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

首页 / 说课稿 / | 2023-03-03 00:00:00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简单的说可以包含了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四大领域。数以及数与数间的逻辑关系是事物各种属性关系在人脑中引起的综合反映,复杂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说的相邻数对于4到5岁的幼儿尚没有在其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而与其接*的邻居关系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10以内的相邻数》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对象。”为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本活动中采用、故事讲述法、情景表演法、猜测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获得知识和经验。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的说课还很粗糙,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三、说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制定了以下目标: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认知)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认知)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能力)

  四、说重难点:

  1、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五、说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十座写有1——10数字的蘑菇小房子,小猴、小熊手偶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故事《住宾馆》。

  2、1-10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黑板1——11的数字卡片。

  3、幼儿数学操作板1个/人,1-10的点卡一套/人。

  4、扑克牌人手一份(从1到11);标有1—10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

  5、已经学*过了《11以内的序数》、《11以内数的形成》(包括0)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

  六、说过程:

  1、开始部分: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A、拍手游戏:“嘿嘿,(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

  B、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2、基本部分:

  A“兴趣是幼儿学*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故事讲述和表演,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如:

  (1)熊猫说6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8号的邻居,8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9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将小动物全部拿走,只留下带有数字的小房子,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并帮助幼儿相邻数的定义(1)。提问:6的邻居是谁呀?(理解“相邻数”。小朋友都有两个好听的名字,比如王乾瑞小朋友在家里妈妈叫你宝宝,在幼儿园老师叫你王乾瑞。数字的邻居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得出结论:7和8是6的邻居,也叫做6的相邻数,9和10是8的邻居,也叫做8的相邻数。(2)提问:那么5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5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3)幼儿自主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B复*11以内数的形成,“添1就是,比少1”为后面理解10以内相邻数(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打下基础。复*数字1-11。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就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11。

  C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1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0是1的相邻数,2是1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发放幼儿数学操作板及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依次找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6、7、8、9、10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3、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1)、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1-10其中一张数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问你,的相邻数就是和?”(2)《扑克牌里的相邻数》:两人一组,甲抽取乙扑克牌里的任一张牌,然后让甲找相邻数,找对了,牌归他,找错了牌归乙。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后以谁的牌多为胜。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都渗透着数学知识,如:早晨入园时可以问问幼儿:“今天几点起床的?几点上幼儿园的?”又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问问幼儿:“谁排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幼儿形成了序数的概念;分午饭时,碗与筷子的一一对应、小朋友的人数与所搬的小椅子的个数的对应与比较,既提高了幼儿的点数能力,又将对应、比较知识融合其中。生活中的数学教育随处都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数字。因此,我设计了活动《找数字》,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根据幼儿的认知,理解水*,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幼儿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二、说难点,重点

  难点: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数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每个数字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数字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幼儿的概念是模糊的。虽然他们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数字,但他们几乎没有去思考,理解过这些数字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因此,让幼儿“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是本次活动中的难点。

  重点:在幼儿的眼中,“数字”与“图画”没有太多的区别,所以,常常有幼儿把“5”写成了“ζ ”,把“9”画成“ ”像一个气球。因此,如何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这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说活动准备。

  教师的准备工作:

  (1)一座没有门牌号的楼房,分别住着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牛等十个小动物。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称,汽车等。

  (2)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图片。

 幼儿的准备工作:

  请幼儿收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品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温度计等。)并布置在教室的四周,成为“数字世界”。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纲要》中要求,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学*,在探索中学*。围绕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学*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1、情景学*法:把幼儿收集来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教室四周,形成一个有趣的“数字世界”。

  2、观察法:通过幼儿观察他们带来的物品,理解“数字”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并引起幼儿的思考。

  3、操作法:通过幼儿为各种物品编号码,加深幼儿对“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理解。

  4、游戏法:在本次活动中,游戏是一条主线,通过幼儿“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编数字”等小游戏来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我将分成: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游“粗心王国”这四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游“数字世界”。

  带领幼儿来到“数字世界”,请幼儿注意观察,这些物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教师用神秘的语调说:“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神秘世界,这里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找一找,是什么?”引导幼儿寻找数字,发现钟,表,日历,称等物品上都有数字。这样问题导入,一下子就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二环节是:猜数字。

  请幼儿猜想物品上数字的意义及他们的功用。教师说:“刚才,我们逛了数字世界,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称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6分钟。

  第三个环节是:找数字。

  请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四环节:游“粗心王国”。

  请幼儿为空白的物品添上数字。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这一环节大约进行8分钟。

  在整个活动中,我依据幼儿的学*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贴*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及形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达到我在活动前预设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不少幼儿都能顺着数数字,但是让幼儿尝试倒着数时就容易发生错误了,往往数着数着就会直接顺数下去;有的幼儿则在数物匹配方面存在困难,碰到数量多一些,就数不清楚了。因此我设计《数字宝宝》这个活动,引导幼儿按顺序排列并感知6以内数量的对应关系,并借助多媒体制作了课件,调动了幼儿的感官,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的学*。

  2 、教学目标:

  1 、巩固对6以内的数字的认识,感知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2 、正确感知和判断6以内数量的对应关系。

  3 、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为此,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 、课件一份。

  2 、人手一份操作纸:画有6个格子、操作盒:放有数字1一6 。

  3 、数字贴卡人手一份。

  4 、创设真实场景:自制花树3棵。

  二、说教法

  在活动中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有:

  1 、演示法:活动通过课件制作数字宝宝捉迷藏为导入,将数字的部分隐藏起来,营造神秘感,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兴趣。

  2 、游戏法:活动采用和数字宝宝捉迷藏、排队坐小汽车、逛花园等游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让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学*。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遵循有浅入深的教学原则,活动中幼儿采用的主要学法有:

  1 、感官参与法:活动课件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在看、听、说的过程中感知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2 、操作法:引导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尝试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来帮数字宝宝排队,并通过创设的情境―逛花园,进行数物匹配。

  四、说活动过程

  我为整个活动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1 、数字宝宝捉迷藏。

  一一通过和数字玩捉迷藏的游戏来导入活动,借由数字隐藏起来的.神秘感,瞬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复*对数字1一6的认识。

  师:数一数有几个格子?每个格子里都藏着一个不同的数字宝宝,请你们边看边猜,分别是数字几?

  师:师:你找到了数字几?它藏着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逐一寻找藏着的数字,并且通过点击课件来验证结果)师:蓝色的格子里藏着哪个数字宝宝?你是怎么发现呢?

  2 、数字宝宝排排队。

  一一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帮助幼儿初步感受数字的排列顺序,并且得出:“顺数”、“倒数”的概念。

  师: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带着数字宝宝去逛花园好吗?

  师:出发前,我们要先给它们排排队,每个小朋友面前都有一个盒子,里面有数字宝宝,请你按照顺序来帮它们排队,将数字宝宝贴在操作纸上。师:谁来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为数字宝宝排队的,上来把你的排法给大家看,有哪些小朋友和他一样?有没有不同的排法?

  根据幼儿的排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然后借助课件,请幼儿帮忙检查老师排列的队伍。

  师:徐老师也为我的数字宝宝排好了队,你们来帮我看看,我排的怎么样?,)出示数字“从小到大”的数字,一6,其中3 、4空格。

  师:呀,怎么缺了两个数字宝宝,它们是谁?( 3 、4)你是怎么知道的?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2)出示数字“从大到小”的数字1一6,其中5 、2空格。

  师:这排队伍缺了谁?( 5 、2)是怎么排队的?

  引导幼儿开动脑筋回答问题,并通过点击课件一起来验证结果。一一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先填空,再得出排列顺序的方式,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对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排序。

  接着继续结合情境,请幼儿将凳子底下的数字卡贴在身上,成为数字宝宝。,点击课件出现滚动的数字,请各组幼儿根据显示的数字顺序上小汽车。师:汽车要出发啦,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你们来喊“停”,然后按照游戏给出的结果来排队上车好吗?这里循环两次,帮助幼儿排好队。

  一一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创设的情境,让幼儿变身成为数字宝宝,并且利用课件制作的滚动数字效果,再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以游戏的形式分组按顺序排队上车,潜移默化的帮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的印象。

  3 、数字宝宝逛花园。

  一一最后的这一环节主要是在活动室内创设真实场景,进行数物匹配练*,播放“郊游”音乐,汽车开动起来咯!

  师:桃花园站到咯,看看开了几朵花?5朵,哪个数字宝宝和桃花开得一样多呀?把你的数字卡片贴到桃树上,让我们来看看,对不对?

  师:汽车继续往前开,快看,郁金花园站到咯!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开了几朵郁金香?哦,4朵,那就请这个数字宝宝把你的卡片贴到郁金香上吧。检查一下,对不对?

  师:接着往前开,停!玫瑰园站到咯。快来数一数开了几朵漂亮的玫瑰花呀?这回,轮到哪个数字宝宝来贴卡片了?请把你的数字卡片贴好,让我们看一看。

  师总结:花园里可真美啊,让我们再去逛逛,看看还有哪些漂亮的花吧!注:" , ”为演示课件。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人是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因为叙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呢?我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将“认识5以内的序数”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自主探索.学*。并能为以后学*10以内的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原教案的活动目标只定了认知目标,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定活动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标。具体如下:

  1.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学*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位置。

  3.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在计算活动中的.兴趣。

  原活动的重难点:

  是学*从不同方位观察认识5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这样对幼儿来说有点太深奥。根据现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的难点:

  是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活动准备

  原教案中的活动准备为活动的开展是准备较充分的。但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情景和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我准备了以下材料:森林小区图.楼房图.各种小动物教具若干。

  写有1—5序数的“钥匙”一套.幼儿每人一套空白卡片.一只黑色笔.一张照片供游戏使用。

  三幅色彩鲜艳的背景大图,采用了磁性教具,一方面方便幼儿操作,节约课堂时间,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和使用次数。

  四.说教学过程

  原教案教学过程中三个环节是比较清楚,幼儿在学*中也比较积极.教师也提供教学具让幼儿操作,并在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游戏让幼儿巩固知识,基本上达到了活动目标。但整个过程始终是教师直接引导启发,幼儿的思维受到了约束,活动中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幼儿为主没在活动中体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操作法.引导法.讲解法和游戏法,让幼儿在学*中能愉快轻松,从中学到知识,但教师注重了知识的掌握,没考虑到让幼儿学到的知识得到深化.运用。针对原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我把新教案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学*用第几座的形式来表示五座房子的序数,兴趣是幼儿学*的动机,通过帮小动物搬房子,给5座小房子钉门牌号码,学*序数词第一至第五,并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及时地肯定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还让孩子们表达了帮助他人以及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心情。

  第二个环节通过给5个小动物分5座小房子的游戏,请幼儿按小动物所在的位置挂相应的数字钥匙。立即对第一个环节的知识进行了复*和巩固。这个活动结束时采用了一小段歌表演的形式,既让幼儿体验成功又一次强调了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惯。

  第三个环节我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进一步启发幼儿探索,通过再帮小动物找房子这一活动,让幼儿学*能够按指定的序数词来找到相应的位置。幼儿在说说做做这样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孩子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第四个环节是对前面三个环节的巩固,我又适当提高了难度,让幼儿学*用第几层第几间形式表述物体所在的位置。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说说自己是第几层第几间,使幼儿把体验结果上升到理性认识。幼儿在这一环节中参与愿望和积极性都很高。

  这四个环节的安排,我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的科学指导要点的第一条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学*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最贴*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内容,注重整个活动的综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天性和思维的特性,本节课通过帮小动物找房子的游戏串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贯穿整个活动,在整个学*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幼儿探索,来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让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给幼儿一个自由空间,让幼儿自主操作,体验成果,让他们在操作中获得知识经验,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达到认识5以内序数的目标,并且能进一步学巩固它。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5

  一、说设计意图数字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而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是用自然数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让幼儿回答"第几"的问题。认识序数要以认识基数为基础。本班幼儿已学*了6以内初步数概念的数序,为学*序数做好了准备。学*序数要求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但是,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就降低了要求,即从左到右,从下到上来排列物体的次序,这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因为叙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呢?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游戏《小动物开格子铺》展开,通过游戏化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学*的兴趣,较好地达成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体目标如下:

  1.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2.能大胆地动口、动手用序数词来正确表示6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3.在游戏中体验学*序数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将这节课的重点定为学*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单纯从一个方向认识序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很容易掌握,因此,我又设计了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两个方向同时排列物体的次序的综合练*,将学*内容难度加大,使学*更具有挑战性,这也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完成本次的难点利用形象的PPT课件,激发幼儿的学*兴趣,从而使难点得到较好的突破。

  三、说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幼儿操作材料(水果、玩具、蔬菜图片若干、画有'格子铺'的纸人手一张)。

  知识准备:幼儿课前了解"格子铺"四、说教法、学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层和格的基础上,来区分物品所摆放位置的不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获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摆放操作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渗透了社会情感教育。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是动物排队学*用想去参观格子铺的形式来引出动物排队的序数,兴趣是幼儿学*的动机,(箭头出现)通过幼儿的`观察,从左边往右边数数让幼儿找小动物所在的位置,学*序数词第一至第五,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并让幼儿感知序数的方向性。

  第二环节:小动物坐双层公交车。课件出现双层公交车,首先让幼儿认识层,引导幼儿从下往上数,然后让幼儿认识这辆公交车每一层有几个座位,引导幼儿从左往右数,最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动物坐在第几层的第几个座位?目的是让幼儿巩固感知6以内的序数,学*从某一方向帮小动物找座位,立即对第一个环节的知识进行了复*和巩固,也为下面学*格子铺打好基础。

  第三个环节是对前面二个环节的巩固,我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通过小动物们参观'格子铺这一活动,引导幼儿看箭头的方向从下往上数、从左往右来感知物体所摆放的位置。如皮球放在第几层的第几个格子里?香蕉放在第几层第几个格子里?第五层的第六个格子里放的是什么?……"第四环节:幼儿操作,引导幼儿自己看清楚箭头的方向,教师继续创设情景,来了很多客人把'格子铺'里面的货都买光了。生意真好。你们能帮助小动物把货物放入格子铺中吗?激发幼儿的兴趣,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进一步启发幼儿探索,通过帮忙放货这一活动,让幼儿学*能够按指定的序数词来找到相应的位置。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重难点。 最后,结束活动我们也来开一个格子铺店。

  整个活动过程,由动物排队--动物坐双层公交车--动物参观格子铺--幼儿操作,整个活动始终围绕小动物开格子铺展开,难度层层增加,步步深入,体现了循序渐进。整个过程,幼儿都在不断的探索中操作学*。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6

  一、课题及设计意图

  今天的课题是《得数是6的加法》,本课是在前面学*了5以内数的加减法和6的组成之后,进一步学*数的加法运算。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学*做好准备,我在设计《得数是6的加法》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利用6的组成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

  2、能力目标:通过幼儿自主探究学*,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惯。

  三、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根据6的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知道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四、教法

  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五、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培养幼儿良好的学*方法与学**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新知。

  按照心理学常识,幼儿对学*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把学*当成愉快的事。因此,上课一开始进行复*时,就设计这样的导语: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很多加减法了,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能干,(点出复*题)最先做出老师出的这些题,好吗?在这种刺激下,人人都想当老师眼中的小能手,兴趣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这是引导幼儿复*5以内数的`加减;这是复*6的组成。

  在新课学*中,通过可爱的动物图片群和插入声音的播放,激发幼儿学*新知的欲望,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得数是6的加法。这是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学*5+1和1+5,初步引导通过组成计算得数;然后出示4+2和2+4两个算式,让幼儿摆弄小棒探索得出4+2=6和2+4=6,再脱离小棒的帮助通过组成计算得数;最后直接出示算式3+3=让幼儿利用组成计算得数。本课的难点是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通过感知具体事物的数量,引导幼儿填空,找出另一个加数,再过渡到利用6的组成想出另一个加数。

  本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观察和操作,来感知得数是6的加法;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是6的加法;最后通过提高练*,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成功的喜悦。

  最后,对于说课的内容和方式的理解,我也是处于摸索阶段。我今天和大家交流,探讨,只是一个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7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戏定为该教案的主要游戏形式。同时,中班幼儿注意集中时间短,如果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兴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小,为了让幼儿"复*10以内的数"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我设置除了以猜想游戏的形式,我还设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这些幼儿生活常见的事物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从猜水果娃娃的数字、给水果娃娃的数字排序、点数结合拼水果、运水果等环节,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轻松的游戏中自我探索复*10以内的数。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10以内的数,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2、愿意倾听老师与同伴的讲述,能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学具:四种水果(西瓜、橘子、桃子、芒果)水果的背面有圆点和数字。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分四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是情境导入。

  出示水果娃娃,引起兴趣。"今天,小熊的水果店开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苹果、梨子、草莓、香蕉、樱桃、菠萝)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6种。

  其次是复*环节水果游戏。

  第一步先猜猜水果后面的数字。1、这些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娃娃背后都藏有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是数字几吗?A、梨子娃娃说"我比5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6B、香蕉娃娃说"我比7多1",那是几呢?8C、草莓娃娃说"我比8少1"那是几呢?7D、苹果娃娃说"我是5—10之间最小的一个数字?是几呢?5E、"你们看看5————10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9和10,那樱桃娃娃和菠萝娃娃谁是9谁是10呢?"樱桃娃娃说:"我的数字比菠萝娃娃大,谁能告诉大家是几?9那菠萝娃娃是数字几?102、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3、猜猜少了哪个数?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这个环节先出示少一个水果,问少了什么?再还原验证。教师点击空白处,少了两个水果,再还原验证。教师点击空白处,少了三个,再还原验证。最后全没了,让幼儿凭记忆回忆出有哪些水果,分别是什么数字?>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数差关系,然后巩回忆。

  第二步是给水果排排队。

  1、水果娃娃后面的数字都出来了,那现在水果娃娃想考考大家,想请你们按照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来排队?谁愿意来排队。这个时候完全是按幼儿的意愿来排队,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2、幼儿上来为数字排队,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队的?

  3、这个小朋友是按照从小大的顺序来排队的,那么你们想不想看看后面的水果会按照什么来排队呢?<让幼儿惊奇的发现,原来不光数字排队,水果也在排队呢>。

  接着是拼贴水果,其实就是幼儿操作练*数点匹配。

  第一步是教师讲解作业。小熊水果店里的水果还不是很多,要不我们给他准备一些,老师这儿有一张带有圆点的卡片,数数看上面有几个圆点,那他应该找数字几做朋友?除了看数字外,还要看看卡片的颜色相不相同,这下对了,猜猜会是什么水果呢?第二步是幼儿动手拼水果。现在请小朋友也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看看颜色对吗?反过来就是一个水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第三步是教师评价作业。你们都拼好了吗?谁愿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最后是品尝水果。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明白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小朋友真能干,帮小熊准备了这么多水果,小熊阿要谢谢你们帮了一个大忙,想请大家一起品尝美味可口的水果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觉得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中班幼儿注意力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针对这些特点,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猜猜我是谁》这节课通过猜想游戏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猜想的过程中巩固复*10以内的数。请水果娃娃来做客的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猜数字的游戏,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猜数先从简单的数字开始,由易到难,多变的提问方式,让幼儿分别猜出这10个数字,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紧接着马上让幼儿猜猜少了哪个水果,又是一轮"猜"的开始,孩子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教具的操作,让孩子们给水果娃娃身后的数字排序、拼水果,猜水果这些丝丝相扣的环节,让幼儿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通过他们自己的"猜"、"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幼儿"猜"得差不多的时候,我让他们品尝水果,这里做到动静交替,让幼儿感觉不到疲劳,也自然的过渡到结束部分。这个活动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也达到了课前制定目标。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8

  活动目标

  1、理解单数与双数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的数数、统计和比较等应用数学的能力。

  2、学会观察树叶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树叶的认识。

  3、在活动中能体验到同伴间学*的乐趣,培养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份树叶(叶柄)、一张表格、一只笔、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下面我请小朋友们竖起你们的

  小耳朵,仔细的听好了。听···他来了。(听完后)接下来,有哪位小朋友已经听出,

  2.老师今天请来的这位小客人是谁呢?请小朋友来告诉老师。

  教师:大家都很聪明,都听出了这是树叶。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找一找,树叶里有哪些秘密呢?

  二、对叶片的统计与分析

  1、教师示范

  教师:下面我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数一数,老师手上的这一根叶柄上有几枚小叶片?

  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跟老师一起数一数,好吗?

  教师:好了,刚刚小朋友们与老师一起数了老师叶柄上的小叶片有几片。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数一数,然后把数好的小叶片数量记录下来。

  2、幼儿示范

  教师:这么多的.叶片,你是怎么数的?

