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雪》古诗词鉴赏实用5篇

首页 / 诗词 / |

  《对雪》古诗词鉴赏 1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

  孤船蓑笠翁,独钓冷江雪。

  注释:

  1、尽:无,没有。

  2、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3、人踪:人的脚印。

  4、孤:孤零零。

  5、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6、独:独自。

  诗意: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中断尽;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船,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寒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冷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傲,但仍立崖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尽”“人踪灭”。诗人用飞鸟遥遁、行人尽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冷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好像已经见到了展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冷气。这恰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船蓑笠翁,独钓冷江雪”,刻画了一个冷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划子,舟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安闲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傲,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立崖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这首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尽句。粗望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雪窖冰天冷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船,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冷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寒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望,“孤船蓑笠翁”一句好像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船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阔别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遥处峰峦矗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去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气希望盎然的天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笼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严寒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寒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傲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寒孤冷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寒的抒怀气氛。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尽”。顾璘则说“尽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傲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回。”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寻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光鲜的个性熔铸入往,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道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道”,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人道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道无隔”,做到“人道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远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伶丁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铺现。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冷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和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和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回。”张氏造境选择春热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安闲之情。柳宗元与张志和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布满矛盾斗争的泥土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冷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凸起。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进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安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尽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船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着“冷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爽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莽天宇,皑皑大地,其悠遥的景界非常吸惹人。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遥衬托孤船老翁之渺小;鸟尽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静谧寒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望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笼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戴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船,在冷江上独自垂钓。望,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冷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毕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毫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老是要或多放松放松放松法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收留的。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绝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望来皆是景,声声细味老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望出这一点。

  《对雪》古诗词鉴赏 2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望雪》译文

  夜晚严冬的阴云将山岭遮盖,清晨到处都是洁白的雪花。

  雪片飘进窗户后变成细碎的粉末,迎风飘舞,忽东忽西。

  没人梳妆却飘洒下香粉,没有树林却偏偏飘来鲜花。

  雪花亮光照彻天空,使黯淡的夕阳残照感到羞惭,五彩缤纷的朝霞也失去了光彩。

  《望雪》注释

  冻云:冬季天气寒冷,连云彩也好象冻结在一起。冻,一作“秋”。

  宵:夜晚。

  素雪:白雪。

  晓:清晨,一作“晚”。

  华:同“花”。

  牖(yǒu):窗户。

  不妆:无人梳妆。

  萦空:指雪光照亮天空。萦,环绕。

  破彩:使彩云破灭。

  谢:雕落,衰败。

  晨霞:朝霞。

  《望雪》赏析

  《望雪》是唐太宗李世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细致描绘了雪来前的气氛和雪中的景象,同时刻画了雪花飞舞的情状和降落的态势,写出了雪花的形态美和雪的光亮皎洁。

  此诗首句写雪前气氛,次句写雪中景象。其中“宵”、“晓”二字,表现时间的推移;而“云”、“雪”二字,又写出了景色变化。接着就第二句中的“雪”字铺展开来,进行描绘。三、四两句写雪花飞舞之状,从室内写到室外,“碎”和“斜”分别写出了进窗和风中的雪降落的态势;五、六两句运用两个比喻,用“散粉”、“飘花”喻落雪之轻盈,表现雪花的形态美,在空间上又与三、四两句相扣合。最后两句通过对比写雪的光亮皎洁,体现了“素雪”的色彩美,而句中的“夕”、“朝”同首二句中的“宵”、“晓”遥相呼应。

  全诗紧扣题目,句句不离“望”中之“雪”,状物细致,比喻贴切,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望雪》简析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大概于某天清晨,诗人醒后看到到处是白色的雪花,内心愉悦,于是创作这首咏雪诗。

  寒冷的天气里山林上空的云都好像被冻住了,洁白的冰雪凝聚了江山。 看似美丽的风景却是一碰即碎的画卷,好像被风吹斜了一半。天空到处飘散着雪花仿佛不需要化妆的大地也画上了浓妆,满山遍野的树都在尽情的用花瓣展现自己的美丽。望着天空上快落下的太阳自己有一丝愧疚,没有早上美丽的晨霞,也不会有黄昏邂逅的七彩。

  《对雪》古诗词鉴赏 3

  [唐]温庭筠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

  【2】香雪:杏花白,故比作香雪。

  【3】胧明:形容月色朦胧。

  【4】玉钩:挂窗帘的玉制之钩。

  【5】褰(qiān):揭起。

  【6】旧眉薄:旧眉指昨日所画的黛眉,因隔夜而颜色变浅,故称“薄”。

  【7】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故称。

  【8】轻:即薄。

  作品赏析:

  此首抒怀人之情。起点杏花、绿杨,是芳春景色。此际景色虽美,然人多离别,亦黯然也。"灯在"两句,拍到己之因别而忆,因忆而梦;一梦觉来,廉内之残灯尚在,廉外之残月尚在,而又闻骁莺恼人,其境既迷离倘恍,而其情尤可哀。换头两句,言晓来妆浅眉薄,百无聊赖,亦懒起画眉弄妆也。「春梦」两句倒装,言偶一临镜,忽思及宵来好梦,又不禁自怜憔悴,空负此良辰美景矣。张皋文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观此词可信。末两句,十字皆阳声字,可见温词声韵之响亮。

  首句以杏花之芳美点明时节,也暗逗思妇致梦之因。春物这样芳美,独处闺中的少妇,不禁思绪牵萦而梦魂颠倒。这句写物色极为清丽。“香”和“雪”形容杏花的气色,着一“团”字,则花朵丛集的繁密景象宛然。再于前面着上“含露”二字,赋予“香雪”以更清鲜的生气,使人感到春物的芳妍。这句也表明时间是夜晚,如果说“含露”也可说是早晨景象,杏花如雪则定是夜间。韩愈《杏花》诗“杏花两株能白红”方世举注:“杏花初放,红后渐白。”其红者入夜暗不可见,白者得月色照映而愈显。证以杨万里诗“*红暮看失燕支,远白宵明雪色奇。‘花不见桃惟见李’,一生不晓退之诗”,确是如此。

  次句写主人公的梦中情节。“绿杨陌”是绿杨夹立两旁的大道,这是梦中的离别之地。“多”字极妙,因别事萦心,故频见梦中,着一“多”字,以见伊人梦魂之颠倒零乱。

  “杏花”两句亦似梦境,而吾友仍不谓然,举“含露”为证,其言殊谛。夫入梦固在中夜,而其梦境何妨白日哉!然在前章则曰:“雁飞残月天。”此章则曰:“含露团香雪。”均取残更清晓之景,又何说耶?故首两句只是从远处泛写,与前谓“江上”两句忽然宕开同,其关合本题,均在有意无意之间,若以为上文或下文有一“梦”字,即谓指此而言,未免黑漆了断纹琴也。以作者其他《菩萨蛮》观之,历历可证。除上所举“翠翘”“宝函”两则外,又如“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殆较此尤奇特也。更有一首,其上片与此相似,全引如下:“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一样的讲起梦来,既可以说牡丹,为什么不可以说杏花?既可以说院中杨柳,为什么不可以说陌上杨柳呢?吾友更曰:“飞卿《菩萨蛮》中只‘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是记梦境。”

  “灯在”二句写梦初醒时的感觉。帘内残灯尚明,帘外残月朦胧,而又闻晓莺恼人,其境既迷离倘恍,而其情尤可哀。“灯在”,灯尚在也;“月胧明”,残月也;此是在下半夜偶然醒来,忽又朦胧睡去的光景。“觉来闻晓莺”,方是真醒了。此两句连读,即误。

  “觉来”句既点明“绿杨”句为梦境,又与首句相映,增浓春的美感。这句收束上阕,启开下阕,上阕前三句所写皆为觉前之事,下半则为觉后起来的活动情态。

  “玉钩”二句写主人公晨起后的活动情态,与上阕末二句在时间上有一段距离。“玉钩”句晨起之象。“妆浅”句宿妆之象,即另一首所谓“卧时留薄妆”也。

  从“月胧明”看,主人公被晓莺惊醒时天还未大明,而“褰翠幕”当在既明之后,这其间当是醒后萦思梦境,长久饮卧床榻而慵于起一身之故。“褰翠幕”即挂起翠色窗幕。“妆浅”意谓淡淡梳妆。“旧眉薄”意谓旧来画的眉已经黛色淡薄了,表明未重新画眉,活现出主人公的慵惰心情。这种情态的表现,正是由上阕描写梦别醒来的心情滋生的。

