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6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10-03 00:00:00 说课稿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本二年级上册第19课。本文讲述的是一个*时都可能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李丽上美术课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同桌的林园园借,林园园不借给她,她只好用蓝铅笔画树叶,林园园看了后羞愧地脸红了。故事内容浅显,孩子们容易体会情感:我们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能自私。因此学*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就能正确的理解课文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就能正确的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出道理。

  小学低段从文本中体会情感(道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技能的培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里要求1—2年级的学生掌握基本识字,标点的同时还要能在阅读方面:“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口语交际中能与人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在这样“道理”不是很难懂的文本里,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同时注重对学生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课文的中间部分刚好是以对话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的,进而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进行自主体会,让文本与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对话的同时,还学会去体会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情感,这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和积累。并初步学*记叙文的叙事方法:起因、经过、结果,为孩子们今后进入中高段阅读学*和作文的基本框架奠定一定得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4、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重点和难点

  1、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1、读书和拼写生字、词语;并掌握生字基本结构和拼音。

  2、能读通文章,把握文章的大意。

  第二课时:1、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法:

  基于这样的理解,针对本班学生的学情:第2课时教学时宜采用:本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进行一次深层次的对话之后,将之转变为课堂设计的大框架,试图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生成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注重学生的动态生成和能力培养。故我今天重点说的是第二课时内容。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都已经把文章好好地读了几遍,有些同学也能说出课文里的故事了,可是老师还是有点不明白,为什么文章的题目是“蓝色的树叶”呢?树叶都是绿色的,可它是谁造出来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在把握课堂基本内容之后开始深入了解课题。学会读文章先从质疑课题开始。)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那我们一起来重新走进文中的美术课堂,来看看她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2、研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

  重点感悟出: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事情

  (让学生体会叙事文章的开头可以交代这样的信息,还可以看出此时的李丽正在需要帮助,从而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3、研读2、3、4自然段,品味人物语言

  研读第一次对话

  (1)、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预设)林园园明明画好了,为什么说‘我还没有画好呢?

  (活的课堂应该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对话生成的课程,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地预设,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

  (2)指导读李丽与林园园的第一次对话,(分角色朗读)

  “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体会李丽有礼貌、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随机理解“吞吞吐吐”,什么叫“吞吞吐吐”,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吞吞吐吐”。进而体会林园园不想借而又不直接说的心情。

  (学生体会新词又通过联系生活来体会,并表达出来,对词语的理解会更深刻。对人物的做法的对错会有所判断。)

  研读第二次对话

  a、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b、引导多种形式的读,体会李丽请求、诚恳、和小心谨慎的语气,体会林园园不乐意借的心情。

  c、同桌互读:感悟对话,引导互换读

  研读第三次对话

  小组合作读,想一想:你从哪里体会到什么?

  整体感悟三次对话,感受心情小组讨论并发言。并回顾全文,你是重点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让学生体会出来之后,回到全文中去总结重点词句,锻炼阅读能力)

  4、感悟结果,拓展延伸

  此刻,我们在李丽的身边聆听了这个对话的全过程,我们的内心有什么想说的吗?孩子说感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们在生活中也有遇到类似的事情吗?当时你们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产生共鸣,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价值观得到熏陶。并在口头表达上也会有所锻炼)

  5、总结全文,概括框架

  我们来重新看看今天学的文章题目:蓝色的树叶

  明白为什么树叶是“蓝色”的吗?(题目是结果)—————学生说出:是李丽没有绿铅笔(原因)————她可以解决绿铅笔的问题吗?去借笔没借到。(经过)

  教师配上板书(学生概括的语句)

  同学们把这三句话来概括后进行排序:

  1、李美术课时,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原因)

  2、丽向林园园借笔,但她不愿意借给她(经过)

  3、李丽就用蓝铅笔画树叶(结果)

  总结出这篇写故事的文章是分三步:原因——经过——结果。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写作文中去。

  (学*语言不光是为了识字认词,熏陶我们人的思想和情操。很多时候学时为了学以致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紧紧扣住“三维”来进行学*,并特别注重阅读能力地培养是我本节课的目的。)

  教学板书:19蓝色的树叶(结果)

  时间:美术课上

  人物:李丽林园园

  1、李美术课时,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原因)

  2、丽向林园园借笔,但她不愿意借给她(经过)

  3、李丽就用蓝铅笔画树叶(结果)

  道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翻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蓝色的树

  叶》跃入我的眼帘。咦,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我迫不及待地读了下去: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小学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也是社会意识初始建立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一年级的学*,他们已学会了汉语拼音,具备了借助汉语拼音学汉字的能力,也有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本课中把它订为首要目标也是本课的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订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四、说教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因为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情景和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将会使课堂充满磁性。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准备采取四步完成:创设情景,质疑导入——学*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指导写字,积累词汇

  (一)创设情景,质疑导入。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他又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开课时和学生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并逐一播放各种颜色的树叶图片相机介绍“瞧,这是绿树叶,红树叶、金黄色的树叶等。而课题是蓝色的树叶,这是为什么呢?”采取这样的形式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欲望。

  (二)学*课文,指导朗读。

  这一环节我分两部分完成。一是,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在我国古代,有一位哲学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因此在初读感知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复*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三读,了解课文大意,想想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出现的?边读边用笔划划圈圈,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在学生初读基础上,随文检查学生学*生字新词情况。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翻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蓝色的树叶》跃入我的眼帘。咦,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我认真地读了下去: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小学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也是社会意识初始建立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一年级的学*,他们已学会了汉语拼音,具备了借助汉语拼音学汉字的能力,也有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首要目标也是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同学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四、说教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因为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基础的学*情景和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尽量使课堂充满吸引力。

  五说资源课件生字卡片

  其目的是增加课堂的新颖性,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六、说教学过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树叶,你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

  课件出示各种树叶:红的、黄的、浅绿的、深绿的……

  1)提问:(出示蓝色的树叶)老师这儿有一片特殊的叶子,你们在大自然中见过这种树叶吗?对于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吗?

  2)过渡:我们一起来学*19课:蓝色的树叶(齐读课题)

  二、学*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范读课文。

  要求:

  (1)边听边勾画出生字,词语。

  (2)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课文中谁和谁发生了什么事?

  3)抽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评价。

  4)林园园做得对吗?如果是你该怎么做?

  (二)学*生字

  (1)你认识了哪些字,向小朋友们展示一下?

  (2)齐读生字、词语,小组读,开火车读。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展示你用哪种方法识记。

  (4)游戏,给生字找朋友。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重点指导难写字“笔、铅”

  2、生字描红、正确书写。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4

  我教学的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中《蓝色的树叶》第二课时。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大,现和各位老师交流,请大家能够多提宝贵意见。

  这篇课文是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我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1.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我采取三步完成:复*旧知,质疑导入——学*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一)复*旧知,质疑导入:

  我首先出示“连线”练*,请学生将其组成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并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出示“照样子说一说”进行练*,最后在我的“我们*时见到过那种颜色的树叶?”提问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导入新课学*。

  (二) 学*课文,指导朗读:

  在新课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在分自然段朗读的基础上想一想这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我接着提出问题:“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请学生边默读2、3、4自然段边在书中画一画。最后引导学生看第二幅图,通过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最后的结果,就是“林园园没有借给李丽的绿铅笔”。指导学生知道了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李丽和林园园之间的三次对话是学生学*的重点。我通过出示对话,强调重点词汇和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体会感情。在学*每次对话之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出示书后的“读读说说”,请学生照样子写句子,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当学生读到“林园园脸红了”的时候,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通过前面的学*,学生能说出“林园园不要太自私,要多帮助同学”之类的话。

  (三)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在教学的最后,我适度拓展:“几天以后的写字课上,坐在林园园身后的刘方橡皮找不到了,刘方向林园园借橡皮,林园园会怎么做呢?刘方擦的时候太用力,橡皮折成两半了,刘方不好意思地向林园园道歉,林园园又会说些什么呢?”点明了课文的主旨,理解升华了的主题,“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惯。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这时候我板书: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课后我多此次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也找出了这节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1. 我觉得自己没有带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还有所欠缺,如何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是今后我在每一节课中需要不断学*和锻炼的。

  2、没有注重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的还不够,虽然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但还是没有做到大胆参与,尤其是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以后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3、在指导学生读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还要进一步细化。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如讲到理解 “吞吞吐吐”这个词时,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所带来的快乐。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1、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但二年级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高尚情感的熏陶下,会逐步克服自私,做个充满爱心的人。

  2、孩子们喜欢读接*他们生活的故事,能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却不善于逐句品读、领会。

  3、孩子们对于常见的、意义浅显的字词掌握起来要容易一些,所以尽管本课要写的字多,但是记忆起来并不难。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本课中把它订为首要目标也是本课的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是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读为本,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所以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学生是学*的主人,我们要构建生活的课堂,以一种生命对话式的教学进入课堂,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三者互相影响、互相理解,共同生存。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现在我重点说第二课时。

  四、说教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法。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学*情景、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将会使课堂充满磁性。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准备采取以下步骤完成:1、听辨质疑导入 ;2、指导朗读,适度拓展,并进行情感渗透 ;3、再读课文,说话练*;4、总结升华。

  (一)听辨质疑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采用了“听辩质疑”的方法导入课文。小朋友,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赛,看看谁最精神,注意力最集中。老师说四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

  (1)、众人拾柴火焰高。

  (2)、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

  (3)、对待同学要热情。

  (4)、书上长着蓝色的树叶。

  第4句被你们否定了,能说说理由吗?这四句话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设计,让学生责疑:树上怎么会长出蓝色的树叶呢?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欲望,很快进入学*状态。

  (二)学*课文,指导朗读。

  朗读是阅读的根本,感悟的基础,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倡导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在读中悟,在读中与故事产生共鸣。首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看这幅图上缺少什么,从中发现问题,知道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边读边用笔划划圈圈,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这样处理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学*是一种活动,是一个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学生初读课文基础上,重点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进行训练。根据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学生情况,引导学生重点学*,读懂第1组对话。

  (出示第一组对话)让学生观察图画,练*读,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小声”“吞吞吐吐”;指导学生学*问句,读出问句语气。

  2、3、4次对话,运用第一次对话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自主练*对话,体会人物的表情及思想。

  这样,在教学手段上,注意以读为本,不断鼓励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通过初读、再读、品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其次,适度拓展,情感渗透。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是林园园你会怎么做,你有什么话对林园园说吗?”“你觉得林园园以后会怎么做?”在孩子们畅所欲言以后,及时鼓励孩子。

  (三)再读课文,说话练*

  语文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设计了说话练*,说一个问句,用上“吗”,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组织学生走进语言,感悟语言,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比较简单,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文,通过学*,解决问题,明白互相帮助的道理。

  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 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6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蓝色的树叶》。

  一、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翻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蓝色的树叶》跃入我的眼帘。咦,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我认真地读了下去: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小学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也是社会意识初始建立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一年级的学*,他们已学会了汉语拼音,具备了借助汉语拼音学汉字的能力,也有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首要目标也是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同学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四、说教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因为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基础的学*情景和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尽量使课堂充满吸引力。

  五 说资源 课件 生字卡片

  其目的是增加课堂的新颖性,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树叶,你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

  课件出示各种树叶:红的、黄的、浅绿的、深绿的……

  1) 提问:(出示蓝色的树叶)老师这儿有一片特殊的叶子,你们在大自然中见过这种树叶吗?对于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吗?

