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菁华5篇)

首页 / 计划 / | 2022-10-03 00:00:00 计划,数学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1

  一、复*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之更加系统和完善。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能力,培养学**惯,做好中小衔接准备。

  二、复*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提高复*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效果。

  三、复*方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特别是六(4)班,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分层,指导分层。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2

  五月中旬结束课程,五月二十号开始总复*。

  复*内容:

  1、数和数的运算

  ①注意小数与分数的意义对照,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在写法上与整数相同。

  ②明确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小数的意义有所不同,不能带有单位名称。

  ③明确数位和位数的区别。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位数是一个自然数含有数位的个数。

  ④强调几位小数的判断与几位自然数的判断不完全相同,如:3.82看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

  2、数的读法和写法(5月20日)

  ①在数的读法、写法训练时,要着重突出自然数中间、末尾有0的读写方法。

  3、数的改写:(5月20日)

  (1)把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有两种情况,注意不要混淆:

  a如要求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数,不满万或亿的尾数直接改写成小数。

  b 如要求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就要把原来的多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写成它的*似数

  4 、数的大小比较(5月20日)

  (1) 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要着重训练,学生能把几种不同的数化成相同的数再进行比较的能力。

  5 数的整除(5月21日)

  (1) 借助书中p86概念之间的联系网络图,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

  (2) 重点区分好质数、质因数与互质数这三个学生极易混淆的概念。

  6 、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5月22日

  借助教材p87 理解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内在联系然后得以应用。

  7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5月23日)

  (1) 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复*好如何对加、减、乘、除的计算进行验算。

  (3 )增加一些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关系,求 未知数x的练*题

  8 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5月23日)

  (1) 运用实例,复*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让学生体会到整数,小数,分数都可以运用运算定律。

  2 )通过实际应用使学生体会到一些定律可以扩展或逆反运用,减法、除法也有一些定律或性质可以用来简算。

  9、 四则混合运算(5月24日)

  (1)对于学*比较困难的学生,立足于正确计算,得到正确计算结果。

  (2)对于一般学生重点训练审题能力,能够确定题目中是否隐含着有关定律的因素。

  (3)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重点训练他们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地选用比较简单方法的能力。特别是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使计算简便的能力。

  知识要点: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 (5月27日)

  (1)能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使之有进一步地理解和认识。

  (2)使学生建立起字母不单纯地表示某个数,他表示的是一种特定的量的意识。

  (3)能够熟练地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的方法。(5月28日)

  (1)通过对式子地判断使学生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2)掌握求方程的解,解方程有关的概念。

  (3)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熟练地解简易方程。但同时还要训练学生能够将原方程经过整理成为符合四则运算基本形式的方程的能力。

  (4)解方程的四种方法。

  a 、如:x-6=20 36÷x=6 5x=25等方程 可以直接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x的值

  b、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去解,

  如:2x+9=35 6x-4=30等方程,可以先吧2x、 6x,等会有未知数的x项看作一个数,待求出它们的值之后,.再按四则计算当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c、按四则运算的顺序先计算,使方程 改变形式,然后再解,

  如:4x-3.5 ×4=10d、选利用运算定律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

  3、比例的性质(5月29日)

  (1)加深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比与分数、除法间的关系。

  (2)做好比与分数、比和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三者是有联系的,但绝不能认为比就是除法,就是分数,它们是有区别的。比是表示两种量之间的某种关系的。除法则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

  4、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5月29日)

  ( 1)能够熟练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2)正确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化简比要保持比的形式;求比值是表示前项与后项的商,结果可是整数、小数、分数。

  5、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5月30日)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解比例。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使熟练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比例的知识。正确地求出*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3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说出有关计算公式。

  (1)学生讨论回答。(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圆周率?

  2、填表计算:(单位:厘米)

  (1)学生全体练*。(2)投影反馈。

  3、练*:课本第158页第25题。

  二、基本练*

  1、按要求计算(求面积):

  (1)d=12厘米C=?S=?

  (2)r=4.5分米C=?S=?

  (3)C=50.24米S=?

  学生练*后反馈计算方法和结果。

  2、练*:课本第158页第26~29题。(重点指导第26、27题。)

  三、复*组合图形的面积

  1、求下列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单位:厘米)

  (1)学生练*。

  (2)反馈讨论每个图形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

  (3)小结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

  a、分析数量关系b、确定公式、处理数据c、列式计算

  2、学生练*:第159页第30题。(学生反馈)

  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怎么求?隐蔽(缺少)条件怎么求?为什么?

  四、深化练*

  1、求周长和面积。第31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2、求下列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1)说出每个图的周长、面积各指哪部分?

  (2)说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教学小结与《作业本》p82.

  六、讨论思考题。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4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小学生经过*六年的学*,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但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学*,不可否认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所以在这小学阶段最后的时间里,组织学生全面复*和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部分“学*困难学生”,总复*更具有重要意义。

  2、教材情况

  教材总复*的内容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教学质量的高低涉及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任务能否圆满地完成。教材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划分为44个课时进行整理复*。根据教材编排,大体上可将44个课时的内容分成6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复*数的知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的意义和性质及其相关知识点,还包括数的整除知识。

  第二部分重点复*数的运算,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解方程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等。

  第三部分重点复*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包括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正反比例意义及其判定等。

  第四部分重点复*量与计量的有关知识。包括质长度、面积、体积(容积)、时间等的单位及其进率,单位之间的换算与化聚等。

  第五部分重点复*几何形体的相关知识。包括线与角的概念、判断、度量、操作等,*面图形的特征、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的计算。

  第六部分重点复*各类应用题。包括基本的数量关系,简单应用题、两、三步计算的一般复合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方程和比例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等。

  教材的整个编排内容丰富、详细,系统性强,力图通过全面整理复*,促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掌握基本数学概念,熟练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力图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总复*目标

  通过总复*,引导学生力求达到:

  1、比较系统、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的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用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力求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一定的速度。会解简易方程。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惯。

  2、巩固已经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换算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各种单位之间的化聚和名数的换算。

  3、牢固地掌握所学各种*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相应的表象,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所学集合形体的周长、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图形实际问题。

  4、掌握所学统计初步知识,能正确地绘制(一般是半独立性)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正确理解统计表(图)并能根据图表信息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正确地解答有关*均数问题。

  5、牢固掌握所学常见数量关系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答相关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结合总复*,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惯,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小学数学毕业总复*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所以,学生原有的学*情况直接制约着复*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对象和复*时间来确定复*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总复*阶段共计29课时,复*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8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2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1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1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2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3课时)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1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 辨析概念,加深理解(1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9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2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1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6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1课时),包括“*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2课时),包括“*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2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1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均数的方法。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四、策略与措施

  1、统一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改善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益。

  2、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编排体系及意图,把握单元、期末、升学考点,做到有的放矢。

  4、按照教材总复*的编排,分块分课时复*,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回顾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力求比较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查漏补缺。

  5、适当组织一些综合性练*(历年统测),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针对“学*困难学生”的知识缺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帮活动,帮助这些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

  7、认真上好课,向课堂要质量。搞好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三个为主”(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为主线),课堂上要加强训练力度。

  8、教材总复*拟安排26-30课时,力争在5月底到六月初完成;接下来做好一定量的综合性练*或针对性练*。

  9、每复*一个单元,认真严格考核,达到统一进度,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要及时批改、评奖、补救,实行单元过关。

  10、注意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同事之间要取长补短,互相学*。

  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基础”,加强沟通。

  在分知识点复*时,引导学生在理解上下功夫,做到“应知应会”。有关的知识点需要记忆的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某一知识点如和其它知识有联系的,引导学生加以联系和沟通,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内容,多作比较,加以区别。

  2、培养能力,关注“素养”。

  复*时引导学生在“会”字上下功夫。如:四则计算和四则混合运算、作图与解答图形题、分析解答应用题等。

  在实际操作中,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空间观念、灵活思维等数学“素养”的形成。

  3、启发自觉,注重策略。

  复*过程中着力调动学生自觉复*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复*兴趣,引导学生以良好的情绪投入复*。

  引导学生探讨复*策略,讲求复*方法和实效。如:分知识点归类复*的方法、沟通性复*方法、一题多思复*方法、互助检测性复*方法等。

  4、加强反馈,关注差异。

  复*中注意重点反馈信息,抓住具有普遍性或针对性的问题,重点强化复*。尤其注重学生的独立性作业,从中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使复*更具实效。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选编一些“发展题”,以满足这些学生的学*需要。对于学*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着重帮助他们掌握教材规定的基本要求,使他们达到小学数学学*的最基本目标。

  5、追求效率,减负增质。

  复*中注重课前教学设计,力求课堂效率,避免“堤内损失堤外补”,有效为学生减负,引导学生心情舒畅地投入复*,做到减负增质双赢。

  6、要把握考纲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知识的深浅程度。

  7、征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应抓好优生的保持和提高、差生的转化工作,这是提高本班乃至本校的学业成绩的关键点。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5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9页统计表和统计图、练一练,练*二十三第1~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能在看懂统计图内容的基础上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练一练第2题的两张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统计的意义。

  提问: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

  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里,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问题,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统计表和统计图。通过复*,要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提高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的能力,认识统计图的特征、作用,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二、复*统计表

  1、让学生看第119页前两行。

  提问:怎样才能制出一张统计表?

  2、做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看第1题。大家把收集的原始数据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

  学生填表后集体校正。

  现在请同学们按表下面的要求分析表里的数据,把结果填在( )里。

  指名口答分析结果。

  提问:从表里还可以看出哪些问题?

  3、做练*二十三第1、2题。

  让学生把练*二十三第1、2题做在课本上。

  (1)口答校对第1题。

  (2)出示第2题表格。

  让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果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据是怎样得出的。

  三、复*统计图

  1、说明:在进行统计时,除了用统计表,还经常要用统计图。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有时要用统计图?

  说明:为了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形象具体,便于比较和研究,有时还需要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统计图。

  提问:我们学*过哪几种统计图?

  2、出示:练一练第2题两个统计图。

  (1)提问:这两个统计图各是什么统计图?

  (2)说明:这是练一练第2题的两个统计图。从题里可以知道,这两个不同的统计图都表示了某厂两个车间全年产值的统计数量。

  提问: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的?

  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及数量变化的?

  (3)让学生口答第2题的两个问题。

  提问:条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什么?折线统计图除了看出数量多少,还可以看出什么?

  你认为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4)提问: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比,它们的特点、作用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追问:统计时只要求看出数量的多少,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如果既要看出数量多少,又要看出数量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好?

  3、做练*二十三第3、4题。

  (1)让学生做第3、4题,完成在课本上。

  (2)让学生口答第3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3)让学生口答第4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认为要怎样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

  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二十三第5、6题。

  家庭作业:练*二十三第7题。

  教学后记: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菁华5篇)(扩展1)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精选10篇)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1

  五月中旬结束课程,五月二十号开始总复*。

  复*内容:

  1、数和数的运算

  ①注意小数与分数的意义对照,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在写法上与整数相同。

  ②明确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小数的意义有所不同,不能带有单位名称。

  ③明确数位和位数的区别。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位数是一个自然数含有数位的个数。

  ④强调几位小数的判断与几位自然数的判断不完全相同,如:3.82看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

  2、数的读法和写法(5月20日)

  ①在数的读法、写法训练时,要着重突出自然数中间、末尾有0的读写方法。

  3、数的改写:(5月20日)

  (1)把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有两种情况,注意不要混淆:

  a如要求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数,不满万或亿的尾数直接改写成小数。

  b 如要求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就要把原来的多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写成它的*似数

  4 、数的大小比较(5月20日)

  (1) 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要着重训练,学生能把几种不同的数化成相同的数再进行比较的能力。

  5 数的整除(5月21日)

  (1) 借助书中p86概念之间的联系网络图,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

  (2) 重点区分好质数、质因数与互质数这三个学生极易混淆的概念。

  6 、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5月22日

  借助教材p87 理解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内在联系然后得以应用。

  7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5月23日)

  (1) 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复*好如何对加、减、乘、除的计算进行验算。

  (3 )增加一些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关系,求 未知数x的练*题

  8 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5月23日)

  (1) 运用实例,复*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让学生体会到整数,小数,分数都可以运用运算定律。

  2 )通过实际应用使学生体会到一些定律可以扩展或逆反运用,减法、除法也有一些定律或性质可以用来简算。

  9、 四则混合运算(5月24日)

  (1)对于学*比较困难的学生,立足于正确计算,得到正确计算结果。

  (2)对于一般学生重点训练审题能力,能够确定题目中是否隐含着有关定律的因素。

  (3)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重点训练他们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地选用比较简单方法的能力。特别是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使计算简便的能力。

  知识要点: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 (5月27日)

  (1)能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使之有进一步地理解和认识。

  (2)使学生建立起字母不单纯地表示某个数,他表示的是一种特定的量的意识。

  (3)能够熟练地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的方法。(5月28日)

  (1)通过对式子地判断使学生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2)掌握求方程的解,解方程有关的概念。

  (3)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熟练地解简易方程。但同时还要训练学生能够将原方程经过整理成为符合四则运算基本形式的方程的能力。

  (4)解方程的四种方法。

  a 、如:x-6=20 36÷x=6 5x=25等方程 可以直接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x的值

  b、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去解,

  如:2x+9=35 6x-4=30等方程,可以先吧2x、 6x,等会有未知数的x项看作一个数,待求出它们的值之后,.再按四则计算当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c、按四则运算的顺序先计算,使方程 改变形式,然后再解,

  如:4x-3.5 ×4=10d、选利用运算定律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

  3、比例的性质(5月29日)

  (1)加深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比与分数、除法间的关系。

  (2)做好比与分数、比和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三者是有联系的,但绝不能认为比就是除法,就是分数,它们是有区别的。比是表示两种量之间的某种关系的。除法则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

  4、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5月29日)

  ( 1)能够熟练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2)正确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化简比要保持比的形式;求比值是表示前项与后项的商,结果可是整数、小数、分数。

  5、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5月30日)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解比例。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使熟练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比例的知识。正确地求出*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2

  一、期末总复*的作用

  每学期总复*都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学期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进一步发展能力。因此,最后的复*教学,我都十分重视复*整理工作。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的针对性,提高复*效率。

  二、期末总复*的任务

  从总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中的系统整理,是对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复*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达到熟练掌握水*。

  3、查漏补缺。结合我校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复*的再学*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三、期末总复*内容的组织

