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宋词3篇

首页 / 文库 / | 2022-04-18 01:58:03 宋词

《木兰花》宋词1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

  重头歌韵响峥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注释】

  此词以往日之“歌韵琤琮”、“舞腰乱旋”的热烈场面,对照今日之孤独寂寞,上下片对比强烈,思念之情自然流露出来。全词采用前后互见的手法,有明写,有暗示,有详笔,有略笔,写得跌宕有致,音调谐婉,意韵深长。

  首句“ 池塘水绿风微暖”中的“ 水绿”、“风暖”两个细节暗示出时令为春天,好风轻吹,池水碧绿 。这一句是通过眼观身受,暗示词人正漫步园中,这眼前景又仿佛过去的情景,所以引起“记得”以下的叙写。此句将“风”与“水”联在一起,又隐隐形成风吹水动的迷人画面,同时又由池水的波动暗示着情绪的波动,可谓蕴含丰富。

  “记得”以下词人写了一个回忆中春日赏花宴会上歌舞作乐的片断。首先以详笔突出了当时宴乐中最生动最关情的场面:“记得玉真初见面。”“玉真”即绝色女子之代称。紧接着“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写这位女子歌舞之迷人。这是此词中脍炙人口的工丽俊语。上下句式音韵完全相同名“重头”,“重头”讲究回环与复叠,故“歌韵”尤为动人心弦 。唐宋大曲末一大段称“ 破”,“入破”即“ 破 ”的第一遍。演奏至此时,歌舞并作,以舞为主,节拍急促,故有“舞腰红乱旋”的描写。以“响琤琮”写听觉感受,以“红乱旋”写视觉感受,这一联写歌舞情态,虽未著一字评语,却赞美之意顿出。

  下片第一句“ 玉钩阑下香阶畔 ”,点明一个处所,大约是当时歌舞宴乐之地。故此句与上片若断实联。“醉后不知斜日晚”,作乐竟日,毕竟到了宴散的时候,这句仍写当筵情事。同时,黄昏斜日又象征人生晚景。所以,此句又关今昔,这样就为最后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张宗橚在《词林纪事》中说:“东坡诗:‘樽前点检几人非,’与此词结句同意。往事关心,人生如梦,每读一遍,不禁惘然。”的确,此词结句“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留给读者的回味和思索是深长的。

《木兰花》宋词2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赏析】

  这首词描写一位女子的离愁别恨。词中句句是对情人的怨,语意却极柔婉,饱含着无限的爱与思念,上片描述离愁情景。“绿杨”二句写长亭送别,一个“抛”字传达出“年少”者重功利,轻情爱的冷淡与薄情之态度,为下片“无情”做一铺垫。“楼头”二句丽语精工,生动展现“多情”者之离愁。下片写别后相思。“无情”二句以“无情”之重功利,不知离愁之苦反衬“多情人”重情感,善感离愁之苦,强调多情之寸心相思竟会转化为千丝万缕的愁绪,真是情深苦浓愁无涯。最后以宏观的视野概括了相思情的无限与永恒,“天涯地角”如何?其空间广阔渺远,亦有穷尽,拿它与“相思”情相比,“相思无尽”更胜过“天涯地角”,咏叹了“相思”情的永恒。在咏叹“相思无尽”的同时,也便肯定了相思有多深,离愁有多浓,那么“多情苦”也便有多重。此词写多情者相思离愁之苦,语意柔婉,抒情蕴理,真切含蓄。

《木兰花》宋词3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这是一首咏唱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的词作。写得艳丽浓郁,光采照人,真可谓字字珠玑,行行锦绣。但言语深处,隐然有伤感意。

  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照眼的艳阳春光。“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中,前句使用代称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后一句是对眼前花繁叶茂的美景充满惊奇地赞叹,“何许”,即何处;“献瑞”中的“瑞”是祥瑞、吉祥之义。春天到来,百花盛开,千朵万朵的红花在翠绿的枝叶映衬下明艳照眼,这是何处飞来的花神为点缀人间作出的精心奉献!“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二句,仍然着意写花态之美,前句采用了拟人手法,径直以穿衣着裳的“花神”指花;“粲粲”是鲜明的样子。后句中的“天孙”即织女星,《史记·天官书》中有“河鼓大星……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的记载,在这里则指神话中精于织锦的织女。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花神们身上色泽鲜艳、光华夺目的衣裙,都是用从天上手艺最高的织女的织锦机上割下的锦绣制成。这般景象只应天上才有,人间能得几回看到!这是词人对令人陶醉的春光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下阕四句写花的内在质地与对春光的爱惜。“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中,以纯“真”写花的香,以美“妙”写花的质,真可谓玉质天香,它们怎能经受得住浊世间的狂风吹与烈日晒的摧残!“着意遮围”之句承上启下,要小心翼翼地为百花遮风挡雨,不使它受伤害,只这样做还不行,要使百花常开不败,关键的是“莫放春光造次归”,一定要拉住春光,千万不要让它轻易随便地归去。这是词人发自心底的呼声,写尽了对盛开的充满生气、携着春光的繁花的缱绻之情。

  若沿袭自《诗经》、《楚辞》以来的传统来看,词人显然是以香花喻君子,“真香妙质”之句可见;而摧残香花的“风”、“日”则隐喻朝中奸佞的权臣。这便给予该词以深刻的社会含义。据该篇后记文字“绍兴壬申春,芗林瑞香盛开,赋此词。是年三月十有六日辛亥,公下世。此词,公之绝笔也”,可知这首词写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瑞香盛开”的春天;因词人自号“芗林居士”,可见“芗林”系指其所居之处;是年三月十六日词人要执意挽留的“春光”尚未归去,而词人却辞世而长去了,这首留世词作,便成了他向世人向春光告别的绝笔了。


《木兰花》宋词3篇扩展阅读


《木兰花》宋词3篇(扩展1)

