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旋转》课件 (菁华3篇)

首页 / 课件 / | 2022-11-11 00:00:00 课件,数学

小学五年级数学《旋转》课件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

  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了解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课前修改:

  教学过程:

  一、旋转方向

  1、观察喷洒的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旋转现象,是怎样旋转的。教师结合钟表上表针的转动介绍顺时针、逆时针转动。

  2、拿一把转椅,按不同方向实际转一转,让学生描述旋转方向。

  二、旋转90°

  1、教师简笔画分步演示喷头顺时针旋转90°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并描述旋转了多少度。

  2、再次旋转转椅,分别从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旋转90°,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转椅是沿怎样的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说一说

  1、观察书中的两组图形,了解书中有什么。教师提出“说一说”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判断的时间。

  2、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三、图形旋转

  1、提出画图的要求,并提示画图时要先确定旋转方向,再考虑旋转90°后的位置。

  2、展示画出的图形,交流画的方法。教师介绍先确定两条直角边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另一条边的方法。

  3、让学生看书中画的三角形旋转90°后的图形。

  练一练

  1、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判断。

  2、学生在书中独立完成,教师辅导后进。

  3、先引导学生了解图的特点,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图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旋转》课件2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卡纸,小三角形,90度扇形。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大风车这个节目吗?老师带来(风车),你们喜欢玩吗?(教师前后拉动,使得风车依次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

  提问:同学们,风车有时向这边转,有时向那边转,这两个方向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叫做什么呢?(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

  (课件展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图片)

  设问:我们看到风车旋转的时候非常漂亮,那如果我们用一些图形来旋转的话,情况又会怎样呢?(图形器材展示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图形的旋转(板书)

  二、创设情景,进入新课内容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移或旋转获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请欣赏!

  (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呢?(由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变化而成的)

  学生:漂亮,正方形,旋转等等。

  教师:取出一个大图形,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黑板方格子上。你们看看,这个小图形怎样才可以变成上面的大图形呢?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教师: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

  学生:O点,90度 ┈┈

  教师:(课件展示两个图形各形成两个大图形的过程。)设问:还有其他什么方法旋转使得图形变得漂亮?请同学们拿起我们的卡片和小图形试试看。(目的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

  学生:(分组,拿起表格,小图形在桌子上试试看。)

  教师:请同学回答,上来示范。(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旋转的过程和旋转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汇报旋转时应注意的问题。(找准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方向)

  三、巩固新知

  1 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的问题。

  2 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此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的问题。为让学生体会到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可以先让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三角形描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那一点旋转的。

  3 先请学生想一想,再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到图形描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四、小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的很不错哦!

  通过学*,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同学互相交流。

  五、课后作业

  课本第54页说一说的1题和2题。

  板书设计)略

小学五年级数学《旋转》课件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说出图形*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数学知识—*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氛围,拉*和学生的距离。

  二、新授课

  1、感知*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移和旋转的特征。

  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

  3、练*(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移4格,再向下*移3格,你们会移吗?

  (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课本P43页第一题)

  (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移与*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44页第4题)

  通过操作并说一说,比一比,这样手脑并用,学生效果就更明显。

  二、综合练*

  1、下列现象哪些是*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鼓励多种形式的学*,在先前学*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活动 应用*移和旋转做运动。

  加深对新课的理解,用实践来感知*移、旋转的奇妙。


小学五年级数学《旋转》课件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学五年级数学《旋转》课件 (菁华3篇)(扩展1)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课件 (菁华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课件1

  教材依据: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大胆猜想——主动探究验证——合作交流得到结果”的开放式教学流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激活内在要求,大胆猜想,使实验成为内在需求。通过观察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让学生变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为主动知识的探索者。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教学内容,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在教学之后将其与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联系,有意识地加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便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中来。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的乐趣及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白纸、圆片,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到来了,你们刚入校园时觉得我们学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换了新课桌,有了新的洗手间,有了文化走廊,有了开心农场),说到开心农场,还有一个小故事,开学初,校长决定把这块地的三分之一分给四年级,六分之二分给五年级,九分之三分给六年级,四年级同学认为校长不公*,分给六年级的同学多而分给他们的少,校长听了,笑了,谁能根据自己的预*告诉老师校长笑什么?

  生1:四、五、六年级分的地一样多。

  生2:……

  师:到底校长分的公*不公*,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按*时的分组*惯四人一组,用你们的学具来代替这块地,像校长一样来分地吧。

  2、汇报结果

  师生交流:你们是怎样做的?谁能说一说,请几个同学上台演示并口述演示过程。

  生1:用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的纸来代替这块地,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2:用三个同样的圆片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3:用三条线段分别画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4:把分数化成小数,他们的商也一样,所以三块地的面积一样大。

  生5:……

  3、课件展示,得出结论。师:校长分的和你们一样吗?我们再来看看小电脑是如何拼的,(利用优质资源课件演示分地的过程,师生共同观察总结得到校长分的地一样多。)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个性的发挥,在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进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由的猜想,使实验成为自己的需要,同时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验证,使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进入探究新的学*活动之中。)

  4、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三个年级分的地一样多,那么你们觉得、、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

  生:相等。

  师:同学们请看这组分数有什么特点?(板书=)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同学们从左往右仔细观察,第一个分数和第二个分数相比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一个和第二个,第二个和第三个呢?

  生:分子分母同时乘2,……

  师:谁能用一句换来描述一下这个规律?

  生: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师随着板书)

  师:同学们在反过来从右往左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规律?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师:像这样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就是我们这节课学*的新知识。(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结合我们的预*,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生:0除外。

  师:为什么0要除外?

  生:因为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师:(补充板书0除外)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那几个词比较重要?

  生:同时相同0除外

  师:(把这三个词用红笔加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谁比较相似?

  生:商不变的性质。

  师:为什么?

  生:我们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所以他们是相通的。

  师:数学知识中有许多知识如像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因此*时学*中我们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才会举一反三。

  三、应用新知,练*巩固。

  (一)练一练

  (二)摸球游戏。老师手中有一个箱子,里面装有许多水果,水果上面写着不同的分数,如果你摸到一个水果,说出一个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数,这个水果就奖励给你。

  (二)判断(抢答)

  1、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过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把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3、给分数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数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四)测一测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几?

  四、总结。

  1、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谁能说说你这节课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2、把板书最后补充成一条鱼,希望大家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肚子里装满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完成板书)

  五、作业

  练*册2、4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课件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并能应用这一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乐于探究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预*生成单、作业纸、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师:通过昨天的预*,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什么内容?(生: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师:针对这个内容,同学们做了充分的预*,相信你们一定提出了不同的数学问题,现在请组长带领组员提炼出你们组最想研究的问题。

  3、 指名学生汇报。

  4、 师:同学们,不管你们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关,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

  二、 检查预*,自主探究

  1. 出示预*生成单:(师:我们已经预*了这部分内容,请同学们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预*成果,形成统一意见准备汇报。)

  2. 指名上台展示并汇报。(师:哪个组的同学愿意最先上来展示你们的成果?)

  3. (学生展示中注意分工汇报,在汇报中要注意学生用比一比的方法证明涂色部分相等,如果有用分数的意义的理解“都是相同纸的一半”或者“分子是分母的一半”理解也要给予肯定,教师应及时提出,照这样一半的理解,提问:你能在写出一个和他们大小一样的分数吗?教师及时的板演,

  4.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你们得出这个结论了吗?

  三、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师:第一张纸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学生说二分之一),第二张纸涂色部分是这张的(四分之二),第三张纸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八分之四),涂色部分都相同,也就证明这三个分数的大小也(学生说相等),可是,它们的分子分母却不相同,他们有没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呢?我们通过合作交流来探究这个问题。

  2. 出示合作要求(课件),指名学生读一读。

  3. 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

  4. 学生汇报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语言要规范,同时,可以让小组回想补充,特别是,跳跃的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之间的变化规律是怎样?

  5. 指导汇报,总结规律。谁能完整的说一下你们刚才总结出的规律?

