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元寺的导游词优秀菁选

首页 / 实用文 / | 2023-02-27 00:00:00

归元寺的导游词优秀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归元寺的导游词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各位朋友:

  大家好,大家一路辛苦了!我叫是您们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张或张导,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今天我们游览的是武汉市一处著名的4A级风景区——归元禅寺。在此我就先向各位简略的介绍一下这座不*凡的佛教寺院吧!归元禅寺,又名归元寺,是一座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刹寺院始建于清代顺治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85年,整座寺院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面积由46900多*方米,整个*面布局呈袈裟形状。归元禅寺是禅宗白光、主峰法师在明朝汉阳诗人王章甫的葵园旧址上建造而成的。

  好了,各位游客,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归元禅寺,现在请大家随我下车,更精彩的内容和更有意思的事情等着我们大家呢!

  现在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归元寺的三门了,也就是归元寺的大门了,佛教寺庙的三门又称山门,左右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门,细心的各位游客,您能看出归元寺的三门呈什么形状吗?不知道也没关系。那就我来告诉大家了,此寺的三门呈八字形,意为广结善缘,普渡众生,寓意着吉祥。大门上方归元禅寺四字,相传是当年归元禅寺的开山祖师白光法师在寺院建成要离去时,主峰禅师率众僧挽留未果,但请白光禅师题写寺名,永志纪念,在众僧人真诚邀请之下,白光禅师便起笔写下了这归元禅寺四字。

  好了,各位游客,在游览完北院的翠微妙境和念佛堂之后,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归元寺的主体建筑之一的藏经阁了。说到藏经阁,大家可能在各类的武侠小说和电视剧中见到过,不过呢,归元禅寺里可没有什么武功秘籍,这里主要是一座用于收藏、陈列佛教经典艺术珍品及各种法器、法物的殿堂。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大雄宝殿了。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殿堂,这是僧人们早晚做功课,大小法会的地方。大家看到的这尊身材高达5米多,慈眉善目,珈趺与莲花之上的便是佛祖了,左右两边分别立着阿难和迦叶两大弟子。相传在佛祖死后,阿难和迦叶带领广大佛教弟子继续研究和推广佛学,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佛像前面这条长3.96米,高1.6米,宽0.83米的供案,也是一件不可多得樟木雕刻珍品。在佛祖的背后,则是以海岛观音象为中心的雕塑群。海岛观音又称“倒坐观音”或“南海观音”。在观音的身后则是一组佛像,有兴趣的游客,大家可以数一数。有的游客已经数出来了,确实是24座,他们代表着24诸天,这些雕象采用了大型夹麻艺术工艺。大家可以发现这些雕象都呈立体倾斜式与墙面基座连接,经过测定,雕像的倾斜度有30度,从清顺治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61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它不坠不毁,实属一大奇迹。

  看完了大雄宝殿,我们再到前面的韦驮殿去看看!我们所看到的这尊右手持杵在地的雕像便是韦驮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为什么各个寺院韦驮持杵的姿势会不同呢?大家可以尽情的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其实,韦驮持杵的不同姿势,与寺庙的规模大小由着密切的关系。韦驮左手持杵在肩,则表明该寺庙太小,既不供吃也不供住;两手持杵的,则表明寺庙为中等规模;供吃但不供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尊韦驮像吃杵在地,则表明归元寺的规模很大,既能供吃又能供住。

  游完了韦驮殿后了,我将带大家去一处不得不去的地方,可能大家已经猜到了,我们下一站将是归元寺久负盛名的罗汉堂了。罗汉堂最早建于清道光年间,在咸丰年间毁于兵乱之中,于光绪年间再建。归元禅寺的罗汉堂布局呈田字形,内有四个天井式的内院,院中栽种了奇花异草,四季长青。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人们还喜欢用它来预测一年内的祸福,也就是武**说的“数罗汉”,方法是随意选中一尊罗汉,然后顺着数下去,数到和自己年龄相等时看看那尊罗汉是什么样子就可以推测这一年的运势了。

  我国有句俗话说的: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而在归元寺的罗汉堂就不能这么说了,因为这里的罗汉堂既不是木雕也不是泥塑,而是采用一种盛行于唐代的独特工艺制成的夹“伫”像。这里的罗汉每尊不超过25公斤,体轻质坚,不透水,不怕浸。很适合武汉地势低洼,湿度大的气候环境。1954年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很多地方都变成了汪洋,这些罗汉也浸泡在水里,洪水退后,罗汉却安然无恙。所以如此看来,别说是过江,就算是让它们去漂洋过海恐怕也不成问题。

  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感到如此的短暂,我们今天的黄鹤楼之行到这里就结束了。在这里我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和讲解不够详细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希望有缘还能够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后祝大家爱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再见!


归元寺的导游词优秀菁选扩展阅读


归元寺的导游词优秀菁选(扩展1)

——归元寺导游词6篇

归元寺导游词1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让我代表海航乐游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观光游览。我是您此行的导游,我姓许,大家可以叫我小许或者许导就好了,在我右手边的了是我们的司机刘师傅,刘师傅啊有多年的驾驶经验,车技相当娴熟,大家可以放心乘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呢,将由我为大家提供导游讲解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可以尽管提出,我会尽力为大家解决。同时,在这里预祝大家有个愉快、难忘的武汉之旅。

  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能够陪同您游览以独特的规模和五百罗汉堂,而极富盛名的归元禅寺,一同领略佛教寺院的魅力,用佛教的话来说,那可真是“随喜”了。

  说着说着,我们今天游览的目的地就在眼前了,请随我一同下车游览吧!

  归元禅寺坐落于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西侧,是清顺治十五年也就是1658年,,由浙江的两位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创建的。取名“归元”出自《楞严经》“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是超出生灭还归于真寂本源的意思。现今的归元禅寺占地*5公顷,建筑面积达2万*方米。现存殿堂楼阁28栋,殿舍200余间,庄严雄伟、井然有序。在武汉呢,归元寺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合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

  大家可以看到,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座杏黄色的大门,佛教寺院的大门也叫作“三门”。即佛经里的三解脱门,中间的是空门,左右分别是无相和无作门。这个寺院的三门八字朝阳开,象征着广结良缘、普度众生,寓意吉祥。抬头呢,可以看到,三门上方正中镶着一块长方形的直匾,直书“归元禅寺”四个大字。说到这儿,可能有的朋友会问了:“这寺名怎么不是横着写的呢?”确实,全国佛教古刹不少,可寺名直书的却不多见,因为直书寺名只有皇帝御赐匾额的寺庙才可以使用,可见归元禅寺这座民间寺庙在佛教丛林中的地位了之高。

  走进寺内,不知道大家是否觉得这个寺庙的布局有点儿与众不同呢?

  寺院作为佛、法、僧三宝的常住地,是讲究一定格局的。一般说来,我国明清寺院建筑的传统格局是:在中轴线上最前面的是三门,进三门左右为钟楼和鼓楼,迎面为天王殿,进而是大雄宝殿,其后是藏经楼,其他殿堂则分布于中轴两侧。然而,归元禅寺却不是这样中轴对称的格局,这是由它独特的建造历史而决定的。在清顺治十七年禅院就落成了,第二年修建大雄宝殿,又在康熙三年祖堂、韦驮殿和方丈室完工,五年后藏经阁等建筑也一一落成,道光三十年又继续增修了罗汉堂。从而形成了目前的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的独特布局,俨然形成了“袈裟”状。

  了解完归元寺的独特布局后,就让我们继续向里面参观吧。

  现在,大家所看见的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殿正中供奉着佛教最高神—释迦牟尼,您看他“偏袒右肩,结跏而坐”,显得是那么的'庄严而又肃穆。两侧是他的弟子阿南和迦叶,整个塑像都是托沙雕塑而成。佛像背后是一组海岛观音像,只见海岛观音赤足站在鳌头上,左右侍立着龙女和童子,整个塑像向前倾覆。仰视上去,观音的衣袖好像在飘动一样,正在汹涌的波涛上迎面向我们浮来。这样的设计更增加了宗教艺术的感染力。

  大雄宝殿的前面呢,就是韦驮殿。您看他,身穿铠甲,手持宝杵,多么威武挺立啊。传说,韦陀是“四天王三十二将”之首的护法神。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呢,他就是保安队队长。这尊韦驮像是用整块樟木雕刻而成,线条刀法都极具唐雕风格,是归元寺的艺术珍品,也是我国雕刻艺术品中的一件宝贵遗产。

  请大家小心脚下,继续随我往前走,接下来我们就要前往罗汉堂了。

  大家知道,现在全国寺庙中保存比较完好的罗汉堂已经为数不多了:东有苏州西园寺,南有昆明筇竹寺,西有成都宝元寺,北有北京碧云寺,中有武汉归元寺。但其中最负盛名、最具特色的就要数我们武汉的归元寺了。

  归元禅寺的罗汉堂*面布局呈“田”字形建筑格局,给庞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另外,“田”在汉字里恰好又是佛教中正反两个“”的相叠加,这种布局暗示着一种善神降世的吉祥和神秘感。

  我国有句俗话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而我们归元寺的罗汉就不能这样说了,因为啊,这里的罗汉既不是木雕也不是泥塑,而是采用的一种盛行于唐代的独特工艺—“脱胎漆塑”,它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首先要用黏土做成等身的人形胎膜;等到干了以后,用生漆将丝绸或夏布黏附在它的上面;再用生漆将膏灰、木粉混合调匀,涂刮塑造细部;阴干后再打磨抛光;然后在塑漆像后取一小孔,向里面注水将泥化成浆,从而脱出胎膜并冲洗干净;晾干后用木块封口;再刷上生漆,敷上用漆调匀的金粉或贴上金箔;然后上彩涂色;最后涂上桐油或亮漆以保持光泽。这样,一尊佛像才算完工了。

  “脱胎漆塑”的制作方法,虽然造价很高,但所采用的工艺不仅省料,而且体质轻盈、坚固、不透水,很适合武汉地势低洼、冬燥夏湿的气候特点。两百年来罗汉堂几次遭受洪水侵袭,但洪水退后罗汉任旧完好无损。如此看来别说是让罗汉过江了,就是让他们飘扬过海也不成问题。

  我们仔细看来,会发现,罗汉们的形象极其生动。动作上,有的在研读诗书、有的在驱邪除恶;表情上,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饱经沧桑、有的英勇神武,个个惟妙惟肖,而且五百尊中竟然没有一个雷同,这实在令人称奇。

  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还可以用它预测一年内的祸福。每逢节假日,人们就会来到这里数罗汉。所谓的数罗汉就是,根据首先踏入殿堂的那只脚确定方向,然后随意选定一尊罗汉为起点,依照自己的年龄,顺序往下默数,数到现有的岁数为止,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就可以昭示数者的命运。因此,“数罗汉”也成为了大家参观罗汉堂的趣是一件。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们,今天的归元寺之旅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归元寺的佛教魅力能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非常感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不足之处还请您批评指出。美丽的江城期待着与您再次相逢,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再见!

归元寺导游词2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XXX,大家可以叫我王导或是直接叫我的名字,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武汉,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华中重镇,素有“九省通衢”之称,长江和汉江交汇于此,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

  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又称“江城”,而梅花也是武汉的市花。接下来我带大家游览的是坐落在汉阳翠微路的归元寺,归元寺属于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创建于清顺治十五年,归元寺之名出自佛经“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大概意思是:佛法相同,但修行的方法各有不同)。

  下面大家凭手中的门票随我从大山门进入寺院参观,信佛的游客可以在门口领取三支线香礼佛,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小山门,我们*常见到的寺院匾额大多是横向的,但归元寺寺名的匾额却是直匾,那是因为清朝的道光皇帝为嘉奖创建归元寺的白光、主峰二位高僧而恩赐归元寺玉印一方,直匾正是为了彰显寺院特殊的地位。在这里跟大家讲一个参观寺院的常识,进入寺内的殿堂参观不能走中间的正门,中门为空门,只有出家人才能出入,参观要走偏门,一般遵循左门进、右门出的原则,另外要切记不可踩踏门槛,因为门槛代表佛祖的肩膀。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归元寺的北院,院中的露天铜观音是由台湾佛教高僧赠送的,也是海峡*佛教文化交流的象征,前面就是北院的主体建筑藏经阁,正门之上悬挂的民国总统黎元洪为归元寺题写的“胜大宏阔”匾额,那么一位民国的总统为什么要送匾额给归元寺呢?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归元寺在辛亥革命中所作的贡献。著名的阳夏保卫战中,革命军在汉阳与清军激战时,粮站就设在归元寺内。

  归元寺因此也成了清军的攻击目标,寺内的一些殿堂遭到清军炮火的轰击,损失惨重。民国成立后不久,黎元洪就带头捐钱修葺归元寺内被战火损毁的建筑,并手书匾额赠给归元寺。藏经阁正厅供奉的是一座玉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像,是缅甸的佛教徒赠送给*的。象这样精美的玉雕佛像,国内仅有三尊,另两尊分别在北京和上海。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归元寺的中院,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韦驮殿,韦驮殿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菩萨,背面供奉的是威风凛凛的韦驮菩萨,为什么韦驮菩萨与弥勒菩萨会靠背而立呢?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弥勒与韦驮原来分别是两座庙的当家菩萨。弥勒笑口常开,热情好客,他的庙里人来人往,香火很盛。可是他不善管理,小偷小摸也常混迹其中,偷走庙里的东西。

  而韦驮恰好相反,一天到晚在庙里板着脸,十分威严,小偷倒是不敢来了,可是许多香客也被吓跑了,他的庙里冷冷清清。后来佛祖巡视天下庙宇,看到这种情况,就将他们俩“优化组合”,让他们二人共管一座寺庙。弥勒在前面笑迎客人,韦驮则在后面监视坏人,取长补短,通力合作,把寺庙管理得井井有条。

  这里也体现了我们管理学上的一些知识,恩威并施、宽严相济才是管理的核心。韦驮殿的后面就是大雄宝殿,中间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像,两侧是其弟子阿难和迦叶像。与全国多数寺院不同的是归元寺的佛祖像背后是一幅海岛观音像,而且观音像有30度的倾斜,给我们印象是观音菩萨在体察民间的疾苦,要解救众生于水火之中。

  参观完了大雄宝殿后,我将带大家游览来归元寺不得不去的南院,我想大家已经猜到了,归元寺久负盛名的罗汉堂就在南院,说到罗汉堂,民间有这样的谚语:“上有宝光(成都),下有西园(苏州),北有碧云(北京),中有归元(武汉)”。意思是说,这四座寺院的五百罗汉堂最具有代表性,是佛教五百罗汉塑像艺术的精华。

  归元寺五百罗汉是武汉黄陂的王氏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归元寺的罗汉既不是木雕也不是泥塑,而是采用的是一种叫脱胎漆塑的独特工艺制成的夹伫(zhù)像,其制作过程较为复杂,首先用泥塑成胎,干后用生漆将麻布贴在泥胎外面,等漆干后反复再涂贴多层,用生漆将混合的膏灰、木粉调匀塑造细部,阴干后再打磨抛光,然后在塑像的背后开一个小孔,注水化泥成浆脱出胎模,再刷上生漆、贴上金箔,最后涂上桐油或亮漆以保持光泽。

  这样的罗汉制作过程费时费力,但采用的工艺不仅省料,而且每尊重量不超过25公斤,不怕水浸。很适应武汉地势低洼,湿度大的气候特点。1954年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很多地方都变成了汪洋,这些罗汉也浸泡在水里,洪水退后,罗汉却安然无恙。

  罗汉堂的'*面布局呈田字形,内有四院,是为了使殿内的罗汉有充足的光线。另外田字恰好又是佛教中正反两个“万”字相叠加。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人们还喜欢用它来预测一年的祸福,也就是武*说的“数罗汉”,通常的方法是进大门后,男的从左边,女的从右边,随意选中一尊罗汉,然后顺着数下去,数到和自己年龄数相等时看看那尊罗汉是什么样子就可以推测这一年的运势了。

  各位游客,今天下午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在参观浏览过程中给予我的支持和配合,也欢迎大家对我的导游服务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以后能有缘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后,我祝大家一路*安,谢谢!

归元寺导游词3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机器猫,在那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带给导游讲解服务,我必须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齐去参观武汉市的古刹归元禅寺。

  这归元禅寺呢是建于清顺治十五年,也就是1685年,整个寺庙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占地约两万余*方米,整个*面布局呈袈裟形状,(关于这个袈裟形状呢我先卖个小关子,请大家听我的讲解,待会儿自然就明白了。)归元寺现存殿堂楼阁二十八栋。据说是禅宗的白光法师在明朝汉阳诗人王氏葵园旧址上兴建的,关于当时修建归元禅寺的说法有几种,有说是白光、主峰两位法师明末战乱时募化于汉阳府城凤山门外,见尸骨遍野,一片凄凉,欲行善事,建“普同塔”和“归元禅寺”,掩埋白骨,超度亡魂,园主王章浦好释,问何为归元禅寺,法师答:“‘元’,数之始、道之极、物之总也。‘归元’即归真、归化、归本,出生灭界,还归真寂本元,义同‘圆寂’。‘圆’是一切功德圆满,‘寂’是一切烦恼寂灭。归元便是得道成佛之义也。”。如此一说,王章浦心悦诚服,深知法师道行无量,便将葵园献出,作为建寺之地。还有一说,明宗祯末年,一富豪无名指断,幕翠微草庵长老医道非凡,隧穿草鞋来进香,祈求再接断指。长老见其心诚,果然为他接活断指,口讼“归本归元”。富豪感恩戴德,愿为长老新建寺庙,即就其规模请问长老,长老法事完毕,随手将破袈裟抛向天空:就此一袈裟之地,顿时,袈裟越变越大,徐徐降落,

  覆地五十余亩,富豪见长老有如此法力,欣然买得这一袈裟之地,聘全国能工巧匠,选各地上等材石,经数年营造方告成功,并由法师以“归元”为寺命名。相信我讲到这儿大家就应已经明白我前面提到的“*面布局呈袈裟形状”是怎样一回事了吧?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已经到了归元禅寺了,下面请大家下车和我一齐到里面去参观。

  此刻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归元寺的三门,也就是归元寺的大门,佛寺的大门称三门,即佛经里的三解脱门,中间的是空门,左右分别是无相和无作门。这门的建筑形式也是有说法的,象此寺的三门八字朝外开,就是象征着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喻意吉祥。大家再看门上方的直匾,相传当年白光法师要离去,主峰及众僧挽留不住,只好请他题写寺名,永志纪念,白光盛意难却,便在临行时亲笔写下了这归元禅寺四个字。

  步入三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晚清文人张日煜的手迹“南无阿弥陀佛”,意思呢就是皈依阿弥陀佛。此刻在大家右边的是北院,里面主要有念佛堂、藏经阁等几座建筑,下面我们就从北院开始游览。

  大家看这圆形门上的“翠微妙境”,“翠微”二字还是源于王氏葵园,据记载,当年王章浦购得太湖石,在葵园中垒砌了一座高大假山,雅称翠微峰,供高朋玩赏,当年的翠微峰比此刻的藏经阁还要高,可惜的是在明朝末年毁于战乱。建造归元寺的时候又搬掉了颓废的残石,翠微峰便名存实亡,白光法师感到很惋惜,就将此石移到了寺右后方的小石山上至今。此刻归元寺附*的“翠微街”等皆是由此而得名。那里的“妙境”两个字则是蕴藏着宗教的色彩。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先源所有。

  进了念佛堂,大家可能就注意到这个供桌了吧?它长达4.5米,是于1935年制成的,上面刻了五组浮雕图案,(各位能看得出来刻的是什么吗?其实它)从左到右再现了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几个情节,分别为:唐太宗为唐僧师徒送行、如来向伽蓝等菩萨说法、四大天王及“七佛”、如来说法于树下、佛祖给唐僧师徒封位。

  在藏经阁旁边的这是大士阁,主要是供奉观音菩萨。

  各位朋友,此刻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归元寺的主殿大雄宝殿,那里供奉的是佛教的最高神释迦牟尼,它是全寺中最为高大的一尊佛像,大家看佛前的这两棵树,代表的是释迦牟尼涅盘时的双婆罗树,据说释迦牟尼涅盘后遗体火化,有七佛在火中显现,因此人们拜佛前常先化纸钱或黄表纸,并焚香点烛,所以那里的树叶也做成火焰形,树叶间各有七佛。

  下面再请大家和我一齐去游览罗汉堂。我国五百罗汉的形象是自唐以后,由五代开始兴盛,人们将散见于各经之中的名号录出,不足的就加以杜撰,凑足了五百个。北宋以后各地的寺院就多建有罗汉堂,而到了这天,在全国寺庙中保存比较完好的罗汉堂已为数不多,(主要有北京碧云寺、武汉归元寺、昆明筇竹寺、成都宝光寺、重庆罗汉寺和苏州的西园寺。)比较而言,又属归元寺的罗汉堂最有特色。

  它的*面布局呈田字形,内有四院,是为了使殿内的罗汉有充足的光线。另外田字恰好又是佛教中正反两个“”字相叠加,这种布局暗示着一种善神降世的吉祥和神秘感。

  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人们还喜欢用它来预测一年内的祸福,也就是武*说的“数罗汉”,方法是随意选中一尊罗汉,然后顺着数下去,数到和自己年龄数相等时看看那尊罗汉是什么样貌就能够推测这一年的运势了。

归元寺导游词4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我的名字叫王晶,晶是晶莹剔透的晶,期望能够用我晶莹剔透的心为大家带来优质的导游服务,大家也能够叫我小王或王导。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他的车技十分娴熟,有着多年的驾驶经验,大家能够放心乘坐。期望在我和老搭档张师傅的配合下,大家能够行得安全,游得愉快,玩的开心!

  这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武汉市一处著名的4A级风景区——归元禅寺。它与宝通寺,溪莲寺,古德寺并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是武汉和湖北省对外友好往来接待的知名旅游景点之一。归元寺位于汉阳城内翠微路,建立于清顺治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58年,规模宏大,好处非凡。相传归元寺的开山祖师是白光、主峰两位大师,他们祖籍浙江,云游到武汉的汉阳兴国寺研究藏经,同时行医,行善三载,普度世人。汉阳富商孙耀光、戴天成等人深感恩德,故此民间出钱修建了归元寺。而归元寺这“归元”二字便是出自佛经《楞(leng)严经》“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意为万法归一,方便于人的门道有很多。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已经到了归元寺的门口了,请大家带齐随身物品随我一齐下车去里面参观,让我们正式踏上这求佛之旅吧!

