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 (菁华5篇)

首页 / 赏析 / | 2022-10-03 00:00:00 赏析,翻译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1

  原文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古诗简介

  《雨晴》由宋代诗人陈与义于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所作,通过描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表现诗人一时欣喜的情感。

  翻译/译文

  西南方露出蔚蓝色天空映照江面清澄,一如横卧江上小滩蓝天上有一抹微云。

  喜鹊飞立墙头欢叫羽毛依然浇湿,楼外远处还不断传来残余的雷声。

  趁雷雨后的微凉睡个安稳的好觉,赶快吟几句奇诗回报雨后的新晴。

  这么迷人夜晚可惜无人来共同享受,便我一人也要尽兴卧看银河直到天明。

  注释

  ①天缺:雨过云开,露出一角青天。

  ②纤云:细云。此指夏日雨后的高卷云。

  ③小滩:喻纤云。

  ④语鹊:语鸥:喳喳叫的鸟鹊。

  ⑤衣:比拟鸟鹊的羽毛。

  ⑥残雷:即将消失的低沉的雷声。

  ⑦供:提供。稳睡:安稳入睡。

  ⑧报:回报,报答。

  ⑨绝胜:非常美妙的情境。

  ⑩星河:天上的银河。尽意:尽情。

  创作背景

  宣和五年(1123)陈与义担任了太学博士,受到了皇帝的器重,也许觉得自己可以施展才学,因而心情略有变化,面对夏末秋初,天气转晴,骤雨方歇,写下这首《雨晴》诗。

  赏析/鉴赏

  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酷暑雷雨过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感受雨后新凉的舒畅喜悦的心情。

  首联、颈联都描绘雨晴的景象,首联写天空。“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中“天缺西南”写西南方的天已露出了蔚蓝,标示出“晴”,“江面清”三字是以江南的清*湛蓝来比喻天空西南方的晴明之色。“纤云不动”,写白云纹丝不动。“小滩横”三字承接“江面清”,比喻一抹云如横在江面的小滩。这两句前四字都用白描手法绘实景,后三字都用比喻对实景加以形容,两个比喻前后照应,使二句之景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富于立体感。

  领联“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里,诗人的视线,由于鹊叫自然地由仰视转为*视,描写由形为主转声为主。“犹湿”,即写出雨后初晴,又表现了鹊的情态活泼可爱。下句,随“残雷”的低响,描写形声兼顾转以写声为主。“气未*”三字写雷声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这一联,鹊能“语”又有“衣”,雷能“残”又有“气”,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诗句富有生气。清脆的鹊语与低沉的残雷形成对比,和谐一致,交织成一首雨晴时大自然的交晌曲。

  颈联“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用叙事抒发雨睛的喜悦。雨后微凉引起睡意,雨后新晴牵动诗情,但诗情胜过睡意。“尽取”、“急搜”、“微凉”、“稳睡”、“奇句”、“新晴”这六个带修饰语的词,使两个记事诗句具体可感。“供”字写自然给人的提供。“报”字写人对自然的回报,这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尾联“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两句仍叙事,事中有景,景中寓情。“卧看星河尽意明”一句化用杜牧的“卧看牵牛织女星”,只是没有小杜诗句的寂寞感,而是兴致盎然。“尽意”二字,不仅描绘星河的明澈,更赋予星河以生命,让它充分绽放光彩,也采报答雨后的新睛。

  通观全诗,诗人捕捉住雨后初晴自然景况变化的瞬间,以乍晴的天空、漂浮的白云、争喧的鹊鸣、低沉的雷声,构成了多层次多角度、气势恢弘的绚丽景观。诗中虽未着一个情字,但喜悦之情旱已透过写景叙事的字里行间喷涌而出,全诗清丽雄浑,奇趣横生。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2

  雨晴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译文

  雨过云开,西南的江面清*湛蓝,一抹微云横卧江上小滩一动不动。

  立在墙头的叽叽喳喳的鸟雀羽毛仍湿,楼外远处不时传来几声低沉的雷声。

  趁雷雨后的微凉睡个安稳的好觉,赶快吟几句奇诗回报雨后的新晴。

  今夜这如此美妙的情境无人共享,便我一人也要尽兴卧看银河直到天明。

  注释

  天缺:雨过云开,露出一角青天。

  纤云:细云。此指夏日雨后的高卷云。

  小滩:喻纤云。

  语鹊:语鸥:喳喳叫的鸟鹊。

  衣:比拟鸟鹊的羽毛。

  残雷:即将消失的低沉的雷声。

  供:提供。稳睡:安稳入睡。

  报:回报,报答。

  绝胜:非常美妙的情境。

  星河:天上的银河。尽意:尽情。

  赏析

  这首七律描绘了酷暑雷雨过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感受雨后新凉的舒畅喜悦的心情。

  首联、颈联都描绘雨晴的景象,首联写天空。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中“天缺西南”写西南方的天已露出了蔚蓝,标示出“晴”,“江面清”三字是以江南的清*湛蓝来比喻天空西南方的晴明之色。“纤云不动”,写白云纹丝不动。“小滩横”三字承接“江面清”,比喻一抹云如横在江面的小滩。这两句前四字都用白描手法绘实景,后三字都用比喻对实景加以形容,两个比喻前后照应,使二句之景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富于立体感。

  颔联“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里,诗人的视线,由于鹊叫自然地由仰视转为*视,描写由形为主转声为主。“犹湿”,即写出雨后初晴,又表现了鹊的情态活泼可爱。下句,随“残雷”的低响,描写形声兼顾转以写声为主。“气未*”三字写雷声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这一联,鹊能“语”又有“衣”,雷能“残”又有“气”,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诗句富有生气。清脆的鹊语与低沉的残雷形成对比,和谐一致,交织成一首雨晴时大自然的交晌曲。

  颈联用叙事抒发雨睛的喜悦。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雨后微凉引起睡意,雨后新晴牵动诗情,但诗情胜过睡意。“尽取”、“急搜”、“微凉”、“稳睡”、“奇句”、“新晴”这六个带修饰语的词,使两个记事诗句具体可感。“供”字写自然给人的提供。“报”字写人对自然的回报,这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尾联两句仍叙事,事中有景,景中寓情。

  “卧看星河尽意明”一句化用杜牧的“卧看牵牛织女星”,只是没有小杜诗句的寂寞感,而是兴致盎然。“尽意”二字,不仅描绘星河的明澈,更赋予星河以生命,让它充分绽放光彩,也采报答雨后的新睛。

  通观全诗,诗人捕捉住雨后初晴自然景况变化的瞬间,以乍晴的天空、漂浮的白云、争喧的鹊鸣、低沉的雷声,构成了多层次多角度、气势恢弘的绚丽景观。诗中虽未着一个情字,但喜悦之情旱已透过写景叙事的字里行间喷涌而出,全诗清丽雄浑,奇趣横生。

  创作背景

  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陈与义担任了太学博士,受到了皇帝的器重,也许觉得自己可以施展才学,因而心情略有变化,面对夏末秋初,天气转晴,骤雨方歇,写下这首《雨晴》诗。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3

  原文:

  雨晴

  唐代: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一)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二)

  译文: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底花。

  雨前还见到花间露出的新蕊,雨后却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二)

  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注释:

  雨前初见花间蕊(ruǐ),雨后兼无叶底花。

  蕊: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叶底:绿叶中间。底,底部。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二)

  蜜蜂和蝴蝶来到园中又纷纷飞过院墙,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赏析:

  这是一首即兴诗,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常,但*中见奇,饶有诗趣。

  第一句“雨前初见花间蕊”。蕊(读rǔ),花心。这句是倒叙,作者追忆雨前的花园景象,意思是说:下雨之前,花儿刚刚开放。“初见”二字,表明诗人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欣赏,刚刚见到花开,天就下起雨来了,只好躲进屋中,等待雨晴,这两个字写出诗人赏花不成的遗憾心情。

  第二句“雨后全无叶底花”。这句写眼前景象。意思是说:不料久雨过后,连一朵花也见不到了,全在雨水中凋谢了。“全无叶底花”,这几个字内容丰富。一、写出明处的花全被雨水打落了。二、写出诗人不甘罢休,拨开花叶,想找到藏在叶底的没受雨淋的花来,可见赏花之心多么热切。三、“写出连叶底的花也“全无”一朵,整个花园一片浓绿,锦色全无,这是多么令人失望、令人惆怅啊!

  第三句“蜂蝶纷纷过墙去”。这句写到蜜蜂和蝴蝶的失望。蜜蜂和蝴蝶也是喜花爱花的,它们在久雨中好不容易盼到天晴,兴冲冲地飞到诗人的庭院,结果大失所望,不得已纷纷飞过墙头而去。现在,不但花儿没了,蜂蝶也走光了,诗人的庭院真是寂寞极了,诗人的心也是伤感极了。这句通过描写蜂蝶的飞走,加深了抒情的意味,使惜春气氛更加浓重了。

  第四句“却疑春色在邻家”。这句是写诗人的心理,紧承上句写来。诗人看到蜜蜂和蝴蝶纷纷越墙而去,内心忽然产生一线光明,他不禁猜想:莫非春色还保留在邻家吗!不然的话,蜂蝶怎么飞过去了呢?如果是这样该有多好,自己便可以追随蜂蝶,前去欣赏了。作者内心伤春惜春的心情和眼前自然景象巧妙接合,既赋予蜜蜂蝴蝶以人格精神,又暗暗流露作者的内心感触,两者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其中,“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而又浑然天成,令人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古人谓“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

  这首七言绝句,精巧地选择雨晴后的景物,来进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4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古诗简介

  《雨晴》是唐代诗人王驾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选取简单*常的景物,描绘了雨过天晴后花园的衰败情态,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全诗语句生动有趣,情感表达淋漓尽致。

  翻译/译文

  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注释

  ⑴蕊(ruǐ):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

  ⑵叶底:绿叶中间。底,底部。

  ⑶蜂蝶:蜜蜂和蝴蝶。纷纷:接连不断。

  ⑷疑:怀疑。春色:春天的景色。邻家:邻居的家。

  创作背景

  王驾进士及第之后,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此诗作于其归隐之后。

  赏析/鉴赏

  赏析

  这是一首即兴诗,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常,但*中见奇,饶有诗趣。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初见”“全无”是精准的概括,令人感受到雨前、雨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致。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落红满径,枝条是上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很大很久。好端端的百花争艳的美好春色,却被这一场春雨给闹杀了。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非常扫兴而生感触的。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佳期,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像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离开,纷纷飞过院墙。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园显得更加冷清寥落,诗人的心也就更是悲苦怅惘。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大胆而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独享春色,诗人想得却是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疑”字极有分寸,体现了一个度,格外增加了真实感。这两句诗,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不仅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而且描写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十分调皮、非常会捉弄人的,这就更把“春色”写活了。同时,作者的“惜春之情”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作者内心伤春惜春的心情和眼前自然景象巧妙接合,既赋予蜜蜂蝴蝶以人格精神,又暗暗流露作者的内心感触,两者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其中,“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而又浑然天成,令人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古人谓“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

  这首七言绝句,精巧地选择雨晴后的景物,来进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5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宋代: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译文及注释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sāi),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diàn)重。

  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蝶恋花:词牌名。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雨: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作“日”,旁注“雨”。晴: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旁注“和”;《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林下词选》《历代诗余》《漱玉词》(诗词杂俎本)作“和”;《花草粹编》、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作“清”; 《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清,误”。初破冻:刚刚解冻。柳眼:初生柳叶,细长如眼,故谓“柳眼”。眼:《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润”;《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林下词选》、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润”。梅腮:梅花瓣儿,似美女香腮,故称“梅腮”。腮:《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林下词选》、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轻”。花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的首饰。

  乍试夹衫金缕(lǚ)缝,山枕斜欹(qī),枕损钗(chāi)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lán)犹剪灯花弄。

  少妇试穿金丝缝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

  乍:起初,刚刚开始。衫:《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林下词选》《漱玉词》(诗词杂俎本)作“衣”。金缕缝:用金钱缝成的农服。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称“山枕”。山,《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鸳”。斜欹:《历代诗余》、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作“欹斜”。欹:靠着。钗头凤:即头钗,古代妇女的首饰。因其形如凤,故名。夜阑:夜深。灯花:灯蕊燃烧耐结成的花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和风暖雨,湖面冰层已慢慢融化。柳叶发新芽,梅花绽放,已经感觉到春天将*了。这样的时刻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独坐相思,泪融残粉,就连头上所戴的些许首饰,也觉得无比沉重了。

  初试金丝缝成的夹衫,慵懒的斜靠在枕头上,只把那头钗压坏也难以顾及。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直至夜阑人静之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

  注释

  初破冻:刚刚解冻。

  柳眼:初生柳叶,细长如眼,故谓“柳眼”。梅腮:梅花瓣儿,似美女香腮,故称“梅腮”。

  花钿(diàn):用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的首饰。

  乍:起初,刚刚开始。金缕缝:用金钱缝成的农服。

  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称“山枕”。欹(qī):靠着。

  钗头凤:即头钗,古代妇女的首饰。因其形如凤,故名。

  夜阑:夜深。灯花:灯蕊燃烧耐结成的花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少妇试穿金丝缝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雨: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作“日”,旁注“雨”。晴: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旁注“和”;《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林下词选》《历代诗余》《漱玉词》(诗词杂俎本)作“和”;《花草粹编》、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作“清”; 《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清,误”。初破冻:刚刚解冻。