  2) 过渡:我们一起来学*19课:蓝色的树叶(齐读课题)

  二、 学*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范读课文。

  要求:

  (1)边听边勾画出生字,词语。

  (2)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边读边想课文中谁和谁发生了什么事?

  3)抽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评价。

  4)林园园做得对吗?如果是你该怎么做?

  (二)学*生字

  (1)你认识了哪些字,向小朋友们展示一下?

  (2)齐读生字、词语,小组读,开火车读。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展示你用哪种方法识记。

  (4)游戏,给生字找朋友。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重点指导难写字“笔、铅”

  2、生字描红、正确书写。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阅读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1)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5篇)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1

  我教学的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中《蓝色的树叶》第二课时。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大,现和各位老师交流,请大家能够多提宝贵意见。

  这篇课文是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我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1.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我采取三步完成:复*旧知,质疑导入——学*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一)复*旧知,质疑导入:

  我首先出示“连线”练*,请学生将其组成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并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出示“照样子说一说”进行练*,最后在我的“我们*时见到过那种颜色的树叶?”提问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导入新课学*。

  (二) 学*课文,指导朗读:

  在新课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在分自然段朗读的基础上想一想这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我接着提出问题:“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请学生边默读2、3、4自然段边在书中画一画。最后引导学生看第二幅图,通过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最后的结果,就是“林园园没有借给李丽的绿铅笔”。指导学生知道了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李丽和林园园之间的三次对话是学生学*的重点。我通过出示对话,强调重点词汇和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体会感情。在学*每次对话之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出示书后的“读读说说”,请学生照样子写句子,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当学生读到“林园园脸红了”的时候,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通过前面的学*,学生能说出“林园园不要太自私,要多帮助同学”之类的话。

  (三)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在教学的最后,我适度拓展:“几天以后的写字课上,坐在林园园身后的刘方橡皮找不到了,刘方向林园园借橡皮,林园园会怎么做呢?刘方擦的时候太用力,橡皮折成两半了,刘方不好意思地向林园园道歉,林园园又会说些什么呢?”点明了课文的主旨,理解升华了的主题,“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惯。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这时候我板书: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课后我多此次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也找出了这节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1. 我觉得自己没有带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还有所欠缺,如何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是今后我在每一节课中需要不断学*和锻炼的。

  2、没有注重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的还不够,虽然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但还是没有做到大胆参与,尤其是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以后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3、在指导学生读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还要进一步细化。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如讲到理解 “吞吞吐吐”这个词时,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所带来的快乐。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翻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蓝色的树

  叶》跃入我的眼帘。咦,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我迫不及待地读了下去: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小学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也是社会意识初始建立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一年级的学*,他们已学会了汉语拼音,具备了借助汉语拼音学汉字的能力,也有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本课中把它订为首要目标也是本课的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订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四、说教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因为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情景和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将会使课堂充满磁性。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准备采取四步完成:创设情景,质疑导入——学*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指导写字,积累词汇

  (一)创设情景,质疑导入。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他又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开课时和学生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并逐一播放各种颜色的树叶图片相机介绍“瞧,这是绿树叶,红树叶、金黄色的树叶等。而课题是蓝色的树叶,这是为什么呢?”采取这样的形式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欲望。

  (二)学*课文,指导朗读。

  这一环节我分两部分完成。一是,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在我国古代,有一位哲学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因此在初读感知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复*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三读,了解课文大意,想想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出现的?边读边用笔划划圈圈,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在学生初读基础上,随文检查学生学*生字新词情况。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3

  一、在新理念引导下,理解、使用教材,同时开发新资源。

  《语文课程课标》指出:学生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写字,要求多认少写。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就是要在《课标》理念指引下,认真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努力开发新的资源。

  《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五组第二课。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从“识字5”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处处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在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而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同时,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此外,最后“我想对林园园说……”这一扩展性活动,正是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吐、注“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重点是认字,进一步积累识字方法。写字,要求正确、规范、朗读,在读中体会,感受,从而渗透德育教育。

  二、在新理念引导下,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1、互动合作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互动,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在课堂上,互动意味着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老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等中的首*“。此教学设计在识字、写字、朗读,拓展每一环节的体现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如互动识字,自主识字,在朗读感悟中的各种读等。

  2、注重情趣。

  低年级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儿童天生好动的特性,课堂上注重情趣。运用愉快教学法,课开始,乐中生,境中开;课进行,趣愈浓;课结束,趣未尽。看图激趣。游戏识字,配乐朗读,课后拓展,课堂中语言及激励手段,都体现这一思想。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说中学,学中玩,充分激**趣。

  3、多法复现,感悟学法。

  在课堂上为达到教学目的,力求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反复复现,争取当堂巩固。从学生初学始,就有意渗透学法,点滴积累,达到“我会学“目的。

  三、围绕识字、朗读主线,选择学*策略。

  1、引导交流发现,积累识字方法。

  学生如果掌握识字方法,会极大提高识字速度,增加识字量。二年纪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教学时,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介绍识字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在阅读中体会,从而渗透德育教育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时,留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不断的阅读中去自己感受从而具备了初步的`评价能力,即而受到德育教育。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主要步骤解析

  (一)激疑导入新课

  1、出示学生作品,并提问想说什么?

  2、听故事导入课文

  (创设氛围,让学生对课文学*产生兴趣)

  (二)初读感知

  自由读课文并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三)指导认字

  1、出示生字,在课文中找出来,并将所在句子读给大家听。

  2、自由读,互相正音。

  3、交流识字方法。

  4、会读的齐读,小老师领读,男女对读。

  5、同桌交流卡片认字。

  6、做认字游戏

  (学生是学*主人,指点生*得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之后让出展台,学生尽情表现,你就会看到精彩)

  7、指导写字,写中识字。

  (四)朗读感悟

  先逐段朗读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之后逐段朗读感悟,重点训练对话练*,体会每次对话语气从而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最后说说“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想象的能力。

  (五)拓展活动

  说说你一节课的收获。

  (课已毕,让学生逐步学会不断总结自己,不断从别人身上去发现并积累知识,其间也将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上的这节课是《蓝色的树叶》。

  我教学的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中《蓝色的树叶》第二课时。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大,现和各位老师交流,请大家能够多提宝贵意见。

  这篇课文是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我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1.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我采取三步完成:复*旧知,质疑导入——学*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一)复*旧知,质疑导入:

  我首先出示“连线”练*,请学生将其组成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并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出示“照样子说一说”进行练*,最后在我的“我们*时见到过那种颜色的树叶?”提问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导入新课学*。

  (二)学*课文,指导朗读:

  在新课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在分自然段朗读的基础上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我接着提出问题:“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请学生边默读2、3、4自然段边在书中画一画。最后引导学生看第二幅图,通过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最后的结果,就是“林园园没有借给李丽的绿铅笔”。指导学生知道了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李丽和林园园之间的三次对话是学生学*的重点。我通过出示对话,强调重点词汇和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体会感情。在学*每次对话之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出示书后的“读读说说”,请学生照样子写句子,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当学生读到“林园园脸红了”的时候,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通过前面的学*,学生能说出“林园园不要太自私,要多帮助同学”之类的话。

  (三)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在教学的最后,我适度拓展:“几天以后的写字课上,坐在林园园身后的刘方橡皮找不到了,刘方向林园园借橡皮,林园园会怎么做呢?刘方擦的时候太用力,橡皮折成两半了,刘方不好意思地向林园园道歉,林园园又会说些什么呢?”点明了课文的主旨,理解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惯。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这时候我板书: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课后我多此次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也找出了这节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1.我觉得自己没有带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还有所欠缺,如何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是今后我在每一节课中需要不断学*和锻炼的。

  2、没有注重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的还不够,虽然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但还是没有做到大胆参与,尤其是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以后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3、在指导学生读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还要进一步细化。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如讲到理解“吞吞吐吐”这个词时,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所带来的快乐。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1、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但二年级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高尚情感的熏陶下,会逐步克服自私,做个充满爱心的人。

  2、孩子们喜欢读接*他们生活的故事,能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却不善于逐句品读、领会。

  3、孩子们对于常见的、意义浅显的字词掌握起来要容易一些,所以尽管本课要写的字多,但是记忆起来并不难。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本课中把它订为首要目标也是本课的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是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读为本,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所以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学生是学*的主人,我们要构建生活的课堂,以一种生命对话式的教学进入课堂,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三者互相影响、互相理解,共同生存。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现在我重点说第二课时。

  四、说教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法。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学*情景、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将会使课堂充满磁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听辨质疑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采用了“听辩质疑”的方法导入课文。小朋友,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赛,看看谁最精神,注意力最集中。老师说四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

  (1)、众人拾柴火焰高。

  (2)、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

  (3)、对待同学要热情。

  (4)、书上长着蓝色的树叶。

  第4句被你们否定了,能说说理由吗?这四句话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设计,让学生责疑:树上怎么会长出蓝色的树叶呢?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欲望,很快进入学*状态。

  (二)学*课文,指导朗读。

  朗读是阅读的根本,感悟的基础,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倡导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在读中悟,在读中与故事产生共鸣。首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看这幅图上缺少什么,从中发现问题,知道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边读边用笔划划圈圈,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这样处理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学*是一种活动,是一个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学生初读课文基础上,重点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进行训练。根据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学生情况,引导学生重点学*,读懂第1组对话。

  (出示第一组对话)让学生观察图画,练*读,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小声”“吞吞吐吐”;指导学生学*问句,读出问句语气。

  2、3、4次对话,运用第一次对话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自主练*对话,体会人物的表情及思想。

  这样,在教学手段上,注意以读为本,不断鼓励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通过初读、再读、品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其次,适度拓展,情感渗透。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是林园园你会怎么做,你有什么话对林园园说吗?”“你觉得林园园以后会怎么做?”在孩子们畅所欲言以后,及时鼓励孩子。

  (三)再读课文,说话练*

  语文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设计了说话练*,说一个问句,用上“吗”,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组织学生走进语言,感悟语言,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2)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5篇)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1