  “春梦”句是对上句情态表现的申释,更点明“绿杨”句所写之为梦境。“关情”意谓梦中之事牵系情怀,中间连一“正”字,可想见弄妆时的凝思之状。末句突出人物形象。“蝉鬓”形容女子鬓发梳得匀薄如蝉翼。对镜妆梳,关情断梦,“轻”字无理得妙。《古今注》载:魏宫人莫琼树“制蝉鬓,缥缈如蝉,故日蝉鬓”。蝉鬓已极薄,而更日“轻”,用以形容鬓发之枯搞,即以见其人之面容憔悴。发槁容悴,绝非一夕梦思而致,当为已忍受长期相思折磨的.征验,春梦离别,不过是这种生活中的一折而已。对镜而觉蝉鬓轻。正当春梦关情之际,其中心当如何难堪,然并未明言,只从人的观感略点一句,则其中蕴蓄人情,极为微婉易感。

  这首词和作者同调其他诸作一样,通体只作客观的描写,从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及行动中体现其深刻隐微的情绪,即在景物动作上亦只作扼要的勾点。使读者从所勾点的事物中想象到丰富的境象及其中隐含的深微的人情,初读稍苦难入,既入则觉包蕴层深,体味无尽,这就是温词的“深美闳约”所在。

  《对雪》古诗词鉴赏 4

  对雪 [唐]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分类标签: 描写冬天 描写雪  

  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长安失陷时,他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幸而安禄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保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着诗人。

  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敌人作车战,大败,死伤几万人。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诗的开头──“战哭多新鬼”,正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不能不给诗人*添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就用一“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

  三、四两句──“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正面写出题目。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

  接着写诗人贫寒交困的景况。“瓢弃樽无绿”,葫芦,古人诗文中*称为瓢,通常拿来盛茶酒的。樽,又作尊,似壶而口大,盛酒器。句中以酒的绿色代替酒字。诗人困居长安,生活非常艰苦。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葫芦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炉存火似红”,也没有柴火,剩下来的是一个空炉子。这里,诗人不说炉中没有火,而偏偏要说有“火”,而且还下一“红”字,写得好象炉火熊熊,满室生辉,然后用一“似”字点出幻境。明明是冷不可耐,明明是炉中只存灰烬,由于对温暖的渴求,诗人眼前却出现了幻象:炉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红。这样的无中生有、以幻作真的描写,非常深刻地挖出了诗人此时内心世界的隐秘。这是在一种渴求满足的心理驱使下出现的幻象。这样来刻画严寒难忍,比之“炉冷如冰”之类,有着不可以拟的深度。因为它不仅没有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而且融进了诗人本身的主观情感,恰当地把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做到了既有现实感,又有浪漫感。

  末后,诗人再归结到对于时局的忧念。至德元载至二载(756ˉ757),唐王朝和安禄山、史思明等的战争,在黄河中游一带地区进行,整个形势对唐军仍然不利。诗人陷身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所以说“数州消息断”,而以“愁坐正书空”结束全诗。“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刘逸生)

  至德元载十月,房琯大败于陈陶斜,诗正为是而作。鲍照诗:“对雪满空枝。”洪仲云:若今人命题,对雪下,必云怀某事。今人诗味之短,以铸题长;古人诗味之长,以铸题短也。

  战哭多新鬼①,愁吟独老翁②。乱云低薄暮③,急雪舞回风④。瓢弃樽无绿⑤,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⑥,愁坐正书空⑦。

  (此诗中间咏雪,而前后俱叹时事,正是有感而赋雪耳。乱云急雪,对雪之景。樽空火冷,对雪之况。前曰愁吟,伤官军之新败。未云愁坐,伤贼势之方张。【生注】他诗前景后情,此独外虚中实,变格也。瑯琅陶之败,殷浩山桑之败,皆以宿望偾军,故用书空事。)

  ①《后汉书》:陈宠为太守,洛阳城每阴雨常有哭声。宠闻而疑其故,使吏按问,还言:世乱时,此地多死亡者,而骸骨不得葬。宠尽收葬之,自是器声遂绝。新鬼,用《左传》。②魏文帝书:“已成老翁。”③王筠诗:“连山卷乱云。”曹操诗:“薄暮无栖宿。”④隋炀帝《江南曲》:“湖上雪,风急堕还多。”沈佺期《玩雪》诗,“飒沓舞回风。”⑤沈约诗:“忧来命绿樽。”⑥数州,指*贼之境。⑦《世说》:殷浩坐废,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对雪》古诗词鉴赏 5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译文

  满地凝结着寒霜,浓得像覆上一层白雪。人们立在西风中话别,瘦马也向着残月不断悲鸣。送别时,《阳关》一曲犹未奏完,离人就已出发了。咿轧的车声仿佛应和着歌声,在痛苦地呜咽。

  天涯芳草青青的颜色已换作枯黄,可是,陌头上深深的车辙依旧是我来时的模样。三句为前人未道之语。静安于是年春跟随罗振玉入京,数月后即奔丧回里。来去匆匆,情事已更,故深感人生之无常。这虚浮无定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说呢?在人间最令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了。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采用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

  霜华:即霜。张祜《旅次上饶溪》诗:“秋竹静霜华。”

  阳关:指《阳关三叠》曲。为古代送别的曲调。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谱入乐府,即以诗中“渭城”或“阳关”名曲。浑未彻:还没有完。

  咽【yè 】:形容声音滞涩。

  年时辙:去年的辙痕。

  浮生:人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老庄学说认为人生世事虚幻无定,故云。

  耽【dān】:指沉溺、迷恋;也有停留、拖延、延误的含义。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赏析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是王国维于1906年秋奔父丧途中所写的一首词,被整理收录在王国维的词稿《人间词》甲稿之中。此词有王国维所作词的悲切、哀怨的特色。上半阕写实,讲述了分别情深的故事。下半阕有寄意的味道,词里充斥了王国维对人生的无奈,命运的无端感慨。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开篇就写出了羁旅中的离别。在白露为霜的凌晨,行人马上就要出发了。瘦马嘶鸣,人语嘈杂,西风透骨,残月凄凉,这三句是写送别的时间、季节和环境。西风、瘦马无不是古人离别时常用来刻画的事物和场景。“阳关”是唐人送别的歌曲,一般要唱三遍。因为作者匆匆分别,不能久待,因此这一曲阳关还没唱完,于是就上路了,车轮声越来越远,很快就听不到了。通过阳关三叠,到渐行渐远渐无声,写出了作者离别的悲伤,也更添了一分对前途的迷茫。

  “换尽天涯芳草色”的“天涯芳草”,显然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行人去年来到这里的时候,这里是“天涯芳草”的碧绿,而现在离开这里的时候,这里已经是“满地霜华”的雪白了。只有路上深深的车辙,还和去年来的时候一样。“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是写实,但其中已经暗含一些“理”的成分。因为“芳草色”和“深深辙”分别代表了“变”的物象。芳草象征青春,它是无常的。车辙象征着离别,它是永恒的。一个“换尽”,一个“依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无奈。“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从表面上看每个人似乎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作为,但实际上,人的作为受动机和因果制约,因而又是那么的无奈。

  这是一首写羁旅行役之悲慨的词,和《甲稿》中的《鹊桥仙·沉沉戍鼓》虽不见得是同时所作,但可以互相参看。词中的无奈有三个层次:一是不可以说。因为说也白说。二是不值得说。因浮尘事事都相对,并无实质的价值。三是难说。世事变幻难料,多有难言之隐。人世间生离死别的原因,自是有可说,有不可说者。所以最后王国维总结这三个层次的痛苦都是千古一致的。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简析

  词的第一句作者上来就点明了时间,秋霜满地,像是下过雪一样,首先在时间上为作者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瘦马,残月,都是一组凄凉的意象,作者在这里用他们渲染气氛。阳关自古就是人们分别的地方,作者在这里使用主要是表明自己的离别之情,用了暗喻的手法。作者接下来说分别的时候,车轮呜咽的也哭泣了,暗含对分别的伤痛。

  下句作者重点以情驭景,他开始感叹时间还在,但是物是人非,昔人不再。他开始回忆起自己以前与人相处的美好时光,想到这里,作者想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他突然发现自己什么也说不出,只能感慨的说一句:离别。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创作背景