——《减字木兰花》诗词鉴赏3篇

《减字木兰花》诗词鉴赏1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译文

  远隔天涯旧恨绵绵,凄凄凉凉孤独度日无人问讯。要想知道我是如何愁肠百结,就像金炉中燃尽的篆香。

  长眉总是紧锁,任凭春风劲吹也不舒展。困倦地倚靠高楼栏杆,看那高飞的雁行,字字都是愁。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此调将《偷声木兰花》上下阕起句各减三字,故名。

  篆(zhuàn)香:比喻盘香和缭绕的香烟。

  黛蛾:指眉毛。

  鉴赏

  这是写一个独处女子,在困人的春天思念远方情人的离愁别恨至深的词。词的上片“天涯”二句,首句“天涯”就距离写游子之远、彼此分离天各一方,“旧恨”就时间写分手之后,别愁离恨之长。次句,“人不问”,写无人对语,独居高楼,本够凄凉,有谁关心慰问,即连同情的人都没有,故“独自凄凉”,即分外感觉到凄凉难堪了。这里“人不问”之人,当指为其朝思暮想远在“天涯”之人。其人“不问”,可知音信不通,相思难寄,这就必然加重了她对远方情人的思念更加迫切,相见的欲望更加强烈。“欲见”两句,写女子在百无聊赖愁苦之极,只好用燃香数刻来耗费时间。“欲见”写怀情人之切,“回肠”写内心之痛,用形状回环如篆的盘香,形容恰如人的回肠百转。“断尽”,指炷一根根断尽。这里用以突出女子柔肠寸断,即“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强烈感受。香断烟消,也是形容时间流逝、愁闷未散,女子的愿望终于烟雾一样虚幻。总之,这两句极写其相思怀人的愁苦。

  过片从一年四季写愁。“黛蛾”两句写这位女子从冬到春愁眉难展的情状。由于别恨难消,故存于心头而现于眉梢,以致常是愁眉紧锁,尽管春天来临,“东风”劲吹,具有神奇伟大的东风,吹绿了大地江岸,吹开了百花吐艳。但无论怎样吹拂,也吹不展她的一双愁眉,这就深刻地揭示出在“长敛”、“不展”背后其愁恨的深重。此句构思特妙,它和辛词《鹧鸪天》“春风不染白发须”同一机杼,都可说是文艺美学上无理而妙的写法。即通过这种似乎无理的描写,却更深刻地表达了人的情思,给人以无穷的韵味。歇拍“困倚”二句,写她从夏到秋守傍高楼,默默无语地目视一群群大雁消失在遥远的天边,渴望着有远人锦书的到来,但她凭着自己有多少次失望的经验,明知那毕竟是缥缈无凭的幻想,即使倚遍危楼,也依然是天涯离恨。因此在她眼里,那远去飞鸿组成的“人”字飞翔,实际上都可说是一个个“愁”字而已。这就是俗话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因为她思念情人,见雁字倍增愁思,“人”字也就变成了“愁”字。因为人在激情强烈情况下,客观景物在人的眼里会改变情调色彩的。所以,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这话是言之有理的。

  赏析

  此词写一女子独处怀人的苦闷情怀。上片写女子独自凄凉,愁肠欲绝;下片写百无聊赖的女主人公困倚危楼。全词先着力写内心,再着重写外形,触物兴感,借物喻情,词采清丽,笔法多变,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女主人公深重的离愁,抒写出一种深沉的怨愤激楚之情。“天涯”点明所思远隔,“旧恨”说明分离已久,四字写出空间、时间的悬隔,为“独知凄凉”张本。

  独居高楼,已是凄凉,而这种孤凄的处境与心情,竟连存问同情的人都没有,就更觉得难堪了。“人”为泛指,也包括所思念的远人,这两句于伤离嗟独中含有怨意。如此由情直入起笔颇陡峭。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是说要想了解她内心的痛苦吗?请看金炉中寸寸断尽的篆香!篆香,盘香,因其形状回环如篆,故称。盘香的形状恰如人的回肠百转,这里就*取譬,触物兴感,显得自然浑成,不露痕迹。“断尽”二字着意,突出了女主人公柔肠寸断,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强烈感情状态。这两句哀怨伤感中寓有沉痛激愤之情。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笔法变化有致。

  过片“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从内心转到表情的描写。人们的意念中,和煦的春风给万物带来生机,它能吹开含苞的花朵,展开细眉般的柳叶,似乎也应该吹展人的愁眉,但是这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任是”二字,着意强调,加强了愁恨的分量。这两句的佳处是无理之妙。读到这两句,眼前便会浮现在拂面春风中双眉紧锁',脉脉含愁的女主人公形象。

  结拍“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结拍两句,点醒女主人公独处高楼的处境和引起愁恨的原因。高楼骋望,见怀远情殷,而“困倚”、“过尽”,则骋望之久,失望之深自见言外。旧有鸿雁传书之说,仰观飞鸿,自然会想到远人的书信,但“过尽”飞鸿,却盼不到来自天涯的音书。因此,这排列成行的“雁字”,困倚危楼的闺人眼中,便触目成愁了。两句意蕴与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相似,而秦观的这两句,主观感情色彩更为浓烈。

  此词通体悲凉,可谓断肠之吟,尤其上下片结句,皆愁极伤极之语,但并不显得柔靡纤弱。词中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致,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减字木兰花》诗词鉴赏2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

  宋朝:苏轼

  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所居藏春坞,门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络其上,顺常昼卧其下。时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顺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翠飐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古诗简介

  《减字木兰花 双龙对起》作者是是宋朝词人苏轼。苏轼爱和僧人交往,喜欢谈禅说法,这首词既是应和尚的请求而作,自然透露出禅机。本词的作意,小序里交代得很清楚。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注释

