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论文 (菁华3篇)

首页 / 论文 / | 2022-12-03 00:00:00 论文,小学数学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论文1

  发散思维,亦称为多触角思维。它是指思考过程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新信息,使思考者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各种解答。在教学中,注意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创造思维的因素,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益都大有裨益。

  一、以旧引新,诱导发散思维

  首先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做好知识铺垫,从新旧知识联系的发展中,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因素。如: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3/5,还剩余多少吨?这是一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它的解题思路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类同,只是没有直接告诉所求部分的分率。解答这类应用题,除了课本已介绍的两种方法外,还可以应用分数的意义知识转化为整数乘除法解,也可以应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在教学新课之前设计如下两类应用题,让学生口答并说理。

  1.一根木料,锯下3/4,还剩几分之几?

  2.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3/5,用去多少吨?第1题重点复*分数的意义,找准单位“1”和对应的分率。第2题重点复*解题思路。其思路:

  (1)根据分数乘法意义解,列式为2500×35。想法:求用去多少吨,就是求2500的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根据分数的意义转化为整数的乘除法解,列式为2500÷5×3。想法:先求1份是多少吨,再求用去这样的3份是多少吨。

  由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简单应用题,指导用两种方法解答,这就潜移默化地拓宽例题的多种解法的解题思路,点燃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

  二、先练后议,激励发散思维

  转入新课之时,把上述第2题的问题“用去多少吨”改为“还剩下多少吨”指导学生审题并作图,接着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试做,同时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看谁想得多,说得好。在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巡回并指导,发现有不同解法,请同学到黑板前板书,出现如下几种不同解法:

  1.先求用去多少吨,再求剩下多少吨。

  2500-2500×3/5

  2.把总数看作单位“1”,剩下的占总吨数的1-3/5,求剩下多少吨,就是求2500吨的(1-3/5)。

  3.根据3/5的意义,转化为整数乘除法解,先求每份是多少吨,再求剩下2份是多少吨。2500÷5×(5-3)

  4.根据3/5的意义,转化为整数乘除法解,先求用去3份有多少吨,再求剩多少吨。2500-2500÷5×3 5.解方程。解:设剩下x吨。2500×3/5+x=2500板书以上各种解法后,接着要求学生议一议,然后请板演同学讲一讲思路,通过交流,再次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同时老师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及时矫正各种解题思路。

  三、精选材料,培养发散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提供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机会,精选材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保证。如学*“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等知识之后,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用一张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做一个深5厘米的长方体无盖纸盒,这个长方体的容积最大可能是多少?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纷纷动脑思考,动手画画。许多同学得出了这样一个剪法,把长方形的每个角各剪掉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小正方形,最大体积是30×10×5=1500(立方厘米)。有一个同学站了起来,“我是这样设计的,在长方形的宽边的两个角上各剪掉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把这两个小正方形接在另一条宽边上,它的体积是35×10×5=1750(立方厘米)。”这样剪拼,既使材料的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又使它的容积尽可能大,显然比第一种方法好得多,我表扬了剪法二同学的同时,指出这种方法还不是最佳的剪法,还不够理想。如何剪拼才能使它的容积最大呢?大家想一想,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是长方形的面积大,还是正方形的面积大?这样一点拨,同学们兴致又来了,有一学生想出了更好的剪法,先把长方形分成2个相等的正方形,再把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分成4个长2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最后把长方形接在另一个正方形的边上。它的容积是20×20×5=2000(立方厘米)。这样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路,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论文2

  摘要:

  本文从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来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与研究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以此来较好的促进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即为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小学生在小学学*阶段,正处于奠定数学知识的关键性时期,促进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会对其今后的成长产生积极性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是在进行教学知识的持续性学*与练*当中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数学思维能力及其重要性

  数学思维即为应用数学思想来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特定的思维方式。数学思维能力则是指学生应用自身的数学思想与逻辑能力来解决数学问题,充分的展开合理想象,即可依据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对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的办法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可获得一系列发现与解决数学问题的“通用公式”。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考能力有限,其生活阅历与经验不足、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性还具有较大提升的空间,而学生之间会在知识的学*与理解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如果要照顾到不同学*层次的学生,来适时的调整教学进度与难度,就会使教学质量只能缓慢提升,教学的整体进度也会落后于其它班级。可是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既能够促进学生的学*效率、让学生充分理解与牢固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方面,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有效地推进与实施教学方案。

  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原则

  2.1依据新课标的原则:小学教师应依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与原则来制定《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案》,因此,在制定培养方案之前,教师应对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与原则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掌握。从而使所制定的培养方案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在深入理解全部学生的实际情况之后,客观全面的制定培养方案,使班级的所有学生都能够较好的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

  2.2逐步推进的原则:教师在教学当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时,应知道这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具有一蹴而就的速成意识,而应按照逐步推进的原则来进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经过较长的学*时期进行持续的累积,并经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于数学思维能力是存在于数学的整个知识体系当中,因此学生必须学*不同的数学分类知识,以此来持续的学*、思考、应用数学知识,并应用逐步推进的原则来促进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3.1通过衔接与发展新旧知识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全部过程当中,要培养教学全过程的数学思维,就必须通过衔接与发展新旧知识来达成此点,教师在教授学生新知识的过程当中,应最大化的将以往的旧知识与当前的新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懂得有机的联系新、旧两种知识,学会应用发散性思维来拓展数学思维模式。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减法》时,教师就可将之前所学的加法内容进行有机的联系,让学生在复*加法思维的同时,也能够较好的理解减法的思维。例如,在学*88-52=36的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加法运算52+36=88,让加减法两种运算方式进行联系,再进一步联系88-36=?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减法的运算,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数学思维当中对事物本质进行联系的方法。

  3.2借助于数形结合来进一步深化记忆:教师在教学当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既能够让学生较好的认识抽象的数学知识,也能够让学生结合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来学*与研究知识的本质,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通过部分直观形象的图形,来将其转化为数量的方式,再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不应按照以往传统教学方式当中让学生机械记忆数学公式,可应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依据所掌握的数学思维来解决此问题。

  3.3促进小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由于数学知识自身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学*数学时,既需要教师教授给学生如何来有效地运用正向思维来思考与解决数学知识,也需要应用逆向思维来进行切入。借助于持续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来使学生在学*当中学会应用逆向思维来思考数学问题,并通过这样长期的持续性训练来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让小学生能够具有科学合理、客观全面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地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时,教师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对学生进行专项的思维训练。例如可创设小熊分玉米的趣味性事例来进行教学,两只小熊在山中有一堆玉米棒的共有食物,两只小熊直率而可爱。第一只小熊独自将共有食物玉米棒*均分配成两份后,先取走了其中的一份作为自己私有的食物,这件事情它并没有告知熊伙伴。而另外一只小熊回到山中,不清楚这件事情的经过,它又将剩下的玉米棒再*均分配两份后,看到多出了一个玉米棒,就将这个玉米棒丢下了山崖,并取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玉米棒。假设此堆玉米棒数量多于100个,那么第一只小熊所获取的玉米棒数量多少个?如果采取正向思维去进行思考,必定会让学生感到难以进行解答,使学生无法突破此难题,要较好的解决此问题。教师可进一步指导学生将原有的正向思维方式转换为逆向思维方式,来进行思考,并用X来表示第二只小熊所获取的玉米棒数量,那么在第二只小熊获取玉米棒之前的苹果数量应是2X+1,教师提问为何会出现2X+1?教师等学生回答之后再做推论。整堆玉米棒则应该为(2X+1)+(2X+1)+1,即4X+3。而根据推测玉米棒的总数量应不少于100个,所以此X应大于25,即第一只小熊能获得的玉米棒数量应不少于51个。

  4、结语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当中,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情况,有侧重点地制定出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以此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整体性的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阳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102-103.

  [2]樊淑红.论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212.

  [3]王智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6,08:151.

  [4]刘海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校外教育,2015,29:121.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论文3

  1、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九年义务的小学数学课程中,以促进学生快速、持续和全面发展作为基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求遵循知识学*规律,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新时期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特点和要求,立足实际,将学校情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对其应用和进行解释,让学生对小学数学教育与学*进行重新审视和理解。同时,在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和思维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其中,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制定科学高效的策略和措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大力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方式

  2.1 分类法和比较法

  分类法是加工整理的一种基本方法,比较是对研究的对象和现象之间进行对比,确定其的相同点或者不同点。比较是人们开展思维能力和发挥想象力的基础。分类法和比较法贯穿在小学的数学教学难之中。

  2.2 演绎法与归纳法

  这两种都是小学数学常用的推理方法。对于推理法而言,其主要是由个别、特殊的数学知识向普通的规律逐渐类推和延展,实践中可以看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其概念、性质以及定律等,均是通过推理归纳将其概括出来。

  2.3 抽象与概括法

  所谓抽象法,实际上就是将原本比较抽象的事物从客观事物中分离出来,将非实质性的东西舍弃;概括法,则是将同种、同类事物有效地归纳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4 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就是将两个或者多个对象综合起来对其进行研究,从整体上对事物的本质加以认识和了解。分析法是指将研究对象分成多个部分进行研究,进而获取对象本质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3、培养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人们的思维意识具有多种多样性和广泛性,对事物的好奇欲望、想象能力等都有很大的改观。在小学数学的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维意识,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而且与小学培养思维能力和数学的教学特点相结合。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基础,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如果缺少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将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不利。基于此,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有计划性、针对性和有目的的对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予以培养,这是当前小学教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从当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其知识变得更加的丰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通过具体演示与操作,小学生很容易理解与掌握,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小学生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实践中,虽然其并不能作为一项教学目标和任务,但是在讲解学*方法时,教师若能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则可在培养学生穿线思维能力方面见到很大的效果。

  4、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措施

  4.1 联系合理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数学课程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若想有效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教师必须要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尤其要注意对每节课堂、每一个数学问题都要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关注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数学课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和有趣。作为教师,应用旧知识来培养孩子们对新知识的认知,进而获取发展和成功,对事物的探究乐趣。

  4.2 立足实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解题技巧和方法的教授,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小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引导小学生对知识内容展开想象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指导和帮助学生探究解题技巧。在此过程中,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对小学生解题模式进行耐心的讲解,由于解题模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数学本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师不能只是依靠局限的解题方式或者逻辑思维应用在教学中,而是在保证正常思路的情况下,积极探析新的解题技巧。

  4.3 把握数学练*题设计之难度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其原本是基础教学的内容,*题练*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大小来适当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其思维,以得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加强对数学知识学*的成就感,使他们乐意去学*数学,乐意去思考数学中的难题。

  4.4 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都是通过问题引发出来的,数学知识就是一种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数学课堂就是在老师的提问下,学生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作答的一个过程。如果想把这门课程教好,则教师应当积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应当借助问题进行探讨,如果想要学生牢固记住数学知识,并且想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则教师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提问内容,积极引导孩子们对问题思考,然后通过相关的比对、归纳、抽象概括,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积极性。

  5、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老师要以生为本,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环境,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与求知欲,从而有效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潜能,使他们在参与数学的学*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论文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论文 (菁华3篇)(扩展1)

——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菁华3篇)

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1

  有的医学生问题思考逻辑条理性缺乏,回答问题是也较为松散和片面,浅析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为*些年来我国一项重要的教育思想和目标,在临床医学教育中也要贯彻这一思想,使得临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加强,对其逻辑思维进行强化训练,以此促进临床思维能力提升,是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本研究以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为分析主题,分析内容报道如下。

  1 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临床思维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应用各学科综合知识,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并强调有效交流和沟通,获取第一手资料,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最佳信息和证据进行充分利用,综合判断和分析多方面的信息,对诊断进行鉴别,制定出有效、安全、合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并不断进行修正和反馈,最后对思维过程进行整合和执行。在临床实践中临床思维极为重要,正确的临床思维可有效指导临床实践,也是提升诊疗方案准确性的重要途径,避免误诊情况发生,临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而在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问题有:

  1.1 片面性

  有的医学生不能综合分析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病史及体格检查,在对病例进行分析时,没有全面的考虑问题,很少思考伴发病和继发病,只诊断原发疾病,呈现出以偏概全的特点。甚至有的医学生直接对诊断结果得出,或者诊断结果只依靠先进的检查手段,对整体分析判断完全忽略了,增加了患者诊断结果错误的现象发生。

  1.2 被动性

  因为*教育制度的不足,造成了在临床实*中医学生呈现被动的情况,对主动意识培养不够重视,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之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在临床实*中医学生在带教教师的引导下被动,被动完成带教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而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根本没有对问题进行思考,也缺少疑问,执行也呈现被动性,在处理病例时自己的见解也较少,影响带教效果。

  1.3 混乱性

  有的医学生问题思考逻辑条理性缺乏,回答问题是也较为松散和片面,没有足够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导致思维混乱的情况发生。在病史询问的过程中,照本宣科情况严重,提问无规律,遗漏情况经常发生,条理性缺乏。在诊断中感觉很多疾病都有可能,无法准确诊断出疾病。

  2 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影响因素

  针对以上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2个方面,其中主观方面主要为,医学生不够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很多医学生意识存在局限性,认为只要足够掌握先进设备仪器就可对疾病进行有效诊疗,不够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对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造成影响。同时分析方法缺乏,问题切入点很难找到,自主学*能力也较为缺乏,只是依据教师的安排。实*时精力不够集中,思考能力弱,对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在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人文社会科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辨证逻辑思想较为丰富,但是学生并不重视此课程的学*,影响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另外客观因素则为医学教育的问题,临床思维课程缺乏,教学程度与临床医生的诊疗程度不一致,导致学生很难转换思维,影响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3 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以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采用相应的策略对减少这些问题发生,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对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本研究提出的几个应对策略。

  3.1 临床思维积极性激发

  对于学生而言,对知识渴望一般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因此对学生积极性进行激发很重要,对于教师而言,课程设计要有质疑性、针对性,也要有条理,让学生主动第问题进行解决,设置合理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激发,问题设计要精心、有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对重点和难点要进行突出,对学生积极思维要进行鼓励,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来。

  3.2 灵活运用临床思维能力

  很多学生思维具有局限性,在理论框架的影响下,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使得在临床实践中难以有效指导临床实践,因此要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灵活性,教会学生掌握事物发现规律,摒弃陈旧的思维模式,灵活看待变化的事物,采用病例教学对学生临床思维灵活性进行培养,对临床上解决问题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病例,并学会举一反三,对学生临床思维灵活性进行训练,灵活思考,改变角度、方向和途径,有效解决临床问题。

  3.3 临床思维能力广阔性和创新性训练

  思维广阔性是一个良好思维品质的表现,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对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思考,联想到其他问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增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避免单一思考,实现临床问题思考的多方向、多角度和多途径。另外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训练,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鼓励求异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从课本的框架中挣脱出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新设想、新观点进行鼓励,并教会学生对这些思维进行反复求证,并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对自己的创造思维进行验证,以此提升临床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2

  儿科学是医学专业医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为更好地教好这门课程,在教学过裎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应针对医学生在临床思维方面的缺乏实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对一些儿科疾病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以后进人临床实*打下坚实的基础。现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儿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1掌握儿科学的理论知识,打下扎实的临床基础

  要培养儿科的临床思维一定要有扎实的儿科理论为基础,儿科学课堂教学主要学*理论基础,而儿科的理论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解剖、生理、病理等都各有其特点,因此课堂教学是学*理论知识的关键。

  1.1调动学生对儿科学的学*兴趣及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认真听课,所以都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制作优秀的课件进行教学,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图片或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授课内容生动起来。比如在讲述胎儿期时,插入胎儿成长的动画;讲述足月儿和早产儿外貌特点时插人相关图片;讲述佝偻病时插入“0”形腿或“X”形腿的图片等,这样可以使学生认真听讲,而且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讲授的过程由*淡刻板的讲课变为精彩生动的演讲,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儿科学的兴趣。并及时指导学生作好课堂笔记,培养良好的学**惯,调动学生主动学*的积极性。

  1.2突出重点内容使学生易于掌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儿科教学的质量和深度的问题,目前如果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儿科学理论知识,既不现实也无必要,所以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要有重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把常见病、多发病作为重点。如新生儿疾病,可以把重点放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条小儿疾病,可以把重点放在小儿肺炎、小儿腹泻、小儿贫血等。对于重点的教学内容还要善于总结,帮助学生记忆,掌握理论知识。如学*新生儿败血症后,可用“三少一低下”来总结;学*小儿腹泻引起的脱水时,可用“二干二凹一多一少”去概括。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容易掌握所学的重点内容。这样才能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临床思维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1.3以课堂练*为手段,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儿科理论教学中,随堂进行练*,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多进行各种病例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加强教学互动,提高学生求知欲,通过分析简单的病例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笔者常用的方法。一般每种常见疾病教学完成后都出一些课堂练*加深印象,或选1—2个病例分析,指导和锻炼学生分析病例的逻辑思维,并巩固和进一步理解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如小儿腹污,病例中一般会提供这些资料:腹泻的次数、量、性状,小便的情况,皮肤弹性,血钠浓度等等,在分析过程中,要根据资料找出哪些是最主要的症状、体征,以及异常的检查结果,分折出脱水的程度、脱水的性质,最后得出诊断;然后,再依据治疗原则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案。这样就能更好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一种疾病诊疗的临床思维过程及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

