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说课稿 (菁华5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10-03 00:00:00 说课稿

《江南》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江南》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的学*古诗。本课是一首汉乐府歌辞,是一首极为优秀的小诗。全诗七行两句,描写了江南的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景色秀美,鱼儿自由观快地在莲叶、荷花掩映的碧水中追逐嬉戏。表达出诗人快乐的心境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通过本课的学*,要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学*古诗,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4个生字,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游戏活动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生字,能借助拼音读课文、儿歌等,同时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知识。

  三、说教学设计理念

  1、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古诗。

  2、说设计理念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一年级学生学*更在于兴趣。因而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媒体课件以及图片辅助教学,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兴趣,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其中也安排了游戏学*及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来贯穿于整堂课的学*。使课堂形式丰富有趣,也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创设和小伙伴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学*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为两课时,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我主要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江南美景图片

  一年级学生又是刚入学不久,可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为消除其紧张心理,特意安排学生欣赏美丽的江南图片,让学生放松,同时营造优美的情景,使学生进入学*状态

  2、赞美江南,过渡新课

  (在观看了图片后,教师因势利导的进入新课,带学生去江南)

  (二) 趣味识字

  1、游戏——摘荷叶

  出示贴满荷叶、荷花的小黑板,让学生上台来采摘自己喜欢的荷叶,荷叶背面有本课的生字,该生读对了生字才能摘下荷叶。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字,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

  2、巩固生字

  课件出示荷叶图,荷叶上有生字,请学生依次读生字,课件发出掌声表示鼓励。本环节也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认读生字。

  (三) 朗读训练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体现学生主体性)。

  (2)同桌读(通过两人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3)指名读(让学生试读,教师加以指导,纠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4)齐读(在集体的朗读下,进一步帮助个别学生纠正字音)

  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教师有效的范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给学生一个模仿的榜样)

  (2)学生模仿教师练*读(给学生时间练读,充分发挥儿童爱模仿的天性)

  (3)指名读、检测(检测学生的朗读、针对不足加以引导、纠正)

  (4)齐读(集体读古诗,训练学生读出节奏)

  3、师生对读、赛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提高朗读水*)

  (1)A、教师与学生对读;B、男、女生对读(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古诗)

  (2)快慢赛读

  (教师与学生赛读,通过快慢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读古诗时的快慢)

  (3)轻重赛读

  (通过轻重赛读,让学生感受读古诗的轻缓)

  (4)快乐读

  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融入到情景中,快乐的朗读。

  4、背读课文,演背古诗

  (1) 试背古诗

  让学生边背边想像池塘里的美景,感悟鱼儿嬉戏的快乐。

  (2) 贴背

  让学生边背边贴图片,完成一幅美丽的江南图。

  (3) 读背

  让男同学充当荷叶,女同学充当荷花,指名同学来当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边演边背古诗,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得到升华。

  五、拓展、结课

  1、 播放更多的江南美景图片

  带学生观赏,游览江南,与开课时的观赏相呼应。让学生在从开始欣赏美景进入学*,则再次欣赏美景完成学*,让整堂课都被江南的诗情画意所包围。

  2、 学生学着鱼儿游出教室

  再次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充当鱼儿游出教室,让课堂知识融入生活。

《江南》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忆江南》这一首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领学生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而《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

  二、说目标

  依据单元目标、学生的认知水*、新课标要求及词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三、说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四、说教学法:

  本首词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27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学*目标,学情等,着眼学生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读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读,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意境,解题入情

  1、同学们,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今天,就先让我们一块走*江南,去领略它的美景。(课件播放配乐江南风景图,)。

  2、欣赏完江南美景,学生畅谈感受,并交流赞美江南美景的古诗词。

  3、歌咏江南的诗词颇多,但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板书课题:忆江南。引导学生理解“忆”,了解“词”与“词牌”。教师配乐范读这首词。

  [设计理念]: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配以美丽的画面,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释义,感知促情

  学生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指导读出词的节奏,并试着说一说这首词的大意。(注意“蓝”的理解)

  [设计理念]:初读感知是深入感悟的基础,本首词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首词,因此要指导读准节奏,并初步感知词的大意,为深入感悟做好铺垫。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品读一、二句。

  这首词中的哪个词点出了诗人忆江南的原因?(板书:好)

  (1) 读着这个“好”字,你们会想起哪些江南的美景?(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桃红柳绿 、莺歌燕舞、草长莺飞、小桥流水等)

  (2)道不完的江南美景,白居易却只用一个“好”字来赞美!这个“好”字,用得多妙啊!我们细细品读1、2句吧!

  (3)重点理解“风景旧曾谙”的“谙”字。

  感受古典诗词语言精妙,并朗读品味这两句话。

  2、品读三、四句。

  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课件出示3、4句)引导学生发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两句,并品读体会这两句写的好在哪?(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借助比喻“红胜火”和“绿如蓝”,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

  (1)品读想象画面。读着读着,这些美丽的景物和艳丽的色彩组合在一起,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是啊,多美啊!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配乐朗读。

  (3)这两句词啊,我们越读越有味!这味道,其实不仅仅来自风景,还来自词句本身的魅力,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风景啊!(板书:景)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

  3、品读第五句——反问句。

  江南如此之好能不忆江南?(板书:忆)学生品读反问句。

  [设计理念]:以“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词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读,并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最后,以反问句为归宿点,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思念之情。

  (四)结合资料,深入悟情

  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

  1、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诗人写作背景资料。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在那里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三年任满,公元824年,他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他又从杭州带走了什么呢?“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区区小石片,却着实地叫他安不了心呢。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一组《忆江南》。

  诗人死于8年后的公元846年,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2、师:读了这几段文字,你对这首词有了哪些新的理解?(板书:情)

  3、教师引读:是啊——

  江南人民对诗人如此的爱戴,让诗人

  “能不忆江南?”

  诗人对江南人民如此深切的思念,让诗人

  “能不忆江南?”

  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的眷恋之情,让诗人

  “能不忆江南?”

  诗人心中那忘不掉、抹不掉的江南情结,让诗人

  “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那是一幅幅令人难忘的江南美景图!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忆着……请大家回读全词!

  江南好,那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着……接着读全词)

  江南好,那儿还凝聚着一帮朋友,一方百姓的情啊!因此,白居易痴痴地想念着……(再读全词)

  4、小结升华: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诗人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诗人忆的就是这份“好”啊!(完善板书:将“好、景、忆、情”四字用线连成一个大圈。)

  [设计理念]:“情到深处方知浓。”了解诗人的背景资料之后,相信大家对这首词会有更深的体会。诗人忆的不仅是江南景,还有江南人、江南情。在反复几次的感情回读中,那份情将更深,那份意将更浓。

  (五)拓展赏词,浓情延续

  1、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大家请看:请大家读一读这两首词,你又读到了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古人唱歌兼唱情!”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播放江南曲听吟唱)你从这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听出了什么?