  此刻在大家面前的是归元寺的三门,也就是归元寺的大门,佛教寺庙的三门又称山门,左右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门,细心的各位游客,您能看出归元寺的三门呈什么形状吗?对了,就是“八字形”,归元寺的三门呈八字形,意为广结善缘,普渡众生,寓意着吉祥。熟悉佛学的人可能会感到奇怪,大多数寺庙的铭牌,都是横书悬嵌在寺庙三门的门楣之上,但是归元寺却是为直匾,全国罕见,原先是当年白光、主峰两位法师行善积德、功德无量,清道光皇帝特御赐玉玺一方,从此寺名便改为只有皇帝御赐玉玺的建筑方可使用的直书了。

  归元寺是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个院落组成的,那此刻我们就先从北院开始参观吧。此刻我们到了北院的主体建筑——藏经阁,那里虽不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那样有各种各样的武林秘籍,却也是归元寺宝物的集中地。那里藏有许多佛教文物,除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书画碑帖及外文典籍,是国内收藏佛像较多的一个佛寺。来到藏经阁,有两件珍品是不能不提的。请游客朋友们跟我来,此刻我们看到的是其中之一,这是清光绪年间69岁的老人李舜千书写的“佛”字,“佛”字在长宽但是六寸的纸上,由《金刚经》和《心经》原文共5424个字组成,每个字只有芝麻大小,单凭肉眼根本分辨不清,用三十倍的放大镜看,才能看到那些字飘逸挺拔,笔力遒劲,确实是书法中的珍品。这边陈列着另外一件珍品,这件珍品就相当有传奇色彩了,是武昌僧人妙荣和尚刺血调和金粉抄成的《严华经》和《法华经》,字体娟秀,堪称精品。

  参观完精巧壮观的藏经阁,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我们已进入另一番天地—罗汉堂,罗汉堂是南院的主体建筑,让我们一齐去瞻仰一下五百罗汉的风采吧!但是进去之前我还要提醒大家一件事,罗汉堂是归元寺最为搞笑和神奇的地方。说到搞笑莫过于数罗汉了,而数罗汉也有必须的方法,总的来说有三种:一是,按照男左女右的惯例,男士从左边开始数,女士从右边开始数;二是,随缘数,就是从任意一尊开始数;三是,哪只脚先踏进罗汉堂就从哪边开始数,但是殊途同归,最后都是数到你此刻的年龄为止,然后记住那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据说这些能够昭示你这一年的运势哦,大家待会儿不妨数一数,看看自己这一年的运势如何。

  那里的罗汉不仅仅能够供大家参观祈福,还能够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工艺文化。归元寺的罗汉在工艺上采用“脱胎漆塑”,又称“金身托沙塑像”的手法。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层沾贴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金粉。它的特点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这样的罗汉很适应武汉地势低洼,湿度大的环境。1954年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很多地方成为汪洋,这些罗汉也被浸在水里。湖水退后,正当大家都以为归元寺的罗汉损失惨重时,却欣喜的发现罗汉完好无损,安然无恙。这也就难怪会有“上有宝光,下有西园,北有碧云,中有归元“了,也就是说这四个寺院的罗汉是最具代表性的,是佛教塑像的精华。好了,数完罗汉,相信大家对罗汉堂的布局都有了必须的认识吧,而看到这些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罗汉,想必大家也对*的塑像文化感到无比惊叹和骄傲吧!

  游完归元寺,我们的武汉之旅到那里也就接*尾声了,但是我们的友谊却是又得到了升华,大家说是不是啊?既然如此,期望大家在回程中不要伤感悲伤,而要满载着朋友的真心祝福开开心心的踏上回家的路!接下来我要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是你们的支持给予我动力,让这次的旅途圆满的画上句号,谢谢!最后,千言万语化作这首《传奇》的歌,我相信这是一次传奇之旅。

归元寺导游词5

  五百罗汉:归元寺早年藏有清嘉庆三年(1798年)常州天宁寺石刻五百罗汉像拓本。道光季年(1850年),归元寺僧及民间工匠以拓为本,再行创作,历九个寒暑,五百尊者方塑成,雕塑艺术之高为国内所独有。到归元寺数罗汉现已成为武汉民间的一种*俗。归元寺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以其建筑精美、雕塑绝妙、珍藏丰富而名扬佛门。它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今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

  寺庙由藏经阁、大雄宝殿、罗汉堂三座主题建筑构成。寺庙以弘扬佛法闻名于世,几百年来一直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中外游客络绎不绝,香火十分旺盛。

  1922年建的新阁是归元寺的一大宝藏,除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木刻、书画碑贴及外国友人赠品。有两件令人惊叹的珍品:一是在长宽不过6寸的纸面写着由5424个字组成的“佛”字,写着全部《金刚经》和《心经》原文;二是*《华严经》和《法华经》。

  新阁建筑布局分为中院、南院、北院三组。中院有放生池。池两侧为钟鼓楼,正中为韦驮殿,再进是大雄宝殿。其南北两厢为客堂和斋堂,其后为禅堂。南院罗汉堂供奉有500尊以脱塑工艺制作的罗汉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我国传统塑像艺术中的上品。北院有藏经阁、大士阁、翠微井等建筑。

  寺内的建筑、佛教经典以及各种佛像历经“*”浩劫而完整保留了下来,其中尤以罗汉堂供奉的500尊金身罗汉为显著特色,是湖北四大佛教禅寺之一,国家重点佛教寺院。

归元寺导游词6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归元禅寺旅游,我是这里的讲解员,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服务,希望大家的这次归元之旅能够开心愉快。

  归元禅寺建于清顺治十五年,也就是1685年,整个寺庙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占地46900*方米,整个*面布局呈袈裟形状,为什么布局成袈裟形状呢?在这里我先卖个小关子,请大家听我的讲解,待会儿自然就明白了。归元寺现存殿堂楼阁二十九栋。据说是禅宗的白光法师在明朝汉阳诗人王章蒲的葵园旧址上兴建的,关于当时修建归元禅寺的说法有几种,有说是白光、主峰两位法师明末战乱时募化于汉阳府城凤山门外,见尸骨遍野,一片凄凉,欲行善事,建“普同塔”和“归元禅寺”,掩埋白骨,超度亡魂,王章甫问何为归元禅寺,法师答:“‘元’,数之始、道之极、物之总也。‘归元’即归真、归化、归本,出生灭界,还归真寂本元,义同‘圆寂’。‘圆’是一切功德圆满,‘寂’是一切烦恼寂灭。归元便是得道成佛之义也”。如此一说,王章甫心悦诚服,深知法师道行无量,便将葵园献出,作为建寺之地。还有一说,明宗祯末年,一富豪无名指断,幕翠微草庵长老医道非凡,隧穿草鞋来进香,祈求再接断指。长老见其心诚,果然为他接活断指,口讼“归本归元”。富豪感恩戴德,愿为长老新建寺庙,即就其规模请问长老,长老法事完毕,随手将破袈裟抛向天空:“就此一袈裟之地”,顿时,袈裟越变越大,徐徐降落,竟覆地五十余亩,富豪见长老有如此法力,欣然买得这一袈裟之地,聘全国能工巧匠,选各地上等材石,经数年营造方告成功,并由法师以“归元”为寺命名。相信我讲到这儿大家应该已经知道我前面提到的“*面布局呈袈裟形状”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现在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归元寺的三门,也就是归元寺的大门,佛寺的大门称三门,即佛经里的三解脱门,中间的是空门,左右分别是无相和无作门。这门的建筑形式也是有说法的,归元寺的三门呈八字朝阳外开,就是象征着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喻意吉祥。大家再看门上方的蓝底镶金边的长方形竖匾,相传当年白光法师要离去,主峰及众僧挽留不住,只好请他题写寺名,永志纪念,白光盛意难却,便在临行时亲笔写下了这归元禅寺四个字。

  步入三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晚清文人张日煜的手迹“南无阿弥陀佛”,意思呢就是皈依阿弥陀佛。现在在大家右边的是北院,里面主要有念佛堂、藏经阁等几座建筑,下面我们就从北院开始游览。

  大家看这圆形门上的“翠微妙境”,“翠微”二字还是源于王氏葵园,据记载,当年王章甫购得太湖石,在葵园中垒砌了一座高大假山,雅称翠微峰,供高朋玩赏,当年的翠微峰比现在的藏经阁还要高,可惜的是在明朝末年毁于战乱。建造归元寺的时候又搬掉了颓废的残石,翠微峰便名存实亡,白光法师感到很惋惜,就将此石移到了寺右后方的小石山上至今。现在归元寺附*的“翠微街”等皆是由此而得名。这里的“妙境”两个字则是蕴藏着佛教的色彩。

  这里就是念佛堂了,念佛堂供奉着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和他的两个协侍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另外还有文殊和普贤菩萨。念佛堂内神龛高6米,宽5米,顶饰红日高照,二龙出海,双凤朝阳,寓意“龙凤呈祥”。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个供桌了吧?它长达4.5米,是于1935年制成的,上面刻了五组浮雕图案,各位能看得出来刻的是什么吗?其实它从左到右再现了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几个情节,分别为:唐太宗为唐僧师徒送行、如来向伽蓝等菩萨说法、四大天王及“七佛”、如来说法于树下、佛祖给唐僧师徒封位。很有意思吧!

  好,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去藏经阁,现在我们看到的藏经阁是1920年重建的,为两层五间,高约25米,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阁中洁白无暇,光彩照人的玉雕释迦牟尼座像。这座佛像是1935年缅甸仰光三宝弟子赠送的,玉佛重约两吨,属国内寺庙中保存最好的佛像了。藏经阁的珍藏十分丰富,有南宋苏州砂廷圣院所刊孤本《啧砂藏》以及清代刊印的《龙藏》。《龙藏》有7250卷,至今完好无损,是国内研究佛教的珍贵资料之一。藏经阁中还有我国的佛教文物和外国的佛教礼品,如北魏的石雕观音,明代的冰裂纹净瓶,清代的镂空浮雕如意,印度的贝叶经,缅甸的檀香木雕香盒,马来西亚的玉塔等。大家可以慢慢的参观。

  在藏经阁旁边的就是大士阁了,主要是供奉观音菩萨的殿堂。大家可以看到神龛左侧的墙壁上镶着的杨柳观音像,画像为唐代闫立本所绘。画像中的观音,文静安详,前胸丰满,体态轻盈多姿,显示了唐代以丰满为美的审美观念。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归元寺的主殿大雄宝殿,这里供奉的是佛教的最高神释迦牟尼,它是全寺中最为高大的一尊佛像,你看他丈六金身,头上宝幢华盖,摩顶而结枷跌坐于莲台上。背后装饰一火焰圈,中是一面魔尼镜,象征光明,佛前一尊狮子,是佛前世为狮子王的形象。大家看佛前的这两棵树,代表的是释迦牟尼涅磐时的双婆罗树,据说释迦牟尼涅磐后遗体火化,有七佛在火中显现,因此人们拜佛前常先化纸钱或黄表纸,并焚香点烛,所以这里的树叶也做成火焰形,树叶间各有七佛。还书写有“佛日增辉,*常转”的八个相轮。佛左边弟子是迦叶,右边的名叫“阿难”。

  我们再来看看弥勒佛吧!他被称为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你看他憨态可掬,滑稽可笑,给人们一种洪福不浅,快乐无忧,宽宏大度的象征。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笑佛”或“快乐佛”。神龛上有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此联传说是明太祖朱元璋所撰呢!

  下面再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游览罗汉堂。我国五百罗汉的形象是自唐以后,由五代开始兴盛,人们将散见于各经之中的名号录出,不足的就加以杜撰,凑足了五百个。北宋以后各地的寺院就多建有罗汉堂,而到了今天,在全国寺庙中保存比较完好的罗汉堂已为数不多,主要有北京碧云寺、武汉归元寺、昆明筇竹寺、成都宝光寺、重庆罗汉寺和苏州的西园寺。相比较而言,又属归元寺的罗汉堂最有特色,名气最大。

  罗汉堂的*面布局呈田字形,内有四院,是为了使殿内的罗汉有充足的光线。另外田字恰好又是佛教中正反两个“万”字相叠加,这种布局暗示着一种善神降世的吉祥和神秘感。

  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人们还喜欢用它来预测一年内的祸福,也就是武*说的“数罗汉”,方法是随意选中一尊罗汉,然后顺着数下去,数到和自己年龄数相等时看看那尊罗汉是什么样子就可以推测这一年的运势了。

  我国有句俗语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而在归元寺的罗汉堂就不能这么说了,因为这里的罗汉既不是木雕也不是泥塑,而是采用的一种盛行于唐代的独特工艺制成的夹伫像,又称脱纱像或干漆像,归元寺的罗汉塑像属活脱干漆,其制作过程较为复杂,首先要用粘土做**形胎模,干后用生漆将丝绸或夏布层层粘附于其上,再用生漆将混合的膏灰、木粉调匀涂刮,塑造细部,阴干后再打磨抛光,然后在塑像的背后开一个小孔,注水化泥成浆脱出胎模并冲洗干净,晾干后再木块封口,再刷上生漆、贴上金箔,最后涂上桐油或亮漆以保持光泽。

  这里的罗汉造价虽然很高,但采用的工艺不仅省料,而且每尊不超过25公斤,体轻质坚,不透水,不怕水浸。很适应武汉地势低洼,湿度大的气候环境。1954年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很多地方都变成了汪洋,这些罗汉也浸泡在水里,洪水退后,罗汉却安然无恙。所以如此看来,别说是过江,就算是让它们去漂洋过海恐怕也不成问题。

  好了各位朋友,关于归元寺呢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我的讲解能令大家满意,不详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海涵。欢迎各位再次光临武汉,再来看看归元寺。


归元寺的导游词优秀菁选(扩展2)

——武汉归元寺导游词6篇

武汉归元寺导游词1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我的名字叫王晶,晶是晶莹剔透的晶,希望能够用我晶莹剔透的心为大家带来优质的导游服务,大家也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导。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他的车技十分娴熟,有着多年的驾驶经验,大家可以放心乘坐。希望在我和老搭档张师傅的配合下,大家能够行得安全,游得愉快,玩的开心!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武汉市一处著名的4A级风景区——归元禅寺。它与宝通寺,溪莲寺,古德寺并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是武汉和湖北省对外友好往来接待的知名旅游景点之一。归元寺位于汉阳城内翠微路,创建于清顺治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58年,规模宏大,意义非凡。相传归元寺的开山祖师是白光、主峰两位大师,他们祖籍浙江,云游到武汉的汉阳兴国寺研究藏经,同时行医,行善三载,普度世人。汉阳富商孙耀光、戴天成等人深感恩德,故此民间出钱修建了归元寺。而归元寺这“归元”二字便是出自佛经《楞严经》“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意为万法归一,方便于人的门道有很多。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已经到了归元寺的门口了,请大家带齐随身物品随我一起下车去里面参观,让我们正式踏上这求佛之旅吧!

  现在在大家面前的是归元寺的三门,也就是归元寺的大门,佛教寺庙的三门又称山门,左右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门,细心的各位游客,您能看出归元寺的三门呈什么形状吗?对了,就是“八字形”,归元寺的三门呈八字形,意为广结善缘,普渡众生,寓意着吉祥。熟悉佛学的人可能会感到奇怪,大多数寺庙的铭牌,都是横书悬嵌在寺庙三门的门楣之上,但是归元寺却是为直匾,全国罕见,原来是当年白光、主峰两位法师行善积德、功德无量,清道光皇帝特御赐玉玺一方,从此寺名便改为只有皇帝御赐玉玺的建筑方可使用的直书了。

  归元寺是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个院落组成的,那现在我们就先从北院开始参观吧。现在我们到了北院的主体建筑——藏经阁,这里虽不像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有各种各样的武林秘籍,却也是归元寺宝物的集中地。这里藏有许多佛教文物,除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书画碑帖及外文典籍,是国内收藏佛像较多的一个佛寺。来到藏经阁,有两件珍品是不能不提的。请游客朋友们跟我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其中之一,这是清光绪年间69岁的老人李舜千书写的“佛”字,“佛”字在长宽不过六寸的纸上,由《金刚经》和《心经》原文共5424个字组成,每个字只有芝麻大小,单凭肉眼根本分辨不清,用三十倍的放大镜看,才能看到那些字飘逸挺拔,笔力遒劲,确实是书法中的珍品。这边陈列着另外一件珍品,这件珍品就相当有传奇色彩了,是武昌僧人妙荣和尚刺血调和金粉抄成的《严华经》和《法华经》,字体娟秀,堪称精品。

  参观完精巧壮观的藏经阁,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我们已进入另一番天地—罗汉堂,罗汉堂是南院的主体建筑,让我们一起去瞻仰一下五百罗汉的风采吧!不过进去之前我还要提醒大家一件事,罗汉堂是归元寺最为有趣和神奇的地方。说到有趣莫过于数罗汉了,而数罗汉也有一定的方法,总的来说有三种:一是,按照男左女右的惯例,男士从左边开始数,女士从右边开始数;二是,随缘数,就是从任意一尊开始数;三是,哪只脚先踏进罗汉堂就从哪边开始数,但是殊途同归,最后都是数到你现在的年龄为止,然后记住那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据说这些可以昭示你这一年的'运势哦,大家待会儿不妨数一数,看看自己这一年的运势如何。

  这里的罗汉不仅可以供大家参观祈福,还可以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工艺文化。归元寺的罗汉在工艺上采用“脱胎漆塑”,又称“金身托沙塑像”的手法。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层沾贴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金粉。它的特点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这样的罗汉很适应武汉地势低洼,湿度大的环境。1954年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很多地方成为汪洋,这些罗汉也被浸在水里。湖水退后,正当大家都以为归元寺的罗汉损失惨重时,却欣喜的发现罗汉完好无损,安然无恙。这也就难怪会有“上有宝光,下有西园,北有碧云,中有归元“了,也就是说这四个寺院的罗汉是最具代表性的,是佛教塑像的精华。好了,数完罗汉,相信大家对罗汉堂的布局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吧,而看到这些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罗汉,想必大家也对*的塑像文化感到无比惊叹和骄傲吧!

  游完归元寺,我们的武汉之旅到这里也就接*尾声了,但是我们的友谊却是又得到了升华,大家说是不是啊?既然如此,希望大家在回程中不要伤感悲伤,而要满载着朋友的真心祝福开开心心的踏上回家的路!接下来我要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是你们的支持给予我动力,让这次的旅途圆满的画上句号,谢谢!最后,千言万语化作这首《传奇》的歌,我相信这是一次传奇之旅。

武汉归元寺导游词2

  归元寺位于武汉市内,是清顺治十五年(1658)浙江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建立的。1983年被*确定为汉地全国重点佛教寺院。现为湖北省佛教协会和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那里古树参天,花木繁茂,泉清水绿,曲径通幽,是“汉西一境”,取“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的佛偈而命名。归元寺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个各具特色的庭院组成,拥有藏经阁、大雄宝殿、罗汉堂三组主要建筑,占地面积17500多*方米。北院的主要建筑是藏经楼,是一座两侧五开间的楼阁式建筑,高约25米,顶为大脊,鱼角搬爪,飞栱飞檐,古朴玲珑;当面为四柱通天,双凤朝阳,五龙戏珠。

  整个建筑精巧壮观,金碧辉煌。那里藏有许多佛教文物,除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书画碑帖及外文典籍,是国内收藏佛像较多的一个佛寺。1935年太虚法师出访缅甸时,仰光的佛教徒赠他一尊1吨多重的玉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像,就供奉在那里。这种佛像在我国只有三尊,其他二尊分别列供于北京和上海。藏经阁里收藏的佛经有:清代《龙藏》一部,宋代影印本《碛砂藏》一部,清末民初上海印《频伽藏》一部。另外还有两件珍品:一是清光绪元年(1875),湖南衡山69岁老人李舜千书写的“佛”字。“佛”字是在长宽不超过6寸的纸上,由《金刚经》和《心经》原文共

  5424个字组成。每个字只有芝麻大,肉眼分辨不清。用30倍放大镜看,笔力挺秀,是书法珍品。另一件是武昌僧人妙荣和尚刺血调和金粉抄成的《华严经》和《法华经》,字体娟秀,堪称精品。

  南院的主体建筑是罗汉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咸丰二年(1852)毁于兵灾,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建,1902年完成,至今有二百年历史。民间有句谚语:上有宝光(成都),下有西园(苏州),北有碧云(北京),中有归元(武汉)。是说这四个寺院的五百罗汉堂是最具代表性的,是佛教塑像的精华。*汉地佛教供奉五百罗汉是从五代时开始的。当时,吴越王钱氏在天台山方广寺造五百铜罗汉。五百罗汉的名号,最早见于五代的《复斋碑录》,惜今已不存。另有南宋绍兴四年(1134),高道素所录《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将五百罗汉一一齐名造姓。归元寺的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型。

  四个小天井给庞大深邃的殿堂带给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罗汉依“田”字排列,殿堂里尽管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却没有拥挤之感。这种建筑格局既巧妙又合理。那里的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县王代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乡,有悠久的泥塑传统,技艺娴熟,艺人辈出。据《归元丛林罗汉碑记》,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进行加工提炼,创造而成的。工艺上采用“脱胎漆塑”,又称“金身托沙塑像”。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渐沾巾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金粉。它的特点是抗

  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两百年间罗汉堂几次受水灾侵袭,但水退后罗汉仍完好无损。

  走进罗汉堂,无不被它们的生动形象所感染。只见有的盘腿端坐,有的卧石看天,有的研读佛经,有的驱邪除恶,有的勇武,有的温良,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饱经沧桑,个个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如第463尊罗汉是陀怒尊者,周围有6个童子,为罗汉挖耳,掩嘴,遮眼等,称“六戏弥勒”。

  “六”即眼、耳、鼻、舌、身、意。它告诫佛门弟子,不要为凡情所染。塑像中把孩子的天真烂漫,娇稚顽皮和罗汉的慈祥憨厚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数罗汉”是人们游罗汉堂的趣事。据说我们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顺下数完自己的现有的年龄,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便可昭示数者的命运。这一活动为人们参观罗汉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罗汉堂外侧地藏殿内,供奉着地藏菩萨。殿内的木刻神龛为佳品,其间斗栱飞檐,鱼度搬爪,双凤朝阳,飞龙滚柱,浮雕垂柱,花草人物,均极为精巧玲珑,为国内少有的艺术珍品。中院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该殿初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后经多次维修。现大雄宝殿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修。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坐像,两侧为其弟子阿难和迦叶像。释迦偏袒左肩,结跏趺坐,庄严静穆。佛像后背是用樟木雕刻而成的“五龙捧圣”的图案。佛像前还有韦驮、弥勒、地藏像。佛像后是一组海岛观音像。

  只见海岛观音赤足站立,左右侍立着一龙女和童子,背后是一面高达八尺的泥塑悬崖峭壁,足下碧波万顷,怒涛汹涌。整个塑像向前倾覆。人们仰视上去,只见观音衣袖似在飘动,正在汹涌的波涛上迎面向你走来,增加了宗教艺术的感染力。佛像前的供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木刻珍品。供桌高4丈8尺,横阔1丈2尺,深宽2。5尺,前嵌垂栏,宽1。5尺,高0。6尺,其间分为五格,深画镂空。

  图案描绘的是唐玄奘取经回长安时,君民夹道欢迎的场面: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西游记》人物,有李世民以下文武百官、侍卫、庶民百姓;有亭院殿墙,车马山水,幢幡宝盖,香炉蜡台等一应俱全。综观全图,繁复活泼,盛况空前。垂栏下沿

