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名句实用五篇

首页 / 名句 / |

  牡丹亭名句 1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画眉序】

  好景艳阳天

  万紫千红尽开遍。

  满雕栏宝砌,云簇霞鲜。

  督春工珍护芳菲

  免被那晓风吹颤,

  使佳人才子少系念

  梦儿中也十分欢忭

  【山桃红】

  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

  紧靠着湖山石边

  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

  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

  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是那处曾相见?

  相看俨然

  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步步娇】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绕地游】

  梦回莺啭

  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尽沉烟

  抛残绣线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云髻罢梳还对镜

  罗衣欲换更添香。

  牡丹亭名句 2

  1、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汤显祖《牡丹亭》

  2、"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牡丹亭》"

  3、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汤显祖《牡丹亭》

  4、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汤显祖《牡丹亭》

  5、怎辜负的这一弄明窗新绛纱。――汤显祖《牡丹亭?闺塾》

  6、情由心生,生能够死,死能够生;生不能够死,死不能够生者,情非之至也!――汤显祖《牡丹亭》

  7、从来雨中打秋月,更值风摇长明灯――汤显祖《牡丹亭》

  8、回头皆幻景,对面知是谁。――汤显祖《牡丹亭》

  9、文情不厌新,交情不厌陈。能存先昔友,留示之后人。――汤显祖

  10、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汤显祖《牡丹亭》

  11、红杏深花,菖蒲浅芽。春畴渐暖年华。竹篱茅舍酒旗儿叉。雨过炊烟一缕斜。――汤显祖《牡丹亭》

  1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13、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汤显祖《牡丹亭》

  14、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牡丹亭》

  15、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仅有青山不改。――汤显祖

  16、*睹分明似俨(yǎn眼)然,远观自在若飞仙。――汤显祖《牡丹亭》

  17、不入春园,怎知春色几许。――汤显祖《牡丹亭》

  18、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汤显祖《牡丹亭》

  19、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汤显祖《牡丹亭》

  20、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汤显祖《牡丹亭》

  21、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汤显祖《牡丹亭》

  22、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汤显祖《牡丹亭》

  23、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汤显祖《牡丹亭》

  24、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

  25、原来繁花似锦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桓颓水――汤显祖《牡丹亭》

  26、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题词》

  27、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汤显祖《牡丹亭》

  28、到来只饮官中水,归去惟看屋外山。――汤显祖《牡丹亭》

  29、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汤显祖《牡丹亭》

  30、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汤显祖《牡丹亭》

  31、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汤显祖《牡丹亭》

  32、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汤显祖《牡丹亭》

  33、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仅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可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汤显祖《牡丹亭》

  34、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汤显祖

  35、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必无处不飞悬。哎,睡荼蘼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汤显祖《牡丹亭》

  36、〔丑〕世间荣乐本逡巡,(李商隐)〔末〕谁睬髭须白似银?(曹唐)〔丑〕风流太守容闲坐,(朱庆余)〔合〕便有无边求福人。(韩愈)――汤显祖《牡丹亭》

  37、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汤显祖《牡丹亭》

  38、他青梅在手诗细哦,逗春心一点蹉跎。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汤显祖《牡丹亭》

  39、越王歌舞今何在时有鹧鸪飞去来。――汤显祖《牡丹亭》

  40、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汤显祖《牡丹亭》

  4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汤显祖《牡丹亭》

  42、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汤显祖《牡丹亭》

  43、贪羊而穷――汤显祖《嗤彪赋序》

  44、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汤显祖《牡丹亭》

  45、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汤显祖《牡丹亭》

  46、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汤显祖

  47、美得流泪的句子,经典!――汤显祖《牡丹亭》

  48、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道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汤显祖《牡丹亭》

  49、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

  50、袅(niǎo鸟)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汤显祖《牡丹亭》

  51、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汤显祖《牡丹亭》

  52、待说何曾说,如颦不奈颦。把持花下意,犹恐梦中身。――汤显祖《牡丹亭》

  53、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汤显祖《牡丹亭》

  54、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汤显祖《牡丹亭》

  55、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悲痛画出难。――汤显祖《牡丹亭》

  56、为君难,为臣不易――汤显祖

  57、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58、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

  59、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仅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后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可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汤显祖《牡丹亭》

  60、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汤显祖《牡丹亭?闺塾》

  61、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游黄山白岳不果》

  62、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

  6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者能够生――汤显祖《牡丹亭》

  64、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汤显祖

  65、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汤显祖

  66、头纳地,添灯火,照的'他慈悲我。――汤显祖《牡丹亭》

  67、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仅有情难诉。――汤显祖《牡丹亭》

  68、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论星宿,连张带鬼。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汤显祖《牡丹亭》

  69、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汤显祖《牡丹亭》。

  牡丹亭名句 3

  1、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

  2、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

  3、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

  4、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5、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6、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7、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8、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

  9、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

  10、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11、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我且来散心到荼蘼架底,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蹙金莲红绣鞋,荡湘裙呜环佩,转过那曲槛之西。

  12、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13、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14、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15、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6、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

  17、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1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19、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20、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牡丹亭名句 4

  1、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2、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

  3、四季相续,光阴暗把流年度。休慕古,人生百岁如朝露。莫区区,莫区区,好天良夜且追游,清风明月休辜负。但落魄,一笑人间古今,圣朝难遇。

  4、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5、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6、玉茗堂前朝后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

  7、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

  8、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

  9、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

  10、竹篱茅舍酒旗儿叉。雨过炊烟一缕斜(xia)。

  11、一般桃李听笙歌,此地桑阴十亩多。不比世间闲草木,丝丝叶叶是绫罗。

  12、我且来散心到荼蘼架底,

  13、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

  14、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15、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

  16、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17、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18、红杏深花,菖蒲浅芽。春畴渐暖年华。

  19、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20、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2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22、但凡少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踪,而纠结流离。

  23、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

  24、〔丑〕世间荣乐本逡巡,(李商隐) 〔末〕谁睬髭须白似银?(曹唐)

  25、头纳地,添灯火,照的他慈悲我。

  26、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27、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

  28、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

  29、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

  30、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

  31、〔丑〕风流太守容闲坐,(朱庆余) 〔合〕便有无边求福人。(韩愈)

  3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33、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34、春鞭打,笛儿~,倒牛背斜阳闪暮鸦。

  35、我年将半,性喜书,牙签插架三万余。

  36、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37、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38、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39、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40、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

  41、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

  42、且提壶,花间竹下长引着凤凰雏。

  43、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 死者可以生

  44、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45、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46、原来繁花似锦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桓颓水

  47、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4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49、美得流泪的句子,经典!

  50、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51、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52、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53、回头皆幻景,对面知是谁。

  54、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

  55、从来雨中打秋月,更值风摇长明灯

  56、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57、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58、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

  59、不入春园,怎知春色几许。

  60、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6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62、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

  63、他青梅在手诗细哦,逗春心一点蹉跎。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

  64、待说何曾说,如颦不奈颦。把持花下意,犹恐梦中身。

  65、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66、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67、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68、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69、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

  70、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

  71、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道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

  72、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论星宿,连张带鬼。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

  73、景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74、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必无处不飞悬。哎,睡荼蘼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

  75、袅(niǎo鸟)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76、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

  77、到来只饮官中水,归去惟看屋外山。

  78、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

  79、*睹分明似俨(yǎn眼)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80、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81、不提防沉鱼落雁乌惊喧,则怕的羞化闭月花愁颤。

  82、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

  83、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84、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牡丹亭名句 5

  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2、好者好也,逑者求也。

  3、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

  4、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

  5、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6、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7、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

  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9、我年将半,性喜书,牙签插架三万余。

  10、情由心生,生能够死,死能够生;生不能够死,死不能够生者,情非之至也!

