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菁选

首页 / 实用文 / | 2023-02-25 00:00:00

【热】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

  说教材

  《狼和小羊》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第十课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课文通过狼和小羊的神态、对话揭示了角色的本质,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明白对像狼一样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应该以智取胜。

  重点难点

  1、朗读、理解课文。

  2、理解狼的三次借口都是在“故意找碴儿”。

  3、分角色读课文

  说教法学法

  本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生动,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寓意,因此,在教学中,我选择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悟理的教学方法。

  一、读中品味词句,了解角色性格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词语。在理解“找碴儿”这个词语时,我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和语言环境中理解“找碴儿”这一词语的意思。既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渗透其中,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在理解“上游,下游,倒流”这些词语时,我让学生上台贴图片,把狼和小羊送到小溪边来理解,并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要这么贴。体现了新课程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的主动性。课文的重点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抓住这个重点设计提问:狼为了吃小羊一共找了几次“碴儿”?学生回答三次。围绕三次“找碴儿”进行本节课的教学。通过狼三次找碴儿的神态各是怎样的?抓住“气冲冲、大声、喊道”等词进行分析,刻画狼的凶恶。狼的三次说话中抓住“坏家伙、背地里”等词句进行讲解,来理解狼凶恶,蛮不讲理的性格。抓住“吃了一惊、温和、可怜”等词细细品味,了解小羊善良的性格。为下一步弄懂课文寓意打好基础。特别是在教学小羊第二次反驳狼说的话时,我通过分析理解,让学生体会出小羊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害怕、委屈、难过等。接着我又把这几个词语加到课文中去引读“可怜的小羊害怕的喊道。可怜的小羊委屈的喊道。可怜的小羊难过的喊道。”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小羊的心情。因为新课程提倡个性化的朗读,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读出学生自己心里的感受。

  二、表演激趣本课具有极强的戏剧冲突

  故事形象生动,文中角色性格鲜明,非常适宜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在学完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同桌之间分角色表演,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基础上选出一组上台表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更透彻,也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和自主参与性。

  三、展开讨论,课外拓展,安全教育

  1、设计问题:小羊跟狼一次又一次讲道理,为什么狼还往小羊身上扑去?小羊该怎样做才不会被狼吃掉呢?假如你是小羊,你遇到了这只狼,你会和它讲道理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对付它?学生会回答:“因为狼的本性是凶恶的,所以跟它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应该想办法叫猎人来打死它。”“小羊用石头砸死它。”“小羊叫狼去小溪洗手,然后把它推进小溪,自己再逃走。”等等。

  2、课外拓展,联系生活,安全教育:对于蛮不讲理的坏人是无理可讲的,只有通过用智慧才能战胜他。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假如遇到了像狼一样的坏人该怎样做,如果有时间可假拟事件进行讨论,如何保护好自己。这样,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教育他们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四、最后,让学生续编故事

  小羊的命运到底会怎么样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狼把小羊吃了,有的说小羊想办法逃走了等。孩子的思维永远是超乎我们的想象的,不管他们如何回答都是经过思考后说出来的,都应该给予鼓励。

  不足之处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本节课的一些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批评指正,谢谢!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假如》这篇课文。课文可分为两个课时,我现在要进行的是第二课时的说课。

  一、教材

  本单元的开篇导语是“如果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点出了本单元的专题是关于爱的,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生活、对世界的爱。《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排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本课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由于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把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定在着力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即阅读能力)。那就是学生能理解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从而在朗读中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体品读、相互赛读、学生轮读、师生接读、整体悟读等。使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感悟和教师的启发,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三、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第一学段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品读中激发同情心、爱心,关爱他人、关爱生活。

  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法学法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以“教——扶——放”为主线,以“对话式”阅读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启发探讨等方法为辅,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这一基本理念,通过“读读—说说—议议—读读”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我创设了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情境导入课文。开课时我拿出那支课前准备好的 “神笔”,欣喜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瞧这是什么?马良用神笔为穷人画了很多东西,那文中的小作者说,假如她有这支神笔,她会画些什么呢?”相关联的问题质疑以及生动活泼的情境运用,即刻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以及促动了他们学*课文的欲望。要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应使他们形成对学*的兴趣,对学*的内在动机,使学*拥有一种游戏的感觉和求知的兴奋。

  2、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语文课上的读,是最古老也是最现代的教法。在这堂课上,我搭建了诵读感悟的*台,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要求的读,如个体品读、相互赛读、学生轮读、整体悟读,使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感悟文字后的情感。如在第三小节的教学中,我这样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爱心及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快乐:同学们,当西西拥有一双好腿后会对小作者说些什么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的情感。难点也由此得到了突破。

  3、联系自身、激**感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遥不可及的奇幻。新课标也强调,语文学科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为重点,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如在学生理解全文并体会到文中小作者对他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关爱之后,我提出了一个具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最想用它来画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他们的创新思维迸发出了火花!一边展开想象,一边将想到的内容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出来。这一设计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上到这里,差不多接*尾声,这时我说到:“回去之后,你们把想要说的话写下来,还有把想画的东西画出来,下节课带过来给老师和同学们看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你那美好的心愿!”

  六、板书设计

  由于整篇课文采用并列式的结构,因此为了巩固学生记忆,我采用了结构式的板书设计,整洁明了。

  总之,整个设计我注意把学*的自**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感悟生活。

  上完本节课我有几点收获:

  1、必要的范读、教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

  2、创设情境是感情朗读不可或缺的外在条件,理解课文内容是感情朗读的前提条件。

  3、精彩的生成来自和谐的课堂。

  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有感情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

  2、课堂上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写话时间。

  3、板书不够完整、美观。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四个内容:一、葡萄沟盛产水果。二、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三、***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四、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盛产、茂密、凉棚、五光十色、展开"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什么地方。

  四、教学方法

  一、教法: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边朗读,边理解。

  二、学法:自主学*,合作探究。

  五、教学流程

  一、在导入新课中走*葡萄沟

  1、教师首先板书"葡萄"一词,指导学生认清字形读准这个轻声词后,完整课题板书"沟",葡萄是一种水果,葡萄沟呢?聪明的学生理解葡萄沟是一个地名,因为课题中的"沟",我们常说"山沟沟""水沟"就表示地名。

  2、葡萄沟在哪里呢?出示语句: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学生一:葡萄沟在新疆。学生二:葡萄沟在吐鲁番。学生三: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说的都没错,哪位同学说的让大家听了更明白?是呀,第三位同学讲的更明白,中国有个省份叫新疆***自治区,新疆***自治区有个地方叫——吐鲁番,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3、教师乘机设疑:那么一个小小的地方,是什么值得一写呢?

  二、在初读课文中走进葡萄沟

  1、快把书打开,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去认认真真读课文吧。(学生带着"那么一个小小的地方,是什么值得一写呢?"这个问题走进文本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又通过检查生字新词、选自己想读的小节朗读,读准字音,学生从一开始的"走*葡萄沟"到了"走进了葡萄沟")

  2、大家读过课文了,谁能告诉大家,那么一个小小的地方,为什么值得一写呢?

  3、过渡:是呀,那里的葡萄太棒了,那里的人们太好客了,现在你们最想读哪一节?(第二节)

  三、在细读课文中欣赏葡萄园

  1、你知道这个小节有几句话吗?有哪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看看哪几句是写夏天的?哪几句是写秋天的景色的呢?(夏天和秋天、这时候)这时候指什么时候啊?自己读一读。(秋季)

  2、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理解"山坡、梯田"。(梯田是沿着山坡开辟的一级一级的农田)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茂密、一个个"

  (1)怎么样才算茂密呢?看文,层层叠叠向四面展开的.样子就是茂密,理解"茂密"。

  (2)看到了许许许多的绿叶,像凉棚,看到了多少凉棚,一个两个还是看到了几个凉棚?(一个个)老师查过资料,夏天那里天气太热,最高温度达到了49度。闷热的夏天,想象新疆的小朋友可在"凉棚"下干什么?老人们呢?

  (3)朗读指导。闭上眼睛,让我们大家赶快钻进凉棚去

  (4)、到了秋季,葡萄丰收了!哎呀,有几种颜色啊?这么多颜色的葡萄你都见过吗?认识哪种颜色的葡萄?让孩子认识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读)读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这里一连4个顿号的作用。

  (5)这么多颜色,可以同什么词来形容呢?"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可以换吗?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往下读,你还能读懂什么?(老乡的热情)哪里看出老乡的热情呀?(准:一定;最甜;吃个够)

  5、朗读

  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六、说效果

  本课应用了互动式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师爱教、会教、善教,促使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在本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己就可以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通过师生互动来解决。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北京亮起来了》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四次的一篇写景的文章,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着眼于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科书以专题为组织单元,专题设计了八个专题,本文选自第三专题。紧扣"美丽的祖国,可爱的家乡"这一单元主题,课文描绘了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辉煌明亮的夜景。围绕"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一句,课文具体介绍了长安街,环形路,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等不同的场景,自理兴建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本文的语言非常优美,尤其是一些四字词语和几个比喻句,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让课文正色不少,是引导学生品读、积累的好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看图片初步感知北京夜景的美。

  (我是依据课程标准改革的精神以及实验的要求,确定了本科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目标。)

  2、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2)读文,初步感知北京夜景的美

  3、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是依据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会生字、积累词语,初步感知北京夜景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4、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我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准备教具的)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再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的达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设计

  一开始上课,我就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借助生动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这样的设计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为了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依据课改教材的特点,配合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了直观、朗读、形象的程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用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住过的热爱之情。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分六个环节:

  (一) 赏图引题,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他是一座世界文明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北京的风光。

  2、播放背景风光图。问:欣赏完北京风光,你想说什么呢?

  3、学生谈感受。

  4、谈话过度

  多美的景色啊!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风光,你们想进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描写北京夜景的课文。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观看远教资源课件,直观感受北京风光的美。从而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激发其学*的兴趣,巧妙地引入新课。)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样的?课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表述。

  2、配乐播放北京夜景图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小朋友们,让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吧!你们看

  3、你们感受到北京夜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回答)

  4、作者感受到的美是否跟我们一样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后标自然段序号。

  (设计意图:观看北京夜景图,让北京亮丽的夜景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并在此基础上谈感受,为学好课文垫。)

  (三) 学*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老师带读。

  2、去掉拼音检查会人情况。(齐读开火车读)

  3、齐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意思。

  4、做词语搭桥游戏:男女同学比赛接龙读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地认读生字新生词,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 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辉煌)齐读,组词,练*说话。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指名说)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跟书空练写。

  4、播放音乐,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书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5、评价学生写字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优美、愉快的音乐中书写生字,可以消除听课的疲劳,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

  (六)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写生字生词,朗读课文加深巩固,为下节课学*课文打好基础。)

  五、说板书设计

  12 北京亮起来了

  ml nshu huīhu ng duzhu ng wěi

  幕临 烁 辉 煌夺 幢伟

  y u hu n fǔ xu nf n b ngōng

  犹 焕府 绚繁扮 宫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雨后》,本课是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中一首优美的叙事诗。《雨后》是一篇十分贴*学生生活的诗歌,活泼又清新。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作者怀着一颗童心,把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显示出作者观察的细腻,表达的准确。课文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景和心理,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借助书上的拼音初读课文时,大多数已经能做到正确、通顺。学生通过前一段识字学*训练,已经掌握了几种记忆字型的方法,因此本课中生字的音、形、义,学生大都可以自学完成。学*课文时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三、说目标

  教学要求

  1 认识10个生字和8个认读字。

  2 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 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四、说准备

  学生:课前回家翻看旧照片寻找雨天。

  回忆下雨的时候遇见过什么有趣的事?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冰心资料

  五、说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兴趣。

  1、炎热的夏天,就像魔术师一样,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就下起了暴雨。雨过天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冲出了家门,此时此刻你会做些什么呢?

  屏幕出现几个词语:雨后 广场 糟糕……糟糕!

  学生活动:根据提示的词语,想象一段夏天里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我设计这个导入环节,是想为了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兴趣。既让学生重温了玩耍时的情景,又激活了孩子天真快乐的生活情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2、在学生说完以后,教师进行一个简短的小结: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见了孩子们踩水玩耍的情景,觉得非常有趣,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这时,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2、小组齐读认读字。

  3、将字词带回课文,同桌互相再读一读,纠正字音。边读边思考冰心奶奶写了雨后的哪儿?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想锻炼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主学*的能力。

  三、细读体验,深入领悟

  1、学生默读课文,再指名说说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划出你所喜欢的那一节诗歌,再大声朗读出来。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节吗?对于这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质疑,解疑。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学*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对于诗中出现的人物,学生通过读不难找出答案,但是关于“哥哥”和“妹妹”让我们喜欢的原由,学生的观点看法肯定各不相同。

  2、细读各小节

  雨后的广场好像欢乐的海洋,指名读各小段,其它同学画一画你从那些语句感受到快乐了。

  (1)请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读一读

  l 雨后的广场什么样呢?

  l 赤脚是什么意思?

  l 出示句子: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读句子。

  填空: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 一样。

  (小鸟、小鱼)

  读出你快乐的感受.

  (2)出示句子:“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使劲 高 看出很开心

  踩字让学生做动作

  (3)出示句子:“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如果是你摔了这么一跤,你会怎么说?

  出示:我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 。”

  让我们再替小哥哥想一想,当时他嘴里说着“糟糕”,可是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心里却在想:“ ”。

  师:有点不理解,摔倒了为什么还兴奋、骄傲。让学生再次体会快乐。

  男生边做动作边齐读2、3小节。

  (4) 小妹妹在跑的时候,有几个动作写得特别传神,仔细在文中找,你发现了吗?

  在学生找出动词以后,请同桌两个同学一个人旁白一个人表演小妹妹,学生自由表演完以后,教师请一位学生演一演小妹妹,教师相机采访小妹妹:小妹妹,你一边跑一边在想什么呀?学生肯定会回答:我也想痛痛快快地摔一跤。这时,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小妹妹为什么也想摔一跤呢? 女生齐读第4小节。

  【设计意图】我主要是想通过小组表演,同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如果当时你也在这个汪洋一片的广场上,你会像谁一样?

  自己读一个角色,一边读一边表演。

  学生活动:小组选取其中的一段儿歌,合作表演,要求:生动有趣。小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学就朗读哪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演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调动起来,再来朗读,更加有感染力。

  四、总结全文,背诵全文

  1、现在咱们把课文连起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谁最能读出孩子们的快乐?

  2、刚才那么精彩的朗读,让许多同学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诵儿歌,相信你们一定表现的更棒!试试看吧!

  学生活动:背诵儿歌,老师和学生一起试着背诵儿歌,互相鼓励。

  【设计意图】是学生在熟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五、拓展思维:

  小朋友们在雨后玩得这么开心,享受着雨后的快乐,那你还知道谁也在享受着雨后的快乐呢?(农民伯伯、花草树木)

  六、课外实践作业(选择你喜欢的任务完成)

  1、回家后有声有色的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2、画画冰心老人这首诗歌中所讲的哥哥和妹妹的故事,也可以画画在校园里,你和同学们雨后玩水的故事。

  3、写一写雨后你和同学们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26 雨 后

  一群孩子 快乐

  小哥哥 (兴奋 骄傲 可爱 滑稽 爱护妹妹……)

  小妹妹 (可爱 害羞……)

  七、说教学效果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雨后》时,我从生活入手,唤起了学生情感的体验;而学生那种欣喜、兴奋、愉悦的情感,又激发了他们的学*兴趣。学生通过联系切身的生活体验,感受到了那份快乐,把快乐带入了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绪(学会关心他人),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真正再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附:

  骄傲---本课指自豪、感到光荣。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人称“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一片冰心在玉壶”。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6

  说教材

  《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不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孩子们也把欢乐,把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说学情

  2年级的学生好动,许多行为*惯还正在培养,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开学时。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本班学生不善于举手发言,一小部分学生会也不举手。

  说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三个目标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的。三项目标中,我把正确认读生字作为学*重点,因为2年级的教学重点始终是识字、写字。难点为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朗读体验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以上的教学方法都将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

  说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以画助记、合作交流、朗读体验的学*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首先采用提问式,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直接导入课题《村居》,随机认识“村”这个字。

  (二)在读通读顺中学*字词首先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音,为下面学生自由读古诗做了铺垫,同桌互相认读生字、朗读古诗。其次是指导学生看图,引出本节课要求认识的字词,认读生字利用各种方法,在学*字词的时候,巧妙的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引出诗句,进行朗读。这样由字到词到句就简单多了。

  (三)在入情入境中诵读首先想象着春天美丽的景色进行朗读,其次划分节奏指导朗读,在读通顺、读出节奏感之后再进行联系生活,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就是引导背诵。

  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把你搜集到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然后进行小结,《村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还有很多诗人曾经赞美过美丽的春姑娘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积累朗读,使学生在拓展延伸中学会积累。】

  (四)指导书写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有3个。先读拼音,数数有几画,观察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指导竖心旁的写法,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扩词,课堂展评。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7

  一、说教材:

  《窗外听课的孩子》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述了宋朝著名学者王洙小时候因家境贫寒不能读书在学堂窗外听课,经过努力后最终成才的故事,赞扬了他刻苦认真的学*态度和不忘根本为民造福的精神品质。课文语言朴实、简练、自然流畅,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特征,鲜明地体现了本单元“爱读书”这一主题,是教育学生勤奋学*,珍惜今天学*机会的好教材。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这篇课文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感悟、想象和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感悟王洙对学*的渴望和他勤奋刻苦的学*态度。

  3、教育学生学**洙勤奋好学的好品质,珍惜今天的学*机会。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王洙勤奋好学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学*机会。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方式。重点是促进师生、自我、生本三者之间的精彩生成。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共同享受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以及有形的奖励奉献给他们,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和潜能。

  三、说学法:

  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学*氛围,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悟、一边读一边评中获得知识、*得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动机的强大动力,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么?”这时学生们一定会被老师要讲故事这个情节所吸引,我顺势引导“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此时,学生定会围绕课题纷纷质疑。这样由故事引出课题,自然地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顺利地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阶段,我向学生提出一个指向全文的问题“你觉得王珠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样设计,使学生对人物的特点在总体上有了一个认识,即王洙是一个渴望读书、刻苦学*的孩子。有了对人物的整体认识,就为进一步理解和探究课文奠定了基础。

  (三)、深入学文,领悟道理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之后,我先引导学生学*课文的第一部分,即第1、2自然段。

  在学*这一部分时,我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从哪些句子中能够看出王洙是一个渴望读书的孩子?”然后抓住“我要读书,我要读书!王洙一遍一遍地在心里重复着这句话。”这个重点句子指导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相机提问, “王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读书方法,找出王洙渴望读书的原因是由于家境贫寒,没时间读书。当他看到别人读书时十分羡慕,十分难过。这句话道出了一个穷苦的孩子渴望读书的强烈心声。从而指导学生带着这种强烈的渴望之情朗读这句话。然后提出“如果你就是王洙,当你失去了读书的机会而又特别想读书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怎么想?” 当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种角色互换,使学生感受到王洙是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孩子。这样的朗读指导做到了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

  接下来学*课文的第二部分,即课文的第3、4、5自然段。为了实现文本与学生心灵的对接,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王洙是一个勤奋读书的孩子?”并引导学生用 “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画”的方法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会找到问题的答案——即第三自然段中的“他在窗外听的津津有味,把老师讲的内容都记在了心理。”和第五自然段中“王洙学*刻苦用功,仅用一年时间,就读完了《诗经》《论语》,并且能写诗作文了。”我引导学生通过品析句子中的“津津有味”和“仅”这两个重点词语后,再指导朗读,从而使王洙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地学*形象逐渐在学生心目中高大起来。

  在学生对王洙这一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我引导学生学*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体会王洙用行动感动了老师,他的成功也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同时进行说话训练,向学生提出问题,“想一想老师发现王洙正在窗外听课会对他说些什么,小王洙又会说些什么。” “假如当时你就在学堂里读书,你能给小王洙什么帮助?”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从多角度深入到课文的角色中,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本文的第三部分,写王洙长大后造福家乡人民。我引导学生带着“你认为长大后的王洙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来学*这一段。通过这一段的学*让学生感受到王洙不忘根本,造福人民的品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四)、拓展延伸,总结本课。

  最后向学生提问“你还知道古时候哪些人刻苦读书的故事?”从而使本节课的教学做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然后让学生结合实际谈一谈“今后应该怎样学*,怎样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此环节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注重了语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

  五、板书设计

  18窗外听课的孩子

  渴望读书——刻苦学*——造福家乡

  此板书内容是课文内容与思想的高度概括,集中体现了王洙身上的美好品质。不仅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从整体着手的思路,而且重点突出,层次清晰。

  六、教学效果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的实践性,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沟通课堂内外,拓宽了学生学*的思路和学*空间,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活动中成为乐于学*语文、乐于运用语文、乐于合作、勇于创造的成功的学*者。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一)文本解读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20课,是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故事讲了小松鼠和小熊因为纸船和风筝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又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吵架,最后两人互相体谅,互相宽容,又和好如初。另外本篇文章有两大特色:首先这是一篇童话色彩浓郁的文章,生动有趣的场景和通俗浅显的语言易于让学生走入文本,理解文本。其次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如:“祝你快乐”!“祝你幸福”!“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通过对此类语言的学*,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更好地沟通。

  (二)文章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五单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写的。从识字五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本篇课文是本组教材中的第四篇课文,通过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学*,让学生在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的基础上能更好地与人沟通。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这8个要认识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会写8个字,这8个要会写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词语“快乐、幸福、飘荡、漂流、难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之情。

  3、抓住“松鼠高兴得哭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松鼠为什么高兴得哭了?从而使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四)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这8个要认识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会写8个字,这8个要会写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词语“快乐、幸福、飘荡、漂流、难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

  教学难点:抓住“松鼠高兴得哭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松鼠为什么高兴得哭了?从而使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二、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令人吃惊,老师要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学生情绪,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激励、学会鼓舞、学会组织、学会引导,让学生在学*过程中依据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健全人格,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法和学法

  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谈话法。

  四、设计理念

  1、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2、为学生创设多种语文实践的机会,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美性服务。

  五、教学设计

  (一)实物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1、教师一手拿折好的纸船,一手拿着风筝:“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板贴实物纸船和风筝。

  2、板书课题:20.纸船和风筝

  3、指导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纸船和风筝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三)读文识词,通读理解

  1、学*1—6自然段

  (1)自读1—6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为了好朋友?

  (2)指名交流。师随机板书:快乐、幸福

  (3)指导朗读“祝你快乐”!“祝你幸福”!当小松鼠和小熊在纸船和风筝上写上这两句话的时候,心情会怎样呢?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吗?

  (4)指名读,小老师读,齐读。

  (5)齐读1—6自然段。

  2、学*7—11自然段

  (1)自由读7—11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

  (2)指名交流,随机板书:飘荡、漂流,分别写在纸船和风筝的实物下方。

  (3)联系实物,比较识字“飘、漂”,你是怎么记这两个字的?

  (4)用“飘荡、漂流”造句。

  (5)指导朗读,读出小松鼠和小熊难过得心情。

  (6)指名读,齐读。

  (7)最后他们和好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指名读,小组读。

  (8)齐读7—11自然段。

  (四)解决难点,深入理解

  1、指名读11节,既然小熊愿意和小松鼠和好,小松鼠应该很高兴,为什么还要哭呢?而且是高兴得哭了,他又在高兴什么,哭什么呢?

  2、让我们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齐读11节。

  3、如果你是小松鼠,现在你会在纸船里写点什么呢?生试写1到2句话。

  4、汇报交流。

  5、齐读课文

  (五)巩固生字词

  1、指导学生把词卡贴在黑板的大树上,摘下来领读、齐读。 2、开火车读。 3、指名读。

  (六)指导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2、小组合作,互相评价。在生字中找你认为写得好的字,冲它笑一笑,或再高兴地读一遍。

  (七)作业

  1、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好朋友听,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的心意。(把学到的故事讲给身边的好友听,这也是对语言运用的绝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会得到同步的发展,给学生创设了语文实践的机会。)

  2、每篇积累

  让学生从本课中找到喜欢的词句,并记住它。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9

  【说教材】

  《可爱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讲读课文。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句,按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富饶的物产。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全文围绕“富饶”展开描写,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谴词用语精确而具体。课本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说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交流观察,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能把观察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背诵好词佳句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说教学重点】

  课文中描写西沙群岛海水色彩缤纷和海底物产富饶的段落是本节课学*是重点,

  【说教学难点】

  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学*的难点。

  【说学情】

  结合学生年龄小以形象直观认知为主的年龄特征,根据儿童远离大海对大海既陌生又新奇的心理特点,教学中我准备利用情境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丰富物产。指导学生观察,以图带文,以文为本,图文并茂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且本课语言优美,词语准确生动。因此我将从学生学*需要和学*兴趣出发安排,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等对话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读,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语言,鼓励学生的主体地位。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温故知新

  我们已经初读了《可爱的西沙群岛》,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共同走进录象中的西沙群岛,瞧:在风光秀丽的南海边上的这片岛屿就是西沙群岛,它像祖国的南大门是海防前沿的哨所。这里的海水鲜艳明亮,色彩缤纷;海底下数不清的各种鱼群在五颜六色的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海滩上有趣的大海龟正在产卵呢,还躺着千奇百怪的贝壳,多有趣啊;海岛上绿树成荫,群鸟纷飞。通过看录象,听配乐解说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了课文内容,体会意味,给生以美的享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的形象美和意境美,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的欲望。

  二、*等对话,体验美感

  在学生饶有兴趣地看完录象回顾完课文内容后,我便布置学生快速默读课文1-4段,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边读边动笔画出能表现出西沙群岛美丽和富饶的词或句,培养学生动笔墨读书的好*惯。读后引导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在小组内与小伙伴读并想象句子描写的画面,从而指导学生合作学*。

  在小组学*后,引导学生汇报。我相机放录象,把‘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见都没有见过的.各种鱼,颜色艳丽形状奇特的珊瑚”“成千上百的海鸟”等形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增强了没的感染力,更让远离海域的

  孩子们通过直观形象理解这些生僻的词句,感受南海海域的秀丽风光丰富物产。在看录象的同时,我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看到的内容,并就自己喜欢的部分大胆想象,在学*海水一段时,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0距离对话。

  另外,我认为课文中蕴涵的感情,必须通过朗读传达出来。因此在学生汇报时,我指导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自己喜欢的部分,齐读海水的美丽,配乐读配画读海底物产的丰富并试着背诵一两句喜欢的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学生带进文章意境中,

  使学生在读中去体会去感受,去琢磨,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在加深理解能力提高朗读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从而使学生在欣赏、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中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三、搭建*台,张扬个性

  在引导学生交流学*二——四自然段后,布置学生自主合作根据爱好把五六自然段用画一画,读一读,演一演等形式表现出来。小组内合作互助,在全班展示时自我评价与他评相结合,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张扬个性的*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以引导者,合作者的形象出现,不以乏味的说教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口去读,用自己的脑去想,给学生自由感受的空间,并以适当亲切的评价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起来,力求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朗朗的读书声中完成40分钟的学*。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两首古诗都是写景诗,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先发感叹,再写实景,手法独特,语言浅*明白,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有的美景,色彩明丽,已经开阔,有种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本诗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同时,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与写景之中。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两首诗均以传统水墨画配图,可帮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果大量的故事,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他们能够也有一定的学*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生字词,读准多音字“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①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上;教学难点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两首诗描写的大自然景象上。

  四、说教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让二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学*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本课分为两个课时,分别教授两首古诗。采用教学模式:激趣导入——学*生字——古诗赏读——互动交流。

  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激趣导入。课件播放西湖美景、净慈寺风光,教师讲解西湖美景,引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诸多墨宝,其中就有诗人杨万里。展示杨万里的简介,直接导入要学的诗题,请同学齐读解读。

  2.学*生字。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跟读,齐读,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韵律美、音韵美。同桌之间互相正音,小组比赛认读生字词。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字拆解后编顺口溜或字谜来记忆。

  开火车认读生字,根据动画演示,描红书写,教师巡视,相机纠正,请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3.古诗赏读。逐句讲解,指名学生读,说出自己的感受,再给出生词解释,指名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佐以西湖四时风光、荷花映日图片加深理解。杨万里的诗语言浅显易懂,所以不必逐字深讲,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认知。引导学生发现“碧”“红”突出的视觉感。

  4.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曾读过的关于西湖风光的诗。根据学*结合自己的理解讲述这首诗描绘的画面,相互评议,比赛背诵。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晚上好!

  我叫蒋红英,代表小学部语文组参加此次活动。

  我说课题目是《识字7》,选自湘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内容。

  我的说课分说教材、说学情、说三维目标、说教学过程及说教学反思五个部分。

  说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分几个阶段,其中第一学段是1~2年级。透过教学大纲,我们明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课本上出现了“我会认”、“我会写”两种不同的`要求,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特点。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同时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本学期共有八课识字,此课为识字7,是中华姓氏归类识字。该话题接进我们的生活,教学活动空间较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认识生字,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华姓氏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

  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离不开教学对象的分析

  说学情:

  此课所执教的班级是我校二(2),我既担任该班班主任又是班级语文老师,因此,课堂纪律较好,部分学生大胆活跃,能积极发言。针对班级留守儿童多,开展“大对小生生帮助”活动,学生学*自觉性增强,班上学*氛围逐渐转好。学生总体上对拼音识字掌握较好,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拼音独立阅读,但*6个后进生进步不明显。

  分析教学大纲、教材,结合学情,我确立以下三维目标及重难点。

  说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中的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个字;认识主要姓氏;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轻松学*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中华姓氏;进行日常行为文明礼仪教育。

  重点:认识本课中的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个字。

  难点:认识姓氏,激发学生探究中华姓氏的兴趣。

  以上的三维目标及重难点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谜语导入、交流会、小书法、砸金蛋、小游戏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通过谜语引出主题,并先认写“姓”字。

  认写“姓”字具体包括拼音、笔顺、结构、字义几方面。

  在交流会中,通过老师范说,引导学生仿说,加强口语训练。例如:我姓蒋,学生叫我蒋老师,我的妈妈姓何,我最好的朋友姓李。

  我姓吴,我奶奶姓罗,我邻居奶奶姓周,我叫她周奶奶。

  同时引出本课部分生字,边说边学,层层深入教学。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充分遵行低年级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已有认知水*。

  教学中不脱离教材,通过展示课文,让学生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通过多读巩固生字,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情课文内容。并利用一些方法记忆生字。

  在小书法环节中,出示田字格,老师范写,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通过游戏式的砸金蛋,学生有效认读“我会认”生字。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最后集中出示“我会认”生字,要求学生认读.

  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小游戏,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及活跃课堂,让学生乐于学*及体会学*之乐。

  我认为我的课堂设计有以下优点及不足:

  说教学反思:

  紧扣教学目标,合理运用教材,结合学生特点,联系生活实际,采用多种方式教学,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对于生字的书写,既注重老师范写又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教学又是一个整体教学过程。而后进生在课堂难以跟上进度,如何让他们爱上课堂,每天进步一点,请各位前辈指点迷津

  我的说课结束,请各位老师、评委指正,谢谢大家!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2

  《雷雨》是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曹禺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我国*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现在就教材、教法及教学程序几方面对这篇课文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雷雨》是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戏剧单元的两篇课文之一,它充分代表了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的成就。而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体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且闪耀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以开放性的思维学*本文,将为学生敞开了通往戏剧文学的大门,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及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通过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技校生的实际,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如舞台说明等;

  (2)解读《雷雨》的戏剧冲突,揭示主题思想;

  (3)品味戏剧的个性化语言和人物性格,培养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

  (4)探究悲剧的根源,滋养人文情怀。

  3、教学重点、难点及教材的处理

  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而《雷雨》的人物形象塑造,历来为人称道,所以把(2)、(3)确立为教学重点;由于学生个体知识水*和情感的限制,在指导学生鉴赏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教学目标(4)设为教学难点。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在这一幕的主要人物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性格最为复杂,而对于初次接触戏剧的'技工学生而言,会比较吃力,故我在题目的设计、阅读的赏析上都偏重于这两个人物。赏析的过程要做到依据教材,又不拘于教材。

  二、说教法

  教法以学生自主探讨为主,教师点拨,启发为辅。教学设计上讲究整体教学,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良好的整体效应。采用表演探讨法、讨论法、提问法、练*法等,还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期望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动手、深入探究的能力,提倡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赏析作品的过程中要有创新意识。过程为看过→看懂→看透→看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说教学程序

  1、片段导入,激**感,创设氛围。

  首先播放《雷雨》本课及结局镜头,营造浓厚的悲剧氛围,激发学生追求人文意义的兴趣与激情。导语设计如下:《雷雨》是曹禺先生在1933年以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创作的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什么是悲剧?“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起来!”(投影鲁迅的话)

  2、检查预*情况

  (1)提前播放影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及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等。并加以提问。

  (2)完**物关系的图表,整体感知基本情节。(投影图表)

  (3)了解学生经过阅读和思考后认为值得学*探索的问题。

  3、新课讲解

  (1)赏析第一场“重逢”,引出二十年前的悲剧。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采用了表演法和分组讨论法来进行教学。分角色演读剧本:一个扮演鲁侍萍,一个扮演周朴园。学生展开研究活动:提出学*探索问题——分组研讨——小组代表汇报研讨情况——教师参与点评。小结两人性格特点(周朴园:自私 无情 伪君子 鲁侍萍:善良 悲愤 刚毅顽强)。

  (2)赏析第二场“斗争”,酝酿中的悲剧。采用提问法:

  ①周朴园对鲁大海有顾及父子之情吗?这体现了周朴园什么性格特点?(冷酷残忍 阴险狡猾 )

  ②鲁侍萍面对儿子周萍的心情如何?(痛苦 自尊)

  ③剧中鲁大海的形象有何特点?(经验不足 大公无私 顽强斗争) 研讨悲剧的成因。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理解,但要有足够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用事实说话。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4、归纳总结

  (1)个性化语言对人物塑造的作用。采用练*法,结合课文思考题,完成有关练*。

  (2)探讨悲剧的根源,把握矛盾的实质,揭示《雷雨》的主题思想。结束时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赏析了一部现代主义悲剧作品,感受了那震撼人心的力量,体会了其中的蕴含,而不是只会让人哭泣的苦戏或只具美学意义的悲剧。希望大家以此为*台,解读更多的名家名作。”

  5、延伸拓展

  课后设置更为开放的学*空间,充分体现学*的广延性和可持续性特点。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在以下命题中挑选其一进行研究,并将结果发布于校园网络www.zqgj.cn,师生共同研究探讨。(投影)

  (1)接写第二幕,完成一篇小型话剧。

  (2)有人认为一切悲剧的根源是周朴园,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3)探讨鲁大海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4)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你认为《雷雨》毁灭了什么?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我将从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法学法的预设,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预设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当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前两个儿子只知道展示自己的特长,只有第三个儿子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

  本课以《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在教学中,通过角色互换,设置情境,换位思考,移情体验,让学生融入角色,体会情感,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理解老爷爷的话中包含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对孝顺父母的美德有更进一步的感悟。

  二、学情分析

  1、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思维活跃,大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喜欢朗读,有一定的朗读速度,喜欢表达,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喜欢创编,有丰富的想象力。

  2、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受到关注,愿意得到表扬,有互相帮助的愿望,自信心不断加强,具有初步合作学*的能力。

  3、课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接*,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文本深层面的涵义挖掘不是很透彻,需要老师在课上及时关注,表扬,给少部分胆怯学生以鼓励。

  三、教学目标的预设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说、写自己为把爸爸妈妈做的事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阅读,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激发学生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的愿望。

  2、通过情景创设,为学生搭建思维*台,培养创编能力,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热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课文,理解老爷爷说的话,懂得我们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并且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行动上来。

  教学难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教学重点;而理解老爷爷话的含义,明白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资源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

  教师:1制作相关课件;2收集一定量适合学生阅读的关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学生:观察妈妈在生活中的表现,并认真感受。

  五、教法学法的预设

  1、以读为本:尊重语文学*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师生评议读、动作体验读、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读写结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创编,让学生在结合课文的学*中去创造,去延伸,去书写自己的感受。

  3、体验教学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妈妈、当老爷爷、当儿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4、合作探究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活动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我将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5、多元评价

  在课堂学*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六、教学流程

  (一)复*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在复*时利用"摘苹果"游戏,检查孩子们对生字掌握情况,要求孩子们读准音,记住字形。孩子们喜欢游戏,纷纷发言,争夺果子,可能会说出利用编字谜,形*字,熟字加偏旁等识字方法记住生字。这时我真诚地夸奖,并迅速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夸奖时的动作和表情,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孩子们马上地交流,进入兴奋状态。同时,也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今天,课文中的三个妈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孩子呢?我们快去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找出妈妈介绍儿子的话,用横线划出来。孩子们就会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

  二、落实语言训练,体悟人物情感。

  1、抓住三位妈妈对话,朗读感悟

  本环节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体验妈妈的角色,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并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自读完毕后,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与他人组成学*小组,在小组内开展合作读书,互相比赛,互相学*。这样,在倾听他人读书的同时,丰富个人体会。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我通过师生

  评议读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他们的语感。如,我在重点引导学生揣摩第一个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时,预设了这样一个交流*台:一位学生读后:

  师:呀,你读出了妈妈夸奖孩子的语气,真了不起!老师很想知道,你刚才在夸奖这个儿子时,心情怎么样啊!

  生: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生自信地读)

  以上预设注重读书过程的指导,经过反复的揣摩使情感得到升华。这样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与此同时,老师也以一个妈妈的角色加入到孩子们的角色体验中——进行示范朗读,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第一个妈妈的话,孩子们会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对于第二个妈妈的话,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练*提高的空间,将"授之以鱼"转换成"授之以渔场"。

  朗读第三个妈妈的话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与前面两个妈妈的对比,来朗读揣摩出第三个妈妈*淡、缓和的语气。随即我课用课件出示这样的填空:

  一个妈妈()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地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第三妈妈()地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孩子们揣摩领悟了三个妈妈的不同内心,表达出了三个妈妈的不同情感,并轻松完成填空,更重要的是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语感。

  2、朗读第八自然段,体会提水的辛苦。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惯,我在这里提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三位妈妈提水很辛苦?"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深层含义。(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第八自然段的基础上,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两次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第一是探究朗读: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很重;第二是动作体验读:借助肢体语言,用带上动作的朗读,强化出水桶很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正在这时候三个儿子来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进行朗读体会。随即进入下一环节。

  3、体会三位儿子不同,拓展练*

  我先用课件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通过对比引读,激发学生比较,从而更准确的理解文本,体会到第三个儿子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再用其中的"一个一个另一个"造句,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评价时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更换量词来说句子(比如假山的猴子,一只做什么,一只做什么,另一只做什么等),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

  4、模拟文本情境,体会孝敬父母的美德

  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表现,乐于表演的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又有动地朗读出来。然后小组讨论:这儿明明有三个儿子,可老爷爷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他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啊?"通过交流汇报,最终突破了难点。此时我将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填充,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为了深化文章主题我再次创设情景:如果那两个儿子看见第三个儿子的表现,又听了老爷爷的话会做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他们一起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三、学生自主创编,促进情感升华

  教师利用课件,通过出示图片,为学生搭建思维*台,让学生脑中有一个总体形象,拓宽学生思维面,让学生有的可写。同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营造情感氛围。

  孝敬父母就是在妈妈生病的时候,

  孝敬父母就是在爸爸满头大汗的时候

  孝敬父母就是当妈妈买回你爱吃的水果时候

  孝敬父母更是在妈妈熟睡的时候

  七、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一个一个另一个

  翻跟头唱歌提水(懂事孝顺)

  八、教学效果的预设

  课文中有多处人物的对话,不同的语言语气不同,表达出的意思也不同,说话者的心情也不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此环节以读为主,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自己尝试读,指名读,同桌互相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掀起了本节课的一个小高潮。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语感。课上我将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体会文字,展开想象,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尤其是以补充句子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叙述图片的形式搭建思维*台,从而完成说话、写话训练。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学*,懂得做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作者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焦、喘、截”3个生字,会写“焦、望、费、算”4个字,理解并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二、教法学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自主性。

  2、情境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

  3、朗读感悟法

  学生是学*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所以上课伊始,我先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出课题:同学们,我们刚才看的动画片有个名字叫《揠苗助长》,是一个寓言故事。接着在学生讨论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我简单介绍: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那么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包含这什么道理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顺利地带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中。

  (二)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交流方法。《课标》指出“要让儿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就必须先帮助学生扫除文字的障碍,这样,他们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语文学*之中,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不过本课生字并不多,而且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识字能力,所以先我引导学生先自主学*,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教互评,教师点拨等方式,鼓励学生采用多样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区别比较法、部件分析法,动作演示法、自编儿歌法等。

  2.学生再读课文,并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同时体现尊重学生选择,以生为本,体现个性化阅读。

  3、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引导学生用这个句式,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样学生对课文会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有了这个浅层次的理解。为下面深层次的学*打下基础。

  (三)品读课文,悟出寓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和种田人心情变化两个方面展开学*与讨论。抓住几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自主学*基础上交流讨论,同时以读贯穿始终。如:“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画出有关的词语”,再如“此时,农夫的心情如何?请带着这种着急的心情读一下”如:课文的最后提出“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赶回家,他会怎样对他的'父亲说”“而农夫听了儿子的话,看见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么辛苦,他会说些什么呢?”。就这样通过品词析句、通过朗读指导、通过想象补白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兴奋、得意、后悔;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从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感、培养语感。这样设计与安排,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内容;在想象创造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将较深刻的寓意层层推进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纪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降低了难度,三全其美。

  (五)文本延伸,训练语言

  在课末,通过“复述故事”、“运用词语”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学生复述。

  五、说效果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认为我的这课时设计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能力,突出了四个亮点:

  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提高了认字能力。

  2、注重书写指导,培养了良好书写*惯

  3、以读为本,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4、注重语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田家四季歌》是是一首描写田家四季生活的歌谣,不如说是四幅季节图。而图画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因而,本课教学设计以赏图、看图、说图、画图为主体思路,引领学生在图画中识字,在图画中学词,在图画中朗读,在图画中了解文章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篇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更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应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应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课堂中教师要设置很多环节来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爱幻想,但识字量还不够多,语言积累刚刚起步,理解能力还很弱,所以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美文美读、是他们学*这课的主要成长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课文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通过学*,了解农民在不同的季节里的农事活动,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农民的辛苦,懂得辛勤劳动的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感悟田家生活的恬静与辛劳,热爱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二年级的学生重在识字和阅读,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了解农民在四个季节里的主要农事活动。

  3、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教学课时:第1课时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以唱背导入,激发兴趣法”——激**感,引起兴趣。

  “多元识字法”——随文识字,自主识字。

  “读悟法”——以读代讲,读中促悟。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老师引读等多种方式来朗读儿歌,达到了情感朗读的效果,也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四个季节的变化,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

  “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法”——激发想象力,锻炼口语表达。“培养低年级学生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

  “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的图片、视频、音频有效辅助教学,使教学活动多样化。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诵读导入

  通过课前展示吟诵四季古诗“唱一唱”,“背一背”激发学生兴趣。在欣赏田家四季图片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既形象又具体,并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自主学*,小组合作

  这个环节以学生小组学*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把学*还给孩子,小组交流汇报注重学生自信展示的培养,以让学生爱课堂爱学*为最终目标精心设计学*任务,提供学*策略步骤,为起步阶段的小组学*活动给出明确的指引。如读课文时给出的学*活动步骤为:先自己大声读一遍课文,标出小节和句子序号;在组内轮流读课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组长做好展示准备;全部完成后,拍手坐好,组长举牌。在学生字的小组学*环节中给出的学*活动步骤为:和小伙伴一起圈画出第一、二小节要认和要写的生字后,请组长检查;组长带领组员学*生字。全部完成后,拍手坐好,组长举牌。这样使刚进行小组学*活动的孩子能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在课堂教学中,孩子能有目的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能力。

  (三)检测导结,爱读儿歌

  通过课堂的学*活动为手段,最终都要落实到让孩子爱读书爱学*会学*为最终目标。识字部分跟随识字教学检测写字成果,读课文检测为学生读出儿歌的节奏。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菁选扩展阅读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菁选(扩展1)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菁选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

  说课内容

  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第三册的第22课《窗前的气球》。课文讲述了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住在医院里。他的同学们借一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给他送去问候,送去关怀的真情故事。窗前的气球将激动着孩子们的颗颗童心,引导着孩子们打开想象的大门,飞向真情的天空。

  说教学目标

  本课由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下面我仅就第二课时向大家介绍。教学目标有三:

  1、知识目标: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的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凭借教材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带领学生感悟课文,使他们懂得珍惜友情。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科利亚前后两次心情的变化,并凭借教材展开想象。同时受到珍惜友谊的良好教育。

  说教法

  语文教学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自主阅读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挖掘文本中的空白点,放飞想象,唤醒学生的人生体验,激活生活积累。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 儿歌激趣,巩固识字。

  教学伊始,我先出示一首体现课文内容的儿歌,让学生边拍手边读。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个个激情萌动。然后让学生找出儿歌中的生字“科”“亚”“呆”。接着,学生认读文中的生字词和部分短语。在这一过程中,文中的生字词以不同形式反复再现,教师不断以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让学生在复*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为接下来的读**好铺垫。

  上文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窗前的气球说课稿,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二、 联系生活,读中感悟。

  我是这样过渡的:“复*了生词再读课文,相信你们会把课文读得更加流利。读课文前,谁当小老师给大家提提要求?”学生再一次兴奋起来,有的说要读准字音;有的说要读出感情;还有的说要把句子读通顺……当我说:“请打开书自己大声读吧!”教室里顿时一片书声朗朗。这里通过学生自己提出读书要求,体现了自主学*的理念。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第1、2自然段。(1)、窗前的气球代表什么?(2)、科利亚生病了,同学们为什么不去医院看望他?(3)、这时的科利亚心情怎样,你是从哪知道的?