  柳眼:初生柳叶,细长如眼,故谓“柳眼”。眼:《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润”;《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林下词选》、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润”。梅腮:梅花瓣儿,似美女香腮,故称“梅腮”。腮:《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林下词选》、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轻”。

  花钿(diàn):用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的首饰。

  乍:起初,刚刚开始。衫:《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林下词选》《漱玉词》(诗词杂俎本)作“衣”。金缕缝:用金钱缝成的农服。

  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称“山枕”。山,《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鸳”。斜欹:《历代诗余》、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作“欹斜”。欹(qī):靠着。

  钗头凤:即头钗,古代妇女的首饰。因其形如凤,故名。

  夜阑:夜深。灯花:灯蕊燃烧耐结成的花形。

  创作背景

  此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应该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在有的版本中,题作”离情“或”春怀“。当作于赵明诚闲居故里十年后重新出仕、李清照仍独自留居青州时。赵明诚担任地方官的时候,二人曾有过短暂的离别。

  创作背景

  此词很难确切系年,应该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在有的版本中,题作”离情“或”春怀“。当作于赵明诚闲居故里十年后重新出仕、李清照仍独自留居青州时。赵明诚担任地方官的时候,二人曾有过短暂的离别。

  赏析

  此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综》等都题作“离情”,而《草堂诗余别集》还注云:“一作春怀”。由此看来,这些恐均非原题,是后人据词作内容添加的;此外,“春怀”与“离情”确也概括了词作的主要内容。从词作的内容与风格来看,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婚后不久,夫妻小别,李清照独居时。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开首三句,词人放眼室外,由春景落笔。但见初春时节,春风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复苏,嫩柳初长,如媚眼微开,艳梅盛开,似香腮红透,到处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词人前期生活虽然没有大的波折,但以其独具的才情、细腻的情感,以及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悟、强烈的关注,常有出人意表之想。表现在词作里,就是经常慧心独照,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暖日晴风”似还不足以表达春天到来的特征,而紧接以“柳眼梅腮”(此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则使到来的春天更直接、更形象。李商隐在《二月二日》一诗中有“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苏轼在《水龙吟》词中描绘柳叶情状是“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看来女词人受此启发,抓住两个极具特点的事物,写出春天的生机。第三句的“已觉春心动”,从语意上看,是对春天来临总的概括,实亦是自己怀春之情已动之流露。词人游春、赏春,目睹良辰美景,必有所思,这句也暗启后二句词人所抒发的情思:“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女词人的细腻、敏感的思绪与感悟进一步强化,面对如此大好春光,自然便联想到自己独处深闺,孤栖寂寞,这与往日和丈夫赵明诚一齐把玩金石,烹茗煮酒,赏析诗文的`温馨气氛形成强烈反差。一个“谁与共”,道出此刻词人内心的苦涩。紧接着词人用一个细节来进一步形容自己内心的苦涩,泪水流淌,脸庞上的香粉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觉得头上戴的花钿也是沉甸甸的。

  词作的下片,词人以细微的笔触,紧承上片末句,着重刻画自己具体的闺中寂寞生活。“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春暖天晴,春装初试,然而词人却足不出户,去观赏那美好的春景,却斜倚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钗头凤给压坏了。“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词人不出户观赏春景,是因怕良辰美景触引伤感之情,二是表明其心境郁闷,慵懒至极。一个“损”字,也暗示词人慵懒、无精打彩。末二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愁本无形,却言“抱”,可见此愁对其来说有多“浓”,多重,更何况是“独抱”,此情更是难堪。“无好梦”,是说现实很寂寞无聊,想在梦中去寻求慰藉,但却始终无法进入梦乡,直至夜阑人静之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犹”字写活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情态。此外,剪弄灯火,古时妇女常藉以卜数夫君之归期。这两句写得极为细致、生动,看似毫不经意,如叙写生活本身,实是几经苦炼,没有生活经历和深厚的艺术功力是无法写就的。清词论家贺裳评这两句为“入神之句”(《皱水轩词筌》)。

  全词从白天写到夜晚,刻画出一位热爱生活、向往幸福、刻骨铭心地思念丈夫的思妇形象。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 (菁华5篇)扩展阅读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 (菁华5篇)(扩展1)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 (菁华5篇)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1

  原文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古诗简介

  《雨晴》由宋代诗人陈与义于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所作,通过描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表现诗人一时欣喜的情感。

  翻译/译文

  西南方露出蔚蓝色天空映照江面清澄,一如横卧江上小滩蓝天上有一抹微云。

  喜鹊飞立墙头欢叫羽毛依然浇湿,楼外远处还不断传来残余的雷声。

  趁雷雨后的微凉睡个安稳的好觉,赶快吟几句奇诗回报雨后的新晴。

  这么迷人夜晚可惜无人来共同享受,便我一人也要尽兴卧看银河直到天明。

  注释

  ①天缺:雨过云开,露出一角青天。

  ②纤云:细云。此指夏日雨后的高卷云。

  ③小滩:喻纤云。

  ④语鹊:语鸥:喳喳叫的鸟鹊。

  ⑤衣:比拟鸟鹊的羽毛。

  ⑥残雷:即将消失的低沉的雷声。

  ⑦供:提供。稳睡:安稳入睡。

  ⑧报:回报,报答。

  ⑨绝胜:非常美妙的情境。

  ⑩星河:天上的银河。尽意:尽情。

  创作背景

  宣和五年(1123)陈与义担任了太学博士,受到了皇帝的器重,也许觉得自己可以施展才学,因而心情略有变化,面对夏末秋初,天气转晴,骤雨方歇,写下这首《雨晴》诗。

  赏析/鉴赏

  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酷暑雷雨过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感受雨后新凉的舒畅喜悦的心情。

  首联、颈联都描绘雨晴的景象,首联写天空。“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中“天缺西南”写西南方的天已露出了蔚蓝,标示出“晴”,“江面清”三字是以江南的清*湛蓝来比喻天空西南方的晴明之色。“纤云不动”,写白云纹丝不动。“小滩横”三字承接“江面清”,比喻一抹云如横在江面的小滩。这两句前四字都用白描手法绘实景,后三字都用比喻对实景加以形容,两个比喻前后照应,使二句之景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富于立体感。

  领联“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里,诗人的视线,由于鹊叫自然地由仰视转为*视,描写由形为主转声为主。“犹湿”,即写出雨后初晴,又表现了鹊的情态活泼可爱。下句,随“残雷”的低响,描写形声兼顾转以写声为主。“气未*”三字写雷声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这一联,鹊能“语”又有“衣”,雷能“残”又有“气”,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诗句富有生气。清脆的鹊语与低沉的残雷形成对比,和谐一致,交织成一首雨晴时大自然的交晌曲。

  颈联“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用叙事抒发雨睛的喜悦。雨后微凉引起睡意,雨后新晴牵动诗情,但诗情胜过睡意。“尽取”、“急搜”、“微凉”、“稳睡”、“奇句”、“新晴”这六个带修饰语的词,使两个记事诗句具体可感。“供”字写自然给人的提供。“报”字写人对自然的回报,这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尾联“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两句仍叙事,事中有景,景中寓情。“卧看星河尽意明”一句化用杜牧的“卧看牵牛织女星”,只是没有小杜诗句的寂寞感,而是兴致盎然。“尽意”二字,不仅描绘星河的明澈,更赋予星河以生命,让它充分绽放光彩,也采报答雨后的新睛。

  通观全诗,诗人捕捉住雨后初晴自然景况变化的瞬间,以乍晴的天空、漂浮的白云、争喧的鹊鸣、低沉的雷声,构成了多层次多角度、气势恢弘的绚丽景观。诗中虽未着一个情字,但喜悦之情旱已透过写景叙事的字里行间喷涌而出,全诗清丽雄浑,奇趣横生。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2

  雨晴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译文

  雨过云开,西南的江面清*湛蓝,一抹微云横卧江上小滩一动不动。

  立在墙头的叽叽喳喳的鸟雀羽毛仍湿,楼外远处不时传来几声低沉的雷声。

  趁雷雨后的微凉睡个安稳的好觉,赶快吟几句奇诗回报雨后的新晴。

  今夜这如此美妙的情境无人共享,便我一人也要尽兴卧看银河直到天明。

  注释

  天缺:雨过云开,露出一角青天。

  纤云:细云。此指夏日雨后的高卷云。

  小滩:喻纤云。

  语鹊:语鸥:喳喳叫的鸟鹊。

  衣:比拟鸟鹊的羽毛。

  残雷:即将消失的低沉的雷声。

  供:提供。稳睡:安稳入睡。

  报:回报,报答。

  绝胜:非常美妙的情境。

  星河:天上的银河。尽意:尽情。

  赏析

  这首七律描绘了酷暑雷雨过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感受雨后新凉的舒畅喜悦的心情。

  首联、颈联都描绘雨晴的景象,首联写天空。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中“天缺西南”写西南方的天已露出了蔚蓝,标示出“晴”,“江面清”三字是以江南的清*湛蓝来比喻天空西南方的晴明之色。“纤云不动”,写白云纹丝不动。“小滩横”三字承接“江面清”,比喻一抹云如横在江面的小滩。这两句前四字都用白描手法绘实景,后三字都用比喻对实景加以形容,两个比喻前后照应,使二句之景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富于立体感。

  颔联“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里,诗人的视线,由于鹊叫自然地由仰视转为*视,描写由形为主转声为主。“犹湿”,即写出雨后初晴,又表现了鹊的情态活泼可爱。下句,随“残雷”的低响,描写形声兼顾转以写声为主。“气未*”三字写雷声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这一联,鹊能“语”又有“衣”,雷能“残”又有“气”,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诗句富有生气。清脆的鹊语与低沉的残雷形成对比,和谐一致,交织成一首雨晴时大自然的交晌曲。

  颈联用叙事抒发雨睛的喜悦。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雨后微凉引起睡意,雨后新晴牵动诗情,但诗情胜过睡意。“尽取”、“急搜”、“微凉”、“稳睡”、“奇句”、“新晴”这六个带修饰语的词,使两个记事诗句具体可感。“供”字写自然给人的提供。“报”字写人对自然的回报,这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尾联两句仍叙事,事中有景,景中寓情。

  “卧看星河尽意明”一句化用杜牧的“卧看牵牛织女星”,只是没有小杜诗句的寂寞感,而是兴致盎然。“尽意”二字,不仅描绘星河的明澈,更赋予星河以生命,让它充分绽放光彩,也采报答雨后的新睛。

  通观全诗,诗人捕捉住雨后初晴自然景况变化的瞬间,以乍晴的天空、漂浮的白云、争喧的鹊鸣、低沉的雷声,构成了多层次多角度、气势恢弘的绚丽景观。诗中虽未着一个情字,但喜悦之情旱已透过写景叙事的字里行间喷涌而出,全诗清丽雄浑,奇趣横生。

  创作背景

  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陈与义担任了太学博士,受到了皇帝的器重,也许觉得自己可以施展才学,因而心情略有变化,面对夏末秋初,天气转晴,骤雨方歇,写下这首《雨晴》诗。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3

  原文:

  雨晴

  唐代: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一)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二)

  译文: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底花。

  雨前还见到花间露出的新蕊,雨后却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二)

  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注释:

  雨前初见花间蕊(ruǐ),雨后兼无叶底花。

  蕊: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叶底:绿叶中间。底,底部。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二)

  蜜蜂和蝴蝶来到园中又纷纷飞过院墙,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赏析:

  这是一首即兴诗,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常,但*中见奇,饶有诗趣。

  第一句“雨前初见花间蕊”。蕊(读rǔ),花心。这句是倒叙,作者追忆雨前的花园景象,意思是说:下雨之前,花儿刚刚开放。“初见”二字,表明诗人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欣赏,刚刚见到花开,天就下起雨来了,只好躲进屋中,等待雨晴,这两个字写出诗人赏花不成的遗憾心情。

  第二句“雨后全无叶底花”。这句写眼前景象。意思是说:不料久雨过后,连一朵花也见不到了,全在雨水中凋谢了。“全无叶底花”,这几个字内容丰富。一、写出明处的花全被雨水打落了。二、写出诗人不甘罢休,拨开花叶,想找到藏在叶底的没受雨淋的花来,可见赏花之心多么热切。三、“写出连叶底的花也“全无”一朵,整个花园一片浓绿,锦色全无,这是多么令人失望、令人惆怅啊!