  11、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

  1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3、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

  14、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

  15、风无定,人无常。

  16、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17、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

  18、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19、越王歌舞今何在?时有鹧鸪飞去来。

  20、沉鱼落雁鸟惊暄,羞花闭月花愁颤。

  21、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悲痛画出难。

  22、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23、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

  24、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25、但凡少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踪,而纠结流离。

  26、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27、景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28、可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29、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30、不提防沉鱼落雁乌惊喧,则怕的羞化闭月花愁颤。

  31、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

  32、略知孔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尺条。

  33、雨过炊烟一缕斜。

  34、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35、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36、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必无处不飞悬。哎,睡荼蘼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

  37、红杏深花,菖蒲浅芽。春畴渐暖年华。竹篱茅舍酒旗儿叉。雨过炊烟一缕斜。

  38、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道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

  39、待说何曾说,如颦不奈颦。把持花下意,犹恐梦中身。

  40、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41、一般桃李听笙歌,此地桑阴十亩多。不比世间闲草木,丝丝叶叶是绫罗。

  42、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

  43、头纳地,添灯火,照的他慈悲我。

  44、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我且来散心到荼蘼架底,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蹙金莲红绣鞋,荡湘裙呜环佩,转过那曲槛之西。

  45、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

  46、春鞭打,笛儿,倒牛背斜阳闪暮鸦。

  47、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仅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可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48、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49、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50、*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51、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52、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53、他青梅在手诗细哦,逗春心一点蹉跎。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

  54、且提壶,花间竹下长引着凤凰雏。

  55、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56、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

  57、四季相续,光阴暗把流年度。休慕古,人生百岁如朝露。莫区区,莫区区,好天良夜且追游,清风明月休辜负。但落魄,一笑人间古今,圣朝难遇。

  58、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

  59、原来繁花似锦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桓颓水。


牡丹亭名句实用五篇扩展阅读


牡丹亭名句实用五篇(扩展1)

——牡丹亭名句 50句菁华

1、雨过炊烟一缕斜。

2、好者好也,逑者求也。

3、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4、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5、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6、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7、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论星宿,连张带鬼。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

8、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

9、四季相续,光阴暗把流年度。休慕古,人生百岁如朝露。莫区区,莫区区,好天良夜且追游,清风明月休辜负。但落魄,一笑人间古今,圣朝难遇。

10、文情不厌新,交情不厌陈。能存先昔友,留示之后人。――汤显祖

11、红杏深花,菖蒲浅芽。春畴渐暖年华。竹篱茅舍酒旗儿叉。雨过炊烟一缕斜。――汤显祖《牡丹亭》

1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13、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

14、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牡丹亭》

15、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汤显祖《牡丹亭》

16、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

17、原来繁花似锦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桓颓水――汤显祖《牡丹亭》

18、到来只饮官中水,归去惟看屋外山。――汤显祖《牡丹亭》

19、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汤显祖《牡丹亭》

20、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21、但凡少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踪,而纠结流离。

22、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汤显祖

23、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

24、他青梅在手诗细哦,逗春心一点蹉跎。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汤显祖《牡丹亭》

25、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

26、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

27、袅(niǎo鸟)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汤显祖《牡丹亭》

28、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29、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汤显祖《牡丹亭?闺塾》

30、美得流泪的句子,经典!

3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32、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33、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34、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35、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

36、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37、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必无处不飞悬。哎,睡荼蘼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

38、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

39、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40、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41、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悲痛画出难。

42、略知孔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尺条。

43、红杏深花,菖蒲浅芽。春畴渐暖年华。竹篱茅舍酒旗儿叉。雨过炊烟一缕斜。

44、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45、*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46、庭树不知人去尽,秋春还放旧时华。多情唯有池中鲤,犹为离人护落花。

47、多情唯有池中鲤,犹为离人护落花。

48、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

49、拜月堂空,行云径拥,骨冷怕成秋梦。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

50、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


牡丹亭名句实用五篇(扩展2)

——牡丹亭名句 40句菁华

1、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

2、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3、且提壶,花间竹下长引着凤凰雏。

4、沉鱼落雁鸟惊暄,羞花闭月花愁颤。

5、春鞭打,笛儿唦,倒牛背斜阳闪暮鸦。

6、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

7、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

8、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9、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10、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汤显祖《牡丹亭》

11、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汤显祖《牡丹亭》

1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牡丹亭》

13、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汤显祖《牡丹亭》

14、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

15、〔丑〕世间荣乐本逡巡,(李商隐)〔末〕谁睬髭须白似银?(曹唐)〔丑〕风流太守容闲坐,(朱庆余)〔合〕便有无边求福人。(韩愈)――汤显祖《牡丹亭》

16、他青梅在手诗细哦,逗春心一点蹉跎。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汤显祖《牡丹亭》

17、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

18、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汤显祖《牡丹亭》

19、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汤显祖《牡丹亭》

20、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道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汤显祖《牡丹亭》

2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

22、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23、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24、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25、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26、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汤显祖

27、从来雨中打秋月,更值风摇长明灯

28、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29、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道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

30、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31、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

3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33、越王歌舞今何在?时有鹧鸪飞去来。

34、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35、*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36、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37、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

38、庭树不知人去尽,秋春还放旧时华。多情唯有池中鲤,犹为离人护落花。

39、不提防沉鱼落雁乌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40、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牡丹亭名句实用五篇(扩展3)

——《牡丹亭》的读书笔记3篇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是晚明戏曲家汤显祖的四大剧作之一,也是他最脍炙人口且成就最高的作品。

  故事写的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冲破约束,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认出是此女子便是那个曾在梦境中与他在牡丹亭畔幽会的女子。夜里杜丽娘向柳生说出原委,并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坟开棺。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看到墓地情况,柳生又不辞而别,就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杜宝升任同*章*大事,拒不承认婚事,强迫女儿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和解。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从小就被灌输封建礼教知书达理的思想。但残酷的封建礼教根本无法束缚到正值青春期的她。一首《诗经·关雎》便惹动了丽娘的情思,她并不认为这是宣传什么儒家礼教的作品。而认为这就是一首恋爱诗,是一首撩动了无数少女春心的诗歌。而久困闺房的丽娘更是在家里后花园那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访春之情。这说明了呆板的封建礼教根本无法束缚住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欲,从而更加揭露了当时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

  虽然杜丽娘的行为与当时社会有许多不符,但这并不影响作品的情节发展。作者也便是通过“大家闺秀”的她做出不是大家闺秀的行为而来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读完作品,我不得不被杜丽娘的勇敢,坚持与真情所感动。一首“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是他们最初的邂逅。而后花园一梦之后,丽娘便相思成病,一病不起乃至天逝。而在现实中,杜丽娘与柳梦梅至始至终压根就没见过面,更别谈什么真爱了。那又是什么导致了丽娘伤春而逝呢,难道就真的是那一个梦吗?不,不是的。梦境或多或少加速了悲剧的产生,但梦境紧紧是促成悲剧的一个道具,而不是主要原因。试想在如今21世纪的我们有谁会因一个虚幻的春梦而相思死去呢?如今一见钟情的几率都小的可以忽略,更别谈什么为梦怀春而死了。而在杜丽娘那个年代,在那个真情被压制,人性被束缚的年代,这或许不过就是一个再也寻常不过的事情罢了。

  在古代,女子必须三从四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经常就躲在自己的闺房中绣花练琴作画。在出嫁之前见到的男人估计也就他父亲,兄弟,再有也就是家丁了。那么偶然间突然见到一个与她没有血缘关系的而后风度翩翩的男子,有几个能不一见倾心的。而严酷的教条根本不允许这种私订终身的事情发生。但往往物极必发,越加以束缚,就越能激发人性去挑战。就说今天,男女*等,见到异性的机会多了,社会也开明了,很多人都能在寻寻觅觅中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而幸福快乐的生活。又怎会有那么多抛弃家庭而私奔的悲剧呢。

  所以说到底,就是封建礼教无情的压抑了人性,造就了无数悲剧的产生。

  再有的感触就是杜丽娘的真情了。虽然仅仅是一梦之缘。但也无法浇灭心中那被烈火燃烧的情思。天逝之后,她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见到了柳梦梅。而冲破这些困难那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多么坚定的毅力。都说爱情是有期限的。而丽娘当了三年的鬼魂,却仍然对梦梅念念不忘,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圆梦。而现今又有多少异地情侣因忍受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而选择分手,成为陌路人。我想说的是在今天我们勇敢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同时,请不要轻易放手,爱情总是需要坚持的.。

  看到三分之一,看不下去了,最*颇不宁静。看了经典的游园惊梦,想起小时候。我有一个伯父,跟我爸爸是一个爷爷的。伯父是个中医,记得小时候他家客厅左右两面墙贴的就是牡丹亭的图片。那种二十年前流行的,就好比十几年前农村特别流行的扁一样吧,二十年前的是纸质版的画。记得老妇人,春香,小姐,柳梦梅。那时候我还小,字都认不全,也就记得这几个人名,不过那图片是挺好看的,那人物形象都是带着戏服和实景的,现在看来也是挺精美的,就好像带插图的故事书,每一幅图下面有一段简单的文字,大概就是介绍图片上的内容吧。

