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12-06 00:00:00 [db:标签-标题]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是教材的分析;

  本节课内容出自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 它承接上节课发展生产有关问题,也为第七课第二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学*奠定了基础。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构成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为本单元生产与经营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保障。因此本框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接下来是学情的分析

  本框题有关内容,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本已经有所表述,高一学生对于这一知识其实并不感觉陌生。但是对于现在更高的要求,高一学生还显得缺乏分析综合理解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教师必须设置一定的情景,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更好掌握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识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2)理解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体现

  2、过程方法目标:

  运用事例说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到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积极参与社会经济生活,从而树立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当我们全面分析了教材、学生并确立教学目标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了。

  教学重点是:

  1、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了解这块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对基本经济制度内容全面把握,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难点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及主要实现形式

  (学生对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不容易理解为什么股份制会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把握起来有些难度)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中解决问题。

  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教材有逻辑的分析,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交流合作学*、分析归纳式学*。

  下面,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环节:

  首先是,导入新课部分

  展示资料:“神八”是谁造出来的?

  引导学生要弄清楚这些企业的经济性质,我们就要了解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板书)

  (通过材料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学*打下基础)

  下面是讲解新课部分

  为了讲清教学重点,

  二、公有制为主体

  1、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范围 (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书本,小组探究的形式来找出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有哪些成分?

  学生阅读课本,得出结论。

  接下来展示材料三则,通过三则材料的对比,并结合书本可以使学生清晰认识到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这里通过对文字材料的分析,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并结合教师讲授,掌握知识点,并结合具体案例加深理解)

  在此基础上,过渡到难点的学*-----

  2、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板书)

  展示具体的股份制改革的材料并结合一则视频学*知识;

  接下来为了突破第二个难点,首先展示材料,并且抛出探究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自助探究。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这种认识实际上背离了生产力标准,实践上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讲解其控制力体现在两方面:

  3、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板书)

  (通过文字材料和视频播放,通过学生的有效阅读,学会挖掘分析问题的角度,归纳知识点,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视频播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合作探究,进一步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接下来引导学生引导学生阅读书本并归纳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内容,

  学生回答完毕后,展示这三者的对比的表格:学*几种不同类型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的含义、地位、作用。

  (这里表格比较,直观清晰,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从而顺利理清重点,---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个体经济

  2、私营经济

  3、外资经济(板书)

  对于本节课最后一个教学重点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板书)

  展示这样几则图片:牛耕地、农业机械化生产、现代化的温室种植

  请学生来回答,对我国生产力现状的认识,教师总结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正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衡、多层次的现状决定的,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

  (这样设计,既把握教学节奏,运用图片直观易懂,由浅入深,加深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接下来呢是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巩固知识。

  (这里我运用的是提纲式板书:这种形式的板书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便于学生抓住要领、把握内容、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布置作业:也就是教学评价环节

  引导学生查阅有关青年创业基金的实施项目,并写出一个方案。

  (这样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本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的内容是对上一节教学内容的延续,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了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经济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的活动,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构成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为本单元生产与经营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保障。因此本框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的。

  本框题的逻辑结构主要是由一条主线构成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公有制为什么是我国经济制度的主体,其地位如何体现,它的实现形式怎样→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这一节内容主要是一个总—分—总的逻辑结构顺序,因此本课也可以采用这种总—分—总的方法进行教学。

  2、重难点以及其确立的依据

  重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有关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对于我们认识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积极参加社会经济生活大有裨益。

  难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

  学生对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不容易理解为什么股份制会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把握起来有些难度。对与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的问题它涉及到我国的社会性质,我国国情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基本原理,学生分析的时候会有一定难度,因此也把它作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要使学生能够识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种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鉴别、思考、判断等思维能力。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原理,并能用它来解释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培养学生一种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要使学生能够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要*等的看待每一种经济成分的地位与作用。

  二、说学法

  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学法研究的起点,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和心理特点,我将采取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和制作学*卡片的方法来进行学法指导。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首先,在初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我国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以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辨证原理的基本内容,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本课的内容,高一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在经过了中考的分流之后,学生已经有了择业意识和前途意识,因此迫切希望了解各行各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其次,在能力上,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论概括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教材当中的知识与内容。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原理,这一阶段的学生希望能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我们应该充分的相信学生有这种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才采用了让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让学生进行学*。制作学*卡片主要是为了强化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本框内容相对抽象和理论化一些,而且本课知识点比较多,层次多,如果按照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的话,必然会造成散乱的印象,重难点容易被弱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情景探究法和问题探究法进行教学。首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然后,根据本课中设置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解决问题,再利用多媒体实现情景的拓展与回归,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进行问题探究时,通过教学生制作学*卡片进行学*,这样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方便其记忆。

  四、说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

  首先,将本框题的主要内容划分两块:其中一块是六种经济成分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探究来完成。另一块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这一部分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在为了突破这一部分难点内容时在开展新课之前要给学生介绍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两者联系的知识;以及让学生了解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区别。然后,在课前将学生按照位置分为6组,给学生分发学*卡片,人手一份,最后,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节约课堂时间,起到一定的预*作用。可以使学生有准备地进入本堂课,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2、情境导入

  多媒体放映各成功人士附有就业单位的照片,来创设情境,引出本框题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兴趣。

  3、新课教学

  在使学生们进入创设的情境之后,积极的引导他们畅想,“自己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引出六种经济成份及各自的含义、地位和作用。然后根据课前分好的组和任务,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要帮学生明确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区别。

  设计意图:倡导学生主动参加与交流合作,变革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主动、积极的学*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如何思考,如何识别信息,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和热爱,形成了自我学*和探索的精神。

  承接过渡:这六种经济成份各自是否完全不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转入到所有制结构的学*。

  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学生归纳得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师要帮学生明确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最后由老师来总结学*成果。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出发结合书本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学会自主学*。

  承接过渡:放映关于公有制经济占优势及控制领域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进入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学*。

  设计意图: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能激发学生学*的乐趣,拓展学生的思维面和知识迁移能力。

  承接过渡:那么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哪些呢?其中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为什么?(知识补充: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区别。)

  设计意图:转入到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学*。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进行讨论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分析问题的实际经验,通过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并吸收他人和集体的智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和教师的引导下加强了对理论的运用和学*,使他们不断提高进行事实判断、经验概括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承接过渡: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这个基本经济制度?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片“牛耕地”、“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化温室”主要从我国的社会性质,初级阶段我国的国情,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客观规律来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掌握分析与综合、发散思维多向思维等思维方法。

  4、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本板书对教材高度概括,精心提炼,使人感到简明准确,一目了然。把课本复杂知识予以简化,不仅能更直观的反映本课的教学要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此外,学生可以利用板书进行课后复*,缩短复*时间,提高复*效率。

  5、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和板书展现本节课的纲要,并指出重点和难点。

  设计意图:不仅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相互连接形成知识网络,而且进一步强化对重点知识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复*。

  6、课堂练*

  利用多媒体展示由易到难的练*。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并把它转化为读题解题的能力,在练*中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各类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培养学*本学科的兴趣。

  7、课后探究

  联系国家鼓励青年人自主创业的时政热点,让学生课后查阅青年学生创业基金的实施项目,鼓励学生将来进行自主创业。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

  五、小结

  本课教学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重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2、重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集体思考、知识迁移、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市场经济生活知识来支撑,突出思想政治观点教育;注重学生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自主生成知识,学会学*。

  3.重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愤,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展示,以便于学生记忆、理解、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4、重反馈:通过训练来强化知识,通过运用来巩固和提高,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并形成能力。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3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公有制经济的范围,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作用;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与作用、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懂得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2.能力目标:辨识不同经济实体所有制性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自觉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简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的信念。

  ②树立多种所有制*等竞争的观念。

  2学情分析

  学生初步掌握生产与消费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有关知识,但对经济领域中的各种经济成分不能进行有效区分,也不能对各种经济成分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不能有效认识,所以有必要进行本框学*。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2、教学难点:①对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解;②理解混合所有制;③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的区别。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知识回顾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活动2【活动】探究1

  李明家有六口人,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他们工作单位的性质

  1、爸爸在中国移动泸州分公司上班

  2、爷爷在某镇**和村委共同拥有一家煤厂工作

  3、奶奶自己开了一家食品加工厂,雇有20个工人

  4、妈妈自己开了一家理发店

  5、姐姐在青岛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采购部工作(该公司为韩国三星集团独资)

  学生探究2:

  我国有家生产手机的公司,从各方面广泛筹集资金,成为国家、集体、私人多方持股的新型企业,仅用10年时间,就成为我国手机产销量最大的公司之一。

  (1)这家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2)这家公司中的国家股和集体股属于什么性质?

  活动3:思考

  有对夫妇筹集资金开了小饭馆,夫妻俩既是老板又当服务员。他们把农民卖不出去的小南瓜加工成美味食品,远*闻名。后来,生意越来越红火,他俩开起了连锁店,取名为“小南瓜”雇工经营,自己当老板。

  问:上述材料中的小饭馆是什么所有制的经济?

  “小南瓜”连锁店是什么所有制的经济?

  这两种所有制经济有什么不同?

  活动3【讲授】知识讲授

  1、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含义: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作用与意义: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表现为33页①…② …);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有关键作用。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2、集体经济的含义、形式、地位、作用

  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农村集体经济采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方式。

  形式:

  合作社、集体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股分合作制企业等

  作用:

  (1)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2)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

  (3)缓解就业压力

  (4)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地位: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表现在:第一,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第二,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4、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知识延展:

  5、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多样化

  (1)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财产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2)股份制(重资本联合)、股份合作制(劳动和资本双重联合)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3)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如果国家、集体控股,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4)实行股份制的意义: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注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三资企业经济

  三资企业经济:外商独资企业(外国和港澳台投资者)、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中方部分不是外资经济。

  个体经济:

  1、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

  2、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劳动生产率低;

  私营经济:

  1、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2、规模较大,有较先进的设备,劳动生产率较高。

  二者的联系

  1、生产资料归个人私有;

  2、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

  3、在解决就业、增加收入、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4、生产经营的目的都是获取一定的利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内涵(或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原因:从根本上说——由生产关系一定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

  (1)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衡、多层次的状况。

  (2)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3、怎么办?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活动4【练*】课堂练*

  1、美菱集团实行股份制时,国家股占总资本的33%,处于相对支配地位。五年后,该集团产值由5亿元增长为25.4亿元。从以上材料看,美菱属于()

  ①混合所有制经济②外资经济

  ③私有制的企业④国有控股企业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以上材料说明()

  A、股份制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

  B、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C、只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就能提高生产力

  D、必须发挥国有经济的主体作用

  3、《***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是第一次以***名义颁布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这体现了非公有制经济

  A、将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B、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D、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4、下列属于公有制经济的是

  A、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B、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外资成分

  C、有限股份公司中的公众股

  D、合伙企业

  5、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企业在全国企业总数中占绝大多数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公有制经济在各地区、各部门起主导作用

  6.判断正误

  (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3).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形式()

  (4)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

  所有制经济。 ()

  (5)个体经济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 D.非公有制经济

  2.我国现阶段的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④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年来,我国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对“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正确理解是()

  A.国有经济在各个领域都必须占支配地位

  B.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国有经济在各个地区都必须占支配地位

  D.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4.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②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

  ③控制着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④控制着重要的稀缺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某地方**重新审视摊贩经济的作用,划定区域和时段,让小摊贩有序经营;清理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放宽对他们的限制。该地**这样做()

  ①有利于壮大公有制经济②有利于发展个体经济

  ③有利于搞活市场 ④有利于缓解地方就业压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A.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

  B.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C.与公有制经济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年来我国私营经济保持了*稳快速发展,私营企业户数占企业总数的60%以上,在全国工业增加值中私营经济产值增长率居首位。这一材料表明()

  A.私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私营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

  C.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D.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8.20xx年上半年某市各类经济成分在本地GDP增长中的贡献率如下图:()

  分析上图,从中可以得出

  A.非公有制经济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居于主体地位

  B.该市的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该市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D.混合所有制经济在该市GDP增长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9.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关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B.它们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它们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D.它们都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A C B D B D A C B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扩展阅读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扩展1)

——分数基本性质说课稿

分数基本性质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数基本性质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分数基本性质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这天,我很高兴能站在那里,向大家展示我的说课。我的说课资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我将从以下这些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课件)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中的资料。本节课资料是在分数的好处,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进一步学*约分、通分以及分数运算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资料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课件)

  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认知水*,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方面的潜力。

  三、教法和学法(课件)

  为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巧妙的扮演着引导着、组织者的主角。设计了情景设疑、观察发现、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过程重于结果。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因此我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游戏比赛等形式来组织教学。

  四、教学过程(课件)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理解潜力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课件)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了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猴子们都爱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三张同样大的饼。猴王把第一张饼*均切成了两块,给了猴1一块。(课件)猴2看见了,眼馋的说:“猴王,猴王,我要两块。”猴王笑眯眯的说:“别急,别急,给你两块。”只见猴王把第二张饼*均分成了四块,给了猴2两块。(课件)猴3更贪心:“我要六块,我要六块。”猴王想了想,把第三张饼拿出来,*均切成了十二块,果真给了猴3六块。

  “同学们,你们听完故事后,觉得哪知猴子分得饼最多?”

  一上课,先听一段故事,学生们自然十分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用心的思考故事中的问题。透过这样的故事设疑,立刻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课件)

  我让学生把准备好的三张圆片,拿出来代替猴王做的饼,分别按照折,画,涂的步骤,表示出每只猴子所得的饼,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课件)透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学生更加确定,三只猴子分的饼确实一样多,有了实物的直观比较,学生不难理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但是为何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同,大小却相等?在此处,又设下悬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仅复*了分数的好处,为下面导入新知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营造出良好的学*开端。之后,我因势利导,安排下一环节:

  (三)比较归纳、揭示规律(课件)

  (1)我板书这组分数后,请学生观察:从左往右看,分子是怎样变的?分母是怎样变的?此时我将主动权全都交给了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最后汇报结果。有的小组认为分子加了1,分母加了2等。我都笑而不答。而是鼓励学生逐一去验证各种猜想是否具有规律性。使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成长。直到有些学生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了2和3时,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和表扬。此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发现,并让多名学生说一说。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潜力,并为进一步学*增强了信心。在此基础上,我再布置一个任务:你再从右往左看,又有什么规律?有了前面的经验,这时学生很快得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也不变。

  (2)就在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分数的分子分母如果同时乘或除以0,会是什么结果?学生顿时领悟:要0除外。

  (3)最后,我推荐学生用一句话来归纳这两个发现,师生共同完善规律。此时我才板书课题,并告诉学生这一规律就叫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资料。

  (4)此刻,学生明白了聪明的猴王原先是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分饼的。即满足了猴子们的要求,又分的那么公*。(课件)如果猴4想要八块怎样办?如此设计,既首尾呼应,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课堂的高潮之后,我启发学生还能够用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四)多层联系、巩固深化

  练*的设计是巩固新知最有效的方法。我尽量给枯燥的练*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因此我精心设计的整套练*都是以游戏加比赛的方式来进行。(课件)首先,我安排男、女生以抢答的形式,来填空,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解题依据。之后,我又设计了师生互动的游戏:我的分子填4,你的分母填多少?我的分母填48,你的分子填多少?最后在两个小组抢摘苹果的游戏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五、板书设计

  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它遵循了目的性原则、概括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能帮忙学生把整堂课的学*资料融入大脑。

  总结:我在整堂课的设计中努力体现“趣”“实”“活”三个字。以猴王分饼为主线,贯穿全文。由情景导入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最后归纳规律,使学生不仅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索的乐趣,领略成功的喜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得到了完美体现。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分数基本性质说课稿2

  一、说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

  2、通过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性质转化分数。

  教具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纸条、圆形纸片

  三、说教学策略

  为了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自学、组织讨论、组织练*等教学策略。

  2、实际操作: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引导概括: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4、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的重要方式。

  四、说教学流程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

  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均切成4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了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又把第二块饼*均切成8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均切成12块,分给猴3两。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吗?

  “同学们,你们认为猴王分得公*吗?”引发学生的猜想。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的学*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下面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学*中体验。)

  1、小组合作 验证猜想

  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2、既然三只小猴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得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3、猴王把三张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通过观察演示得出3/4=6/8=9/12

  4、我们班有64名同学,分成了四组,每组16人。那么,第一、二组学生的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表示,然后得出1/2=2/4=32/64

  (三)比较归纳 揭示规律

  1、出示思考题

  1/4=2/8=3/12

  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带着上面的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归纳性质。

  3、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找出性质中的关键词,然后齐读,注意关键的字词要重读。

  4、现在,大家知道猴王是运用什么性质分饼了吗?

  5、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的设计就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自学例2

  1、自学例2。

  2/3 = 2×()/3×4 =()/12

  10/24 = 10 ( )/24 ( ) = ( )/12

  2、展示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分母、分子是如何变化的?根据什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学会的老师不包办,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多层练* 巩固深化

  1、填上合适的数,说说你填写的根据

  1/3 =()/6 10/15 =()/3 1/4 = 5/()

  我想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说一说下面各式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否正确

  5/24=5×2/24÷2=10/12 ( )

  4/9=4÷2/9÷3=2/3 ( )

  13/18=13+2/18+2=15/20 ( )

  在这我设计了同学们在*时做题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提醒同学们今后要注意。

  3、想一想:(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来做)

  与1/2相等的分数有多少个?想像一下把手中的正方形的纸无限地*分下去,可得到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9/24和20/32哪一个数大一些,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在这我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后面学*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奠定基础。

  (六)本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

  五、说教学评价

  1、教学过程中采用自我、小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发起学生交流的兴趣。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3、学生在发现、体验、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中,自主参与整个学*过程,营造独立、自主的学*空间,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分数基本性质说课稿3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其中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说课稿,我们来看看。

  分数的基本性质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我们已经学*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了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分数的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例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分别出示每一个圆,让学生说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

  (1)把这个圆看做单位1,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2)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3)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2、观察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

  (1)从4 幅图上看,阴影部分的大小怎么样?(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

  (2)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3、分析、推导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1)4 幅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那么,表示这4 幅图的4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呢?(这4个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2)它们的大小相等,也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4个分数用等号连起来)。

  4、观察、分析相等的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观察 转化成 , 的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 ( 的分子、分母都乘上了2或 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 2倍。)

  (2)观察 例2.比较 的大小。

  1、出示图:我们在三条同样的数轴上分别表示这三个分数。

  2、观察数轴上三个点的位置,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从数轴上可以看出:

  3、观察、分析形式不同而大小相等的三个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变化规律。(1)这三个分数从形式上看不同,但是它们实质上又都相等。(教师板书: )(2)你们分析一下, 、 各用什么样的方法就都可以转化成 了呢?

  三、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1、观察前面两道例题,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变化规律? 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为什么要零除外?

  3、教师小结: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基本性质)

  4、谁再说一遍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字母公式:

  四、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请同学们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个知识相类似? (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相类似。)

  (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2)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进行除法简便运算,可以解决小数除法的运算。 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我们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目的是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应用这一知识去解决一些有关分数的问题。例3 把 和 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板书:

  教师提问:

  (1) ?为什么?依据什么道理?( ,因为分母2乘上6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也要乘上6.所以, )

  (2)这个6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想:2?=12,26=12,也可以看12是2的几倍:122=6,那么分子1也扩大6倍)

  (3) ?为什么?依据的什么道理?( ,因为分母24除以2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0也得除以2,所以, )

  (4)这个2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想:24?=12,242=12.也可以想24是12的2倍,那么分子10也应是新分子的2倍,所以新的分子应是102=5)

  五。课堂练*

  1、把下面各分数化成分母是6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4、 的分子增加2,要使分数 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增加几?你是怎样想的?

  5、请同学们想出与 相等的分数。规律:这个分数的值是 ,然后只要按自然数的顺序说出分子是1、2、3、4、分母是分子的4倍为:4、8、12、16无数个。

  六、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是学*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一定要掌握好。

  七、课后作业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是相等的还是不相等的。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了假分数和带分数、整数的互化方法之后,就要学*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理论依据,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只有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才能应用四则运算的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规律,是学好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

  学生在学*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叙述性质内容时常常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中的同时零除外丢掉。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是: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没有真正的理解;对零为什么要除外的道理也不太清楚。分数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的意义、商不变的性质的基础上学*的,由于学生进入高年级,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培养学生探索规律、应用一些数学方法进行迁移类推、思维的严密性以及思维的灵活性等方面,都应该进一步予以加强。这种思想方法以及能力的培养,对今后研究统计知识及其学生的终身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以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为基础展开研究的,由于学生在中年级已经对商不变的性质有了较深入的理解,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的加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以便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中来。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的办法,通过给3张纸涂色、折叠、观察、探索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在进行小组汇报时,教师揭示了知识间的联系,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理解方法、不同角度进行汇报分数基本性质的可行性,为学生的思维留下了创造空间。在学生总结规律后,为了加深对分数的性质的理解,还可以让同学举一些符合规律的例子进行说明。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

分数基本性质说课稿4

  一、教学内容的说明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的一个内容。学*本内容之前,学生已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课学*做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课在小学数学学*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约分、通分、分数计算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它改变分数的分母与分子,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动手进行科学的验证,培养其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猜想和动手验证,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教法学法的选择

  教法: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按照学生学*的认知规律,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主要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采取迁移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

  学法: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例题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爱好,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教学目标,我努力抓住学生的思维生长点组织教学,设计了“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2.引出新知——动手实践3.初步感知——引导观察4.发现规律——巩固练*5.课堂小结——加深理解 ”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1、上课开始我引入了故事:有一天妈妈给淘气做了一个香喷喷的大蛋糕,蓝猫看见了也想吃。淘气说:我只有一个蛋糕,要不我分给你一些吧,我有三种分法,请你选择一种:

  第一种:把蛋糕*均分成2份,送给你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个蛋糕的1/2;

  第二种:把蛋糕*均分成4份,送给你其中的2份,也就是这个蛋糕的2/4;

  第三种:把蛋糕*均分成8份,送给你其中的4份,也就是这个蛋糕的4/8。

  选择哪一种分法吃到的蛋糕最多呢?

  同学们,如果你是蓝猫,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先听讲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对于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分为3个层次 借助长方形纸条来理解。通过观察、举例、验证,初步理解和总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总结完善分数的基本性质。

  1、借助长方形纸条理解

  这里分成两份层次(1)借助直观图理解(2)分析分数理解

  (1)借助直观图理解。

  首先,引导学生在同样大的长方形纸条上分别表示出、、想一想为什么为什么分的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也不一样可他们最后分的大小却会相同呢?

