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案菁选

首页 / 文库 / | 2023-03-02 00:00:00

角的度量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角的度量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角的度量教案1

  设计说明

  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一部分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角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业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测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动手操作,以亲身体验的策略展开教学。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三角尺、用硬纸板剪成的角、一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抛出问题,引入新课

  1.观图质疑,引发思考。

  师:我们已经学*了角,请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们玩滑梯的现象。(出示教材24页滑梯情境图)

  提问: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

  (学生观察后反馈:第三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小)

  2.引入新课:角有大有小,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角的度量的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状态,为学*新知做好铺垫,进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内容。

  ⊙尝试探究,建构知识

  1.自主探究,比较测量方法,引发思考。

  (1)讨论: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实践后进行汇报)

  预设

  小组1:我们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发现无法测量。

  小组2:我们是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的,发现只能测量出角的一部分,还余下一部分无法测量。

  小组3:我们是用课前做好的与∠1一样大的角去度量∠2,结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够准确。

  (2)质疑:看来大家的测量结果都不够准确,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更准确呢?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如果用来度量的角再小一点就能更准确了)

  (3)总结:要想准确知道角的大小,必须有一个标准的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度量角的单位。

  (1)说明:在数学王国中,人们将圆*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课件出示圆中的5份、10份)你知道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吗?(5° 10°)

  (3)请大家找一找,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直角、*角和周角。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找角,观察后发现:1直角=90°,1*角=180°,1周角=36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度量角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引出度量角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深入实践,感受方法

  1.估一估。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度量角的单位是1°,现在请大家估一估三个滑梯中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学生尝试估计三个角的度数)

  2.折一折,剪一剪。

  组织学生利用教材附页中的图1剪出不同度数的角,感知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明确度量角的单位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角的大小,通过估一估、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为进一步学*量角、画角做好铺垫和准备。

角的度量教案2

  教学目标:

  1、明确角的大小同边的长短、两条边**大小的关系。

  2、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并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的情境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掌握角的正确度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量角器等,人手一个量角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现在,请同学们画一个角。(生画角)

  师:好,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谁的角比较大?

  师:觉得自己画的角比较大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发现有些学生比较犹豫)同学们都知道,量线段的长短我们可以用尺子;量物体的质量可以用称;那么量角我们可以用什么呢?

  (有学生会说量角器,教师直接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

  1、观察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量角器,它是什么形状的?(生:半圆)

  师:在量角器上面,你还观察到了一些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多少份的?)

  师:有没有同学来说说,这2个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相同点是都是50°,不同点是它们开口的方向不同。

  生2:它们边对应的内外刻度不同。

  师:其实啊,我们主要看的是0刻度线,0刻度在内圈,我们就读内圈刻度,0刻度在外圈,我们就读外圈刻度。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个角的度数。

  3、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试着量一量题纸上题二的角1吧。(生尝试量角,师巡视)

  师:好,有些同学已经量出了角1的度数,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量角的吧!

  生:……(生边说量角方法,师利用投影仪展示量法,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量角)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为了方便记忆,老师把你们的方法归纳成了一首儿歌:“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刻度看另边,内外要分辨。”

  让学生解释对这首儿歌的理解

  学生量题纸上的角2,深化学生对儿歌的理解。

  师:现在,我们一起观察下大屏幕上的两个角,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边的长短不一样。但是他们大小相等。

  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啊?

  从学生回答中归纳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的大小,**得越大,角越大。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量一量上课开始我们自己画的角,同桌之间再比较下,到底谁画的角大,大多少?

  2、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师:我们看下书本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先来看看这面少先队队旗。谁来估计一下,角1大概有几度?角2呢?角3呢?

  (学生量角,交流)

  师:我们再来量量,五角星上的角4和角5分别是几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延伸:找一找、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角的度量教案3

  一、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0-41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角的度量,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而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希望学生能在操作活动中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学生探索活动转变。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几何知识创造条件。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在二年级上册,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在二年级下册,是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角的度量。有了前面两个阶段的学*基础,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因此在认识量角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充分估计学生学*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的空间。本节课我力图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简易量角器”测量方法的不足,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取角的度量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体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度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构成,以及一度角的由来,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量角的学*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会使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2.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知道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

  五、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角量角器

  顶点重合中心点

  一条边重合0度刻度线

  另一条边读指向的刻度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隐藏内容

  (1)视频引入

  ①播放《愤怒的小鸟》视频

  ②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游戏吗?喜欢玩吗?

  ③出示3张**图片,哪个**更好玩呢?为什么?

  (2)复*角的知识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如果要制作一个2号**,我们需要知道角的什么信息?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师:看到标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角怎么度量,用什么量呢?

  (3)复*长度的测量

  播放微课视频

  长度的测量是由直尺上的小线段去量长的的线段,那我们可不可以用小角去量大角呢?

  (二)探究新知隐藏内容

  1.活动一:**2角的大小

  (1)用老师给的小角量一量、比一比,老师给的小角是10度

  ①小组合作:用给定的小角量大角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用小角量大角,当角度不够时怎么办?进一步把角细化成1度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也不能准确地知道角2到底有多大,怎么办?

  生:测量出角的大小,角2有5个小角那么大,及时上传学生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对于正确和错误的进行点评,用班级授课大师分组给学生加分。

  (2)介绍1度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半圆*均分成18份,每份是10度,是一个小角,再将小角*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度。

  ③直观感受1度角有多大。

  2.创作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半圆形,*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点,两圈刻度,分别从0度到180度;,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度,有两条0度刻度线等。

  (2)指名读给定角的度数,学生辨析。

  (3)猜一猜,让学生猜出给定角的度数,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用量角器量角──教学例1

  (1)出示例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

  (2)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小组交流量角方法。

  (3)教师展示学生量角的过程,学生辨析。(用101教育PPT拍视频展示在屏幕上)

  (4)小组长汇报量角的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度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小结量角的方法

  (三)巩固深化

  完成活动三,量出给定角的度数,教师巡视拍照,将图片和量角视频传到屏幕上。

  (1)学生独立完成(3分钟)

  (2)教师评价量角的方法。

  (3)教师揭晓:为什么2号角最适合做**。

  教师提问:你觉得这个角熟悉吗?在哪里见过啊?**2的角的度数是50度,教师向学生讲解**原理。

  (四)总结与课后拓展

  (1)出示拓展题,让孩子上台操作量角器量角,布置课后拓展作业,画一个五角星。

  (2)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3)小组评价: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

角的度量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己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准备:

  教师用的活动角和量角器各1个,为学生每人印制120°和50°的两个角,学生每人准备量角器1个,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角的大小

  出示活动角,提问:要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可以怎样做?变小呢?

  学生讨论,明确:

  角是有大有小的,角的两条边**一些,角就大一些;把两条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我们以前学*量线段,是用厘米、分米、米来度量表示,那么,角的大小怎样度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二、认识量角器:走迷宫,找城堡

  1、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量角器,你看到了些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说说看到些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量角器像个大迷宫不容易看明白,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3、出示教师用的量角器,请同学们一起走走迷宫,把你找到的4大城堡指给同学看。并指出内刻度线的0°刻度线、外刻度线的0°刻度线,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观察1°角的'大小。

  三、学*量角、编儿歌

  1、我们认识了量角器,了解了4大城堡,你们会量角了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照书上的样子试着量角。

  2、组织学生交流量角的感受。

  提问:有没有兴趣把量角的过程编成儿歌呢?

  3、用量角器量印在练*纸上的角(50°的),把量角的步骤和方法编成儿歌,发挥集体智慧。

  提问:拿着量角器量角,第一步干什么?

  用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师生共同操作,这一操作过程简单点怎么说?

  学生议:(点对点)板书。

  第二步干什么?怎么编儿歌?

  再用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学生初议(线对线或线对边)

  师生依次分步操作,找关键字编儿歌: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

  追问:这另一边的度线上有两个刻度,应该读哪一个度数?为什么?

  儿歌怎么补充?全班讨论,把儿歌板书完整。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外数外,0在内数内”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试着量出练*纸上的另一个角(120°的),先估计,再边读儿歌边度量。让学生说说怎样量角,怎样读出度数的。

角的度量教案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讲师单位的愿望,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讲师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个120度的角,与同桌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2.引想:你知道这个角有多大吗?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

  3.学生测量:学生用自己的三角尺上的角量自己练*纸上120度的角。

  4.反馈交流:你是怎样量的?结果怎样?学生边操作边交流各种不同的量法和结果。

  5.设疑:为什么这几位同学量得的结果不同叫经?由此,你想到什么?

  谈话: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你知道度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吗?

  二、观察交流,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1.观察:学生取出量角器观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上边有什么?

  2.汇报交流:谁来谈谈你的收获?结合学生回答,启发认识:

  (1)1°的角。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半圆被*均分成了多少份?

  让学生说,教师作总结。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度的角有多大?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找一找。

  (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中心、内外刻度线等。

  让学生再次观察量角器,说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交流后指出:量角器中心的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度~180度。

  同桌相互指一指。

  3.找一找。(教师或学生示范找与学生自己找相)

  (1)在量角器上,从右往左,依次找出0°、20°、90°、125°和180°刻度线。

  (2)在量角器上,从左往右,依次找出0°、20°、90°、125°和180°刻度线。

  (3)同桌互相找一找:一位说刻度,一位找后由对方说找的对不对。

  三、主动探索,掌握旦角的方法

  1.组织探究。

  出示书上量角的图示,谈话:你能照样子用量角器量出课本上的那个角的度数吗?与同桌商量一下量角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学生尝试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量角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理解量角时的正确做法。

  3.巩固操作。

  (1)学生量练*纸上的∠1,并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指名汇报。

  (2)学生量练*纸上的∠2,并指名上台操作演示。

  提问:谁能给大家提醒一下,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即“两重一看”。

  (3)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自主测量后相互校正,针对出现的错误,强调“两重一看”的重要性。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其实关于角的知识还有许多,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量角后填空。

  (2)提问: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多少(180度)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提出假设:是否所有的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是180度。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研究研究。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猜一猜: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2)量一量:三个角各是多少度?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4.布置作业。

  画几个三角形,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算一算三个角的和是多少?

角的度量教案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通过生活实际中对角的认识来掌握角的两种概念.

  2.使学生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法.

  3.使学生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教学重点

  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

  单位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什么叫射线?由一点能画出几条射线?如何表示射线由学生在黑板上画图并口答,画出两条射线就可以了.

  二、引入新课

  问学生图1是小学时学过的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是角,教师板书课题.

  1、4角

  1.角的定义:提问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角,你们是怎么认识角的?在生活中你看到角的形象吗?

  由学生举出一些实例,如桌面上的角,钟表表盘上长短针之间构成角,圆规两脚张开口后构成角等等.教师说明,角是研究*面几何时常用的一种图形,首先学会定义.

  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要明确组成角的两个条件:

  (1)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2)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这点叫角的顶点.

  从我们想象圆规两脚张开形成角的过程得到另一个定义:

  一条射线OA由原来位置绕着它的端点O旋转到另一个位置OB所成的图形.

  教师用一教具演示,并画图2说明旋转的边OB经过的*面部分是角的内部,有时称为角内.两条射线为角的`边,有时要在边上取一点,就是指射线上的点.其它*面部分叫角的外部,有时称为角外.

  2.*角、周角的概念

  由于小学已学过*角与周角,所以教师用教具演示到*角及周角时,提问学生答出两种角的名称.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3

  *角定义: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直线时,所成的角叫*角.

  注意直线与*角的区别在于*角要有一个顶点O,还可以从起始位置向终止的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

  在讲周角的定义后,说明画图时为了表明是一个周角,可以由起始位置向终止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并写A、B两个字母表示是两条射线,如图4

  3.角的表示法:角的符号为“∠”后面加上表示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的三个大写字母,且角的顶点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1)图2中的角记作∠AOB或∠BOA,读作角AOB或角BOA.

  (2)图3中的*角记作∠AOB读作*角AOB.

  (3)图4中的周角记作∠AOB读作周角AOB.

  (4)问图5(1)中哪是∠AOB的内部?哪是它的外部?

  学生可能会犹豫不定,或互相争论,不知道此图答哪一部分为内部和外部.

  此时教师说明,今后所说的角,除非特别注明,都是指还没有旋转到成为*角时所成的角.此时,教师在角内画出弧线(图5(2)),说明∠AOB的内部是指有弧线的*面部分.教师随手在图上写出“内部”两字(如图5(3)),除两边和内部外的*面部分为角的外部,教师在图形上写出“外部”两字(如图5(4)),(教师讲课时,不必分四个图画,只在一个图上按讲课顺序写就行了).

  (5)当我们的图中只有一个角时也可以用顶点的字母表示,如图2和图5,中的角均可以表示为∠O,读作角O.

  (6)问如图6中有几个角,把它们的名称写出来.

  学生答出有三个角,分别是∠AOB、∠BOC、∠AOC.

  教师再问,这三个角记作∠O可以吗?为什么?此时教师一定要强调,当一个顶点O处不是只有唯一的一个角,不能用顶点的一个字母表示,因为,这样就分不出∠O是指哪个角.大家都要记住这个规定.

  (7)为了方便,也可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一个角,如图7,在角的内部靠*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希腊字母α(或其它希腊字母),记作∠α,读作角α.

  (8)又可以用一个数字表示一个角,如图8,在角的内部靠*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一个数字1,记作∠1,读作角1.

  (9)在图9中,将三个角分别用数字表示角的名称,注意为了分清哪个字母表示哪个角,要用弧线画分明了,再在弧旁写上数字,则记作∠1、∠2、∠3.

  4.度、分、秒的进位制及这些单位间的互化

  为了更精细地度量角,我们引入更小的角度单位:分、秒、把1°的角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分记作1′;把1′的角再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1′=()°,1″=()′、

  例1将57、32°用度、分、秒表示、

  解:先把0、32°化为分,

  0、32°=60′×0、32=19、2′、

  再把0、2′化为秒,

  0、2′=60″×0、2=12″、

  所以57、32″=57°19′12″、

  例2把10°6′36″用度表示、

  解:先把36″化为分,

  36″=()′×36=0、6′

  6′+0、6′=6、6′、

  再把6、6′化为度,

  6、6′=()°×6、6=0、11°、

  所以10°6′36″=10、11°、

  三、小结

  今天学*了以下知识

  1.角的定义、角的顶点和边、角的内部、角的外部.

  2.*角、周角的概念.

  3.角的表示法,一定要注意角的各种表示法,必须正确地运用,尤其是3个字母表示时,必须把顶点的字母放在中间.

  4.度、分、秒的进位制及这些单位间的互化

  四、练*

  练*1指出图10中以E为顶点的*角的两条边.

  练*2

  (1)指出图11中有几个角,用三个字母分别表示每一个角.

  (2)每个角分别表示为∠A、∠B、∠C可以吗?为什么?

  练*3

  (1)图12中的角分别记作∠O、∠A、∠B、∠C可以吗?为什么?

  由学生答出∠A、∠B可以,∠O、∠C不可以,因为A点和B点处有唯一角,其它不是.

  (2)图12中有多少个角,用数字如何表示每一个角?

  找一位学生到黑板上作,其它人作在练*本上.要求学生一定要找全了.共7个角,且要求在写数字之前,要把弧线画分明了.

  五、作业

  1.阅读课文,复*以下问题:

  (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

  (2)怎样表示一个角?用三个字母表示时要注意什么?

  (3)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或周角?

  2.作以下各题:

  (1)如图,D、E分别是BC、BA上的一点.

  ①∠ABC与∠DBE是不是同一个角?

  ②∠ABC与∠ACB是不是同一个角?

  (2)分别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图中∠1、∠2、∠3、∠4、∠5、∠6、∠7、∠8.

  (3)如图,AOD是直线,图中小于180°角的角有几个?是哪几个?

  (4)①在∠AOB内任取两点C、D作射线OC和OD,写出共形成几个角,并用大写字母表示出来;②在∠AOB的两边上分别取点E和F,连EF,以E点或F点为角顶点的角有几个?分别表示出来.

  (5)在∠DCE外部取一点F,使F点在CD的反向延长线上,用数字表示法,表示所有的小于*角的角.

  3.阅读1、5节课文并与1、3节课文对比,思考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下节课带半圆仪.

角的度量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2.学生经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在一步一步的操作中让学生自主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3.通过判断、比较、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会读量角器的两圈刻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1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

  课前活动:

  游戏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媒体出示一个角,演示角变大、变小。

  2.明确角的大小的含义。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角的知识。

  二、探索量角工具。

  1.猜一猜: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呢?

  2.验证:(教师出示材料)

  (1)出示一个活动角,用它能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指定一学生上台演示。

  (2)出示一些大小一样的小角,用它们能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3.小组活动:运用这些大小一样的小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交流反馈:

  重点:

  (1)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

  (2)小角比的优点。

  5.导出量角工具:18个小角拼成的半圆工具。

  6.初步量角:

  (1)试一试:解决用18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时注意的问题。

  (2)练一练:用这个半圆工具再量几个角,引出细分,变成180等份。

  三、认识量角器。

  1.优化量角工具。

  (1)认识1的角。

  师:为了更加精确的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一个小角再*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这样,就把一个半圆*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每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

  (2)认识几度的角。

  2.认识内、外刻度线。

  (1)出示5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2)出示12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内圈刻度。

  (3)出示反方向55的角,这个角又是几度呢?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外圈刻度。

  3.出示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四、用量角器量角。

  1.读角的度数专项练*(想想做做4)。

  重点:

  (1)怎样正确读出一个角的度数。

  (2)学生体会应该怎样正确摆量角器。

  2.示范量角(突出量角要点)。

  3.学生独立量角(想想做做1)。

  4.拓展练*: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想想做做3)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了角的什么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角的度量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加深对角的意义的理解。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初步建立1°角、30°角、60°角、120°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在画角和量角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操作的良好*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学*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材分析】

  本节课的学*内容是认识量角器,能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为此,教材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认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第二个问题是用量角器找角、画角;第三个问题是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第四个问题是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用具】

  班班通课件、量角器、三角板、牙签。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学*了角的相关知识,下面和老师一起来复*吧!

  (一)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

  1.提问:(1)怎样的图形叫做角?黑板上画1个角。(2)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书写:边、顶点、边。并演示延长。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角的两边都是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教师用直线笔延长演示,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无限延伸的含义。)

  2.出示几个角。

  (1)让学生把这些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见班班通课件)

  (2)教师继续追问:“你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吗?”

  3.揭示课题

  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二))

  (设计意图:“思起于疑”,在导入环节,在让学生指出各部分的名称之后,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吗?”抛给学生,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揭示课题后,教师顺势提出,要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可以使用什么方法?”

  (1)目测:用某个固定大小的角去比和量。

  (2)用量角器。板书“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1)课件出示量角器。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或者自己的量角器上有什么。

  (2)让部分学生尝试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3)教师小结归纳(课件出示)。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5)师结合学生讨论并出示课件(建立1度的观念)

  (6)认识几度。让学生量角器上找出50度、140度的角,并分别在上面的图上画出来。后请一学生在黑板上指出。(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在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量角器,知道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并认识。在让学生认识1度的角时,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紧接着让学生找角,建立使用量角器的表象。)

  2.量角。

  (1)课件上出示书本上的∠1,提问:你能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该怎么办呢?

  让学生尝试度量书本26页的∠1,并标上度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以下几种错误类型的同学,但不急于纠正。

  ①错误类型一: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②错误类型二:零刻度线与角的边没对齐。③错误类型三:内外圈读数反了。

  (2)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度量角的具体步骤。

  (3)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方法和步骤。让刚才巡视中注意发现有错误的同学先汇报,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说说怎样才能避免以上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学生的量角的步骤:课件展示。

  (5)教师一边演示量角,一边让学生对着课本上的∠1,跟老师一起用量角器度量。

  (6)课件展示歌谣:(齐读)

  (7)学生自主度量26页的∠2,同时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8)教师再次点一下量角的方法和量角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摆角。(每人提供两根牙签)

  (1)在自己的量角器上用牙签摆角:一人板演,在课桌上摆相应角。

  ①摆一个1度的角。指名演示,同桌说说怎么摆的?

  ②摆一个直角。

  ③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同桌互评。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摆1度的角、90度的角,帮助学生建立特殊角的表象,再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有利于学生正确判断所摆的角的度数是读内圈,还是外圈,从而解决量角时读数的难点。最后让学生脱离量角器,在桌子上摆角,培养学生对角度大小的初步估量。)

  4、画角:怎么画一个60度的角呢?

  (1)学生自主用量角器画一画;

  (2)师出示课件(边回放边强调)。

  5、巩固环节。(结合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5题)

  (1)在量角器上找出70度、130度的角,分别在右面的图上画出来。

  (2)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每个角各是多少度。

  (3)用先估一估下图中各角的度数,然后量一量,你估得准吗?

  (4)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6、小节:通过这节课的学*,大家学会了什么呢?

  7、作业:完成第27页第6题,数一数一共能拼出多少个角。

  板书:

  1、认识量角器;

  2、在量角器上找角;

  3、量角;

  4、拼角;

  5、画角;

角的度量教案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渗透实践出真知的思想意识.

  2.认识1度的角,能正确的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3.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探究过程,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掌握用量角器量角这一技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出示三个滑梯)玩过吗?

  生:玩过

  师:大家都玩过!想玩哪个?

  生1:第三个,这样可以滑的快一些

  生2:第一个,我想滑的慢一些,我会害怕

  师:观察一下,这三个滑梯有什么不同?

  生1:有高有矮

  师:哦,你的意思是说它们的角度不同?原来角也有大小啊?生活中我们一般以2号滑梯为标准,今天这节课我们以2号滑梯所形成的角∠1为例一起研究:角的度量(板书)

  二、主动探究、合作学*

  1.明确测量标准要统一,为“度”的出现作准备

  师:∠1有多大呢?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学具来表示它的大小,老师为大家准备了∠1和一些学具,在1号学具袋中,请小组长打开,小组合作,借助学具表示出∠1的大小。

  学生动手测量

  师:量完了吗?谁能到前面来介绍你是怎样量的?

  生边操作边解说:角的顶点对齐,一边对齐

  师:你们这个方法非常好,老师帮你把它记录下来(板书:角顶点边)

  师:得到是结果是:3个(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测量结果吗?

  生:2个。

  师:还有吗?

  生:1个

  师:我们测量的都是∠1,但测量结果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把你们的小角举起来看一下

  生:我们用来测量的角大小不一样

  师:也就是标准不统一,所以测量同一个角的结果不一样,要想获得统一的测量结果应该怎么办?