  我把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为了阅读的重点。先请一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主要说了什么?在数句子的同时,复*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并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他觉得真没意思。我又接着问:“你从哪能体会到科利亚的心情?”学生再一次细读第2段,找到了静静地、呆呆地、什么也看不见、真没意思,来体会科利亚的孤独和寂寞。这时有学生问道:“老师,为什么这里说一角天空呢?”这正是我要解决的一个小问题,没想到学生竟在自主阅读中产生了质疑。我立刻把握住学生这一提问的闪光点,赞赏地说:“真不错,你能边读边思考,我们要向你学*。是啊,我们*时都说一片天空,这里怎么用角呢?”一个学生立即说道: “因为科利亚只能看到窗口露出的天空,就像《坐井观天》里的青蛙一样,就看到井口大的天。所以用角更好。”我赞扬道:“你说得很好,还联系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太棒了。看来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朗读课文。”

  这一教学过程从文本中的词句入手,引领学生入境生情,集中全部的心智与文本对话,去感受科利亚的无奈。同时渗透了初步的阅读方法,并教会了学生思考。

  在学生读有所悟的基础上,我播放了一段动画。看后,我问道:“现在你有什么感受?想想你生病的时候,心情怎样?”这一问题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孩子们纷纷表达着自己对科利亚地理解和同情。例如:我觉得科利亚真可怜。我都替他难过。我感到科利亚好孤独啊!我生病的时候,又难受,又没意思,想快点好起来。

  顺着孩子的回答,我继续引导“你们都是情感丰富的孩子,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学生一个个声情并茂,紧皱的眉头,噘起的小嘴,以自己的感悟表达着科利亚的孤独和无奈。

  读中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联系生活的体验,放飞自己的想象,以我心比他心,深入的体会科利亚的心情。当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感情朗读自然水到渠成。

  读后,注重教师的评价和同学之间的评价。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让学生当小老师,评价其他同学读的怎么样。学生们听说要当小老师,个个把小手高高举起,跃跃欲试。于是,小老师们在热闹的气氛中一个个产生。他们争着指出朗读同学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我对学生的朗读和评价也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在阅读中构建起鼓励和评价机制,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又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三、 图文结合,读中想象。

  “科利亚这么孤单,我们再一起去看看他。”这是我再播放一段动画。当学生看到科利亚的笑脸和窗前的红气球时,自然产生疑问:“气球是从哪来的?科利亚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一一呈现出来。我随即鼓励道:“你们这么聪明,自己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第3至5段,并在自己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的地方或者是不懂的地方做些记号,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全班交流。

  在理解“气球是怎样飘到窗前”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找出第三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引导学生抓住“摇摇摆摆”、“一上一下”两个词想象气球的动态,有的学生还配上动作演一演,展现出儿童的天真。

  学*第四段,让学生注意体会“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和“他好像看见米莎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这两句话蕴含的感情。科利亚由这张“可爱的笑脸”联想到的,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这里让学生展开联想,描述自己头脑中的画面。有的说科利亚想到和同学们在教室里上课,有的说科利亚想到和小伙伴一块踢足球,总之,孩子们尽情地想象着校园里的美好生活。

  理解“指手画脚”时,学生有一定困难。我引导学生想 象科利亚的同学站在四周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边说边做动作指挥别人,就是指手画脚。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主读书,动笔墨读书,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在学生充分阅读,充分感悟之后,再一次让童心飞翔,让想象驰骋,把他们带到科利亚的世界,让他们领悟到科利亚的高兴是由于他想到了一幅幅多么美好的画面,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读是阅读的基础,运用才是学*的目的。因此,我还设计了比较句子和用“可爱的”“高兴地”写一句话的练*。先用可爱的、高兴地说短语,再让学生把短语扩展成句子说一说,最后完成书上的`读读写写。这样说写结合,循序渐进,加强了词、句的训练,使学生真正将课文中规范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学到这里,学生的心情已经随着科利亚轻松了许多,再进行朗读训练,孩子们的脸上自然带着微笑,语气也随之欢快起来。

  “窗前的气球在说话,心里暖洋洋的科利亚在说话。”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说话的空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成为剧中人,让气球撞击打开想象的大门,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走进课文,走进爱心小世界。孩子们畅所欲言:“科利亚,祝你早日康复!” “科利亚,你寂寞的时候就想想我们吧。”“谢谢同学们,有了你们的关心,我一定很快好起来。” 这一环节的教学让人始终沉浸在一种温馨的氛围中。一句句充满童真的问候语,包含着孩子们浓浓的情谊。使在座的每一个人,心中都顿生暖意。

  最后教师小结:科利亚也许是被“可爱的笑脸”逗乐而笑;也许是为米莎的“创举”而开心的笑;也许是忘了病房里的孤独而高兴地笑……总之,这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给科利亚带来的是一声问候,一个惊喜,它代表着全班同学真诚的心。

  四、 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当学生借助气球向科利亚表达问候之后,我再一次开启学生的思维:一个学生“你还有什么好办法问候科利亚?”一个学生说:“老师,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一种遥控飞机,我可以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用遥控飞机送到科利亚窗前。”其他孩子也争先恐后地回答:放风筝、打电话、写信、录音等等,孩子们在想办法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现代化设备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最后我说:“老师的心里暖融融的,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要和同学友好相处,要能替他人着想,有的讲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友情故事,深化了文章主题。

  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班级中有哪些同学需要你帮助、鼓励?用你喜欢的方式向他表达友谊,可以给他画个可爱的笑脸,说几句鼓励的话,或写几句知心话等。

  板书设计主要采用“图文式”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人文性首先以童心为基础。我在教学中努力追寻童心,以童心与儿童对话,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语文,体悟情趣,拥抱美好的生活。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田家四季歌》是是一首描写田家四季生活的歌谣,不如说是四幅季节图。而图画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因而,本课教学设计以赏图、看图、说图、画图为主体思路,引领学生在图画中识字,在图画中学词,在图画中朗读,在图画中了解文章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篇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更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应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应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课堂中教师要设置很多环节来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爱幻想,但识字量还不够多,语言积累刚刚起步,理解能力还很弱,所以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美文美读、是他们学*这课的主要成长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课文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通过学*,了解农民在不同的季节里的农事活动,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农民的辛苦,懂得辛勤劳动的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感悟田家生活的恬静与辛劳,热爱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二年级的学生重在识字和阅读,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了解农民在四个季节里的'主要农事活动。

  3、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教学课时:第1课时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以唱背导入,激发兴趣法”——激**感,引起兴趣。

  “多元识字法”——随文识字,自主识字。

  “读悟法”——以读代讲,读中促悟。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老师引读等多种方式来朗读儿歌,达到了情感朗读的效果,也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四个季节的变化,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

  “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法”——激发想象力,锻炼口语表达。“培养低年级学生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

  “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的图片、视频、音频有效辅助教学,使教学活动多样化。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诵读导入

  通过课前展示吟诵四季古诗“唱一唱”,“背一背”激发学生兴趣。在欣赏田家四季图片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既形象又具体,并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自主学*,小组合作

  这个环节以学生小组学*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把学*还给孩子,小组交流汇报注重学生自信展示的培养,以让学生爱课堂爱学*为最终目标精心设计学*任务,提供学*策略步骤,为起步阶段的小组学*活动给出明确的指引。如读课文时给出的学*活动步骤为:先自己大声读一遍课文,标出小节和句子序号;在组内轮流读课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组长做好展示准备;全部完成后,拍手坐好,组长举牌。在学生字的小组学*环节中给出的学*活动步骤为:和小伙伴一起圈画出第一、二小节要认和要写的生字后,请组长检查;组长带领组员学*生字。全部完成后,拍手坐好,组长举牌。这样使刚进行小组学*活动的孩子能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在课堂教学中,孩子能有目的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能力。

  (三)检测导结,爱读儿歌

  通过课堂的学*活动为手段,最终都要落实到让孩子爱读书爱学*会学*为最终目标。识字部分跟随识字教学检测写字成果,读课文检测为学生读出儿歌的节奏。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是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说一段话。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 学*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理清,一段话的'先后顺序,按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情况是本问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

  1)多媒体直观法。我利用笔记本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三、说教学流程。

  1、图片导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开场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课我用主人公小马的图片来提问,让学生马上进入角色。

  揭示今天要学*的课文是《小马过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里我安排了一次听课文录音,“听说读写”最首要的是听,学生学会听是非常重要的。边听边思考:故事里都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听完之后和同桌讨论。在这里安排讨论是因为问题较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农村的学生较少用到讨论,还不太*惯这种学*方法,所以简单的问题他们比较会发表想法。

  在讨论结束后,我安排他们自由读课文,朗读时思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几次来到河边?小马过去了吗?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初步知道故事情节。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已经了解了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几次来到河边。接着我按课文顺序分段进行教学。第一自然段主要训练用用“什么地方”“住着”“谁”说一句话。第二自然段主要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来朗读小马的话。三至五自然段对话较多,我注意指导学生以不同的语气去读不同“人物”的话。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这些都要向学生说清楚。根据事物出现的先后,用课件展示事物,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第七段主要是小马与老马之间的对话,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感觉,。第八段主要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在细读课文时,我主要用不同朗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齐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等。

  4、课堂小结,突出主题。

  四、说板书。

  略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4

  一、 说教材

  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叙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丽景象。作者按照从天上到地面的顺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叙述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课文具有以下特色:

  (1)抓住特征,绘形绘色。作者抓住秋天里天空一望无边、白云变幻无穷的形态特点,以及稻子、高粱、棉花的色彩特点,绘形绘色。

  (2)情景兼备,真切细腻。本文篇幅短小,但是情景兼备,真切细腻。写秋景处处关情,字里行间流淌着喜悦;写秋游处处涉景,由远而*,由景及人,丝丝入扣。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意境优美生动。

  (3)句式整齐,富有节律。第二、第三、四自然段多有短句排列,句式整齐,简约灵动,富有节律,是朗读背诵的好文章。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掌握“郊”、“凉”两个生字,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背诵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如何在美读课文中让学生去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培养学生流利正确地说话。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海南,对秋天这个季节的景物特征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因而我在教学这一课时,运用了自制的大幅挂图创设情境,拉*学生与课文的空间距离,时空差异,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秋天景物有一个深刻认识。

  2、以读代讲法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文语言文字生动优美,让学生通过多种读的方式(如: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深入领会课文描写的意境,以受到美的熏陶。 3、情境教学法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的力量,学生一旦对学*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我在本节课一开始就运用了师生拍手齐诵儿歌《秋天到》来调动学生学*的兴趣。另外,我还让学生动手把秋天的美景画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兴趣,既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又让学生在画画中深刻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

  4、游戏教学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除了在以上环节中运用画画等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还设计了“摘苹果”竞赛游戏,使学生的学*兴趣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并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三、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读——画画——练练——说说“的学*方法,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陶冶情操。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这节课我们还是去郊外秋游。请大家打开课文。

  课本上有一幅非常美丽的秋景图,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教师相机出示图画。)

  二、进入情境,美读课文

  (配乐)呀,这儿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师范读第一自然段)想和老师一起到郊外游玩的小朋友,请站起来和老师一起走吧!

  请同学们继续自由地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一会儿告诉老师你觉得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美?(生自由读课文)

  (随机教学)

  1、让学生在读、评、画、议中学*第二、第三自然段,感受秋天的美景。

  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采用多种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评: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画:给学生一幅轮廓图,让学生给各种景物涂上颜色。抓住“颜色美”这一特点,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的美。

  议:让学生自由走动交流、展示自己的画。

  2、让让学生在玩、读、评中学*第四自然段,感受郊外秋游的快乐。

  玩:让学生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切身体会快乐的感觉,激发学生用快乐的心情朗读课文。

  (读、评的方式同上。)

  三、做“摘苹果”的游戏,进行说话、识字训练。

  1、小朋友们今天表现得可真棒,秋姑娘可高兴了,她给大家送来了一棵苹果树。呀!满树的苹果又大又红,你们想摘吗?可是,秋姑娘说了,你们要回答出她的问题才能摘。

  2、 出示问题:

  ①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

  ②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③“郊”怎样读?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你会写吗?

  ④“凉”怎样读?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你会写吗?

  四、整体感知,深化主题

  1、再读课文。

  2、秋天的景色美吗?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一下秋天吗?

  (学生思考,发言。)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5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传说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课文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真趣的语言渗透了谦虚、从善如流和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本理念。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和学生中的人文资源,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将课堂交于学生,赋予他们畅所欲言、主动思考的空间,并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感受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勇敢,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下面,我就粗略地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

  在上课前,我把课题板在黑板上,"画家"写的稍大,"牧童"写的较小,接着情学生说一说我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答案不唯一,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为学生理解画家和牧童身上的优秀品质埋下伏笔。

  然后让学生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说明戴嵩画画的本领很大?这一块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渗透了两个句式的训练,"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练*说话。与此同时,我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言,使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如将学生带入"纷纷夸赞"的.情境,分角色朗读,使学生一遍又一遍地与文本交流直接对话。再如当戴嵩听到牧童提出异议时与他对话时的态度和语气,练*分角色朗读,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戴嵩的品质。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如"想象一下除了商人和教书先生,还会有什么样的人,怎样称赞戴嵩的画呢?","当牧童挤进来大喊画错了!时,刚才纷纷夸赞的人们心理会想些什么呢?"。这些创造性的说话训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情趣。又如课文学到最后,学生已感悟出两个人物的品质。我在这时设计了"你有什么话想对虚心的画家或勇敢的小牧童说吗?"这一创造性说话训练的环节,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情绪又一次被调动了起来。

  最后我特别注重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如在完成《画家和牧童》的各项教学目标后,积极进行教学拓展,把文中提到的《斗牛图》给同学们进行展示,并将唐代画家戴嵩的人物知识和其他的作品进行了简略的讲解,使学生的学*情趣在这里进行了升华。扩大了学生语文学*的视野。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是一篇描写儿童生活的散文,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想象丰富,课文图文结合,富有童真和童趣,是一篇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展开想象,写句子的典型范本。

  二、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喜欢想象,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第二课时的三个学*目标。

  1、默读课文,根据情境展开合理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2、按照汉字的笔画顺序,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的书写“伞”、母”2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感受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三、说重难点

  二年级以来与“想象”有关的语文要素已经出现了两次,分别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读句子想象画面”,本文是第一次提出了“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这是对学生提出了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能力要求。这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和重难点,,本篇课文教学,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1、创设情境法,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为学生进行想象找到共鸣点和切入点。

  2、阅读法,我采用朗读、默读。教师范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3、练*设计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充分说明了语文练*的重要性。练*有助于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设计语言训练的练*,是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于是我将'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开展。

  五、说教学环节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

  1、复*字词句,激发“喜欢之情”

  我坚持将识字写字作为低段的学*重点,采用在语境中识字的方法,使识字与课文的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第一课时,集中识字读准字音后,知道文中反复说的“我喜欢”指的是什么后,结合本课的学*目标一是根据情境,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所以,我我运用朗读教学法,一方面对第一课时进行复*,另一方面再次激发学生体会作者的喜欢之情。本课的导入设计,首先,我用“渡这个字在文中有许多好朋友,请你读课文,将他们圈出来。”其次,结合文中的插图,理解“渡口”等词语的意思,运用多媒体将词语放到插图合适的位置。接着,引导学生朗读“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课枫树,我很喜欢它”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我喜欢的是什么”最后,借机板书出:一棵枫树、喜鹊窝、喜鹊阿姨、喜鹊弟弟。

  2、理解课文,感受“喜欢之乐”

  课标提出低段开始学*培养默读的能力,因此在此环节,我引导学生逐步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在默读中思考“我是如此的喜欢喜鹊,从那天起,我一有空,便来到渡口旁,站在枫树下面看,我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五至十二自然段。”结合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和阅读法相结合。一方面指导学生读懂句子内容,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首先,运用朗读想象,补白画面内容,从句末的省略号中,你读懂了什么?喜鹊阿姨还会教小喜鹊做什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用“一会……一会……一会……”说一句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语文园地四的相关内容打好基石。最后,指导学生按笔顺书写生字“母”。多媒体动画展示“母”字的汉字演变,从构字规律上讲解汉字,根据书写的正确度、规范度和整洁度进行师生、生生互评。将写字学*与课文的学*融合在一起。

  3、创设情境,体验“知音之乐”

  这个环节我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创设学*汉语拼音的情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本文中喜鹊的叫声是展开想象的切入点。但如何防止课堂上混乱无序的学*喜鹊叫呢?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看,喜鹊阿姨,正在教喜鹊弟弟学拼音呢!让我们也一起来加入它们的队伍学*一下吧!老师是喜鹊阿姨,你们是喜鹊弟弟。你是一只刚出生的小喜鹊,声音小小的,我来教你学读;你是一只,刚学拼音的喜鹊弟弟,你读的不是很熟练,我来教你读;你是正在认真学*拼音的小喜鹊,我来教你读。一阵风吹来,你才发现自己不是喜鹊,此时你正在枫树下面抬头看,你知道它们在说?第二步进行小组合作表演看日出。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一人读喜鹊阿姨,一人读喜鹊弟弟,一人读“我”,一人读旁白。同时提示:找好各角色的语言,注意标点符号,用恰当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环节为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做了重要的铺垫。为完成教学重难点写下想象之话,做了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做到了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4、展开想象,绘画“喜欢之境”

  有了前三个环节的层层铺垫,把想象的内容写出来,就变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根据二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心理特征,多媒体出示与内容相关的两幅图片,组织学生先小组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语言的规范化、想象的合理化,新颖性。再组织学生写下来。最后,进行小结,在枫树下,我望着喜鹊的窝,就快乐无比,所以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写道——“我真高兴啊!借机板书:简笔画一颗枫树、一个儿童、喜欢。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7

  一、说教材

  《程门立雪》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这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尊师的故事。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读懂内容,了解“程门”指的是程颐老师的门,“立雪”是杨时与同学在门外雪中久久等候。

  其次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让人感动的地方,认识长时间立于雪中等待就是对师长的尊重,再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从而感悟到尊师是一份美德,最后进行拓展延伸,认识自己在生活中应怎样尊敬师长。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拼读中学生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杨时求知心切,意志坚定,尊敬老师,真心诚意。

  3、学*杨时尊师好学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课文二至四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杨时和他的同学在雪中等老师睡醒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2)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从而感悟到杨时尊师好学的精神;

  二、说教法

  根据成语故事的特点,教学中,以杨时尊师好学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动画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方法”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演”等学*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演示等学*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惯。

  四、说练*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2)结合图文,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的方式,感悟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

  (3)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4)布置学*课后把这个故事说给家里人听的契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真正做到尊师好学。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说下面具第二课时的教学体步骤:

  (一)启发谈话,激情导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件谈起,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图片感悟体会杨时尊师好学的精神。

  (三)指导朗读,启发学生思想意识。重点引导体会杨时和同学在门外雪中久久等候与老师醒来后和杨时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到师爱,尊师好学的精神。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

  (2)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与之作比较,让学生懂得尊师好学。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杨时与同学站在风雪中等候及老师醒来后的对话。

  (七)归纳总结,提示课文中心。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图文、表演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课文中心,

  板书如下:

  程门立雪

  遇到疑难问题——争论热爱学*

  冒着鹅毛大雪——请教尊敬老师

  默默地、静静地——等值得我们学*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8

  一、教材特点

  《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第五单元教材就是围绕着“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其中第21课《从现在开始》是一篇富有童趣、情节生动且富有浓郁现代气息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的是猫头鹰、袋鼠、小猴子接替狮子轮流做“万兽之王”,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惯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腾”;而小猴子却十分尊重动物们的个性,它让大家按照自己*惯的方式过日子,受到人们的拥戴,最后成为“万兽之王”。故事告诉学生要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惯,学会尊重他人的道理。

  二、理论指导

  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提倡学生“阅读浅*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确实,童话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景物,美好的品质,美好的情境······引导学生读这些故事,就会焕发起对“美”的向往。低年级的孩子,心灵那么纯洁、美好,我们的责任,就是让这美好保持下去,发展起来。

  三、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好课文,读出角色的个性特点,并从中积累语言,我定下了三个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2、指导书写生字“直、期”。

  3、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惯,要尊重别人,要和别人和谐相处。

  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学*难点: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惯,要尊重别人。

  四、教学流程。

  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针对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 激发谈话,复*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一直认为在上课后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成功。导入的巧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亢奋状态,如果只是**淡淡的进入,就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堂课的进程。原本我就只是很简单“昨天我们学*了第21课《从现在开始》……”然后就出示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一直感觉这太没情趣了,也没有新意,学生的兴趣一定激发不起来。于是,我就想到把课文内容融入我的谈话,从而使导入时能够童趣一点。

  第二步朗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确实,学生年龄小,很难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老师也不可能帮助学生来对人物进行分析,那么,如何使学生投入角色,从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呢?于是在整堂课的预设中我很强调朗读,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等等,并结合老师及时的点评反馈,让学生渐渐入情入境,让他们逐渐的读出猫头鹰的狂妄,袋鼠的无知,小动物的.无奈和最后大家为小猴子的热烈欢呼。在反复的朗读中,让学生学会感悟课文内容,学会在读中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在读中逐渐领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生活*惯,学会尊重他人。

  第三步想象说话。

  当我研读完这篇课文后,我发现这篇课文有很多的空白点,例如大家听了猫头鹰的话后都议论纷纷起来,他们会议论些什么呢?一个星期下来,大家都叫苦连天,哪些动物会叫苦连天?他们会怎么叫?“小猴子话音刚落,大家都欢呼起来。”大家会欢呼些什么?这些空白点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说话,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

  第四步正确指导书写。

  崔峦老师曾说过:年级的语文课,每节课都应该让孩子写写字,随着年级的升高,还要写写词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那么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看看字形,说一说这两个字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同学的提醒下,学生的警惕性会更强,学生自己也记得该呢感牢一些;然后老师认真板书示范,向学生讲明书写的要求,使学生了解书写规范的重要性;接着再让学生自己描一描写一写;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评价学生认真书写的生字,在这个环节,我没有一定要先拿上来,而是征求了学生的意见,“愿意展示给大家看的请你拿上来”,我想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自己的字被人数落得一文不值,那是何等的尴尬。今天,陆斌伟有几个写得是有点不好,同学们一提出来,我发现他也有点不好意思,于是我的那句“在同学们的提醒下,你一定能写得更棒的。”就是在为他挽回点面子,在批改他的书写时他已经改好了,写得那么认真。这样,学生在练*写字时,就能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五、课后反思。

  一直以来总觉得要上好一堂语文课真的很难,在课堂上所生成的东西真的很多很多,总有那么多和自己预设的差了好多好多,而自己的水*真的好有限,总不能将生成的东西变得精彩。

  1、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首先说到了袋鼠,因为做课件时没有考虑周全,所以只能把他说的晾在一边了,虽然我知道这样做是非常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但是对于出现和自己的预设不相吻合的情况时,我总是那么紧张,所以更谈不上教育机智了。

  2、应该说本课的想象说话训练是最大的亮点,但是却成我最失败的一笔,学生的想象真的非常一般,但是在*常的课堂中,学生应该行的。也许是我太高估了这些学生了,也许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于动物的生活*性不太了解。但是想想看还是自己想得不够周到,应该在备课时想到学生这个方面的,然后想好对付的法子。因此说自己在引导方面做得得非常不够,如果自己能继续引导下去的话也许还会好一点。那时我一直在想时间要来不及了,赶快赶快吧!说到底还是自己的经验不足造成的,总离不开自己的预设。

  3、整堂课中朗读的还是挺多的,可是朗读却还没有真正到位,例如在读猫头鹰那一段时,学生的“神气”还没读到位,此时最需要的应该是老师的范读,但是说实在话,我自己也没有这个自信将它读好,说到底老师还没有放开,所以学生也就放不开了,像大家欢呼起来那里一样,学生也根本没有放开,说到那儿,老师如果先欢呼一下,结果一定大不一样。

  4、自己真的很粗心,整个课件中做错了那么多地方,原本是为教学服务的,却变得那么不和谐。

  总之,课上下来,真的有很多很多的遗憾,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9

  一、 出示《游子吟》古诗。指名读。

  二、 检查预*。

  1、 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板书:孟郊)他是哪个朝代的人?(唐朝)

  2、 他为什么写这首诗?(生:他想铭记母亲对自己的.慈爱)板书:铭记(什么叫铭记)生:永远记住

  3、 师小结:他就是想记住母亲的恩情,今天我们继续学*(请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生共同板书师提示学生注意恩是上因下心。

  三、 自由读一节,动笔画出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小组内交流最感动的句子。生1: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衣服。从一针针一线线体会到了母亲很关心很爱他,缝得很仔细,指名2-3人读中体会问:她在缝衣服时还会想些什么?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生1说舍不得儿子走;生2说她想儿子早点回来)

  第二节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深?指名说并读。(师点评你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不舍)生2读(师点评你读出了依依不舍)生齐读。这时孟郊看到母亲头上怎样?他心里又会怎样想?生1她昨夜肯定没睡好,为我操心生2母亲昨晚睡迟起早生3:母亲为儿子操心把头发都弄白了。师:湿润是什么意思?(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没流下来)

  师小结:母亲的恩情一方面体现在行动上,一方面体现在语言上。板书

  四、 让我们轻轻地读这首诗,找出文中和诗句相对应的句子,仔细听。

  师: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生:):

  师:有一天,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给他缝补衣服。

  师: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生;临行密密缝

  师让学生说意恐迟迟归的意思。

  让学生练*背诵,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背上。一组展示背诵(齐背)背得怎样?有感情吗?另一组挑战背。师小结:刚才两小组同学把最后一行诗句背诵的特有感情又《游子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千古名句,要记住。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铜板的响声》这篇课文是一篇民间传说,文章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智慧的化身”阿凡提为帮助一位穷人而嘲弄、取笑饭馆老板的故事,文章很注意选词用语、各段衔接自然,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对于阿凡提这个人物学生们并不是很陌生,因为好多孩子都看到过这个动画片,或者看过这类的书籍,学生对这篇课文有着极大的学*兴趣,所以,我就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的爱好出发,使学生感受到阿凡提的智慧和幽默,打抱不*!

  课文共有六个段落,其中3--5段都涉及了很多语言描写,这就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从语言方面来理解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对于阿凡提并不陌生,这从学生讲阿凡提的故事可以看出来。这篇文章通俗易懂,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并不困难。所以老师可充分发挥孩子们学*的主体地位,在关键时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足矣了。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刚开始接触写事的文章,应该借助文本中轻松愉快的氛围,感染孩子,使孩子明白阿凡提的智慧、幽默。

  二、说教法

  在字词教学中,要考虑学生低年级的年龄特点,以有趣、活泼、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看多媒体课件,学生直观的接触生字词,以组词、造句和区别形*字等方法,配合书空生字的flash动画,加上*常经常用的开火车读等等,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热情,同时也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在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中,淘汰了以往的以问题串讲课文的传统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人物为线索,学生自主学*归纳,从而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本课文本幽默、诙谐、易懂,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想充分让孩子们在读中感受人物的形象特征,抓住文中关键词语理解人物心理特征,并通过指导朗读加深对人物的认识,从而走入角色,走入文章,与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当孩子们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的词语时,能充分抓住这个词语来体会人物心理动态,使孩子们设身处地的感受人物心理变化,从而达到理解人物的目的。

  三、说学法

  字词方面,通过长期的有效教学,可以形成学生自己的识字方法,对以后的预*乃至自学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课文教学方面,通过提取人物信息的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日后阅读方法的积累以及学**惯的养成,真正地做到自主学*。

  四、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表扬他们的童真童趣,培养热爱语文课的情感,由此,喜欢阅读,喜欢语文。学生拥有高涨的学*和朗读的热情,但需要老师给予及时的指导,通过教学活动,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低年级的学生语言不够完整,这就要求在*常训练学生说完整话的*惯。

  五、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和方法

  1.课前搜集阅读有关阿凡提的故事。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组表演课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板的霸道与阿凡提的机智。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板的霸道与阿凡提的机智。

  教学媒体:

  远程教育网教学课件、搜集有关阿凡提的故事。

  教学设计:

  一、介绍新朋友,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那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他来看你们了。(大屏幕显示阿凡提图象)老师就是听着阿凡提的故事长大的。

  (在此环节利用课件出示新朋友——阿凡提这一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充分激发起了学生的学*兴趣,有调动了学生的常生活积累——在动画片中看到的阿凡提形象,接*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二、扫除障碍,感受成功喜乐。

  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讲一篇关于阿凡提的小故事,大家想不想听?(老师配乐朗读)我知道大家都知道这则小故事的名字,那就一起说出来吧!学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注意同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打招呼,多读几遍,读会为止。

  (3)过关游戏检查生字词认读。

  第一关:我会认

  欠钱、分辨、扭着、饭馆、付钱、穷汉、幽默、讨要、拉扯、智慧、弱者、铜板、阿凡提、又骂又打、交给

  第二关:我会说

  智慧的近义词是什么?

  幽默的意思谁知道?

  铜板是什么?

  板、穷、骂、凡:指导书写,书空。

  第三关:我会读

  开火车读,看谁读得最好。

  三、张扬个性,享受阅读。

  师:通过认读,老师发现同学们的生字认读完成的非常好,老师相信大家课文学得同样帮。请同学们去文中找一找阿凡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有智慧,充满幽默感,打抱不*。

  师:打抱不*是什么意思?

  生: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师:不*就是不公*,打抱不*就是帮助受欺负的人说话。

  那阿凡提遇到了什么不*的事呢?

  生:一个老板正扭着一个穷汉又骂又打。

  师:那你认为这个老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这个老板他很凶狠,很贪财......

  师:那我们就分角色朗读一下第三段,看看之后事情是如何发展的。

  生:分角色朗读。

  师:老师觉得这位老板好温柔,一点也不凶狠,谁再来试一试这个角色。(指导读)我们再来分角色读一读。

  师:大家看阿凡提的部分,“噢,原来是这么回事!”说明了阿凡提已经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板书),可他居然把穷汉的钱要了过去,谁来说说此时的穷汉想些什么?

  生:委屈。算了吧,谁让我闻了人家饭菜香呢。阿凡提不是专爱打抱不*吗,怎么不帮我了呢?

  师:阿凡提拿了铜板到底是要做什么呢?

  生:让老板听铜板响。

  师:听铜板响又是为了什么呢?

  生:两相抵消。

  师:阿凡提就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板书)。

  师:我们的课文学到这,你想对这故事当中的谁说点什么呢?

  四、课下作业

  1.课下继续搜集阿凡提的相关故事。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分析:以“阿凡提之歌”导入,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气氛,导入自然流畅。通过flash配乐朗读,图文结合,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文章大概,对字词也有了初步印象。字词教学中设计了多样的学*方法,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感知课文,除了上面所说的以读为主外,还设计了两处启发想象的环节,其作用除了培养学生想象外,对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也起到了积极地影响。分角色朗读,身临其境的设计,是因为,语文课上应有不同的“动”法,使课堂“活”起来,对待故事中的人物或事件也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最后的动画,学生比较熟悉,在学*课文之后,带着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再看动画,除了对人物印象加深外,还会提升学生的理解层次。

  课堂的舞台上,主角将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是从一点一滴积累成的,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任重而道远。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现在我自己执教的《三个儿子》这篇课文作一个简单的说课。

  一、 分析教材

  本课中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 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长的儿子却能帮妈妈干活,他才是真正的儿子。

  这是一篇浅显的课文,但浅显的文字中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要教育学生要孝敬长辈。教学时,我通过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从而教育学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只有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1、让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生字组词、造句、并用词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所在。

  3、学会体贴、孝敬长辈。

  三、重难点:

  1、让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生字组词、造句。

  2、理解老爷爷的话是一个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法、学法

  本节课以学*课文明白道理为重点,因此朗读、讨论问题是主要环节。要体现出自主学*,我每节课都要安排学生自主学*本课的生字,解决识字、词语积累、用词造句的问题。教师通过自主学*检查,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并进入下一环节:我来考考你,展示出他们自学的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适当补充出本课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五、 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学*生字。先让学生同桌学*课文的生字。再让齐读课文生字,给生字组词、造句,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第二环节:通过对课文的学*,让学生明白:课文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他只看到一个儿子这句话的意思。

  第三环节:课文的拓展认识。让学生说说,讲讲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孝敬父母是怎样的。这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教育,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2

  【说教材】

  《郑和做舟》是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一件具体事写出了郑和从小树立理想,并为之努力的事。郑和捡了一些碎木条和小木片,忘记了吃饭和睡觉,一心一意地造小木船,并把它们搬到湖边带领小伙伴放船启航的动人故事。课文语言浅显,故事性强,充满童趣,适合儿童阅读。教材图文并茂,插图中郑和和小伙伴们做船出海的情景跃然纸上,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本课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郑和,点明郑和从小爱做舟的原因。第2自然段讲小时候做舟的经过。第3、4、5、6自然段讲郑和的成功做舟后出海远航。本课分两课时完成。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课文的重难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正确认读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郑和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小时候就常常做小船,盼望着驾船出海远航。

  根据课时特点,我确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识字方面:掌握左右结构的字“祖、那”的字结构,多音字“系”ji的字音。自主积累“一心一意、又蹦又跳、一本正经、争先恐后”等词。

  2、内容方面:能把郑和做舟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说学情】

  古代名人轶事是学生感兴趣的,为此,我力求在第一课时就让“郑和”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确立,怎么办呢?利用书上的插图作为幻灯片的背景,要学生从一开始就牢记“郑和”的名字,让郑和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内心。

  【说教学方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的设计质疑释疑,通过朗读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情感体验中,领悟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本课时,试图使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表演法、竞赛法、评价法等等。总之,想让学生在轻松、竞争的氛围中学*新知,陶冶情操。

  【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演一演、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演文中的精彩,“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引发互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例如,课始,预设了这样的问题: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做)做什么?谁做什么?学生补充上课题,郑字加拼音。

  2、齐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可以同桌交流。(相机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独立识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让学生在初读中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小组学*:同桌为一组,互相读,互帮互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下面,老师来做裁判,我们来一场男生女生大比拼,看看我们班的女生读书棒,还是男生读的强。男女生指名读课文,全班纠正字音,重点指导“系”的字音。在听读中纠正字音,培养合作精神。在独立识字中产生成就感。

  4、出示生词。

  学生掌握了一些独立识字的方法,本着《大纲》中识字教学应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如:“一本正经、争先恐后”的意思;“祖、那”的字形结构;“系”的.多音字。

  5、做操写字。

  看着这些字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相机写出这几个字)

  6、(师)让我们和这些“朋友”一起回到课文中再来默读课文。想想郑和是谁?课文第几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郑和?课文中就有答案,找一找,并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1、你对郑和有了哪些了解?(第一自然段)

  2、反馈,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一句:让大家听出郑和是谁。

  比较读、教师范读第三句:他盼望自己能驾着船去远航。

  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船去远航啊!

  感悟读第四句:他(常常)做些小船玩,还(经常)跑到造船的地方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方法记下来。

  四、抓住事例,理解感悟。

  1、根据板书说:想想郑和是怎么做船的?

  2、学生反馈。重点指导朗读。

  例如:他一心一意地造船,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没用多少天,他就造出了三十多只小木船。(学生重点抓住“一心一意、常常、又蹦又跳”等词来体会。)

  3、小组学*,做好船又是怎么做的?采取读、说、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重点指导朗读和理解词语:“一本正经”和“争先恐后”。

  例:郑和高兴得又蹦又跳,嘴里喊着:“我的船下水啦!我的船下水啦!”(学生重点抓住又蹦又跳、喊)

  五、引导升华。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指导朗读。

  你们喜欢郑和吗?为什么?

  教师拓展:你们看,郑和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长大以后,郑和曾经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曾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中国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你们呢?

  六、把郑和做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意图:语文教学要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翁”。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范文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化。经过前面的学*,学生对课文已有了清晰的了解,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以复述为主的主语实践活动“听故事,想象演说”,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语文学*规律,为学生提供了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实践机会,通过角色扮演,能潜移默化地将书中的语言内化为个体语言,从而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具体是这样操作的:

  1、指导怎样讲故事。

  故事有开场白,向大家介绍故事的名字,故事内容用口语化的语言,与大家交流可以加上动作、加上想象。

  注意只要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讲出来就可以了,不要求每句话都讲到。可以按照课文语句讲,也可以在讲的过程中加上自己的语言,不要朗读式的讲故事,让学生如同与别人说话一般,加上适当的语气。

  2、讲故事。

  七、总结评价

  八、说板书

  zheng

  郑 和 做 舟

  为什么? 怎样? 结果?

  加生字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北京》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又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为学生学*有关爱国情感的文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位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 会写"坛、城、国、图"4个字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通过课文的学*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情感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增强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并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我讲本科的教学重难点设立如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二、说学情

  以上就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我开始分析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处于抽象思维阶段,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孩子还没到过北京, 对北京缺乏具体形象的感知,因而对课文中展现出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很难理解,尤其不易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这些都讲成为我组织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讲本课的教法确定如下:

  <1>朗读体会法即在朗读课文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句段,感受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的,基于对教法的分析,下面我开始分析学法。新课程改革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怎样自主学*。为终身学*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在本课中,我讲本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原则,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方式,读思议相结合, 用抓住重点词句的方式进行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并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说教学程序

  以上就是我对教材、学情、教法及学法的分析,接下来我会从导入、新授、小结、布置作业这四环节阐述我的教学程序。

  <一>导入

  孔子说过"学而时*之,不亦乐乎"这就告诉我们学*要做到温故才能知新。因此在本堂课的开始,我会采用温故导入法,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再现上节课的学*内容,要求学生相互展示手机有关北京的美丽风光图片并交流从而导入课题。

  <二>新授

  以上的的情境导入已经激起了学生学*文本的兴趣,因此在新授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做的:

  1、精读课文,突破重点词句,理解内容

  在这个步骤中,我会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1) 读议结合,突破重难点

  首先我会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熟悉或者喜欢的词语,再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接着我会把我搜集的北京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出示我喜欢的词语卡片,要求学生认读,最后小组充分讨论后,请学生看图贴词语,图文结合,积累词语,突破难点。

  (2) 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通过提问"如果你有机会北京,你希望自己去北京的什么地方看看呢?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2、品读课文,激**感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会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朗读,并开展给北京风光片配音的朗读比赛,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1) 揣摩重点词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我会引导学生找到"庄严,矗立"等词语,体会北京***的庄重严肃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耸,从而更好的朗读感悟,进一步体会北京的独特风光,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2)探究重点句段

  本课的二、三、四自然段,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介绍了***、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和高楼大厦。特别是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

  <三>小结

  新授内容结束以后,我会请学生对本堂课进行小结,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仅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且能够检测出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

  <四>布置作业

  一堂好课的结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所以在本堂课结束以后,我会结合课后*题,我会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作业,要求学生搜集反映北京新变化的资料,并交流感受,从而借此文本联系生活实际。

  六、板书

  最后我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根据本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我讲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图文结合的形式,这样的板书设计不仅形象直观地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能够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二年级下册《科学家的问题》。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说说教材,《科学家的文艺》这课是一篇新教材,是一个有趣的儿童故事。故事中一位科学家,一个奇怪的问题;一群小朋友,一些离奇的答案。最后是玛丽亚自己动手,亲自实践,永事实证明科学家的问题是错误的。但她问科学家:“你怎么可以提错误的问题骗我们呢?”科学家说:“我不是骗你们。我是要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是科学家的良苦用心,这也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这个道理的得来是那么容易。但是,如果玛丽亚不去作,会怎样呢?不但得不到正确答案,科学家的问题也可能永远是个谜。

  课文文字浅显,但启迪深刻。它启迪我们在以后生活中,不迷信权威,努力实践就会解决一个个疑惑,得到答案。

  二、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能准确认读本课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会写课后“题、议、试、误”4个生字。做到书写端正、整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科学家提出了一个什么奇怪的问题。

  ②、学*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情感目标:

  启迪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迷信权威,努力实践就会解决一个个疑惑,得到正确的答案。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指导学生读好感叹句和问句。

  难点: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生字。

  四、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的'局面。

  五、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读句子导入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一开始,我们根据儿童的特点,告诉学生老师这里有两句话,想请人来读一读,有机地把学生带进了课文里的那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跟老师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并且书写词语“问题”中的“题”字。这样的导入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课上我先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且还让学生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读给他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教教他。这样合作的学*方式,促进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在检查生字词时,通过“小老师教读”、“开火车”、“拍手读”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了生字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三)读文理解、感悟道理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如,“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就不会这样。这是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几个句子进行感悟。

  如:科学家听了,哈哈大笑道:“我不是骗你们。我是要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第二天,玛丽亚找到那位科学家,问他:“你怎么可以提错误的问题来骗我们呢?”

  她满腹疑惑,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说:“你课不能光想、自己动手做做看吧!”

  哎呀,水漫出来了,完全不是科学家说的那样!

  这几句话促进学生弄清课文大意,并且肯定了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只有努力实践就能解决一个个疑惑的道理。对找到这些话的孩子,我也给予充分的表扬,这样的肯定使学生们的积极性更强。教学中我还抓住了角色对话为训练重点,取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用内心的情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演能力,达到了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精读课文,学*第一自然段

  在学*第一自然段中,我抓住一个重点词语“漫出来”。并创设情景用实物的演示方法,拿一个杯子然后往里面倒水,水“漫”出来。通过这样的演示让学生体会“漫出来”的意思,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描红书写四个字

  让学生通过观察生字“题议试误”交流记忆,比较字形指导书写。然后老师再黑板上示范,最后学生练*。

  六、板书设计

  科学家的问题

  议论纷纷 奇怪的问题

  满腹疑惑 错误的问题

  试 一 试 正确的答案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红领巾”真好》一文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

  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应在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多形式读文,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从中受到美与家的启发熏陶,激发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公益活动的热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如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认识“叽、喳、蓬、跃”等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识字规律。借助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在朗读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读,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蓬”、“扑棱棱”的正确读音。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说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情境”。在识字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视识字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在阅读理解上,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学生的角色表演,教师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学*语文,有效地激发学*兴趣,增强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进行审美和探究。

  2“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读,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并在读的基础上,学生经历感知、思考、探究、交流等多种学*过程,发展思维和语言,加强理解和体验,从而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五.教法学法

  教学时,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按每段课文的深浅程度,选用如下几种教法方法:

  1.谈话激趣法

  2.整体阅读法,这种方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从整体入手--分解导读--再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这种讲读方法,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一课一事)的特点,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

  3.情境教学法

  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六,说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红领巾)这是什么?(板书课题)你可以给它加上一个量词吗?(一块红领巾),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如:是谁赞扬“红领巾”真好?它们为什么要赞扬少先队员呢?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红领巾”指的是谁?

  1.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字音重点:“蓬、棱”都是后鼻音,“喳、巢、崭”是翘舌音。提示:“棱”在“扑棱棱”词中变读为一声。

  展示生活识字成果:“牌”字在哪儿见过?(门牌号、刻字牌匾)

  编歌谣识字:几只小鸡叽-叽-叽,一群小鸟喳-喳-喳。

  2.指名分节试读课文,读后评议。

  3.整体感知:你读懂了些什么?

  板书:“快乐的小鸟”

  “机灵的小鸟”

  “爱鸟‘红领巾’”

  4.现在你知道了红领巾是谁了吗?所以,课题中多了一个标点符号,那就是双引号,表示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

  (三).学*第一小节:可爱的小鸟

  1.师:清晨,太阳慢慢地张开了笑脸,寂静的大森林热闹起来了,你听,谁来了?(几声鸟叫)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小鸟吧!

  你看到了什么?或你觉得这些小鸟怎么样?(可爱机灵活跃快乐开心)

  2.清晨,这些可爱又机灵的小鸟在森林中干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126页,自己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它们在林中干什么呢?指名说。

  (1).多么快乐,多么活跃啊!自己读读这些词语吧!(出示词语:唱歌,叽叽喳喳蹦蹦跳跳蓬松扑棱棱捕捉害虫)

  (2).谁来带大家读读?

  (3).开火车读

  (4).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来说一句话吗?理解“蓬松”的意思。它的反义词是什么?

  4.谁愿意用朗读把可爱的小鸟带给大家?(指名读,随机正音)

  其他的小朋友边听边想,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鸟?你想怎样去读呢?