  每次我去他家时候我不喜欢看电视,就爱看墙上的画,和画里的人,字就不认识多少,只记得妈妈说是一出戏,牡丹亭。一个官家小姐和一个翩翩书生的爱情。好像爱情戏里总有个聪明伶俐的小丫鬟,有个古板的老夫人,老夫人阻止,贴心丫鬟鸿雁传书。妈妈说。现在看戏文,大概明白了当年画的是什么了,只是这一出戏并没有万般阻挠的老夫人,也没有让贴心丫鬟聪明伶俐的鸿雁传书。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只是爱情可让生者死,死者生,总归是有艺术的处理。

  十多年前,我的梦里曾经出现了一个温暖的人,总在我需要的时候出现,给我温暖,给我力量,给我特别安心的拥抱。好像每次都在我人生重要的时候或者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出现在我梦里。我梦到他很多次,却从来记不起来他的脸,也没有问过他的名字,唯一清楚的就是我站在他身边的感觉,还有那温暖的怀抱。不高不低,我站着刚好到他胸前,大概第二个扣子的位置,不胖,也不瘦,稍微壮壮的感觉。我一直在找他,后来,上大学之后很少梦到了,我想也许是快要遇到了。直到后来,我遇到了一个人,站在他身边时候,就好像回到梦里一样,欣喜的以为终于找到了。竟忍不住想靠*,想关心他,想他不被任何邪恶试探,永远阳光明媚。

  后来,我又梦到了那个久违的梦中人,这一次不是我的挫折,是两个人一起开心的生活,看清楚了他的样子,就是现实里遇到的人。当我第一次站在曾经的天家庙宇里,面对神佛时候,我想好的心愿突然烟消云散,脑子里慢慢的浮现出三个清晰的字,是他的名字。我知道自己怕是躲不过了。从认识开始我就没有一点点套路,最终也没有。只可惜现实里的人终究不是那个人吧,所以我才能和他在梦里渡过了开心和不开心的,加起来是一个完整的一生。也许我就不该记着那些梦,也不应该执着的寻找一个梦里的人吧。

  晚间看了久违的昆曲《牡丹亭》,杜丽娘美得像泡在水里的瓷人,精致、优雅、唯美,举手投足都如画一般。无论古今,故事只得当闲情来看,因情而死,因情而生,有多少人能明白其中的滋味?

  知道《牡丹亭》是从《红楼梦》里,在很小的时候,妈妈就为我逐句讲解过一些篇章。但大观园里的故事,她没有多讲。后来发现我迷上了红楼梦,还曾经禁止我看,恐怕是像书里说的“只怕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小时候确实更喜欢看书里有宝玉和黛玉的情节,暗暗替宝钗和黛玉权衡谁在作者心中位置更重,几翻计较,花却不少功夫,竟是得不出来。十三、四岁的时候,常拿《红楼梦》中的人物来揣测现实生活中的人,想着谁像熙凤,谁像湘云,常在心里暗谱十二钗,自得其乐。因天性中生来的乐观,所以无论如何比较,觉得自己与黛玉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差距太大,倒是颇像宝钗。而又因觉得宝钗虚伪,反观自己也觉虚伪,着实苦恼了一阵。

  心里实实在在更喜欢黛玉,为什么呢?可能就是因为都在心里存着难以言说的“闲情”。想林黛玉在花园中听到《牡丹亭》的曲子“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时代、际遇、环境都不同,而心却同为之一震。后来找出《牡丹亭》的曲本看,也越加喜欢上了杜丽娘。

  十六、七岁的时候,看似无忧无虑,心里却常常苦闷。放假的时候,一个人躲在家里看书,或倚着窗户往外呆望,觉得人生了无生气。时间仿佛过得很慢,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做什么也挺不起精神。正如人说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觉得杜丽娘和林黛玉已然“无可奈何花落去”,而我,又“似曾相识燕归来”。

  那时候却不像现在这般爱做梦,一觉醒来,天已亮了。所以也未有梦中的人来相折磨,甚幸。梦中得遇有情人的故事在现实中很有可能是真的,戏剧的美好,只在于增加了心中所向往的结局。当杜丽娘问一声“你可曾也梦到我时?”,心中一紧,想世间多少女子,皆死于这一答。“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杜丽娘可能活在现实中,柳梦梅恐怕只得在戏文中找寻。杜丽娘那一声问“为什么自古红颜多薄命”,替天下的丽娘道出心中不甘。

  是呀,结局总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知杜丽娘身边的柳梦梅与梦中的有几分相似?如今,我已被这梦折磨了许久,“花隔人远天涯*”,了无杜丽娘或林黛玉的幽怨,却仍有与她们一样的无奈。或许只有将来,在某个黄昏的牡丹亭边,低低地诉上一句“一场幽梦同谁*,千古情人独我痴”,等待下一场轮回。


牡丹亭名句实用五篇(扩展4)

——《牡丹亭》读后感6篇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此剧通过对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的展示,表达了饱受封建教条束缚的人们突破封建思想与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与**的朦胧愿望。

  从剧情上来看,《牡丹亭》表达的是一个“古老”的主题,那就是爱情与现实的矛盾。不过在此剧中,它所反映的现实具有特殊的意义,即是为明代统治阶所极力倡导的宋明理学中的思想枷锁和封建礼教制度。杜丽娘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是一种天性,尽管她身居闺阁,但仍会不自觉地产生强烈的'思春情愫,并最终获得了自己的爱情。此剧的意义就在于用形象化的说法肯定了人之爱的合理性,并对理学枷锁和礼教制度提出了批判,并特别突出了人之情与教之礼之间的冲突,表现出了理学枷锁和礼教制度的不合理性。

  从思想性上来看,《牡丹亭》一剧表现出了以往戏剧所无法匹及的思想高度和社会特征,它不再局限于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范畴之内,而是明确地提出了要求思想**和个性**的口号。所以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可以为爱而生,也可以为爱而死,这便赋予了爱情不可战胜的力量,可以超越生死。因此,剧中的杜丽娘才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夺目的人物形象。她的死即是当时社会男女道求爱情的结果,同时也是当时社会青年男女摆脱理学、礼教束缚的方式。

  从艺术特色上来看,《牡丹亭》表现出了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它通过“因梦而死”、“死而复生”的夸张情节表现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杜丽娘因读《诗经》中的爱情篇章,而激发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但是在现实的环境中,她的情感理想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作者虚构情节,让她在梦中或以魂游的方式实现了这一切。比如她耳听母亲的唠叨,却在梦中幽会柳梦梅。又如她在鬼差面前诉衷肠,并打动了鬼差让她寻情郎,但在还魂之后,他的父亲却竭力阻挠她与柳梦梅的结合。作者通过现实与虚幻的强烈对比,突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牡丹亭》全剧多用抒情手法表现人物情感,所以品读此剧更如品读一首首抒情诗。尽管以诗入戏的手法在我国戏曲中由来已久,但《牡丹亭》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此外,剧中的宾白也饶有趣味,不仅有着北曲的泼辣沉重,同时也有着南词的清隽秀丽。剧中男女主人公倾诉情愫多用南词,而描写斗争、鬼怪则常用北曲。

  《牡丹亭》辞藻奢华、浪漫驰骋,但也未能从本质上跳出“发乎情、止乎礼”的传统。尤其是杜丽娘还魂之后的情节,更是遵理从礼,没有表现出彻底的以情代理的思想。但总体而言,它敢于对抗封建保守思想,倡导自由、**,有着积极的进步意义,在我国戏剧史上占据着先行者的地位。

  高中买了西厢记没看完,只知道里面的一些诗句很美。这次花了好几天把牡丹亭而且连着注释好好地过了一遍。其间数度停顿,每一阶段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一开头很顺当,书我已经还了,我不能够说出在具体哪个地方我如何如何,大概讲十几回的时候我觉得不就是做了个梦嘛,犯得着大费周章铺演成戏么?但这也只是暂时的。 故事是建立在一系列巧合之上的`,所谓无巧不成书是也。结尾大团合结局让我不怎么满意,觉得不够深刻也不现实。能有这样的结局绝对是意外,甚至可以说是奇迹。只要中间哪个环节稍微合常理一点,比如柳梦梅怎么就到了梅花庵里头呢?恰巧就是在南安界内一座桥边滑倒,恰巧就让陈最良碰上,如果没碰上呢,就不会进梅花庵,就不会进那后花园,戏也就完了。

