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合集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1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半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年级小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分针。

  2.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整时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的时间,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4.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

  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课堂上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同时我还让孩子们通过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体验来学*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自主参与,探索新知;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的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氛围,为学*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小朋友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

  第二步骤是学*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板出示在课件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在教学整时的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又增加了电子表形式的写法,通过对7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

  1、我用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录像边互相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2、教师说时间,学生拨时间。

  3、找朋友。在找朋友中,让学生全员参与,每个小朋友都拿着一张时间卡片(钟面、整时的两种写法),让时间相同的学生做个好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既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4、完成课本94业第3题。

  5、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4页、85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会认、读、写整时。

  2、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的能力。

  3、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按时作息。

  教学重点:

  认整时、记录整时。

  教学难点:

  特殊时刻的认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创设数宝宝情景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自主学*认识钟面

  (1)学生自己观察钟面,思考钟面上都有什么。

  (2)提问:谁知道钟面上的这两根针叫什么名字?它们长得一样吗?

  (3)学生在其他钟面上指出时针和分针。

  (4)演示时针、分针旋转的方向,学生用小手指模仿操作。

  2、归纳总结认识整时

  (1)依次出示三个钟面,分别提问:这是几时?现在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

  (2)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提问:学*了这三个钟面,请你比较一下,这三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3)归纳总结: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板书)

  (4)巩固新知:

  拨一拨,说时刻。

  (5)认识电子计时法

  (三)巩固练*拓展新知

  1、投影出示教材85页的第一幅图

  (1)提问:小明几时在做什么?师生共同完成其他几幅图。投影展示,全班交流。

  (2)问:小明9时在干什么?同样是9时,为什么做的事却不同?

  2、判断时间

  3、过几小时是几时?

  4、拓展新知

  你知道吗?(课件展示书上85内容)

  (四)全课小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会认、读、写整时。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

  3、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认识整时、记录整时。

  教学难点:特殊时刻的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学具、钟面图片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几位小朋友想和大家一起来上课,认识他们吗?希望咱们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他们,好吗?他们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吧!(播放)

  生:钟表

  师:看来钟表也是大家的好朋友呀,钟表不但告诉我们时间,还能提醒我们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我们的生活和学*都离不开它。今天这一节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吧。(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

  1、师:听,熊二的钟表响了,小眼睛亮晶晶,大家一起来看看,它的钟表上的钟面都有什么呀?把你的发现给你同桌说一说吧.(1分钟)

  2、汇报。(学生自由发言)

  (1)有数字。我们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你观察真仔细呀!)我们一起来数数吧,拿起你的小手指跟着老师的手指指1.2.3.4...12,有没有发现在我们数的过程中,手指转了一圈呀?这个方向就叫做顺时针方向,请同学们再转一圈;现在请同学们倒着数一数,12.11.10....1,这个和顺时针正好相反,我们把这个方向就叫做逆时针方向。

  (2)时针和分针外观上的区别。

  生:还有两根针:分针和时针。

  现在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分针和时针的自我介绍吧。(播放语音)

  (3)转动时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看来大家都认识他们了,现在继续用你们亮晶晶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他两是怎么运动的?

  二、认识整时。

  1、熊二的闹钟现在表示的是几时吗?(7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2、分针指向(12),再看时针指向(7),所以就是7时。(板书7时)

  3、说的真好,我们继续看看熊二在这一天还做了哪些事?

  认识8时、3时、6时、

  4、现在请同学们这三个钟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针都指着12)

  师:分针指向12,就是整时。刚刚我们说的这些时间都是整时。

  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当钟面表示整时时,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咱们一起来把这句话念一念。全班朗读2遍。

  4、电子表记时法

  (1)熊二在学校屏幕上看过这种表示方法,你知道这是几时吗?

  这是8时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叫做电子表记时法,它也表示8时。

  你们在哪还见过这种表示方法呀?

  (2)书写8:00

  (3)那3时呢?我们一起来写一写,两名学生板演。

  (4)熊二和你们一起认识了整时,它很高兴,但是有点得意忘形了,将它的钟表摔到了地上,摔坏了,能帮他修一修吗?

  (5)同桌合作:现在请同桌两人合作,向老师刚刚那样,一个说几时,一人拨时间,然后轮换,咱们来比赛,看哪一组拨的时间最多。(1分钟,然后上台展示)

  师:老师发现有一组特别快,我们让他们来展示一下。说一说你们怎么拨的这么快呀?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连一连(学*单)

  2、认一认。

  3、学*到这,我们半节课的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匆匆过去了,我们一起来听听儿歌休息一下吧。(播放视频)

  师:熊二的一天像小马车一样流逝,我们一起看一看小明的一天

  (出示P85的图小明的一天)

  (1)打开练*单,写出小明从早到晚的作息时间。

  集体交流、订正。

  点击课件。请你说说小明几时在干嘛?

  (2)认识特殊时刻12时、认识特殊时刻6时

  (3)想一想:你还有什么发现?

  小明9时在做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这里出现了两个9时,这两个9时表示的时间一样吗?

  师:一天当中时针要转两圈,表示一天中有两个9时,所以为了表达清楚你想说的时间,有时需要加上“早晨,上午,下午,晚上”这样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我早上7时起床,我晚上9时睡觉。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你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

  (4)惜时教育。

  师:小明很能干,因为他每天会把时间安排的很好,亲爱的孩子们:时针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因此,我们要学*小明,从小就要做一个会安排时间并爱惜时间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认钟、拨钟、修钟,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愉快地巩固钟面、整时的知识,使孩子们切身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应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过1时是几时,很好地分化了知识的难点。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几个整时的特点,如12时,时针和分针重合在一起;6时,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四、概括总结,质疑升华

  那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谁来说一说。

  时间在就是这样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溜走了,过去了的时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就像我们的天再也回不来了,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师:同学们,咱们现在都用钟表记录时间,你知道古代的人们是怎么记录时间呢?我们一起欣赏我国古时候人们使用计时工具吧:这些工具的使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五、课后布置:

  师:那老师可要交给你一个任务,今天回去后和父母一起商量一天的时间安排,然后把时间记录下来,好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整时;

  2、能够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

  3、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设计:

  虽然学生刚上一年级,但他们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认识钟表的经验,在教学整时认读时,首先让学生认识钟面,分清分针和时针,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对比、观察“三个钟面(6时、8时、4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得出结论: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然后通过活动,看一看、拨一拨,加强对整时的认识,与生活联系,出示电子表示法,通过练*使学生掌握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整时,最后出示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渗透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惯。

  教学过程:

  一、指导语:今天是我们一一班全体学生第一次来多媒体教室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非常高兴,有这么多的老师在后面看着我们一一班小朋友,看看谁表现的最好。

  引入课题:好了,大家坐的这么端正,老师就送大家一个礼物,猜一猜:有位好朋友,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他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出示课件)提问:说一说你们在哪里见过钟表?

  总结:你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钟表,钟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家真聪明!钟表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上课、放学、吃饭、睡觉),它的作用多大呀!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新授

  1、看,老师带来了一个钟表,你们仔细观察这个钟表,钟面上都有什么呢?

  板书【分针(长)、时针(短)】还有12个数字,大家来读一下。

  2、拿出你们手中的钟表,同桌互相指一指,那个是时针、那个是分针。

  3、那我们认识了钟面,先把表放下,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丽丽每天什么时候起床?你们认识钟面上的时刻么?

  总结:我们生活中通常说的7点,在教学上把7点说成7时,大家仔细观察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都分别指着几呢?说得很好,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这就是7时。

  4、那你们知道这个钟表几时么?分针和时针都指着几?

  5、仔细观察这几个钟面分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总结:分针都是指向12,时针指向(6、4、8),那么,我们就说: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6、既然大家都认识了整时,老师就来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么?

  (1时、5时、7时、8时)回答的真好,老师说时间,你们自己动手拨一拨;同桌互相说时间,动手拨一拨。

  我们刚才学*了用中文来记录整时,那么你们知道整时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么?出示课件“12:00”,你们知道这是几时么?你们在哪里见过呢?(手机上、手表上、车票上……)。那么,我们来看一下7时,该怎么用电子表示法表示呢?先写7,接着在7的右下方写两个上下并排的小圆点,然后写两个0,他们都读作7时、7:00。

  三、练*

  我们认识了时间,就要合理的安排好时间,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小明是怎样安排时间的。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收获可真不小!那么我们就要像小明那样合理安排好时间,做一个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5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84、85页。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4、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5、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6、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三、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钟表、学生操作用的小钟表

  四、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1、 师: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猜猜它是谁?