  为五龙云彩,周围匝绕,以四虎腿支地,生动有力。相传这一樟木雕刻由十人历时一年才完成。大雄宝殿前的韦驮殿内,供奉着一尊木雕韦驮像,身着铠甲,手持宝杵,威武挺立,用我国古代武将形象表达了古印度神话中“四大天王三十二将”之首的护法神形象。这座木雕系用整块樟木雕成,线条刀法都是唐朝风格,是归元寺的艺术珍品,也是我国雕刻艺术品中的一件宝贵遗产。

  归元寺属曹洞宗,又称归元禅寺,它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今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

武汉归元寺导游词3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归元寺的佛像早在东即从印度传入*,十六国时期,南北朝、隋朝、唐朝、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各时期表现的风格,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雕刻工艺,也受到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影响,表现出差异和时代特点。主要看它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价值,体现于它的工艺和铭文上。一般来说,佛像尺寸越大的价值越高;宫廷铸造的高于民间的;要从造型、质地、款式等方面辨别如系真品,大多古朴纯真,细腻逼真;而赝品往往显露粗糙做作、形制混乱,甚至露出作假年代和*现代风格的破绽。

  说法印,就是象征佛在说法;智拳印,象征着佛的智慧无边;施无畏印,象征着佛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惧;定印,表示禅思。据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禅思入定,并修*成道时,就是采用这个姿势。*中使用的则是法界定印;与愿印,是以手下垂,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象征佛或菩萨能给予众生愿望满足,使祈求的愿望都能实现之意;降魔印,其造型是以右手覆于右膝,指头触地,表示降妖除魔。又因其触地,也叫触地印。

  以上五印,合称为释迦五印,是最常见的五种手势。

  佛像前的供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木刻珍品。供桌高4.8米,横阔一丈二尺,深宽二尺五寸,前嵌垂栏,宽—尺五寸,高六寸,其间分为五格,刻画楼空。图案描绘的是唐玄奘取经回长安时,君民夹道欢迎的场面: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西游记》人物;有李世民以及文武百官、侍卫、庶民百姓;在亭院殿墙、车马山水、幢幡宝盖、香炉蜡台等一应仪仗。综观全图,繁复活泼,盛况空前。垂栏下沿为五龙云彩,周匝围绕,以四虎腿支地,生动有力。相传这一樟木雕刻由十人历时一年才竣工,技艺精巧,令人赞叹不已。

  “数罗汉”是人们游罗汉堂的趣事。传说人们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顺序往下数完自己的有的年龄,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便可昭示数者的命运。这一活动为人们参观罗汉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到归元寺罗汉堂数罗汉,是武汉民间早已形成的一种有趣*俗。数罗汉,无非是一种图吉祥的表现形式,根据自己的年龄,随心所欲地从任何一尊罗汉顺序数,有多大年纪就数多少尊,数到为止时再看这尊罗汉的尊号、动作、面部表情等,自己可以从中去品味思考,看能否悟出一些人生哲理来。如游客数到第416尊罗汉,其对应的卡片上即有如下字样:“第四百十六蠲楞意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安然而坐,双手笼于袖中向右作抱拳拱礼状,头部略向前倾,蓄须,头顶隆起,威严貌。附诗云:“鸟在林中自由飞,鸟在笼中唯悲啼,听其自然由其性,生而为囚最可悲。”至于对这首诗如何去理解,因各人年龄、性格、脾气、工作、家庭、事业、经历都不尽相同,各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需自己去领悟。

  归元寺30万香客夜拜财神

  除了春节期间到罗汉堂数罗汉预测自己新一年的吉凶,归元寺还有其他的一些民俗活动,归元寺与当地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年腊月三十晚上至初一烧头香,人数能达到20余万人,人们都来祈求来年*安吉祥;农历正月初五要在归元寺的财神庙、拜财神。在这些日子里,都会有锣鼓队、舞狮队前来助兴,归元寺附*热闹非凡,不论是否佛教信徒都会来参与,这些佛教与民俗结合的节日成为大众的节日,民众在这种节日中宣泄不好的情绪,祈盼来年的好运。

  归元寺里有个莲池,里面有很多大家放生的乌龟。有人来到池边,它们会从水里探出头来看看,或者争吃扔给他们的食物。它们一点都不会怕生,可能也知道来这儿的人都会有慈悲心,只会怜爱它们,不会伤害它们吧。

  归元寺云集斋素菜馆坐落于汉阳归元寺内,为专营寺庙特色素菜糕点的特色餐馆。无论从文化内涵和菜肴名称,都能为游客信众提供名副其实的特色寺庙素食菜肴。

  斋内的素菜具有“清淡”、“咸鲜”的特点,讲究“色、香、味、形”俱佳,讲究食斋悟道。归元寺素菜无论菜名与实物、形式与内容,都达到了和谐一致亦有“咬得菜根香,方知道中味”之妙境,让食斋人确实领悟到“行善人生、淡泊自若,明心见性、安详幸福。”

  云集斋素菜馆还提供特色的素食筵*,如*安生日宴、健康长寿宴、吉祥如意宴、金榜题名宴、开光法喜宴等。斋内厅堂设雅座和“甘露”、“法喜”、“如意”等包房,装修古朴、环境淡雅,融佛教清静于一体。在进餐的同时,斋内还有专门的音响为食客咏念经文,给食客一个祥和、*安的进餐氛围,护佑人们吉祥如意、出入*安、事业有成、兴旺发达。正因为如此,新加坡前*李光耀,日本前首相曾根等国内外知名人士、艺术家都曾领略过云集斋的素食风味,并大为赞赏。

武汉归元寺导游词4

  归元禅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汉阳区归元寺路,由白光法师于清顺治15年(公元1658年)兴建。占地10公顷,有殿舍200余间,各类佛教经典7000余卷。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我的名字叫王晶,晶是晶莹剔透的晶,希望能够用我晶莹剔透的心为大家带来优质的导游服务,大家也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导。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他的车技十分娴熟,有着多年的驾驶经验,大家可以放心乘坐。希望在我和老搭档张师傅的配合下,大家能够行得安全,游得愉快,玩的开心!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武汉市一处著名的4A级风景区——归元禅寺。它与宝通寺,溪莲寺,古德寺并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是武汉和湖北省对外友好往来接待的知名旅游景点之一。归元寺位于汉阳城内翠微路,创建于清顺治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58年,规模宏大,意义非凡。相传归元寺的开山祖师是白光、主峰两位大师,他们祖籍浙江,云游到武汉的汉阳兴国寺研究藏经,同时行医,行善三载,普度世人。汉阳富商孙耀光、戴天成等人深感恩德,故此民间出钱修建了归元寺。而归元寺这“归元”二字便是出自佛经《楞(leng)严经》“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意为万法归一,方便于人的门道有很多。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已经到了归元寺的门口了,请大家带齐随身物品随我一起下车去里面参观,让我们正式踏上这求佛之旅吧!

  现在在大家面前的是归元寺的三门,也就是归元寺的大门,佛教寺庙的三门又称山门,左右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门,细心的各位游客,您能看出归元寺的三门呈什么形状吗?对了,就是“八字形”,归元寺的三门呈八字形,意为广结善缘,普渡众生,寓意着吉祥。熟悉佛学的人可能会感到奇怪,大多数寺庙的铭牌,都是横书悬嵌在寺庙三门的门楣之上,但是归元寺却是为直匾,全国罕见,原来是当年白光、主峰两位法师行善积德、功德无量,清道光皇帝特御赐玉玺一方,从此寺名便改为只有皇帝御赐玉玺的建筑方可使用的直书了。

  归元寺是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个院落组成的,那现在我们就先从北院开始参观吧。现在我们到了北院的主体建筑——藏经阁,这里虽不像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有各种各样的武林秘籍,却也是归元寺宝物的集中地。这里藏有许多佛教文物,除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书画碑帖及外文典籍,是国内收藏佛像较多的一个佛寺。来到藏经阁,有两件珍品是不能不提的。请游客朋友们跟我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其中之一,这是清光绪年间69岁的老人李舜千书写的“佛”字,“佛”字在长宽不过六寸的纸上,由《金刚经》和《心经》原文共5424个字组成,每个字只有芝麻大小,单凭肉眼根本分辨不清,用三十倍的放大镜看,才能看到那些字飘逸挺拔,笔力遒劲,确实是书法中的珍品。这边陈列着另外一件珍品,这件珍品就相当有传奇色彩了,是武昌僧人妙荣和尚刺血调和金粉抄成的《严华经》和《法华经》,字体娟秀,堪称精品。

  参观完精巧壮观的藏经阁,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我们已进入另一番天地—罗汉堂,罗汉堂是南院的主体建筑,让我们一起去瞻仰一下五百罗汉的风采吧!不过进去之前我还要提醒大家一件事,罗汉堂是归元寺最为有趣和神奇的地方。说到有趣莫过于数罗汉了,而数罗汉也有一定的方法,总的来说有三种:一是,按照男左女右的惯例,男士从左边开始数,女士从右边开始数;二是,随缘数,就是从任意一尊开始数;三是,哪只脚先踏进罗汉堂就从哪边开始数,但是殊途同归,最后都是数到你现在的年龄为止,然后记住那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据说这些可以昭示你这一年的运势哦,大家待会儿不妨数一数,看看自己这一年的运势如何。

  这里的罗汉不仅可以供大家参观祈福,还可以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工艺文化。归元寺的罗汉在工艺上采用“脱胎漆塑”,又称“金身托沙塑像”的手法。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层沾贴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金粉。它的特点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这样的罗汉很适应武汉地势低洼,湿度大的环境。1954年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很多地方成为汪洋,这些罗汉也被浸在水里。湖水退后,正当大家都以为归元寺的罗汉损失惨重时,却欣喜的发现罗汉完好无损,安然无恙。这也就难怪会有“上有宝光,下有西园,北有碧云,中有归元“了,也就是说这四个寺院的罗汉是最具代表性的,是佛教塑像的精华。好了,数完罗汉,相信大家对罗汉堂的布局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吧,而看到这些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罗汉,想必大家也对*的塑像文化感到无比惊叹和骄傲吧!

  游完归元寺,我们的武汉之旅到这里也就接*尾声了,但是我们的友谊却是又得到了升华,大家说是不是啊?既然如此,希望大家在回程中不要伤感悲伤,而要满载着朋友的真心祝福开开心心的踏上回家的路!接下来我要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是你们的支持给予我动力,让这次的旅途圆满的画上句号,谢谢!最后,千言万语化作这首《传奇》的歌,我相信这是一次传奇之旅。

武汉归元寺导游词5

  大家好!首先让我代表海航乐游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观光游览。我是您此行的导游,我姓许,大家能够叫我小许或者许导就好了,在我右手边的了是我们的司机刘师傅,刘师傅啊有多年的驾驶经验,车技相当娴熟,大家能够放心乘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呢,将由我为大家带给导游讲解服务。

  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能够尽管提出,我会尽力为大家解决。同时,在那里预祝大家有个愉快、难忘的武汉之旅。

  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能够陪同您游览以独特的规模和五百罗汉堂,而极富盛名的归元禅寺,一同领略佛教寺院的魅力,用佛教的话来说,那可真是“随喜”了。

  说着说着,我们这天游览的目的地就在眼前了,请随我一同下车游览吧!

  归元禅寺坐落于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西侧,是清顺治十五年也就是1658年,,由浙江的两位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建立的。取名“归元”出自《楞严经》“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是超出生灭还归于真寂本源的意思。现今的归元禅寺占地*5公顷,建筑面积达2万*方米。现存殿堂楼阁28栋,殿舍200余间,庄严雄伟、井然有序。在武汉呢,归元寺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合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

  大家能够看到,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座杏黄色的大门,佛教寺院的大门也叫作“三门”。即佛经里的三解脱门,中间的是空门,左右分别是无相和无作门。这个寺院的三门八字朝阳开,象征着广结良缘、普度众生,寓意吉祥。

  抬头呢,能够看到,三门上方正中镶着一块长方形的直匾,直书“归元禅寺”四个大字。说到这儿,可能有的朋友会问了:“这寺名怎样不是横着写的呢”确实,全国佛教古刹不少,可寺名直书的却不多见,因为直书寺名只有皇帝御赐匾额的寺庙才能够使用,可见归元禅寺这座民间寺庙在佛教丛林中的地位了之高。

  走进寺内,不明白大家是否觉得这个寺庙的布局有点儿与众不同呢

  寺院作为佛、法、僧三宝的常住地,是讲究必须格局的。一般说来,我国明清寺院建筑的传统格局是:在中轴线上最前面的是三门,进三门左右为钟楼和鼓楼,迎面为天王殿,进而是大雄宝殿,其后是藏经楼,其他殿堂则分布于中轴两侧。

  然而,归元禅寺却不是这样中轴对称的格局,这是由它独特的建造历史而决定的。在清顺治十七年禅院就落成了,第二年修建大雄宝殿,又在康熙三年祖堂、韦驮殿和方丈室完工,五年后藏经阁等建筑也一一落成,道光三十年又继续增修了罗汉堂。从而构成了目前的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的独特布局,俨然构成了“袈裟”状。

  了解完归元寺的独特布局后,就让我们继续向里面参观吧。

  此刻,大家所看见的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殿正中供奉着佛教最高神—释迦牟尼,您看他“偏袒右肩,结跏而坐”,显得是那么的庄严而又肃穆。两侧是他的弟子阿南和迦叶,整个塑像都是托沙雕塑而成。佛像背后是一组海岛观音像,只见海岛观音赤足站在鳌头上,左右侍立着龙女和童子,整个塑像向前倾覆。仰视上去,观音的衣袖好像在飘动一样,正在汹涌的波涛上迎面向我们浮来。这样的设计更增加了宗教艺术的感染力。

  大雄宝殿的前面呢,就是韦驮殿。您看他,身穿铠甲,手持宝杵,多么威武挺立啊。传说,韦陀是“四天王三十二将”之首的护法神。用我们此刻的话来说呢,他就是保安队队长。这尊韦驮像是用整块樟木雕刻而成,线条刀法都极具唐雕风格,是归元寺的艺术珍品,也是我国雕刻艺术品中的一件宝贵遗产。

  请大家留意脚下,继续随我往前走,接下来我们就要前往罗汉堂了。

  大家明白,此刻全国寺庙中保存比较完好的罗汉堂已经为数不多了:东有苏州西园寺,南有昆明筇竹寺,西有成都宝元寺,北有北京碧云寺,中有武汉归元寺。但其中最负盛名、最具特色的就要数我们武汉的归元寺了。

  归元禅寺的罗汉堂*面布局呈“田”字形建筑格局,给庞大深邃的殿堂带给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另外,“田”在汉字里恰好又是佛教中正反两个“*”的相叠加,这种布局暗示着一种善神降世的吉祥和神秘感。

  我国有句俗话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而我们归元寺的罗汉就不能这样说了,因为啊,那里的罗汉既不是木雕也不是泥塑,而是采用的一种盛行于唐代的独特工艺—“脱胎漆塑”,它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

  首先要用黏土做成等身的人形胎膜;等到干了以后,用生漆将丝绸或夏布黏附在它的上面;再用生漆将膏灰、木粉混合调匀,涂刮塑造细部;阴干后再打磨抛光;然后在塑漆像后取一小孔,向里面注水将泥化成浆,从而脱出胎膜并冲洗干净;晾干后用木块封口;再刷上生漆,敷上用漆调匀的金粉或贴上金箔;然后上彩涂色;最后涂上桐油或亮漆以持续光泽。这样,一尊佛像才算完工了。

  “脱胎漆塑”的制作方法,虽然造价很高,但所采用的工艺不仅仅省料,而且体质轻盈、坚固、不透水,很适合武汉地势低洼、冬燥夏湿的气候特点。两百年来罗汉堂几次遭受洪水侵袭,但洪水退后罗汉任旧完好无损。如此看来别说是让罗汉过江了,就是让他们飘扬过海也不成问题。

  我们仔细看来,会发现,罗汉们的形象极其生动。动作上,有的在研读诗书、有的在驱邪除恶;表情上,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饱经沧桑、有的英勇神武,个个惟妙惟肖,而且五百尊中竟然没有一个雷同,这实在令人称奇。

  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还能够用它预测一年内的祸福。每逢节假日,人们就会来到那里数罗汉。所谓的数罗汉就是,根据首先踏入殿堂的那只脚确定方向,然后随意选定一尊罗汉为起点,依照自己的年龄,顺序往下默数,数到现有的岁数为止,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就能够昭示数者的命运。因此,“数罗汉”也成为了大家参观罗汉堂的趣是一件。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们,这天的归元寺之旅就到此结束了。期望归元寺的佛教魅力能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十分感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不足之处还请您批评指出。美丽的江城期盼着与您再次相逢,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再见!

武汉归元寺导游词6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归元寺的佛像早在东即从印度传入*,十六国时期,南北朝、隋朝、唐朝、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各时期表现的风格,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雕刻工艺,也受到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影响,表现出差异和时代特点。主要看它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价值,体现于它的工艺和铭文上。一般来说,佛像尺寸越大的价值越高;宫廷铸造的高于民间的;要从造型、质地、款式等方面辨别如系真品,大多古朴纯真,细腻逼真;而赝品往往显露粗糙做作、形制混乱,甚至露出作假年代和*现代风格的破绽。

  说法印,就是象征佛在说法;智拳印,象征着佛的智慧无边;施无畏印,象征着佛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惧;定印,表示禅思。据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禅思入定,并修*成道时,就是采用这个姿势。*中使用的则是法界定印;与愿印,是以手下垂,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象征佛或菩萨能给予众生愿望满足,使祈求的愿望都能实现之意;降魔印,其造型是以右手覆于右膝,指头触地,表示降妖除魔。又因其触地,也叫触地印。

  以上五印,合称为释迦五印,是最常见的五种手势。

  佛像前的供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木刻珍品。供桌高4.8米,横阔一丈二尺,深宽二尺五寸,前嵌垂栏,宽—尺五寸,高六寸,其间分为五格,刻画楼空。图案描绘的是唐玄奘取经回长安时,君民夹道欢迎的场面: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西游记》人物;有李世民以及文武百官、侍卫、庶民百姓;在亭院殿墙、车马山水、幢幡宝盖、香炉蜡台等一应仪仗。综观全图,繁复活泼,盛况空前。垂栏下沿为五龙云彩,周匝围绕,以四虎腿支地,生动有力。相传这一樟木雕刻由十人历时一年才竣工,技艺精巧,令人赞叹不已。

  “数罗汉”是人们游罗汉堂的趣事。传说人们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顺序往下数完自己的有的年龄,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便可昭示数者的命运。这一活动为人们参观罗汉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到归元寺罗汉堂数罗汉,是武汉民间早已形成的一种有趣*俗。数罗汉,无非是一种图吉祥的表现形式,根据自己的年龄,随心所欲地从任何一尊罗汉顺序数,有多大年纪就数多少尊,数到为止时再看这尊罗汉的尊号、动作、面部表情等,自己可以从中去品味思考,看能否悟出一些人生哲理来。如游客数到第416尊罗汉,其对应的卡片上即有如下字样:“第四百十六蠲楞意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安然而坐,双手笼于袖中向右作抱拳拱礼状,头部略向前倾,蓄须,头顶隆起,威严貌。附诗云:“鸟在林中自由飞,鸟在笼中唯悲啼,听其自然由其性,生而为囚最可悲。”至于对这首诗如何去理解,因各人年龄、性格、脾气、工作、家庭、事业、经历都不尽相同,各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需自己去领悟。

  归元寺30万香客夜拜财神

  除了春节期间到罗汉堂数罗汉预测自己新一年的吉凶,归元寺还有其他的一些民俗活动,归元寺与当地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年腊月三十晚上至初一烧头香,人数能达到20余万人,人们都来祈求来年*安吉祥;农历正月初五要在归元寺的财神庙、拜财神。在这些日子里,都会有锣鼓队、舞狮队前来助兴,归元寺附*热闹非凡,不论是否佛教信徒都会来参与,这些佛教与民俗结合的节日成为大众的节日,民众在这种节日中宣泄不好的情绪,祈盼来年的好运。

  归元寺里有个莲池,里面有很多大家放生的乌龟。有人来到池边,它们会从水里探出头来看看,或者争吃扔给他们的食物。它们一点都不会怕生,可能也知道来这儿的人都会有慈悲心,只会怜爱它们,不会伤害它们吧。

  归元寺云集斋素菜馆坐落于汉阳归元寺内,为专营寺庙特色素菜糕点的特色餐馆。无论从文化内涵和菜肴名称,都能为游客信众提供名副其实的特色寺庙素食菜肴。

  斋内的素菜具有“清淡”、“咸鲜”的特点,讲究“色、香、味、形”俱佳,讲究食斋悟道。归元寺素菜无论菜名与实物、形式与内容,都达到了和谐一致亦有“咬得菜根香,方知道中味”之妙境,让食斋人确实领悟到“行善人生、淡泊自若,明心见性、安详幸福。”

  云集斋素菜馆还提供特色的素食筵*,如*安生日宴、健康长寿宴、吉祥如意宴、金榜题名宴、开光法喜宴等。斋内厅堂设雅座和“甘露”、“法喜”、“如意”等包房,装修古朴、环境淡雅,融佛教清静于一体。在进餐的同时,斋内还有专门的音响为食客咏念经文,给食客一个祥和、*安的进餐氛围,护佑人们吉祥如意、出入*安、事业有成、兴旺发达。正因为如此,新加坡前*李光耀,日本前首相曾根等国内外知名人士、艺术家都曾领略过云集斋的素食风味,并大为赞赏。


归元寺的导游词优秀菁选(扩展3)

——归元寺导游词优选【10】份

  归元寺导游词 1

  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沼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

  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35*方米。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甚至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这是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北方时代较早的一座。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落架重修。钟楼上挂铜钟一口,高2.9米,口径1.56米,厚15厘米,造型古朴,为唐代遗物。

  须弥塔,俗称砖塔、方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清秀挺拔,简朴大方,颇似西安唐代小雁塔,是叠涩出檐塔的典型作品。

  塔内第二层上部原作木斗八藻井,惜已毁坏。今塔内呈空筒式,内壁垂直,上下贯通。第二层以上的八层,虽然各设一方形小窗,但无台阶攀登。

  刹座、仰莲、覆钵均系砖砌,四周置铜境,光亮夺目。其上,系金属质刹杆、宝殊。宝珠多达四枚,显得格外挺拔关于须弥塔建造时代,地方志记载不详,未足凭信。根据现存实物并结合历史记载推断,此塔可能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乾宁五年(公元898年)重建。后虽经历代维修但依然保持唐代建筑特点

  归元寺导游词 2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我的名字叫王晶,晶是晶莹剔透的晶,期望能够用我晶莹剔透的心为大家带来优质的导游服务,大家也能够叫我小王或王导。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他的车技十分娴熟,有着多年的驾驶经验,大家能够放心乘坐。期望在我和老搭档张师傅的配合下,大家能够行得安全,游得愉快,玩的开心!

