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有感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2022-12-05 00:00:00

登泰山有感1

  暑假时,同学打来电话邀我去登泰山。从小生长在泰山脚下,惭愧的是一直没有机会登一次泰山,饱览享有盛誉的泰山美景。有此良机,自然求之不得,便欣然答应下来。翌日清晨,兴致勃勃地奔向约定的集合处——红门。

  清晨的空气分外凉爽清甜。昨夜一场大雨,更增几分凉意,几分惬意。旭日尚在偏东方,阳光并不焦灼,照在石阶间,一片闪闪的金黄色。流水撞击岩石的淙淙声不绝于耳,林木的芬芳暗暗袭来,令人心旷神怡。游客不多,但三三两两结伴而行,亦是络绎不绝,与初中同学谈笑之间,已至中天门下,沿途多有小摊售卖各色纪念品,它们形形色色,排放俨然,精巧可爱,引人垂顾。

  不久阳光竟已隐去,天空转为淡淡的灰蓝色,似乎凝结着浓重的水分,偶尔几声沉闷的“隆隆”声自天际传来,在山谷间引起隐隐约约的回声,又如在耳边响起,使人悚然旁顾。偶有水滴从空中洒落,葱郁的山林此刻由翠绿转为了墨绿;微风静止,林间隐约的“飒飒”声也沉默下来。似乎有无形的压力压迫在群峰之上,让人和树都静默下来。水滴越来越密集,越来越沉重,很快便成了疏疏的小雨。雨丝又越来越粗,越来越密,越来越重,很快,雨丝织成了密密的雨帘。天空似乎把那无形的压力化作雨水,在雨水中发泄那份抑郁的心事。撑起的塑料布上很快积起一汪雨水,顺着边沿流淌下来,一串串饱满晶莹的水滴连续不断地淌下,天地间充满了“沙沙”的雨声。很快,雨丝在不经意间又变细,变轻,变疏,天空似乎已释放了那重重心事,轻轻地松了口气。天地间由灰暗转为明亮,阳光不知从何处又冒出头来。湿漉漉的石阶反射着明澈的光,在又湿又暖的空气中像个虽被雨淋得透湿却哈哈大笑的顽皮的孩子。

  爬十八盘时,天色再度暗下来,雨水稀稀拉拉地落下,空气也随之冷起来。阵阵凉风吹过,冰凉的雨水落在身上,便很有点刺骨的味道。拼着力气爬上十八盘后,站在南天门前,泰山极顶,真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眼前漫山苍翠,层峦起伏,登高望远,果然不同凡响。只觉胸中豪气冲云,似与天地*等,身临其境,始觉“荡胸生层云”实非虚言。

  自南天门至玉皇顶,更别有胜景,石阶精致*整,蜿蜒回环。至高处,但见水汽凝为白雾,缓缓移动飘散,如翻滚的云气。步入这团白雾深处,但见咫尺之景,即朦胧缥缈,虽触手可及,却生虚幻之感;天色灰暗,更助妙景。若即若离,若实若虚,如弃人世而临仙境。见此美境,深感此行非虚。正在沉醉之中,天际雷声轰隆,滚滚而至,电光闪烁,令人生怯,滂沱大雨劈面而来,不容有一丝喘息之刻。眼见雨势将大,无奈弃美景而沿原路奔下,石阶湿滑使我又添一份狼狈慌乱。疾走于大雨之中,见山下白茫茫一片水幕,细长曲折的两条电光自灰白的天际闪现,随后便是撼动天地的雷声在头顶炸响。此次登山奇遇,实在难忘。

  及至骤雨已歇,明净的天空隐隐浮现出一架长虹,七色杂相晕染,清秀明净,云层轻盈如浮动的白纱。面对如此奇景,我们欢欣雀跃,蹦蹦跳跳地朝山下走去,畅言雨中登山之乐趣。只是我们都已被雨淋湿,像个落汤鸡似的,*添一番“苦趣”。可是,这“苦趣”何尝不是乐趣呢?

登泰山有感2

  我个人其实并没有什么伟大的理想,可能最大的理想莫过于登上世界之巅吧。可是后来发现这有些难度,便改为登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难道不是是杜甫的诗吗?既然志向一同,不妨去试一试。正在我开始准备登泰山的时候,他来了。

  他虽不算我最好的朋友,但也十分要好。他的头发不算长,乌黑乌黑的,跟我家曾经养的鸡毛差不多吧,那只是看上去的感觉。眼睛水汪汪,叫人不知怎么形容好,只知一看他的动人的眼睛,世界似乎都消逝了。但是有谁能透过那一潭水,看到他心灵的深处呢?看起来没人能读懂他。你不妨试一试,看看你行不行。反正当我一开时接触到他,认识他的时候,我并没有在意,只觉得这个人神秘莫测,很高深的感觉。

  那天他也来了,去登泰山。我感到很奇怪,素日我记得他并不是这样。我俩已有两年不再通信,我试探着说了一句,他竟然真来了。三年前跟他说好了去旅游,他死也不答应。又答应了吧,最后又不去。我只有哭了,他最终还是去了。是的,他就是这么“气人”,我也形容不了他了。刚去了不到两天,他又急急地要赶回来。其实来这旅游是他想出来的。现在就这么逗一下他,他竟来了。当然我也作好了他要真来的准备,即便概率很小,但也不至于尴尬。

  于是我们便上路了,把大行李放宾馆——我家不住那儿,他也是——之后,每个人背一个并不重的小包便开始往上走。我记得他这包还是我买的,按他的话来说,他是“为人勤俭”而在我看来,他是“邪恶多端”。那说白了分明是让别人出钱,但“请客”的是他。而他还不要别人白给的东西,当然刨除了吃的。我只好在他生日那天送给他,笔自然是别人买,大家都笑笑,便了之了。

  我怕他要坐缆车,这原是他的性格。我于是便小跑,他竟比我走的还快,难不成是两年未见,他变了?他跑得快是分明的,但是忽快忽慢,连每次他在学校跑步的成绩都不一样。

  待我跑累了,但肯定不累,现在他竟叫唤着累,于是我们便歇在一旁。因为是夏天,有卖冰棍的,我便“挣扎”地起身去买了两个,没等付钱,却听见他说着:“我付过了”。我摸摸口袋,好似钱已经不多了。他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我突然想起小时候,我手头不可能拿到钱,他用“劳动”“挣”来的一些小费,买了两个苹果。后来他找到了我,这分明是不寻常的,他竟把一个苹果送给了我。在小朋友们面前,我是被“传染”了的,而对一个玩累了半天而又没吃东西没喝水的孩子来说,是多么渴望有一个苹果吃啊。现在他这一些所谓不寻常的动作,竟激起了我的一系列回忆。

  他“旅游”回来不是送我了好几盒玩具吗?他过完生日后过我的生日时,他不是送我了一堆他自己买的学*用具吗?他不是每次买吃的时都有我们一份吗?在生活中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连结起来,他竟成了我们之中所谓最“好”的人。

  当我最终登上泰山时,第一次感到了“一览众山小”的情景。然而这泰山有得要多少基石来垫底呢?他这微不足道的一些小事,却成了我在人生道路上的基石。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只要管好属于自己的山就行了。

登泰山有感3

  晚上11点,我们开始登泰山。

  在泰山脚下,抬头仰望,满天的繁星。北方的天空中,有几颗“星星”特别亮。哦,那不是星星,原来是泰山顶上的电灯!

  山路高低不*,曲曲弯弯。渐渐地,山路被石阶所代替。过了几道山门,两旁的树多了起来,树丛中,怪石林立,阴森可怕。脚下漆黑,走起来要特别小心,正走着,忽然有人叫:“瞧,前面是‘十八盘’。”我抬头看去,“十八盘”像白色的梯子笔直地立在那里。我心里暗惊:我的妈呀!这么陡。走*了才看清,原来不是什么“十八盘”。而是两根并排竖着的电线杆。一场虚惊!其实,这里离中天门还有一段路程,更不用说“十八盘”了。

  越往上爬,台阶越陡。刚上山的时候,一段台阶接着一段*道,前面又是一段台阶。这样,爬过一段台阶以后,有—个喘息的机会。可现在,一段台阶接着又是一段台阶,而且越来越陡,我已经不那么轻松自如了。每爬一台阶,都感到很吃力。“怎么还不到中天门?”我嘀咕着。忽然,左前方出现了几盏灯光。啊,中天门到了。

  抬头向上看、天上星光闪烁;低头向下看,地上也有—片星星一泰安市的万盏灯火。

  在中天门休息了一阵儿,我们继续向玉皇顶攀登……渐渐地接*了“十八盘”,石阶更陡了,陡得使人发怵。我不敢回头向下看,也不敢抬头往上看。我累得腰腿发软,浑身是汗,气喘吁吁。这哪里是登山,简直是登天!一手攀着旁边的栏杆,一手支撑着膝盖,艰难地向上爬,每爬—步,不仅腿要用力蹬,胳膊用力拽,就连牙齿也要使劲,两条腿如铅铸的一样沉,身上背的包像石块一样重。加油,加油!我给自己鼓着劲。

  终于登上了南天门,我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拿过水壶来,咕噜噜地喝起来。接着,又吃些食物,在这里休息了片刻。离玉皇顶不远了,像万米长跑的最后冲剌,我几乎小跑着登上了泰山极顶,我也感到奇怪;自己哪来这么多劲?

  刚刚凌晨4点钟,东方已经发白,周围景物渐渐清晰起来。站在这海拔1500米的高峰俯瞰山下,四周的许多山峰比泰山要矮得多。但这些山峰千姿百态,郁郁葱葱,颇为秀丽。层层叠叠的云雾缠绕在山峰上,山穿云,云套山,连绵不断,看不到边际,显得气势磅礴。天边有一条隐约闪亮的银带,有人说,那就是黄河。

  东方天际上出现了一条红橙色的巨大光带,中间凸起,显然,太阳将从那里升起。"出来啦!太阳出来啦!”有人喊了起来。人群哄动了一下,大家立刻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光带中间凸起的部分。果然,太阳从光带之中跳出小小的一半。它红彤彤的,紅得那样鲜艳、那样可爱。刹那间,万山红遍,霞光如火一般。太阳继续轻盈地向上跳着,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感觉。在太阳的光辉照耀下,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就在这一时刻,我突然想到了攀登十八盘时的艰难步履。没有艰难的攀登,岂能看到这泰山曰出的奇观?岂能欣赏到这壮观无比的大自然的美?我还想到了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多少爱国志士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抛头颅,洒热血,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许多道理。

  终于,太阳完全跳了出来,它闪射着万道红光,照亮了天空,群山和大地,也照耀着观日出的人群。


登泰山有感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登泰山有感 (菁华3篇)(扩展1)

——《登泰山记》3篇

《登泰山记》1

  泰山,五岳之首,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啊,关于新年的作文:新年登泰山记。2月2日,正月初八,我、爸爸还有弟弟一起,赶到了遥远的山东泰安登泰山。

  我们早上9:00从山脚开始登山,走过一天门、红门宫,进入了一片苍翠的世界,两边都是浓荫蔽日的松柏林,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岩石。走着走着,看见前面的石壁上刻着又大又红的“虫二”两字,我感到很奇怪,这代表着什么呢?这时刚好有一位导游走过来,我们仔细听着她的讲解。她说,这“虫二”两字是一个谜,谜底是“风月无边”,盛赞了泰山的自然风景之美,这繁体字“?”呢,想必大家也知道。

  踏过2500多个台阶,我们终于在中午12:00多,爬上了中天门,这个地方大概是泰山的半山腰了。在这儿吃过午饭后,便又匆匆上路了。

  走在路上,总能在旁边看到许多石头上的摩崖石刻,而且这些石刻大都是在颂赞泰山。翻阅资料后,我知道了其中的大致缘由,原来历代帝王都把泰山作为国家神权的象征,每逢登基庆典,就来泰山“封禅”、“祭告”并刻石记功。封禅就是帝王到泰山祭祀,而且这封禅就像国家庆典,举办的特别隆重,据说以前已有72位帝王封禅过泰山。神奇的泰山,还引来了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所以在这神奇的泰山上留下了许多碑文、石刻。

  老早听说过,这泰山的十八盘特别陡、特别险,许多人都惧怕爬十八盘。走到这儿,发现果真如此,抬头望去,都是弯弯曲曲的石阶路,直上云霄,一眼望不到头,真的要累死了。迈不完的石阶路,真是又累又慢,又走了三千多个台阶,千辛万苦地才爬上了南天门。南天门上去有一条街道,名叫“天街”,难道我们已来到了天庭上?我们也“成仙”了?!往远处望去,我们已经和白云*行了。

  最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玉皇顶,登上了泰山绝顶!我们成功了!忘了告诉你,泰山海拔1545米,自古被称为“五岳独尊”的“天下第一名山”,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就是我们心目中的一座神山啊!