  生:用同样大的角来量

  2、引出半圆

  师:好主意!下面我们采用统一的标准角在小组内再来测量∠1的大小,这个统一的标准角就放在2号学具袋里,请小组长打开

  生操作测量

  师:哪个小组交流一下?说说你们小组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测量的?能边操作边解说吗?

  生:角的顶点对齐,一边对齐

  师:哦,你在测量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指板书)角的顶点与量角工具的顶点对齐,角的一边与量角工具的一边对齐!谢谢你的交流!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钝角,你能量出它包含了几个这样的标准角吗?谁到台上量一量?

  生边操作:顶点对齐,一边对齐

  师:我刚才注意到这个同学在测量这个角时,把这个半圆又展开了一部分,(问生)你为什么这么做?

  生:三个小角不够了

  师:你真聪明!

  师:我们再来测量一个角,大家看这是个什么角?(生:*角)谁来测量一下这个*角?

  生边操作:顶点对齐,一边对齐

  师:你把这个半圆全展开了!数数你的测量结果

  生:8个

  师:操作非常规范,请回

  师:我们刚才用统一的标准角测量了几个角的大小,想一想,这几位同学在测量每一个角的操作过程中,注意了些什么?

  生:顶点对齐,一边对齐

  师展示:这些同学都把角的顶点对齐了半圆的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中心点(板书),我们刚才说了,测量时角的哪一部分和中心点对齐?(生:顶点)

  师:看来这个量角工具真是方便啊,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老师把这个工具搬到课件上,再用它来量一个角(课件展示,一锐角不能量)老师也注意到了角的顶点和量角工具的中心点对齐,角的一边与量角工具的这条线对齐。用这个测量工具测量这个角,同学们觉得合适吗?(不合适)怎么办?小组讨论一下

  生:把半圆多折几次

  师:你的意思是说把半圆*均分的份数再多一些,对吗?

  3、引出并认识量角器

  师:你的想法真好,已经非常接*科学家们的思想了!其实早在很多年前科学家们已经发明了量角器来测量角的大小,量角器把半圆*均分成18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都是1度,记作1°(板书)我们来看0刻度线到1刻度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就是一个1°的角(课件演示)你还能再找一个1°的角吗?

  生1:1刻度线到2刻度线之间就是1°的角

  生2:100刻度线到101刻度线之间就是1°的角

  师:你能找一个3°的角吗?

  生:0刻度线到3刻度线之间就是3°的角

  师:谁到黑板上来写一个3°?

  生写

  师:你写的真规范,请回

  师:我们把0刻度所对应的这条线叫做0°刻度线,如果用量角器来测量角时猜测一下0°刻度线与角的哪一部分对齐?

  生:角的一边(板书)

  师:我们来读一下刚才那个角的度数。

  生:39°

  师:你是怎么读的?根据角的哪一部分读出的39°

  生:角的另外一条边

  师:好方法!老师帮你记录下来(板书:另一边度数)

  师:再来尝试一下(课件出示两个角)

  生读数

  师:在3号学具袋中就有一个量角器,请同学们打开,仔细观察手中的量角器与屏幕上的有什么不同?

  生:还有一圈数

  师:哦,也就是量角器有两圈数字,观察手中量角器这两圈数字有什么区别?(屏幕给出内刻度线)

  生:内外圈数字相反

  师:也就是说:外圈从左向右顺时针数内圈从右向左逆时针数

  师:多了一圈数字,也就多了一条0°刻度线,为了区分,我们把中心点左边外圈所对应的这条0°刻度线叫做外0°刻度线,把中心点右边内圈所对应的这条0°刻度线叫做内0°刻度线。

  师:大家对量角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不能借助量角器读出下面这几个角的度数呢?请看大屏幕

  (30°的角)

  生:30°

  师:你是怎样读数的?读的.是哪一圈刻度?

  生:角的一边对齐内0°刻度线,我读的是内圈刻度

  师:再来读一个角

  生:130°

  师:这个钝角是多少度?

  生:150°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什么时候读内圈刻度?什么时候读外圈刻度?小组讨论一下。

  师:大部分小组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生:角的一边对齐外0°刻度线就读外圈刻度,角的一边对齐内0°刻度线就读内0°刻度线

  师:同学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借助量角器读出角的度数!

  5、用量角器测量角

  师:这个角是多少度呢?我们一起来测量一下吧!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在量角时注意到了什么?

  生:顶点与中心点对齐,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边读度数(生边说,课件边出示)

  师:想不想亲自量一量?(想)请同学们用手中的量角器测量这张练*纸上的每一个角的度数并做好记录(练*卡上有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开口不同,边长不同)开始!

  学生开始测量

  师:都测量好了?谁来交流一下测量结果?

  生:这个直角是90°,这个钝角是130°,这个锐角是60°这个*角是180°,这个周角是360°

  师:你能不能演示一下这个钝角的测量过程

  生:把量角器转一下,顶点与中心点对齐,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边读度数,所以是130°

  师:你能再演示一下这个周角的测量过程吗?

  生:转半圈是180°,它转了一圈就是两个180°,也就是360°

  师: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周角和*角有什么关系?

  生:我发现一个周角等于两个*角等于四个直角(师板书:1周角=2*角=4直角)

  师:谢谢你聪明的小伙子

  师:回忆一下刚才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步骤?

  生:顶点与中心点对齐,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边读度数(师补充板书)

  师总结:这位同学总结的真好!在用量角器测量角时,就应该注意到这几点(指板书),也就是: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他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7、画角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量角器除了量角还可以画角呢!想试一下吗?(想)请尝试着用量角器画一个40°的角

  生尝试画角

  师:谁上台来交流一下?你能把你的画角过程演示一遍,画一个40°角吗?

  生:我先画一个点,再画一条线,在40°的地方点一个点,在连起来

  师:操作非常规范

  师:我们一起回顾刚才的画角的过程(课件)

  首先确定角的顶点,它与谁对齐?

  接着确定角的其中一条边,它与谁对齐?

  然后确定角的另一条边

  最后把顶点与这一点相连,我们画的这个角就是一个40°的角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出色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任务。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四、拓展训练

  师:最后有几个问题需要在课下认真研究一下用这个坏掉的量角器能否量出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教案10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

  2.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所画的长短无关。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仪,教学量角器,三角板,大小相等小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那么你知道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生: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师:嗯,说的真好,那么你会判断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生:能。

  师:那么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啊?

  生:第二个,第四个和第六个是角。

  师:同意吗?

  生们:同意。

  师:那么哪些不是角呢?

  生:第一个,第三个和第五个。

  师:哦,这些都不是角。所以我们在判断图形是不是角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清楚它有没有顶点,有没有两条直直的边。好,那么,请同学们继续看,这也是一个?生:角。

  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小了。

  师:那么这时候呢?

  生:变大了。

  师:那么,同学们,这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啊?

  生:两条边**的角度有关系。

  师:对,一个角的大小跟这个角两条边**的角度有关系。通过前面的学*,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角的知识,今天这节课呢,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角的知识好不好?生:好。(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何能够精确的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角,请你告诉我,这两个角哪个大?

  生:角1那个大(角2那个大;一样大)【也可能回答的一样,都是角2那个大,这时候问他,大多少呢?】

  师:哦,同学们通过肉眼观察,这两个角,觉得角1这个大一点,又好像角2那个大一点。到底哪一个大呢。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来比较比较呢?

  生:重合。(用量角器,师:哦,你知道用量角器来量,很好,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1)引入第一种方法:活动角(能够比较出大小,但不精确)

  师:老师这儿呢,有一些材料可以帮助我们一下,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是一个活动角。这个活动角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那个比较大的角,怎么找呢?请一位同学上来尝试一下。生上台尝试。得出角2大。

  2)引入第二种方法:小角拼凑法(能够较为精确的比较出大小,大多少)

  师:恩,有了活动角的帮助,我们很容易就判断出了角2大,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工具,是一些小角,有没有哪个孩子想到办法用这些小角来量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呢?我请三个孩子共同上来完成这个过程。

  生上台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摆法吗?

  生:同意。

  师:那么,同学们在摆的过程中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啊?

  生:小角的顶点要对其大角的`顶点。最下面的小角的边要对其大角的边。

  师:恩,很好,通过这个方式我们也得出了哪个角大?

  生:角2大。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角1用了三个小角,角2用了四个小角。

  师:角2比角1?

  生:多了一个角。

  师:通过用小角我们不仅比出了大小,而且我们比的更精确了,知道了大多少。生:对。

  师:哦,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那么我们再用这些小角来试一试好不好,谢老师随便画一个角。

  3)给出任意角,发现小角的方式的局限,引入量角器

  师在黑板上作图,随意画一个角。

  师:好,现在我想知道这个角和角2哪个大?你们能不能用小角来尝试一下?

  请三个同学上台演示一下。

  师:好,结果出来了吗?

  生:出来了。

  师:哪个大啊?

  生:角3

  师:那么谢老师要问了,大多少呢?

  生:大一点点。

  师:大一个小角?

  生:不是。

  师:那怎么办啊?好像我们的小角太大了。怎么办呢?怎样我们才能精确的量出大多少呢?生:那我们就把角做得再小一点。

  4)介绍量角器(中心点,外圈刻度,外圈零刻度线,内圈刻度,内圈零刻度线)以及角的计量单位,角度的读法及写法。

  师:为了要把角量得更精确,古人就发明了一种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工具,那就是量角器。这个量角器,同学们看,这个量角器是个什么形状的啊?

  生:半圆形的。

  师:对,古人把这半圆形*均分成了180份,每份都是一个很小的角,所以量角器其实就是由一个一个很小的角组成的,每一个小角的度数是:1度。记作:1。计量角的单位叫做:度,用一个小圆圈表示。我们一起来用手比画一下1度。那么十个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多少?

  生:10度。10度应该怎么写呢?先写一个?

  生:十。再在右上角上画一个小圈。

  师:请同学们尝试比画一下,请注意小圆圈要画在右上角。那么60个这样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

  生:60度。

  师:在作业本上写一写。90个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

  生:90度。

  师:好,我们继续观察所有的小角的顶点都汇集在一点上,这儿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一下,还有什么特点?这个量角器有两圈?

  生:数字。

  师:是两圈刻度。这两圈刻度有什么特点呢?

  生: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

  师:外圈的零度在哪儿?

  生:这儿。

  师:很好,这个零度所在的这条线叫外圈零刻度线。那么根据这个外圈零刻度线,那么内圈零度所在的线叫什么呢?

  生:内圈零刻度线。

  师:内圈零刻度线在哪儿呢?你能在你的量角器上找到吗?

  生:能。

  师:好,请你找一找。然后指给我看一看。很好,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量角器的知识,你能不能指着自己的量角器告诉你的同桌量角器上的每一部分呢?

  生与同桌交流。

  4)引导学生看书并勾出重点。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翻到第37页,在37页的中间有一段话很重要,请同学们用笔把这段话勾起来,“角的计量单位是...........”

  5)量角器的使用

  师:很好,我们认识了度量角的工具,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应用这个量角器来量角呢?首先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首先,将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角的顶点,角的一边对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仔细看,我们要数它的度数,应该从180度数起还是从0度数起?

  生:0度。

  师:好,这里的零度在外圈上还是在内圈上?

  生:内圈上。

  师:那么我们就要沿着内圈数。10度,20度,30度..........另一条边落在了哪一条刻度线上了呢?

  生:60度。

  师:所以这个角的度数就是?

  生:60度。

  师:很好,我们再来回忆并尝试一下这个过程,首先将...................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步骤很重要?

  生:中心点对顶点。一条边要对齐零刻度线。看准0度在哪儿。

  3.生尝试应用量角器并总结

  师:很好,那么孩子们想不想自己试试呢?

  生:想。

  师:好,就请同学们同桌一起尝试一下角2的度量,开始。

  生同桌尝试。

  师:好,量出来了吗?

  生:量出来了。

  师:你是怎么量的?老师想请一对同桌上讲台上来试一试,请一个同学做,一个同学说。生:我们是这样量的........................

  师:同意他们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还有没有想上来尝试一下的呢?

  生同桌2上台尝试。

  生:我们是这样量的................

  师:他们量的好不好啊。

  生:好。

  师:你们是这样量的吗?

  生:是的。

  师:很好。谢老师总结了一下这个步骤,其实呀,就六个字:两重合,一看准。什么两重合呢,就是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看准就是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六个字。

  生们:两重合,一看准。

  师:请你告诉你的同桌,这两重合,一看准是什么意思。

  生同桌互相解释。

  4.生实践应用量角器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的知识尝试量一量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请你们量出,角1,角2,角3,角4,角5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生尝试。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如何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以及测量的步骤是这节课的重点。在学*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掌握测量角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对角的测量,同时总结出角的大小的规律,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的大小,**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度量教案菁选扩展阅读


角的度量教案菁选(扩展1)

——角的度量教案菁选

角的度量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角的度量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角的度量教案1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自己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准备:教师用的活动角和量角器各1个,为学生每人印制120°

  和50°的两个角,学生每人准备量角器1个,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角的大小

  出示活动角,提问:要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可以怎样做?变小呢?

  学生讨论,明确:

  角是有大有小的,角的两条边**一些,角就大一些;把两条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我们以前学*量线段,是用厘米、分米、米来度量表示,那么,角的大小怎样度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二、认识量角器:走迷宫,找城堡

  1、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量角器,你看到了些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说说看到些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量角器像个大迷宫不容易看明白,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3、出示教师用的量角器,请同学们一起走走迷宫,把你找到的4大城堡指给同学看。并指出内刻度线的0°刻度线、外刻度线的0°刻度线,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观察1°角的大小。

  三、学*量角、编儿歌

  1、我们认识了量角器,了解了4大城堡,你们会量角了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照书上的样子试着量角。

  2、组织学生交流量角的感受。

  提问:有没有兴趣把量角的过程编成儿歌呢?

  3、用量角器量印在练*纸上的角(50°的),把量角的步骤和方法编成儿歌,发挥集体智慧。

  提问:拿着量角器量角,第一步干什么?

  用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师生共同操作,这一操作过程简单点怎么说?

  学生议:(点对点)板书。

  第二步干什么?怎么编儿歌?

  再用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学生初议(线对线或线对边)

  师生依次分步操作,找关键字编儿歌: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

  追问:这另一边的度线上有两个刻度,应该读哪一个度数?为什么?

  儿歌怎么补充?全班讨论,把儿歌板书完整。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外数外,0在内数内”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试着量出练*纸上的另一个角(120°的),先估计,再边读儿歌边度量。让学生说说怎样量角,怎样读出度数的。

角的度量教案2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要突出技能的形成和训练。”“画角”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是一节技能训练课。针对本节课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为学生创造自主学*的空间,重视讨论和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是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通过用三角尺画角的开放性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经历画角的过程,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注重实践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画图一直是学生的一个障碍点,画角更是非常困难。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突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做到动眼观察,动手操作,认真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认真操作的良好学**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量角器、直尺、三角尺

  教学过程

  ⊙复*旧知,导入新课

  1.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2.比较、估算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1)组织学生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2)组织学生估算这两个角的度数。

  3.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估算这两个角的度数时,估算结果都不相同,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用一种具体工具去量角,就能很方便地知道一个角的度数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估算两个角的大小引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明确用一个具体工具去度量角的度数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1)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后汇报。

  ①量角器是一个半圆,被*均分成了18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就是1°的角。

  ②量角器上有内、外两圈刻度: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表示,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表示。

  ③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叫作量角器的中心点。中心点两边各有一条零刻度线,两条零刻度线组成的角是180°。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课件逐一向学生介绍中心点、外圈刻度、内圈刻度、零刻度线)

  (3)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圈刻度的45°、85°、165°和内圈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线。

  (学生找刻度线,教师巡视指导,共性问题全班指导)

  2.找角、读角。

  (1)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师:了解了量角器,看一看,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出50°和140°的角吗?

  (学生找角、读数,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辨何时看内圈刻度,何时看外圈刻度)

  (2)组织学生交流:如何找到50°和140°的角?

  3.讨论度量角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1和∠2,要求学生先估一估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然后尝试用量角器度量这两个角的度数。并说一说量角的方法。

角的度量教案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是。

  2、掌握3个特殊角直角、*角、周角。

  3、掌握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

  情感目标

  让学生享受学*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周角、*角、直角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旋转成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情景导入角的计量单位。(课件演示)

  2、度是角的计量单位,读作度,用符号标示。

  3、 1度可以简写成1

  4、出示37,37表示数值,是量数,是计量单位。

  5、作为计量单位度,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水沸腾时为100度,结冰时为0度;正常体温是摄氏37度,高于它就是发烧了;一盏100瓦的灯,连续开10小时,用电1千瓦小时,我们常称作1度电;*视眼患者佩戴300度的眼镜;某种白酒38度;上海位于北纬32度、东经122度,等等。

  说明:通过课件的演示和生活中实例的介绍,生动的引导角的度量单位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学*直角、*角、周角的定义。

  1、请你仔细地读读上面3句话,你觉得有什么问题。

  2、出示P68、P69出现的定义

  一点(O)和从这一点(O)出发的两条射线(OA和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直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四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直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二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3、理解旋转、端点、射线。

  端点一点(O)、曾经叫做一个点、顶点

  旋转利用圆规画圆,体会旋转,绕圆心旋转;

  射线没有尽头,也就无法表示长度,所以角度与射线的长度无关;

  重新定义锐角和钝角

  锐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与以前说法一致)

  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角的角叫做钝角。(重点理解小于*角)

  说明:通过对概念中关键词的。理解,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认识了直角、*角和周角。学生学*的过程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

  三、学*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1、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

  2、 1直角=90、1*角=180、1周角=360;

  3、 2直角=1*角、2*角=1周角、4直角=1周角;

  说明:通过对角之间关系的整理,让学生能够熟知不同类型的角。

  四、小练*

  1、下列这些是角是锐角、直角、钝角、*角还是周角?

  =78=180=123=360=20=90

  2、填空

  一个周角=_____个*角=______个直角

  3、填、或者=。

  锐角〇90 90 〇钝角〇180

  说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让学生对角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

  五、总结

  师:说说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天的学*评价如何?

角的度量教案4

  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课前准备:

  量角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

  ∠A∠B的大小。

  4、想一想

  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

  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4)说说

  1、和*角、

  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

  (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2)量一量练一练的第二题的`∠1∠2:

  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指名演示

  三、练一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1)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

  3、量一量练一练2的∠3∠4

  4、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5、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得出度量的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读准度数。

  四、数学游戏、

  1、读懂游戏规

  2、同桌比赛

角的度量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正确理解内外刻度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 复*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角的认识,谁来说说角的要素是什么?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真棒!那么这两个要素呢,不仅是我们判断角的依据,也是我们画角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手中都有一副三角板,下面请同学们把三角板上的这两个角画到1号练*纸上。(利用三角板画出三角板上的30°角和45°角)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活了旧知——角的要素,利用三角板画现成的角,即利用了刚刚学过的角的知识,又为后面的画角知识做了初步的准备。]

  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师:我们给这两个角分别标上名字,∠1和∠2。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2大。

  师:眼力不错,能说说比较的方法吗?

  生1:把两个三角板合在一起,∠2大。

  生2:用活动角比。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设计意图:本环节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铺垫;复*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

  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三、初探角的度量方法,了解量角工具产生的历程。

  1.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

  (1)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两个角的大小

  师:老师还想知道∠2比∠1大了多少个这样的小角,你能利用这些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出∠2出比∠1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组合作,度量两角的大小。(教师深入小组指导,一个小组上黑板上操作。)

  (3)交流反馈:度量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那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生:∠2比∠1大了一个半这样的小角。

  师:你们是怎样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着往上摆。

  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

  师: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的优点是什么?

  生:能知道∠2比∠1大了1个半小角。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2比∠1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解决的数学问题更加多了。

  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

  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是个会创造的孩子。

  2.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0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从工具袋中拿出半圆量角工具) 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圆的中间。

  师:数一数,半圆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角?

  生:18个。

  [设计意图: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

  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就成了有意义的学*,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练*纸:量∠3(40°)、∠4(120°)的度数),

  生:∠3里有(4 )个小角,∠4里有( 12)个小角。

  师: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的关键。我们再来量一下这个角吧。

  (练*纸:量∠5(23°)的度数)

  生:∠5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办法改进吗? 生:把每个小角再*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

角的度量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量角器测一个角的大小,能借助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及用量角器画出一个给定度数的角,会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熟悉并理解画法语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本节课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测量角的大小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不同方法间的差异,能够在测量画图等操作活动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会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难点: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关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才能熟练掌握画图步骤。

  教具准备

  一副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投影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请学生观察图形。(如右图)

  2、提出问题:

  你知道五角星的五个角是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二、新授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交流测量角的大小方法,可借助三角板估计角的度数,或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教师活动:巡视收集学生测量的方法,并请学生说明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有何不同,对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积极评价。

  结论:每个角均为36°、

  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提出问题:

  你能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36°吗?能画一个角等于108°吗?

  学生活动:两个学生板书演示画图过程,其余同学独立完成。

  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

  (2)提出问题:

  你能用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吗?

  学生活动:动手画图。

  教师活动:指导个别学生画图,评价学生的画图结果。

  2、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探究:已知∠AOB,画一个角等于这个角。

  学生活动:先进行独立思考,阅读课本第139页探究内容,动手画图,小组交流解决疑难,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画图,并巡视指导学生画图,然后板书演示画图过程(画图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画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用量角器量∠A′O′B′与∠AOB,看一看度数是否相等。

  三、巩固练*

  任意画一个钝角∠AOB,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AOB、

  师生互动:教师在黑板上画钝角∠AOB,请一个学生板书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其余学生画图。

  请同学们用三角板画出(1)15°;(2)75°;(3)105°;(4)120°;(5)135°的.角。

  教师活动: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如15°看成45°~30°,用两块三角板画出15°的角。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复*了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了用不同的工具画角。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测量角的大小的仪器。(同学互相补充)

  教师活动:打开多媒体播放有关用仪器测量角的活动片子,让学生认识测量角的仪器。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145页至第146页*题4、3第6、11、1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角的度量教案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比较角的大小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角的度量的本质,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了解1°角实际有多大。

  2、知道直角、*角、周角的大小,并会估测生活中角大小。

  3、在逐步精确的探索过程中,体会角的度量方法,感受极限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三个角大小的过程,感受度量角的意义和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1°角的产生、发展过程,理解用小角量大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

  滑梯中的三个角、360等分圆、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生活情境引入,体会角的作用

  (出示三个滑滑梯,角度不同)

  讨论:

  (1)三个不一样的滑滑梯,你喜欢玩哪个?为什么?