  (2)借助分数理解

  在学生清楚的知道了三个分数为什么会相等后,从图在回到抽象的三个分数上,说一说, 他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说明白后,明确分的份数就是分母,取得分数就是分子,在板书上改为“分母扩大了两倍、四倍,分子也相应扩大了两倍、四倍,分数大小不变”

  2、通过观察、举例、验证,初步理解和总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总结规律是在大量的直观的数据或练*的基础上实现的。为了给学生便于学生总结,我设计了“你还能举出一个和3/6大小相等的分数吗?你是怎样想的?如果想让分子是9,分母是? 想让分母是18,分子呢?”一方面学生利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做了一些基础的题,另一方面在叙述你是怎样想的时候,其实也是对分数基本性质的概括。这样当“用一句话总结你的发现”的时候,在语言叙述上就没有什么障碍了。

  3、关于“同时”“相同的数““0除外”的理解

  两种预设,在总结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如果有有学生提出就上提出的学生说一说,如果没有主动提出,就通过做个练*题,“2/3哪样列式行吗?为什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做这两个题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四、巩固练*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在练*上我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练*,首先是针对大多数的基础性练*,如填空、判断。其次是稍有变动的,需要结合分数与除法关系完成的变式练*。

  最后为了满足优等生的需要还涉及了以下练*

  5/9的分母加9,分子加几,分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 分数的基本性质

  1/2==2/4=4/8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

分数基本性质说课稿5

  一、说教学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个人主体意识,同时关注学生学*动机、兴趣等情感态度。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充分的练*空间。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以及“用数学学数学”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约分、通分的依据。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加强整数商不变性质的回顾,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另外,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再应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活动过程中,有条件、有根据的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乐于探究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学*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应的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彩笔。

  三、说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实际操作法

  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2、直观演示法

  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教学,用数学学数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新知。

  四、说学法

  1、学生在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学生在纸条上涂出相应的阴影部分后,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之后老师通过启发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证明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在尝试中发现,在实践中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2、在学*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先采用启发法,再采用学生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

  的分数,并尝试完成练*题,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二)、新知探索

  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首尾照应、释疑解惑

  (三)、巩固新知

  判一判填一填找一找

  (四)、扩展延伸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我利用阿凡提为三兄弟分地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分一分、比一比,从直观上让学生感受到这几个分数大小是相等的,而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等,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继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好奇是学生的天性,通过分地故事能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带着疑问迅速切入正题。

  2、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首先让学生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折一折,再涂色表示出每张纸的1/3,2/6,4/8。观察涂色部分,说说发现了什么?在学生汇报时,说出:涂色部分面积相等,也就说明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然后通过电脑再进一步证实学生的发现: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三个阴影部分大小相等,说明三个分数大小相等。

  (设计意图)主要是利用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迁移,而且激活了课堂气氛,营造了良好的学*开端。

  (2)、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首先,在学生折纸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要强调“0除外”这个条件。其次,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要和以前学过的商不变规律进行对比,找出二者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性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培养了学生大胆交流、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汇报交流中使问题逐渐明朗化,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要充分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

  3、巩固新知

  在巩固阶段,我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题。其中“填一填”是基础练*,但也包含有6/12=()/()的发散题。“判一判”也是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做进一步的诠释。“说一说”是一种变换了形式的*题,难度不大,只不过说法不同,最后还安排了“想一想”环节,解决的方法已经蕴含在前面的“听一听”环节中。整个*题设计部分,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练*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拓展延伸

  通过质疑反思、步步深入的交流活动,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究更深入,理解更完善。此时学生的视野已不尽限于分数的基本性质,而是扩展到研究分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最后的拓展性提问,使学生思维发散,联系实际,运用规律,并自然引出以后的学*内容,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新知的欲望。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基本性质说课稿6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75页—76页《分数基本性质》。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一下教学过程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概念教学。《分数基本性质》在小学数学学*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还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学*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却没变。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掌握新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综合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初步养成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在自主探究中正确认识与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3.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养成乐于探究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与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本课我主要采用猜想验证与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兴趣,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五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故事设疑,揭示课题。以唐僧师徒分饼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揭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组织讨论,动手操作。主要是组织学生动手进行折、画、标等活动,初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主要的是学生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多层练*,巩固深化。主要是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提高。

  第五部分:梳理知识,反思小结。主要是总结全课。

  其中,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可以细化为三个环节:

  环节一:动手操作,进行比较

  这一环节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我给每组学生三张大小一样的长条纸,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比较大小。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环节二:呈现问题,引导观察

  这一环节主要呈现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第一环节中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样,为什么大小相等”,引导学生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两方面去观察,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环节三:交流汇报,得出规律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如果学生没有概括出“0除外”就设计两组练*,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0,完善结论;如果概括出来了,再追加一个问题“为什么强调0除外”,巩固结论。最终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应该强调的是,无论学生说的多么好,教师最后的总结与确认是不可缺少的。

  以上是我对《分数基本性质》一节的教学设计意图,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导。

分数基本性质说课稿7

  一、说设计理念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充分的练*空间。

  2、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个人主体意识,同时关注学生学*动机、兴趣等情感态度。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以及“用数学学数学”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约分、通分的依据。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要注意加强整数商不变规律的内在联系,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2、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关系。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感受“变与不变”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3、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4、教学难点:

  学*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应的问题。

  三、说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实际操作法: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2、启发式教学法: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教学,用数学学数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新知。

  3、直观演示法:验证时,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四、说学法

  学生在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采用猜想验证法、操作体验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复*商不变的规律及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学生自然就想到分数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规律,然后让学生提出,进行验证。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的小主人。新课程提倡:过程重于结果。在探索和操作中我采用了观察、归纳和引导发现法。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打算采用“创设情境,感知规律--研究素材,猜测规律--讨论交流,验证规律--巩固拓展,应用规律”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首先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折一折纸条。接着,让学生画一画,用彩笔在等分后的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告诉学生,如果把每张纸条都看作单位"1",问学生:你能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吗?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激活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开端。

  2.研究素材,猜测规律。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我在上面教学的基上,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以下问题:

  (1)1/2、2/4、3/6、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

  (2)你能说出与"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吗?你还能说出与"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吗?

  (3)从"1/2=2/4=3/6=4/8"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归纳,最后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并把这句话显示出来。)

  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情感交融、和谐,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学*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氛围。

  4.巩固拓展,应用规律。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设计了一些练*让学生强化训练,巩固教学效果。

分数基本性质说课稿8

  一、说教学内容的创新处理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原教材先通过直观使学生了解1/2、2/4、3/6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是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接着进一步研究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思考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最后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我打算通过"折、画、想、问、用"五个环节对教学内容作如下处理。

  1.折--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分别折出二等分、四等、八等分。

  2.画--让学生用色笔在长方形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并用分数来表示。

  3.想--1/2、2/4、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你还能说出和"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吧?你还能说出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吧?

  4.问--ww"1/2=2/4=/4/8"中,你发现什么?

  5.用--用已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安排教学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让学生通过动手折、涂,再用分数表示,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了分数的意义,又为学*新知识作了准备。

  (2)能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

  通过学生找和"1/2"大小相等的分数,以及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数,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体现自主学*的精神。

  (3)提高了学生的学*能力。

  通过交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思考问题,积极探问题,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模式

  本节课起打算采用"创设情境,复*迁移--设疑激思,获取新知--深化概念,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复*迁移。

  为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使旧知识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首先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情境:起发给每位学生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让学生折一折。把第一张纸条对折(也就是把这张纸条*均分成2份),把第二张纸条对折再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均分成4份),再把第三张3次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均分成8份)。接着,让学生画一画,用彩笔在等分后的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告诉学生,如果把每张纸条都看作单位"1",问学生:你能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吗?(电脑显示三张涂色的纸条,学生分别用分数1/2、2/4、4/8表示。)

  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激活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开端。

  2.设疑激思,获取新知。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就是学*问题,学怎样问问题。为此,我在上面教学的基上,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以下问题:

  (1)1/2、2/4、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会说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

  (2)你能说出与"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吗?你还能说出与"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吗?

  (如果学生写错或写不出,待得出分数基本性质后再写)

  (3)从"1/2=2/4=4/8"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归纳,最后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并把这句话显示出来。)

  (4)你对上面这句话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地"相同的数"中"0"必须除外。如果学生提出不出,就由教师提出问题: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行?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老师揭示课题)

  这样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情感交融、和谐,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学*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氛围。

  3.深化概念,及时反馈。

  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起设计了如下练*:

  1.下面各式对吗?为什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

  (1)3/4=6/8(2)3/8=12/2(3)3/10=1/5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36=8/12=2/()=()/24

  3.把2/3和10/24化成分线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4.把下面大小相等的两个分数用线连接起来。

  4/51/64/94/612/16

  3/42/320/256/368/18

  三、说教学目标

  以上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如下几点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性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全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迁移类推能力,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应用意识。

  3.创新性目标: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分数基本性质说课稿9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说教学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本课的教学理念有:

  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主体意识。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带给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资料,这一部分教学资料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好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基础。根据教材资料和学生的认识知规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明白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关系。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决定及动手实践的潜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用心主动学*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观察事物的学**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概念,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三、说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根据概念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直观演示法

  先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

  2、实际操作法

  指导学生亲自动一动、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多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用心的思维

  4.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引导自学、合作探索相结合法,让学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知识的巩固阶段,我还采用分层练*法,当然以上这些教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思想,我将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以到达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四、说学法

  1、学生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学生在折纸上画出相应的阴影部分后,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之后老师透过启发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证明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让尝试中发现,在实践中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2、在学*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先采用启发法,再采用自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到达检验自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本课的教学模式制定为:

  第一、以故事导入,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在进行备课时,我觉得如果根据教材的安排来导入,显得有些*淡,也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此,我王大爷分地的故事,让王大爷给三个儿子分地,分得的结果看似不公,实则相同。并让学生作为裁判来评一评,这样一来,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必然提高,学*的用心性也会空前高涨。同时,我又把这一悬念暂时先放一放,等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学生就会恍然大捂。原先,三个儿子分到的地实际上是一样多的,只但是是*均分的分数不一样的,其中表示的份数也不一样,但大小却是相等的,谁也没有吃亏。这样的设计,不仅仅使教学结构更加完整,前后呼应,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第二、发挥群众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潜力。为了有效解决教学中“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我在教学中也引入了小组合作学*的形式,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构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观察相等分数的变化规律时,我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点一滴,逐步发现从左往右,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依次乘2、乘4、乘8,而分数的大小不变的变化规律。从而慢慢地引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三、精心设计练*题,提高学生解题潜力。数学教学,做题目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传统教学教师往往进行所谓的题海战役,让学生反复做、重复做,这样不仅仅做累了学生同时也做怕了学生,消磨了学生学*的用心性。所以如何使学生愿做、乐做,同时又能到达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潜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也精心设计练*题。首先是题型变化丰富。练*中,我安排了一些决定题、口答题。题型的丰富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学*的兴趣,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总之,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

分数基本性质说课稿10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75页—76页《分数基本性质》。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一下教学过程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属于概念教学。《分数基本性质》在小学数学学*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还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学*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却没变。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掌握新知识。

  三、 教学目标

  综合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初步养成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在自主探究中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3.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养成乐于探究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四、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了教材内容,本一课我主要采用猜想验证与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通过了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兴趣,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五、 教学过程

  本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五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故事设疑,揭示课题。以唐僧师徒分饼的故事创设问

  题情境,揭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组织讨论,动手操作。主要是组织学生动手进行折、画、标等活动,初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主要的是学生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多层练*,巩固深化。主要是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提高。

  第五部分:梳理知识,反思小结。主要是总结全课。

  其中,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可以细化成为三个环节:

  环节一:动手操作,进行比较

  这一环节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我给每组学生三张大小一样的长条纸,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比较大小。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环节二:呈现问题,引导观察

  这一环节主要是呈现给学生这样的一个问题,“第一环节中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样,为什么大小相等”,引导学生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两方面去观察,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环节三:交流汇报,得出规律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如果学生没有概括出“0除外”就设计两组练*,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0,完善结论;如果概括出来了,再追加一个问题“为什么强调0除外”,巩固结论。最终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应该强调的是,无论学生说的多么好,教师最后的总结和确认是不可缺少的。

  以上是我对《分数基本性质》一节的教学设计意图,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导。

分数基本性质说课稿11

  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分数基本性质》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分数基本性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内容。是在三年级下册已经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真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约分通分、比大小等知识,为后续学*分数与小数互化、分数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真假分数,掌握了分数与除数的关系及商不变性质,再来学*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却不变。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掌握新知识。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

  3.情感目标: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的乐趣。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含义,掌握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讲授法,小组合作学*。

  六、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大小相等的圆形纸片,水彩笔等。

  七、教学过程:分六个环节

  (一)故事设疑,揭示课题。我将以唐僧师徒分饼的故事创设问题情景。八戒吃第一块饼的14,沙和尚吃第二块饼的28,悟空吃第三块饼的416,他们谁吃的多呢?以此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在这个环节设计学生动手折、画、标等活动,折出14,28,416,用彩笔在折的圆上涂出14,28,416,再用铅笔标出分数。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二)合作探索,寻找规律。请同学们观察14,28,416 ; 3|4,68,1216这两组分数,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分数又有什么变化?组织讨论交流汇报。如果没有概括出“把0除外”就设计一组练*:分子分母同乘0,完善结论;如果概括出来了,就顺势进行验证。推导出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巩固练*。

  练*题的设计有简单到复杂,例:分数的分子乘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 ( );23=()18621=2()等这样的题,进行练*。

  (四)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小结分数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回忆“商不变性质”。------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

  然后比较这两个性质的联系。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共建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灵活迁移应用,触类旁通。

  (五)多层练*,巩固深化。

  我将设计从巩固到思维拓展三个层次的练*。

  1.

  2. (1)把5/6和1/4化为分母为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2/3和3/4化为分子为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考考你:1/4的分子加上3,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

  (六)全课小结

  现在让我们看板书,回忆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比上眼睛想一想,觉得把内容记下了,就微笑一下,是不是觉得学*是件快乐的是呢?

分数基本性质说课稿1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制(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约分、通分的基础。在小学数学学*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初步接触了分数,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为学*本课打下了基础;《分数的基本性质》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性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全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迁移类推能力,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应用意识。

  3.创新性目标: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教学中多媒体的设计与意图

  (一)激趣引思

  学生的认知主要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所着重倡导的理念。因此,在本课的开始,我设计了“猴王分饼”这个故事情境,通过形象化、儿童化、趣味化的故事场景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的兴趣,从而非常自然地引发新课的教学,使学生感到本课的学*很有趣、不枯燥。在这个环节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把故事搬到了学生的眼前,比教师仅仅口述要形象得多。

  (二)温故探新,通过温*、观察、猜测、验证及动手操作来寻找规律。

  1.通过课件直观的观察对比,让学生自主写数、自主验证、自主发现,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

  2.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这里我安排了一个创造活动,用折纸的方法创造出与相等的分数,让学生经历个人操作、投影展示、观察思考,再一次体会分数的相等关系,使学生不断有新发现,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

  (三)深挖教材,小组协作,突破的重、难点。

  学生先进行自主探索研究,然后通过多媒体完整的演变过程展示、以及教师及时有效的点拨,让学生能够高质量地进行研究性学*,在思维的激烈碰撞中,得出规律,再列举一组相等的分数来验证规律,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结论的严谨性。

  (四)巩固拓展,多层练*、运用规律。

  以练*为载体,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由浅入深的几个练*,尽量给枯燥的练*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知识。

  这里我采用教师操作与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了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讲解和演示,这不仅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中的整合,也实现了与学生学*过程中的整合。

  (五)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特定这节课的“课堂自我评价表”

  并且让学生把自己所学所感写出来,完善了他们的认知。

  (六)课外延伸

  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才能出真知,为此我在自己的博客和把一些关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网址推荐给学生,让他们积极拓展课外知识,养成从小乐于探究的良好学**惯。

  五、说教学反思

  纵观本节课,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了大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场景,开展了一系列数学探究活动,一方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让学生的精力能始终自然地放在数学学*上;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为原被认为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课件中的部分板块是从东北师大资源库中选取后灵活组合,既体现了教学的个性化,又节省了制作时间,“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教学方式,也将是以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分数基本性质说课稿13

  一、教材简析和教材处理

  1.教材简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西师大版)第十册第15-16页的内容。在小学数学学*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会变吗?分数的分子分母如何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呢?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

  2.教材处理

  以前,教师通常把《分数的基本性质》看作一种静态的数学知识,教学时先用几个例子让学生较快地概括出规律,然后更多地通过精心设计的练*巩固应用规律,着眼于规律的结论和应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但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现象:问题较碎,步子较小,放手不够,探究的过程体现不够充分。《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不可以有别的教学思路呢?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这一新的理念,我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方法。所以,教师的着眼点,不能只是规律的结论和应用,而应有意识地突出思想和方法。

  二、教学课件设计意图

  场景一:故事引人,揭示课题。

  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三分之一,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六分之二。老三分到了这块的九分之三。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纸,通过师生折、观察和验证,得出结论:三兄弟分得的一样多。

  一上课,先听讲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场景二:发现问题,突出质疑。

  既然三兄弟分得的一样多,那么表示它们分得土地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答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它们*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3.引入新课:下面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

  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场景三: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1.出示思考题。

  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1)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2)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让学生带着上面的思考题,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再翻开教科书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2.集体讨论,归纳性质。

  (1)从左往右看,由1/4到2/8,分子、分母是怎么变化的?引导学生回答出:把1/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就得到2/8。原来把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现在把分的份数和表示份数都扩大2倍,就得到2/8。

  (2)3/4是怎样变化成9/12的呢?怎么填?学生回答后填空。

  (3)引导口述: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得到6/8,分数的大小不变。

  (4)在其它几组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怎样?几名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试着归纳变化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5)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6)对照教科书中的分数基本性质,让学生说出少了什么?(少了“零除外”)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

  出示的思考题是学生探求新知、独立思考的指南,教师环紧扣的提问以及引导学生逐步展开的充分的讨论,帮助学生一步步走向结论。]

  3.出示例2:把3/4和15/24化成分母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思考:要把3/4和15/24化成分母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怎么不变?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通过举例,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数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

  [有助于学生顺利地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新知化归旧知。]

  场景四:多层练*,巩固深化。

  1.口答。

  学生口答后,要求说出是怎样想的?

  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运用反馈片判断,错的要求说明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哪几个字不相符。

  3.在下面()内填上合适的数。

  练*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其间还自然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师生对出数做题,能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气氛。通过举例,还渗透了函数思想。

分数基本性质说课稿14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数学六年级新教材第一章“分数”中的第二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试图突出以下两个特点:

  (1)逐步引导学生实现学*方式的转变:由学生*惯于课堂上听教师讲授为主的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探究的学*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猜测、说理验证等学*环节,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方式,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教师作为指导者给予启发、点拨。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并且正在逐步形成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相互合作、严谨求实的品质。

  (2)强调知识发生的过程,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由学生熟悉的给定理、做练*的数学课模式,转变为突出知识发生过程,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学*过程。通过给学生设置一个具体的情境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并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去尝试说理验证。通过这样的数学学*过程,学生能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并从中体会科学探索的严谨品质,同时在要求学生说理验证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点的增长和迁移的特点。

  在前一年我曾执教过六年级数学,通过这次的备课,我发现: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的教学安排中,新老教材对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的处理方法有较大的区别。据我个人的观点,老教材在引入时有针对性的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之后通过类比来实现知识点的迁移和增长,这样的设计安排学生能较好的体会到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的数学概念有较强的系统性;新教材则更强调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经过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来获得亲身探究的直观感受和体验,之后再设法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的高度,这样的设计安排突出的特点是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能留下强烈的直观感受,对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自主探究的良好的学*方式有很大的帮助。教学目标: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体验分数性质的“探究发现——说理检验”的学*过程,并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一个分数变化为分母(或分子)不同而大小保持不变的分数。学会面对新问题时,敢于面对、积极探索、发现规律,并能从原有知识中找到理论依据,体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知识点的迁移和增长。通过数学课的学*活动,尽快熟悉新同学,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同学意见、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积极探索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引导探索,猜测规律提出问题:一张涂色的纸,涂色部分占这张纸的3/4。请同学们分别用这样的纸折成不同等分的图案,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结论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可以发现:在这些大小相同、不同等分的纸中,涂色部分分别占纸的3/4、6/8、9/12、12/16,这些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即:3/4=6/8=9/12=12/16。由分数3/4的分子、分母分别同乘以2、3、4可得分数6/8、9/12、12/16。而分数12/16、9/12、6/8的分子、分母分别同除以4、3、2可得分数3/4。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由折纸这样具体的情境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又能真切的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安排动手操作的学*环节,之后通过观察和找规律来进行探究性学*,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学*的乐趣。折纸这样的操作虽然看似简单,其实能反映出很多数学问题,例如通过折纸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图形的翻折对称中隐含的图形特征和边角的数量关系。我们应该尽量挖掘类似的简单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的数学学*过程手脑并用、轻松有趣。在探索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的环节,尤其是如何设问。

  在此,我就提出几个设问仅供大家参考。双色纸上有几个小长方形?绿色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能将它折成几个大小相同的小长方形?绿色部分分别占了几分之几?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这些分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说理过程中,会很自然的运用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就是前一节课的学*内容,学生印象还比较深刻,较易联想起来;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可能学生一时之间不容易回想起来,但它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相似性极高。安排这样的说理环节,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到学*的过程就是知识点的迁移和增长过程。三运用性质,巩固提高例题1试举出几个与分数18/48大小相等的分数。教材上是“试举出三个与分数2/5相等的分数”。做改动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分子、分母不但可以同乘一个数而且可以同除一个数;二是不明确写几个,来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的分数可以写几个?例题2把2/5和8/60分别化成分母是15且与原分数大小相等的分数。练*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1)9/15=3×()/5×()

  (2)2×()/9×()=8/()

  (3)5×()/2×()=()/14

  (4)15÷()/20÷()=()/42

  试各写出三个与下列分数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

  (1)1/4

  (2)5/7

  (3)4/6

  (4)10/43

  分别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分数1/2,2/4,4/8,你能得到什么结论?4把2/3和8/30分别化成分母是15且大小相等的分数。5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数:

  (1)1/4=()/12

  (2)3/7=()/56

  (3)6/5=30/()

  (4)()/10=4/20

  (5)36/24=()/8

  (6)7/35=1/()

  (7)18/()=6/12

  (8)20/16=5/()

  四、课堂小结

分数基本性质说课稿15

  一、说教学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个人主体意识,同时关注学生学*动机、兴趣等情感态度。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带给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充分的练*空间。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以及“用数学学数学”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教材

  1、教学资料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资料。这部分资料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好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约分、通分的依据。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加强整数商不变性质的回顾,这样既帮忙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另外,本单元的知识资料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学目标:

  (1)透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再应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活动过程中,有条件、有根据的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潜力。

  (3)渗透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乐于探究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学*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应的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彩笔。

  三、说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实际操作法

  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2、直观演示法

  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教学,用数学学数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用心的思维中获取新知。

  四、说学法

  1、学生在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学生在纸条上涂出相应的阴影部分后,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之后老师透过启发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证明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在尝试中发现,在实践中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2、在学*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先采用启发法,再采用学生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练*题,到达检验自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二)、新知探索

  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首尾照应、释疑解惑

  (三)、巩固新知

  判一判填一填找一找

  (四)、扩展延伸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我利用阿凡提为三兄弟分地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分一分、比一比,从直观上让学生感受到这几个分数大小是相等的,而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等,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继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好奇是学生的天性,透过分地故事能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带着疑问迅速切入正题。

  2、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首先让学生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折一折,再涂色表示出每张纸的1/3,2/6,4/8。观察涂色部分,说说发现了什么?在学生汇报时,说出:涂色部分面积相等,也就说明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然后透过电脑再进一步证实学生的发现:透过观察,我们发现三个阴影部分大小相等,说明三个分数大小相等。

  (设计意图)主要是利用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仅复*了分数的好处,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迁移,而且激活了课堂气氛,营造了良好的学*开端。

  (2)、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首先,在学生折纸的基础上,透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的好处,以及为什么要强调“0除外”这个条件。其次,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要和以前学过的商不变规律进行比较,找出二者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性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培养了学生大胆交流、语言表达的潜力,同时学生在汇报交流中使问题逐渐明朗化,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要充分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

  3、巩固新知

  在巩固阶段,我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题。其中“填一填”是基础练*,但也包内含6/12=()/()的发散题。“判一判”也是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做进一步的诠释。“说一说”是一种变换了形式的*题,难度不大,只但是说法不同,最后还安排了“想一想”环节,解决的方法已经蕴含在前面的“听一听”环节中。整个*题设计部分,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练*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4、拓展延伸

  透过质疑反思、步步深入的交流活动,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究更深入,理解更完善。此时学生的视野已不尽限于分数的基本性质,而是扩展到研究分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最后的拓展性提问,使学生思维发散,联系实际,运用规律,并自然引出以后的学*资料,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新知的欲望。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扩展2)

——浅析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建设论文 (菁华3篇)

浅析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建设论文1

  摘要:在当今体验经济时代,我国经济型酒店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以及国外知名酒店集团进驻的生存挑战。打造鲜明的品牌形象,以差异性来吸引消费者,是处于激烈竞争态势下我国经济型酒店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对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品牌的建设过程,从品牌的定位、传播和扩张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运营进行对策研究。

  关键词:体验经济;经济型酒店;品牌经营;对策

  Abstract:In today's experience economy,China's budget hotels are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homogeneous products when foreign well-known hotel group entered into China.It is the necessary way for our budget hotels to create distinctive brand to attract consumers .This paper ***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budget hotels,based o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brand, discusses the brand opera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brands'positioning,spread and expand.

  Key words:

  experience economy;hotels;brand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当今社会资讯的发达,导致了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在竞争中取得绝对的优势,就必须获得顾客的青睐,而品牌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品牌是顾客对产品的信任与依赖,同时也能形成良好的口碑。经济型酒店正是需要利用品牌带来的差异性来吸引消费者。现在我国经济型酒店,大部门以单体形式存在,注重追求短期经济效应,尚未意识到品牌的魅力,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对经济型酒店进行规范化整合和管理,形成不同的品牌效应是此类酒店现行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建设现状

  (一)品牌的功能。

  品牌作为产品的标志,往往代表着其品质、特色和承诺。企业往往通过塑造与竞争对手不同的品牌形象来取得竞争优势。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够加强顾客信心,吸引消费者,促进产品销售。毫无疑问的,品牌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最有力武器。顾客对品牌的情感即形成顾客满意度,顾客在以往消费过程中对品牌产生的情感会停留在记忆中一段时间,再次消费时会不自觉地将这种情感纳入到满意的评价过程中。

  (二)现行经济型酒店品牌建设状况。

  1997年,上海的“锦江之星”乐园店正式营业,这是我国经济型酒店开始进行品牌经营的标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本土经济型酒店品牌 取得了飞跃发展。根据*经济型酒店网的统计,截至2013年底,*酒店业市场上的经济型饭店连锁品牌180多个(其中正在经营的客房数在1000间以上的连锁品牌超过45家),我国经济型酒店总数已达到3757家,客房总数达到412840间。尽管国内经济型酒店发展也很迅速,但是和世界非常有名的经济型酒店品牌相比,依然存在规模小,影响力小的特点。如胜腾集团旗下经济型酒店品牌速8在全球范围内运营*2300多家酒店,超过120000个房间;法国雅高集团旗下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宜必思在全球5大洲40个国家已拥有830多家连锁酒店。

  二、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建设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相较于高星级酒店的全方位服务,经济型酒店仅专注于有限的服务,日常运营和管理费用也相对低廉。*年来,经济型酒店逐渐重视在经营中融入环保概念,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也能降低运营成本。服务产品专而精,迎合了社会大众的需求特点,产品和服务价格能被大众广泛接受,满足了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的消费*惯——实惠[1]。产品和服务价格能被大众广泛接受。与星级饭店相比,经济型酒店的消费价格明显更符合我国大众消费者的消费水*,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二)劣势分析。当前,许多社会旅馆摇身一变就成了经济型酒店,它们的配套设施不完备,服务也未达到专业化要求。大多数经济型酒店向市场提供的都是大众化产品,没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不仅酒店的装饰装修,甚至连提供的基本服务都相差无几,这就造成了经济型酒店业内的价格竞争等恶性竞争方式的产生。而我国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没有十分完善,也没有推广到酒店行业,所以对于品牌的建立和维护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而其他发展较为迅速的经济型酒店品牌,也由于在短期内发展规模过大,而软件设施,如经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扩张过程中对品牌的维护不够,造就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品牌形象一致性难以维持等[2]。

  (三)机会分析。我国现在的酒店业市场上,酒店的数量

  结构上存在一种不合理的现象,就是两头大,中间小,质量上乘,服务优越的星级酒店和质量次,价格低廉的旅馆的存在数量极大,而适合中层人群消费的中档酒店却相对较少。这一个断层正好为质量适中,价格适中的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际遇。经济型酒店成本的上升,使得在连锁经营的过程中,不少品牌集团越来越加重特许加盟的比重,这必然会引起经济型酒店部分品牌接待能力日渐上升。而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很多国营的招待所也走向了市场,其中一部分走向了经济型酒店,这也正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载体[3]。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资金的融人,经济型酒店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也为新型品牌的开发与创立打下基础。

  (四)威胁分析。随着国际酒店集团注意到国内经济型酒店市场发展的这片蓝海后,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涌入到我国酒店业市场。如速8、宜必思等,它们往往具备国内经济型酒店难以企及的资金、营销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的优势,必然会对本土经济型酒店品牌的发展构成威胁。而我国经济型酒店经营和管理水*有待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也有待提高,这些都是在经济型酒店品牌的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运营对策分析

  (一)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提高产品差异化、避免产品雷同的基础。通过研究发展,顾客对于品牌的记忆效果有限,长期内能牢记的品牌不超过7-8个。经济型酒店必须使本酒店的品牌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被顾客所接受。品牌定位以潜在顾客为对象,通过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来加深对顾客的影响力,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另一个目的也还是为自身在经济型酒店市场内树立一个独特的形象,区别于其他同质性产品。经济型酒店通常采取的定位方法有市场定位、外观定位、文化定位、价格定位等。通过准确的品牌定位,选取适合自身的细分市场,满足细分市场内顾客的需求,在他们的心目中形成一个独特的存在,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

  (二)品牌传播。

  品牌传播的本质就是宣扬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通过顾客对品牌的识别,利用多种有效的传播媒体,如网络,电视,人际关系,促销等方式,在相应的顾客群体内确立本品牌的地位,进一步促进市场销售。广告是品牌传播的重心所在,通过广告,可以加深品牌在顾客心目中的印象,能够产生口碑效益,使得本品牌有更多更广的顾客群体和形象知名度。而经济型酒店经常采取的方式是公关形式,比如新闻发布会、社会服务活动、公关广告等。网络的普及为品牌传播提供了发展机遇。7天连锁酒店的网站号称“*酒店业第一电子商业*台”,它的品牌传播方式除了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提供电子搜索和查询的功能外,还利用现行流行的酒店点评,博客,微信,以及百度等搜索网站来进行广告宣传圈。

  (三)品牌扩张。

  经济型酒店由于产品价格较低、利润空间有限,往往是通过规模经营来扩大利润。经过品牌定位和设计,经济型酒店在媒体传播、公关活动、营销渠道、价格及售后等方面向目标顾客传递品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进行了经济型酒店的品牌的扩张。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扩张主要采取的方式有直营连锁、特许加盟等。

  1.扩张的必要性。经济型酒店必须增强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和风险。口碑良好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在顾客的心目中代表着有保障的质量,而连锁经营是进行品牌建设扩张的一个有效的方式。统一的建筑风格,环境布置,服务员的着装,以及酒店内部色彩的统一搭配等,都会对顾客产生一种良好的公众效应,形成品牌优势,提升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此外,连锁型酒店所能够投入的资金和获得利益,远比单体酒店的要高得多,在人员配比,物质分配和销售方式,广告力度,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也比单体酒店的水*高,这些都有助于提高经济型酒店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能力嗍。

  2.扩张的形式。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型酒店品牌开始转变思路,靠吸引加盟商“入伙”来实现扩张。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比较成熟的品牌加盟店越来越多,而新兴的品牌直营店的比例较高(甚至在90%以上)。在新的品牌市场竞争发展过程中,经济型酒店都加大了特许加盟的力度,改善单体酒店规模小,分布散,竞争力度不够的现实情况。通过特许加盟经营,形成经济型酒店共同经营中资金共享,管理技术共享,风险共同分担的规模化经营方式,这样就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并且在学*中相互成长。目前国内的一批单体酒店,资金实力薄弱、营销能力有限,要想进行品牌经营,选择加入经济型酒店联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结语

  在当今体验经济时代,我国经济型酒店面临着产品同质化的巨大考验,大量的国外知名酒店集团进驻,让我国的经济型酒店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通过建设品牌实现差异化,是我国经济型酒店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准确的品牌定位是品牌经营成功的前提,品牌传播是对外塑造品牌形象的必需手段,经济型酒店的品牌通过采取直营连锁、特许经营的方式,辅以刚兴起的单店联盟,实现品牌扩张,达到品牌经营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冬冬,潘进,浅析*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及战略选择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6).

  [2]魏小安,厉新建.经济型饭店的十个误区:上[N].*旅游报.2005-11-09.

  [3]陈均亮.经济型酒店空间扩张模式的国内外比较[1].世界地理研究,2008(3).

  [4]胡利军,徐伟,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田.经济与管理,2008(10).

  [5]张杰.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建设.*中小企业,2008(3).

  [6]史万莉.浅谈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建设Ⅱ.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6).

浅析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建设论文2

  一、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型酒店这些年来虽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了我国经济型酒店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问题如下:

  1、部分经济型酒店的经营管理体制不够先进。在国内部分经济型酒店从属国企,还没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主要问题还是产权没有分离、管理随意性较大、债务与权力不明晰,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酒店的经营。在经济型酒店高速发展的同时,部分经济型酒店品牌市场占有率逐步下降。主要原因是经济型酒店过度的发展,从而导致竞争加剧,部分经营者以投机为目标,把企业迅速做大上市或转手套了现,这样的投资行为加深了经济型酒店行业发展的未知性。

  2、连锁品牌与酒店类人才的缺失。国内急剧增长的经济型酒店数量也加大了人才的需求。国内很多酒店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高层次酒店的服务要求培养出来的,但实际上很多人进入一些中小型的酒店工作,这部分人中有些人难以适应经济型酒店的技能要求,酒店类专业人才不足制约着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再加上部分营者由于在经营管理中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在经营过程中没有具体体现经济型酒店特有的突出服务、管理、客房等方面进行管理,而是按照其他一些酒店的做法,进行管理,进而影响经济型酒店的发展。

  3、运行成本偏高。*些年来,物价普遍上涨,经济型酒店的成本也在上升,如果在经济型酒店的租住率不变的前提下,成本增加,那企业的利润将会相对减少,这将制约企业的发展。另外经济型酒店在经营管理上不同于传统的星级酒店,对酒店经营者有着特殊的要求。引进这些特殊的有管理经验的管理者,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

  二、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建议

  我国庞大的市场规模给经济型酒店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行业还有较大增长的潜力。但是,目前国内经济型酒店行业还缺乏实力雄厚连锁经营的酒店集团或知名度高的酒店品牌,部分经济型酒店没有在消费者中建立起良好的依赖度,同时还面临着国外酒店竞争的压力。*经济型酒店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尽快建立酒店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经济型酒店应尽快转换经营管理体制,打破界限,统一进行管理,树立整体意识,最大效用利用资源,为增强酒店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市场。对于部分亏损的连锁酒店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通过建立合同等其他法律关系,让管理酒店的管理者在经营中不越权经营,从而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总店与分店之间应该有清晰的权益关系,避免矛盾的产生,这样管理者、分店与总店之间在经营管理上就更规范统一,使管理者、分店和总店各个主体都能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进而形成凝聚力,使经济型酒店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2、培养酒店类专业人才,创建发展特色品牌。国外很多经济型酒店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发展模式较为完善,经营管理经验较为丰富,人才也较为充足。为此,可派出一部分酒店从业人员到国外进行交流学*。或者通过加盟等方式,去外资型酒店学*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适合国情的专业人才、引进国外优秀酒店类人才,尽快实现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的标准化、专业化。品牌资产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酒店品牌资产能够加强消费者对购买产品的认知,促进消费者对它的优先选择,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是酒店竞争差异化战略的基础。创建品牌的途径,可以通过在经营中创造酒店的特色和文化,塑造自己酒店的品牌,也可以加入到现有的强势品牌中去。

  3、加强成本控制。经济型酒店的竞争根本为成本优势,在成本控制方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降低硬件成本,通过加强内部成本控制,在开发、研究、销售、服务和宣传等方面把成本降低到最低,成为行业中硬件支出方面的成本领先者,从而赢得更高的利润,。第二降低管理成本,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能否有一支高效人力资源队伍。人才可以创造价值,人才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提倡一人多用、一人多岗、一人多能,这是经济型酒店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最后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人力资源成本经济型酒店较大的支出部分,过于频繁的员工的流动会增加酒店的'培养和用工成本。

  4、创建领头羊来领导整体品牌。据相关调查机构的数据,2012经济型酒店前十位的依次是:如家快捷、汉庭快捷、7天连锁、锦江之星、格林豪泰、桔子、布丁、莫泰168、速8、国际青年旅舍。虽然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化建设在*年取得了进步,锦江、首旅等酒店集团的品牌影响力也明显高于*均水*,但是没有特别突出的企业品牌。在这种形势下,经济型酒店仅仅依靠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已显现其不可持续性。未来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可以继续大力拓展加盟店,部分经济型酒店逐步进入中高端市场,提升品牌价值。国内酒店的品牌建设要有所突破,需要一个领头羊来领导整体品牌建设的进程,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型酒店的品牌效应。

浅析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建设论文3

  摘要:经济型连锁酒店作为*几年来酒店业快速发展的代表之一,对未来酒店业的市场和发展方向将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而且陕西作为国内旅游也中一个很重要的省份,经济快捷酒店的发展和竞争将会更加的激烈。

  关键词:酒店经济连锁市场趋势

  陕西省作为*的一个旅游大省,其旅游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对国内外游客的引力是很强的,并且随着明年西安世园会的行,对陕西省在国内外的形象将是一个很好宣传,陕西省将在国内外的产生很大的影响,陕西的国内外游客的数量将是非常可观的。

  以这对陕西的酒店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尤其是*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经济型连锁店也是很大的机遇,所以经济型连锁酒店一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为酒店的未来做一战略性的规划和预期以充分适应这次机遇和革。

  一、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理解和认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另一种酒店形式-经济型连锁酒店在*大江南北开始普遍发起来,如汉庭连锁酒店、如家快捷连锁酒店、天连锁酒店、格林豪泰连锁酒店以及锦江之等一大批连锁酒店开始在*生根发芽。如在这些连锁酒店当中,已经有如家连锁快捷店、七天连锁酒店等在美国纷纷上市。经济酒店作为一支新的产业力量推动着*酒店的发展。

  经济型酒店定位于普通消费大众,价格适,基本设施齐全,干净方便舒适。经济型酒店概念是和星级酒店相对而言的,他们的市场位是比较低的,基本上是中低档次的消费。

  济型连锁酒店是指将客户锁定在中小企业商人士、休闲及自助游客人,房价在200元左右中小规模酒店。现阶段,*的人口结构发着很重要的变化,80后是人群中的主流而且着国外文化对这群人的影响,他们向往自由、性和时尚的生活。他们个性独立,思想**,太喜欢束缚自己,所以他们外出旅游很少会团随着团队旅游而是独自或者和很好的朋友伴外出旅游,所以快捷型酒店是他们的首要且是理想选择。而且80后的生活方式和价观也会深深的影响着90后的生活方式,所以济型连锁酒店势必占领*的大部分市场分额。在未来几年,*酒店的状况将发生改,连锁快捷酒店将会占领大部分的市场。如*市场中连锁经济酒店的发展和竞争已经见端倪,锦江之星、如家、七天、汉庭、格林豪等快捷连锁酒店已经开始占领*的中低端场,他们之间的激烈竞争已经开始展开。

  随着经济发展和旅游需求的旺盛,经济型店的市场需求则会越来越大。我们应从经济酒店的发展现状入手,正确面对市场现状,改经济型酒店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型酒店的争能力。

  二、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现状

  (一)地域局限性连锁型经济酒店作为一支新秀*年来在国内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在陕西省的发展也不例外。但是经过我的调查发现,这些连锁酒店基本上将所有的分店都开在西安市。据我最新统计,汉庭连锁酒店在西安市有11家分店,如家在西安有26家分店,七天酒店在西安有分店11家,格林豪泰连锁酒店在西安有分店4家,锦江之星旅馆在现有分店9家。而其他的地级城市比如宝鸡、汉中、安康渭南等一些不发达的城市则基本很少有这些酒店的影子。毕竟西安市是陕西的省会城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来西安旅游的客人也是非常多的,市场是很大的而且竞争也是很激烈的,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地级市的旅游业也会发展的更加成熟基本设施更加的完善,吸引力也会越来越大,所以这些地级市的市场份额是不容小视的。

  (二)从业人员素质低

  连锁型经济酒店不像星级酒店那样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较高,一般初中中专毕业的学生就可以在连锁经济酒店从事相关的工作,因为连锁经济酒店的工作是很低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以管理人员也就不会对素质有什么较高的要求了,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发展来看,这样做只会使酒店的从业人员素质不能提升上去,对连锁经济酒店的发展产生阻碍的作用。

  人才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素质人才能从根本上给酒店带来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所以我们要看到这一点,毕竟二十一世纪人才最贵。

  三、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趋势

  (一)区域分布更加广泛*经济型酒店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其中仅北京和上海的经济型酒店开店数就占到了全国四分之一左右。二、三线城市经济型酒店市场拥有广阔发展前景,未来知名经济型酒店集团将向二、三线城市扩展(2009-2010年*经济型酒店研究报告)。

  面对地级城市,酒店的管理者要从中看到市场看到利润。毕竟陕西省的旅游资源是非常丰富而且陕西在国内外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未来来陕西省旅游的客人也是会越来越多。并不是所有的游客来陕西只去西安,他们也会考虑一些省内的其他城市,虽然这些地级市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是很大,但如果把这些地级市的所有市场份额加起来,它的市场也是很可观的。

  就像是连锁超市华润万家一样,他们也很重视低级城市的市场份额,应为利润是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所以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地级城市将是一块很大的蛋糕,它蕴藏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市场上升空间更大

  根据*公布的《2009*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12月31日,*经济型酒店总数达到3757家,客房总数达到412840间,但相对于美国饭店业统计业协会统计的美国6万多家经济型酒店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上升空间。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经济型快捷酒店将是以后酒店行业的主导,经济型酒店的价格低廉而且酒店的设施和二三星级的酒店的设施没有多大的差别,所以在不久将来经济型连锁酒店将会取代*市场中星级较低没有竞争力的小型酒店。陕西作为旅游大省,地级城市中的低星级酒店是很多的,所以取代这些酒店占领这些市场是将来经济连锁酒店的发展趋势。

  (三)竞争会更加的激烈

  根据*公布的《2009*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底,*经济型酒店前十名是如家、锦江之星、莫泰、7天连锁、汉庭酒店、格林豪泰、速8酒店、宜必思、维也纳、中州快捷。其中前三名市场占有率为37.0%,前五名市场占有率为52.5%,前十名市场占有率为63.3%。未来*经济型酒店的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所以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到,未来几年*经济型连锁酒店在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的同时,他们之间的激烈竞争也将展开。毕竟未来几年的人口主要以80后、90后为主,他们的思想独立、个性开放不喜欢拘束的生活,所以外出旅游参加旅行社的几率是非常小的。他们会选择独资或者和好友一起外出旅游,并且很大程度上会入住经济型连锁酒店。而且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外出旅游的人们会更加得多,所以经济型连锁酒店之间的竞争将会是非常激烈的。所以怎样能吸引这群客人将是这场市场争夺战的主要导火线,谁能占领着部分市场将会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辉作.于涛.酒店经营与管理[M].北京:*发展出版社.2009.6

  [2]蒋丁新.饭店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3]樊永恒.如家一样的酒店[M].深圳: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海天出版社.2009.1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扩展3)

