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说课稿9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09-17 00:00:00 说课稿

思想品德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八年级教科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并以此引导学生的行动,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理解我们的老师 》是苏教版思想品德课八年级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本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意识。本框题《理解我们的老师》在前一框了解老师这个职业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师生交住中的角色冲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师生交住中存在的问题,并使其能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解决问题,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理解老师,体谅老师;激发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共筑师生情感的桥梁,构建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解释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地沟通;能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增强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

  知识目标:

  掌握尊敬老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知道消除师生间隔阂、矛盾和冲突的有效办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老师

  (之所以确认此为教学重点是因为:一方面,当前,传统的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师生交往观正在被民主*等的新型师生交往观所取代,学生的自主意识也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就学生心理来讲,都渴望得到老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但是在日常学校生活中,由于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差异和学生个性特点的影响,加之有些学生不善于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往和沟通,不善于以积极的方式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老师成为朋友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在师生交往上产生障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掌握必要的交流沟通技巧,懂得如何理解老师对于减少师生交流障碍,增进师生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理解我们的老师。

  (之所以确认此为教学难点是基于部分学生对老师充满神秘感悟,愿接*又怕接*,少部分学生对老师工作认识肤浅,不能理解老师的工作,不时有师生情感对立和行为对立的情况发生,所以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考虑到我校我年级学生的现状,本着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渲染情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案例探究法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选取学生自身或身边人的经历,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3、集体讨论法

  将全班学生分为每组3——4人的几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讨论,并组织进行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评价,面向全体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使*时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表现机会。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说学法

  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中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加深对老师的理解,使理解老师成为学生内在的真实情感,总的来说,这样安排教法和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学生是学*的主人的新课标理念。

  三、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共分四个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歌曲,在音乐声中展示我校老师工作生活的图片。

  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熟悉的老师?有没有你们喜欢的老师?

  (展现学生熟悉的老师工作生活的图片,情境导入,使学生更想全面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教师,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期望,从而使学生在高度热情的状态下进入新课。)

  (二)共同探究,突破重难点。

  1、突破难点: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要全面深入了解老师,为了突破这个重点,我构建了几个活动:

  活动一:实话实说:

  (1)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说说与老师在交往中的烦恼事

  思考:当老师不符合你心目中好老师标准时,你心理是什么感觉?

  那么老师为什么要跟学生过不去,不做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呢

  (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在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也会有偏差和失误,老师也是普通的人,老师也有甜酸苦辣、有个性有脾气、有昨天有明天。老师也有被学生尊重、理解的需要。

  B、当面和老师争执、顶撞,或者是自己生闷气,甚至走极端都不能解决问题。

  C理解老师,才能建交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我们快乐的学*,提高学*效率,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D、处理好师生关系既是一个教师真正的成熟和睿智的标志,也是一个学生真正接纳和理解老师的表现。)

  2、突破重点:如何理解我们的老师

  活动二:情境探究

  情境再现一:课本p68探究————“我”失去写周记的热情。

  (1)是什么让我失去写周记的热情?

  (2)请大家帮帮我,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改变目前的这种不良心理状态,重新对写周记充满热情?

  情境再现二 :物理老师的表扬

  (1)老师的表扬对小朋起到了积极作用吗?有什么不利影响?

  (2)从小朋身上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的表扬?)

  (3)联系上述三个情境中的“我、小林,小朋”,再结合书上内容谈谈怎样理解老师?

  活动三:各抒己见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理解老师些什么?

  理解老师的某些态度与做法;

  理解老师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失误与过错;

  理解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与期望;

  理解老师的苦衷与辛苦;

  理解老师的烦恼与困惑;

  理解老师的严与爱……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四)同唱歌曲,情感升华。

  齐唱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齐唱歌曲是真实情感的流溢,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注重情感体验”的理念。随着音乐的意境,使学生知师,爱师的情感得到内化和升华,并带着愉悦的心情结束本课。)

  总之,本课的设计以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坚持生活德育原则,做到三个重视:一是重情境,以情境贯穿教学;二是重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三是重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教学过程用两条线索贯穿,一条是以情境贯穿教学;一条是通过活动实现教学目标。感知先行,通过情感渲染,从感性到理性,把握教学重点;凸现探究,从思考到合作,突破教学难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作为教师,应扮演好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发挥好指导和调控的作用。

思想品德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学内容要求分析、二教法学法、三教学活动、四板书设计、五教学效果预测。

  一、 教学内容要求分析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是山东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第八个生活主题单元中第二个项目的内容。

  本项目内容体现的是课程标准中“一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一内容标准的要求。

  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本项目要帮助学生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如何做出正确选择。

  本项目内容由“要明辨是非善恶”和“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两个层次构成,分别介绍中学生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和在是非善恶面前如何作出选择的问题。两个层次从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到如何作出选择,从这样做的原因到怎样去做,符合认知规律。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和本项目的内容安排,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选择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不够成熟,存在着是非善恶标准不够明确,辨别是非能力差的问题,从现实生活来看很多中学生在盲目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在是非善恶面前作出一些错误的选择。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已经知道了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这为本节课的学*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课的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对他们走好人生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

  【能力】

  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知识】

  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 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开放性情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获取情感体验,构建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体验法、活动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情感激励法。

  说学法: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计划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角色模拟等动态活动较多的学*方法来进行探究学*。

  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方法的指导我将结合教学活动加以具体说明。

  三、 教学活动

  本节课我通过两条线索引领课堂教学。以故事发展线作为课堂明线,通过设计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参与中,学会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情感生成线作为课堂的暗线,通过运用各种活动以及合情合理的教学评价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以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实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我将通过四个环节来来组织教学活动。

  游戏参与,诱趣入境;感悟选择,激情明理;情景体验,辨析导行;情感升华,明理践行

  ㈠游戏参与,诱趣入境

  上课后我让学生回答出自己的人生目标,之后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在实现人生目标的道路上,经常要面对很多复杂的事情,而且要做出选择。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有关选择的小游戏。”由于屏幕中只是显示了两个按钮,所以学生会对这两个按钮充满了好奇。在学生按键参与之前,我分别问他们:“你选哪一个按钮,你知道这个按钮按下去会出现什么结果吗?学生会回答不知道。我在此故意渲染:他们不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什么,那么我们看看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两个学生把按钮按下去出现的是不同的人生道路。学生参与完成后教师总结:“同学们,小游戏包含大道理,在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道路上,我们要面对各种是非善恶,而且必须要做出选择,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会影响我们人生目标的实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这种游戏导课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又能够把游戏与将要探究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自然的导入新课。

  ㈡感悟选择,激情明理

  本环节主要内容是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承接上面游戏中出现的两种不同人物,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他们不同的人生选择。第一种通过一名中学生由于不能明辨是非善恶,难以抵制不良诱惑,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让学生感悟到不能明辨是非善恶的危害。第二种道路,展示出在全社会有相当感染力的任长霞的照片,让学生谈谈他所了解的任长霞从而感悟到任长霞善恶分明、刚正不阿,在是非面前坚持原则,勇于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从而成为一个人民群众爱戴的好警察,一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就是在是非善恶面前两种不同的选择,在这种直观的对比下,引导学生通过共同探究的方式认识到明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意义。

  本环节内容比较抽象,因此通过直观事例的展示,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合理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形成正确认识。

  ㈢情景体验,辨析导行

  本环节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此环节我采用了情景体验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三个情景故事,以一名中学生“小林”的故事作为情景发展的线索,引导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学会选择,故事贯通有利于提高课的整体效果。

  第一个生活情景是小林和同学去公园游玩,面对留下的垃圾是否带走小林和同学产生了不同意见,提出的问题是:如果你在场你会作出什么选择,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判断标准,即道德和法律标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八荣八耻的标准来评判一下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行为。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同时渗透了法律教育,贯彻了思品课的教育目的。

  第二个生活情景是小林在网络上结识了网友,以“小林该不该去见网友”引导学生去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会形成认知上的冲突:认为去或者不去。对此我将做进一步引导:去或者不去我们很难统一意见是因为我们对这个网友的身份不能做正确的辨别。在这种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认识: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提高辨别能力。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探讨如何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拓展探究,得出结论。

  第三个生活情景是在网吧门前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小林和同学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此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模拟,两个同学在表演中表现出由于自制力的差异,从而做出了进入网吧和不进入网吧的不同选择。通过这样的情景模拟既渗透了心理教育,同时又使学生通过体验形成认识: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还必须提高自控能力。

  青少年网瘾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也是困扰家长和教师的一大难点问题,选择这种极其敏感问题创设情境,便于触动学生心灵,促使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关注了中学生的健康发展,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又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㈣情感升华,明理践行

  本节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选择,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从而做一个正直的人。

  我选取了丛飞的视频给学生以情感的激励,视频之后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被丛飞资助的一名学生,你最想说什么?学生会回答像丛飞学*,继承丛飞精神,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将来为社会多做贡献。利用丛飞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升华,目的就是通过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促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伴随着情感的激励,引导学生放飞理想,展望将来在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路上会遇到哪些是非善恶,又将如何面对?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使学生总结了本节课探究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为了体现出课堂学*的连续性,我设计了一份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写一份倡议书,这样的作业设计贴*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把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明理践行。

  最后我打算做这样的总结:“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黑暗和光明两种境界。如果像我们在刚上课时做的游戏那样,我们不知道自己要选择的是什么,就很有可能把自己带进黑暗的世界。今天通过我们这节课的探究学*,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一颗明辨是非的慧眼,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人生开关,已经能够分辨出哪个是*,哪个是假恶丑,我们只要坚定的把手放在*的开关上,轻轻按下去,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充满鲜花和掌声的光明前途。”这样的结尾和课前导入的小游戏遥想对应,既总结了本节课探究的内容,又体现出整节课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特点。

  四、 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了网络式的板书设计,每一个知识点,都是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充分的合作、探究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建构。板书的设计力求简洁、艺术,从要明辨是非善恶到如何做出正确选择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

  五、 教学效果预测

  各种活动的设置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的参与能力、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学生在情景的参与中进行了知识的自主构建,学会了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树立起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初步实现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专家和老师!

思想品德说课稿3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剖析从众,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部分来进行解说,首先是说教材。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剖析从众》是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前两单元分别讲了应怎样和父母、老师以及朋友怎样沟通,这个单元就是要教会 学生怎样独立追求自主。本框内容顺承第一二单元的学*,并对下一框题《走向自主》起了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八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 思考,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提高分析现象到领悟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从众现象, 避免盲目从众的行为。

  知识目标:知道从众现象的含义,了解从众的主要表现, 明确从众的两重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众两重性的认识依据:它针对性强,贴*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克服盲目从众的思想行为有重要作用。对学生既有现实教育义, 又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难点:从众两面性的认识依据,从初中生的现实表现看,他们都从众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并不清楚从众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重性,因他们的认识能力和阅历有限,对认识从众的消极影响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法

  (一)说教学对象: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从依赖走向 自主,一方面他们希望有自己的主见,另一方面 他们又缺乏独立性,容易从众,有的学生甚至因 盲目从众而忘记伦理道德,严重影响正常的学* 和生活,这是我们不能回避而且必须帮助青少年 解决的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根据启发式教学方式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我设计有——

  1.快乐教学法:在导入新课过程中,我会以富有趣味的 导入方法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教学过 程中,我会和学生之间加强情感和思想 的交互,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2.案例分析法:对本课的重难点我将采取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更容易掌握重难点。

  3.分组讨论法:在课堂上,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论,这样既能 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 主动的状态;又能让他们发现彼此思维中的闪光点,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针对本课特点和学生的情况以及我的教学方法,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方法: 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和归纳法。 一方面,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 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2分钟)

  上课后,我做自我介绍,然后问学生“我帅不帅?”让学生作答并统计,我估计统计时还有一些同学在举手,根据这种情况,引出有的同学内心认为我并不帅,但看到其它同学都在举手,自己也就跟着举手,从而引出从众现象。

  (这种导入既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又自然地回 到了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约32分钟)

  1、什么是“从众现象”?

  笑话一:一天,某人去买菜,看见街上有好长 一条队伍,以为有便宜可以捞,便排在后面,一个多小时后,队伍转了一个弯,他发现前面有四 个字:公共厕所!

  笑话二:某人走在街上,鼻子忽然出血了,于是仰起头来,旁边的'人看见他仰着头,以为在找 什么东西,于是就跟着仰头,又过了一会儿,更 多的人仰着头往天上看,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仰 头……

  (这两个笑话不用屏幕展示,由我给同学们讲,这样增加课堂趣味,引起学生的学*兴趣。)

  从众:指的是在社会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 持一致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 己就跟着怎么做。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心理学上把这 种现象叫做从众现象。

  (我让学生自己看书,从书上找出并理 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探究:从众现象主要表现? 从众现象 心理从众 多数人怎么想,自己 就跟着怎么想 行为从众 多数人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

  (这个过程,让学生通过看书和从众的含义很 容易就能得出。我只是在此引导一下即可。) 想一想:下面哪些现象是心理从 众,哪些现象是行为从众?(用屏幕展示,让同学感知并作答。)

  材料一:开始我坚持,后来看到大家 讲的与我不一样,就怀疑自己的眼睛 有问题,有点害怕自己是错的,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材料二:看见大家买这种资料,我也 买这种资料。

  材料三:开始我相信自己做的是 对的,后来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做的与别人不同,我就照他们的做了。 材料四:刚开始认为这首歌曲不 好听,后来听见大家都在唱也觉得好听。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从众现象:

  小组讨论: 从众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小品情景

  1.周末大扫除,两位同学扫完地后,将扫把从 远处扔向卫生角,劳动委员看见后,默默地将 扫把摆放整齐。两位同学看见后,羞愧地低下 了头,在以后的劳动中将劳动工具整齐归位。

  2.两个学生把外套系在腰间,故作潇洒地走进 教室,旁边的几个同学议论纷纷,说这样穿衣 服真好看,于是也跟着模仿 。

  3 、从众的两重性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小故事“沙鸥学飞”: 一群幼小的沙鸥,无忧无虑地嬉戏在绿色 的湖水中。一只勇敢的小沙鸥尝试着,挣 扎着,试图展开翅膀飞向蓝天。它一次次 不停地扑摔着,挣扎着,失败着,其余的 沙鸥只是看着,突然间,那只沙鸥成功了,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在那只飞的沙鸥引领 下,第二只、第三只沙鸥开始了同样的尝 试……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沙鸥都学会了 飞翔。

  从众的积极作用:

  1、有助于完成集体事业的发展

  2、有助于个体获得一种内心的安全感和 自信心;

  3、有助于学*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

  事例:小兰是班里的学*委员,学*刻苦,工作负责,备受班主任的钟爱。小兰工作认真,难免在班上得罪了一些同学和引起一些人的嫉妒。这些同学 班上有意与她作队,对她采取冷嘲热讽的态度。小兰被这些同学吓怕了, 她变得懒散起来,不但在处理工作时对违纪同学网开一面,甚至有意与这些同学玩在一起、违反纪律。老师批评时,她觉委屈。

  从众的消极影响(即危害):

  ①阻碍个人的发展,如弱化自我意识,束缚独立思考,抑制开放、竞争、开拓和进取的意识,阻碍独立性的培养,窒息个性的发展,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

  ②影响到集体的事业。

  ③导致违法犯罪。

  不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就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

  【案例分析】

  王某刚上初中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父母的夸奖。但从初二年级起 始跟着几个无业青年,沾上了抽烟、的恶*,班主任多次批评教育他,他却认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跟着大家赌,才有好前途。”父母教育他,他就和父母顶撞,讥笑父母“太古板,赶不上时代潮流”。 终于在初三下学期,因参与和吸毒,被*机关拘留。

  根据下列情境,说说哪些“从众”的作用是积极的?哪些是不好的?为什么?

  1. 考试前,很多同学在教室里紧张地复*功课。小钟在进教室前还和同学说说笑笑,一进教室马上不笑了,并且悄悄地回到座位上,开始复*功课。

  2. 街上,因为一件事情,有两个人发生了争吵。越来越多的人 开始围观看热闹。

  3. 有一个人站在桥上很认真地往下看。其他的人也开始看,虽 然大家都不知道在看什么,但是看的人越来越多。

  4. 大家都喜欢讨论电子游戏。小真本来不玩电子游戏,但是同学 天天都在讨论。为了和大家有共同的话题,他也开始玩电子游戏, 却一发不可收拾,整天沉迷其中。他和大家有了共同的话题。

  5.小红的好朋友在学弹钢琴,小红知道后,回到家 中,吵吵嚷嚷让妈妈也去买钢琴,然而小红对音乐 并不感兴趣,况且家里的经济也很拮据。

  6.班上*来有些同学穿了一种新式样的鞋,小红认 为那种鞋非常时髦,也让妈妈去买,其实她还有一 双新鞋没有穿呢。妈妈批评小红:“不要别人怎样做,你就怎样做,要有自己的主见。”小红不服气,认为自己如果不和大家一样,别人看不起自己。

  (三)、课堂小结

  结束:故事 《农夫和驴》的启示

  从前,在某个村庄住着一个农夫,农夫有一头毛驴。 有一天,他把土豆放在驴背上到集市上去卖。做完买卖, 他就高高兴兴地牵着毛驴回家,嘴里还哼着小曲呢。 路上,他碰见一个人,那人对他说:“哎呀!真笨, 有驴不骑,偏要费劲地走路。” 农夫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便骑上毛驴,果然很舒服。 不久,他又碰见一个人,那人说:“真不像话,毛驴 每天为你辛苦劳累,你竟然还要骑着它,让它得不到休 息。” 农夫一拍脑袋说:“是呀,我真没良心。”他从驴背 上跳下来,却不知怎么办好,骑也不是,不骑也不对,怎么办呀?他只好扛着毛驴回家。 路上的人都笑了:“瞧,那个大傻瓜。” 农夫一气之下,把毛驴扔下悬崖。看见的人都说: “真残忍,好端端毁了一头毛驴。” 农夫气得哇哇叫:“我死了,总不会有人说什么了吧?”他一头扎下悬崖。可是人们仍旧说道:“这家伙真是不可救药,连自己都敢扔。”

  (四)、课后作业:在生活中你有类似盲目从众的经历吗? 请举例并分析原因。

  1. 什么是“从众现象”?

  2. 从众现象的表现有哪些?

  3. 从众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4. 从众有什么消极影响?

  五、板书设计

  (一)从众现象含义

  (二)从众表现形式 心里从众 行为从众

  (三)从众两重性

  1、有助于集体事业的发展 积极作用

  2、获得自信心和安全感

  3、有助于吸取他人经验

  消极影响

  1、不利于集体事业发展

  2、阻碍个性发展

  3、导致违法犯罪

  谢谢!

思想品德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框题是《我知我家》 。我打算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它们分别是:说教学资源、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

  第一: 说教学资源 首先是对于教材的分析:《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第一 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 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 *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为下面内容的学*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其次就是对于学情的分析,初二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 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 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因此我个人认为通过对《我 知我家》这一框题的学*,不 仅会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情感上的了解,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让学生明白 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父母的责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爱自己的家。

  第二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 型;了解家庭的相关功能;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二.能力目标 增强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感受家 庭亲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自己良好的家风和传统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热爱、对于父母的热爱。

  第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对于“家”的理解;对于家庭关系的确立的认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逐步的认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并明确 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四:说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兴 趣,活跃课堂气氛;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的活动的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 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 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五: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以及我所设计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了分析 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这三种学法。希望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从被动的 学*转变主动探索,成为真正的学*的主人,由学生自己来把握整个学*过程的 节奏。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应试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要着重突出讲解的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第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5-6 分钟) 我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约 5-6 分钟的新课导入。 首先我会为学生播放歌曲《大*》 ,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各族人民大团结 的各种照片,先通过歌曲与图片为学生学*本课奠定情感基础。而通过歌曲和图 片的展示, 我意图让学生知道*是我们共同的家, 在家里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 是亲人,彼此之间有亲情。但是我们每个人除了这个大家之外还有自己的小家, 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间就像一颗大树上的枝与干相 互牵连。接着我会设计小一个活动,让每个学生绘制自己的亲情树,让学生从自 己的家人开始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义。

  (2)讲授新课

  活动一:我说我家 (30-35 分钟) 我会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然后我会让学生从自己的家庭成员、家庭特 色等各个方面去介绍自己的家,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结构的不同类型:核心家 庭、主干家庭 、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家 庭结构,然后我会总结一下,告诉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结构,都不能淡化 家人之间的关系,父母永远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永远是手足情深。虽然我们 的家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结构有别,但一样的是:我们都 有家人,都有亲情。

  活动二:我爱我家 我会给学生播放配乐诗《孩子,快抓紧哈哈哈手》 (汶川地震相关作品) ,告 诉他们突如其来的地震,让许多孩子失去父母,也让许多父母痛失孩子,刚才我 们听到的这首诗歌及音乐作品,就是网友为纪念在四川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小生命 所作的。然后我会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父母们怎样 的心情?第二个问题:在孩子与哈哈哈对话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和约定, 是什么?(来生还要一起走)这个心愿真的能实现吗?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领悟到,也许他们曾经和父母有过争吵,有过 意见分歧。也许他们曾抱怨过父母的诸多不不是,但所有的这些不快、不解、不满 在最纯真的亲情面前,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生命是父母给的,这种关系不可 改变,无法选择。与痛失亲人的同胞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和幸运,亲人就在我 们身边!只要我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每天都能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何须等 到来世?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换句话说,每一个 家庭都有自己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父母肯定有不少值得称道地方。让我们用欣赏 的眼光再次认识自己的家庭。

  活动三:我家“趣事”大爆料 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认为自己父亲或母亲最值得他自豪的事. (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家中的趣事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这个很人性化的 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明白,既然我们不能选择父母和家庭,我们就应该学会 接受、学会珍爱。当我们学会用“心”来看我们的家、我们的父母时,就会发现 其实他们真的很优秀。

  (3)知识小结,巩固升华 (2-3 分钟) 我主要通过两个部分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一个是通过看板书回忆所学 内容,同时还准备了两道小练*来帮助学生进行操练,最后总结一下,儿不嫌母 丑,爱家要知家,爱父母要知父母,我们要发扬良好家风,为家庭的健康成长和 社会的和谐稳定做贡献。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5)课后作业 课外实践:写给爸爸哈哈哈一封信。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生活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学生们,本节课我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朋友新伙伴》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一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包括四课:《我背上了新书包》、《校园铃声》、《新朋友新伙伴》和《*安回家》。本单元的设置旨在配合小学的入学教育。儿童刚入小学,对学校这个陌生的环境、对小学生这样陌生的角色既充满新鲜与好奇,也不免有一些担忧、不安甚至惶恐。如何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地学*,一直是我们老师探索的内容。而本单元安排的教学内容就是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其学会愉快地与老师和同学交往。也因此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熟悉学校环境,能尝试利用学校的设施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初步认识并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新朋友新伙伴》一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对新老师和新同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与大家交往。

  2.学生预设

  儿童刚入小学,对学校的环境和小学生这样的角色都会感到陌生,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转换角色、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喜欢上原本陌生的课堂,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以调动一年级新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

  因为我教的学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所以要考虑到学生在进行课堂活动时会比较活跃、在游戏环节中会比较投入,班级课堂纪律可能无法保证。应对策略是在游戏之前一定要讲明游戏规则。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老师和同学,加深彼此了解;学会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

  ⑵技能目标:学*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让学生在“我的朋友”和“做名片、交朋友”的活动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对老师和同学产生喜爱之情;同学之间能够互助互爱,团结友善。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⑴教学重点:让同学和老师、同学之间加深彼此了解,并表现出对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⑵教学难点:让同学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

  ⑶教学重难点突破:为了让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加深彼此了解,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上课之初我安排了“我的朋友”的活动,让学生说出开学两周以来你认识的新朋友的名字,看谁说的名字多;然后,同学到讲台前进行“自我介绍”;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名片,并在乐曲声中送给想要结交的新朋友。至于怎样教会学生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我将让学生通过对多媒体课件上的丁丁的行为的评价来知道怎样才能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乐曲《找朋友》;制作多媒体课件——丁丁的故事。

  学生准备:名片大小的纸卡,水彩笔。

  二、说教法

  1.游戏竞赛法: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生活中来,并且在与学生之间不断地发生互动、对话、交流、沟通中引导学生的学*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大量采用游戏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情境设置法: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正因如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丁丁的故事”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体会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同学。

  3.直观教学法:教学中,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名片的示例”、“丁丁的故事”,以此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三、说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观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说过程

  1.教学环节

  ⑴直接导入,竞赛激趣

  以游戏“我的朋友”直接导入。

  “开学已经半个多月了,相信同学们一定认识了很多好朋友,那就请你说一说:开学两周以来你认识的新朋友的名字,看谁说得多。”

  【竞赛形式导入新课,能够很快吸引学生注意,调动一年级学生的学*积极性。】

  ⑵制作名片,结交新友

  请班级中说出朋友名字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认识新朋友的?

