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读后感菁选

首页 / 实用文 / | 2023-02-27 00:00:00

《正面管教》读后感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正面管教》读后感1

  很惭愧,之前为了完成任务囫囵吞枣式阅读,加之对关于家庭教育的积累不够,所以理解得很肤浅。经过几轮的读书交流,不断加深了我对正面教育的理解。当我再次捧起这本书时,原先无法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一下子有了新的认知。何谓经典,就是每字每句都透着智慧的光芒。我这次细嚼慢咽,再次走进了《正面管教》,进行了整本书阅读,我会在一个页面反复停顿,闭上眼睛,细细回味字句中蕴含的深意,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情况再上心头。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和其他传统管教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正面管教既不会羞辱孩子,也不会让我们感觉难堪,它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然后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他的各项能力。正面管教的基石是和善而坚定,这是因为“和善”可以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而“坚定”则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自己的权威,同时向孩子表明尊重事实的态度。

  教育孩子知易行难。我们教育孩子切忌太容易受情绪的支配而陷入权利之争。我们的目的是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是激励孩子做的更好,而不是让孩子放弃自己;是启发孩子探索式的思考,而不是在命令、责备中招致孩子的戒备;是让孩子决定做什么,而不是剥夺孩子的选择权。

  教育伊始,沟通先行。

  7——9章用了非常多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

  一、核实能改善沟通。我们要多去发现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可以通过核实,以友善的方式,问启发式问题来促进沟通。

  二、探询会促进沟通。我们可以用好奇心增进情感联结并改善沟通。比如一种简单的探询方式就是要求“多告诉我一些”还可以接着说:“然后呢?然后呢?”孩子们不需很多鼓励就会告诉你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他们需要的.是知道老师对他们的观点真正感兴趣。只要我们不评判、打断或纠正他们,她们就会告诉我们很多。

  三、邀请会鼓励合作。邀请学生多参与一些有助于他们变得能够自我指导的计划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如果一味地指挥会招致被动会主动的抵制与反叛。

  四、肯定会愉悦沟通。要寻找机会肯定孩子们的成就和独特性,当我们要求过多并且急于求成时,他们就会丧失信心。就像书中讲到一个叫杰森的五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如何的捣蛋,杰森的老师在开始也试到使用惩罚,留下抄几遍课文,请他站起,送校长办公室,而结果是杰森只会做鬼脸。之后老师怎样运用鼓励,给与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在杰森每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哪怕是今天的课堂只是比前两天的课堂少了几声乱叫,老师都会鼓励并回以微笑,终于让这个孩子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越来越愉快地相处。

  五、尊重会深化沟通。当我们尊重学生时,我们就会认可我们和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并鼓励成长和有效的沟通。不要因为别人不明白的事情评判他们,而要鼓励学生寻求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当我们和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关系时,我们就会发现通过核实、探询、邀请和鼓励、肯定以及尊重赋予学生力量会更容易些。在良好的沟通中,会有大量的倾听、尊重、好奇心和赋予力量。

  当然,正面管教不会一蹴而就,过程可能会有反复,这点作者在书中就曾说道:想把《正面管教》的书扔到窗外,不想让人知道写《正面管教》的作者也会反复犯错。

  正面管教重点在于创建相互尊重和支持的班集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教室成为一个培育人、愉悦和快乐的学*和成长的场所。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有一颗爱心,更需要知道如何去爱。知易行难,那就在实践中反复推敲吧!

  读书,使大脑充实;思考,则会让智慧开花。教育绝非单方面的冥思苦想,更需要不断摸索和实践中的总结和改进。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努力先充实自己,做好自己,与孩子彼此尊重,彼此信任,在爱与欢乐中相处,在教育的道路上始终温柔而坚定地走下去。

《正面管教》读后感2

  这个假期学校让读一本书————《正面管教》,说实在的,看了这本书的目录,让我感觉这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临*开学了,为了完成任务,强制自己静下心来看这本书,我却发现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书的作者简·尼尔森,是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里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七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有两个孩子的曾祖母。她曾经担任过十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众多著名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的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正面管教倡导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弃二者之短而采其所长,既有骄纵的和善,亦有惩罚的坚定,而剔除了骄纵的无规矩和惩罚的过分严厉。

  整体来说,正面管教就是一种鼓励模式。以往教师在针对犯错误的学生时,往往采取严厉的训斥,孩子表面上服从了,但实际上不服气,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而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读完这本书,让我对鼓励和赞扬的区别有了深刻的认识:赞扬针对的是做事的人,而鼓励针对的是行为,赞扬是评价式的,鼓励是自我指向的,赞扬长期的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而鼓励能让孩子自信。举个例子,我的孩子从上一年级开始,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写作业都磨磨蹭蹭的,我采取了各种的方式,比如说按照我要求的时间写完作业的,给予金钱上的奖励,或语言上的表扬,但是效果甚微。以往我认为坐在孩子旁边看孩子写作业,陪伴孩子,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实际上,坐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写作业,是在精神上给予孩子的一种鼓励和支持。就比如练电子琴,在最初刚开始的时候,我都一般坐在她旁边,鼓励她,帮助她想办法一起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随着孩子弹琴技能的增长,现在她有信心完成自己的学*任务,我就放手让她自己练*。鼓励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老师要动脑筋、想办法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来增强孩子的自信。

  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还有一个感受,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被家长包办代替的太多了,大人们事无巨细的替孩子们打算,抹煞了孩子办事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的提高的机会,也让他们失去了对生活、对社会、对事情的热情。就比如说,这个假期我的孩子参加了一个军事拓展夏令营,她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我很担心她能不能适应这个夏令营生活,但孩子快乐自信、顽强的笑容告诉我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通过这件事,我深刻的认同了这本书里告诉我们的,寻找机会帮助孩子从自己的经历中学*,学会放弃对孩子的控制,转而以一种合作的方式与孩子们共同努力,正面管教才会有效,或者说老师家长的管教才会有效。

  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一些沟通的技巧,其中有几个我非常的赞同,比如说探询,要用好奇心增进情感连接并改善沟通。和孩子一起探询问题,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在共同解决问题中增进了与孩子的情感,这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还有一点就是尊重,当你尊重孩子时,你会认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并鼓励成长和有效沟通。在尊重这点上,我还需要改善,有的时候在与孩子或者学生沟通时语气过于强硬。

  我相信,读了这本书,我会通过自己的改变,来改变孩子,改变他人。

《正面管教》读后感3

  《正面管教》这本书,以前我听说过,但却一直没有看过,也不知道里面到底讲些什么。今天有幸听樊登老师讲到这本书,感到很是受益。说实在,这本书的信息量真的是太大,包含内容也非常的多。早晨,我边做饭边看了一遍视频,感到里面自己要学*的地方太多太多。于是到了中午,我又看了一遍视频,这次我还专门做了笔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点都一一地记录下来,方便自己以后再慢慢地消化。

  这本书,让我首先记住的一句话是:和善而坚定,也可以说是温柔而坚定。书中谈到了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方式有三种:

  1、严厉;

  2、骄纵;

  3、正面管教的道路。

  严厉的管教方式,易使孩子形成愤恨、报复、反叛和退缩的行为。在这方面,樊登老师还谈到了孩子的自律性与其自尊水*的关系:自尊水*低的孩子往往自律性就较差。

  而骄纵的管教方式则会导致孩子操纵、依赖、缺乏责任感与价值感。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其行为看似非常地狂妄自大,其实却非常的缺乏自信心。由于缺乏父母对其行为的必要引导,所以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在哪里?也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在这里还谈到了孩子与大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孩子的`感知能力比**强,而解读能力却比**差。这样的例子生活中也会有很多,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被夺走后,为了引起**的关注,行为上往往会出现退行如:尿裤、拉裤、闹人、生病等。**只有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使教育取得成效。

  而正面管教的核心便是:和善而坚定。“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书中讲到判断教育行为是否有效要看:

  1、是不是做到了和善而坚定。既让孩子感觉到无条件的爱,但是又有确定的边界,让孩子感受到了安全感。

  2、有没有给孩子带来归属感和价值感。

  3、是否长期有效。

  4、是否能传递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以及良好的生活品格等。

  怎么做到和善而坚定呢?当孩子生气时,父母先转身离开。离开的原因是:我不能够要求你一定要学会尊重我,但我最起码可以要求我要尊重我自己。这其实是父母冷静的一个过程。一个人在情绪激动时处理问题,是无法做到和善而坚定的。只有在调整好心态后,再重新和孩子进行沟通:我很抱歉你刚才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我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的时候,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会儿。先给孩子确定一个规矩,然后再说我爱你,继而和孩子一起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是赢得孩子,还是赢了孩子。虽是一字之差,但对于教育效果来说,却是相差万里。你要赢,孩子便会输。试想,孩子若经常生活在一个输的环境中,又怎能滋生出自信、自尊和自爱。生活中,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就看家长如何去引导,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是否能将每次犯错都变成一种学*的机会,让孩子从中得到成长。而不是当孩子犯错后,只是对孩子进行无休止的批评与谴责。其实,这是一种自己不成熟的表现,是自己不想承担错误带来的后果,所以,便把自己对承担错误的恐惧心理,转变成了愤怒发泄到孩子的身上。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自己是需要不断地学*、成长和进步,才能更好地解读自己的行为!

  真正的不良行为有四类:

  1、寻求过度保护;

  2、寻求权力;

  3、报复;

  4、自暴自弃。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核心的解决方法是: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感情,表达对孩子的欣赏,更多地关注他的优点,表扬他,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无条件的爱。然后,再根据不同的行为,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书中提到了几个非常独特的工具:“积极的暂停”、“鼓励和赞扬”、“肯定动机和过程,而不是肯定简单的结果”、“家庭会议”等,这些理论和事例都让我印象深刻,受益良多。相信这是一本对于教师,对于家长都非常有帮助的图书。希望大家有时间了,都能真正地去拜读一下,一定会让自己终身受益的。

《正面管教》读后感4

  时光在书香中飘逝,《正面管教》这本书也伴着夏日的缓缓炎热慢慢展开。

  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看到这句话,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我们班的X同学,他是个特别不合群的孩子,上课时永远坐不端正,常常趴在桌上,并把椅子360度旋转。喜欢插话,走路永远不在队伍里,磨磨蹭蹭地落在班级后面,作业不按时交,订正从来不按老师的要求写……我跟他讲了无数次的道理,也经常在下课后把他单独留下来进行教育批评,可是大半学期下来,我的批评教育对他似乎不起什么作用,每次在我教育他时都是低着头,但常常是我在唱独角戏,后来还是老样子。因为我不认为他是一个笨孩子,所以我决定要在他身上花费更多的心思,争取对他有更深的了解。我想起了正面管教里的这句话,忽然领悟到,这个让我如此头疼的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正是缺爱的表现吗?

  我决定用爱“收服”他。于是我在每一次的作业中都加一张用可爱的便签纸写的小短语,信中着重表现了其实我内心有多喜欢他,字写得越来越有进步,今天又比昨天好了一些,告诉他他是我在班里第一个注意到的孩子,我觉得他优秀又阳光,我相信自己的眼光,这一点从未变过!一段时间后,我明显感觉到了他的变化,至少上语文课时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后来,我对他更加关心,有一次,他感冒了,但是带的却还是凉水,于是我就给他倒了一杯开水,还一天多次询问他有没有感觉好一些;而当我发现他有一个很不好的*惯——喜欢在课堂上玩愤怒的小鸟橡皮,有时还打扰到别的同学。思考良久,我让他带着所有的橡皮来我办公室,在他疑惑时把我准备的两块崭新的学*橡皮和他作交换,并在送他的橡皮上刻下提醒的话……终于,我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收获,他跟最初相比有了极大的进步,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当然成绩也突飞猛进,期末考试考了“优”。

  《正面管教》一书中“安排特别时光”一节中讲到“放学后只要花几分钟作为给一个孩子的特别时光、就能帮助这个孩子感受到足够的鼓励停止其不良行为,尽管在这段时间里并没有提到不良行为。”我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班里有一个Y小朋友,上课极易分神,学*上很不踏实,试卷常常做的一团糟,小测验的成绩也不行极差。因为家长做生意,接小孩经常晚点,她常常是一个人在教室里做自己的事的。有一次,我很偶然的发现不是值日生的'他在很努力地去擦黑板并且整理讲桌,我很感动,大大地表扬了他,并且跟她约定以后一段时间如果妈妈又来晚了的话我可以在教室陪她,我和他之间将有十分钟的“特别时光”,孩子听了很兴奋,像和我共有了一个小秘密。事实上我也照做了,一开始他跟我聊天时很拘谨,后来在我的引导下越来越放得开了,她很愿意和我分享自己的生活,甚至把他前一段时间状态不好的原因是爸爸妈妈老是吵架的事都告诉了我……当然,在“特殊时光”的作用下,她进步非常大,不仅是成绩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此外,书中还告诉我们要常常鼓励孩子。说真的,有时我们会认为鼓励并不容易,尤其是做一个班主任,通常由于心急很*惯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批评能促使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很少有人深想过批评带来的影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帮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他做错的事进行批评,才不会再犯。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要鼓励。《正面管教》的作者一直强调,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积累的效果。这一点对班级里的所有学生,都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看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很多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时的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去,真正让学生们受益。

《正面管教》读后感5

  自从我接手这级新初一以来,感觉自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动不动就爱对着学生大吼大叫,他们一天不让我生气,感觉就像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一直很苦恼,怎么和这帮“不听话”的孩子处好呢?刚好假期里读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这本书,让我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下面是我的几点心得:

  “正面管教把重点放在创建一个互相尊重和支持的班集体,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去追求学业和社会的成功,使教室成为一个培育人、愉悦和快乐地学*和成长的场所。”这一点我感触最深了。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场所就是教室,如果他们在教室里每天听到的都是老师的吼叫,那让他们积极快乐地去学*是不可能的。我一直想让我的学生能在我的.带领下快乐地学*和生活,所以我必须想办法来改变我对他们的态度,不能简单粗暴地来处理问题,要尊重他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令人惊讶的是,相互尊重的教师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竟然是什么也不做,看看会发生什么。”我上课容不得半点干扰,一有学生说话、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没有学*资料、不做笔记……我一下子就来气了,非得训斥一番,这样课堂上很多时候,我都是在“灭火”,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师生的心情也不好,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可记得有几次,我因为生气,竟然什么也没做,只是在静静地看着,结果说话的学生慢慢停了下来,有的学生还抱怨说话的学生,我有一种找到同盟军的感觉。看来,一件事有很多处理办法,并且肯定有很棒的法子在等着你,所以我要努力去探索,争取把教室打造成一个充满爱和欢乐,老师和学生都喜欢的地方。

  “如果你用大量的时间说、命令、要求和告诉,但却不用行动执行,你的话就会从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学生就会变得对老师充耳不闻。”“另一方面,如果你把事情只说一遍,并且执行,学生们就知道你说话时算数的。”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赞同。我一直坚持说到就要做到,我对学生说的事,就一定去做,不会去许诺一些做不到的事。这样不但能帮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而且还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现在我有几个学生最特别甜,也特别快,许诺个事情张嘴就是:“老师,我明天保证完成作业。”“老师,我下次肯定能默写好。”……当时把老师哄个开心,下次作业还是没完成,默写还是写得很差。我说过他们很多次,说话要负责任。希望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下,他们能成为讲信用的人。

  “很多老师确实关爱自己的学生,但孩子们却得不到这种讯息。”“每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她就冲他们大喊大叫、批评他们、当着同学们的面羞辱他们。”“当我批评我的学生们时我的声音大得足以让其他人都听到。当我说学生做的好事时,声音轻得其他人通常都听不到。”感觉这就像在说我自己。我确实很关爱我的学生,可以说全身心都投在他们和我女儿身上,但是我总是冲着他们吼叫,他们能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吗?肯定不会。另外,我是不是太吝啬对他们的赞美了?教了他们一个学期了,是不是受到我表扬的学生太少了?我女儿就说我总是教训她,从不表扬她。我是不是要学着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并能适时地大声地表扬他们?

  有一天,巴克利先生正在处理一个正在上课想入非非的学生。他将手轻轻放在这个男孩的肩上,说:“想象一下。你 8岁了。你起了床,打开音乐电视频道。你知道里面的每一个歌手和每首歌曲的所有歌词。但是,会有人给你一份工作吗?没门!为什么呢?因为你在我的课堂上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凝视天空了。”这个学生抬起头来,咧着嘴笑了,然后打开了书。这种幽默的方法比大声叫学生的名字,提醒他注意听讲好多了。

  书读完了,我还在深思,我是有能力改变现在我和学生这种僵持的局面的,这需要我用心去发现那些美妙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去对待这些有头脑的、有思想的孩子们!

《正面管教》读后感6

  阅读了《正面管教》三四章后,发现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用骄纵的方法。正面管教对孩子和大人都不造成羞辱。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既不用像严厉控制那样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并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从头到尾都是大人在承担责任,当大人不在场的时候,孩子们没办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不用像骄纵型那样在教导孩子时不负责,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放弃了责任。正面管教提出了有效管理的四个标准:和善与坚定并行,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长期有效果,教给孩子各种技能,培养孩子良好品格。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用和善的语言和孩子沟通,不惩罚不说教,而是问一些启发性语言,使孩子积极地解决问题,培养孩子良好品格。

  文章中提到了大人与孩子之间三种主要互动方式:严厉型—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骄纵型—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正面管教—我们一起来制定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须独自做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从儿子出生到现在,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我们自己确实走过很多弯路。曾经觉得批评和指责可以帮助儿子矫正一些不良*惯。在*常的管教中是对孩子严厉地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表面听话了实际心里很不服气,而我们事后也很内疚。对比了下书上说的三种互动方式,我们是严厉型的,常常是我们对他唠唠叨叨,他茫然地被动接受,但下次碰到同样的问题时,错误依旧发生。而我们只能是对他惩罚,收效甚微。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使用过骄纵的方法,认为这是培养他自信的一种方法。我们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他犯错误的时候我们也不说教,让他自己解决,甚至不指出他的错误,怕伤到他的自尊和自信,但是这种教育方法似乎也不行,因为这样以后小孩子意识不到很多错误,甚至认为我们家长就不应该管教她了,或者在事情上他总认为他有道理,家长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我行我素。

  我认为,与孩子交流的方法可总结为以下四步:第一、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第二、表达出对于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候再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第三、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第四、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这只是本书中**与孩子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在**友善、关心和尊重的态度下完全是能够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值得强调的是,太多的父母认为在生气时就要解决问题。其实,这是最不适合解决问题的时候。在生气的时候,人们接通的是“原始脑”——其选择只有“战”(争夺权力)或者是“逃”(后撤,并且无法沟通)。我们不可能用“原始脑”做出理性的思考。我们会说些过后就后悔的话。在处理一个问题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直到能够用理性大脑来思考时再解决问题才有意义。这也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一项重要技能。有时候,“决定你要做什么”(这是你将在第5章里学到的一个好工具)要比试图让孩子去做什么好得多——至少在孩子愿意合作而不再和你较劲之前是如此。所以,要记住:和善等于尊重。

《正面管教》读后感7

  教育就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所以它就具有一定的观赏意味,可是反观我们的教育教学何尝具有观赏性?就是那些逢场作秀排练、演练了很多次的公开课,它的观赏性也未必有多高,同样的思维考究后,那整日关起门上的家常课、自己*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不难想象它们的面目一定是可憎的了,《正面管教》及《儿童纪律学》读后感。所以肯定的说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至于问题的根源所在我觉得深究的意义也不见得有多大,而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的方法。读了《正面管教》和《儿童纪律学》两本书之后,结合书籍中的做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对一下几点深有体会:

  一、建立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犹如我们读过的《五十六号教室》中所提到的信任一般,尊重这是建立和善、坚定正面管教的前提所在。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实施正面教育的四个基本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于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候再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这只是本书中**与孩子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在**友善、关心和尊重的态度下完全是能够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所以,尊重是相互的,是开展一切活动与沟通的前提条件。自己在班级管理中虽然也力求做到信任和心*气和,可有时候自己却因为孩子的纪律问题出现朝着孩子大声呵斥的现象,而且心里觉得这是为了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惯,出发点没有错,其实这一来师生间建立起来的信任就会被破坏,甚至会花费更多的时间重新建立,或许仍心存芥蒂,这样的代价真是不敢想象。

  二、变赢了为赢得很多时候我们总在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的名义,扮演着孩子们心目中的'大灰狼形象。对于我们的要求他们没有心甘情愿的接受,于是我们就拿出一副惟我独尊的长者威严,要求孩子必须如此,结果表面上孩子是屈从了,也接受了。可是孩子内心里是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去做得,可想而知,这样的效果并不如愿。那我们何不改变一下策略,表示认同和理解之后赢得孩子的心,让他成为你的合作者,欣然接受出色完成呢?所以与孩子*等对话,不去考虑自己所谓的尊严,而忽略孩子的人格尊严,做真正意义上的*等者,那样才会赢得孩子。

  三、解决问题讲究策略当孩子出现问题是我们要关注的是什么?仔细分析孩子问题背后隐藏的东西他到底是在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或是报复,自暴自弃,以及出现这些行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然后想办法鼓励孩子,采取有效的鼓励方式注重如何解决问题,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那我们现在再去怒气冲冲的追究责任,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造成必要的痛苦——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应的惩罚了,而惩罚的结果只有四种可能:愤怒、报复、胆怯、反叛。所以我们也来试着改变一下,积极的暂停,双方进入冷静期,然后通过启发式问题,慢慢走*孩子的世界,考虑孩子的感受,然后做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找一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启发式的提问方式或头脑风暴法,按照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学到知识,把错误当成学*的机会。这样下来孩子*得的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出现问题是的抱怨和指责。其实教育孩子的确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我们也必须在错误中学*,在错误中总结,与孩子一起成长,把每一次犯错看成一次难得的学*机会。心*气和的坚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充分用这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实践到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边学边用,那样受益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们,那时的教育也许才真正具有艺术。

《正面管教》读后感8

  以前在樊登读书会听过这本书,时间久了忘光了,前天偶然机会再听樊登老师讲的时候感悟颇深,有些感悟记录下来。

  在本书《正面管教》中心就是一句话:和善而坚定。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有爱也要有边界,有原则。光有爱没有边界就成了骄纵,光有原则没有爱,孩子就不会听我们的,只能解决短暂问题,如果我们感觉教育孩子很费力,那么说你的方式肯定是有问题的,甚至也只能是解决短暂问题。

  记得以前看过一句话,爱是一切问题根源,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大人问题也是如此,其实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在3岁之前我们可以给予无条件的爱,哭闹时就要去哄,3岁以后孩子已经懂得很多,这个时候不能光有爱,还有有边界。但是孩子又跟大人不一样地方在于,孩子对于事情的理解方面,更多靠感知力,解读能力很差。书中举例子,二胎来到后,因为小宝宝不会照顾自己,家里更多精力观照老二,老大就错误认为当自己是个小宝宝,爱哭闹,需要奶瓶,尿裤子爸爸妈妈就会照顾自己,结果是适得其反,阿黛尔解释并非事实,只是他通过感知得来的,他的行为取决于他认为的事实。其实这个时候孩子是需要关爱,一个拥抱一个无言的暗号就可以满足孩子。通常这个时候大人往往就会更加气愤,其实越是愤怒,呵斥效果越差。让他感知父母是爱她的胜过千言万语的教训来的快。

  爱是教育的前提的.话,那么原则才会让这个孩子更加健康自信成长呢。何为原则,何为边界。为何要对小孩有原则,有的人喜欢对出问题孩子说,那是孩子天性,实则是大人对孩子的骄纵。我们要尊重孩子,但是要知道孩子以后也是社会人。我们不教育,迟早会被社会教育。有人说小孩子不懂法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日常小事告知他。这让我们想起前段时间,关于大连14岁男孩猥亵10岁女孩不成将其杀死的案件,如果说14岁还不构成法律责任的话,那么未来这个孩子也将是父母的终生负担与遗憾,因为这个孩子这么小就做出这样事情,没有走向社会,完全是家庭教育造成的,父母还以为对孩子的骄纵是爱,实则是害,今天的结果可以说是父母一手造成的。今天能**,并且**后如此淡定,还在同学群云淡风轻的谈起此事,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积纵成害呀,再比如李双江儿子李天一也是一样,孩子后半生就这么让父母给毁了。

  本书中介绍几种家教类型,严厉型,顾名思义有原则,缺乏爱的沟通;骄纵型,放任,给予无限自由,没有原则,有爱。正面管教型,是既要有爱也有原则。在现实中,每每遇到问题我们都会头痛,其实每一次问题都要把他看成学*机会,跟孩子一起解决,先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同时由要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当孩子不哭闹时候,再去训练孩子,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书中案例,如何解决孩子早晚作息问题。可能我们会遇到,到了该吃饭时候不吃,该刷牙时候,去玩玩具,该睡觉的时候,却要看绘本.....等等一系列问题,也都是我面对的。本书观点是:让孩子参与到日常作息计划中来,征求孩子意见,一起参与制定晚间作息时间表:哪个时间段玩游戏,哪个时间看动画片,哪个时间运动,哪个时间要刷牙洗脸上床,上床进行几个游戏后要关灯睡觉。包括早晨要穿什么衣服,提前一天跟孩子沟通好,这样早上时间就很轻松。甚至早餐吃啥,当让孩子参与制定这些后,早晚时间都会很美好轻松了。通过让孩子参与制定孩子有了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有动力。这样做起来不费力还有效。

  赢得孩子还是赢了孩子这是一个我们选择。当我们赢了孩子,孩子就选择输了。教育孩子的路上,自己还有很长路要走,未来要正视自我问题,自我成长,孩子才会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9

  早听说这本书如何好,终于在这个假期翻开它。的确是本好书!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论。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

  合上这本书,可能再遇到问题到底怎样正面管教不一定马上找到最好的方法。但书中很多理论像警钟一样不断敲打着我的心。

  “当过度控制对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时,其代价是什么?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服从。用惩罚和奖励的方法控制学生,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是谁在承担责任?显然是大人! 孩子没办法学会为自己的的行为负责。骄纵的道理也一样。”

  作为一名老师多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老师不在的时候能自律,而不是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么多年对学生的管理大多情况不是惩罚就是奖励。这都是外在的控制。这样管教的结果都是暂时性的,正确的行为不可能长久。我也常思考:怎样不奖励也不惩罚能让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也知道这样做不合适,但一直困惑着,没有更好的方法。庆幸的是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

  “对于理解正面管教来说,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这样他们就成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这是正面管教要达到的长期效果。”刚看到这句话,还挺高兴,觉得学校也提倡让学生共同讨论规则,最起码还有这样的理念,但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出的规则到底起什么作用,概念是模糊的。

  记得班里有一部分学生爱讲话,尤其是在走廊,对于这个问题我很头疼。一天中午,准备让在走廊爱讲话的.的孩子一起讨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坐在一边,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七嘴八舌讨论着,他们热情挺高,也很重视,但提出的办法全是惩罚性的:不许出去完,给作业,坐十分钟等。最后我也没别的更好的办法,但本能地觉得惩罚不妥。我打断了孩子们的讨论,问了他们此时有什么感受,这个讨论的过程也也起到了点作用。

  等我看到第六章《关于解决问题》还真讲了出现问题该怎样处理的方法。就是大家一起讨论规则。但显然我并没有真正理解解决问题的实质——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所有人的首要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这句话在这本书中反复出现,孩子的四种不良行为都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当每个人都有了这种感觉,就会喜欢一个集体。

  当我们了解,就会理解,当我们理解,就会尊重。只有真正尊重,才会给人归属感和价值感。

  我并不了解孩子一旦被惩罚后会怎样,所以也不理解孩子,就做不到真正尊重孩子。出现问题每人都积极参与是对的,也是照葫芦画瓢而已。现在知道上述例子中孩子们找的全是伤人的方法,只能排斥爱讲话的孩子,而不是帮人,让孩子获得归属感。

  书中那个爱拿别人铅笔的小女孩体验了两种解决方法的感受,一个是当同学们想办法惩罚她时在班里渐渐“缩小”,一个是大家想办法帮助她时慢慢“涨大”,我仿佛亲眼看到这孩子在两中截然不同理念下的“暗淡无光”和“闪闪发光”的眼睛。

  当我们关注解决问题时,孩子们就能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这正我期待的教育。我一直把怎样教会孩子与人相处作为工作重点,现在明白了不是你告诉他与人要和气,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孩子就能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在班会**同就学生的问题一起讨论,并相信孩子能想出帮人的方法,在让孩子体验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明白是尊重,爱护会怎样,打击、伤害又会让人怎样。一定会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自律的班级氛围。

  写到这时,儿子把我的包从凳子上蹭掉到了地上(可能还不知道):“没看见!捡起来呀。”哎呀,不对,应该这样说:“包碰掉了,该怎么办?”

  把书中观念当做知识来接纳是一回事,要把它付出实践是另一回事。改变不能仅靠这本书,需要每日三省吾身,改变从小事,一言一行开始,才可能真正改变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正面管教》读后感10

  《正面管教》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就其中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以及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三种主要互动方式、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做了说明,第二部分开始明确一些基本概念,这些容易被我们误解或忽略的概念。

  书中一直强调:在知道“怎么做”之前,要先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当我们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才能了解人类的行为,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不良行为,以及为什么正面管教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容易被我们理解偏差或错误的概念。

  一、自尊:一个容易造成错觉的概念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给予孩子自尊,实际_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比如我们通过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让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等互动,这些都是比较好玩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如果孩子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他人的评价,他们可能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会通过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这样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所以,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念。要把犯错误当成学*的大号机会,允许他们经历失败,并让他们再出现问题时学会自己去解决,这样他们才能学会适应、学会对待人生中的'跌宕起伏。在这里,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感觉到被需要,例如我们可以请孩子帮忙一起做家务、一起完成某件事,尽管他们做的比较慢或者常常帮了倒忙,也需要让他们一起参与。此刻他们或许是不熟练不擅长的,但多次的尝试会让他们学会的,一定不要图一时的省事而放弃让他们帮忙,否则,将来等到认为他们可以帮忙时,他们也不会再帮忙了。

  二、“赢得”孩子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就会收到鼓励,也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的方法。所以,倾听是非常重要的。书中讲到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我们可以尝试运用。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想孩子合适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以为这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的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的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三、犯错误时学*的好时机

  不要为犯错误而羞愧。大人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在家人聚在一起时,每个人说出自己当天犯的一个错误,以及自己学到了什么,会让孩子看到犯错误的价值所在,也是在一种友善的环境中学*。这里有一个矫正错误的三个R:(承认:啊,我犯了一个错误;

  和好:我向你道歉;

  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四、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我们总是以爱的名义去斥责孩子,还认为孩子不理解,殊不知当我们带着怒气或者斥责的口吻时,孩子根本感受不到爱,而是羞辱和指责,所以,下一次,换一下方式吧。直接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静的说出来,可能更有效果。

  总的来说,这些概念都在传输一个观念:理解背后的行为,处理情绪之后再处理事情。人都是感性的,需要被理解、被需要,当被理解了的时候,才会有惊人的爆发力。否则,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正面管教》读后感11

  我想只要在日常教育中,我们以心*气和的心对待所发生的一切事,从孩子的角度换位进行思考,我们的教室一定会充满爱与欢乐,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当然,不管什么样的方法最需要的是我们要有正确的儿童观。尊重、理解、关爱孩子的成长,赢得孩子,而不是要操纵孩子。这是最*经常听到的关于正面管教的观点,学校的师训处也常常会推送一些正面管教的内容来分享。貌似通过采用正面管教方式可以更好的教育学生,更好的和学生相处。恰巧上课时候的纪律问题,对问题学生的处理是我最薄弱的环节,对于吵闹的班级和学生我甚至惧怕上他们的课。有时想要让他们更加的.听话,就摆出老师的姿态,我常常会像泼妇似的大声怒骂,这样的方式也只能使他们安静一会儿。这不是我想要的效果,非常的苦恼。

  刚好,年级组长处有《正面管教》这本书,借来拜读了一下。读完这本书后我被书中的成功案例吸引,我也可以成功吗?我尝试着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我选择了两个不听话、不配合的学生来尝试。这两个孩子总是在上课时打嘴仗,无视我在讲台上的讲解,无视课堂,从不做操作练*,总是肆无忌惮。小A最*特别爱说脏话,总和小B有仇似的,骂完了特别过瘾解恨!而小B也绝不会示弱,大声的怒骂回去,然后来来往往没几次紧接着动手动脚,太让我崩溃!每周一节信息课,次次如此,不断的发火、镇压,我都够了!