  6. 教师归纳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

  7.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吗?(0除外)

  8. 再读一读,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比较关键。

  9. 拓展深化,加深理解 ,完成练*,思考: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之间的联系。(练*一)这个过程也要看学生的生成在哪,教师及时的给予肯定。

  9.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孩子们的表现特别出彩,老师相信你们接下来的表现会更棒。

  四、应用拓展,新知内化

  1.出示例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师:你觉得解决这道题应该利用什么知识?(生:分数的基本性质)

  3.学生独立在练*本上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自主学*、小组探究知道了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就应用分数的基本性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课件3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难点:充分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学*新知

  活动一:分笔游戏,体会单位一

  1、分笔活动,找4名同学拿着自己的笔来到讲台。(笔数是2的倍数:4、4、6、8)

  2、请你们4名同学拿出自己笔的1/2,看谁拿的又快又准。

  3、另找4名同学检查。

  4、同学们自己说说是怎么分的。(把全部铅笔*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5、师提问:他们都是拿出全部笔的1/2,可是拿出来的`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每位同学的总数不一样)

  6、师总结:最初每位同学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造成的,所以,他们的1/2也不同。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活动二:教材P34说一说。

  1、带着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

  2、小刚和小明都看了各自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3、师总结:因为书的薄厚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4、在什么情况下,他们读的一样多呢?(整体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5、请同学们再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王兴国吃了一个苹果的3/4,李晓阳也吃了一个苹果的3/4。王兴国说:“我俩吃的一样多”。李晓阳说:“我吃得比你多。”他们谁说得对呢?

  (三)巩固练*

  1、教材P34画一画。

  2、教材P35练一练第一题、第二题。(在练*中,针对错误比较多的,进行集体讲解,少的则个别讲解)

  四、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整体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采取以小游戏为开篇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教学和练*中我重点强调了“*均分”和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学生在练*时,也能体会到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如“印度洋海啸捐款”一题。但在练一练第一题写分数时出现错误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书中没有*均分,而是要画一条辅助线和旋转图形。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课件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并能应用这一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乐于探究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预*生成单、作业纸、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师:通过昨天的预*,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什么内容?(生: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师:针对这个内容,同学们做了充分的预*,相信你们一定提出了不同的数学问题,现在请组长带领组员提炼出你们组最想研究的问题。

  3、 指名学生汇报。

  4、 师:同学们,不管你们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关,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

  二、 检查预*,自主探究

  1. 出示预*生成单:(师:我们已经预*了这部分内容,请同学们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预*成果,形成统一意见准备汇报。)

  2. 指名上台展示并汇报。(师:哪个组的同学愿意最先上来展示你们的成果?)

  3. (学生展示中注意分工汇报,在汇报中要注意学生用比一比的方法证明涂色部分相等,如果有用分数的意义的理解“都是相同纸的一半”或者“分子是分母的一半”理解也要给予肯定,教师应及时提出,照这样一半的理解,提问:你能在写出一个和他们大小一样的分数吗?教师及时的板演,

  4.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你们得出这个结论了吗?

  三、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师:第一张纸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学生说二分之一),第二张纸涂色部分是这张的(四分之二),第三张纸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八分之四),涂色部分都相同,也就证明这三个分数的大小也(学生说相等),可是,它们的分子分母却不相同,他们有没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呢?我们通过合作交流来探究这个问题。

  2. 出示合作要求(课件),指名学生读一读。

  3. 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

  4. 学生汇报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语言要规范,同时,可以让小组回想补充,特别是,跳跃的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之间的变化规律是怎样?

  5. 指导汇报,总结规律。谁能完整的说一下你们刚才总结出的规律?

  6. 教师归纳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

  7.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吗?(0除外)

  8. 再读一读,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比较关键。

  9. 拓展深化,加深理解 ,完成练*,思考: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之间的联系。(练*一)这个过程也要看学生的生成在哪,教师及时的给予肯定。

  9.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孩子们的表现特别出彩,老师相信你们接下来的表现会更棒。

  四、应用拓展,新知内化

  1.出示例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师:你觉得解决这道题应该利用什么知识?(生:分数的基本性质)

  3.学生独立在练*本上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自主学*、小组探究知道了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就应用分数的基本性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课件5

  设计思路: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学*的快乐最终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个人思索的问题。我看到了电视上“挑战800”节目一瞬间我就想用这样的形式是否可以植入我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上也能和班会课一样,让我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课堂上的“”?本着“体现新理念,用活教材,练活*题,激活课堂”的思想,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让学生分组竞赛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理解本课重难点,从而有效的发展学生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母相同、分子相同的两、三个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2、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概括及推理能力。

  3、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自制4张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里的娱乐节目吗?比如夺标800、春节七天乐?今天我们来玩一玩《挑战课堂四十分》,愿意吗?挑战之前要知道我们班的课堂比赛规则

  A、把我们班分成四大组,如果哪一组回答问题出色,或者回答问题积极相应加上两颗星。

  B、如果哪一组不听人家的回答则倒扣一颗星。

  C、最后看哪一组胜利相应进行奖励。

  师:在比赛之前先来进行热身运动。

  【设计意图:这种比赛关键在*时,所以在课前我已经分小组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早已让他们盼望着课的开始,我以主持人的身份调控比赛的时间、顺序,以协作者的热情感染整个课堂的气氛。】

  二、复*导入

  1、是把单位“1”*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的数;的分数单位是()。

  2、里有()个,里有()个。

  师:我们已经学*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这些概念,如何运用这些概念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三、教学新课

  1、小组研究: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

  (1)小组操作探究。

  师:你想研究哪一组?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提问)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有没有不同意见?你可以通过折纸、画图、想象、语言表达等。

  (设计意图:把教材上的例7和例8综合在一起教,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比较,也体现了“用活教材”的大胆尝试,事实证明效果颇佳。)

  (2)小组汇报总结。

  师:你研究的是哪一组?你用的是哪种方法?你是怎样知道那个分数大小的?

  生1:我们这组研究的是第一组,我们用的是折纸法,可以把一张纸*均分成5份,取这样2份,当然要比取这样3份少,所以>。把二张同样大小的纸,一张*均分成3份,另一张*均分成2份,都取这样的1份,从纸上可以看出>。

  (有的小组用的是想象法,如吃大西瓜。还有用的是画线段图。老师根据课堂气氛和学生汇报的情况,如:语言组织、层次是否清楚等,老师可以给小组以加星以鼓励。)

  (3)观察比较。

  师:这组和另外一组有相同的情况吗?你能再举一些相同的例子吗?

  师:通过这些例子,你有什么发现?

  生1:可以看出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生2:我还看出分子相同的,分母小的反而大。

  师:谁来完整的说一次。

  生:两个分数比较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反而大。

  (教师要根据学生多回答并根据情况给相应小组加星,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性。)

  2、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多种方法的得到了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今后我们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就不需要画图、折纸等方法了,如果遇到分数的分母相同就怎样比较?分子相同又怎样比较?

  (适当多让几名学生回答。)

  3、练*。

  完成第83页练一练第一题。

  4、教学例9

  (1)出示练*十五第三题中前两题。要求学生将分数按一定顺序排列。

  师:一定顺序什么意思?

  生:从大到小或是从小到大。

  师:那你能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吗?

  (2)出示例9:

  师:同学们能比较这三个分数都是同分母的分数和三个都是同分子的分数。那么我给你这样三个分数你会吗?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会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比较,先让学生比较同分母和同分子的分数再教学例9,从而降低了难点,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四、巩固练*

  1、基本题练*

  (1)完成练*十五第一题。

  (2)完成练*十五第二题。

  2、小结。

  师:今天的比赛阳光小组团结协作,发挥出色,比其他小组略胜一筹,荣获冠军,老师为你们祝贺!但老师觉得另外三组不甘示弱,积极参与,主动学*,同样值得老师喝彩!但是下面还有好题,落后的小组还有后来者居上的可能哟!

  【设计意图:适当的总结和鼓励为学生的学*活动作了较好的评价,学生从教师赏识的话语中体验到合作学*的成就感,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情绪迎接更大的学*挑战。】

  3、发展题练*

  (1)同样做十道口算题,东东用了规定时间的,明明用了规定时间的,哪个同学做得快一些?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和你会比较大小吗?

  (老师要给回答好的学生加星,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设计意图: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我们不仅要重视全体学生,全体学生固然重要,但是少数的优等生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更符合因材施教。)

  五、全课梳理

  师:你这堂课有什么收获吗?

