求正确填写有关古诗文知识,拓宽眼界,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并掌握学*古诗文的好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朗读、背诵古诗《塞下曲》,积累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开展“关爱动物,共享家园”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想象、收集资料等综合能力,激发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掌握学*古诗文的好方法。

  难点:通过开展“关爱动物,共享家园”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法。

  学生:回顾、读、议、说、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

  1、收集千古流传的诗词。

  2、收集珍稀动物的文字、照片等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万花筒

  1、学*“我知道”。

  (1)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自己知道的内容。

  (2)理解“我知道”。答案如下:

  A:毛遂。

  B:书圣(兰亭集序)

  C:苏轼《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水调歌头》《江城子.十年生死》等

  (3)对苏轼的诗词进行欣赏交流。

  (4)展示课前收集的中华优秀经典诗文。

  (5)摘抄、背诵。

  2、学*“我会学”

  (1)阅读“我会学”,了解教材提示的学*方法:

  A: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试着自己翻译,然后与大家交流。

  B: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他生活的时代,可以帮助理解古诗文。

  (2)谈自己学*古诗文的有效方法。

  我学*的方法是:

  (3)教师总结归纳:

  A:了解作者,读懂题意。首先要看谁写出的,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和时代背景,然后再读题目,有利于理解古诗文的内容。

  B:读顺读通诗句。古诗文的语言精炼准确,讲究韵律,要求我们读准字音,不读破句、断句,以便更准确地理解意思。

  C:理解诗句的意思。古诗文的许多字音、字义今天发生了变化,因此,阅读时,要凭借注释、插图和工具书,通过师生质疑交流,读通、读懂内容,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的意思,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百宝箱

  1、学生读通读顺诗句。

  2、学生讲解诗句意思,教师点拨。

  诗的大意:趁着一个漆黑静寂的夜晚,敌人逃跑了。我军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刀上就落满了大雪。

  敌军是在“月黑风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天”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这一追一逃的气氛有力地宣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一句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言尽而意无穷,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

  3、课堂小结

  将自己本节“语文活动”课的收获总结一下吧!

  第二课时

  一、课前导读

  人与动物共同居住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应同沐阳光,共享家园。这次“大舞台”的主题是:关爱动物,共享家园。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向学生推荐《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2、让学生观察一种动物。

  3、通过细致的神态、表情解读,展开想象,交流观察所得。

  4、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珍稀动物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5、整理、编印成册,作为同学们的共享资源。

  三、活动小结

  大家一同分享、交流自己的活动收获吧!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5

  一、教学要求

  1.练*写好带有“页字旁”的生字。

  2.积累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的四字词语,并能灵活、准确的运用。

  3.了解对话提示语的不同位置以及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并尝试运用。

  4.朗读背诵对子歌,感受其中的声律之美。

  5.通过漫游寓言世界,培养良好的阅读*惯,增强动手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正确、熟练而美观地写好汉字。

  2.培养正确、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收集对子歌。

  2.布置学生在课外阅读各种寓言书籍。

  四、教学过程

  (一)万花筒

  1.练*写带有“页字旁”的字。

  (1)出示两组汉字,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的特点了吗?(两组字都带“页字旁”,都是左右结构)

  (2)你能读懂它们,并用它们各组几个词语吗?(同桌互读、互说)

  (3)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一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第二组字左右约等宽。“页”字最后一笔是点,要写得稍长一点)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写完后互相评价交流:字是否写得正确、匀称、美观。

  2.我能填。

  (1)出示:披头散发垂头丧气撒腿就跑

  又蹦又跳筋疲力尽浓眉大眼

  (2)指名认读,纠正读音。

  (3)交流自己对词语的理解,提出不懂的词语。

  (4)按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的进行分类,并说说这样分类的理由。

  (5)尝试运用: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6)交流汇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3.我能写。

  (1)读一读:学生自由读这组对话,整体感知有关对话提示语的位置的三种不同句式。

  (2)看一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三句话中说话人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说”字后面的标点符号又有什么变化?

  (第一句话说话人在后,“说”字后面是句号;第二句话说话人在前,“说”字后面是冒号;第三句说话人在中间,“说”字后面是逗号)小学/教/学/设/计/网

  (3)填一填:指导学生根据提示完成填空练*。

  (4)练一练:小组合作练写这三种不同句式,看哪一组写得好。

  第二课

  一、教学要求

  1.练*写好带有“页字旁”的生字。

  2.积累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的四字词语,并能灵活、准确的运用。

  3.了解对话提示语的不同位置以及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并尝试运用。

  4.朗读背诵对子歌,感受其中的声律之美。

  5.通过漫游寓言世界,培养良好的阅读*惯,增强动手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正确、熟练而美观地写好汉字。

  2.培养正确、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收集对子歌。

  2.布置学生在课外阅读各种寓言书籍。

  四、教学过程

  (一)百宝箱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指名回答)寓言往往通过短小精悍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寓言王国,感受寓言故事的无穷魅力。

  2.回顾已学过的寓言故事。

  3.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收集到的寓言故事,可以是讲,也可以是演,还可以是画……

  4.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

  5.师生评价,评出最佳表演者。

  (二)完成练*: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交流在课外了解的景点。

  2、阅读散文《海潮》,体会语句的精彩。

  3、朗读欣赏对联。

  4、开展“飞向太空”的综合性学*活动,体验人类在太空探索中的挫折与成功。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一起设计阅读要求。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学*“我会填”

  1、出示:“郁郁苍苍,娉娉婷婷的黄山松”。

  2、引导学生明确“郁郁苍苍、娉娉婷婷”两个词语概括了黄山松的特点。

  3、学生在横线上填入表示景物特点的词。

  4、全班交流。

  二、学*“我会读”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整体感知短文。

  2、默读思考:这篇短文描写了什么情景?

  3、和同学们一起设计阅读要求,自学短文。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三、学*“百宝箱”

  1、出示对联,学生齐读。

  2、教师简要说明对联的有关知识。

  3、出示准备好的对联,让学生说说读对联或贴对联的有关知识。

  4、教师指导学生赏析文中的三副对联。

  5、指导朗读,注意语气与停顿。

  6、学生朗读对联、背诵对联。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飞向太空,是人类美丽的梦想,不懈的追求。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体验人类在太空探索中的挫折与成功吧!

  二、认识中外宇航员

  1、出示几位中外宇航员的图片。

  2、教师简要介绍他们飞向太空的辉煌经历。

  3、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中外宇航员的图片、文字资料。

  三、讲述英雄故事

  1、指名讲述英雄故事。

  2、小组交流听后的感想。

  3、全班交流收集到的英雄故事。

  四、写写外星人

  1、全班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外星人传说的资料。

  2、说说你心目中的外星人的样子。

  3、想象你与外星人的一次会面。

  4、结合你收集的资料,把你想象的情景写下来。

  5、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学完本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语文活动8

  一、我会填

  二、我会读

  三、百宝箱

  四、大舞台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复*生字,学会正确区分,书写形*字。

  2、借助拼音朗读,背诵诗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通过做借书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情趣。

  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正确书写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动手的能力。

  突破方法:

  自主学*,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万花筒

  1、出示形*字(卡片),生认读。

  2、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3、生仔细观察,找出异同。师随机揭示形*字概念。

  4、生互相探究这些字怎样书写,要注意些什么?

  要——耍爱——暖湿——温得——待

  5、生独立写,师巡视指导。

  (二)百宝箱

  1、展示(图片)水城威尼斯。

  2、生观察,看自己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和同学讨论下自己的收获。

  3、师简单介绍水城威尼斯

  4、生带着感情,借助拼音读诗《水城威尼斯》

  5、同桌读,背比赛。

  6、生讨论诗中的两个问题:

  你说那一座古桥是真?

  哪一个月亮是假?

  (三)大舞台

  1、读云朵上的话。

  2、大交流借书卡怎样做?

  3、师引导学生按书中的借书卡的提示去做。

  4、生做,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8

  执教人: 执教班级: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了解爱国主义教育有关内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语文,综合地运用语文。

  3、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参与意识、相互合作意识等,形成并获得个性的感受和体验,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和大家分享成果。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语文,综合地运用语文。

  教学难点: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和大家分享成果。

  教学准备:演讲会场的布置.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1、阅读讨论:课本内容,明确爱国主义的有关内容。

  2、小组合作: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计划”,确定小组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写出具体的安排表。

  3、调查采访:当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并主动联系、实地考察,收集有关文字、图片、实物资料等。

  4、生动表述:在自主合作学*的基础上,结合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以演讲稿的形式,生动地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独特感悟。

  5、选出班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演讲会的主持人,并做好主持演讲的准备工作。

  二、口语训练:

  演讲爱国主义诗歌.

  三、导学读标:

  了解爱国主义教育有关内容, 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自觉参与意识、相互合作意识,形成并获得个性的感受和体验,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和大家分享成果。

  四、释疑解难:

  针对疑惑,提出解决方法。

  五、精读探究:

  1、创设情境,点燃热情

  电视播放爱国主义影片片断,营造演讲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演讲竞赛,学生点评

  演讲要求:脱稿,重点介绍当地爱国人士的事迹;

  点评要求:从选材内容、个人的感悟、演讲技巧等方面综合评价

  六、拓展延伸:

  1、成果展示:以展览会的形式,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交流演讲稿。

  2、反思感悟:联系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3、通讯报道:就这次活动情况,写一篇小通讯,在媒体上报道。

  七、达标检测:

  写一份小报告。

  板书设计:

  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活动准备:制定计划---采访某人----了解背景

  活动过程:听取报告---收集资料----访问人员---同学交流

  活动小结:整理记录---专题汇报----写小通讯

  教学后记: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9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2、学*用对比突出变化,用列举数字说明变化的方法。 活动准备: 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谈话: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日新月异”“万象更新”。你愿意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些变化,用自己的笔去记录这些变化吗?

  2、师板书“变”,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变”组词。

  3、师简单归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周围生活的变化。

  二、组织活动:

  (一)看一看:

  1、我们知道时间是一部永不停息的机器,永远向前飞转;时间又是一匹永不停蹄的骏马,永远向前飞奔。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随着时间也都在发生变化。

  2、小组内交流:注意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有无忽略的现象?看一看谁的发现最新奇?(确定感兴趣的话题:例如我们的学*用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全班交流。

  (二)找一找:

  1、在我们身边发生这么多的变化,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些变化表现出来呢?

  2、根据反映的问题收集材料,选择好方式。 用数字显示变化 用图片或摄影作品的显示变化 用实物显示变化……

  (三)说一说:

  1、我向同学们报告:xx(如电视、笔、住房)的变化

  2、我朗诵搜集的诗歌

  3、我放了访谈录音……

  4、评价:谁的发言最精彩?谁的点评最得当?

  (四)写一写:

  1、*作要求:内容真实、科学,意思表达清楚、明白,有一定条理,语言通顺。题材、体裁、题目都不受限制,主题紧扣“变”。

  2、指导*作: (

  1)出示反映变化的图片、资料,然后进行描述。

  (2)明确写作要点:要求写出今昔的变化;“昔”的内容少写,“今”的内容要多写。

  (3)学生各抒己见,讲讲身边的变化。

  3、自拟题目,写一首小诗或写一篇新闻等。

  4、写完后小组交流,学生自评,小组评价。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将认识的字组成词语,借助拼音,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2、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

  重点难点:

  1、学会将字组成不同的词语。

  2、正确组词。

  教学过程:

  一、完成“万花筒”的内容。

  1、出示“万花筒”的内容。

  2、读对话框,弄清题意。

  3、开火车认读星星里的字。

  4、小组讨论,用这些字可以组成哪些词语。

  5、小组汇报,师板书:

  生甲:大小、草地、大地、白天;

  生乙:天地、明白。

  6、全班齐读黑板上的词语。

  7、生把词语填写在教材里的括号里。

  二、完成“百宝箱”里的内容。

  1、投影“百宝箱”里的内容。

  2、师读,生注意师朗读的节奏。

  3、生借拼音试读。

  4、指名读,师纠错。

  5、指名背诵。

  6、生试背。

  7、指导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诗歌描写的内容背下来。

  组词:出 去 走 门 里 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打电话,增强想像能力和交际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重点难点:

  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像。

  2、对话合乎情理,语句较流畅。

  教学过程:

  一、出示“大舞台”,了解本次活动内容。

  1、自由读题目,结合图弄清活动内容。

  2、交流活动内容及要求。

  二、复*《小狗敲门》和《小熊过桥》的相关内容启发想像。

  1、小狗和小熊在课文中开始怎样?后来怎样?

  生甲:小狗开始没礼貌,进布娃娃的家门时不敲门,直接推门进去。

  生乙:小熊开始很胆小,不敢过桥,后来大胆地走了过去。

  2、他们是怎么变的?谁帮助了他们?

  生甲:小狗是布娃娃教育他,进门要先敲门。生乙:小熊是在鲤鱼的鼓励下过桥的。

  3、展开想像:

  假如鲤鱼给熊打电话,他们在电话里会说些什么呢?布娃娃又会在电话里给小狗说什么呢?

  生甲:鲤鱼可能会说:“小熊,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慌,勇敢地去做,你会成功!”

  生乙:小熊会对鲤鱼说:“鲤鱼姐姐,今天多亏了你鼓励我,我还真得谢谢你!以后我会做一个勇敢的人!”

  三、小组同学自由组合,模拟打电话,注意打电话时的礼貌用语,如“你好!”、“再见”等。

  四、各组派代表,共同评价。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模拟打电话,不仅让我们懂得了要做勇敢,有礼貌的孩子,还锻炼了大家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懂得了打电话的礼貌用语,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勇敢有礼貌的孩子。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11

  教学要求:

  1、复*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典。

  2、通过游戏拓展识字渠道,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教学重点难点:

  音序查字法,培养学生*时自主识字的*惯。

  学*简单的归纳的识字方法,增加识字量。

  突破方法:

  读熟,唱会字母,练*中掌握音序查字法。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字母

  1、齐唱字母歌

  2、师生对卡片:大写字母对小写字母。

  二、复*音节,音序

  生自荐举例说什么是音节,什么是音序?

  三、完成语文活动六的音序查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并说出音节,音序。

  2、指名说说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先在()查到(),再到( )找( ),然后( ),最后( )。

  3、同桌竞赛查字典(查:单,市,姨,步,姓),并在书中完成第一题,老师巡视辅导差生。

  4、讨论:如何给这些字按音序排队?

  1)记住大写字母的顺序

  2)按大写字母的顺序排列这些字。

  3)生独立完成排队

  4)师生一起检验正误。

  四、大舞台——找朋友

  1、老师出示字卡片,生认读。

  岗,功,苹,蔬,李,陈,周,吴

  2、把它们按一定方法分类(找出它们相同的地方)

  3、同桌合作完成。

  4、老师查完成情况,进行讲析:

  按姓氏:

  按偏旁:

  按音序:

  按意思:

  五、练练

  1、写出下列字的音序,音节,在字典的哪一页

  “拼”音序(),音节(),在字典()页

  “须”音序(),音节(),在字典()页

  2、根据音序给下列字排排队。

  外,麻,雀,冲,肯,定,羽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了解某些成语里表示数目词的含义。

  2.了解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激发新闻记者文学名著的兴趣。

  3.积累《幼学琼林》的古文名句。

  4.召开故事会,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发现成语的特点,积累成语。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某些成语的特点,理解成语中表示数目的词的特定含义。

  3、理解古文名句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成语、“三十六计”名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学*“我发现”

  1.投影出示“语文活动”中的成语。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3.教师讲解成语中表示数目的词的意义。

  它们不表示确切的数目,一般都具有特定的含义。

  4.分组读成语,体会这些成语中“一”“七”“八”“百”“千”“万”特词的特定意义。

  5.收集包含数目词的成语,全班交流。

  二、学*“我知道”

  1.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2.学生回忆名著及名著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小组交流。

  3.教师指导学生用一句话对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

  如:顾全大局、神机妙算的孔明;嫉恶如仇、智勇双全的鲁智深......

  4.全班交流。

  三、学*“百宝箱”

  1.自由朗读《幼学琼林》中的古文名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简介《幼学琼林》。

  3.熟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的意思,提出难以理解的句子。

  4.教师点评释疑

  5.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古文名句,注意停顿、重音等。

  如:凭空起事,谓之/*地风波;独立不移,谓之/中流砥柱。

  6.学生熟读句子,背诵句子。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今天我们召开“三十六计”故事会,你们高兴吗?你们知道“三十六计”指的是哪些计谋吗?