  【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总结怎样进行人际交往,提高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

  “原来他是这么认识新朋友的,其实你还可以通过下面这种方法认识新朋友: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让你们准备的纸卡,然后选出你最喜欢的颜色的水彩笔,你可以照着你的胸卡制作属于你自己的名片,等一会儿你可以把你做的名片给你想要认识的新朋友。好,大家开始做名片吧。”

  让班级同学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自己动手制作名片。

  【乐曲声中做名片,陶冶性情;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片的活动则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老师现在放音乐,同学们可以离开座位,把你刚刚做好的名片给你想要认识的新朋友。在给他(她)名牌前,你要和他(她)按照音乐中唱到的那样‘敬个礼,握握手’,说‘我叫**,我想和你做朋友’,然后给出名片。而接到名片的同学则要说‘我叫**,很高兴和你做朋友’。当音乐声响起你就可以离开座位,但是音乐声一停止,同学们就要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新颖的活动形式——交换名片,会让学生乐于参与,促进学生彼此交流、加强沟通,培养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交换名片前的敬礼、握手,会消除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陌生感和羞怯感,让学生对同学产生喜爱之情】

  ⑶创设情境,深化主题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丁丁的故事,让同学说一下丁丁的哪些做法会交到新朋友,哪些做法不会交到新朋友,要是他想要交到新朋友他该怎么做?

  【创设情境,让学生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评价丁丁的行为,从中体会到怎样才能交到新朋友】

  看过丁丁的故事后,请同学说说怎么做才能成为让大家都喜欢的孩子?

  【教师提问,深化主题。学生们在看过故事之后总结概况“怎么做才能成为让大家都喜欢的孩子”,以此提高学生与人交往能力】

  ⑷课堂结语,课外扩展

  “同学们知道了怎样会成为一个受大家都喜欢的孩子,老师希望你们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请你在课后去认识一些别的班级的同学,下节课老师要看看谁认识的新朋友的。”

  【由课堂上认识本班同学的活动扩展到结识别的班级的同学,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会不断提高】

  2.板书设计

  新朋友新伙伴

  我的朋友

  做名片

思想品德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八年级教科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并以此引导学生的行动,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理解我们的老师 》是苏教版思想品德课八年级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本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意识。本框题《理解我们的老师》在前一框了解老师这个职业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师生交住中的角色冲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师生交住中存在的问题,并使其能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解决问题,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理解老师,体谅老师;激发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共筑师生情感的桥梁,构建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解释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地沟通;能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增强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

  知识目标:

  掌握尊敬老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知道消除师生间隔阂、矛盾和冲突的有效办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老师

  (之所以确认此为教学重点是因为:一方面,当前,传统的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师生交往观正在被民主*等的新型师生交往观所取代,学生的自主意识也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就学生心理来讲,都渴望得到老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但是在日常学校生活中,由于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差异和学生个性特点的影响,加之有些学生不善于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往和沟通,不善于以积极的方式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老师成为朋友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在师生交往上产生障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掌握必要的交流沟通技巧,懂得如何理解老师对于减少师生交流障碍,增进师生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理解我们的老师。

  (之所以确认此为教学难点是基于部分学生对老师充满神秘感悟,愿接*又怕接*,少部分学生对老师工作认识肤浅,不能理解老师的工作,不时有师生情感对立和行为对立的情况发生,所以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考虑到我校我年级学生的现状,本着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渲染情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案例探究法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选取学生自身或身边人的经历,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3、集体讨论法

  将全班学生分为每组3——4人的'几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讨论,并组织进行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评价,面向全体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使*时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表现机会。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说学法

  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中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加深对老师的理解,使理解老师成为学生内在的真实情感,总的来说,这样安排教法和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学生是学*的主人的新课标理念。

  三、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共分四个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歌曲,在音乐声中展示我校老师工作生活的图片。

  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熟悉的老师?有没有你们喜欢的老师?

  (展现学生熟悉的老师工作生活的图片,情境导入,使学生更想全面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教师,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期望,从而使学生在高度热情的状态下进入新课。)

  (二)共同探究,突破重难点。

  1、突破难点: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要全面深入了解老师,为了突破这个重点,我构建了几个活动:

  活动一:实话实说:

  (1)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说说与老师在交往中的烦恼事

  思考:当老师不符合你心目中好老师标准时,你心理是什么感觉?

  那么老师为什么要跟学生过不去,不做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呢

  (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在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也会有偏差和失误,老师也是普通的人,老师也有甜酸苦辣、有个性有脾气、有昨天有明天。老师也有被学生尊重、理解的需要。

  B、当面和老师争执、顶撞,或者是自己生闷气,甚至走极端都不能解决问题。

  C理解老师,才能建交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我们快乐的学*,提高学*效率,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D、处理好师生关系既是一个教师真正的成熟和睿智的标志,也是一个学生真正接纳和理解老师的表现。)

  2、突破重点:如何理解我们的老师

  活动二:情境探究

  情境再现一:课本p68探究————“我”失去写周记的热情。

  (1)是什么让我失去写周记的热情?

  (2)请大家帮帮我,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改变目前的这种不良心理状态,重新对写周记充满热情?

  情境再现二 :物理老师的表扬

  (1)老师的表扬对小朋起到了积极作用吗?有什么不利影响?

  (2)从小朋身上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的表扬?)

  (3)联系上述三个情境中的“我、小林,小朋”,再结合书上内容谈谈怎样理解老师?

  活动三:各抒己见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理解老师些什么?

  理解老师的某些态度与做法;

  理解老师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失误与过错;

  理解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与期望;

  理解老师的苦衷与辛苦;

  理解老师的烦恼与困惑;

  理解老师的严与爱……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四)同唱歌曲,情感升华。

  齐唱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齐唱歌曲是真实情感的流溢,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注重情感体验”的理念。随着音乐的意境,使学生知师,爱师的情感得到内化和升华,并带着愉悦的心情结束本课。)

  总之,本课的设计以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坚持生活德育原则,做到三个重视:一是重情境,以情境贯穿教学;二是重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三是重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教学过程用两条线索贯穿,一条是以情境贯穿教学;一条是通过活动实现教学目标。感知先行,通过情感渲染,从感性到理性,把握教学重点;凸现探究,从思考到合作,突破教学难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作为教师,应扮演好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发挥好指导和调控的作用。

思想品德说课稿7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自我新期待》,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说教材】

  第五课《自我新期待》是第二单元的重点

  1、本课设计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的。

  进入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我怎样适应社会?因而,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对自己提出恰当期待、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

  初中学生虽然十分注重自我形象,但往往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而忽视内在素质的培养,故而帮助学生认清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也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同时,引导学生从内在和外在两个维度来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将更利于学生分清主次,重视内在美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形成更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潜能”这一话题往往令人感到遥远、神秘,而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认识、发掘自己的潜能将令学生走向成功。同时,也会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新的阶段、新的起点,每个人都应对自己产生新的期待,确立相应的新目标,而这一目标应是在对自己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及社会实际,由自己确立并把握的,因此,通过本课引导学生能有一个新阶段新生活的目标,同时为将来树立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奠定基础。

  2、课标的具体要求

  设计本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功能,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能力目标:

  1.学会构建知识体系,能根据老师要求建成本课的知识框架。

  2.掌握学案中各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

  知识目标:

  1、熟悉掌握第5课共三框题的知识点。

  2、整体把握本课知识结构。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与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知识点。

  教学难点: 掌握辨析题与选择题的题型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设置重、难点的依据:初一学生认识水*低,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系统把握知识的能力,规范答题的能力有待培养与提高,希望通过教学,能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编写、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例题导引法。引导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通过学生自己的学*和感悟形成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清晰的认识自我整体形象,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主要是把学生放在具体的设计题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成果展示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说教学过程与教学反馈 】

  一、导入复*:

  (情境诱思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二、板书课题:自我新期待

  三、探究过程:

  (一)任务引领、明确要求:

  组织学生自读本课学*目标,明确学*任务,增强学生学*的目的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1 ) 组织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我复*我会学】

  (2)教师巡视(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惯或做适当点拨,获取学生自学信息。)

  (3)小组交流、取长补短(达到“兵教兵”、 “兵强兵”效果)

  (三)你说我说、展示提升

  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或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疑惑,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又让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了成就感,从而树立起信心,找到自信。

  (四)、梳理体系、例题引导

  老师指导梳理知识点方法,一般知识内容都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思路展开的,依据思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再通过投影展示,全班交流,补充完善知识网络,既调动了学生学*的兴趣,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加强理解,为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打下基础。

  在例题引导方面,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选取了适当的试题,借助试题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加强对学生题型答题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分析答题思路,归纳同类试题答题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为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怎样学。方法的引导和归纳甚至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五)达标测评、巩固知识

  针对复*重点、难点,创设情境设计选择、辨析、材料分析等题型进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及时巩固答题方法、答题技巧,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和答题能力。

  (六)课堂小结、反思提升

  (学生回顾知识体系和训练题型,总结收获。)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反思,提高知识与能力水*。

  四、作业布置:

  课下请同学们制定一份详细的初中生活规划。

  板书设计:

  (略)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本人经验能力有限,本课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也希望老师们能给我更多的指点和帮助。谢谢!

思想品德说课稿8

  一、说教材学情

  本课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思想品德第二册的第5课。本课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讲究卫生有哪些内容,应注意什么,该怎么做,最后点出主题“爱清洁,讲卫生”。课后有练*题,让学生观察图片比一比,看谁做得对,进行行为上的判断。

  所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新生。由于缺陷的影响,聋生的语言发展相当缓慢,一年级聋生的语言能力相当于二三岁的幼儿的语言,正处于正常儿童的吚呀学语的起步阶段,手语也正学*中,掌握的词汇量有限,几乎没有对问题的分析力,但肢体语言丰富;具有日常生活中洗漱的经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我对教材的理解,将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体会到讲究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及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

  2、知道表现个人卫生的各种良好*惯。

  3、掌握刷牙、洗脸、洗手、洗脚的正确方法。(重点)

  4、增强日常生活中讲究个人卫生的意识。(难点)

  三、说教学教法

  聋儿语言发展的局限性,使课堂的交流难于互动,呈现出一面倒的现象,需要老师的大量引导。但聋生的肢体语言丰富,这是他们的优势。因此,本课在设计上,采用大量的演示,学生动,老师动,通过演示激发学生学*的乐趣,从中掌握所学的内容。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聋生的视觉优势,采用直观的图片观察,是聋生理解、学*的常用方法之一。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看一看,说一说

  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一个干净的小孩子,一个脏小孩子),并提出问题,喜欢和哪位小朋友一起玩?再让学生自我评价:今天自己整洁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生能体会到大家都不喜欢和脏小孩一起玩,喜欢和干净的孩子,让学生在心中产生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图片观察,适合低年级聋生学*的需要,有利于引入课文内容。自我评价,是让学生学会把目光放到自己身上,在*常中,学生的目光都放到别人的身上,极少关注自己的言行。聋儿的语言能力有限,只要学生做些简单的判断。

  第二部分:想一想,做一做

  老师逐一创设问题,让学生想想应做些什么,再从学生的回答中点出要学*的内容,并请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时是如何做,师生点评后,老师讲解正确的方法,最后全班演示。

  设计意图:问题的设计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去学会正确的方法,能运用到往后的生活中。采用问答的方法,是为了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启发思维。聋生的抽象思维差,经常做这样的练*有助于他们对语言的掌握。演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乐趣,表现力强是这年龄阶段的特点之一,充分利用,不仅活跃课堂氛围,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部分:看一看,评一评

  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对错。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日常卫生表现的辨别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确明白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看图判断对错是聋教学常用手法之一,适合学生的特点。

  第四部分:读一读,记一记

  对全堂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小结,出示课题并板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了“讲究卫生”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放在课后点题,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及特点而定的。

  五、说反思

  这堂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设计的一堂简单明了的课,学生大多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能明白个人卫生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设计上还是有很多环节没考虑周详。本课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但毕竟不够真切,如能在洗手、洗脸环节,让学生真正操作,真正放盆水让他们洗,那学生获得的体验一定更真实,印象更深。再者,老师的手语语言有待斟酌,使用什么样的句子,如何打出这个句子的手语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明白,来减少课上老师重复的语言。课堂细节上处理不够恰当,如提问的方式,集体提问,个人提问要分清;对少数学生的关注不够,课堂节奏过急促,小结部分过于仓促等等。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处,日后需要学*的地方还有很多,尤其是教学方法设计,哪种方法更适合学生,哪种方法更能切中学*的内容,这些都要我再下功夫去学*,钻研。

思想品德说课稿9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一、说本课所处的地位:

  《乐于与人交往》是陕西人教版第五课让我们同行的第一目,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了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了生命的珍贵、青春期自己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及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的优点缺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课是联接自我和他人的桥梁和纽带,在全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说知识结构

  本目共分5层,讲述四个内容: 个人离不开群体、 青春期心理闭锁的危害、交往的重要性、与他人交往应该持有的态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政治新课程标准和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体验到交往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学生主动与人交往的自觉性 。

  2、能力目标:

  (1) 提高学生对交往重要性的认识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 使学生充分了解交往的作用。

  (2) 使学生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其危害。

  四、说教学重点:交往的重要性及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其危害。

  五、说教学难点:应该积极主动的与人交往。

  下面阐述确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依据:

  重点的依据: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交往的重要性及青春期闭锁心理的现象及危害,才能形成乐于与人交往的人生态度,避免因闭锁心理的出现而引起的孤独感、挫折感、寂寞感和狂躁感,形**格的缺陷,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依据新课标要求和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本重点。

  难点的依据:现在的学生刚步入青春期,存在闭锁心理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且缺乏克服这种心理的方法,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不愿意主动和人交往,要使学生打开闭锁心理这扇门乐于与人交往,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层次,需要教师用好的方法加以引导和解决,帮助其理解交往的重要性,引导其乐于主动与人交往。

  六、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1)利用游戏、小品表演和事例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主动与人交往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心理测验和分析预测使学生认识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其危害

  七、教材处理:

  按教材安排,个人离不开群体是用3张图片来讲述的,在这里我不做重点轻轻带过,在课题的导入时候用学生们喜欢的小游戏做了替代;另外在讲述交往有利于个人的进步和事业的成功时,课本有两个事例分析,我选择了第2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李政道故事。这样做是为了使教学过程和知识结构更紧凑合理,使时间安排更科学。

  第二部分: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化,容易出现青春期闭锁的心理特点,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确立乐于与他人相处的正确态度,并学会与他人文明交往。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热情开朗的性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第三部分:教法与学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一、 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政治科教学特点以及有关的教学规律,即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掌握知识与培养实践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相统一规律,主要采取了活动演示法、直观教学法和集体讨论法、问卷调查法。

  1、活动探究法: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动中学,在动中悟,在悟中成长。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直观演示法:在教学中辅以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增强感官效果,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利用小游戏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问卷调查法:学生通过心理测试分析,发现自身所存在的心理闭锁现象的程度,以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说学法

  政治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必须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引导者,即学*共同体中*等的首*,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目标,选择必要的学*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学生的终身学*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学生在学*时采取如下的学*法:(1)合作法(2)讨论法(3)师生互动法 (4)独立发现学*法 (5)分析归纳法 。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第四部分 教学过程

  活动一:游戏《过桥》

  1.请一位同学上台,蒙住眼睛,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试着通过一段有障碍物的路段。

  游戏后,立即采访参加者有什么感受,观众又有什么感受。

  2.再次重复游戏,允许一位同学对参加者进行提示。游戏后再次采访参加者有什么感受,观众有什么感受。

  3.教师小结:两组相同的游戏,参加者与观众之所以有不同的感受,是因为第二组游戏时,人与人之间积极的交往带来了语言和动作的沟通,解决了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看来,乐于与人交往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益处。

  接着学生讨论积极与人交往的好处,教师概括: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他人和社会的,即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那么交往有什么重要性?与他人交往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是今天要学*的内容。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的意图:

  通过学生喜欢参与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初步感受交往的重要性,即闭锁心理的危害,在游戏中体验感悟从而认识到个人离不开群体的道理。由此导入新课。

  (板书:第五课 让我们同行 乐于与人交往)

  活动二:测试分析

  1、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孙晓的故事,思考:自己有孙晓的情形吗?下面请学生来做个心理小测试。(多媒体课件出示心理测试题)

  学生做完后老师公布记分的规则:4、9、11、18、22、27答是记0分,答否记1分其他的是记1分,否记0分 0-9分 你没有闭锁心理;10-20分你存在一定程度的闭锁心理;21-28你存在严重的闭锁心理,不管测试的结果怎样,老师都希望你能从帮助孙晓的过程中得到启示。)

  2、孙晓的这种现象如果不设法调整,继续下去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孙晓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

  (1)、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代表发言。

  (板书:一、闭锁心理现象的危害)

  (2)、教师归纳总结: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会使人产生极大的孤独感、挫折感、寂寞感和狂躁感,严重的会厌世轻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给小学的好朋友打电话倾诉苦闷。②看自己感兴趣的书,听听喜欢的歌曲。③与成年人交流,寻求帮助。④看些有关青春期方面的书籍。⑤开放自我,真诚、坦率的把自己展现给他人。⑥尽量缩小与同伴间的差异。⑦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等;最关键的是与人交往,交往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

  设计的意图:

  通过心理测验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是否存在心理闭锁的现象,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通过分析闭锁心理的危害及对此心理的一些调控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自觉性。

  (板书:二、交往的作用:1、交往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

  活动三:表演小品

  1、让学生观察教材第一目第三◎的漫画,根据漫画编故事、演小品。

  2、根据小品情节思考问题:

  ①你喜欢哪个故事描述的情景?

  ②两个故事中的同学分别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形成他们不同性格的原因是什么?

  ③你愿意和他还是她交朋友?为什么?

  3、学生分组讨论,请三名同学回答。

  教师概括总结,在交往中应该热情、大方、开朗,主动去交往才能共享交往的快乐,如果你整日沉默寡言,别人不愿意打扰你,当然就很难和你成为朋友,由此可见友谊的建立需要交往。

  设计的意图:

  采用学生表演小品的形式,是为了创造了丰富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体现了直观演示法。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交往的重要性及闭锁心理的表现。学生分组讨论,体现讨论式教法和学法:体现合作学*、探究学*精神。通过讨论对比两组小品的情节,再次增强学生与人主动交往的自觉性。

  (板书:2、交往有利于建立友谊)

  活动四:阅读讨论

  1、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四◎第一个◆小雨的故事,思考问题:

  ①小雨担任组长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回答。

  (板书:3、交往有利于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

  2、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四◎第二个◆李政道的故事,思考问题:

  ①李政道所在的大学为什么每周要为教授提供三次共进午餐的机会?

  ②通过交往我们可以有哪些收获?

  分组讨论,教师加入人数少的那组讨论,听取学生的见解,提供自己的建议。

  请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在交往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启发和拓展自己的思维,汲取他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促使个人进步,获得事业的成功。

  (板书:4、交往有利于个人进步和事业的成功)

  3、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五◎李馨的故事,思考问题:

  ①李馨的故事告诉我们积极与人交往要有什么样的态度?