  叽叽喳喳:唱歌多么快乐啊。(应该读得欢快)。

  蹦蹦跳跳:小鸟跳得多么轻巧啊。(应该读得轻快)

  一会儿一会儿多么自在,多么悠闲啊。

  多么可爱的小鸟啊!谁再来读一读。

  1.指名后师生对读

  2.和你的同桌读一读

  (四).写一写:理跃捉

  七.说板书设计

  “红领巾”真好

  少先队员

  可爱的小鸟

  机灵的小鸟

  爱鸟的“红领巾”红领巾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菁选(扩展2)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菁选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版教材第四册《老师的手》一课。

  翻开第四册教材,我们可以看到一共有39课,除此之外还有5课综合实践活动,5课表达,教材不仅教学内容多,而且每一课的识字量写字量都很大,《老师的手》一课就是这样一篇典型的文章。它隶属于第十二版块“爱在我们中间”,讲述了母亲节这天,从小失去母爱的小道格拉斯在献给母亲的画中画上了老师的手,赞美了师爱的伟大和孩子心灵的质朴,因为真情的流露,文章感人至深,可以说为学生自主学*奠定了情感基础。结合文章特点,我将此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着重处理读文与字的识写,第二课时着重处理巩固识字与阅读训练。

  识字是我们低年级学*的重点,下面我就谈一下对本课会认的字的认识:课文中会认的字有13个,其中“表、腰、课”三个字学生在学文之前就已大量地接触过,应该会认;“庭、猜、讶”这三个字简单易记,相信通过预*、读文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可以自行掌握,像这样的两部分,我的定位就是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而“勃、握、赐、测、怯”的读音容易读错,“肴”和“恒”二字在生活中也不太常见,那么这样七个难读难记的字则是第一课时识字教学的重难点。

  结合教材特点和本班学情,坚持以课标对第一学段提出的教学目标为指导思想,本着科学性、有效性的原则,我为第一课时确立了四个教学目标:

  1、 在课文及其它的语境里能够正确认读13个会认的字和8个会写的字。

  2、学生能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给会写的8个生字正确扩词,并进行词语积累。

  3、指导学生书写难写的生字,书写时做到姿势正确、结构合理、干净整洁。

  4、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能够简单地复述。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反馈预*,强调难读字音”。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辅导及促进作用。于是在课前我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了有效的预*,通过预*中的“三读一查”学生自己就完成了对会认、会写字的初步认识,熟悉了课文,带着问题进课堂,有备而来。我的这节课就是在这样的学情下设计切入的。于是在第一课时的开课,围绕着预*就提出“通过预*,你知道了什么”,在课堂的一开始,孩子们就成为了学*的主人,结合预*谈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生字的认识,提炼出了读音难读和不常见的字。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这七个重点学*的字按顺序出示了带有拼音的和去掉拼音的生字,引导学生开火车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来读、当小老师带读,通过多种活泼有趣的读,使学生掌握了难读难记生字的读音。有效的预*是课堂省时高效的源泉,不但可以有效地化解了识字的重难点,而且在对预*的交流中,教师也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问题所在,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设计,使得自己的教学更具指导性与针对性,更好地“以学定教”,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

  第二个环节是“认读生字,正音、记忆字形”。

  《课标》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目标首先的定位就是“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结合本班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稳定,但他们喜欢帮老师找错这一特点,在教学完重点生字后,我说“一定要记住这些字的读音,才可以准确地读文,下面老师读课文,大家注意听老师读的对吗?”一个问题抛出孩子们像侦察兵一样个个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专心地开始听读课文。虽然没有找到错误,但他们怀着想和老师比一比的心理依然兴趣高涨地自读起课文。在自读的感悟中正音之后,孩子们进入了他们最喜欢的小组合作交流的'环节,在小组中他们自已做主人,畅快淋漓地在小伙伴中交流自己识字的方法,共同感悟识字的乐趣。这样学生就将会认、会写字的初步识认基本完成了。

  如何进行进一步巩固识记呢?就是在课文、词语这些学生熟悉的语境里反复复现中识记,这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巩固识记”阶段。

  在这节课中,识记生字这部分,我按照学*的循序渐进原则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读文章、读词语、读生字。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检测读文中,我引导学生以四人学*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每人选择一个自然段读,提出的要求是“请你准确读文,其他的小朋友注意听,他读得是否正确?”孩子们自主地在学*中体验着、交流着;接着由文及词,我又向孩子们提出了挑战,“老师将带有生字的词从课文中请出来,你还能正确认读吗?”最后由词到字,开火车读生字。相信大家不难看出落实识记生字这一重点,在课堂中是有梯度的呈现的。

  字都会认了,会写的字还有一点就是结合字义,能够正确扩词,这就进入了第四个环节“积累应用,复*巩固生字”。

  遵循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的原则,落实这一目标有三步,第一步是学生在小组交流字形的同时交流自己在预*中所查的词语,第二步在全班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老师将更多的带有生字的词出现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认读感悟。这样呢,通过集体的交流丰富了学生的词汇,积累了词语,同时学生又在一个新的词语环境中,对生字进行了复*巩固,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第三步,教师出示一段带有生字的段落提出“在这段文字中藏着我们今天新学的生字,来,让我们读一读、试一试!”学生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学*热情也高涨的同时。完成了课堂既定的教学目标。

  低年级的语文课堂除了识字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正确书写。在第五个环节指导书写中,我主要抓笔顺难、结构难、细微变化难三方面字来进行指导,力图做到省时高效。在这节课中,笔顺难抓“级”字指导;结构难抓“表”字;细微变化上指导了“班”。其余的字则学生自己观察书写,这样的书写指导完全可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最后再让学生跟着课件书空,在课本上描红。做到了《课标》要求的“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2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树之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识字课,在教学上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其中《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和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木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二、说学情

  1.学生经过一年的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积累,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诵读文本的'同时,体现多样的识字形式,要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文本有机融合,在反复的读书体会中,用不同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运用生活实际识字,列举相关联的词语等方法总结识字规律,学会识字方法。

  2.初步了解过形声字,但对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和自主识字意识差一些。所以本课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并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识字。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壮"两个生字,运用形声字自主识字。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木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了解树木,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教学模式

  语文精读新授课

  五、说教学方法

  教法:

  1.讲授法

  学生对树木种类了解不多,对树木的*性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需要教师丰富资料。

  学法:

  1.圈点批注法

  主要让学生圈画树木种类,了解树木*性。

  2.讨论法

  细品儿歌环节,可以让学生根据树木*性来找树木图片。

  六、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都认识哪些树木呢?(生答)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多认识几种树木,并了解他们的生活*性。板书课题《树之歌》。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这首儿歌介绍了哪些树木呢?用笔把他们圈出来,读一读吧!(松柏不是一种树,是两种树。各自的名字是松树和柏树。)

  指生说。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认一认这些树的名字吧。课件出示: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 木棉白桦银杏水杉金桂

  (去掉拼音你还会读么?)开火车读

  2、集中识字。

  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仔细观察,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你有什么发现?

  杨、榕、梧桐、枫、松、柏、桦、桂、杉

  生:都是木字旁。

  师:还学过哪些与木字旁相关的字呢?(生回答)

  师:木字旁一般与树木相关。再观察这些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发现呢?

  师:他们是形声字。左边表意表示他们都是树木,右边表音提示了读音。形声字可以让我们快速识字。你来猜猜这是什么树:

  榆树 橡树 楠树 棕树石榴椿树柠檬树

  (三)细品儿歌

  师:我们的课文中有好多的树木插图,他们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就在儿歌里。请仔细读读儿歌,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

  1.师:看看第一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特点?

  生回答:杨树很高。

  榕树枝干比较粗壮。(有时候一棵大的榕树远远看去就像一片小树林)

  梧桐树的树叶像手掌。(掌这个字我们怎么记住它呢?)

  ……

  师:出示图片请你根据他们的特点,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是什么树?

  2.师:看看第二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的特点?

  生回答:枫树的树叶到了秋天会变红。

  松树、柏树的树叶一年四季都是绿的,不发生变化。(绿装也就是绿衣服,所以装这个字下面是一个衣字,谁有好方法记住它?)

  师:为什么松柏树终年长青。

  普通的树木在气候不适宜的时候(譬如寒冷,干燥),因为叶子面积较大,表面没有蜡质的薄膜,而导致水分散失快,不易生存,所以在秋冬季会变黄,落叶。而松树,冬青,柏树等,由于叶子要么尖细,要么表面有蜡质层,水分不易散失,所以在严酷的环境下仍然可以正常生存,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常青。

  师:出示图片请你根据他们的特点,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是什么树?

  3.看看第三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的特点?

  生回答:木棉树喜欢温暖,生活在我国的南方。

  桦树比较喜欢严寒,生活在我国的北方边疆。(耐、守、疆如何识记?)

  欣赏木棉树和桦树,观察图片,看看他们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3.看看第四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的特点?

  师:为什么叫银杏树和水杉树活化石?

  因为科学家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为旷世的奇珍。

  师:出示图片欣赏银杏、水杉和桂花树。

  (四)朗读全文并尝试背诵

  孩子们,我们更详细的了解了这些树木,让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读吧!(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打着节拍再次朗读。)

  (五)指导书写

  杨:第五笔是横折折钩。

  壮:前三笔要注意,是点、提、竖。

  (六)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树之歌

  树之歌

  o 榆树( ),槐树( ),

  o 柳树树枝像( )。

  o 石榴开花(),

  o 桂树开花十里香,

  o 桑树结果( )。

  o 冬青四季(),

  o 棕树( )在南方,

  o 橡树( )守边疆。

  课下,我们可以去校园里认认学校里的树木,上网搜集他们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树木棉桦树 银杏水杉金桂

  高 壮 像手掌红 绿 暖 寒 活化石 香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它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生动有趣的。这首诗歌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课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一下几点:

  1、 认识4个生字,会写“盏、慌”两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初步了解诗歌内容,知道一些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由于这是一首诗歌,我把教学教学重难点定为: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一些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说教法:

  1、引导先学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惯。课前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学指南的要求,先学课文,完成一些相对应教简单的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式解决问题。

  2、“以读代讲”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本文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指名读、自由读、范读、小组赛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积累语言。

  3、“举一反三”法。针对本课特点,二、三、四、五节的结构都是一样的。我首先指导学生学*第二节,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的学*方法,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第三、四、五节,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4、“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三、说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结合我校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让学生自主学*,引导先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自主学*,读中感悟,这体现了先学后教的要求。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堂课的开始,为了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状态,在情境创设中,应该做到新颖,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新的情境,从而产生好奇心,达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教学开始,我首先创设情境,提出了两个问题:如果你在大街上迷路了,你会怎么做?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又会怎么做?这两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区分在不同的地点迷了路要用不同的方法。然后我顺势导入课文:我们来学*课文,看看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有什么办法分辨方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老师范读一遍,让学生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如字音、节奏等。接着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按着老师的方法读诗歌,然后把本课的生字读一遍。这样,学生对于课文的生字和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3)自主学*,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对白天、晚上、阴雨天和冬天这四种情况下寻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并不一定到位。由于第三、四、五节的结构都与第二节相似,所以我首先让学生读读第二节,通过朗读、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紧接着学*生字“忠”,然后进行词语积累,引导说话,除了“忠实的向导”还可以“忠实的……”。接下来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学*第三、四、五节。同时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稠”和“稀”的意思。

  (4)多种形式朗读,突出重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的诗歌,语言清新秀丽,富有情趣,我就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5)游戏巩固,指导书写

  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对课文有个总体的认识,我设计了游戏“喜羊羊回家”,

  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检测了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顺其自然地过度到指导书写。

  五、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寓学于乐。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兴趣十足。

  2、朗读感悟,积累语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3、自主实践,发展能力。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激励赞赏,体验快乐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狐狸和乌鸦》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十板块中的第二课。《狐狸和乌鸦》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讲的是乌鸦叼到了一块肉,站在大树上,狐狸见了直流口水,他对乌鸦讲了三次奉承的活动——假惺惺的问候、假装关心小乌鸦、假意夸乌鸦的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最后骗到了乌鸦口中的肉。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为了学生树立独立人格,充分发展个性创造条件。基于此,我设计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课文,抓住狐狸说的三次话,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3、通过“读读”、“说说”、“演演”,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说教法

  教学中,我紧紧把握新课标主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设计富有情趣的朗读,表演等教学环节,力求达到理解的升华。与学生真诚的交谈对话,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自主的参与到合作开放式的学*当中。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读一读”、“说一说”、“编一编”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任务,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动情。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题激趣

  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语的作用至关重要,精彩的课堂导语,往往能使课堂教学优良好的开端,因此,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1、出示课文插图,教师边指图边讲在大森林里,住着这样一对邻居:一只长的很丑、叫声难听,但喜欢听奉承的乌鸦,一只好吃懒惰,而又狡猾的狐狸,这一天,他们凑在一块,发生了什么事呢?

  2、谁能根据上节课的学*,用自己的话讲讲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乌鸦和狐狸》。

  (二)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1、生自由读1、2、3自然段

  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①、弄清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②、理解“叼、馋的直流口水。”的意思,并对狐狸的心理进行想象。

  2、朗读4~~8自然段

  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通过指读、分角色读、演读狐狸说的话,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同时,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把教学的过程变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重心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移,又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移。

  (三)总结明理,拓展延伸

  1、师引导总结,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编故事。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优秀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称赞》。下面我 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进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优秀说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说说教材

  《称赞》这课是一篇新教材,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新事,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穷有人情味儿!看来只要是发自内的称赞,即使是*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时的生活农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也有这样的觉得,加班加点地拼命农作,能得到领导的一句表扬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足了。老师对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当学生获得成过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认识10个生字词。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三、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难点: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四、教法与学法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瞅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开作学*的局面。

  五、教学流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开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猎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猎奇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一开始,我们依据儿童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刺猬”、“小獾”,有机地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看看相互饱励与称赞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这样导入符开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游戏激趣、稳固识字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我们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闭注学生的集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猎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课上通过了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稳固了生字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三)读文理解、感悟道理语文新大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几个句子进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你真能做,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这句肯定别人的点滴进步);再如,称赞别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下面的句子进行感悟:“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这句话培植了自信。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穷有真情,我们抓住角色对话为训练重点,取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用内心的情感朗读课文,提下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演能力,达到了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个质疑,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六、板书例文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图文结开,形象直瞅,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瞅中心的作用。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6

  一、分析教纲教材,制定教学目标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0课第五专题单元的一篇课文. 第五专题主要是要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质,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谅解别人,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而本课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它向我们揭示出小熊和松鼠因为纸船和风筝成为了好朋友,在发生矛盾后,又是纸船和风筝成为他们之间的友谊的纽带,告诉小朋友们在与好朋友吵架后该怎么去“缝合”友谊,主动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整篇课文以“情”为主线,表现了松鼠和小熊相好时的快乐,闹别扭时的难过、失落,以及云开雾散时的兴奋、激动。把真挚的友情在字里行间表现得真实感人,是学生体验情感、训练语感的一篇优秀文本材料。根据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阶段目标以及本篇文本的特点,本节课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2、过程方法目标: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使学生感知课文,通过表演读,范读,比赛读感悟课文的含义。3、、情感态度目标: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松鼠和小熊对友谊的感受。

  二、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法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体验,在朗读感悟文学作品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形成良好的语感。”而本篇课文的动人之处恰恰就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情。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对二年级的孩子,要让他们感悟小伙伴失去友谊时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还是有难度的。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根据低年级学生生性活泼的个性特点,我尝试采用体验教学的方式,通过“读中感悟、探究明理、表演体会”,让学生自主感悟体验,达到体验情感,形成语感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教师始终是学生体验活动的一个组织者,一个促进者和一个*等对话者。

  三、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氛围,因此,在教学《纸船和风筝》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复*字词

  上课一开始,我创设了一个到童话乐园去逛一逛的情境,如果读准字词即可顺利得到通行证进入童话乐园。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

  二、板画贴图,进入角色

  我首先用简笔画的形式勾画出童话乐园的概貌,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把松鼠和小熊的家贴到合适的位置,随后请学生带上头饰走进童话角色,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为后面的学*创设了活泼和谐的气氛。而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小鸟的角色进入,拉*了与学生角色的距离。

  三、入情入境,朗读感悟。

  (1)感悟松鼠和小熊的快乐

  让学生小组合作学*课文的2-6自然段,找出是什么使小熊和松鼠成为了好朋友,然后抓住3、5自然段进行朗读感悟训练,进一步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快乐。同时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乐坏了”的含义,用角色读,赛读,分工读、配乐读等方式来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感受,用发现的方法来学*“漂”“飘”的特点,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2)体验松鼠和小熊的失落

  首先在忧伤音乐的渲染下,我用深情地朗诵来感染学生的情绪,自学课文的八、九自然段,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然后我以小记者的身份走进小熊和松鼠的家进行采访,把小熊和松鼠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达到了学*的最终目的,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3)感受松鼠和小熊的兴奋

  在本部分的教学中,同样注重的读的训练,以学生帮帮读,教师范读、齐读等形式来感受友谊给小熊和松鼠带来的兴奋和激动。

  四.文情延伸,生命涌动。

  在本环节中我设计了说和写的两个拓展练*,第一个练*是说一说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后,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第二个练*是把你想对朋友说的话写一写。这样的设计,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拓展,又训练了学生组织语言,正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深对友谊的理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五、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以板画的形式设计板书,既直观形象,又突出了重点,起到了总结概括的作用。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云房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洁净艳丽。此外,天空中还有小鸟的欢快飞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喜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教育。

  课文以小鸟的活动为线索,以小鸟的目光来观察空中的景色,符合儿童心态,体现了童话特点。课文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很受学生喜爱,有利于指导学生在朗读、观察、想象、美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阅读的乐趣和美的熏陶。

  二、说目标

  根据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鸟的心情,了解雨后天空白云的变化带来的美丽景象,培养学生爱观察、爱思考的*惯。

  2、在说话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造”和“耍”。

  三、重点、难点

  通过不同层面的朗读,感悟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

  模仿重点段,用句式“有的像……”说话,想象云房子的千姿百态。

  四、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情境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因素。给学生创设一个与课文相符的情境,让学生在朗读中发展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唤醒学生真挚的情感。依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整堂课设计成学生扮演成小鸟飞上蓝天,去欣赏云房子,亲手去造云房子的过程,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指导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朗读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朗读,表达了他对课文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尊重学生的感悟,相机点评促使学生通过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美中读,读中悟

  在学*第一自然段时,我用一阵雷雨声,调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雨过天晴后,天空中留下了一些云朵,让学生来夸夸这些云朵,从而引导学生读好第一自然段。

  天空那么美,这时谁也来凑热闹了?引出第二自然段,我先为两位学生戴好头饰,随着我说“还有小鸟吗?还有吗?”学生们纷纷高兴地为自己戴上头饰,那么多小鸟,这下天空中可热闹了,听,小鸟们说——,然后引出小鸟的两句话,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小鸟的心情。

  这一环节通过音乐、白云图、小鸟头饰,创造了与课文相通的具体可感的生动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真切的感受,得到属于自己的真实感悟。

  第二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云的不同形态的变化,指导读好课文。我先让学生自由的读本段,把自己喜欢的云房子多读几遍,初步感受它的美。然后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云房子,指导读好“傻傻地”、“美美地”、“很高的.”、“很宽的”、“一点点小的”,让学生朗读感悟,你喜欢哪种云房子为什么?你能把傻得可爱的语气读出来吗?你能把美化作声音读出来吗?你能用读书声让大家听出楼房的高吗?用不同的方式或方法指导读好这段话,不求整齐划一,只求学生的个性阅读。然后,我与学生互动,与学生一起边做动作边读,让学生的表现力不光体现在读书的语气上,也可以用动作来增加。在学生们充分朗读了第二自然段后,我用一个填空的形式训练了学生的背诵能力。

  下一个环节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欣赏天上千姿百态的白云,调动学生的想像力,让他们也飞上蓝天,亲手造一间云房子,先让他们小组商量,然后用我给的句子:我们造的云房子可美啦!有的像()那样直直地站着,有的像()那样傻傻地躺着,有的像()那样()......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课《我是什么》。这是一篇拟人的科学短文,它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利与害,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许多坏事,要完全降服他,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知道云、雨、雹子、雪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结合课件,我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我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二、创设情境自主识字。三、整体感知 合作交流。四、语句引领 读中感悟。五、巩固运用 拓展延伸。具体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快速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本节课我通过一个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的谜语引入,接着告诉学生一个小魔术师也来到我们的课堂,揭示课题《我是什么》,板书课题齐读,“我“就藏在我们要学的课文里,你们能猜出我是谁吗?此时,学生的学*兴趣大增,迫切地想知道谜底。紧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板书)

  (二)、创设情境 自主识字。

  课件出示词语,先指名读,再让学生齐读,男女生赛读,带拼音读,去拼音单个字读,并交流识字方法,让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中来。

  (三)、整体感知 合作交流。

  1、找形态。要求:

  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句子读通顺。

  ②划出不懂的词、句,不明白的问题。

  ③找一找我会变什么?

  让学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学生通过边读边找边勾画,就能说出“我”会变成“汽、云、雨、雪、雹”。

  2、读形态。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练读,再自己在小组里读给小伙伴听。让每个学生都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达到生生互动。

  (四)、语句引领 读中感悟。

  在学生汇报读的过程中,我将引导鼓励,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并解决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

  第一段:当学生读到描写汽的句子时,我让学生想象湿衣服被太阳晒后变干的情况,再让学生朗读,评议后再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水遇热会变成汽。水还会变成云,指导朗读,让学生质疑。

  第二段:我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段后,出示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填空,并让学生说说:“雨、雪、雹都是天空中落下来的,为什么不都用落呢?”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再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对“落、打、飘”的理解,最后让学生接龙读、比赛读、挑战读这段话。

  小结一、二段:我让学生在黑板上排出水的变化过程,并让学生说说这样排的理由。通过这一环节突破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段:边出示课件边范读第三段,再指导朗读、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利用课件充分创设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情感体验,用他们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分析。

  3、说利弊

  “孩子们,我们小水珠的脾气实在有点怪,在课文里找找我们的脾气怪在哪?”学生通过朗读第四段就能找出水有时“温和”有时“暴躁”,“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们有时温和有时暴躁?”引出水做的好事和坏事。

  4、拓展练*,说说“我”。

  出示问题:

  1.你还知道**过哪些好事和坏事呢?用“水能……水还能……”的句式说出来。

  2.你有什么妙计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让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讨论后,我相机引导学生要爱护水、珍惜水,管住水,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此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既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环保教育,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的精神,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五)、巩固运用 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把它画下来,并在每幅画下面写一个词语或一句话。

  《语文课标》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展语文学*和运用的领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它既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突出教学重难点,更是学生思维的升华和感悟的途径。因此我设计的板书:

  《我是什么》

  变化

  水 地方 利用 保护

  脾气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自然现象、自然景观)中的课文。该单元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积累丰富语言,拓宽视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最大的“书”》是两篇介绍自然常识、拓宽学生视野的课文,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多么有趣。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把我们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因此,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课文,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积累语言,仿写诗歌。(知识与能力目标)

  (2)通过感情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爱大自然。(情感与态度目标)

  (3)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非常富有儿童情趣,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是,那是*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的,有很大的差别。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作为教学重点,把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课拟采用学生自()主学*,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

  2、学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悟,以朗读为突破口,这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具体操作步骤为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细读品位,突破难点;感情朗读,突出重点。

  三、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这属于启发思维阶段,从“要是你在城里迷了路”这个问题入手,导入“你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从而把学生带入课文。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由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把知道的和大家分享。”这样,对于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

  3、细读品位,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对白天、晚上、阴雨天和冬天这四中情况下的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并不一定到位。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配合幻灯片的演示,再通过假设情景的表演,增强了趣味性,突破了课文难点。

  4、感情朗读,突出重点

  诗歌教学应该强调多读少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因此,这一环节安排了自由读、汇报读、竞赛读和齐读。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读法,每个学生都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你的朗读让我陶醉”这样的评价和激励中,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发挥了学生的不同个性。

  5、仿写诗歌,拓展延伸

  语文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感,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课文的导入时,用“要是你在城里迷了路怎么办”,为仿写诗歌内容上作了铺垫,而诗歌的形式,学生自己能够悟出一点来,那么这种仿写,既有语感的培养,又有对课文的拓展延伸。

  6、板书设计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白天太阳

  晚上北斗星仔细观察

  阴雨天大树认真去想

  冬天积雪

  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突出重点,反映课文的思路,做到简明、概括,使学生获得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更好地掌握方向。

  说课总结

  本课教学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地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实现了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0

  本课所在单元的课文属于“亲情篇”,主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述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

  经过研读文本,我设定了三条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书写“孝”、“充”两个上下结构的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3、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重点是通过朗读理解,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难点是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当我们面对的是两年级的小学生,怎样作才能让他们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呢?怎样才能实现我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沉香的不畏千难万险?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很多的环节:通过图片展示、语言描绘、多媒体动画、播放录音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幻画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表演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在教学中也注重能力的训练:联系课文内容补充句子、换词理解词语等。

  基于这一理念,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比较简单,主要感受沉香的“救母心切”。刚开始设计时分了三个层次来感受:一、让学生说说对“救母心切”这个词语的理解。二、通过师生对话演沉香拜别师傅的情景来感受沉香的救母心切。三、抓住“转眼间”和“奔去”两个词来感受。经过试上发现写字时间来不及,而且第一自然段并非重点段落,这样会有喧兵夺主的感觉,所以取消了演沉香拜别师傅的对话。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讲了沉香历经磨难而毫不在乎,主要从三方面来写:行路难;吃得苦;身受伤。本段句式整齐,出现了反复使用的量词,对文本核心价值的理解很有帮助。这重点段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总体感受沉香在路途中遇到的困难。

  二、分句指导感受。

  (一)第一句首先通过学生看图和教师描述相结合感受高山的险峻和深涧的危险,以此感悟到沉香的勇敢。接着通过两个“多少”来感受沉香翻过了无数座这样的高山和越过无数道这样的.深涧。之后,让学生积累词语“跋山涉水”。最后进行感情朗读和句式训练。

  (二)第二句通过“几只”、“几口”来感受沉香在路途中吃的很苦,之后给学生积累词语“餐风饮露”,最后进行感情朗读。

  (三)第三句抓住“一个个”、“一道道”来感受沉香受了很多伤,然后通过看图再次感受,最后进行朗读提升理解。

  (四)理解“一点儿也不在乎”。句式训练:他一点儿也不在乎什么?接着通过问题“那么他在乎什么?”来感受沉香一心想早日就出自己的母亲,对于自己身受的苦一点儿也不在乎。

  三、齐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沉香一路上的艰辛。

  课文第三自然段讲了沉香得到仙人的帮助打败了二郎神。主要抓住“孝心”一词,通过对“孝”字的观察,明白子女对父母的爱就是孝,然后引读。

  课文第四自然段也是文章的重点,讲了沉香力劈华山。陶行知老先生说过:“真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语文课堂就更要抓住文本材料中丰富的情感资源,注重情感的投入、心灵的共鸣。因为如果没有“情”,教育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了营造这份情,在教学中分了四个部分来走:一是抓沉香的心情“无比激动”并理解;二是理解“日思夜想”;三是通过观看沉香劈山救母的视屏来引导学生读好劈山的句子;四是通过图片、教师描述以及师生对话表演来重现当时母子团聚的情景。这样一步一步的积蓄情感,到后来的高潮母子相抱,显得水到渠成,非常自然。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我认为,板书是一节课的眼睛,这眼睛未必要多,但要亮,要板出这节课的重点所在。因此,这堂课的板书我选择了一个“孝”字。

  设想尚不成熟,望各位老师多多指导。谢谢大家!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1

  教材分析:

  《体育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单元。这些体育活动大部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我所上的是第一课时,这节课的学*内容主要是认读与图相对应的20个体育活动名称。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与体育课程的沟通,与远程信息技术的融合,书本学*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搜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培养,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思想得到了熏陶。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体育活动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在学*与生活中参与了一些体育活动,对体育知识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在学*本课之后,学生会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一些体育知识,增强体育意识,更乐于参加体育运动。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学会了许多识字方法,并能灵活地加以应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教师引导到自主学*,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实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有所提高。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选择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课前搜集冬运会资料,在课堂上播放,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课上师生、生生共同自主探究、合作学*;最后以游戏的形式展示学*成果。

  这是一节综合性学*的语文课,信息量大,适合网络教学,对于学生不常见到的体育活动,教师事先收集大量的图片与短片,在课堂上当学生有疑问时播出,效果很不错;学生在游戏中交流各自的收获,省时、高效,更能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认读与图相对应的20个体育活动名称。

  2、在合作学*中交流识字方法。

  3、在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喜爱语文,喜爱体育活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准确地认读与图相对应的体育活动名称。

  教学难点:

  竞走与网球的教学。

  教学准备:

  远程教育课件;词卡;学生用词卡;体育器材。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师:这节课,教师给同学们带来一组有趣的画面。认真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播放学生冬季运动会片断)

  师:同学们都看乐了,说说看!

  生1:我看到有的同学在跳绳。

  生2:我看到有的同学在跳远。……

  师:你们还参加过哪些体育活动呢?

  生1:我还参加过拔河比赛。

  生2:我还打过乒乓球。……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齐走进体育世界,去认识更多的体育项目。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身边的*常事,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意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二、学*新词。

  1、看图,自读,整体感知。

  (1)师:刚才,同学们说到的都是我们*常参加过的体育活动,还有很多项目我们是没有参加过的。请大家安静地翻到语文书54页,书上还有好多好多的体育活动,看看自己还认识哪些?(课件出示:看看图)

  (2)师:看完的小朋友请小声地读一读图下的词语。(课件出示:读读词)

  2、教师引导2个词语。

  (1)师:同学们读得可认真啦!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参加哪项体育活动?

  生1:我最喜欢打羽毛球。

  师:把羽毛球和羽毛球拍找出来好吗?

  师:请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师:根据他们的表演,谁来说一句话?

  生2:王楚涵和卜闯在打羽毛球。

  生3:他们打羽毛球打得很精彩。

  师:谁能找出“羽毛球”这个词宝宝?

  你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两遍吧!

  师:这个词宝宝里有一个生字娃娃,大家一齐读一读——“羽”。

  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生字娃娃的?

  生1:两个学*的“*”合起来就是“羽”。

  生2:我觉得“羽”字里的两个点和提就像羽毛球上的羽毛。

  (2)谁再来说一说?

  生1:我最喜欢踢毽子。

  师:上来表演一下好吗?

  谁来找出“踢毽子”这个词宝宝?

  教读两遍。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入手,学生很感兴趣;在学*过程中,生字——词语——语组——造句,条理分明,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容易接受。]

  (3)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体育活动,老师也来说一说。老师特别喜欢一项,它就是——竞走。什么是竞走呢?请看大屏幕,边看边思考,竞走和走路有什么区别?和赛跑又有什么区别?(课件出示竞走片断)

  生1:竞走比走路走得快,比赛跑慢。

  生2:竞走还是走,不能跑。

  师:竞走还有一个基本规则就是两脚不能同时离开地面。谁愿意来表演一下?

  生表演,教读词卡。

  [设计意图:在这个地方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了他们*时没见过的体育运动,一下子就记住了。再通过揣摩表演,更加印象深刻。]

  3、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余生词。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3个词宝宝,还有好多词宝宝等着我们去认识呢!请同学们拿出词卡袋,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第一,先读给同桌听一听;第二,读完后同桌再互相考一考。开始吧!(课件出示:考一考)

  学生合作学*,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采用同桌合作的学*方式,让学生合作读、考词语,实现自主、合作式的学*。]

  4、巩固新词。

  (1)师:孩子们,快快收好词卡袋,请放回抽屉里,词宝宝都跑到这儿来了。(课件出示一排六个蓝色的词语)谁来读一读?下面的孩子认真倾听,读正确了,给他掌声;如果读错了,请给他纠正。

  抽读,正音,齐读两遍。

  (2)照例学*其他三种颜色的词宝宝。

  三、游戏:词宝宝找家。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准确,大家学得很认真,辛苦了,来,做个小游戏。(课件出示)

  有一天,词宝宝出去玩耍,不小心迷路了,真着急!孩子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孩子们帮词宝宝找家,实际上是练*了把词语与活动名称相对应,对于另一个难点——网球,学生也得到了深刻的印象。]

  四、游戏:你做我猜。

  师:同学们这么喜欢做游戏,我们再来一个吧。(课件出示)

  听清楚游戏规则,两人一组,一个比划一个猜,可以做动作,也可以口头描述,但不能说出屏幕上任意一个字。下面的观众也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千万不能泄露秘密哦!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既考查了学生学*的效果,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师:参加体育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够为祖国争光。接下来,一起领略一下奥运健儿的风采吧!(课件出示)

  师:2008年的夏天,我们将迎来第29届奥运会。让我们一起为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呐喊助威吧!(课件出示:中国,加油!师生共同呐喊)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孩子们,下课!

  [设计意图:在本课二十个词语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更大,还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流程图:

  播放冬运会片断,提问

  结合学生实际,提问

  学学词

  播放羽毛球,学生表演

  看看图 播放踢毽子,学生表演 考一考

  播放教材上插图 播放竞走视频,学生表演 合作学*

  播放游戏——词宝宝找家

  播放网球视频

  播放游戏——你做我猜

  结束:播放奥运健儿风采

  《体育世界》说课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体育”为主题,是一个开放的单元,安排了“看图学字词、认一认、读一读”等关于体育的生字新词,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通过学*本单元的内容,不但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关注奥林匹克运动,而且让学生懂得体育运动对增强儿童体质、增进儿童之间的交往、激发创造精神、培养遵守规则的品德都有好处。

  本单元的教学将把学生的学*由课本引向生活,由课内引向课外,学生将运用自己所学的识字方法来学*本课的生字新词。本课教材提供的图画,只是基本素材,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完成相关各项学*活动,决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一定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去学语文,用语文。

  2、教学目标:

  ⑴ 通过学*本单元内容,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关注奥林匹克运动。

  ⑵ 练*利用以前学过的各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17个(底数),写字13个(底数),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⑶ 学*有关体育运动的名言和读运动歌谣,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⑷ 以“邀请小伙伴一起锻炼”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听与说的能力。

  ⑸ 练*制作“光荣榜”和编写运动歌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地认读与图相对应的体育活动名称,自主识、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竞走与网球的教学。

  二、说媒体和资源:

  本课是一个开放的单元,课文中的体育活动大部分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因此在课堂上要在学生的脑海中重现这些活动场景,而对于学生不甚了解的运动,则需要在课件上有所体现,鉴于此,在教学中制作了远程教育课件,以加深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了解。

  远程教育课件分为6个部分。

  1、学生冬季运动会的片断。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新课教学感兴趣呢?结合本课实际,一开课我就准备了学生们在冬季运动会上的照片,有的学生在跳绳,有的在跳远,有的在跳高,有的在踢毽子……而且绝大部分选择的是本班的学生。孩子们突然在大屏幕上看到了自己或朝夕相处的同学,兴趣大增,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为下面的运动名称教学打下了基础。

  2、教材上的插图(可单独显示每一项体育活动);看看图,读读词,考一考。

  教材上的活动大部分学生们都是玩过或是看别人玩过的,因此他们比较感兴趣。在教学中,当学生每说一个自己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教师可以单独出示这幅图,让学生对照了解。

  3、竞走和网球的视频。

  竞走和网球的教学是本课的难点,因为这两项运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他们甚至从未见过。现在教师把我两个视频一放,学生有了一个起码的了解,在仔细的观察之下,他们能够很快发现竞走与赛跑、走路的区别;网球与排球、羽毛球的区别。今后再在不同的地方看见这两项运动时,也能准确地辨认出来。

  4、游戏——词宝宝找家。

  设计这款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把刚学生的20个体育活动名称与图片相对应,以检查课堂学*的效果。但为了创设情境,采用了学生最喜欢的童话语言,词宝宝迷路了,怎么样才能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呢?学生同情迷路的词宝宝,争先恐后地愿意为词宝宝找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有不太理解的词,教师可以随时予以纠正。

  5、游戏——你做我猜。

  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的能力;二是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诠释这个活动。在活动中,每当大屏幕上出现一个词语,要求比划的同学迅速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说”出来,而另一个同学就负责猜一猜。

  6、奥运会上夺冠健儿的风采。

  教学目标中还有一点是要激发学生喜爱体育活动的情感,而本单元的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要为祖国在奥运会中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因此当大屏幕上出现体育健儿们矫健的身躯时,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当看见***冉冉升起时,同学们简直沸腾了,在这时打出“中国,加油!”,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到达顶峰。

  三、说教学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四、说教学程序。

  1、上课伊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本课是开放性内容,每位教师应依据本班学生情况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入课文:1、可结合《外面的世界》的启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我们走出校门,走出家门,到外面的世界﹍﹍”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的《体育世界》的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很好的观察*惯;2、可以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导入:进行5分钟的谈话,说一说你做过哪些有趣的游戏?向同学们介绍它的玩法和规则。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3、可以从课后的练*中入手:可以出示奥林匹克的旗帜,先来说一说关于奥运会你还知道什么?激发学生学*本课的兴趣。

  2、在识字过程中,要整合优秀教学方法,促进识字教学科学化。

  纵观整篇课文,就识字而言,主要采用了“集中识字”,辅以“字与图的联系识字”、“听读识字”、“利用声旁识字”等方法进行识字教学。注重从汉字固有的特点出发,按照汉字识字规律和儿童认知心理发展规律,综合汉字“音、形、义”三个信息源的内在统一性,渗透汉字规律的教学。方法上并不整齐划一、齐头并进,而是注意先识字不急于写,体现多认少写。

  ⑴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实践。本单元“看图学字词、认一认、读一读”中的生字,应尽量与图画和实际活动相结合去认。

  ⑵ 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生字出现的规律及时穿插基本笔画,如“竞、赛、绳”等。力求使学生尽快掌握生字的写法。

  ⑶ 巩固识字中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我说你对”、“照镜子”、“帮字娃娃找家”、“识字加减法”等,让整个课堂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兴趣盎然。

  ⑷ 检查识字中运用了丁丁、冬冬两位学生们的好朋友的引入,自然,生动。主要是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各种识字实践活动。如:丁丁队与冬冬队的比赛;两人玩翻牌游戏;猜谜等活动。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识字的快乐。

  3、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本课安排“学*有关体育运动的名言”的学*,主要是为了积累,学*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有指导性的读书活动,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求学生不是一般地读,而是要熟读成诵,最好背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2

  我上课的内容是《画家和牧童》第一课时。《画家和牧童》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叙述了一位牧童勇于给著名的画家戴嵩指出画中的错误,而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课文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渗透了谦虚、从善如流和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本理念。

  本篇课文,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没有空洞的说教。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给学生讲述空泛的道理,要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学*的主动**给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读中学*生字,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质品质,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在实践中学*、运用语文。” 我把“有感情朗读,并在读中体会和实践”作为本课重点,并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和能力:会认13个生字,会写相同结构和偏旁的“挤、拱、批、抹”四个字。2、情感和价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体会戴嵩这位大画家的高超画技。3、过程与方法:在学*过程中积累有关夸赞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学生体现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教师应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多的空间和机会。在教学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和理解,如:自我展示法,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中来;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到课文中去体会,这一环节中鼓励和培养了学生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到学*的行列中来,与同学进行交流;体会品质环节,我运用师评、学生互评的评读方式营造一个想读爱读的学*氛围。学生通过“由略读到细读、从感悟到实践”这样几步递进的学*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中学*本课。

  下面我把自己的设计意图简要的讲一下:

  (一)出示板书,设疑引入。

  在上课伊始,我说老师请来了两位朋友,一起走进我们的课堂,接着我把课题写在黑板上。“画家”写得稍大,“牧童”写得小一些,接着请学生猜一猜我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答案并不唯一,可以从年龄、地位、本领上说。这样的设计既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又使学生接下来学*课文时兴趣盎然。

  我觉得能为后面让学生体会戴嵩的谦虚美德和牧童的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美德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每个学生参与到学*过程中来,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感受和体验,我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也可以默读,还可以和同桌一起读。在学*生字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方法来学*。如学*拱手一词时,我让学生以实际的“拱手”动作来表演,这样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

  “拱手”一词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下节课中找出表现人物“虚心”的词,对理解词句含义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接着我一填空的形式请小朋友们说说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交流故事大意。这样做为学生创设交流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励学*的积极性。

  (三)朗读感悟,品位语言

  对课文的学*,我进行了处理,打破常规的按顺序教学,先学*课文的三、四自然段。让学生初步感悟戴嵩的著名画得好。我先出示《斗牛图》,请学生说一说你看到画之后的反应,是呀,看到画的人跟我们一样,都觉得戴嵩画得真好。你听到了哪些人的夸赞呢?自然而然的进行了过渡。在这一环节中,我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言,让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1"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2"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这几句话是戴嵩画画后,不同的人的表现,我们怎样来读.通过学生对不同人物话语的反复朗读来体会画家的著名。引导学生语言实践语文实践活动的方式很多,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语言实践活动还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第二是丰富学生的语言。课文中有三个近义词,在让学生朗读相关的段落后,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这三段话中的共同点,然后找出“夸赞、赞扬、称赞”,再让学生说说还有没有这样的词,学生会找到:“赞美、赞叹、夸奖”等词,使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丰富性。.第三、创造意识.《课标》指出:“应创造性地利用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

  课文第二段中,留有空白处,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读一读,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周围人是在讨戴嵩的欢心。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风格。在引导学生读好商人和教书先生称赞话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想象实践,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像力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在语文教学中,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想一想,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的空白之处让学生进行想像。:如果你是围观中的一个,你还会怎么夸赞?这样,孩子们对于戴嵩的画技就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另外,为了引导更好地夸赞戴嵩的画,我适时地提供3个成语,绝妙之作、上乘之作、活灵活现,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又帮助学生积累了一些好词。在引学第二段,再次感悟戴嵩的著名画得快中,我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说话,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成为学*的主体。重点对“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进行了处理。这两个词对一个二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采用动作教学法,请学生做动作,自然而然,学生就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在引学第一段,加深对戴嵩著名的感悟受中,首先我抓住了重点词训练学生的语言,课文中有一个关联词“一……就……”我抓住这关联词,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用“看画的人一……就……”,“有钱的人一……就……”来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意思。然后又让学生用“一……就……”进行说话训练,培养了学生说话的能力。

  (四)指导书写,加强基本功训练

  写字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阅读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对书写的训练。由于写字是耗时费力的事,加上低段学生往往稳不住情绪,不太容易写好字。我把这一课的生字稍加整合,把都是提手旁的字组合在一起,以表扬学生为切入点,说小朋友们说得好,读得好,相信你们写字一定也很不错。让学生细心观察要写的生字,主动去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研究笔画的书写笔法,让学生在练好字的同时,去感受和认识汉字的魅力。

  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一个特点:从一开始的初读课文,小组内交流体会;到中间部分的合作探究,激趣朗读,再到重点部分的表演创造,评价朗读;围绕“朗读感悟”这个重点,注重师生间的交流、生生间的交流、学生和文本间的交流,充分体现了小班化中特别注重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和互动性的教育理念。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3

  【说教材】

  《郑和做舟》是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一件具体事写出了郑和从小树立理想,并为之努力的事。郑和捡了一些碎木条和小木片,忘记了吃饭和睡觉,一心一意地造小木船,并把它们搬到湖边带领小伙伴放船启航的动人故事。课文语言浅显,故事性强,充满童趣,适合儿童阅读。教材图文并茂,插图中郑和和小伙伴们做船出海的情景跃然纸上,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本课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郑和,点明郑和从小爱做舟的原因。第2自然段讲小时候做舟的经过。第3、4、5、6自然段讲郑和的成功做舟后出海远航。本课分两课时完成。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课文的重难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正确认读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郑和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小时候就常常做小船,盼望着驾船出海远航。

  根据课时特点,我确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识字方面:掌握左右结构的字“祖、那”的字结构,多音字“系”ji的字音。自主积累“一心一意、又蹦又跳、一本正经、争先恐后”等词。

  2、内容方面:能把郑和做舟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说学情】

  古代名人轶事是学生感兴趣的,为此,我力求在第一课时就让“郑和”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确立,怎么办呢?利用书上的插图作为幻灯片的背景,要学生从一开始就牢记“郑和”的名字,让郑和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内心。

  【说教学方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的设计质疑释疑,通过朗读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情感体验中,领悟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本课时,试图使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表演法、竞赛法、评价法等等。总之,想让学生在轻松、竞争的氛围中学*新知,陶冶情操。

  【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演一演、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演文中的精彩,“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引发互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例如,课始,预设了这样的问题: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做)做什么?谁做什么?学生补充上课题,郑字加拼音。

  2、齐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可以同桌交流。(相机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独立识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让学生在初读中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小组学*:同桌为一组,互相读,互帮互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下面,老师来做裁判,我们来一场男生女生大比拼,看看我们班的女生读书棒,还是男生读的强。男女生指名读课文,全班纠正字音,重点指导“系”的字音。在听读中纠正字音,培养合作精神。在独立识字中产生成就感。

  4、出示生词。

  学生掌握了一些独立识字的方法,本着《大纲》中识字教学应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如:“一本正经、争先恐后”的意思;“祖、那”的字形结构;“系”的多音字。

  5、做操写字。

  看着这些字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相机写出这几个字)

  6、(师)让我们和这些“朋友”一起回到课文中再来默读课文。想想郑和是谁?课文第几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郑和?课文中就有答案,找一找,并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1、你对郑和有了哪些了解?(第一自然段)

  2、反馈,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一句:让大家听出郑和是谁。

  比较读、教师范读第三句:他盼望自己能驾着船去远航。

  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船去远航啊!

  感悟读第四句:他(常常)做些小船玩,还(经常)跑到造船的地方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方法记下来。

  四、抓住事例,理解感悟。

  1、根据板书说:想想郑和是怎么做船的?

  2、学生反馈。重点指导朗读。

  例如:他一心一意地造船,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没用多少天,他就造出了三十多只小木船。(学生重点抓住“一心一意、常常、又蹦又跳”等词来体会。)

  3、小组学*,做好船又是怎么做的?采取读、说、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重点指导朗读和理解词语:“一本正经”和“争先恐后”。

  例:郑和高兴得又蹦又跳,嘴里喊着:“我的船下水啦!我的船下水啦!”(学生重点抓住又蹦又跳、喊)

  五、引导升华。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指导朗读。

  你们喜欢郑和吗?为什么?

  教师拓展:你们看,郑和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长大以后,郑和曾经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曾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中国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你们呢?

  六、把郑和做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意图:语文教学要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翁”。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范文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化。经过前面的学*,学生对课文已有了清晰的了解,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以复述为主的主语实践活动“听故事,想象演说”,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语文学*规律,为学生提供了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实践机会,通过角色扮演,能潜移默化地将书中的语言内化为个体语言,从而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具体是这样操作的:

  1、指导怎样讲故事。

  故事有开场白,向大家介绍故事的名字,故事内容用口语化的语言,与大家交流可以加上动作、加上想象。

  注意只要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讲出来就可以了,不要求每句话都讲到。可以按照课文语句讲,也可以在讲的过程中加上自己的语言,不要朗读式的讲故事,让学生如同与别人说话一般,加上适当的语气。

  2、讲故事。

  七、总结评价

  八、说板书

  zheng

  郑 和 做 舟

  为什么? 怎样? 结果?