  二、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三十六计”名称,回忆有关故事情节

  三、教师投影出示“三十六计”名称,学生识读

  四、引导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成语,讲一讲这个成语故事

  五、小组交流

  先在小组里交流,评出本组的“故事大王”。主要从以下方面评议:

  (1)讲的故事与成语的意思是否符合;

  (2)内容是否有趣;

  (3)语言是否连贯、通顺。

  六、全班交流

  各小组的“故事大王”上台讲故事,学生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语言奖”。写出自己交流的成语故事的内容。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旅游大使》是s版语文十二册百花园五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挑选某处古迹或景点,扮作旅游大使,有条理地向大家宣传、介绍。

  学情分析:

  在第五单元里,同学们学*了《故宫》、《敦煌壁画》等课文,也从电影、电视、报纸、杂志或亲身的旅游中了解了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或名山大川。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但如何有条理地,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生动地把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特色介绍给别人听,还需要老师有效的引导。

  设计理念: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旅游大使》,本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理念。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提高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了解一些有关古迹或景点的知识。

  2、通过播放课件,创设交际情境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3、在交际过程中通过听、说、评等方式,力求让每个学生的交际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能把自己见到的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与大家共享。

  3、理清介绍次序,并绘制游览路线示意图,用例子或数据来说明此处是旅游景点。

  4、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并能获得知识,感受乐趣。

  教学重点:

  1、学生对搜集到的信息的取舍,及如何灵活应用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交际内容。

  2、绘制旅游线路示意图,并用举例子或数据来说明此处是旅游胜地。

  教学难点:

  通过理清介绍次序,并绘制游览路线示意图,用举例子或数据来说明此处是旅游景点。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或家乡有哪些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搜集相关的文字和图片等资料。

  2、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交际氛围,激发交流兴趣

  1、播放学生熟悉的风景名胜图片,让学生说说是哪一处。【先播家乡的,再播全国的。】

  2、说说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风景名胜或名山大川。

  师过渡:我们这节课要交流的内容就与我国的名胜古迹或名山大川有关,请同学们打开书127页。

  二、学生自读导语,明确要求

  (一)、话题内容

  1、指名读导语,其他同学想一想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内容。

  2、生说,师板书:当旅游大使,说名胜谈风景

  3、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成语的意思。【形容学问渊博,见多识广。】

  师引导:也就是说本次旅游大使交流的内容既要有书本知识,也要有生活知识,把书中学到的或搜集到的知识与观察实践得到的知识结合起来。

  (二)、交流要求。

  1、熟悉自己要介绍的内容。按照自己绘制的游览线路示意图,有条理地介绍某一处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说话速度、语调要恰当。

  2、运用例子或数据来说明文物或者景物的特点,使人信服。

  (三)、活动评价

  1、是否能有条理地介绍某一处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说话的速度、语调是否适当。

  2、是否能举例子、用数字来说明文物或景物的特点,使人信服。

  3、听介绍时,要留心地名和表示方位的词语,还要留意描绘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的优美语句。听的同学要专心,不明白的及时提出来让“旅游大使”解答。【这两项内容是把文章写得有条理、生动具体的主要方法。教师让说和听的学生都注意这两项,对培养学生有序地描写景物有很大帮助。】

  三、组内交流

  1、自由组成“旅游团”,给自己的旅游团起个名字。

  2、组内交流:轮流当“旅游大使”,给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鼓励学生灵活使用旅游线路图、课前准备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小组内推选出最佳“旅游大使”,代表本组在全班交流。

  四、展示交流,评选最佳“旅游大使”

  1、每个组的最佳“旅游大使”上台为全班同学介绍。(有图片的放在展示台上让大家观看或者把游览路线示意图贴在黑板上)【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在适当的时间予以正确的引导】

  2、听众对自己喜欢的旅游大使的内容进行采访、询问更详细的内容。【在讲解过程中,可适当让听众向介绍着发问,有介绍者回答,强化口语交际的全员性、互动性。】

  3、师生评价:他们介绍得怎么样?【评价要依据本次口语交际提出的评价要求。既要有教师的点评,也要有学生的点评;既要指出不足、提出建议,更要肯定优点、表达赞许。体现口语交际评价的及时性、激励性】

  4、评选几个最佳旅游大使和最热心听众!

  五、活动小结

  1、颁发最佳“旅游大使”奖。

  2、被评为最佳“旅游大使”有何感想?

  3、通过这次口语交际,大家有哪些收获或感受?【要启发学生多角度谈,如:保护名胜古迹;今后要多读书,读好书,加深对祖国的了解,热爱祖国;多与同学交流,提高交际水*;想亲眼目睹祖国的山山水水……】

  六、课堂小结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不断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七、拓展练*:交际主题相同的同学组成合作小组,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归类、整理成一份剪报。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旅游大使

  当旅游大使,说名胜谈风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14

  一、活动目的

  1、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运用资料,使语言积累、运用能力得到锻炼。

  2、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的积极性。

  二、活动准备

  1、学生对当地环境状况作广泛的调查。

  2、收集、整理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3、准备以环保为主题的小品、故事、广告词等活动内容。

  三、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上场:

  甲:今年6月5日是第32个“世界环境日”。32年前的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目的是提醒全世界注意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

  乙:32年来,人类社会在飞速发展,人口在不断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的迅速提高,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品的增加使我们的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因此,我们要大声疾呼:

  全体学生齐诵:只有一个地球,破坏了它我们将别无去处。

  主持人合:六(4)班《保护环境爱我家园》语文活动课现在开始。

  (二)学生宣讲讲环保小知识《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

  迄今为止,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研究,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更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地球以外的天体中存在着生命。同时,科学家还进行了人类离开地球是否能生存的实验,结果以失败告终。这说明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破坏了它我们将别无去处。

  (三)学生表演小品:《地球告状》。

  地球扮演者:咚—咚—咚……“升──堂”。

  衙门大人:“堂下何人,有何冤情,快快请讲。”衙门大人问。

  地球扮演者:“我是宇宙中的成员──地球,我要状告人类”。地球接着说:“我本来是宇宙中最耀眼、最漂亮的一个星球,我美丽的迷彩服上有海洋的蓝色、森林的绿色、云朵的白色,它们交相辉映令人喜爱。可是人类一点儿也不爱护我,他们凿伤了我的皮肤、损失了我的毛发、弄脏了我的血液、折断了我的筋骨……望大人明查,还我公道。”

  衙门大人:衙门大人拍着惊堂木吩咐到:“带被告──人类上堂”。

  被告人类:人类傲慢的走进大堂申辩说:“我何罪之有?我凭着聪明和智慧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使很多行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它们感谢我还来不及呢。不信请听我的证人说话”。

  衙门大人:传被告证人上场。

  被告证人甲:沙漠来到堂下理直气壮地说:“人类多么勤劳,是他们不断开垦林地才使我们的生存空间从5%猛增到25%,让我们的广大同胞可以闻风起舞,人类是我们的恩人,我证明人类无罪。”

  地球扮演者:地球抢着说:“我也有证人。”

  衙门大人:传原告证人上场。

  地球证人甲:“我原是一条清澈美丽的小溪,可人类把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我的体内,从此,我再也没看见过漂亮的洗衣姑娘,没听到过小朋友的喧闹声了,就因为我失去了清白啊,我证明人类有罪”。

  被告证人乙:“大人,我是塑料制品,愿为人类作证。是聪明的人类给了我永恒的生命、给了我众多的伙伴儿、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市场,我变成一次性杯子、碗、桌布、方便袋等等方便人类,难道不好吗?”。

  地球证人乙:“我是地球的证人大山,原来我不仅有漂亮的裙衣,还有许多动物朋友,可自从人类向我宣战以来,裙衣弄乱了、动物们逃跑了……我现在满目创伤,不堪入目,这难道不是人类的过错吗?”。

  衙门大人:“好了!好了!无须再作证明,本官已有明断。地球句句属实,你确实受到了人类危害,本官判你无罪,回家好好养伤去吧!人类听好,你虽然聪明能干,但是你把自己的方便和幸福建立在地球的痛苦之上,并且还强词夺理,无羞愧之心,本官判你有罪。望你能悔过自新,将功赎罪:回家大量植树造林、治好废气废水、还地球的健康和美丽。人类知罪吗?

  地球扮演者:知罪。我愿意服从判决。

  衙门大人:退──堂。”

  主持甲:生动的小品让我们明白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破坏生态*衡,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听完了下面的童话,大家会感受更深。

  (四)新编童话《“四害”的自白》。

  1、噪音扮演者:朋友们,*年来我们噪音的队伍日益壮大,每天有成百上千辆汽车的喇叭声,工厂的机器声,人们的喧哗声等,好哇!这地球上已经是我们噪音的世界了。哈哈!多开心,多开心!我们想唱就唱,想喊就喊,想叫就叫,多么自由自在。我们能伤害人的听觉,影响人的神经,妨碍人的消化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正常工作。哈哈,多开心!

  2、废渣扮演者:老弟,比起我来,你差远了!我占的地盘比你大,你看,大街小巷,旮旮旯旯,哪里没有我的同胞?我们从工厂、农村、人们的居住区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要不了多少年,更多的土地、山川都将是我们废渣家族的天下。我可以污染环境,传播疾病,释放毒气,等我们把城市变成“废渣城”后,人类就没有安身之地了。

  3、废气扮演者:哼!我废气比你们更有能耐,我升上天空,污染空气,人吸了会得呼吸道疾病、肺癌、心血管疾病等。我在天上与灰尘等结合变成酸雨,落在地面上,破坏庄稼的生长,使树木死亡。人类一旦饮用了这种含酸雨的水后,就会得胃癌、肠癌等疾病。看!我多能耐!哼!

  4、废水扮演者:老兄,你的能耐比起我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只要有我废水流过的地方,鱼虾会死亡,庄稼不能长,人类见我就怕三分,谁还敢饮用?我甚至能施展魔法,让好端端的人变成畸形。哈哈!哈哈!

  主持人乙:数字有着奇妙的作用。有的数字给人欣喜,有的却叫人倍感愤慨,听完下面这组数字后你一定会感到吃惊。

  (五)请听惊人的数字:《地球上每天发生的事情》:

  ──消耗3400多万吨标准的能源;

  ──400万人因环境污染而致病;

  ──5.5万公顷森林被毁坏;

  ──700万吨肥沃地表土流失;

  ──1.4万公顷土地变成沙漠;

  ──产生50多万吨二氧化硫;

  ──产生1400多万吨二氧化碳;

  ──产生100万吨难以处理的有毒物质;

  ──几十万吨垃圾、毒物和石油倾入大海;

  ──20多个物种永远消失;

  ──可计算的生态环境损失约20亿美元。

  (六)学生第一次调查汇报:陈述我们身边严峻的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我们是库区移民地,在移民迁建中对土壤植被破坏严重。

  (2)森林资源有所减少。大规模的城镇建设及道路铺筑使森林受到破坏。

  (3)水体污染严重。污水、垃圾处理条件差,直接或间接的污染了长江。

  (4)垃圾管理很差。市民随处乱扔乱倒垃圾,特别是菜场周围环境差。

  (5)噪音严重。街上的电麻木、建筑工地、采石场等发出刺耳的噪音。

  (6)蚊虫、苍蝇、老鼠等到处可见。卤菜、烧烤等饮食店临街安放极不卫生。

  (7)市民有随处吐痰、践踏草坪、破坏鲜花树木等现象。

  (七)学生设计保护环境广告词。

  (1)只有一个地球。

  (2)保护环境爱我家园。

  (3)花草也有情损害它也疼。

  (4)爱护山林和绿地让碧水蓝天永驻人间。

  (5)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6)地球──我们的家园。

  (7)要想富多种树。

  (8)保护生态*衡人类才有安宁。

  (八)学生第二次调查汇报:夸一夸身边保护环境的人和事。

  (1)街道及马路旁建起了很多漂亮的垃圾小屋。垃圾处理厂已投入使用。

  (2)街道及马路边绿树成荫,移民新城规划漂亮,到处有鲜花、草坪。随时随处可见忙碌的环卫工人把市区及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

  (3)综合治理工作人员已加强了对街道的摆摊设点和农贸市场的管理。

  (4)县电视台开辟了“环保”专栏,有利于促使市民环保素质的提高。

  (5)街道及马路边有看见不少宣传环保的广告牌,具有很好的警醒作用。

  (九)学生交流情感体验。

  四、语文老师讲话

  同学们!今天以“环保”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非常成功。学语文、长才干、学做人,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读、多看、多记、多写、多说就能学好语文。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知道了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自觉地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只要我们人类共同努力,碧水蓝天会永驻人间。

  五、主持人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我们有责任珍惜和保护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能生活的更好,让我们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的生字,积累词汇。

  2、丰富、积累词汇,培养观察能力。

  3、通过语言环境了解、积累反义词。

  4、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培养学生能较清楚地向别人介绍物品的口头表达能力。

  7、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巩固本课的生字,积累词汇。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

  丰富、积累词汇,培养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能较清楚地向别人介绍物品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本单元的生字,积累词汇。

  2、丰富、积累词汇,培养观察能力。

  3、通过语言环境了解、积累反义词。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给下面的字加一部分,组成本单元的生字,再组成词语。

  (一)读读本单元的生字,复*字形、巩固字音。

  (二)读读横线左边的字。

  (三)举例:光——()

  “光”加上一部分,可以组成本单元学过的哪个字?(恍)

  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恍”。在括号中组一个词。

  (四)自主完成一题。

  (五)集体订正。

  二、读一读,背一背,你会有所发现。

  (一)读词语,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注上拼音。

  (二)读读第一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表示秋天景象的词语)

  (三)背一背。

  (三)口头填空:

  秋()气()天()云()大()南()

  果实()()菊花()()()()红叶

  (四)用以上方法学*第二组。

  (五)你还能够说出一些这样的词语吗?

  三、作业:

  抄写词语,并且背一背。

  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够自主进行学*,探索,在探索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读句子,在括号里写出与带点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一)读读句子。

  (二)分别说说括号中填写哪些词语。

  (三)自主完成练*。第二句也可进行扩展独立找出与句字相反的词语。

  (小-大、坠落-上升等)

  (四)读一读,大家评议。

  二、按一定的顺序把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一)自己读读每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二)指生按原有顺序读读每句话,说说句子的主要意思。

  说说这几句话主要讲什么事?

  (三)按事情的先后顺序排排顺序,写上序号。

  (四王全安)大家讨论句子的排序,说说理由。

  教学反思:

  给学生方法,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够有自己的方法。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能较清楚地向别人介绍物品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听的*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能够自己组织语言,条理清晰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读读《口语交际》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二、活动前准备

  (一)学生与家长联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请家长帮助孩子挑选交易的物品,确实是闲置不用的、体积较小的一两件物品(玩具、书籍等)。

  (二)想一想怎样介绍物品别人才能同意交换(如玩具的外形、特征、用途等,书籍的主要内容)。

  (三)练*向家长介绍物品。家长帮助指导。

  三、教师示范引导

  教师和一名学生进行交易活动,其他学生观看。

  (一)要清楚明白地介绍物品的优点和用途,针对别人与自己有交换的愿望,做重点地说明。

  (二)尽量表现出自己对对方物品的需要。

  (三)介绍时,要注意举止的文明礼貌。

  四、学生展开交易活动。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物品交易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易的情况,并及时指导。

  (一)选择不成功的例子进行展示。

  学生谈一谈不成功的原因。

  (二)选择成功的例子进行展示。

  学生谈一谈不成功的原因。

  五、学生今天交换物品时的体会。

  教学反思: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注意文明礼貌,有个别的学生在语言的交流中有一定的困难,交际能力较差。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要有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清楚明白的写出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读童话故事吗?都看过什么啊?大家特别喜欢看书,读过这么多的故事。其实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作家,今天就让我们去试着写一个童话故事。

  二、出示大树图,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大树朋友

  1、点击出示大树图:仔细看看这是()的大树啊?

  2、出示小鸟图,快看大树的好朋友小鸟也飞来了,

  认真的看看这是()的小鸟啊?

  3、点击出示;那么这些小鸟和这棵大树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一起去想象。

  预设:

  (1)出示(大树和小鸟图):这只小鸟在大树上会做些什么?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2)生说:(躲风雨):你多会想,由天气想到了大树和小鸟之间会发生什么。

  (3)(躲避人):你更会想象了,由人想到了大树与小鸟之间的故事。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人们更应该保护动物,爱护植物。

  (4)(搭窝):小鸟的生活可真是离不开大树,再想想还有什么事让小鸟离不开大树?

  (5)(给树啄虫):看来大树不仅帮助小鸟,小鸟也在关心大树呢?想一想,小鸟还能怎样帮助大树?(传播种子、粪便为大树增加营养给大树带去欢乐)

  4、总结:就是这样的一幅图,因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想象,所以说出了这么多精彩的故事。老师真佩服你们,我要为你鼓掌。

  5、一个好故事不仅想象要丰富,内容也要具体吸引人,咱们一起来说个故事啊。看看我们说哪个?

  (1)大树和啄木鸟:(师讲述)在大森林有一棵大树正愁眉苦脸的直叹气呢:我的身上长满了虫子,他们把我的枝叶都咬坏了,我可怎么办啊?谁来帮帮我啊?

  (2)现在你可就是这只啄木鸟了,你会怎样想?(点击出示:想?)怎样说?(说?)怎样做的呢?(做?)

  (3)大树和啄木鸟之间会说些什么?同桌互相说

  (4)谁来演一演?其他的小鸟认真听,他们哪儿说得好,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5)师生共同练说,哪棵大树想和我这只啄木鸟来说说啊?

  (6)师:大树大树,你怎么了?让我飞一圈看看,帮你诊断一下吧,敲敲这没事,再敲敲,原来虫子都在这里呢,我赶快把虫子捉出来吧。大树别急了,你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7)除了谢谢我你还能说些什么啊?

  (8)其他的啄木鸟们,你们说说我这只啄木鸟演得怎么样啊?是啊我不仅说得好,还把怎样做也说出来了,你是不是得向我学啊?