——7月全国基本公共卫生宣传月活动简报汇总5篇

  7月全国基本公共卫生宣传月活动简报 1

  2017年7月28日上午,根据未央区卫计局通知要求,为广泛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辛家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辖区广大门村儿童福利院门口开展以“基本公共卫生 我服务你健康”为主题的宣传咨询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心主任李龙带领,共出动工作人员6人,悬挂主题横幅一条,制作摆放《2016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展板12块,易拉宝1个,发放“分级诊疗 科学就医”、“慢性病防治知识100问”、“实行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 保障农村妇女儿童健康权益”等健康知识印刷资料及围裙、扇子等小礼品共计1400份,受众人数200人。进行免费咨询、测血压60人。向居民大力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让居民了解并免费享受国家给予的免费补助服务政策,保障各类人群健康权益,居民表示满意并乐意接受国家的政策。

  7月全国基本公共卫生宣传月活动简报 2

  为进一步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工作,提升群众对项目的感受度和满意度,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今日上午,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走进珠江路社区开展以“基本公共卫生我服务你健康”为主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德阳市二医院为老百姓发放《四川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手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和高血压、糖尿病、食品安全、颈椎病等慢性病防治的宣传,并组织专家义诊、家庭医生签约、健康咨询等活动。现场群众积极参与,纷纷表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对基层医疗机构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点赞,表示愿意带动身边人一起参与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来。

  凡居住在城南片区中城南街道办中桃园、花园巷、沙河、南塔、华山南路、辽河、舟山7个社区居委会及二重*安、泰安、岷山路、珠江西路、怡安、连山街社区居委会的居民,可在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均可以享受中心健康小屋的免费体检项目。

  “让老百姓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让老百姓享受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希望通过宣传,正确引导老百姓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惯,预防疾病,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德阳市二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7月全国基本公共卫生宣传月活动简报 3

  7月29日上午,由大同市卫计委主办的全市2017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月活动在迎宾广场举行。

  今年7月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题宣传月,此次宣传主题为“基本公共卫生 我服务你健康”。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服务、预防接种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

  活动现场,大同市健康教育所和城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摆放展板、发放资料、义诊、接受咨询等多种方式,向过往居民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国家的免费政策及健康知识,以提高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和利用率,主动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大同市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主要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大同市已为255万余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为辖区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免费提供健康体检、监测随访、中医药健康服务以及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地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

  7月全国基本公共卫生宣传月活动简报 4

  7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月。7月14日,市卫计局组织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等7个卫生医疗单位,在连州镇中心卫生院门口举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活动,主题为“基本公共卫生,我服务你健康”。

  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免费体检、健康咨询等形式,向前来咨询的群众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民政策、项目内容、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好处等,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群众改变不良的卫生*惯。

  据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一项关系城乡居民生活和健康的重要民生工程,是我国**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可以使群众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有利于提升城乡居民的健康水*。

  今年,为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分类管理,连州市卫计局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采取以家庭医生团队与服务对象进行签约的方式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提高服务效果。

  为做好本次宣传月工作,连州市卫计局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在7月期间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如开展健康咨询活动、知识讲座、免费健康体检等,同时通过网站、电视、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目的、内容和服务流程进行广泛宣传,旨在通过宣传,让大家充分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并主动参与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来,获得健康保障。

  7月全国基本公共卫生宣传月活动简报 5

  今年7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题宣传月。日前,市卫计局、梅县区卫计局联合市区镇10家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在华侨城广场举行了主题宣传活动。

  此次活动主题为“基本公卫项目免费,家医签约健康你我”。在活动现场,医务人员免费为到场市民提供血压测量和健康咨询,工作人员发放了宣传资料并进行了急救演示等活动,镇(街)卫生院医务人员介绍了家医签约服务。据悉,宣传月期间,我市各地以义诊、咨询、健康宣教、签约服务为载体,提高市民对国家12类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我市人均基本公卫服务经费从2009年的15元提高至目前的50元,服务项目共12类,包括为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健康教育,以及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慢性病患者、0至6岁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管理和随访等服务。这些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可在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享受到,也可通过家庭医生签约的方式,与家庭医生团队建立“一对一”的紧密联系。为推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落实,今年我市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扩展4)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菁华5篇)

  一、说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

  2、通过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性质转化分数。

  教具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纸条、圆形纸片

  三、说教学策略

  为了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自学、组织讨论、组织练*等教学策略。

  2、实际操作: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引导概括: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4、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的重要方式。

  四、说教学流程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

  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均切成4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了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又把第二块饼*均切成8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均切成12块,分给猴3两。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吗?

  “同学们,你们认为猴王分得公*吗?”引发学生的猜想。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的学*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下面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学*中体验。)

  1、小组合作 验证猜想

  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2、既然三只小猴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得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3、猴王把三张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通过观察演示得出3/4=6/8=9/12

  4、我们班有64名同学,分成了四组,每组16人。那么,第一、二组学生的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表示,然后得出1/2=2/4=32/64

  (三)比较归纳 揭示规律

  1、出示思考题

  1/4=2/8=3/12

  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带着上面的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归纳性质。

  3、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找出性质中的关键词,然后齐读,注意关键的字词要重读。

  4、现在,大家知道猴王是运用什么性质分饼了吗?

  5、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的设计就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自学例2

  1、自学例2。

  2/3 = 2×()/3×4 =()/12

  10/24 = 10 ( )/24 ( ) = ( )/12

  2、展示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分母、分子是如何变化的?根据什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学会的老师不包办,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多层练* 巩固深化

  1、填上合适的数,说说你填写的根据

  1/3 =()/6 10/15 =()/3 1/4 = 5/()

  我想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说一说下面各式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否正确

  5/24=5×2/24÷2=10/12 ( )

  4/9=4÷2/9÷3=2/3 ( )

  13/18=13+2/18+2=15/20 ( )

  在这我设计了同学们在*时做题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提醒同学们今后要注意。

  3、想一想:(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来做)

  与1/2相等的分数有多少个?想像一下把手中的正方形的纸无限地*分下去,可得到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9/24和20/32哪一个数大一些,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在这我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后面学*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奠定基础。

  (六)本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

  五、说教学评价

  1、教学过程中采用自我、小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发起学生交流的兴趣。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3、学生在发现、体验、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中,自主参与整个学*过程,营造独立、自主的学*空间,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分数的基本性质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我们已经学*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了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分数的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例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分别出示每一个圆,让学生说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

  (1)把这个圆看做单位1,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2)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3)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2、观察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

  (1)从4幅图上看,阴影部分的大小怎么样?(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

  (2)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3、分析、推导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1)4幅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那么,表示这4幅图的4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呢?(这4个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2)它们的大小相等,也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4个分数用等号连起来)。

  4、观察、分析相等的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观察转化成,的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的分子、分母都乘上了2或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2倍。)

  (2)观察例2、比较的大小。

  1、出示图:我们在三条同样的数轴上分别表示这三个分数。

  2、观察数轴上三个点的位置,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从数轴上可以看出:

  3、观察、分析形式不同而大小相等的三个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变化规律。

  (1)这三个分数从形式上看不同,但是它们实质上又都相等。(教师板书:)

  (2)你们分析一下, 各用什么样的方法就都可以转化成了呢?

  三、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1、观察前面两道例题,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变化规律?“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为什么要“零除外”?

  3、教师小结: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基本性质”)

  4、谁再说一遍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字母公式:

  四、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请同学们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个知识相类似?(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相类似。)

  (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2)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进行除法简便运算,可以解决小数除法的运算。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我们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目的是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应用这一知识去解决一些有关分数的问题。例3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板书:

  教师提问:

  (1)?为什么?依据什么道理?(,因为分母2乘上6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也要乘上6、所以,)

  (2)这个“6”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想:2×?=12,2ד6”=12,也可以看12是2的几倍:12÷2=6,那么分子1也扩大6倍)

  (3)?为什么?依据的什么道理?(,因为分母24除以2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0也得除以2,所以,)

  (4)这个“2”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想:24÷?=12,24÷“2”=12、也可以想24是12的2倍,那么分子10也应是新分子的2倍,所以新的分子应是10÷2=5)

  五。课堂练*

  1、把下面各分数化成分母是6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的分子增加2,要使分数 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增加几?你是怎样想的?

  5、请同学们想出与相等的分数。规律:这个分数的值是,然后只要按自然数的顺序说出分子是1、2、3、4、……分母是分子的4倍为:4、8、12、16……无数个。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是学*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一定要掌握好。

  七、课后作业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是相等的还是不相等的。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我们已经学*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了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分数的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例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分别出示每一个圆,让学生说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

  (1)把这个圆看做单位1,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2)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3)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2、观察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

  (1)从4 幅图上看,阴影部分的大小怎么样?(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

  (2)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3、分析、推导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1)4 幅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那么,表示这4 幅图的4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呢?(这4个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2)它们的大小相等,也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4个分数用等号连起来)。

  4、观察、分析相等的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观察 转化成 , 的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 ( 的分子、分母都乘上了2或 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 2倍。)

  (2)观察 例2.比较 的大小。

  1、出示图:我们在三条同样的数轴上分别表示这三个分数。

  2、观察数轴上三个点的位置,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从数轴上可以看出:

  3、观察、分析形式不同而大小相等的三个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变化规律。

  (1)这三个分数从形式上看不同,但是它们实质上又都相等。(教师板书: )

  (2)你们分析一下, 、 各用什么样的方法就都可以转化成 了呢?

  三、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1、观察前面两道例题,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变化规律? “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为什么要“零除外”?

  3、教师小结: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基本性质”)

  4、谁再说一遍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字母公式:

  四、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请同学们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个知识相类似? (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相类似。)

  (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2)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进行除法简便运算,可以解决小数除法的运算。 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我们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目的是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应用这一知识去解决一些有关分数的问题。例3 把 和 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板书:

  教师提问:

  (1) ?为什么?依据什么道理?( ,因为分母2乘上6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也要乘上6.所以, )

  (2)这个“6”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想:2×?=12,2ד6”=12,也可以看12是2的几倍:12÷2=6,那么分子1也扩大6倍)

  (3) ?为什么?依据的什么道理?( ,因为分母24除以2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0也得除以2,所以, )

  (4)这个“2”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想:24÷?=12,24÷“2”=12.也可以想24是12的2倍,那么分子10也应是新分子的2倍,所以新的分子应是10÷2=5)

  五、课堂练*

  1、把下面各分数化成分母是6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 的分子增加2,要使分数  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增加几?你是怎样想的?

  5、请同学们想出与 相等的分数。规律:这个分数的值是 ,然后只要按自然数的顺序说出分子是1、2、3、4、……分母是分子的4倍为:4、8、12、16……无数个。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是学*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一定要掌握好。

  七、课后作业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是相等的还是不相等的。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一、说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

  2、通过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性质转化分数。

  教具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纸条、圆形纸片

  三、说教学策略

  为了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自学、组织讨论、组织练*等教学策略。

  2、实际操作: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引导概括: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4、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的重要方式。

  四、说教学流程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

  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均切成4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了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又把第二块饼*均切成8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均切成12块,分给猴3两。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吗?

  “同学们,你们认为猴王分得公*吗?”引发学生的猜想。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的学*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下面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学*中体验。)

  1、小组合作 验证猜想

  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2、既然三只小猴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得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3、猴王把三张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通过观察演示得出3/4=6/8=9/12

  4、我们班有64名同学,分成了四组,每组16人。那么,第一、二组学生的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表示,然后得出1/2=2/4=32/64

  (三)比较归纳 揭示规律

  1、出示思考题

  1/4=2/8=3/12

  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带着上面的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归纳性质。

  3、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找出性质中的关键词,然后齐读,注意关键的字词要重读。

  4、现在,大家知道猴王是运用什么性质分饼了吗?

  5、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的设计就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自学例2

  1、自学例2。

  2/3 = 2×()/3×4 =()/12

  10/24 = 10 ( )/24 ( ) = ( )/12

  2、展示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分母、分子是如何变化的?根据什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学会的老师不包办,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多层练* 巩固深化

  1、填上合适的数,说说你填写的根据

  1/3 =()/6 10/15 =()/3 1/4 = 5/()

  我想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说一说下面各式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否正确

  5/24=5×2/24÷2=10/12 ( )

  4/9=4÷2/9÷3=2/3 ( )

  13/18=13+2/18+2=15/20 ( )

  在这我设计了同学们在*时做题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提醒同学们今后要注意。

  3、想一想:(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来做)

  与1/2相等的分数有多少个?想像一下把手中的正方形的纸无限地*分下去,可得到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9/24和20/32哪一个数大一些,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在这我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后面学*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奠定基础。

  (六)本课小结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扩展5)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分式”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后面分式变形、通分、约分及四则运算的理论基础,掌握本节内容对于学好本章及以后学*方程、函数等问题具有关键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化简、变形

  3、教材的处理

  学*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是由内向外的生长,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本节课中,学生原有的知识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这就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自我构建新知识。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初步理解“性质”的运用,再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使其掌握“性质”的运用。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

  二、目标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目的就是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我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能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变形

  2、数学思考: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4、情感态度: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索精神。

  三、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在新课程理念下,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了“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2、学法指导

  现代新教育理念认为,学*数学不应只是单调刻板,简单模仿,机械背诵与操练,而应该采用设置现实问题情境,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内容来引发学*者的兴趣。,本节课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观察发现,师生互动的学*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主动探究,主动总结,主动提高,突出学生是学*主体,他们在感知识知识的过程中无疑提高了探索、发现、实践、总结的能力。

  3、教学手段

  我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程序分析

  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提出问题,下列分数是否相等?可以进行变形的依据是什么?需要注意的是什么?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猜想出分工有什么性质吗?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

  (1)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是否掌握得较好;

  (2)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是否有深厚的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这样安排,首先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学*分式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体现了学生的学*是在原有知识上自我生成的过程。

  活动2类比联想,探究交流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用语言和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质?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和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质,体现了学生的学*是在原有知识上自我生成的过程。这样安排,学生的知识不是从老师那里直接复制或灌输到头脑中来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类比发现、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目的。

  活动3例题分析运用新知

  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分式变形。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然后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的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灵活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

  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

  (1)学生能否紧扣“性质”进行分析思考;

  (2)学生能否逐步领会分式的恒等变形依据。

  (3)学生是否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

  活动4练*巩固拓展训练

  教师出示问题训练单。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并安排三名同学板演。教师巡视,注意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

  (1)大部分学生能否准确、熟练完成任务;

  (2)学生能否用数学语言表述发现的规律;

  (3)学生在运算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是否积极。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地参与到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中来,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理解他人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第二个问题指明了分式的变号法则。

  活动5 小结评价布置作业

  学生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知识、理顺思维。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

  (1)学生对本节课的学*内容是否理解;

  (2)学生能否从获取新知的过程中领悟到其中的数学方法。

  设计意图:

  学生对学*情况进行反思,主要包括: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学*活动涉及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过程和语言表述进行反思;等等。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感受,积累学*经验。对所学内容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等方面做一个说明,首先是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说说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学*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培养观察、比较及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思维。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我把本课的重点设定为: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难点设定为: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用它解决相应的问题。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按照学生学*的认知规律,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主要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采取迁移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组织练*法组织教学。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例题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爱好,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教学目标,我努力抓住学生的思维生长点组织教学,设计了“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自主探索,寻找规律——比较归纳,揭示规律——分层练*,巩固深化——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五个环节。

  (一) 创设情境,引发猜想。上课开始,我引入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慈母般的老和尚和三个调皮的小和尚,小和尚最喜欢吃老和尚烙的饼了。有一天,老和尚烙了三张同样大小的饼想分给小和尚吃。还没给呢,小和尚就开始要了。第一个和尚说:“我要一块儿”;第二个和尚说:“我要两块儿”;第三个和尚说:“不行不行,我得多要点儿,我要四块儿”。 老和尚听了他们的话,二话没说,就把第一长饼*均分成四块儿,取其中的一块儿给了第一个和尚;接着又把第二张饼*均分成八块儿,取其中的两块儿给了第二个和尚;最后把第三张饼*均分成十六块儿,取其中的四块儿给了第三个和尚。故事讲完了,老师有一个问题,三个小和尚谁的饼多,谁的饼少,你知道吗? 先听讲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 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哪个和尚吃得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2、既然三个和尚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引导学生得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3、老和尚把三张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和尚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通过观察演示得出3/4=6/8=12/16。

  (三)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1、 通过演示,学生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归纳性质。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找出性质中的关键词,然后齐读3遍,注意关键的字词(同时,0除外)要重读。

  3、现在,大家知道老和尚是运用什么性质分饼了吗?

  4、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分层练*,巩固深化。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在练*上我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练*,首先是针对大多数的基础性练*,如填空、判断。 其次是稍有变动的,需要结合分数与除法关系完成的变式练*。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有层次的练*之后,我会及时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基本性质,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增强对迁移推理、猜想验证等数学思想的认识。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今天学*的内容,我布置了三道题,有目的地让学生通过练*巩固所学知识。

  1、填上合适的数,说说你填写的根据.

  1/3 =()/6 10/15 =()/3 1/4 = 5/()

  2、说一说下面各式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否正确

  5/24=5×2/24÷2=10/12 ( )

  4/9=(4÷2)/(9÷3)=2/3 ( )

  13/18=13+2/18+2=15/20 ( )

  3、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来做

  (1) 与1/2相等的分数有多少个?想像一下把手中的正方形的纸无限地*分下去,可得到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2) 9/24和20/32哪一个数大一些,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一、说教学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主体意识。

  2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猜想、验证、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约分、通分的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感受“变与不变”、“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惯,体验互助合作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通过观察、比较后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简单应用。

  本课的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与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有:多媒体课件、每位学生二张长方形纸、两张圆形纸。

  三、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力求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的状况。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学情,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发展创新为宗旨,为学生提供学*的材料,采用引导探究、引导合作、引导发现、组织讨论、组织练*等教法。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努力使课堂多一些自主、少一些包办;多一些民主、少一些权威,实现教学为学服务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尤其强烈。因此,当学生对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二等于六分之三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奥秘时,没有把现成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是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在新知教学环节中,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引导体验、组织讨论等方法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发现、创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他们在尝试中发现、讨论中明理、合作中成功、质疑中发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得到满足。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学生在写出一组大小相等的分数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加以验证,这一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多种感官配合下,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应当是一个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例题教学环节,我采用自主探究的学法,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从而学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知识的巩固阶段,我还采用组织练*法,当然以上这些教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思想,我将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四、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学生的学*方法主要有: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合作交流法、自学尝试法等。

  1、学生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得出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二等于六分之三后,小组合作找出几组像这样大小相等的分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为了能写出大小相等的分数,必然会产生对那组等式进行观察的愿望,从中有所发现。之后学生通过同伴间的交流,运用折纸、等多种方法证明自己写出的那组分数大小相等,他们在尝试中发现,在实践中体验。最后学生交流在写数过程中的发现,最后在讨论中明理,揭示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学*例题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不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

  当然,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的学生所采用的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数学。

  五、 说教学程序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以下四个过程:即谈话导入、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寻找规律;运用规律、巩固深化;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第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以及数与除法的关系等内容,我想大家一定学的非常好对吗?先来考考大家!

  设计意图:这的样设计,直接扣入主题,体现了数学的简洁之美,迅速的点燃孩子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为主动探究新知聚集动力。

  第二、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此过程共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建立几组相等的分数,提供探究的数据。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不仅复*了已有的知识,而且调动了孩子学*的积极性,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分数的大小,从而很直观上建立起三组分子和分母各不相同而分数的大小确相等的数学。再通过学*已有的学*经验和手中的学具,让学生接着举出几组分数大小相等的分数,这样师生共同呈现的多组分数,为下面研究问题提供了大量的数据。

  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设计意图:“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些分子和分母各不相同而分数大小确相同的分数之间一定存在着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这样的设计,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孩子的`学*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的主人,让他们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所疑之处,提出合理的说明和解释,通过师生共同的梳理,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求知程,从而得出结论。

  第三个环节:沟通联系,揭示规律。

  设计意图: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结合商不变的性质,进一步说明分数基本性质。这样的设计,从实践的观察和发现到理论的证明,层层深入的证明了我们发现规律的合理性,从而建立起“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新的学*活动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引起了认知结构的重新构建,这是从理论上对规律的证明,在大量的实践材料和理论证明中完成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

  第三、运用规律、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进一步理解、深化新知识的重要环节,在设计练*题时,要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理念。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解题能力,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基本上有所提高,注意对知识的巩固。立足于基本练*,注意练*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通过综合练*培养学生的思维,也渗透“极限”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四、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你认为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怎样?你帮助了谁或谁帮助了你?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谈知识技能方面的收获,还着重让学生谈了学*的方法、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再一次激起良好的情绪体验。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除法中的商不变的规律与这部分知识紧密联系,是学*这部分内容的基础。

  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观察和发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规律。根据我对教材的认识,本课时安排了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让学生寻找相等的分数,使学生初步体验分数的大小相等关系,为观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丰富的学*材料。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相等的分数,寻找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并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活动,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二、说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根据概念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 直观演示法

  先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

  2、 实际操作法

  指导学生亲自动一动、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多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 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

  4. 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引导自学、合作探索相结合法,让学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知识的巩固阶段,我还采用分层练*法,当然以上这些教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思想,我将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三、教学组织形式:

  师生互动、合作与探索结合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1、故事引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以阿凡提讲故事引入,然后小组讨论。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①做一做,折一折。拿出三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请分别*均折成2份、4份、8份。并按照下图涂色。如果把每张纸都看作“1”,请你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操作、汇报。

  根据上面的过程,学生能得到一组相等的分数吗?