  这类不可思议的碰巧的事层出不穷,我直想真要来实践一番,还不得要NG几百万次才可能有一次成功?不过,故事就这么安排了,就这么巧,咱们也不怎么追究了。 可喜的是汤显祖的文字功底诗词素养十分了得,全出剧都用唱词写了出来,很美。而且杜丽娘的形象确实光鲜可爱。柳梦梅虽爱吹嘘自己是擎天柱现世宝,但巧的是他就真能中上状元。对杜丽娘也算痴心一片,有几分可取之处。陈最良的形象从头到尾塑造得也是很成功的。 杜家有良好的家教,我对杜宝的印象也不错,对妻女都很有感情,也还算恪尽职守。就是淮城一役解围那当口,我以为会使出什么妙计,不想就写两通信去打发溜金王和他夫人,不承想居然还真给打发走了。那也真是巧了。在最尾一出里杜*章的表现尤其惹眼,在巨大的舆论压力面前很好地坚持了人类的理性判断。众口一词都说女儿死了三年给柳生挖坟救了回来,起死回生,柳生还登堂入室没打声招呼把婚就给结了(这很有违于当时的风俗传统),我当时就想杜*章快快认了女儿女壻这大团贺结局就愈发地无趣了。没想到*章老先生还不依不挠,力排众议,坚持理性判断,不为情所动。稍微换一个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不相信一个人在埋在地里的棺材里待了三年还能起死回生,换我我就不信。当然杜老爷出于维护自家声誉,风纲纪常的考虑不能说绝然没有,但我想这不是主要的。杜老这一番坚持不仅表现了杜老为人正直刚正的作派,还让整出剧在最末尾形成了一个连绵的小高潮。汤显祖不愧为剧作一大家。

  回转头说一下柳梦梅,柳生在我看来绝对不同于一般的文弱书生。有一处表现得很明白,他乃壮男子也。杜小娘出坟还阳,身体虚弱,急需安神调养。石道姑问陈绝粮安神药。陈绝粮回说壮男子裤档布烧成灰服了,百试百灵。这光荣的任各自然责无旁贷地落到柳生身上。柳梦梅毫不含糊,当场就剪了下来烧灰入水给杜小姐服了,结果证明是有效的,这说明陈最良三代传医名不虚传之外,更雄辩地说明了柳生果真一壮男子也。还有在中山岙见宝打秋风,淮城闹宴顶撞杜老爷,没几分勇力是做不到的。

  相当久一段时间之前,R跟我聊到杜丽娘跟柳梦梅,当时我未曾读过原著,对故事很不了然,心中惭愧。看得出R是以为我自应当知晓的,那时我不够坦诚没说我不曾读过牡丹亭。而今读罢,身心舒畅。 其实在文学作品里头,死而复生,生而复死,神神鬼鬼是不足为奇的,且放开心胸去关照。汤显祖说得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真情到了,爱得死去活来,那是再*常不过的事了。

  清代戏曲家李渔说是《牡丹亭》之作才使汤显祖得以传名;在昆曲已被联合国宣布为全人类文化遗产的今日看来,作为“昆剧之母”的《牡丹亭》也使*戏剧得以世界扬名,然而,是什么原因造成《牡丹亭》如此跨时跨代的轰动奇迹,邀致跨国跨文化的专宠殊荣?《牡丹亭》的魔力究竟在哪里?汤显祖透过《牡丹亭》到底传达了什么重要的讯息,足使世世代代的人为之动心动容?

  在《牡丹亭》前言里,作者如此说道:“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于岂少梦中之人耶!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所以她的真情穿破梦幻,她的深情渗透地狱,她的至情征服人间。不仅终在一起的结局感动世界,为情执著,勇敢的冒险更让人动容。 

  《牡丹亭》主要讲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一位佳人立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跟他说他俩之间有姻缘之分,从此之后柳梦梅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又一女名丽娘,才貌出众,知书达理,喜欢读书。她读了《诗经·关雎》后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睡梦中见到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相思成疾,一病不起。她在死前要求她的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后来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个性**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无疑,杜丽娘是作者的光辉创造,而《牡丹亭》主题的基本倾向也就从中体现出来。杜丽娘的形象告诉我们,情爱决不仅仅是要一个称心如意的丈夫。她之所以爱柳梦梅,并不像崔莺莺爱张君瑞那样,仅仅因为他“年少多情”、“一品人才”,而是因为两个人对人的本性有共同的追求。杜丽娘的父母反对他们相爱,也恰恰因为他们要求天然本性的自然发展。也就是说,在她父母看来,作为一个姑娘,自己想男人,有情爱要求,本身就犯了天条。莺莺的母亲并没有这种思想,只认为她找的女婿应门当户对。所以,杜丽娘追求的是人的自然要求,“天然之情”,也就是“欲”:**、情欲,而不仅仅是男欢女爱的美满婚姻。她父母恰恰不允许她有这种“欲”,不准她有人性、人的权利。双方发生冲突,杜丽娘于是要反抗,甚至以生命来抗争。这一冲突,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直指压制人性的封建意识,所以,《牡丹亭》所写的爱情,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范围,它公然倡导人性的复苏与回归,表现出追求人性,要求个性**的倾向,即:灭天理,颂人欲,大声疾呼冲破理学禁锢的枷锁,以求得对活生生的自然的人的体认与尊重。

  杜丽娘令人感动,不但因为她吐露了内心的情怀与对幸福的憧憬,还敢于起而行,走入梦的世界,去追求梦中情人,去实现她对幸福与快乐的向往。梦醒之后,她并不甘心放弃理想,还要去“寻梦”,还把自己的生命投入理想爱情的追索,为“情”而死,而且“虽九死而未悔”,在冥界也不曾忘情,终能因情痴而冲破生死界限,还魂复生,实现了理想的幸福,与梦中情人结合。杜丽娘的执著与百折不挠的信念,跨越千年,跨过地域,与所有等爱的人发生共鸣。纵使社会环境不容纳,道德不允许,但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幸福的想像却可以翱翔,可以像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那样去经历美好的憧憬。“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就算此生无法得到,或许,还有来生吧?

  《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牡丹亭》的主题在于一个“情”字,以“情至”、“情真”、“情深”的理念来发展:第一本启蒙于“梦中情”,第二本转折为“人鬼情”,第三本归结到“人间情”。《牡丹亭》可以说是一部有史诗格局的“寻情记”,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浪漫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

  其实在文学作品里头,死而复生,生而复死,神神鬼鬼是不足为奇的,且放开心胸去关照。汤显祖说得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真情到了,爱得死去活来,那是再*常不过的事了。看过《牡丹亭》之后开始对元代戏曲产生了兴趣,尤其是优美的唱词。

  有一本书最好是在静晚上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是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是在生离死别中吟,那還是《牡丹亭》。

  偷偷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询问自身:梦究竟是什么?于丹说,梦只事关情结,只事关一个人心里的体会。汤显祖却道:梦里之情,何苦非真?天地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非常简单,便是摆脱深闺大院,恍然间,见到哪个真实的自身,捡起那份遗落的本真。直言不讳罢,原先姹紫嫣红开遍,似如此附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哪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深刻的怀想。

  杜丽娘,这位生在官宦之家的深闺女眷,被《诗经》中《关雎》一章所叙述的爱情小故事所触动。梁梦里,见一书生柳梦梅持柳求爱,此后欢度良辰,幽会牡丹亭畔。殊不知天妒佳眷,杜丽娘因夜有所思,情无所寄,一病不起,抱憾终身。人死之后,其妈妈将她葬在花苑的梅树下,后移至梅花庵观,丫鬟春香将丽娘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当柳梦梅赴京赶考,留宿庵观中,拾得那幅画轴,忆起梦里佳人。他不管不顾开棺处死的风险,掘开杜丽娘的墓葬,让她起死回生。几经曲折,两个人最后兴得皇上赐予婚缘,此后相随相伴,相识恩爱。假若缘定三生,就算穿越重生存亡,教人惜得一缱绻。