《登泰山记》2

  教学目的: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阴”“始”“望”“坐”“视”“或”的用法。

  2.理解词类活用现象:西、东、道、阴、烛

  3.辨别通假字:采、圜

  4.理解文章记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本文详略恰当的特点;侧面烘托的手法

  教学方法:“读——讲——析——结”四步阅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五岳”都是哪些山吗?对了,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中,泰山是“三山五岳”之首,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泰山的地理位置和美丽如画的泰山日出。

  二.介绍作者、作品。

  姚鼐。清代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考官。主讲于梅花、*等书院40余年。是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其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

  本文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记,重点记登山路径和泰山的景色,观日出一段尤其精彩,泰山,亦称岱山、岱宗。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东部,主峰玉皇顶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海拔1524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黑龙潭等名胜古迹。记,文体名,即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是古文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体。

  一、补充注音:

  汶(wen)水 南麓(lu) 石磴(*) 山颠(dian)

  徂(cu)徕(lai)岱(dai)祠 行(xing)宫 姚鼐(nai)解释加点的字

  二、补充释字

  泰山之阳——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

  其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

  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遂至山巅——巅:顶峰,颠峰。

  半山居雾——居:停留。

  戊申晦——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极天云一线——极:尽,尽头。

  绛皓驳色——驳:杂,错杂。

  尽漫失——漫失:模糊、缺损。

  僻不当道者——僻:偏僻。

  明烛天南——烛:名词作动词用,照。

  三、理清课文结构

  写泰山地理形势泰山地理位置

  周围山川形势

  记叙登泰山的经过时间路径

  山顶所见

  描写泰山日出日出前———风、雪、云

  日出时——形、色、光

  日出后——色

  介绍泰山人文景观建筑

  古迹

  介绍泰山自然景观

  四、.说明游踪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领略了泰山的高峻、雄伟,那么作者是如何登上这“五岳独尊”,游是如何精彩地描绘险峰之上那“无限风光”的呢?

  二、精彩片段分析

  讨论:1、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精读,说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写景特点。

  明确:(板书)

  先写:京师——泰安,点明时间和节令。

  再写:山麓——山顶。

  路程:四十五里(远)

  石级:七千有余(高)

  路线:中谷——西谷——山巅(险)

  最后顶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上)——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下)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远——*)

  2、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换面。(板书)

  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日出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色彩点染——绚丽壮美

  3、全班齐读第三段,体会写法特点和感情。

  总结:通过描写山顶所见景观和日出胜景,表达出作者的喜悦心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赞美祖国山河的强烈感情。

  4、找出文中几处使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体会特点和作用。

  明确: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海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

  三、写作特点

  讨论、交流、举例分析。

  明确:

  1、章法严明,剪裁得当。

  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巧妙进行烘托。

  3、用笔简洁,词语精当。

  4、句式多变,用此灵活传神。

  归纳总结;

  本文无论从清晰的思路,还是简洁明净的语言,亦或是色彩鲜明、生动的描景,都可见桐城派古文家锤炼语言的功力,很值得我们学*借鉴。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学案》中的练*题

  2、写一段冬季雪景片段,具体生动地写出景物特征。

《登泰山记》3

  今天一早,我们去泰山游玩。我的心情很激动。

  我们一来到泰山,看到是高高的山峰,披着郁郁葱葱的草木,就像一个巨大的塔,直伸向云霄,若隐若现。“真不愧是五岳之首啊!”我心里赞叹着。

  泰 山一共有三个门,分别是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导游说:“到达泰山的山顶需要爬6000多个台阶,想走路的走路,不想走路的就去坐缆车。”而我的年龄太 小,妈妈决定和我一起坐缆车。我从来没做过缆车,所以这次特别兴奋。刚开始我很害怕,冲出来的时候,我吓得尖叫起来。慢慢地我*惯了,并且对妈妈说:“太 刺激了。”很快地我们就到达了南天门。站在那里向远处眺望,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高山,密密麻麻的人群在山间行走着,非常壮观。

  接着我们继续往前面爬来到了天街。你知道什么是天街吗?天街就是人们想象中的天上的街市。在这里有很多卖东西的小商店。放眼望去,有的人在吆喝着,有的人在讨价还价,还有的人在照相,非常热闹。

  最后,我们到了泰山的顶峰——玉皇顶。转身往下看,啊,真美呀!山脚下有很多的人在爬山,看起来就像蚂蚁在前进。泰山四周的小山都笼罩着白色的云雾,这正如诗人杜甫所写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次旅游虽然我很累,但却令人流连忘返。


登泰山有感 (菁华3篇)(扩展2)

——登泰山有感(精选5篇)

  登泰山有感 1

  我一直认为爬山只是为了登上山峰时那一刻的喜悦,可是这次我才知道我错了。今天是20xx年10月24日,天气:阴。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上了爬泰山的路程,因为特殊原因,我和几个同学一同走在了后面,我们走呀走,一直走到十八盘下,这时候我们一开始的自信心只剩下一半了,而我们又面对着最为崎岖的路,我们的自信心已经消失了。

  看着这陡峭而又狭小的山路,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退缩的感觉。这是我见过最坎坷的路。山路全都是由各种奇异的石头所铺成,周围则满是带刺的植物。不堪设想踏上这种路会受到怎样的伤害,愿先的那种喜悦之情烟消云散,脑海中有了一个可怕的念头:放弃。

  没错,就是放弃。可是看着那些游人不停地爬着,我们又不想停下,我们就一停不停的往上爬,终于爬到了南天门,看着那美丽的风景,心中不禁感慨:原来爬山,是为了体验爬山时的乐趣,而不是到山顶的放松。登山决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运动,他给登山者以鹰样的眼睛,豹样的身体,山样的视野,海样的胸怀,永不放弃的执著和永不言弃的精神。

  人生,应该登几次山,做人,就应该有登山的精神。

  所谓登山精神,就是要有勇于攀登、不怕吃苦、胸怀天下,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精神。

  当你从山脚仰望山顶时,或许心潮澎湃、或许羡慕不已、或许有着想到达巅峰的心理。可是如果真要登到山顶时,又有何人能够坚持??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登山如此,*时做任何事情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努力了,就没有无法逾越的障碍;只要我们努力了,就离我们预想达到的成功更*了一步;只要我们努力了,就没有无法战胜的困难。

  登泰山有感 2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及两位叔叔来到泰山游玩。

  泰山是五岳之首,属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历史上曾经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我原本想要爬上山顶的,但爸爸妈妈怕我体力不足,便从中天门坐缆车上山。

  坐在缆车上,在我们的脚下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听导游阿姨讲原来泰山上的树木不多,都是当时的林业工人靠手拉肩扛把树苗运上山种在了岩石缝中才有了今天的绿树成荫。随着缆车的前进山顶离我们越来越*了,山顶上人头攒动,原来山上有一条街市名为“天街”,在云雾的笼罩中若隐若现,让人仿佛置身在天宫。下了缆车才看到天街上都是出售的山东特产,最多的是煎饼卷大葱,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好奇地问爸爸这些货物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坐缆车上来的?爸爸说他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挑山工”就是讲的泰山上的用品都是由这些挑山工走过6366个台阶挑上来的。果然走了没多久就看见了“挑山工”,天哪,我空手还要坐缆车,人家挑了这么多货物却爬山,想想真是让我汗颜。赶紧加快脚步向玉皇顶进军,争取最后的胜利。经过了一处又一处的古今名人留下的石刻墨宝,我们终于来到了玉皇顶,回头看看登山台阶就如一条蜿蜒的巨龙盘旋在泰山上,站在泰山之颠放眼望去,群山在我脚下,世界尽收眼底,这让我想起孔子所说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泰山我一定会征服你的!

  登泰山有感 3

  那一次爬泰山的经历,我无法忘记;那一次和同学们在泰山顶上嬉戏,我无法忘记;那一次六千多个台阶的挑战,我仍然记忆犹新。

  今年五一放假前,老师就和我们约定,把五岳之首——泰山作为我们挑战的目标。于是,4月30日晚上,我们便开始了这次“泰山之旅”。一路上,车笛声声、凉风**,我们却毫无困倦之意,在车里闹翻了天,一会儿大声唱歌,一会儿讲笑话,一会儿做游戏。后来,贾老师一声令下:“不要再闹了,要保持体力登山!”不一会,我们都进入了梦乡。

  等我醒来,车已经到了泰山脚下。我立即跑下车,哇!泰山果然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无比壮观。我们直接从红门登山处开始登山。一开始,我就三步并做两步,像着了魔似的往山顶冲,把爸爸妈妈都丢在了后面。后来,我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就在路边休息一会。爸爸赶上来对我说:“爬山不能一个劲的往前冲,要均衡使用体力。”我们爬呀爬呀,一路上互相鼓励,超过了好多同学,我第一个登上了南天门!真冷啊,冻得我瑟瑟发抖,毕竟海拔一千多米呀。休息了一会,我们又向山顶进发了,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到达了泰山顶峰——玉皇顶,看到了那轮又红又大的太阳。我们在山顶上又蹦又跳,欢呼自己的胜利!最后,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顺利地返回了家中。

  这次“夜登泰山”考验了我的毅力,锻炼了我的体质,使我体会到坚持就是胜利,终身难忘。

  登泰山有感 4

  这个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去游览了五岳之首——泰山。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和妈妈到中天门后选择徒步上山。一路上我们手牵着手,聆听着一阵阵清脆的鸟叫声,看着一个个“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大瀑布,闻着一缕缕芳香,踏着一个个又大又宽敞的台阶,我们轻松地来到了十八盘脚下。

  十八盘脚下矗立着一个石碑,上面介绍了十八盘。据说十八盘有1600个台阶,分“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十八”。我抬头仰望,十八盘好似一条长龙,蜿蜒崎岖,十分陡峭,一眼望不到头。我看到这样的台阶,霎时倒吸了一口冷气,我的信心也早已被抛到了九宵云外,周围一个个美丽的景色,在我眼前消失。我一步步艰难地踏上台阶,感觉腿越来越沉重了。这时看到周围有的人哭着、喊着,有的人干脆坐在台阶上赖着不走,还有的人拄着拐杖,弓着背。我顿时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可是,这时刚好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从我身边走过,看着这位老奶奶的背影,我为我刚才的想法感到惭愧,一位老人家都能坚持到底,我为什么不能呢?我重新鼓起勇气,继续往上爬。我一鼓作气爬到南天门,此时一阵阵风迎面吹来,非常凉爽,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被浓浓的云雾包围,有如仙境一般。

  泰山,我终于征服了你!你让我懂得了坚持,让我体会了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登泰山有感 5

  从南天门向下望,山间是一番如此秀丽的景象!瞧,树挺立在山间,个个戴着翠绿的“头盔”——大得如巨伞的树冠,好似泰山的卫士!草丛间,星星点点的小花儿像在捉迷藏,这有一朵,那有一朵,点缀了满山的绿色。大片大片的云雾徐徐飘来,将一座又一座的山峰“咽”下他那“大肚皮”,给泰山老人增添了许多神秘感。美不胜收,乍一看,仿佛已经踏入天宫一般。

  穿过南天门,我们已来到天上神仙们掌管的地域,天街、蓬元,我们一一走过,一路上看各种岩石,阅各位大人物的题词,好不快活!云雾不停飘向我们,是要与我们作伴?我们一齐猛吸“仙气”,纷纷说:“哈哈,我成仙啦!”

  不一会儿,一块大石挡在我们面前,上面刻满了金光闪闪的字,咦?我们到哪了?此乃唐玄宗封禅之地。哇,唐玄宗!我心里激动万分,我们居然走了唐玄宗走的路!

  继续向上爬,又来到三块大石碑面前,左右两块都有字,可中间却一个字也没有!这是谁立的?字呢?风化了?我心里顿时冒出许多念头,一听,方才知,关于这块无字碑有好几个传说,但有关汉武帝的可能性最大。

  再向上爬,哈,登顶了!我们来到秦始皇封禅之处,真大呀,向下望,我总算体验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树小得像橡皮屑,雾浓极了,不知后面躲着孙大圣还是黄眉怪。

  孔夫子有诗云:郁确其高,梁甫回连。这可真配的上这位“山爷爷”,那无边的美景啊,泰山,我下次还要来征服你!


登泰山有感 (菁华3篇)(扩展3)

——中班语言活动:《登泰山》教案3篇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积累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二、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片断,品味形象而优美的语言

  三、领会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点: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难点:结合本文写景状物的写法,进行艺术审美,从而能够知识迁移。

  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风景秀美,名山众多,你们知道古代的“五岳yuè”之说吗?

  明确:它们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sōng山。“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

  2、问:“五岳”之中谁为长?