  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数叶片,你认为那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小结:生活中我们在数量较多的东西时,有很多种方法,小朋友可以采用最适合你的方法,将东西数得又快又准确。

  3、分析探索叶片的单双数的规律

  教师:老师刚才发现让小叶片两片、两片做好朋友这种方法很有趣,我们一起用这种方法在来数一数。

  三、讨论分析: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树叶,它的叶片两片、两片都找到了好朋友:有的还剩下一片没找到朋友。)

  四、树叶分类:

  教师:这里有两张表格,我们把都能找到好朋友的叶片送到这张表格里.把还剩下一片

  没有找到朋友的叶片送到另外的一张表格里,看看会发现什么秘密。

  五、统计数字:

  教师:都能两片、两片成为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各是多少?还剩下一片没有找到

  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又各是多少?

  六、分析两类数字的特点:

  1.觉得:老师发现有些树叶宝宝都有一个好朋友,而有些只有一个人。你看数字6宝宝,

  他们有3对好朋友,而数字7宝宝,却多出了一个宝宝。所以你们觉得数字宝宝中有什么秘密呢?

  2.教师:你看6、8、10、12、14这些数是什么数?7、9、11、13、15这些数是什么数呢?

  他是不是能两个、两个的凑成相同人数的呢?还是不能。

  3.教师:小朋友都发现了这个秘密,老师觉得6、8、10、12、14这些数是双数,因为他们能

  刚好能两个、两个的分好。7、9、11、13、15是单数。(讨论10以上的单双数。)

  讨论发现:已经学过的单双数规律同样适用于10以上的数字,拓展已有经验。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回家之后找找哪些物品也有这些规律。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富于想象,有较强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喜欢学*新的知识,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即使是粗浅的数学内容也需要经过一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而中班的孩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数学的重要阶段。他们认识数字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数字8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孩子把数字8的形状和已有的一些物体联系起来,让孩子能具体形象地认识记忆数字8,如何通过实际的物品让幼儿去感知8的数量,这是我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采用了游戏操作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为此我设计了游戏情景“送水果”,让幼儿带着要求去找到相应的水果卡片,在拿物品、数物品中不知不觉地感受8的数量,这遵循了“教育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原则。

  二、活动目标

  《纲要》中指出:教育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也是本次活动的显性的知识性目标。)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目标,同时也是隐性的情感目标。)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这是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也是活动的实际意义所在,它让本次活动和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为生活而服务的。)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目标。更顺利地实现活动过程,根据幼儿爱玩这一特点,我做了如下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7以内的数熟悉7以内的数量。(前期的经验准备是教师设计活动的基础,幼儿如果没有这一经验,就会影响到他们对数量8的感知。)

  物质准备:①1——8数字卡片,水果图片若干幅,歌曲磁带,ppt。

  ②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③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四、说教学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体,我采用了把枯燥的数学和活动紧密相连,让幼儿在玩中学,动中学。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观察操作法

  观察就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操作就是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等动作带动大脑感知抽象的概念。这是我为了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而采用的方法,为的是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数字8、找一找和数字8外形相像的物品,从而使他们能把抽象的8形象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数字8。

  2.按数取物法

  给予一定数量的物体,让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拿出相应数量的物体。随着幼儿数能力的增强,对幼儿只说出数,没有范例。按数取物的条件是抽象的,没有直观依据。要求幼儿对数真正理解才能完成任务,解决抽象数学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0

  一、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生活是幼儿学*的源泉,在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现象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所以**应该培养幼儿对学*数学的积极情绪,最重要让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二、说教材

  数字对于幼儿来说是枯燥,为了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以情景故事为主线,把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有导向作用,根据中班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感知7的物体数量,理解6添上1就是7。

  2.学会把物体的数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完整。3.体验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四、说重点难点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把本次活动的认知目标为重点,技能目标为难点,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为活动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开心农场》等。

  五、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在学*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帮助幼儿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情景激趣法、启发提问法、游戏法,激发幼儿学*的欲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惯。

  六、活动总结

  最后说本次活动的亮点,本次活动是游戏法与情景法的相结合。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生活即教育”,在创设的`情境中,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贴*幼儿的生活,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法让幼儿在趣味性、游戏性的活动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七、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去探索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充分去自由探索和体验,通过探索操作法、小组讨论法、趣味游戏法,让幼儿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八、说活动过程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把活动过程分为6个环节,第一环节我会以游戏的方式进场,师幼互动开汽车,教师要求幼儿开车前报一下人数,进入创设的情景——农场。此游戏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1-7的数字,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第二环节进入情境后,教师运用启发提问法:到站啦,我们来到了开心农场,很开心,看谁来了?屏幕上出现小狗的图片,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提高语言能力,增强自信心,达到活动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课件先出现6个物体后来加入了一个物体,成为了7个物体,意思让幼儿理解6添上1就是7,出现了小狗,小鸭等生活中认识的事物,贴*幼儿的生活,过程不断的重复,方便幼儿的记忆和理解。

  第三环节,游戏部分,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学*过程和学*方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当幼儿的专注力下降的时候,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学*的兴趣。活动室里布置了两棵树,上面挂满了水果和蔬菜,教师给幼儿布置任务,请每位幼儿手里拿着一个篮子去摘7个水果或者蔬菜,然后师幼一起来验证幼儿的操作。

  第四环节,幼儿操作,教师先示范,“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个打包袋,装7个水果或者蔬菜,并把你们的点货单填好了,一起送到跟你衣服身上对应数字的篮子里放好,要把篮子的袋子都装满了水果或者蔬菜哦!”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幼儿拿到点货单先写上你身上的号码,然后举例子说明,“例如你拿了3个西红柿就记录在点货单上,明白吗?如果我们干着又快又好,农场主说可以送一袋给我们带回家分享。”让幼儿自由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描述自己的记录卡并验证。

  第六环节,结束活动,教师小结完后就请幼儿上车回家,出发回家前让幼儿点一次人数,再一次感知7的数量。

  九、说活动延伸

  五大领域是相辅相成的,我会把本次活动的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区或者益智区等各个领域,让幼儿的兴趣得到持续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哭娃与笑娃》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好朋友》这一主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中班幼儿偶尔情绪不是很稳定,早晨来园偶尔哭着喊爸爸,妈妈,怎么劝都不好用,为此我特意设计了"笑娃娃和哭娃娃"的这次活动,将心育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活动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

  能力目标:知道哭和笑的两种不同的表情,会从两种不同的表情里判断人的心情。

  情感目标:学会关心他人,愿意为好朋友带来快乐。

  3、重点难点重点: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难点:能知道五官与表情的'关系,会用简单的方法表现哭与笑两种不同的表情。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圆形卡片若干,彩笔。

  2、表现哭、笑表情的人物头像各一幅。

  3、背景音乐《笑比哭好》

  4、"心情速递"板二说教法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中班幼儿的思维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始终贯穿的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难点,我将采用情景法,互动游戏法

  1、情景法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先播放歌曲表演,引出一只快乐的小熊,激发起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让他们很快的投入到课堂中来。

  2、互动游戏法我和幼儿一起来做五官的游戏,我先指着自己的鼻子问幼儿,这是哪里呀?让幼儿猜。以此类推,我把自己的五官都指全,让幼儿猜全。接着鼓励其他幼儿跟着一起做猜猜五官游戏。做完游戏,趁着幼儿尽兴,我问幼儿:五官都有哪些本领啊,请大家一起积极发言一起讨论。

  二、说学法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的思想,主要采用互动游戏法,启发诱导法

  1、情景游戏法: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识人的五官和了解五官的用途是什么。

  2、启发诱导法:在小黑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表情,有笑的有哭的,有伤心的等等,让幼儿观察一下不同的表情和五官是什么关系的?进而引导幼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

  (一)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歌表演引出快乐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乐小熊,今天呀!我和冯老师一起来到这里,想和你们交朋友?高兴的话就请来点掌声!"

  (二)导入游戏,引发讨论

  1、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脸的游戏"请幼儿互相说一说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们都有哪些本领?让幼儿自由讨论。

  2、请幼儿自由发言,并提问个别幼儿,并肯定全体幼儿的表现,初步了解人的面部长有五官,并了解其功用,并要时时刻刻保护它们。

  (三)五官的变化,引发讨论,学*使人情绪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这里,这怎么有这么多的数字,还有圆点?激发幼儿好奇的心理,并引导幼儿愿意露出笑脸。

  2、出示表情脸谱,"老师呀,还要给小朋友看一样东西,这是表情脸谱,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脸,因为它会给朋友带快乐,那咱们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脸吧!"

  3、出示课件(快乐的聚会),小动物们也喜欢甜甜的笑脸,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样快乐的

  4、引导幼儿通过看小动物们的快乐聚会,能感受到小动物把快乐带给了我们,要用笑脸对待朋友,笑脸代表着幸福和快乐!提问幼儿"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气不高兴了?你会用什么办法让她高兴起来露出笑脸?"引导幼儿讨论,并请幼儿发言,提问个别幼儿。给朋友唱歌、跳舞还给好朋友说好听的甜甜话,让朋友快乐,自己也就快乐了!

  (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自由想象,情感升华

  1、出示笑脸和哭脸,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送出小礼物!手拿镜子做表情游戏,并让幼儿自己动手画出笑脸,装饰"快乐树"。

  3、"快乐小熊"说要用笑脸、说甜甜话对待朋友,这样大家就都快乐了。

  (五)教学反思

  提醒幼儿每天来园时,在"心情速递板"上标出自己的心情,引导幼儿关心大家的心情,说一些高兴的话,让大家都快乐起来。

  (六)布置作业

  以漂亮的我为主题,画一副自画像,能把自己的表情真实的表现出来。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以孩子熟悉的情境主题为组织教学的逻辑线索,在主题中按照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以及与情境和材料互动,实现培养幼儿“主动学*、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教学主旨。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我共设计了4个环节,情境贯穿整个活动之中。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自我检测与评价。感到学数学是愉快的。

  二、说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发展方位知觉

  2、通过活动,认识区别上中下空间方位,学*方位词上面,中间,下面其中目标二设定为重难点。

  三、说准备

  根据活动的需要,制作

  1、情境数学课件;

  2、操作教具:人手一套。

  幼儿在体验游戏的愉快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本环节的操作更有趣有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积极。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以游戏活动贯穿,进一步让幼儿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二)学法

  中班下学期幼儿学*能力有了一定的增强、游戏水*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情境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丰富的游戏带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五、说教学程序

  (一)整体思路意图

  本节教育活动为一课时。整节课以小松鼠去锻炼—一路走过的地方——看到好吃的——送礼物给号朋友为线索4个环节,有趣有效的情境游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积极。

  (二)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通过情境导入,调动幼儿情绪,缓解对陌生环境的拘束感,并通过小松鼠去锻炼引入今天活动的内容。

  师:“瞧,这是谁呀?”(小松鼠)PPT

  它急急忙忙的是要去哪里呀,原来小松鼠是要去锻炼,你们看它来到了哪里?

  二、布题

  1、在山下看到了什么?(在山下看到了小草)小松鼠往山上爬,他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爬到了山的中间,学说中间。看到了盛开的小花)小松鼠继续往上爬,爬到了哪里了(山上,学说山上),在山上看到了一个小亭子。这时候他觉得肚子饿了,他走到小亭子里,看到里面有好多好吃,有猕猴桃,苹果和梨子(出示操作卡)还有一些好吃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猜一猜

  (1)头上长绿叶,身上方格格,东北部长她,全身黄颜色。把你们猜的东西放在苹果的上面;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2)听录音,把你们猜的东西放在猕猴桃和梨子的中间;

  (3)这个东西害羞地露出半个脸,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把他叫出来吧。在苹果的下面原来是草莓。

  2、小松鼠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非常的开心,把肚子吃的饱饱的,去看望他的朋友了。他的朋友会是谁呢?(出示三个朋友)调皮的小松鼠把给朋友的礼物藏在了大树上。(出示操作卡片)大树上有三根线小松鼠会把谁的礼物放在上面、中间和下面呢?出示准备的礼物让小朋友看一下。

  三、幼儿操作。

  边操作边说谁的礼物放在上面,谁的礼物放在中间,谁的礼物放在下面。

  四、验证。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拼图活动是幼儿园经常进行的活动,也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以往的拼图活动比较注重拼图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对拼图活动本身所蕴藏的数学内涵挖掘不够。其实,拼图活动也是帮助幼儿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掌握数概念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而且也符合新《纲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一精神。

  二、说幼儿

  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于物体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必须借助于对具体物象的感知,拼图活动恰好为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多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支持。在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圆形拼图的造型经验,为本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目标

  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数学活动目标始终贯彻的一个原则,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水品和个性特点,创设更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帮助幼儿发展思维能力则是我们确定数学活动目标、设计数学活动过程的基本准则。由此,本活动的目标初步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拼图活动,加深幼儿对圆形造型变化的认识,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初步学*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记录。

  从中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和思维特点出发,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本活动的重点,由于中班幼儿首次接触统计的方法,引导幼儿学*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就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幼儿首先学*用一种正确的顺序说出数词,对数序的感知从“连串”水*发展到“双向数链”水*,然后才能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步建立起整体与部分、数群与集合等概念。而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和思维特点。于是,本活动采用“示范讲解”、“提问”、“观察”的教学方法,“示范讲解”可以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思考拼图中的一些数学关系;“开放性的提问”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观察”则让老师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思维过程,从而根据个体的差异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2、学法

  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关系有所体验并获得感性经验,由此,本活动采用的最基本的学法就是“操作法”,这也是幼儿学*数学的基本方法,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一个个活动环节感知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幼儿思维的操练与学*

  *惯的培养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另外,本活动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分享学*经验,更好地掌握统计记录的方法。

  五、说活动程序

  1、活动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2种图案纸、若干份记录纸、数字标签、一些辅助图形

  2、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拼出示范花的图案

  出示图案纸:请小朋友根据图案用圆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导幼儿回忆拼图经验: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吗?(变换圆形的大小、颜色、数量拼出多种花的造型)

  (2)借助统计,使幼儿学会记录方法

  提问:小朋友们有很多种拼花的方法,老师想知道你们都用了哪些不一样的圆形,该怎么办呢?想知道每种圆形用了几个又该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帮助幼儿提炼多种方法,并比较得出统计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纸:

  图形数量

  帮助幼儿提炼统计记录的方法:在图形一栏中贴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圆形,在数字一栏中用数字标签记录所使用圆形的数量。

  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朵大的花的图案是由6个小的圆形拼出来的。

  感知数量: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分别有几个。

  (3)借助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①、你能用圆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图案吗?

  ②、你能用圆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图案吗?(鼓励幼儿以圆形为基础使用辅助图形拼出更多的图案造型)

  (两种不同的操作要求为幼儿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层次要求,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幼儿的需要。)请小朋友在拼图活动的基础上记录自己的拼图方法。

  (4)集体分享作品,梳理并提升幼儿经验

  幼儿交流:用几个小的圆形拼出了一个大的图案。(为幼儿提供了向同伴学*的机会,进一步理解拼图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出示第二张图案纸(船),提问: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图形拼出这个大的图案吗?你有几种拼法?请小朋友在日常拼图活动的时候试一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下来,比较一下“同一个图案,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拼出来”,更进一步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日常的拼图活动中可以继续延伸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并进一步学*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数学关系,使数学教学既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幼儿的生活,真正体现“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找一找说一说》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新班》这一主题。自己的创设与主题紧紧相扣,并且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课程即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简单数字的运用和识记能力。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及其特点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塬则在新学期的开始,幼儿就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他们更多愿意独立的做事情,并且感到自豪。经常听到他们说杯子是做什么用的?衣服又是做什么用的?冬天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夏天的衣服又是什么样子的'?等等。因此,我设计了这堂《找一找说一说》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活动目标复*4以内的点数,或根据物品用途的不同,学会简单的分类。

  2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学*用花,草等进行简单的装饰。

  会看标志找到自己的用品,不随便乱用、错拿,懂得讲卫生。

  重点难点重点:复*4以内的点数,或根据物品用途的不同,学会简单的分类。

  难点:会看标志找到自己的用品,不随便乱用、错拿,懂得讲卫生。

  活动准备事先剪好的叁角形、圆形、正方形卡片若干,彩笔每人一盒。

  幼儿用书。

  二说教法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做好挂图,准备好所有的教具。以培养孩子“主动学*,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活动以“游戏式数学”为精神主轴,增强数学学*的乐趣,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情景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历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构建完整的数理概念,让孩子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良好的品质。因此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游戏法我将通过组织有规则的游戏来引导幼儿学*。游戏法符合幼儿喜好游戏的天性,能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兴趣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游戏中轻松的学*。

  比如说我把小朋友自己用的杯子,饭盒,毛巾等小物品都全部打乱,让小朋友自己去找到自己的东西并把它放回塬处,这样教会他们不乱放东西,并且养成良好的*惯。

  2动手操作法我让幼儿找自己的用品,让他们找到以后在向我介绍这些用品是做什么用的?他们是怎样找到的?再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标志是什么。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学*能力,认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又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我先做示范,画几多简单的花纹,让小朋友们模仿,然后在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标志,贴在自己的用品上,防止拿错等。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方法。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说话的好机会。.游戏练*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四活动程序

  1.阅读幼儿用书,复*4以内的点数,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1)看看图上有什么?说说这些物品有什么用?(喝水用的、擦手用的、睡觉用的、放衣服用的)(2)数一数每种物品有多少?

  2.照照自己的用品在哪里?

  告诉来是你的衣帽橱、小床、杯子、毛巾、小椅子都在哪里?你是怎么找到的?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标志是什么?知道标志能帮助我们很快找到自己的用品,不易拿错。

  3.动手设计标志。

  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总是拿错用品,这样乱用物品很不卫生,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它们一起设计用品上的标志,你们愿意吗?我们设计什么样的图案呢?幼儿自由讨论。

  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示范几种简单的花纹画法,如圆形花瓣、长形花瓣等。

  幼儿动手在已准备好的图形卡片上,进行大胆的设计,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鼓励幼儿大胆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能讲出他人作品的可取之处。

  小结:小动物收到标志牌很高兴,以后它们再也不能用错物品了,谢谢小朋友们!

  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标志,知道使用完杯子、毛巾后,要放回塬处。会轻拿轻放,爱护自己的用品。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5

  活动的目标是:

  (1)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2)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3)引导幼儿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目标内容与教材上有所不同,原因是:这样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表述更完整、更清晰;还有就是我们身体有关部位数量为3和4的比较难找,所以我把教材中“寻找、发现自己身体有关部位蕴含的数量”改为“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这样既包括身体部位,又包括身上的衣物等,更利于活动的开展。

  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活动的难点是:

  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及用绘画方式记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和操作法,把数学知识寓于一个个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游戏之中,通过对数字卡等材料的玩耍和操作,快快乐乐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其实就是由几个小游戏有机串联而成的,什么游戏?如何串联?是否又有趣又有用?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一开始,我用“眼明嘴快”的游戏导入:“我给大家带来几个数字朋友,看看谁能最先认出它、最先说出它的名字。”然后我用“闪烁法”快速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这个游戏既能检验幼儿对数字的认识程度,又能防止已经认识数字的幼儿失去兴趣。作为对幼儿良好表现的奖励,我说:“小朋友,我爱你,照张相片送给你!”一边用手指作成取景框,“咔嚓、咔嚓”给孩子们“照相”,其实,这已经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游戏——和幼儿一起“给数字宝宝照相”。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记忆字形。分别给数字1~5照完相后,我说:“香蕉老师也想请你们给我照张相,行吗?不过,我得打扮一下,请稍等!”当我穿上贴满数字的外衣时,新一个环节开始了。

  “啊,香蕉老师变成数字人了!咦,数字宝宝跑我身上干什么?找朋友?我身上有数字宝宝的朋友吗?在哪里?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1(2、3、4、5)的朋友在哪里?”这样引导幼儿寻找我身上数量与每个数字对应的部位或物品,初步建立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当幼儿领会了游戏的要求时,我说:“数字宝宝想到小朋友身上找找朋友,可以吗?”请每位幼儿拿一张数字卡,在自己身上进一步探索、寻找数量与所拿数字相对应的部位或物品。

  下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尝试用绘画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我是这样过渡的:和孩子玩“哑谜”——我指自己身上的某一部位或物品,它的数量是几,就请拿数字几的幼儿把数字卡交给我,然后到写着这个数字的“转盘”周围等待。当所有幼儿都进行完后,我向幼儿交代要求,请幼儿在“转盘”周围的空白纸处,用画简图的方法,记录自己发现的相应数量的部位或物品,并引导同一组的幼儿画的时候分工合作,避免重复。我之所以把记录表设计成“转盘”,是因为:这样有利于几个幼儿同时记录,并且可以解决记录中出现的方向性问题,“转盘”一转动,我们可以端正地看到每幅图;另外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同时增强记录的趣味性。等幼儿记录完了,我请组与组之间交换检查,纠正错误,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正确信息。

  结束部分也充满了游戏性。“我们身上藏着很多数,动物身上也藏着很多数,你听——一只青蛙(伸出一个手指)一张嘴(指嘴巴),两只眼睛(眨两下眼睛)四条腿(各拍一下四肢),扑通一声(学蛙跳)跳下水(两臂滑水)。来,大家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吧!”这个游戏除了与数字有关外,还能让幼儿得到适当的活动。活动在有趣的游戏中结束。