  生: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也相应给小组总结,评选出的优胜小组。整堂课结束了,往往很多老师课前定好的规则没有实施而就此结束,其实要上好家常课适当总结一下很必要的,因为要为下一堂课作好准备,这样学生才更可能信任你,才能更好为下一堂课努力争取夺到好名次。)


小学五年级数学《旋转》课件 (菁华3篇)(扩展2)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菁华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1

  一、教材分析:

  相遇问题是和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以前研究的是关于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而本节课要研究的是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要学好两物体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关键是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从教材的编排来看,首先出现了一道准备题,接着列表分析每经过1分钟、2分钟、3分钟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然后再出示例题解答。针对教材内容和学情,应把本节课的教学突破点放在学生对应用题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上,对行动的体验上。

  二、设计理念:

  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注重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教学跟随学生的学*过程,紧贴学生的学*需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相遇问题应用题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刻苦钻研的学*精神。

  三、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准备采用如下教法:1、复*铺垫法。2、直观演示法。3、分组讨论法。4、启发讲解法。5、练*巩固法。这样通过多种教法的交叉进行,相信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的方法掌握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类推。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求路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相遇求路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五、教具学具:实物投影

  六、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在未学新课之前,老师先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看谁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最好。)

  (一)、复*导入

  1、复*

  张华每分钟走60米,走了3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投影出示)

  (1)、口头列式解答。

  (2)、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师:这道题是我们以前研究的关于一个人或一个物体运动时,它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假如是两个人或两个物体在运动,那么它们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我们看准备题。)

  【设计意图:在原有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展示教学,通过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再次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再次感悟行程问题。】

  2、准备

  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投影出示)

  (1)、读后回答a:这里讲的是几个人在运动?

  b: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c:做手势理解同时出发,相对或相向而行。

  (师:请大家伸出两只手,把两个食指比作两个人,让他们同时出发,向对方走去,准备好,听老师口令出发。看图,两人一起出发叫同时,不能一先一后。对面往一起走,叫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那么两人走的时间和路程变化情况怎样呢?我们先填表,再理解。)

  (2)、填表并汇报填表结果。

  (3)、观察表后思考回答:

  a、 每经过1分钟,两人所走路程和有什么变化?与此相反,两人之间的距离又有什么变化?

  b、 当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这说明了什么?

  c、 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师: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0,这表示两人相遇了,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和就是两家的距离。像准备题这样的应用题,我们就叫它相遇问题,相遇问题如何解答呢?今天我们就学*其中的一种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通过手势模拟表演,理解同时出发,相对或相向而行的含义,为学*新知打下了基础,不仅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思考,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二)、探究新知

  1、学*例题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1)、读题。

  (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完成线段图。

  (师:小强经过几分钟到校门口?这段距离应*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表示什么?小丽经过几分钟到校门口?这段距离应*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表示什么?求什么?这道题如何解答呢?老师准备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思考题,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找出解决办法。)

  (3)、出示思考题,分组讨论学*。

  思考题

  A、小强走的路程和小丽走的路程与所求的两家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B、小强走了多少米?小丽走了多少米?

  C、怎样列综合算式求出两家距离?

  D、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4)、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654+704 (65+70)4

  (5)、比较:两种解法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6)、小结:今后我们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2、看书质疑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分析比较、质疑问难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巩固练*

  第一组

  1、根据线段图口答。

  2、动笔做一做。

  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志明每分走54米,小龙每分走46米,经过5分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第二组

  1、看图列算式。

  2、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算式。

  3、根据算式补充条件和问题。

  4、看图编一道相遇求路程的问题。

  验收题

  两只轮船同时从上海和武汉相对开出。从武汉开出的轮船每小时行23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轮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0小时两轮船相遇。上海到武汉的航路长多少千米?

  思考题

  小红和小刚同时从两家出发,小红每分钟走38米,小刚每分钟走45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距100米,小红和小刚家相距多少米?

  【设计意图:练*的设计由浅入深,有坡度多层次,先表述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促使知识内化,然后解决与相遇问题类似的应用题,实现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迁移,最后解决已知条件有变化的相遇问题,突破固定的思维框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的复*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 2

  × 5

  3. 6 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3.5

  × 2

  2.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 专项练* 练*一 4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书p2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练*一 1、2、3 个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1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计算完后小数点经常点错。下节课要进行专项练*。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例1、例2和“试一试”、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第35页练*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因数和倍数。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认识意义

  1.操作交流。

  引导: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拼一拼,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想想有几种拼法,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来。 学生操作,用算式表示,教师巡视。

  交流:你有哪些拼法?请你说一说,并交流你表示的算式。

  结合学生交流,呈现不同拼法,分别板书出积是12的三道乘法算式(包括可以板书除法算式)。

  2.认识意义。

  (1)说明:我们先看4×3=12。根据4×3-12,我们就可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2)启发:现在让你看另外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同桌互相说说看。

  (3) 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整数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内容: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O的自然数。[在课题下面板书:(指不是0的自然数)]

  3.做“练一练”第1题。

  先要求分别看乘法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再让学生把乘法算式改写成除法算式,(分别板书除法算式)然后分别看除法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二、导探究,学会方法

  1.找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例2,要求学生找出36的所有因数,并思考是怎样找的。

  让学生自己找36的因数,并把所有因数记录下来。有困难时可以和同学商量。

  交流:36的所有因数有哪些?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根据学生的交流,呈现各人找出的因数,并按交流的方法板书所有因数。 比较:你认为这里每人找因数的方法,哪个比较好一点?为什么?

  追问:想一想,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说明:找36的所有因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想哪两个数的积是36,一对一对地找,也就是这样想:先想1和36,写在因数的两端;(板书)再想2和18.3和12.4和9、(5可以吗?为什么?)6和6,相同的只要写一个。中间还有吗?(结合说明板书成:36的因数有:1,2,3,4,6,9,12,1 8,36 。)

  追问:你能说说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时,怎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吗? 让学生按这样的方法把例2里36的因数补充完整。

  提问:现在你能说出36的全部因数了吗?(指名按顺序说一说)

  说明:一个数的所有因数,还可以用一个圈表示,请大家看课本上的表示方法,看看是怎样用图表示的。

  追问:这个圈里表示的是什么?(呈现36因数的集合图)

  (2)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找出1 5和16的所有因数,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15有哪些因数,按怎样的方法想的?16呢?(按一对一对的顺序板书结果)

  (3)发现特点。

  2.找一个数的倍数。

  (1)引导:我们已经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呢?现在请你找出3的倍数,把它们记录下来。大家独立试一试。 学生自己找3的倍数并且记录下来。

  (2)完成“试一试”。

  (3)发现特点。

  三、练*巩固,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第2题和第3题。

  2.做练*五第1题。

  3.做练*五第2题。

  4.做练*五第3题。

  5.做练*五第4题。

  6.填充。

  (1)7的.倍数最小是( ),7的因数最大是( )。

  (2)一个数有因数3,它一定是( )的倍数。

  (3)8是2的( )数,2就是8的( )数。

  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知识,学到了什么方法?在学*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土地面积计算和简易方程。本册教材的重点是小数乘除法计算和简易方程,难点是小数除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的扩展和延伸。当第二个因数是整数时,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当第二个因数是纯小数时,小数乘法的意义有了扩展,就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类似,只要掌握了积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应刃而解,为此教材应用积的变化规律,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对于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则较为复杂。教材安排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当除数是整数时,计算方法与整数计算方法相同,只要弄清商里小数点的定位问题即可。二是当除数是小数时,则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通过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规律,简便合理的进行计算的能力。本册教材的应用题主要是整、小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学会列综合式解答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土地面积计算,教材主要安排了直线的测定、测量和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土地面积的计算等内容。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测量和的方法。

  简易方程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代数知识,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等,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接需两、三不计算的

  方程,并能列方程解应用题。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体会到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渗透数学思想。

  二、学生情况的分析

  本年级有300名学生。从能力上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的接受课本上的新知识,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也有少数同学在解法上表现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存在的问题也有不少,如个别同学接受能力差或主动性不强,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不勤奋,成绩不理想。此外,在创造性方面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和商的*似数。

  2、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会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式解答整数、小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4、会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或步测、目测测定直线,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土地面积计算。

  5、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6、会使用计算器。

  四、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扎实的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把数学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学*规律有机的结合起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4、多创设学*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正、负数的含义,体会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3.渗透数轴、区间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分钟)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负数。

  二、自学例3。(7分钟)

  1.自学。

  出示教材例4表格。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

  1.读一读表格中的数据。

  2.根据表中的数据说说每个月的盈亏情况,和同桌说一说。

  导学要点:

  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2.全班交流。

  3.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出示教材试一试情境图和表格。

  亏损用负数表示,盈利用正数表示。

  三、自学例4.(9分钟)

  1.自学。

  出示:教材例4情境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有用信息在全班交流时用。

  导学单:

  1.观察示意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 思考: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

  3.仔细观察直线上的点,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

  1.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2. 观察直线上的点,你的发现是什么?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由于东西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2千米。

  在数轴上,0右边的数表示正数,0左边的数表示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和2到0的距离相等。

  4.阅读第4页的“你知道吗”?