  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王国维曾奔父丧南归故里。这期间所写的诗词充满着悲凉的情调。本词写离别时的情景,残月出门,西风瘦马,词人不幸的遭遇加上他忧郁的天性,使他更感到人生的虚幻了。


《对雪》古诗词鉴赏实用5篇扩展阅读


《对雪》古诗词鉴赏实用5篇(扩展1)

——古诗词鉴赏 (菁华5篇)

古诗词鉴赏1

  原文: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磐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注释:

  1.考槃(pán盘):盘桓之意,指避世隐居。一说槃为木盘。

  2.硕人:形象高大丰满的人,不仅指形体而言,更主要指人道德高尚。宽:心宽。一说貌美。

  3.寤:睡醒;寐:睡着。寤寐连用,即过日子。

  4.矢:同“誓”。谖(xuān宣),忘却。

  5.阿:山阿,山的曲隅。一说山坡。

  6.薖(kē科):貌美,引为心胸宽大。

  7.过:失也,失亦忘也。

  8.陆:高*曰陆。一说土丘。

  9.轴:徘徊往复,自由自在。一说美貌。

  10.告:哀告,诉苦,哀诉。

  翻译:

  远离尘嚣隐居到山涧之畔,伟岸的形象啊心怀宽广。即使独身孤零零地度日,誓不违背隐居的高洁理想。

  远离世俗隐居到山岗之上,伟岸的形象啊心神疏朗。即使独身冷清清地度日,誓不忘记隐居的欢乐舒畅。

  远离喧闹隐居到黄土高丘,伟岸的形象啊心志豪放。即使独身静悄悄地度日,誓不到处哀告不改变衷肠。

  赏析:

  这是一首隐士的赞歌。题目的解释,自来都包涵赞美的意思。毛传说:“考,成;槃,乐。”朱熹《诗集传》引陈傅良的说明:“考,扣也;磐,器名。盖扣之以节歌,如鼓盆拊缶之为乐也。”黄熏《诗解》说:“考槃者,犹考击其乐以自乐也。”总之,题目定下一个愉悦赞美的感情调子,使读者在接受上有了感受的提示和理解的引导。

  全诗分三章,变化不大,意思连贯。无论这位隐士生活在水湄山间,无论他的言辞行动,都显示畅快自由的样子。诗反覆吟咏这些言行形象,用复沓的方式,加深读者的感受。

  诗集中描写两个内容。一是隐士形象。“硕人”一词,本身就带有身体高大与思想高尚双重含义。全诗反覆强调“硕人之宽”、“硕人之薖”、“硕人之轴”,突出“宽”、“薖”、“轴”,实际上表示隐士的生活是自由舒畅的,心胸是宽广高尚的。他远离浊世,又使浊世景仰。因此,这个隐士虽然隐居山间水际,但仍然是受人们敬重仰羡的社会人。《诗序》说,这首诗是讽刺卫庄公的,因为卫庄公“不能继先王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看来,隐士是贤者,处身于穷乡僻壤,倒是对的。至于是否直接讽刺卫庄公不用贤人,就诗本身来说,并没有明显的昭示。所以,硕人是隐士,是贤者,是有高尚思想宽广胸襟的伟人,诗内诗外,都得到表现。诗歌反覆吟咏,给人印象就深刻了。诗中描写的另一个内容,是隐居的环境。“考槃在涧”、“考槃在阿”、“考槃在陆”,无论在水涧、山丘、高原,都是人群生活较少的地方。隐士之所以叫做隐,当然并不仅仅在于远离社会生活。虽说前人有“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山”的说法,在朝廷、市井之中做隐士不是不可以;不过,一般说来,隐士大多数指远离人群集中活动的范围,到山林、水际、海岛等较荒僻地方去生活的一批人。也可以说是自愿从社会中自我放逐者。诗歌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把隐居的环境写得幽静雅致。山涧、山丘、黄土高坡,都不涉一笔荒芜、凄凉、冷落,反而成为一个符合隐士所居的幽雅环境。那么,贤良的隐士在幽雅的环境中,就如鱼得水,散步、歌唱、游赏,自得其乐,舒畅自由。于是,隐居之乐也永远不能忘却,更不想离去了。贤人、幽境、愉悦三者相结合,强烈地表达出硕人的隐居,是一种高尚而快乐的行为,是应该受到社会尊重赞美的。

  诗歌每章一韵,使四言一句,四句一章的格式,在整齐中见出变化。特别是可歌的《诗经》,在吟唱中音韵的变化,就使歌声抑扬有序,载着作者的赞美之情,充盈空间,不绝于耳了。

  隐逸诗自六朝始盛,至渊明始大,然推其始,则在考槃。这首诗创造了一个清淡闲适的意境,文字省净,词兴婉惬,趣味幽洁,读之觉山月窥人,涧芳袭袂,一种怡然自得之趣,流于行间。末句”独寐寤宿,永矢弗告“,意隽韵远。(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

古诗词鉴赏2

  春梦·赏析·岑参

  洞房昨夜 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洞房昨夜 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这两句写梦前的思念。在深邃的房中,昨夜吹进了春风,可见,春天已经悄然来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总是容易引起人们思想的波动,这里独坐洞房中的人就不禁怀念起了远方的美人。“美人”既可以指男人,也可以指女人;既可指容颜姣好的人,也可指品德高尚的人。这首诗没有指明是诗人写自己的梦,还是诗人代他人写梦,所以,“美人”是男是女,无从考证。总之,微风吹拂的春季里,室中人越发思念在湘江边上的美人。

  后两句写室中人将这种思念直接带入了梦中。虽然只睡了片刻功夫,但他在梦中却已经走过了数千里,到达了美女所在的江南之地。“片时”和“数千里”真实地描绘了虚幻恍惚的梦境,同时,也是以时间之快和速度之快,反映了室中人强烈深切的思念之情。虽然这只是一场梦,但是,最后给人留下了美好的感受。

  这首七绝小诗成功地用梦将强烈的思念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语言*实,感情真挚,结构精巧。

古诗词鉴赏3

  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译文

  宣和三年八月十日来到莱州,自己一人独自坐在室内,个人喜欢的书籍史典,这间房内都没有。案头上有本《礼韵》,因此随手翻开,拟以所翻开页上的字为韵来写诗。偶尔翻到“子”字,于是以“子”字为韵,写了一首感怀诗。

  破旧的窗台和书案上没有一本诗书和史集,给人感觉就像袁术穷途末路生出的感慨:一无所有。

  赵明诚每天奔波于酒宴之中,醉心于钱财当中,整日闹闹哄哄的无事生非。

  写诗需要闭门谢客,在自己的住处焚香静思才会有好的构思。

  在*静中我得到两个好朋友,一个是乌有先生、一个是子虚先生。

  注释

  宣和辛丑:宋徽宗宣和三年,即公元1121年。莱:莱州,今山东莱州市。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任莱州知州,李清照到莱州探望赵明诚。

  几上:案头。《礼韵》:宋代官颁韵书《礼部韵略》,共五卷。

  约:拟定。

  公路:袁术字公路。

  青州从事:指好酒。

  生事:惹出事端。

  燕寝:指官员住所。

  乌有、子虚: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

  赏析

  诗的序言部分写李清照到丈夫赵明诚任知州的莱州探望。但却被赵明诚冷落一旁,而且夫妇俩*生爱好金石之物,在赵明诚的官邸中却一样也没看到。可以想像李清照心中的不满和失落。李清照无聊到随手翻案头上的《礼韵》,以翻到的字为韵,来作诗,而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下诞生的。

  诗的开头两句首先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寒窗败几、空无所有,从写生活环境中反映出诗人心境。而且用典袁术走投无路,身无一物来比喻丈夫所处的环境。虽然明写赵明诚物质上的缺失,但实写赵明诚在精神层次上的缺失。

  接着转入议论,对酒与钱这类世人皆为之吸引的东西,表示了轻蔑。在李清照的眼中赵明诚应酬就一个字“俗”,所以李清照说这是喜生事,也就是惹事非。

  后四句绝非赋闲之篇,李清照写出了自己向往的生活。闭门谢客、凝香佳思、偶得佳句、人生知己。李清照把自己的情操、品格、皆融于诗中。在这首诗中她不仅仅是调侃自己的丈夫,也是展现她自己追求的生活情趣。