  数学知识不是靠传授从外部灌输到幼儿身上的。而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自主建构起来的。数学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领域的学*活动必然是幼儿主动的探索活动,是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通过对物质材料的摆弄、操作、思考和交流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活动中,只是起指导幼儿学*的作用,而不是代替幼儿学*,不是简单地把结论或答案告诉幼儿。所以,我运用了一个个幼儿喜欢的游戏,首先激发起幼儿的学*兴趣;每个游戏中蕴含着不同的知识点,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积极操作、主动思考,不知不觉、快快乐乐地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如果活动结束后,幼儿能感到“学*数学原来这么有趣、这么快乐!”那便是我最大的成功、最大的快乐!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阅读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1)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富于想象,有较强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喜欢学*新的知识,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即使是粗浅的数学内容也需要经过一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而中班的孩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数学的重要阶段。他们认识数字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数字8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孩子把数字8的形状和已有的一些物体联系起来,让孩子能具体形象地认识记忆数字8,如何通过实际的物品让幼儿去感知8的数量,这是我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采用了游戏操作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为此我设计了游戏情景“送水果”,让幼儿带着要求去找到相应的水果卡片,在拿物品、数物品中不知不觉地感受8的数量,这遵循了“教育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原则。

  二、活动目标

  《纲要》中指出:教育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也是本次活动的显性的知识性目标。)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目标,同时也是隐性的情感目标。)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这是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也是活动的实际意义所在,它让本次活动和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为生活而服务的。)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目标。更顺利地实现活动过程,根据幼儿爱玩这一特点,我做了如下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7以内的数熟悉7以内的数量。(前期的经验准备是教师设计活动的基础,幼儿如果没有这一经验,就会影响到他们对数量8的感知。)

  物质准备:①1——8数字卡片,水果图片若干幅,歌曲磁带,ppt。

  ②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③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四、说教学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体,我采用了把枯燥的数学和活动紧密相连,让幼儿在玩中学,动中学。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观察操作法

  观察就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操作就是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等动作带动大脑感知抽象的概念。这是我为了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而采用的方法,为的是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数字8、找一找和数字8外形相像的物品,从而使他们能把抽象的8形象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数字8。

  2.按数取物法

  给予一定数量的物体,让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拿出相应数量的物体。随着幼儿数能力的增强,对幼儿只说出数,没有范例。按数取物的条件是抽象的,没有直观依据。要求幼儿对数真正理解才能完成任务,解决抽象数学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哭娃与笑娃》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好朋友》这一主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中班幼儿偶尔情绪不是很稳定,早晨来园偶尔哭着喊爸爸,妈妈,怎么劝都不好用,为此我特意设计了"笑娃娃和哭娃娃"的这次活动,将心育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活动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

  能力目标:知道哭和笑的两种不同的表情,会从两种不同的表情里判断人的心情。

  情感目标:学会关心他人,愿意为好朋友带来快乐。

  3、重点难点重点: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难点:能知道五官与表情的关系,会用简单的方法表现哭与笑两种不同的表情。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圆形卡片若干,彩笔。

  2、表现哭、笑表情的人物头像各一幅。

  3、背景音乐《笑比哭好》

  4、"心情速递"板二说教法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中班幼儿的思维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始终贯穿的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难点,我将采用情景法,互动游戏法

  1、情景法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先播放歌曲表演,引出一只快乐的小熊,激发起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让他们很快的投入到课堂中来。

  2、互动游戏法我和幼儿一起来做五官的游戏,我先指着自己的鼻子问幼儿,这是哪里呀?让幼儿猜。以此类推,我把自己的五官都指全,让幼儿猜全。接着鼓励其他幼儿跟着一起做猜猜五官游戏。做完游戏,趁着幼儿尽兴,我问幼儿:五官都有哪些本领啊,请大家一起积极发言一起讨论。

  二、说学法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的思想,主要采用互动游戏法,启发诱导法

  1、情景游戏法: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识人的五官和了解五官的用途是什么。

  2、启发诱导法:在小黑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表情,有笑的有哭的,有伤心的等等,让幼儿观察一下不同的表情和五官是什么关系的?进而引导幼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

  (一)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歌表演引出快乐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乐小熊,今天呀!我和冯老师一起来到这里,想和你们交朋友?高兴的话就请来点掌声!"

  (二)导入游戏,引发讨论

  1、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脸的游戏"请幼儿互相说一说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们都有哪些本领?让幼儿自由讨论。

  2、请幼儿自由发言,并提问个别幼儿,并肯定全体幼儿的表现,初步了解人的面部长有五官,并了解其功用,并要时时刻刻保护它们。

  (三)五官的变化,引发讨论,学*使人情绪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这里,这怎么有这么多的数字,还有圆点?激发幼儿好奇的心理,并引导幼儿愿意露出笑脸。

  2、出示表情脸谱,"老师呀,还要给小朋友看一样东西,这是表情脸谱,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脸,因为它会给朋友带快乐,那咱们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脸吧!"

  3、出示课件(快乐的聚会),小动物们也喜欢甜甜的笑脸,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样快乐的

  4、引导幼儿通过看小动物们的快乐聚会,能感受到小动物把快乐带给了我们,要用笑脸对待朋友,笑脸代表着幸福和快乐!提问幼儿"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气不高兴了?你会用什么办法让她高兴起来露出笑脸?"引导幼儿讨论,并请幼儿发言,提问个别幼儿。给朋友唱歌、跳舞还给好朋友说好听的甜甜话,让朋友快乐,自己也就快乐了!

  (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自由想象,情感升华

  1、出示笑脸和哭脸,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送出小礼物!手拿镜子做表情游戏,并让幼儿自己动手画出笑脸,装饰"快乐树"。

  3、"快乐小熊"说要用笑脸、说甜甜话对待朋友,这样大家就都快乐了。

  (五)教学反思

  提醒幼儿每天来园时,在"心情速递板"上标出自己的心情,引导幼儿关心大家的心情,说一些高兴的话,让大家都快乐起来。

  (六)布置作业

  以漂亮的我为主题,画一副自画像,能把自己的表情真实的表现出来。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3

  说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新学期刚开始就在游戏活动中观察发现,幼儿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经常听见小朋友说: “我的邻居家有个小弟弟,经常来我家和我玩玩具。”“我也有邻居,xx是我的好朋友,她住在我家的旁边,我们是好朋友”我的好朋友XX就坐在我的旁边。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我的邻居朋友》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说分析:

  我班经过了托、小、中班的学*,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相邻数的过程中,我们将以帮助小动物找房间为导线,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

  说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活动中采用、故事讲述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获得知识和经验。

  说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基本部分:

  (1)“兴趣是幼儿学*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蘑菇房》故事讲述,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

  (2)协助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定义。将故事*稳的过渡到黑板上,1号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2号数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通过抛出问题,以给相邻数找秘密,激发了幼儿的探索5以内相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给幼儿提供桔子,饼干,玩具等物品若干,引导幼儿分别对应数摆出相应数量的物品(1-5),逐步探索每个数的相邻数与该数有什么变化,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结束部分:在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4

  活动目标

  1、理解单数与双数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的数数、统计和比较等应用数学的能力。

  2、学会观察树叶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树叶的认识。

  3、在活动中能体验到同伴间学*的乐趣,培养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份树叶(叶柄)、一张表格、一只笔、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下面我请小朋友们竖起你们的

  小耳朵,仔细的听好了。听···他来了。(听完后)接下来,有哪位小朋友已经听出,

  2.老师今天请来的这位小客人是谁呢?请小朋友来告诉老师。

  教师:大家都很聪明,都听出了这是树叶。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找一找,树叶里有哪些秘密呢?

  二、对叶片的统计与分析

  1、教师示范

  教师:下面我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数一数,老师手上的这一根叶柄上有几枚小叶片?

  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跟老师一起数一数,好吗?

  教师:好了,刚刚小朋友们与老师一起数了老师叶柄上的.小叶片有几片。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数一数,然后把数好的小叶片数量记录下来。

  2、幼儿示范

  教师:这么多的叶片,你是怎么数的?

  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数叶片,你认为那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小结:生活中我们在数量较多的东西时,有很多种方法,小朋友可以采用最适合你的方法,将东西数得又快又准确。

  3、分析探索叶片的单双数的规律

  教师:老师刚才发现让小叶片两片、两片做好朋友这种方法很有趣,我们一起用这种方法在来数一数。

  三、讨论分析: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树叶,它的叶片两片、两片都找到了好朋友:有的还剩下一片没找到朋友。)

  四、树叶分类:

  教师:这里有两张表格,我们把都能找到好朋友的叶片送到这张表格里.把还剩下一片

  没有找到朋友的叶片送到另外的一张表格里,看看会发现什么秘密。

  五、统计数字:

  教师:都能两片、两片成为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各是多少?还剩下一片没有找到

  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又各是多少?

  六、分析两类数字的特点:

  1.觉得:老师发现有些树叶宝宝都有一个好朋友,而有些只有一个人。你看数字6宝宝,

  他们有3对好朋友,而数字7宝宝,却多出了一个宝宝。所以你们觉得数字宝宝中有什么秘密呢?

  2.教师:你看6、8、10、12、14这些数是什么数?7、9、11、13、15这些数是什么数呢?

  他是不是能两个、两个的凑成相同人数的呢?还是不能。

  3.教师:小朋友都发现了这个秘密,老师觉得6、8、10、12、14这些数是双数,因为他们能

  刚好能两个、两个的分好。7、9、11、13、15是单数。(讨论10以上的单双数。)

  讨论发现:已经学过的单双数规律同样适用于10以上的数字,拓展已有经验。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回家之后找找哪些物品也有这些规律。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认识梯形是中班的教学内容。在幼儿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二、说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本课重点: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三、说教具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及热情,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课件;

  2、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

  3、幼儿学具:每个幼儿座位底下放一个小信封,里面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

  4、幼儿每人一盒水彩笔;

  5、在活动室墙上张贴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片。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1、观察法:观察是幼儿认知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学*方式,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幼儿观察幻灯片,感知梯形的特征,从而区分出梯形与正方形及长方形的不同。

  2、操作法: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幼儿高度的'学*兴趣。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是激发幼儿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为一课时。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了教学设计。共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复*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一)在复*图形的基础上渗透新知识。

  1、看幻灯片,复*学过的图形,渗透新知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它是谁?(小青蛙)小青蛙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图形宝宝,它想考考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屏幕上依次出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及长方形)找幼儿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特征,最后再出现梯形,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图形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长方形,从而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有了想探索这个图形的渴望。

  2、出示一个梯形,提问幼儿: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3、师小结:这个像滑梯一样的图形叫做梯形。

  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师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卧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二)通过操作活动,巩固新知识

  每个幼儿的座位底下都有一个小信封,里面装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让幼儿找出梯形,并且为梯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三)游戏活动:“找梯形宝宝”

  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六、活动评价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6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戏定为该教案的主要游戏形式。同时,中班幼儿注意集中时间短,如果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兴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小,为了让幼儿"复*10以内的数"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我设置除了以猜想游戏的形式,我还设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这些幼儿生活常见的事物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从猜水果娃娃的数字、给水果娃娃的数字排序、点数结合拼水果、运水果等环节,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轻松的游戏中自我探索复*10以内的数。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10以内的数,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2、愿意倾听老师与同伴的讲述,能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学具:四种水果(西瓜、橘子、桃子、芒果)水果的背面有圆点和数字。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分四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是情境导入。

  出示水果娃娃,引起兴趣。"今天,小熊的水果店开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苹果、梨子、草莓、香蕉、樱桃、菠萝)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6种。

  其次是复*环节水果游戏。

  第一步先猜猜水果后面的数字。1、这些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娃娃背后都藏有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是数字几吗?A、梨子娃娃说"我比5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6B、香蕉娃娃说"我比7多1",那是几呢?8C、草莓娃娃说"我比8少1"那是几呢?7D、苹果娃娃说"我是5—10之间最小的一个数字?是几呢?5E、"你们看看5————10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9和10,那樱桃娃娃和菠萝娃娃谁是9谁是10呢?"樱桃娃娃说:"我的数字比菠萝娃娃大,谁能告诉大家是几?9那菠萝娃娃是数字几?102、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3、猜猜少了哪个数?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这个环节先出示少一个水果,问少了什么?再还原验证。教师点击空白处,少了两个水果,再还原验证。教师点击空白处,少了三个,再还原验证。最后全没了,让幼儿凭记忆回忆出有哪些水果,分别是什么数字?>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数差关系,然后巩回忆。

  第二步是给水果排排队。

  1、水果娃娃后面的数字都出来了,那现在水果娃娃想考考大家,想请你们按照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来排队?谁愿意来排队。这个时候完全是按幼儿的意愿来排队,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2、幼儿上来为数字排队,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队的?

  3、这个小朋友是按照从小大的顺序来排队的,那么你们想不想看看后面的水果会按照什么来排队呢?<让幼儿惊奇的发现,原来不光数字排队,水果也在排队呢>。

  接着是拼贴水果,其实就是幼儿操作练*数点匹配。

  第一步是教师讲解作业。小熊水果店里的水果还不是很多,要不我们给他准备一些,老师这儿有一张带有圆点的卡片,数数看上面有几个圆点,那他应该找数字几做朋友?除了看数字外,还要看看卡片的颜色相不相同,这下对了,猜猜会是什么水果呢?第二步是幼儿动手拼水果。现在请小朋友也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看看颜色对吗?反过来就是一个水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第三步是教师评价作业。你们都拼好了吗?谁愿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最后是品尝水果。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明白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小朋友真能干,帮小熊准备了这么多水果,小熊阿要谢谢你们帮了一个大忙,想请大家一起品尝美味可口的水果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觉得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中班幼儿注意力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针对这些特点,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猜猜我是谁》这节课通过猜想游戏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猜想的过程中巩固复*10以内的数。请水果娃娃来做客的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猜数字的游戏,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猜数先从简单的数字开始,由易到难,多变的提问方式,让幼儿分别猜出这10个数字,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紧接着马上让幼儿猜猜少了哪个水果,又是一轮"猜"的开始,孩子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教具的操作,让孩子们给水果娃娃身后的数字排序、拼水果,猜水果这些丝丝相扣的环节,让幼儿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通过他们自己的"猜"、"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幼儿"猜"得差不多的时候,我让他们品尝水果,这里做到动静交替,让幼儿感觉不到疲劳,也自然的过渡到结束部分。这个活动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也达到了课前制定目标。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7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愉快。

  3、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4、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1、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土坑"的小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石块" 。

  2、三个图形宝宝的家。

  3、小猫挂饰人手一个,后面贴上图形。

  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教师:"今天,猫妈妈请来了几位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二、幼儿"修路",巩固认识图形。1、教师:"宝宝们真能干,现在图形宝宝请我们到他们家去做客。

  宝宝们出发了,要跟好妈妈哦,不然会走丢的。"放音乐,学小猫走。

  2、来到小路边。教师:"唉呀呀,怎么了,"幼儿说,"小路上有许多小坑,"

  教师说:"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教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把路填满呢?"幼儿回答。

  教师:"宝宝们看,路边有那么多石头,我们用这些石头来修路吧,"幼儿修路,提醒幼儿:"宝宝们要动动脑筋,什么样的石头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3、教师检查小路有没有都修好。教师:"你们用什么形状的'石头修路的啊?(请个别幼儿回答),小路修好了,我们边走边说说你走在什么图形上。"(教师先示范,幼儿再示范)

  4。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5、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

  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6、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

  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7、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三、来到图形宝宝家做客。

  1、教师:"你们看这就是图形宝宝们的家,你们猜猜这是哪个图形宝宝的家呀?"引导幼儿说说。

  2、根据幼儿身上的图形做客。

  教师:"我的猫宝宝真能干,现在我先请戴着三角形的猫宝宝到三角形图形娃娃家里去做客,

  同时要问好。回来时要跟三角形图形娃娃说再见。"

  教师:"这次我们一起去做客,根据你身上的图形去做客。方法同上"

  3、教师验证是否正确。

  四、结束活动。

  教师:"猫宝宝们,玩了这么长时间也累了吧,我们回家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8

  活动的目标是:

  (1)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2)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3)引导幼儿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目标内容与教材上有所不同,原因是:这样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表述更完整、更清晰;还有就是我们身体有关部位数量为3和4的比较难找,所以我把教材中“寻找、发现自己身体有关部位蕴含的数量”改为“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这样既包括身体部位,又包括身上的衣物等,更利于活动的开展。

  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活动的难点是:

  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及用绘画方式记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和操作法,把数学知识寓于一个个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游戏之中,通过对数字卡等材料的玩耍和操作,快快乐乐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其实就是由几个小游戏有机串联而成的,什么游戏?如何串联?是否又有趣又有用?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一开始,我用“眼明嘴快”的游戏导入:“我给大家带来几个数字朋友,看看谁能最先认出它、最先说出它的名字。”然后我用“闪烁法”快速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这个游戏既能检验幼儿对数字的认识程度,又能防止已经认识数字的幼儿失去兴趣。作为对幼儿良好表现的奖励,我说:“小朋友,我爱你,照张相片送给你!”一边用手指作成取景框,“咔嚓、咔嚓”给孩子们“照相”,其实,这已经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游戏——和幼儿一起“给数字宝宝照相”。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记忆字形。分别给数字1~5照完相后,我说:“香蕉老师也想请你们给我照张相,行吗?不过,我得打扮一下,请稍等!”当我穿上贴满数字的外衣时,新一个环节开始了。

  “啊,香蕉老师变成数字人了!咦,数字宝宝跑我身上干什么?找朋友?我身上有数字宝宝的朋友吗?在哪里?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1(2、3、4、5)的朋友在哪里?”这样引导幼儿寻找我身上数量与每个数字对应的部位或物品,初步建立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当幼儿领会了游戏的要求时,我说:“数字宝宝想到小朋友身上找找朋友,可以吗?”请每位幼儿拿一张数字卡,在自己身上进一步探索、寻找数量与所拿数字相对应的部位或物品。

  下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尝试用绘画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我是这样过渡的:和孩子玩“哑谜”——我指自己身上的某一部位或物品,它的数量是几,就请拿数字几的幼儿把数字卡交给我,然后到写着这个数字的“转盘”周围等待。当所有幼儿都进行完后,我向幼儿交代要求,请幼儿在“转盘”周围的空白纸处,用画简图的方法,记录自己发现的相应数量的部位或物品,并引导同一组的幼儿画的时候分工合作,避免重复。我之所以把记录表设计成“转盘”,是因为:这样有利于几个幼儿同时记录,并且可以解决记录中出现的方向性问题,“转盘”一转动,我们可以端正地看到每幅图;另外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同时增强记录的趣味性。等幼儿记录完了,我请组与组之间交换检查,纠正错误,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正确信息。

  结束部分也充满了游戏性。“我们身上藏着很多数,动物身上也藏着很多数,你听——一只青蛙(伸出一个手指)一张嘴(指嘴巴),两只眼睛(眨两下眼睛)四条腿(各拍一下四肢),扑通一声(学蛙跳)跳下水(两臂滑水)。来,大家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吧!”这个游戏除了与数字有关外,还能让幼儿得到适当的活动。活动在有趣的游戏中结束。

  数学知识不是靠传授从外部灌输到幼儿身上的。而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自主建构起来的。数学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领域的学*活动必然是幼儿主动的'探索活动,是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通过对物质材料的摆弄、操作、思考和交流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活动中,只是起指导幼儿学*的作用,而不是代替幼儿学*,不是简单地把结论或答案告诉幼儿。所以,我运用了一个个幼儿喜欢的游戏,首先激发起幼儿的学*兴趣;每个游戏中蕴含着不同的知识点,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积极操作、主动思考,不知不觉、快快乐乐地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如果活动结束后,幼儿能感到“学*数学原来这么有趣、这么快乐!”那便是我最大的成功、最大的快乐!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以孩子熟悉的情境主题为组织教学的逻辑线索,在主题中按照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以及与情境和材料互动,实现培养幼儿“主动学*、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教学主旨。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我共设计了4个环节,情境贯穿整个活动之中。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自我检测与评价。感到学数学是愉快的。

  二、说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发展方位知觉

  2、通过活动,认识区别上中下空间方位,学*方位词上面,中间,下面其中目标二设定为重难点。

  三、说准备

  根据活动的需要,制作

  1、情境数学课件;

  2、操作教具:人手一套。

  幼儿在体验游戏的愉快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本环节的操作更有趣有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积极。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以游戏活动贯穿,进一步让幼儿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二)学法

  中班下学期幼儿学*能力有了一定的增强、游戏水*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情境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丰富的游戏带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五、说教学程序

  (一)整体思路意图

  本节教育活动为一课时。整节课以小松鼠去锻炼—一路走过的地方——看到好吃的——送礼物给号朋友为线索4个环节,有趣有效的情境游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积极。

  (二)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通过情境导入,调动幼儿情绪,缓解对陌生环境的拘束感,并通过小松鼠去锻炼引入今天活动的内容。

  师:“瞧,这是谁呀?”(小松鼠)PPT

  它急急忙忙的`是要去哪里呀,原来小松鼠是要去锻炼,你们看它来到了哪里?

