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说课稿3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01-21 08:02:51 说课稿

《琥珀》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奇异的琥珀》是第十册新教材中第三单元的课文,此单元以“神话传说,科学天地”为主题,训练的重点是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推敲重点词句,记录自己的疑惑和体会,也可以查找一些资。同学们会随着语言文字进行特殊的旅游。根据这些要求,我以我校一贯坚持的培养学生十大创造性学**惯为核心,努力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 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复述故事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本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三、 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 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教师导入:(课件出示课题)

  2、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设悬: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意图:回顾旧知,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展示图片,给学生设置悬念,对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学生观看动画)

  [意图:用动画课件展示这一过程既直观又形象,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学*做好了铺垫。]

  (2)、看后,教师问:你觉得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讨论、合作学*: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4)、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读出相关句子,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课件展示)

  (5)、师: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太阳光热辣辣的, 这会与松脂球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6)、师:课文中哪一句话说苍蝇、蜘蛛同时巧遇松脂球呢?在这里“刚好”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读相关句子,出示课件,理解句子。

  (7)、分角色读2—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个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学*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

  (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由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0—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原因。

  (3)、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原因(学生边说教师边随机出示课件)

  指名读相关句子体会漫长的变化过程:“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课件出示动画——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

  a、我们知道了由松脂球形成化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展开想象,看看整个形成过程是如何变化的?

  b、出示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的动画课件,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意图:在已有的文字教学的基础上,再次用动画展示琥珀完整的形成过程,让想象,画面,文字完美统一,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教师小结,过渡: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那这块琥珀又是怎样被人发现的呢?

  3、简单了解琥珀的发现过程

  (出示课件,指名反馈)

  4、复述故事过程

  先同桌之间交流,再指名全班复述,然后完成下面说一说的练*:(课件出示练*)

  a、琥珀是由松脂球变成,推测出( )

  b、琥珀中有苍蝇和蜘蛛,推测出( )

  c、苍蝇和蜘蛛的腿的四周有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 )

  d、琥珀是海滩上发现的推测出( )

  [意图:这一环节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归纳概括能力。]

  5、学*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部分(18自然段)

  a、教师导入,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最后一段

  b、默读思考: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科学价值?

  c、指名反馈后,出示课件

  d、齐读最后一句。

  [意图:精读课文这一板块是本堂课最重要的一环,这一环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看、读、思、议、画等手段,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逐步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的想象。]

  (三)、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你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给予一定评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课后作业:收集了解一些其他化石的形成过程,如: 恐龙、大象等。

  [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琥珀》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二、说理念:

  1、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2、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据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学*有依据的合理的进行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3、通过学*,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说教与学活动步骤:

  (一)整体把握课文,进入语文实践

  教师出示文中“琥珀”的图片,学生围绕这块琥珀,说一说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与它的价值这一段落,学生进行朗读,发现“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意思。随之和科学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

  (二)探究学*,在语文实践中想象

  这一环节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想象能力的体现。

  1、教师请学生看着这块琥珀,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科学家,推测琥珀的形成会想到什么?

  2、学生会想到要有松脂包裹两个小东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须是在炎热的夏天从松树上渗出。这样学生再来读课文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琥珀形成过程的语句。

  3、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它们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4、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块琥珀的价值还在于同时有两个小东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们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教师演示:用一大滴松脂来包裹一只苍蝇和蜘蛛,学生发现这并不能做到。因为苍蝇和蜘蛛都会在松脂落下来的一瞬间逃离。此时学生的兴趣会很高涨,教师借势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学生发现科学家推测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这样学生感受到科学家推测过程的合理,那一瞬间是在绝对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

  5、这时,学生对科学家的合理想象,严谨思考产生佩服之情,教师播放松脂球形成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再来朗读这个被推测出来的小故事,情感会自然流露。

  6、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要经历沧海桑田的巨变。

  (三)课外延伸,进行综合性学*

  1、学生结合科学家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2、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出示“柏抱槐”图,学生小组讨论它的形成过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写出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造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板书:

  想象炎热的太阳光

  松树渗出厚松脂

  琥珀

  包裹两个小东西

  推测

  陆沉海升

《琥珀》说课稿3

  《琥珀》说课稿

  西渠完小 白国本

  一、教材分析:

  《琥珀》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篇介绍琥珀的科普文章。文章大致从琥珀的形成过程、被发现过程、科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想象的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内容。

  2、会读写“琥珀、飒飒、拂拭、澎湃、黏稠、松脂”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引导学生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课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难点:

  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三、设计理念:

  1、、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多议、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琥珀欣赏:(课件出示琥珀视频)

  2、设悬,教师导入: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对琥珀有一个初步了解,再给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探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课文中的字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新课时首先扫清课文中的字词障碍,并且强调学生易写错、难写的字,提醒学生在今后运用的时候不能写错。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已经一定的自学能力,读课文后我提出了两个小问题(2、课文写的琥珀是什么?课文中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从而了解学生读书的效果和对课文整体把握的情况。

  (三)、学*琥珀特点部分

  通过学生的看,通过学生的读,通过学生的说,以及学生的概括从而充分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特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2)、课件出示模拟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学生观看动画) 点拨学生朗读描写事情凑巧的段落。学生默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3)、全班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出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

  2、学*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

  (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由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0—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原因,同桌之间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原因。

  3、小结复述琥珀形成的过程

  精读课文这一板块是本堂课最重要的一环,这一环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看、读、思、议、画等手段,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逐步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的想象。]

  (五)、谈体会、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了解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力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一目了然。

  五、课后反思


《琥珀》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琥珀》说课稿3篇(扩展1)

——琥珀说课稿 (菁华3篇)

琥珀说课稿1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柏吉尔大胆想象,推测一块罕见琥珀的形成过程,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文章逻辑严密但又浅显易懂,结构严谨但又形象生动,是训练语言和培养思维的典型范例。 说理念

  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吸收文本提供的相关信息,积极思考,体会作家细致周密的推测和大胆合理的想象,同时要注重语文学科的特点,欣赏并吸收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追求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和谐统一。

  说教学设计

  我紧紧围绕“半独立地理解”进行本课的设计。 所谓“半独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

  要使学生的“半独立地理解”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预*引进课堂。预*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就谈不上“半独立地理解”。这篇教案设计,其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预*课文,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检查自学情况之后,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也是在“半独立地理解中进行。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最简单的往往是最有效的,小学生天性喜欢竞争和比赛,以检测的方式导入,训练了学生的语感,是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怀着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投入下面的学*。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语文课又岂止是语言文字课呢?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意志、情感、人生态度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人小情多;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我们可以说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与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老师的期待和肯定,会使学生获得鼓舞,因此我称其为“文学家”“”科学家“。

  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东西是能满足好奇心、能玩的东西。教师要以新的知识,新的学*方法并伴以有趣的形式来满足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愿意学。因此,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我力求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审美性与真实性相统一。

  说板书设计

  目前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虽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传统的板书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仍然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还必须重视起来,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本课我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把教学内容的要点提练出来做为板书,清晰、简明,一目了然。

琥珀说课稿2

  说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说理念:

  1.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2.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据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学*有依据的合理的进行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3.通过学*,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说教与学活动步骤:

  (一)整体把握课文,进入语文实践

  教师出示文中“琥珀”的图片,学生围绕这块琥珀,说一说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与它的价值这一段落,学生进行朗读,发现“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意思。随之和科学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

  (二)探究学*,在语文实践中想象

  这一环节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想象能力的体现。

  1.教师请学生看着这块琥珀,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科学家,推测琥珀的形成会想到什么?

  2.学生会想到要有松脂包裹两个小东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须是在炎热的夏天从松树上渗出。这样学生再来读课文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琥珀形成过程的语句。

  3.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它们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4.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块琥珀的价值还在于同时有两个小东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们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教师演示:用一大滴松脂来包裹一只苍蝇和蜘蛛,学生发现这并不能做到。因为苍蝇和蜘蛛都会在松脂落下来的一瞬间逃离。此时学生的兴趣会很高涨,教师借势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学生发现科学家推测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这样学生感受到科学家推测过程的合理,那一瞬间是在绝对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

  5.这时,学生对科学家的合理想象,严谨思考产生佩服之情,教师播放松脂球形成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再来朗读这个被推测出来的小故事,情感会自然流露。

  6.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要经历沧海桑田的巨变。

  (三)课外延伸,进行综合性学*

  1.学生结合科学家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2.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出示“柏抱槐”图,学生小组讨论它的形成过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写出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造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板书:

  想象炎热的太阳光

  松树渗出厚松脂

  琥珀

  包裹两个小东西

  推测

  陆沉海升

琥珀说课稿3

  一、 说教材:

  《奇异的琥珀》是第十册新教材中第三单元的课文,此单元以“神话传说,科学天地”为主题,训练的重点是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推敲重点词句,记录自己的疑惑和体会,也可以查找一些资。同学们会随着语言文字进行特殊的旅游。根据这些要求,我以我校一贯坚持的培养学生十大创造性学**惯为核心,努力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 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复述故事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本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三、 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 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教师导入:(课件出示课题)

  2、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设悬: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意图:回顾旧知,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展示图片,给学生设置悬念,对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学生观看动画)

  [意图:用动画课件展示这一过程既直观又形象,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学*做好了铺垫。]

  (2)、看后,教师问:你觉得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讨论、合作学*: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4)、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读出相关句子,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课件展示)

  (5)、师: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太阳光热辣辣的, 这会与松脂球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6)、师:课文中哪一句话说苍蝇、蜘蛛同时巧遇松脂球呢?在这里“刚好”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读相关句子,出示课件,理解句子。

  (7)、分角色读2—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个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学*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

  (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由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0—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原因。

  (3)、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原因(学生边说教师边随机出示课件)

  指名读相关句子体会漫长的变化过程:“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课件出示动画——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

  a、我们知道了由松脂球形成化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展开想象,看看整个形成过程是如何变化的?

  b、出示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的动画课件,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意图:在已有的文字教学的基础上,再次用动画展示琥珀完整的形成过程,让想象,画面,文字完美统一,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教师小结,过渡: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那这块琥珀又是怎样被人发现的呢?

  3、简单了解琥珀的发现过程

  (出示课件,指名反馈)

  4、复述故事过程

  先同桌之间交流,再指名全班复述,然后完成下面说一说的练*:(课件出示练*)

  a、琥珀是由松脂球变成,推测出( )

  b、琥珀中有苍蝇和蜘蛛,推测出( )

  c、苍蝇和蜘蛛的腿的四周有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 )

  d、琥珀是海滩上发现的推测出( )

  [意图:这一环节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归纳概括能力。]

  5、学*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部分(18自然段)

  a、教师导入,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最后一段

  b、默读思考: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科学价值?

  c、指名反馈后,出示课件

  d、齐读最后一句。

  [意图:精读课文这一板块是本堂课最重要的一环,这一环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看、读、思、议、画等手段,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逐步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的想象。]

  (三)、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你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给予一定评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课后作业:收集了解一些其他化石的形成过程,如: 恐龙、大象等。

  [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琥珀》说课稿3篇(扩展2)

——《琥珀》说课稿(精选五篇)

  《琥珀》说课稿 1

  《琥珀》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琥珀》是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琥珀的形成过程。文章布局严谨,语言细腻形象,逻辑推理严密,真实与想象相结合,使文章具有神奇色彩。教学时,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真实情景描写的简洁翔实,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想象中的故事情节描写的生动传神,细致巧妙。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想象的科学依据。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惯,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新课

  在上新课前我先对上课时的内容进行了一个复*。提问上节课我们对琥珀有了一个了解,谁说说什么是琥珀呢?在学生说出琥珀的概念时,紧接着问本课中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琥珀?学生回答是同时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琥珀。这时我又过渡性提问这块包裹着苍蝇和蜘蛛的奇异的琥珀又是怎么发现的呢?引起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从而进入第二环节。

  (二)、学*课文,理解课文

  1.学*琥珀的发现部分时让同学们读课文15-19自然段的同时。提问: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渔民为什么说这块琥珀是很少见的?说明了什么?这时同学们说琥珀是渔民带着儿子在沙滩上经过时,儿子踩着了琥珀并把它挖了出来。渔民认出这是一块琥珀,并说是一块很少见的琥珀。我进行小结一块琥珀同时裹着两只虫子是很少见的。说明这块琥珀是不可多得的,有着不同寻常的价值。

  2.学*琥珀的科学价值部分

  学生读课文20自然段。提问:这块琥珀有着怎样的科研价值?学生相互讨论后汇报: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的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苍蝇和蜘蛛了。在学生汇报后理解词语“推测”。通过理解推测导入琥珀形成部分的学*。