  我教学的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中《蓝色的树叶》第二课时。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大,现和各位老师交流,请大家能够多提宝贵意见。

  这篇课文是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我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1.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我采取三步完成:复*旧知,质疑导入——学*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一)复*旧知,质疑导入:

  我首先出示“连线”练*,请学生将其组成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并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出示“照样子说一说”进行练*,最后在我的“我们*时见到过那种颜色的树叶?”提问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导入新课学*。

  (二) 学*课文,指导朗读:

  在新课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在分自然段朗读的基础上想一想这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我接着提出问题:“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请学生边默读2、3、4自然段边在书中画一画。最后引导学生看第二幅图,通过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最后的结果,就是“林园园没有借给李丽的绿铅笔”。指导学生知道了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李丽和林园园之间的三次对话是学生学*的重点。我通过出示对话,强调重点词汇和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体会感情。在学*每次对话之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出示书后的“读读说说”,请学生照样子写句子,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当学生读到“林园园脸红了”的时候,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通过前面的学*,学生能说出“林园园不要太自私,要多帮助同学”之类的话。

  (三)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在教学的最后,我适度拓展:“几天以后的写字课上,坐在林园园身后的刘方橡皮找不到了,刘方向林园园借橡皮,林园园会怎么做呢?刘方擦的时候太用力,橡皮折成两半了,刘方不好意思地向林园园道歉,林园园又会说些什么呢?”点明了课文的主旨,理解升华了的主题,“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惯。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这时候我板书: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课后我多此次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也找出了这节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1. 我觉得自己没有带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还有所欠缺,如何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是今后我在每一节课中需要不断学*和锻炼的。

  2、没有注重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的还不够,虽然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但还是没有做到大胆参与,尤其是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以后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3、在指导学生读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还要进一步细化。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如讲到理解 “吞吞吐吐”这个词时,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所带来的快乐。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翻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蓝色的树

  叶》跃入我的眼帘。咦,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我迫不及待地读了下去: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小学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也是社会意识初始建立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一年级的学*,他们已学会了汉语拼音,具备了借助汉语拼音学汉字的能力,也有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本课中把它订为首要目标也是本课的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订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四、说教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因为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情景和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将会使课堂充满磁性。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准备采取四步完成:创设情景,质疑导入——学*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指导写字,积累词汇

  (一)创设情景,质疑导入。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他又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开课时和学生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并逐一播放各种颜色的树叶图片相机介绍“瞧,这是绿树叶,红树叶、金黄色的树叶等。而课题是蓝色的树叶,这是为什么呢?”采取这样的形式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欲望。

  (二)学*课文,指导朗读。

  这一环节我分两部分完成。一是,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在我国古代,有一位哲学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因此在初读感知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复*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三读,了解课文大意,想想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出现的?边读边用笔划划圈圈,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在学生初读基础上,随文检查学生学*生字新词情况。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3

  一、在新理念引导下,理解、使用教材,同时开发新资源。

  《语文课程课标》指出:学生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写字,要求多认少写。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就是要在《课标》理念指引下,认真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努力开发新的资源。

  《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五组第二课。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从“识字5”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处处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在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而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同时,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此外,最后“我想对林园园说……”这一扩展性活动,正是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吐、注“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重点是认字,进一步积累识字方法。写字,要求正确、规范、朗读,在读中体会,感受,从而渗透德育教育。

  二、在新理念引导下,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1、互动合作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互动,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在课堂上,互动意味着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老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等中的首*“。此教学设计在识字、写字、朗读,拓展每一环节的体现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如互动识字,自主识字,在朗读感悟中的各种读等。

  2、注重情趣。

  低年级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儿童天生好动的特性,课堂上注重情趣。运用愉快教学法,课开始,乐中生,境中开;课进行,趣愈浓;课结束,趣未尽。看图激趣。游戏识字,配乐朗读,课后拓展,课堂中语言及激励手段,都体现这一思想。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说中学,学中玩,充分激**趣。

  3、多法复现,感悟学法。

  在课堂上为达到教学目的,力求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反复复现,争取当堂巩固。从学生初学始,就有意渗透学法,点滴积累,达到“我会学“目的。

  三、围绕识字、朗读主线,选择学*策略。

  1、引导交流发现,积累识字方法。

  学生如果掌握识字方法,会极大提高识字速度,增加识字量。二年纪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教学时,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介绍识字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在阅读中体会,从而渗透德育教育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时,留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不断的阅读中去自己感受从而具备了初步的`评价能力,即而受到德育教育。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主要步骤解析

  (一)激疑导入新课

  1、出示学生作品,并提问想说什么?

  2、听故事导入课文

  (创设氛围,让学生对课文学*产生兴趣)

  (二)初读感知

  自由读课文并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三)指导认字

  1、出示生字,在课文中找出来,并将所在句子读给大家听。

  2、自由读,互相正音。

  3、交流识字方法。

  4、会读的齐读,小老师领读,男女对读。

  5、同桌交流卡片认字。

  6、做认字游戏

  (学生是学*主人,指点生*得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之后让出展台,学生尽情表现,你就会看到精彩)

  7、指导写字,写中识字。

  (四)朗读感悟

  先逐段朗读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之后逐段朗读感悟,重点训练对话练*,体会每次对话语气从而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最后说说“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想象的能力。

  (五)拓展活动

  说说你一节课的收获。

  (课已毕,让学生逐步学会不断总结自己,不断从别人身上去发现并积累知识,其间也将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上的这节课是《蓝色的树叶》。

  我教学的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中《蓝色的树叶》第二课时。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大,现和各位老师交流,请大家能够多提宝贵意见。

  这篇课文是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我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1.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我采取三步完成:复*旧知,质疑导入——学*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一)复*旧知,质疑导入:

  我首先出示“连线”练*,请学生将其组成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并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出示“照样子说一说”进行练*,最后在我的“我们*时见到过那种颜色的树叶?”提问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导入新课学*。

  (二)学*课文,指导朗读:

  在新课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在分自然段朗读的基础上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我接着提出问题:“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请学生边默读2、3、4自然段边在书中画一画。最后引导学生看第二幅图,通过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最后的结果,就是“林园园没有借给李丽的绿铅笔”。指导学生知道了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李丽和林园园之间的三次对话是学生学*的重点。我通过出示对话,强调重点词汇和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体会感情。在学*每次对话之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出示书后的“读读说说”,请学生照样子写句子,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当学生读到“林园园脸红了”的时候,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通过前面的学*,学生能说出“林园园不要太自私,要多帮助同学”之类的话。

  (三)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在教学的最后,我适度拓展:“几天以后的写字课上,坐在林园园身后的刘方橡皮找不到了,刘方向林园园借橡皮,林园园会怎么做呢?刘方擦的时候太用力,橡皮折成两半了,刘方不好意思地向林园园道歉,林园园又会说些什么呢?”点明了课文的主旨,理解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惯。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这时候我板书: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课后我多此次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也找出了这节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1.我觉得自己没有带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还有所欠缺,如何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是今后我在每一节课中需要不断学*和锻炼的。

  2、没有注重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的还不够,虽然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但还是没有做到大胆参与,尤其是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以后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3、在指导学生读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还要进一步细化。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如讲到理解“吞吞吐吐”这个词时,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所带来的快乐。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1、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但二年级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高尚情感的熏陶下,会逐步克服自私,做个充满爱心的人。

  2、孩子们喜欢读接*他们生活的故事,能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却不善于逐句品读、领会。

  3、孩子们对于常见的、意义浅显的字词掌握起来要容易一些,所以尽管本课要写的字多,但是记忆起来并不难。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本课中把它订为首要目标也是本课的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是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读为本,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所以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学生是学*的主人,我们要构建生活的课堂,以一种生命对话式的教学进入课堂,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三者互相影响、互相理解,共同生存。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现在我重点说第二课时。

  四、说教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法。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学*情景、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将会使课堂充满磁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听辨质疑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采用了“听辩质疑”的方法导入课文。小朋友,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赛,看看谁最精神,注意力最集中。老师说四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

  (1)、众人拾柴火焰高。

  (2)、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

  (3)、对待同学要热情。

  (4)、书上长着蓝色的树叶。

  第4句被你们否定了,能说说理由吗?这四句话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设计,让学生责疑:树上怎么会长出蓝色的树叶呢?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欲望,很快进入学*状态。

  (二)学*课文,指导朗读。

  朗读是阅读的根本,感悟的基础,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倡导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在读中悟,在读中与故事产生共鸣。首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看这幅图上缺少什么,从中发现问题,知道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边读边用笔划划圈圈,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这样处理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学*是一种活动,是一个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学生初读课文基础上,重点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进行训练。根据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学生情况,引导学生重点学*,读懂第1组对话。

  (出示第一组对话)让学生观察图画,练*读,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小声”“吞吞吐吐”;指导学生学*问句,读出问句语气。

  2、3、4次对话,运用第一次对话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自主练*对话,体会人物的表情及思想。

  这样,在教学手段上,注意以读为本,不断鼓励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通过初读、再读、品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其次,适度拓展,情感渗透。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是林园园你会怎么做,你有什么话对林园园说吗?”“你觉得林园园以后会怎么做?”在孩子们畅所欲言以后,及时鼓励孩子。

  (三)再读课文,说话练*

  语文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设计了说话练*,说一个问句,用上“吗”,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组织学生走进语言,感悟语言,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3)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6篇

  课伊《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了蓝色的树叶。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本课计划用五课时完成。第一、二课时主要学*生字和初读课文,第三课时理解课文,第四、五课时朗读背诵,练*巩固。理解课文时,我是这样安排的: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小小练笔。

  一、激趣导入

  课堂上,学生有了浓厚的学*兴趣,我想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为此,我找了一些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图片,让学生观察、欣赏。为学*课**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观看课文视频,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印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三、精读课文

  在学*课文中,我主要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三次对话,让学生体会李丽有礼貌、诚恳,林园园找借口、不愿意。抓住课文中的两个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让学生仿照句式说句子。让学生体会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最后进行对话表演。

  四、小小练笔

  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句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自己想对林园园说的'话。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有的学生想对林园园说,你快点把绿铅笔借给李丽画树叶和小草,同学们才会喜欢你。

  随着年级的递增,课文也越来越长。这既考验着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也考验着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我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相信会发现教学中的乐趣。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课文结尾这样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课文内容真实、生动,贴*儿童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气息。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学生学*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执教这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采用多种方法教学生字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首先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然后听老师读字,学生迅速举起听到的生字。这游戏既考查了学生掌握生字正确读音的情况,尤其是翘舌音的字“术、惹、皱”,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一举两得。

  学*课文内容时,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这篇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接*,所以在教学手段上,我注意以读为本,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内心的感受。如: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林园园的话中有几个“不要”?自己尝试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自私,一次又一次地找借口不愿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像并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但是,在引导学生认识林园园的做法是错误时,我也很注意防治学生把林园园作为批判对象,使学生认识到林园园虽然有错,但她最后还是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的。最后,我还相机进行了说话练*:“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还鼓励他们写下来,初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尤其是当别人有需要时,更应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学生能领会到课文传达的教育信息,这是我在本课教学中觉得最成功的地方。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方面仍比较欠缺,学生朗读的参与面较小,鼓励性的语言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树叶》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李丽在美术课上,画树叶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林园园借,但李丽没接她的绿铅笔。李丽用蓝铅笔画了树叶。林园园看见了画蓝树叶,脸红了。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促悟的方式让学生来理解课文,突出文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尤其是要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就要让学生先理解,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圆圆的铅笔呢?