  (2)同样是滑滑梯,为什么会给人不用的感觉?

  2、结论:滑梯面和地面所形成角度的大小不一样,角度越小,滑下来的速度就会越慢;角度越大,滑下来的速度就越快,越刺激。

  (课件抽象出滑梯中的三个角)

  3、提问

  问题:那这三个角到底有多大呢?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三个角度的大小呢?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探究角的大小

  利用剪好的滑滑梯的三个角,动手操作,比一比:哪个角大?大多少?

  2、用直尺量边——感知量边比角的局限

  直尺测量法——在固定边的长度位置处,量张口的大小。

  结论:能比较出这三个角的大小,但确无法准确知道这三个角具体是多大。

  3、用角量角——初步感知“标准角”由大到小的变化

  小角量大角法——用最小的∠1去量,把∠1对折1次,再去量;把∠1对折2次,再去量。

  结论:测量的标准越小,所剩余的部分就会更小。

  4、认识角的度量单位—1°

  (1)介绍角的度量单位。

  微课解说度量单位1度是怎么来?并引出度量角的单位。

  (2)建立1度角的表象。

  课件演示1°,并比划比划,

  理解1度角的意义。

  (3)认识直角、*角和周角。

  课件演示10°,感受10°的大小。并通过课件依次演示直角、*角、周角,了解直角、*角、周角的大小与度数。

  深入实践,深化思想

  1、估角

  利用附页1中图1的360等分圆,来估计这三个滑滑梯的角度的大小。

  汇报:

  第1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15°;

  第2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41°;

  第3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63°。

  2、估一估,下面的角是多少度?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设疑:角的度量有没有专门的工具呢?它是怎么测量角的大小的呢?

角的度量教案8

  教学目标:

  1、明确角的大小同边的长短、两条边**大小的关系。

  2、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并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的情境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角的正确度量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量角器等,人手一个量角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现在,请同学们画一个角。(生画角)

  师:好,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谁的角比较大?

  师:觉得自己画的角比较大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发现有些学生比较犹豫)同学们都知道,量线段的长短我们可以用尺子;量物体的质量可以用称;那么量角我们可以用什么呢?

  (有学生会说量角器,教师直接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

  1、 观察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量角器,它是什么形状的?(生:半圆)

  师:在量角器上面,你还观察到了一些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多少份的?)

  师:有没有同学来说说,这2个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相同点是都是50°,不同点是它们开口的方向不同。

  生2:它们边对应的内外刻度不同。

  师:其实啊,我们主要看的是0刻度线,0刻度在内圈,我们就读内圈刻度,0刻度在外圈,我们就读外圈刻度。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个角的度数。

  3、 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试着量一量题纸上题二的角1吧。(生尝试量角,师巡视)

  师:好,有些同学已经量出了角1的度数,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量角的吧!

  生:……(生边说量角方法,师利用投影仪展示量法,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量角)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为了方便记忆,老师把你们的方法归纳成了一首儿歌:“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刻度看另边,内外要分辨。”

  让学生解释对这首儿歌的理解

  学生量题纸上的角2,深化学生对儿歌的理解。

  师:现在,我们一起观察下大屏幕上的两个角,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边的长短不一样。但是他们大小相等。

  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啊?

  从学生回答中归纳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的大小,**得越大,角越大。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量一量上课开始我们自己画的角,同桌之间再比较下,到底谁画的角大,大多少?

  2、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师:我们看下书本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先来看看这面少先队队旗。谁来估计一下,角1大概有几度?角2呢?角3呢?

  (学生量角,交流)

  师:我们再来量量,五角星上的角4和角5分别是几度。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延伸:找一找、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角的度量教案9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

  二、【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的过程,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学*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勇于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2分钟出示简笔画:

  问:同学们,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

  ∠1和∠2谁大,大多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角的度量”(板书课题)。学生仔细观察后汇报:

  ①我发现图中两个人分别在跑和站立;

  ②我发现有我们上节课刚学过的线段和角,还有圆形;

  ③我发现它的手和脚是由锐角、直角或钝角组成的。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10分钟那么量角用什么工具呢?(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

  看着量角器,你想对发明量角器的人提些什么问题呢?

  2、建立1°角的概念。

  让学生看书,自学1°的概念,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度)(课件演示1°角)

  3、认识几度角。

  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30°处,问: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课件闪烁)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

  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150°处,问:这又是多少度的角?(课件出示)

  六、小结:

  现在我们已经熟悉了量角器的特征,这些特征在量角的大小时有些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试着用量角器量这两个角。

  同学们赶快动手吧。

  学生仔细观看,合作研究量角器。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量角器中间有个空心点,边上有许多刻度线,还有许多数字……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适时启发)

  学生看书学*:量角器把1个半圆*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角。

  学生可能回答30°角或150°角

  学生开始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应得出:这个角是锐。

角的度量教案10

  提出问题

  1、用一副三角尺,你可以画出哪些特殊的角?

  2、在练*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并用量角器量出这个角

  的度数,再用量角器画出一个角,等于你所量的这个角。

  请两名学生板演画图过程,并向全班同学讲解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一人主讲,一人补充)

  3、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除用量角器外,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索一下画角的新方法。

  探究新知

  1、教师不用量角器和三角尺,而用直尺和圆规来画

  一个角等于已知AOB.

  分组讨论:角的顶点和角的`一边如何确定?角的另一边怎样画出?画图的关键是什么?

  2、教师按课本131页的步骤边讲边画,学生跟着老师的步骤画。

  3、请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 与AOB相等吗?

  4、请学生将所画的 与AOB分别剪下,看一看这两个角是否完全重合?

  说明:

  (1)在数学中,把只用直尺(没有刻度的)和圆规画图称为尺规作图。

  (2)在画图中间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点、直线、弧线

  等),也叫做画图痕迹。这些痕迹可画轻一些、淡一些。在初学画图时,通常要求保留画图痕迹。

  (3)图画好后,要写出画图结论。

角的度量教案11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周角,知道*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与探究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知识冲突,引出“度”

  第一次情境引入

  小丸子和花轮同学各画了一个角,争论谁画的角大?你们能帮着想个办法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人物,吸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如重叠、剪、利用三角板或活动角等)直观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第二次情境引入

  出示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

  谈话:挖掘机的“长臂”组成的角都不一样,挖掘机的高度和“长臂”的的长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长度单位来表示,那么用什么度量角?用什么单位表示角的大小呢?

  【设计意图】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通过上节课学*学生已经熟悉,但对想知道角的具体大小,如何测量,学生无从说出,这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并感觉到度量的必要性,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究未知的心理倾向,从而在激发学生学*求知欲的基础上,明确学*内容和目标。

  二、合作探究 学*新知

  1、认识度量单位

  分小组讨论、汇报。

  谈话:大家说得对不对?下面听小电脑博士的介绍。

  (听介绍,课件演示)

  认识10 角:(多媒体) 出示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0 表示1度。

  (媒体展示 10 100 200 900 角。问: 100 由几个10 组成?如果一个角由90个10 组成是几度的角)

  为了方便,又从左边开始标数字。演示10 100 200 900 角。

  板书: 10 =1度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度,建立起1度角的概念、大小。在引基础上学生可以很快地说出100 200 900角。通过左右两边不同颜色的刻度,初步建立内、外刻度线的概念。知道可以从左右两边看,关键找0度。

  2、认识量角器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圆形,请同学们想一想,它和那个学*用品比较像-------量角器

  (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对量角器的认识。

  (2)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3)说说你的发现,有疑问也可以小组讨论解决。

  (4)小结(课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

  ①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

  ②内圆的数字称为内刻度线, 外圆的数字称为外刻度线。

  ③ 以右边的00 为起点,起点处的00 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0 的刻度线。

  同桌相互操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相互操作,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充分认识了量角器,为下面的度量打好基础。

  3、角的度量

  出示60度角。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1)自学尝试。

  A、边自学书上第35页上半部分的内容,边自己也学着量一量。

  B、量的时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骤是怎样的?

  C、最后把量角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在小组中提出,大家一起来解决。

  (2)指名汇报,教师演示。

  (3)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两圈刻度,读刻度时,要根据测量角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刻度。

  (4)点拨。编儿歌

  板书:量角的步骤

  点对点

  边对边

  找零度

  认刻度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量角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再次放手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自行探索并归纳出度量角度的步骤,并学会抓住关键字眼,编儿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量角的.方法。

  4、角的分类及各种角间的关系

  (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直接在书上量,并填在书上)

  (2)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反馈总结。

  板书:直角是90度

  *角是180度 1*角=2直角

  周角是360度 1周角=2*角

  锐角<90度

  90度<钝角<180度

  谈话:刚才我们学*了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你喜欢这些角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验证。(展示生画的角)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逻辑联系,通过角的度量对角进行分类,这样使学生既巩固了角的度量方法,又对角的分类及各种角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为后面学*三角形的分类打下基础。

  5、画角

  谈话:给你一个角的度数,你能画出来吗?

  (1) 尝试画一个40度的角。

  (2) 小组内交流画法。

  (3) 总结画角的方法,课件演示。

  (4) 再练*画几个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你们有何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系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的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优势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度的概念非常抽象,以往教师指着量角器比划,学生听的无趣,听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而通过课件演示:古希波来人认为一年360天,所以把一个圆,分成360 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学生听得入神。动画演示,并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这样既使“度” 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难点。

角的度量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

  (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计算、

  2、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会进行角度的换算是重点、

  2、难点:角的表示、角度的换算是难点、

  3、关键:学会观察图形是正确表示一个角的关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量角器、时钟、四棱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察时钟、四棱锥、

  2、提出问题:

  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棱锥相交的两条棱,都给我们什么样的*面图形的形象?请把它画出来、

  学生活动:进行独立思考、画图,然后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一条射线OA绕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得到的*面图形──角、

  板书:角、

  二、新授

  1、角的概念、

  (1)提出问题:

  从上面活动过程中,你能知道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学生回答:两条射线、

  (2)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下图)

  2、角的表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7页有关内容,了解角的表示方法、

  教师活动:讲解角的不同表示方法,着重讲解一个顶点有多个角的表示方法、

  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

  学生活动:请一个学生板书练*,其余学生独立练*、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练*情况,给予评价,对多数同学作出肯定评价、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8页思考题,进行小组交流,获得问题结论、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交流,并用多媒体演示*角、周角的形成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并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答案:分别形成*角、周角、

  3、角的度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8页内容,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及度、分、秒的换算、

  板书:1周角=_____,1*角=_____,1=____,1=____、

  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上面的填空、

  例: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教师讲解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

  1、课本第139页练*、

  2、计算:(1)4839+6741

  (2)90-781940

  (3)2230 (4)176523、

  此:此练*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练*过程中充分地进行小组交流以解决练*过程中的疑难,教师巡视过程中对个别学*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以答疑解惑,并请学生板书后再讲评、

  3、想一想: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师生互动:观察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处位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先从时针在分针转动到15分时,分针转过的角度与时针转过的角度的关系,并请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76、5、

  四、课堂小结

  师生互动,完成本节课的小结:

  1、什么是角?组成角的图形是什么?如何表示一个角?

  2、本节课还复*了*面、周角?怎样得到这两种角?

  3、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换算的?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144页*题4、3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如下左图所示,把图中用数学表示的角,改用大写字母表示分别是________、

  2、将上右图中的角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填入下表:

  3 4

  BCA ABC

  3、( )=_____=_____6000=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4、在钟表上,1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

  A、150 B、165 C、135 D、120

  5、下列各角中,不可能是钝角的角是( )、

  A、 周角 B、 *角 C、 钝角 D、 直角

  三、解答题、

  6、计算:

  (1)5328+4732 (2)1750-327

  (3)1524 (4)31425(精确到1)、

  7、如下图,分别确定四个城市相应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成角的度数、

  8、想一想,做一做、

  (1)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每个城市、

  (2)请用字母在下图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角、

  答案:

  一、1、ADE,BDE,CED,B,AED

  2、5 BCE BAC BAD 

  3、7、5 450 100 ( )

  二、4、C 5、D

  三、6、(1)101 (2)1423 (3)77 (4)62024

  7、30,0,120,90 8、略

角的度量教案13

  教学目标:

  1.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认识量角器。

  2.会使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1.灵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据测量的情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张练*纸,两种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两个角,角一和角二)课前纪翔和李毅画了两个角,让我帮忙比较大小,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帮他俩比较一下,哪一个角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角的度量”。角的度量

  (此处更改为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贴*生活,引出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测量工具的选择

  看到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用什么量?怎么量?……)咱们一个个的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用什么量?”谁来猜猜看?(尺子……)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说的对呢?咱们一起想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测量的知识,能不能有所启发。(课件)线段的测量和面积的测量。大家想想看,用什么来测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线段的长度测量大线段的长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积来测量大图形的面积,应该用小角来测量大角。)

  2.两种量角工具的选择

  (1)用单个小角量角

  用单个小角量一量练*纸一上的角一是几个小角?(先自己量,然后生演示操作,是两个小角。)那么角二是几个小角呢?试着量一量。(学生演示)这次需要四个小角,有没有比较简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来呢?

  (此处,更改为量取四个小角的角,比较麻烦,从而引出半圆量角工具。四个小角的目的让学生知道每个小角的顶点都聚在一个点上,就是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为后续角的度量打下基础。)

  (2)连在一起的角

  我们可以将这些小角连在一起,组成这样一个量角工具(出示半圆)。我们再用这第二种工具来量一量角2是多少个角?(4个小角)用第二种工具来量角3是多少个角?(3个半小角)

  【设计意图:4个小角制造麻烦,促使改进量角工具为半圆量角工具,更为简单快捷。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小角的顶点都在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个半小角制造认识的冲突,促使学生思考改进量角工具的方法。】

  3.改进量角工具

  (1)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改动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们的测量结果精确的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呢?(课件)将每一小角再分成两个小角,数出一共有七个小角。

  (2)给量角工具标上数字

  如果每次都是一个一个的数,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一个一个的数,一眼就能看出这是12呢?

  开始的这条边上应该表上数字几?想想我们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都是从刻度几开始的?

  (3)再测量一个角,但是还是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怎么办呢?(课件)把每个小角*均分成十分,可以得到多少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数出7个、12个角,体会到一个个数比较麻烦,引发出进一步改进量角器的必要。】

  4.简化量角工具

  看看现在的量角工具有什么感受?简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几乎是一样的'。

  5.量角器上读角

  (1)认识一度角

  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记作“1°”。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那两个一度角是几度角?三个一度角是几度角?

  (2)认识几度角

  ①认识5度,145度角。②反方向读角,怎么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办法不用计算不用数,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设计意图:认识角的计量单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时引发读角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引出外刻度。】

  6.认识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量角器外圈数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内圈数字叫内刻度。量角器有两个0刻度线,分别对应着内外刻度。所有小角顶点聚集在一起的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学们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师一起说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7.(1)读出下列各角的度数

  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开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内刻度,开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号练*纸上画出下列各角(注意强调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线)90°,180°,120°,60°(强调内外刻度两种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和使用内刻度和外刻度,在会读的基础上正确的画出各个角。】

  (此处增加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纸上画角,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外角,也为量角做好了准备。)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试着量一量3号练*纸上角一的大小。(学生操作演示)强调注意中心点对齐,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看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并读出度数。

  (4)量一量3号练*纸上其余各角的度数。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角的度量教案14

  设计说明

  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一部分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角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业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测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动手操作,以亲身体验的策略展开教学。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三角尺、用硬纸板剪成的角、一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抛出问题,引入新课

  1.观图质疑,引发思考。

  师:我们已经学*了角,请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们玩滑梯的现象。(出示教材24页滑梯情境图)

  提问: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

  (学生观察后反馈:第三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小)

  2.引入新课:角有大有小,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角的度量的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状态,为学*新知做好铺垫,进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内容。

  ⊙尝试探究,建构知识

  1.自主探究,比较测量方法,引发思考。

  (1)讨论: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实践后进行汇报)

  预设

  小组1:我们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发现无法测量。

  小组2:我们是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的,发现只能测量出角的一部分,还余下一部分无法测量。

  小组3:我们是用课前做好的与∠1一样大的角去度量∠2,结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够准确。

  (2)质疑:看来大家的测量结果都不够准确,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更准确呢?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如果用来度量的角再小一点就能更准确了)

  (3)总结:要想准确知道角的大小,必须有一个标准的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度量角的单位。

  (1)说明:在数学王国中,人们将圆*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课件出示圆中的5份、10份)你知道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吗?(5° 10°)

  (3)请大家找一找,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直角、*角和周角。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找角,观察后发现:1直角=90°,1*角=180°,1周角=36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度量角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引出度量角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深入实践,感受方法

  1.估一估。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度量角的单位是1°,现在请大家估一估三个滑梯中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学生尝试估计三个角的度数)

  2.折一折,剪一剪。

  组织学生利用教材附页中的图1剪出不同度数的角,感知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明确度量角的单位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角的大小,通过估一估、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为进一步学*量角、画角做好铺垫和准备。

角的度量教案15

  教学内容:课本P83-8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度”。

  2、认识量角器,初步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实践操作,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统一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教学难点: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复*角的组成,并画角,同桌比一比谁的角大。

  2、比较角的大小要先知道什么?怎样量出角的大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出示课题:角的度量)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1、师:角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2、课件演示:介绍角的计量单位

  3、师:你知道这个角有多大了吗?有这样的几个1°,就是几度。

  4、(出示70°角)这个角几度?

  (二)认识量角器

  1、用1°角拼成半圆,一共有几度?你怎么知道的?它们共同的顶点在哪里?

  2、把量角器进行美化,读角的度数(52°、131°)

  3、(出示30°开口朝左的角)师:那这个角几度?你是怎么看的?为了方便我们量各种方向角,我们可以从左边顺时针再标数据,这样就形成了度量角工具:量角器。

  4、看书P83,对应着自己的量角器去找一找量角器上有什么,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读角的度数,用手势表示。(开口朝右80°、155°、开口朝左55°)看哪圈刻度?怎么判断?

  6、小结: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我们怎么判断到底读哪圈的'刻度?

  (三)用量角器量角

  1、学生尝试量角。讨论总结量角的方法:

  1、中心点与顶点重合

  2、零刻度线与边重合

  3、读刻度

  三、巩固与提高

  1、量∠4=40°,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两种方法有何不同?

  2、量∠5=120°同桌合作,互相检查。

  2、量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

  3、量自己画的角,并与同桌的角比一比。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2、书上有一种特殊的量角器,看看它和你们的量角器有什么不同?这把量角器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呢?课后探究一下。


角的度量教案菁选(扩展2)

——角的度量教案菁选

角的度量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角的度量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角的度量教案1

  设计说明

  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一部分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角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业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测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动手操作,以亲身体验的策略展开教学。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三角尺、用硬纸板剪成的角、一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抛出问题,引入新课

  1.观图质疑,引发思考。

  师:我们已经学*了角,请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们玩滑梯的现象。(出示教材24页滑梯情境图)

  提问: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

  (学生观察后反馈:第三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小)

  2.引入新课:角有大有小,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角的度量的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状态,为学*新知做好铺垫,进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内容。

  ⊙尝试探究,建构知识

  1.自主探究,比较测量方法,引发思考。

  (1)讨论: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实践后进行汇报)

  预设

  小组1:我们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发现无法测量。

  小组2:我们是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的,发现只能测量出角的一部分,还余下一部分无法测量。

  小组3:我们是用课前做好的与∠1一样大的角去度量∠2,结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够准确。

  (2)质疑:看来大家的测量结果都不够准确,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更准确呢?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如果用来度量的角再小一点就能更准确了)

  (3)总结:要想准确知道角的`大小,必须有一个标准的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度量角的单位。

  (1)说明:在数学王国中,人们将圆*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课件出示圆中的5份、10份)你知道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吗?(5° 10°)

  (3)请大家找一找,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直角、*角和周角。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找角,观察后发现:1直角=90°,1*角=180°,1周角=36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度量角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引出度量角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深入实践,感受方法

  1.估一估。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度量角的单位是1°,现在请大家估一估三个滑梯中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学生尝试估计三个角的度数)

  2.折一折,剪一剪。

  组织学生利用教材附页中的图1剪出不同度数的角,感知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明确度量角的单位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角的大小,通过估一估、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为进一步学*量角、画角做好铺垫和准备。

角的度量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量角器测一个角的大小,能借助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及用量角器画出一个给定度数的角,会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熟悉并理解画法语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本节课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测量角的大小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不同方法间的差异,能够在测量画图等操作活动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会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难点: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关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才能熟练掌握画图步骤.

  教具准备

  一副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投影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请学生观察图形.(如右图)

  2.提出问题:

  你知道五角星的五个角是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二、新授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交流测量角的大小方法,可借助三角板估计角的度数,或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教师活动:巡视收集学生测量的方法,并请学生说明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有何不同,对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积极评价.

  结论:每个角均为36°.

  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提出问题:

  你能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36°吗?能画一个角等于108°吗?

  学生活动:两个学生板书演示画图过程,其余同学独立完成.

  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

  (2)提出问题:

  你能用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吗?

  学生活动:动手画图.

  教师活动:指导个别学生画图,评价学生的画图结果.

  2.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探究:已知∠AOB,画一个角等于这个角.

  学生活动:先进行独立思考,阅读课本第139页探究内容,动手画图,小组交流解决疑难,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画图,并巡视指导学生画图,然后板书演示画图过程(画图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画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用量角器量∠A′O′B′与∠AOB,看一看度数是否相等.

  三、巩固练*

  任意画一个钝角∠AOB,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AOB.

  师生互动:教师在黑板上画钝角∠AOB,请一个学生板书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其余学生画图.

  请同学们用三角板画出(1)15°;(2)75°;(3)105°;(4)120°;(5)135°的角.