  三、总结:大家说说,我们怎样才能编出一个好故事啊?角色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样做的?这样你的故事就能更加吸引人了。

  四、下面就请你做一个小作家,来写一写大树和小鸟的故事吧。你想写哪个故事?好,就请你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吧。

  五、指导修改。

  1、示范*作,师生共同修改。

  2、一句一句读、修改。重点修改*作中的词语和句子。

  “字”是否正确。

  “词语”是否恰当。

  “句子”是否通顺。

  “标点”是否正确。

  3、学生照样子修改自己的*作。

  4、展示自己的*作。

  六、讲评

  读一读你的作文,认真听他哪写得好,你有什么建议吗?

  1、(水*稍差的学生):你今天的进步真大,完整地写下了这个故事,老师祝贺你,相信你的进步会更大。

  2、(水*好的学生):你的故事写得多好啊,不仅让我们知道了一个有趣的好故事,还让大家学到了这么多好的词语,我们要向你学。

  3、这节课我们学*了看图写想象作文,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象,而且还编出了精彩的故事,收获真大。

  教学反思:

  学生在发挥自己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并对学生咋发言给予及时的指导,面对学生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2)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设计合集5篇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会15个生字,并会灵活运用。

  2.能用愿意造句。

  3.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教学重点:

  熟练识记15个生字。

  教学难点:

  掌握生字,进行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教学方法:

  练*、活动、游戏。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好!(与学生握手)我叫王睿!

  生:你好!我叫×。

  师:我们已经成为好朋友了,还有谁想和我交朋友?

  生:我......(举手表示)

  师:看来你们很喜欢交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四个新朋友,见到它就喊出他的名字。

  生:鸡、鸭、猫、猪。

  师:(课件)你想和哪个好朋友说说话呢?

  生1:我想对小鸡说你好!

  师:(课件)小鸡对你点头问好呢!

  生2:我想说小猪你该减肥了!

  师:小猪一定会听取你的意见的。

  师:我们再来读读好朋友的名字并记住它!每个字读三遍。(课件)

  二、新授:

  师:这四个朋友我们都认识了,它们之间还有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好!(板书课题)老师就给你们讲“小母鸡种稻子”的故事(指课题读)。你们也来读一读。

  生:(齐读课题)

  师:谁最细心发现题目中的`哪个字与原来学的读音不一样?

  生:“种”字。

  师:原来读什么音?这里呢?

  生:原来读“种子”的“种”,这里读“种稻子”的“种”。

  师:(课件)大家一起读读。

  师:故事开始了......

  师:故事中的小母鸡(板书鸡)都请谁帮忙了?

  生:请小鸭种稻子,请小猫锄草,请小猪收稻子。(课件)(板书鸭、猫、猪)

  师:小母鸡最先请小鸭帮忙的,我先看看它们是怎么说的?(课件)请打开书77页,用铅笔把红色的生字圈出来,一边圈一边多读几遍,看看能不能记住。

  生:(活动圈字、读字、记字)

  师:这些字你记牢了吗?请你们轮流当小老师,把你记住的字教给你组里的小伙伴,如果你的小伙伴都会了,就把字贴在大苹果上,比一比看哪组的大苹果最先长熟。

  师:(下去巡视)

  生:(活动认字、贴字)

  师:哪组苹果熟了?

  生:我们组......(举手)

  师:(下到小组中去考考)

  师:(贴完苹果)这么多小组的苹果都长熟了,苹果上的字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生1:看拼音学会的。

  生2:问小组里的同学。

  生3:在课文中读一读学会的。

  师:(点评生3)这也是个好方法,把生字放在课文中,通过反复读句子来记住,也可以认识这个字。

  师: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看谁的眼睛最亮,手最快,耳朵最灵。老师说哪个字,你就在大苹果上指出来。

  生:(活动指字)

  师:看来每个小组的苹果都长熟了,而且长得又快又好。那让我们把长熟的苹果开火车运走吧!

  生:好!

  师:(课件)老师指哪个字,你就读出来,读对了,生字就会变颜色。

  生:(看屏幕读字)

  师:这些字你们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学会了,你们真棒!(课件)在这四个朋友的对话中,就有我们刚才学过的生字,你们也来试着读一读吧!

  生:(活动自由读对话)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愿意带上头饰来扮演这四个朋友呢?

  生:我愿意......(举手)

  师:下面的同学做小裁判。

  生:(带头饰读对话)

  师:你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

  生:小鸭读的感情不够!

  师:那你读读。

  生:(指名朗读)

  师:你读得很好,一下就把小鸭怕辛苦的语气读出来了。

  师:谁还愿意读?

  生:我……(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想读。我读小母鸡,其他同学,你喜欢谁就站起来读谁。

  师生互读对话。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流利!(课件)对话中小母鸡三次请朋友帮忙都用了“愿意”这个词,谁能像小母鸡一样用“愿意”说一句话?

  生1: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师:我非常愿意,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与他握手)

  生2:你愿意和我一起看书吗?

  师:我非常愿意,我们在一起学*,一定会学到很多新知识。

  师:小母鸡问三个朋友愿意做什么事呢?

  生:他问小鸭愿意种稻子吗?问小猫愿意锄草吗?问小猪愿意收稻子吗?(贴板书)

  师:接下来让我们轻松轻松。

  课间休息。配乐“劳动最光荣”做律动。嵂嵂

  师:小鸭、小猫和小猪都怕辛苦,没帮小母鸡的忙。小母鸡只好自己种稻子、锄草、收稻子,不怕辛苦地劳动,你们想知道结果怎么样吗?

  生:想。

  师:请自己读79页最后一段话,并用刚才的方法学会这三个字。生:(活动认字、读文)

  师:(课件)你学会了吗?每个字读三遍。你喜欢哪个字就用它来组词。

  生1:我喜欢“米”,“大米”。

  生2:我喜欢“明”,“明天”。

  生3:我喜欢“送”,“送给”。

  师:这三个字你们都学会了。(课件)看,这是我们今天学会的所有的生字,仔细观察,动脑想想,那些字可以手拉手成为一对好朋友?

  生1:鸡、鸭可以可为好朋友,右边有鸟字。

  师:象鸡鸭这样有羽毛有翅膀的动物,一般都有一个鸟字。

  生2:愿、意是一对好朋友,因为它们是个词。

  师:嗯!你说的很好。

  生3:猫和猪是对好朋友。因为它们左边都一样。

  师:左边的叫反犬旁,象猫、猪这样的动物,都有一个反犬旁。

  师:接下来我们就让彩色气球飞上天空,想读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课件)

  生:(大声读字)

  师:我们把气球送走了,那段话中谁给谁送什么呢?

  生:小母鸡送给小鸭、小猫、小猪又香又甜的白米饭。

  师:(课件)当小母**又香又甜的白米饭送给它们时,看看他们的表情如何?它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生:小鸭低下了头,小猫羞红了脸,小猪说:“明年我们跟你一起种稻子”。

  生:(用自己的话说)

  师:你最喜欢和谁交朋友呢?为什么?

  生:我喜欢和小母鸡交朋友,因为她勤劳。

  师:还有谁愿意和小母鸡交朋友?

  生:我......

  三、总结:

  师:看来你们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因为劳动最光荣!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设计 2

  一、教材简介

  本课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会“青”的正确书写,认识其他生字。

  过程和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

  三、设计理念

  1、以学定教,激发自主学*的兴趣

  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展开自主学*,发挥教师“组织者”的功能。

  2、低年级学生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易被直观、新异的刺激活动调动起来,激起学*的兴趣。

  3、读中品位,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体验基础之上的,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本,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种多样。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小河与青草》

  齐读课题

  2、把“与”换个词吗?

  (二)、精读课文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

  贴图出示:小河说说:()的小河

  在小河边贴上:青草说说:()的青草

  2、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1)问:小草就一丛吗?课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的?

  请学生起来贴图:长满青草

  (2)指导读:小朋友,美吗?用美美的语气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3、师:小河边为什么会长满青青的小草呢?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出示第二、三小节(第一次对话)

  (1)小草对小河说了句什么话?

  出示一杯清水:你们觉得这杯水怎么样?

  在杯底放上一张小鱼图片,请学生上台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就叫“一眼能看到底”,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清澈见底

  自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谁能夸夸小河?

  自读,指名读,齐读。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的方式来理解“清”、“一眼能看到底”,接*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让学生多读多悟,并注意语词的积累]

  (2)听了小草的话,小河骄傲了吗?他怎么样了,说了什么?

  指名读小河的话

  出示:紧紧抱住个别读

  师:谁能来把这个词语表演一下

  再指名读,齐读。

  小草是用什么抱住小河的?

  课件演示:小草用根把泥土紧紧抱住。

  如果没有小草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小河会怎么样呢?

  在清水里加入泥土,使之变成浑浊的泥水,理解“浑浊”。

  [表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以演助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更好地理解了“紧紧抱住”。另外,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学*兴趣,也将抽象的语词形象化了。]

  (3)说话:因为小草将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所以小河。

  指名说

  指导朗读:读出感谢的语气。

  自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

  [通过说话训练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行情景朗读,在读中更好地感悟]

  3、接着,他们又说起了悄悄话。

  出示第四、五小节

  (1)自读这段对话

  (2)比较读: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你长得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如果你是小草,你会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读,夸夸小草。

  (3)小草听了小河的话有没有骄傲呢?他是怎么说的?

  读小草的话

  实物比较:碧绿的小草

  干枯的小草

  问:青草会在什么情况下干枯呢?

  (4)说话:因为,所以。

  (5)指导朗读:读出感谢的语气。

  自读,分角色朗读。

  4、正因为小河与小草互相,所以(出示第六小节)

  (1)自读这一小节

  (2)问:为什么“更欢了”“更绿了”?

  (3)指导读:读出欢快的语气。

  [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朗读来体会词语的运用,在读中感悟。同时贯穿说话训练,并在上次说话的基础上要求有所提高,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如果我是河里的小鱼,我想对小草说……

  如果我是爱到小河里游泳的孩子,我想对小草说……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说话,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并使学生的感情得到了深化]

  (四)教学“青”

  1、观察字,说说记忆方法

  2、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13、小河与青草

  拟2课时

  累计

  第95课时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写本课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学会写本课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做到“五不”

  (2)用“————”画出要求会写的字,用“~~~”画出会认的字。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预先写在小黑板上)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青、边、对、能、到、住、得、分、干。

  (多音字)

  2、指导写字。

  青:上下结构。第四笔横较长,第五笔是竖。

  对:左右结构,左窄短,右宽长,第二笔变为点。

  3、学生描红仿写。

  实施修改意见

  天天练:我来露一手

  感情背诵《怀素写字》第二小节

  “青”是上下结构的字。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精彩创意:

  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用“————”画出要求会写的字,用“~~~”画出会认的字。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实施修改意见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必做:1、听磁带三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生字加拼音四遍。

  实施修改意见

  教学札记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篇童话故事,这篇文章优美的语言中所流露的`那种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爱,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和语言参与的积极性。虽然课文篇幅篇长,但孩子们读得还只那么津津有味。尤其是小草和小河的对话,学生不知不觉中就采取了同桌合作的方式进行了分角色朗读,我想学生们读得那么好,兴致那么高,也和*时坚持不懈的“天天练”有很大的关系。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学会15个生字,并会灵活运用。

  2.能用愿意造句。

  3.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教学重点:

  熟练识记15个生字。

  教学难点:

  掌握生字,进行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教学方法:

  练*、活动、游戏。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好!(与学生握手)我叫王睿!

  生:你好!我叫×。

  师:我们已经成为好朋友了,还有谁想和我交朋友?

  生:我......(举手表示)

  师:看来你们很喜欢交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四个新朋友,见到它就喊出他的名字。

  生:鸡、鸭、猫、猪。

  师:(课件)你想和哪个好朋友说说话呢?

  生1:我想对小鸡说你好!

  师:(课件)小鸡对你点头问好呢!

  生2:我想说小猪你该减肥了!

  师:小猪一定会听取你的意见的。

  师:我们再来读读好朋友的名字并记住它!每个字读三遍。(课件)

  二、新授:

  师:这四个朋友我们都认识了,它们之间还有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好!(板书课题)老师就给你们讲“小母鸡种稻子”的故事(指课题读)。你们也来读一读。

  生:(齐读课题)

  师:谁最细心发现题目中的哪个字与原来学的读音不一样?

  生:“种”字。

  师:原来读什么音?这里呢?

  生:原来读“种子”的“种”,这里读“种稻子”的“种”。

  师:(课件)大家一起读读。

  师:故事开始了......

  师:故事中的小母鸡(板书鸡)都请谁帮忙了?

  生:请小鸭种稻子,请小猫锄草,请小猪收稻子。(课件)(板书鸭、猫、猪)

  师:小母鸡最先请小鸭帮忙的,我先看看它们是怎么说的?(课件)请打开书77页,用铅笔把红色的生字圈出来,一边圈一边多读几遍,看看能不能记住。

  生:(活动圈字、读字、记字)

  师:这些字你记牢了吗?请你们轮流当小老师,把你记住的字教给你组里的小伙伴,如果你的小伙伴都会了,就把字贴在大苹果上,比一比看哪组的大苹果最先长熟。

  师:(下去巡视)

  生:(活动认字、贴字)

  师:哪组苹果熟了?

  生:我们组......(举手)

  师:(下到小组中去考考)

  师:(贴完苹果)这么多小组的苹果都长熟了,苹果上的'字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生1:看拼音学会的。

  生2:问小组里的同学。

  生3:在课文中读一读学会的。

  师:(点评生3)这也是个好方法,把生字放在课文中,通过反复读句子来记住,也可以认识这个字。

  师: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看谁的眼睛最亮,手最快,耳朵最灵。老师说哪个字,你就在大苹果上指出来。

  生:(活动指字)

  师:看来每个小组的苹果都长熟了,而且长得又快又好。那让我们把长熟的苹果开火车运走吧!

  生:好!

  师:(课件)老师指哪个字,你就读出来,读对了,生字就会变颜色。

  生:(看屏幕读字)

  师:这些字你们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学会了,你们真棒!(课件)在这四个朋友的对话中,就有我们刚才学过的生字,你们也来试着读一读吧!

  生:(活动自由读对话)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愿意带上头饰来扮演这四个朋友呢?

  生:我愿意......(举手)

  师:下面的同学做小裁判。

  生:(带头饰读对话)

  师:你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

  生:小鸭读的感情不够!

  师:那你读读。

  生:(指名朗读)

  师:你读得很好,一下就把小鸭怕辛苦的语气读出来了。

  师:谁还愿意读?

  生:我……(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想读。我读小母鸡,其他同学,你喜欢谁就站起来读谁。

  师生互读对话。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流利!(课件)对话中小母鸡三次请朋友帮忙都用了“愿意”这个词,谁能像小母鸡一样用“愿意”说一句话?

  生1: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师:我非常愿意,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与他握手)

  生2:你愿意和我一起看书吗?

  师:我非常愿意,我们在一起学*,一定会学到很多新知识。

  师:小母鸡问三个朋友愿意做什么事呢?

  生:他问小鸭愿意种稻子吗?问小猫愿意锄草吗?问小猪愿意收稻子吗?(贴板书)

  师:接下来让我们轻松轻松。

  课间休息。配乐“劳动最光荣”做律动。嵂嵂

  师:小鸭、小猫和小猪都怕辛苦,没帮小母鸡的忙。小母鸡只好自己种稻子、锄草、收稻子,不怕辛苦地劳动,你们想知道结果怎么样吗?

  生:想。

  师:请自己读79页最后一段话,并用刚才的方法学会这三个字。生:(活动认字、读文)

  师:(课件)你学会了吗?每个字读三遍。你喜欢哪个字就用它来组词。

  生1:我喜欢“米”,“大米”。

  生2:我喜欢“明”,“明天”。

  生3:我喜欢“送”,“送给”。

  师:这三个字你们都学会了。(课件)看,这是我们今天学会的所有的生字,仔细观察,动脑想想,那些字可以手拉手成为一对好朋友?

  生1:鸡、鸭可以可为好朋友,右边有鸟字。

  师:象鸡鸭这样有羽毛有翅膀的动物,一般都有一个鸟字。

  生2:愿、意是一对好朋友,因为它们是个词。

  师:嗯!你说的很好。

  生3:猫和猪是对好朋友。因为它们左边都一样。

  师:左边的叫反犬旁,象猫、猪这样的动物,都有一个反犬旁。

  师:接下来我们就让彩色气球飞上天空,想读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课件)

  生:(大声读字)

  师:我们把气球送走了,那段话中谁给谁送什么呢?

  生:小母鸡送给小鸭、小猫、小猪又香又甜的白米饭。

  师:(课件)当小母**又香又甜的白米饭送给它们时,看看他们的表情如何?它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生:小鸭低下了头,小猫羞红了脸,小猪说:“明年我们跟你一起种稻子”。

  生:(用自己的话说)

  师:你最喜欢和谁交朋友呢?为什么?

  生:我喜欢和小母鸡交朋友,因为她勤劳。

  师:还有谁愿意和小母鸡交朋友?

  生:我......

  三、总结:

  师:看来你们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因为劳动最光荣!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设计 5

  一、教材简介

  本课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会“青”的正确书写,认识其他生字。

  过程和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

  三、设计理念

  1、以学定教,激发自主学*的兴趣

  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展开自主学*,发挥教师“组织者”的功能。

  2、低年级学生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易被直观、新异的刺激活动调动起来,激起学*的兴趣。

  3、读中品位,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体验基础之上的,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本,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种多样。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小河与青草》

  齐读课题

  2、把“与”换个词吗?