  首先,我让学生朗读课文,想一想,林园园想不想把自己的铅笔借给李丽呢?为什么?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大多能通过林园园的做法和回答中,感受到,其实林园园是不想把铅笔借给李丽的,因为,她已经画完了,还说没画完,尤其是,即使说画完了,又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让人感受到是不想借给的意思。

  其次,针对学生的理解,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心里,通过分角色朗读人物的对话进行感悟,通过注意对话中林园园的语气,如:吞吞吐吐;提出的要求:不要.....不要.....;人物的表情:皱着眉头等,进一步体会林园园是在为舍不得借铅笔给李丽找各种借口。

  最后,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设计了问题进行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与朗读中感受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学也明白了,今后自己应该怎样做?

  为了让学生能学有所得,我避免了像提出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这样千篇一律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进行反思,在以往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像林园园这样的事呢?学生纷纷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对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道理的教育也就水到渠成。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教学时,抓题眼。本篇课文我抓住课题中的"蓝色"这一词语入手,先出示一些美丽的树叶,让学生欣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板书课题,抓住时机你见过蓝色的树叶吗?大屏幕出示一个蓝色的树叶,此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在学*课文中,我紧紧注重了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深入理解说话的内容,明白每一次对话中林园园的不愿意。教学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

  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你们有问题吗?学生纷纷举手,"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不同的理由。随机我就说:"你们在学*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样做的?"此刻课堂很活跃。接下来我就进行随文练笔,把生活中的事动笔写下来。这样把课堂上的收获也充分运用其中。本节课效果很好。

  《蓝色的树叶》这篇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老师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第二课时学*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识字,初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采用了读课题学生自设疑问的方法导入课文。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很快进入学*状态。在课前我也布置了预*,读书的作业,学生通过自由读文把生字划出来。课堂上我要求他们把划出的生字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说说结构和偏旁部首。然后全班交流重点难记的字词,提示他们使用多种方法。例如:熟字记忆法,换偏旁换部分,猜字谜等等。最后通过开火车读,基本上全班都能轮一遍。在指导初次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

  在第二课时,重点在朗读和语言的积累。我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朗读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很容易能把问句的语气读好,但是却容易忽视细节。比如学生在“把绿铅笔借我用一用行么?”这句话时,课文里需要“小声地”读,不少学生没有注意到这点,反而更大声了。往往需要老师提醒或者暗示。不足之处还有给学生读的时间少了点,对于语感差的学生来说更需要多读。语言的积累我主要通过在读文中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巩固生字,分析三次对话,走进语言的感情里,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体会“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最后以“我想对林园园说……”“我想对X说……”这样的口语训练收尾,加深学生对这类似问题的体会。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4)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材简介:

  课文以李丽借绿色的铅笔为线索,记述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接*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明白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用“吗、吧”说句子。

  3、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难点:

  1、练*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课件学生读课文。

  交流:背诗

  一、创设情境自读识字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时见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是啊,树叶一般有绿色、黄色或红色(出示图片)今天还有一片奇特的树叶飘落到我们课堂(出示),它是什么颜色的?(蓝色),这节课咱们来学一个关于蓝树叶的故事。

  大家伸出手来和老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一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贵有疑,相信这节课你会有很大的收获恩,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3、这些小问号呀,多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唉,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好,开始吧,嘹亮的读书声响起来。可以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1、学*字词

  (1)读好了?真的,那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读(谁来读给我们听?

  谁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生字宝宝见同学们读得这么好,看自己跳出来和大家见面,你还能喊出它们的名字吗?(会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

  通过读,你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加一加……)老师出一个谜语你看说的是哪个字“一刀削掉小月亮”(真聪明/生活中有心就会认识很多字)这些

  (2)这些生字宝宝跑到老师的卡片上了,我们读一读(厉害)我们来开火车读读好吗?火车司机在哪里?(4)指导写“笔”

  同学们真棒,老师送给大家一幅画,看,是什么?(毛笔)

  古代的人们都用它来写字,它上面的笔杆是用竹子做的,下面笔尖是用动物的毛制成的,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汉字“笔”的由来。

  观察田字格里的“笔”字,我们怎么写才好看呢?(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上小下大师范写(边写边讲)

  翻到91也,在田字格里找到把它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姿势,头正、身直两脚*。)——展示

  3、这个字笔,我们成功的写漂亮了,那课文围绕铅笔还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吧

  咱班的孩子读书*惯就是好,读完就用端正的桌子跟老师报到啦。(交流——板书)

  三、词句引领读中感悟

  是呀,美术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画风景,李丽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她该怎么办呢?

  1、谁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铅笔的呢?(生读)师:谁来说一说,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铅笔的?(师出示: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指导孩子朗读。

  (1)从李丽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出你的理解

  (2)为什么要小声的说?多么有礼貌啊!请你读

  是啊,充满了担心,带着担心,请你来读。(3)我们一起带着和气、礼貌的语气来读

  (4)读完这句话,你还能想起自己借东西的情景吗?说来说

  2、面对李丽的恳求,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默读

  2、

  3、4段,边读边画出林园园的话。(生默读2—4段,画出句子)师:谁来读读你画出的句子?(出示)

  师:再次自由地读一读,看看从林园园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读)交流

  3、能具体说说吗?你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依据孩子的回答指导朗读林园园的四句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A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师;你在什么情况下说话会吞吞吐吐地?

  师:他是在吞吞吐吐地说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你能照着“吞吞吐吐”的样子再说个这样的词语吗?B生读: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师:一个怕字还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C、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一句。出示: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

  师:从这三个不要,你听出了什么?(特别的不放心)①你能带着不放心的心情,来读读这几句话吗?

  ②从这三个不要,你还听出了什么吧?(借铅笔心里很不情愿)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带着你的感受,我们一起读。

  D、出示: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

  她为什么皱着眉头?(她没有想到李丽还会画小草,出乎她的意料,不满意)她心里会怎么想?你来读这句话

  小结:从这几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林园园?(自私、小气、不想借——板书)

  4、分角色读对话

  (1)让我们再次走*她俩,品读她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出示)我想找一个同学和我分角色读,谁愿意?(师读林)读得好不好?

  我想问XX:李丽的前两句话,你怎么语气说的不一样啊?(有些不耐烦)体会得多好啊,你走进了李丽的内心。

  你能不能也来说个这样的句子啊?(咱班同学的模仿力就是强)(2)接下来,同桌两人合作着读一读,演一演。(生自由练读。)学生展示

  你俩把我带到了她们身边,演得真好。

  (3)(出示图)这就是当时的一幕,观察她们的表情,哪个同桌再来演一演?掌声送给他们。

  林园园,你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5、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大家读最后一段。

  四、反馈巩固拓展延伸

  1、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2、同学们,此时你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说什么?可以对林园园、李丽说,也可以对自己或其他人说。(互相帮助)

  小结:

  互相帮助是我们人类的美德,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热情帮助,这样,我们才会收获友情,赢得尊重,人和人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美好;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得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才不会有蓝树叶的遗憾。

  3、作业:如果故事继续。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她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在课下想象着继续编故事,下节课我们交流!

  4、在我们的身边和社会中有许许多多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事例,大家看(图片并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5、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欢快的儿歌中结束今天的课吧!(音乐响起,师生合作)谁和谁好?谁和谁好?藤和瓜好,我和同学好,它们手拉手,大家唱着歌,不吵也不闹。一起上学校。

  谁和谁好?

  蜜蜂和花好,

  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认读生字、词。

  2.、“捡绿树叶”游戏。每片绿树叶后藏着若干个生字,全部认对了这片绿树叶就送给她。

  二、朗读感悟。

  1、学*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

  (2)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3、学*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3)读第五自然段

  (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三、指导完成“读读说说”中的练*。

  1、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

  2、说一个问句,用上“吗”

  3、读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

  4、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

  板书设计

  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小声借

  吞吞吐吐

  等借

  怕 不要 不要 不要

  只画

  皱着眉头 还要

  用心画

  看(脸红了)

  (应该相互帮助)

  【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设计思路】

  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能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理解课文中包含的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

  同学们,你看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演示各种颜色的树叶)

  看看填填:最后出示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让我一起走进第19课《蓝色的树叶》学*完课文后你们就会明白了!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结合“水果”和“树叶”,试试自己拼读。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检查反馈

  (1)课文中有几个人物?他们是谁?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字

  1、问题回答得这么好,相信生字也学得不错。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课件演示)如果他读得正确我们早就这样跟读三遍:对对对,术、术、术。

  2、开火车巩固认读所教生字。

  3、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4、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5、变字魔术。

  6、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7、一起爬山吧!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自主观察、识记下面的字:术、吐、桌、注、铅、已、笔、景、由、年、拿。

  2、教师请学生说说怎样写好这些生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之后教师和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几方面:

  ⑴ 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⑵ 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⑶ 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3、师重点指导“拿”字的写法:

  “拿”字是上下结构,上部“合”字的撇起笔靠*竖中线,然后要往左斜,“口”要写扁一点;下部“手”字的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4、生在书上描红,然后临写,(提醒:写字注意三个一。)老师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五、朗读课文

  1、分节试读课文。

  (1)课文会读了吗?那么谁想起来大声读?现在请举手的同学站起来,想读下面的同学就赶紧站起来,争取机会哟,读书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第一段开始读。

  (2)现在全部都读过了,我就想问一下,有谁敢举手,说我是全班读得最好的?

  (3)她这么说是骄傲吗?不是,是自信,是勇敢,是有胆量的孩子!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吧。

  2、小结:课文读的这么好,夸夸自己吧!

  一、听辨质疑,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赛,看看谁最精神,注意力最集中。老师说四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

  (1)、众人拾柴火焰高。

  (2)、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

  (3)、称赞别人是一种美德。

  (4)、树上长着蓝色的树叶。

  2、第4句被你们否定了,能说说理由吗?学生责疑:树上怎么会长出蓝色的树叶呢?