  师:钟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有关钟表的知识。板书:认识钟表。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面。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自己手上的时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同桌交流一下。生:自由观察活动。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汇报

  1、时针。时针在哪里呢,请你快到前面来找一找。对了,这根针叫时针,它长得什么样?谁来说一说。(师板书:时针:短粗)。分针:请学生到前面来指,说出长得什么样子。它和时针比起来细一些,长一些。(板书:细长)

  2、数:你领我们一起来数数好吗?(板书数12个)(1-12)真有12个数,你观察得可真仔细,大家觉得他数得怎么样?同学们请你从1开始按顺序数一数自己表上的12个数。

  3、12个大格:我们一起来按顺序数一数

  师:你能照这样的顺序拨一拨小闹钟吗?体验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

  2、出示图片,认识整时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在同伴的合作中学会看整时师:哪些组的同学愿意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认这些钟面上的时间的?生汇报。(学生互相评价)师引导。

  3、仔细观察,整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汇报:得出结论。(生评价)

  4、结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5、学*电子时刻写法。

  6、小明的一天:对于整时两种写法的巩固,以及一天有两个8:00的认识。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我拨你说

  2、我说你拨

  3、看一看补一补:如何画整时?

  4、设计尝试:请同学们自己做主,当一次小小设计家。

  设计自己的一天。

  四)全课小结

  反思:一年级的课主要是吸引学生目光和注意力为主要关键,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努力做到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游戏,动手操作,课件演示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放手让学生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说钟面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合作学*,交流讨论,解决第一个知识点。学生们课上表现积极而又有序,知识点掌握还不错,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有些学生上课*惯不好,还需要加强行为*惯的规范练*,再就是练*也需要在多点类型,让不同的学生体会不同的成就感,每节课都是不完美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素质,让自己的课堂不断完善!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1)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3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

  《认识钟表》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认整时和半时。

  课前,我安排孩子们准备了“钟点学*器”。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们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谜底:钟表)

  然后出示了钟表店里的各种样式的钟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兴趣。接着,我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并加以区分,让孩子们指出自己“钟点学*器”上的时针、分针。紧接着,通过了解“小明的一天”去重点认识“整时”、“半时”。在认识整时时,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1、出示“小明的一天”活动中与整时相关的主题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试认钟表,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画面内容。

  2、集中展示“整时”的4个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它们的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让孩子们在“钟点学*器”上拨一拨整时时刻。随后的半时教学和整时教学步骤基本相同。在认识了整时、半时之后,我又出示了电子表计时,让孩子们了解电子表计时方法,学会正确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表示整时、半时。最后,我安排了一组“认一认”的练*,要求学生会认,并能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计时。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迁移新知。注重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我说你拨”,“我拨你认”,“师拨生认”,“生生互拨互认”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来。在孩子们认时刻的时候,还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要求学生完整表述,体现思维的层次性。

  整节课下来,大部分孩子都会认、拨整时时刻了。但一部分孩子认“半时”时还有问题,比如:5时半,有的孩子容易认成6时半。仔细思考后,我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对于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不清楚,不能准确判断是过了几时,没到几时,所以才会出现上述问题。

  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迅速针对“半时”学*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进一步认识钟面。

  2、出示活动钟表(时针、分针可以转动的),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即:1→2→3→4→……→12→1→2→……经过这样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认半时时有了很大的进步。

  3、认、拨几个特殊易混的时刻,如:12时、12时半、6时、6时半,让学生进一步区分整时和半时的不同。

  4、让学生回家试着在真实的小闹钟上拨整时和半时,进一步感受时针、分针的运动轨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后,我还有这样的一个思考:

  如果课堂上的学具不用“钟点学*器“,而改用真正的钟表(小闹钟),效果会怎样?当孩子们在小闹钟上拨一拨时,是不是就自然地观察到了时针、分针的运动轨迹,更利于半时的认识?但同时我又有以下困惑:

  1、真实的钟,时针、分针运动时有滴答滴答的声音,是否会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

  2、孩子们本来动手能力就差,在钟上拨整时、半时是否更难?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2

  《认识钟表》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认整时和半时。

  课前,我安排孩子们准备了“钟点学*器”。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们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谜底:钟表)然后出示了钟表店里的各种样式的钟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兴趣。接着,我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并加以区分,让孩子们指出自己“钟点学*器”上的时针、分针。紧接着,通过了解“小明的一天”去重点认识“整时”、“半时”。在认识整时时,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1、出示“小明的一天”活动中与整时相关的主题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试认钟表,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画面内容。2、集中展示“整时”的4个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它们的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3、让孩子们在“钟点学*器”上拨一拨整时时刻。随后的半时教学和整时教学步骤基本相同。在认识了整时、半时之后,我又出示了电子表计时,让孩子们了解电子表计时方法,学会正确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表示整时、半时。最后,我安排了一组“认一认”的练*,要求学生会认,并能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计时。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迁移新知。注重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我说你拨”,“我拨你认”,“师拨生认”,“生生互拨互认”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来。在孩子们认时刻的时候,还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要求学生完整表述,体现思维的层次性。

  整节课下来,大部分孩子都会认、拨整时时刻了。但一部分孩子认“半时”时还有问题,比如:5时半,有的孩子容易认成6时半。仔细思考后,我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对于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不清楚,不能准确判断是过了几时,没到几时,所以才会出现上述问题。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迅速针对“半时”学*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1、进一步认识钟面。2、出示活动钟表(时针、分针可以转动的),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即:1→2→3→4→……→12→1→2→……。经过这样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认半时时有了很大的进步。3、认、拨几个特殊易混的时刻,如:12时、12时半、6时、6时半,让学生进一步区分整时和半时的不同。4、让学生回家试着在真实的小闹钟上拨整时和半时,进一步感受时针、分针的运动轨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后,我还有这样的一个思考:如果课堂上的学具不用“钟点学*器“,而改用真正的钟表(小闹钟),效果会怎样?当孩子们在小闹钟上拨一拨时,是不是就自然地观察到了时针、分针的运动轨迹,更利于半时的认识?但同时我又有以下困惑:1、真实的钟,时针、分针运动时有滴答滴答的声音,是否会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2、孩子们本来动手能力就差,在钟上拨整时、半时是否更难?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3

  《认识钟表》一课是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首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在哪儿见过钟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我们要学*的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结合“小胖的一天”的生活情景,这些环节都贴*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去发现。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抓住学生年龄特征,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学生。

  其次,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你早上大约几时起床?晚上大约几时睡觉?每天你是几时到学校?你知道下午我们几时放学?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也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当时针指在几,分针指在12时我们就读几时;当分针指在6,时针指在两个数的中间我们就读几时半。通过教学使学生还了解到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钟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

  不足之处: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因此个别学生在认识几时和几时半时会有混淆。还有就是我请学生拨钟时,让他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学生的表达不够清楚,还有的同学会说,但是动手就好像有困难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2)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合集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1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钟表》是本学期的一节活动。其目的旨在使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的名称和用途,使幼儿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爱惜时间,珍惜生命。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优点:

  准备阶段:①为使幼儿更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在知识积累阶段,我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让幼儿事先对钟表有初步的了解,并让幼儿自带各式钟表,为教学提供服务。②为提高幼儿学*的兴趣,我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

  实施阶段:在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猜测讨论法、探索操作法、发现法、游戏法、说学法等几种教学方法。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科学教学应该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首先用舒缓的音乐形成轻松的活动气氛,认识时钟时,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说明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幼儿学*情趣和学*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

  二、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科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为了体现新的教学思想,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由想象,勇敢发言。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让幼儿自觉掌握时间的概念。

  三、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学*方式。

  在练*时,通过幼儿的亲手制作钟表,拨钟等实践活动,不但激发了幼儿探究事物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不足:

  本次活动过程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能力来设计的,活动中幼儿和教师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动的效果较好。但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一、教师因初次接触课件教学,对课件的使用不够熟练。

  二、教师教态自然大方,具有亲和力,但应变能力即教育机智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三、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记录时间时,最好让幼儿先来拨,再通过课件来验证。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2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按照《新课程标准》中的有关精神为指导,转变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力图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关注:

  1、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上课开始,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在钟表店里》,猜一猜是什么声音,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定下心来,并顺利过渡到新课的学*。去喜洋洋的钟表店欣赏各式各样的钟表,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因为喜洋洋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个动画人物,将日常生活中的动画人物引入课堂,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其学*兴趣。

  在学会了认识几时后,设置了“帮老师忙”的环节,这样拉*了学生和老师的心理距离,同样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起到了一个示范的作用,为接下去拨钟表的游戏做好了铺垫。“小小报时员”的游戏更是吸引了他们的热情,低年级的学生都很好胜,不愿输给别人,都想在这个环节中好好表现,在游戏的过程中很好地加深了对几时的认识。

  在认识大约几时的过程中,首先作为评判员,为喜洋洋和懒洋洋的赴约时间作出判断,喜洋洋遵守时间早到了,而懒洋洋则没有遵守时间,他迟到了。在这样的评断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地认识到要做一个遵守时间的人。

  同时,给能够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并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奖励一朵“小花”,对学生的学*效果及时反馈,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2、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相对比较弱的,很多时候没办法把自己的想法很好地表达出来,遏制了思维的发展。但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达能力的激发,同时也是数学思维的激发。

  在认识时针、分针这一环节时,就安排了几个说的活动,让学生一起说“分针长,时针短”,又让学生同桌说一说,个别说,还让学生在自己的小钟表上找一找,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同桌说一说,个别说一说,注重了学生说的过程。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几时,关键是能说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在学生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说一说这句话,同桌说一说,个别说一说。并且要求学生在认读钟表的时候能够说出这句话,使知识内化。