  (二)、精读课文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

  贴图出示:小河说说:()的小河

  在小河边贴上:青草说说:()的青草

  2、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1)问:小草就一丛吗?课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的?

  请学生起来贴图:长满青草

  (2)指导读:小朋友,美吗?用美美的语气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3、师:小河边为什么会长满青青的小草呢?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出示第二、三小节(第一次对话)

  (1)小草对小河说了句什么话?

  出示一杯清水:你们觉得这杯水怎么样?

  在杯底放上一张小鱼图片,请学生上台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就叫“一眼能看到底”,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清澈见底

  自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谁能夸夸小河?

  自读,指名读,齐读。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的方式来理解“清”、“一眼能看到底”,接*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让学生多读多悟,并注意语词的积累]

  (2)听了小草的话,小河骄傲了吗?他怎么样了,说了什么?

  指名读小河的话

  出示:紧紧抱住个别读

  师:谁能来把这个词语表演一下

  再指名读,齐读。

  小草是用什么抱住小河的?

  课件演示:小草用根把泥土紧紧抱住。

  如果没有小草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小河会怎么样呢?

  在清水里加入泥土,使之变成浑浊的泥水,理解“浑浊”。

  [表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以演助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更好地理解了“紧紧抱住”。另外,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学*兴趣,也将抽象的语词形象化了。]

  (3)说话:因为小草将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所以小河。

  指名说

  指导朗读:读出感谢的语气。

  自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

  [通过说话训练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行情景朗读,在读中更好地感悟]

  3、接着,他们又说起了悄悄话。

  出示第四、五小节

  (1)自读这段对话

  (2)比较读: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你长得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如果你是小草,你会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读,夸夸小草。

  (3)小草听了小河的话有没有骄傲呢?他是怎么说的?

  读小草的.话

  实物比较:碧绿的小草

  干枯的小草

  问:青草会在什么情况下干枯呢?

  (4)说话:因为,所以。

  (5)指导朗读:读出感谢的语气。

  自读,分角色朗读。

  4、正因为小河与小草互相,所以(出示第六小节)

  (1)自读这一小节

  (2)问:为什么“更欢了”“更绿了”?

  (3)指导读:读出欢快的语气。

  [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朗读来体会词语的运用,在读中感悟。同时贯穿说话训练,并在上次说话的基础上要求有所提高,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如果我是河里的小鱼,我想对小草说……

  如果我是爱到小河里游泳的孩子,我想对小草说……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说话,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并使学生的感情得到了深化]

  (四)教学“青”

  1、观察字,说说记忆方法

  2、指导书写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3)

——《语文天地十一》教学设计合集5篇

  《语文天地十一》教学设计 1

  目标预设

  1、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学*带“两点水”和“雨字头”的生字,我解部首的意思。

  3、加偏旁组新字,辨析形*字。

  4、通过扩词、造句、编故事,丰富词汇,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5、阅读短文《雾》,想像“雾把自己藏起来”是什么意思。

  6、总结认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认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书写大比拼

  1、出示生字:雾露雹冰冻凌江河泛

  2、读一读,看看这些字各有什么结构特点?

  3、这些偏旁和生字有什么联系?

  4、你能将它们写漂亮吗?

  5、咱们来比试比试。

  二、变字小魔术

  1、你能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的'字吗?

  2、学生尝试变字。

  (在变字小魔术中,孩子既复*了生字,又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比一比组组词

  1、下面的字娃娃长得很像,你能将它们分清楚吗?

  2、咱们多给它们找几个朋友吧。

  (帮助孩子分清字形,不写错别字,归类复*效果良好。)

  四、我来说一说

  1、出示句子: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2、你能依照例子说说吗?

  3、学生练*造句。

  五、想一想再分类

  1、读读下面的词语:雹、霜、雾、露、雪、河、海、冰、江、冻

  2、这些词语中,许多词都是好朋友,请你给它们分分组。

  3、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可按部首分,可按水的形态分,可按这些事物在哪里分。)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这个星期,水娃娃和风娃娃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水娃娃还要请我们去它家做客呢!

  二、编故事:

  1、老师讲述《小溪流的歌》

  2、引导学生思考:小溪流的家在哪儿?

  3、小溪流为什么不停地奔走?

  4、出示彩图:提示问题,学生根据提示编故事

  5、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山泉娃娃从哪儿来?山泉娃娃在干什么?

  三、天气播报站

  1、每天天气都在变化,你怎么知道冷暖情况的?

  2、老师播报天气预报。

  3、天气预报讲些什么内容?(风力、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

  4、想一想,听准听懂天气预报有什么好处?

  5、老师模拟第二天的天气预报,你觉得明天天气如何?

  四、自读短文

  1、雾孩子也来和咱们交朋友了,我们一块儿认识它吧。

  2、有不认识的生字吗?想办法解决。

  3、读完短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4、生活中,你见过雾孩子吗?它和你捉什么迷藏?

  五、拓展学*:欣赏短文《雪娃娃》

  《语文天地十一》教学设计 2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负 需 限 棉 付 须 线 绵 先读一读,根据自己的理解组成词语,联系词语说说每组字有什么不同。

  对于比较难分辨的需和须,可以集体,理解它们的不同,牢记各自组成的词语。

  二、抄一抄。

  辜负 杰出 奉献 争先恐后 单调 书籍 浸湿 郁郁葱葱 姹紫嫣红 风*浪静 绵绵细雨 集体读,指名读,说说自己还有哪个词语不理解意思。

  三、读一读。

  信 函 札 书 简 信札 书简 尺素 雁书 先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对于学生接触比较少的词语如:尺素、雁书,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讲解。

  四、读一读,比一比。

  1.三个战士谁也不舍得立刻拆开信,实在憋不住了,就从口袋里慢慢掏出慢慢撕开慢慢地读。

  从这天起,他们每天把信掏出来读一遍,直到一字不差地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

  2.他们没有立刻拆信,过了好几天,才把信掏出来仔细地读。

  从这天起,他们经常读信,最后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了。

  自己读,想想第一段比第二段好在什么地方?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多读几遍。

  在班里交流。

  作业设计: 在作业本上写比一比,组成词语,抄一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读一读,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 烽火连三月, 城春草木深。

  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 白头搔更短, 恨别鸟惊心。

  浑欲不胜簪。

  1.自读古诗,在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都明白了什么。

  2.教师重点讲解学生普遍不理解的地方,最后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把故事表达的意思从整体上让学生理解。

  3.背诵古诗。

  (自己背,小组检查,集体背诵。

  二、课外阅读。

  1.布置课前预*,要求:运用各种方法,包括,问别人等,读通课文,把生字的读音注在课文中。

  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

  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或文章的意思标注在课文上。

  2.在小组内检查课前预*情况,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初步解决一些问题。

  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按照词语、句子、文章的含义等分别解决。

  你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了解书信邮递的过程。

  2.学*写信的正确格式。

  教学过程:

   一、语文实践活动:了解书信邮递的过程。

  1.布置调查。

  读懂p116的《调查信的旅程》,理解两个问题:信怎么到了邮局,信怎么从一个地方的邮局到了另一个地方的邮局?谈谈自己准备怎样调查。

  (可以问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可以亲自到邮局采访邮局工作人员。

   2.组成调查小组,课下调查信的旅程。

  3.集体交流调查情况: ①汇报调查方法。

  (是怎样合作完成的) ②汇报调查结果。

  (其中信怎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答案有多种,比如通过火车、轮船或飞机等。

  二、学*写信的格式。

  (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和畅所欲言) 1.观察用过的信封,你发现了什么?(信封的格式) 2.结合金钥匙,教师讲解信封的正确格式: 邮政编码的位置在左上角,收信人的地址在上面,中间是收信人的名字。

  右下角是写信人的地址和邮政编码。

  3.信的.正文也有格式要求:先在左上角写你对收信人的称呼,要顶格,然后另起一行空两个格写内容。

  最后还有致辞以及写信人的名字日期等。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笔下生花:写一封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信的知识,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写一封信呢? 1、我们书中有几位同学就想写几封信,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

  读115页中几个同学的话:

   ①我要给社区领导写封信,建议在小区里增设果皮箱。

  ②我要给守卫在森林的战士写信。

  ③昨天踢球时,我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写封道歉信。

  ④我想给外星人写封信。

  2.他们的想法怎么样,你有自己的想法吗?说说看。

   二、自己按照正确格式写一封信。

  1.复*书信的正确格式:开头怎样,结尾怎样?

  2.信封怎样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分别写在什么地方?) 3.自己按照正确格式写一封信。

  《语文天地十一》教学设计 3

  1、 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学*带“两点水”和“雨字头”的生字,我解部首的意思。

  3、 加偏旁组新字,辨析形*字。

  4、 通过扩词、造句、编故事,丰富词汇,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5、 阅读短文《雾》,想像“雾把自己藏起来”是什么意思。

  6、 总结认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认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书写大比拼

  1、 出示生字:雾露雹冰冻凌江河泛

  2、 读一读,看看这些字各有什么结构特点?

  3、 这些偏旁和生字有什么联系?

  4、 你能将它们写漂亮吗?

  5、 咱们来比试比试。

  二、变字小魔术

  1、 你能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的字吗?

  2、 学生尝试变字。

  (在变字小魔术中,孩子既复*了生字,又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比一比组组词

  1、 下面的字娃娃长得很像,你能将它们分清楚吗?

  2、 咱们多给它们找几个朋友吧。

  (帮助孩子分清字形,不写错别字,归类复*效果良好。)

  四、我来说一说

  1、 出示句子: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2、 你能依照例子说说吗?

  3、 学生练*造句。

  五、想一想再分类

  1、 读读下面的词语:雹、霜、雾、露、雪、河、海、冰、江、冻

  2、 这些词语中,许多词都是好朋友,请你给它们分分组。

  3、 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可按部首分,可按水的形态分,可按这些事物在哪里分。)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这个星期,水娃娃和风娃娃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水娃娃还要请我们去它家做客呢!

  二、编故事:

  1、 老师讲述《小溪流的歌》

  2、 引导学生思考:小溪流的家在哪儿?

  3、 小溪流为什么不停地奔走?

  4、 出示彩图:提示问题,学生根据提示编故事

  5、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山泉娃娃从哪儿来?山泉娃娃在干什么?

  三、天气播报站

  1、 每天天气都在变化,你怎么知道冷暖情况的?

  2、 老师播报天气预报。

  3、 天气预报讲些什么内容?(风力、、最低气温等。)

  4、 想一想,听准听懂天气预报有什么好处?

  5、 老师模拟第二天的天气预报,你觉得明天天气如何?

  四、自读短文

  1、 雾孩子也来和咱们交朋友了,我们一块儿认识它吧。

  2、 有不认识的生字吗?想办法解决。

  3、 读完短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4、 生活中,你见过雾孩子吗?它和你捉什么迷藏?

  五、拓展学*:欣赏短文《雪娃娃》

  《语文天地十一》教学设计 4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负 需 限 棉 付 须 线 绵 先读一读,根据自己的理解组成词语,联系词语说说每组字有什么不同。

  对于比较难分辨的需和须,可以集体,理解它们的不同,牢记各自组成的词语。

  二、抄一抄。

  辜负 杰出 奉献 争先恐后 单调 书籍 浸湿 郁郁葱葱 姹紫嫣红 风*浪静 绵绵细雨 集体读,指名读,说说自己还有哪个词语不理解意思。

  三、读一读。

  信 函 札 书 简 信札 书简 尺素 雁书 先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对于学生接触比较少的词语如:尺素、雁书,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讲解。

  四、读一读,比一比。

  1.三个战士谁也不舍得立刻拆开信,实在憋不住了,就从口袋里慢慢掏出慢慢撕开慢慢地读。

  从这天起,他们每天把信掏出来读一遍,直到一字不差地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

  2.他们没有立刻拆信,过了好几天,才把信掏出来仔细地读。

  从这天起,他们经常读信,最后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了。

  自己读,想想第一段比第二段好在什么地方?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多读几遍。

  在班里交流。

  作业设计: 在作业本上写比一比,组成词语,抄一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读一读,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 烽火连三月, 城春草木深。

  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 白头搔更短, 恨别鸟惊心。

  浑欲不胜簪。

  1.自读古诗,在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都明白了什么。

  2.教师重点讲解学生普遍不理解的地方,最后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把故事表达的意思从整体上让学生理解。

  3.背诵古诗。

  (自己背,小组检查,集体背诵。

  二、课外阅读。

  1.布置课前预*,要求:运用各种方法,包括,问别人等,读通课文,把生字的读音注在课文中。

  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

  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或文章的意思标注在课文上。

  2.在小组内检查课前预*情况,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初步解决一些问题。

  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按照词语、句子、文章的含义等分别解决。

  你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了解书信邮递的过程。

  2.学*写信的正确格式。

  教学过程:

   一、语文实践活动:了解书信邮递的过程。

  1.布置调查。

  读懂p116的《调查信的旅程》,理解两个问题:信怎么到了邮局,信怎么从一个地方的邮局到了另一个地方的邮局?谈谈自己准备怎样调查。

  (可以问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可以亲自到邮局采访邮局工作人员。

   2.组成调查小组,课下调查信的旅程。

  3.集体交流调查情况: ①汇报调查方法。

  (是怎样合作完成的) ②汇报调查结果。

  (其中信怎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答案有多种,比如通过火车、轮船或飞机等。

  二、学*写信的格式。

  (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和畅所欲言) 1.观察用过的信封,你发现了什么?(信封的格式) 2.结合金钥匙,教师讲解信封的正确格式: 邮政编码的位置在左上角,收信人的地址在上面,中间是收信人的名字。

  右下角是写信人的地址和邮政编码。

  3.信的正文也有格式要求:先在左上角写你对收信人的称呼,要顶格,然后另起一行空两个格写内容。

  最后还有致辞以及写信人的名字日期等。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笔下生花:写一封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信的知识,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写一封信呢? 1、我们书中有几位同学就想写几封信,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

  读115页中几个同学的话:

   ①我要给社区领导写封信,建议在小区里增设果皮箱。

  ②我要给守卫在森林的战士写信。

  ③昨天踢球时,我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写封道歉信。

  ④我想给外星人写封信。

  2.他们的想法怎么样,你有自己的想法吗?说说看。

   二、自己按照正确格式写一封信。

  1.复*书信的正确格式:开头怎样,结尾怎样?

  2.信封怎样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分别写在什么地方?) 3.自己按照正确格式写一封信。

  《语文天地十一》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摘录笔记。

  2、学*“开卷有益”,感悟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3、“笔下生花”*作指导,金钥匙。

  教学重点:

  巩固本单元所学*的.词语句子,完成*作。

  教学难点:

  学会提高效率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日积月累

  1、摘录笔记

  (1)交流本单元的摘录笔记。

  (2)评选摘录笔记小能手。

  (3)教授有效摘录笔记的方法。

  2、读一读。(幻灯出示)

  二、开卷有益

  1、读课文,初谈感受。

  2、你心目中的效率专家是谁?为什么

  3、你有什么提高效率的好方法?

  第二课时

  一、“笔下生花”*作指导。

  1、出示幻灯片。

  2、*作分析。

  二、金钥匙。

  三、学生*作。

  板书设计:

  *作

  1、读懂要求

  2、回忆往事

  3、明晰道理

  4、谈看法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4)

——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合集10篇

  一、导入新课

  读课题,你觉得《月光曲》应该是一支什么样的曲子?

  从名字猜想

  我们心中最大的期待是什么?听一听。

  咱们今天是语文课,我们语文课首先要从语言文字中听出音乐来,浏览课文,从什么地方你可以听到月光曲的旋律。

  二、细读课文

  自由读9自然段,你从课文中听出了月光曲怎样的旋律。

  她好像面对这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

  指名读。

  齐读,一二两句。读初*和、舒缓的旋律。

  范读:月亮也越升越高,穿过一律一律轻纱似的微云。

  听出音乐正在向高潮发展。

  你还听到了什么样的乐曲。

  激动人心的。情绪高涨的。我是从“忽然……”听到的。读。

  板书:

  旋律舒缓起伏激越

  齐读。读初令人振奋的旋律。(是令人振奋吗?)

  指读第九自然段。

  从文字中听出了月光曲旋律的变化,听得对吗?让我们来听一听。

  在这段话前还有一句话,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咱们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静静地听。播放音乐。

  (这时候不要介绍乐章,让学生静静地听,就不要打断学生)

  有同学笑了,为什么笑?为我们鼓鼓掌。

  我们都有一双音乐的眼睛,我们听出了音乐的旋律,音乐的旋律都是表达的作者的'情感。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创作中去,自读第二自然段,让我们来体会贝多芬创作的过程,创作的心情。

  小路上。心情很放松。他的心情很*静。

  仔细读第二小节,你就能体会到不同的心情。抓关键词语。

  谈感到欣慰,因为人家谈得是她的曲子。

  从幽静体会到*静。

  高兴,因为他的曲子被广泛的流传了,在这么僻静的地方都能听到他的曲子。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走进了小屋。

  有句话说,弹琴知音,谈话知心。你能通过他们的谈话知道他们的内心吗?