  加生字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4

  今天,我说的《动物过冬》是浙教版六年制第三册中的课文,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们现在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动物过冬》这篇课文正是能体现上面理念的一个好例子。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写的是一个关于动物过冬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蚂蚁找朋友的经过,告诉我们小蚂蚁、燕子、啄木鸟、黄莺和青蛙过冬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小蚂蚁找不到朋友,觉得奇怪。第二自然段写啄木鸟告诉小蚂蚁、黄莺、燕子到南方过冬,它自己继续消灭害虫。第3自然段写青蛙准备冬眠。第4自然段写小蚂蚁准备过冬的粮食。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的方式。

  4、会在课外查找有关动物过冬方式的资料。

  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用三课时来完成。

  我这里选的是第一课时。这课时要学的是第1、2自然段,为此我制定了以下3个子目标:(1)学会生字“周、静、悄、忽、消”,理解词语“静悄悄”“忽然”“四周”“声音”“消灭”。(2)会正确朗读课文。(3)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欣赏一些有关候鸟的图片,并能自己查找一些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及资料。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句子“树林里变了样,满地是落叶,四周静悄悄的。”并随文理解“静悄悄”“忽然”等词语意思。教学的难点是“朋友们都到哪儿去了呢?”这个词句及第二自然段中啄木鸟与蚂蚁的对话的理解及朗读训练。

  三、教学方法

  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伟大事业,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别林斯基语)无疑具有高度科学性和艺术性,自然也就更应该讲究方法。根据新课程推出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我选择了一些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下作简略介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一)以题统文法设计。

  讲读不仅从课题入手,而且始终抓住课题,统摄全文,使讲读精要,条理清楚,环节紧凑,学生理会深切。

  (二)诵读法设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

  (三)直观法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借助现代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冬天的树林”、啄木鸟与小蚂蚁的图片,啄木鸟啄树的声音等感性材料,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兴趣。

  (四)表演法设计。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分角色表演,充分从情感上熏陶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培养表演能力,提高学*兴趣。

  (五)文本扩展法设计。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借课文中的“例子”,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好,从而学生的思维。这篇课文显而易见,是让学生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因此,我在课后设计了学生搜集资料,小组汇报的形式,这样做一者准备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吸收能力,二者也是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合作学*方式具体地运用。

  四、教学基本流程:

  每一次学*新的课文,课题其实早已被学生所熟知。所以虽然在设计时我也曾想过多种方式来揭题,最终我还是采用了直接揭题的方式,这样既节省了时间,直奔主题,又符合当时的情境,因为学生早就知道他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是《动物过冬》。

  在出示了课题以后,我让学生对课题进行了质疑。学生是学*的主体,我们要注重探索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抓课题进行质疑是低年级学生可以尝试的一种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方式?)。问题出来以后,我就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形成探究的主题即“动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己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在学*课文第1自然段时,我利用课件,先出现一只小蚂蚁,向学生介绍“大家看,谁来啦?――这是一只好奇又好问的小蚂蚁,它来到树木里发现了什么?”然后出示树林图,让学生说变化,随机出示句子“树林里变了样,满地是落叶,四周静悄悄的。”让学生读读并教学生字“静”,词语“静悄悄”,并进行朗读指导。满意以后过渡:“小蚂蚁发现树林里静悄悄的,他会怎么想?”并随机出示句子“朋友们都到哪儿去了呢?”进行朗读训练。课件在教学当中真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课件上的一个个句子的出现,使朗读的重点与难点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学*第2自然时,老师过渡:“树林里静悄悄的,朋友们都上哪儿去呢?小蚂蚁正在想时,听到了(课件:出示“笃笃笃”的声音),大家看,谁来了?”自然的过渡衔接,把大家带到了这个童话的情境中。学生在老师的稍微点拨下读(1-2句),接着老师设计了“忽然”的词意理解,设计一个语境接下半句:“有一天,我在马路走着走着,忽然________。”让学生大面积地进行说话训练。回到文本时重点理解“喊”字,并抓住喊字进行对话训练。为了增强训练过程的趣味性,我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自由练读,男女分角色,同桌对话,师生对话、评价,再分角色带上头饰表演读等等。本教学片断采用体验性学*方式,把语文训练与学生自我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先让学生读中体验,把自己置身于角色之中,然后再加以适当的点拨,抓住提示语“喊”,进行分角色表演,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这样,学生读书是靠自己去读懂,在读中自己领悟语感,而不是靠教师讲懂。

  在多次的读以后,我问:“听了啄木鸟的话,小蚂蚁明白了什么?”学生就会把自己读书所体会到的东西一一作出陈述,这时我介绍候鸟、留鸟的一点知识,并向学生展示我在网络上查找到的候鸟的图片。

  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图片展示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使学生引起对动物过冬方式的兴趣,激发查找资料的愿望。所以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一个关于查找动物过冬知识及资料的作业。

  五、板书设计:

  因为这篇科普知识,简单易懂,内容上并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东西。在本节课中,除了几个词语,其它的基本上在课件上演示,我板演的就是几个要重点理解的词语:“静悄悄、忽然”。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

  说课内容

  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第三册的第22课《窗前的气球》。课文讲述了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住在医院里。他的同学们借一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给他送去问候,送去关怀的真情故事。窗前的气球将激动着孩子们的颗颗童心,引导着孩子们打开想象的大门,飞向真情的天空。

  说教学目标

  本课由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下面我仅就第二课时向大家介绍。教学目标有三:

  1、知识目标: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的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凭借教材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带领学生感悟课文,使他们懂得珍惜友情。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科利亚前后两次心情的变化,并凭借教材展开想象。同时受到珍惜友谊的良好教育。

  说教法

  语文教学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自主阅读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挖掘文本中的空白点,放飞想象,唤醒学生的人生体验,激活生活积累。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 儿歌激趣,巩固识字。

  教学伊始,我先出示一首体现课文内容的儿歌,让学生边拍手边读。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个个激情萌动。然后让学生找出儿歌中的生字“科”“亚”“呆”。接着,学生认读文中的生字词和部分短语。在这一过程中,文中的生字词以不同形式反复再现,教师不断以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让学生在复*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为接下来的读**好铺垫。

  上文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窗前的气球说课稿,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二、 联系生活,读中感悟。

  我是这样过渡的:“复*了生词再读课文,相信你们会把课文读得更加流利。读课文前,谁当小老师给大家提提要求?”学生再一次兴奋起来,有的说要读准字音;有的说要读出感情;还有的说要把句子读通顺……当我说:“请打开书自己大声读吧!”教室里顿时一片书声朗朗。这里通过学生自己提出读书要求,体现了自主学*的理念。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第1、2自然段。(1)、窗前的气球代表什么?(2)、科利亚生病了,同学们为什么不去医院看望他?(3)、这时的科利亚心情怎样,你是从哪知道的?

  我把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为了阅读的重点。先请一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主要说了什么?在数句子的同时,复*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并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他觉得真没意思。我又接着问:“你从哪能体会到科利亚的心情?”学生再一次细读第2段,找到了静静地、呆呆地、什么也看不见、真没意思,来体会科利亚的孤独和寂寞。这时有学生问道:“老师,为什么这里说一角天空呢?”这正是我要解决的一个小问题,没想到学生竟在自主阅读中产生了质疑。我立刻把握住学生这一提问的闪光点,赞赏地说:“真不错,你能边读边思考,我们要向你学*。是啊,我们*时都说一片天空,这里怎么用角呢?”一个学生立即说道: “因为科利亚只能看到窗口露出的天空,就像《坐井观天》里的青蛙一样,就看到井口大的天。所以用角更好。”我赞扬道:“你说得很好,还联系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太棒了。看来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朗读课文。”

  这一教学过程从文本中的词句入手,引领学生入境生情,集中全部的心智与文本对话,去感受科利亚的无奈。同时渗透了初步的阅读方法,并教会了学生思考。

  在学生读有所悟的基础上,我播放了一段动画。看后,我问道:“现在你有什么感受?想想你生病的时候,心情怎样?”这一问题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孩子们纷纷表达着自己对科利亚地理解和同情。例如:我觉得科利亚真可怜。我都替他难过。我感到科利亚好孤独啊!我生病的时候,又难受,又没意思,想快点好起来。

  顺着孩子的回答,我继续引导“你们都是情感丰富的孩子,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学生一个个声情并茂,紧皱的眉头,噘起的小嘴,以自己的感悟表达着科利亚的孤独和无奈。

  读中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联系生活的体验,放飞自己的想象,以我心比他心,深入的体会科利亚的心情。当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感情朗读自然水到渠成。

  读后,注重教师的评价和同学之间的评价。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让学生当小老师,评价其他同学读的怎么样。学生们听说要当小老师,个个把小手高高举起,跃跃欲试。于是,小老师们在热闹的气氛中一个个产生。他们争着指出朗读同学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我对学生的朗读和评价也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在阅读中构建起鼓励和评价机制,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又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三、 图文结合,读中想象。

  “科利亚这么孤单,我们再一起去看看他。”这是我再播放一段动画。当学生看到科利亚的笑脸和窗前的红气球时,自然产生疑问:“气球是从哪来的?科利亚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一一呈现出来。我随即鼓励道:“你们这么聪明,自己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第3至5段,并在自己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的地方或者是不懂的地方做些记号,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全班交流。

  在理解“气球是怎样飘到窗前”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找出第三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引导学生抓住“摇摇摆摆”、“一上一下”两个词想象气球的动态,有的学生还配上动作演一演,展现出儿童的天真。

  学*第四段,让学生注意体会“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和“他好像看见米莎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这两句话蕴含的感情。科利亚由这张“可爱的笑脸”联想到的,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这里让学生展开联想,描述自己头脑中的画面。有的说科利亚想到和同学们在教室里上课,有的说科利亚想到和小伙伴一块踢足球,总之,孩子们尽情地想象着校园里的美好生活。

  理解“指手画脚”时,学生有一定困难。我引导学生想 象科利亚的同学站在四周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边说边做动作指挥别人,就是指手画脚。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主读书,动笔墨读书,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在学生充分阅读,充分感悟之后,再一次让童心飞翔,让想象驰骋,把他们带到科利亚的世界,让他们领悟到科利亚的高兴是由于他想到了一幅幅多么美好的画面,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读是阅读的基础,运用才是学*的目的。因此,我还设计了比较句子和用“可爱的”“高兴地”写一句话的练*。先用可爱的、高兴地说短语,再让学生把短语扩展成句子说一说,最后完成书上的读读写写。这样说写结合,循序渐进,加强了词、句的训练,使学生真正将课文中规范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学到这里,学生的心情已经随着科利亚轻松了许多,再进行朗读训练,孩子们的脸上自然带着微笑,语气也随之欢快起来。

  “窗前的气球在说话,心里暖洋洋的`科利亚在说话。”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说话的空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成为剧中人,让气球撞击打开想象的大门,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走进课文,走进爱心小世界。孩子们畅所欲言:“科利亚,祝你早日康复!” “科利亚,你寂寞的时候就想想我们吧。”“谢谢同学们,有了你们的关心,我一定很快好起来。” 这一环节的教学让人始终沉浸在一种温馨的氛围中。一句句充满童真的问候语,包含着孩子们浓浓的情谊。使在座的每一个人,心中都顿生暖意。

  最后教师小结:科利亚也许是被“可爱的笑脸”逗乐而笑;也许是为米莎的“创举”而开心的笑;也许是忘了病房里的孤独而高兴地笑……总之,这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给科利亚带来的是一声问候,一个惊喜,它代表着全班同学真诚的心。

  四、 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当学生借助气球向科利亚表达问候之后,我再一次开启学生的思维:一个学生“你还有什么好办法问候科利亚?”一个学生说:“老师,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一种遥控飞机,我可以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用遥控飞机送到科利亚窗前。”其他孩子也争先恐后地回答:放风筝、打电话、写信、录音等等,孩子们在想办法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现代化设备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最后我说:“老师的心里暖融融的,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要和同学友好相处,要能替他人着想,有的讲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友情故事,深化了文章主题。

  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班级中有哪些同学需要你帮助、鼓励?用你喜欢的方式向他表达友谊,可以给他画个可爱的笑脸,说几句鼓励的话,或写几句知心话等。

  板书设计主要采用“图文式”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人文性首先以童心为基础。我在教学中努力追寻童心,以童心与儿童对话,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语文,体悟情趣,拥抱美好的生活。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菁选(扩展3)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菁选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

  [分析教材]

  《丑小鸭》是人教版第四册的最后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编的,故事中的丑小鸭是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故事写得十分感人,贴进儿童生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分析学生]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现欲强是我班学生另一显著特点。但他们虽然聪明活泼,却缺乏认真细致,读起书来往往留于形式,没有深入到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指导学生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教学理念]

  本课内容浅显,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的字词极富表现力,词汇丰富,理解课文内容主要靠自己读书,自己意会。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和吸收内化时间,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设计特色]

  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借教材的"阶梯"引导学生一步步往上攀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

  4、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体会到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只要坚持追求美好的理想,逆境是会改变的。

  [教学流程]

  一、 自读课文 ,贴图讲故事。

  1、各学*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完成两项任务: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2)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2、把课前画好的四幅插图按照自己的理解顺序贴在一张白纸上。

  这个教学环节就是过去教学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但是这样的设计的意图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观察和理解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困难或产生许多难题。

  3、按照贴图的顺序在小组内讲一讲这个故事。

  二、品词析句,感情朗读。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故事比自己刚才讲得好的地方。

  2、汇报交流,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和对字词的理解。

  1)图文结合,指导朗读第一段。

  (1)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丑小鸭是什么样子的?

  (2)自由读第一段,画出具体描写丑小鸭怪模怪样的词句。

  (3)用“这是一只( )的丑小鸭”进行练*说话。

  (4)说说怎样读才能突出丑小鸭“又大又丑”的样子。

  (5)小组比赛读后互相评议。

  2)“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读这一句,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大家都欺负丑小鸭,他感定激起求知的欲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品质得到了培养。

  这一教学环节是使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发现好词好句和好的表达方式。这个过程就是自渎自悟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告诉他们的好词好句及好的表达方式,而是经过自主探究才发现的。

  教师在学生研读过程中,恰当地引导,巧妙地点拨,及时地评价,不断地鼓励,通过"读--议--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把语感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觉不到温暖,才觉得“孤单”,要读出丑小鸭的不幸与悲伤的心情。

  3)指导理解“惊奇”和“羡慕”。

  (1)播放多媒体课件:丑小鸭仰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从天上飞过。

  (2) 说说丑小鸭惊奇时是什么表情?(呆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圆圆的)

  (3)这时丑小鸭会想什么呢?(天鹅真

  美啊!要是我也能变成白天鹅那该多好啊!要是我也有那么多好朋友该多好啊!)

  (4)正因为天鹅有的丑小鸭没有,但他又希望自己也要有,这就叫“羡慕”。

  (5)想一想,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羡慕别人呢?

  (6)请同学们怀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段。(自由读,男女生赛读)

  (7)学生互评,评出各自的优缺点。

  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1)各小组讨论:要读好这个自然段,要通过观察丑小鸭的表情来理解“惊奇”的意思,不生硬又到位。

  先从概念上解释“羡慕”,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不失为妙法。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而且每一次通过比赛读、互相评价,力求让学生感受到读有所得的喜悦。

  特别注意哪几句话?

  A. 学生汇报。

  1“美丽极了!”要读出赞美的语气。

  2 “啊,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吗?”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3 “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白天鹅呀!”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

  B. 师生赛读。

  C. 师生互评。全班再齐读一遍。

  三、自主创新,改编、续编故事。

  1. 如果现在你再来讲这个故事,有没有信心比课文讲得更好?

  1) 在学*小组内讲。

  2) 每组派代表上讲台来讲。

  3) 学生互评。评出“创意奖”

  2、你还可以接着这个故事讲下去吗?

  1) 学生自己续编故事。

  2) 学生互评,评出“异想天开”奖。

  四、自编自演,深化理解。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会感情,不是老师让他们怎么读就怎么读,这就是自渎自悟的过程。

  师生赛读,更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师生互评,特别是学生评老师,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教师是学生学*的伙伴。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寻求进一步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学懂课文本身。由于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的探究和体验,所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力。

  1、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喜欢?

  2、小组合作编排课本剧。

  3、每小组选一名同学扮演一个角色,合作表演课本剧。

  4、学生互评,评出“最佳演员”奖。

  经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学生理解丑小鸭在逆境中坚持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已经水到渠成。

  课本剧是“语文实践”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合作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自然就想到如何配上美妙的音乐、得体的动作,使语言更具魅力。这些都体现了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品质。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学*,懂得做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作者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焦、喘、截”3个生字,会写“焦、望、费、算”4个字,理解并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二、教法学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自主性。

  2、情境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

  3、朗读感悟法

  学生是学*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所以上课伊始,我先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出课题:同学们,我们刚才看的动画片有个名字叫《揠苗助长》,是一个寓言故事。接着在学生讨论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我简单介绍: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那么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包含这什么道理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顺利地带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中。

  (二)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交流方法。《课标》指出“要让儿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就必须先帮助学生扫除文字的障碍,这样,他们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语文学*之中,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不过本课生字并不多,而且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识字能力,所以先我引导学生先自主学*,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教互评,教师点拨等方式,鼓励学生采用多样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区别比较法、部件分析法,动作演示法、自编儿歌法等。

  2.学生再读课文,并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同时体现尊重学生选择,以生为本,体现个性化阅读。

  3、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引导学生用这个句式,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样学生对课文会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有了这个浅层次的理解。为下面深层次的学*打下基础。

  (三)品读课文,悟出寓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和种田人心情变化两个方面展开学*与讨论。抓住几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自主学*基础上交流讨论,同时以读贯穿始终。如:“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画出有关的词语”,再如“此时,农夫的心情如何?请带着这种着急的心情读一下”如:课文的最后提出“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赶回家,他会怎样对他的父亲说”“而农夫听了儿子的话,看见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么辛苦,他会说些什么呢?”。就这样通过品词析句、通过朗读指导、通过想象补白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兴奋、得意、后悔;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从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感、培养语感。这样设计与安排,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内容;在想象创造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将较深刻的寓意层层推进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纪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降低了难度,三全其美。

  (五)文本延伸,训练语言

  在课末,通过“复述故事”、“运用词语”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学生复述。

  五、说效果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认为我的这课时设计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能力,突出了四个亮点:

  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提高了认字能力。

  2、注重书写指导,培养了良好书写*惯

  3、以读为本,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4、注重语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课,这一篇是一篇老课文,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课文之一。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的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情感目标: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我教的是第二课时,我定下了以下的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文中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4、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

  5、教学难点:体会文中重点词的准确。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因为在我们南方,雷雨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这也是学*本课的有利因素。

  三、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初步收集信息的能力。”课前一周,我先让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如果遇到下雨的话,就更应及时,仔细地观察,让学生用心地观察,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情景教学法: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个生动、有吸引的情景。心理学也表明发当刺激物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给学生短时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能会转变成长时记忆。在课上我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的生动景象。

  四、说学法

  1、朗读感悟为主:“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去感悟。

  2、合作探究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变单一、被动、接受的学*方式为合作、主动、探究的学*方式。《雷雨》这一篇课文很明确地分为雨前、雨中、雨后这三部分,所以我会在组织全班学*完第一部分后,就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探究第二、第三部分。

  五、说教学过程

  1、设情景,感受雨的美:教学实践过程表明:如果学生对学*对象产生兴趣的话,他就能自觉排除多种多种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主动学*,把学*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课前,我会播放各种下雨的情景,引导学生体会各种不同的雨,有蒙蒙细雨,有倾盆大雨,有滴滴嗒嗒的雨声。先让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导入我们学*的课文《雷雨》。

  2、认识生字,理清结构: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合作读也就是同位同学每人读,指名读一个一个自然段,互相纠正,互相学*,这是读流利,读正确的做法,学生只有读通,读顺了课文,才能谈得上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3、赏读感悟,体会感情:再次向学生展示雨前的部分,这部分需要理解的词语很多,学生要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这些词:黑沉沉、压下来、挂、垂。让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谈体会。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些词的话,我会继续利用挂图,课件、向学生展示解释。

  4、合作交流探究:在学*完第一部分以后,我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合作学*第二、三部分,雷雨中、雷雨后,然后我让学生汇报你学*到了什么?二年级的学生好于表现,相信他们能说出合作学*以后的收获。这样的处理可以省却了老师字字、句句、段段去分析讲述的繁索,真正能课堂还给了学生。

  5、品词品句完了之后,再让学生有感地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6、课堂的延伸:让学生说说,他自己在这些日子观察过的天气,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把说的写下来。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4

  说教材

  《狼和小羊》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反驳狼的故事,狼先说小羊弄脏了它喝的水,又说去年小羊说了它的坏话,最后它自知理屈就露出凶相,向小羊扑去。狼三次找借口,一次比一次凶,尽管小羊驳得它理屈词穷,无话可说,但它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说明狼的本性是凶猛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靠讲道理是不行的。全文仅一张插图,但就从这张插图上可以充分看出狼的本性以及小羊的温和美善,在教学时要结合课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本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狼看见小羊在小溪边喝水,向我们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至六自然段讲凶恶的狼故意找碴儿,先后制造了三个借口要吃小羊,而善良的小羊温和地跟它讲道理,驳倒了它,但狼根本不听小羊的申辩,最后还是残暴地往小羊身上扑去。

  说教学目标

  基于自己对课标的认识,教材的理解,结合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蛋要做坏事总要找借口,对这样的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教学重点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在对话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让学生在学*中细细体会,并让学生通过插图观察一下狼和小羊说话的神态。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蛋,光与他们讲道是不行的。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是这样安排课程的:第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注意读好生字、词语;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练*分配朗读课文;第三课时,分析字形,指导书写,并完成课后*题2,3。

  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够阅读一些浅*的文章,已经初步具有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的能力,并且能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学生的词语积累量有限,有时心中很明白,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

  说教法和教学过程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图片“狼”“小羊”。出示图,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当学生说“狼”“小羊”时,师板书课题:狼和小羊,“那么,在狼和小羊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这一提问,揭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打开课本,通过听老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大致了解。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同时可把一些不懂的词句划出,有待于讲读课文时解决。

  学生自读后,为了知道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的情况,我设计了一些小问题,以便检查自读效果,如:

  ①什么叫“找碴儿”?学生答:找碴儿就是故意挑毛病。

  ②文中写的是谁找谁的碴儿?共找了几次?

  ③狼为什么要找小羊的碴儿?通过以上这些提问,大部分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印象。接着分段理解课文内容。出示彩色活动挂图,让学生看清故事发生的地点,边讲边演示小羊先来到小溪边喝水,再演示狼在小溪的上游出现,通过直观,使学生看清是小羊先来喝水,狼是后来的`,小羊处在小溪的下游,狼处在上游,这样为理解“狼故意找碴儿”作好了铺垫。紧接着讲读第一次对话,我让学生先读对话,弄清狼和小羊话中的含义,请同桌的同学讨论一下,它们谁的话有道理?为什么?学生当然清楚是小羊的话有道理,因为水不会从下游流到上游,这是狼在故意找碴儿,诬赖小羊。我还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来体会狼和小羊的不同态度,“狼”想吃小羊,“故意”找碴儿,读时速度可销快些,语调高昂,读出盛气凌人,横加指责的语气,而小羊的话要读得*缓些,语调低,读出小心翼翼据理申辩的语气。

  狼见自己的理由被*后,非常生气,又找了一个新的借口,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读狼与小羊的第二次对话,边读边唱边想,边划,边议,看看这次对话的内容是什么。原来狼又是在毫无根据地任意编造吃掉小羊的理由,文中“总是听说,去年,背地理”等词语都说明了这一点,而此时小羊只说了一句话,它先肯定地说:“那是不可能的”,然合进一步用“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这个事实说明自己不可能说过狼的坏话。再一次证明狼是在故意找碴儿。

  在朗读这段对话时,狼“气冲冲”地说,要读出蛮横无理的语气,小羊样子可怜,急得“喊道”,而且称呼“亲爱的狼先生”。要让学生读出认真申辨和害怕的语气。当狼被反驳的无话可说时,它不想再争辩了,也不让小羊申辩,于是穷凶极恶地向小羊身上扑去,在理解最后一段时,主要让学生理解以下几个词语:“争辩”,“逼*”,“龇”,“嚷”,“反正”,然后再朗读时,也要将这些词语读重音。通过以上的读和议,让学让懂得,狼“想吃小羊,开始先是千方百计找借口,当借口被驳倒时,它还是照样把小羊吃了,小羊跟这种‘坏家伙’光讲道理是不行的”。

  这时,我及时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现在社会上也有一些和“狼”一样坏的家伙,先靠讲道理是不行的,还要勇敢地抵抗才行。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我让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留了一个问题给学生:小羊最后会不会被吃掉呢?请大家课后自己设想一下这个故事的结局。

  说板书设计

  我把板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狼故意想吃掉小羊的理由,另一部分是关于小羊是怎样申辩的。这样的板书可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并且还能根据板书,大致复述出课文内容。

  狼和小羊

  狼想吃小羊

  1.你弄脏了水温和:“上游……下游”故意找碴儿

  2.背地里说坏话喊道:“我还没有生下来哪”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9课《金色的玉米棒》。《金色的玉米棒》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在秋天小兔藏起了三个玉米棒。到了冬天,松鼠、松鸡、刺猬分别找小兔借玉米棒,小兔没有借给他们,而是送给他们干蘑菇、豆子、红枣。到了春天,小兔种下了玉米,秋后收了好多玉米棒。送给他们各一筐,松鼠、松鸡、刺猬他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教材借这个童话故事,让学生知道:只有留下种子,才有足够的粮食!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粮食,要从小爱劳动!

  2、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天**动、富于想象的特点的认识,特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利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努力激活教与学的气氛,力求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

  3)情感态度目标: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丰收果实带来的乐趣。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尤其是对二年级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兔不借玉米棒的原因。

  二、说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朗读主线”的原则,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环境。学法则以诵读、发现、感悟、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特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感受乐趣——研读课文、体验乐趣——拓展思维、升华乐趣——布置作业、延伸乐趣。

  (一)激趣导入、感受乐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重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气氛。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于是,上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让学生感受乐趣。

  首先让学生猜谜语,猜出后我出示一个玉米棒实物,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从而引出课题:金色的玉米棒。这样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也自然地引出了本课内容。

  (二)研读课文、体验乐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尤其是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于以上对《新课标》要求的理解,及本课重难点的把握,我在第二版块“研读课文、体验乐趣”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初读感悟。

  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读感悟之中去,我说:围绕这金色的`玉米棒,森林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然后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最后再听课件中的范读,加深印象。

  2.深入研读。

  新课程关注的不只是学*结果,更关注的是学*过程。我采用分段研读的方法帮学生理解课文。首先,跟随课件学*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思考回答: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接着跟随课件学*松鼠向小兔借玉米棒的事。针对学*过程,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1)为什么借?

  (2)小松鼠借到玉米棒了吗?为什么?

  (3)小松鼠带什么东西回家了呢?

  (4)小兔不借玉米棒,可为什么又给了松鼠一把干蘑菇?

  学生边读边想,然后回答这四个问题,理解词语:肯定。从而明白:小兔是心地善良的,是乐于助人的。同时在读的时候,随文识字。

  后面我就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松鸡、刺猬向小兔借玉米棒的经过。同时理解比喻句:北风刮在脸上像针扎一样。

  然后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理解词句:“淅淅沥沥”的春雨说明是春天播种的季节到了。“一个个小坑”说明挖的坑多,多播种,就有多的收获。

  最后讨论:小兔原来不借一个玉米棒,现在却送一筐玉米棒,这是为什么?刺猬、松鼠、松鸡收到玉米棒后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3.猜心理,感情朗读,现场表演。

  首先让学生猜猜小动物心里想什么,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会说些什么话。然后指名猜,想猜哪句就猜哪句。充分肯定学生多元化的理解。接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地演动作、扮角色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并且对表演得好的学生未完行表扬。

  (三)拓展思维、升华乐趣

  每一篇课文都要给学生一种思想的启迪,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这篇课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做一个勤劳的人。所以在第三版块“拓展思维、升华乐趣”中我让学生谈谈:你通过劳动,得到了哪些收获?就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舞台。

  (四)布置作业、延伸乐趣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般都有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和余音饶梁的“终曲”,这种精彩的“终曲”不但可使课堂气氛**迭起,而且能让学生把这种情感延伸到课外,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设计了一个延伸性和开放性很强的练*:

  1.续编课文。

  2、做课件中的练*,这是一个可以动手的题。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自由输入词语,句子。

  四、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了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总之,本堂课的设计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体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并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建构课堂教学,力求体现新的课程观念。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是一篇描写儿童生活的散文,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想象丰富,课文图文结合,富有童真和童趣,是一篇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展开想象,写句子的典型范本。

  二、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喜欢想象,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第二课时的三个学*目标。

  1、默读课文,根据情境展开合理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2、按照汉字的笔画顺序,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的书写“伞”、母”2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感受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三、说重难点

  二年级以来与“想象”有关的语文要素已经出现了两次,分别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读句子想象画面”,本文是第一次提出了“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这是对学生提出了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能力要求。这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和重难点,,本篇课文教学,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1、创设情境法,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为学生进行想象找到共鸣点和切入点。

  2、阅读法,我采用朗读、默读。教师范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3、练*设计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充分说明了语文练*的重要性。练*有助于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设计语言训练的练*,是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于是我将'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开展。

  五、说教学环节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

  1、复*字词句,激发“喜欢之情”

  我坚持将识字写字作为低段的学*重点,采用在语境中识字的方法,使识字与课文的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第一课时,集中识字读准字音后,知道文中反复说的“我喜欢”指的是什么后,结合本课的学*目标一是根据情境,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所以,我我运用朗读教学法,一方面对第一课时进行复*,另一方面再次激发学生体会作者的喜欢之情。本课的导入设计,首先,我用“渡这个字在文中有许多好朋友,请你读课文,将他们圈出来。”其次,结合文中的插图,理解“渡口”等词语的意思,运用多媒体将词语放到插图合适的位置。接着,引导学生朗读“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课枫树,我很喜欢它”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我喜欢的是什么”最后,借机板书出:一棵枫树、喜鹊窝、喜鹊阿姨、喜鹊弟弟。

  2、理解课文,感受“喜欢之乐”

  课标提出低段开始学*培养默读的能力,因此在此环节,我引导学生逐步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在默读中思考“我是如此的喜欢喜鹊,从那天起,我一有空,便来到渡口旁,站在枫树下面看,我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五至十二自然段。”结合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和阅读法相结合。一方面指导学生读懂句子内容,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首先,运用朗读想象,补白画面内容,从句末的省略号中,你读懂了什么?喜鹊阿姨还会教小喜鹊做什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用“一会……一会……一会……”说一句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语文园地四的相关内容打好基石。最后,指导学生按笔顺书写生字“母”。多媒体动画展示“母”字的汉字演变,从构字规律上讲解汉字,根据书写的正确度、规范度和整洁度进行师生、生生互评。将写字学*与课文的学*融合在一起。

  3、创设情境,体验“知音之乐”

  这个环节我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创设学*汉语拼音的情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本文中喜鹊的叫声是展开想象的切入点。但如何防止课堂上混乱无序的学*喜鹊叫呢?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看,喜鹊阿姨,正在教喜鹊弟弟学拼音呢!让我们也一起来加入它们的队伍学*一下吧!老师是喜鹊阿姨,你们是喜鹊弟弟。你是一只刚出生的小喜鹊,声音小小的,我来教你学读;你是一只,刚学拼音的喜鹊弟弟,你读的不是很熟练,我来教你读;你是正在认真学*拼音的小喜鹊,我来教你读。一阵风吹来,你才发现自己不是喜鹊,此时你正在枫树下面抬头看,你知道它们在说?第二步进行小组合作表演看日出。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一人读喜鹊阿姨,一人读喜鹊弟弟,一人读“我”,一人读旁白。同时提示:找好各角色的语言,注意标点符号,用恰当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环节为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做了重要的铺垫。为完成教学重难点写下想象之话,做了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做到了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4、展开想象,绘画“喜欢之境”

  有了前三个环节的层层铺垫,把想象的内容写出来,就变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根据二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心理特征,多媒体出示与内容相关的两幅图片,组织学生先小组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语言的规范化、想象的合理化,新颖性。再组织学生写下来。最后,进行小结,在枫树下,我望着喜鹊的窝,就快乐无比,所以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写道——“我真高兴啊!借机板书:简笔画一颗枫树、一个儿童、喜欢。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课文记述了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尊敬老师的一件事。通过阅读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接受一次深刻的传统美德教育,在思想道德上接受净化和洗礼。

  二、教学目标:

  1、学*居里夫人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以后,仍然热爱、尊敬自己的老师的优秀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写12个生字,认识11个生字。了解“抚摸、慈祥、尊敬”等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难、重点:

  1、感受和理解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热爱、尊敬老师的精神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

  2、生字卡片;

  3、课前学生、教师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和尊敬老师的故事。

  五、教学时间:

  本课计划两课时,本课时是第一课时。

  六、教法:

  1、导入。教师直接导入新课,出示课题,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2、初读并检查生字。学生按老师要求自由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字扫除阅读障碍,从音、形、词、义方面解决生字。指名读、同桌检查读纠正读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精讲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学生收集交流资料了解居里夫人的生*事迹,理解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通过引导理解居里夫人表情、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及侧面人物的描写的语句,表现居里夫人尊敬老师的优良品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拓展升华总结。通过本课阅读使学生明白居里夫人在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以后,仍然热爱、尊敬自己的'老师的优良品质。收集、交流有关尊敬老师的故事。并引导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尊敬老师、热爱老师,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在阅读实践中接受一次深刻的传统美德教育,在思想道德上接受净化和洗礼。

  七、学法:

  1、学生同桌、小组互相交流、检查,将“兵教兵、兵兵互学、互查”引入课堂教学当中,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和尊敬老师的故事,课堂交流学*,拓展学生知识面,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八、创新:

  1、将“兵教兵、兵兵互学、互查”引入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学*相结合,对自己的教学是一个挑战与创新。

  2、将课桌摆放成“圆桌会议式”,首先源自于家长会时与家长交流,有些孩子在课堂中回答问题的机会少。其次,会后学生喜欢这种形式的课桌摆放,改变教学形式,对学生也很有新鲜感,用学生话说就是“非常的亲切、自然”,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了。当天上课时,也让我深感愧疚,确实有部分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少,也许被我们老师忽视了。这种摆放形式也有其不利的地方,如学生看黑板有所不便、组织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本次教学用此种课桌摆放形式,并不是标新立异,只是一种自己教学形式的尝试和对我们教师*时教学的一种反思。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假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二、说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重点分析:

  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难点分析: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六、说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二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教师应选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出现文本,让他们乐于接受。师描述:从前,有个孩子,叫马良。有一天,他得到一枝神笔,他用神笔画了一头大黄牛,帮助农民耕地,画了一架大水车,帮助乡亲们灌溉农田,还用神笔惩罚了那个贪官。“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穿全文始终,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神笔马良》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石。

  1、过渡:“有了神笔多好啊,能为乡亲们做那么多的事情,有个小女孩也想像马良一样,有一枝神笔,并把她的美好心愿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假如》。”(出示课题的课件)师顺势而引,将文本自然呈现于学生的学*过程中。

  2、齐读课题(带着深情的祝愿读)。

  二、听读课文,训练说话

  1、师配乐朗诵全诗新课标注重培养孩子听的能力,而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经典,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粹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学初始,让学生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将学生带入文本,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反馈。“你听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三、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过渡:“你也想学着老师的样子和着音乐动情地朗诵这首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读好这首诗歌。要想读好这首诗,首先要把它读通顺,读正确,现在就请你翻到108页,开始读吧!”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词组“红红的太阳、好吃的谷粒、健康的身体,这三个词语为一组,语调都较高昂。

  (2)寒冷的北风、遥远的地方、不幸的朋友,这三个词语为第二组。

  (3)先发现,指出这些都是带”的“的词组;指导朗读(引: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把这类词读好的小秘密,就是把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都读重一点,的字读轻一点,这样就好听了)。

  3.出示词组”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指导朗读。过渡:”读得真不错,相信你们也能把这些词语读好。“指名读,(缩用动作加以理解,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指导朗读)指导好词语的朗读,将奠定后来课文朗读的基调。

  四、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教学第一段

  过渡:”我用马良的神笔让窗前的小树不再……缩……我还用马良的神笔让树上的小鸟不再……苦……

  2.师:“多美好的心愿啊,这就是小女孩的第一个愿望,(一边说一边出示第一节),自己试着读一读,请一个小朋友读,(相机出现分隔线)

  3.生读,师相机指导,请生学*老师吸气的方法,并不是很夸张的吸气,而是稍作停顿。

  4.过渡:”就这么一个红红的太阳,能给小树带来什么呢?“生交流。

  5.师生配合读。过渡:”是的,红红的太阳就像一件温暖的衣服,让小树不会在……生: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点红重读的词,如果我们不只注意有节奏的朗读,还注意这些词,你一定读得更动听,齐读

  6.指导有表情地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本环节设计中,我力求体现这一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展示读、评读、激读、赛读的方式,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读书过程也是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的过程。阅读亦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在此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1、有节奏地读

  2、有节奏又有重音地读

  3、带上表情美美地读。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二)教学第二段

  1.过渡:“学会了这一段的朗读,你一定也能读好第二个愿望,拿出笔,边读边学着老师的样儿,在停顿的地方划上斜线,在一些能更好的帮助你朗读的词语下面加上小点。

  2.检查:找一个做范本,展示台展示,现在请你根据你做的'读**号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相信其他的小朋友也学会了这种朗读诗歌的方法,生范读3.生练读,课件出示分隔线及重点词语。当学生在第一段学*中,看了老师的方法后,已基本掌握,因此,第二段的教学可以放一手扶一手,让学生将方法迁移,去自读自悟。

  (三)教学第三段

  1.出示第三段,请生读。

  2.其他小朋友都是小评委,听完后帮他点评,读完第一句,请生评价:有什么值得我们学*的地方或哪些地方还能怎样读的更好,评完后接着读第二句,读完后,再评。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教师已放手,而采取合作探究这一有效的学*方式,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学生不仅有所发现,而且,合作精神、协作能力都有所提高。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孩子有事可做,才不会让他出现走神的机会,在听的过程中让每个孩子都担任评委的角色,既调动了他的学*积极性,也是对他的检测,检测他对上面所学的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四)连读全文

  五、拓展,说话

  师:”故事还没完呢,那么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还想干些什么呢?“练*说话。

  2.师巡视,找出说的较好的几位,请上讲台,把他们说的连成一首新的《假如》。将朗读与写话相结合,让感悟的情感及时留于笔端,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自然流淌,此时,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因此,在本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的能力,说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充分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就此一节适时点拨引导,而后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小组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总之,整个设计,我把学*的自主**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兴趣和主动意识能以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关注学生学*过程的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在轻松、愉快中体会情感,发展语言。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9

  教材说明: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1课《回声》。主要讲一只小青蛙的叫声引来了另一只“小青蛙”,还调皮地学他说话。在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用水波和声波做比的巧妙指点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声的道理。这篇科学童话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物理现象——;回声,捧读本文,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增加了学生对大自然现象了解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有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关键:

  熟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

  (联系课前实际,拉*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

  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课文《回声》,(板书课题)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那么回声到底是什么声音?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读了课文后就能知道了。

  (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二、检查预*,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好读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然后指名读,随时纠正错字。

  2、检查认字情况。(课件演示)

  呱呱哩一圈圈波纹碰到返回来

  (1)带拼音读词语,重点强调“哩”和“波”的读音,“哩”是语气词,读轻声,“波”的韵母是ō,不要读成ē。

  (2)去掉拼音读词语,注意带点的字。

  (3)去掉熟字读生字。

  (4)交流识记方法。

  (5)用生字组词。

  (识字教学本节课的重点之一,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电脑课件的演示,注意生字的音形义教学,突出了教学重点,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三、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看书上的图边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看屏幕,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像什么?文中的那一段描写了这座小桥的样子?(第一自然段)请你读一读这一段。(通过这样的设计,对学生进行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3、桥洞下的小青蛙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小青蛙的心情怎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是怎么说的呢?又发生了怎样有趣的事呢?我们来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1)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听到的?读这一段应该用怎样的语气?(高兴、欢快)谁来读一读这一段?

  (2)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感到怎样?(奇怪)

  此时的小青蛙也和你一样。谁来读第三自然段?小青蛙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奇怪)

  妈妈的话呢?(亲切)

  4、面对小青蛙提出的问题,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看屏幕说一说。朗读第四段,找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跳、捡、扔)

  青蛙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1)学生边读边把妈妈说的话划出来。

  屏幕出示妈妈的话,找学生读一读。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孩子的疑问,它的话应该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2)读了妈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碰

  波纹 ))))))))))) 河岸

  荡回来

  碰

  叫声)))))))))))石壁

  (回声)返回来

  (4)让学生读一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小青蛙明白了什么,心情怎样?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它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稍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

  教师板书:回声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回声,这一部分的内容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各种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多读中悟情。同时抓住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等,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顽皮的小青蛙明白了这件事之后,又去干什么呢?齐读最后一段。

  6、分角色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味欣赏。

  1.你学了课文,懂得了什么?