  3、是呀,书中却有一篇文章课题就叫——蓝色的树叶,(板书课题:蓝色的树叶)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学*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数数自然段标好。

  2、教师范读,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3、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分自然段接读课文,评价。

  三、认读生字。

  1、看实物识字:铅笔笔盒课桌美术课本

  2、读句子识字

  (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

  (铅、削、盒、术用红色区别)

  (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用红色区别)

  3、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比较形*字:术、木吐、土

  注、住、往削、消由、甲

  6、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美术课绿铅笔惹人爱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皱眉头风景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的结构特点,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指导(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3)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3、学生练*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

  四、作业

  1、填上合适的词

  一()铅笔一()树叶一()同学一()椅子

  一()刺猬一()板凳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一篇课文,9个会认的字,10个会写的字,两道课后题。本课使我们懂得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惯。

  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雷锋心中装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会用“吗、吧”造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3.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惯,能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用“吗、吧”语气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挂图

  2.学生朗读课文,准备画笔。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学*课文,朗读感悟体会互相帮助的可贵。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课前板书:19 蓝色的树叶

  2.设悬念:读了课题,你有问题吗?(树叶怎么会有蓝色的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学生自学:

  1.以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成果汇报:

  (1)生字

  (2)接读课文

  3.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三、学*课文:

  1.老师(出示插图1)讲述故事起因:(第一自然段)

  2.师: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小朋友看,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指导看图)

  3.(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一定会读了!指导朗读。

  4.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5.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

  7.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四、实践活动:

  1.让我们和林园园一起画一张有绿绿叶子的图画送给李丽好吗?

  2.作品展示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巩固生字,词语,会写10个生字,完成课后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词

  1.读字组词(同位配合完成)

  2.有感情地读文。

  二、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看字帖,观察每个字在字帖中的位置,想想写时应注意什么。

  2.教师出示生字帖(投影仪)

  请同学上台与台下同学交流体会。

  3.重点指导: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4.同学自己看字帖写字,师巡视指导。

  三、完成课后练*

  1.出示: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1)指名读

  (2)你能用“吗”、“吧”也说一句话吗?

  (3)把这句话写在书上。

  (4)指名读读。

  2.把两个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四、抄写生字词。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品读课文中进行词句训练。

  4、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好*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小朋友,树叶中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呢?

  (预设)生:绿色——是呀,绿色是生命之源,一看见绿树叶,我们就情不自禁地喜欢它。

  生:黄色——金秋时节,在空中飘飞的就是这些黄树叶。

  生:半黄半绿——哦,你真善于观察,你是生活的有心人。

  生:红色的——是呀,特别到深秋,枫树叶红似火,唐代诗人杜牧就曾留下千古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

  师:可是有一个孩子,却在美术课上画了一片片蓝色的树叶,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

  板书:19蓝色的树叶

  二、自读识字

  1、现在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生字自己想办法解决,读的同时,标

  出自然段落。

  2、师:我发现同学们读书的时候都非常认真,现在有哪位勇敢的同学愿意把课文读一读?指名读。

  3、刚才的几位同学读得都非常好,现在同学们看小黑板,把你认识的生字和词语大声地读出来,

  不会读的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

  4、从你们的声音里,老师知道你们已经会熟练拼读了,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读一读?小老师

  领读。

  5、去掉拼音读、去掉词语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的情感。

  师:下面,咱们就走进这个故事,走进那一节美术课。

  师:谁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李丽遇到了什么麻烦,她会怎样想呢?

  (预设)生: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

  生:她很着急……

  师:是呀,想要用绿铅笔,却又怎么也找不到绿铅笔,这真让人心急呀!出示: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

  师:谁来把李丽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师生评议)

  师:这时,“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于是,她就向林园园借绿铅笔。请小朋友自由读读2——4自然段,读完后,还请用“——”划出李丽说的话,用“~~~”标出林园园说的话,并数一数她们俩共有几次对话。(3次)

  师:下面请小朋友自由读读第一次对话。出示:

  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有画完呢。”

  师:你从她们对话中的哪些词体会到了什么?

  (李丽的礼貌:小声、行吗)(林园园的小气,不想借又不好意思:吞吞吐吐)

  同桌分角色练读。

  师:师读叙述的话,一、二组扮演李丽读,三四组扮演林园园读。

  师:和你们合作感觉真好。让我们再来读读她们的第二次对话。

  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结合插图边读边想象李丽和林园园说话的时候会有怎样的动作和表情。

  出示: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师:可是林园园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出示: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

  师:李丽又怎样说呢?出示: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师: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出示一、二两次对话齐读)

  师:面对李丽再三真诚地请求,林园园无法推却,她只得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待会儿请你说说,你又读懂了什么?

  (预设)生:林园园小气、不情愿、舍不得、不放心……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师:你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

  师:你还从哪里看出她很不情愿?

  出示: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

  师:小朋友,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皱着眉头。(生气、烦恼……)

  此时此刻,林园园皱着眉头会想些什么?(要画这么多啊!会不会把我的心爱的铅笔画完了呢……)请小朋友皱着眉头来读读这句话。

  师:你还读懂了什么吗?——引导从李丽角度体会。

  出示: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李丽非常向借用绿铅笔、林园园这么多的要求也不计较)

  师: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可最后为什么又没接呢?此时,她什么也没说,你知道她都想些什么?

  (预设)生:还是算了吧,她既然这么不愿意借,又何必强人所难呢?

  生:这么小气,太不够意思了,我们还是同桌呢!

  ……

  师引读最后一节:于是,李丽拿起……。林园园看着……

  师: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呢?

  生:……

  师:是呀,从脸红了可以看出林园园也很想改正自己的错误,很想让这一切重新发生。让我们给林园园一个改正的机会,赞成吗?好,请看屏幕,现在我们一起来改改课文,使林园园变成一个大方、乐于助人的孩子。

  师:是呀,乐于助人的孩子人见人爱。我们以后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要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关爱他人。

  四、作业

  1完成书中我会说

  2重新创设情境改写课文

  五、全文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2、读懂课文,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难点:

  1、懂得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2、懂得李丽为什么不接林园园的铅笔,及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不由得脸红了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19课,齐读课题:蓝色的树叶。

  2、复*词语。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这篇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

  过渡:李丽为什么跟林园园借绿铅笔呢?我们一起学课文第1自然段。

  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思考: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

  (2)生边读边找答案,用“ ”划出来。

  (3)看图1,找哪个是李丽,哪个是林园园。

  (4)指名说答案。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5)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合集10篇

  一、听辨质疑,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赛,看看谁最 精神,注意力最集中。老师说四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

  (1)、众人拾柴火焰高。

  (2)、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

  (3)、称赞别人是一种美德。

  (4)、树上长着蓝色的树叶。

  2、第4句被你们否定了,能说说理由吗?学生责疑:树上怎么会长出蓝色的树叶呢?

  3、是呀,书中却有一 篇文章课题就叫——蓝色的树叶,(板书课题:蓝色的树叶)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学*这 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数数自然段标好。

  2、教师范读,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3、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评价。

  三、认读生字。

  1、看实物识字:铅笔笔盒课桌美术课本

  2、读句子识字

  (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

  (铅、削、盒、术用红色区别)

  (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用红色区别)

  3、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比较形*字:术、木吐、土

  注、住、往削、消由、甲

  6、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美术课绿铅笔惹人爱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皱眉头风景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的结构特点,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指导(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3)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3、学生练*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

  四、作业

  1、填上合适的词

  一()铅笔一()树叶一()同学一()椅子

  一()刺猬一()板凳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教学目标:

  1、巩固9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1、读词语,指名读,开火车,齐读。

  2、回顾课文。上节课上,我们知道了李丽他们班正在上美术课,让我们再回到那一节美术课上去吧,一齐来读第一小节。

  二、学*第二小节。

  1、引:李丽没有了绿铅笔,于是向林园园借,但是林园园舍不得借。今天我们来读读想想,到底哪些地方看出园园舍不得借。先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想一想,你是从哪里看出她舍不得借笔。

  2、学生读。

  3、交流:

  (1)吞吞吐吐。不肯借,答应不下来。读一读。

  你有过说话吞吞吞吐吐的时候吗?当我们感到很为难的时候,我们说话就会吞吞吐吐。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这句。

  仿写词语。

  **再读读林园园的话,你还从哪里知道他舍不得借。

  (2)我还没画完呢。是不肯借,在找借口。

  把她的不愿意借的语气读出来,读一读。

  (3)读第二小节,从哪里能看出她是在找借口。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读。

  如果你是李丽,看了林园园的树叶,你会怎么想。

  你又会怎么说呢?

  (4)是啊,李丽也这么说,读一读李丽的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小声、借、行吗?看出李丽有礼貌,在与林园园商量。

  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句子。

  出示句式,你能不能学着李丽的样子来说一句话呢?学生仿说。

  4、齐读第二节。

  引:李丽看到园园的画很美,就很有礼貌地向园园借笔,可是园园以没画完为理由舍不得借出铅笔。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回味一下他们说的话。

  三、学*第三小节。

  1、第一次没借成,李丽没有办法,只好趴在桌子上等园园都画完,那么园园这次又是怎么来说舍不得的呢?请大家读一读第三小节,想一想。

  2、学生读。

  3、交流:

  林园园说的话

  (1)怕、弄断。说明林园园不乐意借铅笔,担心、小气,这是她内心真实的想法。

  (2)有感情地读一读。

  读一读李丽的话,想一想,从李丽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李丽的话:

  (1)现在、可以。李丽在向林园园请求、商量借笔的事。

  (2)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句子。

  (3)出示句式,大家读得真不错,那你能不能看着句式自己来说一句呢?学生仿说。

  李丽的话:

  (1)小心一点儿。看出李丽很诚恳,她会很小心。

  (2)有感情地读一读。

  4、读一读第三小节。

  引:当李丽再次着急而又诚恳地向园园借笔时,园园又以要弄断为名,不舍得借笔。现在同桌的二个同学一个当李丽,一个当林园园分角色来读一读第三小节。其它的部分可以一起读。

  (1)同桌练读。

  (2)指名学生读。

  四、学*第四小节。

  1、那么园园的第三次又是以什么理由舍不得借笔的呢?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第四小节,想一想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读。

  3、交流。

  林园园的话

  (1)注意、不要、不要、不要。说明园园很舍不得,很不放心,怕太费了,提了很多要求。原来园园舍不得借的原因是怕笔被用多了,

  (2)有感情地读一读。

  林园园的话

  (1)皱着眉头,还要画小草?他的意思是,画得太多了。园园没想到李丽还要画小草,觉得画得太多了,心里很不满意。

  (2)有感情地读一读。

  读读这一小节,你还知道了什么?