  他们很想弹好这首曲子。

  读一读,在哪儿知道的?

  很想听到贝多芬亲自弹奏。

  有点无奈。

  这个哥哥比较难受,因为他不能满足妹妹的愿望。

  指读哥哥说的话。

  沮丧的心情。因为小姑娘很想听听。

  要从文字中体会,

  我觉得他们的心情很矛盾,妹妹想去,而他们家太穷了。

  贝多芬听了他们的谈话,心情如何?

  同情他们,想给他们谈。

  贝多芬走进门去,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指读。

  他会十分的感动,进入房子的时候,发现小女孩的眼睛瞎了,还在刻苦的学*他的曲子,所以他很感动。

  为什么说弹一首,怎么又弹了一首?

  因为他发现他是一个懂音乐的姑娘,所以要再弹一首。

  因为他觉得这个小姑娘是她的知音,听得入了神。

  入了神就是知音码?

  能从音乐中听出就是贝多芬;从谈得熟,里面有深厚的情感,从音乐中能知道就是贝多芬,难道还不是知音吗?

  能听到贝多芬亲自为自己的弹奏,

  贝多芬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有个词叫作“知音难觅”,是多么的高兴?课前我们查找过资料,知道了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性格狂躁,脾气古怪,一般人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一生很孤独,在这里激动的何止是盲姑娘呀,还有贝多芬。(出示课文图片)

  遇到了知音,他激动万分,欣喜若狂,这时候“一阵风……”

  激发了他的创作情思,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情思由指端汇聚到琴键上,让我们再来听……《月光曲》

  谁来在月光曲的乐声中,再来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这一遍读,你可能听到的不仅仅是他的旋律,

  “她好像…………”

  在英国有一句谚语,说音乐是耳朵的眼睛。月光曲就给了盲姑娘一双耳朵的眼睛,那是心灵的眼睛,齐读“皮鞋匠看着妹妹……

  一首的乐曲诞生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你从飞奔中体会到了贝多芬怎样的情感。

  他十分呢喜欢自己刚创造出来的曲子。

  十分激动,因为他帮刚刚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着急,怕忘了。

  欣喜,因为自己一下子就创作出来了这样地曲子。

  激动,创作成功的激动。

  这就是一《月光曲》创作成功的传说,这时音乐史上最动人的传说。这个传说最打动人的事什么?

  指读:

  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人……

  听到的是曲,体会到的是情。像月光曲这样富有情感的文章,咱么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品味,细细地去读。

  情感,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幻灯)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

  1.(运行课件《月光曲》,在音乐声中,教师从前课导入。)“第一课我们学了第一段第一部分,讲贝多芬走进了低矮的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首曲子。盲姑娘听了贝多芬的曲子,那么激动,那么兴奋。上一课我们提到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还说,"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啊。"这时,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怎么样?”

  2.师生对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话。

  3.“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个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趁着兴致当时弹出来的?从哪一句里可以看出?”(“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4.“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乐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样听的?他们听着,听着,又展开了怎样的联想?”(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阅读指导"下的"阅读提示"。)“请你们看看插图、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二部分。”

  (学生自学)

  5.“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老师读课文"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读后描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课文中有一幅插图,这个情景多美啊。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为了描写这个环境,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清幽)“这个"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给人宁静的美感。前面也讲到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静",都有幽雅、美和静的含义。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给人宁静的感觉。”

  6.“现在就请你们把这一节课文读一下,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这幅图。”

  (学生各自准备,同座两人对话。)

  举例:(描述插图)一阵风拂过,把蜡烛吹灭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身边的穷兄妹是这样的穷苦,他们同样需要音乐,我一定要用我的音乐给他们带来快乐,给盲姑娘带来光明,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借着月光弹起琴来。

  7.“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带来了什么呢?课文上没有写,但是从哪儿我们可以知道?”

  8.“课文是通过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现在我们看看下一节课文,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点击课件《月光曲》"段落分析"下拉菜单中的"第九自然段"。)(学生自学)

  9.学生读写实的部分:(单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屏幕显示桔红色字表写实。)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他睁得大大的眼睛。

  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这两处写事实的课文,从内容上讲是连贯的。

  10.“从事实引出联想,课文中用了哪两个词语?”(单击一次课件中写虚部分,屏幕显示打了着重号的两个词语。)

  (板书:好像……仿佛……)

  11.“下面,我们先看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曲子,他好像看到了什么?有几个画面。”(再次单击课件中写虚部分,屏幕显示划了红线的句子。)

  学生自学课文分层次。

  "月亮升起来了";"月亮越升越高";"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三个画面。

  他们兄妹俩听着好像看到了这些美妙的画面。

  12.(点击进入课件《月光曲》中"音画赏析"下拉菜单中"分组"部分,创设情境,理解课文词句,体会感情。)

  (1)语言描述带入情境:“现在我们也仿佛来到皮鞋匠的小屋里,站在盲姑娘身边,一起听贝多芬弹琴,想象也看到了文中的一幅幅画面。”

  (2)“第一幅画面:(单击第一幅图,录音响起)月亮在哪儿?(单击"水天相接、升",词语下显示绿色划线、红色着重号。)海面怎样?(单击"微波粼粼、洒遍",词语下显示绿色划线、红色着重号。)边看画边指点:"粼粼"指水清。听到贝多芬的琴声,皮鞋匠仿佛觉得月亮从大海上慢慢升起,这是一个*静的大海上的月夜,你们想这时贝多芬在怎样弹琴?”(贝多芬可能是轻轻地按起琴键,节奏也比较慢。)

  (3)“第二幅画面:贝多芬继续弹着,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她又仿佛看到了什么?”(返回课件"分组"主画面,单击第二幅图,录音响起。)(单击"越升越高、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词语下显示红色着重号、绿色划线。)

  “"微云"是"小云"吗?从整个句子看,是"一缕一缕轻纱似的"。想一想,这儿的"微"是什么意思?(薄)"一缕一缕"的微云又是什么样儿的。”

  “这时贝多芬的琴声,一定比开始时怎么样?”(返回课件"分组"主画面,进一步把学生带入情境。)

  (4)“第三幅画面: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凤,卷起了巨浪,这情景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汹涌)(点击第三幅图,录音响起。)

  “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没有月光?从哪儿知道?”指点:“可见仍然是月光照耀下的大海,那是一种欢乐的,令人激动的情景。”(单击文中表示动作的字词,字词下显示红色着重号。)

  引导再看图:“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贝多芬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13.描述性小结:(返回课件"分组"主画面。)“贝多芬的琴声把鞋匠带到了海边。这儿,有*静的大海,有奔腾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壮阔的美。但无论是*静的大海,还有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呀!”

  14.“皮鞋匠所联想到的,盲姑娘有没有想到和看到呢?从哪儿可以看出?”(点击课件《月光曲》"句子辨析"下拉菜单中的`"难句讲解",单击第四句。)

  (姑娘眼睛睁得大大的,她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看到了向往的那个光明美好的情景。这一点还表现在哪儿?”(恬静的脸上。)

  “这波涛汹涌的大海,盲姑娘以前有没有看到过?”

  “这琴声使穷兄妹感到快活,感到幸福,几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点击课件《月光曲》"句子辨析"下拉菜单中的"难句讲解",单击第五句。)

  指导读:"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这里运用重复,强调看到了景象,是她从来没有看到的。”

  二、感受月光曲。

  "同学们,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在美丽的画面中来感受月光曲吧。"(点击课件《月光曲》"音画赏析"下拉菜单中的"动画"。连贯的动画画面配以同步的月光奏鸣曲片断。教师可以朗读课文中相应的文字。)

  三、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同在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

  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人。)不信,可以读读。”(点击课件《月光曲》"段落分析"下拉菜单中的"第九自然段"。)

  指导读:“读这类文章时,要搞清楚哪是叙事,哪是联想,从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男生读写实部分。

  女生读联想部分。

  四、照应前文指点。

  “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的第一个曲子是"入神""激动",听了"月光曲"是"恬静"是"陶醉",我们想想看这个穷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觉得怎么样呢?她心里可能要说什么?我们帮她说出来。”

  “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儿说明他也很激动?”(飞奔)。

  “贝多芬在这样一个秋天的明月夜,走进低矮简陋的茅屋,为穷兄妹弹了一首又一首,这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这个动人的传说本身,同样是一首很美的《月光曲》,这也表达了人民对贝多芬的爱。所以课文用《月光曲》做题目,是很有道理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课8个生字,能掌握“谱写、蜡烛、清幽”等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背诵第九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作者在写实中融入想象的手法,品味文章关键的字、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传达出的贝多芬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关怀,进而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难点】

  体会贝多芬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关怀,感受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导向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部分,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让学生沉浸在钢琴曲美好的氛围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教师范读,为同学正音)

  2.学生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思考:《月光曲》是如何谱成的?

  明确: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两首曲子,第二首是在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是自己的知音的情况下,即兴创作的,遂成《月光曲》。

  3.播放《月光曲》,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由谈感受。

  (三)以句带篇,深入研读

  1.赏析重点句子

  (1)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明确:这段文字是语言描写,用兄妹之间的`对话,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兄妹俩相依为命的真情,同时,也表现了妹妹的善解人意以及对音乐的热爱,为后文写贝多芬两次为她弹奏奠定了基础。

  (2)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谈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谈一首吧。”

  明确:体现了盲姑娘不光爱音乐,更能够懂音乐,并且懂得贝多芬的音乐,使得贝多芬引之为知音,因此而创作了《月光曲》。

  2.学生分组讨论:贝多芬为什么会谱成《月光曲》,他是以何种心情创作的这首曲子?

  明确:曲为心声,贝多芬在弹奏月光曲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也是不*静的。面对着眼前穷苦的兄妹俩,面对着自己真正的知音,贝多芬同情之中又有感动,更有得见知音的感慨与激动。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各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内心是怎么想的,他会对兄妹两个说些什么?

  提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五)小结作业

  1.读完本课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我们要向贝多芬学*,关爱别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查找并欣赏贝多芬其他作品,向同学们介绍。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一、导入新课

  读课题,你觉得《月光曲》应该是一支什么样的曲子?

  从名字猜想

  我们心中最大的期待是什么?听一听。

  咱们今天是语文课,我们语文课首先要从语言文字中听出音乐来,浏览课文,从什么地方你可以听到月光曲的旋律。

  二、细读课文

  自由读9自然段,你从课文中听出了月光曲怎样的旋律。

  她好像面对这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

  指名读。

  齐读,一二两句。读初*和、舒缓的旋律。

  范读:月亮也越升越高,穿过一律一律轻纱似的微云。

  听出音乐正在向高潮发展。

  你还听到了什么样的乐曲。

  激动人心的。情绪高涨的。我是从“忽然……”听到的。读。

  板书:

  旋律舒缓起伏激越

  齐读。读初令人振奋的旋律。(是令人振奋吗?)

  指读第九自然段。

  从文字中听出了月光曲旋律的变化,听得对吗?让我们来听一听。

  在这段话前还有一句话,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咱们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静静地听。播放音乐。

  (这时候不要介绍乐章,让学生静静地听,就不要打断学生)

  有同学笑了,为什么笑?为我们鼓鼓掌。

  我们都有一双音乐的眼睛,我们听出了音乐的.旋律,音乐的旋律都是表达的作者的情感。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创作中去,自读第二自然段,让我们来体会贝多芬创作的过程,创作的心情。

  小路上。心情很放松。他的心情很*静。

  仔细读第二小节,你就能体会到不同的心情。抓关键词语。

  谈感到欣慰,因为人家谈得是她的曲子。

  从幽静体会到*静。

  高兴,因为他的曲子被广泛的流传了,在这么僻静的地方都能听到他的曲子。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走进了小屋。

  有句话说,弹琴知音,谈话知心。你能通过他们的谈话知道他们的内心吗?

  他们很想弹好这首曲子。

  读一读,在哪儿知道的?

  很想听到贝多芬亲自弹奏。

  有点无奈。

  这个哥哥比较难受,因为他不能满足妹妹的愿望。

  指读哥哥说的话。

  沮丧的心情。因为小姑娘很想听听。

  要从文字中体会,

  我觉得他们的心情很矛盾,妹妹想去,而他们家太穷了。

  贝多芬听了他们的谈话,心情如何?

  同情他们,想给他们谈。

  贝多芬走进门去,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指读。

  他会十分的感动,进入房子的时候,发现小女孩的眼睛瞎了,还在刻苦的学*他的曲子,所以他很感动。

  为什么说弹一首,怎么又弹了一首?

  因为他发现他是一个懂音乐的姑娘,所以要再弹一首。

  因为他觉得这个小姑娘是她的知音,听得入了神。

  入了神就是知音码?

  能从音乐中听出就是贝多芬;从谈得熟,里面有深厚的情感,从音乐中能知道就是贝多芬,难道还不是知音吗?

  能听到贝多芬亲自为自己的弹奏,

  贝多芬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有个词叫作“知音难觅”,是多么的高兴?课前我们查找过资料,知道了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性格狂躁,脾气古怪,一般人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一生很孤独,在这里激动的何止是盲姑娘呀,还有贝多芬。(出示课文图片)

  遇到了知音,他激动万分,欣喜若狂,这时候“一阵风……”

  激发了他的创作情思,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情思由指端汇聚到琴键上,让我们再来听……《月光曲》

  谁来在月光曲的乐声中,再来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这一遍读,你可能听到的不仅仅是他的旋律,

  “她好像…………”

  在英国有一句谚语,说音乐是耳朵的眼睛。月光曲就给了盲姑娘一双耳朵的眼睛,那是心灵的眼睛,齐读“皮鞋匠看着妹妹……

  一首的乐曲诞生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你从飞奔中体会到了贝多芬怎样的情感。

  他十分呢喜欢自己刚创造出来的曲子。

  十分激动,因为他帮刚刚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着急,怕忘了。

  欣喜,因为自己一下子就创作出来了这样地曲子。

  激动,创作成功的激动。

  这就是一《月光曲》创作成功的传说,这时音乐史上最动人的传说。这个传说最打动人的事什么?

  指读:

  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人……

  听到的是曲,体会到的是情。像月光曲这样富有情感的文章,咱么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品味,细细地去读。

  情感,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幻灯)

  一、导入新课

  读课题,你觉得《月光曲》应该是一支什么样的曲子?

  从名字猜想

  我们心中最大的期待是什么?听一听。

  咱们今天是语文课,我们语文课首先要从语言文字中听出音乐来,浏览课文,从什么地方你可以听到月光曲的旋律。

  二、细读课文

  自由读9自然段,你从课文中听出了月光曲怎样的旋律。

  她好像面对这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

  指名读。

  齐读,一二两句。读初*和、舒缓的旋律。

  范读:月亮也越升越高,穿过一律一律轻纱似的微云。

  听出音乐正在向高潮发展。

  你还听到了什么样的乐曲。

  激动人心的。情绪高涨的。我是从“忽然……”听到的。读。

  板书:

  旋律舒缓起伏激越

  齐读。读初令人振奋的旋律。(是令人振奋吗?)

  指读第九自然段。

  从文字中听出了月光曲旋律的变化,听得对吗?让我们来听一听。

  在这段话前还有一句话,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咱们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静静地听。播放音乐。

  (这时候不要介绍乐章,让学生静静地听,就不要打断学生)

  有同学笑了,为什么笑?为我们鼓鼓掌。

  我们都有一双音乐的眼睛,我们听出了音乐的旋律,音乐的旋律都是表达的作者的情感。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创作中去,自读第二自然段,让我们来体会贝多芬创作的过程,创作的心情。

  小路上。心情很放松。他的心情很*静。

  仔细读第二小节,你就能体会到不同的心情。抓关键词语。

  谈感到欣慰,因为人家谈得是她的曲子。

  从幽静体会到*静。

  高兴,因为他的曲子被广泛的流传了,在这么僻静的地方都能听到他的曲子。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走进了小屋。

  有句话说,弹琴知音,谈话知心。你能通过他们的谈话知道他们的内心吗?

  他们很想弹好这首曲子。

  读一读,在哪儿知道的?

  很想听到贝多芬亲自弹奏。

  有点无奈。

  这个哥哥比较难受,因为他不能满足妹妹的愿望。

  指读哥哥说的话。

  沮丧的心情。因为小姑娘很想听听。

  要从文字中体会,

  我觉得他们的心情很矛盾,妹妹想去,而他们家太穷了。

  贝多芬听了他们的谈话,心情如何?

  同情他们,想给他们谈。

  贝多芬走进门去,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指读。

  他会十分的感动,进入房子的时候,发现小女孩的`眼睛瞎了,还在刻苦的学*他的曲子,所以他很感动。

  为什么说弹一首,怎么又弹了一首?

  因为他发现他是一个懂音乐的姑娘,所以要再弹一首。

  因为他觉得这个小姑娘是她的知音,听得入了神。

  入了神就是知音码?

  能从音乐中听出就是贝多芬;从谈得熟,里面有深厚的情感,从音乐中能知道就是贝多芬,难道还不是知音吗?