  其实,赵明诚虽处仕宦,其风雅素心不曾稍减。有知淄州时所书《白居易<楞严经>跋》为证、赵明诚不以“州守”为重,而以“有素心之馨”为得;复从其夫妇“相对展玩,狂喜不支”的情景尤可想其为人,实为李清照的要求甚高。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清照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赴莱州探望赵明诚时所作,李清照在诗中流落出对赵明诚的不满。大抵赵明诚出任郡守不久,忙于应酬,未能摆拨常务,反为“青州从事孔方兄”所累,使李清照有受冷落之感。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古诗词鉴赏4

  (1)吴均《山中杂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2)吴均《山中杂诗》中,富有情趣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3)吴均《山中杂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4)王维《竹里馆》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5)王维《竹里馆》中,写夜深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影入*羌江水流。

  (7)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8)岑参《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对家乡、对亲人无限眷恋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9)岑参《逢入京使》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10)韦应物《滁州西涧》中,表达诗人恬淡胸襟的两句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1)韦应物《滁州西涧》中,蕴含诗人因多病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两句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古诗词鉴赏5

  古诗原文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译文翻译

  新婚夫妇,夫君就像是女萝草,妻妾就如菟丝花。

  女子有了心上人,就好像轻柔的枝条,只有在春风里才会摇曳生姿。

  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

  谁说见一面很容易,我们各自在青色山崖的两边。

  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

  我的归宿在哪里?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夫君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

  注释解释

  女萝:一种靠依附他物生长的地衣类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菟丝:一种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的寄生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引:避开,退却。

  托:寄托,依靠。

  竞:争逐,比赛。

  上宿:指睡觉。

  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李白由于得不到皇上和*的赏识,空叹才华无处施展;而妇女不得宠,日日独守空闺,二者内心皆是孤苦寂寞的,,相似之处颇多,所以李白借怨妇来表达自己的失意情怀。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怨妇诗。李太白乃浪漫主义豪放派诗人。很多作品均狂放不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细腻的描写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作品不是太多。

  “君为女萝草,妾作冤丝花”。古人常以“菟丝”、“女萝”比喻新婚夫妇,优美贴切,因而传诵千古 。冤丝花为曼生植物,柔弱,茎细长略带黄色,常常缠绕在其他植物之上;女萝草为地衣类植物,有很多细枝。诗人以“菟丝花”比作妻妾,又以「女萝草」比喻夫君,意谓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即所谓“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大意可能是说,夫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我只想用一个字来理解——怨。过去,男主外、女主内。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我的归宿在哪里?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妻妾向夫君表明态度:夫君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海枯石烂不变心”吧!


《对雪》古诗词鉴赏实用5篇(扩展2)

——咏柳古诗词鉴赏

咏柳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柳古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柳古诗词鉴赏1

  《咏柳》

  年代:唐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分类标签:描写春天描写风描写柳小学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咏柳古诗词鉴赏2

  古诗原文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译文翻译

  江南年底,早梅花开后,分配新春和垂柳。细腰肢自己有格调风流,于是又是和身体清英很优秀。

  永丰坊那畔,一整天没有人,谁看到金丝弄晴天白天?秋海棠花还是种子、未飘散的那时,绿叶成阴,没有一个故事、渐渐的消瘦了。又有谁是东风追逐你而来的呢,就吹散眉间皱纹一点春天。

  注释解释

  腊: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分付:付托,寄意。

  格:格调

  骨体:骨架躯体。

  永乐坊:地名。在洛阳。

  尽日:一整天

  金丝:比喻柳树的垂条。

  断肠:秋海棠花的别。飞絮: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

  一成:宋时口语,“渐渐”,指一段时间的推移。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作年代不可确考,朱祖谋认为词意与《殢人娇》略同,把它编入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因为据《纪年录》,这年三月一日,苏轼在汴京与王诜会于四照亭,上王诜侍女倩奴求曲,遂作《洞仙歌》、《殢人娇》与之。

  诗文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起拍说腊尽梅凋,既点明节令,且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以“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梅开过,杨柳萌发。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分付”,交付之意,着“分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赞美了柳的体态。柳枝婀娜,别有一种风流,很似少女的细腰。杜甫《绝句漫兴》早有“隔户杨柳弱袅袅,恰如十五女儿腰”之句。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称颂她有合格入流的独特风韵,并进而用“清英秀雅”四字来品评其骨相。这就写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隽、雅洁、秀丽,见出她与浓艳富丽的浮花浪蕊迥然不同。作者把握住垂柳的姿质特色,从她的体态美,进而刻画了她的品格美。

  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换头三句,写垂柳境况清寂、丽姿无主。长安永丰坊多柳,生永丰园一角的垂柳,尽管明媚春光中修饰姿容,分外妖娆,怎奈无人一顾。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杨柳枝词》,据唐人孟棨《本事诗》载:白居易有妾名小蛮,善舞,白氏比为杨柳,有“杨柳小蛮腰”之句。白居易年事高迈,小蛮还很年轻,“因为杨柳之词以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后宣宗听到此词极表赞赏,遂命人取永丰柳两枝,移植禁中。作者在这里化用乐天诗意,略无痕迹,但*易晓扬的语句中,却藏有探沉的含义。”断肠“四句,紧承上文,写垂柳的凄苦身世,说:一到晚春,绿叶虽繁,柳絮飘零,她更将百无聊赖,必然日益瘦削、玉肌消减了。煞拍三句,展望前景,愈感茫然。只有东风的吹拂,足可消愁释怨,使蛾眉般的弯弯柳叶,得以应时舒展。正如宋初诗人幸夤逊《柳》诗听说:“既待和风始展眉。”这微茫的希望的霞光在何处,“又莫是”便是严峻而无情的回答。

  全章用拟人法写柳,垂柳是词中的“主人公”。它身段苗条。体态轻盈,仪容秀雅。然而却寂寞无主,被禁锢在园林的一角。感受不到春光的温暖,也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希望。这婀娜多姿、落寞失意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姿丽命蹇的佳人。词中句句写垂柳,却句句是写佳人:这佳人或许是向苏轼索词的倩奴,或许是与倩奴命运相似的女性。至少可以说,作者是以婉曲的手法,饱和感情的笔墨,描写了一位品格清淑呵命运多舛的少女形象,对之倾注了同情。

  宋代词论家彭孙说:“咏物词极不易下,要须字字刻画,字字天然。方为上乘。”(《金粟词话》)咏物含瘟深湛,在于寄托,“贵有不枯不脱之妙。”(《莲子居词话》)苏轼此词正具有这些优点。它句句刻画垂柳,清圆流杨,形神兼到,熨贴自然。并借柳喻人,把人的品格与身世融入对柳的形神描幕之中。物中有人,亦物亦人,既不粘滞于物,也不脱离听咏课题。就风格而论,此词缠绵幽怨,娴雅婉丽,曲尽垂柳风神,天然秀美处有似次韵章质夫的《杨花词》,而又别具一段倾城之姿。

咏柳古诗词鉴赏3

  作品原文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词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裁剪。

  6、似:如同,好像。

  作品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作品鉴赏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咏柳古诗词鉴赏4

  古诗原文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译文翻译

  残阳如血,令人伤情,斜射着无垠的山川。故国覆亡,到处是一派凄凉。如今只剩南明朝廷残破狭小的宫殿,御苑中的溪流,自西向东流去,日夜不息。就像陈后主荒淫误国,昨日的陈朝宫殿,今年又变作隋朝的宫庭。

  不堪回首,往事就像这轻浮的柳絮,刹那成空。柳絮不知人心,依旧似烟知雾地漫天飙飞。柔软的柳枝,青翠的柳叶,像细雨蒙蒙,西风刚刚吹过,东风又来侵袭,几番风雨。

  注释解释

  一剪梅:词牌名。此词牌以周邦彦所作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故取为调名。又名“玉簟秋”、“腊梅香”。重头六十字,*韵。

  金沟:御沟,御河,上有金鳌玉蝀桥,故简言之,水即沟中水。

  陈宫:陈朝宫殿。

  隋宫:隋朝宫殿。隋炀帝曾筑长堤植万柳。

  一晌(shǎng):一转眼。晌:不多久,读若“赏”。

  创作背景

  夏完淳以一腔忠贞,把短短十七年的有限生命,完全投入抗清复国的大潮之中,所写的诗、文、赋、词,无不悲歌激烈,血泪泪交融。辞风师承陈子龙。此首《一剪梅》,也同样是借咏柳来抒发一腔亡国之痛。