  第三句“蜂蝶纷纷过墙去”。这句写到蜜蜂和蝴蝶的失望。蜜蜂和蝴蝶也是喜花爱花的,它们在久雨中好不容易盼到天晴,兴冲冲地飞到诗人的庭院,结果大失所望,不得已纷纷飞过墙头而去。现在,不但花儿没了,蜂蝶也走光了,诗人的庭院真是寂寞极了,诗人的心也是伤感极了。这句通过描写蜂蝶的飞走,加深了抒情的意味,使惜春气氛更加浓重了。

  第四句“却疑春色在邻家”。这句是写诗人的心理,紧承上句写来。诗人看到蜜蜂和蝴蝶纷纷越墙而去,内心忽然产生一线光明,他不禁猜想:莫非春色还保留在邻家吗!不然的话,蜂蝶怎么飞过去了呢?如果是这样该有多好,自己便可以追随蜂蝶,前去欣赏了。作者内心伤春惜春的心情和眼前自然景象巧妙接合,既赋予蜜蜂蝴蝶以人格精神,又暗暗流露作者的内心感触,两者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其中,“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而又浑然天成,令人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古人谓“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

  这首七言绝句,精巧地选择雨晴后的景物,来进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4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古诗简介

  《雨晴》是唐代诗人王驾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选取简单*常的景物,描绘了雨过天晴后花园的衰败情态,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全诗语句生动有趣,情感表达淋漓尽致。

  翻译/译文

  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注释

  ⑴蕊(ruǐ):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

  ⑵叶底:绿叶中间。底,底部。

  ⑶蜂蝶:蜜蜂和蝴蝶。纷纷:接连不断。

  ⑷疑:怀疑。春色:春天的景色。邻家:邻居的家。

  创作背景

  王驾进士及第之后,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此诗作于其归隐之后。

  赏析/鉴赏

  赏析

  这是一首即兴诗,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常,但*中见奇,饶有诗趣。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初见”“全无”是精准的概括,令人感受到雨前、雨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致。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落红满径,枝条是上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很大很久。好端端的百花争艳的美好春色,却被这一场春雨给闹杀了。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非常扫兴而生感触的。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佳期,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像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离开,纷纷飞过院墙。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园显得更加冷清寥落,诗人的心也就更是悲苦怅惘。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大胆而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独享春色,诗人想得却是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疑”字极有分寸,体现了一个度,格外增加了真实感。这两句诗,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不仅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而且描写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十分调皮、非常会捉弄人的,这就更把“春色”写活了。同时,作者的“惜春之情”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作者内心伤春惜春的心情和眼前自然景象巧妙接合,既赋予蜜蜂蝴蝶以人格精神,又暗暗流露作者的内心感触,两者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其中,“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而又浑然天成,令人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古人谓“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

  这首七言绝句,精巧地选择雨晴后的景物,来进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5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宋代: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译文及注释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sāi),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diàn)重。

  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蝶恋花:词牌名。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雨: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作“日”,旁注“雨”。晴: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旁注“和”;《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林下词选》《历代诗余》《漱玉词》(诗词杂俎本)作“和”;《花草粹编》、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作“清”; 《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清,误”。初破冻:刚刚解冻。柳眼:初生柳叶,细长如眼,故谓“柳眼”。眼:《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润”;《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林下词选》、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润”。梅腮:梅花瓣儿,似美女香腮,故称“梅腮”。腮:《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林下词选》、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轻”。花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的首饰。

  乍试夹衫金缕(lǚ)缝,山枕斜欹(qī),枕损钗(chāi)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lán)犹剪灯花弄。

  少妇试穿金丝缝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

  乍:起初,刚刚开始。衫:《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林下词选》《漱玉词》(诗词杂俎本)作“衣”。金缕缝:用金钱缝成的农服。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称“山枕”。山,《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鸳”。斜欹:《历代诗余》、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作“欹斜”。欹:靠着。钗头凤:即头钗,古代妇女的首饰。因其形如凤,故名。夜阑:夜深。灯花:灯蕊燃烧耐结成的花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和风暖雨,湖面冰层已慢慢融化。柳叶发新芽,梅花绽放,已经感觉到春天将*了。这样的时刻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独坐相思,泪融残粉,就连头上所戴的些许首饰,也觉得无比沉重了。

  初试金丝缝成的夹衫,慵懒的斜靠在枕头上,只把那头钗压坏也难以顾及。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直至夜阑人静之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

  注释

  初破冻:刚刚解冻。

  柳眼:初生柳叶,细长如眼,故谓“柳眼”。梅腮:梅花瓣儿,似美女香腮,故称“梅腮”。

  花钿(diàn):用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的首饰。

  乍:起初,刚刚开始。金缕缝:用金钱缝成的农服。

  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称“山枕”。欹(qī):靠着。

  钗头凤:即头钗,古代妇女的首饰。因其形如凤,故名。

  夜阑:夜深。灯花:灯蕊燃烧耐结成的花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少妇试穿金丝缝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雨: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作“日”,旁注“雨”。晴: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旁注“和”;《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林下词选》《历代诗余》《漱玉词》(诗词杂俎本)作“和”;《花草粹编》、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作“清”; 《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清,误”。初破冻:刚刚解冻。

  柳眼:初生柳叶,细长如眼,故谓“柳眼”。眼:《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润”;《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林下词选》、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润”。梅腮:梅花瓣儿,似美女香腮,故称“梅腮”。腮:《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林下词选》、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轻”。

  花钿(diàn):用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的首饰。

  乍:起初,刚刚开始。衫:《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林下词选》《漱玉词》(诗词杂俎本)作“衣”。金缕缝:用金钱缝成的农服。

  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称“山枕”。山,《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鸳”。斜欹:《历代诗余》、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作“欹斜”。欹(qī):靠着。

  钗头凤:即头钗,古代妇女的首饰。因其形如凤,故名。

  夜阑:夜深。灯花:灯蕊燃烧耐结成的花形。

  创作背景

  此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应该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在有的版本中,题作”离情“或”春怀“。当作于赵明诚闲居故里十年后重新出仕、李清照仍独自留居青州时。赵明诚担任地方官的时候,二人曾有过短暂的离别。

  创作背景

  此词很难确切系年,应该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在有的版本中,题作”离情“或”春怀“。当作于赵明诚闲居故里十年后重新出仕、李清照仍独自留居青州时。赵明诚担任地方官的时候,二人曾有过短暂的离别。

  赏析

  此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综》等都题作“离情”,而《草堂诗余别集》还注云:“一作春怀”。由此看来,这些恐均非原题,是后人据词作内容添加的;此外,“春怀”与“离情”确也概括了词作的主要内容。从词作的内容与风格来看,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婚后不久,夫妻小别,李清照独居时。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开首三句,词人放眼室外,由春景落笔。但见初春时节,春风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复苏,嫩柳初长,如媚眼微开,艳梅盛开,似香腮红透,到处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词人前期生活虽然没有大的波折,但以其独具的才情、细腻的情感,以及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悟、强烈的关注,常有出人意表之想。表现在词作里,就是经常慧心独照,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暖日晴风”似还不足以表达春天到来的特征,而紧接以“柳眼梅腮”(此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则使到来的春天更直接、更形象。李商隐在《二月二日》一诗中有“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苏轼在《水龙吟》词中描绘柳叶情状是“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看来女词人受此启发,抓住两个极具特点的事物,写出春天的生机。第三句的“已觉春心动”,从语意上看,是对春天来临总的概括,实亦是自己怀春之情已动之流露。词人游春、赏春,目睹良辰美景,必有所思,这句也暗启后二句词人所抒发的情思:“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女词人的细腻、敏感的思绪与感悟进一步强化,面对如此大好春光,自然便联想到自己独处深闺,孤栖寂寞,这与往日和丈夫赵明诚一齐把玩金石,烹茗煮酒,赏析诗文的`温馨气氛形成强烈反差。一个“谁与共”,道出此刻词人内心的苦涩。紧接着词人用一个细节来进一步形容自己内心的苦涩,泪水流淌,脸庞上的香粉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觉得头上戴的花钿也是沉甸甸的。

  词作的下片,词人以细微的笔触,紧承上片末句,着重刻画自己具体的闺中寂寞生活。“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春暖天晴,春装初试,然而词人却足不出户,去观赏那美好的春景,却斜倚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钗头凤给压坏了。“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词人不出户观赏春景,是因怕良辰美景触引伤感之情,二是表明其心境郁闷,慵懒至极。一个“损”字,也暗示词人慵懒、无精打彩。末二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愁本无形,却言“抱”,可见此愁对其来说有多“浓”,多重,更何况是“独抱”,此情更是难堪。“无好梦”,是说现实很寂寞无聊,想在梦中去寻求慰藉,但却始终无法进入梦乡,直至夜阑人静之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犹”字写活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情态。此外,剪弄灯火,古时妇女常藉以卜数夫君之归期。这两句写得极为细致、生动,看似毫不经意,如叙写生活本身,实是几经苦炼,没有生活经历和深厚的艺术功力是无法写就的。清词论家贺裳评这两句为“入神之句”(《皱水轩词筌》)。

  全词从白天写到夜晚,刻画出一位热爱生活、向往幸福、刻骨铭心地思念丈夫的思妇形象。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 (菁华5篇)(扩展2)

——咏雨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原文:

  咏雨

  唐代: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译文: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飘去远处的峰峦,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一串串雨滴落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注释:

  罩云飘远岫(xiù),喷雨泛长河。

  罩云:的意思就是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远岫:是指远处的峰峦。喷雨:喷下雨。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岭腹:即半山腰。斜足:斜脚。岩阿:是指山的曲折处。

  泫丛珠缔(dì)叶,起溜镜图波。

  泫丛:一串串下滴的水珠。缔叶:雨滴结在树叶上。起溜:是指河水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濛(méng)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含吹:这两个字是唐代才有的词,见于唐代的诗文中,它的本意就是“风吹”。

  赏析:

  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春雨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通过笔者的讲解,我想大家可以发现,唐太宗写的这首诗,每一句就如一段动画,而整首诗又构成了一幅远*景色结合的动态的“山雨飘洒图”。各位读者可以看看本文所配的图片,这张图片用“珠缔叶”三个字就说明了,而“泫丛(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的动态景象却看不到。换一句话说,笔者所找到的这张图片只是“泫丛珠缔叶”这个动画片中的一个画面。

  这首诗还有一个写作特点是每句都包含了一个动词的片语,这些片语是罩云、喷雨、低飞、斜足、泫从、起溜、濛柳、含吹。这八个词把雨写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样。现在有些人不相信有神的存在,认为下雨是自然现象,其实就笔者个人在很浅的层次上所见,所谓的“自然”其实是不存在的,神在控制着一切。请各位读者权且相信有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的存在,并重新读一下这首诗,可能您会发现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和您刚开始读的时候不一样了。也许您会发现,万事万物在唐太宗的笔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也就是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的形式描写出来了。

  原文:

  咏雨

  [唐代]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熘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飘去远处的峰峦,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

  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

  一串串雨滴落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注释

  罩云:的意思就是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

  远岫:是指远处的峰峦。

  喷雨:喷下雨。

  岭腹:即半山腰。

  斜足:斜脚。

  岩阿:是指山的曲折处。

  泫丛:一串串下滴的水珠。

  缔叶:雨滴结在树叶上。

  起熘:是指河水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含吹:这两个字是唐代才有的词,见于唐代的诗文中,它的本意就是“风吹”。

  赏析:

  这首发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春雨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别具风韵的咏雨发。

  通过笔者的讲解,我想大家可以发现,唐太宗写的这首发,每一句就如一段动画,而整首发又构成了一幅远*景色结合的动态的“山雨飘洒图”。各位读者可以看看本文所配的图片,这张图片用“珠缔叶”三个字就说明了,而“泫丛(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的动态景象却看不到。换一句话说,笔者所找到的这张图片只是“泫丛珠缔叶”这个动画片中的一个画面。

  这首发还有一个写作特点是每句都包含了一个动词的片语,这些片语是罩云、喷雨、低飞、斜足、泫从、起熘、濛柳、含吹。这八个词把雨写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样。现在有些人不相信有神的存在,认为下雨是自然现象,其实就笔者个人在很浅的层次上所见,所谓的“自然”其实是不存在的,神在控制着一切。请各位读者权且相信有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的存在,并重新读一下这首发,可能您会发现对发的意境的理解和您刚开始读的时候不一样了。也许您会发现,万事万物在唐太宗的笔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也就是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发的形式描写出来了。

  咏雨·其二原文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译文

  祥瑞之气吹遍绿野,及时的梅雨滋润着麦田。雨水使溪涧水骤涨;夜雾未消中早晨的炊烟在四处冉冉升起。大雁因湿重飞行次序都乱了,花朵带雨颜色却更加鲜艳。沛雨甘霖预示着丰年的到来,令人欣喜的敞开心怀弹弄五弦。

  注释

  “和气”,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万物由此“和气”而生;在古诗文中也常被引申指能导致吉利的祥瑞之气。“梅雨”本指初夏产生的阴雨天气。因时值梅子黄熟,故亦称黄梅天。“宿雾”即“夜雾”;“朝烟”指早晨的炊烟。“登岁”指丰年;“披襟”本谓敞开衣襟,本诗比喻心怀舒畅。“五弦”为古代乐器名,这种乐器是舜帝发明的,《礼记》、《史记》等很多典籍中都记载了:“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的事情。又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五弦如琵琶而小,北国所出,旧以木拨弹,乐工裴神符初以手弹。”裴神符是贞观时期著名的乐师,其五弦的演奏水*曾深受唐太宗赞赏,并被封为“太常乐工”;唐太宗亦喜弄五弦。 有学者认为此诗写于五月份。笔者认为此诗写于农历的三月初。诗中的“梅雨”应为“迎梅雨”。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一.雨水》记载:“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霉也。芒种后逢壬为入梅,小暑后逢壬为出梅。又以三月为迎梅雨,五月为送梅雨。”三月份为小麦的生长时期,此时雨水充足则有利于小麦的丰收。而农历五月初为小麦收成季节,此时再下雨反而不利于收割。