  2重视临床见*的带教,培养临床思维

  临床见*的特点是基本理论和临床诊疗实践的紧密结合,所以儿科临床见*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在儿科学方面的临床思维的关键。见*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训练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1加强理论联系实践,充分发挥见*的作用 临床见*是学生接触临床的第一步,是儿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见*可以增强学生对儿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见*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九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进一步巩固和体会儿科医学理论的实质问题。强化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带教教师在临床带教中要多讲解、多示范、多纠正、勤考核,积极创造临床实践机会。让学生多接触患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阳性体征和辅助检查的阳性结果,加强感性认识。实际带教时,首先应结合相应病例复*相关理论,并示范正确的检査手法,然后让学生向患儿家属详细询问病史,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尽量让学生多动手,相互间体会正确的检査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简单书写病历及诊疗原则,然后对照病历,了解病人的实际诊疗经过,使学生从中知道自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临床实践的应用能力。

  2.2介绍典型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在见*带教中,开展对学生的临床知识讲座,加深对临床思维的理解和实际应用。采用强化临床技能、病例分析、全科病例讨论等多种手段,激发了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每次见*都应组织各种形式病例讨论,选取一个病种的一组典型病例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某种儿科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的病例,根据患儿的病情,首先从症状体征着手,根据“三高一低”的临床表现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病机制是什么?诊断依据有哪些?主要并发症会有哪些?再从鉴别诊断上分析多种疾病的特点,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从而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再结合实际的治疗过程分析病情变化,这样学生就可以系统地认识一种或多种疾病,而且能够比较牢固地掌握相应疾病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指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对疾病现象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所以,提高儿科学课堂教学效果,打好扎实的儿科理论是培养儿科学临床思维的基础;儿科临床见*是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关键性阶段。

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3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学;实*医师

  医学应当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失落不仅严重影响医学教育的质量,并且妨碍了医学自身的发展[1]。因此,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实*带教培养模式,认识并注重实*医师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是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生不仅要把患者当作生物体进行诊疗,更重要的是把病人当作一个社会人来对待。新的医学模式在更高的层次上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学科来考察人类健康和疾病,认识医学的功能和潜能,从而对医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医生不仅应具有较高的现代医学科学知识,而且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脱离了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医师在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将无法遵循现代医学模式,临床能力必然会受到一定制约。只有注重对实*医师人文素质培养,才能更好地用人文精神的要求指导医务人员的医疗实践话动,实*医师的临床思维和工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2]。

  2加强实*医师人文精神教育

  2.1加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教改力度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中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比例较低,课程设置有着很大的随意性,体现在高等医学教育中人文课程较少,不能满足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仅占总学时的8%左右,与其他国家有较大差距[2]。医学人文教育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全程化程度不够;教学内容侧重于范畴、理论、体系的讲授,而对实用性、实效性重视不够。因此,大力加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教改力度势在必行。不仅要增加具有时代特色的医学人文知识传授,还要建立可操作性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实施途径和评价标准,以量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并且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优劣列入教育主管部门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评估内容。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医学需求,把医学人文教育纳入医德教育框架,纳入和谐医患关系的社会要求,扩大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使医学人文教育成为临床医学生自我激励,实现自身价值的动力源泉。

  2.2带教医师应有的现代医学教育观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转变带教医师的传统医学教育观,带教医师必须深刻认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医学学科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作为一个完善的科学系统,医学对健康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因此,从事医学工作的人还必须具备人文态度、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2]。要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推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带教教师自身首先必须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现代医学教育观,既要注重对实*医师医学基础和专业理论、技能的传授,又要在临床实*带教过程中指导实*医师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尊重医学,尊重患者。通过带教医师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使实*医师不仅能够掌握实*大纲要求的临床专业理论和技能,更要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3带教医师应转变观念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现代医学教育观对带教医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教医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有意识的挖掘蕴含在专业理论和实际工作中的人文内涵,真正做到科学与人文相融。而且带教医师自身的精神风貌、理想追求、治学态度、敬业精神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等都对实*医师素质的养成有直接、广泛、全面且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身为教师应自觉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3]。在实*阶段掌握的临床专业理论和技能关系到实*医师今后的临床工作能力,而实*医师通过观察带教医师而形成的对待医学对待患者的态度更会对其今后的工作和学*产生重大的影响。带教医师实*带教者应该是医德高尚并且热爱医学人文教育的临床医学教师,在实*带教中既施言传,更重身教,集言传和身教于一身,在临床医学专业实践中为实*医师实践人文知识、培育人文精神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杜治政. 关于医学人文教学的几个问题的认识[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5):5-9.

  [2] 俞炽阳,*立,李玉艳,等.医学教育实践中强化人文教育的作用初探[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5):335.

  [3] 赵先英,刘毅敏.在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2):219-220.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论文 (菁华3篇)(扩展2)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菁华3篇)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

  交流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智力价值的学科,要想在课堂上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要挖掘和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思维

  俗话说:“兴趣是学*的老师”。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根据小孩的天性,只要他对数学产生兴趣,他就会很积极地去研究它、探讨它,并且会越来越喜欢它。

  记得我教二年级的时候,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我先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4+4+4+4+4=(),3+3+3=(),2+2+2+2()。师生一起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我用乘法口诀很快就做出了答案,而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只计算了一道题。此时此刻,学生感到惊奇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算得这么快?”这时,我看目的达到了,马上抓住时机,告诉学生:为什么老师能算得这么快呢?原来是因为老师利用乘法口诀来计算的,同学们想知道乘法口诀是什么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这里我利用了小学生的好奇的心理,激发他们渴求知识、探索奥秘的深厚兴趣。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生动,达到了这节课的学*目的。

  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引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是把数学成果转为学*成果的过程。因此,教师应为他们创设亲自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之在思维领域中对未知事物有所认知,找到思路,并能运用思路去解决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也开拓了思维。例如:“10以内的加减法”是利用数的组合来计算的。在“10以内数的分与合”教学中,我让学生拿出4朵鲜艳的小花要分成两份,想想有什么不同的分法?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有三种分法:第一种分法是把它们分成一朵和三朵,第二种分法是把它们分成三朵和一朵,第三种分法是把它们分成两朵和两朵。教师再问:“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一共有三种分法,谁能找出这三种分法有什么规律吗?”学生们互相交流。他们想出了好多办法,发现可以先把4朵鲜艳的小花放在一边,然后拿3朵小花(或2朵小花,或1朵小花)到另一边,每种分法都有道理,教师及时地给予表扬。同学们得到老师的鼓励,开拓思维的劲头更足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提供材料,注重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搜集整理

  逆向思维,就是突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对立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数学生在思考时,往往*惯于正向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提供材料,练其逆向思维,以克服一般思维中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思维惰性和思维定势。例如:小明、小丽、小花三人分铅笔,小明得的比总数的一半多一支,小丽比剩下的一半多一支,小花得8支,问原来共有铅笔多少支?这道题从条件直接解答较困难,我们只能从题目所求问题入手,利用已知条件一步步倒着来推理。如果小丽只得了剩下的一半,那么小花就应该得8+1=9(支),也就是得了剩下的另一半,由此可算出小明取后剩下的铅笔数为9×2=18(支)。同理,如果小明得的是总数的一半,那么剩下的应是18+1=19(支),显然,总数的另一半也是19支,那么铅笔总数应是19×2=38(支),算式为[(8+1)×2+1]×2=38(支)。

  四、加强语言训练,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就是说: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发散思维的特征是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及新颖性。发散思维是指对某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入手,沿着不同方向思考,重组已有的信息和认知结构,通过联想、想象,使思维达到一种独到的境界。例如:简算12.5×0.88

  (1)先引导学生说清题意,

  (2)引导学生说思路,用乘法运算律,乘、除法性质,小数性质来解此题,

  (3)运用各种方法求解。第一种方法:12.5×0.88=12.5×0.8+12.5×0.08=10+1=11;第二种方法:12.5×0.88=12.5×8×0.11=100×0.11=11;第三种方法:12.5×0.88=125×8×11÷1000=1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突破常规,以期得出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发展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是知识广博、善于思考的人才。而数学本身的特点就是以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为特征的封闭的演绎体系,人们获取或发现数学知识都是思维的结果。思维需要数学,数学离不开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思维能力的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伴随着相关知识的教学而产生相关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必将为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1、小学数学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利条件。

  新课标强调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渐过渡的阶段,思维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逐步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能力,例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能力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比一比中就给学生创设了小动物搬家的具体情境,为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提供了依据。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小学数学教学是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来表达,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效的途径。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因此,小学阶段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黄金阶段。新课标中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所以,我们说小学数学教学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小学生的作文要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源头,利用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艺术地再现生活及客观的社会现实。这就要教给学生该如何作文,指导学生要作文首先学会做人,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身边的人、事、物。才是使学生作文课上有话可写。人人都有丰富的情感,生活中的小事情都会引起内心深处的波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生活中酸甜苦辣或某种事物给自己的感官所带来的喜怒哀乐,一吐为快。如此作文内容有真情实感,语言文字的表达生动鲜活,不做作,心里怎么想笔下怎样写,挥洒自如的我手写我心。

  二、指导学生学会立意

  作文要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感受,超出常人之见创一条新思路。例如:我让六年级(1)班的学生写一篇以《我的家乡》为题目的作文。大多数学生写家乡的山、树、草、风土人情等,可是豆玉婷同学却独出心裁,并没有写引人注目的事和景,她却写了村前的公共厕所的变化烘托出家乡的变化。与其他学生的作文相比,这就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新。

  三、指导学生语言表达的方式

  学生作文语言的表达要掌握熟练的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再适当的运用修辞手法,通过大脑思维的反复锤炼,改动一个字感动一座楼,作文的语言清新、准确、表现力强能增添文采,突出作文的主旨、明晰作文的思路,这样的作文能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四、指导学生学会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提高作文的能力。小学生作文训练课本的安排是从从说到写的过程,先进行口语交际再把口语交际的内容写成作文。说的过程中要注意谋篇布局和语言的表达,好的地方别的同学取长补短,循序渐进。

  例如:六年级(1)班,魏苗苗的《第一次炒鸡蛋》。今天,我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就看《封神英雄》这部电视剧,看完电视剧我感到肚子里空荡荡的。我就找吃的,可是什么也没有找到。唉!该怎么办呢?我想:炒几个鸡蛋吃吧!我在厨柜子里拿出来了几个鸡蛋便打在碗里,再在碗放上盐用筷子把鸡蛋青和蛋黄搅拌均匀之后,就把锅烧热倒了一点青油。等锅里的油熟了就把鸡蛋倒进锅里拿铲子翻了一会儿就铲出来放在进碗碟子里。我尝了一口,哇!真好吃啊!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论文 (菁华3篇)(扩展3)

——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用五篇

  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从事小学数学工作二十多年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个问题也是同仁和家长们一直困惑的。

  过去我曾经就这个问题参加过科研课题,也就此问题的探讨有两篇论文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论文二三等奖。一篇是《发散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吉林省首届青年科技成果二等奖。这篇论文探讨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种研究是在出示新的问题由学生们独立思考后,公示出不同的答案,然后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最后由学生集体选择判断出优良的方法。这个课题的研究,源于优化课堂教学的思路,这种教学方法也叫做发散聚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判断性、独立性、聚合性(或说择优性)。另一篇题目叫《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科研课题,曾经在县区进行公开课展示,并回报研讨。这篇论文获得了国家级科研论文三等奖。这个课题研究的是如何让学生在应用题教学的课堂中,学会把握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分析思路,从而通过有条理的思考找到解题方法。以上这两点思考,都是基于旧的年代老的方法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

  这些都是九十年代对于课题的研究和探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当今学生、家庭、社会在信息时代所面临的问题,致使学生是否能学会思考又面临着新的难题。因为学生们不再对于老师穷尽技能要展示的课程产生多么大的兴趣。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木然着。家长普遍反映学生遇到难题不会思考,老师普遍感觉很多学生不想问题,懒得发言,更很少看到独立思索,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所以,*段时间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个课题又产生了新的想法。

  过去以为思维品质的培养只是在学生回答疑难问题时,或者起始课、新授课时才会有用武之地,其实不然。学生能够乐观积极地去思考你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甚至是最不起眼的小问题,都能看出这个学生是否有良好的思维*惯和思维品质。国内外学者把人的思维品质划分为九大方面,涉及到各个学科的学*当中。其实我倒是觉得,思维品质的养成是要贯穿在每一个活着的人的每时每刻的,有的甚至是做梦的时候,人还在思考。人在浅睡眠的时候,大部分脑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一部分却还在活跃着,这也就是还在思考问题。人没了思考那就如同没有思想的植物。所以只要人生活着,就在思考。可是为什么很多的学生不思考,甚至不会思考呢?那是因为他们不想思考,不喜欢思考,或者是没有思考的兴趣而拒绝思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比如从小不善于动脑,没有品尝到动脑所带来的乐趣;或者在课堂上不会倾听、不会获取信息没有得到思考所需要的材料;有的学生总是觉得没有思路,也就是学不会有条理地分析问题。其实这很多程度上不是课堂的问题,也不是老师的问题,孩子们从小就在接受外界形形色色的信息,他是木然接受的,有的时候不需要分析汲取判断和记忆。比如茫然的看电视,简单的玩电脑,胡乱的翻看动画书、机械倾听家长播放的音乐等。致使孩子们养成了拒绝外界的信息刺激的能力。教材的信息再好,教师的演说再高明,很多学生都无动于衷,学生们懒得思考,甚至于聪明的孩子不会思考。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孩子从小在家里.社会.和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和幼儿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听、说、读等的能力。学*知识必须让孩子首先学会倾听,学会理解语言,同时也学会说心理语言。教育家说过: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一个人头脑在动的时候他就在说话,发出声音就是口头语言,在心里说,就是心理语言,写出来就是书面语言。一个人总是在不停的想,心里不停地说的。孩子们更应该是这样,在课堂上既是他不发言,那心理要一直在活动,这样的孩子就在思考,头脑中不会空白。这样的孩子很少溜号去想别的事情,因为他能够接受外界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也就是说他的头脑在不停的思考。久而久之就学会了思考问题。一个会思考的孩子往往不一定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碰到一些你不让他随便说,可是他也在不断小声叨咕的孩子,总是在心里和你较劲,这样的孩子其实他一直在配合老师,接受老师的信息和同学的发言,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会比别的孩子会思考。

  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始终。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受必要的知识信息、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培养各种优良品质……最主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养成良好的思维*惯,学会思考,善于思考,积极思考,乐于思考。

  其实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契机在生活的每时每刻,在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当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致力于研究如何在课堂每一个环节都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学生就会受益匪浅。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在教学中尝试努力不荒废学生的每一节课,珍惜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尽最大努力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觉得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使学生学会倾听和暂时性记忆。因为思考必须要有思考的材料,如果他们的头脑当中空空如也,什么东西也没有,那思考什么呢?在课堂中,老师要想尽各种办法调动学生的听觉和感官,要让学生喜欢听你的每一句话,看你做的每一个动作。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要是做到了这一点,就必须注意一下几个要领――课堂不要说废话,不要说差话,尽量不重复话;说话要主次分明,主要的话语一定要放慢音速,或者加强语调。老师讲话要抓住重点,不抢学生的话,对于任何一个学生的话语要耐心听,反应快,反馈及时,评价力争没有错误。老师是学生的楷模,久而久之学生就潜移默化地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倾听了,并且喜欢听老师的讲话了。这样学生也就学会了把老师和同学们的语言纳入自己耳内。还有,老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挖苦学生,一个经常挖苦学生的老师,无论他的演讲多么精彩学生都不会理睬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合理设计每一个问题,使问题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趣味,甚至有情调。让学生喜欢感知并探讨你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在课堂之上,我所看的不是学生能否回答几道难题,而是他是不是在不停的接受外界信息,并能够及时灵活处理这些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的处理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导入的功能。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为学*新知创造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效果。所以在设计导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吸引无意注意,关注学*内容。二、激发参与兴趣,产生求职欲望。三、诱导积极情感,营造和谐氛围。四、突出新知生长点,做好新知铺垫。五、启迪学生思维,促进积极思考。

  其次要注重课堂提问的技能。提问时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动机,集中注意力,揭示学*重点,启发学生思维,而且能培养学生参与能力,实现师生活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过:“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所以课堂教学中提问要有技巧和实效性,力争在课堂教学的提问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选择能引起学生学*的提问。二、提问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欲望。三、提问要兼顾宽泛性和指向性。根据学*内容适时使用探寻性的语言,引起学生思考。

  还要重视练*题的处理方式。课堂练*题的形式和出示方式,以及难易程度决定一节课是否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关键。在练*题的设计上和处理方式上,要灵活机智,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时刻都能够积极思考问题。

  最后还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比如我在应用题教学时发现学生们不会解决问题,原因是他们首先就没有学会读题目,我让学生要读三遍题目,一、要读熟。二、要找出条件和问题,并熟记与心里,不看题就知道了已知什么求什么。最后、在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已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理清楚解题思路,学会分析解答应用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目也是首先要会读题目,也就是把握要你分析的材料,接受了这些材料才能够去分析、判断和推理。我们教会学生思考,首先让学生接纳思考的材料,对思考的东西感兴趣,不让学生木然的坐在课堂上,不让他们的头脑和心理处于空白当中,也就是力争使他们的脑细胞起来,接受信息参与讨论,真正的让思维活跃于课堂。

  综上所述,如果能够关注学生长远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课堂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重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营造合理的每一个氛围,把握学生思考的每一个契机,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杨振宁说过:“优秀的学生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在这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紧锣密鼓、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让课堂巧妙地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大舞台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方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抽象与概括