  同样,在认读大约几时时,师生共同总结出认读方法“接*几时,可以称为大约几时”后,我也安排了学生自己说一说,由于是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语言表达也及时得到了巩固,所以在认读的过程中,学生都能说得很到位,这是语言得到内化的结果。

  3、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本节课教学设计中始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纳,构建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在认识钟面时,并不是老师直接介绍,而是让学生观察钟面,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钟面上的12个数字;说一说钟面上两根较粗的针的名称,并能区分出来。

  在总结几时的认读方法时,学生通过观察三个时刻钟表分针和时针的指向规律,找出三个钟表指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发现规律,归纳方法。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而认识大约几时时,通过判断喜洋洋没有迟到,是因为七点没到一点,喜洋洋就到了图书馆。而懒洋洋迟到了,是因为他七点超过了一点才到图书馆。从而在自主认读的过程中,老师稍作引导,师生共同总结认读方法,接*几时,可以称为大约几时。在情境中自主探索,突破难点,学生自主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扎实、灵活。

  总之,这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学*过程中,使教与学融为一体。但是不管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都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空间,期待大家的批评和指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3

  12月9日,既兴奋又紧张的一天。第一次在这么多老师面前教学,颇有班门弄斧之感。不过,这节课像第一场战役一样,对我的教学生涯来说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我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上)《认识钟表》第一课时,为这节课我一直思来想去努力想上出有自己想法的数学课,每一个环节精心打磨,每一句话斟酌半天……前后用了1个半月的时间,终于新鲜出炉。课后的反响还可以,毕竟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前辈们都会本着包容和鼓励的态度,心里也开始大了胆子。心里特别特别感谢一个人啊,有她在下面听我上课心里就特别定,大概这就是冥冥中的力量吧!

  无论是设计出一堂如何精彩纷呈的课,它始终是为着学生做服务的。在随后的练*和测验中,学生的反馈又让我产生了一些想法。

  1、画12时,起先很多学生画的看上去好像只有1根指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统一让学生记住画针时一定要带上箭头,并且箭头要正好指向那个数。如果这个小细节在上课时就落实下来,那学生可以走更少的弯路了。

  2、半时的画法。在教学半时时,我是让学生学会说这样一句话:分针正好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如果是让学生看钟说几时半一般不存在问题,但是画钟的时候就存在学生该如何把“时针走过几”转化为钟面图的问题。比如说让学生画1时半,有不少学生会喜欢画在12和1之间;但是他们在认1时半的钟面时,却能毫不犹豫地告诉我时针走过1。归根结底,还是学生没有能真正认识到指针走的方向——顺时针。而教科书上也没有涉及到“顺时针”的明确目标,这是与之相矛盾的。

  后来,我想了一想。如果在教学整时时,把课件设计成像一般钟表那样走动,让学生感受从1时到2时,2时到3时……不管是时针还是分针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走动,那就是顺时针。让学生在看钟表走的过程中,不仅复*了整时,而且还感知到时针和分针走的方向。那么这就为半时,明确“走过几”这个问题就埋下了伏笔。

  3、再过几小时,就是几时?这个问题,在练*中频频出现,而我在设计时并没有涉及到。如果在“学校中的一天”里渗透这样的思想就更好了。比如早自修8时,过了3小时,就是我们吃饭的时间——11时。

  4、整时和半时的两个写法。一般电子钟的写法不会对学生造成困扰,机械钟的写法要求学生写出文字,有不少学生就写错字,多一画或者少一画。在教学时,应该注重书写的问题,特别是“半”,不仅容易写出3画的横,而且容易漏掉这个字。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4

  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和不满整时有一定的感性生活经验。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钟面和认识整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通过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一、处理较好的方面

  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我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猜谜语”也是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所以,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猜谜语”中导入,接着用课件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一方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2、注重培养观察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方面我在认识钟面及整时中充分体现了,首先: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钟面,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能很详细地汇报自己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钟表再次观察。在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重视动手操作实践。“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标倡导的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实物钟面,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让学生动手拨一拨,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的机会。

  二、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带的都是实物钟表,在学生动手拨时间的过程中浪费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做练*时间较紧张。

  2、提出的问题方向不够明确。如在让学生观察三个钟面,让学生找出三个钟面的异同点时,我让学生说说从三个钟面上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就提得太泛了,使学生抓不住要领,答不到点子上。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比如问时针和分针指在哪里,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答问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总之,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让学生在学*书本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数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不断地学*,使自己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这样才会使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5

  这一课时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对钟表并不陌生,但是,真是让学生来说一下时间,学生还是没有生活经验,本课时设计时,我设置了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以此帮助他们进入情境之中,帮助他们学*。在学*中,认识整点和大约几时,效果还是比较好,认识几时半,还是有点糊涂。

  课程一开始,我设置了一个猜谜环节,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导入很顺利,接着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这个情境图的设置非常好,孩子们认真的观察图片,发现很多的信息,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从贴*学生生活的素材入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这个情境图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但是我有一个困惑就是,我拿出钟面模型,让孩子们认识几时半的时候,出现了一点问题,比如,分针指到6,时针指到8和9之间,这个时候应该是8时半,但是开始有好几个孩子说是9时半,我采用的方法是,时针还没有走到9,也就是还不到9时,怎么能说是9时半呢?应该先到9时,才能接着到9时半。一部分孩子会了,可是,还有几个孩子比较迷糊,怎么给孩子解释,才能更好的让孩子理解,这是我的一个困惑。

  而对于大约几时的认识,这个本应该是一个难点,我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预设是,这是一个难点,在大约几时的认识上花了不小的心思,结果,孩子认识起来,效果却非常好,让我有点措手不及,节省下来的时间,我又回到认识几时半上,结果因为没有预设到,自己也觉得不是很顺,我感觉孩子们也是有点绕晕了。

  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对课程做充分的预设非常重要,课堂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难免到时候手忙脚乱。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3)

——《认识钟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篇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建立时间观念”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 认知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他们的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体验来学*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3)课间休息(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5)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小丸子给他们带来谜语,让学生猜出闹钟,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各种造型的钟面,并提问“小朋友你们也想设计出这么漂亮的钟表吗?”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氛围。接着,教师继续激励学生,要想设计更漂亮的、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识钟面

  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并且强调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接下来我通过演示拨闹钟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的走动方向,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是按照从数字1到12这样顺时针方向走的。再让学生沿着这个方向拨一拨闹钟,进一步巩固知识。

  2、 教学整时的认、读、写

  我创设了一个小朋友起床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试认整时。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用课件出示3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面,先老师说时间学生拨,然后让学生作主说时间老师来拨,为了突破只有当分针指向12才是整时这一难点,在这里我故意将分针偏离12,让学生判断老师拨的是不是他们所说的整时。最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掌握了认时整时的方法。

  3、 学*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法——电子表示法

  教师出示有许多钟表的课件,让学生发现了一个不同的钟表——电子表。接着出示钟表和电子表表示的时刻,让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教师再提问:电子表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像电子表这样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哪里见过?你能试用这种方法表示3时吗?

  学生试着用电子表示法写时间。教师小结出用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法,为了巩固知识,我紧接着出示8时、10时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出来。

  4、结合生活认读整时

  这一环节中,我利用课件出示小东一天的生活图,并让学生注意看图下方的钟面,继续巩固看整时的方法,并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思考、了解到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中有两个6时、8时……。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你*常在这个时候在做什么。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课间休息

  这一环节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心的需要设置的,让学生在《时间像小马车》的旋律中感受时间的飞快,同时也让他们轻松轻松,为下一环节的学*起到调节作用。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并知道学*数学是为了用在生活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比比谁的眼睛最厉害。

  在这里我出示了表示四个不同时刻的钟面,让学生判断钟面下方出示的时间是否是钟面上所指时间。这四个钟面里有两个钟面时间是整时差一点和过一点点,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突破只有当分钟指向12时,表示的才是整时。

  2、说一说,评一评。

  我用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中的几个生活场景,让学生边看课件边互相说一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他们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由于一天当中有上午时间和下午时间,所以小朋友的意见并不一定会统一,只要他们的解释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这时顺水推舟进一步渗透上午和下午这一时间概念。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五)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每个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张表示时间的卡片,是用钟面或者电子表示法表示的时刻,让拿着相同时间卡片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下课以后一起去做游戏,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也是课堂知识的延伸。

  教学目标:

  1、 会认,读整时;

  2、 能够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

  3、 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设计:

  虽然学生刚上一年级,但他们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认识钟表的经验,在教学整时认读时,首先让学生认识钟面,分清分针和时针,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对比、观察“三个钟面(6时、8时、4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得出结论: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然后通过活动,看一看、拨一拨,加强对整时的认识,与生活联系,出示电子表示法,通过练*使学生掌握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整时,最后出示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渗透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惯。

  教学过程:

  一、指导语:今天是我们一一班全体学生第一次来多媒体教室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非常高兴,有这么多的老师在后面看着我们一一班小朋友,看看谁表现的最好。

  引入课题:好了,大家坐的这么端正,老师就送大家一个礼物,猜一猜:有位好朋友,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他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出示课件)提问:说一说你们在哪里见过钟表?