  教师活动: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如15°看成45°~30°,用两块三角板画出15°的角.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复*了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了用不同的工具画角.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测量角的大小的仪器.(同学互相补充)

  教师活动:打开多媒体播放有关用仪器测量角的活动片子,让学生认识测量角的仪器.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145页至第146页*题4.3第6、11、1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角的度量教案3

  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课前准备:

  量角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

  ∠A∠B的大小。

  4、想一想

  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

  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4)说说

  1、和*角、

  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

  (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2)量一量练一练的第二题的∠1∠2:

  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指名演示

  三、练一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1)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

  3、量一量练一练2的∠3∠4

  4、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5、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得出度量的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读准度数。

  四、数学游戏、

  1、读懂游戏规

  2、同桌比赛

角的度量教案4

  一、教学内容

  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

  2.角的度量。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4点)

  三、具体内容

  1.线段、直线、射线。

  有的教材是先讲直线、再讲线段和射线,这里的编排是从学生已有的关于线段的认知经验出发,先讲线段,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再认识直线和射线。关于线段的编排,先直观呈现拉直的线、绷紧的弦等,再语言描述、最后给出符号表示。虽然直线和射线的概念比较抽象,还是结合了一些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体会“无限”“延伸”等特点。如手电光、汽车灯光、探照灯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最后,教材提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清楚地呈现了比较的3个维度。

  2.角

  教材从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出发,结合刚刚所学射线特征说明角的含义,既是“角”的概念归纳,又是角的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3.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编排的重点是引出角的单位,因为量角的本质就是要找出一个角里包含了多少个角的单位。也就是角的单位的产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1°的概念,也就是角的单位,利用角的单位就介绍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从而也说明了量角器的制作原理,为学生在使用量角器量角时,更好掌握操作方法提供了帮助。

  4.量角。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不但给出了量角的直观图,而且还强调对操作步骤的梳理。后面“做一做”第1题两个角的开口方向不同,需要依据起始边认读角的度数,是正确读出角的.度数的技能训练;第2题则意在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强化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5.角的分类。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直角,通过测量,让学生发现直角等于90°。关于“*角”和“周角”的认识,从角的动态定义引出的,有两个优势,一是通过动态的角度就容易看出它们的形成过程,*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而周角的两条边重合了,让学生理解“*角”和“周角”的概念;二是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们的度数,也与角的单位是把一个圆周*均分成360份这一定义相呼应。与此同时,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同样需要从角的单位出发,利用度数范围来重新定义这两种角。

  后面的例5则教学5种角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核心是从度数出发,从大小排序和倍数这两个角度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6.画角。

  与量角一样,教材仍然关注画角的步骤的整理,分三步:第一步,定线;第二步,定点;第三步,连线。并且,图示与文字对应,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画角技能。

  四、课后练*

  五、 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学*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

  二年级上册已经涉及到“角的认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已经知道的直角、钝角、锐角的大小关系,如关于“线段”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进行直线、射线的特征认识教学。只有恰当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有新的收获。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方法的适度提炼。

  本单元内容的一大特点是操作活动多,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直观经验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归纳,提炼出一般的操作要点,形成一定的操作程序。

  3.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如在理解直线、射线的特性时,“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等,便隐含了极限的思想。

  4.强调基本内容的掌握,适度拓展提升。

  比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这是画角的一般方法)之外,可适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些特定度数的角,比如画30°、45°、60°、90°、120°等。这样处理已不仅仅停留在画角的层面上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特殊三角形间角的关系。此外,还可引导学生量一些超过180°的角的度数,拓展对“角”的认识(例如教材第46页第14题)。

角的度量教案5

  一、引入,产生量角的必要

  1、(出示三个滑滑梯,角度不同)

  师:想滑哪个?

  生:第三个,因为刺激

  生:第一个矮一些,最后一个最高

  师:还有不同吗?

  生:角有不同

  师:对,这些角有大有小

  2、

  师:那么滑滑梯的角度到底多大才合适呢?我们就需要量出角的大小。

  生:可以用量角器量

  师:会量的举手

  尝试:用量角器量一量角2到多大。

  独立尝试——生演示

  (方法不是很准确)

  二、认识量角器

  1、师:我们先不去研究到底有多少度,看到这个量角器,这么复杂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两圈数字到底看哪圈数字

  生2:角是尖尖的直直的,量角器怎么是圆圆的。

  师:还有其它问题吗?(学生思考)虽然没有人回答,但大家都在思考

  生3:外面一圈是什么用的?

  生4:为什么左边是外圈大,右边是内圈大。

  2、师:我们来讨论第二个同学的问题,量用器是用来量角的,能在量角器上找到角吗?

  生:不是,因为那里虽然有一条是直的,但另外一条是弯的

  师:角是两条射线……

  生2:这里是一个直角(指向量角器的90度)

  师:同意吗?那么这个角的'顶点在哪儿?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中心

  师:对,这个点我们就叫量角器的中心,这一条边是0,我们就叫他0度刻度线。另外一条呢(90度刻度线)

  3、师:90度还有个简单的写法——900。简洁,来写一写

  师:在纸量角器上画出一个90度的角。想一想,顶点的哪里?画长画短有关系吗?

  4、师:在第二个纸量角器上画一个60度的角。尽可能与同学画得不一样。

  (展示两个作品——左右两边的角)

  师:相同的是60度,什么不一样

  生1:位置不一样

  生2:边画的地方不同。

  生3:边长不同

  生4:两条边所夹的角的方向不同。

  师:对,也就是开口方向不同。我们还发现这里是外圈是60度,而另一个是内圈是60度。

  现在你们知道内圈和外圈有什么用了吗?

  生:左边就是内圈,右边就读外圈。

  师:说得直好,其实我们也可以不用去记左边右边,这里有一条0刻度线。我们知道0就是……对,就是表示开始,我们只要记住从0这里开始了。

  5、师:在第三个纸量角器上画上一度的角。

  师:太难了是吗?这里有没有标出1度呢?其实从边开始的一小格就是1度的角。

  师:能找到多少个1度多的角?

  对,全世界都规定把一个半圆*均分成180度。

  感觉到1度的角很小很小对吧?

  6、师:在第四个纸量角器上画一个157度的角。

  展示作品。

  作品1:正确(简评)

  作品2:(画了一个23度的角)

  生1:这个角接*140,不是接*160。

  生2:应该从0度刻度线开始画,而他从180度开始画了。

  7、有收获吗?有些问题是不是解决了?

  三、运用量角器。

  1、观察刚才画的四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1:顶点相同,还有一条相同的横线。

  生2:都是从0度刻度线开始画起。

  2、你从量角器中能看到什么?

  生1:看到180个1度的角。

  生2:有18个10度的角。

  生3:有14个蓝色的数字。

  生4:360个5刻度的角(师:可能要琢磨琢磨这句话)

  生5:看到了两个直角。

  师:我们已经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有些同学画了就看到,不画就看不到,相当于穿马夹就认识不穿就不认识。

  3、师:量一量角2是80度还是100度?

  生:同桌交流量法。

  反馈:

  生:要对准顶点,对准0刻度线。

  师:那这个有什么问题吗?(没对准一点)

  (演示学生在认真校正)——这个过程的记忆

  师:那谁能说说量角的过程了呢?

  生:先对准顶点……

  生2:我有补充,应该看另一条边有多少度。

  师: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角和要量的角重合在一起。

  四、练*。

  4、师:看看角3,比一比和角2一样大吗?去量一量

  生:一样大

  师:我们又证明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量一量角4(钝角)角5角6(开口方向不一样)。

  教师用简笔画画出足球门

  拓展交流:

  德国足球博物馆放着量角器,说明射门角度的精准

  风筝高度怎么量

  8度学*9度吃饭11度沙发滑梯40~56度24分。

角的度量教案6

  一、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角,学*了直线和线段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内容总结起来有三多:1、数学概念多(如:1度角的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等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2、知识盲点多(几乎涵盖了本单元所有的数学概念和角的度量方法)3、操作程序多(度量角是一次关于手和脑是否协调的挑战)针对教材的这些情况,我尝试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解决概念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解决操作问题。

  二、目标预设

  1、

  知识目标: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度量出角的度数。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数学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的能力,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的方法,能正确度量出角的度数。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目标,形成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和探索。

  五、教具、学具

  量角器、三角板、投影仪、课件。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呈现生动、直观的.画面,以及动听悦耳的音响创造氛围,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六、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为:引入课题

  ------认识量角器------合作探究量角方法------拓展应用等几个环节。

  (一)、猜测导入新课

  1、提问:昨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什么是角?

  2、同桌同学每人画一个角,比一比谁的角大。

  3、课件出示3个角,让学生猜谁最小,并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学生纷纷猜测,引起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主动、快速地进入到教学中。

  师问:你知道用什么来量角的大小吗?今天我们就来学*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从角的概念引入,使学生感到过渡自然,通过猜一猜角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量角器

  (1)教师讲述:同学们都知道,度量线段的长度常用的工具是直尺,度量角的大小的工具是量角器。

  课件出示量角器

  (2)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用你的语言进行描绘。

  学生1:上面有一个中心点。

  学生2:有许多刻度线。

  学生3:有两圈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地用课件显示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通过课件显示,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认识量角器上的内容。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并亲自把自己的发现通过小组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学生的各种学*动力被激活,认知情感得到同步发展。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找一找量角器的中心、两条零刻度线。看一看内刻度和外刻度。

  2、教学角的计量单位

  (1)讲述:同学们都知道,计量线段的长短的常用的单位有米、分米、厘米等,计量角的大小用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板书:单位

  度

  符号“°”

  (2)教师:多大的角是1度的角呢?把量角器*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应的角叫做1度角。

  课件出示:“什么是1度角?”以及实践活动要求。利用多媒体形象地显示1度角,并用颜色鲜艳的线条显示出来,同时在实践活动中配以动听的音乐,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知识,锻炼了能力。

  本环节的设计: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和探索的空间,使这几个特殊的角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

  (3)实践:

  从内刻度找:55°

  70°

  130°

  180°

  从外刻度找:80°

  15°

  180°

  (4)质疑

  师:为什么要设计内外刻度?

  学生进行小组观察、思考、交流。

  教师:每一中工具都有其巧妙之处,今后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从而能够正确使用工具解决问题。

  3、学*角的度量方法

  (1)教师:你们会用量角器量角吗?

  (2)各小组尝试量角

  投影出示和

  (3)每组选代表到投影仪前演示量角过程,边量边叙述量的过程。

  (4)归纳方法

  课件演示量角的方法,并编成儿歌让学生记忆,通过多媒体的互动性,演示量角的过程,使量角的方法具体化,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这个量角过程,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己探索学*的能力,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体现人人参与,人人是学*的小主人,再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观察与思考,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两个60度的角,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的大小,**的越大,角的度数越大,**的越大,角的度数越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课件,可以很快地发现规律。

  提问:角的大小为什么与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

  学生:因为角的两边是射线,射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本环节的设计:紧紧围绕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问题,使学生的印象深刻,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猜一猜

  课件出示:让学生猜测角的度数。

  利用课件中色彩鲜亮的图形吸引学生,后用课件的互动性,将学生的回答与课件演示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环节的设计,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造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互相交流一下。

  通过课堂小结,一方面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教案7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单位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方法

  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学*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A∠B的大小。

  4、想一想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二、自主学*,合作交流

  1、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4)说说1°和*角。

  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

  (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2)量一量。

  练一练的第二题的∠1∠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指名演示。

  三、巩固提升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1)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

  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

  3、量一量练一练2的∠3∠4。

  4、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5、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得出度量的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读准度数。

  四、数学游戏

  1、读懂游戏规。

  2、同桌比赛。

  五、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

  六、作业:练一练2、3。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测量角的'单位:度

  测量角的方法: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教学反思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在一个圆中标出不同度数的角,概念不清,所标度数与所画弧线不对应。

  2、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不同的角,只要明白时针与分针形成的一大格的角是多少度,就可以明白其它整时时多少度的角。

  3、排练角的大小时,只写数字符号忘写角的符号,与题意相差甚远。

  改进之处:

  1、规范孩子们的做题*惯,不管是画什么,要清晰可见。

  2、多加练*,积累做题方法。

角的度量教案8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今天有两位数学王国的成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是∠1和∠2,它们两个都认为自己比对方大,现在请同学们当小法官,用以前我们学过的知识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很明显谁大一些,但是∠2还是不服气,它想知道∠1到底比自己大多少,你有办法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产生量角的需要。

  二、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并能在量角器上找到大小不同的角

  1.角的度量单位

  师:你们以前测量过什么?

  生:测量(物体长度、面积、质量)时用到了哪些(长度、面积、质量)单位?

  师:同样的,测量角的大小也有统一的单位——“度”,度还有另一种写法等会我们来学。

  2.了解量角器的构造

  师:刚才你们说测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

  生:线(这些线在数学里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刻度线)、数、角

  师:认真观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和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观察再小组讨论。

  师引导孩子知道内圈刻度、外圈刻度、0度刻度

  3.在量角器上找角

  师:我们能在这个量角器上找到角吗?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孩子们角的顶点所在的位置也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师:这个角有多大?为什么?

  ①认识1°角

  师:费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这是多少度呢?

  师:1°我们也可以这样写。

  师:在量角器上还能找到其他的.1°角吗?

  师:想想在这个量角器里有多少个这样的1°的角?

  师:跟着课件我们一起数数。

  师:原来并不是刻度指向90,它才是90°的,而是因为它里边包含了90个1°,它才是90°的。

  ②找角

  师:你们能画画90°的角吗?

  师:在量角器图片上画出50°角。

  师:这个角的度数要从哪边数起?

  师:0度刻度线是表示起点的,我们一起读读。

  师:费老师班上有一个孩子是这样画的,他说这是50°角,可是角的一条边明明指着130°呀,怎么说是50°呢?

  预设130°、50°

  (180°-130°=50°,有50个1°,这个角比直角小,所以它一定小于90°)

  师:现在角的一条边是与外圈零度刻度线重合的,从这边开始数,0度,10度……到这是50度。

  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判断这个角50°?直角我们知道是90°,这个角与直角比呢?

  师:所以读刻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看看这几个量角器上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量角器上画角,这样顺势就可以引出了“中心点”、“0度刻度线”、“内外圈刻度”。通过让学生先在量角器上画角再量角的策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的本质--重合。从找到量角器上的角到画出量角器上的角,为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方法

  师:你能尝试着用量角器量一量∠1?

  师:你能和我们分享下你的量角方法吗?有没有谁不仅会量还能说说量角的方法的?

  师:也就是说不仅一条边和零度刻度线重合,顶点还必须和中心点重合。(板书)

  师:请你们用量角器量一量∠2?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比∠2究竟小多少度?

  师:你觉得在量角时要注意些什么?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其实,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要量的准就要重合得准。怎样才能重合得准呢?

  师:这是一把残缺的量角器,你们还能在这个量角器上量出角的度数吗?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的学*方式,探究量角器的测量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

  四、总结全课

  师:你们想知道量角器是怎么来的吗?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如何用量角器度量角,解决了刚才两个角的争吵问题。但是费老师相信关于量角器以及用量角器度量角,孩子们肯定还有很多一些疑问,比如费老师所带的班级就有孩子问,老师为什么量角器是半圆型的?量角器为什么有两圈数字?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后继续思考,有机会我们在一起交流,好吗?

  布置作业:

  请为你的量角器写一份使用说明书。板书设计:角的度量

  量角器———→角

  中心点————顶点

  0度刻度线————一条边

  多少度←———另一条边

角的度量教案9

  教学目标:

  1.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认识量角器。

  2.会使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1.灵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据测量的情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张练*纸,两种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两个角,角一和角二)课前纪翔和李毅画了两个角,让我帮忙比较大小,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帮他俩比较一下,哪一个角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角的度量”。角的度量

  (此处更改为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贴*生活,引出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测量工具的选择

  看到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用什么量?怎么量?……)咱们一个个的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用什么量?”谁来猜猜看?(尺子……)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说的对呢?咱们一起想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测量的知识,能不能有所启发。(课件)线段的测量和面积的测量。大家想想看,用什么来测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线段的长度测量大线段的长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积来测量大图形的面积,应该用小角来测量大角。)

  2.两种量角工具的选择

  (1)用单个小角量角

  用单个小角量一量练*纸一上的角一是几个小角?(先自己量,然后生演示操作,是两个小角。)那么角二是几个小角呢?试着量一量。(学生演示)这次需要四个小角,有没有比较简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来呢?

  (此处,更改为量取四个小角的角,比较麻烦,从而引出半圆量角工具。四个小角的目的让学生知道每个小角的顶点都聚在一个点上,就是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为后续角的度量打下基础。)

  (2)连在一起的角

  我们可以将这些小角连在一起,组成这样一个量角工具(出示半圆)。我们再用这第二种工具来量一量角2是多少个角?(4个小角)用第二种工具来量角3是多少个角?(3个半小角)

  【设计意图:4个小角制造麻烦,促使改进量角工具为半圆量角工具,更为简单快捷。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小角的顶点都在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个半小角制造认识的冲突,促使学生思考改进量角工具的方法。】

  3.改进量角工具

  (1)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改动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们的测量结果精确的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呢?(课件)将每一小角再分成两个小角,数出一共有七个小角。

  (2)给量角工具标上数字

  如果每次都是一个一个的数,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一个一个的数,一眼就能看出这是12呢?

  开始的这条边上应该表上数字几?想想我们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都是从刻度几开始的?

  (3)再测量一个角,但是还是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怎么办呢?(课件)把每个小角*均分成十分,可以得到多少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数出7个、12个角,体会到一个个数比较麻烦,引发出进一步改进量角器的必要。】

  4.简化量角工具

  看看现在的量角工具有什么感受?简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几乎是一样的。

  5.量角器上读角

  (1)认识一度角

  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记作“1°”。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那两个一度角是几度角?三个一度角是几度角?

  (2)认识几度角

  ①认识5度,145度角。②反方向读角,怎么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办法不用计算不用数,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设计意图:认识角的计量单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时引发读角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引出外刻度。】

  6.认识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量角器外圈数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内圈数字叫内刻度。量角器有两个0刻度线,分别对应着内外刻度。所有小角顶点聚集在一起的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学们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师一起说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7.(1)读出下列各角的度数

  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开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内刻度,开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号练*纸上画出下列各角(注意强调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线)90°,180°,120°,60°(强调内外刻度两种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和使用内刻度和外刻度,在会读的基础上正确的画出各个角。】

  (此处增加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纸上画角,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外角,也为量角做好了准备。)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试着量一量3号练*纸上角一的大小。(学生操作演示)强调注意中心点对齐,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看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并读出度数。

  (4)量一量3号练*纸上其余各角的度数。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角的度量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正确理解内外刻度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 复*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角的认识,谁来说说角的要素是什么?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真棒!那么这两个要素呢,不仅是我们判断角的依据,也是我们画角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手中都有一副三角板,下面请同学们把三角板上的这两个角画到1号练*纸上。(利用三角板画出三角板上的30°角和45°角)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活了旧知——角的要素,利用三角板画现成的角,即利用了刚刚学过的角的知识,又为后面的画角知识做了初步的准备。]

  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师:我们给这两个角分别标上名字,∠1和∠2。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2大。

  师:眼力不错,能说说比较的方法吗?

  生1:把两个三角板合在一起,∠2大。

  生2:用活动角比。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设计意图:本环节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铺垫;复*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

  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三、初探角的度量方法,了解量角工具产生的历程。

  1.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

  (1)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两个角的大小

  师:老师还想知道∠2比∠1大了多少个这样的小角,你能利用这些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出∠2出比∠1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组合作,度量两角的大小。(教师深入小组指导,一个小组上黑板上操作。)

  (3)交流反馈:度量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那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生:∠2比∠1大了一个半这样的小角。

  师:你们是怎样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着往上摆。

  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

  师: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的优点是什么?

  生:能知道∠2比∠1大了1个半小角。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2比∠1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解决的数学问题更加多了。

  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

  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是个会创造的孩子。

  2.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0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从工具袋中拿出半圆量角工具) 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圆的中间。

  师:数一数,半圆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角?

  生:18个。

  [设计意图: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

  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就成了有意义的学*,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练*纸:量∠3(40°)、∠4(120°)的度数),

  生:∠3里有(4 )个小角,∠4里有( 12)个小角。

  师: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的关键。我们再来量一下这个角吧。

  (练*纸:量∠5(23°)的度数)

  生:∠5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办法改进吗? 生:把每个小角再*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

角的度量教案1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同时这节课的学*是学生下节课学*画精确的角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角的分类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为使学生对*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为下几节课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4、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在交流汇报时,学会倾听。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量角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也是本节课学*的重点。但对于量角器上面的内圈与外圈两个刻度线学生很难区分开来。读度数的时候不知道是看内圈还是外圈,因此我设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为较好的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必须认真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带好量角器、三角板等,教师准备好作业纸张(上面有两个不同的角,就是情境中的角1和角2)。

角的度量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通过生活实际中对角的认识来掌握角的两种概念

  2.使学生了解角的形成,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法;

  3.使学生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采用自学与小组合作学*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三种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 ,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教学手段:

  教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量角器 .

  学具:

  量角器需测量的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建立角的概念

  (一)引入角(利用课件演示)

  1、从生活中引入;

  提问:

  A、以前我们曾经认识过角,那你们能从这两个图形中指出哪些地方是角吗?

  B、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角。一起看一看。谁能从这些常用的物品中找出角?

  2、从射线引入

  提问:

  A.我们认识了射线,想从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

  B.如果从一点出发任意取两条射线,那出现的是什么图形?

  (二)认识角,总结角的定义

  3、 过渡:角是怎么形成的呢?一起看

  (1)、演示:老师在这画上一个点,现在从这点出发引出一条射线,再从这点出发引出第二条射线。

  提问:观察从这点引出了几条射线?此时所组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怎样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总结: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要明确组成角的两个条件:

  (1)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2)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这点叫角的顶点.

  从我们想象圆规两脚张开形成角的过程得到另一个定义:

  角的第二定义:角也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如下图中的角,可以看做射线OA绕端点0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OB所形成的.我们把OA叫做角的始边,OB叫做角的终边.

  4.*角、周角的概念

  由于小学已学过*角与周角,所以教师用教具演示到*角及周角时,提问学生答出两种*角定义: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直线时,所成的角叫*角.

  注意直线与*角的区别在于*角要有一个顶点O,还可以从起始位置向终止的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

  在讲周角的定义后,说明画图时为了表明是一个周角,可以由起始位置向终止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并写A、B两个字母表示是两条射线,

  5、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顶点、边的作用

  (1)观看角的图形提问:这个点叫什么?这两条射线叫什么(学生边说师边标名称)

  (2)角可以画在本上、黑板上,那角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

  (3)顶点可以确定角的位置,从顶点引出的两条边可以组成一个角。

  6、学会用符号表示角

  提问:那么,角的符号是什么?该怎么写,怎么读的呢?(电脑显示)

  (1)可以标上三个大写字母,写作:ABC或CBA,读作:角ABC或角CBA.

