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范本5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 1

  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难点]: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学*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发髻()镶嵌()水藻()贮蓄()

  澄清()绿萍()着落()薄雪()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贮蓄:

  空灵:

  二、自主探究

  (一)任务一:默读课文,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1、用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

  2、概括的说一说济南的山和水各有怎样的特点。

  (二)任务二:速度1、2段,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3、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5、精读第3―5段

  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

  (1)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参考:秀气。

  (2)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3)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6、“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四、拓展延伸

  1、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如:把小山比作“小摇蓝,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

  拟人的句子更多,明显的透露出作者的情怀。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既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而且给人以美感,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小组内合作交流,谈谈运用这些修辞的好处。

  五、达标检测

  1、填空题

  ①《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____立水zǎo____chéng____清宽chǎng____

  3、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②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5、“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徘岢尽保�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塞外怀古

  [1]没有到过河西走廊的人总以为河西走廊这个地方怎样的荒凉,怎样的寒苦。到了河西走廊之后,便知道所谓荒凉寒苦并不如传闻之甚。但到了河西走廊靠*西域的酒泉[①]以后,景象有点两样了,黄沙白草,风日惨淡,始有塞外之感。往北一望,荒野大漠,遥天无际。南天可不同了,祁连山像一道高墙,自东而西,连绵不断;不分冬夏,顶上常是积雪皑皑。人说西王母的家就在那里。远远望去,也真像有琼楼玉宇在其中隐约闪现。沿着公路的南边,可以看见无数的土堆子,有的延长好几里,有的是一个大墩子旁边连上几个小墩子。这种土堆子沿着酒泉以北的额济纳河往南,跟着疏勒河向西,以至于敦煌的南湖和西湖,几乎随处都是。这就是汉唐时代的边城和烽燧的遗址,有名的汉唐西部长城,就在这些地方。

  [2]我最*旅行戈壁的时候,曾在酒泉一座破败的墩子上了望。已经傍晚了。太阳在西边的地*线上还有簸箕那么大。血红带黄的光芒四面放射,周围的云彩都映成了橙黄色。一个人在墩子上朝着西面和北面遥远的天际看着看着,就随人冥想[注②]中去了。俨然如在汉唐当年,墩子下面那些土堆子都是一座一座的房子,也许是人家,也许是戍边将士的营房,房顶上正炊烟袅袅。放在外边的马群和羊群先后回来了。鸡鸣犬吠以及小儿喧笑的声音,嚷成一片。那座墩子也楼柱完好,雉堞无恙;几个烽哨正在上面聚精会神的望着西边和北边,希望有*安消息到来。一天一天的过去,一年一年的过去。这些人从少年转到中年,老年,也许就死在那里,埋在附*。但是他们从来不颓丧,也从来不堕入幻想。只凭着他们的结实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的斗争。敌人和自然败了,他们胜了,他们的西陲也固若金汤了。两千年,一千年的历史,像电光石火般一转眼过去了。这些人依然长埋地下,烽燧城堡也放弃了,荒废了;我也仍然清醒明白的站在废墩上面。西边的太阳还有一半在地*线上。但是这些废毁的烽燧城堡,照旧很英勇的迎着落日,放出黄色的光辉;西北风呼呼的怒吼,而它们依然静默无言,屹立不动。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

  注:①酒泉:与玉门、阳光、敦煌相邻,均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一带。②冥想:深沉的思考。

  (1)第[2]段中,作者站在墩子上“看着看着,就堕入冥想中去了。”作者“冥想”到了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作者“冥想”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2]段文末说,“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是什么引起作者如此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作这篇文章运用到了象征手法,作者是怎样运用象征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看到酒泉这地方“随处都是”汉唐时期的烽燧、废城等遗址时,有人突发奇想,觉得这都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尤其是在今天西部大开发的古丝绸路上。于是就在这里建起了酒泉汉唐历史文化遗址景区。

  现在,请你依据《塞外怀古》一文中相关的材料,为新建景区写一份“景区简介”,以供景区对外宣传和游客参观用。200―300字。

  提示:可以适当融合、补入文章以外的和你想象的相关内容。

  12、《济南的冬天》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略

  二、自主探究略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5、(1)参考:秀气。(2)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其他略

  四、拓展延伸略

  五、达标检测

  1、①老舍舒庆春舍予②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伫藻澄敞

  3、①晴朗无云,阳光刺眼;②空幽神奇,透明无色

  4、拟人拟人、比喻

  5、考查的是古诗词的迁移与运用能力。*时学*古诗词时可以有意的将它们进行归类。写雨的诗句如:小楼一夜听春雨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阑卧听风吹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6、第(1)题:戍边将士在边关的生活;戍边的情景;他们与敌人和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其实答案就在文中,只要加以分类概括即可。

  第(2)题:是戍边将士在保卫边疆中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斗争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引起作者深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此题揭示的其实就是文章的中心,精髓。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考虑才能有所收获。

  第(3)题:作者用西北的土墩子抗击风沙、屹立不动的特征来象征守边军士具有的坚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献身精神。(大意)象征手法常常是用一种事物来象征某类人或某种精神。

  (4)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答题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方位介绍;②景物介绍;③原文中未提及的外在相关内容的补入。对原文材料的再造运用是否充分、恰当给分,但不依顺序。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 2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我们共同欣赏几幅风景图片,你能说出这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物吗?请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些景物。

  素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美誉的济南,真可谓“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漫步垂柳掩映的小径,柳丝拂面,空气清新,*看湖水碧波荡漾、荷叶田田,远眺青山起伏,连绵不断,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老舍先生对济南更是情有独钟,他把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济南的冬天》就是他其中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共同学*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看图片,认真观察、思考、描绘所看到的图片。

  创设愉悦的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

  明确学*目标

  出示幻灯片

  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聆听、记忆

  增强自主学*的针对性、目的性

  作者简介:

  提问:谁能介绍老舍的有关知识?

  出示幻灯片:老舍的有关知识

  学生介绍老舍

  学生齐读、识记

  加强对老舍的了解,掌握文学常识

  播放课文录音

  听读过程中请同学们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思考下列问题:

  1、济南的冬天天气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突出天气的这一特点的?

  2、请结合具体的段落谈谈:围绕这一特点,作者写了那些景物?

  考察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上面两个问题。

  听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

  思考问题

  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并齐读、识记。

  班内讨论交流1、2两个问题,达成共识。

  培养学生边听读、边勾画、边思考的学**惯。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抓住所描写景物的总体特征,理清作者写景的思路。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问题:跳读课文,从文中勾画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语句,谈谈这些语句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总结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自主探究、同桌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解析等方法,班内交流展示学*成果

  总结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主学*、合作学*的能力。

  进一步加深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质疑问难

  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谈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什么感情?

  学生互相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有感情的朗读抒情语句进行体会、领悟。

  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提问的能力。

  使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以致用

  播放风光片《北国之春》,练一练,比一比,看谁能围绕景物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描写景物,表达自己的热爱、赞美之情。

  观看《北国之春》,边看边构思,准备发言。

  运用修辞描绘北国之春的美好景色,并互相评价。

  学以致用,使所学的运用修辞描写景物的方法,内化为学生的描写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和赏析能力,。

  结束语:

  同学们,从济南之冬,到北国之春,我们一路走来,风光无限,美不胜收,希望同学们都能有热爱生活的真心、善于观察的慧眼、精于描绘的妙笔,使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你们的笔下更具诗情画意,更希望不久的将来你们能成为像老舍一样享誉文坛的语言大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写作的感情。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济南的冬天对比温晴突出

  阳光下的小山小摇篮

  山雪后小山秀美比喻

  冬天的济南城外远山小水墨画拟人

  水冬天的水蓝水晶

  热爱赞美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并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本文*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疑,激发兴趣

  朱自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郦道元的笔下,三峡四季,风光旖旎,摇曳多姿;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怎么样呢?他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今天,我们就来学*他的《济南的冬天》,看上帝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

  二、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1、作家作品。

  (1)学生相互交流收集的材料。

  (2)(课件展示)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自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等,散文清新优美。

  2、关于济南。

  位于山东境内,南面为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有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他们都是“小山”,最高千佛山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其他地方的冬天气候截然不同,城内多泉水,号称“泉城”。

  3、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语感的把握。

  (课件展示冬景图)

  4、学生自由读。

  (1)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展示)

  响(xiǎng)晴 着(zhuó)落   宽敞(chǎng)   贮(zhù)蓄

  澄(chéng)清  髻(jì)   水藻(zǎo) 狭(xiá)窄   空灵

  (2)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朗读本文方法。如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读出喜爱之情等等。

  教师点拨:朗读课文时,脑海中要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5、学生展示读,可配乐。

  师生共同体会朗读的情感把握。

  三、整体把握,理清全文脉络

  教师提示阅读方法:粗读,把握基本内容;细读,理解主题,揣摩生动的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述的。

  1、学生默读,思考。

  (1)用一句话概述对全文的总体印象。(可从不同角度)。

  (2)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

  (3)文中具体描绘了那些景物?

  (4)作者对景物怎样描写?

  2、学生合作讨论上面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

  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个画面:阳光下的济南、雪后的山景、济南冬天的水。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进行体会。

  四、创新活动――当一当导游(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根据刚才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要给一个没有到过济南的人介绍济南冬天的特点,你准备怎样解说?请用自己的语言整合济南冬天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展示。

  3、全班展示,教师点评。

  五、小结

  1、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知。我们明确了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导游活动,加深了我们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与理解。

  2、再次细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断,揣摩、品味。

  第二课时

  一、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听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 课件出示练*题。

  (师生合作完成。)

  (针对课文第1段。)

  ①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伦敦进行了对比。)

  ②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③怎样抒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教师点拨:作者之所以用北*、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六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的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的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4)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对比烘托;多用修辞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二、拓展延伸

  1、师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冬天的诗文。

  2、让学生进行和《春》、《三峡》的比较阅读。

  提示:可从语言、内容、写法多角度分析。

  (学生合作分析,教师小结。)

  3、实践。

  (1)小组展示说说家乡冬天的特征。

  (2)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

  三、课后作业

  1、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编一册有关冬天的诗文集。

  【资料宝藏】

  1、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2、相关知识

  北京娱乐信报 2003年6月23日 :(十大文化偶像出炉) 时间: 6月6日 ― 6月20日  参加人数:14万多人 一直以来争议很大的“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活动”于 6月20日 正式揭晓,十大获选偶像名单出炉,老舍以25220票位居第五。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说的是,如果老舍不是自投太*湖自尽,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将授予他。作为一名满族作家,老舍狂热地迷恋单弦、大鼓这些俗文化,他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老北京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话剧《茶馆》更是戏剧史上的一块丰碑。

  3、《忆老舍》(梁实秋)

  老舍姓舒,满洲正红旗人,旗人从满清进关时起,在北京以征服者的姿态过着特权阶级的生活,但是到了晚清逐渐与**同化,而且沦为贫苦阶级。旗人冠汉姓,不足为奇。老舍原来姓什么,不知道。满人无姓,指名为姓。那么本名是什么,也不知道。老舍自己也没有解释过。我*阅崇彝著《遂成以来朝野杂记》,据说“满洲八大姓”之一是“舒穆鲁氏”,绎姓舒。可能老舍姓舒,是绎自舒穆鲁,并不是名字之上冠以汉姓。这是我的猜测,无关宏旨。

  老舍生于前清光绪二十四年腊月二十三,就是糖瓜祭灶的那一天。他出生的地点,经胡起青确实考订是在北京西城护国寺附*的小杨家胡同,以前名为“小羊圈”,后嫌其不雅而改今名,“一个顶小顶小的胡同里……一个很不体面的小院”。现在这小院的门牌是八号。据老舍自己的描写:“我们住的小胡同,连轿车也进不来,一向不见经传。”又说:“那里住户都是赤贫的劳动人民,最贵重的东西不过是张大妈的结婚戒指(也许是白铜的),或李二嫂的一根银头簪。”又说:“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的小胡同里……夏天佐饭的‘菜’往往是盐拌小葱,冬天是腌白菜帮子,放点辣椒油。还有比我们更苦的,他们经常以酸豆汁度日。它是最便宜的东西,一两个铜板可以买很多。把所能找到的一点粮或菜叶子掺在里面,熬成稀粥,全家分而食之。从旧社会过来的卖苦力的朋友都能证明,我说的一点不假!”老舍就是在这样的破落大杂院里长大的,其成分可以说是十分“普通”的了。唯其因为他生长于贫苦之家,所以他才真正知道什么才叫做贫苦,也正因为他亲自体验了贫苦生活,所以他才能写出像《骆驼祥子》那样的小说。

  老舍从来不讳言其幼时之穷,时常在文章里叙说他小时候的苦况,但是他不但没有抱怨的意思,而且也从不“以贫骄人”。贫非罪,但是贫却是人的社会的病态。所以老舍的为人与作品充满对穷人的同情,希望穷人的生活能够改善,但是他并不摆出所谓“革命”的姿态,这是他的宽厚处,激烈刚肠,但是有他的分寸。他沉着,他不张牙舞爪。

  我认识老舍相当的晚,他早年出版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引起我注意的大部分是由于他的北*土话。……老舍的小说规模大,用意深,有新文艺的气象,但是保存了不少的相声味道。土话在文学里有其特殊的地位,于形容特殊人物时以土话表达他的谈吐,特别的容易显示其个性,在对话中使用土话已成为广泛使用的技巧,不过老舍的小说是从头到尾成本大套的使用土话,这就不寻常了。以土话写小说,不只是白话文学了,因为白话和土话还是有距离的。我是北*人,特别欣赏他的小说,读他的文字如见其人,一个规规矩矩的和和气气的而又窝窝囊囊的北*旗人。

  4、淡雅秀丽 玲珑剔透(――读老舍的《济南的春天》(节选))

  老舍的《济南的春天》是一片描写冬景的散文佳作。作者用新鲜、明快、健朗的笔调,悉心描绘了北方名城济南冬天的景象,宜人的气候,理想的境界,美妙的雪景,明澈透碧的水,都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那生动形象的笔,与那富有生命力的拟人,那浓淡相宜的色彩,那玲珑秀丽的景物,都在读者心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经久不忘。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语句优美,富于感染力,字精词当,读来别有一番诗意,令人百读不厌,陶醉在一种美的享受之中。