  二、布题

  1、在山下看到了什么?(在山下看到了小草)小松鼠往山上爬,他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爬到了山的中间,学说中间。看到了盛开的小花)小松鼠继续往上爬,爬到了哪里了(山上,学说山上),在山上看到了一个小亭子。这时候他觉得肚子饿了,他走到小亭子里,看到里面有好多好吃,有猕猴桃,苹果和梨子(出示操作卡)还有一些好吃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猜一猜

  (1)头上长绿叶,身上方格格,东北部长她,全身黄颜色。把你们猜的东西放在苹果的上面;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2)听录音,把你们猜的东西放在猕猴桃和梨子的中间;

  (3)这个东西害羞地露出半个脸,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把他叫出来吧。在苹果的下面原来是草莓。

  2、小松鼠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非常的开心,把肚子吃的饱饱的,去看望他的朋友了。他的朋友会是谁呢?(出示三个朋友)调皮的小松鼠把给朋友的礼物藏在了大树上。(出示操作卡片)大树上有三根线小松鼠会把谁的礼物放在上面、中间和下面呢?出示准备的礼物让小朋友看一下。

  三、幼儿操作。

  边操作边说谁的礼物放在上面,谁的礼物放在中间,谁的礼物放在下面。

  四、验证。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都渗透着数学知识,如:早晨入园时可以问问幼儿:“今天几点起床的?几点上幼儿园的?”又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问问幼儿:“谁排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幼儿形成了序数的概念;分午饭时,碗与筷子的一一对应、小朋友的人数与所搬的小椅子的个数的对应与比较,既提高了幼儿的点数能力,又将对应、比较知识融合其中。生活中的数学教育随处都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数字。因此,我设计了活动《找数字》,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根据幼儿的认知,理解水*,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幼儿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二、说难点,重点

  难点: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数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每个数字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数字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幼儿的概念是模糊的。虽然他们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数字,但他们几乎没有去思考,理解过这些数字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因此,让幼儿“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是本次活动中的难点。

  重点:在幼儿的眼中,“数字”与“图画”没有太多的区别,所以,常常有幼儿把“5”写成了“ζ ”,把“9”画成“ ”像一个气球。因此,如何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这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说活动准备。

  教师的准备工作:

  (1)一座没有门牌号的楼房,分别住着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牛等十个小动物。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称,汽车等。

  (2)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图片。

  幼儿的准备工作:

  请幼儿收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品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温度计等。)并布置在教室的四周,成为“数字世界”。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纲要》中要求,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学*,在探索中学*。围绕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学*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1、情景学*法:把幼儿收集来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教室四周,形成一个有趣的“数字世界”。

  2、观察法:通过幼儿观察他们带来的物品,理解“数字”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并引起幼儿的思考。

  3、操作法:通过幼儿为各种物品编号码,加深幼儿对“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理解。

  4、游戏法:在本次活动中,游戏是一条主线,通过幼儿“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编数字”等小游戏来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我将分成: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游“粗心王国”这四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游“数字世界”。

  带领幼儿来到“数字世界”,请幼儿注意观察,这些物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教师用神秘的语调说:“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神秘世界,这里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找一找,是什么?”引导幼儿寻找数字,发现钟,表,日历,称等物品上都有数字。这样问题导入,一下子就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二环节是:猜数字。

  请幼儿猜想物品上数字的意义及他们的功用。教师说:“刚才,我们逛了数字世界,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称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6分钟。

  第三个环节是:找数字。

  请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四环节:游“粗心王国”。

  请幼儿为空白的物品添上数字。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这一环节大约进行8分钟。

  在整个活动中,我依据幼儿的学*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贴*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及形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达到我在活动前预设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等若干)。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数学的欲望。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

  4.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1、教具:大的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小箱子一个(里面放图形或卡纸做的小鸟一只)

  2、学具: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圆形等若干)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用图形给小鸟造一间漂亮的小房子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4、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

  (二)学法

  幼儿是学*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鸟造一间漂亮的房子,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图形游戏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第一次操作——纸箱变魔术

  带领幼儿摸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并通过交流发言,做分类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复*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以及常见颜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 图形变变变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图形变变变”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拼一拼来巩固对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4.第三次操作——小鸟的家

  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这三次操作活动每次的药企业和难度都不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线条清晰,利于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探索。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一次活动后,我们的教具和学具也还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间,所以我请孩子们把材料转移到活动区,在那里感兴趣的孩子们还可以接着探索形状的奥秘。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组合和转换关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中遇到困难时尝试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数学的欲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1、教具:自制的“石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

  2、学具: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石头的颜色和形状,达到巩固和比较各种形状特征的目标。

  4、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让幼儿在捡石头——铺石头——踩石头的一系列游戏来达到预设目标

  5、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铺石头”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捡石头铺路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第一次操作——捡“石头”

  带领幼儿捡“石头”,引导幼儿观察“石头”的形状,并通过交流发言,做分类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复*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以及常见颜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铺“石头”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石头”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来巩固对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3.第三次操作——拼“石头”

  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难点问题——有些坑找不到相同形状的“石头”来填,并及时抛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这三次操作活动每次的药企业和难度都不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线条清晰,利于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探索。

  4、音乐活动——踩“石头”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活动要动静交替,切合幼儿年龄特点。中班幼儿的专注时间一般在25——30分钟左右,在三次操作活动后,我特意安排了这个音乐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跳一跳,蹦一蹦,抢一抢,放松心情,活跃气氛,而且也再次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和掌握。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一次活动后,我们的教具和学具也还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间,所以我请孩子们把材料转移到活动区,在那里感兴趣的孩子们还可以接着探索形状的奥秘。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组合和转换关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中遇到困难时尝试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3

  一、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生活是幼儿学*的源泉,在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现象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所以**应该培养幼儿对学*数学的积极情绪,最重要让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二、说教材

  数字对于幼儿来说是枯燥,为了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以情景故事为主线,把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有导向作用,根据中班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感知7的物体数量,理解6添上1就是7。

  2.学会把物体的数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完整。3.体验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四、说重点难点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把本次活动的认知目标为重点,技能目标为难点,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为活动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开心农场》等。

  五、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在学*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帮助幼儿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情景激趣法、启发提问法、游戏法,激发幼儿学*的欲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惯。

  六、活动总结

  最后说本次活动的亮点,本次活动是游戏法与情景法的相结合。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生活即教育”,在创设的情境中,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贴*幼儿的生活,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法让幼儿在趣味性、游戏性的'活动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七、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去探索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充分去自由探索和体验,通过探索操作法、小组讨论法、趣味游戏法,让幼儿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八、说活动过程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把活动过程分为6个环节,第一环节我会以游戏的方式进场,师幼互动开汽车,教师要求幼儿开车前报一下人数,进入创设的情景——农场。此游戏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1-7的数字,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第二环节进入情境后,教师运用启发提问法:到站啦,我们来到了开心农场,很开心,看谁来了?屏幕上出现小狗的图片,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提高语言能力,增强自信心,达到活动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课件先出现6个物体后来加入了一个物体,成为了7个物体,意思让幼儿理解6添上1就是7,出现了小狗,小鸭等生活中认识的事物,贴*幼儿的生活,过程不断的重复,方便幼儿的记忆和理解。

  第三环节,游戏部分,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学*过程和学*方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当幼儿的专注力下降的时候,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学*的兴趣。活动室里布置了两棵树,上面挂满了水果和蔬菜,教师给幼儿布置任务,请每位幼儿手里拿着一个篮子去摘7个水果或者蔬菜,然后师幼一起来验证幼儿的操作。

  第四环节,幼儿操作,教师先示范,“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个打包袋,装7个水果或者蔬菜,并把你们的点货单填好了,一起送到跟你衣服身上对应数字的篮子里放好,要把篮子的袋子都装满了水果或者蔬菜哦!”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幼儿拿到点货单先写上你身上的号码,然后举例子说明,“例如你拿了3个西红柿就记录在点货单上,明白吗?如果我们干着又快又好,农场主说可以送一袋给我们带回家分享。”让幼儿自由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描述自己的记录卡并验证。

  第六环节,结束活动,教师小结完后就请幼儿上车回家,出发回家前让幼儿点一次人数,再一次感知7的数量。

  九、说活动延伸

  五大领域是相辅相成的,我会把本次活动的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区或者益智区等各个领域,让幼儿的兴趣得到持续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拼图活动是幼儿园经常进行的活动,也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以往的拼图活动比较注重拼图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对拼图活动本身所蕴藏的数学内涵挖掘不够。其实,拼图活动也是帮助幼儿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掌握数概念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而且也符合新《纲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一精神。

  二、说幼儿

  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于物体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必须借助于对具体物象的感知,拼图活动恰好为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多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支持。在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圆形拼图的造型经验,为本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目标

  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数学活动目标始终贯彻的一个原则,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水品和个性特点,创设更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帮助幼儿发展思维能力则是我们确定数学活动目标、设计数学活动过程的基本准则。由此,本活动的目标初步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拼图活动,加深幼儿对圆形造型变化的认识,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初步学*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记录。

  从中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和思维特点出发,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本活动的重点,由于中班幼儿首次接触统计的方法,引导幼儿学*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就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幼儿首先学*用一种正确的顺序说出数词,对数序的感知从“连串”水*发展到“双向数链”水*,然后才能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步建立起整体与部分、数群与集合等概念。而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和思维特点。于是,本活动采用“示范讲解”、“提问”、“观察”的教学方法,“示范讲解”可以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思考拼图中的`一些数学关系;“开放性的提问”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观察”则让老师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思维过程,从而根据个体的差异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2、学法

  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关系有所体验并获得感性经验,由此,本活动采用的最基本的学法就是“操作法”,这也是幼儿学*数学的基本方法,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一个个活动环节感知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幼儿思维的操练与学*

  *惯的培养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另外,本活动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分享学*经验,更好地掌握统计记录的方法。

  五、说活动程序

  1、活动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2种图案纸、若干份记录纸、数字标签、一些辅助图形

  2、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拼出示范花的图案

  出示图案纸:请小朋友根据图案用圆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导幼儿回忆拼图经验: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吗?(变换圆形的大小、颜色、数量拼出多种花的造型)

  (2)借助统计,使幼儿学会记录方法

  提问:小朋友们有很多种拼花的方法,老师想知道你们都用了哪些不一样的圆形,该怎么办呢?想知道每种圆形用了几个又该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帮助幼儿提炼多种方法,并比较得出统计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纸:

  图形数量

  帮助幼儿提炼统计记录的方法:在图形一栏中贴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圆形,在数字一栏中用数字标签记录所使用圆形的数量。

  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朵大的花的图案是由6个小的圆形拼出来的。

  感知数量: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分别有几个。

  (3)借助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①、你能用圆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图案吗?

  ②、你能用圆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图案吗?(鼓励幼儿以圆形为基础使用辅助图形拼出更多的图案造型)

  (两种不同的操作要求为幼儿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层次要求,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幼儿的需要。)请小朋友在拼图活动的基础上记录自己的拼图方法。

  (4)集体分享作品,梳理并提升幼儿经验

  幼儿交流:用几个小的圆形拼出了一个大的图案。(为幼儿提供了向同伴学*的机会,进一步理解拼图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出示第二张图案纸(船),提问: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图形拼出这个大的图案吗?你有几种拼法?请小朋友在日常拼图活动的时候试一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下来,比较一下“同一个图案,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拼出来”,更进一步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日常的拼图活动中可以继续延伸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并进一步学*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数学关系,使数学教学既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幼儿的生活,真正体现“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简单的说可以包含了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四大领域。数以及数与数间的逻辑关系是事物各种属性关系在人脑中引起的综合反映,复杂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说的相邻数对于4到5岁的幼儿尚没有在其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而与其接*的邻居关系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10以内的相邻数》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对象。”为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本活动中采用、故事讲述法、情景表演法、猜测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获得知识和经验。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的说课还很粗糙,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三、说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制定了以下目标: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认知)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认知)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能力)

  四、说重难点:

  1、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五、说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十座写有1——10数字的蘑菇小房子,小猴、小熊手偶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故事《住宾馆》。

  2、1-10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黑板1——11的数字卡片。

  3、幼儿数学操作板1个/人,1-10的点卡一套/人。

  4、扑克牌人手一份(从1到11);标有1—10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

  5、已经学*过了《11以内的序数》、《11以内数的形成》(包括0)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

  六、说过程:

  1、开始部分: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A、拍手游戏:“嘿嘿,(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

  B、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2、基本部分:

  A“兴趣是幼儿学*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故事讲述和表演,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如:

  (1)熊猫说6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8号的邻居,8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9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将小动物全部拿走,只留下带有数字的.小房子,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并帮助幼儿相邻数的定义(1)。提问:6的邻居是谁呀?(理解“相邻数”。小朋友都有两个好听的名字,比如王乾瑞小朋友在家里妈妈叫你宝宝,在幼儿园老师叫你王乾瑞。数字的邻居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得出结论:7和8是6的邻居,也叫做6的相邻数,9和10是8的邻居,也叫做8的相邻数。(2)提问:那么5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5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3)幼儿自主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B复*11以内数的形成,“添1就是,比少1”为后面理解10以内相邻数(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打下基础。复*数字1-11。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就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11。

  C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1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0是1的相邻数,2是1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发放幼儿数学操作板及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依次找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6、7、8、9、10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3、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1)、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1-10其中一张数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问你,的相邻数就是和?”(2)《扑克牌里的相邻数》:两人一组,甲抽取乙扑克牌里的任一张牌,然后让甲找相邻数,找对了,牌归他,找错了牌归乙。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后以谁的牌多为胜。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2)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等若干)。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数学的欲望。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

  4.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1、教具:大的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小箱子一个(里面放图形或卡纸做的小鸟一只)

  2、学具: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圆形等若干)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用图形给小鸟造一间漂亮的小房子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4、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

  (二)学法

  幼儿是学*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鸟造一间漂亮的房子,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图形游戏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第一次操作——纸箱变魔术

  带领幼儿摸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并通过交流发言,做分类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复*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以及常见颜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 图形变变变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图形变变变”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拼一拼来巩固对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4.第三次操作——小鸟的家

  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这三次操作活动每次的药企业和难度都不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线条清晰,利于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探索。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一次活动后,我们的教具和学具也还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间,所以我请孩子们把材料转移到活动区,在那里感兴趣的孩子们还可以接着探索形状的奥秘。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组合和转换关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中遇到困难时尝试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2

  活动目标

  1、理解单数与双数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的数数、统计和比较等应用数学的能力。

  2、学会观察树叶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树叶的认识。

  3、在活动中能体验到同伴间学*的乐趣,培养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份树叶(叶柄)、一张表格、一只笔、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下面我请小朋友们竖起你们的

  小耳朵,仔细的听好了。听···他来了。(听完后)接下来,有哪位小朋友已经听出,

  2.老师今天请来的`这位小客人是谁呢?请小朋友来告诉老师。

  教师:大家都很聪明,都听出了这是树叶。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找一找,树叶里有哪些秘密呢?

  二、对叶片的统计与分析

  1、教师示范

  教师:下面我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数一数,老师手上的这一根叶柄上有几枚小叶片?

  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跟老师一起数一数,好吗?

  教师:好了,刚刚小朋友们与老师一起数了老师叶柄上的小叶片有几片。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数一数,然后把数好的小叶片数量记录下来。

  2、幼儿示范

  教师:这么多的叶片,你是怎么数的?

  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数叶片,你认为那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小结:生活中我们在数量较多的东西时,有很多种方法,小朋友可以采用最适合你的方法,将东西数得又快又准确。

  3、分析探索叶片的单双数的规律

  教师:老师刚才发现让小叶片两片、两片做好朋友这种方法很有趣,我们一起用这种方法在来数一数。

  三、讨论分析: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树叶,它的叶片两片、两片都找到了好朋友:有的还剩下一片没找到朋友。)

  四、树叶分类:

  教师:这里有两张表格,我们把都能找到好朋友的叶片送到这张表格里.把还剩下一片

  没有找到朋友的叶片送到另外的一张表格里,看看会发现什么秘密。

  五、统计数字:

  教师:都能两片、两片成为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各是多少?还剩下一片没有找到

  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又各是多少?

  六、分析两类数字的特点:

  1.觉得:老师发现有些树叶宝宝都有一个好朋友,而有些只有一个人。你看数字6宝宝,

  他们有3对好朋友,而数字7宝宝,却多出了一个宝宝。所以你们觉得数字宝宝中有什么秘密呢?

  2.教师:你看6、8、10、12、14这些数是什么数?7、9、11、13、15这些数是什么数呢?

  他是不是能两个、两个的凑成相同人数的呢?还是不能。

  3.教师:小朋友都发现了这个秘密,老师觉得6、8、10、12、14这些数是双数,因为他们能

  刚好能两个、两个的分好。7、9、11、13、15是单数。(讨论10以上的单双数。)

  讨论发现:已经学过的单双数规律同样适用于10以上的数字,拓展已有经验。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回家之后找找哪些物品也有这些规律。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都渗透着数学知识,如:早晨入园时可以问问幼儿:“今天几点起床的?几点上幼儿园的?”又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问问幼儿:“谁排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幼儿形成了序数的概念;分午饭时,碗与筷子的一一对应、小朋友的人数与所搬的小椅子的个数的对应与比较,既提高了幼儿的点数能力,又将对应、比较知识融合其中。生活中的数学教育随处都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数字。因此,我设计了活动《找数字》,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根据幼儿的认知,理解水*,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幼儿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二、说难点,重点

  难点: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数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每个数字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数字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幼儿的概念是模糊的。虽然他们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数字,但他们几乎没有去思考,理解过这些数字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因此,让幼儿“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是本次活动中的难点。

  重点:在幼儿的眼中,“数字”与“图画”没有太多的区别,所以,常常有幼儿把“5”写成了“ζ ”,把“9”画成“ ”像一个气球。因此,如何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这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说活动准备。

  教师的准备工作:

  (1)一座没有门牌号的楼房,分别住着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牛等十个小动物。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称,汽车等。

  (2)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图片。

 幼儿的准备工作:

  请幼儿收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品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温度计等。)并布置在教室的四周,成为“数字世界”。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纲要》中要求,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学*,在探索中学*。围绕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学*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1、情景学*法:把幼儿收集来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教室四周,形成一个有趣的“数字世界”。

  2、观察法:通过幼儿观察他们带来的物品,理解“数字”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并引起幼儿的思考。

  3、操作法:通过幼儿为各种物品编号码,加深幼儿对“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理解。

  4、游戏法:在本次活动中,游戏是一条主线,通过幼儿“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编数字”等小游戏来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我将分成: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游“粗心王国”这四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游“数字世界”。

  带领幼儿来到“数字世界”,请幼儿注意观察,这些物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教师用神秘的语调说:“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神秘世界,这里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找一找,是什么?”引导幼儿寻找数字,发现钟,表,日历,称等物品上都有数字。这样问题导入,一下子就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二环节是:猜数字。

  请幼儿猜想物品上数字的意义及他们的功用。教师说:“刚才,我们逛了数字世界,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称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6分钟。

  第三个环节是:找数字。

  请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四环节:游“粗心王国”。

  请幼儿为空白的物品添上数字。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这一环节大约进行8分钟。

  在整个活动中,我依据幼儿的学*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贴*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及形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达到我在活动前预设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找一找说一说》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新班》这一主题。自己的创设与主题紧紧相扣,并且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课程即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简单数字的运用和识记能力。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及其特点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塬则在新学期的开始,幼儿就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他们更多愿意独立的做事情,并且感到自豪。经常听到他们说杯子是做什么用的?衣服又是做什么用的?冬天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夏天的衣服又是什么样子的?等等。因此,我设计了这堂《找一找说一说》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活动目标复*4以内的点数,或根据物品用途的不同,学会简单的分类。

  2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学*用花,草等进行简单的装饰。

  会看标志找到自己的用品,不随便乱用、错拿,懂得讲卫生。

  重点难点重点:复*4以内的点数,或根据物品用途的不同,学会简单的分类。

  难点:会看标志找到自己的用品,不随便乱用、错拿,懂得讲卫生。

  活动准备事先剪好的叁角形、圆形、正方形卡片若干,彩笔每人一盒。

  幼儿用书。

  二说教法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做好挂图,准备好所有的教具。以培养孩子“主动学*,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活动以“游戏式数学”为精神主轴,增强数学学*的乐趣,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情景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历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构建完整的数理概念,让孩子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良好的品质。因此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游戏法我将通过组织有规则的游戏来引导幼儿学*。游戏法符合幼儿喜好游戏的天性,能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兴趣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游戏中轻松的学*。

  比如说我把小朋友自己用的杯子,饭盒,毛巾等小物品都全部打乱,让小朋友自己去找到自己的东西并把它放回塬处,这样教会他们不乱放东西,并且养成良好的*惯。

  2动手操作法我让幼儿找自己的用品,让他们找到以后在向我介绍这些用品是做什么用的?他们是怎样找到的?再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标志是什么。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学*能力,认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又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我先做示范,画几多简单的花纹,让小朋友们模仿,然后在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标志,贴在自己的用品上,防止拿错等。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方法。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说话的`好机会。.游戏练*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四活动程序

  1.阅读幼儿用书,复*4以内的点数,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1)看看图上有什么?说说这些物品有什么用?(喝水用的、擦手用的、睡觉用的、放衣服用的)(2)数一数每种物品有多少?