  ①元祐五年(1090)五月,苏轼过访藏春坞。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六:”西湖僧清顺,字怡然,清苦多佳句。“周紫芝《竹坡诗话》:”东坡游西湖僧舍,壁间见小诗云:‘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问谁所作,或告以钱塘僧清顺者,即日求得之,一见甚喜。“词当作与此时。苏轼另有《僧清顺新作垂云亭》诗,亭在杭州葛岭附*之宝严院,藏春坞似在其中。

  ②凌霄花:一名紫葳,夏秋开花,茎有气根,可攀援棚篱。

  ③为郡:指为杭州知府。

  ④屏骑从:屏退随从人员,独自过访。

  ⑤骚然:骚骚作响。

  ⑥”双龙“二句:写门前二古松的形状与气势。白甲,松皮如鳞甲。苍髯,深绿的松针。

  ⑦幽人:幽栖之人,《易经·履·九二》:”幽人贞吉。“孔颖达疏:”幽隐之人。“此指清顺。

  ⑧翠飐(zhǎn展)红轻:形容双鹊跳动引起松叶和凌霄花的颤动。

  ⑨”时上“句:谓双鹊时而飞上高处的凌霄花。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赏析/鉴赏

  这首词的作意,小序里交待得很清楚。东坡爱和僧人交往,喜欢谈禅说法,这首词既是应和尚的请求而作,自然透露出禅机。

  “双龙对起”,起笔便有拔地千寻、突兀凌云之势。两株古松冲天而起,铜枝铁干,屈伸偃仰,如白甲苍髯的两条巨龙,张牙舞爪,在烟雨中飞腾。前两句写古松,写的是想象中的幻景。词人乍一见古松,即产生龙的联想,而龙是兴风作雨的神物,恍惚中似见双龙在风雨中翻腾。当时已是傍晚,浓荫遮掩的枝干,若隐若现,也容易产生烟雨的错觉。

  接着,词人从幻景中清醒过来。眼见凌霄花的金红色花朵,掩映一片墨绿苍翠之间,他仿佛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个和尚,躺在浓荫下的竹床上,正在沉沉大睡哩多么悠闲自在啊。

  从湖上吹来的风,又清又软,多么温柔,不知是怕吹醒了幽人呢还是怜惜娇嫩的凌霄花。一对喜鹊,飞来树上,叽叽喳喳争吵些什么呢?但树自在,花自香,幽人自梦。有人说,一对喜鹊争噪,将”疏影微香“、”幽人梦长“的意境搅得稀糟。这是不明白闹与静的辩证关系。人世的纷争更能显出佛门的超脱,鸟儿的鸣叫更能显示境界的幽静。隋王籍不是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的名句吗?

  在微风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摇动,金红色的凌霄花儿微微颤动。在浓绿的枝叶之中,忽然一点金红,轻飘飘、慢悠悠地离开枝蔓,缓缓而下,渐落渐*,安然无声。过了好一会儿,又是一点金红,缓缓而下。如此境界,令人神清气爽,思虑顿消,整个身心都融化在一片无我、无物、无思、无虑,纯任自然,天机自运的恬淡之中。

  综观全词,在对立中求得和谐,是其创造意境的艺术特色。整首词写的物象只有两种:古松和凌霄花。前者是阳刚之美,后者是阴柔之美。而凌霄花是描写的重点,“双龙对起”的劲健气势被“疏影微香”、“湖风清软”所软化,作为一种陪衬,统一阴柔之美中。从词的上片看,是动与静的对立,“对起”的飞腾激烈的动势和“疏影微香”、“幽人昼梦”静态成对比。词的下片是闹与静的对立,鹊的“噪”和凌霄花无言的“下”形成对比。就是在这种对立的和谐之中,词人创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虚静清空的艺术境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没有主观的评价,没有自我情感的直接表露,他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风景画。而在这天然的图画中,没有任何人力的作用,没有人的丝毫活动,树风花鸟自由自在,了无交涉,昼梦的幽人似乎也融化为自然之中了。这是禅意的诗的艺术表现。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减字木兰花》诗词鉴赏3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简称《减兰》。《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双调四十四字,即就《木兰花》的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转两*韵。

  1、竞渡:划船比赛。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尊敬和怀念,在民间形成的一种传统风俗。

  2、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长者茂密杨柳的小州处,一群龙舟上纤旗高高飘扬,飞驶而出。

  3、春雷:形容鼓声想春雷一样响个不停。 直破烟波远远回:条条龙舟,勇往直前冲破宁静的水面,形成一片烟雾,再从远处折回。

  4、惊退万人争战气:龙舟竞争之激烈气势,就像打仗一样,把观众都惊呆了。

  5、金碧楼西:领奖处(也是*台)装饰得金碧辉煌。

  6、衔得锦标第一归:夺得冠军的船,把获得的锦标放到那昂首张口的龙嘴里,第一个归来。

  【赏析】

  黄裳的这首词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颇具历史价值。龙舟竞渡,即赛龙船。相传伟大诗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人民为了纪念他,每逢端午节,常举行竞渡,象征抢救屈原生命,以表达对爱国诗人的尊敬和怀念。这一活动,后来成为民间的一种风俗。当地居民准备轻便快船,选拔优秀船员,到节日,在附*江河举行竞赛活动。男女老幼,官员百姓,纷纷集聚赛区观赏助兴。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已有关于竞渡的记载。宋耐得翁《都城纪胜》一书,专门记载南宋京城杭州的各种情况,其“舟船”条有云:“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龙舟争标,轻捷可观。”龙舟竞渡时,船上有人高举红旗,还有人擂鼓,鼓舞划船人的士气,以增加竞渡的热烈气氛。这种万众欢腾的场面吸引了历代的诗词作者。黄裳很喜欢写自然景色,赛龙舟的场面也吸引了他,他的这首《竞渡》,就是描写龙舟竞渡夺标的实况。