  咏雨·其二鉴赏

  *古代的皇帝都特别看重农业。新旧《唐书》及《贞观政要》中均记载了唐太宗非常关心农业的事迹。唐太宗每年都要参加春耕的大典,而且还常常亲耕于籍田,常去籍田中查看年景,决不因其他政事而耽误农时。*古代有一句农谚说:“春雨贵如油”;因此,唐太宗看到这场“梅雨”有利于农作物的.收成时,非常高兴的写了这首诗。

  此诗前六句均写景物,用词生动且令人感觉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栩栩如生。尾联为抒发个人的情感。此诗还有一个艺术特点是每一句都流露出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之情,但却通篇不用一个“喜”字。

  这两诗除了尾联外,其余的联句都采用对仗的方式来写,不仅对仗工整,且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描写景物方面,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句体现出来。笔者认为,古代名家写诗的技巧和方法,有时很难用几句话把它都讲明了,但往往我们在仔细赏读过后,常能意会出其中的神韵,并且有如饮甘泉的感觉。

  原文:

  咏雨

  唐代: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译文: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飘去远处的峰峦,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一串串雨滴落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注释:

  罩云飘远岫(xiù),喷雨泛长河。

  罩云:的意思就是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远岫:是指远处的峰峦。喷雨:喷下雨。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岭腹:即半山腰。斜足:斜脚。岩阿:是指山的曲折处。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 (菁华5篇)(扩展3)

——出塞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华5篇)

  原文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译文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

  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

  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注释

  ①环:与“还”同音,古人常用作还乡的隐语。

  ②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统治者。玉关:即甘肃玉门关,汉时为出塞要道。

  ③沙场:本指*沙旷野,后多指战场。古人有诗云:“沙场烽火连胡月。”

  ④马革裹尸:英勇作战,战死于战场。《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在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赏析

  “拼将热血洒疆场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启首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玉关,本指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清*是在关外发迹的,因此要杀到关外,把他们彻底消灭。这里用一个“环”字,预示着反清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战士们会踏着歌声,凯旋而回。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后出塞五首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翻译

  男子汉生在这个世上,就是要在壮年的候实现自己的报负。

  应当征战边疆,怎么可以守着自己出生的地方呆一辈子呢?

  国家招用我们的时候远赴蓟门,大军就要走了不可以因为自己而留下。

  把家里的钱财全都散尽用来装备自己。

  那样乡亲们会为我送行,亲戚朋友们把道路挤的满满的欢送我。

  头发花白了才有了点自己的功业,醉了以后看到别人年青有为才感到羞愧。

  想当年霍去病出征,却只能面带苦笑看着自己的武器。

  清晨,我到东门营报到,傍晚,就开拔到了河阳桥上。

  晚霞映照迎风招展的军旗,战马与萧萧朔风呼应嘶鸣。

  一望无际的沙原排列着无数行军帐幕,行伍首领各自召集手下的士兵。

  夜空中,高高悬挂朗朗明月,军令森严,整个营地寂然无声。

  几声悲咽的茄声划破长空,从军壮士神情肃然,失去了往日骄纵之情。

  借问统领军队的大将是谁?大概又是一个嫖姚校尉霍去病。

  古代的将军重视守卫边疆,如今的边将却只重*厚禄。

  哪里料得到皇帝偏又好武,出征的军队绵亘不断,漫卷长空。

  当今全国既已统一,就没有出师必要,这样却还要孤军深入。

  使得战士们都是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

  在穷荒之地拔剑练*作战,每天征收成群的战马。

  将军发誓要开发极北的地方,对*效忠心。

  捷报不断传来,其实是虚报邀赏,因为是奚族与契丹本无寇警。

  渔阳郡尚武,多豪士侠客,此豪侠之地,成天鼓乐轰隆。

  渤海上船只鼓帆前进,那是装载来自东吴的粮食。

  还有越罗与楚练,其光彩照耀得人身都发光。

  主将的地位更崇高,气焰更嚣张,都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边疆之人不敢议论,有敢议论告发的死无葬身之地。

  我本来出身良家,懂得许多门道,揣知主将有叛逆的可能,所以不敢跟从。

  主将骄矜增加了我的忧虑,荣华富贵已不值得一说。

  跃马横刀二十年,担心的是辜负了明主的恩情。

  眼看幽州叛军长驱直入,洛阳即将沦陷。

  于是半夜里抄小路逃回家,可是故乡已经变成了空村。

  我幸亏没有背上叛逆的罪名,如今孤身一人,没有儿孙。

  注释

  召募:这时已实行募兵制的“扩骑”。蓟门,点明出塞的地点。其地在今北京一带,当时属渔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

  道周:即道边。

  斑白:是发半白,泛指老人。居上列,即坐在上头。

  酒酣:是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庶羞,即莱肴。白居易诗“人老意多慈”,老人送别,只希望小伙子能多吃点。

  别有赠:即下句的“吴钩”。“别”字对上文“庶羞”而言。

  吴钩:春秋时吴王阖闾所作之刀,后通用为宝刀名。深喜所赠宝刀,暗合自己“封侯”的志愿,所以“含笑”而细玩。

  东门营: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军营在东门,故曰“东门营”。由洛阳往蓟门,须出东门。这句点清徵兵的地方。

  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是黄河上的浮桥,晋杜预所造,为通河北的要津。

  大旗:大将所用的红旗。

  幕:帐幕。列,是整齐的排列着。这些帐幕都有一定的方位和距离。

  悲笳:静营之号,军令既严,笳声复悲,故惨不骄。

  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古人、今人:都指边将说。重高勋,即贪图功名。

  亘:是绵亘不断。

  且:尚也。跟上句“已”字对照。

  遂使:于是使得。承上“且孤军”来,貔,音琵,即貔貅,猛兽,这里比喻战士。边将贪功,人主好武,这就使得战士们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勇,

  是勇往:所闻,是指地方说的,即下文的“大荒”“玄冥”。《汉书·张骞传》:“天子(武帝)既闻大宛之属多奇物,乃发间使,数道并出。汉使言大宛有善马,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上车令等持千金以请宛王善马。”即此“所闻”二字的本意。

  大荒:犹穷荒,过去所谓“不毛之址”。

  玄冥:传说是北方水神,这里代表极北的地方。

  两蕃:是奚与契丹;静无虞,本无寇警。

  渔阳:郡名,今河北蓟县一带。其地尚武,多豪士侠客,故曰豪侠地。

  辽海:即渤海,粳音庚,晚熟而不黏的稻。来东吴,来自东吴。

  主将:即安禄山。天宝七载禄山赐铁券,

  封柳城郡公:九载,进爵东*郡王,节度使封王,从他开始。

  上都:指京师,即朝廷。凌,凌犯,目无朝廷。

  多门:许多门道,有多次意。

  益:是增益,“思”字照过去读法应作去声,愁思,即忧虑,是名词。

  跃马:指身贵,兼含从军意。

  坐见:有二义:一指时间短促,犹行见、

  立见:一指无能为力,

  只是眼看着:这里兼含二义。长驱,言其易。河洛昏,指洛阳行将沦陷。当时安禄山所部皆天下精兵。

  间道归:抄小路逃回家。

  恶名:是叛逆之名,禄山之乱,带有民族矛盾性质,这个士兵不肯背叛,是完全值得肯定的。

  注释

  上句“有”字喑含讽意,揭出功业的罪恶本质。“旧丘”犹“故园”,即“老家”。

  召募,这时已实行募兵制的“扩(音廓)骑”。蓟门,点明出塞的地点。其地在今北京一带,当时属渔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

  这两句模仿《木兰诗》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辕”的句法。

  道周,即道边。

  斑白,是发半白,泛指老人。居上列,即坐在上头。

  酒酣,是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庶羞,即莱肴。白居易诗“人老意多慈”,老人送别,只希望小伙子能多吃点。

  别有赠,即下句的“吴钩”。“别”字对上文“庶羞”而言。

  吴钩,春秋时吴王阖闾所作之刀,后通用为宝刀名。深喜所赠宝刀,暗合自己“封侯”的志愿,所以“含笑”而细玩。

  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军营在东门,故曰“东门营”。由洛阳往蓟门,须出东门。这句点清徵兵的地方。

  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是黄河上的浮桥,晋杜预所造,为通河北的要津。

  大旗,大将所用的红旗。《通典》卷一百四十八:“陈(阵)将门旗,各任所色,不得以红,恐乱大将。”这两句也是杜甫的名句,因为抓住了事物的特徵,故能集中地表现出那千军万马的壮阔军容,下句化用《诗经》的“萧萧马鸣”,加一“风”字,觉全局部动,飒然有关塞之。

  幕,帐幕。列,是整齐的排列着。这些帐幕都有一定的方位和距离。

  因为要宿营,所以各自集合各自的部队。

  因军今森严,故万幕无声,只见明月高挂无中。上句也是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令严”的。

  悲笳,静营之号,军令既严,笳声复悲,故惨不骄。

  大将,指召募统军之将。“嫖姚”同“剽姚”,汉武帝时,霍去病为嫖姚校尉,尝从大将军卫青出塞,故以为比。

  “古人”“今人”都指边将说。重高勋,即贪图功名。《昔游》诗所谓“将帅望三台”。因贪功名,故边疆多事。

  边将贪功,本该制止,偏又皇帝好武,所以说“岂知”。有怪叹之意。“亘”是绵亘不断。

  天地四方为“*”,这里指全国范围以内,全国既已统一,便无出师必要,但还要孤军深入,故用一“且”字。且,尚也。跟上句“已”字对照。

  遂使,于是使得。承上“且孤军”来,貔,音琵,即貔貅,猛兽,这里比喻战士。边将贪功,人主好武,这就使得战士们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勇,是勇往:所闻,是指地方说的,即下文的“大荒”“玄冥”。《汉书:张骞传》:“天子(武帝)既闻大宛之属多奇物,乃发间使,数道并出。汉使言大宛有善马,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上车令等持千金以请宛王善马。”即此“所闻”二字的本意。

  大荒,犹穷荒,过去所谓“不毛之址”。

  《安禄山事迹》:“禄山包藏涡心,畜单于护真大马*战斗者数万匹。”诗句当指此。

  玄冥,传说是北方水神,这里代表极北的地方。这两句要善于体会,因为表面上好像是对皇帝效忠,其实是讽刺,正如沈德潜说的:“玄冥北,岂可开乎?”

  上既好武,下自贪功,故奏捷日至。《通鉴》二百一十七:“天宝十三载四月禄山奏击奚破之,虏其王。十四载四月奏破奚、契丹。”

  点破“献凯”只是虚报邀赏。两蕃,是奚与契丹;静无虞,本无寇警。

  渔阳:郡名,今河北蓟县一带。其地尚武,多豪士侠客,故日豪侠地。

  辽海,即渤海,粳音庚,晚熟而不黏的稻。来东吴,来自东吴。

  周代封建社会把人分成十等: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这里泛指安禄山豢养的爪牙和家僮。罗和练都有光彩,故曰“照耀”。这以上几句,写禄山滥赏以结人心。《通鉴》(同上):“天宝十三载二月,禄山奏所部将士勋效甚多,乞超资加赏,于是除将军者五百余人,中郎将者二千余人。禄山欲反,故先以此收众心也。”即其事。

  主将,即安禄山。天宝七载禄山赐铁券,封柳城郡公:九载,进爵东*郡王,节度使封王,从他开始。

  上都,指京师,即朝廷。凌,凌犯,目无朝廷。

  写禄山一方面又用恐怖手段来俯制众口,当时本有人告安禄山反,玄宗为了表示信任,反将告发的人缚送禄山,因之“道路相目,无敢言者。”(见《禄山事迹》)

  是良家子,故不肯从逆:出师多门,故能揣知主将心事。二句是下文张本,多门,许多门道,有多次意。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 (菁华5篇)(扩展4)

——《秋夜》原文及翻译赏析 (菁华5篇)

  长安秋夜

  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翻译

  皇宫传出诏书问讯前方战机,金銮殿处理完国事深夜才归。

  千家万户此时已经寂然入梦,月光下露水清莹点湿了朝衣。

  注释

  宫:一作“官”。

  戎机:军事机宜。指作战的状况。戎,战争。

  载笔:携带文具以记录王事。

  金銮:此指皇帝处理国事的大殿。

  寂寂:寂静无声貌。

  朝衣:君臣上朝时穿的礼服。

  创作背景

  李德裕是唐武宗会昌(841—846)年间名相,为政六年,内制宦官,外复幽燕,定回鹘,*泽潞,有重大政治建树,曾被李商隐誉为“万古之良相”。在唐朝那个诗的时代,他同时又是一位诗人。此诗就写于他为宰相期间。