  《牡丹亭》与《长恨歌》不一样,它沒有皇家宫苑,沒有金盆玉石,仅有那芍药花开,杏花雨落,青桥青石板,满园春色,也有那一段梦回千转,相思不相负的爱情。也许假如丽娘不摆脱那深闺大院,沒有看到袅晴丝吹来闲院落,摇漾春如线的风景,这一段爱情是否会锁进封尘中,不容易出現呢?不,它会出現。因为它的身后有二颗脱去凡俗的心。这便是《牡丹亭》交给我非常幸福的美好。在哪个宋明理学抑制,封建社会胁迫的时代里,杜丽娘释放个性化,追求幸福,是福還是祸?我讲,是福。封建思想让她从唯唯诺诺越来越固执英勇,勇于为爱情舍弃性命,敢于在朝堂以上据理辩驳,慷慨陈词。仅有为随意,为信心拼搏的优秀人才会越来越至情至理。我想这至情至理便是本真,《诗经》中关关雎鸠便是丽娘找寻本真的刚开始。实际上,每一个人心中有缺少不上本真,缺少不上真实的自身。丽娘不应该甘于礼教,因此她超越自我,寻找幸福;林逋不应该求生在污秽的官场,因此它隐于湖畔,梅妻鹤子;严子陵不应该安于荣华富贵因此他逐梦青山绿水,无拘无束。请相信,人有时候会很微不足道,微不足道到眼瞳在清亮也会被别人当做冰穹,光辉立在身旁,却没法被庇佑,但人有时候会因为微不足道而强劲,要是他坚信自身,超越自我,实际上人的本真很强劲。

  我想,我该再次打开第一页,由于爱情的小故事沒有终点,自身的完成沒有终点站。今夜,也是一静夜。

  翻开这书前,我还一直没有分清主角是杜丽娘还是杜十娘,就像幼时把《长门赋》当成《长恨歌》一样。但待我感叹同为佳人,杜丽娘的命诚然比陈阿娇和杨玉环好些,柳梦梅没像汉武帝那样因鬼神之事冷落丽娘;杜丽娘纵然因感伤柳生离魂,总好过马嵬坡赐死。

  纵观丽娘游园、离魂、惊梦、还魂……这系列多舛的经历,才子和佳人到底求成正果,至最后柳生高中,杜宝阖家团聚,也算个完满的结局。戏曲的编者在安排人物角色时就隐隐决定了最后结局。柳生才华横溢,风流随意,以致张榜报喜的人们找状元郎左右不得,却发现他正被杜相吊起痛打,令人忍俊不禁。陈夫子腐朽村儒,降于敌寇又以宋使身份招降敌寇,彻头彻尾尴尬好笑;杜老相顽固倔强,痛打状元女婿,抵死不信女儿死后还魂;杜老妇人仁慈爱女,早早与女儿团聚,共享天伦。万事皆因丽娘游园因春感思,花神引柳生入她梦境开始,以二人佳偶天成做尾,环环相扣。

  死后复生这种事在古代戏曲小说中并不少见,《长生殿》中就可见一二,它看上去就像网络小说里的穿越。两种创造出这类奇特情节的作者都有他的无奈,试想杜丽娘作为一位侯门绣户,连后花园都不让逛的千金小姐;柳生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岭南秀才,纵使他们缘定三生,二人相识、相会,以及后来喜结良缘都是不可能的事。在封建礼教的层层束缚下,除了这种特殊情况,发展出来的.极端产物(死后还魂),一个作者无论再怎么妙笔生花,也无法让柳生和丽娘的爱情深得人心。如红楼梦里史老太君看戏时曾批道:那些故事原本滥俗,满纸富贵人家,书香门第的小姐,知书达理,才貌双全,如何见了人家男子便不顾父母,私奔而去。况何曾大户小姐,身边只一个丫头,便是我们这样人家也不至如此。

  不过,王实甫写的就比网络小说一干人等想过百倍,游园感伤,斯园,斯柳,无可奈何之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逝水流年,是答儿闲巡遍,在闺阁中自怜”,比之“一道闪电,当XX再度睁开眼睛,她的世界已完全颠覆”何其太韵,同为男女主角相逢做引(一离魂,一穿越),但前人丝毫不应付读者,寥寥数笔,带出千古绝句。今人却只想草草交割,赶紧进入正文。细节决定成败,在开头,已大势已去。

  词句纵妙,但原本认为元戏曲杂剧,明清小说已过了它的朝代鲜有人问津,不过,看众篇穿越文,都少不了都套用《牡丹亭》、《红楼梦》原句,为人物润色,他们文章好坏还在其次,看有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喜爱,甚是开心。

  经典不管过了多久,仍是风华正茂,如秋霜中一枝傲菊,独立不败之地。


牡丹亭名句实用五篇(扩展5)

——牡丹亭的观后感 (菁华3篇)

  这是我第一次*距离欣赏昆曲表演。没想到第一次就可以看到李鸿良等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参与演出的昆曲经典剧目——《牡丹亭》。走进剧院,亲身观感后我为《牡丹亭》的美而震惊。无论从音乐的节奏,乐曲的基调,还是曲词的整饬,人物的举止,程式化的动作都透露出一种优雅*缓、温文尔雅的气息,好似一个大家闺秀在娓娓道来一段欲说还羞的往事。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为何独独对昆曲情有独钟的原因了,昆曲实在是一个从外到内都极其唯美的艺术。汤显祖曾说: “一生四梦, 得意处惟在牡丹。”毫无疑问,《牡丹亭》代表了汤显祖戏剧的最高成就。

  故事美——它讲述了一个在明媚的春天里开始的故事:南安太守杜宝家的后花园是一片姹紫嫣红,但是他的独生女儿杜丽娘被牢牢地关在闺房里。姹紫嫣红的后花园作为《牡丹亭》的基本背景,主人公杜丽娘在百花争艳、春心荡漾的季节里接受一个六十多岁、咳嗽多病的老学究陈最良关于《诗经》的讲议, 灌注贤达、风化的教义。

  不妨说,在《牡丹亭》的开头作者扳开了封建礼教的重闸, 放进一丝新鲜的气流, 然而让我们可怜的女主角倾刻间迷醉和眩晕了。哪个少女不善怀春? 她竟然吃惊地发现《诗经》中还有坦率表达男女恋情的诗句, 她竟然在每日囚禁着自己的闺房后面看到了袒露得不加任何掩饰的春光!因此,丽娘虽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教伦理道德的熏陶,却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我国明代就有如此浪漫爱情故事,可见当时的文明程度。汉民族的含蓄和年轻人追求爱情的勇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放到现在都堪称典范!当我们现代人还在讨论清朝留下的封建礼教的时候,从元代的年轻人张生和莺莺到明代青年柳梦梅和杜丽娘已经实践着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了!

  唱词、唱腔、台词美——曲词,与昆曲唱腔的婉转、柔美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配合现代感台词仿佛柳梦梅和杜丽娘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痴情的柳梦梅对丽娘的呼唤,好像喊出的是我们曾经的呼唤!“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满园春色,丽娘作为一个大家闺秀所具有的内敛、含蓄、腼腆的特性没有遗漏的展示在了我们眼前,而她作为一名养在深闺的少女所拥有的伤春的神态更是迷乱了我们的双眼。“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如此凄美的唱词道出了柳梦梅与杜丽娘之间的苦恋。阴阳相隔,柳、杜二人无可奈何,丽娘便许下了“梅根相见”的诺言。配上婉转、柔美的唱腔,二人凄美却又神圣的爱情被展示的淋漓尽致。

  舞台、服装美——整个舞台布景、灯光非常简洁,十分古典,背后的水墨山水、淡雅的牡丹,写意传情、含蓄悠远。服装设计全是古色古香、水墨淡雅的风格,服装随着剧情时而靓丽夺目,时而淡雅飘逸,还是一个字“美”!

  主题美——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主人公杜丽娘不同于比她早几百年的刘兰芝和崔莺莺,也不同于比她晚一百多年的林黛玉。她并不像崔莺莺那样,不满包办婚姻,要求郎才女貌的结合;不像林黛玉那样,要求男女双方思想、道德、感情一致的婚姻;也不像刘兰芝那样以死而殉情。她对爱

  情的理解很简单,就是要求女人应当得到自己的权力,即对男性的需要,换言之,就是认为女人天生要有爱的权力。杜丽娘告诉我们,情爱决不仅仅是要一个称心如意的丈夫。她之所以爱柳梦梅,是因为两个人对人的本性有共同的追求。《牡丹亭》所写的爱情,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范围,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

  《牡丹亭》中瑰丽的爱情传奇,以典雅唯美的昆曲来演绎,真是相得益彰,剧情曲折,架构恢宏。

  邂逅《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北京爱情故事》里,沈冰的妈妈说的。年轻时,沈冰的妈妈为了沈冰的爸爸留在一个村子里教书育人。在沈冰小时候,爸爸为了救落水的沈冰淹死了,她妈妈受不了刺激,结果痴情成疯。这是一句很美的古语!因为爱情,活着的人可以思念成疾;因为爱情,所以我们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因为爱情,我们即使*凡,也要超越生死轮回;