  (三)学*琥珀的形成部分

  在学*琥珀的形成部分是我首先让同学们明白:一个事物的形成都是有条件的,琥珀也不比例外。已经知道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要想知道琥珀的形成就必须知道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在讲解中让同学们理解松脂球形成必须的四个条件:1.松树林。2.夏天---松树才分泌松脂。3.凑巧---蜘蛛和苍蝇在一起。4.松脂不断往下滴。讲解的同时板书。在学生理解松脂球的形成后再讲解松脂球是怎样形成化石的。化石的形成同样也需要四的条件:1.时间漫长。2.陆沉水漫。3.松树腐烂。4.泥沙淹埋。再讲楚松脂球形成化石以后这篇课文也就接*尾声。于是我进行了总结。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课时的掌握情况。我还设计了一些练*题对学生进行了考察。

  另外,在上本节课是我没按课本安排的顺序琥珀的形成,琥珀的发现,琥珀的研究价值去讲解,而是先讲琥珀的发现,研究价值,最后讲它的形成。我个人认为这样更能引起小学生的球知欲,激发他们对学*的兴趣,对大自然探索精神。

  《琥珀》说课稿 2

  一、 说教材:

  《奇异的琥珀》是第十册新教材中第三单元的课文,此单元以“神话传说,科学天地”为主题,训练的重点是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推敲重点词句,记录自己的疑惑和体会,也可以查找一些资。同学们会随着语言文字进行特殊的旅游。根据这些要求,我以我校一贯坚持的培养学生十大创造性学**惯为核心,努力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 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复述故事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本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三、 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 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教师导入:(课件出示课题)

  2、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设悬: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意图:回顾旧知,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展示图片,给学生设置悬念,对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学生观看动画)

  [意图:用动画课件展示这一过程既直观又形象,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学*做好了铺垫。]

  (2)、看后,教师问:你觉得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讨论、合作学*: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4)、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读出相关句子,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课件展示)

  (5)、师: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太阳光热辣辣的, 这会与松脂球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6)、师:课文中哪一句话说苍蝇、蜘蛛同时巧遇松脂球呢?在这里“刚好”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读相关句子,出示课件,理解句子。

  (7)、分角色读2—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个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学*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

  (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由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0—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原因。

  (3)、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原因(学生边说教师边随机出示课件)

  指名读相关句子体会漫长的变化过程:“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课件出示动画——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

  a、我们知道了由松脂球形成化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展开想象,看看整个形成过程是如何变化的?

  b、出示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的动画课件,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意图:在已有的文字教学的基础上,再次用动画展示琥珀完整的形成过程,让想象,画面,文字完美统一,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教师小结,过渡: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那这块琥珀又是怎样被人发现的呢?

  3、简单了解琥珀的发现过程

  (出示课件,指名反馈)

  4、复述故事过程

  先同桌之间交流,再指名全班复述,然后完成下面说一说的练*:(课件出示练*)

  a、琥珀是由松脂球变成,推测出( )

  b、琥珀中有苍蝇和蜘蛛,推测出( )

  c、苍蝇和蜘蛛的腿的四周有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 )

  d、琥珀是海滩上发现的推测出( )

  [意图:这一环节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归纳概括能力。]

  5、学*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部分(18自然段)

  a、教师导入,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最后一段

  b、默读思考: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科学价值?

  c、指名反馈后,出示课件

  d、齐读最后一句。

  [意图:精读课文这一板块是本堂课最重要的一环,这一环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看、读、思、议、画等手段,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逐步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的想象。]

  (三)、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你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给予一定评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课后作业:收集了解一些其他化石的形成过程,如: 恐龙、大象等。

  [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琥珀》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二、说理念:

  1、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2、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据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学*有依据的合理的进行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3、通过学*,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说教与学活动步骤:

  (一)整体把握课文,进入语文实践。

  教师出示文中“琥珀”的图片,学生围绕这块琥珀,说一说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与它的价值这一段落,学生进行朗读,发现“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意思。随之和科学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

  (二)探究学*,在语文实践中想象。

  这一环节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想象能力的体现。

  1、教师请学生看着这块琥珀,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科学家,推测琥珀的形成会想到什么?

  2、学生会想到要有松脂包裹两个小东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须是在炎热的夏天从松树上渗出。这样学生再来读课文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琥珀形成过程的语句。

  3、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它们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4、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块琥珀的价值还在于同时有两个小东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们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教师演示:用一大滴松脂来包裹一只苍蝇和蜘蛛,学生发现这并不能做到。因为苍蝇和蜘蛛都会在松脂落下来的一瞬间逃离。此时学生的兴趣会很高涨,教师借势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学生发现科学家推测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这样学生感受到科学家推测过程的合理,那一瞬间是在绝对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

  5、这时,学生对科学家的合理想象,严谨思考产生佩服之情,教师播放松脂球形成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再来朗读这个被推测出来的小故事,情感会自然流露。

  6、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要经历沧海桑田的巨变。

  (三)课外延伸,进行综合性学*。

  1、学生结合科学家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2、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出示“柏抱槐”图,学生小组讨论它的形成过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写出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造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琥珀》说课稿 4

  一、 说教材

  《奇异的琥珀》是第十册新教材中第三单元的课文,此单元以“神话传说,科学天地”为主题,训练的重点是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推敲重点词句,记录自己的疑惑和体会,也可以查找一些资。同学们会随着语言文字进行特殊的旅游。根据这些要求,我以我校一贯坚持的培养学生十大创造性学**惯为核心,努力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 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复述故事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本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三、 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 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教师导入:(课件出示课题)

  2、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设悬: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意图:回顾旧知,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展示图片,给学生设置悬念,对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学生观看动画)

  [意图:用动画课件展示这一过程既直观又形象,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学*做好了铺垫。]

  (2)、看后,教师问:你觉得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讨论、合作学*: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4)、全班汇报交流。

  《琥珀》说课稿 5

  说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说理念:

  1、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2、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据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学*有依据的合理的进行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3、通过学*,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说教与学活动步骤: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化石吗?(或不知道)

  生:知道。

  师:哪位同学说一下你查找的答案?

  生: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师: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琥珀”,(板书并指点学生读准课题,之后出示“琥珀”片)

  琥珀大多呈浅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褐色的,可以做装饰品,老师这有一幅很特殊的琥珀化石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仔细观察,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琥珀的样子。

  (二)学生描绘琥珀。

  (这样通过谈话拉*师生距离,展示琥珀图片给学生清晰印象。让学生初步见识琥珀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师:在这块透明的琥珀的背后,还有一段耐读的故事呢,你想知道吗?

  生:想!

  师:好,打开书,看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回忆,前面我们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你一定还记得这篇童话在写法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生:由实在事物进行合理想象。

  师:那我们这篇课文是否也有这一特点呢?

  如果有哪些段落是写实在事物,哪些是合理想象?读课文时别忘了做上记号,15分钟自由读课文。

  (三)自学过程

  (以前介绍过高效读书法①看课题,提问题②接提示,归问题③初读文,读通顺④再读文,理内容⑤细读文,深研究。并且介绍过读书时的六种圈点符号:字加点,词横线。重要句,波浪线。分部分,双竖线。划层次,单竖线。疑问处,问号现。六种符号要记全。这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正体现了自主教学的特点,而且在前面学*的基础上完成这一任务并不难。)

  (这一环节把学*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样不仅巩固前面学到的学*方法,而且能自觉吸收“活”知识。)

  (四)师生交流,互动互学。

  师:好极了,同学们刚才学得都很认真,那么在学*过程中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呢?我们交流一下。

  生:通过学*我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生:我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夏天的一大片松林里。

  生:我知道了小苍蝇是飞累了想休息一下,被松脂包住的。

  生:事情很巧,偏偏有蜘蛛想吃苍蝇,刹那间,蜘蛛和苍蝇都被松脂重重包住了。

  师:刚才,同学说这件事很巧,你发现了吗?究竟哪些词或句子体现了巧呢?

  生:第7自然段,刚、突然、刚好、一齐等这些词都可以看出事情真得巧极了。

  师:你读一下这段突出巧极了,试试看。

  生:读。(师指点生读,读出感情。必要时师可范读)

  师:咱们接着交流所得好吗?好,接着来。

  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那只小苍蝇很可爱。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作者这样描写小苍蝇(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里快乐地飞舞。)

  生:老师,我也同意这个观点,第四自然段写道(那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师:同学们看得真仔细,说的好,我也同意。

  生:我知道了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四个条件:

  1、有松柏树。

  2、夏天,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松树林。

  3、蜘蛛和苍蝇碰巧在一起被一大滴松脂包裹住。

  4、松脂不断往下滴。

  生:由松脂球变成琥珀还需两个条件:

  1、经过漫长的时间,

  2、地壳变动。

  师:你们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呢,同桌交换一下意见。同意吗?

  生:同意

  师:同桌互相复述,看谁说的好。

  (生练*复述之后师点同学复述)(略)

  (此处,展示课件可以让孩子们获得清晰、形象的认识,他们刚刚十二、三岁,新奇感占优势,看看动画,肯定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怎会不活跃呢?同桌互相复述,给每个孩子同等的锻炼机会,活动面广,正符合现在提倡的课上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的思想。老师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他们的意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贴*学生成为他们喜欢的伙伴、合作者。)

  师:你们的收获真不小,还有什么高见?

  生:我发现科学家的想象非常合理,不仅体现在琥珀的形成过程上,还体现在琥珀的发现过程上,他不是任意安排了两个人,而是安排了父子俩。

  师:同学们同意吗?如果同意说说理由。(找学生读14—17自然段,再阐述理由)

  生:儿子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才发现了琥珀。如果换了大人他即使踩着硬东西也不一定挖出来看看究竟是什么。

  生:爸爸很识货,知道这是一块罕见的琥珀,这样琥珀才被发现。

  生:我知道1-17自然段是想象,18自然段是事实。

  (五)学生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收获,那么还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学生质疑:1、书中说“一个小苍蝇”为什么不说“一只小苍蝇”?

  2、第8自然段中说“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为什么不说“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汗珠里”?

  师: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有价值。那究竟为什么呢?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之后全班交流)

  生:前面我说过作者把小苍蝇写得很可爱,他是不是有意用“个”而不用“只”更能体现小苍蝇的人格特征突出小苍蝇的可爱。

  生:我同意,作者其实就是把苍蝇当成了可爱的小生灵,就好象是人一样。

  师:也许正如同学们所说,我赞成同学们大胆的推测。第二个问题你们有什么意见?

  生:我认为用“汗珠”更合适,因为当时正是夏季,而且晌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老松树一定很热。

  生:我认为用“泪珠”好,作者这样写是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得句子形象生动。

  生:用“汗珠”也是拟人句啊。

  生:我认为用“泪珠”更合理,老松树是多么不情愿看见两个小东西被自己伤害啊!

  师:同学们争论的很激烈。我为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而感到欣慰。其实我觉得作者用“泪珠”比“汗珠”好,正像最后的同学所说他多么不情愿伤害两个小东西呀,这充分体现了老松树人性的善良。如果你愿意用“汗珠”的话,让它出现在你的故事中。

  (六)学生总结一节课所得。

  (让学生把一节课的重点总结、归纳是个好办法,它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助 于老师了解学生课上所得)

  (七)听录音再次欣赏这个故事。

  (八)练*有感情的朗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培养语感,加强情感熏陶,便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九)拓展统*

  师:这是科学家的想象,那么你们这些未来的小科学家们,你们是不是有更生动、更精彩的设想呢?发挥想象也写《琥珀》,千万注意:想象要合理,要有科学根据。

  1、学生结合科学家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2、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出示“柏抱槐”

  图,学生小组讨论它的形成过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写出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造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板书:

  想象 炎热的太阳光

  松树渗出厚松脂

  琥珀

  包裹两个小东西

  推测

  陆沉海升


《琥珀》说课稿3篇(扩展3)

——《琥珀》读后感作文500字3篇

  这天,蓝天中飘着几朵白云,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大地。松树林里的松树渗出一滴滴厚厚的松脂。这时,飞来一只苍蝇,它由于三天没吃东西了,睡醒后觉得肚子空空的,便飞出来找吃。这时,它看见一棵松树上有几只蚊子,便高兴极了!苍蝇疾如闪电般飞到这棵松树上,一口气吃完了五只苍蝇。苍蝇吃得肚子鼓鼓的,饱得它拼命打饱嗝。一只蜘蛛刚从网里出来,它也是出来找吃的,只不过是找给它的孩子吃的。蜘蛛也迅速飞到那棵松树上,轻手轻脚地在苍蝇后面跟着,不让苍蝇发现,可是当蜘蛛快要吃到苍蝇时,苍蝇向前走了一步,蜘蛛吓了一跳,心就急,它的孩子可还在家里等它拿吃的回家呢!这时,苍蝇发现了蜘蛛,它俩展开了搏斗。苍蝇用脚踩了蜘蛛一下,蜘蛛也不甘示弱,准备吐网网住苍蝇。正在它们搏斗之时,一滴豆大的松脂滴下来,把它们俩给包住了,它们挣扎了一下就不动了。又一滴松脂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

  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这片松树林被海水淹没了,松脂球也渐渐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埋在沙滩的沙里。一天,许多游客到海边来玩。一位外国小姑娘踩在沙滩上,感觉脚底有硬硬的东西,便把它挖了出来,问导游这是什么,导游告诉她,这是非常有收藏价值的琥珀。就这样,松脂球的化石被发现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万年了。一个夏日,太阳暖暖的照着,还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一只美丽的蝴蝶,在那翩翩起舞,在那儿飞来飞去,飞累了,她落在了一朵花上,在那闻着花的香味,可是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一棵老树滴下了一大滴松脂,刚好落在了蝴蝶和花朵的上面,把它和花朵都包在了一起,蝴蝶在那里挣扎着,挣扎了一会儿,终于不动了,松脂继续滴着,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层了松脂球,把蝴蝶和花儿包在了里面。几十年、几百年、几千的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美丽的蝴蝶,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蝴蝶和花朵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的漫上来,被逼进的森林,被水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的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有一天家长带着孩子来到沙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了沙子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妈妈你看他快活的叫起来,这是什么?