  总结:你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钟表,钟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家真聪明!钟表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上课、放学、吃饭、睡觉),它的作用多大呀!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新授

  1、看,老师带来了一个钟表,你们仔细观察这个钟表,钟面上都有什么呢?

  2、拿出你们手中的钟表,同桌互相指一指,那个是时针、那个是分针。

  3、那我们认识了钟面,先把表放下,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丽丽每天什么时候起床?你们认识钟面上的时刻么?

  总结:我们生活中通常说的7点,在教学上把7点说成7时,大家仔细观察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都分别指着几呢?说得很好,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这就是7时。

  4、那你们知道这个钟表几时么?分针和时针都指着几?

  5、仔细观察这几个钟面分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总结:分针都是指向12,时针指向(6、4、8),那么,我们就说: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6、既然大家都认识了整时,老师就来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么?

  (1时、5时、7时、8时)回答的真好,老师说时间,你们自己动手拨一拨;同桌互相说时间,动手拨一拨。

  我们刚才学*了用中文来记录整时,那么你们知道整时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么?出示课件“12:00”,你们知道这是几时么?你们在哪里见过呢?(手机上、手表上、车票上……)。那么,我们来看一下7时,该怎么用电子表示法表示呢?先写7,接着在7的右下方写两个上下并排的小圆点,然后写两个0,他们都读作7时、7:00

  三、练*

  我们认识了时间,就要合理的安排好时间,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小明是怎样安排时间的。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收获可真不小!那么我们就要像小明那样合理安排好时间,做一个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一、概述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4)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说课稿3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看整时

  教学难点:整时时针、分针所在的位置

  教学具准备:实物钟、模型钟,实物展示及相关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嘀嗒……)

  再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

  2.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离不开钟表,钟表有着各种不同的形状,(圆的、方的、扇形的……)钟面上还有丰富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

  二、整合问题:

  1.说一说,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内容?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三、解决问题:

  1.自主学*,解决问题

  学生拿出学具钟,说说在钟面上你都看见了什么?

  2.合作学*,解决问题

  同桌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名汇报)

  3.教师点拨,解决问题

  (1)时针、分针、12个数(数一数)12个大格、一些小格(秒针)

  (2)师拨动按钮,生说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顺时针)

  四、总结归纳

  1.认识整时

  (1)师:听闹钟又响了,文文还在睡懒觉呢。(出示情境图)

  快告诉文文,现在是什么时刻了,再睡下去,她会迟到的'。

  (纠正7点说成7时)

  (2)师:再说说这些是什么时刻?(出示图片)8时、3时、6时

  生观察这些钟面上的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生汇报: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整时的常用方法8时、3时、6时(文字表示法)

  (4)整时的另一种表示法:8:00 3:00 6:00

  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见过?(电子表示法)

  (5)怎样用电子表示法记录时间?(同桌互练)

  五、拓展应用

  1.找朋友(头饰)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刻别找错呀。

  2.拨钟表说时间。(同桌互做)

  3.过一小时是几时?(出示图片)生思考动手操作

  六、升成创新

  出示缺少时针的钟面,分针指向12.问:这是几时,你想让它是几时,怎么办?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2、教材分析:本节课学*教材91—92页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3、教学目标: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5、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6、关键点:正确找出整时钟面上的共同特点:分针都指着12。

  二、说教法学法:

  1、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课堂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

  2、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体验来学*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3、教具学具:电脑课件、实物钟、电子表、学生用钟表学具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思维拓展(5)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认识钟表。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氛围,为学*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5)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说课稿3篇

  一、说教材: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意识。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认整时,尤其是6时、12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体验来学*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氛围,为学*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钟面上的12个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二步骤是学*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动物钟面贴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并说一说,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当学生会认整时后,我用手势做整时让学生猜,伸直的手表示分针,握拳的手表示时针,然后老师说整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来,这一互动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对整时的认读掌握得非常深刻。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知识点:1、找朋友2、认识只有4个数字的整时钟表3、认识无数字的整时4、小明愉快的一天,并讨论:为什么都是8时?

  1、找朋友是一个基础巩固练*,让学生全员参与,给每个小朋友都带上头饰(钟面、整时的两种写法),让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2、出示只有4个数字的整时钟表,让学生认,主要加深学生对钟面12个数所在位置的认识,知道12的正对面是6,3的正对面是9,从而判断出其它的数字,并读出钟面的时刻。

  3、出示无数字的钟面,这是拔高题,要求学生在心里想钟面各数字的位置,并认读出整时。

  4、我用课件出示小明愉快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录像边互相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并提出思考:为什么都是8时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一个上午8时在看书,一个是晚上8时在睡觉,初步感知时间观念。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数学。按照“钟表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大部分孩子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他们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每个家庭都有挂钟或手表,钟面、表面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但时间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才让学生容易掌握。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钟表上的整时;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识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体验来学*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1)猜谜语,引入课题。

  (2)仔细观察,认识结构。

  (3)创设情景,学*整时。

  (4)练*巩固。

  (5)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环节:猜谜语,引入课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氛围,为学*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环节:仔细观察,认识结构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三环节:创设情景,学*整时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出示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得出小明早上起床刷牙的时间是7:00,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在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里去巩固时间的认读。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第四环节:练*巩固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

  1、写一写电子钟的时间表示方式。

  2、连一连。

  3、感知时间概念。

  1、我用课件出示刚才看过的时间,让学生写一写电子钟形式的时间表示方式,以落实课堂所学的知识点,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2、在连一连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式,把他们相互对应起来。

  3、课件出示三个钟面,先让学生说说现在的钟面上分别是几时,然后由老师为每个钟面都叙述一个小小故事,引导学生到情景里去,体会一小时的概念,然后再说一说刚才看过的钟表再过一小时是几时。

  第五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35分钟里学会了什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以上是我对“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数学。按照“钟表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大部分孩子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他们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每个家庭都有挂钟或手表,钟面、表面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但时间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才让学生容易掌握。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钟表上的整时;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

  2、情感目标: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6)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 (菁华5篇)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91-92认识整时

  二、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一个学具钟面。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老教材(浙教版)在第五册才出现,在新教材中分三个阶段来编排,第一阶段在一年级上册。为什么提前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生活中对钟表的知识接触早了。

  从学生的学*起点来看,在农村学校里,并没有像有的杂志上写的那么高。在一个50多位的班级里,有少部分学生认识整时,认识的也相当模糊,比如拨得时候把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5认为是5时。这样就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听了一些《钟表的认识》,总体的感觉是,照顾学生个性多了,但学*效果却差了。囫囵吞枣式的只怕学生掌握的不够多,只怕听课老师说学生的起点不够高,就让几个好生撑撑台面。基于以上几点,把教学内容定位在认识整时上,半时的认识作机动处理。为此,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会读、写时间(整时),认识钟面结构(12个数字、时针、分针等);

  2、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珍惜时间,学会交流,学会分类。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合作意识、交流能力、探究能力。

  鉴于以上的目标定位,本节课教学设计基于“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控索、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为此,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教学过程活动化。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体验。

  2、教学素材生活化。提供生活化的材料,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创设情境,读写电子表:

  (1)在班级学生中找一个电子表,问:这是什么?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出示电子表上的时间是9:00)在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除了刚才从电子表上知道时间外,你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知道时间?

  生:闹钟、电视、手表、手机、太阳等。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研究像闹钟、手表这样的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的自主活动:

  1、(课前在教室周围粘贴4--6个不同的钟面)学生离开座位进

  行钟表文化欣赏活动。(配以音乐)

  2、学生汇报。你们刚才发现了钟面上的哪些知识?

  3、钟表认读活动。在这么多漂亮的钟面(刚才粘贴在周围的)中

  哪个你会读?(学生有选择地读)

  4、再次观察钟面--闭眼想--回忆(出示,你能在上面添

  上什么,就是一个钟面了)--划一划(你知道时、分针是往哪

  个方向走的吗?)

  5、学生制作钟面。(活动要求:①同桌同学先商量好拨什么时间;②谁装分针,谁装时针,分工好;③同桌同学再互相说说你拨的时间,最后把作品放在展示台上来。)

  6、展示交流、评价。在这些钟面中,哪些钟面认识起来最方便?并说说是几时,你是怎么看的?(如果出现整时以外的时间,待结课时或当场解决,视学生情况而定)

  7、找规律。哪根针指的方向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三、应用发展:(设了四关)

  第一关:火眼金睛

  第二关:我是小判官(对吗?还缺什么)

  4时11时2时

  第三关:我演你猜(一生上台做动作,如刷牙等,其余学生猜是做什么事情,是什么时间)

  第四关:认识“大千世界”

  1、你*时做哪件事情用的时间长?

  与与

  2、出示:(这是为什么?)

  3、想想画画:

  你能按规律画出第4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指向吗?