  李丽的话

  (1)连忙、只。说明林园园只要把笔借给李丽,李丽都会答应下来的。

  (2)有感情地读一读。

  4、分角色男女生来读一读第四小节。

  引:李丽和园园,一个是那么的诚恳,一个是那么的不放心,不乐意。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四小节,把他们各自己的特点读出来。

  5、说说心里话。

  (1)引:听了园园的话,李丽没有说话,也没有接园园的铅笔,她在想些什么呢?园园方面(小气,他舍不得,怕我用多了,不肯把铅笔借给我),自己方面(还是拿蓝的画一画算了)。

  (2)学生说。

  五、学*第五小节。

  引:李丽终于明白了园园舍不得把笔借给自己,所以她――(出示第五小节)

  1、请大家读一读第五小节,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学。

  3、交流:

  (1)用心画。可能是因为生了林园园的气了。

  (2)不由得、脸红了。说明园园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错了,她会学着改正错误的。

  4、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小节。

  5、蓝树叶对园园说话。

  引:是什么让园园知道自己错了呢?蓝树叶。当园园看着蓝树叶时,她听到了蓝树叶在跟自己说话呢。你知道蓝树叶对她说了些什么吗?

  5、对小伙伴说。

  引:老师相信,蓝树叶对园园说的话,也正是你想对园园说的话。那么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周围的小伙伴说些什么吗?

  六、小结课文。

  原来蓝色的树叶在向我们讲述着这样的一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道理呢。看着蓝树叶,让我们想到了他对我们说的,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啊。

  七、写字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认读4个生字,并口头组词。

  2、仔细观察田字格,觉得哪个字较难写。

  3、老师范写二个字,学生跟写。

  4、说说另二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5、展示台展评。

  教材分析: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十他贴*,学生学*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会用“吗、吧”造句子。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情感目标: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惯,能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用“吗、吧”语气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

  同学们,你看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演示各种颜色的树叶)

  看看填填:最后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让我一起走进第19课《蓝色的树叶》学*完课文后你们就会明白了!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结合“水果”和“树叶”,试试自己拼读。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检查反馈

  (1)课文中有几个人物?他们是谁?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字

  1、问题回答得这么好,相信生字也学得不错。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课件演示)如果他读得正确我们早就这样跟读三遍:对对对,术、术、术

  2、开火车巩固认读所教生字。

  3、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4、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5、变字魔术。

  6、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7、一起爬山吧!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自主观察、识记下面的字:术、吐、桌、注、铅、已、笔、景、由、年、拿。

  2、教师请学生说说怎样写好这些生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之后教师和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几方面:

  ⑴ 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⑵ 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⑶ 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3、师重点指导“拿”字的写法:

  “拿”字是上下结构,上部“合”字的撇起笔靠*竖中线,然后要往左斜,“口”要写扁一点;下部“手”字的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4、生在书上描红,然后临写,(提醒:写字注意三个一。)老师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五、朗读课文

  1、分节试读课文。

  (1)课文会读了吗?那么谁想起来大声读?现在请举手的同学站起来,想读下面的同学就赶紧站起来,争取机会哟,读书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第一段开始读。

  (2)现在全部都读过了,我就想问一下,有谁敢举手,说我是全班读得最好的?

  (3)她这么说是骄傲吗?不是,是自信,是勇敢,是有胆量的孩子!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吧。

  2、小结:课文读的这么好,夸夸自己吧!

  第二课时

  一、自主阅读。

  1、复*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读了课文,学*了生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李丽和林园园。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

  ⑴ 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铅笔?林园园答应借了吗?

  ⑵ 李丽不是需要绿铅笔吗,为什么会 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学*方法:在段中逐句找出,画上波浪线。

  二、细读课文

  1、学*第一自然段:李丽为什么要想林园园借铅笔?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 教师请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事”讲一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学*第二至四自然段:

  ⑴ 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读读课文的2-4段,画出她们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⑵ 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⑶ 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并说说为什么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她当时会想些什么?

  ⑷ 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⑸ 读第三次对话:

  ①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②这时李丽在想什么?

  (6)读第四次对话:

  ①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②教师播放资源中的范读。让学生体味林园园和李丽的心理活动。

  (7)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4、学*第五自然段:

  ⑴ 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⑵ 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⑶ 读第五自然段

  ⑷ 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

  ⑸ 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怎么做?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

  4、教师小结: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惯。相信我们的小朋友都能做到这一点。

  三、拓展练*

  1、以“我想对林园园说……”为题,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

  2、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

  3、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4、我会说。

  例1: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 )吗?

  例2: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 )吧。

  四、课后实践

  1、画一幅你见过的最美丽的风景画,并涂上恰当的颜色。

  2、和好朋友一起排练课本剧。

  3、收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小故事,开一个 “夸夸 同学”的主题会。

  板书设计:

  19 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小声借 吞吞吐吐

  等借 怕 不要 不要 不要

  只画 皱着眉头 还要

  用心画 看(脸红了)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生回答)

  今天我们学*一篇新的课文《蓝色的树叶》。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

  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可真好,答案就在课本当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自读识字

  1、现在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生字自己想办法解决,读的同时,标

  出自然段落。

  2、师:我发现同学们读书的时候都非常认真,现在有哪位勇敢的同学愿意把课文读一读?指名读。

  3、刚才的几位同学读得都 非常好,现在同学们看小黑板,把你认识的生字和词语大声地读出来,不会读的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

  4、从你们的声音里,老师知道你们已经会熟练拼读了,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读一读?小老师领读。

  5、去掉拼音读、去掉词语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三、品读领悟

  师:生字娃娃已经出来很长时间了,现在我们快把它们送回家吧!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得是谁和

  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1、谁来告诉老师,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师板书:李丽 林园园

  2、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呢?我们一起先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生回答问题 (3)指导看图,哪个是李丽?哪个是林园园?你是怎么知道的?

  过渡:李丽是怎么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呢?现在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4自然段,用-----画出李丽说

  的话,用曲线画出林园园说的话。

  3、师:同学们画得都非常认真,现在我们来看第2自然段,李丽和林园园的第一次对话。

  (1)谁愿意读一读?

  (2)从“小声”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你能小声地来读一读这句话吗?

  (3)林园园怎么回答的?生说。谁告诉老师“吞吞吐吐”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吞吞吐吐地语气读这句

  话吗?

  (4)同桌一人扮演李丽,一人扮演林园园,一个小声、一个吞吞吐吐地来读这句对话。

  4、师:李丽没借到绿铅笔,怎么办呢?谁勇敢地读一读第三段?生读。

  (1)师板书“只好”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指名说。

  (2)师述: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林园园是怎么回答的?(我怕你把笔尖

  弄断了)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试着用自己理解地语气读一读林园园说的话。

  (4)现在老师来读李丽说的话,你来读林园园说的话,可以吗?注意人物的语气。

  5、师述第四段。

  (1)问:林园园向李丽提出了哪些要求?生回答,师板书三个“不要”。师问:她在担心什么?

  (2)谁愿意用担心地语气读一读林园园说的这句话?指名读。

  (3)师述: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问:听到李丽又画树叶,又画小草,林园园又是怎

  么表现的?(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板书:皱着眉头。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师: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7、此时此刻,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

  8、经过这件事,我们相信林园园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对吗?那我们在座的同学呢?是不是也会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呢?

  四、拓展延伸

  现在,同学们拿起你的画笔,画一张有绿绿叶子的树的图画,送给曾经帮助过你的同学吧!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但”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了解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初步感知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2、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题

  教师课前先将课题“蓝色的树叶”写在黑板上。

  师: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时看到的树叶都是什么颜色的呢?教师随机给学生呈现ppt资源的相应图片内容。

  读了课题,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树叶为什么会是蓝颜色的呢?学*完课文后你们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生字,了解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词:

  2、请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自由认读。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自主观察、识记下面的字:术、吐、桌、注、铅、已、笔、景、由、年、拿。

  2、教师请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之后教师和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几方面:

  ⑴ 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⑵ 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⑶ 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3、学生练*书写,教师分别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五、课后思考

  生字难关攻克后,教师请学生课下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

  第二课时

  一、复*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1、教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之后出示ppt请学生思考:

  ⑴ 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借到了吗?

  ⑵ 李丽不是需要绿铅笔吗,为什么会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⑶ 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2、学*第一自然段: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 教师请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一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学*第二至四自然段:

  ⑴ 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⑵ 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⑶ 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并说说为什么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她当时会想些什么?

  ⑷ 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⑸ 读第三次对话:

  ① 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② 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③ 教师播放资源中的范读。让学生体味林园园和李丽的心理活动。

  ⑹ 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4、学*第五自然段:

  ⑴ 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⑵ 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⑶ 读第五自然段

  ⑷ 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⑸ 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怎么做?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教师小结: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惯。相信我们的小朋友都能做到这一点。

  三、拓展练*

  1、读读写写:

  2、以“我想对林园园说……”为题,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

  教材简介:

  课文以李丽借绿色的铅笔为线索,记述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接*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明白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用“吗、吧”说句子。

  3、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难点:

  1、练*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课件学生读课文。

  交流:背诗

  一、创设情境自读识字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时见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是啊,树叶一般有绿色、黄色或红色(出示图片)今天还有一片奇特的树叶飘落到我们课堂(出示),它是什么颜色的?(蓝色),这节课咱们来学一个关于蓝树叶的故事。

  大家伸出手来和老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一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贵有疑,相信这节课你会有很大的收获恩,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3、这些小问号呀,多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唉,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好,开始吧,嘹亮的读书声响起来。可以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1、学*字词

  (1)读好了?真的,那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读(谁来读给我们听?

  谁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生字宝宝见同学们读得这么好,看自己跳出来和大家见面,你还能喊出它们的名字吗?(会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

  通过读,你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加一加……)老师出一个谜语你看说的是哪个字“一刀削掉小月亮”(真聪明/生活中有心就会认识很多字)这些

  (2)这些生字宝宝跑到老师的卡片上了,我们读一读(厉害)我们来开火车读读好吗?火车司机在哪里?(4)指导写“笔”

  同学们真棒,老师送给大家一幅画,看,是什么?(毛笔)

  古代的人们都用它来写字,它上面的笔杆是用竹子做的,下面笔尖是用动物的毛制成的,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汉字“笔”的由来。

  观察田字格里的“笔”字,我们怎么写才好看呢?(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上小下大师范写(边写边讲)

  翻到91也,在田字格里找到把它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姿势,头正、身直两脚*。)——展示

  3、这个字笔,我们成功的写漂亮了,那课文围绕铅笔还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吧

  咱班的孩子读书*惯就是好,读完就用端正的桌子跟老师报到啦。(交流——板书)

  三、词句引领读中感悟

  是呀,美术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画风景,李丽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她该怎么办呢?