  明确:泰山。泰山崛起于华北大*原东侧的齐鲁古国,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纵览东部沿海广大区域的地理形势,泰山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踞高临下,成为万里原野上的“东天一柱”。历代封建帝王都把泰山当作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禅建庙塑神。泰山因而成为游览的圣地,历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记游作品,姚鼐的《登泰山记》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了解姚鼐(1731——1815)清散文家。字姬jī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xuān,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桐城三祖”。

  三、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及句子的节奏

  鼐nài磴dèng

  徂徕cúlái

  戊wù樗蒲chūpú

  罅xià须臾xūyú膝xī

  济jì:◎渡,过河:同舟共~。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救~。赈~。周~。接~。 ◎补益:无~于事。

  济jǐ:〔~水〕古水名,源于今*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人才济济réncáijǐ jǐ

  四、学生小声朗读1遍,对照注释看懂课文,不明白处注上记号

  五、齐读一遍,教师及时指出问题并督促学生予以纠正

  六、教师点拨:

  1、泰山之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其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2、越长城之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门坎,像门坎一样

  3、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其远古刻尽漫失:磨灭

  4、翻译:

  半山居雾若带然。译文: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象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译文: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象“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

  七、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想想每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

  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第二段:叙述从京师来到泰山、偕友登山的经过以及所见之景

  译文: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象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象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象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第三段:写山顶看日出的过程,描绘泰山日出前后的优美景色

  译文: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迷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象“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

  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第四段:返记泰山的人文景观

  译文: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

  第五段:补记泰山的自然景观

  译文: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的、方形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齐。

  桐城派姚鼐记述。

  第二教时

  一、再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弄清第一段记述的顺序: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讨论后明确:面——线——点。作者鸟瞰泰山采用由“面”到线再到“点”的写法:先写汶水和济水的分流,是面;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长城,是线;然后以古长城作为参照物,点明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是点。这个“点”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和观日出作好了铺垫。

  2、第二段记述登泰山的经过,叙写登泰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物。

  弄清作者登山的路线(讨论后明确):南麓登山——循中谷——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3、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日出时景物的变化的?讨论后明确:时间顺序(待日出——稍见——须臾——日出——回看)

  4、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写泰山的建筑和古迹,表现泰山的古老风貌。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这是作者游山之后的总体印象。补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什么好处?

  增加了泰山的人文内涵和景物特点,也使文章显得丰富深刻,体现了桐城派重考据的文风。

  二、本文写景十分优美,把这些文字找出来,读一读,回答问题这些文字美在何处?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绘的?学生讨论后明确:(媒体显示)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皑皑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明烛天南”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象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的云雾好象飘带一样。这个比喻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了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皆若偻”这一比喻,不仅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

  三、集体朗读二三段,体会本文写景之美

  四、小声再读课文,谈谈本文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明确:

  1、抓住特征巧妙烘托:其级七千有余半山居雾若带然足下皆云漫……又以“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作侧面烘托,给人以想像,又生动有趣。

  2、比喻拟人巧妙新奇:而皆若偻,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3、语言简洁生动:这篇文章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比如从京师到泰安,只用“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简洁生动地点出了季节、路程,并照应了第一段的古长城。又如写登山的情形,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最后一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寥寥几句,就把它的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色描写出来了。

  五、小结全文

  这篇山水游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象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使人们感受祖国山河的无限壮美。

  六、思考与练*:

  1、文章详写了登泰山的过程。根据文中线索,请你画出作者登山的路线图。

  “由南麓登”;然后是“循(中谷)以入”;最后是“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2、辨析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含义。

  阴: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天)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暗地里)。

  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当初)余始循以入(开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登泰山记(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二、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三、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环节,知道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利用预*的效果教学,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结合练*一的回答,达到教学目的二、三,应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步骤

  作者介绍《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

  桐城派和方苞

  *清代散文流派。创始人方苞。继承发展者虽众,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刘大櫆和姚鼐。因方、刘、姚都是安徽桐城人,世称桐城派,时在乾隆末期。桐城派的文论,以义法为中心,逐步丰富发展,成为一个体系。方苞谓“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他的义经法纬之说,是要求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古文当以“雅洁”为尚,反对俚俗和繁芜。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依据节奏推知句意。

  2、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并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揣度词义,并将重点词语形成板书。

  泰山之阳——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

  其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

  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遂至山巅——巅:顶峰,颠峰。

  半山居雾——居:停留。

  戊申晦——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极天云一线——极:尽,尽头,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登泰山记(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绛皓驳色——驳:杂,错杂。

  尽漫失——漫失:模糊、缺损。

  僻不当道者——僻:偏僻。

  明烛天南——烛:名词作动词用,照。


登泰山有感 (菁华3篇)(扩展4)

——登泰山作文9篇

  泰山,五岳之首,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啊。2月2日,正月初八,我、爸爸还有弟弟一起,赶到了遥远的山东泰安登泰山。

  我们早上9:00从山脚开始登山,走过一天门、红门宫,进入了一片苍翠的世界,两边都是浓荫蔽日的松柏林,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岩石。走着走着,看见前面的石壁上刻着又大又红的“虫二”两字,我感到很奇怪,这代表着什么呢?这时刚好有一位导游走过来,我们仔细听着她的讲解。她说,这“虫二”两字是一个谜,谜底是“风月无边”,盛赞了泰山的自然风景之美。这繁体字“?”呢,想必大家也知道。

  踏过2500多个台阶,我们终于在中午12:00多,爬上了中天门,这个地方大概是泰山的半山腰了。在这儿吃过午饭后,便又匆匆上路了。

  走在路上,总能在旁边看到许多石头上的摩崖石刻,而且这些石刻大都是在颂赞泰山。翻阅资料后,我知道了其中的大致缘由,原来历代帝王都把泰山作为国家神权的象征,每逢登基庆典,就来泰山“封禅”、“祭告”并刻石记功。封禅就是帝王到泰山祭祀,而且这封禅就像国家庆典,举办的特别隆重,据说以前已有72位帝王封禅过泰山。神奇的泰山,还引来了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所以在这神奇的泰山上留下了许多碑文、石刻。

  老早听说过,这泰山的十八盘特别陡、特别险,许多人都惧怕爬十八盘。走到这儿,发现果真如此,抬头望去,都是弯弯曲曲的石阶路,直上云霄,一眼望不到头,真的要累死了。迈不完的石阶路,真是又累又慢,又走了三千多个台阶,千辛万苦地才爬上了南天门。南天门上去有一条街道,名叫“天街”,难道我们已来到了天庭上?我们也“成仙”了?!往远处望去,我们已经和白云*行了。

  最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玉皇顶,登上了泰山绝顶!我们成功了!忘了告诉你,泰山海拔1545米,自古被称为“五岳独尊”的“天下第一名山”,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就是我们心目中的一座神山啊!

  在登泰山之前,爸爸就告诉我为什么要登泰山。爸爸说:泰山是山东省最高的山,是*五岳也就是五座大山之首。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我们就是要去体验这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可是,还没有开始登山,导游就不停地“吓唬”我们,说山有多高,登上有多难,吓得妈妈和我要打退堂鼓———打算坐电缆车上山。不过,关键时刻还是爸爸坚持要步行登上泰山,爸爸说我们要亲自把泰山踩在脚下。

  登泰山的人可真不少,连坐下休息的地方也不多。一开始我还感觉很有意思,还能跟上大人的脚步,有时候甚至跑到爸爸妈妈前面去,可是爬了没有多远,就感觉气喘吁吁了,一边爬一边问爸爸还有多远,爸爸总是说:“再坚持坚持,快到了。”幸亏有尹老师在身旁,尹老师牵着我的手,我也不敢偷懒,跟着尹老师一起往山上爬。

  最难爬的当然要数十八盘,有慢十八和紧十八,路越来越陡峭,每走一步都很困难,喝水喘气都感觉费劲。爸爸鼓励我,爬山需要有毅力,只要有毅力,没有登不上的山,没有办不成的事。我一边爬一边想:“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山顶啊?”咦,不知不觉我们就爬到了南天门,泰山已经在我们的脚下!我真想大声喊:泰山,我来了!原来,登上泰山也不是像导游说的那么困难啊!

  爸爸领着我从山顶往下看,果然,周围的山也小了,远处的城市也小了,真是“一览众山小”啊!爸爸说登高望远,众山小了,但是心胸却变大了,做人就要做个大气的人,因为“泰山不却微尘,积小垒成高大”。

  最遗憾的是第二天,因天气原因,我们没能看到泰山日出,不过,这次也没有白来,我从快速飘动的云层中已经感受到了太阳的存在。泰山,我还会再来的!

  国庆节早上九点,爸爸开车送我和妈妈去泰山脚下的天地广场。我家要去爬泰山。在天地广场仰望泰山,从山脚开始逐渐变窄,覆盖着茂盛的植被,像一座巨大的绿色高塔。塔顶直插云端,若隐若现。“真是五岳之首!”我心里佩服。

  我们和很多人一起上了旅游公司的大巴,10分钟左右就到了中天门前的停车场。说到这里,我抬起头,看到山顶已经到了云层之上,泰山似乎越来越高。回头一看,很多公交车都在蜿蜒的山路上爬,车小如大砖。泰山脚下的天地广场也变小了很多。

  崎岖的山路上挤满了登山者。我们随波逐流爬了一会儿,就到了云步桥。这座桥大约6米长,2米宽。这是一座木桥。瀑布从离桥5米左右的悬崖上流下来,升起一层淡淡的雾气。水顺着桥流到山脚。

  中午12点结束,我们来到了泰山十八盘。在这里,我看到一条又长又窄的石阶路通向陡峭的山顶。每一步长约三米,宽约两米。爸爸说这里大概有6000步。爬了一段时间后,我气喘吁吁,腿软得动不了。汗水浸湿了我的衣服。我告诉爸爸妈妈等我。我休息了一下,然后爬了上去。就这样,——累了的时候,他休息了一会儿,然后爬了上去。下午三点,我们爬南门。

  更糟糕的是,我走过一座寺庙,走了一小段路,就到了泰山的顶峰。从这里往下看,“泰山十八盘”就像一条灰色的蟒蛇爬上了苍天的南天门。五步桥和瀑布太小了,几乎看不清楚。天地广场的汽车变成火柴盒,山麓如蚁。泰山周围的山丘上覆盖着白云,山丘上的树木在云中若隐若现。山顶上有许多卖食物和饮料的商店,还有一些卖军用大衣的商店。妈妈说:“那是给看日出的人的。如果明天想在泰山顶上看日出,那就过夜吧。但是山顶晚上太冷了,你得穿上军大衣。”

  在山顶呆了一会儿,汗水不见了,衣服又冷又湿。我们开始下山。正在这时,开始下小雨了。山上的树和草被洗绿了,整座山变得清新了。许多人穿上雨衣,撑开雨伞,蜿蜒的山路仿佛是一条鲜花流淌的河流。

  细雨陪着我们回到中天门前的停车场。当我们上车去天地广场时,雨变得很大。我透过窗户抬头望去,山腰被浓浓的雨雾覆盖,泰山更是神秘而雄伟。晚上6点,我们回到天地广场。

  我咬紧牙关坚持爬上泰山之巅,亲身体验了泰山的雄伟壮丽。这次旅行让我难忘。

  从小我就想领略一下五岳独尊的泰山,这个暑假,我的梦想终于成真了!

  仰望巍峨的泰山,山上烟雾缭绕,令我们特别兴奋,哈!上山肯定会有一种飘然欲仙的感觉!可天公不作美,车至中天门,就吧嗒吧嗒地下起雨来,人们纷纷穿上雨衣,唉!为安全起见,原本步行的登山计划被家长们改成了乘缆车上山,好不扫兴!缆车悬挂在空中,稳稳地向山上滑去,一切都笼罩在了云雾之中。没一会儿就到了南天门站,刚打开车门,阵阵白色的雾气迎面扑来,再加上山上的新鲜空气,造就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哇!置身于这云雾之中,简直太奇妙了!

  走着走着,前方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个阁楼式的建筑,它碧瓦红墙,气势雄伟!它就是南天门了,我们赶紧冲了过去……南天门位于泰山十八盘的尽头,海拔1460米,古称“天门关”。它建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

  跨过南天门,我们抬头望了望高耸入云的泰山屋脊——玉皇峰,我心里想:“玉皇峰,等着我征服你吧!我要一览众山小!”

  泰山屋脊“玉皇顶”终于被我们征服了!它海拔1545米,直通云霄,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这时,云雾渐渐散去,从山上俯视,绝崖断壁、利石陡坡、树木环绕、鸟雀飞天,这给云雾中的泰山更添一股雄壮之感。看看山脚,群山矮如土堆,没有谁能与它争锋,这真应了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转视蓝天,云雾散去,碧空万里,艳阳高照,顿觉心胸开阔,可包含万物,可度量宇宙,真有“荡胸”之感。杜甫诗中显露出的豪迈雄壮,此时此刻,已经让我真正的体会到了。

  从玉皇顶盘路往东登,便是“唐摩崖”了,这里大观峰削崖为碑布满了历代题勒,这可谓*文化史中的一枝奇葩,在国内外名山中也是无与伦比的!巍巍泰山就像一座中华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我们攀上“唐摩崖”,上面到处题写着令人叹为观止的诗句,如影随形,于是我们的照相机里又多了一份敬意与留恋。经过导游的解说,我恍然大悟,原来泰山是佛、道、儒三种文化完美融合的一座圣山,难怪这里有寺庙、玉皇庙和孔庙呢!