  (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字母B都在中间))

  (2)所以,在只有一个角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写作: B,读作:角B

  (3)为了方便,有时我们还可以标上数字,写作1,读作:角1

  注:区别 “”和“”的不同。请同学们指着用学具折出的一个角,训练一下这4种读法。

  强调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二、 角的度量

  1、学*角的度量:

  (1)教学生认识量角器

  (2)认识了量角器,那怎样使用它去测量角的度数呢?这部分知识请同学们合作学*。

  提出要求:小组合作边学*测量方法边尝试测量

  第一个角,想想有几种方法?

  1、要求合作学*探究、测量。

  2、反馈汇报:学生边演示边复述过程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正确的操作过程,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4、归纳概括测量方法(两重合一对)

  (1)用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2)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可与内零度刻度线重合;也可与外零度刻度线重合)

  (3)另一条边所对的角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5、小结:同一个角无论是用内刻度量角,还是用外刻度量角,结果都一样。应这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三、度、分、秒的进位制及这些单位间的互化

  在测量角时,为了更精细地度量角,有时以度作单位精度还不够,我们引入更的角度单位:分、秒.把1的角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分记作1;把1的角再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1=( ),1=( ).

  例1 将48.32用度、分、秒表示.

  解:先把0.32化为分, 0.32=600.32=19.2.

  再把0.2化为秒, 0.2=600.2=12.

  所以 48.32=481912.

  例2 把30936用度表示.

  解:先把36化为分, 36=( )36=0.6

  9+0.6=9.6.

  再把9.6化为度,

  9.6=( )9.6=0.16 所以 30936=30.16.

  例3 计算;180-(4517+5257)

  四、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课后练*节选

  五、回顾反思,拓展问题:

  请大家回忆一下,今天都学了那些知识,通过学*你想说些什么?

  六、作业

角的度量教案13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第5~7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口算。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算得数。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3.引入课题。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可以用尺子进行测量线段的长度,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能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知道一个角的大小,那该多好啊。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

  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这个半圆被*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板书:)领学生读“1’。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的角有多大?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

  (2)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内圈呢?

  指出: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3)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起看到o’刻度线了吗?拉出10、30、90、120、180,让学生说出是多少度。

  提问:谁能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请你拉这根线来表示。谁再来找出90的刻度线?

  再请哪位同学来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180呢?外圈的刻度会找到吗?

  (4)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现在谁用线来拉一拉,表示出内圈0的刻度线?45呢?80?)90呢?

  再指名学生用拉线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线。内圈的刻度会找了吗?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与老师这里的一样吗?你的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

  大家一起来找量角器上的刻度。从左边起,找0刻度线、10刻度线、135刻度线、180颗度线。再从右边起,找0、10、135、180刻度线。(老师巡视)

  三、教学角的量法

  1.自学课本。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数。怎样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呢?请大家看课本。从111页倒数第二行看起,到例1完。看完后告诉老师,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进行?哪两步?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3.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

  再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现在知道这个角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为什么要看内圈?

  四、课堂小结

角的度量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

  (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计算、

  2、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会进行角度的换算是重点、

  2、难点:角的表示、角度的换算是难点、

  3、关键:学会观察图形是正确表示一个角的关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量角器、时钟、四棱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察时钟、四棱锥、

  2、提出问题:

  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棱锥相交的两条棱,都给我们什么样的*面图形的形象?请把它画出来、

  学生活动:进行独立思考、画图,然后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一条射线OA绕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得到的*面图形──角、

  板书:角、

  二、新授

  1、角的`概念、

  (1)提出问题:

  从上面活动过程中,你能知道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学生回答:两条射线、

  (2)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下图)

  2、角的表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7页有关内容,了解角的表示方法、

  教师活动:讲解角的不同表示方法,着重讲解一个顶点有多个角的表示方法、

  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

  学生活动:请一个学生板书练*,其余学生独立练*、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练*情况,给予评价,对多数同学作出肯定评价、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8页思考题,进行小组交流,获得问题结论、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交流,并用多媒体演示*角、周角的形成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并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答案:分别形成*角、周角、

  3、角的度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8页内容,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及度、分、秒的换算、

  板书:1周角=_____,1*角=_____,1=____,1=____、

  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上面的填空、

  例: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教师讲解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

  1、课本第139页练*、

  2、计算:(1)4839+6741

  (2)90-781940

  (3)2230 (4)176523、

  此:此练*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练*过程中充分地进行小组交流以解决练*过程中的疑难,教师巡视过程中对个别学*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以答疑解惑,并请学生板书后再讲评、

  3、想一想: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师生互动:观察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处位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先从时针在分针转动到15分时,分针转过的角度与时针转过的角度的关系,并请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76、5、

  四、课堂小结

  师生互动,完成本节课的小结:

  1、什么是角?组成角的图形是什么?如何表示一个角?

  2、本节课还复*了*面、周角?怎样得到这两种角?

  3、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换算的?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144页*题4、3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如下左图所示,把图中用数学表示的角,改用大写字母表示分别是________、

  2、将上右图中的角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填入下表:

  3 4

  BCA ABC

  3、( )=_____=_____6000=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4、在钟表上,1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

  A、150 B、165 C、135 D、120

  5、下列各角中,不可能是钝角的角是( )、

  A、 周角 B、 *角 C、 钝角 D、 直角

  三、解答题、

  6、计算:

  (1)5328+4732 (2)1750-327

  (3)1524 (4)31425(精确到1)、

  7、如下图,分别确定四个城市相应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成角的度数、

  8、想一想,做一做、

  (1)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每个城市、

  (2)请用字母在下图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角、

  答案:

  一、1、ADE,BDE,CED,B,AED

  2、5 BCE BAC BAD 

  3、7、5 450 100 ( )

  二、4、C 5、D

  三、6、(1)101 (2)1423 (3)77 (4)62024

  7、30,0,120,90 8、略

角的度量教案15

  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备课时间:任课教师: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度到抽象。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教学重难点

  1.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2、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课时教案

  课题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课型新授执教人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

  内容课本38、39页

  教材

  分析

  本课时分三个小层次,第一个层次通过实验,直观描述什么是射线和直线,第二个层次,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三个层次,利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复*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角的度量教案菁选(扩展3)

——角的度量教案菁选

角的度量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角的度量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角的度量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讲师单位的愿望,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讲师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个120度的角,与同桌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2.引想:你知道这个角有多大吗?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

  3.学生测量:学生用自己的三角尺上的角量自己练*纸上120度的角。

  4.反馈交流:你是怎样量的?结果怎样?学生边操作边交流各种不同的量法和结果。

  5.设疑:为什么这几位同学量得的结果不同叫经?由此,你想到什么?

  谈话: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你知道度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吗?

  二、观察交流,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1.观察:学生取出量角器观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上边有什么?

  2.汇报交流:谁来谈谈你的收获?结合学生回答,启发认识:

  (1)1°的角。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半圆被*均分成了多少份?

  让学生说,教师作总结。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度的角有多大?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找一找。

  (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中心、内外刻度线等。

  让学生再次观察量角器,说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交流后指出:量角器中心的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度~180度。

  同桌相互指一指。

  3.找一找。(教师或学生示范找与学生自己找相)

  (1)在量角器上,从右往左,依次找出0°、20°、90°、125°和180°刻度线。

  (2)在量角器上,从左往右,依次找出0°、20°、90°、125°和180°刻度线。

  (3)同桌互相找一找:一位说刻度,一位找后由对方说找的对不对。

  三、主动探索,掌握旦角的方法

  1.组织探究。

  出示书上量角的图示,谈话:你能照样子用量角器量出课本上的那个角的度数吗?与同桌商量一下量角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学生尝试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量角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理解量角时的正确做法。

  3.巩固操作。

  (1)学生量练*纸上的∠1,并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指名汇报。

  (2)学生量练*纸上的∠2,并指名上台操作演示。

  提问:谁能给大家提醒一下,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即“两重一看”。

  (3)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自主测量后相互校正,针对出现的错误,强调“两重一看”的重要性。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其实关于角的知识还有许多,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量角后填空。

  (2)提问: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多少(180度)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提出假设:是否所有的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是180度。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研究研究。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猜一猜: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2)量一量:三个角各是多少度?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4.布置作业。

  画几个三角形,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算一算三个角的和是多少?

角的度量教案2

  一、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0-41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角的度量,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而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希望学生能在操作活动中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学生探索活动转变。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几何知识创造条件。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在二年级上册,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在二年级下册,是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角的度量。有了前面两个阶段的学*基础,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因此在认识量角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充分估计学生学*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的空间。本节课我力图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简易量角器”测量方法的不足,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取角的度量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体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度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构成,以及一度角的由来,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量角的学*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会使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2.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知道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

  五、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角 量角器

  顶点 重合 中心点

  一条边 重合 0度刻度线

  另一条边读 指向的刻度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隐藏内容

  (1)视频引入

  ①播放《愤怒的小鸟》视频

  ②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游戏吗?喜欢玩吗?

  ③出示3张**图片,哪个**更好玩呢?为什么?

  (2)复*角的知识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如果要制作一个2号**,我们需要知道角的什么信息?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师:看到标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角怎么度量,用什么量呢?

  (3)复*长度的测量

  播放微课视频

  长度的测量是由直尺上的小线段去量长的的线段,那我们可不可以用小角去量大角呢?

  (二)探究新知隐藏内容

  1.活动一:**2角的大小

  (1)用老师给的小角量一量、比一比,老师给的小角是10度

  ①小组合作:用给定的小角量大角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用小角量大角,当角度不够时怎么办?进一步把角细化成1度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也不能准确地知道角2到底有多大,怎么办?

  生:测量出角的大小,角2有5个小角那么大,及时上传学生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对于正确和错误的进行点评,用班级授课大师分组给学生加分。

  (2)介绍1度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半圆*均分成18份,每份是10度,是一个小角,再将小角*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度。

  ③直观感受1度角有多大。

  2.创作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半圆形,*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点,两圈刻度,分别从0度到180度;,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度,有两条0度刻度线等。

  (2)指名读给定角的度数,学生辨析。

  (3)猜一猜,让学生猜出给定角的度数,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用量角器量角──教学例1

  (1)出示例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

  (2)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小组交流量角方法。

  (3)教师展示学生量角的过程,学生辨析。(用101教育PPT拍视频展示在屏幕上)

  (4)小组长汇报量角的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度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小结量角的方法

  (三)巩固深化

  完成活动三,量出给定角的度数,教师巡视拍照,将图片和量角视频传到屏幕上。

  (1)学生独立完成(3分钟)

  (2)教师评价量角的方法。

  (3)教师揭晓:为什么2号角最适合做**。

  教师提问:你觉得这个角熟悉吗?在哪里见过啊?**2的角的度数是50度,教师向学生讲解**原理。

  (四)总结与课后拓展

  (1)出示拓展题,让孩子上台操作量角器量角,布置课后拓展作业,画一个五角星。

  (2)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3)小组评价: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

角的度量教案3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单位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方法

  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学*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A∠B的大小。

  4、想一想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二、自主学*,合作交流

  1、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4)说说1°和*角。

  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

  (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2)量一量。

  练一练的第二题的∠1∠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指名演示。

  三、巩固提升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1)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

  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

  3、量一量练一练2的∠3∠4。

  4、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5、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得出度量的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读准度数。

  四、数学游戏

  1、读懂游戏规。

  2、同桌比赛。

  五、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

  六、作业:练一练2、3。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测量角的单位:度

  测量角的方法: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教学反思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在一个圆中标出不同度数的角,概念不清,所标度数与所画弧线不对应。

  2、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不同的角,只要明白时针与分针形成的一大格的角是多少度,就可以明白其它整时时多少度的角。

  3、排练角的大小时,只写数字符号忘写角的符号,与题意相差甚远。

  改进之处:

  1、规范孩子们的做题*惯,不管是画什么,要清晰可见。

  2、多加练*,积累做题方法。

角的度量教案4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1. 认识量角器,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

  2. 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所画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仪,教学量角器,三角板,大小相等小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那么你知道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生: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师:嗯,说的真好,那么你会判断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 生:能。

  师:那么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啊?

  生:第二个,第四个和第六个是角。

  师:同意吗?

  生们:同意。

  师:那么哪些不是角呢?

  生:第一个,第三个和第五个。

  师:哦,这些都不是角。所以我们在判断图形是不是角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清楚它有没有顶点,有没有两条直直的边。好,那么,请同学们继续看,这也是一个? 生:角。

  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小了。

  师:那么这时候呢?

  生:变大了。

  师:那么,同学们,这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啊?

  生:两条边**的角度有关系。

  师:对,一个角的大小跟这个角两条边**的角度有关系。通过前面的学*,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角的知识,今天这节课呢,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角的知识好不好? 生:好。(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何能够精确的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角,请你告诉我,这两个角哪个大?

  生:角1那个大(角2那个大;一样大)【也可能回答的一样,都是角2那个大,这时候问他,大多少呢?】

  师:哦,同学们通过肉眼观察,这两个角,觉得角1这个大一点,又好像角2那个大一点。到底哪一个大呢。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来比较比较呢?

  生:重合。(用量角器,师:哦,你知道用量角器来量,很好,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1) 引入第一种方法:活动角(能够比较出大小,但不精确)

  师:老师这儿呢,有一些材料可以帮助我们一下,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是一个活动角。这个活动角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那个比较大的角,怎么找呢?请一位同学上来尝试一下。 生上台尝试。得出角2大。

  2)引入第二种方法:小角拼凑法(能够较为精确的比较出大小,大多少)

  师:恩,有了活动角的'帮助,我们很容易就判断出了角2大,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工具,是一些小角,有没有哪个孩子想到办法用这些小角来量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呢?我请三个孩子共同上来完成这个过程。

  生上台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摆法吗?

  生:同意。

  师:那么,同学们在摆的过程中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啊?

  生:小角的顶点要对其大角的顶点。最下面的小角的边要对其大角的边。

  师:恩,很好,通过这个方式我们也得出了哪个角大?

  生:角2大。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角1用了三个小角,角2用了四个小角。

  师:角2比角1?

  生:多了一个角。

  师:通过用小角我们不仅比出了大小,而且我们比的更精确了,知道了大多少。 生:对。

  师:哦,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那么我们再用这些小角来试一试好不好,谢老师随便画一个角。

  3)给出任意角,发现小角的方式的局限,引入量角器

  师在黑板上作图,随意画一个角。

  师:好,现在我想知道这个角和角2哪个大?你们能不能用小角来尝试一下?

  请三个同学上台演示一下。

  师:好,结果出来了吗?

  生:出来了。

  师:哪个大啊?

  生:角3

  师:那么谢老师要问了,大多少呢?

  生:大一点点。

  师:大一个小角?

  生:不是。

  师:那怎么办啊?好像我们的小角太大了。怎么办呢?怎样我们才能精确的量出大多少呢? 生:那我们就把角做得再小一点。

  4)介绍量角器(中心点,外圈刻度,外圈零刻度线,内圈刻度,内圈零刻度线)以及角的计量单位,角度的读法及写法。

  师:为了要把角量得更精确,古人就发明了一种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工具,那就是量角器。这个量角器,同学们看,这个量角器是个什么形状的啊?

  生:半圆形的。

  师:对,古人把这半圆形*均分成了180份,每份都是一个很小的角,所以量角器其实就是由一个一个很小的角组成的,每一个小角的度数是:1度。记作:1。计量角的单位叫做:度,用一个小圆圈表示。我们一起来用手比画一下1度。那么十个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多少?

  生:10度。10度应该怎么写呢?先写一个?

  生:十。再在右上角上画一个小圈。

  师:请同学们尝试比画一下,请注意小圆圈要画在右上角。那么60个这样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

  生:60度。

  师:在作业本上写一写。90个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

  生:90度。

  师:好,我们继续观察所有的小角的顶点都汇集在一点上,这儿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一下,还有什么特点?这个量角器有两圈?

  生:数字。

  师:是两圈刻度。这两圈刻度有什么特点呢?

  生: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

  师:外圈的零度在哪儿?

  生:这儿。

  师:很好,这个零度所在的这条线叫外圈零刻度线。那么根据这个外圈零刻度线,那么内圈零度所在的线叫什么呢?

  生:内圈零刻度线。

  师:内圈零刻度线在哪儿呢?你能在你的量角器上找到吗?

  生:能。

  师:好,请你找一找。然后指给我看一看。很好,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量角器的知识,你能不能指着自己的量角器告诉你的同桌量角器上的每一部分呢?

  生与同桌交流。

  4)引导学生看书并勾出重点。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翻到第37页,在37页的中间有一段话很重要,请同学们用笔把这段话勾起来,“角的计量单位是~~~~~~~~~~~”

  5)量角器的使用

  师:很好,我们认识了度量角的工具,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应用这个量角器来量角呢?首先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首先,将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角的顶点,角的一边对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仔细看,我们要数它的度数,应该从180度数起还是从0度数起?

  生:0度。

  师:好,这里的零度在外圈上还是在内圈上?

  生:内圈上。

  师:那么我们就要沿着内圈数。10度,20度,30度~~~~~~~~~~另一条边落在了哪一条刻度线上了呢?

  生:60度。

  师:所以这个角的度数就是?

  生:60度。

  师:很好,我们再来回忆并尝试一下这个过程,首先将~~~~~~~~~~~~~~~~~~~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步骤很重要?

  生:中心点对顶点。一条边要对齐零刻度线。看准0度在哪儿。

  3.生尝试应用量角器并总结

  师:很好,那么孩子们想不想自己试试呢?

  生:想。

  师:好,就请同学们同桌一起尝试一下角2的度量,开始。

  生同桌尝试。

  师:好,量出来了吗?

  生:量出来了。

  师:你是怎么量的?老师想请一对同桌上讲台上来试一试,请一个同学做,一个同学说。 生:我们是这样量的~~~~~~~~~~~~~~~~~~~~~~~~~

  师:同意他们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还有没有想上来尝试一下的呢?

  生同桌2上台尝试。

  生:我们是这样量的~~~~~~~~~~~~~~~~~

  师:他们量的好不好啊。

  生:好。

  师:你们是这样量的吗?

  生:是的。

  师:很好。谢老师总结了一下这个步骤,其实呀,就六个字:两重合,一看准。什么两重合呢,就是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看准就是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六个字。

  生们:两重合,一看准。

  师:请你告诉你的同桌,这两重合,一看准是什么意思。

  生同桌互相解释。

  4.生实践应用量角器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的知识尝试量一量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请你们量出,角1,角2,角3,角4,角5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生尝试。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如何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以及测量的步骤是这节课的重点。在学*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掌握测量角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对角的测量,同时总结出角的大小的规律,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的大小,**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度量教案5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今天有两位数学王国的成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是∠1和∠2,它们两个都认为自己比对方大,现在请同学们当小法官,用以前我们学过的知识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很明显谁大一些,但是∠2还是不服气,它想知道∠1到底比自己大多少,你有办法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产生量角的需要。

  二、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并能在量角器上找到大小不同的角

  1.角的度量单位

  师:你们以前测量过什么?

  生:测量(物体长度、面积、质量)时用到了哪些(长度、面积、质量)单位?

  师:同样的,测量角的大小也有统一的单位——“度”,度还有另一种写法等会我们来学。

  2.了解量角器的构造

  师:刚才你们说测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

  生:线(这些线在数学里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刻度线)、数、角

  师:认真观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和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观察再小组讨论。

  师引导孩子知道内圈刻度、外圈刻度、0度刻度

  3.在量角器上找角

  师:我们能在这个量角器上找到角吗?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孩子们角的顶点所在的位置也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师:这个角有多大?为什么?

  ①认识1°角

  师:费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这是多少度呢?

  师:1°我们也可以这样写。

  师:在量角器上还能找到其他的1°角吗?

  师:想想在这个量角器里有多少个这样的1°的角?

  师:跟着课件我们一起数数。

  师:原来并不是刻度指向90,它才是90°的,而是因为它里边包含了90个1°,它才是90°的。

  ②找角

  师:你们能画画90°的角吗?

  师:在量角器图片上画出50°角。

  师:这个角的度数要从哪边数起?

  师:0度刻度线是表示起点的,我们一起读读。

  师:费老师班上有一个孩子是这样画的,他说这是50°角,可是角的一条边明明指着130°呀,怎么说是50°呢?

  预设130°、50°

  (180°-130°=50°,有50个1°,这个角比直角小,所以它一定小于90°)

  师:现在角的一条边是与外圈零度刻度线重合的,从这边开始数,0度,10度……到这是50度。

  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判断这个角50°?直角我们知道是90°,这个角与直角比呢?

  师:所以读刻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看看这几个量角器上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量角器上画角,这样顺势就可以引出了“中心点”、“0度刻度线”、“内外圈刻度”。通过让学生先在量角器上画角再量角的策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的本质--重合。从找到量角器上的角到画出量角器上的角,为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方法

  师:你能尝试着用量角器量一量∠1?

  师:你能和我们分享下你的量角方法吗?有没有谁不仅会量还能说说量角的方法的?

  师:也就是说不仅一条边和零度刻度线重合,顶点还必须和中心点重合。(板书)

  师:请你们用量角器量一量∠2?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比∠2究竟小多少度?

  师:你觉得在量角时要注意些什么?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其实,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要量的准就要重合得准。怎样才能重合得准呢?

  师:这是一把残缺的量角器,你们还能在这个量角器上量出角的度数吗?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的学*方式,探究量角器的测量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

  四、总结全课

  师:你们想知道量角器是怎么来的吗?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如何用量角器度量角,解决了刚才两个角的争吵问题。但是费老师相信关于量角器以及用量角器度量角,孩子们肯定还有很多一些疑问,比如费老师所带的班级就有孩子问,老师为什么量角器是半圆型的?量角器为什么有两圈数字?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后继续思考,有机会我们在一起交流,好吗?