  一年四季,春天大地复苏,草萧树青,充满生机,历来是诗人画家笔下常用的素材;夏天万物着装,山荣秀美,也不失咏叹之色;秋天色彩斑斓,富庶充实,被冠以“金秋”的美称;唯有冬天,尤其是北方的冬天,总有一种严寒肃杀凄凉之感。可是老舍笔下的冬天,一反*常,竟然是那样温暖安适,荡漾着春天的气息。真是妙笔生花,别开生面。

  在老舍的笔下,济南的山是多情的山,雪是多情的雪,那水也是多情的水。作者的画板移到水前:水不结冰,冒着热气,水藻“真绿”,使得“谁也不忍得冻上”,垂柳也“要在水里照个影”。看,这水是何等有情, 人怎能不和它亲*呢?作者又引导读者从水面一只看到晴朗的天空,水绿天蓝,澄澈高远,天光水色,交相辉映。在蓝天和绿水之间,有红顶的房屋,有黄色的小山,有灰色的树影。蓝、绿、红、黄、灰、清淡中又点缀着娇艳。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调配色彩的功力。作者又着一个“包”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天地空间的明净、博大、玲珑剔透,从空间上给人以立体的美感享受,使读者不能不与作者发出共鸣:真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作者从外表皮肤的感觉写到内在心理的感受,从远山写到*水,从轻风写到小雪、蓝天、白雪、青树、黄山;绿的水草,红的屋顶,灰的树影,银的镶边,微微发黄的阳光,粉红色的余晖,创造了色彩的美,又创造了空间立体的美,而温暖、安适则是充满画面的主要气氛,读者就在这温馨的美的世界里徜徉。读文如读诗,读文如观画。《济南的冬天》既是一篇优秀的散文,又是一首玲珑的诗,一幅秀雅的画。

  5、俞*伯《雪晚归船》、王鲁彦《雪》、周同宾《雪》、鲁迅《雪》、茅盾《冬天》(略)

  6、《落雪》(节选)(刘兰鹏)

  在宁静的冬日,人们等待的那一场雪已飘落在苍茫的原野。那时最纯的水给予冬日的圣洁,那是和雪一样洁白心灵的期盼。没有雪的冬天不能称其为冬天。

  雪是冬的意象。雪是这个季节特有的风景。雪是这个星球最纯粹的语言。雪是冬的灵魂。雪如寻梦的蝴蝶,漫天飞舞着。雪以博大的胸襟,包裹着裸露的大地。

  雪原静若处子。雪原的背后是一座圣洁的雪峰,固守着那份珍贵的贞洁,站在天边审视着我所居住的城市。

  远处有无数双眼睛,清澈如水,在阅读着雪原的孤独。通向雪原的路,此时没有一个脚印。只有那一株株红梅在雪原上怒放。梅的芬芳随风飘送,那是雪的芳香。如火的梅花点燃了那片原野。雪原升腾着白色的火焰。

  “窗含西岭千秋雪”,是何等壮美的意境。雪落在村庄,想给淡泊的乡村生活注入了新鲜的盐粒。那温暖的颜色,如一朵朵微笑的棉花。

  雪落在城市,成了一道风景。人群如雁阵般欣喜。那些修饰的眼睛和浮躁的市声,那些涂抹的红唇和化妆的倩影,该怎样读懂雪的博大和朴素,该怎样领悟雪纯净的语言,该怎样颂扬雪无私的品格?

  雪落在记忆深处,落在童真的岁月。唯有圣洁的童心才配与雪游戏。

  我们都曾以纯净的微笑和欢乐,用雪的纯净雕塑想象的房舍、村庄和意念中的城市。

  我们幻想把真正的雪留下来,阳光让雪融进了我们的记忆和美好人生。

  雪落在宁静之夜,落在我们精神的家园。最深最冷的不是夜,是孤独。

  雪夜该有多少诗人升腾着灵感的火焰,澎湃着艺术的激情,吟唱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该有多少跃跃欲试的画家吴梨画出雪洁白的精神;该有多少爱雪的人,想象落雪的情景,喜悦如雨,潮湿的心灵,长出新绿的叶片。

  沧桑岁月,天荒地老。雪显得无与伦比的崇高。崇高的是雪一生的干净,崇高的是雪洁白的精神。

  7、《盼雪》(张炜)

  一个无雪的冬天,会令人感到尴尬。该冷的时候不冷,四季不再分明,大自然也写出了荒诞的一笔。

  下雪吧,让洁白的绒毯铺盖大地,以雪独有的方式去温润人心、安定人心。

  雪可以擦洗世界,所以你总是能够在雪后看到一方更加碧蓝的天空。一只狗走向原野,小鸟在落满雪粉的枝丫上俏立。大地恬然入睡,万物陷于默想。姑娘歌唱了,红色的围巾松松地包在头发上。你相信雪的下边是一片翠绿吗?紫色的地黄花儿将开放,墨绿的叶面上留着雪痕。一个干练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过,呼出的白气,那白气像他写出的一行诗;他的头发也是银白的,他的黑呢大衣多么庄重。

  老人缓缓地行走,拐杖提离地面。他走过的岁月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冬天,不记得了。他只记得在雪地上、在雪松的后边,他第一次吻一个姑娘的情景。那时他们都年轻,厚厚的雪使他们的脚陷了下去。

  雪的世界,一个多么适合思索和回忆、追忆和遐想的世界啊!浑浊的思绪被沉淀了,人心像白雪一样安静。我们的流逝的时光,我们的没有留下痕迹的一串连一串的脉音,这时一齐涌到眼前、耳畔。

  你见过人们借助一副滑雪板飞速穿越雪地的情景吗?那有多么帅气。还有,迷人的雪雕、娃娃们的同样稚拙的雪人……这一切奇迹都被白色的调子统领、概括了。

  人在最危急的时刻,在有了病痛的时刻,往往被抬进医院――那里有什么特征?那里会有一群群身着白色长衣、头戴白帽的人,有白色病床、白色被子……他们以这样的颜色挽留生命,唤起对生命的记忆。白色究竟在多在程度上参与了缓解与诊治,又给了人多少安慰和信任呢?白色,白色,活动着、沉默着的白色……它与雪的联想,它一个生命的关系的联想,就这样发生着。

  下雪吧,下雪吧。

  可不巧的是我们又走进了一个无雪的冬天。

  大雪哪儿去了呢?问爷爷们,他们也在摇头。大雪到底哪儿去了呢?如果连我们这个湿润的半岛也缺雨少雪,其他大陆又怎么熬?下雪了,下雪了,下了浅浅一层,一脚踏出泥底,可怜人。下雪吧,下雪吧。再让人骄傲地头戴翻皮帽走上一遭吧,再让真正的寒冷像过往的大雁一样降落一次吧。这样,我们就会知道,太阳和地球在挺好地运转,一个接一个的明天还没有尽头。我们会信任时光、日月这一类永恒的东西,安然自如而不是匆忙慌促地去干手头的事情。

  在这个干燥的、裸露着泥土的冬天里,人们不由得去追寻根底。不错,现代科学已经告诉了在家,人类对在大自然无节制的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衡,毁掉了正常的自然循环。因此我们要忍耐一个又一个无雪的冬天。空中烟尘弥漫,人们咳声不绝。仰望天空,立刻有一粒微尘落入眼内。只有雪才可以擦掉这么多的尘埃,而我们拿出家中千万片抹布也做不到。下雪吧,下雪吧。大雪是老天爷手里的抹布,它一会儿就能把天空擦得瓦蓝锃亮。

  下雪吧!(摘自《读者》)

  8、《冬日絮语》(冯骥才)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了岁月。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有了这分界,便在年前感到岁月一天天变短,直到残剩无多!过了年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一下子真的大有可为了。

  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日历上,还是行走在窗前的阳光里?

  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节候变换着镜框里的风景。冬意最浓的那些天,屋里的热气和窗外的阳光一起努力,将冻结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它总是先从中间化开,向四边蔓延。透过这美妙的冰洞,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阴影遮翳,葱茏却幽暗。小树林又何曾有这般光明?我忽然对老人这个概念生了敬意。只有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才会有眼前这小树林一般明彻。只有这彻底的通彻,才能有此无边的安宁。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中为唯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朋友送来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台上说:“看吧,多漂亮的大叶子!”

  这叶子像一只只绿色光亮的大手,伸出来,叫人欣赏。逆光中,它的叶筋舒展着舒畅又潇洒的线条。一种奇特的感觉出现了!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

  自从有了这盆“香棒”,我才发现我的书房竟有如此灿烂的阳光。它照进并充满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根叶梗,把它们变得像碧玉一样纯净、通亮、圣洁。我还看见绿色的汁液在通明的叶子里流动。这汁液就是血液。人的血液是鲜红的,植物的血液是碧绿的,心灵的血液是透明的,因为世界的纯洁来自于心灵的透明。但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纯洁,而整个世界却仍旧一片混沌呢?

  我还发现,这光亮的叶子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为了证实阳光的明媚、阳光的魅力、阳光的神奇。任何事物都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分离愈远的情人,愈显示了他们的心丝毫没有分离;小人的恶言恶语不恰好表达你的高不可攀和无法企及吗?而骗子无法从你身上骗走的,正是你那无比珍贵的单纯。老人的生命愈来愈短,还是他生命的道路愈来愈长?生命的计量,在于它的长度,还是宽度与深度?

  冬日里,太阳环绕地球的轨道变得又斜又低。夏天里,阳光的双足最多只是站在我的窗台上,现在却长驱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墙壁上。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伫立在阴影里沉思,此刻迎着一束光芒无声地微笑了。

  阳光还要充满我的世界,它化为闪闪烁烁的光雾,朝着四周的阴暗的地方浸染。阴影又执著又调皮,阳光照到哪里,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后。而愈是幽暗的地方,愈能看见被阳光照得晶晶发光的游动的尘埃。这令我十分迷惑:黑暗与光明的界限究竟在哪里?黑夜与晨曦的界限呢?来自于早醒的鸟第一声的啼叫吗……这叫声由于被晨露滋润而异样地清亮。

  但是,有一种光可以透入幽闭的暗处,那便是从音箱里散发出来的闪光的琴音。鲁宾斯坦的手不是在弹琴,而是在摸索你的心灵;他还用手思索,用手感应,用手触动色彩,用手试探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们像明明灭灭、强强弱弱的光束,散布在空间!那些旋律片断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有时,它会在一阵轰响里,关闭了整个地球上的灯或者创造出一个辉煌夺目的太阳。我便在一张寄给远方的失意朋友的新年贺卡上,写了一句话: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乐里,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

  盛夏里,有时乌云四合,那即将被峥嵘的云吞没的最后一块蓝天,好似天空的一个洞,无穷地深远。而现在整个天空全成了这样,在你头顶上无边无际地展开!空阔、高远、清澈、庄严!除去少有的飘雪的日子,大多数时间连一点点云丝也没有,鸟儿也不敢飞上去,这不仅由于它冷冽寥廓,而是因为它大得……大得叫你一仰起头就感到自己的渺小。只有在夜间,寒空中才有星星闪烁。这星星是宇宙间点灯的驿站。万古以来,是谁不停歇地从一个驿站奔向下一个驿站?为谁送信?为了宇宙间那一桩永恒的爱吗?

  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9、《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作者:落霞孤鹜 摘自网络)

  发表日期:2005年10月4日

  时间:一课时

  上课,师生问好。

  师:“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此写了许许多多的诗文。前一段时间我们举行了古诗文背诵活动。现在哪位同学想为老师和同学们背几句呀?

  生: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其他学生也踊跃发言。)

  师:同学们背诵的都是绝句或律诗,容量很有限,是取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景的。这一单元我们学*的写景抒情散文,内容丰富极了,有春草、夏色、春雨、冬雪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这一单元我们就来学*一些写作写景散文的方法。今天,我们先来学*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投影课题在白茫茫的背景上)

  师:提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些什么?

  生:感到特别冷;我会想到呼啸的北风、飘飞的大雪、瑟瑟的枯枝。

  (其他同学纷纷举手发言)

  师: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万木萧条、亘古沉寂是我们这里的冬天。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这节课,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

  师:首先请大家明确两个学*重点:1、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投影:1、抓住景物特征写景;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深情。

  (师配乐背诵全文)

  同学们,济南的冬天好吗?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不像我们这里,呼啸的北风令人受不了。

  生: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不像我们这里的冬天,即使有阳光,也是干燥的冷的厉害。

  生:济南的冬天很温柔,水不结冰,倒还充满了绿意。令人不禁想到我们这里的春天。

  (学生们发言很踊跃)

  师:好的文章三分赏析七分读,只听了一遍,同学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济南冬天的好处,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读一下课文,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此文的,阅读这篇文章应注意哪些问题?(朗读的感情、语速、语调和语气)

  师:在阅读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能注意下面这几个生字词:

  ①济(jǐ)南②伦敦(dūn )③髻(jì)④镶(xiāng )⑤贮(zhù)蓄 ⑥水藻(zǎo )

  (投影生字词)

  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的都十分认真。那么你认为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呢?

  生:我认为作者心中充满了感激,济南的冬天给了他在北*和伦敦不同的特别温柔的感受。

  生:我认为作者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在济南这么温柔的地方过冬,作者自然是很喜悦的;同时,我认为他还为我们中国有这么好的地方感到自豪。

  师:那么,你认为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才更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呢?

  生:用较轻声、喜爱和欣赏的语调读。

  师:那请你来读一下,好吗?读你认为读的最好的地方。

  生:读第一、二、三段。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能把那种如诗似画的意境和作者喜爱、欣赏的心情读出来。

  师:这位同学读得确实不错。哪位同学能不看课本,试着背一下,说一、两句也行。

  (无人举手)

  师:那就再看一下,只看两眼。谁来试一下?

  (个别学生举手,试着背诵。其他学生也开始不断举起手来。)

  生:背第一段。

  师:同学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真不简单。下面听教师来朗诵第一段,同学们再来感受一下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

  师:那谁说说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

  生:温晴。

  (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

  师:能说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在这里,作者通过和北*、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无风、有阳光、温晴的特点。

  师:说的非常好,用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重点。那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你所到过的一个地方的特点?