  抽象就是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它与其他非本质属性区分开来的思维过程。数学中的任何一个数、一个算式、一种符号、一个概念、一个公式、一种法则等都是抽象概念的结果。例如,教学人教版第十册《分数的意义》一节,教师可先通过教具演示或学具操作与启发引导相结合,使学生明确“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含义,进而使学生掌握单位“1”(单位“1”可表示一个物体或几个物体)和“*均分”的意义,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新的知识,又促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比较、分析与综合

  比较就是借以认出对象或现象异同的逻辑方法,它是认识的基础。“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适当的时机,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与综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判断与推理

  判断就是对某个事物的性质、现象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论断的思维形式。小学数学中的定义、法则、结论、性质、公式等都是判断。如小学一年级开始出现2+1=3、2+2=4、2+3=5、2+4=6……这样的内容,一个加数不变,一个加数依次多1,它们的和也依次多1。这里面实际上渗透了函数思想,就是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他们的和也相应的变化。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不用教师多讲,学生就会逐渐学会运用判断与推理的思考方法,去探究解决新问题。

  四、现象与本质

  人类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可以运用不同的词汇和语句来表达。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后,教师可提问:10以内的质数是1、2、3、4、5、7对不对?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辩论,再次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这样既透过现象抓住了实质,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数学教学开辟了新天地。

  五、繁难与简易

  牛顿曾说:“要想解决一个问题,里面含有数和量的关系,只要把题目中的日常语言译成代数语言就行了。”如:新华电厂前三个月节约用煤474吨,照这样计算,一年(12个月)可以节约用煤多少吨?对这样的题,学生一般是要先算出*均每个月节约用煤多少吨,再算出一年(12个月)的节煤量。那么,如果采用季度来计算呢?以“季度”代替“月”来计算,计算过程就省略了一步,而在思维上却跨越了一大步。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增加思维跨度的训练,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学生删繁就简、化难为易、理曲为直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面临的艰巨的、长期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因材施教,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逐步提高,形成优秀的思维方式。

  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与语言是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共同的必然的结果,没有思维,就不会有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没有语言,思维也就无从表达。思维借助语言进行表述,语言所表述的内容就是思维的内容,离开了思维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同样,离开了语言的思维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因此,发展学生的语言不是语文课堂语文教师的专利,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语言的训练也十分必要。

  一、说过程,让思维有形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如果只强调学生列记硬背结论,而忽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那么学生不仅对概念的理解会不 深不透,而且在解决具体的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够灵活运用。因此,为让学生建立清晰而又深刻的数学概念,老师们常常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活动,为学生形成抽象的概念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材料。但即使这样教学效果往往总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是在直观操作之后缺乏表象工厂,把抽象的过程处理得太粗糙,使直观操作与抽象概括油水分离。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对直观操作的过程进行复述整理,通过口头语言训练进行表象加工,这样概念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沿着具体――表象――抽象的认识过程逐步建立起来。

  二、说算理,让思维有据

  准确、流畅、完整的语言表述既可以衡量学生的理解程度,又能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述时,必然要对自己的思维“去粗取精、去伪取真”,然后才能用语言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因此,注重思维过程的表述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有据。

  如在概念教学中,要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概念,不是以学生能否记忆概念的定义的条文为标准,而是以能否灵活运用概念为标准。当学生初步掌握概念之后,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即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学完“比例尺的意义”,让学生解决“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比例尺是1∶8000,求实际距离是多少?”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出现了以下几种解法:5×8000、5÷1/8000、5∶x=1∶8000、5×80。这时,老师应让解法不同的学生说说自己对“1∶8000”是怎样理解的:

  生1:比例尺“1∶8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倍,所以用5×8000。

  生2:比例尺“1∶8000”也表示图上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的1/8000,求实际距离就是5÷1/8000。

  生3: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假设实际距离为x厘米,就可以组成比例5∶x=1∶8000,再通过解比例求出实际距离。

  生4:“1∶8000”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80米,图上5厘米就相当实际5个80米,所以用5×80。

  通过学生的说,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对“比例尺”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方法,让思维有路

  思维的方法很多,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等。在思维活动的

  过程中,这些思维的方法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有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也有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进行抽象概括。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必要对思维方式进行指导,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而且也能开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思维水*。例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想得清楚,更要让学生讲得明白,把内部的思维活动通过语言外化。这样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所了解,也可以通过训练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有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也就是说思维的方法很多,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说出每一种方法是怎样想的。如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苹果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苹果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通过学生能列出算式进行解答,教学任务还没有全部完成,更重要的要能够让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用语言讲出思维方法,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思维方法的逻辑性。

  四、说规律,让思维有序

  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小学数学知识应该是一个系统,它的里面又包含了许多的子系统。一个子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也就是说任何整体都是有结构的,如果把知识内部结构揭示出来让学生掌握这个结构的各部分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就能发挥结构的整体功能。一般来说教学新知识有三种情况构成,即旧知识增加一点、旧知识的转换、旧知识的结合。这里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形成新知识的规律,通过语言表达规律,不断提高思维能力。例如“比的基本性质”教学,由于同除法、分数有密切联系。所以我启发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的性质进行迁移,通过列举实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并创造尽可能多讲和机遇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启发,不断提高思维层次,从无序到有序,这样学生便认识到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的性质是相统一的。

  数学是以高度抽象概念、法则、计算为主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思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有目的地“多说”,才能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关键词:以旧引新 深化理解 区别异同 巩固练*

  课堂教学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面对固定的学生,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相同的授课时间内,不同的教学方案必然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单一、枯燥无味的练*,会导致学生厌倦、影响学*积极性。

  因此,为了克服课内不足课外补的坏*惯,我探索研究课堂上练*的*题设计,以期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一、以旧引新――设计过渡性练*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密切联系。因而设计*题时,不要局限于当天所学的内容,而要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以旧导新,促进调整与同化,使之连为一体,发挥知识整体结构在学生认识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大大降低新知的难度。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之前,我设计一些已学过的知识作练*:

  (1)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 什么?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 ?

  (3)*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

  当学生回答了以上几题后,我再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能把一个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它的面积吗?练*题一出,学生拿出已经准备好的梯形动手剪、拼,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补充,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们想出了多种求梯形面积的方法:

  (1)、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求它的面积。

  (2)、把梯形分割成一个*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3)、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的两个三角形求它的面积。

  (4)、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每个梯形面积是拼成的*行四边面积的一半。

  (5)、连接梯形一条腰的中点与相对的顶点,剪下一个三角形,再把这个三角形旋转到原来梯形的一侧,把原图形转化成一个三角形,最求它的面积。

  这样通过动手操作,把图形转化、迁移为新授知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深化理解――设计与例题保持结构稳定性的练*

  在例题教学后,安排基本题让学生进行练*,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新知。要求其知识结构与新知识结构相同,题型也基本一致,具有例题牲特征。例如,在教梯形的面积的例题后,我设计第一组题让学生练*:

  (1)、梯形的上底10米,下底4米,高3米,求面积。

  (2)、梯形的上底10米,下底4分米,高1.5米,求面积。

  这一组题中,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的3个条件都是直接给出的,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公式进行计算,这样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消化,达到照顾全体学生的目的。

  为了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在保持新知本质属性的前提下,我进行了改变思维训练的角度,进行例题结构变更,通过变式题训练,加深新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如第一组题练*后,我紧接着安排第二组题:

  (2)、梯形的上底是8米,下底是上底的一半,高是6米,求面积。

  (2)、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2米,下底比上底长4米,高是下底的2倍。求它的面积。

  这一组题,其中一个或两个条件是间接给出,必须先求再求面积。

  三、 区别异同――设计比较性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数学概念,公式,题目表面上非常相似,但实质上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不细致观察,不认真比较,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意把形似实异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弄清数量关系,找出异同点,掌握解题方法。

  例如教学了百分数的认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组*题:

  (1)、甲数是160,乙数是200,乙数比甲数多百分之几?

  (2)、甲数是160,乙数是200,甲数比乙数少百分之几?

  (3)、甲数是160,乙数比甲数多40,乙数比甲数多百分之几?

  (4)、甲数是160,比乙数少40,甲数比乙数少百分之几?

  让学生观察,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进行比较:(1)题:(200-160)÷160 = 25%(2)题:(200-160)÷200 = 20% 。(3)题:40÷160=25%。(4)题:40÷(160+40)=20%。这样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和“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两种题目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规律。

  在比较的基础上,我还注意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即百分数与整数的比较。如让学观察比较两个数多少的题目:(1)、甲数是160,乙数是200,甲比乙少多少?算式是:200-160=40 (2)甲数是160,乙数是200,甲比乙少多少?算式是:200-160 = 40

  以上的比较,使学生看到:“求甲数比乙数多几”,与“乙数比甲数少几”的解法是相同的,结果也相同。从而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

  四、巩固练*

  设计综合性题

  综合性题的练*,目的是为了形成认知结构的整体性,只有新旧知识互相搭配,才能使新知纳入原有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了“圆柱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下列一组*题,让学生进行练*,求出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1) 底面积是3.14*方米,高是2.5米。

  (2) 底面半径是6分米,高是3分米。

  (3) 底面直径是8厘米,高是4厘米。

  (4) 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是2米。

  这组题由易而难,层层递进,体现了知识纵深发展的过程。总之,精心设计课堂练*,优化课堂练*过程,及时有效调控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实践中,我由于能注重堂上练*的设计,较好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自学能力,智力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使学生对学*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都从以前怕上数学课,到现在盼上数学课,初步形成会学、乐学,争先进的良好学风,从而较好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数学的过程是个思维的过程,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因此,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一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以期共同探讨。

  一、注重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学生想学、乐学,激励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

  如在讲乘法口诀之前,我首先设计了一个师生口算比赛,指定一名学生出一位数乘法的题目,一分钟之内完成,教师用乘法口诀很快做出了许多题目的答案,而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只计算了三道题。此时此刻,学生感到惊奇产生了疑问:“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激发学生渴求知识探究奥秘的浓厚兴趣。这时,老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是因为老师掌握了乘法口诀,同学们想知道乘法口诀是什么吗?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内容。由于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兴趣,所以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效率非常高,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二、注重教给方法,启迪学生思维

  素质教育提倡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的学*方法,这正如人们所说的“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思维方法的引导,使学生正确使用小学数学常用的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数学思维方法。

  1、加强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表明,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适应这种思维方式,就需要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具体材料感知作为支撑,建立表象逐步达到抽象。

  如:教学九加几的进位加法,为了让学生理解凑十方法,我组织了儿童操作,拿出学具: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个纸盒一共有几格?里面放着几个皮球?还空着几格?盆外有几个皮球?”

  “现在,要把盒内盒外的皮球合起来,只要把皮球怎样摆弄就能一下子看出一共有几个?”

  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投入了操作,得出把盒子外拿一个放进盒子里凑成10个,再加剩下一个是11个。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建立了深刻、清晰的凑十表象,抽象概括出凑十的算理。

  2、重视学生的“说”,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并且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地说、大胆地说,说时声音要响亮,培养学生爱说的*惯,虽然一年级学生说得缺乏条理,但是要鼓励说下去,慢慢地达到完整、流利。通过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含义、数学知识的算理,促进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提问要有思考价值,并留有一定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如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出现2+2+2=63+3+3+3=124+4+4+4+4=20后,不这样提问题:每道算式加数有什么特点?而提出: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种问法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使学生学到了宝贵的思考方法,培养了观察能力。

  4、增加练*的思维含量,注重练*设计,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强化练*中实现,通过综合性练*,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中找出规律,启迪思维开发智力。

  如在学生学*了十几减九、十几减8的知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题:让学生口算后:

  提问:同学们观察每题的差与被减数,看谁能发现有什么规律?”

  同学们积极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利用观察比较方法

  得出规律:减9,差就比被减数个位数多1,减8,差就比被减数个位数多2。

  通过本题练*,使学生学会了思考方法。

  三、注重培养良好的思维*惯及思维品质

  *惯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一种不变的行为倾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小学生良好的思维*惯包括独立分析,认真仔细,有条不紊等。在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完成作业,遇到困难要敢于钻研不怕失败;要克服盲目顺从,敢于提出质疑。这些*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论文 (菁华3篇)(扩展4)

——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菁华3篇)

  一、建立合作群体(小组)

  友好和谐的群体是进行合作的前提,群体具有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促进个体产生与团体相一致的行为。在组织幼儿建立友好合作群体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

  教师在*时的教学中要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如有的孩子喜欢研究科学,有的孩子喜欢玩游戏,有的孩子喜欢昆虫……教师在组织幼儿建立合作小组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喜好,把兴趣爱好基本相同的放在一组,避免孩子之间因兴趣不同而产生矛盾。

  2.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进行分组

  有些幼儿好动,有些幼儿喜静,有些幼儿谨慎仔细,也有些幼儿冲动马虎。在分组时,教师要注意把性格大体类似的幼儿放在一组,便于因材施教。

  3.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进行分组。有的幼儿的动手能力强,语言能力较差,也有的幼儿动手能力不及语言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能力差异进行分组,确保各个小组之间的水*基本相同,小组中成员的能力有高有低,从而达到能力互补,使合作变得更有价值。

  4.根据幼儿的年龄大小进行分组

  同一个班的幼儿年龄之间也会存在差异,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有快慢,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可以实施大小搭配原则,让孩子以大带小,和谐共处。

  二、激发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是推动幼儿合作的潜在动力,当孩子的合作意识被激发起来,后续的合作学*才能得以实施。一般来说友好真实的情境是激发幼儿合作意识的沃土。

  1.运用文艺作品、看图讲述、木偶表演等让幼儿懂得友好合作的重要性

  如《小兔拔萝卜》《蚂蚁搬家》等故事表现了合作的重要性,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述,辅之以角色表演,让幼儿感受到合作前后的不同行为和相对的结果,懂得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幼儿在实验活动中,通过情绪体验,产生友好合作的意识和愿望

  例如有一次组织幼儿表演节目,需要用到一块大的积木。笔者故意先叫一个孩子去搬,那个孩子搬不动。笔者就告诉他和他的好朋友一起去搬。最后两个小朋友顺利地把积木搬了回来,笔者表扬了他们,这使孩子们意识到合作力量大,从而产生积极合作的情感。

  3.引导幼儿在活动区内进行简单二人合作游戏

  如“二人三足”“老鹰捉小鸡”“大鱼网”等游戏就需要孩子有合作的精神,孩子之间必须互相配合、共同协作才能赢得游戏的成功。

  三、培养合作技能

  合作意识使合作成为可能,但并不是说孩子就真正地学会了合作。笔者在*时的教学中经常看到,有些孩子不会谦让,好东西都抢着要,不听别人的劝说,爱哭爱闹,幼儿之间有了纠纷不会做出让步等。究其原因,是这些幼儿缺乏正确的合作方法和技能。

  1.孩子须有积极的合作态度

  教师应促使孩子们形成积极的合作态度,让幼儿明白:合作是相互的,你不乐意与他人合作,别人就不愿意与你进行合作;若要别人乐意与你合作,自己首先要主动与他人合作。

  2.合作中应采用礼貌的沟通语言

  礼貌的语言是幼儿能够合作的重要条件。在活动中,笔者常常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的沟通语言,如“请问你想和我玩吗”“我们一起玩,好吗”“谢谢,请帮我……好吗”等。

  3.教师应教给孩子正确的合作方法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孩子都*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在活动中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不会与他人合作。教师在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及时地做好引导,帮助孩子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例如,孩子们玩积木游戏,有时积木不够用,教师要教育孩子学会谦让、轮流或者一起使用;当孩子遇到困难,教师要鼓励孩子学会向伙伴寻求帮助;其他小朋友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激励孩子主动帮助别人;遇到分歧时,教师要引导他们通过协商解决……长此以往,孩子们就能渐渐懂得在合作中需要礼让、团结、沟通、互助,从而提高合作的能力。

  4.让孩子获得深刻的合作体验

  当幼儿在合作中获得成功,体验到合作带给他们的便利和快乐时,教师要进行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产生继续合作的愿望与动力。例如,当孩子们共同合作完成了一幅树叶贴画时,笔者动情地表扬孩子“有了你们俩的配合,这幅画变得更漂亮了”,这句话让孩子们十分开心。有时笔者还会把他们共同完成的作品展示在墙面上让全班学生欣赏,从而加深合作体验,鼓励他们继续合作。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系列教育,幼儿的合作能力逐渐得到提升。孩子打架、争夺玩具等不友好行为明显减少,集体主义精神也增强了。我班幼儿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互相宽容的现象越来越多,友好的合作氛围正逐步形成。

  设计意图: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交通规则,树立安全的交通意识,认识红绿灯及简单的交通规则。在游戏中锻炼幼儿的*衡力和协调性。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我是小司机》这节体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信号灯的功能,能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在交通设施的帮助下安全通行。

  2、通过活动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锻炼自身的*衡力和协调性。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信号灯 、呼啦圈、《汽车开来了》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具信号灯,导入活动。

  教师:

  小朋友们,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见过这些东西?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用途吗?(请幼儿回答)

  今天老师带你们玩一个游戏。出示红绿灯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用处和作用,在游戏中老师是一辆大汽车,小朋友是一辆小汽车。

