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首页 / 文库 / | 2023-03-13 00:00:00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页练*十5~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应用题。(板书课题:练*十(2))

  二、综合练*。

  1、练*乘法计算:

  (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

  2、练*应用题。

  (1)练*十5。

  A、出示第5题图,数一数搭这样一个长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6)

  B、搭5个这样的长方体,是几个几?求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怎样算?

  C、学生列式计算,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十6。

  A、出示第6题,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B、学生独立在练*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C、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3)练*十7。

  A、出示第7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辆小汽车可以坐5人,一辆面包车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4倍,求一辆面包车坐多少人?)

  B、面包车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4倍,是几个几人,求一辆面包车坐多少人用什么方法算?

  C、独立在练*本上完成,订正时指名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4)练*十8。

  A、出示第8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共有几个问题,哪3个?

  B、不计算你怎么知道小军和小红、小明谁用的钱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军用的钱是小明的3倍,是3个5元;小红用的钱是小明的2倍,是2个5元;小明是1个5元;3个5元最多,所以小军用的钱最多。)

  C、学生独立求出小军、小红各用多少元?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5)练*十9。

  A、出示第9题,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

  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5个5朵,5个5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三、作业:

  1、不计算,在○填上>、<、或=。

  2、应用题。

  (1)做一套校服用2米步,做2套校服,一共用布多少米?

  (2)做一套校服用2米布,做另一套校服用了3米布,一共用布多少米?

  (3)小明做了3颗五角星,小新做的是小明的6倍,小刚做的是小明的4倍,他们谁做得多些?小新和小刚各做了多少颗?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数学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例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开火车练*口算):

  12-5=11-8=8+3=18-9=

  13-7=11-3=18-9=11-9=

  15-8=11-7=8+7=16-8=

  15-6=17-8=16-7=17-9=

  14-6=9+5=13-4=12-6=

  13-6=9+9=11-2=16-9=

  12-7=6+8=15-9=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本上。

  三、练*: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8+6=14(个)16-9=7(人)

  数学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例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开火车练*口算):

  12-5=11-8=8+3=18-9=

  13-7=11-3=18-9=11-9=

  15-8=11-7=8+7=16-8=

  15-6=17-8=16-7=17-9=

  14-6=9+5=13-4=12-6=

  13-6=9+9=11-2=16-9=

  12-7=6+8=15-9=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本上。

  三、练*: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8+6=14(个)16-9=7(人)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含义,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2、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认真审题的学**惯。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

  例11(3)汽车图,师生准备算盘。

  教学过程:

  一、复*

  1、读出下面的数,说说各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它们各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在369 1438 3740 6900

  2、在○里填上"〈 "或"〉"。

  61○56 45○47 100○98等

  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并分别提问:你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评析: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是本节课新知识的重点,教师运用复*帮助学生唤起对原有知识的回忆,为学生学*新知作了衔接和孕伏。]

  二、新课

  1、导人新课,揭示课题,交待目标。

  师:我们已经会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那么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呢?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师:本节课的学*要求是: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教学例11、

  (1)教学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①比较1230和965的大小。

  师问:1230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比一千大。还是比一千小?在算盘上拨出来。965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够不够一千?在算盘上拨出来。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123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超过一千;而965是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这个数不够一千。那么1230与965哪个数大?

  板书:1230 〉965。

  ②反馈练*:999○1000 836○99 1015○989

  师提问,学生思考后回答: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什么?怎样确定谁大谁小?

  小结: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评析:教师应用学生已有"百以内数大小的比较"。以及"万以内数的数位排列顺序"等知识,把它作为上位知识,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着力点总是放在引导学生应用前边已学过的知识去探索新知,通过提问、启发、点拔的方法,诱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为学生的主动学*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感知到数位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丰富了原认知。]

  (2)教学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①比较5640和8790的大小。

  让学生读题,然后在算盘上拨出5640和8790

  师问:这两个数都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几?5640最高位是几千?8790呢?

  启发学生思考:5个千与8个千哪个小?

  板书:5640〈 8790

  ②反馈练*:4005○3989 5798○6010

  让学生说一说,位数相同的数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小结:位数相同的数,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数大;反之,则小。

  ③出示例11(3)的汽车图片。师述:在全县开展的"万人签名"植树活动中,滨工饮料厂的叔叔阿姨们为了慰劳同学们,高高兴兴的运来了许多汽水。看!运汽水的车来了。(师出示图片)师问:谁来说说左边的一辆车运了多少瓶?(3854瓶),右边的.一辆车运了多少瓶?(3529瓶),哪辆车运的汽水多?3854和3529都是四位数,最高位也相同,该怎样比?

