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黄河诗句 (菁华3篇)

首页 / 诗句 / | 2022-11-30 00:00:00

描写黄河诗句1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2、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李颀《送陈章甫》

  3、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温庭筠《拂舞词/公无渡河》

  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5、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佚名《木兰辞》

  6、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7、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8、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9、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宋琬《渡黄河》

  10、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李流芳《黄河夜泊》

  11、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张蠙《登单于台》

  12、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范云《渡黄河》

  1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4、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15、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谢榛《渡黄河》

  16、黄河水,水阔无边深无底,其来不知几千里。——贡泰父《黄河行》

  17、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18、洪波舣楫泛中流,凫淑鸥汀揽胜游。——罗元琦《黄河泛舟》

  19、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0、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21、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22、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宋琬《渡黄河》

  23、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24、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罗隐《黄河》

  25、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26、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王昭君《怨词》

  27、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

  28、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谢榛《渡黄河》

描写黄河诗句2

  1、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2、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 李白《塞上曲》

  3、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 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4、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 李商隐《对雪二首》

  5、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 王守仁《登大伾山诗》

  6、箜篌所悲竟不还。 —— 李白《公无渡河》

  7、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 宋琬《渡黄河》

  8、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 李白《公无渡河》

  9、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 —— 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

  10、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 万楚《骢马》

  11、两河萧瑟惟狐兔。 —— 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1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 李流芳《黄河夜泊》

  14、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 许浑《汴河亭》

  15、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 —— 叶梦得《水调歌头》

  16、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7、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 章碣《焚书坑》

  18、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 白居易《望月有感》

  19、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 柳中庸《征怨 》

  20、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 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21、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 李世民《咏雨》

  22、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 刘禹锡《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

  23、水悠悠,路悠悠,隐隐遥山天尽头,关河又阻修。 —— 朱栴《长相思·秋眺》

  24、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 王昌龄《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25、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 李颀《送魏万之京》

  26、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27、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 张敬忠《边词》

  28、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 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29、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 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30、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 杜牧《早雁》

  3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2、蕃州部落能结束, 朝暮驰猎黄河曲。 —— 李益《塞下曲·其一》

  33、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 谢榛《渡黄河》

  3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5、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 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描写黄河诗句3

  1、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啰唝曲六首》

  2、亘地黄河出,天开此一门。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4、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黄河夜泊》

  5、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

  7、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塞下曲》

  8、寄泣须寄黄河泉,此中怨声流彻天。——《闻夜啼赠》

  9、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0、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渡黄河》

  11、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12、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怀》

  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李白《将进酒》

  15、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古风·其一》

  16、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17、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18、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19、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赠崔侍郎·其一》

  20、愿衔众禽翼,一向黄河飞。——《古风五十九首·之一》

  21、斩胡血变黄河水,枭首当悬白鹊旗。——《送外甥郑灌》

  2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3、黄河直北千余里,冤气苍茫成黑云。——《塞下曲四首》

  24、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25、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26、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2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8、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

  3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其一》

  33、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征人怨》

 


描写黄河诗句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描写黄河诗句 (菁华3篇)(扩展1)

——描写赞美黄河的诗句 (菁华3篇)

描写赞美黄河的诗句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李白《将进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描写赞美黄河的诗句2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描写赞美黄河的诗句3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去东流不复回

  3.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4.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5.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8.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0.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1.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12.亘地黄河出,天开此一门


描写黄河诗句 (菁华3篇)(扩展2)

——描写黄河的古诗句 (菁华3篇)

描写黄河的古诗句1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赏析

  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的酒杯。此句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渲染西域色彩。“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以催饮为宜。

  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这两句历来颇多分歧,有的认为是极为悲痛之词,有的认为是略带悲凉之意,但从盛唐时期将士们的豪情及全诗的风格来看,似不宜有忧伤情绪的。

描写黄河的古诗句2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阑!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赏析:

  梦里梦外,天上人间,对照问将亡国的哀痛逼出,苦涩凄凉渗入帘外的残春景象。即使“独自莫凭阑”,内心的痛楚还是法消解的。凝望故国江山,无限怅惘,无限悲凉。故国去也,春去也,弦断曲终,引为绝唱。

描写黄河的古诗句3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

  诗人以行路之艰难比喻世路之艰险,抒发作者在坎坷仕途

  上的苦痛和忧烦;然而他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绝不放弃

  突破艰险以实现理想的信念。


描写黄河诗句 (菁华3篇)(扩展3)

——描写黄河的诗句有哪些 (菁华3篇)

