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写景的诗歌(精选5篇)

首页 / 诗歌 / |

  古代写景的诗歌 1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代写景的诗歌 2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古代写景的诗歌 3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写景诗大全。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古代写景的诗歌 4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古代写景的诗歌 5

  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古代写景的诗歌(精选5篇)扩展阅读


古代写景的诗歌(精选5篇)(扩展1)

——古代写花的诗词合集5篇

  古代写花的诗词 1

  两行芳蕊傍溪阴。一笑嫣然抵万金。火齐照林光灼灼,彤霞射水影沉沉。晓妆无力胭脂重,春醉方酣酒晕深。定自格高难着句,不应工部总无心。

  古代写花的诗词 2

  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独倚胡床酒初醒。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

  空擎承露盖,不见冰容,惆怅明妆晓鸾镜。后夜月凉时,月淡花低,幽梦觉、欲凭谁省。且应记、临流凭阑干,便遥想,江南红酣千顷。

  古代写花的诗词 3

  木落霜浓,探春只道梅花未。嫩红相倚。灼灼新妆腻。

  莫问仙源,且问花前事。休辞醉。想君园□总是生春地。

  古代写花的诗词 4

  魏紫姚黄凝晓露。国艳天然,造物偏钟赋。独占风光三月暮。声名都压花无数。

  蜂蝶寻香随杖屦。睍..完莺声,似劝游人住。把酒留春春莫去。玉堂元是常春处。

  古代写花的诗词 5

  鶗繘怨花残。谁道春阑。多情红药待君看。浓淡晓妆新意态,独占西园。

  风叶万枝繁。犹记*山。五云楼映玉成盘。二十四桥明月下,谁凭朱阑。


古代写景的诗歌(精选5篇)(扩展2)

——古代写夏至的诗歌(精选五篇)

  古代写夏至的诗歌 1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古代写夏至的诗歌 2

  (宋)洪咨夔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

  古代写夏至的诗歌 3

  夏至

  (宋)范成大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逾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古代写夏至的诗歌 4

  (宋)陈与义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古代写夏至的诗歌 5

  (宋)魏了翁

  书生只惯野人庐,谁识潭潭省府居。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微阁上四厨书。


古代写景的诗歌(精选5篇)(扩展3)

——古代写桂花的诗词(5)份

  古代写桂花的诗词 1

  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

  晓风和月步新凉,吟倚画栏怀李贺.

  笑持玉斧恨吴刚,素娥不嫁为谁妆.

  古代写桂花的诗词 2

  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

  满觉垅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古代写桂花的诗词 3

  桂花蒸过花信动,桂花开遍满觉垅.

  卖花人试卖花声,一路桂花香进城.

  城中莫怅花较晚,山人富有千金产.

  桂花粟子正尝新,南山当户可结邻.

  古代写桂花的诗词 4

  绿叶争风遮娇芳.花味袭人露浅黄,

  行人回首寻四野,不看姿色闻秋香.

  古代写桂花的诗词 5

  荒烟绰约月偏西,溪水绕秋菲.如绡剪叠,风稀香淡,一束云肌.

  夜深露滴千金盏,谁补旧时衣.熏炉已冷,那堪佳约,梦入纱帏.


古代写景的诗歌(精选5篇)(扩展4)

——*古代优美诗歌3篇

  登太白峰

  唐代: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游终南山

  唐代: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浮名。

  望山

  唐代:贾岛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

  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月夜 / 夜月

  唐代:刘方*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东坡

  宋代: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译文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古代写景的诗歌(精选5篇)(扩展5)

——《古代诗歌》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这四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预*:

  1、给生字注音。(10个以上)

  2、试读课文。(3次以上)

  3、划分各首诗歌的朗读节奏。

  4、了解作者和作品,包括:

  (1)解释题目的含义。

  (2)简介作者和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观沧海》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2)作品简介

  题目《观沧海》中,“观”的意思是“远望、眺望”,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朗读指导与训练