  教材的编排体系给我们复*创造了有利条件。教材在数学广角知识后安排了总复*内容,以多个知识点形成五大知识结构体系,并加以练*。在复*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组织内容,适当渗透,拓展知识面。

  四、期末总复*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所以,学生原有的学*情况直接制约着复*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年级实际复*对象和复*时间来确定复*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教学实际,复*过程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

  重点确定在一系列概念和比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包括“数的意义”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包括“分数、百分数的意义”、等。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的内容上。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包括“字母表示数”、“比的应用”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包括“简易方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

  (三)应用题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

  (四)几何初步知识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

  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包括“圆的认识”。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包括“圆的周长与面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能实现周长、面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综合训练

  (五)简单的统计和数学广角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认识扇形统计图。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综合训练。

  4、鸡兔同笼问题用方程解。

  五、学困生及学困生情况分析

  王昊思维反应差,性格内向,计算能力不强。

  王艳思维反应太差,理解能力、计算能力差。

  杨树坤思维反应差,基础知识掌握太差。

  王如悦学生的学*积极性不高,基础掌握不牢。

  赵万特思维反应差,基础性知识不牢。

  王金博基础知识脑海里很少,掌握不扎实,字迹不清楚。

  六、复*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总复*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数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以后的学*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知识的深浅程度。

  4、要切实做好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中下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要抓好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兴趣,既要落实综合训练,又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轻负担、高效率”。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3

  一、期末总复*的作用

  每学期总复*都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学期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进一步发展能力。因此,最后的复*教学,我都十分重视复*整理工作。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的针对性,提高复*效率。

  二、期末总复*的任务

  从总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中的系统整理,是对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复*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达到熟练掌握水*。

  3、查漏补缺。结合我校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复*的再学*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三、期末总复*内容的组织

  教材的编排体系给我们复*创造了有利条件。教材在数学广角知识后安排了总复*内容,以多个知识点形成五大知识结构体系,并加以练*。在复*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组织内容,适当渗透,拓展知识面。

  四、期末总复*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所以,学生原有的学*情况直接制约着复*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年级实际复*对象和复*时间来确定复*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教学实际,复*过程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

  重点确定在一系列概念和比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包括“数的意义”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包括“分数、百分数的意义”、等。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的内容上。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包括“字母表示数”、“比的应用”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包括“简易方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

  (三)、应用题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

  (四)几何初步知识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

  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包括“圆的认识”。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包括“圆的周长与面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能实现周长、面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综合训练

  (五)简单的统计和数学广角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认识扇形统计图。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综合训练。

  4、鸡兔同笼问题用方程解。

  五、学困生及学困生情况分析

  王昊思维反应差,性格内向,计算能力不强。

  王艳思维反应太差,理解能力、计算能力差。

  杨树坤思维反应差,基础知识掌握太差。

  王如悦学生的学*积极性不高,基础掌握不牢。

  赵万特思维反应差,基础性知识不牢。

  王金博基础知识脑海里很少,掌握不扎实,字迹不清楚。

  六、复*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总复*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数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以后的学*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知识的深浅程度。

  4、要切实做好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中下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要抓好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兴趣,既要落实综合训练,又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轻负担、高效率”。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二、复*内容

  1、分数乘法。

  2、分数除法。

  3、比和比的应用。

  4、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5、解决问题的策略。

  6、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

  7、圆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8、位置和统计。

  三、复*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及其基本性质的理解,能正确理解形如ax±b=c、ax÷b=c、ax±bx=c的方程,能正确分析和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答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多(少)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使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重点

  分数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五、复*难点

  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复*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提高复*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效果。

  七、复*方法

  1、带领学生按内容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分层,指导分层。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5

  小学数学复*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但“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法的确是一种高效合理灵活综合性强的复*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避免陷入题海,提高复*的效率。针对于小学数学总复*面广量大,内容较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又极易引起两极分化的特点,“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法是一种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复*教学,使复*课更贴*学生的实际,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效果。

  一、重基础,再提高,全面反馈

  学生要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地系统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亲自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笫一阶段的复*应该重基础、全面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小学数学总复*是学生完成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数的整除、分数和百分数、计量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统计表、应用题八大部分后进行的,前后知识情况间隔达六年,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不能全面了解时,首先应进行全面试探反馈。即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于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自己复*的基础上独立认真的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再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针对学生全面试探反馈出来的问题,着手重点解决每一个部分知识中典型的综合的试题,理清每部分知识的解题思路。

  二、 贴*实际,专题复*,加强针对性训练,开展专题复*方式,各个击破的复*思路。

  一是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发展共性,培养个性,激励学生相互检查,相互出试卷检测,并共同提高。在分层导学中,确立优生主要目标——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主要目标——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学困生主要目标——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思路复*重点,加强针对性。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

  一是注重单元试卷、综合试卷、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的复*积极性,提高每节复*课的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中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测试,在专题测试试卷评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张试卷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在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试卷反馈,即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补缺、定向复*,发现问题,再进行定向突破。训练中必须要做到定时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统一,鼓励学生争取记录好人手一册“总复*错题集”,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错误不再重犯。集中补“缺陷”,真正提高复*效率。

  三、 找学生掌握知识的整体性和局限性缺陷,综合提高,内化知识结构,增强主体全面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步步反馈,逐层提高”的最后一阶段必须处处时时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经过去伪存真,去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整理,逐层让学生这个主体去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引导思考、探讨、总结,灵活运用,找到学生掌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缺陷,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此阶段必须要恰当组织复*,要避免学生重复做大量已掌握知识部分的*题,把精力集中在未掌握知识部分上,真正起到学生缺什么,教师就补什么、强化什么。为及时检查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和应变能力,在小学数学总检测时仍须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开放性、灵活性演练、诊断性测试。为此,教师就要花一定的时间挑选、组织、编排、翻新、综合、内化学生能力,编制成质量高、目标性强、检测点准、灵活开放的测试题,学生感到每一题都是有价值而舍不得放下的试卷。在综合检测试验后,教师对主体作出全面反馈,就可以进行最终的知识结构调整内化手段,进一步调控学生的全面复*。检测之后,教师不仅要精讲巧析、洞查、记录学生的缺陷,及时对症下药,并在下一次检测中有所侧重,努力使学生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估自我,自觉的查漏补缺,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能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来。

  总之,在总复*中要以精讲为导向,师生齐心,面面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学*质量。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6

  一、 指导思想

  重视双基 关注能力 注意应用 发展情感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针,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蓝本,依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积极性,使毕业班数学复*工作有条不紊、有序高效地进行,实现学生的全面、持续与和谐地发展。

  二、总体目标

  总复*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进行,前三部分先回忆重要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整理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再通过适量的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必要的技能。第四部分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通过总复*,使学生的"双基"得到落实,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并进行拓展与运用,使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通过总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掌握科学的学*方法,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价值,为第三学段的数学学*乃至终身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措施

  1、关注学生的学*情感,激活学*潜能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学生的学*气氛往往和热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学生常常会因为尊敬喜欢教师而有意识地增强自己的学*责任心,愿意学*他们喜爱的教师的学科。对于我们毕业班的学生,他们个个是有思想、有主见的个体,并且承载着教师家长的期盼,面对的也是第一次如此重要的考试,难免会紧张、焦虑。我们更要对他们少一点"师道尊严",多一点学生心理,少一点疾风骤雨,多一点阳光明媚,少一点呵斥,多一点呵护。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我们最后的复*阶段,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情感,珍爱学生,想他们所想,做他们所做。入情才能入理,激情才能启思,深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课堂成为"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学*天地。

  2、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凸显课堂魅力

  构建"学程导航,互动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武器与重要途径,我们要认真备好复*课的教案,上好每一节复*课,特别是向40分钟要质量,搞好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三个为主"(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为主线),课堂上要加强训练力度。在复*课中,首先目标要简明,不能面面俱到。其次,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达到什么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上好复*课,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注意知识间的联系,把已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加以回忆,并进行系统的整理,不是讲授新知识。复*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共同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在回忆和整理时,要多让学生发言,互相补充,逐步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明确的知识网络。这样易于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印象深刻,同时使学生感到通过整理和复*确实有所提高,从而调动学生复*的积极性,提高复*的效果。

  3、确保练*的精致合理,提高复*效率

  在复*中,练*是学生进行学*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但是如果不厌其烦地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练*--再练*"的重复的作业堆里徘徊,大量耗费了本属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这就有悖于我们预期想要的结果了,所以,练*设计不应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上,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注重多样化练*,体现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优化作业设计,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凸显学生主体,变被动地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一位教师加入到练*资源的开发工作中来,对数学书、一课一练、补充*题、《复*指导用书》等资料中的练*题进行重组与整合,精选或设计出具有代表性、时代性、新颖性与一定挑战性的练*,让学生用极短的练*时间,既梳理了旧知,形成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大幅度地提高复*效率。我们还实行:每复*一个单元,认真严格考核,各班要协调一致。达到统一进度,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要及时批改、评讲、补救,实行单元过关。

  4、注重学生的提优补偿,促进个性发展

  在复*时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独立作业,及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根据错误的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于不同水*的学生继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学*成绩较好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安排他们做《走进数学王国》中的*题或其他补充的提高题,提高他们复*的兴趣,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要着重帮助他们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以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7

  一、复*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之更加系统和完善。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能力,培养学**惯,做好中小衔接准备。

  二、复*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提高复*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效果。

  三、复*方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特别是六(4)班,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分层,指导分层。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8

  五月中旬结束课程,五月二十号开始总复*。

  复*内容:

  1、数和数的运算

  ①注意小数与分数的意义对照,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在写法上与整数相同。

  ②明确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小数的意义有所不同,不能带有单位名称。

  ③明确数位和位数的区别。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位数是一个自然数含有数位的个数。

  ④强调几位小数的判断与几位自然数的判断不完全相同,如:3.82看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

  2、数的读法和写法(5月20日)

  ①在数的读法、写法训练时,要着重突出自然数中间、末尾有0的读写方法。

  3、数的改写:(5月20日)

  (1)把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有两种情况,注意不要混淆:

  a如要求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数,不满万或亿的尾数直接改写成小数。

  b如要求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就要把原来的多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写成它的*似数

  4、数的大小比较(5月20日)

  (1)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要着重训练,学生能把几种不同的数化成相同的数再进行比较的能力。

  5数的整除(5月21日)

  (1)借助书中p86概念之间的联系网络图,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

  (2)重点区分好质数、质因数与互质数这三个学生极易混淆的概念。

  6、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5月22日)

  借助教材p87理解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内在联系然后得以应用。

  7、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5月23日)

  (1)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复*好如何对加、减、乘、除的计算进行验算。

  (3)增加一些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关系,求未知数x的练*题

  8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5月23日)

  (1)运用实例,复*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让学生体会到整数,小数,分数都可以运用运算定律。

  2)通过实际应用使学生体会到一些定律可以扩展或逆反运用,减法、除法也有一些定律或性质可以用来简算。

  9、四则混合运算(5月24日)

  (1)对于学*比较困难的学生,立足于正确计算,得到正确计算结果。

  (2)对于一般学生重点训练审题能力,能够确定题目中是否隐含着有关定律的因素。

  (3)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重点训练他们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地选用比较简单方法的能力。特别是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使计算简便的能力。

  知识要点: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5月27日)

  (1)能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使之有进一步地理解和认识。

  (2)使学生建立起字母不单纯地表示某个数,他表示的是一种特定的量的意识。

  (3)能够熟练地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的方法。(5月28日)

  (1)通过对式子地判断使学生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2)掌握求方程的解,解方程有关的概念。

  (3)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熟练地解简易方程。但同时还要训练学生能够将原方程经过整理成为符合四则运算基本形式的方程的能力。

  (4)解方程的四种方法。

  a、如:x—6=2036÷x=65x=25等方程可以直接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x的值

  b、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去解,

  如:2x+9=356x—4=30等方程,可以先吧2x、6x,等会有未知数的x项看作一个数,待求出它们的值之后。再按四则计算当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c、按四则运算的顺序先计算,使方程改变形式,然后再解,如:4x—3.5×4=10d、选利用运算定律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

  3、比例的性质(5月29日)

  (1)加深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比与分数、除法间的关系。

  (2)做好比与分数、比和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三者是有联系的,但绝不能认为比就是除法,就是分数,它们是有区别的。比是表示两种量之间的某种关系的。除法则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

  4、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5月29日)

  (1)能够熟练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2)正确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化简比要保持比的形式;求比值是表示前项与后项的商,结果可是整数、小数、分数。

  5、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5月30日)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解比例。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使熟练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比例的知识。正确地求出*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9

  小学数学复*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但“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法的确是一种高效合理灵活综合性强的复*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避免陷入题海,提高复*的效率。针对于小学数学总复*面广量大,内容较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又极易引起两极分化的特点,“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法是一种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复*教学,使复*课更贴*学生的实际,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效果。

  一、重基础,再提高,全面反馈

  学生要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地系统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亲自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笫一阶段的复*应该重基础、全面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小学数学总复*是学生完成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数的整除、分数和百分数、计量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统计表、应用题八大部分后进行的,前后知识情况间隔达六年,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不能全面了解时,首先应进行全面试探反馈。即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于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自己复*的基础上独立认真的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再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针对学生全面试探反馈出来的问题,着手重点解决每一个部分知识中典型的综合的试题,理清每部分知识的解题思路。

  二、贴*实际,专题复*,加强针对性训练,开展专题复*方式,各个击破的复*思路。

  一是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发展共性,培养个性,激励学生相互检查,相互出试卷检测,并共同提高。在分层导学中,确立优生主要目标——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主要目标——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学困生主要目标——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思路复*重点,加强针对性。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

  一是注重单元试卷、综合试卷、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的复*积极性,提高每节复*课的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中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测试,在专题测试试卷评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张试卷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在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试卷反馈,即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补缺、定向复*,发现问题,再进行定向突破。训练中必须要做到定时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统一,鼓励学生争取记录好人手一册“总复*错题集”,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错误不再重犯。集中补“缺陷”,真正提高复*效率。