  布置作业:

  请为你的量角器写一份使用说明书。板书设计:角的度量

  量角器———→角

  中心点————顶点

  0度刻度线————一条边

  多少度←———另一条边

角的度量教案6

  设计说明

  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一部分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角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业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测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动手操作,以亲身体验的策略展开教学。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三角尺、用硬纸板剪成的角、一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抛出问题,引入新课

  1.观图质疑,引发思考。

  师:我们已经学*了角,请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们玩滑梯的现象。(出示教材24页滑梯情境图)

  提问: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

  (学生观察后反馈:第三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小)

  2.引入新课:角有大有小,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角的度量的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状态,为学*新知做好铺垫,进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内容。

  ⊙尝试探究,建构知识

  1.自主探究,比较测量方法,引发思考。

  (1)讨论: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实践后进行汇报)

  预设

  小组1:我们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发现无法测量。

  小组2:我们是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的,发现只能测量出角的一部分,还余下一部分无法测量。

  小组3:我们是用课前做好的与∠1一样大的角去度量∠2,结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够准确。

  (2)质疑:看来大家的测量结果都不够准确,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更准确呢?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如果用来度量的角再小一点就能更准确了)

  (3)总结:要想准确知道角的大小,必须有一个标准的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度量角的单位。

  (1)说明:在数学王国中,人们将圆*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课件出示圆中的5份、10份)你知道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吗?(5° 10°)

  (3)请大家找一找,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直角、*角和周角。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找角,观察后发现:1直角=90°,1*角=180°,1周角=36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度量角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引出度量角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深入实践,感受方法

  1.估一估。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度量角的单位是1°,现在请大家估一估三个滑梯中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学生尝试估计三个角的度数)

  2.折一折,剪一剪。

  组织学生利用教材附页中的图1剪出不同度数的角,感知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明确度量角的单位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角的大小,通过估一估、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为进一步学*量角、画角做好铺垫和准备。

角的度量教案7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第5~7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口算。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算得数。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3.引入课题。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可以用尺子进行测量线段的长度,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能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知道一个角的大小,那该多好啊。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

  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这个半圆被*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板书:)领学生读“1’。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的角有多大?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

  (2)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内圈呢?

  指出: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3)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起看到o’刻度线了吗?拉出10、30、90、120、180,让学生说出是多少度。

  提问:谁能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请你拉这根线来表示。谁再来找出90的刻度线?

  再请哪位同学来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180呢?外圈的刻度会找到吗?

  (4)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现在谁用线来拉一拉,表示出内圈0的刻度线?45呢?80?)90呢?

  再指名学生用拉线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线。内圈的刻度会找了吗?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与老师这里的一样吗?你的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

  大家一起来找量角器上的刻度。从左边起,找0刻度线、10刻度线、135刻度线、180颗度线。再从右边起,找0、10、135、180刻度线。(老师巡视)

  三、教学角的量法

  1.自学课本。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数。怎样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呢?请大家看课本。从111页倒数第二行看起,到例1完。看完后告诉老师,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进行?哪两步?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3.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

  再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现在知道这个角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为什么要看内圈?

  四、课堂小结

角的度量教案8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同时这节课的学*是学生下节课学*画精确的角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角的分类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为使学生对*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为下几节课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4、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在交流汇报时,学会倾听。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量角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也是本节课学*的重点。但对于量角器上面的内圈与外圈两个刻度线学生很难区分开来。读度数的时候不知道是看内圈还是外圈,因此我设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为较好的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必须认真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带好量角器、三角板等,教师准备好作业纸张(上面有两个不同的角,就是情境中的角1和角2)。

角的度量教案9

  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备课时间:任课教师: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度到抽象。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教学重难点

  1.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2、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课时教案

  课题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课型新授执教人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

  内容课本38、39页

  教材

  分析

  本课时分三个小层次,第一个层次通过实验,直观描述什么是射线和直线,第二个层次,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三个层次,利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复*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角的度量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2.学生经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在一步一步的操作中让学生自主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3.通过判断、比较、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会读量角器的两圈刻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1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

  课前活动:

  游戏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媒体出示一个角,演示角变大、变小。

  2.明确角的大小的含义。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角的知识。

  二、探索量角工具。

  1.猜一猜: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呢?

  2.验证:(教师出示材料)

  (1)出示一个活动角,用它能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指定一学生上台演示。

  (2)出示一些大小一样的小角,用它们能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3.小组活动:运用这些大小一样的小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交流反馈:

  重点:

  (1)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

  (2)小角比的优点。

  5.导出量角工具:18个小角拼成的半圆工具。

  6.初步量角:

  (1)试一试:解决用18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时注意的`问题。

  (2)练一练:用这个半圆工具再量几个角,引出细分,变成180等份。

  三、认识量角器。

  1.优化量角工具。

  (1) 认识1的角。

  师:为了更加精确的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一个小角再*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这样,就把一个半圆*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每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

  (2)认识几度的角。

  2.认识内、外刻度线。

  (1) 出示5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2) 出示12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内圈刻度。

  (3)出示反方向55的角,这个角又是几度呢?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外圈刻度。

  3.出示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四、用量角器量角。

  1.读角的度数专项练*(想想做做4)。

  重点:

  (1)怎样正确读出一个角的度数。

  (2)学生体会应该怎样正确摆量角器。

  2.示范量角(突出量角要点)。

  3.学生独立量角(想想做做1)。

  4.拓展练*: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想想做做3)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了角的什么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角的度量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

  (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计算、

  2、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会进行角度的换算是重点、

  2、难点:角的表示、角度的换算是难点、

  3、关键:学会观察图形是正确表示一个角的关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量角器、时钟、四棱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察时钟、四棱锥、

  2、提出问题:

  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棱锥相交的两条棱,都给我们什么样的*面图形的形象?请把它画出来、

  学生活动:进行独立思考、画图,然后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一条射线OA绕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得到的*面图形──角、

  板书:角、

  二、新授

  1、角的概念、

  (1)提出问题:

  从上面活动过程中,你能知道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学生回答:两条射线、

  (2)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下图)

  2、角的表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7页有关内容,了解角的表示方法、

  教师活动:讲解角的不同表示方法,着重讲解一个顶点有多个角的表示方法、

  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

  学生活动:请一个学生板书练*,其余学生独立练*、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练*情况,给予评价,对多数同学作出肯定评价、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8页思考题,进行小组交流,获得问题结论、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交流,并用多媒体演示*角、周角的形成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并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答案:分别形成*角、周角、

  3、角的'度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8页内容,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及度、分、秒的换算、

  板书:1周角=_____,1*角=_____,1=____,1=____、

  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上面的填空、

  例: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教师讲解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

  1、课本第139页练*、

  2、计算:(1)4839+6741

  (2)90-781940

  (3)2230 (4)176523、

  此:此练*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练*过程中充分地进行小组交流以解决练*过程中的疑难,教师巡视过程中对个别学*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以答疑解惑,并请学生板书后再讲评、

  3、想一想: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师生互动:观察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处位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先从时针在分针转动到15分时,分针转过的角度与时针转过的角度的关系,并请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76、5、

  四、课堂小结

  师生互动,完成本节课的小结:

  1、什么是角?组成角的图形是什么?如何表示一个角?

  2、本节课还复*了*面、周角?怎样得到这两种角?

  3、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换算的?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144页*题4、3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如下左图所示,把图中用数学表示的角,改用大写字母表示分别是________、

  2、将上右图中的角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填入下表:

  3 4

  BCA ABC

  3、( )=_____=_____6000=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4、在钟表上,1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

  A、150 B、165 C、135 D、120

  5、下列各角中,不可能是钝角的角是( )、

  A、 周角 B、 *角 C、 钝角 D、 直角

  三、解答题、

  6、计算:

  (1)5328+4732 (2)1750-327

  (3)1524 (4)31425(精确到1)、

  7、如下图,分别确定四个城市相应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成角的度数、

  8、想一想,做一做、

  (1)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每个城市、

  (2)请用字母在下图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角、

  答案:

  一、1、ADE,BDE,CED,B,AED

  2、5 BCE BAC BAD 

  3、7、5 450 100 ( )

  二、4、C 5、D

  三、6、(1)101 (2)1423 (3)77 (4)62024

  7、30,0,120,90 8、略

角的度量教案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使学生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运用量角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测量的情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每个角相应的度数。

  课前准备:量角器、课件

  课前活动:打炮游戏

  介绍游戏规则,学生游戏。

  思考:要准确击中目标,什么最重要?(角度)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角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课件出示一个角。看大屏幕,这是一个(角)。

  (1)、仔细观察,角怎么样了?(从中变小,然后在变大。)

  (2)、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和两边**的角度有关系)

  引入课题:通过前面的学*,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关于角的一些知识,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继续研究角,好吗?

  2.直观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直角、钝角、锐角4个角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量角器

  这就是我们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1)、请同学们独立仔细观察,看看一量角器上有什么?我们看谁观察的最仔细,观察完后,把你观察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汇报交流。找1~2名同学介绍

  (3)、了解量角器的构造,揭示名称。

  课件出示:1度角的由来。

  请看大屏幕,最初的量角器是由18个小角组成的半圆图形,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也是这18个小角共同的顶点,后来人们为了更精确的量出每个角的大小,又把半圆里的每一个小角*均分成了10份,变成了10小小角,整个半圆就被*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看上去怎么样啊?密密麻麻的`,突出显示,这样的一个小角就是1度,显示两个。在后来人们为了使它简洁和美观,又进行改造,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课件出示量角器图)。

  (6)、加深认识。拿着量角器和你同桌说说吧,量角器上都有什么?

  (二)、量角器量角

  1.尝试量角

  师小结:在角的大小比较接*时,用量角器量一量才能精确的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2、教师演示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2个角的测量方式,观察一下这两个角测量时有什么不一样啊?

  说明:测量时角的一边,如果和内圈0刻度重合,我们读刻度时就要从内圈数起,如果和外圈0刻度重合,我们就要从外圈0刻度数起。

  3、总结方法

  同学们真的会量角了吗?

  课件出示: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

  三、巩固练*

  1.基本练*

  课件出示三个角:锐角、直角、钝角。看谁量的又准又快!

  (1)、独立测量。

  (2)、集体订正

  2、坡度练*

  课件出示:例1的两个角。

  (1)、请你估计一下,这两个角一样吗?

  (2)、量一量。请你量一下38页上面的两个角。

  结论:角的大小和这两条边没有关系,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因为角的两边是射线组成的,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的。

  设计意图:训练设计的量不在多,而在精。重复、机械的量角活动是不可取的。所以在这一环节设计中,安排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角,锐角、直角、钝角(注意误差知识的介绍)学生通过活动可以加深对量角方法的理解,提高量角的技能,提升学*的认识。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了角的什么知识?(补充课题:角的度量)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找学生说。

  课下延伸:这是一副三角板,请课后量出每块三角板的每个角的读数,然后加起来,看看有什么发现?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在关注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也关注学生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角的度量教案13

  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课前准备:

  量角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

  ∠A∠B的大小。

  4、想一想

  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

  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4)说说

  1、和*角、

  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

  (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2)量一量练一练的第二题的∠1∠2:

  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指名演示

  三、练一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1)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

  3、量一量练一练2的∠3∠4

  4、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5、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得出度量的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读准度数。

  四、数学游戏、

  1、读懂游戏规

  2、同桌比赛

角的度量教案14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本节内容属于*面几何图形范畴,是在学生认识角、会画角的基础上学*的。通过估计角的大小使学生体会统一度量角的单位的`必要性;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来比较不同角的大小,能否正确使用量角器是学生学*的重点,也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

  学情分析

  1、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在正确使用量角器的环节掌握不好,尤其对里圈、外圈两个0°线混淆,导致角度写错。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对于角度相差大的角,学生可直观比较角的大小,但要准确量出角的度数,学生对量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在量角时,没有做到“两重合,一对齐”(中心点与基点重合,0°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与刻度线对齐。)导致所量的角的度数与实际度数出现错误。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2、认知目标: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3、能力目标:正确使用量角器,能用量角器,准确量出任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量角器。

  难点:准确量出任意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正确理解内外刻度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 复*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角的认识,谁来说说角的要素是什么?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真棒!那么这两个要素呢,不仅是我们判断角的依据,也是我们画角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手中都有一副三角板,下面请同学们把三角板上的这两个角画到1号练*纸上。(利用三角板画出三角板上的30°角和45°角)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活了旧知——角的要素,利用三角板画现成的角,即利用了刚刚学过的角的知识,又为后面的画角知识做了初步的准备。]

  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师:我们给这两个角分别标上名字,∠1和∠2。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2大。

  师:眼力不错,能说说比较的方法吗?

  生1:把两个三角板合在一起,∠2大。

  生2:用活动角比。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设计意图:本环节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铺垫;复*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

  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三、初探角的度量方法,了解量角工具产生的历程。

  1.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

  (1)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两个角的大小

  师:老师还想知道∠2比∠1大了多少个这样的小角,你能利用这些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出∠2出比∠1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组合作,度量两角的大小。(教师深入小组指导,一个小组上黑板上操作。)

  (3)交流反馈:度量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那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生:∠2比∠1大了一个半这样的小角。

  师:你们是怎样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着往上摆。

  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

  师: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的优点是什么?

  生:能知道∠2比∠1大了1个半小角。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2比∠1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解决的数学问题更加多了。

  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

  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是个会创造的孩子。

  2.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0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从工具袋中拿出半圆量角工具) 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圆的中间。

  师:数一数,半圆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角?

  生:18个。

  [设计意图: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

  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就成了有意义的学*,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练*纸:量∠3(40°)、∠4(120°)的度数),

  生:∠3里有(4 )个小角,∠4里有( 12)个小角。

  师: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的关键。我们再来量一下这个角吧。

  (练*纸:量∠5(23°)的度数)

  生:∠5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办法改进吗? 生:把每个小角再*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


角的度量教案菁选(扩展4)

——角的度量教案菁选

角的度量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角的度量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角的度量教案1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21122页,练*二十八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能正确识别直线、线段和射线,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顶点、边和角的大小。

  3、学生可以用画图工具来角。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顶点、边。

  难点:总结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教学设计理念:

  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的生成性,以小组学*的'形式,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基础上,师生共同生成新知识。

  五、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三角板一副、小黑板、投影片、活动角。

  学具:学生三角板一副、活动角。

  六、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师: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运用了线。例如:木工师傅、建筑工程师、缝纫工人、我们的课间游戏活动跳皮筋等。在我们以前的学*中已见到过线。现在就请孩子们在纸上画一条线(板书:线)

  生:操作。(期望:学生能够画出:直线、曲线、线段)

  (补救方案一:如果学生都画出直线,教师出示曲线凸现直线的直)

  师:你两(生1画的是直线,生2画的是曲线)画的线有什么区别吗?

  生:(一直,一曲。)(板书:直)

  师:我们把这种线叫做什么?(直线)

  师问生1:你画的这条直线还可以像这样一直画下去吗?(可以)

  师:那么,我们能量出直线的长度吗?(不能)为什么?(没有尽头,无法量)

  师: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直线有什么特点?(无限长、没有端点。完成板书)

角的度量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正确理解内外刻度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角的认识,谁来说说角的要素是什么?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真棒!那么这两个要素呢,不仅是我们判断角的依据,也是我们画角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手中都有一副三角板,下面请同学们把三角板上的这两个角画到1号练*纸上。(利用三角板画出三角板上的30°角和45°角)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活了旧知——角的要素,利用三角板画现成的角,即利用了刚刚学过的角的知识,又为后面的画角知识做了初步的准备。]

  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师:我们给这两个角分别标上名字,∠1和∠2。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2大。

  师:眼力不错,能说说比较的方法吗?

  生1:把两个三角板合在一起,∠2大。

  生2:用活动角比。

  生:所有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着往上摆。

  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

  师: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的优点是什么?

  生:能知道∠2比∠1大了1个半小角。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2比∠1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解决的数学问题更加多了。

  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

  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是个会创造的孩子。

  2.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0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从工具袋中拿出半圆量角工具)

  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圆的中间。

  师:数一数,半圆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角?

  生:18个。

  [设计意图: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

  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就成了有意义的学*,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练*纸:量∠3(40°)、∠4(120°)的度数),

  生:∠3里有(4)个小角,∠4里有(12)个小角。

  师: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的关键。我们再来量一下这个角吧。

  (练*纸:量∠5(23°)的度数)

  生:∠5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办法改进吗?

  生:把每个小角再*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


角的度量教案菁选(扩展5)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0篇

  《角的度量》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学生学*这个知识有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中下层的学生,掌握得较累。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我认为主要在于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个方向读数容易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变了策略,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组互相学*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还有,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志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之后学*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问题探究生活化

  本课教学,我给了很多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向他们供给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交流的机会。当学生经过操作体会到用对折的方法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必须的误差,比较麻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总是用对折、撕等方法进行比较,我就提出:要明白生活中的角的大小都能用刚才所说的对折、撕开的方法去比较去度量吗?所以,就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既自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二、让学生在发现中学*数学

  以往教学这一资料时,从度的引入到量角器的认识,教师必然有一大段的介绍与陈述,并且字字精练,讲究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从教师的角度讲,这说明教师对知识理解透彻,语言表述本事较强。但再看看学生吧,什么度、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教师还没讲完已经要张冠李戴了。本节课是从学生的认识角度去教学概念的:先由比较角的大小着手,当两个类似大小的角出现时,构成了第一个认知冲突,由此学生想出了很多比较大小的方案,从教师的角度,这些方案很*常甚至稚嫩,但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想,这些方案就很有创意了。第二个认知冲突便是学生提出问题“很小很小的角到底是多小?学生想出的方法更奇特了,但不可否认,学生的思维在自然而流畅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虽然语言不如教材那般准确。本课所采用的让学生自我发现的方法与“向儿童呈现学*的材料,强化正确的答案”的传统学*方法相比,学*效果显然优于后者。

  角部测量本课程基于对角度的理解。同时,它也是一个操作类。我们应该注意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这部分数据中有很多数学概念和知识点,所以对运算的要求比较高。其中,量角器的中心与角度的顶点重合,0度刻度线与角度的一侧重合,度是取决于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新课的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有序操作的良好*惯,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两个地方:一个是量角器的放置,另一个是如何看内外圆的刻度并正确读出角度。为了突出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以下特点:

  第一:在活动中感受知识,构建新知识

  。首先,我展示了两个自制的活动角供学生观察。一方面,我复*了角的知识,为这门课的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观察,角度的大小与角度的长度无关,从而自然地引出了这个话题,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我还展示了教师的教学三角形和学生的三角尺来比较相同的角度。让学生触摸并比较这两个角度的大小。经过学生们的动手操作,他们感受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在学*过程中,中学生更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新知识。知识的获取不仅仅是用耳朵去听,更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知识的构成过程,让他们印象更深刻。

  第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理解量角器环节,我让学生先观察自己的思维,然后与同桌合作交流,让学生独立探索量角器相关知识。如果学生发现量角器中有两个刻度圈和两条0刻度线,那么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要重要得多。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尊重学生的思想,多巡视指导,发现问题,与学生讨论。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反复强**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应该不断思考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一课时,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首先由两个角比大小,大多少的问题提出,引出产生角的“计量单位-度”的必要性。通过认识1度的来源,认识量角器的原理的构造。再尝试量角的过程中掌握量角的操作步骤。我的教学准备有:PPT、量角器、三角板。

  在教学环节上,在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明确每个构造的名称,本结构过于仓促,导致学生再后面量角的过程不能准确的使用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还有上节课角的认识,顶点-边-边的认识时间也不够,所以无法正确的表达。掌握量角的步骤时,先让学生尝试量∠1的度数,我在学生当中巡视,有几个学生发现要点点重合。虞茂豪同学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发现了量角的步骤,于是请他在黑板上演示。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了量角的步骤,并完成书上量角步骤文本横线。为方便记忆,板书三句口诀“点点重合,线边重合,在内读内圈,在外读外圈“。然后每个学生量∠2的度数,我每个学生都看过去,操作不当给予纠正。临*下课,由学生上讲台量黑板的一个角,会量会说的就可以出教室。量角过程花了大量时间,整整用了一节课,导致本课时花了两节课多的时间。午间批改*题完成质量来看,学生还是掌握的很不理想。

  量角步骤技能的掌握很重要,需要学生在大量操作的情况下才能熟练掌握。为让每个学生掌握,我实在花费了太长时间,两节课多,这是不符合教学安排的。

  问题:要让每个学生在40分钟内很好的掌握量角的技能,要如何做到?

  又教《角的度量》这一课了,回想起上次上这一课的得失,感触颇深:许多动手实践课上看起来热闹,实际有部分学生掌握的并不好。这一次应该首先从思想认识上调整方法:指导具体,大胆放手,注重交流。

  1.磨刀不误砍柴工

  对小学生来讲,量角的方法其实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数的角与要量的这个角重合,读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数就是要量的这个角的度数了。而怎样进行重合学生是容易理解的,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让学生认识量角器,找大小不同的角,并能很快地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

  认识量角器时,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同一条刻度线为什么标明了两种刻度数?刻度数排列有什么规律?然后问:什么是1°角?你能在量角器上指出一个角(从0刻度线开始)并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同一刻度线上你能根据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读出两个角的度数并指出这两个角的位置吗?学生通过对这两个角的认读,深有体会地说:读角时要注意起始边(0刻度)从哪边开始的,还要再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才能正确地读出角的度数来。

  2.该放手时则放手

  有了上面的经验积累,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我先演示了一题之后,学生就开始了尝试练*,因为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第一题量60°角,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出错,写成了120°。我让同学们谈谈有什么好办法能发现错误。

  生1:一看是锐角,怎么可能是120°!

  生2:钝角就读刻度线上指的那个大刻度数。

  生3:要先看起始边指的0刻度是内圈还是外圈,再确定读哪个数。

  真是理不辩不明,经验不介绍可惜啊。

  3.吃一堑自然会长一智

  通过刚才探索交流量角的经验,学生们似乎热情高涨,信心百倍,接下来我让他们量一个135°的角,结果答案就有不同了,有的量出是135°,有的量出是125°,问题再次出现,我让一个量出是125°的学生上来边演示边介绍自己的度量方法。原来他是先找到了130,他又*惯向右推延5 小格,就变成了125°,岂不知140°在左边,应该向左推延才是!