  ②你认为与他人交往还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学生分组讨论,请每一组派一代表发言。

  设计的意图:

  阅读讨论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学*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师生互动学*法,通过讨论、争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深入了解交往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交往的正确态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下节课《善于与人交往》的讲授做了铺垫。

  活动五:学以致用

  1、本课小结:

  从古至今,个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和幸福都与交往密切相关,对任何人而言,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如果闭锁自己的心理,不去交往就会使我们失去安全感,产生抑郁、淡漠、敌意,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及整个身心的发展。因此乐于与人交往,学会与人交往,掌握交往的本领,提高交往的能力是我们的“必修课程”。

  2、巩固练*:

  教师用多媒体设计几道练*题供学*练*,请学生独立完成,最后请两位同学回答。

  (1)人蒙着眼睛为什么不能自己顺利通过有障碍的路?

  (2)如果我们青少年关闭自己的心窗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3、布置作业:

  让我们在《世界需要热心肠》的歌声中,用交往的正确态度,到课堂外结交更多的新朋友,并将最深刻的一次交往经历记录下来。

  设计的意图:

  板书的设计力求简洁,体现板书的科学性、系统性、条理性和艺术性,之所以写在黑板上是为了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还可结合板书设计,进行归纳总结本课知识,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巩固练*作用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加深对本科所学知识的理解,歌曲的设计使学生在“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乐曲中增强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积极乐于与人交往的主动性。

  设计这个课下作业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理论联系到实际中去,拓展学*空间,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让其在生活中更充分的去体验、去感受交往的重要性。

  结束语: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说课稿9篇扩展阅读


思想品德说课稿9篇(扩展1)

——思想品德说课稿6篇

思想品德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自我保护》。*年来,青少年被伤害的事件屡屡发生,尽管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为青少年提供了有力的保护,但这些不能完全防止对未成年人侵害行为的发生,我们学校就有这样的例子:在1月14日至16日期间,一伙社会青年连续到我校附*的公交车站、周边道路上抢劫我校多名学生的e通卡、MP3等财物,并殴打一名学生致重伤,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案件最终破了但查案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许多同学当这几个社会青年殴打和抢劫同学钱财时,有同学目击了但是却没有及时向老师报告或向*局报案;当这伙人第二天继续作案时,第一天受害同学看见了,但仍没作出反映,甚至有一位同学是我们取回被抢劫东西在组织学生认领时,才发现他也是受害者之一。案件引起我深深的反思:导致悲剧多次上演的原因是什么?归根结底是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没有掌握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导致的。我想要是这些学生能正确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或许这种悲剧就减少甚至不会发生,本课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以人为本,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是本课秉承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就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七年级下学期的教学结构主线是“珍爱生命,健康成长”。《自我保护》是其中第七单元《法律护我》第三节的第一个框题,是“健康成长”这条主线中一重要板块,是第七单元《法律护我》乃是法律常识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重点难点和精华所在。

  2、教学目标

  对本课课标的要求:“体会自我保护重要性和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它包含了二个层次,即体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并在这一基础上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受到一定程度的自我保护能力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充分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达到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作用。

  3、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特点,预设“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因为它是这一章的主干知识,也是本节其他知识的探究基础,从学生的心理学*自我保护要根据“学*对生活和生产有用的知识”的课改理念,只有掌握这一知识学生才能“学以致用”,为后面的学*打下基础。

  本课预期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这一问题综合性强,七年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往往对不法侵害的认识不足,在日常行为中,缺乏对自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缺乏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所以将这一知识暂定为本课的学*难点。

  4、教材处理:指导思想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贴*生活,情感体验;理论联系实际;兼顾创新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5、资源利用:教材本身及学校内鲜活例子,学生收集的材料兼收并蓄,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共同分享。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前后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考虑问题还不够全面,他们既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又具备一定独立性,但受外界环境所左右。受到侵害时,有的胆小怕事,不知所措;有的则冲动行事,不计后果。由于过去所进行的法制教育多为“遵守型”或“限制型”,即要求学生要如何遵守法律,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所以他们中许多不知道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在本课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以及正确分析问题,冷静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法:“四环节活动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将“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调到前面先学,一是有利于与导入课堂中的知识相衔接,二是有利于为后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作铺垫。同时,以小品案例教学的形式,进行师生共同探究,随后,让学生全员参与自己探究,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多媒体显示)

  第一环节:我来当编剧 (自主活动,引起兴趣)

  第二环节:我是安全员 (自主探究,人人动手)

  第三环节:我是小警察 (自救互助,尝试解决问题)

  第四环节:我是小法官 (归纳梳理,复*巩固)

  3、说学法:

  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全员参与,达到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因此,采用学法主要有“角色扮演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堂讨论法”、“启发谈话归纳法”等等

  角色扮演法:新课程理念强调“学*要联系学生已有经验”。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入解决实际问题情境。在学*“自我保护方法”时,学生以编剧身份,就遇到歹徒敲诈勒索时我该怎么办理这一问题展开(辩论)表演,使学生进入解决实际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在学*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

  自主合作探究法;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学*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前动手收集材料: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并归纳整理出几个类型(如在家庭中、在学校中等);(搜集、记录资料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学*过程。通过此类活动,可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用自身的知识去寻找发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培养调查能力。使全体学生都能“动起来”,参与到课前的学*准备中去。提高对本课学*的兴趣)。让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一些学生容易碰见的安全隐患,补充老师给出的不完整的答案;让学生联系实际地大胆想象,建言献策例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勤思考、好动手的*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讨论法:重点知识“自我保护的方法”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想方设法去探究,适应了现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同时在课堂讨论和归纳中会发现很多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不同观点,再加之正确引导即是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启发谈话归纳法:重(难)点知识“自我保护的技巧”的教学中,在学生课堂讨论和提问学生的教学情境中,适时地加以归纳,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性认识,逐步形成探究问题的能力。

  4、教学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我们身边安全隐患、排练小品,小品表演采用人生AB剧的形式。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我来当编剧(自主活动,引起兴趣)

  杜威说:“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景”。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的兴趣。首先出示20xx年1月22日《厦门晚报》中一则《一伙小青年在槟榔中学附*专抢学生 威胁不许报警》新闻请大家换位思考:“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要怎么办?”。(目的在将新闻与预先排练的小品结合,让学生分析这种情况产生原因,引起思考。)紧接着我请课前排练过小品《小浩怎么办?》的同学上场,调动课堂气氛,这时候让学生预设场景,每个同学可以将自己预设的场景(如:①直接反抗②求助路过大人③逃跑等)放入小品中,得到不同的结果,这样能让学生结合场景丰富认识,使自己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理解。

  在这里,我采用“主动+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思想品德教师“如何领”、“把学生领到什么地方”的主体作用,当你把他们领到适当的地方之后,那就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起来、发挥出来,师生共为主体,双向和谐活动的过程

  第二环节:我是安全员(自主探究,人人动手)

  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提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和谐共存。在教学中,*等参与教学活动,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围绕“生活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这一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在课前布置预*作业时,我让学生去发现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找找有哪些隐患直接危害我们的健康,看看谁找的多,谁就是合格的安全员。在讲授时,我先抽查了学生的调查结果,让他们积极发言,相互补充。通过这个环节,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主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己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调查能力,也能告诉学生,找到这么多不安全因素,因此,我要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将自我保护意识点到)。

  同时,我将学生回答快速统计在黑板上来说明我们身边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但是我们不要害怕,因为我们更应该体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我们身边安全隐患分为几个类型(如学校、家庭、周边环境等)为第三环节的教学开展打下伏笔。

  第三环节:我是小警察(自救互助,尝试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者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依据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解决问题必须重新回到学生。

  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重点难点所在,在这个环节中,我趁热打铁,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出具我们身边一些常有安全隐患,如在学校中参加体育运动、在家庭里要注意防火、使用煤气等要如何注意安全,注意,在这里只是个案一个一个案例进行讨论)面对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的时候,我有哪些好办法?让学生分组交流,畅所欲言,找出他们所用的方法。然后老师再进一步进行总结,巩固知识,使学生透彻掌握。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运用身边鲜活素材,使学生得到切合实际的引导,从学生不同的方法中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并加以正确引导。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能力得到了提高,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自信心。

  第四环节:我是小法官(归纳梳理,复*巩固)

  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知识是建构的,而不是接受的。学*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念,我先向学生出具几个案例的视频,每观看一个案例,我就让学生结合课本和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自我归纳总结本课知识,“润物细无声”地对本课知识进行了复*巩固。依照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归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情感升华。

  最后课堂小结。请学生做课堂小结,目的: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另一方面能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馈。教师小结使知识系统化。

  (以上环节时间安排只是预设,可根据学生学*活动的实际情况需要来作相应的调整。如果出现课堂效果好的环节,可以顺势引导,让开放式课堂渐入佳境。)

  四、教学效果预估

  通过本课的学*,我预计学生一定能把握学*重点,突破学*难点,学会有用的自我保护知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掌握自我保护技巧。并在学*逐步提高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激发起新的学*动力。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自我保护》一课的说课材料,我知道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教,我相信在您们的关怀和指导下,我会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高的。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朋友新伙伴》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一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包括四课:《我背上了新书包》、《校园铃声》、《新朋友新伙伴》和《*安回家》。本单元的设置旨在配合小学的入学教育。儿童刚入小学,对学校这个陌生的环境、对小学生这样陌生的角色既充满新鲜与好奇,也不免有一些担忧、不安甚至惶恐。如何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地学*,一直是我们老师探索的内容。而本单元安排的教学内容就是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其学会愉快地与老师和同学交往。也因此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熟悉学校环境,能尝试利用学校的设施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初步认识并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新朋友新伙伴》一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对新老师和新同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与大家交往。

  2.学生预设

  儿童刚入小学,对学校的环境和小学生这样的角色都会感到陌生,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转换角色、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喜欢上原本陌生的课堂,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以调动一年级新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

  因为我教的学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所以要考虑到学生在进行课堂活动时会比较活跃、在游戏环节中会比较投入,班级课堂纪律可能无法保证。应对策略是在游戏之前一定要讲明游戏规则。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老师和同学,加深彼此了解;学会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

  ⑵技能目标:学*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让学生在“我的朋友”和“做名片、交朋友”的活动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对老师和同学产生喜爱之情;同学之间能够互助互爱,团结友善。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⑴教学重点:让同学和老师、同学之间加深彼此了解,并表现出对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⑵教学难点:让同学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

  ⑶教学重难点突破:为了让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加深彼此了解,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上课之初我安排了“我的朋友”的活动,让学生说出开学两周以来你认识的新朋友的名字,看谁说的名字多;然后,同学到讲台前进行“自我介绍”;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名片,并在乐曲声中送给想要结交的新朋友。至于怎样教会学生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我将让学生通过对多媒体课件上的丁丁的行为的评价来知道怎样才能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乐曲《找朋友》;制作多媒体课件——丁丁的故事。

  学生准备:名片大小的纸卡,水彩笔。

  二、说教法

  1.游戏竞赛法: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生活中来,并且在与学生之间不断地发生互动、对话、交流、沟通中引导学生的学*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大量采用游戏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情境设置法: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正因如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丁丁的故事”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体会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同学。

  3.直观教学法:教学中,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名片的示例”、“丁丁的故事”,以此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三、说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观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说过程

  1.教学环节

  ⑴直接导入,竞赛激趣

  以游戏“我的朋友”直接导入。

  “开学已经半个多月了,相信同学们一定认识了很多好朋友,那就请你说一说:开学两周以来你认识的新朋友的名字,看谁说得多。”

  【竞赛形式导入新课,能够很快吸引学生注意,调动一年级学生的学*积极性。】

  ⑵制作名片,结交新友

  请班级中说出朋友名字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认识新朋友的?

  【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总结怎样进行人际交往,提高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

  “原来他是这么认识新朋友的,其实你还可以通过下面这种方法认识新朋友: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让你们准备的纸卡,然后选出你最喜欢的颜色的水彩笔,你可以照着你的胸卡制作属于你自己的名片,等一会儿你可以把你做的名片给你想要认识的新朋友。好,大家开始做名片吧。”

  让班级同学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自己动手制作名片。

  【乐曲声中做名片,陶冶性情;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片的活动则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老师现在放音乐,同学们可以离开座位,把你刚刚做好的名片给你想要认识的新朋友。在给他(她)名牌前,你要和他(她)按照音乐中唱到的那样‘敬个礼,握握手’,说‘我叫**,我想和你做朋友’,然后给出名片。而接到名片的同学则要说‘我叫**,很高兴和你做朋友’。当音乐声响起你就可以离开座位,但是音乐声一停止,同学们就要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新颖的活动形式——交换名片,会让学生乐于参与,促进学生彼此交流、加强沟通,培养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交换名片前的敬礼、握手,会消除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陌生感和羞怯感,让学生对同学产生喜爱之情】

  ⑶创设情境,深化主题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丁丁的故事,让同学说一下丁丁的哪些做法会交到新朋友,哪些做法不会交到新朋友,要是他想要交到新朋友他该怎么做?

  【创设情境,让学生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评价丁丁的行为,从中体会到怎样才能交到新朋友】

  看过丁丁的故事后,请同学说说怎么做才能成为让大家都喜欢的孩子?

  【教师提问,深化主题。学生们在看过故事之后总结概况“怎么做才能成为让大家都喜欢的孩子”,以此提高学生与人交往能力】

  ⑷课堂结语,课外扩展

  “同学们知道了怎样会成为一个受大家都喜欢的孩子,老师希望你们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请你在课后去认识一些别的班级的同学,下节课老师要看看谁认识的新朋友的。”

  【由课堂上认识本班同学的活动扩展到结识别的班级的同学,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会不断提高】

  2.板书设计

  新朋友新伙伴

  我的朋友

  做名片

思想品德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朋友新伙伴》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一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包括四课:《我背上了新书包》、《校园铃声》、《新朋友新伙伴》和《*安回家》。本单元的设置旨在配合小学的入学教育。儿童刚入小学,对学校这个陌生的环境、对小学生这样陌生的角色既充满新鲜与好奇,也不免有一些担忧、不安甚至惶恐。如何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地学*,一直是我们老师探索的内容。而本单元安排的教学内容就是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其学会愉快地与老师和同学交往。也因此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熟悉学校环境,能尝试利用学校的设施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初步认识并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新朋友新伙伴》一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对新老师和新同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与大家交往。

  2.学生预设

  儿童刚入小学,对学校的环境和小学生这样的角色都会感到陌生,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转换角色、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喜欢上原本陌生的课堂,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以调动一年级新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

  因为我教的学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所以要考虑到学生在进行课堂活动时会比较活跃、在游戏环节中会比较投入,班级课堂纪律可能无法保证。应对策略是在游戏之前一定要讲明游戏规则。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老师和同学,加深彼此了解;学会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

  ⑵技能目标:学*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让学生在“我的朋友”和“做名片、交朋友”的活动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对老师和同学产生喜爱之情;同学之间能够互助互爱,团结友善。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⑴教学重点:让同学和老师、同学之间加深彼此了解,并表现出对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⑵教学难点:让同学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

  ⑶教学重难点突破:为了让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加深彼此了解,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上课之初我安排了“我的朋友”的活动,让学生说出开学两周以来你认识的新朋友的名字,看谁说的名字多;然后,同学到讲台前进行“自我介绍”;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名片,并在乐曲声中送给想要结交的新朋友。至于怎样教会学生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我将让学生通过对多媒体课件上的丁丁的行为的评价来知道怎样才能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乐曲《找朋友》;制作多媒体课件——丁丁的故事。

  学生准备:名片大小的纸卡,水彩笔。

  二、说教法

  1.游戏竞赛法: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生活中来,并且在与学生之间不断地发生互动、对话、交流、沟通中引导学生的学*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大量采用游戏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情境设置法: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正因如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丁丁的故事”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体会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同学。

  3.直观教学法:教学中,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名片的示例”、“丁丁的故事”,以此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三、说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观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说过程

  1.教学环节

  ⑴直接导入,竞赛激趣

  以游戏“我的朋友”直接导入。

  “开学已经半个多月了,相信同学们一定认识了很多好朋友,那就请你说一说:开学两周以来你认识的新朋友的名字,看谁说得多。”

  【竞赛形式导入新课,能够很快吸引学生注意,调动一年级学生的学*积极性。】

  ⑵制作名片,结交新友

  请班级中说出朋友名字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认识新朋友的?

  【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总结怎样进行人际交往,提高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

  “原来他是这么认识新朋友的,其实你还可以通过下面这种方法认识新朋友: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让你们准备的纸卡,然后选出你最喜欢的颜色的水彩笔,你可以照着你的胸卡制作属于你自己的名片,等一会儿你可以把你做的名片给你想要认识的新朋友。好,大家开始做名片吧。”

  让班级同学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自己动手制作名片。

  【乐曲声中做名片,陶冶性情;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片的活动则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老师现在放音乐,同学们可以离开座位,把你刚刚做好的名片给你想要认识的新朋友。在给他(她)名牌前,你要和他(她)按照音乐中唱到的那样‘敬个礼,握握手’,说‘我叫**,我想和你做朋友’,然后给出名片。而接到名片的同学则要说‘我叫**,很高兴和你做朋友’。当音乐声响起你就可以离开座位,但是音乐声一停止,同学们就要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新颖的活动形式——交换名片,会让学生乐于参与,促进学生彼此交流、加强沟通,培养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交换名片前的敬礼、握手,会消除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陌生感和羞怯感,让学生对同学产生喜爱之情】

  ⑶创设情境,深化主题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丁丁的故事,让同学说一下丁丁的哪些做法会交到新朋友,哪些做法不会交到新朋友,要是他想要交到新朋友他该怎么做?

  【创设情境,让学生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评价丁丁的行为,从中体会到怎样才能交到新朋友】

  看过丁丁的故事后,请同学说说怎么做才能成为让大家都喜欢的孩子?

  【教师提问,深化主题。学生们在看过故事之后总结概况“怎么做才能成为让大家都喜欢的孩子”,以此提高学生与人交往能力】

  ⑷课堂结语,课外扩展

  “同学们知道了怎样会成为一个受大家都喜欢的孩子,老师希望你们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请你在课后去认识一些别的班级的同学,下节课老师要看看谁认识的新朋友的。”

  【由课堂上认识本班同学的活动扩展到结识别的班级的同学,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会不断提高】

  2.板书设计

  新朋友新伙伴

  我的朋友

  做名片

思想品德说课稿4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剖析从众,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部分来进行解说,首先是说教材。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剖析从众》是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前两单元分别讲了应怎样和父母、老师以及朋友怎样沟通,这个单元就是要教会 学生怎样独立追求自主。本框内容顺承第一二单元的学*,并对下一框题《走向自主》起了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八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 思考,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提高分析现象到领悟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从众现象, 避免盲目从众的行为。

  知识目标:知道从众现象的含义,了解从众的主要表现, 明确从众的两重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众两重性的认识依据:它针对性强,贴*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克服盲目从众的思想行为有重要作用。对学生既有现实教育义, 又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难点:从众两面性的认识依据,从初中生的现实表现看,他们都从众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并不清楚从众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重性,因他们的认识能力和阅历有限,对认识从众的消极影响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法

  (一)说教学对象: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从依赖走向 自主,一方面他们希望有自己的主见,另一方面 他们又缺乏独立性,容易从众,有的学生甚至因 盲目从众而忘记伦理道德,严重影响正常的学* 和生活,这是我们不能回避而且必须帮助青少年 解决的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根据启发式教学方式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我设计有——

  1.快乐教学法:在导入新课过程中,我会以富有趣味的 导入方法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教学过 程中,我会和学生之间加强情感和思想 的交互,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2.案例分析法:对本课的重难点我将采取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更容易掌握重难点。

  3.分组讨论法:在课堂上,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论,这样既能 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 主动的状态;又能让他们发现彼此思维中的闪光点,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针对本课特点和学生的情况以及我的教学方法,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方法: 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和归纳法。 一方面,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 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2分钟)

  上课后,我做自我介绍,然后问学生“我帅不帅?”让学生作答并统计,我估计统计时还有一些同学在举手,根据这种情况,引出有的同学内心认为我并不帅,但看到其它同学都在举手,自己也就跟着举手,从而引出从众现象。

  (这种导入既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又自然地回 到了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约32分钟)

  1、什么是“从众现象”?

  笑话一:一天,某人去买菜,看见街上有好长 一条队伍,以为有便宜可以捞,便排在后面,一个多小时后,队伍转了一个弯,他发现前面有四 个字:公共厕所!