  上片写竞渡。“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竞赛开始了。一群红旗高举的龙舟,从柳阴深处的小洲边飞驶而出。“飞出”二字用得生动形象,令人仿佛可以看到群舟竞发的实况,赛船上迎风招展的红旗,耀眼夺目,首先映入眼帘。由于沙洲上浓密的柳荫遮蔽视线,赛船就象从柳荫中飞驶而出。“渚”,水中间的小洲。点出杨柳渚,既是以景色相衬托,也为了表明节候。作者这里用“飞出”来形容那急划而来的赛船,真实地反映了参观者的感受。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竞渡时,每艘船上不仅有人高举红旗,还有鼓手击鼓以统一划船的节奏。一艘赛船里有好多名划桨手。他们之间,全靠鼓点来协同动作。所以作者说,赛船上的击鼓声,像春雷一样震响,它们冲破笼罩着江面的水气,远远地传向四面八方,在空中回荡。“直破”二字写出了船的凌厉前进的气势。这样,就渲染了竞赛的紧张气氛。

  下片写夺标。竞赛,以先到达目的地的获得锦标。竞渡的高潮出现在赛船驶*锦标,胜负将见分晓的时刻:“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人山人海的观众为优胜者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喝彩声。在这种震耳欲聋的助兴声中,一马当先的龙舟上的竞渡者,正在拼命地划动船桨,向终点猛冲,表现出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决胜精神。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争战气),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看来,有成千上万的观众看得惊心动魄。这里,作者只用了十一个字,就把竞渡中最壮观的场面连同它的紧张激烈的气氛和惊心动魄的声势和盘托出来了。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古时的锦标,也就是一面彩缎的奖旗,一般都悬挂在终点岸边的一根竹竿上,是给予竞渡优胜者的赏物,从龙舟上就可以摘取到。在作者描绘的这场竞渡中,“金碧楼西”的岸边,就是挂锦标的位置。如金似碧(碧玉),形容这座楼阁的富丽。优胜者终于抢先到达终点,从那里“衔得锦标第一归”,胜利返航。为什么用一个“衔”字呢?“衔”,用嘴含住的意思。古时的龙舟,船头上雕有象征性的龙头装饰。看来,优胜者夺得锦标以后,就将它悬挂在船头的“龙头”上,活像一条真龙将锦标上端含在嘴里似的。“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用这个“衔”字,饶有情趣,是传神之笔。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如此以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词写得这样生动,如果作者没有亲临现场的实感,是写不出来的;如果作者虽有实感,但在艺术上,缺乏剪裁的匠心、捕捉印象的功夫和渲染气氛的笔力,那么也是难以写得这样有声色、有层次、有气势,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的。

  【作者简介】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今福建南*)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木兰花》宋词3篇(扩展2)

——木兰花的作文 (菁华3篇)

木兰花的作文1

  春日午后,一个人静静的面对窗外,听小雨一滴滴敲打着窗棂,沙沙的节奏融成优雅的和声。有好久未曾好好记录心情了,是繁杂的俗事扰乱了心绪,是忙碌的生活纷扰了宁静。又是一个雨天,只有这样的雨天,才能清晰的感受到,音乐带给心灵*静安然的意境,以及它对心灵尚未蒙尘地方的唤醒。

  江城园林处,木兰悄悄展开她洁白高贵的靓丽。喜欢木兰的清雅华贵、从容淡定。那犹如雪涛云海的层层花朵,实在蔚为壮观。敬佩她的刚毅与坚韧。鼓鼓的花蕾顶着寒风度过严冬,经过整冬的沉默,不待叶发,便于早春傲然开放,伸展着婀娜腰肢。她的花朵飘逸而不浮,如椅窗而立的少女。那眉目清澈透着玉色的质地,盈润饱满,似有满腔的心事,对着朦朦的天空,低吟浅唱,还有那神情带有一淡淡的幽怨,惹人爱怜。

  连日浓云阴雨,三月的江城处在一片绵绵烟雨中。有人说:江南因为雨才显得妩媚梦幻,就如北方的雪一样洁白动人。想来北方现在一定还在飘雪吧?忽然想起宋代诗人(陆凯)寄予北方朋友的那首;“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时的情怀。在想,对于远在他乡的`朋友来说;这无疑是一份高尚纯洁的馈赠。一直相信,花是上帝赠给人类最好的礼物,我相信童话一样相信花蕊里居住着美丽精灵。所以,长久以来喜欢以花的名义表述我的喜怒哀乐。花朵,它几乎是所有美好事物的象征。

  今天,我便效仿古人,借木兰花语之名,聊寄一枝春。我伫立木兰树下,与她共沐风雨,默默祈祷。有谁明了木兰花的思念?柔情千绕百缠,低眉数声轻唤:远方的你们都好吗?木兰,你是妩媚在江南水乡的花精灵,纯美洁丽,灵魂高尚,诗情画意。让我的心归于超然,淡然宁静。

木兰花的作文2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木兰花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春光明媚、阳光灿烂,妈妈带我来仙湖看木兰花。

  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天上人间,这里风景如画,像个世外桃源,难怪叫天上人间。只见木兰花绽放在一片绿色的丛林里,远远望去,就像是春姑娘给绿油油的丛林点上了一层紫红色的颜色,像仙境一般,令人陶醉。

  *看木兰花的枝杆很粗壮,分枝散开、坚固、结实,花多叶少,盛开的花朵很像夏天的荷花,有的还是花骨朵儿,花骨朵儿长长的,很饱满,像紧巻的白菜。花瓣儿里白外紫,色彩奇特,像一把饭勺。微风吹过,传来淡淡的清香,让人感觉很舒服,很柔软。

  木兰花真美啊!它为春天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我很喜欢它。

木兰花的作文3

  春日午后,一个人静静的面对窗外,听小雨一滴滴敲打着窗棂,沙沙的节奏融成优雅的和声。有好久未曾好好记录心情了,是繁杂的俗事扰乱了心绪,是忙碌的生活纷扰了宁静。又是一个雨天,只有这样的雨天,才能清晰的感受到,音乐带给心灵*静安然的意境,以及它对心灵尚未蒙尘地方的唤醒。