  1、谁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铅笔的呢?(生读)师:谁来说一说,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铅笔的?(师出示: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指导孩子朗读。

  (1)从李丽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出你的理解

  (2)为什么要小声的说?多么有礼貌啊!请你读

  是啊,充满了担心,带着担心,请你来读。(3)我们一起带着和气、礼貌的语气来读

  (4)读完这句话,你还能想起自己借东西的情景吗?说来说

  2、面对李丽的恳求,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默读

  2、

  3、4段,边读边画出林园园的话。(生默读2—4段,画出句子)师:谁来读读你画出的句子?(出示)

  师:再次自由地读一读,看看从林园园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读)交流

  3、能具体说说吗?你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依据孩子的回答指导朗读林园园的四句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A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师;你在什么情况下说话会吞吞吐吐地?

  师:他是在吞吞吐吐地说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你能照着“吞吞吐吐”的样子再说个这样的词语吗?B生读: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师:一个怕字还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C、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一句。出示: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

  师:从这三个不要,你听出了什么?(特别的不放心)①你能带着不放心的心情,来读读这几句话吗?

  ②从这三个不要,你还听出了什么吧?(借铅笔心里很不情愿)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带着你的感受,我们一起读。

  D、出示: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

  她为什么皱着眉头?(她没有想到李丽还会画小草,出乎她的意料,不满意)她心里会怎么想?你来读这句话

  小结:从这几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林园园?(自私、小气、不想借——板书)

  4、分角色读对话

  (1)让我们再次走*她俩,品读她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出示)我想找一个同学和我分角色读,谁愿意?(师读林)读得好不好?

  我想问XX:李丽的前两句话,你怎么语气说的不一样啊?(有些不耐烦)体会得多好啊,你走进了李丽的内心。

  你能不能也来说个这样的句子啊?(咱班同学的模仿力就是强)(2)接下来,同桌两人合作着读一读,演一演。(生自由练读。)学生展示

  你俩把我带到了她们身边,演得真好。

  (3)(出示图)这就是当时的一幕,观察她们的表情,哪个同桌再来演一演?掌声送给他们。

  林园园,你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5、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大家读最后一段。

  四、反馈巩固拓展延伸

  1、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2、同学们,此时你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说什么?可以对林园园、李丽说,也可以对自己或其他人说。(互相帮助)

  小结:

  互相帮助是我们人类的美德,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热情帮助,这样,我们才会收获友情,赢得尊重,人和人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美好;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得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才不会有蓝树叶的遗憾。

  3、作业:如果故事继续。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她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在课下想象着继续编故事,下节课我们交流!

  4、在我们的身边和社会中有许许多多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事例,大家看(图片并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5、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欢快的儿歌中结束今天的课吧!(音乐响起,师生合作)谁和谁好?谁和谁好?藤和瓜好,我和同学好,它们手拉手,大家唱着歌,不吵也不闹。一起上学校。

  谁和谁好?

  蜜蜂和花好,

  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一篇课文,9个会认的字,10个会写的字,两道课后题。本课使我们懂得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惯。

  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雷锋心中装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会用“吗、吧”造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3.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惯,能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用“吗、吧”语气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挂图

  2.学生朗读课文,准备画笔。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学*课文,朗读感悟体会互相帮助的可贵。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课前板书:19 蓝色的树叶

  2.设悬念:读了课题,你有问题吗?(树叶怎么会有蓝色的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学生自学:

  1.以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成果汇报:

  (1)生字

  (2)接读课文

  3.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三、学*课文:

  1.老师(出示插图1)讲述故事起因:(第一自然段)

  2.师: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小朋友看,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指导看图)

  3.(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一定会读了!指导朗读。

  4.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5.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

  7.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四、实践活动:

  1.让我们和林园园一起画一张有绿绿叶子的图画送给李丽好吗?

  2.作品展示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巩固生字,词语,会写10个生字,完成课后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词

  1.读字组词(同位配合完成)

  2.有感情地读文。

  二、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看字帖,观察每个字在字帖中的位置,想想写时应注意什么。

  2.教师出示生字帖(投影仪)

  请同学上台与台下同学交流体会。

  3.重点指导: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6)

——蓝色的树叶的教案通用十篇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4、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

  【设计思路】

  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能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理解课文中包含的思想内容。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板书:树叶,学生认读。

  提问:如让你在树叶前加一个适当的词?你会加什么词?(请学生举手回答)师点评。

  看老师加上的:蓝色的

  提问:你看行吗?生议论。

  今天我就学*:19课蓝色的树叶,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呢?示多媒体

  2、学生听完朗读后,同桌交流问题答案

  (因为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她向林园园借,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蓝树叶了。)

  三、深入课文,激**感

  芝麻开门,智多星评选:

  1、读一读请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

  2、听一听: 请学生说说,(示多媒体)你读这篇课文的感受?相机引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印象很深刻的段落或语句。

  3、理解词:吞吞吐吐;不要不要不要并能用这些词说话。

  4、评一评评选智多星。

  5、指导学生分角色读。

  6、让学生小组自由分角色读。

  7、比一比自荐或推荐小组上台表演,评选最佳组合。

  四、展示台

  述:最佳组合的评选,让我看到了集体的团结协作。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中,在集体生活中,我该怎样与身边的人相处呢?(示多媒体)

  请拿出你手中的笔,描绘出你心中的世界吧!(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自由绘画。或写一段话。)

  1、作品展示。

  2、师点评或学生自评。

  五、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认识了李丽和林园园,你有什么话对她们说吗?

  感谢同学们,在你们身上,让老师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充满友善的***。

  【板书设计】

  19 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借绿铅笔 舍不得

  画了蓝树叶 不由得脸红了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4、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

  【设计思路】

  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能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理解课文中包含的思想内容。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板书:树叶,学生认读。

  提问:如让你在树叶前加一个适当的词?你会加什么词?(请学生举手回答)师点评。

  看老师加上的:蓝色的

  提问:你看行吗?生议论。

  今天我就学*:19课蓝色的树叶,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呢?示多媒体

  2、学生听完朗读后,同桌交流问题答案

  (因为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她向林园园借,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蓝树叶了。)

  三、深入课文,激**感

  芝麻开门,智多星评选:

  1、读一读请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

  2、听一听: 请学生说说,(示多媒体)你读这篇课文的感受?相机引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印象很深刻的段落或语句。

  3、理解词:吞吞吐吐;……不要……不要……不要……并能用这些词说话。

  4、评一评评选智多星。

  5、指导学生分角色读。

  6、让学生小组自由分角色读。

  7、比一比自荐或推荐小组上台表演,评选最佳组合。

  四、展示台

  述:最佳组合的评选,让我看到了集体的团结协作。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中,在集体生活中,我该怎样与身边的人相处呢?(示多媒体)

  请拿出你手中的笔,描绘出你心中的世界吧!(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自由绘画。或写一段话。)

  1、作品展示。

  2、师点评或学生自评。

  五、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认识了李丽和林园园,你有什么话对她们说吗?

  感谢同学们,在你们身上,让老师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充满友善的***。

  【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李丽林园园

  借绿铅笔舍不得

  画了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语言。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学法: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识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注意看老师画的是什么?

  那么你们在夏季看见的是什么颜色的树叶?

  (2)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颜色的叶子吗?(板画蓝色树叶)你们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吗?请同学们打开书89页,19课蓝色的树叶。

  二、探索与讨论

  师:同学们自读课文,画生字,想一想,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都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那现在你根据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下生字,等一下,老师找一名小老师来领大家学

  师:谁愿意当一次小老师领同学们学*这些生字。

  师:我们生字都学了,下面自己再读一遍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带有感情。

  师:下面我找几位同学来读课文,在同学读课文时,其他人注意听,评一评。

  师:读课文时,她们的对话应该出怎样的语气?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时有没有这样的情节。

  师: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一句应该怎样读?

  谁来读一读?谁愿意挑战她(他)。

  师:出示投影,像这样的句子,你会说吗?

  (1)把绿铅笔借我用一用行吗?

  (2)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师:这样的句子同学们都会说,说明同学们*时都用到了,同学们都很有礼貌。

  师:下面我找一名同学读课文,读到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你读到这时,你想对林园园说……

  师:通过这几名同学读课文后,下面找几名同学分角色诵读课文。

  谁愿意读?其他人注意听,评一评。

  师:刚才是一组女生,下面我找男生读,评一评哪组的最有感情?

  师:两组同学读得都不错,其他同学下课要多读课文。带有感情读课文。

  三、实践与拓展

  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小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练*与质疑

  画一张有绿绿叶子的树的图送给李丽。

  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绿色 蓝色教学反思《蓝色的树叶》需要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为第二课时感情课文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是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通过自由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然后找“小教师”领学生字,进行巩固。

  指导朗读

  先是自读课文,因为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

  【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

  弄明白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汇报交流:

  ⑴

  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

  ⑵

  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⑶

  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树还没有涂上颜色)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

  齐读第1自然段。

  2、读讲第2、3、4自然段:

  ⑴

  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⑵

  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A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B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C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

  (“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D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画小草吗?太多了!”这是林园园听到李丽说要画小草,觉得太费绿铅笔了,所以林园园说:“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准画树叶。

  (读好对话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李丽说的三句话分别要用请求、商量、诚恳的语气来读;林圆圆的四句话分别要读出矛盾、担心、吝啬、不乐意的语气。在逐句指导后,再组织学生把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分角色有表情地读,根据课件演示配音读等。)

  3、读讲第5段:

  课件出示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4、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

  四、书写指导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准备:识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任务

  1、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注意看老师画的是什么?那么你们在夏季看见的是什么颜色的树叶?

  (2)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颜色的叶子吗?(板画蓝色树叶)你们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吗?请同学们打开书89页,19课《蓝色的树叶》。

  2、提出学*任务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展示学*成果

  (一)、小组内展示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交流识字方法,我会给生字组词并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全班展示

  1、 读句子识字

  (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铅、削、盒、术用红色区别)

  (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用红色区别)

  2、 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3、 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4、 比较形*字:术、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5、 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美术课绿铅笔惹人爱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皱眉头风景

  6、我从课文插图中知道了什么?

  7、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我们小组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9、指导写字

  (1)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a、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b、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c、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三、课外延伸

  1、让我看到了集体的团结协作.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中,在集体生活中,我该怎样与身边的.人相处呢?