  很显然,这是每个老师最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我开始责怪我自己,感觉自己被学生无视,很没有面子。可是,阅读了正面管教的教学后,我开始这样尝试。

  1、减少摩擦。

  因为我带的班级比较多,不能记住所有的学生,所以为了上课的方便,我让学生按照学号坐,小A和小B是25号和30号,刚好在同一排,虽然中间隔了几个同学,仍被他们无视,最终我决定把他们换开,换到看不见对方的位置。这样能减少双方的摩擦。

  2、鼓励。

  事先和小A、小B约定,这节课哪位同学守纪律,讲的话少,声音轻,对同学有礼貌,老师就给那位同学加星。一开始,他们还是会很吵,两个都会讲话,但是下课后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鼓励了讲话稍少的小A,给小A加星,很显然,小A有点难为情。我也给小B加了一颗星,小B也很诧异,“因为你有进步啊!”我笑着说,小B也脸红的低下了头。看来这招表演和鼓励是有效的。

  3、和学生合作。

  之前我会请纪律和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我做一些小事情。这次我尝试让小A和小B帮助我做事。我对他们说:“我可以请你们帮助老师做些事情吗?我很需要你们两个合作帮老师把交了作业的同学登记好!”他们听了,很配合的帮我做登记,一个报学号,一个做记录。两人的关系得到了缓和。

  4、给学生选择。

  小A不做作业,还打扰旁边认真操作的同学。我对小A说:“我给你几个建议,好不好?第一,老师再教你一次,你再慢慢做,只要你做了作品就好,完成之后你就可以玩一会儿单击小游戏;第二,你可以请一位好朋友来帮助你!”第三、不做作业,老师只能收回你的电脑,你只能在座位上坐着,也许你坐不住,还要打扰其他同学,其他同学又会告状。小A很识趣的选择了第一个建议。终于,他在那节课交了作业,虽然作品不尽人意,但还是有进步的,我很欣慰。

  这些,都是我接触正面管教的学*之后的一些教学片断,一些我的改变和学生的改变。或许总结得不系统,但是很真实,就是我现在的教学现状。相比以前而言,我现在轻松了很多。我知道,未来,还有很多可以提升、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到时候再一起分享。

《正面管教》读后感12

  遇见《正面管教》,仿佛看到了一束光。传统的管教方式关注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在合适的时间遇见它,让我在梦想堂遇见问题时适时解决。

  梦想堂,六个小组正在激烈讨论,争分夺秒地完成自己小组的绘本制作。我在下面巡视,发现其中一名女生正无所事事地站在一台电脑跟前,摸索着什么。我气势汹汹地走到她的跟前,严肃批评了她,让她迅速回到小组。看得出她很不愿意,可是为了不耽误各小组的进度,我并没有关心她的心情如何。随即便接着巡视并指导各组的完成情况。下后,我按照惯例把他们从梦想教室送回普通教室。等我返回发现,那名女生拖着步子,极不情愿地走在**室的途中。

  就在这时,我才猛然意识到,这个女孩,如果用这种心情进入下一堂,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我必须正式跟她沟通这个问题。

  《正面管教》关于解决问题的R1H,给了我合适的解决方案。我应该遵循相关、尊重、合理及有帮助这几个要点。

  想到这里,我拦住了她,十分温和的询问她,为什么脱离小组,一个人玩耍。可能是看我态度温和,她开始向我解释,本组内的小成员都不同意她画插画或者写字,她没事干,就只能自己去找事干……听到这里,我感觉自己武断批评一个心灵已经受伤的孩子,实在是不应该。

  我告诉她,小组成员明显不信任她,既然语言表达很苍白,为什么不试着用行动去说服他们呢?她特别认同的点了点头,我终于看到了她的笑脸。随后我便让她回了教室。

  说实话,我当时的'成就只是在于合理解决了一个问题,没有把这个学生推出梦想堂之外,可是第二周的梦想让我意识到,我当时做了一个多么正确的决定。

  上安排好各小组之后,我马上发现,还是那个姑娘,其他都是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只有她,选择一个人低着头,默默地在纸上画着什么。我有些生气,快步走到她跟前,正当我准备严肃地提醒她,应该和小组成员一起完成作品时,我发现,她在按照我的建议完成。自己做出作品:她设计的封面,不是简单的字,而是将字和插画结合在一起,一眼看过去便能读懂他们的绘本,我过去拿起她的作品,跟小组沟通,说明她作品的可行性,很快便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大家自觉主动的让她配合加工完成一半的封面设计……

  看着他们和谐的配合,我在心里暗喜,幸亏我遇见了《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带给我的益处不仅仅体现在梦想堂管理。常态堂管理同样适用。那是庆六一比赛前夕,所有小朋友都已经准备好走台,就在这时,一名小朋友迟到,匆匆忙忙跑过,看见他明显不太好意思,我就微笑着问他:"是起晚了吗?"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随即我便让他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他愣了一下,显然他没有想到我会采取如此温和的方式解决。接下的排练,他比*时投入了很多,整个一天的学*生活特别积极。我不由得庆幸,一个简单的改变,竟会影响孩子整天的状态。

  过了两周,他妈妈才跟我谈起,问我,那天孩子迟到为什么没有批评孩子。她本想借我的手改变孩子赖床的毛病。了解了这个情况之后,我又跟孩子进行了耐心的交流,并且通过我们所学的《一分钟》引导他,现在孩子迟到的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

  以后的堂上,堂外,我还会面临很多的突发状况,我要时刻记得《正面管教》中的各种案例及应对方法。走*孩子,贴*孩子的心,你才会更加真切地理解孩子们的行为,你才会给予更多的理解,同时用更加合适的方法解决出现的问题。我会让《正面管教》陪伴我的整个教学生涯,我相信它会带给我更多的得心应手,更多的成就感!

《正面管教》读后感13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你应该读这本书:如果你是一名老师,那你更应该读本书;我既是一名两个孩子的家长,又是多名孩子的老师,我更更应该读这本书。

  说实在的,看到这本书的目录时,让我感觉到这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我不愿读下去,临*开学,为了完成任务,强制自己静下心来读这本书,我却发现这本书让我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有了全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的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正面管教倡导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弃二者之短而采其所长,既有骄纵的和善,亦有惩罚的坚定,而剔除了骄纵的无规矩和惩罚的过分严厉。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有效的运用鼓励。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优点等,让我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第一: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

  及时的赞扬犹如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年幼的孩子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德雷克斯说过很多次:“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显而易见的就是通过鼓励来帮助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比如我们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回答问题表现得非常棒时,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把握时机进行鼓励“孩子,你的声音真好听,你回答的真完整”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记得我们班王子轩刚到教室来上学时,让他回答问题,简直声音比蚊子还小,每次都这样,当时我真的想发火,到底问问他还能说话吧。可是理智告诉我,不能发火,越发火,可能他越害怕,越不敢说了,以后会产生心理影响。我就克制住心里的怒火,抓住时机转而进行对他鼓励,:“孩子,今天老师感觉你有了小小的进步,你回答问题考虑的.更全面了,声音特别好听,如果你的声音能够再大点,把你说的能够让每个同学能够听见,那将更完美了,老师相信你,下次会更棒的,加油!”每次回答问题,我都会找出优点对他进行鼓励,慢慢的孩子自信了,声音变大了,回答问题更积极了。

  第二:改善,而不是完美

  完美是一种极不现实的期待,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都有一个“完美”的孩子,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管自己的孩子多么努力,多么优秀,他们总是看到自己孩子的缺点,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我们太希望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尤其是很多家长把以前自己不足的方面或者没实现的目标,都寄希望于孩子,一旦孩子做不到,家长们就会很生气,指责孩子,结果双方都很痛苦。

  今年暑假大儿子考试,道法考的不好,生物考的不错,按照以前,我会很不开心,会责问孩子那一门为什么没考好?现在则会想,儿子有一门考得好,为什么不开心呢?而且儿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了,这次找到原因,下次努力改进,这也是另外一种提高的机会,我应该感到开心才对啊!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对改善的关注要重于结果的关注,对孩子优点的关注多于缺点的关注,这样我们眼中就有一个不一样的孩子,孩子也就会不知不觉地变成我们眼中的样子。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你看到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心中有朝阳,到处是阳光。

  作为一名家长,我会把鼓励有效地用到孩子的身上,作为一名老师,我会把鼓励有效地用到我的学生身上。让孩子们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14

  放假前学校学生指导中心给老师们发了一本《正面管教》,在这个假期翻开它。的确是本好书!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论。使我们能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

  终于把《正面管教》这本书好好通读了一遍,真的受益匪浅。不管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教育,我都从中学到了不少可操作性的,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正面管教的方法是否能运用的恰当或有效,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我们能不能真正领悟到作者字里行间的意图。通过我的切身体会,我觉得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借鉴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我想这是这本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一个宗旨,如果我们能带着这个前提走在我们教学的道路上,相信,我们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出现在大的问题,我们都能通过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决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来越糟。

  其二,自尊,一个容易造成错误的概念。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我们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自尊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学生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我们课堂内外经常运用的赞扬、贴画、小奖品等。这些都可以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就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她尊”,而不是“自尊”。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

  其三,孩子们需要感觉到自己被人需要,我们怎样来“赢得”孩子。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

  其四,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如果我们能够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我们对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且,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老师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所归属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并意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首先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对待孩子不良行为的态度就会不同了,我们就不会以为孩子总是在故意捣乱,总是喜欢跟我们对着干,而且也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

  其五,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当老师记住了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时,我们就不但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而且还会体验到更多的快乐。我深有同感,多少次我和学生们都是在爱的信息传递中消除隔阂,增进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很遗憾到现在才看到这本书,才了解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心底无私,天下宽。我的学生们都在慢慢长大,如果早些了解,我们的相处可能会更快乐。所幸,我发现书中所提到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可以继续运用于我们的生活或工作中,比如积极的暂停、相互尊重等,遇见另一个自己,我相信我的工作和生活会因之更和谐。

《正面管教》读后感15

  时光如箭、岁月如梭,转眼间儿子已成长为一名朝气蓬勃的青春少年,作为妈妈我在欣喜的同时,也有着诸多对于教育的困惑和烦恼。前段时间智老师为家长们推荐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读后受益匪浅。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都有着一颗深爱孩子的心,但有时却不懂得如何去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正面管教》这本书倡导的是“和善而坚定”,并且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教给孩子的教育理念。回想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常会因为孩子的一些或好或坏的行为而导致自己的情绪如大海的潮汐般跌宕起伏,时高时低。当孩子好的行为让我高兴时我只有和善而忘却了对于孩子行为约束应有的坚定;而孩子的不良行为让我生气时我已毫无和善可言,只想着让孩子听自己的话,立刻改正不良行为,此时的.情绪已控制了自己理性的思维,已不去探究孩子不良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根本起不到真正引导的作用,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仅仅是暂时的改正,无法起到长久有效的作用。当我生气时更多的是情绪的宣泄,表面上是我“赢了”孩子,实际上却无法“赢得”孩子的合作。

  而如何赢得孩子的合作,《正面管教》这本书也给我们做出了具体的指导,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

  ①表达出对孩子的理解。

  ②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③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④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而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我会将书中提出的指导方法认真掌握并积极运用到*时的教育实践中去,努力把自己修炼成为一个理性且温和的好妈妈。

  《正面管教》这本书还为我们提出了许多在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积极的暂停”,当父母和孩发生冲突时,我们可以用“积极的暂停”,给彼此一个冷静的空间,当我们冷静下来并且感觉好起来后,我们再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例如“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让孩子从你决定你自己要做的事情的自然后果或逻辑后果中学*,权力之争或报复循环出现的可能性就被消除了;例如“情绪的撤出”,从当时的情形中撤出来,等到情绪上的冲突*息下来,而不是进入权力之争或报复循环,我们才能理智的解决问题。诸如此类的方法在该书中还有很多,这些方法都能帮助我在面对冲突时更好的解决问题,我会学着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诸多之前不知该如何解决的难题。

  在《正面管教》这本书中还有一个焦点就是“鼓励”,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鼓励是教给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会责任感。而想要运用好“鼓励”这个工具并非易事,我们往往*惯与“赞扬”而非“鼓励",这就需要我们认清两者之间本质的区别,并运用“掌握好时机”、“为了改善而努力”、“作出弥补”、“避开社会压力"、“安排特别时光”、“花一些时间训练孩子”、“日常惯例表”、“试试抱一抱”等各种方法来实行“鼓励”。对孩子进行“鼓励”也是我在与孩子相处中所欠缺的方面,我往往将关注点放在了孩子的缺点上并进行指责和强行纠正,而不懂得运用“鼓励”将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学*运用“鼓励”将是我在今后与孩子相处中需要不断强化学*的内容。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庆幸孩子身处在这样一个和谐社会,进入了一个友爱的大集体,并遇到了各位有责任感且和善的老师,作为家长,我将更加努力学*、提升自我,助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菁选扩展阅读


《正面管教》读后感菁选(扩展1)

——《正面管教》读后感菁选

《正面管教》读后感通用14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1

  看了这本书的目录感觉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这些道理*时我们都懂,所以要耐心的逐字逐句的看下来起初我是有些静不下心来的,但是翻看了几个章节之后,我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认真看完以后,我要说的是,要想改变孩子,你得先改变自己。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作为一名教师,书中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认定若想要孩子们做的更好,就得先要孩子们感觉更糟?”我在以前教育学生时,对于特别调皮的孩子会严厉地训斥,孩子表面上听话了,而实际心里很不服气。的确,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地解决问题。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强,但表达能力却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认真解读,而不是通过打骂来压制孩子的错误行为,从长远来看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问题。

  其实鼓励也是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以相互尊重为基础,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特别是我对鼓励与赞扬的区别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我才真切的.认识到赞扬针对的是做事的人,而鼓励针对的是行为,赞扬是评价式的,而鼓励是自我指向的,赞扬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而鼓励它能让孩子自信,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往往想着鼓励孩子却变成了赞扬孩子。区分了这一观念更有利于引导孩子。

  一直以来我把怎样教会孩子与人相处作为班主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不是你告诉他们与人要和气,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孩子就能学会怎样与人相处的。我们要在班会**同就学生的问题一起讨论,并相信孩子能想出帮人的方法,在让孩子体验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明白在于人相处时尊重,爱护是多么的重要。只要34颗种子团结在一起,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一定会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自律的班级氛围。

  当然对《正面管教》很多理念与方法的只是粗浅的了解,希望和大家在相互沟通中能够不断领悟,在与孩子的共同成长中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共同陪伴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2

  读《正面管教》这本书已经是第二次了,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但读完之后又会忘掉很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时有时又回到了原点,然而我还是要常忘常学,以作自勉。

  《正面管教》这本书所说的大部分原则是针对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大人们的正确态度。书里讲到的工具有:

  1、花一些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因为你在感觉好的时候才能做得更好。

  2、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3、让孩子预先知道你会怎么做。

  4、和善而坚定的行动,而不是光说。

  5、如果必须要说,语气要和善而坚定,而且说的越少越好。

  6、以情绪上的撤出让自己避免开权力之争,等双方都冷静下来以后,关注与解决问题。

  7、用日常管理表来避免权力之争。

  8、要避免就寝前的斗争,你可以一边给孩子盖好被子,一边和孩子分享一天中最快乐和最伤心的事情。

  9、通过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来避免权力之争。

  10、对孩子间的争端置身事外,或“让孩子们处境相同”。

  11、要先安慰大人的孩子,然后让这个孩子和你一起去安慰被打的孩子。

  12、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13、给孩子一个拥抱。

  14、运用你的幽默感。

  15、让孩子参与晚餐的计划、烹制和打扫。

  16、设计一些暗号来提醒孩子该做什么。

  17、给孩子提供选择,而不是要求。

  18、用“你一……,我们就……”。

  19、用零花钱教孩子学*管理金钱,而不是用作奖励和惩罚。

  20、安排特殊时光。

  21、家庭会议。

  ……

  没有罗列出来的.还有很多,我自己运用最多的是“家庭会议、日常惯例表、清单、负面情绪表以及每日自评分”,然而还有那么多的不尽人意,还是忍不住的对孩子会吼叫、会自责。随着年龄的增长记性越来越不好,脑子里填满了无尽的事情,总也做不完还记不起来,就用每日清单来解决,腾出大脑空间还能有序的做完每日事件。家庭会议呢就会充分调动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积极能动性,让每个人都有自**和使命感(当然我家坚持的不太好)。日常管理表就对孩子很有帮助了,让孩子自主制定每日惯例,不合适及时更改,这样时间长了孩子有个好*惯家长也**出来了。我最最喜欢和受益的就属每日自评和负面情绪表了,做完自评然后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做个深度解析就一切烟消云散了,等到再有脾气的时候会想到已经解析过的问题换种做法大家就都能接受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作为家长来一一改善和实践的,真的是家长做到了孩子也就跟上了。

  相信榜样的力量,要想孩子是自己心中理想的样子,就先把自己变成那个理想的样子!我们做到了孩子也就做到了。一起砥砺前行吧!给自己加油!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3

  刚上完一节课,筋疲力尽回到办公室,桌面上放着一本崭新的《正面管教》,本学期教研组共同书目,书名早已耳熟能详,但是从未认真阅读,刚好趁此机会,*心静气,提升自己。

  其实在阅读此书之前,我曾以为,正面管教这本书应该是大多亲子教育书籍一样,引导家长、老师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淡化或者忽视孩子身上的存在的问题,但是第一页中“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地管教孩子”却引起了我的兴趣,虽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浪潮下,我们更多的是给予孩子“自主、自由、*等”但是,如何*衡它与“管和教”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

  此书作者为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其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何谓正面管教?我想书中的这句话可以简单地概括一下: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用娇纵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

  书中的信息量很大,列举了大量家长、老师管教孩子的实例并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越看越能引我的共鸣,梳理一下自己的管理方式,我发现其实自己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尽管经常告诉自己要学会心*气和,但是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需要多多修炼,总是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为了孩子的这点那点小错误而生气。继而开始对学生们苦口婆心地进行说教模式或让让她们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静下心来想一下,是因为我单纯地在孩子们犯了错误时给予她们的更多是说教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教育方式中,孩子也许是被动地去接受这种教育模式,而非自己真正地意识自己的问题所在,更没有给予他们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会。因此,有的时候教育的成效是那么的低。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

  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手捧《正面管教》一书,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上,我觉得自己的确不断地学*与尝试着改变,书还没有看完,期待下面的章节能带给我更多的启发。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4

  《正面管教》这本书中,重点在谈“鼓励”,鼓励不能泛滥,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才能使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被人欣赏的自豪感。反之,学生的行为会在很多时候受到情绪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早就告诉我们:“你在什么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作为班主任,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时间里,就应像高明的厨师一样,把握最佳火候,因人因事,因地而制宜,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得以施展,使他们忘我地投入学*。在*时地工作过程中我是这样把握激励学生的时机的。

  一、当学生的心灵承受压力时

  一个人的一生,小学时代应是最*静的,但学生仍能感受到学*的压力。当他们遇到困难,受到挫折,遭受打击时,稚嫩的心灵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处于这种情形的学生希望他人理解和关心,求得别人帮助的愿望十分强烈,这时教师如果能及时给予关心和理解,伸出热情的双手,为学生排忧解难,一定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班曾有一个后进生,由于厌学,再加上本身的懒惰,使他失去了学*的兴趣,为此,他自己也是自暴自弃,思想有很大的压力。其实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历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面对需要耕耘的土地,我没有歧视他,而是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心,更多的关爱与付出,我开始与他谈心、交流、拉拉家常。有时抚摸他的.头与他讨论问题,让他摆脱心理压力。我三天两头打电话,劝其父母不能失掉对孩子的信心,常常与孩子作心理沟通。我送给他这样一句话:“孩子,不要有任何的压力,你应该树立自信心,笨鸟先飞早入林,老师相信你通过努力会成为最优秀的孩子,我会与你共欢乐!”他的转变让很多人吃惊、每一节课他都会被掌声包围着。工作实践证明,一次坦诚的交谈、一次电话家访、一个亲昵的动作,总能使学生们感受到情感的激励,诱发感情的喷泉。

  二、当学生获得某种成功时

  人的行为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有目的活动。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发展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情绪波动进行强化激励。

  三、当学生受到挫折时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地。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团结奋斗。当学生的利益受到危害时,教师应该挺身而出,给孩子阳光和希望,使他们把压抑变为动力。

  古人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激励时机是至关重要的。师生的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这时若能正确把握激励时机,诱发学生的情感动力,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5

  《正面管教》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写的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正如封面上写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教与孩子打交道的家长、老师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学会生活技能。

  作者定义正面管教用的是数学中的公理定义法,即以下四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就是正面管教:1是否和善而坚定;2是否给了孩子价值感和归属感;3是否长期有效;4能否培养孩子良好品格。

  看到这里你可能就会问了,我也想这样啊,怎样才能做到呢?在这本书里,作者以阿德勒的心理学为基础,通过大量例子,说明怎么才能做的正面管教,作者作为“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教会了大量的家长、老师正面管教的方法。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和善而坚定

  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和善而坚定。如果熊孩子让你气得火冒三丈,这时你就要暂时退出冷静一下。人生气时是很难做出理智的决定。我觉得这里可以用在《非暴力沟通》中学到的四个步骤“

  1、描述一个事实;

  2、说明自己的感受;

  3、解释原因;

  4、提出自己的要求”。

  千万不要说“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你说了一万遍都没用,孩子可能不会当回事。怎样要让孩子重视,就要说的下一条: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二、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本书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如何用开班会和家庭会议的办法,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种教育方法肯定是满足正面管教的四条公理化定义的。首先,你只有做到和善而坚定才能让孩子们和你达成共识;其次,让孩子们参加解决问题,而不是处罚和说教,带给孩子价值感和归属感;再次,孩子自己想出的办法,他也愿意长期遵守;最后,能够培训孩子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品格。那问题来了怎么做的到呢?

  三、大人该如何做

  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可能有的四种不正确的行为及其正确处理方法,其次要改变以前靠吼、靠打取得短期效果的方法,按本书中所讲的解决问题的和善而坚定的方法,比如鼓励、具体指导、自然后果、家庭会议、班会等等;最后,家长也要反复练*,即使有时实在控制不住发了火,也要及时向孩子道歉,还是回到正面管教上来。

  总之,这本畅销全球的经典真不是盖的,让人耳目一新,我是先收听《樊登读书会》的节目接触到本书相关信息,就找了电子书看了一遍,发现电子书不过瘾,无法随时翻阅,就又找来了纸质书读了两遍。我明显感觉我冲小孩大喊大叫的频率明显减小,但在让小孩自己解决问题的招数还没学会,所以还要继续磨练。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6

  《正面管教》书中指出:“大人的不良行为促成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当大人改变自己行为的时候,孩子也会随之改变。”

  也就是说父母应当对自己子女的很多行为问题承担责任,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为自己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而每个成年人都是以自己孩童时代所作出的决定为基础形成自己的性格,这个性格正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所以,《正面管教》一书中用了一整章的篇幅,来讲述**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并指出生活态度取向不分好坏,父母应当关注自身的生活态度取向对教育子女的影响,并注意那些不好的方面并加以引导改善。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更没有完美的父母,父母在接纳孩子不完美的时候,也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正面管教》一书中有一个理念反复提到,就是“错误是学*的机会”。其实这一条同样适用于父母。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难免不会犯错,要把每一次错误当成学*的好时机。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讲到的一个关于简·尼尔森自己的例子。

  故事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简·尼尔森的8岁的女儿玛丽,惹到简·尼尔森生气了,简·尼尔森生气的对玛丽说:“玛丽,你就是一个娇被宠坏了你的淘气鬼!”

  玛丽已经很熟悉矫正错误的3个R了,她反驳道“哼,你待会儿可别来说对不起” 简·尼尔森完全出于反应回答道:“你不用担心,因为我肯定不会。”

  然后玛丽听了后,就气哄哄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简·尼尔森很快就恢复了理智,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并到玛丽的房间道歉。

  玛丽当时还在生气,她手上捧着一本早期版本的《正面管教》,正忙着用一支大号的黑色记号笔在书上画着下划线。简·尼尔森从她的肩膀上看过去,看到玛丽已经在书白潦草地写了两个大字:骗子!

  你看就连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我们呢。

  犯错误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使用矫正错误三个r去修复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在错误发生之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是在错误发生之后我们下一次能做得更好。

  我们要做哦能给予接受自己不完美的榜样,这样我们的孩子便能从我们身上看到犯错误确实是一个学*的好机会。

  我们行为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

  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的更重要。

  我们说话的语气往往能更准确地表达出我们言语背后的感觉。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7

  上学期放假前,学校人手发了一本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假期里认真地读。说真的,我是在群里刘主任每天发的读书感悟的敦促下,才无奈的开始的。但是读着读着我就读进去了。

  首先他让我对鼓励和赞扬有了新的认识。之前我把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混为一谈。一度认为鼓励和赞扬都是那么回事。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鼓励中有赞扬,赞扬中包含鼓励,鼓励和赞扬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可以一概而论。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赞扬和鼓励所指对象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大不一样。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赞扬多了,会使孩子常常基于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待,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一味的赞扬可能会使孩子依赖于别人的观点变成讨好者。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能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他能让人内心更多的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所以以后对学生做的应该是鼓励,而不是赞扬。

  其次是关于惩罚。不管教哪些学生,哪个班都会遇到一些另类学生,上课调皮捣蛋。时常会让我们不知道拿他怎么办好。气急之时,往往会让学生站一会儿,多写几遍,或者请家长以示惩戒。这样或许会好,那么三两天让时间一长就有变回原形,然后再占再超再请家长周而复始,让我深有孺子不可教的教育无力感。看了这本书后才认识到,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学生没有真正的从内心改变,没有爱上学*,反而会对老师产生厌恶。根本没有起到教育的目的。在于类似情况,我就迫使自己冷静,安耐住内心的焦躁,相互是他的种种不可爱,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点点小鼓励,一段时间下来居然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读了正面管教,我还有个感受。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现在的孩子被家长包办代替的多了,抹杀了孩子的办事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很惭愧,我就是一个这样的包办家长,现在我正在逐渐的改变自己,寻找机会,帮助孩子从自己的经历中学*,逐渐放弃对孩子的控制,从而以一种合作的方式与孩子共同努力。

  这本书还告诉我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其中有几个我非常赞同,比如探险。和孩子一起探寻问题,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自信心、自主性。在解决问题中与孩子真正的感情一举多得。

  还有一点就是尊重,当你尊重孩子时,你会认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鼓励成长和沟通。有时候与孩子沟通时,我的语气过于强硬,没有做到完全尊重,这点还需改。

  总之开卷有益,正面管教使我受益颇丰,我还得继续。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8

  这个署假有幸拜读《正面管教》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明白严厉的教育孩子或者一味的宠溺孩子都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都懂得要恩威并施,宽严相济的道理,但这其中的度是很难把握的,但《正面管教》>就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建议。孩子出生时是没有是非观的,许多人生的道理都是由孩子所接触的人教会的,她们就像一—张白纸任凭生活中出现的人描绘渲染。

  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管教孩子的两个工具就是奖励和惩罚,但家长们必须要记得,奖励和惩罚本身并不目的,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事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我们发现孩子的问题时,我们不能只在意问题,我们要关注的是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问题,怎么样正确的.解决问题。我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很多的压力,家庭、工作的压力都很容易导致我们的情绪失控,但是,当我们]濒临崩溃的边缘时,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尽量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如意,在孩子真正自己面对这个世界之前,她的世界是由身边的人所构建的,不要忽视自己发现美的能力,要对生活充满热情希望。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千万不要以爱之名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她是你的孩子,但她更是她自己,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当家长和孩子发生矛盾时,要耐心的寻找出双方都同意的解决方案。对于__中关于性格对孩子的影响,大家觉得要找出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因为每一种取向的优缺点,都影响着我们作为家长的行为,当孩子从我们身上*得了我们的优点,极有可能也学会了对应的缺点。了解自己,承认可能存在的缺陷,你就能够承担起更多责任。安逸型的大人如果能够让孩子在会议上参与制定限制、日常惯例、设立目标并一起解决问题,他们就能更加有效。控制型的家长,练*掌握如何给孩子提供选择、问启发式问题、让孩子参与决策,教养效果会更好。

  取悦型家长如果教会孩子及自己不再只关注别人的需要,照顾到自己,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要求,而又不期待别人与他们想的一样,就会受益无穷。力争优秀型的家长如果能够尽力抛开自己凡事都要正确并最好的要求,尝试走进孩子内心,去发现对孩子更重要的事,他们就会更有效。我们往往对孩子有着诸多评判、期望、指责、失望、愤怒。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当成学*的机会,寻找积极的方面,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是我们为人父母、师长可以、更应该采用的正确教养方式。爱孩子,爱自己,洞。见缺憾,寻求第三选择,就是美好人生。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9

  超长待机的假期里,我阅读了一些和工作、业务相关的书籍,其中一本书叫做《教室里的正面管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它的简介一样,这是一本写给教育工作者的“工具书”,书中谈及正面管教是一种鼓励模式并结合了很多教育中的实际案例,给了我对正面管教更具体、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也让读完此书的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悟和收获:

  一、鼓励是正面教育的核心。正如书中所说: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老师们普遍实行的是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学生以取得所谓的学*成绩,然而研究表明,除非教给孩子们社会和情感技能,否则他们学*起来就会很艰难,并且纪律问题会越来越多。学校教育就像一列火车,火车需要两条行驶的轨道,一条是学业的学*,一条是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两条轨道齐头并进,在这一过程中带领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

  二、转变思维,从问题行为的'根源找方法,更好地鼓励。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冰山理论”,我们看到的人的行为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在水面之下的则是更为复杂的人的心理。因此正面管教比一般管教方法更多的关注水面之下的部分,书中把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归结于四种错误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并挖掘出其目的反映的“密码信息”,给教师或父母提出相应行为下对孩子作出回应的建议和方法。这一点让我联想到在*时的带班过程中,我们总是以最简单的方法暂时的处理危机,甚至因为孩子表面的行为去给孩子贴上标签,从没有认真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我需要调整教育的方式在书中活动案例“冰山丛林”中,作者根据四个错误目的给出了相应的鼓励话语,为老师们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提供一定的借鉴。总结为:用鼓励代替责罚,也能让学生更愿意去面对错误,承担责任,从而改正并进步。

  三、相互尊重的沟通技巧。书中为我们介绍了四种赋予力量的沟通技巧,分别是:说到做到;少即是多;头脑、内心和直觉以及网球比赛,说到做到要求老师在和孩子们沟通的时候有底线,做出的承诺、立过的规矩一定要坚决遵守,少即是多,告诉我们越简洁的语言越有力量,尤其是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越是要做到说话剪短,网球比赛告诉我们沟通是双向的,我们不仅要说更要听,注意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读完这本书,我反思了以前和孩子们相处的模式,觉得犯了一些错误,在以后的带班过程中,我将把书中的内容消化落实到实践中去,尝试正面管教的魅力。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10

  暑假在学校的强力推荐下读了——《正面管教》一书。这是一本有关管教孩子的畅销全世界的书。书中反复强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多次提到正面管教孩子时是否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娇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想想*时自己上的物理课,每天都在教育孩子们上下楼梯时遵守纪律,可有些班级还是有几名学生总是管不住自己,作出违纪的行为。对此,我要和善而坚定地教育他们,而不是惩罚他们,要让他们知道上下楼梯应遵守的安全知识。如果我放任他们,他们将影响其他同学,导致整个班级上下楼梯都是吵吵闹闹的,甚至产生一个安全事故都是有可能。我们可以运用本书矫正错误的三个R的概念,来帮助学生矫正错误:一是承认,即我承认我下楼梯时大声讲话了;二是和好,即我向你道歉,以后不会这样吵吵闹闹了;三是解决,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楼爱吵闹的问题。

  《正面管教》作者一直强调,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累效果,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的外甥今年读五年级,之前,他的学*一直不在状态上,对学*毫无兴趣,处于被动学*状态。今年很有幸,我用“正面管教”理念在我外甥身上初步收到了效果,我惊喜地发现他的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学*变得积极主动了,也有了上进心;做事情有头有尾,有责任心;每天还会主动地向我汇报一天的学*状态呢!这些表现可都是前所未有的。我时常在想,可能外甥很喜欢正面管教方式,喜欢不断地被鼓励和赏识的感觉,因而才会有这种全新的表现吧!我相信,外甥在这种正面管教的方法中一定会更加幸福快乐地成长!