  笑话二:某人走在街上,鼻子忽然出血了,于是仰起头来,旁边的人看见他仰着头,以为在找 什么东西,于是就跟着仰头,又过了一会儿,更 多的人仰着头往天上看,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仰 头……

  (这两个笑话不用屏幕展示,由我给同学们讲,这样增加课堂趣味,引起学生的学*兴趣。)

  从众:指的是在社会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 持一致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 己就跟着怎么做。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心理学上把这 种现象叫做从众现象。

  (我让学生自己看书,从书上找出并理 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探究:从众现象主要表现? 从众现象 心理从众 多数人怎么想,自己 就跟着怎么想 行为从众 多数人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

  (这个过程,让学生通过看书和从众的含义很 容易就能得出。我只是在此引导一下即可。) 想一想:下面哪些现象是心理从 众,哪些现象是行为从众?(用屏幕展示,让同学感知并作答。)

  材料一:开始我坚持,后来看到大家 讲的与我不一样,就怀疑自己的眼睛 有问题,有点害怕自己是错的,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材料二:看见大家买这种资料,我也 买这种资料。

  材料三:开始我相信自己做的是 对的,后来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做的与别人不同,我就照他们的做了。 材料四:刚开始认为这首歌曲不 好听,后来听见大家都在唱也觉得好听。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从众现象:

  小组讨论: 从众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小品情景

  1.周末大扫除,两位同学扫完地后,将扫把从 远处扔向卫生角,劳动委员看见后,默默地将 扫把摆放整齐。两位同学看见后,羞愧地低下 了头,在以后的劳动中将劳动工具整齐归位。

  2.两个学生把外套系在腰间,故作潇洒地走进 教室,旁边的几个同学议论纷纷,说这样穿衣 服真好看,于是也跟着模仿 。

  3 、从众的两重性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小故事“沙鸥学飞”: 一群幼小的沙鸥,无忧无虑地嬉戏在绿色 的湖水中。一只勇敢的小沙鸥尝试着,挣 扎着,试图展开翅膀飞向蓝天。它一次次 不停地扑摔着,挣扎着,失败着,其余的 沙鸥只是看着,突然间,那只沙鸥成功了,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在那只飞的沙鸥引领 下,第二只、第三只沙鸥开始了同样的尝 试……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沙鸥都学会了 飞翔。

  从众的积极作用:

  1、有助于完成集体事业的发展

  2、有助于个体获得一种内心的安全感和 自信心;

  3、有助于学*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

  事例:小兰是班里的学*委员,学*刻苦,工作负责,备受班主任的钟爱。小兰工作认真,难免在班上得罪了一些同学和引起一些人的嫉妒。这些同学 班上有意与她作队,对她采取冷嘲热讽的态度。小兰被这些同学吓怕了, 她变得懒散起来,不但在处理工作时对违纪同学网开一面,甚至有意与这些同学玩在一起、违反纪律。老师批评时,她觉委屈。

  从众的消极影响(即危害):

  ①阻碍个人的发展,如弱化自我意识,束缚独立思考,抑制开放、竞争、开拓和进取的意识,阻碍独立性的培养,窒息个性的发展,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

  ②影响到集体的事业。

  ③导致违法犯罪。

  不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就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

  【案例分析】

  王某刚上初中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父母的夸奖。但从初二年级起 始跟着几个无业青年,沾上了抽烟、的恶*,班主任多次批评教育他,他却认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跟着大家赌,才有好前途。”父母教育他,他就和父母顶撞,讥笑父母“太古板,赶不上时代潮流”。 终于在初三下学期,因参与和吸毒,被*机关拘留。

  根据下列情境,说说哪些“从众”的作用是积极的?哪些是不好的?为什么?

  1. 考试前,很多同学在教室里紧张地复*功课。小钟在进教室前还和同学说说笑笑,一进教室马上不笑了,并且悄悄地回到座位上,开始复*功课。

  2. 街上,因为一件事情,有两个人发生了争吵。越来越多的人 开始围观看热闹。

  3. 有一个人站在桥上很认真地往下看。其他的人也开始看,虽 然大家都不知道在看什么,但是看的人越来越多。

  4. 大家都喜欢讨论电子游戏。小真本来不玩电子游戏,但是同学 天天都在讨论。为了和大家有共同的话题,他也开始玩电子游戏, 却一发不可收拾,整天沉迷其中。他和大家有了共同的话题。

  5.小红的好朋友在学弹钢琴,小红知道后,回到家 中,吵吵嚷嚷让妈妈也去买钢琴,然而小红对音乐 并不感兴趣,况且家里的经济也很拮据。

  6.班上*来有些同学穿了一种新式样的鞋,小红认 为那种鞋非常时髦,也让妈妈去买,其实她还有一 双新鞋没有穿呢。妈妈批评小红:“不要别人怎样做,你就怎样做,要有自己的主见。”小红不服气,认为自己如果不和大家一样,别人看不起自己。

  (三)、课堂小结

  结束:故事 《农夫和驴》的启示

  从前,在某个村庄住着一个农夫,农夫有一头毛驴。 有一天,他把土豆放在驴背上到集市上去卖。做完买卖, 他就高高兴兴地牵着毛驴回家,嘴里还哼着小曲呢。 路上,他碰见一个人,那人对他说:“哎呀!真笨, 有驴不骑,偏要费劲地走路。” 农夫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便骑上毛驴,果然很舒服。 不久,他又碰见一个人,那人说:“真不像话,毛驴 每天为你辛苦劳累,你竟然还要骑着它,让它得不到休 息。” 农夫一拍脑袋说:“是呀,我真没良心。”他从驴背 上跳下来,却不知怎么办好,骑也不是,不骑也不对,怎么办呀?他只好扛着毛驴回家。 路上的人都笑了:“瞧,那个大傻瓜。” 农夫一气之下,把毛驴扔下悬崖。看见的人都说: “真残忍,好端端毁了一头毛驴。” 农夫气得哇哇叫:“我死了,总不会有人说什么了吧?”他一头扎下悬崖。可是人们仍旧说道:“这家伙真是不可救药,连自己都敢扔。”

  (四)、课后作业:在生活中你有类似盲目从众的经历吗? 请举例并分析原因。

  1. 什么是“从众现象”?

  2. 从众现象的表现有哪些?

  3. 从众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4. 从众有什么消极影响?

  五、板书设计

  (一)从众现象含义

  (二)从众表现形式 心里从众 行为从众

  (三)从众两重性

  1、有助于集体事业的发展 积极作用

  2、获得自信心和安全感

  3、有助于吸取他人经验

  消极影响

  1、不利于集体事业发展

  2、阻碍个性发展

  3、导致违法犯罪

  谢谢!

思想品德说课稿5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一、说本课所处的地位:

  《乐于与人交往》是陕西人教版第五课让我们同行的第一目,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了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了生命的珍贵、青春期自己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及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的优点缺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课是联接自我和他人的桥梁和纽带,在全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说知识结构

  本目共分5层,讲述四个内容: 个人离不开群体、 青春期心理闭锁的危害、交往的重要性、与他人交往应该持有的态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政治新课程标准和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体验到交往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学生主动与人交往的自觉性 。

  2、能力目标:

  (1) 提高学生对交往重要性的认识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 使学生充分了解交往的作用。

  (2) 使学生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其危害。

  四、说教学重点:交往的重要性及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其危害。

  五、说教学难点:应该积极主动的与人交往。

  下面阐述确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依据:

  重点的依据: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交往的重要性及青春期闭锁心理的现象及危害,才能形成乐于与人交往的人生态度,避免因闭锁心理的出现而引起的孤独感、挫折感、寂寞感和狂躁感,形**格的缺陷,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依据新课标要求和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本重点。

  难点的依据:现在的学生刚步入青春期,存在闭锁心理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且缺乏克服这种心理的方法,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不愿意主动和人交往,要使学生打开闭锁心理这扇门乐于与人交往,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层次,需要教师用好的方法加以引导和解决,帮助其理解交往的重要性,引导其乐于主动与人交往。

  六、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1)利用游戏、小品表演和事例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主动与人交往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心理测验和分析预测使学生认识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其危害

  七、教材处理:

  按教材安排,个人离不开群体是用3张图片来讲述的,在这里我不做重点轻轻带过,在课题的导入时候用学生们喜欢的小游戏做了替代;另外在讲述交往有利于个人的进步和事业的成功时,课本有两个事例分析,我选择了第2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李政道故事。这样做是为了使教学过程和知识结构更紧凑合理,使时间安排更科学。

  第二部分: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化,容易出现青春期闭锁的心理特点,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确立乐于与他人相处的正确态度,并学会与他人文明交往。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热情开朗的性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第三部分:教法与学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一、 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政治科教学特点以及有关的教学规律,即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掌握知识与培养实践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相统一规律,主要采取了活动演示法、直观教学法和集体讨论法、问卷调查法。

  1、活动探究法: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动中学,在动中悟,在悟中成长。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直观演示法:在教学中辅以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增强感官效果,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利用小游戏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问卷调查法:学生通过心理测试分析,发现自身所存在的心理闭锁现象的程度,以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说学法

  政治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必须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引导者,即学*共同体中*等的首*,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目标,选择必要的学*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学生的终身学*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学生在学*时采取如下的学*法:(1)合作法(2)讨论法(3)师生互动法 (4)独立发现学*法 (5)分析归纳法 。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第四部分 教学过程

  活动一:游戏《过桥》

  1.请一位同学上台,蒙住眼睛,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试着通过一段有障碍物的路段。

  游戏后,立即采访参加者有什么感受,观众又有什么感受。

  2.再次重复游戏,允许一位同学对参加者进行提示。游戏后再次采访参加者有什么感受,观众有什么感受。

  3.教师小结:两组相同的游戏,参加者与观众之所以有不同的感受,是因为第二组游戏时,人与人之间积极的交往带来了语言和动作的沟通,解决了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看来,乐于与人交往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益处。

  接着学生讨论积极与人交往的好处,教师概括: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他人和社会的,即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那么交往有什么重要性?与他人交往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是今天要学*的内容。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的意图:

  通过学生喜欢参与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初步感受交往的重要性,即闭锁心理的危害,在游戏中体验感悟从而认识到个人离不开群体的道理。由此导入新课。

  (板书:第五课 让我们同行 乐于与人交往)

  活动二:测试分析

  1、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孙晓的故事,思考:自己有孙晓的情形吗?下面请学生来做个心理小测试。(多媒体课件出示心理测试题)

  学生做完后老师公布记分的规则:4、9、11、18、22、27答是记0分,答否记1分其他的是记1分,否记0分 0-9分 你没有闭锁心理;10-20分你存在一定程度的闭锁心理;21-28你存在严重的闭锁心理,不管测试的结果怎样,老师都希望你能从帮助孙晓的过程中得到启示。)

  2、孙晓的这种现象如果不设法调整,继续下去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孙晓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

  (1)、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代表发言。

  (板书:一、闭锁心理现象的危害)

  (2)、教师归纳总结: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会使人产生极大的孤独感、挫折感、寂寞感和狂躁感,严重的会厌世轻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给小学的好朋友打电话倾诉苦闷。②看自己感兴趣的书,听听喜欢的歌曲。③与成年人交流,寻求帮助。④看些有关青春期方面的书籍。⑤开放自我,真诚、坦率的把自己展现给他人。⑥尽量缩小与同伴间的差异。⑦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等;最关键的是与人交往,交往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

  设计的意图:

  通过心理测验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是否存在心理闭锁的现象,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通过分析闭锁心理的危害及对此心理的一些调控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自觉性。

  (板书:二、交往的作用:1、交往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

  活动三:表演小品

  1、让学生观察教材第一目第三◎的漫画,根据漫画编故事、演小品。

  2、根据小品情节思考问题:

  ①你喜欢哪个故事描述的情景?

  ②两个故事中的同学分别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形成他们不同性格的原因是什么?

  ③你愿意和他还是她交朋友?为什么?

  3、学生分组讨论,请三名同学回答。

  教师概括总结,在交往中应该热情、大方、开朗,主动去交往才能共享交往的快乐,如果你整日沉默寡言,别人不愿意打扰你,当然就很难和你成为朋友,由此可见友谊的建立需要交往。

  设计的意图:

  采用学生表演小品的形式,是为了创造了丰富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体现了直观演示法。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交往的重要性及闭锁心理的表现。学生分组讨论,体现讨论式教法和学法:体现合作学*、探究学*精神。通过讨论对比两组小品的情节,再次增强学生与人主动交往的自觉性。

  (板书:2、交往有利于建立友谊)

  活动四:阅读讨论

  1、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四◎第一个◆小雨的故事,思考问题:

  ①小雨担任组长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回答。

  (板书:3、交往有利于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

  2、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四◎第二个◆李政道的故事,思考问题:

  ①李政道所在的大学为什么每周要为教授提供三次共进午餐的机会?

  ②通过交往我们可以有哪些收获?

  分组讨论,教师加入人数少的那组讨论,听取学生的见解,提供自己的建议。

  请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在交往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启发和拓展自己的思维,汲取他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促使个人进步,获得事业的成功。

  (板书:4、交往有利于个人进步和事业的成功)

  3、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五◎李馨的故事,思考问题:

  ①李馨的故事告诉我们积极与人交往要有什么样的态度?

  ②你认为与他人交往还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学生分组讨论,请每一组派一代表发言。

  设计的意图:

  阅读讨论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学*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师生互动学*法,通过讨论、争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深入了解交往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交往的正确态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下节课《善于与人交往》的讲授做了铺垫。

  活动五:学以致用

  1、本课小结:

  从古至今,个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和幸福都与交往密切相关,对任何人而言,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如果闭锁自己的心理,不去交往就会使我们失去安全感,产生抑郁、淡漠、敌意,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及整个身心的发展。因此乐于与人交往,学会与人交往,掌握交往的本领,提高交往的能力是我们的“必修课程”。

  2、巩固练*:

  教师用多媒体设计几道练*题供学*练*,请学生独立完成,最后请两位同学回答。

  (1)人蒙着眼睛为什么不能自己顺利通过有障碍的路?

  (2)如果我们青少年关闭自己的心窗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3、布置作业:

  让我们在《世界需要热心肠》的歌声中,用交往的正确态度,到课堂外结交更多的新朋友,并将最深刻的一次交往经历记录下来。

  设计的意图:

  板书的设计力求简洁,体现板书的科学性、系统性、条理性和艺术性,之所以写在黑板上是为了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还可结合板书设计,进行归纳总结本课知识,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巩固练*作用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加深对本科所学知识的理解,歌曲的设计使学生在“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乐曲中增强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积极乐于与人交往的主动性。

  设计这个课下作业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理论联系到实际中去,拓展学*空间,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让其在生活中更充分的去体验、去感受交往的重要性。

  结束语: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学会与老师沟通》是初一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是根据学生进入中学后,生活接触面的逐渐拓宽,会越来越多地面临与人相处的问题而设置的。本课是在同学们学完第一课《亲子之间》,了解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和纠葛,学会了协调这类矛盾的方法之后,转入处理师生交往中的各种隔膜。同时,为下一课时掌握与朋友友好相处的“金钥匙”奠定基础,使学生尽快学会处理中学里新的人际关系,减少不和谐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今后的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是七年级上册教材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本课的特点之一:活动“说一说”,是学生对他的一位老师一天工作情况的记录。可以设计成学生课前准备活动,既可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也是完成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一个有效的方式。

  特点之二:采用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感悟,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体会老师的辛劳,从而能主动去关心老师,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这个人生的“第二起跑线”,能够协调好与各位老师之间的关系,对于较快适应中学生活意义十分重大。重点确定为让学生主动沟通,积极协商,配合老师的工作,并领会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难点是让学生克服紧张、拘谨的心态,在日常的学*生活中正确应用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方法,真正达到师生的和谐。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教师工作的的特点,认识到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适应初中学*的重要性,主动与老师沟通,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系列活动,让同学感受到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克服闭锁心理、自我意识的不良影响,积极、主动、与老师交往。通过记录老师一天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辛劳,学会关心老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尽量消除师生间的隔膜,体会和谐的师生关系带来的快乐,使生活充满乐趣,学*更自信更轻松。培养学生关心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情感。

  二、说教法

  根据建构主义学*理论,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本人尝试实施开放式教学。课堂以活动为依托,采用调查采访法,小组讨论法,师生组成“学*共同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自己内化为真实的情感,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努力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中学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随着智力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师生关系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在思想意识方面,他们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他们要求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有教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行为方面,他们甚至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反抗行为,发生师生矛盾冲突,但又不知道如何较好地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

  在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的具体方法比较难理解,同时独生子女交往面较窄,人际交往经验较缺乏,在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应注意采用日常学*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帮助理解、掌握。

  2、学法指导:根据学情分析和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位同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方面的学法指导:调查法,小组合作讨

  论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具体活动过程构想及依据

  1、新课导入:由学生表演情景剧导入,该短剧轻松活泼,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气氛,同时此剧来源于日常学*生活中,反映了师生之间的隔阂,点明主题。

  2、新课教学:

  (1)根据目标期望理论,对课本活动“说一说”进行创新,布置学生课前准备,了解自己老师一天的工作情况。在课堂上要开展“你说我说”活动,谈谈对老师一天工作的全新认识,是否和*时的想象一致。

  这样设计的目的:由于教师、学生角色的差异、地位的不同、看问题的立场和视角的分歧等等,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有时就会产生一些隔阂。师生矛盾产生的现实原因还有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缺乏感性的认识。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从熟悉教师的工作特点开始,体会教师日常工作的辛劳,让学生了解老师,从而能主动去关心老师,为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形成和谐关系打下一个情感基础。

  (2)创设情境一:在英语测试时,我没有把英语课本放在课桌里被英语老师发现,受到了英语老师的批评,对此我毫无怨言,这次批评提醒我以后做事时要周到。但班主任在批评我时,有一句话却深深地刺痛了我——“别人为什么都把课本放在桌洞里,你这样做了,这就说明内心深处仍有作弊的念头”。

  试一试:针对上述情境,如果你是那位学生或老师,你应该怎样做?

  这样设计让学生学会在适当的场合,采取一些适当的方式,通过适当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让学生了解到师生之间的地位是*等的,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等相待。学生要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老师也应该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彼此加深了解,互通有无,建立一种民主*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学*方式让同学感到亲切,自然,在相互的讨论中掌握了处理师生矛盾的方法,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列举一些古今中外尊敬老师的事例,如“程门立雪”、******访问美国,一下飞机就去看望自己的老师等。让学生讨论:尊敬老师要做到哪些?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从以上所列举的事例中通过自身的感悟,认识到尊敬老师,最重要的的尊重老师的劳动;尊敬老师,要听从老师的教诲;尊敬老师,要对老师有礼貌。避免了教师的空洞说教,挖掘了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的放矢地进行了品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尊重老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利于促进学生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突破难点。

  3、行为训练:

  想一想: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你会怎么办?

  与老师意见不一致时;老师因不明真相错怪你时;

  当老师当众粗暴地批评你时;当老师严格要求你时

  通过对这些在*时的学*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可以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处理师生关系时也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4、感悟升华:引导同学朗读教材59页《女老师的祈祷》,读读议议。

  5、课后延伸:请你也试着当一天的班主任,并让同学对你进行评价,最后,总结当过一天班主任之后的体会,以便更好地了解老师的苦与乐。

  让学生当一天的班主任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本堂课的教学实效,同时,继续发现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总之,对本课时的设计,我始终贯彻新课程“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以建构主义学*理论和目标期望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再创造。尝试实施开放式教学,采用调查采访法,小组讨论法,以活动为依托,师生组成“学*共同体”,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让他们懂得分享,体验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努力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思想品德说课稿9篇(扩展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9篇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学*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它一改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初中的学生,它使初中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合作探究、学会做人的道理。

  一、课堂上要”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起来

  北师大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通过学*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一个道理。事实证明课堂上,教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越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学*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比如,在讲《我和父母》这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从两个角度去讨论学生和父母发生”爱的冲突”的原因,一个是从父母的角度去讨论,一个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去讨论。不少学生在发言中都提到”从父母的角度看,之所以会发生‘爱的冲突’是因为,在父母的眼里,我们依旧是不谙世事的孩子,我们的独立行为往往令父母忧心忡忡。父母断定,这些不知天高地厚、幼稚可笑的言行,必须严加管教,否则后果堪忧。”“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之所以会发生‘爱的冲突’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渴望独立,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拥有对自己的事情的决策权;有时巴不得和父母保持一点距离;常常想要保守自己的一点小秘密。”同学们

  1、热烈的讨论,很自然的便找出了与父母发生”爱的冲突”的原因,因势利导请同学们讨论结合自己的实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活动中,我主要试图从两方面引导学生:一是情感方面,教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二是从能力培养方面,使学生养勤动脑的好*惯。从这堂思品课中笔者感受到不同以往的教学理念: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提倡合作探究。

  二、教材教学的内容贴*生活实际

  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或生活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中发展,在发展中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基于此,在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我也改变以往全靠老师收集资料的模式,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注重实践和同学间的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故事、小品、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通过同学的经验介绍,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感悟: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再进行知识迁移,让同学们就学*方法展开讨论。同学们在讨论后得出: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一方面同学们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另一方面学到了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教材内容与时事相结合,开拓学生视野,形成健康的人格

  例如,我在讲《珍爱生命》这一课时,结合*期发生有关时事例:2008年5月汶川地震、醉酒驾车、吸毒*等时政热点事例,然后,

  2、我分别从天灾、人祸,不可抗力、人为因素这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并让学生体会”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短暂,生命弥足珍贵。”的道理。此时,笔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适时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内涵。由此,学生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加深了对生命的珍视,与此同时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可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结合时事进行学*,可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教材的说服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原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在研究、摘编、分析新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态度,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帮助学生辨别是非、认清方向、研究对策,更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获得极佳的教育效果,对他们整个中学阶段以至一生都将产生很大影响。

  思想品德课,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强调要求我做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思想品德课重在使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在社会风气下降,人们追逐物质利益,轻视精神生活的今天,我们更应引导学生摈弃不良*气,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的生活境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我们更应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科学技术再发达,如果没有正确的人来操纵,那将对人类构成最大的威胁。我们教师应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思想品德的重要,并引导学生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名身心健康,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一、这个学期的教学,我尽力把新课程改革的种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有困惑,这些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存在影响了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因素。如学生学*时间紧张、学生家庭中电脑的配备情况等等。

  2.学生也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今后教学的几点想法

  经过这个学期的摸索,我对新课程改革已由陌生逐渐适应,后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在反思前一学段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教师,继续加大对新课程改革理论学*的力度,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后一阶段要重点在培养学生学*品德的兴趣、课堂上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的认识、如何进一步落实分层次教学等方面下功夫。

  2.在总结、反思前一阶段教学的基础上,我后一阶段的教学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几方面的关系主要包括:

  ①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与落实基础知识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并非意味削弱知识的学*,而是强调能力的培养要以知识为依托、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割裂,更不能对立。

  ②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的作用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③关于不同学*模式与课堂形式的关系,新课程改革针对现行教育的弊端而强调研究、探究性学*,并不排除接受性学*的必要和重要,一堂课究竟采取何种学*方式或课堂教学模式,要因人、因时、因课程内容制宜,不能一刀切。

  3.进一步开展各类实践活动,通过前一学段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各类实践活动兴趣浓厚,期望也较高。因此后一阶段我将继续强化这方面的工作。

  总之,新课程改革已走到我们面前,作为实验者,我们只有加强研究,努力实践,积极应对,这样才能抢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制高点,也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政治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作为思品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要树立终身学*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吸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

  3、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

  4、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学*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尽管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九年来,不管是在以前的浞水中学,还是在现在的县庆中学,我一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工作,想想过去,虽无什么成就,但深有体会。因为思想品德科目的特殊地位,所以,要成为一位受学生关注和欢迎的政治老师,并不那么容易。思想政治课包含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法律教育、责任教育、养成教育、理想教育和国情教育等知识,是老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辨别*、假恶丑、增进学生了解国情、爱我中华情感的一个重要科目。要很好地实现上述目的,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为此谈谈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作出反思,以求改进今后之教学。

  一、政治老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

  政治科目的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和“浅”。“多”就是政治科目的内容涉及心理健康学、法律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浅”就是政治科目中涉及的内容在量上比较少。

  在教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多”和“浅”的知识,老师是最为关键的。所以,政治老师要想上好政治课,就不能满足现状,而必须不断学*,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来补充教学中的“漏洞”。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在教学中才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得心应手,才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热情,将“多”的知识连贯起来,将“浅”的知识储存起来,将自己“立”起来,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政治老师要具备良好的修养

  在教育教学中除了要求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业余”知识要丰富以外,政治老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政治老师不但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这就需要老师在言行举止上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做好表率,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老师自己要首先不做,也就是正人先正己,做好学生的楷模,对学生形成耳濡目染的作用,让学生由内心深处散发出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三、政治老师要具备新颖的观念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师生的地位是不*等的。老师是绝对的权威,错的都是对的;学生是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反驳老师、不能质疑老师。这样的师生关系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师生关系就是简单的授受关系,没有情感的交流。

  时代在发展,师生关系也要与时俱进。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在*等、民主、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之上,并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才会因为受到老师*等、民主对待,得到老师信任和尊重而很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并接受老师的教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四、政治老师要具备教学的艺术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形式仍然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怎样组织教学,取得什么样的教学效果,都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艺术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中,杂乱无章不是艺术,目标不明不是艺术,方法单一不是艺术,主次不分不是艺术。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政治课呢?