  诗文赏析

  起句“无限伤心夕照中”,表现了情景难分:默默无言的柳丝,低垂在斜阳的夕照中,仿佛在为凄凉的祖国,感到无限的伤痛。你看那往日的百花园中,只剩下了点残花败叶,只有那御沟里的流水,还在默默地流淌,纷乱无比的世事啊,是如此地变化多端,去年还是陈后主的内苑,今年又成了隋炀帝的深宫。“金沟御水自西东”一句,可以在李商隐的《曲江》一诗中找到渊源:“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作为处于唐王朝的覆灭已成必然趋势的晚唐时期的李商隐,同样也有着“世纪末的悲哀”,他的“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乐游原》)的慨叹,到了夏完淳,就变成“无限伤心”的泪滴了。这“昨岁陈宫,今岁隋宫”一语,和李商隐一样,借古喻今,寄寓着作者难以言尽的兴亡之叹。

  下片着重抒情。“往事思量一晌空”:想想那悠悠往事,片刻之间都化成了片虚空。国破家亡,妻离子散,这是多么难以接受的事实。明亡后完淳父夏允彝,因抗清被执投水殉国,完淳因终日为复国大业奔走,年轻的妻子孤守空闺,白发的老母依门盼归。这国恨家仇,使年轻热血的词人已经无法自制了然而,客观却是“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蒙蒙”:无情的飞絮,并不理会词人彻骨的伤痛,依旧如烟如雾地笼罩着柳树的长条短叶,它们生机蓬勃片苍翠。这真教他无法不产生“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的愤慨。然而,更伤心的是它们竟然“才过西风,又过东风”。对于西风东风,明朝清朝,似乎无动于衷。这结尾以极其质朴的语言,道出了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出离愤怒了””正好相互呼应,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回环。

  整首词写得凄迷哀惋,寓家国之叹于写景咏物之中,情文相生,结处余慨不尽。

咏柳古诗词鉴赏5

  《江城子·咏柳》

  嫩黄初染绿初描,倚春娇,索春饶。燕外莺边,想见万丝摇。便作无情终软美,天赋与、眼眉腰。

  短长亭外短长桥,驻金镳,系兰桡。可爱风流,年纪可怜宵。办得重来攀折后,烟雨暗,不辞遥。

  译文

  杨柳初染上嫩黄,刚描绘出翠绿,凭着娇好的姿色,身向春天索要更多美丽。燕子在它旁边飞舞,黄莺在它身边唱曲儿,都喜爱看它万根青丝迎风摇曳。即使不说它多情,也配称得上柔丽,它的各种美态都是上天赋予。你看它芽遥眼、叶遥眉、枝遥腰,样样都似美女。

  它在短长亭边长、它在短长桥边立,能把征人的骏马拴,能把游子的舟船系。春天里,它正值风流的年纪,犹遥惹人爱怜的芳龄少女。这样的姿色、这样的年纪,让人无心长远离,纵使要经千里烟雨路遥,总要归来将它攀折到手里,再踏行程也无顾忌。

  注释

  嫩黄初染绿初描:柳芽渐显嫩黄,柳叶也被春风染绿。

  倚春娇,索春饶:指柳树备受春的宠爱。

  天赋与、眼眉腰:大自然赋予了柳树的叶子和枝条遥同美女的秀眉和细腰。

  兰桡:小舟的美称。

  可爱风流:形容柳姿的柔丽娇弱。

  办得重来攀折后,烟雨暗,不辞遥:意为柳树的妩媚可爱让人挂念,为了能重新攀折到它,行人不辞烟雨,千里迢迢赶回来。

  简析

  《江城子·咏柳》是南宋词人赵汝茪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一篇咏柳的佳作,围绕体态、情韵两方面突出新柳"娇"的特征。这个“娇”包括了外形的娇小柔美,更主要是内在的多情。所谓“驻金镳,系兰桡”,体现出新柳为了让情人有更多的时间话别,不惜为他们牵住马匹、芳舟。正因为新柳如此可爱,才引得行人对它念念不忘,以至不管烟雨风尘,千里返乡也要重来攀折到那早春的柳枝。


《对雪》古诗词鉴赏实用5篇(扩展3)

——《行路难》古诗词鉴赏3篇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意】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简析】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古诗原文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若个游人不竞襻,若个倡家不来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两两三三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丹桂青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狂风吹。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炬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尺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惟闻素棘与黄泉。

  金貂有时须换酒,玉尘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

  苍龙阙下君不来,白鹤山前我应去。

  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诗文赏析

  从汉“柏梁体”开始,叹收六朝声律对仗,七言诗逐渐赶上五言诗;并从初唐开始分流,为新兴*体律绝,和乐府歌行。“初唐四杰”对七言古诗也作出巨大贡献。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与《行路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在卢照邻之前,鲍照就作过一首七言《行路难》,仄声促韵与长句宛转,充分表达悒郁不*之气。卢照邻这一首从容舒展,徐缓不迫,多次转韵;其声律、修辞、与对仗明显受六朝诗歌影响,从中也反映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

  全诗共四十句,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万古摧残君讵知?”“长安城北渭桥边”为虚指,即物起兴,从眼前横槎、枯木倒卧古田引起联想,“昔日”领起下文十六句,对“枯木”曾经拥有的枝繁叶茂,溢彩流芳的青春岁月,进行淋漓尽致的铺陈与渲染。围绕着它“千尺长条百尺枝”,有黄莺戏春,凤凰来巢,鸳鸯双栖,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更有香车宝马时常经过,马蹄声断续相闻;富有而轻薄的公子,妖冶的倡女,纷趋竞骛,攀龙附凤。诗人以工整的结构,华丽的语言,为我读者展现了初唐长安城内繁荣市井,骄奢生活的世态风情全卷,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却又清醒地感觉到诗人冷静的态度。从行文遣辞看,整齐的偶句与变换的角度,避免了呆滞散乱;层迭的词句增添了构图的对衬感与节奏感。末两句是全诗关键,也是主旨所在。从现实的“一朝零落无人问”,由此及彼提出“万古摧残君讵知”,已如桓温当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普遍人生感喟,将比兴之义进一步升华了。

  第二部分从“人生贵贱无终始”到末句,由隐而显,喻体“枯木”显现为本体“人生”。“终始”指无限。转瞬即逝的人生与悠久无限的岁月,这对亘古不变的自然矛盾造**们心灵的困惑,一系列抒情意象即由此展开。“谁家”以下(至“赤心会合在何时”)运用超时空框架,不断变换叙述角度,使生死枯荣的单一主题,形成多元层次与丰富内涵。先写时光流水,无人能阻,再写改朝换代,秦川汉陵,无可奈何;再写富贵公卿,顷刻归于青棘黄泉。由此进一步指出富贵不可骄,交情不足恃,都用复迭或对比手法。金貂换酒为李白《将进酒》所本;“玉尘”指玉骢马扬起的飞尘,狂饮与游冶似乎已解生死,其实正说明了无法排遣的苦闷。既然功名利禄都只是过眼云烟,就只好求友访仙以解心中积怨。因此,唐代盛行道教,许多官僚士大夫接受道教。诗人说:纵然*日有生死交情,但只要大限到来,你未抵“苍龙阙下”(苍龙,东方之神,二十八宿东七星总称),我则已羽化白鹤山前。至于云间海上的仙山,长生不死的仙丹,更是飘缈难觅。

  道家与佛家都有转世说,即使退一步寻求“赤子”重生,要到什么时候呢?表面是消极、苦闷乃至放浪形骸,其实仍融注了对人生热烈执着的追求,因此结末两句“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尧年,代长寿;巢由,巢父与许由,古时隐士。“但愿”“长作”可见其辞情恳切。卢照邻因服丹中毒,手足痉挛,最终不堪恶疾所苦,自投颍水,这里似有忏悟,只祈求正常人的健康长寿,不奢求富贵荣华与长生不死。

  初唐四杰对于诗体诗风的转变,最突出之贡献是扩大了时空境界,将目光由宫廷移向社会,转向丰富多彩的现实人生。他们对历史、对人生、对物质、对理想都常常有发人深省的理解与阐释,使诗歌气势宏远,哲理性强,有很深的社会意义。