  当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开心快乐,有个美好的童年,想把自己的满心的爱与期望给他,有时候却因为方法不当而苦恼,既然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我希望家长朋友们从此要改正自己急脾气的毛病,和孩子一同成长,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让孩子好好学*,好好生活。

  《正面管教》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在读这本书时,我就在想:作为老师,我要如何运用书中的理念来教育好我的学生,让学生在愉快的学*环境中茁壮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11

  总听人说:

  如果你是一个家长,你应该读这本书;

  如果你是一名老师,你更应该读这本书;

  如果你经常对孩子的行为无法理解,对管理课堂束手无策,那么强烈建议你读读这本书。

  现在看来确实如此,看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是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这本书中告诉21世纪的父母和老师们: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其中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本章体现了一个新的理念“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看到这里给我的感触最深。

  任教的第一年,课堂管理中就有位最让老师们“头疼”的孩子小明,小明从进小学第一天就用它独特的个性让班里的同学及老师们记住了他,他调皮,跟老师唱反调,老师说往东他偏要往西,上课期间经常会跟老师玩“捉迷藏”,课堂好不热闹,有时真是要把他请出去才能正常上课。一直觉得让学生畏惧自己才能更好的管理课堂,可是这里他不仅不怕,还敢肆无忌惮的偷偷跑出教室,所以调皮捣蛋的他每天受到的批评是很多的。长期下去,不仅未改正坏*惯,还更加难管了。班主任采取了各种方法,首先跟他谈心,再跟家长交流,共同管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二年级后,*惯依旧,有一次上课在玩一个玩具,为了让他上课认真听讲,我把玩具没收了,可是他却很善心的哭了。通过下课沟通才知道这个是姐姐送给他的,很珍贵很爱惜。可能这件事是个契机,我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抱住了他,跟他说今天上课认真听讲,晚上放学的'时候我就还给你。整天下来表现都还不错。后来慢慢小明也约愿意跟老师沟通,虽然坏*惯还是很多,但是比以前好了太多。通过这件事突然发现有时候鼓励也很重要。

  在这里,正面管教就是变相鼓励。一般教师在针对犯错误的学生时,往往采取严厉的训斥,孩子表面上服从了,但实际上不服气,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而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读完这本书,让我对鼓励有了深刻的认识:鼓励对的行为,让孩子变得自信。管理是一门学问,如何更好的管理还需学*,愿在不断沟通摸索中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12

  用了差不多一个半月的时间,终于完整的看完了这本书,这也是我毕业以后完整看完的第一本书,说实话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管教孩子的方法,很实用。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翻开书本第一页是译者的话:“我为什么要翻这本书”中写到“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爱孩子。就好比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诚恳的告诉我的病人,“我非常愿意帮助您,尽管我没有学到什么技术,但是我充满爱心!来吧,请相信我!”如果您是这位病人,您一定神色大变,从手术台上跳下来就逃走了。”很生动形象吧。

  正面管教这本书教我们如何不严厉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做一个和善而坚定并行的家长。把孩子犯的错误看作是学*的最好时机。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了解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转变自己的态度,决定你自己做什么而不是总是要求孩子做什么。放弃控制孩子邀请孩子一起合作,做孩子的榜样。遇到问题起了争执,要控制好情绪积极的暂停,做到情绪撤出后再来处理。表达我们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教给孩子沟通与处理问题的技能,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并做出榜样,承担起自己的全部责任,并加强自我学*……

  二、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什么?

  从《正面管教》这本书中首先让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比如:我性格比较急躁,容易发火,看到孩子不认真写作业就总忍不住发脾气,大声骂他,刚开始还有点用,时间长了他也*惯了,小声说话他就像没听见一样,一定要大声吼他才不耐烦的去做,后来还学会了顶嘴,这让我更加不知所措,后来大声骂似乎也起不到作用了,就演变成了打,事情变得似乎越来越严重,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找不到方法了,遇到说过很多次的事情时就更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就这样我陷入了困境。

  其次,从书中看到家长要学会“和善而坚定”一开始我还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看了书中的举例说明后,我明白了,我的问题就是不和善呀,遇到问题就只看到了孩子的问题,而没有问问孩子的感受,总是一味的把自己想思想强加给孩子,以为就是为孩子好,看到他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样子的时候不能好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除了说教打骂以外,却没有坚定的的去做一件事情,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从而使得事情形成了循环报复的后果。

  三、看完本书后决定改变的地方?

  读完了本书以后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想发脾气的时候就先走开,等到恢复*静的心情以后再来处理问题,虽然对我来说有点难度,但我会继续努力。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13

  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这本书不仅为我们介绍了许多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的方法,而且还通过列举诸多的成功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帮助我们读者更好地理解。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不仅刷新了我的教育观念,而且还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话,顺从自己一切的命令,对于违反命令的孩子,我们通常采用的是奖励和惩罚的方式去解决,这些方法看似很有效,因为在那一刻孩子的纪律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我们只是那一刻赢了孩子,但是没有赢得孩子,你会发现孩子还是会重复再犯错误。因此,我们需要的是改变自己的'儿童观,要知道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人,有自己的世界,学会尊重、理解、关爱孩子,从而赢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愿的配合。面对孩子的纪律问题,我们其实可以尝试以下四个步骤:一是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二是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三是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四是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从而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另外,孩子们都爱听大人赞美的话,都想在大人面前当一个好学生、好孩子,但是当他们犯错时,却往往选择逃避,不能很好地面对,因为他们认为犯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老师和家长往往会采用惩罚来处理。因此,犯了错误的孩子为了避免责罚和保持良好的形象,于是短期性地表现良好,以达到弥补过错,重新获得认可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只是暂时性的,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好了伤疤忘了痛”,从而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回顾过去一年多的班级管理,刚刚说提及的现象时常出现,当一些孩子错误时,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后给予他更多的说教。比如说:“你应该这么做。”、“你不应该怎么做。”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还是过后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犯错的孩子。启发性的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让老师和家长停止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当孩子的思想或是行为不恰当时,帮助孩子分析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和总结,最终与孩子一起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更加认同解决的办法。

  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工作的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运用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14

  我家的二宝很可爱,可是却抽走了我好多钱钱,更榨干了我的时间和我的精力,比如我最喜欢的一件事——读书,现在成了奢侈的事情,上班之余除了看孩子就是打盹的我却在上班时间看了三次就浏览完毕的美国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的288页的书《正面管教》,实在是庆幸和高兴。

  这本书告诉人们“正面教育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看到这本书,我一直被“和善而坚定”两个词深深吸引,看看自己的周围,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整天是一地鸡毛似的,哦,两地鸡毛,而正在我读了毕淑敏等几个人的心理方面的书之后也慢慢和孩子谈心解决问题的时候,遇到了这本书真是一个“恰好”,从而明确了方法,真好!而这本书让我最震撼的是本书的作者和译者身上一种特质: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于是有了本书的翻译,有了本书,于是,我们遇到和看到。

  译者玉冰和她爱人在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和决心之后才要的孩子,结果养育孩子的时候还是遇到了没完没了的.问题,在不断地一批一批的书中还是难以解决彻底,好歹遇到了本书《正面管教》,之后她的孩子更健康、更快乐,亲子关系也鞥亲密、更融洽。对孩子的心态和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有正确认识,对父母正面引导孩子的方法有正确认识。

  说完译者,再说说作者简·尼尔森。作者曾经被孩子的养育问题弄得灰心丧气,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别再打架、能把玩具收起来、能做他们自己答应要做的家务······而作者遇到阿德勒,深入透彻地研究阿德勒法,让作者欣喜若狂,孩子们之间的打架至少减少了80%。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是“每当偏离正面管教的时候,她就会造成混乱,只要回到这些方法和技巧,就不但能够收拾好烂摊子,而且还能让事情变得比以前更好。”所以,作者得出一个结论:犯错误实在是学*的大好时机。

  遇到问题学生是我们当老师的家常便饭,问题家长也是频频出现,我们除了叨叨叨叨的,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也没有去查阅大量的书籍,更不知道去想办法改变,关键是没有决心去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而本书却告诉我们,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和善而坚定地面对,所有的问题,只要去面对它,总会想到办法解决。错误,往往令人损失和头疼,可是,犯错误,却不再可怕,而是学*的大好时机。


《正面管教》读后感菁选(扩展2)

——《正面管教》读后感菁选

《正面管教》读后感(合集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正面管教》读后感1

  遇见《正面管教》,仿佛看到了一束光。传统的管教方式关注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在合适的时间遇见它,让我在梦想堂遇见问题时适时解决。

  梦想堂,六个小组正在激烈讨论,争分夺秒地完成自己小组的绘本制作。我在下面巡视,发现其中一名女生正无所事事地站在一台电脑跟前,摸索着什么。我气势汹汹地走到她的跟前,严肃批评了她,让她迅速回到小组。看得出她很不愿意,可是为了不耽误各小组的进度,我并没有关心她的心情如何。随即便接着巡视并指导各组的完成情况。下后,我按照惯例把他们从梦想教室送回普通教室。等我返回发现,那名女生拖着步子,极不情愿地走在**室的途中。

  就在这时,我才猛然意识到,这个女孩,如果用这种心情进入下一堂,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我必须正式跟她沟通这个问题。

  《正面管教》关于解决问题的R1H,给了我合适的解决方案。我应该遵循相关、尊重、合理及有帮助这几个要点。

  想到这里,我拦住了她,十分温和的询问她,为什么脱离小组,一个人玩耍。可能是看我态度温和,她开始向我解释,本组内的小成员都不同意她画插画或者写字,她没事干,就只能自己去找事干……听到这里,我感觉自己武断批评一个心灵已经受伤的孩子,实在是不应该。

  我告诉她,小组成员明显不信任她,既然语言表达很苍白,为什么不试着用行动去说服他们呢?她特别认同的点了点头,我终于看到了她的笑脸。随后我便让她回了教室。

  说实话,我当时的成就只是在于合理解决了一个问题,没有把这个学生推出梦想堂之外,可是第二周的梦想让我意识到,我当时做了一个多么正确的决定。

  上安排好各小组之后,我马上发现,还是那个姑娘,其他都是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只有她,选择一个人低着头,默默地在纸上画着什么。我有些生气,快步走到她跟前,正当我准备严肃地提醒她,应该和小组成员一起完成作品时,我发现,她在按照我的建议完成。自己做出作品:她设计的封面,不是简单的字,而是将字和插画结合在一起,一眼看过去便能读懂他们的绘本,我过去拿起她的作品,跟小组沟通,说明她作品的可行性,很快便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大家自觉主动的让她配合加工完成一半的封面设计……

  看着他们和谐的配合,我在心里暗喜,幸亏我遇见了《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带给我的益处不仅仅体现在梦想堂管理。常态堂管理同样适用。那是庆六一比赛前夕,所有小朋友都已经准备好走台,就在这时,一名小朋友迟到,匆匆忙忙跑过,看见他明显不太好意思,我就微笑着问他:"是起晚了吗?"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随即我便让他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他愣了一下,显然他没有想到我会采取如此温和的方式解决。接下的排练,他比*时投入了很多,整个一天的学*生活特别积极。我不由得庆幸,一个简单的改变,竟会影响孩子整天的状态。

  过了两周,他妈妈才跟我谈起,问我,那天孩子迟到为什么没有批评孩子。她本想借我的手改变孩子赖床的毛病。了解了这个情况之后,我又跟孩子进行了耐心的交流,并且通过我们所学的《一分钟》引导他,现在孩子迟到的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

  以后的堂上,堂外,我还会面临很多的突发状况,我要时刻记得《正面管教》中的各种案例及应对方法。走*孩子,贴*孩子的心,你才会更加真切地理解孩子们的行为,你才会给予更多的理解,同时用更加合适的方法解决出现的问题。我会让《正面管教》陪伴我的整个教学生涯,我相信它会带给我更多的得心应手,更多的成就感!

《正面管教》读后感2

  《正面管教》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就其中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以及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三种主要互动方式、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做了说明,第二部分开始明确一些基本概念,这些容易被我们误解或忽略的概念。

  书中一直强调:在知道“怎么做”之前,要先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当我们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才能了解人类的行为,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不良行为,以及为什么正面管教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容易被我们理解偏差或错误的概念。

  一、自尊:一个容易造成错觉的概念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给予孩子自尊,实际_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比如我们通过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让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等互动,这些都是比较好玩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如果孩子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他人的评价,他们可能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会通过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这样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所以,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念。要把犯错误当成学*的大号机会,允许他们经历失败,并让他们再出现问题时学会自己去解决,这样他们才能学会适应、学会对待人生中的跌宕起伏。在这里,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感觉到被需要,例如我们可以请孩子帮忙一起做家务、一起完成某件事,尽管他们做的比较慢或者常常帮了倒忙,也需要让他们一起参与。此刻他们或许是不熟练不擅长的,但多次的尝试会让他们学会的,一定不要图一时的省事而放弃让他们帮忙,否则,将来等到认为他们可以帮忙时,他们也不会再帮忙了。

  二、“赢得”孩子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就会收到鼓励,也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的方法。所以,倾听是非常重要的。书中讲到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我们可以尝试运用。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想孩子合适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以为这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的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的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三、犯错误时学*的好时机

  不要为犯错误而羞愧。大人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在家人聚在一起时,每个人说出自己当天犯的一个错误,以及自己学到了什么,会让孩子看到犯错误的价值所在,也是在一种友善的环境中学*。这里有一个矫正错误的三个R:(承认:啊,我犯了一个错误;

  和好:我向你道歉;

  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四、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我们总是以爱的名义去斥责孩子,还认为孩子不理解,殊不知当我们带着怒气或者斥责的口吻时,孩子根本感受不到爱,而是羞辱和指责,所以,下一次,换一下方式吧。直接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静的说出来,可能更有效果。

  总的来说,这些概念都在传输一个观念:理解背后的行为,处理情绪之后再处理事情。人都是感性的,需要被理解、被需要,当被理解了的时候,才会有惊人的爆发力。否则,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正面管教》读后感3

  这个假期学校让读一本书————《正面管教》,说实在的,看了这本书的目录,让我感觉这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临*开学了,为了完成任务,强制自己静下心来看这本书,我却发现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书的作者简·尼尔森,是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里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七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有两个孩子的曾祖母。她曾经担任过十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众多著名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的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正面管教倡导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弃二者之短而采其所长,既有骄纵的和善,亦有惩罚的坚定,而剔除了骄纵的无规矩和惩罚的过分严厉。

  整体来说,正面管教就是一种鼓励模式。以往教师在针对犯错误的学生时,往往采取严厉的训斥,孩子表面上服从了,但实际上不服气,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而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读完这本书,让我对鼓励和赞扬的区别有了深刻的认识:赞扬针对的是做事的人,而鼓励针对的是行为,赞扬是评价式的,鼓励是自己指向的,赞扬长期的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而鼓励能让孩子自信。举个例子,我的孩子从上一年级开始,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写作业都磨磨蹭蹭的,我采取了各种的方式,比如说按照我要求的时间写完作业的,给予金钱上的奖励,或语言上的表扬,但是效果甚微。以往我认为坐在孩子旁边看孩子写作业,陪伴孩子,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实际上,坐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写作业,是在精神上给予孩子的一种鼓励和支持。就比如练电子琴,在最初刚开始的时候,我都一般坐在她旁边,鼓励她,帮助她想办法一起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随着孩子弹琴技能的增长,现在她有信心完成自己的学*任务,我就放手让她自己练*。鼓励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老师要动脑筋、想办法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来增强孩子的自信。

  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还有一个感受,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被家长包办代替的太多了,大人们事无巨细的替孩子们打算,抹煞了孩子办事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的提高的机会,也让他们失去了对生活、对社会、对事情的热情。就比如说,这个假期我的孩子参加了一个军事拓展夏令营,她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我很担心她能不能适应这个夏令营生活,但孩子快乐自信、顽强的'笑容告诉我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通过这件事,我深刻的认同了这本书里告诉我们的,寻找机会帮助孩子从自己的经历中学*,学会放弃对孩子的控制,转而以一种合作的方式与孩子们共同努力,正面管教才会有效,或者说老师家长的管教才会有效。

  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一些沟通的技巧,其中有几个我非常的赞同,比如说探询,要用好奇心增进情感连接并改善沟通。和孩子一起探询问题,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在共同解决问题中增进了与孩子的情感,这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还有一点就是尊重,当你尊重孩子时,你会认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并鼓励成长和有效沟通。在尊重这点上,我还需要改善,有的时候在与孩子或者学生沟通时语气过于强硬。

  我相信,读了这本书,我会通过自己的改变,来改变孩子,改变他人。

《正面管教》读后感4

  时光如箭、岁月如梭,转眼间儿子已成长为一名朝气蓬勃的青春少年,作为妈妈我在欣喜的同时,也有着诸多对于教育的困惑和烦恼。前段时间智老师为家长们推荐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读后受益匪浅。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都有着一颗深爱孩子的心,但有时却不懂得如何去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正面管教》这本书倡导的是“和善而坚定”,并且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教给孩子的教育理念。回想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常会因为孩子的一些或好或坏的行为而导致自己的情绪如大海的潮汐般跌宕起伏,时高时低。当孩子好的行为让我高兴时我只有和善而忘却了对于孩子行为约束应有的`坚定;而孩子的不良行为让我生气时我已毫无和善可言,只想着让孩子听自己的话,立刻改正不良行为,此时的情绪已控制了自己理性的思维,已不去探究孩子不良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根本起不到真正引导的作用,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仅仅是暂时的改正,无法起到长久有效的作用。当我生气时更多的是情绪的宣泄,表面上是我“赢了”孩子,实际上却无法“赢得”孩子的合作。

  而如何赢得孩子的合作,《正面管教》这本书也给我们做出了具体的指导,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

  ①表达出对孩子的理解。

  ②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③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④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而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我会将书中提出的指导方法认真掌握并积极运用到*时的教育实践中去,努力把自己修炼成为一个理性且温和的好妈妈。

  《正面管教》这本书还为我们提出了许多在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积极的暂停”,当父母和孩发生冲突时,我们可以用“积极的暂停”,给彼此一个冷静的空间,当我们冷静下来并且感觉好起来后,我们再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例如“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让孩子从你决定你自己要做的事情的自然后果或逻辑后果中学*,权力之争或报复循环出现的可能性就被消除了;例如“情绪的撤出”,从当时的情形中撤出来,等到情绪上的冲突*息下来,而不是进入权力之争或报复循环,我们才能理智的解决问题。诸如此类的方法在该书中还有很多,这些方法都能帮助我在面对冲突时更好的解决问题,我会学着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诸多之前不知该如何解决的难题。

  在《正面管教》这本书中还有一个焦点就是“鼓励”,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鼓励是教给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会责任感。而想要运用好“鼓励”这个工具并非易事,我们往往*惯与“赞扬”而非“鼓励",这就需要我们认清两者之间本质的区别,并运用“掌握好时机”、“为了改善而努力”、“作出弥补”、“避开社会压力"、“安排特别时光”、“花一些时间训练孩子”、“日常惯例表”、“试试抱一抱”等各种方法来实行“鼓励”。对孩子进行“鼓励”也是我在与孩子相处中所欠缺的方面,我往往将关注点放在了孩子的缺点上并进行指责和强行纠正,而不懂得运用“鼓励”将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学*运用“鼓励”将是我在今后与孩子相处中需要不断强化学*的内容。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庆幸孩子身处在这样一个和谐社会,进入了一个友爱的大集体,并遇到了各位有责任感且和善的老师,作为家长,我将更加努力学*、提升自我,助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5

  时光在书香中飘逝,《正面管教》这本书也伴着夏日的缓缓炎热慢慢展开。

  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看到这句话,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我们班的X同学,他是个特别不合群的孩子,上课时永远坐不端正,常常趴在桌上,并把椅子360度旋转。喜欢插话,走路永远不在队伍里,磨磨蹭蹭地落在班级后面,作业不按时交,订正从来不按老师的要求写。我跟他讲了无数次的道理,也经常在下课后把他单独留下来进行教育批评,可是大半学期下来,我的批评教育对他似乎不起什么作用,每次在我教育他时都是低着头,但常常是我在唱独角戏,后来还是老样子。因为我不认为他是一个笨孩子,所以我决定要在他身上花费更多的心思,争取对他有更深的了解。我想起了正面管教里的这句话,忽然领悟到,这个让我如此头疼的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正是缺爱的表现吗?我决定用爱“收服”他。于是我在每一次的作业中都加一张用可爱的便签纸写的小短语,信中着重表现了其实我内心有多喜欢他,字写得越来越有进步,今天又比昨天好了一些,告诉他他是我在班里第一个注意到的孩子,我觉得他优秀又阳光,我相信自己的眼光,这一点从未变过!一段时间后,我明显感觉到了他的变化,至少上语文课时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后来,我对他更加关心,有一次,他感冒了,但是带的却还是凉水,于是我就给他倒了一杯开水,还一天多次询问他有没有感觉好一些;而当我发现他有一个很不好的*惯——喜欢在课堂上玩愤怒的小鸟橡皮,有时还打扰到别的同学。思考良久,我让他带着所有的橡皮来我办公室,在他疑惑时把我准备的'两块崭新的学*橡皮和他作交换,并在送他的橡皮上刻下提醒的话。终于,我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收获,他跟最初相比有了极大的进步,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当然成绩也突飞猛进,期末考试考了“优”。

  《正面管教》一书中“安排特别时光”一节中讲到“放学后只要花几分钟作为给一个孩子的特别时光、就能帮助这个孩子感受到足够的鼓励停止其不良行为,尽管在这段时间里并没有提到不良行为。”我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班里有一个小朋友,上课极易分神,学*上很不踏实,试卷常常做的一团糟,小测验的成绩也不行极差。因为家长做生意,接小孩经常晚点,她常常是一个人在教室里做自己的事的。有一次,我很偶然的发现不是值日生的他在很努力地去擦黑板并且整理讲桌,我很感动,大大地表扬了他,并且跟她约定以后一段时间如果妈妈又来晚了的话我可以在教室陪她,我和他之间将有十分钟的“特别时光”,孩子听了很兴奋,像和我共有了一个小秘密。事实上我也照做了,一开始他跟我聊天时很拘谨,后来在我的引导下越来越放得开了,她很愿意和我分享自己的生活,甚至把他前一段时间状态不好的原因是爸爸妈妈老是吵架的事都告诉了我。当然,在“特殊时光”的作用下,她进步非常大,不仅是成绩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此外,书中还告诉我们要常常鼓励孩子。说真的,有时我们会认为鼓励并不容易,尤其是做一个班主任,通常由于心急很*惯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批评能促使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很少有人深想过批评带来的影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帮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他做错的事进行批评,才不会再犯。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要鼓励。《正面管教》的作者一直强调,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积累的效果。这一点对班级里的所有学生,都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看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很多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时的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去,真正让学生们受益。

《正面管教》读后感6

  以前在樊登读书会听过这本书,时间久了忘光了,前天偶然机会再听樊登老师讲的时候感悟颇深,有些感悟记录下来。

  在本书《正面管教》中心就是一句话:和善而坚定。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有爱也要有边界,有原则。光有爱没有边界就成了骄纵,光有原则没有爱,孩子就不会听我们的,只能解决短暂问题,如果我们感觉教育孩子很费力,那么说你的方式肯定是有问题的,甚至也只能是解决短暂问题。

  记得以前看过一句话,爱是一切问题根源,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大人问题也是如此,其实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在3岁之前我们可以给予无条件的爱,哭闹时就要去哄,3岁以后孩子已经懂得很多,这个时候不能光有爱,还有有边界。但是孩子又跟大人不一样地方在于,孩子对于事情的理解方面,更多靠感知力,解读能力很差。书中举例子,二胎来到后,因为小宝宝不会照顾自己,家里更多精力观照老二,老大就错误认为当自己是个小宝宝,爱哭闹,需要奶瓶,尿裤子爸爸妈妈就会照顾自己,结果是适得其反,阿黛尔解释并非事实,只是他通过感知得来的',他的行为取决于他认为的事实。其实这个时候孩子是需要关爱,一个拥抱一个无言的暗号就可以满足孩子。通常这个时候大人往往就会更加气愤,其实越是愤怒,呵斥效果越差。让他感知父母是爱她的胜过千言万语的教训来的快。

  爱是教育的前提的话,那么原则才会让这个孩子更加健康自信成长呢。何为原则,何为边界。为何要对小孩有原则,有的人喜欢对出问题孩子说,那是孩子天性,实则是大人对孩子的骄纵。我们要尊重孩子,但是要知道孩子以后也是社会人。我们不教育,迟早会被社会教育。有人说小孩子不懂法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日常小事告知他。这让我们想起前段时间,关于大连14岁男孩猥亵10岁女孩不成将其杀死的案件,如果说14岁还不构成法律责任的话,那么未来这个孩子也将是父母的终生负担与遗憾,因为这个孩子这么小就做出这样事情,没有走向社会,完全是家庭教育造成的,父母还以为对孩子的骄纵是爱,实则是害,今天的结果可以说是父母一手造成的。今天能**,并且**后如此淡定,还在同学群云淡风轻的谈起此事,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积纵成害呀,再比如李双江儿子李天一也是一样,孩子后半生就这么让父母给毁了。

  本书中介绍几种家教类型,严厉型,顾名思义有原则,缺乏爱的沟通;骄纵型,放任,给予无限自由,没有原则,有爱。正面管教型,是既要有爱也有原则。在现实中,每每遇到问题我们都会头痛,其实每一次问题都要把他看成学*机会,跟孩子一起解决,先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同时由要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当孩子不哭闹时候,再去训练孩子,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书中案例,如何解决孩子早晚作息问题。可能我们会遇到,到了该吃饭时候不吃,该刷牙时候,去玩玩具,该睡觉的时候,却要看绘本.....等等一系列问题,也都是我面对的。本书观点是:让孩子参与到日常作息计划中来,征求孩子意见,一起参与制定晚间作息时间表:哪个时间段玩游戏,哪个时间看动画片,哪个时间运动,哪个时间要刷牙洗脸上床,上床进行几个游戏后要关灯睡觉。包括早晨要穿什么衣服,提前一天跟孩子沟通好,这样早上时间就很轻松。甚至早餐吃啥,当让孩子参与制定这些后,早晚时间都会很美好轻松了。通过让孩子参与制定孩子有了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有动力。这样做起来不费力还有效。

  赢得孩子还是赢了孩子这是一个我们选择。当我们赢了孩子,孩子就选择输了。教育孩子的路上,自己还有很长路要走,未来要正视自我问题,自我成长,孩子才会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7

  教育就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所以它就具有一定的观赏意味,可是反观我们的教育教学何尝具有观赏性?就是那些逢场作秀排练、演练了很多次的公开课,它的观赏性也未必有多高,同样的思维考究后,那整日关起门上的家常课、自己*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不难想象它们的面目一定是可憎的了,《正面管教》及《儿童纪律学》读后感。所以肯定的说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至于问题的根源所在我觉得深究的意义也不见得有多大,而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的方法。读了《正面管教》和《儿童纪律学》两本书之后,结合书籍中的做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对一下几点深有体会:

  一、建立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犹如我们读过的《五十六号教室》中所提到的信任一般,尊重这是建立和善、坚定正面管教的前提所在。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实施正面教育的四个基本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于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候再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这只是本书中**与孩子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在**友善、关心和尊重的'态度下完全是能够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所以,尊重是相互的,是开展一切活动与沟通的前提条件。自己在班级管理中虽然也力求做到信任和心*气和,可有时候自己却因为孩子的纪律问题出现朝着孩子大声呵斥的现象,而且心里觉得这是为了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惯,出发点没有错,其实这一来师生间建立起来的信任就会被破坏,甚至会花费更多的时间重新建立,或许仍心存芥蒂,这样的代价真是不敢想象。

  二、变赢了为赢得很多时候我们总在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的名义,扮演着孩子们心目中的大灰狼形象。对于我们的要求他们没有心甘情愿的接受,于是我们就拿出一副惟我独尊的长者威严,要求孩子必须如此,结果表面上孩子是屈从了,也接受了。可是孩子内心里是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去做得,可想而知,这样的效果并不如愿。那我们何不改变一下策略,表示认同和理解之后赢得孩子的心,让他成为你的合作者,欣然接受出色完成呢?所以与孩子*等对话,不去考虑自己所谓的尊严,而忽略孩子的人格尊严,做真正意义上的*等者,那样才会赢得孩子。

  三、解决问题讲究策略当孩子出现问题是我们要关注的是什么?仔细分析孩子问题背后隐藏的东西他到底是在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或是报复,自暴自弃,以及出现这些行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然后想办法鼓励孩子,采取有效的鼓励方式注重如何解决问题,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那我们现在再去怒气冲冲的追究责任,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造成必要的痛苦——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应的惩罚了,而惩罚的结果只有四种可能:愤怒、报复、胆怯、反叛。所以我们也来试着改变一下,积极的暂停,双方进入冷静期,然后通过启发式问题,慢慢走*孩子的世界,考虑孩子的感受,然后做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找一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启发式的提问方式或头脑风暴法,按照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学到知识,把错误当成学*的机会。这样下来孩子*得的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出现问题是的抱怨和指责。其实教育孩子的确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我们也必须在错误中学*,在错误中总结,与孩子一起成长,把每一次犯错看成一次难得的学*机会。心*气和的坚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充分用这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实践到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边学边用,那样受益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们,那时的教育也许才真正具有艺术。

《正面管教》读后感8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你应该读这本书:如果你是一名老师,那你更应该读本书;我既是一名两个孩子的家长,又是多名孩子的老师,我更更应该读这本书。