  乘缆车再度回到骄阳似火、蝉鸣不已的山脚下,一切景色均清晰可见了,小小的我满载着云中登泰山的乐趣返回到了“人间”。

  气势磅礴的泰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如今,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泰山的雄伟壮丽。我一定会带着泰山的精神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地继续我的人生旅途,我一定会带着泰山的豪气一飞冲天!

  趁着国庆假期,我们全家去了有“五岳之首”之称的泰山。

  乘车来到泰山脚下,泰山是那么的高大、巍峨,仰望着它,我的脖子都酸了。我暗想:泰山啊泰山,无论攀登你的过程多么艰难,我都要征服你!想着想着,我不禁握紧了拳头,立志大干一场。妈妈看我急不可耐,终于下令开始爬山了。我们拄着手杖,一步一步往上登。边登山边游玩,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十八盘。抬头望去,哎呀!我吓了一跳:台阶都呈70度,十分陡峭,每个台阶只能容下大半个脚掌,而且看样子,十八盘还很长呢!我顿时泄了气,心灰意冷。这时,我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在奋力爬山,脸涨得通红,却不停地往上爬。受到他的鼓舞,我重拾信心:既然连他都可以,我也一定行的,加油!

  随后,我一鼓作气,总算是登上了泰山最高点玉皇顶。鸟瞰下方,十八盘上拥挤的人流徐徐前进,真是充满了自豪感呢!远处绵延起伏的山峦像一条条绿浪,薄雾给它们披上了一件梦幻、神秘的披风。这时,我想起杜甫的一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现在,我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站在这最高处,简直是可摘星辰啊!接着,妈妈还帮我买了一块金牌作为登顶纪念。天色尚早,我们开始下山了。妈妈说侧身下山省力,我一试,果真如此。环卫的老爷爷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山上拾垃圾,真不容易!路上的人们姿势可谓千奇百怪:有的正着走,有的侧着,有的倒着,还有的孩子一蹦一跳。就这样,我们回到了宾馆。

  回想一天的经历,我觉得学*也是一座大山,虽然翻过去的过程艰苦,但结果却是喜人的。泰山,不虚此行!

  七点钟,阳光混合着冷暖,照耀着刚刚从睡梦中醒来的泰安城。眼前是泰山,让我在路上充满自信。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在心里鼓励自己,然后和爸爸一起开始爬山。

  一流的石阶真的让人望而生畏。温暖的阳光在我身边微笑,沉默的脸上写着“加油”两个字,让我振作起来,鼓起一点勇气。然而,拿着一根徒步旅行棒,拿着干粮,颇有点登山家的味道。

  一步一步,千百个石阶上留下脚印,无数凹凸不*的石阶上弥漫着多年不散的清凉味道,显示着攀登的疲惫与苦涩。走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了,脚重1000斤,脑袋昏昏沉沉的,感觉好像有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不得不承认,我没有“红军不怕远征,钱山只等不劳而获”的勇气和毅力。

  我在石阶上坐下,沮丧地低下了头。爸爸黯然神伤的看着我,笑着说:“萌儿,铺石阶的人比我们爬山还辛苦!这座山很高,很难走,所以他们铺了石阶。再想想,以前的皇帝不都是来泰山的吗?以前的设施比现在简单多了!”

  听了父亲的话,我又鼓起勇气,一步一步走上石阶。路上,下山的外国游客冲我笑笑,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对我说:“加油!”

  那些鼓励,像万千只在黑暗中飞舞的萤火虫,在看不见的黑暗里闪耀。它不是最亮的光,却让那些恐惧和懦弱在瞬间消失。我看到和拥有的是勇气、自信、坚韧和坚持。

  当光线穿过树的裂缝时,有无数光点在地面上摇曳,周围全是绿色。晶莹的汗水在蓝发间悄悄滑落,沉重的脚步声终于经过了最后的石阶。“越差”三个字印在我面前,已经越过几十度角的太阳微笑着看着我。

  有些恐高的人往下看,除了喜悦和“其他的山都显得矮矮的在天之下”的美景,没有恐惧。

  因为那次登山之旅,我不再害怕任何困难,可以用最自信最勇敢的微笑去面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七点钟开始在阳光下爬山的女孩。

  盛夏时节,来到泰山山脚,但不同的是,我们是晚上登山,准备饱览太阳初升的场景。

  一开始爬山,十分轻松,大家有说有笑,一大段路上也就三四级台阶,这么点运动量一下子就打消了我们准备“奋战到底”的心态,路边的花和草也显得闲适幽静。

  到了差不多六分之一处,原先并不起眼的三四级一下子上升到了十级,可大家仍不觉着累,晚上爬山的人很多,男女老少个个都洋溢着轻松,人很多,但并不显着拥挤,大家走得井然有序。路上顺便拍几张夜景。

  就是这样一个轻松的环境里,为登山开了好头;就这样,在人群的簇拥与递增的运动量下,我们来到了泰山最陡、最险的“十八盘”。

  刚到十八盘,便被它雄伟的气势震惊了。真多啊,盘由十八个台阶组成,每一盘至少有百八十个台阶,弯弯曲曲,互相环绕,气势显得那么磅礴,那么壮丽!真陡啊,每一级台阶比起之前,都显得并不*整,参差不齐,让人更加望而却步。真险啊,每一级台阶似乎没有多宽,只有四分之三甚至二分之一手掌的大小,脚必须横着才正好*齐,仿佛一个不小心就会踩空摔倒,想到这儿,不禁让人对十八盘望而生畏。

  终归在时间的催促下还是登上了泰山,看到写有“南天门”的牌匾时,心头涌起了自豪。站在山顶上,任由清风吹拂,雨也下起来了,不大,混在空气里,空气更加湿润,一切更加富有活力,路边的青草树木在小雨的滋润下更加富有生命力。从山顶向下俯视青山连绵起伏,在一片朦朦胧胧的雾中,更传神、更有仙气了。早就听闻杜甫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今日身临其境,果不其然!这些大自然的景色,一下子便让我忘却了学*中的不顺心与生活中的烦恼,原来回归大自然,方可忘记一切的琐事和慌张啊。

  是的,人不就应该拥有如同泰山一样的心境吗?面对挫折、困难时,不慌乱,亦不被琐事扰乱心中的信念,当明白了真理,有勇于攀登的信心后,登上山峰,回首过去,无限莞尔,无限感动,无限回味。

  中华大地广袤无垠,名山大川不胜枚举。巍峨雄健、气势恢宏者有之;小桥流水、秀丽温婉者有之。而我,更钟情于泰山。

  泰山之美值得领略。泰山,崛起于华北*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渺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有交横重叠的山势,堆叠厚重的形体,辅以苍松、巨石和环绕的烟云。登临泰山,我们能享云海之盛,苍松之奇,山峰之峻。登临泰山,一定是一次美的历程,饱览美景的我们更能懂得祖国山河的壮阔和山川自然的伟大。

  临泰山山麓,感事物之大。仰望泰山,看高山直入云霄,无限向上伸展,望不到边际。如果在黎明之前开始攀登,在山顶上,看着初生的太阳跃出云海,灿烂的阳光渐渐映照连绵的山峦,我们也会像诗人那样,感受“荡胸生层云”的美妙,体会“阴阳割昏晓”的高峻。


登泰山有感 (菁华3篇)(扩展5)

——《登泰山记》教案6篇

  一、解题

  记,一种文体,本文属于山水游记。泰山,亦称岱山、岱宗。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东部,主峰玉皇顶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海拔1524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黑龙潭等名胜古迹。

  关于泰山的评论有:

  卢卡斯:泰山兼有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价值,把自然与文化独特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人与自然的概念阔眼界,这是*对人类遗产的巨大贡献。

  郭沫若:泰山应该说是中华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

  季羡林:泰山是*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二、姚鼐与桐城派

  姚鼐(1732—1815),清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 ,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大櫆,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又发展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所作多为书序、碑传之属,大抵以程朱理学为依归。所著有《惜抱轩全集》,并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

  桐城派,又称桐城文派、桐城古文派。因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桐城籍,故世人将他们及其追随者称作“桐城派”。桐城派兴于清康、雍,盛于乾、嘉,衰于民初,是清代散文流派中势力最大的一个流派。其参与作家之众,播布地域之广,绵延时间之久,皆为*文学史上所仅见。

  桐城派文论的核心是义法。明确提出义法说和对义法的内涵进行反复阐述的是方苞。他主张“言有物”,是说文章要有内容,基本上是宋儒的义理,但又力戒空疏,强调济于实用;还主张“言有序”,是说文章讲究表现形式,要有章法结构。义法的完整概念,是指有内容、有条理、结构谨严、合乎体制的文章。义与法的关系,有主有次,相辅相成,内容和形式要成为完整的统一体。方苞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内容决定着形式。义法说还包括对谋篇布局“尚简去繁”的要求和对语言文字“雅洁”的提倡。

  其后的刘大櫆在义法说方面,又加以丰富和补充,强调了散文应具备的情感和气势。他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固然居首要地位,但艺术本身却有相对的独立性,提出了神气音节说。所谓“神”,大体是指作者的性格特征、思想修养在艺术上完满而成熟的表现;所谓“气”,大体是指流注在作品中的气势及其所呈现出的面貌;所谓“音节”,则是指长短相间、错综配合的句式结构和抑扬顿挫、琅琅可诵的语言因素。后来桐城派文人都把因声求气奉为不易之旨。

  方苞兼论义法,刘大櫆以法为主,姚鼐则扩充和发展了方、刘之说,使桐城派文论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姚鼐论文的主要创见有以下三点:

  提出义理、考据、辞章的统一。姚鼐生当乾、嘉考据风盛之时,他将宋、汉学和辞章结合起来论述文章和学问的息息相通,正是他论文解识宏通之处。这对扩张桐城派的壁垒起了很大的作用。

  提出选文和作文的标准,即“文章八要”的主张。他在所编选的《古文辞类纂》的序目中说:“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者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他所说的神、理、气、味,是指文章的思想、精神;格、律、声、色,是指文章的形式及语言的音韵文采。精寓于粗,即内容寓于形式。从而概括出散文创作艺术的特征,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艺术论。

  提出文章风格的阴阳刚柔说。他将不同的艺术风格概括为阳刚阴柔两大类,认为这两种风格相互配合、相互调剂,又会产生多种多样的风格来。他还认识到文章风格主要是作者才性和气质的表现,可以通过艺术形象来分析和显示作者的风格。这是对古文家在文学风格理论方面的概括和总结,是桐城派文论的精彩之处。

  三、内容分析

  各段主要内容:

  第1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第2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

  第3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第4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第5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在文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3幅壮丽的图画:

  第一幅是雪后登山图。时间是“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路线是“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乘”“历”“穿”“越”“至于”这几个动词不但由远及*地交待行程,而且也准确地表现了时令和地形。如“乘”字写出了作者顶风冒雪赶路的情形,“穿” 形象地暗示出峡谷的幽深。下面转入对登山的描叙。“由南麓登”,这是登山方向;循中谷入,“道稍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是总写他与友人的登山路线。在这幅登山图中,作者对“南麓”“中谷”“天门”“东谷”或叙或描或议,随意点染,然后重笔描出泰山极顶的雪景,这是一幅以视觉为主的鸟瞰图:“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幅图画以南天门为主体,峰上是圆圆的晚日烛照天南,峰下是起伏的徂徕,蜿蜒的汶水和鳞次栉比的泰安城郭,峰的左右是负雪的群峰,这些渗透着大自然磅礴气势的群峰、晚日、城郭、河流构成了一种无比壮美的意境,而那皑皑的白雪、淡淡的夕照、飘然的雾带又在壮美中涂上一层柔和的色彩。白雪和红日,静穆的群峰与飘动的雾带,在色彩、动静上又构成了对比和映衬,使这幅雪后登山图呈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绚丽色彩和生动气势。

  第二幅是泰山日出图。作者仍是先交待时间、地点和动机:“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这是幅静态的画。但一个“待”字却写出了观日出的虔诚和急迫的心情。接着描绘日出前的气候和周围的景色:“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这是写气候恶劣,但气候越是恶劣,也就越能反衬出作者观日出的虔诚。“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这是写日出前周围群峰的景象,一个“稍”字点出了天气由阴沉逐渐向晴朗转化的过程,也暗示天出现亮色。下面正面写日出:“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由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在这段描叙述中有速度的变化,有色彩的变幻,有大海的衬托,更有红日升空君临天下的磅礴气势。它把泰山日出的雄浑气势、斑斓色彩写得淋漓尽致,至此作者意犹未尽,又用西边群峰作进一步的渲染和陪衬:“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既描绘了旭日临空,光照万里的磅礴气概,又暗示了日观峰之高,是观日的最佳处,再次突出了日观峰这幅主景。

  第三幅是泰山景物图。这是作者观日出后游兴的余波,也是让读者在观日出的强烈震动和感奋后来个间歇小憩,表现了作者在构图上疏密有致、浓淡相宜的特色。作者叙泰山景物分两个方面,一是名胜古迹、祠宇、石刻,抓住特征,几笔带过;另一是描绘自然景物,作者抓住三多(多石、石多*方、多松)、三少(少土、石少圆、少杂树)、三无(无瀑布、无鸟兽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寥寥几笔就把泰山的山、水、树、石的特点概括无余,使泰山极富有个性,很见作者在文字上的功力。作者正是通过以上四幅画面,以登览为线索,把以日观峰为主景的泰山风貌以及日出前后的景象准确而富有气势地描述出来。

  为什么等待戈多

  ——解谜《等待戈多》

  高二(3)程辽

  *惯于传统戏剧中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精美凝炼的对白,《等待戈多》简直让人瞠目结舌。然而这部废话连篇的无戏之剧却把无聊、空虚的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精彩程度比起情节跌宕的传统戏剧,倒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待戈多,却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全剧有关戈多的信息也只有四处。首先是:

  “爱斯特拉冈(后称‘爱’)咱们到底要求他给咱们做些什么?