  2、融入你们的这些感受,请大家再次朗读这三首词。(配上悠扬的音乐)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值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请大家将这组千古绝唱《忆江南》背一背吧。

  六、说板书

  附:板书设计:

  忆江南

  景

  好 忆

  情

  “好、景、忆、情”四字用线连成一个大圈,使本首词内容的精华所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

《江南》说课稿3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忆江南》。

  一、说教材:

  歌曲《忆江南》的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所写的,原作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戴于吾先生为该诗配上了优美、婉转的旋律,更加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情感目标:通过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与赞美。

  3、创新目标:在欣赏、体验、合作、探究、等音乐活动中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对江南文化有感性的认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教学难点是:

  1、指导学生准确地演唱一字多音,并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如画般的甜甜的江南。

  2、了解*五声调式及民间常用手法:“鱼咬尾”。

  四、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舞蹈激趣法、听唱法、学科综合法、拓展延伸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

  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看江南舞——赏江南景——诵江南诗——唱江南曲,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江南的音乐,了解江南文化。

  五、说课前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舞蹈用具油纸伞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音舞激趣

  首先我给学生带来一段富有江南特色的古典舞——《梦忆江南》,一下子就让学生感受到江南的优美、委婉,清澈与灵动,接着让学生赏江南景,品江南诗,感受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设计意图:民族的舞蹈表演不仅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学*的兴趣,也直接导入本课的学*,点明了蕴含其中的江南文化。】

  二、初赏歌曲,借“境”生情

  本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走进江南,了解他们的文化特色,完整地欣赏歌曲《忆江南》,并说说对歌曲的感受?

  【设计意图:用美的意境去初步认知歌曲的美,让学生从歌曲的文化背景中,感受江南浓郁的特色。】

  三、学唱歌曲,细“味”感受

  1、首先,我通过范唱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韵味儿。然后采用引导、对比,来解决本课的一字多音,音断气不断等教学难点。

  2、在歌曲处理方面通过对歌曲的力度对比、强弱变化,让学生充分体验江南音乐语言的柔美。并把《忆江南》的其他两首词也加上旋律,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有感情的去演唱。

  3、通过唱歌谱,了解*的五声调式及民间常用手法:“鱼咬尾”。这也是我解决本课教学难点的措施之一。

  4、教师总结:《忆江南》的词写得太美了,这么美的词让很多的作曲家都为它倾倒,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首不同版本的《忆江南》,听一听,想一想:同样的歌词,不同的曲调,带给你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引入下一环节

  四、欣赏探究,融入艺术

  本环节首先我让学生听赏不同版本的《忆江南》,接着让学生带着问

  题欣赏音乐电视《忆江南》,然后小组讨论:江南音乐如此之美,这与哪些元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欣赏、讨论、探究中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总结:是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音乐如此之美,这与它们的人物性格、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使歌曲的演唱更新颖、更丰富,老师还特别编写了另一段旋律,引入下一个环节

  五、二度创编,集体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我对歌曲的深入理解,创编了简单的二部和声,并与学生合作展示,这样设计不仅可以挖掘歌曲的内涵,在保留歌曲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让学生有了不同的体验,这也是对学生思想情感和审美上的升华】

  六、课堂小结

  美丽的江南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曲歌、一段舞,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让我们对着美丽的江南,赞叹一声:江南,我爱你!

《江南》说课稿4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 古诗词三首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 四 )年级( 下)册第(一 )单元的第(1)篇课文中的第三首古诗,该单元以(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为主题展开。《忆江南》

  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诗歌的大意是: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

  教学目标为:

  1.会写“谙”这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3.学*通过看注解,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抓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重点诗句,想像诗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一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背诵诗歌。 难点(一句话):结合具体诗句想象诗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1个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于是我将“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中背诵优美诗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四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配乐江南风景图,将学生带入情境。随后揭开课题,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首先我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诗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诗歌语言精炼,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熟读诗歌,接着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理解句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是这样

  做的:先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这一环节体现学生是学*的小主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我会作如下点拨:《忆江南》中的“旧曾谙”要交待诗人的生活背景(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好:美好 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 忆:想念、想起再引导学生查字词典帮助理解。让学生串连起来把诗歌的大意说说。理解诗歌的大意后为接下来的品读重点诗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朗读好的代表示范朗读诗歌,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诗歌画面,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日出江花红胜地红,春来江水绿如蓝。” 想一想江边的花为什么会红胜火,江水为什么会绿如蓝呢?提示学生眼睛看着文字,嘴上说着语句,脑海想像画面(太阳很红,花儿在太阳的照射下,更红了,胜地过了火焰。美丽的江水绿得很纯净,如同蓝草一般)。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诗歌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想象诗句画面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诗句。让学生由抽象的 转化到具体可感的画面上来。我借助多媒体展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诗歌情境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诗句,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图画,引读课文,使

  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祖国山水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安排作业,复*强化。为了复*、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优美的意境陪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请大家背诵默写这首诗; 2:摘抄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时间控制1分钟)

  忆――江南好――景美

  最后,我谈一下设计这样的教学思路,首先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 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我始终把“朗读”和“背诵”这一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象,逐渐达到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目的。其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处处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体验情感,真正把学生融入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只是在适时处指导、引导,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体现了知识是自己学会的这一理念。再次,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抓住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悟、品、诵、拓展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创新,真正受到美的熏陶。

《江南》说课稿5

  在温庭筠的《望江南》这首词的教学中,我认为是教学生学*词之中的较成功的一节课。《望江南》是一首言简意丰的闺怨词,短短27字含蓄不尽地描摹出思妇的千般柔情,倾倒古今无数读者。

  学*这首词,我把重点确定为:让学生体会其画面美、语言美、情感美,以品味语言理解词中女主人公内心感受。课堂内的教和学较成功,教后想来,这主要是抓住了这首词的要点,教学时能充分利用学生生活资源,遵循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上的特点的缘故。

  以往我在教诗词时,总*惯于在参考书上寻找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这样学*进展非常顺利,然而学过以后学生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情感体验等语文综合素质,没有丝毫进展。当我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以后,课堂上,我就开始把时间充分的留给学生去概括、去体会、去感悟品味,去探究,也许学生回答的问题不是完全正确的,但我认为只要有计划、有目的的持之以恒地坚持去训练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和想象能力等会得以质的飞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围绕学*重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在来反思那节果成功之处是教师能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

  一、能让学生的眼亮起来。

  以前预*新课时,我往往采用资料助读的方法。诸如介绍作者作品、时代背景,文学常识等,学生被迫记笔记,他们那时总是两眼呆直,满脸困惑。这次在学*《望江南》时,同样是资料助读,不过地点是多媒体教室,还增添了画面和背景音乐,学生的眼睛顿时亮起来了。或是对作者“少负才华,长于诗赋,然而生性傲岸,好讥讽权贵”而敬仰,或是对他“因得罪宰相令狐绚而累试不第;又因长期出入歌楼妓馆”而同情;或是他们对花间词语言风格上“秾艳绮丽,细腻婉媚”感兴趣……这些现在反思起来不外乎是学生对这样的词和这样的人觉得很实在而又很真切;是温庭筠的个性与他们张扬的个性有相同之处;或是他们对多媒体课件的若干画面感到很新鲜。总之,在那节课上,学得很用功,他们明亮的眼睛总是不断地凝视着画面,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二、能让学生的口说出来。

  上课时,首先,我让学生七嘴八舌诉说盼亲人的心情,然后再说亲人不来的感受。这是在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当学生有了兴趣后,我就让学生读书三、五遍,并提示这五句,其实也可以转化成五幅连续的画面,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口头描述画面。当学生读书停下后,立马就有八、九名学生争相发言,其中三名学生能将词的内容转成画面而形象地描述,主人公心理层次能很准确的表明出来。那时,我及时鼓励学生:“不错,你的思考是积极的,想象很丰富,你能够描述出来,是你进步的表现。”学生在学*中有了成就感。学起来就更有劲了。如课中纷纷答题、互相补充或学生纠错,声声入耳。过后,我想到了这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缘故,学生的兴趣一旦调动起来,学*的主体地位就更能突出了。而当表扬或鼓励成了学*的动力后,学生就会更加好学和乐学了。

  三、能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这里所体现在品味赏析方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进入情境来品析词的情感美。如,我问开头“梳洗罢”体会主人公是什么心情?“罢”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有的学生品味道,这三字使开头含有喜庆气氛,含有一片深情。有的品味道:这是“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她打扮给她的心上人看的。有的同学则认为“久别胜新婚”,思妇不仅时刻盼望着丈夫回来,而且要在丈夫来到时一展自己的照人光彩与青春魅力,唤醒其久违了的夫妻情爱! “罢”字好,在于写出了主人公清早就急切想见情人的心情(笑)!这是学生用心品味到的人世间美好的情感!