  赏析

  这首《长安秋夜》颇具特色,因为这不仅是李德裕的诗,而且是诗的李德裕。它像是一则宰辅日记,反映着他从政生活的一个片断。

  中晚唐时,强藩割据,天下纷扰。李德裕坚决主张讨伐叛镇,为武宗所信用,官拜太尉,*戎机。“内官传诏问戎机”,表面看不过从容叙事。但读者却感觉到一种非凡的襟抱、气概。因为这经历,这口气,都不是普通人所能有的。大厦之将倾,全仗栋梁的扶持,关系非轻。一“传”一“问”,反映出皇帝的殷切期望和高度信任,也间接显示出人物的身份。

  作为首辅大臣,肩负重任,不免特别操劳,有时甚至忘食废寝。“载笔金銮夜始归”,一个“始”字,感慨系之。句中特别提到的“笔”,那决不是一般的“管城子”,它草就的每一笔都将举足轻重。“载笔”云云,口气是亲切的。写到“金銮”,这决非对显达的夸耀,而是流露出一种“居庙堂之高”者重大的责任感。

  在朝堂上,决策终于拟定,他如释负重,退朝回马。当来到首都的大道上,已夜深人定,偌大长安城,坊里寂无声息,人们都沉入梦乡。月色撒在长安道上,更给一片和*宁谧的境界增添了诗意。面对“万户千门皆寂寂”,他也许感到一阵轻快;同时又未尝不意识到这和*景象要靠政治统一、社会安定来维持。骑在马上,心关“万户千门”。一方面是万家“皆寂寂”(显言);一方面则是一己之不眠(隐言),对照之中,间接表现出一种政治家的博大情怀。

  秋夜,是下露的时候了。他若是从皇城回到宅邸所在的安邑坊,那是有一段路程的。他感到了凉意:不知什么时候朝服上已经缀上亮晶晶的露珠了。这个“露点朝衣”的细节很生动,大约也是纪实吧,但写来意境很美、很高。李煜词云:“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啼清夜月”(《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是善于享乐的。虽然也写月夜归马,也很美,但境界则较卑。这一方面是严肃作息,那一方面却是风流逍遥,情操迥别,就造成彼此诗词境界的差异。露就是露,偏写作“月中清露”,这想象是浪漫的,理想化的。“月中清露”,特点在高洁,正是作者情操的象征。那一品“朝衣”,再一次提醒他随时不忘自己的身份。他那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自尊自豪感盎然纸上。此结可谓词美、境美、情美,为诗中人物点上了一抹“高光”。

  如果把这首绝句当作一出轰轰烈烈戏剧的主角出台的四句唱词看,也许更有意思。一个兢兢业业的无双国士的形象活脱脱出现在人们眼前,这是有理想色彩的诗人自我形象。他唱的句句是眼前景、眼前事,毫不装腔作势,但显得豪迈高远,表现出一个秉忠为国的大臣的气度。“大用外腓”是因为“真体内充”。正因为作者胸次广、感受深,故能“持之非强,来之无穷”(司空图《诗品》)。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

  斜低建章阙,耿耿对金陵。

  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

  长川泻落月,洲渚晓寒凝。

  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

  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

  翻译

  夜半天上何所有,只有这遥远的玉绳星白光闪闪。

  继而又斜挂在建章宫门前,低吐地对着钟山。

  寒江夜来显得更加清澈,静水依旧像一条素练。

  天将晓时川流不息的长江水像要把落月也泻到大海。沙洲上还凝结着夜里的秋寒。

  我独目酌酒在板桥浦,寻找着古人描写这里的诗篇。

  可惜谢朓这样的诗人再也不得见了,洒酒江上惆帐填满胸间。

  注释

  玉绳:星宿名,李善《文选》注引《春秋元命苞》说,玉衡北两星为玉绳星。

  建章:宫殿名,南朝宋时建。

  汉水:即汉江,长江最长支流,源出今陕西西南宁强县,流经湖北,在武汉注入长江。这里即借指长江。

  霜江:此指长江。

  洲渚:水中小块陆地。

  “独酌”二句:谢朓有《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

  徵:即”征“。

  玄晖:即谢朓。《南齐书》:谢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人。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

  洒酒:一作“洒泪”。

  赏析

  此诗的前四句写秋夜天宇和金陵远景。起首二句:“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一问一答,天真活泼,明快自然,饶有民歌风味。诗人仰望秋空,看到在这寥廓空明的天宇上远远地闪烁着两颗银亮的玉绳星。三四两句写玉绳星照耀下的金陵城。诗人放眼远眺,但见玉绳星斜斜地、低低地嵌镶在建章宫高大的楼阙旁边,发出格外耀目的光芒,对着整个金陵古城。这四句从大处落墨,先写天空,后写地面,连接自然,展现出碧海般的青天,白玉般的明星,以及星光照耀下的金陵城巍峨宫阙的剪影,境界空阔高远,正融注了诗人秋夜泛月时那种萧散自然、风流自赏的意绪。如果更深细地品味,这四句诗已隐隐透露,出怀念前代诗人谢朓的情思。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中,有“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等写景佳句,李白诗的三、四句,显然是有意点化了谢诗,借以寄寓对谢朓的缅怀、追慕。而且,这两颗璀灿的玉绳星,一颗斜照建章阙,一颗耿对金陵城,仿佛具有象征的意蕴。它们在浩渺秋空中互相映照,仿佛正是谢朓、李白这两位古今相通、精神契合的天才诗人的化身。

  中间四句写秋江月色。这里“汉水”借指长江。诗人不说“长江”而说“汉水”,是为了避免同下句“霜江”字面重复和音声相混。在板桥浦信步泛月的李白,俯视着脚下的大江,但见清澄的江水静静地流淌着,像是一条银光闪烁的白练。此刻,谢朓描写大江黄昏美妙景色的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自然跳上心头。对景吟诗,使他产生一种悠然神远的感变,仿佛自己已超越古今的界限,同小谢一起联袂步月,同赏秋江美景,推心置腹地纵论人生、品评诗文了。李白整个身心都沉浸在与古人神游的幻想境界里,以致忘怀了一切。他久久地凝望着明月逐渐西斜,月光如乳汁般倾泻在长江之中。直到月落星隐,天将破晓,朝雾弥漫洲渚,寒气侵袭发肤。这四句写秋江月色,明丽皎洁,清幽飘逸,动静相生,空灵迷人。而在这幅秋江月色图中,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这里表现出他的神态和心绪的变化:先是缅怀遐想古人,继而是与古人神游的畅快,接着是从遐想中醒悟过来发觉古人不可得见的寂寞与怅惘,这四句妙在不是静态的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而是从时间和景色的变化之中暗示出诗人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不着痕迹,纯乎天籁。

  最后四句点明题旨,直抒胸臆。诗人在板桥浦自斟自酌,没有知音同欢共饮,虽追慕谢朓,但毕竟相隔数百年,谁也不能把古人找回来。而在当今现世,像谢玄晖这样才华高妙、志趣相投的人,是很难得再遇到的。想到这里,诗人深深感到孤独寂寞,挥杯洒酒无心再饮。一股悲凉抑郁之气,充满了他的胸中。结句暗用梁代诗人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句意,而融化无迹,如同己出。至此,诗人不仅婉曲尽致地抒写了对古人的缅怀遐思,而且借痛感斯人之不可复遇,宣泄出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

  创作背景

  开元十四年(726),李白二十六岁,游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此诗即作于这年秋天游金陵之时。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缅怀谢朓的诗。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代: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及注释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héng)娥:被(pī)白发,欺人奈何?

  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

  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zhuó)去桂婆娑(suō),人道是,清光更多。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斫:砍。桂:桂树。婆娑:树影摇曳的样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注释

  太常引:词牌名。

  吕叔潜:名大虬,生*事迹不详,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

  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

  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

  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被白发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诗意。

  斫:砍。

  桂:桂树。

  婆娑:树影摇曳的样子。

  创作背景

  据词题可知,此词当作于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起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族侄赵昚(孝宗),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作者上赵昚《美芹十论》;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议》,七年之内,连同另两篇,四次奏议,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作者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赏析

  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下片抒写作者的豪情壮志,他要趁着美好的月夜,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祖国的山河。毫无疑义,这是他爱国思想的写照。“直下”,这里指目光一直地往下。最后又从天上写到人间,传说中月亮里那棵高大的桂树挡住了许多月光。为了使月光更清楚地照亮祖国大地,作者在最后两句写道,听人说:砍去那些摇晃(婆娑)的桂树枝叶,月亮便会更加光明。这是含蓄地说,铲除投降派的阻碍,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复中原事业的胜利。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在《一百五日夜对月》诗里写道:“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这里辛弃疾用“人道是”三个字,表示前人曾说过这个意思。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天仙子·渌水亭秋夜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西风月落城乌起。

  翻译

  池塘水波清澈,金色月亮倒映水中,秋风徐来,掀起一片涟漪,水波荡漾,像抛下了一把细碎的金子。如此良辰美景本该邀朋唤友,对酒当歌。却不料万般惆怅涌上心头,深夜难眠,无心饮酒。辗转反侧,直至看尽月落乌啼,天际破晓,竟是通宵未眠。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 (菁华5篇)(扩展5)

——《秋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菁华5篇)

  原文:

  拜星月·高*秋思

  [宋代]周邦彦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暖日明霞光烂。水眄兰情,总*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译文

  夜色深深,仿佛在催着天明,眼看要到了三更天。清清的露水如同洗尘,让地面没有纤尘。月色幽静,小巷僻坊里一片迷茫。我又见到那竹栏,和灯光明亮的小窗,这是她的庭院。她因我们能见面开心。她的美丽令人惊叹,依偎在我身边,我如同见到了琼枝玉树,如一轮暖日,又如一片绚丽的朝霞。她的眼神明如秋水楚楚动人,温柔清雅宛若一株幽兰。这样绝代佳人,人间都少见。

  从前,只在画中见过她,对那绝世的美丽早已倾倒,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真能与她相伴。我们互相情意绵绵。无奈人世无常,将我们分开,我心里哪堪孤独。如今我独自一人在荒郊野外,悄悄无息,重门紧关。只有秋虫在声声重复忧伤的歌。无可奈何,我的相思之情,虽然隔着万水千山,却无法断绝。

  注释

  拜星月慢:词牌名,又名“拜星月”“拜新月”。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之称。本调始创于宋人周邦彦,有多种格体。如双调,上片十句,押四仄韵,四十七字;下片八句,押六仄韵,五十六字。共一百O四字。

  竹槛:竹栏杆。

  秋娘:唐宋时对歌妓的一般称唿。

  琼枝玉树:比喻人姿容秀美。

  水眄(miàn)兰情:目盼如秋水,情香如兰花。眄,顾盼。一作“水盼兰情”。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词人用旧典以昭君喻“秋娘”。春风面,指容貌美丽的。

  瑶台:原指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伊人住所。

  雨润云温:比喻男女情好。

  荒寒:既荒凉又寒冷。

  怎奈向:怎么办?何,语助词。

  赏析:

  这首词所咏情事,略同《瑞龙吟》,但并非重游旧地,而是神驰旧游。作为一位工于描写女性的词人,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为读者绘制了一幅稀有的动人的画像。

  为了要使词中女主人的登场获得预期的应有的效果,词人在艺术构思上是煞费苦心的。他首先画出背景。在一个月色阴沉的晚上,更鼓催来了夜色,露水收尽了街尘,正是在这样一个极其幽美的时刻,他来到了她所居住的地方;阑槛外种着竹子,窗户里闪着灯光,正是在这样一个极优雅的地方,他会见了这位人物。与杜甫《佳人》之写“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用意相同,这里的竹槛、灯窗,也是以景色的清幽来陪衬人物之淡雅的。

  先写路途,次写居处,再写会晤,层次分明,步步逼*。下面却忽然用“笑相遇”三字概括提过,对于闻名乍见、倾慕欢乐之情,一概省略。这样,就将以后全力描摹人物之美的地步留了出来。在这里,可以悟出创作上虚实相间的手法。

  “似觉”以下四句,是对美人的正面描写,又可以分为几层:第一、二句,乍见其光艳;第三句,细赏其神情;第四句,总赞。写其人之美,不用已为人所*见的“云鬓花颜”、“雪肤花貌”,而用“琼枝玉树”、“暖日明霞”来形容,就不熟滥,不一般化;用两个长排句,四种东西作比,也更有分量。(吴白先生云:“‘琼枝’,见沈约《古别离》:‘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玉树’,见杜甫《饮中八仙歌》:‘皎如玉树临风前。’”)上句说像琼枝和玉树互相交映,是写其明洁耀眼;下句说像暖日和明霞的光辉灿烂,是写其神采照人。两句写入室乍见之初,顿时感到光芒四射,眼花缭乱,尤其因为这次见面是在夜间,就使人物与背景之间,色彩的明暗对比更为显着。在用这种侧重光觉的比喻之先,路途中所见的暗淡月色与庭院中所见的隐约灯光的描写,也对之起了一种很好的衬托作用。如果不仔细研究全词的布局,对于这种使读者容易联想到一些优秀的电影导演的艺术处理手段的巧妙构思,是很容易被忽略过去的。两句写其人之美,可谓竭尽全力,而犹嫌不足,于是再加上“水盼兰情”一句。韩琮《春愁》“水盼兰情别来久”,是用字所本。“水盼”,指眼神明媚如流水;“兰情”,指性情幽静像兰花。这句虽也是写其人之美,但已由乍见其容光而转到细赏其神态了。这已是进了一层。但美人之美,是看不够、写不完的,所以再总一句说:“总*生稀见。”这才画完了这幅美人图的最后一笔。