  二、创设情境,体验交通规则。

  幼儿跟着老师开汽车(嘟嘟!)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社会背景: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又是社会化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而交往正是发展社会化的最佳途径。通过交往,孩子逐渐适应自己的伙伴组成的“小社会”,懂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学会正确对待不同的观点,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而为孩子进入社会打下基础。通过对园内幼儿初步的调查发现,家长对于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认识还不够,对于如何去正确培养却往往缺乏有效的方法。他们或是担心孩子出去会“变野”,或是害怕孩子会受意外伤害,又或是怕孩子在外惹事生非,所以常会将孩子关在家里,与电视、玩具作伴,遇事包办代替或横加干涉,长此以往,束缚了孩子的发展,不利于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同时,由于我国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孩子在家中无同龄伙伴,父母的爱十分集中,容易产生如娇气、骄傲、以自我为中心、不易与人相处等问题。而面对这些产生的问题,家长常常束手无策。能力不仅要有知识基础,但更多地要通过实践体验。过去的实践体验在幼儿园中又以虚设为主,虚设情境与现实情境存在着差距,我们提出开展家园合作让幼儿在家庭现实情境中,进行交往体验,使教育更加贴*实际。为此,我们提出开展家园合作体验式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研究,试图以家园合作创设不同的体验活动为切入点,帮助幼儿在体验与经历的过程中获得与人相处的交往合作经验。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交往与合作是社会性行为需要给幼儿的道德认知,而更需要经过体验与实践进行道德行为实践。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儿童最初的认知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动作,让儿童体验和感受,在自己的动作中认识世界,会形成更牢固的认知体系,顺应幼儿的兴趣,才能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在自己的认知体系中建构自己的经验。《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从中我们知道:幼儿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的,教师应善于利用人、物、时空等各种要素,综合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的效应,促成幼儿自主活动的生成,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主动的作用中,积累与环境作用的必要体验与经验。那么,如何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分析、提炼,使之成为培养幼儿的丰富土壤,使幼儿在真实的场景中体验与感受,从而得以发展呢?我们需要思考与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幼儿园、老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家长一直是全程陪同,在对教师工作提出肯定的同时,老师和家长也在思考:如何发挥家长、家庭在其中的另一种主导作用呢?由此我们产生了该课题。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顺应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以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为突破点,不仅为家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培养途径,更将研究的重点落实在家长在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在幼儿园、家庭双主导思想的指导下,共同着眼于幼儿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说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1、探索、总结家园合作开展幼儿“体验式”交往能力培养中体验活动的创设与实践;

  2、验证“体验式”交往能力培养法对幼儿交往能力的促进作用及家长对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所持的态度。

  (二)研究内容:

  1、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案例研究等2、研究内容与说明:

  (1)研究内容:开展节日体验活动、日常生活体验活动、社区体验活动来促进幼儿与同龄伙伴、非同龄伙伴及**之间的交往。

  (2)说明:

  A、幼儿园讨论发现问题→协商制定活动目标→创设相应场景→观察调整拓展

  B、家 庭体验经历场景→交流感受发现→提出愿望延伸

  (3)验证“体验式”交往能力培养法对幼儿交往能力的促进作用及家长对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所持的态度。我们将采用前后测数据统计以及家长访谈等方法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变化进行评价。

  (三)研究过程和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调查讨论阶段,第二阶段为实践性研究阶段,第三阶段为验证与总结阶段。第一阶段:调查讨论阶段 2006.3-200*

  (1) 调查、了解幼儿交往能力现状、家长对幼儿交往性问题的困惑等,总结整理并分析存在的现实性问题与产生原因;第二阶段: 实践性研究阶段 20xx.4-2006.3。

  (1) 家园讨论协商按阶段、分步骤进行,创设体验活动并实践;

  (2) 实施研究方案,测查数据变化,收集资料,及时总结。第三阶段:验证与总结阶段 20xx.3-2007.4通过对数据定性分析,案例的研究,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实效评估等,验证“体验式”交往能力培养法对幼儿 交往能力的促进作用及家长对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所持的态度。

  三、研究人员及分工与条件分析: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论文 (菁华3篇)(扩展5)

——如何培养沟通协调能力 (菁华3篇)

  尊重。与人交往过程中讲究一个尊重的原则,不管对方是在职位上有什么样的不同,让别人体会到你的尊重才是最重要的,有了尊重的基础才能更好的进行交流。

  真诚。交际当中真诚也是极为重要的,让别人体会到这种真诚可以更好的进行交流,更好的进行合作,从而让彼此进行更好的合作。

  宽容。对于别人错误与不足要进行多多的宽容,只有自己大度起来,才能把一些瑕疵从交际中抹去,从而更好的进行各种事情的合作。

  互利。对于双方都有利益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大家都可以从这种合作中受益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够让合作更加的持久与牢靠。

  理解。对于别人的各种做法要多多的理解,要善于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别人的做法。

  *等。大家在交往过程中一定要讲究*等的原则,双方有一个互相尊重的基础,这种*等是长久合作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信用。对于合作一定要讲究一定的信用,互信才能进行良好的合作,从而让这种合作可以进行得更有层次,更有深度。

  一、首先是心态问题

  人擅长表达自己的方式不一样:有的善谈、有的善听、有的善行。善于交谈不等于善于高效沟通,对于个人、企业和社会来说,评价高效沟通的标准应该取决具体的沟通是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是否对个人的发展及企业和社会有贡献。而沟通的目的和意义呢,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他认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通过沟通并不是随意找人说说话而已,它存在着一个基本问题——也就是心态。

  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如果处于一种自私、自大、自我的位置上,那么沟通是无法进行的。要怎么办?以关心为出发点,注意对方的状况与难处;注意对方的需求与不便;

  注意对方的痛苦与问题。这样以来,便给双方沟通找到了关注的焦点,沟通也能顺利进行。这需要我们有倾听的*惯,不要随便打断对方、集中精神、不要批评、站在对方立场、控制情绪;还需要我们有倾听的能力,倾听在前、问题在后,能在对方的讲话中捕捉到可供沟通的信息。

  二、缺乏主动

  很多时候觉得与他人无话可说,害怕与人沟通,尤其是领导,我觉得这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是自己不积极主动,当一件事情能够在积极主动的心态下去做的话,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思维也会随之更加活跃。另一个是对沟通的话题没有做好准备,对沟通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没有仔细考虑,导致应变能力差,以至于害怕沟通,影响沟通正常进行。

  要在干完工作或者工作达到一定进度的时候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这样你可以让领导在了解你工作情况的同时,为你指正你在工作进展中的错误,或者及时修正实际工作进展与上司预期愿望的差异。

  主动地汇报工作是对你自己工作情况的一项总结,也是表现你工作积极性的、工作认真程度、对领导的重视程度等等各个方面的一个综合的体现,这个汇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汇报,其实就是我们与领导沟通的重要方式。当然在汇报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细节,就是在汇报的时候,你要提前准本好汇报的东西,不要准备不充分就汇报给领导,在汇报之前,就要把工作上的所有细节想到,并想好有可能

  会牵扯到的问题,在领导提问之前,就把问题想到,想到问题后做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者是几套方案让领导去选择最终方案。

  三、沟通的方式选择

  信息社会的今天,电脑无形中主宰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虽然人人都知道沟通的重要,却忽视了沟通,MSN、E-MAIL、微信等等新的网络的沟通方式让人们更*惯与通过电脑屏幕的交流,越来越不*惯于面对面的交流,不可否认信息时代带给我们一个新的沟通*台,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很多种方式,不能顾此失彼,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要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这也正式所谓的高效沟通。

  与人沟通的能力是要在实践中培养的。我们在沟通中不断遇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改善我们沟通的方式,这才是提高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我想,沟通的艺术这门课程起到的作用是把沟通作为一项重要的事情提出,让我们能够意识到沟通是我们需要提高的能力。

  提高学*能力

  想要提高沟通协调能力,第一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自身的学*能力,在知识发展迅速的今天,只要能提高自己的学*能力,才能跟得上时代的不妨,与时俱进!

  提高思想力

  想要举一反三,提高沟通协调能力,提高思考能力也是相当重要,思考决定出路,不思考就行动,很容易出错,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思考,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才能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提高服务力

  何为提高服务能力?将“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群众服务中,在社会主义和谐核心区里,服务能力如何,是比较直接影响到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这样就有希望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提高创新力

  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只要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提出新政策,沟通协调能力才能开拓新局面,我们必须要有创新能力,墨守成规会吃亏的!

  提高执行力

  所谓的执行能力就是落实力,这个是我们沟通协调和水*的具体表现,提高执行能力,要树立落实第一,要树立真务性,一抓到底的作风,提高执行能力,切勿优柔寡断。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论文 (菁华3篇)(扩展6)

——对外汉语教学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论文 (菁华3篇)

  一、中华才艺有助于中华文化传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华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有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有行云流水般的书法,有形象生动的剪纸,还有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和民族乐器等形式。这些中华才艺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智慧结晶。我国在国内外开设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一个汉语推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中华文化传播的过程。在汉语教学中开设中华才艺课,有助于汉语学*者在学*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华文化,从而为中华文化的弘扬与传播起到一定作用。

  二.中华才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华才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华才艺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设置单一,形式简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华才艺课多局限于剪纸和书法、*结、太极等课程。这主要是受到以下条件限制。课堂限制。太极拳虽然不需要工具,但是对教学场地要求较大,由于是班级教学,不适宜室内进行。而书法需要笔墨纸砚等工具,教学时也需要一定的场地书写。教师限制。中华才艺门类众多,内容庞杂,专门从事中华才艺相关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在国内高校中,承担留学生中华才艺的课程教学的老师多是有某方面中华才艺特长的语言学、文化学的教师,这样就形成了教师会什么才艺就上什么课,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课。在国外,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力军是汉语志愿者,这些教师绝大多是在读本科生或研究生,在派出前,接受短期集中培训,基本掌握了一种或两种中华才艺,但是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汉语教师在教授中华才艺多采取讲授法和视听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讲述中华才艺的相关内容。视听法是通过视频、音像和图画来进行中华才艺教学。讲授法虽然可以使教师将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知识,但是中华才艺是一门技能课,学生仅仅听教师说不够的,要掌握一门中华才艺更需要学生亲身体验。视听法能够带给学生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但是要想真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亲自教学指导。

  3.考核简单,流于形式。中华才艺的课程考核比较困难,对于学生的掌握程度难以量化。有些学校开设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作为放松娱乐的手段。这些汉语学*者不能很好地掌握中华才艺的的技能,更难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这样也就达不到传播*文化的目的。

  4.国内重视不够。我们在希望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中华才艺传播中华文化,但是在国内的'高校中,中华才艺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华才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但是国内高校中大多将其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可以学*,并且集中在少数专业中。课时少,教学内容简单,教学形式以讲授为主,实际操练机会少,在教学和考核中也是流于形式,这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内中华才艺教学的现状。所以,多数学生不能真正掌握中华才艺的技能。国内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学生对中华才艺知之甚少,这样的现状难以为我国在国际上推广中华才艺提供有力的保障。

  5.教材缺乏。综观国内,专门从事中华才艺的教师不多,所以真正实用的教材也就少之又少。

  三.中华才艺教学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有志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生,在其本科阶段,加强中华才艺的教学比重,严格进行考核,确保学生真正精通一门或两门中华才艺。在汉语志愿者选拔过程中,优先选择具有某种中华才艺的候选人。

  2.编写和选择合适教材分别组织各类精通中华才艺的专家编写合适的教材。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学*阶段,将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对应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学生选择实用性强的教材。教学对象为低年级学生的应以趣味性为主,教学内容为高年级学生,应以技能性为主。以书法教学为例,低年级学生的教材应以书法欣赏为主,而高年级学生的教材则要加入技能训练的内容。

  3.加大国内重视程度,完善课程设置。随着汉语热的兴起,我国高校纷纷开设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但是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其课程设置还不完善,很多高校并未开设中华才艺课或者只是作为选修课开设。学校应该完善课程设置,开设形式多样的中华才艺课,满足学生的学*兴趣。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或者来华留学生,学校可以结合地域特色开设课程,例如西北地区可以开设民歌类课程,而西南地区可以开设一些民族舞蹈类课程。

  4.举行各种形式竞赛,激发学生学*兴趣。目前“汉语桥”中文比赛已成为各国大学生学*汉语、了解*的重要*台,在*与世界各国青年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其中就包括中华文化技能的比赛,优胜者还可以获得相应的来华留学奖学金等奖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也可以策划一些中华才艺技能比赛等活动,以此激发学*者学*兴趣和学*热情。中华才艺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们必须对中华才艺在对外汉语中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措施,使其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

  论文摘要:

  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背景下,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是这一学科稳步发展的生命线和助推器。正如其他的教学工作,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是肩负者神圣使命的国家工程,影响其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以课外环境因素这个角度为切入点,来认识其对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各种影响,并借此来探寻相应的对策,以求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课外,环境,留学生

  一、引言

  *十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热”也逐步升温,作为我们民族事业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在当下,唯有高效地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才能使我们这项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跟其他教学工作一样,影响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笔者在此尝试从课外环境与教学的关系来做探讨,提出几点拙见,供同行考议。

  所谓课外环境,即课堂教学以外的条件和情况。相对于课堂上人为刻意营造的小环境而言,它是比较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了,这里的语言材料鲜活、实用等特点,是培养学生学*和锻炼交际能力的大好场所,因此,在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适当地加以引导和强化,使他们学更好更快地*汉语。开外的环境主要包括: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其它有助于汉语学*的业余生活条件,如果以合适的方式将这些学生体验过的鲜活语言素材和他们的课堂学*内容相结合,定会有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些因素对教学实践并非都是有利的,它也有弊端,因此,我们既要营造氛围环境,也要适应环境,还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外环境、力争做到扬长避短。然而,在对外汉语研究中,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还有待进一步认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究竟哪些课外因素我们可以利用?如何利用?哪些又应该避免呢?下面,我们来分析认识。

  二、课外环境与对外汉语教学

  在课堂外,学生的活动环境是复杂多样的,对于我们探讨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若我们将这些学生的课外生活环境进行合理归类,在尊重和互助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引导工作,这是可能的,对辅助教学也是很有帮助的。加强这一环节的工作,可以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都能学*汉语,更能体味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快乐,这对快速掌握汉语将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如何利用课外的环境因素,来帮助留学生更有效地学*汉语。

  (一)给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校内活动环境,对他们学*汉语是十分有益的。在课外,很多学生会组织或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因此,我们可以以合适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汉语学*、交流的活动*台,如:汉语角、汉语桥等。在这类活动中,最好能有教师或者汉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辅助协调,促进大家积极参与交流和学*。老师主要是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对于一些突出问题做出相应地指导。在这其中,要注意营造宽松积极的氛围,鼓励大家不要怕犯错误,勇敢地交流,并肯定和鼓励进步者。对于那些不影响交际理解的语言问题,要抱以宽容的态度,不要过多地干涉,让学生在自然交际中自觉发现并纠正自己失误,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纠错。

  在这类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竞争意识进行积极引导。比如:东方的日韩留学生与西方英美等国留学生在性格和思维上差异较大,各有优长,可以让善于积极表现的英美学生去鼓励和刺激那些不爱参与活动的学生,增进他们的汉语学*信心和动力,同时也能增进友谊,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像这样的活动,具有生活的真实素材,更有利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二)儿童学*语言时,一个好的语言环境是很重要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周围的语言交际环境对于他的语言面貌是有很大的影响的。留学生的韩语学*也是如此。在课外,很多外国留学生也会结交*朋友,一起去旅游,购物、闲谈等,这样较自由灵活的汉语交际环境也是学*和提升汉语水*的好机会。在这过程中,如果利用周边良好汉语交际环境的方法适当、对留学生的汉语学*也会产生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的。

  曾经有一个来北京学汉语的北美留学生,他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去转北京的大小胡同,体验真实的百姓语言生活,他很快就学到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这样的汉语学*体验方式体现了交际环境的必要,增进了学*的动力。当然,汉语学*不是都有北京这样的条件的,但这种课外交际环境可从*朋友那里获得,可以结交一些性格开朗,普通话较好,善于交际的*人,这会对他们的汉语学*生活带来很多帮助的,在这样的交流生活中,他们会知道自己需要学*生什么有用(如购物用语、打的用语等),差距在哪里(如量词误用、语气失误等),这对课堂教学也是正面的回应,让他们明白学以致用的重要性,更加有利于学*提高。除此之外,在这种环境中,也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运用汉语的语感,还可以学*到很多的交际技巧和文化知识,对于完善他们的口语交际技能是十分有帮助的。

  (三)营造一个良好的居室氛围,提供适宜的饮食安排,这对留学生的学*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留学生初来*,肯定想念家乡,在饮食、气候、住宿条件等诸多方面都有些不适应的反应,甚至产生负面的心理负担。加之汉语可能与其本族语言甚为不同,也会产生对汉语学*焦虑感,我们可以从留学生的身心入手,在饮食生活及居室条件为他们的学*着想,尽量提供方便,使之能专心与学*。

  在留学生的住宿和饮食安排中,在尊重其民族*俗和特色之外,我们也可以增添一些适宜的*元素与之搭配,让他们能在自己的生活小居室中就能感受到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熏陶与交融,从中找到一些共鸣点和兴趣点,逐步适应汉语的学*生活,消除焦虑、思乡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在他们生活的居室环境和其他接触较多的环境中多予以人文关怀,如:来自同一国家的学生安排在一起,鼓励用自己喜欢的*元素装饰寝室,适时组织寝室活动等。另外,在一些细小的环节,如中西方装饰品的选择,色泽的搭配等也是需要注意的,有了这些人文化的后勤工作,并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让他们在较舒适的环境中全心学*汉语