  首先,要理清思路。在备课中必须吃透教材,教学中脱离教材,头脑清晰,条理清楚,注重逻辑,防止陷入到不能自圆其说的杂乱无章的窘境之中。其次,要明确目标。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末,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记什么”“做什么”“懂什么”,防止出现教学完后学生还在“雾里看花”的败笔。再次,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在教学中要坚持启发性原则,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发现、新感觉。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反映和情绪,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防止老师在台上“云云”而学生在台下“呼呼”的尴尬情景。最后,主次要分明。“主”就是重难点,为什么是重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详讲;“次”就是浅显易懂,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要略讲。只有主次分明,才能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错误做法。

  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思想品德课堂中,愉快地“享受”学*,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体现新课程考试要求方面,本次课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通过设置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请以学校团委的名义写份倡议书,号召全体同学维护正义,遵守规则,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适应未来中考的要求,也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整体来看,效果良好。

  公*正义是人们永恒的追求,保障每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权利,是一个社会进步与文明的体现。关注弱势群体,是我国*非常重视的问题。九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学校这样简单的社会环境之中,逐步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失学问题、三农问题、下岗问题、贫富差距等各种社会问题逐渐进入他们的视野,引发了他们的思考。

  同时,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各种问题的'认识已经不满足于感性的了解。他们渴望对自己生活的社会和世界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问题的正确看法,引导他们懂得与人合作,学会通过沟通与对话,去了解社会各种群体的生活处境,学会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当务之急。为适应这些方面的教育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联系实际,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解决这些不公*的现象,提出自己的建议,会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巴班斯基是研究“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大师,他的一项调查表明: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对确定教学方法感到困难,而在实际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往往为“大杂烩”、“一锅煮”,或者一味赶“时髦”,破坏了教学方法的最优结合。

  教师应自觉地、有根据地、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至少参照以下几个依据:

  1、课堂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内容;

  3、教材的难度;

  4、班级的学业水*,在教育会诊的基础上做出班级鉴定;

  5、各种教学法的性能及优缺点的对比;

  6、教师本人的个性特点、长处。

  据此选择出的教学方法,既可以防止教师把一些个别教学方法绝对化,也可防止无根据地拒绝选用新的、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材通俗易懂,学生可以独立钻研,那么这种情况下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形式去学*是最合适的;那些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题目,经过学生个人思考后再进行充分的小组合作学*,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理论题材,特别是教材较复杂或份量较大时宜采用全班教学的形式。

  据此,教师觉得这节课有必要用小组合作学*就用,没必要用就不用,万不可一刀切,认死理,节节合作,课课探究,那会犯教条主义的。

  在当下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是一个产生伪命题的时期,也是一个把真命题转化成伪命题的时期。真真假假,难辩真伪。比如,我们熟悉的“三个一切”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如果说教师对学生不负责,那真是冤枉了,我们生怕他们学不好,考不上学,不辞辛劳。不光为了他们的学*,为了他们的安全,为了他们的生活。所以说,对于学生除了他们的父母,能给他们一致的无私的关怀的就只有老师了。但结果大家都是清楚的,我们其实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对他们负责,他们没有因我们的教育而发展、完善,而是走向两种极端:一种学生成了温顺的羊,种成了冷酷的狼。他们没有因我们的教育而感恩,而走向反面。以上学生观实际是把真命题在应试教育中变成了伪命题。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没有不合格的老师”是我们常听到句话,其实是地地道道的伪命题,与之有相似或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如其他的“没有不合格的XX,只有不合格的XX”,“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素质教育,成在教师,败在教师”等等。这些命题,实际是在夸在教育和教师的力量,其结果是造成“教育万能论”和“教育完美论”。教育不是万能的,总是有缺憾的,我们在夸大追求教育的同时,也让我们教育与其真正的初衷走向反面了。

  本学年我担任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一个教师,要到达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在教学中,我对思想品德教学也有了一些自我的认识。

  (一)发挥个人优势,分工协作。

  在开学初我与马老师两个人在一齐协商,就制定了详细的复*计划,稳步推进,做到有的放矢,并且分工协作构成合力,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在这个方面马老师贡献更大一些,因为马老师她历经初三毕业班比较多,积累的材料会更多,经验也更丰富,而我就需要多学*,多借鉴。

  (二)进行感情投资,调动学*用心性。

  这一届的学生是我从初一年带上来的,所以不管哪个班的学生能够说都有必须的感情基础。这对我来说就应是一种优势。因为我们都明白,到了最后的阶段,有些同学个性是后进生是读感情书的。举个例子,我们年段有一对很公开的情侣,两个同学是同班,男同学就对女同学说:我们班主任的那一科必须要读好,其它科能够随便一点。所以说跟他的感情好,谁就占优势个性是到了初三下学期,各科的作业都十分多,同学先做哪一科,那真的跟着感情走。可能是我的性格的原因,这些学生跟我的感情都还挺好,有些同学其它科不爱上,会来找我聊天,帮我做事,这些同学做起政治作业来也个性的用心。

  (三)狠抓落实,奖罚分明。

  在落实这一方面,很多老师是比较困惑的,个性是我们这种技能科,没有优势。但我发现会奖罚结合的方法还是挺管用的。三年的时光,学生对我的性格还是比较了解的,我说出去的话必须会执行的,学生没完成作业,我会罚他们抄课文的,而且有点“狠”。而做得好的同学可能得到奖励,可能是一本本子,个性是到了最后,作业完成得好的同学,非选取题能够注明第几页第几段就行,这对学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四)加强后进生辅导,做好最后的冲刺。

  在质检过后,个性是在中考前这一阶段,在考试方向比较明朗的时候,我们要进行必须的分层教学,下午第四节,对个别后进生有专门的辅导。虽然说政治课相对于其他科目的时光是比较少的,但我们的效率及落实还是比较好的,我们能够把这些学生用过的练*重新组合,让学生反复的练*,每次就一张,做完了让我检查,因为这些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他们做起来还是快的,而且为了避免返工,他们也会提早去看,很多同学早早的就会来问,这天做哪方面的练*,提早去准备。

  然而我总觉得有几个方面还做得不好:如我们偏重于中上等生的辅导,有一点忽略了优等生的引导,结果有个别优等生在月考中的成绩不是个性理想;对于题目偏重于非选取题的辅导,而忽略了选取题的加强,结果选取题没能发挥优势等等。

  新课程改革的政治教学要求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认真审视、研究课堂教学,剖析我们的某些教学行为,反思 如下:

  一、 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思想品德说课稿9篇(扩展3)

——思想品德教案 (菁华5篇)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在校园里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相信老师会有很多办法。

  2.知道要尊敬老师和校园里的师长,听从老师的教导,和老师保持协调一致。

  3.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能够做到对老师有礼貌。

  二、教学重点

  尊敬老师,做到对老师有礼貌。

  三、教学难点

  尊敬老师的具体做法。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快乐导航站

  1.在学校里和老师一起学*知识,和同学一起游戏生活,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和麻烦?请同学说一说,遇到这些事情,你是什么心情,有什么想法?是怎么解决的?

  2.同学们真会思考,能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请同学们看12页三幅图画,我们来看看这三位小朋友遇到了什么事?他们是怎么做的?你有什么解决的好办法?

  3.如果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可以请谁来帮忙?结合三个不同的情境,分别请同学来演一演,如何请老师帮忙?

  4.我们在以后的学*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我们可以放心地找到身边的老师。

  小组讨论交流

  出示情境:

  (1)自己的书包带开了,怎么也系不上。遇到了不是教本班学科的老师,疑惑:可不可以找老师帮忙呢?

  (2)学校有规定,不允许踩踏草坪,小同学的皮球不慎滚到了草坪了,怎么拣出来?

  (3)体育课刚下课,同学出了很多汗,拿出水瓶想喝点水,发现水瓶盖打不开了,怎么办?

  小结:老师每天和我们一起生活,就是我们的大朋友。在学校里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可以请老师来帮忙,每一位老师都会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

  活动二:点赞大舞台

  1.分别出示教材第13页,看看图中的小同学在做些什么?小组同学讨论,你赞同图中哪位同学的做法,为他点个赞;不赞同哪些同学的做法,为什么?

  2.你在学校里是怎样尊敬老师的,说一说你的做法,为自己点个赞。

  3.你还发现班里的同学是怎样尊敬老师的,夸一夸他们的做法,为同学点个赞。

  4.你有没有发现一些不尊敬老师的行为?帮助他们改正过来好吗?我们来演一演。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请同座位两人一组,模仿以下情境的正确做法进行表演。

  (遇到老师不打招呼、未经许可擅自翻老师的东西、迟到没有喊报告闯入教室、上课搞小动作、和老师说话没有称呼等)

  5.他们这样的做法对吗?现在,我们可不可以给他们点个赞。

  小结: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第一盏指路明灯:尊敬老师从每一位同学做起!如:在课堂上,用专心致志的目光看着老师,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校园里,主动向老师问好表示出对老师的尊重;在生活中,用彬彬有礼的行为表示对老师教导的回报,养成良好的品德,把自己锻炼成为祖国的栋梁。

  活动三:尊师故事屋

  1.课前,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搜集了尊敬老师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故事?拿出自己搜集的资料,给小组同学讲一讲。

  2.哪个组愿意推荐一位同学,给全班同学讲一讲。其他同学认真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3.出示录音任溶溶的绘本故事《爸爸的老师》,请同学们听一听,试着跟着读一读,思考:爸爸是怎样尊重他的一年级老师的?

  4.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说一说,你还了解哪些描写老师的词语、诗句等与大家一起分享。

  小结:爸爸都已经是有名的数学家了,还忘不了他的一年级老师,对他的老师这样尊敬,爸爸的行为是我们每一个人学*的榜样。

  活动四:转盘转起来看谁懂得多

  1.刚才我们听了很多尊敬老师的故事,知道一些尊敬老师的行为,这样我们就能做到尊敬老师了吗?

  2.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转盘游戏吧!

  师生解读转盘游戏规则:转盘游戏通过转动圆盘完成。内环有一些学生的行为,外环红星奖励。学生分析行为是否正确,并正确说出理由。答对者获得红星奖励。

  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好!经过你们的努力,为我们的转盘增色不少,能够在点滴行为中体现出对老师的尊敬,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吧!

  总结: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尊师重道的精神,被后世传为佳话,令人学*和敬仰。尊敬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教我们学*知识,培养我们各项能力。我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老师帮忙,在学*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出对老师的尊敬和礼貌,更要从内心里敬重老师,并严格按照老师说的要求去做。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新学生活、新挑战的积极心态。

  知识目标:知道初中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认识初中生活的特点。

  能力目标:与学生一起探讨收集信息的途径、方法。尝试与好朋友商量解决生活、学*中的问题或困惑。做好上初中的各项准备工作。

  教学重点

  了解中学的学*环境、感受中学的学*氛围:了解中学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产生对中学生活的向往,开始做好进入中学生活的各种准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一些初中校园生活的信息。

  学生准备:课前问询邻居或亲戚家哥哥、姐姐初中生活的情况并作好记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87-P88页内容,话题为“走进中学校园”。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89-P90页内容,话题为“相约在中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信息交流会

  1.师:同学们,充满情趣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我们将迎来崭新的中学生活。课前,我请同学访问过亲戚、邻居家的哥哥、姐姐,了解到了一些中学校园的学*、生活情况。现在,我们就来开一个信息交流会,大家汇总我们打听到的信息。

  2.指导学生梳理、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填写书上88页表。(建议学生按“校园环境、校园设施、学*课程的设置、学*时间、就餐问题、校园活动”归纳收集到的信息)

  3.小结:同学们收集了不少的信息,我发现各小组收集的信息有不太相同之处,这是由学校差异造成的,但是,不管就读哪所学校,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学*的课程是一样的,而且中学设置的课程都会比小学多,这就意味着学*的任务会加重,学*的压力会加大。仅管如此,我们还是非常向往初中的校园生活,对吗?

  【设计意图:要想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生活,那么,了解初中学*生活的特点至关重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信息来源的渠道,学会收集与自己成长相关的信息,是学生必备的能力。】

  活动二憧憬明天的我

  1.师:新学年的你,就是一名中学生了,你是会被学*的重担压弯腰,还是会在压力的挑战下茁壮成长呢?下面的活动就是“憧憬明天的我”。注意哟,明天就是你上中学的某一天。

  2.小组活动:每个同学都憧憬一下明天的我是怎样的。(鼓励学生思考的范围广一些,可以憧憬自己的学*情况、交友情况、一天的校园生活,也可以憧憬自己的某一方面的进步等)

  3.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憧憬,可以述说,也可以表演。

  4.小结:刚才,大家的憧憬都是快乐、美好的,这是因为新的环境、新的氛围、新的要求会造就新的“英雄”。每个同学走进初中校园,又会是一个新的开端,新的挑战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只要你勤奋、努力,你就会成为一匹“千里马”。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活动设计旨在鼓励学生用积极、快乐的心境迎接新的挑战,不要因为环境的陌生、朋友的分离、学*压力的增大而让即将毕业的孩子畏惧初中生活,要让孩子们坚信“未来是美好的”】

  板书设计

  走进中学校园

  紧张着、忙碌着、收获着、快乐着

  第二课时

  活动一与^新学生活过招

  1.师:中学是我们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这一转折在给我们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会使我们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下面我们要进行的活动就是与^新学生活过招,老师说出一个初中^新学生活的特点,你就说出迎接^新学生活的准备或应对办法。

  2.师生过招:(教师说出大家刚才打听到的中学生活变化,学生说出应对办法,教师相机指导。如:同学见面互不认识、学*科目增多作业做不完、在校时间比较长、学校中餐不合口味等问题)(这个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担忧,教师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3.读读课本89页老师的建议。

  4.小结:只要我们用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新的生活,尽快调适自我,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不仅如此,你还会在新的校园生活中体会到新的快乐。

  【设计意图:掌握一些应对新环境、新形式的方法,才能更快地适应新的生活。这个环节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过招中学会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对即将毕业的孩子们必备的思考、应对能力的培养。】


思想品德说课稿9篇(扩展4)

——思想品德说课稿 (菁华5篇)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学内容要求分析、二教法学法、三教学活动、四板书设计、五教学效果预测。

  一、 教学内容要求分析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是山东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第八个生活主题单元中第二个项目的内容。

  本项目内容体现的是课程标准中“一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一内容标准的要求。

  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本项目要帮助学生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如何做出正确选择。

  本项目内容由“要明辨是非善恶”和“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两个层次构成,分别介绍中学生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和在是非善恶面前如何作出选择的问题。两个层次从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到如何作出选择,从这样做的原因到怎样去做,符合认知规律。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和本项目的内容安排,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选择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不够成熟,存在着是非善恶标准不够明确,辨别是非能力差的问题,从现实生活来看很多中学生在盲目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在是非善恶面前作出一些错误的选择。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已经知道了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这为本节课的学*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课的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对他们走好人生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

  【能力】

  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知识】

  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 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开放性情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获取情感体验,构建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体验法、活动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情感激励法。

  说学法: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计划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角色模拟等动态活动较多的学*方法来进行探究学*。

  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方法的指导我将结合教学活动加以具体说明。

  三、 教学活动

  本节课我通过两条线索引领课堂教学。以故事发展线作为课堂明线,通过设计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参与中,学会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情感生成线作为课堂的暗线,通过运用各种活动以及合情合理的教学评价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以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实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我将通过四个环节来来组织教学活动。

  游戏参与,诱趣入境;感悟选择,激情明理;情景体验,辨析导行;情感升华,明理践行

  ㈠游戏参与,诱趣入境

  上课后我让学生回答出自己的人生目标,之后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在实现人生目标的道路上,经常要面对很多复杂的事情,而且要做出选择。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有关选择的小游戏。”由于屏幕中只是显示了两个按钮,所以学生会对这两个按钮充满了好奇。在学生按键参与之前,我分别问他们:“你选哪一个按钮,你知道这个按钮按下去会出现什么结果吗?学生会回答不知道。我在此故意渲染:他们不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什么,那么我们看看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两个学生把按钮按下去出现的是不同的人生道路。学生参与完成后教师总结:“同学们,小游戏包含大道理,在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道路上,我们要面对各种是非善恶,而且必须要做出选择,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会影响我们人生目标的实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这种游戏导课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又能够把游戏与将要探究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自然的导入新课。

  ㈡感悟选择,激情明理

  本环节主要内容是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承接上面游戏中出现的两种不同人物,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他们不同的人生选择。第一种通过一名中学生由于不能明辨是非善恶,难以抵制不良诱惑,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让学生感悟到不能明辨是非善恶的危害。第二种道路,展示出在全社会有相当感染力的任长霞的照片,让学生谈谈他所了解的任长霞从而感悟到任长霞善恶分明、刚正不阿,在是非面前坚持原则,勇于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从而成为一个人民群众爱戴的好警察,一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就是在是非善恶面前两种不同的选择,在这种直观的对比下,引导学生通过共同探究的方式认识到明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意义。

  本环节内容比较抽象,因此通过直观事例的展示,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合理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形成正确认识。

  ㈢情景体验,辨析导行

  本环节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此环节我采用了情景体验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三个情景故事,以一名中学生“小林”的故事作为情景发展的线索,引导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学会选择,故事贯通有利于提高课的整体效果。

  第一个生活情景是小林和同学去公园游玩,面对留下的垃圾是否带走小林和同学产生了不同意见,提出的问题是:如果你在场你会作出什么选择,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判断标准,即道德和法律标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八荣八耻的标准来评判一下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行为。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同时渗透了法律教育,贯彻了思品课的教育目的。

  第二个生活情景是小林在网络上结识了网友,以“小林该不该去见网友”引导学生去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会形成认知上的冲突:认为去或者不去。对此我将做进一步引导:去或者不去我们很难统一意见是因为我们对这个网友的身份不能做正确的辨别。在这种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认识: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提高辨别能力。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探讨如何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拓展探究,得出结论。

  第三个生活情景是在网吧门前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小林和同学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此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模拟,两个同学在表演中表现出由于自制力的差异,从而做出了进入网吧和不进入网吧的不同选择。通过这样的情景模拟既渗透了心理教育,同时又使学生通过体验形成认识: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还必须提高自控能力。

  青少年网瘾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也是困扰家长和教师的一大难点问题,选择这种极其敏感问题创设情境,便于触动学生心灵,促使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关注了中学生的健康发展,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又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㈣情感升华,明理践行

  本节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选择,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从而做一个正直的人。

  我选取了丛飞的视频给学生以情感的激励,视频之后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被丛飞资助的一名学生,你最想说什么?学生会回答像丛飞学*,继承丛飞精神,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将来为社会多做贡献。利用丛飞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升华,目的就是通过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促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伴随着情感的激励,引导学生放飞理想,展望将来在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路上会遇到哪些是非善恶,又将如何面对?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使学生总结了本节课探究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为了体现出课堂学*的连续性,我设计了一份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写一份倡议书,这样的作业设计贴*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把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明理践行。

  最后我打算做这样的总结:“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黑暗和光明两种境界。如果像我们在刚上课时做的游戏那样,我们不知道自己要选择的是什么,就很有可能把自己带进黑暗的世界。今天通过我们这节课的探究学*,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一颗明辨是非的慧眼,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人生开关,已经能够分辨出哪个是*,哪个是假恶丑,我们只要坚定的把手放在*的开关上,轻轻按下去,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充满鲜花和掌声的光明前途。”这样的结尾和课前导入的小游戏遥想对应,既总结了本节课探究的内容,又体现出整节课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特点。

  四、 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了网络式的板书设计,每一个知识点,都是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充分的合作、探究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建构。板书的设计力求简洁、艺术,从要明辨是非善恶到如何做出正确选择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

  五、 教学效果预测

  各种活动的设置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的参与能力、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学生在情景的参与中进行了知识的自主构建,学会了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树立起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初步实现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专家和老师!