  说实在的,看到这本书的目录时,让我感觉到这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我不愿读下去,临*开学,为了完成任务,强制自己静下心来读这本书,我却发现这本书让我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有了全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的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正面管教倡导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弃二者之短而采其所长,既有骄纵的和善,亦有惩罚的坚定,而剔除了骄纵的无规矩和惩罚的过分严厉。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有效的运用鼓励。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优点等,让我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第一: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

  及时的赞扬犹如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年幼的孩子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德雷克斯说过很多次:“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显而易见的就是通过鼓励来帮助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比如我们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回答问题表现得非常棒时,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把握时机进行鼓励“孩子,你的声音真好听,你回答的真完整”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记得我们班王子轩刚到教室来上学时,让他回答问题,简直声音比蚊子还小,每次都这样,当时我真的想发火,到底问问他还能说话吧。可是理智告诉我,不能发火,越发火,可能他越害怕,越不敢说了,以后会产生心理影响。我就克制住心里的.怒火,抓住时机转而进行对他鼓励,:“孩子,今天老师感觉你有了小小的进步,你回答问题考虑的更全面了,声音特别好听,如果你的声音能够再大点,把你说的能够让每个同学能够听见,那将更完美了,老师相信你,下次会更棒的,加油!”每次回答问题,我都会找出优点对他进行鼓励,慢慢的孩子自信了,声音变大了,回答问题更积极了。

  第二:改善,而不是完美

  完美是一种极不现实的期待,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都有一个“完美”的孩子,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管自己的孩子多么努力,多么优秀,他们总是看到自己孩子的缺点,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我们太希望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尤其是很多家长把以前自己不足的方面或者没实现的目标,都寄希望于孩子,一旦孩子做不到,家长们就会很生气,指责孩子,结果双方都很痛苦。

  今年暑假大儿子考试,道法考的不好,生物考的不错,按照以前,我会很不开心,会责问孩子那一门为什么没考好?现在则会想,儿子有一门考得好,为什么不开心呢?而且儿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了,这次找到原因,下次努力改进,这也是另外一种提高的机会,我应该感到开心才对啊!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对改善的关注要重于结果的关注,对孩子优点的关注多于缺点的关注,这样我们眼中就有一个不一样的孩子,孩子也就会不知不觉地变成我们眼中的样子。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你看到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心中有朝阳,到处是阳光。

  作为一名家长,我会把鼓励有效地用到孩子的身上,作为一名老师,我会把鼓励有效地用到我的学生身上。让孩子们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9

  放假前学校学生指导中心给老师们发了一本《正面管教》,在这个假期翻开它。的确是本好书!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论。使我们能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

  终于把《正面管教》这本书好好通读了一遍,真的受益匪浅。不管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教育,我都从中学到了不少可操作性的,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正面管教的方法是否能运用的恰当或有效,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我们能不能真正领悟到作者字里行间的意图。通过我的切身体会,我觉得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借鉴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我想这是这本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一个宗旨,如果我们能带着这个前提走在我们教学的道路上,相信,我们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出现在大的`问题,我们都能通过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决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来越糟。

  其二,自尊,一个容易造成错误的概念。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我们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自尊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学生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我们课堂内外经常运用的赞扬、贴画、小奖品等。这些都可以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就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她尊”,而不是“自尊”。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

  其三,孩子们需要感觉到自己被人需要,我们怎样来“赢得”孩子。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

  其四,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如果我们能够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我们对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且,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老师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所归属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并意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首先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对待孩子不良行为的态度就会不同了,我们就不会以为孩子总是在故意捣乱,总是喜欢跟我们对着干,而且也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

  其五,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当老师记住了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时,我们就不但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而且还会体验到更多的快乐。我深有同感,多少次我和学生们都是在爱的信息传递中消除隔阂,增进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很遗憾到现在才看到这本书,才了解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心底无私,天下宽。我的学生们都在慢慢长大,如果早些了解,我们的相处可能会更快乐。所幸,我发现书中所提到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可以继续运用于我们的生活或工作中,比如积极的暂停、相互尊重等,遇见另一个自己,我相信我的工作和生活会因之更和谐。

《正面管教》读后感10

  《正面管教》这本书,以前我听说过,但却一直没有看过,也不知道里面到底讲些什么。今天有幸听樊登老师讲到这本书,感到很是受益。说实在,这本书的信息量真的是太大,包含内容也非常的多。早晨,我边做饭边看了一遍视频,感到里面自己要学*的地方太多太多。于是到了中午,我又看了一遍视频,这次我还专门做了笔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点都一一地记录下来,方便自己以后再慢慢地消化。

  这本书,让我首先记住的一句话是:和善而坚定,也可以说是温柔而坚定。书中谈到了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方式有三种:

  1、严厉;

  2、骄纵;

  3、正面管教的道路。

  严厉的管教方式,易使孩子形成愤恨、报复、反叛和退缩的行为。在这方面,樊登老师还谈到了孩子的自律性与其自尊水*的关系:自尊水*低的孩子往往自律性就较差。

  而骄纵的管教方式则会导致孩子操纵、依赖、缺乏责任感与价值感。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其行为看似非常地狂妄自大,其实却非常的缺乏自信心。由于缺乏父母对其行为的必要引导,所以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在哪里?也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在这里还谈到了孩子与大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孩子的感知能力比**强,而解读能力却比**差。这样的例子生活中也会有很多,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被夺走后,为了引起**的关注,行为上往往会出现退行如:尿裤、拉裤、闹人、生病等。**只有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使教育取得成效。

  而正面管教的核心便是:和善而坚定。“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书中讲到判断教育行为是否有效要看:

  1、是不是做到了和善而坚定。既让孩子感觉到无条件的爱,但是又有确定的边界,让孩子感受到了安全感。

  2、有没有给孩子带来归属感和价值感。

  3、是否长期有效。

  4、是否能传递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以及良好的`生活品格等。

  怎么做到和善而坚定呢?当孩子生气时,父母先转身离开。离开的原因是:我不能够要求你一定要学会尊重我,但我最起码可以要求我要尊重我自己。这其实是父母冷静的一个过程。一个人在情绪激动时处理问题,是无法做到和善而坚定的。只有在调整好心态后,再重新和孩子进行沟通:我很抱歉你刚才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我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的时候,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会儿。先给孩子确定一个规矩,然后再说我爱你,继而和孩子一起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是赢得孩子,还是赢了孩子。虽是一字之差,但对于教育效果来说,却是相差万里。你要赢,孩子便会输。试想,孩子若经常生活在一个输的环境中,又怎能滋生出自信、自尊和自爱。生活中,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就看家长如何去引导,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是否能将每次犯错都变成一种学*的机会,让孩子从中得到成长。而不是当孩子犯错后,只是对孩子进行无休止的批评与谴责。其实,这是一种自己不成熟的表现,是自己不想承担错误带来的后果,所以,便把自己对承担错误的恐惧心理,转变成了愤怒发泄到孩子的身上。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自己是需要不断地学*、成长和进步,才能更好地解读自己的行为!

  真正的不良行为有四类:

  1、寻求过度保护;

  2、寻求权力;

  3、报复;

  4、自暴自弃。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核心的解决方法是: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感情,表达对孩子的欣赏,更多地关注他的优点,表扬他,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无条件的爱。然后,再根据不同的行为,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书中提到了几个非常独特的工具:“积极的暂停”、“鼓励和赞扬”、“肯定动机和过程,而不是肯定简单的结果”、“家庭会议”等,这些理论和事例都让我印象深刻,受益良多。相信这是一本对于教师,对于家长都非常有帮助的图书。希望大家有时间了,都能真正地去拜读一下,一定会让自己终身受益的。

《正面管教》读后感11

  读《正面管教》这本书,受益匪浅!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书中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内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这是本非常好、非常实用的教育书,无论是从实用性还是从理论深度来说,教我们如何做老师,如何做父母。我相信,没有一位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没有一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我常常思考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有时孩子犯错,我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教育方式是以言词厉色或予以惩罚,因为这种教育效果最快,孩子因为害怕老师的威严而屈服做出暂时的妥协。(教育者遇到问题时不能不知道怎么处理,只知道发火,当带着情绪去教育别人的时候,却往往会适得其反。)有时觉得不听话的孩子,尤其那些不良行为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作为老师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老师的情绪言语无形中影响着成长中的孩子。书中倡导对待孩子要“和善和坚定”,和善坚定是正面管教孩子的基石。只有在“和善和坚定”的氛围里孩子才能更好的发展和掌握各种生活技能,和善和坚定也有利于亲子关系更加亲密融洽。讲求“和善而坚定”的前提,是教育者抛弃惩罚、羞辱孩子。因为没有人会因为被惩罚、羞辱了而去更好地做好事情,顶多是出于害怕而屈服,但伤了孩子的自尊,且在孩子心里埋下了反叛、敌意、报复等坏的种子,而不会去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问题仍然是问题。这样的惩罚会一点点地抹杀孩子的自我,失去自信。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他是想寻求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揭秘:“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我的学生并不完美,我也不完美,《正面管教》帮助我消除了对孩子不尊重的、没有长期效果的错误管教方法。帮助我找到了这种对于不完美的相处方式,从而更好地与学生们相处,从现在开始真正享受到为人师的快乐。

  作为一名教师,书中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认定若想要孩子们做的更好,就得先要孩子们感觉更糟?”我在以前教育学生时,对于特别调皮的孩子会严厉地训斥,孩子表面上听话了,而实际心里很不服气。的确,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地解决问题。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强,但表达能力却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认真解读,而不是通过打骂来压制孩子的错误行为,从长远来看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问题。

  其实鼓励也是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以相互尊重为基础,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特别是我对鼓励与赞扬的区别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我才真切的认识到赞扬针对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而鼓励它能让孩子自信,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往往想着鼓励孩子却变成了赞扬孩子。鼓励和赞扬是不同的,区分了这一观念更有利于引导孩子。

  书中提倡我们要在班会**同就学生的问题一起讨论,并相信孩子能想出帮人的方法,在让孩子体验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明白在与人相处时尊重,爱护是多么的重要。只要47颗种子团结在一起,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一定会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自律的班级氛围。

  当然对《正面管教》很多理念与方法的只是粗浅的了解,希望和大家在相互沟通中能够不断领悟,在与孩子的共同成长中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共同陪伴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12

  很惭愧,之前为了完成任务囫囵吞枣式阅读,加之对关于家庭教育的积累不够,所以理解得很肤浅。经过几轮的读书交流,不断加深了我对正面教育的理解。当我再次捧起这本书时,原先无法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一下子有了新的认知。何谓经典,就是每字每句都透着智慧的光芒。我这次细嚼慢咽,再次走进了《正面管教》,进行了整本书阅读,我会在一个页面反复停顿,闭上眼睛,细细回味字句中蕴含的深意,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情况再上心头。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和其他传统管教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正面管教既不会羞辱孩子,也不会让我们感觉难堪,它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然后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他的各项能力。正面管教的基石是和善而坚定,这是因为“和善”可以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而“坚定”则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自己的权威,同时向孩子表明尊重事实的态度。

  教育孩子知易行难。我们教育孩子切忌太容易受情绪的支配而陷入权利之争。我们的目的是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是激励孩子做的更好,而不是让孩子放弃自己;是启发孩子探索式的思考,而不是在命令、责备中招致孩子的戒备;是让孩子决定做什么,而不是剥夺孩子的选择权。

  教育伊始,沟通先行。

  7——9章用了非常多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

  一、核实能改善沟通。我们要多去发现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可以通过核实,以友善的方式,问启发式问题来促进沟通。

  二、探询会促进沟通。我们可以用好奇心增进情感联结并改善沟通。比如一种简单的探询方式就是要求“多告诉我一些”还可以接着说:“然后呢?然后呢?”孩子们不需很多鼓励就会告诉你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他们需要的是知道老师对他们的观点真正感兴趣。只要我们不评判、打断或纠正他们,她们就会告诉我们很多。

  三、邀请会鼓励合作。邀请学生多参与一些有助于他们变得能够自我指导的计划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如果一味地指挥会招致被动会主动的抵制与反叛。

  四、肯定会愉悦沟通。要寻找机会肯定孩子们的成就和独特性,当我们要求过多并且急于求成时,他们就会丧失信心。就像书中讲到一个叫杰森的五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如何的捣蛋,杰森的老师在开始也试到使用惩罚,留下抄几遍课文,请他站起,送校长办公室,而结果是杰森只会做鬼脸。之后老师怎样运用鼓励,给与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在杰森每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哪怕是今天的课堂只是比前两天的课堂少了几声乱叫,老师都会鼓励并回以微笑,终于让这个孩子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越来越愉快地相处。

  五、尊重会深化沟通。当我们尊重学生时,我们就会认可我们和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并鼓励成长和有效的沟通。不要因为别人不明白的事情评判他们,而要鼓励学生寻求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当我们和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关系时,我们就会发现通过核实、探询、邀请和鼓励、肯定以及尊重赋予学生力量会更容易些。在良好的沟通中,会有大量的倾听、尊重、好奇心和赋予力量。

  当然,正面管教不会一蹴而就,过程可能会有反复,这点作者在书中就曾说道:想把《正面管教》的书扔到窗外,不想让人知道写《正面管教》的作者也会反复犯错。

  正面管教重点在于创建相互尊重和支持的班集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教室成为一个培育人、愉悦和快乐的学*和成长的场所。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有一颗爱心,更需要知道如何去爱。知易行难,那就在实践中反复推敲吧!

  读书,使大脑充实;思考,则会让智慧开花。教育绝非单方面的冥思苦想,更需要不断摸索和实践中的总结和改进。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努力先充实自己,做好自己,与孩子彼此尊重,彼此信任,在爱与欢乐中相处,在教育的道路上始终温柔而坚定地走下去。

《正面管教》读后感13

  我想只要在日常教育中,我们以心*气和的心对待所发生的一切事,从孩子的角度换位进行思考,我们的教室一定会充满爱与欢乐,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当然,不管什么样的方法最需要的是我们要有正确的儿童观。尊重、理解、关爱孩子的成长,赢得孩子,而不是要操纵孩子。这是最*经常听到的关于正面管教的观点,学校的师训处也常常会推送一些正面管教的内容来分享。貌似通过采用正面管教方式可以更好的教育学生,更好的和学生相处。恰巧上课时候的纪律问题,对问题学生的处理是我最薄弱的环节,对于吵闹的班级和学生我甚至惧怕上他们的课。有时想要让他们更加的听话,就摆出老师的姿态,我常常会像泼妇似的大声怒骂,这样的方式也只能使他们安静一会儿。这不是我想要的效果,非常的苦恼。

  刚好,年级组长处有《正面管教》这本书,借来拜读了一下。读完这本书后我被书中的成功案例吸引,我也可以成功吗?我尝试着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我选择了两个不听话、不配合的学生来尝试。这两个孩子总是在上课时打嘴仗,无视我在讲台上的讲解,无视课堂,从不做操作练*,总是肆无忌惮。小A最*特别爱说脏话,总和小B有仇似的,骂完了特别过瘾解恨!而小B也绝不会示弱,大声的怒骂回去,然后来来往往没几次紧接着动手动脚,太让我崩溃!每周一节信息课,次次如此,不断的发火、镇压,我都够了!

  很显然,这是每个老师最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我开始责怪我自己,感觉自己被学生无视,很没有面子。可是,阅读了正面管教的教学后,我开始这样尝试。

  1、减少摩擦。

  因为我带的班级比较多,不能记住所有的学生,所以为了上课的方便,我让学生按照学号坐,小A和小B是25号和30号,刚好在同一排,虽然中间隔了几个同学,仍被他们无视,最终我决定把他们换开,换到看不见对方的位置。这样能减少双方的'摩擦。

  2、鼓励。

  事先和小A、小B约定,这节课哪位同学守纪律,讲的话少,声音轻,对同学有礼貌,老师就给那位同学加星。一开始,他们还是会很吵,两个都会讲话,但是下课后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鼓励了讲话稍少的小A,给小A加星,很显然,小A有点难为情。我也给小B加了一颗星,小B也很诧异,“因为你有进步啊!”我笑着说,小B也脸红的低下了头。看来这招表演和鼓励是有效的。

  3、和学生合作。

  之前我会请纪律和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我做一些小事情。这次我尝试让小A和小B帮助我做事。我对他们说:“我可以请你们帮助老师做些事情吗?我很需要你们两个合作帮老师把交了作业的同学登记好!”他们听了,很配合的帮我做登记,一个报学号,一个做记录。两人的关系得到了缓和。

  4、给学生选择。

  小A不做作业,还打扰旁边认真操作的同学。我对小A说:“我给你几个建议,好不好?第一,老师再教你一次,你再慢慢做,只要你做了作品就好,完成之后你就可以玩一会儿单击小游戏;第二,你可以请一位好朋友来帮助你!”第三、不做作业,老师只能收回你的电脑,你只能在座位上坐着,也许你坐不住,还要打扰其他同学,其他同学又会告状。小A很识趣的选择了第一个建议。终于,他在那节课交了作业,虽然作品不尽人意,但还是有进步的,我很欣慰。

  这些,都是我接触正面管教的学*之后的一些教学片断,一些我的改变和学生的改变。或许总结得不系统,但是很真实,就是我现在的教学现状。相比以前而言,我现在轻松了很多。我知道,未来,还有很多可以提升、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到时候再一起分享。

《正面管教》读后感14

  早听说这本书如何好,终于在这个假期翻开它。的确是本好书!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论。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

  合上这本书,可能再遇到问题到底怎样正面管教不一定马上找到最好的方法。但书中很多理论像警钟一样不断敲打着我的心。

  “当过度控制对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时,其代价是什么?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服从。用惩罚和奖励的方法控制学生,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是谁在承担责任?显然是大人! 孩子没办法学会为自己的的行为负责。骄纵的道理也一样。”

  作为一名老师多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老师不在的时候能自律,而不是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么多年对学生的管理大多情况不是惩罚就是奖励。这都是外在的控制。这样管教的结果都是暂时性的,正确的`行为不可能长久。我也常思考:怎样不奖励也不惩罚能让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也知道这样做不合适,但一直困惑着,没有更好的方法。庆幸的是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

  “对于理解正面管教来说,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这样他们就成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这是正面管教要达到的长期效果。”刚看到这句话,还挺高兴,觉得学校也提倡让学生共同讨论规则,最起码还有这样的理念,但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出的规则到底起什么作用,概念是模糊的。

  记得班里有一部分学生爱讲话,尤其是在走廊,对于这个问题我很头疼。一天中午,准备让在走廊爱讲话的的孩子一起讨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坐在一边,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七嘴八舌讨论着,他们热情挺高,也很重视,但提出的办法全是惩罚性的:不许出去完,给作业,坐十分钟等。最后我也没别的更好的办法,但本能地觉得惩罚不妥。我打断了孩子们的讨论,问了他们此时有什么感受,这个讨论的过程也也起到了点作用。

  等我看到第六章《关于解决问题》还真讲了出现问题该怎样处理的方法。就是大家一起讨论规则。但显然我并没有真正理解解决问题的实质——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所有人的首要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这句话在这本书中反复出现,孩子的四种不良行为都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当每个人都有了这种感觉,就会喜欢一个集体。

  当我们了解,就会理解,当我们理解,就会尊重。只有真正尊重,才会给人归属感和价值感。

  我并不了解孩子一旦被惩罚后会怎样,所以也不理解孩子,就做不到真正尊重孩子。出现问题每人都积极参与是对的,也是照葫芦画瓢而已。现在知道上述例子中孩子们找的全是伤人的方法,只能排斥爱讲话的孩子,而不是帮人,让孩子获得归属感。

  书中那个爱拿别人铅笔的小女孩体验了两种解决方法的感受,一个是当同学们想办法惩罚她时在班里渐渐“缩小”,一个是大家想办法帮助她时慢慢“涨大”,我仿佛亲眼看到这孩子在两中截然不同理念下的“暗淡无光”和“闪闪发光”的眼睛。

  当我们关注解决问题时,孩子们就能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这正我期待的教育。我一直把怎样教会孩子与人相处作为工作重点,现在明白了不是你告诉他与人要和气,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孩子就能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在班会**同就学生的问题一起讨论,并相信孩子能想出帮人的方法,在让孩子体验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明白是尊重,爱护会怎样,打击、伤害又会让人怎样。一定会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自律的班级氛围。

  写到这时,儿子把我的包从凳子上蹭掉到了地上(可能还不知道):“没看见!捡起来呀。”哎呀,不对,应该这样说:“包碰掉了,该怎么办?”

  把书中观念当做知识来接纳是一回事,要把它付出实践是另一回事。改变不能仅靠这本书,需要每日三省吾身,改变从小事,一言一行开始,才可能真正改变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正面管教》读后感15

  时光在书香中飘逝,《正面管教》这本书也伴着夏日的缓缓炎热慢慢展开。

  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看到这句话,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我们班的X同学,他是个特别不合群的孩子,上课时永远坐不端正,常常趴在桌上,并把椅子360度旋转。喜欢插话,走路永远不在队伍里,磨磨蹭蹭地落在班级后面,作业不按时交,订正从来不按老师的要求写……我跟他讲了无数次的道理,也经常在下课后把他单独留下来进行教育批评,可是大半学期下来,我的批评教育对他似乎不起什么作用,每次在我教育他时都是低着头,但常常是我在唱独角戏,后来还是老样子。因为我不认为他是一个笨孩子,所以我决定要在他身上花费更多的心思,争取对他有更深的了解。我想起了正面管教里的这句话,忽然领悟到,这个让我如此头疼的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正是缺爱的表现吗?

  我决定用爱“收服”他。于是我在每一次的作业中都加一张用可爱的便签纸写的小短语,信中着重表现了其实我内心有多喜欢他,字写得越来越有进步,今天又比昨天好了一些,告诉他他是我在班里第一个注意到的孩子,我觉得他优秀又阳光,我相信自己的眼光,这一点从未变过!一段时间后,我明显感觉到了他的变化,至少上语文课时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后来,我对他更加关心,有一次,他感冒了,但是带的却还是凉水,于是我就给他倒了一杯开水,还一天多次询问他有没有感觉好一些;而当我发现他有一个很不好的*惯——喜欢在课堂上玩愤怒的小鸟橡皮,有时还打扰到别的同学。思考良久,我让他带着所有的橡皮来我办公室,在他疑惑时把我准备的两块崭新的学*橡皮和他作交换,并在送他的橡皮上刻下提醒的话……终于,我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收获,他跟最初相比有了极大的进步,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当然成绩也突飞猛进,期末考试考了“优”。

  《正面管教》一书中“安排特别时光”一节中讲到“放学后只要花几分钟作为给一个孩子的特别时光、就能帮助这个孩子感受到足够的鼓励停止其不良行为,尽管在这段时间里并没有提到不良行为。”我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班里有一个Y小朋友,上课极易分神,学*上很不踏实,试卷常常做的一团糟,小测验的'成绩也不行极差。因为家长做生意,接小孩经常晚点,她常常是一个人在教室里做自己的事的。有一次,我很偶然的发现不是值日生的他在很努力地去擦黑板并且整理讲桌,我很感动,大大地表扬了他,并且跟她约定以后一段时间如果妈妈又来晚了的话我可以在教室陪她,我和他之间将有十分钟的“特别时光”,孩子听了很兴奋,像和我共有了一个小秘密。事实上我也照做了,一开始他跟我聊天时很拘谨,后来在我的引导下越来越放得开了,她很愿意和我分享自己的生活,甚至把他前一段时间状态不好的原因是爸爸妈妈老是吵架的事都告诉了我……当然,在“特殊时光”的作用下,她进步非常大,不仅是成绩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此外,书中还告诉我们要常常鼓励孩子。说真的,有时我们会认为鼓励并不容易,尤其是做一个班主任,通常由于心急很*惯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批评能促使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很少有人深想过批评带来的影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帮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他做错的事进行批评,才不会再犯。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要鼓励。《正面管教》的作者一直强调,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积累的效果。这一点对班级里的所有学生,都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看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很多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时的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去,真正让学生们受益。


《正面管教》读后感菁选(扩展3)

——《正面管教》读后感菁选

《正面管教》读后感精选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正面管教》读后感1

  最*翻阅《正面管教》,作者基于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剖析了孩子种种不当行为背后的成因并提供可行的解决办法,让我们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正面管教”的做法需要中国化。我很认同书中提倡的“温柔而坚定”的教育理念。因本书中的教育对象、教师、教学环境都和我们中国相异,书中提到的具体方式方法需要教师到实践中去反复尝试,运用,不断检验,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调整自己的行为,不能盲目照搬。

  正面管教需要摒弃固有的教育方式。回顾实践,不难发现,我们通常会对“正面管教”的方法存在畏难情绪,因为这些做法与我们*时的做法相左,或者说做起来复杂,不够“短、*、快”,“效率”不高。所以,改变不易,很可能是教学理念的重新调整,但改变之后,形成自己的理解之后,我们既能站在更高的地方俯视孩子的行为,看得更长远,也能蹲下身来,更理解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教育者需要这两种姿态。

  尊重是正面管教的核心思想。任何一种教育方式,教育理念都不能“包治百病”。因为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既然是教育人,就不能忽视人的基本需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接着是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最后是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前,也就是说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首先要被尊重,获得尊重,这些是获得自我实现需求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倡导的“温柔而坚定”的教育方式,本质上是教会我们学会尊重孩子。

  “温柔而坚定”的教育方式不是严厉、惩罚等教育方式的对立面。老师们常说,性格开朗,大大咧咧的孩子采用严厉的教育方式效果更好,而心思细腻,敏感的孩子则需要温柔而坚定,和风细雨般的教育。教育过程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可是,细想一下,惩罚之后呢,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又自然地运用“温柔而坚定”的语气给孩子“一个甜枣”?个人认为,这种严厉和惩罚式的教育方法与温柔坚定并不冲突,很多时候是殊途同归的。更何况对于“严厉”,“惩罚”的理解也是千人千面,直接的“语言暴力”和建立在规矩上的严厉,两者是截然不同的;说得更远一点,孩子对老师的教育方式的感受力还源于各自的家庭教育背景,但作为教师,必须有自己坚定的作为教育者的立场,有自己的教育自信。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这句话总是萦绕在我耳边,阿德勒告诉我们这样的孩子只是想有所归属,当我再次遇到这样的孩子的时候,我总会避免直接批评,而是*静地与孩子沟通,识别孩子的真实诉求,设身处地鼓励,让孩子重新获得归属感,这个过程,我也收获了云淡风轻的幸福。

  作为教育者,正确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秘密”是我们的专业职责,这些不依赖于经验的解读是可以复制的,它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让我们更了解孩子,亲*孩子,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教学行为,教育理念。

《正面管教》读后感2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和同事在学*并实践正面管教,受他们的影响,我也加入到学*和实践者的行里,并在和孩子相处中刻意练*着正面管教的方法。

  一、游乐场玩耍,先定规则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相信很多父母跟我一样都会经常带孩子去游乐场玩。我们基本每周六或周日去玩2小时,通常出发前我们会达成一致意见:

  1。出发前确定好玩儿多长时间;

  孩子在游乐场玩,当快到约定时间时[通常是饭点]我会提醒告诉他“时间快到了,要回家了”。孩子说,“我想再玩一下那个”。

  这时我也不会立刻制止,而是告诉他“好的,时间到了我会提醒你”。到时间了会提醒他"我们现在该回家了",孩子立马上放下手中的玩具跟我回家。

  2。到游乐场后,玩2次要过来找爸爸妈妈喝一次水;

  周末游乐场人一般比较多,有些玩的项目也不适合**玩。到游乐场后我会找个视野比较好的地方,告诉孩子我在这里等你,你想玩什么就去吧,但你要玩一会儿过来找我喝水。

  我们的规则是玩了几次,和几口水,同时告诉我你玩了什么,玩的是否开心,接下来要玩什么去。

  这样既保证了孩子的安全,又能让他自己决定玩什么,回来的复述也在锻炼他的表达能力。

  二、超市买玩具

  逛超市相信大家每周都会去一到两次,玩具区域我们通常都逃不过去。当孩子看到心仪的玩具想要买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嗯,你好像真的很喜欢这个玩具,我也觉得这个玩具很漂亮。”给孩子一种认同,并不是直接告诉他不要买。接着会告诉他“你好像刚刚买过xxx玩具,如果你真的很喜欢,等到xxx时我们再买好吗?”提醒孩子,我们商量好的.买玩具的日子是什么时候,不是每次去超时都要买玩具的。读后感·用这个方式,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时间和一种仪式感。让孩子做出自己的决定,是否在约定好的时间购买这个玩具,不但给予他尊重,也锻炼了演示满足的忍耐力。

  三、孩子吃饭问题

  小朋友吃饭是一件几乎令所有家长都头疼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我们也特别注意。每天三餐,让孩子好好地坐在饭桌前,跟着大人一起吃饭,尽量不看电视不玩玩具,饭前一小时不吃任何零食;家里的零食也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规则虽好,也不一定每次都能顺利的把饭吃完,当孩子只吃肉不想吃青菜时,我们会讲挑食的佩奇看病的故事,让他知道青菜和肉配着吃才不会生病。有时也会用压力山大将食物变成飞机的方式喂孩子吃饭,毕竟谁的孩子能不娇惯呢!

  四、自理能力,生活*惯的培养

  孩子每天自己刷牙,自己穿衣服,自己收玩具。不用爸爸妈妈操心。相信很多父母都很期待这样的情景。虽说这些*惯并非一朝一夕能养成,但是每一个环节都长时间的付出,正面管教起到什么作用呢?每当孩子不想刷牙,不愿意收玩具的时候,我们坚持“和善与坚定并行”,积极的引导孩子,自己穿衣,刷牙,收玩具,慢慢形成*惯,而这时我们要做的只是提醒孩子就好了。

  不知你是否认可这样的“正面管教”的例子,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正面管教》读后感3

  读《正面管教》这本书已经是第二次了,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但读完之后又会忘掉很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时有时又回到了原点,然而我还是要常忘常学,以作自勉。

  《正面管教》这本书所说的大部分原则是针对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大人们的正确态度。书里讲到的工具有:

  1、花一些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因为你在感觉好的时候才能做得更好。

  2、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3、让孩子预先知道你会怎么做。

  4、和善而坚定的行动,而不是光说。

  5、如果必须要说,语气要和善而坚定,而且说的越少越好。

  6、以情绪上的撤出让自己避免开权力之争,等双方都冷静下来以后,关注与解决问题。

  7、用日常管理表来避免权力之争。

  8、要避免就寝前的斗争,你可以一边给孩子盖好被子,一边和孩子分享一天中最快乐和最伤心的事情。

  9、通过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来避免权力之争。

  10、对孩子间的争端置身事外,或“让孩子们处境相同”。

  11、要先安慰大人的孩子,然后让这个孩子和你一起去安慰被打的孩子。

  12、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13、给孩子一个拥抱。

  14、运用你的幽默感。

  15、让孩子参与晚餐的计划、烹制和打扫。

  16、设计一些暗号来提醒孩子该做什么。

  17、给孩子提供选择,而不是要求。

  18、用“你一……,我们就……”。

  19、用零花钱教孩子学*管理金钱,而不是用作奖励和惩罚。

  20、安排特殊时光。

  21、家庭会议。

  ……

  没有罗列出来的还有很多,我自己运用最多的是“家庭会议、日常惯例表、清单、负面情绪表以及每日自评分”,然而还有那么多的不尽人意,还是忍不住的对孩子会吼叫、会自责。随着年龄的增长记性越来越不好,脑子里填满了无尽的事情,总也做不完还记不起来,就用每日清单来解决,腾出大脑空间还能有序的做完每日事件。家庭会议呢就会充分调动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积极能动性,让每个人都有自**和使命感(当然我家坚持的不太好)。日常管理表就对孩子很有帮助了,让孩子自主制定每日惯例,不合适及时更改,这样时间长了孩子有个好*惯家长也**出来了。我最最喜欢和受益的就属每日自评和负面情绪表了,做完自评然后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做个深度解析就一切烟消云散了,等到再有脾气的时候会想到已经解析过的问题换种做法大家就都能接受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作为家长来一一改善和实践的,真的是家长做到了孩子也就跟上了。

  相信榜样的力量,要想孩子是自己心中理想的样子,就先把自己变成那个理想的样子!我们做到了孩子也就做到了。一起砥砺前行吧!给自己加油!