  4.交流是悟的升华

  这还不够,接下来我让他们交流总结自己的度量角的方法和感受,学生们侃侃而谈:

  生1:首先要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对齐,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再读出另一边所指的刻度数。

  生2 :重点是读度数时要搞清楚是看外圈还是内圈。

  生3:这就要看角的起始边从哪边开始的,来确定究竟是读外圈的刻度还是内圈的刻度。

  生4:如果不是整十数时的刻度,还要斟酌一下找到整十刻度数后再注意注意顺延的方向……

  原来教学也是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有一种爱叫作放手,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到主动探究中,放开我们的手,让他们去做、去说、去发现。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学*的主人,有效学*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角的度量”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学*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因为这部分内容数学概念多,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顶点和中心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看另一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还要分清内外刻度。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学*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学生学*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本课教学中,我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交流的机会。首先,让学生回忆测量线段的长短、物体质量分别需要什么工具?角的大小用什么测量?这样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

  教学时,先通过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己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通过观察你会发现什么?课上开始,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每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后,我根据汇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教学测量角的大小时,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让学生试着量,然后说出测量度数及方法。测量结果不尽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准确,语言不如教材那般准确。但学生的思维在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组互相学*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通过动手操作训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学效果不错。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运用自主学*造成后面知识教学时间上比较紧迫。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大小基础上进行的,是小学阶段几何初步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操作性课题,感觉比较抽象、枯燥。这节课中数学概念教多,有1°的认识、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量角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课堂上我首先通过故事讲述、动态演示1度角的产生;还让学生闭眼感知想象1°的角有多大,自己画1°的角。使“度”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难点。刚开始我发现有些学生拿着量角器就想量角,但却不知怎么放在要量的角上。于是我及时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认识量角器时,我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看看有什么发现。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的回答很不错,如:“我发现量角器上的有两行数,这些数的排列有规律,一行从左往右,一行从右往左,中间正好是90度”“量角器上有很多刻度”等。但在读角时学生却容易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这时我让学生在量角器上读出内圈和外圈相对的两个角的度数如(30°、150°),学生通过这两个角的认读,认识到读角时要注意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同时还要注意读量角器上没有标数的角如(75°)这样可以让学生注意,不仅要会读有标上刻度数的角,而且要会读没有标刻度数的角,要认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来。

  有了以上读角的经验,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说如何量角的。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掌握了量角的方法。

  《角的度量》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学*角的度量。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从不同的学*角度认识角的度量。

  为了讲授《角的度量》这节课,讲课之前我自己空讲了好几遍。然而,每一次空讲过后都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然后就进行整改,一次一次的整改之后,我发觉这节课并不是越来越好了,而是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讲了。原因是为了使这节课讲得精彩,每一次的空讲都在试图改变设计思路。总觉得教学设计并不是那么得完美,思路不是那么得清晰,启发的方法并不是那么得到位。

  究竟是什么样的设计思路才是最合适的?什么样的讲授方法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怎么样才能达到课堂的高效?最终,在今天我找到了答案。

  今天我讲授了《角的度量》这一节课。讲课的时候邀请了几位有经验的老师去听课。结合听课老师的评课,以及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对自己的教学反思如下。

  导入:本节课的引入是通过两个角,比较∠1和∠2的大小,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举手回答这个问题的是我们班程度弱的学生,我表示很欣慰。他的举手发言使我意识到,恰当的导入能够激起学生的学*自信,特别是学困生的自信,可以让他们勇于举手发言,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

  目标出示:通过导入引出今天的课题,出示本节课的学*目标。本节课的学*目标是通过学生齐读的方式来学*,在齐读学*目标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还是很投入的、状态很好。但通过听课老师了解到,有个别学生在齐读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很随意,有的学生并没有开口读。这是我所忽视的,我只关注了学生整体的一个情况,并没有关注到个别学生。而且还反应出本班部分学生的学**惯不好,针对此情况我会多关注,对个别学生进行学**惯的培养。

  自学1:本环节的自学设计让学自学生自学课本40页回答两个问题:一、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二、认真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学时能够安静地根据老师的提示开始自学,自学过程中,巡视后发现学生自学的效果不理想,有些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而有些学生只单单是看课本上的内容,并没有动手圈出找到的答案。还有些学生第一个问题解决之后知道接着思考第2个问题,观察量角器;而有些学生一味的停留在第一个问题上,自学时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自学完成后第2个问题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最后,在展示反馈的时候表现出“分化现象”。有的学生信心满满,第1题中答案找的很准确,第2题中观察得也很仔细;而另外的学生显得不自信,不知所措。这个问题反应出有些学生现在还不会自学,不知道怎样自学,不知道自学时采用什么方法。

  我在想我应该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自学。

  首先,我觉得自学指导的制定应该更清晰、更明了一些,让学生借助自学提示的描述完成自学。再次,应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自学时间。先让学生明确需要解决几个问题。较简单的问题,迅速完成;需要观察和思考的问题,借助书本内容完成。让学生知道在自学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所出示的所有问题。切忌不要一直停留在第一个问题上,如果真的觉得有难度,可以先解答下面的题,把难题留到最后解答。最后,加强自学方面的培养。学生的自学不但需要教师的引导,还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多次练*来加强。

  自学2:结合例1,自己用量角器试量作业纸∠1的度数。

  先自学,自学完成之后,小组内讨论你是怎么量角的。

  学生在动手量角时,经巡视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按照书本上提示的操作步骤测量出角1的度数。但有的学生测量角的时候不知道量角器怎么放,读数的时候读刻度线上的哪个度数。

  小组合作:学生自学完之后,小组开始合作。我观察了一些小组,会量角的同学跟其他成员讲述了自己的操作方法,不会量角的同学听过他人的讲解后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觉得小组合作非常的有必要。一方面优生之间通过交流可以检测自己的答案,另一方面,差生可以通过倾听,对不懂的知识有所了解。

  展示反馈:展示反馈时,学生阐述量角的步骤时,发现学生会测量出角的大小,但是用语言描述操作的步骤时,语言不完善,不严谨。我想: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上应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收获总结: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通过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真的是有自己的收获。但是往往总结的时候只是说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没有具体阐述出重点知识的具体内容。这些都表明了我们班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欠缺。为了同学们能更好地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觉得老师有必要带领学生一起来总结一遍。

  总得来说,如果这节课有好的地方的话,个人觉得本节课的优点在于:

  (1)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和练*题的反馈情况来看,本节课的目标基本达成,学生认识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并能准确读出角的度数。

  (2)课程设计的环节都一一完整的呈现了。本节课共分为导入示标、自主学*、小组讨论、反馈展示、课堂练*、收获总结六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所展示。

  (3)本节课我能一直保持着自信,对于学生的回答能应对。我认为只有老师自身具备了自信,才能带动学生。整个课堂上我觉得学生的表现不错,气氛活跃。针对这些好的地方,我会继续保持。

  但本节课还存在一些问题:

  (1)本节课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掌控得不好,小组讨论的时间稍短,学生讨论时间不充分。

  (2)还有自主学*时学生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步骤方法不够到位,学生反馈展示时语言表达不完整、不严谨。

  (3)优生发表比较积极,学困生不敢于举手发言。

  (4)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少。

  针对我的不足,我想到以下方法帮助改进:

  (1)学生的自学和小组讨论需要加强培养和练*,教给学生自学和合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更高效的学*。

  (2)*时的课堂多关注学困生的学*状态,帮助学困生树立起信心,让学困生走出学*困境。

  (3)在数学的课堂中,尽量给予学生多次的表达机会。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时,教师不能急于换另一个学生来回答,而应该多加引导,让学生尝试说完整。通过多次的尝试表达,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对于学生的回答,正确的回答应该及时的给予赞扬评价,错误的回答不应急于作出评价,应做延时评价。这样做,可以给学生以肯定,调动学*的积极性,树立学*的`自信。

  在以后的教育道路上,我会一步步改进教学,希望教学之路越走越远。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新课都上完后,关于用量角器量角,学生出现形形色色的错误。几次量角和画角练*后,分析了下大致的原因。

  中心与定点的重合(点点重合)和一边与零刻度线的重合(边线重合),做得不够到位。除了学生自身没牢固掌握量角的方法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市面上很多量角器不适合初学量角的四年级学生用。在巡视学生量角时发现,有些量角器的中心点是个不小的圆孔,很难对到正中心点,因此这样的量角器量出来的度数可以偏差5度左右;还有一种量角器,居然只有一圈的刻度,对于初学的四年级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来说,一边重合的180刻度线的话,她一时难以准确度数,要想换个方向量角,又摆来摆去无从下手;还有很多量角器中间是空的或者刻度线很短,没养成延长边后再量角的*惯的学生遇到边比较短的角,又懒于延长角的边,用眼睛随便瞄上一眼大致对出一条刻度线,这样量出来的角的度数,往往相差2、3度。让我后悔在让学生准备购买量角器前,没有做具体要求,导致买来的不合适的量角器影响正确量角和画角。五花八门的量角器已买来,不能再要求学生再去买中心点明显,刻度线长而明显的量角器,加重家长负担。只能对于有这样那样的量角器的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和加强,学会如何用好自己手中的量角器。


角的度量教案菁选(扩展6)

——《角的度量》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通过生活实际中对角的认识来掌握角的两种概念

  2.使学生了解角的形成,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法;

  3.使学生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采用自学与小组合作学*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三种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 ,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教学手段:

  教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量角器 .

  学具:

  量角器需测量的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建立角的概念

  (一)引入角(利用课件演示)

  1、从生活中引入;

  提问:

  A、以前我们曾经认识过角,那你们能从这两个图形中指出哪些地方是角吗?

  B、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角。一起看一看。谁能从这些常用的物品中找出角?

  2、从射线引入

  提问:

  A.我们认识了射线,想从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

  B.如果从一点出发任意取两条射线,那出现的是什么图形?

  (二)认识角,总结角的定义

  3、 过渡:角是怎么形成的呢?一起看

  (1)、演示:老师在这画上一个点,现在从这点出发引出一条射线,再从这点出发引出第二条射线。

  提问:观察从这点引出了几条射线?此时所组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怎样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总结: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要明确组成角的两个条件:

  (1)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2)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这点叫角的顶点.

  从我们想象圆规两脚张开形成角的过程得到另一个定义:

  角的第二定义:角也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如下图中的角,可以看做射线OA绕端点0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OB所形成的.我们把OA叫做角的始边,OB叫做角的终边.

  4.*角、周角的概念

  由于小学已学过*角与周角,所以教师用教具演示到*角及周角时,提问学生答出两种*角定义: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直线时,所成的角叫*角.

  注意直线与*角的区别在于*角要有一个顶点O,还可以从起始位置向终止的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

  在讲周角的定义后,说明画图时为了表明是一个周角,可以由起始位置向终止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并写A、B两个字母表示是两条射线,

  5、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顶点、边的作用

  (1)观看角的图形提问:这个点叫什么?这两条射线叫什么(学生边说师边标名称)

  (2)角可以画在本上、黑板上,那角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

  (3)顶点可以确定角的位置,从顶点引出的两条边可以组成一个角。

  6、学会用符号表示角

  提问:那么,角的符号是什么?该怎么写,怎么读的呢?(电脑显示)

  (1)可以标上三个大写字母,写作:ABC或CBA,读作:角ABC或角CBA.

  (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字母B都在中间))

  (2)所以,在只有一个角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写作: B,读作:角B

  (3)为了方便,有时我们还可以标上数字,写作1,读作:角1

  注:区别 “”和“”的不同。请同学们指着用学具折出的一个角,训练一下这4种读法。

  强调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二、 角的度量

  1、学*角的度量:

  (1)教学生认识量角器

  (2)认识了量角器,那怎样使用它去测量角的度数呢?这部分知识请同学们合作学*。

  提出要求:小组合作边学*测量方法边尝试测量

  第一个角,想想有几种方法?

  1、要求合作学*探究、测量。

  2、反馈汇报:学生边演示边复述过程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正确的操作过程,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4、归纳概括测量方法(两重合一对)

  (1)用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2)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可与内零度刻度线重合;也可与外零度刻度线重合)

  (3)另一条边所对的角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5、小结:同一个角无论是用内刻度量角,还是用外刻度量角,结果都一样。应这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三、度、分、秒的进位制及这些单位间的互化

  在测量角时,为了更精细地度量角,有时以度作单位精度还不够,我们引入更的角度单位:分、秒.把1的角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分记作1;把1的角再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1=( ),1=( ).

  例1 将48.32用度、分、秒表示.

  解:先把0.32化为分, 0.32=600.32=19.2.

  再把0.2化为秒, 0.2=600.2=12.

  所以 48.32=481912.

  例2 把30936用度表示.

  解:先把36化为分, 36=( )36=0.6

  9+0.6=9.6.

  再把9.6化为度,

  9.6=( )9.6=0.16 所以 30936=30.16.

  例3 计算;180-(4517+5257)

  四、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课后练*节选

  五、回顾反思,拓展问题:


角的度量教案菁选(扩展7)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6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的单位,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度数。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中注重渗透数形的结合思想。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量角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量角器的使用。

  学具、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小角

  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你玩过滑梯吗?来,我们自己做一个滑梯的小游戏:把自己的文具盒拿出来,拿了出自己的橡皮,像我一样把盒子倾斜起来,把橡皮放在上边,你看会发生什么情况?你喜欢什么样(角度)的滑梯?说出自己的想法(理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活动一:让学生比较一下∠a和∠b,这两个角哪一个大?

  你们想不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那就用自己的方式比较角的大小。

  学生分组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量角。可能出现的想法:

  (1)用直尺量。

  (2)用三角板来量

  (3)描出一个角,将描的角移动后来比较。

  (4)用活动角来比较。

  (5)用小角来量。

  (6)用量角器来量。

  学生探索活动时,主要引导学生用小角来量,用小角量的。如果让学生把所用的小角对折后再来量,看一下,∠a和∠b是不更能说明谁大谁小呢?

  此时讲解:测量长度有长度单位,测量重量有重量单位,那度量角呢?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单位?

  活动二:尝试使用量角器。

  如有用量角器的,你能介绍一下自己的量角器吗?(看谁是优秀的解说员活动)看能不能让学生通过看书,与小组成员交流,从量角器上面的字开始介绍,把量角器的特点介绍出来。

  (师讲:将圆*均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所对的的角叫做一度,记作1度。通常用1度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生介绍后,师引导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

  ①能从量角器上找到直角吗?(要说出直角的顶点和两边的位置——认识量角器的中心与零刻度线)

  ②你能找到几个直角?(要说出直角两边的刻度,注意区别内圈刻度线与外圈刻度线)

  ③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最小的角吗?(说一说它与直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它是直角的九十分之一,或直角是它的九十倍)

  ④向学生介绍如何规定1度的角(度量角的单位)后,明晰直角是多少度?*角是多少度?

  3、再量∠a和∠b。

  找学生演示量角的过程:学生在演示时,通过学生的操作,初步引导学生理解点对齐,边重合。

  学生动手操作量角,可能出现的错误有:

  1、中心点与顶点没有对齐、

  2、0刻度线没有与一条边对齐

  3、没有分清是读内圈还是读外圈的度数。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指导讲评。(此时,还应该注意:学生易错的题目学生如果不出现,还得以练*的'形式让学生做一下)

  讨论交流量角的方法,然后汇报应该量角时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测量往往有误差,所以学生量得的结果很可能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要讨论: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测量得到的都是*似结果,测量的误差也因人而异)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误差?(比如,延长角的两边,使它们超过量角器的半径……)

  巩固练*:

  p28练一练,第3题生独立练*

  第2题引导学生结合三角板来估计角的大小

  总结:我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后汇报。

  课外作业:体会量角的用处 我们要设计滑梯,如何来设计坡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相关概念,区分5种不同的角,用量角器和三角尺正确地量角、画角;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表达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发数学思考,渗透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有关线和角的基本概念与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初步感悟图形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谈话: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了哪些有关线和角的知识?

  预设:线段、射线和直线;角的分类;量角;画角

  2.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学得可真不少,那么学*了这些新知识,有什么用呢?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数学上和生活中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主梳理知识要点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的*惯,使散落的知识点汇集成知识网络,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实践应用

  1.量一量

  (1)量一量,队旗上的角。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所佩戴的红领巾是队旗的一角,现在就让我们认识一下队旗,量一量队旗上的角。

  ①出示图片

  ②小组合作

  互相指一指这5个角,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独立量角后交流。

  ③展示量角过程,交流量角方法及结果。

  提问: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2)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①出示图片:

  ②观察图中的角,有什么发现?

  预设:∠1和∠2可以组成一个*角;每相邻两个角合起来是一个*角。

  ③思考:想一想,至少量出几个角,就能知道每个角的度数。

  预设:一个钝角、一个锐角

  ④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对顶角相等;相邻角的和为180度等。

  (3)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①谈话:估一估,图中的角大约多少度?是什么角?

  预设:∠1=45度;∠2在140度到150度左右;∠3=60度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估的?

  学生结合图形说明。

  ②量角、验证。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的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单纯的量角技能训练,而是从不同角度精心选择的问题。问题1,量队旗中的角,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应用于生活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身影。问题2,则是承载了多重意义,既可以巩固对*角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对顶角相等”的角的性质等。问题3,则是估测意识的培养,学生在“估一估”的过程中,深化了对角的大小和类别的认识,深化了对不同角的关系及量角器原理的理解。此外,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化的,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2.画一画

  (1)画出与∠1、∠2同样大的角。

  ①观察,思考:你能画出同样大的角吗?和同伴说说你的想法。

  ②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2)按要求画,再回答问题

  问题1:画出直线AC。

  问题2:画出射线CB。

  ①独立画图后,交流检查

  提问:画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画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要通过A、C两个端点。

  画射线,前面的字母是端点,可以向另一个方向无限延伸,要通过B点。

  ②追问:画好的图形中有几个角?是什么角?

  学生自己在图上标一标,小组内说一说。

  【设计意图】量角和画角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本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其工具性的特点,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量角、画角的知识。不同的是,题目的选择,更注重数学思考,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训练,使学生自然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算一算

  (1)你能快速填出各个角的度数吗?

  ①观察、思考、独立试做

  ②组内交流想法

  预设1:量出各角度数

  预设2:根据图形特点,算出各角度数。

  ③小结

  【设计意图】数学计算的背后是数学概念的理解,本环节的设计在于进一步巩固有关*角、周角的认识及对顶角相等的图形性质。

  (三)巩固深化

  (1)比一比,两幅图中的∠1与∠2是不是相等?说明理由

  (2)观察、思考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第一幅图:∠1、∠2分别与∠3可组成直角;

  第二幅图:∠1、∠2分别与∠3可组成*角

  (3)独立试做,组内交流

  预设1:量出各个角的度数

  预设2:因为∠1、∠2和同一个角合起来的度数相等,所以∠1、∠2也相等。

  预设3:第2幅图中的∠1、∠2是一组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独立思考的*惯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发现规律、说明理由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四)回顾总结

  (1)谈话:这节课中我们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有趣的问题,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新的收获?

  (2)课后作业:

  折一折

  ①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吗?

  90?、45 ?、135 ?

  ②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后展开,可以得到哪些度数的角?

  【设计意图】将课上的学*延续到课后,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折一折”“想一想”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

  二、【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的过程,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学*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勇于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2分钟出示简笔画:

  问:同学们,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

  ∠1和∠2谁大,大多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角的度量”(板书课题)。学生仔细观察后汇报:

  ①我发现图中两个人分别在跑和站立;

  ②我发现有我们上节课刚学过的线段和角,还有圆形;

  ③我发现它的手和脚是由锐角、直角或钝角组成的。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10分钟那么量角用什么工具呢?(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

  看着量角器,你想对发明量角器的人提些什么问题呢?

  2、建立1°角的概念。

  让学生看书,自学1°的概念,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度)(课件演示1°角)

  3、认识几度角。

  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30°处,问: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课件闪烁)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

  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150°处,问:这又是多少度的角?(课件出示)

  小结:

  现在我们已经熟悉了量角器的特征,这些特征在量角的大小时有些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试着用量角器量这两个角。

  同学们赶快动手吧。

  学生仔细观看,合作研究量角器。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量角器中间有个空心点,边上有许多刻度线,还有许多数字……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适时启发)

  学生看书学*:量角器把1个半圆*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角。

  学生可能回答30°角或150°角

  学生开始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应得出:这个角是锐 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角,能指出角、边和顶点;能用常用的符号来表示角。

  2、比较角的大小。

  3、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角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与探究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角。

  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预设:不一样大。

  和学生交流怎样才能比较出角的大小的方法,通过交流可以发现: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比较麻烦,可以通过角的度量来比较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从画角的操作过程中,体会角的意义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由学生画出的角有大小,巧妙地引出角的度量问题。

  探索新知

  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要测量出角的大小,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同学之间交流,并推出代表汇报

  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课件向学生一一介绍:中心、外刻度、内刻度、外刻度0°刻度线、内刻度0°刻度线和角的计量单位以及度的符号。

  分别在量角器上找一找任意的刻度线(如:45°、85°、165°的内、外刻度线)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正确判断所摆的角的度数是读内圈,还是外圈,从而解决量角时读数的难点。

  教学例1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测量角的度数?

  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步骤:

  第一步:点重合

  第二步:线重合

  第三步:读准数

  学生动手量一量第40页中两个角的度数,并标注出来。

  延伸讨论,学生自己有没有更好地看刻度的方法。

  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边向右,就认内圈的刻度线;相反,就认外圈的刻度线。

  设计意图: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认识量角器的过程是让学生去发现规律,找到特殊点,掌握新知,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学会学*、学会合作,探究新知,体验成功。

  点题精讲

  通过讲解典型题目,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注意度量角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并灵活运用。

  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老师对同学的汇报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系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这节课概念比较多,测量角的大小几乎没有旧知识进行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对手和脑的挑战。因为量角的过程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即使量的方法正确了,面对内外刻度线又会不知所措。对此,我的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一是课题的引入。这里我让学生尝试自己画出自己喜欢的角,并通过自己的方法在同桌之间进行比较(有的用三角尺,有的直接重叠相比较)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从何使学生产生学*角的度量的欲望。

  二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重点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量角器上找不同的角时,让学生特别注意看清楚内圈和外圈的刻度,并指出所找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三是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课堂上大部分同学都能说出这个角时从0°开始向哪边展开的,这就分清了究竟是哪个刻度上的数。

  但是也存在以下不足:1.对量角错误的同学没有及时给机会让他再次量角;2.教学评价方式略显单一,缺少同学之间的评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的单位,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度数。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中注重渗透数形的结合思想。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量角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量角器的使用。

  学具、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小角

  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你玩过滑梯吗?来,我们自己做一个滑梯的小游戏:把自己的文具盒拿出来,拿了出自己的橡皮,像我一样把盒子倾斜起来,把橡皮放在上边,你看会发生什么情况?你喜欢什么样(角度)的滑梯?说出自己的想法(理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活动一:让学生比较一下∠a和∠b,这两个角哪一个大?