  这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武汉市一处著名的4A级风景区――归元禅寺。它与宝通寺,溪莲寺,古德寺并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是武汉和湖北省对外友好往来接待的知名旅游景点之一。归元寺位于汉阳城内翠微路,建立于清顺治十五年,也就诗元1658年,规模宏大,好处非凡。相传归元寺的开山祖师是白光、主峰两位大师,他们祖籍浙江,云游到武汉的汉阳兴国寺研究藏经,同时行医,行善三载,普度世人。汉阳富商孙耀光、戴天成等人深感恩德,故此民间出钱修建了归元寺。而归元寺这“归元”二字便是出自佛经《楞(leng)严经》“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意为万法归一,方便于人的门道有很多。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已经到了归元寺的门口了,请大家带齐随身物品随我一齐下车去里面参观,让我们正式踏上这求佛之旅吧!

  此刻在大家面前的书元寺的三门,也就书元寺的大门,佛教寺庙的三门又称山门,左右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门,细心的各位游客,您能看出归元寺的三门呈什么形状吗?对了,就是“八字形”,归元寺的三门呈八字形,意为广结善缘,普渡众生,寓意着吉祥。熟悉佛学的人可能会感到奇怪,大多数寺庙的铭牌,都是横书悬嵌在寺庙三门的门楣之上,但书元寺却是为直匾,全国罕见,原先是当年白光、主峰两位法师行善积德、功德无量,清道光皇帝特御赐玉玺一方,从此寺名便改为只有皇帝御赐玉玺的建筑方可使用的直书了。

  归元寺是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个院落组成的,那此刻我们就先从北院开始参观吧。此刻我们到了北院的主体建筑――藏经阁,那里虽不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那样有各种各样的武林秘籍,却也书元寺宝物的集中地。那里藏有许多佛教文物,除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书画碑帖及外文典籍,竖内收藏佛像较多的一个佛寺。来到藏经阁,有两件珍品是不能不提的。请游客朋友们跟我来,此刻我们看到的是其中之一,这是清光绪年间69岁的老人李舜千书写的“佛”字,“佛”字在长宽但是六寸的纸上,由《金刚经》和《心经》原文共5424个字组成,每个字只有芝麻大小,单凭肉眼根本分辨不清,用三十倍的放大镜看,才能看到那些字飘逸挺拔,笔力遒劲,确实是书法中的珍品。这边陈列着另外一件珍品,这件珍品就相当有传奇色彩了,是武昌僧人妙荣和尚刺血调和金粉抄成的《严华经》和《法华经》,字体娟秀,堪称精品。

  参观完精巧壮观的藏经阁,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我们已进入另一番天地―罗汉堂,罗汉堂是南院的主体建筑,让我们一齐去瞻仰一下五百罗汉的风采吧!但是进去之前我还要提醒大家一件事,罗汉堂书元寺最为搞笑和神奇的地方。说到搞笑莫过于数罗汉了,而数罗汉也有必须的方法,总的来说有三种:一是,按照男左女右的惯例,男士从左边开始数,女士从右边开始数;二是,随缘数,就是从任意一尊开始数;三是,哪只脚先踏进罗汉堂就从哪边开始数,但是殊途同归,最后都是数到你此刻的年龄为止,然后记住那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据说这些能够昭示你这一年的运势哦,大家待会儿不妨数一数,看看自己这一年的运势如何。

  那里的罗汉不仅仅能够供大家参观祈福,还能够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工艺文化。归元寺的罗汉在工艺上采用“脱胎漆塑”,又称“金身托沙塑像”的手法。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层沾贴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金粉。它的特点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这样的罗汉很适应武汉地势低洼,湿度大的环境。1954年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很多地方成为汪洋,这些罗汉也被浸在水里。湖水退后,正当大家都以为归元寺的罗汉损失惨重时,却欣喜的发现罗汉完好无损,安然无恙。这也就难怪会有“上有宝光,下有西园,北有碧云,中有归元“了,也就是说这四个寺院的罗汉是最具代表性的,是佛教塑像的精华。好了,数完罗汉,相信大家对罗汉堂的布局都有了必须的认识吧,而看到这些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罗汉,想必大家也对中国的塑像文化感到无比惊叹和骄傲吧!

  游完归元寺,我们的武汉之旅到那里也就接*尾声了,但是我们的友谊却是又得到了升华,大家说是不是啊?既然如此,期望大家在回程中不要伤感悲伤,而要满载着朋友的真心祝福开开心心的踏上回家的路!接下来我要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是你们的支持给予我动力,让这次的旅途圆满的画上句号,谢谢!最后,千言万语化作这首《传奇》的歌,我相信这是一次传奇之旅。

  归元寺导游词 3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XXX,大家可以叫我王导或是直接叫我的名字,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武汉,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华中重镇,素有“九省通衢”之称,长江和汉江交汇于此,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

  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又称“江城”,而梅花也是武汉的市花。接下来我带大家游览的是坐落在汉阳翠微路的归元寺,归元寺属于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创建于清顺治十五年,归元寺之名出自佛经“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大概意思是:佛法相同,但修行的方法各有不同)。

  下面大家凭手中的门票随我从大山门进入寺院参观,信佛的游客可以在门口领取三支线香礼佛,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小山门,我们*常见到的寺院匾额大多是横向的,但归元寺寺名的匾额却是直匾,那是因为清朝的道光皇帝为嘉奖创建归元寺的白光、主峰二位高僧而恩赐归元寺玉印一方,直匾正是为了彰显寺院特殊的`地位。在这里跟大家讲一个参观寺院的常识,进入寺内的殿堂参观不能走中间的正门,中门为空门,只有出家人才能出入,参观要走偏门,一般遵循左门进、右门出的原则,另外要切记不可踩踏门槛,因为门槛代表佛祖的肩膀。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归元寺的北院,院中的露天铜观音是由台湾佛教高僧赠送的,也是海峡**佛教文化交流的象征,前面就是北院的主体建筑藏经阁,正门之上悬挂的民国总统黎元洪为归元寺题写的“胜大宏阔”匾额,那么一位民国的总统为什么要送匾额给归元寺呢?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归元寺在辛亥革命中所作的贡献。著名的阳夏保卫战中,革命军在汉阳与清军激战时,粮站就设在归元寺内。

  归元寺因此也成了清军的攻击目标,寺内的一些殿堂遭到清军炮火的轰击,损失惨重。民国成立后不久,黎元洪就带头捐钱修葺归元寺内被战火损毁的建筑,并手书匾额赠给归元寺。藏经阁正厅供奉的是一座玉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像,是缅甸的佛教徒赠送给中国的。象这样精美的玉雕佛像,国内仅有三尊,另两尊分别在北京和上海。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归元寺的中院,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韦驮殿,韦驮殿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菩萨,背面供奉的是威风凛凛的韦驮菩萨,为什么韦驮菩萨与弥勒菩萨会靠背而立呢?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弥勒与韦驮原来分别是两座庙的当家菩萨。弥勒笑口常开,热情好客,他的庙里人来人往,香火很盛。可是他不善管理,小偷小摸也常混迹其中,偷走庙里的东西。

  而韦驮恰好相反,一天到晚在庙里板着脸,十分威严,小偷倒是不敢来了,可是许多香客也被吓跑了,他的庙里冷冷清清。后来佛祖巡视天下庙宇,看到这种情况,就将他们俩“优化组合”,让他们二人共管一座寺庙。弥勒在前面笑迎客人,韦驮则在后面监视坏人,取长补短,通力合作,把寺庙管理得井井有条。

  这里也体现了我们管理学上的一些知识,恩威并施、宽严相济才是管理的核心。韦驮殿的后面就是大雄宝殿,中间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像,两侧是其弟子阿难和迦叶像。与全国多数寺院不同的是归元寺的佛祖像背后是一幅海岛观音像,而且观音像有30度的倾斜,给我们印象是观音菩萨在体察民间的疾苦,要解救众生于水火之中。

  参观完了大雄宝殿后,我将带大家游览来归元寺不得不去的南院,我想大家已经猜到了,归元寺久负盛名的罗汉堂就在南院,说到罗汉堂,民间有这样的谚语:“上有宝光(成都),下有西园(苏州),北有碧云(北京),中有归元(武汉)”。意思是说,这四座寺院的五百罗汉堂最具有代表性,是佛教五百罗汉塑像艺术的精华。

  归元寺五百罗汉是武汉黄陂的王氏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归元寺的罗汉既不是木雕也不是泥塑,而是采用的是一种叫脱胎漆塑的独特工艺制成的夹伫(zhù)像,其制作过程较为复杂,首先用泥塑成胎,干后用生漆将麻布贴在泥胎外面,等漆干后反复再涂贴多层,用生漆将混合的膏灰、木粉调匀塑造细部,阴干后再打磨抛光,然后在塑像的背后开一个小孔,注水化泥成浆脱出胎模,再刷上生漆、贴上金箔,最后涂上桐油或亮漆以保持光泽。

  这样的罗汉制作过程费时费力,但采用的工艺不仅省料,而且每尊重量不超过25公斤,不怕水浸。很适应武汉地势低洼,湿度大的气候特点。1954年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很多地方都变成了汪洋,这些罗汉也浸泡在水里,洪水退后,罗汉却安然无恙。

  罗汉堂的*面布局呈田字形,内有四院,是为了使殿内的罗汉有充足的光线。另外田字恰好又是佛教中正反两个“万”字相叠加。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人们还喜欢用它来预测一年的祸福,也就是武**说的“数罗汉”,通常的方法是进大门后,男的从左边,女的从右边,随意选中一尊罗汉,然后顺着数下去,数到和自己年龄数相等时看看那尊罗汉是什么样子就可以推测这一年的运势了。

  各位游客,今天下午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在参观浏览过程中给予我的支持和配合,也欢迎大家对我的导游服务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以后能有缘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后,我祝大家一路*安,谢谢!

  归元寺导游词 4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归元禅寺旅游,我是那里的讲解员,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带给导游服务,期望大家的这次归元之旅能够开心愉快。

  归元禅寺建于清顺治十五年,也就是1685年,整个寺庙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占地46900*方米,整个*面布局呈袈裟形状,为什么布局成袈裟形状呢?在那里我先卖个小关子,请大家听我的讲解,待会儿自然就明白了。归元寺现存殿堂楼阁二十九栋。据说是禅宗的白光法师在明朝汉阳诗人王章蒲的葵园旧址上兴建的,关于当时修建归元禅寺的说法有几种,有说是白光、主峰两位法师明末战乱时募化于汉阳府城凤山门外,见尸骨遍野,一片凄凉,欲行善事,建“普同塔”和“归元禅寺”,掩埋白骨,超度亡魂,王章甫问何为归元禅寺,法师答:““元”,数之始、道之极、物之总也。“归元”即归真、归化、归本,出生灭界,还归真寂本元,义同“圆寂”。“圆”是一切功德圆满,“寂”是一切烦恼寂灭。归元便是得道成佛之义也”。如此一说,王章甫心悦诚服,深知法师道行无量,便将葵园献出,作为建寺之地。还有一说,明宗祯末年,一富豪无名指断,幕翠微草庵长老医道非凡,隧穿草鞋来进香,祈求再接断指。长老见其心诚,果然为他接活断指,口讼“归本归元”。富豪感恩戴德,愿为长老新建寺庙,即就其规模请问长老,长老法事完毕,随手将破袈裟抛向天空:“就此一袈裟之地”,顿时,袈裟越变越大,徐徐降落,竟覆

  地五十余亩,富豪见长老有如此法力,欣然买得这一袈裟之地,聘全国能工巧匠,选各地上等材石,经数年营造方告成功,并由法师以“归元”为寺命名。相信我讲到这儿大家就应已经明白我前面提到的“*面布局呈袈裟形状”是怎样一回事了吧?

  此刻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归元寺的三门,也就是归元寺的大门,佛寺的大门称三门,即佛经里的三解脱门,中间的是空门,左右分别是无相和无作门。这门的建筑形式也是有说法的,归元寺的三门呈八字朝阳外开,就是象征着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喻意吉祥。大家再看门上方的蓝底镶金边的长方形竖匾,相传当年白光法师要离去,主峰及众僧挽留不住,只好请他题写寺名,永志纪念,白光盛意难却,便在临行时亲笔写下了这归元禅寺四个字。步入三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晚清文人张日煜的手迹“南无阿弥陀佛”,意思呢就是皈依阿弥陀佛。此刻在大家右边的是北院,里面主要有念佛堂、藏经阁等几座建筑,下面我们就从北院开始游览。

  大家看这圆形门上的“翠微妙境”,“翠微”二字还是源于王氏葵园,据记载,当年王章甫购得太湖石,在葵园中垒砌了一座高大假山,雅称翠微峰,供高朋玩赏,当年的翠微峰比此刻的藏经阁还要高,可惜的是在明朝末年毁于战乱。建造归元寺的时候又搬掉了颓废的残石,翠微峰便名存实亡,白光法师感到很惋惜,就将此石移到了寺右后方的小石山上至今。此刻归元寺附*的“翠微街”等皆是由此而得名。那里的“妙境”两个字则是蕴藏着佛教的色彩。

  那里就是念佛堂了,念佛堂供奉着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和他的两个协侍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另外还有文殊和普贤菩萨。念佛堂内神龛高6米,宽5米,顶饰红日高照,二龙出海,双凤朝阳,寓意“龙凤呈祥”。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个供桌了吧?它长达4.5米,是于1935年制成的,上面刻了五组浮雕图案,各位能看得出来刻的是什么吗?其实它从左到右再现了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几个情节,分别为:唐太宗为唐僧师徒送行、如来向伽蓝等菩萨说法、四大天王及“七佛”、如来说法于树下、佛祖给唐僧师徒封位。很有意思吧!

  好,下面请大家和我一齐去藏经阁,此刻我们看到的藏经阁是1920年重建的,为两层五间,高约25米,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阁中洁白无暇,光彩照人的玉雕释迦牟尼座像。这座佛像是1935年缅甸仰光三宝弟子赠送的,玉佛重约两吨,属国内寺庙中保存最好的佛像了。藏经阁的珍藏十分丰富,有南宋苏州砂廷圣院所刊孤本《啧砂藏》以及清代刊印的《龙藏》。《龙藏》有7250卷,至今完好无损,是国内研究佛教的珍贵资料之一。藏经阁中还有我国的佛教文物和外国的佛教礼品,如北魏的石雕观音,明代的冰裂纹净瓶,清代的镂空浮雕如意,印度的贝叶经,缅甸的檀香木雕香盒,马来西亚的玉塔等。大家能够慢慢的参观。

  在藏经阁旁边的就是大士阁了,主要是供奉观音菩萨的殿堂。大家能够看到神龛左侧的墙壁上镶着的杨柳观音像,画像为唐代闫立本所绘。画像中的观音,文静安详,前胸丰满,体态轻盈多姿,显示了唐代以丰满为美的审美观念。

  各位朋友,此刻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归元寺的主殿大雄宝殿,那里供奉的是佛教的最高神释迦牟尼,它是全寺中最为高大的一尊佛像,你看他丈六金身,头上宝幢华盖,摩顶而结枷跌坐于莲台上。背后装饰一火焰圈,中是一面魔尼镜,象征光明,佛前一尊狮子,是佛前世为狮子王的形象。大家看佛前的这两棵树,代表的是释迦牟尼涅磐时的双婆罗树,据说释迦牟尼涅磐后遗体火化,有七佛在火中显现,因此人们拜佛前常先化纸钱或黄表纸,并焚香点烛,所以那里的树叶也做成火焰形,树叶间各有七佛。还书写有“佛日增辉,**常转”的八个相轮。佛左边弟子是迦叶,右边的名叫“阿难”。

  我们再来看看弥勒佛吧!他被称为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你看他憨态可掬,滑稽可笑,给人们一种洪福不浅,快乐无忧,宽宏大度的象征。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笑佛”或“快乐佛”。神龛上有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此联传说是明太祖朱元璋所撰呢!

  下面再请大家和我一齐去游览罗汉堂。我国五百罗汉的形象是自唐以后,由五代开始兴盛,人们将散见于各经之中的名号录出,不足的就加以杜撰,凑足了五百个。北宋以后各地的寺院就多建有罗汉堂,而到了这天,在全国寺庙中保存比较完好的罗汉堂已为数不多,主要有北京碧云寺、武汉归元寺、昆明筇竹寺、成都宝光寺、重庆罗汉寺和苏州的西园寺。相比较而言,又属归元寺的罗汉堂最有特色,名气最大。

  罗汉堂的*面布局呈田字形,内有四院,是为了使殿内的罗汉有充足的光线。另外田字恰好又是佛教中正反两个“万”字相叠加,这种布局暗示着一种善神降世的吉祥和神秘感。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人们还喜欢用它来预测一年内的祸福,也就是武**说的“数罗汉”,方法是随意选中一尊罗汉,然后顺着数下去,数到和自己年龄数相等时看看那尊罗汉是什么样貌就能够推测这一年的运势了。

  我国有句俗语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而在归元寺的罗汉堂就不能这么说了,因为那里的罗汉既不是木雕也不是泥塑,而是采用的一种盛行于唐代的独特工艺制成的夹伫像,又称脱纱像或干漆像,归元寺的罗汉塑像属活脱干漆,其制作过程较为复杂,首先要用粘土做**形胎模,干后用生漆将丝绸或夏布层层粘附于其上,再用生漆将混合的膏灰、木粉调匀涂刮,塑造细部,阴干后再打磨抛光,然后在塑像的背后开一个小孔,注水化泥成浆脱出胎模并冲洗干净,晾干后再木块封口,再刷上生漆、贴上金箔,最后涂上桐油或亮漆以持续光泽。

  那里的罗汉造价虽然很高,但采用的工艺不仅仅省料,而且每尊不超过25公斤,体轻质坚,不透水,不怕水浸。很适应武汉地势低洼,湿度大的气候环境。1954年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很多地方都变成了汪洋,这些罗汉也浸泡在水里,洪水退后,罗汉却安然无恙。所以如此看来,别说是过江,就算是让它们去漂洋过海恐怕也不成问题。

  好了各位朋友,关于归元寺呢我就给大家介绍到那里,期望我的讲解能令大家满意,不详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海涵。欢迎各位再次光临武汉,再来看看归元寺。

  归元寺导游词 5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归元禅寺旅游,我是这里的讲解员,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服务,希望大家的这次归元之旅能够开心愉快。

  归元禅寺建于清顺治十五年,也就是1685年,整个寺庙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占地46900*方米,整个*面布局呈袈裟形状,为什么布局成袈裟形状呢?在这里我先卖个小关子,请大家听我的讲解,待会儿自然就明白了。归元寺现存殿堂楼阁二十九栋。据说是禅宗的白光法师在明朝汉阳诗人王章蒲的葵园旧址上兴建的,关于当时修建归元禅寺的说法有几种,有说是白光、主峰两位法师明末战乱时募化于汉阳府城凤山门外,见尸骨遍野,一片凄凉,欲行善事,建“普同塔”和“归元禅寺”,掩埋白骨,超度亡魂,王章甫问何为归元禅寺,法师答:“‘元’,数之始、道之极、物之总也。‘归元’即归真、归化、归本,出生灭界,还归真寂本元,义同‘圆寂’。‘圆’是一切功德圆满,‘寂’是一切烦恼寂灭。归元便是得道成佛之义也”。如此一说,王章甫心悦诚服,深知法师道行无量,便将葵园献出,作为建寺之地。还有一说,明宗祯末年,一富豪无名指断,幕翠微草庵长老医道非凡,隧穿草鞋来进香,祈求再接断指。长老见其心诚,果然为他接活断指,口讼“归本归元”。富豪感恩戴德,愿为长老新建寺庙,即就其规模请问长老,长老法事完毕,随手将破袈裟抛向天空:“就此一袈裟之地”,顿时,袈裟越变越大,徐徐降落,竟覆地五十余亩,富豪见长老有如此法力,欣然买得这一袈裟之地,聘全国能工巧匠,选各地上等材石,经数年营造方告成功,并由法师以“归元”为寺命名。相信我讲到这儿大家应该已经知道我前面提到的“*面布局呈袈裟形状”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现在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归元寺的三门,也就是归元寺的大门,佛寺的大门称三门,即佛经里的三解脱门,中间的是空门,左右分别是无相和无作门。这门的建筑形式也是有说法的,归元寺的三门呈八字朝阳外开,就是象征着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喻意吉祥。大家再看门上方的蓝底镶金边的长方形竖匾,相传当年白光法师要离去,主峰及众僧挽留不住,只好请他题写寺名,永志纪念,白光盛意难却,便在临行时亲笔写下了这归元禅寺四个字。

  步入三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晚清文人张日煜的手迹“南无阿弥陀佛”,意思呢就是皈依阿弥陀佛。现在在大家右边的是北院,里面主要有念佛堂、藏经阁等几座建筑,下面我们就从北院开始游览。

  大家看这圆形门上的“翠微妙境”,“翠微”二字还是源于王氏葵园,据记载,当年王章甫购得太湖石,在葵园中垒砌了一座高大假山,雅称翠微峰,供高朋玩赏,当年的翠微峰比现在的藏经阁还要高,可惜的是在明朝末年毁于战乱。建造归元寺的时候又搬掉了颓废的残石,翠微峰便名存实亡,白光法师感到很惋惜,就将此石移到了寺右后方的小石山上至今。现在归元寺附*的“翠微街”等皆是由此而得名。这里的“妙境”两个字则是蕴藏着佛教的色彩。

  这里就是念佛堂了,念佛堂供奉着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和他的两个协侍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另外还有文殊和普贤菩萨。念佛堂内神龛高6米,宽5米,顶饰红日高照,二龙出海,双凤朝阳,寓意“龙凤呈祥”。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个供桌了吧?它长达4.5米,是于1935年制成的,上面刻了五组浮雕图案,各位能看得出来刻的是什么吗?其实它从左到右再现了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几个情节,分别为:唐太宗为唐僧师徒送行、如来向伽蓝等菩萨说法、四大天王及“七佛”、如来说法于树下、佛祖给唐僧师徒封位。很有意思吧!