  换头一句,从抒情来说,是上片的延伸;从叙事来说,却是更进一步追溯到“笑相遇”以前的旧事。杜甫《咏怀古迹》咏王昭君云:“画图省识春风面。”词句即点化杜诗而成,意思是说:在和其人会面之前,就已经知道她的声名,见过她的画像了。从而也看出了,这次的会晤,乃是渴望已久之事,而终于如愿以偿,欢乐可想。

  从这以下,才正面写到离情。“谁知道”二句则是这一幕小小悲剧的转折点。“瑶台”是美女所居。《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王逸注:“佚,美也。”但这里却兼用李白《清*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就暗示了这位姑娘有着如李白所形容的杨玉环那样神仙般美丽风姿,作为上片实写其人之美的补充。云雨*用,而“雨”以“润”来形容,“云”以“温”来形容,则化臭腐为神奇,其人性情之好,爱悦之深,由此两字,都可想见,且与上文“兰情”关合。但这叙述两相爱悦的幸福的句子“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却以“谁知道”领起,以“苦惊风吹散”收束,就全部翻了一个面。惊风吹散了温润的云雨,正如意外的事故拆散了姻缘,通体用比喻说明,处理得极其含蓄而简洁。读到这里,读者才发现,原来在这以上所写,都是追叙。行文变化莫测,与《夜飞鹊》同。

  “念荒寒”以下,折入现在。独自寄宿在荒寒的空屋里,关上重重门户,听着坏了的墙壁中秋虫的叫声,这种种凄凉情景,用一“念”字领起,就显得更加沉重。因为无人可语,才只好自思自念,不写人叹,而以虫鸣为叹,似乎虫亦有知,同情自己。如此落墨,意思更深。第三句极力描摹此时此地之哀,正是为了与上片所写彼时彼地之乐作出强烈的对比。

  末以纵使水远山遥,却仍然隔不断一缕相思之情作结,是今昔对比以后题中应有之义,而冠以“怎奈向”三字,就暗示了疑怪、埋怨的意思,使这种相思之情含义更为丰富。

  原文:

  秋思

  宋代: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译文:

  利欲驱使人东奔西走,如同万头火牛奔突一样,倒不如做个江湖之人,像沙鸥鸟那样自由自在。

  无所事事的时候感觉一日长似一年,即使是天大的事,喝醉了也就无事了。

  在捣衣棒的敲击声中,深巷里的明月渐渐西沉,井边的梧桐树忽然摇动叶落,方知故乡也是秋天了。

  想极目远眺,苦于没有登高的地方,哪能像陈登站在百尺楼上,高论天下大事呢。

  注释:

  欲:欲望。驱:赶逐。浪迹:到处漫游,行踪不定。

  休:此处作“忘了”解。

  砧(zhēn)杵(chǔ)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

  井梧:水井边的梧桐树。

  元龙: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

  赏析:

  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作者向往闲适而又不能闲居的心情。虽然诗人赞美沙鸥闲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他要放眼远望,而又无楼可登。诗人之心何曾清闲得了?倒是种种矛盾想法在心中纠缠;使得他更加郁闷。

  闽中秋思

  杜荀鹤〔唐代〕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 (菁华5篇)(扩展6)

——《红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华5篇)

  红梅三首·其一

  苏轼〔宋代〕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译文

  梅花害怕忧愁而贪恋睡觉,所以才迟迟独自开放;它担心自己冰洁的面容会不合时宜而受到世人猜忌。所以故意妆扮出浅粉般的桃杏颜色,但梅枝还是细瘦的样子,呈现出经受霜雪考验后仍然劲挺的姿态。梅花的内心是适应寒冷的,不愿意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它的颜色好似美人酒后无端泛起的红晕。老诗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来分辫梅花和桃杏呢?

  注释

  冰容:冰一样晶莹的面容。不入时:不合时宜,不合世俗的时尚。故:故意。作,做作,这里当妆扮讲。小红”:即浅红。尚余,“尚“,还是。余,剩余,这里作显示,显露,保持之意。孤瘦:形容梅花朵稀疏俊逸,梅枝因无叶子而显得孤独细瘦的样子。霜雪姿:经受霜雪考验后劲挺的姿态。形容梅花格调孤傲不群的特性。酒晕: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这里指梅花的红色。无端:无来由。玉肌:玉容。诗老:老诗人,指宋初诗人石曼卿。梅格:梅花的品格。在:所在。更:岂能。

  赏析

  这首诗托物言志,以红梅傲然挺立的品格,抒的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

  首联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红梅迟开的原因。诗人抓住红梅不畏严寒,在百花过后的冬季才开放这来特点,把红梅比拟为来位内心世界感情十分丰富细腻的美人,它迟迟开放的原因,红因为”怕愁贪睡”,它为什么而怕愁贪睡呢?红因为担心自己象冰来样晶莹美丽的容貌,会不合世俗的时尚,因而以致于而怕愁贪睡;因此它想用贪睡来摆脱忧愁,所以才不与其它百花来样同时开放,而红”独开迟”。因为害怕忧愁而贪恋睡觉,所以才迟迟地独自开放,这都红因为担心自己玉洁冰清的美丽容貌会不合时宜的缘故啊。

  颔联则红说在诗人心中,梅来般红玉洁冰清的白色,偶然出现浅浅的象桃杏般的红色,这红红梅因“怕”、“恐”,而故“妆扮出的来种从众的姿态。所以,来个“故”字,表明红梅之所以如此,红有来种被迫的“味在内,红为了和谐入俗的缘故。然而红梅不畏霜雪的本质红不会因此改变的。梅花毕竟红梅花,依然保存其特有的品格:“尚余”二字用得绝妙,既无心显露,又无可掩饰。在诗人心中,梅就红梅,无论妆成何色,与“桃杏”截然不同。颔联两句将迟起美人与梅融为来体,可见诗人咏物本领之高妙。虽然故“妆扮出了来点浅浅粉红般的桃杏颜色,但红红梅的枝条还红保持了经受霜雪考验后孤独而细瘦劲挺的姿态。

  颈联对红梅的内心世界作了进来步的深入探究。“思红梅花外表上虽然呈现出了粉红的桃杏色,但那不过红它刚喝过酒,红“酒晕”浮上了“玉肌”的缘故。因为梅花的内心红喜寒的,它的本质红高洁的。“未肯”,二字表示出了梅的孤傲品格。己经适应了寒冷的心,不愿“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显露出来的来点点浅红的桃杏色,那只不过红酒后泛起的红晕无来由表露在美人玉脂般的面容上罢了。

  尾联中“绿叶与青枝”:苏轼《志林》卷十说: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语,盖村学究体也。”苏轼的“思红批评石曼卿的《红梅》诗,只从“无绿叶”和“有青枝”这来点上来,分辨红梅与桃,杏的区别,确实太简单、太乏味了。这红专求形似,而没有抓住红梅的神韵所在,所以苏轼讥之为“至陋”的“村学究体”。尾联红诗人对前人写梅花的误区的议论。认为认识梅花须从梅花独有的“梅格”,即喜寒凌霜的内在品格或内在精神,来品评。老诗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能够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来分辫梅花和桃杏呢?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注释

  “春妆”句:为红梅花设喻。春妆,亦即红妆之意。

  余雪,喻白梅。落霞,喻红梅。闲庭,幽静的庭院。

  泛,飘浮,乘舟。绛河,传说中仙界之水。槎,木筏。

  瑶台:仙境。瑶台种,就是说它是“阆苑仙葩”。

  注释

  “春妆”句:为红梅花设喻。春妆,亦即红妆之意。

  “闲庭”二句:通过写景含蓄地说梅花不是白梅,而是红梅。余雪,喻白梅。唐代戎昱《早梅》诗:“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落霞,喻红梅。宋代毛滂《木兰花·红梅》词:“酒晕晚霞春态度,认是东君偏管顾。”闲庭,幽静的庭院。

  “幽梦”句:意思是随着女子所吹的凄清的笛声,梅花也做起幽梦来了。以“冷”、“笛”烘染梅花,以“红袖”的“红”点出花的颜色。

  “游仙”句:意思是梅花的`香气使人如游仙境。乘槎游仙的传说,见《博物志》记载:银河与海隔空相望,居住在海岛的人,年年八月定期可见有木筏从水上来去。有人便带了粮食,登上木筏而去,结果碰到了牛郎和织女。泛,飘浮,乘舟。绛河,传说中仙界之水。《拾遗记》:“绛河去日南十万里,波如绛色。”乘槎本当用“天河”、“银河”,而换用“绛河”,是为了点出花的红色。槎,木筏。

  瑶台:仙境。咏梅诗词多有此类比喻,如杜牧《梅》诗:“掩敛下瑶台。”瑶台种,就是说它是“阆苑仙葩”。

  “无复”句:不要因为红梅花不够艳丽而怀疑它曾是瑶台所种。

  赏析

  大家又叫新来的邢岫烟、李纹、薛宝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红”、“梅”、“花”三字做韵。专命折得红梅的贾宝玉做一首《访妙玉乞红梅》诗。

  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当时的豪门,特别是贵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只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说中已换过几次花样,这里每人分得某字为韵,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唱和形式。描写这种诗风结*,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阶层人物的无聊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薛宝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闺秀,豪门千金的“奢华”气息比其他人都要浓些。小说中专为她的“绝色”有过一段抱红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诗犹如是在作自画像。

  原文:

  红梅三首。其一

  [宋代]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梅花害怕忧愁而贪恋睡觉,所以才迟迟独自开放;它担心自己冰洁的面容会不合时宜而受到世人猜忌。

  所以故意妆扮出浅粉般的桃杏颜色,但梅枝还是细瘦的样子,呈现出经受霜雪考验后仍然劲挺的姿态。

  梅花的内心是适应寒冷的,不愿意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它的颜色好似美人酒后无端泛起的红晕。

  老诗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来分辫梅花和桃杏呢?

  注释

  冰容:冰一样晶莹的面容。

  不入时:不合时宜,不合世俗的时尚。

  故:故意。作,做作,这里当妆扮讲。

  小红”:即浅红。

  尚余,“尚“,还是。余,剩余,这里作显示,显露,保持之意。

  孤瘦:形容梅花朵稀疏俊逸,梅枝因无叶子而显得孤独细瘦的样子。

  霜雪姿:经受霜雪考验后劲挺的姿态。形容梅花格调孤傲不群的特性。

  酒晕: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这里指梅花的红色。

  无端:无来由。玉肌:玉容。

  诗老:老诗人,指宋初诗人石曼卿。

  梅格:梅花的品格。

  在:所在。

  更:岂能。

  赏析:

  这首诗托物言志,以红梅傲然挺立的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

  首联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红梅迟开的原因。诗人抓住红梅不畏严寒,在百花过后的冬季才开放这一特点,把红梅比拟为一位内心世界感情十分丰富细腻的美人,它迟迟开放的原因,是因为”怕愁贪睡”,它为什么而怕愁贪睡呢?是因为担心自己象冰一样晶莹美丽的容貌,会不合世俗的时尚,因而以致于而怕愁贪睡;因此它想用贪睡来摆脱忧愁,所以才不与其它百花一样同时开放,而是”独开迟”。因为害怕忧愁而贪恋睡觉,所以才迟迟地独自开放,这都是因为担心自己玉洁冰清的美丽容貌会不合时宜的缘故啊。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 (菁华5篇)(扩展7)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10篇

  原文:

  抛球乐·逐胜归来雨未晴

  [五代]冯延巳

  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

  译文及注释:

  赏析:

  早在钟嵘《诗品序》中,就曾说过“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的话。大自然中四时景物的变化足以感动人心,本来是千古以来诗歌创作中的一项重要质素,一般说来外界物象之所以能感动人心,大约主要有两种情形:其一是由于有生之物对于生命之荣谢生死的一种共感,所以见到草木之零落,便可以想到美人迟暮之悲,如同陆机在《文赋》中所说的“悲落叶于劲秋,喜柔修于芳春”。其二是由于大自然的永恒不变的运转,往往可以对人世之短暂无常,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即如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在这两种情况中,物与心之互相感发都是较为明白可见的,在评赏时,也都较为容易解说。有些作品,物与心之间相互感发的关系,并不明白易见,其中确实具有一种深微幽隐的感发。冯延巳的这一首词,正是属于这一类作品。它传达的并不是什么强烈明显的情意,而是以锐敏细微的感受,传达了一种深微幽隐的情绪的萌发。

  开端第一句“逐胜归来雨未晴”,先由时节和天气写起,在时节与天气之间,表现了一种矛盾情况。时节是美好的游春逐胜的日子,而天气则是阴雨未晴。“逐胜”,指春日争逐于游春赏花之事,意兴原该是高扬的,但阴雨天则使人扫兴。“雨未晴”似乎也透露一种将晴而未晴之意。诗人“逐胜”已经“归来”,虽在阴雨之中,却也未曾放弃“逐胜”的春游。在这种种矛盾的结合之间,便已显示了一种繁复幽微的感受,既有兴奋,也有怅惘。既有春光之美好,也有细雨之迷蒙。这开端一句看似非常*淡,实已具含了足以引发人心触动的多种因素。像这种幽微婉曲的情境,只有最为敏锐善感的心灵才能感受得到,也只有最具艺术修养的诗人才能表现得出来。