  弗拉季米尔(后称‘弗’)你当时难道没在场?

  爱 我大概没好好听。

  弗 哦……没提出什么明确的要求。

  爱 可以说是一种祈祷。

  弗 一点不错。

  爱 一种泛泛的乞求。

  弗 完全正确。

  爱 他怎么回答的`呢?

  弗 说他瞧着办。

  爱 说他不能事先答应。

  弗 说他得考虑一下。

  爱 在他家中安静的环境里。

  弗 跟他家里人商量一下。

  爱 他的朋友们。

  弗 他的代理人们。

  爱 他的通讯员们。

  弗 他的书。

  爱 他的银行存折。

  弗 然后才能打定主意。

  爱 这是很自然的事。

  弗 是吗?

  爱 我想是的。

  弗 我也这么想。(沉默)”

  无异于废话。再看第二处。

  “弗 哦,他是……可以说是个相识。

  爱 哪儿说得上,我们简直不认识他。

  弗 不错……我们跟他并不熟……可是不管怎样……

  爱 就我个人来说,我就是看见了他的面也不认得他。”

  后面两处是写孩子上场告诉等待着的爱和弗,戈多今晚不来了,明天准来。

  剧中并没有明示戈多是谁或是什么。

  据说1958年该剧在美国上演时,导演问作者戈多到底代表什么。他回答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可见作者也只是发现了一种现象,而谜底似乎连他自己也未能揭晓。

  根据剧中人物混乱的语言,我们大概可以拼凑出,戈多是爱、弗二人每天都在等待的人,但他俩也搞不清戈多是怎么回事,戈多每天都可能来但每天都没来。如果说戈多是某个具体人或者某个具体事,或是代表希望,爱、弗就不必只是百无聊赖地等待,都可以去寻找、去追求,就像传统戏剧中写的那样。他们几次等得无聊透顶,绝望地喊:“我们干什么呢?我们干什么呢?”难道竟是他们想不到去寻找吗?不,是他们不能寻找,因为戈多不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仇不得报的时候,哈姆雷特就会挥舞着宝剑复仇;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时候,罗密欧与茱莉叶就会向命运宣战;梦中的天边外不能到达的时候,罗伯特就会被遥远的理想所折磨。若是罗伯特如愿以偿地出了海,便会因为失去露丝而使理想悲剧变成爱情悲剧。为生存、为情感、为信念而奋斗,这些都是有意义的故事。人总是在追求中。但如果所有这一切的追求都有了结果呢?一个指向没有指向的概念就产生了。人们就开始等待戈多。

  因为空虚,所以追求。追求到的都不是要追求的,要追求的追求不到,因为它不需要追求。它是什么?

  等待戈多,此时戈多已经来了。他在哪儿?

  谁是戈多?

  以上三个问题有着同样的答案。

  人人都忙。想做一件事,去做,做完了,再想做一件事,再去做。做过去的事,一件、两件、三件……在做的事,一件、两件、三件……要做的事,一件、两件、三件……我们就像是等待戈多的两个人,传帽子当游戏,对骂是消遣,上吊来解闷。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意义,要做这么多事?因为剥去事务繁忙的华丽外衣,我们不能面对自己的空虚。心是永远不能遗失的,却是从人穿上外衣的一开始就被遗忘的。所以人马不停蹄地忙碌、寻找、穿上更复杂的衣服,因为他似乎缺了点什么。哪知道缺的不是衣服,而是穿衣服的主人。等戈多的两个人说:“嗯?咱们走不走?”“好的,咱们走吧。”然后他们坐着不动。人能往哪儿走呢?换来换去也不过是一件衣服而已。走也没走。没走也走。要去的地方已经在了,逃也逃不掉。

  所有的衣服都穿遍了,不能满足。这时候戈多就来了,就开始等待戈多了。他既是想像中的衣服又是衣服后的人。最厉害的大力士举不动的是自己。很无聊,很难受,但是戈多不来,你怎么离开?

  追寻戈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不过那时他还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化身为了花花世界。

  万般无奈,便只有等待戈多了。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二、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三、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环节,知道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三、利用预*的效果教学,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四、结合练*一的回答,达到教学目的二、三,应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利用电视或电脑录放泰山风光与雄姿,并请去过泰山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登泰山的。那么古人是怎样登泰山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姚鼐的《登泰山记》

  二、作者介绍(投影)

  《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依据节奏推知句意。

  2、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并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揣度词义,并将重点词语形成板书。

  泰山之阳——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

  其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

  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遂至山巅——巅:顶峰,颠峰。

  半山居雾——居:停留。

  戊申晦——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极天云一线——极:尽,尽头。

  绛皓驳色——驳:杂,错杂。

  尽漫失——漫失:模糊、缺损。

  僻不当道者——僻:偏僻。

  明烛天南——烛:名词作动词用,照。

  3、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画出作者登山线路图,进行比较,看谁画得准确。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学生发言、明确;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

  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2、讨论: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登山的方位在何处?简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观之景。

  明确:作者从泰安动身,西南麓(日观峰之南)登山。

  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入山,经天门,越中岭,再循西谷达到极顶,其时天色已晚。

  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出,然后参观名胜古迹,最后补记泰山极顶的景物特点。

  3、思路(板书)

  交代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循序渐进,一线贯穿

  综观全篇,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进行,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感觉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五、布置作业

  1、巩固重点字词,完成练*二。

  2、背诵课文。

  3、思考:作者是如何准确写出登山路径的?如何精彩描绘泰山日出美景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领略了泰山的高峻、雄伟,那么作者是如何登上这“五岳独尊”,游是如何精彩地描绘险峰之上那“无限风光”的呢?

  二)、精彩片段分析

  讨论:1、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精读,说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写景特点。

  明确:(板书)

  先写:京师——泰安,点明时间和节令。

  再写:山麓——山顶。

  路程:四十五里(远)

  石级:七千有余(高)

  路线:中谷——西谷——山巅(险)

  最后顶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上)——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下)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远——*)

  2、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换面。(板书)

  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日出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色彩点染——绚丽壮美

  3、全班齐读第三段,体会写法特点和感情。

  总结:通过描写山顶所见景观和日出胜景,表达出作者的喜悦心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赞美祖国山河的强烈感情。

  4、找出文中几处使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体会特点和作用。

  明确: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海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

  三)、写作特点

  讨论、交流、举例分析。

  明确:

  1、章法严明,剪裁得当。

  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巧妙进行烘托。

  3、用笔简洁,词语精当。

  4、句式多变,用此灵活传神。

  归纳总结;

  本文无论从清晰的思路,还是简洁明净的语言,亦或是色彩鲜明、生动的描景,都可见桐城派古文家锤炼语言的功力,很值得我们学*借鉴。

  四)、齐背课文,进一步体会以上特点。

  五)、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课文。

  2、完成练*一(3)

  3、写一段冬季雪景片段,具体生动地写出景物特征。

  本文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人教版)教案系列丛书《语文第二册教案》,本文署名马彦英。

  附:

  桐城派

  *清代散文流派。创始人方苞。继承发展者虽众,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刘大櫆和姚鼐。因方、刘、姚都是安徽桐城人,世称桐城派,时在乾隆末期。桐城派的文论,以义法为中心,逐步丰富发展,成为一个体系。方苞谓“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他的义经法纬之说,是要求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古文当以“雅洁”为尚,反对俚俗和繁芜。刘大櫆发展了方苞关于“法”的理论,进一步探求散文的艺术性,提出了“因声求气”说。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桐城派的文章在思想上多为“阐道翼教”而作;文风上简明达意,条理清晰,*雅正,颇具特色。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都是代表作品。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对矫正明末清初的文风,促进散文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方苞(1668~1749)

  *清代散文家。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五十年,被牵连进戴名世《南山集》案入狱。赦出后隶汉军旗籍,入直南书房。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曾写《狱中杂记》,揭露当时司法制度的黑暗与残酷,具有现实意义。他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提倡写古文要重“义法”,重“*雅正”。他在行文时始终以此为宗旨,文章写得雅洁精练,没有支蔓芜杂的毛病,开创清代古文的新风貌。方苞尊奉程朱理学和唐宋散文,因而发表很多文章反对黄宗羲、颜元的反程朱理学的思想,在当时影响极大。著有《望溪先生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集外文补遗》2卷。

  刘大櫆(1698~1779)

  *清代散文家。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之一。他极重文的神气。在布局谋篇、行文写作上喜欢铺张排比。辞藻气势,较方苞、姚鼐为盛,而雅洁淡远则不如。在描写山水、刻画景物的文章中,又以篇幅长大、描绘详尽取胜。代表作有《观化》、《息争》、《焚书辨》、《书荆轲传后》、《黄山记》等。著作有《海峰先生集》16卷,《论文偶记》1卷。

  《海峰先生诗文集》书影

  姚鼐(1732~1815)

  *清代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偲,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主持梅花、*诸书院讲*共40年。姚鼐继承方苞、刘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学,成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他继承方苞的义法论和刘大櫆的声气论,在理论上又有所发展。①提倡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的合一以“相济”。②总结文章的“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八大要素。③概括文章的阳刚、阴柔两大类的风格,认为两者不能偏废。姚鼐的文章与欧阳修、曾巩相*,简洁清淡,纡徐要渺,雍容和易,一如其人,在桐城派诸家中,最富有情韵。实际上是偏于“阴柔”之美。他的议论文如《伍子胥论》、《李斯论》,序跋如《老子章义序》、《海愚诗抄序》,书信如《答翁学士书》,记传如《登泰山记》,都可看出他的风格。其缺点是气力不能健举,规模不够阔大,缺少现实内容。他的诗清拔淡远,尤工*体,但为文名所掩。著有《惜抱轩全集》88卷,所辑文总集《古文辞类纂》,世以为精当,流传很广。

  一、研*第一段

  (一)齐读

  (二)指名口译

  (三)重点字词讲解

  (四)品读

  1、于汶、济二水之间,山南有汶水潺潺西流,山北有济水淙淙东去,“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点出万壑争流的景象,名山傍水,分外壮观。

  2、古长城在哪里?“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这句既点出古长城在泰山南北山谷的分界处,成为两水分界线,又写出泰山形势之险,依山筑城。

  3、作者怎样介绍日观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以古长城为参照物写日观峰,既点明泰山最高点,也为这次泰山之行树起了一块指路牌。

  4、给第一段图画命名。泰山地理概貌图。犹如电影的远景镜头,又如绘画中的鸟瞰图。作者用由面(两水)到线(古长城)再到点(日观峰)的写法,为后文的叙述设下伏笔。

  (五)背诵第一段

  二、研*第二段

  (一)齐读

  (二)指名口译

  (三)重点字词讲解

  (四)品读

  1、全段由几幅画组成?根据画面划分层次。(三幅)

  2、为第一幅画命名:旅游路线图。

  3、划出自京师至泰安的有关动词,品味其作用。

  “乘”,好像风雪随作者驾驭,比“冒”“顶”多一份生动。“乘风雪”乃全文点睛之笔,作者悄悄埋下一条贯穿全文的伏线,为登山之难,游兴之豪创造了条件。“历”“穿”“越”“至”,一气读来感到作者不辞旅途漫长、行程艰辛,顶风冒雪,由远而*,快速行进,归返自然,纵情登山。其游兴之豪,向往之切溢于言表。

  4、为第二幅画命名:登临泰山图。

  5、划出登山的时间及自山麓至山顶的途径。

  时间: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点明节令,为下文作铺垫。

  登山路线: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

  6、请用一个字概括途中景象特点,并说明是如何在文中体现的?