  好,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去藏经阁,现在我们看到的藏经阁是1920年重建的,为两层五间,高约25米,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阁中洁白无暇,光彩照人的玉雕释迦牟尼座像。这座佛像是1935年缅甸仰光三宝弟子赠送的,玉佛重约两吨,属国内寺庙中保存最好的佛像了。藏经阁的珍藏十分丰富,有南宋苏州砂廷圣院所刊孤本《啧砂藏》以及清代刊印的《龙藏》。《龙藏》有7250卷,至今完好无损,是国内研究佛教的珍贵资料之一。藏经阁中还有我国的佛教文物和外国的佛教礼品,如北魏的石雕观音,明代的冰裂纹净瓶,清代的镂空浮雕如意,印度的贝叶经,缅甸的檀香木雕香盒,马来西亚的玉塔等。大家可以慢慢的参观。

  在藏经阁旁边的就是大士阁了,主要是供奉观音菩萨的殿堂。大家可以看到神龛左侧的墙壁上镶着的杨柳观音像,画像为唐代闫立本所绘。画像中的观音,文静安详,前胸丰满,体态轻盈多姿,显示了唐代以丰满为美的审美观念。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归元寺的主殿大雄宝殿,这里供奉的是佛教的最高神释迦牟尼,它是全寺中最为高大的一尊佛像,你看他丈六金身,头上宝幢华盖,摩顶而结枷跌坐于莲台上。背后装饰一火焰圈,中是一面魔尼镜,象征光明,佛前一尊狮子,是佛前世为狮子王的形象。大家看佛前的这两棵树,代表的是释迦牟尼涅磐时的双婆罗树,据说释迦牟尼涅磐后遗体火化,有七佛在火中显现,因此人们拜佛前常先化纸钱或黄表纸,并焚香点烛,所以这里的树叶也做成火焰形,树叶间各有七佛。还书写有“佛日增辉,**常转”的八个相轮。佛左边弟子是迦叶,右边的名叫“阿难”。

  我们再来看看弥勒佛吧!他被称为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你看他憨态可掬,滑稽可笑,给人们一种洪福不浅,快乐无忧,宽宏大度的象征。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笑佛”或“快乐佛”。神龛上有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此联传说是明太祖朱元璋所撰呢!

  下面再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游览罗汉堂。我国五百罗汉的形象是自唐以后,由五代开始兴盛,人们将散见于各经之中的名号录出,不足的就加以杜撰,凑足了五百个。北宋以后各地的寺院就多建有罗汉堂,而到了今天,在全国寺庙中保存比较完好的罗汉堂已为数不多,主要有北京碧云寺、武汉归元寺、昆明筇竹寺、成都宝光寺、重庆罗汉寺和苏州的西园寺。相比较而言,又属归元寺的罗汉堂最有特色,名气最大。

  罗汉堂的*面布局呈田字形,内有四院,是为了使殿内的罗汉有充足的光线。另外田字恰好又是佛教中正反两个“万”字相叠加,这种布局暗示着一种善神降世的吉祥和神秘感。

  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人们还喜欢用它来预测一年内的祸福,也就是武**说的“数罗汉”,方法是随意选中一尊罗汉,然后顺着数下去,数到和自己年龄数相等时看看那尊罗汉是什么样子就可以推测这一年的运势了。

  我国有句俗语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而在归元寺的罗汉堂就不能这么说了,因为这里的罗汉既不是木雕也不是泥塑,而是采用的一种盛行于唐代的独特工艺制成的夹伫像,又称脱纱像或干漆像,归元寺的罗汉塑像属活脱干漆,其制作过程较为复杂,首先要用粘土做**形胎模,干后用生漆将丝绸或夏布层层粘附于其上,再用生漆将混合的膏灰、木粉调匀涂刮,塑造细部,阴干后再打磨抛光,然后在塑像的背后开一个小孔,注水化泥成浆脱出胎模并冲洗干净,晾干后再木块封口,再刷上生漆、贴上金箔,最后涂上桐油或亮漆以保持光泽。

  这里的罗汉造价虽然很高,但采用的工艺不仅省料,而且每尊不超过25公斤,体轻质坚,不透水,不怕水浸。很适应武汉地势低洼,湿度大的气候环境。1954年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很多地方都变成了汪洋,这些罗汉也浸泡在水里,洪水退后,罗汉却安然无恙。所以如此看来,别说是过江,就算是让它们去漂洋过海恐怕也不成问题。

  好了各位朋友,关于归元寺呢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我的讲解能令大家满意,不详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海涵。欢迎各位再次光临武汉,再来看看归元寺。

  归元寺导游词 6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让我代表海航乐游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观光游览。我是您此行的导游,我姓许,大家可以叫我小许或者许导就好了,在我右手边的了是我们的司机刘师傅,刘师傅啊有多年的驾驶经验,车技相当娴熟,大家可以放心乘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呢,将由我为大家提供导游讲解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可以尽管提出,我会尽力为大家解决。同时,在这里预祝大家有个愉快、难忘的武汉之旅。

  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能够陪同您游览以独特的规模和五百罗汉堂,而极富盛名的归元禅寺,一同领略佛教寺院的魅力,用佛教的话来说,那可真是“随喜”了。

  说着说着,我们今天游览的目的地就在眼前了,请随我一同下车游览吧!

  归元禅寺坐落于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西侧,是清顺治十五年也就是1658年,,由浙江的两位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创建的。取名“归元”出自《楞严经》“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是超出生灭还归于真寂本源的意思。现今的归元禅寺占地*5公顷,建筑面积达2万*方米。现存殿堂楼阁28栋,殿舍200余间,庄严雄伟、井然有序。在武汉呢,归元寺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合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

  大家可以看到,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座杏黄色的大门,佛教寺院的大门也叫作“三门”。 即佛经里的三解脱门,中间的是空门,左右分别是无相和无作门。这个寺院的三门八字朝阳开,象征着广结良缘、普度众生,寓意吉祥。抬头呢,可以看到,三门上方正中镶着一块长方形的直匾,直书“归元禅寺”四个大字。说到这儿,可能有的朋友会问了:“这寺名怎么不是横着写的呢?”确实,全国佛教古刹不少,可寺名直书的却不多见,因为直书寺名只有皇帝御赐匾额的寺庙才可以使用,可见归元禅寺这座民间寺庙在佛教丛林中的地位了之高。

  走进寺内,不知道大家是否觉得这个寺庙的布局有点儿与众不同呢?

  寺院作为佛、法、僧三宝的常住地,是讲究一定格局的。一般说来,我国明清寺院建筑的传统格局是:在中轴线上最前面的是三门,进三门左右为钟楼和鼓楼,迎面为天王殿,进而是大雄宝殿,其后是藏经楼,其他殿堂则分布于中轴两侧。然而,归元禅寺却不是这样中轴对称的格局,这是由它独特的建造历史而决定的。在清顺治十七年禅院就落成了,第二年修建大雄宝殿,又在康熙三年祖堂、韦驮殿和方丈室完工,五年后藏经阁等建筑也一一落成,道光三十年又继续增修了罗汉堂。从而形成了目前的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的独特布局,俨然形成了“袈裟”状。

  了解完归元寺的独特布局后,就让我们继续向里面参观吧。

  现在,大家所看见的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殿正中供奉着佛教最高神—释迦牟尼,您看他“偏袒右肩,结跏而坐”,显得是那么的庄严而又肃穆。两侧是他的弟子阿南和迦叶,整个塑像都是托沙雕塑而成。佛像背后是一组海岛观音像,只见海岛观音赤足站在鳌头上,左右侍立着龙女和童子,整个塑像向前倾覆。仰视上去,观音的衣袖好像在飘动一样,正在汹涌的波涛上迎面向我们浮来。这样的设计更增加了宗教艺术的感染力。

  大雄宝殿的前面呢,就是韦驮殿。您看他,身穿铠甲,手持宝杵,多么威武挺立啊。传说,韦陀是“四天王三十二将”之首的护法神。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呢,他就是保安队队长。这尊韦驮像是用整块樟木雕刻而成,线条刀法都极具唐雕风格,是归元寺的艺术珍品,也是我国雕刻艺术品中的一件宝贵遗产。

  请大家小心脚下,继续随我往前走,接下来我们就要前往罗汉堂了。

  大家知道,现在全国寺庙中保存比较完好的罗汉堂已经为数不多了:东有苏州西园寺,南有昆明筇竹寺,西有成都宝元寺,北有北京碧云寺,中有武汉归元寺。但其中最负盛名、最具特色的就要数我们武汉的归元寺了。

  归元禅寺的罗汉堂*面布局呈“田”字形建筑格局,给庞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另外,“田”在汉字里恰好又是佛教中正反两个“**”的相叠加,这种布局暗示着一种善神降世的吉祥和神秘感。

  我国有句俗话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而我们归元寺的罗汉就不能这样说了,因为啊,这里的罗汉既不是木雕也不是泥塑,而是采用的一种盛行于唐代的独特工艺—“脱胎漆塑”,它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首先要用黏土做成等身的人形胎膜;等到干了以后,用生漆将丝绸或夏布黏附在它的上面;再用生漆将膏灰、木粉混合调匀,涂刮塑造细部;阴干后再打磨抛光;然后在塑漆像后取一小孔,向里面注水将泥化成浆,从而脱出胎膜并冲洗干净;晾干后用木块封口;再刷上生漆,敷上用漆调匀的金粉或贴上金箔;然后上彩涂色;最后涂上桐油或亮漆以保持光泽。这样,一尊佛像才算完工了。

  “脱胎漆塑”的制作方法,虽然造价很高,但所采用的工艺不仅省料,而且体质轻盈、坚固、不透水,很适合武汉地势低洼、冬燥夏湿的气候特点。两百年来罗汉堂几次遭受洪水侵袭,但洪水退后罗汉任旧完好无损。如此看来别说是让罗汉过江了,就是让他们飘扬过海也不成问题。

  我们仔细看来,会发现,罗汉们的形象极其生动。动作上,有的在研读诗书、有的在驱邪除恶;表情上,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饱经沧桑、有的英勇神武,个个惟妙惟肖,而且五百尊中竟然没有一个雷同,这实在令人称奇。

  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还可以用它预测一年内的祸福。每逢节假日,人们就会来到这里数罗汉。所谓的数罗汉就是,根据首先踏入殿堂的那只脚确定方向,然后随意选定一尊罗汉为起点,依照自己的年龄,顺序往下默数,数到现有的岁数为止,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就可以昭示数者的命运。因此,“数罗汉”也成为了大家参观罗汉堂的趣是一件。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们,今天的归元寺之旅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归元寺的佛教魅力能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非常感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不足之处还请您批评指出。美丽的江城期待着与您再次相逢,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再见!

  归元寺导游词 7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机器猫,在那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带给导游讲解服务,我必须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齐去参观武汉市的古刹归元禅寺。

  这归元禅寺呢是建于清顺治十五年,也就是1685年,整个寺庙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占地约两万余*方米,整个*面布局呈袈裟形状,(关于这个袈裟形状呢我先卖个小关子,请大家听我的讲解,待会儿自然就明白了。)归元寺现存殿堂楼阁二十八栋。据说是禅宗的白光法师在明朝汉阳诗人王氏葵园旧址上兴建的,关于当时修建归元禅寺的说法有几种,有说是白光、主峰两位法师明末战乱时募化于汉阳府城凤山门外,见尸骨遍野,一片凄凉,欲行善事,建“普同塔”和“归元禅寺”,掩埋白骨,超度亡魂,园主王章浦好释,问何为归元禅寺,法师答:“‘元’,数之始、道之极、物之总也。‘归元’即归真、归化、归本,出生灭界,还归真寂本元,义同‘圆寂’。‘圆’是一切功德圆满,‘寂’是一切烦恼寂灭。归元便是得道成佛之义也。”。如此一说,王章浦心悦诚服,深知法师道行无量,便将葵园献出,作为建寺之地。还有一说,明宗祯末年,一富豪无名指断,幕翠微草庵长老医道非凡,隧穿草鞋来进香,祈求再接断指。长老见其心诚,果然为他接活断指,口讼“归本归元”。富豪感恩戴德,愿为长老新建寺庙,即就其规模请问长老,长老法事完毕,随手将破袈裟抛向天空:就此一袈裟之地,顿时,袈裟越变越大,徐徐降落,

  覆地五十余亩,富豪见长老有如此法力,欣然买得这一袈裟之地,聘全国能工巧匠,选各地上等材石,经数年营造方告成功,并由法师以“归元”为寺命名。相信我讲到这儿大家就应已经明白我前面提到的“*面布局呈袈裟形状”是怎样一回事了吧?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已经到了归元禅寺了,下面请大家下车和我一齐到里面去参观。

  此刻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归元寺的三门,也就是归元寺的大门,佛寺的大门称三门,即佛经里的三解脱门,中间的是空门,左右分别是无相和无作门。这门的建筑形式也是有说法的,象此寺的三门八字朝外开,就是象征着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喻意吉祥。大家再看门上方的直匾,相传当年白光法师要离去,主峰及众僧挽留不住,只好请他题写寺名,永志纪念,白光盛意难却,便在临行时亲笔写下了这归元禅寺四个字。

  步入三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晚清文人张日煜的手迹“南无阿弥陀佛”,意思呢就是皈依阿弥陀佛。此刻在大家右边的是北院,里面主要有念佛堂、藏经阁等几座建筑,下面我们就从北院开始游览。

  大家看这圆形门上的“翠微妙境”,“翠微”二字还是源于王氏葵园,据记载,当年王章浦购得太湖石,在葵园中垒砌了一座高大假山,雅称翠微峰,供高朋玩赏,当年的翠微峰比此刻的藏经阁还要高,可惜的是在明朝末年毁于战乱。建造归元寺的时候又搬掉了颓废的残石,翠微峰便名存实亡,白光法师感到很惋惜,就将此石移到了寺右后方的小石山上至今。此刻归元寺附*的“翠微街”等皆是由此而得名。那里的“妙境”两个字则是蕴藏着宗教的色彩。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先源所有。

  进了念佛堂,大家可能就注意到这个供桌了吧?它长达4.5米,是于1935年制成的,上面刻了五组浮雕图案,(各位能看得出来刻的是什么吗?其实它)从左到右再现了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几个情节,分别为:唐太宗为唐僧师徒送行、如来向伽蓝等菩萨说法、四大天王及“七佛”、如来说法于树下、佛祖给唐僧师徒封位。

  在藏经阁旁边的这是大士阁,主要是供奉观音菩萨。

  各位朋友,此刻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归元寺的主殿大雄宝殿,那里供奉的是佛教的最高神释迦牟尼,它是全寺中最为高大的一尊佛像,大家看佛前的这两棵树,代表的是释迦牟尼涅盘时的双婆罗树,据说释迦牟尼涅盘后遗体火化,有七佛在火中显现,因此人们拜佛前常先化纸钱或黄表纸,并焚香点烛,所以那里的树叶也做成火焰形,树叶间各有七佛。

  下面再请大家和我一齐去游览罗汉堂。我国五百罗汉的形象是自唐以后,由五代开始兴盛,人们将散见于各经之中的名号录出,不足的就加以杜撰,凑足了五百个。北宋以后各地的寺院就多建有罗汉堂,而到了这天,在全国寺庙中保存比较完好的罗汉堂已为数不多,(主要有北京碧云寺、武汉归元寺、昆明筇竹寺、成都宝光寺、重庆罗汉寺和苏州的西园寺。)比较而言,又属归元寺的罗汉堂最有特色。

  它的*面布局呈田字形,内有四院,是为了使殿内的罗汉有充足的光线。另外田字恰好又是佛教中正反两个“”字相叠加,这种布局暗示着一种善神降世的吉祥和神秘感。

  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人们还喜欢用它来预测一年内的祸福,也就是武**说的“数罗汉”,方法是随意选中一尊罗汉,然后顺着数下去,数到和自己年龄数相等时看看那尊罗汉是什么样貌就能够推测这一年的运势了。

  归元寺导游词 8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归元禅寺旅游,我是那里的讲解员,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带给导游服务,期望大家的这次归元之旅能够开心愉快。

  归元禅寺建于清顺治十五年,也就是1685年,整个寺庙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占地46900*方米,整个*面布局呈袈裟形状,为什么布局成袈裟形状呢?在那里我先卖个小关子,请大家听我的讲解,待会儿自然就明白了。归元寺现存殿堂楼阁二十九栋。

  据说是禅宗的白光法师在明朝汉阳诗人王章蒲的葵园旧址上兴建的,关于当时修建归元禅寺的说法有几种,有说是白光、主峰两位法师明末战乱时募化于汉阳府城凤山门外,见尸骨遍野,一片凄凉,欲行善事,建“普同塔”和“归元禅寺”,掩埋白骨,超度亡魂,王章甫问何为归元禅寺,法师答:““元”,数之始、道之极、物之总也。“归元”即归真、归化、归本,出生灭界,还归真寂本元,义同“圆寂”。“圆”是一切功德圆满,“寂”是一切烦恼寂灭。归元便是得道成佛之义也”。

  如此一说,王章甫心悦诚服,深知法师道行无量,便将葵园献出,作为建寺之地。还有一说,明宗祯末年,一富豪无名指断,幕翠微草庵长老医道非凡,隧穿草鞋来进香,祈求再接断指。长老见其心诚,果然为他接活断指,口讼“归本归元”。富豪感恩戴德,愿为长老新建寺庙,即就其规模请问长老,长老法事完毕,随手将破袈裟抛向天空:“就此一袈裟之地”,顿时,袈裟越变越大,徐徐降落,竟覆

  地五十余亩,富豪见长老有如此法力,欣然买得这一袈裟之地,聘全国能工巧匠,选各地上等材石,经数年营造方告成功,并由法师以“归元”为寺命名。相信我讲到这儿大家就应已经明白我前面提到的“*面布局呈袈裟形状”是怎样一回事了吧?

  此刻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归元寺的三门,也就是归元寺的大门,佛寺的大门称三门,即佛经里的三解脱门,中间的是空门,左右分别是无相和无作门。这门的建筑形式也是有说法的,归元寺的三门呈八字朝阳外开,就是象征着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喻意吉祥。

  大家再看门上方的蓝底镶金边的长方形竖匾,相传当年白光法师要离去,主峰及众僧挽留不住,只好请他题写寺名,永志纪念,白光盛意难却,便在临行时亲笔写下了这归元禅寺四个字。步入三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晚清文人张日煜的手迹“南无阿弥陀佛”,意思呢就是皈依阿弥陀佛。此刻在大家右边的是北院,里面主要有念佛堂、藏经阁等几座建筑,下面我们就从北院开始游览。

  大家看这圆形门上的“翠微妙境”,“翠微”二字还是源于王氏葵园,据记载,当年王章甫购得太湖石,在葵园中垒砌了一座高大假山,雅称翠微峰,供高朋玩赏,当年的翠微峰比此刻的藏经阁还要高,可惜的是在明朝末年毁于战乱。建造归元寺的时候又搬掉了颓废的残石,翠微峰便名存实亡,白光法师感到很惋惜,就将此石移到了寺右后方的小石山上至今。此刻归元寺附*的“翠微街”等皆是由此而得名。那里的“妙境”两个字则是蕴藏着佛教的色彩。

  那里就是念佛堂了,念佛堂供奉着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和他的两个协侍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另外还有文殊和普贤菩萨。念佛堂内神龛高6米,宽5米,顶饰红日高照,二龙出海,双凤朝阳,寓意“龙凤呈祥”。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个供桌了吧?它长达4.5米,是于1935年制成的,上面刻了五组浮雕图案,各位能看得出来刻的是什么吗?其实它从左到右再现了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几个情节,分别为:唐太宗为唐僧师徒送行、如来向伽蓝等菩萨说法、四大天王及“七佛”、如来说法于树下、佛祖给唐僧师徒封位。很有意思吧!

  好,下面请大家和我一齐去藏经阁,此刻我们看到的藏经阁是1920年重建的,为两层五间,高约25米,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阁中洁白无暇,光彩照人的玉雕释迦牟尼座像。这座佛像是1935年缅甸仰光三宝弟子赠送的,玉佛重约两吨,属国内寺庙中保存最好的佛像了。

  归元寺导游词 9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归元禅寺旅游,我是那里的讲解员,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带给导游服务,期望大家的这次归元之旅能够开心愉快。

  归元禅寺建于清顺治十五年,也就是1685年,整个寺庙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占地46900*方米,整个*面布局呈袈裟形状,为什么布局成袈裟形状呢在那里我先卖个小关子,请大家听我的讲解,待会儿自然就明白了。归元寺现存殿堂楼阁二十九栋。据说是禅宗的白光法师在明朝汉阳诗人王章蒲的葵园旧址上兴建的,关于当时修建归元禅寺的说法有几种,有说是白光、主峰两位法师明末战乱时募化于汉阳府城凤山门外,见尸骨遍野,一片凄凉,欲行善事,建“普同塔”和“归元禅寺”,掩埋白骨,超度亡魂,王章甫问何为归元禅寺,法师答:“‘元’,数之始、道之极、物之总也。‘归元’即归真、归化、归本,出生灭界,还归真寂本元,义同‘圆寂’。‘圆’是一切功德圆满,‘寂’是一切烦恼寂灭。归元便是得道成佛之义也”。如此一说,王章甫心悦诚服,深知法师道行无量,便将葵园献出,作为建寺之地。还有一说,明宗祯末年,一富豪无名指断,幕翠微草庵长老医道非凡,隧穿草鞋来进香,祈求再接断指。长老见其心诚,果然为他接活断指,口讼“归本归元”。富豪感恩戴德,愿为长老新建寺庙,即就其规模请问长老,长老法事完毕,随手将破袈裟抛向天空:“就此一袈裟之地”,顿时,袈裟越变越大,徐徐降落,竟覆地

  五十余亩,富豪见长老有如此法力,欣然买得这一袈裟之地,聘全国能工巧匠,选各地上等材石,经数年营造方告成功,并由法师以“归元”为寺命名。相信我讲到这儿大家就应已经明白我前面提到的“*面布局呈袈裟形状”是怎样一回事了吧

  此刻在大家面前的就书元寺的三门,也就书元寺的大门,佛寺的大门称三门,即佛经里的三解脱门,中间的是空门,左右分别是无相和无作门。这门的建筑形式也是有说法的,归元寺的三门呈八字朝阳外开,就是象征着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喻意吉祥。大家再看门上方的蓝底镶金边的长方形竖匾,相传当年白光法师要离去,主峰及众僧挽留不住,只好请他题写寺名,永志纪念,白光盛意难却,便在临行时亲笔写下了这归元禅寺四个字。

  步入三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晚清文人张日煜的手迹“南无阿弥陀佛”,意思呢就是皈依阿弥陀佛。此刻在大家右边的是北院,里面主要有念佛堂、藏经阁等几座建筑,下面我们就从北院开始游览。

  大家看这圆形门上的“翠微妙境”,“翠微”二字还是源于王氏葵园,据记载,当年王章甫购得太湖石,在葵园中垒砌了一座高大假山,雅称翠微峰,供高朋玩赏,当年的翠微峰比此刻的藏经阁还要高,可惜的是在明朝末年毁于战乱。建造归元寺的时候又搬掉了颓废的残石,翠微峰便名存实亡,白光法师感到很惋惜,就将此石移到了寺右后方的小石山上至今。此刻归元寺附*的“翠微街”等皆是由此而得名。那里的“妙境”两个字则是蕴藏着佛教的色彩。

  那里就是念佛堂了,念佛堂供奉着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和他的两个协侍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另外还有文殊和普贤菩萨。念佛堂内神龛高6米,宽5米,顶饰红日高照,二龙出海,双凤朝阳,寓意“龙凤呈祥”。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个供桌了吧它长达4.5米,是于1935年制成的,上面刻了五组浮雕图案,各位能看得出来刻的是什么吗其实它从左到右再现了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几个情节,分别为:唐太宗为唐僧师徒送行、如来向伽蓝等菩萨说法、四大天王及“七佛”、如来说法于树下、佛祖给唐僧师徒封位。很有意思吧!