  2.说说还在哪些地方可以听到回声?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设计:

  31、回声

  碰

  波纹 ))))))))))) 河岸

  荡回来

  碰

  叫声)))))))))))石壁

  (回声)返回来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两首古诗都是写景诗,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先发感叹,再写实景,手法独特,语言浅*明白,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有的美景,色彩明丽,已经开阔,有种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本诗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同时,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与写景之中。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两首诗均以传统水墨画配图,可帮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果大量的故事,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他们能够也有一定的学*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生字词,读准多音字“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①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上;教学难点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两首诗描写的大自然景象上。

  四、说教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让二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学*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本课分为两个课时,分别教授两首古诗。采用教学模式:激趣导入——学*生字——古诗赏读——互动交流。

  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激趣导入。课件播放西湖美景、净慈寺风光,教师讲解西湖美景,引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诸多墨宝,其中就有诗人杨万里。展示杨万里的简介,直接导入要学的诗题,请同学齐读解读。

  2.学*生字。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跟读,齐读,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韵律美、音韵美。同桌之间互相正音,小组比赛认读生字词。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字拆解后编顺口溜或字谜来记忆。

  开火车认读生字,根据动画演示,描红书写,教师巡视,相机纠正,请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3.古诗赏读。逐句讲解,指名学生读,说出自己的感受,再给出生词解释,指名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佐以西湖四时风光、荷花映日图片加深理解。杨万里的诗语言浅显易懂,所以不必逐字深讲,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认知。引导学生发现“碧”“红”突出的视觉感。

  4.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曾读过的关于西湖风光的诗。根据学*结合自己的理解讲述这首诗描绘的画面,相互评议,比赛背诵。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1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制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第七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课文的主题就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以读为主,在读中认识生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所以"朗读感悟"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此文要求会认和要求会写的字不多,课文篇幅不长,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在课时分配时把写字教学都放在第二课时,目的在于利用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书中感悟道理,解决本课难题。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了解列宁是利用什么方法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怎么在传统的基础上,讲出新意,就是我这节课所要体现的。在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后,崔峦曾说过:"书一定要在课上读顺、读好。读得不充分的课,看不出读书有长进的课,不是好的阅读课。字一定要认得,一定要写好。电脑不能代替书写,写字指导要加强示范。要重视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课标对此是重视的,但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揣摩、理解,要与机械、重复的字、词、句的练*,要与单项的字、词、句的测试区别开来。要珍视并鼓励学生发表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如下的安排:

  一、通过富有童趣的音乐和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由一个"有关列宁和蜜蜂的故事"设计了悬念,在课题的设计方面,我将蜜蜂做成了图片,吸引低年级学生的眼球,并将"引"字进行田字格指导书写,通过写字指导的示范,进一步加强写的练*。并让学生在书上跟写。

  二、在自主识字环节,由于本课的生字不多,难度不大,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学,先是由学生自行领读,然后,让他们说说哪些字需要注意。从而解决了生字的问题,对于进一步的'写字训练则放到第二课时。然后进行初步的读课文。

  三、进入到了课文的具体学*,我加强了对于字词的理解与课文朗读的指导。比如:在理解"附*"时,我就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说说你身边哪些同学在你的附*,哪些同学在你的旁边,哪些同学在离你比较远的地方。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附*"是指,离自己不太远的地方。从而为了后面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作了铺垫。

  再比如:在理解"果然"这个词时,我采取了使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进行理解,通过,重音放置的位置不同来体会,句子的含义。

  对于本课的重点,我把讲课的主要力量放在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上。他是怎么找到的?由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来,然后让学生找句子体会,通过读句子体会,学生还只能找到: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得到验证,这三个方面。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扮演列宁,说说你作为列宁,一边走一边观察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在这里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挥想象。在利用课件辅助,从而再导出: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分析思考--做出判断--得到验证。当课讲到这里时,学生已经对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有了清楚的认识,可以来完成课后练*:画出寻找养蜂人路线图。可以说学生对于这个练*已经是水到渠成了。我将不作重点说明。

  对于不太重要的第四自然段,我则采取做动作理解"惊讶"一词,然后,分角色朗读,这了做一个过渡,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样就可以导出蜜蜂真的是列宁的向导吗?其实这是作为全文回馈用的。体会出,并不是蜜蜂真的做了向导,而是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得来的结果。

  最后,让学生来谈谈学*的收获,将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明确点出,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四、在作业的布置上,我设计了一个开拓兴趣的作业,让学生去找找还有哪些小动物具有认路的本领。

  五、在板书的设计上我一部分是由学生来完成的图画,一部分是由我来总结的内容。尽量做到简洁明了。

  板书设计:

  26.路

  注意发现列宁---蜜蜂---养蜂人

  仔细观察

  分析思考小山---花丛---园子-小房子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2

  一、 说教材

  沈括是宋朝著名的科学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少年沈括由两句诗的内容引发思考:为什么自家院子里的桃花枯萎了,山里的桃花才刚盛开?通过上山观察终于明白了桃花迟开的原因是山上的地势高,温度低。本课集常识性与人文性为一体,“桃花迟开的原因”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课外知识,沈括善于观察思考,勇于探索的好*惯是值得学生学*的,也是*时学生们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二、 说目标

  1、 认知目标:

  (1) 学*本课“沈、芳、寺、凋、院、枯、萎、约、袄、原”这十个生字,积累词语“芳菲、枯萎、盛开、七嘴八舌”。

  (2) 通过课文内容学*,知道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是地势高,温度低。

  2、 技能目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积累这些句子,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相关内容。

  3、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惯。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中的“三维概念”。一维是知识技能,二维是过程方法,三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学*目标。所以我这节课我就是想通过课文内容学*,引导学生懂得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惯。这里要强调的是本节课三维目标的定位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到了原有的学*基础,考虑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目标的落实强调整体性,是强调在整体的课文学*过程中去落实三维目标,而非割裂地机械完成。整个内容都是围绕学生在比较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三里的桃花开得迟?”展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 说教学环节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这节课对目标的落实和重点难点的突破。

  (一) 导入激趣 破题生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又是学*最好的老师,能吸引学生的学*兴趣,课也就能成功一半了。所以我非常注重“导入”这一重要的开端。开始我先出示图片,并板书:桃花开 。然后问学生:“桃花几月开?”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不难回答出桃花是三月开的。我请学生寻找课文中和他们讲述的不一样的地方。学生找到诗句,我出示内容,让学生读诗句,读译文。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同时感受到了不同,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了矛盾 ,教师揭示课题,学生很自然地在矛盾中产生并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这里问题的产生非老师代替他们提出,而是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到的。这样的`设计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语言环境,进行了重点生字的识字教学。如,在读到古诗的时候,讲到沈括这个人物,我出示沈括的图片介绍,让学生在了解沈括的同时记住“沈”并知道这个字的读音是前鼻音。又如“凋谢”的“凋”字,我让学生用熟字加部首的方法来记住,并找找“凋谢”在文中的反义词,在学生字的同时理解了词语的意思,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字词教学。

  (二)、带疑深入 研究学*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点的环节,我主要通过填空的形式(出示媒体)把整个环节的内容贯穿在一起。在这里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找找沈括当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在有感情的朗读之后,再让学生找到山里桃花开的情景。沈括怎么知道山里的桃花会开得正茂盛呢?完成填空。完成的是填空,训练的是朗读,感悟的是观察、思考、探索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找找山上山下的不同,沈括正是从这些不同现象的比较中明白了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

  二年级的学生还不能连贯地表达完整的意思,这个填空形式是老师给学生一个扶手,让学生能找到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并且积累这些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里我非常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是对文本的体验,是语言积累的重点,是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的扶手和依据。例如,最后一句:沈括一下子明白了的内容,是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是认知目标中的重点,这样的内容不仅要会读,还要会背,还要化为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填空内容的层层深入,我随即板书。

  (三)、积累运用 感悟生情

  学生在层层深入的语言训练之后,我又让他们进行角色的迁移,让他们做沈括,看着投影来说说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过。并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是前面一个环节基础上的升华,是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知识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了前面反复朗读甚至背诵为铺垫,复述主要内容对学生而言就不是困难的事情了。

  下面是对学生进行第二次的角色迁移:如果你是妈妈,你听了沈括说的话,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妈妈对沈括说的话,就是情感目标中的内容,也是本节课教师希望学生知道的人生的真谛。让学生通过学*课文,自己感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其效果远远超过教师来告诉他。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牢牢抓住四个字:趣 疑 练 悟。学生在学*的初始,因为兴趣而读古诗,因为兴趣而产生疑问,产生了疑问就要解决,通过解疑促进了语言训练,在语言训练中悟出了感情。这四步不是孤立的,是紧密相连,步步推进,环环相口的。

  最后的课外拓展,教师布置了这样的内容:说说对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充满好奇想知道答案的,课堂内不能解决的,自己想办法去找到答案。这样就让学生将疑问延伸到了课外,同时也将课堂上学生自己感悟的象沈括那样“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惯延伸到了课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因为这才是让他们授用一生的。所以我立足于课堂,将眼光延伸到了课堂以外更远的地方。在“授之渔”的教学道路上,不断探索!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假如》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23课。这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西西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朗读这首诗,学生会产生心灵的共鸣,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分两课时教学本课。第一课时:初步了解课文,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第二课时:深入感悟课文,把握诗歌内容,升华情感。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体会作者关爱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

  (3)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关爱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有些课文应要求学生诵读。所以,本节课我确立了“以读为主”的思想,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口念成诵,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感悟诗中蕴涵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前三节的结构相同,这就为学法指导法提供了依据。因此,我将重点导读第一节诗,指导学生感悟学法,然后引导学生迁移学法,以学*小组的形式自主、合作学*,汇报学*成果,以此来训练并提高学生学*能力。

  在主要采用朗读法、学法指导法的同时,我将辅以情景教学法、谈话法等,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神笔”。

  四、说教学过程

  为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复*旧知、引入新课――感悟课文、感情朗读――升华情感、发展语言――课外延展、布置作业”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认读。

  2、提问:小作者用神笔画了什么?在学生逐段概括时,我以简笔画的形式把学生概括的内容板示于黑板。

  [这样安排,旨在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为下面理解诗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1、导读第一节诗

  (1)动动脑,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作者画为什么画红红的太阳?

  ②创设情境,深入感悟。

  a、课件出示小树图,教师感情叙述:“冬天到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

  b、学生扮演小树,进行师生对话,师:“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动情的叙述中,在师生对话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小作者画一个红红的太阳是为了让小树成长,从而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2)动动口,读出感情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件出示第一节诗)

  ②学生个人赛读,互相评价。

  我会问学生:“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个字、词不正确?他哪里读得好,哪里有点欠缺,你想怎么读?”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时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参与赛读。

  [这样引导学生赛读、相互进行评价,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

  ③教师点拨:读课文时,要想着诗中描绘的画面读,还可以加上表情、动作读。

  ④教师范读第一小节。

  [教师的范读是对低年级学生最直观的朗读指导,也是最有效的指导手段。]

  ⑤小结本节诗的学*方法。

  2、小组合作学*第二、三节诗

  (1)学法迁移,自读自悟

  课件出示学*要求:①动动脑:小作者为什么画谷粒和双腿?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②动动口:读出感情。

  [学生在第一段学*中,已基本感悟学*方法,因此,第二、三段的教学可以扶一手放一手,让学生将方法迁移,去自读自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

  (2)小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①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板书)

  如果学生说到“小作者是个怎样的人”时,我不会要求他们一定要把小作者的美好心愿归结到“善良”两个字,学生可能会说:“天真、聪明、可爱……”我都会加以赞扬。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真切而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都应加以珍视。]

  ②小组展示朗读第二、三小节,并互相评价。

  3、指导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

  (1)教师范读诗歌的最后一节:“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指导学生放慢语速以读出延伸感和想象空间。

  (2)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熟读、背诵。

  (3)学生比赛展示背诵效果。

  [从导读第一节诗到自学第二、三节诗,再到整体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环环紧扣,把功夫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读上。]

  (三)升华情感,发展语言

  1、课件出示全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第四小节结尾处的.标点与前三小节有什么不同?第四小节为什么要用省略号?

  学生可能会告诉我:因为小作者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愿望还没画完。那么,我会引导学生说:“你知道作者还有什么愿望没说出来吗?你能帮助小作者把他没画完的愿望画出来吗?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为谁画什么呢?”

  2、课件展示有关环境污染、贫困儿童、失学儿童的困惑等等图片,帮助学生拓宽想象思路。

  [朗读这首诗,学生会产生共鸣,有一种表达的愿望在涌动。于是我抓住时机,以第四小节结尾处的省略号为切入口,让学生畅所欲言,以自己的“假如”充分发挥想象,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外延展,布置作业

  实践性作业:

  1、按“我要给……”的句式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想画的东西画出来。

  [这种作业设计,使学生带着美好的愿望,带着自己独特的读书体验走出课堂,走向宽阔的心灵牧场。]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4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这一单元的课文都蕴涵了深刻而丰富的生活哲理。对于这组课文的教学,要特别关注人文精神的挖掘与落实,在让学生不离开对语言文字感悟的同时进行自然的思想教育,使生动的教材显得更加鲜活。授以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我从四个方面来向大家汇报:学生分析、教学理念(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要求、教学过程。

  一、学生分析

  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二、设计理念

  1、在新教材和《课程标准》中,把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放在首位。学生读、写的欲望都很强烈,要让学生把学*当作一种享受。为了这一理念,要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让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的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作出研究的反应。学生通过研究性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具有诱导倾向的问题,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3、使阅读成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春天吧!引导学生齐唱《春天在哪里》。好,我们已经找到了春天。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想知道它们在春天、秋天时有什么不同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用学生会唱的歌曲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教者以启发质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回答: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明确初读目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以简单的问答,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出示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并想办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创设宽松、民主的学*氛围,培养自主学*的*惯。

  (3)开火车认读生字。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帮助不会认的同学想办法认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喜欢比赛的特点,培养团结合作和竟争意识。

  2、再读课文,突出重点。

  (1)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设计意图:抓住事情的过程,体会重点人物的特点。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注重展示从对内容的理解到对人物品质的认识过程。

  (2)略读分析这篇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你喜欢哪几句话?读给大家听,要读出感情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学*自己喜欢的东西,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3)学生自选角色,有感情地表演出来,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同?感悟小枣树说的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柳树: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小枣树: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色的研读,力求突出重点,使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

  (4)读了课文,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大胆说出来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学*意识。

  3、精读课文,加强语感。

  (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们准备抓住哪些语句把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特点表现出来呢?

  设计意图: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拔、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重点词语,观察插图,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性格对比,加上学生自己的理解,把课文朗读并表演出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情感。

  三、拓展与巩固

  1、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先自己想想,然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巧用课文抓住文中的发散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文中人物的优缺点转移至现实的每个人身上,使德育落到实处。

  2、巩固会认的字

  游戏:听音出示字卡。(教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激发学*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

  3、总结

  谈话: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却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我们是不是要学*小枣树的高尚情操啊?

  四、作业设计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课后朗读全文给大家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吧!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将课题中“小柳树”写成绿色,“小枣树”写成红色,让小朋友说说他们为什么是这种颜色。小朋友课前搜集了资料,基本上都能说出一、二。后面采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突出了全文的中心。

  15小柳树 好看 不会结果

  和 多看别人长处

  小枣树 不好看 会结果

  说效果: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主完成对文章的探究和感悟。通过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使学生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恳请领导、老师批评指导。谢谢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葡萄沟》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四个内容

  1、葡萄沟盛产水果:

  那里不仅有人们最喜爱的葡萄,还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等(第一自然段)。

  2、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

  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第三自然段)。

  3、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

  夏季,种在梯田里的葡萄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绿叶底下,十分美丽(第二自然段)。

  4、葡萄沟不仅物产丰富、景色美丽,而且那里的人也特别好:

  淳朴的***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当葡萄成熟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拿出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二、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对于本教材,我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品词赏句来体会文章蕴涵的情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和重视情感的熏陶”。具此并结合前面分析的教材情况我把本课分为两课时教学,并将第二课时的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能目标:

  运用学法迁移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2、过程方法:

  引导学生在理解生词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并读出感情,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第二自然段。本段共有4句。第一句写葡萄的种植地点,从第2句开始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分别写了夏季和秋季,葡萄成长和成熟时的情况;第4句写在葡萄成熟的日子里热情好客的***族老乡的表现。文章的难点也在第二自然段,要准确领会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五、说学情、教法、学法

  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随着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学,喜欢大家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发现,喜欢和他人交流学*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为他们提供施展特长,展示才能的机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按自己的理解来读,按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组织讨论交流、相机诱导、以读代讲、开放课堂,课外延伸等教法,学法是采用自主学*体验法、合作交流探究法、相互辩论法、思维拓展图文结合想象法、品词赏句法。《新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还有这样的教法、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提高品读、感悟和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

  六、学*程序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我以充满激情的导语(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去葡萄沟玩一玩好不好?),以去葡萄沟玩一玩引起小朋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再借助教室里挂上成熟葡萄的环

  境布置等手段努力营造气氛,让学生好象进入了葡萄沟世界,这样做,可以拉*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而后安排用课题“葡萄沟”一词说一句完整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语言训练与说课文主要内容的目的。

  环节二:自主学*体验,合作交流探究。

  1、根据学生的说话,相机幻灯出示研究专题。出示幻灯内容: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研读课文,并思考:

  a、你认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你是从那些词语、句子体会出来的?请你选择体会最深或喜欢的词句,与同学交流,并试着读出感情。

  b、像这些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你喜欢怎样读懂的,请与同学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巧妙?”

  在这个研读专题中,不仅有研究的目标和要求,而且包含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过程提示。这正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目标体系,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2、展开研读这是学生自主学*体验的主要环节,作如下安排:

  ①自学自研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思考分析,边读边划边注。为后一步小组讨论的质量、有效度打下基础。

  ②自由组合小组,自学伙伴作交流相互合作,丰富阅读认识,教师应在座间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自学自研活动,并注意吸收反馈信息。

  环节三:反馈学*成果,相互辩论诱导。

  我始终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按自己的选择,交流学*成果。读是个性行的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会跟着学生的跳跃性思维随时调整引导思路,并在交流过程中,穿插落实课时目标,还适时组织讨论补充、评议深化、相机诱导。

  全班交流研读专题a时,采用相互补充辩论法、思维拓展图文结合想象法、品词赏句法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来感悟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从而让学生情不自禁地热爱上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全班交流研读专题b时,相机诱导回顾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的方法,并且也落实了本课的重点。

  在此过程中根据集体的反馈信息适时板书。(板书附后)这样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感悟表达能力。

  环节四:拓展创新,开放课堂,课外延伸

  趁热打铁,设计开放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方式,提高了兴趣,锻炼了能力。(选一个完成)

  1、现在我们到葡萄沟游玩一一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感受。能不能把你的感受想法,写下来,画下来,唱下来,让所有的老师、同学看看我们班的风采,为我们班争光?你准备怎么办呢?写作不错的,可以写一段话夸夸葡萄沟,做做广告,也可以写封信给***族老乡;画画不错的,可以画下你看到的;唱歌不错的,可以自己写写歌词,来唱一唱,陈老师帮你录下来;只要你想得到的都行。

  2、给***族老乡写写信,写游记,想当当小导游的,可以写写,你准备怎样介绍葡萄沟。

  七、附板书设计

  葡萄沟

  盛产水果:品种多

  好地方

  景色美丽:

  时间

  夏季:茂密的枝叶像凉棚

  秋季: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老乡热情好客:吃个够

  葡萄干有名:颜色鲜、颗粒大、味道甜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菁选(扩展4)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菁选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合集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田家四季歌》是是一首描写田家四季生活的歌谣,不如说是四幅季节图。而图画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因而,本课教学设计以赏图、看图、说图、画图为主体思路,引领学生在图画中识字,在图画中学词,在图画中朗读,在图画中了解文章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篇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更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应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应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课堂中教师要设置很多环节来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爱幻想,但识字量还不够多,语言积累刚刚起步,理解能力还很弱,所以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美文美读、是他们学*这课的主要成长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课文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通过学*,了解农民在不同的季节里的农事活动,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农民的辛苦,懂得辛勤劳动的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感悟田家生活的恬静与辛劳,热爱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二年级的学生重在识字和阅读,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了解农民在四个季节里的主要农事活动。

  3、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教学课时:第1课时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以唱背导入,激发兴趣法”——激**感,引起兴趣。

  “多元识字法”——随文识字,自主识字。

  “读悟法”——以读代讲,读中促悟。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老师引读等多种方式来朗读儿歌,达到了情感朗读的效果,也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四个季节的变化,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

  “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法”——激发想象力,锻炼口语表达。“培养低年级学生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

  “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的图片、视频、音频有效辅助教学,使教学活动多样化。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诵读导入

  通过课前展示吟诵四季古诗“唱一唱”,“背一背”激发学生兴趣。在欣赏田家四季图片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既形象又具体,并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自主学*,小组合作

  这个环节以学生小组学*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把学*还给孩子,小组交流汇报注重学生自信展示的培养,以让学生爱课堂爱学*为最终目标精心设计学*任务,提供学*策略步骤,为起步阶段的小组学*活动给出明确的指引。如读课文时给出的学*活动步骤为:先自己大声读一遍课文,标出小节和句子序号;在组内轮流读课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组长做好展示准备;全部完成后,拍手坐好,组长举牌。在学生字的小组学*环节中给出的学*活动步骤为:和小伙伴一起圈画出第一、二小节要认和要写的生字后,请组长检查;组长带领组员学*生字。全部完成后,拍手坐好,组长举牌。这样使刚进行小组学*活动的孩子能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在课堂教学中,孩子能有目的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能力。

  (三)检测导结,爱读儿歌

  通过课堂的学*活动为手段,最终都要落实到让孩子爱读书爱学*会学*为最终目标。识字部分跟随识字教学检测写字成果,读课文检测为学生读出儿歌的节奏。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说明

  《水乡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1课。本课是一首诗歌,歌咏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三小节,分别写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流动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使人如闻劳动者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二)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重点抓好识字教学。根据《课标》要求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写好“荡”、“船”、“飘”、“装”。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水乡美景,感受到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教学。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起学生共鸣,感受到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荷花贴画

  (四)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两课时

  二、说教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鲜奇异的东西所吸引。根据孩子这些年龄特点和教材自身的特点,这一课我主要运用课件及荷花贴画进行辅助教学。在教学中运用闯关游戏、多种形式的朗读等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孩子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最后进行迁移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整节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任务。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闯关摘荷花的游戏,寓教于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字;通过学生自读自评、加动作读、师生比赛读、以唱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容;最后的迁移运用更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

  四、说教学程序

  (一)旧知引路,激趣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觉得似曾相识,进入想学、愿意学*的'境界,上课伊始,我为学生们描述了江南的美,再让学生背诵学过的《识字1》,勾起学生对江南水乡美丽景色的回忆。接着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美丽景色的诗歌——《水乡歌》。小朋友们请准备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回到那个美丽的地方!

  这样的导入,即复*旧知而提出新课题,既激发了学*兴趣,又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对象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学*,把学*当成一种愉快的享受。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寓识字教学于玩乐之中。

  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池塘边的小青蛙送来了许多荷花,要得到荷花就得答对小青蛙的问题。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为了得到美丽的荷花,就会积极地投入到这个闯关游戏中来。

  按照学*的循序渐进原则,我按顺序出示了带有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的生字、带有生字的词条,引导学生开火车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来读、当小老师带读,通过多种活泼有趣的读,使学生掌握了生字的读音。

  《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根据《课标》要求,我设计了“生字宝宝找朋友”这一游戏,让学生帮助荷花贴画背后的生字部件寻找朋友,组成这一课的生字,并向大家介绍这个生字。这样,在游戏中学生学到了记忆生字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在游戏中还渗透着互相帮助的思想。

  最后再让学生跟着课件书空,在课本上描红。做到了《课标》要求的“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三)感情诵读,感悟诗句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一小节来朗读,并让学生间互相评价,重视对学生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的评价。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导”的工作,采用加动作进行朗读、师生比赛读、唱歌促读、师生齐读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感受阅读的乐趣,进而喜欢阅读,愿意阅读。

  此外,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是本篇课文的一大特色。根据《课标》第一学段中对阅读的要求:“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每小节都有的一个相同的句子,即问句,让学生练*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感悟,把握了问句所表达的疑问语气。

  (四)迁移运用,综合提高

  学*语文,就是要学*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在教学的最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海南美丽的风光,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再模仿课文说说“海南什么多?”并动手写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渗透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铺设桥梁,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3

  【说教材】

  《画风》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实践创新的能力。这篇课文生字少,句子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不难读懂,但是人物多,对话多,文本极具示范性和启发性。只要教师尽可能创设情景,教材利用适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读,乐听,乐说,乐想,乐做,就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说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这篇课文内容特点以及编写意图,我确定这篇课文的学*目标是:

  1、会认7个生字,学会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让学生划出人物对话的内容并指导角色朗读课文,找准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2、难点是领悟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并把创意转化为对事物的认识,又把认识转化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因此,这篇课文我准备采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读读划划,想想说说,轻松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启发。

  【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直观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立足点和突破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听说训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改的核心。因此本课的设计立足直观探究理解,重点放在识字、听说和阅读理解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启发。

  【说教学过程】

  教学必须努力实现预设学*目标,教学要为目标服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一定教学理念。要捕捉生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说明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悬念揭题。(这个环节我准备五个步骤)

  1、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好吗?——————我想请咱们班的“画家”—帮我上黑板画几样东西,可以吗?——————

  指名板画:房子、小树、太阳、乌云等,构成一幅画。——————

  2、猜谜语:“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也没味道”是什么?(风)。

  3、我想把风也画进去,谁能帮我画呢?——————

  4、揭题板书:《画风》。

  (这样导入揭题,不仅新鲜有趣味,初步认识风的性质,过渡自然,又为下面理解“画风”埋下伏笔)

  (二)认识生字、巩固识字。

  1、媒体或图片出示三个小朋友人头像,试着让学生给三个小朋友命名,激**趣。

  2、让学生跳读课文,找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姓名(即生字),相机出示。

  3、指导读写生字。[包括拼读生字,识记生字两个步骤,主要采用观察、联想、比较、替换等方法]

  4、出示12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读巩固识字。

  5、选择指导书写。[要求认识字的结构、偏旁、部首,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这个环节旨在完成教学目标1,完成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实现三维目标和知识目标的基本要求)

  (三)纵深阅读、感悟理解

  1、范读课文,纠正读音,初步感知。

  2、默读课文,合作讨论:找、划出三个小朋友对话的内容。(略)

  3、指导角色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4、细读课文,思考:他们能把风画出来吗?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合作交流,找准句子(A、赵小艺在房前画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B、陈丹在大树旁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C、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上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D、赵小艺又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并品读句子,领悟其中创意。

  5、空间质疑:同学们,你对三个小朋友这样画风还有什么疑问吗?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完全“以人为本”和“以读为本”,教学目标和过程、理念和环节紧紧联在一起。既有学生的自主,又有学生的合作,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后质疑。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2,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源于文本、超越文本。

  这个环节我采用课堂的前后照应过度引入,分别从改、想、说、画、议几个方面进行。

  1、我想,同学们现在可以帮老师把风画进黑板画了吧!指名修改板画并说明理由。并预设思考:为什么宋涛先把太阳擦掉,才画上几片乌云?(意在照应开头,激发学生思考,弄明事物之间、风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2、三个小朋友通过自己思考把风画出来,想一想你们也能画风吗?说说你准备怎样画?动手画画看。(意在培养学生动脑思考,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巡视抽样评议。(意在从学生创意中转化成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从认识变成知识。)

  (这个环节不仅完成预设目标3,也完成本单元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标。体现了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

  【说板书设计】

  这课板书设计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或剪贴画板书,设计简单、直观、有趣,也体现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合乎学生的认识理解。

  15、画风

  赵小艺

  1、在房子前面画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2、又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陈丹:在大树旁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上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4

  【说教材】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说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重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课时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说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说教法】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

  1、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是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鼓励欣赏法:

  在小组中、班集体中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的欲望,增强学*的信心。

  【说学法】

  1、自主学*法。

  2、合作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

  在此基础上,第一课时充分利用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的学*方式研读全文。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由师生互相介绍自己,引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谁,可是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帮他猜猜好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谜底。紧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达到生生互动。

  三、师生合作,小组研读全文

  1、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的小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必须在书上。

  2、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小组交流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自主学*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问题,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

  4、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教师通过本课的三种教法,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如:利用直观演示法理解关联词“一……就……”;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区别“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理解“暴躁”等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温和”说话。并将鼓励欣赏法贯穿始终,如:你听得真仔细;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在这一环节中,从始至终教师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充分体现了小组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为主导,生为主体。

  5、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此环节,教师并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问题延伸到课外,并教给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达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扩展练*

  出示三项作业,学生任选其一。

  1、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学生在学*上是有所差异的,此选择性作业涉及到“说”、“写”、“收集”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说效果】

  按照上述教学方法施教,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己就可以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需通过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来解决。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太空生活趣事多》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且把造成“奇特”的原因巧妙地安插在第三段:“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这就是失重,也就是造成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的原因。这些有趣的事情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

  3.积累由“宇、航、员”拓展的3组词语,能初步体会每组词语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生字词。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1.了解太空生活的常识。2.激发了解科技的兴趣。

  学具准备:

  学生收集的有关太空的资料。制成飞船形状的字卡、词卡。

  三、说教法和学法: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这一“例子”,训练学生识字写字以及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甚至在说话中创造语言,体现了工具性的特点;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努力创造*等和谐的学*氛围,让学生想学、乐学。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怀。在教学中采用精彩的视频,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说出所见的画面,从读课题中说出自己的发现,提出疑问,用不同形式的读—小组说—模拟宇航员介绍,调动全班学生参与,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真正成了学*的主人。

  在识字中,我先让学生读文自主识字,接着由句—词—字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再次认读,体现识字的层次性。接下来让学生拿出自制的字词卡互相测读,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在研读感悟中,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读、模拟读、介绍读、展示读等一系列读书活动,间或穿插说话训练,真正达到了理解课文、提高表达、运用语言的目的。课标要求教师要有大语文观,要着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文感悟后,教师依据学生已调动起来的学*兴趣和情感基础,顺势而导,让学生谈学*的感受,激发学生爱语文的感情。接着又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产生对网络这一新科技的喜爱,最后鼓励学生上网或上图书馆再查资料,把语文课堂扩大到了课外,走入了学生的*常生活当中。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属于趣味科普性文章,内容易懂,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合作学*,研读感悟——总结回顾,拓展交流。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不少学生对宇宙太空有一定的兴趣,我从航空、宇航员带着学生引入到太空生活,能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地过渡到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梳理生字我放在了这一环节,所以给出自读任务,要求学生找出生字词,同桌间互相正音,将课文句段读通读顺。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办法识记生字,比赛认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学生拿出自制的字词卡,互相测读。根据动画演示,学生书写描红,教师巡视,及时纠正或给出指导。

  写字教学,重在写。但掌握好的方法,能使记字、写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一环节让学生充分看—想—说,加深印象。教师的范写与学生的认真观察,能让生较快地掌握写字方法。

  在生字疏通了的情况下,请小老师带读,其余同学带着问题思考着听。

  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能满足低段学生好表现的欲望,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去读书。学贵有疑,疑而促思。学生产生“想知道”的愿望后,才能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能激发学生去通过读书探究的迫切愿望。

  指名学生尝试整理文章脉络:课文围绕什么展开?具体讲了一些什么样的事?你最好奇的是哪一件事?你还有什么样的疑问?学生之间互相评议,教师适时补充。

  3.合作学*,研读感悟。本课也是总—分—总的结构,可以不必细讲,首尾呼应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即可。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可以不必按照课文顺序。我依据学生的学*逻辑,改变学*顺序为“睡觉——喝水——洗澡——走路”,并不影响整体的学*。抛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在地球上的生活方式,感悟太空生活的奇妙之处。小组接读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有感情,最有趣。

  4.总结回顾,拓展交流

  采用让学生讲解介绍的方式巩固复述,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上台介绍,可以读文,可以用自己的话。教师适时补充,引导学生适时提问。学生介绍后,示范读,领读。指名其余同学回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行,从而了解“失重”,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课后请小朋友们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更多有关太空知识的资料,来和同学们交流。

  现代信息社会,学生会利用网络资源,是他们今后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本领。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学*,产生了解新科技的兴趣,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为他们具备终身学*能力打下基础。

  五、说板书设计

  18太空生活趣事多

  睡觉绑在睡袋里

  喝水带吸管的饮水袋失重

  洗澡特殊淋浴室

  走路穿带钩的鞋

  板书设计简介明了,脉络清晰,能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复述课文。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 篇生动的儿童故画, 讲述了唐代时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 戴嵩虚心接受的 故事。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画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以信戴嵩敢于面对错误,虚 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角色鲜明。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 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进行对比,在读、议、演、评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质在。

  二、学情分析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但是文中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 布置学生收集戴嵩的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认识到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差距悬殊, 从而为学文 做好铺垫。 另外还应抓住情节上的曲折变化, 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引导学生入境悟情, 加深对内容和人物品质的深刻体验,从而受到文中人物优秀品质的影响和启迪。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在学*过程中积累有关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中画家面对错误,谦虚谨慎,牧童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 优秀品质.同时积累课文中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插图展开想像,让学生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积累有关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难点:结合插图展开想像,引导学生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五、教学方法:

  1、说教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结全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了本 课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教师和学生谈话,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教学法:课堂中逐步引导学生,逐渐深入课文。 3、点拔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2、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教 学中我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过程, 强调一些学** 惯的养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具体学法如下: 1、勾画学*法:勤动笔,积极读书。 2、观察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展开想像。 3、探讨合作学*法: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合作学*,共同解决问题。 4、表演学*法:学生通过角色的表演,理解课文人物的优秀品质。

  六、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和课文插图。 课外收集大画家戴嵩的和生*介绍、绘画作品等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喜欢画什么呢? 2、大家喜欢的东西各不相同,有一位画家特别爱画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欣赏他的 两幅画吧。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 3、看了这两幅画你想说些什么呢? 4、这位技艺高超的画家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画家戴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关于他画 牛的故事。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画家写的大,牧童写的小,学生齐读。

  (二)比较发现、导入新课 1、你有什么发现?你能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吗? 2、本领如此高超的大画家和一个小小的牧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三) 激发兴趣,朗读感悟 1、请小朋友轻轻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答案。 学生自由读课文。 2、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戴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 生:我知道了牧童是放牛的孩子,所以他知道戴嵩画的斗牛图画错了。 生:我知道戴嵩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画家,还是个虚心的画家。 3、大家知道戴嵩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画家,还是个虚心的`画家。你从课文哪里知道呢? 请你再默读课文,用笔划出来。 4、学生默读课文。 5、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人还争着花大 价钱购买。” A、找到了这句话的小朋友请举手,请大家自己读一读,找一找,你从哪个字词中感受 到他的高超本领。 B、如果你是一位欣赏的观众,看见戴嵩的画挂出来了,你会怎么招呼别人也来欣赏? 如果你是唐朝的有钱人,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C、可见,戴嵩的画技是非常高超的,他的画也很受欢迎。你们能用朗读来表现人们对 戴嵩画的喜爱吗?(个别读,评价,分组赛读) D、是呀,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你能不能也用上“一、、、、、就”说 一个句子。 E、小朋友的句子说得这么好,真了不起,我们再读这句话相信会读的更好了。 F、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 我从第二自然段中的“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知道戴 嵩画画得很快。 1、读一读,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理解沉思片刻) 2、请我们班的小画家也来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3、看画:哪个地方是用浓墨涂抹来画的,哪个地方是用轻笔细描来画的。 4、指导朗读:画的方法不一样,我们读的也要不一样,谁来读读。个别读,齐读)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7

  一、说教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本课的5个会写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三、说教法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听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诵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诵的目的。

  5。演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1。课前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接着引入正题: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

  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三)质疑问难,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四)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六、说板书

  板书力求简洁,便于学生记忆和背诵,又能让学生体会比喻的妙处以及赞颂春天的主题。

  碧玉 —— 青翠

  咏——赞美

  丝绦 —— 柔顺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8

  一、激趣导入

  1、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无数的小眼睛。(歌曲)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星星吗?在夏日晴朗的夜空中,许许多多星星聚在一起,一闪一闪的,形成一条银白色的光带,这条光带就像一条流淌在天空中发光的大河,这就是——银河!(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银河)有两个小朋友仰望夜空,看着美丽的银河,充满了好奇,于是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这些问题连在一起,就变成了今天我们要学*的儿歌(板书:《问银河》)齐读课题。我们来看第一个字

  1、“问”:你能拼读吗?大家一起来拼读。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能组个词么?

  2、“银”:会拼读么?注意整读音节,大家一起来。再看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左面是金字旁,跟金属有关,组词。

  二、新授

  1、范读:非常好,两个小朋友究竟问了哪些问题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0页,坐好,端正,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注意听清字音

  2、自由读,圈生字:同学们听得真认真,现在就请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今天要认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再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一会找同学汇报。

  3、指一生读:纠正字音,随机处理生字。

  现在就让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朗读情况。(声音大小,字音准确,是否流利)

  4、随机识字:课文读得不够流利,是因为有些字我们还是不够熟悉,让我们一起来再读课文,找出他们交个朋友吧!

  5、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小节,(银河,银河……你可生波?)

  ①谁来读一读?(预设如果读的不好,强调问号的读法;如果读的好,追问为什么这么读?)

  完成“诉、阵”的教学:

  诉:①注意读音为*舌音su;

  ②诉是什么旁,跟什么有关呢?你还知道哪些带言字旁的字?

  ③给诉组词。

  ④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小朋友们想让谁告诉你呢?

  阵:①区别“陈”;②量词,一阵风你希望是一阵什么样的风吹过呢?(微风)微风拂面,多舒服啊,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②再读一遍,品读。

  6、深入学*第二小节

  1)师:一阵风吹过,小朋友脑海就有这样一个疑问,银河能否像大河一样也掀起波浪呢?他们心中还有哪些疑问呢?谁能接着读?出示(那里,可有长胡子的小虾……田螺)在这一部分里提出了哪几种小动物!

  2)板书:虾,泥鳅,鲤鱼,田螺

  3)学*生字“虾”:我们来看这个字,谁能来拼读它,它是怎么组成的呢?(虫+下),左边表形虫字旁,右面表声旧字下,说明它是一个什么字呢?(形声字)那么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我们还能又快又准的记住哪些字?(鳅,鲤,螺等)

  4)同学们真了不起,那老师出一个谜语,你来猜一猜,是黑板上的哪个字呢?一条虫子累了,钻进了硬売里?(螺)

  随机学*“硬、壳”:

  我们来看这个“硬”字,什么旁,那赶快看看我们周围哪些物体是硬的?(举例说明)那硬的反义词又是什么呢?(软);壳:①认识“士字头”。它是一个多音字,指坚硬的外皮,ke,生活中都有什么是有硬壳的?(鸡蛋壳,硬壳,贝壳,)另一个读音念qiao,组地壳③齐声读两遍

  说的这么起劲,还是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

  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图片(课件展示虾、泥鳅、鲤鱼、田螺)。对于这些 小动物,书里是怎么样形容的呢。课件出示:( )的小虾 ( )的泥鳅( )的`小鲤鱼 ( )的田螺

  1)、完成“洞、摇”的教学

  ①洞:看到这个字你就知道它跟什么有关?为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带“氵”的字?

  ②摇:做动作,再组几个词。

  师:这些词用的真好,一下子就把小动物活灵活现的样子展示在我们面前,所以我们小朋友以后在写句子时,千万不要忘了多点修饰,文章才能更加生动,可银河中有没有小虾,泥鳅、小鲤鱼和田螺呢?那为什么小朋友还要这么问呢?(预设小朋友好奇)你好奇吗?你能用好奇的语气读一读这一节吗?

  7、真不错,谁能带着这样的语气接着读最后一个问题?(你那里。。。。。一边唱歌)

  学*划:多音字,读音、组词,说话。齐读。银河里能不能一边划船,一边唱歌,你能不能用一边,一边来问问银河?

  8、学*最后一节

  小朋友们多好奇啊,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看文中最后的一处是“……”,表示的是什么呢?两个小朋友的向银河问的问题结束了吗?那应该带着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再读一遍!老师听你们读到这,就非常的喜欢这个提问题的小朋友 ,你知道为什么吗?(有礼貌,用礼貌用语)我们在生活中请求别人,应该怎样做呢?

  三、巩固练*

  1、那现在老师要请求你们做一件事,好吗?请看一下大屏幕,自己试着读一读,遇到读不准的字,想办法解决掉。

  2、同学们表现真不错,银河里的星星看到了你们的表现,非常想和你们交朋友,可是每个星星后面都有一个词语,只要你准确的读出来,就可以带他回家啦!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字宝宝都被你们带跑了,可美丽的银河还在向你们招着手,文中小朋友问了银河那么多问题,你们有问题要问银河吗?

  课件(“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___?有没有___?”)小组里试着说一说,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师:同学们和文中的小朋友一样都这么爱开动脑筋提问题,这点值得表扬。相信再读这篇课文,一定会带给我们全新的感受,现在让我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把你们的好奇,你们的疑问,你们的向往都读给大家听吧!

  五、总结

  同学们读得真好,向银河问了这么多的问题,其实银河里有一千多亿颗星星,被人类发现认识的还很少很少。银河、星空、宇宙的奥秘太多太多了,让我们从现在起,珍惜每一天,努力每一天,长大后揭开更多的宇宙奥秘。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鸟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课文,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课文在介绍鸟的有关知识的同时,还突出了人与鸟的朋友关系,意在让孩子们从小增强环保仪式、懂得爱鸟、护鸟。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鸟岛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第二、三自然段写鸟岛的鸟。第四自然段写来鸟岛的游人都很爱鸟。

  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很适合朗读、背诵。课文配有插图和照片,形象地展示了鸟岛的情景,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觉爱护身边的鸟类。

  2、 借助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鸟岛风光的迷人之处和六月鸟岛热闹的景象,体会文中谴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性。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朗读中体会鸟的多,鸟岛的热闹,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重点要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把词、句的理解寓于朗读训练中。

  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从小爱鸟、护鸟,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如下教法:

  1、角色体验法。“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本课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唤起学生生活与情感体验,通过有感情的、个性化的朗读和丰富的想象,感受到鸟岛是鸟的乐园。

  2、情境教学法。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明显优势,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把学生带进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

  三、说学法:

  1、角色体验法。

  2、在朗读中感悟,在想象中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一、 复*导入。

  (多媒体展示插图)这是什么地方?复*字词以及第一段的内容。

  过渡:青海湖鸟岛可是闻名中外,我真想变成一只鸟儿,飞到鸟岛上。你们呢?

  来,就让我们一起展开翅膀,边飞边听,边飞边看,开始飞往青海湖鸟岛的旅程吧。

  (设计说明:课一开始,教师创设情景,让孩子进入展开想像,进入课文,以获得独特的体验。)

  二、第二段

  1、范读,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展翅飞翔。

  2、交流,你一边飞,一边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

  边交流边指导表演:

  3、又到春暖花开的季节了,大家像约好了一样,飞来一群又一群。鸟儿们,飞到这个环境优美、食物充足的地方开心吗?和分别了半年的'老朋友相见了开心吗?那就让我们张开翅膀,开开心心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

  (设计说明:课文第二段语言简洁、用词精炼,对于学生来说,有较大的想像空间。在本段的学*中,引导学生将自己变成鸟儿,身临其境,更有助于低年级学生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词的精确)

  三、第三段

  1、过渡:转眼间,春天过去,夏季来临,六月的鸟岛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自由读一读第三小节,等一会儿来介绍介绍。

  2、从鸟岛上鸟多、窝多、蛋多三方面进行交流:

  鸟多: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鸟岛上鸟的种类多、数量多。

  重点展开想像:你们这些鸟儿们都在岛上干些什么呢?能给大家说说吗?

  然后完成填空:鸟岛上的鸟儿千姿百态,有的( ),有的( ),还有的( )……真是热闹极了!从而理解这句话:这六月的鸟岛可真是鸟儿的世界!

  窝多:用手做成鸟窝进行演示,理解“挨”。在朗读中体会鸟窝的多。

  蛋多:(教师创设情景)呀,这里怎么有两个蛋到鸟窝外面来了呀,我来把它们放进窝里,行吗?让学生在辨析中感受蛋多。

  3、小结,

  这么多的鸟、鸟窝和鸟蛋,深深地吸引了游客,你能来介绍介绍六月的鸟岛吗?

  指导朗读、背诵第3段。

  (设计说明:第三段是全文中写鸟最具体的一段,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学生在角色体验中,领略了鸟岛热闹的景象,自己也化身为鸟,在热闹的鸟岛上活动、休息,从而体会到课文用词造句的好处。)

  四、第四段

  1、师:听了你们自豪的介绍,中外游客慕名而来。来这儿游玩的客人特别多,他们——(引读第四节)

  2、鸟儿多,鸟蛋多,随便抓几个有什么关系啊?你们说呢?

  3、来岛上的游客们是怎么对待你们的,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所以……)说话练*。

  4、除了鸟岛以外,你还愿意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安心地生活?

  (设计说明:通过以上教学,希望学生能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到爱鸟护鸟的重要性,从而突破课文的难点)

  五、拓展学*一首小诗,情感升华。

  六、布置星级作业:

  ★做一回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鸟岛。

  了解有关鸟岛的相关知识。

  ★★★ 设计一句爱鸟护鸟的宣传语。

  (设计说明:星级作业的设计体现了作业设计的坡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作业积极性。)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0

  《数星星的孩子》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张衡儿时数星星的故事。这—单元的课文是以走进科技世界为专题编排的。以往很多老师上此类课文,一不留神就上成了科学课。通过钻研教材,我认为:《数星星的孩子》虽然也提到了天文方面的知识,但这篇课文更确切地说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

  我们知道,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也不例外,全文通过张衡如何数星星反映了张衡态度认真,通过奶奶认为张衡“傻”,侧面反映张衡的刻苦。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因我班学*已养成自主预*的*惯,且能在预*中能较好地掌握要求认读的生字,加上本课生字都是常用字,不生僻,因此第一课时,学生直接进入课文的学*,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第二课时,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综合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再从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和思维能力考虑,我确定第一课时的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9个生字,会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张衡小时候如何喜欢星星,如何认真、刻苦地观察星星。

  3、情感目标:学*张衡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全文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因此我把“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张衡如何认真、刻苦地观察星星”定为教学重点及难点。为突破重、难点,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概括到具体,从最后一段着手,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精讲多练,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维、主动探索。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境。我先出示“星光灿烂图”,提问:“晴朗的夜晚,天空布满星星,你数过星星吗?数清了吗?”待学生议论后,引出课题:“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也在数星星。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数星星的孩子》。”然后学生读课题,老师问:“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出本节课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数星星的孩子是谁?他是怎么数星星的?他数清了没有?”这样从题目入手,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建立积极的阅读期待。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能力”。

  此外,本册第二单元已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默读训练,朗读前的默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潜心地默读,后面的朗读很难有悟有得。因此,我先安排学生默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的感悟打基础。学生默读要求读懂以下内容:数星星的孩子是谁?他是个什么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对张衡作了简要的介绍,因此,我从最后一段入手,先认识张衡,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解决其它两个问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又能让课堂教学有起有伏,水到渠成。

  三、品读课文,于品词析句中感悟人物品质。

  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训练中形成,

  思维在训练中发展,情感在训练中陶冶。在教学中,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指导,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在词句教学中,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在抓重点词句,品析人物品质这一环节,我打算这样操作:

  课文第一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张衡怎样数星星。我指导学生抓住“坐、靠、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和“一颗,两颗,”中的“逗号”,不“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自己仰起来头来数数。再联系课文第一句话:“天上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句中“满天、无数、撒”等词从另一角度反映了星星之多,星星的一闪一闪,分布的不均匀,又给张衡数星星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从感性上体会到数星星的难,从而对张衡刻苦、认真的态度产生敬佩之情。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好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蕴含的情感。在读的训练中,我将采取“范读、指名读、重点句段反复读、创设情境男女同学对比读”等多种形式,力求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效果。

  课文二、三、四自然段,讲叙的是祖孙三人议星星。其实也是从侧面表现了张衡是怎样刻苦、耐心地数星星的。我指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奶奶和张衡的对话,感悟张衡执着认真观察的品质。如奶奶说:“你又在数星星了。”一个“又”字,说明张衡不止一次这样做;又如张衡分析说:“星星没有乱动,两颗星之间的距离总是那么远。”说明他已注意到了星星运行的规律,这都是他长期观察的成果。学*这两段对话时,我将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含义,感悟人物品质,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文中爷爷用一段很长的话,向张衡介绍了跟星星有关的天文知识,对这一段内容我这样处理:让学生反复默读,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设置“天文知识讲解员”的环节,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练*用自己的话把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因为课前已布置学生收集天文方面的资料,因此还可以让学生谈谈他所掌握的其它天文知识。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天文知识,拓展了视野,又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一举几得。

  四、总结全文,激发探索热情。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思想教育较浓的文章,课标中指出:“要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注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进行思想教育。所以,在抓重点词句,品析人物品质之后,我安排学生回忆全文内容,尝试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谈谈张衡数星星与他成为天文学家的关系。也可以拓展,用这样的句式,谈其他杰出的人物。

  在学生谈完后,老师小结:“正因为张衡从小爱好天文,长大后又认真、刻苦钻研,所以在天文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不仅如此,他还位杰出的文学家,在数学、地理、绘画等方面也表现了非凡的才能,这都与他认真、耐心、刻苦的品质是分不开的。”这样,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达到“随风潜处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总结完全文后,我提问:“学完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你还想知道什么?”以此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课文学完了,但探索才刚刚开始。

  教学本课,我希望达到以下教学效果:随时随处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张衡刻苦、认真的品质。同时在品词析句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真正做到“文以载‘道’,文‘道’结合。”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自己试一试》是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记叙文,文章讲的是一个科学家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一个盛满水的鱼缸里放进一颗石子儿,鱼缸里的水马上漫出来了,如果放进去一条小金鱼,水就不会漫出来,为什么?其他同学对这个答案深信不疑,回答的答案闹出了笑话。一个叫伊伦娜的孩子觉得科学家的话不对,在妈妈的提醒下自己做了试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明白了科学家的用意。文章旨在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明白: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凡事要动脑动手,亲自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答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文的理解,把学生的目光由课内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去观察和探究世界,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创新的意识。为了更好实现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在课前准备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做实验的小器材,能更好、更直观的让学生理解课文。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首先,我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即设疑自探。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即解疑合探。接着,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即解疑合探。最后,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过程中发现学*的快乐。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式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拿出一个杯子,一个苹果,把杯子盛满水,然后把苹果放进去,水会溢出来。换成一个小橘子,水还是会溢出来。设疑:有个科学家在学校里对孩子们说:“如果在一个盛满水的鱼缸里放一条金鱼,水就不会溢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今天一起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自己试一试(二)听课文录音,提出预设问题(三)复*本课生字词

  (二)根据课题,自由朗读课文

  提出问题(预设:)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12分钟)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提供帮助。自探提示:

  1.科学家说:“如果放进去一条金鱼,水就不会漫出来。”

  2.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是怎么样回答的?伊伦娜是怎么做的?