  险。①崖限当道,世谓天门;②雾重冰坚,磴滑难攀。

  7、为第三幅画命名:泰山夕照图。

  8、登山固然艰难,但登上极顶,那陡然呈现的气象万千的景色,又激动着姚鼐的心。作者用落日、青山、流水、白雪、城郭组成一幅其妙无比的泰山夕照图,尺幅千里呼之欲出。你能把这幅瑰丽的风景画描述出来吗?(学生自由朗读,描述画面)座座青苍的山峰,身披皑皑的白雪,银光照亮了南天,苍山与白雪相互衬托,雪光与日光交相辉映,凭高俯瞰,远处古老的泰安城郭恬静地沐浴着夕阳的余辉,汶水和徂徕山相依拥抱,宛如自然天成的山水图画,环绕山间的云雾宛如轻柔的腰带在飘荡,朦朦胧胧,恍恍惚惚,似动非动,别具风味。

  9、你认为这幅风景画中哪些词语用得精妙?

  苍山负雪: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由被动变为主动,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使人想象到苍山宛如一位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巨人,匍伏在那里,银装素裹,富有神韵。明烛天南:“烛”是一种光化反应。晴日直射雪山,雪山又把吸收的光能反射天南,绘出积雪映照南面天空的夺目光彩,呈现出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奇景。半山居雾:一个“居”字,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静谧,而且增强了山间云雾缭绕不绝的高峻之感,创造出云雾全然凝滞不动的静穆而奇妙的境界。这几个词写出了山静中的动态,雾动中的表态。

  (五)背诵第二段。

  三、作业

  检查课后练*完成情况。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下面是其教学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

  (参见课文注释及教师教学用书)

  三、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正音。

  2.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经: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3.理清思路:

  问:全文共5段,每段要点是什么?

  学生默读,讨论,明确:

  第1段:总写地理环境,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2段:登临泰山,重点记叙登山的艰难及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

  第3段:重点描写泰山日出的美丽壮观。

  第4段:人文景观。

  第5段:补记自然景观。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一、二。

  2.熟读课文。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文意,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过程以及泰山日出的美景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内容。

  二、登山过程和路线。

  问: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路线和经过呢?

  默读课文,分析讨论

  明确:作者先从北京到泰安,历经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

  作者登山的路线是: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

  最后见到了山顶的美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半山居雾若带然。”

  学生用原文复述课文。

  三、泰山日出

  问:文章是怎样描写泰山日出的?

  明确: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日出,以时间为序,依次写出了日出前后景物的变化,展现了一幅泰山日出的美景。

  例如写云,日出前是“足下皆云漫,”稍后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然后又有“红光动摇承之”。

  写山,日出前是“白若摴蒱数十立”后是“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四、文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说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态,用语新颖、传神。然后说泰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到的画面,作者纵目远晀,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的云雾好似飘带,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这一比喻写出了日观以西诸峰的特点,更显日观峰的雄伟,且形象生动。

  五、总结

  本文充分体现了姚鼐的散文风格,尤以泰山日出一段最为精彩,极受人们推崇。通过对其它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景物,这种写作手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选取一观察点,描写日出。

  教学目的: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阴”“始”“望”“坐”“视”“或”的用法。

  2.理解词类活用现象:西、东、道、阴、烛

  3.辨别通假字:采、圜

  4.理解文章记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本文详略恰当的特点;侧面烘托的手法

  教学方法:“读——讲——析——结”四步阅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五岳”都是哪些山吗?对了,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中,泰山是“三山五岳”之首,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泰山的地理位置和美丽如画的泰山日出。

  二.介绍作者、作品。

  姚鼐。清代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考官。主讲于梅花、*等书院40余年。是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其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

  本文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记,重点记登山路径和泰山的景色,观日出一段尤其精彩,泰山,亦称岱山、岱宗。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东部,主峰玉皇顶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海拔1524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黑龙潭等名胜古迹。记,文体名,即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是古文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体。

  一、补充注音:

  汶(wen)水 南麓(lu) 石磴(*) 山颠(dian)

  徂(cu)徕(lai)岱(dai)祠 行(xing)宫 姚鼐(nai)解释加点的字

  二、补充释字

  泰山之阳——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

  其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

  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遂至山巅——巅:顶峰,颠峰。

  半山居雾——居:停留。

  戊申晦——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极天云一线——极:尽,尽头。

  绛皓驳色——驳:杂,错杂。

  尽漫失——漫失:模糊、缺损。

  僻不当道者——僻:偏僻。

  明烛天南——烛:名词作动词用,照。

  三、理清课文结构

  写泰山地理形势泰山地理位置

  周围山川形势

  记叙登泰山的经过时间路径

  山顶所见

  描写泰山日出日出前———风、雪、云

  日出时——形、色、光

  日出后——色

  介绍泰山人文景观建筑

  古迹

  介绍泰山自然景观

  四、.说明游踪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领略了泰山的高峻、雄伟,那么作者是如何登上这“五岳独尊”,游是如何精彩地描绘险峰之上那“无限风光”的呢?

  二、精彩片段分析

  讨论:1、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精读,说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写景特点。

  明确:(板书)

  先写:京师——泰安,点明时间和节令。

  再写:山麓——山顶。

  路程:四十五里(远)

  石级:七千有余(高)

  路线:中谷——西谷——山巅(险)

  最后顶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上)——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下)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远——*)

  2、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换面。(板书)

  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日出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色彩点染——绚丽壮美

  3、全班齐读第三段,体会写法特点和感情。

  总结:通过描写山顶所见景观和日出胜景,表达出作者的喜悦心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赞美祖国山河的强烈感情。

  4、找出文中几处使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体会特点和作用。

  明确: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海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

  三、写作特点

  讨论、交流、举例分析。

  明确:

  1、章法严明,剪裁得当。

  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巧妙进行烘托。

  3、用笔简洁,词语精当。

  4、句式多变,用此灵活传神。

  归纳总结;

  本文无论从清晰的思路,还是简洁明净的语言,亦或是色彩鲜明、生动的描景,都可见桐城派古文家锤炼语言的功力,很值得我们学*借鉴。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学案》中的练*题

  2、写一段冬季雪景片段,具体生动地写出景物特征。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审美鉴赏:品味文章的精彩语言,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

  思维发展:分析文中景物描写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艺术效果。

  文化传承:背诵全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

  【知识储备】

  一、题目注解

  泰山崛起于华北大*原东侧的齐鲁古国,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纵览东部沿海广大区域的地理形势,泰山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踞高临下,成为万里原野上的“东天一柱”。历代封建帝王都把泰山当作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禅建庙塑神。泰山因而成为游览的圣地,历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记游作品,姚鼐的《登泰山记》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作者名片

  姚鼐(1731——1815)清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桐城三祖”。

  三、背景视窗

  这篇山水游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象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使人们感受祖国山河的无限壮美。

  【重点梳理】

  泰山之阳——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其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遂至山巅——巅:顶峰,颠峰。半山居雾——居:停留。戊申晦——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极天云一线——极:尽,尽头。绛皓驳色——驳:杂,错杂。尽漫失——漫失:模糊、缺损。

  僻不当道者——僻:偏僻。明烛天南——烛:名词作动词用,照

  【整体感知】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和你的阅读初感受。

  【文本赏析】

  1.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登山的方位在何处?简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观之景。

  2.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精读,说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写景特点。

  3.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

  作者抓住了泰山日出的什么特点?怎样进行描绘的?

  【限时检测】

  (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用很少的笔墨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泰山夕照图,写出了泰山的安详、明媚,以及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

  4.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5.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二)文言现象

  通假字

  1.其级七千有余()

  2.少圜()

  词类活用

  1.汶水西流()2.济水东流()

  3.崖限当道者()4.道少半()

  一词多义

  当:1.当其南北分者()2.崖限当道者()

  3.僻不当道者()


登泰山有感 (菁华3篇)(扩展6)

——登泰山的人生感悟 (菁华3篇)

  泰山是五岳之首,泰山是历代帝王必定朝拜的仙山,泰山是传说中与天连接的神地,泰山的确是一座值得游人观赏的山……

  再次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我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新的感受。不仅仅仅是山的美丽景色,还有那值得回味的人文景色。

  车子从泰山脚下驶上了盘山公路,那里的景色很美,就好像一幅山水画。在这样的图画里走不多久就能够看到冯玉祥的墓碑。简单而又真实,冯玉祥当年以前在那里隐居过,当他看到那里的人民每一天经过一条河是很不方面,而且有的时候很危险,于是他就帮当地的居民修筑了一座大桥,方便了当地的居民,他在那里时也做了不少的好事,因此他很受当地人民的尊重。冯玉祥不止一次地在那里住过,他喜爱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于是在他死后就葬在了那里,人们为纪念他为他立了碑,渐渐地构成了这天这样的格局。

  盘山公路很陡,但是比较安全,在那里你能够不用提心吊胆,而且沿途的风景也很优美。各种各样的树树立在两旁,好象天然的公路卫士。沿途还有一些仿古的建筑,据都是一些渡假村,那些建筑建的很独特,一般都是不对称的,形状怪异,但是很是吸引人的。我们这次上泰山是要寻找另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坐索道上山。没有多少时刻我们就到了中天门,在那里我们还没有仔细地看看,就匆匆地上了索道。坐索道的人不多,刚开始我们坐到里面的时候不是很害怕,但是当一开始上山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有点晃,其实那不是我在晃,是吊箱在晃,我还真的有一点害怕,但是我看了下方美丽的景色后就没有那么多的恐惧了。太美丽了,到处是绿色的树木、小草和岩石,还能够看到一些正在发奋地往上爬山的人以及一些建筑。我和朋友在吊箱里开着一些玩笑,很快我们几到了南天门。下了索道心里就*静了许多。出来后顿时觉得浑身凉爽,山下那种燥热的感觉没了,只有凉凉的快意。我好象在那里住下,不好下山……

  安顿好了,我们就出了南天门宾馆,想在山上观赏泰山的夜景。我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太阳就要落山了,山上的人很多,我们在周围转了转。听到有人叫了起来,我们不约而同地向那里看了看,看到了泰山的夕阳。那是即将落下的夕阳,红红的像一颗明珠,在周围云雾和山峦的映衬下显得十分的抢眼。风起来了,凉凉的,云雾也被吹了起来,夕阳在云雾的遮掩下,扑朔迷离,若隐若现,伴着树叶沙沙的声音,就构成了一幅绝好的“夕阳斜照”图。游人们都赞不绝口。

  夕阳还是走了,但是并没有给我们带来遗憾。天暗了下来,但是山上的灯够亮了起来,天街被那紫白色的光照的那么漂亮,仿佛我们只要过了这牌坊就真的到了通向快乐净土的天梯。这时的人还是很多,他们有的坐在两边的石沿上休息,有的在拍照,很多很多……我们走上了天街,那里有好多的小店,卖着纪念品,我们知道那不是我们想要的,于是我们就往前走了走,又过了一个大牌坊,我们在那里靠着石沿站住了。那时的天已经很黑了,山下的灯有的亮了,星星点点,没有规律,时有时无,当时我最后知道为什么取名叫“天街”在那里你的确感觉自己像在天少上一样,能够看到地面上的万家灯火。我有一种想大叫的冲动,于是和朋友们一齐叫了起来,我们笑者,叫着,在那里没有人会认为你不正常,正因的确在那里人人都会有这样的冲动,那里实在是太神奇了。

  天色更黑了,我们回了宾馆,正因明天我们还要看日出。

  “起来了”朋友的叫声让我再也睡不着了,我们起来了,跟随着那里的服务人员去山顶看日出,出了宾馆真觉得与一些冷,但是走了一会就没有这种感觉了。一路上我看到好多的老年人,他们也在队伍之中,他们有的还拄着拐杖,我心里想这天必须能够看到日出的,正因有这么多的老年人和我们一齐。果真,我们没有失望。

  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好,没有很多的`人。大家都在焦急地等着日出,我们也不例外。刚开始的时候,东方的天空中有的只是层层的云雾,看不到什么迷人的景色,山顶的风很大,好象不一会就将那些云吹散了,但是大片的云又出现了,但也很美丽。起初是黑色的片云,然后就变成了红色的片云,在深蓝色天空的映衬下显得很恐怖,然后越来越红,黑色、红色、蓝色、白色交织在一齐,变换无穷,最后都混成了暗黑色,但是还有一些白色。很快地,东方出现了一点红,太阳就要出来了,在地*线上,红光闪闪,显现了一个红色的小镰刀,一眨眼的功夫,太阳就跳出了大半身,周围被染成了红色,可还是有一点的黑色阻挡着太阳。最后,太阳,生气了,它使劲地拨开云层,露出了甜甜的笑脸,我们也舒了一口气,它出来了,霸气地把周围都染成了血红色,它慢慢地升了起来,最终挂到了东方的天空上。