  然后,师问:“独倚望江楼”谁来演示一下?这时学生在下面各自展示不同的造型。过了一会儿后,他们推荐文娱委员做了一个“倚楼眺望”动作(笑)。后来,众学生品析,教师归纳:天际识归舟,其情殷殷,希望满怀;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一天,多么不同寻常而富有美感。接着师续问:“此句中的‘独’字,也有特殊含义,你明白吗?”学生酝酿了一阵后,终于品味出来了,后经整理是这样的:思妇是独自一人,她打扮得如此俏丽动人又怕人见,是她羞惭心理的写照。故思妇眺望、企盼情人之举动、又有怕人见到的羞怯心绪,这自然有一种凄清的美感效果。这之后,我让学生说出这句与上句“梳洗罢”的关系:学生很快明确到这是“梳洗罢”之后心理及行为的继续与深化。教过之后,我反思到:学生是学*的主体,运用好他们生活和情感体验的资源,把他们置身于情境之中,或者采取换位的方式来品析,这样化难为易,化古为今,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接着,我让学生再联系我们盼亲友的经历,继续细心地品味词的情感美。 这着重表现在“过尽千帆皆不是””到结束部分。在课堂上,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如有的说:从早到晚,这一漫长难耐的焦躁时光,主人公带着玫瑰色的希望,她无数次盼望终于成死灰的泡影。有的说:这里看得出来她今天又是白等了,女主人公痴痴情深打动着读者的心灵!还有的说道:我们的心情随着主人公一腔愁思而化为悠悠江水,脉脉斜晖,真正体会到,白日的梳洗、眺望不仅未能解愁,反而使愁思加重……这时的课堂气氛空前活跃,由此可见,词中的主人公哀伤失望之情和学生情感经历产生了共鸣!由此可见,处于青春时期的中学生,一旦进入情境时,就会容易动情。将其情感因素用于学*恋歌情诗和闺怨词上是大有收益的!

  四、能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这首词是小令,共五句话,每句话就是一幅画面。如“斜晖脉脉水悠悠”,景情交融。那夕阳余辉依恋江水之景,何尝不是思妇“如之何勿思”的相思依恋之情?这里的斜晖与悠悠江水每天此时相拥相恋,缠绵于暮色之中,不忍心分手,此处描画出一幅夕阳无限好的美丽图画,不正是人间夫妇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的某种象征吗。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怎能不让思妇肠断呢?”这样的画面,前面已经口头描述过了,当课上到这里时,我就立马上让学生的手动起来了,那就是任选一句词来描图。在事实上,这里进行了跨学科的学*,学生都很乐意,他们画呀画的,忙得不亦乐乎。等到他们画好后,我就让他们的代表到前面展示并讲解那样画的理由。随后学生有五、六个纷纷上台来,他们一手拿图,一手指点,一边讲解,显得十分自信。台下不时地响起掌声!最后,我逐一展示多媒体画面(词配画五幅),让学生欣赏欣赏!事实上,在教学时,有时要跨学科学*,利用其它学科资源作为调节和补充,既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又能补充或深化学*的内容,这在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智能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至于课中品味词的语言美,也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我在那节课里是让学生自选角度来品味的,或音韵节奏上,或用词表情达意上等.程序是:先独立自品,后在小组内交流、点评、补充,最后落实于书面赏析,以“这首词的语言美表现在……”为格式写下一段文字,待相互交流、点评后,就推荐好的*作在班上交流。这样使学生眼动、口动、心动、手动的一节课,我认为上得较为成功!


《江南》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江南》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1)

——《江南》说课稿 (菁华5篇)

《江南》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江南》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的学*古诗。本课是一首汉乐府歌辞,是一首极为优秀的小诗。全诗七行两句,描写了江南的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景色秀美,鱼儿自由观快地在莲叶、荷花掩映的碧水中追逐嬉戏。表达出诗人快乐的心境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通过本课的学*,要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学*古诗,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4个生字,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游戏活动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生字,能借助拼音读课文、儿歌等,同时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知识。

  三、说教学设计理念

  1、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古诗。

  2、说设计理念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一年级学生学*更在于兴趣。因而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媒体课件以及图片辅助教学,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兴趣,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其中也安排了游戏学*及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来贯穿于整堂课的学*。使课堂形式丰富有趣,也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创设和小伙伴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学*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为两课时,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我主要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江南美景图片

  一年级学生又是刚入学不久,可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为消除其紧张心理,特意安排学生欣赏美丽的江南图片,让学生放松,同时营造优美的情景,使学生进入学*状态

  2、赞美江南,过渡新课

  (在观看了图片后,教师因势利导的进入新课,带学生去江南)

  (二) 趣味识字

  1、游戏——摘荷叶

  出示贴满荷叶、荷花的小黑板,让学生上台来采摘自己喜欢的荷叶,荷叶背面有本课的生字,该生读对了生字才能摘下荷叶。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字,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

  2、巩固生字

  课件出示荷叶图,荷叶上有生字,请学生依次读生字,课件发出掌声表示鼓励。本环节也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认读生字。

  (三) 朗读训练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体现学生主体性)。

  (2)同桌读(通过两人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3)指名读(让学生试读,教师加以指导,纠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4)齐读(在集体的朗读下,进一步帮助个别学生纠正字音)

  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教师有效的范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给学生一个模仿的榜样)

  (2)学生模仿教师练*读(给学生时间练读,充分发挥儿童爱模仿的天性)

  (3)指名读、检测(检测学生的朗读、针对不足加以引导、纠正)

  (4)齐读(集体读古诗,训练学生读出节奏)

  3、师生对读、赛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提高朗读水*)

  (1)A、教师与学生对读;B、男、女生对读(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古诗)

  (2)快慢赛读

  (教师与学生赛读,通过快慢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读古诗时的快慢)

  (3)轻重赛读

  (通过轻重赛读,让学生感受读古诗的轻缓)

  (4)快乐读

  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融入到情景中,快乐的朗读。

  4、背读课文,演背古诗

  (1) 试背古诗

  让学生边背边想像池塘里的美景,感悟鱼儿嬉戏的快乐。

  (2) 贴背

  让学生边背边贴图片,完成一幅美丽的江南图。

  (3) 读背

  让男同学充当荷叶,女同学充当荷花,指名同学来当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边演边背古诗,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得到升华。