  2.照照自己的用品在哪里?

  告诉来是你的衣帽橱、小床、杯子、毛巾、小椅子都在哪里?你是怎么找到的?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标志是什么?知道标志能帮助我们很快找到自己的用品,不易拿错。

  3.动手设计标志。

  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总是拿错用品,这样乱用物品很不卫生,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它们一起设计用品上的标志,你们愿意吗?我们设计什么样的图案呢?幼儿自由讨论。

  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示范几种简单的花纹画法,如圆形花瓣、长形花瓣等。

  幼儿动手在已准备好的图形卡片上,进行大胆的设计,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鼓励幼儿大胆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能讲出他人作品的可取之处。

  小结:小动物收到标志牌很高兴,以后它们再也不能用错物品了,谢谢小朋友们!

  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标志,知道使用完杯子、毛巾后,要放回塬处。会轻拿轻放,爱护自己的用品。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5

  说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新学期刚开始就在游戏活动中观察发现,幼儿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经常听见小朋友说: “我的邻居家有个小弟弟,经常来我家和我玩玩具。”“我也有邻居,xx是我的好朋友,她住在我家的旁边,我们是好朋友”我的好朋友XX就坐在我的旁边。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我的邻居朋友》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说分析:

  我班经过了托、小、中班的学*,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相邻数的过程中,我们将以帮助小动物找房间为导线,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

  说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活动中采用、故事讲述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获得知识和经验。

  说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基本部分:

  (1)“兴趣是幼儿学*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蘑菇房》故事讲述,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

  (2)协助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定义。将故事*稳的过渡到黑板上,1号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2号数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通过抛出问题,以给相邻数找秘密,激发了幼儿的探索5以内相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给幼儿提供桔子,饼干,玩具等物品若干,引导幼儿分别对应数摆出相应数量的物品(1-5),逐步探索每个数的相邻数与该数有什么变化,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结束部分:在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富于想象,有较强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喜欢学*新的知识,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即使是粗浅的数学内容也需要经过一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而中班的孩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数学的重要阶段。他们认识数字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数字8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孩子把数字8的形状和已有的一些物体联系起来,让孩子能具体形象地认识记忆数字8,如何通过实际的物品让幼儿去感知8的数量,这是我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采用了游戏操作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为此我设计了游戏情景“送水果”,让幼儿带着要求去找到相应的水果卡片,在拿物品、数物品中不知不觉地感受8的数量,这遵循了“教育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原则。

  二、活动目标

  《纲要》中指出:教育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也是本次活动的显性的知识性目标。)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目标,同时也是隐性的情感目标。)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这是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也是活动的实际意义所在,它让本次活动和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为生活而服务的。)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目标。更顺利地实现活动过程,根据幼儿爱玩这一特点,我做了如下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7以内的数熟悉7以内的数量。(前期的'经验准备是教师设计活动的基础,幼儿如果没有这一经验,就会影响到他们对数量8的感知。)

  物质准备:①1——8数字卡片,水果图片若干幅,歌曲磁带,ppt。

  ②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③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四、说教学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体,我采用了把枯燥的数学和活动紧密相连,让幼儿在玩中学,动中学。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观察操作法

  观察就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操作就是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等动作带动大脑感知抽象的概念。这是我为了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而采用的方法,为的是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数字8、找一找和数字8外形相像的物品,从而使他们能把抽象的8形象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数字8。

  2.按数取物法

  给予一定数量的物体,让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拿出相应数量的物体。随着幼儿数能力的增强,对幼儿只说出数,没有范例。按数取物的条件是抽象的,没有直观依据。要求幼儿对数真正理解才能完成任务,解决抽象数学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7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戏定为该教案的主要游戏形式。同时,中班幼儿注意集中时间短,如果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兴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小,为了让幼儿"复*10以内的数"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我设置除了以猜想游戏的形式,我还设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这些幼儿生活常见的事物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从猜水果娃娃的数字、给水果娃娃的数字排序、点数结合拼水果、运水果等环节,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轻松的游戏中自我探索复*10以内的数。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10以内的数,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2、愿意倾听老师与同伴的讲述,能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学具:四种水果(西瓜、橘子、桃子、芒果)水果的背面有圆点和数字。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分四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是情境导入。

  出示水果娃娃,引起兴趣。"今天,小熊的水果店开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苹果、梨子、草莓、香蕉、樱桃、菠萝)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6种。

  其次是复*环节水果游戏。

  第一步先猜猜水果后面的数字。1、这些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娃娃背后都藏有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是数字几吗?A、梨子娃娃说"我比5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6B、香蕉娃娃说"我比7多1",那是几呢?8C、草莓娃娃说"我比8少1"那是几呢?7D、苹果娃娃说"我是5—10之间最小的一个数字?是几呢?5E、"你们看看5————10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9和10,那樱桃娃娃和菠萝娃娃谁是9谁是10呢?"樱桃娃娃说:"我的数字比菠萝娃娃大,谁能告诉大家是几?9那菠萝娃娃是数字几?102、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3、猜猜少了哪个数?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这个环节先出示少一个水果,问少了什么?再还原验证。教师点击空白处,少了两个水果,再还原验证。教师点击空白处,少了三个,再还原验证。最后全没了,让幼儿凭记忆回忆出有哪些水果,分别是什么数字?>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数差关系,然后巩回忆。

  第二步是给水果排排队。

  1、水果娃娃后面的数字都出来了,那现在水果娃娃想考考大家,想请你们按照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来排队?谁愿意来排队。这个时候完全是按幼儿的意愿来排队,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2、幼儿上来为数字排队,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队的?

  3、这个小朋友是按照从小大的顺序来排队的,那么你们想不想看看后面的水果会按照什么来排队呢?<让幼儿惊奇的发现,原来不光数字排队,水果也在排队呢>。

  接着是拼贴水果,其实就是幼儿操作练*数点匹配。

  第一步是教师讲解作业。小熊水果店里的水果还不是很多,要不我们给他准备一些,老师这儿有一张带有圆点的卡片,数数看上面有几个圆点,那他应该找数字几做朋友?除了看数字外,还要看看卡片的颜色相不相同,这下对了,猜猜会是什么水果呢?第二步是幼儿动手拼水果。现在请小朋友也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看看颜色对吗?反过来就是一个水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第三步是教师评价作业。你们都拼好了吗?谁愿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最后是品尝水果。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明白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小朋友真能干,帮小熊准备了这么多水果,小熊阿要谢谢你们帮了一个大忙,想请大家一起品尝美味可口的水果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觉得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中班幼儿注意力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针对这些特点,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猜猜我是谁》这节课通过猜想游戏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猜想的过程中巩固复*10以内的数。请水果娃娃来做客的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猜数字的游戏,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猜数先从简单的数字开始,由易到难,多变的'提问方式,让幼儿分别猜出这10个数字,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紧接着马上让幼儿猜猜少了哪个水果,又是一轮"猜"的开始,孩子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教具的操作,让孩子们给水果娃娃身后的数字排序、拼水果,猜水果这些丝丝相扣的环节,让幼儿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通过他们自己的"猜"、"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幼儿"猜"得差不多的时候,我让他们品尝水果,这里做到动静交替,让幼儿感觉不到疲劳,也自然的过渡到结束部分。这个活动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也达到了课前制定目标。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8

  一、课题及设计意图

  今天的课题是《得数是6的加法》,本课是在前面学*了5以内数的加减法和6的组成之后,进一步学*数的加法运算。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学*做好准备,我在设计《得数是6的加法》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利用6的组成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

  2、能力目标:通过幼儿自主探究学*,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惯。

  三、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根据6的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知道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四、教法

  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五、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培养幼儿良好的学*方法与学**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新知。

  按照心理学常识,幼儿对学*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把学*当成愉快的事。因此,上课一开始进行复*时,就设计这样的导语: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很多加减法了,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能干,(点出复*题)最先做出老师出的这些题,好吗?在这种刺激下,人人都想当老师眼中的小能手,兴趣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这是引导幼儿复*5以内数的加减;这是复*6的组成。

  在新课学*中,通过可爱的动物图片群和插入声音的播放,激发幼儿学*新知的欲望,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得数是6的加法。这是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学*5+1和1+5,初步引导通过组成计算得数;然后出示4+2和2+4两个算式,让幼儿摆弄小棒探索得出4+2=6和2+4=6,再脱离小棒的帮助通过组成计算得数;最后直接出示算式3+3=让幼儿利用组成计算得数。本课的难点是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通过感知具体事物的数量,引导幼儿填空,找出另一个加数,再过渡到利用6的组成想出另一个加数。

  本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观察和操作,来感知得数是6的加法;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是6的加法;最后通过提高练*,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成功的喜悦。

  最后,对于说课的内容和方式的理解,我也是处于摸索阶段。我今天和大家交流,探讨,只是一个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9

  活动的目标是:

  (1)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2)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3)引导幼儿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目标内容与教材上有所不同,原因是:这样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表述更完整、更清晰;还有就是我们身体有关部位数量为3和4的比较难找,所以我把教材中“寻找、发现自己身体有关部位蕴含的数量”改为“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这样既包括身体部位,又包括身上的衣物等,更利于活动的开展。

  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活动的难点是:

  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及用绘画方式记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和操作法,把数学知识寓于一个个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游戏之中,通过对数字卡等材料的玩耍和操作,快快乐乐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其实就是由几个小游戏有机串联而成的,什么游戏?如何串联?是否又有趣又有用?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一开始,我用“眼明嘴快”的游戏导入:“我给大家带来几个数字朋友,看看谁能最先认出它、最先说出它的名字。”然后我用“闪烁法”快速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这个游戏既能检验幼儿对数字的认识程度,又能防止已经认识数字的`幼儿失去兴趣。作为对幼儿良好表现的奖励,我说:“小朋友,我爱你,照张相片送给你!”一边用手指作成取景框,“咔嚓、咔嚓”给孩子们“照相”,其实,这已经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游戏——和幼儿一起“给数字宝宝照相”。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记忆字形。分别给数字1~5照完相后,我说:“香蕉老师也想请你们给我照张相,行吗?不过,我得打扮一下,请稍等!”当我穿上贴满数字的外衣时,新一个环节开始了。

  “啊,香蕉老师变成数字人了!咦,数字宝宝跑我身上干什么?找朋友?我身上有数字宝宝的朋友吗?在哪里?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1(2、3、4、5)的朋友在哪里?”这样引导幼儿寻找我身上数量与每个数字对应的部位或物品,初步建立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当幼儿领会了游戏的要求时,我说:“数字宝宝想到小朋友身上找找朋友,可以吗?”请每位幼儿拿一张数字卡,在自己身上进一步探索、寻找数量与所拿数字相对应的部位或物品。

  下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尝试用绘画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我是这样过渡的:和孩子玩“哑谜”——我指自己身上的某一部位或物品,它的数量是几,就请拿数字几的幼儿把数字卡交给我,然后到写着这个数字的“转盘”周围等待。当所有幼儿都进行完后,我向幼儿交代要求,请幼儿在“转盘”周围的空白纸处,用画简图的方法,记录自己发现的相应数量的部位或物品,并引导同一组的幼儿画的时候分工合作,避免重复。我之所以把记录表设计成“转盘”,是因为:这样有利于几个幼儿同时记录,并且可以解决记录中出现的方向性问题,“转盘”一转动,我们可以端正地看到每幅图;另外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同时增强记录的趣味性。等幼儿记录完了,我请组与组之间交换检查,纠正错误,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正确信息。

  结束部分也充满了游戏性。“我们身上藏着很多数,动物身上也藏着很多数,你听——一只青蛙(伸出一个手指)一张嘴(指嘴巴),两只眼睛(眨两下眼睛)四条腿(各拍一下四肢),扑通一声(学蛙跳)跳下水(两臂滑水)。来,大家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吧!”这个游戏除了与数字有关外,还能让幼儿得到适当的活动。活动在有趣的游戏中结束。

  数学知识不是靠传授从外部灌输到幼儿身上的。而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自主建构起来的。数学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领域的学*活动必然是幼儿主动的探索活动,是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通过对物质材料的摆弄、操作、思考和交流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活动中,只是起指导幼儿学*的作用,而不是代替幼儿学*,不是简单地把结论或答案告诉幼儿。所以,我运用了一个个幼儿喜欢的游戏,首先激发起幼儿的学*兴趣;每个游戏中蕴含着不同的知识点,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积极操作、主动思考,不知不觉、快快乐乐地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如果活动结束后,幼儿能感到“学*数学原来这么有趣、这么快乐!”那便是我最大的成功、最大的快乐!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0

  一、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生活是幼儿学*的源泉,在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现象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所以**应该培养幼儿对学*数学的积极情绪,最重要让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二、说教材

  数字对于幼儿来说是枯燥,为了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以情景故事为主线,把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有导向作用,根据中班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感知7的物体数量,理解6添上1就是7。

  2.学会把物体的数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完整。3.体验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四、说重点难点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把本次活动的认知目标为重点,技能目标为难点,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为活动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开心农场》等。

  五、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在学*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帮助幼儿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情景激趣法、启发提问法、游戏法,激发幼儿学*的欲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惯。

  六、活动总结

  最后说本次活动的亮点,本次活动是游戏法与情景法的相结合。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生活即教育”,在创设的情境中,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贴*幼儿的生活,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法让幼儿在趣味性、游戏性的活动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七、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去探索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充分去自由探索和体验,通过探索操作法、小组讨论法、趣味游戏法,让幼儿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八、说活动过程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把活动过程分为6个环节,第一环节我会以游戏的方式进场,师幼互动开汽车,教师要求幼儿开车前报一下人数,进入创设的情景——农场。此游戏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1-7的数字,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第二环节进入情境后,教师运用启发提问法:到站啦,我们来到了开心农场,很开心,看谁来了?屏幕上出现小狗的图片,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提高语言能力,增强自信心,达到活动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课件先出现6个物体后来加入了一个物体,成为了7个物体,意思让幼儿理解6添上1就是7,出现了小狗,小鸭等生活中认识的事物,贴*幼儿的生活,过程不断的重复,方便幼儿的记忆和理解。

  第三环节,游戏部分,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学*过程和学*方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当幼儿的专注力下降的时候,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学*的.兴趣。活动室里布置了两棵树,上面挂满了水果和蔬菜,教师给幼儿布置任务,请每位幼儿手里拿着一个篮子去摘7个水果或者蔬菜,然后师幼一起来验证幼儿的操作。

  第四环节,幼儿操作,教师先示范,“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个打包袋,装7个水果或者蔬菜,并把你们的点货单填好了,一起送到跟你衣服身上对应数字的篮子里放好,要把篮子的袋子都装满了水果或者蔬菜哦!”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幼儿拿到点货单先写上你身上的号码,然后举例子说明,“例如你拿了3个西红柿就记录在点货单上,明白吗?如果我们干着又快又好,农场主说可以送一袋给我们带回家分享。”让幼儿自由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描述自己的记录卡并验证。

  第六环节,结束活动,教师小结完后就请幼儿上车回家,出发回家前让幼儿点一次人数,再一次感知7的数量。

  九、说活动延伸

  五大领域是相辅相成的,我会把本次活动的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区或者益智区等各个领域,让幼儿的兴趣得到持续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拼图活动是幼儿园经常进行的活动,也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以往的拼图活动比较注重拼图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对拼图活动本身所蕴藏的数学内涵挖掘不够。其实,拼图活动也是帮助幼儿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掌握数概念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而且也符合新《纲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一精神。

  二、说幼儿

  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于物体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必须借助于对具体物象的感知,拼图活动恰好为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多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支持。在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圆形拼图的造型经验,为本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目标

  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数学活动目标始终贯彻的一个原则,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水品和个性特点,创设更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帮助幼儿发展思维能力则是我们确定数学活动目标、设计数学活动过程的基本准则。由此,本活动的目标初步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拼图活动,加深幼儿对圆形造型变化的认识,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初步学*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记录。

  从中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和思维特点出发,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本活动的重点,由于中班幼儿首次接触统计的方法,引导幼儿学*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就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幼儿首先学*用一种正确的顺序说出数词,对数序的感知从“连串”水*发展到“双向数链”水*,然后才能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步建立起整体与部分、数群与集合等概念。而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和思维特点。于是,本活动采用“示范讲解”、“提问”、“观察”的教学方法,“示范讲解”可以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思考拼图中的一些数学关系;“开放性的提问”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观察”则让老师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思维过程,从而根据个体的差异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2、学法

  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关系有所体验并获得感性经验,由此,本活动采用的最基本的学法就是“操作法”,这也是幼儿学*数学的基本方法,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一个个活动环节感知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幼儿思维的操练与学*

  *惯的培养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另外,本活动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分享学*经验,更好地掌握统计记录的方法。

  五、说活动程序

  1、活动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2种图案纸、若干份记录纸、数字标签、一些辅助图形

  2、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拼出示范花的图案

  出示图案纸:请小朋友根据图案用圆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导幼儿回忆拼图经验: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吗?(变换圆形的大小、颜色、数量拼出多种花的造型)

  (2)借助统计,使幼儿学会记录方法

  提问:小朋友们有很多种拼花的方法,老师想知道你们都用了哪些不一样的圆形,该怎么办呢?想知道每种圆形用了几个又该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帮助幼儿提炼多种方法,并比较得出统计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纸:

  图形数量

  帮助幼儿提炼统计记录的方法:在图形一栏中贴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圆形,在数字一栏中用数字标签记录所使用圆形的数量。

  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朵大的花的图案是由6个小的圆形拼出来的。

  感知数量: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分别有几个。

  (3)借助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①、你能用圆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图案吗?