  天亮了,红色渐渐褪去,天变成了蓝色,也很美。

  日出结束,我们走到了玉皇顶,又称“天柱峰”是泰山最高的地方,上方建有玉皇殿,院落里面建有一个大园池,周围挂满了锁和许愿带,两边还建有配殿,供奉着十二生肖的主人象。出了殿,能够看到无字碑,我记得好多地方都有无字碑的,据说这块是汉武帝或汉章帝东封泰山时建的。沿着阶梯走不远就能够看到“丈人峰”,在古代把丈人都称为“泰山”,这还有传说呢!传说唐玄宗封泰山是命宰相张说为封禅使,张说让他的女婿郑镒代劳,仪式完毕后,郑镒升到了五品官,玄宗问他飞升的原因,郑镒无言以对。旁人就说这是封泰山的功劳,实际上是暗指张说任人唯亲,之后就把岳父称为泰山。

  顺着阶梯我们走下了山,在路途中又看到了一个小的建筑群,这就是青帝宫。进了正三门,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大鼎,上方也有很多的锁和许愿带,再向前就能够看到正殿,里面有三尊塑像。门口的道士告诉我中间供奉的是青帝,主宰吉祥和快乐,东面是文神,主宰*,西面是武神,主宰武运。他还告诉我们那天是道教的黄道吉日,是青帝显灵的日子,因此整个大殿都放着宗教的歌曲。出了正殿,也有配殿,东面是供奉的观音菩萨,西面此刻已经是一座展楼了。在那里,我看到好多的人在许愿,烧香,人们的脸上都很严肃,那时我最后知道为什么那天有那么多的老年人去泰山了。随着歌声,我们出了青帝宫,又顺着石级往下走着。

  我们来到了碧霞祠,那里是供奉泰山老母碧霞元君的庙宇,人们*惯称她为“泰山奶奶”。那里是一个建筑群,据说建立于宋代,原名“昭真祠”直到清代才改为“碧霞祠”。那里布局灵巧,具有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看到好多的人来那里拜祭,我才觉得泰山的伟大和重要。是的,道教的名山,会永远承载人们那颗也许很脆弱的心灵。

  泰山,在早上8点多我们游完了。立刻我们就要背起行囊开始我们下山的旅程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唐杜甫

  很久以前,就学过这首咏岳佳作,乃至这天仍能倒背如流,一气呵成地写下这首名篇。一向想去爬爬泰山,虔诚地,带上一颗抱愧的心,看看日出,俯览山林秀景,感受“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磅礴气势,梳理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乡情愁,也了了我二十又一个春秋的绵绵情愫。

  我的祖籍在山东,不知为什么,我对这个从未谋面却似曾相识的故里竟能产生如此大的眷恋,也许是受祖辈父辈的影响,让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冲动,即使我很爱生我养我的陕西,但是去山东,也是我从未消失的愿望。最后有了这个机会,借着十一长假,我踏上故土,回归山东,游济南,登泰山,一览故乡的大好河山,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下这篇来之不易的《泰山游记》。

  *有五岳,东岳泰山观其雄,西岳华山探其险,北岳恒山品其幽,中岳嵩山叹其峻,南岳衡山赞其秀,又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由此可见,五岳名山早已闻名于世,“五岳归来不看山”,霸气十足。

  山以岳遵,岳为东最。海拔1545米的泰山在五岳里并不算高,但却被尊为五岳之首,我想泰山之因此如此被推崇,不仅仅仅是正因我国历代共有72个皇帝在那里举行过隆重的典礼,给“东岳泰山之神”加冕封号,更是正因泰山以她独特的丽、幽、妙、奥、旷这些唯美的姿态征服了无数墨客骚人,令他们流连忘返,俯首称叹,就连伟大的*也不得不屈服于泰山的雄伟拔萃,降下身姿,泼墨挥毫,甘为泰山添光增彩。凡是登过泰山的人都有一种感受,不想再登山了!不得不承认,连绵的泰山之路,九曲八折,忽上忽下,令人望而生畏,爬完后更是心有余悸,力不从心,那蜿蜒若蛇,愁煞旅人的十八盘让我吃尽苦头,从此便望而却步,胆寒不已,发誓决不再轻易涉足,挑战这非人的千万石阶。

  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登泰山,有两条路,一是从天外村驱车盘山,行至中天门伊始;另一条是从洪门出发,览万仙楼,穿经石峪,翻中溪山,至中天门。中天门以上,南天门和日观峰则是泰山登顶的必经之路。前者的路程是后者的一半,少了山下的民俗风貌,自然遗憾不少,但是后者的山飘过于漫长,对于体力要求极高,若没有必须的耐力和毅力,体力过早透支,则会前功尽弃,放下登顶,即使勉强登顶,你也必须会彻彻底底地了解“上山容易下山难”的真谛。因此选取路线,量力而行是极为关键的。但是为了不留遗憾,我们还是毅然决然地选取了后者,也饱尝五岳独尊的欺凌。

  当夜十二点,我们从红门出发,随着大部队依山傍水,绵延向上,艰苦地攀爬起来。两侧漆黑一片,只有行人手中的电筒熠熠生辉,宛如醉卧山间的火龙,闪烁着灿烂的金鳞。继续拾阶而上,山路忽上忽下,峰回路转,妙哉其中,却可怜我们没有时刻驻足,欣赏沿途美景。从经石峪折回正路,过柏洞后,山势渐陡,在群峰对峙、峭壁矗立之处有悬崖欲坠的壶天阁,经“回马岭”、“峰回路转”石坊,迈过步天桥,越十二连盘就是中天门。这段路不算险,每上石阶若干,便有一空旷*台,人流攒动,有小商小贩两侧叫卖,祈福庙,尊神像也很多,焚香诵经不在话下,淡淡的檀香配上幽冥月色,我们仿佛置身仙境,疲容倦色一扫而空,心也好软好软,似在神游。登上中天门,眼前豁然开阔,人声鼎沸,心却徒然一颤,以为这就是泰山玉顶,不尽有些失望。小憩片刻,得知此处方为泰山山腰,立马来了兴致,抖擞精神,整理行囊,便匆匆赶路。

  从中天门起山势越来越陡,过造型古朴的云步桥,经古树幽雅的五松亭,走如石如窟的朝阳洞,那里既能看到“斩云剑”、“飞来石”等奇异山石,观赏“迎客松”、“五大夫松”等景致,又能品味历代题字刻石。但是此时,哪来的闲情逸致,上看遥不可及的南天门,下俯头晕目眩的以前路,心中暗自叫苦连天。为了不错过期盼已久的泰山日出,便纵有千难万险也得硬着头皮奋勇向上了。此时山势渐高,山风日盛,裹上厚重的风衣,*添了些许沉重,体力就在着忽冷忽热之间慢慢流逝,剩下遥不可测的山路让我着实有些不消。从对松山到南天门,行程但是1000米,却要攀登石阶数千级,相对高度达数百尺,几乎垂直上下,这就是登泰山的最艰险之处——“十八盘”,三个“十八盘”称之为“慢十八,紧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十八盘始悬梯直立,令人望而生畏,当地有一名俗语:“到了十八盘,游人心里寒。”这要了人命的十八盘可让我今生难忘,故不能一笔带过。不因它长,不因它险,而是正因它给人带去遐想,却又总是凭添惆怅!有自编诗歌为证:十八盘呀十八盘,走了一盘又一盘,每次以为它走完,次次却又现眼前,一盘一盘数出声,到了十八还没完,要问到底多少盘,数过十八又几盘!

  结束了十八盘百转千回的辛苦路,才触碰到了屹立其间的南天门。回首俯视,“天梯”高悬,云涛汹涌,凉风徐徐,游人似觉悠悠欲飘,进入“仙界”。仰望星空,北斗七星熠熠在目,狼牙新月,点亮星空。皓皓星辰,朗朗乾坤,也许是过于疲倦,我在不知不觉中便又没了边际,想当然以为这就是奇异岱顶,孰不知玉皇庙、日观峰、瞻鲁台、探海石和月观峰等名胜古迹还未企及。不登泰山不知失望的味道,不到岱顶不知日出之美丽。痛下心来,咬牙切齿,此时的体力确实已接*极限,不敢再幻想,不敢再奢望,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出来个“五岳独尊”。

  忽而间,重峦叠嶂不见了,山路渐渐不明,石阶也没了尾巴。那头,有人窃喜,几盏天灯交错照耀,在一块大石之上,赫然出现三个红漆大字,“日覌峰”,最后,我们的目的地,泰山极顶,已然在我们的脚下了。兴奋、激动已被疲惫拖垮,大家长舒一口恶气,用狡黠的目光彼此偷看几眼,便四处寻觅,找寻栖身之所。看看表,将*凌晨五点,就在一个多小时之后,美丽的日出,圣洁的光芒将照耀天地,雄伟突兀的泰山吞云吐雾,整个岱顶云雾缭绕,如梦如幻,美不胜收。而我们的泰山之旅也接*尾声。

  清晨,松涛晨鼓,昨晚神秘的泰山之旅历历在目,而我们也要拖着疲惫的身躯下山了。我不敢想象下山时的艰辛,更不敢抱有任何幻想,稳重的泰山教会我凡是都要脚踏实地,人生参杂不了一丝虚假,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有志者事竟成。登上了泰山之巅,已然我已无所畏惧,即使如行尸走肉,我也坚信我能够用无比坚韧的信念,走完这最后的泰山之路。借着日光,又细细看了一下那块山顶大石,绝望的发现“日覌峰”几个大字旁,竟有若干小字,有道是:“日覌峰,向前五百米”。呜呼哀哉,呜呼痛哉,呜呼惜哉,呜呼叹哉!!!

  我的泰山之旅,似乎不那么完美,却也别有一番味道!

  泰山是五岳之首,泰山是历代帝王必定朝拜的仙山,泰山是传说中与天连接的神地,泰山的确是一座值得游人观赏的山……

  再次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我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新的感受。不仅仅仅是山的美丽景色,还有那值得回味的人文景色。

  车子从泰山脚下驶上了盘山公路,那里的景色很美,就好像一幅山水画。在这样的图画里走不多久就能够看到冯玉祥的墓碑。简单而又真实,冯玉祥当年以前在那里隐居过,当他看到那里的人民每一天经过一条河是很不方面,而且有的时候很危险,于是他就帮当地的居民修筑了一座大桥,方便了当地的居民,他在那里时也做了不少的好事,因此他很受当地人民的尊重。冯玉祥不止一次地在那里住过,他喜爱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于是在他死后就葬在了那里,人们为纪念他为他立了碑,渐渐地构成了这天这样的格局。

  盘山公路很陡,但是比较安全,在那里你能够不用提心吊胆,而且沿途的风景也很优美。各种各样的树树立在两旁,好象天然的公路卫士。沿途还有一些仿古的建筑,据都是一些渡假村,那些建筑建的很独特,一般都是不对称的,形状怪异,但是很是吸引人的。我们这次上泰山是要寻找另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坐索道上山。没有多少时刻我们就到了中天门,在那里我们还没有仔细地看看,就匆匆地上了索道。坐索道的人不多,刚开始我们坐到里面的时候不是很害怕,但是当一开始上山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有点晃,其实那不是我在晃,是吊箱在晃,我还真的有一点害怕,但是我看了下方美丽的景色后就没有那么多的恐惧了。太美丽了,到处是绿色的树木、小草和岩石,还能够看到一些正在发奋地往上爬山的人以及一些建筑。我和朋友在吊箱里开着一些玩笑,很快我们几到了南天门。下了索道心里就*静了许多。出来后顿时觉得浑身凉爽,山下那种燥热的感觉没了,只有凉凉的快意。我好象在那里住下,不好下山……

  安顿好了,我们就出了南天门宾馆,想在山上观赏泰山的夜景。我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太阳就要落山了,山上的人很多,我们在周围转了转。听到有人叫了起来,我们不约而同地向那里看了看,看到了泰山的夕阳。那是即将落下的夕阳,红红的像一颗明珠,在周围云雾和山峦的映衬下显得十分的抢眼。风起来了,凉凉的,云雾也被吹了起来,夕阳在云雾的遮掩下,扑朔迷离,若隐若现,伴着树叶沙沙的声音,就构成了一幅绝好的“夕阳斜照”图。游人们都赞不绝口。

  夕阳还是走了,但是并没有给我们带来遗憾。天暗了下来,但是山上的灯够亮了起来,天街被那紫白色的光照的那么漂亮,仿佛我们只要过了这牌坊就真的到了通向快乐净土的天梯。这时的人还是很多,他们有的坐在两边的石沿上休息,有的在拍照,很多很多……我们走上了天街,那里有好多的小店,卖着纪念品,我们知道那不是我们想要的,于是我们就往前走了走,又过了一个大牌坊,我们在那里靠着石沿站住了。那时的天已经很黑了,山下的灯有的亮了,星星点点,没有规律,时有时无,当时我最后知道为什么取名叫“天街”在那里你的确感觉自己像在天少上一样,能够看到地面上的万家灯火。我有一种想大叫的冲动,于是和朋友们一齐叫了起来,我们笑者,叫着,在那里没有人会认为你不正常,正因的确在那里人人都会有这样的冲动,那里实在是太神奇了。