  妈妈拿过来仔细一看,说孩子这是琥珀一只蝴蝶和花朵还在里面关着呢。

  大约在一万年以前,一只绿苍蝇被炎热的太阳光晒得一翅膀的汗水。突然风一吹,正好吹中了这只绿苍蝇,现在他的翅膀上满是灰尘了。可能是太重了,所以掉在了一课老松树上。他嗡嗡地叫着,似乎在说:“好讨厌的太阳光,都快把我晒死了。还有这风,你吹就把我翅膀上的汗水吹掉吧,为什么还要把灰尘吹到我身上呢?要知道你把我那柔嫩的翅膀压断了,那我就丑死虫啦!”在他打理翅膀的时候,并不知道危险在靠*。一只黑色的中型蜘蛛出场了,它正在寻找猎物。这时,它发现了这只苍蝇,它想;“多胖的一只苍蝇,足够我饱餐一顿了,想想就有点小心动。”

  这只蜘蛛缓缓地向苍蝇靠*,越来越*。当它正准备抓住苍蝇时,一大滴松脂掉下来,将蜘蛛包裹起来。苍蝇好像发现了危险,准备起飞,但可惜太迟了。他也被松脂包住了。这两只小虫拼命挣扎,但已经没用了。他们和松脂球一起掉在了一片树叶上。天上下起了雨,他们被冲到河里,然后流到了海里。经过一万年的岁月,松脂球变成了琥珀。树呢?已经变成沙子了。

  又是一个雨夜,海浪正在怒吼,雷鸣声响彻家家户户。这枚琥珀被冲到了岸上。天晴了,一个快活的小女孩跑了出来,结果刚好被这枚琥珀绊倒了。她爬起来,发现了这枚琥珀。她被这琥珀金黄色的光给吸引,高兴地拿回家送给了妈妈。


《琥珀》说课稿3篇(扩展4)

——《琥珀》教学设计6篇

  教材分析: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思、画、议、批注、交流等体验过程中感知、感悟课文内容。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琥珀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这块琥珀形成的几个必要条件。

  另外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句,积累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在课外拓展延伸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到读与写的结合,使课内学*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l、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学会有依据地合理地进行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4、学*诵读要领,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进行充分阅读基础上,说出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就文章内容发表见解。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学*,主动学*。

  3、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和思考的好*惯,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3、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琥珀资料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入手,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琥珀》一课。

  板书课题,强调这两个字都是“王”旁。学生齐读课题。

  2、师:大家看见过琥珀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资料?

  学生介绍资料后,课件出示资料图片供学生欣赏。

  3、师:今天我们通过学*课文,将会了解琥珀更多知识。大家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有什么用处?蜘蛛和苍蝇怎么会被包在里面?……)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悟。

  1、师:大家想知道的问题真多,同学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书吧!请打开课本以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读文,师巡视指导)

  2、师:大家读得很认真,说说你们从文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地方告诉同桌,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向同学请教。

  三、速读课文,理清脉胳。

  1、师:请大家再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

  2、学生先小组议答再汇报,师引导并板书:

  (形成时间形成过程发现过程科学价值)

  四、汇报交流,品析课文。

  1、了解琥珀样子,体会其价值。

  (1)师:课文哪个地方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最后一段)

  (2)师:请大家默读这一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3)(课件出示琥珀图片)让学生用文中句子来描述琥珀样子。

  (4)一齐说出这块琥珀的价值。(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师小结:这一价值为科学家研究昆虫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根据。

  (5)师:这里有这样一个词语,(课件出示“推测”)

  那什么叫推测呢?(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师:作者正是从现有琥珀的`特点来进行推算估测,进行合理想象。

  (6)师:那么课文中哪些部分描写了真实的情景,哪些部分描述了想象的情景呢?

  (形成过程是作者想象的情景,发现过程是作者描写的真实的情景)

  2、了解故事、欣赏故事。

  (1)师:我们已经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了,但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来读读作者想象的这个故事吧。

  (2)课件出示问题和相关句段,学生读后回答。

  a、故事发生的时间: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师:你怎样理解“约莫”这个词语?(大约,因为不能准确知道琥珀具体形成时间,只是推算出来的数字。)

  b、故事发生的环境:师:交待这样的环境有什么作用呢?(太阳|、海、树)为下面琥珀的形成埋下伏笔。

  (3)想想这块琥珀形成有几个过程?

  学生答师板书:松树脂松脂球化石

  2、品析句子

  (1)师:文中有几个地方写到了太阳?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太阳照得火热。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文中怎样描写蜘蛛和苍蝇?

  一只小苍蝇……飞进树林那只小苍蝇……身上沾满了灰尘小苍蝇……一点儿不知道……忽然,有个蜘蛛……越来越*了……它想……

  师:谁来说说这是怎样的蜘蛛和苍蝇呢?

  (这是只快乐的小苍蝇,它不知道蜘蛛想吃它;这是只贪吃的蜘蛛,小心翼翼地一心想吃苍蝇。)

  (3)指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得要轻快,第4自然段要读出苍蝇悠闲自在的样子,第5自然段要读出小苍蝇将被蜘蛛吃掉时的紧张。指名读

  (4)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你是怎样理解“可怕”呢?(说明对于苍蝇和蜘蛛来说,这是一个悲剧。)你是怎样理解“刚好”呢?(说明这是难得的巧合。)

  (5)师:作者为什么说“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拟人,说明这是一个可怕的悲剧。)

  小结:文章的语言是那么生动富有文学色彩,希望大家*作时也能让自己的语言生动点儿。

  (6)这样的悲剧,大家能用一个成语来表达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7)让我们再来看看听听这个故事吧!课件动画播放故事。

  五、小组讨论,探究问题。

  1、琥珀形成条件。

  (1)师:我们欣赏了这个故事,大家现在能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吗?

  (2)学生小组讨论后再回答,师归纳板书。

  a:炎热的夏天,强烈的阳光使松树分泌大量树脂。b: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巧合。

  c:地壳变动、陆地沉、海水漫、时间长

  2、琥珀发现过程。(课件出示问题,小组完成。)

  (1)这块琥珀被埋在泥沙里,后来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在海滩上被一个孩子挖了出来)

  (2)渔民说这块琥珀很少见,这“很少见”说明了什么?(说明这块琥珀的价值)

  (3)琥珀的发现过程?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好?(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了父子怎样的心情?(惊喜)

  3、文章从结构上来讲,有什么值得我们学*的地方?(详略得当)

  4、你觉得作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讨论后学生归纳:如因为他们的腿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师: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六、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1、通过学*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有人说苍蝇和蜘蛛在这块琥珀里生命得到了永恒,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自由说,只要说得合情理就可以。

  3、同学们,请大家回忆课文所讲的内容,也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想象和推理,来编一个与课文里讲的不相同的故事。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好朋友或者讲给你的父母听。

  4、课外阅读《黄河象》、《白蝴蝶之恋》、《欣赏生命》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三、教具准备

  1.琥珀实物。

  2,教学挂图或幻灯片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的一篇新课文,是讲科学家根据一个实物展开想象的,题目叫《琥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

  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怕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这几块都是琥珀。(出示琥珀实物,让学生传看,)

  2.课文中讲的一块琥珀和刚才传看的琥珀有什么不同?(课文中讲的那块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个蜘蛛。)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玻璃,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几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

  (3)请学生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指导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想象的。

  1.提出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讲琥珀形成经过的那一部分。想一想课后“思考·练*”的第二题。2。学生按要求阅读思考,也可同座讨论。

  3.检查交流。

  (1)形成一块普通的琥珀要哪些条件?(要有松树滴下的松脂,被埋在泥沙里面,经过几千年上万年的时间,才能变成琥珀。)根据需要的这些条件,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在一万年前,长着许多老松树的树林里,远处还有海在翻腾怒吼。)

  (2)形成课文中讲的这样一块特殊的琥珀,还要有哪些特别的条件?(一是在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挨得很*的时候:刚好有一滴松脂滴下来;二是滴下来的这滴松脂要很大,能够把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都包在里头。)什么时候松树才会滴下这么大的松脂呢?(要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所以课文中说“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

  (3)科学家正是根据形成琥珀需要的这些条件,来想象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情形的。请同学们读读这些句子,“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事情很凑巧?(从“刚”“突然”“一大滴”“刚好”“一齐”等词语可以看出,事情真是巧极了。)科学家这样想象是很合理的,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凑巧,就不可能形成这样一块琥珀。

  (4)出示挂图,请学生指着挂图讲述这块玻拍的形成经过。

  五、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练*朗读课文。

  2.预*读写例话《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作者是德国作家柏吉尔,他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介绍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14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其中3~12段讲述了挂在老松树上的松脂球的形成;13、14段讲述松脂球变成化石,即琥珀的形成。其中包裹着一对天敌,说明这块琥珀很少见。第二部分:(15~19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渔民确认了它是琥珀,并且说“这是很少见的”。第三部分:(20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全段共4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层层推理,得出最后的判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二是继续学*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要紧紧抓住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一重点来突破,围绕着“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让学生讨论。文章内容和课件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明白琥珀的成因和形态。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个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琥珀形成过程,培养、提高学生想象力。

  4、了解课文叙述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琥珀形成的过程,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汇报预*

  1、出示琥珀图片(或者实物),简单介绍相关资料。

  2、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3、字词汇报

  读准字音:松脂 渗出 拂拭 澎湃

  看准字形:辣 湃 拭 黏

  4、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14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其中3~12段讲述了挂在老松树上的松脂球的形成;13、14段讲述松脂球变成化石,即琥珀的形成。其中包裹着一对天敌,说明这块琥珀很少见。

  第二部分:(15~19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渔民确认了它是琥珀,并且说“这是很少见的”。

  第三部分:(20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二、学*琥珀的样子

  通过父亲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块非常罕见的琥珀,那么,这块琥珀到底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4、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

  (出示琥珀图片)德国作家柏吉尔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进行了科学的推测和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

  二、阅读课文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段,并试着把这段分成两层。

  (学生活动)

  (松脂球的形成、琥珀化石的形成)

  2、请大家默读第一部分,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几个 条件?