  通过学生身边的电子表引入,能拉*学生的心理距离,从简单表示时间引入,也能体现从易到难的原则。

  为学生设计钟表欣赏环节,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学*气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钟表奥秘的心理意向。

  通过看--想--忆--划等活动,有助于学生对钟表的认识。

  这道题的设计在于学生能对钟面结构有深入的认识,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

  这两组题中可以让学生初步感悟时间的长短。

  本题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今天学*的知识进行运用,能根据钟面间的联系,合理解决问题。

  五、教学片断实录:

  片断一:

  师:除了刚才从电子表上知道时间外,你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知道时间?

  生:......

  另一生理直气壮地说:太阳。

  师为之一怔:你来说一说怎么一回事?

  生:因为太阳升起来了,就是早上,落山就是快晚上了。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在爸爸买给我的书上看到的。

  师:真了不起,能从课外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不过,你能根据太阳知道准确的时间吗?

  ......

  片断二:

  师:你觉得这些钟面(整时)有什么规律?

  生:都有时针。

  生:都有分针。

  生:还有12个数字。

  师:哪根针指的方向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生:分针指的是一样的,都指12。

  (在一个试教的班级中,学生更是瞪大眼睛观察,无言以“对”。此时,师:分针指的方向有没有一样的地方?终于学生发现了......)

  六、教学反思:

  1、体现传授与启发的统一

  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生活中见到最多的是电子表的形式表现时间的,如电视、手机、电子表等,就选择直接从电子表上的时间引入,更能贴*学生的生活,同时也让学生认识了这种简便的表示时间的方法;当问到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知道时间时,学生说太阳,因为太阳升起来了,就是早上,落山就是快晚上了。是啊,古代不就是这样知道时间的吗,多有创意的想法。那么做为现代的人,怎样知道准确的时间呢?因此认识钟面显得尤有必要,体现了学*数学的价值。

  2、体现教学的开放度与数学学*有效性的统一

  从学生的特点去研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毕竟是一个不成熟的学*主体。如果我们不加指导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学生也可能无所体验,无所收获;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的指导,也很难将学生的思维更上一个台阶。当学生观察了钟面后,通过看--想--忆--划等活动不断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接着学生自己制作自己喜欢的钟面,如何让入学不久的学生学会合作,成为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做法是让学生分三步走:①同桌同学先商量好拨什么时间;②谁装分针,谁装时针,分工好;③同桌同学再互相说说你拨的时间,最后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来。接着在学生展示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整时的规律的教学中,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每个钟面上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二是哪根针指的方向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三是分针指的方向有没有一样的地方?结果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对第一层次的问题无从下手,第二层次刚好够得着,第三层次的问题(片断二中的试教情况)对一些班级的学生有明显的效果。

  3、体现知识技能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统一

  现在的学生会说的多了,会做的少了。说的很好,但做的效果却不*人意。如何在练*中体现双基,又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在这一课中,设了四关。主要让学生学会认读整点时刻,再通过判断,运用钟面上的知识;在“大千世界”中,通过生活情境的比较,体验到时间的`长短;通过早、晚9时的比较,渗透符号化的思想。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得主动,思维始终得到了发展,情感得到了愉快的体验。

  执教:梁孝科(温州市苍南县龙港五小)

  设计:梁孝科(温州市苍南县龙港五小)

  (一)、在具体情境中领悟判断大约几时的方法。完成教材87页第6题。

  自主探索

  (二)、找规律认时间。完成教材87页第8题。

  延伸知识

  归纳小结

  1、这节课练*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设计你的周末活动时间表

  课外延伸 。

  (三)、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时钟的有关内容。

  2、熟练掌握钟表和电子表上的时间,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写整时。

  难点:正确熟练地认、读、写整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钟表模型

  学生准备:学生用钟面模型

  (六)、教学策略

  在本课时的设计上,主要构建一个“回忆知识 — 梳理知识 — 分层练* — 应用知识 — 课外延伸为线索,贯穿课堂始终。这节课通过回忆激发学生已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根据对知识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钟表的知识,整时的认读方法进行梳理,在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本节课运用情景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合作学*、自主探究。在设计每一个环节活动时,都采用了适时的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采用多媒体作辅助,因为多媒体能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循序渐进,深化效果。课准备好,主是课本资源,采用实际生活活动情景作为练*素材,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七)、教学过程

  一、自我反思,梳理知识。

  1、整理有关钟表的知识。

  出示淘气猫时钟教具。

  师:淘气的小猫闹钟在外玩了一天,把身上的东西都掉光了,根据同学们对闹钟的认识,你乐意帮小猫把掉了的东西找回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帮小猫闹钟补上1~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激活学生头脑里有关钟表的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助助人为乐的品德教育。

  2、整理认识整时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小猫闹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教具,进一步巩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理解数学知识。

  3、师生共同活动,完成87页第7题。

  师:请同学们按老师说出的时间在学具钟上拨出正确的时间。

  生: 拨钟活动。

  【设计意图】:老师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认、写整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复*认写整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在钟表上表现整时。

  二、分层练*,强化提高。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87页第5题。

  师:我们会认整时了,喜洋洋也说它也会认时间,请同学们判断喜洋洋写出的时间是不是正确,正确的就打√,不对的请同学们帮喜洋洋改正过来。

  生:独立观察,独立完成。

  生:独立汇报答案。

  【设计意图】:利用辩错进行教学,更有效地强化整时的读法和写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深度,体验学*成功的喜悦。

  2、引导学生看图:完成教材86页第4题。

  师:周末到了,小明很开心,妈妈答应星期六早上让他到公园放风筝。这就是小明愉快的周末活动,你能看懂图意,并完整的说一说每一幅图的图意吗?

  生:个别学生说图意。

  师:你能读出下面的几个电子钟表的时刻吗?

  生:个别学生读时刻。

  【设计意图】:通过读电子钟表的时刻,进一步认识电子钟表的时间表示方法。

  师:图是按照先后顺序排列的,你能为每件事找到相应的时间吗?试试看!

  生:独立连线。

  生:汇报结果。

  师:说所你们自己的周末每个时刻都在做什么?

  生:发表意见。

  师:周末不用上学,我们也要合理安排时间,可以去公园玩,开阔视野,但也要适当看看书,帮爸爸、妈妈做做家务,在家做个好孩子。

  【设计意图】:以生活为依托,除了引导孩子学*知识,还要引导孩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好时间。

  三、自主探索,延伸知识。

  1、在具体情境中领悟判断大约几时的方法。完成教材87页第6题。

  师:我们会认整时,但时间不会总是整时的,请看下面的三个钟面。(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正好是10时,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不到10时,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是10时过一点儿。

  师: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

  生:独立思考。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

  生:互相交流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个别学生汇报,分享发现。

  预设1:三个钟面的时针都指着10,第一个钟面的分针正好指着12,第二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1和12的中间,第三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2和1的中间。

  预设2:不对,第一个钟面的时针正好指着10,后两个钟面的时针差不多指着10,不是正好指着10。

  ……

  师:因为第二个钟面的分针差一点到12,时针肯定差一点到10,第三个钟面的分针刚过12一点,时针肯定也刚过10一点。

  师:也就是后两个钟面的时针都是大约指着10。

  师:每一个钟面的时间是多少呢?(讨论)

  生:第一个钟面是10时,第二个钟面是快到10时了,第三个钟面是10时过一点儿。

  师:像这样, 快到10时了和10时过一点儿。 ,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8时。

  师:请大家说说教材87页第6题。

  生:个别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在学生充分观察、对比三个钟面的异同点,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领悟到判断大约几时的方法,通过让学生照样子说一说,可以深化学生对整时的认识,也为将来认识几时几分做好知识的铺垫。

  2、按规律填时间。

  师:请认真观察下面钟表,前面的钟表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有什么变化规律,思考最后一个钟面怎样表示?

  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完成教材87页第8题。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综合性练*,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所以要留给学生充分的交流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并让学生感受钟表的时针的运动中。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同学们说说吗?

  2、设计你的周末活动时间表。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学*的进步,体验学*的乐趣,真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认识半点(第95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惯。

  2、初步认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半点时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认识半点的方法,并会认半点时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半时的规律。

  教学准备:

  自备小闹钟一个,电脑课件一套,小动物的头饰多个。

  教学过程:

  一、复*

  1、电脑出示一组整点时刻,让学生认,并说一说,你

  是怎么认的(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2、师:请认真观察这些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二、认识半点

  电脑出示钟面:7时半、8时半

  1、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钟,拨一拨这二个钟面上

  所表示的时刻,你能发现这两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2、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得出规律:钟面上半时时,分针指着数字6,而时针总是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电脑再出示二个钟面上的表示的时刻,师:你说一说

  这两个钟面的时刻是多少请说给你的同桌听,并说一说

  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3、认一认

  电脑出示图片(即书中第93面的做一做)

  师:请你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几时在干什么?

  4、电脑出示7时、7时半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表示的时刻,看一看两根指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

  三、练*反馈,激活思维

  1、请你在你的钟上面拨一个你最喜欢的半点时刻,并说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时刻?

  2、准备几把椅子,在椅子上挂出画有整时半时的钟面图片,请几位学生戴上标有相应时刻的头饰,玩就各位的游戏。

  3、小明、小军小强约定星期天上午9时半到健身房参加锻炼,请你说说谁提前到、谁准时到、谁迟到?