  (无人举手)

  师:那你先想一下。你从小学到初中的感受;在家住久了,初到学校的感受;你又到别的地方游玩的感受等等。

  生:对于一个久在田野疯跑的孩子,能坐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读书,那是一种幻想:教室里的气氛是温馨的,知识的海洋无限辽阔。

  生:对于一个久被遗忘的学生来说,能受到老师慈爱的抚摩,那是一种感动:老师的抚摩,是温柔的、慈爱的。

  (师长久无言)

  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作者是选取了哪些具体的景物来描绘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的呢?

  生:山、雪、水。

  生:我认为还有阳光、村庄。

  (其他同学也表示赞同)

  师:对。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这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描绘济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银边”、“蓝天”、“草色”、“白”、“暗黄”、“微黄”、“粉色”(投影这些词语)等词语,色彩鲜明艳丽,恰到好处。同时又运用了十分确切的比喻、拟人(投影比喻、拟人),使景色形象化。通过“日本看护妇”、“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肤”的拟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济南依然温暖如春。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师:济南有山有水,前面老师分析了雪中小山的美,那水呢?哪位同学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一下?

  生:我认为济南冬天最突出的色彩是“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生:我认为这里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水有了人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的热爱之情。

  生:类似的用法,我们在朱自清的《春》中还学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师:同学们分析的都很好。作者写阳光也很有特色,他是结合什么来写的?

  生:山。

  师: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比喻和拟人。

  师:那么“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有了着落。他们从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自觉的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这几句是从哪个角度写的呢?

  生:从人的感觉的角度。

  师:好的写景文,注意调动人自身的各种感官。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详细地学*。

  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了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同时又可以写得生动形象。那么哪个同学来总结一下?

  (学生小声讨论)

  生:我认为一要抓住最突出的特点;二要运用多种手法。

  师:非常好。下面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本文的特色。

  (学生再读课文)

  师: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布置作业:模仿本文写法,写篇短文《校园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 4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生动贴切的比喻句,拟人句并细细揣摩、品味。

  3、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学*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

  4、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及探究,合作的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品味生动贴切的比喻句、拟人句。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中描绘的山、水、阳光、白雪等景物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本文的写作特点主要有: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脉络清楚;比喻和拟人的写法,形神兼备,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抓住特征,基调一致,色彩和谐。学*这篇文章将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着重学*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写法。

  五、学情分析

  虽然初一学生对抒情散文的感悟能力还比较低,但前边刚刚学*了《春》这篇文章,学生对情景交融这种写法以及抓住特征有层次的进行描写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节课中,将对学生做进一步引导,加深他们对于情景交融写法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从春走到冬,在四季中徜徉。春天是美好的,嫩绿的小草,吐蕊的春花,柔和的春风,细密的春雨……夏天是炎热的,蝉鸣蛙噪,电闪雷鸣……秋天是萧瑟的,衰草连天,落叶飘零……不知不觉,冬天已悄然来临,那我们这里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各抒已见,用最恰当的词汇来描绘冬天的景象。

  (二) 识作者(投影)

  (三) 检查预*

  1、几个同学读生字,教师正音。

  2、把课下根据对生字的理解编写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同学们共同指正用得是否恰当。

  (四)范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播放音乐并呈现画面)

  (五)整体感悟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选取了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突出了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你觉得作者在描绘济南的冬天时蕴含着一份怎样的情怀?

  (六)精彩呈现

  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蕴含的诗情画意,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学生点评。

  (七)合作探究

  与《春》进行比较阅读,谈异同点。

  (八)经验积累

  读完这篇文章,大家不禁感叹:济南的冬天真美,真温暖!想想作者是如何把文章写得如此细腻感人?学完之后你有哪些学*心得?请记录下来,全班交流。

  (九)自由畅谈

  你喜欢济南的冬天吗?为什么?

  (十)展示才华

  仔细观察我们这里的冬天,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抓住景物待征,写一篇300―400字的文章。

  板书设计:

  阳光

  薄雪 情景交融 抓住特征

  温晴

  小山 比喻拟人 生动贴切

  绿水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 5

  方案一

  教学目的:学*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学重点:教学中要体现抓住景物特征和景的变化进行描写这个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有关词语,特别是形容词的学*;模仿本文写法,练写短文《家乡的冬天》。

  课型:自读课。启发式,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板书: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老舍

  2、简介作者。

  (二)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板书重点词。

  (三)学生查字典。查好的同学上黑板注音。

  (四)讲析第1自然段。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问方式。

  1、你对冬天的景色进行过观察吗?冬天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2、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3、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

  教师小结:经过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特点。板书:气候温晴

  (五)讲析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刻问题。(1)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这一特点,并板书。)(2)为什么要写济南人的感觉:“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比较映衬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暖和)

  2学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1、2启然段。

  2、写出“慈善”“宽敞”“澄清”三个词的反义词,并造句。

  3、预*第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用得贴切的形容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课外作业。

  (二)讲析3、4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3、4自然段。

  2、提问:济南的冬天除了天气温晴、有山有水这两个特点外,作者说,这还算不上济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总结出这个特色吗?(小雪胜景)板书。这个胜景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幻灯打出表格,学生可在书中找答案。答案写于另片上,或把答案盖住。待学生回答后再亮出答案。)

  描写对象

  特征

  是否用了修辞格

  静态写动

  抒情句及表达的感情

  树

  矮松

  越发青黑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受不住大雪,那些小山太秀气。

  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山的关爱,情和景融在一起了。

  树尖上

  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比喻

  山

  山尖

  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

  一道白一道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比喻

  花衣好象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肤

  山腰

  日落时,微黄的阳光斜射山腰,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露出点粉色

  拟人

  3、讲述答案时应侧重意境的领会,让学生仿佛看见那种美景,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

  4、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

  (三)讲析第5自然段。

  1、教师朗读第5自然段。

  2、提问:济南有山有水,上面写了山的美,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用四个字概括这里水的特点。(水藻真绿)板书。绿到什么程度?(“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这里用了“拿”和“不忍”,你认为有什么妙处?(使物都带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拟人修辞格)。以上作者写出济南冬天的四个特点,把他对济南冬天的爱传递给了我们。

  3、接话竞赛:合上课本,请接话,看谁接得最快、最准。

  ①济南的冬天四大特点是――②强调气候温晴用的方法是――③济南四周的小山像――④小雪胜景像――⑤水藻真绿,绿的程度――

  4、结语:作者写尽济南冬天的特点之后,由分到合,发挥奇特想象,将冬天的济南包在空灵的蓝水晶里,构成一个美的整体。文章到此收笔,让读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5、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四)课堂练*。

  1、板书*作题:家乡的冬天。

  2、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3、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4、教师作综合评价。

  (五)布置课外作业:背诵3、4、5自然段,完成*作《家乡的冬天》。

  方案二

  (一)由教师组织学生预先写厂篇短文《XX的冬天》,然后让学生把*作与课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的理解。

  (二)在某一季节,选择本地区某一景点(如山、河、海边、公园等),确定几个观察对象。(如河边的树,河中的船、河水、桥等),围绕着一个中心(如暖晴、景色季节变化等),写一篇短文,要求明确写出学*了课文的何种写法。

  (三)学*运用对比、比喻、拟人(重点学*一种方法亦可)的手法。描写一种景色(不一定写咸完整文章),写成后,把各自的短文拿出来对照。师生共同讲评。对照中注意加深体会课文中运甩这些手法的妙处,并纠正一些运用不当的错误。

  方案三

  设法让学生自己去剥皮吃桔子,比较法,就是诱导学生自己动手剥的一种好办法。

  (一)课前印发夏丐尊先生写的《白马湖之冬》(见所摘文附录),要求学生将两篇描写冬天的散文对照着读,思考两文的同异点,然后在课堂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归纳。

  相似点:

  1、文体相似。都是写景抒情散文。

  2、题材相似。都写冬天。

  3、两文的“我”都是从彼地来到此地。

  4、写的景物相似。都写环境的山,都有水,都有暖阳,都有雪。

  不同点:

  1、气候不同。一暖一冷。

  2、景物特点不同。风的声,山的态,水的色,人的情都不一样。

  3、“我”的感受不同。一个久住严寒的北*,又刚从阴冷的伦敦回来,感到无风温晴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个从热闹的杭州移居到荒凉的湖边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4、着重描述的景物不同。一则重在阳光、小山、雪、水;一则以凛冽的寒风贯通全篇。

  5、抒发的感情不同。一个抒发的是归国游子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侧表现出身处严寒他乡,离群索居的知识分子孤独、寂寞的心境。

  通过比较可看出散文在表达上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怎佯取材,怎样结构,怎样造词造句,应根据客观事物的特点,根据自身的独特生活感受,根据主观表达需要来精心进行择取。

  (二)最后落实在练写观察日记上。使学生既练写《白马湖之冬》的白描手法,也学*《济南的冬夭》形象描绘的各种艺术手法。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阅读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1)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欣赏并学*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通过本文的学*,使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成良好的语感。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应该是要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学重点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写法上。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1、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戏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被誉为“人名艺术家”。

  2、教师结合学生介绍作适当补充,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些印象》是老舍一系列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散文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他回国后最早创作和发表的作品之一。从1930年夏秋至1931年春夏,随写随发表,全文共一万字左右。本文就是其中的一段。

  三、感知课文

  1、借助于《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清楚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领会本文应该怎样朗读。

  归纳:要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

  3、听名家朗读课文。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四、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大意。

  (一)(1)写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点。

  (二)(2—4)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阳光朗照下的山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三)(5)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注音组词:得、着、薄、和

  第二课时

  一、投影两段有关北方冬天的描述,让学生读一读,说说北方冬天给人的印象,以此引入课文分析。济南的冬天是寒冷的吗?

  二、齐读全文,思考问题

  1、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

  2、济南冬天的山水有何特点?

  三、分析全文

  (一)第一段

  济南

  北*(有大风)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响晴“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温晴

  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注:作者之所以用北京、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钱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在离英国回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了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沐浴在济南温情宜人的冬天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禁发自肺腑地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二)针对第二段提问:济南的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下的小山特别可爱?人们的感受如何?

  (三)研读第三段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遍这段文字,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

  1、哪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对雪后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2、作者写景的空间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作者采用那些修辞手法来写景的?

  体会比喻、拟人对写景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写出景物的特点,寄寓作者的赞美之情。

  比喻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比作“白花”;

  二是将“”比作“日本看护妇”。

  (2)指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

  (3)若将“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守卫边关的战士”,行吗?

  (4)引用几句学生作文中的比喻句,让同学们讨论比喻是否恰当。

  明确:比喻一定要贴切。

  拟人

  比较下列两句话,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明确:拟人手法赋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态,写出雪的娇羞美丽。

  4、看看作者写景的句子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美景,景中抒发了作者对这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情景交融。

  5、如果我们要根据此段文字画一幅画,画上应该画些什么景物,景物的色彩如何?

  6、熟读背诵

  (四)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五)水的特点——绿、暖、清亮

  四、再读全文,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读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1、直接抒发感情。

  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

  2、通过创设美好意境,流露作者深情。如“请闭上眼睛,……这是不是一个理想的境界?”烘托出舒适温暖的意境,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五、创设情境,仿作练*。

  当你被济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时候,也许你沉睡的关于冬天的记忆在被唤醒,也许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话般浮现在你的脑海里,那么就让我们也拿起笔,抓住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象,运用你刚刚学到的语言技巧,写下你心中最美的一处冬天。

  教师结束语: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六、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

  2、课后练*二

  板书设计

  济南

  北*(有大风)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响晴“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安适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绿暖清亮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2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文题)说起冬,尤其是北*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给出一个评判。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伦敦(dūn)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

  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设若:假若。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3.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4.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课堂练*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A.朦胧B.淡雅C.古朴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A.暖B.绿C.清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①暗喻②暗喻③明喻④明喻

  B.①明喻②明喻③暗喻④明喻

  C.①暗喻②暗喻③暗喻④明喻

  D.①暗喻②暗喻③借喻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参考答案:

  1.B 2.ABCD 3.C 4.D

  5.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的奉献精神

  七、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2.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体现老舍亲切文笔的语句举要:

  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

  2.“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5.“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

  (1)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联想能力,练*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4.诵读全文。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

  三、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课堂练*(分发打印好的讲义资料)

  阅读《清泉赞》,完成下列题目。

  你大概不止一次地看见过从地下冒出的清泉,或者在如茵的绿草旁边淌着的流水吧?你有没有注意到,当它还是涓涓细流的时候,就表现了倔()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人们为了拦一洼泉水,曾特意挖了一个小潭,潭口围着石块,潭边长上青草,还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对于刚刚冒出地面的泉水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熟悉的、安逸的小天地。它蛮可以在这里留连()徉,直到春花凋谢、秋草枯黄,让这些东西沉落潭底,变成()滓,连同。但是,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小水潭________不了它,小石块________不住它,小花草________了它。打了一个转身,滑下斜坡,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的字注音。

  2.请将“吸引”“挽留”“阻拦”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段的空格中。

  3.文段中画线部分中的“这里”是指____________;“这些东西”是指__________。

  4.“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运用了_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它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潭留不住泉水的原因是(用文段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中加粗的“冒”和“淌”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7.文段借流向海洋的小水流歌颂了一种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8.这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赞颂了它怎样的性格?你从中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jiàng cháng zhā hé

  2.挽留阻拦吸引

  3.小潭潭边的青草、鲜花

  4.拟人生动形象(作用意*即可)

  5.因为泉水具有倔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

  6.不能。“冒”是由下向上溢出,“淌”是由高向低漫流。(意*即可)

  7.勇往直前志向远大(意*即可)

  8.泉水;倔强、进取;联想到那些不甘*庸寂寞、倔强进取的普通人。

  五、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布置作业

  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为学生展现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锻炼他们发现美的眼力,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济南的冬天》是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作者老舍1930年,从英国经新加坡回国,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都是那么美,都是那么温情。作者先总写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再分写济南冬天的“山”“水”,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水到渠成。学生学*本篇课文不仅能了解到冬天的济南是个怎样的“宝地”,还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情,主动亲*、接*大自然。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单了解作者老舍的生*成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者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拼音知识不过关,对语文学科知识的领悟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略弱,学生阅读理解答题能力有待提高。从*时学*情况看,学生对现代散文及文言文阅读感到较吃力,导致练*、考试时答题不完整,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学生审题、及阅读能力薄弱,但已经具备较强的网上搜索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朗读感悟法:文章是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主要采用“图文结合,朗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2、情境教学法: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根据所描绘的景,进行想象与联想,走进情境中,便于体会作者的感情。

  3、讨论法:在反复讨论、互评探讨中领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应用,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交流,稍作引导。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自制“济南的冬天”课件;课文音频朗读、MP3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刚刚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在我们心目中,春已经逐渐丰满起来了,在我们的记忆中,春天是莺歌燕舞,是鸟语花香的。那么在你们的记忆中,冬天,尤其是北方的冬天又是怎样的?来,举手回答。(预设:很寒冷;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路上没人等等,且教师简单评价一下)恩,大家说的这些都是我们记忆中对北方冬天的认识,而北方的天气也确实很糟糕,阴冷,可以说到了深冬到处是天寒地冻,鸟兽都绝迹了。但对老舍先生来说,却在北方的济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冬天,这种冬天又是怎样的?它究竟是如何的奇特、与众不同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老舍《济南的冬天》去看一看。(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提问:还记得在小学时,你们在哪些课文中接触过老舍先生?(《猫》《养花》《林海》《草原》《趵突泉》说到其中2、3个即可)同学们交流一下对老舍先生的了解。(生1生2)

  在这里呢,老师简单介绍下老舍先生(PPT展示)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著名小说代表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代表作《龙须沟》《茶馆》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2)写作背景

  作者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深厚的感情,山东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我们今天学*的这一散文是老舍为他的第二故乡所作。(了解了这点后,对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把握)

  (3)媒体出示课文重点字词

  (4)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哪一个词最适合用来概括,可以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2、指名回答

  3、学生讨论

  4、归纳明确:温晴(板书:温晴)

  三、重点感悟

  (一)研读第一段

  找到“温晴”所在的段落,看看为什么它最适合(明确第一段)

  1、齐读一遍,说说济南冬天总的特点为什么是“温晴”?