  你们想不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那就用自己的方式比较角的大小。

  学生分组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量角。可能出现的想法:

  (1)用直尺量。

  (2)用三角板来量

  (3)描出一个角,将描的角移动后来比较。

  (4)用活动角来比较。

  (5)用小角来量。

  (6)用量角器来量。

  学生探索活动时,主要引导学生用小角来量,用小角量的。如果让学生把所用的小角对折后再来量,看一下,∠a和∠b是不更能说明谁大谁小呢?

  此时讲解:测量长度有长度单位,测量重量有重量单位,那度量角呢?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单位?

  活动二:尝试使用量角器。

  如有用量角器的,你能介绍一下自己的量角器吗?(看谁是优秀的解说员活动)看能不能让学生通过看书,与小组成员交流,从量角器上面的字开始介绍,把量角器的特点介绍出来。

  (师讲:将圆*均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所对的的角叫做一度,记作1度。通常用1度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生介绍后,师引导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

  ①能从量角器上找到直角吗?(要说出直角的顶点和两边的位置——认识量角器的中心与零刻度线)

  ②你能找到几个直角?(要说出直角两边的刻度,注意区别内圈刻度线与外圈刻度线)

  ③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最小的角吗?(说一说它与直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它是直角的九十分之一,或直角是它的九十倍)

  ④向学生介绍如何规定1度的角(度量角的单位)后,明晰直角是多少度?*角是多少度?

  3、再量∠a和∠b。

  找学生演示量角的过程:学生在演示时,通过学生的操作,初步引导学生理解点对齐,边重合。

  学生动手操作量角,可能出现的错误有:

  1、中心点与顶点没有对齐、

  2、0刻度线没有与一条边对齐

  3、没有分清是读内圈还是读外圈的度数。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指导讲评。(此时,还应该注意:学生易错的题目学生如果不出现,还得以练*的形式让学生做一下)

  讨论交流量角的方法,然后汇报应该量角时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测量往往有误差,所以学生量得的结果很可能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要讨论: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测量得到的都是*似结果,测量的误差也因人而异)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误差?(比如,延长角的两边,使它们超过量角器的半径……)

  巩固练*:

  p28练一练,第3题生独立练*

  第2题引导学生结合三角板来估计角的大小

  总结:我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后汇报。

  课外作业:体会量角的用处 我们要设计滑梯,如何来设计坡度?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第一册第37~38页: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一、设计思想

  1、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方法的培养。通过用小角比较角的大小,逐步引出简易量角器,通过对简易量角器的优化,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量角器的构造过程,理解量角的原理,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分析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2、学*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学*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总结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教材分析

  1、《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角的度量,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而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希望学生能在操作活动中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学生探索活动转变。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角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几何知识创造条件。

  2、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在二年级上册,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在二年级下册,是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角的度量。有了前面两个阶段的学*基础,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因此在认识量角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充分估计学生学*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的空间。本节课我力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重在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简易量角器”测量方法的不足,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创造出量角器并获取角的度量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体验。

  独有的数学体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量角的学*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2、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角的度量的本质是看被测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小角”,促使学生对这两个本质充分而深刻地理解是上好这节课的逻辑基础,因此本节课我精心设计活动,首先“利用大小相同的小角,比较角1、角2这两个角的大小”,明确量角的单位是“单位小角。接着,我设计了一个把单位小角合并成为半圆的过程。一个简易量角器就形成了,明确量角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然后是强化用“简易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最后优化量角器,其中让学生讨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再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总结概括出量角的方法与步骤。

  七、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复*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2、故事引入

  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产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

  的?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

  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

  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

  (2)介绍1°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圆*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角有多大。

  【设计意图】度量需要统一的标准,学生借助三角尺中的同一个角比较角的大小,渗透了度量时标准要统一,唤起了学生度量的经验。借助课件认识1°角,既有助于学生形成1°角的表象,了解角的单位及符号,又有助于学生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为认识量角器做准备。

  2、认识量角器

  (1)谈话:了解了1°角是如何确定的,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2)小组合作: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看一看,再讨论一下这些量角器有什么共同点?汇报交流:谁来介绍一下,你有什么发现?(配合课件演示)学生:半圆形,*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点,两圈刻度,分别从0°到180°,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有两条0°刻度线等。

  (3)操作活动:用两根牙签,在量角器上摆角

  ①摆一个直角。学生试摆后交流方法。(摆角时,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另一条边对准90°刻度线,顶点与中心点重合。)

  ②摆一个60°的角,学生试摆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60份所对的角就是60度。

  ③摆一个120°的角呈现错例,比较辨析。

  【设计意图】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通过动手摆角,初步感悟量角器是角的集合以及用量角器度度量角的一般方法。

  3、用量角器量角──教学例1

  (1)出示例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

  (2)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小组交流量角方法。

  (3)学生展示量角的过程

  (4)尝试归纳量角的一般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一条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反馈:照样子,量出∠2的度数。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5、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量角步骤的归纳与提炼,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辨析中学*新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倾听的*惯。

  (三)巩固深化

  (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教案菁选(扩展8)

——《角的度量》说课稿6篇

  数学蕴含在生活中的每一处,为社会、人类创造丰厚的价值。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创造数学的价值,就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灵活驾驭教材。

  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特色、教学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第二学段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角过程;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大小比较。

  2、数学思考:通过探索理解角,能用量角器画角、交流信息,建立角概念。

  3、解决问题:尝试用量角器量角;体会在讨论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4、情感与态度:知道通过测量、讨论、归纳得出的结论;体验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分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主要包括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空间与图形”包括角的度量*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它们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统计与概率” 主要涉及条形统计图,是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实践与综合应用” 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所交流的内容就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角的度量”这部分知识的学*,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直线和射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认识常见的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画角。

  下面我结合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和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来谈谈第二方面:教材特色。

  教材编写特点:

  特点一:优化大数认识的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提供丰富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是认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册实验教材“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极为丰富。不仅结构合理,而且内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选择突出了数学的文化特色。,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这样的编,学生使能够接受丰富而系统、逻辑较为严密的数概念内容;便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获得新知,形成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特点二: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则计算的知识与能力是小学生学*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分量比较重,但是它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计算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本册实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特点三: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本册实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复*、扩展和提高,其中有些图形,如线段、角、*行四边形等,在第一学段已经学*过。但当时的学*是初步的,属于直观的认识。本册教材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的认识、对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特点四: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册教材是第二学段的开始,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到本册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方法,是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在统计量上进行了分类对比,来表达数据、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认识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教材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特点五: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实验教材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这一数学思想的引入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特点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欲望。

  编写体例:

  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排,以体现数学课程的特点,编写体例是:激发兴趣的主题图(整体感知、提出问题)――促进思考的例题(促进理解、解决问题)――可操作性方法的小结(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多层次的练*(深化理解、拓展应用)――全面的整理和复*(整理巩固、提高升华)

  单元内容结构:

  第二单元的内容有: 认识射线和直线;角的定义;比较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角;认识*角和周角,以及*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

  每一小节又包括其枝干内容。其中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是本单元的学*重点。

  说知识的立体式整合:

  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角的度量。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教学建议:

  1.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把有关角的知识分了三个阶段编排,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前后又有连贯性。教师要树立整体意识和目标意识,从整体着眼把握教学目标,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理顺学科教学总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儿童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数学学*的重要基础。但数学毕竟是抽象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如直线的概念就比较抽象,教学时很难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数学中所说的“点”是没有大小的,“线”是没有粗细的,“面”是没有厚薄的。正因为如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都能促进他们的数学学*。有的`生活经验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如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日常生活中的牛角、羊角,甚至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角”等时常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产生干扰。因此,教学时必须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3.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的学*,学生对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教材中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及量角和画角的步骤等都没有直接给出,并在练*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4.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不单纯是数的计算,形的研究,贯穿始终的恰恰是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抓住有利因素,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如前面提到的“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就可以渗透极限的思想、猜想和验证的方法。

  评价建议:

  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台,利用好这个*台,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发展潜能;能促使师生彼此走进心灵、情感互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评价:

  1、课堂表现

  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学生自学与合作探究过程,这个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觉能力。教学“角的画法” 时,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先自学,再小组合作学*,教师在巡视参与时,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通过手势、眼神、表情和语言等方式适时鼓励。然后结合整体的学*过程从“认真操作,积极讨论,得出结论和大胆汇报”几个方面按A、B、C三个等级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每周统计一次,期末总评。这种形式的呈现既体现了定量的评价,又体现了定性的评价。

  2、知识掌握

  知识只有掌握的扎实,才能应用的准确,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会知识的情况采用了“评比+评语”的方式,从作业和测评两方面进行评价。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和每次测评的结果分优、良、合格三个方面进行评比,同时,站在学生的高度上,写上赏识激励的语言,帮助树立信心。如 “你的角如果能像你的字一样认真漂亮就更好了。”如果有学生对测验的结果觉得不满意,要委婉幽默地鼓励学生重新解答:“试题在向你挑战呢,去战胜它。”学生通过努力做对试题,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以评价,并给出鼓励性评语。这种“推迟评价”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这种“推迟评价”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新的学*动力。

  3、应用能力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学*数学的宗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进行点评,如,借鉴哲理督促聪明却懒惰的学生:“梅花香自苦寒来,你要战胜惰性。”用精妙之语,激励爱钻研的学生:“你肯定还有高招,我为你骄傲”。有效的评价能开启学生心灵,驰骋想象,学生智慧的火花会更加灿烂夺目,进而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说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生活处处皆数学,身边处处是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走入数学课堂,学*数学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效开发校内资源,合理运用校外资源。

  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插图,多媒体教学光盘,网上有助教学的图片、视频,都会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有关小数的知识。

  教学角的度数时,需要学生动手测量,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模拟学具和身边真实物体这两大资源来帮助教学,如:测量书本、文具盒、桌椅、门窗、黑板等;学射线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带着手电筒。学生本身就是一个有利资源,学生的自学、交流的过程又将其生成为学*资源,特别是汇报时的错误信息更要有效利用,它是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答案有利渠道,是有助教学的重要资源。

  数字是跳动的音符,数学是神奇的学科!做为数学教师,当我们把数学教学当做追求,潜心研究时,我们会伴着优美的旋律与孩子们共同享受艺术般的快乐!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角的度量》,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角的度量》是西师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属于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一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几何知识创造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

  综合考虑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制立如下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1度角的认识以及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与操作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教学重、难点确认为:精确度量角的度数。

  二、发挥主导说教法


角的度量教案菁选(扩展9)

——角的度量教案 (菁华6篇)

  教学目标:

  1.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认识量角器。

  2.会使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1.灵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据测量的情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张练*纸,两种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两个角,角一和角二)课前纪翔和李毅画了两个角,让我帮忙比较大小,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帮他俩比较一下,哪一个角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角的度量”。角的度量

  (此处更改为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贴*生活,引出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测量工具的选择

  看到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用什么量?怎么量?……)咱们一个个的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用什么量?”谁来猜猜看?(尺子……)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说的对呢?咱们一起想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测量的知识,能不能有所启发。(课件)线段的测量和面积的测量。大家想想看,用什么来测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线段的长度测量大线段的长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积来测量大图形的面积,应该用小角来测量大角。)

  2.两种量角工具的选择

  (1)用单个小角量角

  用单个小角量一量练*纸一上的角一是几个小角?(先自己量,然后生演示操作,是两个小角。)那么角二是几个小角呢?试着量一量。(学生演示)这次需要四个小角,有没有比较简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来呢?

  (此处,更改为量取四个小角的角,比较麻烦,从而引出半圆量角工具。四个小角的目的让学生知道每个小角的顶点都聚在一个点上,就是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为后续角的度量打下基础。)

  (2)连在一起的角

  我们可以将这些小角连在一起,组成这样一个量角工具(出示半圆)。我们再用这第二种工具来量一量角2是多少个角?(4个小角)用第二种工具来量角3是多少个角?(3个半小角)

  【设计意图:4个小角制造麻烦,促使改进量角工具为半圆量角工具,更为简单快捷。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小角的顶点都在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个半小角制造认识的冲突,促使学生思考改进量角工具的方法。】

  3.改进量角工具

  (1)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改动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们的测量结果精确的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呢?(课件)将每一小角再分成两个小角,数出一共有七个小角。

  (2)给量角工具标上数字

  如果每次都是一个一个的数,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一个一个的数,一眼就能看出这是12呢?

  开始的这条边上应该表上数字几?想想我们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都是从刻度几开始的?

  (3)再测量一个角,但是还是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怎么办呢?(课件)把每个小角*均分成十分,可以得到多少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数出7个、12个角,体会到一个个数比较麻烦,引发出进一步改进量角器的必要。】

  4.简化量角工具

  看看现在的量角工具有什么感受?简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几乎是一样的。

  5.量角器上读角

  (1)认识一度角

  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记作“1°”。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那两个一度角是几度角?三个一度角是几度角?

  (2)认识几度角

  ①认识5度,145度角。②反方向读角,怎么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办法不用计算不用数,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设计意图:认识角的计量单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时引发读角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引出外刻度。】

  6.认识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量角器外圈数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内圈数字叫内刻度。量角器有两个0刻度线,分别对应着内外刻度。所有小角顶点聚集在一起的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学们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师一起说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7.(1)读出下列各角的度数

  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开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内刻度,开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号练*纸上画出下列各角(注意强调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线)90°,180°,120°,60°(强调内外刻度两种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和使用内刻度和外刻度,在会读的基础上正确的画出各个角。】

  (此处增加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纸上画角,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外角,也为量角做好了准备。)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试着量一量3号练*纸上角一的大小。(学生操作演示)强调注意中心点对齐,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看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并读出度数。

  (4)量一量3号练*纸上其余各角的度数。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

  (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计算

  2、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会进行角度的换算是重点

  2、难点:角的表示、角度的换算是难点

  3、关键:学会观察图形是正确表示一个角的关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量角器、时钟、四棱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察时钟、四棱锥

  2、提出问题:

  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棱锥相交的两条棱,都给我们什么样的*面图形的形象?请把它画出来

  学生活动:进行独立思考、画图,然后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一条射线OA绕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得到的*面图形──角

  板书:角

  二、新授

  1、角的概念

  (1)提出问题:

  从上面活动过程中,你能知道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学生回答:两条射线

  (2)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下图)

  2、角的表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7页有关内容,了解角的表示方法

  教师活动:讲解角的不同表示方法,着重讲解一个顶点有多个角的表示方法

  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

  学生活动:请一个学生板书练*,其余学生独立练*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练*情况,给予评价,对多数同学作出肯定评价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8页思考题,进行小组交流,获得问题结论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交流,并用多媒体演示*角、周角的形成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并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答案:分别形成*角、周角

  3、角的度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8页内容,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及度、分、秒的换算

  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上面的填空、

  例: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教师讲解计算过程


角的度量教案菁选(扩展10)

——数学《角的度量》教案范本5份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2.学生经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在一步一步的操作中让学生自主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3.通过判断、比较、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会读量角器的两圈刻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1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

  课前活动:

  游戏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媒体出示一个角,演示角变大、变小。

  2.明确角的大小的'含义。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角的知识。

  二、探索量角工具。

  1.猜一猜: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呢?

  2.验证:(教师出示材料)

  (1)出示一个活动角,用它能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指定一学生上台演示。

  (2)出示一些大小一样的小角,用它们能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3.小组活动:运用这些大小一样的小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交流反馈:

  重点:

  (1)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

  (2)小角比的优点。

  5.导出量角工具:18个小角拼成的半圆工具。

  6.初步量角:

  (1)试一试:解决用18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时注意的问题。

  (2)练一练:用这个半圆工具再量几个角,引出细分,变成180等份。

  三、认识量角器。

  1.优化量角工具。

  (1) 认识1的角。

  师:为了更加精确的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一个小角再*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这样,就把一个半圆*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每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

  (2)认识几度的角。

  2.认识内、外刻度线。

  (1) 出示5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2) 出示12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内圈刻度。

  (3)出示反方向55的角,这个角又是几度呢?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外圈刻度。

  3.出示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四、用量角器量角。

  1.读角的度数专项练*(想想做做4)。

  重点:

  (1)怎样正确读出一个角的度数。

  (2)学生体会应该怎样正确摆量角器。

  2.示范量角(突出量角要点)。

  3.学生独立量角(想想做做1)。

  4.拓展练*: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想想做做3)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了角的什么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21122页,练*二十八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能正确识别直线、线段和射线,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顶点、边和角的大小。

  3、学生可以用画图工具来角。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顶点、边。

  难点:总结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教学设计理念:

  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的生成性,以小组学*的形式,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基础上,师生共同生成新知识。

  五、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三角板一副、小黑板、投影片、活动角。

  学具:学生三角板一副、活动角。

  六、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师: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运用了线。例如:木工师傅、建筑工程师、缝纫工人、我们的课间游戏活动跳皮筋等。在我们以前的学*中已见到过线。现在就请孩子们在纸上画一条线(板书:线)

  生:操作。(期望:学生能够画出:直线、曲线、线段)

  (补救方案一:如果学生都画出直线,教师出示曲线凸现直线的直)

  师:你两(生1画的是直线,生2画的是曲线)画的线有什么区别吗?

  生:(一直,一曲。)(板书:直)

  师:我们把这种线叫做什么?(直线)

  师问生1:你画的这条直线还可以像这样一直画下去吗?(可以)

  师:那么,我们能量出直线的长度吗?(不能)为什么?(没有尽头,无法量)

  师: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直线有什么特点?(无限长、没有端点。完成板书)

  师讲述:我们在画直线时,只画出其中一部分就可以了。(板画: )

  过渡:在实际的生活、学*中,我们很少用无限长的直线,只用其中的一段。展示生3所画的线段(有明显的两个端点)。

  (补救方案二:如果没有学生画出线段,由教师画线段)

  师:这条线与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师讲述:实际上这种线是直线的一段,我们以前把它叫做什么?(线段)在数学中科学的说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板书: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射线

  引言:刚才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直线和线段,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条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新的线。(教师版画: )

  大家看,这条线有什么特点?(直、有一个端点、无限长)(板书:一个端点、无限长)(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无限长,引导学生可否把无端点的一边无限延长?)

  师讲述:这种只有一个端点的线称为射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射线的例子,比如:手电筒发出的光、电灯射出来的光线、太阳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射线。

  师出示小黑板: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哪些是线段?

  引导学生想象: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角做铺垫。

  师:我们已经知道,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看,这里有一个点(投影)我从这个点引出了一条射线,从这一点能不能再引出一条射线?还可以吗?

  让学生想一想:从这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无数条)

  (师演示后只留下两条射线。)

  2、认识角

  师:孩子们,这个图形,我们以前好象见过,叫什么?(角)(板书:角)

  (补救方案三: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出示三角板,让学生指一指三角板的三个角在哪儿,形状是什么样)

  师:请孩子们试着画一个角。再画几个。在小组内交流你自己是怎样画的?

  学生操作后讨论。

  (学生可能说:画两条线。进一步引导:是两条什么线?教师补充是共同用一个端点的两条射线)

  那么我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板书:一点 两条射线)。师生同时画一个角。

  师:根据你们画角的方法,试着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完成板书)

  师:根据你们总结的角的概念,以后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该怎样判断?(看它是不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在定义中的一点、引出两条射线下面加着重号)

  师讲解: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边、边)

  师出示小黑板: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并请学生上台来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过渡:在以后我们研究的图形中往往是很多个角,例如:以前学*的正方形、长方形就有四个角,那么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出示小黑板。

  师讲解:角通常用符号 来表示。(板书)读作角。(生读)角的符号和以前学过的小于符号 < 有一点像,但不完全一样,角的符号第二笔是*的,以后在书写时要注意。(学生练*)角多了,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可以给它编上号,在角的符号内写1、2、3、4,分别记作23 4

  3、角的大小比较

  师:出示活动角

  我这里有两根硬纸条,现在并拢在一起,大家看,我把两根硬纸条怎样了?

  师把=根硬纸条**。(生可能说分开、张开、**、撑开等)

  师:看起来,同学们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们就说成这两根硬纸条是**了。

  师讲述:现在把两根硬纸条看作是角的两条边, 1两条边是这样**的, 3两条边呢?(**的比 1大) , 2两条边呢?(**的比 3小)

  教师利用活动角的投影片演示,使学生知道角的两条边**得大,角就大;**得小,角就小。出现在投影片上。

  师问:看起来,角的大小跟角的什么有关系?(两条边**的程度)

  师出示小黑板:下面的角谁比谁大?(属于直观的判断)

  在投影片上比较,着重比较的过程。

  (三)巩固扩展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随意的比较角的大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比较的是哪两个角?结果是怎样的?是怎样比较的?

  生操作后回报。

  师引导:两重合一观察。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研讨了些什么问题呢?(完成板书课题:直线 射线 线段和角)你能用吗?试试看。

  (五)布置作业

  书上第126页练*二十八第1、2、3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今天有两位数学王国的成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是∠1和∠2,它们两个都认为自己比对方大,现在请同学们当小法官,用以前我们学过的知识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很明显谁大一些,但是∠2还是不服气,它想知道∠1到底比自己大多少,你有办法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产生量角的需要。

  二、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并能在量角器上找到大小不同的角

  1.角的度量单位

  师:你们以前测量过什么?

  生:测量(物体长度、面积、质量)时用到了哪些(长度、面积、质量)单位?

  师:同样的,测量角的大小也有统一的单位——“度”,度还有另一种写法等会我们来学。

  2.了解量角器的构造

  师:刚才你们说测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

  生:线(这些线在数学里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刻度线)、数、角

  师:认真观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和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观察再小组讨论。

  师引导孩子知道内圈刻度、外圈刻度、0度刻度

  3.在量角器上找角

  师:我们能在这个量角器上找到角吗?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孩子们角的顶点所在的位置也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师:这个角有多大?为什么?

  ①认识1°角

  师:费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这是多少度呢?

  师:1°我们也可以这样写。

  师:在量角器上还能找到其他的1°角吗?

  师:想想在这个量角器里有多少个这样的1°的角?

  师:跟着课件我们一起数数。

  师:原来并不是刻度指向90,它才是90°的,而是因为它里边包含了90个1°,它才是90°的。

  ②找角

  师:你们能画画90°的角吗?

  师:在量角器图片上画出50°角。

  师:这个角的度数要从哪边数起?

  师:0度刻度线是表示起点的,我们一起读读。

  师:费老师班上有一个孩子是这样画的,他说这是50°角,可是角的一条边明明指着130°呀,怎么说是50°呢?

  预设130°、50°

  (180°-130°=50°,有50个1°,这个角比直角小,所以它一定小于90°)

  师:现在角的一条边是与外圈零度刻度线重合的,从这边开始数,0度,10度……到这是50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