  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引伸,联系旧知识: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说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设计意图:新知识力求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借助直观图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动手操作活动,借助直观图形找出相等的分数,使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充分调动孩子们去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充分发扬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互相帮助,每个人都能在激励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次活动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材料,引导学生联系以往的学*经验,进行学*内容的迁移,自然得到分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教师在此也进行了适当的重点点拨。在这一环节的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

  3、实践游戏、深化理解、巩固练*:

  设计意图:练*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其间还自然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师生对出数做题,能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气氛。学生对于课堂游戏都非常积极,这时,教师应该及时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也要顾及一些后进生的学*状况,带动后进生的学*激情。

  4、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鞠躬)我是小学数学组几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比和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一步学*解比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

  一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对教材的把握,还有对学生的研究。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阶段,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但自控力稍差。因此本节课将注重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数学课堂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牢牢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和本阶段学生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能力目标: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中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说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以上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是:探索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的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根据六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我采用了自主探究适时引导以及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方法的人”。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知识迁移法等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创设的学*情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以旧知识导入,创设简单的情境、简单的问答,既激发了学生的学*愿望,也准确地定位了教学的起点,顺利地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从学生的基础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去学*。从而也自然的引入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获取新知本环节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自主学*独立反馈

  自学课本第41页,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因为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较简单,让学生自学掌握,培养孩子的自主学*能力。

  活动二:合作交流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观察2.4:1.6=60:40,你能发现比例的内项与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引导学生把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分别相乘,比较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探讨比例式写成分数的形式,归纳“交叉相乘”积相等。再选几个比例式验证一下。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整个环节通过猜想、验证、归纳、完善;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能力。)

  第三环节:多层练*,强化感知

  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两类练*题。

  第一类基础练*题,目的是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也是为学*解比例打下基础。

  第二类是拓展题这是比例基本性质逆向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结合了我的市级课题《课堂多元化反思的实践与研究》的理念。

  第四个环节:质疑总结,体验成功

  我会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观点,在学生交流结束后,我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所呈现的知识点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网络。以此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会让学生在课下和家长交流今天的收获和感受,从而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情况,并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七、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应该是简洁明了整洁美观,重难点突出,能够对学生理解本节知识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因此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鞠躬)

  一、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以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为基础,又与整数除法及商不变的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更分数的约分、通分的依据,也进一步学*分数加减法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说学情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在本学期又学*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合作学*的*惯,并且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他们所具有的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质疑——探索——释疑——应用”这一完整的学*过程。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合情推理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及渗透事物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张,彩色笔

  四、说教学方法

  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建构主义学*理论为指导,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采取迁移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导入、动手体验、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形式,以“自主探究”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猜想——实验操作、验证——质疑讨论、完善猜想等,把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放大,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

  五、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例题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自学尝试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学*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爱好,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教学目标,我努力抓住学生的思维生长点组织教学,设计了以下五步教学环节:

  1、创境设疑: 回顾旧知,引发思考

  2、自主探究: 动手实践,发现规律

  3、交流归纳:揭示规律,巩固深化

  4、分层精练:多层练*,多元评价

  5、感悟延伸:课堂小结,加深理解

  第一环节:创境设疑

  结合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创设分蛋糕的情景,妈妈分得公*吗?课始便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教学有了一个好的开始。鼓励学生当小法官,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的学*做好了铺垫。这样设计也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情感出发,找准新知的最佳切入点,为学生后面的联想和猜想巧设“孕伏”。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

  通过折纸、涂色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非常具体、真切的感知,为探究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提供认知基础。教师通过五个有层次的问题,分层质疑,分层提问,分层评价,尽量地关注到了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引导学生逐步在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学*方式中初步理解并能简单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及时强调了0除外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三环节:交流归纳

  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分析、探索与思考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不断生成新问题,通过质疑,借助知识的迁移,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的设计就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

  第四环节:分层精练

  这个环节让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再一次的体验,感受,研究,同时也整节课的亮点之一,练*分层,评价分层,通过分层练*,关注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学*特点,设计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基本练*让90%的同学体验到了学*的快乐,综合练*让80%的同学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拓展练*则留到课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讨论交流中、知识的沉淀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环节:感悟延伸

  通过小结、反思,查漏补缺,学生在交流收获、互相帮助的过程中,使学生对知识有个系统的回顾和认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

  总之,本节课教学坚持了“学生探索的主体”这一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的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质疑延伸,合作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的快乐,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说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

  2、通过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性质转化分数。

  教具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纸条、圆形纸片

  三、说教学策略

  为了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自学、组织讨论、组织练*等教学策略。

  2、实际操作: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引导概括: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4、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的重要方式。

  四、说教学流程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

  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均切成4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了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又把第二块饼*均切成8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均切成12块,分给猴3两。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吗?

  “同学们,你们认为猴王分得公*吗?”引发学生的猜想。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的学*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下面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学*中体验。)

  1、小组合作 验证猜想

  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2、既然三只小猴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得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3、猴王把三张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通过观察演示得出3/4=6/8=9/12

  4、我们班有64名同学,分成了四组,每组16人。那么,第一、二组学生的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表示,然后得出1/2=2/4=32/64

  (三)比较归纳 揭示规律

  1、出示思考题

  1/4=2/8=3/12

  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带着上面的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归纳性质。

  3、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找出性质中的关键词,然后齐读,注意关键的字词要重读。

  4、现在,大家知道猴王是运用什么性质分饼了吗?

  5、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的设计就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自学例2

  1、自学例2。

  2/3 = 2×()/3×4 =()/12

  10/24 = 10 ( )/24 ( ) = ( )/12

  2、展示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分母、分子是如何变化的?根据什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学会的老师不包办,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多层练* 巩固深化

  1、填上合适的数,说说你填写的根据

  1/3 =()/6 10/15 =()/3 1/4 = 5/()

  我想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说一说下面各式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否正确

  5/24=5×2/24÷2=10/12 ( )

  4/9=4÷2/9÷3=2/3 ( )

  13/18=13+2/18+2=15/20 ( )

  在这我设计了同学们在*时做题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提醒同学们今后要注意。

  3、想一想:(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来做)

  与1/2相等的分数有多少个?想像一下把手中的正方形的纸无限地*分下去,可得到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9/24和20/32哪一个数大一些,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在这我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后面学*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奠定基础。

  (六)本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

  五、说教学评价

  1、教学过程中采用自我、小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发起学生交流的兴趣。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3、学生在发现、体验、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中,自主参与整个学*过程,营造独立、自主的学*空间,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浙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自主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二、说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导入。

  先复*比的一些知识,什么叫比?什么叫比值?然后出示四个比让学求比值。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例1,让学生写出比,再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观察、比较,发现比值相等,问:“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第一个是判断导入部分的四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第二个练*是,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练*是写出比值是0。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三个练*,每一个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达到熟练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从比较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引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计算,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接着就做些练*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及应用。特别强调了已知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利用这个式子改写成比例。

  一、教学内容的说明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的一个内容。学*本内容之前,学生已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课学*做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课在小学数学学*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约分、通分、分数计算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它改变分数的分母与分子,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动手进行科学的验证,培养其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猜想和动手验证,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教法学法的选择

  教法: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按照学生学*的认知规律,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主要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采取迁移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

  学法: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例题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爱好,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教学目标,我努力抓住学生的思维生长点组织教学,设计了以下内容:

  1.创设情境

  片断一

  师:我们班有男生多少人?女生呢?,你能说出我们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吗?

  生: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35:40。

  师:你们认为这个比还可以……

  生:化简单一点。

  师:具体说说你的想法。

  生: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5,得到7:8。

  师:你怎么想到除以5的?

  生:因为35和40的最大公约数是5。

  师:说得很好!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7:8,最简单了吗?

  生1:是,因为7和8已经是互质数了。

  生2:互质数就只有公约数1了,因此它是最简单的比了。

  师:说得好!这里的7:8,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你能给它取个名称吗?

  生1:就叫最简单的比。

  生2:我认为应该叫最简单的整数比更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时还可能出现小数或分数的比,也是很简单的。

  师:你们大家都同意吗?那我们就把这样的比称为最简单的整数比。你能再说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吗?

  生:2:3、1:2、8:9……

  师:对于最简单的整数比,你们都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说说你们的理解?

  生1:首先前项和后项必须是互质数。

  生2:那前项和后项就必须是整数。

  生3:其实,它还是一个比。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12:18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生:12和18有公约数6。

  师:那也就是说可以把这个比进行化简,把它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对吗?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反思:以班中男女生人数为新知的切入点,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同时放手让学生利用新知去尝试解决把一个比化简,体现了在做中学的理念。

  片断二

  师:你能说说刚才的化简,用了什么知识?

  生: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就可以化简了。

  师:要是给你一个分数或小数的比,你觉得还能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要将一个分数或小数比化简,必须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只有这样才能转化为整数比。

  师:说得真好,还用上了转化。你们想不想试一试把一个分数比或小数比化简?谁来说一个分数比?

  生::

  师:再说一个小数比?

  生:1.8:0.09

  师:那,咱们先来试一试。

  ……

  反思:对于分数比和小数比的化简,确实有些难度,但由于学生已经初步有了化简比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试一试,这样学生的学*就会更主动。

  片断三

  师:谁先来说说你的想法。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来自**。我说课的题目是《概率的基本性质》,内容选自于高中教材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三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三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包含了两部分内容:一是事件的关系与运算,二是概率的基本性质,多以基本概念和性质为主。它是本册第二章统计的延伸,又是后面"古典概型"及"几何概型"的基础。在整个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新课改以来考查的热点之一。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难点: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了解随机事件间的基本关系与运算;

  ⑵掌握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并会用其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

  ⑵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数学的情趣。

  三、教法分析

  采用实验观察、质疑启发、类比联想、探究归纳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掷骰子的试验中,我们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

  c1=﹛出现的点数=1﹜,c2=﹛出现的点数=2﹜

  c3=﹛出现的点数=3﹜,c4=﹛出现的点数=4﹜

  c5=﹛出现的点数=5﹜,c6=﹛出现的点数=6﹜

  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D2=﹛出现的点数大于3﹜

  D3=﹛出现的点数小于5﹜,E=﹛出现的点数小于7﹜

  f=﹛出现的点数大于6﹜,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

  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

  ⑴以引入例中的事件c1和事件H,事件c1和事件D1为例讲授事件之的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

  ⑵从以上两个关系学生不难发现事件间的关系与集合间的关系相类似。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把事件和集合对应起来。

  「设计意图」引出我们接下来要学*的主要内容: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2、探究新知

  ㈠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⑴经过上面的思考,我们得出:

  试验的可能结果的全体←→全集

  ↓↓

  每一个事件←→子集

  这样我们就把事件和集合对应起来了,用已有的集合间关系来分析事件间的关系。

  集合的并→两事件的并事件(和事件)

  集合的交→两事件的交事件(积事件)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区分集合关系与事件关系之间的不同。

  (例如:两集合A∪B,表示此集合中的任意元素或者属于集合A或者属于集合B;而两事件A和B的并事件A∪B发生,表示或者事件A发生,或者事件B发生。)

  「设计意图」为更好地理解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打下基础,

  ⑵思考:①若只掷一次骰子,则事件c1和事件c2有可能同时发生么?

  ②在掷骰子实验中事件G和事件H是否一定有一个会发生?

  「设计意图」这两道思考题都很容易得到答案,主要目的是为引出接下来将要学*的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体验它们各自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⑶总结出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并通过多媒体的图形演示使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⑷练*:通过多媒体显示两道练*,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及时巩固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学*,加深理解。

  ㈡概率的基本性质:

  ⑴回顾:频率=频数/试验的次数

  我们知道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由于频率在0~1之间,所以,可以得到概率的基本性质、

  (通过对频率的理解并结合前面投硬币的实验来总结出概率的基本性质,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结果)

  3、典型例题探究

  例1一个射手进行一次射击,试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互斥事件?哪些是对立事件?

  事件A:命中环数大于7环;事件B:命中环数为10环;

  事件c:命中环数小于6环;事件D:命中环数为6、7、8、9、10环、

  分析:要判断所给事件是对立还是互斥,首先将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弄清楚

  例2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心(事件A)的概率是1/4,取到方块(事件B)的概率是1/4,问:

  (1)取到红色牌(事件c)的概率是多少?

  (2)取到黑色牌(事件D)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事件c是事件A与事件B的并,且A与B互斥,因此可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和公式求解;事件c与事件D是对立事件,因此P(D)=1—P(c).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道例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去。

  4、课堂小结

  ⑴理解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小结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味与深化,使知识成为系统。让学生尝试小结,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补充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新知识。

  5、布置作业

  *题3、1A1、3、4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

  概率的基本性质

  一、事件间的关系和运算

  二、概率的基本性质

  三、例1的板书区

  例2的板书区

  四、规律性质总结

  一、说教学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个人主体意识,同时关注学生学*动机、兴趣等情感态度。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充分的练*空间。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以及“用数学学数学”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约分、通分的依据。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加强整数商不变性质的回顾,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另外,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再应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活动过程中,有条件、有根据的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乐于探究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学*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应的问题。教具学具:课件,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彩笔。

  三、说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实际操作法

  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2、直观演示法

  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教学,用数学学数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新知。

  四、说学法

  1、学生在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学生在纸条上涂出相应的阴影部分后,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之后老师通过启发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证明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在尝试中发现,在实践中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2、在学*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先采用启发法,再采用学生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练*题,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二)、新知导入

  (三)、新知探究

  (四)、新知探究

  (五)、新知训练

  (六)、新知应用

  (七)、新知强化

  (八)、新知小结

  1、新知铺垫和导入

  上课伊始我利用分饼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分一分、比一比,从直观上让学生感受到这几个分数大小是相等的,而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等,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继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好奇是学生的天性,通过分地故事能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带着疑问迅速切入正题。

  2、新知探究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首先让学生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折一折,再涂色表示出每张纸的1/2,2/4,4/8。观察涂色部分,说说发现了什么?在学生汇报时,说出:涂色部分面积相等,也就说明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然后通过电脑再进一步证实学生的发现: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三个阴影部分大小相等,说明三个分数大小相等。

  (设计意图)主要是利用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迁移,而且激活了课堂气氛,营造了良好的学*开端。

  (2)、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首先,在学生折纸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要强调“0除外”这个条件。其次,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要和以前学过的商不变规律进行对比,找出二者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性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培养了学生大胆交流、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汇报交流中使问题逐渐明朗化,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要充分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

  3、新知训练

  在巩固阶段,我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题。其中“新知训练”是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做进一步的诠释。“新知应用”是导入分饼时的题,难度不大,首尾照应,最后还安排了“新知强化”环节,属于开放性题。整个*题设计部分,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等式性质是学生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后的一章重点内容,是解方程必备知识,对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合并同类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等式的性质进行探索与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转化思想、归纳方法是学生研究数学乃至其它学科所必备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达到解方程的目的

  b、能力目标:

  通过网上观察图片、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C,情感目标:

  通过网络模拟实验和网络互评,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团队意识和创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

  新课标强调获得知识的过程远比知识本身更有价值,因而要注重发展学生应用的能力所以把本课重点确定为:等式基本性质的归纳。

  (四)、教学难点:

  根据7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适合7年级学生思维能力,而本课难点决定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为恰恰是这一特征的体现。

  二、说教法

  ㈠教学方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1,网络模拟实验操作法2,“看——议——讲”结合法3,归纳法4,讨论法5,网络游戏结合法6,成果展示法

  ㈡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1)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参于数学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旋。

  (2)由内向外原则 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3)创感思维培养原则 新的世纪是一个创感的时代,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感精神是新世纪给予数学教学新的要求,利用网络游戏、flash动画等不但提高学生兴趣,更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

  三:说学法

  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会学*,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学*的*台,学生是独立行走的人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采取观察、模拟实验,猜想、探究、合作、互评、网络游戏、欣赏、创作等学*方法。

  这些符合方法本阶段学生特点:1 、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2,好动、好奇、好表现,是本阶段学生的特点 3,学生的创感思维在初一已处在一定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已有一个层次,通过网络教育,加深学生对创感思维的培养.

  四:说程序

  本课课程设计如下:导入探索、新授知识,知识应用,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一), 导入探索:

  1:学生登入本局域网观看教师制作的网络课件图片

  想一想,和尚将扁担放中间,那么两桶水有什么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导入能激起学生学*的欲望和探索的渴求,从中引出等式的概念。

  (二),模拟试验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将天*与等式联系起来,你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等式的性质有形象的认识,形成一个感性的阶段,更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打开学*的思维空间,激发学*兴趣.

  (三),归纳性质

  (1)学生利用局域网观看教师课件,且自己总结出等式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2)知识应用:利用局域网,登入教师网络课件,完成如下题目,要求:在电脑上完成且将答案利用网络传给其它同学进行互改互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从已知等式出发可以变形得到新的等式。为即将用等式解方程打下基础。网络互评,不但培养学生纠正错误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团队精神.

  (四)、讲解例题。

  设计意图:题目的安排低起点,小台阶,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练*

  学生以小组形式上网搜索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题目,并且解出.若遇问题可以用网络手段(QQ,在线解答、发帖子等)寻求帮助,然后小组汇报你的收获与解题亮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生是参于学*活动主体,体现活动民主,自由的课堂理念。

  (六)、归纳总结

  1,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对老师说,你还有什么困惑?

  2,观看网络资源《等式性质》开发的游戏和flash动画

  设计意图:共同回顾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和方法系统化,条理化,同时兼顾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学*体会和感受。 利用等式性质开发的网络资源更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灵感

  (七),布置作业

  1, 作业根据难度分成ABCD四种模型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做。

  2,利用等式性质设计你喜欢的物品、图片或者游戏等,并将你的成果放在你的QQ空间、个人主页或者老师的博客上。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具有梯度性,设计ABCD四个梯度作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第二题,将知识不限于书本,从书本走上社会实践,将知识结构灵活运用,既是新课标的要求,又提升学生创感思维。

  五、说应用

  1,利用网络中的图片资源和flash资源《和尚挑水》导入,动静结合,引起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对于等式的概念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2,学生上网操作网上模拟天*训练,不但让学生更直观更贴切地巩固等式的性质,帮助学生解决本课重点即对等式性质归纳,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感精神。

  3,学生自己从网上搜索相关题目且采用网络互评,不但培养学生纠正错误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帮助学生突破利用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教学难点。

  4,总结中欣赏了网络资源flash动画和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更丰富了创感思维,又是对等式性质进行提升和巩固。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说教学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本课的教学理念有:

  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主体意识。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带给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资料,这一部分教学资料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好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基础。根据教材资料和学生的认识知规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明白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关系。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决定及动手实践的潜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用心主动学*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观察事物的学**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概念,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三、说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根据概念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直观演示法

  先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

  2、实际操作法

  指导学生亲自动一动、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多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用心的思维

  4.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引导自学、合作探索相结合法,让学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知识的巩固阶段,我还采用分层练*法,当然以上这些教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思想,我将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以到达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四、说学法

  1、学生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学生在折纸上画出相应的阴影部分后,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之后老师透过启发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证明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让尝试中发现,在实践中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2、在学*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先采用启发法,再采用自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到达检验自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本课的教学模式制定为:

  第一、以故事导入,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在进行备课时,我觉得如果根据教材的安排来导入,显得有些*淡,也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此,我王大爷分地的故事,让王大爷给三个儿子分地,分得的结果看似不公,实则相同。并让学生作为裁判来评一评,这样一来,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必然提高,学*的用心性也会空前高涨。同时,我又把这一悬念暂时先放一放,等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学生就会恍然大捂。原先,三个儿子分到的地实际上是一样多的,只但是是*均分的分数不一样的,其中表示的份数也不一样,但大小却是相等的,谁也没有吃亏。这样的设计,不仅仅使教学结构更加完整,前后呼应,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第二、发挥群众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潜力。为了有效解决教学中“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我在教学中也引入了小组合作学*的形式,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构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观察相等分数的变化规律时,我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点一滴,逐步发现从左往右,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依次乘2、乘4、乘8,而分数的大小不变的变化规律。从而慢慢地引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三、精心设计练*题,提高学生解题潜力。数学教学,做题目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传统教学教师往往进行所谓的题海战役,让学生反复做、重复做,这样不仅仅做累了学生同时也做怕了学生,消磨了学生学*的用心性。所以如何使学生愿做、乐做,同时又能到达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潜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也精心设计练*题。首先是题型变化丰富。练*中,我安排了一些决定题、口答题。题型的丰富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学*的兴趣,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总之,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版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第41页例2及课堂活动,第51页练*六中的第1、2、3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②能运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③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学*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比例。

  5、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学*基础是“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生在单纯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上没有多少困难,但是比和比例的意义容易混淆,基于此,我作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在引入上我直接提示课题,引起生对学过的比的知识的回忆。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学*基础是“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复*了比和求比值的知识,比的基本性质,让生在复*旧知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学*,让学生初步感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在这种情景下,用出示例1进入对新知识的学*。

  (二)教学新课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我采用小组合作学*方式,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例的秘密,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能力。教学完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告诉学生,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也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来判断,为巩固练*一作一个铺垫提示。

  (三)课堂活动

  书上第50页,要求小组合作完成,改变了书中“任意抽出4张”的要求为“任意选出4个数字组成比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写比例,交流写法。

  设计意图:巩固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鼓励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四)巩固练*,形成技能

  1、基本训练

  (1)练*中的第1题,可用不同的方法来判断,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全班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

  (2)练*中的第3题,这儿的设计意图应该是:让学生根据当前所学的知识猜数,一方面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下节课“解比例”做铺垫: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这是为下节课 “解比例”作准备。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分四块内容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的目标:

  ⑴知识目标:主要是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来探索新知的能力,扩充和完善不等式的性质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的猜想与归纳的思维方式,体会类比思想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中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不等式三个基本性质的学*以及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本节课的难点是用不等式的性质化简。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

  本节课在性质讲解中我采取探索式教学方法,即采取观察猜测---直观验证---托盘实验---得出性质。使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应用的困难,采取了类比操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整节课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

  三、学法指导:

  鉴于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应以激励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教学。鼓励学生一种类型的题多练,并及时引导学生用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

  例题讲解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转化”的数学思想。充分复*旧知识,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兴趣。

  四、(主要环节)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复*引入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教师活动:注意强调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题:

  观察:用“”或“”填空,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1)55+2____3+2,5-2____3-2

  (2)–1,-1+2____3+2,-1-3____3-3

  (3)6>2,6×5____2×5,6×(-5)____2×(-5)

  (4)–2(-2)×6____3×6,(-2)×(-6)____3×(-6)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两个(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由其他学生判断正误.

  五、教法说明

  设置上述*题是为了温故而知新,为学*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呢?研究时要与等式的性质进行对比,大家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实质是移项法则),请同学们观察①②题,并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

  教师活动:及时纠正学生叙述中出现的问题,特别强调指出:“仍是不等式”包括两种情况,说法不确切,一定要改为“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或者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叙述不等式的性质,同时教师板书.

  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对比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的性质(强调所乘的数可正、可负、也可为0)请大家思考,不等式类似的性质会怎样?

  学生活动:观察③④题,并将题中的5换成2,-5换成一2,按题的要求再做一遍,并猜想讨论出结论.

  六、教法说明

  观察时,引导学生注意不等号的方向,用彩色粉笔标出来,并设疑“原因何在?”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呢?为什么?