  好,下面请大家和我一齐去藏经阁,此刻我们看到的藏经阁是1920年重建的,为两层五间,高约25米,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阁中洁白无暇,光彩照人的玉雕释迦牟尼座像。这座佛像是1935年缅甸仰光三宝弟子赠送的,玉佛重约两吨,属国内寺庙中保存最好的佛像了。藏经阁的珍藏十分丰富,有南宋苏州砂廷圣院所刊孤本《啧砂藏》以及清代刊印的《龙藏》。《龙藏》有7250卷,至今完好无损,竖内研究佛教的珍贵资料之一。藏经阁中还有我国的佛教文物和外国的佛教礼品,如北魏的石雕观音,明代的冰裂纹净瓶,清代的镂空浮雕如意,印度的贝叶经,缅甸的檀香木雕香盒,马来西亚的玉塔等。大家能够慢慢的参观。

  在藏经阁旁边的就是大士阁了,主要施奉观音菩萨的殿堂。大家能够看到神龛左侧的墙壁上镶着的杨柳观音像,画像为唐代闫立本所绘。画像中的观音,文静安详,前胸丰满,体态轻盈多姿,显示了唐代以丰满为美的审美观念。

  各位朋友,此刻我们所在的地方就书元寺的主殿大雄宝殿,那里供奉的是佛教的最高神释迦牟尼,它是全寺中最为高大的一尊佛像,你看他丈六金身,头上宝幢华盖,摩顶而结枷跌坐于莲台上。背后装饰一火焰圈,中是一面魔尼镜,象征光明,佛前一尊狮子,是佛前世为狮子王的形象。大家看佛前的这两棵树,代表的是释迦牟尼涅磐时的双婆罗树,据说释迦牟尼涅磐后遗体火化,有七佛在火中显现,因此人们拜佛前常先化纸钱或黄表纸,并焚香点烛,所以那里的树叶也做成火焰形,树叶间各有七佛。还书写有“佛日增辉,**常转”的八个相轮。佛左边弟子是迦叶,右边的名叫“阿难”。

  我们再来看看弥勒佛吧!他被称为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你看他憨态可掬,滑稽可笑,给人们一种洪福不浅,快乐无忧,宽宏大度的象征。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笑佛”或“快乐佛”。神龛上有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此联传说是明太祖朱元璋所撰呢!

  下面再请大家和我一齐去游览罗汉堂。我国五百罗汉的形象是自唐以后,由五代开始兴盛,人们将散见于各经之中的名号录出,不足的就加以杜撰,凑足了五百个。北宋以后各地的寺院就多建有罗汉堂,而到了这天,在全国寺庙中保存比较完好的罗汉堂已为数不多,主要有北京碧云寺、武汉归元寺、昆明筇竹寺、成都宝光寺、重庆罗汉寺和苏州的西园寺。相比较而言,又属归元寺的罗汉堂最有特色,名气最大。

  罗汉堂的*面布局呈田字形,内有四院,是为了使殿内的罗汉有充足的光线。另外田字恰好又是佛教中正反两个“万”字相叠加,这种布局暗示着一种善神降世的吉祥和神秘感。

  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人们还喜欢用它来预测一年内的祸福,也就是武**说的“数罗汉”,方法是随意选中一尊罗汉,然后顺着数下去,数到和自己年龄数相等时看看那尊罗汉是什么样貌就能够推测这一年的运势了。

  我国有句俗语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而在归元寺的罗汉堂就不能这么说了,因为那里的罗汉既不是木雕也不是泥塑,而是采用的一种盛行于唐代的独特工艺制成的夹伫像,又称脱纱像或干漆像,归元寺的罗汉塑像属活脱干漆,其制作过程较为复杂,首先要用粘土做**形胎模,干后用生漆将丝绸或夏布层层粘附于其上,再用生漆将混合的膏灰、木粉调匀涂刮,塑造细部,阴干后再打磨抛光,然后在塑像的背后开一个小孔,注水化泥成浆脱出胎模并冲洗干净,晾干后再木块封口,再刷上生漆、贴上金箔,最后涂上桐油或亮漆以持续光泽。那里的罗汉造价虽然很高,但采用的工艺不仅仅省料,而且每尊不超过25公斤,体轻质坚,不透水,不怕水浸。很适应武汉地势低洼,湿度大的气候环境。1954年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很多地方都变成了汪洋,这些罗汉也浸泡在水里,洪水退后,罗汉却安然无恙。所以如此看来,别说数江,就算是让它们去漂洋过海恐怕也不成问题。

  好了各位朋友,关于归元寺呢我就给大家介绍到那里,期望我的讲解能令大家满意,不详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海涵。欢迎各位再次光临武汉,再来看看归元寺。

  归元寺导游词 10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您此次归元寺之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朱。在这里,我代表我们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最热烈的欢迎。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有着长达十年的驾驶经验,车技娴熟,大家尽可放心乘坐。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希望大家今天玩的舒心,游的尽兴。

  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游览一下有着湖北”四大丛林”之一之称的归元禅寺。

  归元禅寺,又名归元寺,是一座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寺院,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后不断增修。其位于武汉汉阳翠微峰下,与古琴台相邻。佛家言“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归元寺寺名即来源于此。归元,亦称归真,即归于真寂本源、得道成佛之意。

  归元寺给人的一个突出印象是它的建筑风格与其他寺院不大一致。它不具有整齐对称的宏大格局,甚至略显杂乱。它有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俨然一个“袈裟”状。关于归元寺的*面布局呈“袈裟”状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传说明宗祯末年,一富豪无名指断了,听说翠微草庵的.长老医道非凡,便来求他为其再接断指。长老见其心诚,果然为他接活断指。富豪感恩戴德,愿为长老新建寺庙,就其规模请问长老时,长老随手将破袈裟抛向天空说:“就此一袈裟之地。”顿时,袈裟越变越大,徐徐降落,竟覆地五十余亩,富豪见长老有如此法力,欣然买得这一袈裟之地,聘全国能工巧匠,选各地上等材石,历经数年方才修建成功,并由法师以“归元”为寺命名。也有一种说法是,初建寺院时,化缘的和尚无法在短期内凑齐足够多的钱做一个整体的安排。有钱时就赶快买地抢修,否则等到钱筹集足够时,周围构想中的地方则已被别人抢先买下了。和尚们不得已,只能够有一笔钱就修一处。这就形成了现在这个“袈裟”状的布局。

  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下车。现在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归元寺的山门了,也就是归元寺的大门。各位细心的游客可以看出,高大的山门呈八字朝阳开,意为广结善缘,普渡众生,寓意吉祥。大家看这山门上方中间的这块竖匾,上书“归元禅寺”四个大字。相传是当年归元禅寺的开山祖师白光法师在寺院建成要离去的时候,各位禅师率领众僧挽留未果后,请求白光禅师题写寺名,以此来永做纪念,在大家的真诚邀请之下,白光禅师便提笔写下了这归元禅寺四字。

  好了,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归元寺的主体建筑之一的藏经阁了。说到藏经阁,大家可能在各类的武侠小说和电视剧中见到过,不过呢,归元禅寺里可没有什么武功秘籍可供寻找,这里主要是一座用于收藏、陈列佛教经典艺术珍品及各种法器的殿堂。

  在藏经阁旁边的就是大士阁了,主要是供奉观音菩萨的殿堂。大家可以看到左侧墙壁上的杨柳观音像。画像为唐代闫立本所绘。画像中的观音,文静安详,体态丰满、身姿轻盈,显示了唐代以丰满为美的审美观念。看完了大雄宝殿后,我们再到韦驮殿去看看!我们所看到的这尊右手持杵在地的雕像便是韦驮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为什么各个寺院韦驮持杵的姿势会不同呢?大家可以尽情的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其实,韦驮持杵的不同姿势,与寺庙的规模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韦驮左手持杵在肩,则表明该寺庙太小,既不供吃也不供住;两手持杵的,则表明寺庙为中等规模;供吃但不供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尊韦驮像持杵在地,则表明归元寺的规模很大,既能供吃又能供住。

  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游览罗汉堂。罗汉堂是归元寺最值得一游的地方了。全国寺庙中保存比较好的罗汉堂已经为数不多,其中最负盛名的要算武汉归元寺的罗汉堂了。其他寺庙的五百罗汉塑像有木刻也有泥塑,唯有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既非木刻也非泥塑,而是采用的一种盛行于唐代的独特工艺----“脱胎漆塑”制成的脱纱像,又称干漆像。乃国内稀世珍品。

  另外关于归元寺500罗汉的神态也有一个传说。相传归元寺建成,要建500罗汉时,特意从黄陂请来两父子塑罗汉,当时的罗汉谱一套在浙江,一套在湖南,老塑匠跋山涉水到湖南把罗汉谱描画好才回来动手塑像,但他不愿意照葫芦画瓢,觉得罗汉谱上画的罗汉神态过于单一,他想塑出罗汉的各种神态,而当时归元寺周围有很多农民种地休息路过或者在树下睡觉,神态各异,于是老塑匠便巧妙的把他们化成罗汉的神态,有时候还把附*的孩子找来故意逗他们嬉闹,记住他们的调皮样子然后塑在罗汉身上。

  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人们还喜欢用它来预测一年内的祸福,也就是武**说的“数罗汉”。数罗汉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不论男女,跨门槛时如果左脚先跨入则从左边开始,如右脚先跨入则从右边开始;第二种方法是,男左女右,进入罗汉堂后,男士从左边开始,女士从右边开始;第三种方法是,随意选中一尊罗汉,然后顺着数下去,数到自己的年龄数时停下,与之对应的罗汉则象征了您一年的运势。

  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大家自己安排,大家可以四处参观一下,也可以去数一数罗汉,看看自己运势怎么样。我们下午四点钟的时候在旅游车停放处再见。希望大家及时准时到达。然后,提醒大家随时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注意安全。无论有什么事,记得,记得什么?没错,记得有事找小朱。

  好了,各位朋友,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我们的归元寺之旅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今天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若我工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这次能和大家相识,我感到非常高兴,也希望能有机会再次为大家服务。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全家幸福。谢谢!


归元寺的导游词优秀菁选(扩展4)

——寒山寺导游词6篇

  穿过寒山别院,各位看到前面的.那座石拱古桥就是江枫桥。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山门前的照壁,黄墙上“寒山寺”三个大字,是由浙江东湖名土陶浚宣所写,字体古朴苍劲,给历经千年风霜的古刹增添了庄重感。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大家发现没有,寒山寺的山门是朝西的。通常的民居建筑或寺院建筑都以坐北朝南为最佳,而寒山寺的庙门为何要朝西呢?据德高望重的寒山寺老方丈性空法师说,这乃是“因地制宜”。原来苏州是水乡。隋代开的那条运河正位于寒山寺的西边。唐宋之际,水上交通日益发展和繁忙,为便于路过的商人、船民、农民、信徒乘船来此朝拜进香,庙门便朝两靠河边开了。还有,人们都知道《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两天是佛祖居住地,西天又称极乐世界,光明圣洁,无一烦恼,所以庙门朝西开,也表示崇敬向往佛国圣地,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再者,寺院多火烛,历代寺僧都以大运河的水来消防灭火。按*五行学说,水能克火,从风水上来克制火灾。然而,和尚们的苦心仍逃不脱人间的灾难。历史上的寒山寺也避免不了战火和火灾,前后共五次火毁。破坏最严重的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清军与太*军交战,一把大火,将古寺楼阁化为尘埃,除诗碑外无复留存。现在的寒山寺是清光绪三十二年,宣统二年又加修缮,重建大殿,一时成为吴中名刹。

  寒山寺现存主要建筑和古迹有:大雄宝殿、庑殿、藏经楼、寒山拾得塑像、碑廊、钟楼、枫江楼等。下面让我们进内参观。各位请看:这块“古寒山寺”的匾额,是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的手笔。进入山门,迎面是慈颜常笑的弥勒佛坐像,背面是韦驮的威武立像。

  穿过山门,我们来到了寒山寺的主庭园,园内青松挺拔,回廊曲折通幽,左侧的花坛两面嵌有两块石刻,一为明代崇祯年间刻的“寒拾遗踪”;另一为程德全写的“妙利宗风”。妙利指的是初建时的寺名“妙利普明塔院”。这两块石刻概括了寒山寺的历史渊源。

各位朋友: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苏州的一个景点,如果我给大家吟一首诗,大家就会知道我要介绍那里了。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大家知道我要介绍哪里了吗?对了,是苏州的寒山寺。张继的这首诗,使寒山寺这个小寺院名声大噪。

  寒山寺出名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张继写了一首千古传颂的诗,另一个是有两位得道的高僧来到了该寺讲经说法。接着,我们来到一座枫桥,张继就是在这里写了千古绝句枫桥夜泊。接着我们来到了寒山寺大钟和大碑,大钟重108吨,大碑总高15.9米,这块大碑与大钟一起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诗碑。

  我们大家顺着这条路,前方就是寒山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上面题写着“寒山寺”三个大字的蜡黄色的山墙,配上黑灰色的檐子,清幽淡雅。

  走出寒山寺,沿着小路向前就是运河。你们知道这上面有什么桥吗?对,是枫桥和江村桥,那是铁铃关,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大家好!欢迎来到苏州园林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姓潘,就叫我小潘或潘导好了。下面就让我带你们去参观吧!

  苏州园林以山水秀丽,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那里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

  现在我们来到了拙政园。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它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你们看,拙政园建筑布局是不是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它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主要建筑有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下面大家拍拍照吧,小心点,不要掉到水里或乱扔垃圾了!

  参观了拙政园,现在大家跟我来到了沧浪亭。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沧浪亭园内以山石为主景。瞧,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多美丽啊!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寒山寺导游词3篇

  最后,让我们参观留园。留园为*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寒山寺导游词3篇

  现在,我们已经把苏州园林的几个名园都不得参观完了。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游览这些名园,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的支持!再见!

各位旅客朋友们:

  欢迎你们来到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也就是梁代天监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园”由于历经元、明、清三朝的火烧,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06年作后保存下来的遗迹,当然苏州市**年大力地整修之下才得到了今天涣然一新的外貌。到这里,有游客可能会问:“寒山寺的寒山在哪里?寒山寺很冷吗?”让我来为你解答吧1其实寒山寺并非因山而得名,而是因人得名。在唐代,有两为僧人,一个叫寒山,一个叫拾得。尤其是寒山,他是唐朝诗僧,著有《寒山子诗集》,后人为了纪念寒山,将此寺改名为寒山寺。

  另外大家一定想知道,苏州名胜古迹众多,为什么惟独寒山寺尤其名扬中外呢?原因有三:第一,源于一首诗,大家可能知道,当时唐代有位诗人叫张继,他是湖北襄樊人,进京赶考,却名落孙山。他心情郁闷,归途中渔船夜泊枫桥,枫桥,也就是靠寒山寺西边的一座桥,大家请随我指的方向看。他听见了寒山寺钟发出的“咚咚‘声,一下子使他受益匪浅,想通了许多,心想;我今年落榜,下一次我一定可以东山再起,救灾灵感顿开的情况下,写下了千古名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直至今日,在千里之外的日本,有不少年幼的孩子都耳熟能详。

  第二,佛门弟子一直认为,曾住持过此寺的寒山、拾得分别为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的化身。

  第三,就是寒山寺的那口钟。也就是张继诗中所提到的钟。明代时,流入日本。后来。有个叫山田寒山的日本人在搜寻未果的情况下,便募捐了一对青铜钟,一口赠予*寒山寺,一口留日本馆山寺。在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失史册中,写下了美好的一页。

  第四,据说寒山寺钟声具有很奇特的功能,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闻钟声,烦恼清,指挥长,菩提生。”

  也许你看见朝西的大门,你一定、会产生疑问,不妨在再次让我为你们解答吧!至于原因呢/也有三:其一,因地制宜,门朝西,西边就是运河,各地而来的善男信女坐船来此烧香,交通方便了不少。其二,向西意味着通往西方极乐世界,表现了对西方佛教胜地的崇敬。其三,水能克火。

  以上我为大家具体讲解了一下寒山寺的历史,请大家先在此回味一下,顺便可以休息、拍照。片刻后,我们将回进入下一个景点——天王殿。

  学了那么长时间的导游,在自我完善的同时,也让大家来体验一下,在我文字的引导下,你是否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呢,如果广大博学多才的网友发现我的不做之处,请敬请提出,谢谢!

各位旅客朋友们:

  欢迎你们来到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也就是梁代天监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园”由于历经元、明、清三朝的火烧,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06年作后保存下来的遗迹,当然苏州市**年大力地整修之下才得到了今天涣然一新的外貌。到这里,有游客可能会问:“寒山寺的寒山在哪里?寒山寺很冷吗?”让我来为你解答吧1其实寒山寺并非因山而得名,而是因人得名。在唐代,有两为僧人,一个叫寒山,一个叫拾得。尤其是寒山,他是唐朝诗僧,著有《寒山子诗集》,后人为了纪念寒山,将此寺改名为寒山寺。

  另外大家一定想知道,苏州名胜古迹众多,为什么惟独寒山寺尤其名扬中外呢?原因有三:第一,源于一首诗,大家可能知道,当时唐代有位诗人叫张继,他是湖北襄樊人,进京赶考,却名落孙山。他心情郁闷,归途中渔船夜泊枫桥,枫桥,也就是靠寒山寺西边的一座桥,大家请随我指的方向看。他听见了寒山寺钟发出的“咚咚‘声,一下子使他受益匪浅,想通了许多,心想;我今年落榜,下一次我一定可以东山再起,救灾灵感顿开的情况下,写下了千古名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直至今日,在千里之外的日本,有不少年幼的孩子都耳熟能详。

  第二,佛门弟子一直认为,曾住持过此寺的寒山、拾得分别为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的化身。

  第三,就是寒山寺的那口钟。也就是张继诗中所提到的钟。明代时,流入日本。后来。有个叫山田寒山的日本人在搜寻未果的情况下,便募捐了一对青铜钟,一口赠予*寒山寺,一口留日本馆山寺。在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失史册中,写下了美好的一页。

  第四,据说寒山寺钟声具有很奇特的功能,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闻钟声,烦恼清,指挥长,菩提生。”

  也许你看见朝西的大门,你一定、会产生疑问,不妨在再次让我为你们解答吧!至于原因呢/也有三:其一,因地制宜,门朝西,西边就是运河,各地而来的善男信女坐船来此烧香,交通方便了不少。其二,向西意味着通往西方极乐世界,表现了对西方佛教胜地的崇敬。其三,水能克火。

  以上我为大家具体讲解了一下寒山寺的历史,请大家先在此回味一下,顺便可以休息、拍照。片刻后,我们将回进入下一个景点——天王殿。

  学了那么长时间的导游,在自我完善的同时,也让大家来体验一下,在我文字的引导下,你是否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呢,如果广大博学多才的'网友发现我的不做之处,请敬请提出,谢谢!

各位游客:

  说起寒山寺,大家都会想起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当年张继进京考试名落孙山,归途中夜泊枫桥,写下的千古绝唱。寒山寺的钟声使他消除了烦恼,继续寒窗苦读,后来再次赴京应试,终于中了进士。因而,苏州寒山寺的钟声能消除人们心中的烦恼,启迪心灵的智慧,寄托幸福的期望,给您带来美好吉祥的预兆。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前往寒山寺游览。

  寒山寺位于苏州阀门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寒山寺最初的名字叫“妙利普明塔院”。后来在唐代贞观年间,这里来了两位天台山的高僧寒山和拾得,才改名为“寒山寺”的。传说寒山、拾得分别是文殊、普贤菩萨的化身,后来被人识破,两人就双双乘鹤而去。又传说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钟,飘洋过海东渡日本,到了一个名叫萨堤的地方,传播佛学和*文化。


归元寺的导游词优秀菁选(扩展5)

——悬空寺导游词6篇

  亲爱的游客们早上好,欢迎大家继续游览我们的恒山美景,昨天我们游玩了一天,主要介绍了恒山18景,那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参观这18景中最受欢迎的悬空寺了。趁着现在大家空闲的几分钟,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悬空寺的一些信息吧。

  悬空寺创建于公元491年,也就是北魏太和十五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寺庙有40余间殿阁,它以西为正,大门朝南开,寺庙均为木质所建,楼体大都悬空,下面岩石支撑的十几根木柱都不及碗口粗,所以,整个悬空寺就吊于半空之中,当地有这样一句歌谣说: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大家下车注意安全,还有记得我们的队旗,不要走错了队伍,因为现在来悬空寺的游客是比较多的,大家可以抬头看看,整个悬空寺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奇、险、巧”。

  悬空寺的塑像是很多的,其中有三尊最为珍贵,说它们尊贵是因为它们的塑造艺术是十分独特的,它们是采用脱纱的工艺。高50厘米,重量只有3公斤重,是寺里最轻、最名贵的塑像。

  那么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就是真正地悬在空中了,给人的感觉是十几根木柱支撑整个寺庙,其实告诉大家大多数木柱是不承重的,而我们看到在每一部分起连接作用的是栈道,在栈道的下面有一些横梁,这些横梁是插入岩石中的,在修建的时候,将岩石凿出口小肚大的石洞,里面放上锥形木楔,将横梁做成剪刀形猛力砸进去,木楔就钻入横梁,外面的力气越大,里面咬合得就越紧,它们把力就压在岩石上。

  我们知道,恒山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那么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有自己崇拜的`宗教,而三教殿集佛道儒于一身,无论在任何朝代都会受到保护,这也是悬空寺千年不毁的一个政治原因吧。

  下面就让我们去游览这座东方瑰宝吧。

  走过桑干河,我们就正式进入浑源县了,浑源县地处山西东北部,面积为1900*方米,是我国的重点扶贫县。这里的自然资源丰富,有煤、铁、铜等矿产资源,农业方面以黄芪、杂粮、蔬菜为主,现有黄芪26万亩,使正北芪的主要产地,有“黄芪之乡”的美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北岳恒山、悬空寺。恒山风景区面积为147。5*方公里,整个景区为4a级风景区,是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

  我们知道恒山为五岳之一,共108峰,自古恒山18景,而今天我们要参观的就是18景中的第一奇景——悬空寺。

  好了,我们现在已来到停车场请大家下车随我去参观。

  悬空寺创建于公元491年,也就是北魏太和十五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寺庙有40余间殿阁,它以西为正,大门朝南开,寺庙均为木质所建,楼体大都悬空,下面岩石支撑的十几根木柱都不及碗口粗,所以,整个悬空寺就吊于半空之中,当地有这样一句歌谣说: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那为什么悬空寺要建在这么高的而又不与地相接的地方呢?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势力的分裂,作为本土宗教的道教也分为了南北天师道场。北魏时期,公元446年,太武帝拓跋焘听信道长寇谦之的谗言,发现寺庙里有兵器和女人,说寺庙是不干净的地方,一度灭佛,发生了太武帝灭佛事件,他将寇谦之请到京都*城,并在那里设立了道坛。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将天师道场移到恒山,也就在当年,按照寇谦之道长的遗训“上延宵客,下绝嚣浮”修建了这座悬空寺。