  一教材分析

  《做个快乐鸟》是《品德与生活》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真棒”的主题之一。如何面对困难解决烦恼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可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孩子们却又不知该如何解决。教材紧密联系生活,体现了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即生活性。在各种活动中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烦恼,增强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自己或别人的烦恼的意识,使学生把这种乐于,善于帮助自己和别人找快乐的良好行为延伸到以后的学*,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童年生活的快乐。

  2行为与*惯:培养学生自我消除烦恼和关心他人的行为*惯。

  3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化解烦恼的多种方法。

  4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怎样变烦恼为快乐”和“怎样为别人也带去快乐”的活动,指导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三学情分析

  快乐是每个人永恒不变的追求,无论是谁都希望快乐永远与自己相伴,但快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一种心灵的体验,而仅仅是一种实际的感受,他们对于快乐的理解,大都停留在吃,玩这些比较肤浅的层次上,另外这一年龄的学生已具有初步感知自己和他人烦恼的心理品质,具有同情心和追求快乐的心理。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贴*孩子生活的活动化教学,在游戏中,在活动的参与中,引导学生休会更深层次的快乐,体验克服困难,关心他人,从别人的快乐中感受到不一样的快乐,走*学生的心灵深处提升孩子对于快乐的理解与体验。

  四教法与学法

  本课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通过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通过激趣导入、录像演示、游戏体验、音乐渲染等活动化教学,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注意了活动的层次性、目的性。调动每个学生内在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学生生活中的快乐图片。

  学生在学*生活中遇到的不快乐的镜头。

  2、学生准备相应的凭借物如照片,奖状等

  3、“烦恼袋”

  4、歌曲《幸福拍手歌》

  六教学过程: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我力图在课堂中体现本课程的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快乐大本营

  1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并配有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观看,感受快乐,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个新课的学*。

  2送神密朋友-快乐鸟,揭示课题。

  3引导学生从家长,教师,小伙伴及自己的角度回忆,个别说与自由交流相结合让学生讲述自己曾经有过的快乐的事。此处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的人和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体验我是一个快乐鸟。

  活动(二)快乐快快来

  1课件出示几名学生说自己遇到的烦恼事,小组合作想办法排解烦恼。

  2、倾诉自己的烦恼,投递到烦恼袋。

  3、传快乐球活动。配有音乐,当音乐停止得到快乐球的同学就要从烦恼袋中抽取一条写有烦恼事的纸条,并读出纸条上的内容。同学们献计献策,共同解决。

  在这一活动中出现的烦恼,学生所要解决的烦恼都是从学生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这样会让学生觉得亲切,有话说,能活动。通过孩子们自己的生活进行教育,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更大。小组合作,更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游戏中,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他人解决烦恼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感受到了更深层次的快乐。

  活动(三)快乐金点子

  1采用探究研讨的方式交流快乐金点子,寻找正确的变烦恼为快乐的方法。

  2教师送金点子。(详细的金点子)

  这一活动的设计使教学行为成为切实可行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行为。

  3师生共同唱《幸福拍手歌》,全班互动。将快乐延续。结束本课的学*。

  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快乐、自信、健康的茁壮成长。

  由于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课堂上就会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好的教学艺术和智慧去面对学生生成的问题。我想,我会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动植物的变化,认识并了解春天的特征。

  2、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喜欢自然、亲*自然的愿望。

  3、行为与*惯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养成观察、比较、记录、收集整理等学**惯。

  4、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听春天”、“找春天”、“赞春天”等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看、听、说、画等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二、重点、难点:

  《春天的脚步》:通过郊外春游踏青去感受春天的美好,学会欣赏春天的景色,激发学生爱春天、爱家乡的情感。充满生机的大好春色,又能抒发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从而去感受自然的美。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自然的变化,积累有关春天的生活经验。准备彩纸、剪刀、彩笔等学具。

  教师准备:有关春天的歌曲、春天的图片等。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春天,你好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的好朋友“春姑娘”吗?她已经悄悄向我们走来了,你们听!她的脚步*了。(这时用课件播放小河流水的声音。)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吗?刚才那是什么声音呀?

  生:小河流水的声音

  生:小河水的冰化掉了,现在已经是春天了!

  2、师:同学们,大家快来想一想,还有什么声音可以告诉春天来了?(学生分小组讨论,如春雨沙沙沙,春雷轰隆隆,青蛙呱呱呱,小鸟唧唧喳喳,泉水丁丁冬冬等)

  3、师:同学们,大家来看看书上哪些画面表示春天来了?

  生: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生:柳树发芽了。

  生:小草绿了。生:桃化和各种野花开了。

  生:少先队员在队旗的引领下走向田野。

  生:远处的山绿了。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到处能找到春天的足迹,那么,我们用什么来赞美春天呢?

  生:用歌曲。

  生:用古诗。

  生:用故事……

  师:好,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形式来赞美春天吧!

  学生分组发言,歌曲《嘀哩嘀哩》故事《春天的快乐》古诗《春晓》《咏柳》等。

  六、板书设计:认识春天

  设计意图:这一课主要通过观察来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融入到情境当中,愿意把他知道的、听到的、想到的、甚至猜到的告诉给大家,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听觉感官,“春姑娘”与学生亲*了,同时也是拉*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使教学内容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第二课时找春天

  一、师:同学们,美丽的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在这美丽的季节,大家想出去看一看春天到底是什么样子?同学们你们看到春天、找到春天了吗?我们一起出去找春天好吗?

  提出活动要求:

  (1)进出教室要守秩序,要谦让,体委负责整理队伍。

  (2)找到一个春天里的动植物,想象它在春天里会说出哪些心理话?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二、共同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闻一闻春天的味道,摸一摸春天的柔嫩,调整视觉的焦距,微观的看世界:小花小草,小虫小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到大自然才真切的感受到春天的脚步已悄悄的走来,春天的大自然里还有许多朋友正注视着我们呢!

  生:我看到小树发芽了!

  生:我看到柳树上长出了那么多小嫩芽!

  生:我看到池塘里的冰融化啦!

  生:我看到果园里的桃花开放了!

  生:我看到树上的小鸟唱起了动听的歌!我还看到小草钻出嫩芽了………

  生:我看到操场上的小朋友多了!

  生:我看到一只蝴蝶!我还看到一些不知名的小虫!

  生:我闻到小草的清香了!

  回到教室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随机引导,适时板书写出同学们找春天时所运用的方法

  三、板书:找春天从校园里,从果园里,从公园,从田野里……从大自然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学生的认知经验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最*发展区,为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了充分的准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彰显,品德教育的过程实际已经变成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方法)。这一环节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触觉、嗅觉、视觉等神经,用孩子们的童真去看春天、闻春天、摸春天、找春天,和春天里的动植物交朋友,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大自然中,亲*大自然。

  第三课时踏青去

  一、讨论会让学生讨论“去哪里踏青”“怎样踏青”“踏青时应该注意什么”等问题。接着马上督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讨论的结果介绍给大家。

  二、春游计划评比

  小组编制春游计划书,在班内交流、评比,评出最实用的、富有创意的春游计划。小组修改自己的计划方案。

  三、我的收获把春游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在班内交流,与大家共享春游的乐趣。

  四、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歌曲、诗词、一句话等)来赞美春天,并把自己的图画粘到黑板上,让黑板也展现出春天的灿烂与芬芳。

  一、说教材

  【课标内容】

  《环境被破坏》是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哭泣的自然》中的第二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了《资源在枯竭》一课,这为学*本节课的内容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而资源的大量浪费又造成了环境的破坏,这两部分内容构成了《哭泣的自然》这一课。本节课所学的这部分内容是第二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资源、环境问题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危机。

  ▲能力目标: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正确分析资源、环境问题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以及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如何让让学生把关注自然与环境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

  二、说学情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同时,青春期中的青少年又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偏差。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缺少对周围生命的关爱意识,本课的学*,要让学生结合实际充分认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的好处与不合理利用自然的危害,学会用书中的知识去指导生活实践,培育爱心,珍惜生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保护大自然,确立一个积极的、正确的环境观。

  如果问昔日的青山、绿草如今为什么成为了茫茫的戈壁?学生也许会迅速地想到植被的破坏、滥砍滥伐等行为,而对于经济的发展给环境所带来的破坏却认识不深,因此我们更多的要关注学生的认知。

  初中生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过渡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初中时期所形成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以及*未来经济和环境的协调都将起到重要作用。老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探讨保护环境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事物,提高辨别能力,并能运用正确实用的方法保护环境。

  三、说教法

  思想品德课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强,基于本节课的内容与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设计“启思园”、“看事例想办法”等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和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接下来我具体说一下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3—5分钟)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把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短片和图片展示一下,学生能够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然后再接着播放一些环境被破坏的图片,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

  ▲ 讲授新课:(25—30分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努力做到既紧凑又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与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本部分课文首先呈现了民歌《敕勒川》,给大家展示了一幅水丰草美牛羊壮的草原景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奠定情感基础。用较大的笔墨描绘自然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自然环境给自己的身心带来的愉悦。通过大量的反映美丽大自然的文章、图片和录像资料,来强化学生向往美好大自然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看今日的草原以及教科书上呈现的今日的太湖等遭受到污染、环境被破坏的图片,再让学生调查家乡环境污染的情况与同学交流,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及其可怕的后果。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挖掘材料,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最后让学生思考:除了教科书中介绍的土壤、空气、水的污染,还有什么其它方面的污染?面对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人类应该怎么做?这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打好基础。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突出教材的重点,具体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我选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具体说来是按以下环节进行的:美丽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被破坏――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把课堂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堂训练(具体行动):(5分钟)学到的知识就要会用,爱护学校的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学生马上行动。通过这一活动升华学生的情感,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课后实践:学生填写“我的保护环境的计划”表。一个月后,全班交流实施计划后的感受。

  六、说板书设计

  美丽大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活动教学、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材毕竟是一种范本,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教材的拓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但是,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个别学生只看图片和录像,不看书也不做笔记,有的学生甚至不带课本,以至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这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值得我们老师深深反思。

  一、说教材

  【课标内容】

  《环境被破坏》是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哭泣的自然》中的第二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了《资源在枯竭》一课,这为学*本节课的内容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而资源的大量浪费又造成了环境的破坏,这两部分内容构成了《哭泣的自然》这一课。本节课所学的这部分内容是第二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资源、环境问题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危机。

  ▲能力目标: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正确分析资源、环境问题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以及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如何让让学生把关注自然与环境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

  二、说学情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同时,青春期中的青少年又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偏差。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缺少对周围生命的关爱意识,本课的学*,要让学生结合实际充分认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的好处与不合理利用自然的危害,学会用书中的知识去指导生活实践,培育爱心,珍惜生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保护大自然,确立一个积极的、正确的环境观。

  如果问昔日的青山、绿草如今为什么成为了茫茫的戈壁?学生也许会迅速地想到植被的破坏、滥砍滥伐等行为,而对于经济的发展给环境所带来的破坏却认识不深,因此我们更多的要关注学生的认知。

  初中生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过渡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初中时期所形成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以及*未来经济和环境的协调都将起到重要作用。老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探讨保护环境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事物,提高辨别能力,并能运用正确实用的方法保护环境。

  三、说教法

  思想品德课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强,基于本节课的内容与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设计“启思园”、“看事例想办法”等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思想品德说课稿9篇(扩展5)

——思想品德说课稿菁选

思想品德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思想品德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属德育中“社会道德教育”的范畴,这是对“孝道美德”的传承和发扬,通过本堂课的学*,促进同学与家长的相互理解,涵养同学的道德。引导同学在情感上能“感受爱”、思想上能“理解爱”、行动上能“回馈爱”。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索取意识,树立“心系他人”的奉献意识。

  ㈡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同学知道家长对自身的关爱,理解家长的辛苦和期望,激发同学爱家长和尊敬家长,进一步加深对家长的感情。

  2、通过“谈”、“辩”、“观”等系列活动,体会家长爱的伟大,教育同学要孝敬家长。

  3、激发同学发奋学*,努力向上,不辜负家长的期望。

  ㈢重、难点分析:

  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是独生子女,既受到家长的呵护,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惯,心胸狭隘,只懂索取。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通过分析教材和学情,我认为引导同学理解“家长的爱”,进而认识“关爱家长”也是子女的家庭责任,并在学*中发生“践行”的欲望,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学*难点。

  二、教学过程分析:

  活 动 流 程 图

  活动流程图

  教学内容

  一、营造氛围

  引入主题

  出示“家庭生活场景”的图片,让同学走入一个温馨的世界,调动同学参与课堂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交流体验

  领悟深情

  感受爱

  活动一:“品评*凡而伟大的母亲”

  A名人的母亲 B*凡人的母亲

  活动二:“畅谈我与家长的故事”

  理解家长

  活动三:角色互换-我来当家长

  A“十月怀胎” B情景续演

  活动四:视频观赏-《垂直极限》选段

  三、悟明情理 指导行动

  活动五:讲文品情,辩析明理

  活动六:楷模示范,促进“感恩行动”

  四、升华情感 形成内化

  活动七:真情告白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营造氛围

  引入主题

  1、出示“和美的家”-家庭生活场景的图片,让同学走进一个温馨的世界。

  2、设问: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你们心中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3、出示课题《感恩家长》

  “爱的教育”需要爱的氛围,展示充溢亲情与关爱的图片,不只营造了温馨的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同学参与课堂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下了课堂基调。

  二、交流体验

  领悟深情

  一、感受爱:

  活动一:“品评*凡而伟大的母亲”

  A讲“名人的母亲”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母亲、胡适的母亲等。

  B看“*常人的母亲”的行为,课件展示。(设问:从她们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同学自由作答,教师稍作点评)(引言:我想很多同学都会记着我们的家长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也记着自身的家长为我们做的很多的事情,下面请同学们畅谈自身与父亲或母亲之间的故事。

  活动二:畅谈我与家长的故事

  活动一的设置,是为下一教学环节做情感蓄势的准备。由人和己,激发同学的讲述欲望。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知识性。

  活动二的设置:目的在于唤醒同学的感恩情愫,同时也拉*同学与家长的心灵距离。

  三、交流体验

  领悟深情

  二、理解家长

  活动三:角色互换——“我来当家长”

  A体验互动——“十月怀胎”

  (1、事先准备20斤装的布沙袋两只,水盆两个;2、男女生各三名,分三组体验,每组一男一女;3、系上布沙袋,经历“行走—系鞋带—上楼梯—端水”四个体验步骤;4、让同学谈感受,体会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

  B情景续演

  “星期五下午,同学学小华兴高采烈回家,自言自语地说:“这个双休日作业少,今天可以痛痛快快上网,玩个通霄”。于是丢下书包,打开电脑。岂料父亲站在门口……

  (假如你是父亲,你会怎样做?你希望你的小朋友怎样说,怎样做?假如小朋友不听你的,你作为父亲会有怎样的感受?)

  活动四:视频欣赏-《垂直极限》选段

  设问:影视中的父亲为何这样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德育课源于生活,这里设置生活化的情境,让同学亲身体验,使课堂教学更接*实际生活。同学身临其境,进一步强化了感知。让同学在家长的角色中去体会家长的辛苦与难处,进而反思自我。以达到弱化小朋友与家长间的隔阂,促进相互间的沟通与理解的目的,让小朋友对“家长的'爱由“表象的感知”过渡到“深层的理解”层面。

  活动四: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同学对家长的爱的理解,引起同学心灵的震动。

  四、悟明情理

  指引行动

  活动五:读文品情,辩极明理

  A让两位朗读水*高的的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以《感谢母亲(或父亲)》为题的*作,并请两位作者谈谈写作感想。

  B辩析:

  1、同学甲说:“我们现在还小,家长关心保护我们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去回报他们,等我们长大后,有了经济实力,才干回报他们“。

  2、同学乙说:“孝敬家长就是让家长住上宽敞舒适的大房子,给他们买高贵的营养品、金银首饰,让他们衣食无忧。”(设问: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对吗?为什么?你认为该怎样做?同学分组讨论,并全班交流。)

  此环节,关注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同学提供宽松的交流时间和空间,意在为同学提供独立考虑、互动交流的*台,让他们在反思中领悟,在辩析中获得践行的方法和经验。

  活动六:楷模示范,促进感恩行动

  视频欣赏:《黄来女带父求学》

  将生活中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的鲜活资料引入课堂,从他人的经历中去感悟,进而意识到自身对家长、对家庭的责任。这既是道德学*的过程,也是同学情感体验的过程。

  五、升华情感

  形成内化

  活动七:真情告白

  同学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用一句话表达对家长的感恩之情。

  让同学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家庭的温馨,珍惜家长的爱,发生践行的愿望。

  三、教法和学法设计

  1、情景教学法:德育课的教学尤为注重同学自身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我用图片营造情景、谈话联想情景、角色互换身临其境,通过自主体验,提高同学的认知。

  2、典范暗示法:同学的认知行为除自身领悟的途径外,典范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教学中,通过视频人物、身边同学的引导,激发同学“践行”欲望。

  四、设计过程反思:

  一节好的德育课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合理设计,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充沛地发掘生活资源;二是自然生成,巧妙地利用同学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因此需要教师有灵活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时刻引导同学的认知,使教学过程紧凑、活泼,富有渗透力和感染力。

  其次,德育课必需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内是明理,而课外是践行,只有“知行统一”,方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八年级思想品德*等竞争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竞争》,所以我把说课的主题确定为“超越自我,共同进步”——让学生在竞争中健康成长”。下面,我将从如下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堂课初步的设计与构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等竞争》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本课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的内容而设计。本框题由“*等竞争”和“合作共享”两目组成,而我讲解的内容是第一目即“*等竞争”这一个知识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竞争”重要性和参与“竞争”的目的,正确认识“竞争”,进而为学*后面的内容作好铺垫,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我与他人关系”和当前的社会形势,让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诚信做人”的品质的目标,以及本教材的结构与内容,同时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理解公*竞争的内涵,理解竞争的积极意义,知道竞争的负面效应,了解忌妒心理的危害。

  (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敢于竞争、面对竞争挫折,辨证认识和排遣忌妒心理,具体运用竞争规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敢于拼搏、善于竞争的心态;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和欢迎别人超过自己的大度心理;在学*如何竞争的过程中,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竞争作用与目的。

  (2)教学难点:消除忌妒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虚荣心强、争强好胜;常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但与此同时,大多数学生好动、好表现、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因此,教学中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正确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信定能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法设计:

  新课标提出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体验,因此,我将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

  四、学法指导:

  1体验式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竞争。

  2讨论式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感受竞争,理解竞争;

  具体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是这样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国内外各领域有关竞争的图片

  (2)回放NBA赛场上的精彩镜头

  思考:从上面的图片和镜头回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结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充满着竞争社会中,竞争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既导入到本节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探究愿望,又让学生感受到:竞争日趋激烈,并且无处不在。)

  (二)感受竞争,理解竞争

  我将用如下四个环节来完成有关“竞争”这一内容的教学

  1、感受竞争:呈现画面:动物界、人类社会的竞争。

  问题:

  (1)上边图片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竞争,你能再列举一些出来吗?

  结论:生活中处处充满竞争,竞争无处不在。

  2、竞争的利与弊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竞争有积极作用,也存在消极影响,我们要正确认识和面对生活中的竞争!)

  (三)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思考

  (1)今后遇到比你更优秀、更强大的对手,你又会怎么做?

  结论:忌妒是一种消极心理,它不利于我们的发展。做一名合格的竞争者,就要消除忌妒心理,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让学生在深入分析周瑜内心世界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忌妒心理的危害,教师进而指导他们今后的行为。)

  (2)制造伪劣的xx奶粉去同其他厂家竞争,这种商业行为正当吗?公*吗?为什么?

  (3)你认为竞争必须遵守什么准则?

  结论:竞争是基于一定规则进行的。任何一种竞争都必须是公*竞争。道德和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分析这种商业竞争的丑恶与危害,进而引导学生在竞争中遵守道德和法律,自觉遵守竞争规则。同时,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剖析,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板书设计

  1、竞争无处不在

  2、竞争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3、正确看待忌妒

  4、良好的竞争意识与不良好的竞争意识

  5、公*竞争的准则:道德和法律

  6、竞争的目的: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以上教学板块的设计思路都是为了体现“指导——自主学*”的课堂教学理念:

  (1)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如:展示精彩画面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感受中获取知识。

  (2)在教学中我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3)在教学始终关注学生,让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如:通过列举校内校外的各种竞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总之,整堂课中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合作探究,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附:以上是我对这堂课比较肤浅的构想与设计,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评委、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是苏人版教材第三单元第一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了第一第二单元,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八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到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每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的行为,体验到任何行为都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后果。

  2.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悟行为与后果的必然关系。懂得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理解行为不同产生的后果不同的道理。体验选择行为时要考虑后果。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法律上,人的行为有作为和不作为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思想品德是一门培养人的品德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滨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案例导入:播放视频

  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车祸?

  过渡:从中我们会发现行为与后果是有密切关系的。

  [探究*台]

  (一)关于行为

  阅读书P76海因茨的的故事,并根据要求进行分析。

  1.如果你是海因茨,你是偷药还是不偷药,为什么?

  这个故事最美好的'结局是什么?并谈谈理由。

  2问:其实,面对如此复杂的道德情形,人的行为不只是“偷药”与“不偷药”的选择,评价的标准也不只是简单的对与错。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帮助海因茨,使他既放弃“偷药”与“不偷药”的痛苦抉择,又可以得到药物医治爱妻挽救她的生命呢?为实现这样的后果,海因茨还有其他选择吗?