  (天气炎热、松树、苍蝇蜘蛛巧遇、大滴的松脂不断滴下来)

  在学*的过程种,重点研读描写天气炎热的句子;描写松树的句子;

  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3、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4、学生独立赏析课文。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了。”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

  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又是那样传神。

  5、了解松脂球变为化石所需要的条件。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几个条件,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赏析: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这部分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板书设计:

  琥珀——推测 松脂球 天气炎热

  老松树

  苍蝇、蜘蛛巧遇

  松脂不断滴下来

  化石 时间漫长

  地壳变化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课文

  1.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附:板书

  [评析]

  《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的任务和讲读课的任务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说,讲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本课语文基本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显然,这两类课文的任务是有差异的。因此,其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徐国宣老师的这篇《琥珀》教案,紧扣了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来设计,真正体现了阅读课教学的特征,把阅读课文真正上成阅读课。在教学活动中,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总觉得阅读课文不好上,到底怎样上才符合阅读课教学的要求,总感到把握不好尺度。徐国宣老师设计的这篇《琥珀》教案,为我们上好阅读课文提供了范例。

  一、紧扣“半独立地理解”进行教学

  所谓“半独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要使学生的“半独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预*引进课堂。预*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就谈不上“半独立地理解”。这篇教案设计,其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预*课文,并检查预*的效果,看看学生在预*中是否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这篇课文内容的关键是:(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学生在预*中能理解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的效果。预*及检查预*效果之后,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也是在“半独立地理解中进行。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点拨,学生讨论。而教师点拨的方式是设疑启发。例如,要学生理解“约摸”一词时,徐教师是这样点拨:“‘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经过设疑启发,通过讨论,学生对“约摸”的含意就清楚了。

  从课文中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柏树,第二个条件必须是炎热的夏天。第一个条件是显性的,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明显地表露出来,让学生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并把它读一读就能明白。第二个条件是隐性的,它隐含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要学生理解那些语言文字并加以想象才能领悟,所以徐教师十分注意设疑点拨: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森林’?“通过点拨启发,学生领悟到“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然后教师小结:“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备的第二个条件。”这样,学生就能“半独立地理解课文中这些关键句子的含意,感悟了语言文字,读懂了这块琥珀形成必备的另一个条件。

  二、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

  采用讨论方法,是阅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集体自学优于个人自学,集体讨论优于个人独立思考。强调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必须辅之以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这篇教案设计,就是采用了讨论方法组织教学,用得扎实有效。综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五次讨论。第一次是“检查预*”时,指名学生读课文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通过讨论,互相启发、补充。发挥集体的智慧,学生就初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第二次是学*第一自然段、品味词语的含义时,组织学生讨论“约摸”一词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感悟语言文字。第三次是对“科学家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句的理解,也采用了讨论方法,以发挥集体的想象力。第四次讨论课文的一个难点:“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第五次讨论课义的另一个难点:“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教案设计这样的五次讨论,旨在让学生通过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达到“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目的。采用讨论方法来组织阅读课文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讨论必须扎扎实实,认认真真,讲求实效,切不可搞花架子,*。我们过去听的一些公开课或比赛课.常常看到一些流于形式的课堂讨论。比如教师要学生转过脸来进行四人小组的讨论,但当学生转过脸来刚开始讨论,教师马上宣布停止讨论而转到别的教学活动上去了。这样的讨论,显然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是不可取的。二是要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组织讨论(这可从这篇教案的设计中看出来),并非什么问题都要组织讨论。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教学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课前准备:

  琥珀的图片、动画显示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1、自古以来,小草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还知道哪些诗句?是啊,小草不仅装点大地,它那顽强的精神更让人钦佩不已。

  2、今天我们将一起学*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杂文《野草》,看看他的笔下的野草又是怎样的?。

  3、简介作者夏衍及写作背景。

  4、出示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有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3)、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二、自主学*(10分)

  出示自学内容:

  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口述)。

  2、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练*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展示:作者向我们从“琥珀的____________”——“琥珀____________”——“琥珀的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教师巡视、

  三、合作学*(10分钟)

  出示合作学*内容:

  小组合作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琥珀形成的过程,作者通过____________而又____________的想象,进行了科学的推测,描绘了一个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可分成下列三个阶段:形成松脂——( )——( )

  完成思考题:

  小组展示,评价。

  四、质疑探究(5分钟)

  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与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五、小结检测(10分钟)

  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琥珀,知道了琥珀的珍藏价值。

  检测:

  一、给下列字注音

  琥()珀() 掸( )翅膀 晌()午 渗( )出 淹没() 包裹( )

  挣()扎 腐()烂 澎( )湃( ) 黏()稠() 松脂( )

  二、多音字组词

  没挣 扎 重

  三、形*字组词

  莫( )沾( )渗( )晌( )淹( )腐( )

  摸( )粘( )掺( )响( )掩( )俯( )

  仰( )刷( )决( )绸( )

  抑( )涮( )绝( )稠( )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热()() 前( )后( ) 详细( )( ) ( )( )时代

  五、回答问题.

  1、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课文哪些部分是真实的?哪些是想象?

  3、“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运用了( )的写法,其作用是什么?

  4、你认为松树和琥珀中的蜘蛛、苍蝇谁的生命更有价值?

  5、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6、为什么说他们曾经挣扎过?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等词语。

  2、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继续学*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所授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学生的年龄大多为10—13岁,此年龄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其在教师营造的浓厚的学*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学*。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和合作学*,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选择有利于改变单一、枯燥、以被动听讲和练*为主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点组合教学,扬长避短,互为补充。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讲解、板书和直观教具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现代教育媒体与之结合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例如电视录像在表现活动的画面有独特的优势,但它呈显时间太短,学生的认知过程难以展开,但如果将它与投影教学或挂图教学相结合,则既能表现活动的画面,又能表现静止放大的图像,教学效果必然会更好。教师要不断增强意识,努力深入研究媒体的不同功能和特点,不断提高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媒体优势,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字新词。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学生自学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

  你可以介绍自己记生字的方法,也可以提醒同学们注意某个生字的读音或字形。

  (3)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

  (4)全班齐读。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集体交流。(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叙述琥珀的发现→描写了琥珀的形态)

  三、学*琥珀样子部分。

  1、图文对照,认识琥珀的样子。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琥珀》说课稿3篇(扩展5)

——《琥珀》语文教案 (菁华5篇)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同学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

  指名读课文,读后考虑讨论:

  1、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化,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越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考虑: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需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干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需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课文

  1、考虑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定要挨得非常*。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考虑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考虑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小朋友踩着后挖了出来,小朋友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示出了这块琥珀的车载斗量,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流浪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

  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4.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与(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教学准备

  1.晓拍卖物或仿制品以及挂图。

  2.收集有关琉璃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起,揭示课题。

  出示瑰油实物或者挂图。(板书课题。)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说说什么是琥珀?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

  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zhi) 渗(shen) 拭(Shi)澎湃(peng pai)

  (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琥珀》说课稿3篇(扩展6)

——《琥珀》语文教案 (菁华5篇)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同学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

  指名读课文,读后考虑讨论:

  1、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化,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越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考虑: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需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干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需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课文

  1、考虑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定要挨得非常*。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考虑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考虑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小朋友踩着后挖了出来,小朋友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示出了这块琥珀的车载斗量,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流浪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

  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4.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与(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教学准备

  1.晓拍卖物或仿制品以及挂图。

  2.收集有关琉璃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起,揭示课题。

  出示瑰油实物或者挂图。(板书课题。)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说说什么是琥珀?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

  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zhi) 渗(shen) 拭(Shi)澎湃(peng pai)

  (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an)黏稠(zhan)黏贴

  (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三、结合预*,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

  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

  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

  ①松脂球的形成;②化石的形成。

  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

  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

  2.比较和《黄河象》一课的叙述顺序有何不同。

  (1)回忆《黄河象》的叙述顺序。

  《黄河象》先讲大象骨骼化石;再通过科学家的假想,讲化石形成的过程;最后讲化石的发现和挖掘。

  (2)《琥珀》先通过科学家的设想,讲琥珀形成的过程,再讲发现。

  (3)比较异同,从中感悟到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清楚合理。

  四、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演示多媒体课件,进行讨论。

  (1)松树林。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赶巧蜘蛛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才能积成球。

  3.练*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

  提示:

  (1)天气环境,小苍蝇出现的语段要读得轻快些,心情是愉悦的。

  (2)蜘蛛爬过去一节读的语调要轻,请速放慢。渲染出紧张气氛。

  (3)蜘蛛扑上去一节速度加快。注意读出重音。

  4.练*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玻确的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注意讲全四个条件。

  松脂球形成后,怎样变成化石的呢?请学*下面的部分。

  二、理解“化石形成过程”这部分。

  1.默读课文。

  2.思考: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总结出变成化石的条件:

  1)时间长。

  3)松树腐烂

  2)陆沉水漫。

  4)泥沙掩埋。

  三、有感情地朗读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发现过程。

  提示:要读出孩子的高兴,父亲的惊喜。

  为什么令人惊喜?可以让学生讲讲原因。

  四、默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块瑰油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科学价值?

  理解: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自由想象。

  作者根据这块琉璃里面的两只小动物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想象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可以想,这块琅琅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呢?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3、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2、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谁说说什么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树枝的化石,淡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色的,可以作装饰品。)

  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块什么样的琥珀?

  二、检查预*

  1、读一读本课生字,组词,说说易错的字

  琥珀 蝇 脂 掸 拭 辣 渗 澎湃 黏 测

  注意:“脂”“渗”“湃”的读音;“拭”“黏”的书写。

  2、交流预*时弄懂的词语

  三、默读课文,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作上记号,再给文章分段,并批注每段的主要内容

  1、指名读每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2、默读课文,思考画批: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3、小组讨论,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

  记住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下节课继续讨论,并回忆对比一下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还记得《黄河象》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讲的?我们是怎么学*的?

  出示板书:

  黄河象

  按一定顺序写: 看 ── 想 ── 发现

  (骨架) (来历) (化石)

  化石的形成: 200年前 炎夏 河边 喝水陷入河 泥沙下变化石

  学法:先理清文章顺序,然后细读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和依据,最后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那么《琥珀》这课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琥珀》 想 ── 发现 ── 推理

  (形成) (化石) (价值)

  2、接着我们上节课的话题讨论: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⑴ 学生交流画批的结果,教师帮着梳理点拨

  松脂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面;积成松脂球;松脂球变成化石。(有语气地读一读相关的句段)

  ⑵ 出示学生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松脂球”才可能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头?

  学生归纳出:炎热的夏天;在松林里;非常巧合(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⑶ 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时间长,上万年;陆地下沉,海水上漫;松林被淹,松树慢慢腐烂;松脂球埋在沙下面,形成化石。

  ⑷ 请你有语气地读一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边读边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评读)然后谁来复述这个过程?

  ⑸ 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读最后一段,注意各句之间的关系。

  三、总结对比

  《黄河象》和《琥珀》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何异同?(内容相似,但叙述顺序有所不同)

  顺序:

  《黄河象》 看 ── 想 ── 发现

  (骨架) (来历) (化石)

  《琥珀》 想 ── 发现 ── 推理

  (形成) (化石) (价值)

  化石形成:

  《黄河象》 200万年前 炎夏 河边 喝水陷入河 泥沙下变化石

  《琥珀》 一万年 夏天 树林 松脂裹小虫 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四、有语气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并评读

  板书设计

  琥珀

  顺序: 想 ── 发现 ── 推理

  (形成) (化石) (价值)

  化石形成: 一万年 夏天 树林 松脂裹小虫 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读准“树干、埋没、重重”等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3、通过学*,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语言的生动准确。

  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通过学*,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语言的生动准确。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1、(出示树脂图片)知道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吗?这种从树枝上渗透出的黏性液体,我们称为(板书:树脂)古代松树脂在地壳变化后,被长期掩埋在泥沙里,一万年后就形成松脂化石,也叫作琥珀。(板书:琥珀)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与琥珀有关。不过文中介绍的可不是一般的琥珀,而是一块奇异的琥珀。(补全课题)谁来读课题?谁能读好课题?