  师生活动:由学生概括总结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同时教师板书.

  不等式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师生活动:将不等式-2<3两边都加上7,-9,两边都乘3,-3试一试,进一步验证上面得出的三条结论.

  学生活动:看课本第124页有关不等式性质的叙述,理解字句并默记.

  强调:要特别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

  实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实质上是对不等式两边进行“+”、“-”、“×”、“÷”四则运算,当进行“+”、“-”法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当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只有当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才改变.

  学生活动:思考、同桌讨论.

  归纳:只有乘(或除以)负数时不同,此外都类似.

  (1)如果x-54,那么两边都可得到x9

  (2)如果在-78的两边都加上9可得到

  (3)如果在5-2的两边都加上a+2可得到

  (4)如果在-3-4的两边都乘以7可得到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扩展6)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菁华3篇)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基本不等式》。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我认为要真正的教好一节课,首先就是要对教材熟悉,那么我就先来说一说我对本节课教材的理解。《基本不等式》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第四节,本节课的内容是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和证明过程。本章一直在研究不等式的相关问题,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是之后基本不等式应用的必要基础。

  二、说学情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工具,是载体。但我们的教学是要面向学生的,高中学生本身身心已经趋于成熟,管理与教学难度较大,那么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已经非常成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所以应该积极发挥这种优势,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以及课标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基本不等式的推导与证明过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猜想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并且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过程。而作为高中内容,命题的严谨性是必要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基本不等式的推导以及证明过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

  那么想要很好的呈现以上的想法,就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认为应该选择讲授法,练*法,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而教学方法的具象化就是教学过程,基于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试图通过我的教学过程,打造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一)新课导入

  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新课导入环节。

  我先PPT出示的是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

  提问: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到不等关系么?

  引出课题。

  通过展示会标并提问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另一方面直入课题,可以很好的过渡到今天的主题内容:推导基本不等式。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

  1.通过导入的问题,学生思考:通过赵爽弦图推可以发现哪些不等关系呢?

  学生小组探究:利用赵爽弦图推导出基本不等式。

  之后请学生把证明过程进行板书:

  (2)“探究”,几何证明。

  分析法是从结果入手,由果索因;几何法是由几何中的不等关系,进行证明。此类不等式的证明分析法理解简单,几何法稍难。学生通过两种证明过程,加深基本不等式的理解,还练*了证明方法。

  至此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已经完成,学生在我层次性问题的引导下,一步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发现基本不等式,通过不同的方法证明了基本不等式。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

  (三)课堂练*

  当然一节课只得出结论还是不够的,作为一节数学课要及时对知识进行应用。所以我设计了如下两道课堂练*:

  (2)一段长为36m的篱笆围成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这样的问题能够兼顾到本节课的所有主要内容,并且问题具有层次性,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基本不等式应用中“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的规律,为后续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做好了铺垫,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基本不等式以及推导证明过程。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开放性问题:思考还有什么方法能够证明基本不等式?可以利用书本资料,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

  这样的作业设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考,不限制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

各位老师:

  我是ZHIJIAOZIYUAN,我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机会,恳请老师对我的说课提出宝贵意见.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第九章第2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分别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四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内容,是在学*了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解法等知识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结合在一起,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今后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更广泛的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奠定基础,具有在代数学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通过本节的学*,学生将继续经历把生活中的数和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的体验过程,体会不等式和方程一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

  (3)在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估算意识,体会算式结果所对应的实际意义,渗透建立数学模型,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对提升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容易出现的认知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哪类的实际问题需要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决;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加以解决。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教学要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决策类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难点是:如何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符号化,并根据解集和结合实际情况分类讨论得出合理结论。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进一步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并结合解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分类考虑、讨论问题的能力,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体会不等式和方程同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

  3.在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惯;学会在解决困难时,与其他同学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我主要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究,使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数和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的具体建模过程,体会不等式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的价值。

  2、教学手段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投影、计算机辅助教学,目的是充分发挥其快捷、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学过程通过两个实际问题逐步深入;最后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具体过程如下:

  课题引入:

  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了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将相等关系用数学符号抽象后所得到的“方程”确实是一种有效数学工具,它能让我们的思维过程更加准确和简明!

  但是,生活中除了相等的数量关系以外,还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通过前几节课的学*,我们也已经基本了解了不等式的性质和简单不等式的解法。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些带有选择“决策”意义的实际问题来共同探讨一下一元一次不等式这种数学模型是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

  实际情景1:在为我校初一年级学生选定营养餐的过程中选中了有两家公司。

  这两家公司某种适合初一学生的营养餐的报价均是是6.5元/份,营养含量和服务承诺也均相同,且都表示对学生优惠:甲公司表示每份按报价的90%收费,乙公司表示购买100份以上的部分按报价的80%收费.

  结合新课标对本小节的要求: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选择的是从数量关系上与教材例题类似的收费问题,并且真实数值与所在年级事情相一致,比书上的例题更能贴*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发学生探求的兴趣。特别的,通常此类题目是不给出具体单价的,因为并不影响最后结论,考虑到学生现阶段的数学抽象仍以识别数量的具体含义为主,所以我在此处添加了单价,并增设了问题一,用以降低抽象思维的梯度,为后续的设未知数的“代数化抽象”作适当的铺垫。

  问题(1)请你判断,我们年级580人用餐,应该选择哪家公司能让每位学生的餐费*均算来更低呢?

  预案一: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在讨论中认清“每位学生的餐费*均算来更低”所对应的数量意义,将之转化为“付给公司的总金额少”。在此处不排除学生因生活经历的缺乏,而对题目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抽象能力弱。应关注每一位同学的感受,让同学们充分理解交流,扩大参与思考的广度,获得基本抽象思维的生长点。

  预案二:在进行甲乙公司所需费用的计算时,会有分部计算和综合计算两种计算形式,对于那些列综合算式的同学,教师应多给予展示机会,从而帮助其他同学整理思路,理解算式的实际含义;为后续的字母抽象做好铺垫。具体计算学生可以合理使用计算器提高课堂速度。

  预案三:学生还有可能不通过计算,直接猜测甲公司合算或者乙公司合算,对于这种有可能产生的声音,教师应从估算的角度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体会在580人的前提下,超过100人部分(480人)的甲公司是九折乙公司是八折,10%的差距,;100人以内(少于100人)甲公司九折,乙公司不打折10%的差距,480的10%明显大于100的10%,所以选乙合算,并引导学生用计算的方法验证估算的准确性。

  列式:

  选甲公司所需费用:(元)

  选乙公司所需费用:(元)

  结论:580人时选择乙公司能让每位学生的餐费*均算来更低。

  问题(2)你能否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在不知道具体人数的前提下制定一套方案,当其他学校的初一年级也想在这两家公司之间进行选择时,不用重复第一题的计算过程,只要知道人数就马上能根据你方案的结论作出决策呢?

  结合以前的训练,学生很容易想到要通过设未知数的方法进行符号表达,将非常关键而题目中并未给出的学生人数设为未知数。由于本题的具体分析过程仍然是由学生分析讨论完成,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预案一:一部分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会根据实际意义直接列出综合算式:或此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在化简不等式的过程中单价并未影响结果(利用不等式性质二将其作为公倍数约去),即:题目中没有具体的单价也不会影响本题的决策。

  还可以结合小学单位一的思想化简不等式,引导学生体会并不是题目中出现的所有数量都会影响不等关系,有可能引发学生的关于数量关系的深层次思考。

  预案二: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生活经验少的关系,综合思考能力弱,无法快速的理清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思考受阻,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在第一题的算式意义的提示下,如何分别列出表达甲乙公司所需总费用的过程量代数式。然后在通过将之用不等号连接的方式,来表达两笔费用的大小,降低因综合性所引起的思维梯度,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步建模”的思维的条理性。

  具体过程如下:(略)

  问题(1)如果你是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请你设计该企业在购买设备时两种型号有几种不同的组合方案;

  问题(2)若按固定产量预算企业每月产生的污水量约为2040吨,为了节约资金,应选择哪种购买方案?

  实际情景2的选择除涉及“角色扮演”和“环保”等人文因素的考虑以外,在在结合本节的教学目标上还有如下考虑,

  1、本题取材于真实的实际生活问题,情景中的符号和数量关系较多,不等关系在文字语言的叙述中显得比第一题更加隐蔽,需要学生更深化的思考才能列出算式,是在第一个情景的基础上的扩展和深化。

  2、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用图表表示的数字信息比文字表达更便于观察和有序思考,感受“有序表达”在实际中的价值。

  3、结合本题每一个的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学生必须要从表格中分析筛选相关的有用数据,(例如:在第一问设计方案时未用到“处理污水量”和“年消耗费”,在第二问中未用到“价格”和“年消耗费”)这种分析和筛选的思考经历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数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结合以前的训练,在思考问题(1)学生很容易想到要通过设A型或B型设备的

  台数为未知数的方法顺利的进入用符号表达实际含义阶段

  例如:(1)设购买污水处理设备A型台,则B型(10–)台,由题意知:

  12+10(10–)≤105

  在此处,将“限额为105万元”转化为“≤105”是学生要突破的第一关,教师应在次处多展示同学的对“限额为105万元”语言解释,尽可能多的在具有不同经历基础的同学心中将这个抽象过程生活化、自然化。

  12+10(10–)≤105

  解之得≤2.5

  因为在实际情景中往往要根据未知数所代表的具体含义为未知数的加一个取值范围的限定,而这个隐含的限制条件往往是学生中所不容易考虑到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这一问题,

  例如:本题中的是设备的台数,应用非负整数的限制,所以可取0、1、2,因此有三种购买方案:

  ①购A型0台,B型10台;

  ②购A型1台,B型9台;

  ③购A型2台,B型8台.

  此处细节性的思考经历,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建模过程中更全面的考虑数值的实际意义,促进抽象符号与具体意义在头脑中的融合。

  特别的,此处的“0”是学生最容易忽视和丢掉的,教师在此处应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当“x”时,往往是企业最可能选的方案,因为不同的设备涉及到不同的维护问题,单一品种的设备往往更便于管理,这种思考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其结合实际作更全面的思考。

  问题(2)的思维梯度较前几个问题进一步加大,学生必须理解“节约资金”这个目的的达成一定是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的,要先通过对(1)中所得的三套方案是否能完成任务加以讨论和验证,然后再涉及计算哪个方案费用更低的问题

  在验证三套方案的可行性时,收思维方式的局限,学生往往会选择逐一列举计算的讨论方式,并且由于数量少,很容易得出答案,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满足(1)的方案不是三种,而是三十种呢?三百种呢?除了逐一讨论以外还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能帮助我们迅速缩小范围呢?引导学生将所买设备能否完成任务量转化为如下不等关系:

  (2)同(1)所设购买污水处理设备A型台,则B型(10–)台,240+200(10–)≥2040;

  解之得≥1

  所以在三种取值中确定的值为1或2

  当=1时,购买资金为:12×1+10×9=102(万元)

  当=2时,购买资金为:12×2+10×8=104(万元)

  因此为了节约资金,应选购A型1台,B型9台。

  此处的分析和引导有助于学生体会不等式在有效缩小讨论范围时的实际价值。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学生对不等式和方程一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有了进一部的认识,并感受到不等式确实是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又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明确的帮助有效数学工具。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本阶段通过学*小结进行课堂教学的反馈,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技能、方法,深化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为后续学*打好基础.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第2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几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的概念,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上,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不等式的应用、函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会运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生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运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由于例2的步骤较多,容易发生错误,是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关注学生的学*过程。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手脑并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三、教学过程

  为了整体把握教材,构建高效课堂,我设计科一下流程:

  复*引入—探究新知—巩固练*拓展新知—目标检测—归纳小结—作业布置,总共7个环节。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扩展7)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分四块内容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的目标:

  ⑴知识目标:主要是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来探索新知的能力,扩充和完善不等式的性质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的猜想与归纳的思维方式,体会类比思想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中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不等式三个基本性质的学*以及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本节课的难点是用不等式的性质化简。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

  本节课在性质讲解中我采取探索式教学方法,即采取观察猜测---直观验证---托盘实验---得出性质。使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应用的困难,采取了类比操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整节课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

  三、学法指导:

  鉴于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应以激励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教学。鼓励学生一种类型的题多练,并及时引导学生用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

  例题讲解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转化”的数学思想。充分复*旧知识,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兴趣。

  四、(主要环节)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复*引入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教师活动:注意强调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题:

  观察:用“”或“”填空,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1)55+2____3+2,5-2____3-2

  (2)–1,-1+2____3+2,-1-3____3-3

  (3)6>2,6×5____2×5,6×(-5)____2×(-5)

  (4)–2(-2)×6____3×6,(-2)×(-6)____3×(-6)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两个(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由其他学生判断正误.

  五、教法说明

  设置上述*题是为了温故而知新,为学*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呢?研究时要与等式的性质进行对比,大家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实质是移项法则),请同学们观察①②题,并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

  教师活动:及时纠正学生叙述中出现的问题,特别强调指出:“仍是不等式”包括两种情况,说法不确切,一定要改为“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或者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叙述不等式的性质,同时教师板书.

  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对比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的性质(强调所乘的数可正、可负、也可为0)请大家思考,不等式类似的性质会怎样?

  学生活动:观察③④题,并将题中的5换成2,-5换成一2,按题的要求再做一遍,并猜想讨论出结论.

  六、教法说明

  观察时,引导学生注意不等号的方向,用彩色粉笔标出来,并设疑“原因何在?”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呢?为什么?

  师生活动:由学生概括总结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同时教师板书.

  不等式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师生活动:将不等式-2<3两边都加上7,-9,两边都乘3,-3试一试,进一步验证上面得出的三条结论.

  学生活动:看课本第124页有关不等式性质的叙述,理解字句并默记.

  强调:要特别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

  实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实质上是对不等式两边进行“+”、“-”、“×”、“÷”四则运算,当进行“+”、“-”法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当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只有当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才改变.

  学生活动:思考、同桌讨论.

  归纳:只有乘(或除以)负数时不同,此外都类似.

  (1)如果x-54,那么两边都可得到x9

  (2)如果在-78的两边都加上9可得到

  (3)如果在5-2的两边都加上a+2可得到

  (4)如果在-3-4的两边都乘以7可得到

  (5)如果在80的两边都乘以8可得到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出答案,教师订正,并强调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2.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请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面*题.

  例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用数轴表示解集.

  (1)x-7>26(2)-4x≥3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结果.

  教师板书(1)(2)题解题过程.(3)(4)题由学生在练*本上完成,指定两个学生板演,然后师生共同判断板演是否正确.

  七、教法说明

  解题时要引导学生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进行对比,并将原题与或对照,看用哪条性质能达到题目要求,要强调每步的理论依据,尤其要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与基本性质2的区别,解题时书写要规范.【教法说明】要让学生明白推理要有依据,以后作类似的练*时,都写出根据,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总结、扩展

  本节重点:

  (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性质3.

  (2)能正确应用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五)课外思考

  对比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点.

  八、布置作业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尚市镇中心小学的王方。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接下来我将从说学生、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反思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学生

  学生在学*本内容之前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明确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等知识,这些为本课学*作了铺垫。而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质疑—探索—释疑—应用”这一完整的学*过程。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商不变的性质有着内在联系,也是后面学*约分、通分、分数计算的基础,在整个分数教学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改变分数的分母与分子,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发现、归纳过程,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渗透迁移的教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分数的基本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生通过猜想和动手验证,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4、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三张形状大小一样的纸片、彩笔,老师准备课件、分数卡片。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本着 “以学定教”的思想,我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发展创新为宗旨,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发现、组织讨论、组织练*等教法,让学生全程、全面、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学生的学法主要有: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合作交流法、自学尝试法等。当然,由于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数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猴王做了三个大小一样的饼,它先把第一个饼*均切成两块,分给猴1一块;又把第二个饼*均切成四块,分给猴2两块;接着又把第三个饼*均切成八块,分给猴3四块。听完故事,我问道:“同学们,哪只小猴分的饼最多?”来引发学生的猜想。

  设计意图:“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样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于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学*兴趣,激发他们学*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活动一:动手实践,验证猜想

  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将每张纸分别*均折成两份四份和八份)、涂一涂(用笔将其中的一份两份和四份涂上色)、比一比(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发现三只小猴分的饼是一样多的。同时得到三个相等的分数: = =

  活动二: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这三个分数,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他们的大小却相等,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

  活动三:对比归纳,提示规律

  1、运用课件引导学生分别从左往右看,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样变化的?

  2、小组合作,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3、自学教材,对比分析,并举例说明,着重理解为什么要“0除外”?

  活动四:应用巩固,体会规律

  我以学生为主角,把全班学生*均分成了两大组,请其中一组起立。站起来的学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四组活动,使学生养成自主学*的*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及时肯定并促进学生的学*。

  (三)多层练*,巩固深化

  1、例2:让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 和 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明确《猴王分饼》的道理,并拓展延伸:如果小猴子要五块、六块、十块……又该怎么分呢?

  3、考虑到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设计了四组分层闯关训练。

  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预定的目标。还能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加深理解

  让学生畅谈收获,并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所体验到的收获与快乐。这样设计,不仅是对自己在课堂上知识获取的一个回顾,同时也评价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课堂的教学效果也给出了评价。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突出了重点,有助于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六、说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教学设计体现了“趣”、“实”、“活”三个特点。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通过折、涂、比等多种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台;课上得富有实效,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各位领导、老师们,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等式性质是学生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后的一章重点内容,是解方程必备知识,对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合并同类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等式的性质进行探索与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转化思想、归纳方法是学生研究数学乃至其它学科所必备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达到解方程的目的

  b、能力目标:

  通过网上观察图片、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C,情感目标:

  通过网络模拟实验和网络互评,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团队意识和创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

  新课标强调获得知识的过程远比知识本身更有价值,因而要注重发展学生应用的能力所以把本课重点确定为:等式基本性质的归纳。

  (四)、教学难点:

  根据7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适合7年级学生思维能力,而本课难点决定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为恰恰是这一特征的体现。

  二、说教法

  ㈠教学方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1,网络模拟实验操作法2,“看——议——讲”结合法3,归纳法4,讨论法5,网络游戏结合法6,成果展示法

  ㈡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扩展8)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浙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自主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二、说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导入。

  先复*比的一些知识,什么叫比?什么叫比值?然后出示四个比让学求比值。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例1,让学生写出比,再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观察、比较,发现比值相等,问:“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第一个是判断导入部分的四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第二个练*是,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练*是写出比值是0。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三个练*,每一个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达到熟练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从比较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引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计算,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接着就做些练*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及应用。特别强调了已知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利用这个式子改写成比例。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并为学*比例的应用,特别是为正、反比例及其应用打好基础。比例的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课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惯。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与探究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二、说教法、说学法

  1、说教法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说学法在强**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方法:自学法。引导发现发。教具和学具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工具和桥梁,课前准备合适的教学具也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因此,这节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复*旧知,做好铺垫——教学比例的意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反馈与巩固——质疑反思,总结评价。

  (一)复*旧知,做好铺垫

  1、概念复*:回忆什么是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比的基本型性质是什么?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然后出示4个比让学生求比值。

  2、求出下面每个比的比值12:163/4:1/85、4:2、710:6(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的知识的复*,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加深学生对旧知的印象;通过求比值的练*,使学生既复*了旧知,又为教学比例的意义作了巧妙的铺垫。)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些知识来学*新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教学新课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

  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40页的三幅图:***升**仪式;校园升旗仪式;教室场景。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副图,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生:都有**,是国家的象征,我们必须尊重它)。(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课件,创设大小不同的**引入比例的意义,主要体现知识由实际问题产生。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师:利用多媒体把图变换成三面**的画面,并表上长和宽的尺寸,请同学们写出他们长与宽的比。(比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出来,为后面的学*比例用分数形式表示做好铺垫)。接着追问:“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2、动手计算,探究比例的意义师:接下来选取其中的两个比,求出它们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那你能不能从中任选两个相同的比把它组成等式呢?”然后学生汇报。最后师生总结比例的意义: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板书)(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观察、求比值等方式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

  3.辨析比和比例师:1:2是比例吗?为什么?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还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形式?(辨析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新知进一步理解的过程,通过1:2是比例吗?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自主去辨析新知与旧知的区别,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比例的意义,并通过“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问题的启动,使学生展开了更丰富的比例应用的想象空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4.利用新知,学以致用师: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这一环节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组织看书,认识名称我们已经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那么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也都有自己的名称,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吗?自学课本41页,并汇报交流说出黑板上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中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设计意图:学生自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把学*的主动权还给他们,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处理好了讲授与自学的关系。)

  2、进行验证,确定性质师:观察黑板上的比例式,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之积和内项之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可以动手计算。汇报交流: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师: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另选几个比例验证一下。(学生验证自己的发现)师: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将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把内项与内项、外项与外项分别用箭头连接,使学生形象的看到用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式中,如何计算两个内项及两个外项的积。)

  3.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师: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经过验证得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设计意图: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如何突出重点是教学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算一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测,合情推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将学*内容“大板块”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4、巩固练*在巩固练*环节中,第1题是对基本概念的巩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第2题是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第3题是用四个数组比例,这题学生在组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那么在交流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把题做对,而且指导自己更好解决问题。(设计意图:三个练*,每一个都在逐步地延伸,意在达到熟练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师:学到这里,你已经学*了几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四、质疑反思,总结评价

  1、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你能比较一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吗?(使学生畅谈收获,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出比和比例的区别,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更进一步理解新知。)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简洁、大方,体现了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展示了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完整化。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比和比例的意义,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来学*的,为学生接下来学*正比例、反比例以及比例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参与、体验意识,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及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并且喜欢学*数学。

  (3)重点、难点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根据乘法算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比和比例的意义,具备一定的数感和运算能力。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实践探究法为主,提问法和讲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和小组合作。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入新课(5分钟)

  首先投影出示不同长宽比的故事书、科学书,请学生根据书本下方的长宽比数据写出比例,顺势揭题。

  (二)交流讨论,探求新知(20分钟)

  1.教师讲授,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多媒体课件出示比例:2.4:1.6=60:40,然后向学生讲解: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向。

  2.小组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你能发现内项和外项之间的关系吗?”,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这就是比例的性质。

  3.同桌交流,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字母表示形式

  思考: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什么?