  第二次听到这句话,是在汤显祖与牡丹亭的课上老师说的。老师的语言并不华丽,不过,很好听。那时,语言也不能表达这一句话里面所饱含的至情至性,或许只有用一生的勇气去尝试一次后,才会体会里面的坚决与不灭的希望。

  我们一生都在寻找真情。或许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时间,那段时间里,我们毫不放过别人一个小小举动所带来的善意,突然间,又会怒不可遏的谴责对方偶尔的冷落。在现实面前我们却一次又一次的置疑,又一次一次的等待,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我们却又一次又一次把它推开,然后再去寻找所谓的美好与向往。在寂静的深夜,我常常会想,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真诚相待,以情换情,就不会有那么多不开心或者不公*;了。如果是这个样子,那我的好朋友不也会将关心和爱护分给无数个别人,我也就不会对他很重要了。过去我知道真情是美好的,但是在看了《牡丹亭》后我更意识到,真情是可遇不可求的。真情不能强求,真情不能滥竽充数,真情更不能在我们都心浮气躁的时候降临于斯人。生命过于短暂,人生又过于冗长。我能做的, 就是安静的静守在心灵的原地,简单的做人,用心的做事,简单的日子里面自由有我最真实最纯真的快乐。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传成佳话。但是,每个成功背后否会有那么一段绝望荒唐的往事,尤其是爱情。其实,我不相信,在21世纪还会有像杜丽娘一样刚烈痴情的女子,也不相信有像柳生为没有结果的人鬼之恋海誓山盟的男子。这种爱情太不*凡,以至于荒唐。不过,却给了我,不,还有我的同学门相信爱情的机会。对于那些恋爱过或者不敢尝试爱情的同学,杜柳的生死爱情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录了。再过两年,我可能就得单独生活在一个城市里机械的做着某一件事,又或者会去爱一个不怎么对的人,久了,就会有一种想要逃离的冲动或者自暴自弃。那我希望自己可以回想起,回想起现在的拥有的那份感动和执着。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如果能爱,请深爱!

  有位旅行者,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经意的夜晚?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我问佛,为什么别处下雪而我这里不下?佛说:不要羡慕别处的风景,你身边的才是最美的……呐,《牡丹亭》里有它的至情至爱,刻骨铭心。但是小小的我,*凡的我,也可以活出自己本色。与其像杜丽娘小娃一样的伤春悲秋,我倒是希望自己可以像,舒婷的《致橡树》所写,作为一株木棉,对爱情或者其他的感情保持一种相敬相依的姿态。在如果生活太过*凡,那就不要刻意的追求不*凡;如果生活惊涛骇浪,舟再小也会有自己的帆。生活里,你我都可以走远,保持本真,不要走偏。记得有个好友发表过一条心情所:“生活,每天都是一场浩劫“。那个时候,我有挺深触动。现在再看,却多了些颓废伤感之意。只能说是以前我一直自认

  为觉得自己过得不好,所以就喜欢寄托感情在这些伤怀之词里面罢了。其实,生活呢,其实就是一碗杯水,没有那么多汹涌。我们每个人都在透过它看世界,角度对了,彩虹也就出现了。杜丽娘在伤春写真之事,也算属于少年时期的多愁善感,现在看起来她也应该再乐观点儿的不要因为相思而死,不过,为了汤显祖的剧情,为了杜柳生死爱情的佳话,丽娘还是必须得伤感下的。这样的说法也没有批评杜丽娘的意思,调侃一下,活跃气氛。不过,我必须承认,并大声的说,至情至性之人,无人能及丽娘梦梅二人也。

  《牡丹亭》的演出时间是晚上6点半,据说要根据每晚的日落时间进行微调,以应和日暮的剧情My way的阿姨讲,去课植园10分钟的路程,我们5点从房间出来,一路向东,穿堂过巷,跨了几座小桥,到课植园时已经6点多了。爸爸研究了街上矗立的导游图后说,"我们从镇子的西南端走到了东南端。"途中给溪溪买了一把折扇、一个绣面圆镜,溪溪喜欢得紧。

  课植园已经闭园,和溪溪一起在课植园门口的《牡丹亭》海报前留影,溪溪指着海报说:"妈妈,我喜欢那上面的衣服"——妈妈记得自己小时候也曾经非常的迷恋戏服,嘿嘿!

  课植园门口的服务人员穿着绣有牡丹亭的背心,检票时每人发给一个小袋子,妈妈一开始还以为是湿纸巾,撕开才发现原来是驱蚊带,室外看戏,蚊子想来不少,到也难为组织者的贴心。

  穿过几进厅堂,来到课植园的后花园,花园小径的尽头,一池秋水以及竹林掩映中的一亭、一桥,便是实景舞台了。

  日暮将至,东南角亭子前的古琴叮咚渐响,接着西北角小桥后的箫声呜呜应和,琴抚箫吟后,春香和杜丽娘浅唱着"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逶迤而来。

  溪溪悄悄的说:"妈妈,那个穿粉衣服的是杜丽娘?"

  妈妈悄悄回答:"粉衣服的是丫鬟春香,穿青衣服的是杜丽娘。看戏不能讲话的,有问题,看完戏再问。

  "要是粉衣服是杜丽娘就好了,我喜欢粉衣服。"溪溪细声细气的说完后开始安安静静的看戏。

  《牡丹亭》原文共有五十五出,这次节选的是原文戏折里面的第十出《游园惊梦》、二十三出《冥判》和二十八出《幽媾》。看演出前,见有文章将谭盾的实景《牡丹亭》和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进行对比,批评实景《牡丹亭》——《冥判》一出中阎王殿下的胡判官、黑白无常等大鬼、小鬼太闹腾,但是我却觉得这段处理得很不错——阴冷而不阴森的阎王殿,鼓点清冷而明快,最主要的是扫掉了我唯的一顾虑——演出前,我一直担心阎王殿的那段戏会吓坏溪溪的。当那个判官说到:"想我当年也是个多情的。",观众*上顿时笑声一片。

  三出戏衔接得很紧凑,毫无突兀之感。印象比较深的是《惊梦》里柳梦梅的浪荡、《冥判》里阴间的温情。最爱的仍然是唱词,像"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这样的唱词,心中念过不知多少遍了,现在软软糯糯的苏白唱出来,心中仍是感慨无限!

  溪溪的兴趣则是大团圆的结尾,杜丽娘和柳梦梅穿着花团锦簇的大红喜服拜堂成亲。

  尾声处理得很有现代感,抚琴的和吹箫两位年轻女郎梳马尾辫,着黑T恤,乘一叶扁舟渐行渐远。


牡丹亭名句实用五篇(扩展6)

——离亭燕/离亭宴通用五篇

  离亭燕/离亭宴

  [宋]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冷光相射。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天际客帆高挂。门外酒旗低迓。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危栏,红日无言西下。

  作品赏析

  【注释】

  ①潇洒:爽朗萧疏。

  ②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

  ③蓼屿:长有蓼草的小岛。

  ④低亚:低垂。

  【评解】

  秋景潇洒,江山如画。蓼屿荻洲,茅舍竹篱。云际帆移,酒旗低亚。词人倚楼怅望,

  一带江山尽收眼底。而六朝兴废,悠悠万事,已成了渔樵闲话。此词写江南秋色兼抒怀

  古之情。

  上片赏玩江山美景,下片感怀六朝兴衰。落寞凄凉,引人遐想。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此词于冷隽中寓悲凉之感。阕中如“霁色冷光相射”,“寒日无言西下”句,尤觉冷艳触人心目,而语意无穷。

  《历代词人考略卷八》:张康节《离亭燕》云:‘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秦少游《满庭芳》云:“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两歇拍意境相若,而张词尤极苍凉萧远之致。

  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词,在宋怀古词中是创作时期较早的一首。词的上片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在雨过天晴的秋色里显得分外明净而爽朗;下片通过怀古,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语朴而情厚,有别于婉约派的词盛衰的深沉感慨。全词层层抒写,勾勒甚密,语卜而情夺取,有别于婉约派的词风。