  那整个悬空寺的特点可以用三个来概括“奇、险、巧”。那这三个就体现在悬空寺的建筑艺术,选址技巧以及其他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看出寺庙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它是整座寺庙唯一脚踏实地的部分,它的布局是三层楼阁。实际就是把我们*时看到的*面的寺庙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第三层是它的配殿。悬空寺的塑像是很多的,其中有三尊最为珍贵,说它们尊贵是因为它们的塑造艺术是十分独特的,它们是采用脱纱的工艺。这三尊塑像就在大雄宝殿里,塑造的时候,先用胶泥塑成泥胎,然后再外面用南方产的纻麻一层层的裹上。之后再磨光、上漆、贴金,最后从在塑像时事先留好的地小孔中把泥胎全部掏出来,这样塑像就像一个空的鸡蛋壳一样,中间是空的。这三尊塑像高50厘米,重量只有3公斤重,是寺里最轻、最名贵的塑像。

  那么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就是真正地悬在空中了,给人的感觉是十几根木柱支撑整个寺庙,其实告诉大家大多数木柱是不承重的,而我们看到在每一部分起连接作用的是栈道,在栈道的下面有一些横梁,这些横梁是插入岩石中的,在修建的时候,将岩石凿出口小肚大的石洞,里面放上锥形木楔,将横梁做成剪刀形猛力砸进去,木楔就钻入横梁,外面的力气越大,里面咬合得就越紧,它们把力就压在岩石上。我们看到的横梁只是整个横梁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全部插在岩石中,这也就是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

  那么木头就怕虫蛀,而这里木头是用当地的铁杉并经桐油浸泡,所以大家是不用担心的。

  此外,它的选址也体现了他的特点。首先我们看悬空寺对面的山峰,它是恒山的第一主峰—天峰岭,海拔XX米,它为悬空寺挡住了太阳,就是在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日,悬空寺的日照时间也只是三到四个小时。我们再看悬空寺背靠的这座山峰,它是恒山的第二主峰——翠屏峰,大家可以伸出手,我们看悬空寺就被环抱在掌心中,上面巨大的山崖遮下来,当下雨的时候,雨水顺着山崖,流进我们现在所在的山谷金龙峡里,左右两侧的山崖又成弧形,当风吹过来的时候,增大了风的阻力,再大的风到了这儿也就变成了微风。这样风吹、日晒、雨淋都不会对悬空寺造成侵害,就难怪它会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寺庙由南向北逐步升高,在第三部分,也是最高处,这里有一座很有特色的殿宇——三教殿,里面供奉的是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是三大宗教的创始人,中间的释迦牟尼,大慈大悲像,表情安详,左边的孔子则是双唇紧闭,横眉怒目,心里可能是有一些不*衡吧,右边的老子却是一幅仙风道骨,稳坐*的模样。三位好像是在讨论一件事情,不过1500多年了,他们的座次却从未改变过,我们也就不便多说什么了。

  我们知道,恒山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那么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有自己崇拜的宗教,而三教殿集佛道儒于一身,无论在任何朝代都会受到保护,这也是悬空寺千年不毁的一个政治原因吧。

  待会儿大家沿着楼梯登上寺庙,会发现在台阶上游许多的小铁钉,那么木质楼阁出现小铁钉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铁定是定在楼梯上的,这样大家上去的时候,踩到的是铁定,而不会与木板直接发生摩擦,这样就保护了木板。二呢,它是一种装饰,三大家看铁定得图案,有的是繁星灿烂,有的是铁水飞溅,更多的是莲花状的,那大家在登梯的时候,也就有了步步登莲,吉祥如意的意思了。

  我们顺着山崖往下看,我们看到石壁上有两个:壮观,可是我们发现,壮多了一点,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参观后挥笔写下的,多了一点是说,悬空寺的壮美已不能用壮观二来形容了,它是比壮观还要壮观的。徐霞客曾来到次留下四:天下巨观。外国的建筑学家也对悬空寺赞美不已。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感慨道:“*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我真正的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

  下面就让我们去游览这座东方瑰宝吧。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大自然总是无私的把它的美奉献给我们,当我们正在陶醉自己的足迹已踏遍大江南北时,不要认为,已经真正认识到我们中华九州千千万万个庐山真面目,因为当顺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时,一定就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是星罗棋布。所以,这个十一我们到山西大同游玩,山西简称晋,省会城市太原,而我们的行程是大同,在这周边有悬空寺,应县木塔,恒山,云冈石窟,九龙壁等等,那么今天,我们先去游览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竖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远望悬空寺,像一副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全寺共有殿阁40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表面上只是由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从而使悬空寺外貌惊险,奇特、壮观。

  悬空寺建筑特色

  奇——奇在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没有这些木桩,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

  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

  但是,在我国古代,我们的古人又是怎样凭虚而建悬空寺的呢?清代同治年间的一块石碑上写着,“不知者以为神为之也”。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悬空寺的整个建筑是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尤其是连接栈道的支撑木把悬空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相互连接而留下来的铁环。悬空寺在1400年间仅维修过几次,每一次可维持数百年。

  悬空寺是凹进崖龛kan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一天内日照时间只有3个小时,可少受日光侵蚀,延缓风化。可见,古人对建筑气象还是颇有研究的。置身其间,我们似乎可以感到,正是由于古人殚dan精竭jie虑,才成就这天地间有独无偶,千年悬而不坠的空中阁楼,它的玄妙构思和自然山水的巧妙结合,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同时每根立木也师不可没的。这些立木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据说,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衡楼阁的高低;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够发挥它的支撑作用,如果空无一物,它就无所借力了。

  悬空寺的结构精巧,整座寺庙由立木和横木支撑着。这些以横木为梁者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岩石里去的。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具有防腐作用。

  这个奇妙的原理是现代科学理论很难想象的。所以从远处看人们把悬空寺称为“三根马尾空中吊”据雁北地方史有关专家统计,历史曾经有24个皇帝到过恒山一带,有13个皇帝曾亲自带兵在这里打过仗,仅大的战争就不下十次,那麽为什么悬空寺却千年无毁且容颜依旧呢?可以到悬空寺的最高处——三教殿,去寻找答案。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座楼之间均由悬空飞架的栈道连接,这就是*传统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延时暗托”的建筑结构。

  我们除了惊叹之外还有更多的是疑问,1500多年前没有先进的设备,工匠们是怎样凌空修建栈道的呢?他们是这样建造的,首先在岩石上凿开口小肚大的洞口,然后洞里放一个长度适中的木楔xie,再把一端加工成较小的内凹锥形为卯眼将事先用桐油浸过,可防蛀防腐的、当地产的铁杉木猛力砸进去作为横梁。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而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另外古代工匠大师们充分利用了峭壁的凹凸部分,使其避免风吹日晒,石砸雨淋,这也是悬空寺1500多年来仍岿kui然屹立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也在这座小小的建筑中体现。三教殿就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三教殿内,中尊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是儒家学说代表孔子,右边是道家教圣老子,三个人都是丰臂润面,端坐莲台。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就不难窥探到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释迦牟尼对自己居中似乎认为理所应当,看上去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是的,佛陀一生历劫成道,证悟出高深的思想智慧,成为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确实师德巍巍,而我们的孔老夫子却一脸的不满意,“我主张的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直至今天仍安富尊荣,同天并老,现在,怎麽能让你一个外国人居中呢?”与他们同样屈居次坐的老子却神态安详,笑意盎然,一副与世无争的道家本色,认为世事难测,还是顺其自然吧。看来,他们的矛盾已接了1400年都没有头绪,我们局外人也就免开尊口,但佛、道、儒三教始祖同居一室世所罕见,这正逝人的聪明之处,历代统治者所信仰的不外乎这三种,因此不论怎样改朝换代,悬寺都能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因此它所受到的庇护是其他寺庙所不及的,正所谓“自古佛门多虔诚,暮鼓晨钟诵太*”。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据说悬空寺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虽经过维修乃至多次地震,整体结构仍是安然无恙。这不可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更令人深思的是悬空寺的建造完全是不按常规设计兴建的。

  悬空寺对于“居住者”也是有要求的,这种要求是自然的而非人为因素使然。因为胆小者根本就不敢悬空而居。悬空寺共有殿宇楼阁四十余间。上下有螺旋式楼梯相通,走在木梯上,前人似踩在后人的头顶;中心阁与边阁之间搭有栈道,一踩上去就“吱吱”作响,颤颤悠悠,透过板的缝隙还能望见百丈深谷,令人惊魂。可是对于净心洁虑的和尚来说,他们是无畏的。以现代人的思想来看,因为现代完全依赖于现在科学实证理论,“木头结不结实?”“踩断了怎么办?”“别被风吹下去?”“掉下去就没命了”等等思想,怎敢在上面居住呢?可是对于和尚来说,因为他对佛是相信的:“有佛保佑”“人生有命”等想法,他就不会把生死看得那么重,居住者们感到“有佛而心定”这些突显出思想观念的差异所带来不同的状态。

  更为令人震惊的应该是它的设计构思与选址。“在悬崖上建庙”这一提案,如果是放在现在,那很可能会被现代科学家“否决”。根据是什么呢?现代科学理论认为,受风吹日晒,或自然环境的变化,山体可能会剥落、风化、滑坡等危机存在。其实呢科学家如果以现代理论可能根本就不会有这一想法。可是了然和尚想到了,为什么他敢这样想呢?他是一名修炼者,他知道宇宙的真理存在,他对大自然有更高的认识与理解。他可能想:“佛会保佑信佛的人。”“山有山神管”等等。所以他根本就不会认为山体存在什么危险,即便有危险也能避开,“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其实“悬空寺”见证了“和尚”这些修炼者对佛的“正信”。如果没有对佛法的正信根本上来讲是不可能把庙建到悬崖绝壁之上。了然和尚所处的北魏时期正是*佛教得以在*发扬光大的时候,当时的人们也决不会学到现代科学,这个历史背景是不能被忽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法修炼者也是掌握科学真知的人,佛法也是真正的科学,诚信然。

  这座“悬庙”必将象灯塔一样照亮人们的心田,激励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来一趟。悬空寺,不仅以它建筑的惊险奇巧著称于世,而且独特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同样精彩纷呈,以巧妙的多元宗教文化内容,在作为边塞民族融合之地,和历代战争此起彼伏的金戈铁马格局中,竟然得以1500多年保存完好,未受损害,堪称奇迹中的奇迹。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联邦德国的一位建筑专家说: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山西,我是你们的导游曾*,非常高兴剪刀你们,希望接下来的我能带给你们一段非常满意的旅行。今天,我们游览的景点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五岳之一恒山的脚下,地处山西省浑源县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自古以来,这里一直被列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观。所以悬空寺是真的非常值得一观的。

  悬空寺坐西朝东,面对摩天接云的恒山主峰天峰岭,背靠恒山的另一座主峰翠屏峰。全寺为木质所建,楼体大都悬空,下面就岩支撑的木柱都不及碗口粗,共有大小殿阁40多间,各种雕像80多尊,悬空寺距谷底有26米,它的最高处离地面大约有50米,举目远眺,悬空寺像一块玲珑山木雕镶嵌在翠屏峰的万仞峭壁上。来过的游客都会说这么一句话:未上悬空寺,心倒是给悬起来了。因为悬空寺结构之惊险,造型之奇特,却令人叫绝。现在我们就一起想悬空寺出发吧。

  很多游客是不是都在好奇古人是怎样凭虚而建悬空寺的是吧,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悬空寺的整个建筑是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尤其是连接栈道的支撑木把悬空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相互连接而留下来的铁环。

  现在,让我们从侧面看一看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悬空寺是凹进崖龛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一天内日照时间只有3个小时,可少受日光侵蚀,延缓风化。可见,古人对建筑气象还是颇有研究的。

  各位游客悬空寺的游览我们到这里就结束了,这其中的奥妙你就慢慢去品吧!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您在这个吉祥美好的日子,光临中华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

  莽莽苍苍蜿蜒起伏的北岳恒山,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古有“恒山十八景”之说,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悬空寺。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具有险、奇、巧的特点,共有楼阁40余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这座纯木构建筑,瞩目远望,仿佛是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飞之势,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民间道:“悬空寺,半天高,三尺马尾空中吊”,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据史料记载,初建时,寺院高出地面*百米,而支撑寺院的仅仅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柱子。悬空寺为什么建在这悬崖峭壁之上而不与地相接?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势力的分裂,道教也分为南北天师道场。北魏时期,太武帝拓跋焘崇信道教,曾一度灭佛兴道,并且迎请嵩山道士寇谦之来京都*城设立道坛。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下诏将天师道场移到恒山,就在当年,按照寇谦之道长“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遗训修建了“崇虚寺”,后来人们根据崇虚寺建筑悬空的特点,改称如今的“悬空寺”。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座楼之间飞架悬空栈道连接,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插入岩石里的横梁使用当地产铁杉,事先用桐油浸过,起到防虫防腐作用。之前先将木楔置于洞内,后将横梁插入,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悬空寺像这样形似虚设、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

  悬空寺的选址充分显示出它的合理性,没有花费巨大的劳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势造殿,显示出各殿阁的主次错落和强烈的节奏感。寺庙建筑半藏绝壁之中,上有巨崖掩护,两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挡,下雨时雨水顺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庙前檐流入峡谷,避开了雨水对殿宇的侵蚀;山风吹来两旁突出的石壁减缓了风势,减少了对寺庙的威胁。另外,对面高耸的恒山主峰天峰岭遮挡太阳,相对缩短了寺庙的光照时间,就是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时节,每天也只有三四个小时。这些因素是悬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全寺共有大小殿宇40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教殿”。三教殿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归元寺的导游词优秀菁选(扩展6)

——寒山寺的导游词 (菁华3篇)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到苏州旅游,寒山寺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游览的景点就是寒山寺。寒山寺位于城西枫桥镇,建于公元508至519年的梁代天监年间,当时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唐朝时才叫寒山寺。寒山寺并非因山得名,而是因人得名。唐代时,寒山、拾得两位高僧到此,后人为纪念寒山,改寺名为寒山寺。寒山确有其人,是唐朝诗僧,著有《寒山子诗集》留世。寒山寺自唐代以来一直名扬中外,魅力无穷,寻本探源,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使它家喻户晓。"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些传世佳句,起到了文因景传,景因文名,钟声诗韵,名扬百世的效果。该诗不但在我国流传极广,而且很早就传到了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因此,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在《重修寒山寺记》一文中说过:"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到今天它仍被编人日本学校教科书中。在东南亚、欧美,这些诗句也很受青睐。

  第二,佛门弟子一直认为,曾住持过此寺的唐代和尚寒山、拾得,分别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的高僧,并把他们神化为我国的和合二仙,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神仙。民间传说,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钟,飘洋过海到过日本一个名叫萨堤的地方,传播佛学和*文化。这个故事曾以连环画的艺术形式在日本的《*医报》杂志上登载,题为《寒山寺钟声》,更使寒山寺多了个娓娓动听的中日友好话题。

  第三,民间相传,张继诗中涉及的钟,历经沧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山田寒山先生便四处探寻,欲将此钟归还原主,但终无下落,便募捐集资,铸一对青铜钟,一送寒山寺,一留日本馆山寺。在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史册中,写下了美好的一页。

  第四,寒山寺的钟声不但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内涵,还有奇妙的功能,这功能用12个字可以概括二"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菩提,在梵文(即印度古代文字)中意为"觉悟""大彻大悟"。所以旅游者都要亲自聆听寒山寺的钟声。

  唐代诗人张继当年进京考试名落孙山,归途中夜泊枫桥,正是听了夜半寒山寺钟声的启迪,灵感顿开,写下了枫桥夜泊这首千古绝唱,在*文学史上占了引人注目的一*。也正是寒山寺钟声使他消了烦恼,继续寒窗苦读,后来再次赴京城应试,结果中了进士。总之,苏州寒山寺的钟声能安抚心神,启迪思维,寄托美好期望。现在我们就要进入寒山寺景区了。

  寒山寺景区拥有"古寺、古桥、古关、古镇、古运河"供游人游览。古寺,指寒山寺。古关,指大运河和上塘河交汇处的铁铃关,建于公元1557年,为明代抗击倭寇的关隘,城楼雄伟。古桥,指寒山寺西侧大运河上的江村桥和枫桥,诗人张继名句"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江枫,就指这两座桥。古镇,就是寒山寺所在的枫桥镇,粉墙黛瓦的民居,鳞次栉比的商店、茶馆、书场,一派姑苏水乡风光。古运河,指寒山寺旁的京杭大运河。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全长1794公里,是公元605至610年间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物资和文化交流,也给苏州的经济带来了繁荣。

  各位朋友,前面金碧辉煌、宏伟庄重的宝塔就是寒山寺的普明塔。寒山寺的布局与众不同:一反寺庙普遍朝南的惯例,它的庙门是朝西的。为什么呢?请大家思考一下。现在我们下车取道寒山别院去寒山寺。

  寒山别院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去处。它终年绿满视野,苍松、翠竹、桂花、樱花、腊梅、草坪与落月池、映月亭、愁眠坡、寒山桥、听钟坪、觅诗廊等景物交相映辉。在一小匠上,有座雅致的松茂亭,内立一块依照我国革命先驱*手书《枫桥夜泊》诗碑。*同志的这件墨宝写于1919年,原件珍藏于*革命博物馆,于1993年立碑于此,为寒山寺景区增添了光彩。寒山寺内还珍藏着宋代的、明代的、清代的、民国年间的以及现代文人学者写的'枫桥夜泊诗碑。

  寒山寺山门就要到了。前面的那座石拱圈古桥就是江村桥,桥堍与山门之间那垛黄墙称照壁,墙上"寒山寺"三个大字为浙江东湖名土陶浚宣所写,古朴苍劲。建议大家在此留影。

  请看,寒山寺的山门,即大门,是朝西的。说起这门的朝向,有它的来历。苏州孔庙里有块刻于1229年的苏州地图,名叫《*江图》,因为宋代苏州称为*江府,图上的寒山寺庙门就已经是朝西的了。另外,《寒山寺志》也明文写到:"寺院呈长方形,四周培垣峻起,山门西向。"为何朝西?德高望重的寒山寺老方丈性空法师曾指点迷津,说过四个字:"因地制宜"。隋代时期开的大运河,至唐宋之际日益繁忙;苏州是水乡,庙门朝西靠河边,便于路过的商贾、船民、农民、信徒乘船来此朝拜进香。再者,人们熟知唐玄类西天取经的故事,西是佛祖居住地,西方又称极乐世界,光明圣洁,无一切烦恼,庙门朝西也表示崇敬向往佛国圣地,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另外,按照五行学说,水能克火。历代寺僧以大运河的水来克火,所以历史上寒山寺曾太*了几百年。

  然而,和尚的苦心仍逃不脱人间灾难。元未遭战火;明代两次火灾;清代也是两次,其中一次是战火,烧毁了这座古寺。现在的寒山寺是清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年重建的。

  山门两旁两棵古樟,郁郁葱葱。黄墙内古典楼阁飞檐翘角,右为枫江楼,左为霜钟楼,都源于枫桥夜泊诗。迎着山门坐在佛龛中的那尊金装佛像是弥勒佛,笑容可掬,袒胸露腹,笑迎客从四方来。他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接班人,所以也叫未来佛。在有的佛寺中,如苏州的灵岩山寺,天王殿内的弥勒像衣冠端正,面容庄重,正襟危坐,那是弥勒的真身。而许多佛寺中供奉的喜笑欢乐的弥勒,乃是弥勒的化身。他的塑像两旁常配的楹联是: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现在再看佛龛背后一尊威风凛凛的将军像,面朝里,对着大雄宝殿,手拿金刚杵,也叫降魔杵,那是韦驮,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将之首。为何韦驮要面向大雄宝殿呢?据说古印度佛寺内的大雄宝殿,为佛祖灵堂,宝殿前是安放释迦牟尼舍利塔,即灵骨塔的。有个"捷疾鬼"偷走了佛的两颗牙齿。韦驮神通广大,能行走如飞,他飞驶抓贼,夺回佛牙。之后,他就担负起守卫佛祖舍利塔的重任,所以在寺庙中他总面向内。我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著文说过:佛教是*文化的一部分,要吸取佛教文化精华,发扬"人间佛教"精神,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他还说:"人间佛教"重在净自己的身心,重在有利有益于社会人群。如僧人植树造林,行医施药,劝人从善等不胜枚举。

  请向前走。这里是寒山寺的主庭园,树木葱茏,可谓清静佛地。左侧的花坛两面嵌长条石刻两块,一为明代崇帧年间刻的"寒拾遗踪";另一刻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写的"妙利宗风"。八个遒劲漂亮的大字,简明扼要地点出了寒山寺1480多年来的历史;梁代初建时叫妙利普明塔院,唐代时高僧寒山。拾得从天台山来此当家,称寒山寺。

  我们先参观罗汉堂。这里五百尊罗汉,都是香樟木雕成的镀金罗汉,是清代雍正年间的文物。五百罗汉就是释迹牟尼的五百弟子。罗汉能达到这样三个境界:一、不受生死轮回之苦;二、不贪,无烦恼,永远进入涅盘状态;三、受天人供养。

  在罗汉堂中央矗立着一尊观音铜像,高2.5米,重1.5吨,是由日本宗教画院、日本禅宗画家协会赠送的,于1995年落成。

  参观大雄宝殿前,请在花岗岩铺地的露台上欣赏三件东西。一是露台的栏杆,均用汉白玉雕成,刻以莲花等花纹饰物。二是铁香炉,炉上"大化陶熔"四字,是何含意?"大化"意为"佛的教化"。"陶"比喻造就、培养。"熔"可作熔铸金属或浇制成器具时用的模型解。综合四字,就是:按佛教教义规范培养信徒,使顽者归化,脱胎换骨。暗示佛的神通广大。三是大殿前的一对石柱,称露盘,是和尚就餐前放饭盛水,以供所谓饿鬼食用的器具。

  这里是大雄宝殿。"大雄"指的是释迦牟尼,意为像大勇士一样,一切无畏。宝殿正中坐在莲花上的就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他曾在古印度的深山老林里苦修六年,最后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他胸前的金色"卍"符号,唐代武则天把它读作"万",意为"万德吉祥"。在有的佛寺中,也有写成"卐"的,可以通用。

  佛祖左边站立的眉毛雪白的长者名叫迦叶,佛祖右边站立的年轻者叫阿难,他们是如来的得力弟子。佛祖逝世后,迦叶在灵鹫山主持了佛教信徒第一次*;阿难是佛祖的堂弟,聪明智慧,擅长记忆,跟随佛祖25年,把佛祖生前的话语写在贝叶树的叶子上,成为佛经。1924年,康有为参拜寒山寺,写了一副"真经书贝叶,法果证菩提"的对联,概括了佛教历史,现珍藏在寒山寺枫江楼里,成为寒山寺重要文物之一。

  大雄宝殿两侧沿墙分列十八罗汉坐像,都是明代的铁铸金罗汉,是从山西五台山擎来的。寒山寺大雄宝殿的特色在于殿的后面。一般寺院中右侧木架上挂一口钟,左侧木架上放鼓,体现出家人晨钟暮鼓的修炼生活,但这里右侧悬挂着的钟,与众不同,这就是我在车上提到的日本铜钟。钟上的铭文全是汉字,为1905年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写。

  所谓晨钟暮鼓,乃是古时唐代一种计时方式:早晨敲钟,一天开始;晚间击鼓,一天劳作结束。寺庙保持古风,迎接早晨敲钟,晚上击鼓结束一天佛事,也称功课。

  钟右边墙嵌有清代佛教居士大鹤山人郑文焯画的指画"丰干像"。丰干和尚是寒山、拾得的师父。但也有人认为这幅刻像是寒山。墙上还许多书条石,刻有历代诗人咏寒山寺的诗数十首。

  特别值得一看的是背后正中墙上的寒山、拾得石刻像,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所画。他俩"状如贫子,又似疯狂",寒山手指指地,笑口微开,似在讲:"吾俩菩萨转世,天机不可泄漏,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拾得则袒胸笑颜,更逗人喜爱。石碑上方刻有诗篇,其中两句为:"我若欢颜少烦恼,世间烦恼变欢颜。"全篇内容都是劝人变烦恼为欢喜,这样呢。国家能欢喜,君臣能欢喜,夫妻合家能欢喜。很有哲理。似乎我们出来旅游就是遵照寒山拾得的意图办事,不是都希望旅游愉快吗?