  (三)巩固提升,深化知识(7分钟)

  基础题:判断课件显现的数据中哪组可以组成比例。

  提高题:根据乘法算式:2x4=1x8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

  (四)课堂小结,体验收获(5分钟)

  师生互动共同总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密切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我将布置以下两项作业:

  1.分层作业

  2.实践作业

  五、说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2.4 : 1.6 = 60 : 40

  外项 内项 内项 外项

  写成分数形式:2.4/1.6=60/40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ad=cd或cd=ad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第三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过程中掌握知识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多媒体出示有关**的四幅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图的内容,并找找图**有的东西。接着出示四面**的长和宽的具体数据,并提示**的指定有着特定的制作标准,然后让学生去思考,猜测。

  二、探究新知主动参与

  这里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比例的意义

  1、根据学生的发现,让学生任意地选择其中的两面**,先写出长和宽的比,再求出比值进行验证自己的猜测对不对。

  2、把学生的计算结果出示在黑板上(四面**都有)接着请学生仔细观察计算结果发现了什么,发现他们的比值都相等。从而引出比例的意义。

  3、揭示了比例的意义后及时进行练*。判断几组比能否组成比例,为什么?让学生说理巩固概念。

  4、回到四面**,让学生找比组成比例。(可以是**的长与宽的比,每两面**长之比,宽之比)这里教师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打开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

  第二部分: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这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了阅读自学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这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课本时,老师写出比例的两种形式,引导学生注意内项和外项的位置。认识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后让学生说说比与比例的区别。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观察黑板上的比例中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的关系,引导学生把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分别相乘,比较结果,然后引导他们回答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有什么关系?再让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探讨写分数形式,归纳“交叉相乘”积相等。

  3、练*,p34的做一做

  4、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也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形成技能

  基础练*

  1、写两个比值是0.4的比,并组成比例。这里先让学生写,然后请其他学生判断他写的比例对不对。(可以用比例的意义,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2、猜数游戏,一方面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下节课“解比例”做铺垫: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

  发展练*:

  1、把乘积相等的式子改写成比例。这个练*是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意图是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有学生可能只能改写一个,而有学生可能改写4个,还有学生可能改写8个。

  2、如果5a=3b,那么a:b=():()

  四、课堂小结,回归目标

  这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材分析: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本节课内容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时,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教学目标:

  1、体会**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学生关于**的知识,培养学生爱**,爱祖国的情感;

  2、结合不同规格的**的典型事例,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理念: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数学,理解数学概念;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构建数学知识;

  3、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三、巩固练*,加强应用

  二、合作交流,自主建构

  (重点)

  教学设计三环节

  二、合作交流,自主建构

  活动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活动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兔博士网站中提供的关于**通用的五种规格:

  (1)长288cm,宽192cm;

  (2)长240cm,宽160cm;

  (3)长192cm,宽128cm;

  (4)长144cm,宽96cm;

  (5)长9 6cm,宽6 4cm;

  请你任选两种规格的**,计算一下它们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小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写成一个等式,像这样

  240:160=144:96

  240/160=144/96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

  总结归纳比例的概念

  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合作交流:

  试着把上面比例中的两个外项,两个内项分别相乘,你发现了什么?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40:160=144:96

  160X144

  240 X 96

  内项积=外项积

  师生共同总结:

  基础练*一:

  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

  组成比例。

  (1)7:3和21:9

  (2)0.5:24和1.5:3.6

  (3)8:6和1/6:3/4

  (4)3/10:1/4和6/25:1/5

  基础练*二:

  上午10时整,在空地上直立了6根不同长度的竹竿。测得这些竹竿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如下表:

  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

  3

  2.5

  2

  1.5

  1

  0.5

  影子长度(米)

  6

  5

  4

  3

  2

  1

  竹竿高度(米)

  (1)写出竹竿高度以与影子长度的比,填在上表中。

  (2)根据上面的结果写出三个比例。

  拓展练*:

  试着利用8的四个因数组成四个比例。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填空:

  3:2=( ): 6

  ( ):12=2:6

  课后反思,教学相长:

  今后教学中,我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二、是对学生要及时给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建立数学学*的信心。

  三、是灵活驾驭课堂的即时生成,要善于捕捉学生们的闪光点。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0:160=144:96

  160X144

  240 X 96

  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积=外项积

  板书:

  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鞠躬)我是小学数学组几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比和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一步学*解比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

  一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对教材的把握,还有对学生的研究。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阶段,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但自控力稍差。因此本节课将注重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数学课堂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牢牢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和本阶段学生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能力目标: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中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说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以上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是:探索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的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根据六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我采用了自主探究适时引导以及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方法的人”。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知识迁移法等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创设的学*情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以旧知识导入,创设简单的情境、简单的问答,既激发了学生的学*愿望,也准确地定位了教学的起点,顺利地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从学生的基础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去学*。从而也自然的引入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获取新知本环节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自主学*独立反馈

  自学课本第41页,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因为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较简单,让学生自学掌握,培养孩子的自主学*能力。

  活动二:合作交流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观察2.4:1.6=60:40,你能发现比例的内项与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引导学生把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分别相乘,比较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探讨比例式写成分数的形式,归纳“交叉相乘”积相等。再选几个比例式验证一下。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整个环节通过猜想、验证、归纳、完善;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能力。)

  第三环节:多层练*,强化感知

  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两类练*题。

  第一类基础练*题,目的是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也是为学*解比例打下基础。

  第二类是拓展题这是比例基本性质逆向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结合了我的市级课题《课堂多元化反思的实践与研究》的理念。

  第四个环节:质疑总结,体验成功

  我会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观点,在学生交流结束后,我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所呈现的知识点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网络。以此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会让学生在课下和家长交流今天的收获和感受,从而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情况,并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七、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应该是简洁明了整洁美观,重难点突出,能够对学生理解本节知识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因此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鞠躬)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例4《比例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

  本节教材是在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解比例的基础。根据以上分析,我把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和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活动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探究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知识之间的联系。

  由此,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

  二、教法、学法

  “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了“激—导—探—放”的原则,引导学生利于已有的知识基础,采用观察分析、猜测验证、运用迁移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等方式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激发学生兴趣。

  三、教学过程

  立足于学生的学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巩固练*,拓展应用。

  (四)总结反思,提升认识。

  一、讲教材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类教育版第十二册第三单位第一、二课时的内容。比例知识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这部分知识是在学*比例知识、除法和分数的基础上教授的。本课程的内容是本单位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准备解决未来的比例,解释正反比例。学生学*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想法,还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2、教学目标:

  以下教学目标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确定:

  (1)通过计算、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总结和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例是否能形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教学重、难:

  要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我们将判断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否可以形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四、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和安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和难点,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训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总结、应用的学*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设计。

  (一)复*导入

  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信息写两个比例。目的是为新教学铺*道路,搭建脚手架,为学生区分比例和比例奠定基础。

  (二)教新课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首先显示几个比例,让学生计算他们的比例,然后通过观察和比较对这些比例进行分类。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根据比例是否相等进行分类。然后问:两个比例的比例是相等的,那么它们之间可以连接到什么符号呢?这是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只要两个比例的比例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例相等。使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告诉学生这样的公式被称为比例,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列出一个反例,让学生比较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他们之间的共同特征,抽象地总结比例的意义。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实践。第一个是判断导入部分的四个比例是否可以形成比例,并解释原因。第二个练*是判断两个比例是否可以形成比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应用,以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练*是每个比例的延伸,每个练*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当我知道比例的名称时,我让学生看课件自学,然后让他们谈谈比例的名称。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计算,然后观察和发现规则,进一步验证规则,最后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

  在巩固实践过程中,第一个问题是三个判断问题,即巩固基本概念。第二个问题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这里需要从学生逆向思维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使用四个数组的比例。学生在小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在沟通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到方法,总结规则,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解决问题,还能引导自己更好地解决问题。第四个问题是扩展问题,让学生根据当前的知识猜测,一方面巩固知识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另一方面,为下一节课解决比例铺*道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你知道任何三个比例,你可以找到另一个,这是下一节课要研究的解决比例。

  教学反思

  有意义的数学学*必须以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为基础。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仅仅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实践、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有效地处理了教科书,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生活的比例,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绪。

  一、创设探究空间,经历探索过程

  我大胆地组织学生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没有根据教科书中提供的现成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分别计算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比例?机械地实施,但大胆地放手,用四个数组成等式的开放实践产生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有效的探索,我经历了探索的成功。

  二、找到知识与生活的契合点,学以致用

  为了充分体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在课堂结束时安排了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测量我们学校旗杆的高度,将数学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这不仅渗透了学*数学的教学理念,而且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学*文化知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意识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32—34页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下面我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对教材的解读、对目标的预设以及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向大家作简要的阐述。

  [设计理念]:

  这是一节概念课,但我并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而是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展现学生“活生生”的思维过程。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现实生活中也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不仅注重让学生体验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注重“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并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归纳—猜想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现、发展、形成的过程,使教法与学法融为一体。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去发现,而不是草率的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出意义和性质,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材分析]: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属于概念教学。因为这节课是在整个比例单元教学中的第一节,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写出比例,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判断俩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多媒体出示有关**的四幅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图的内容,并找找图**有的东西。接着出示四面**的长和宽的具体数据,并提示**的指定有着特定的制作标准,然后让学生去思考,猜测。

  二、探究新知主动参与

  这里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比例的意义

  1、根据学生的发现,让学生任意地选择其中的两面**,先写出长和宽的比,再求出比值进行验证自己的猜测对不对。

  2、把学生的计算结果出示在黑板上(四面**都有)接着请学生仔细观察计算结果发现了什么,发现他们的比值都相等。从而引出比例的意义。

  3、揭示了比例的意义后及时进行练*。判断几组比能否组成比例,为什么?让学生说理巩固概念。

  4、回到四面**,让学生找比组成比例。(可以是**的长与宽的比,每两面**长之比,宽之比)这里教师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打开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

  5、练*,p33的做一做

  第二部分: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这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了阅读自学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这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课本时,老师写出比例的两种形式,引导学生注意内项和外项的位置。认识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后让学生说说比与比例的区别。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观察黑板上的比例中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的关系,引导学生把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分别相乘,比较结果,然后引导他们回答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有什么关系?再让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探讨写分数形式,归纳“交叉相乘”积相等。

  3、练*,p34的做一做

  4、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下面我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对教材的解读、对目标的预设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向大家作简要的阐述。

  [设计理念]

  这是一节概念课,但我并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而是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展现学生“活生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出意义和性质,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说教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2、教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我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说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过程中掌握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扩展9)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菁选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除法中的商不变的规律与这部分知识紧密联系,是学*这部分内容的基础。

  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观察和发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规律。根据我对教材的认识,本课时安排了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让学生寻找相等的分数,使学生初步体验分数的大小相等关系,为观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丰富的学*材料。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相等的分数,寻找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并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活动,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二、说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根据概念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 直观演示法

  先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

  2、 实际操作法

  指导学生亲自动一动、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多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 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

  4. 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引导自学、合作探索相结合法,让学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知识的巩固阶段,我还采用分层练*法,当然以上这些教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思想,我将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三、教学组织形式:

  师生互动、合作与探索结合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1、故事引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以阿凡提讲故事引入,然后小组讨论。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①做一做,折一折。拿出三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请分别*均折成2份、4份、8份。并按照下图涂色。如果把每张纸都看作“1”,请你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操作、汇报。

  根据上面的过程,学生能得到一组相等的分数吗?

  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引伸,联系旧知识: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说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设计意图:新知识力求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借助直观图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动手操作活动,借助直观图形找出相等的分数,使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充分调动孩子们去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充分发扬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互相帮助,每个人都能在激励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次活动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材料,引导学生联系以往的学*经验,进行学*内容的迁移,自然得到分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教师在此也进行了适当的重点点拨。在这一环节的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

  3、实践游戏、深化理解、巩固练*:

  设计意图:练*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其间还自然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师生对出数做题,能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气氛。学生对于课堂游戏都非常积极,这时,教师应该及时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也要顾及一些后进生的学*状况,带动后进生的学*激情。

  4、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原教材先通过直观使学生了解1/2、2/4、3/6 4/8四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是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接着进一步研究这四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思考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最后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我打算通过"折、画、想、问、用"五个环节对教学内容作如下处理。

  1、画--让学生用色笔在长方形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并用分数来表示。

  2、想--1/2、2/4、3/6 、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你还能说出和"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吧?你还能说出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吧?

  3、问—从"1/2=2/4=3/6=4/8"中,你发现了什么?

  4、用--用已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安排教学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让学生通过动手折、涂,再用分数表示,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了分数的意义,又为学*新知识作了准备。

  (2)能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

  通过学生找和"1/2"大小相等的分数,以及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数,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体现自主学*的精神。

  (3)提高了学生的学*能力。

  通过交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思考问题,积极探究问题,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以上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如下几点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性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全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迁移类推能力,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应用意识。

  3、创新性目标: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起打算采用"创设情境,复*迁移--设疑激思,获取新知--深化概念,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复*迁移。

  为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使旧知识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首先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情境:课开始发给每位学生四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让学生折一折。把第一张纸条对折(也就是把这张纸条*均分成2份),把第二张纸条对折再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均分成4份),再把第三张3次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均分成8份)。接着,让学生画一画,用彩笔在等分后的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告诉学生,如果把每张纸条都看作单位"1",问学生:你能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吗? 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激活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开端。

  2、设疑激思,获取新知。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就是学*问题,学怎样问问题。为此,我在上面教学的基上,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以下问题:

  (1)1/2、2/4、3/6、 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会说这四个分数的大小相等。)

  (2)你能说出与"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吗?你还能说出与"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吗?

  (如果学生写错或写不出,待得出分数基本性质后再写)

  (3)从"1/2=2/4=3/6=4/8"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归纳,最后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并把这句话显示出来。)

  (4)你对上面这句话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地"相同的数"中"0"必须除外。如果学生提出不出,就由教师提出问题: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行?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老师揭示课题)

  这样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情感交融、和谐,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学*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氛围。

  3、深化概念,及时反馈。

  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起设计了如下练*:

  1、下面各式对吗?为什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

  (1)3/4=6/8 (2)3/8=12/2 (3)3/10=1/5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36=8/12=2/()=()/24

  3、把2/3和10/24化成分线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4、把下面大小相等的两个分数用线连接起来。

  4/5 1/6 4/9 4/6 12/16

  3/4 2/3 20/25 6/36 8/18

  一、说教学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主体意识。

  2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猜想、验证、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约分、通分的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感受“变与不变”、“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惯,体验互助合作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通过观察、比较后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简单应用。

  本课的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与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有:多媒体课件、每位学生二张长方形纸、两张圆形纸。

  三、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力求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的状况。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学情,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发展创新为宗旨,为学生提供学*的材料,采用引导探究、引导合作、引导发现、组织讨论、组织练*等教法。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努力使课堂多一些自主、少一些包办;多一些民主、少一些权威,实现教学为学服务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尤其强烈。因此,当学生对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二等于六分之三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奥秘时,没有把现成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是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在新知教学环节中,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引导体验、组织讨论等方法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发现、创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他们在尝试中发现、讨论中明理、合作中成功、质疑中发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得到满足。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学生在写出一组大小相等的分数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加以验证,这一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多种感官配合下,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应当是一个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例题教学环节,我采用自主探究的学法,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从而学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知识的巩固阶段,我还采用组织练*法,当然以上这些教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思想,我将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四、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学生的学*方法主要有: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合作交流法、自学尝试法等。

  1、学生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得出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二等于六分之三后,小组合作找出几组像这样大小相等的分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为了能写出大小相等的分数,必然会产生对那组等式进行观察的愿望,从中有所发现。之后学生通过同伴间的交流,运用折纸、等多种方法证明自己写出的那组分数大小相等,他们在尝试中发现,在实践中体验。最后学生交流在写数过程中的发现,最后在讨论中明理,揭示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学*例题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不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

  当然,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的学生所采用的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数学。

  五、 说教学程序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以下四个过程:即谈话导入、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寻找规律;运用规律、巩固深化;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第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以及数与除法的关系等内容,我想大家一定学的非常好对吗?先来考考大家!

  设计意图:这的样设计,直接扣入主题,体现了数学的简洁之美,迅速的点燃孩子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为主动探究新知聚集动力。

  第二、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此过程共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建立几组相等的分数,提供探究的数据。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不仅复*了已有的知识,而且调动了孩子学*的.积极性,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分数的大小,从而很直观上建立起三组分子和分母各不相同而分数的大小确相等的数学。再通过学*已有的学*经验和手中的学具,让学生接着举出几组分数大小相等的分数,这样师生共同呈现的多组分数,为下面研究问题提供了大量的数据。

  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设计意图:“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些分子和分母各不相同而分数大小确相同的分数之间一定存在着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这样的设计,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孩子的学*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的主人,让他们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所疑之处,提出合理的说明和解释,通过师生共同的梳理,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求知程,从而得出结论。

  第三个环节:沟通联系,揭示规律。

  设计意图: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结合商不变的性质,进一步说明分数基本性质。这样的设计,从实践的观察和发现到理论的证明,层层深入的证明了我们发现规律的合理性,从而建立起“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新的学*活动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引起了认知结构的重新构建,这是从理论上对规律的证明,在大量的实践材料和理论证明中完成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

  第三、运用规律、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进一步理解、深化新知识的重要环节,在设计练*题时,要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理念。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解题能力,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基本上有所提高,注意对知识的巩固。立足于基本练*,注意练*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通过综合练*培养学生的思维,也渗透“极限”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四、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你认为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怎样?你帮助了谁或谁帮助了你?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谈知识技能方面的收获,还着重让学生谈了学*的方法、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再一次激起良好的情绪体验。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以学定教说学情,把握课标说教材,因材施教说学法,研究教材说教法,综合设计说程序和针对实效说反思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以学定教说学情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五年级下学期的内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他们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而且有着较强的动手欲。我执教的五(1)班的47名学生中,虽然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是很好,但大部分同学学*数学的积极性较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能更好的获得数学信息。

  二、把握课标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章的内容。学*本内容之前,已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课学*做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课在小学数学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约分、通分、分数计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问题意识及合作意识。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因材施教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本节课在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方法,在巩固练*环节,主要采取独立自主地学*方法尝试完成,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

  四、研究教材说教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采取迁移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

  此外,我选择了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的方式,优化数学的学*过程。正方形纸片,彩笔,直尺等学具准备;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教具准备,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融合到数学课堂中。

  五、综合设计说程序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教学目标,我努力抓住学生的思维生长点组织教学,设计了"激趣引新——新知探索——巩固新知——课堂小结"四个环节。

  (一)激趣引新(5分钟)

  1、故事引入: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阿凡提为三兄弟分地"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这几个分数大小可能是相等的,而它们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等,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

  【设计意图】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纷纷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激发学生学*兴趣,并揭示课题。

  2、复*旧知

  出示了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填,同时提出运用了什么性质?并让学生复*商不变的性质的'内容和除法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再现学生的原有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作好迁移的准备。

  (二)新知探索(15分钟)

  1、操作感受,探究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小组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究1/2=2/4=4/8,激发学生参与学*探究的兴趣。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证明:折纸比较的方法,画图观察的方法,用分数、小数的关系发现,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发现等等。这样通过多种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构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初步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观察,逐步总结出存在的规律。(比如从左向右看你发现了什么,从右向左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探究学*知识。

  3、深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初步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三个例子让学生判断,强调"同时"、"相同的数"、"0除外"这三个关键词,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全面概括。

  4、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自解答例2,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的更深刻,同时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巩固新知(12分钟)

  练*题让学生自主练*。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设计,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中注重突出分数基本性质中的关键词的作用,结合具体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规范性语言的训练。同时通过教师对学生自主练*实施分层评价,使学生在评价反思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堂小结 (8分钟)

  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能用知识树绘制出来吗?然后引导学生绘制出知识树。

  2、提问:现在你知道阿凡提说了什么话了吗?师生共同讨论!

  【设计意图】这样既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又利用知识树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六、针对实效说反思

  本节课我把学生的学*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实验分析——合情推理——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以上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的设计说明,不当之处恳请在座的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分数的基本性质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我们已经学*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了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分数的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例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分别出示每一个圆,让学生说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

  (1)把这个圆看做单位1,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2)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3)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2、观察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

  (1)从4 幅图上看,阴影部分的大小怎么样?(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

  (2)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3、分析、推导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1)4 幅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那么,表示这4 幅图的4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呢?(这4个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2)它们的大小相等,也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4个分数用等号连起来)。

  4、观察、分析相等的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观察 转化成 , 的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 ( 的分子、分母都乘上了2或 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 2倍。)

  (2)观察 例2.比较 的大小。

  1、出示图:我们在三条同样的数轴上分别表示这三个分数。

  2、观察数轴上三个点的位置,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从数轴上可以看出:

  3、观察、分析形式不同而大小相等的三个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变化规律。(1)这三个分数从形式上看不同,但是它们实质上又都相等。(教师板书: )(2)你们分析一下, 、 各用什么样的方法就都可以转化成 了呢?

  三、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1、观察前面两道例题,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变化规律? “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为什么要“零除外”?

  3、教师小结: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基本性质”)

  4、谁再说一遍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字母公式:

  四、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请同学们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个知识相类似? (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相类似。)

  (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2)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进行除法简便运算,可以解决小数除法的运算。 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我们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目的是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应用这一知识去解决一些有关分数的问题。例3 把 和 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板书:

  教师提问:

  (1) ?为什么?依据什么道理?( ,因为分母2乘上6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也要乘上6.所以, )

  (2)这个“6”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想:2×?=12,2ד6”=12,也可以看12是2的几倍:12÷2=6,那么分子1也扩大6倍)

  (3) ?为什么?依据的什么道理?( ,因为分母24除以2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0也得除以2,所以, )

  (4)这个“2”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想:24÷?=12,24÷“2”=12.也可以想24是12的2倍,那么分子10也应是新分子的2倍,所以新的分子应是10÷2=5)

  五。课堂练*

  1、把下面各分数化成分母是6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 的分子增加2,要使分数 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增加几?你是怎样想的?