  2、指名回答

  3、教师明确

  (通过三组对比:

  北*“奇迹”多风

  伦敦“怪事”多雾

  热带“害怕”日光毒

  济南无风声响晴无毒日这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总特点。

  (1)“宝地”二字透露出什么?

  (2)指名回答

  (3)明确“宝地”二字透露出来的是对济南冬天的怀念与喜爱。(板书:宝地)

  4、再次齐读一遍(边读边感受其中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怀念,喜爱之情)

  (二)深入感悟

  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1、提问:

  (1)作者抓住什么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观察后面的段落。)

  (明确,板书:冬山冬水)

  (2)哪里写山,哪里写水?

  (山:3—5水:6)

  我们先来看冬山,快速浏览一下3、4、5自然段,回答老师:

  (3)作者是通过描写山的哪些方面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

  ①指名回答②教师明确:三个方面,分别是山的形状、山的色彩、山的形态

  (4)三种情况下的山,你们更喜欢哪一部分的描写?

  2、共同分析山景(3、4、5段)(随学生的回答排讲述先后顺序)

  (1)山的形状:(第3段)

  ①济南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老师也写了一段:

  “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着点口,这一圈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给济南带来了温暖。”

  对比一下,你们觉得哪种更好些?为什么?(同学讨论)

  a、指名回答

  b、教师总结

  c、齐读(再次感受其中的味道)

  d、“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的说:你“你们放心吧…”你放心了吗?老师想到了雪莱的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因为那么暖和。济南是一个小摇篮形状的地形,摇篮给人暖和、温馨、舒适的感觉,这样的比喻生动写出了小山的小巧暖和舒适的特点,进而表现了济南的温晴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②相信大家都看过小摇篮,小摇篮是宝宝睡觉的地方,表情都是怎么样的?那我们济南人在摇篮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可爱、甜美…“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都是面上含笑,他们一看山,心里就有了依靠。”我们可以看出济南的人们的生活是幸福、惬意的。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本段小结:所以,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确实是特别可爱呀!

  (2)山的形态:(第5段)

  这一组齐读第5段

  (我们一起来看看哈,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点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嗯,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画面?嗯,对啦,就是描写了城外的远山。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他认为这城外的山美得就像张水墨画一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样的画面(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点缀着小树、小村庄,树上装饰着小雪、屋顶上也卧着点雪,充满了安静和谐的氛围,远远望去,黑白两色,是不是显得愈加自然、清新、淡雅?))很美,是吧?(PPT展示图片)

  我们很容易就看出了作者对济南冬天山的喜爱之情。不过,同学们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赏析一下吗?哪里用词用得巧妙?

  (文章两处使用了“卧”,“卧”字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同时“卧”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的闲适的喜爱,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的。)

  四、小结归纳

  在老舍先生的描绘下,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那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脸带微笑的人们以及水墨画般的城外山景,一切都是显得那么安静舒适。

  五、作业布置

  1、自学第2自然段,请进行赏析(可以从它的作用、修辞手法、词语等方面),写在作业本上。

  2、课后再好好体会后面段落中老舍先生所抓住济南的冬天的景物特点,感受作者最终所抒发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可爱

  山

  温晴城外雪后的远山水墨画—淡雅

  (宝地)

  水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请回答PPT上的问题(PPT出示),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内容。

  二、重点感悟

  (一)山的色彩

  我们的作者最欣赏的就是薄雪覆盖下的山了。让我们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先来听一听这时候的山是什么样子的。(指定一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得美一点,其他同学可以一边听一边闭起眼睛来想像感受。)

  1、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说说这句话里作者是抓住什么字来写的?

  明确:妙

  2、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妙”在何处。理清本段顺序:作者写山的色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找关键词)主要有哪些色彩?找出来用横线标注。

  a、指名回答

  b、明确:山上—山尖—山坡—山腰(自上而下的空间顺序)

  (1)山上——写山上的什么?

  ①矮松——“矮”这个字与什么协调?(“矮”与“小山、小雪”协调)

  ②越发青黑——用“青黑”有什么效果?(青黑凸显出了矮松的浓郁的生机、生命力,同时雪小,盖不住整个松树,体现济南的温晴。)

  ③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白花”是什么?(雪)

  ④作者为什么不说“雪”而说是“白花”?(说明雪漂亮,作者喜欢这样的雪。)

  ⑤这句哪个字用得好?——(“顶”)

  ⑥如果改成“扣”“罩”好不好?为什么?

  a、讨论、指名回答

  b、明确(我们来看,“顶”字为什么用得好?形态之美,“顶”更能说明是在“树尖上”说明雪很小,只有一点点;而如果用“扣”“罩”字,就不好听了也不好看了,它们都有整个盖住的意思,这样就不符合内容所说的“小雪”“薄雪”了。压在头上,扣在头上,覆盖在头上,都不好听——“顶”更具形态美,轻盈感,准确的表现出雪“小”的特点,突出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秀气。)

  (2)山尖——作者是怎么描写山尖的?你觉得哪个词用的好?

  “全白了,好像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镶”——用拟人手法,表现的是线条不断地在起伏延长,同时轮廓亮丽。另外,把它写的像巧匠一样,构建色彩纯净美丽的蓝天银边,看出作者喜欢雪的灵性。)

  (3)山坡

  “草色还露着,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色彩美丽,盖在山上,像美丽的衣服,所以像花衣,带水纹的花衣”

  ①这花衣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实际上是这是“小雪”的杰作,雪覆盖不匀,带水纹的花衣给人以动感,更能凸显雪的灵性。)

  ②刚才写树尖用“顶”,写山尖用“镶”,那在山坡上用了一个什么词呢?找出来并说好不好,为什么?

  (“穿”——山象人一样爱美多情,突出雪的灵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相间的美丽样子。)

  (4)山腰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微微露出点粉色”

  ①“好像忽然害了羞”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

  (拟人,雪像小姑娘一样娇羞,雪也多情,生动形象地写出雪的情态。)

  ②为什么是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写出雪柔情万种,赋予雪以少女般害羞的神情,生动表现出雪泛出淡粉的娇羞情态。这里“微微”这个词用的很妙,多一分就造作,少一分又不够,“微微”刚刚好写出雪的娇羞的情态。)

  3、那这一段山的特点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好呢?(秀气)

  (PPT出示图片)

  本段小结:本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突出其秀气的特点。描写景物多,却并不杂乱。巧妙运用比喻、拟人,虚实结合,把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写得很有情趣,突出了济南“温晴”“是块宝地”的总特点。

  (二)研读最后一段

  作者是通过描写山的三个方面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那作者又是如何通过水来表现表现济南冬天“温晴”呢?请快速阅读最后一段,思考:水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步:现在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用心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与同桌交流交流。

  第二步:全班交流(主要让学生自己找句子进行分析,以下的1、2、3、的问题可以稍作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层的分析)

  1、“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表现出济南的水无限生机和在冬日里孕育朦胧春意。——“暖”)

  2、“水藻真绿…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寻找文中写了几处绿?

  (1)指名回答

  (2)明确(文章写了3处绿,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并且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人的性格、感情,突出水的暖、绿的特点。)

  (同时作者极力写水绿时,还通过垂柳照影子,透过水往上看,写出水的清、透。)

  (3)绿的精神怎么理解?

  ①指名回答

  ②明确(水藻在冬天释放所有的绿,这种绿的精神,意味着绽放生机、怒放生命。这么具有生机,这哪里是冬,分明是春的生机,是春!那生活在济南的人们是不是很幸福?这样的冬怎能不让老舍喜欢、向往!)

  3、大家觉得空灵的蓝水晶这个比喻怎么样,试着赏析下?

  (1)指名回答

  (2)明确(作者将天光、水色、绿影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澄澈透明、天明水净的济南,描绘出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同时,这个比喻也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晴”,碧空如洗,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空灵的蓝水晶这一比喻,可以说,老舍是忽略了水的表象,而只见水的本色了——写出了水的清、亮。试想,他该是用一种怎样的深情,才能领悟这水的本色呢?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本段小结:本段通过描写济南冬水的暖、绿、清,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和“宝地”的总特点。

  4、提问:一篇文章总会有一个核心思想,而文章的总的感情爆发都会在哪里?——结尾。当然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老舍最后发表什么样的感慨?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师:奇怪了,我们的题目是什么——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冬天的济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能否把题目换成冬天的济南,以便点题?

  (1)指名回答(点两位学生)

  (2)师明确:济南的冬天,中心词在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让人生出冬天之感,重在感觉(精神),而结尾冬天的济南,中心词在济南,突出的是济南特有的韵致,重在景象,文章取题为“济南的冬天”,表明作者是从感觉(精神)的角度去写济南的冬天,而不仅仅是从景物的角度去写的。

  三、小结归纳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如诗如画的美景,情景交融的文字,文章运用大量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把济南的冬天写得极致神韵!带给作者一种美的享受。

  四、拓展延伸

  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1、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2、教师综合评价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四,要求至少300字。

  2、将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到摘录本上。(明天一起上交)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可爱

  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气

  温晴城外雪后的远山水墨画—淡雅

  (宝地)

  水暖绿清亮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3、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知道日本第一个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是谁吗?对,是川端康成。1969年的一天,日本的许多知名人士都在为川端康成庆祝他的成功,包括许多外国使节,只有一位瑞典大使走道川端康成面前没有说祝贺的话,而是说,“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大家想知道是谁吗?对,他就是我们的老舍先生。他的语言很独到洗练却又韵味无穷。老舍曾经在山东济南和青岛生活过,写出了大量的文章。现在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别样的“济南的冬天”吧。 (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作者简介: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老舍的资料

  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与〈春〉比较阅读)

  1、分段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如果用画来比喻《春》和《济南的冬天》,那么《春》象什么画?而《济南的冬天》又是一幅什么画?

  学生讨论体会明确:《春》象油画,象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济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画,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写法?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学生思考明确:温晴:

  对比:北*(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4、学生互相质疑问难,然后归纳本课所学内容。

  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自己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朗读体会对济南的冬天的的喜欢之情。

  教师小结:本文随着老舍先生欣赏了济南冬天的美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就象听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不愧是人民的语言艺术大师。课下希望同学们多读老舍的文章,再次体会老舍的语言独特之处。

  作业:

  基础作业:在摘抄本上摘抄优美的语句。

  拓展作业:课下搜集老舍的文章,阅读品味其语言特色

  预*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品味赏析“妙”在何处?

  重点品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体会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体会了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从总体上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这节课我们共同合作看看这些画“妙”在何处。

  研读赏析

  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学生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找出自己组喜欢的图来谈喜欢的理由)

  [明确]

  a.小山摇篮图——温静;雪后初晴图——秀美;空灵水晶图—一绿、活。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学生讨论找图谈感受。

  合作探究

  谈完感受后,每个小组就自己组喜欢的图来探究为什么写的好,写的妙?

  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把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或疑惑告知大家

  阳光朗照图

  1、小组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雪后初晴图

  1、小组朗读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学生抓住“妙” 字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这段文字为什么写雪后的山景这么“妙”?

  讨论并归纳:运用修辞。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雪后远山图

  小组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空灵水晶图

  小组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1、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研读思考

  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最后满含深情的道出了“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虽没赞美济南,但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学生互相质疑问难,教师归纳本课所学。

  拓展延伸

  我们共同体会了《济南的冬天》的魅力所在,学*了写景方法,我们青岛的夏天最美,最有魅力的季节,能否抓住青岛的夏天的特征,来写〈青岛的夏〉。

  学生共同讨论青岛的夏天的特征,抓住最能体现青岛夏的特征的景物来写。

  教师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作业

  1、基础作业:“读一读,写一写”生字,注解中的词语。

  2、拓展作业:写青岛的夏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

  3、预*作业: 预*《秋天》,熟读,体会诗中的感情。

  课后记

  学生对《春》的印象很深,刚学完,正好借此热身,《春》象油画,象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济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画,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用《春》的方法来教冬天,也可以,要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其中之美。先在总体上把握文章,学生明白老舍先生画的是一幅画。先画山,有远景*景,有阳光朗照下的山,有薄雪覆盖的山,还有城外的远山。最后一幅空灵水晶图,把整个济南的景色都画出来了。让学生体会其美。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难点】

  根据每一段的特点,快速背诵。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风俗*惯等。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导入

  1、请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济南”为话题,简介济南。

  2、播放教师从网上下载的有关济南的风景图片并作简要介绍。

  二、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三、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预*,教师正音,学生掌握字词:

  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2、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体味文章蕴含的感情。

  3、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济南冬天气候特点的词语。

  明确:温晴。

  (2)作者用三个自然段写济南的山,各侧重于哪个方面?