  开头一句“一带江山如画”,先对金陵一带的全景作一番鸟瞰,概括地写出了它的山水之美。秋天草木摇落景色萧索,但这里作者却说“风物向秋潇洒”,一切景物显得萧疏明丽而有脱尘绝俗的风致,这就突出了金陵一带秋日风光的特色。接着“水浸碧天何处断”具体地描绘了这种特色。这个“水”字承首句的“江”而来,词人的视线随着浩瀚的长江向远处看去,天幕低垂,水势浮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看不到尽头。将如此宏阔的景致,用一个“浸”字形象而准确地描绘出来。*处则是“霁色冷光相射”,“霁色”紧承上句“碧天”而来,“冷光”承“水”字而来,万里晴空所展现的澄澈之色,江波潋滟所闪现的凄冷的光,霁色静止,冷光翻动,动景与静景互相映照,构成一幅绮丽的画面。一个“射”字点化了这一画面。接着词人又把视线从江水里移到了江洲上,却只见“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洲、屿是蓼荻滋生之地,秋天是它发花的季节,在密集的蓼荻丛中,隐约地现出了竹篱茅舍。这样,从自然界写到了人家,暗暗为下片的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下片先荡开两笔,写词人再抬头向远处望去,“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极目处,客船的帆高挂着,烟外酒家的旗子低垂着,标志着人在活动,于是情从景生,金陵的`陈迹涌上心头:“多少六朝兴废事”,这里在历史上短短的三百多年里经历了六个朝代的兴盛和衰亡,它们是怎样兴盛起来的,又是怎样的衰亡的,这许许多多的往事,却是“尽入渔樵闲话”。“渔樵”承上片“竹篱茅舍”而来,到这里猛然一收,透露出词人心里的隐忧。这种隐忧在歇拍两句里,又作了进一步的抒写:“怅望倚层楼”,“怅望”表明了词人在瞭望景色时的心情,倚在高楼的栏杆上,怀着怅惘的心情,看到眼前景物,想着历史上的往事。最后一句“寒日无言西下”之“寒”字承上片“冷”字而来,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沉下,苍茫的夜幕即将降临,更增加了他的孤寂之感。歇拍的调子是低沉的,他的隐忧没有说明白,只从低沉的调子里现出点端倪,耐人寻味。

  况周颐评比词说:“张康节(张昪谥号)《离亭燕》云:‘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秦少游《满庭芳》云:‘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两歇拍意境相若,而张词尤极苍凉萧远之致。”(《历代词人考略》)这段评语,恰切地指出了张词的艺术特色。在宋代词坛上,张昪与范仲淹一样,在创作中透露出词风逐渐由婉约向豪放转变的时代信息,对于词境的开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唐宋诗词中歌咏端午的作品美不胜收,许多优秀的篇章生动地展现了当时节日里各种五彩缤纷的生活场面,为后世留下了那个时期珍贵的端午风俗民情画卷。时至端午,现将收集的部分咏端午的诗词献上,与大家分享。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浣江五月*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 刘禹锡《竞渡曲》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尧潘《端午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 苏轼《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 苏轼《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下阕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 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 张耒《和端午》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宋 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一、汉魏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牡丹亭名句实用五篇(扩展7)

——牡丹亭的观后感实用五篇

  《牡丹亭》中瑰丽的爱情传奇,以典雅唯美的昆曲来演绎,真是相得益彰,剧情曲折,架构恢宏。

  《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牡丹亭》的主题在于一个“情”字,以“情至”、“情真”、“情深”的理念来发展:第一本启蒙于“梦中情”,第二本转折为“人鬼情”,第三本归结到“人间情”。《牡丹亭》可以说是一部有史诗格局的“寻情记”,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中国浪漫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

  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天生的,尽管她被长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强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终获得了爱情。

  《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

  《牡丹亭》的爱情描述,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个性**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主人公杜丽娘不同于比她早几百年的刘兰芝和崔莺莺,也不同于比她晚一百多年的林黛玉。她并不像崔莺莺那样,不满包办婚姻,要求郎才女貌的结合;不像林黛玉那样,要求男女双方思想、道德、感情一致的婚姻;也不像刘兰芝那样以死而殉情。她对爱情的理解很简单,就是要求女人应当得到自己的权力,即对男性的需要,质言之,就是认为女人天生要有爱的权力。

  杜丽娘告诉我们,情爱决不仅仅是要一个称心如意的丈夫。她之所以爱柳梦梅,并不像崔莺莺爱张君瑞那样,仅仅因为他“年少多情”、“一品人才”,而是因为两个人对人的本性有共同的追求。杜丽娘的父母反对他们相爱,也恰恰因为他们要求天然本性的自然发展。也就是说,在她父母看来,作为一个姑娘,自己想男人,有情爱要求,本身就犯了天条。莺莺的母亲并没有这种思想,只认为她找的女婿应门当户对。所以,杜丽娘追求的是人的自然要求,“天然之情”,也就是情欲,而不仅仅是男欢女爱的美满婚姻。她父母恰恰不允许她有这种“欲”,不准她有人性、人的权利。双方发生冲突,杜丽娘于是要反抗,甚至以生命来抗争。这一冲突,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直指压制人性的封建意识,所以,《牡丹亭》所写的爱情,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范围,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

  老实说,我对戏曲知之甚少,对昆曲更是了解的不多。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似乎在我们这样的90后们中间影响力渐渐减弱。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在老师播放有关《牡丹亭》的视频时,我发现有许多同学都没有认真地观看。一开始,我也没有认真看,但之后我发现我被它吸引了。我想这正是戏曲的魅力吧! 《牡丹亭》说的是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活的人物,我很喜欢杜丽娘这一形象。她是《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在她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情绪,这不仅表现在她为寻求美满爱情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方面,也表现在她对封建礼教给妇女安排的生活道路的反抗方面。而柳梦梅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青年,但又存在着较浓厚的功名富贵的庸俗思想。可贵的是他在爱情上确是始终如一的。杜宝是封建家长制度的代表,是坚决的正统主义者,他用严格的封建教育来教养女儿,为了使女儿他日嫁到人家“知书识礼,父母光辉”。春香是一位活泼可爱的丫鬟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春香正是杜丽娘性格中调皮、直率层面的外化。

  《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这是我第一次*距离欣赏昆曲表演。没想到第一次就可以看到李鸿良等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参与演出的昆曲经典剧目——《牡丹亭》。走进剧院,亲身观感后我为《牡丹亭》的美而震惊。无论从音乐的节奏,乐曲的基调,还是曲词的整饬,人物的举止,程式化的动作都透露出一种优雅*缓、温文尔雅的气息,好似一个大家闺秀在娓娓道来一段欲说还羞的往事。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为何独独对昆曲情有独钟的原因了,昆曲实在是一个从外到内都极其唯美的艺术。汤显祖曾说: “一生四梦, 得意处惟在牡丹。”毫无疑问,《牡丹亭》代表了汤显祖戏剧的最高成就。

  故事美——它讲述了一个在明媚的春天里开始的故事:南安太守杜宝家的后花园是一片姹紫嫣红,但是他的独生女儿杜丽娘被牢牢地关在闺房里。姹紫嫣红的后花园作为《牡丹亭》的基本背景,主人公杜丽娘在百花争艳、春心荡漾的季节里接受一个六十多岁、咳嗽多病的老学究陈最良关于《诗经》的讲议, 灌注贤达、风化的教义。

  不妨说,在《牡丹亭》的开头作者扳开了封建礼教的重闸, 放进一丝新鲜的气流, 然而让我们可怜的女主角倾刻间迷醉和眩晕了。哪个少女不善怀春? 她竟然吃惊地发现《诗经》中还有坦率表达男女恋情的诗句, 她竟然在每日囚禁着自己的闺房后面看到了袒露得不加任何掩饰的春光!因此,丽娘虽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教伦理道德的熏陶,却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我国明代就有如此浪漫爱情故事,可见当时的文明程度。汉民族的含蓄和年轻人追求爱情的勇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放到现在都堪称典范!当我们现代人还在讨论清朝留下的封建礼教的时候,从元代的年轻人张生和莺莺到明代青年柳梦梅和杜丽娘已经实践着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了!

  唱词、唱腔、台词美——曲词,与昆曲唱腔的婉转、柔美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配合现代感台词仿佛柳梦梅和杜丽娘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痴情的柳梦梅对丽娘的呼唤,好像喊出的是我们曾经的呼唤!“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满园春色,丽娘作为一个大家闺秀所具有的内敛、含蓄、腼腆的特性没有遗漏的展示在了我们眼前,而她作为一名养在深闺的少女所拥有的伤春的神态更是迷乱了我们的双眼。“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如此凄美的唱词道出了柳梦梅与杜丽娘之间的苦恋。阴阳相隔,柳、杜二人无可奈何,丽娘便许下了“梅根相见”的诺言。配上婉转、柔美的唱腔,二人凄美却又神圣的爱情被展示的淋漓尽致。

  舞台、服装美——整个舞台布景、灯光非常简洁,十分古典,背后的水墨山水、淡雅的牡丹,写意传情、含蓄悠远。服装设计全是古色古香、水墨淡雅的风格,服装随着剧情时而靓丽夺目,时而淡雅飘逸,还是一个字“美”!