  二、感受奇异,大胆推测

  1、文中有一段这块琥珀*距离的描写,就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块琥珀究竟奇异在哪?(板书:苍蝇、蜘蛛)

  2、琥珀的种类很多,有蜜珀、花珀、血珀等。其中包裹昆虫的琥珀称为虫珀,也叫灵珀。灵珀是琥珀中最珍贵的,像这种包裹两个完好昆虫的更是绝无仅有,珍贵之极。那这两个小家伙是如何跑进琥珀里的呢?德国科学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块琥珀推测了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板书:推测)谁能说说推测是什么意思?(推测就是根据已知的事物进行想象。)

  3、就请同学们也来根据这已知的事物想象一下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想象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琥珀》说课稿3篇(扩展7)

——《琥珀》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三、教具准备

  1.琥珀实物。

  2,教学挂图或幻灯片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的一篇新课文,是讲科学家根据一个实物展开想象的,题目叫《琥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

  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怕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这几块都是琥珀。(出示琥珀实物,让学生传看,)

  2.课文中讲的一块琥珀和刚才传看的琥珀有什么不同?(课文中讲的那块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个蜘蛛。)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玻璃,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几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

  (3)请学生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指导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想象的。

  1.提出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讲琥珀形成经过的那一部分。想一想课后“思考·练*”的第二题。2。学生按要求阅读思考,也可同座讨论。

  3.检查交流。

  (1)形成一块普通的琥珀要哪些条件?(要有松树滴下的松脂,被埋在泥沙里面,经过几千年上万年的时间,才能变成琥珀。)根据需要的这些条件,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在一万年前,长着许多老松树的树林里,远处还有海在翻腾怒吼。)

  (2)形成课文中讲的这样一块特殊的琥珀,还要有哪些特别的条件?(一是在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挨得很*的时候:刚好有一滴松脂滴下来;二是滴下来的这滴松脂要很大,能够把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都包在里头。)什么时候松树才会滴下这么大的松脂呢?(要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所以课文中说“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

  (3)科学家正是根据形成琥珀需要的这些条件,来想象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情形的。请同学们读读这些句子,“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事情很凑巧?(从“刚”“突然”“一大滴”“刚好”“一齐”等词语可以看出,事情真是巧极了。)科学家这样想象是很合理的,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凑巧,就不可能形成这样一块琥珀。

  (4)出示挂图,请学生指着挂图讲述这块玻拍的形成经过。

  五、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练*朗读课文。

  2.预*读写例话《展开合理的想象》。

  一、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完成“思考·练*”的第二题。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4、指导学生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通过本课的学*,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课后“思考·练*”中第二题解决重点。

  三、教学过程

  课前一说。

  揭题、引读

  1、揭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化石?(学生可能回答在博物馆中见过恐龙化石、海龟蛋化石、类人猿头骨化石等。)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随之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根据拼音读准课题。

  2、引读。课文中讲的是一块什么样的琥珀?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的前三句话)录像机出示琥珀的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特别注意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发挥想象,练*表述

  这是一块与众不同的琥珀,两个小东西是怎样被关到里面的,你能发挥想象讲述一个小故事吗?指1-2名同学试说。

  (三)看看作者是怎样想象的,把想象的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再指名读出来

  (四)理解脉络,讨论分段

  1、仔细分析一下作者的想象分哪两部分内容(一是琥珀的形成过程,一是琥珀的发现过程)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2、这两部分内容作者描写较细致的是哪一部分?(琥珀形成的过程。)边读边想琥珀形成需要哪两个阶段?(①松脂球的形成;②松脂球变成化石。)

  3、讨论分段。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

  第二段(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讲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三段(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的发现过程。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五)学*重点内容,教师点拨

  完成“思考·练*”的第2题。

  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可同位互说,后集体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约摸”大概估计。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总有一万年了的意思是:至少有一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这个推算、估计是有根据的,因为松脂球变成化石,需地壳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变成化石至少也得一万年之久。)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树、柏树,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光有松树还不够,还要松树渗出树脂来。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松树渗出的一滴松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树脂一定是很大的,只有在非常热的时候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树脂,所以科学家想象这是在“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的晌午。)

  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这就是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海在翻腾怒吼,后来发生地壳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那古老的森林”最后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变成了化石。)

  4、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树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这块琥珀与一般的琥珀不同,它里面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因此,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特殊的条件,那就是事情非常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齐包在里面。从“刚”、“刚好”、“一齐”等词语看出事情真是巧极了。如果不是凑巧,就不可能形成这样一块琥珀。)

  (六)按照上面的学*方法,先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参考下列提纲:

  1、风吹浪涌,卷到岸边。

  2、孩子赤足踏着,挖出。

  3、渔民认出琥珀。

  (首先是“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也把埋在泥沙中的琥珀卷到了沙滩上,这才有了被发现的可能。发现琥珀的是渔民父子俩:孩子好奇心强,踏着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出来;父亲经验丰富,认出是块少见的琥珀。)

  (七)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八)质疑问难

  (九)总结全文

  作者通过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运用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展开了合理地想象,想象出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是推测出来的,但有科学的根据,因此是合乎情理,令人信服的。文章先写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接着写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最后写这块琥珀的特征以及它的价值。说明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苍蝇和蜘蛛了,点明文章中心。

  四、布置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带点字的正确解释条。(只填数码)

  (1)海水渐渐漫上来。( )

  (2)这儿,漫山遍野盛开着野花。( )

  (3)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认真,决不能漫不经心。( )

  漫:①到处都是,遍。

  ②不受拘束,随便。

  ③水过满,向外流。

  (1)老松树渗出许多松脂。( )

  (2)这些教科书渗透着烈士的血。( )

  渗:①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透过。

  ②比喻一种事物或努力逐渐地进入到其他方面。

  2、填空。

  (1)约摸算来,总有( )年了。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 )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3)( )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4)蜘蛛( )扑过去,( )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 )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 )包在里头。

  教学反思

  一、电教手段的运用 所设计的配音、影片巧妙。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课教学设计,即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二、创设情境活动 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创造良好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部分学生朗读基础差的情况,教师应多指导,范读,就一个自然段的朗读训练,不应茫目的多读,也会受到训练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粘稠”等词语。

  2、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

  通读课文标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解词语查字典。

  思考: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琥珀。

  [教学设计]

  一、预*反馈,学*最后一节,了解琥珀的外形:

  1、读词语,读准字音:

  约摸 飒飒 澎湃 粘稠

  掸掸翅膀 拂拭 渗出 前俯后仰 埋没

  2、出示:琥珀(图片)

  板书:琥珀

  回家已经预*过课文了,谁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说说,琥珀是什么?

  教师总结:课文告诉我们琥珀是松脂球经过上万年后形成的化石。

  强调:化石

  板书:松脂化石 上万年

  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将给我们介绍一块奇异的琥珀。

  板书 奇异的(补全课题)读题

  4、这究竟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它又奇异在哪里呢?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对它进行*距离描写的。

  出示: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像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指名读,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粘稠”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看见了什么?想象出了什么?可以推测出什么?并且可以知道什么?

  板书:看见 想象 推测 知道

  看见:(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总结:作者的描写由远及*,观察得可真仔细呀。

  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同桌两个人一起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来说说,这块琥珀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师总结点题:这多年,保存得那样完好无损,通过它还可以来推测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并且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有了苍蝇和蜘蛛这些物种,这块琥珀可真是奇异呀!

  板书:保存完好

  (4)根据提示的四个词语,试着来背背这个小节的内容。(学生自己背,全班齐背)

  5、这块奇异的琥珀让我们可以推测——生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师引:并且可以知道——生读: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

  师:这是这块琥珀在科研价值方面的奇异之处。

  板书:科研价值

  理解推测:

  (出示解释: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是什么?——再回读上文——(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根据这些已知的事实,作者推测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推测出一万年前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吧。

  二、学*1——11小节,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自读课文的1——11小节,完成课后练*中的按课文内容填空。

  出示:

  ( )太阳照射着整个森林,老松树渗出( )松脂,松脂滴下来把两只小虫( )包裹在里面。几千年过去了,陆地( )下沉,海水( )漫上来,树( )腐烂了,剩下那只松脂球。又过了几千年,松脂球成了化石。

  2、琥珀是松脂形成的化石,在它的形成过程中,松脂发生了什么变化?认真默读1——11节,找到描写松脂的语句用“——”划下来,并且认真自己读读。

  (1)、交流、出示:

  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散发出金黄的光彩。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松脂继续滴下来,最后积成了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地包裹在里面。

  树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埋没在泥沙下面。

  (2)轻声读读这几句话,想想这块琥珀形成经过哪几个阶段?

  (3)琥珀是松脂的化石,所以首先是松脂怎么样?板书:松脂滴下

  (4)交流,出示。

  板书:松脂滴下 重重包裹 埋没地下

  (5)随机:文中讲松脂怎样包裹住两只小虫?读句,正音(重重 读chóng)

  再读1——11小节,你认为在琥珀的形成过程中还必须要哪些条件?请你用小标题把他们列出来。

  交流板书:天气炎热 蝇蛛巧遇 海陆变迁

  根据板书简要复述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体会琥珀形成的奇异之处。

  板书:形成

  三、了解课文写作特点和琥珀的作用:

  1、出示简述,读:一万年前的一个晌午,热辣辣的 太阳使老松树渗出了厚厚的松脂,松脂滴下,正好把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包裹起来,结成了松脂球。几千年后,海陆发生变迁,松脂球被埋在地下。又过了几千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

  (1)师:这就是作者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测出的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给我们描绘了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非常形象地把一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使我们小朋友爱读这样的科学文章。

  2、课文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许多生动的情景。如:两只小动物在松脂里挣扎的内容,(第8节)读一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性。

  (1)读两只小动物在松脂里挣扎的有关句子。

  (2)师:你觉得作者想象它们在松脂里挣扎的情节是否合理?请联系文中描写这块琥珀的有关内容谈谈。

  引读:作者之所以这样想象,因为——琥珀中有黑色的圆环。还因为松脂又具有黏稠性。所以,那两只小虫在松脂里——前俯后仰地挣扎。

  小结:可见由于作者科学推测、合理联想,使得这个科学小故事引人入胜,让我们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这也是科普文章的一种特点。

  2、琥珀除了科研价值以外,它还有其他的用处:

  出示:

  琥珀:一种很硬的、由微黄到微褐色半透明的树脂化石,产于冲积土、褐煤层或某些海滨,容易抛光,主要用于装饰品(如串珠及烟嘴),可作中药

  指名读。

  师小结:老师出示的是字典上琥珀的解释词条,如果你以后想知道某些物品的用途,也可以通过查字典这种方式来解决。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课文中蜘蛛吃苍蝇的故事是根据琥珀中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想像出来的。请你也发挥想像,说说在那个炎热的晌午,蜘蛛为什么要爬向这只苍蝇呢?如果自己觉得想像得不错,可以写下来。

  附板书:

  奇 异 的 琥 珀(松脂化石)

  (形成,保存完好 科研价值) 上万年

  天气炎热 蛛蝇巧遇 海陆变迁

  松脂滴下 重重包裹 埋没地下,奇异的琥珀

  关于课后反思

  品词读句,关注阅读和写作的整合:

  在日常的阅读中,关注日后的写作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做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方式。归根到底,语文学*的终极目标是:以我口,表我意;以我笔,写我心;是为了表达和交流。表达和交流又可以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学生有序、生动的写作能力的*得,光靠几堂作文指导课,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在日常的文本阅读中,学生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学*着文本作者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比如本课,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是语句生动优美,作者用词准确精当。这些特点,需要老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比如,我让学生静心读文,学会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体会想象和推测的区别,体味作者用词的准确。就在这一天天的耳濡目染中,学生在以后自己写作中,就会自然学*、运用。

  在课后,我安排了学生对课文的场景进行补充描写。在学*了作者的写作方式和用词准确后,再让学生自己来写一个片段。现学现用,既起到了练笔的目的,又巩固了课堂上*得的知识。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2、感受课文细腻传神的语言、大胆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楚的介绍琥珀的样子及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难点:体会文章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

  师:琥珀图片和幻灯片

  生:搜集有关化石和琥珀化石的资料。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资料,谁来谈谈对化石和琥珀的了解?

  2、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黄河象》吗?在北京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骼,那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块珍奇的化石——琥珀,(出示)跟随作者一起去推测关于它的故事

  3、看到这美丽的琥珀,你有什么感受?最想了解点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问得好!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1、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的默读课文,相信你一定有不少收获!

  (我知道了…)

  你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你真会读书!说得真好!

  2、所有这些都是作者亲眼看到的吗?

  课文中有一个词“推测”(板书),推测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情况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能说“猜测”吗?

  为什么?

  哦,推测是有根据的,而猜测只是猜的。

  3、嗯,说得真好!看来,用词准确是多么重要呀!那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测了这个故事呢?(作者看到了琥珀,根据它的样子推测的。)

  什么样?你能读读相关的句子吗?(出示)

  三、深入理解、重点感悟

  是的,作者就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我们先来看它的形成过程。

  (一)1、大家自己读2——14自然段,画出你感觉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读,师巡视指导)

  生交流读句子

  为什么觉得好?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师适时板书)

  它好在哪里?

  预设:

  2、重点理解: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面。

  ①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

  你从哪几个词能感受到?

  ②大家来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哪个更好一些?(出示)

  1、蜘蛛扑过去,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面。

  2、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面。

  ③好在哪里?

  ④让我们再来读这个句子,注意这几个词——

  ⑤(出示图)让我们再来目睹这惊心动魄的一幕,看到这,你想到了我们*的哪个成语?

  真是无巧不成书呀!(板书:巧)

  3、交流到这儿,我们归结一下:琥珀的形成过程,要经过几个阶段?需要哪些条件?小组内交流讨论!