  为了救妻子,海因茨还有其它更好的行为选择吗?(分组讨论后回答)

  过渡:海因茨的目的只有一个,但是他可能采取的行为是多样的。

  认真思考行为的分类:对照提示阅读课本P78第一段:

  1.从有无意识的角度看:有意识、无意识;

  2.从动机的角度看:善良、不道德;

  3.从行为的性质看:合法、非法

  4.从法律角度看:作为、不作为

  不作为,就是指法律要求做而没有去做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行为人有义务实施且可能实施而没有实施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其实质就在于:应当履行而不履行。

  举出三个生活中“不作为”的例子:

  I.警察接警不出

  II.父母不抚养、教育子女

  III.医生见死不救

  (二)关于后果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仅行为是多样而复杂,行为导致的后果也是多样而复杂的。

  [生活在线]一人闯红灯到底后果会多大?早7点40,湖塘武宜路路口。路口东西向红灯闪烁时,一位行人打头,七八名行人“殿后”,三两成群闯红灯过马路。违章者振振有词地表示:不就闯了个红灯吗,车流间有空隙,利用空余资源,没什么危险。可事实上,一个人闯红灯就会带动一群人效仿,车辆慌忙避让,本来就超饱和的路口,经过这一耽搁,车辆排起长龙,一条线上百余辆车停滞难行。

  [探究]

  行为可能的后果

  闯红灯

  随地吐痰

  沉溺于电子游戏

  ……

  [归纳]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会有行为。只要有行为就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不管是作为还是不作为,都会产生后果。只是有些行为会产生预期的效果,有些行为带来的后果会出乎人的意料;有些行为会产生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后果。而有些行为则有损于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有些行为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有些行为的后果可能不会直接表现出来;有些行为的后果会随着行为的发生而发生,有些行为的后果则可能在一段时间后产生。

  (三)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播放视频

  问:根据材料,谈谈行为与后果的关系应该有哪些?(书P79)

  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有的行为会产生一个后果,而有些行为则会产生多个后

  果,甚至是连锁的后果。有行为就会有后果,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后果。某

  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有的后果是一个行为造成的,而有的后果是由

  多个行为造成的。

  [情感升华]

  过渡:个人的行为是这样,对一个集体、国家也是如此,请列举一个集体(班级、学校)、国家采取的积极的行为,并谈谈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后果。

  (引导学生感受国家、集体积极行为带来的积极影响,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集体国家

  行为图书管理制、饮水制、值日班长制、学*互助活动等希望工程、义务教育、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蛟龙一号潜入深海等

  后果

  [小结]

  人的行为带来一定后果,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行为也会带来一定的后果。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国家在做出某一个决定时,一定要考虑后果,要选择正义的事,选择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选择对自己有利而又不会损害他人的事。七、结束语

  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学会与老师沟通》是初一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是根据学生进入中学后,生活接触面的逐渐拓宽,会越来越多地面临与人相处的问题而设置的。本课是在同学们学完第一课《亲子之间》,了解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和纠葛,学会了协调这类矛盾的方法之后,转入处理师生交往中的各种隔膜。同时,为下一课时掌握与朋友友好相处的“金钥匙”奠定基础,使学生尽快学会处理中学里新的人际关系,减少不和谐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今后的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是七年级上册教材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本课的特点之一:活动“说一说”,是学生对他的一位老师一天工作情况的记录。可以设计成学生课前准备活动,既可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也是完成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一个有效的方式。

  特点之二:采用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感悟,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体会老师的辛劳,从而能主动去关心老师,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这个人生的“第二起跑线”,能够协调好与各位老师之间的关系,对于较快适应中学生活意义十分重大。重点确定为让学生主动沟通,积极协商,配合老师的工作,并领会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难点是让学生克服紧张、拘谨的心态,在日常的学*生活中正确应用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方法,真正达到师生的和谐。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教师工作的的特点,认识到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适应初中学*的重要性,主动与老师沟通,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系列活动,让同学感受到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克服闭锁心理、自我意识的不良影响,积极、主动、与老师交往。通过记录老师一天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辛劳,学会关心老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尽量消除师生间的隔膜,体会和谐的师生关系带来的快乐,使生活充满乐趣,学*更自信更轻松。培养学生关心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情感。

  二、说教法

  根据建构主义学*理论,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本人尝试实施开放式教学。课堂以活动为依托,采用调查采访法,小组讨论法,师生组成“学*共同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自己内化为真实的情感,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努力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中学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随着智力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师生关系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在思想意识方面,他们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他们要求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有教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行为方面,他们甚至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反抗行为,发生师生矛盾冲突,但又不知道如何较好地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

  在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的具体方法比较难理解,同时独生子女交往面较窄,人际交往经验较缺乏,在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应注意采用日常学*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帮助理解、掌握。

  2、学法指导:根据学情分析和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位同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方面的学法指导:调查法,小组合作讨

  论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具体活动过程构想及依据

  1、新课导入:由学生表演情景剧导入,该短剧轻松活泼,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气氛,同时此剧来源于日常学*生活中,反映了师生之间的隔阂,点明主题。

  2、新课教学:

  (1)根据目标期望理论,对课本活动“说一说”进行创新,布置学生课前准备,了解自己老师一天的工作情况。在课堂上要开展“你说我说”活动,谈谈对老师一天工作的全新认识,是否和*时的想象一致。

  这样设计的目的:由于教师、学生角色的差异、地位的不同、看问题的立场和视角的分歧等等,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有时就会产生一些隔阂。师生矛盾产生的现实原因还有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缺乏感性的认识。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从熟悉教师的工作特点开始,体会教师日常工作的辛劳,让学生了解老师,从而能主动去关心老师,为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形成和谐关系打下一个情感基础。

  (2)创设情境一:在英语测试时,我没有把英语课本放在课桌里被英语老师发现,受到了英语老师的批评,对此我毫无怨言,这次批评提醒我以后做事时要周到。但班主任在批评我时,有一句话却深深地刺痛了我——“别人为什么都把课本放在桌洞里,你这样做了,这就说明内心深处仍有作弊的念头”。

  试一试:针对上述情境,如果你是那位学生或老师,你应该怎样做?

  这样设计让学生学会在适当的场合,采取一些适当的方式,通过适当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让学生了解到师生之间的地位是*等的,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等相待。学生要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老师也应该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彼此加深了解,互通有无,建立一种民主*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学*方式让同学感到亲切,自然,在相互的讨论中掌握了处理师生矛盾的方法,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列举一些古今中外尊敬老师的事例,如“程门立雪”、******访问美国,一下飞机就去看望自己的老师等。让学生讨论:尊敬老师要做到哪些?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从以上所列举的事例中通过自身的感悟,认识到尊敬老师,最重要的的尊重老师的劳动;尊敬老师,要听从老师的教诲;尊敬老师,要对老师有礼貌。避免了教师的空洞说教,挖掘了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的放矢地进行了品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尊重老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利于促进学生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突破难点。

  3、行为训练:

  想一想: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你会怎么办?

  与老师意见不一致时;老师因不明真相错怪你时;

  当老师当众粗暴地批评你时;当老师严格要求你时

  通过对这些在*时的学*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可以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处理师生关系时也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4、感悟升华:引导同学朗读教材59页《女老师的祈祷》,读读议议。

  5、课后延伸:请你也试着当一天的班主任,并让同学对你进行评价,最后,总结当过一天班主任之后的体会,以便更好地了解老师的苦与乐。

  让学生当一天的班主任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本堂课的教学实效,同时,继续发现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总之,对本课时的设计,我始终贯彻新课程“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以建构主义学*理论和目标期望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再创造。尝试实施开放式教学,采用调查采访法,小组讨论法,以活动为依托,师生组成“学*共同体”,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让他们懂得分享,体验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努力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文明交往礼为先 》。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设计思路。

  首先:从教材分析说起:

  《文明交往礼为先》主要是 讲述交往的基本礼仪。主要帮助学生在理解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交往中要讲文明、有礼貌;让学生知道交往的基本礼仪,能够在交往中*等待人,尊重他人,学会宽容,与人为善。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是容易滋生孤独感和闭锁心理的特殊时期。社交问题在困扰学生所有问题中排第一位。注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学生自身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计理念: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性学*、合作性学*、探究性学*,强**学要从学生 的生活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因此在教学中本着“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努力创设活动情景,鼓励参与;激发兴趣,吸引参与,动手实践,主动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对待交往,学会尊重,宽容,*等待人,营造良好的人际空间,在交往中做个受欢迎的人。

  2.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理解交往礼仪的原则,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

  教学重点: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教学关键: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从而引领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激发学生学*兴趣,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

  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1.进行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

  2.联系自己的生社会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讨论、探究等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给学生自由驰骋的蓝天。

  3.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教学程序设计与分析:

  为了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究合作这一思路展开,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第一时段:新闻会客厅:播报最新时政新闻(大约需要5分钟)

  引导初二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发生重大事件,为进一步对新闻事实进行理论性分析奠定基础。

  设计理由:利用五分钟时间,进行新闻播报和新闻分析,让学生提前进行信息的搜集,上课进行处理和分析,及时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第二时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

  播放录像 :安徽阜阳优秀公交售票员答朝荣对工作的那种投入状态和对乘客的那一种真诚的服务。

  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通过以上录像给我们什么启示?

  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导入新课:文明交往礼为先

  这一环节设计的理由是:通过创设情境和真实的情节,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新课,为本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第三时段:自主探究,合作学*阶段

  第一环节:(大约需要8分钟)

  [青岛品牌]——正面材料

  师问: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他们是通过什么赢得别人的好感?(生得出与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语言文明,态度亲合,举止端庄)

  [动画]——反面材料

  正反材料形成对比,生讨论得出: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课件展示)

  师导: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怎样做?

  设计理由:关注社会,连接生活,把探索新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交流中成为学*的主人,从而实现从学会到会学,有力的突破教学重点问题。在谈论中使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从而加深理解。

  第二环节:生活场景(大约需要8分钟)

  课件展示:一些具体的生活场景;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会怎么做?

  场境一:周末的晚上,爸爸妈妈的朋友到家里来作客,你会……

  场境二:在学校里,假如因上学迟到,老师批评你时,你会……

  场境三:如果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想要问路,你会……

  场境四:如果遇到疑难问题,须向同学请教,你会……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谈论发言,并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教师及时的加以点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告诉学生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反思自己在日常交往中的行为举止,如语言,态度,动作等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设计理由: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热情,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探究,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

  第三环节:[歌曲欣赏](大约需要6分钟)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让我们看一下雪村在外独立闯荡的经历。

  师总结:出门在外的无奈,与人交往的不易,同学们现在还没有走向社会,这种不易现是体会不到,怎样与人交往,交往中应遵循怎样的原则,现在不学更待何时?

  设计理由:这一环节主要时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第四环节:[名人名言](大约需要6分钟)

  目的:引出三个原则-*等待人、尊重他人、宽容。(课件展示)

  学生讨论体现了哪一个原则~,怎样理解这三个原则?(导)

  设计理由:通过名人名言创设师生共同交流,共同探讨的氛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时段:收获*台,自主感悟(大约需要4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我懂得了什么;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我会做到什么 。组织引导学生谈一谈对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设计理由:这一环节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整合,深化所学。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在总结时加重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以便在日后的教学重更好的激励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最后布置作业:(大约需要1分钟)

  1.搜集有关的文明礼貌的名言、小故事等。

  2.做一张关于文明交往礼为先的手抄报:

  设计理由: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又不增加负担。

  我的板书设计是:

  一、文明交往礼为先

  1、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2、交往礼仪三原则-*等,尊重,宽容

  一、说教材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最后一单元《新的旅程》第二十一课《时间的足迹》第一节的内容。其立意与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扬起风帆》形成首尾呼应。

  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初中三年的学*生活、反思三年的成长历程,使学生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体验个人成长过程中他人给予的帮助、社会提供的支持,从而正确认识和理解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进而激发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比,体会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通过总结和反思,明确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得与失。

  2能力目标:通过全面回顾与反思三年的学*生活,掌握能够全面、客观、发展的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成长变化能力。学会辩证看待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悦纳自己,能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初步规划自己的未来。

  三、说学情分析

  面临毕业的九年级学生,一方面对三年的初中生活眷恋和不舍,另一方面又对未来有新的憧憬和向往,同时又有许多的茫然和困惑。本课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初中三年的成长历程的回顾,使学生既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又能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做好规划。

  四、说学前准备

  教师:搜集学生在小学、初中学*生活的一些照片或其它图片资料,制成。

  学生:整理反映自己或本班同学成长的照片或图片资料。

  五、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教学难点:感悟体验成长的收获。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从三个环节、五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环节二 系列活动 实现目标

  环节三 悦纳自己 形成观点

  活动一 我的变化

  活动二 我的收获

  活动三 我的遗憾

  活动四 我印象最深的人或事

  活动五 同学眼中的我

  七、说环节一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照片,调动学生学*兴趣,活跃气氛。

  教师展示同学们在小学毕业时的照片,发放刚入初中时办的学籍表,让同学观看。

  问:看了这些照片,你能确认这是自己吗?

  老师:通过与小学毕业照片的对比,相信同学们已经发现自己的变化很大,今天我们来回顾、总结初中三年的收获,相信大家的感触会有很多。

  老师导入新课。

  八、说环节二:系列活动 实现目标

  本环节准备通过五个系列活动,完成教学目标。

  九、说活动一 “我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三年来的对比,让同学从身体、心里、性格等方面感受到身体成长到心理成熟的快乐与烦恼。

  学生活动:要求学生把整理出来的`能反映自己不同成长阶段的照片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并自主思考:我有哪些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教师指名部分同学在班上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很高兴看到你们的成长和变化。成长,实质是增加的过程;成长,也是身体发育的过程;成长,更是你们心理成熟的过程、能力提高的过程;成长,也是你们获得友谊的过程。

  十、说活动二 “我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三年在校的学*生活,盘点自己在知识、能力、理念、情感、态度、方法、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感悟学*的快乐。

  请同学们参照教室宣传墙上“成长足迹”、“群星璀璨”栏目上的内容,仔细阅读老师在《学籍表》上的评语,从知识知识、能力、理念、情感、态度、方法、价值观等方面客观全面的谈谈自己的收获,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请各组推选一位代表做班级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感谢我们的父母、老师的辛勤劳动和教育,也感谢我们同学的帮助,我们同学不仅长大了,也有了很大的收获,想一想,还有没有我们感到遗憾的地方呢?

  十一、说活动三 “我的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自己三年来的不足之处,认清自己以后需要改进的方向,学会辩证看问题的方法。

  该活动要求每位同学认真反思自己在三年来最不满意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名同学在班上交流,师生共同讨论以后的具体做法。

  教师总结: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更何况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只要我们同学在以后的学*生活中不断学*和改进,人生就会少许多遗憾。

  十二、说活动四 “ 我印象最深的人或事”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三年来同学、老师、社会、国家给自己的成长提供的帮助,激发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感。

  这项活动要求同学认真反思三年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人、探讨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同学们健康成长所提供的帮助,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我们的人。

  十三、说活动五 “ 同学眼中的我”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认识自我、剖析自我,了解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要求同学对熟悉自己的人进行交流,请对方说说对“我”的看法,特别是今年来的变化及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将访谈结果与自我认识进行对照。

  教师总结。

  十四、环节三 悦纳自己 形成观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学*后的收获和感悟,进行归纳,升华思想。

  该环节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总结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教师完善板书设计。

  十五、说板书设计

  成长纪事

  1、成长,是身体发育、心理成熟的过程;

  2、成长,是知识积累、能力提高的过程;

  3、成长,是获得友谊、责任感增强、理想形成的过程。

  十六、说教后反思

  本节课利用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学*生活的照片和图片做导入,很自然勾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然后通过系列活动教学,贴*学生学校生活实际,让学生切身感到自己在成长,在成熟,在进步,更易于全面、客观的审视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均有话可说,也能够说,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活动较多,应该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

  一、说教材

  《我的大地好妈妈》是让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品行与社会》课本第二单元的第一个话题。新课标指出: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品行的形成与社会性生长是在种种运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本身去视察、体验、感悟,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发明人的生活离不开情况,从而开端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本事目的:通过观察等运动相识本身生活故里的情况状态及其变革。

  2、品行与举动目的:让学生在运动中形成开端的生态情况意识,明确掩护情况是每小我的责任,能为掩护情况作力所能及的事变。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尊重、团结友爱,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我们生活得周围除了人类以外,还有很多动植物,他们同样有生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对人类起到很好的作用。

  教学难点: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教师:

  1、搜集人与动植物的图片、焦作风光图片。

  2、搜集人与动植物,阳光、空气、水的有关的资料。

  学生:

  1、观察我们周围有哪些动植物记下来。

  2、搜集动植物的图片。

  3、搜集阳光、空气、水与人的关系的资料。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儿童的认知特点,我们采用学生自主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主动参与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解决型方法相结合,同时注重学科间的整合,限度调动了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更健康、更愉快、更有创意的生活。

  课时安排:

  1、全课计划三课时完成。

  2、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三、说教学程序

  1、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都有自己的妈妈,我们在妈妈的怀抱里健康地成长,那么谁能谈谈自己的妈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个地球妈妈,由此,引入课题《我们的大地妈妈》。

  兴趣是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为此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好妈妈引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2、汇报交流课前调查结果

  慈祥的大地妈妈为了人们能更好的生活,为人类找了很多朋友,这就是周围的动植物,你知道有哪些动植物?把你搜集到得结果赶快告诉大家吧。然后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代表性的几种动植物,为后面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埋下伏笔。

  围绕学生搜集的资料具体汇报人与动植物的关系,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

  既然动植物人类有这么大的关系,我们如何与他们相处呢?(出示图片)使学生知道动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如果在我们生活里,没有了这些花草树木等植物、没有小鸟小鱼等动物,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诱发学生思考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口语交际氛围,实现了新课标指出的让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教材中的场景对话,学生与课本中的形成对话。

  师:是啊,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给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制造绿色的生命。这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猜一猜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还有三位小朋友我们是根本离不开的.?我们是谁呢?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区猜想,从而更加认识到阳光、水、空气的重要性。

  3、联系焦作风光,激**感

  刚才我们欣赏了大自然的风光,知道大地妈妈很美丽,课前带着大家欣赏了优美的风景,现在请大家爱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4、画画,抒发感想

  《品德与生活》提倡回归生活,实现课表里的接洽,学科间融和,培养学生创新本领和实践本领,我实时让孩子们画一画我眼中的优美故里。


思想品德说课稿9篇(扩展6)

——思想品德说课稿(10)份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学内容要求分析、二教法学法、三教学活动、四板书设计、五教学效果预测。

  一、 教学内容要求分析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是山东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第八个生活主题单元中第二个项目的内容。

  本项目内容体现的是课程标准中“一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一内容标准的要求。

  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本项目要帮助学生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如何做出正确选择。

  本项目内容由“要明辨是非善恶”和“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两个层次构成,分别介绍中学生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和在是非善恶面前如何作出选择的问题。两个层次从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到如何作出选择,从这样做的原因到怎样去做,符合认知规律。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和本项目的内容安排,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选择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不够成熟,存在着是非善恶标准不够明确,辨别是非能力差的问题,从现实生活来看很多中学生在盲目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在是非善恶面前作出一些错误的选择。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已经知道了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这为本节课的学*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课的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对他们走好人生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

  【能力】

  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知识】

  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 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开放性情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获取情感体验,构建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体验法、活动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情感激励法。

  说学法: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计划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角色模拟等动态活动较多的学*方法来进行探究学*。

  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方法的指导我将结合教学活动加以具体说明。

  三、 教学活动

  本节课我通过两条线索引领课堂教学。以故事发展线作为课堂明线,通过设计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参与中,学会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情感生成线作为课堂的暗线,通过运用各种活动以及合情合理的教学评价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以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实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我将通过四个环节来来组织教学活动。

  游戏参与,诱趣入境;感悟选择,激情明理;情景体验,辨析导行;情感升华,明理践行

  ㈠游戏参与,诱趣入境

  上课后我让学生回答出自己的人生目标,之后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在实现人生目标的道路上,经常要面对很多复杂的事情,而且要做出选择。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有关选择的小游戏。”由于屏幕中只是显示了两个按钮,所以学生会对这两个按钮充满了好奇。在学生按键参与之前,我分别问他们:“你选哪一个按钮,你知道这个按钮按下去会出现什么结果吗?学生会回答不知道。我在此故意渲染:他们不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什么,那么我们看看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两个学生把按钮按下去出现的是不同的人生道路。学生参与完成后教师总结:“同学们,小游戏包含大道理,在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道路上,我们要面对各种是非善恶,而且必须要做出选择,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会影响我们人生目标的实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这种游戏导课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又能够把游戏与将要探究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自然的导入新课。

  ㈡感悟选择,激情明理

  本环节主要内容是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承接上面游戏中出现的两种不同人物,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他们不同的人生选择。第一种通过一名中学生由于不能明辨是非善恶,难以抵制不良诱惑,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让学生感悟到不能明辨是非善恶的危害。第二种道路,展示出在全社会有相当感染力的任长霞的照片,让学生谈谈他所了解的任长霞从而感悟到任长霞善恶分明、刚正不阿,在是非面前坚持原则,勇于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从而成为一个人民群众爱戴的好警察,一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就是在是非善恶面前两种不同的选择,在这种直观的对比下,引导学生通过共同探究的方式认识到明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意义。

  本环节内容比较抽象,因此通过直观事例的展示,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合理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形成正确认识。

  ㈢情景体验,辨析导行

  本环节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此环节我采用了情景体验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三个情景故事,以一名中学生“小林”的故事作为情景发展的线索,引导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学会选择,故事贯通有利于提高课的整体效果。

  第一个生活情景是小林和同学去公园游玩,面对留下的垃圾是否带走小林和同学产生了不同意见,提出的问题是:如果你在场你会作出什么选择,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判断标准,即道德和法律标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八荣八耻的标准来评判一下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行为。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同时渗透了法律教育,贯彻了思品课的教育目的。

  第二个生活情景是小林在网络上结识了网友,以“小林该不该去见网友”引导学生去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会形成认知上的冲突:认为去或者不去。对此我将做进一步引导:去或者不去我们很难统一意见是因为我们对这个网友的身份不能做正确的辨别。在这种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认识: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提高辨别能力。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探讨如何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拓展探究,得出结论。