  四、练*。(15分钟)

  【基本练*】

  1.第4页练一练。

  点拨:蓝色线框里的正数表示存入的钱数,负数表示取出的钱数。

  2.练*一的第5题。

  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3. 练*一的第6题。

  和同桌说说表中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点拨:小明家四月上旬收支相抵后,还有没有结余?

  4. 练*一的第7题。

  点拨:直线上两个数之间的距离越短,它们就越接*。

  直线上的数,右边的数要比左边的大。

  5. 练*一的第8题。

  表中的正数、负数和0各表示什么?

  6.创编练*。

  五年级一班学生跳绳比赛的*均成绩为每人每分钟120下,丁老师记数时,高于*均数用正数表示,低于*均数用负数表示。王明的成绩是+12下,魏丽的成绩是-8下,王明实际跳(   )下,魏丽实际跳(   )下。

  提示:在表示王明和魏丽的实际下数时,是以多少下为标准计算的?

  五、课作。(8分钟)

  完成《补充*题》第2-3页1、3、4、5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使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订正错误。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小强从家向西走了300米记作

  +300米,到达甲地,他从家走了-200米到了乙地,你能画出甲、乙两地的位置吗?

  六、家作。

  1.《课课练》第 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旋转》课件 (菁华3篇)(扩展3)

——小学五年级数学《旋转》教案实用五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旋转》教案 1

 教学目标:

  进一步利用*移、旋转的知识把七巧板各图形拼成鱼图。

  教学过程:

  一、 独学:请观察下图,同位说一说第2个三角形是由第1个三角怎样演变来的.?

  再说一说第1个三角形是由第2个三角怎样演变来的?

  二、对学、群学

  1. 七巧板经过*移或旋转后得到了鱼图,请在鱼图中画出相应的每块板的轮廓线,标出序号同时说明每块板是怎样*移或旋转的。

  2.我有多种方法得到的

  三、群学:(巩固提升)左图是被打乱的4张图片,怎样才能还原成右图?

  四、检测:P88第1、3题。 文章

  小学五年级数学《旋转》教案 2

  活动目标:

  1、运用肢体表现的动作。

  2、培养幼儿身体的节奏感和能快乐的与同伴合作。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让幼儿知道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八音盒一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导入活动。

  (1) 做第一套广播体操。

  (2) 音乐:对列入场

  2、基本部分:

  (1)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和一段优美的舞蹈。请小朋友们看看! (幼儿欣赏)

  (2) 提问:小朋友刚才看到了什么? (小娃娃跳舞)那我们也来学学这个娃娃跳舞好吗?(幼儿开始学跳,提醒幼儿速度要慢) 再提问:你做完以后又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因为…)(引导幼儿说出转)你是怎么转的? 教师总结:小朋友说的很对,那听我来说:小朋友和娃娃都是用自己的身体顺着一个方向转圈,这就叫旋转。(请幼儿再次尝试 )

  (3) 全体幼儿坐下休息,我们讨论一下,除了用身体做旋转以外,还可用身体的什么地方旋转。(幼儿讨论,回答,并请幼儿进行示范)。

  (4) 全体幼儿起立:音乐: 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将说出的旋转动作结合音乐做一遍。(做完后,小结,再来一遍)

  (5) 启发幼儿相互结合着做旋转的游戏。 教师:刚才呀!每一个小朋友都是自己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旋转,那如果两个两个小朋友,三个三小朋友,或是更多的小朋友在一起,还能旋转吗?(我们试一试,请小朋友找一下自己的小伙伴讨论一下)教师对每一组小朋友进行指导。 音乐:待每组小朋友准备好后,教师放音乐,请每组小朋友而跟着音乐做自己的动作

  3、 结束部分: 每组的小朋友做的都很好。 教师:小朋友刚才只玩了其中的一个,还有好多,小朋友都可以玩!(提醒幼儿游戏可以互换…) 延伸活动; 各种旋律的物品: 球、木棒、椭、螺帽、沙包、瓶子、风扇。

  小学五年级数学《旋转》教案 3

  教材分析:

  旋转木马拥有华丽的装饰,还闪烁着绚烂的灯光。对于孩子们来说,天堂般的游乐场,永远是那么的迷人。他们乐意跃上马背,在欢快的灯光和音乐声中,随着圆盘的转动,颠簸起伏,旋转舞动,风从耳畔吹过,让他们快乐地尖叫,体验奔驰的感觉,闭上眼睛甚至可以感到飞翔。对于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旋转木马离他们并不遥远,他们能很快地从记忆中搜寻出以前坐木马时的快乐情景。甚至他们会非常愿意和现在的伙伴们一起重温儿时的快乐,寻找童年的记忆。

  本课是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一件能够旋转的玩具,教科书从材料的角度给了学生一些提示,如用旧方便面盒、饮料筒,也可以用彩纸自己加工制作。课本提供了伞盖的`彩纸制作方法,用一张彩纸剪成圆形,去掉60°左右的一部分,剩余部分粘合,就制成一个锥形的伞盖。旋转木马的轴可以用现成的小棍包扎装饰,也可以用彩纸卷成,在其中一端固定一个直别针,并加上一些纸垫片,可以使伞盖在上面能够更好地旋转。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一套新颖别致的木马玩具。

  2、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体验材料的美感和造型活动的乐趣。

  3、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造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拿出陀螺:“今天上课我带来了一样玩具,你们认识它吗?”同学们会异口同声的说:“陀螺”。

  教师问:“谁会玩?”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让陀螺旋转起来。

  “我们观察一下现在的陀螺,为什么它可以旋转?”

  学生会说出对称、*衡、中心点、重心点等词。

  举例说明:现在数学课上我们正在学*圆,那圆的中心点在哪呢?“圆心”。

  还有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制作纸工风车,最后按按钉的时候我们会把按钉固定在什么位置?“中心点上”如果固定在偏离中心点的位置会怎么样?“旋转不起来了”。

  教师小结:想要让物体旋转起来,是需要一个对称的图形,要找准物体的中心点。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旋转的物体或大型玩具呢?学生们会说出旋转木马。

  今天我们就来学*制作纸工旋转木马。

  引出课题《旋转木马》。

  二、欣赏。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些旋转木马的模型,观察一下旋转木马都由哪几部分组成?

  伞盖、轴、木马、底座。

  三、制作过程。

  拿出一个教师之前准备的已经做成的没有装饰的旋转木马,让学生分析我是怎么制成的,对我的旋转木马进行拆分,同时出示幻灯片和投影,让全班同学都能够看清楚。

  四、小组讨论本组的设计方案。

  分别对伞盖,木马进行设计,然后总结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的给点启发。

  五、小组合作完成。

  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短时间内设计制作出具有个性的有趣的旋转木马。教师巡视指导,有好的作品随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出现问题及时提醒全班同学注意。(播放旋转木马的音乐)

  六、作品展示。

  将做好的作品让小组代表拿到前面给大家展示讲解自己的设计理念,还有独特的个性存在,没有做完但是想法很好的作品也可以拿出来展示,然后选出大家认为最棒的、最个性的旋转木马!

  七、教师总结。

  今天看到我们同学们这么开心的制作着自己的旋转木马,并且做得这么漂亮,就好像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很大很气派的游乐场,每一位同学都骑到了自己设计的马背上跟着音乐旋转着,颠簸着,闭上眼睛甚至都可以感觉的飞翔,虽然我们都在慢慢的长大,但是老师希望你们永远都保有一颗童心,希望你们永远都像坐在旋转木马上时那么开心快乐!

  小学五年级数学《旋转》教案 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用课件演示:

  (1)钟表的转动;

  (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

  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二、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三、课堂练*

  完成课本第85页练*二十一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活动,我们知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教学板书:

  旋转

  顺时针旋转

  逆时针旋转

  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

  小学五年级数学《旋转》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能正确区别*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3、加强练*,发展思维。

  预*作业:

  1.概念

  (1)钟表的指针在不停的转动,从3时到5时指针转动了多少度?请画图表示

  (2)像这样,在*面内,将一个图形绕 旋转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

  称为旋转中心;称为旋转角

  (3)如何找到旋转角?

  2.性质

  你能根据图形总结出旋转的性质吗?

  3.画图研究

  将三角形ABC完成以下旋转画图

  (1)以B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顺时针旋转60°

  (2)以AC中点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旋转180°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移(板书:*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旋转”。

  板书课题。

  二、学*新课

  1.生活中的*移。

  *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移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移的现象还学会了*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移和旋转吧!