《正面管教》读后感4

  有幸阅读到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初读感悟。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正面管教的方法,并用无数个成功案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接一个生动而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强调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

  一、和善而坚定的原则

  和善与坚定并行是正面管教的基石。之前对和善与坚定两个词理解有误,看到这个概念有些不能理解,读了第一章后豁然开朗。书中写到:和善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缺少坚定和善。

  **应该尊重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与孩子沟通时采用*等和善的态度,这是对孩子的“尊重”。对于孩子来说,**态度的改变会让他们感觉到理解和接纳,如此双方沟通起来就更容易了。让孩子感觉到成长过程中不仅拥有父母赋予的爱的理解,还有爱的坚持。惟有如此,我们的孩子才从小有边界感,而这种边界意识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赋予和善与坚定的爱,**必须自己成为一个良好的情绪治理者。因此在我们情绪不稳定时先让自己心情*复下来,并且试着接纳孩子的表现,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友好,感觉到**对他们的信任,他们才会做得好。而不是在**情绪泛滥的情况下,让孩子感觉更糟。

  二、如何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尼尔森认为,通过鼓励来帮助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鼓励不是赞扬,鼓励是给孩子机会,是对孩子的相互尊重,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

  当父母和老师太过严格控制过多时,孩子培养不出责任感,当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太娇纵时,也培养不出责任感。孩子们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感到自己很能干的锻炼机会,而产生了我不够好的信念,这些孩子将会用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和逃避行为上。

  我们应该多看孩子的优点,承认孩子的进步,会鼓舞孩子,并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当孩子们发生一些不良行为时,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作为弥补。当孩子受到鼓励并作出弥补时,他们没有逃脱不良行为的责任。运用鼓励时还需要把握时机,做到相互尊重,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等等。

  书中还有很多的原则和方法都值得我去反复研读,比如积极的暂停、犯错是学*的好时机等。我将一边学*一边把它们运用于我的生活和工作中。用正面的和善而坚定的信念教养孩子,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给孩子。

《正面管教》读后感5

  《正面管教》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和善而坚定”。一句说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做起来难于上青天的话,呵呵,一声苦笑。每次我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时候都会把这句简而易懂的话抛到九霄云外!*静之后就会后悔:“和善而坚定”怎么这么难做到?于是我又翻开了这本书。

  大人和孩子之间三种主要互动方式。

  一、严厉型。对孩子有规矩没有自由,没有选择。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这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

  二、骄纵型。孩子有自由但没有规矩,无限制的选择。“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以后你会选择自己的规则。”

  三、正面管教型。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我们一起来制订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须独自作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

  了解了以上三种方式,我是这样给自己归位的,时而很严厉,时而很骄纵。当孩子很听话乖巧的时候,我通常都很宽容,想看手机就看会,想吃什么就买点什么。但当孩子不听话,违背我的意愿时,哈哈,一堆大道理会接踵而至,若有反驳,我便会变本加厉了!于是孩子越来越长大,变成了我所谓的“熊孩子”。

  那么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如何“赢得”孩子?

  首先温柔的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和善、温柔、淡定的人总有万钧之力!对孩子也是一样,只是我很难做到。针对我家孩子的状况,只要我一丁点的不耐烦或者小情绪,他都会真切的接收到,并选择不会与我继续交流下去,或者以争吵告一段落。所以温柔是我接下来的必修课,也是我如何实施正面管教方式的第一步。

  其次温柔的表达与孩子的共情。一定是接受孩子的行为,可以不认同,可以不宽恕,但请告诉孩子理解他,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行为,会接受他。这两步都建立在温柔的基础上,作用到孩子身上,孩子的更多感受应该是受到尊重,他也许会在大多数情形下愿意与你沟通,即使开始不愿意,但至少不会让我的感受更糟糕。

  然后温柔的告诉孩子我的感受。真诚而友善的'说出自己的感觉,如果是大男孩,做母亲的可以更多的抛出感受继而向他求助。

  最后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这里有一个概念“启发式问题”。不要“告诉”,要开始以一种引导孩子参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向孩子“提问”,并且不要希望孩子会给出你想要的答案。这里还有一个概念“头脑风暴”。和孩子一起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不评论,不指责,然后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

  这本书还有很多可以使用的工具,如果真能改变思维,控制自己,并利用好这些工具,相信“熊孩子”也能变成“别人家的孩子”。

《正面管教》读后感6

  暑假在学校的强力推荐下读了——《正面管教》一书。这是一本有关管教孩子的畅销全世界的书。书中反复强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多次提到正面管教孩子时是否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娇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想想*时自己上的物理课,每天都在教育孩子们上下楼梯时遵守纪律,可有些班级还是有几名学生总是管不住自己,作出违纪的行为。对此,我要和善而坚定地教育他们,而不是惩罚他们,要让他们知道上下楼梯应遵守的安全知识。如果我放任他们,他们将影响其他同学,导致整个班级上下楼梯都是吵吵闹闹的,甚至产生一个安全事故都是有可能。我们可以运用本书矫正错误的三个R的概念,来帮助学生矫正错误:一是承认,即我承认我下楼梯时大声讲话了;二是和好,即我向你道歉,以后不会这样吵吵闹闹了;三是解决,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楼爱吵闹的问题。

  《正面管教》作者一直强调,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累效果,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的外甥今年读五年级,之前,他的学*一直不在状态上,对学*毫无兴趣,处于被动学*状态。今年很有幸,我用“正面管教”理念在我外甥身上初步收到了效果,我惊喜地发现他的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学*变得积极主动了,也有了上进心;做事情有头有尾,有责任心;每天还会主动地向我汇报一天的`学*状态呢!这些表现可都是前所未有的。我时常在想,可能外甥很喜欢正面管教方式,喜欢不断地被鼓励和赏识的感觉,因而才会有这种全新的表现吧!我相信,外甥在这种正面管教的方法中一定会更加幸福快乐地成长!

  当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开心快乐,有个美好的童年,想把自己的满心的爱与期望给他,有时候却因为方法不当而苦恼,既然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我希望家长朋友们从此要改正自己急脾气的毛病,和孩子一同成长,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让孩子好好学*,好好生活。

  《正面管教》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在读这本书时,我就在想:作为老师,我要如何运用书中的理念来教育好我的学生,让学生在愉快的学*环境中茁壮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7

  上学期放假前,学校人手发了一本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假期里认真地读。说真的,我是在群里刘主任每天发的读书感悟的敦促下,才无奈的开始的。但是读着读着我就读进去了。

  首先他让我对鼓励和赞扬有了新的认识。之前我把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混为一谈。一度认为鼓励和赞扬都是那么回事。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鼓励中有赞扬,赞扬中包含鼓励,鼓励和赞扬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可以一概而论。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赞扬和鼓励所指对象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大不一样。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赞扬多了,会使孩子常常基于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待,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一味的赞扬可能会使孩子依赖于别人的观点变成讨好者。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能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他能让人内心更多的.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所以以后对学生做的应该是鼓励,而不是赞扬。

  其次是关于惩罚。不管教哪些学生,哪个班都会遇到一些另类学生,上课调皮捣蛋。时常会让我们不知道拿他怎么办好。气急之时,往往会让学生站一会儿,多写几遍,或者请家长以示惩戒。这样或许会好,那么三两天让时间一长就有变回原形,然后再占再超再请家长周而复始,让我深有孺子不可教的教育无力感。看了这本书后才认识到,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学生没有真正的从内心改变,没有爱上学*,反而会对老师产生厌恶。根本没有起到教育的目的。在于类似情况,我就迫使自己冷静,安耐住内心的焦躁,相互是他的种种不可爱,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点点小鼓励,一段时间下来居然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读了正面管教,我还有个感受。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现在的孩子被家长包办代替的多了,抹杀了孩子的办事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很惭愧,我就是一个这样的包办家长,现在我正在逐渐的改变自己,寻找机会,帮助孩子从自己的经历中学*,逐渐放弃对孩子的控制,从而以一种合作的方式与孩子共同努力。

  这本书还告诉我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其中有几个我非常赞同,比如探险。和孩子一起探寻问题,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自信心、自主性。在解决问题中与孩子真正的感情一举多得。

  还有一点就是尊重,当你尊重孩子时,你会认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鼓励成长和沟通。有时候与孩子沟通时,我的语气过于强硬,没有做到完全尊重,这点还需改。

  总之开卷有益,正面管教使我受益颇丰,我还得继续。

《正面管教》读后感8

  这个署假有幸拜读《正面管教》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明白严厉的教育孩子或者一味的宠溺孩子都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都懂得要恩威并施,宽严相济的道理,但这其中的度是很难把握的,但《正面管教》>就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建议。孩子出生时是没有是非观的,许多人生的道理都是由孩子所接触的人教会的,她们就像一—张白纸任凭生活中出现的人描绘渲染。

  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管教孩子的两个工具就是奖励和惩罚,但家长们必须要记得,奖励和惩罚本身并不目的,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事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我们发现孩子的'问题时,我们不能只在意问题,我们要关注的是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问题,怎么样正确的解决问题。我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很多的压力,家庭、工作的压力都很容易导致我们的情绪失控,但是,当我们]濒临崩溃的边缘时,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尽量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如意,在孩子真正自己面对这个世界之前,她的世界是由身边的人所构建的,不要忽视自己发现美的能力,要对生活充满热情希望。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千万不要以爱之名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她是你的孩子,但她更是她自己,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当家长和孩子发生矛盾时,要耐心的寻找出双方都同意的解决方案。对于文章中关于性格对孩子的影响,大家觉得要找出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因为每一种取向的优缺点,都影响着我们作为家长的行为,当孩子从我们身上*得了我们的优点,极有可能也学会了对应的缺点。了解自己,承认可能存在的缺陷,你就能够承担起更多责任。安逸型的大人如果能够让孩子在会议上参与制定限制、日常惯例、设立目标并一起解决问题,他们就能更加有效。控制型的家长,练*掌握如何给孩子提供选择、问启发式问题、让孩子参与决策,教养效果会更好。

  取悦型家长如果教会孩子及自己不再只关注别人的需要,照顾到自己,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要求,而又不期待别人与他们想的一样,就会受益无穷。力争优秀型的家长如果能够尽力抛开自己凡事都要正确并最好的要求,尝试走进孩子内心,去发现对孩子更重要的事,他们就会更有效。我们往往对孩子有着诸多评判、期望、指责、失望、愤怒。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当成学*的机会,寻找积极的方面,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是我们为人父母、师长可以、更应该采用的正确教养方式。爱孩子,爱自己,洞。见缺憾,寻求第三选择,就是美好人生。

《正面管教》读后感9

  《正面管教》这本书不论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教学过程,都有很大的启发。下面具体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我想这是这本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一个宗旨,如果我们能带着这个前提走在我们教学的道路上,相信,我们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出现在大的问题,我们都能通过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决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来越糟。

  二、理解了以下四种错误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老师的关注时,学生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学生自己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师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学生得不到归属,但他至少能让老师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这几种发生在学生中的错误目的其实是他们行为不当的真正的内在原因,也是他们出现问题的内在驱动力。但作为老师,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学生们的负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实质,很多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实,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很多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的'原因。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东西,也许许多问题我们处理起来就会容易的多,也会更有效。

  三、自尊

  一个容易造成错误的概念,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我们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自尊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学生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我们课堂内外经常运用的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以及让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这些都可以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就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她尊”,而不是“自尊”。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这一观点我要好好的琢磨,并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能不断的通过改进而实行。

  四、孩子们需要感觉到自己被人需要

  我们怎样来“赢得”孩子。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

  《正面管教》这本书,是一本真正的好书,以后在工作中,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正面管教》读后感10

  对于如何做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敏芷君读完《正面管教》后有感,在父母和孩子沟通中,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严厉,后果可能是让孩子产生愤恨、报复、反叛、退缩,让孩子的自尊水*大幅下降,没有自律性。二是娇纵,后果会使孩子不知道行为的边界,没有自信。三是正面的管教,即和善而坚定,孩子有自尊,会自律,有爱心。

  那如何做到和善而坚定?首先要冷静,心*气和地跟孩子解释,其次告知孩子问题在那里,再次告知或让孩子知道你爱他,最后表示愿意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方法。而且在制定新规矩或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也参与进来,给孩子足够的自尊。

  培养孩子最主要是培养七项感知能力和技能 ,分别是: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这事我能行,我有我的能力);

  2、对自己在重要价值中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有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理解自己的情绪做到自律和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在沟通协作协商、共同倾听等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对待日常中的事情);

  7、判断能力(能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要让孩子成为心中有爱的人,因为心中有爱的人,便不会太在意外在的事物。

  一、教会孩子尊重自己。孩子的自尊很重要,真正的自尊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自己处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二、是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学会用同理心去倾听,把孩子每次犯错变成学*的机会而不是谴责的机会。一味批评孩子的父母是不成熟的,是希望和孩子共同承担责任,而急于划清界限,是把内心的恐惧变成了愤怒来批评孩子。

  三、学会道歉,这是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学*的,包括承认错误、道歉、解决问题。

  两种方式去识别孩子的不良行为。

  一、从内寻找——关注自身感受

  1、自己感觉恼怒、着急、内疚、烦恼——寻求过度关注

  2、感觉到威胁、受到了挑战、被激怒、被打败——寻求权利

  3、感觉受到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报复

  4、感觉无能为力、绝望、无助——自暴自弃

  二、由外而内——观察孩子的行为,要求停止做某事,孩子的反应可以看出行为的目的

  1、停止一会儿又开始做——寻求关注

  2、言语顶撞、消极抵抗——权力斗争

  3、破坏性行为、说伤害你的话——报复

  4、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再打扰他——自暴自弃

  最后,判断一种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可以从四点来看:1、是不是做到了和善而坚定。2、孩子有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这两样东西是孩子在童年所追求的。3、方法是不是长期有效。4、是否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品德。

《正面管教》读后感11

  《正面管教》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写的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正如封面上写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教与孩子打交道的家长、老师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学会生活技能。

  作者定义正面管教用的是数学中的公理定义法,即以下四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就是正面管教:1是否和善而坚定;2是否给了孩子价值感和归属感;3是否长期有效;4能否培养孩子良好品格。

  看到这里你可能就会问了,我也想这样啊,怎样才能做到呢?在这本书里,作者以阿德勒的心理学为基础,通过大量例子,说明怎么才能做的正面管教,作者作为“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教会了大量的'家长、老师正面管教的方法。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和善而坚定

  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和善而坚定。如果熊孩子让你气得火冒三丈,这时你就要暂时退出冷静一下。人生气时是很难做出理智的决定。我觉得这里可以用在《非暴力沟通》中学到的四个步骤“

  1、描述一个事实;

  2、说明自己的感受;

  3、解释原因;

  4、提出自己的要求”。

  千万不要说“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你说了一万遍都没用,孩子可能不会当回事。怎样要让孩子重视,就要说的下一条: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二、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本书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如何用开班会和家庭会议的办法,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种教育方法肯定是满足正面管教的四条公理化定义的。首先,你只有做到和善而坚定才能让孩子们和你达成共识;其次,让孩子们参加解决问题,而不是处罚和说教,带给孩子价值感和归属感;再次,孩子自己想出的办法,他也愿意长期遵守;最后,能够培训孩子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品格。那问题来了怎么做的到呢?

  三、大人该如何做

  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可能有的四种不正确的行为及其正确处理方法,其次要改变以前靠吼、靠打取得短期效果的方法,按本书中所讲的解决问题的和善而坚定的方法,比如鼓励、具体指导、自然后果、家庭会议、班会等等;最后,家长也要反复练*,即使有时实在控制不住发了火,也要及时向孩子道歉,还是回到正面管教上来。

  总之,这本畅销全球的经典真不是盖的,让人耳目一新,我是先收听《樊登读书会》的节目接触到本书相关信息,就找了电子书看了一遍,发现电子书不过瘾,无法随时翻阅,就又找来了纸质书读了两遍。我明显感觉我冲小孩大喊大叫的频率明显减小,但在让小孩自己解决问题的招数还没学会,所以还要继续磨练。

《正面管教》读后感12

  我家的二宝很可爱,可是却抽走了我好多钱钱,更榨干了我的时间和我的精力,比如我最喜欢的一件事——读书,现在成了奢侈的事情,上班之余除了看孩子就是打盹的我却在上班时间看了三次就浏览完毕的美国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的288页的书《正面管教》,实在是庆幸和高兴。

  这本书告诉人们“正面教育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看到这本书,我一直被“和善而坚定”两个词深深吸引,看看自己的周围,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整天是一地鸡毛似的,哦,两地鸡毛,而正在我读了毕淑敏等几个人的心理方面的书之后也慢慢和孩子谈心解决问题的时候,遇到了这本书真是一个“恰好”,从而明确了方法,真好!而这本书让我最震撼的是本书的作者和译者身上一种特质: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于是有了本书的翻译,有了本书,于是,我们遇到和看到。

  译者玉冰和她爱人在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和决心之后才要的孩子,结果养育孩子的时候还是遇到了没完没了的问题,在不断地一批一批的书中还是难以解决彻底,好歹遇到了本书《正面管教》,之后她的孩子更健康、更快乐,亲子关系也鞥亲密、更融洽。对孩子的心态和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有正确认识,对父母正面引导孩子的方法有正确认识。

  说完译者,再说说作者简·尼尔森。作者曾经被孩子的养育问题弄得灰心丧气,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别再打架、能把玩具收起来、能做他们自己答应要做的家务······而作者遇到阿德勒,深入透彻地研究阿德勒法,让作者欣喜若狂,孩子们之间的打架至少减少了80%。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是“每当偏离正面管教的时候,她就会造成混乱,只要回到这些方法和技巧,就不但能够收拾好烂摊子,而且还能让事情变得比以前更好。”所以,作者得出一个结论:犯错误实在是学*的大好时机。

  遇到问题学生是我们当老师的家常便饭,问题家长也是频频出现,我们除了叨叨叨叨的,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也没有去查阅大量的书籍,更不知道去想办法改变,关键是没有决心去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而本书却告诉我们,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和善而坚定地面对,所有的问题,只要去面对它,总会想到办法解决。错误,往往令人损失和头疼,可是,犯错误,却不再可怕,而是学*的大好时机。

《正面管教》读后感13

  废除惩罚、废除骄纵、和善而坚定。教孩子就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

  赢得孩子合作的4个步骤: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让孩子关注与解决问题。

  矫正错误三步骤:承认、和好、解决。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的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父母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错误目的.,努力将其变成更有激励性的态度和行为。

  自然后果VS逻辑后果。当心逻辑后果,确保我们要采取的方法是逻辑后果而非惩罚。逻辑后果必须:与行为相关、尊重、合理、预先告知。

  惩罚造成愤恨、报复、反叛、退缩。当一个逻辑后果能将孩子的行为转向一个有用的/有贡献的行为时,就是有效的。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逻辑后果与行为的错误目的。

  使用逻辑后果的另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是,要考虑到行为的错误目的。在发生冲突的时候,逻辑后果可能有效,但只在孩子的目的是寻求过度关注时才有效。当孩子的目的是寻求权力或是报复时,逻辑后果在冷静期之后或赢得孩子的合作之后的解决问题阶段,才是有效的。逻辑后果不能运用于权力之争,除非极其小心,因为它常常沦为惩罚性的报复行为。

  由于这个原因,使用自然后果总能有所收获,但逻辑后果则很可能事与愿违。例如,假设一个孩子不做课堂作业。老师可以对这个孩子说:“你需要在下课前完成作业,要么就在课间体息时去作业台写作业。(注意,给出一个选择作为逻辑后果的一部分,是如何体现对孩子的尊重的。)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过度关注,这个孩子很可能朝你笑笑,并且开始做作业。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权力,这个孩子则可能拒绝做作业,以证明“你制服不了我“,除非你通过事先与这个孩子讨论这种行为并且问过了她的选择,而赢得了孩子的合作。如果孩子的目的是报复,这个孩子可能会以拒绝写作业来伤害你的感情,直到她自己受到伤害的感觉得到处理。如果孩子的目的是自暴自弃,她需要的是训练,而不是逻辑后果。

  换句话说就是,要有效地使用逻辑后果,就要理解孩子的行为以及长期效果。记住,不论孩子的错误目的是什么,逻辑后果都有可能完全不适合。或许是要求孩子做的作业毫无意义。或许是老师没有让孩子参与制定作业计划,读后感m并且没有让孩子感到自己与这个作业有任何关系。没有什么事能比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赢得他们的合作的了。

  逻辑如果只是一个工具,而且常常不是适合当时情形的最佳工具。让孩子事先参与。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读后感14

  最*,陈锦颜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正面管教》,初看书名令我感觉这是一本让家长、老师不要批评或者惩罚孩子的说教类书籍,说实话,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我当初是挺抗拒读这本书的。不过,当我翻开这本书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简·尼尔森的这本《正面管教》里有很多观点都刷新了我的教育观念,如“惩罚并不符合有效管教的任何一条标准”“若想让孩子做得好就要先让他感觉糟是非常荒诞的”“决定你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在看《正面管教》这本书前,这些观念我是很难理解、接受的,但当我读完整本书后,觉得尼尔森教育孩子的方法还真是有一套。就如尼尔森认为犯错误是学*的好时机,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做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学*机会。在我们看来,犯了错误就得改,首先就得让犯错的人严肃认真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可否认在我们眼中,“犯错误”就等于“坏事情”“很糟糕”,但尼尔森认为“把犯错误看作是一个学*的好机会”,这样的想法是以前的我决不能接受的。

  我带的班级是年纪较小的孩子,每到下课休息时间,总有那么几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在教室或走廊里追逐,把桌椅都撞乱了。有时候,孩子会不小心磕到桌子椅子上,腿上、手臂上会留下一道红印子,严重时还会把膝盖磕破,作为老师,看着是既着急又生气。此时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犯错了,低着头走到老师身边,等着老师的发话。在以前,我会认为“让孩子害怕”才能让孩子记住自己的行为是错的,是不能再犯的,所以总是严词厉色地对他们说,“你要是再这样,我可就要让班长给你扣分了。”看着孩子们听完我话后那紧张害怕的'样子,我会想,这次教育起效了,他应该会记住了,如果孩子们笑嘻嘻的,我则会觉得,这孩子是不是一点都不觉得自己犯错了呢?要是这样,我会继续说教一番,直到我认为他意识到自己犯错了为止。

  可是,没隔多长时间,这种追逐现象又出现了,当时我就很苦恼为什么会屡教不止?现在再想想,当时的教育方法可能真的不好,我并没有让学生从错误中学到什么,有的只是学生犯错后对老师的害怕,一旦老师不在场,这种“害怕”就会降低,于是,学生又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读后感·对此,尼尔森认为,我们要学会怎样把管教中所遭遇的挑战作为学*的机会。作为大人,我们首先需要改变自己对犯错误的任何负面观念,不要认为孩子犯错了是一件多么令人头疼的事情,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次学*的好机会。我想,下次班上再出现学生追逐的情况,我得尝试笑着跟我的学生说,“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这样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正面管教》的确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再三品读。当然“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把书中的方法运用到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断思考,积累经验才是最有意义的。

《正面管教》读后感15

  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这本书不仅为我们介绍了许多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的方法,而且还通过列举诸多的成功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帮助我们读者更好地理解。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不仅刷新了我的教育观念,而且还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话,顺从自己一切的命令,对于违反命令的孩子,我们通常采用的是奖励和惩罚的方式去解决,这些方法看似很有效,因为在那一刻孩子的纪律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我们只是那一刻赢了孩子,但是没有赢得孩子,你会发现孩子还是会重复再犯错误。因此,我们需要的是改变自己的儿童观,要知道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人,有自己的世界,学会尊重、理解、关爱孩子,从而赢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愿的配合。面对孩子的纪律问题,我们其实可以尝试以下四个步骤:一是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二是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三是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四是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从而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另外,孩子们都爱听大人赞美的`话,都想在大人面前当一个好学生、好孩子,但是当他们犯错时,却往往选择逃避,不能很好地面对,因为他们认为犯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老师和家长往往会采用惩罚来处理。因此,犯了错误的孩子为了避免责罚和保持良好的形象,于是短期性地表现良好,以达到弥补过错,重新获得认可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只是暂时性的,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好了伤疤忘了痛”,从而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回顾过去一年多的班级管理,刚刚说提及的现象时常出现,当一些孩子错误时,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后给予他更多的说教。比如说:“你应该这么做。”、“你不应该怎么做。”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还是过后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犯错的孩子。启发性的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让老师和家长停止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当孩子的思想或是行为不恰当时,帮助孩子分析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和总结,最终与孩子一起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更加认同解决的办法。

  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工作的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运用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菁选(扩展4)

——《正面管教》读后感菁选

《正面管教》读后感(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正面管教》读后感1

  第二章带给我思考的几个点:

  1、自尊与自信不是家长给孩子的,而是孩子通过实践获得内心的力量逐渐培养起来,外在的夸奖与奖励起的作用非常小,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感觉到自己能行,这样才能逐渐变得自尊与自信,应该给孩子多多提供这样的机会。给孩子不断的提供这种“做”的机会,陪伴他做的时候,给予指导和鼓励。

  2、“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第一步: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第二步: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第三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其实大多数时候当我以*静的情绪,并且意识到自己正在和孩子做真正的沟通时,一般都会有好的结果,书中说的'告诉孩子自己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自己也常用,比如孩子对某件事情有畏难情绪时,我一般会说妈妈小时候也遇到过这种事情,然后怎么解决的,他的恐惧或者焦虑情绪就会减轻很多。

  但有的时候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时,就会为了“赢了”孩子而去和孩子去“争”某个事情,现在想想有的时候虽然赢了孩子,但是好像孩子的当时的那种表情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而自己的心里也不是那种放松释怀的感觉。

  关注解决问题很重要,大人处理事情的思路与方式对孩子影响很重要,阳阳每次犯了错误的时候,奶奶都*惯用这样的方式说,都是你不听话原因造成的,我记得有一次家里水管出了问题,阳阳第一句话也是说奶奶的原因造成的,好在经过多次观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后续遇到问题时就和奶奶沟通了,不能埋怨,而是引导孩子怎么去解决问题。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其实也是我们意识或者无意识在追求的东西。当我看到书中提出的孩子的不当行为是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方式上出现的错误想法下产生的这种观点时,觉得很新颖。以前思考过孩子的很多行为,有的行为我认为就是孩子为了标识自己的特别性而去做,如果这种分析假设是正确的,再上升一个层次这就是孩子在追求这种价值感。书中提到的这种恶性循环,一点儿也不陌生,如果孩子是在追求这种归属感或者价值感,但是他的想法或者不正确,那么他的行为就会让我们感到厌烦,我们的厌烦更加剧了孩子的这种追求的强烈感,那么他的行为也会变得更加变本加厉。我想在读到这个点后,如果假设这个论断是正确的,那么我想实践,这个实践的难点在于能够每次能够辨识出孩子具体追求的哪种归属感和价值感,因为归属感和价值感毕竟是抽象的概念,而我们面对的是一次次具体的事件。多想想孩子行为背后的情感,意识到这点,我想非常重要。

  阳阳有段时间每次下电梯的时候,都会把手伸一下,因为担心危险,我都会严厉说他,电梯很危险,不能乱伸手。但是不起作用,反而更加重了他的逆反,后来慢慢和他沟通,孩子说担心他下去后有的小朋友或者叔叔阿姨没下来电梯就关了,他想伸出手防止电梯关掉,我就慢慢给他解释,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安全负责的,电梯里面的人没下来可以再按一下按钮,你也需要为自己的安全负责,因为伸手也会有危险,妈妈也很担心你的安全问题,慢慢给他解释明白了,孩子以后也就不再伸手了。当下次孩子的行为让我们着急或者厌烦的时候,多想想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与情感,理解了孩子,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4、犯错误是学*的机会。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有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作一个让人兴奋的学*机会。这个是个老话题,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回想一下我们大人自己的成长历程,或许就是因为小时候某次犯错误,家长或者老师或者同学羞辱了你,从此就变得害怕那种羞辱的感觉,因而害怕犯错误,最后变得不爱表现自己。这种心理模式和思维模式形成之后,对一个人影响很大。越坦然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所犯错误,才能把焦点关注到解决问题上。孩子在小的时候,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心理模式与思维模式,而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家长先做好,然后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

  文章中提到的矫正错误的三个R,1、承认“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2、和好“我向你道歉”3、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这个是一个实践方法,在日后的生活中加以强化。

  时刻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在对待孩子时就会更有效。

《正面管教》读后感2

  作为母亲,我的孩子正上5年级,作为老师,我的学生正在7年级,他们往往会出现各种让我难以理解的行为,比如,孩子玩手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就连让他们休息一会儿,保护眼睛,孩子不仅不听,而且心生不满,嫌弃被打扰。比如,课堂上,做练*题,扭着身体,不写也不动。懒散,反感,厌学。

  究竟出路在哪里呢?