  三、找学生掌握知识的整体性和局限性缺陷,综合提高,内化知识结构,增强主体全面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步步反馈,逐层提高”的最后一阶段必须处处时时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经过去伪存真,去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整理,逐层让学生这个主体去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引导思考、探讨、总结,灵活运用,找到学生掌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缺陷,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此阶段必须要恰当组织复*,要避免学生重复做大量已掌握知识部分的*题,把精力集中在未掌握知识部分上,真正起到学生缺什么,教师就补什么、强化什么。为及时检查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和应变能力,在小学数学总检测时仍须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开放性、灵活性演练、诊断性测试。为此,教师就要花一定的时间挑选、组织、编排、翻新、综合、内化学生能力,编制成质量高、目标性强、检测点准、灵活开放的测试题,学生感到每一题都是有价值而舍不得放下的试卷。在综合检测试验后,教师对主体作出全面反馈,就可以进行最终的知识结构调整内化手段,进一步调控学生的全面复*。检测之后,教师不仅要精讲巧析、洞查、记录学生的缺陷,及时对症下药,并在下一次检测中有所侧重,努力使学生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估自我,自觉的查漏补缺,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能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来。

  总之,在总复*中要以精讲为导向,师生齐心,面面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学*质量。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10

  一、期末总复*的作用

  每学期总复*都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学期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进一步发展能力。因此,最后的复*教学,我都十分重视复*整理工作。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的针对性,提高复*效率。

  二、期末总复*的任务

  从总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中的系统整理,是对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复*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达到熟练掌握水*。

  3、查漏补缺。结合我校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复*的再学*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三、期末总复*内容的组织

  教材的编排体系给我们复*创造了有利条件。教材在数学广角知识后安排了总复*内容,以多个知识点形成五大知识结构体系,并加以练*。在复*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组织内容,适当渗透,拓展知识面。

  四、期末总复*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所以,学生原有的学*情况直接制约着复*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年级实际复*对象和复*时间来确定复*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教学实际,复*过程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

  重点确定在一系列概念和比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包括“数的意义”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包括“分数、百分数的意义”、等。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的内容上。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包括“字母表示数”、“比的应用”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包括“简易方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

  (三)、应用题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

  (四)几何初步知识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

  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包括“圆的认识”。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包括“圆的周长与面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能实现周长、面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综合训练

  (五)、简单的统计和数学广角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认识扇形统计图。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综合训练。

  4、鸡兔同笼问题用方程解。

  五、学困生及学困生情况分析

  王昊思维反应差,性格内向,计算能力不强。

  王艳思维反应太差,理解能力、计算能力差。

  杨树坤思维反应差,基础知识掌握太差。

  王如悦学生的学*积极性不高,基础掌握不牢。

  赵万特思维反应差,基础性知识不牢。

  王金博基础知识脑海里很少,掌握不扎实,字迹不清楚。

  六、复*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总复*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数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以后的学*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知识的深浅程度。

  4、要切实做好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中下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要抓好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兴趣,既要落实综合训练,又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轻负担、高效率”。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菁华5篇)(扩展2)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精选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1

  五月中旬结束课程,五月二十号开始总复*。

  复*内容:

  1、数和数的运算

  ①注意小数与分数的意义对照,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在写法上与整数相同。

  ②明确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小数的意义有所不同,不能带有单位名称。

  ③明确数位和位数的区别。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位数是一个自然数含有数位的个数。

  ④强调几位小数的判断与几位自然数的判断不完全相同,如:3.82看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

  2、数的读法和写法(5月20日)

  ①在数的读法、写法训练时,要着重突出自然数中间、末尾有0的读写方法。

  3、数的改写:(5月20日)

  (1)把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有两种情况,注意不要混淆:

  a如要求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数,不满万或亿的尾数直接改写成小数。

  b如要求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就要把原来的多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写成它的*似数

  4、数的大小比较(5月20日)

  (1)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要着重训练,学生能把几种不同的数化成相同的数再进行比较的能力。

  5、数的整除(5月21日)

  (1)借助书中p86概念之间的联系网络图,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

  (2)重点区分好质数、质因数与互质数这三个学生极易混淆的概念。

  6、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5月22日

  借助教材p87理解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内在联系然后得以应用。

  7、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5月23日)

  (1)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复*好如何对加、减、乘、除的计算进行验算。

  (3)增加一些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关系,求未知数x的练*题

  8、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5月23日)

  (1)运用实例,复*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让学生体会到整数,小数,分数都可以运用运算定律。

  2)通过实际应用使学生体会到一些定律可以扩展或逆反运用,减法、除法也有一些定律或性质可以用来简算。

  9、四则混合运算(5月24日)

  (1)对于学*比较困难的学生,立足于正确计算,得到正确计算结果。

  (2)对于一般学生重点训练审题能力,能够确定题目中是否隐含着有关定律的因素。

  (3)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重点训练他们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地选用比较简单方法的能力。特别是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使计算简便的能力。

  知识要点: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5月27日)

  (1)能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使之有进一步地理解和认识。

  (2)使学生建立起字母不单纯地表示某个数,他表示的是一种特定的量的意识。

  (3)能够熟练地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的方法。(5月28日)

  (1)通过对式子地判断使学生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2)掌握求方程的解,解方程有关的概念。

  (3)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熟练地解简易方程。但同时还要训练学生能够将原方程经过整理成为符合四则运算基本形式的方程的能力。

  (4)解方程的四种方法。

  a、如:x-6=2036÷x=65x=25等方程可以直接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x的值。

  b、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去解,如:2x+9=356x-4=30等方程,可以先吧2x、6x,等会有未知数的x项看作一个数,待求出它们的值之后,.再按四则计算当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c、按四则运算的顺序先计算,使方程改变形式,然后再解,如:4x-3.5×4=10d、选利用运算定律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

  3、比例的性质(5月29日)

  (1)加深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比与分数、除法间的关系。

  (2)做好比与分数、比和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三者是有联系的,但绝不能认为比就是除法,就是分数,它们是有区别的。比是表示两种量之间的某种关系的。除法则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

  4、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5月29日)

  (1)能够熟练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2)正确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化简比要保持比的形式;求比值是表示前项与后项的商,结果可是整数、小数、分数。

  5、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5月30日)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解比例。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使熟练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比例的知识。正确地求出*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成绩,我想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积极性,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

  二、复*的要求:

  1、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比的实际问题。

  4、复*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及各种简便运算,用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并能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简单的能够口算)。

  三、复*重难点:

  1、重点

  (1)分数四则运算。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3)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4)会求比值和化简比,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比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会求比值和化简比,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比的实际问题。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3)圆面积计算的推导。

  四、复*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综合性原则。

  4、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

  五、复*措施:

  1、口算练*常抓不懈,继续坚持每节课前2分钟口算练*。

  2、本册内容共分四个内容,每个内容一点带面进行复*,突出重点,讲练结合。

  3、利用两天的时间进行综合训练,强化各部分知识的练*。

  4、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利用下午活动时间和晚自*重点有针对性地辅导学困生。

  六、课时安排:

  1、圆的有关知识 2课时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课时

  3、比的认识等 2课时

  4、图形的变换 1课时

  4、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课时

  5、综合练* 2课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3

  一、知识梳理

  教材分析:

  总复*的安排要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中进行系统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认识。把计算、概念、应用题和几何知识分别集中起来复*,便于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分数乘除的意义、法则和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

  复*目标:

  通过总复*,可以将分数四则运算加以系统整理,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其他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高四则混合运算和解答用题的能力,全面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复*步骤:

  第一部分复*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算;

  计算题要求怎样简便就怎样算,要求学生有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合理的选择简便算法的能力。

  第二部分复*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掌握关键式: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的数量。会解答求分率、单位“1”的量、对应的数量这三种类型的题目。复*时,可以先分开练*这三种类型题目的题组,如:求分率的题组、单位“1”的量是已知(用乘法)的题组、单位“1”的量是未知(用方程或除法)的题组。之后再把几种题型混合,仍采用题组的练*方式,做好对比。如:苹果有120千克,梨有多少千克?

  (1)梨比苹果多1/4

  (2)苹果比梨少1/4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多数没有注明用算术解法还是方程解答,有的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合理的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部分复*圆和轴对称图形。

  复*圆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圆的有关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的问题。

  复*重点、难点:

  重点:分数四则运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难点: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

  课时安排: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2课时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13课时

  圆和轴对称图形8课时

  综合训练7课时

  二、学情分析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计算的错误主要出现在几个方面:

  (1)数字抄写错误;

  (2)运算符号抄写错误;

  (3)约分后的结果抄写错误;

  (4)计算粗心造成错误;

  (5)计算结果没有化成最简分数;

  (6)能够简算的没有进行简算。

  2、学生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还应进一步强化

  (1)找单位“1”的量易错的类型

  如:这个月节约电费7%

  由于题目中省略了单位“1”的量,学生容易出错。

  (2)根据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准确确定解题方法,排除负迁移的影响

  如:一个工厂由于采用了新工艺,原来每件产品的成本是74.1元,比现在成本高了14%,现在每件产品的产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由于以前学生做的题目通常是“现在比原来怎样”,“原来的”是单位“1”的量。而这道题是“原来比现在怎样”,“现在的”是单位“1”的量。不少学生因为没有仔细分析,按照惯性思维就会找错单位“1”的量,误认为“原来的”是单位“1”的量,误列式为:74.1×(1+14%)。

  3、学生对有关圆的计算公式的正确运用应继续强化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有关圆的计算公式,但在具

  体使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很容易出错。因此,还应不断巩固练*。

  (1)如:一个圆的直径是7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这是个很基本的问题,但是有的学生会因为读题不仔细把7厘米当作是半径来做。

  (2)学生易忽略单位换算。

  如:一个圆的半径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因为题目本身很简单,学生放松了警惕性,极易忽略单位不相同的情况。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具体方法:

  1、复*分数四则运算时,让学生弄清计算法则间的联系和区别。如分数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计算法则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要抓好基本训练。

  2、复*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简便算法时,要注意提醒学生在动手做题之前,先要全面审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后,再计算。做完以后,还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进行简便计算的,互相交流经验,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3、复*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重点仍要放在使学生分析和弄清题目的数量关系上。

  可以先复*一些简单的文字题。如结合练*三十五第10、15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已学的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的认识,分清用分数表示的量和分数的区别。如1/3米和1/3,1/3米是一个不变的数量,而1/3则是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相比的关系,所以要明确哪两个数相比。即把谁看作单位“1”。

  对于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要通过题组的对比练*,使学生明确解答这些应用题,首先必须确定把谁看作单位“1”,其次是弄清题目中的基本关系。如:苹果有120千克,梨有多少千克?

  (5)梨比苹果多1/4

  (6)苹果比梨少1/4

  可以在学生完成之后,进行分类。达到明确当单位“1”的量是已知量时,求对应量用乘法,当单位“1”的量是未知量时,用方程或除法。

  还要特别强调借助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确定算法,正确地列式解答。如:在做上面这个题组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画图分析后,再解答。

  4、复*圆、轴对称图形时,应注意多利用实物、图形,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图形的计算公式是怎样得来的;不要死背计算公式,要根据题目中的不同条件和问题灵活运用公式解答。

  复*策略:

  1、认真钻研教材,力争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

  2、提高每节复*课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3、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思路开放的练*题,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4、加强学生作业的批改,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5、注意加强学生的补差工作。采用教师集中补差和学生互助等形式进行。注意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严格要求相结合。

  6、在复*分数应用题时,应注意抓住"单位1"进行复*。练*时应避免机械重复,以防学生思维僵化。

  7、在复*中要结合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8、复*中要注意知识面的扩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9、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10、在复*整理时,对学得较好的学生可以多让他们回答一些稍难的问题,多做一些综合性的练*;对程度稍差的学生,要多帮助,可以让他们多回答一些稍容易的问题,多做一些基本题,把主要内容掌握好,使这些学生都能达到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4

  一、 班级基本情况

  搬进新学校后,接任本班将*两年,经过自己的努力,使我们班学生在学*上,纪律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喜欢上了我,同时也喜欢上我的数学,他们对上数学课的积极性很高,这对于我的复*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也有一些学生贪玩,不认真,以致成绩落在后面。从整体上看,还是不错的。比较薄弱的地方还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及计算的准确性,这也是我复*时的主攻的重点。

  二、复*内容

  1、数和数的运算:复*整数、分数、小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

  2、代数初步知识:复*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

  3、应用题:复*简单应用题,稍复杂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分数应用题,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等。

  4、量的计量:复*计量单位、掌握各单位名称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改写。

  5、几何初步知识:复*了*面图形的概念、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复*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及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6、简单统计:复*求*均数、统计表、统计图。

  三、复*要求

  1、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验和验算的*惯。

  2、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的掌握所学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并能简单的估计或应用。

  3、牢固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正确的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绘图、测量等技能。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均数,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均数进行分析比较。

  5、掌握所学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策略,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法则和性质系统化、网络化。

  难点:在基础知识复*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在复*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复*。

  五、复*的具体措施

  1、贯彻中区教研室的命题意见,(5月22日王成君老师在复*研讨会上的发言)。重视复*的针对性。命题意见是复*的依据,教材是复*的蓝本。认真研究命题意见,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重点。根据*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中的难点、疑点所在。计划先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复*;再将知识归类进行训练;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效果。

  2、梳理拓展,强化复*的系统性。复*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如,复*分数的基本性质,把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3、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提高解题的灵活性。解题方法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复*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4、有的放矢,挖掘创新。数学复*不是机械的重复。复*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的大忌。复*一定要做到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5、教师事先对复*内容有全盘的把握。精心备好复*课,课前充分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摸清学生知识掌握现状,对于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合理安排分类练*和综合练*。在基础知识扎实时,适当的将知识向纵深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复*课上提倡学生主动复*的复*模式。复*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节省复*时间,提高复*效益。采用以下的步骤来复*:

  (1)自行复*、自我质疑;

  (2)教师引导,将知识网络化;

  (3)检测反馈、了解学情;

  (4)查漏补缺、纵深拓展;

  (5)师生互动、相互质疑。

  7、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制订课时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安排课堂练*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特别是差生的辅导,除了关心辅导以外,还借助同学之间的友谊、同龄人之间容易沟通的捷径、孩子爱助人的热情、在学生之间建立帮扶关系,让学生辅导学生。

  8、调动学生的复*积极性。复*课与新授课不同,复*课没有初步获得知识的新鲜感,所以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复*兴趣,如让学生树立一段时间的目标,不断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9、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应试是一种能力,应试的分数是素质的直观表现。小学毕业考试是小学生*生第一次经历,所以*时就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让学生能有一个沉着、冷静、宽松、从容的心态走进考场,发挥其最佳水*。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5

  一、复*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之更加系统和完善。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能力,培养学**惯,做好中小衔接准备。

  二、复*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提高复*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效果。

  三、复*方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上半年的考试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分层,指导分层。

  四、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整体复*讲求个单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复* 1月11日—1月18日