  五、拓展、结课

  1、 播放更多的江南美景图片

  带学生观赏,游览江南,与开课时的观赏相呼应。让学生在从开始欣赏美景进入学*,则再次欣赏美景完成学*,让整堂课都被江南的诗情画意所包围。

  2、 学生学着鱼儿游出教室

  再次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充当鱼儿游出教室,让课堂知识融入生活。

《江南》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忆江南》这一首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领学生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而《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

  二、说目标

  依据单元目标、学生的认知水*、新课标要求及词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三、说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四、说教学法:

  本首词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27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学*目标,学情等,着眼学生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读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读,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意境,解题入情

  1、同学们,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今天,就先让我们一块走*江南,去领略它的美景。(课件播放配乐江南风景图,)。

  2、欣赏完江南美景,学生畅谈感受,并交流赞美江南美景的古诗词。

  3、歌咏江南的诗词颇多,但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板书课题:忆江南。引导学生理解“忆”,了解“词”与“词牌”。教师配乐范读这首词。

  [设计理念]: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配以美丽的画面,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释义,感知促情

  学生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指导读出词的节奏,并试着说一说这首词的大意。(注意“蓝”的理解)

  [设计理念]:初读感知是深入感悟的基础,本首词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首词,因此要指导读准节奏,并初步感知词的大意,为深入感悟做好铺垫。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品读一、二句。

  这首词中的哪个词点出了诗人忆江南的原因?(板书:好)

  (1) 读着这个“好”字,你们会想起哪些江南的美景?(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桃红柳绿 、莺歌燕舞、草长莺飞、小桥流水等)

  (2)道不完的江南美景,白居易却只用一个“好”字来赞美!这个“好”字,用得多妙啊!我们细细品读1、2句吧!

  (3)重点理解“风景旧曾谙”的“谙”字。

  感受古典诗词语言精妙,并朗读品味这两句话。

  2、品读三、四句。

  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课件出示3、4句)引导学生发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两句,并品读体会这两句写的好在哪?(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借助比喻“红胜火”和“绿如蓝”,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

  (1)品读想象画面。读着读着,这些美丽的景物和艳丽的色彩组合在一起,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是啊,多美啊!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配乐朗读。

  (3)这两句词啊,我们越读越有味!这味道,其实不仅仅来自风景,还来自词句本身的魅力,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风景啊!(板书:景)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

  3、品读第五句——反问句。

  江南如此之好能不忆江南?(板书:忆)学生品读反问句。

  [设计理念]:以“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词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读,并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最后,以反问句为归宿点,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思念之情。

  (四)结合资料,深入悟情

  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

  1、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诗人写作背景资料。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在那里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三年任满,公元824年,他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他又从杭州带走了什么呢?“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区区小石片,却着实地叫他安不了心呢。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一组《忆江南》。

  诗人死于8年后的公元846年,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2、师:读了这几段文字,你对这首词有了哪些新的理解?(板书:情)

  3、教师引读:是啊——

  江南人民对诗人如此的爱戴,让诗人

  “能不忆江南?”

  诗人对江南人民如此深切的思念,让诗人

  “能不忆江南?”

  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的眷恋之情,让诗人

  “能不忆江南?”

  诗人心中那忘不掉、抹不掉的江南情结,让诗人

  “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那是一幅幅令人难忘的江南美景图!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忆着……请大家回读全词!

  江南好,那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着……接着读全词)

  江南好,那儿还凝聚着一帮朋友,一方百姓的情啊!因此,白居易痴痴地想念着……(再读全词)

  4、小结升华: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诗人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诗人忆的就是这份“好”啊!(完善板书:将“好、景、忆、情”四字用线连成一个大圈。)

  [设计理念]:“情到深处方知浓。”了解诗人的背景资料之后,相信大家对这首词会有更深的体会。诗人忆的不仅是江南景,还有江南人、江南情。在反复几次的感情回读中,那份情将更深,那份意将更浓。

  (五)拓展赏词,浓情延续

  1、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大家请看:请大家读一读这两首词,你又读到了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古人唱歌兼唱情!”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播放江南曲听吟唱)你从这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听出了什么?

  2、融入你们的这些感受,请大家再次朗读这三首词。(配上悠扬的音乐)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值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请大家将这组千古绝唱《忆江南》背一背吧。

  六、说板书

  附:板书设计:

  忆江南

  景

  好 忆

  情

  “好、景、忆、情”四字用线连成一个大圈,使本首词内容的精华所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

《江南》说课稿3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忆江南》。

  一、说教材:

  歌曲《忆江南》的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所写的,原作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戴于吾先生为该诗配上了优美、婉转的旋律,更加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情感目标:通过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与赞美。

  3、创新目标:在欣赏、体验、合作、探究、等音乐活动中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对江南文化有感性的认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教学难点是:

  1、指导学生准确地演唱一字多音,并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如画般的甜甜的江南。

  2、了解*五声调式及民间常用手法:“鱼咬尾”。

  四、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舞蹈激趣法、听唱法、学科综合法、拓展延伸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

  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看江南舞——赏江南景——诵江南诗——唱江南曲,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江南的音乐,了解江南文化。

  五、说课前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舞蹈用具油纸伞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音舞激趣

  首先我给学生带来一段富有江南特色的古典舞——《梦忆江南》,一下子就让学生感受到江南的优美、委婉,清澈与灵动,接着让学生赏江南景,品江南诗,感受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设计意图:民族的舞蹈表演不仅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学*的兴趣,也直接导入本课的学*,点明了蕴含其中的江南文化。】

  二、初赏歌曲,借“境”生情

  本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走进江南,了解他们的文化特色,完整地欣赏歌曲《忆江南》,并说说对歌曲的感受?

  【设计意图:用美的意境去初步认知歌曲的美,让学生从歌曲的文化背景中,感受江南浓郁的特色。】

  三、学唱歌曲,细“味”感受

  1、首先,我通过范唱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韵味儿。然后采用引导、对比,来解决本课的一字多音,音断气不断等教学难点。

  2、在歌曲处理方面通过对歌曲的力度对比、强弱变化,让学生充分体验江南音乐语言的柔美。并把《忆江南》的其他两首词也加上旋律,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有感情的去演唱。

  3、通过唱歌谱,了解*的五声调式及民间常用手法:“鱼咬尾”。这也是我解决本课教学难点的措施之一。

  4、教师总结:《忆江南》的词写得太美了,这么美的词让很多的作曲家都为它倾倒,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首不同版本的《忆江南》,听一听,想一想:同样的歌词,不同的曲调,带给你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引入下一环节

  四、欣赏探究,融入艺术

  本环节首先我让学生听赏不同版本的《忆江南》,接着让学生带着问

  题欣赏音乐电视《忆江南》,然后小组讨论:江南音乐如此之美,这与哪些元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欣赏、讨论、探究中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总结:是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音乐如此之美,这与它们的人物性格、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使歌曲的演唱更新颖、更丰富,老师还特别编写了另一段旋律,引入下一个环节

  五、二度创编,集体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我对歌曲的深入理解,创编了简单的二部和声,并与学生合作展示,这样设计不仅可以挖掘歌曲的内涵,在保留歌曲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让学生有了不同的体验,这也是对学生思想情感和审美上的升华】

  六、课堂小结

  美丽的江南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曲歌、一段舞,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让我们对着美丽的江南,赞叹一声:江南,我爱你!