  出示图片

  图1:小明9时半

  图2:小军8时半

  图3:小强9时

  4、快乐的周末

  第95面的第4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77页情景图和例1、例2。

  教学目标

  1比鲜吨用妗⑹闭搿⒎终耄掌握整时、几时半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2蹦芙岷舷质瞪活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惯。

  教学重点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一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教师:请小朋友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没脚能行走,说话不口,它说是几点,人人都遵守。学生猜出是钟表后,教师告诉学生,钟表在生活中处非常大,下面我们看看这样一幅图。

  出示主题图。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教师:大家都看到了图上的小朋友正在起床,你知道这个小朋友什么时候起床?(早上)你从哪里知道的?

  教师:这个小朋友要按时起床,就需要知道时间。在生活中我们主要靠什么知道时间的?(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观察钟面,认识整时、几时半

  (一)观察钟面

  教师:互相观察自己带来的钟表,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略。

  教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钟表。

  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

  教师:这些钟表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这些钟表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表示什么?(时间)它们靠什么表示时间呢?(指示电子钟)这种靠什么表示时间?(数字)(指示剩下的钟表)那这一类呢?(指针)

  放大显示一个钟:教师介绍时针、分针后,学生进行拨针小比赛。

  (二)认识整时

  1.认识7时

  显示77页例1的三个钟面,放大显示7时钟面。

  教师:看看这个钟面的分针、时针分别指在哪里?(板书:看分针、时针。)

  教师:议一议这个钟面表示多少时间。(板书:议。)

  如果学生能说出是7时,则鼓励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知道的?”并明确告诉

  如学生不能回答,则直接告诉这是7时,并出示电子表显示的时间。

  教师:看看早上7时图上的孩子在干什么?(起床)想想(板书:想。)每天早上的7时你经常干什么?

  教师:再想想你周围的人,每天早上7时经常做什么?

  教师:如果没有钟表告诉你是早上7时,你怎样判断大约是早上7时了呢?

  教师:这样学会周围的环境来判断时间,小朋友们每天都能准时上学了。

  2.认识12时、4时

  显示12时、4时的钟面。

  教师:我们就同样的方法来认识第二、第三个

  钟面分别表示多少时间,教学过程基本与认识7时相同,但主要以学生认识为主。

  3.归纳认识整时的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的7时、12时、4时都是整时。你会认整时了吗?请小朋友们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再组织汇报。

  教师:你们觉得他说得对吗?(对)教师也赞同他的意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整时?它们的分针指在哪里,时针又指在哪里?

  请学生说一说,并在钟面模型上拨一拨。

  (三)认识几时半

  显示9时钟面。

  教师:这是几时?(9时)请小朋友们注意观察,(显示:分针转到6,时针转到9与10之间)这时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现在钟面上表示的时间还是整时吗?(不是)像这样的钟面还有两个。(显示3时半、8时半的钟面)

  教师:请小朋友们我们刚才认识整时的方法——看、议、想,任选一个钟面来讨论。

  学生讨论后,一组一组地上讲台汇报。

  教师:有道理吗?(有道理)我也觉得他有道理。谁再来汇报?

  学生继续汇报,不足的地方同组同学可以补充。

  教师:刚才你们认识的9时半、3时半、8时半都是几时半的时间,它们在电子表上是这样表示的(显示电子时间),根据电子表上显示的时间,我们把9时半写成9时30分,把3时半3时30分。8时半怎样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8时半写成8时30分。

  教师:对了,我们说的几时半就是几时30分。另外你还知道哪些几时半的时间?它们的分针、时针分别该指在哪里?这个时间你们在做什么?

  学生交流后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四)巩固运

  (1)教科书79页练*十的1,2题。

  (2)利今天学*的整时、几时半的知识来猜一猜。显示以下情景:看《大风车》节目,早上上学,上午第二节课,晚上睡觉。

  学生根据以上情景猜大约是多少时间。

  三、课堂

  教师: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那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练*

  显示情景图片:兰兰这周星期天准备洗洗红领巾,看看电视,做做作业,到书店买几本故事书。请你利今天学*的整时、几时半的知识帮她设计,她该什么时间洗红领巾,什么时间看电视,什么时间做作业。看谁安排得最合理。

  学生安排后,集体评议略。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正确读拨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惯。

  教学重、难点:会认整时,会正确读、拨整时。

  教具、学具准备:钟面模型(教师、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声音,猜谜语。

  2、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谜语好吗?师读: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师:回答的真不错,是钟表。钟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时间,在我们的生活学*中,它的作用可大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的组成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钟表面上有些什么?请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你的同桌交流你对钟表面的认识情况。

  2、学生汇报

  ①有1~12个数字,并且这12个数字从小到大按顺时针方向围成一圈。

  ②有2根指针,长针和短针,长针叫分针细而长,短针叫时针短而粗。

  3、教师实物演示:

  ①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让学生按顺序数一数);

  ②钟面上有一根短针,叫什么?(在钟面上板书并让学生跟读)③有一根长针,叫什么?(在钟面上板书并让学生跟读)。

  (三)、认识整时。

  你知道分针与时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吗?下面我们来认识时间

  (1)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书上91页最上面的钟表,谁知道现在钟面上表示的是几时?你怎么看出来的?跟同桌讨论一下,你是怎样认识整时的,整时的时候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7)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合集二十篇

  《文具》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6~10各数;学*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数量在6~10的物体的个数,知道6~10的顺序;懂得用书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数量并进行简单的交流。

  作为一个刚毕业的老师,所面对的学生又是刚进入小学生活的一年级新生,心里有着许多的担忧。找了许多的教案来参考,又向学校里教学经验的老师们请教,终于,备好了这一堂课。在数一数、连一连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尝试着不同的方法来数数,让他们体会数数过程的有趣性,学会正确地数出图中各种文具的数量。在想一想、做一做这个环节,让学生们开动脑筋,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示6个文具盒、7把尺子。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有的用红旗表示,有的用爱心表示,有的用三角形表示。接着,我让他们观察教室,找找教室里有什么是可以用6来表示的。除了6台风扇,6盏灯之外,有一个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她说,有6个灯的开关,这个是我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孩子们的观察力真的很敏锐。在描一描、写一写这个环节,先示范再让学生跟着书本描最后上来黑板上展示。我觉得,让学生上来展示非常重要,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展示知道他们在书写的时候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给予及时的纠正。

  反思这节课,满意的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满意的有,在数数的这个环节,没有及时总结,没有及时强调数数的一个有序性。还有就是时间的把握上,重点环节花的时间要更多一些,让整个课堂松弛有序,效果才会更好。最后一个就是,过渡性语言还需要精进。

  一、《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兴趣

  教学情境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来设计的。上课一开始,就以耳熟能详的故事《丑小鸭》引入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再配上丑小鸭的画面,使得孩子们兴趣浓郁。在例题中,还是从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进行贯穿,使孩子们一直沉浸在童话故事情节中,有利于教学的进行。而且课件画面让孩子们看得入迷,不宜走神,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练*设计中,有趣的“小竞赛”练*,使孩子们在“玩”中进一步理解,掌握新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推向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看、想、说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以前自己在中高年级教学“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但发现学生在练*中经常会出现忘记运算顺序的情况。学生也觉得加减混合运算枯燥无趣。因现在执教的是一年级,学生是第一次学*加减混合运算,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符号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在本课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计算题的呈现形式,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使内容生活化,并注意了开放性,即问题情境开放、条件开放、解题的策略也开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解答问题。这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在情境中探索新符号,并掌握了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使学生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思考、实践、计算。

  感觉不足的有:

  (1)计算过程的教学可再简略些。对于一些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点如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由于学生普遍掌握较好,因此可挑选其中的几位学生回答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而不必一一作答,另外,计算过程的用语可改作“先算……再算……”,“第一步……第二步……”这样的用语稍欠妥当。

  (2)练*需要在展台上作及时反馈,且不够层次,不具梯度。可适当增加设计诸如“5+()-2=6”这样的提高题,而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是同一个类型。

  另外我也有一点感触,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学好数学,培养起学*兴趣,养成良好的学**惯,对于以后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惯,是学*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而且对今后的学*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9加几》是学生在学*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场景为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9+4。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剩的3盒加上就是13 盒。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后让生比较这几种方法那一种比较简便。然后引出课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问题,虽然运动会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事情,但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陌生,因此虽说能激起学*兴趣,但离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远的,如果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而且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出课题(如拿药盒等),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手中 的小棒理解凑十法。 引导孩子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在此继续让孩子用小棒操作9加几的算式,加深理解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后面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例子(药盒),如果把它放在第一环节中也许可能会好的。这个环节里有些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限,在日后的学*中要多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凑十法后,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出示了一个基本练*,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变式练*,拓展学生的思维。拿算式找朋友,让学生找到朋友以后,有一个数14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5,也可能会出现10加4,还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可能会出现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还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做的还不够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日后在教学中多出类似的*题,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可能学生说的不太完整,但这样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此外让学生说自己的心情,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生说说心情,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依据,让我们思考如何让学生能够喜欢自己的课。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让学生真正掌握应该学到的知识和积极的参与学*活动,真正让学生个个成为有用的人。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新的一学期即将过去,在这紧张有序的教学工作中,*心静气坐下来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有不少的收获,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教学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的数学课。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经过一学期多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如:学会并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分类、会认物体、简单统计、认识钟表等。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作业完不成,学**惯差造成了成绩较差的现象。