  能听到贝多芬亲自为自己的弹奏,

  贝多芬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有个词叫作“知音难觅”,是多么的高兴?课前我们查找过资料,知道了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性格狂躁,脾气古怪,一般人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一生很孤独,在这里激动的何止是盲姑娘呀,还有贝多芬。(出示课文图片)

  遇到了知音,他激动万分,欣喜若狂,这时候“一阵风……”

  激发了他的创作情思,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情思由指端汇聚到琴键上,让我们再来听……《月光曲》

  谁来在月光曲的乐声中,再来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这一遍读,你可能听到的不仅仅是他的旋律,

  “她好像…………”

  在英国有一句谚语,说音乐是耳朵的眼睛。月光曲就给了盲姑娘一双耳朵的眼睛,那是心灵的眼睛,齐读“皮鞋匠看着妹妹……

  一首的乐曲诞生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你从飞奔中体会到了贝多芬怎样的情感。

  他十分呢喜欢自己刚创造出来的曲子。

  十分激动,因为他帮刚刚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着急,怕忘了。

  欣喜,因为自己一下子就创作出来了这样地曲子。

  激动,创作成功的激动。

  这就是一《月光曲》创作成功的传说,这时音乐史上最动人的传说。这个传说最打动人的事什么?

  指读:

  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人……

  听到的是曲,体会到的是情。像月光曲这样富有情感的文章,咱么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品味,细细地去读。

  情感,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幻灯)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八个生字,正确地读写和初步理解“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关键语段,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3.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初步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心情。

  教具准备

  课件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5)

——语文《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合集十篇

  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文朗读录音磁带,《秋日私语》音乐录音带。

  3.根据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绘制成各色秋景图,如枫叶图、菊花图等。

  第一课时

  一、 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 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

  三、 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a、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e、激**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c、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d、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e、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四、 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五、 拓展练*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第二课时

  一、 复*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好吗?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

  3.体味文章意境,激发对自然的兴趣和喜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

  难点:激发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教学方法:

  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问学生最喜欢的季节,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课文《秋天的雨》。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的生字词;

  2.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解惑后同桌交流;

  3.教师集中教学生字新词,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4.做完这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学生扫清了阅读障碍,再次朗读一遍课文,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让学生理解课文,把握文章景物的优美。

  1.看看秋的颜色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你是怎样理解"五彩缤纷"的?(出示多媒体投影)

  (2)这么美的景象,你是如何读的?引导学生读出五彩缤纷。

  (3)教师范读指导。(配音乐朗读)(学生倾听)

  (4)学生再读,读出五彩缤纷的味道。(个别读,分男女生读)

  2.闻闻秋的味道

  (1)引导学生尝试读出秋的味道,老师来闻一闻,是不是真的闻到这种气味。

  (2)齐读第三自然段。

  3.听听秋的声音

  (1)找一找"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中小喇叭吹的是什么?

  (2)指导学生读。

  四、巩固提高

  鼓励学生即时记忆,尝试背诵课文。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说一说本课学*了哪些知识是对自己本课学*成果最好的检测。

  作业:

  1.写一首关于秋天的诗

  2.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首先谈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围绕本组“秋天”这个专题,使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语言的魅力。《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名为写秋雨,实则写秋天。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学情分析

  一堂好课也是建立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因此我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三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趋于成熟,但抽象思维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学生对秋雨、秋天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但课文艺术化,抽象化的语言也给学生带来了挑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认读本课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朗读技巧,丰富学生想象。培养学生语感悟和审美情趣,提升鉴赏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美,感受语言美,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秋天的特点及课文的描写来感受秋天,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教法学法:

  1、情景教学法:

  2、情感朗读法:

  3、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题目

  “春天的雨是牛毛,是细丝;夏天的雨是印在荷叶上的泪珠;而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的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同学们,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想看里面的美景吗/?那么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雨》吧”

  【设计意图】:采用情景教学法导入课题通过画面和音乐的的渲染,学生们受到了美的熏陶,也对秋天产生了好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对词的`积累

  出示词语:

  五彩缤纷、钥匙、菠萝、柿子、衔着、趁机、喇叭、衣裳、清凉、留意、扇子、凉爽、炎热、轻轻地、香香的、甜甜的、厚厚的五彩缤纷、飘哇飘哇、扇哪扇哪、舒舒服服、油亮亮、睡大觉

  抽读——加动作读——我比你猜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自学生字的能力,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课前预*、课中认读、交流,课后拓展,在运用中巩固方法,培养学生的预**惯;在读动词时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从而更好的理解词义。此环节是为了一扫学生的阅读障碍,更好的积累运用语言。

  2、对句子的掌握

  (1)、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画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组成一首小诗。

  (2)、画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

  (3)、朗读,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这样的过度语为了暗示学生为什么读,不仅要注意课文语言美,更要注意课文写作方法。

  (三)精读课文,理解体验

  基本策略:由“整体”入手到“部分”在回归“整体”。

  1、默读后交流:找出每段中作者对秋雨感受的句子,抽出每段的第一句话组成小诗

  【设计意图】:从整体上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秋天的美

  2、“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方法:以读带说,以说带读

  (1)、第一自然段与学生合作朗读,过渡到第二段。

  (2)精读第二自然段,感悟“五彩缤纷”的色彩美

  A、让学生充分朗读后,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这些词语都给了谁。进行合作交流。

  B、朗读训练,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a、理解“五彩缤纷“。

  b、欣赏佳句

  1)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2)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3)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黄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自由读,找出改短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带着情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全班进行交流。说出喜欢的原因。带着感情再读,同时老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设计意图】:本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在教学中我注重动态教学的生成,珍视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充分重视“读”的语文特点,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4)仿写:

  秋天的雨把————给了————,———像——————。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想象,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理解美,感受美的基础上表达美。积累语言,内化运用语言。

  3、学*三自然段。

  方法:巧妙的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1)教师出示秋天的果蔬,请一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闭上眼睛猜一猜都闻到了秋天的哪些气味?

  (2)说中扩展

  【设计意图】:游戏的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4、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方法:超越文本,图文结合,编儿歌

  (1)、出示多媒体展示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图

  同学们可以选择一种可爱的动物或植物,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2)教师表演读自编小诗:

  “小喜鹊小喜鹊,叫喳喳,衔来树枝盖新家。

  小松鼠,跳啊跳,搬来松果当粮食。

  小青蛙,呱呱呱,舒舒服服睡大觉。

  小朋友,快回家穿上棉衣再玩耍”

  【设计意图】:教学多样化,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实现了学生情感的升华,学生在演中感悟到秋天的雨传递着冬的讯息。

  5、回归整体,进行总结

  齐读: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一起感知课文的中心,同时要学会赞美

  6、审视文本,放胆质疑

  (1)回顾课文,自主总结:学完了这篇课文,小朋友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和谐课堂,民主评比。(出示课件)

  1、课堂最后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评价老师)

  2、并评一评谁是“最佳朗读者”、“最佳表现者”、“最佳倾听者”、“最佳导游”、“最佳广播员”。

  教师总结: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让我们乘着欢乐,丰收的歌,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向多姿多彩的秋天。

  【设计意图】实现了行为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的无痕,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是评价老师,这样一来既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又使教育的*台更趋向民主化。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1、搜集描写秋天的词句,记一记

  2、选择课文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3、出去寻找秋天,把看到的秋景写一写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秋天很熟悉,但是他们不会像课文中那样观察仔细,他们有一些粗略的印象,需要通过课文的描述去回忆,并且通过课文来加深这样的印象。在读中去品味秋天的美,去体会语言的美。教学设计中的小诗首尾呼应,起到了较好的落实知识点作用。在让学生感受秋天色彩美时,大量的图片展现让学生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积累好词佳句。

  【预*学案】

  一、我会读

  钥匙、清凉、扇子、扇走

  二、我会填

  作者在每个自然的第一句话写出了自己对秋雨的感受,你找到了吗?

  三、我的疑惑

  在预*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如果有请写在下面。

  【导学案】

  欣赏秋色,情境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交流预*学案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过课文了,现在我们汇报预*情况,(出示预*学案)

  通过刚才大家的预*汇报,看得出同学们不仅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对进一步学*充满了期待,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吧!

  首先请看大屏幕:(出示自主学*导学案)

  1.自主阅读课文并在小组内交流:

  在文章中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写出了自己对秋雨的感受,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请画出有关语句或者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合作探究

  作者在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时,作者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用这种写法?

  小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体会读(读出清凉、丰收、喜悦的感情)

  并依次板书:钥匙颜料气味小喇叭

  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秋天,香甜的水果气味,冬天要来的信息,所以作者说:(出示大屏幕)

  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秋雨怎样的感情?

  板书:喜爱、赞美

  这里有一首赞美秋雨的小诗,我们一起来诵读(出示大屏幕)。

  谈收获:在欣赏中、学*中同学们肯定有不少收获,谁愿意把你的收获分享给大家?

  大家的收获真不少,现在老师要考一考大家了:(出示大屏幕)

  【课堂检测】

  我会填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给了银杏树,()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它把()给了枫树,()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

  【课外作业超市】

  美文积累:把文中描写优美的句子背诵下来,并摘抄在美文记

  【教学目标分析】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学*者特征分析】

  1、喜爱网络环境下的学*方式,对网络下的学*环境比较熟悉,具有自学能力,能自主利用网络资源学*和阅读。

  2、大多数学生乐于体验实践,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的打写速度在每分钟8~20个字左右,要在规定时间内打出流畅的篇章,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教学资源准备】

  1、多媒体网络课室。

  2、小学三年级上册人教实验版语文教材。

  3、专门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

  【教学思路介绍】

  本课时以秋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线索,学生体会文中词句,品味文章优美为重点,通过激发学生的听觉、视觉、味觉等直观感受使学生读出秋雨的美,品出秋天的味。再利用资源*台,拓展阅读相关文章,积累丰富的语感,打写一段描写秋景的文章,充分落实学生的知识和情感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来谈谈秋天的雨,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有位作家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课文《秋天的雨》。(板书)

  3、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从而使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同时给文章标上自然段。

  2、谁愿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3、同学们想不想听老师朗读课文,师范读。同学们你们评价一下老师读的怎么样?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读的这么好吗?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在晨读课上老师经常大声地读课文,一篇课文老师不知道读过多少遍,而且老师在读书时边读边想课文中的画面,好像看电影一般,你们要不信,请按老师的方法读,聪明的你们绝对比老师强。

  4、生自由练读。

  5、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你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后说)

  6、品读第一自然段:

  ⑴出示第一段课文,学生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这段自由朗读一遍。

  ⑵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你能通过你的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⑶秋天的大门被打开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7、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希望同学们用心感悟。

  三、学字指导

  1、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2、学生自选词语造句,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记字:教师强调:同学们本课要求写的生字有12个,如扇是多音字,还可以读成shān。枚的右边是反文,不是文,柿的右边是市,菠萝是上下结构。并重点指导扇、枚、爽、粮、紧字。

  4、生练*写字,教师巡视。

  5、展评优秀作业。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沐浴着绵绵秋雨走入了课堂,学*这秋天的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复*生字,并用喜欢的词语造句。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师:打开秋天的大门,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自学提示:用――画出看到的,用~~画出闻到的,用==画出听到的词句,并多读几遍课文。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发现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师:你看到了什么?

  ⑴生按顺序说句子并朗读,师相机指导感悟。

  ⑵小游戏贴秋天: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贴出一个美丽的秋天吧。(请出四人,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们贴得怎么样?(分发橘子、柿子、苹果、梨的组合图片,学生贴画)利用贴秋天的游戏,体会词语你挤我碰、五彩缤纷。

  ⑶想象力擂台:用黄黄的银杏叶像红色的枫叶像等造句,进行比喻句的训练。

  ⑷看到这么美丽的秋天,你的心情怎样?带着愉快的心情,品读第二自然段。

  2、师:你闻到了什么?

  ⑴指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小游戏吃水果: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体会秋天的味道。

  3、师:你听到了什么?

  ⑴指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⑵如果你是秋雨,你会怎么给好朋友送去关心和问候。

  ⑶如果你是秋雨的朋友,你又会怎么回答秋雨呢?

  ⑷齐读第四自然段。

  4、师:是啊,秋天的雨给人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颜色,香甜勾人的气味,欢乐喜悦的声音。秋天的雨还给小动物和植物带来了忙碌,带来了喜悦!让我们怀着对秋雨的感激把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合起来读读吧。

  四、进资料城拓展阅读

  1、就其中一两篇谈自己的体会

  五、打写训练

  仿照课文,用上所学的好词好句,围绕秋天写一段话,如秋天的早晨、秋天的校园、秋天的风、秋天的云

  六、点评学生的打写

  七、作业

  出一份关于秋天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11、秋天的雨

  颜色

  五彩缤纷

  神奇

  香味

  丰收和欢乐的歌

  声音

  清凉温柔的歌

  【反思】

  1、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各种感观学*文章,欣赏文章,朗读有感情,学生对课文体会深。

  2、注意学生的语言训练,结合课文,抓住时机,较好的完成了本文的知识目标。

  【不足】

  1、打写题目一开始设置没结合课文,学生不知写什么,浪费了时间。

  2、处理课文过细,问题过多,应抓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学*,自己体会。

  3、朗读得还不够。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运用所学的方法描写秋天的景物。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难点:

  1、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描写秋天的景物。

  2、体会本文总分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词语导入:

  词语凉爽扇子扇风衣裳钥匙喇叭柿子重点指导轻声读音还有爽字的笔顺。这些字的读音在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也要注意。

  二、新课学*。

  1、课件出示:秋天的图片第二自然段。自由读同学们让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用那些优美的语言来描述这些美丽的景色?找到之后同桌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2、你还看过哪些秋天的植物,有哪些颜色?

  体会颜色描写和比喻修辞的好处。出示图片让学生练*用描写颜色的词和比喻的方法练*说话。

  这些美丽的颜色我们可以用书中的那句话概括。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点拨,总分的写法。

  3、齐读感受秋天的美好。

  4、出示第三自然段图片。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默读,看看书中写了哪些好闻的气味,你还知道哪些秋天的水果。

  体会“勾住”一词。

  5、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冬天要来了动物植物们都在做什么?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结合板书,学生谈谈从秋雨中收到哪些丰收?体会到哪些欢乐?

  2、师小结。

  3、满怀深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能感受秋天的美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意思。

  难点: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第六课秋天的雨。请同学们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

  2、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这篇课文的大意,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每一段的中心句。(课件展示)

  3、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指正,小结。

  二、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评价。

  2、师:同学们,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秋雨是秋天到来的标志之一,秋雨之后,秋天呈现出独有的景色,所以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4、学生分组读,配乐朗读。

  三、学*第2-4自然段

  1、学生朗读2-4自然段,画出最感兴趣的部分。

  师:秋雨带着我们穿过了秋天的大门,打开大门,我们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2-4自然段,用笔画出你最感兴趣的部分。

  2、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出示图片)刚刚说到五彩缤纷,那什么是五彩缤纷?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板书: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动作)

  (1)学生回答,教师讲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师:第二自然段中从哪里可以看出秋天的色彩是五彩缤纷的?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2)教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教师出示片段,一组齐读。师:这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呢?“扇哪扇哪”“飘哇飘哇”能否去掉?为什么?

  (4)思考:这部分写了秋天的什么特点?(色彩鲜艳)

  师:把银杏叶比作扇子,把枫叶比作邮票,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不仅写出了秋天树叶的不同色彩,而且还写出了秋天由炎热变凉爽的气候特点,形象生动。

  (5)课件出示下个片段,二组齐读。师:这部分写的是什么景色?“你挤我碰”你能体会到什么?“频频点头”是什么意思?谁能做一做这个动作?

  (6)学生齐读片段。完成随堂练*,巩固词语意思。

  师:第二自然段中描写了许多的颜色请你找找看,这么多的颜色我们把它们称之为“五彩缤纷”。

  (7)再次展示第二自然段,分男女生读。

  (8)背诵第二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部分遮挡,学生填空。

  ②教师讲解背诵思路,学生快速背诵。

  ③教师检查背诵。

  (9)仿写拓展: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课件出示例句)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点评。

  3、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秋天的雨藏着一些怎样好闻的气味呢?(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师: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示气味的词语。

  (2)理解“勾住”的意思。师:勾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小朋友的脚会被勾住呢?你有没有被什么勾住过?

  (3)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想象一下自己被这些香味吸引不愿走开的样子,再用欣喜的语调朗读第三自然段。

  4、第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思考:小动物和植物是怎样准备过冬的?

  (2)完成练*。

  四、学*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秋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因为秋天到了,孩子们可以欣赏美丽的景色,迟到各种各样美味的水果,还可以抓紧时间和小动物们玩耍,秋天让孩子们收获种种欢乐。)

  五、总结全文

  1、指名分享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师:在开始阅读的时候,老师已经让你们划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谁愿意和大家来分享一下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2、教师总结全文脉络。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指导书写“爽”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对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以“雨”引入,激**感。

  1、淅沥淅沥的雨从周六到现在,已下了几天了,它留恋着这片土地,不舍离去。让我们想想曾经学过哪些关于雨的课文?

  2、大地经过春雨的滋润,夏天炎热的洗礼,而秋天的雨则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今天让我们一起伴着这绵绵的秋雨走进课堂,一起分享《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师:秋天的雨既清凉又温柔,让我们走进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秋雨是什么样的呢?