《琥珀》说课稿3篇(扩展8)

——琥珀教学反思

琥珀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琥珀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称科学小品文。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琥珀的形成过程。文章布局严谨,语言细腻形象,逻辑推理严谨,条理清晰,极适于用来指导学生学*语言,掌握写作技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想象故事情节描写的生动传神,细致巧妙。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孩子们回顾上节课内容,并从众多琥珀的图片中找到文中描写的那块琥珀,让学生观察这块琥珀是怎样的?接着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对这块琥珀的描写?(第18自然段)请学生快速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块琥珀的,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这块琥珀。说说这块琥珀奇特在哪儿?对于这块琥珀还有哪些疑问?学生自然而然提出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

  在教学琥珀的形成过程,我先给孩子有感情朗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说说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接着让孩子们默读2——12段,小组讨论完成科学研究报告单。报告单上有两块内容,也就是琥珀形成需要的两个阶段:松脂球的形成和化石的形成。接着指名汇报松脂球形成这一部分,全班归纳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在学*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这一部分,让学生自主找出条件,接着用课件展示这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读这一部分的课文再感受一下这一过程。

  然后提出问题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让学生知道琥珀是怎样发现的以及渔民为什么说琥珀是很少见的,引出这种种巧合一方面在感叹琥珀本身奇异的同时,我们也为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感到惊奇。

  最后学*文章的最后一句,点明中心,从“推测”一词看出这块琥珀的价值。作者根据琥珀的样子、特点是怎么推测的?指名回答推测的过程。得出结论,想象和推测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空想象。

  讲完这一课后,现将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

  一、教学设计的不同

  《琥珀》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教手段的运用

  设计的课件巧妙。随着老师的朗读课件图片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小组合作完成,最后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

  三、不足之处

  本节课提的个别问题有些笼统,发言的学生较少。朗读较少,应抓住一个部分重点指导朗读。时间比较紧,没能让学生进行写作与点评。

  课的开始,我出示了从网上下载的琥珀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课文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让他们仔细观察琥珀特点,进而导入课文。通过精心设计的多媒体画面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视觉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不足之处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应多指导范读、引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不应一带而过,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读得有情感,有滋味。生字词的识记教学不够灵活,应当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掌握的认字方法完成本课生字词的学*。

  《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的任务和讲读课的任务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说,讲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本课语文基本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显然,这两类课文的任务是有差异的。因此,其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紧扣“半独立地理解”进行教学

  所谓“半独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要使学生的“半独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预*引进课堂。预*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就谈不上“半独立地理解”。这篇教案设计,其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预*课文,并检查预*的效果,看看学生在预*中是否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这篇课文内容的关键是:(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学生在预*中能理解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的效果。预*及检查预*效果之后,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也是在“半独立地理解中进行。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点拨,学生讨论。而教师点拨的方式是设疑启发。

  从课文中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柏树,第二个条件必须是炎热的夏天。第一个条件是显性的,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明显地表露出来,让学生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并把它读一读就能明白。第二个条件是隐性的,它隐含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要学生理解那些语言文字并加以想象才能领悟,所以徐教师十分注意设疑点拨: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通过点拨启发,学生领悟到“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然后教师小结:“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备的第二个条件。”这样,学生就能“半独立地理解课文中这些关键句子的含意,感悟了语言文字,读懂了这块琥珀形成必备的另一个条件。

  二、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

  采用讨论方法,是阅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集体自学优于个人自学,集体讨论优于个人独立思考。强调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必须辅之以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这篇教案设计,就是采用了讨论方法组织教学,用得扎实有效。综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五次讨论。第一次是“检查预*”时,指名学生读课文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通过讨论,互相启发、补充。发挥集体的智慧,学生就初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第二次是学*第一自然段、品味词语的含义时,组织学生讨论“约摸”一词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感悟语言文字。第三次是对“科学家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句的理解,也采用了讨论方法,以发挥集体的想象力。第四次讨论课文的一个难点:“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第五次讨论课义的另一个难点:“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教案设计这样的五次讨论,旨在让学生通过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达到“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目的。采用讨论方法来组织阅读课文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讨论必须扎扎实实,认认真真,讲求实效,切不可搞花架子,形式主义。我们过去听的一些公开课或比赛课.常常看到一些流于形式的课堂讨论。比如教师要学生转过脸来进行四人小组的讨论,但当学生转过脸来刚开始讨论,教师马上宣布停止讨论而转到别的教学活动上去了。这样的讨论,显然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是不可取的。二是要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组织讨论(这可从这篇教案的设计中看出来),并非什么问题都要组织讨论。

  教学时,我由认识琥珀入手,从它的共性特点“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到它的个性特点与价值,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的重点句,自学分析科学家是怎样想象琥珀形成,想象的合理之处所在,合理想象的美妙所在时,学生突然提出“‘琥珀的发现’不应该是想象,而是事实”时,我在课堂上随机作了这样的处理:

  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过的《黄河象》这课,然后告诉我,黄河象化石的发现时,作者告诉了我们发现时的什么情况?”(生述黄河象发现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我们所说办事要讲科学的态度,首先就是忠诚于事实。再来看课文,如果谁这么了不起,最早发现了一块这么珍贵、罕见的琥珀,科学家应不应该在这为他写上一笔?尤其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作者柏吉尔是一位德国作家。以德国人历来办事严谨仔细的作风,柏吉尔先生不应该漏过象发现时间和地点人物这么重要的东西,对不对?”

  “很多同学认为‘发现不是想象’的理由是课文中的这句话‘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既然古代的形成是想象,那么*代的发现总不可能是想象吧!其实不然。前面我们联系了上下文理解‘推测’的含义,谁还记得?”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已知的总是太少,未知的总是太多。甚至于就在今天这样的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你也可能无法知道昨天在自然博物馆收藏进来的那件艺术珍品,最早是谁发现的。那么,怎样认识茫茫的未知世界呢?”

  (生争答:“展开合理的想象”)

  “自已读读课文,联系前面科学家想象琥珀的形成来说说,科学家想象“琥珀的发现”合理吗?”

  (生经过读书,很快理出了这样一条科学家合理想象的线索:陆沉海漫——淹没泥沙——冲上岸滩——渔民父子)

  小结:“对于为我们发现这块琥珀的人,我们怀有深深敬意,但由于时光变迁,已经无从考察是谁发现它的?因此,我们惟有(指黑板)依据事实,合理想象它了。科学家想象得非常合理,几乎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这就是写文章时合理想象的真正魅力所在。”

  《琥珀》是一篇极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普说明文。在新模式教学中,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那么要了解这一课,首先我让学生们结合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谈谈对“琥珀”的了解;接着,了解这一课的字词,自学了主要内容,第一课时,就算结束了。根据学急于想见到这块奇异琥珀样子的心理,安排学生们自学课文思考根据第二课时出示的三道问题:这块琥珀到底是什么样呀?边读边画下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汇报:“这块琥珀什么样?”对照图片,了解琥珀的样子,谈谈琥珀样子的奇异之处。再学*它的科学价值,探讨它价值上的奇异。在学生弄懂琥珀的样子和价值后,设疑:“看到这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想推测什么?”(学生此时最想知道的可能是它的形成过程。)之后,看动画视频初步了解形成过程,再在同学们汇报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画一画这块琥珀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奇物”真正的形成过程,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大胆探究科学的兴趣。最后回归全文,感受作者想象合理、推理严密,总结写作特点。在本节课上我认为自己有如下两点成功之处:

  一、教学思路清晰,紧扣文眼“奇异”二字展开,突出了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教学环节衔接紧凑,过渡自然,时间安排合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辅助学生学*,引导孩子深入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师生配合较好,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学。

  我认为也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一、要加强对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的流畅性和生动性的训练。例如理解完琥珀形成的四个阶段和必备条件,让学生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时,教师应提示孩子复述时可以用上关联词和一些修饰语把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讲述得流畅、生动些。由于教师没有提示,学生只限于板书内容,复述很生硬。

  二、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应多指导,范读,读书时间有些少。

  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整合。本节课的教学显得有些细碎,教师放手不够。

  虽然我主要采用讨论、交流、适时朗读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但在组织课堂时,对课堂的节奏把握虽然表面上尚算自如,其实好多细节之处不够老练从容,不能游刃有余,这也是今后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努力方向。其次是今后要意识地培养自己组织课堂语言的能力。

  教学《奇异的琥珀》我努力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一以问题为纽带

  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在课堂中学生若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他们更多的为问题,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这里的“问题”包含了师生双方的提问,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所谓“问是为了思”,而学生的思维不仅仅是由老师的启发性提问来锻炼的,它同样需要学生自己的积极提问。为此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多处鼓励学生自由提问的环节,学生既分别对课题提问,“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它包含了什么故事……”,又能在课中随即提问,“为什么作者要写它们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什么要写早已有了那样的蜘蛛和苍蝇……”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在教学中我则以“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奇异在什么地方?松脂球要变成化石需要哪些条件?”作为讨论的主线,这些问题连接起来组成了一条问题的.纽带,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推敲,在文本中探究,在一系列的“生疑-质疑-解疑”过程中,理解琥珀的特征,琥珀形成的过程和科学价值,从而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和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以发现为中心

  学生能自己去发现、理解蕴藏在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松脂球和化石形成的条件,以及它们形成中的奇异之处,是这节课的重点。为此,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文本后,联系语言文字,找出了松脂球形成所需的四大条件:

  形成地时间在夏天,只有在夏日骄阳下,松树才会渗出厚厚的松脂,天越热,温度越高,松脂渗得越多,才能继续滴下,把虫重重包围;形成地点在松树,只有松树才会渗出松脂,松脂厚、黏稠才能一滴就把两虫完全淹没,挣扎也徒劳,才能继续滴,把他们重重包围;条件三是只有十分接*,一滴松脂滴下,才能把他们一齐包住,蜘蛛刚扑过去,松脂刚好落下,早不滴晚不滴,就在那一刹那,早一秒,晚一秒都不行,而且不偏不倚,一齐包住,这真是机缘巧合,十分奇异。条件四是松脂重重包裹,这样才能历经泥沙的掩埋,岁月的浸润;条件五要有两只距离极*的蜘蛛和苍蝇,这样一大滴松脂才能把他们重重包围。学生在自主发现品味文字,重点理解“刚、刚好、一齐、继续、重重包裹”当蜘蛛要扑向苍蝇时,被刚好滴下的一大滴松脂一齐包住,不偏不倚,不早不晚,完整地包住,厚厚的松脂还要继续滴,重重包围住两只小虫,积成松脂球。它形成的奇异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巧”,蜘蛛刚好要扑过去,一大滴松脂刚好滴下来包住两虫,这一切是多么凑巧啊!

  更值得赞赏的是学生在个性话的理解中,感到“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眼泪”写出了忧伤和无奈,他体会出了作者蕴藏在科学知识的叙述中的文艺元素,真正体验了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学生在自主发现中获得理解,获得体验。

  三以合作为方式

  课中学生有多次小组学*的过程,它体现了学生通过倾听、交流、补充获得集体成功的过程,它是学生自主学*的又一体现。

  课内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和原因,小组交流、展示自主钻研的心得,小组内组员互相补充,不同的小组互相补充。他们有的齐读,有的分角色读,有的分节读,有的交流一条件一个原因,有的针对一个词语,一句句子来谈自己的所得,有的归纳课中所得,活用语言,说出“作者推测……因为……”,总之,他们在小组学*中体验了集体成功的付出过程和集体成功的快乐。

  四以运用为中心

  要让学生把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内化,在外化成独立自信的语言表达,就需要给学生创设各种途径来运用语言。为此在课内,学生通过“大胆提问、个性表达,归纳总结,填空说话”等形式,来活用语言。如在总结全文,归纳说话时,学生这样表达:

  作者推测松脂球形成的时间是在夏天,是因为只有在夏天松树才能渗出厚厚的松脂。

  作者推测松脂球形成的地点是在松树林,是因为只有在松树林里才会有松脂。

  作者推测两只小虫曾经在粘稠的松脂里挣扎,是因为透过琥珀可以看见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作者推测这块琥珀约摸形成在一万年前,是因为这块琥珀显出了一万年前的地质年代的特征。

  作者推测蜘蛛想吃掉苍蝇,是因为蜘蛛是苍蝇的天敌。

  由于经历了这样的外化的过程,学生的语言运用得到了锻炼,做到了语言训练唱主角,多元训练贯始终。

  五以情感为载体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里行间中处处有情,而在课文的学*中,实际包含了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包含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更包含了师生间的对话。所以无论是通过媒体制作出松脂球形成和化石形成的具象过程,给学生以直观感受,还是通过情景创设引入课题,各教学环节的过度,小结的语言都有情感的渲染,如总结时我这样动情地叙述:“《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知识性的美文,作者先描写了推测出的奇异的琥珀的形成的过程和条件然后描写了它怎样被发现,最后告诉我们它的价值所在,整个故事合情合理,生动形象。让人不禁感叹天地造化的神奇,它的形成包含了那么多的巧合,它的存在昭示了沧海桑田的悠远,这真是一块奇异的琥珀啊。”

  课中更有对于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发表个性见解的鼓励和赞赏,“你的体验真丰富,你的钻研真有水*,你的朗读让我们身临其境……”,而学生也通过合作或获得了成功的快乐,通过朗读感受到文中的“奇异”。

  这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其中,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而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又是琥珀形成过程中的重点,可谓是重中之重,解决了松脂球形成过程这一重难点,从而就能让学生明白科学家想象推理的合理性,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情引入?提问点拨?入境再现?小组总方法。现将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

  一、教学设计的不同

  本节课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教学方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兴趣,而且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同时教师适时的点拨,也为学生梳理了课堂结构,是整节课的教学显得条理清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教手段的运用

  所设计的动画巧妙。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让学生再现松脂球的形成的过程,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朗读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的课教学设计,既使学生学懂了松脂球的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从而也为学生理解湖泊形成过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所以说,在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么,本节课中,我是如何确定整合点的呢?