  3.学*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例题4

  (1)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三、课内练*

  四、课后作业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移2步,向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移运动吗?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

  先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让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1.第6页2题。

  2.第9页4题、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板书设计:

  旋转

  *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教学反思

  旋转是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中的内容,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如:钟表表针、风车、电风扇、行走的车轮的旋转等,让学生认识它们是怎样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所以在教学中,我不仅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旋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这种数学思想渗透到生活中去,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认识旋转的实质。同时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旋转的图形,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和兴趣。

  在这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玩一玩、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摆一摆等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上课伊始,我抓住学生爱玩的兴趣爱好,把风车发放到每个小组里,让他们边玩边回答问题;其次,出示钟表,让学生看一看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描述出“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再通过交流,使学生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再次,运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转一转,说一说是如何旋转的,这样使学生感到既轻松又愉快地学到应有的知识,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轻松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这种实物化的教学方法,不但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向深层次的探索。这样就逐步引导学生从感知到认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学到了应有的知识,也学会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就旋转概念的表述来说,学生对旋转角度的表述不够准确,画旋转后的图形也找不准方向,以后还需加强这两个方面的训练。


小学五年级数学《旋转》课件 (菁华3篇)(扩展4)

——小学五年级数学日记9篇

  一年一度的数学比赛开始了。森林里热闹非凡。今年参加比赛的有:免子、乌龟、老虎和狮子。

  比赛开始了。天鹅老师先给这些考生们各发了一张试卷,然后对它们说:谁能在一定的时间内算得又对又快,就可以获得智慧杯大奖。

  天鹅老师的话一说完。这些考生们就开始动笔了。兔子跑得快,做得也很快。只见她运笔如神,不一会儿已经做了一大半了。来,我们来看看它的考卷。晕!你看:80-70=150、204=80多马虎啊!连运算符号都没看清楚。

  再看看狮子和老虎。咦!怎么不见狮子和老虎呢!只看见一大堆一大堆的稿子。走前一看,只见狮子、老虎正忙的不亦乐乎呢!原来,狮子每做一道都要拿出稿纸计算一下。稿子越堆越多,就把狮子的头给掩没了。真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而老虎更夸张。每做完一题,就拿出稿子验算一次。难怪做的满头大汗。

  最后来看看乌龟吧!

  乌龟*时慢性子,可这次它的头脑转的一点儿也不慢。你看这道题算的多妙:3456-999=3456-1000+1=2457。乌龟运用了简便算法很快得做完了试卷,而且做得又对有快!

  最后乌龟获得了智慧怀大奖。

20xx年10月19日 星期四 晴

  【画角】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是数学课,老师教我们画角,我很快就学会了。

  让我来教你画角吧!我们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来画角,利用一块三角尺我能画出45°、90°、30°、60°的角,我还会用两块三角尺相拼画出180°、135°、150°、120°、105°、75°的角。用量角器能画出1°到180°的任何一个角。我们用三角尺画角的时候应该注意画的时候要从角的顶点画起,角的两边要紧挨着三角尺的两边,用量角器画角的时候我们先画一条射线,再把射线的端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对齐,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对齐,再找到你要画的角的度数,在相应的地方点一个点,从角的`顶点出发经过这一点画一条射线就得到了我们所要画的角。

  刘老师帮我们总结了一个画角的方法:

  1、先画一条边。

  2、点对点,边对线(零刻度线)。

  3、确定点,再画边。

  我用老师归纳的方法很快就记住了画角的方法。

  今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到不远处有很多人围在一起。我跑过去一年,原来是抓奖游戏。哼,抓奖有什么好玩的。我厌烦地说旁边的人一听,连忙说:抓奖虽不好玩,但有重奖,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问:是什么呀!50元钱。那人噔大眼睛说。一听这话,我可来劲了,这么诱人的的奖品,说什么,我也得试试。说完,我便问店主怎么抓法。店主说:这是24个麻将,麻将下写着12个5,12个10,每次只可抓12个麻将,如果12个麻将标的数总和为60,那么你便可得50元大奖。我听了也没多卷起了袖子,从兜里掏出5元钱给了店主。 尽管,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奖我还是没有拿到。

  回到家之后,我想了想,感觉有点不对劲。我想,抓60分,那必须抓得那12个麻将必须都标5,最好的情况就是第1次抓到1个5,第2次抓2个5,第3次抓3个5第12次抓12个5至少得花去6元钱。但万一抓得那些麻将标的数是10或有的总和是相同的,那么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钱。 最后经过一番考虑,终于把问题弄清了,我抓紧到街上找那算帐,可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在多姿多彩上的数学王国之中,我们早已厌倦了老师的谆谆教诲,如今,数学老师改变了教学方法,使我爱上了数学

  老师给我们上课,总喜欢让我们边玩边学。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学的虽然与以前一样,但我们却很高兴,老师想是一位仅仅比我们大一些的大孩子,让我们觉得他不再是严肃的数学老师,而是一位可爱又调皮的孩子,上起课来无忧无虑,一道道枯燥无味的数学题如今跳动了起来。像一道道美食诱惑着我们,我们则是一只只大馋虫,诱惑面前想尽办法吃掉美食。数学是一块巨大的磁石,我们则是一块块小金属片被他牢牢贴出。

  小学五年级《我爱数学课》数学日记:我们是一伙“数学天才”我们要攻克陈景润,是数学让我们这些孩子找到航帆,不迷失方向。我们喜欢充满笑声的课堂,喜欢与我们一样的.老师,喜欢那跳动的数字,喜欢那神奇的字眼,喜欢……

  3月8日 星期二 晴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买菜。我们刚到菜市场门前,发现车流如潮。里面人很多,热闹非凡。摊主的叫卖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唱出了一曲美妙的歌。菜场里有卖蔬菜的,有卖肉的有卖水果的,还有卖鱼的。我和妈妈先来到蔬菜区。市场里的蔬菜琳琅满目,各种各样。那些蔬菜五颜六色,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先拿了土豆、黄瓜、豆芽,妈妈拿了西红柿、大白菜、娃娃菜,爸爸就拿了一些鸡肉、排骨。妈妈问:“孩子,你数学好,你算算我们一共花了多少钱。”我胸有成竹的说:“很简单!土豆花了1元6角;黄瓜花了4元;豆芽花了2元;西红柿花了3元4角;大白菜花了6元4角;娃娃菜花了8元;鸡肉花了20元;排骨花了50元。算式为元。因此,我们一共花了95。4元。”

  妈妈高兴的夸我:“孩子,你的口算真好呀!”

  今天,我跟着妈妈去菜场买菜。妈妈说:“今天要考考你,会不会自己去买样你喜欢吃的菜。”妈妈给了我20元钱,要看看我的表现。“保证完成任务。”我自信地说。于是,我边走边看,来到蔬菜区。这时,我看到一个阿姨在卖白白嫩嫩的新鲜蘑菇。我想:家里还剩下的青菜可以和蘑菇放汤吃。于是,我问卖菜的阿姨:“阿姨,蘑菇多少钱一斤?”那位阿姨笑眯眯地对我说:“小朋友,这蘑菇7元一斤,那你要买几斤呀?”“阿姨,我只要买半斤。”我想:7除2等于3.5元,20减3.5等于16.5元。想着想着,我便一张20元钱的纸钞了给阿姨,并提示她还要找我16.5元。我又来到肉类区,看到一个叔叔在卖肉,便问:“叔叔,条肉多少元一斤?”“10元一斤。”“那我买一斤。”我又想:16.5减10等于6.5元。我就把16.5元中的10元递给了那个叔叔。

  当我从菜场出来,妈妈看到我手中既有荤又有素和6.5元时,笑着对我说:“学会买菜了!”

  通过这次考验,我感到我们的生活中躲藏着许多数学奥秘,学会数学的本领真的很重要。而且,我们应该不骄傲,要努力地学*和掌握更多的数学本领,才能够学以致用,解决身边的问题。

  今天,我又被一数学题难倒了,题目是这样的:“小虎在敌人窗外听到里面在谈子弹:一人说每人背45发还多260发。另一人说每人背50发还多200发求有多少敌人?多少发子弹?”

  我冥思苦想,不停地在草稿上画呀画,但都毫无头绪,爷爷走了过来,对我说,“这是,没什么诀窍,就只要(260—200)÷(50—45)就行了。

  数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需要我们去发现他们,探索他们。

  今天闲的没事干,就带着钱出去买东西,走着走着就看到我最爱的书店,就进去看看有什么好书。找来找去,就看到一本《海底两万里》,看了一会儿,就爱不释手,很想把它买回家,一看价钱:16元。我虽然有二十元,但我答应了给妹妹买五元钱吃的,我一边看着这本书,一边摸着口袋里的钱,这可真叫我为难呀!