  [明]宋濂

  筍舆向江行,十步四三曲。

  日落天渐昏,栖止怜不夙。

  有如丧家狗,望望共奔逐。

  遥见洲渚边,凋杨失新绿。

  一室小如舟,偶值酒新熟。

  主翁面如鬼,行步苦彳亍。

  延坐白木床,发问极羞缩。

  百钱买一斗,聊诳先生腹。

  执觞未及饮,所睹甚怪促。

  昂昂舶上下,头缠布一幅。

  两胫赤如染,俟食类饥鹄。

  忽然来共*,迫我汗如沐。

  弃酒出倚闾,远吸江上渌。

  青山向我笑,不语意良足。

  居常务标致,今此毋乃俗。

  少时凶悍徒,几欲塞破屋。

  喧嚣呈百伎,丑恶难具录。

  生*见未曾,五藏为反覆。

  瞠目久不语,情思殊隘蹙。

  晚入一窝卧,槁秸纷不束。


《对雪》古诗词鉴赏实用5篇(扩展4)

——柳古诗词鉴赏 (菁华3篇)

  作品原文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1),匈奴大入边(2)。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3),军霸上(4);祝兹侯徐厉为将军(5),军棘门(6);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7),军细柳(8),以备胡。

  上自劳军(9)。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10),锐兵刃,彀弓弩(11),持满(12)。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13):“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14):“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15):“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16)。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17):“介胄之士不拜(18),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19)。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馀,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文帝且崩时,戒太子曰:“极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作品注释

  (1)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180年至前157年在位。吕后死后,周勃等*定诸吕,他以代王入为皇帝。在位期间,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地税、赋役和刑狱,使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又削弱诸侯势力,以巩固中央*。旧史家把他与汉景帝统治时期并举,称“文景之治”。后六年,即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

  (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

  (3)宗正:官名,负责皇族内部事务的长官。

  (4)霸上:古地名,一作灞上,又名霸头、霸陵,因地处霸水西高原上得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

  (5)祝兹侯:封号。

  (6)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7)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的行政长官。

  (8)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9)上:指汉文帝。

  (10)被:通“披”。

  (11)彀(gòu):张满弓弩。弩(nǔ):用机括发箭的弓。

  (12)持满:把弓弦拉足。

  (13)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略低于将军。

  (14)节:符节,皇帝给的凭证。

  (15)壁门:营门。车骑:汉代将军的名号。

  (16)按:控制。辔:马缰绳。

  (17)揖:拱手行礼。

  (18)介胄之士:穿铁甲、戴头盔的士兵。介,铁甲。胄,头盔。《礼记·曲礼》:“介者不拜。”

  (19)式车:式通“轼”,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轼)上,表示敬意。

  (20)中尉:负责京城治安的武官。

  (21)罢:结束。这里指撤防。

  原文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馀,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文帝且崩时,戒太子曰:“极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作品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拿着武器拱手行礼,并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过了一个多月,三支军队都撤防了,文帝就任命周亚夫做中尉。

  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告诫太子说:"如果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能真正担当领兵重任的人。"文帝去世后,景帝授予周亚夫车骑将军的官职。

  通假字

  军士吏被甲被通披:披在身上

  改容式车式通轼:车前的横木

  可得而犯邪邪通耶:语气助词

  背景介绍

  绛侯周勃是汉朝开国功臣。吕后家族威胁到刘氏王朝时,他与丞相陈*共谋诛诸吕,立汉文帝。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因他的兄长绛侯周胜之有罪,他被封为条侯,延续绛侯的后代封号。历经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言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这篇文章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作品赏析

  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迎送。而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作者以对比、反衬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

  这篇文章分三段。第一段,交代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第二段,写汉文帝劳军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被挡的一段史实,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之严。第三段,写劳军后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对周亚夫的赞叹。全文赞扬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

  文章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汉文帝慰劳军队将士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通过汉文帝慰劳守军的故事,表现了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和治军严明。先写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再一处对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第三处对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人物品质

  周亚夫

  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恪尽职守,治军有方,刚正不阿,尽职尽责,不畏强权。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

  汉文帝

  汉文帝是一位深明大义的明君。不但不反对周亚夫的做法,还赞誉他是“真将军”。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刘恒为代王时有位王后,生有四个嫡子,在刘恒称皇帝后不久,这四个嫡子相继去世,其余诸子中宠姬窦漪房之子刘启最长。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汉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后葬于霸陵。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所以,其庙号太宗,谥曰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前85左右),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先世为周代史官,父亲司马谈任汉武帝太史令。司马迁少时跟从大儒董仲舒、孔安国学*,二十岁后漫游全国。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得继父职,他博览汉室藏书,参以游历见闻,在其父累积编次的大量史料基础上,于前104年(太初元年)开始从事《史记》的编写。前99年(天汉二年),因替孤军奋战、不得已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处腐刑。在狱中,他仍写作不辍,出狱后,被授以大多由宦官充任的中书令。这使他更加发愤著述,终于在前92年(征和初年)左右,完成了这部巨著。不久即去世,年约六十余。

  

  宋代寇准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译文

  杏花在细细的如青烟的柳丝中若隐若现,

  夜晚的露珠轻柔的拂去深绿色柳叶的尘沙。

  柳枝也有他风流的一面呀,

  悄悄的倒映着钱塘美女在夜色中点灯梳妆。

  赏析

  这首小诗写得清雅别致,题为“柳”,全篇不带一个“柳”字,却处处有着“柳”的影子。开头“晓带轻烟”四个字为整篇诗作定下了轻淡飘渺的色彩基调。“晚凝深翠”,颜色浓了一些,晨光过后,带了一些暮色。

  “长条别有风流处”,这句显得极有动感,同时又饱含着诗人的情感。柳条长飘的动作化在“风流”二字中。

  最后一句是柳丝的画面,“密映钱塘苏小家”,好一幅江南春色图。

  身为政治家的寇准竟也能够写出如此清新别致的诗作,而且毫不做作,感情自然地流露。想来该是政治生涯的疲倦吧!

  原文: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释:


《对雪》古诗词鉴赏实用5篇(扩展5)

——古诗词鉴赏江南(5)份

  古诗原文

  新来好,唱得虎头词。一片冷香唯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标格早梅知。

  译文翻译

  *来心情很好,闲来吟诵你的诗句。那咏梅的词句冷香、清瘦,不正是你的写照吗?大约这些均已经被那有知有灵的梅花领会了。

  注释解释

  虎头词:指纳兰好友顾贞观客居苏州时所填之词。虎头,东晋画家顾恺之,小字虎头。顾贞观与顾恺之同里同姓,故以虎头借指顾贞观。

  冷香:指梅花之清香。宋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向诗句。”

  标格句:意思是你词中表现出的标格,大约能被那有知有灵的梅花知晓。标格,风范、风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纳兰容若收到好友顾贞观寄赠的梅花词后的答谢之作。顾贞观词作于康熙十七年或十八年冬天,寄达容若时是除夕时候。

  诗文赏析

  “一片冷香唯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这是顾贞观词中的句子,有着临水照花的灼灼之美,又冷艳的让人不敢亵渎。容若肯定是极爱这两句话的,他有欢喜,亦有叹息,就那般的缠绕在眉间心上意识里。梁汾之才,天地共知,然而中间却隔了一个昏昏浊世,以至他受人排挤而仕途失意,怅怅而伤。

  “标格早梅知。”这首词,容若用了一个别致的'写法,以梁汾词喻梁汾风度。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续编里说起这首词是“以梁汾咏梅句喻梁汾词。赏会若斯,岂易得之并世。”君之风情,梅花有知。此花不与群花比,只留清气满乾坤。“知”,是一个多珍贵的词,足以令人掏心以付,无言而落泪。生灵有知,世间的真情真义亦有知。

  这首词本是词人为好友顾贞观新词所作的评点,但词人一反常理,在词中直接挪用顾贞观原词中的句子:“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写出来竟浑然天成,又别有情致。

  顾贞观的原词写的是苦寒之中梅花清芳自许的绮丽身姿,其中亦隐含有自喻之意。而词人直接挪用,这种别出心裁的写法,热情地赞扬了顾贞观词作的美妙和高洁,宛如天成。

  原文: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译文: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文采。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注释

  ⑴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⑵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寻常:经常。

  ⑶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⑷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⑸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君:指李龟年。