  第三个生活情景是在网吧门前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小林和同学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此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模拟,两个同学在表演中表现出由于自制力的差异,从而做出了进入网吧和不进入网吧的不同选择。通过这样的情景模拟既渗透了心理教育,同时又使学生通过体验形成认识: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还必须提高自控能力。

  青少年网瘾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也是困扰家长和教师的一大难点问题,选择这种极其敏感问题创设情境,便于触动学生心灵,促使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关注了中学生的健康发展,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又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㈣情感升华,明理践行

  本节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选择,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从而做一个正直的人。

  我选取了丛飞的视频给学生以情感的激励,视频之后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被丛飞资助的一名学生,你最想说什么?学生会回答像丛飞学*,继承丛飞精神,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将来为社会多做贡献。利用丛飞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升华,目的就是通过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促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伴随着情感的激励,引导学生放飞理想,展望将来在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路上会遇到哪些是非善恶,又将如何面对?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使学生总结了本节课探究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为了体现出课堂学*的连续性,我设计了一份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写一份倡议书,这样的作业设计贴*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把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明理践行。

  最后我打算做这样的总结:“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黑暗和光明两种境界。如果像我们在刚上课时做的游戏那样,我们不知道自己要选择的是什么,就很有可能把自己带进黑暗的世界。今天通过我们这节课的探究学*,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一颗明辨是非的慧眼,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人生开关,已经能够分辨出哪个是***,哪个是假恶丑,我们只要坚定的把手放在***的开关上,轻轻按下去,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充满鲜花和掌声的光明前途。”这样的结尾和课前导入的小游戏遥想对应,既总结了本节课探究的内容,又体现出整节课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特点。

  四、 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了网络式的板书设计,每一个知识点,都是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充分的合作、探究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建构。板书的设计力求简洁、艺术,从要明辨是非善恶到如何做出正确选择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

  五、 教学效果预测

  各种活动的设置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的参与能力、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学生在情景的参与中进行了知识的自主构建,学会了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树立起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初步实现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专家和老师!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我们选择坚强》。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过程、评价和反思等几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让我们选择坚强》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内容。主要介绍了坚强意志品质的表现及作用,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坚强意识。这节课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生分析

  现在有不少初中生由于家长的过分关爱,加之社会、学校、家庭忽视对学生坚强意志的教育,造成学生意志力薄弱,生活中缺乏明确目标,忽视日常小事上的管理,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引导学生主动锻炼意志品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特点和学生的思想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选择坚强,磨炼意志的信念。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坚强意志品质的表现及作用。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本节课教学。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意志品质的四点表现。由于不少学生意志力薄弱,存在“有没有意志力无所谓,照样生活”的错误认识,因此,把明确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同时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教法:借助电脑、大屏幕等媒体资源,通过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氛围。

  (二)学法: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广泛参与为主,结合自主学*法、情感体验法、合作探究法等学法实现三维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播放视频“直面灾难,选择坚强”,(插入视频)该短片是以玉树地震为背景,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图片,加上文字的简要介绍,再配以舒缓凄美的音乐,使学生能真切的感受到灾区人民在灾难面前坚强面对,自然引入本课的课题“让我们选择坚强”

  (二)大屏幕出示学*目标,学生阅读,明确本节课要求。

  (三)新课教学

  1、坚强意志品质的表现

  为了更好的过度到本环节,我先通过大屏幕出示与坚强有关及相反的词语,让学生自我比较,看看自己是否是个坚强的人。然后出示一组图片,其中包括各个领域的、具有坚强品质的人,结合文字的介绍,让学生简要了解他们的事迹,并总结他们身上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插入视频)

  在这一环节中,借助图片及文字介绍,使学生能直观形象的了解人物事迹,掌握人物的优秀品质,然后通过自学教材,进而得出坚强意志的表现,再利用幻灯片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坚强意志会怎么样?以此说明坚强意志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教材内容,在小组中探究坚强意志的作用有哪些,小组活动后再出示幻灯片明确。

  为了加深对坚强意志作用的理解,我出示情境探究、漫画、教师赠言,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强化坚强意志的作用。

  3、当堂验收

  课件出示两道小问题,由于有些同学理解记忆的能力有限,对当堂学*的内容可能掌握的不是很好,因此我把这两道题目链接到前两张幻灯片上,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然后找学生回答,再由大屏幕出示正确答案。

  4、布置作业

  收集与坚强意志有关的图片、故事、名言等,并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出一期以坚强为主题的板报。这样既巩固课堂知识,减轻学生负担,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5、课堂小结


思想品德说课稿9篇(扩展7)

——《思想品德》说课稿(精选5篇)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四单元是在前三单元有关不同交往形式的学*基础上的自然延伸,是对前几个单元内容的合理提升,主要是探索交往的品德与艺术,使学生通过学*进一步理解如何友好交往、如何合作竞争、如何关心他人、如何诚信做人,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核心部分,而本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体现了课标中“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它是这一部分中的第一框,通过本框学*认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合作的社会,理解竞争合作的内涵,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形成新的竞争观。因此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社会,但现在学生主要是独生子女,学生竞争的概念模糊、竞争意识不良,彼此协作能力欠缺,与人交往合作意向欠缺,或唯我独尊,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形成新的竞争观是本课的落脚点。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课内容设计了三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竞争意识,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享受竞争,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形成新的竞争观;具有合作意识,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享受合作。

  知识目标:认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与合作的社会;竞争的利弊;理解合作共享与公*竞争的意义;知道如何在合作中竞争,竞争要遵循规则。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竞争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合作共享

  教学难点:正确养成新的竞争观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情景教学法,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为了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热情,本着教学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的统一来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实现由道德教育向道德学*的转化,特别设计了一连环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景,这样直接感知,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探究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了探究法,通过几个连环的故事情节,一步步自己去参与去体验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新的竞争观。讨论法,在以情景教学、探究法为主的前前提下穿插着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鼓励学生发挥学*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通过上面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并能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

  (二)、说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学生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通过几个情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运用辩论、故事续写等形式把学*的过程、学*的时间和学*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善于学*。

  (三)、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如条件充许可播放多媒体龟兔赛跑故事

  (生动形象,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具有直观性、趣味性)

  第一集:龟兔赛跑故事

  大家都听了龟兔赛跑故事哪个学生讲讲龟兔赛跑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几个教学环节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进行引导归纳)

  教师引导:兔赛跑故事讲的是动物世界的一种竞争方式,社会学校生活中还存在哪些竞争?竞争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下面进行一个辩论。

  学生活动一:辩论正方:竞争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反文:竞争不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辩论探究,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认识竞争的利弊的双重性。)

  教师归纳:生活中到处都存在龟兔似的竞争,竞争利弊并存,龟兔竞争结果是以兔子的失败而告终,竞争失败后兔子会怎么想?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

  第二集龟兔赛跑故事续写

  教师引导:竞争失败后兔子会怎么想?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结果呢?

  乌龟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应对?结果又会如何?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设想龟兔会怎么做?

  学生活动二:续写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结果可能会有很多可能,如比赛前的深夜里,乌龟把兔子的闹钟拨慢了三个小时,又如“兔子因为感冒,吃了感冒药后被查出含有兴奋药品,被取消冠军资格,所以乌龟成了第一。教师要善于引导,课前要有所准备,并要归纳总结,注意学生的思想倾向,为下个环节的教学做好进一步的铺垫。)

  教师补充:可能一、兔子因失败而倍感失望,并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是因它太有信心,大意,以及散漫是轻敌导致的结果,于是兔子在选择比赛路线上动了心思:选择一些崎岖的山路,结果自然如兔子所愿。

  可能二、接下来,乌龟也不服气,要求再次比赛,并在比赛路线上也做了精心安排:到达终点之前,必须要经过一条小河。兔子很快到了河边,却一筹莫展,最后,只能看着慢慢爬行到河边的乌龟游过河去,并赢得比赛的胜利。

  (这一环节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区别良好的竞争意识、不良的竞争意识,从而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学生活动三:讨论龟兔这样的赛跑是否公*?

  (此活动通过上述故事的续定为基础,教师要进一步点拨分析龟兔赛跑分别以有利于自己的规则甚至破坏规则不遵循竞争规则方式来参与竞争,是不合竞争规则的,从而得出竞争要本着公*法则要遵守道德和法律这些基本准则及竞争的目的)

  第三集龟兔赛跑新解

  教师讲解:龟兔还有什么样新的赛跑方式呢?在各自设计的比赛线路上取得胜利之后,兔子和乌龟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反思其竞争策略的不当,并以实际行动加以改进:在以后的赛跑中,在山路上,兔子背着乌龟跑,遇到河流时,则乌龟驮着兔子游过河。

  引导:龟兔赛跑采取了什么样的新的竞争分式?比赛结果与前面几次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的升华让师生互动,体现民主、*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多让学生在实际例子中去感受、体悟,从而理解合作的意义,树立新的竞争观,从而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小结:本课通过连贯性的龟兔赛跑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新的竞争观:竞争不是简单的战胜竞争对手,更不是消灭竞争对手,那种为一时或一次胜利而为其竞争对手设置障碍,阻碍竞争对手前进而使自己获得胜利的做法,并不能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反而会导致相互报复式的恶性竞争,从长期来看,参与竞争的都是失败者。实际上,竞争还意味着与自己和时间比赛,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速度,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同时,在竞争中,使自己的利益相关人都获得成功,才能真正赢得竞争:不仅获得期望的利益,还赢得利益相关人的尊重,从而为长期持续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业:收集体现新的竞争观的成功事例,用所学知识谈谈给我们什么启示?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剖析从众,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部分来进行解说,首先是说教材。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剖析从众》是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前两单元分别讲了应怎样和父母、老师以及朋友怎样沟通,这个单元就是要教会 学生怎样独立追求自主。本框内容顺承第一二单元的学*,并对下一框题《走向自主》起了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八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 思考,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提高分析现象到领悟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从众现象, 避免盲目从众的行为。

  知识目标:知道从众现象的含义,了解从众的主要表现, 明确从众的两重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众两重性的认识依据:它针对性强,贴*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克服盲目从众的思想行为有重要作用。对学生既有现实教育义, 又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难点:从众两面性的认识依据,从初中生的现实表现看,他们都从众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并不清楚从众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重性,因他们的认识能力和阅历有限,对认识从众的消极影响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法

  (一)说教学对象: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从依赖走向 自主,一方面他们希望有自己的主见,另一方面 他们又缺乏独立性,容易从众,有的学生甚至因 盲目从众而忘记伦理道德,严重影响正常的学* 和生活,这是我们不能回避而且必须帮助青少年 解决的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根据启发式教学方式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我设计有——

  1.快乐教学法:在导入新课过程中,我会以富有趣味的 导入方法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教学过 程中,我会和学生之间加强情感和思想 的交互,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2.案例分析法:对本课的重难点我将采取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更容易掌握重难点。

  3.分组讨论法:在课堂上,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论,这样既能 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 主动的状态;又能让他们发现彼此思维中的闪光点,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针对本课特点和学生的情况以及我的教学方法,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方法: 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和归纳法。 一方面,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 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2分钟)

  上课后,我做自我介绍,然后问学生“我帅不帅?”让学生作答并统计,我估计统计时还有一些同学在举手,根据这种情况,引出有的同学内心认为我并不帅,但看到其它同学都在举手,自己也就跟着举手,从而引出从众现象。

  (这种导入既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又自然地回 到了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约32分钟)

  1、什么是“从众现象”?

  笑话一:一天,某人去买菜,看见街上有好长 一条队伍,以为有便宜可以捞,便排在后面,一个多小时后,队伍转了一个弯,他发现前面有四 个字:公共厕所!

  笑话二:某人走在街上,鼻子忽然出血了,于是仰起头来,旁边的人看见他仰着头,以为在找 什么东西,于是就跟着仰头,又过了一会儿,更 多的人仰着头往天上看,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仰 头……

  (这两个笑话不用屏幕展示,由我给同学们讲,这样增加课堂趣味,引起学生的学*兴趣。)

  从众:指的是在社会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 持一致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 己就跟着怎么做。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心理学上把这 种现象叫做从众现象。

  (我让学生自己看书,从书上找出并理 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探究:从众现象主要表现? 从众现象 心理从众 多数人怎么想,自己 就跟着怎么想 行为从众 多数人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

  (这个过程,让学生通过看书和从众的含义很 容易就能得出。我只是在此引导一下即可。) 想一想:下面哪些现象是心理从 众,哪些现象是行为从众?(用屏幕展示,让同学感知并作答。)

  材料一:开始我坚持,后来看到大家 讲的与我不一样,就怀疑自己的眼睛 有问题,有点害怕自己是错的,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材料二:看见大家买这种资料,我也 买这种资料。

  材料三:开始我相信自己做的是 对的,后来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做的与别人不同,我就照他们的做了。 材料四:刚开始认为这首歌曲不 好听,后来听见大家都在唱也觉得好听。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从众现象:

  小组讨论: 从众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小品情景

  1.周末大扫除,两位同学扫完地后,将扫把从 远处扔向卫生角,劳动委员看见后,默默地将 扫把摆放整齐。两位同学看见后,羞愧地低下 了头,在以后的劳动中将劳动工具整齐归位。

  2.两个学生把外套系在腰间,故作潇洒地走进 教室,旁边的几个同学议论纷纷,说这样穿衣 服真好看,于是也跟着模仿 。

  3 、从众的两重性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小故事“沙鸥学飞”: 一群幼小的沙鸥,无忧无虑地嬉戏在绿色 的湖水中。一只勇敢的小沙鸥尝试着,挣 扎着,试图展开翅膀飞向蓝天。它一次次 不停地扑摔着,挣扎着,失败着,其余的 沙鸥只是看着,突然间,那只沙鸥成功了,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在那只飞的沙鸥引领 下,第二只、第三只沙鸥开始了同样的尝 试……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沙鸥都学会了 飞翔。

  从众的积极作用:

  1、有助于完成集体事业的发展

  2、有助于个体获得一种内心的安全感和 自信心;

  3、有助于学*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

  事例:小兰是班里的学*委员,学*刻苦,工作负责,备受班主任的钟爱。小兰工作认真,难免在班上得罪了一些同学和引起一些人的嫉妒。这些同学 班上有意与她作队,对她采取冷嘲热讽的态度。小兰被这些同学吓怕了, 她变得懒散起来,不但在处理工作时对违纪同学网开一面,甚至有意与这些同学玩在一起、违反纪律。老师批评时,她觉委屈。

  从众的消极影响(即危害):

  ①阻碍个人的发展,如弱化自我意识,束缚独立思考,抑制开放、竞争、开拓和进取的意识,阻碍独立性的培养,窒息个性的发展,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

  ②影响到集体的事业。

  ③导致违法犯罪。

  不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就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

  【案例分析】

  王某刚上初中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父母的夸奖。但从初二年级起 始跟着几个无业青年,沾上了抽烟、的恶*,班主任多次批评教育他,他却认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跟着大家赌,才有好前途。”父母教育他,他就和父母顶撞,讥笑父母“太古板,赶不上时代潮流”。 终于在初三下学期,因参与和吸毒,被**机关拘留。

  根据下列情境,说说哪些“从众”的作用是积极的?哪些是不好的?为什么?

  1. 考试前,很多同学在教室里紧张地复*功课。小钟在进教室前还和同学说说笑笑,一进教室马上不笑了,并且悄悄地回到座位上,开始复*功课。

  2. 街上,因为一件事情,有两个人发生了争吵。越来越多的人 开始围观看热闹。

  3. 有一个人站在桥上很认真地往下看。其他的人也开始看,虽 然大家都不知道在看什么,但是看的人越来越多。

  4. 大家都喜欢讨论电子游戏。小真本来不玩电子游戏,但是同学 天天都在讨论。为了和大家有共同的话题,他也开始玩电子游戏, 却一发不可收拾,整天沉迷其中。他和大家有了共同的话题。

  5.小红的好朋友在学弹钢琴,小红知道后,回到家 中,吵吵嚷嚷让妈妈也去买钢琴,然而小红对音乐 并不感兴趣,况且家里的经济也很拮据。

  6.班上*来有些同学穿了一种新式样的鞋,小红认 为那种鞋非常时髦,也让妈妈去买,其实她还有一 双新鞋没有穿呢。妈妈批评小红:“不要别人怎样做,你就怎样做,要有自己的主见。”小红不服气,认为自己如果不和大家一样,别人看不起自己。

  (三)、课堂小结

  结束:故事 《农夫和驴》的启示

  从前,在某个村庄住着一个农夫,农夫有一头毛驴。 有一天,他把土豆放在驴背上到集市上去卖。做完买卖, 他就高高兴兴地牵着毛驴回家,嘴里还哼着小曲呢。 路上,他碰见一个人,那人对他说:“哎呀!真笨, 有驴不骑,偏要费劲地走路。” 农夫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便骑上毛驴,果然很舒服。 不久,他又碰见一个人,那人说:“真不像话,毛驴 每天为你辛苦劳累,你竟然还要骑着它,让它得不到休 息。” 农夫一拍脑袋说:“是呀,我真没良心。”他从驴背 上跳下来,却不知怎么办好,骑也不是,不骑也不对,怎么办呀?他只好扛着毛驴回家。 路上的人都笑了:“瞧,那个大傻瓜。” 农夫一气之下,把毛驴扔下悬崖。看见的人都说: “真残忍,好端端毁了一头毛驴。” 农夫气得哇哇叫:“我死了,总不会有人说什么了吧?”他一头扎下悬崖。可是人们仍旧说道:“这家伙真是不可救药,连自己都敢扔。”

  (四)、课后作业:在生活中你有类似盲目从众的经历吗? 请举例并分析原因。

  1. 什么是“从众现象”?

  2. 从众现象的表现有哪些?

  3. 从众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4. 从众有什么消极影响?

  五、板书设计

  (一)从众现象含义

  (二)从众表现形式 心里从众 行为从众

  (三)从众两重性

  1、有助于集体事业的发展 积极作用

  2、获得自信心和安全感

  3、有助于吸取他人经验

  消极影响

  1、不利于集体事业发展

  2、阻碍个性发展

  3、导致违法犯罪

  谢谢!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我们选择坚强》。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过程、评价和反思等几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让我们选择坚强》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内容。主要介绍了坚强意志品质的表现及作用,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坚强意识。这节课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生分析

  现在有不少初中生由于家长的过分关爱,加之社会、学校、家庭忽视对学生坚强意志的教育,造成学生意志力薄弱,生活中缺乏明确目标,忽视日常小事上的管理,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引导学生主动锻炼意志品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特点和学生的思想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选择坚强,磨炼意志的信念。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坚强意志品质的表现及作用。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本节课教学。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意志品质的四点表现。由于不少学生意志力薄弱,存在“有没有意志力无所谓,照样生活”的错误认识,因此,把明确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同时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教法:借助电脑、大屏幕等媒体资源,通过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氛围。

  (二)学法: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广泛参与为主,结合自主学*法、情感体验法、合作探究法等学法实现三维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播放视频“直面灾难,选择坚强”,(插入视频)该短片是以玉树地震为背景,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图片,加上文字的简要介绍,再配以舒缓凄美的音乐,使学生能真切的感受到灾区人民在灾难面前坚强面对,自然引入本课的课题“让我们选择坚强”

  (二)大屏幕出示学*目标,学生阅读,明确本节课要求。

  (三)新课教学

  1、坚强意志品质的表现

  为了更好的过度到本环节,我先通过大屏幕出示与坚强有关及相反的词语,让学生自我比较,看看自己是否是个坚强的人。然后出示一组图片,其中包括各个领域的、具有坚强品质的人,结合文字的介绍,让学生简要了解他们的事迹,并总结他们身上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插入视频)

  在这一环节中,借助图片及文字介绍,使学生能直观形象的了解人物事迹,掌握人物的优秀品质,然后通过自学教材,进而得出坚强意志的表现,再利用幻灯片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坚强意志会怎么样?以此说明坚强意志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教材内容,在小组中探究坚强意志的作用有哪些,小组活动后再出示幻灯片明确。

  为了加深对坚强意志作用的理解,我出示情境探究、漫画、教师赠言,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强化坚强意志的作用。

  3、当堂验收

  课件出示两道小问题,由于有些同学理解记忆的能力有限,对当堂学*的内容可能掌握的不是很好,因此我把这两道题目链接到前两张幻灯片上,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然后找学生回答,再由大屏幕出示正确答案。

  4、布置作业

  收集与坚强意志有关的图片、故事、名言等,并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出一期以坚强为主题的板报。这样既巩固课堂知识,减轻学生负担,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5、课堂小结

  让学生畅所欲言,共同分享本节课收获,教师适当补充和归纳总结。

  最后,在一段歌曲中结束本节课教学。歌曲选自“让我们选择坚强”,以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灾为主题,再现坚强的力量。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教学评价

  教师和各组组长采用语言的方式对学生的活动态度、合作意识和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相对及时,主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优点作出肯定,对学生的不足加以指点和修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扬长避短。

  (二)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多处选用抗震救灾的题材,以视频、图片、文字的方式,直观形象的展现了坚强的力量,又能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激发学生的爱心。

  不足:在情境探究这一环节中,部分同学有思想顾虑,不敢实话实说,这样就不能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想法,以至言行不一。

  改进措施:多鼓励学生说实话,课前教师多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增强学生体验。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感受大自然》

  1、教材的地位:

  《感受大自然》是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的内容。本课主要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为教育主题,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同时学会怎样鉴赏自然美,最关键的是面对如今人与大自然出现的不和谐之音,引导学生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鉴赏大自然的方法,知道人与大自然存在哪些不和谐之音。

  (2)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从自我做起,培养鉴赏自然、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3)结合初中的大纲要求,重点:理解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及其原因。难点:知道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3、学法:

  初中生好动,好奇,爱发表意见,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那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抓住这个特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学*,我主要采用讨论法,因为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很多问题同学们可以联系实际,自行找出答案,对于相对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小组进行讨论、思考之后,再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师生一起共同找出答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