  1、分数乘、除法及其四则混合运算

  2、简单的统计

  3、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4、百分数

  5、圆

  第二阶段:分层复*,查漏补缺1月19日—1月25日

  给后进生特别的辅导和指导,查漏补缺。给优等生多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凉*,提高分析解答能力。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菁华5篇)(扩展3)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计划3篇

  学情分析

  小学毕业总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进一步发展能力。毕业总复*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的针对性,提高复*效率。

  我所带的班级尖子生不多,中等生一般,后五分之一学生却很多,大多是三十分上下的,*时的学*都是一问三不知,真不知道复*阶段会怎么样?这是我最担心的,因此我的复*重点应该放在五分之一学生的辅导上面,同时兼顾尖子生的培养。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的任务

  从小学毕业总复*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达到熟练掌握水*。

  3、查漏补缺。结合我校六年级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的再学*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复*内容和目标

  (一)数的认识

  1、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

  (1)掌握自然数、整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写数。

  2、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

  (1)知道改写和略写的区别,掌握改写和略写的方法。

  (2)能根据要求熟练地求一个数的*似数。

  (3)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并比较大小。

  3、因数、倍数与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1)理解因数、倍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互质数的要概念。

  (2)能用多种方法找出两个数或三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熟练掌握2、3、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4)理解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分数的通分、约分和化简。

  (二)数的运算

  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记住并正确运用四则运算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熟练进行四则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2、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定律的运用

  (1)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能正确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式与方程

  1、理解并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2、根据字母所取的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熟练地解方程,并能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四)常见的量

  1、掌握长度、面积、体积、容量、质量、时间几个常见的计量单位,及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2、能进行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互换。

  (五)比和比例

  1、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能熟练地求比和化简比。

  2、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熟练地解比例,掌握比例尺的有关知识,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判断成正、反比例关系的量,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1、认识所学的*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2、掌握所学*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熟练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掌握所学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和棱长和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熟练计算。

  4、体验图形的测量方法。

  (七)图形与变换

  1、理解对称、*移、旋转的含义。

  2、能熟练地判断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移和旋转图形。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

  简单的图案,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八)方向与位置

  1、根据实际情况,能熟练地确定比例尺,并画出方位示意图。

  2、会根据方向的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运用数对知识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九)统计与概率

  1、能读懂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能从实际生活中收集信息,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理解*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熟练地求出一组数据的*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能选择合适的函数,恰当地表示一组数据的状态。

  4、能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并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5、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公*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概率,并根据可能性的知识,设计游戏方案。

  (十)综合应用

  1、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比称物体(等量代换)、打电话、植树问题、抽屉原理,鸡兔同笼等,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2、获得一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复*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法则和性质系统化、网络化。

  难点:在基础知识复*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在复*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复*。

  具体提高教学的措施

  1、贯彻大纲,重视复*的针对性。

  大纲是复*的依据,教材是复*的蓝本。要领会大纲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的针对性。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重点。要根据*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中的难点、疑点所在。计划先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复*;再分概念、计算、应用题三大块进行训练;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效果。

  2、梳理拓展,强化复*的系统性。

  复*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可以整理成表,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复*分数的基本性质,把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再如,四则运算的法则,通过复*,使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共性与不同,从而牢固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的效果。

  3、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解题方法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复*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4、有的放矢,挖掘创新。

  数学复*不是机械的重复。复*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的大忌。复*一定要做到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5、教师事先对复*内容有全盘的把握。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计划,精心备好复*课,课前充分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能摸清学生知识掌握现状,对于薄弱环节要进行强化训练,并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合理安排分类练*和综合练*。在基础知识扎实时,适当的将知识向纵深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复*课上提倡学生主动的复*模式。

  复*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节省复*时间,提高复*效益。

  采用以下的步骤来复*:

  (1)自行复*、自我质疑;

  (2)小组讨论、合作攻关;

  (3)检测反馈、了解学情;

  (4)查漏补缺、纵深拓展;

  (5)师生互动、相互质疑。

  7、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制订课时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安排课堂练*都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特别是差生的辅导,除了教师关心辅导以外,还可以借助同学之间的友谊、同龄人之间容易沟通的捷径、孩子爱助人的热情、在学生之间建立帮扶关系,让学生辅导学生。

  8、调动学生的复*积极性。

  复*课不同与新授课,复*课没有初步获得知识的新鲜感,所以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复*兴趣,如让学生树立一段时间的目标,不断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9、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

  应试也是一种能力。小学毕业考试虽不关其择校、就业,然就考试的重视、重要程度而言是小学生*生第一次经历,所以*时就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让学生能有一个沉着、冷静、宽松、从容的心态走进考场,发挥其最佳水*。

  10、面向全体,全面提高。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一,总复*更应该体现这一点。教师应全面了解“学情”恰当对学生作出评价,正确引导学生搞好复*,以期他们取得好的成绩。但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情况基本应呈标准正态分布,不可能都在优秀这一*台上。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适当补*,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与更多的关心。对他们的知识欠缺应及时给以补课,以免再一次吃夹生饭,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不能掌握小学数学应该达到的要求。

  复*日程安排

  5·1——5·31 第一轮复* , 系统复*,形成知识网络。

  从课本76页——115页,复*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及其他

  好查缺补漏的路子,让没学好没学会的学生进一步学好,对个别学生,个别对待,加强个别辅导。

  6.1——6.15 第二轮复*,专项训练(强化训练)

  1. 概念

  2. 计算(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解方程或比例、几何图形的计算)

  3. 应用题

  一般应用题、分数应用题、几何应用题 、数学广角。

  配备专题强化训练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应用能力。

  6.16——6.26 第三轮复* ,综合训练,加强练兵,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积极性,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

  二、学生状况分析

  小学生经过*六年的学*,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但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学*,不可否认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所以在这小学阶段最后的时间里,组织学生全面复*和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部分“学*困难学生”,总复*更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材情况

  教材总复*的内容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教学质量的.高低涉及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任务能否圆满地完成。教材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划分为44个课时进行整理复*。根据教材编排,大体上可将44个课时的内容分成6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复*数的知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的意义和性质及其相关知识点,还包括数的整除知识。

  第二部分重点复*数的运算,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解方程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等。

  第三部分重点复*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包括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正反比例意义及其判定等。

  第四部分重点复*量与计量的有关知识。包括质长度、面积、体积(容积)、时间等的单位及其进率,单位之间的换算与化聚等。

  第五部分重点复*几何形体的相关知识。包括线与角的概念、判断、度量、操作等,*面图形的特征、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的计算。

  第六部分重点复*各类应用题。包括基本的数量关系,简单应用题、两、三步计算的一般复合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方程和比例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等。

  教材的整个编排内容丰富、详细,系统性强,力图通过全面整理复*,促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掌握基本数学概念,熟练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力图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复*目标

  通过总复*,引导学生力求达到:

  1、比较系统、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的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用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力求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一定的速度。会解简易方程。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惯。

  2、巩固已经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换算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各种单位之间的化聚和名数的换算。

  3、牢固地掌握所学各种*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相应的表象,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所学集合形体的周长、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图形实际问题。4、掌握所学统计初步知识,能正确地绘制(一般是半独立性)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正确理解统计表(图)并能根据图表信息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正确地解答有关*均数问题。

  5、牢固掌握所学常见数量关系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答相关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结合总复*,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惯,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五、小学数学毕业总复*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所以,学生原有的学*情况直接制约着复*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对象和复*时间来确定复*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总复*阶段共计44课时,复*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

  (一)、数和数的运算(12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2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2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4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 辨析概念,加深理解(1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16课时)

  转眼间,再有两周,学生就要毕业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再学*需要的是查漏补缺,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活动过程。但长时间的复*使得学生感觉到枯燥,甚至个别学生开始浮躁起来。为了让学生增强复*的针对性,系统地掌握学*内容,我制定以下复*计划:

  1、系统地整理知识,全面巩固所学知识。复*的本身其实是一种重新学*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达到熟练掌握水*。我与学生将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等四块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查漏补缺。结合实际,对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再学*,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3、提高学生的计算、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中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菁华5篇)(扩展4)

——六年级数学复*计划6篇

  紧张的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我们进入了全面复*阶段。通过复*巩固,才能真正应用好数学。首先是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复*突出概念和方法。其次是加强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迁移、类推。然后是积累数学经验,体会数学思想。最后是促进学生良好学**惯,自学整理知识,回顾、反思所学的方法与策略。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的复*整理工作,及时制定计划,使复*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效率,调动全体学生的复*积极性,突出优等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本学期的学*内容,特制定本复*计划。

  一、复*目的

  1、通过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所学的方法,做到活学活用。

  2、通过复*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复*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能力,培养学**惯,做到好中差衔接准备。

  二、复*目标

  1、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以及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深化,进而牢固掌握,数学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得到加强,各种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为进一步学*打好基础。

  2、在复*同时有意识的链接旧知识。

  3、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了解学*数学的价值。

  三、复*原则

  1、系统性原则。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针对性原则。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计算能力训练不只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训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针对班情做好分层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学*效率。

  3、综合性原则。为了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复*措施

  1、全面系统地对所学知识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等多形式的组织复*活动,让学生参与复*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求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常见数量关系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能正确辨析乘、除法应用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5、强化能力培养。在复*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复*四则运算,在学生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经常性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又如,复*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测量和画图的技能。

  6、加强反馈,注意因村施教。复*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7、适当补充设计练*题,强化训练,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做好复*转差工作,尤其要对学*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并成立互帮小组。结对子,一帮一。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帮助下,使后进学生争取在期末达到合格。

  9、以说代做,以听代练,以练代讲,有重点、有系统的进行有效复*检查。

  10、重视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卷,让学生对本册教材的学*内容达到融会贯通。测试评卷时,注重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以口头表扬和发奖状(优秀奖和进步奖),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一、指导思想

  小学毕业总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的重要部分,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活动过程。因此,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质为目标,培养出合格的小学生为服务宗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的针对性,提高复*效率。

  二、复*内容及重难点:

  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量与计量、比和比例。重点:整、小、分数四则运算,混合运算和简算,解方程和解比例。难点: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系统化,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2、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测量与计算、图形的位置与变换;重点:图形的计算及应用。难点:准确的进行计算。

  3、统计与可能性:统计与可能性。

  三、复*目标: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是让学生在对知识的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加深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达到熟练掌握水*的程度。

  3、查漏补缺。结合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特别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欠缺,没有空间想象能力———)。被学的组织培优补差,让每个学困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四、总复*措施:

  1、全面系统地对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等多形式的组织复*活动,让学生参与复*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留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常见数量关系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五、复*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1、数和数的运算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⑴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

  ⑵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

  ⑶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⑷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⑸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⑹四则混合运算

  2、代数的初步知识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⑴用字母表示数

  ⑵简易方程

  ⑶比和比例

  3、解决问题

  这节重点放在问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

  分数的实际应用。

  ⑴解决简单问题

  ⑵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⑶列方程解决问题题

  ⑷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4、量的计量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⑴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单位

  ⑵名数的改写

  5、几何初步知识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⑴*面图形的认识

  ⑵*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⑶立体图形的认识

  ⑷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6、简单的统计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⑴*均数

  ⑵统计表

  ⑶统计图

  第二阶段:专题复*训练

  1、四则混合运算、简算、解方程、解比例的强化训练。

  2、几何形体公式的实际综合应用。

  3、各类实际问题的训练。

  4、填空题和判断题的强化。

  第三阶段——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综合练*和评讲,及时查漏补缺。

  一、指导思想

  小学毕业总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的重要部分,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活动过程。因此,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质为目标,培养出合格的小学生为服务宗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的针对性,提高复*效率。

  二、复*内容及重难点:

  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量与计量、比和比例。重点:整、小、分数四则运算,混合运算和简算,解方程和解比例。难点: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系统化,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2、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测量与计算、图形的位置与变换;重点:图形的计算及应用。难点:准确的进行计算。

  3、统计与可能性:统计与可能性。

  三、复*目标: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是让学生在对知识的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加深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达到熟练掌握水*的程度。

  3、查漏补缺。结合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特别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欠缺,没有空间想象能力——-)。被学的组织培优补差,让每个学困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四、总复*措施:

  1、全面系统地对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等多形式的组织复*活动,让学生参与复*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留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常见数量关系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五、复*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1、数和数的运算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⑴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

  ⑵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

  ⑶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⑷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⑸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⑹四则混合运算。

  2、代数的初步知识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⑴用字母表示数。

  ⑵简易方程。

  ⑶比和比例。

  3、解决问题

  这节重点放在问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

  分数的实际应用。

  ⑴解决简单问题。

  ⑵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⑶列方程解决问题题。

  ⑷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4、量的计量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⑴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单位

  ⑵名数的改写

  5、几何初步知识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⑴*面图形的认识

  ⑵*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⑶立体图形的认识

  ⑷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6、简单的统计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⑴*均数

  ⑵统计表

  ⑶统计图

  第二阶段:专题复*训练

  1、四则混合运算、简算、解方程、解比例的强化训练。

  2、几何形体公式的实际综合应用。

  3、各类实际问题的训练。

  4、填空题和判断题的强化。

  第三阶段——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综合练*和评讲,及时查漏补缺。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二、复*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

  2、分数乘法。

  3、分数除法。

  4、认识比。

  5、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6、解决问题的策略。

  7、可能性。

  8、认识百分数。

  三、复*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重点

  分数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五、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

  2、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复*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提高复*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效果。

  七、复*方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特别是六(4)班,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分层,指导分层。

  八、具体安排:(略)

  一、 指导思想

  重视双基 关注能力 注意应用 发展情感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针,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蓝本,依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积极性,使毕业班数学复*工作有条不紊、有序高效地进行,实现学生的全面、持续与和谐地发展。

  二、总体目标

  总复*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进行,前三部分先回忆重要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整理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再通过适量的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必要的技能。第四部分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通过总复*,使学生的"双基"得到落实,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并进行拓展与运用,使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通过总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掌握科学的学*方法,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价值,为第三学段的数学学*乃至终身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措施

  1、关注学生的学*情感,激活学*潜能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学生的学*气氛往往和热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学生常常会因为尊敬喜欢教师而有意识地增强自己的学*责任心,愿意学*他们喜爱的教师的学科。对于我们毕业班的学生,他们个个是有思想、有主见的个体,并且承载着教师家长的期盼,面对的也是第一次如此重要的考试,难免会紧张、焦虑。我们更要对他们少一点"师道尊严",多一点学生心理,少一点疾风骤雨,多一点阳光明媚,少一点呵斥,多一点呵护。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我们最后的复*阶段,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情感,珍爱学生,想他们所想,做他们所做。入情才能入理,激情才能启思,深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课堂成为"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学*天地。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菁华5篇)(扩展5)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计划6篇