  二、优点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三、不足

  1、对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到位。

  2、一部分学生对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学*态度不够端正。

  3、复*这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不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做题,做完之后不会检查。

  4、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四、改进措施

  1、狠抓学风。我所教的这个班,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个别的学生,学*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对待作业敷衍了事,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对作业态度不认真的学生。后进生基础太差,如聂嘉阳、徐豪扬这两位学生,考试成绩都很差,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养成勤学苦练的*惯,形成良好的学风。

  2、一年级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正视自己的不足,给自己施压,并化压力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进不足,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3、及时复*。学生学的快同时忘得也快,为了牢固掌握学过的知识.,新授知识当天复*或第二天复*,以后再逐渐延长复*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的特点. 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注重个人的业务学*和提高,总结心得体会、反思,积累、学*教学经验,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在实践中应用等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形的教学工作*惯,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认真落好学校教育工作的要求,做学校和家长了解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努力为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量。

  今天讲授了《8和9》一课,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可谓活而不乱,本节课主要为学生创设了以下几个空间:

  空间一:课件演示,使学生深刻认识7、8、9三个数之间的联系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7、8、9这三个数的联系,在教学中我没有采用直接拨计数器的方法,而是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先出示一个计数器,老师拨珠,学生随老师一起数,当拨完7个后,让学生观察又来了一颗珠子,是几颗?接着又分别演示了又跑来一颗珠子、这颗珠子又走了、它又回来了的过程。经过这些动态演示,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了7、8、9这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空间二:脱离点子图比较7、8、9的大小

  在比较大小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会比较8以内数的大小了,所以本节课我脱离了点子图,直接让学生从7、8、9这三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比较他们的大小,学生根据已有的基础,很容易的进行了正确的比较,而且除了比较7和8、8和9以外,孩子们还正确的比较出了7和9的大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空间三:看着直尺说发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出示直尺后我没有将教学只停留在填出7后面的两个数字上,而是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看着直尺图上的数字说自己的发现,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从数序角度说8的后面是 95在6的前面;有的学生从比较大小的角度说7比6大,比8小还有的学生说出了和7相邻的数是6和8等等,思维比较活跃,语言表达清楚。

  “认识前后”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个内容,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本知识。应该说,每个人不管是**,还是儿童,都有一些辨认“前后”的知识。学生在接触“前后”时,他们的生活经验已经为学*打下了基础,而学好本内容则能把他们原有的经验转化成较规范的数知识。

  教材内容是利用“森林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表述5个小动物赛跑的情境,说一说每两只小动物的前后关系。所以我制作了一个电脑课件辅助教学,孩子们通过多次描述小动物之间的前后关系,很快掌握了前后位置关系。

  在完成我的课堂教学后,有如下感悟:

  1、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参与兴趣。

  为了让简单的东西吸引人,遵循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静态教材动态化,学生能用多种感官去感悟这样一个情景、多种感官来参与这样一个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学*数学,理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培养实践能力。因此我设计了简单的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结果是——对!小兔子骄傲自满,结果输给了小乌龟。小兔子为此很不服气,今天,又找到了乌龟,非要再赛一次,乌龟明白,这次小兔子肯定不会睡大觉了,就对小兔子说:“比赛可以,但这次的路线必须有我来定。”小兔子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现在我们就到赛场去看一看。

  那你们知道它们要朝哪个方向跑吗?(生:朝前跑)

  师:我们通常把面对的方向称为前方,背对的方向称为后方。那你们的前面是哪儿呢?用手指一指,后面呢?

  2、联系生活,玩中学,学中乐,突破教学难点。

  这节课的第一、第二个目标就是要学生学会用"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要学生体会出前后的意义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可以发生变化,它不是绝对的。前后位置的改变应该有两层意思:1、是比较对象的不一样。兔子在松鼠的后面,在乌龟的前面。2、是方向变化。在教学中我不是靠自己的讲解来达到目的,而是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请同学们看,老师现在在你的哪面?对,老师在你们的前面讲课。现在注意听老师的口令,全体起立!向后转!你们知道现在老师在你的哪面吗?真聪明,老师在你们的后面。让学生发现问题,明确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顺序就变了,之后引导学生编儿歌分别前后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在游戏中学会了知识,亲身体验了前后的相对性。

  3、课堂是遗憾的美。

  一年级的学生很小,掌握的知识还不多表达能力不太强,为完成教学进度,齐答太多。以后教学时要尽量减少齐答,齐答时有些同学会跟着喊,不太认真考虑问题。对于小孩子,从小就要培养有根有据地清清楚楚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说完整的话。还有教学时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活动范围可以再大点,教学的评价手段也应多样化,以鼓励、赞扬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或许我们会取得成功,或许我们会失败,但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热爱学生,苦心寻求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就能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的快乐。

  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音乐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氛围,为学*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今天讲授了《8和9》一课,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可谓活而不乱,本节课主要为学生创设了以下几个空间:

  空间一:课件演示,使学生深刻认识7、8、9三个数之间的联系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7、8、9这三个数的联系,在教学中我没有采用直接拨计数器的方法,而是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先出示一个计数器,老师拨珠,学生随老师一起数,当拨完7个后,让学生观察又来了一颗珠子,是几颗?接着又分别演示了又跑来一颗珠子、这颗珠子又走了、它又回来了的过程。经过这些动态演示,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了7、8、9这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空间二:脱离点子图比较7、8、9的大小

  在比较大小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会比较8以内数的大小了,所以本节课我脱离了点子图,直接让学生从7、8、9这三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比较他们的大小,学生根据已有的基础,很容易的进行了正确的比较,而且除了比较7和8、8和9以外,孩子们还正确的比较出了7和9的大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空间三:看着直尺说发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出示直尺后我没有将教学只停留在填出7后面的两个数字上,而是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看着直尺图上的数字说自己的发现,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从数序角度说8的后面是 95在6的前面;有的学生从比较大小的角度说7比6大,比8小还有的学生说出了和7相邻的数是6和8等等,思维比较活跃,语言表达清楚。

  6-10的数学的组成是学生在学生了2-5的数的组成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学会通过操作学*数的分解和组成,为了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兴趣,在原来的基础的有所提高,同时让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分析能力得到培养。

  加强操作,把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对实物、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如教学8、9的组成,我让学生把8个圆片分成两部分,学生马上按摆也了一种分解。这时我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所有的分分法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来。学生们经过思考、讨论、交流,联系前面学*的经验,按照一部分不变,另一部分依次加1的规律摆出8的组成。

  为了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数学的兴趣。课始,我通过愉快的情景启发学生初步认识6-10各数。选用了小朋友喜欢的数字人物,并用课件一一的出现,有前面认识过的05,还有今天认识的610。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数的顺序。

  然后,出示主题图:在数数的时候,指导学生有序的数:可以按上下数;也可以按左右数;还可以以数的大小顺序来数。同时,再结合教室的实物来数,比如:数桌子、数椅子、数同学、数铅笔等内容都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学生的学*兴趣高,教学效果很好。在认识了这些数后,为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选用6-10中的任意一个自己喜欢的数说一句话或做一个动作,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本节课,我尽量使课堂做到生活化、活动化和趣味化,尽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方式。并且结合孩子好玩、好动的生理天性,让他们在观察、比较、操作的学*过程中体验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的发展,个性得到的张扬,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玩数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的学*,都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前提。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留心观察,自觉钻研;有了兴趣,学*的自觉性、积极性就会空前提高。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的天性,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游戏的方法加以呈现,让学生自主参与,动一动、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势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浓厚的学*兴趣,从而提高学*效率。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作为一年级的孩子,学**惯、学*态度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一、注重创设生活情境。

  从学生回忆学*中常遇到的问题游开始,激趣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

  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对比。

  探索退位减法之前,复*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引出两位数减两位数、减一位数甚至不够减的算式,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同时突出本课学*的内容和难点。

  三、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小结时强调:方法很多,也都是正确的,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用不同的方法同时算一算,还能帮助自己进检验对错,打开你们的智慧之窗。但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选用最简洁最熟练的方法,才能保证计算又快又对。

  四、精心设计练*题。

  用数字魔术区分数字之间的差别,用退位和不退位的计算对比,使学生明白退位减法十位要减一个十,不退位减法的十位不变。用计算题考验学生的计算能力,用改错题让学生知道哪些错误不能再犯,用思考题使学*形成梯度,做好扶优。这些练*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设计中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还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互相帮助的精神。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学好数学从点滴积累,获取更大的收获。

  融教学内容为一体,给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活动创设最佳环境,启发学生思维的各项游戏。在这种环境下,将教学重点、难点与儿童的喜闻乐见在游戏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数学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学*热情。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通过教师的不断指导和学生的'不断练*,学生很快就学会看钟面上的整时。