  明确:①山“形”;②山“色”;③城外远山。

  (3)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点?

  明确:暖、绿、清。

  四、仔细品读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请学生速读第1、2段,自主解决后,讨论明确:

  (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响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有关济南的资料进一步体会:

  ①为什么称“小山”?

  明确: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

  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

  明确: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

  教师小结: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3、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济南的深厚感情?

  学生自由探究,然后讨论、交流。答案不求统一,以下可供参考:

  (1)开篇通过对比,衬托济南是温晴的,是个宝地。足见作者对其珍爱。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小摇篮……”一句,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温馨之感跃然纸上。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2)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欣赏并学*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通过本文的学*,使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成良好的语感。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应该是要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学重点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写法上。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1、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戏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被誉为“人名艺术家”。

  2、教师结合学生介绍作适当补充,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些印象》是老舍一系列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散文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他回国后最早创作和发表的作品之一。从1930年夏秋至1931年春夏,随写随发表,全文共一万字左右。本文就是其中的一段。

  三、感知课文

  1、借助于《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清楚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领会本文应该怎样朗读。

  归纳:要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

  3、听名家朗读课文。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四、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大意。

  (一)(1)写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点。

  (二)(2—4)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阳光朗照下的山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三)(5)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注音组词:得、着、薄、和

  第二课时

  一、投影两段有关北方冬天的描述,让学生读一读,说说北方冬天给人的印象,以此引入课文分析。济南的冬天是寒冷的吗?

  二、齐读全文,思考问题

  1、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

  2、济南冬天的山水有何特点?

  三、分析全文

  (一)第一段

  济南

  北*(有大风)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响晴“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温晴

  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注:作者之所以用北京、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钱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在离英国回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了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沐浴在济南温情宜人的冬天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禁发自肺腑地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二)针对第二段提问:济南的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下的小山特别可爱?人们的感受如何?

  (三)研读第三段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遍这段文字,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

  1、哪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对雪后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2、作者写景的空间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作者采用那些修辞手法来写景的?

  体会比喻、拟人对写景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写出景物的特点,寄寓作者的赞美之情。

  比喻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比作“白花”;

  二是将“”比作“日本看护妇”。

  (2)指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

  (3)若将“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守卫边关的战士”,行吗?

  (4)引用几句学生作文中的比喻句,让同学们讨论比喻是否恰当。

  明确:比喻一定要贴切。

  拟人

  比较下列两句话,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明确:拟人手法赋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态,写出雪的娇羞美丽。

  4、看看作者写景的句子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美景,景中抒发了作者对这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情景交融。

  5、如果我们要根据此段文字画一幅画,画上应该画些什么景物,景物的色彩如何?

  6、熟读背诵

  (四)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五)水的特点——绿、暖、清亮

  四、再读全文,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读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1、直接抒发感情。

  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

  2、通过创设美好意境,流露作者深情。如“请闭上眼睛,……这是不是一个理想的境界?”烘托出舒适温暖的意境,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五、创设情境,仿作练*。

  当你被济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时候,也许你沉睡的关于冬天的记忆在被唤醒,也许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话般浮现在你的脑海里,那么就让我们也拿起笔,抓住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象,运用你刚刚学到的语言技巧,写下你心中最美的一处冬天。

  教师结束语: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六、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

  2、课后练*二

  板书设计

  济南

  北*(有大风)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响晴“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安适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绿暖清亮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2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文题)说起冬,尤其是北*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给出一个评判。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伦敦(dūn)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

  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设若:假若。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3.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4.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课堂练*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A.朦胧B.淡雅C.古朴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A.暖B.绿C.清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①暗喻②暗喻③明喻④明喻

  B.①明喻②明喻③暗喻④明喻

  C.①暗喻②暗喻③暗喻④明喻

  D.①暗喻②暗喻③借喻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参考答案:

  1.B 2.ABCD 3.C 4.D

  5.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的奉献精神

  七、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2.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体现老舍亲切文笔的语句举要:

  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

  2.“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5.“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

  (1)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联想能力,练*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4.诵读全文。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

  三、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课堂练*(分发打印好的讲义资料)

  阅读《清泉赞》,完成下列题目。

  你大概不止一次地看见过从地下冒出的清泉,或者在如茵的绿草旁边淌着的流水吧?你有没有注意到,当它还是涓涓细流的时候,就表现了倔()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人们为了拦一洼泉水,曾特意挖了一个小潭,潭口围着石块,潭边长上青草,还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对于刚刚冒出地面的泉水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熟悉的、安逸的小天地。它蛮可以在这里留连()徉,直到春花凋谢、秋草枯黄,让这些东西沉落潭底,变成()滓,连同。但是,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小水潭________不了它,小石块________不住它,小花草________了它。打了一个转身,滑下斜坡,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的字注音。

  2.请将“吸引”“挽留”“阻拦”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段的空格中。

  3.文段中画线部分中的“这里”是指____________;“这些东西”是指__________。

  4.“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运用了_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它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潭留不住泉水的原因是(用文段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中加粗的“冒”和“淌”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7.文段借流向海洋的小水流歌颂了一种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8.这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赞颂了它怎样的性格?你从中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jiàng cháng zhā hé

  2.挽留阻拦吸引

  3.小潭潭边的青草、鲜花

  4.拟人生动形象(作用意*即可)

  5.因为泉水具有倔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

  6.不能。“冒”是由下向上溢出,“淌”是由高向低漫流。(意*即可)

  7.勇往直前志向远大(意*即可)

  8.泉水;倔强、进取;联想到那些不甘*庸寂寞、倔强进取的普通人。

  五、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布置作业

  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为学生展现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锻炼他们发现美的眼力,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济南的冬天》是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作者老舍1930年,从英国经新加坡回国,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都是那么美,都是那么温情。作者先总写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再分写济南冬天的“山”“水”,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水到渠成。学生学*本篇课文不仅能了解到冬天的济南是个怎样的“宝地”,还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情,主动亲*、接*大自然。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单了解作者老舍的生*成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者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拼音知识不过关,对语文学科知识的领悟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略弱,学生阅读理解答题能力有待提高。从*时学*情况看,学生对现代散文及文言文阅读感到较吃力,导致练*、考试时答题不完整,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学生审题、及阅读能力薄弱,但已经具备较强的网上搜索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朗读感悟法:文章是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主要采用“图文结合,朗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2、情境教学法: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根据所描绘的景,进行想象与联想,走进情境中,便于体会作者的感情。

  3、讨论法:在反复讨论、互评探讨中领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应用,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交流,稍作引导。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自制“济南的冬天”课件;课文音频朗读、MP3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刚刚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在我们心目中,春已经逐渐丰满起来了,在我们的记忆中,春天是莺歌燕舞,是鸟语花香的。那么在你们的记忆中,冬天,尤其是北方的冬天又是怎样的?来,举手回答。(预设:很寒冷;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路上没人等等,且教师简单评价一下)恩,大家说的这些都是我们记忆中对北方冬天的认识,而北方的天气也确实很糟糕,阴冷,可以说到了深冬到处是天寒地冻,鸟兽都绝迹了。但对老舍先生来说,却在北方的济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冬天,这种冬天又是怎样的?它究竟是如何的奇特、与众不同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老舍《济南的冬天》去看一看。(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提问:还记得在小学时,你们在哪些课文中接触过老舍先生?(《猫》《养花》《林海》《草原》《趵突泉》说到其中2、3个即可)同学们交流一下对老舍先生的了解。(生1生2)

  在这里呢,老师简单介绍下老舍先生(PPT展示)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著名小说代表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代表作《龙须沟》《茶馆》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2)写作背景

  作者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深厚的感情,山东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我们今天学*的这一散文是老舍为他的第二故乡所作。(了解了这点后,对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把握)

  (3)媒体出示课文重点字词

  (4)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哪一个词最适合用来概括,可以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2、指名回答

  3、学生讨论

  4、归纳明确:温晴(板书:温晴)

  三、重点感悟

  (一)研读第一段

  找到“温晴”所在的段落,看看为什么它最适合(明确第一段)

  1、齐读一遍,说说济南冬天总的特点为什么是“温晴”?

  2、指名回答

  3、教师明确

  (通过三组对比:

  北*“奇迹”多风

  伦敦“怪事”多雾

  热带“害怕”日光毒

  济南无风声响晴无毒日这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总特点。

  (1)“宝地”二字透露出什么?

  (2)指名回答

  (3)明确“宝地”二字透露出来的是对济南冬天的怀念与喜爱。(板书:宝地)

  4、再次齐读一遍(边读边感受其中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怀念,喜爱之情)

  (二)深入感悟

  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1、提问:

  (1)作者抓住什么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观察后面的段落。)

  (明确,板书:冬山冬水)

  (2)哪里写山,哪里写水?

  (山:3—5水:6)

  我们先来看冬山,快速浏览一下3、4、5自然段,回答老师:

  (3)作者是通过描写山的哪些方面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

  ①指名回答②教师明确:三个方面,分别是山的形状、山的色彩、山的形态

  (4)三种情况下的山,你们更喜欢哪一部分的描写?

  2、共同分析山景(3、4、5段)(随学生的回答排讲述先后顺序)

  (1)山的形状:(第3段)

  ①济南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老师也写了一段:

  “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着点口,这一圈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给济南带来了温暖。”

  对比一下,你们觉得哪种更好些?为什么?(同学讨论)

  a、指名回答

  b、教师总结

  c、齐读(再次感受其中的味道)

  d、“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的说:你“你们放心吧…”你放心了吗?老师想到了雪莱的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因为那么暖和。济南是一个小摇篮形状的地形,摇篮给人暖和、温馨、舒适的感觉,这样的比喻生动写出了小山的小巧暖和舒适的特点,进而表现了济南的温晴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②相信大家都看过小摇篮,小摇篮是宝宝睡觉的地方,表情都是怎么样的?那我们济南人在摇篮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可爱、甜美…“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都是面上含笑,他们一看山,心里就有了依靠。”我们可以看出济南的人们的生活是幸福、惬意的。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本段小结:所以,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确实是特别可爱呀!

  (2)山的形态:(第5段)

  这一组齐读第5段

  (我们一起来看看哈,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点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嗯,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画面?嗯,对啦,就是描写了城外的远山。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他认为这城外的山美得就像张水墨画一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样的画面(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点缀着小树、小村庄,树上装饰着小雪、屋顶上也卧着点雪,充满了安静和谐的氛围,远远望去,黑白两色,是不是显得愈加自然、清新、淡雅?))很美,是吧?(PPT展示图片)

  我们很容易就看出了作者对济南冬天山的喜爱之情。不过,同学们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赏析一下吗?哪里用词用得巧妙?

  (文章两处使用了“卧”,“卧”字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同时“卧”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的闲适的喜爱,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的。)

  四、小结归纳

  在老舍先生的描绘下,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那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脸带微笑的人们以及水墨画般的城外山景,一切都是显得那么安静舒适。

  五、作业布置

  1、自学第2自然段,请进行赏析(可以从它的作用、修辞手法、词语等方面),写在作业本上。

  2、课后再好好体会后面段落中老舍先生所抓住济南的冬天的景物特点,感受作者最终所抒发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可爱

  山

  温晴城外雪后的远山水墨画—淡雅

  (宝地)

  水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请回答PPT上的问题(PPT出示),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内容。

  二、重点感悟

  (一)山的色彩

  我们的作者最欣赏的就是薄雪覆盖下的山了。让我们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先来听一听这时候的山是什么样子的。(指定一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得美一点,其他同学可以一边听一边闭起眼睛来想像感受。)

  1、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说说这句话里作者是抓住什么字来写的?

  明确:妙

  2、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妙”在何处。理清本段顺序:作者写山的色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找关键词)主要有哪些色彩?找出来用横线标注。

  a、指名回答

  b、明确:山上—山尖—山坡—山腰(自上而下的空间顺序)

  (1)山上——写山上的什么?

  ①矮松——“矮”这个字与什么协调?(“矮”与“小山、小雪”协调)

  ②越发青黑——用“青黑”有什么效果?(青黑凸显出了矮松的浓郁的生机、生命力,同时雪小,盖不住整个松树,体现济南的温晴。)

  ③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白花”是什么?(雪)

  ④作者为什么不说“雪”而说是“白花”?(说明雪漂亮,作者喜欢这样的雪。)

  ⑤这句哪个字用得好?——(“顶”)

  ⑥如果改成“扣”“罩”好不好?为什么?

  a、讨论、指名回答

  b、明确(我们来看,“顶”字为什么用得好?形态之美,“顶”更能说明是在“树尖上”说明雪很小,只有一点点;而如果用“扣”“罩”字,就不好听了也不好看了,它们都有整个盖住的意思,这样就不符合内容所说的“小雪”“薄雪”了。压在头上,扣在头上,覆盖在头上,都不好听——“顶”更具形态美,轻盈感,准确的表现出雪“小”的特点,突出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秀气。)

  (2)山尖——作者是怎么描写山尖的?你觉得哪个词用的好?

  “全白了,好像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镶”——用拟人手法,表现的是线条不断地在起伏延长,同时轮廓亮丽。另外,把它写的像巧匠一样,构建色彩纯净美丽的蓝天银边,看出作者喜欢雪的灵性。)

  (3)山坡

  “草色还露着,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色彩美丽,盖在山上,像美丽的衣服,所以像花衣,带水纹的花衣”

  ①这花衣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实际上是这是“小雪”的杰作,雪覆盖不匀,带水纹的花衣给人以动感,更能凸显雪的灵性。)

  ②刚才写树尖用“顶”,写山尖用“镶”,那在山坡上用了一个什么词呢?找出来并说好不好,为什么?