  天色更黑了,我们回了宾馆,正因明天我们还要看日出。

  “起来了”朋友的叫声让我再也睡不着了,我们起来了,跟随着那里的服务人员去山顶看日出,出了宾馆真觉得与一些冷,但是走了一会就没有这种感觉了。一路上我看到好多的老年人,他们也在队伍之中,他们有的还拄着拐杖,我心里想这天必须能够看到日出的,正因有这么多的老年人和我们一齐。果真,我们没有失望。

  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好,没有很多的`人。大家都在焦急地等着日出,我们也不例外。刚开始的时候,东方的天空中有的只是层层的云雾,看不到什么迷人的景色,山顶的风很大,好象不一会就将那些云吹散了,但是大片的云又出现了,但也很美丽。起初是黑色的片云,然后就变成了红色的片云,在深蓝色天空的映衬下显得很恐怖,然后越来越红,黑色、红色、蓝色、白色交织在一齐,变换无穷,最后都混成了暗黑色,但是还有一些白色。很快地,东方出现了一点红,太阳就要出来了,在地*线上,红光闪闪,显现了一个红色的小镰刀,一眨眼的功夫,太阳就跳出了大半身,周围被染成了红色,可还是有一点的黑色阻挡着太阳。最后,太阳,生气了,它使劲地拨开云层,露出了甜甜的笑脸,我们也舒了一口气,它出来了,霸气地把周围都染成了血红色,它慢慢地升了起来,最终挂到了东方的天空上。

  天亮了,红色渐渐褪去,天变成了蓝色,也很美。

  日出结束,我们走到了玉皇顶,又称“天柱峰”是泰山最高的地方,上方建有玉皇殿,院落里面建有一个大园池,周围挂满了锁和许愿带,两边还建有配殿,供奉着十二生肖的主人象。出了殿,能够看到无字碑,我记得好多地方都有无字碑的,据说这块是汉武帝或汉章帝东封泰山时建的。沿着阶梯走不远就能够看到“丈人峰”,在古代把丈人都称为“泰山”,这还有传说呢!传说唐玄宗封泰山是命宰相张说为封禅使,张说让他的女婿郑镒代劳,仪式完毕后,郑镒升到了五品官,玄宗问他飞升的原因,郑镒无言以对。旁人就说这是封泰山的功劳,实际上是暗指张说任人唯亲,之后就把岳父称为泰山。

  顺着阶梯我们走下了山,在路途中又看到了一个小的建筑群,这就是青帝宫。进了正三门,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大鼎,上方也有很多的锁和许愿带,再向前就能够看到正殿,里面有三尊塑像。门口的道士告诉我中间供奉的是青帝,主宰吉祥和快乐,东面是文神,主宰*,西面是武神,主宰武运。他还告诉我们那天是道教的黄道吉日,是青帝显灵的日子,因此整个大殿都放着宗教的歌曲。出了正殿,也有配殿,东面是供奉的观音菩萨,西面此刻已经是一座展楼了。在那里,我看到好多的人在许愿,烧香,人们的脸上都很严肃,那时我最后知道为什么那天有那么多的老年人去泰山了。随着歌声,我们出了青帝宫,又顺着石级往下走着。

  我们来到了碧霞祠,那里是供奉泰山老母碧霞元君的庙宇,人们*惯称她为“泰山奶奶”。那里是一个建筑群,据说建立于宋代,原名“昭真祠”直到清代才改为“碧霞祠”。那里布局灵巧,具有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看到好多的人来那里拜祭,我才觉得泰山的伟大和重要。是的,道教的名山,会永远承载人们那颗也许很脆弱的心灵。

  泰山,在早上8点多我们游完了。立刻我们就要背起行囊开始我们下山的旅程了……


登泰山有感 (菁华3篇)(扩展7)

——登泰山作文800字 (菁华3篇)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山东,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登泰山的经历。

  早晨七点,我们一家人来到泰山脚下,我抬头仰望山顶,只见山顶云雾缥缈,高耸入云,雾中依稀可见有一座小小的寺院。泰山有“五岳之尊”的美名,古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那“五岳之尊”便是值得一看的了。进山门的路上,我看到了许多石刻,有唐代的,有明清的,还有*现代的,据说从秦始皇开始曾有13位帝王上泰山封禅数次,几乎是皇帝登基必去的地方。

  我们在山下买了登山杖,二话不说,开始登山。我开始毫不吃力地一马当先,可没过多久,就觉得脚下的台阶越来越陡,腿越来越沉,到后来,几乎迈不开腿了。妈妈见我累成这样,说:“你先歇会儿,登山靠的是毅力,像你这样跑是肯定不行的,走两步就要停一下。”我养足精神,又拿起登山杖,果然,我用妈妈的方法走省了许多力气,两小时后,我们登上了海拔600米的中天门泰山的半山腰!我们稍作歇息,决定一鼓作气,登上玉皇顶!没过多久,我们到了泰山最险处大名鼎鼎的“十八盘”。所谓十八盘,顾名思义,就是指山路弯弯曲曲,陡峭难行,要拐十八个弯。我和爸爸看到几乎笔直的山路都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台阶还没有一个巴掌宽,有的地方已接*手脚并用的程度。我抓住被游人磨得亮晶晶的栏杆,深吸一口气,迈着颤抖的双腿走上了台阶。往下一看,想起了两句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赶紧转过头,好像后面有猛兽要咬我一样,尽自己最大努力向上走。

  走到十八盘中央,我已是筋疲力尽,木质登山杖上的油漆都被我手心的汗融化了,松手一看,手上都是红棕色的油漆。我顾不得脏,大起胆子,冲上了高度仅次于玉皇顶的南天门,站在台阶上向下远眺,树木葱茏,青翠欲滴,与陡峭的台阶融为一体。我向更远的东方眺望,整个泰安城尽收眼底,刚刚的劳累疲倦一扫而空,整个人都舒畅起来了。

  这次登泰山的经历,使我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拓宽了视野,也学到了知识,给我的记忆中又添上了一颗耀眼的明星,我想我会终身难忘。

  暑假里,爸爸妈妈说要带我去爬泰山,我听了之后心中充满了兴奋和激动,终于有机会看看五岳之尊了。凌晨5点,我们准时到达了泰山脚下红门,周围都是红墙红瓦。过了红门再向上走就到了收费站,妈妈买了门票后,我们就开始登山了。

  起初,一个个台阶宽而少,我小跑前行,慢慢的台阶变得又长又窄,我们得小心翼翼地侧着身子前行,害怕一不小心就会摔倒下去。幸亏爸爸提前买了登山杖,我们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往上登。

  我们来到了壶天阁,映入眼帘的是左右门墙上的大石头缝隙里长出了两棵高大的松树,植物的生命力太顽强了!石头缝里还能长得这么茂盛。

  我们一步一个台阶,走走停停,停停再走走,终于坚持到达了中天门。妈妈说到达了中天门就相当于攀登到了泰山的一半。我心想:“还有一半啊!真不愧是五岳之尊啊!我爬了一半都快累倒在地了。”不过再看看那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我下定决心,要坚持到底。

  我们找了个大石头,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我突然看见,有个人挑着十几箱方便面,有几个人挑着十分沉重的几颗带着泥土的小树苗正在上山。我不解地问爸爸,爸爸说:“那是挑山工,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负载而行。”我明白了,我们轻装上山就已经快累瘫了,何况他们挑着那么重的东西上山。我们要学*他们这种一步一个脚印,不放弃不服输的精神。

  爬着爬着,我们不知不觉地到达了最陡最险的地方十八盘。我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扶着扶手排着队小心翼翼地向上爬。我往左侧瞟了一眼,几乎没有一个人敢在中间走,都是抓着扶手登山的。弯弯曲曲,直上直下,再回头往后俯瞰有一种直上云霄的感觉,我有点恐高。只好让爸爸拉着我向上爬,经过了半个小时的奋斗,坚持、坚持、再坚持,我终于爬上了南天门。

  我本以为到了南天门就已经是泰山的最高峰了,没想到上面还有好几层,我们又坚持穿过了天街,来到了玉皇庙泰山最高峰,在这里俯瞰周围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远处的山真像是一幅幅浓浓淡淡的水墨画,那些原本高大的山现在变得只有巴掌大了。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在下山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上山容易,下山难”的感觉,自己的腿不受自己支配了,但是我没有乘坐缆车,虽然我们花了10几个小时爬完整个泰山,我觉得坚持就是胜利!

  泰山是位于山东境内的一座大山,是五岳之首!听说爬到最高点的时候,可以看见许多壮丽的景色。这个暑假,我的旅*程之一就是登泰山,刚好可以去领略下泰山的雄伟。不过又听说泰山的台阶很多,很陡,我有点担心能不能凭自己的实力登上泰山之颠。

  那天我和爸爸俩人乘高铁到达泰安车站,然后直奔旅馆,放下行李就向泰山进发。记得爸爸只背了一个双肩包,里面除了几瓶矿泉水、少许的零食、相机,就没有别的重的东西啦,我明白登山就需要轻装上阵,不能有太多的负重。

  我们住的旅馆离泰山景区入口很*,我和爸爸不一会儿就到了泰山脚下。哇!泰山那么高,高得一眼望不到顶;又那么绿,仿佛身穿绿袍的巨人。

  “不是登山吗,怎么还要坐中巴车?”我好奇的问着爸爸,“自己从这里登上去也可以啊,不过泰山很高很很高,登山的路也很长,你一天都不一定能登上泰山顶峰,许多人都是坐中巴车到半山腰后再开始登山的。”爸爸一边说,一边带领我上了中巴车。山路十八弯,坐的我头都有点晕了,大约行驶了半个小时,我们到了所谓的半山腰中天门,下了车,登山才正式开始。根据爸爸事先告诉我的登山经验,我慢慢地往上走,时而按“之”字形走台阶,时而在台阶上就地坐下休息一会。一路上小溪缓缓向下流,发出“哗啦啦”的声音,随着山势,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像是给我们放音乐。翻过台阶围墙,在小溪边洗把脸,清凉一下自己,我们继续往上走,突然,一个大瀑布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兴奋极了,往上看看,除了水还是水,都看不见它到底是从哪儿流下来的,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

  傍晚时分的泰山最美,红红的霞光透过树枝洒下来,就像走在仙境中一般。好多人登泰山都是想看日出的,我跟爸爸倒好,却是来看日落的。终于来到了山顶,放眼望去,整个泰山市尽收眼底。夜幕降临,泰山市所有的灯都亮了,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忍不住“哇”了一声,就连我旁边的一个外国人都说:“wow,sobeautiful!”

  泰山,正如人们所说的,被称为“天下第一山”!不愧为“五岳独尊”,它如此壮丽,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登泰山有感 (菁华3篇)(扩展8)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2、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3、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描景特点。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利用电视或电脑录放泰山风光与雄姿,并请去过泰山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登泰山的。那么古人是怎样登泰山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姚鼐的《登泰山记》

  二、作者介绍(投影)

  《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依据节奏推知句意。

  2、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并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揣度词义,并将重点词语形成板书。

  泰山之阳——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

  其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

  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遂至山巅——巅:顶峰,颠峰。

  半山居雾——居:停留。

  戊申晦——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极天云一线——极:尽,尽头。

  绛皓驳色——驳:杂,错杂。

  尽漫失——漫失:模糊、缺损。

  僻不当道者——僻:偏僻。

  明烛天南——烛:名词作动词用,照。

  3、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画出作者登山线路图,进行比较,看谁画得准确。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学生发言、明确;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

  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2、讨论: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登山的方位在何处?简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观之景。

  明确:作者从泰安动身,西南麓(日观峰之南)登山。

  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入山,经天门,越中岭,再循西谷达到极顶,其时天色已晚。

  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出,然后参观名胜古迹,最后补记泰山极顶的景物特点。

  3、思路(板书)

  交代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循序渐进,一线贯穿

  综观全篇,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进行,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感觉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五、布置作业

  1、巩固重点字词,完成练*二。

  2、背诵课文。

  3、思考:作者是如何准确写出登山路径的?如何精彩描绘泰山日出美景的?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领略了泰山的高峻、雄伟,那么作者是如何登上这“五岳独尊”,游是如何精彩地描绘险峰之上那“无限风光”的呢?

  二、精彩片段分析

  讨论:1、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精读,说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写景特点。

  明确:(板书)

  先写:京师——泰安,点明时间和节令。

  再写:山麓——山顶。

  路程:四十五里(远)

  石级:七千有余(高)

  路线:中谷——西谷——山巅(险)

  最后顶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上)——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下)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远——*)

  2、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换面。(板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