  (四)加强对留学生网络汉语学*的引导也是很有必要的。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人们利用网络*台进行学*、工作和交流等已十分频繁,留学生的汉语学*生活也不例外,除了在课堂上有时利用多媒体网络每题进行教学之外,在他们的课余生活中也会用到网络这种现代工具,他们可以自己通过网络来了解新闻、时尚,或用它来了解*文化和交朋友等。正因为网络世界资源丰富性,所以,如何做好这一领域的汉语学*指导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利用网络学*汉语现在也已经是一种新型的学*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开发更多更好的汉语络资源,华东师范大学专门建设网络汉语课程,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对于我们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络学*汉语提供了很多有益的资源。汉语教师在教学之余业应做一些引导,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网上学*汉语和了解汉文化的途径和技巧,甚至可以留一些这方面的课外作业。是当地引导他们建立一个网络学*交流的*台,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台,积极向课外的网络拓展汉语学*空间,增加汉语学*的容量和途径。

  (五)在引导留学生利用课外环境学*汉语时,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使之体会到因需求学,学以致用的快乐和益处,。将所学汉语知识最终转化为具体环境中的交际应用能力,,会用才是目标,灵活运用是最高最高目标。如:学*了汉字,可让学生到大街小巷去认识街名、店铺名字等,看是否有些写法不一样,不妨天天都可以作一点这方面的作业。此外,还可以鼓励他们听广播、看报刊,拓展学*汉语的渠道,在这些语言的实际运用中,遇到了问题,在学*中才会针对性地学*,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语言问题,这样,便可以促使主动多渠道地学*,也能让他们养成勤问多查的语言学*好*惯。但也要注意一些不规范用语的纠正,特别是一些广告语中的用语用字,要尽可能避免这一负面影响的发生。这样才有好效果。

  三、结语

  我们在探索课外环境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影响时,一定要把握各个环节的尺度,意识到课外环境因素对汉语教学重要性后,还须知教学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两个环节的关系,使二者密切配合,才能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因此,这些细心周到的工作都要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这些工作还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地探索认识,以助于我们的教学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

  正如前面所说,影响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很多,笔者知识从头课外环境这一角度作了一点探索,笔者认为,我们在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时,要有学科系统全局观念,要从长远考虑,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汪培光:语言和语言能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 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5 李 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 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7 李纯.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模式研究现状分析[J]. 史教资料2008;

  8 吴小雪.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

  1.“汉语拼音”教材的的编排及特点

  “汉语拼音”共安排15课,分5个单元。

  “汉语拼音”每课一般包括5个部分:(1)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表音表形图;(2)汉语拼音书写教材;(3)音节拼读练*;(4)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5)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

  ⑴“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定位

  帮助学生识字、学*普通话。

  本册的阶段目标为: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⑵目标定位解决了“汉语拼音”教学难的问题

  小学生一入学,就要学*抽象的完全陌生的也是枯燥乏味“汉语拼音”,困难是不小的。教材根据“标准”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调整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不再提帮助阅读,也不再提直呼音节。将汉语拼音的教学定位在帮助识字、学*普通话上。这就大大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难度,易于“标准”目标的落实。

  ⑶借助“情境”和“语境”来学*声母、韵母

  儿童学*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对象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

  对于刚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虽然a、o、e等字母他们基本未见过,但用这些字母标识的语音在儿童口语中是经常出现的。只要我们在教学时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生活经验,就可以化难为易,大大提高汉语拼音学*的效率。基于这样的考虑,本册教材汉语拼音部分专门创设了“情境图”和“语境歌”。即将同一组字母纳入一幅精心构思绘制的“情境图”中,并配上琅琅上口的相应的“语境歌”。

  例如b、p、m、f一课的“情境图”是:大家爬上山坡(po)去看大佛(fo)。这时一个小朋友想要上前摸(mo)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里正广播(b。):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与之相配的“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这样把字母放在一个小故事中进行教学,再配上合辙押韵、琅琅上口的语境歌,就能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

  ⑷呈现方式富有童趣

  “汉语拼音”在呈现方式上,特别注意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充满童趣。如j、q、x跟?相拼省略?上两点这一拼写规则,教材就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来呈现的:小熊“愚愚”跟j、q、x是好朋友,“愚愚”在路上遇到了j、q、x,就很有礼貌地先摘掉太阳镜(即去掉?上的两点),再跟好朋友握手。这样做将抽象化为形象,低年级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兴趣了。

  ⑸在学*程序上,采取了拼音、识字“双线并进”的编排方法

  双线并进”就是将拼音、识字交叉起来安排。这样编排,意在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识字和借助拼音识字的两种方法,尽量做到先认字,多认字。同时通过拼读字音又巩固了拼音,从而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学生在开始时认识了这些部首字,为他们今后进一步识字、查字典打下了基础。这样安排,也满足了小学生(包括学生家长)渴望学*汉字的心理。

  2.“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

  ⑴正确使用“情境图”与“语境歌”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来教学,特别要注意用好“情境图”和“语境歌”。教学时用“情境图”引出声母、韵母就可以了;“语境歌”是用来巩固“声母、韵母”认读成果的,注意把握好它们的使用时机。值得提醒的是,在使用“情境图”、“语境歌”时,要防止出现两个偏向:一是只强调“情境图”、“语境歌”的一般功能(如观察、思维、表达等),却忽略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根本目标。不要在指导学生观察、说“情境图”上花过多时间,这样,很容易变成“看图说话”课;二是只看到“情境图”、“语境歌”与声母、韵母的表层联系,而忽略了它们上述的深层意义和根本价值。

  ⑵要在教学生准确拼读音节上下功夫

  教“汉语拼音”要在帮学生读准音节上多花一些功夫。学生拼读音节时也要借助他们的口语经验,从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要让学生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三拼法”的要领“声轻、介快、韵母重,三音相连猛一碰”。拼读十几个之后,自然就会成为学生熟练的顺口溜,成为歌诀式的拼读。当然,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教师可以领读,后面的就可以让儿童顺口“溜”下去了。拼读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读轻、读短的良好*惯。

  另外,“音节数调法”、“音节定调法”、“韵母定调法”这三种拼读方法,仍是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讲,初学时适宜采用“音节数调法”,然后再逐步使用“音节定调法”与“韵母定调法”。

  ⑶要努力激发儿童的学*兴趣

  刚入学的学生好动,形象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应顺应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教学要力求生动活泼,应该多采用歌谣、游戏、活动等方式。如教学声母b、p、m、f,可先教学生念声母歌诀:水上冲浪bbb,小猴推车ppp,兔采蘑菇mmm,手拄拐棍fff。读几遍后,可让学生“击节而歌”。练*拼读音节,则可采用“摘苹果”等方式。有条件的也可以采用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手段。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效果也就会好。

  ⑷“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步骤

  一课一般分两个课时教完。第一课时重点是认读声母;第二课时重点是学会拼读。

  第一课时的基本步骤:

  ①利用“情境图”引出字母。

  ②认读字母。

  ③利用“表音表形图”加强对字母的记忆。

  ④利用“语境歌”巩固字母的认读成果。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论文 (菁华3篇)(扩展7)

——数学在经济学中的运用论文 (菁华3篇)

  在经济学领域,经济运行基本规律、经济现象等的研究与描述,要充分结合当前的相关数学思想与方法,以保证整个经济运行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数学属于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该学科比较抽象,且逻辑性较强,也属于一种很强的工具类学科。通过对数学学*的分析与经济学的实际属性,要使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来对整个经济方面的知识点实施定量与定性分析,以求为经济学发展提供重要的工具资源。

  一、数学在经济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今,在经济学发展进程中,人们的经济理论知识点不断提升,且经济意识不断增强,面对新时期的考验,实施经济知识点研究时,若仅仅运用以往的文字表述实施思辨式的推理工作,经济讨论的规范性、严谨性、逻辑一致性等无法得到充分保证,且在结论精准度、精密性等方面也无法得到保证,进而不利于经济学知识点的精准性。借助数学思想能让经济学的相关研究目标、经济变量间的实际关系更加明确,进而提升逻辑推理实施规范性与严谨性[1],让所得出的理论也就更加明确、清晰,以适度降低不确定因素的出现概率,以满足经济学的实际发展需求。例如,在经济学中,弹性分析、聚类分析、经济增长模型、边际分析、回归分析等知识点,都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这些知识点是借助数学方法来解释与解决经济类问题。

  (二)让经济学研究与推理更精确、严谨

  在经济学领域所产生一系列行为与突破,其都与数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型的古典经济学的转变,从边际革命至凯恩斯革命的变革,这对数学知识点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将数学知识点应用到经济学领域,能明确经济学与数学间的密切联系,其也对人们的经济思想与思维模式等产生很大的影响,让人们在行为与思维上都更具定量特性[2]。数学是一门严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很多人员在使用语言来表示逻辑关系时,时常会发生语言不严谨的情况,让整个数学思维漏洞百出。面对此类问题,就需要开展经济学交流与论述条件下,能及时将严谨性不强的文字语言转变为专业性的数学语言。应用数学语言时,让语言更加简练、严谨,且在表述上也更加准确、精准。

  二、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经济学的发展,必须要全面渗透数学的学科知识点,以保证经济学研究的高效性与严谨性。新时期,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与应用中,高等数学的应用频率很高,如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微积分与数据统计三类。经济学与数学间联系最为紧密的当属微积分,如,边际的出现,旨在实现导数的经济化,而“弹性”这一词语在经济学中的出现频率也很高,要全面渗透数学思想。在数学知识点中,线性代数是把复杂的多元化方程进行简单化处理与求解的一种数学工具,其主要内容就表现在计量经济学中实施数据处理。在保险学领域,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等知识点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忽视的[3]。实施经济管理工作时,还要做好前期的预测工作,这是实现商品产销、资金投放和人员组织的一项重要决策与重要依据。现如今,经济的全面发展,需要集合多种资源,科学设定经济目标与经济管理方法,从多种方法中选一,进而从中获取最高经济效益。为满足数学知识点的实际需求,要求目标性函数达到极值,且目标性函数也能表示所产生的损失,进而要求函数值能达到最小值。此类知识点时常会被转化成变分问题或求解目标函数的相关条件,且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优选法与最优控制法等都要致力于发展的优化上。若提出一个比较详细的经济性问题,会结合具体内容、具体条件,让整个数量关系变得更为抽象,还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式,以实现对经济问题的研究。

  1.结合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来实施周密性的调查,进而从中获取足够的信息数据,并及时数据信息与文件资料实施分组处理和管理工作。

  2.理论条件下,要强调对数据信息的科学性分析与观察,及时了解影响经济系统的因素有哪些,进而确定好相应的变量。

  3.及时了解事物数量与共性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了解制约系统运行的条件。

  4.严格规定代码与符号,合理罗列各个数量关系,设定数学表达式。对数学关系式实施合并与简化处理,科学设定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纠正与规范。

  5.结合实际模型,对经济的实际变化规律、经济运行状态等进行科学性的描述,并提出理论假说。

  综上所述,在经济学领域应用数学学科知识点,能促进经济学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深度分析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具体作用,及时了解数学的精髓与基本方法,全面渗透数学思想,全部融入经济领域,促进经济学的全面发展,针对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类经济现象实施科学而有效的剖析。

  参考文献:

  [1]朱小飞.高等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3):43-44.

  [2]李立红.基础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实际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7):320-321.

  [3]吴怡,张向辉.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探讨[J].*商贸,2009(11):228-229.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与社会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在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数学不仅作为一种工具,而且是现代经济学发展中的重要参考,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本文将从高中数学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经济发展;重要性;分析

  高中数学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日常的一些小事情和大经济活动中都会接触到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在产品的销售、产品的生产和各类银行存款中都会涉及到数学知识。数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数学在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性

  数学与经济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传统的商业经济就与数学中的基本运算有着重要的联系,数学中的加、减、乘、除都是经济活动中最为普通的计算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代经济贸易的发展。在现代的社会生产中,数学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生活和生产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数学已经成为经济活动中一项必要的工具,也是进行经济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数学的发展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使数学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数学的发展使经济学术的交流达到一定的高度,现代的数学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到经济领域,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指导。

  二、高中数学在经济中的应用分析

  当前,高中数学在经济生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高中数学对于经济预测和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

  (1)经济预测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数学不仅仅作为一种工具,而且是将数学理论转化为实践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迅速,经济的快速发展都不能脱离对经济的预测和分析,其中就涉及到对数学知识的学*和掌握。在经济活动的开展中,一些商家为了更多地获取经济效益,在生产中会考虑到“成本最低”、“用料最省”、“能耗最小”等的问题,如果将这些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就会涉及到最大值、最小值的问题。例如,有一个商店中每一月销售某种商品2.4万余件,商品是通过分批进货的,其中每一批的订购费用为3600元,关于这样的一类题目,主要是为了提升商店的盈利,当一个月订购多少件商品时,要用到的费用最少,这就需要用数学中学*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解决。

  (2)经济预测需要涉及到经济中的“经济数量关系”,其中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涉及到的数学方法有概率法、时间序列预测法和回归法等的数学方法,这些都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知识内容,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根据相关的实际情况制定模型,通过数学方法来显示经济中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3)当前经济发展迅速,银行中也会有很多的理财产品,要如何选择适宜的理财产品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减轻投资的风险。这就需要利用到数学中学*到的投资方式,在理财项目中,会首先通过比较各种理财项目中的*均收益,然后再通过计算各种理财项目的方差,当方差越大时,收益就会不稳定,意味着风险也就越大,对于理财项目,需要做好充分了解之后,才能够进行选择。同时理财项目都是风险与收益同在。

  三、高中数学在经济应用中的实践性

  数学的实践性很强,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实践更加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教学指导,过多的注重对数学的解题能力,对实践联系是不紧密的,这样也会很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思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需要更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进行实际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与数学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注重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中数学在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经济的发展与数学理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当前的各类经济活动中都涉及到数学知识,其中应用到的最基础的是加减乘除运算,可以利用数学中的一些方法来分析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通过设置相关的模型,利用数学方法解释各种经济因素。

  参考文献

  [1]段博宇.高中数学在经济中的实际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7,(67):51+83.

  [2]贾悦琪.浅析高中数学在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6,(24):436.

  [摘要]社会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会应用到数学。探讨师范院校学生如何处理好数学基础课和会计、经济学等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能提高数学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意识。学生应当主动培养自己学*数学和经济学的兴趣,成为综合素质全面、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数学;会计;经济学;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师范院校学生应当正确处理好数学基础课和会计学、经济学等专业课的联系。对于实际中的经济问题,我们可以将经济学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运用数学方式解决问题。

  1数学与专业课相结合的重要性

  马克思曾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运用了数学时,才算其真正达到完善的地步。”数学学*是专业学科中物理学、会计学、金融管理学等都需要的。它是专业课程学*的工具和理论基础。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逻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创新意识等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学*数学的思维方法以及意义在于:将学到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将数学与相关专业学科结合,培养高素质师范人才。

  2数学在会计学中的应用

  数学学*尤其要注意精确性和逻辑性。而这两个特点同样适用于会计学。对会计量化分析时,要精准处理好会计学各要素间及其内部之间的数量关系。对会计学中的一些概念,运用数学能够精确定义。数学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应用于会计学能为数据分析的结论确定奠定基础。

  2.1数学思维应用在会计学

  会计学中需要运用数学逻辑思维解决会计学问题。如,高中数学流程图在帮助区分会计学的错账更正法时有三种适用情况。错账更正法包括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学生分不清适用情况,更正就更加困难。数学流程图也称作输入-输出图。用符号和文字形象直观说明,让学生准确了解事情是如何进行的。再如,对于会计某等式,我们可以使用数学等式基本性质以及数学归纳法证明此命题。理解、掌握数学课程讲的原理,对定理法则有严格证明。这样,既可以保持数学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2.2数学精确性应用在会计学

  会计学中的研究财务管理活动和成本隶属经济管理科学。会计学的计量和核算要使用数学方法来处理,用精确数学方式表达会计学的复杂经济活动。会计学的理论、定量分析会计的相关信息时都要用到数学。会计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其中少不了用数学来解析。举例,会计学在讲企业经济业务发生时,可总结为四大类型、九种情况。在会计学中,有一个重要等式,我们称为会计等式或会计的恒等式,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衡公式,是借贷记账法这个规则的基础,也是会计报表基础,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最重要的报表,其他报表可看做这张报表的某项细化。这一基本*衡关系用公式表示:资产=权益,资产=负债(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各有二个、三个会计要素。经济业务对会计影响有借、贷两种,借方资产、权益两个元素可选,贷方两个元素可以选。依据会计学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计算第一个等式共有2*2四类型。同理第二个等式借、贷各三个元素可选,所以有3*3共九种情况,计算会计学结果时必须同数学结论一致。

  3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在经济学有相当多的理论和数学知识联系密切,数学在经济分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运用所学数学来分析及处理类似的经济问题。举例:简单经济函数-成本函数、经济学边际问题。