  ②、你能用圆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图案吗?(鼓励幼儿以圆形为基础使用辅助图形拼出更多的图案造型)

  (两种不同的操作要求为幼儿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层次要求,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幼儿的需要。)请小朋友在拼图活动的基础上记录自己的拼图方法。

  (4)集体分享作品,梳理并提升幼儿经验

  幼儿交流:用几个小的圆形拼出了一个大的图案。(为幼儿提供了向同伴学*的机会,进一步理解拼图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出示第二张图案纸(船),提问: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图形拼出这个大的图案吗?你有几种拼法?请小朋友在日常拼图活动的时候试一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下来,比较一下“同一个图案,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拼出来”,更进一步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日常的拼图活动中可以继续延伸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并进一步学*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数学关系,使数学教学既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幼儿的生活,真正体现“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2

  一、说设计意图数字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而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是用自然数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让幼儿回答"第几"的问题。认识序数要以认识基数为基础。本班幼儿已学*了6以内初步数概念的数序,为学*序数做好了准备。学*序数要求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但是,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就降低了要求,即从左到右,从下到上来排列物体的次序,这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因为叙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呢?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游戏《小动物开格子铺》展开,通过游戏化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学*的兴趣,较好地达成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体目标如下:

  1.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2.能大胆地动口、动手用序数词来正确表示6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3.在游戏中体验学*序数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将这节课的重点定为学*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单纯从一个方向认识序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很容易掌握,因此,我又设计了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两个方向同时排列物体的次序的综合练*,将学*内容难度加大,使学*更具有挑战性,这也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完成本次的难点利用形象的PPT课件,激发幼儿的学*兴趣,从而使难点得到较好的突破。

  三、说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幼儿操作材料(水果、玩具、蔬菜图片若干、画有'格子铺'的纸人手一张)。

  知识准备:幼儿课前了解"格子铺"四、说教法、学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层和格的基础上,来区分物品所摆放位置的不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获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摆放操作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渗透了社会情感教育。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是动物排队学*用想去参观格子铺的形式来引出动物排队的序数,兴趣是幼儿学*的动机,(箭头出现)通过幼儿的观察,从左边往右边数数让幼儿找小动物所在的位置,学*序数词第一至第五,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并让幼儿感知序数的方向性。

  第二环节:小动物坐双层公交车。课件出现双层公交车,首先让幼儿认识层,引导幼儿从下往上数,然后让幼儿认识这辆公交车每一层有几个座位,引导幼儿从左往右数,最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动物坐在第几层的第几个座位?目的是让幼儿巩固感知6以内的序数,学*从某一方向帮小动物找座位,立即对第一个环节的知识进行了复*和巩固,也为下面学*格子铺打好基础。

  第三个环节是对前面二个环节的巩固,我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通过小动物们参观'格子铺这一活动,引导幼儿看箭头的方向从下往上数、从左往右来感知物体所摆放的位置。如皮球放在第几层的第几个格子里?香蕉放在第几层第几个格子里?第五层的第六个格子里放的是什么?……"第四环节:幼儿操作,引导幼儿自己看清楚箭头的方向,教师继续创设情景,来了很多客人把'格子铺'里面的货都买光了。生意真好。你们能帮助小动物把货物放入格子铺中吗?激发幼儿的兴趣,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进一步启发幼儿探索,通过帮忙放货这一活动,让幼儿学*能够按指定的序数词来找到相应的位置。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重难点。 最后,结束活动我们也来开一个格子铺店。

  整个活动过程,由动物排队--动物坐双层公交车--动物参观格子铺--幼儿操作,整个活动始终围绕小动物开格子铺展开,难度层层增加,步步深入,体现了循序渐进。整个过程,幼儿都在不断的探索中操作学*。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人是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因为叙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呢?我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将“认识5以内的序数”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自主探索.学*。并能为以后学*10以内的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原教案的活动目标只定了认知目标,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定活动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标。具体如下:

  1.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学*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位置。

  3.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在计算活动中的兴趣。

  原活动的重难点:

  是学*从不同方位观察认识5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这样对幼儿来说有点太深奥。根据现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的难点:

  是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活动准备

  原教案中的活动准备为活动的开展是准备较充分的。但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情景和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我准备了以下材料:森林小区图.楼房图.各种小动物教具若干。

  写有1—5序数的“钥匙”一套.幼儿每人一套空白卡片.一只黑色笔.一张照片供游戏使用。

  三幅色彩鲜艳的背景大图,采用了磁性教具,一方面方便幼儿操作,节约课堂时间,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和使用次数。

  四.说教学过程

  原教案教学过程中三个环节是比较清楚,幼儿在学*中也比较积极.教师也提供教学具让幼儿操作,并在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游戏让幼儿巩固知识,基本上达到了活动目标。但整个过程始终是教师直接引导启发,幼儿的思维受到了约束,活动中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幼儿为主没在活动中体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操作法.引导法.讲解法和游戏法,让幼儿在学*中能愉快轻松,从中学到知识,但教师注重了知识的掌握,没考虑到让幼儿学到的知识得到深化.运用。针对原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我把新教案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学*用第几座的'形式来表示五座房子的序数,兴趣是幼儿学*的动机,通过帮小动物搬房子,给5座小房子钉门牌号码,学*序数词第一至第五,并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及时地肯定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还让孩子们表达了帮助他人以及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心情。

  第二个环节通过给5个小动物分5座小房子的游戏,请幼儿按小动物所在的位置挂相应的数字钥匙。立即对第一个环节的知识进行了复*和巩固。这个活动结束时采用了一小段歌表演的形式,既让幼儿体验成功又一次强调了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惯。

  第三个环节我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进一步启发幼儿探索,通过再帮小动物找房子这一活动,让幼儿学*能够按指定的序数词来找到相应的位置。幼儿在说说做做这样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孩子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第四个环节是对前面三个环节的巩固,我又适当提高了难度,让幼儿学*用第几层第几间形式表述物体所在的位置。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说说自己是第几层第几间,使幼儿把体验结果上升到理性认识。幼儿在这一环节中参与愿望和积极性都很高。

  这四个环节的安排,我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的科学指导要点的第一条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学*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最贴*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内容,注重整个活动的综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天性和思维的特性,本节课通过帮小动物找房子的游戏串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贯穿整个活动,在整个学*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幼儿探索,来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让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给幼儿一个自由空间,让幼儿自主操作,体验成果,让他们在操作中获得知识经验,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达到认识5以内序数的目标,并且能进一步学巩固它。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哭娃与笑娃》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好朋友》这一主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中班幼儿偶尔情绪不是很稳定,早晨来园偶尔哭着喊爸爸,妈妈,怎么劝都不好用,为此我特意设计了"笑娃娃和哭娃娃"的这次活动,将心育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活动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

  能力目标:知道哭和笑的两种不同的表情,会从两种不同的表情里判断人的心情。

  情感目标:学会关心他人,愿意为好朋友带来快乐。

  3、重点难点重点: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难点:能知道五官与表情的关系,会用简单的方法表现哭与笑两种不同的表情。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圆形卡片若干,彩笔。

  2、表现哭、笑表情的人物头像各一幅。

  3、背景音乐《笑比哭好》

  4、"心情速递"板二说教法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中班幼儿的思维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始终贯穿的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难点,我将采用情景法,互动游戏法

  1、情景法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先播放歌曲表演,引出一只快乐的小熊,激发起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让他们很快的投入到课堂中来。

  2、互动游戏法我和幼儿一起来做五官的游戏,我先指着自己的鼻子问幼儿,这是哪里呀?让幼儿猜。以此类推,我把自己的五官都指全,让幼儿猜全。接着鼓励其他幼儿跟着一起做猜猜五官游戏。做完游戏,趁着幼儿尽兴,我问幼儿:五官都有哪些本领啊,请大家一起积极发言一起讨论。

  二、说学法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的思想,主要采用互动游戏法,启发诱导法

  1、情景游戏法: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识人的五官和了解五官的用途是什么。

  2、启发诱导法:在小黑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表情,有笑的有哭的,有伤心的等等,让幼儿观察一下不同的表情和五官是什么关系的?进而引导幼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

  (一)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歌表演引出快乐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乐小熊,今天呀!我和冯老师一起来到这里,想和你们交朋友?高兴的话就请来点掌声!"

  (二)导入游戏,引发讨论

  1、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脸的游戏"请幼儿互相说一说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们都有哪些本领?让幼儿自由讨论。

  2、请幼儿自由发言,并提问个别幼儿,并肯定全体幼儿的表现,初步了解人的面部长有五官,并了解其功用,并要时时刻刻保护它们。

  (三)五官的变化,引发讨论,学*使人情绪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这里,这怎么有这么多的数字,还有圆点?激发幼儿好奇的心理,并引导幼儿愿意露出笑脸。

  2、出示表情脸谱,"老师呀,还要给小朋友看一样东西,这是表情脸谱,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脸,因为它会给朋友带快乐,那咱们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脸吧!"

  3、出示课件(快乐的.聚会),小动物们也喜欢甜甜的笑脸,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样快乐的

  4、引导幼儿通过看小动物们的快乐聚会,能感受到小动物把快乐带给了我们,要用笑脸对待朋友,笑脸代表着幸福和快乐!提问幼儿"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气不高兴了?你会用什么办法让她高兴起来露出笑脸?"引导幼儿讨论,并请幼儿发言,提问个别幼儿。给朋友唱歌、跳舞还给好朋友说好听的甜甜话,让朋友快乐,自己也就快乐了!

  (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自由想象,情感升华

  1、出示笑脸和哭脸,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送出小礼物!手拿镜子做表情游戏,并让幼儿自己动手画出笑脸,装饰"快乐树"。

  3、"快乐小熊"说要用笑脸、说甜甜话对待朋友,这样大家就都快乐了。

  (五)教学反思

  提醒幼儿每天来园时,在"心情速递板"上标出自己的心情,引导幼儿关心大家的心情,说一些高兴的话,让大家都快乐起来。

  (六)布置作业

  以漂亮的我为主题,画一副自画像,能把自己的表情真实的表现出来。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5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愉快。

  3、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4、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1、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土坑"的小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石块" 。

  2、三个图形宝宝的家。

  3、小猫挂饰人手一个,后面贴上图形。

  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教师:"今天,猫妈妈请来了几位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二、幼儿"修路",巩固认识图形。1、教师:"宝宝们真能干,现在图形宝宝请我们到他们家去做客。

  宝宝们出发了,要跟好妈妈哦,不然会走丢的。"放音乐,学小猫走。

  2、来到小路边。教师:"唉呀呀,怎么了,"幼儿说,"小路上有许多小坑,"

  教师说:"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教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把路填满呢?"幼儿回答。

  教师:"宝宝们看,路边有那么多石头,我们用这些石头来修路吧,"幼儿修路,提醒幼儿:"宝宝们要动动脑筋,什么样的石头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3、教师检查小路有没有都修好。教师:"你们用什么形状的石头修路的啊?(请个别幼儿回答),小路修好了,我们边走边说说你走在什么图形上。"(教师先示范,幼儿再示范)

  4。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5、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

  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6、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

  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7、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三、来到图形宝宝家做客。

  1、教师:"你们看这就是图形宝宝们的家,你们猜猜这是哪个图形宝宝的家呀?"引导幼儿说说。

  2、根据幼儿身上的图形做客。

  教师:"我的猫宝宝真能干,现在我先请戴着三角形的猫宝宝到三角形图形娃娃家里去做客,

  同时要问好。回来时要跟三角形图形娃娃说再见。"

  教师:"这次我们一起去做客,根据你身上的图形去做客。方法同上"

  3、教师验证是否正确。

  四、结束活动。

  教师:"猫宝宝们,玩了这么长时间也累了吧,我们回家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3)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不少幼儿都能顺着数数字,但是让幼儿尝试倒着数时就容易发生错误了,往往数着数着就会直接顺数下去;有的幼儿则在数物匹配方面存在困难,碰到数量多一些,就数不清楚了。因此我设计《数字宝宝》这个活动,引导幼儿按顺序排列并感知6以内数量的对应关系,并借助多媒体制作了课件,调动了幼儿的感官,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的学*。

  2 、教学目标:

  1 、巩固对6以内的数字的认识,感知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2 、正确感知和判断6以内数量的对应关系。

  3 、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为此,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 、课件一份。

  2 、人手一份操作纸:画有6个格子、操作盒:放有数字1一6 。

  3 、数字贴卡人手一份。

  4 、创设真实场景:自制花树3棵。

  二、说教法

  在活动中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有:

  1 、演示法:活动通过课件制作数字宝宝捉迷藏为导入,将数字的部分隐藏起来,营造神秘感,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兴趣。

  2 、游戏法:活动采用和数字宝宝捉迷藏、排队坐小汽车、逛花园等游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让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学*。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遵循有浅入深的教学原则,活动中幼儿采用的主要学法有:

  1 、感官参与法:活动课件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在看、听、说的过程中感知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2 、操作法:引导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尝试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来帮数字宝宝排队,并通过创设的情境―逛花园,进行数物匹配。

  四、说活动过程

  我为整个活动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1 、数字宝宝捉迷藏。

  一一通过和数字玩捉迷藏的游戏来导入活动,借由数字隐藏起来的神秘感,瞬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复*对数字1一6的认识。

  师:数一数有几个格子?每个格子里都藏着一个不同的数字宝宝,请你们边看边猜,分别是数字几?

  师:师:你找到了数字几?它藏着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逐一寻找藏着的数字,并且通过点击课件来验证结果)师:蓝色的格子里藏着哪个数字宝宝?你是怎么发现呢?

  2 、数字宝宝排排队。

  一一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帮助幼儿初步感受数字的排列顺序,并且得出:“顺数”、“倒数”的概念。

  师: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带着数字宝宝去逛花园好吗?

  师:出发前,我们要先给它们排排队,每个小朋友面前都有一个盒子,里面有数字宝宝,请你按照顺序来帮它们排队,将数字宝宝贴在操作纸上。师:谁来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为数字宝宝排队的,上来把你的排法给大家看,有哪些小朋友和他一样?有没有不同的排法?

  根据幼儿的排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然后借助课件,请幼儿帮忙检查老师排列的队伍。

  师:徐老师也为我的数字宝宝排好了队,你们来帮我看看,我排的怎么样?,)出示数字“从小到大”的数字,一6,其中3 、4空格。

  师:呀,怎么缺了两个数字宝宝,它们是谁?( 3 、4)你是怎么知道的?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2)出示数字“从大到小”的数字1一6,其中5 、2空格。

  师:这排队伍缺了谁?( 5 、2)是怎么排队的?

  引导幼儿开动脑筋回答问题,并通过点击课件一起来验证结果。一一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先填空,再得出排列顺序的方式,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对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排序。

  接着继续结合情境,请幼儿将凳子底下的数字卡贴在身上,成为数字宝宝。,点击课件出现滚动的数字,请各组幼儿根据显示的数字顺序上小汽车。师:汽车要出发啦,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你们来喊“停”,然后按照游戏给出的结果来排队上车好吗?这里循环两次,帮助幼儿排好队。

  一一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创设的情境,让幼儿变身成为数字宝宝,并且利用课件制作的滚动数字效果,再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以游戏的形式分组按顺序排队上车,潜移默化的帮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的印象。

  3 、数字宝宝逛花园。

  一一最后的这一环节主要是在活动室内创设真实场景,进行数物匹配练*,播放“郊游”音乐,汽车开动起来咯!

  师:桃花园站到咯,看看开了几朵花?5朵,哪个数字宝宝和桃花开得一样多呀?把你的数字卡片贴到桃树上,让我们来看看,对不对?

  师:汽车继续往前开,快看,郁金花园站到咯!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开了几朵郁金香?哦,4朵,那就请这个数字宝宝把你的卡片贴到郁金香上吧。检查一下,对不对?

  师:接着往前开,停!玫瑰园站到咯。快来数一数开了几朵漂亮的玫瑰花呀?这回,轮到哪个数字宝宝来贴卡片了?请把你的数字卡片贴好,让我们看一看。

  师总结:花园里可真美啊,让我们再去逛逛,看看还有哪些漂亮的花吧!注:" , ”为演示课件。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4)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范文1

  一、说教材:

  《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以孩子熟悉的情境主题为组织教学的逻辑线索,在主题中按照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以及与情境和材料互动,实现培养幼儿“主动学*、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教学主旨。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我共设计了4个环节,情境贯穿整个活动之中。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自我检测与评价。感到学数学是愉快的。

  二、说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发展方位知觉

  2、通过活动,认识区别上中下空间方位,学*方位词上面,中间,下面其中目标二设定为重难点。

  三、说准备

  根据活动的需要,制作

  1、情境数学课件;

  2、操作教具:人手一套。

  幼儿在体验游戏的愉快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本环节的操作更有趣有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积极。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以游戏活动贯穿,进一步让幼儿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二)学法

  中班下学期幼儿学*能力有了一定的增强、游戏水*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情境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丰富的游戏带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五、说教学程序

  (一)整体思路意图

  本节教育活动为一课时。整节课以小松鼠去锻炼—一路走过的地方——看到好吃的——送礼物给号朋友为线索4个环节,有趣有效的情境游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积极。

  (二)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通过情境导入,调动幼儿情绪,缓解对陌生环境的拘束感,并通过小松鼠去锻炼引入今天活动的内容。

  师:“瞧,这是谁呀?”(小松鼠)PPT

  它急急忙忙的是要去哪里呀,原来小松鼠是要去锻炼,你们看它来到了哪里?

  二、布题

  1、在山下看到了什么?(在山下看到了小草)小松鼠往山上爬,他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爬到了山的中间,学说中间。看到了盛开的小花)小松鼠继续往上爬,爬到了哪里了(山上,学说山上),在山上看到了一个小亭子。这时候他觉得肚子饿了,他走到小亭子里,看到里面有好多好吃,有猕猴桃,苹果和梨子(出示操作卡)还有一些好吃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猜一猜

  (1)头上长绿叶,身上方格格,东北部长她,全身黄颜色。把你们猜的东西放在苹果的上面;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2)听录音,把你们猜的东西放在猕猴桃和梨子的中间;

  (3)这个东西害羞地露出半个脸,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把他叫出来吧。在苹果的下面原来是草莓。

  2、小松鼠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非常的开心,把肚子吃的饱饱的,去看望他的朋友了。他的朋友会是谁呢?(出示三个朋友)调皮的小松鼠把给朋友的礼物藏在了大树上。(出示操作卡片)大树上有三根线小松鼠会把谁的礼物放在上面、中间和下面呢?出示准备的礼物让小朋友看一下。

  三、幼儿操作。

  边操作边说谁的礼物放在上面,谁的礼物放在中间,谁的礼物放在下面。

  四、验证。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范文2

  一、说教材:

  数学排序是一个老教材,但如何用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演绎好老教材是我思考的问题。中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逐步转向为抽象思维的萌芽阶段,他们虽对于数字大小,物品粗细、长短等显性排序有粗浅认知,但对于比较抽象的有规律的间隔排序的感知还不够。于是,我以“小熊过生日”的情境展开有趣故事,将有规律的排序渗透其中。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有趣的、幼儿自主探究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充分享受,体验情境所带来的愉悦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另外,活动中幼儿操作Pad体现自主性强、方便易检查易纠错的优点。同时双屏技术的交互运用、电子绘本情境感染也让老教材焕发了无限的生机。

  二、说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认知:在游戏情境中了解什么是有规律的间隔排序,感知规律排序的多种多样。(重点)

  2、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究两个一组、三个一组等多种有规律的排序。(难点)

  3、情感:对数学游戏感兴趣,有良好的操作*惯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我做了两方面的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于简单的物品排序、数字排序有一定的认识;对PAD有一定的操作经验。

  2、物质准备:PAD人手一台(分为教师版本(情境界面和操作界面)和幼儿版本(操作界面)、双屏显示(屏幕一:推送教师PAD或者幼儿pad画面;屏幕二:保留幼儿操作结果,制作规律卡)今天为了便于说课,我将教师PAD课件、幼儿pad课件和屏幕二课件一起放在了一台PAD里面、房屋图片每组两个。

  四、说教法和学法:

  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操作、互动学*、自主探究、

  (1)游戏情境法:将循序渐进的知识很好的融入在四个情境中:准备小熊礼物、铺设漂亮小路、制作美味蛋糕、分享快乐生日,生动有趣。

  (2)PAD演示和操作法:教师pad演示了生动的游戏情境,另外在分析操作结果时利用涂鸦功能很方便。幼儿PAD操作利于孩子们的反复验证、展示、纠错、总结。

  五、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结合情境的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准备小熊礼物。

  1、以“过生日”为情境,引出活动内容。

  (1)(播放课件):小熊要过生日了,给我们发来了邀请函。去祝贺生日,要准备点什么呢?引出准备礼物的意识,(教师Ipad显示)桌子上有“黑巧克力”、“白巧克力”。请幼儿自主观察、分析并尝试根据盒子上的数量和颜色放置对应的巧克力。

  (2)幼儿操作,教师请幼儿说说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自主建构操作要求,并巡视指导。(幼儿软件模拟操作)。建议操作结束的幼儿互相交流与检查。

  (以上环节既迁移了幼儿10以内的点数以及颜色标记的匹配与分类摆放。是幼儿数学活动中必要一个热身训练。)

  (二)铺设漂亮小路。

  1、以“看地图”为由,引出铺路任务。

  (1)情节继续(切换到教师版):礼物准备好了,可是没有去小熊家的路可不行。(教师iPad显示)引出铺路的任务。

  (2)和幼儿认识材料、探究铺路方法(教师ipad显示):请幼儿看看有什么材料?两种颜色的石子你可以铺出什么样漂亮的小路?你觉得从什么地方开始铺路最合适?(从小旗开始从左到右开始铺,明确了方向,为规律的建构做铺垫。用黑石子和白石子铺漂亮的小路,隐喻着颜色需要搭配,这让幼儿初步感受拼搭中颜色搭配的美,并在反复操作中逐步去感知规律、发现规律)。简单演示

  (3)操作过后,进行第一次展示与交流:小路这么漂亮,原来是黑、白石子在铺路中藏着秘密呢。谁发现了秘密?可请发现规律的幼儿交流,也可退位让作品的主人交流铺路过程。

  (4)教师帮助提升:原来两颗石子像好朋友一样手拉手,反复出现。“白黑”就是一对好朋友,我们可以说他们是一组。一组一组反复出现就成了一条漂亮的、有规律的小路。(幼儿iPad展示)幼儿iPad显示间隔线)。在展示时利用播放模式,随意的涂画演示帮助幼儿明晰了规律的排列,提炼出了“一组一组”的概念。又不会影响幼儿之后的纠正和再次操作,对于规律的呈现有很大的帮助。

  (5)分析过后,利用双屏的屏幕二现场做出规律卡:(PPT出示)帮助幼儿在头脑中对于排出的样式进行很好地归类和汇总。然后再请其他孩子来介绍不一样的排法,交流不同之处,巩固“一组”及“反复出现”的概念。总结出规律,继续在屏幕二中做规律卡。

  (6)接着,请幼儿自己检查小路:出错的幼儿进行纠正操作,成功的幼儿给与他们再次铺路的机会,要求和刚才排出的规律不一样,形成第二条有规律的小路。这也是电子媒体给与孩子个性的操作优势。

  (7)操作过后进行组内交流分享:预设:如有幼儿出现三个石子一组为规律的铺设方法,则肯定并小结:(原来“一组好朋友”可以是两个不同颜色的好朋友手拉手,也可以是三个不同颜色的好朋友手拉手呢),以此为第三个环节重点研究三个一组的排序做铺垫,教学的重点在两次操作和展示中基本突破。利用双屏屏幕二出示规律卡:(PPT出示)和幼儿一起归纳发现,今天,为了方便看到预设的操作结果,我提前做好了规律卡。