描写黄河的诗句有哪些1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描写黄河的诗句有哪些2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描写黄河的诗句有哪些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描写黄河诗句 (菁华3篇)(扩展4)

——黄河的诗句 100句菁华

1、箜篌所悲竟不还。——李白《公无渡河》

2、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唐】李白

3、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李贺《塞下曲》

4、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李世民《咏雨》

5、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许浑《汴河亭》

6、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郎士元《送李将军赴定州》

7、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岳珂《祝英台*·北固亭》

8、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9、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10、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韩翃《宿石邑山中》

11、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王昭君《怨词》

12、河朔毡庐千里迥,泾原旌节隔年留。——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13、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

14、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

15、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1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7、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18、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1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1、、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李白《战城南》

22、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水调歌头》【宋】元好问

23、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24、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25、出自唐代诗人柳中庸的《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26、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征人怨》【唐】柳中庸

27、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北风行》: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28、出自明代诗人李流芳的.《黄河夜泊》: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奔流聒地响,*野到天荒。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29、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古风?其一》: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30、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范云《渡黄河》

31、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王昌龄《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32、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罗隐《黄河》

3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34、流水极天横晚照,酒阑望断西河道。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35、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宋琬《渡黄河》

3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水阔大城浮。

3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39、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宋琬《渡黄河》

40、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41、《与永乐诸公夜泛黄河作》阎防

42、《杂曲歌辞·浪淘沙》刘禹锡

43、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谢榛《渡黄河》

44、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45、两河萧瑟惟狐兔。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46、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47、《咏史诗·黄河》唐胡曾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48、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许浑《汴河亭》

49、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张蠙《登单于台》

50、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李白《公无渡河》

51、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52、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杜甫《悲青坂》

53、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李贺《天上谣》

54、钿筝歌扇等闲休。——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55、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56、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描写黄河诗句 (菁华3篇)(扩展5)

——描写黄河的诗句 50句菁华

1、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李白《公无渡河》

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河朔毡庐千里迥,泾原旌节隔年留。——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6、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7、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9、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10、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许浑《汴河亭》

11、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李白《公无渡河》

12、河外孤城枕草莱,绝边风雨送愁来。李梦阳《夏城坐雨》

13、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

1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写怀》

16、流水极天横晚照,酒阑望断西河道。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17、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18、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刘彻《秋风辞》

19、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高適《夜别韦司士》

20、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范云《渡黄河》

21、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22、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胡秉正《咏贺兰山》

23、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吴文英《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

2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25、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26、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黄河二首》【唐】杜甫

2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29、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范云《渡黄河》

30、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章碣《焚书坑》

31、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32、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33、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 李白《公无渡河》

34、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 李世民《咏雨》

35、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36、蕃州部落能结束, 朝暮驰猎黄河曲。 —— 李益《塞下曲·其一》

37、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38、、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3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

40、1、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41、2、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罗隐《黄河》

42、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杜甫《黄河二首》

43、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温庭筠《拂舞词/公无渡河》

44、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45、紫塞呼白雁,黄河绕黑山,翠袖上雕鞍,行路比别离更难。——

46、马渴黄河冻,雁回青冢春。——王贞白《送韩从事归本道》

47、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佚名《木兰诗 / 木兰辞》

48、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

49、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50、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描写黄河诗句 (菁华3篇)(扩展6)

——黄河诗句通用5篇

  明代:谢榛 作者介绍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简析

  此诗即景抒情,气象非凡而律法精严。首联点题,古朴雄阔。颔联描绘日映波涛与风扫岸沙之景,突现黄河的气势。颈联由景而情,虽慨叹一己之身世,却不为愁情所困。扬帆起程之际,心中颇觉舒畅。尾联则顺此而下,将其微妙的心境,化作一片浑茫而悠远的境界,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

  元代: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赏析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作者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之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西都”即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不禁令作者踌蹰伤心。 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万千滋味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专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他不禁感慨万千。第六、七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令人“伤心”的。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触目惊心。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这里作者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恐怕“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曰:“阿房一炬”。) 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曾想到的吧!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地说出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流传的语句。

  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百姓苦”的原因则是: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 《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从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怀古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三个层面上看,《山坡羊·潼关怀古》都表现为 一份难得的沉重。

  唐代: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译文

  黄河之水从西而来,它决开昆仑,咆哮万里,冲击着龙门。

  尧帝曾经为这滔天的洪水,发出过慨叹。

  大禹也为治理这泛滥百川的沮天洪水,不顾幼儿的啼哭,毅然别家出走。

  在治水的日子里,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勤劳为公。这才治住了洪水,使天下人民恢复了男耕女织的太*生活。