  3.妈妈的话应该怎么理解?对比理解: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呢?(反问句)你既然想不明白,就应该自己去试一试。(陈述句)

  4.对于伊伦娜提的问题,科学家说了什么呀?(孩子,为什么你认为科学家的话都是正确的呢?)科学家回答的这句话是个什么句子呀?

  5.伊伦娜最后问科学家的话是什么意思?伊伦娜的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他认为科学家应该怎么提问题?

  6.科学家的`用意究竟是什么?科学家的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二、解疑合探(10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分组学*,提示步骤:组内成员分段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他们的意见,分角色朗读。

  2、交流意见,朗读体会。

  1、讨论: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科学家提这个“奇怪”问题的“用意”了吗?(明白)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呀?

  2、那么,伊伦娜明白了吗?(明白了)你从哪里知道的呢?(最后一段)请同学们齐读一下最后一个自然段。 3.说一说:从伊伦娜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呢?

  (二).全班合探。

  1.做小实验)结论:

  2.教师点拨或精讲。科学家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也就是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自己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答案。要有敢于向科学家的结论提出挑战。

  三、质疑再探:(3分钟)

  1、学完了课文,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出来?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出来?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四、总结全文,拓展思维(10分钟)

  (一)全课总结

  1.从伊伦娜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呢?在以后的生活学*中遇到问题,你会怎么做?

  2.学生谈学*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3.课外延伸:伊伦娜简介

  (二)作业设计

  1、动手做做课文中的实验,还可将放入水中的物体变一变,仔细观察,漫出水的多少和物体的什么有关。

  2、与伙伴合作编演课本剧。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板书,体现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又体现了本文的重难点,既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注重了他们审美情趣的培养。

  8.自己试一试伊伦娜↓ (自己试一试) ↓科学家=(不一定)正确↓要爱思考、爱动脑筋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两首古诗都是写景诗,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先发感叹,再写实景,手法独特,语言浅*明白,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有的美景,色彩明丽,已经开阔,有种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本诗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同时,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与写景之中。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两首诗均以传统水墨画配图,可帮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果大量的故事,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他们能够也有一定的学*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生字词,读准多音字“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①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上;教学难点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两首诗描写的大自然景象上。

  四、说教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让二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学*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本课分为两个课时,分别教授两首古诗。采用教学模式:激趣导入——学*生字——古诗赏读——互动交流。

  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激趣导入。课件播放西湖美景、净慈寺风光,教师讲解西湖美景,引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诸多墨宝,其中就有诗人杨万里。展示杨万里的简介,直接导入要学的诗题,请同学齐读解读。

  2.学*生字。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跟读,齐读,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韵律美、音韵美。同桌之间互相正音,小组比赛认读生字词。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字拆解后编顺口溜或字谜来记忆。

  开火车认读生字,根据动画演示,描红书写,教师巡视,相机纠正,请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3.古诗赏读。逐句讲解,指名学生读,说出自己的感受,再给出生词解释,指名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佐以西湖四时风光、荷花映日图片加深理解。杨万里的诗语言浅显易懂,所以不必逐字深讲,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认知。引导学生发现“碧”“红”突出的视觉感。

  4.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曾读过的关于西湖风光的诗。根据学*结合自己的理解讲述这首诗描绘的画面,相互评议,比赛背诵。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本课的情节简单,文字生动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文章。课文讲述萨沙一家外出郊游,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哥哥自然的把雨衣让给了最小的,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被风雨打掉花瓣的蔷薇花上。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即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价值观念,又包含着“保护弱者”的人文情感信念,更体现了生命的高度意义。

  围绕训练重点,依据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自觉保护弱小者。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从而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要自觉保护弱小者。

  二、说教法:

  1、对于本课的生字,主要以检查学生自学为主。根据学生预*的情况进行指导。学会本课要求会认的14个生字以及组成的新词语。要求认识的生字放在课文中,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读熟了,那认识生字也就不成问题了。

  2、对于解决本课教学重点,我将在教学中注意兼顾各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雨前和雨后的野蔷薇花,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并适时创设情境,如果你是萨沙,看到这样的蔷薇花,你会怎么做?这样亲身让学生体验着朗读,奠定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

  3、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的畅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三、说学法:

  让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把读,议、说,写多种学*方式相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

  四、说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学流程:

  主要分为四个环节来进行。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强大,什么样的人弱小?你愿意做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教学这篇文章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弱小”的含义,因为“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因此,我采取设疑导入的方法,让学生读了课题后质疑:“我”是谁?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二、整体感知,自主学字。

  1、范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有哪些人和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初读课文,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生汇报自读情况。

  3、课件出示生字词,生各种方式读。

  4、生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内容,讲了一件什么事?。

  随机板书:

  让雨衣:爸爸→妈妈→托利亚→萨沙→蔷薇花

  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而读后交流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然后通过自渎,感知课文大意,通过检查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边读课文边思考,找出文中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考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惯的培养。

  2、通过读句子,对比描写雨前雨后的蔷薇花,体会“弱小”。

  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经被滂沱大雨折磨的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3、读课文3-9自然段,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三次对话。

  妈妈和萨沙的三次对话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反复读萨沙的话,理解体会萨沙从带有疑问到不服气,最后到自豪地反问这一心路历程。并分角色朗读来加深理解人物情感的变化。

  四、联系生活,升华感情

  学了课文,我想每个孩子对弱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再让他们说自己的理解。在最后一环节中,学生讨论通过课文学*有什么感想,并分组交流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情。让学生心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感想进一步升华。

  五、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

  让雨衣:爸爸→妈妈→萨沙

  ↘↓↙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蔷薇花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4

  《恐龙的灭绝》是第八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科学探究为魂,以科学家关于“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本文就列举了有关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详略兼有。纷纭的说法,大胆的推测引起学生对恐龙灭绝之谜的探究兴趣。

  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在上课时创设情境,设计了字词复*,再利用视频来唤起学生浓厚的学*兴趣。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短片里恐龙活泼的形象跟现实中的不复存在,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情感落差,激起浓厚的学*和探究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文本的学*中去。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重视教师的学法指导。在几种说法的指导上,让学生通过自由的朗读,达到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概括说法,借机总结找关键词来学*课文的方法。再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角色来说自己感兴趣的`说法,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理解。除此之外,还设计了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外的积累,来说一说恐龙灭绝的其他说法,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中产生探索恐龙灭绝的兴趣,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堂的导入是以神奇之旅开始的,在结束时以“谜”作结,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了探索的种子,鼓励他们继续这神奇之旅。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本文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从题目到内容都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了问题,植物靠什么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语言优美、生动,贴*儿童的生活,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

  【设计思路】

  课标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基于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结合课标精神与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从以下三点予以定位:

  1、知识目标:

  ⑴认识“旅、蒲”等12个生字。会写“已、甲”等10个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了解文中介绍的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⑷收集一些植物制作标本,并介绍其传播种子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识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⑵激发学生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正确认读、书写生字。

  难点:

  ⑴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⑵理解文中“旅行”“穿着带刺的铠甲”等所表达的意思。

  为了将三维目标得以真正落实,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用图片激情、课件展示、音乐渲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去感悟课文的韵律美,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以达到熟读背诵。

  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二、自读识字。三、合作交流。四、品读领悟。五、巩固延伸。下面,我就对本课的教学流程做以具体的阐述。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进入新课的学*。 “我们都知道牛马有脚,鸟有翅膀,它们都可以去各地旅行,可植物没脚,没翅膀,它们要旅行靠什么办法呢?聪明的植物妈妈想出了很多的办法,今天我带你们一起去认识这些植物妈妈。同时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自读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充分利用云空间课堂魔方,播放有关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配乐动画,教师伴随着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从刚才的画面中,你认识了哪几种植物呢?

  2、学生自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边读边标出生字,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自主识字,从而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的。

  (2)讨论:你认识了哪几种植物呢?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三、合作交流

  ⑴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词语:蒲(pú)公英、苍(cāng)耳、豌豆。齐读词语。

  ⑵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蒲、苍”两个生字?(提醒学生勿把“蒲”字写成左右结构)

  ⑶利用游戏巩固识字。我将采用摘苹果、气球飞上天等游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4)小组内轮读生字,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小组长为他贴上“ ”,没有达到要求的,再把生字多读几遍。

  (5)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让学生在多音字“得”下画上记号。看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出示大屏幕:

  A、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

  B、那里有许多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C、蒲公英的种子,飞得多远哪!

  先认读“得”的三种不同的读音“děi、dé、de”,再读句子,选音节注音,最后齐读这三句话。

  (6)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找还有哪些多音字?(为、降、乘……)画上记号,并给这些多音字组词。

  【设计意图】通过听读、互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互助互学,人人参与,不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而且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7)识记字形,练写生字

  1、识记生字

  ⑴出示文中的生字,自由练读,小老师带读。

  ⑵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比比谁的方法好。

  ⑶全班交流。

  2、指导书写

  ⑴出示要写的字:如、已、娃、纷、好。学生认读。

  ⑵指导观察。要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必须注意什么?

  ⑶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4)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绞丝旁”的写法,提示学生注意两个撇折的起笔收笔基本上下对齐,比较“洼”和“娃”的字形。

  (5)学生练*。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指导。如:“巳”与“已”的区别,女字旁与“女”字宽窄不一样,第三笔到右边不出头。在重视学生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写字*惯。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生需要教的知识”,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品读感悟

  本环节的设计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我们说到“牛马有脚,鸟有翅膀,那植物妈妈究竟用什么方法送孩子去旅行的呢?现在就自由读课文,并画出来。

  1、说蒲公英

  (1)首先我们看看蒲公英妈妈是怎样将自己孩子送出家门的?请同学读读诗的第二小节。(板书:蒲公英、画)

  (2)教师拿起蒲公英标本,边吹气边引导学生理解,蒲公英妈妈给孩子们准备了什么?(降落伞),那这里的降落伞指什么?(一朵毛茸茸的小花)你们看过真的降落伞吗?什么样的?

  师:降落伞多美啊!但光有降落伞就行了吗?植物要旅行还得需要什么?师板书(风吹)

  师:风婆婆过来了,蒲公英身上的冠毛便展开了,像一把把降落伞四散开来,你们瞧,种子这里一颗,那里一颗,都从空中飘落下来了。(我们可以用哪一个词来描述?引导学生说出:“纷纷”。

  “纷纷“是什么意思?(指名说)实物演示,让学生说一说种子是怎样飞的。(一个紧跟着一个没有顺序地随风飞去。)

  谁能用“纷纷”说一句话。

  (3)(只要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这句诗多美啊!你能美美的把这句诗读一读吗?(指名读)

  师:是啊!孩子们长大了,终于可以离开妈妈独自生活了。孩子们多自豪啊。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它们会飞到什么地方呢?(指名说)

  (4)用“蒲公英娃娃飞呀,飞呀,有的孩子飞到了(田野),有的孩子飞到了(草原),还有的孩子飞到了(山坡)(指名说)

  师:你们觉得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那它又是怎样的一个妈妈呢?请你夸一夸。

  (5)像蒲公英这样聪明、伟大的妈妈还有很多,那大家想不想知道苍耳妈妈和豌豆妈妈是怎样送孩子去旅行的呢?

  2、说苍耳

  ⑴蒲公英妈妈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而苍耳妈妈又有什么好办法呢?谁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说一说苍耳妈妈的办法?学生交流并回答(板书苍耳动物皮毛带)

  ⑵让学生再次拿出苍耳标本,看一看,摸一摸,形象地感受“带刺的铠甲”。

  ⑶让学生任意把苍耳挂在自己的头发、衣服上,然后走一走、跳一跳,体会苍耳妈妈传播种子的妙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⑷苍耳宝宝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就能去田野、山洼。这个办法多妙呀!谁来夸夸苍耳妈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⑸苍耳妈妈是靠动物皮毛带把孩子送走的。那豌豆妈妈的办法又是什么呢?

  3、说豌豆

  ⑴第4小节分组进行学*。(出示学*要求)

  ①自由读第四节。

  ②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共同探讨。

  ③说说豌豆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板书豌豆)

  ⑵各组选派代表汇报学*情况。

  ⑶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拿出一颗豆荚,将豆荚一捏,壳突然收缩,形成弹力,豌豆便弹射出来。同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与“豌豆晒在太阳底下,豆荚炸开,豆粒儿蹦着跳着离开妈妈”的效果是一样的`。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让学生明白了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教师板画:太阳)

  ⑷出示句子:

  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①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豆荚炸开的响声、豆子蹦跳的动作、联想生活中蹦跳的快乐等方面去思考)

  ②指导学生读出豌豆宝宝蹦着跳着离开妈妈时的高兴的心情。

  (5)试着根据板书背诵课文,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本环节的学*中,从老师的引领,到小组合作,到自学,引导学生由扶到合作,到独立学*,教学生学会学*,感受到了学*的快乐。)

  五、巩固延伸

  1、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还收集了哪些植物呢?能说说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其他植物标本,边展示边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如:鬼针草宝宝只要挂住小朋友的衣服,就能去田野、山洼;葡萄的种子被贪吃的小鸟带到远方;太阳一晒,凤仙花娃娃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2、交流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然后仿照课文表达形式写一小节诗歌。

  展示诗歌

  3、教师总结:植物王国里的奥秘还有很多,粗心的小朋友是找不到的。希望你们做细心的孩子,探索大自然中更多有趣的事物和现象。

  【设计意图】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仿写,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3植物妈妈有办法

  ↓ ↓

  蒲公英→风吹

  苍耳→动物皮毛带

  豌豆→太阳晒

  【板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

  风吹

  蒲公英

  皮毛挂

  苍耳

  太阳晒

  豌豆

  本课教学让我们看到农村教师在课程改革风口浪尖上撞击出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本课精彩之一:

  大胆开发课程资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田间、山野去。学生对照课本知识采集各种植物标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眼观、手摸、发现不同植物传播种子的奇特办法,心中必涌动起涟漪,禁不住要讲述自己的发现。同桌展示,全班交流,原本不善言辞的学生也畅所欲言,看似简单的活动,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发散了学生思维,学生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

  精彩之二:对比发现是学*、提炼语言的好办法,许多老师都采用,但往往只注意表面,不作深挖。设计中执教者就“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妈妈。”引导学生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发现句子的优美之处(豆荚炸开的响声,豆子蹦跳的动作,联想生活中蹦跳的快乐,感受豆粒儿的情感。)让学生体验语言的精致和微妙。

  精彩之三:活学活用文本。课文是学*语文的范本,学*是为了运用。本课设计了让学生把采集的植物做成标本,并仿造课文写一首儿歌,或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该植物。这一设计独具匠心,一方面可以使文中的句式在活用的过程中得以内化;另一方面,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乐于探究之情。这正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境界。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菁选(扩展5)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菁选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汇编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教材

  《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生动形象、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与一般的、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童话不同的是,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朴素却又充满想象,是训练学生朗读和表演的好课例。它从第一人称的角度,通过一个孩子创造性的想象,讲述了村子渡口旁的枫树上喜鹊一家的快乐生活,传达出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的道理。

  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掌握了识记生字的方法,已经能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读通课文,但要把握字义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我采用随文识字,对难点生字进行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在写字方面,学生也已初具书写能力,能把握基本笔画的书写要求,但对于生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的摆放位置,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在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并分三个步骤评价书写的美观程度。在阅读方面,学生能结合一些关键词句展开学*,但对于文本的整体结构、写作顺序的把握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感知故事,同时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予以适当的点拨、归纳。另外,二年级的孩子乐于在朗读中表现自己,乐于可以模仿动物的语气、神态和动作进行朗读,本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充分的朗读训练。

  另外,在本课的课后练*中有“默读课文”这一要求。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过默读的方法,本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寻找答案。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渡、荫、蔽、拼、母”5个生字,会写“伞、教”2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读,体会“!”、“……”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纯净透明的语言。

  3、借助对课文中喜鹊一家树上快乐生活的情形的想象与描述,感受“我”对枫树和喜鹊的喜爱,感受故事的童趣。我把第二、第三个教学目标的落实,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教学过程

  (一)介绍喜鹊,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三)细读品味,感悟“喜欢”;(四)复*巩固,练*写字。

  第一环节:介绍喜鹊,揭示课题

  在导入环节,我先出示一张喜鹊的图片,问问孩子见过喜鹊吗?并说说对喜鹊的了解或者是自己和喜鹊的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地引出本课的主角——喜鹊。让学生跟我一起补充课题后,指导学生读好课题,特别是“的”字要读得轻一点短一点。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那么,这枫树上的喜鹊到底发生了怎么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去瞧一瞧吧!”说着,我出示课文的初读要求,让学生带着要求朗读课文,自然地进入第二环节的教学。学生读完课文后,为了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引导学生跟我一起读课文,“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谁接着往下读?”接着请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这时他是怎么想的?哪位小朋友能读?”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接下来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你来说说……”引导学生读第三、第四自然段。在这样的引读、问读中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并适时请学生评价,提出意见。

  第三环节:复*生字,指导写字。

  最后,我编了一首小诗,涵盖了整堂课的要认的5个生字和要写的2个生字。即帮助孩子巩固生字,又引出写字环节。

  我们村的渡口旁边,有一个高大的枫树。它的枝叶密密层层,好像一把绿色的太阳伞,它的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喜鹊一家住在那里,瞧,喜鹊阿姨忙着教喜鹊弟弟,唱歌跳舞做游戏,拼音字母也会读!

  通过读小诗帮助孩子巩固生字后,我请学生仔细观察两个田字格中的生字,字形上有什么特点?你想提醒大家哪个字哪个笔画?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我提醒学生在写“伞”时要把撇和捺充分展开,中间的点和撇写在横中线上。写“教”字,要注意左右大小相当,“子”中的横要变成提。

  第四环节:细读品味,感悟“喜欢”

  在正确地读通课文后,我们的课堂进入了第三环节。本环节我主要抓住作者对枫树和喜鹊的喜爱之情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发现枫树在“渡口旁”的基础上,教学本课生字“渡”。通过“渡”字形的分析,了解“渡”的意思,结合图片,从而理解“渡口”就是有船摆渡的地方。了解枫树的所在地后,顺势让学生介绍枫树,引出第一自然段。紧接着引导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等方法认识“荫、蔽”。

  学*第一自然段,先让学生自由说说初读的感悟,接着出示枫树的图片,练*()的枫树,总结枫树的特点。顺势引导“这么茂盛的一棵枫树,怪不得作者说它好像一把绿色的太阳伞”,抓住“绿色的太阳伞”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枫树的`茂盛,感悟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另外,“遮蔽”一词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教学时,我先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茂密的枝叶能挡住太阳,顺势指出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遮蔽”,进而理解“遮蔽了村里的渡口”。

  抓住关键词句理清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后,剩下的就是以朗读来感悟了。“小朋友,连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了两个“喜欢”,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对枫树和喜鹊的喜爱。“是啊,作者太喜欢枫树和喜鹊了,真是喜欢极了,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通过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好第一自然段。

  “我多喜欢喜鹊呀,不仅常常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我还把他们当做家人了呢!”接着,我让学生通过默读2-4自然段寻找我把喜鹊当家人的话,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

  “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是我的喜鹊阿姨”

  “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小喜鹊是我的喜鹊弟弟。”

  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用“熟字加偏旁”认识“掌”

  备课中,我发现这两句话很有诗意,于是,我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改变成一首小诗:

  我像在童话书本里那样,

  在心中称呼她,

  是我的喜鹊阿姨。

  我也像童话书本里那样,

  在心中称呼小喜鹊,

  是我的喜鹊弟弟。

  学生看到这种神奇的变化后,面对短小的语句,朗读兴趣一下子就来了。通过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我”对喜鹊的喜爱。

  紧接着,我通过“我太喜欢这些喜鹊了,只要一有空,便去渡口边,站在树下看望我的喜鹊弟弟。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第五自然段,将本节课带到第三环节。学生从能“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中找到喜鹊阿姨做的事情:教喜鹊弟弟唱歌,教喜鹊弟弟做游戏,教喜鹊弟弟学拼音。及时认识“拼、母”,由于这两字比较简单,可以不做深入讲解。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往下说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做的事情,从而理解省略号的意义。这里也要做好“一会儿”的朗读指导。

  接着,通过导语“原来,喜鹊弟弟也与我们一样,在学*拼音字母呢!让我们去听听他们在说什么。”将学生引入情境,展开对喜鹊弟弟学拼音段落的学*。这里三个自然段,主要是让学生模仿喜鹊的叫声,展开丰富的想象。首先,我作为喜鹊阿姨,与学生扮演的喜鹊弟弟对话,并引导学生为小喜鹊翻译,初步感受文本。接着,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读文,并抓住点评学生朗读的机会,引导学生发现喜鹊阿姨的叫声“鹊!鹊!鹊!”里有三个感叹号,声音是清脆而响亮的。“你想当当喜鹊阿姨教小喜鹊学拼音吗?你想当当喜鹊弟弟跟着喜鹊阿姨学拼音吗?”当我这样引导时,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一下就有了,通过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孩子们在生动的课文情境中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和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一、说教材

  《画家和牧童》是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编选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画家戴高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戴嵩身为著名画家,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文以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渗透了谦虚,实事求是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文理念,是一篇有益于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好课例。

  二、说学情

  本课教学的活动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表现欲强,通过一年多的学*,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自读自悟,合作学*的能力,但其中也有少数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不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合作学*中往往充当听众,这就需要教师参与小组学*,并及时加以引导,使之全面、有效地学*的全过程。

  三、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诚恳虚心和牧童敢于向权威提意见的优秀品质。

  2、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五、具体教学设计

  1、 课前导入

  在执教本课第一课时时已经落实好本课生字词的认读、书写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这几个目标,而本课要认的二类字及要求会写的生字较多,因此考虑用复*生字词这一实用的教学手段导入第二课时。

  2、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所以整节课我从交流入手,努力营造和谐*等的对话环境。一开始,我创设了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以“介绍画家戴嵩”为切入点,打破常规写课题,激发学生读文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文本,与文本的对话,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整节课在“以读促悟”的教学手段组织下,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生们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同桌合作表演、男女生分角色合作朗读等多元化朗读方式,引导他们在读、说、评、演中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师生、生生、文本与生之间进行互相融合,进一步体会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敢于提意见的美好品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3、 注重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学*、积累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在本课中,我注重训练学* “一……就……”、“一会儿……一会儿……”两个跟“一”有关的句式。如果单独地将文中的句式抽离出文本,可能会出现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偶尔“出轨”,或是引发学生出现对汉语言文字的枯燥感,因此在学*这两个句式时,我有意识地将这两个句式放在一起,归纳出汉字中“一”的文字魅力。具体操作如下:师:“在数学‘1’在10位数字中代表的是最小,而汉语言文字中的‘一’可棒了,它在跟其他词语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意义可丰富了,不信请看。”(出示两个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另一句去掉了“一……就……”)结合朗读、对比两个句子,让学生在感悟“一……就……”这个句式的用法和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画家戴嵩的著名及激发对汉字的喜爱之情。(指导“一会儿……一会儿……”这个句式,方法同上。)

  (在指导“一……就……”这个句式时,我将对这个句式的运用放在了学*文本的过程中,发现原本已经创设得很好的情景稍稍出现了“开裂”,鲍老师指出,对句式的训练一般不放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除非是个别,如我课堂上理解“和蔼”时,让学生说说见过的和蔼的人这一处地方,能紧密结合文本,又能通过运用词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一种情况。因此对句式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的应用要小心谨慎。

  在上台指出国画里运用那两个词的地方里,学生的兴致很高,一个个争着上台。我及时利用了这一契机,大大赞扬了学生们的细心观察及对国画的“欣赏”水*,氛围融洽。可由于学生在*日里养成了过于爱表现的*惯,这里

  面生出了一点点“小插曲”,个别生停留在对画的观察中,表现出对画的课外知识急于表达的情况,此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能表扬学生课外知识的丰富,而继续进入下一学*环节。)

  4、 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及情感体验。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的兴趣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本课中,我充分利用本课蕴含的情感、价值观教育意义,创设具有熏陶感染作用的情景,结合“以读促悟”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对重点词语、句子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由于本课的核心是要体会画家的诚恳虚心,牧童的大胆率真这两种美好品质,因此在本课的开始,我大力渲染了画家的知名度及画画的高超技巧,然后通过自读、分角色合作朗读等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对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用不同颜色加以突出强调,配合上表情、动作,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在多形式的朗读中自然完成。

  (朗读是阅读课中的重点之重,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才能很好地完成。在本环节中,学生对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这一学*方式绕有兴趣,这跟教师在*时注重落实小组合作学*这一学*方式有关。)

  5、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结合新课标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本课中我力求大力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具体体如下:

  ①首先,我创设了一个具体的情景:“画家戴嵩如此出名,有一天他的好友请他画画,他画了一幅《斗牛图》,假如当时你是一名观众,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引出了商人、教书先生的话,在分角色朗读、表演他们的角色后,我又引问:“当时的观众还有什么人呢?同桌之间互相演演。”

  ②在教到牧童出场指出画家画错了后,我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想像:“人们的反应怎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生回答道。)“那人们此时会想什么呢?”(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人们的表情,去发现自己的独特体会。)接下来我现场模仿采访,采访了一些“观众”,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想所思,进行创造。

  ③通过对牧童提出意见的质疑,“牧童的话对吗?为什么他能让人们信服呢?”让学生思考牧童的话,引导学生体会牧童的善于观察,这进一步丰富文本的内涵,加深文本的`人文含量,拓宽了文本人文资源,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在充分的朗读感悟基础上进行有层次性的问题诱导,要特别注重问题的精简、问题之间的衔接,阶梯式的层层诱导,逐步加深对文本的思考和体会。课标指出只有在“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基础上的朗读才是真正有效的朗读,也只有这样的朗读才能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质疑、发现、创新能力始终是贯穿在有效、充分的朗读基础上的。)

  6、力求打造开放性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是“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大语文”教育观的理念,充分体现语文学*内容的丰富性,学*途径的多元性,学*过程的实践性,学*领域的开放性,学*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这节课中,我在课前搜集戴嵩的有关的资料,课后引导学生搜集学*古代名人或现代画家齐白石、李苦禅、徐悲鸿等有关资料、故事,将课堂与课外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中我向学生介绍戴嵩最后完成的“斗牛图”,加深学生的体会;此外,我还把名家名画欣赏引到课堂,打破学科的独立封闭的状态,融文本与艺术审美于一体,体现学*领域的开放性与多元性。

  语文教学是师生的共同创造的最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作品,是师生享受心灵和精神自由、愉悦的过程。如何打造语文和谐又具生命力的开放性课堂,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希望通过这两次的课堂实践,能求得一些真知灼见,有效地提高自我语文教育教学 水*。

  【说教材】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诗文.这一课安排了《草》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古诗。《草》是一首咏物诗,是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告诉人们春天野草返青的自然现象,从而赞美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全诗共四行,前两行诗句描写了春草茂盛的样子,揭示了一岁一枯荣的规律;后两行诗句歌颂了野草不可摧毁的顽强生命力。《草》这首诗含义较深,耐人寻味,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已成为千古名句,流传于世。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善于形象思维。

  【说教法】

  结合古诗特点和本班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枯荣”2个生字,会写“枯、烧、荣”3个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意思,体会野草的`生命力很强。

  3.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是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教学难点是通过理解诗意感受野草生命力的顽强。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步步深入,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二、初步感知,读准字音。三、图文结合,理解诗意。四、读背全诗,升华情感。五、课外延伸,巩固拓展。六、指导写字,美观工整。七、小结全诗。

  【说学法】

  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说教学过程】

  开课出示实物草,请大家说说你对草的认识,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兴趣。初步感知,读准字音中我出示了标有停顿符号的诗文并范读,渲染了气氛,为学生朗读诗文提供了示范。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学生对“离离、枯、荣、尽”这些字词的理解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点拨。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中我注重学法的渗透。例如运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离离”是茂盛的意思。运用两幅水粉图自然而巧妙的解释了“枯、荣”的意思。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尽的意思。指导学生学*古诗,入诗境是关键。在分步理解诗意之后我让学生加上动作、想象画面生气并茂的诵读,让诗文深深的印在脑海里。整体理解力诗意之后我设计了朴实能够点明诗中心的过渡语:“一棵棵小草,低矮、*凡、随处可见。可就是这貌不惊人的小草却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怪不得诗人情不自禁的这样赞颂小草。”指导学生引读全诗,指导背诵。中国古诗博大精深,诗人笔下的草也各具特色,在拓展环节中内外相结合,不仅有草的后四句,还逐句出示了课外的四句描写描写草的诗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草香)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草细)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草的颜色青)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草小)让学生欣赏到了不一样的小草。写字环节中只安排了本首诗的三个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说怎样才能把字写好。老师范写,学生跟写。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以此课为例,请老师们多指教。

  一、说教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二、说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诗歌中一个小节。

  四、说教法

  1、重视学生个性化的识字方法。

  2、重视学生自读自悟,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五、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给足学生充分自主的时间,自读自悟。

  六、说教学流程

  一、紧扣生活,导入新课。

  学生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首先我问学生:你们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知道神笔的作用吗?让学生明白马良这枝神奇的笔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这样就调动学生对神笔的兴趣,学*的欲望也被激发了。

  二、听配乐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精点,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碎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学初始,让学生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

  三、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交流个性化的识字方法。

  低年级主要的教学任务是以识字为主,二年级的识字量大,学生认的快,忘得也快。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采用多种形式多次复现生字,先让学生四人小组按小组合作识字三步法合作识字,并要求学生在小组自学中相互提醒易错的生字,再向小组成员讲一讲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识字方法。接着全班汇报交流,先由学生提出难记的生字,全班交流共同识记,而后齐读几遍。最后我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领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出现生字,及时正音,并把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进一步巩固生字的音、形、义,以此突破本课的重点,同时把评价融入其中。

  四、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在学生学会生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并提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让学生自读课文中再一次感知课文内容。

  五、细读课文其中一节,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落实的:由小组自由选择喜欢的一节学*,小组内读后交流:这一节诗讲什么?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的能力,说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充分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就此一节适时点拨引导,而后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小组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总之,整个设计,我把学*的自主**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兴趣和主动意识能以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关注学生学*过程的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一、教材分析

  《泉水》是鲁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课文文质兼美,就像一股清泉,潺潺流淌,洒下一路爱心。根据文本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课标要求,我拟定本课学*目标:

  l知识目标:自学生字新词,正确书写“泉、股、鹃”等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情感目标: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

  目标1、2是重点,目标3是难点。

  二、教法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基于这样的理念,我采用了“朗读感悟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等教学方法。

  三、学法:

  从一年级我们班就进行了伙伴同构学*法的实验,目前我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和合作学*的能力,因此本课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模块。

  (一、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我开课就播放泉水的图片。观看着多姿多彩的图画,倾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轻松愉快的学*氛围。

  (二、在观察评价**享写字情趣

  识字环节中,让学生先自学,然后伙伴互助互学,学*伙伴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老师帮助解决。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我是运用了两个游戏:第一个游戏是把和词语有关的音乐或者图片奖励给学生,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词语。第二个游戏是玩捉迷藏。两个小小的游戏都实现了玩中学。

  为了遵循“低年级的一堂课要渗透识字写字教学”理念,我还进行了写字指导,重点放在总结“月”字的变化规律: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三、在潜心品读中丰富语言积累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我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阅读实践。

  我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学生在人文的课堂中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成功的乐趣;指导背诵,教背诵方法,让学生丰富了语言和方法的积累;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段落间的异同,领悟文章的写作思路。

  (四、在读写迁移中享受创作美好

  根据课标要求,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能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所以我设计了有梯度有层次的说话、写话练*。仿写的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超越文本,给学生打开了一个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该重视实效性,我板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体现写字指导,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品赏词语。

  六、说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指出: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本节课我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会自我评价、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既关注了学*过程,又关注学*结果。

  总之,本课我立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但由于水*有限,我的课有许多不足之处,真诚地请求大家给予帮助和批评。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18鸟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青岛湖西部有一个鸟岛。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8个生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喜欢鸟,喜欢鸟岛的感情,从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词卡片、课件。

  一、引入:

  青岛大家听说过吗?青岛有个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550*方公里,它像一面银光闪闪的大镜子,高悬在海拔3197米的山上。青海湖内鱼的总量达5万多吨。青海湖西部有个闻名中外的鸟岛,每年春天,大概有10万多只鸟儿陆续从远方飞来,景色十分壮观。今天,让我们去鸟岛看一看吧!(齐读课题——鸟岛)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这些生字词你会读了吗?跟老师读一读,注意红色的字:

  (课件出示)

  西部养育玉白色筑巢人类

  拾鸟蛋因为朋友密密麻麻

  小火车开起来

  3这些生字你会有办法记住他们吗?介绍一下。

  下面听听老师的友情提醒:“育”字倒过来,下面像个“子”,“月”表示月肉旁,孩子就像妈妈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区别“蜜”与“密”,谁来说一说。

  4、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鸟岛的特点,读下面的词,想想描写的是什么?

  一群一群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各种各样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错了,全班纠正。

  6、老师也读一读课文。(配乐朗诵。)

  三、品读课文

  (一)、鸟岛在那里呢?小朋友们读读第一自然段,谁能填一填?

  (课件出示)

  “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不仅中国人知道青海湖有个鸟岛,而且外国人也知道,它的名声很大。

  (二)、那鸟岛是什么样的,我们一定很想知道,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的,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1、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老师读前半部分,你们读后半部分.

  2、你从哪个词知道鸟儿多。(一群一群陆续)一群一群的鸟儿有的来得早,有的来得晚,用一个词就是——陆续。(课件出示)

  3、谁来读这句话。那鸟儿在岛上干什么?(课件出示:筑巢安家养育后代))鸟儿来到岛上,看到环境这么好,食物又多,就在这做窝住下了,养育孩子。

  4、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春天的鸟岛。

  (三)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那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1、观看录像

  2、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鸟岛这么热闹,再读读第三自然段吧!

  4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在小组中读一读,说说感受。

  5、(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谁想读,说说读这句话你想到什么?岛上的鸟真多啊,你从哪个词看出来?读这个词“各种各样”

  6、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跟鸟儿打声招呼。

  (课件出示)斑头雁鸬鹚赤麻鸭天鹅鱼鸥棕头鸥

  7、说说鸟儿在干什么?

  (美丽的天鹅在蓝蓝的湖面上游玩,姿态很优美;毛茸茸的小鸟真可爱,它的爸爸妈妈正在给它们喂食呢;棕头鸥好像在散步聊天。

  8、岛上的鸟真有意思,小组比赛读第一句话。

  9、(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二、三句。谁想读,说说读这句话,你想到什么?

  10、鸟窝很多,鸟蛋很多,从哪个词看出来?读这个词“密密麻麻”在生活中还看到密密麻麻的什么?(对了,密密麻麻的星星、密密麻麻的树叶、密密麻麻的`雨点、读这个词“一个挨着一个”,小朋友们,让我们用双手做一个鸟窝状,现在,老师看到了五个,十个,三十个,鸟窝密密麻麻的,前后桌或与旁边的同学表演“一个挨着一个”。)

  11、谁再来读第二、第三句给大家听。自己再读读。

  12、鸟窝这么多,鸟蛋这么多,请你给游客写个友情提醒。(走路可要小心注意,千万别踩着鸟蛋喔)

  13、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知识,鸬鹚下的蛋是玉白色的,黑颈鹤下的蛋是绿色的。

  14、看到这么多的鸟儿,我们太兴奋了,太喜欢了,再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全班齐读。

  15、读了那么多次,你们敢来背一背吗?(课件出示)

  四、鸟岛上鸟儿真多啊!景象非常壮观“来鸟岛上游玩的人很多。他们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捡到鸟蛋。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1、小朋友们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老师可要提问了:

  (1)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

  (2)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

  (3)既然鸟是我们的朋友,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鸟儿?(课件出示)让我们加入到护鸟的行列中去吧!

  五、书写指导:“类”的“米”的最后一笔捺把脚收回去,变成长点,下面的“大”横要长,才能拖住上面的“米”;“拾”写的左窄右宽,右边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师示范)。

  18鸟岛

  鸟多

  鸟窝多类拾

  鸟蛋多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四册的《识字六》。 《识字6》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孩子们引进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教材介绍了12种动物,大多数是孩子们熟悉的。整篇韵文韵味十足,渗透了让动物回归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图文对照更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义,拓宽视野,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参与本课学*的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但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同时课文的内容仅有12个词组成,又来源于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极易产生学*疲劳,所以老师要恰如其分的运用信息技术这种优势来加强他们的兴趣点和直观感受,更好的让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交流。

  以下是本课的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

  本课教学重点:诵读词串,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难点:正确规范的书写“狮,猴,猩”三个一类字。

  以下是本课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0.2调查交流,智力比拼,突破重点。

  3和谐共生,体会情感0.4课件演示,规范写字。

  鉴于学生的年龄段认知特点以及课文的内容所限,仅有的十二动物名称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情感升华的支撑点也很单薄。本节课需要解决的这两个整和点恰恰也是课文的重难点所在,而解决趣味性和直观性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下面,我主要来谈一谈在本堂课中,我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多媒体运用能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上课伊始,动画人物的出现和闯关竞赛的出现无疑带给低年级段学生明快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低年级段孩子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提高课堂的效率的关键。

  2,听,孩子们激情澎湃的齐声回答吹响了课堂前进的号角。

  3,百闻不如一见,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押韵的特点也能很巧妙解决了。

  二,展现才华,了解动物。

  进入第二关,展示才华,了解动物特点。孩子们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来的动物特点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智力大冲关的形式很好的反馈出来,有效的突破教学的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了解动物们的相关知识,针对韵文内外出现的动物,学生在抢答中加深了了解,也提高了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交流的效率一直是语文课堂难以解决的一个难题,充分交流耗时较长,而课堂时间却是有限的。信息技术对提高课堂效率的帮助作用在此也显得非常突出。

  三,和谐共生,体会情感

  在学生理解了动物们的特点之后,诵读起来就更能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感情朗读自然就水到渠成。当多媒体中震撼画面的出现,学生的情感再次得以升华,爱护动物的情感呼之欲出。

  以上是我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点的过程。正是在信息技术创造的美好环境下,孩子们才能够打破认知的限制,与文本对话,与文本共鸣。

  四,课件演示,规范写字

  韵文不仅仅是文本,也是学生识字写字的重要通道。作为一节识字写字课,写好字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信息技术的动态化相对于课堂的静态化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动态以及及时的展示让学生看得准、比得清、记得牢、写得正。难点简单化,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和接受。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我能够轻松有效的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也让学生的学*充满了兴趣。学生从兴趣到知识,从知识到情感,一步步,一层层的推进。信息技术在本课中的运用实在是功不可没。

  今后,我将继续加强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学*和研究,我相信有了信息技术的充分支持,课堂上的许多重难点一定可以迎刃而解,语文课堂也一定能够更有趣,更轻松,更有效。

  【说教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文章主要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质。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第四段写: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传的英雄。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针对二年级学生特点,第一课时的学*目标如下: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力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会读、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

  3、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第一课时特点,我确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初步感受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说学情】

  古代传说是学生感兴趣的,但其中的英雄形象很难在学生心中树立,这是时代的局限。为此,我力求在第一课时就让“大禹”的伟大形象在学生心中确立,怎么办呢?利用多媒体,要学生从一开始就牢记“大禹”的名字,并用书上的插图作为幻灯片的背景,让大禹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内心。

  【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本课时,试图使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竞赛法等等。总之,想让学生在轻松、竞争的氛围中学*新知,陶冶情操。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禹的图片)这是谁?告诉你们,他是我国古代一位英雄的名字,(板书“大禹”)通过预*,你知道他做过什么?(板书“治水”)

  2、齐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可以同桌交流。(相机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意图:用图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自然结题。学会质疑是教会学生的学*方法,力争做到:学生想了解的正是老师要教授的。

  二、初读课文

  (一)自读课文

  要求:认真拼读生字,把课文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意图:学生有疑问后会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这时,让他们自己读书,满足了这种需要,同时,自渎课文也是在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消灭“拦路虎”

  1、看书上的字,一齐拼读。

  2、出示生字卡片,小老师领读。

  3、一口喊出这个字。(齐读、开火车读)

  意图:学*生字可以灵活机动,有学生齐读,有指名读,有开火车读还有小老师领读,形式丰富,学生感兴趣,学起来不枯燥,自然效果佳。

  三、读书比拼

  1、师生大擂台(分别读一句。)

  2、下面,老师来做裁判,我们来一场男生女生大比拼,看看我们班的女生读书棒,还是男生读的强。

  意图: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试较量中做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四、解决问题

  现在,黑板上的问题你弄明白了吗?课文中就有答案,找一找,并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意图:学生的质疑不是形式,此环节要学生在文中找答案,既读了书,又学会了整理答案的能力。

  五、做操写字

  看着这些字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相机写出这几个字)

  意图:学生并不喜欢写字,在动笔前让学生动起来,做做写字操,活动了手指也调动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在描红写字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最后,展示学生的作业,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写好字。

  一、本课的设计思路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学生对花木兰有一些了解,但不多。要让学生通过本文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简述悟到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个目标,老师作了以下设计:

  1、抓住“紧急”、“焦急万分”让学生感悟木兰的尊老爱幼、为国为家。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围绕“花木兰为什么去从军”看图、范读、思考、朗读、感悟。在理解了木兰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的思维,拓展“说服了家人”的.具体内容,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及插图可得出,家人包括:父亲、母亲、弟弟。他们都不同意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要想说明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那就得先设置一个场景,家人们是怎样阻止的,要根据人物的身份,想象出适合特点的语言,这样,一场劝阻的口语交际就这样开始了。

  母亲劝阻时,(木兰回答):妈妈,我从小练功*武,身体强壮,在不怕他们。您就放心吧!

  父亲劝阻时,(木兰回答)父亲,您可是咱们家的主心骨,您一定会健康常寿,我去替您从军,说不定还能立下战功呢!