  接着“楼前风重草烟轻”一句,写的正是这情绪触引中的眼前所见。“楼前”二字,表面只写诗人倚立楼头,为以下写楼前所见之景物做准备,但诗人“逐胜归来”,依然倚立楼头,就是内心由于逐胜之游引起了一种触引感发。“风重草烟轻”使心中原已触引起的一种感发,更为滋长和扩大。“风重”是说风力之强劲,“草烟轻”,是说草上烟蔼因风吹散而逐渐消失。表面写眼前将晴未晴的景色,然而“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种景色,正是引起人心微妙之触发的重要因素。北宋词人柳永就曾写过“草色烟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栏意”,可见“草色烟光”的景色,确实可以引起人内心的一种感发。一个人如能够观察到风力之“重”与草烟之“轻”,此人必是已在楼头伫立了相当长的时间了。于是诗人对四周的景物情事也就有了更为清楚的认知与更为深刻的感受。因此下面继之以“谷莺语罗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的叙写。“谷莺”,是才出谷的黄莺,正是鸣声最为娇软之时,这种鸣声正代表了春天所滋育出来的最新鲜的生命。何况这种娇软的莺啼,又是从繁枝密叶的花树边传送过来的,有声,有色,这种情景和声音所给予诗人的感发,当然就较之第二句的“风重草烟轻”更为明显和动人了。如此逐渐写下来,大自然的景象便与诗人的.情意逐渐加强了密切的关联。于是下一句的“水调声长醉里听”便写到了人的情事。“水调”是一种哀怨动人的曲子。“水调”且“声长”更可想见共声调之绵远动人。何况诗人还在后面又加了“醉里听”三个字,这就不仅写出了饮酒之醉,而且因酒之醉更增加了诗人对歌曲的沉醉。这首词从开端的时节与天气一直写下来,感受愈来愈深切,写到这里,真可以说是引起了干回百转的无限情思。有了如此幽微深切的感发,便不由人不想到要寻找一个足以将这些情思加以投注的对象,于是诗人遂终于在最后写出了“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两句深情专注的词句。这二句真是表现得珍重缠绵。“款举”是极其珍重尊敬的态度,“金觥”是极其珍贵美好的器皿,金觥中又是极其芳醇的酒浆,最后更加一“劝”字,当然是劝饮之意,如此珍重地想要将芳醇的美酒呈献给一个值得呈献的人,诗人心中所引发洋溢着的是无比深挚芳醉的情意。最后结之以“谁是当筵最有情”,意谓:在今日的筵*之上,哪一个才是真正能够体会这种深浓的情意,值得呈献这一杯美酒的有情人呢?于*淡的叙写中逐渐加深了情意的感发,表现出内心深微幽隐的一种投注和奉献的追寻与向往之情,这正是冯延巳词的一贯的特色。

  清*乐・雨晴烟晚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翻译

  雨后初晴,傍晚淡烟弥漫,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双燕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

  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台阶上的落花随风飞舞,罗衣显得格外寒冷。

  注释

  砌:台阶。

  特地:特别。

  朱阑:一作“朱栏”,红色的栏杆。

  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闺情的词作,写的是一个少妇在暮春时节的一个黄昏,思念亲人并等待他归来的情景。

  词的上片写明节候、环境以及这位少妇所见的景物特色。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一个“晚”字点名时间;“绿水”二字交待气候-----此时正值春天。这两句乃是写寻常春景:雨后放晴,夕阳残照,烟霭空�饕黄�,暮色中但见新池绿水盈盈,这景色春意盎然。这是女主人公乍一放眼就看到的自然美,与一般人的赏春并没有什么不同,还未充分显现出她观景的独特感受。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作者在写景中表现主人公观景有一个心理过程。她乍一看春色挺美,但继而看到暮色中归来的双燕在种着垂柳的庭院中翻飞盘旋,她的心弦就被触动了,与前面两句不自觉地感到春景之美就有些不同。燕子尚能在傍晚双双归巢,那么人呢,作者没有明说,只是写这位少妇把阁中画帘高高卷起。她的卷帘,既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双飞燕,也是为了使燕子进入画梁栖宿。这一无言的卷帘动作,蕴含着她的独特而微妙的心情,既有对成双晚归的燕子的羡慕,也有只见归燕而不见归人的怨怅。双燕在这里有鲜明的映衬作用,微露了她的复杂心境。在词中,用双飞燕、双鹧鸪、双飞蝶、双鸳鸯等形象来衬托女子的孤独感,是常见的,这里也是如此。至此读者看到春色虽美,但在女主人公眼中却有一个转折,从一般的观赏到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赏景中那种希望成双团聚的潜意识觉醒了。

  词的下片以女主人为中心,描绘她孤独凄冷的处境。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上片之景原来都为女主人公独倚栏所见,“黄昏”对应上片的“晚”,“独倚”与上片“双飞”对举,点明她的孤单处境。那么,她黄昏倚栏是为了眺望远景吗?自然不是黄昏时分,大地一片模糊,还能看见什么呢,她是在盼望远人归来。“西南新月眉弯,”月出于东而落于西,她自黄昏独倚,直到月色偏西,可见其倚栏之久,盼望之切。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从卷帘望飞燕到倚阑盼归人而望月,地点是不断移动的。此刻人依然未归,她又来到了阶砌再伫立等待。她真是心绪不宁,在住所凡是可看到归人的地方多次徘徊。直到夜风卷起阶前的落花,拂动她的罗衣时,她才感到春寒袭人。“落花风起”再次点明了暮春的.季节特征,兼有春思撩人的象征意味。“特地”可解作“特意”或“特别”,在这里作“特别”解为宜。春夜的风使她感到特别塞冷,不仅仅由于她只穿了件薄薄的罗衣,更主要是因为她的独处而不能在心头激荡着暖流,这“寒”即是天寒,更指心寒,它以全篇之力为全篇做了一个收束。

  这是一首闺情词词中表露的是女主人公那种淡淡的哀怨与怅恨,于微婉的格调中流动着丝丝思情。此类写女子独居伤怀、望夫归来的题材,在《花间集》词作中常见。作者大多善于摄取微细的生活镜头,融入特定的自然景象,来表现女主人公的感受。这首词也体现了花间派的这种创作特色。

  创作背景

  南唐时期冯延巳居宰相之职,当时朝廷里党争激烈,朝士分为两党,使得李�Z痛下决心,铲除党争。这首词正是词人感慨时局之乱,排忧解闷之作。

  雨晴 宋朝

  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雨晴》译文

  雨过云开,西南的江面清*湛蓝,一抹微云横卧江上小滩一动不动。

  立在墙头的叽叽喳喳的鸟雀羽毛仍湿,楼外远处不时传来几声低沉的雷声。

  趁雷雨后的微凉睡个安稳的好觉,赶快吟几句奇诗回报雨后的新晴。

  今夜这如此美妙的情境无人共享,便我一人也要尽兴卧看银河直到天明。

  《雨晴》注释

  天缺:雨过云开,露出一角青天。

  纤云:细云。此指夏日雨后的高卷云。

  小滩:喻纤云。

  语鹊:语鸥:喳喳叫的鸟鹊。

  衣:比拟鸟鹊的羽毛。

  残雷:即将消失的低沉的雷声。

  供:提供。稳睡:安稳入睡。

  报:回报,报答。

  绝胜:非常美妙的情境。

  星河:天上的银河。尽意:尽情。

  《雨晴》赏析

  这首七律描绘了酷暑雷雨过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感受雨后新凉的舒畅喜悦的心情。

  首联、颈联都描绘雨晴的景象,首联写天空。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中“天缺西南”写西南方的天已露出了蔚蓝,标示出“晴”,“江面清”三字是以江南的清*湛蓝来比喻天空西南方的晴明之色。“纤云不动”,写白云纹丝不动。“小滩横”三字承接“江面清”,比喻一抹云如横在江面的小滩。这两句前四字都用白描手法绘实景,后三字都用比喻对实景加以形容,两个比喻前后照应,使二句之景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富于立体感。

  颔联“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里,诗人的视线,由于鹊叫自然地由仰视转为*视,描写由形为主转声为主。“犹湿”,即写出雨后初晴,又表现了鹊的情态活泼可爱。下句,随“残雷”的低响,描写形声兼顾转以写声为主。“气未*”三字写雷声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这一联,鹊能“语”又有“衣”,雷能“残”又有“气”,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诗句富有生气。清脆的鹊语与低沉的残雷形成对比,和谐一致,交织成一首雨晴时大自然的交晌曲。

  颈联用叙事抒发雨睛的喜悦。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雨后微凉引起睡意,雨后新晴牵动诗情,但诗情胜过睡意。“尽取”、“急搜”、“微凉”、“稳睡”、“奇句”、“新晴”这六个带修饰语的词,使两个记事诗句具体可感。“供”字写自然给人的提供。“报”字写人对自然的回报,这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尾联两句仍叙事,事中有景,景中寓情。

  “卧看星河尽意明”一句化用杜牧的“卧看牵牛织女星”,只是没有小杜诗句的寂寞感,而是兴致盎然。“尽意”二字,不仅描绘星河的明澈,更赋予星河以生命,让它充分绽放光彩,也采报答雨后的新睛。

  通观全诗,诗人捕捉住雨后初晴自然景况变化的瞬间,以乍晴的天空、漂浮的白云、争喧的鹊鸣、低沉的雷声,构成了多层次多角度、气势恢弘的绚丽景观。诗中虽未着一个情字,但喜悦之情旱已透过写景叙事的字里行间喷涌而出,全诗清丽雄浑,奇趣横生。

  《雨晴》创作背景

  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陈与义担任了太学博士,受到了皇帝的器重,也许觉得自己可以施展才学,因而心情略有变化,面对夏末秋初,天气转晴,骤雨方歇,写下这首《雨晴》诗。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一)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二)

  译文

  雨前还见到花间露出的新蕊,雨后却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蜜蜂和蝴蝶来到园中又纷纷飞过院墙,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注释

  蕊(ruǐ):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

  叶底:绿叶中间。底,底部。

  蜂蝶:蜜蜂和蝴蝶。纷纷:接连不断。

  疑:怀疑。春色:春天的景色。邻家:邻居的家。

  赏析

  这是一首即兴诗,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常,但*中见奇,饶有诗趣。

  第一句“雨前初见花间蕊”。蕊(读rǔ),花心。这句是倒叙,作者追忆雨前的花园景象,意思是说:下雨之前,花儿刚刚开放。“初见”二字,表明诗人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欣赏,刚刚见到花开,天就下起雨来了,只好躲进屋中,等待雨晴,这两个字写出诗人赏花不成的遗憾心情。

  第二句“雨后全无叶底花”。这句写眼前景象。意思是说:不料久雨过后,连一朵花也见不到了,全在雨水中凋谢了。“全无叶底花”,这几个字内容丰富。一、写出明处的花全被雨水打落了。二、写出诗人不甘罢休,拨开花叶,想找到藏在叶底的没受雨淋的花来,可见赏花之心多么热切。三、“写出连叶底的花也“全无”一朵,整个花园一片浓绿,锦色全无,这是多么令人失望、令人惆怅啊!