  一、 指导思想

  重视双基 关注能力 注意应用 发展情感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针,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蓝本,依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积极性,使毕业班数学复*工作有条不紊、有序高效地进行,实现学生的全面、持续与和谐地发展。

  二、总体目标

  总复*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进行,前三部分先回忆重要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整理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再通过适量的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必要的技能。第四部分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通过总复*,使学生的"双基"得到落实,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并进行拓展与运用,使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通过总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掌握科学的学*方法,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价值,为第三学段的数学学*乃至终身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措施

  1、关注学生的学*情感,激活学*潜能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学生的学*气氛往往和热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学生常常会因为尊敬喜欢教师而有意识地增强自己的学*责任心,愿意学*他们喜爱的教师的学科。对于我们毕业班的学生,他们个个是有思想、有主见的个体,并且承载着教师家长的期盼,面对的也是第一次如此重要的考试,难免会紧张、焦虑。我们更要对他们少一点"师道尊严",多一点学生心理,少一点疾风骤雨,多一点阳光明媚,少一点呵斥,多一点呵护。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我们最后的复*阶段,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情感,珍爱学生,想他们所想,做他们所做。入情才能入理,激情才能启思,深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课堂成为"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学*天地。

  2、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凸显课堂魅力

  构建"学程导航,互动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武器与重要途径,我们要认真备好复*课的教案,上好每一节复*课,特别是向40分钟要质量,搞好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三个为主"(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为主线),课堂上要加强训练力度。在复*课中,首先目标要简明,不能面面俱到。其次,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达到什么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上好复*课,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注意知识间的联系,把已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加以回忆,并进行系统的整理,不是讲授新知识。复*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共同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在回忆和整理时,要多让学生发言,互相补充,逐步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明确的知识网络。这样易于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印象深刻,同时使学生感到通过整理和复*确实有所提高,从而调动学生复*的积极性,提高复*的效果。

  3、确保练*的精致合理,提高复*效率

  在复*中,练*是学生进行学*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但是如果不厌其烦地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练*--再练*"的重复的作业堆里徘徊,大量耗费了本属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这就有悖于我们预期想要的结果了,所以,练*设计不应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上,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注重多样化练*,体现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优化作业设计,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凸显学生主体,变被动地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一位教师加入到练*资源的开发工作中来,对数学书、一课一练、补充*题、《复*指导用书》等资料中的练*题进行重组与整合,精选或设计出具有代表性、时代性、新颖性与一定挑战性的练*,让学生用极短的练*时间,既梳理了旧知,形成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大幅度地提高复*效率。我们还实行:每复*一个单元,认真严格考核,各班要协调一致。达到统一进度,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要及时批改、评讲、补救,实行单元过关。

  4、注重学生的提优补偿,促进个性发展

  在复*时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独立作业,及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根据错误的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于不同水*的学生继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学*成绩较好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安排他们做《走进数学王国》中的*题或其他补充的提高题,提高他们复*的兴趣,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要着重帮助他们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以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 比 例

  意 义 表示两个数相除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基本性质 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二、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比 “:”比号 前项 后项 比值

  分 数 “——”分数线 分子 分母 分数值

  除 法 “÷”除号 被除数 除数 商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和联系

  意 义 方 法 结 果

  求比值 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用前项除以后项 一个数(整数、小数、分数)

  化简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 一个比(前项和后项)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特 征 关 系 式

  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比值一定 Y/x=k(一定)

  反比例关系 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乘积一定 Xy=k(一定)

  五、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课题:代数的初步知识(4)——比和比例应用题

  复 * 内 容 知 识 点

  按比例分配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解 题 策 略 按比例分配的有关*题,在解答时,要善于找准分配的总量和分配的比,然后把分配的比转化成分数或份数来进行解答

  正、反 比 例 应 用 题 的 解 题 策 略

  1、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

  2、分析,判断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

  3、设未知数,列比例式

  4、解比例式

  5、检验,写答语

  课题:应用题(1)——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

  复*内容 知 识 点

  简单应用题 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应用题,叫简单应用题。它是复合应用题的基础,解答时要依据四则运算的定义,求其和、差、积、商

  复 合 应 用 题

  1、复合应用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应用题组成的,因而它的数量关系,也比较复杂,必须通过两步或两步以上的运算才能解答。

  2、解答复合应用题时,常用的思考方法有“分析法”和“综合法”

  3、分析法是从应用题要求的问题出发,运用要求一个问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的知识,逐步推到已知条件上,即“探果索因”的思路。

  4、综合法则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到问题的解决,即“由因寻果”的思路

  但在解题时,往往两种方法并用,即采用分析综合发,有时还要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答方法。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通过审题,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分析已知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确定解题方法与解题步骤。

  3、列式计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检验、写答——检查、验算、写出答案

  课题:应用题(2)——典型应用题

  复*内容 知 识 点

  典 型 应 用 题 典型应用题一般是指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特定的解答规律的应用题。教材中出现的主要有求*均数问题的应用题,归一问题的应用题,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解答典型应用题同样注意分析数量关系,同时也要注意总结每类典型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答规律,这样可以使分析题意时思维更加敏捷,思路更加宽广。

  一、复*的意义:

  期中复*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材料进行再学*的过程, 在这个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 弥补学*过程中的缺漏, 使本学期学生所学 的数学知识条理化、 系统化, 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 要重视知识的系统 化,避免盲目做题, 搞题海战术。要能够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实抓好复*工作, 真正提高 教学质量。

  二、具体做法:

  1 、制订切实可行的复*计划,并认真执行计划。制订复*计划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 情况, 切实把握复*的具体内容,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使复*具有针对性、目的性 和可行性。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的针对性。 " 标准 " 是复*的依据,教材是复*的蓝本。在复*中,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 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 章节的复*重点。 要能够根据*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 弄清学生学*中的难点、 疑 点所在。做到复*有针对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分类整理,梳理、张扬网络,强化复*的系统性。作为复*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 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 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 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

  3 、辨析比较,区分弄清易混概念。对于易混概念,首先要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如: 求比值和化简比等。 对易混概念的分析, 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 避免不同概念 的干扰。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该进行比较,以明确解题方法。如求比值和化简比。

  4 、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 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 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 开阔解题思路。 例如, 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 虽然题目的形式不同, 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 复*时, 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引导学生对各类* 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5 、复*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应做到有的放矢,挖掘创新。数学复*不是机械的重 复。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的大忌。复*一定要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 *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多角度、多 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6 、对待学困生要细心、认真。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提高,特别要 做好补差工作。 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一, 最后的总复*更应该体现这 一点。 对本班学生要做到全面了解 " 学情 " 恰当对学生做出评 价, 正确引导学生搞好复*, 以期他们取得好的成绩。 这就要求我们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与 更多的关心。对他们的知识欠缺应及时给以补课, 以免再一次吃夹生饭。因材施教,适当补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

  三、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 : 整体复*各个单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复*(书上总复*)

  第二阶段 : 综合练*,讲练结合(综合试卷)

  第三阶段:分层复*,查漏补缺

  一、复*内容:六年来学*的数学知识,以三到六年级所学的知识为主,分为数与代数部分,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部分

  二、复*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知识网络系统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

  三、复*的重点: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

  四、复*难点:解决问题的复*。

  五、复*时间,安排八周的复*

  六、复*策略:1、9~11周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安排顺序复*。

  2、12~14周教材上的内容完后按题型来复*: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

  3:15~16周按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来分优生、中差生来复*,优生在一个教室里复*,又学生互相辅导,中差生在教室里又老师辅导。

  复*资料:1教材里编排的总复*内容

  2、学生每人都有的小学生作文报上的复*内容,

  3,老师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为查漏补缺编写的题单

  七,差生辅导| 特差生王华和胥晓庆包给同学个别辅导、王华是由杨鑫瑞辅导,胥晓庆由代一乐辅导。李昊兰由老师辅导,他们三个都主要是把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就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计算会做就好,考试能得到30分都好。李昊兰可以做一点分数乘除法的简便计算,能得50分也不错。其他的中差生李亚飞,李长鑫、尤汶川,姚玲玉,在75以上,每天守到他们做完作业。这个班的学生两级分化太严重了。

  每次单元测验以后老师认真分析试卷,对每一题型存在的问题进行做好分析记录。加强复*,提高优生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积极性,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

  二、学生状况分析

  六年级只有10人,大部分学生都是爱学*的,但是善于动脑的学生不多,所以尖子生较少,同时还有两个男生学*很困难。

  三、复*的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

  2.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必治和化简比。

  4.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使学生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6.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8.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四、复*重难点

  1、重点

  (1)分数四则运算。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3)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难点

  (1)分数四则运算。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3)圆面积计算的推导。

  五、复*措施

  1、本册内容共分四个内容,每个内容一点带面进行复*,突出重点,讲练结合。

  2、利用两天的时间进行综合训练,强化各部分知识的练*。

  3、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利用下午活动时间和晚自*重点有针对性地辅导学困生。

  六、课时安排

  1、分数乘法和除法1课时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课时

  3、分数、百分数应用题2课时

  4、圆的有关知识1课时

  5、综合练*2课时

  认真有计划的组织复*,使每一个毕业的学生能圆满完成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任务,顺利升入高一级学校,充分做好迎接小学毕业升学考试的准备。

  一、复*目标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良好*惯。

  2、巩固学生已获得的一些计算单位的大小的表象,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具体措施1、制订具体的复*计划。

  对本班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情况以及能力发展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找出学生学*中的缺陷、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其它问题,结合本单元各个复*板块的教材编排情况,拟定具体的复*顺序、重点、课时分配及适当的配套练*。

  2、重视基础知识的复*,注意知识间的联系。重视学生对概念、法则、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已有知识系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避免混淆。

  3、注意继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计算方面,要注意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几何知识方面,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复*应用题时,要注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整理和复*。

  讲究复*技巧,有效调动学生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说、多练*,互相促进,切实提高复*的效果。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菁华5篇)(扩展6)

——六年级数学的复*计划范本10份

  紧张的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我们进入了全面复*阶段。通过复*巩固,才能真正应用好数学。首先是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复***突出概念和方法。其次是加强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迁移、类推。然后是积累数学经验,体会数学思想。最后是促进学生良好学**惯,自学整理知识,回顾、反思所学的方法与策略。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的复*整理工作,及时制定计划,使复*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效率,调动全体学生的复*积极性,突出优等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本学期的学*内容,特制定本复*计划。

  一、复*目的

  1、通过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所学的方法,做到活学活用。

  2、通过复*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复*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能力,培养学**惯,做到好中差衔接准备。

  二、复*目标

  1、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以及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深化,进而牢固掌握,数学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得到加强,各种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为进一步学*打好基础。

  2、在复*同时有意识的链接旧知识。

  3、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了解学*数学的价值。

  三、复*原则

  1、系统性原则。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针对性原则。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计算能力训练不只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训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针对班情做好分层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学*效率。

  3、综合性原则。为了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复*措施

  1、全面系统地对所学知识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等多形式的组织复*活动,让学生参与复*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求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常见数量关系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能正确辨析乘、除法应用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5、强化能力培养。在复*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复*四则运算,在学生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经常性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又如,复*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测量和画图的技能。

  6、加强反馈,注意因村施教。复*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7、适当补充设计练*题,强化训练,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做好复*转差工作,尤其要对学*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并成立互帮小组。结对子,一帮一。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帮助下,使后进学生争取在期末达到合格。

  9、以说代做,以听代练,以练代讲,有重点、有系统的进行有效复*检查。

  10、重视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卷,让学生对本册教材的学*内容达到融会贯通。测试评卷时,注重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以口头表扬和发奖状(优秀奖和进步奖),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第一学期即将结束,按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已进入复*阶段,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成绩,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效率,调动全体学生的复*积极性,突出优等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本学期的学*内容,特制定本复*计划。

  一、复*的要求:

  1、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并进一步牢固理解并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会画对称轴。

  2、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并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比的实际问题。

  4、复*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及各种简便运算,用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并能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简单的能够口算)。

  二、复*重难点:

  1、重点

  (1)分数四则运算。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3)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4)会求比值和化简比,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比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会求比值和化简比,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比的实际问题。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3)圆面积计算的推导。

  三、复*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综合性原则。

  4、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复*措施:

  1、全面系统地对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等多形式的组织复*活动,让学生参与复*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常见数量关系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5、强化能力培养。在复*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复*四则运算,在学生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经常性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又如,复*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测量和画图的技能。

  6、加强反馈,注意因村施教。复*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7、适当补充设计练*题,强化训练,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做好复*转差工作,尤其要对学*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并成立互帮小组。结对子,一帮一。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帮助下,使后进学生争取在期末达到合格。

  9、以说代做,以听代练,以练代讲,有重点、有系统的进行有效复*检查。

  10、重视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卷,让学生对本册教材的学*内容达到融会贯通。测试评卷时,注重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以口头表扬和发奖状(优秀奖和进步奖),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五、复*进度安排:

  1、圆的有关知识 2课时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课时

  3、比的认识等 2课时

  4、图形的变换 1课时

  5、统计 1课时

  6、观察物体 1课时

  5、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课时

  6、综合练* 2课时

  一、复*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之更加系统和完善。

  2、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能力,培养学**惯,做好中小衔接准备。

  二、复*原则

  1、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提高复*能力。

  2、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效果。

  3、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效果。

  三、复*方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

  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分层,指导分层。

  小学数学复*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但“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法的确是一种高效合理灵活综合性强的复*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避免陷入题海,提高复*的效率。针对于小学数学总复*面广量大,内容较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又极易引起两极分化的特点,“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法是一种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复*教学,使复*课更贴*学生的实际,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效果。

  一、重基础,再提高,全面反馈

  学生要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地系统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亲自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笫一阶段的复*应该重基础、全面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小学数学总复*是学生完成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数的整除、分数和百分数、计量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统计表、应用题八大部分后进行的,前后知识情况间隔达六年,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不能全面了解时,首先应进行全面试探反馈。即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于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自己复*的基础上独立认真的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再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针对学生全面试探反馈出来的问题,着手重点解决每一个部分知识中典型的综合的试题,理清每部分知识的解题思路。

  二、 贴*实际,专题复*,加强针对性训练,开展专题复*方式,各个击破的复*思路。

  一是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发展共性,培养个性,激励学生相互检查,相互出试卷检测,并共同提高。在分层导学中,确立优生主要目标——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主要目标——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学困生主要目标——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思路复*重点,加强针对性。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