  (“穿”——山象人一样爱美多情,突出雪的灵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相间的美丽样子。)

  (4)山腰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微微露出点粉色”

  ①“好像忽然害了羞”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

  (拟人,雪像小姑娘一样娇羞,雪也多情,生动形象地写出雪的情态。)

  ②为什么是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写出雪柔情万种,赋予雪以少女般害羞的神情,生动表现出雪泛出淡粉的娇羞情态。这里“微微”这个词用的很妙,多一分就造作,少一分又不够,“微微”刚刚好写出雪的娇羞的情态。)

  3、那这一段山的特点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好呢?(秀气)

  (PPT出示图片)

  本段小结:本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突出其秀气的特点。描写景物多,却并不杂乱。巧妙运用比喻、拟人,虚实结合,把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写得很有情趣,突出了济南“温晴”“是块宝地”的总特点。

  (二)研读最后一段

  作者是通过描写山的三个方面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那作者又是如何通过水来表现表现济南冬天“温晴”呢?请快速阅读最后一段,思考:水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步:现在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用心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与同桌交流交流。

  第二步:全班交流(主要让学生自己找句子进行分析,以下的1、2、3、的问题可以稍作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层的分析)

  1、“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表现出济南的水无限生机和在冬日里孕育朦胧春意。——“暖”)

  2、“水藻真绿…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寻找文中写了几处绿?

  (1)指名回答

  (2)明确(文章写了3处绿,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并且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人的性格、感情,突出水的暖、绿的特点。)

  (同时作者极力写水绿时,还通过垂柳照影子,透过水往上看,写出水的清、透。)

  (3)绿的精神怎么理解?

  ①指名回答

  ②明确(水藻在冬天释放所有的绿,这种绿的精神,意味着绽放生机、怒放生命。这么具有生机,这哪里是冬,分明是春的生机,是春!那生活在济南的人们是不是很幸福?这样的冬怎能不让老舍喜欢、向往!)

  3、大家觉得空灵的蓝水晶这个比喻怎么样,试着赏析下?

  (1)指名回答

  (2)明确(作者将天光、水色、绿影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澄澈透明、天明水净的济南,描绘出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同时,这个比喻也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晴”,碧空如洗,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空灵的蓝水晶这一比喻,可以说,老舍是忽略了水的表象,而只见水的本色了——写出了水的清、亮。试想,他该是用一种怎样的深情,才能领悟这水的本色呢?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本段小结:本段通过描写济南冬水的暖、绿、清,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和“宝地”的总特点。

  4、提问:一篇文章总会有一个核心思想,而文章的总的感情爆发都会在哪里?——结尾。当然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老舍最后发表什么样的感慨?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师:奇怪了,我们的题目是什么——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冬天的济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能否把题目换成冬天的济南,以便点题?

  (1)指名回答(点两位学生)

  (2)师明确:济南的冬天,中心词在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让人生出冬天之感,重在感觉(精神),而结尾冬天的济南,中心词在济南,突出的是济南特有的韵致,重在景象,文章取题为“济南的冬天”,表明作者是从感觉(精神)的角度去写济南的冬天,而不仅仅是从景物的角度去写的。

  三、小结归纳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如诗如画的美景,情景交融的文字,文章运用大量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把济南的冬天写得极致神韵!带给作者一种美的享受。

  四、拓展延伸

  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1、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2、教师综合评价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四,要求至少300字。

  2、将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到摘录本上。(明天一起上交)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可爱

  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气

  温晴城外雪后的远山水墨画—淡雅

  (宝地)

  水暖绿清亮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3、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知道日本第一个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是谁吗?对,是川端康成。1969年的一天,日本的许多知名人士都在为川端康成庆祝他的成功,包括许多外国使节,只有一位瑞典大使走道川端康成面前没有说祝贺的话,而是说,“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大家想知道是谁吗?对,他就是我们的老舍先生。他的语言很独到洗练却又韵味无穷。老舍曾经在山东济南和青岛生活过,写出了大量的文章。现在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别样的“济南的冬天”吧。 (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作者简介: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老舍的资料

  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与〈春〉比较阅读)

  1、分段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如果用画来比喻《春》和《济南的冬天》,那么《春》象什么画?而《济南的冬天》又是一幅什么画?

  学生讨论体会明确:《春》象油画,象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济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画,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写法?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学生思考明确:温晴:

  对比:北*(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4、学生互相质疑问难,然后归纳本课所学内容。

  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自己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朗读体会对济南的冬天的的喜欢之情。

  教师小结:本文随着老舍先生欣赏了济南冬天的美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就象听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不愧是人民的语言艺术大师。课下希望同学们多读老舍的文章,再次体会老舍的语言独特之处。

  作业:

  基础作业:在摘抄本上摘抄优美的语句。

  拓展作业:课下搜集老舍的文章,阅读品味其语言特色

  预*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品味赏析“妙”在何处?

  重点品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体会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体会了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从总体上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这节课我们共同合作看看这些画“妙”在何处。

  研读赏析

  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学生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找出自己组喜欢的图来谈喜欢的理由)

  [明确]

  a.小山摇篮图——温静;雪后初晴图——秀美;空灵水晶图—一绿、活。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学生讨论找图谈感受。

  合作探究

  谈完感受后,每个小组就自己组喜欢的图来探究为什么写的好,写的妙?

  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把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或疑惑告知大家

  阳光朗照图

  1、小组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雪后初晴图

  1、小组朗读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学生抓住“妙” 字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这段文字为什么写雪后的山景这么“妙”?

  讨论并归纳:运用修辞。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雪后远山图

  小组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空灵水晶图

  小组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1、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研读思考

  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最后满含深情的道出了“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虽没赞美济南,但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学生互相质疑问难,教师归纳本课所学。

  拓展延伸

  我们共同体会了《济南的冬天》的魅力所在,学*了写景方法,我们青岛的夏天最美,最有魅力的季节,能否抓住青岛的夏天的特征,来写〈青岛的夏〉。

  学生共同讨论青岛的夏天的特征,抓住最能体现青岛夏的特征的景物来写。

  教师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作业

  1、基础作业:“读一读,写一写”生字,注解中的词语。

  2、拓展作业:写青岛的夏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

  3、预*作业: 预*《秋天》,熟读,体会诗中的感情。

  课后记

  学生对《春》的印象很深,刚学完,正好借此热身,《春》象油画,象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济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画,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用《春》的方法来教冬天,也可以,要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其中之美。先在总体上把握文章,学生明白老舍先生画的是一幅画。先画山,有远景*景,有阳光朗照下的山,有薄雪覆盖的山,还有城外的远山。最后一幅空灵水晶图,把整个济南的景色都画出来了。让学生体会其美。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难点】

  根据每一段的特点,快速背诵。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风俗*惯等。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导入

  1、请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济南”为话题,简介济南。

  2、播放教师从网上下载的有关济南的风景图片并作简要介绍。

  二、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三、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预*,教师正音,学生掌握字词:

  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2、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体味文章蕴含的感情。

  3、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济南冬天气候特点的词语。

  明确:温晴。

  (2)作者用三个自然段写济南的山,各侧重于哪个方面?

  明确:①山“形”;②山“色”;③城外远山。

  (3)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点?

  明确:暖、绿、清。

  四、仔细品读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请学生速读第1、2段,自主解决后,讨论明确:

  (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响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有关济南的资料进一步体会:

  ①为什么称“小山”?

  明确: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

  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

  明确: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

  教师小结: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3、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济南的深厚感情?

  学生自由探究,然后讨论、交流。答案不求统一,以下可供参考:

  (1)开篇通过对比,衬托济南是温晴的,是个宝地。足见作者对其珍爱。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小摇篮……”一句,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温馨之感跃然纸上。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3)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但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情感基调

  1.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2.学生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明确:从课文中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再次读课文,提问: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呈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明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作者通过对济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2.作者是如何对冬天景物进行描写的?

  明确: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济南的小山进行了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比喻成了“小摇篮”,将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护者”。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等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周围的一圈小山特别可爱。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对“小雪”进行了描写。“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写雪是“害羞的”并且“露出点粉色”,这些描写都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六自然段对济南的水进行了描写,冬天水不结冰,水里的水藻在晴天的时候也越来越绿,因为这些水是不忍冻上的,况且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作者通过描写使水富有了灵气,通过描写水藻及垂柳,进一步说明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3.作者通过对一系列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何种情感?

  明确: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老舍先生刚从伦敦回到祖国,到了济南,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感受十分真切,当你到一个新的地点后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请谈谈你的感受并写下来。

  2.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课下学*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学会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因而重心在让学生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准确找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课堂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营造课堂气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

  一、教学背景

  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教材分析整个单元都是写景抒情类的文章,要求学生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春》的基础上已经对写景抒情类的文章有所了解,本文重在巩固和强化。同时继续强化和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和欣赏写景抒情类文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读准重音和停连,懂得发现生活中的美,描写生活中的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欣赏品读文中精彩的句段和词语,学会对比手法的运用,理解情景交融的妙处。

  教学重点朗读、品读课文,欣赏品味文中精彩的句段和词语。

  教学难点学*作者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描写生活中的美。

  教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示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你喜欢冬天么?你眼中的冬天是怎样的?

  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天》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自主思考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2、走*作者补充介绍作者老舍学生介绍了解作者、作品常识。

  3、听课文录音或教师朗读,学生在语言的熏陶中感悟。播放音频或示范朗读

  听范读,并整体感知在听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品语言之美引导学生赏析文本。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描写顺序

  语言特点(炼字、叠词等)

  写作手法(对比、情景交融等)

  小组合作,多个角度赏析课文走进文本,和文本对话,感受文章写景的妙处。

  5、品味、质疑

  引导学生品读其他精彩语句,并提出疑问。

  结合预*以、相关练*以及自己的思考,提出未解决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6、小结景物描写技巧

  1、布局精心,层次井然

  2、运用修辞妙笔生花,文采斐然。

  如比喻、比拟等。

  3、妙用动词、形容词,语言精美。

  如“响晴”、“温晴”、“卧”等。

  4、巧用对比,特点突出。

  5、按照一定顺序(从高到低)

  6、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总结本文写景技巧一课一得,在学*完《春》的基础上,再巩固写景技巧,学以致用。

  三、作业布置:

  选取四季中你次喜欢的景物进行描绘,字数300—500字左右,请运用课堂学到的描写方法,至少要用上2种修辞手法。

  四、板书设计:

  【学*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2.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我们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一、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4)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菁选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学*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展开描写,并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鲜明的印象和感受的写法。

  2、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4、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设想】

  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课前预*

  1、济南的冬天是( )。请你用一个或两三个词语来形容,并说出理由。

  学生的回答:

  ⑴ 济南的冬天是(温晴、 )

  ⑵ 老舍带着我们欣赏了冬天的济南的那些景物?

  阳光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

  授课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理清文章的情感思路。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同学们,四季更替,星转斗移,大自然是那样富于神奇的魅力。东西南北,不同地域,四季景色又都呈现出迥然不同的个性特色。我们的省会城市──济南,因了人文、地理因素的特点,四季景象更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今天,让我们在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的引导之下,一起感受一下济南的冬天。

  初读课文:

  ⑴ 本文的作者是谁?(老舍)

  ⑵ 能不能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老舍的情况?(阅读注解一,指导学生“圈点勾画”。)

  ⑶ 教师补充:

  老师还要补充一点,1930年,作者从英国经新加坡回国,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都是那么美,都是那么温情。作为游子,他真切的感觉到了祖国的亲切与温暖,这种感受,在文中流露的很充分。

  2、分析理解:

  精读重点段落,思考问题:

  朗读第三段,要求:

  ⑴ 找出本段所运用的三个方位名词和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通过讨论辨析明确:三个方位名词是“山上”、“山尖”、“山坡”,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是“日落”;这一段主要写济南雪后山上的景色。

  ⑵ 找出本段用得最生动的三个带有比喻意义的动词和拟人句,说说所起的作用。

  明确:三个动词是“顶”、“镶”、“穿”,拟人句是“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表现济南小山“秀气”的特征。

  朗读第五段,要求:

  ⑴ 画出文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和比喻手法的词句,描写蓝水晶的形容词,说明本段写什么,写出什么特征?

  明确:词句是“贮蓄”、“全拿出来”、“精神”、“不忍得”、“照个影儿”、“蓝水晶”、“像地毯上的小团花”;本段写济南的水,写出其“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绿”、“澄清”、“水天一色”的特点。

  ⑵ 揣摩结尾一句:“这”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这”是指济南的冬天“温晴”、“慈善”、“秀气”、“像水墨画”、“水色澄清”等;蕴含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写作特点:

  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济南怎样的情感?从那些词句感受到的?

  明确: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情是喜爱和赞美。从“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些小山冬天特别可爱”、“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等词句可以看出来。

  作者的情感,融会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以美好的事物作喻体,表现景物特点,用拟人修辞句式,赋予景物美好情感。情景交融正是本文的突出特色。

  3、学*反馈:

  阅读抒情散文,一要把握景物特征,二要感悟作者情感;写抒情散文,一要写出景物特征,二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情景交融。

  4、拓展阅读《济南的秋天》:

  要求学生依据《济南的冬天》的问题设计,设计三个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完成《济南的秋天》一文的阅读学*。

  5、阅读思考:

  ⑴ 作者对济南的秋天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明确: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⑵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济南的秋天景象?景色有什么特点?

  明确:济南秋天的山和秋天的水。写出了秋山多变化的、淡美的山色;秋水的清澄和甜美以及水中迷人的绿色。

  ⑶ 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济南的秋天怎样的情感?那些词句向你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确:作者对济南秋天的感情是赞美和喜爱。从“济南的秋天是诗意的”、“(上帝)把秋和冬的艺术全赐给了济南”、“像诗一样的温柔”、“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羡慕死诗人呀”、“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等词句可以看得出来。

  6、课堂检测:

  ⑴ 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三个词来概括。

  ⑵ 作者通过哪三个比较来说明“济南真算是个宝地”?

  ⑶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⑷ 本文是怎样描写阳光朗照下济南的山的?

  ⑸ 本文是怎样描写小雪点染后的山的?

  ⑹ 本文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的?

  ⑺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7、课外练*、阅读拓展。

  【板书设计】

  一、济南的天气

  异地之冬 北* 伦敦 热带

  (对比) 多风 多雾 日光毒,响亮

  (奇迹) (怪事) (害怕)

  济南的冬天 无风声 无雾响晴 温情

  引出 “宝地”(喜爱)

  二、冬天的济南

  济南冬天的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可爱、充满温情(小摇篮)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看护妇、镶银边、穿花衣、害羞。)

  城外远山 ─—素淡、雅致(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的水:暧──不结冰

  绿──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不忍冻)

  活──清亮通透 (空灵的蓝水晶)

  时间:一课时

  上课,师生问好。

  师:“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此写了许许多多的诗文。前一段时间我们举行了古诗文背诵活动。现在哪位同学想为老师和同学们背几句呀?生: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其他学生也踊跃发言。)

  师:同学们背诵的都是绝句或律诗,容量很有限,是取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景的。这一单元我们学*的写景抒情散文,内容丰富极了,有春草、夏色、春雨、冬雪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这一单元我们就来学*一些写作写景散文的方法。今天,我们先来学*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投影课题在白茫茫的背景上)

  师:提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些什么?