《江南》说课稿4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 古诗词三首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 四 )年级( 下)册第(一 )单元的第(1)篇课文中的第三首古诗,该单元以(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为主题展开。《忆江南》

  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诗歌的大意是: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

  教学目标为:

  1.会写“谙”这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3.学*通过看注解,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抓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重点诗句,想像诗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一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背诵诗歌。 难点(一句话):结合具体诗句想象诗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1个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于是我将“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中背诵优美诗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四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配乐江南风景图,将学生带入情境。随后揭开课题,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首先我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诗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诗歌语言精炼,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熟读诗歌,接着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理解句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是这样

  做的:先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这一环节体现学生是学*的小主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我会作如下点拨:《忆江南》中的“旧曾谙”要交待诗人的生活背景(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好:美好 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 忆:想念、想起再引导学生查字词典帮助理解。让学生串连起来把诗歌的大意说说。理解诗歌的大意后为接下来的品读重点诗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朗读好的代表示范朗读诗歌,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诗歌画面,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日出江花红胜地红,春来江水绿如蓝。” 想一想江边的花为什么会红胜火,江水为什么会绿如蓝呢?提示学生眼睛看着文字,嘴上说着语句,脑海想像画面(太阳很红,花儿在太阳的照射下,更红了,胜地过了火焰。美丽的江水绿得很纯净,如同蓝草一般)。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诗歌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想象诗句画面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诗句。让学生由抽象的 转化到具体可感的画面上来。我借助多媒体展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诗歌情境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诗句,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图画,引读课文,使

  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祖国山水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安排作业,复*强化。为了复*、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优美的意境陪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请大家背诵默写这首诗; 2:摘抄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时间控制1分钟)

  忆――江南好――景美

  最后,我谈一下设计这样的教学思路,首先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 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我始终把“朗读”和“背诵”这一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象,逐渐达到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目的。其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处处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体验情感,真正把学生融入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只是在适时处指导、引导,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体现了知识是自己学会的这一理念。再次,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抓住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悟、品、诵、拓展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创新,真正受到美的熏陶。

《江南》说课稿5

  在温庭筠的《望江南》这首词的教学中,我认为是教学生学*词之中的较成功的一节课。《望江南》是一首言简意丰的闺怨词,短短27字含蓄不尽地描摹出思妇的千般柔情,倾倒古今无数读者。

  学*这首词,我把重点确定为:让学生体会其画面美、语言美、情感美,以品味语言理解词中女主人公内心感受。课堂内的教和学较成功,教后想来,这主要是抓住了这首词的要点,教学时能充分利用学生生活资源,遵循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上的特点的缘故。

  以往我在教诗词时,总*惯于在参考书上寻找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这样学*进展非常顺利,然而学过以后学生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情感体验等语文综合素质,没有丝毫进展。当我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以后,课堂上,我就开始把时间充分的留给学生去概括、去体会、去感悟品味,去探究,也许学生回答的问题不是完全正确的,但我认为只要有计划、有目的的持之以恒地坚持去训练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和想象能力等会得以质的飞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围绕学*重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在来反思那节果成功之处是教师能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

  一、能让学生的眼亮起来。

  以前预*新课时,我往往采用资料助读的方法。诸如介绍作者作品、时代背景,文学常识等,学生被迫记笔记,他们那时总是两眼呆直,满脸困惑。这次在学*《望江南》时,同样是资料助读,不过地点是多媒体教室,还增添了画面和背景音乐,学生的眼睛顿时亮起来了。或是对作者“少负才华,长于诗赋,然而生性傲岸,好讥讽权贵”而敬仰,或是对他“因得罪宰相令狐绚而累试不第;又因长期出入歌楼妓馆”而同情;或是他们对花间词语言风格上“秾艳绮丽,细腻婉媚”感兴趣……这些现在反思起来不外乎是学生对这样的词和这样的人觉得很实在而又很真切;是温庭筠的个性与他们张扬的个性有相同之处;或是他们对多媒体课件的若干画面感到很新鲜。总之,在那节课上,学得很用功,他们明亮的眼睛总是不断地凝视着画面,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二、能让学生的口说出来。

  上课时,首先,我让学生七嘴八舌诉说盼亲人的心情,然后再说亲人不来的感受。这是在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当学生有了兴趣后,我就让学生读书三、五遍,并提示这五句,其实也可以转化成五幅连续的画面,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口头描述画面。当学生读书停下后,立马就有八、九名学生争相发言,其中三名学生能将词的内容转成画面而形象地描述,主人公心理层次能很准确的表明出来。那时,我及时鼓励学生:“不错,你的思考是积极的,想象很丰富,你能够描述出来,是你进步的表现。”学生在学*中有了成就感。学起来就更有劲了。如课中纷纷答题、互相补充或学生纠错,声声入耳。过后,我想到了这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缘故,学生的兴趣一旦调动起来,学*的主体地位就更能突出了。而当表扬或鼓励成了学*的动力后,学生就会更加好学和乐学了。

  三、能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这里所体现在品味赏析方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进入情境来品析词的情感美。如,我问开头“梳洗罢”体会主人公是什么心情?“罢”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有的学生品味道,这三字使开头含有喜庆气氛,含有一片深情。有的品味道:这是“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她打扮给她的心上人看的。有的同学则认为“久别胜新婚”,思妇不仅时刻盼望着丈夫回来,而且要在丈夫来到时一展自己的照人光彩与青春魅力,唤醒其久违了的夫妻情爱! “罢”字好,在于写出了主人公清早就急切想见情人的心情(笑)!这是学生用心品味到的人世间美好的情感!

  然后,师问:“独倚望江楼”谁来演示一下?这时学生在下面各自展示不同的造型。过了一会儿后,他们推荐文娱委员做了一个“倚楼眺望”动作(笑)。后来,众学生品析,教师归纳:天际识归舟,其情殷殷,希望满怀;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一天,多么不同寻常而富有美感。接着师续问:“此句中的‘独’字,也有特殊含义,你明白吗?”学生酝酿了一阵后,终于品味出来了,后经整理是这样的:思妇是独自一人,她打扮得如此俏丽动人又怕人见,是她羞惭心理的写照。故思妇眺望、企盼情人之举动、又有怕人见到的羞怯心绪,这自然有一种凄清的美感效果。这之后,我让学生说出这句与上句“梳洗罢”的关系:学生很快明确到这是“梳洗罢”之后心理及行为的继续与深化。教过之后,我反思到:学生是学*的主体,运用好他们生活和情感体验的资源,把他们置身于情境之中,或者采取换位的方式来品析,这样化难为易,化古为今,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接着,我让学生再联系我们盼亲友的经历,继续细心地品味词的情感美。 这着重表现在“过尽千帆皆不是””到结束部分。在课堂上,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如有的说:从早到晚,这一漫长难耐的焦躁时光,主人公带着玫瑰色的希望,她无数次盼望终于成死灰的泡影。有的说:这里看得出来她今天又是白等了,女主人公痴痴情深打动着读者的心灵!还有的说道:我们的心情随着主人公一腔愁思而化为悠悠江水,脉脉斜晖,真正体会到,白日的梳洗、眺望不仅未能解愁,反而使愁思加重……这时的课堂气氛空前活跃,由此可见,词中的主人公哀伤失望之情和学生情感经历产生了共鸣!由此可见,处于青春时期的中学生,一旦进入情境时,就会容易动情。将其情感因素用于学*恋歌情诗和闺怨词上是大有收益的!