  《正面管教》第四章中论述,“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当我们不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和目的时,我们只是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反应,而没有对其行为背后的观念作出反应。一旦大人真正懂得了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他们就会乐意去想办法鼓励孩子。鼓励是改变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

  想想自己作为母亲,对待孩子,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往往出口便是攻击威胁惩罚,比如,你玩手机,再不懂得休息,就没收手机,以后再也不准你玩。惩罚,往往可以起到短暂的效果,但是,很快,又会故态复萌。

  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应该学会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小踏步前进。停止批评。鼓励任何一点点的积极努力。关注孩子的优点。不要怜悯。不要放弃。设置成功的`机会。教给孩子技能,示范该怎么做。真心喜欢这孩子。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鼓励,鼓励,鼓励。

  同时,针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结果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后果,一种是逻辑后果。

  自然后果是在没有大人干预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发生的任何事情,比如站在雨中,就会被淋湿,不吃东西就会饿。自然后果发挥作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当一个孩子常常忘记带午饭,家长不得不中断工作去学校给他送饭,相信也一定不可避免地有过多次提醒、多次批评而不管用。因此,家长和老师达成一致,不再帮他解决午饭问题,而让孩子感受一下忘记带午饭而引发的自然后果,肚子饿或者不得不自己想办法解决午饭问题,当然,在此过程中,家长不得再通过说教、叱责或其他任何行为将人为的责难、羞辱或痛苦附加给孩子。这个方法真正起到了作用,孩子不再忘记带午饭。

  逻辑后果则不同于自然后果,它是人为干预的结果。针对孩子的某些不当行为,大人和孩子共同制定规则,在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时,应该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后果。要保证逻辑后果有效运用,而不至将它演变成惩罚,必须遵循“逻辑后果的四个R”准则。逻辑后果的四个R分别是:相关、尊重、合理、预先告知。遗漏了这四个R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再被叫做逻辑后果,而变成了惩罚。比如家长和孩子约定好,如果晚回家就不提供晚饭,自己做饭吃。这是一个恰当的逻辑后果,那么,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家长只需按照约定,告诉孩子晚饭已经结束,要吃自己做。如果忍不住说出类似“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看看,回来晚了吧,没饭吃了吧”这样的语言,就不再符合“逻辑后果的四个R”准则,这不再是逻辑后果,而是惩罚。

  所以,逻辑后果想要真正运用得恰当,是非常困难的,家长们常常不由自主受情绪支配,陷入权力之争而将其变成了惩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起到反作用。而且,逻辑后果只有在孩子的错误目的是寻求过度关注的情况下才适用,因此,作者并不提倡使用逻辑后果的方法。家长和老师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它所产生的后果。

  要关注于解决问题而非关注于逻辑后果。

  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并且与孩子共同讨论,怎样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孩子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也往往是抗拒的)接受者。

  受到尊重的对待并且能够尊重的对待其他人,给予孩子良好的感觉,孩子会非常乐意接受,主动做出更好的行为选择。这需要家长和老师思路把思路转向关注于解决问题,

  1、关注于解决问题的主旨是:问题是什么以及其解决办法是什么?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与把后果强加给孩子有极大的不同。探讨要求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并且确定对他们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其最终结果是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后果。要帮助孩子探讨问题,关键是要停止告诉孩子们答案,并且开始问启发式问题。

  2、典型的启发式问题: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将来?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正面管教》4-6章的学*,为迷茫中的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我将尝试这样面对孩子们:

  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理解他行为背后的目的,是寻求关注,权利,报复,自暴自弃,同时,用鼓励的方式改变孩子的行为。

  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的结果,自然结果或者逻辑结果,都应该以不惩罚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承担。

  针对于承担逻辑后果,要关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惩罚。用启发式提问,放手给孩子们自己来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读后感3

  复学了,相信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在心底欢呼,一个多月的居家学*阶段,家长贴身陪伴孩子再次验证距离产生美,教师线上教学又验证了距离有了,美没了。每天在和学生、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你是否经历过,不管怎么管,学生也没有改变,孩子有可能还跟你对着干,这就会让你觉得痛苦。美国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会告诉你,这个时候你的方法就一定错了。

  《正面管教》这本书改变了以往我对“管教”一词片面的看法,管教不再是冷冰冰的严加看管,而是用和善而又坚定的方式去引导孩子的行为。“和善而坚定”,这五个字形象地描摹出一个“正面管教”者的姿态,温和友善里又带着坚定的力量,心中有底、有道、有理。过度和善,失去原则,容易娇宠,这不是正面管教;过度坚定,失去弹性,容易控制,这也不是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是一个为人父母者、为人师者最好的体态与姿态,中性*和,如静水流深。

  书中最吸引我的一个观点是:“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反省自己,不管是在教育学生,还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我有时候也会忽视孩子的需求,用自己大人的角度与思维去要求孩子做什么、怎么去做,我认为他们可以做的,可达到的高度都是不够,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面都是以自己的认识来取代他们的观点,甚至有时候都很自我的去要求他们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不管你是一位老师,还是一位家长,请你思考:你是要“赢了孩子”还是要“赢得孩子”?人们通常用控制、惩罚,迫使孩子屈服来“赢了”孩子,而不是维护孩子的尊严,相信可以跟孩子合作来“赢得”孩子。

  现在来看,当你知道孩子被老师当众批评的时候,你会是哪位妈妈?

  妈妈:大声质问,你到底做了什么,怎么被老师批评?

  孩子:生气地回应:我什么都没有做。

  妈妈:更加生气,你什么都不做,老师会批评你,我才不相信?

  孩子:不说话,怒视着妈妈。

  妈妈: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没什么好做的。(至此,天被聊死了)

  妈妈:我敢肯定老师这样当众批评你,感觉很丢人吧?

  孩子:态度明显不再敌对。

  妈妈:我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也发生过……,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

  孩子:我不过是向同学借了支笔,老师就认为我开小差,当众批评我,我觉得老师对我不公*。

  妈妈:我理解你的心情,那以后我们怎么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呢?

  孩子:那就自己多准备一些文具和铅笔,不用再向同学借。

  赢了孩子只是一时赢了,赢得孩子才是长远的选择。第二位妈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与孩子感同身受,而不是敌意,这样孩子更愿意主动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孩子自己想的办法会更愿意去遵守。“赢了”与“赢得”,一字之差,却决定着教育是否走出多赢的朝向。

  要做到赢得孩子,需要这4个步骤:

  第一步: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第二步: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

  第三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其实大多数时候当我们以*静的情绪,并且意识到自己正在和孩子(或学生)做真正的沟通时,一般都会有好的结果。可是有的时候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时,就会为了“赢了”孩子(或学生)而去“争”某个事情,现在想想有的时候虽然赢了孩子(或学生),但是当时他们的那种表情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而自己的心里也不是那种放松释怀的感觉。当下次孩子(或学生)的行为让我们着急或者厌烦的时候,多想想孩子(或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与情感,理解他们,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很多“正面管教工具”,如:头脑风暴、特别时光、适时叫停、冷静角、有限选择、启发式提问、幽默感、鼓励、错误修复、有限屏幕时光、家庭会议、赋予自**等,轻松、简单、落地,操之有法、有序。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我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优秀的老师。

  《正面管教》是一本书,也是一面镜子,你在读的时候很容易就产生共情,既看见自己、也看见孩子。看见自己,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去坚持该坚持的、放下该放下的。看见孩子,能清晰知道孩子情绪所在、兴趣所向、心志模式,了解孩子,进而更好地助力,给予教练式的引导,回到爱原本的样子。

《正面管教》读后感4

  今年暑假学校给老师们推荐了《正面管教》,读了这本书,我们可以用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教育思想。我们的教育不再是盲目的了,这让身为老师的我很是欣慰。我们现在倡导“家校联系”,然而真正落实到实际,这个操作起来就有些困难。《正面管教》给了我们很多指导性的建议和方法。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一味地惩罚孩子,是得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生活中我们就要对他们进行积极地引导。

  现在的很多老师小时候在学校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如何转变成新一代的教师,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师,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细致的指导,帮助我解决了很多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帮助孩子们自觉地遵守规则,教师和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有个别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的情况,这个时候,如果一味地指责孩子“你不完成作业是不对的!你怎么能不完成作业呢?”这样说的话,学生的抵触情绪肯定很强,即使他嘴上说的是“我错了,不该这样做”但是他心里面是没有真正地服的。所以一开始要先对学生表达你的“理解”。从理解入手才能让学生一开始就“服气”,从心理入手才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你所说的。我们的教育活动是为了孩子,一切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当家长和老师太严格和控制过多时,孩子们培养不出责任感:当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太骄纵时,孩子也培训不出责任感。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有机会去学*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时,才能培养出来。

  我们要意识到:停止惩罚并不意味着允许孩子为所欲为。我们需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去体验与其享受到的特权直接相关的责任。否则,孩子就会成为只会依赖和接受的人,认为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唯一方法就是操纵别人为自己服务。有些孩子会认为“他们不照顾我就是不爱我”。这样的感情体验,甚至连我自己都深有体会。在如温室般的家庭中长大,受尽了家里亲人们的宠爱,一旦不合我意,就会情绪崩溃,觉得“全世界都不爱我”。我想这样的情绪跟我小时候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关。所以这些孩子们的情绪会崩溃,我能够理解那种心情,然而小孩儿还没有较好的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这种时候要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理解,同时还要给予他自尊。责骂他,只能让他觉得自己很差劲。这些孩子会因为做事情都会招来羞辱和痛苦,而认定自己不该再努力。最悲哀的是,孩子么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能感到自己很能干的锻炼机会,而产生了“我不够好”的信念。这些孩子会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和逃避行为上。如果家长和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样的问题,这位孩子在未来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小孩”。在家人面前很暴躁,一点就燃,在课堂上或者在交友问题上会出现自卑的情绪。羞辱并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提示我们所有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时要多了解学生。“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心理健全的人。

  这本书中,提出了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这是有能力的人必须具备的: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逇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和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的局面。

  有多少家长代替孩子们做了孩子该做的事?而他们犯错的时候,却要惩罚孩子?家长们应该反省,你所要求孩子做到的一切,你有没有在*时的生活中教给他?比如,你要教会孩子感知力和技能,那么你在做家务的时候,就不要以孩子把东西整理不好、把地扫不干净为由,而剥夺了孩子学*的机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们“自己的事情”家长却帮忙做了。我们必须明白,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远比专横的控制更为有效。这就涉及到了与孩子之前的规则。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之间肯定有规则。这些规则是如何制定的呢?是家长的要求?还是和孩子共同制定的?班级教育管理中,我们有班规制约学生,然而这些班规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还是老师单独提出来的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明显感受到两种制定规则的方式不同,学生的表现也不同。参与了规则制定的孩子,自律性更强;没有参与规则制定的孩子表面上服从规则,暗地里是规则的破坏者。从学生阶段过来的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在教育路上,我们要牢记:教会孩子们生活才能让他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

《正面管教》读后感5

  不管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教育,都离不开正确的管教。很难得有这样一次机会,可以让我静静地拜读由美国的简-尼尔森写的《正面管教》这本书。作为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年轻教师来说,这的确是本好书,它教给我从另一个角度和方式与孩子交流。

  一:鼓励模式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过去的老师普遍实行的是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学生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的解决问题,而不是称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

  二:和善与坚定并行

  作为年轻教师由于缺乏经验,把握不好教育孩子的尺度,而《正面管教》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正面管教是面对面的教育,尊循让每个孩子感受公*、*等的原则。所以,正如书中所说“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俯视导致强行灌输,也不仰视导致娇纵的管教孩子的认识方法。”

  三:孩子的不良行为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都是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在行为不当的背后,隐藏着他的真实的目的。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没有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书中就归纳了四个产生不良行为的观念即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作为老师,我们一般只能看到学生们显露的缺点,而看不到实质,所以很多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全面的分析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源头,那么许多问题我们处理起来就会很容易,也会更有效果。

  四:自尊。

  读了这本书,让我对自尊有了新的认识。了解到我们所认为能够给予学生的自尊,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所谓的“给孩子自尊”内容包括课堂内外用到的赞扬、加红旗、pk等。这些对他们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自己不认为自尊取决于他人的评价。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就会一味的去讨好或

  寻求别人的肯定。慢慢的就学会了靠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反省。这样培养出来的不是“自尊”。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判断与评价,而不是依赖于别人的观点。这点对于我以后的工作非常重要,要不断的通过改进而实行。

  五:走出“惩罚”的误区

  书中有一句对我启示非常大,那就是:“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孩子做的更好,就得先要他感觉更糟?”我们在*常的管教中是对孩子大声的训斥,孩子表面上听话但心里很不服气。这只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孩子们只有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的更好,所以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孩子的感受力强,但是表达能力却很弱,需要家长和老师来认真的引导和教育。

  六,犯错误是学*的好时机

  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把错误看成一个学*机会。犯错了,想一想为什么会犯错,下次遇到是不是能够改正,改正了,你学到了什么,从而铭记,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正像大多数成年人和孩子一样,即使他明白应该怎么做,可有时却不一定能照着去做。孩子犯错误是成长的必修课,惩罚只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不能永久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反思一起完善,不断鼓励他,那么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教育功能。

  七:关注解决方案

  在传统的教育中,老师常常告诉自己班的孩子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但却缺乏了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当我们专注于解决问题时,孩子们就能学到如何与他人相处,并且拥有了面对下一个挑战的工具。书中推荐给我们解决问题的3R1H即:相关(Related)、尊重(Respectful)、合理(Reasonable)、有帮助(Helpful)。同时给出解决问题的4个步骤,

  1、忽视出现的问题。

  2、以尊重的方式把问题谈开。

  3、达成一个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

  4、如果你们没有办法一起解决问题,就要寻求帮助。由此看来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标,是要让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上和他们的关系中体验到更多的欢乐、和谐、合作、分担责任、相互尊重和爱。

  读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很多教育方法值得我们不断学*与研究。我明白,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要不断的学*与思考,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慢慢感受与改变,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教育。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正面管教》读后感6

  这个假期很有幸拜读了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很认同书中提出的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的理念,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用*实的语言讲解他的观点,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且还给读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正面管教工具。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他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

  此次阅读对于正面管教有了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先将我这段时间的学*体会整理下来,正面管教这本书出自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博士,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书中反复强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是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并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的与孩子好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书中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含,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成年人对孩子的引领和指导有很重要的,但是孩子应该得到同等的尊严和尊重,他们也应该有。机会在和善而坚定,而不是责难、羞辱和痛苦的氛围中,发展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技能。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做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现他们没有责任感,这也正是我们的现状,我们大人制定了规则,而不是由孩子们讨论制定,却要求孩子们必须遵守,否则就要受到惩罚。而且是以我爱你,我这是为你好的名义,我们嘴里说着爱却面目狰狞,怪不得孩子们的疑惑反叛,我们必须明白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书中几次提到这样两句话,我们究竟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旧的线让他感觉更糟,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的更好。

  我很受触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劝阻不起作用时,我一向认为做错了就应该受到惩罚。惩罚会促使孩子做得更好并成为更好的'人。我想很多人一样被惩罚的当时效果所愚弄,同时疑惑着孩子们为什么不长记性?《正面管教》不以任何责任、羞辱或痛苦作为激励手段,他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而坚定融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人生技能,对比,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特别是对管孩管教子女方面,我很惭愧,我所采用的教育管理方法并不都满足这些标准。很多时候我作为一名家长帮孩子报兴趣班,也没有考虑到孩子喜不喜欢。就帮他报了,常常强迫他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情。尼尔森告诉我们,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更重要。如果我们能够时刻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磋商他们我们在对待孩子时就会更有效。怎样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德雷克斯强调鼓励,并且认为这是大人在帮助孩子时应该学会的最重要的机能。他说过很多次,孩子们需要鼓励进入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尼尔森认为,通过鼓励来帮助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这确实是不容易做到的事。

  鼓励不是赞扬,鼓励,是孩子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和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鼓励是教给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我必须的人生技能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可以是简单到一个帮助孩子感觉好起来,从而做的更好的拥抱。我很遗憾到现在才看到这本书,才了解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心底无私天下宽,我的孩子们都在慢慢长大。如果早些了解我们的亲子关系可能会更好,我们的相处可能会更快乐。索性我发现书中所提到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可以继续运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比如积极的暂停、相互尊重等,遇见另一个自己。我相信我的工作和生活会因之更和谐。

  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事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这些案例不得不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作为父母,作为老师的我们经常会因为孩子或者学生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并总是在孩子犯错时给予更多的是说教叱责,而不是让他们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的去体验自然后果,作者却更加理性的告诉我们,孩子的这些行为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来获得家长对他的关注。

  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今后的工作学*中更正确、更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正面管教这本书还有很多理论和例子,启发人在教育上注重细节,采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和谐有爱的环境中快乐健康的成长。以后在工作中我会经常拿出来拜读,相信他能够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正面管教》读后感7

  如何关注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困扰家长和老师们的一个难题,阅读《正面管教》后,我有了如下的看法。

  一、把教育孩子的思路转向关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后果上进行纠缠,需要态度和技巧上的一些小调整,调整虽小,却能带来巨大的变化。

  正面管教关注的就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孩子们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因为受到尊重的对待并且尊重地对待其他人的感觉确实很好,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内在的,价值无量的人生技能就是让孩子知道“冷静期”的价值。

  二、积极的暂停,目的是“要帮助孩子感觉更好,而不是让他感觉更糟”。遵循以下四项指导原则

  1.花时间训练,要和孩子谈谈好处,在解决问题前要等待每个人感觉好起来很重要。

  2.让孩子自己布置他们的“暂停”区,这是一个有助于他们心情好转以便做得更好的小地方。

  3.事先和孩子们商量好一个好计划,其码自己先要认可做,去做。

  4.最后,要教给孩子,当他们的感觉好起来之后,如发现问题仍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出弥补。

  和善而坚定的管教方法只有在大人理解了人类行为和各种管教方式的长期效果后,才会有意义。

  三、启发式问题,帮助孩子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关键是要停止告诉孩子们答案。格外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有腹稿,关键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少问“为什么”的问题,因为它听起来像是在指责。

  恰当使用启发式问题的指导原则

  1.不要预设答案;

  2.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

  3.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

  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同时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的感觉是,孩子离开我们就会起不良变化,而不是保持或者做得更好,孩子的问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没有很好的坚持,或者说在坚持的过程中没有使用积极的暂停,导致越走越远,话又说回来,在我们冲动的时候让我们照着书中所说的做到那样有很多时候不现实。

  实际上,所有的观点从提出者的角度看都是对的,过多的指令会增加孩子们的依赖性,消除主动性和合作意愿,经常我们会感觉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学生经常勉强把这件事做了最少的'部分,留下尽可能多的部分让老师去“烦恼”,这怎么回事呢?比如说,如果你注意到自己不得不经常去重复自己说过的话,并且抱怨学生们不听话,你就是给出了太多的指令。如果是那样,你可运用邀请和鼓励来促进沟通,如“马上就要下课了,我会感激你们帮老师整理讲桌,为下节课做准备。”指挥会招致被动或主动的抵制和反判,邀请则会鼓励合作。在实际的运用中,比如,课前,老师可以说,“预备铃已经响了,我非常欣赏按时回到座位的同学,我非常高兴咱班的某某同学已经做好课前准备了,非常感谢咱班某某为老师把黑板擦干净,把讲桌整理的这么好,”而不是“今天该谁擦黑板和整理讲桌了?”

  要寻找机会肯定孩子们的成就与独立性,而不是只是期望。比如说,一个上课从来不举手的孩子突然问了一个问题,可是他的问题与你正在讲的东西没有关联,我们不应该批评他上课没集中注意力或者插嘴,在肯定他善于提问之后,然后要问他对于正在讨论的话题是否有话要说。对于作弊的学生,我们可以肯定他想得到一个好分数的愿望,然后邀请他探究实现这一日标的其他方式。几乎所有以“应该”或者“应当”开头的话或者用生气的语调说出来的话,都是一种**主义。**主义给孩子们造成的是内疚和羞辱,而不是鼓励和支持,它传达的信息是:“由于你不明白我能明白的,你就是错的。”当你尊重学生时,你会认可你和你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并鼓励成长和有效的沟通。比如,不要说,“你知道这个题目的要求!”而是要说,“你对于这个题目是怎么想的?”

  关注于解决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促使我们避开对后果的关注,如分数考的不理想这个后果,正常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个后果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好的学**惯、没有认真的学*态度、没有一丝不苟的坚持?所以我们应该关注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这些方面“引导”很重要,对于孩子的独立,我们在支持的同时,要学会和善而坚定的说不,同时最重要的我认为,引导孩子,做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学*、做家务、个人卫生等等,每个孩子的境况都不一样,方法也会不同,在这条路上我们都要一步一个脚印,有时也要回头看看,想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相信孩子会成为我们内心的那个期待。

  “以诚相待”、“让孩子受到尊重”、“关注于解决问题”、“和善而坚定”让我们记住这些有智慧的话,并努力去实践吧!

《正面管教》读后感8

  最*翻阅《正面管教》,作者基于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剖析了孩子种种不当行为背后的成因并提供可行的解决办法,让我们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正面管教”的做法需要中国化。我很认同书中提倡的“温柔而坚定”的教育理念。因本书中的教育对象、教师、教学环境都和我们中国相异,书中提到的具体方式方法需要教师到实践中去反复尝试,运用,不断检验,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调整自己的行为,不能盲目照搬。

  正面管教需要摒弃固有的教育方式。回顾实践,不难发现,我们通常会对“正面管教”的方法存在畏难情绪,因为这些做法与我们*时的做法相左,或者说做起来复杂,不够“短、*、快”,“效率”不高。所以,改变不易,很可能是教学理念的重新调整,但改变之后,形成自己的理解之后,我们既能站在更高的地方俯视孩子的行为,看得更长远,也能蹲下身来,更理解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教育者需要这两种姿态。

  尊重是正面管教的核心思想。任何一种教育方式,教育理念都不能“包治百病”。因为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既然是教育人,就不能忽视人的基本需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接着是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最后是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前,也就是说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首先要被尊重,获得尊重,这些是获得自我实现需求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倡导的“温柔而坚定”的教育方式,本质上是教会我们学会尊重孩子。

  “温柔而坚定”的教育方式不是严厉、惩罚等教育方式的对立面。老师们常说,性格开朗,大大咧咧的孩子采用严厉的教育方式效果更好,而心思细腻,敏感的孩子则需要温柔而坚定,和风细雨般的教育。教育过程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可是,细想一下,惩罚之后呢,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又自然地运用“温柔而坚定”的语气给孩子“一个甜枣”?个人认为,这种严厉和惩罚式的教育方法与温柔坚定并不冲突,很多时候是殊途同归的。更何况对于“严厉”,“惩罚”的理解也是千人千面,直接的`“语言暴力”和建立在规矩上的严厉,两者是截然不同的;说得更远一点,孩子对老师的教育方式的感受力还源于各自的家庭教育背景,但作为教师,必须有自己坚定的作为教育者的立场,有自己的教育自信。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这句话总是萦绕在我耳边,阿德勒告诉我们这样的孩子只是想有所归属,当我再次遇到这样的孩子的时候,我总会避免直接批评,而是*静地与孩子沟通,识别孩子的真实诉求,设身处地鼓励,让孩子重新获得归属感,这个过程,我也收获了云淡风轻的幸福。

  作为教育者,正确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秘密”是我们的专业职责,这些不依赖于经验的解读是可以复制的,它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让我们更了解孩子,亲*孩子,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教学行为,教育理念。

  刚上完一节课,筋疲力尽回到办公室,桌面上放着一本崭新的《正面管教》,本学期教研组共同书目,书名早已耳熟能详,但是从未认真阅读,刚好趁此机会,*心静气,提升自己。

  其实在阅读此书之前,我曾以为,正面管教这本书应该是大多亲子教育书籍一样,引导家长、老师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淡化或者忽视孩子身上的存在的问题,但是第一页中“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地管教孩子”却引起了我的兴趣,虽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浪潮下,我们更多的是给予孩子“自主、自由、*等”但是,如何*衡它与“管和教”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

  此书作者为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其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何谓正面管教?我想书中的这句话可以简单地概括一下: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用娇纵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

  书中的信息量很大,列举了大量家长、老师管教孩子的实例并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越看越能引我的共鸣,梳理一下自己的管理方式,我发现其实自己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尽管经常告诉自己要学会心*气和,但是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需要多多修炼,总是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为了孩子的这点那点小错误而生气。继而开始对学生们苦口婆心地进行说教模式或让让她们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静下心来想一下,是因为我单纯地在孩子们犯了错误时给予她们的更多是说教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教育方式中,孩子也许是被动地去接受这种教育模式,而非自己真正地意识自己的问题所在,更没有给予他们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会。因此,有的时候教育的成效是那么的低。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

  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手捧《正面管教》一书,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上,我觉得自己的确不断地学*与尝试着改变,书还没有看完,期待下面的章节能带给我更多的启发。

《正面管教》读后感9

  有这样一句话“任何职业都需要岗前培训,唯独“父母”这个岗位是直接上岗”,这句话的含义是在对如何教育孩子这件事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却开始了父母的职责。那么问题就来了。未经“培训”的新手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使用的教育策略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尝试的,当找到和总结出了高效的、有建设性的、真正为孩子起到积极的促进成长的教育策略时,孩子已经长大,然而在各种尝试中父母作为教育实验者“心力憔悴”,孩子作为教育试验品“伤痕累累”。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策略尤为重要。*几年家庭教育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各有各的道理又好像哪个都不能支持到最后。几年的家庭教育工作走过来,个人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看到孩子、支持到孩子成长的才是最好的教育。怎么才能做到?答案就在《正面管教》中。

  《正面管教》告诉我们:

  一、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

  1、和善与坚定并行(原则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有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这四个标准中前两项是看到孩子,认识到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无论他处在什么年龄段都需要给予他尊重和鼓励,并且让他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是支持他成长的原动力。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却认为孩子从属于父母,在与孩子之间只有“我”而忽略了孩子这个个体的感受与权力,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完成完整的成长,这也是问题儿童和反社会行为低龄化事件高频出现的原因所在。后两项是支持孩子成长关键——积极性调动与技能。如果用银河系来形容,那么我们希望孩子是那颗在公转的同时又在自转地球。使得他积极“公转”的.动力绝对不是惩罚,使得不断“自转”的源头却是技能。明确这两点孩子的生命将被点燃生生不息。

  二、赢了孩子与赢得孩子

  赢了孩子是父母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是指父母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父母合作并贡献太美的一份力量。赢了孩子,孩子就成了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反叛或盲目顺从。赢得孩子则意味着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且积极主动。

  《正面管教》告诉我们:

  赢得孩子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你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的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话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简﹒尼尔森告诫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怎么做的更重要。如果能时刻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我们在对待孩子时就会更有效。往往父母们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没有意识到他们察觉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弱,甚至总是对父母做错误的解读。父母们没有意识到,孩子们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表达这一目标的孩子。

  《正面管教》还告诉我们:

  三、关注于解决问题的3R1H

  1、相关(Related)(方案与行为相关)

  2、尊重(Respectful)(方案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应和善而坚定的执行)

  3、合理(Reasonable)(从大人和孩子的角度看方案都是合理的,不能借题发挥)

  4、有帮助(Helpful)(方案有助于做得更好)

  在与孩子解决问题时,父母要尽可能用自然后果,而不是逻辑后果,因为逻辑后果很难把握不会变成惩罚。逻辑后果的目的是为了停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并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为了报复而给孩子造成痛苦。因此逻辑后果的另一个名称是转移孩子的行为,使孩子的行为转向有用的(有贡献的)、使大家工作学*更愉快的行为。

  确保逻辑后果的四个R

  1、相关(Related)(后果与行为相关)

  2、尊重(Respectful)(后果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应和善而坚定的执行)

  3、合理(Reasonable)(从大人和孩子的角度看都是合理的,不能借题发挥)

  4、预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让孩子预先知道)

  一旦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尤其是当错误的目的是寻求权力或报复时,老师和孩子可能都会感到太愤怒,我们推荐这时使用“积极的暂停”,在每个人都感觉好了起来,足够冷静到霎通理性大脑时,再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出弥补。在解决问题,不是把后果强加给孩子,而是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在与孩子探讨时,一般不是问“为什么”(除非孩子们觉得你对他们的观点真正感兴趣),因为这听起来像指责,会招至孩子的戒备。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和接纳,问一些启发式问题。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任何人也不会是完美的,只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得以完整的成长,父母真正享受到为人父母的快乐时才是亲子间最佳模式,坚定而和善的赢得孩子合作来构建最佳模式吧!

《正面管教》读后感10

  节前,我回复了一张儿童问题贴,当时就在想,这坛上多人推荐了《正面管教》一书多次,为什么这个“正面”做得如此不到位?于是想借借他山之石。搜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帖子,却明白了我初来此坛时面临的状况。

  就如同社会不公*问题的现象总结,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观点:*等意识不到位。但是如何做到*等,却手把手教不了,因为人多元。同理,正面管教意识也是一种认识,但是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一书中的事例和行为指南,首先应该是帮助家长们去理解什么叫“正面”,而不是一种教条的行为结论灌输。举个例:小时候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可不是为了“天”只能对“地”,“雨”只能对“风”。否则,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就在这种唯一正确中给教没了。所以,我不看书的内容,也可以写自己对正面管教的理解,因为现实家庭情况可以不同,但“正面”的原则相同。

  《正面管教》这本书在进入中国后,还出现了一问题,国内营销活动给这本书加上了不实之词。比如:“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对于那些爱心无比,现实中又因为管教孩子而无比心痛的父母亲来说,这可是最好的广告词,但仅是广告词而已。竖立规则和界限,如果语言文字就可以了,还要监狱干嘛?记得以前某偶像电视剧中有句台词“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说得正是这个道理。

  这样的广告词,对于营销父母们去学*学*“正面管教”是双赢,但是对于教条思维的大脑来说,也伴随着,世上有无负面管教作用(神仙手段)的虚妄认识。这不是该书应有的东西。

  《正面管教》一读: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正面!既不是俯面,也不是仰面。俯面,是上对下;仰面,是下对上;正面,是面对面。管教,需要一种地位*等的原则。如果一位家长无论形式上做得多漂亮,俯面看孩子,言行中全是我正确你错误的教,或者仰面看孩子,言行中全是围着孩子利益转的教,都不是*等的面对面。所以,需要把那句广告词改一下,“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俯视导致强行灌输,也不仰视导致娇纵的管教孩子的认识方法。”

  《正面管教》二读:

  正面什么?正面孩子的现在!既不逃避推诿,也不上纲上线,就事论事。逃避推诿的形式,常在长辈那里听到,比如“孩子还小,这点事不算什么”;比如“小时这样,大了自然而然就好了”。自古未闻狼孩突然变成社会人的事例,人猿泰山的传说不过发生在故事里,但很多父母不懂。不能立即就着“孩子的现在”防微杜渐,常见的`结果是什么呢?幼时任其“自然而然”,大了开始急,一阵病急乱投医后,变成“这孩子只能这样了”,“都是孽啊”等等的上纲上线。这就是心理逃避到了无法现实逃避,然后就“命运”了(改心理按摩了)。

  《正面管教》三读:

  正面什么?正面孩子的行为!不是管教人,而是管教人的行为。不是把坏孩子管教成好孩子,而是帮助孩子建立起符合他自己人生愿望的行为*惯。这里说说“让孩子快乐”,孩子不做作业的当时是快乐了,难道孩子到了学校,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还快乐得起来?说个谎骗个人,当时是快乐了,最后没人信自己说的话了,还能快乐得起来?“狼来了”的故事只是为了教育孩子编出来的?它恰恰说的是人社会化生存的大道理。我就允许孩子沉默,因为这是孩子在现实惩罚和说谎不快乐之间的折中选择(这一在成年人中被称为良心煎熬的现象,我认为才是对人真正的惩罚,肉体和外物的惩罚算球)。等到孩子嘴上认错比谁都快,行为却从不改正的时候,家长就该好好反省自己了。这很可能是因为没有真正管教到孩子行为,只是管教到孩子嘴巴导致的。

  《正面管教》四读:

  正面什么?让孩子正面自己!不是盯着他人,而是正视自己的愿望。别说孩子,就是成年人,又有几个是愿意自己不如别人的?时点上现实的不如,愿望上又不接受,怎么办?自己努力呗。因“不如”而羡慕,不是一种坏的心理状态。因“不如”而要嘴上踩两下,就变成了嫉妒,开始发酵。因“不如”而要行为上给别人下绊子,便发展成了恨。统称羡慕嫉妒恨。羡慕完全可以发展为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盯着别人比烂,君子不为。无论别人好坏,君子“反求诸己”,这是中国的文化。

  可读的地方很多,先说到这里。这四读分别对应,*等的社会意识、实事求是、正直诚信、自己为自己负责。如果从《正面管教》一书只能读出该怎么管孩子,而读不出“正面”是什么,这学*的有些太功利。

《正面管教》读后感11

  我虽然是一个教了20年书的老师,可是面对孩子们的成长我依然还是有很多的困惑。不仅如此我还是一个13岁孩子的妈妈,面对小姑娘的成长,在生活中的教育方式经常感到担忧,不知道自己的这种教育方式对她的成长是否为正向积极的。而《正面管教》这本书告诉我,正面管教之谓正面,在于我们用正面和善而坚定的的信念教养孩子,书中作者正面讲述教育的细节和执行,一步一步教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既不骄纵也不严厉。

  在教育这件事上,我们经常对孩子说“你不要……”句式,却很少说“你要……”“如何做才能……”。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自身接收到最多的,也是来自父母、教育专家们的“你不要……”。而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既不像爷爷奶奶般的娇纵孩子的思想行为,也不能像传统教育的那种严厉处罚的形式,而是为孩子建立合理的规则下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及尊重。书中映像深刻的`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正面管教。

  父母和老师应该坚持:和善与坚定并行,以互相合作为基础,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能力。不娇纵不惩罚有效的管教孩子,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取得良好的学业让孩子们成就更好的自己。

  二、和善与坚定并行。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而贯穿整个教养过程的则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带给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

  假设孩子和你顶嘴,“和善而坚定”的一种处理方式是你走开,到另一间屋里去。你虽然不能迫使别人以尊敬的态度对你,但是你可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等大家情绪*复了,你可以再找孩子谈一谈:“宝贝儿,很遗憾你生这么大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怒气的其他方法。”

  三、“赢得”而非“赢了”孩子。

  你是要“赢了孩子”还是“赢得孩子”?人们通常用控制、惩罚,迫使孩子屈服来“赢了”孩子,而不是维护孩子的尊严,相信可以跟孩子合作来“赢得”孩子。“赢了”孩子是以**的权威来压倒孩子,虽然孩子当时会听命于你,表面上服从,但内心其实会抗拒,长久以来就会产生不良的心理负担及后果,而“赢得”孩子是表示赢得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从内心上认同你的想法和意见,这样的心理就会健康向上。“赢了”孩子让孩子成为失败者,导致孩子反叛或盲从,“赢得”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彼此尊重。

  四、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纠正不良行为的良好开端,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更多了解。赢得他们的最好方式,是以相互尊重、相互*等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五、当心逻辑后果。

  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管教,大多是让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便之后做得更好。很长时间内,家长们都认为唯有惩罚可以达成这个效果,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逻辑后果区别于自然后果,需要老师和家长介入。而自然后果是指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任何事情,没有大人的干预,比如:孩子经常忘了带早餐,你可以尝试不再给她送去,让她体验忘带早餐饿肚子或只能赵同学分享的后果。但要注意,有些情况不宜采用自然后果。比如危险,妨碍到他人,或孩子不在乎结果时。

  六、关注于解决问题。

  传统的管教方式关注的是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思路从关注惩罚转向关注解决问题。出现问题是想办法解决,要教给孩子。

  当她们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案或做出弥补。

  1、不要预设答案;

  2、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

  3、要发自内心的启发式提问。

  这几点非常重要,运用的过程当中不符合任何一个都无法很好的解决问题。

  我们往往对孩子有着诸多评判、期望、指责、失望、愤怒。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当成是学*的机会,寻找积极的方面,和善而坚定的对孩子说“不”,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是我们为人父母、师长可以、更应该采用的正确教养方式。

  爱孩子、爱自己,洞见缺憾,寻求第三选择,就是美好人生!