  弟弟劝阻说,(木兰回答)弟弟,你在家要好好照顾父亲、母亲,我走了,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你了,你要做个懂事的孩子。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了思维能力。

  2、抓住表示动作的重点词感受木兰的威武形象。

  抽象的字符是很难让二年级学生感受到木兰的英勇形象,在教学中,老师凭借多媒体播放可视、可听的形象画面,带给学生视听感官上的冲击,激起学生无限的思想情感和想象,着重感受花木兰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人物的形象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渐渐丰满起来,学生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最后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

  3、结合插图、角色想象,体会人们对木兰的钦佩之情。

  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仍以课文插图引路,结合“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将士,会对木兰说什么?”(将士:怎么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个女的?我们竟然没发现!)体会人们的惊讶和对木兰的钦佩之情。

  这样,通过在一系列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二、本课的不足

  这节的紧凑度还不够,老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这个教学环节还可以紧凑些,不要让学生讲得太多了,应该在读中悟。还有第二自然段教学中,老师提的一个问题:“木兰是个女子,她要不要去从军呢?”学生回答的范围太广了,而且会乱,就没办法把第二自然段的前半部分讲到位。以后还学会再适当的加快些节奏。

  《玲玲的画》是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故事:玲玲画了《我家的一角》,准备参加比赛。可是,不小心被水彩笔弄脏了。后来,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得了第一名。

  本文内容简单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所以除了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第九段玲玲爸爸的话之外,我把其它段落的教学放在了第二课时上。

  第一课时以识字、朗读和写字写句子为三大模块,我把学*目标定为:

  1、会认8个生字,会写"糟、肯、脑、筋"4个生字,能准确抄写爸爸说的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意识。但以识字、朗读为主,内容会相对枯燥。

  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得变换着形式来教学让学生不感觉枯燥。比如在读词的时候,小老师带读,把"叭"字读错了,正好这个字是我要强调的,很多人都会读作"pa",我就想,在前几天的一张试卷上不是刚好做到过写出几个形容声音的词的作业吗?这个"嘀嘀叭叭"不就是汽车的声音吗?而且又记了字形,知道了字义。本来预设的时候,刚开始看题质疑这个环节,孩子们会问"画得怎么样"这个问题的,那在解决的时候,我就会请孩子们仔细看看书上的画,仔细看的这个动作就是"端详"。因为"端详"这个词是书面语,*常不多见,孩子们有可能不理解。

  课堂导入时,对课题质疑后所呈现出的几个问题,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也是为第二个环节中理清课文内容作好预设。在一句话、两句话的范围内,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难点,因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毕竟有限。但是,在回答出预设问题的基础上,把答案进行简单的串联,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这个教学环节的铺设,为概括主要内容降低难度。

  这堂课,语文所涉及的"听""说""读""写","听"听老师读,同学读,然后评价,这里有部分同学也"说"了;"读",有自由读,展示读;"写",是写生字,抄爸爸说的话。似乎都有了,但"说"这方面,从*常的教学当中,还有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这样专门的一块口语训练,是让我感觉困难的。所以,这节课,我也很小心翼翼地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就是"在生活中,你遇到过通过动脑筋,由’坏事’变成’好事’的情况"吗",处理这个问题,我很担心,学生会说不清事情,自己先紧张了。我想,学语文,除了陶冶情操,熏陶自己的人文素养,她的"工具性"也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借这个机会,想请教各位同行,*时应该怎样给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另外,这学期学校的教研内容为提高课堂效率,倡导"三十分钟课堂",叶老的这个理念在于精简教学环节,最高程度地去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还是很重要的,它引领着整堂课,就好像一个方向灯,指引着各个教学环节的进行,然后逐渐趋向于达到所设定的几个简单但具体可实践的目标。

  一、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一个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的讲述,深深吸引学生去朗读、品味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从而真切地感受到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受到生活的启迪,感悟做人的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于是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学会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

  下面,我就粗略地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

  一、识字教学:趣有法,法有趣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句话道出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仍然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要求会认的生字融入富有挑战性、情趣性的活动中,让学生与生字一次一次相遇相知,成为熟悉的朋友。对于有规律可循的生字,如“拱、抹、价”等形声字,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最简单的`形声字构字方法,体会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从而使学生获得切实可行的学*方法,拥有较强的学*能力。如“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时,利用看图理解,通过对比读词理解字义。

  二、课文学*:读中品,品中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读”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读”这条主线,采用自由读、默读、个别读、指导读、评价读、创设情景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感受戴嵩的著名。课文中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里的“一……就……”就值得品味,去掉这两个字念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自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会在仔细比较、反复吟诵中有所感悟,又让学生用“一……就……”进行说话训练,培养了学生说话的能力。还有“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这句,先突破两个重点词“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先让学生观看画,是很直观和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在理解了这两个词之后,再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体会画家画得快,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应该会更鲜活。学生只有深刻地体会了课文,才会深刻地朗读课文。与此同时,我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言,使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如将学生带入"纷纷夸赞"的情境,分角色朗读,使学生一遍又一遍地与文本交流直接对话。

  本人教低段时间比较少,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各位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一、说教材

  《上天的蚂蚁》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设计以“努力”为主题,意在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挫折、烦恼,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本单元包括《上天的蚂蚁》《第三个小板凳》两篇主体课文和自读课文《包饺子的故事》以及“语文天地”。

  童话《上天的蚂蚁》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小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编者想通过这个童话让学生明白“努力”的行为和意义。

  针对本单元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本节课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感悟,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在对比中体会蚂蚁个小志大,为了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3、学*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课文的对话,体会蚂蚁个小志大,为了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努力、一往无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课文,鼓励学生从“努力”的角度来思考蚂蚁的行为。

  二、说教法

  1、任务导引法

  本课是一篇童话,篇幅稍长,因此用任务导引孩子们学*,就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课设计三个学*任务,什么样的树,什么样的巨人,什么样的蚂蚁。

  2、层进式阅读课文不只是让学生明白故事的内容,还要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

  3、尝试让学生初步懂得对比的写法。

  三、说学法

  1、读好对话,课文基本内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白胡子爷爷与巨人,巨人与蚂蚁的对话来传达出来的,所以,要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首先明白课文中引用的话语中谁说的,其次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时,尝试根据每个人物的不同特点模拟其声音。

  2、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语文天地中“金钥匙”明确提出指导学生认识什么叫默读,默读有什么好处。鼓励学生把默读带到课外阅读中。

  3、积累有关“努力”的词语。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菁选(扩展6)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菁选

【推荐】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富饶的西沙群岛》,根据说课的要求,我将从下面四大板块进行今天的说课。

  【说教材】

  《可爱的西沙群岛》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一主题,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文向学生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美丽的风景,丰富的物产。本文的中心句是“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课文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首尾呼应。开头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结尾写“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本文共7个自然段,2—6自然段分几个方面写了西沙群岛的富饶。第2自然段写了海面上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并说明原因。第3、4自然段写海底的水产,有珊瑚、海参、大龙虾和数不清的鱼。第五自然段写了海滩上的贝壳和海龟。第六自然段写了海岛上有很多的鸟。

  【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饶、屿、崖”等10个生字,会正确认读多音字参【shen】,会写“蓝、懒、披、划、威、武”等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懒洋洋、成群结队、四脚朝天、祖祖辈辈”等21个词语。

  2.通过读文质疑,理清本课主要思路,通过展示中国地图,了解西沙群岛在中国的地理位置。

  3.通过读课文,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通过欣赏西沙群岛图片,对西沙群岛产生向往,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悟西沙群岛的风光秀丽、物产丰富,学*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由于学生对西沙群岛里的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鱼的品种、数量多,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缺乏感性认识,因此让学生感悟西沙群岛的风光秀丽、物产丰富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学策略】

  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采用了以下两种学法。

  1.自主学*法。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时,我都采用了自主学*法,让学生自主读课文,把学*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自主读的同时教给读书的方法。

  2.合作学*法。让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时,我采用了合作学*法,通过学生自主读全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3.质疑法。学贵有疑,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到自己能解决问题。课的开始,我让学生质疑,整体感知时,让学生自主解疑,还有些疑问让学生在课文学*中逐步解决。

  新课标反对以教法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一切教学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也就是要做到以学定教。我采用了以下两种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课件能有效创设情境,课的开始我播放《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片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愿望。当学生的认知水*有限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当学生对西沙群岛地理位置不了解时,我就用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直观形象,与此同时学生很快理解了群岛的意思。

  2.以读代讲法。语文是读出来的,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我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充分“读”,在读中识字,读中整体感知,读中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

  【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第一步:欣赏西沙群岛图片,导入课题。

  第二步:对课题质疑。

  (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我设置情境,质疑导入,激发学生了学生强烈的学*愿意,为后面的学*做了铺垫。)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第一步:认读生字词语,扫除障碍

  我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划出词语,不理解的词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借助字典,同桌讨论等方法,还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

  (这一步让学生自主学*,把自**交给学生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养成碰到困难自己解决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惯。)

  第二步:检查生字、词语。

  本课词语很多,而且有很多四字词语,但意思都较简单,可以在课文研读中理解词义。有两组词语比较有特色,可以让学生仿说类似的词语。五光十色,千奇百怪和飘飘摇摇、祖祖辈辈。

  (积累语言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这一步及时我让学生积累词语。)

  第四步:精心写字,多元评价

  由于三年级写字量大,因此教师不可能每个字都范写,只能抓住典型的字进行范写。这里范写“懒”“威”“武”。其他的生字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感悟。

  (写字指导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写字时间,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时的课堂上大家都它放在课尾进行,今天我大胆地把它放在了课的中间,目的是让学生由动到静,进行心灵的陶冶,同时也保证了写字的时间和质量,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热情,这一步教学还培养了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惯,观察——思考——仿写——独立完成书写,做到把字写正确、端正、漂亮。)

  第三个环节: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让学生再次读课文,说说刚才的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读懂了什么?

  (通过这一个环节,学生自主读文,自主感悟,理清了课文主要思路:课文是围绕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写的。主要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几个方面写的。充分尊重了学生,并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学会质疑解疑,学会边读边思考。)

  第四个环节:研读课文第一段,自主品味。

  这一个环节主要通过出示中国地图,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同时也从地图上理解“群岛”,理解“海防前哨”。

  (这个环节借助多媒体课件不仅直观形象的了解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而且有效的理解了“群岛”和“海防前哨”的词义。)

  【说板书设计】

  可爱的西沙群岛

  海岛

  海水

  海滩

  海底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提示课文中心的导读图,也是把握重点、难点的辐射源。此板书显得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画出了海底、海岛、海水、海滩的位置,还概括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起到了较好的辅助教学作用。

  总之,本课我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自渎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我希望在我的课中找不到居高临下的感觉,能看到预

  设与生成相辅相成的动态过程。教学时,我随时根据学生的生成调整课堂教学环节,努力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得,有所提高。

  【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复*巩固生字词语,理解“懒洋洋、成群结队、四脚朝天、祖祖辈辈”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研读课文,感悟西沙群岛的风光秀丽.物产丰富。。

  3.通过仿写第四段,运用总分总的方式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4.通过作业,摘录并背诵喜欢的部分,背诵祖国风光的谚语,积累句子。

  【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第一个环节:快乐热身,唤起热情。

  第一步: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复*词语。

  (由于本课词语量很多,想要学生扎扎实实地落实,只有在不断地复现中,才能得到巩固。)

  第二步:静心书写,多元评价。

  由于三年级写字量大,因此教师不可能每个字都范写,只能抓住典型的字进行范写。其他的生字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感悟。

  (写字指导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写字时间,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时的课堂上大家都它放在课尾进行,今天我大胆地把它放在了课的中间,目的是让学生由动到静,进行心灵的陶冶,同时也保证了写字的时间和质量,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热情,这一步教学还培养了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惯,观察——思考——仿写——独立完成书写,做到把字写正确、端正、漂亮。)

  第三步:复*课文主要内容。

  复*课文主要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几个方面写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一步不仅复*了上节课的知识,而且为这节课的品读句子做了铺垫。)

  第二个环节:自主读文,朗读体会

  让学生自主合作选择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划一划关键词语和句子,在小组中交流为什么喜欢?

  (在自主读文,朗读体会时,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划一划关键词语和句子,把学*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自主读的同时教给读书的方法。)

  第三个环节: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这个环节让学生分析汇报学*情况,教师相机引导,组织评价或开拓新境。采用赛读、个别读、齐读等方式读课文,力争把每句话都读好,升华情感。在交流反馈时,在有合适的时机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有的学生喜欢五光十色的海水,让学生读出赞美之情。

  有的学生喜欢珊瑚,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想象,感悟珊瑚的多而美。

  有的学生喜欢海参的有趣,威武的大龙虾就可以让他们边读边做动作。

  有的学生喜欢美丽的珊瑚丛中各式各样的鱼。

  有的学生喜欢美丽的贝壳和庞大的海龟。让学生读出贝壳的美丽,海龟的美丽。

  有的学生喜欢漫天飞舞的海鸟。可以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点拨关键处,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自主学*。全班交流时,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同一句子,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宜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

  第五个环节: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第一步:摘写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第二步:背诵祖国风光的谚语。

  (积累语言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指出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这一环节的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目标。)

  【说板书设计】

  可爱的西沙群岛

  海岛:鸟的天下

  海水:五光十色

  海滩:海龟、贝壳

  海底: 珊瑚、海参、大龙虾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提示课文中心的导读图,也是把握重点、难点的辐射源。此板书显得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画出了海底、海岛、海水、海滩的位置,还概括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起到了较好的辅助教学作用。

  总之,本课我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自渎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我希望在我的课中找不到居高临下的感觉,能看到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的动态过程。

  一、本课的设计思路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学生对花木兰有一些了解,但不多。要让学生通过本文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简述悟到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个目标,老师作了以下设计:

  1、抓住“紧急”、“焦急万分”让学生感悟木兰的尊老爱幼、为国为家。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围绕“花木兰为什么去从军”看图、范读、思考、朗读、感悟。在理解了木兰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的思维,拓展“说服了家人”的具体内容,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及插图可得出,家人包括:父亲、母亲、弟弟。他们都不同意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要想说明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那就得先设置一个场景,家人们是怎样阻止的,要根据人物的身份,想象出适合特点的语言,这样,一场劝阻的口语交际就这样开始了。

  母亲劝阻时,(木兰回答):妈妈,我从小练功*武,身体强壮,在不怕他们。您就放心吧!

  父亲劝阻时,(木兰回答)父亲,您可是咱们家的主心骨,您一定会健康常寿,我去替您从军,说不定还能立下战功呢!

  弟弟劝阻说,(木兰回答)弟弟,你在家要好好照顾父亲、母亲,我走了,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你了,你要做个懂事的孩子。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了思维能力。

  2、抓住表示动作的重点词感受木兰的威武形象。

  抽象的字符是很难让二年级学生感受到木兰的英勇形象,在教学中,老师凭借多媒体播放可视、可听的形象画面,带给学生视听感官上的冲击,激起学生无限的思想情感和想象,着重感受花木兰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人物的形象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渐渐丰满起来,学生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最后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

  3、结合插图、角色想象,体会人们对木兰的钦佩之情。

  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仍以课文插图引路,结合“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将士,会对木兰说什么?”(将士:怎么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个女的?我们竟然没发现!)体会人们的惊讶和对木兰的钦佩之情。

  这样,通过在一系列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二、本课的不足

  这节的紧凑度还不够,老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这个教学环节还可以紧凑些,不要让学生讲得太多了,应该在读中悟。还有第二自然段教学中,老师提的一个问题:“木兰是个女子,她要不要去从军呢?”学生回答的范围太广了,而且会乱,就没办法把第二自然段的前半部分讲到位。以后还学会再适当的加快些节奏。

  一、说教材

  《假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二、说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重点分析:

  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难点分析: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六、说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二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教师应选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出现文本,让他们乐于接受。师描述:从前,有个孩子,叫马良。有一天,他得到一枝神笔,他用神笔画了一头大黄牛,帮助农民耕地,画了一架大水车,帮助乡亲们灌溉农田,还用神笔惩罚了那个贪官。“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穿全文始终,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神笔马良》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石。

  1、过渡:“有了神笔多好啊,能为乡亲们做那么多的事情,有个小女孩也想像马良一样,有一枝神笔,并把她的美好心愿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假如》。”(出示课题的课件)师顺势而引,将文本自然呈现于学生的学*过程中。

  2、齐读课题(带着深情的祝愿读)。

  二、听读课文,训练说话

  1、师配乐朗诵全诗新课标注重培养孩子听的能力,而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经典,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粹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学初始,让学生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将学生带入文本,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反馈。“你听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三、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过渡:“你也想学着老师的样子和着音乐动情地朗诵这首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读好这首诗歌。要想读好这首诗,首先要把它读通顺,读正确,现在就请你翻到108页,开始读吧!”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词组“红红的太阳、好吃的谷粒、健康的身体,这三个词语为一组,语调都较高昂。

  (2)寒冷的北风、遥远的地方、不幸的朋友,这三个词语为第二组。

  (3)先发现,指出这些都是带”的“的词组;指导朗读(引: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把这类词读好的小秘密,就是把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都读重一点,的字读轻一点,这样就好听了)。

  3.出示词组”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指导朗读。过渡:”读得真不错,相信你们也能把这些词语读好。“指名读,(缩用动作加以理解,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指导朗读)指导好词语的朗读,将奠定后来课文朗读的基调。

  四、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教学第一段

  过渡:”我用马良的神笔让窗前的小树不再……缩……我还用马良的神笔让树上的小鸟不再……苦……

  2.师:“多美好的心愿啊,这就是小女孩的第一个愿望,(一边说一边出示第一节),自己试着读一读,请一个小朋友读,(相机出现分隔线)

  3.生读,师相机指导,请生学*老师吸气的方法,并不是很夸张的吸气,而是稍作停顿。

  4.过渡:”就这么一个红红的太阳,能给小树带来什么呢?“生交流。

  5.师生配合读。过渡:”是的,红红的太阳就像一件温暖的衣服,让小树不会在……生: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点红重读的词,如果我们不只注意有节奏的朗读,还注意这些词,你一定读得更动听,齐读

  6.指导有表情地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本环节设计中,我力求体现这一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展示读、评读、激读、赛读的方式,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读书过程也是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的过程。阅读亦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在此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1、有节奏地读

  2、有节奏又有重音地读

  3、带上表情美美地读。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二)教学第二段

  1.过渡:“学会了这一段的朗读,你一定也能读好第二个愿望,拿出笔,边读边学着老师的样儿,在停顿的地方划上斜线,在一些能更好的帮助你朗读的词语下面加上小点。

  2.检查:找一个做范本,展示台展示,现在请你根据你做的读**号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相信其他的小朋友也学会了这种朗读诗歌的方法,生范读3.生练读,课件出示分隔线及重点词语。当学生在第一段学*中,看了老师的方法后,已基本掌握,因此,第二段的教学可以放一手扶一手,让学生将方法迁移,去自读自悟。

  (三)教学第三段

  1.出示第三段,请生读。

  2.其他小朋友都是小评委,听完后帮他点评,读完第一句,请生评价:有什么值得我们学*的地方或哪些地方还能怎样读的更好,评完后接着读第二句,读完后,再评。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教师已放手,而采取合作探究这一有效的学*方式,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学生不仅有所发现,而且,合作精神、协作能力都有所提高。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孩子有事可做,才不会让他出现走神的机会,在听的过程中让每个孩子都担任评委的角色,既调动了他的学*积极性,也是对他的检测,检测他对上面所学的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四)连读全文

  五、拓展,说话

  师:”故事还没完呢,那么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还想干些什么呢?“练*说话。

  2.师巡视,找出说的较好的几位,请上讲台,把他们说的连成一首新的《假如》。将朗读与写话相结合,让感悟的情感及时留于笔端,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自然流淌,此时,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因此,在本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的能力,说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充分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就此一节适时点拨引导,而后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小组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总之,整个设计,我把学*的自主**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兴趣和主动意识能以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关注学生学*过程的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在轻松、愉快中体会情感,发展语言。

  我说课的题目是国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木兰从军》。(板书:木兰从军)《木兰从军》一课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我个人认为本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及想象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但因为学生对花木兰了解甚少,要让学生通过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简述感悟到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教材特点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和两条绿线里的6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运用多种手段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掌握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家爱国的优秀品质。

  进行简单的句式训练和语言实践活动,内化文本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为: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上课尹始,我首先通过一幅花木兰一身戎装驰骋沙场的课文插图,让学生初步感受木兰的飒爽英姿。随即出示课题,理解“从军”一词,激发学生自主学*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在这一环节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在自读中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反馈,整体感知。在检查朗读的过程中,对文中“征兵”、“燕山”、“年龄”、“将士”“将军”等易读错的字词予以关注指导,并指导学生读好长句的自然停顿。在朗读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部分词义。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本课有10个生字,这节课上我将指导学生书写五个笔画较少的字,写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字型结构和笔画位置。其中重点板书“弟”,强调书写笔顺。最后预留5—6分钟让学生当堂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

  一、复*巩固,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想象拓展。

  三、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其中第二环节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具体过程是:

  一、复*巩固,导入新课。

  上课尹始,教师以简炼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认读课题,并指导学生正确认读上节课学*的新词,夯实基础。

  二、精读课文,想象拓展

  本文共有四个小节,二、三小节是教学的重点。

  一、 出示《游子吟》古诗。指名读。

  二、 检查预*。

  1、 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板书:孟郊)他是哪个朝代的人?(唐朝)

  2、 他为什么写这首诗?(生:他想铭记母亲对自己的慈爱)板书:铭记(什么叫铭记)生:永远记住

  3、 师小结:他就是想记住母亲的恩情,今天我们继续学*(请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生共同板书师提示学生注意恩是上因下心。

  三、 自由读一节,动笔画出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小组内交流最感动的句子。生1: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衣服。从一针针一线线体会到了母亲很关心很爱他,缝得很仔细,指名2-3人读中体会问:她在缝衣服时还会想些什么?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生1说舍不得儿子走;生2说她想儿子早点回来)

  第二节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深?指名说并读。(师点评你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不舍)生2读(师点评你读出了依依不舍)生齐读。这时孟郊看到母亲头上怎样?他心里又会怎样想?生1她昨夜肯定没睡好,为我操心生2母亲昨晚睡迟起早生3:母亲为儿子操心把头发都弄白了。师:湿润是什么意思?(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没流下来)

  师小结:母亲的恩情一方面体现在行动上,一方面体现在语言上。板书

  四、 让我们轻轻地读这首诗,找出文中和诗句相对应的句子,仔细听。

  师: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生:):

  师:有一天,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给他缝补衣服。

  师: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生;临行密密缝

  师让学生说意恐迟迟归的意思。

  让学生练*背诵,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背上。一组展示背诵(齐背)背得怎样?有感情吗?另一组挑战背。师小结:刚才两小组同学把最后一行诗句背诵的`特有感情又《游子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千古名句,要记住。那么我们能为母亲做些什么呢?小组内讨论,看谁能做一个爱母亲的孩子

  生1帮母亲洗衣服、刷碗、切菜、等做家务。生3:洗脚。

  师:希望你能说到做到,落实到行动上今晚给母亲洗脚。

  板书: 行动上

  母亲的恩情 太阳的光晖

  铭记 语言上

  孟郊

  一、说教材

  《小毛虫》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四篇课文,是意大利的著名艺术家达·芬奇所著。文章描写了一只小昆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从而告诉人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课文从一开始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及行动迟缓;到小毛虫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一节作者用欣喜的笔调写了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二、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即教学中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学*活动的主任,学会主动学*以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求。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识记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尽”。

  2、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

  3、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教学重点:1.识记正字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换种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大意;2.结合生活,明白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的道理。

  三、说学情

  根据教材要求,二下的教学重心应完成从识字向阅读的过渡。学生已经进入了二年级,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本要求在朗读初期还是要作为重点予以关注。心理学表明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在第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中,还强调了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它贯穿于整个教材的各个部分,也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教法

  围绕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板块:1、看图说话,揭示课题;2、整体感知课文;3、研读课文,体会理解;4、复*巩固。

  1、根据课程调整意见,加强课内预*。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调整意见》指出了切实减轻小学低年级学生过重的学*负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现行教材的编写特点,对小学低年级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作出了调整。《小毛虫》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两课时中融入了课文的预*和学生的写字作业。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强调了学生预*。在初读课文时,字字音准和句句通顺仍然是朗读的重点要求。在课堂中我给学生充足时间准备,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再利用接龙读课文、同桌读等形式让学生逐步做到文熟字悉。又考虑学生个别差异,抓住文中较难读的句子,引导学生将难读句子读正确。

  2、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兴趣,激发学生想象。

  所以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直观形象的画面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词句的意思。因此,在导入课题时我利用多媒体现实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自然地导入,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再利用动画,加上配乐朗诵,形象的将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即帮助学生理解小毛虫蜕变的知识,又渐渐地把学生带入文本,为小毛虫而高兴,及其学生的强烈学*兴趣。

  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所提供的空间进行说话训练。本课中的省略号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我通过让学生观看昆虫热闹场面的动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阅读文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词句。

  本单元阅读的主目标是读短文理解词句,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在教学本课时,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上,学*边读边思,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同学的相互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4、教学中,努力采用多种形式读。自由读、轻声读、指名读、男女生读……使学生在练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

  1.看图说话,揭示课题。给出各色美丽的昆虫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昆虫的形态样式,然后放出毛毛虫的图片,进行前后对比,让学生很自然的感受到了小毛虫的格格不入,从而引出课题小毛虫,让学生体会到小毛虫的可怜之处。

  2.整体感知。布置朗读任务,给出朗读要求。要求学生划出生字词,标好自然段序号,同桌小组内互相正音,将课文句段读通读顺。这个环节要疏通生字词,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比如请教小老师、生字组词、寻找形*字等方法识记生字词。用游戏的办法检查学生的识记情况。播放课文朗读,请同学思考毛虫经历的三个过程。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脉络,对课文有整体的认知。

  3.研读课文,领会理解。这篇课文虽然按照生物演变的规律创作,但是在讲授时无需拘泥顺序。在学生了解文脉之后,我采取的是先引导学生述说感受小毛虫的可怜与笨拙,体会小毛虫的行动不便,继而去了解小毛虫不悲观不羡慕的心理,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可贵,步步深入、步步讲解,然后直接请学生回答小毛虫未来会变成什么样?这样前后直接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生物的神奇美丽。对重点句段的反复朗读,既能够让学生领悟到遣词造句的恰到好处,也能让学生领悟到文字文学的美感。知道了小毛虫最初的样子,也惊艳到蝴蝶的美丽,学生会对中间发生了什么而好奇,自然的引导学生了解中间小毛虫造茧以及本文的重点“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形象更加生动。

  4.复*巩固。课文后面有要求学生回答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不妨作为复*巩固的环节在课堂上解决。鼓励学生根据板书或示意图向大家讲述这个故事,互相交流和评议,以鼓励赞赏为主。既能够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也能够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

  六、板书设计

  说教材

  《狼和小羊》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第十课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课文通过狼和小羊的神态、对话揭示了角色的本质,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明白对像狼一样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应该以智取胜。

  重点难点

  1、朗读、理解课文。

  2、理解狼的三次借口都是在“故意找碴儿”。

  3、分角色读课文

  说教法学法

  本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生动,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寓意,因此,在教学中,我选择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悟理的教学方法。

  一、读中品味词句,了解角色性格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词语。在理解“找碴儿”这个词语时,我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和语言环境中理解“找碴儿”这一词语的意思。既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渗透其中,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在理解“上游,下游,倒流”这些词语时,我让学生上台贴图片,把狼和小羊送到小溪边来理解,并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要这么贴。体现了新课程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的主动性。课文的重点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抓住这个重点设计提问:狼为了吃小羊一共找了几次“碴儿”?学生回答三次。围绕三次“找碴儿”进行本节课的教学。通过狼三次找碴儿的神态各是怎样的?抓住“气冲冲、大声、喊道”等词进行分析,刻画狼的凶恶。狼的三次说话中抓住“坏家伙、背地里”等词句进行讲解,来理解狼凶恶,蛮不讲理的性格。抓住“吃了一惊、温和、可怜”等词细细品味,了解小羊善良的性格。为下一步弄懂课文寓意打好基础。特别是在教学小羊第二次反驳狼说的话时,我通过分析理解,让学生体会出小羊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害怕、委屈、难过等。接着我又把这几个词语加到课文中去引读“可怜的小羊害怕的喊道。可怜的小羊委屈的喊道。可怜的小羊难过的喊道。”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小羊的心情。因为新课程提倡个性化的朗读,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读出学生自己心里的感受。

  二、表演激趣本课具有极强的戏剧冲突

  故事形象生动,文中角色性格鲜明,非常适宜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在学完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同桌之间分角色表演,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基础上选出一组上台表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更透彻,也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和自主参与性。

  三、展开讨论,课外拓展,安全教育

  1、设计问题:小羊跟狼一次又一次讲道理,为什么狼还往小羊身上扑去?小羊该怎样做才不会被狼吃掉呢?假如你是小羊,你遇到了这只狼,你会和它讲道理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对付它?学生会回答:“因为狼的本性是凶恶的,所以跟它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应该想办法叫猎人来打死它。”“小羊用石头砸死它。”“小羊叫狼去小溪洗手,然后把它推进小溪,自己再逃走。”等等。

  2、课外拓展,联系生活,安全教育:对于蛮不讲理的坏人是无理可讲的,只有通过用智慧才能战胜他。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假如遇到了像狼一样的坏人该怎样做,如果有时间可假拟事件进行讨论,如何保护好自己。这样,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教育他们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四、最后,让学生续编故事

  小羊的命运到底会怎么样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狼把小羊吃了,有的说小羊想办法逃走了等。孩子的思维永远是超乎我们的想象的,不管他们如何回答都是经过思考后说出来的,都应该给予鼓励。

  不足之处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本节课的一些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批评指正,谢谢!

  一、教材分析

  我教学的是第13课《美丽的公鸡》。教学这一单元,应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培养识字能力。以朗读练*为主线,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培养创新精神。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能力目标: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语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德育目标: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

  教学重点:初步懂得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老马的话

  二、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本节课我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自己以一个教练的身份,适当引导学生学*。通过图片、朗读、各种形式的读,创造了一种形、生有机结合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三、说学法

  语文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我引导学生运用听、说、读、悟的学*方法。使学生不但领悟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学*的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

  1、以图激趣

  教学伊始,出示一幅艳丽的画面(一只美丽骄傲的公鸡)

  学*第一自然段:

  ①图上画了一只怎样的公鸡?

  ②课文中哪一段是写这幅图的?

  ③解释:“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意思。

  小结:这只公鸡自以为很美丽,(板书:自美)整天得意洋洋地找别人比美,它找到哪些动物比美呢?(板书:比美)

  2、图文对照,深入课文

  学*第二、三、四自然段:

  ①分组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并思考:

  阿公鸡是怎样招呼小伙伴的?b.啄木鸟、蜜蜂、青蛙又是怎样回答的?

  ②看投影片,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突出“长嘴巴”“鼓眼睛”、“大肚皮”,并板书)

  ③“冷冷地”是什么意思?

  ④啄木鸟、蜜蜂、青蛙为什么都“冷冷地”回答?

  ⑤假如小朋友就是啄木鸟、蜜蜂、青蛙,公鸡这样看待你们,你们心里会怎样想?(启发学生想象,再次演示投影片)

  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用笔画出老马说的话)

  (1)分角色读“公鸡”和“老马”的对话。(读出语气)

  (2)看课件听老马的话,齐读。

  (3)用老马的话来评一评谁美?(啄木鸟、蜜蜂、青蛙都能帮人们做事;公鸡外表美,但不能帮人们做事,行为不美)啄木鸟、蜜蜂、青蛙都能帮人们做什么事?老马呢?(板书:识美)

  公鸡听了老马的话以后是怎样做的呢?

  (1)看课件显示,此时的公鸡在干什么?现在的这只公鸡是一只真正的美丽的公鸡吗?(外表美,又能帮助人们做事)板书:真美

  (2)你们愿意和它交个朋友吗?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想和它交朋友吗?

  3、图外想象,培养求异思维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真美?

  在《美丽的公鸡》教学中,我把阅读与育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融合起来,使学生一步步领会课文内容。

  在整个教学中,我运用图片和表格的形式,理解词、句、篇的意义。在重点教学第二小节,对结构相似的三、四节让学生通过表格填写和分角色表演,使学生在自主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风波。通过多种形式对中心句“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要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进行朗读和生生间的讨论,突破了难点。

  虽然教学的整体效果还可以,但是因为这是一篇快乐读书屋的文章,所以还应该把生字教学内容完成,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进行完,我想是学生表演时耽误了时间,时间的合理安排,这是我们教师要把握的。

  一、说教材

  本课的情节简单,文字生动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文章。课文讲述萨沙一家外出郊游,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哥哥自然的把雨衣让给了最小的,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被风雨打掉花瓣的蔷薇花上。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即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价值观念,又包含着“保护弱者”的人文情感信念,更体现了生命的高度意义。

  围绕训练重点,依据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自觉保护弱小者。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从而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要自觉保护弱小者。

  二、说教法:

  1、对于本课的生字,主要以检查学生自学为主。根据学生预*的情况进行指导。学会本课要求会认的14个生字以及组成的新词语。要求认识的生字放在课文中,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读熟了,那认识生字也就不成问题了。

  2、对于解决本课教学重点,我将在教学中注意兼顾各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雨前和雨后的野蔷薇花,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并适时创设情境,如果你是萨沙,看到这样的蔷薇花,你会怎么做?这样亲身让学生体验着朗读,奠定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

  3、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的畅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三、说学法:

  让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把读,议、说,写多种学*方式相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

  四、说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学流程:

  主要分为四个环节来进行。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强大,什么样的人弱小?你愿意做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教学这篇文章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弱小”的含义,因为“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因此,我采取设疑导入的方法,让学生读了课题后质疑:“我”是谁?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二、整体感知,自主学字。

  1、范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有哪些人和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初读课文,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生汇报自读情况。

  3、课件出示生字词,生各种方式读。

  4、生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内容,讲了一件什么事?。

  随机板书:

  让雨衣:爸爸→妈妈→托利亚→萨沙→蔷薇花

  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而读后交流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然后通过自渎,感知课文大意,通过检查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边读课文边思考,找出文中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考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惯的培养。

  2、通过读句子,对比描写雨前雨后的蔷薇花,体会“弱小”。

  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经被滂沱大雨折磨的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3、读课文3-9自然段,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三次对话。

  妈妈和萨沙的三次对话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反复读萨沙的话,理解体会萨沙从带有疑问到不服气,最后到自豪地反问这一心路历程。并分角色朗读来加深理解人物情感的变化。

  四、联系生活,升华感情

  学了课文,我想每个孩子对弱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再让他们说自己的理解。在最后一环节中,学生讨论通过课文学*有什么感想,并分组交流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情。让学生心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感想进一步升华。

  五、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

  让雨衣:爸爸→妈妈→萨沙

  ↘↓↙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蔷薇花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课文记述了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尊敬老师的一件事。通过阅读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接受一次深刻的传统美德教育,在思想道德上接受净化和洗礼。

  二、教学目标:

  1、学*居里夫人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以后,仍然热爱、尊敬自己的老师的优秀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写12个生字,认识11个生字。了解“抚摸、慈祥、尊敬”等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难、重点:

  1、感受和理解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热爱、尊敬老师的精神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

  2、生字卡片;

  3、课前学生、教师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和尊敬老师的故事。

  五、教学时间:

  本课计划两课时,本课时是第一课时。

  六、教法:

  1、导入。教师直接导入新课,出示课题,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2、初读并检查生字。学生按老师要求自由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字扫除阅读障碍,从音、形、词、义方面解决生字。指名读、同桌检查读纠正读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精讲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学生收集交流资料了解居里夫人的生*事迹,理解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通过引导理解居里夫人表情、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及侧面人物的描写的语句,表现居里夫人尊敬老师的优良品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拓展升华总结。通过本课阅读使学生明白居里夫人在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以后,仍然热爱、尊敬自己的老师的优良品质。收集、交流有关尊敬老师的故事。并引导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尊敬老师、热爱老师,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在阅读实践中接受一次深刻的传统美德教育,在思想道德上接受净化和洗礼。

  七、学法:

  1、学生同桌、小组互相交流、检查,将“兵教兵、兵兵互学、互查”引入课堂教学当中,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和尊敬老师的故事,课堂交流学*,拓展学生知识面,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八、创新:

  1、将“兵教兵、兵兵互学、互查”引入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学*相结合,对自己的教学是一个挑战与创新。

  2、将课桌摆放成“圆桌会议式”,首先源自于家长会时与家长交流,有些孩子在课堂中回答问题的机会少。其次,会后学生喜欢这种形式的课桌摆放,改变教学形式,对学生也很有新鲜感,用学生话说就是“非常的亲切、自然”,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了。当天上课时,也让我深感愧疚,确实有部分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少,也许被我们老师忽视了。这种摆放形式也有其不利的地方,如学生看黑板有所不便、组织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本次教学用此种课桌摆放形式,并不是标新立异,只是一种自己教学形式的尝试和对我们教师*时教学的一种反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二》。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教材分析。

  本课的十二个词语,描绘出一幅幅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校生活画面。学生通过读词语、想画面、识生字,一定会感到熟悉、亲切、有趣。

  2、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感知词句的意思,感悟动词的准确运用。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菁选(扩展7)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菁选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教材:

  《采蘑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20课的内容。这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又引人思考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灰兔和白兔一起去采蘑菇。太阳快下山时,白兔的篮子渐渐满了,而灰兔的篮子还是空空的。原来灰兔放弃了那不起眼的小蘑菇,最终便失去了那满满的一篮子蘑菇。

  课文语言简洁流畅,并配有精美的插图,巧妙地将深奥的哲理寓于生动、形象地故事中,从而使小学生明白做事应该从小事做起,才会有收获。

  说目标:

  新课标指出要全面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根据本单元教材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通过各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

  说教学过程: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我采用了激趣导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表演等形式。运用多媒体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沟通交往、多向互动,是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合作意义的活动过程。怎样让学生在学*中探索、发现、创造,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本节课中我手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上课刚开始,我先用生动的.故事唤起学生的兴趣,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勾画出来学生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理解的词语。同时引入竞争机制:男女生赛读词语,轮流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三、合作探究,感悟内涵

  出示自学指导,学生依据自学指导分小组合作探究:灰兔是怎么采到蘑菇的,白兔又是怎样采到蘑菇的?灰兔为什么笑了?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不屑”、“看不上眼”、“都不放过”等词语的意思。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动脑,深入理解课文内涵。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在小组内交流以后,集体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与学生交流学*体会,肯定学生的学*成绩,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四、拓展迁移,明白事理

  分角色学生带头饰表演课本剧。以演助读,在表演中理解词语,通过灰兔和白兔的对话,体会它们不同的心理,在表演中理解白兔所说的话,明白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 , 力图 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为了直观、系统地体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20 采蘑菇

  灰兔 空 不屑 看不上眼

  白兔 满 都不放过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四册的《识字六》。 《识字6》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孩子们引进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教材介绍了12种动物,大多数是孩子们熟悉的。整篇韵文韵味十足,渗透了让动物回归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图文对照更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义,拓宽视野,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参与本课学*的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但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同时课文的内容仅有12个词组成,又来源于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极易产生学*疲劳,所以老师要恰如其分的运用信息技术这种优势来加强他们的兴趣点和直观感受,更好的让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交流。

  以下是本课的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

  本课教学重点:诵读词串,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难点:正确规范的书写“狮,猴,猩”三个一类字。

  以下是本课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0.2调查交流,智力比拼,突破重点。

  3和谐共生,体会情感0.4课件演示,规范写字。

  鉴于学生的年龄段认知特点以及课文的内容所限,仅有的十二动物名称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情感升华的支撑点也很单薄。本节课需要解决的这两个整和点恰恰也是课文的重难点所在,而解决趣味性和直观性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下面,我主要来谈一谈在本堂课中,我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多媒体运用能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上课伊始,动画人物的出现和闯关竞赛的出现无疑带给低年级段学生明快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低年级段孩子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提高课堂的效率的关键。

  2,听,孩子们激情澎湃的齐声回答吹响了课堂前进的号角。

  3,百闻不如一见,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押韵的特点也能很巧妙解决了。

  二,展现才华,了解动物。

  进入第二关,展示才华,了解动物特点。孩子们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来的动物特点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智力大冲关的形式很好的'反馈出来,有效的突破教学的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了解动物们的相关知识,针对韵文内外出现的动物,学生在抢答中加深了了解,也提高了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交流的效率一直是语文课堂难以解决的一个难题,充分交流耗时较长,而课堂时间却是有限的。信息技术对提高课堂效率的帮助作用在此也显得非常突出。

  三,和谐共生,体会情感

  在学生理解了动物们的特点之后,诵读起来就更能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感情朗读自然就水到渠成。当多媒体中震撼画面的出现,学生的情感再次得以升华,爱护动物的情感呼之欲出。

  以上是我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点的过程。正是在信息技术创造的美好环境下,孩子们才能够打破认知的限制,与文本对话,与文本共鸣。

  四,课件演示,规范写字

  韵文不仅仅是文本,也是学生识字写字的重要通道。作为一节识字写字课,写好字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信息技术的动态化相对于课堂的静态化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动态以及及时的展示让学生看得准、比得清、记得牢、写得正。难点简单化,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和接受。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我能够轻松有效的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也让学生的学*充满了兴趣。学生从兴趣到知识,从知识到情感,一步步,一层层的推进。信息技术在本课中的运用实在是功不可没。

  今后,我将继续加强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学*和研究,我相信有了信息技术的充分支持,课堂上的许多重难点一定可以迎刃而解,语文课堂也一定能够更有趣,更轻松,更有效。

  【说教学】

  首先进行教材分析。根据所定的内容、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学*环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开放式教学。

  【说教材】

  (多媒体出示“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歌的歌词。诗歌记叙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

  了掩护八路军后方机关和数千老乡,把敌人领进埋伏圈,自己英勇牺牲的事迹,歌颂了他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全诗分六节,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共写了三层意思。第一节写只见山坡上牛儿在吃草,却不见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暗示王二小已经牺牲了,表达了人们悲痛和怀念的感情。第二~第五节,记叙了王二小跟敌人作斗争和英勇牺牲的经过。第六节呼应第一节,写人们对王二小怀念和歌颂。

  【说教法、学法】

  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采用整体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激趣促读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并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课文第二~五自然段。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学**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说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五自然段。

  【说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

  【说教学过程】

  根据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和语文这门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现对《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教学过程的这四大教学环节(多媒体出示“教学环节”)作如下构想和设计。

  1. 交流信息,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伴着《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旋律,将收集到的“儿童团小英雄”的图片一一呈现于学生眼前,课内外相结合,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新知的兴趣;接着老师问:想了解他们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顺利进入新课时的学*。

  2.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接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整体教学法,利用“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个视频文件(出示“视频文件”),让学生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为了使教学如行去流水、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整体感知后,安排这精炼的过渡语(多媒体出示:在阿姨深情的朗读下,加上精美的多媒体画面,使得这个故事特别感人!你们想不想学?那就打开书本,自己大声地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试看吧!)很自然就转为学生自读自悟过程,并讨论:哪几个自然段写王二小跟敌人作斗争而英勇牺牲的?使学生明确这一课时要学的主要内容。顺利进入第二~五自然段内容的深入学*。

  评:(读文章,善于含英咀华,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神韵和精髓,赏阅文章的美感所在,同时,也才能不断陶冶自身的语文情趣。)

  3.精读感悟第二~五自然段

  在深入学*这个大教学环节中,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出示第二~五自然段,教师先以优美的感情朗读征服学生,让学生对读好课文产生兴趣,然后激趣:(你们想和教师读得一样好吗?咱们小朋友可不要着急,先来看看这一自然段吧!)顺利进入第二自然段的学*。在两次指名读后,利用图片重点理解“潜伏”和“后方机关”,敌人来扫荡的目的就是消灭八路军和杀害老乡的,这时情况危急吗?顺势指导学生读出紧张、危急的语气。这一过程中,可以安排个别读,也可以是男女生对读,读得好的及时表扬,并请其他小朋友也像他那样读一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情况的危急。

  (这里设计了教师范读,自读体会、交流,感情朗读,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用心去品味,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自我感悟、讨论中自主学*。)

  评:(此次读书训练属于积累层面的诵读训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内化课文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和运用。老师训练学生积累语言是有所为的积累,更是情感化的积累。)

  为了及时得到反馈信息,紧接着进入师生互动探究的教学环节,在学*第三自然段的环节中,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信息的多项交流,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师适时引导、启发、点拨、激励,在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有机整合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主动、真动、互动、生动,充满生机的教学局面,突出本部分重点,突破本部分难点,达到传统教学法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此环节使用的课件中,这张图片“二小带路图”帮助学生体会王二小在与敌人作斗争时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从而激发学生对王二小的钦佩之情,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会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老师小结这一部分内容,升华这一部分主旨。)

  紧接着进入第四、五自然段的学*。

  让学生齐读小标题(二小给敌人带路,把敌人带到了哪儿呢?)后,结合“二小带路”图理解;然后出示“埋伏圈”的图,(过渡:战斗进行得真激烈,八路军在埋伏圈内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看到这样的镜头,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结合图文自读自悟、自主发展;接着,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伙伴,广泛自由交流、合作学*,生生互导,生生互补,体现相互合作的人文精神。

  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思维,教给科学的学*方法,因此要让学生既学会又会学。在两部分内容教学之间,也安排这承上启下过渡语(王二小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使敌人的扫荡计划落空了,保证了后方机关和数千老乡的安全,气急败坏的敌人……引入第五自然段的学*),使教学过程流畅、结构严谨。

  4.总结课文

  在最后的总结课文这一大环节中,我又设计了3个小环节。首先欣赏影片《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个视频文件,帮助学生回顾全文,扣人心弦的`画面,跌宕起伏的音乐,将整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们的感情也随之光泽而动。此时画面、音乐、心灵的相互碰撞与弥补,学生们对王二小这位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你们歌唱的是什么样的王二小?”学生的回答,老师适当的引导、激励和板书,使全文的难点足以突破。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在最后一个小环节中,我设计了配乐朗读,“看来同学们都很钦佩王二小这位小英雄,那就让我们怀着对他的无限钦佩之情,来把这个故事读读吧!”

  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堂课不仅体现了教者与文本对话的深度,也突显了孩子与教材对话的过程,更彰显了师生间的对话式的交流。它昭示着教育的*等、民主,昭示着教育的人文关怀。)

  本课时教学的主旨是借阅读来丰富学生的语言感知,但语文的学*是很难一辍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两者之间总有着很大的差距。“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有缺憾,才更凸显追求的价值。让我们在教育的蓝天下携手共进!

  《乡下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4课,这首诗歌描写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游戏、劳动等生活情境,反映了他们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作者以乡下孩子从幼年到渐渐长大的时间推移为“经”,以乡下孩子从妈妈怀里,爸爸背上到广阔田野的空间转移为“纬”,交织成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鲜活画面,同时融进作者向往之意,赞赏之情。

  全诗语言洗练而有童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我所执教的对象是城市孩子,大多学生对乡下生活了解不多,但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想象丰富。因此,在熟读成诵、积累语言的基础上,侧重学生感悟、体验,开拓视野,发展想象力是我教学的重中之重。 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我教学理念的灵魂。其次,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等对话,相信学生,给学生自**,在合作中学*,是我教学的策略。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有丰富的想象,有表达的自信心,培养创新能力,是我教学的又一理念。 语文课标倡导新的学*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课标还要求“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此,我的教学流程设计是这样的:

  《乡下孩子》一课,反映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那么,如何使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同时,又感悟到这一点,既而转化为对农村,对大自然的热爱呢?在教学流程中,我采用了“情感体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作为乡下孩子的客人去体验、去感悟乡下生活,进一步想象,乡下孩子还会干些什么?同时,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情并茂的动画素材,再现农村生活,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所以,教学的主线是“以说为入、以读为主、以悟为神”。

  一、 情境导课,激发兴趣。

  在导课的环节中,我先出示了一幅农村生活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都画了哪些景物?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飞舞的蝴蝶,游动的小鱼和漂亮的白鹅,可爱的花狗,美丽的公鸡,馋嘴的猫咪,,憨厚的胖猪,清澈见底的溪水,盛开的野花等景物,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乡下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我接着问:谁会在这里生活呢?当学生说道乡下孩子时,我又巧设过渡:“今天,就有一位热情好客的乡下姑娘邀请我们到她的家乡去做客,她的名字叫‘大眼睛妞妞’。她悄悄地告诉老师,她生活得特别快乐,所以专门做了一首诗歌送给大家,你们想知道吗?”这种导课方式,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

  1、一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二读课文,看看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三读课文,划出小节。想想每小节都写了乡下孩子什么有趣的事?