  整合点的确立原则:根据学生对于琥珀知识的匮乏,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琥珀的相关知识困难相当大,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在第一环节,就像学生们出示了很多关于化石的图片。

  1、教学第一环节,激情,引入新课的时候应用了多媒体

  我让学生观看多种多样的化石图片,以激起学生学*这课的热情,在最后重点放在本课所要认识的琥珀身上,从而让学生学*有重点,也为降低教学难度做好了准备。

  2、在讲完松脂球形成的必要的条件之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了让课文富有生命力,所以在讲完之后让学生观看松脂球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这样的话,使得这一篇科学小品不再枯燥,同时也使得本课所讲的内容难度降低,学生们易于理解。

  三、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采用课前预*、检查预*的方法,从今学生预**惯的养成,减少教学用时,提高教学效果。

  四、不足之处

  1、首先,因为讲课时间的关系,在本节课中我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有的,可是,明显的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学生读得太少了应多指导,范读,就描写蜘蛛和苍蝇的第3、4、5朗读到位,后来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那么重视学生朗读了,如果不是学生预*很到位的话,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肯定没有这么透彻。

  2、其次、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不能放手让学生们去做,老是不放心,担心学生完不成交给的任务。所以,明显的老师问得多,学生回答得多。

  3、如果条件允许,让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找资料,课上交流讨论,然后观看制作的动画,教学效果一定很好,也不至于因为担心讲不完课,而让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读课文。

  4、如果能有些实物展示,我想可能会更好。不光从文章内容上理解,能用手摸一摸,感知以下,就会拉*琥珀与我们之间的距离。

  总之,这堂课是我和学生的一次大胆尝试,不管成功与否,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总结由松脂球变成琥珀的这一过程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而且时间比较充足,这可是我的一大进步,体现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理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能小结出条件,非常令人高兴。有了这一次的历练,我一定很有很大提高。

  现将本课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一、教学设计的不同

  本节课采用了,我能从篇末入手,由果朔因的教学方法和电化教学手段。

  1、教学第一环节,激情,引入新课的时候应用了多媒体我让学生观看多种多样的化石图片,以激起学生学*这课的热情,在最后重点放在本课所要认识的琥珀身上,从而让学生学*有重点,也为降低教学难度做好了准备。

  2、在讲完松脂球形成的必要的条件之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了让课文富有生命力,所以在讲完之后让学生观看松脂球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这样的话,使得这一篇科学小品不再枯燥,同时也使得本课所讲的内容难度降低,学生们易于理解。

  二、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采用课前预*、检查预*的方法,从今学生预**惯的养成,减少教学用时,提高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1、首先,因为讲课时间的关系,在本节课中我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有的,可是,明显的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学生读得太少了应多指导,范读,就描写蜘蛛和苍蝇的第3、4、5朗读到位,后来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那么重视学生朗读了,如果不是学生预*很到位的话,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肯定没有这么透彻。

  2、其次、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不能放手让学生们去做,老是不放心,担心学生完不成交给的任务。所以,明显的老师问得多,学生回答得多。

  一、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完成“思考·练*”的第二题。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4、指导学生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通过本课的学*,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课后“思考·练*”中第二题解决重点。

  三、教学过程

  课前一说。

  揭题、引读

  1.揭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化石?(学生可能回答在博物馆中见过恐龙化石、海龟蛋化石、类人猿头骨化石等。)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随之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根据拼音读准课题。

  2.引读。课文中讲的是一块什么样的琥珀?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的前三句话)录像机出示琥珀的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特别注意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发挥想象,练*表述

  这是一块与众不同的琥珀,两个小东西是怎样被关到里面的,你能发挥想象讲述一个小故事吗?指1-2名同学试说。

  (三)看看作者是怎样想象的,把想象的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再指名读出来

  (四)理解脉络,讨论分段

  1.仔细分析一下作者的想象分哪两部分内容(一是琥珀的形成过程,一是琥珀的发现过程)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2.这两部分内容作者描写较细致的是哪一部分?(琥珀形成的过程。)边读边想琥珀形成需要哪两个阶段?(①松脂球的形成;②松脂球变成化石。)

  3.讨论分段。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

  第二段(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讲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三段(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的发现过程。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五)学*重点内容,教师点拨

  完成“思考·练*”的第2题。

  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可同位互说,后集体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约摸”大概估计。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总有一万年了的意思是:至少有一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这个推算、估计是有根据的,因为松脂球变成化石,需地壳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变成化石至少也得一万年之久。)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树、柏树,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光有松树还不够,还要松树渗出树脂来。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松树渗出的一滴松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树脂一定是很大的,只有在非常热的时候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树脂,所以科学家想象这是在“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的晌午。)

  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这就是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海在翻腾怒吼,后来发生地壳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那古老的森林”最后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变成了化石。)

  4.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树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这块琥珀与一般的琥珀不同,它里面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因此,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特殊的条件,那就是事情非常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齐包在里面。从“刚”、“刚好”、“一齐”等词语看出事情真是巧极了。如果不是凑巧,就不可能形成这样一块琥珀。)

  (六)按照上面的学*方法,先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参考下列提纲:

  1.风吹浪涌,卷到岸边。

  2.孩子赤足踏着,挖出。

  3.渔民认出琥珀。

  (首先是“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也把埋在泥沙中的琥珀卷到了沙滩上,这才有了被发现的可能。发现琥珀的是渔民父子俩:孩子好奇心强,踏着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出来;父亲经验丰富,认出是块少见的琥珀。)

  (七)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八)质疑问难

  (九)总结全文

  作者通过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运用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展开了合理地想象,想象出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是推测出来的,但有科学的根据,因此是合乎情理,令人信服的。文章先写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接着写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最后写这块琥珀的特征以及它的价值。说明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苍蝇和蜘蛛了,点明文章中心。

  五、布置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带点字的正确解释条。(只填数码)

  (1)海水渐渐漫上来。( )

  (2)这儿,漫山遍野盛开着野花。( )

  (3)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认真,决不能漫不经心。( )

  漫:①到处都是,遍。

  ②不受拘束,随便。

  ③水过满,向外流。

  (1)老松树渗出许多松脂。( )

  (2)这些教科书渗透着烈士的血。( )

  渗:①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透过。

  ②比喻一种事物或努力逐渐地进入到其他方面。

  2.填空。

  (1)约摸算来,总有( )年了。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 )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3)( )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4)蜘蛛( )扑过去,( )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 )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 )包在里头。

  教学反思

  一、电教手段的运用 所设计的配音、影片巧妙。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课教学设计,即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二、创设情境活动 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创造良好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部分学生朗读基础差的情况,教师应多指导,范读,就一个自然段的朗读训练,不应茫目的多读,也会受到训练的效果。

  琥珀是四年级下学期第十一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琥珀的基础上来自行制作琥珀,此次制作琥珀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所进行进一步的细制作,使所制作的琥珀更细致、精美。重点是模具的制作,什么样的模具确定什么样的造型。

  这节课,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故事又使学生重温了一次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形成琥珀的条件,及它的价值。然后确定学具分配情况,分组进行分工完成任务。在让学生了解人造琥珀的使用情况后,让学生进行设计自己想要的琥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切实可用的模具,然后确定出本组的实施方案。这样整课的任务使学生做到心里有数,并将设计模具的任务布置为作业。

  怎么制作是本课关键,学生虽然有先前的制作基础,但是也不能疏忽,为此在第二课时上,用自学比较的方法学*制作方法,在学生通过对比后就能很轻松地掌握制作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制作。最后对每组的作品进行展评,使同学间能有促动的作用,并把每班的作品在其它班级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具创造热情。

  本课结束后,细细地品味了一下,并听取了校长及主任的指导后,深感还存有太多的不足。如每节课的上下连接在课前就应准备好,每节课要做什么,不但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还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上做得还不是很好,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让应该以实践为主,充分让学生动手去做,这是本课程的核心。所以在第一课时的安排上若把作业制作模具安排在课内进行效果会更好。总而言之,就是在备课上所下的功夫还不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科学价值。

  课的开始,我出示从网上下载的一些琥珀的图片,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让他们观察琥珀的特点,进而导入课文。

  本节课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探究。

  第一步:自己独立学*时出示三个问题:

  1、这块护坡有什么特点和价值?

  2、琥珀的形成经历哪两个阶段?需要哪些条件?

  3、课文中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真实的?

  提示学生找一找、划一划、理一理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关键重要的句段,进行概括、批注。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学*10分钟。

  第二步:让学生在小组中解决自己学*中的困难,总结琥珀形成的条件。同学们很快找出了条件并发现作者在描写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写作手法。

  第三步:全班汇报。对学生的学*成果进行展示、补充、完善

  不足:由于前面复*环节用时较多,导致后边的“当堂积累”任务未能在课内落实。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

  反思《琥珀》一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

  《琥珀》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课件的运用

  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理解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

  不足之处:

  本节课时间比较紧,拓展部分没能按计划让学生进行写作与点评。

  可以再用半节课,抽查学生的写作情况。

  本节课,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录音等,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应多指导范读、引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就一个自然段的朗读到位,不应一带而过,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读得有情感,有滋味。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汇报关于琥珀相关资料,有的用文字介绍,有的根据图片介绍,有的利用电脑视频介绍,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这个互动环节他们更全面了解了琥珀的特点,进而导入课文:文中的琥珀什么样子?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激励学生学*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琥珀》说课稿3篇(扩展9)

——琥珀的作文(精选十篇)

  曾经,脑海里莫名其妙的浮现出琥珀这个词语。

  听说过琥珀形成于6000万年前,是珍贵的松树脂在历经地球岩层的高热挤压作用之后产生的一种珍贵的天然有机宝石,由于它自身的形成源于生命体,所以它天生就赋有灵性,像指纹永无雷同,每一款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此外,琥珀还是世界上唯一将生物保存其中,历经千万年依然完好如初的宝石。

  如此珍贵的宝石,我很想得到,却总是寻不到。

  “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琥珀集精华之大成。”是要经过漫长的等待吗,还是我还没有资格去拥有它。我愿意等待,等待美好的事物…

  慢慢的长大了,经历了许多事情,朋友的不信任、老师的指责和漠视,以及父母的不和。我变得喜欢去找周围人的缺点和不足,我经常和别人发生矛盾,我甚至一度认为我那是逆反心理的表现。我开始害怕,开始紧张,担心自己在班里的形象会变得很差。

  我趴在窗户上,冬天那刺骨的风毫不留情的在我脸上吹过。这时,寒冷使我感到孤单,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无助,别人都在玩乐的时候,我却一个人感受着风的无情。我开始回想我的过去,想我过去为什么会过的如此糟糕。我不想反省,因为我又是那么的倔强。

  泪,开始滴落,我强忍着,却还是湿了眼角。我的许多不甘心都在这一刻和泪一起落在冰冷的地上,消失了,不留丝毫痕迹。

  这时,泪在空中凝结了,松树脂出现在我的泪滴上方,慢慢地把泪包裹在里面。我伸出手,接住了那一直想要的美好――弥足珍贵的琥珀。琥珀散发着迷人的淡蓝色的幽光,那淡淡的蓝光包围了我的四周。我在那蓝光里看到了我的未来……

  我把它紧紧地握在手心里,毕竟,小小的一块琥珀跨越千万年时空呈现在眼前时,我多么害怕它如同泪一般消散……

  因为在那琥珀里我看到了希望。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大约有几千万年前了。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的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的响着。

  一只小蝴蝶展开它柔嫩彩色的翅膀,在阳光下快乐的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儿。

  那只小蝴蝶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还伸起翅膀来,好像正在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翅膀。它那薄薄的翅膀上印着许多绚丽多彩的花纹,那五彩缤纷的花纹像一朵朵绽放开的花朵,在空中自由的飞舞,飞进花从中都分辨不出哪个是花儿,哪个是蝴蝶了。就在这时,那只小蝴蝶飞到了那棵松树下的一朵刚刚盛开的花朵上面,正准备吮吸花蜜时,一颗巨大的松脂滴落在了树干上,把花儿和美丽的蝴蝶包在了里面。蝴蝶使劲地挥动着翅膀,想要逃离老松树那黄色的眼泪中,可是她被那粘稠的液体黏住了,美丽而的蝴蝶再也不能吃到美味的花蜜了,花儿也再不能盛开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美丽的蝴蝶重重的包裹在里面。

  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蝴蝶飞来飞去,成千上万的花儿开了又凋谢,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小蝴蝶被埋在一个松脂球中,挂在一棵树上。

  许多年后大家终于发现了那个晶莹剔透的琥珀,它让我们明白了在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就有了蝴蝶……

  在沙滩边,我捡起了一个小小的琥珀。琥珀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上面有着五颜六色的图案和斑纹,而且里面还有个小苍蝇。怪不得人们拿来观赏,我手中真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呀!在沙滩边捡起这个小小的琥珀时,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的生命在海浪、沙粒的淘洗下,早已死去。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微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不引人注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造居所时,却是多精致、多仔细、多么一丝不苟啊!