  生:感到特别冷;我会想到呼啸的北风、飘飞的大雪、瑟瑟的枯枝。

  (其他同学纷纷举手发言)

  师: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万木萧条、亘古沉寂是我们这里的冬天。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这节课,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

  师:首先请大家明确两个学*重点:

  1、 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投影:1、抓住景物特征写景;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深情。

  (师配乐背诵全文)

  同学们,济南的冬天好吗?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不像我们这里,呼啸的北风令人受不了。

  生: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不像我们这里的冬天,即使有阳光,也是干燥的冷的厉害。生:济南的冬天很温柔,水不结冰,倒还充满了绿意。令人不禁想到我们这里的春天。(学生们发言很踊跃)

  师:好的文章三分赏析七分读,只听了一遍,同学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济南冬天的好处,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读一下课文,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此文的,阅读这篇文章应注意哪些问题?(朗读的感情、语速、语调和语气)

  师:在阅读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能注意下面这几个生字词:

  ①济(j ǐ)南②伦敦(d ūn)③髻(j ì)④镶(xi āng)⑤贮(zh ù)蓄⑥水藻(z ǎo)(投影生字词)

  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的都十分认真。那么你认为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呢?

  生:我认为作者心中充满了感激,济南的冬天给了他在北*和伦敦不同的特别温柔的感受。生:我认为作者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在济南这么温柔的地方过冬,作者自然是很喜悦的;同时,我认为他还为我们中国有这么好的地方感到自豪。

  师:那么,你认为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才更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呢?

  生:用较轻声、喜爱和欣赏的语调读。

  师:那请你来读一下,好吗?读你认为读的最好的地方。

  生:读第一、二、三段。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能把那种如诗似画的意境和作者喜爱、欣赏的心情读出来。师:这位同学读得确实不错。哪位同学能不看课本,试着背一下,说一、两句也行。(无人举手)

  师:那就再看一下,只看两眼。谁来试一下?

  (个别学生举手,试着背诵。其他学生也开始不断举起手来。)

  生:背第一段。

  师:同学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真不简单。下面听教师来朗诵第一段,同学们再来感受一下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

  师:那谁说说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

  生:温晴。

  (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

  师:能说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在这里,作者通过和北*、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无风、有阳光、温晴的特点。

  师:说的非常好,用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重点。那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你所到过的一个地方的特点?

  (无人举手)

  师:那你先想一下。你从小学到初中的感受;在家住久了,初到学校的感受;你又到别的'地方游玩的感受等等。

  生:对于一个久在田野疯跑的孩子,能坐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读书,那是一种幻想:教室里的气氛是温馨的,知识的海洋无限辽阔。

  生:对于一个久被遗忘的学生来说,能受到老师慈爱的抚摩,那是一种感动:老师的抚摩,是温柔的、慈爱的。

  (师长久无言)

  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作者是选取了哪些具体的景物来描绘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的呢?

  生:山、雪、水。

  生:我认为还有阳光、村庄。

  (其他同学也表示赞同)

  师:对。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这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描绘济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银边”、“蓝天”、“草色”、“白”、“暗黄”、“微黄”、“粉色”(投影这些词语)等词语,色彩鲜明艳丽,恰到好处。同时又运用了十分确切的比喻、拟人(投影比喻、拟人),使景色形象化。通过“日本看护妇”、“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肤”的拟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济南依然温暖如春。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师:济南有山有水,前面老师分析了雪中小山的美,那水呢?哪位同学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一下?

  生:我认为济南冬天最突出的色彩是“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生:我认为这里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水有了人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的热爱之情。

  生:类似的用法,我们在朱自清的《春》中还学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师:同学们分析的都很好。作者写阳光也很有特色,他是结合什么来写的?生:山。

  师: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比喻和拟人。

  师:那么“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有了着落。他们从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自觉的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这几句是从哪个角度写的呢?

  生:从人的感觉的角度。

  师:好的写景文,注意调动人自身的各种感官。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详细地学*。

  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了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同时又可以写得生动形象。那么哪个同学来总结一下?

  (学生小声讨论)

  生:我认为一要抓住最突出的特点;二要运用多种手法。

  师:非常好。下面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本文的特色。

  (学生再读课文)

  师: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布置作业:模仿本文写法,写篇短文《校园的冬天》。

  一、教学目标

  学*这篇课文,除了抓住景物特征这个主要内容,还应该从词语的运用、修辞的运用等方面学*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景物的。

  二、难点、重点分析

  1.作者是怎样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的?

  分析:作者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从地理环境、人们的表情与幻想和对小山、小雪、绿水的描写几个角度来写。第一幅画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济南像被“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恬静、多么安逸。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第二幅画描绘了秀美的雪景。矮松顶着白花,蓝天镶上银边,白雪夹着黄草,夕阳斜照薄雪,山坡卧着村庄,房顶卧点白雪,如同一幅极美的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画。第三幅画描绘了澄清温暖的河水。河水不结冰,还冒着热气;水中水藻绿意正浓,水边垂柳弯腰照影;一片清亮的天上,像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一幅幅美景,描绘出了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2.作者是怎样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的?

  分析: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描绘济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银边”、“蓝天”、“草色”、“白”、“暗黄”、“微黄”、“粉色”等词语,色彩鲜明艳丽,恰到好处。同时又运用了十分确切的比喻、拟人,使景色形象化。通过“日本看护妇”、“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肤”的拟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济南依然温暖如春。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读测试。

  计时速读全文,答题,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与阅读效率。

  1.本文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_;本文写于:_______年以前。

  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三个词来概括。

  3.作者通过哪三个比较来说明“济南真算是个宝地”?

  4.本文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5.本文是怎样描写阳光朗照下济南的山的?

  6.本文是怎样描写小雪点染后的山的?

  7.本文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的?

  8.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9.下面这些句子中,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C.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10.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①济()南②伦敦()③髻()

  ④镶()⑤贮()蓄⑥水藻()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字/分钟

  理解率: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1.本文一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说说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3.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三)精读导引。

  第1题要求在统摄全文内容的情况下,划分段落,以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做此题要注意在整体性阅读基础上进行分段。

  第2、3题都是对写作特点的理解。应当结合自己的有关知识,深入分析体会。并注意随时吸收,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四)疑难讨论。

  1.C√。因为从全文来看,写了三个方面内容:(1)济南的天气;(2)济南的山景;(3)济南冬天的水色。而第1自然段是写“天气”的,第5自然段是写“水色”的,中间三个自然段是写“山景”的。

  2.本文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1)直接抒发作者赞美的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三个地区和济南的天气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以情动人。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流露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3)用虚实结合的方法,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抒发作者的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十分传神。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冬天阳光下的济南出现“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小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低语,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这些,不但非常传神,而且饱含着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这篇写景散文写得成功、动人是与作者善于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分不开的。

  在修辞方面,比喻、拟人、对比都用得十分出色。例如,把济南比做婴儿,把城外山景比做出于“唐代名手画的”“水墨画”,那么清新明丽。这两个比喻都很精彩。作者还融生命与感情于景物之中,使景物活了起来,生动而逼真,这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至于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方面,放在一起相比较的一种修辞方法。本文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等,色彩鲜明悦目。

  在词语的选用方面,也是十分讲究的。如,老城是“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句不仅用了拟人的方法,而且“晒”、“睡”、“醒”三个动词准确地勾画出济南温晴的气候特征。

  老舍写作用纯正的北京话,简洁的短句,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朴实明快。

  附:速读测试参考答案

  1.《济南的冬天》;老舍;1934。

  2.无风、晌晴、温晴。

  3.写风同北京比;写日光同伦敦比;写日光的强度与热带地方比。

  4.采用的是景物的排写顺序。第1段写天。以表现济南的冬天的暖;第2段写地,以表现济南冬天的舒适;第3、4段写山色,以表现济南冬天的秀气;第5段写水光,以表现济南冬天里孕合着的春色,并顺势用一句话勾勒了济南冬天的总体形象。

  5.先是用一个设问句和一个反问句指出济南的“出奇”不单是因为经常有温暖的阳光,还因为它有迷人的山水;继而写济南的地理特征:是“山围城”;然后写济南人情态的特征:因为山就是依靠,山就是温暖,所以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6.先写山的色彩。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写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精心描绘。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它是银白,“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再写山的情态,“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那些小山太秀气!”这样,就写出了小雪点染的山的“妙”处。不仅使读者感受到小雪点染的山的外在美,也写出了其内在美。

  7.写水,作者抓住一个“绿”字,着重写了自己对济南冬水的感受,概括水的鲜明形象。作者描绘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这其实都是写水的绿,写济南冬天里绿的精神,绿的生命。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写“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这实际上是把水艺术化了,感情化了。最后写“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济南冬景图。写出了这座有泉城之称的济南的特色。

  8.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9.A.拟人;B.比喻;C.拟人

  10.(1)jǐ(2)dūn(3)jì(4)xiāng(5)zhù(6)zǎo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计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文学知识,掌握本文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所的美景。

  3、理清文章思路,学*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了《春》这篇美文,感受了春的美景,从春的美景中感受到了活力、生机。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无数可以值得赞美的东西,在冬天,人们也许看到过白雪皑皑的银白色的世界,那么,你居住的地方的冬天又如何呢?谁能说说?(指名说出)不同地方,冬天的景是不同的。济南这个地方的冬天的景又如何呢,我们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就知道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济南的冬天》。(板书:《济南的冬天》)

  二、新授:

  1、解题及作家、作品介绍。

  这是一篇写冬天美景的抒情散文,也是一篇美文。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地同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代表、全国文联副**、全国作协副**、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1930年前后,老舍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2、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温晴:本课指天气械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安适:安静而舒适。

  肌肤:肌肉和皮肤。

  出奇:特别,不寻常。

  秀气:清秀、小巧玲珑。

  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5)

——济南冬天的教学设计实用十份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为学生展现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锻炼他们发现美的眼力,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济南的冬天》是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作者老舍1930年,从英国经新加坡回国,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都是那么美,都是那么温情。作者先总写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再分写济南冬天的“山”“水”,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水到渠成。学生学*本篇课文不仅能了解到冬天的济南是个怎样的“宝地”,还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情,主动亲*、接*大自然。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单了解作者老舍的生*成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者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拼音知识不过关,对语文学科知识的领悟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略弱,学生阅读理解答题能力有待提高。从*时学*情况看,学生对现代散文及文言文阅读感到较吃力,导致练*、考试时答题不完整,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学生审题、及阅读能力薄弱,但已经具备较强的网上搜索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朗读感悟法:文章是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主要采用“图文结合,朗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2、情境教学法: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根据所描绘的景,进行想象与联想,走进情境中,便于体会作者的感情。

  3、讨论法:在反复讨论、互评探讨中领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应用,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交流,稍作引导。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自制“济南的冬天”课件;课文音频朗读、MP3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刚刚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在我们心目中,春已经逐渐丰满起来了,在我们的记忆中,春天是莺歌燕舞,是鸟语花香的。那么在你们的记忆中,冬天,尤其是北方的冬天又是怎样的?来,举手回答。(预设:很寒冷;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路上没人等等,且教师简单评价一下)恩,大家说的这些都是我们记忆中对北方冬天的认识,而北方的天气也确实很糟糕,阴冷,可以说到了深冬到处是天寒地冻,鸟兽都绝迹了。但对老舍先生来说,却在北方的济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冬天,这种冬天又是怎样的?它究竟是如何的奇特、与众不同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老舍《济南的冬天》去看一看。(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提问:还记得在小学时,你们在哪些课文中接触过老舍先生?(《猫》《养花》《林海》《草原》《趵突泉》说到其中2、3个即可)同学们交流一下对老舍先生的了解。(生1生2)

  在这里呢,老师简单介绍下老舍先生(PPT展示)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著名小说代表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代表作《龙须沟》《茶馆》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2)写作背景

  作者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深厚的感情,山东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我们今天学*的这一散文是老舍为他的第二故乡所作。(了解了这点后,对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把握)

  (3)媒体出示课文重点字词

  (4)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哪一个词最适合用来概括,可以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2、指名回答

  3、学生讨论

  4、归纳明确:温晴(板书:温晴)

  三、重点感悟

  (一)研读第一段

  找到“温晴”所在的段落,看看为什么它最适合(明确第一段)

  1、齐读一遍,说说济南冬天总的特点为什么是“温晴”?

  2、指名回答

  3、教师明确

  (通过三组对比:

  北*“奇迹”多风

  伦敦“怪事”多雾

  热带“害怕”日光毒

  济南无风声响晴无毒日这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总特点。

  (1)“宝地”二字透露出什么?

  (2)指名回答

  (3)明确“宝地”二字透露出来的是对济南冬天的怀念与喜爱。(板书:宝地)

  4、再次齐读一遍(边读边感受其中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怀念,喜爱之情)

  (二)深入感悟

  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1、提问:

  (1)作者抓住什么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观察后面的段落。)

  (明确,板书:冬山冬水)

  (2)哪里写山,哪里写水?

  (山:3—5水:6)

  我们先来看冬山,快速浏览一下3、4、5自然段,回答老师:

  (3)作者是通过描写山的哪些方面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

  ①指名回答②教师明确:三个方面,分别是山的形状、山的色彩、山的形态

  (4)三种情况下的山,你们更喜欢哪一部分的描写?

  2、共同分析山景(3、4、5段)(随学生的回答排讲述先后顺序)

  (1)山的形状:(第3段)

  ①济南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老师也写了一段:

  “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着点口,这一圈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给济南带来了温暖。”

  对比一下,你们觉得哪种更好些?为什么?(同学讨论)

  a、指名回答

  b、教师总结

  c、齐读(再次感受其中的味道)

  d、“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的说:你“你们放心吧…”你放心了吗?老师想到了雪莱的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因为那么暖和。济南是一个小摇篮形状的地形,摇篮给人暖和、温馨、舒适的感觉,这样的比喻生动写出了小山的小巧暖和舒适的特点,进而表现了济南的温晴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②相信大家都看过小摇篮,小摇篮是宝宝睡觉的地方,表情都是怎么样的?那我们济南人在摇篮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可爱、甜美…“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都是面上含笑,他们一看山,心里就有了依靠。”我们可以看出济南的人们的生活是幸福、惬意的。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本段小结:所以,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确实是特别可爱呀!