  这时一个阿姨走过来,问道:"怎么了,小朋友?"我不好意思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阿姨,阿姨听完就笑了,说:"你看,定价牌上还写了"一律九折",我不明白九折是什么意思?就问阿姨,阿姨说:"九折就是:原价×(折扣÷10)。比如10元打九折就是10乘0.9等于9元。"哦,我恍然大悟,算了算:16×(9÷10)=16×0.9=14.4元,14.4小于15。我高兴的付了钱,回家了。

  这次,我不但买了书,还学了知识,真是太棒了!


小学五年级数学《旋转》课件 (菁华3篇)(扩展5)

——小学五年级数学日记6篇

20xx年10月17日 星期二 晴

  【乘法】

  我们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可是我们这个学期要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开始我认为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很难的。但老师只教了我一遍,我就会了。原来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很简单的,差不多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样。

  我有很多方法算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答案。

  例如:114×21,我的第一种方法是先把21分成20和1,114×20=2280,再用1×114=114,最后把2280+114=2394。我的第二种方法是把21分成7×3,再用114×7=798,再用798×3=2394。我的第三种方法是把114分成100、10、4,把21分成20和1。100×20=20xx,10×20=200,20×4=80,20xx+200+80=2280。再用100×1=100,10×1=10,4×1=4。100+10+4=114,2280+114=2394。

  这些就是我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其实,我们学*新的`知识时,有很多时候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老师留言: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我们的数学知识就有如一条链条,它是一环扣一环的,你只要用心学,你会发现许多的知识都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你会发现我们的数学学*越来越容易,越来越有趣。

  我的小学数学老师姓卜,叫卜云娟。她是我在小学时最喜欢的老师,自然而然,我也喜欢上她的课。她有一头黑发,一根杂毛也没有,活像上了黑鞋油似得。她那“甲”字形的瓜子脸上有两道弯弯的“柳叶眉”和一双锐利的“鹰眼”。

  记得有一次,她在后黑板讲课。坐在前排的我看到声旁的一位同学昏昏欲睡,正打算捅他一把,结果老师快人一步,叫这位苦命的同学回答问题,该同学迷迷糊糊答不上来,只得被“晾”在了过道中央。

  还有一次,五年级补课。数学老师的孩子坐在教室里等。突然,一位同学不失时机的打了三个嗝“呃、呃、呃”。结果数学老师的孩子奶声奶气地说了一句:“曲项向天歌。”结果全班同学连同数学老师全体笑翻。呵呵,我的数学老师,现在想让您再带我一节数学课,却不能了。我多怀念和你和全班同学相处的那两年啊!

  老师,你以后还会记得我吗?

  这天,我去学校报名回家后,包好书皮,就开始计算这学期我支出的费用。

  首先是学费。学费410元,加上饮水费20元,共430元。之后是奥林匹克数学学校的收费180元,估计还要20元的乘车费用,共200元。还有练*本的钱:《课课通》2本21.5元;《英语练*》1本9.9元;2本《试卷课课通》15.9元;《江苏大试卷》3本21元。21.5+9.9+15.9+13+21=81.3(元)。

  学*用费:430+200+81.3=711.3(元)。

  生活用费:这学期大概要喝完5箱牛奶,5×30=150(元)。每顿饭大概要2~3元,算它2.5元,2.5×3×30×5=1125(元)。“还有什么呢”我咬着铅笔自言自语道,“还有你的学*用品。”哎,妈妈回来了。没错,还有学*用品。

  学*用品:一只笔袋8元,一只铅笔盒3元(很便宜,清仓货),六枝铅笔3元,一块橡皮0.5元,两把三角尺1元,两枝自动铅笔5元,8+3+0.5+1+5=20.5(元)。

  总支出:711.3+150+1125+20.5=20xx.8(元)。

  哇,没想到,*时不太花钱的我,竟然会让父母花20xx.8元钱在我这一学期上。看来,我可要节约用钱呀!

  数学无处不在,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数学,数学是不可缺少的,不然会给生活带来种种的不便,让我们一起来寻找数学,探索数学。

  “圆”,我们随处可见,月饼盒、茶叶罐、药盒的底面不都是圆吗?不过它们整体叫做圆柱。拿起这些圆柱体你也许会想,为什么要把底面作成圆的呢?为什么不做成长方形,正方形呢?原先我也这样置疑过,不过现在我可以帮你解决哦!

  你用同样的材料各做一个长方体、立方体和圆柱体时再来计算体积,这是我们就会发现,圆柱体的体积最大,立方体的`体积第二而长方体最小。这时我懂了,为了节省材料,就把这些盒子作成圆的,这样还使体积扩大。 这就是圆柱的好处。

  20XX年10月17日 星期二 晴

  【乘法】

  我们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可是我们这个学期要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开始我认为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很难的。但老师只教了我一遍,我就会了。原来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很简单的,差不多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样。

  我有很多方法算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答案。

  例如:114×21,我的第一种方法是先把21分成20和1,114×20=2280,再用1×114=114,最后把2280+114=2394。我的第二种方法是把21分成7×3,再用114×7=798,再用798×3=2394。我的第三种方法是把114分成100、10、4,把21分成20和1。100×20=2000,10×20=200,20×4=80,2000+200+80=2280。再用100×1=100,10×1=10,4×1=4。100+10+4=114,2280+114=2394。

  这些就是我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其实,我们学*新的知识时,有很多时候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老师留言: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我们的数学知识就有如一条链条,它是一环扣一环的,你只要用心学,你会发现许多的知识都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你会发现我们的数学学*越来越容易,越来越有趣。

  星期天,我去邻居小明家串门,发现他正在摆弄围棋。看到棋子,我突然想到在《趣味数学》这本书上看过一个小游戏“拿棋子的奥秘”,便想按照书中的“诀窍”对付他,保准能赢。

  于是,我神秘地对他说:“小明,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你肯定输。”

  小明听了,不服气地说:“什么?我可是围棋四段高手,数学成绩也是全校前五名,怎么可能输给你这个曾经的`‘手下败将’?”

  我使用激将法,说:“你总把过去下围棋的胜绩搬出来,我看你是不敢和我比。”

  “哼。比就比,谁怕谁?”小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我取了15个白色棋子放在桌上,说:“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拿棋子。首先我们来猜拳一次,谁获胜了,谁就先拿棋子。猜拳胜利的人,每次都先拿棋子,接着另一个人拿。然后,两人交替拿棋子。每人每次至少拿1个,最多拿4个,最先拿到最后一个棋子的人就获胜。”

  猜拳开始了,“三、二、一。拳头对剪刀,我先来。”小明自以为赢得先机,他迫不及待地拿了4个棋子,我不动声色地拿了1个。

  接下来,我们玩了好几个回合,小明有时候一次拿1个,有时候一次拿3个,可不管他变什么花样,都没有拿到最后一个棋子,急得满头大汗。

  “哈哈,我就说嘛,你肯定输。”我得意地说。

  “哎,看来这个游戏比我想象的要难很多。”小明叹了口气说。

  我们连玩了3局,我大获全胜。小明急忙问我有什么奥秘。我慢条斯理地说:“奥秘嘛,其实很简单:可以把5个棋子*均分成3份,每份5个。如果你一次拿4个,我就拿1个;你拿3个,我就拿2个,只要保证每轮两人拿的总数是5个,这样我就一定能拿到最后一个棋子啦。”小明这才恍然大悟。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游戏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每人每次最多拿2个,是不是又有另外一种玩法呢?


小学五年级数学《旋转》课件 (菁华3篇)(扩展6)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课件4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课件4篇

  设计思路: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学*的快乐最终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个人思索的问题。我看到了电视上“挑战800”节目一瞬间我就想用这样的形式是否可以植入我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上也能和班会课一样,让我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课堂上的“”?本着“体现新理念,用活教材,练活*题,激活课堂”的思想,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让学生分组竞赛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理解本课重难点,从而有效的发展学生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母相同、分子相同的两、三个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2、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概括及推理能力。

  3、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自制4张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里的娱乐节目吗?比如夺标800、春节七天乐?今天我们来玩一玩《挑战课堂四十分》,愿意吗?挑战之前要知道我们班的课堂比赛规则

  A、把我们班分成四大组,如果哪一组回答问题出色,或者回答问题积极相应加上两颗星。

  B、如果哪一组不听人家的回答则倒扣一颗星。

  C、最后看哪一组胜利相应进行奖励。

  师:在比赛之前先来进行热身运动。

  【设计意图:这种比赛关键在*时,所以在课前我已经分小组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早已让他们盼望着课的开始,我以主持人的身份调控比赛的时间、顺序,以协作者的热情感染整个课堂的气氛。】

  二、复*导入

  1、是把单位“1”*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的数;的分数单位是()。

  2、里有()个,里有()个。

  师:我们已经学*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这些概念,如何运用这些概念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三、教学新课

  1、小组研究: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

  (1)小组操作探究。

  师:你想研究哪一组?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提问)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有没有不同意见?你可以通过折纸、画图、想象、语言表达等。

  (设计意图:把教材上的例7和例8综合在一起教,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比较,也体现了“用活教材”的大胆尝试,事实证明效果颇佳。)

  (2)小组汇报总结。

  师:你研究的是哪一组?你用的是哪种方法?你是怎样知道那个分数大小的?