  江城园林处,木兰悄悄展开她洁白高贵的靓丽。喜欢木兰的清雅华贵、从容淡定。那犹如雪涛云海的层层花朵,实在蔚为壮观。敬佩她的刚毅与坚韧。鼓鼓的花蕾顶着寒风度过严冬,经过整冬的沉默,不待叶发,便于早春傲然开放,伸展着婀娜腰肢。她的花朵飘逸而不浮,如椅窗而立的少女。那眉目清澈透着玉色的质地,盈润饱满,似有满腔的心事,对着朦朦的天空,低吟浅唱,还有那神情带有一淡淡的幽怨,惹人爱怜。

  连日浓云阴雨,三月的江城处在一片绵绵烟雨中。有人说:江南因为雨才显得妩媚梦幻,就如北方的雪一样洁白动人。想来北方现在一定还在飘雪吧?忽然想起宋代诗人陆凯,寄予北方朋友的那首;“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时的情怀。在想,对于远在他乡的朋友来说,这无疑是一份高尚纯洁的馈赠。一直相信,花是上帝赠给人类最好的礼物,我相信童话一样相信花蕊里居住着美丽精灵。所以,长久以来喜欢以花的名义表述我的喜怒哀乐。花朵,它几乎是所有美好事物的象征。

  今天,我便效仿古人,借木兰花语之名,聊寄一枝春。我伫立木兰树下,与她共沐风雨,默默祈祷。有谁明了木兰花的思念?柔情千绕百缠,低眉数声轻唤:远方的你们都好吗?木兰,你是妩媚在江南水乡的花精灵,纯美洁丽,灵魂高尚,诗情画意。让我的心归于超然,淡然宁静。


《木兰花》宋词3篇(扩展3)

——《减字木兰花》诗词鉴赏3篇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译文

  远隔天涯旧恨绵绵,凄凄凉凉孤独度日无人问讯。要想知道我是如何愁肠百结,就像金炉中燃尽的篆香。

  长眉总是紧锁,任凭春风劲吹也不舒展。困倦地倚靠高楼栏杆,看那高飞的雁行,字字都是愁。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此调将《偷声木兰花》上下阕起句各减三字,故名。

  篆(zhuàn)香:比喻盘香和缭绕的香烟。

  黛蛾:指眉毛。

  鉴赏

  这是写一个独处女子,在困人的春天思念远方情人的离愁别恨至深的词。词的上片“天涯”二句,首句“天涯”就距离写游子之远、彼此分离天各一方,“旧恨”就时间写分手之后,别愁离恨之长。次句,“人不问”,写无人对语,独居高楼,本够凄凉,有谁关心慰问,即连同情的人都没有,故“独自凄凉”,即分外感觉到凄凉难堪了。这里“人不问”之人,当指为其朝思暮想远在“天涯”之人。其人“不问”,可知音信不通,相思难寄,这就必然加重了她对远方情人的思念更加迫切,相见的欲望更加强烈。“欲见”两句,写女子在百无聊赖愁苦之极,只好用燃香数刻来耗费时间。“欲见”写怀情人之切,“回肠”写内心之痛,用形状回环如篆的盘香,形容恰如人的回肠百转。“断尽”,指炷一根根断尽。这里用以突出女子柔肠寸断,即“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强烈感受。香断烟消,也是形容时间流逝、愁闷未散,女子的愿望终于烟雾一样虚幻。总之,这两句极写其相思怀人的愁苦。

  过片从一年四季写愁。“黛蛾”两句写这位女子从冬到春愁眉难展的情状。由于别恨难消,故存于心头而现于眉梢,以致常是愁眉紧锁,尽管春天来临,“东风”劲吹,具有神奇伟大的东风,吹绿了大地江岸,吹开了百花吐艳。但无论怎样吹拂,也吹不展她的一双愁眉,这就深刻地揭示出在“长敛”、“不展”背后其愁恨的深重。此句构思特妙,它和辛词《鹧鸪天》“春风不染白发须”同一机杼,都可说是文艺美学上无理而妙的写法。即通过这种似乎无理的描写,却更深刻地表达了人的情思,给人以无穷的韵味。歇拍“困倚”二句,写她从夏到秋守傍高楼,默默无语地目视一群群大雁消失在遥远的天边,渴望着有远人锦书的到来,但她凭着自己有多少次失望的经验,明知那毕竟是缥缈无凭的幻想,即使倚遍危楼,也依然是天涯离恨。因此在她眼里,那远去飞鸿组成的“人”字飞翔,实际上都可说是一个个“愁”字而已。这就是俗话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因为她思念情人,见雁字倍增愁思,“人”字也就变成了“愁”字。因为人在激情强烈情况下,客观景物在人的眼里会改变情调色彩的。所以,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这话是言之有理的。

  赏析

  此词写一女子独处怀人的苦闷情怀。上片写女子独自凄凉,愁肠欲绝;下片写百无聊赖的女主人公困倚危楼。全词先着力写内心,再着重写外形,触物兴感,借物喻情,词采清丽,笔法多变,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女主人公深重的离愁,抒写出一种深沉的怨愤激楚之情。“天涯”点明所思远隔,“旧恨”说明分离已久,四字写出空间、时间的悬隔,为“独知凄凉”张本。

  独居高楼,已是凄凉,而这种孤凄的处境与心情,竟连存问同情的人都没有,就更觉得难堪了。“人”为泛指,也包括所思念的远人,这两句于伤离嗟独中含有怨意。如此由情直入起笔颇陡峭。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是说要想了解她内心的痛苦吗?请看金炉中寸寸断尽的篆香!篆香,盘香,因其形状回环如篆,故称。盘香的形状恰如人的回肠百转,这里就*取譬,触物兴感,显得自然浑成,不露痕迹。“断尽”二字着意,突出了女主人公柔肠寸断,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强烈感情状态。这两句哀怨伤感中寓有沉痛激愤之情。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笔法变化有致。