  第三句“蜂蝶纷纷过墙去”。这句写到蜜蜂和蝴蝶的失望。蜜蜂和蝴蝶也是喜花爱花的,它们在久雨中好不容易盼到天晴,兴冲冲地飞到诗人的庭院,结果大失所望,不得已纷纷飞过墙头而去。现在,不但花儿没了,蜂蝶也走光了,诗人的庭院真是寂寞极了,诗人的心也是伤感极了。这句通过描写蜂蝶的飞走,加深了抒情的意味,使惜春气氛更加浓重了。

  第四句“却疑春色在邻家”。这句是写诗人的心理,紧承上句写来。诗人看到蜜蜂和蝴蝶纷纷越墙而去,内心忽然产生一线光明,他不禁猜想:莫非春色还保留在邻家吗!不然的话,蜂蝶怎么飞过去了呢?如果是这样该有多好,自己便可以追随蜂蝶,前去欣赏了。作者内心伤春惜春的心情和眼前自然景象巧妙接合,既赋予蜜蜂蝴蝶以人格精神,又暗暗流露作者的`内心感触,两者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其中,“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而又浑然天成,令人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古人谓“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

  这首七言绝句,精巧地选择雨晴后的景物,来进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创作背景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知是作者归隐之后所作。王驾进士及第之后,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

  王驾

  王驾(851~),唐代诗人,一说字大用,诰命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大顺元年(890)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与郑谷、司空图友善,诗风亦相*。其绝句构思巧妙,自然流畅。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赞曰:“今王生者,寓居其间,浸渍益久,五言所得,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生*见《唐诗纪事》卷六三、《唐才子传》卷九。有《王驾诗集》六卷,已佚。《全唐诗》存诗六首。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宋代: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译文及注释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sāi),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diàn)重。

  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蝶恋花:词牌名。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雨: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作“日”,旁注“雨”。晴: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旁注“和”;《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林下词选》《历代诗余》《漱玉词》(诗词杂俎本)作“和”;《花草粹编》、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作“清”; 《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清,误”。初破冻:刚刚解冻。柳眼:初生柳叶,细长如眼,故谓“柳眼”。眼:《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润”;《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林下词选》、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润”。梅腮:梅花瓣儿,似美女香腮,故称“梅腮”。腮:《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林下词选》、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轻”。花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的首饰。

  乍试夹衫金缕(lǚ)缝,山枕斜欹(qī),枕损钗(chāi)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lán)犹剪灯花弄。

  少妇试穿金丝缝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

  乍:起初,刚刚开始。衫:《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林下词选》《漱玉词》(诗词杂俎本)作“衣”。金缕缝:用金钱缝成的农服。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称“山枕”。山,《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鸳”。斜欹:《历代诗余》、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作“欹斜”。欹:靠着。钗头凤:即头钗,古代妇女的首饰。因其形如凤,故名。夜阑:夜深。灯花:灯蕊燃烧耐结成的花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和风暖雨,湖面冰层已慢慢融化。柳叶发新芽,梅花绽放,已经感觉到春天将*了。这样的时刻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独坐相思,泪融残粉,就连头上所戴的些许首饰,也觉得无比沉重了。

  初试金丝缝成的夹衫,慵懒的斜靠在枕头上,只把那头钗压坏也难以顾及。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直至夜阑人静之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

  注释

  初破冻:刚刚解冻。

  柳眼:初生柳叶,细长如眼,故谓“柳眼”。梅腮:梅花瓣儿,似美女香腮,故称“梅腮”。

  花钿(diàn):用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的首饰。

  乍:起初,刚刚开始。金缕缝:用金钱缝成的农服。

  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称“山枕”。欹(qī):靠着。

  钗头凤:即头钗,古代妇女的首饰。因其形如凤,故名。

  夜阑:夜深。灯花:灯蕊燃烧耐结成的花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少妇试穿金丝缝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雨: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作“日”,旁注“雨”。晴: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旁注“和”;《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林下词选》《历代诗余》《漱玉词》(诗词杂俎本)作“和”;《花草粹编》、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作“清”; 《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清,误”。初破冻:刚刚解冻。

  柳眼:初生柳叶,细长如眼,故谓“柳眼”。眼:《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润”;《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林下词选》、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润”。梅腮:梅花瓣儿,似美女香腮,故称“梅腮”。腮:《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林下词选》、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轻”。

  花钿(diàn):用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的首饰。

  乍:起初,刚刚开始。衫:《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林下词选》《漱玉词》(诗词杂俎本)作“衣”。金缕缝:用金钱缝成的农服。

  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称“山枕”。山,《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鸳”。斜欹:《历代诗余》、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作“欹斜”。欹(qī):靠着。

  钗头凤:即头钗,古代妇女的首饰。因其形如凤,故名。

  夜阑:夜深。灯花:灯蕊燃烧耐结成的花形。

  创作背景

  此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应该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在有的版本中,题作”离情“或”春怀“。当作于赵明诚闲居故里十年后重新出仕、李清照仍独自留居青州时。赵明诚担任地方官的时候,二人曾有过短暂的离别。

  创作背景

  此词很难确切系年,应该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在有的版本中,题作”离情“或”春怀“。当作于赵明诚闲居故里十年后重新出仕、李清照仍独自留居青州时。赵明诚担任地方官的时候,二人曾有过短暂的'离别。

  赏析

  此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综》等都题作“离情”,而《草堂诗余别集》还注云:“一作春怀”。由此看来,这些恐均非原题,是后人据词作内容添加的;此外,“春怀”与“离情”确也概括了词作的主要内容。从词作的内容与风格来看,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婚后不久,夫妻小别,李清照独居时。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开首三句,词人放眼室外,由春景落笔。但见初春时节,春风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复苏,嫩柳初长,如媚眼微开,艳梅盛开,似香腮红透,到处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词人前期生活虽然没有大的波折,但以其独具的才情、细腻的情感,以及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悟、强烈的关注,常有出人意表之想。表现在词作里,就是经常慧心独照,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暖日晴风”似还不足以表达春天到来的特征,而紧接以“柳眼梅腮”(此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则使到来的春天更直接、更形象。李商隐在《二月二日》一诗中有“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苏轼在《水龙吟》词中描绘柳叶情状是“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看来女词人受此启发,抓住两个极具特点的事物,写出春天的生机。第三句的“已觉春心动”,从语意上看,是对春天来临总的概括,实亦是自己怀春之情已动之流露。词人游春、赏春,目睹良辰美景,必有所思,这句也暗启后二句词人所抒发的情思:“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女词人的细腻、敏感的思绪与感悟进一步强化,面对如此大好春光,自然便联想到自己独处深闺,孤栖寂寞,这与往日和丈夫赵明诚一齐把玩金石,烹茗煮酒,赏析诗文的温馨气氛形成强烈反差。一个“谁与共”,道出此刻词人内心的苦涩。紧接着词人用一个细节来进一步形容自己内心的苦涩,泪水流淌,脸庞上的香粉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觉得头上戴的花钿也是沉甸甸的。

  词作的下片,词人以细微的笔触,紧承上片末句,着重刻画自己具体的闺中寂寞生活。“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春暖天晴,春装初试,然而词人却足不出户,去观赏那美好的春景,却斜倚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钗头凤给压坏了。“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词人不出户观赏春景,是因怕良辰美景触引伤感之情,二是表明其心境郁闷,慵懒至极。一个“损”字,也暗示词人慵懒、无精打彩。末二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愁本无形,却言“抱”,可见此愁对其来说有多“浓”,多重,更何况是“独抱”,此情更是难堪。“无好梦”,是说现实很寂寞无聊,想在梦中去寻求慰藉,但却始终无法进入梦乡,直至夜阑人静之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犹”字写活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情态。此外,剪弄灯火,古时妇女常藉以卜数夫君之归期。这两句写得极为细致、生动,看似毫不经意,如叙写生活本身,实是几经苦炼,没有生活经历和深厚的艺术功力是无法写就的。清词论家贺裳评这两句为“入神之句”(《皱水轩词筌》)。

  全词从白天写到夜晚,刻画出一位热爱生活、向往幸福、刻骨铭心地思念丈夫的思妇形象。

  清*乐·雨晴烟晚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鉴赏

  这首词中写“双燕”、“垂柳”、“落花”,这些都是暮春时节的特有风物。还写有“雨晴烟晚”。“新月眉弯”,这些都是傍晚的景象。旧以农历三月为暮春,并称每月初三的新月为“蛾眉月”,据此则词中所写的应是三月初三左右的暮春晚景。但这首词绝对不是单纯写景制作,它通过暮春晚景的描写,以表现闺中人的淡恨轻愁。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雨后初晴,傍晚淡烟弥漫,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

  春天傍晚,雨后转晴,天空中夕阳返照,烟霭升腾,园林中绿水涨池,波光潋滟。这些都是闺中人在小阁看到的远景,写来层次清楚,色彩鲜明,突出的表现了春雨过后傍晚时分特有的景象。这两句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是人人都有的对生意盎然的春天景象的热爱,还看不出具有闺中少妇特征的主观感受。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这两句是说,双燕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

  这两句把少妇的感情色彩表现得十分强烈。双燕归巢是傍晚时刻常见的景象,而“小阁画帘高卷”一语,却含蓄的表现了主人公对双燕归来的过分殷勤。这一动作的心理暗示在于:让燕子快快归巢,双栖画栋吧。闺中少妇把自己在暮春傍晚的时候所特有的感情和情怀,都融化到这无声的高卷画帘的行动里。这两句所写的景物是由远而*,通过“双燕飞来”的进程,与“画帘高卷”的行动以表现她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活动。是虚则实之的艺术手法。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这两句是说,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


《雨晴》原文及翻译赏析 (菁华5篇)(扩展8)

——咏雨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五篇

  原文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翻译

  译文

  祥瑞之气吹遍绿野,及时的梅雨滋润着麦田。雨水使溪涧水骤涨;夜雾未消中早晨的炊烟在四处冉冉升起。大雁因湿重飞行次序都乱了,花朵带雨颜色却更加鲜艳。沛雨甘霖预示着丰年的到来,令人欣喜的敞开心怀弹弄五弦。

  注释

  “和气”,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万物由此“和气”而生;在古诗文中也常被引申指能导致吉利的祥瑞之气。“梅雨”本指初夏产生的阴雨天气。因时值梅子黄熟,故亦称黄梅天。“宿雾”即“夜雾”;“朝烟”指早晨的炊烟。“登岁”指丰年;“披襟”本谓敞开衣襟,本诗比喻心怀舒畅。“五弦”为古代乐器名,这种乐器是舜帝发明的,《礼记》、《史记》等很多典籍中都记载了:“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的事情。又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五弦如琵琶而小,北国所出,旧以木拨弹,乐工裴神符初以手弹。”裴神符是贞观时期著名的乐师,其五弦的演奏水*曾深受唐太宗赞赏,并被封为“太常乐工”;唐太宗亦喜弄五弦。

  有学者认为此诗写于五月份。笔者认为此诗写于农历的三月初。诗中的“梅雨”应为“迎梅雨”。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一.雨水》记载:“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霉也。芒种后逢壬为入梅,小暑后逢壬为出梅。又以三月为迎梅雨,五月为送梅雨。”三月份为小麦的生长时期,此时雨水充足则有利于小麦的丰收。而农历五月初为小麦收成季节,此时再下雨反而不利于收割。

  赏析

  中国古代的皇帝都特别看重农业。新旧《唐书》及《贞观政要》中均记载了唐太宗非常关心农业的事迹。唐太宗每年都要参加春耕的大典,而且还常常亲耕于籍田,常去籍田中查看年景,决不因其他政事而耽误农时。中国古代有一句农谚说:“春雨贵如油”;因此,唐太宗看到这场“梅雨”有利于农作物的收成时,非常高兴的写了这首诗。

  此诗前六句均写景物,用词生动且令人感觉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栩栩如生。尾联为抒发个人的情感。此诗还有一个艺术特点是每一句都流露出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之情,但却通篇不用一个“喜”字。

  这两诗除了尾联外,其余的联句都采用对仗的方式来写,不仅对仗工整,且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描写景物方面,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句体现出来。笔者认为,古代名家写诗的技巧和方法,有时很难用几句话把它都讲明了,但往往我们在仔细赏读过后,常能意会出其中的神韵,并且有如饮甘泉的感觉。

  咏雨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世民

  原文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译文

  远处的山峦笼罩着一片乌云,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或说迷濛的雨气使柳丝密密麻麻的分不出个来了),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注释

  “罩”的意思为“覆盖、笼罩”,“罩云”的意思就是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远岫”是指远处的峰峦。“岭腹”即半山腰;“岩阿”是指山的曲折处。“泫”的本义是“水珠下滴”;“泫丛”的意思是“一串串下滴的水珠”;“缔叶”是说“(雨滴)结在树叶上”。“起溜”是指河水泛起了一阵阵涟漪。“含吹”这两个字是唐代才有的词,见于唐代的诗文中,它的本意就是“风吹”。如唐.李峤的诗句:“青苹含吹转,紫蒂带波流。”(〈萍〉)也许是古人认为风是“风神”从嘴里吹出的一口气吧,所以把“风次”说成为“含吹”。

  鉴赏

  通过笔者的讲解,我想大家可以发现,唐太宗写的这首诗,每一句就如一段动画,而整首诗又构成了一幅远*景色结合的动态的“山雨飘洒图”。各位读者可以看看本文所配的图片,这张图片用“珠缔叶”三个字就说明了,而“泫丛(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的动态景象却看不到。换一句话说,笔者所找到的这张图片只是“泫丛珠缔叶”这个动画片中的一个画面。

  这首诗还有一个写作特点是每句都包含了一个动词的片语,这些片语是罩云、喷雨、低飞、斜足、泫从、起溜、濛柳、含吹。这八个词把雨写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样。现在有些人不相信有神的存在,认为下雨是自然现象,其实就笔者个人在很浅的层次上所见,所谓的“自然”其实是不存在的,神在控制着一切。请各位读者权且相信有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的存在,并重新读一下这首诗,可能您会发现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和您刚开始读的时候不一样了。也许您会发现,万事万物在唐太宗的笔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也就是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的形式描写出来了。

  原文:

  咏雨·其二

  唐代:李世民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译文: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阴阳混合之气吹着绿色的田野,梅雨洒在稻田里。

  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刚刚下雨产生的水流汇流到河沟里,夜里雾气追随清晨炊烟的`脚步。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露水打湿了大雁羽毛,飞行没有了次序,花沾上露水颜色更加鲜艳。

  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对这丰收之年我感到非常高兴,敞开衣襟拨弄着五弦琴。

  注释: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和气: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绿:绿色。野:田野。梅雨:本指初夏产生的阴雨天气。因时值梅子黄熟,故亦称黄梅天。

  新流添旧涧,宿雾(wù)足朝烟。

  宿雾:即夜雾。足:脚。朝烟:指早晨的炊烟。

  雁(yàn)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沾:沾上露水。色:颜色。更鲜:更加鲜艳。

  对此欣登岁,披襟(jīn)弄五弦。

  登岁:指丰年。披襟:本谓敞开衣襟,本诗比喻心怀舒畅。五弦:为古代乐器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