  一是注重单元试卷、综合试卷、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的复*积极性,提高每节复*课的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中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测试,在专题测试试卷评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张试卷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在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试卷反馈,即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补缺、定向复*,发现问题,再进行定向突破。训练中必须要做到定时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统一,鼓励学生争取记录好人手一册“总复*错题集”,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错误不再重犯。集中补“缺陷”,真正提高复*效率。

  三、 找学生掌握知识的整体性和局限性缺陷,综合提高,内化知识结构,增强主体全面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步步反馈,逐层提高”的最后一阶段必须处处时时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经过去伪存真,去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整理,逐层让学生这个主体去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引导思考、探讨、总结,灵活运用,找到学生掌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缺陷,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此阶段必须要恰当组织复*,要避免学生重复做大量已掌握知识部分的*题,把精力集中在未掌握知识部分上,真正起到学生缺什么,教师就补什么、强化什么。为及时

  检查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和应变能力,在小学数学总检测时仍须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开放性、灵活性演练、诊断性测试。为此,教师就要花一定的时间挑选、组织、编排、翻新、综合、内化学生能力,编制成质量高、目标性强、检测点准、灵活开放的测试题,学生感到每一题都是有价值而舍不得放下的试卷。在综合检测试验后,教师对主体作出全面反馈,就可以进行最终的知识结构调整内化手段,进一步调控学生的全面复*。检测之后,教师不仅要精讲巧析、洞查、记录学生的缺陷,及时对症下药,并在下一次检测中有所侧重,努力使学生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估自我,自觉的查漏补缺,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能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来。

  总之,在总复*中要以精讲为导向,师生齐心,面面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二、复*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

  2、分数乘法。

  3、分数除法。

  4、认识比。

  5、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6、解决问题的策略。

  7、可能性。

  8、认识百分数。

  三、复*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重点

  分数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五、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

  2、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复*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提高复*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效果。

  七、复*方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特别是六(4)班,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分层,指导分层。

  时光匆匆,期末将至。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复*,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本学期的学*内容,特制定本复*计划。只有四周时间,既要劳逸结合,保证学生的体质,又要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复*的效果,因此这四周是关键的关键。经过本组数学教师的共同研究,现制定计划如下。

  一、复*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牢固理解并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会画对称轴。

  2、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3、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4、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5、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复*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提高复*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效果。

  三、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整体复*讲求个单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复*

  第二阶段:分层复*,查漏补缺

  第三阶段:综合性练*,针对问题,及时反馈、分析指导(复*进度表)

  四、本册教材复*重难点:

  《圆》

  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似值。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解决一些与圆的周长和面积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图形的变换和观察物体》

  1、复*要能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能灵活运用*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能正确辨认并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根据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看到的*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能画出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的*面图形,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百分数和比》

  1、复*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结合百分数的意义和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理解纳税,利息的意义,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2、理解比的意义,能将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用比来表示,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运用商不变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统计》能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作出预测和决策。

  《综合实践活动》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体育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复*措施及方法:

  (一)复*措施

  1.全面系统地对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做好复*转差工作,尤其要对学*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3.以说代做,以听代练,以练代讲,有重点、有系统的进行有效复*检查。

  4.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反馈性练*和针对性训练。

  (二)复*方法:

  讲解法、归纳整理法、练*法、讨论交流法。

  斗转星移,周而复始。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即将结束,为了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并为进一步的学*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将本学期期末复*工作安排如下:

  一、复*内容:

  方程、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乘除法、认识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认识百分数。

  二、复*目标:

  1、能正确解形如aⅹb=c、aⅹb=c、aⅹbⅹ=c的方程,能正确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会列方程解答两、三步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掌握分数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能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能用比的意义和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5、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会解答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6、进一步掌握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7、在全面复*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本班学情分析:

  1、两班共有学生107人,其中一班53人,女生54人。

  2、两班学生的听课*惯已初步养成,两班学生思想要求上进,大部分学生学*态度端正,学*能力强,学*积极性高,学*兴趣浓厚。

  3、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

  4、不可否认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所以在这期末阶段里,组织学生全面复*和梳理所学的数学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部分“学*困难学生”,总复*更具有重要意义。

  5、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目的不明确,学*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完成。从一学期的学*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与审题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复*里,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成绩。

  二、复*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牢固理解并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会画对称轴。

  2、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3、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4、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5、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复*内容:

  1、数与代数: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2、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圆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4、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本学期总复*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按照“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以及统计”三大部分自己回顾所学过的内容,对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加以整理,整理后全班交流有特色的整理方式。

  第二部分是整理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体会。教师应组织学生总结学*过程中解决的一些问题,反思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组织学生交流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三部分是巩固练*。教师可以结合总复*的题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的重点,使复*具有针对性。

  四、复*重难点

  本册的重点是认识圆,百分数应用题和比的认识

  1能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2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本册的复*难点

  本册的复*难点是百分数应用题、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和比的应用。

  五、复*方法

  讲解法、归纳整理法、练*法、讨论交流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后进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的设计要分层,指导要分层。

  六、复*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整体复*各个单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复*(书上总复*)

  1、百分数的应用。用百分数的意义和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2、稍复杂的分数百数应用题

  3、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的应用

  4、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二阶段:

  综合练*,讲练结合(期末特训)

  给学生一些综合性的测试卷,通过练*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

  分层复*,查漏补缺

  给后进生特别的辅导和指导,查漏补缺。给优等生多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题,提高分析解答能力。

  小学毕业总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进一步发展能力。因此,多年的毕业教学,我都十分重视小学毕业阶段的复*整理工作。而毕业总复*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的针对性,提高复*效率。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的任务

  从小学毕业总复*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达到熟练掌握水*。

  3、查漏补缺。结合我校六年级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的再学*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二、小学数学毕业总复*内容的组织

  教材的编排体系给我们复*创造了有利条件。教材在统计的初步知识后安排了总复*内容,以多个知识点形成六大知识结构体系,并加以练*。在复*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组织内容,适当渗透,拓展知识面。

  三、小学数学毕业总复*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所以,学生原有的学*情况直接制约着复*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年级实际复*对象和复*时间来确定复*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教学实际,从4月26日进入总复*阶段,共计38课时,复*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8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2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1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2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1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5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2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11课时)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菁华5篇)(扩展7)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计划(精选10篇)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二、复*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

  2、分数乘法。

  3、分数除法。

  4、认识比。

  5、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6、解决问题的策略。

  7、可能性。

  8、认识百分数。

  三、复*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重点

  分数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五、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

  2、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复*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提高复*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效果。

  七、复*方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特别是六(4)班,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分层,指导分层。

  学情分析

  小学毕业总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进一步发展能力。毕业总复*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的针对性,提高复*效率。

  我所带的班级尖子生不多,中等生一般,后五分之一学生却很多,大多是三十分上下的,*时的学*都是一问三不知,真不知道复*阶段会怎么样?这是我最担心的,因此我的复*重点应该放在五分之一学生的辅导上面,同时兼顾尖子生的培养。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的任务

  从小学毕业总复*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达到熟练掌握水*。

  3、查漏补缺。结合我校六年级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的再学*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复*内容和目标

  (一)数的认识

  1、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

  (1)掌握自然数、整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写数。

  2、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

  (1)知道改写和略写的区别,掌握改写和略写的方法。

  (2)能根据要求熟练地求一个数的*似数。

  (3)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并比较大小。

  3、因数、倍数与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1)理解因数、倍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互质数的要概念。

  (2)能用多种方法找出两个数或三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熟练掌握2、3、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4)理解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分数的通分、约分和化简。

  (二)数的运算

  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记住并正确运用四则运算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熟练进行四则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2、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定律的运用

  (1)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能正确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式与方程

  1、理解并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2、根据字母所取的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熟练地解方程,并能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四)常见的量

  1、掌握长度、面积、体积、容量、质量、时间几个常见的计量单位,及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2、能进行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互换。

  (五)比和比例

  1、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能熟练地求比和化简比。

  2、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熟练地解比例,掌握比例尺的有关知识,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判断成正、反比例关系的量,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1、认识所学的*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2、掌握所学*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熟练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掌握所学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和棱长和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熟练计算。

  4、体验图形的测量方法。

  (七)图形与变换

  1、理解对称、*移、旋转的含义。

  2、能熟练地判断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移和旋转图形。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

  简单的图案,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八)方向与位置

  1、根据实际情况,能熟练地确定比例尺,并画出方位示意图。

  2、会根据方向的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运用数对知识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九)统计与概率

  1、能读懂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能从实际生活中收集信息,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理解*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熟练地求出一组数据的*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能选择合适的函数,恰当地表示一组数据的状态。

  4、能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并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5、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公*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概率,并根据可能性的知识,设计游戏方案。

  (十)综合应用

  1、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比称物体(等量代换)、打电话、植树问题、抽屉原理,鸡兔同笼等,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2、获得一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复*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法则和性质系统化、网络化。

  难点:在基础知识复*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在复*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复*。

  具体提高教学的措施

  1、贯彻大纲,重视复*的针对性。

  大纲是复*的依据,教材是复*的蓝本。要领会大纲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的针对性。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重点。要根据*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中的难点、疑点所在。计划先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复*;再分概念、计算、应用题三大块进行训练;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效果。

  2、梳理拓展,强化复*的系统性。

  复*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可以整理成表,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复*分数的基本性质,把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再如,四则运算的法则,通过复*,使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共性与不同,从而牢固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的效果。

  3、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解题方法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复*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4、有的放矢,挖掘创新。

  数学复*不是机械的重复。复*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的大忌。复*一定要做到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5、教师事先对复*内容有全盘的把握。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计划,精心备好复*课,课前充分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能摸清学生知识掌握现状,对于薄弱环节要进行强化训练,并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合理安排分类练*和综合练*。在基础知识扎实时,适当的将知识向纵深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复*课上提倡学生主动的复*模式。

  复*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节省复*时间,提高复*效益。

  采用以下的步骤来复*:

  (1)自行复*、自我质疑;

  (2)小组讨论、合作攻关;

  (3)检测反馈、了解学情;

  (4)查漏补缺、纵深拓展;

  (5)师生互动、相互质疑。

  7、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制订课时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安排课堂练*都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特别是差生的辅导,除了教师关心辅导以外,还可以借助同学之间的友谊、同龄人之间容易沟通的捷径、孩子爱助人的热情、在学生之间建立帮扶关系,让学生辅导学生。

  8、调动学生的复*积极性。

  复*课不同与新授课,复*课没有初步获得知识的新鲜感,所以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复*兴趣,如让学生树立一段时间的目标,不断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9、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

  应试也是一种能力。小学毕业考试虽不关其择校、就业,然就考试的重视、重要程度而言是小学生*生第一次经历,所以*时就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让学生能有一个沉着、冷静、宽松、从容的心态走进考场,发挥其最佳水*。

  10、面向全体,全面提高。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一,总复*更应该体现这一点。教师应全面了解“学情”恰当对学生作出评价,正确引导学生搞好复*,以期他们取得好的成绩。但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情况基本应呈标准正态分布,不可能都在优秀这一*台上。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适当补*,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与更多的关心。对他们的知识欠缺应及时给以补课,以免再一次吃夹生饭,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不能掌握小学数学应该达到的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文化关怀”为教学理念,遵循数学着力进行“自主合作、静思能群”,构建适合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六年级数学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学情分析

  三班有以x、x、xx为首的数学领军人物,他们不但思维能力比较强,而且学*塌实努力、*惯良好,可以说三班不乏数学榜样极人物。但三班数学潜能生队伍比较庞大,六个小组中每个小组至少有三人数学学*存在问题,有以杜鑫、尚宇馨为代表的还属认真但思维能力薄弱型,有以苟宏明、刘乐愉为代表的上以张旭文、庞宇茹为代表的基础薄弱型,更有以更有以韩中慧、王佳明为代表双差型,上学期期末考试就有17人没有及格,是名副其实的潜能生队伍臃肿型班级。相比较而言,四班的数学精英人物就暗淡了许多,只有关湘烁一人比较稳定,但数学思维还有待提升,以李九衡、刘宇泽为代表的优生队伍成绩还不是十分稳定,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四班学生在数学学*上存在一大批不够认真、不够稳定的学生,这些学生思维能力都可以,只是*时比较淘气,有些贪玩,学**惯有些邋遢,学*状态总有起伏,但这部分学生只要端正态度、学*认真,提高成绩也是必然的事情。综合两个班级学生情况,尖子生队伍还需要进一步稳定并提高,要花大力气加强潜能生的转化,要紧紧抓住不放手,在方法上指导,在心气上鼓励。

  每个小组的组长都成绩优异,都有很强的责任心,都能积极组织、带领小组同学进行对学、群学和展示,[其是三班的几个大组模范带头作用更加显著。两个班级的学生自主合作能力有一定增强,都能比较顺畅的进行独学、对学、群学和展示,只是有时学*方法还需要指导,学*质量还需要加强。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成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新单元

  负数:负数的认识和理解

  空间与图形:圆柱

  与代数: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应用

  统计与概率:统计表

  与综合运用:节约用水

  第二部分:整理和复*的四个部分

  数与代数

  统计与可能性

  转变学生学*方式目标

  充分利用学*指要,指导学生利用在家时间和自*做到独立学*、静心思考,把学生自学与组长和教师的检查、评价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练兵”方式,达到一对一、一对红。群学要做到有的放矢,要内容明确,组织到位,全员参与,增强群学的实效性。在展示上,做到双色、身正、字工、声亮、脱稿、背板,做到重点展示,全员参与,师生互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良好*惯,于听中思考,对于倾听投入的小组要酌情加分。

  (2)在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实现有效的生生互动。

  (3)无论适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同提高。

  (4)鼓励学生结合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和评价,使知识愈辩愈清,使在伙伴评价中不断提高。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认识它们的展开图;能准确的计算圆柱表面积和体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看比例尺,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实例。

  (3)使学生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6)感受身边的比例尺和生活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走进生活学比例。

  (7)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8)能够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分析、类比、总结和概括能力。

  四、方法措施:

  1、我的树立学生是无论哪个学*环节无比组织学生充分参与,[师的职责只是组织、引领与合作。逐步构建有六年级特色的“自主合作、静思能群”的设高效福的学,教师幸福的教。