  3.1简单经济函数——成本函数、收入函数、利润函数

  3.1.1概念成本函数表明总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包括设备维修厂房折旧、企业管理人员工资费用等。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动,包括原材料费、燃料和动力、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等。3.1.2举例说明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时,总是希望能够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及利润。销售总成本TC、可变成本VC、固定成本FC、总收入TR、利润L这些经济变量都与产品的产量销售量x密切相关。那么,经过抽象及简化后,我们可以把他们都看作x函数,分别称为总成本函数记做TC(x)、可变成本函数记做VC(x)、固定成本函数记做FC;收入函数记做TR(x);利润函数记做L(x)。所以,成本函数TC(x)为x的单调增加函数。最简单的成本函数是线性函数。总成本TC(x)=FC+VC(x)=FC+b*x其中,FC,b是正常数,FC是固定成本;如果单位产品售价p,销售量是x,则收入函数是TR(x)=p*x;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所以,利润函数L(x)=TR(x)-TC(x)。举例:假设某厂每天生产x件产品的成本C(x)=2x+200单位为元,每天至少能卖100件产品,为不亏本,单位至少应该定多少元?分析:为不亏本,每天产品收入=成本。100p=2*100+200p=4(元)。不亏本,价格至少应定价为4元。

  3.2数学导数在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边际收入的分析

  3.2.1生活中的实例如,天热,一个人很渴,想吃冰糕,第一个冰糕对他来说效益是最大的,因为刚开始他最渴;第二个冰糕的效益和第一个冰糕会减少,因为已吃了一个冰糕,也就不那么渴了……每支冰糕增加产生的效益,可以理解为边际效益。下面,引入经济学中的边际概念来说明。3.2.2经济学中的边际边际是经济分析常用的概念,经济学中指的是自变量x增加一个单位时引起因变量增加的量。边际分析法运用数学导数对经济变量边际变化研究的方法。3.2.3数学导数概念求函数y=f(x)在点xo处的导数,记作f′(xo)或y′|x=xo。求函数的增量,Δy=f(xo+Δx)-f(xo)。求函数f(x)在xo到xo+Δx之间的*均变化率,Δy/Δx=(f(xo+Δx)-f(xo))/Δx。取极限,得导数f′(xo)=Δy/Δx取极限当Δx→0时。3.2.4数学导数和经济学结合问题经济学中求边际问题转化成数学上求导数的问题。应用微积分分析解决问题。3.2.4.1边际成本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时候,总成本的增加额。意味产量的微小变化所形成的成本函数的精确变化率。某个产品产量为x单位时所需的总成本C称C(x)成本函数。当产量由x变为x+Δx时,成本函数的改变量ΔC=C(x+Δx)-C(x)。成本函数的*均变化率ΔC/Δx=C(x+Δx)-C(x)/Δx。产量由x变到x+Δx时的边际成本即C(x)的导数=ΔC/Δx取极限=C(x+Δx)-C(x)/Δx取极限,Δx趋于0。经济意义:产量为x的边际成本是成本函数关于产量的导数。C(x)求导约等于产量为x时再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需增加的成本。因为ΔC约等于C(x)的导数,C(x)的导数记为R′(x)。举例:某个企业在短期内,当产量为4个单位时,总成本为2000元,当产量增长到5个单位时候,*均总成本为500元,那么该企业此时的边际成本是?分析: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时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成本=500*5-2000=500元3.2.4.2边际收入当产品数量从x增加到x+Δx,收入增量:ΔR=R(Δx+x)-R(x),在x和x+Δx之间收入的*均变化率是两者间比值。当Δx→0时,R(x)可导,则此极限叫边际收入,数学叫收入函数导数,记为R′(x)。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论文 (菁华3篇)(扩展8)

——浅谈写字教学论文 (菁华3篇)

  写一手好字常被视为拥有人的“第二容颜”,也就是常言说的“字如其人”。由对书写的重视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书法,是我们*人引以为豪的国粹。因此我们的“第二容颜”实在不能不顾。否则,愧对先人,且为“外”人笑话。但现在由于电脑的普及,学校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 导致一些基本的技能训练荒芜,像写字就是一例。拿我们学校来说, 大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受过正规的写字训练,导致作业本上龙飞凤舞,教师批改作业就像读天书,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连自己写的字都不认识。针对这种情况,我校语文教研组在本学期开展了以“加强写字训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并且开展得有声有色,为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奠定了基础。

  一、从教师做起,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针对此项活动的开展, 教师要先规范自己的书写, 教师的板书及作业都必须做到规范、端正、美观。只有这样言传身教,才能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练好字。

  二、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

  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明白练字不仅能规范我们的书写, 还能陶冶情操,培养持之以恒的毅力。另外,教师要向学生讲一些古代书法家刻苦练字的事迹,增强学生写字的信心。

  三、重视写字课教学

  教师在上写字课之前, 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写字课上,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惯和写字的基本功。良好的写字*惯是写好字的关键环节。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执笔*惯。错误的执笔方法和姿势不但影响写字的质量, 而且影响写字的速度。因此,写字课上,教会学生并要求其养成正确的执笔方法, 对下一步写字教学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其次,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据了解,我校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写字时千姿百态。这种状况如不及时纠正,不但影响写字质量, 还会对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视力造成巨大的危害。教师要做好示范,分步讲解正确的写字姿势,让学生真正明白“三个一”的含义。再次,要教育学生爱护文具,并养成讲究书面整洁的好*惯,不随意乱扔、乱拆文具。在练字时还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以上三方面在上课时要从严要求,反复强调,并贯穿到整个小学语文课教学当中去, 才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写字*惯。

  四、加强训练,提高学生写字的基本功

  第一是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笔画是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汉字的血肉。练字的前期,我们先训练学生从“点、横、竖、撇、折”五种基本笔画入手,让学生掌握汉字最基本的笔画特点。第二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笔顺。掌握笔顺对于正确书写汉字起决定作用。指导既要结合识字教学进行,又要在写字课上予以重视提醒。第三是要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汉字的间架结构是指各种结构之间互相配合的一定比例。间架结构的教学是提高写字能力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各种结构单位、结构形成和各种结构搭配时的比例, 让他们把字写端正、写匀称、写规范。

  五、加强指导、监督、评估手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本学期我们规定每周一和周三下午第四节为全校练字课,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写字。每月语文教研组都要对全校各班的练字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推动写字训练的顺利进行。学期末各班都要开展书写比赛,举办展览,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

  一学期来, 全校师生的写字热情空前高涨,学生把写好字作为自己的光荣,教师把写字是否认真作为学生是否认真的一个衡量标准,这不仅使全校大部分学生的书写改了“容颜”, 更意想不到的是语文教学由此受益匪浅。各班语文教学成绩均比上学期有明显提高。可见,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汉字的书写水*,还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功,这对于语文知识的学*的确大有益处。

  一、当前小学生书写现状:

  1、写字姿势不正确。

  2、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很多学生的作业又脏又乱,教师批改大为头痛。遇到考试,由于时间紧,内容多,许多学生就龙飞凤舞起来,自己都分不清写的什么。

  3、笔画粘连,黑成一团。一些笔画较多的汉字,几笔粘在一起,形成墨团,看不清是否正确。

  4、偏旁与部首搭配不整齐。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1、教师观念较为消极。许多教师认为:只要考试考得好,字写得好不好没什么大不了,更何况,当今也是电脑普及的时代,纸笔都将被取代。

  2、教师板书不工整。小学教师书写板书应用正楷字书写,并且要讲究排版的美观。许多教师在黑板上随意发挥、龙飞凤舞。学生自然要模仿老师。可是,他们连写字的基本功都不具备,怎能模仿老师行草自如呢?

  3、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写字课,部分教师也不重视学生的书写训练。低年级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认为幼儿园老师都教了,学生会写字了,用不着强调姿势了。

  4、练字不严格要求,写字不加强指导。只规定数量,不要求质量。

  三、解决措施:

  (一)、严格要求,纠正写字姿势。

  正确的写字姿势,有利于写好字,更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发育。

  先说执笔。执笔要求手指握在笔杆距笔尖上方“一寸”.我把它改为歌诀:“手离笔尖两节指”,“两节指”指的是小拇指的前两节手指。握笔用歌诀“老大老二对对齐,老三老三下面来帮忙,老四老五都往里”,老大老二等都指手指。每次写字前,边背儿歌边调整握笔方法,易学、易懂、易记。

  再说坐姿。写字时眼睛与纸面保持“一尺”距离,胸膛与桌子保持“一拳” 距离。为了让学生明白“一尺”,在写字前,先让全体学生坐直,两手*放台面,左手的肘尖轻触桌面,手掌向上,掌心向内,上身稍向前倾,手掌贴脸颊,中指抵住眉心处。一边做动作一边念儿歌:“眼里书本半臂长”.学生边背歌诀边反复做动作,教师则用口令指挥:第一步,身体坐直;第二步,左手肘轻触桌面,中指抵住眉心;第三步,右手握笔;第四步,左手*放桌面。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惯。

  (二)、加强训练,练好基本功。

  俗话说“万丈高楼*地起,关键还是打基础”.写字,应从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基本功练起。

  1笔画训练。笔画是汉字构形的基本元件,笔画不规范将直接导致汉字书写不规范。汉字的笔画有28种,最基本的有8种: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在学生刚刚练*时,不要急于写很多字,重点练*:点、横、竖、撇等基本笔画。要求一定要严格,横要*,竖要直,撇要出尖,捺要有角。教师指导要细,点有短点、长点;撇有*撇、斜撇、竖撇。循序渐进,逐步训练。

  2、笔顺训练。“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左到右、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必须牢记于心。教师根据不同结构的汉字,分类举例,分类指导练*。如:上下结构——从上到下;全包围结构——先里头后封口;左中右结构——先中间后两边。

  3、强化偏旁部首的规范书写。很多学生在书写“氵” “辶”“犭”“纟”“宀”等偏旁部首时,感到很为难。我觉得,要写好这些偏旁部首,首先要弄清每个部首的笔画、笔顺,其次,要注意每个部首的书写方法。比如,“氵”上面的两点和下面的提不能写在一条垂线上,而是一种三角构图的形式,第二点要稍微偏左些,这样才显得有神韵不呆板。如“河”、“海”等字。

  4、注意间架结构训练。字的间架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低年级的学生空间知觉较差,使用“田”字格书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空间知觉,更好地安排间架结构。低年级教师要在“田”字格中逐一演示讲解,并在学生练*中巡视指导。如,“苦”字是上下结构,“艹”在田字格上半格;“古”的“一”在横中线上;“丨”在竖中线上,两笔的交叉点正好在横中线与竖中线的交叉点上;“口”在田字格的下半格。

  (三)、规范练字过程,做到持之以恒:

  练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而不是简单的给学生布置作业,增加学*负担。要想学生能准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必须规范练字过程,从低年级起要求学生养成按步骤练字的*惯。

  第一步、分析字形。学生在提笔写字前,对所写的汉字进行观察、分析、学会看范字、读范字,从真正意义上进行模仿。模仿需要发现范字的基本特点和内在规律,首先对字要有一个总的印象,是长是扁,是大是小;然后由整体到部分,分析字的偏旁结构;最后总起来发现字的突出特点或容易偏差的地方。

  第二步,记位置。当学生记清字形后,要引导他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静下心来,记一记:笔顺、笔画的长短、粗细,乃至每个笔画的起、运、收笔的占格位置或角度。

  第三步,写端正。学生完成前两个环节之后,即可引导他仿写,书写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看准田字格,不随便下笔。一旦下笔,力争一次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整洁。

  第四步,比好坏。每写完一个字,要求学生与书上的范字比一比,哪里写得像,哪里写得不像;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还可以同前面的字比一比,看看哪些地方有进步。

  第五步,改完美。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不足之处后,可进行改写。刚开始学*写字,可以利用橡皮擦。待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时,要求学生直接弥补前一个字的不足书写下一个字,不再涂擦,以保持卷面整洁。

  教师在规定小字练*作业时,一定要注意控制书写的数量,不要让写字成为学生的负担,使他们失去写字的兴趣。一般来讲每个汉字重复书写不得超过4遍。一遍记字音,二遍记字形,三遍查准确,四遍讲美观。

  (四)、中、高年级学生开设毛笔字书写课。

  毛笔书法是*特有的传统文化。开设毛笔书法课,能够在书写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同时,为了让学校重新回到书香门庭,弘扬国粹,还可以成立书法兴趣小组。

  (五)、教师要加强三笔字练*,规范书写,美化板书。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会写字,写好字”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把字写好了,学生才有好的榜样可以模仿。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的字和他们的学科教师的字很相似。因此,教师在板书的时候,必须用规范工整的正楷字书写,并注意行列的安排,力求做到美观的大方。

  书写汉字,传承文化,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书写训练。只要我们在写字教学时,讲究指导方法,细化要求,进行科学的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写好字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论文摘要】写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优化写字教学,奠定扎实基础,对今后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写字教学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写字教学 有效整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出现了加快发展、加快改革的势态。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增加,教学设备得以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变得更加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

  一、运用网络进行写字教学特点

  1.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较好地发挥了优秀师资对学生教学的作用,在培训师资和辅导学生方面都体现了资源共享的网络教学优势。虽然在录制时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但最终既减轻了写字教师的辅导负担,节省了重复劳动的时间,又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惯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论文 (菁华3篇)(扩展9)

——创造性思维论文汇总10篇

  摘要:

  我国原创动漫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思想追求,国产动漫普遍呈现出内容缺失、文化内涵层次降低等态势,这不仅是动画创作题材等方面的问题,还是创新思维缺失所导致的沉疴宿疾。为此,我国原创动漫要在批判中革新,不断寻求题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动漫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性思维,让“传统”走向“创新”,只有创造性思维才是原创动漫产业发展不竭的源泉。

  关键词:

  原创动漫;创造性思维;题材;人物形象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原创动画迎来了发展的蓬勃时期,以传统民间文化为题材的一系列动画作品,如《大闹天空》《铁扇公主》等极具艺术价值的经典作品为中国争取了诸多荣誉。譬如《大闹天宫》在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得了短片特别奖,在第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获得了最佳影片奖,确定了中国动漫在国际动漫史上的超然地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日美等国家在题材内容上不断创新,勇于颠覆传统的创作方式,其动漫作品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国际上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动漫影视市场。而此后中国的动漫创作却停滞不前,在国际市场上逐步呈现出被动的趋势。其传统题材的束缚,以及过度说教的内容形式,一度引发国内观众的反感和抵触心理。为此,现代国产动漫应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的现状,杜弊清源,大胆尝试,在题材、形式、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方面愈加重视创造性思维,力求振兴国产原创动漫产业,迎来新繁荣时期。

  一、故事题材的创造性展现

  历数好莱坞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动漫作品,从第一部彩色动画《白雪公主》开始,此后的每一经典作品无不将主人公置身于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之中,创作题材来源之广,涉及文学经典著作、戏剧、神话故事以及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好莱坞依托强大的文学架构,制作出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动漫影视作品。如出自《圣经》故事的《出埃及记》,出自古希腊神话故事的《阿拉丁》以及出自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花木兰》等,这些作品结构复杂、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荡气回肠,吸引了众多观众。其题材选择的突破创新无疑是好莱坞占据国际动漫市场的一把利器。反观中国现代动漫影视作品的题材选择,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固守自封后,其创造性思维也开始初试锋芒。如当下热播的《大护法》和《十万个冷笑话》等动漫影视作品,已突破了传统题材的束缚,逐步走向**受众,彰显个性化的发展道路。以后现代主义表现风格为主的《十万个冷笑话》,是一部以青少年为目标受众的漫画而延伸出来的动漫影视作品,上映之前就积累了大量前期市场基础,上映以来票房累计1.2亿,位居国产动漫电影票房排名第二位。不同于传统的国产原创动漫,该作品题材主要源自具有高度网络化和娱乐化特征的现代社会,融合了白雪公主、葫芦娃、海贼王等数十个经典动漫情节,并结合当下学生和青年上班族的典型生活现状为故事脉络主线,内容天马行空,情节错综复杂。夸张的人物形象和高度娱乐化的网络语言,精准地把握了时代受众的需求,值得当下动漫影视作品在题材创新方面进行思考。

  二、角色形象的创造性展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铺天盖地的视觉信息不断进入观众视野,人们已经*惯了“读图”式的阅读*惯和观影方式。在浩如烟海的卡通动漫世界里,角色造型形象无疑是最直接地作用于人类视觉感官,博取关注度的钥匙。动漫作品中角色造型以千变万化的视觉表现,叙述着取自不同题材的生活故事,给人们带来快乐的视觉享受的同时,又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传达深刻哲理。正如好莱坞史上诸多耳熟能详的动漫角色形象,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这些产生于虚拟世界的角色是一部动漫影视作品的灵魂,更成为我们心灵的朋友。角色形象是以美术中不可言传的形式来反映和叙述故事的。无论是《大闹天空》中一个筋斗能够翻越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还是《猫和老鼠》中令人忍俊不禁的汤姆和杰瑞,都是以鲜明具体、极具创造性思维的角色造型来演绎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揭示令人深省的哲理内涵。譬如《大护法》将角色形象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似人非人”的花生人,另一类是以大护法和太子为首的正常人类。第一类人群的形象创造性思维在于,他们的外形酷似花生,面部只有两只眼睛、一个嘴巴,并用画出的“假眼、假嘴”粘贴着,眼神呆滞,毫无灵魂可言。但这一形象的创造,却与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相应和。这些花生人代表着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形象设计无不透漏出群体性的麻木、保守与从众。通过这些外在形象的描写揭示出群体在面对困难时往往呈现出被动接受,毫无反抗的现状。动漫创作者构建角色形象的目的不在于显示自身的绘画技术何等娴熟,而在于表达内心的设计意图。为了使设计意图在创作中能够自然展开,创作者要充分展现创造性思维,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最终赋予角色独特气质。正如迪斯尼公司以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为题材拍摄的《花木兰》,虽然基于中国传统题材,但其设计充分体现出动漫创作者的创造性思维。作品中的角色形象保留了东方女性的气质特点,修长的面容和身材,乌黑的头发,黄色的皮肤,人物线条简单流畅。角色的整体造型与影片主题达到完美统一。但这位“美国木兰”也为我们带来了全新意义的花木兰形象,从性格、文化等方面体现出多元文化融合的整体特征。继《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之后,又一次将东方文化发扬光大的还有《魔弦传说》,这部充满东方魔幻色彩的动漫影视作品,在人物形象创作方面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作品中包含着“中国龙、纸灯笼”等东方元素,着实让人着迷,不少具有东方文化情怀的影迷大呼此片良心制作。与此同时,还值得关注的是这部具有东方韵味的美式动漫背后,是中国动漫者的创作加盟。譬如作品中大反派“巨骸怪”原形的首次现身,其形象的设计者为国产动漫家徐宁,他坦诚灵感来源于《哪吒闹海》,“巨骸怪”巨大的身躯,狰狞的面目,虽然看起来恐怖凶残,却是衣服病殃殃、慢吞吞的形象,内心与外表的极大反差可以说是这一角色创造性思维的体现。作品播出后备受观众好评。