  5、请同学们想出与 相等的分数。规律:这个分数的值是 ,然后只要按自然数的顺序说出分子是1、2、3、4、……分母是分子的4倍为:4、8、12、16……无数个。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是学*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一定要掌握好。

  七、课后作业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是相等的还是不相等的。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节《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学*的,而本节课也是后续学*约分和通分的基础,因此理解并掌握该性质尤为重要。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五年级的学生学*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惯,而且各个方面都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但是还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所以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数的改写。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推理、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学*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学重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立足点,借助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享受学*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的导入方法。

  熊妈妈按不同分法给三个孩子分三块巧克力,第一块*均分成两份,给老大一份;第二块*均分成四份,给老二两份;第三块*均分成八份,给老幺四份。提问:哪个孩子分的巧克力更多?然后说明通过这个故事学*一个新知识,进而引出课题。

  通过创设情境,利用一个小故事,将比较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出来,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更好的展开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可以淡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更好的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接*尾声时,我会找学生总结今天的学*内容。这样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再次回忆本节课的知识,并且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课后作业设置为小游戏,同桌之间分别写几个不同的分数,让对方写出与其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这样的设置不仅能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学*,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遵循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的原则,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从设计理念,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个人主体意识,同时关注学生学*动机、兴趣等情感态度。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充分的练*空间。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以及“用数学学数学”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约分、通分的依据。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教材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加强整数商不变性质的内在联系,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另外,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得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再应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活动过程中,有条件、有根据的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乐于探究的学*态度。

  4、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5、教学难点:学*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应的问题。

  6、教具学具:课件,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彩笔。

  三、说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实际操作法

  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2、直观演示法

  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教学,用数学学数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新知。

  四、说学法

  1、学生在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学生在纸条上涂出相应的阴影部分后,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之后老师通过启发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证明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在尝试中发现,在实践中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2、在学*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先采用启发法,再采用学生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练*题,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1、复*提问,旧知铺垫

  新课开始,我先板书了一个除法算式 1÷2,然后让学生不计算,说出一个除法算式和它的商相等,学生边说我边抽取两个算式板书,比如2÷4,4÷8 ,3÷ 6等。然后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想到这些算式的(商不变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的内容又是什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第二步,我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这三个算式写成分数形式,根据三个算式商相等,推导出这三个分数的大小。也就是1/2=2/4=4/8。此时,引导学生: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那么分数中又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分数当中的这个问题。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算式和分数的特点,培养学生直觉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利用旧知识商不变的规律,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首先让学生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折一折,再涂色表示出每张纸的1/2,2/4,4/8。再观察涂色部分,说说发现了什么?在学生汇报时,说出发现:涂色部分面积相等,也就说明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然后通过电脑再进一步证实学生的发现:把一张纸条*均分成2份,涂其中1份,得到1/2;把一张纸条*均分成4份,涂其中2份,得到2/4;把一张纸条*均分成8份,涂其中4份,得到4/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三个阴影部分大小相等,说明三个分数大小相等。这一过程的设置,主要是利用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迁移,而且激活了课堂气氛,营造了良好的学*开端。

  3、设疑促思,探究新知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教师板书1/2=2/4=4/8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分数,它们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但是分数的大小却相等,提出疑问: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秘密,有什么规律?接着将发言权充分交给学生,完全开放空间,激发学生思索,并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发现的规律,(比如:将1/2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得到2/4,将2/4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得到4/8,将1/2的分子分母同时乘4得到4/8;将4/8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得到2/4,将2/4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得到1/2,将4/8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4得到1/2共6种)。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学生的说法,适时引导学生将发现的规律总结成一句话: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如果学生在此说出了0除外更好,如果没有,在此基础上,提出疑问:“同时”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相同的数是任何数都行吗?为什么?那么同学们总结的规律该怎样叙述更完整呢?在学生加上“0除外”完整叙述后,指出:分数的这种变化规律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借此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我还安排了“听一听”,让学生听5句话并判断对错。

  第一句: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第二句: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第三句: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加上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第四句: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减去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第五句: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除了进行“听一听”的练*,还有*题的判断。这样一次次地加深,强化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反复锤炼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更深刻的掌握,也为后面例题的完成奠定厚实的基础。

  4、初步应用,深化新知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扩展10)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菁选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说教学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本课的教学理念有:

  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主体意识。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带给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资料,这一部分教学资料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好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基础。根据教材资料和学生的认识知规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明白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关系。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决定及动手实践的潜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用心主动学*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观察事物的学**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概念,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三、说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根据概念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直观演示法

  先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

  2、实际操作法

  指导学生亲自动一动、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多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用心的思维

  4.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引导自学、合作探索相结合法,让学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知识的巩固阶段,我还采用分层练*法,当然以上这些教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思想,我将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以到达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四、说学法

  1、学生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学生在折纸上画出相应的阴影部分后,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之后老师透过启发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证明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让尝试中发现,在实践中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2、在学*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先采用启发法,再采用自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到达检验自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本课的教学模式制定为:

  第一、以故事导入,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在进行备课时,我觉得如果根据教材的安排来导入,显得有些*淡,也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此,我王大爷分地的故事,让王大爷给三个儿子分地,分得的结果看似不公,实则相同。并让学生作为裁判来评一评,这样一来,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必然提高,学*的用心性也会空前高涨。同时,我又把这一悬念暂时先放一放,等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学生就会恍然大捂。原先,三个儿子分到的地实际上是一样多的,只但是是*均分的分数不一样的,其中表示的份数也不一样,但大小却是相等的,谁也没有吃亏。这样的设计,不仅仅使教学结构更加完整,前后呼应,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第二、发挥群众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潜力。为了有效解决教学中“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我在教学中也引入了小组合作学*的形式,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构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观察相等分数的变化规律时,我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点一滴,逐步发现从左往右,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依次乘2、乘4、乘8,而分数的大小不变的变化规律。从而慢慢地引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三、精心设计练*题,提高学生解题潜力。数学教学,做题目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传统教学教师往往进行所谓的题海战役,让学生反复做、重复做,这样不仅仅做累了学生同时也做怕了学生,消磨了学生学*的用心性。所以如何使学生愿做、乐做,同时又能到达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潜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也精心设计练*题。首先是题型变化丰富。练*中,我安排了一些决定题、口答题。题型的丰富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学*的兴趣,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总之,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等方面做一个说明,首先是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说说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学*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培养观察、比较及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思维。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我把本课的重点设定为: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难点设定为: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用它解决相应的问题。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按照学生学*的认知规律,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主要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采取迁移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组织练*法组织教学。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例题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爱好,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教学目标,我努力抓住学生的思维生长点组织教学,设计了“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自主探索,寻找规律——比较归纳,揭示规律——分层练*,巩固深化——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五个环节。

  (一) 创设情境,引发猜想。上课开始,我引入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慈母般的老和尚和三个调皮的小和尚,小和尚最喜欢吃老和尚烙的饼了。有一天,老和尚烙了三张同样大小的饼想分给小和尚吃。还没给呢,小和尚就开始要了。第一个和尚说:“我要一块儿”;第二个和尚说:“我要两块儿”;第三个和尚说:“不行不行,我得多要点儿,我要四块儿”。 老和尚听了他们的话,二话没说,就把第一长饼*均分成四块儿,取其中的一块儿给了第一个和尚;接着又把第二张饼*均分成八块儿,取其中的两块儿给了第二个和尚;最后把第三张饼*均分成十六块儿,取其中的四块儿给了第三个和尚。故事讲完了,老师有一个问题,三个小和尚谁的饼多,谁的饼少,你知道吗? 先听讲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 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哪个和尚吃得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2、既然三个和尚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引导学生得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3、老和尚把三张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和尚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通过观察演示得出3/4=6/8=12/16。

  (三)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1、 通过演示,学生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归纳性质。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找出性质中的关键词,然后齐读3遍,注意关键的字词(同时,0除外)要重读。

  3、现在,大家知道老和尚是运用什么性质分饼了吗?

  4、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分层练*,巩固深化。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在练*上我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练*,首先是针对大多数的基础性练*,如填空、判断。 其次是稍有变动的,需要结合分数与除法关系完成的变式练*。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有层次的练*之后,我会及时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基本性质,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增强对迁移推理、猜想验证等数学思想的认识。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今天学*的内容,我布置了三道题,有目的地让学生通过练*巩固所学知识。

  1、填上合适的数,说说你填写的根据.

  1/3 =()/6 10/15 =()/3 1/4 = 5/()

  2、说一说下面各式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否正确

  5/24=5×2/24÷2=10/12 ( )

  4/9=(4÷2)/(9÷3)=2/3 ( )

  13/18=13+2/18+2=15/20 ( )

  3、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来做

  (1) 与1/2相等的分数有多少个?想像一下把手中的正方形的纸无限地*分下去,可得到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2) 9/24和20/32哪一个数大一些,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资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75页―76页《分数基本性质》。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一下教学过程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资料属于概念教学。《分数基本性质》在小学数学学*中起

  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还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清楚理解分数的好处,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

  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学*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却没变。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综合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

  的分数化成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初步养成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潜力,并且在自主探究中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3.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养成乐于探究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四、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思考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

  知特点,结合教材资料,本课我主要采用猜想验证与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透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兴趣,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五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故事设疑,揭示课题。以唐僧师徒分饼的故事创设问

  题情境,揭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组织讨论,动手操作。主要是组织学生动手进行折、画、标等活动,初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主要的是学生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多层练*,巩固深化。主要是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提高。

  第五部分:梳理知识,反思小结。主要是总结全课。

  其中,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能够细化为三个环节:

  环节一:动手操作,进行比较

  这一环节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我给每组学生三张大小一样的长条纸,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比较大小。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比较潜力。

  环节二:呈现问题,引导观察

  这一环节主要呈现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第一环节中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样,为什么大小相等”,引导学生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两方面去观察,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潜力。

  环节三:交流汇报,得出规律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如果学生没有概括出“0除外”就设计两组练*,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0,完善结论;如果概括出来了,再追加一个问题“为什么强调0除外”,巩固结论。最终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潜力。

  就应强调的是,无论学生说的多么好,教师最后的总结和确认是不可缺少的。

  以上是我对《分数基本性质》一节的教学设计意图,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导。

  一、说设计理念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充分的练*空间。

  2、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个人主体意识,同时关注学生学*动机、兴趣等情感态度。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以及“用数学学数学”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约分、通分的依据。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要注意加强整数商不变规律的内在联系,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2、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关系。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感受“变与不变”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3、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4、教学难点:

  学*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应的问题。

  三、说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实际操作法: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2、启发式教学法: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教学,用数学学数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新知。

  3、直观演示法:验证时,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四、说学法

  学生在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采用猜想验证法、操作体验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复*商不变的规律及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学生自然就想到分数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规律,然后让学生提出,进行验证。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的小主人。新课程提倡:过程重于结果。在探索和操作中我采用了观察、归纳和引导发现法。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打算采用“创设情境,感知规律--研究素材,猜测规律--讨论交流,验证规律--巩固拓展,应用规律”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首先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折一折纸条。接着,让学生画一画,用彩笔在等分后的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告诉学生,如果把每张纸条都看作单位"1",问学生:你能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吗?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激活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开端。

  2.研究素材,猜测规律。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我在上面教学的基上,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以下问题:

  (1)1/2、2/4、3/6、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

  (2)你能说出与"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吗?你还能说出与"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吗?

  (3)从"1/2=2/4=3/6=4/8"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归纳,最后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并把这句话显示出来。)

  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情感交融、和谐,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学*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氛围。

  4.巩固拓展,应用规律。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设计了一些练*让学生强化训练,巩固教学效果。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其中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说课稿,我们来看看。

  分数的基本性质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我们已经学*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了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分数的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例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分别出示每一个圆,让学生说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

  (1)把这个圆看做单位1,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2)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3)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2、观察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

  (1)从4 幅图上看,阴影部分的大小怎么样?(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

  (2)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3、分析、推导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1)4 幅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那么,表示这4 幅图的4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呢?(这4个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2)它们的大小相等,也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4个分数用等号连起来)。

  4、观察、分析相等的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观察 转化成 , 的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 ( 的分子、分母都乘上了2或 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 2倍。)

  (2)观察 例2.比较 的大小。

  1、出示图:我们在三条同样的数轴上分别表示这三个分数。

  2、观察数轴上三个点的位置,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从数轴上可以看出:

  3、观察、分析形式不同而大小相等的三个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变化规律。(1)这三个分数从形式上看不同,但是它们实质上又都相等。(教师板书: )(2)你们分析一下, 、 各用什么样的方法就都可以转化成 了呢?

  三、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1、观察前面两道例题,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变化规律? 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为什么要零除外?

  3、教师小结: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基本性质)

  4、谁再说一遍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字母公式:

  四、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请同学们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个知识相类似? (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相类似。)

  (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2)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进行除法简便运算,可以解决小数除法的运算。 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我们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目的是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应用这一知识去解决一些有关分数的问题。例3 把 和 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板书:

  教师提问:

  (1) ?为什么?依据什么道理?( ,因为分母2乘上6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也要乘上6.所以, )

  (2)这个6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想:2?=12,26=12,也可以看12是2的几倍:122=6,那么分子1也扩大6倍)

  (3) ?为什么?依据的什么道理?( ,因为分母24除以2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0也得除以2,所以, )

  (4)这个2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想:24?=12,242=12.也可以想24是12的2倍,那么分子10也应是新分子的2倍,所以新的分子应是102=5)

  五。课堂练*

  1、把下面各分数化成分母是6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4、 的分子增加2,要使分数 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增加几?你是怎样想的?

  5、请同学们想出与 相等的分数。规律:这个分数的值是 ,然后只要按自然数的顺序说出分子是1、2、3、4、分母是分子的4倍为:4、8、12、16无数个。

  六、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是学*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一定要掌握好。

  七、课后作业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是相等的还是不相等的。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了假分数和带分数、整数的互化方法之后,就要学*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理论依据,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只有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才能应用四则运算的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规律,是学好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

  学生在学*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叙述性质内容时常常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中的同时零除外丢掉。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是: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没有真正的理解;对零为什么要除外的道理也不太清楚。分数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的意义、商不变的性质的基础上学*的,由于学生进入高年级,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培养学生探索规律、应用一些数学方法进行迁移类推、思维的严密性以及思维的灵活性等方面,都应该进一步予以加强。这种思想方法以及能力的培养,对今后研究统计知识及其学生的终身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以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为基础展开研究的,由于学生在中年级已经对商不变的性质有了较深入的理解,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的加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以便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中来。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的办法,通过给3张纸涂色、折叠、观察、探索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在进行小组汇报时,教师揭示了知识间的联系,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理解方法、不同角度进行汇报分数基本性质的可行性,为学生的思维留下了创造空间。在学生总结规律后,为了加深对分数的性质的理解,还可以让同学举一些符合规律的例子进行说明。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说明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的一个内容。学*本内容之前,学生已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课学*做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课在小学数学学*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约分、通分、分数计算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它改变分数的分母与分子,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动手进行科学的验证,培养其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猜想和动手验证,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教法学法的选择

  教法: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按照学生学*的认知规律,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主要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采取迁移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

  学法: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例题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爱好,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教学目标,我努力抓住学生的思维生长点组织教学,设计了“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2.引出新知——动手实践3.初步感知——引导观察4.发现规律——巩固练*5.课堂小结——加深理解 ”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1、上课开始我引入了故事:有一天妈妈给淘气做了一个香喷喷的大蛋糕,蓝猫看见了也想吃。淘气说:我只有一个蛋糕,要不我分给你一些吧,我有三种分法,请你选择一种:

  第一种:把蛋糕*均分成2份,送给你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个蛋糕的1/2;

  第二种:把蛋糕*均分成4份,送给你其中的2份,也就是这个蛋糕的2/4;

  第三种:把蛋糕*均分成8份,送给你其中的4份,也就是这个蛋糕的4/8。

  选择哪一种分法吃到的蛋糕最多呢?

  同学们,如果你是蓝猫,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先听讲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对于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分为3个层次 借助长方形纸条来理解。通过观察、举例、验证,初步理解和总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总结完善分数的基本性质。

  1、借助长方形纸条理解

  这里分成两份层次(1)借助直观图理解(2)分析分数理解

  (1)借助直观图理解。

  首先,引导学生在同样大的长方形纸条上分别表示出、、想一想为什么为什么分的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也不一样可他们最后分的大小却会相同呢?

  (2)借助分数理解

  在学生清楚的知道了三个分数为什么会相等后,从图在回到抽象的三个分数上,说一说, 他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说明白后,明确分的份数就是分母,取得分数就是分子,在板书上改为“分母扩大了两倍、四倍,分子也相应扩大了两倍、四倍,分数大小不变”

  2、通过观察、举例、验证,初步理解和总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总结规律是在大量的直观的数据或练*的基础上实现的。为了给学生便于学生总结,我设计了“你还能举出一个和3/6大小相等的分数吗?你是怎样想的'?如果想让分子是9,分母是? 想让分母是18,分子呢?”一方面学生利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做了一些基础的题,另一方面在叙述你是怎样想的时候,其实也是对分数基本性质的概括。这样当“用一句话总结你的发现”的时候,在语言叙述上就没有什么障碍了。

  3、关于“同时”“相同的数““0除外”的理解

  两种预设,在总结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如果有有学生提出就上提出的学生说一说,如果没有主动提出,就通过做个练*题,“2/3哪样列式行吗?为什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做这两个题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四、巩固练*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在练*上我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练*,首先是针对大多数的基础性练*,如填空、判断。其次是稍有变动的,需要结合分数与除法关系完成的变式练*。

  最后为了满足优等生的需要还涉及了以下练*

  5/9的分母加9,分子加几,分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 分数的基本性质

  1/2==2/4=4/8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向大家展示我的说课。我的说课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我将从以下这些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课件)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中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在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进一步学*约分、通分以及分数运算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内容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课件)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课件)

  为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巧妙的扮演着引导着、组织者的角色。设计了情景设疑、观察发现、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过程重于结果。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因此我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游戏比赛等形式来组织教学。

  四、教学过程(课件)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课件)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了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猴子们都爱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三张同样大的饼。猴王把第一张饼*均切成了两块,给了猴1一块。(课件)猴2看见了,眼馋的说:“猴王,猴王,我要两块。”猴王笑眯眯的说:“别急,别急,给你两块。”只见猴王把第二张饼*均分成了四块,给了猴2两块。(课件)猴3更贪心:“我要六块,我要六块。”猴王想了想,把第三张饼拿出来,*均切成了十二块,果真给了猴3六块。

  “同学们,你们听完故事后,觉得哪知猴子分得饼最多?”

  一上课,先听一段故事,学生们自然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积极的思考故事中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故事设疑,马上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课件)

  我让学生把准备好的三张圆片,拿出来代替猴王做的饼,分别按照折,画,涂的步骤,表示出每只猴子所得的饼,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课件)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学生更加确定,三只猴子分的饼确实一样多,有了实物的直观对比,学生不难理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可是为何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同,大小却相等?在此处,又设下悬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营造出良好的学*开端。接着,我因势利导,安排下一环节:

  (三)比较归纳、揭示规律(课件)

  (1)我板书这组分数后,请学生观察:从左往右看,分子是怎么变的?分母是怎样变的?此时我将主动权全都交给了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最后汇报结果。有的小组认为分子加了1,分母加了2等。我都笑而不答。而是鼓励学生逐一去验证各种猜想是否具有规律性。使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成长。直到有些学生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了2和3时,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和表扬。此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发现,并让多名学生说一说。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为进一步学*增强了信心。在此基础上,我再布置一个任务:你再从右往左看,又有什么规律?有了前面的经验,这时学生很快得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也不变。

  (2)就在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分数的分子分母如果同时乘或除以0,会是什么结果?学生顿时领悟:要0除外。

  (3)最后,我建议学生用一句话来归纳这两个发现,师生共同完善规律。此时我才板书课题,并告诉学生这一规律就叫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4)现在,学生明白了聪明的猴王原来是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分饼的。即满足了猴子们的要求,又分的那么公*。(课件)如果猴4想要八块怎么办?如此设计,既首尾呼应,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的高潮之后,我启发学生还可以用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四)多层联系、巩固深化

  练*的设计是巩固新知最有效的方法。我尽量给枯燥的练*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因此我精心设计的整套练*都是以游戏加比赛的方式来进行。(课件)首先,我安排男、女生以抢答的形式,来填空,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解题依据。接着,我又设计了师生互动的游戏:我的分子填4,你的分母填多少?我的分母填48,你的分子填多少?最后在两个小组抢摘苹果的游戏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五、板书设计

  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它遵循了目的性原则、概括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能帮助学生把整堂课的学*内容融入大脑。

  总结:我在整堂课的设计中努力体现“趣”“实”“活”三个字。以猴王分饼为主线,贯穿全文。由情景导入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最后归纳规律,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索的乐趣,领略成功的喜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得到了完美体现。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一、教学内容的说明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的一个内容。学*本内容之前,学生已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课学*做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课在小学数学学*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约分、通分、分数计算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它改变分数的分母与分子,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动手进行科学的验证,培养其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猜想和动手验证,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教法学法的选择

  教法: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按照学生学*的认知规律,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主要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采取迁移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

  学法: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例题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爱好,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教学目标,我努力抓住学生的思维生长点组织教学,设计了以下内容:

  1.创设情境

  片断一

  师:我们班有男生多少人?女生呢?,你能说出我们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吗?

  生: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35:40。

  师:你们认为这个比还可以……

  生:化简单一点。

  师:具体说说你的想法。

  生: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5,得到7:8。

  师:你怎么想到除以5的?

  生:因为35和40的最大公约数是5。

  师:说得很好!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7:8,最简单了吗?

  生1:是,因为7和8已经是互质数了。

  生2:互质数就只有公约数1了,因此它是最简单的比了。

  师:说得好!这里的7:8,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你能给它取个名称吗?

  生1:就叫最简单的比。

  生2:我认为应该叫最简单的整数比更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时还可能出现小数或分数的比,也是很简单的。

  师:你们大家都同意吗?那我们就把这样的比称为最简单的整数比。你能再说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吗?

  生:2:3、1:2、8:9……

  师:对于最简单的整数比,你们都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说说你们的理解?

  生1:首先前项和后项必须是互质数。

  生2:那前项和后项就必须是整数。

  生3:其实,它还是一个比。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12:18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生:12和18有公约数6。

  师:那也就是说可以把这个比进行化简,把它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对吗?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反思:以班中男女生人数为新知的切入点,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同时放手让学生利用新知去尝试解决把一个比化简,体现了在做中学的理念。

  片断二

  师:你能说说刚才的化简,用了什么知识?

  生: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就可以化简了。

  师:要是给你一个分数或小数的比,你觉得还能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要将一个分数或小数比化简,必须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只有这样才能转化为整数比。

  师:说得真好,还用上了转化。你们想不想试一试把一个分数比或小数比化简?谁来说一个分数比?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