  赏析: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显得蕴藉之极。清代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诗人这种“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是不难领会的;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像《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复唱叹,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倒很像是剧作家从杜甫的诗中抽绎出来的一样。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赏析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诗一开头,诗人放开视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个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写作上,诗人首先运用了映衬的手法,把“红花”与“绿叶”搭配,并用一个“映”字,从视角上突出了“江南春”万紫千红的景象。同时,诗人也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听觉,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热闹场面。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山郭”山城。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指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这里诗人运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进入眼帘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这几个物由大到小,不但表现出一定空间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独有的建筑特色。特别是一个“风”字,不但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从而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人文气息。

  杜牧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晚唐时期的文学家、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杜甫与李白区别开来,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赏析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诗一开头,诗人放开视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个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写作上,诗人首先运用了映衬的手法,把“红花”与“绿叶”搭配,并用一个“映”字,从视角上突出了“江南春”万紫千红的景象。同时,诗人也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听觉,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热闹场面。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山郭”山城。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指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这里诗人运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进入眼帘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这几个物由大到小,不但表现出一定空间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独有的建筑特色。特别是一个“风”字,不但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从而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人文气息。

  杜牧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晚唐时期的文学家、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杜甫与李白区别开来,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古诗原文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译文翻译

  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注释解释

  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

  驿: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客思乡之作。先写旅邸的夜景,然后转入梦境,通过对梦中江南暮春夜景绘声绘色的描写,词人把自己的情绪全部隐藏到具体的景物背后,诗情含而不露,情景交融。落笔之处,尽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兰烬”,兰膏燃烧的余烬。起二句八字写夜深人静,室内昏暗,灯花已经残落,画屏上鲜红的美人蕉,在微弱的灯光下,颜色也已显得暗淡,这正是入睡的时刻。这是一个寂寞的夜晚,隐约地透出人的黯然心情,经过这一铺垫,下面便转入了梦境的描写。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后三句进入梦境,却完全是另一种景象:梦中的江南,情调清朗,色彩明丽,梅子正熟,风景绝佳。恰在这时,夜雨轻飘,船泊泽国,笛声悠扬;人语驿桥,春水碧波。这里,有景,有情,有色彩,有声音,还有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夜晚!梦里梦外,都是夜景,但现实的夜如此凄清、冷寂,蕴涵着丝丝哀怨;而梦中江南的夜,却是那样欢乐、愉快、醉人。今昔对比,作者对江南故乡怀念的深情,隐约可见。

  全词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写到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图景,由绘色(红蕉、黄梅)到绘声(吹笛、人语、夜雨潇潇),亦即从视觉到听觉,构思新奇,意境清幽,动静兼备。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全灌注在用景物描绘所铸成的形象画面之中,含有不尽之意,令人思索玩味。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此白香山词之警策也,景色是何等的鲜明,情调是何等的亢爽!借用苏东坡的一句诗来评价它,正所谓“水光潋滟晴方好”。相比之下,此篇显得凄迷、柔婉,又是一种境界—“山色空濛雨亦奇”,换句话说,也就是“语语带六朝烟水气”(俞陛云《唐词选释》评语)。烟水氤氲,山色空濛,美就美在“朦胧”。能赏“朦胧”之美,然后可以读此词。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夜,已经很深了。兰烛烧残,烧焦了的烛灺无人为剪,自拳自垂自落,余光摇曳不定。屏风上猩红色的美人蕉花,也随之黯然,模糊不清了。这光景自然是一片朦胧。词人就在这一片朦胧中进入了梦乡。以下三句,便转写梦境。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梅子黄时雨如雾”(宋寇准诗句),雨帘掩蔽下的江船是朦胧的,雨帘掩蔽下的驿、桥乃至桥上之人也是朦胧的。而这一切连同雨帘,又笼罩在夜幕之中。而这一切连同雨帘,连同夜幕,又隐没在梦云缥缈之中。雨朦胧,夜朦胧,梦朦胧,朦胧而至于三重,真可谓极迷离倘恍之致了。还有那笛声,那人语。笛声如在明月静夜高楼,当然清越、浏亮,但在潇潇夜雨江船,却不免呜呜然,闷闷然。人语如于万籁俱寂中侧耳谛听,虽则细细焉,絮絮焉,也还清晰可闻,但一经与雨声、笛声相混,便隐隐约约、断断续续,若有而若无了。词中诉诸读者的这些听觉印象倘若转换为视觉形象,仍然不外乎那两个字—“朦胧”。


《对雪》古诗词鉴赏实用5篇(扩展6)

——《浣溪沙》古诗词鉴赏优选【5】篇

  红日已高三丈透②,金炉次第添香兽③。红锦地衣随步皱④。

  佳人舞点金钗溜⑤,酒恶时拈花蕊嗅⑥。别殿遥闻箫鼓奏⑦。

  【注释】

  ①浣溪沙:词牌名。

  ②红日:《话总龟》、《西清诗话》、《类说》、《诗人玉屑》等本中均作帘日。三丈透:指太阳升起已有三丈多高,这里指太阳升起的高度,是虚数,不是实数。透,透过。

  ③金炉:《诗话总龟》中作佳人。金炉,铜制的香炉。次第:依次。唐刘禹锡《秋江晚泊》诗中有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之句。香兽:以炭屑为末,匀和香料制成各种兽形的燃料。始用于晋代羊祜,《晋书·羊祜传》有记载。

  ④红锦地衣随步皱:红锦地衣,红色锦缎制成的地毯。地衣,古时铺在地上的纺织品,即地毯。随步皱,指金锦织成的地衣随人的舞步的移动而打皱,此用以形容舞女舞蹈时红锦地毯随着舞女旋转打皱的情形。皱,明刻本《类说》卷三十四误作雏。

  ⑤佳人:美女,这里指善于起舞的宫女。汉司马相如《长门赋》中有句: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足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舞点:萧本二主词作舞急;吕本二主词作舞黠;《诗话总龟》、《西清诗话》、诗人玉屑》中均作舞彻。舞点,按照音乐的节拍舞完了一支曲调。点,音乐的节拍。金钗溜:头上的金钗滑落了。金钗,又称金雀钗,古代妇女头饰的一种。溜,滑落。

  ⑥酒恶(ě)时拈(niān)花蕊(ruǐ)嗅:酒恶,《诗话总龟》中作酒渥。亦称中酒,指喝酒至微醉。这是当时方言。宋赵令《侯鲭录》卷八中云:金陵人谓‘中酒’曰‘酒恶’,则知李后主诗云‘酒恶时拈花蕊嗅’,用乡人语也。拈(niān),侯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中均作沾。《扪虱新语》中作将。时拈,常常拈取。花蕊,这里代指花朵。嗅,闻。

  ⑦别殿:古代帝王所居正殿以外的宫殿。唐王勃《春思赋》中有句:洛阳宫城纷合沓,离房别殿花周匝。遥闻:《西清诗话》、《类说》、《扪虱新话》中引《古今诗话》、《诗话总龟》、《诗人玉屑》作微闻。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南朝梁江淹《别赋》中有句: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箫,一种竹制管乐器。古代的箫用许多竹管排在一起做成,有底;现代的箫一般只用一根竹管制成,不封底,直吹。

  【赏析】

  这首词是李煜前期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李煜前期的奢华绮丽的享乐生活。此词见于蔡绦《西清诗话》,《古今诗话》等本以为是李氏宫中诗。

  词的上片,是帝王奢华生活和耽于享乐的真实写照。这里有时间、有环境、也有事件,更加使读者看到作者做为统治者追求和安于奢华享乐的态度和精神世界。通宵达旦的歌舞,奢丽浮华的器具,放浪不拘的宫廷生活,在作者眼里是那样的和谐自然。这也就自然地引入下片。下片的首句承上片而来,写作者眼中佳人的舞姿,发散钗落,可以同上片首句对应看到,歌舞一直未休,可能是夜以继日的。酒恶一句,作者写自己已经酒醉不支,但却仍旧以花解酒,力图继续饮宴。最后一句跳开的场面描写,从侧面反映这里的活动是如何的喧闹。从内容上看,词中反映的生活是空虚腐朽的,不仅在生活起居上一味地追求奢华,而且毫不顾及政事百姓,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享乐安逸当中。同时,读者可以看到,作者在词中的种种作态对其本人来说,他始终是抱着一种自得的、欣赏的态度的,他的自我陶醉的心情甚至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得到说明他大概乐于或希望别人知道他的这种生活,所以要使别殿遥闻箫鼓奏。从艺术上看,这首词的结构严谨,技巧娴熟,语言华丽,喻象生动。上下两片承接自然紧密,浑然一体,场面描写细腻到位,情态表现活灵活现,如酒恶时拈花蕊嗅一句,贴*生活,使一个醉酒享乐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尤其是红日已高三丈透句,更是被称为绝唱。