  (8)(切换到教师版)当孩子们铺出了属于自己的路之后,出发!请孩子们齐心协力把PAD里面的小路连接起来,随音乐沿着路走到小熊家。

  (三)制作美味蛋糕。

  1、以“做蛋糕”为事件,引出装饰任务。

  (1)情节继续:来到小熊家,小熊在做蛋糕呢!奶油已经涂好了,我们要把带来的巧克力帮小熊装饰在蛋糕上!小熊给我们准备了秘密卡,引出装饰蛋糕的任务。(教师iPad打开信封)

  (2)和孩子们自由交流“秘密卡”和蛋糕圈的秘密。可请1名幼儿尝试排出一格。教师重点提炼“三个一组”、“一组一组反复出现”的语言。着重提出“顺着一个方向装饰肯定更美”的`装饰要求。(教师PAD模拟操作)

  (3)接着,幼儿自由选择秘密卡,开始装饰蛋糕。秘密卡上有的是一黑两白三颗巧克力,有的是一白两黑三颗巧克力,引导幼儿主要探究三个一组的排序。这也是活动的难点。秘密卡的出示帮助幼儿逐步建构排序的方法:要先确定好规律再按同一方向往下排,为探究更高难度的排序奠定的了基础。

  (4)然后,展示不同幼儿的作品:和孩子们共同分析蛋糕圈是否有规律?重点关注有规律的“一组”是否和秘密卡匹配,同时关注规律延伸的方向是否正确。(幼儿iPad展示)幼儿iPad显示间隔线)。在展示时依然利用播放模式,帮助幼儿明晰了方向和规律的排列。根据幼儿操作结果,之后依然在屏幕二制作三个一组的规律卡,规律的变化随之也丰富了。(PPT显示)看规律卡小结:发现同样的三颗巧克力可以排出好几种不一样的规律来。

  (5)接着,给予幼儿自己纠错,小组互助的检查纠正时间和空间。教师适时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6)延伸探究多个一组的规律:小熊还有一些蛋糕圈需要我们帮忙,试过用两颗、三颗为一组来排,你还想用几颗组成有规律的“一组”?满足需求,在次操作。(这个环节主要是延伸环节,通过之前的学*,孩子们对于两个一组、三个一组的排序已经有一定的经验,这里给予继续探究的空间,能力弱的可继续探究三个一组,能力强的可以向前一步,引导孩子发现,一组巧克力的数量越多,可以排出的规律就越多。对于教师以后再区域中的指导或者第二教时的学*做好调研工作。)

  (四)分享快乐生日。孩子们齐心协力专注完成了做个任务,也需要放松一下。

  1、(切换到教师版)教师变身成为魔术师!我们把每组小朋友的蛋糕圈都叠起来!哇,变成了一只大蛋糕。(教师iPad操作)

  2、音乐响起,一起唱歌:祝你生日快乐。利用多媒体,以戏剧性的变化和音乐渲染着活动进入尾声,情节也得到了完美的结局,活动的气氛达到高潮,孩子们怀着欢乐的心情结束整个活动。

  六、说说“多媒体引入”对教学活动的优势:

  1、电子绘本的尝试:将故事的情境制作成电子绘本故事。直接视觉的画面比教师口中的描述更为生动、形象,大大增加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注意力。全程零压力,有的只是向前不断挑战的动力。他们在与电子绘本的交互中感知规律、认识规律、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规律,为难点的突破建构了前提。

  2、Pad操作的尝试:pad的使用是整个活动的亮点,也是孩子们学*的重要手段。如果活动中采用实物教具,那么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学*过后基本都不能反复使用。并且不管是纸质教具还是实物教具都不利于孩子们的纠错、展示等。PAD操作简便,利于孩子们的反复操作、展示、验证、纠正、总结。对于难点的突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3、双屏展示的尝试:在设计活动时考虑到规律经验的提升和总结是需要保留孩子们的思维成果的。于是,采用了双屏展示。一个屏幕进行教学情境、操作等的展示。另外一个屏幕则展示和保留总结性的内容(规律卡),帮助幼儿在头脑中对于排出的样式进行很好地归类和汇总,对于难点的突破起到了巩固性的作用。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范文3

  活动目标:

  1、体验物体排列的规律,愿意用语言表述排列的规律,并学*根据规律进行补排。

  2、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补排练*,在玩中学,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有规律排序的图像。

  2、每张桌子准备雪花片若干。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有规律排序的图像,复*找规律。

  1、出示图像,幼儿分析。

  师:朱老师在家画了两条彩带花纹,我想请小朋友看看,它们漂亮吗?

  花纹是什么形状组成的呢?有什么颜色?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2、请幼儿大胆说出规律:花纹是由黄色、蓝色、绿色的'规律做成的。

  3、教师再出示另一条彩带花纹。

  师:这条彩带又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呢?这些图形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呢?

  4、请幼儿说出规律:彩带是按照心形、心形、三角形的规律排列的。

  5、请幼儿用自己的雪花片有规律的排序。

  师:朱老师给小朋友也准备了一些雪花片,你能给这些雪花片有规律的排排队吗?

  二、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出一定造型的序列。

  1、教师出示各种排列好的有规律造型,幼儿观察分析。

  师:以前我们给物体排序都是排成一条横线,谁能想想除了排成横线还能怎么排?

  师:小朋友都说了那么多,那排成不同造型的物体要不要有规律的排序呢?

  师:朱老师这里有几幅排列好的有规律造型,请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造型的?它有什么规律呢?

  师小结:原来,这些造型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往下排的,一个跟着一个走不一样的造型,看起来是不是很像迷宫呀?

  2、每张桌子设计一个有规律排序的造型。

  师:那现在,小朋友桌子上每个人都有一点雪花片,你们能不能每张桌子的小朋友合作完成一个造型呢?先商量你要摆什么造型,再来开始排列吧!

  3、让幼儿寻找身边有规律排序的造型。

  师: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想,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有没有什么东西也是有规律排序的呢?他们是什么造型的?

  三、活动延伸。

  1、在区域活动,可以请幼儿拿出幼儿用书、练*场做相应练*。

  2、科学角放更多的图形卡,幼儿合作按照规律排出更多复杂的造型。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范文4

  活动目标:

  1、看图片和模仿动作等不同方式来感知四项循环的规律性。

  2、学*推测事物排列规律并补排或续排,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蜈蚣、小白兔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三项循环。

  1、观察袜子的规律。

  教师:瞧,刘老师今天带来什么?你们认识吗?(蜈蚣)仔细看看有什么特征?(有好多脚,每只脚上穿的袜子颜色都不一样)蜈蚣阿姨穿袜子特别的讲究,它穿的袜子都是有规律穿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袜子有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原来蜈蚣阿姨的袜子都是按红黄蓝的规律穿的。

  2、找出穿错的袜子。

  教师:有一天啊,蜈蚣阿姨生病了,小白兔帮忙照顾,小白兔帮蜈蚣妈妈穿袜子,我们看看小白兔为蜈蚣妈妈穿的袜子怎么样?(教师出示蜈蚣妈妈的袜子,请个别幼儿回答并操作)

  二、模仿小白兔跳舞的动作,在动的过程中逐步感知动作的四项循环规律。

  1、教师示范动作,引导幼儿发现动作的'规律。

  教师:小白兔帮助蜈蚣妈妈感觉特别的开心就跳起了舞蹈,我们看看小兔的舞蹈是怎么跳的?(三种动作的交替循环规律)

  教师小结:小兔原来是拍手、打开、上举、拍手、打开、上举。

  2、发现四项规律。

  教师:老师还可以加一个动作来跳这个舞,瞧,拍手、打开、上举、上举……老师多加了哪个动作?现在老师的跳的舞变成了什么规律?你们发现是什么规律了吗?我们一起来跳跳。

  3、请你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示这个循环规律呢?(引导幼儿用拍手或跺脚等方式创编动作表示四项循环的规律:前面两个动作不与后面两个动作相同,鼓励幼儿大胆创编符合这个规律的动作)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按照规律变不同的动作。

  三、观察项链的规律。

  教师:小白兔的舞蹈跳的可真好,所以呢,刘老师想设计一条项链送给它,可是项链还没有设计完,请小朋友来帮忙完成,先来说说项链是怎么排列的?遮挡住的部分要怎么排列?

  教师小结:项链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所以我们在完成的时候,先找出规律,再来完成。

  活动延伸:孩子们在生活中找找还有什么是有规律的,下次课请孩子们告诉老师。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范文5

  目标:

  1、学会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2、初步学*按物体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在观察比较中,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

  准备:

  1、红、黄帽子各12顶,围巾长短各12条。

  2、小猫、小狗、小鸭、小羊头饰各1个,带上帽子围上围巾的4种动物各1个。

  3、男、女、红帽、黄帽,长围巾、短围巾标志各1个;红帽-长围,红帽-短围,黄帽-长围,黄帽-短围的小图片各1张。1,2,3,4数字各1个,篮子4个

  过程:

  一、幼儿自选帽子围巾带上

  师:今天天气真冷,这里有些帽子、围巾,小朋友可以自己找一顶帽子带上,找一块围巾围上,带以前请小朋友先看一下,你带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围的是长围巾还是短围巾。

  二、按物体的特征分类:

  1.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

  师:哈,带上帽子,围上围巾,可真暖和。小猫、小狗、小鸭、小羊也都来了,他们也想和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呢!(出示小狗头饰)小狗说:我们要去公园,得先分一下,哪些小朋友坐1号车,哪些小朋友坐2号车。(出示男孩、女孩头饰)那就请男孩子坐1号车,女孩子坐2号车。(幼儿分好后,小狗检查有没有坐对)小鸡说,不行不行,我不喜欢这样分,我看还是红帽子小朋友坐1号车,黄帽子小朋友坐2号车(幼儿分好后,小鸡检查有没有坐对)小鸭说,不行不行,我不喜欢这样分,我看还是围长围巾小朋友坐1号车,围短围巾小朋友坐2号车(幼儿分好后,小鸭检查有没有坐对)

  2.按物体的二维特征分类:

  小猫说,不行不行,我不喜欢这样分,我喜欢让带红帽子围长围巾的小朋友坐1号车,带黄帽子围长围巾的小朋友坐2号车。(幼儿坐好后说)咦、中间的小朋友为什么会站在这里呢?小猫这样分,能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去公园吗?那怎么办呢?(幼儿讨论,引导幼儿可以分为3队或4队)

  三、进一步巩固按二维特征的分类:

  现在,小朋友都已经坐上车了,我们开车去公园吧。嘀嘀嘀,公园到了,公园里面真漂亮,今天天气也不错,小动物们想和我们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小狗想和红帽子、长围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在哪里?(幼儿招招手),小羊想和红帽子短围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在哪里?(幼儿招招手),小鸭想和黄帽子长围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在哪里?(幼儿招招手),小猫想和黄帽子短围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在哪里?(幼儿招招手)等一下哪个小动物出来,就请他的好朋友和他一起唱歌、跳舞。

  四、结束:今天,我们玩的真开心,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一下子就很晚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小朋友们,我们和小动物们再见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5)

——幼儿园说课稿中班数学9篇

  一、说设计意图数字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而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是用自然数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让幼儿回答"第几"的问题。认识序数要以认识基数为基础。本班幼儿已学*了6以内初步数概念的数序,为学*序数做好了准备。学*序数要求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但是,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就降低了要求,即从左到右,从下到上来排列物体的次序,这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因为叙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呢?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游戏《小动物开格子铺》展开,通过游戏化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学*的兴趣,较好地达成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体目标如下:

  1.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2.能大胆地动口、动手用序数词来正确表示6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3.在游戏中体验学*序数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将这节课的重点定为学*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单纯从一个方向认识序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很容易掌握,因此,我又设计了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两个方向同时排列物体的次序的综合练*,将学*内容难度加大,使学*更具有挑战性,这也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完成本次的难点利用形象的PPT课件,激发幼儿的学*兴趣,从而使难点得到较好的突破。

  三、说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幼儿操作材料(水果、玩具、蔬菜图片若干、画有'格子铺'的纸人手一张)。

  知识准备:幼儿课前了解"格子铺"四、说教法、学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层和格的基础上,来区分物品所摆放位置的不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获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摆放操作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渗透了社会情感教育。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是动物排队学*用想去参观格子铺的形式来引出动物排队的序数,兴趣是幼儿学*的动机,(箭头出现)通过幼儿的观察,从左边往右边数数让幼儿找小动物所在的位置,学*序数词第一至第五,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并让幼儿感知序数的方向性。

  第二环节:小动物坐双层公交车。课件出现双层公交车,首先让幼儿认识层,引导幼儿从下往上数,然后让幼儿认识这辆公交车每一层有几个座位,引导幼儿从左往右数,最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动物坐在第几层的`第几个座位?目的是让幼儿巩固感知6以内的序数,学*从某一方向帮小动物找座位,立即对第一个环节的知识进行了复*和巩固,也为下面学*格子铺打好基础。

  第三个环节是对前面二个环节的巩固,我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通过小动物们参观'格子铺这一活动,引导幼儿看箭头的方向从下往上数、从左往右来感知物体所摆放的位置。如皮球放在第几层的第几个格子里?香蕉放在第几层第几个格子里?第五层的第六个格子里放的是什么?……"第四环节:幼儿操作,引导幼儿自己看清楚箭头的方向,教师继续创设情景,来了很多客人把'格子铺'里面的货都买光了。生意真好。你们能帮助小动物把货物放入格子铺中吗?激发幼儿的兴趣,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进一步启发幼儿探索,通过帮忙放货这一活动,让幼儿学*能够按指定的序数词来找到相应的位置。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重难点。 最后,结束活动我们也来开一个格子铺店。

  整个活动过程,由动物排队--动物坐双层公交车--动物参观格子铺--幼儿操作,整个活动始终围绕小动物开格子铺展开,难度层层增加,步步深入,体现了循序渐进。整个过程,幼儿都在不断的探索中操作学*。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一、说教材

  拼图活动是幼儿园经常进行的活动,也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以往的拼图活动比较注重拼图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对拼图活动本身所蕴藏的数学内涵挖掘不够。其实,拼图活动也是帮助幼儿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掌握数概念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而且也符合新《纲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一精神。

  二、说幼儿

  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于物体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必须借助于对具体物象的感知,拼图活动恰好为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多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支持。在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圆形拼图的造型经验,为本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目标

  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数学活动目标始终贯彻的一个原则,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水品和个性特点,创设更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帮助幼儿发展思维能力则是我们确定数学活动目标、设计数学活动过程的基本准则。由此,本活动的目标初步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拼图活动,加深幼儿对圆形造型变化的认识,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初步学*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记录。

  从中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和思维特点出发,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本活动的重点,由于中班幼儿首次接触统计的方法,引导幼儿学*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就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幼儿首先学*用一种正确的顺序说出数词,对数序的感知从“连串”水*发展到“双向数链”水*,然后才能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步建立起整体与部分、数群与集合等概念。而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和思维特点。于是,本活动采用“示范讲解”、“提问”、“观察”的教学方法,“示范讲解”可以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思考拼图中的一些数学关系;“开放性的提问”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观察”则让老师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思维过程,从而根据个体的差异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2、学法

  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关系有所体验并获得感性经验,由此,本活动采用的最基本的学法就是“操作法”,这也是幼儿学*数学的基本方法,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一个个活动环节感知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幼儿思维的操练与学*

  *惯的培养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另外,本活动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分享学*经验,更好地掌握统计记录的方法。

  五、说活动程序

  1、活动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2种图案纸、若干份记录纸、数字标签、一些辅助图形

  2、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拼出示范花的图案

  出示图案纸:请小朋友根据图案用圆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导幼儿回忆拼图经验: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吗?(变换圆形的大小、颜色、数量拼出多种花的造型)

  (2)借助统计,使幼儿学会记录方法

  提问:小朋友们有很多种拼花的方法,老师想知道你们都用了哪些不一样的圆形,该怎么办呢?想知道每种圆形用了几个又该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帮助幼儿提炼多种方法,并比较得出统计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纸:

  图形数量

  帮助幼儿提炼统计记录的方法:在图形一栏中贴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圆形,在数字一栏中用数字标签记录所使用圆形的数量。

  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朵大的花的图案是由6个小的圆形拼出来的。

  感知数量: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分别有几个。

  (3)借助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①、你能用圆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图案吗?

  ②、你能用圆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图案吗?(鼓励幼儿以圆形为基础使用辅助图形拼出更多的图案造型)

  (两种不同的操作要求为幼儿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层次要求,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幼儿的需要。)请小朋友在拼图活动的基础上记录自己的拼图方法。

  (4)集体分享作品,梳理并提升幼儿经验

  幼儿交流:用几个小的圆形拼出了一个大的图案。(为幼儿提供了向同伴学*的机会,进一步理解拼图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出示第二张图案纸(船),提问: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图形拼出这个大的图案吗?你有几种拼法?请小朋友在日常拼图活动的时候试一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下来,比较一下“同一个图案,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拼出来”,更进一步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日常的拼图活动中可以继续延伸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并进一步学*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数学关系,使数学教学既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幼儿的生活,真正体现“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一、说教材

  认识梯形是中班的教学内容。在幼儿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二、说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本课重点: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三、说教具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及热情,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课件;

  2、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

  3、幼儿学具:每个幼儿座位底下放一个小信封,里面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

  4、幼儿每人一盒水彩笔;

  5、在活动室墙上张贴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片。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1、观察法:观察是幼儿认知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学*方式,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幼儿观察幻灯片,感知梯形的特征,从而区分出梯形与正方形及长方形的不同。

  2、操作法: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幼儿高度的学*兴趣。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是激发幼儿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为一课时。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了教学设计。共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复*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一)在复*图形的基础上渗透新知识。

  1、看幻灯片,复*学过的图形,渗透新知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它是谁?(小青蛙)小青蛙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图形宝宝,它想考考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屏幕上依次出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及长方形)找幼儿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特征,最后再出现梯形,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图形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长方形,从而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有了想探索这个图形的渴望。

  2、出示一个梯形,提问幼儿: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3、师小结:这个像滑梯一样的图形叫做梯形。

  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师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卧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二)通过操作活动,巩固新知识

  每个幼儿的座位底下都有一个小信封,里面装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让幼儿找出梯形,并且为梯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三)游戏活动:“找梯形宝宝”

  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六、活动评价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数学的欲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1、教具:自制的“石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

  2、学具: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6)

——幼儿园说课稿中班数学6篇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哭娃与笑娃》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好朋友》这一主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中班幼儿偶尔情绪不是很稳定,早晨来园偶尔哭着喊爸爸,妈妈,怎么劝都不好用,为此我特意设计了"笑娃娃和哭娃娃"的这次活动,将心育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活动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

  能力目标:知道哭和笑的两种不同的表情,会从两种不同的表情里判断人的心情。

  情感目标:学会关心他人,愿意为好朋友带来快乐。

  3、重点难点重点: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难点:能知道五官与表情的关系,会用简单的方法表现哭与笑两种不同的表情。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圆形卡片若干,彩笔。

  2、表现哭、笑表情的人物头像各一幅。

  3、背景音乐《笑比哭好》

  4、"心情速递"板二说教法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中班幼儿的思维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始终贯穿的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难点,我将采用情景法,互动游戏法

  1、情景法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先播放歌曲表演,引出一只快乐的小熊,激发起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让他们很快的投入到课堂中来。

  2、互动游戏法我和幼儿一起来做五官的游戏,我先指着自己的鼻子问幼儿,这是哪里呀?让幼儿猜。以此类推,我把自己的五官都指全,让幼儿猜全。接着鼓励其他幼儿跟着一起做猜猜五官游戏。做完游戏,趁着幼儿尽兴,我问幼儿:五官都有哪些本领啊,请大家一起积极发言一起讨论。

  二、说学法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的思想,主要采用互动游戏法,启发诱导法

  1、情景游戏法: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识人的五官和了解五官的用途是什么。

  2、启发诱导法:在小黑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表情,有笑的有哭的,有伤心的等等,让幼儿观察一下不同的'表情和五官是什么关系的?进而引导幼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

  (一)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歌表演引出快乐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乐小熊,今天呀!我和冯老师一起来到这里,想和你们交朋友?高兴的话就请来点掌声!"

  (二)导入游戏,引发讨论

  1、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脸的游戏"请幼儿互相说一说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们都有哪些本领?让幼儿自由讨论。

  2、请幼儿自由发言,并提问个别幼儿,并肯定全体幼儿的表现,初步了解人的面部长有五官,并了解其功用,并要时时刻刻保护它们。

  (三)五官的变化,引发讨论,学*使人情绪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这里,这怎么有这么多的数字,还有圆点?激发幼儿好奇的心理,并引导幼儿愿意露出笑脸。

  2、出示表情脸谱,"老师呀,还要给小朋友看一样东西,这是表情脸谱,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脸,因为它会给朋友带快乐,那咱们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脸吧!"