  四、能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这首词是小令,共五句话,每句话就是一幅画面。如“斜晖脉脉水悠悠”,景情交融。那夕阳余辉依恋江水之景,何尝不是思妇“如之何勿思”的相思依恋之情?这里的斜晖与悠悠江水每天此时相拥相恋,缠绵于暮色之中,不忍心分手,此处描画出一幅夕阳无限好的美丽图画,不正是人间夫妇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的某种象征吗。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怎能不让思妇肠断呢?”这样的画面,前面已经口头描述过了,当课上到这里时,我就立马上让学生的手动起来了,那就是任选一句词来描图。在事实上,这里进行了跨学科的学*,学生都很乐意,他们画呀画的,忙得不亦乐乎。等到他们画好后,我就让他们的代表到前面展示并讲解那样画的理由。随后学生有五、六个纷纷上台来,他们一手拿图,一手指点,一边讲解,显得十分自信。台下不时地响起掌声!最后,我逐一展示多媒体画面(词配画五幅),让学生欣赏欣赏!事实上,在教学时,有时要跨学科学*,利用其它学科资源作为调节和补充,既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又能补充或深化学*的内容,这在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智能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至于课中品味词的语言美,也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我在那节课里是让学生自选角度来品味的,或音韵节奏上,或用词表情达意上等.程序是:先独立自品,后在小组内交流、点评、补充,最后落实于书面赏析,以“这首词的语言美表现在……”为格式写下一段文字,待相互交流、点评后,就推荐好的*作在班上交流。这样使学生眼动、口动、心动、手动的一节课,我认为上得较为成功!


《江南》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2)

——《江南》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主要抓住孩子们对诗歌的整体把握,知道诗中描绘的是怎么样一幅场景,以及对“莲叶何田田”及“戏”字等重点词句的解读。

  首先,让孩子在已学拼音的基础上,自由练读诗句,并提出练读要求:将自己识读有困难的字圈出来,重点练读。然后在小组间比一比谁的朗读最标准,声音响亮且落落大方,

  充分调动孩子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逐句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视觉感知荷塘的美丽,体会“莲叶何田田”的中莲叶的多与美。并经由播放动画“鱼戏莲叶间”,让孩子们在动态中感知鱼儿的自由自在与悠然自得。最后,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准确记住诗中的四个方位词,我采用的方式是动作配合。每个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分别向“东、西、南、北”不同的方向作小鱼状“游走”,经过多次的动作游戏练*,孩子们都能在教室内准确辨别和掌握各个方向,同时也感受到了鱼儿们的快乐。总的来说,这是我自己上得比较生动的一课,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

  然而,当我听完师傅华老师的展示课后,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还是有很多。

  华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意境优美,充满着童真童趣。简笔绘画带出问题: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世界上最长的江是哪条?充分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引出课题。手绘图片贴出意境:在孩子们读课文的同时,从莲叶到莲花,从莲花到莲藕再到小鱼,一幅美丽的鱼戏荷塘图就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整个教室顿时鲜亮了起来!看着生动的图片,配上悠扬的音乐,孩子们韵味十足的朗读将每一位老师都带入了那热闹而美丽的荷塘深处。识字教学生动实用:长江里水多,“三点水”加“工”就快速地记住了“江”的字形;鱼儿的图片与生字“鱼”结合教学,让孩子在学*象形字“鱼”的同时,脑海中有了形象的记忆。游戏辨向、学以致用:请小朋友们做一回小鱼,快乐地游向“东、西、南、北”不同的方向,在游戏中体会鱼儿的欢快。

  这种细致认真的备课精神,多种教学手法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教学基本功的扎实韧劲,我都应该虚心请教、认真学*。并努力从关注自我成长中走出,还给学生一个真正自主、完整的课堂。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本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学生通过学*古诗可初步体验到诗中精彩的语言,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可要让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必须由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图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自己比较好的做法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然后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读诵诗句,感悟美。

  请小朋友们读读诗歌。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让学生读课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

  1.理解东南西北方位时需要加以练*就更好了,这样到运用的时候才会比较熟练。

  2.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故不须在背诵上花较多时间,应着重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临写。在指导朗读诗的`第二句时,因为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学生读起来会没有精神,如果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的环节,就会达到预先的目的。

  虽然以前曾引领孩子们背过不少宋词,但是词作为文本的一种形式,在教材中出现,这还是第一次。因为是第一次,就得慎重,希望能让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一)回顾江南的美

  上课铃声响过,简单的师生问候之后,话题由我们所处的江南谈起,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印象中的江南是怎样的。

  孩子们略一思索,便举起了自己的小手。

  金洋第一个发言:“阳春三月,江南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好一个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江南!”我点头对金洋的发言表示赞许。

  “江南不但风景如画,而且江南人文明礼貌,热情好客!”张潇渊站起来作了补充。

  “由景及人,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我夸赞孩子。

  周余钊说:“江南山美,水美,人更美!”

  “高度概括!”我称赞道,微笑着继续发问,“谁能说具体一些?”

  “春天,江南莺歌燕舞,百花齐放;夏天,江南绿柳成荫,蝉鸣蛙叫;秋天,江南瓜果飘香,硕果累累;冬天,江南白雪皑皑,小朋友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赵凡瑜一边斟酌,一边说。

  “江南真是四季——”

  我话音未落,孩子们马上接茬了:“景美如画!”

  “孩子们,请看窗外,咱们的江南——”我把孩子们的视线引向窗外,为的是让孩子们再次感受江南如画的美景。

  “看,江南有小桥、流水、人家!”

  “老师,常山江像一条碧绿的带子,缓缓东流。”

  “江边的防洪堤坝上,绿草如茵,花儿正含苞欲放。”

  “大家快看!江面上还有一只小船在飘荡。”

  “哇!真美!江南真是太美了!”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描述着窗外美景。

  “如此美丽的江南,引得多少文人墨客挥笔绘江南。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忆江南》!”见上课的时机成熟了,我话题一转,导入了新课。

  上述案例片断,是本课的导课。由孩子们熟悉的江南谈起,一方面可以加强孩子们的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新课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情感上,孩子们喜欢这种导入课文的`方式;在内容上,孩子们由熟悉的景物,领悟到江南的景美与人美,有利于词的学*与理解。

  (二)品味江南的好

  师:孩子们,白居易记忆中的江南是怎样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喜欢这两句吗?为什么?

  生:因为这两句写得非常好!

  师:好在哪里?

  生:这句用火焰与江南的红花作比较,写出了江花的红艳,用蓝草的蓝来形容江水的绿。

  师:江花为什么会红胜“火”?这个“胜”就是——

  生:胜过、比过、超过。

  师:江花为什么会比火还红?原因?

  生1: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红花上,花儿就显得更红了,像燃烧的火焰。

  师:还有原因吗?