  生1:我们这组研究的是第一组,我们用的是折纸法,可以把一张纸*均分成5份,取这样2份,当然要比取这样3份少,所以>。把二张同样大小的纸,一张*均分成3份,另一张*均分成2份,都取这样的1份,从纸上可以看出>。

  (有的小组用的是想象法,如吃大西瓜。还有用的是画线段图。老师根据课堂气氛和学生汇报的情况,如:语言组织、层次是否清楚等,老师可以给小组以加星以鼓励。)

  (3)观察比较。

  师:这组和另外一组有相同的情况吗?你能再举一些相同的例子吗?

  师:通过这些例子,你有什么发现?

  生1:可以看出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生2:我还看出分子相同的,分母小的反而大。

  师:谁来完整的说一次。

  生:两个分数比较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反而大。

  (教师要根据学生多回答并根据情况给相应小组加星,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性。)

  2、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多种方法的得到了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今后我们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就不需要画图、折纸等方法了,如果遇到分数的分母相同就怎样比较?分子相同又怎样比较?

  (适当多让几名学生回答。)

  3、练*。

  完成第83页练一练第一题。

  4、教学例9

  (1)出示练*十五第三题中前两题。要求学生将分数按一定顺序排列。

  师:一定顺序什么意思?

  生:从大到小或是从小到大。

  师:那你能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吗?

  (2)出示例9:

  师:同学们能比较这三个分数都是同分母的分数和三个都是同分子的分数。那么我给你这样三个分数你会吗?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会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比较,先让学生比较同分母和同分子的分数再教学例9,从而降低了难点,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四、巩固练*

  1、基本题练*

  (1)完成练*十五第一题。

  (2)完成练*十五第二题。

  2、小结。

  师:今天的比赛阳光小组团结协作,发挥出色,比其他小组略胜一筹,荣获冠军,老师为你们祝贺!但老师觉得另外三组不甘示弱,积极参与,主动学*,同样值得老师喝彩!但是下面还有好题,落后的小组还有后来者居上的可能哟!

  【设计意图:适当的总结和鼓励为学生的学*活动作了较好的评价,学生从教师赏识的话语中体验到合作学*的成就感,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情绪迎接更大的学*挑战。】

  3、发展题练*

  (1)同样做十道口算题,东东用了规定时间的,明明用了规定时间的,哪个同学做得快一些?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和你会比较大小吗?

  (老师要给回答好的学生加星,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设计意图: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我们不仅要重视全体学生,全体学生固然重要,但是少数的优等生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更符合因材施教。)

  五、全课梳理

  师:你这堂课有什么收获吗?

  生: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也相应给小组总结,评选出的优胜小组。整堂课结束了,往往很多老师课前定好的规则没有实施而就此结束,其实要上好家常课适当总结一下很必要的,因为要为下一堂课作好准备,这样学生才更可能信任你,才能更好为下一堂课努力争取夺到好名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并能应用这一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乐于探究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预*生成单、作业纸、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师:通过昨天的预*,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什么内容?(生: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师:针对这个内容,同学们做了充分的预*,相信你们一定提出了不同的数学问题,现在请组长带领组员提炼出你们组最想研究的问题。

  3、 指名学生汇报。

  4、 师:同学们,不管你们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关,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

  二、 检查预*,自主探究

  1. 出示预*生成单:(师:我们已经预*了这部分内容,请同学们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预*成果,形成统一意见准备汇报。)

  2. 指名上台展示并汇报。(师:哪个组的同学愿意最先上来展示你们的成果?)

  3. (学生展示中注意分工汇报,在汇报中要注意学生用比一比的方法证明涂色部分相等,如果有用分数的意义的理解“都是相同纸的一半”或者“分子是分母的一半”理解也要给予肯定,教师应及时提出,照这样一半的理解,提问:你能在写出一个和他们大小一样的分数吗?教师及时的板演,

  4.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你们得出这个结论了吗?

  三、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师:第一张纸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学生说二分之一),第二张纸涂色部分是这张的(四分之二),第三张纸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八分之四),涂色部分都相同,也就证明这三个分数的大小也(学生说相等),可是,它们的分子分母却不相同,他们有没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呢?我们通过合作交流来探究这个问题。

  2. 出示合作要求(课件),指名学生读一读。

  3. 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

  4. 学生汇报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语言要规范,同时,可以让小组回想补充,特别是,跳跃的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之间的变化规律是怎样?

  5. 指导汇报,总结规律。谁能完整的说一下你们刚才总结出的规律?

  6. 教师归纳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

  7.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吗?(0除外)

  8. 再读一读,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比较关键。

  9. 拓展深化,加深理解 ,完成练*,思考: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之间的联系。(练*一)这个过程也要看学生的生成在哪,教师及时的给予肯定。

  9.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孩子们的表现特别出彩,老师相信你们接下来的表现会更棒。

  四、应用拓展,新知内化

  1.出示例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师:你觉得解决这道题应该利用什么知识?(生:分数的基本性质)

  3.学生独立在练*本上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自主学*、小组探究知道了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就应用分数的基本性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难点:充分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学*新知

  活动一:分笔游戏,体会单位一

  1、分笔活动,找4名同学拿着自己的笔来到讲台。(笔数是2的倍数:4、4、6、8)

  2、请你们4名同学拿出自己笔的1/2,看谁拿的又快又准。

  3、另找4名同学检查。

  4、同学们自己说说是怎么分的。(把全部铅笔*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5、师提问:他们都是拿出全部笔的1/2,可是拿出来的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每位同学的总数不一样)

  6、师总结:最初每位同学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造成的,所以,他们的1/2也不同。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活动二:教材P34说一说。

  1、带着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

  2、小刚和小明都看了各自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3、师总结:因为书的薄厚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4、在什么情况下,他们读的一样多呢?(整体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5、请同学们再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王兴国吃了一个苹果的3/4,李晓阳也吃了一个苹果的3/4。王兴国说:“我俩吃的一样多”。李晓阳说:“我吃得比你多。”他们谁说得对呢?

  (三)巩固练*

  1、教材P34画一画。

  2、教材P35练一练第一题、第二题。(在练*中,针对错误比较多的,进行集体讲解,少的则个别讲解)

  四、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整体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采取以小游戏为开篇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教学和练*中我重点强调了“*均分”和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学生在练*时,也能体会到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如“印度洋海啸捐款”一题。但在练一练第一题写分数时出现错误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书中没有*均分,而是要画一条辅助线和旋转图形。

  教材依据: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大胆猜想——主动探究验证——合作交流得到结果”的开放式教学流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激活内在要求,大胆猜想,使实验成为内在需求。通过观察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让学生变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为主动知识的探索者。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教学内容,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在教学之后将其与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联系,有意识地加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便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中来。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的乐趣及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白纸、圆片,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到来了,你们刚入校园时觉得我们学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换了新课桌,有了新的洗手间,有了文化走廊,有了开心农场),说到开心农场,还有一个小故事,开学初,校长决定把这块地的三分之一分给四年级,六分之二分给五年级,九分之三分给六年级,四年级同学认为校长不公*,分给六年级的同学多而分给他们的少,校长听了,笑了,谁能根据自己的预*告诉老师校长笑什么?

  生1:四、五、六年级分的地一样多。

  生2:……

  师:到底校长分的公*不公*,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按*时的分组*惯四人一组,用你们的学具来代替这块地,像校长一样来分地吧。

  2、汇报结果

  师生交流:你们是怎样做的?谁能说一说,请几个同学上台演示并口述演示过程。

  生1:用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的纸来代替这块地,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2:用三个同样的圆片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3:用三条线段分别画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4:把分数化成小数,他们的商也一样,所以三块地的面积一样大。

  生5:……

  3、课件展示,得出结论。师:校长分的和你们一样吗?我们再来看看小电脑是如何拼的,(利用优质资源课件演示分地的过程,师生共同观察总结得到校长分的地一样多。)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个性的发挥,在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进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由的猜想,使实验成为自己的需要,同时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验证,使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进入探究新的学*活动之中。)

  4、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三个年级分的地一样多,那么你们觉得、、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

  生:相等。

  师:同学们请看这组分数有什么特点?(板书=)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同学们从左往右仔细观察,第一个分数和第二个分数相比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一个和第二个,第二个和第三个呢?