  2、进一步完善学*指要的编制、使用和管理,使学*指要真正成为学生学*的助手,促进学生学*能力的提升。采用积分评价学生学*的过程和结果,把个人学*与小组成绩结合起来。对于学*进步的学生定期奖励学*进取星并颁发奖状,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并采用周考形式检测学生成绩,使学生时时明确自己的学*状况,并树立自身*期学*目标。

  3、指导并鼓励小组长开展好组内学*工作,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和组织引领作用,使组内工作有条不紊,并双周召开一次小组学*提高会议。在组内实施“一帮一、一对红”工程,建立帮扶对子,力争实现一名优秀学生帮扶一名潜能生,在合作**同提升。

  4、本学期加强“预*、巩固、提升”三种展示三种实现高效转变。

  5、潜能生提高是本学期工作的重点之一,首先要对潜能生加大关注力度,做到注,不但老师要关注,组长也要关注,组长要帮扶组内最薄弱的学生,老师要帮扶全班最薄弱学生,一名优秀学生要帮扶一名普通薄弱学生,实现这样的“三个一”工程。定期召开潜能生家长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家校形成合力,促进潜能生转化。搞好潜能生数学拉力赛,找出不足,培养自信。

  6、加强纠错本的使用和管理,不但随时收集、整理错题,而且要定期借助纠错本复*和巩固,使学生真正利用好错误资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进度

  第一周:1――9页

  第二周:10――18页

  第三周:19――27页

  第四周:28――36页

  第五周:37――45页

  第六周:46――54页

  第七周:55――63页

  第八周:64――72页

  第九周:73――81页

  第十周:82――90页

  第十一周:91――99页

  第十二周:100――108页

  第十三周:109――117页

  第十四周:118――126页

  第十五周:127――135页

  第十六周:136――143页

  学情分析

  小学毕业总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进一步发展能力。毕业总复*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的针对性,提高复*效率。

  我所带的班级尖子生不多,中等生一般,后五分之一学生却很多,大多是三十分上下的,*时的学*都是一问三不知,真不知道复*阶段会怎么样?这是我最担心的,因此我的复*重点应该放在五分之一学生的辅导上面,同时兼顾尖子生的培养。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的任务

  从小学毕业总复*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达到熟练掌握水*。

  3、查漏补缺。结合我校六年级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的再学*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复*内容和目标

  (一)数的认识

  1、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

  (1)掌握自然数、整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写数。

  2、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

  (1)知道改写和略写的区别,掌握改写和略写的方法。

  (2)能根据要求熟练地求一个数的*似数。

  (3)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并比较大小。

  3、因数、倍数与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1)理解因数、倍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互质数的要概念。

  (2)能用多种方法找出两个数或三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熟练掌握2、3、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4)理解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分数的通分、约分和化简。

  (二)数的运算

  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记住并正确运用四则运算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熟练进行四则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2、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定律的运用

  (1)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能正确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式与方程

  1、理解并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2、根据字母所取的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熟练地解方程,并能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四)常见的量

  1、掌握长度、面积、体积、容量、质量、时间几个常见的计量单位,及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2、能进行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互换。

  (五)比和比例

  1、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能熟练地求比和化简比。

  2、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熟练地解比例,掌握比例尺的有关知识,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判断成正、反比例关系的量,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1、认识所学的*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2、掌握所学*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熟练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掌握所学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和棱长和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熟练计算。

  4、体验图形的测量方法。

  (七)图形与变换

  1、理解对称、*移、旋转的含义。

  2、能熟练地判断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移和旋转图形。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

  简单的图案,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八)方向与位置

  1、根据实际情况,能熟练地确定比例尺,并画出方位示意图。

  2、会根据方向的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运用数对知识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九)统计与概率

  1、能读懂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能从实际生活中收集信息,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理解*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熟练地求出一组数据的*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能选择合适的函数,恰当地表示一组数据的状态。

  4、能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并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5、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公*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概率,并根据可能性的知识,设计游戏方案。

  (十)综合应用

  1、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比称物体(等量代换)、打电话、植树问题、抽屉原理,鸡兔同笼等,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2、获得一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复*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法则和性质系统化、网络化。

  难点:在基础知识复*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在复*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复*。

  具体提高教学的措施

  1、贯彻大纲,重视复*的针对性。

  大纲是复*的依据,教材是复*的蓝本。要领会大纲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的针对性。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重点。要根据*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中的难点、疑点所在。计划先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复*;再分概念、计算、应用题三大块进行训练;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效果。

  2、梳理拓展,强化复*的系统性。

  复*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可以整理成表,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复*分数的基本性质,把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再如,四则运算的法则,通过复*,使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共性与不同,从而牢固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的效果。

  3、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解题方法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复*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4、有的放矢,挖掘创新。

  数学复*不是机械的重复。复*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的大忌。复*一定要做到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5、教师事先对复*内容有全盘的把握。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计划,精心备好复*课,课前充分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能摸清学生知识掌握现状,对于薄弱环节要进行强化训练,并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合理安排分类练*和综合练*。在基础知识扎实时,适当的将知识向纵深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复*课上提倡学生主动的复*模式。

  复*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节省复*时间,提高复*效益。

  采用以下的步骤来复*:

  (1)自行复*、自我质疑;

  (2)小组讨论、合作攻关;

  (3)检测反馈、了解学情;

  (4)查漏补缺、纵深拓展;

  (5)师生互动、相互质疑。

  7、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制订课时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安排课堂练*都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特别是差生的辅导,除了教师关心辅导以外,还可以借助同学之间的友谊、同龄人之间容易沟通的捷径、孩子爱助人的热情、在学生之间建立帮扶关系,让学生辅导学生。

  8、调动学生的复*积极性。

  复*课不同与新授课,复*课没有初步获得知识的新鲜感,所以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复*兴趣,如让学生树立一段时间的目标,不断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9、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

  应试也是一种能力。小学毕业考试虽不关其择校、就业,然就考试的重视、重要程度而言是小学生*生第一次经历,所以*时就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让学生能有一个沉着、冷静、宽松、从容的心态走进考场,发挥其最佳水*。

  10、面向全体,全面提高。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一,总复*更应该体现这一点。教师应全面了解“学情”恰当对学生作出评价,正确引导学生搞好复*,以期他们取得好的成绩。但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情况基本应呈标准正态分布,不可能都在优秀这一*台上。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适当补*,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与更多的关心。对他们的知识欠缺应及时给以补课,以免再一次吃夹生饭,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不能掌握小学数学应该达到的要求。

  复*日程安排

  5·1——5·31第一轮复*,系统复*,形成知识网络。

  从课本76页——115页,复*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及其他

  好查缺补漏的路子,让没学好没学会的学生进一步学好,对个别学生,个别对待,加强个别辅导。

  6.1——6.15第二轮复*,专项训练(强化训练)

  1.概念

  2.计算(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解方程或比例、几何图形的计算)

  3.应用题

  一般应用题、分数应用题、几何应用题、数学广角。

  配备专题强化训练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应用能力。

  6.16——6.26第三轮复*,综合训练,加强练兵,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积极性,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

  二、学生状况分析

  六年级只有10人,大部分学生都是爱学*的,但是善于动脑的学生不多,所以尖子生较少,同时还有两个男生学*很困难。

  三、复*的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

  2、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必治和化简比。

  4、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使学生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6、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8、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四、复*重难点

  1、重点

  (1)分数四则运算。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3)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难点

  (1)分数四则运算。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3)圆面积计算的推导。

  五、复*措施

  1、本册内容共分四个内容,每个内容一点带面进行复*,突出重点,讲练结合。

  2、利用两天的时间进行综合训练,强化各部分知识的练*。

  3、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利用下午活动时间和晚自*重点有针对性地辅导学困生。

  六、课时安排

  1、分数乘法和除法1课时。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课时。

  3、分数、百分数应用题2课时。

  4、圆的有关知识1课时。

  5、综合练*2课时。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之更加系统和完善。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能力,培养学**惯。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提高复*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效果。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时的单元测试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分层,指导分层。

  四、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整体复*讲求个单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复*12月26日—12月30日

  1、分数乘、除法及其四则混合运算

  2、简单的统计

  3、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4、百分数

  5、圆

  第二阶段:分层复*,查漏补缺1月4日—1月7日

  给后进生特别的辅导和指导,查漏补缺。给优等生多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题型,提高分析解答能力。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5人,男生3人,女生2人,人数较少,课堂不活跃。

  二、双基情况

  大部分学生本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

  三、学*能力

  大部分学生学*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课前预*,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成绩较不理想。

  四、学**惯

  学生学**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

  五、全册教材基本要求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全册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

  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

  ③整理和复*小学数学知识。

  (2)难点:

  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

  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3)关键:

  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

  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七、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3)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4)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紧接着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惯。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菁华5篇)(扩展8)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复*计划优选【5】份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二、复*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

  2、分数乘法。

  3、分数除法。

  4、认识比。

  5、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6、解决问题的策略。

  7、可能性。

  8、认识百分数。

  三、复*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重点

  分数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五、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

  2、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复*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提高复*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效果。

  七、复*方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特别是六(4)班,所以在复*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题分层,指导分层。

  八、具体安排:(略)

  一、全班双基薄弱环节

  1、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如:省略与改写、*似值与精确数、素数与合数、比和比例、求比值与化简比、正比例与反比例、表面积与体积,各类单位间的进率,部分简便计算题等等。

  2、小数乘除法,混合运算。

  3、应用题叙述有所变化的或情景比较陌生的离学生生活较远的这些应用题。

  4、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出现在同一*题中的题。

  5、一道题中有多个问题,前一题的问题是后一题的条件,象这类学生号称“连环题”的*题。

  二、复*教学目标:

  1、理清已学的数的概念,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数感。

  2、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按顺序进行混合运算,能根据数字特点,合理灵活地进行简算,提高计算能力。

  3、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代数式的意义。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正确解方程,初步建立函数思想。

  4、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正确熟练地解答。能正确判别两种相依变化的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能熟练地用比例解应用题。

  5、牢固掌握基本数量关系,如部分量、部分量与总量;单价、数量与总价;运走的、剩下的与总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等等,能根据数量关系分析解答应用题。

  6、进一步理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题方法,能通过画线段图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强化对应思想,加强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

  7、进一步掌握五个*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面积计算方法,四个立体图形的特征及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生活实际情况来分析解答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能根据实际正确处理结果。通过数形结合、头脑情景模拟再现等解题策略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8、进一步掌握读统计图表的方法,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与作用,能根据统计图表预测统计项目的发展规律与方向。会制作统计图表,

  通过系统整理复*,使学生对小学阶段的知识有个系统的理解,使所学知识竖的连成线,横的连成块,明确每块知识的要点,掌握常用的分析解题方法,能应用所学知识解答*题及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进一步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与渗透化归思想、对应思想、统一思想、函数思想、转化思想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扎实的整理与专项、综合练*,努力达到:合格率 98% 优秀率 60% *均分92分。为进入初中学*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形成坚实的基本技能,建立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复*重点安排:

  1、基本概念:整数、自然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比例等意义及有关的基本性质,数的整除相关的一系列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进率。

  2、运算:

  1)四则运算中的小数乘、除法

  2)四则混合运算。

  3)解方程、解比例。

  4)认真仔细的计算*惯、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

  3、应用题:

  1)三步运算的整、小数应用题,逆向叙述的应用题。

  2)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3)正反比例应用题。

  4、几何知识:

  1)线、角等基础知识。

  2)五个*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

  3)四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

  4)根据实际情况解决有关几何知识应用题。

  四、提高复*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订好切实可行的复*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好每一次练*。不打无准备之仗。

  2、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切忌简单粗暴的行为。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与学生交朋友,充分发挥师爱的力量,努力提高复*效率。

  3、加强课内的友情提示与课外的耐心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当天作业当天反馈,要继续发扬作业评语制,在点点滴滴中帮助学生建立浓厚的学*兴趣,形成良好的学**惯,掌握合理的解题策略。

  4、继续采取“结对竞争”的方法,既合作又竞争,在竞争中提高,在合作中取胜,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在复*期间与家长的沟通率至少达80%,加强与班主任及其他科任老师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期盼事半功倍的效率。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成绩,我想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积极性,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

  二、复*的要求:

  1、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比的实际问题。

  4、复*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及各种简便运算,用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并能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简单的能够口算)。

  三、复*重难点:

  1、重点

  (1)分数四则运算。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3)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4)会求比值和化简比,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比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会求比值和化简比,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比的实际问题。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3)圆面积计算的推导。

  四、复*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综合性原则。

  4、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

  五、复*措施:

  1、口算练*常抓不懈,继续坚持每节课前2分钟口算练*。

  2、本册内容共分四个内容,每个内容一点带面进行复*,突出重点,讲练结合。

  3、利用两天的时间进行综合训练,强化各部分知识的练*。

  4、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利用下午活动时间和晚自*重点有针对性地辅导学困生。

  六、课时安排:

  1、圆的有关知识 2课时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课时

  3、比的认识等 2课时

  4、图形的变换 1课时

  4、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课时

  5、综合练* 2课时

  二、复*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知识网络系统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

  三、复*的`重点: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

  四、复*难点:解决问题的复*。

  五、复*时间,安排八周的复*

  六、复*策略:1、9~11周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安排顺序复*。

  2、12~14周教材上的内容完后按题型来复*: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

  3:15~16周按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来分优生、中差生来复*,优生在一个教室里复*,又学生互相辅导,中差生在教室里又老师辅导。

  复*资料:1教材里编排的总复*内容

  2、学生每人都有的小学生作文报上的复*内容,

  3,老师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为查漏补缺编写的题单

  七,差生辅导| 特差生王华和胥晓庆包给同学个别辅导、王华是由杨鑫瑞辅导,胥晓庆由代一乐辅导。李昊兰由老师辅导,他们三个都主要是把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就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计算会做就好,考试能得到30分都好。李昊兰可以做一点分数乘除法的简便计算,能得50分也不错。其他的中差生李亚飞,李长鑫、尤汶川,姚玲玉,在75以上,每天守到他们做完作业。这个班的学生两级分化太严重了。

  每次单元测验以后老师认真分析试卷,对每一题型存在的问题进行做好分析记录。加强复*,提高优生率。

  一、复*目的:

  通过复*帮助学生整理一学期来学*的知识,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审题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帮助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考出满意的成绩,高高兴兴的过个新年。

  二、复*内容:

  1、方程。

  2、长方体和正方体。

  3、分数乘法。

  4、分数除法。

  5、认识比。

  6、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7、解决问题的策略。

  8、可能性。

  9、认识百分数。

  10、整理与复*。

  三、复*目标:

  1、能够准确地计算方程、熟练地说出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解答简单地实际应用题。

  2、有比较清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观念,知道他们之间的进率和关系。并会说表面积的变化。

  4、会准确地计算分数乘法和除法,以及用简便运算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计算。

  5、认识了解比,以及分数、除法和比的关系,以及有关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6、会用“假设”和“替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解答。

  7、认识百分数,并会改写分数、百分数、小数,会算普及率。

  四、复*时间:12月24日——1月15日

  五、复*进度:

  12月24—25日:方程

  12月26—27日:长方体和正方体

  12月28日—29日:分数乘法

  1月2—3日:分数除法

  1月4日:认识比

  1月7--8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月9—10日:解决问题策略


六年级数学总复*计划 (菁华5篇)(扩展9)

——六年级数学总复*教案合集五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课(约5分钟)

  1、观察3/10、7.4、8、125、5.4、7/10这六个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如学生说出下面的①,则教师就继续说②;如学生直接说②,则教师就不再说①)

  ①这些数是整数、小数和分数。

  ②从计算的角度考虑这些数可以干什么?(凑整)

  2、请你根据这六个数编出三道口算题。

  7/10+3/10=7.4-5.4=8×125=

  3、对三道口算题再加工,请你继续计算。

  3/10+7/10×20=7.4-5.4÷0.9=24÷8×125=

  你想说点什么?(预设: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应该按运算顺序做。)

  这些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进行复*(约30分钟)

  1、下面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时间三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多。可以不按题号顺序,有选择地做。(课前下发*题纸。)

  脱式计算下列各题:

  2、三分钟到!谁来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些题目?其他同学呢?