  (生沉默了,陷入了思索。)

  师提示:江水是——

  生:碧绿的。

  师:在碧绿的江水的衬托下——

  生(恍然大悟):在碧绿的江水的衬托下,花儿就更红了,比火还要红。

  师:江水又怎能绿如蓝啊?这个“蓝”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这个“蓝”字感受到了这不是*常的绿,绿的很纯净,很美。

  师:这“绿”在“红”的映衬下……你来说

  生:由于江花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在红色的映衬下,江水就显得更绿了,如同蓝草染过一般。

  师:于是就出现了──


《江南》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3)

——《江南》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忆江南》。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3、能对这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辨诗词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词。(板书课题)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了解作者,理解题意

  1、介绍作者:

  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 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

  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三、一读再读,读懂课文

  1、自读《忆江南》:

  ⑴ 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⑵ 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⑶ 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2、互动学*:

  ⑴ 全班交流活动。(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插图仔细体会诗中意境;再读想象更广阔的画面,而后语言描述。)

  ⑵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⑶ 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养成教育训练点

  养成学生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和认真书写的好*惯。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 小黑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意思。

  2、复*巩固汉语拼音,学*生字“江、南、鱼、叶”,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我的修改: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分散了识字的难度。用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注意点的方式,把识记字形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师”的暗示,产生学*汉字的自信心。)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读一遍拼音,这一层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获得对古诗初步的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扫清阅读障碍。在学*课文的同时复*巩固汉语拼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4、指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

  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

  三、学*生字

  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挑出来,你们会读吗?

  2、开火车读生字,去拼音读生字,听音找字。我的修改: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出示:江南 何田田 (小)鱼 (游)戏

  3、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

  4、指导书写:江鱼叶

  (1)“江”是左右两部分,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工。(组词语)

  (2)“南”是上下两部分,上面上个十。

  (3)“叶”要注意右边的部分。(组词)

  (4)“鱼”上面是刀子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5、学生描红,临写。

  课时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学*生字“可、西、北”,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揭示新课。

  二、朗读课文

  1、指读第一行,这里的“莲”指的是什么?看图:姑娘是怎样采莲的?

  2、是啊!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成熟了,人们就乘着小船去采莲。所以课文说——江南可采莲。(指读)

  3、大家看: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

  (1)引导学生从颜色上来说说。

  (2)引导学生从形状上来说说。


《江南》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4)

——忆江南作文 (菁华5篇)

  小时候读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白居易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给我留下了美妙的憧憬!它就如诗一般。

  江南,我从未去过,但从诗人们的诗句中,它的一切便可悉知,白居易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入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给人留下的美都被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女诗人皇甫松“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它被千古诗人所传诵。

  江南是美的,它背后的文化更美。江南文化是诗性文化;它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超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如果说北方文化是*现实世界最强有力的支柱,那么江南文化则构成了*民族精神生活的背景。在陈望衡《江南文化的美好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它如诗一般有它的韵美。

  长大了,我与戴望舒携手相邀在《雨苍》中,那般惬意。被雾笼罩得朦朦胧胧的早晨,飘着细雨,一条遥不见尽头的小巷,路边墙壁有着星星点点的青苔和微微裂痕,一个身着白旗袍,撑着一把淡紫色的纸伞的女生在雾的笼罩中优雅地消失在小巷……我翱翔在这迷人、令人向往的江南小巷当中,游着,我仿佛就是那个优雅的女生。

  江南又给了我另一个感受,它给我的不仅是它的美和它的文化,而是另一种无法言形的升华,文化的升华,价值观的升华……江南的神秘、江南的美、江南的文化将永远在我心中荡漾,滴破海面*静,荡起层层波纹……

  对江南的爱,发源于内心,根深蒂固,不可磨灭,永远有熊熊烈火在心中燃烧。它给予我另一种超越常然的感受与喜悦,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如同我的影子,不可分割也分隔不开,将伴我到老去。

  诗一般的江南,美一般的江南文化永远流传,我心所爱也。

  江南如一本古老的需要你细细口味的书,厚重而缠绵。鲜衣怒马踏在氤氲如烟的江南,狂妄的笑穿透层层烟雨,在古朴的伞下缠绕,那曾让无数佳人摩挲过的伞柄依旧散发着淡淡的馨香,渗透着丁香般的惆怅。

  江南给人的印象总是温文尔雅的,如气韵生动的国画,又似潇洒飘逸的书法,让你陶醉,然而彻底沉沦在江南温柔的顾盼里。

  江南的书画是柔美的,因为有无与伦比的风华。无论是烟水迷雾中的采莲女,还是水中月亮弯曲的一叶残舟,都是写意画或是工笔画最根本的情愫。风华之中,寻一份慧根,一份画中难得的意”,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悟出了狂草之意,苏轼和黄庭坚分别从逆水行舟和船夫荡桨中悟出了笔力的.奥秘。

  江南的书画是灵气的,因为有人杰地灵的传说。书法有笔势、笔法、笔意的轻重缓急,使点线面三者有机结合,黑白相依,虚实相生。笔锋的变化,运笔的跌宕,屏气凝神之间,温润的宣纸便似乎有了仙风道骨一般,飘飘欲仙。

  江南的书画是厚重的,因为有沧海桑田的积淀,故而在江南,又多了几分历史的底蕴。秦淮河的浆声灯影,魏晋的王谢堂前燕在南朝的暮鼓晨钟中飞过,几个王朝的背影在摇曳了千年的荒草丛中若隐或现……

  清代王原祁说,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绝无求意之意,而工处奇处斐然于笔墨之外。既然心中有对历史的感慨和牵挂,书画中无须在意的便流露出治世与乱世的情怀。只可惜,当“江南”二字只成为现代人梦里水乡的代名词时,当凡。高、达芬奇等的油画蒙上厚厚的铜臭时,真正的江南书画也不免沦入深深的世俗泥淖之中。

  让思绪停留在江南的山灵水秀之间。远山村落,沉默为一幅远古的江南书画,沉睡于童话的缱绻,谁来托起这梦中的沉舸?谁来洗涤那堆积千年的尘埃?

  当水声铺向遥远,当青春划向彼岸,我又忆起了江南,忆起了这条承载着华夏书法和绘画的江南古渡的船。那是游子心中那根神秘的舷。

  这午后,我只想摸一摸古渡那真实的舷。

  曾留恋诗人笔下的江南,一步一景都是饱含纯粹的柔美和细腻。驻足于江南的灵土,仰望着冥冥天空,风烟俱净,澄澈地如一汪清水,漫漫岁月中流淌过江南水乡的自然与清秀,江南古镇的恬静,还有江南雨巷的幽深和韵味。

  小桥,流水,人家,流溢在水墨江南中,看不清虚实,分不清究竟。我品读这江南上的翰墨流芳和灵韵流转,漫步走进‘晓带轻烟闻杏花’的凌波水韵,切身感受‘小楼一夜听春雨’的细腻情愫,仔细回味‘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的古生古韵。

  江南的美,是纯粹的美。是树下悠然落棋,是花间醉然品酒,是庭中淡然品茶。露水绕白墙,撒花与青瓦,江南,化作蜿蜒曲回的河流,在清晨和黄昏里浅声低吟。我乘一叶扁舟,撑着一支蒿,穿行在其中,默默地品读千年江南的深深幽梦和亘古不变的质朴柔情。

  江南的美,是古朴的美。踩着光滑发亮的青石板铺就的小路缓缓而行,清幽迷蒙的江南如诗如画般展现在你的眼前,朴实而恬静。就像一幅水墨画,漫步在‘*人家接画檐’的古街,看石拱桥横在水面,或别致或优雅,磨损的阑干因有时间的创痕,早已与古镇的风韵合为一体。坐在乌篷船上,清凉的流水划过指尖,清凉入心,盈盈清水,悠悠木船。

  江南的美,是意境似的美。在乍暖,乍寒,忽晴,忽雨中,黛色的江南,落陨声中总是隔着半世情结。翻开‘日出江花红胜火’的诗篇,一览‘春来江水绿如蓝’的风情。白居易笔下的江南,不知让多少人为江南的绝美意境而沉醉迷离,为这绝代的诗句而忘情诵读。正因为有经典的二十四桥的意境在,才有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妙句。‘闲梦江南,夜船吹笛,人语驿边桥’皇埔松遥望着诗意的江南,连梦境都艺着这江南的美。

  这江南,游荡在梦间,迷失在了眼波里。成了一抹殷红,流淌在断井残垣。它再美,再温柔,也挡不住*滚滚向前,让寸寸柔肠化为斑斑红烛上的泪。现在的高楼*地起,逐渐现代化的社会,冲淡了江南的美和诗意。短暂的美景印在诗人的笔下,可是江南二字所蕴含的意味却是在消逝。缠绕的乡愁,藏在心里的情结,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难道只能让我们的烟雨江南成为一抹遗憾吗?