  过片“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从内心转到表情的描写。人们的意念中,和煦的春风给万物带来生机,它能吹开含苞的花朵,展开细眉般的柳叶,似乎也应该吹展人的愁眉,但是这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任是”二字,着意强调,加强了愁恨的分量。这两句的佳处是无理之妙。读到这两句,眼前便会浮现在拂面春风中双眉紧锁',脉脉含愁的女主人公形象。

  结拍“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结拍两句,点醒女主人公独处高楼的处境和引起愁恨的原因。高楼骋望,见怀远情殷,而“困倚”、“过尽”,则骋望之久,失望之深自见言外。旧有鸿雁传书之说,仰观飞鸿,自然会想到远人的书信,但“过尽”飞鸿,却盼不到来自天涯的音书。因此,这排列成行的“雁字”,困倚危楼的闺人眼中,便触目成愁了。两句意蕴与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相似,而秦观的这两句,主观感情色彩更为浓烈。

  此词通体悲凉,可谓断肠之吟,尤其上下片结句,皆愁极伤极之语,但并不显得柔靡纤弱。词中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致,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

  宋朝:苏轼

  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所居藏春坞,门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络其上,顺常昼卧其下。时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顺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翠飐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古诗简介

  《减字木兰花 双龙对起》作者是是宋朝词人苏轼。苏轼爱和僧人交往,喜欢谈禅说法,这首词既是应和尚的请求而作,自然透露出禅机。本词的作意,小序里交代得很清楚。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注释

  ①元祐五年(1090)五月,苏轼过访藏春坞。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六:”西湖僧清顺,字怡然,清苦多佳句。“周紫芝《竹坡诗话》:”东坡游西湖僧舍,壁间见小诗云:‘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问谁所作,或告以钱塘僧清顺者,即日求得之,一见甚喜。“词当作与此时。苏轼另有《僧清顺新作垂云亭》诗,亭在杭州葛岭附*之宝严院,藏春坞似在其中。

  ②凌霄花:一名紫葳,夏秋开花,茎有气根,可攀援棚篱。

  ③为郡:指为杭州知府。

  ④屏骑从:屏退随从人员,独自过访。

  ⑤骚然:骚骚作响。

  ⑥”双龙“二句:写门前二古松的形状与气势。白甲,松皮如鳞甲。苍髯,深绿的松针。

  ⑦幽人:幽栖之人,《易经·履·九二》:”幽人贞吉。“孔颖达疏:”幽隐之人。“此指清顺。

  ⑧翠飐(zhǎn展)红轻:形容双鹊跳动引起松叶和凌霄花的颤动。

  ⑨”时上“句:谓双鹊时而飞上高处的凌霄花。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赏析/鉴赏

  这首词的作意,小序里交待得很清楚。东坡爱和僧人交往,喜欢谈禅说法,这首词既是应和尚的请求而作,自然透露出禅机。

  “双龙对起”,起笔便有拔地千寻、突兀凌云之势。两株古松冲天而起,铜枝铁干,屈伸偃仰,如白甲苍髯的两条巨龙,张牙舞爪,在烟雨中飞腾。前两句写古松,写的是想象中的幻景。词人乍一见古松,即产生龙的联想,而龙是兴风作雨的神物,恍惚中似见双龙在风雨中翻腾。当时已是傍晚,浓荫遮掩的枝干,若隐若现,也容易产生烟雨的错觉。

  接着,词人从幻景中清醒过来。眼见凌霄花的金红色花朵,掩映一片墨绿苍翠之间,他仿佛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个和尚,躺在浓荫下的竹床上,正在沉沉大睡哩多么悠闲自在啊。

  从湖上吹来的风,又清又软,多么温柔,不知是怕吹醒了幽人呢还是怜惜娇嫩的凌霄花。一对喜鹊,飞来树上,叽叽喳喳争吵些什么呢?但树自在,花自香,幽人自梦。有人说,一对喜鹊争噪,将”疏影微香“、”幽人梦长“的意境搅得稀糟。这是不明白闹与静的辩证关系。人世的纷争更能显出佛门的超脱,鸟儿的鸣叫更能显示境界的幽静。隋王籍不是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的名句吗?

  在微风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摇动,金红色的凌霄花儿微微颤动。在浓绿的枝叶之中,忽然一点金红,轻飘飘、慢悠悠地离开枝蔓,缓缓而下,渐落渐*,安然无声。过了好一会儿,又是一点金红,缓缓而下。如此境界,令人神清气爽,思虑顿消,整个身心都融化在一片无我、无物、无思、无虑,纯任自然,天机自运的恬淡之中。

  综观全词,在对立中求得和谐,是其创造意境的艺术特色。整首词写的物象只有两种:古松和凌霄花。前者是阳刚之美,后者是阴柔之美。而凌霄花是描写的重点,“双龙对起”的劲健气势被“疏影微香”、“湖风清软”所软化,作为一种陪衬,统一阴柔之美中。从词的上片看,是动与静的对立,“对起”的飞腾激烈的动势和“疏影微香”、“幽人昼梦”静态成对比。词的下片是闹与静的对立,鹊的“噪”和凌霄花无言的“下”形成对比。就是在这种对立的和谐之中,词人创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虚静清空的艺术境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没有主观的评价,没有自我情感的直接表露,他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风景画。而在这天然的图画中,没有任何人力的作用,没有人的丝毫活动,树风花鸟自由自在,了无交涉,昼梦的幽人似乎也融化为自然之中了。这是禅意的诗的艺术表现。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简称《减兰》。《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双调四十四字,即就《木兰花》的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转两*韵。

  1、竞渡:划船比赛。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尊敬和怀念,在民间形成的一种传统风俗。