  比起琥珀里面的小苍蝇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多一点呢?我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做的事情做得更加仔细,更加认真,更加一丝不苟呢?请让我也能留一些令人珍惜、惊叹的东西吧!在万年之后,希望我留下的痕迹能让人反复观看、反复品尝、反复欣赏,并且会忍不住轻轻的赞叹:这是一颗怎样简单而又怎样复杂的心啊!

  电影《邮差》里,寂寞小岛上的邮差,在他的诗人朋友离去后,以朝圣的姿态,跑遍整个岛屿,在海岸线,在星空下,在悬崖边,在教堂里,在渔港,在妻子隆起的腹部……录下了种种声音,那是整个影片中最触动我的部分;

  海湾的海浪声,轻轻的;海浪,大声的;掠过悬崖的风声;滑过灌木丛的风声;忧愁的渔网声i教堂的钟声;岛上布满星星的天空,我从未感受过天空如此的美;儿子的心跳声。

  有时候想一想,声音还真是个有趣的东西。可以当作人的第二张脸吧?在隐去面容和动作后,将呈现得格外真实和清晰。如此,一个人的种种气息,在声音里便无法遥逸。

  你有没有对一个人,在多年之后,已经忘记了他的相貌、他的名字,连记忆也变得模糊,却始终记得他的声音?你有没有在心里柔肠百转地想念一个人,于是山长水远地拨通对方的电话,在一声轻轻的应答之后,只是说一句“哦……没有事,我只是想听听你的声音”。

  有一种亲*,叫作声音的相对。两个声音在暗夜里相互依偎,静静缠绵,伴随着呼吸的深浅和心跳的律动,一切都变得有意思起来。

  时间犹如一个巨大的容器,将周遭牢牢包裹。时间又如发丝,总是不经意地拂过你温热的心尖。时间也可以将声音凝结成琥珀,不需要千年万年。它身上每一道清晰可见的纹理,都是一条神奇的时光脉络。

  你们好,亲爱的朋友们,我是一只美丽的蜘蛛。看到这,你也许会想,一只蜘蛛有什么大不了的。好,我现在可要告诉你我的真实身份――我,就是那块大名鼎鼎的琥珀里面的蜘蛛!怎么样,是不是快坐不住了?想听我讲怎么被包在琥珀里的故事了?好,那我要开讲了,你可要注意听啊!

  这个故事非常久远,大概有一万年了吧!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我,则坐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上,一边乘凉休息,一边等待着自投罗网的猎物。说到这儿,你有可能说我太懒了,连织网都不织!我才不懒,一万年前,蜘蛛还不会织网呢!突然,我的目光注意到一只小苍蝇上。它飞得极快,好像累了,停在那颗我所在的老松树上,还用腿掸它的绿翅膀呢。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它的警惕性那么低,看来要成为我的盘中餐了,嘿,嘿!想到这儿,我立即来了劲,小心翼翼地划动长长的腿,慢慢地向它爬去。我刚刚准备向它扑去,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一大滴黄色的松脂滴了下来!而且,那滴松脂正好把我和那只苍蝇包裹起来。我立刻惊慌失措,那只苍蝇也非常害怕,我们两个一起在那粘稠的松脂里拼命地挣扎。为什么?这问题真蠢!我们当然不希望永远地失去自由了!可又一件可怕的事来了,松树上那巨大的松脂连续滴了下来!我害怕极了,“救命!”我话音刚落,便眼前一黑,昏了过去……渐渐地,大地沉下去了,海水则慢慢地漫上来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我们被埋在了泥土里。突然,沙子猛烈地颤抖了一下,过了一会儿,我们被一个金发碧眼的家伙,嗯……那个叫什么来着的?哦,对了,“人”抬起来了。他看了我一眼,欢快地转身叫着:

  “爸爸!你看,这是什么?”那个被叫着“爸爸”的看了说道:“这是一块极其珍贵的琥珀。快送到实验室吧。”小男孩点了点头,把我揣在怀里,往实验室的方向跑去……什么,这么快就到实验室了?好吧,那我要接受检查了。好了,不跟你讲了!真讨厌,那时,我工作都没忙完!

  雪,一片、两片……铺满了大地,深深的,白白的,洒满了我的心……

  雪,真美!而我,独自在家里写作业,“唉!”我叹了口气,一堆又一堆的作业在眼前晃来晃去,仿佛一座座大山,压得我呼吸困难。再看看窗外的世界,一群孩子在雪地上嬉戏。我,好想出去玩……

  床头的那只小布熊,似乎也想出去玩,它使劲儿眨着眼,看着窗外……

  我实在忍不住内心的渴望,放下手中的笔,抱起小布熊,冲出家门,到街上与朋友玩耍着。北风呼呼地吹,好舒服……小布熊似乎也兴奋极了,想跳到雪地上尽情地玩……

  雪花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好像在与我玩捉迷藏。睁着大大眼睛的小布熊也好像在说:“主人,主人,我好喜欢雪!”看着小布熊,我脑海中灵光一现,一个好主意诞生了。

  我急匆匆地跑回家,没想到,前脚刚进门,妈妈就训开了:“又去哪里玩了,赶快给我写作业去!”

  我边说“好”边跑进厨房,找来一个盒子,用卡片在盒中隔成熊的样子,又在里面注满水然后放进冰箱。一小时,两小时……虽然在做作业,可我心里总放不下那只“琥珀熊”。终于,我忍不住冲出屋子,打开冰箱,“哇!”眼前的“琥珀熊”美得令人难以置信,我抱起它,向门外冲。

  “站住!”爸爸一声大喝,让我不得不停住了脚步。爸爸一把夺过“琥珀熊”二话没说就将它扔进了垃圾桶。“啪!”“琥珀熊”碎了,我的心也跟着碎了。

  窗外,雪花纷飞。屋子里,我的泪花在飞……

  一天,妈妈带我去桂林游玩,到了纪念品商店后,妈妈一下就看中了一个琥珀做的小挂件,于是就把它用三百多元钱买了下来。当时大吃一惊,说:“妈妈,你为什么花那么多钱买下来?”妈妈说:“琥珀是很名贵的,当装饰品最好不过了。”我又问:“那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妈妈说:“我也不知道,你还是查查资料吧。”

  我上网查了查,得出了一个结论:“琥珀,通俗地说就是一种植物的树脂,*似于我们常说的“松香”,是由植物(多数是有木质结构的树木)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然一般温度偏高才能促使其分泌出一种粘稠状或凝胶状的液态分泌物,分泌物经长期掩埋渐渐失去挥发的成分,再经氧化、固结逐渐形成为树脂化石。看起来这类化石没有岩石类的石质感,但它也经历了百万——千万年的地下埋藏,经历了形成化石的一切过程,我们称之为特殊的化石——有机化石,类似的还有煤精等。正因为如此,它也就和现代的天然树脂有本质的不同。”

  我想:我又知道了一个知识——琥珀的是怎样形成的,心里美滋滋的。

  一万多年前,在一个春光明媚、万里无云的夏天,太阳照射着大地,大地好像要燃烧起来了。树上的知了拼命地叫着,远处的大海风*浪静,似乎一丝波浪也没有。

  这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妈妈和一只蝴蝶宝宝,它们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它们落在那棵老松树上,小蝴蝶掸掸翅膀,拂拭着那上大下小的长触角。

  晌午的太阳直射着大地,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金黄的光彩。

  这时,小蝴蝶一不小心被一团软软的东西粘住了,它使劲地喊:妈妈,救救我,救救我蝴蝶妈妈听见了小蝴蝶的呼叫,急忙飞到它身边。看到这种情景,蝴蝶妈妈急忙上前想把小蝴蝶推开,可粘得太紧,怎么办呢?眼看又一滴松脂马上就要掉下来了,蝴蝶妈妈急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这时蝴蝶妈妈一用劲,把小蝴蝶推了出来,可自己却被滴下来的松脂粘住了,它在里面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外面的小蝴蝶抱着松脂拼命地喊:妈妈不要离开我,不要可它哪里知道妈妈再也听不见它的呼叫了。它只顾去喊,却没有想到这时自己又被另一滴松脂滴上了,慢慢地成了松脂球。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匆匆而过,成群的蝴蝶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在一棵老松树上,一个松脂球里有一个伟大的蝴蝶妈妈和一个可怜的.蝴蝶宝宝。

  陆地渐渐沉下去了,海水渐渐地漫上来了,把那棵老松树给淹没了,那只松脂球被埋在地下了。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变成了化石。

  一天,几个小伙伴到沙滩上来玩,捡到了琥珀,大家看见里面有一大一小两只蝴蝶,都觉得很奇怪,他们还看见里面的大蝴蝶展着翅膀纹丝不动,小蝴蝶扑在妈妈的身上,可以看清楚蝴蝶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让人想出它是怎样被粘住了,更可以想出早在几千年前世界上就有蝴蝶了。

  “小心点,哇,成功了……”一阵欢呼声传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哦,原来是同学们在郭老师的带领下正在制作美丽的“琥珀”呢!

  实验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有松香、酒精灯、铁碗……老师先拿起铁碗把松香放进铁碗里,再拿起打火机把酒精灯点燃,把铁碗放在上面,过了一会,等松香融化了已后,再把融化的松香倒进瓶盖的一半,接着放上一朵美丽的小花,最后再倒入松香。等几分钟松香干了之后,再把它取出来。这样一块美丽的“琥珀”就完成了。

  轮到我们开始制作了,老师让王鹏程和陆禹夕制作,王鹏程拿起打火机把酒精灯点燃,陆禹夕把松香放进碗里再放在酒精灯上,两个人忙的不可开交。过了一会,铁碗里的松香融化了,还发出了一种刺鼻的味道,同学们纷纷捂上了鼻子。王鹏程用布小心翼翼的'把铁碗从酒精灯上拿下来,生怕烫着自己。他们把一条虫子放进模具里,再倒进松香,一个作品就完成了。晾干了以后,王鹏程和陆禹夕把瓶盖里的“琥珀”拿了出来,深黄色透明的“琥珀”里面还有一条小虫子,看起来晶莹剔透非常好看。他们俩看着自己的杰作,心里美滋滋的。

  经过这次试验,不仅让我们明白了更多的科学道理,还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最关键的是我终于学会了制作“琥珀”。

  琥珀,是几千万年前松树的结晶。真正高贵的琥珀,往往里边还藏有一只小昆虫。这样的琥珀得来是不易的,因为琥珀里包裹有昆虫的过程,仅仅是一个巧合,又或者说是缘份的邂逅……

  我们与其说琥珀里包裹有昆虫是一个巧合或邂逅,更不如说是昆虫被琥珀所守护。因为经过几千年岁月的变迁,它的'躯体还能被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不应当是琥珀的功劳吗?

  琥珀从它离开松树母亲的那一刹那间开始,它就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就是守护它体内“所要保护的东西”。而没有守护东西的琥珀,我觉得犹如一个躯壳,就算破碎了,你也不会感到惋惜。所以说琥珀既是松树母亲的孩子,又是松树母亲的泪,更是一种“岁月的记忆”。它保留了最原始的记忆,最原始的感情,最原始的守护精神。它虽然没有钻石的闪亮的光辉,但是我喜欢的是它历经几千万年而毫不掩饰它的黯淡光泽,沉寂在沙土中当一个最虔诚的守护者。

  岁月无法改变,这位守护者坚定的信念;风沙无法腐蚀,这位守护者坚定的心;我无法不敬仰,这位守护者的伟大精神!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