  三、故事情节的创造性展现

  中国动漫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发展的沉寂期。原创动漫在创作的黄金时期,创作手法享有极大自由,但主题和故事情节的表达却相对狭隘。这一时期乃至而后很长一段沉寂时期,主题和故事情节可用八个字概括:惩善扬恶,改过自新。在传统题材的局限下,故事的编排难以突破传统观念,观众流失问题日渐严重。于是,现代动漫制作者鉴古知今,自觉在故事情节编排上寻求新意,在后续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中也体现出创造性思维的突破。在传统题材故事情节创新方面,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最为突出。该片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上,以“旧瓶装新酒”的故事情节,赢得一片叫好声,成为2016年暑假档一匹黑马。创作者倾心打造,精心雕琢,规避了以往受众广为熟知的“取经路上打斗”的情节,而是以原创性的精神结合现代影视叙事手法,选择了以唐僧的前世江流儿与他的“英雄”为叙事主角,演绎了“成长与救赎”主题的叙事故事。具有东方神韵与美学意境的画面在作品中展开。云雾缭绕的水墨山水和重峦叠嶂的亭台楼阁,在令人惊艳的皮影呈现中征服了“全年龄”观众,也挽回了无数国产动漫爱好者的心。其故事编排贴*受众心理,根植于传统经典著作基础上,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透出“大圣”身上所具备的英雄抱负。特别是影片最后“大圣”的那一声呐喊,让无数观众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英雄”意识被唤醒,体会到强烈的文化自豪感和久违的心灵震撼。除了传统题材的故事创新,现代动漫影视作品对于社会问题层面的涉及愈加凸显。譬如定位于“儿童”视角的《大耳朵图图》,作品故事情节的编排传达出“道德良心取向”的社会规则性价值观。无论是婚姻家庭、友谊爱情、合格公民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均有提及。可以说,这部“寓教于乐”的动漫故事迎合了当下最为突出的问题,承担着价值观念的引导作用,在诸多以教育为主的动漫作品中可谓是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动漫佳作。

  四、动漫技术的创造性展现

  回顾中国原创动漫的发展史,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就创作出一大批经典的定格动画。《神笔马良》《阿凡提的故事》《愚人买鞋》等经典的定格动画作品,在90年代却逐渐被动漫制作人和观众所遗忘。如今,现代原创动漫的发展似乎呈现出定格动画的回归趋势。这与定格动画的技术优势是分不开的。定格动画的创作与其他动漫创作的流程基本一致,但其显著优势在于动漫中期的制作。画面呈现可通过特殊拍摄手法展现在现实拍摄中无法呈现的拍摄效果,特别是在现代电影技术的不断革新下,表现形式也愈加宽泛,如布偶动画、黏土动画、剪纸动画、皮影动画等。在现代原创动漫的作品中,使用定格动画拍摄技术的作品获得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关注和认可,其中不乏《大圣归来》和独具东方意蕴的《魔弦传说》。此类作品展现出来的间歇和跳跃的美感,是现代动漫技术无法呈现的独特魅力。以《魔弦传说》为例,作品除了向东方文化致敬,其定格动画技术也是令人惊喜的亮点。当然,拍摄过程是十分艰难的,因为定格动画要求每一个角色乃至情节的呈现都需要手工制作完成,精细到每一根头发。不光人物造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制作和设计,动画场景的每一帧都需要精雕细琢。但在艰难的拍摄之后,作品所呈现的效果远远超过许多现代动漫制作技术。

  这凝聚了动漫制作者的爱和灵魂,作品中每个角色形象都有血有肉,十分逼真。为了呈现作品中极重要的一个反派形象,动漫制作者特意打造了整部剧中的“巨无霸”骷髅,其等比例制作模型打破了动漫制作史上最大人偶的纪录。虽然这种形象在主流2D动画技术中实现并不困难,但要想在定格动画中呈现是极为不易的。此外,《大圣归来》以皮影定格动画的形式回归大众,其表现效果也足以惊艳观众。作品通过定格动画的创造手法将“大圣”这一震天撼地的英雄形象生动再现于荧屏之上,获得广泛的认可。由此可见,在经过二维、三维动画的技术突破后,国产原创动漫逐渐回归传统,将定格动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创作内涵。

  【摘要】

  创造性思维是人的大脑特有的一种功能,是以思考、感知、记忆、理解、联想等能力为基础,以探索性、求新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心理活动,也是大脑功能的最高表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新形势下显得非常重要的,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避免学生思维局限的想象,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值得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在设计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是对事物进行了重新的认识、组合或者改造,然后脑海中形成了新的事物,再通过相应的技术加以创造,这就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充满了创造的过程。怎样从一种事物中去想象新事物,去发现新问题呢?这就是要具有创造性思维了。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改变以往呆板、僵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发挥创造性。

  一、激发求知欲,培养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部分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主要源头。那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加强兴趣性,力求构思新颖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艺术美和兴趣性,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吸引学生,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学*,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下,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敢于创作的冲动,让学生想学、愿意学、喜欢学,这样就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更高的情景中去感受美和创造美,使学生带有多方面的情感来完成一幅美术作品。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一个让学生们有兴趣的命题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人物、背景等来设定情景,使学生有感情的去创作。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利用语言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

  语言引导,主要是教师通过提问、谈话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意图。生动的语言,贴切的语句,可以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激发、相互启发,把问题的主动权力交给学生,对草图提出建议和意见,可以开拓思路,深化立意,最后确立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构图。

  2.利用美术技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

  有的学生具有了想象的灵感,但是想要把这种想象用创作的手法表现出来,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如果一个学生具有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他的表现能力差,想表现的东西表现不出来,那么,他的创造信心和创造的热情,就会受到挫败。因此,学生的.美术技能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3.避免长期临摹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让学生大量的临摹,一段时间过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渐渐的在临摹的过程中减弱了,已经*惯了其他人的绘画模式,*惯了其他人的思维,这样发展下去,长期临摹导致学生想象力缺失,只会让他们墨守成规。那么,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要急于完成绘画,而应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多去思考,多去设想,学生间应该多比谁的想法最多,谁最具有独特的思维,而不是谁画的多,画的快。

  三、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水*。美术是一个涉及非常广泛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很宽阔,同时要具备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观念,要把新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理念融入到工作中,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用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等积极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评价的重要性

  教师的评价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单一性、权威性、支配性的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果,感受到成功带来的自豪和喜悦,激励他们去创新、去探索,杜绝只追求共性而忽略的个性的评价方式。最主要的是看是否有创新意识,其次是画的好坏。教师可以当面肯定绘画的成功或者指出不足指出,甚至可以自己动手修改,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不要用“像不像”、“好不好”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就会失去对学*美术的兴趣,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来体现。在自我评价中,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作品的创意,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者成功的感受。在互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评价。受点评的学生,要抱着谦虚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采纳对的意见,修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本身应该先具备创新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大胆改革,不断的创新和探索,要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的学*目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美术教学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发挥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功能。

  参考文献:

  [1]徐广华.《加强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培养创新思维》.2001.

  [2]翁振宇.《新美术》.中国美术学院学报,2002年3月.[3]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1995.

  [4]张文新.《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1999.[5]尹少淳,《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

  [6]刘新华.《论美术教学改革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4月.

  [7]章国立.《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10月.

  [8]张庆林.《创造性培养与教学策略》.2006.

  摘要:网络技术的变革和高速发展,对人类的视觉语言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视觉符号始终以其独特的可视性语言追求自身审美价值的实现,并争取与社会、大众心灵的沟通、融合,力图超越国家和民族的界限。该文针对当前网页设计的风格,探究创造性思维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网页设计;视觉;创造性思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网站的大量建立,人们把互联网纳入六大媒介,并称其为继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之后的“第四大众传媒”。互联网这种交互式传播媒体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媒体与受众之间不再是传统的相互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正面临巨大的改变。而在此过程中,网站建设也愈发趋向于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因此,创造性思维对网页设计起着主导作用。

  一、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

  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新颖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活动,每个正常人都有这种创造性思维。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的发明创造、形成新的概念、创造新的成果、提出新的假说等探索未知领域的思维活动,这种创造性思维一般人是没有的。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的有机结合。

  二、创造性思维在网页设计实践中的运用

  网页设计作品主要由图形、文字、版式等设计元素组成,这些元素经过设计师的艺术加工,最终构建出完整的网页。在创意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师对多个设计元素进行组合,使其不仅仅具有审美和装饰功能,同时具有商业化的目的。图形是网页设计作品中受众关注的视觉中心,也是传达感情信息和创意表现主要形式的重要载体。优秀的网页设计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创意思维,运用简洁的设计语言清晰地表达设计主题,而且可以有效地展现设计师的情感和商业目的。因此,创意思维对于网页图形的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创意表现常用的几种手法:

  1.互补形借用

  互补形借用,即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这种图形巧妙组合,结构严谨,形与形之间相互包含、补充,又相互独立,具有一形多义的视觉幻象的效果。在视觉设计中,图形在人们心中是情感和思维形态凝固的视觉符号,它可以超越国界,是人们沟通情感、传播信息的直接途径。网页设计的图形、文字等是正形,而留白是负形,留白能使网页作品产生空间感。优秀的网页设计师善于运用互补形借用的手法,使正负形之间既对比又统一,作品往往能够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感受。网页设计的另一个主要元素是文字,一些院校专门把字体设计作为一门课程。设计离不开有创意的文字造型表现,有设计师把字体作为主要的设计元素。不同的字体设计在表达同一设计主题时所呈现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是不同的。如,宋体给人的感觉是规范、正统、严肃,黑体则显得厚重、实在,圆体看起来比较亲切,等等。因此,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创造出独特的文字形象显得非常重要。设计师在进行文字创意时,必须深入理解文字的内涵,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对字体的结构进行巧妙组合,对笔画的大小、粗细、颜色等进行艺术加工。设计师要将文字作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抓住创意要点,增强文字的艺术感染力。

  2.变异

  一个物形有次序、循序渐进地按照一定规律和美学法则转变成另一个物形,如此美妙的变换使两个不相关的物形发生联系,从而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如,经典作品《乌龟与汽车》就充分利用了异变图形的构形方式,将一只卡通的乌龟与甲壳虫汽车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交织渐变、相互衬托,既生动有趣又自然。设计师要巧妙处理各项设计元素,有秩序、有节奏地进行排列、组合,从而营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

  3.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就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完全相同但有联系的视觉符号运用艺术手法进行巧妙结合,从而组成新的更有意义的视觉符号。这种视觉符号具有独特的个性,同时体现了对立统一的理念。设计师可结合客户需求设计作品的版式编排,同一版式可让不同网页元素和谐统一。如果网页设计作品具有新颖的版式,就更能吸引受众,从而充分展现个性。不同版式编排方式具有不同的意境、个性和感情。网页版式是创意性理念的体现,也是一种形式语言,它必须与内容紧密匹配,所有这些语言和技巧的目的都在于清晰、鲜明地传达主题内容。网页设计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需要设计师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设计师运用美学法则对网页的构成元素进行巧妙处理,旨在获得最佳的主题诉求效果,使受众更快捷地获得需要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2]匡文波.网络媒体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3]明安香.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华夏出版社,1999.

  作者:谢洁萍 单位: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一、传统教育与创造型思维能力培养相结合

  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教师一定要将传统教育思想和创新教育思想相结合,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创新教育”的主体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对于传统教育来讲,传统教育重在于日积月累的知识点,这样学生的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得道了限制,使得他们具有相应的模仿能力,但是不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利于创新思想,合理的运用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的开发学生思维模式,为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善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对于教师来讲,一定要善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特思维,才能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最终顺着自己的思维模式,通过自己的深入探索,解决问题。那么教师改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呢?

  1.预*存疑,诱导思维。

  针对有些课文文字内容较多,这时候一定要教育学生养成一种提前预*的好*惯,多鼓励学生在预*期间提出疑难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又经过老师的指导,最终诱导学生解决问题,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2.题目设疑,启发思维。

  题目对于学生来讲,非常敏感,不同的题目,学生能体会出不同的含义,因此教师可以在题目设疑,循序渐进的启发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

  3.重点提问,引导思维。

  可以经常教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一定要抓住课文的重点,抓住任何一个题目中的关键字、关键词,针对这些课文的重点,提出不同的问题,最终能够成功的捕获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思维。

  三、通过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纠正思路狭窄的缺点

  想象力对于高中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适当的纠正学生思路狭窄的缺点,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想象力,对于学生写作和阅读理解以及文言文的背诵都有很大的益处,当学生读到一首诗时,能够深刻的想象到“田园诗人”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当学生写一个抒情文章时,能够全面的投入到情景模式中,更加有利于学生成功写作。

  1.通过课文的结尾培养学生想象力。

  众所周知,有些课文的结尾会戛然而止,都会在结尾的时候为我们留下一定的悬念和疑问。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结尾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开拓学生的想象力,例如《云雀的心愿》一文,当学生理解了全文之后,大概知道了云雀的心愿是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后,这时候就可以根据结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云雀的心愿实现了吗?

  2.作文对于学生来讲,在语文考试成绩中同时也占据着一定的分数比例,同时通过语文写作来培养学生想象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具备“假设性、幻想性”的作文题目,例如“假如我是一名教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假设的*台,帮助学生创设情景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灵感,通过这些想象力,开拓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定期给学生布置情景模式题目,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开发创新性、想象力。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周制定一个情景模式题目,让学生们自己做主,自己想象,自己思考,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写出属于自己的思想,这样慢慢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性。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定可以大幅度地加强。四、合理运用逆向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逆向思维就是对事物或现象从反面去思考,得出相反的结论。逆向思维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讲,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解决各种阅读问题。通过这样的思维,可以使得学生思维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对于写作时,学生针对布置的作文题目,从另外一个角度反面来论述,剖析,这样对于众多学生观点中会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当遇到一个题目时,大部分学生都会从正面入手,最终论述的观点也将会是一个正面结论,如果这时候有学生适当的运用逆向思维,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这样会得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因此,在高中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运用逆向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根本的出发点,也是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合理地运用各种开导方式,最终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除了要重视创造行为的养成和创设创造环境外,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从教会学生科学观察的方法入手,培养直觉思维

  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养成观察的*惯。因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持久的感知活动,是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开始,是增强创造意识和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教学中, 我十分重视指导学生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教会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认真细致深入地观察。如学*《植物的 花》一课时,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花的基本构造。学生通过对花的直接观察,会说出花的名称、香味、颜色、花 瓣的多少,甚至花开放时的姿态,但对花的结构特征却很少有人涉及。我就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 进行层层解剖式地对花进行观察。在观察中让学生了解花瓣是由什么托住的?花瓣的里面有什么?花蕊是否都 相同?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花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等。按照这个观察程序,不仅要求学生看,还要学生想,调 动了他们大脑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观察中掌握了花是由萼片、花瓣、雌蕊、雄蕊四个部分组成,这就 是完全花的构造。在《果实》、《种子》、《昆虫》等课的教学中,我都从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地观察入手,使 被观察的事物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我除了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外,还注意在课外养成 学生勤于观察的*惯,经常布置一些观察作业,写观察日记等,让学生在大量常见的现象中,独具慧眼,捕捉 信息,培养直觉思维。

  二、在课堂教学中巧设疑点,激发好奇心,训练学生的发

  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探究的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如 在学*《声音》一课时,学生在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比较是否每把尺子振动发出的声音 都一样?实验后同学们发现听到的声音不一样。当我问为什么会不一样时,学生的思维就相当活跃,当思维充 分发散后就会作出种种假设。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做对比实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结果发现尺子伸出桌面长 短不同,振动的快慢就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在教《空气》一课时,为了要让学生掌握空气是实实在在 占据空间的这一知识,一开始我就提问道:老师手中有一只杯子,现在我把它倒放到水里浸没,你们说杯子里 面是干的还是湿的?学生们兴趣盎然,作出各种猜想和假设。这时我不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而是让学 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巧设疑点,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余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会得到很好的训练。