  师读课文

  2、在文章中,作者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写出了他的感受,把相应的句子画下来。

  读课文。交流学*成果吧。

  学生读每个自然段开头一句。

  看屏幕,这几句话连起来越看越象一首小诗,连起来齐读。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每句话是每段的意思。)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6)

——初三语文教学设计合集5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细致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惯。

  2、 学*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了解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学思同步”的教学思想,巧妙地设置疑问,启迪学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新鲜感、新奇感,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王国里遨游。

  2、 教给学生“眼到、手到、口到、心到”的阅读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训练,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及作者对为人类创造绿色的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2、 理解“美,是以丑作为代价的”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体会林业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学*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难点:

  1、 品味文章语言风格、揣摩句子深刻含义、感悟文章蕴含的感情。

  2、 理解“美,是以丑为代价的”这一哲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在我们的手上都捧着人生美好的希望,但是汶川大地震却埋葬了多少个美丽的童话,而我们的救援人员和白衣天使又用他们的双手拯救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创造了多少美丽的故事。

  一双手,让世界更美好,世界如此美好,正是因为我们拥有一双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姜孟之笔下的一位林业工人张迎善的手,看看他这双手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

  (二) 自读感知 整体把握

  1、 检查预*情况

  (1) 简介作者(请学生介绍,老师补充并给予表扬)

  姜孟之,男,1938年生,山东省乳山县人。毕业于黑龙江省函授广播学院中文系,当代作家,现为“伊春市拔尖人才”、“自学成才标兵”、“伊春市劳动模范”,全国第五次作家代表会代表。

  (2) 生字词的音形义(请同学准确清晰地朗读、解释,师明确)

  惺忪xing1song1 瞬间shun4 老茧jian3 洋镐gao3 垧shang3

  惺忪:形容因刚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瞬间:形容时间极短。

  老茧:手掌或脚掌上久经摩擦而生成的硬皮。

  洋镐:刨土用的工具。

  垧 :土地面积单位,东北地区多数地方用, 1 垧 等于 15亩。

  2、整体把握 划分层次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可以自由讨论,选代表发言,师适时指导、明确,板书)

  一(1): 各种各样的手 衬托 一双手

  一双手 二(2—19)细描一双手 突出 天下第一奇手

  三(20) 通过想象 赞美 普通劳动者伟大贡献

  (三)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姜孟之先生的这篇散文为我们介绍了张迎善的怎样的一双手?阅读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这样的学*质量才会高。

  (1) 天下第一奇手

  (2) 半截老松木

  (3) 皮肤呈木色、纹理又深又粗、黑土色

  (4)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5) 手指特别粗大肥圆,像一根根三节老甘蔗,

  (6)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各个关节都缠着线,染成泥色

  (7) 天下第一号大手

  (8) 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2、这双手的这些特点,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的呢?

  明确:视觉,先总写“像半截老松木”,比喻,形象地突出其粗糙、坚硬

  然后分写其手背、手心、手指的各个部位。

  3、张迎善的手还“奇”在哪里呢?

  明确:大,“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地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突出手粗糙。

  4、这也是作者从视觉写的吗?

  明确:不是,这是从触觉写的。

  5、“裹”和“紧紧”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这两个词用的好,一、说明手大,二、写手有力量,三、人很热情。

  6、文中还有哪些句子突出其手大的呢?请同学们找找。

  明确:“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7、此处作者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说明)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

  8、文中还有吗?找找看

  “这双手已经栽种26万多棵。仅1981---1985年就造林33垧。”

  9、所以说,这双手是一双___________手。(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10、在写“这双手”的特征时还运用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打比方

  以后我们写文章时也要学*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11、张迎善的这双手从外表上看,是“丑”还是“美”?—丑(所见) 板书

  12、待了解造成他手奇丑的原因后,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美(所闻)

  13、以张迎善“一双手”外表的丑来换取绿色宝库的美,值吗?值(所感)

  这双手既丑又美,表面上是丑,实际上是美,这就告诉我们:“美,是以丑为代价的”这一哲理。 板书

  丑(所见) 美(所闻) 值(所感)

  美,是以丑为代价的

  14、通过作者对这双手的描写,可以看出,张迎善是怎样一个人呢?

  ———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普通劳动者的形象

  作者通过对张迎善这双奇手的描写,歌颂了那些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普通劳动者的高贵品质。

  这就告诉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时只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特征来体现就可以了。比如:本文就是抓住了人物的手,从而表现了中心。像我们学过的课文,朱自清的《背影》、阿累的《一面》等

  (四) 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

  美往往是以丑作为代价才能获得的,正是这双手,为家庭、为社会创造了美和财富。

  1、假如张迎善被评为2008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请同学们借鉴以下颁奖词,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也写一段颁奖词。(提示:要强调这双手创造绿色的意义,要有感召力。100字左右)

  (1)、杨利伟(特级航天员,***少将,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2)、丛飞(歌手累计捐款300多万元助178名贫困儿童上学,病逝后捐角膜挽救四名患者复明)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3)、李春燕(女,27岁,贵州苗族乡村医生)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家温暖的月亮。

  (4)、青藏铁路建设者

  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时,高原上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上最伟大的铁路!

  (5)、张迎善

  谁能让荒山成为绿塔;谁能让浊水成为清溪?

  一双手,改造迹地林,次生林44.5顷;一双手,种树26万棵!

  历经千锤百炼,却知难而进;忍受千辛万苦,却毫无怨言。看到他的手,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碧绿的森林。

  他是一名普通的林业工人,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大山,他像一棵青松,屹立在苍山之上;他像一棵小草,隐没在山林之中。

  一双丑陋的手,为祖国种下无数棵树,一双丑陋的手,为人类种下一片片幽幽绿荫。

  只凭这种敬业精神,让年仅32岁的年轻育林功臣,创造了一座绿色金库!

  (6)、张迎善

  他是躬耕绿野的拓荒人。作为一名林业工人,他很普通,普通得就像林场一株生长了数十年的树。他的手每天要栽1000多棵树,每栽一棵树,手就得往土里插三四次。现在手的纹络又深又粗,掌面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就是这样一双奇丑无比的手,却创造了绿色的宝库。

  2、总结:

  这篇文章虽然短小,却能抓住林业工人最具特征的部分——手来写,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那么在写作中,我们也应该运用这种方法。

  3、课后作业:请你仔细观察爸爸或妈妈,选取最具特征的某一部分(手、头发、脸、脚等),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出人物形象。200字左右的短文。

  4、反思

  附:板书设计

  一(1): 各种各样的手 衬托 一双手

  一双手 二(2—19)细描一双手 突出 天下第一奇手

  三(20) 通过想象 赞美 普通劳动者伟大贡献

  丑(所见) 美(所闻) 值(所感)

  美,是以丑为代价的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2、学*本文以个性化的言行塑造个性化的人物的方法。

  3、体会强权统治下的普通人的悲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本文以个性化的言行塑造个性化的人物的方法。

  难点:巧妙的构思,悬念的设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文坛上有一位大师级的中国小说家——汪曾祺,他的一系列小说体现出来的风格:洗练的语言,明丽的色彩,淳朴的民情,都达到了难以超越的极致,是中国现代小说最足以傲世的极少数重大收获之一。而《陈小手》足以代表他的至高成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篇短篇小说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投影)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乡土文化小说的集大成者,他的创作横跨四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早年师从沈从文,早在四十年代他的'创作就走向了成熟,成为后期京派作家中重要的一员。代表作有《复仇》、《老鲁》、小说集《邂逅集》等。由于历史的阻断,汪曾祺的重现已是八十年代。新时期以来,汪曾祺的主要作品有《受戒》、《大淖纪事》、《异秉》、《陈小手》等。

  三、研读课文,鉴赏情节

  1、学生自主思考:

  (1)“陈小手”是那位产科医生的真名吗?

  (2)陈小手在当地的地位如何?

  2、学生交流。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7)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合集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插图,图文对照:欣赏图画,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中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如有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你为什么这样读?

  b、“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c、“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d.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b.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

  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c、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d.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e、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

  二、精读写鸟部分

  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

  a、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b.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c,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d.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

  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开心呢?

  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

  6、师接着说: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是啊,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看图,你想想画眉会唱些什么歌呢?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三、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

  一、课文内容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文学家巴金1933年到新会访友时所作,后来与同一时期的散文一起收入《旅途随笔》中。这篇文章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二部分为第10—14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以及对它的留恋和赞美。

  本文在表达上独具匠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双重描写,文章运用了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描写大榕树,突出了它的静态之美。运用以静带动、动中寓静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百鸟欢闹的场景,使学生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除此以外,文章中描写鸟儿的时候运用了先面后点的写法,先写百鸟欢闹的场面,再具体写一只画眉在唱歌,这样的描写手法让人眼前一亮。

  第二,这篇文章的细节描写细腻到位。巴金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候并没有见到鸟,所以他第一次时着重描写了奇特的大榕树,将大榕树描绘的美丽又迷人,在描写大榕树时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具体描写*看树枝和树叶的特点,大榕树的勃勃生机跃然纸上。巴金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如愿见到了鸟儿,并且看到了群鸟在大格树上乱飞的壮丽景观,将鸟的天堂的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巴金主要描写了鸟儿的叫声、鸟儿的身影和鸟儿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然后又着重描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可爱的鸟儿和它们在这个天堂里生活情景。在这一段文字中既展现了鸟儿的数量与种类繁多,又表现了它们的快乐、自由。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够在学*中感受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但学生对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理解不够到位,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学*,感受主旨、积累文字并迁移运用。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0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字词

  1.引导学生关注“天堂”的特点。(幸福、美好)

  2.今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的脚步一起走进:《鸟的天堂》。

  【设计意图:通过关注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在初读中感受鸟的天堂,整体切入新课。】

  二、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

  1.指导书写:桨、桩、暇。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白茫茫,涨潮

  榕树,纠正,树梢,画眉,陆续

  3.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设计意图:从字音、字形到文中选段,由易到难,既巩固了词语,查漏补缺,又为接下来的学*打下基础,使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

  三、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景象有什么不同?

  预设:两次到“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傍晚,看到了一株静静的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众鸟纷飞的热闹景象。

  (一)以读促讲,体会静态美

  一读,读懂写作顺序

  1.放生读第1—9自然段,思考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

  预设:由远及*

  2.默读第1—4自然段思考与榕树描写无关为何要写?

  预设:奠定轻松、愉快的基调引出“鸟的天堂”

  (二)再读,感受静态之美

  1.默读第5—9自然段,思考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预设: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2.聚焦第7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谈一谈作者是如何描写榕树之大的。

  (1)不可计数

  预设:枝干多到数不清,写出榕树之繁茂。

  (2)“卧”

  提示:不仅写出榕树之大,也勾勒出榕树古老而安静的姿态。

  3.聚焦第8自然段,作者又是如何描写榕树生命力旺盛的?

  (1)拟人句。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预设:“展示”一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2)关键词语。

  提示:“一簇”“堆”展现树叶之密,“照耀”“颤动”展现树叶之绿,从而体会榕树蓬勃的生命力。

  (三)三读,读出自然之美

  1.生机勃勃与安静矛盾吗?

  预设:不矛盾,环境是安静的,生命是蓬勃的。

  2.小结写法。

  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对榕树的大及枝叶等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样的描写是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

  3.指导朗读:节奏舒缓,语气带有赞美之情。

  读出自然和谐之美,读出生机勃勃之美。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在朗读中感悟,感受榕树大而繁盛的姿态,为下文刻画“鸟的天堂”埋下了伏笔,突出作者写作的特点,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学生理解为何大榕树的确是“鸟的天堂”做铺垫。】

  四、存疑结课,布置作业

  1.同学们,人们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繁盛的榕树却“独木成林”。可遗憾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时却不曾看到鸟的影子,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的影子!

  那“鸟的天堂”真的没有一只鸟的影子吗?真正的“鸟的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的呢?我们下节课一起去看看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场面吧!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3.抄写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回忆内容,复*导入

  1.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大榕树有什么特点?

  预设:繁盛、有生命力

  2.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一同欣赏了榕树的静态之美,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数不清的小鸟。第二天清晨,作者又来到这里,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鸟的天堂》。

  二、读议结合,体悟动态美

  (一)读懂写作顺序

  自读第10—13自然段,用“____”划出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词语,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鸟的天堂”由寂静到热闹的过程的。

  预设:起初:寂静

  后来:一声鸟叫

  接着:第二只、第三只

  继续:热闹,到处……到处……

  (二)细读感受动态之美

  1.聚焦第12—13自然段,感受作者如何描写出“鸟的天堂”的欢腾热闹。

  学*提示:默读第12~13自然段,用“~~~~”划出表现鸟儿欢腾热闹的语句,和同桌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预设(1):两次“到处都是”写出小鸟多且飞得快。

  预设(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写出鸟儿种类多。

  预设(3):多个动词,描写出小鸟的不同姿态。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预设(4):“应接不暇”没有写出具体数量,却让人感受到鸟的数量之多让人数不清。

  小结提示:描写了群鸟的飞、站、扑、叫等活动情况,这种描写事物活动及变化的写法叫动态描写。

  2.“鸟的天堂”热闹非凡,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提示:这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将“鸟的天堂”热闹欢腾的场面描写得层次分明,细致入微。

  3.指导朗读。

  百鸟纷飞,众鸟欢唱,本是寂静的大榕树变得热闹非凡,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呢?

  预设:欢快的节奏,惊喜的语气。

  【设计意图:学生活动以同桌交流为主,学生在交流汇报过程中体会动态描写的写法,感受“鸟的天堂”的热闹欢腾。】

  三、动静对比,领悟写法

  (一)梳理线索“鸟的天堂”

  1.文中好几次出现“鸟的天堂”的句子,找一找,说说自己的理解。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提示:4句话共出现5次“鸟的天堂”。前四次都是指大榕树这个地方,只有最后一次是指小鸟生活的好地方。

  (二)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提示1:第一次看到的是枝繁叶茂生机勃发的榕树,没有看到鸟。第二次看到百鸟纷飞,听到众鸟欢唱,感受到“鸟的天堂”热闹非凡。

  提示2:结合榕树的生机勃勃和鸟儿的欢腾雀跃这两方面来说,鸟和榕树和谐共处。

  (三)总结提升

  如果说大榕树的生机勃勃,给我们一种静态的美,那鸟儿的生机盎然,就是一种动态的美,动静结合,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之美。这已经不仅仅是巴金心中的鸟的天堂,更是他心中幸福生活的美好天堂。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片段节选自巴金先生的《筑渝道上》,描绘的是作者1942年乘坐汽车从贵阳到重庆的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请你放声读,同桌交流你的感受。

  一片土、一棵树、一块田,它们使我的眼睛舒畅,使我的呼吸畅快,使我的心灵舒展。我爱这春回大地的景象,我爱一切从土里来的东西,因为我是从土里来的,也要回到地里去。

  生命,无处不是生命。

  提示:第1自然段用排比修辞写出了自然景色带给作者的震撼。第2自然段反复强调“生命”一词,情感细腻而热烈,表达了巴金先生对自然、对土地、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从《鸟的天堂》到《筑渝道上》,走*巴金先生,我们能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正如先生所说:生命,无处不是生命。

  【设计意图:联系阅读链接,学生不仅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然和谐之美及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由衷赞美,也能够初步了解巴金先生的写作风格。】

  五、学以致用,推荐阅读

  1.描写一处从静到动的有变化的场景。例如:学校、商场、海滩等,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把内容写生动。

  2.阅读巴金的《繁星》,在阅读中继续发现静态与动态的变化之美。

  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相应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大榕树的投影片,鸟儿纷飞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检查导入。

  1、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天堂”的意思。谁来说一说。

  2、在生活中常用“天堂”来形容什么?

  3、投影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出示“林海”的图片,看图片,用天堂来各说一句话。

  4、那么今天我们来随着著名巴金去广东省新会市南部的天马村,看一看那里鸟的天堂。

  5、板题,齐读,问: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能解决上面那些问题?还能知道什么?

  二、自渎自悟。

  三、学生交流读书所获,教师引导理解文中重难点,渗透作者的表达方法,适时指导朗读。

  课堂预设:

  1、大榕树的美丽:突出大榕树的`大和茂盛的特点,从那些句子、词语知道的。

  2、引导学生想象“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象?

  3、了解作者静态的表达方法。

  4、让学生当小导游来介绍大榕树。

  5、众鸟纷飞的情景:作者是抓住鸟的什么来写的?

  鸟的数量多,鸟的种类多,鸟的姿态多都是从课文那儿体现出来的?

  指导学生朗读,在这段教学侧重朗读的指导和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6、了解作者动态的表达方法。

  7、对照“众鸟纷飞”的投影用天堂来说一句话。

  8、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教学目标】

  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体会大榕树的壮观。

  【教学重点、难点】

  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天堂”)

  问:“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美好的生活环境。)

  2、(板书“鸟的”,构成课题──“鸟的天堂”)

  问:这又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

  (让鸟儿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3、导入: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妙笔去南国领略鸟的天堂的风采。

  二、初读质疑

  1、找中心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体会作者游了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说。

  2、质疑:

  课件出示: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一起读句子,有什么想问的吗?

  (前一个指大榕树,后一个指鸟儿生活的乐园。)

  (板书:榕树、乐园)

  3、介绍榕树:

  为什么说这棵榕树就是鸟的天堂呢?哪位同学课前搜集到了相关的资料,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这棵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

  (课件展示“大榕树”的全貌。)

  三、体会榕树的壮观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8)

——语文《葡萄沟》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激发他们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理解自然段,抓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在理解各句的基础上,抓住全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第三自然段,帮助学生在理解句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全段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录音磁带、录像带和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吃葡萄吗?吃时感觉味道怎么样?