  (2)山的形态:(第5段)

  这一组齐读第5段

  (我们一起来看看哈,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点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嗯,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画面?嗯,对啦,就是描写了城外的远山。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他认为这城外的山美得就像张水墨画一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样的画面(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点缀着小树、小村庄,树上装饰着小雪、屋顶上也卧着点雪,充满了安静和谐的氛围,远远望去,黑白两色,是不是显得愈加自然、清新、淡雅?))很美,是吧?(PPT展示图片)

  我们很容易就看出了作者对济南冬天山的喜爱之情。不过,同学们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赏析一下吗?哪里用词用得巧妙?

  (文章两处使用了“卧”,“卧”字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同时“卧”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的闲适的喜爱,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的。)

  四、小结归纳

  在老舍先生的描绘下,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那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脸带微笑的人们以及水墨画般的城外山景,一切都是显得那么安静舒适。

  五、作业布置

  1、自学第2自然段,请进行赏析(可以从它的作用、修辞手法、词语等方面),写在作业本上。

  2、课后再好好体会后面段落中老舍先生所抓住济南的冬天的景物特点,感受作者最终所抒发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可爱

  山

  温晴城外雪后的远山水墨画—淡雅

  (宝地)

  水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请回答PPT上的问题(PPT出示),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内容。

  二、重点感悟

  (一)山的色彩

  我们的作者最欣赏的就是薄雪覆盖下的山了。让我们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先来听一听这时候的山是什么样子的。(指定一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得美一点,其他同学可以一边听一边闭起眼睛来想像感受。)

  1、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说说这句话里作者是抓住什么字来写的?

  明确:妙

  2、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妙”在何处。理清本段顺序:作者写山的色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找关键词)主要有哪些色彩?找出来用横线标注。

  a、指名回答

  b、明确:山上—山尖—山坡—山腰(自上而下的空间顺序)

  (1)山上——写山上的什么?

  ①矮松——“矮”这个字与什么协调?(“矮”与“小山、小雪”协调)

  ②越发青黑——用“青黑”有什么效果?(青黑凸显出了矮松的浓郁的生机、生命力,同时雪小,盖不住整个松树,体现济南的温晴。)

  ③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白花”是什么?(雪)

  ④作者为什么不说“雪”而说是“白花”?(说明雪漂亮,作者喜欢这样的雪。)

  ⑤这句哪个字用得好?——(“顶”)

  ⑥如果改成“扣”“罩”好不好?为什么?

  a、讨论、指名回答

  b、明确(我们来看,“顶”字为什么用得好?形态之美,“顶”更能说明是在“树尖上”说明雪很小,只有一点点;而如果用“扣”“罩”字,就不好听了也不好看了,它们都有整个盖住的意思,这样就不符合内容所说的“小雪”“薄雪”了。压在头上,扣在头上,覆盖在头上,都不好听——“顶”更具形态美,轻盈感,准确的表现出雪“小”的特点,突出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秀气。)

  (2)山尖——作者是怎么描写山尖的?你觉得哪个词用的好?

  “全白了,好像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镶”——用拟人手法,表现的是线条不断地在起伏延长,同时轮廓亮丽。另外,把它写的像巧匠一样,构建色彩纯净美丽的蓝天银边,看出作者喜欢雪的灵性。)

  (3)山坡

  “草色还露着,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色彩美丽,盖在山上,像美丽的衣服,所以像花衣,带水纹的花衣”

  ①这花衣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实际上是这是“小雪”的杰作,雪覆盖不匀,带水纹的花衣给人以动感,更能凸显雪的灵性。)

  ②刚才写树尖用“顶”,写山尖用“镶”,那在山坡上用了一个什么词呢?找出来并说好不好,为什么?

  (“穿”——山象人一样爱美多情,突出雪的灵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相间的美丽样子。)

  (4)山腰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微微露出点粉色”

  ①“好像忽然害了羞”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

  (拟人,雪像小姑娘一样娇羞,雪也多情,生动形象地写出雪的情态。)

  ②为什么是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写出雪柔情万种,赋予雪以少女般害羞的神情,生动表现出雪泛出淡粉的娇羞情态。这里“微微”这个词用的很妙,多一分就造作,少一分又不够,“微微”刚刚好写出雪的娇羞的情态。)

  3、那这一段山的特点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好呢?(秀气)

  (PPT出示图片)

  本段小结:本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突出其秀气的特点。描写景物多,却并不杂乱。巧妙运用比喻、拟人,虚实结合,把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写得很有情趣,突出了济南“温晴”“是块宝地”的总特点。

  (二)研读最后一段

  作者是通过描写山的三个方面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那作者又是如何通过水来表现表现济南冬天“温晴”呢?请快速阅读最后一段,思考:水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步:现在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用心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与同桌交流交流。

  第二步:全班交流(主要让学生自己找句子进行分析,以下的1、2、3、的问题可以稍作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层的分析)

  1、“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表现出济南的水无限生机和在冬日里孕育朦胧春意。——“暖”)

  2、“水藻真绿…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寻找文中写了几处绿?

  (1)指名回答

  (2)明确(文章写了3处绿,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并且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人的性格、感情,突出水的暖、绿的特点。)

  (同时作者极力写水绿时,还通过垂柳照影子,透过水往上看,写出水的清、透。)

  (3)绿的精神怎么理解?

  ①指名回答

  ②明确(水藻在冬天释放所有的绿,这种绿的精神,意味着绽放生机、怒放生命。这么具有生机,这哪里是冬,分明是春的生机,是春!那生活在济南的人们是不是很幸福?这样的冬怎能不让老舍喜欢、向往!)

  3、大家觉得空灵的蓝水晶这个比喻怎么样,试着赏析下?

  (1)指名回答

  (2)明确(作者将天光、水色、绿影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澄澈透明、天明水净的济南,描绘出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同时,这个比喻也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晴”,碧空如洗,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空灵的蓝水晶这一比喻,可以说,老舍是忽略了水的表象,而只见水的本色了——写出了水的清、亮。试想,他该是用一种怎样的深情,才能领悟这水的本色呢?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本段小结:本段通过描写济南冬水的暖、绿、清,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和“宝地”的总特点。

  4、提问:一篇文章总会有一个核心思想,而文章的总的感情爆发都会在哪里?——结尾。当然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老舍最后发表什么样的感慨?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师:奇怪了,我们的题目是什么——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冬天的济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能否把题目换成冬天的济南,以便点题?

  (1)指名回答(点两位学生)

  (2)师明确:济南的冬天,中心词在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让人生出冬天之感,重在感觉(精神),而结尾冬天的济南,中心词在济南,突出的是济南特有的韵致,重在景象,文章取题为“济南的冬天”,表明作者是从感觉(精神)的角度去写济南的冬天,而不仅仅是从景物的角度去写的。

  三、小结归纳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如诗如画的美景,情景交融的文字,文章运用大量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把济南的冬天写得极致神韵!带给作者一种美的享受。

  四、拓展延伸

  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1、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2、教师综合评价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四,要求至少300字。

  2、将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到摘录本上。(明天一起上交)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可爱

  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气

  温晴城外雪后的远山水墨画—淡雅

  (宝地)

  水暖绿清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析精彩语言,体味优美意境。

  2、能力目标:学*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描写景物和移步换景的手法。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精彩语言,体味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移步换景的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展示大明湖、千佛山等济南特有风景,引用清代诗人刘凤诰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导入课题。

  二、检查预*。

  (一)夯实基础,展示多媒体让学生正确的读加点字的音,然后口头解释词语。

  ① 济南( ) 伦敦( ) 镶( ) 水藻(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

  ②解词: 设若―――

  水墨画―――

  贮蓄―――

  空灵―――

  响晴―――

  (二)学生展示自己所查阅的关于老舍的生*及代表作品的资料。①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②师生交流:教师做重点补充,学生把重点记录。

  三、整体感知。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①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济南的冬天?

  ②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讨论解决,教师指导总结。

  四、美文细品。

  速读课文,利用圈点标注法画出你认为生动的句子,仔细体会,并说说你的理由。(从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色彩、手法的虚实等方面着手)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五、移步换景的手法。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如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景,虚实结合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第三段,思考: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矮松、山尖、山色、薄雪。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然后告诉学生随着观察者观察点的不同,所写的景物也随着变化这就叫做“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六、反馈练*。

  假设你要给一个从没有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从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些精彩的片段,选取一个简略讲讲。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可以检验学生对文中重点段落的掌握情况。学生先在组内展示,然后每组推举出一名学生回答。

  七、布置作业。

  以《……秋天》为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要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景物的特点,利用各种所学手法,用生动形象的笔墨进行描写。注意将景物写活,做到情景交融。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但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情感基调

  1.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2.学生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明确:从课文中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再次读课文,提问: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呈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明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作者通过对济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2.作者是如何对冬天景物进行描写的?

  明确: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济南的小山进行了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比喻成了“小摇篮”,将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护者”。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等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周围的一圈小山特别可爱。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对“小雪”进行了描写。“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写雪是“害羞的”并且“露出点粉色”,这些描写都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六自然段对济南的水进行了描写,冬天水不结冰,水里的水藻在晴天的时候也越来越绿,因为这些水是不忍冻上的,况且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作者通过描写使水富有了灵气,通过描写水藻及垂柳,进一步说明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3.作者通过对一系列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何种情感?

  明确: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老舍先生刚从伦敦回到祖国,到了济南,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感受十分真切,当你到一个新的地点后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请谈谈你的感受并写下来。

  2.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课下学*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学会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因而重心在让学生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准确找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课堂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营造课堂气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

  1、让学生搜集有关描写冬景和雪景的`古诗句

  2、请描绘一下我们家乡的冬天:

  ⑴抓住景物特点,适当运用修辞;

  ⑵写好后,用一定的语气语调读一读;

  ⑶300字左右。

  【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精妙语言,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重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难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自主预*案】

  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

  水zǎo( ) chéng( )清 宽chǎng ( ) 水藻( )

  狭窄 ( ) 宽敞 ( ) 贮蓄( ) 澄清( ) 济南( ) 镶上 ( ) 髻 ( ) 看护妇( )

  2、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 )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4、《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板书课题)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目标。

  ※检查预*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听读课文,感受济南美景

  请大家借着美妙的音乐,循着课文的范读录音,驰骋你丰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 想想,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如何?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 温晴、慈善

  (二)美读课文,欣赏冬天美景

  1.浏览课文,想想作者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呢?这些景物又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以“济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为开头说一段话吗?

  比如: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学生自主探究)

  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温情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 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美,美在耀眼的雪光、娇艳的雪色、娇美的雪态,翠松白雪相映生色,蓝天白雪相映生辉,白雪黄草,相映成趣。它娇美、秀气,情态可掬。

  济南冬天美,美在小雪点染后的山色,树尖上顶着白雪,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上的白雪,好似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白 雪黄草组成彩色美景,又像是给山们穿上一件花衣,山腰上的雪被阳光斜射,好像害了羞,微露粉色。

  济南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绿的水,它冒着点儿热气,水藻更

  与碧蓝的晴交相辉映,像块蓝水晶,蕴蓄蓬勃生机,洋溢无限温情。

  济南冬天美,美在秀美的睡态,它“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美妙的理想境界!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三)悟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古人曰: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服务的。那么作者把济南冬天的山水写得如此之美,是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时,处处流露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直接抒发感情)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创造意境,流露深情) “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正确读写济南、镶上、宽敞、澄清等词语,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活动教学法、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语: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画面。(多媒体出示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他的《济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写出这样的评价。

  课件展示图片和板书标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6)

——《济南的冬天》的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一、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文章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因此,在学*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2. 学情分析

  对于老舍,孩子们已经学*了他的作品《猫》,对他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虽然说老舍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过本课学*,让孩子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方法如: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本课就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启迪智慧。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温晴”、“响晴”“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课文的能力。

  5.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小组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4.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5.教学难点:

  1)、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冬天,那么,石家庄的冬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事物自然导入,给学生以亲切自然之感,同时教师也点到了济南的冬天与一般的北方冬天有不同之处,给学生以提示。

  二、验收预*第一项,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出示预*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了解文章大意,想想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3)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1、通过小组学*的方式,验收预*第一项。

  过程:4人小组学*中1号同学当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在预*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3、教师出示整理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2号同学负责,在小组中读正确。

  4、检查词语能否读正确。3号同学读词语。

  5、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6、检查课文朗读情况。4号同学在小组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小组学*的主要形式验收学生的认读情况,小组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在团队中负责,都有任务,锻炼、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能力。

  三、验收预*第二项,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 默读课文,然后试着想一想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济南的冬天――温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这在教学大纲中对高年级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四、再读课文,感受。

  1、教师设置情景导入,让孩子们想象济南的冬天的画面。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的?

  预设: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3、配乐创设情境,朗读体会济南冬天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之后,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让学生交流的过程更加整合,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有更热烈,有更多的感受与同伴分享。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和作者一起分享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谁来说一说,文章围绕“济南的冬天”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复*导入,回顾全篇,尽快让学生走进文本,为后面赏析课**好准备。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这个不同寻常的“冬天”,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围绕中心话题,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学生赏析济南山、水

  接着作者又写了济南的山、水,现在请四组同学的代表分别上台给我们介绍作者笔下的山水,其余同学把书合上,从画中,从同学的复述中感受济南的山、水。

  1、第一张图片:阳光下山景图。

  请第一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图片复述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教师提问: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下学生回答。

  板书:阳光下的小山:温晴

  2、第二张图片:薄雪后山景图。

  请第二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图片复述第三自然段内容。

  教师指导背诵:根据学生复述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指导背诵。

  提问:济南小雪的小山有什么特点?

  板书:小雪后的小山:秀气

  3、第三张图片:城外远望山景图、冒着热气的绿水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问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

  三、深入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小组交流中心话题。

  课文处处流露着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热爱。现在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用心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点: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