  3、出示课件(快乐的聚会),小动物们也喜欢甜甜的笑脸,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样快乐的

  4、引导幼儿通过看小动物们的快乐聚会,能感受到小动物把快乐带给了我们,要用笑脸对待朋友,笑脸代表着幸福和快乐!提问幼儿"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气不高兴了?你会用什么办法让她高兴起来露出笑脸?"引导幼儿讨论,并请幼儿发言,提问个别幼儿。给朋友唱歌、跳舞还给好朋友说好听的甜甜话,让朋友快乐,自己也就快乐了!

  (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自由想象,情感升华

  1、出示笑脸和哭脸,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送出小礼物!手拿镜子做表情游戏,并让幼儿自己动手画出笑脸,装饰"快乐树"。

  3、"快乐小熊"说要用笑脸、说甜甜话对待朋友,这样大家就都快乐了。

  (五)教学反思

  提醒幼儿每天来园时,在"心情速递板"上标出自己的心情,引导幼儿关心大家的心情,说一些高兴的话,让大家都快乐起来。

  (六)布置作业

  以漂亮的我为主题,画一副自画像,能把自己的表情真实的表现出来。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数学的欲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1、教具:自制的“石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

  2、学具: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石头的颜色和形状,达到巩固和比较各种形状特征的目标。

  4、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让幼儿在捡石头——铺石头——踩石头的一系列游戏来达到预设目标

  5、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铺石头”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捡石头铺路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第一次操作——捡“石头”

  带领幼儿捡“石头”,引导幼儿观察“石头”的形状,并通过交流发言,做分类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复*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以及常见颜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铺“石头”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石头”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来巩固对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3.第三次操作——拼“石头”

  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难点问题——有些坑找不到相同形状的“石头”来填,并及时抛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这三次操作活动每次的药企业和难度都不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线条清晰,利于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探索。

  4、音乐活动——踩“石头”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活动要动静交替,切合幼儿年龄特点。中班幼儿的专注时间一般在25——30分钟左右,在三次操作活动后,我特意安排了这个音乐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跳一跳,蹦一蹦,抢一抢,放松心情,活跃气氛,而且也再次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和掌握。

  5、活动延伸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7)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 (菁华5篇)

  一、课题及设计意图

  今天的课题是《得数是6的加法》,本课是在前面学*了5以内数的加减法和6的组成之后,进一步学*数的加法运算。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学*做好准备,我在设计《得数是6的加法》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利用6的组成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

  2、能力目标:通过幼儿自主探究学*,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惯。

  三、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根据6的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知道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四、教法

  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五、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培养幼儿良好的学*方法与学**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新知。

  按照心理学常识,幼儿对学*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把学*当成愉快的事。因此,上课一开始进行复*时,就设计这样的导语: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很多加减法了,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能干,(点出复*题)最先做出老师出的这些题,好吗?在这种刺激下,人人都想当老师眼中的.小能手,兴趣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这是引导幼儿复*5以内数的加减;这是复*6的组成。

  在新课学*中,通过可爱的动物图片群和插入声音的播放,激发幼儿学*新知的欲望,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得数是6的加法。这是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学*5+1和1+5,初步引导通过组成计算得数;然后出示4+2和2+4两个算式,让幼儿摆弄小棒探索得出4+2=6和2+4=6,再脱离小棒的帮助通过组成计算得数;最后直接出示算式3+3=让幼儿利用组成计算得数。本课的难点是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通过感知具体事物的数量,引导幼儿填空,找出另一个加数,再过渡到利用6的组成想出另一个加数。

  本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观察和操作,来感知得数是6的加法;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是6的加法;最后通过提高练*,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成功的喜悦。

  最后,对于说课的内容和方式的理解,我也是处于摸索阶段。我今天和大家交流,探讨,只是一个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活动目标

  能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活动准备

  1、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2.贴绒数字5、6、7,实物卡。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片

  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

  (1)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

  (3)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

  (4)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

  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

  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

  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二、小组活动。

  1.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

  2.看标记贴图形。

  3.按序填空格。

  4.添、去点子。

  5.印比6、7少的点子。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找一找说一说》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新班》这一主题。自己的创设与主题紧紧相扣,并且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课程即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简单数字的运用和识记能力。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及其特点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塬则在新学期的开始,幼儿就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他们更多愿意独立的做事情,并且感到自豪。经常听到他们说杯子是做什么用的?衣服又是做什么用的?冬天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夏天的衣服又是什么样子的?等等。因此,我设计了这堂《找一找说一说》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活动目标复*4以内的点数,或根据物品用途的不同,学会简单的分类。

  2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学*用花,草等进行简单的装饰。

  会看标志找到自己的用品,不随便乱用、错拿,懂得讲卫生。

  重点难点重点:复*4以内的点数,或根据物品用途的不同,学会简单的分类。

  难点:会看标志找到自己的用品,不随便乱用、错拿,懂得讲卫生。

  活动准备事先剪好的叁角形、圆形、正方形卡片若干,彩笔每人一盒。

  幼儿用书。

  二说教法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做好挂图,准备好所有的教具。以培养孩子“主动学*,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活动以“游戏式数学”为精神主轴,增强数学学*的乐趣,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情景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历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构建完整的数理概念,让孩子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良好的品质。因此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游戏法我将通过组织有规则的游戏来引导幼儿学*。游戏法符合幼儿喜好游戏的天性,能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兴趣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游戏中轻松的学*。

  比如说我把小朋友自己用的杯子,饭盒,毛巾等小物品都全部打乱,让小朋友自己去找到自己的东西并把它放回塬处,这样教会他们不乱放东西,并且养成良好的*惯。

  2动手操作法我让幼儿找自己的用品,让他们找到以后在向我介绍这些用品是做什么用的?他们是怎样找到的?再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标志是什么。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学*能力,认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又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我先做示范,画几多简单的花纹,让小朋友们模仿,然后在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标志,贴在自己的用品上,防止拿错等。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方法。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说话的好机会。.游戏练*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四活动程序

  1.阅读幼儿用书,复*4以内的点数,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1)看看图上有什么?说说这些物品有什么用?(喝水用的、擦手用的、睡觉用的、放衣服用的)(2)数一数每种物品有多少?

  2.照照自己的用品在哪里?

  告诉来是你的衣帽橱、小床、杯子、毛巾、小椅子都在哪里?你是怎么找到的?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标志是什么?知道标志能帮助我们很快找到自己的用品,不易拿错。

  3.动手设计标志。

  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总是拿错用品,这样乱用物品很不卫生,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它们一起设计用品上的标志,你们愿意吗?我们设计什么样的图案呢?幼儿自由讨论。

  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示范几种简单的花纹画法,如圆形花瓣、长形花瓣等。

  幼儿动手在已准备好的图形卡片上,进行大胆的设计,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鼓励幼儿大胆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能讲出他人作品的可取之处。

  小结:小动物收到标志牌很高兴,以后它们再也不能用错物品了,谢谢小朋友们!

  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标志,知道使用完杯子、毛巾后,要放回塬处。会轻拿轻放,爱护自己的用品。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

  会进行图形折叠、分割、拼摆,使图形变化,辩认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及其关系,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准备:

  正方形纸、小刀。

  教学过程:

  (一)变魔术

  让幼儿猜想正方形能不能变成三角形、小正方形、长方形。然后将纸折叠,剪开变为各种图形。

  将剪开的图形再拼成正方形。

  (二)幼儿操作

  将正方形变成4个小正方形,比比谁变得快,再将4个小正方形拼成原来的样子。

  将正方形变成4个小三角形,然后还原。

  将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然后还原。

  (三)图形组合

  将剪出来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进行各种组合,变成新的图形。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述。如:四个三角形可拼成风车;一个三角形加一个正方形可拼成一座房子等。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愉快。

  3、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4、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1、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土坑"的小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石块" 。

  2、三个图形宝宝的家。

  3、小猫挂饰人手一个,后面贴上图形。

  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教师:"今天,猫妈妈请来了几位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二、幼儿"修路",巩固认识图形。1、教师:"宝宝们真能干,现在图形宝宝请我们到他们家去做客。

  宝宝们出发了,要跟好妈妈哦,不然会走丢的。"放音乐,学小猫走。

  2、来到小路边。教师:"唉呀呀,怎么了,"幼儿说,"小路上有许多小坑,"

  教师说:"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教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把路填满呢?"幼儿回答。

  教师:"宝宝们看,路边有那么多石头,我们用这些石头来修路吧,"幼儿修路,提醒幼儿:"宝宝们要动动脑筋,什么样的石头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3、教师检查小路有没有都修好。教师:"你们用什么形状的石头修路的啊?(请个别幼儿回答),小路修好了,我们边走边说说你走在什么图形上。"(教师先示范,幼儿再示范)

  4。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5、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

  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6、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

  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8)

——幼儿园说课稿中班数学 (菁华5篇)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戏定为该教案的主要游戏形式。同时,中班幼儿注意集中时间短,如果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兴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小,为了让幼儿"复*10以内的数"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我设置除了以猜想游戏的形式,我还设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这些幼儿生活常见的事物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从猜水果娃娃的数字、给水果娃娃的数字排序、点数结合拼水果、运水果等环节,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轻松的游戏中自我探索复*10以内的数。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10以内的数,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2、愿意倾听老师与同伴的讲述,能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学具:四种水果(西瓜、橘子、桃子、芒果)水果的背面有圆点和数字。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分四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是情境导入。

  出示水果娃娃,引起兴趣。"今天,小熊的水果店开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苹果、梨子、草莓、香蕉、樱桃、菠萝)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6种。

  其次是复*环节水果游戏。

  第一步先猜猜水果后面的数字。1、这些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娃娃背后都藏有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是数字几吗?A、梨子娃娃说"我比5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6B、香蕉娃娃说"我比7多1",那是几呢?8C、草莓娃娃说"我比8少1"那是几呢?7D、苹果娃娃说"我是5—10之间最小的一个数字?是几呢?5E、"你们看看5————10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9和10,那樱桃娃娃和菠萝娃娃谁是9谁是10呢?"樱桃娃娃说:"我的数字比菠萝娃娃大,谁能告诉大家是几?9那菠萝娃娃是数字几?102、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3、猜猜少了哪个数?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这个环节先出示少一个水果,问少了什么?再还原验证。教师点击空白处,少了两个水果,再还原验证。教师点击空白处,少了三个,再还原验证。最后全没了,让幼儿凭记忆回忆出有哪些水果,分别是什么数字?>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数差关系,然后巩回忆。

  第二步是给水果排排队。

  1、水果娃娃后面的数字都出来了,那现在水果娃娃想考考大家,想请你们按照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来排队?谁愿意来排队。这个时候完全是按幼儿的意愿来排队,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2、幼儿上来为数字排队,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队的?

  3、这个小朋友是按照从小大的顺序来排队的,那么你们想不想看看后面的水果会按照什么来排队呢?<让幼儿惊奇的发现,原来不光数字排队,水果也在排队呢>。

  接着是拼贴水果,其实就是幼儿操作练*数点匹配。

  第一步是教师讲解作业。小熊水果店里的水果还不是很多,要不我们给他准备一些,老师这儿有一张带有圆点的卡片,数数看上面有几个圆点,那他应该找数字几做朋友?除了看数字外,还要看看卡片的颜色相不相同,这下对了,猜猜会是什么水果呢?第二步是幼儿动手拼水果。现在请小朋友也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看看颜色对吗?反过来就是一个水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第三步是教师评价作业。你们都拼好了吗?谁愿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最后是品尝水果。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明白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小朋友真能干,帮小熊准备了这么多水果,小熊阿要谢谢你们帮了一个大忙,想请大家一起品尝美味可口的水果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觉得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中班幼儿注意力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针对这些特点,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猜猜我是谁》这节课通过猜想游戏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猜想的过程中巩固复*10以内的数。请水果娃娃来做客的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猜数字的游戏,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猜数先从简单的数字开始,由易到难,多变的提问方式,让幼儿分别猜出这10个数字,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紧接着马上让幼儿猜猜少了哪个水果,又是一轮"猜"的开始,孩子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教具的操作,让孩子们给水果娃娃身后的数字排序、拼水果,猜水果这些丝丝相扣的环节,让幼儿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通过他们自己的"猜"、"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幼儿"猜"得差不多的时候,我让他们品尝水果,这里做到动静交替,让幼儿感觉不到疲劳,也自然的过渡到结束部分。这个活动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也达到了课前制定目标。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一、说教材:

  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简单的说可以包含了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四大领域。数以及数与数间的逻辑关系是事物各种属性关系在人脑中引起的综合反映,复杂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说的相邻数对于4到5岁的幼儿尚没有在其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而与其接*的邻居关系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10以内的相邻数》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对象。”为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本活动中采用、故事讲述法、情景表演法、猜测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获得知识和经验。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的说课还很粗糙,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三、说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制定了以下目标: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认知)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认知)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能力)

  四、说重难点:

  1、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五、说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十座写有1——10数字的蘑菇小房子,小猴、小熊手偶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故事《住宾馆》。

  2、1-10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黑板1——11的数字卡片。

  3、幼儿数学操作板1个/人,1-10的点卡一套/人。

  4、扑克牌人手一份(从1到11);标有1—10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

  5、已经学*过了《11以内的序数》、《11以内数的形成》(包括0)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

  六、说过程:

  1、开始部分: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A、拍手游戏:“嘿嘿,(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

  B、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2、基本部分:

  A“兴趣是幼儿学*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故事讲述和表演,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如:

  (1)熊猫说6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8号的邻居,8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9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将小动物全部拿走,只留下带有数字的小房子,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并帮助幼儿相邻数的定义(1)。提问:6的邻居是谁呀?(理解“相邻数”。小朋友都有两个好听的名字,比如王乾瑞小朋友在家里妈妈叫你宝宝,在幼儿园老师叫你王乾瑞。数字的邻居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得出结论:7和8是6的邻居,也叫做6的相邻数,9和10是8的邻居,也叫做8的相邻数。(2)提问:那么5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5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3)幼儿自主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B复*11以内数的形成,“添1就是,比少1”为后面理解10以内相邻数(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打下基础。复*数字1-11。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就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11。

  C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1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0是1的相邻数,2是1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发放幼儿数学操作板及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依次找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6、7、8、9、10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3、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1)、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1-10其中一张数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问你,的相邻数就是和?”(2)《扑克牌里的相邻数》:两人一组,甲抽取乙扑克牌里的任一张牌,然后让甲找相邻数,找对了,牌归他,找错了牌归乙。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后以谁的牌多为胜。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9)

——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稿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精选五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纲要》中指出:游戏时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儿园各种活动的基本。我们都做到"玩是孩子的天性",因为玩是一种没有负担的,愉快的活动,在玩中既能满足幼儿对周围现实世界探索与认识的特殊需要,又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我把原本枯燥的说教数学活动充分运用各种游戏手段,设置游戏场景,提供游戏材料,采用游戏情景,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以了解,掌握知识。在游戏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促进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对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是幼儿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幼儿与人交往,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寻找合作伙伴"就是与人交往的第一步;在第二,三个游戏活动中就强调如何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引导孩子们怎样做才可以做得根豪根块。总之,整个活动都让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带来的.快乐,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

  2、说活动目标

  目标有3个:第一、复*10的分解

  第二、进一步理解5以内各数加减的含义。

  第三、发展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体验成功的愉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要)

  3.说教材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发展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体验成功的愉悦,整个活动自始自终围绕着这个目标一点一点突破重点。从活动的一开始,老师的谈话引出,就让幼儿了解游戏任务,使幼儿有了最初的合作意识(需要与人共同合作),然后通过"10"的分解来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这时就培养了幼儿与人交往的意识。接着游戏二,"智拼泡沫板",游戏三"智力大冲浪"都需要与同伴合作,协商共同解决问题。其中"智力大冲浪"学*5以内的减法为本次活动的难点,虽然本班幼儿在珠心算方面已经学过10以内的减法,但对减法的含义是不理解的。因此,我在设计时考虑孩子对拼图较感兴趣,借助拼七巧板的方法,让孩子去理解减法题意,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一个环节"巧拼机器人"孩子的思维从图片到符号,也就是说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给你一个答案可以列出不同的式题,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孩子思维的积极性。怎样拼搭机器人?是*面的好还是立体的好?这都考验了幼儿的合作,协商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活动准备

  这个活动我为幼儿准备的都是一些操作材料,数字胸饰,泡沫板,式题拼图,纸箱。

  三、说教法

  讲解示范法

  四、说活动流程

  1.活动以谈话的形式,游戏的口吻引出,使幼儿了解这次游戏活动的目的。"巧拼机器人"方式,与同伴合作完成。

  2.寻找合作伙伴

  通过游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来复*10的分解,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合作伙伴是谁,而且幼儿间相互检查,我们两人合起来是不是10。

  3.智拼泡沫板

  这第三个环节是在第二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幼儿知道有了合作伙伴该如何合作来完成游戏,两名合作伙伴先要看懂泡沫板上的意图,再根据题意来选择另一块泡沫板上的式题,反过来也根据式题来选择图意。这一游戏考虑孩子已有认读加法式题的经验和能看懂简单图画的认知水*,采用图片式题找朋友的活动,建立具体事物与抽象的式题之间的联系,促进幼儿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如:树上有两只小鸟,又飞来了两只.......幼儿在寻找的过程中就是把用数字符号组合成的抽象题-----直观的具体化的内容。多次寻找图片式样配对的过程就是对加法意义的逐步理解过程,摈弃了传统教育的弊病,就像会算32=5,但不理解是什么意义。

  第四个环节也就是5以内的各数的减法。

  孩子学*减法比加法难些,也体现在意义上的理解。所以,同样采用图片式题找朋友,配对活动来寓教于乐中,而且在设计图片上,我更加注意内容的简洁明了,让孩子们易于接受。这样,幼儿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最后一个环节,是以数为单位,把答数是该式题找出来。如:把答数是6的题目让孩子们找出来。这样孩子们必须在众式题中搜索,最后整个机器人就完整地拼搭起来了。

  活动目标:

  1、识别数字,尝试用默数的方法,学*有目的地观察。

  2、亲*老师,亲*同伴,乐意在活动中自主地寻找发现。

  活动准备:110数字小纸片若干、浆糊若干、大骰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手指,激发兴趣

  (1)手指是用几只手做的?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请一幼儿在老师手上贴上这个数字。

  (2)除了手,身上还有什么可以数一数的?(请两个幼儿说一说)数好了贴上数字。

  2、找身上的数字

  (1)幼儿操作:寻找发现身上的数字(如:一只鼻子、两只眼睛等)请小手帮忙数一数,然后贴上相应的数字。

  (2)交流

  A、请幼儿介绍在身上找到的数字。

  B、尝试默数。

  3、:找朋友

  要求:识别数字,用眼睛默数,为数字找朋友。

  掷骰子,根据数字是几,到身上找几样东西的朋友。

  (1)提供骰子数字为1-5的,让幼儿寻找发现。

  (2)提供骰子数字为6-10的,提高难度。

  幼儿可以选择容易的,也可选择简单的,老师根据孩子的情况,鼓励幼儿不怕困难。

  提示幼儿可以找同伴或老师身上的。

  一、说活动教材

  区分左右是大班这学期所开展的有关空间方位感认知方面的内容。其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关系。《纲要》中所说:“幼儿园数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于是我在活动中设计了多个小游戏,让小朋友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左右概念。以自身为中心正确的判断左右,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它的教育性、价值性和实际性,活动目标既是整个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同时对活动也起着导向作用,因此,从满足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需要,我拟订了以下目标:

  1、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2、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

  发展幼儿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四、说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在活动室的左右挂上一些东西;

  2、蓝绿带子40条,课前绑在幼儿手上;

  3、幼儿用书《数学》第十二页、剪刀、胶水;

  五、说活动过程:

  环节一:区分左右手

  我开始以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来考考你:“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幼儿回答后引出答案:手。师: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现在你知道哪只左手哪只右手了吗?我来考考你吧,看你能不能照我说的做)

  1、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如:请举起右手并招招手、竖起大拇指、做把剪刀;请举起左手握个拳头、眨眨眼;(教师看幼儿是否举对,纠正个别不对的)

  2那我们的两只手是左手帮我们事情做得多,还是右手做得多,请幼儿说说你的右手都会做什么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么做的吗?

  3、游戏:你说我做

  —————游戏前,请幼儿将蓝绿两种不同颜色的带子绑在手上。

  —————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听指令举起左手或右手(如:请右手是蓝带子的小朋友举手,请左手是绿带子的小朋友举手)

  环节一的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对左右有一定了解,但确了解不多,所以环节一中我从左右手入手,因为孩子知道右手会帮我们做很多事,如:写字、画画、拿筷子、提东西等,对左右手的掌握概念会比较好,为下一环节认识身体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铺垫。

  环节二、区别左右脚

  1、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脚、腿、肩、)

  2、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听指令完成相应动作。

  如:请你抬起左脚,请你抬起右脚;(教师看幼儿是否举队,纠正个别不对的)进行数次后可提高难度,要求幼儿做出与指令相反的动作;(我说左脚,你抬有右脚)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的兴趣并在游戏中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

  环节三感知左边、右边

  1、幼儿交流自己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幼儿改变方位后再说说自己的两边各有什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