  主题美——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主人公杜丽娘不同于比她早几百年的刘兰芝和崔莺莺,也不同于比她晚一百多年的林黛玉。她并不像崔莺莺那样,不满包办婚姻,要求郎才女貌的结合;不像林黛玉那样,要求男女双方思想、道德、感情一致的婚姻;也不像刘兰芝那样以死而殉情。她对爱

  情的理解很简单,就是要求女人应当得到自己的权力,即对男性的需要,换言之,就是认为女人天生要有爱的权力。杜丽娘告诉我们,情爱决不仅仅是要一个称心如意的丈夫。她之所以爱柳梦梅,是因为两个人对人的本性有共同的追求。《牡丹亭》所写的爱情,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范围,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

  《牡丹亭》中瑰丽的爱情传奇,以典雅唯美的昆曲来演绎,真是相得益彰,剧情曲折,架构恢宏。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是晚明戏曲家汤显祖的四大剧作之一,也是他最脍炙人口且成就最高的作品。

  故事写的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冲破约束,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认出是此女子便是那个曾在梦境中与他在牡丹亭畔幽会的女子。夜里杜丽娘向柳生说出原委,并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坟开棺。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看到墓地情况,柳生又不辞而别,就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杜宝升任同*章**大事,拒不承认婚事,强迫女儿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和解。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从小就被灌输封建礼教知书达理的思想。但残酷的封建礼教根本无法束缚到正值青春期的她。一首《诗经·关雎》便惹动了丽娘的情思,她并不认为这是宣传什么儒家礼教的作品。而认为这就是一首恋爱诗,是一首撩动了无数少女春心的诗歌。而久困闺房的丽娘更是在家里后花园那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访春之情。这说明了呆板的封建礼教根本无法束缚住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欲,从而更加揭露了当时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

  虽然杜丽娘的行为与当时社会有许多不符,但这并不影响作品的情节发展。作者也便是通过“大家闺秀”的她做出不是大家闺秀的行为而来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青春版《牡丹亭》在色彩运用上,是非常有特点的。大花神曾经在《惊梦》《离魂》《回生》三个厂景中出现过。在这3出戏中,大花神都是执幡出场,这里运用柳枝的绿色象征着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在《离魂》一出中,用大红色表现杜丽娘重生后的喜悦。青春版《牡丹亭》巧妙的运用色彩变化来表现剧情和气愤的变换。

  读完作品,我不得不被杜丽娘的勇敢,坚持与真情所感动。一首“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是他们最初的邂逅。而后花园一梦之后,丽娘便相思成病,一病不起乃至天逝。而在现实中,杜丽娘与柳梦梅至始至终压根就没见过面,更别谈什么真爱了。那又是什么导致了丽娘伤春而逝呢,难道就真的是那一个梦吗?不,不是的。梦境或多或少加速了悲剧的产生,但梦境紧紧是促成悲剧的一个道具,而不是主要原因。试想在如今21世纪的我们有谁会因一个虚幻的春梦而相思死去呢?如今一见钟情的几率都小的可以忽略,更别谈什么为梦怀春而死了。而在杜丽娘那个年代,在那个真情被压制,人性被束缚的年代,这或许不过就是一个再也寻常不过的事情罢了。

  在古代,女子必须三从四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经常就躲在自己的闺房中绣花练琴作画。在出嫁之前见到的男人估计也就他父亲,兄弟,再有也就是家丁了。那么偶然间突然见到一个与她没有血缘关系的而后风度翩翩的男子,有几个能不一见倾心的。而严酷的教条根本不允许这种私订终身的事情发生。但往往物极必发,越加以束缚,就越能激发人性去挑战。就说今天,男女*等,见到异性的机会多了,社会也开明了,很多人都能在寻寻觅觅中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而幸福快乐的生活。又怎会有那么多抛弃家庭而私奔的悲剧呢。

  所以说到底,就是封建礼教无情的压抑了人性,造就了无数悲剧的产生。

  再有的感触就是杜丽娘的真情了。虽然仅仅是一梦之缘。但也无法浇灭心中那被烈火燃烧的情思。天逝之后,她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见到了柳梦梅。而冲破这些困难那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多么坚定的毅力。都说爱情是有期限的。而丽娘当了三年的鬼魂,却仍然对梦梅念念不忘,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圆梦。而现今又有多少异地情侣因忍受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而选择分手,成为陌路人。我想说的是在今天我们勇敢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同时,请不要轻易放手,爱情总是需要一份坚持一份勇敢的。

  邂逅《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北京爱情故事》里,沈冰的妈妈说的。年轻时,沈冰的妈妈为了沈冰的爸爸留在一个村子里教书育人。在沈冰小时候,爸爸为了救落水的沈冰淹死了,她妈妈受不了刺激,结果痴情成疯。这是一句很美的古语!因为爱情,活着的人可以思念成疾;因为爱情,所以我们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因为爱情,我们即使*凡,也要超越生死轮回;

  第二次听到这句话,是在汤显祖与牡丹亭的课上老师说的。老师的语言并不华丽,不过,很好听。那时,语言也不能表达这一句话里面所饱含的至情至性,或许只有用一生的勇气去尝试一次后,才会体会里面的坚决与不灭的希望。

  我们一生都在寻找真情。或许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时间,那段时间里,我们毫不放过别人一个小小举动所带来的善意,突然间,又会怒不可遏的谴责对方偶尔的冷落。在现实面前我们却一次又一次的置疑,又一次一次的等待,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我们却又一次又一次把它推开,然后再去寻找所谓的美好与向往。在寂静的深夜,我常常会想,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真诚相待,以情换情,就不会有那么多不开心或者不公*;了。如果是这个样子,那我的好朋友不也会将关心和爱护分给无数个别人,我也就不会对他很重要了。过去我知道真情是美好的,但是在看了《牡丹亭》后我更意识到,真情是可遇不可求的。真情不能强求,真情不能滥竽充数,真情更不能在我们都心浮气躁的时候降临于斯人。生命过于短暂,人生又过于冗长。我能做的, 就是安静的静守在心灵的原地,简单的做人,用心的做事,简单的日子里面自由有我最真实最纯真的快乐。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传成佳话。但是,每个成功背后否会有那么一段绝望荒唐的往事,尤其是爱情。其实,我不相信,在21世纪还会有像杜丽娘一样刚烈痴情的女子,也不相信有像柳生为没有结果的人鬼之恋海誓山盟的男子。这种爱情太不*凡,以至于荒唐。不过,却给了我,不,还有我的同学门相信爱情的机会。对于那些恋爱过或者不敢尝试爱情的同学,杜柳的生死爱情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录了。再过两年,我可能就得单独生活在一个城市里机械的做着某一件事,又或者会去爱一个不怎么对的人,久了,就会有一种想要逃离的冲动或者自暴自弃。那我希望自己可以回想起,回想起现在的拥有的那份感动和执着。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如果能爱,请深爱!

  有位旅行者,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经意的夜晚?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我问佛,为什么别处下雪而我这里不下?佛说:不要羡慕别处的风景,你身边的才是最美的……呐,《牡丹亭》里有它的至情至爱,刻骨铭心。但是小小的我,*凡的我,也可以活出自己本色。与其像杜丽娘小娃一样的伤春悲秋,我倒是希望自己可以像,舒婷的《致橡树》所写,作为一株木棉,对爱情或者其他的感情保持一种相敬相依的姿态。在如果生活太过*凡,那就不要刻意的追求不*凡;如果生活惊涛骇浪,舟再小也会有自己的帆。生活里,你我都可以走远,保持本真,不要走偏。记得有个好友发表过一条心情所:“生活,每天都是一场浩劫“。那个时候,我有挺深触动。现在再看,却多了些颓废伤感之意。只能说是以前我一直自认

  为觉得自己过得不好,所以就喜欢寄托感情在这些伤怀之词里面罢了。其实,生活呢,其实就是一碗杯水,没有那么多汹涌。我们每个人都在透过它看世界,角度对了,彩虹也就出现了。杜丽娘在伤春写真之事,也算属于少年时期的多愁善感,现在看起来她也应该再乐观点儿的不要因为相思而死,不过,为了汤显祖的剧情,为了杜柳生死爱情的佳话,丽娘还是必须得伤感下的。这样的说法也没有批评杜丽娘的意思,调侃一下,活跃气氛。不过,我必须承认,并大声的说,至情至性之人,无人能及丽娘梦梅二人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