  虽然消除了水害,但是留下了风沙的祸患。

  古时有一个狂夫,他披头散发大清早便冲出门去,要徒步渡河。

  别人只是在一旁看热闹,只有他的妻子前去阻止他,在后面喊着要他不要渡河,可是他偏要向河里跳。

  猛虎虽可缚,大河却不可渡,这位狂夫果然被水所溺,其尸首随波逐流,漂至大海。

  被那白齿如山的长鲸所吞食。

  其妻弹着箜篌唱着悲歌,可惜她的丈失再也回不来了。

  鉴赏

  李白的这首《公无渡河》开篇就将巨笔伸向了苍茫辽远的往古——“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诗中以突兀惊呼之语,写它在霎那间冲决力量和气势的象征——横亘天地的昆仑山;随即挟着雷鸣般的“咆哮”,直撞“万里”之外的“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作者只寥寥两笔,就在“昆仑”、“龙门”的震荡声中,展现了“西来”黄河的无限声威。“波滔天,尧咨嗟”!滔天巨浪吞噬了无数生民,茫茫荒古,顿时充斥了帝尧放勋的浩然叹息:因为诗中用的是三言短句,这叹息之音,听来便愈加激切。

  于是,“大禹”出现了。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本可以激发作者的许多奇思。但此节重在描述黄河,故诗中仅以“大禹理百川”四句带过,以表现桀骜狂暴的洪水在这位英雄脚下的驯服。 然而,在“杀湍堙洪水”的*景上,作者添了几声大禹之子“儿啼”,“儿啼不归家”,寥寥五个字就使一位为公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风貌,由此跃然纸上。黄河的荒古之害从此驱除,但它的浪波在汹涌归道之际,却在**留下了“茫然风沙”! 以上一节从荒古的河害,写到滔天洪水的*治。 不仅展现了黄河那西“决昆仑”、东“触龙门”的雄奇之境,更让读者从它 “波滔天”的历史危害中,领略了它所独具的狂暴肆虐之性。为下文作足了铺垫。 而今,那白发之叟,竟想“凭河”(涉水渡河)而渡,难道就不怕被它吞没?

  诗之后一节,正以极大的困惑,向悲剧主人公发出了呼喊:“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这呼喊仿佛是“狂夫”之妻的陡然惊呼!因为作者紧接狂夫“临流”之后,就急速推出了那位“旁人不惜妻止之”的深情妻子。于是,全诗的情景发生了惊人的突变:在轰然震荡的浪涛声中,作者自身隐去了,眼前只留下了一位悲恸而歌的蓬发妇人:“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水边)。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诗中以夸张的笔墨,痛歌狂叟的溺死浪波,终于作了巨若“ 雪山”的鲸齿冤魂。这景象是恐怖的。何况又从“援箜篌而歌” 的狂夫之妻的恸哭声中写来,更觉有一种天旋地转、恻怛号泣之悲。那“公乎!公乎”的呼叫,声声震颤在读者耳边,实在令人不忍卒听。结尾作者陡变双行体为单行,似乎被悲愤笼罩,无以复言,便掷笔而叹:“箜篌所悲竟不还!”全诗就这样结束了。黄河的裂岸涛浪却还在汹涌,“ 狂夫”之妻的恻怛号泣还压过浪波,在长天下回荡!

  从诗中对黄河的描述看,它那狂暴肆虐、滔天害民之形,似乎颇有象征意味;至于“白齿若雪山”的“长鲸”,似乎更是另有所指。倘说它是对猖獗“河北”的安史之乱的隐喻(如《北上行》一诗,即以“奔鲸夹黄河”喻安禄山之乱军),那么“临流”“凭河”的“披发之叟”又喻指谁?或者这只是一首抒写《公无渡河》“本事”的悲歌,并无其它寄寓之情? 可以肯定:古歌中“白首狂夫”的渡河故事,经过李白的再创造,带有了更强烈的悲剧色彩。那位“狂而痴”的披发之叟,似乎正苦苦地追求着什么。其中未尝没有作者执着追求理想的影子在中。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一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译文二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鉴赏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作者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作者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唐代:李白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译文

  将军骑着白马出发,旌节拥簇度黄河。

  箫鼓喧天满川岳,犹如沧溟涌起洪波。

  声碎武安之瓦,易水悲歌无法比拟。

  铁骑若雪山云涌,饮流可以干涸滹沱河。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