  2、作业设计

  填上合适的词

  一()铅笔一()树叶一()同学

  一()椅子一()刺猬一()板凳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任务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见过的树叶有哪些颜色?(绿色、红色)那么李丽画的树叶为什么是蓝色呢?(出示课题)

  2、提出学*目标

  (1)、 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2)、画出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读出人物表情与对话的语气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4)、能用语气词“吧”“吗”说一句话。

  二、展示学*成果

  (一)、小组内展示

  (1)正确、流利、有朗读课文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试用语气词“吧”“吗”说一句话。

  (二)、全班展示

  1、我能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我想她们说了些什么。

  3、我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生1: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

  生2: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生1: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生2:理解词:吞吞吐吐;…不要…不要…不要….我能用这些词说话。

  生3: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生4: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7、 学*第五自然段

  生1|:出示第二幅插图,我能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生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生3:我能读第五自然段

  生4:我知道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生5:假如我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师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三、创造性展示

  完成“读读说说”中的练*

  1、我能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

  2.我能说一个问句,用上“吗”

  3.我能读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

  4.我能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

  四、知识拓展延伸

  1、在这节课中,我们认识了李丽和林园园,你有什么话对她们说吗?

  2、感谢同学们,在你们身上,让老师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充满友善的***。

  3、作业设计

  (1)我能仿写句子

  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2)、请拿出你手中的笔,描绘出你心中的世界吧!(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自由绘画.或写一段话)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重点难点:

  1、学*生字新词。

  2、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插图,提问:图上画着什么?什么地方让你感到奇怪呢?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同学们看过的树叶一般是什么颜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教师范读,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看实物识字:铅笔笔盒课桌美术课本

  2、读句子识字

  (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铅、削、盒、术用红色区别)

  (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用红色区别)

  3、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比较形*字:术、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6、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美术课绿铅笔惹人爱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皱眉头风景

  四、指导写字

  1、分析字的结构特点

  2、描红

  3、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指导

  (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3)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5、学生练*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

  五、作业设计

  填上合适的词

  一()铅笔一()树叶一()同学

  一()椅子一()刺猬一()板凳

  第二课时

  一、复*

  1、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

  2、“捡绿树叶”游戏。每片绿树叶后藏着若干个生字,全部认对了这片绿树叶就送给她。

  二、朗读感悟

  1、学*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

  (2)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3、学*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3)读第五自然段

  (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三、指导完成“读读说说”中的练*

  1、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

  2、说一个问句,用上“吗”

  3、读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

  4、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

  板书设计:

  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小声借 吞吞吐吐

  等借 怕 不要 不要 不要

  教学目标:

  1. 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2.理解林园园脸红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李丽为什么没接林园园的铅笔.

  教学准备: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师:(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树叶),小朋友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生:一片蓝色的树叶.

  师: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这片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生:真有意思,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蓝色的树叶,这是怎么回事?

  师: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小朋友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想.

  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19课?蓝色的树叶?,一齐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过渡语)要想知道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我们首先得过四道关,只要小朋友们动动小脑筋,顺利地闯过这四关,很快就会找到答案的.有信心吗?

  生:有.

  师:那就赶快读一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先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找出来画上记号,同桌的相互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序号,划生字并相互认读).

  师:现在该小朋友们闯关了,我们看哪个小朋友最勇敢、最聪明,能顺利地闯过这四关,那么老师这里的勇敢星呀、智多星呀就奖给谁.

  ①师:首先第一关:认读生字.(出示各种形状的绿色树叶、黄色树叶、红色树叶).看,老师这里有好多绿树叶、黄树叶、红树叶,漂亮吗?

  生:漂亮.

  师:这每一片树叶后面呀,都藏着一个可爱的生字宝宝,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它们认识认识,交个朋友?

  生:(齐声)想.

  师:让我们以开火车的方式和它们认识吧.哪列火车开得最快?

  生:这列火车开得最快.

  (师出示树叶生字卡,学生轮读.)

  师:小朋友再一起和它们打打招呼!

  (师再次出示树叶生字卡,学生齐读.)

  ②师:同学们第一关闯得真轻松.瞧,第二关又来了.(出示蝴蝶词语卡片),听说这里出现了蓝色的树叶,漂亮的蝴蝶姑娘也飞来了,它们也想来看看是怎么回事.谁来和它们打打招呼?

  生:(纷纷举手)我……我……

  (师出示蝴蝶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师:小朋友再一齐来一遍。

  (师再次出示词语卡片,生齐读,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利用“做动作、举实例、换词”等多种方式来理解“惹人爱、吞吞吐吐、趴在、皱着眉头、不由得”等词)

  ③师:闯过了第二关,我们再来看第三关:课文中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小朋友们举起右手,用手势告诉老师?

  生:(举起右手,伸出五个指头)

  师:哪几位小朋友愿意合作,给大家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呢?

  生:(纷纷举手)我……我……

  (指名串读,学生评议)

  ④师:(高兴地)瞧,小朋友们多勇敢,一连顺利地闯过了三关,让我们勇往直前,直闯第四关,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课文,这一回可要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师:哪一位小朋友勇敢地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讲了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事。

  生:课文主要讲了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事。

  生:课文主要讲了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舍不得借给李丽的事.

  借绿铅笔

  (生边说,老师边板书:李丽 舍不得 林园园)

  师:(表扬)看来,小朋友的表现还真不错,轻轻松松地就闯过了这四关,那么现在小朋友们应该明白“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了吧?谁来告诉老师?

  生:我明白了,原来蓝色的树叶是李丽没借到绿铅笔时用蓝铅笔画的。

  生:我明白了,原来是上美术课,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李丽只好用蓝铅笔画,所以画出来的就是蓝色的树叶。

  师:(表扬)你真聪明,读书真用心,老师奖你一颗智多星。

  三、朗读感悟。

  1、师:(过渡语)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李丽画好了*处的房子,远处的小山.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她会怎样呢?

  生:她会非常着急.

  师:你们在生活、学*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生:遇到过.有一次要上语文课了,我发现我的语文课本没带来,当时我都快急哭了,幸亏我的爸爸及时把语文书给我送来了,我的心才放下来.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着急的心情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师生齐读)

  2、师:(过渡语)着急的李丽此时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发现她已经把树画好了.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于是就向林园园借绿铅笔.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的2-4自然段,把李丽和林园园的对话找出来做上记号,然后再读一读,看看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林园园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句子,然后说出所画句子.)

  ①师:(课件出示第一次对话)小朋友们一起读读这段对话。

  生:(齐读第一次对话)

  师:你从她们的对话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李丽说话时声音很小,她是怕影响了同学们画画。

  生:我体会到了李丽很有礼貌,她借绿铅笔时是用商量的语气跟林园园说的。

  生:我体会到了林园园她不想把绿铅笔借给李丽的。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生;我是从“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有画完呢。”体会出来的。

  师:“吞吞吐吐”是什么意思?她为什么要吞吞吐吐地说?谁能用吞吞吐吐的语气来读一下林园园的话?

  生“吞吞吐吐”是话说的不流利的意思。因为林园园不想把绿铅笔借给李丽,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说,所以就吞吞吐吐地说。(然后用“吞吞吐吐”的语气读一遍)

  师:你们愿意扮演李丽和林园园,来读一读她们的对话吗?

  生:愿意。

  师:那就同位的两个同学相互合作读吧,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能进入角色。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7)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5)份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所以在学*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透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采取先让学生理清故事头绪,再通过朗读、默读、讨论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入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林园园通过这次的事情一定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要知道林园园脸红正是因为她知错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并通过自己的实例解说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明白了今后自己该怎样做。但在广泛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时部分同学还是未能明白。可见,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泛发言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还需要多注意。

  另外,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有些繁琐,层次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探索。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学生学*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通过读和讨论以及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回忆来体会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受到启迪。

  其中在学*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透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采取先让学生理清故事头绪,再通过朗读、默读、讨论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入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林园园通过这次的事情一定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全盘否定一个人。要知道林园园脸红正是因为她知错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记住蓝色的树叶,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通过先说清故事,再体会人物心理的办法,学生很容易的理解到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林园园又为什么会惭愧的脸红,而且在拓展部分,也通过自己的实例解说了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明白了今后自己该怎样做。但在广泛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只有大多数同学说到,有少数同学还是未能明白。可见,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泛发言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还需要多注意。

  另外,因为讲述课文走的是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两条路线,因此,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有些繁琐,层次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探索如何有机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以起到过渡顺畅,升华自然的境界。

  本课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对课文大致了解,为第二课时感情课文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重点是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通过自由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然后找“小教师”领学生字,进行巩固。在指导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

  然后,找同学读课文,生生、师生互评,对于林园园与李丽的对话进行重点指导,过程中安排了挑战读,对读的好的给予鼓励,读对话时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提示应读出相应语气。

  本节课学生学*的积极性较高,师重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师生合作较融洽,不足之处,朗读的参与面小,鼓励性的.语言和物质奖励,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一节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课文非常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由“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不由得脸红了?”为突破口,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为了防止孩子们一味的批判林园园,我将文中的泡泡语“我想对林园园说……”换成了“如果你是林园园,看到李丽没带绿铅笔,你会怎样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本课的教学,我感觉识字教学比较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书写美观、格式正确。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在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时,引导还要细致一点。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小声的说”“吞吞吐吐”等词,是训练低年级学生通过语言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以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教师范读或读得好的学生的朗读,很容易就能读得准确。

  2、在设计“读读说说”这一环节有些脱节,如课后练*的“读读说说”我若是放到学生在理解了人物对话后直接引出“读读说说”效果会更好一些,也顺理成章的进行了语言提升这一训练。

  3、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如在处理人物对话时,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4、在读人物对话时,教师虽然注重了提示语的指导,但学生读的并不是很到位,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范读,才能让学生掌握方法、技巧。

  总之,这节课在我自己看来上的很失败,我还应积极向其他教师学*,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钻研教材,学*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用新的理念来丰富自己,不断地进步,使自己的教学水*更上一层楼。

  《蓝色的树叶》这篇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老师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第二课时学*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识字,初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采用了读课题学生自设疑问的方法导入课文。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很快进入学*状态。在课前我也布置了预*,读书的作业,学生通过自由读文把生字划出来。课堂上我要求他们把划出的生字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说说结构和偏旁部首。然后全班交流重点难记的字词,提示他们使用多种方法。例如:熟字记忆法,换偏旁换部分,猜字谜等等。最后通过开火车读,基本上全班都能轮一遍。在指导初次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

  在第二课时,重点在朗读和语言的积累。我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朗读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很容易能把问句的语气读好,但是却容易忽视细节。比如学生在“把绿铅笔借我用一用行么?”这句话时,课文里需要“小声地”读,不少学生没有注意到这点,反而更大声了。往往需要老师提醒或者暗示。不足之处还有给学生读的时间少了点,对于语感差的学生来说更需要多读。语言的积累我主要通过在读文中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巩固生字,分析三次对话,走进语言的'感情里,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体会“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最后以“我想对林园园说……”“我想对X说……”这样的口语训练收尾,加深学生对这类似问题的体会。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