  2、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长者茂密杨柳的小州处,一群龙舟上纤旗高高飘扬,飞驶而出。

  3、春雷:形容鼓声想春雷一样响个不停。 直破烟波远远回:条条龙舟,勇往直前冲破宁静的水面,形成一片烟雾,再从远处折回。

  4、惊退万人争战气:龙舟竞争之激烈气势,就像打仗一样,把观众都惊呆了。

  5、金碧楼西:领奖处(也是*台)装饰得金碧辉煌。

  6、衔得锦标第一归:夺得冠军的船,把获得的锦标放到那昂首张口的龙嘴里,第一个归来。

  【赏析】

  黄裳的这首词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颇具历史价值。龙舟竞渡,即赛龙船。相传伟大诗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人民为了纪念他,每逢端午节,常举行竞渡,象征抢救屈原生命,以表达对爱国诗人的尊敬和怀念。这一活动,后来成为民间的一种风俗。当地居民准备轻便快船,选拔优秀船员,到节日,在附*江河举行竞赛活动。男女老幼,官员百姓,纷纷集聚赛区观赏助兴。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已有关于竞渡的记载。宋耐得翁《都城纪胜》一书,专门记载南宋京城杭州的各种情况,其“舟船”条有云:“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龙舟争标,轻捷可观。”龙舟竞渡时,船上有人高举红旗,还有人擂鼓,鼓舞划船人的士气,以增加竞渡的热烈气氛。这种万众欢腾的场面吸引了历代的诗词作者。黄裳很喜欢写自然景色,赛龙舟的场面也吸引了他,他的这首《竞渡》,就是描写龙舟竞渡夺标的实况。

  上片写竞渡。“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竞赛开始了。一群红旗高举的龙舟,从柳阴深处的小洲边飞驶而出。“飞出”二字用得生动形象,令人仿佛可以看到群舟竞发的实况,赛船上迎风招展的红旗,耀眼夺目,首先映入眼帘。由于沙洲上浓密的柳荫遮蔽视线,赛船就象从柳荫中飞驶而出。“渚”,水中间的小洲。点出杨柳渚,既是以景色相衬托,也为了表明节候。作者这里用“飞出”来形容那急划而来的赛船,真实地反映了参观者的感受。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竞渡时,每艘船上不仅有人高举红旗,还有鼓手击鼓以统一划船的节奏。一艘赛船里有好多名划桨手。他们之间,全靠鼓点来协同动作。所以作者说,赛船上的击鼓声,像春雷一样震响,它们冲破笼罩着江面的水气,远远地传向四面八方,在空中回荡。“直破”二字写出了船的凌厉前进的气势。这样,就渲染了竞赛的紧张气氛。

  下片写夺标。竞赛,以先到达目的地的获得锦标。竞渡的高潮出现在赛船驶*锦标,胜负将见分晓的时刻:“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人山人海的观众为优胜者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喝彩声。在这种震耳欲聋的助兴声中,一马当先的龙舟上的竞渡者,正在拼命地划动船桨,向终点猛冲,表现出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决胜精神。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争战气),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看来,有成千上万的观众看得惊心动魄。这里,作者只用了十一个字,就把竞渡中最壮观的场面连同它的紧张激烈的气氛和惊心动魄的声势和盘托出来了。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古时的锦标,也就是一面彩缎的奖旗,一般都悬挂在终点岸边的一根竹竿上,是给予竞渡优胜者的赏物,从龙舟上就可以摘取到。在作者描绘的这场竞渡中,“金碧楼西”的岸边,就是挂锦标的位置。如金似碧(碧玉),形容这座楼阁的富丽。优胜者终于抢先到达终点,从那里“衔得锦标第一归”,胜利返航。为什么用一个“衔”字呢?“衔”,用嘴含住的意思。古时的龙舟,船头上雕有象征性的龙头装饰。看来,优胜者夺得锦标以后,就将它悬挂在船头的“龙头”上,活像一条真龙将锦标上端含在嘴里似的。“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用这个“衔”字,饶有情趣,是传神之笔。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如此以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词写得这样生动,如果作者没有亲临现场的实感,是写不出来的;如果作者虽有实感,但在艺术上,缺乏剪裁的匠心、捕捉印象的功夫和渲染气氛的笔力,那么也是难以写得这样有声色、有层次、有气势,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的。

  【作者简介】


《木兰花》宋词3篇(扩展4)

——木兰诗 (菁华3篇)

  听着这首初中时背得滚瓜烂熟的乐府民歌,思绪随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战场上英姿飒爽,百战归来时,亲人大喜过望:“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爹娘……”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转过头去,瞧见小子正抿着嘴偷着乐!我把语文书往书桌上一扔,站起身,冲小子招招手:“行,来吧!”小子嬉皮笑脸地凑过来:“错了错了,磨刀霍霍向猪羊。”我甩手往书房外走去,小子拉住我:“我都认错了,向猪羊还不行吗?是猪羊,不是爹娘,那是猪羊!”我扑哧笑出声来——这个臭小子,恨我怕是恨到骨子里去了!

  开始修改作文了。他的构思还不错,只是一些用词不太贴切,过渡和衔接还有不太顺畅的地方。改着改着,小子变得有些磨蹭了,我提醒几次他还不耐烦起来了,我愤然起身:“走了!”小子急拉我衣袖:“别这样啦,人家特意邀请你来看看啦……”“嗯,我是你的特邀嘉宾,有这样对待嘉宾的吗?”“好好好,这是你花钱让我雇来的嘉宾,我这样对你是不好,非常不好!”唉……

  改后抄正,小子边抄写还边发现原来的不足,包括衔接、词句、逻辑等方面的不足,并作相应修改。写到乡亲们对木兰说“我们支持你”时,小子侧过头说:“应该改为‘我们挺你’!”我头也不回:“那就挺你吧。”

  即将抄完,小子突然自恋起来:“老师肯定又要表扬!我已经被表扬得麻木了!”我想趁机引导他分析自己的作文,便破例接了一回茬:“那你觉得你这篇哪里写得好?”“都好。”“哪点最好?”“都是最。”

  我和战友们经十年的战斗生活,如今终于可以回来了。

  想起了十二年前,父亲已经老了,还卧病在床。可是,可汗学要我父亲去征兵。我没有哥哥,弟弟还小,我只有离开亲人,女扮男妆,替父从军。

  我不辞万里,来到了战场,各战友们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立了许多战功;我们盼望了多少年,才能到今日还张乡啊!