  出大雄宝殿,左通普明宝塔和方丈室,右达名闻遐迩的听"夜半钟声"的钟楼,正前方的两层屋宇是藏经楼。远望屋顶,可见唐僧、孙悟空等西天取经塑像群。

  我们先登塔观光。寒山寺始建时就有塔,所以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后毁于战火。北宋重建宝塔,元代末年又毁,后*630年来寒山寺无塔,造塔一直是寺僧的心愿。此塔历时3年多,于1995年秋建成,1996年10月30日举行隆重开光典礼。塔为仿唐木结构楼阁式塔,五层,呈正方形,高42.2米,镀金的铜塔刹重12吨,高9.6米,金山灿烂,塔四周挂有108个风铃,塔内各层都有木梯供信徒和游人登临。登上宝塔,东望苏州古城,南看苏州新区和大运河,可见北面的虎丘山和西面的狮子山,吴中美景几乎尽收眼底。塔院四周建有回廊,漫涉其间可观赏古代名人书写的《枫桥夜泊》诗碑。

  藏经楼到了。楼上秘藏珍贵佛经。赵朴初先生题写书名的《苏州佛教文化》巨著,图文并茂,其中有两页专门介绍了寒山寺藏经楼。楼上佛堂金碧辉煌,佛像庄严,两旁巨型朱红漆经柜整齐排列,内藏许多经书和佛教著作。

  楼下叫"寒拾殿",门上方这三个字的匾额是赵朴初会长所写。这里供奉着状如和合二仙、真人大小的木质全身寒山、拾得雕像,敞襟袒胸,相视面笑,栩栩如生。寒山手持荷花,拾得捧着方棱圆口净瓶,一"荷"一"瓶",取其谐音"和""*",意为和和气气,**安安,百年好合。旧时举行婚礼时,喜堂内高挂和合神像,以图和气好合的好口彩和好气氛。也有在家里厅堂内常年悬挂的。清代雍正皇帝敕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所以和合二仙就是寒山拾得。

  寒拾殿后墙的背面立一巨碑,刻着千手千眼观音、韦驮和关公等人物,刀法细腻,形象生动。两壁墙上嵌书条数十方,上刻《金刚经》及诗词文章。殿内文化艺术气氛极浓厚。

  著名的钟楼就在寒拾殿旁,游人常在楼上撞钟。楼上悬挂的铁钟外径达120厘米,铸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年。1979年12月31日除夕夜,苏州举办首届除夕寒山寺听钟声活动,108声钟声就来自这里。至1998年除夕,已连续举办20届,年年成功,20个除夕共有两万多海内外游人来到这座钟楼下聆听夜半钟声。

  是夜,枫桥古镇灯火辉煌,敲锣打鼓,黄墙内外,宫灯齐明;江村桥畔,铁铃关下,龙舞狮跃,剧曲杂技,各显神通。茶馆书场,各式店铺,顾客盈门。庙内殿堂,点烛焚香,诵经拜佛,木鱼声声,钟鼓齐鸣,吸引四海游人一睹为快。11点42分10秒,方丈在此钟楼上敲响第一声钟,此时万籁俱寂,人人心诚听梵音!人们被中华古老文化所倾倒。当第108记钟声撞响时,正好是新年元旦零点,刹那间爆竹声声,乐曲锣鼓齐鸣。苏州*年年在此致新年贺词,把听钟声活动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已成为我国旅游界开拓最早、从未间断、影响深远、效益良好的特殊旅游项目。

  那么,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为何敲108下呢?

  首先,这一*俗在唐代十分盛行。后来,随着中日文化交流,此风俗在日本流传至今。民间盛传:人生一年中有108个烦恼,登寒山寺钟楼撞钟,或聆听钟声,便能消除一年的烦恼,逢凶化吉。又说,人一生有108种烦恼,听了佛寺108下钟声就能去掉所有烦恼,年年吉祥如意。

  还有一种说法是:一年12个月,24个节气,72个候。古代称五天为一候,按农历360天计,一年分为72候,把12、24、72相加,得108,既可代表一年,又符合108种烦恼之数。因此,若除夕听钟声108声,既能解除新的一年中烦恼,又能消除人生108种烦恼,真是大吉大利。好,请登楼撞钟。也请各位除夕夜来听钟声。

  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大家好,此刻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寒山寺,说起寒山寺,大家都会想起“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千古绝句吧。寒山寺位于苏州阀门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寒山寺最初的名字叫“妙利普明塔院”。下面请大家跟我一齐前往寒山寺游览。

  在寒山寺,最为游人感兴趣的就是那口大钟了。寒山寺的钟,历来受到诗人们的题咏,这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游客们:此刻我们已经进人寒山寺景区了。寒山寺景区拥有“古寺、古桥、古关、古镇、古运河”。古寺即寒山寺。

  各位游客:前面那座金碧辉煌,宏伟庄重的主塔就是寒山寺的普明塔,等一会儿我们进了寺内再去参观。此刻我们取道寒山别院去寒山寺。

  穿过寒山别院,各位看到前面的那座石拱古桥就是江枫桥。此刻我们来看一下山门前的照壁,黄墙上“寒山寺”三个大字,是由浙江东湖名土陶浚宣所写,字体古朴苍劲,给历经千年风霜的古刹增添了庄重感。大家能够在此拍照留念。一个小时和我们集合,请大家注意时间,注意安全,谢谢配合。

  亲爱的朋友们,当我们去苏州旅游时,寒山寺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参观的景点是寒山寺。寒山寺位于城市西部的凤桥镇。它建于公元508年至519年的梁天间。它当时被称为“庙里普明塔苑”。它只在唐代被称为寒山寺。寒山寺不是以山命名的,而是以人命名的。唐朝时,在这里发现了寒山和两位高僧。为了纪念寒山寺,后人将寒山寺改名为寒山寺。寒山确实是唐代的一个诗人和尚,他写了《寒山子诗集》。自唐代以来,寒山寺在国内外都很有名。它的魅力无穷。寻找它的起源有几个原因。

  首先,张冀的诗《凤桥夜舟》使其广为人知。月落的鸟儿啼叫着,霜冻填满了天空,枫木垂钓的.火苗在河面上牵挂着沉睡;在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午夜钟声敲响了客轮。这些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优秀句子,几百年来发挥着文学遗产、文学遗产的文学名称、钟声的诗韵、名扬千古的作用。这首诗不仅在*广为流传,而且传到了东方的日本。因此,清代著名学者余岳在《重建寒山寺记》一文中说:“在*家,三尺大的孩子都不会背诵诗歌。”时至今日,它仍被编入日本教科书。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这些诗歌也很受欢迎。

  其次,佛教门徒一直相信,唐朝和尚曾举行了寺庙,寒山山和传感器,分别是文殊的转世*和莆仙神化成和谐与和谐的两个神仙在我国,成为人们喜欢听到和看到的神。民间传说,这位僧人在寒山寺拾起一尊钟,漂洋过海来到日本一个叫萨迪的地方,传播佛教和*文化。

  第三,据民间传说,张继石诗歌中的钟在经历了多次沧桑之后,于明代末年进入日本。清末,日本的山田寒山先生四处寻找,想把钟还给它原来的主人,但是钟没有掉下来。他筹集资金,铸造了一对铜钟,送到寒山寺,留在日本关山寺。在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的历史上,谱写了美丽的一页。

  第四,寒山寺的钟声不仅具有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而且具有奇妙的功能,可以用十二个字概括为“听钟声、忧思、智慧、菩萨”。“菩提”在梵语中的意思是“觉醒”和“彻底觉悟”。所以游客必须亲自去听寒山寺的钟声。

  唐代诗人张冀在北京考试中考上了孙山,在回家的路上搭上了凤桥。他受到寒山寺半夜钟声的启发,创作了《枫桥夜行》这首永恒的歌曲,在*文学史上占有非凡的地位。也正是寒山寺的钟声解除了他的烦恼,继续在寒冷的窗口努力学*。后来,他又去了北京参加考试并获得了奖励。总之,苏州寒山寺的钟声可以抚慰心灵,启迪心灵,寄托美好的期望。现在我们要进入寒山寺风景区。

  寒山寺风景区有“古寺、古桥、古关、古镇、古运河”供游人游览。古刹是指寒山寺。古关,是指位于大运河和上汤河交界处的铁岭关。它建于公元1557年,是为了抵抗明朝的日本侵略者。这座城市的建筑是宏伟的。古桥是指汉山寺西侧大运河上的江村桥和凤桥。诗人张继明的“江风渔火消眠愁”就是指这两座桥。古镇是寒山寺所在的凤桥镇。凤桥和大和的民居,以及商店、茶馆和书店,都是姑苏水乡的一道亮丽风景。古运河是指汉山寺旁的京杭大运河。


归元寺的导游词优秀菁选(扩展7)

——寒山寺的导游词优选【5】份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本次带领大家游览寒山寺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魏。本次游览,大家不要走散,要跟紧队伍哦。

  绕过山墙,进到寺院,小小的院子中间是日本友人赠送的石碑,右边是当年寒山拾得两人种下的古树彷佛在向我们招手,左边几只青铜大鼎,上面刻着飞禽走兽,日月星辰,轻轻一敲,就会嗡嗡作响,好像在诉说着寒山寺千百年来的'故事。大家可以试一试。

  现在我们来到了罗汉堂,这里有100多尊罗汉,与真人灯神大小。瞧,这个罗汉的眉毛真长,哟,这个罗汉长着仨脑袋,他叫“慈悲大仙”,还有两耳垂肩、大腹便便、胳膊奇长、脚非常大的罗汉。这些远看金光闪闪,*看栩栩如生、工艺精湛、造型奇特的罗汉,给这座寺庙*添了神秘气息。

  穿过小门,我们来到藏经楼。这有两位“圣人”。圣人寒山手里拿着宝瓶,端详地很仔细,对不对?拾得在旁边指指点点,很有意思。

  今天我就讲到这了,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

  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

  大家好!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寒山寺,说起寒山寺,大家都会想起“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千古绝句吧。寒山寺位于苏州阀门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寒山寺最初的名字叫“妙利普明塔院”。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前往寒山寺游览。

  在寒山寺,最为游人感兴趣的就是那口大钟了。寒山寺的钟,历来受到诗人们的题咏,这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进人寒山寺景区了。寒山寺景区拥有“古寺、古桥、古关、古镇、古运河”。古寺即寒山寺。

  各位游客:前面那座金碧辉煌,宏伟庄重的主塔就是寒山寺的普明塔,等一会儿我们进了寺内再去参观。现在我们取道寒山别院去寒山寺。

  穿过寒山别院,各位看到前面的那座石拱古桥就是江枫桥。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山门前的照壁,黄墙上“寒山寺”三个大字,是由浙江东湖名土陶浚宣所写,字体古朴苍劲,给历经千年风霜的古刹增添了庄重感。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一个小时和我们集合,请大家注意时间,注意安全。

  谢谢大家!

各位旅客朋友们:

  寒山寺位于苏州阀门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寒山寺最初的名字叫“妙利普明塔院”。后来在唐代贞观年间,这里来了两位天台山的高僧寒山和拾得,才改名为“寒山寺”的。传说寒山、拾得分别是文殊、普贤菩萨的化身,后来被人识破,两人就双双乘鹤而去。又传说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钟,飘洋过海东渡日本,到了一个名叫萨堤的地方,传播佛学和中国文化。

  在寒山寺,最为游人感兴趣的就是那口大钟了。寒山寺的钟,历来受到诗人们的题咏,这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相传张继诗中所涉及的.钟,历经沧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的山田寒山先生四处探寻,欲将此钟归还,但终无下落,便募捐集资,在日本明治38年由小林诚等一批工匠精心铸成一对青铜钟,一口留在日本观山寺,一口送来苏州寒山寺,在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史册中写下了美好的一页。在日本,苏州寒山寺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在日本的小学里,甚至把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作为课文来讲授和背诵。

  自1979年12月31日除夕夜,苏州举办首届除夕寒山寺听钟声活动以来,已连续举办了20届。20个除夕,*3万以日本人为主的海内外游人来寒山寺聆听夜半钟声。

各位旅客:

  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648年),有两个年轻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们从小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寒山长大以后父母为他与家住青山湾的一位姑娘订了亲。然而,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寒山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里顿时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咸、涩,唯独没有一丝甜味。他左右为难,怎么办呢?经过几天几夜痛苦思考,寒山终于想通了,他决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则毅然离开家乡,独自去苏州出家修行了。

  十天半月过去了,拾得没有看见过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为这是从来没发生过的。一天,他忍不住心头的思念,便信步来到寒山的家中,只见门上插有一封留给他的书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寒山劝他及早与姑娘结婚成家,并衷心祝福他俩美满幸福。拾得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难受。他懂得“朋友之妻不可欺”的道理,所以深感对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后,也决定离开姑娘,动身前往苏州寻觅寒山,皈依佛门。时值夏天,在前往苏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开着一片红艳艳的美丽绝顶的荷花,便一扫多日来心中的烦闷,顿觉心旷神怡,就顺手采摘了一支带在身边,以图吉利。

  经过千山万水,长途跋涉,拾得终于在苏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样鲜艳芬芳,光彩夺目。寒山见拾得到来,心里高兴极了,急忙用双手捧着盛有毒斋的篦盒,迎接拾得,俩人会心地相视而笑。现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图案,据说就是这两位好朋友久别重逢时的情景。过去苏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图画挂轴,以及江南许多地方春节时贴在大门上的门神,内容都是两个人,一个手捧竹篦盒,一个手持荷花,相互笑容可掬,一副逗人喜爱的模样,也称“和合二仙”。据说也源于这个美好的传说。

  民间还传说,“和合二仙”为了点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搭得来到人间的,甚至寺名也由于“和合”在此喜相逢并成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院”更改成“寒山寺”。由于“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张继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广为流传,所以尽管后来在宋朝时,曾将寺名重新改为“普明禅院”,但人们仍*惯地称它为“寒山寺”。从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惨遭次劫,但事后总能复建,足见寒山寺在历代人们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现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见由他俩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说拾得后来还远渡重洋,来到“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传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看来“和合二仙”早就告诫过:中日两佃人民应该既“和”又“合”,而不应兵刃相见。正因为如此,所以日本友人也特别喜爱中国的寒山寺。是呀,和*、合作、友谊、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最强音!

  两人的问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间广为流传,影响甚广。现在餐饮等公共场所、民众家里经常有此句做裱悬挂。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各位朋友:

  寒山寺的碑刻素来闻名,而其中最著名的首推《枫桥夜泊》诗碑了。

  现在我们就到碑廊去观赏一下。自古至今,寺中《枫桥夜泊》诗碑到底有几块呢?答案是:一诗七碑。北宋翰林学士殉国公王珪(1019—1085年)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石刻,为张继诗第一石,可借此碑早年失传。为恢复历史遗迹,弘扬民族文化,在海峡**有关人士的努力下,于1996年用王珪字迹集成的张继诗第一石又重立于普明塔旁。这要感谢台湾博斯年图书馆,他们无偿慷慨惠赠3000余字的王珪手迹墓志铭拓片,经苏州著名书法家费之雄集字,苏州碑刻博物馆雕刻艺术家时忠德重刻,又向世人展示了张继诗第一石的神采,为了解王珪书体特征和风格提供了实物。

  全诗集字只有28字,但能直接选用的王珪完整原字只有14个,即:月、满、天、江、火、对、姑、城、外、寒、山、寺、夜、半,其余的都是通过原字部首组合而成。如:“霜”,用“雨”和“相”结合;部民”以“目”和“民”组合等等。字作为正楷,介于颜、柳书体之间。碑石选用了有一定年代的无字旧青石碑,总高2.5米,宽0.84米,厚0.2米,高1.66米,每字约13厘米见方。诗碑碑拓于1996年9月已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第二块碑是明代文微明所写,因寺失火,仅存残碑一块,剩下不到10字,现展示在碑廊墙内。第三块碑为清代俞樾所写,保存完好,现市面上常见的《枫桥夜泊》条幅即是俞樾书碑的拓本。该碑陈列在碑廊内。第四块碑是与唐代的张继同姓同名的`河北沧州人张继于1947年12月14日书写的。张继写好此碑,想不到第二天便碎然逝世,这幅墨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绝笔了。这块诗碑保存较好,现陈列在普明塔院内,诗的原件保存在台湾中国中央史馆。 第五块碑我们在寒山别院松茂亭内,已先睹为快了,就是***书写的那块。 第六块碑是当代书画大家

  刘海粟的作品。1981年冬,时年86岁高龄的画家把自己关在房内约5个小时,用整个身心完成了一件力作——行草《枫桥夜泊》。刘老完成这件作品后病倒了多天,但他对这幅作品非常满意,认为不亚于俞樾所书。根据刘老生前愿望,这块碑于1994年镌刻完成后置于寒山寺碑廊内。

  第七块碑是1998年新竖在“枫桥诗碑廊”内的由革命前辈陈云所书,原件是他82岁时赠给评弹名家刘韵若的。碑廊内与俞樾手书碑相对而立的是康有为1920年在寒山寺题的诗:“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到不空空。”康有为曾慷慨于古钟流失到日本,他风趣地说:也怪丰干和尚多嘴多舌,向浙江台州太守阁邱点破了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菩萨化身的天机。若不是泄露天机,再有转世者到来,寺内就不会空空地连古钟也保不住了。


归元寺的导游词优秀菁选(扩展8)

——苏州寒山寺的导游词(5)份

  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欢迎来到“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游的导游晁子凯,*常大家都叫我“晁操”。在去游览之前,我要提醒你们:不能乱丢垃圾,因为这里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尤其是不能把垃圾扔进水里。你们想:要是每个人都乱仍垃圾,那咱们苏州园林不就变成垃圾堆了,而且很快会变成世界最大的垃圾池。

  游客们,我们现在到了园林的拙政园!你们别小看它,它可是与首都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四大名园。拙政园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来明代监察御史王成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的语意为名。拙政园分东、中、西住宅三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在布置为园林的博物馆展厅。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了拙政园,接下来就到了狮子林。狮子林有六百多上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和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为“林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狮子”因而得名。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享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怎么样,我讲得好吧!要是讲得好,就推荐你们的亲戚来旅游吧,我愿意为他们当导游。

各位贵宾,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并由我陪同大家去我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观赏园林,到人间天堂去享受一天。

  在车到景点之前,我先为大家介绍苏州园林的基本情况。“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当然,也请大家注意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游客。

  我们马上到了今日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好,留园到了。留园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它应用了分合,明暗等对比手法。大家好好观赏吧!

  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到了,你们跟我来,狮子林变幻莫测,值得一览。

  穿过狮子林,出去约5千米,可见寒山寺,要不现在大家休息一会儿吧。说到寒山寺,大家自然会想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吧!因唐初有个叫寒山的.和尚未在这里住过而得名。现在寺内存碑一方,上刻张继写的《枫桥夜泊》一诗。

  告别寒山寺,大家还恋恋不舍。希望它能给你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在人间天堂——苏州度过了美好的一天。谢谢各位!愿大家旅途*安愉快,再见!

  各位旅客,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并由我陪同大家去我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观赏园林,到人间天堂去享受一天。

  在车到景点之前,我先为大家介绍苏州园林的基本情况。“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当然,也请您们注意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游客。

  我们马上到了今日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好,留园到了。留园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它应用了分合,明暗等对比手法。大家好好观赏吧!

  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到了,你们跟我来,狮子林变幻莫测,值得一览。

  穿过狮子林,出去约5千米,可见寒山寺,要不现在您们休息一会儿吧。说到寒山寺,大家自然会想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吧!因唐初有个叫寒山的和尚未在这里住过而得名。现在寺内存碑一方,上刻张继写的《枫桥夜泊》一诗。

  告别寒山寺,大家还恋恋不舍。希望它能给你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在人间天堂——苏州度过了美好的一天。谢谢各位!愿大家旅途*安愉快,再见!

  五湖四海的旅客们,欢迎来到“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游的导游晁子凯,*常大家都叫我“晁操”。在去游览之前,我要提醒你们:不能乱丢垃圾,因为这里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尤其是不能把垃圾扔进水里。你们想:要是每个人都乱仍垃圾,那咱们苏州园林不就变成垃圾堆了,而且很快会变成世界最大的垃圾池。

  游客们,我们现在到了园林的拙政园!你们别小看它,它可是与首都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四大名园。拙政园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来明代监察御史王成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的语意为名。拙政园分东、中、西住宅三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在布置为园林的博物馆展厅。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了拙政园,接下来就到了狮子林。狮子林有六百多上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和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为“林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狮子”因而得名。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享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怎么样,我讲得好吧!要是讲得好,就推荐你们的亲朋好友来旅游吧,我愿意为他们当导游。希望你们的生活愉快。

各位贵宾,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并由我陪同大家去我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观赏园林,到人间天堂去享受一天。

  在车到景点之前,我先为大家介绍苏州园林的基本情况。“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当然,也请大家注意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游客。

  我们马上到了今日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好,留园到了。留园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它应用了分合,明暗等对比手法。大家好好观赏吧!

  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到了,你们跟我来,狮子林变幻莫测,值得一览。

  穿过狮子林,出去约5千米,可见寒山寺,要不现在大家休息一会儿吧。说到寒山寺,大家自然会想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吧!因唐初有个叫寒山的和尚未在这里住过而得名。现在寺内存碑一方,上刻张继写的《枫桥夜泊》一诗。

  告别寒山寺,大家还恋恋不舍。希望它能给你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在人间天堂——苏州度过了美好的一天。谢谢各位!愿大家旅途*安愉快,再见!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