  而余光中先生的“工业再发达,也一时废不了雨伞”,便是要我们寻找江南的诗意,再次品味古韵。四月的诗雨在暮色里逸动,春绿色的水袖,衣间火红的花瓣。潮头上枕着流光万千,寻觅迷失在烟波的江南,描摹浅临的墨画,古老的故事一切不再,但是江南的意境一直在,让我们和徐志摩一起撑着油纸伞,在悠长的雨巷里寻找丁香一样接着愁怨的姑娘。

  日落,月升,江南的诗意承载着岁月如许的沧桑。芙蓉景霞,素舟浅影,再见南国水挽莎,找寻江南碧如画。

  撑一把油伞,念那雨碎江南。

  那些烟雨纷飞的时日,君不知,归期遥遥无期。

  今日有雨,微凉。

  忆往昔,于榕树下,护城河旁,看雨丝点在河面绽放如花,带着层层荡漾开来的涟漪和氤氲的雾气,唯美至极。那个身段妖娆的女子,执一柄十八骨紫竹伞,衣素色旗袍,背影深深,隐没于雨帘。

  我是那未曾归来的游子,思念着江南。

  我只念,那弯弯曲曲的青石街道,只当年遥望小路尽头那透着生冷之息的青竹,那些高高低低的黑瓦屋檐和奶白色的墙壁,还有那徘徊在屋檐下筑巢的燕子。

  我只是思念江南,与那一柄墨骨油伞。

  我只是思念那古色古香的烟雨小城,和那些淳朴憨厚的过客行人。

  我只是思念那热闹明快的杂货小街,和那奋力吆喝叫卖的布衣小贩。

  我只是思念那在散发阵阵清香的幽兰,和那一段被遮在层层树影下的小道。

  我只是思念那打着油伞如丁香般柔情的女子,和那满腹诗词笑容明媚的书生。

  推窗,这夜色在雨点的洗净下,如泼墨般,掠去一切尘垢,是那么黑,那么黑。我倚着窗棂,冷风却一下子蹿进来,初秋的天气,略微冷了,紧和了和衣,凭栏而望,观雨丝松松散散,下坠的速度却越来越快,直到碎了一地。

  我想,我还是念那不知归期的故人,念那柔情似水的江南。

  我念那人生中最美的光景。念那小桥流水,夕阳西下,溪水哗啦啦地飘向远处升起袅袅炊烟的人家;念那烟雨朦胧,斜晖脉脉,只剩下天际红彤彤的一片云彩在烟雨之中依稀可见,把落下的雨丝照的金光灿灿;念那布衣摇船,渔舟唱晚,只看得那一顶乌毡帽和那一艘乌篷船向着夕阳缓缓而去,还伴着古老的歌谣;念那枯败的槲叶落满了山中小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念那桂树枝头,夜莺在夜里鸣响;念那女子手中的,那一柄油伞……

  我是真真正正地思念了那个江南,我忆及那个女子,执一柄十八骨紫竹伞,衣素色旗袍,背影深深,隐没于雨帘。

  但我是真真正正地失去了那个江南,随着我紧握在手的那一柄油伞,真正地消亡了。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女子,走入了雨帘,背影渐渐转淡直至完全看不到了。我期待着她再次出现在我的面前,但那抹素色的身影却没有再回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只是当年有雨,诗情画意;而今故国有雨,**淡淡。

  而我念,那一柄十八骨墨香油伞。

  我念那,雨碎江南。

  在杂志上看到一段别致的话:“春天到了,小鸭谈恋爱了,蚂蚁订婚了,毛毛虫结婚了,小燕子要生了,我们还等什么呢?”

  古时,小女子十四、五岁出嫁作人妇,可叹我孤影单只活了这十六、七岁仍是潇洒一人。看着自己比母亲高了,从外形已辨得出是个女的,不禁大叹我长大了,直到有一天发现了一根白发,我猛然担心:我是不是老了?

  我很喜欢讲一个故事:小鸡和小鸭,在河边跑步,看见鱼儿游啊游。故事很袖珍,很可爱,是我第一天上幼儿园时听来的,尽管已不记得是谁教我的,但这个故事随着年龄增长,印象愈深。很多东西错过了就是永远,很多东西过去了就是忘却,但总有那么些零星的记忆在黑暗中照亮我的过去。比如小鸡和小鸭。孩子眼中一切都是会说话的,也许是小时侯和动物对话惯了,长这么大还会对一只绒毛玩具自言自语。直到有一天发现和男孩说话比和动物说话更有兴趣时,我发现我终于有长进了。到后来有男孩送我礼物,我可爱的妈妈很高兴地对我可爱的爸爸说:“你女儿有男同学送礼物了。”至于这句话的潜台词,我不十分清楚,似乎我这人滞销,难得推销出去。罢了,长这么大也不容易,我的爸爸妈妈也不容易。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网上聊天,只要说自己是江南的小女子,对方第一反应就是:佳人啊。生在江南,的确是一种幸运,但容易让人陶醉,醉死在杨柳岸,晓风残月。江南注定风流,不然辜负了如此撩人艳景。至于像《红楼梦》里说的那种与生俱来的风流体格,则只能意会,不能言表了。想想已在这水般温柔的江南生活了十六年,多少也有了些熏陶,不指望举手投足自成一种风度,也盼着眉梢扬起一丝风流。闲暇时空吟些花间词,只恨迟生了好几百年,没赶上当年江南风流任务吟诗聚会,放浪形骸的盛景,将西湖做墨池、为胭脂,层染段黛青山。

  总盼望长大,长大意味着更多自由。包括通宵玩耍,谈恋爱,这些如果大逆不道的行为在长大后都是通行的。生在江南,不该不享受爱情。张爱玲小时候些小说,主人公还要赶到西湖殉情。现在西湖就在家门口,不用岂不浪费?年少轻狂,至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我还不会体会,因为太小,不懂得炽热的绚烂后是*静,汹涌的大海深处是安宁。只会看着罗密欧和朱丽叶,梁山泊和祝英台,不知愁怨地欣赏他们的轰轰烈烈。也许等我长大了,真正的长大了,我会理解,并会追求。

  春天到了,柳絮儿满天飘,不知是谁撞碎了翡翠桥,染绿了小村庄。杨柳青啊,桃花红啊,榆钱串上了梢。在我眼中依然单纯的江南,依然风流的江南,不只明天会怎样?

  我想,在江南,我迟早会醉的,不要叫醒我。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