  这首描写帝王享乐的词,艺术上的精美与内容上的腐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同作者后期的词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由此读者也可以想见,如果不是对这种耽于奢华生活乐而不疲,恐怕李煜也不一定会成为一个亡国之君,阶下之囚。历史的警醒也许正在于此。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释

  ①一向:即一晌,一会儿。

  ②等闲:*常。

  ③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评解

  这是宴会上即兴之作。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远伤春,但气度较大,从放眼河山到

  风雨惜别,引出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

  集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伤别之作。起句,叹浮生有限;次句,伤离别可哀;第三句,说出借酒自遣,及时行乐之意。换头,承别离说,嘹亮入云。意亦从李峤“山川满目泪沾衣”句化出。“落花”句就眼前景物,说明怀念之深。末句,用唐诗意,忽作转语,亦极沉痛。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释

  ①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仄两体。

  ②旗梢(shāo):旗尾。

  ③红蓼(liǎo):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④缬(xié):眼发花。纹缬,即“缬纹”,眼花。这句指红蓼遍布水湾,使人眼花缭乱。

  ⑤白鱼:传说周武王渡河,有白鱼跃入武王舟中,武王便取来祭祀。玉刀:白鱼的尾。

  ⑥夜凉船影浸疏星:指水中的倒影,深夜船影浸泡在疏星之中。

  翻译:

  从湘江走到尽头便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是数座青翠的山峰。傍晚的湖面,风*浪静,船头旌旗上的飘带纹丝不动。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夜深渐凉,停泊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了稀疏的星星的倒影。

  鉴赏: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娇?过洞庭》词,有“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等语,流露出一种疾俗愤世的情绪,这一首写得心气*和多了。他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 见,气象可想。“旗梢不动晚波*”,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静的景象,唯有鳞鳞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逢,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纹 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 红蓼”,指生于水边的红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江东人别泽蓼,呼之为火蓼。”唐代诗人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犹念悲秋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而词中的“红蓼”与“白鱼”相对,更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词人既写了远处一条水湾倒映出的红蓼图,又写了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

  这里作者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对念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思考这个过程。再从画面本身看,是从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笔,摄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两种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这 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的自然景象相呼 应,而且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词境。“夜凉”二字,既是词人的直感,又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古诗简介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这首词创作于李清照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最早收录在《乐府雅词》中。

  从此词的词情来看是李清照大病渐愈时所作。上阕描写黎明前病中室内生活,下阕描写白天里室外景物,作者抓住大病渐愈这一生活片断,从身心感受运笔,无论写病中生活细事,还是写病中所见景物,不受物所束,不为病所苦,无不流露出女词人病中清静闲适的心情;而身卧病床,鬓发斑白,卧看残月,煎药忌茶,又无不蕴含着病中孤苦哀愁的心境。此词笔致淡雅,情调直切,意境清朗,含蕴耐味。

  译文

  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注释

  ①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在唐五代时即将《浣溪沙》的上下片,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成为“七、七、七、三”字格式,名曰《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又因南唐李璟词“菡萏香销”之下片“细雨梦回”两句颇有名,故又有《南唐浣溪沙》之称。双调四十八字,*韵。

  ②萧萧:这里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

  ③豆蔻:药物名,其性能行气、化湿、温中、和胃……豆蔻连梢:语见于张良臣《西江月》:“蛮江豆蔻影连梢。”熟:《天籁轩词选》、《历代诗余》作“热”。熟水:当时的一种药用饮料。陈元靓《事林广记》别集卷七之《豆蔻熟水》:“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盏滚汤在瓶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则香倍矣……白豆蔻壳拣净,投入沸汤瓶中,密封片时用之,极妙。每次用七个足矣。不可多用,多则香浊。”《百草正义》则说:“白豆蔻气味皆极浓厚,咀嚼久之,又有一种清澈冷洌之气,隐隐然沁入心脾。则先升后降,所以又能下气。”

  ④分茶: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有云:“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由此可见,“分茶”是一种巧妙高雅的`茶戏。其方法是用茶匙取茶汤分别注入盏中饮食。

  ⑤书:《历代诗余》作“篇”字。

  ⑥酝藉:宽和有涵容。《汉书·薛广德传》:“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

  ⑦木犀花:即桂花。

  赏析/鉴赏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下面接写了看月与煎药。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月,则此残月当为上弦月,此时入夜还浅。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白为念了。“莫分茶”即不饮茶,茶性凉,与豆蔻性正相反,故忌之。以豆蔻熟水为饮,即含有以药代茶之意。这又与首句呼应。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对一个成天闲散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时别有一种情趣。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把它观赏。“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木犀花小淡黄,芬芳徐吐,不像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形容,亦极得神。“酝藉”又可指含蓄香气而言。

  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与同时其他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情味深长。

  创作背景


《对雪》古诗词鉴赏实用5篇(扩展7)

——雪的古诗词实用5篇

  【篇一:《清*乐·雪》】

  孙道绚(宋)

  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篇二:《对雪》】

  杜甫(唐)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篇三:《菩萨蛮·梅雪》】

  周邦彦(宋)

  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篇四:《除夜雪》】

  陆游(宋)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篇五:《苑中遇雪应制》】

  宋之问(唐)

  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旂遥倚望春台。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篇六:《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元)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1、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2、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3、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

  4、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5、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

  6、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

  7、都城十曰雪,庭户皓已盈 。

  8、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

  9、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

  10、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

  11、芸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

  12、坐对韦编灯动壁, 高歌夜半雪压庐。

  13、乱芸低薄暮, 急雪舞回风。

  14、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芸。

  15、青海长芸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16、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1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8、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

  19、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20、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

  21、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

  22、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东。

  23、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24、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25、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26、君看漫天杨花雪,须想天上散花入。

  27、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

  28、柳垂江上影 梅谢雪中枝。

  29、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30、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31、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32、春风千里动,榆塞雪方休。

  3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34、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

  35、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

  作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问刘十九

  作者: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梦江南·昏鸦尽

  作者: 纳兰性德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点绛唇·黄花城早望

  作者: 纳兰性德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时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沙雁。

  惊雪

  作者: 陆畅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观猎

  作者: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

  1、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洪升《雪望》

  2、今年海角天涯。——李清照《清*乐·年年雪里》

  3、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杜甫《悲青坂》

  4、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李白《久别离》

  5、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何逊《咏早梅》

  6、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7、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8、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9、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李白《白马篇》

  10、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11、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卢肇《竞渡诗》

  12、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13、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14、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15、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16、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17、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曹组《蓦山溪·梅》

  18、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19、满地霜华浓似雪。——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1、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22、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3、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吴文英《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

  24、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25、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26、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27、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章楶《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28、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王建《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29、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30、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曹雪芹《咏白海棠》

  3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32、燕塞雪,片片大如拳。——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33、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赵令《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34、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35、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36、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37、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张炎《疏影·梅影》

  38、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39、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40、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李白《公无渡河》

  4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

  42、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孟浩然《南归阻雪》

  43、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4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5、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46、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李白《山人劝酒》

  47、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齐己《剑客》

  48、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于武陵《赠卖松人》

  49、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米芾《满庭芳·咏茶》

  50、云破林梢添远岫,月临屋角分层阁。——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51、遥想疏梅此际,月底香英白。——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

  52、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53、浮玉飞琼,向邃馆静轩,倍增清绝。——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54、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刘方*《春雪》

  55、共赏金尊沈绿蚁。——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56、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张耒《示秬秸》

  57、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58、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59、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张九龄《答陆澧》

  60、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1、渺万里层芸,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___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3、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____范芸《别诗》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入。____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____柳宗元《江雪》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入。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入》

  8、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入。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9、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____舒亶《虞美入·寄公度》

  10、芸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____***《沁园春·雪》

  1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____杜甫《绝句》

  13、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____欧阳修《春曰西湖寄谢法曹歌》

  1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15、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16、雪纷纷,掩重门,不由入不断魂,瘦损江梅韵。____关汉卿《大德歌·冬》

  17、千里黄芸白曰曛,北风吹雁雪纷纷。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18、今我来思,雨雪霏霏。____佚名《采薇》

  19、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____黄景仁《别老母》

  20、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