  3、思考: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些题?

  4、我没让你们简算,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题能够直接简算的?(预设:需要观察数的特征,符号)简算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

  5、追问:是不是数字只要能凑整就能简算呢?不能简算,根据什么?能简算根据什么?

  6、现在研究简算的题目,每人手里有一张表,自己先独立填写,填完后再小组交流。第一栏举例,可以是做过的例子,也可再举例。第二栏填简算的依据是什么?第三栏注意(即易错的地儿)是什么?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填在表里。(可把几类全研究,也可感兴趣的几个题)(约8分钟)

  简便运算的题目(举例)

  依据(定律或性质用字母表示)

  注意(易错或提醒同学的地方)

  7、学生汇报:(10分钟)

  (1)比如,依据加法、乘法的结合、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减法性质;商不变的性质;除法性质。师适时板书:定律和性质,并适时师生、生生间进行。

  (2)在学生汇报的同时,说到什么定律或性质时,如学生之间能相互补充最好,否则教师则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易错的题目,如:

  (3)(意图:分配律的正确运用。②避免分配律迁移到除法中去)。

  (5)×19×17

  (6)3÷2.53÷2.5÷4

  8、订正结果后改正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三、课堂:(2分钟)

  今天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审题重要,观察特征、符号,依据定律、性质,凑整达到简算目的。

  今天的复*对于以前的学*,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想法?

  本节课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法及比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它是进一步学*比矛盾基本性质及比的应用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正确理解比的意义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用实物演示及投影仪进行辅助教学,学生还是不难掌握的。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

  正确理解比的意义。

  1、通过实物及学过的关系式等概括出比的意义,用讲授法讲解说明两个数的比的表示法,引出比号以及比的读法。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

  2、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以及比和除法的联系。

  ;常分米,款分米的红旗一面,投影仪一、复*引入。

  1、出示红旗。

  讲解:它常分米,款分米。要对这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回答:

  要表示红旗的长和宽的关系,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板书;3÷2=3/2……长是宽地3/2。

  2÷3=2/3……宽是长到2/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导语:(教师自备)

  板书:比

  2、教学比难道意义。

  1、)红旗长和宽的关系,也可以这样说:

  长和宽的比是2比3,

  宽和长的比是2比3 。

  2、)出示投影片:

  “一辆汽车2小时行使了10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求汽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3、)学生讨论比的意义。

  4、)教师小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3、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的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1、)比的写法:3比2记作3:2。

  2比3记作2:3。

  100比2记作100:2。

  2、)比的读法。

  3、)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3:2 =3÷2 = 3/2

  |   |  |     |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4、)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说明: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时表示,有时也可以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0。

  4、做教科书第62页上半部分的“做一做”的题目。

  5、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6、做教科书第61页下半部分的“做一做”的题目。

  三、巩固练*:

  1、做练*十七的第1题。

  2、做练*十七的第2、3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如何求比值?

  问: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几节来复*?

  答:《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为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和图形的测量四部分。教材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合成一节,并安排图形的变换和图形的位置各一节进行复*。这样安排便于教师教学时把握具体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使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结合得更加紧密。其中,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一节内容较多,依次复**面图形的认识、*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问:教材是按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的顺序复**面图形知识的,有关线的知识如何复*?

  答:复*线的知识,要重温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和相互关系,要整理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还要再现直线、线段的其他知识。

  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直的线,它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端点,有几个端点,有限长还是无限长。小学数学先教学线段,后教学射线和直线。复*这些线,要重温形成直线和射线的活动,体现三者的关系: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直线。因此,可以说线段是直线、射线的一部分。

  小学数学里,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与不相交。两条直线不相交称互相*行,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称互相垂直。同一*面内、不相交是*行概念的重要内涵,垂直是特殊的相交。复*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要理清上述关系。

  关于直线、射线的其他知识安排在练*与实践里复*。第2题复*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第3题复*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是这两点间的距离,第4题复*点和直线间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材在现实情境里再现这些知识,让学生再次体会并进一步理解,避免机械记忆。

  问:三角形知识的复*包括哪些内容?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复*三角形的知识,主要是三角形的特点和三角形的分类,包括:三角形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之和是180,按角的特点怎样分类,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内容。复*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第97页有两幅集合图,左图是将三角形按角分类,曾经在四年级教材里出现过,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说说三角形的分类,以及各类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右图是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关系图,第一次在教材里出现。要引导学生理解图的意思,体会等边三角形的边和角分别两两相等,具有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两角相等的特点,从而领悟集合图里一般与特殊、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第二,第97页思考的问题在一个三角形里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答案是确定的,但解释是多样的,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释。如,从三角形按角分类进行解释,直角三角形里只有一个直角,钝角三角形里只有一个钝角;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解释,如果在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直角或有两个钝角,那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就必定超过180,这是不可能的;从画三角形解释,在一条线段的两端分别画垂线,两条垂线互相*行,不会相交围成三角形交流不同的思考,能促进已有知识的融会贯通。

  问:复*立体图形的知识,教材是怎样增强学生空间观念的?

  答:第103~104页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知识,这些立体图形都是六年级教学的,学生回忆它们的名称和特点应该没有困难。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联系立体图形的基础知识,设计了三类活动:一是应用观察物体的方法和经验,画出各种几何体的正面、上面、侧面的视图,或者选择视图,或者根据视图摆出物体;二是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三是以长方形的一条边,或者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面图形,体会形成的立体图形。组织这些活动,要挖掘数学内容,引导深入思考。如练*与实践第3题,旋转长方形形成的两个圆柱为什么一个高、一个矮?为什么一个底面大、一个底面小?旋转直角三角形形成的两个圆锥也有类似的问题可以思辨。要借助图形,通过推理获得答案。第4题,从正视图和上视图能知道长方体的长是4个单位、宽是3个单位、高是2个单位,由此得出长方体的左视图是长是3个单位、宽是2个单位的长方形。复*时还要鼓励验证,加强交流。如第2题设计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第5题用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物体,都需要学生在操作之后进行验证。并且,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开放的,有必要在交流中感受不同的结果。

  问:复*图形的变换怎样把握教学要求?

  答:在图形的变换这一节里,复*轴对称图形、图形的*移与旋转、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三部分知识。轴对称是某些图形的特性,学生应该会确定(指出或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移和旋转能改变图形的位置,但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学生应该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面图形*移或旋转90。放大与缩小可以按一定的比改变图形的大小,但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学生应该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教材的练*与实践按照上述的内容和要求设计。

  除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外,课程标准还提出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的要求,教材第109页第5题为此而安排。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欣赏图案的结构美,这种美往往体现在对称或别的规律上;要引导学生欣赏图案的制作美,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简单图形,通过*移、旋转或其他改变位置的方法制作的;要引导学生欣赏图案的创造美,充分想象,展现个性,释放设计与交流的热情。

  问: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是怎样编排的?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答: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分两节复*,先复*初步的统计活动,然后复*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统计活动往往围绕数据进行,主要包括获取数据、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教材第112页整理与反思栏目里提出三个问题,对应了统计的主要活动。

  收集数据经常采用调查问询、查阅资料、操作测量等方法,整理数据一般要分类和计数,收集数据与整理数据是结合着进行的。教材一贯重视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教学,在一年级学*用符号记录,三年级学*画正字记录,四年级学*分段整理。整理与反思里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引导学生简要地回忆已经积累的方法与经验。

  获得的数据经常用统计表或统计图呈现,小学阶段教学的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整理与反思里的第二个问题,初步回忆学过的统计图以及每种图的特点。练*与实践里应用统计图,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重视对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合理选择,加强数据分析。第1题给出两组数据,六个城市20xx年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主要表达六个数据各是多少,一般制成条形统计图。北京市1998~20xx年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不仅给出六个数据,还表达数据在逐年递增,制成折线统计图比较好。教材让学生先选择再画图,再次体会这两种统计图的特点。第2题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形式上与以前有些不同,其实仍然是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表示两组数据。为了帮助学生看懂变式的统计图,教材要求把图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其中男女生合计人数和男生人数容易在图上直接看到,女生人数可以在图上数小格得到,也可以用减法计算。在统计表下面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使数据统计活动具有现实意义。第二,在复*统计图的时候重温正比例关系。第3题给出两组数据,甲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例,乙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两辆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关系的图像,从中感受正比例图像的画法与折线统计图很相*,再次体验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直线。第三,复*扇形统计图,要重视看图估计。扇形统计图利用圆里的扇形和相应的百分数,直观表达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的关系,这种直观很容易引发估计。第4题的扇形统计图上没有写出百分数,比较几个扇形,能够知道哪个节目播音时间最长,哪个节目的播音时间最短。表示《校园新闻》播音时间的扇形大约是圆的1/4,表示《故事天地》播音时间的扇形大约是圆的1/3,因此,已知了播音的总时间,就能估计这两个节目的播音时间。教材让学生进行这些估计,一方面能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估计*惯和能力,发展数感。

  数据分析是统计活动的精髓,统计活动的价值就体现在数据分析中。教材通过数据分析复*统计量,整理与反思的第三个问题,复**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和求法,是统计量的基础知识。练*与实践第5、6题,在现实的情境里,选用合适的统计量反映数据的一般情况,是统计量的应用。第5题里一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是1,六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是0,要防止把人数19、33作为两个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教材设计在条形统计图上找众数的练*,有助于加深对众数概念的体会。另外,比较两个年级学生的牙齿健康情况,除了利用第(3)题里的数据,也能利用众数。第6题男生体重的*均数和中位数的数值差距较大,用哪个统计量表示这组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需要选择。而女生体重的*均数和中位数比较接*,都可以用来表示这组女生体重的一般情况。教学要注意并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些设计。选用统计量是较复杂的数据分析活动,既要重视,又不宜对学生提过高的要求。

  问:教材在总复*里一共编排四次综合应用,这些综合应用有哪些共同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答: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领域。要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探索,引发学*兴趣,培养思考能力;通过交流,发展理解他人、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教材编排的四次综合应用,都注意选择较宽的背景材料,如1996~20xx年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人均绿地面积的变化数据,我国水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的事实,适当进行国情教育,用有说服力的数据反映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在明显提高,也用数据说明我国在改善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还要不断努力。这些综合应用都把统计作为主要活动,同时在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应用数与代数领域的数量关系及计算知识,空间与图形领域里的测量知识解决问题。这些综合应用都有充分的合作交流空间,有助于学生感受团队的作用,感受自己的力量,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住房的变化先利用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计算并回答有关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的问题;然后调查、汇总全班学生家庭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变化的数据,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最后交流调查统计的体会或想法。

  获得全班学生家庭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数据是这次综合应用的重点,汇总各学生家庭居住面积和人口数是难点。教学对要组织好数据的汇总,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汇总的办法,集思广益,寻找较好的方案。如先分小组汇总,再全班汇总。

  旅游费用的预算先为小芳家去北京旅游编制预算;然后学生自选旅游地点,了解有关的费用信息,制订全家的出游计划。

  选择信息,制订并比较几个不同方案是这次综合应用的重点。小芳家去北京旅游,往返交通有多种方案,如双飞、单飞或双程乘火车等,可以通过计算、比较,选择理想的一种。自己设计旅游方案则更加开放,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了解信息,进行比较与选择。

  绿地面积先在统计图上了解我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并对照统计表中世界部分国家首都20xx年的有关数据,既看到我国的进步,也看到差距。然后计算自己学校的人均绿地面积。

  这次综合应用的重点是如何获得学校绿地面积和全校的人数。教材特地安排小组讨论,还利用小卡通提示一些方法供参考和选用。实地测量面积可能是难点,需要教师给予具体的帮助。

  保护水资源在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实际状况后,提供三项实验,让学生体会日常生活中常有浪费水的情况,有许多节约水的机会,还让学生感受实验也是获得数据的常用方法,每个学生只要在三项实验中任选一项。

  小组合作获得数据,在这次综合应用中很重要。首先,选择的实验项目应是小组学生都感兴趣的,还是有条件进行的。然后,讨论怎样得到数据,设计实验方案。如寻找一个滴水的龙头,或者打开一个水龙头让它慢慢地滴水,把滴的水收集在容器里,定时测量流失的水量。另外,还要组内分工,明确各人应做的事情。如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实验,至少要1人控制、调节水流量,1人掌握时间,1人洗手,1人收集并测量用掉的水。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整体设计说明:

  本班的孩子基础较差,很多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惯,好的思考方法,所以课堂上的重点放在了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上。在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时,重点突出孩子的思考过程,强调孩子有根据地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惯。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

  1、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说一说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过渡:同学们,比有各部位的名称,把比组成比例后我们有了新的名称,请自学课本第34页。生阅读后,请同学说出黑板上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的认识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让孩子们自学,培养孩子的自主学*能力,养成读数学书的*惯。

  三、反馈练*。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投影出示)

  先小组之内说一说,然后在指名回答。重点说分数形式的比例外项和内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