《正面管教》读后感12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书中用了非常多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正面管教》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今天读到第十章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了解到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取向分为四种:安逸型、控制型、取悦型和力争优秀型。我喜欢边读边思边讨论的阅读形式,于是就会和老公一起分享。我们在讨论我们两个分别属于那种生活态度取向,我们分别都有什么优点,什么缺点,应该努力的方向,应该改变的地方。我们在想,如果我们做出改变,在取长补短,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变得更加优秀。

  当看到取悦型的生活态度取向时,脑海里全是好朋友丽与孩子的画面。丽真的典型的属于取悦型的生活态度取向。丽总喜欢让孩子学会友善、体谅、互不侵犯。李总想让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开心,都满意,于是她总会任劳任怨,干什么事情都会妥协,非常喜欢帮助弱者,比如贫困的学生。遗憾的是,丽的取悦,丽的艰辛,并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可,反而这样的过分取悦让孩子成了负担。而她自己也经常会在办公室抱怨:为什么我这样的付出,就是换不得人心呢。丽会认为,我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他就是不懂感激呢?

  是呀,丽的课很多,每天都要完成永远完成不了的工作,可是为了孩子,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冰天雪地,丽都会在中午下课回家给孩子做孩子喜欢的饭菜,晚自*结束后回家都快要十点了,可是丽仍然要回家检查孩子的作业,看看孩子是否喝奶了,被子是否盖好了。尽管如此辛苦的付出,结果儿子仍然不听话,尽管才上小学一年级,但是经常会让老师叫到学校去。这让丽很是困惑,都不知道怎么做了。今天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终于明白了丽的问题所在。

  丽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努力试图让孩子如何对待妈妈,爸爸,爷爷,奶奶,老师等,她关心的是孩子如何对待别人,而不是帮助孩子处理自己的感受。他会过多的关注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吃了一块冰激凌,大哭大闹还要吃时,丽就会心软,下楼跑很远的地方也要给孩子买回来孩子喜欢吃的冰激凌,可是孩子吃了一半,就随手扔掉了,丽就很难过,我取悦你了,为什么孩子就不会取悦自己呢。所以当孩子不顾及她的感受时,她就不理解。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丽需要改变自己了,不要只关注别人的'需要,要照顾到自己的需要以使自己能够给与的更多。丽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让自己快乐,并且要教给孩子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技巧。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如果能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要求,而又不期待别人与他们想的一样、感觉一样或者满足他们的要求,就会受益无穷。学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包括他们自己的需要,对于培养相互尊重是至关重要的。

  于是,给丽打了一个电话,给丽说了父母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给丽介绍了《正面管教》这本书里的好多有效的管教工具,丽听得很是入心,时不时还会提出问题,我们在电话里商讨着,不觉得竟然半个小时过去了。丽说自己一定要买一本,好好读读。

  丽最先使用的方法是召开了家庭会议,所有的问题都拿到家庭会议上进行讨论,然后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孩子们慢慢学会了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慢慢的孩子学会了相互倾听,相互表达。在家庭会议上,他们讨论了晚上作息的时间,家庭共同阅读的时间,还讨论了书包是否要自己整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是晚上就放在床边还是早晨再找,等等所有的问题忽然间都不是问题了。丽打来电话说:“真是要谢谢你呀,给我这样一本有价值的好书。”丽现在好享受自己为人母亲,快乐的享受孩子成长带给她的快乐和幸福感。

  孩子由于我们的改变而改变着,当我们取长补短,成长着自己时,我们会享受到其中的乐趣,享受到阅读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态度,给了我们思维的改变,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生活。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老师,对孩子一生负有责任。在为人父母的道路上,没有谁自信满满,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富有灵性和不断变化的孩子。孩子的成长教育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而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学*与成长,在成长中改变,在改变中成长。

  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斯宾塞认为,即便是饲养一头牛、一匹马,人们都知道应该去获取相关的一些喂养知识,更何况养育的是自己的孩子。不懂教育的父母,就如同一个做生意的人不会算帐、一个没有学过解剖学的人给人进行外科手术一样,一个对孩子身体、道德、心智方面了解甚少的父母如何去指导孩子,或许只剩下了各种武断的责骂、尖叫、惩罚和孩子无奈的哭声。家庭教育,实际上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学*成长的过程。

  让我们学会学*,学会改变,就像丽一样,改变后的自己将会是春暖花开,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正面管教》读后感13

  上半年的一次偶然机会,微信朋友圈中的育儿贴子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觉得内容很是能涤荡人的心灵,我就按着网址寻了过去,并在百度上搜索了关于“正面管教”的介绍,我震撼了: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群爱孩子的妈妈,原来还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和行之有效的管教工具!

  *时我也挺喜欢看一些育儿的文章和信息,但都不是系统的学*,杂乱无章,而且大多数的理论均是看时知道所阐述的理论和道理,也能认同,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去做?而“正面管教”却像一盏明灯一下子让我迷茫的、困惑的心找到了方向,于是急不可待地买了本《正面管教A-Z》,同时关注了正面管教的一些公众微信号。

  因为工作的原因一直没能上家长课,今年终于报了芜湖本地的Lily老师的第四期家长课,我兴奋至极,终于可以亲眼见见我们当地的讲师和那些爱孩子的可爱妈妈们,终于可以不是一个人来学*这本书,终于可以体验一下这个奇特的课堂。

  一直很迷茫该以如何的态度养育孩子,看了很多书并,也请教了一些大孩子的父母,得到的也只是各种观点和方法的碰撞,有认同的,有不认同的,而且孩子的情况不尽相同,最终还是没能拿捏住管教孩子的尺度,这也成为我们家祖辈与我们这代父辈之间不断冲突焦点。

  公公:你怎么老是将孩子骂哭!

  我:我也是初为人母,我也要学*如何做一个正确教育孩子的母亲,没人教我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和合理的,我也很无措。

  这是孩子很小时,家里经常的对话,现在孩子都11岁了,可我还是不知道自己做得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到底应该怎么做?《正面管教A-Z》的一开头就告诉父母——和善而坚定。

  我将书看下来,认为在学*正面管教,使用正面管教工具得要从始至终坚持以下几大原则:

  一、 和善而坚定的态度,让我认识到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重要性,和善就是“尊重”,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态度,用态度影响的行为和言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并接受孩子的感受。坚定,就是父母对原则、规则的坚持,让孩子感受到在养育的过程中不仅包含着对他的爱,还有原则的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是实施正面管教所有工具的基础,父母要在不断学*中首先做到改变自己。自己的改变,就会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家人和孩子,从中也就会看到了孩子和家人的改变。

  二、 让孩子感觉自己是重要的,是被当作*等的主体来对待,是被家庭中其他成员需要的。这样孩子就不为了寻求家庭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不会形成自卑的心理或因此而变得毫无责任心。父母可以与孩子约定一些手势或动作来表达孩子的被关注需求。在关注过程中,父母需要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的点,以便孩子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中逐步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要做到这点,父母要多给自己心理暗示:相信孩子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做正确的选择。

  三、 孩子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那么就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事务上来,最好的就是要长期的组织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规则的制定、让孩子发现家庭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参与到父母和孩子在执行规则及解决问题的'互相监督中来。家庭会议通过实践下来,可以实行家庭成员轮流组织、主持会议,孩子的积极性显得特别得高,由此激发孩子参与自我管教的主动性。

  四、 行大于言。父母首先得弄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的事又该怎么去做?这些,孩子都用“心”在看着呢。父母只有弄清楚这些,还要注意到“说一千遍不及做一遍”的道理。家长课上,Lily老师让我们和她一起做一个动作:将右手以“OK”手势放在下巴上,结果12位妈妈有10位都跟着Lily老师将手势放在了脸上,因为老师是放在脸上的,我也是其中一位。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时的唠叨、催促、提醒浪费了多少言语这项功能,更让我深信我女儿已经五年级了,没有时间观念、作业拖拉都是因为我的行为在引领着女儿这么做的,因此女儿自动忽略了我的唠叨、催促、提醒。父母一定要切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用正确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并坚持不懈。

  五、 不允许惩罚孩子。将孩子做错事的情况转变为帮助孩子学*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并弥补错误,长此以往,培养并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为父母的我们,儿时一直接受被惩罚式的教育,也*惯性地去惩罚孩子,要做到不惩罚孩子是多么大的挑战!但父母在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实践下来,发现原来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不惩罚是多么令双方都感到轻松的事儿。父母可以根据“矫正错误的三个R”,运用开放式的提问,和孩子一起讨论他做错事的后果,引导孩子从错误行为中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思考自己如何解决问题以及行动方案,支持孩子弥补错误,引导孩子主动吸取此次的经验,为孩子今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本书中一共介绍了27种基本工具,我觉得这些工具需要父母始终在坚持上面的原则下实施,在实施的开头,会有一些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做?甚至做到一半时,做不下去了,有种卡住了的感觉,这些在家长课上,我们这些爱孩子的妈妈都有切身体会,但在Lily老师的鼓励下,我们仍坚持一点一点地改变,一点一点地去做。我好期待每周的与Lily老师和家长共聚课堂,进行学*、感受、分享的这个特殊时光,我相信只要有这群爱孩子的导师、讲师、家长,正面管教的理念及方法一定会在中国人的家庭中开花结果

《正面管教》读后感14

  儿子出生后大约三年里,我读了不少如何养育孩子的书,自认为找到了最核心的观点,就是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给他充分的爱和*等、尊重。保持这种心态,具体做法视情况而定。坚定了这个观点,并且通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后,我感觉所有相关的书都是万变不离其中,没什么新意了。所以,当知道这本书是教如何管教孩子时,我是没有兴趣的。正巧有同事在读书会分享它并且有赠书活动,使得我与它有了缘份。读过之后,我惊喜发现自己有收获,再次被现实打脸—不要过于坚持自己的想法,随意拒绝或否定什么。还好,只要有收获,我是个不怕被打脸的人。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并没有超出我之前的想法,给予孩子*等和尊重,以及完全的爱。但有几种观点或是做法是我没有意识到的,有些方法不只是对孩子有效,对家人、伴侣、同事都可能有用,当然,对自己更有用。

  以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在与孩子发生争吵时,孩子对你不尊重,和你顶嘴,你该怎么办?打他还是骂他?作者认为,你不能迫使别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你,但你可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你自己。在这种时候,你可以决定走开。等大家的情绪都*静下来时,再看看如何解决。“你可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你自己”,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心一下子明亮了,仿佛开了一扇窗。我的自尊心太强,遇到别人不尊重时,要么发脾气,要么忍住,但不管怎么做,心里都觉得很受伤。当孩子再次顶撞我时,我走开了,不是用“忍”的态度,而是用“尊重自己”的态度。第一次使用时,我感觉好极了,看上去是同样的做法,心情却完全不同。“忍”是压抑自己,我常常委屈得哭,心里想的全是他如何不尊重我。“尊重自己”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我根本不在意他的态度。仅仅只是换了种想法,我便完全没有委屈的感觉,可以自己悠闲的读读书,听听音乐,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练*改变想法后,我面对了一次又一次的争吵,每次都提醒自己这句话,越用越觉得有效。也许有些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但我很少再委屈难受了,走开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心情也容易*静下来。我试着将这种想法也用在与其他人相处,比如家人,比如同事,也是屡试不爽。当别人对我的态度不尊重时,我就提醒自己“可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这么想,就不再纠结于对方是不是尊重我,我可以生气,但没必要和不尊重我的人纠缠。当然,这种想法的改变除了让自己感觉舒服之外,衍生的好处是,不必非要在生气时解决问题。生气意味着双方情绪已经不稳定,这种时候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事,说出不理智的话,即使解决问题,大概率不是最优的方法。所以,生气的时候,我们无法控制别人,但可以决定自己做什么。

  积极的暂停。暂停这个方法之前是知道的,比如和孩子激烈争吵时,我会觉得应该要停一下让双方*静。不过,我们常常会严肃地补充说“你自己好好想想”。很可笑的`是,我们也常常发现,他可能去电视,或是看笑话书,甚至躺下睡觉,根本就没有“好好想想”。这些行为,可能让我们更为恼火,可能爆发进一步严厉的批评。作者提出一个问题,暂停的时候,你希望对方是感觉好一些,还是感觉更糟?就如同前面说的例子一样,我们常常无法忍受这个和我争吵的人,他居然在暂停时很开心。但是,如果设身处地的去想,你是在开心时能接受别人的批评,还是在感觉很糟糕的时候能接受别人的批评?看到这部分时,我忍不住笑了。答案是显然的,但为什么实际做法却是矛盾的?几乎大部分的家长和老师都是这么做的。所谓“积极的暂停”,关键词是“积极”,是希望双方都能够在感觉更好的情绪里冷静下来,才有利于暂停后的解决问题。所以,在暂停期间找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让心情变好,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非得要对方难受痛苦的呆着,不停反思自己的错误。当然,积极的暂停也应该用于自己,如果刚刚和人发生争执生气,不必急于反思自己哪里不对,先找点自己喜欢的快乐事做做,暂停一下,让心情*静下来,也许很多问题就没那么复杂了。

  什么是真正的自尊?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昨天,你觉得自己很聪明能干,今天,你犯了个错误,开始自责,或者听到别人对你的批评,突然,你的自尊消失了,你开始怀疑自己,认为自己并不是聪明能干。这样的情形熟悉吗?我很熟悉,好像就是在写我呢。按作者的说法,我是属于“讨好者”,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惯于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认为自己的价值取决于别人的认可。看看周围,这样的人似乎不少,总是在追求别人的评价,比如老师、家长、上级或是身边的其他人。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建立真正的自尊,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不去讨好别人。但哪些行为可能会伤害孩子真正的自尊呢?作者举出的几个例子让我吓一跳,因为有不少是我们觉得正确的行为。比如,如果你认为自己能够给孩子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这么做,可能让孩子变成“讨好者”。又比如,我们*惯于在批评孩子时加一些羞辱他的语言,希望激发他们做得更好,但这种做法也可能伤害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他们可能因害怕失败而不再敢冒险,变得越来越不自尊。意识是改变的萌芽,还好,我已经意识到了,还来得及在儿子成长的路上少犯些错误。当然,我也早已意识到自己的自尊有问题,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是*几年来一直在努力调整的方向。

  写到这里该结束了,想想挺有意思的,本来是一本讲述如何管教孩子的书,却被我读出一堆如何改变自己的感受,也许这更符合作者的初衷,我们只有做更好的自己,才可能创造更好的氛围,引导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正面管教》读后感15

  假期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其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经常因为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她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苦恼,因为她无端的胡闹而心烦。我就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怎么就这么难缠呢?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她做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她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她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我的照顾,或者她“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之所以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是因为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给予她的更多是说教、叱责,让她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惩罚中,孩子充满了怨恨甚至是屈辱,她哪里还有心思去学*和改正呢?我发现孩子总是在我特别忙的时候来烦我,让我陪她,以前我一直认为她在无理取闹,没事找事,不懂事,不理解妈妈,但是简·尼尔森却告诉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这样做只是在寻求我对她的关注。而她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来获得家长对她的关注。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把尊重和理**在首位。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她是想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要践行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最终赢得孩子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品质,在班级管理和处理突发性课堂事件中,也是很有帮助的。现在想起来我上学期处理课堂上一突**况时,歪打正着用了这种方法。当时,我正在上课,有一女生突然从后门进入,连招呼也没打一下。按照常规做法,我应该让她站在后面,也可以当时就批评她。可是,当时,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问她为什么来迟到了?她高傲地昂着头,“某某同学流鼻血了,我去给她送纸了!”声音很大,一脸的挑衅!我想在她心里,帮助同学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她不认为自己来迟到是不对的,更不会认为自己不打报告就进教室的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要想让她意识到她的错误,必须先让改变以往的做法。我真诚地看着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静地说,“你能帮助同学值得表扬,但是,老师希望下次你如果迟到的时候,能从前门进入,跟老师打个报告。这是应有的礼貌和尊重。”她没想到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吵她,还肯定了她的行为,低下了头,“老师,知道了。”她态度的改变也让我感到很惊喜,我想正是因为老师的态度的变化,给学生的心里感觉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才会导致她态度的转变吧!尊重是前提,师生间有了彼此对相互的尊重,才能谈得上*等的对话。有了*等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也才能让教育从“心”开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想如果我能坚持“坚定与和善”并行,在以后的教学和课堂管理中也积极地应有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心理更加健康!

  感谢《正面管教》一书的作者,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让我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上迈出了第一步。相信我的坚持与改变,一定能让正面管教在以后教育孩子和管理学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正面管教》读后感菁选(扩展5)

——《正面管教》读后感菁选

《正面管教》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了这本书的目录感觉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这些道理*时我们都懂,所以要耐心的逐字逐句的看下来起初我是有些静不下心来的,但是翻看了几个章节之后,我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认真看完以后,我要说的是,要想改变孩子,你得先改变自己。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作为一名教师,书中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认定若想要孩子们做的更好,就得先要孩子们感觉更糟?”我在以前教育学生时,对于特别调皮的孩子会严厉地训斥,孩子表面上听话了,而实际心里很不服气。的确,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地解决问题。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强,但表达能力却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认真解读,而不是通过打骂来压制孩子的错误行为,从长远来看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问题。

  其实鼓励也是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以相互尊重为基础,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特别是我对鼓励与赞扬的区别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我才真切的认识到赞扬针对的是做事的人,而鼓励针对的是行为,赞扬是评价式的,而鼓励是自我指向的,赞扬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而鼓励它能让孩子自信,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往往想着鼓励孩子却变成了赞扬孩子。区分了这一观念更有利于引导孩子。

  一直以来我把怎样教会孩子与人相处作为班主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不是你告诉他们与人要和气,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孩子就能学会怎样与人相处的。我们要在班会**同就学生的问题一起讨论,并相信孩子能想出帮人的方法,在让孩子体验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明白在于人相处时尊重,爱护是多么的重要。只要34颗种子团结在一起,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一定会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自律的班级氛围。

  当然对《正面管教》很多理念与方法的只是粗浅的了解,希望和大家在相互沟通中能够不断领悟,在与孩子的共同成长中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共同陪伴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读《正面管教》这本书已经是第二次了,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但读完之后又会忘掉很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时有时又回到了原点,然而我还是要常忘常学,以作自勉。

  《正面管教》这本书所说的大部分原则是针对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大人们的正确态度。书里讲到的工具有:

  1、花一些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因为你在感觉好的时候才能做得更好。

  2、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3、让孩子预先知道你会怎么做。

  4、和善而坚定的行动,而不是光说。

  5、如果必须要说,语气要和善而坚定,而且说的越少越好。

  6、以情绪上的撤出让自己避免开权力之争,等双方都冷静下来以后,关注与解决问题。

  7、用日常管理表来避免权力之争。

  8、要避免就寝前的斗争,你可以一边给孩子盖好被子,一边和孩子分享一天中最快乐和最伤心的事情。

  9、通过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来避免权力之争。

  10、对孩子间的争端置身事外,或“让孩子们处境相同”。

  11、要先安慰大人的孩子,然后让这个孩子和你一起去安慰被打的孩子。

  12、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13、给孩子一个拥抱。

  14、运用你的幽默感。

  15、让孩子参与晚餐的计划、烹制和打扫。

  16、设计一些暗号来提醒孩子该做什么。

  17、给孩子提供选择,而不是要求。

  18、用“你一……,我们就……”。

  19、用零花钱教孩子学*管理金钱,而不是用作奖励和惩罚。

  20、安排特殊时光。

  21、家庭会议。

  ……

  没有罗列出来的还有很多,我自己运用最多的是“家庭会议、日常惯例表、清单、负面情绪表以及每日自评分”,然而还有那么多的'不尽人意,还是忍不住的对孩子会吼叫、会自责。随着年龄的增长记性越来越不好,脑子里填满了无尽的事情,总也做不完还记不起来,就用每日清单来解决,腾出大脑空间还能有序的做完每日事件。家庭会议呢就会充分调动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积极能动性,让每个人都有自**和使命感(当然我家坚持的不太好)。日常管理表就对孩子很有帮助了,让孩子自主制定每日惯例,不合适及时更改,这样时间长了孩子有个好*惯家长也**出来了。我最最喜欢和受益的就属每日自评和负面情绪表了,做完自评然后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做个深度解析就一切烟消云散了,等到再有脾气的时候会想到已经解析过的问题换种做法大家就都能接受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作为家长来一一改善和实践的,真的是家长做到了孩子也就跟上了。

  相信榜样的力量,要想孩子是自己心中理想的样子,就先把自己变成那个理想的样子!我们做到了孩子也就做到了。一起砥砺前行吧!给自己加油!

  《正面管教》书中指出:“大人的不良行为促成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当大人改变自己行为的时候,孩子也会随之改变。”

  也就是说父母应当对自己子女的很多行为问题承担责任,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为自己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而每个成年人都是以自己孩童时代所作出的决定为基础形成自己的性格,这个性格正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所以,《正面管教》一书中用了一整章的篇幅,来讲述**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并指出生活态度取向不分好坏,父母应当关注自身的生活态度取向对教育子女的影响,并注意那些不好的方面并加以引导改善。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更没有完美的父母,父母在接纳孩子不完美的时候,也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正面管教》一书中有一个理念反复提到,就是“错误是学*的机会”。其实这一条同样适用于父母。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难免不会犯错,要把每一次错误当成学*的好时机。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讲到的一个关于简·尼尔森自己的例子。

  故事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简·尼尔森的8岁的女儿玛丽,惹到简·尼尔森生气了,简·尼尔森生气的对玛丽说:“玛丽,你就是一个娇被宠坏了你的淘气鬼!”

  玛丽已经很熟悉矫正错误的3个R了,她反驳道“哼,你待会儿可别来说对不起” 简·尼尔森完全出于反应回答道:“你不用担心,因为我肯定不会。”

  然后玛丽听了后,就气哄哄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简·尼尔森很快就恢复了理智,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并到玛丽的房间道歉。

  玛丽当时还在生气,她手上捧着一本早期版本的《正面管教》,正忙着用一支大号的黑色记号笔在书上画着下划线。简·尼尔森从她的肩膀上看过去,看到玛丽已经在书白潦草地写了两个大字:骗子!

  你看就连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我们呢。

  犯错误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使用矫正错误三个r去修复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在错误发生之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是在错误发生之后我们下一次能做得更好。

  我们要做哦能给予接受自己不完美的榜样,这样我们的孩子便能从我们身上看到犯错误确实是一个学*的好机会。

  我们行为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

  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的更重要。

  我们说话的语气往往能更准确地表达出我们言语背后的感觉。

  刚上完一节课,筋疲力尽回到办公室,桌面上放着一本崭新的《正面管教》,本学期教研组共同书目,书名早已耳熟能详,但是从未认真阅读,刚好趁此机会,*心静气,提升自己。

  其实在阅读此书之前,我曾以为,正面管教这本书应该是大多亲子教育书籍一样,引导家长、老师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淡化或者忽视孩子身上的存在的问题,但是第一页中“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地管教孩子”却引起了我的兴趣,虽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浪潮下,我们更多的是给予孩子“自主、自由、*等”但是,如何*衡它与“管和教”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

  此书作者为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其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何谓正面管教?我想书中的这句话可以简单地概括一下: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用娇纵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

  书中的信息量很大,列举了大量家长、老师管教孩子的实例并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越看越能引我的共鸣,梳理一下自己的管理方式,我发现其实自己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尽管经常告诉自己要学会心*气和,但是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需要多多修炼,总是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为了孩子的这点那点小错误而生气。继而开始对学生们苦口婆心地进行说教模式或让让她们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静下心来想一下,是因为我单纯地在孩子们犯了错误时给予她们的更多是说教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教育方式中,孩子也许是被动地去接受这种教育模式,而非自己真正地意识自己的问题所在,更没有给予他们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会。因此,有的时候教育的成效是那么的低。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

  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正面管教》读后感菁选(扩展6)

——《正面管教》读后感菁选

《正面管教》读后感(9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已是一名参加工作九年的老教师,但当班级里出现一些比较难管教的学生,我依然没有太好的办法,除了严厉批评,就是严厉批评。对于这样的一些学生,批评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这个暑假,学校给我们推荐了《正面管教》这本书,书的名字就吸引了我。我迫不及待地撕开书的封皮,用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合上这本书,可能再遇到问题到底怎样正面管教不一定马上找到最好的方法。但书中很多理论像警钟一样不断敲打着我的心。

  “当过度控制对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时,其代价是什么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服从。用惩罚和奖励的方法控制学生,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是谁在承担责任显然是大人!孩子没办法学会为自己的的行为负责。骄纵的道理也一样。”

  作为一名老师多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老师不在的时候能自律,而不是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么多年对学生的管理大多情况不是惩罚就是奖励。这都是外在的控制。这样管教的结果都是暂时性的,正确的行为不可能长久。我也常思考:怎样不奖励也不惩罚能让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也知道这样做不合适,但一直困惑着,没有更好的方法。庆幸的是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

  “对于理解正面管教来说,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这样他们就成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这是正面管教要达到的长期效果。”刚看到这句话,还挺高兴,觉得学校也提倡让学生共同讨论规则,最起码还有这样的理念,但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出的规则到底起什么作用,概念是模糊的。

  记得班里有一部分学生爱讲话,尤其是在走廊,对于这个问题我很头疼。一天中午,准备让在走廊爱讲话的的孩子一起讨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坐在一边,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七嘴八舌讨论着,他们热情挺高,也很重视,但提出的办法全是惩罚性的`:不许出去完,给作业,坐十分钟等。最后我也没别的更好的办法,但本能地觉得惩罚不妥。我打断了孩子们的讨论,问了他们此时有什么感受,这个讨论的过程也也起到了点作用。

  等我看到第六章《关于解决问题》还真讲了出现问题该怎样处理的方法。就是大家一起讨论规则。但显然我并没有真正理解解决问题的实质——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所有人的首要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这句话在这本书中反复出现,孩子的四种不良行为都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当每个人都有了这种感觉,就会喜欢一个集体。

  当我们了解,就会理解,当我们理解,就会尊重。只有真正尊重,才会给人归属感和价值感。

  读《正面管教》这本书已经是第二次了,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但读完之后又会忘掉很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时有时又回到了原点,然而我还是要常忘常学,以作自勉。

  《正面管教》这本书所说的大部分原则是针对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大人们的正确态度。书里讲到的工具有:

  1、花一些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因为你在感觉好的时候才能做得更好。

  2、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3、让孩子预先知道你会怎么做。

  4、和善而坚定的行动,而不是光说。

  5、如果必须要说,语气要和善而坚定,而且说的越少越好。

  6、以情绪上的撤出让自己避免开权力之争,等双方都冷静下来以后,关注与解决问题。

  7、用日常管理表来避免权力之争。

  8、要避免就寝前的斗争,你可以一边给孩子盖好被子,一边和孩子分享一天中最快乐和最伤心的事情。

  9、通过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来避免权力之争。

  10、对孩子间的争端置身事外,或“让孩子们处境相同”。

  11、要先安慰大人的孩子,然后让这个孩子和你一起去安慰被打的孩子。

  12、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13、给孩子一个拥抱。

  14、运用你的幽默感。

  15、让孩子参与晚餐的计划、烹制和打扫。

  16、设计一些暗号来提醒孩子该做什么。

  17、给孩子提供选择,而不是要求。

  18、用“你一……,我们就……”。

  19、用零花钱教孩子学*管理金钱,而不是用作奖励和惩罚。

  20、安排特殊时光。

  21、家庭会议。

  ……

  没有罗列出来的还有很多,我自己运用最多的是“家庭会议、日常惯例表、清单、负面情绪表以及每日自评分”,然而还有那么多的.不尽人意,还是忍不住的对孩子会吼叫、会自责。随着年龄的增长记性越来越不好,脑子里填满了无尽的事情,总也做不完还记不起来,就用每日清单来解决,腾出大脑空间还能有序的做完每日事件。家庭会议呢就会充分调动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积极能动性,让每个人都有自**和使命感(当然我家坚持的不太好)。日常管理表就对孩子很有帮助了,让孩子自主制定每日惯例,不合适及时更改,这样时间长了孩子有个好*惯家长也**出来了。我最最喜欢和受益的就属每日自评和负面情绪表了,做完自评然后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做个深度解析就一切烟消云散了,等到再有脾气的时候会想到已经解析过的问题换种做法大家就都能接受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作为家长来一一改善和实践的,真的是家长做到了孩子也就跟上了。

  相信榜样的力量,要想孩子是自己心中理想的样子,就先把自己变成那个理想的样子!我们做到了孩子也就做到了。一起砥砺前行吧!给自己加油!