  生:分子分母同时乘2,……

  师:谁能用一句换来描述一下这个规律?

  生: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师随着板书)

  师:同学们在反过来从右往左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规律?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师:像这样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就是我们这节课学*的新知识。(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结合我们的预*,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生:0除外。

  师:为什么0要除外?

  生:因为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师:(补充板书0除外)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那几个词比较重要?

  生:同时相同0除外

  师:(把这三个词用红笔加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谁比较相似?

  生:商不变的性质。

  师:为什么?

  生:我们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所以他们是相通的。

  师:数学知识中有许多知识如像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因此*时学*中我们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才会举一反三。

  三、应用新知,练*巩固。

  (一)练一练

  (二)摸球游戏。老师手中有一个箱子,里面装有许多水果,水果上面写着不同的分数,如果你摸到一个水果,说出一个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数,这个水果就奖励给你。

  (二)判断(抢答)

  1、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过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把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3、给分数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数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四)测一测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几?


小学五年级数学《旋转》课件 (菁华3篇)(扩展7)

——小学五年级数学辅导计划 (菁华3篇)

  新世纪呼唤新课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正处在一个大的变革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了全面提高五年级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对待学*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真正做到教师动起来学生活跃起来。并且长期坚持下去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学*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里。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兴趣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因此特制订五年级数学培优补差工作实施:

  一、工作目标

  1、加强对培优补差工作的常规管理和检查。

  2、认真挑选好培优补差的对象。

  3、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的重要性。

  4、认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每周至少2次的辅导辅导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具体内容

  1、补差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2、培优内容: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

  三、培优补差对象和形式对象:

  本班优等生和后进生形式:

  1、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

  2、利用学校午休、晚修时间

  3、老师、家长相配合

  四、具体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对优等生,多提问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对后进生多提问一些基础知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当少数后进生因基础差而难以跟班听课时,我们应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另外,在课堂上对后进生多提问,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成绩。

  2、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的。因此,组织课外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优等生,我打算制定课外资料让他们阅读,布置要求较高的作业让他们独立思考,指定他们对其他学生进行辅导,使他们的知识扩大到更大的领域,技能、技巧达到更高的水*,使他们永远好学上进,聪明才智得到更好地发挥。同时,在每周的星期二、四午休活动定期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

  3、家长和老师相配合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老师定期到优等生和后进生家里进行家访,摸清他们在家的学*情况和作业情况。定期让优等生介绍他们的学*经验,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培优补差工作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作为教师,会不断摸索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我们的培优补差工作更具成效。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本人采取课内外培优补差措施,制定培优补差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7人,少数学生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有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学*目的性不明确。

  二、培优扶差目标

  针对以上情况,本学期除了对优等生提高要求,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教会他们灵活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外。重点对班级中的一些学困生进行帮扶。学困生的教育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耐心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困生,不对他们进行挖苦、讽刺,并尽力给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也使他们找到不断进步的动力。

  三、培优扶差对象

  优等生名单:王雨萱、李涛、刘子齐、彭尊毅等

  学困生名单:许世强、林金铿、李嘉辉、周洋波等

  四、主要措施:

  l.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一优生带一后进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思维、方法来影响后进生。

  4.对后进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5.采用激励机制,对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和成功感。

  6.充分了解后进生现行学*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后进生改善目前学*差的状况,提高学*成绩。

  7.积极利用家长这一重要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联系,孩子有了进步,向家长报告好的.消息,孩子有了错误,积极和家长寻找好的教育方法,争取每个孩子都成为性格健全的健康人。

  一、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64人。从学*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学*不够认真,纪律方面比较懒散,自我控制力不强,出现上课讲小话、搞小动作、课后不能完成作业等现象。种种情况表明,要实现教学成绩的大面积丰收,就必须要对本班存在的部分学困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转化。

  二、转化目标:

  1、通过耐心细仔的辅导和教育,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增强其信心,使其敢于发言,热爱数学。

  2、努力挖掘其内在的特长,以长处带动短处,促动其进步。

  3、通过补差,争取使后进生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促进班集体团结协作,争创先进班集体。

  总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四年级的学困生都能达到人人进步,人人合格。

  三、补差内容:

  1、教育学生端正学*态度,树立信心,找准目标,坚持不懈。

  2、从基础抓起,每天所学内容及时反馈,即使辅导,重点辅导其答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教学中注意分层教学,放低要求,逐步提高。

  4、*时多关心他们,及时家访,和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教育,让他们充满信心。

  四、补差措施:

  1、了解和研究学困生,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要改造一名学困生,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在班级中引导学生与学困生交朋友结对子,要用爱心和耐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愿望,让他们抬起头做人,挺起胸来走路。

  2、抓住兴趣,体现个性差异,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学*他们为学校为班级为家庭所取的微小进步和点滴成绩也要将其“放大”,及时给予肯定、表扬,提高他们的声誉并从中体会到快乐,从尔克服自卑感,增强上进心。

  3、培养后进生的坚强意识,一方面在课堂上不能放松对学困生的要求,要严而有度,另一方面要以小组为单位,对他们进行帮助和监督,检查他们的完成情况,没有完成的要耐心帮助,完成的要及时给予表扬。

  4、减轻学困生的课业负担。在教学中对待学困生要做到因材施教,确定不同起点,分类辅导;要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练*作业,可以适当的放松,尽可能给他们布置一些比较容易完成的作业,各任课老师要密切配合,使后进生树立学*信心,增强学*兴趣,获取新知识,发展新技能。

  5、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重关怀学*才能赢得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才能建立民主*等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教师更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尊重,让他们感受到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6、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联系形式,学困生的形成,很多是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关,因此,要切实作好学困生的工作,就是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从根源上去挖掘,从根源上去解决。


小学五年级数学《旋转》课件 (菁华3篇)(扩展8)

——五年级数学旋转教案实用五份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要想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怎么说?

  2.钟表上分针从12转到6,转了多少度?这时时针转了多少度?

  二、新课讲授

  1.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

  教师:刚才观察三角形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判断三角形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组织学生观察,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教师再次演示风车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汇报。(教师注意引导)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3)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呢?(①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②点O的位置没有变;③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④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如果我们将三角形在旋转后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那么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2.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1)教师出示教材第84页例3。

  教师:怎样画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呢?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是怎样旋转的?应该怎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①先画出点A,OA垂直于OA,点A与O的距离是6格;②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③然后把点OA,OB,AB连接起来。

  (2)组织学生在课本上画一画,然后相互交流检查。

  3.完成第83页做一做。

  4.完成课本第84页下面的做一做。

  先放手让学生独立画。再全班汇报交流,最后教师小结。结合生活中的数学介绍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84页做一做

  2.完成第85~86页练*二十一第4~6题

  (1)第3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对称、*移和旋转变换的知识进行判断,注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会图形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第4题练*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再进行交流,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旋转的特点和性质,体会旋转所创造的美。

  3.完成练*二十二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让我们感受到了图案带来的美感。

  教学板书:

  欣赏与设计

  变换旋转90时,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他部分都以相同的方向旋转90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不变,对应线段长度不变。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个别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需要加强。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83—84页例1、例2;P85页练*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图形,使学生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借助线段、三角形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和抽象,认识旋转的本质,发展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学*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

  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理解三角形旋转的特征。

  教学教具准备

  1、课件、投影仪、三角尺。

  2、活动材料单,方格纸,(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健身强体已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广场上、公园里无时无刻都会看到人们健身运动的身影,相信同学们也都是健身运动小达人。这节课我们就从运动开始。(板书:运动)请看老师在干什么?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在数学上叫什么?

  生:*移(板书:*移)

  师:再看老师这个动作叫什么?

  生:旋转(板书:旋转)

  师;这是物体的*移和旋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图形的运动—旋转。(板书:图形的——)(课题:图形的运动—旋转)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通过判断其运动是*移还是旋转,唤醒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学*新知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初步探究,认识旋转要素

  师:请看,这是一个点(出示)。这个点在这里不停的旋转是一个点,如果这个点想同一个方向*移到另一个点,会形成一个什么图形?你来说:(手势,A到B)

  生:线段。

  师:请看,点A向同一个方向*移到点B,(边演示边说),形成一条线段AB,(板书线段)

  师:A——B线段AB可以?

  生:*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