  (1)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教师范读,要求字正腔圆,感情饱满。(或播放录音)

  (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3、整体感知课文

  ①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补充内容: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②难点点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4、合作探究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重点提示: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主题: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难点点拨:说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解除了后顾之忧。(当时曹操已削*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纺一北方,如果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就可以实现荡*宇内,一统天下的宏伟目标了。)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表现自己的伟大抱负,阔大的胸襟。

  5、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6、背诵全诗、

  三、《次北固山下》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题目《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介绍律诗的有关知识:

  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

  押韵,每联的尾字押韵。押韵的字叫韵脚。

  颔联、颈联一定是对偶句。

  3、朗读指导与训练

  (1)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

  4、合作探究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绿水、潮*、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想象“潮**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阔”是潮*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a、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5、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默写诗歌《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一、《钱塘湖春行》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从诗的体裁看,《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朗读指导与训练

  (1)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有时也可以这样划分:××/××/×××。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

  3、合作探究

  (1)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如:“水面初*”、“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3)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准确地反映了初春时景物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换作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4、背诵全诗。

  二、《天净沙秋思》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

  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代四大戏曲作家。

  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相当于可以填词歌唱的乐谱;“秋思”是题目,意思是秋天的思念。

  马致远的散曲,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之为“秋思之祖”。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2、朗读指导与训练

  (1)划分这首散曲的诵读节奏。

  提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

  3、合作探究

  (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点拨:“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哪句可以作为点睛之笔,道出了游子的情怀?

  断肠人在天涯。

  提示:断肠人,指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通过凄清、悲凉、感伤的秋景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

  深秋,夕阳西下。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马。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独自承受长夜漫漫,怎么能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4、背诵全诗、

  三、布置作业

  1、默写诗歌《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三。

  一.导入《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二.朗读本诗二遍。理解此诗的意境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这两句是*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动于衷的喜悦。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三.小结:

  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一.导入新课:马致远作的曲《天净沙秋思》。

  我们说说马致远,谁来?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师:我还知道,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的“曲”。

  下面说说“曲”这种文体:

  在*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

  二.朗读理解

  (1)指导学生朗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有专家说,读书是与作家对话。总之,读书是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以朗读来走进马致远,亲*这位名家,读懂这片漂泊羁旅的游子之心。

  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放第4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大家喜欢吗?我们感受一下。(朗读)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

  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试一试。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试一试。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读一遍。这样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


古代写景的诗歌(精选5篇)(扩展6)

——古代水的诗歌 (菁华5篇)

  宋·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唐·白居易

  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

  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

  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

  中面红叶开,四隅绿萍委。

  广狭八九丈,湾环有涯涘。

  浅深三四尺,洞彻无表里。

  净分鹤翘足,澄见鱼掉尾。

  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

  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

  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

  岂唯空狎玩,亦取相伦拟。

  欲识静者心,心源只如此。

  唐·罗隐

  江烟湿雨蛟绡软,漠漠小山眉黛浅。

  水国多愁又有情,夜槽压酒银船满。

  细丝摇柳凝晓空,吴王台榭春梦中。

  鸳鸯鸂鶒唤不起,*铺绿水眠东风。

  西陵路边月悄悄,油碧轻车苏小小。

  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古代写景的诗歌(精选5篇)(扩展7)

——赞美莲花的古代诗歌合集5篇

  绿塘摇艳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

 

  应为洛神波上

  西山作宫潮满池,宫乌晓鸣茱萸枝。

  吴姬自唱采莲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玉井芙蓉红粉腮,何人移向月中栽。

  高轩忽漫看图画,疑是昭阳镜里开。


古代写景的诗歌(精选5篇)(扩展8)

——赞美读书的古代诗歌优选【5】份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宋]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读山海经>

  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读书>

  清·法式善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书院>

  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白鹿洞诗>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观书有感>

  宋·朱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