  总听人说:

  如果你是一个家长,你应该读这本书;

  如果你是一名老师,你更应该读这本书;

  如果你经常对孩子的行为无法理解,对管理课堂束手无策,那么强烈建议你读读这本书。

  现在看来确实如此,看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是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这本书中告诉21世纪的父母和老师们: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其中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本章体现了一个新的理念“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看到这里给我的'感触最深。

  任教的第一年,课堂管理中就有位最让老师们“头疼”的孩子小明,小明从进小学第一天就用它独特的个性让班里的同学及老师们记住了他,他调皮,跟老师唱反调,老师说往东他偏要往西,上课期间经常会跟老师玩“捉迷藏”,课堂好不热闹,有时真是要把他请出去才能正常上课。一直觉得让学生畏惧自己才能更好的管理课堂,可是这里他不仅不怕,还敢肆无忌惮的偷偷跑出教室,所以调皮捣蛋的他每天受到的批评是很多的。长期下去,不仅未改正坏*惯,还更加难管了。班主任采取了各种方法,首先跟他谈心,再跟家长交流,共同管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二年级后,*惯依旧,有一次上课在玩一个玩具,为了让他上课认真听讲,我把玩具没收了,可是他却很善心的哭了。通过下课沟通才知道这个是姐姐送给他的,很珍贵很爱惜。可能这件事是个契机,我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抱住了他,跟他说今天上课认真听讲,晚上放学的时候我就还给你。整天下来表现都还不错。后来慢慢小明也约愿意跟老师沟通,虽然坏*惯还是很多,但是比以前好了太多。通过这件事突然发现有时候鼓励也很重要。

  在这里,正面管教就是变相鼓励。一般教师在针对犯错误的学生时,往往采取严厉的训斥,孩子表面上服从了,但实际上不服气,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而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读完这本书,让我对鼓励有了深刻的认识:鼓励对的行为,让孩子变得自信。管理是一门学问,如何更好的管理还需学*,愿在不断沟通摸索中成长。

  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这本书不仅为我们介绍了许多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的方法,而且还通过列举诸多的成功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帮助我们读者更好地理解。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不仅刷新了我的教育观念,而且还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话,顺从自己一切的命令,对于违反命令的孩子,我们通常采用的是奖励和惩罚的方式去解决,这些方法看似很有效,因为在那一刻孩子的纪律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我们只是那一刻赢了孩子,但是没有赢得孩子,你会发现孩子还是会重复再犯错误。因此,我们需要的是改变自己的儿童观,要知道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人,有自己的世界,学会尊重、理解、关爱孩子,从而赢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愿的配合。面对孩子的纪律问题,我们其实可以尝试以下四个步骤:一是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二是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三是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四是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从而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另外,孩子们都爱听大人赞美的话,都想在大人面前当一个好学生、好孩子,但是当他们犯错时,却往往选择逃避,不能很好地面对,因为他们认为犯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老师和家长往往会采用惩罚来处理。因此,犯了错误的孩子为了避免责罚和保持良好的形象,于是短期性地表现良好,以达到弥补过错,重新获得认可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只是暂时性的,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好了伤疤忘了痛”,从而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回顾过去一年多的班级管理,刚刚说提及的现象时常出现,当一些孩子错误时,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后给予他更多的说教。比如说:“你应该这么做。”、“你不应该怎么做。”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还是过后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犯错的孩子。启发性的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让老师和家长停止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当孩子的.思想或是行为不恰当时,帮助孩子分析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和总结,最终与孩子一起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更加认同解决的办法。

  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工作的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运用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上学期放假前,学校人手发了一本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假期里认真地读。说真的,我是在群里刘主任每天发的读书感悟的敦促下,才无奈的开始的。但是读着读着我就读进去了。

  首先他让我对鼓励和赞扬有了新的认识。之前我把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混为一谈。一度认为鼓励和赞扬都是那么回事。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鼓励中有赞扬,赞扬中包含鼓励,鼓励和赞扬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可以一概而论。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赞扬和鼓励所指对象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大不一样。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赞扬多了,会使孩子常常基于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待,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一味的赞扬可能会使孩子依赖于别人的观点变成讨好者。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能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他能让人内心更多的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所以以后对学生做的应该是鼓励,而不是赞扬。

  其次是关于惩罚。不管教哪些学生,哪个班都会遇到一些另类学生,上课调皮捣蛋。时常会让我们不知道拿他怎么办好。气急之时,往往会让学生站一会儿,多写几遍,或者请家长以示惩戒。这样或许会好,那么三两天让时间一长就有变回原形,然后再占再超再请家长周而复始,让我深有孺子不可教的教育无力感。看了这本书后才认识到,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学生没有真正的从内心改变,没有爱上学*,反而会对老师产生厌恶。根本没有起到教育的目的`。在于类似情况,我就迫使自己冷静,安耐住内心的焦躁,相互是他的种种不可爱,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点点小鼓励,一段时间下来居然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读了正面管教,我还有个感受。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现在的孩子被家长包办代替的多了,抹杀了孩子的办事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很惭愧,我就是一个这样的包办家长,现在我正在逐渐的改变自己,寻找机会,帮助孩子从自己的经历中学*,逐渐放弃对孩子的控制,从而以一种合作的方式与孩子共同努力。

  这本书还告诉我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其中有几个我非常赞同,比如探险。和孩子一起探寻问题,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自信心、自主性。在解决问题中与孩子真正的感情一举多得。

  还有一点就是尊重,当你尊重孩子时,你会认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鼓励成长和沟通。有时候与孩子沟通时,我的语气过于强硬,没有做到完全尊重,这点还需改。

  总之开卷有益,正面管教使我受益颇丰,我还得继续。

  暑假在家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的《正面管教》这本书,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书中用了非常多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书中还列举了很多阻碍沟通的语言,同时还告诉我们改善沟通的话。让我明白了怎么样才能改善沟通。

  首先,核实能改善沟通。我们要多去发现学生的真是想法和感受。可以通过核实,问启发式问题来促进沟通。其次,探询会促进沟通。我们可以用好奇心增进情感联结并改善沟通。比如一种简单的探询方式就是要求“多告诉我一些”还可以接着说:“然后呢?然后呢?”孩子们不需很多鼓励就会告诉你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他们需要的是知道老师对他们的观点真正感兴趣。只要我们不评判、打断或纠正他们,她们就会告诉我们很多。再次,邀请会鼓励合作。邀请学生多参与一些有助于他们变得能够自我指导的计划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如果一味地指挥会招致被动会主动的抵制与反叛。

  然后,肯定也是一种沟通方式。要寻找机会肯定孩子们的成就和独特性,特别像美术这种学科,就更需要我们美术老师发现每个孩子所特有的艺术感悟。不能要求他们的画面一定要达到你所期望的那样。当我们要求过多并且急于求成时,他们就会丧失信心。就像书中讲到一个叫杰森的五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如何的捣蛋,杰森的老师在开始也试到这些惩罚,留下抄几遍课文,请他站起,送校长办公室,而结果是杰森只会做鬼脸。之后老师怎样运用鼓励,给与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在杰森每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哪怕是今天的课堂只是比前两天的课堂少了几声乱叫,老师都会鼓励并回以微笑,终于让这个孩子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越来越愉快地相处。最后,尊重是最重要的沟通方式。当我们尊重学生时,我们就会认可我们和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并鼓励成长和有效的沟通。不要因为别人不明白的事情评判他们,而要鼓励学生寻求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当老师把学生们作为值得尊重的人看待时,我们就会发现通过核实、探询、邀请和鼓励、肯定以及尊重赋予学生力量会更容易些。在良好的沟通中,会有大量的倾听、尊重、好奇心和赋予力量。

  废除惩罚、废除骄纵、和善而坚定。教孩子就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

  赢得孩子合作的4个步骤: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让孩子关注与解决问题。

  矫正错误三步骤:承认、和好、解决。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的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父母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错误目的,努力将其变成更有激励性的态度和行为。

  自然后果VS逻辑后果。当心逻辑后果,确保我们要采取的方法是逻辑后果而非惩罚。逻辑后果必须:与行为相关、尊重、合理、预先告知。

  惩罚造成愤恨、报复、反叛、退缩。当一个逻辑后果能将孩子的行为转向一个有用的/有贡献的行为时,就是有效的。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逻辑后果与行为的错误目的。

  使用逻辑后果的另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是,要考虑到行为的错误目的。在发生冲突的时候,逻辑后果可能有效,但只在孩子的目的是寻求过度关注时才有效。当孩子的目的是寻求权力或是报复时,逻辑后果在冷静期之后或赢得孩子的合作之后的解决问题阶段,才是有效的。逻辑后果不能运用于权力之争,除非极其小心,因为它常常沦为惩罚性的报复行为。

  由于这个原因,使用自然后果总能有所收获,但逻辑后果则很可能事与愿违。例如,假设一个孩子不做课堂作业。老师可以对这个孩子说:“你需要在下课前完成作业,要么就在课间体息时去作业台写作业。(注意,给出一个选择作为逻辑后果的.一部分,是如何体现对孩子的尊重的。)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过度关注,这个孩子很可能朝你笑笑,并且开始做作业。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权力,这个孩子则可能拒绝做作业,以证明“你制服不了我“,除非你通过事先与这个孩子讨论这种行为并且问过了她的选择,而赢得了孩子的合作。如果孩子的目的是报复,这个孩子可能会以拒绝写作业来伤害你的感情,直到她自己受到伤害的感觉得到处理。如果孩子的目的是自暴自弃,她需要的是训练,而不是逻辑后果。

  换句话说就是,要有效地使用逻辑后果,就要理解孩子的行为以及长期效果。记住,不论孩子的错误目的是什么,逻辑后果都有可能完全不适合。或许是要求孩子做的作业毫无意义。或许是老师没有让孩子参与制定作业计划,读后感m并且没有让孩子感到自己与这个作业有任何关系。没有什么事能比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赢得他们的合作的了。

  逻辑如果只是一个工具,而且常常不是适合当时情形的最佳工具。让孩子事先参与。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我们将通过正面管教家长工作坊帮助家长学会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

  做什么远不如怎么做重要:

  我们行为背后的感觉和态度决定我怎么去做。始终不要忘记我们想要的欢乐,和谐,尊重和爱的家庭氛围最重要的解决问题,把错误当做学*的机会,而不是惩罚孩子。

  家长的性格对于孩子的影响:

  我们的生活态度是原生家庭所带给我们的,虽然可能随着时间经历会有所改变,我们要了解自己生活态度取向优缺点,在教育中扬长避短。

  爱心的表达:

  我们时常会忘记我们做很多事情,背后的目的是因为爱孩子,但我们的形容人没有表达出来,孩子只是看到了家长对他们的苛责,这种爱只能当孩子自己也成为父母后才能体验你的道,我们不要练*对于孩子爱的表达。

  书中将生活态度概括为四种:

  1、安逸型,可能的养育优势是,让孩子更随和圆熟行为可预测。让孩子学会享受生活。可能的缺陷是骄纵导致孩子被惯坏,对安逸更感兴趣,而不是对“情形所需”更感兴趣。

  2、控制型,可能的优势是孩子组织领导能力,坚韧果断。可能的缺陷是孩子,反派也可能让孩子变成讨好者。

  3、取悦型,可能的优势是的,孩子有单体量谦和和事老捍卫弱者。可能的缺陷是逆来顺受,积怨令孩子感受愤怒,沮丧或报复。

  4、力争优秀型,可能的'优势是为孩子树立成功和成就的榜样,激励孩子出类拔萃。可能的缺陷是期望太高,让孩子力不从心,还是无法达到父母的高标准。

  破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密码:

  大人的行为背后的密码,孩子也是有的。孩子可能只是在寻求关注,寻求权力,报复或自暴自弃。读懂孩子的密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帮孩子。家长要时刻记住尊重孩子,尊重自己。

  有时家长必须反复学*一件事情:

  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何尝不是经常犯错呢?但孩子总能原谅我们给了我们一次又一次反复学*的机会,从自责中走出来,重新开始。

  书中有一个例子:孩子学走路时不断的跌倒,然后又起来。可能摔疼了就哭一会儿,但依然会再次站起来继续走,不要纠结于过去曾经犯过的错误,而是从错误中学*,不断的向前看。

  回归孩子生活更简单:

  孩子是我们学*的榜样,孩子不计较大度,善忘向前看,**的世界太复杂,不要跟自己较劲,不要和生活较劲,向前看!向前看!

  我家的二宝很可爱,可是却抽走了我好多钱钱,更榨干了我的时间和我的精力,比如我最喜欢的一件事——读书,现在成了奢侈的事情,上班之余除了看孩子就是打盹的我却在上班时间看了三次就浏览完毕的美国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的288页的书《正面管教》,实在是庆幸和高兴。

  这本书告诉人们“正面教育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看到这本书,我一直被“和善而坚定”两个词深深吸引,看看自己的周围,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整天是一地鸡毛似的.,哦,两地鸡毛,而正在我读了毕淑敏等几个人的心理方面的书之后也慢慢和孩子谈心解决问题的时候,遇到了这本书真是一个“恰好”,从而明确了方法,真好!而这本书让我最震撼的是本书的作者和译者身上一种特质: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于是有了本书的翻译,有了本书,于是,我们遇到和看到。

  译者玉冰和她爱人在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和决心之后才要的孩子,结果养育孩子的时候还是遇到了没完没了的问题,在不断地一批一批的书中还是难以解决彻底,好歹遇到了本书《正面管教》,之后她的孩子更健康、更快乐,亲子关系也鞥亲密、更融洽。对孩子的心态和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有正确认识,对父母正面引导孩子的方法有正确认识。


《正面管教》读后感菁选(扩展7)

——《正面管教》读后感菁选

《正面管教》读后感11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刚上完一节课,筋疲力尽回到办公室,桌面上放着一本崭新的《正面管教》,本学期教研组共同书目,书名早已耳熟能详,但是从未认真阅读,刚好趁此机会,*心静气,提升自己。

  其实在阅读此书之前,我曾以为,正面管教这本书应该是大多亲子教育书籍一样,引导家长、老师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淡化或者忽视孩子身上的存在的问题,但是第一页中“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地管教孩子”却引起了我的兴趣,虽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浪潮下,我们更多的是给予孩子“自主、自由、*等”但是,如何*衡它与“管和教”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

  此书作者为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其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何谓正面管教?我想书中的这句话可以简单地概括一下: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用娇纵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

  书中的信息量很大,列举了大量家长、老师管教孩子的实例并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越看越能引我的.共鸣,梳理一下自己的管理方式,我发现其实自己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尽管经常告诉自己要学会心*气和,但是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需要多多修炼,总是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为了孩子的这点那点小错误而生气。继而开始对学生们苦口婆心地进行说教模式或让让她们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静下心来想一下,是因为我单纯地在孩子们犯了错误时给予她们的更多是说教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教育方式中,孩子也许是被动地去接受这种教育模式,而非自己真正地意识自己的问题所在,更没有给予他们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会。因此,有的时候教育的成效是那么的低。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

  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手捧《正面管教》一书,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上,我觉得自己的确不断地学*与尝试着改变,书还没有看完,期待下面的章节能带给我更多的启发。

  这个署假有幸拜读《正面管教》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明白严厉的教育孩子或者一味的宠溺孩子都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都懂得要恩威并施,宽严相济的道理,但这其中的度是很难把握的,但《正面管教》>就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建议。孩子出生时是没有是非观的,许多人生的道理都是由孩子所接触的人教会的,她们就像一—张白纸任凭生活中出现的人描绘渲染。

  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管教孩子的两个工具就是奖励和惩罚,但家长们必须要记得,奖励和惩罚本身并不目的,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事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我们发现孩子的问题时,我们不能只在意问题,我们要关注的是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问题,怎么样正确的解决问题。我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很多的压力,家庭、工作的压力都很容易导致我们的情绪失控,但是,当我们]濒临崩溃的边缘时,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尽量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如意,在孩子真正自己面对这个世界之前,她的世界是由身边的人所构建的,不要忽视自己发现美的能力,要对生活充满热情希望。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千万不要以爱之名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她是你的孩子,但她更是她自己,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当家长和孩子发生矛盾时,要耐心的寻找出双方都同意的解决方案。对于文章中关于性格对孩子的影响,大家觉得要找出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因为每一种取向的优缺点,都影响着我们作为家长的行为,当孩子从我们身上*得了我们的优点,极有可能也学会了对应的缺点。了解自己,承认可能存在的缺陷,你就能够承担起更多责任。安逸型的大人如果能够让孩子在会议上参与制定限制、日常惯例、设立目标并一起解决问题,他们就能更加有效。控制型的家长,练*掌握如何给孩子提供选择、问启发式问题、让孩子参与决策,教养效果会更好。

  取悦型家长如果教会孩子及自己不再只关注别人的需要,照顾到自己,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要求,而又不期待别人与他们想的一样,就会受益无穷。力争优秀型的家长如果能够尽力抛开自己凡事都要正确并最好的要求,尝试走进孩子内心,去发现对孩子更重要的事,他们就会更有效。我们往往对孩子有着诸多评判、期望、指责、失望、愤怒。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当成学*的机会,寻找积极的方面,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是我们为人父母、师长可以、更应该采用的正确教养方式。爱孩子,爱自己,洞。见缺憾,寻求第三选择,就是美好人生。

  废除惩罚、废除骄纵、和善而坚定。教孩子就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

  赢得孩子合作的4个步骤: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让孩子关注与解决问题。

  矫正错误三步骤:承认、和好、解决。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的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父母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错误目的,努力将其变成更有激励性的态度和行为。

  自然后果VS逻辑后果。当心逻辑后果,确保我们要采取的方法是逻辑后果而非惩罚。逻辑后果必须:与行为相关、尊重、合理、预先告知。

  惩罚造成愤恨、报复、反叛、退缩。当一个逻辑后果能将孩子的行为转向一个有用的/有贡献的行为时,就是有效的。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逻辑后果与行为的错误目的。

  使用逻辑后果的另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是,要考虑到行为的错误目的。在发生冲突的时候,逻辑后果可能有效,但只在孩子的目的是寻求过度关注时才有效。当孩子的目的是寻求权力或是报复时,逻辑后果在冷静期之后或赢得孩子的合作之后的解决问题阶段,才是有效的。逻辑后果不能运用于权力之争,除非极其小心,因为它常常沦为惩罚性的`报复行为。

  由于这个原因,使用自然后果总能有所收获,但逻辑后果则很可能事与愿违。例如,假设一个孩子不做课堂作业。老师可以对这个孩子说:“你需要在下课前完成作业,要么就在课间体息时去作业台写作业。(注意,给出一个选择作为逻辑后果的一部分,是如何体现对孩子的尊重的。)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过度关注,这个孩子很可能朝你笑笑,并且开始做作业。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权力,这个孩子则可能拒绝做作业,以证明“你制服不了我“,除非你通过事先与这个孩子讨论这种行为并且问过了她的选择,而赢得了孩子的合作。如果孩子的目的是报复,这个孩子可能会以拒绝写作业来伤害你的感情,直到她自己受到伤害的感觉得到处理。如果孩子的目的是自暴自弃,她需要的是训练,而不是逻辑后果。

  换句话说就是,要有效地使用逻辑后果,就要理解孩子的行为以及长期效果。记住,不论孩子的错误目的是什么,逻辑后果都有可能完全不适合。或许是要求孩子做的作业毫无意义。或许是老师没有让孩子参与制定作业计划,读后感m并且没有让孩子感到自己与这个作业有任何关系。没有什么事能比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赢得他们的合作的了。

  逻辑如果只是一个工具,而且常常不是适合当时情形的最佳工具。让孩子事先参与。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这本书中,重点在谈“鼓励”,鼓励不能泛滥,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才能使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被人欣赏的自豪感。反之,学生的行为会在很多时候受到情绪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早就告诉我们:“你在什么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作为班主任,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时间里,就应像高明的厨师一样,把握最佳火候,因人因事,因地而制宜,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得以施展,使他们忘我地投入学*。在*时地工作过程中我是这样把握激励学生的时机的。

  一、当学生的心灵承受压力时

  一个人的一生,小学时代应是最*静的,但学生仍能感受到学*的压力。当他们遇到困难,受到挫折,遭受打击时,稚嫩的心灵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处于这种情形的学生希望他人理解和关心,求得别人帮助的愿望十分强烈,这时教师如果能及时给予关心和理解,伸出热情的双手,为学生排忧解难,一定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班曾有一个后进生,由于厌学,再加上本身的懒惰,使他失去了学*的兴趣,为此,他自己也是自暴自弃,思想有很大的压力。其实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历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面对需要耕耘的土地,我没有歧视他,而是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心,更多的关爱与付出,我开始与他谈心、交流、拉拉家常。有时抚摸他的头与他讨论问题,让他摆脱心理压力。我三天两头打电话,劝其父母不能失掉对孩子的信心,常常与孩子作心理沟通。我送给他这样一句话:“孩子,不要有任何的压力,你应该树立自信心,笨鸟先飞早入林,老师相信你通过努力会成为最优秀的孩子,我会与你共欢乐!”他的转变让很多人吃惊、每一节课他都会被掌声包围着。工作实践证明,一次坦诚的交谈、一次电话家访、一个亲昵的动作,总能使学生们感受到情感的`激励,诱发感情的喷泉。

  二、当学生获得某种成功时

  人的行为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有目的活动。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发展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情绪波动进行强化激励。

  三、当学生受到挫折时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地。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团结奋斗。当学生的利益受到危害时,教师应该挺身而出,给孩子阳光和希望,使他们把压抑变为动力。

  古人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激励时机是至关重要的。师生的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这时若能正确把握激励时机,诱发学生的情感动力,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家的二宝很可爱,可是却抽走了我好多钱钱,更榨干了我的时间和我的精力,比如我最喜欢的一件事——读书,现在成了奢侈的事情,上班之余除了看孩子就是打盹的我却在上班时间看了三次就浏览完毕的美国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的288页的书《正面管教》,实在是庆幸和高兴。

  这本书告诉人们“正面教育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看到这本书,我一直被“和善而坚定”两个词深深吸引,看看自己的周围,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整天是一地鸡毛似的,哦,两地鸡毛,而正在我读了毕淑敏等几个人的心理方面的书之后也慢慢和孩子谈心解决问题的时候,遇到了这本书真是一个“恰好”,从而明确了方法,真好!而这本书让我最震撼的是本书的作者和译者身上一种特质: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于是有了本书的翻译,有了本书,于是,我们遇到和看到。

  译者玉冰和她爱人在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和决心之后才要的孩子,结果养育孩子的时候还是遇到了没完没了的问题,在不断地一批一批的书中还是难以解决彻底,好歹遇到了本书《正面管教》,之后她的孩子更健康、更快乐,亲子关系也鞥亲密、更融洽。对孩子的心态和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有正确认识,对父母正面引导孩子的方法有正确认识。

  说完译者,再说说作者简·尼尔森。作者曾经被孩子的养育问题弄得灰心丧气,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别再打架、能把玩具收起来、能做他们自己答应要做的家务······而作者遇到阿德勒,深入透彻地研究阿德勒法,让作者欣喜若狂,孩子们之间的打架至少减少了80%。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是“每当偏离正面管教的时候,她就会造成混乱,只要回到这些方法和技巧,就不但能够收拾好烂摊子,而且还能让事情变得比以前更好。”所以,作者得出一个结论:犯错误实在是学*的大好时机。

  遇到问题学生是我们当老师的家常便饭,问题家长也是频频出现,我们除了叨叨叨叨的,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也没有去查阅大量的书籍,更不知道去想办法改变,关键是没有决心去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而本书却告诉我们,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和善而坚定地面对,所有的问题,只要去面对它,总会想到办法解决。错误,往往令人损失和头疼,可是,犯错误,却不再可怕,而是学*的大好时机。

  有幸阅读到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初读感悟。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正面管教的方法,并用无数个成功案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接一个生动而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强调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

  一、和善而坚定的原则

  和善与坚定并行是正面管教的基石。之前对和善与坚定两个词理解有误,看到这个概念有些不能理解,读了第一章后豁然开朗。书中写到:和善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缺少坚定和善。

  **应该尊重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与孩子沟通时采用*等和善的态度,这是对孩子的“尊重”。对于孩子来说,**态度的改变会让他们感觉到理解和接纳,如此双方沟通起来就更容易了。让孩子感觉到成长过程中不仅拥有父母赋予的爱的理解,还有爱的坚持。惟有如此,我们的孩子才从小有边界感,而这种边界意识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赋予和善与坚定的爱,**必须自己成为一个良好的`情绪治理者。因此在我们情绪不稳定时先让自己心情*复下来,并且试着接纳孩子的表现,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友好,感觉到**对他们的信任,他们才会做得好。而不是在**情绪泛滥的情况下,让孩子感觉更糟。

  二、如何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尼尔森认为,通过鼓励来帮助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鼓励不是赞扬,鼓励是给孩子机会,是对孩子的相互尊重,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

  当父母和老师太过严格控制过多时,孩子培养不出责任感,当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太娇纵时,也培养不出责任感。孩子们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感到自己很能干的锻炼机会,而产生了我不够好的信念,这些孩子将会用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和逃避行为上。

  我们应该多看孩子的优点,承认孩子的进步,会鼓舞孩子,并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当孩子们发生一些不良行为时,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作为弥补。当孩子受到鼓励并作出弥补时,他们没有逃脱不良行为的责任。运用鼓励时还需要把握时机,做到相互尊重,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等等。

  书中还有很多的原则和方法都值得我去反复研读,比如积极的暂停、犯错是学*的好时机等。我将一边学*一边把它们运用于我的生活和工作中。用正面的和善而坚定的信念教养孩子,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给孩子。

  对于如何做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敏芷君读完《正面管教》后有感,在父母和孩子沟通中,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严厉,后果可能是让孩子产生愤恨、报复、反叛、退缩,让孩子的自尊水*大幅下降,没有自律性。二是娇纵,后果会使孩子不知道行为的边界,没有自信。三是正面的管教,即和善而坚定,孩子有自尊,会自律,有爱心。

  那如何做到和善而坚定?首先要冷静,心*气和地跟孩子解释,其次告知孩子问题在那里,再次告知或让孩子知道你爱他,最后表示愿意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方法。而且在制定新规矩或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也参与进来,给孩子足够的自尊。

  培养孩子最主要是培养七项感知能力和技能 ,分别是: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这事我能行,我有我的能力);

  2、对自己在重要价值中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有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理解自己的情绪做到自律和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在沟通协作协商、共同倾听等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对待日常中的事情);

  7、判断能力(能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要让孩子成为心中有爱的人,因为心中有爱的人,便不会太在意外在的事物。

  一、教会孩子尊重自己。孩子的自尊很重要,真正的自尊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自己处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二、是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学会用同理心去倾听,把孩子每次犯错变成学*的机会而不是谴责的机会。一味批评孩子的父母是不成熟的,是希望和孩子共同承担责任,而急于划清界限,是把内心的恐惧变成了愤怒来批评孩子。

  三、学会道歉,这是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学*的,包括承认错误、道歉、解决问题。

  两种方式去识别孩子的不良行为。

  一、从内寻找——关注自身感受

  1、自己感觉恼怒、着急、内疚、烦恼——寻求过度关注

  2、感觉到威胁、受到了挑战、被激怒、被打败——寻求权利

  3、感觉受到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报复

  4、感觉无能为力、绝望、无助——自暴自弃

  二、由外而内——观察孩子的行为,要求停止做某事,孩子的反应可以看出行为的目的

  1、停止一会儿又开始做——寻求关注

  2、言语顶撞、消极抵抗——权力斗争

  3、破坏性行为、说伤害你的话——报复

  4、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再打扰他——自暴自弃

  最后,判断一种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可以从四点来看:1、是不是做到了和善而坚定。2、孩子有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这两样东西是孩子在童年所追求的。3、方法是不是长期有效。4、是否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品德。

  正面管教,可谓是最*十分流行的育儿之法,今日受命于校园拜读之下写之如下之愚见。

  一、孩子是在追寻归属感中成长的

  我们再成长,我们却忘记了以前的我们成长的“坑”。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想确认的其实是爸爸妈妈是否真的爱我。这种爱,十分的奇特,它完全与家庭的贫富程度是区别开来的。为之父母的我们十分简单又异常复杂的便是,如何让孩子能感受到这份爱,给予孩子归属感。孩子是一个十分奇特的群体,从一出生确定与确信世界归我,我心动而万物随我心动,慢慢变为我是宇宙的尘埃,漂浮于尘埃,如何找到依靠,这也是很多家庭出现问题的根本。在他们觉得是尘埃时,我们并未走进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感受到父母是他可信任的朋友,家庭是他们的港湾。好的亲子关系,绝对是有归属感的亲子关系。

  二、承担后果的潜力

  当年,巨婴国可谓轰动一时,“啃老族”、“巨婴大母神”这些词的出现正是因为我们的孩子没有承担后果的潜力,或者说连根本的因——果关系都没有弄清楚,就“被迫”长大,使得巨婴们根本没有行为潜力。婚姻中最常被抱怨“云老公”不就是我们教育的问题,从小没有承担过行为潜力的后果,多数期望寄托于长大后他能明白,或者,父母总是为他们托起天,天大的事有“老子”顶,却不知小时不承担后果,生活总有一天会让我们吃够苦头。职责感是从小培养的结果,是在承担行为后果的总结。不去承当应有的后果,哪来的职责?

  三、我们厌恶着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却又不得不重复他们的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孩子

  我小时候,每每觉得父母教育之不妥处,时常会心里暗自想着:以后,我有孩子坚决不那样。然而已为人父母的我们,却无意识地去重复一些我们父母教育我们的不当方式,而这种无意识十分之可怕就是,你能明白,在这些不当的方式会带来什么伤害,却还是不自觉地对着你的孩子在重复。这就需要你更多地去了解,有什么其他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或许能够请你的孩子的老师,其他妈妈,看看相关的书,集思广益。毕竟,教育孩子是比造宇宙飞船更加复杂以及困难的事。

  四、我们的语言是有力量的

  这是我们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我们忽视了语言的力量。我们生气时,那些没经过大脑的语言,能深深伤害到别人,这一点适合于对孩子也适合于夫妻,情绪脑发挥作用时我们都冷静一下,再沟通。这也是本书最喜欢的一个点,用心暂停,当我们被情绪脑控制时,不要想着去解决这个问题,而就应各自暂停、冷静。

  五、孩子出来问题100%是你出了问题

  当孩子出现了问题,我们为此感到生气、沮丧、懊恼时,请停下来指责孩子,想一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的方式哪里没有正确,我们就应在修正中前行,而不是指责傲慢中失去了我们的孩子。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育方式,以前的教育圣经都不断被现今理念所不断打破,所以,你还信你的方式能一条路走到底?和孩子的相处中我们不断磨合、改善,出来挨着石头过河,行不出更好的方式。

  《正面管教》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写的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正如封面上写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教与孩子打交道的家长、老师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学会生活技能。

  作者定义正面管教用的是数学中的公理定义法,即以下四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就是正面管教:1是否和善而坚定;2是否给了孩子价值感和归属感;3是否长期有效;4能否培养孩子良好品格。

  看到这里你可能就会问了,我也想这样啊,怎样才能做到呢?在这本书里,作者以阿德勒的心理学为基础,通过大量例子,说明怎么才能做的正面管教,作者作为“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教会了大量的家长、老师正面管教的方法。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和善而坚定

  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和善而坚定。如果熊孩子让你气得火冒三丈,这时你就要暂时退出冷静一下。人生气时是很难做出理智的决定。我觉得这里可以用在《非暴力沟通》中学到的四个步骤“

  1、描述一个事实;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