  [通过三次不同要求的读,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逐步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 创设意境,读中感悟

  在学生对诗歌内容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我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用自己最喜欢的学*方式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这样,学生有了充分的自**,寻找自己兴趣相投,关系亲密的小伙伴,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小组内大胆质疑,积极发言,展示自己,在合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这时,我就作为小组的成员,深入到各小组,与他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一方面,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主题,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另一方面,可以收集学生遇到的困难,以便在小组汇报时,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汇报第一小节时,有一位同学提出为什么说他是“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我让学生说一说,小时候躺在妈妈怀里会觉得怎么样?爬在爸爸背上会干些什么?由此唤起学生得到父母爱抚时那种温暖幸福的情感体验,回忆起当时欢乐愉快的心情,体会到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下就像“欢唱的黄鹂”,父母看到天真活泼的`孩子就像“盛开的野菊” 。

  [让学生明白这一小节作者用了两个比喻。把乡下孩子小时候在妈妈怀里“撒娇”、“淘气”,在爸爸背上“顽皮”“任性”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学生体会后,心灵碰撞、真情感悟,深情地读出那份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的愉悦之情。]

  又如:学生朗读第二小节后,我觉得他们读得不到位,就出示课件,让学生边读边观察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乡下孩子的生活情境去想象:乡下孩子是怎么捉蝴蝶,会编个什么样的故事?(美丽的童话故事)他选用什么样的草叶,会吹出什么动听的曲子?体验乡下孩子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嬉戏时的活泼愉快,学生进入情境后,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和背诵这一小节。

  小组汇报完后我用第一人称的语言描述,导读各个小节,配以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到乡下孩子童年的意境,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乡下孩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同时,感受乡下孩子在如此环境中是幸福快乐的。激起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四、启发想象,迁移练*。

  对课文进行朗读、背诵后,我对学生说,假如你到了妞妞的家乡,你会干些什么?你能像妞妞一样也编个诗歌吗?低年级的学生生活经历较浅,让他们言之无境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首先根据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出示了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托,图上有小狗、公鸡、小猫、小鱼、小猪、鹅等学生喜爱的动物,学生们见了个个神采飞扬,见物欲言。纷纷举手发言:“拾一把稻穗,乐坏了骄傲的公鸡。”“割一篮青草,馋得小羊咩咩叫。”“捉几条小虫,撑圆了公鸡的肚皮。”“捡几根肉骨头,乐得小狗直摇尾巴。”这样,“一石击起千层浪”,孩子们争先恐后,思维活跃,不仅能够准确地运用课文上的句式,而且还能够联系实际,说出生活中喜爱的小动物、吃的食物及相关的一些事情。这时,我又引导学生:你们都是城市孩子,能把自己的城市生活再现成诗歌,说给“大眼睛妞妞”听吗?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大胆地去想象,去创新,在尝试中体现我能行的快乐,做出了一句句,一首首天真、稚嫩、充满童趣的小诗。比如:“曾是妈妈怀里/可爱的小猪。曾是爸爸背上/顽皮的猴子。弹一首歌曲/能唤起美好的回忆,打一次篮球/锻炼锻炼自己的身体。”虽然不够完美,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迁移练*,把课堂还给学生,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拓展,去创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

  通过《乡下孩子》的教学,以创设情境、趣味阅读、感悟运用为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同时,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教师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学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我真希望》这首诗是S版课标教材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全诗写了小朋友看到生活中的环境污染而产生的美好愿望,用儿童的语言表达儿童的内心感受,真挚地表达了人们希望治理烟尘、整治污水、洁净空气,还我蓝天的美好愿望。警示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诗歌的优美,体会诗中的感情,培养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4、教学难点:在读中领会诗中的感情。

  5、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我按照新课标理念,根据二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说的特征,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我采用了情境引导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情境,直观教学。让学生在一个开放而富有意境的学*氛围中展开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准备铺垫、导入新课→多样化朗读、感悟课文→展开想象、拓展延伸→总结全文、背诵课文

  (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准备铺垫、导入新课,让学生也发出“我真希望”的感慨。

  (二)多样化朗读、感悟课文

  在这个环节中,我又以“提出疑问→自主合作学*→释疑→指导朗读”这一教学思路展开组织教学的。

  1、我先以疑问“写诗的小朋友有哪些希望?”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带着目标去初读书课文。那“诗中的小朋友为什么会有这些希望?大气受到污染除了烟囱冒出的气体,还有什么原因?”进一步深化问题。

  2、小组间展开自主合作性的学*

  3、组员反馈本组内学*情况,共同释疑,出示相应课件辅助理解比较抽象的词语,再根据图文板书,让学生明白体会“我真希望”,理解课文内容。

  4、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读中感悟。在学生初读课文,初晓文意时,再进行指导性朗读。

  先让学生试读,在师生互评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我真希望”,重音落在“真”上等一系列要特别注意的重音、语调、节奏上。

  再而又以教师引读,男女分读,集体读的多样化朗读方式去朗读课文,感悟文意,从中懂得去保护自己身边的环境、爱护环境,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1、出示相关环境污染图片,结合生活联系,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我们身边的.环境。

  2、面对这些环境,你又有什么希望呢?说一说。那我们这节课也来做个小诗人,把你们对环境的希望用笔写出来吧!

  (四)总结全文、背诵课文附板书设计:

  我真希望

  我看到我的希望浓浓的黑烟轻盈洁白的云彩灰灰的粉尘清澈晶莹的泉水难闻的气味淡淡的芬芳

  树更绿,花更红,小鸟的歌声更动听、悠扬

  一、赏美食,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导入话题。

  中国有句俗话,叫“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创造了我们祖国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作为一个中国孩子,生活中你最喜欢吃哪些中餐美食?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你最爱吃的美食。看谁的介绍最精彩,能让人“垂涎欲滴”。

  说到美食,老师知道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小小美食家。大家对美食是津津乐道。老师也喜欢吃,不过可别光顾着吃,应该吃出品味,吃出文化。今天这堂课我和大家共同探讨中华食文化《中国美食》。(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中华五千年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勤劳、智慧的华人把中餐馆开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华美食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国人用美味征服了世界。

  今天,老师把许多中国美食带到我们身边,想不想一睹为快?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让学生欣赏。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2、师:是什么让你们发出如此惊叹?看到这些赏心悦目、五彩缤纷的中国美食,你想说些什么?

  (中国的菜肴,以色艳、香浓、味美而著称于世,它造型别致、五彩缤纷、栩栩如生,让人回味无穷了,精巧绝伦的外观,还是那别有韵味的名字,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欲望。)

  二、说美食,学*生字

  1、出示课本图片,学生说说美食。

  师:先观察图片中美食的形状、颜色,再说说这叫什么。

  学生说。

  师:书中所提到的美食,你尝过多少呢?请你说一说。

  要求:

  先交待所尝过的美食叫什么名字。

  再说说这美食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口感怎么样。

  如果你对这美食的做法了解一些,还可以介绍一下这美食的做法。

  学生交流。

  老师适时评价。

  2、介绍了这些美食,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美食的名字中有哪些是你不认识的字。

  学生划出生字,对照拼音多读几遍。然后,去掉拼音学生认读。(开火车读、点名读)

  3、多媒体出示

  炒烤烧爆炖炸

  煎蒸煮

  ①指名读上面的`字。

  ②说说制作哪些食物时需要用到这些方法。

  例如:煮鸡蛋烤肉串清蒸鲤鱼油炸大虾爆米花煎鸡蛋……

  总结:我们不但从美食的名字中学会了汉字,而且从美食的做法中也学会了汉字。

  4、用部首查字法查下面的汉字,再说说你的发现。

  灶焰烫煲焦烹

  (带火旁的字大都与火有关;灬也与火有关。古时灬也就是火。)

  三、赞美食,练*口语

  大家欣赏了不少美食图片,有的尝过不少美食,请用一句话赞一赞中国美食。

  生:灌汤小笼包的皮是薄薄的,甚至都透亮了,张嘴咬一口,里面鲜美的汁水流入口中,咬那浸了汁水的肉团,不肥不腻,入口爽滑……那真叫美!

  生:那些冰糖葫芦红彤彤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不知引来多少小孩儿渴求的目光。

  生:烤红薯看似焦糊糊的,周身满是草灰,嗅一嗅,香喷的气味马上会进入你的五脏六腑,令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酸的和甜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是围绕着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一主题展开。本课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它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要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一尝,它们都将错过这顿美餐。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能光听别人说,要敢于亲自去尝试。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迫不及待”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把这个小故事表演出来。

  3、通过朗读,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17课《酸的和甜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1、我们已读过了这个童话故事,故事有哪几个小动物?

  (狐狸、猴子、松鼠、白兔)

  2、这些小动物围绕“酸的和甜的”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故事呢?

  (让学生简单复述课文,达到整体 感知课文的目的)

  3、课后老师又让你们再读了课文,你们读了吗?说说你是怎么读的?

  (让学生交流读书的方法)

  学生可能说出:划出生字,划出好词,划出好句。

  肯定学生的读书方法:小朋友们真会学*,学*的过程中划出好的词语、句子,注意积累,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设疑激趣

  谈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的?

  学生可能提出:

  1、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2、小猴子听了小松鼠、小白兔的话,为什么还大口大口吃葡萄呢?

  3、“迫不及待”什么意思?

  提出问题后,让其余学生先尝试回答,老师不肯定答案。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激励学生:小朋友那么爱学*、爱动脑,老师相信这节课你们再认真读读课文,肯定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细读感悟

  〈一〉 重点引导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课文,其余学生体会一下狐狸的心情。

  2、老师范读,学生戴头饰表演。

  谈话:小狐狸,你们转来转去的在干什么?(摘葡萄)可当你想尽办法也摘不到葡萄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着急、唉声叹气、难过、失望等)

  3、体会了狐狸的心情,相信你会读得更好,谁再来读一读?(多找几个学生读)

  4、齐读

  5、解决问题: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引导:先让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回答,如能答上来就表扬他既能提出问题,又会自我解决问题。如答不上来,再让其余学生帮助他解决。

  可能会说:

  1、狐狸很自私,他不想让别人吃到葡萄。

  2狐狸摘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来安慰自己。

  〈二〉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读

  1、重点引导第四段

  (1)、找学生试读,其余学生评价。

  (2)、课件展示“一串葡萄”和“一串串葡萄”,让学生明确“一串串”是形容有许许多多的葡萄。象这样的词还有很多,(课件展示)看看你还可以说什么?

  (3)、你能联系实际生活再举些例子吗?

  (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不仅学*了“一串串”的用法,还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

  (4)、小朋友们,想象一下。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葡萄,密密麻麻,那葡萄粒紫中带红,好象水都要流出来了。看到这一切,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回答)看出来,你们都很着急,所以小猴子就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课件展示)你明白“迫不及待”什么意思了吗?(找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回答)

  重点句: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谁来读读这句话,把小猴子着急的神情读出来。(多读几遍)

  齐读,看哪只猴子最着急。

  2、谈话:小猴子爬上葡萄架,他吃到葡萄了吗?(吃到了)从哪读出来的?

  课件展示:小猴子听了,什么也没说,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解决问题:小猴子听了小松鼠,小兔子的话,为什么还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呢?

  谈话;大口大口吃说明他吃得怎么样?(投入、津津有味、开心、香等)

  有感情朗读这一句话。

  “让我们也伸手摘下一颗尝一尝,味道怎么样?”用课文里的话。(啊,真甜)

  “发自内心的还不够,再来一遍。”

  齐读最后一段。

  3、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读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本环节的设计,我摒弃了面面俱到的`分析,抓住了重点词句,让学生入情入境,自读自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五、表演迁移,创新学*

  熟读课文后,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把自己领悟到的课文内容、情感,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小组合作表演出来。表演过程中,学生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把小动物们的神态、动作、表情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语言上也有所突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也体现了阅读教学“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六、口语互动,明确故事的教育意义

  谈话:看了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或者有什么建议提出来。

  如:“小狐狸,你太狡猾了,自己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小狐狸说:“我以后再也不狡猾了。”真正做到口语互动。

  学生还可能会说:

  1、小猴子,你敢于亲自尝试,我真佩服你。

  2、小松鼠、小兔子,你们再不要随意轻信别人的话,遇到事情要亲自尝试等等。

  “你有没有话要对同学们说?”(如×××,希望你今后不要一遇到难题,就问老师,问同学,要敢于亲自尝试。)

  (让学生在相互沟通中,能联系生活实际,明确文章的教育意义。同时也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以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为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结了又大又红的枣子自高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这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话故事,从故事中让同学们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本课是第4单元的第3篇讲读课文,它直接体现了本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一主题思想。所以,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要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领悟课文的深刻含意。

  教学重点、难点:依据课文内容和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本课的`重点应该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难点是在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上,真正做到多看别人的长处。

  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我将采用“感悟朗读法、读书指导法、创设情境法”扩展思维法来组织教学,以读为中心,导之以读,导之以思,导之以说。把读贯穿整个教学之中。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读书为基本的三为主原则,让学生运用朗读质疑讨论想象的学*方式,来完成本课的学*。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课教学我以新课标和诱思探究思想为指导,以探究发现为手段,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语言,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安排以下几个环节。

  (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以读明理。

  下面,我来说说每个环节的具体设计。

  1、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为了课始就能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我以学生比较喜欢的图片入手,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饶有兴趣地进入课堂。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今天老师把小柳树和小枣树请到我们的教室里,你们喜欢吗?来叫叫他们的名字。谁能叫的更好听?观察一下,老师写课题的奥秘。对于说的较好的同学,给与激励性语言表扬。接着,老师说:他们很想知道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然后仍学生初步感受课文。

  2、朗读课文,以读明理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不同角色的性格,这篇课文,我采用多种朗读的方法来读课文。你能把小柳树的美读出来吗?现在你就是一棵美丽的小柳树,请你试试等的方式来诱导学生朗读。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生字和词语的巩固还不是很到位。

  一、说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瀑布声音、样子的句子。

  3、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壮美。

  二、说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在读中感悟瀑布壮观的景色。学*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特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展开想象,感受感受瀑布的壮美。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师:生字卡片和教学挂图或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有条件的准备在瀑布前的留影。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引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2、老师也收集到了瀑布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播放音像资料。)

  3、请学生谈感受。

  4、师: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位于贵州省的,我国的瀑布——黄果树瀑布。(板书课文题目)

  今天,我们就随着京京同学一起到贵州去看看这壮美的黄果树瀑布。(齐读课文题目。)谈话导入

  5、出示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壮美。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出示自学提示一:小组内赶快读一读这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标出自然段,并圈出生字娃娃,多读几遍。小组内说识记方法。

  2、小组内学*。

  3、反馈评价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这些生字娃娃就是今天大家要认识的新朋友,请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小声地拼读几遍,注意把生字娃娃叫准。

  2)、你认为哪些生字娃娃容易读错,给大家提个醒,再教教大家。

  教师注意指导读准翘舌音“驶”、“湿”、“衫”、“扇”等字。

  3)、教师:调皮的`生字娃娃呀,摘掉了它们的拼音小帽,跑到了你们的生字卡片上,看看还认识它们吗?

  (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生字卡片采用抢读、轮流读等方式认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检验识字效果。(玩跷跷板的游戏:跷跷板的两头各有8个生字,分两组对读或男女生对读。)

  5、教师:怎样才能记住生字娃娃的样子呢?谁愿意把自己好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呢?

  6、反馈识记方法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自学提示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或齐读、或同桌互读,或小组内互读、或自己朗读),找出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2、反馈评价

  指生回答,师生评议。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读一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要写好这些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3、教师重点指导“迎”、“挺”、“旅”3个字的书写。

  4、学生描红,书写,相互评议。

  一、说教材

  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北京亮起来了》就是其中的一篇,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北京城各个地方的夜景,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夜晚的北京,它是如此地明亮,如此地辉煌,激发了学生对首都北京、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语文课程的核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整合,因此,我以新课程为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了学*目标如下:

  1、会认"幕"等15个生字,会写"束"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外资料的收集,更多地了解北京,从而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重点是识字写字,积累词语;难点是感受北京的美丽夜景,激**感。

  二、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也不是被动地录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了学*的主动性。由此我采用了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的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课文,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感悟文本、体验文本。同时,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所以我采用的学法是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自己感悟。

  三、说教学流程

  1、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曾走*北京,还记得那一课吗?(学生能说就说,老师概括描述《北京》一课的内容。)师:对,这是白天的北京,那么,夜晚的北京又是一番怎样的风景呢?瞧--(揭示课题)《北京亮起来了》

  (通过联系旧知,既复*了原来的知识,牵出学生对北京的原有印象,又引出了今天的学*内容,激发了学*兴趣,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2、感知课文,快乐识字

  (1)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新课程指出,无论是阅读富有情节变化的童话、故事,还是诵读古诗、诗歌,注重的是对本文整体的把握。通过自由读课文,能够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为下面的学*打下了基础。)

  (2)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可以指名让愿意当小老师的同学带领大家认读自己喜欢的、读得准的生字词语。还可以把自己认字的好办法与大家分享。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主动性,联系生活,联系经验来学*。同时,谁都可以当老师,以师生角色的互换来激发学*兴趣,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学*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等对话的过程。)

  3、合作探究,感悟课文

  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生对课文已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先自己感悟,想想读懂了什么?然后四人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一要通过交流,板书出各个地方的灯,理清文章的脉络;二要适时、适当地点拨,结合具体的语境,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感受文本。

  新课程又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为了让合作探究更有效,在小组内,我实行了分工合作,组长负责的方式,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讲,有时可听。

  4、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新课程指出,各个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如分组读,比赛读等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从读中积累,从读中体验,最后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尝试背诵,达到课后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之目的。

  5、运用积累,拓展延伸

  本课课后罗列了很多四字的词语,新课程指出,要重视积累。这些课后词语的积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帮助的。新课程还指出,语文要积极拓宽其他学科学*和运用的领域。学*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课后的*题,一方面锻炼学生已有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培养学生搜集运用信息的能力,问:你对北京还有哪些了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特点

  《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的一篇看图学文。本文共有三幅图,八段文字。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生动有趣,层次清楚。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讨论、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本文紧紧围绕本组“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词句的理解,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难点: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3、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4、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图片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2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课文1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二至八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菁选(扩展8)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菁选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我要说的是苏教版第四册语文教材中第16篇课文《闪光的金子》。课文讲了水电修理工徐虎在*凡的岗位上,热心为附*居民排忧解难的动人事迹。旨在教育学生学*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课文语言流畅,是一篇人文性强的培养学生观察、朗读能力的好材料。

  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修、凡等10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讨论、表演、朗读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徐虎利用自己的本领,热心为附*居民排忧解难,教育学生学*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

  其中,根据第一学段的要求,1、2两个目标是教学重点,由于我们学生离上海比较*,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学生也多少了解了一些徐虎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例,因此,理解闪光的金子的含义,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是教学难点。

  我准备安排三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目标。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图文对照,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生字,指导学生端正、匀称地书写务、凡等6个生字。

  第二课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朗读课文,帮助他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徐虎的动人事例,教育学生学*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指导学生继续端正匀称写好修、具等四个生字。

  第三课时: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感。指导学生阅读新补充阅读,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 本课时我打算分四个环节进行组织教学

  复*导入,整体感知; 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下面我具体地来说一下:

  先说说第一环节:复*导入,整体感知

  我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堵塞、疏通等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相机地进行正音,接着启发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所了解的知识,然后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质疑人们为什么都说徐虎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通过教师生动的导入语,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去细细地感受。

  第二环节: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我将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难点,先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徐虎是个热心为人民服务的人?引导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要求先读有关句子,再说说体会。在全班交流时,我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地出示词句,加以适时点拨。

  如学生在自读第2段的基础上,扣住不同的地段、三只体会徐虎服务面广,抓住及时提供、热情服务体会徐虎的服务热情,结合生活经验说说晚上 19时你家在做什么?体会徐户的热情,通过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当地居民,你看到这则消息,你会怎么想呢?来进一步加深感知,在此基础上指导有感情朗读。

  在自读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扣住总是、定时、挨家挨户体会徐虎严格履行承诺,为群众服务的热情,在品读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徐虎精神的可贵。

  在交流课文第四段时,我请学生读读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理由,来具体地加深体会。如在导读三、四两句时, 我创设情境, 请学生分别扮演主人和徐虎, 再现课文情境, 通过采访形式请主人说说:为什么自己家的管道坏了,别人主动上门,免费修理,还要劝他明天再干?联系10点多, 天又太晚了、徐虎戴着深度*视眼睛来侧面衬托徐虎急他人之急的精神。指导有感情朗读徐虎的`话的基础上,体会徐虎服务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请学生观看深夜,高度*视的徐虎还在爬上爬下,紧张忙碌工作的录象,通过创设: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徐虎叔叔说些什么呢?的情境,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深化理解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懂得写一件事要讲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做了什么事,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为今后练*写记事的片段打下基础。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交流课前自己搜集到关于徐虎的更多感人事迹。从而体会徐虎一心想着别人,此时教师及时点题,因此人们说,他的心灵像闪光的金子

  第三环节: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为此,我还布置了自选课外作业:

  1、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更多有关徐虎的感人事迹。 2、借助媒体或报道,了解像徐虎一样有着金子般心灵的人的事迹。3、以《我有这样一个爸爸》为题,写几句话。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个性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出示受、推两字,请学生自学笔顺表,在学生交流字形时,我从旁点拨和指导,边示范板书,受与爱比较,下面是个又。推与难比较,注意右边是四横,字要写得美观匀称。在学生书写时,我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教育学生提笔既是练字时,培养良好的书写*惯。

  板书设计:

  闪光的金子

  徐虎的心 千家万户

  热情服务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随时注意课堂的生成,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7个生字“宋、涛、陈、丹、赵、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理清课文思路。(知道谁在画风,怎样画风。)

  三、说教学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教学贴*生活。

  3、“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4、“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5、合作学*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

  四、预设流程:

  (一)猜谜揭题、鼓励提问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个谜语给你们猜好吗?请听好了!课件出示: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树儿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红旗见它舞蹈,风铃见它唱歌。[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猜谜导入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师:是什么?谁猜出来了?(指名学生说)同意吗?对了,是风!那风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能画出来吗?真的能吗?今天这节课咱们要学的课文就是__画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5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汇报朗读,评评小组内的“小播音员”。

  3、指名分节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评价。

  [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的学*氛围,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在人文的课堂中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过渡:读了课文后,大家知道谁在画风了吗?学生会高兴地喊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1、师:瞧,这三位小朋友来到咱们班了,想认识一下吗?(出示课件:图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画画,三位小朋友头的上方分别有他们带拼音的名字。)

  (1)小老师领读,齐读。

  (2)去掉拼音读。师:看看,屏幕上有什么变化?还会读吗?男同学先读,女同学接着读。

  2、择出生字读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

  师:老师把他们的名字拆开了,还认识这些字吗?出示生字卡片(生集读)。师:我们来开火车读好吗?

  ①怎么记这个(宋、涛、陈、丹、赵、艺)字?

  ②能给它找找朋友,组一个词吗?(宋、涛、陈、丹、赵、艺)

  3、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过。

  (画风)说课,标签: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

  5、老师这有几个字想请教同学们,你会读吗?(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

  显得更美了一根旗杆

  风车呼呼地转斜斜的雨丝

  师:这个显字,也是课文中的生字,你能给它组一个词吗?能用它说一句话吗?[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交朋友的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过渡:把这些字送回课文,老师相信你们肯定会读得更好。

  2、请大家带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再来自由的读读课文。课件出示: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后师: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事呢?(指名说)

  4、师: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同学再一次的去默读课文,可以拿起笔画出你自己的答案。

  5、师:有答案了吗?谁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⑴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她读书细心吗?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谁呢?能不能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得更清楚些?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⑴只见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说着,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赵小艺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6、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上面的句子。

  7、师:那赵小艺他们的画到底是怎样的呢?想不想看看他们的画呢?课件逐幅出示赵小艺三个人的画: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是谁画的画?能给它配上课文里的句子吗?

  师:配得好吗?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画和相应的文字)[本环节克服了乏味地串讲,对学生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自读中解决问题,随机出现图文并茂的课件,再加上老师适当鼓励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解、思维等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五)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师:文中的三个孩子画出了风,小朋友,你们想画风吗?准备怎么画风呢?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诉你的学*伙伴吧!

  1、小组讨论画风方法。

  2、全班交流画风的方法。

  3、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课件出示: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有机会互相帮助,有机会获得同伴的创新信息,促进了学生多方位的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的能力。]

  4、其实,生活中的风很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风吧。(课件出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风。)

  (六)个性作业,自主选择。

  老师给大家设计了这样几项作业,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吧!

  小画家: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演员: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小诗人:编一首关于风的儿歌。

  小巧手: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风中去放飞你的欢乐。

  [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作业应具有“创造性学*过程”的本质,教师应从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设计具有多样性的,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

  2、学*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爱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重点难点、重点:

  学会默读课文;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默读感悟。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样?下雨时,需要带什么雨具?

  2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过什么样的感受?

  3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板书课题《充气雨衣》。学*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通读全文,学*生字

  1、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卡片认读生字。

  ⑵按归类认读生字:让学生找找翘舌音、*舌音、后鼻音;找找同偏旁的生字。

  ⑶游戏识字:听音举卡片;送信游戏;开火车扩词游戏;

  ⑷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先认读,再用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涂出。

  ⑸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的。

  ⑹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评价。

  相机教学多音字:“缝”和“假”。

  三、默熟课文,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

  3、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③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④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⑶、夸奖的句子

  嘿!别提多棒了!

  四、情感升华。

  1、复述“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

  2、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3、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吗?

  激励语: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板书设计:

  充气雨衣

  想旋转起来的裙子想塑料救生圈

  做雨衣做充气雨衣

  作业布置: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了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的到来。***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起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了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基于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欢乐。

  3、体会***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方式很学*方法,基于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我把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设计为自主探究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惯的方法认记汉字。对阅读教学的处理,大纲要求,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所以对教学目标中的两个难点的突破我是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读:如齐读、分组读、领读、对读、挑战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因为学生对泼水节并不是很熟悉,所以课前我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为了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泼水节的情趣和欢乐,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根据以上的教学思路,我把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首先播放一段泼水节的影片,问学生你知道这是个什么节日吗?学生很自然地会说是泼水节。老师进一步引导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泼水节是难忘的呢?引出第二个环节

  (二)范读课文。(课件)师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接着说:如果自己读一遍课文你一定知道的会更多。

  (三)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请教同学或老师。

  2、标记自然段。

  (四)认识生字:老师先过渡: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一群生字宝宝羡慕极了,急着要跟大家交朋友呢!(老师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下一个环节)

  1、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自由读的方法。

  2、不会的提出来,同学帮他想办法记住。3、识字游戏:制作字卡,凤凰花的形状,认识了就奖励他。(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五)再读课文:

  过渡语:认识了生字宝宝,大家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了!(指名分段读,师生评价)

  六、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凤凰花"的图片,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两个词语。让学生知道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2、播放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指导朗读感悟。

  七、指名读二、三自然段:

  提出问题:

  1、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目的是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的?自读第三段,划出相应的句子

  3、交流感悟:(学生先说哪句就先感悟哪句)

  句子一: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的心情。

  句子二: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象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国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了天空。

  抓住"鲜红的地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都

  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会铺地毯,从而感悟傣族人民用撒花瓣这种独特的迎客方式及当时的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句子三:人们欢呼着:"***来了!"

  抓住欢呼一词,感悟人们见到***的'激动心情。

  4、指导朗读:在这个环节中要边引导学生感悟边知道朗读,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的心情读出来。可以采用指名读,齐读,表演读等形式反复训练。

  八:小组合作学*第四、五自然段。

  1、提出合作学*的要求:(1)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4、5段。(2)思考:***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合作成果:学生先说哪句就先感悟哪句,边感悟边知道朗读。

  句子一:***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

  (1)观察课文插图:***穿着什么样的傣族服装?通过着装感悟***的*易*人。

  (2)抓住笑容满面一词来感悟***的饿亲切、和蔼。

  (3)想象:这时***会对人们说什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课文内容。

  句子二: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象脚鼓什么样?(上网查资料,提高学生学*兴趣)

  (2)通过***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感悟***同傣族人民心连心。

  句子三:***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感悟这句话:

  1、***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目的;引导感悟***热爱傣族人民。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祝福什么?目的:引导感悟傣族人民爱**。

  3、练*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

  语文学*的目的之一是训练语言的运用能力。

  4、交际互动:师演**,生演傣族人民,互相祝福:再现情景,感悟***很傣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5、之后课件再次演示泼水的场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九)学*6、7、8段。

  过渡: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啊!(教师用夸张而富有感情的语调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说,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继而进行朗读指导训练:可以采用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读,挑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出1961年的泼水节的幸福、快乐和难忘之情。

  (十)小结升华:***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那么令人难忘?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一遍课文吧!

  (十一)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

  (十二)作业:课外搜集少数民族的节日和民间*俗并写下来。最后两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拓展课外知识容量,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说明;知道写12个字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本课需要2课时讲完,所以写字教学部分我会分别放在每课时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训练,12个字中最难写的是:恩、寿、凤、凰四个字,它们分别是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其中的重点比画是凤凰二字的部首,要作为重点来指导。

  板书

  11、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

  泼水祝福

  寓意说明:

  1、两颗心相连,表示***和傣族人民心连心,揭示**爱人民,人民爱**的主题。

  2、"泼水祝福"则抓住了课文的描写重点,对主题的表现就是通过这个细节描写来揭示的。

  今天我要说的是苏教版第四册语文教材中第16篇课文《闪光的金子》。课文讲了水电修理工徐虎在*凡的岗位上,热心为附*居民排忧解难的动人事迹。旨在教育学生学*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课文语言流畅,是一篇人文性强的培养学生观察、朗读能力的好材料。

  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修、凡”等10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讨论、表演、朗读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徐虎利用自己的本领,热心为附*居民排忧解难,教育学生学*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

  其中,根据第一学段的要求,1、2两个目标是教学重点,由于我们学生离上海比较*,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学生也多少了解了一些徐虎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例,因此,理解“闪光的金子”的含义,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是教学难点。

  我准备安排三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目标。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图文对照,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生字,指导学生端正、匀称地书写“务、凡”等6个生字。

  第二课时:

  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朗读课文,帮助他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徐虎的动人事例,教育学生学*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指导学生继续端正匀称写好“修、具”等四个生字。

  第三课时: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感。指导学生阅读新补充阅读,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

  本课时我打算分四个环节进行组织教学

  复*导入,整体感知;

  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下面我具体地来说一下:

  先说说第一环节:

  复*导入,整体感知

  我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堵塞、疏通”等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相机地进行正音,接着启发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所了解的`知识,然后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质疑“人们为什么都说徐虎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通过教师生动的导入语,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去细细地感受。

  第二环节:

  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我将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难点,先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徐虎是个热心为人民服务的人?”引导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要求先读有关句子,再说说体会。在全班交流时,我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地出示词句,加以适时点拨。如学生在自读第2段的基础上,扣住“不同的地段、三只”体会徐虎服务面广,抓住“及时提供、热情服务”体会徐虎的服务热情,结合生活经验说说“晚上19时你家在做什么?体会徐户的热情,通过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当地居民,你看到这则消息,你会怎么想呢?”来进一步加深感知,在此基础上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自读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扣住“总是、定时、挨家挨户”体会徐虎严格履行承诺,为群众服务的热情,在品读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徐虎精神的可贵。在交流课文第四段时,我请学生读读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理由,来具体地加深体会。如在导读三、四两句时,我创设情境,请学生分别扮演主人和徐虎,再现课文情境,通过采访形式请主人说说:为什么自己家的管道坏了,别人主动上门,免费修理,还要劝他明天再干?”联系“10点多,天又太晚了、徐虎戴着深度*视眼睛”来侧面衬托徐虎急他人之急的精神。指导有感情朗读徐虎的话的基础上,体会徐虎服务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请学生观看“深夜,高度*视的徐虎还在爬上爬下,紧张忙碌工作”的录象,通过创设:“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徐虎叔叔说些什么呢?”的情境,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深化理解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懂得写一件事要讲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做了什么事,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为今后练*写记事的片段打下基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交流课前自己搜集到关于徐虎的更多感人事迹。从而体会徐虎一心想着别人,此时教师及时点题,因此人们说,他的心灵像“闪光的金子”

  第三环节:

  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为此,我还布置了自选课外作业:1、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更多有关徐虎的感人事迹。2、借助媒体或报道,了解像徐虎一样有着金子般心灵的人的事迹。3、以《我有这样一个爸爸》为题,写几句话。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个性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环节:

  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出示“受、推”两字,请学生自学笔顺表,在学生交流字形时,我从旁点拨和指导,边示范板书,受与爱比较,下面是个又。推与难比较,注意右边是四横,字要写得美观匀称。在学生书写时,我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教育学生“提笔既是练字时”,培养良好的书写*惯。

  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九板块《寄给青蛙的信》第二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来简单的说一下本课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分析

  《寄给青蛙的信》是一篇童话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青蛙等信,松鼠写信、蜗牛送信的情节,告诉人们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升入二年级,在朗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感,但对体会人物心情还需教师的点拨,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要求的诵读,运用创设情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教学手段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有所体会、感悟,获得情感熏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书写“说、话、收、到”四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体验朗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从而体会到被别人帮助是幸福的,而帮助别人也是快乐的。

  四、教学重。难点

  1、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2、体会到被别人帮助是幸福的,而帮助别人也是快乐的

  五、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

  由于本课是一篇童话,浅显易懂,教学中,创造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带学生走入童话的世界。

  2、读文感悟法

  尊重学生个性化行为设计有目的有层次的朗读,鼓励有创意的谈感受。这是一篇感情色彩很浓的文章,所以,我把教学设计的落脚点放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采取以读带学为主,情境渲染为辅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知、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学。

  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确定如下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猜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2、复*旧知

  3、指生读词语,全班齐读。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贴青蛙,松鼠和蜗牛大叔的图片,同时梳理课文的大致内容,学生自由读文。

  2、精读课文品悟情感

  (1)小青蛙和小松鼠这一对邻居是怎样相处的呢?读一读小松鼠的话。小青蛙是怎么回答的?

  (2)作为邻居的'小松鼠,听了小青蛙伤心的话,能做些什么呢?请三名同学读一读3、4、5自然段。

  小松鼠都做什么了?我们来看看松鼠是如何请求蜗牛大叔帮忙的?

  师小结:生活当中我们也要做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3)小松鼠把信交给蜗牛大叔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了小青蛙的家。一推门,小青蛙正躲在房间里——哭呢。如果你是小青蛙,你此时心里在想什么?(创设情境,体会青蛙心情)

  引读课文:(出示第三次对话)师:小松鼠看到小青蛙这么伤心,心里多么难受啊!于是他拉着小青蛙的手,安慰他说:——(生齐:别难过,今天你一定能收到好朋友的来信!)

  师:可小青蛙还是难过地说:——(生齐:不,不会的!)

  (4)(出示蜗牛在路上爬行的图)小松鼠们,快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青蛙吧!

  (5)刚才小青蛙还哭得那么伤心,可接到信后呢?故事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说小青蛙?(高兴极了)带着这份快乐再来读一读这封信吧!

  如果你是小松鼠,还会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亲爱的青蛙,我要告诉你,我是你的好朋友,我天天想念你,”

  (6)出示省略号:现在我们都来做小松鼠,想想他在信中还要对小青蛙说什么呢?指生补充完整。

  (7)分角色朗读全文。

  (8)做课后练*。

  (9)指导写字

  (三)作业

  你能为小青蛙设计一封回信吗?

  (四)总结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寄给青蛙的信

  青蛙(图片)小松鼠(图片)蜗牛(图片)

  等信、念信写信送信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根据学*内容我指定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文言文。

  2、利用课下注释、工具书以及小组合作学*等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3、了解寓意,懂得做事不能存在着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要用自己的劳动来创造美好的生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选择了激趣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在学法上我设计了自主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本节课我通过以下的五个环节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2、质疑问难自主探究

  3、同伴互助学*新知

  4、角色互换了解寓意

  5、创设情境输出展示进行来教学。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文言文离学生生活较远,学起来易于枯燥,这一环节,我和孩子利用白板生动的展示,(白板加图片)猜故事、讲故事把游戏与旧知完好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就使学生兴趣昂然的投入到自主探究学*中来,而这探究更缘于疑。所以我预设了下面的环节。

  2、质疑问难主动探究

  思源于疑,学生通过朗读,针对自己不懂得地方质疑。在这一环节(图片)我及时的进行标注,并捕获图片。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课后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的学*效果的检测。

  3、同伴互助学*新知

  这个环节需要读通课文和读懂内容。我和学生利用方便的标注功能轻而易举的正音,断句。之后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并利用白板的拖动复制的功能方便快捷的对各个小组进行朗读评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读落到了实处(图)在读懂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理解内容。根据上一个环节学生提出的困难。我检测重点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时学生走上台前,做起小老师,他们运用白板的'勾画,擦除功能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出示这样的问题,深入到文章重点句的理解。我让分别用自己的话和文言文来交流,两者交*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插视频)另外(插视频)另外(插视频)利用白板的移动选择功能,让学生利用图片,找出相应的文言文。这样既增强了趣味性,也是对内容理解的检验。轻松的突破了重点。

  4、角色扮演了解寓意

  在这个环节的学*中,我为孩子创设情境,让学生走入种田人内心,利用白板的聚光灯功能,使学生展开想象得翅膀。并通过采访的形式,表达自己(也就是种田人)的内心想法和感受。通过两幅图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劳与不劳的不同结果。再通过学生扮演邻居、朋友等对种田人劝导,并在设定好聚光灯的白板上写下自己对种田人的忠告。当取消聚光灯,学生惊奇的发现自己写下的就是寓意。通过上面的环节。学生自然轻松氛围中的突破难点。

  5、展示输出指导言行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讲故事、演故事、背故事等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学*成果。我并抓住恰当的时机引导他们说出自己了解的道理,和在生活中自己该怎样做。这样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渗透。

  课后,我有以下的反思:

  1、通过白板现场演示,帮助学生同伴互助,在互动中生成新知。

  2、交互式白板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有效帮助全员全过程认真参与整个学*活动。让教学超出了预期的效果。

  一、说教材

  《羿射九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这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羿射掉九个太阳,拯救人类与水深火热的事情,表达了上古时期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射”“值”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等9个字,会写“东边、光明”等18个词语。

  2、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3、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课文,了解后羿是如何射日的。本课教学难点是了解诗歌太阳带来的灾害,在朗读中体会后羿射日的英雄气概。

  三、说学情

  学生是二年级低龄儿童,认知水*低,心理可塑性较强。对于学生来说,神话故事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所以,他们还是能理解课文内容的.。但是,对于主题,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理解起来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因为这些离他们的生活和认知太遥远了。

  四、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展示个性指名读。对于《羿射九日》的重点段落和句子,我在指导学生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展示个性,指名朗读,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抓重点词句。这篇课文篇幅有点长,如果长篇大论会有点枯燥。我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如,羿历尽艰辛去射日这段文字中,抓住里面的动词,既能让学生理解动作的过程,又能让学生体会羿的艰辛。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在识记生字的时候,我让同小组的同学用“找朋友”这个游戏,这样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又能很好地识记生字,一举两得。

  抓重点段落、词句法。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让学生对课文整体的感知。然后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深入学*课文,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五、说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低年级孩子喜欢听故事,用神话故事导入,引起孩子学*的兴趣。

  2、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他们一边读课文,一边回思考。学*了生字后,我要求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强化对生字的记忆。

  3、精读课文,体悟文本。这篇文章重点抓住“人们生活的艰辛”、“羿射日的艰难”以及“人类生活的生机勃勃”这些重点段落。

  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先让学生紧扣重点词句自主阅读,体会句子中所蕴含的情感,再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来,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交流对话、感情朗读、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内化语言,培养语感。

  4、课外实践,拓展延伸。我以课文为依托,把学生由课内学*引导课外的实践,拓展学生的学*空间,体现“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六、板书设计

  羿射九日

  起因: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

  羿射九日经过: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一个。

  结果:大地上重新现出了生机勃勃。

  本课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脉络,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七、说预期效果和课后反思

  1、说预期效果

  认识“射、熔、箭”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类”等9个生字。能够讲述这个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羿的艰辛,感受上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特有的文化。

  2、说课后反思

  在备课时,我觉得这篇神话故事内容简单,对于学生来说,在内容上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文本中所体现的中心意思,由于孩子们年龄较小,认知较少,还不能完全理解“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这一主题。我就针对本课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来理解内容,感悟主题。

  令我忧虑的是,孩子们虽然能初步感知文本,但是对于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部分学生还不能完成得很好,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想出好的教学策略,更多的关注后进生,让后进生在课堂上有更大的进步。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雨后》,本课是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中一首优美的叙事诗。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这首诗主要描写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景和心理,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细细咀嚼、品味,就会感到其中更深遂丰富的内涵。这首诗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

  在这首诗中,冰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中国儿童幸福生活的欢乐图。她寓情于景,寓理于境,通过几个小小的画面,创造出了一个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的生动欢快的艺术境界。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会认绿线中的4个二类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孩子们在广场上快乐玩耍的情景。感受文中孩子们玩水的快乐,体验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按照老师要求自主学*、朗读、认字,体会小哥哥、小妹妹的愉悦心情,读出感情。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表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法,在教学中让识字、理解与想象、朗读、表演互相穿插,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的活力的学*氛围,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四、教学分析:

  由于本文语言浅显,非常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学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还应多读课文,创设良好的学*情境和氛围。就是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读课文。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识字、理解与想象穿插其中。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1、出示[夏天景色]: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

  屏幕出现几个词语:雨后广场糟糕……糟糕!

  学生活动:根据提示的词语,想象一段夏天里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先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兴趣,如果有的学生读过这首诗歌,按照本诗的内容去讲故事,那也很好,顺势引导。我主要是想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以及对课文的一个初步了解。

  2、在学生说完以后,教师进行一个简短的小结: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见了孩子们踩水玩耍的情景,觉得非常有趣,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这时,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第二步: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儿歌,自学不认识的字。

  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和其他采取新颖有效的学*方式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启示,使学*方式更加多样,更适合自己。

  2、通过学*,你们认识了哪些字?给大家讲讲吧!

  [操作方式]找同学当小老师,把自己学会的字讲给大家听,教师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生词,点同学读,纠正字音,指出要注意的地方。相机点拨,有重点地指导几个比较难认的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想锻炼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主学*的'能力。

  第三步:勇闯三关,朗读课文。

  1、勇闯朗读第一关,朗读要求:正确

  学生活动:自由参赛朗读,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读得特别好的同学往往会独立朗读,不太自信的同学可能以小组为单位参赛朗读,自由的朗读形式可调动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

  [操作方式]学生互评时的标准围绕“准确”展开:读音是否准确,有无丢字落字。

  2、再闯第二关,朗读要求:流利

  喜欢读这首儿歌吗?为什么喜欢呀?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更喜欢了。

  屏幕出示儿歌,学生跟着读,老师也跟着读。

  [操作方式]一节一节的出现,如果一遍读的不熟练,就再读一遍,第二遍要求大声朗读。

  四步:运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

  1、课文都读熟了,想想都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畅所欲言的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快乐”。

  2、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小节,就把这一节好好地读一读吧!

  3、在学生读完后,教师和学生重点交流:

  (一)首先感受小哥哥玩水的快乐。

  1、这时,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请大家一边看图一边自由读第2小节,看看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哥哥”。

  2、教师提出学*要求:这节内容我想让同学们来演一演,要想演的好,就一定得把这节内容读熟,而且,还要想一想可以怎么演?下面我们再好好读几遍,好吗?

  3、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上台表演。表演完后,请学生评一评,你觉得他们哪儿演得最有趣?

  4、你们能把这种有趣读出来吗?学生自由练*读,点学生读,最后男生一齐读。

  5、读完后,教师相机采访表演的孩子:“小哥哥,你刚才滑了一跤,觉得怎么样?心里怎么想的?”学生肯定会说玩水玩得非常高兴。

  6、这时,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疑问:老师觉得奇怪,滑了一跤的小男孩,一边嘴里说着糟糕糟糕,一边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再次体验孩子们的快乐。

  7、在学生谈完体会后,把2、3小节连起来读,通过表情朗读来体验小哥哥的快乐。

  (二)接着再来体会小妹妹的快乐。

  1、小哥哥玩得这么开心,大家看(出示课件),小妹妹也不甘示弱,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4小节,其他学生思考:小妹妹在干什么?在想什么?

  2、小妹妹在跑的时候,有几个动作写得特别传神,仔细在文中找,你发现了吗?

  3、在学生找出动词以后,请同桌两个同学一个人旁白一个人表演小妹妹,学生自由表演完以后,教师请一位学生演一演小妹妹,教师相机采访小妹妹:小妹妹,你一边跑一边在想什么呀?学生肯定会回答:我也想痛痛快快地摔一跤。这时,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小妹妹为什么也想摔一跤呢?

  4、你曾经有过小妹妹这样的想法吗?你们能把小妹妹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学生自由读完后,点多个学生读,然后全班女生齐读。

  [设计意图]我主要是想通过小组表演,同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五步:朗读第三关,要求:有感情朗读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一段儿歌。

  其他同学评价老师的朗读。

  2、学生活动:每小组选取其中的一段儿歌,合作表演小品,要求:生动有趣。小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学就朗读哪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演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调动起来,再来朗读,更加有感染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