  在引导学生将时间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通过出示挂图演示小明的一天时间安排,使学生将小明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为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最后,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向学生介绍分针、时针运动的方向时,没有向学生说明这就是顺时针方向。

  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和不满整时有一定的感性生活经验。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钟面和认识整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通过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一、处理较好的方面

  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我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猜谜语”也是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所以,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猜谜语”中导入,接着用课件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一方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2、注重培养观察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方面我在认识钟面及整时中充分体现了,首先: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钟面,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能很详细地汇报自己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钟表再次观察。在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重视动手操作实践。“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标倡导的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实物钟面,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让学生动手拨一拨,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的机会。

  二、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带的都是实物钟表,在学生动手拨时间的过程中浪费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做练*时间较紧张。

  2、提出的问题方向不够明确。如在让学生观察三个钟面,让学生找出三个钟面的异同点时,我让学生说说从三个钟面上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就提得太泛了,使学生抓不住要领,答不到点子上。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比如问时针和分针指在哪里,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答问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总之,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让学生在学*书本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数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不断地学*,使自己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这样才会使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结合直观演示,理解加减法含义教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时,要重视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每个例题都要结合操作直观演示,突出说明加减法的含义,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学加法时,教师可用教具或手势表示合并,引出加法算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加法的含义,即知道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教学减法时,也可用教具或手势表示(把去掉的拿走或用手捂住),引出减法算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减法的含义,即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从哪个数里去掉,就要把哪个数写在减号前面。

  2、同时讲加减,便于加强联系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都在一节课内完成,这样便于加强加减法的联系。一般是先讲加法,后讲减法。但是学生一开始接触加减法,需要从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开始,到逐步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过程必须逐步扩展,不断的充实和提高。

  3、通过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思考用加还是减教学和是2、3、4、5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时,一般都采用一幅图表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算式,即一图一式,要通过操作和图示,联系加减法含义引导学生想该怎样算,用加法还是用减算。教学6、7的加减法时,出现一幅图表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教师先演示,让学生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然后,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点,逐步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对于减法的教学,也可以仿加法的教学进行。教学8、9、10的加减法时,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四个算式,即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的算式,再领学生一起摆学具,边摆边说算式,最后由学生自己摆学具并将算式填写完整。这里应该只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摆学具和观察教师演示,初步了解加减法中各数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不要求学生讲出来。

  4、混合运算要演示,含义要讲清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时,要让学生联系情境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教师要按照图意利用教具进行演示,把式题的含义讲清楚。教学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时,由于学生学过连加连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时可以多启发学生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初步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在教材中,例题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写出来,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运算的顺序,实际做题时,第一步的得数最好写出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从这一理念和目标出发,我以畅游“数学王国”为主线,设计了《8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加深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一、在游戏情境中激发学*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创设了生动有趣畅游“数学王国”这一教学情境。上课开始,我设计“过桥”情境课件出示复*题,既复*了旧知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当孩子们成功过桥后,数学国王打开大门迎接,此时便呈现出例题情境。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差,保持时间短,为了使他们在整节课中保持较高的学*兴趣,我还设计了“国王出题目考学生(教学试一试)”、“参观果园(想想做做第1题)”、“乘坐神舟8号(想想做做第3 题)”、“参观国王宫殿(想想做做第4题)”这些情境。当我把运用课件把音、像、动画巧妙地结合创设出的生动的情境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时,激起他们极大的学*兴趣,诱发他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如,在出示例题情境后让学生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接着想办法列出算式。然后又通过*摆圆片让学生自己发现把8“凑成十”和把7“凑成十”的方法,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作为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过程,如“你真棒”、“你的进步真大”等等,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观察收集数学信息、摆圆片操作、交流讨论如何“凑十”,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时,要求学生摆一摆圆片,看如何“凑十”,并要求同桌每人摆一种,方法不能相同。通过操作,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思考中寻找规律方法,实现了把8、7“凑十”的知识再创造,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四、不足之处

  但是在这节课中,我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由于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摆圆片这一环节用的时间过多,导致时间前松后紧;为了呈现完整教学过程,忽视对个别学困生的辅导。

  最*,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而学生在学*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绝大部分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的结果,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

  成功之处: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8)

——一年级数学上认识钟表教案通用五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钟面模型

  学具准备: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介绍钟面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上课跟以前有点不同,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很重要的朋友,你能猜猜它是谁吗?

  师:(出示钟面模型)你们猜对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活动:最佳介绍员

  谁都有自己的钟表?你喜欢它吗?请把你的钟表介绍给我们大家。

  小组内介绍自己的钟表,说说钟面上都有什么。每个小组由大家评选出一位最佳介绍员。

  请一位最佳介绍员向全班介绍自己的钟表。听了他的介绍,你还有什么补充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可以自由提问。(重点认识时针和分针)

  二、认识整时

  老师想了解一下小朋友们星期六的时间安排,能告诉我吗?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时间的?今天有位叫小明的小朋友也想把自己周六的时间安排告诉大家。愿意看一看吗?

  1、出示小明上午时间安排情境图。

  起床——6时

  上课——8时

  放学——9时

  2、小组合作认识整时。

  小组内请你先说一说小明都在干什么?这三块钟表你会认哪一块呢?把你认的方法教

  给大家。

  推选出两名学生做小老师给大家讲自己是怎样看时间的。

  小组讨论这些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各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生共同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活动:让我考考你

  A:我拨时间请你认。师拨两个整时学生认。

  B:你拨时间大家认。指名拨时间请大家认。

  C:你说时间我来拨。指名说时间大家在钟面模型上拨。

  4、课件出示动画钟面,学生认整时,再动画演示整时到半时之间时针与分针的变化。(2次)

  三、认识半时。

  1、创设连续情境依次由钟面出示下午时间安排。(课件演示)

  午饭——12时半

  聚会——4时半

  休息——8时半

  2、学生观察时针与分针的指向。先说一说时针、分针分别指哪?由会认的学生在小组内负责教给其他学生认半时的方法。

  3、小小发现家(学*认半时)

  小组讨论这3个钟面与整时的表针指向有何不同?这3块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交流自己发现的不同与半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相同点。学会认半时的方法。

  ———师生小结: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4、请你认一认。

  四、让我听听你的建议。

  今天上课我带来了一位小朋友的作息时间表,请你看看他这样安排合适吗?你有什么建议给他?(课件出示“我的一天”)

  我的一天

  起床——7时半

  上学——8时

  午饭——1时半

  活动——6时

  晚饭——7时

  看电视——9时半

  睡觉——10时半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建议,并说一说自己的时间安排,渗透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

  五、活动

  1、我来当法官。(课件出示:3只小动物认表图)

  今天大家学*了认识钟表,小动物们跟我们一样也学*了。可是,它们这会却为认时间吵了起来,想请我们大家当法官来评理,看看小法官们谁最公正。

  学生认时间说出谁错了并改正。对最公正的法官进行表扬。

  2、想一想。(课件出示3个钟面)

  小老鼠、小猴子和小狗的钟表电池没电了,看谁能知道他们的钟表是几时停的。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捉迷藏。(出示钟表图片)

  请你猜一猜谁藏起来了,你能找到它吗?(学生先说谁躲起来了?再贴在合适的位置)

  1时

  12时半

  六、实践活动。(任选其一完成)

  1、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2、调查每天太阳升起或落下,大约是几时。

  (一)、在具体情境中领悟判断大约几时的方法。完成教材87页第6题。

  自主探索

  (二)、找规律认时间。完成教材87页第8题。

  延伸知识

  归纳小结

  1、这节课练*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设计你的周末活动时间表

  课外延伸 。

  (三)、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时钟的有关内容。

  2、熟练掌握钟表和电子表上的时间,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写整时。

  难点:正确熟练地认、读、写整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钟表模型

  学生准备:学生用钟面模型

  (六)、教学策略

  在本课时的设计上,主要构建一个“回忆知识 — 梳理知识 — 分层练* — 应用知识 — 课外延伸为线索,贯穿课堂始终。这节课通过回忆激发学生已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根据对知识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钟表的知识,整时的认读方法进行梳理,在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本节课运用情景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合作学*、自主探究。在设计每一个环节活动时,都采用了适时的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采用多媒体作辅助,因为多媒体能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循序渐进,深化效果。课准备好,主是课本资源,采用实际生活活动情景作为练*素材,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七)、教学过程

  一、自我反思,梳理知识。

  1、整理有关钟表的知识。

  出示淘气猫时钟教具。

  师:淘气的小猫闹钟在外玩了一天,把身上的东西都掉光了,根据同学们对闹钟的认识,你乐意帮小猫把掉了的东西找回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帮小猫闹钟补上1~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激活学生头脑里有关钟表的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助助人为乐的品德教育。

  2、整理认识整时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小猫闹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教具,进一步巩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理解数学知识。

  3、师生共同活动,完成87页第7题。

  师:请同学们按老师说出的时间在学具钟上拨出正确的时间。

  生: 拨钟活动。

  【设计意图】:老师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认、写整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复*认写整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在钟表上表现整时。

  二、分层练*,强化提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