  三、围绕问题组织研讨,培养集合思维

  学生在探索阶段的思维是发散的,许多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假设、设想混杂在一起。因此在思维发散以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集合思维。在教《鸟》一课时,我就让每个学生自己介绍所认识和熟悉的一种鸟,并介绍 它们的特征。在介绍中有的学生把蝙蝠也误说为鸟类,我也引而不发。当学生介绍完之后,我就启发学生寻找 鸟类的共同特征,并与其它动物进行比较。通过讨论、比较、去伪存真,得出了鸟类动物的特征。开始把蝙蝠 误认为鸟类的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了因为蝙蝠没有羽毛、喙,不是卵生,所以它不是鸟类动物。

  摘要: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接受的教育、获得的生活经验,将对其一生造成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不单单需要专业性过硬的人才,更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与创造能力的人才。对于大学体育这门课程来说,在国家重视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的趋势下,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大学体育改革的方向出发,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其在大学中的应用以及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大学体育教学;训练

  综合素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体育创新。信息时代的到来,令传统的单纯体力劳动被机械化所取代,人们所注重的转变为脑力劳动。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还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运用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

  1、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作用

  综合来说,创造性思维具有五大特点。

  第一大特点是具有新颖性。创造性思维能够突破传统思想*惯的束缚,产生不同于常规思想的方法与见解。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要经过三个过程,分别是怀疑、相信自己、自动自发地转变自己[1]。

  第一,要求要具有一种对当前体育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产生一定的有依据的怀疑;

  第二,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即便你提出的观点遭到他人的怀疑;

  第三,要在*时的锻炼中自发地转变自己,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活动范围与体育教学理念。通过以上三个过程,培养创造性思维,直接影响体育的教学水*。

  第二大特点是具有求异性。体育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最好不要单纯地局限于固有的方法。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在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的体育运动,但正是这些运动开创了体育运动的新天地,我们要勇于改变。在体育运动中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够有效地解决体育运动目前存在的许多弊端。

  第三大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正如一句古言所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多数人在成功的道路上能够打破常规,采用新的捷径去实现目标,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这在体育教学中也同样适用,不同场地、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运用都会使结果产生差异,灵活性体现得更为明显。要注意的是,枯燥无味的重复是最打击学生的兴趣的,一直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会因为没有兴趣而影响教学质量,老师们要在教学中灵活地改变教学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适宜的判断。懂得随机应变的老师与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中呆板、无趣的学生有优秀成绩的还是比较少的,更多的是在那些懂得审时度势、思维敏捷的学生中产生的。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大特点是联想性。类似举一反三,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要懂得举一反三,看到一种现象后,要多个方向展开联想,分横向联想、纵向联想、逆向联想,丰富的联想是创造的摇篮。第五大特点是综合性。分析与综合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时,学生要具有杂交能力与统摄能力,把他人的教学、训练巧妙结合并概括整理。

  2、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比较落后,教育制度不太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大学的办学水*造成了影响[2]。许多大学对体育方面的投资普遍较少,教学设施不完善,而且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也不到位,不明白体育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模糊了体育教学的本质,达不到所要求的目标。国外在这一方面的新理念我国也没有加以引进和利用,对教师的教学水*与教学理念也没有加以改进。不过,*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针对体育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一些政策未贯彻实施,还有一些弊端并没有得到解决,影响了大学体育教学的整个水*,对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也十分不利。例如,教学方法无新意,更多大学看重的往往是最后的成绩,但成绩哪能以偏概全,我们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不止在课堂上,*常也要有体育锻炼,这种教学方法达不到目的;其次,教材的选择墨守陈规、无针对性,集体授课在男女之间无差别。另外,理论性知识的教学比较少,无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对学生的思想转变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健康知识的普及也不到位。目前,我国体育教学正在做出改变,更多的是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更改原有的教学模式,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去,采用趣味的教学方式,侧重能力拓展,鼓励引导学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运用

  创造性思维对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十分重要,可被定义为发散性思维,主要是指解决问题时要多方面思考,不要受固定思维的影响约束,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全面分析解决问题,打开思路,勇于尝试不可能的事。正如写作需要灵感,体育教学中也有灵感的存在,适时地培养学生的灵感对体育教学具有十分有力的作用。那么,在这么一个身体运动大的教学项目中如何产生灵感呢?我们要明白,灵感从来不是空穴来风,不可能你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具备,灵感还会来光顾你[3]。灵感的捕捉有以下几个途径:

  (1)要有充足的知识积累。体育虽说更多的是参与,但知识的积累也不容忽视,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接触一些体育理论知识,逐渐让知识在学生脑海中深化积淀,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是学生灵感激发的基础。

  2)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有方向地培养学生对某一个或几个项目的兴趣,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有动力,才有探索新事物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思想的创新。

  (3)要注重劳逸结合。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不是产生灵感的方式,达不到思想的提升,灵感往往是在体育锻炼之后的放松期产生的,所以,在安排体育教学要求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学生训练强度与时间的安排要切实合理,理论知识的普及也要适当安排,让学生在紧张但又合理有序的教学中感受到学*的乐趣,达到思想创新,从而产生灵感。

  竞争是产生动力的良好途径,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的应用中离不开竞争,具备了竞争意识,体育教学才有活力,创新才能有动力。竞争意识可以引申为嫉妒,嫉妒你比我做得更好,那么我就要更加努力来超过你,具备这种心理,学生更有干劲,能够释放出最大潜能,突破自身限制,参与到体育运动当去。在竞争中我们不断超越自我,还能够形成一种冒险意识,不断参与挑战,在挑战中不断创新,不断思考。这种意识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组织一些竞争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思维活动是人类一种最复杂的心理活动形式,只有借助自己头脑中的思想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特点中的一个高级特色,它比一般的思维活动更复杂、更艰巨。

  4、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用中的好处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形成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独立、科学、系统化的思维体系,能够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宗旨,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

  其次,能够提高体育教学训练的成效,创造性思维的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能够令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达到质的飞跃。

  最后,创造性思维的提升也促进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提升。创造始于观察,要具有创造性,就要具备对事物感知的能力,观察细微,才有创造的可能。

  5、结语

  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体育教学之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重视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创造性思维的实施适应了大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殿林.论大学体育教学训练中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J].林区教学,20xx(10):93-94.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论文 (菁华3篇)(扩展10)

——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优选【五】份

  一、自我管理,促进自律

  1、共同制定班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班规时,我们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每位学生献计献策,最后大家共同制定出可行的班规。将班规班纪张贴在公示栏内,让学生一目了然,以便使他们时刻提醒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这样既增强了管理透明度,也有利于学生文明*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进取精神的增强。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感觉到这是自己在主动地约束自己,而不是被动的受老师管束,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不但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而且调动了学生管理的积极性。

  2、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小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主任进行班务管理的助手。我在班中采取了学生竞选的形式,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参加竞选,每个候选人进行一周左右的实际工作,展示自己的才华,然后由学生投票决定正式人选。通过参与竞选,使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有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一些成绩不太优秀但工作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更使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注重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与能力。放手让班干部开展工作,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广泛听取同学的意见,形成正确的措施、方法,取得绝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响应和配合。充分调动班干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3、“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我把魏书生的管理方法运用到我的班级中。班级管理员也不是我部署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班里哪个地方需要加强管理,然后提出申请,这个地方就由他来承担责任。

  只要他申请的职位能够获得同学民主表决半数通过,就可以走马上任。到目前为止,学生们自己申请的管理员职位有:黑板擦拭员、垃圾桶管理员、门窗管理员、电灯管理员、图书管理员、板报管理员、两操管理员、玻璃管理员等等。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都能为班级出一份力,找到自己在班级的位置,让他们体验到奉献的快乐、自己的责任,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全体同学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

  二、目标明确,自我引导

  我利用自己是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优势,让学生用文笔描绘自己的人生蓝图,激励自己努力奋斗,同时结合自己的学*实际,具体提出本学期的奋斗目标。而这个目标一定要细化到每一学科的学*,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将“人生梦想、人生格言、学期目标”,让学生生制成精美的卡片贴在桌子角上。学生因目标而骄傲,因目标而自我激励,因公示于众而更加自律。

  不但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宏观管理,让学生自我引导,自我约束,而且还要特别注意系统、体制内部的细化、深化。既登高望远,大处泼墨,帮学生制订出终生学*计划、学期目标;又细处着眼,精打细算,帮学生拟定出一天、一节自*课的学*任务和时间安排。让学生通过层次鲜明、严谨具体的计划体系,真正做到了对学*任务的心知肚明,真正做到了争分夺秒,认真过好每一分钟,真正做到了学*过程中自我管理,自我指导。

  三、 反思与回顾,做好自省

  “我思故我在”,启发学生时常反思自我。

  例如:结合单元学*,让学生归纳总结学*内容,可以画成知识树,让学生概括的明确学*范围,把握重难点。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搞“知识病历“,自己对自己学*上出现的错误、问题自我分析、自我诊断、自我医治。

  又如让学生每天写一篇自我总结式的日记,对白天的生活做一番自我梳理。这天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困惑。哪些事做的好,哪些事做的不好,有什么经验和教训。一方面可训练学生勤于动笔的*惯,为作文积累素材,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一个心理渲泄和自我调控的空间,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自省的良好思维*惯。

  学生通过自我反思与回顾,培养了自我分析和自我控制能力。不仅合理规划学*,调控自身行为,还有利于学生自我批评意识、独立自主精神的形成。

  四、科学引导,有效监督

  我们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创造机会让学生自我教育,但班主任绝不是撒手不管,而是离不开科学的引导,有效的监督。例如:初一我刚接手班主任时,发现很多学生有随手扔废纸的*惯。打扫的干干净净的教室一会儿到处都是废纸。

  究其原因一是观念淡泊,一是*惯使然。一天早上,我首先让学生观察纸屑满地的教室,有同学甚至觉不出哪不好,打扫干干净净后再让学生说有什么不同,很多学生才恍然大悟,警示学生如果有谁扔谁打扫,我告诉他们,如果保持的好,一天就只扫一遍就可以了。同学们很自觉的去保持教室的清洁。这样,全校一天早中晚三次清扫,唯有我班一天只扫一次,而我班却是最干净的,同学们渐渐以本班的清洁为骄傲。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是一种很有效的管理方法。所以我们班主任应转变观念,淡化“管理者”意识,让更多的学生承担责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才能有一个完整的“问题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节课的问题,不宜太多,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去设计问题。如果问题多而繁琐,就可能会变成“满堂问”,缺少主次,学生也就抓不住重点了。

  五、提问要有层次性

  虽然有了一条“问题链”,但是“链”字上的问题如何排列顺序?总是要分个先后主次吧,这就需要老师把这些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我想这种整合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也千变万化。但是归结起来,不外乎这样一些:一节课可以由一个主问题统领若干子问题。比如教学小说《孔乙己》,第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围绕一个主问题来进行: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再设计子问题:一孔乙己的外貌是什么样子?二孔乙己是什么样的身份?三孔乙己会说什么样的话?孔乙己一生有那些遭遇?三个字子问题解决了,那么开头的主问题也就解决了。这种方法是由主到次,由大到小。当然,我们也可以先设计一个个小问题,然后归纳总结,解决一个大问题。所以上面的问题也可以调过来,先解决三个子问题,最后主问题也就水到渠成的解决了。

  学问,学问,贵在问。问不仅是学生学*的事,更是老师教的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学会问,把提问当作一项技术,甚至是一项艺术来对待,语文的课堂才能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

  实行素质教育,培育中学生完整人格,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这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而管理则是关键。

  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学校管理工作如果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主体性管理,使作为管理实践活动的学生,能够通过对道德原则、学校规章制度的积极、主动的理性的思考后自主、自觉、自愿地作出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

  要做到学生自我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中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其次要把学生看成能动的、独立的主体,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意识,培养学生在自觉活动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在班级管理者指导下的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调节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以自我认识为基础,通过自我体验获得认识自我的情感动力。搞好学生自我管理,对班级管理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引导中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中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可以说,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中学生的自我管理。数十名中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

  1 用制度去管理班级

  人是需要制度去管理的。我先后和班干部一起制定了《班级德育量化管理制度》、《班级公约》、《班级清洁卫生制度》、《班干部管理制度》、《班级值日生管理制度》等。在实施过程中惩罚学生时,一定要让他明白,这个惩罚并非来自于教师,而是来自于制度,以防止他对教师心生怨恨。因为你违反了制度,所以要罚你,我老师最多也就是制度的执行者。因此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教师是集体的一员,最多起一个指导的作用。

  2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荣誉感,设法激发整个集体的荣誉感,便能够凝聚这个集体。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是增强凝聚力的好机会。去年和今年学校都举办班级篮球赛,我让体育委员组织同学参赛,训练、比赛我都是在一旁做指导,整个过程都是他们自己做主,最终我们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如果班主任让学生自己去搞,自己不闻不问,实在是不高明之至。集体里每一个成员的全情投入都是一种体验,其实,结果有时并不重要,即使拿不了名次,准备的过程,比赛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凝聚全班的过程。所以,班主任要带头投入,并且发动全班同学投入。每一个人投入越深,体验就越深,体验越深,集体归属感就越强,集体归属感越强,集体凝聚力就大。

  3 营造良好班级舆论

  好的班级舆论非常重要,这是形成好的班风的重要基础。自*课,如果有同学讲话,马上会有人来制止;有人欺负弱小,马上会有人打抱不*;损害班级荣誉的行为,马上引起众人谴责。这样的班级,风气自然正,正气抬头,邪气低头。集体舆论像一张无形的大网一样规范着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于其中的一些小的偏差能自动产生纠偏作用。

  要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树立典型很重要。有一句老话,叫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级里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大家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生动的学*目标,会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4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学生自我管理得以进行的前提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使学生能对自身、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表现有一个客观的清醒的认识,并能与社会规范、学校要求相对照,在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的基础上,调正或修改自己的行为方式,从而找到一个既符合社会前进又利于自身全面发展的途径和*衡点。

  5 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我经常给学生们灌输一个思想,告诉他们,“班级是你们的家,你们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一切事情,都该由你们来处理。只有遇到了处理不了的事,老师才来帮你们想办法。”告诉学生,“班荣我荣,班衰我耻;我以班级为荣,班级以我为骄傲”,要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班集体。

  因此,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在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我是这样做的:

  5.1 建立值日班长制。在初一时我按学号让学生轮流来当值日班长,班中的事由值日班长全权负责,常务班长协助工作。值日班长负责检查当天的卫生、纪律,督促每一位同学做好自己的份内事,记载班务日志,检查其他班干部的工作情况。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才能,使学生的自我管理得到加强,班集体内部也日趋团结。

  5.2 实行班干部分片管理制度。每个班干部负责3—4个同学,主要是负责同学的纪律、学*等方面,督促同学遵守纪律,认真学*。本组内的同学如有被扣分则班干部相应被扣一半的分。实行后,几乎所有的班干部都非常认真的负责任的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了。

  5.3 建立机动干部轮值制。在初二时,我通过建立机动干部轮值制来让学生自我管理:除了原有班干部外,每两个同学一组,当一天的班干,协助值日班干管理班上的纪律,检查当天的卫生清洁状况,检查当天的作业和早晚读的情况。试行一段时间后,班上的纪律有所好转,班干部的工作热情也被调动起来了。在实行过程中,明确每位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和责任,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

  一、端正态度

  不要总强调你有多无奈,除非你愿意,没人能强迫你做决定。

  大多数人总是得过且过,然后找很多理由,证明困窘的生活不是自己的本意。

  但你若要认真地活着,就要趁年轻,谨慎地活成你自己,不要被这样那样的理由局限,放弃了想要的生活。

  梦想,对于真正想要的人会找方法,而放弃的人只会找借口。不要介意努力了却没有成功,你在奋斗路上看到的风景,放弃的人可能都没机会听说。

  二、控制情绪

  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背负着压力,这就需要我们有缓解压力、控制情绪的能力,很多负面事件都来源于情绪的失控,路怒族、家庭暴力、职场排挤、校园暴力、自杀等等。

  自我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控制情绪。

  在这方面先做自我检视,如果有问题要及时就医,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心理学家建议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心理医生。该吃药吃药,该锻炼锻炼,该倾诉倾诉。

  读相关的书(我今天就会介绍一些),提高心理素质,自我疏导。

  三、清楚认识自己

  在我的老家有句老话:“也不看看你自己是什么变的”。这是一句很难听的话,意思是说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但实际上,这是我接触到的普通人最容易接受的关于自我认知的解释了。

  自我认知到底有多重要?它会直接决定你的态度、职业规划方向、甚至你的未来。

  美国基础商业教材《认识商业》就用大篇幅内容讲自我认知:通过大量*题让学生评估自己的情况;通过大量案例让学生了解自身擅长的与那些行业、职位相对应。

  四、调整心态摆正位置

  职业经理人首先要有职业的热情,要有想干事的原动力,从内心里想干一些事情。不论给你的头衔是什么,也无论多高的职位,实质上,你是一个投资人为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而雇用的打工者。许多职业经理人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过重的看待职位、过多的追求待遇、过分的要求权力。

  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就不可能很好地在老板给予的空间中更好地施展自己,自己的心态调整不好,就不可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更扮演不好自己的角色。职业经理人有时之所以感到自己的辛苦不能被理解,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追其原因,就是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未能真正认识自己。

  作为职业经理人,应该以感恩于雇主的心态来调整自己,是雇主为你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台,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雇主将毕生投入所创下的企业交付给你,难道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不去努力干好呢?

❤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