  刚到村门口,我那已年迈的爹娘拄着拐杖,互相搀扶着,早早地站在村口等着我

  旁边有许多的乡亲,我一下子扑了过去,与爹娘痛哭着。娘擦干了泪,说:“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大家不要顾着,进为坐吧。”

  这时,我望了望周围,连忙说:“妹妹和弟弟呢?”妈妈笑着回答说“他们呀,知道你要回来了,高兴得好几天都睡不着觉。你妹妹又是梳妆又是打扮的,现在正在给你清理房间。你弟弟,正在磨刀猪宰羊呢!”

  我点了点头,望了望战友,干紧为到了十二年前住的闺房,脱下征战时穿的军装,穿上我女儿家的衣裙,对着窗梳理像乌云一样的头发,对着镜子贴上了花黄。

  这时,我的`战友在叫我,我赶紧叫了一声:“来啦——”等我穿着一身女儿装站在战友的面前,战友们都大吃一惊,不由自主地问:“这……这是怎么回事?”

  我便把替父从军的原因一一跟战友们说了,战友们都恍然大悟,连连竖起拇指,感叹说:“想不到跟我们并肩作战我么多年,立了许功的战友,居然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佩服,佩服!你不愧是女中豪杰啊!”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木兰赶到万里之外参加战斗,像飞一样翻过重重山峰。她只是一介女辈啊!牛皮帐篷一顶顶地扎在营地,冷风卷着新兵报到的声音撞击在牛皮帐篷上、篝火上、军旗上或是桀骜的枯草上。紧张的、冷酷的,大到营地的那片天,小到营地的那粒尘,一切都处在高度警惕的状态之中。这里的所有早已让木兰收好那颗女儿柔软的心,剩下的只有那个刚强的、英勇的木兰。

  训练、训练、再训练!木兰心头的坚持努力都化为汗水挥洒在营地上。战斗,终于开始了。荒凉的大漠,鲜血深深地如魔爪般蔓延,桀骜的枯草染上了暗红,天被火光映的鲜红。似乎天地间只有保家卫国的呐喊和冷兵器的清脆声。木兰第一次斩下了敌人的头颅,没有丝毫畏惧,愈战愈勇……

  十年,她已是一位将军;十年,她原本吹弹可破的肌肤被风霜磨砺的犹如粗糙的粟米;十年,她足以让敌人闻风丧胆!战马、铠甲、残破的军旗、沾染了无限杀戮的黄土都是数年战斗的痕迹啊!多少弟兄战死在这片沙场,继承了多少保家卫国的希望。木兰望着远处跳跃的火光,仿佛燃起了和*的希望,眸子里满是坚定。她骑在战马上浑厚地喊道:”班师回朝——”只留下马儿的嘶鸣声在沙场回荡。


《木兰花》宋词3篇(扩展5)

——木兰花赏析 -诗词大全通用5篇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2、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3、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4、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7、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8、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0、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1、聚散若匆匆,此恨无穷。

  12、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4、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15、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

  1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几絮,梅子黄时雨。

  17、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18、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19、笙歌散进游人去,始觉春空。

  20、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

  2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2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3、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24、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7、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28、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于谁同。

  木兰花

  作者:舒亶  朝代:宋  体裁:词      琉璃一片春湖面。画舫游人帘外见。水边风嫩柳低眠,花底雨乾莺细啭。秋千寂寂垂杨岸。芳草绿随人渐远。一番乐事又将离。金盏莫辞红袖劝。

  1.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送邢郎中赴太原】(唐·姚合)

  2.

  日日风吹虏骑尘,年年饮马汉营人。千堆战骨那知主,

  万里枯沙不辨春。浴谷气寒愁坠指,断崖冰滑恐伤神。

  金鞍玉勒无颜色,泪满征衣怨暴秦。

  【饮马长城窟】(唐·陈标)

  3.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听筝】(唐·张祜)

  4.

  秦帝防胡虏,关心倍可嗟。一人如有德,四海尽为家。

  往事乾坤在,荒基草木遮。至今徒者骨,犹自哭风沙。

  【长城】(唐·朱庆馀)

  5.

  秦皇无策建长城,刘氏仍穷北路兵。若遇单于旧牙帐,却应伤叹汉公卿。

  【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唐·赵嘏)

  6.

  秦兴版筑时,翦伐不知谁。异代馀根在,幽人得手持。

  细看生古意,闲倚动边思。莫作鸠形并,空将鹤发期。

  【赋得长城**杖】(唐·李频)

  7.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

  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雕梁。

  【长城下】(唐·曹邺)

  8.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杞梁墓】(唐·汪遵)

  9.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长城】(唐·汪遵,一作褚载)

  10.

  独夜长城下,孤吟*北辰。半天初去雁,穷碛远来人。

  月黯氛埃积,风膻帐幕邻。惟闻防虏寇,不语暗伤神。

  【失题】(唐·许棠)

  11.

  当时无德御乾坤,广筑徒劳万古存。谩役生民防极塞,

  不知血刃起中原。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

  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

  【长城】(唐·罗邺)

  12.

  柳色尚沈沈,风吹秋更深。山河空远道,乡国自鸣砧。

  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长城哭崩后,寂绝至如今。

  【秋深】(唐·周朴)

  13.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唐·卢汝弼)

  14.

  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续古】(唐·陈陶)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