  2.引入:对,我和同学们有一样的感觉,葡萄酸中带甜,非常好吃。

  那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哪儿生产的葡萄最多最好吗?(新疆葡萄沟)

  3.揭示:(板书)

  好极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葡萄沟这一课。

  二、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板书板书:①葡萄沟的葡萄多、好。②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过渡语:课文中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自然段。

  三、讲读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边听边想:

  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定3名同学分句读,说每句话。

  谁能把这三句话讲的意思用一句话表达出来?第二句总的说葡萄沟出产的水果,第三句具体说有哪些水果。

  3.默读思考:第二句和第三句有什么关系?

  4.三句话讲了三层意思,请你联系全文想想:在这一段中,哪句话讲的意思是主要的?(追问)为什么?

  你能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吗?

  师:今后我们在总结自然段的段意时,就要紧紧抓住跟课文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句子。(板书)

  葡萄沟的葡萄。最惹人喜爱

  5.齐读,注意读出人们喜爱葡萄的心情,突出主要内容。

  过渡语:葡萄沟葡萄最惹人喜爱,那么,你觉得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怎么样呢?

  〈二〉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

  板书:葡萄沟的葡萄长得特别好,(而且结得好多)

  2.你从书中哪些句子,词语中感到葡萄长得特别好呢?

  默读边读边画

  生答:“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1〉从“茂密”一词可以看出葡萄的枝叶长得很旺盛,又多又好叶子一个压着一个看不出缝隙,说明叶子长得又多又好。

  揭示:这个句子是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你还能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看出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呢?

  生答:从“一个个”中,先比较“一个”和“一个个”

  书上用了“一个个”,“一个个”比“一个”的数量要多得多。

  一棵葡萄就像一个绿色的凉棚,棵棵葡萄都像绿色的凉棚,连成一片,说明葡萄长得又多又好。

  〈3〉问:为什么说“像搭起一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观察图)

  生答:因为葡萄是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梯田的形状象一级一级的楼梯,一个台阶上就有一个绿色的凉棚,葡萄长得又多又好,连成了一片,所以说“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过渡语:葡萄的长势这样喜人,又丰收在望,你们高兴吗?你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2~3名)

  〈4〉指名读(2名)评议

  (追问)你还能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到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呢?

  生读:“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板书

  a.从“一大串一大串”中可以看出葡萄不仅长得好,而且数量多,获得了大丰收,一串挨着一串地挂在葡萄架上。

  (观察图)这是葡萄成熟后的景象,果实累累一大串挨着一大串。

  b.从“有……”中看出葡萄的品种很多,结得也多,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从葡萄成熟后的颜色我们可以看出葡萄的品种很多,课文中为什么说“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c.五光十色什么意思?色彩鲜艳,形式多样。

  ①读这句话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小声读仔细体会)再指名读。

  ②为什么你会觉得它很美?

  ③你能结合书上这个句子和生活中你见到的葡萄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吗?

  ④四人一组讨论。

  学生发言:在阳光的照射下,光线映在了葡萄上,各种葡萄反射出来的光,交织在一起,色彩非常鲜艳。

  想象:下过雨后,雨滴落在各种葡萄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5〉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使人眼前仿佛看到了那五光十色的葡萄,成熟后的葡萄这样美,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6〉指名读(3名),再齐读。

  (过渡语)是啊,葡萄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实在是惹人喜爱,更是让人垂涎欲滴。

  〈7〉请你接着往下看,哪儿还写出了葡萄长得又多又好?

  指名读,说

  (“热情好……最甜……吃个够”)

  抓住“最甜”和“吃个够”,因为葡萄多、好、甜才会让人吃个够,反之,也就不会了。

  〈8〉通过朗读,分析老师教你在总结段意时抓住跟课文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句子的方法,谁能说说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枝叶茂密,结得又多又好。

  (过渡语)是啊,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枝叶茂密,结得又多又好,再加上热情好客的***族老乡让我们吃了个够,我们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地方而感到高兴自豪,请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读出赞美它的感情。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9)

——小学语文《搭石》的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

  2、会用“假如……就……”说话

  3、领会朴实的乡情,朴素的情感

  4、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查预*入手)

  同学们,昨天我们预*了第26课《搭石》,首先看一下词语的掌握情况。指名读,然后再找一生领读。(词语掌握好了,这对理解课文很有帮助。)

  二、题目质疑

  最初看到文章的题目,你曾有过怎样的疑惑?(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开心中的疑团。

  三、学*第一段

  通过预*,你知道什么是搭石吗?(投影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请同学们对照屏幕再来读读这句话,看看你还能从中获取到什么信息?(人们很细心,能够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带来了方便。)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人们的善举。

  这些搭石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引出最后一段,投影出示:一排排搭石……美好的情感。)大家再读读这一句话,搭石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怎么还能联结着美好的情感呢?

  四、学*二——四段

  1、请同学们默读2——4段,画出文中表现人们美好情感的句子,画出后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2、集体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才肯离去。

  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想的很周到,时时处处为人着想)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才)让我们再读这个句子,体会老人的一番心意。

  (2)每当上工……美感。

  这些句子让你有怎样的感受?(人们动作整齐,走搭石的声音动听,像画一样)人走搭石的声音为什么如此美妙?(这是一曲和谐生活的赞歌!)

  语言训练:什么像画一样?(溪水荡漾,微波粼粼,人影倒影其中,真是一幅和谐静谧甜美的乡村生活图景!)

  对照屏幕,情景音乐渲染,层次朗读:

  晨光熹微,沐浴着晨光,人们上工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学生接读)

  中午,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水面上波光粼粼。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学生接读)

  暮色降临,金色的阳光洒满小溪,人们下工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学生接读)小结:这就是令作者怀念无比的乡村生活:温馨,祥和!

  (3)如果……假如……的事。

  这些句子让你有什么感受?你还能体会到什么?(人们互相谦让,互敬互爱。)俯下是什么意思?

  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小练笔】仿写句子:

  假如遇上----------来走搭石,----------就---------------------------,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小结:是啊,乡村的人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秉承着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传统美德,和谐生活,幸福工作,友爱相处,善良为人。

  五、总结写作手法

  本课语言朴实无华,读着却感人至深。作者从生活中并不起眼的搭石发现了人性之美,作者想要歌颂的不是搭石,而是铺搭石的人们;作者想要赞美的也不是搭石,而是像搭石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们。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借物喻人。

  六、小练笔

  美无处不在,我们的周围同样有着美的影子,你能从身边找到美的足迹吗?请你写下来。

  关心父母,这是美;体贴他人,这是美;保护环境,这是美;尽职尽责,这是美;尊敬师长,这是美;诚实守信,这是美;

  ……

  小结: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会发现你身边的人很美,你身处的环境很美,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美丽的世界!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营造了一处处秀美的意境,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到这些美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落实大语文观。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中心句,让学生重点体会三幅感人画面,去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进行感悟。以“美”作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从看的见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见的人性美、情感美,让学生从文中去寻找、发现美,感悟、体会美,抒发、表达美。课堂上的三读中心句,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2、扎实落实字词教学。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词中认,放在句子中读,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把字、词放到语境中学*,既有利于掌握音形义,又易于理解文本,激发学生学*兴趣。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了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如,在教学“脱鞋绾裤”一词时,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而理解“人影绰绰”时,又借助于字典突破难点。

  3、注重激发兴趣。我在导入中,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作者的家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深深地体会到了美,兴趣被激发起来,教学也就在这浓浓的美中开展起来了。而在理解“协调有序”的时候,我又让学生模拟走搭石的一群人,通过朗读,来“身临其境”的体会,从而由衷地感受到什么才是“协调有序”。我还让学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通过一次次地朗读、积累、感悟,品味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体会人间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过程,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对于上了点年岁的人是如何搭石的,学生的想象还不够丰富,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2、要进一步加强朗读训练。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时,我们对这句话(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还记到是什么问题吗?生说师板:搭石一道风景?同学们是否去思考过吗?

  2、学生交流:

  板书:

  景美

  二、研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2~4节课文。边读边用“──”划出直接描写搭石风景美的句子。

  2、学生读勾画的句子,谈感受。

  板块一:

  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协调有序”什么意思?在这段话中,哪个语句在解释“协调有序”?自己读读这句话。

  2、学生交流。

  3、听老师读这几句话,你们闭眼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⑴体会音乐美:

  在这轻快的音乐中,除了踏踏的声音外,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声音?(你听到了水中的声音,地上的声音,空中的声音)指导朗读声音这句。

  ⑵多么美妙的协奏曲、多么动听的交响乐:

  ①体会画面美,动作协调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景物美这句。

  ②除了漾漾清波和绰绰的人影外仿佛还看到什么?

  齐读整句。

  ③也许这是一个黄昏,你仿佛又看到什么美景呢?

  师: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虽说身体是疲惫的,但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此时,你觉得,这曲音乐它演奏的是一首什么歌呢?(勤劳、甜蜜、团结的赞歌)为什么是快乐的歌呢?齐读整句。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画中有歌,歌里有画,好一个让人陶醉的画面。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块二:

  这是看得见的美,课文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是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的美,请再读2、4两段,用“~~~”划出。

  出示: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师:请轻声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从“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中体会。)

  2、齐读句子,注意读好这些词。

  3、出示:

  早晨,一位大叔抗着锄头去翻地,突然踩到一块搭石不*稳,连忙()。

  中午,一位大妈急着去学校接孙子,发现河中一块搭石不*稳,连忙()。

  夕阳西下,一位大伯挑着谷子匆匆回家,发现河中有一块搭石不*稳,连忙()。

  4、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5、师:是啊,那多危险啊,所以上了年岁的人总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你觉得这儿的“踏”是怎样地“踏”?

  师:讲得真好!这小心翼翼地“踏”、……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上了年岁的人一心为别人的心灵美。难怪作者要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一心为别人的美丽风景。

  6、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块三:

  出示: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读读这句话,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年轻人很好,老年人腿脚不好,年轻人就主动背老人过去。)

  2、“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理所当然的事是指什么事?

  师:即便是素不相识也让你感到人与人之间是那么亲*、那么和睦,好像是相识已久的老朋友,是自己的至亲至爱。正是这搭石体现了乡民们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又构成了──

  3、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全课小结

  现在,你们还觉得只是景美才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吗?

  透过这小小的搭石,我们看到了乡民们那热爱劳动的美,尊老爱幼的美,乐于助人的美,透过这小小的搭石,我们看到了乡亲们的纯朴和善良。读到这,你觉得这搭石还仅仅只是普通的石头吗?它更像一颗颗什么?

  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普普通通的搭石任人走、任人踏,无怨无悔,就像这里的乡民们默默的无私奉献,而乡亲们一心为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像这普普通通的搭石一样默默无闻,让我们一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练*

  我见到的美。

  1、师:走搭石,这是乡亲们每天生活中极为*凡的小事,可在作者笔下,*凡之中却显现出不*凡的美。美,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之间、邻居之间、人与人之间,这些小事,并不起眼,但用心体会,却让人感动。你能选一件说一说,写一写吗?

  2、学生练笔。

  3、交流。

  板书

  景美

  搭石一道风景

  学*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走过搭石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一)激趣导入

  (出示几幅有关桥的图片,或课件展示桥的图景。)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 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出示课文插图),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

  (二)质疑定标

  “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1.什么是“搭石”?

  2.搭石是怎样铺成的?

  3.人们是怎样过搭石的?

  4.为什么搭石留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

  ……

  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 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 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 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1.什么是“搭石”?

  2.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3.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四、练*

  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俗(su)、绰(chuo)、序(xu)的读音。

  (2)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涨、衡”左中右结构的布局;“惰”右上角是“左”;“序”里面勿写成“矛”。)

  (3)练*书写生字。

  2.抄写本课的词语,给生字表中的生字并扩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反馈,复*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部分词语。

  二、寻美悟情,晶读熏陶

  1.寻美,知情。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把你认为美的句段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向他(她)谈谈你的体会。

  2.赏美,悟情。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情。)

  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从中体会老人的公益之心。

  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

  2.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

  3.朗读,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例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风景”是什么意思?

  (2)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由搭石引发的一道道风景,如果你是画家或摄影师,你会画下或拍下哪几道风景呢?你能给你的画或照片取个题目吗?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

  (如:背老人过搭石;相让;流动的画;紧走搭石……)

  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

  (1)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2)赞颂了搭石什么 精神?联结着乡亲们什么美好的情感?

  (3)文章的结尾表面是赞美搭石的,如果改为以赞美“家乡人”作结的,你准备怎样写?请试写几句。

  三、诵美,传情。

  1.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2.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四、创美,抒情。

  1.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2.学生交流*凡事物中的“美”。

  五、课后延伸,拓展

  六、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惯。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

  1、(出示课件首页:流水声响起)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小溪边。听,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儿向前流淌,它流过田野,经过果园,滋润着土地,浇灌着良田,它就像一条铺满水晶的路,蜿蜒曲折,缓缓向前。咦,这是什么?(指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什么是搭石呢?

  4、哦,原来这就是搭石,是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一些石块。这么普通的搭石,却吸引了作者的眼球,他从中看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刘章去乡村游览一番,去“触摸”这些*凡而可爱的搭石。

  二、发现美(5分)

  1、(课件:打开“读一读”)

  (1)这小溪,这搭石,这乡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让我们走进小村庄,去细细地体会文中流淌着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3分钟)

  2、讨论交流: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美丽风景)(课件:打开“讨论与交流”)(板书:景美)那课文除了写景美,还写了什么呢?过渡: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仔细读课文用心观察发现。

  三、品味美(22分)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我们的心灵去品味这道风景里的美。

  2、把自己品味到的美,与同学交流、体会。(提出具体学*任务:默读2-4自然段,人们走搭石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边读边划) (2分)

  (一)“摆搭石”句子(第2自然段)(7分)(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这些美吧!依顺序交流)

  1、生找句子。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师范读)

  2、师:“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肯”读重强调了什么呢?(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学生读)

  3、师:多好的老人呀,当他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么想呢?表情会怎样?

  4、师: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他不仅这样地想着,还会这样做着,他是怎样做的?

  5、老人生怕搭石不稳,是反复地踏,从老人反复踩踏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 (奉献美或心灵美) (板书:奉献美)

  6、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去读读,生齐读。师引读:当大爷早上去喝茶,经过搭石时,只要……当大爷傍晚接孙子放学回家经过搭石时,只要……(师生合作读)

  (二)“走搭石”句子(第3自然段)(6分)

  1、(那一行人怎么走搭石呢?)指名读句子。出示:“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一行人”中“行”怎么读?体育课上我们常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排成一行(háng)而这些在搭石行走的人叫一行(xíng)人。(齐读“一行人”)

  3、体会“协调有序” (从哪里可以看出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4、师: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刚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叫——协调有序。是不是事先排练好的呢?(不是)由此可见,人们之间的——和谐美。(板书)

  4、听,他们在协调有序地走着,你听见什么声音了吗?(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你还看到了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5、好一幅美丽的图画啊!这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竟也能构成一幅如此和谐的美景图,你就不想通过你的朗读把这幅画再现出来吗?(指导朗读)(如:好文章要读出韵味来,把感知的美读出来,谁来挑战他?)

  6、是啊,每当下工,一抹夕阳照在小溪上,溪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着一缕一缕的光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附着踏踏脚尖点搭石的声音,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美丽和谐的画面。(齐读)

  (三)“谦让美”“敬老美”句子(第4自然段)(8分)

  1、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出示:“经常到山里的人……理所当然的事”

  ①自由读第一句话,想象当时的情景,两人碰面会说些什么?同桌之间表演一下,并指名上台表演。从中你发现了怎样的美呢?生自由发言。(板书:谦让美)

  ②这种事情是不是经常发生?你从哪里读懂的?(经常、大概)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常的事,多令人感动呀,你会怎样去读?指名读。

  2、学第二句(敬老美的句子)

  ①那如果是老人来走搭石,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出示句子)齐读两遍。你们能做做“伏下身子”这个动作吗?(请学生在座位上做动作)

  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假如你是那位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师:为什么?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师:因为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生:敬老(板书:敬老美)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

  3、多么善良、多么朴实的父老乡亲啊!他们美好的行为,美好的心灵,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齐读这段话。

  (四)最后一段(3分)

  1、这一块块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迎接着过往的乡亲。你们看,这搭石,不正是这群可爱乡亲们的写照吗?(课件:打开“体会语句”)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文意。(你读懂了什么?)(看板书,从人们走搭石可以看出乡亲们具有奉献美、和谐美、谦让美、敬老美)

  2、作者正是借搭石来赞美家乡的人啊!(板书:人美)让我们用最美的音、最深的情来颂扬乡亲们这种伟大的人性美吧!

  四、寻找美(4分)

  1、是啊,这搭石构成的道道美丽风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五彩斑斓,使我们的生命也更有意义。作者从这不起眼的搭石中竟看见了美的画面。你现在一定对美有了新的认识,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事情发生。让我们一起寻找身边的美吧。(课件:打开“发现美”)

  2、指名说说身边这样*凡事物中的美。

  3、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

  五、分享美(2分)

  同学们,我们不但要善于发现美,更要去创造美,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你看他们……(课件:打开“分享美”)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