  师:根据已掌握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请填写在书上。

  ④反馈练*:6809○6810 3059○3057

  师问:位数相同的数,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再怎么比?

  小结: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从高位起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数的大小为止。

  [评析:学生在学*活动中,对某一问题总是在积极思考而又没搞通,或已经有所思考但尚未成熟,处于欲言而无法表达的心理状态中,教师就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和时机,启发、提问,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它使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意志上予以高度专注,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掌握,从而构建了新的知识结构。]

  三、巩固练*

  做练*九第1—5题。

  第1题

  师问:有几组数?哪些组位数相同?哪些组位数相同?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让学生独立练*。

  第2题:

  指名学生读题。

  师问:(1)小题这4个数中,最小的数是多少?最大的数是多少?剩下的两个数941和914哪个小?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吗?

  师问:(2)小题这4个数都是几位数?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然后让学生说出排列的结果,集体评讲。

  第3题:

  先让学生读出各数。

  师问:这些数的位数相同吗?哪个数的数位最少,怎样找出最大的数?让学生练*后说一说。

  第四题:

  师问:最大的三位数是几?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四位数是几,最小的四位数是几?

  让学生在算盘上拨出来,教师课堂巡视了解情况。

  第5题:

  让学生独立练*,指名2人上黑板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评析:教师对练*九第1—4题都作了提示,学生不但解题的目的明确,还便于学生主动探求新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怎样去思考解答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问: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师问:在比较数的大小的时候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师述:今天学*比较数的大小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其方法是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二是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其方法是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从高位起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数的大小为止。

  这节课大家都学得很好,希望继续努力。

  [总评:比较数的大小,首先看它们各是几位数,然后接着数位的排列顺序,依次进行比较,确定谁大谁小。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地抓住这一"课眼",使教学从一个较高的层次审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使全课的各个环节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正所谓"契领而顿,百皱皆顺"。由于教师的教学抓住了"课眼",也为学生创造这样一个契机,即把认知上遇到的矛盾、困惑、内化为学生探求新知的迫切需要,唤起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强烈愿望。所以,这样的课总是耐听、耐品、有韵味。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用权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括号所表示的意义、会读有未知加数的算式,能正确填写未知加数、

  2、引导学生经历填未知数的过程,感悟填未知数的逆向思维方法,同时,在解决填未知加数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算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填写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有未知加数的加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本环节检验学生10以内加减法掌握情况,为填未知加数做铺垫,也能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调整课堂预设。)

  2、说出下列各数的组成、

  (从这一题的练*中,初步为填未知数的.方法奠定思维策略基础。)

  3.猜一猜

  苹果树上结了10个苹果,我用纸盖住了一部分,请你们猜一猜,我用纸盖住了几个苹果?(课件演示6个)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可能答出:4和6组成10;10可以分成4和6;4加6等于10;10减4等于6;根据苹果树的样子推测大概是6个苹果)

  【设计意图:学生会利用学过的知识猜出答案,这里不知道盖住了几个,与本节课未知数一词的教学埋下伏笔,让未知数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体系中。】

  师:你们都很聪明,能用学过的知识猜对用纸盖住的苹果的个数。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出示图片:

  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个性设计:

  猜牌游戏:

  1、(师出示两张扑克牌的背面):我这儿有两张扑克牌,你能猜出他们是几吗?你怎么猜的?(生胡乱猜4、5后)你有什么依据吗?

  2、看来,刚才大家都是瞎蒙的,现在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条件,这两张牌合起来是9,猜猜,他们可能是几和几?(1和8、2和7、3和6、4和5板书在一角)

  3、刚才我们想出这几种可能,现在我告诉大家,这其中一张是7,你能知道另一张是几了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圆珠笔图

  教师指图提问:

  (1)盒子里装的是什么?(钢笔)

  (2)看一看盒子里一共能放几支?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数盒子里的空格)

  (3)盒子里已经放了几支?(7支)

  再放几支就能把盒装满了?也就是7支再添几支就是10支了?

  师:盒里放了7支钢笔是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板书:7)还要放几支,也就是7支再添几支?(板书:+)题目中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就把它叫做未知数,(板书:未知数)未知数在算式中用括号表示、左边写半个圆“(”右边也写半个圆“)”,这就是括号,请你们在桌上用手指写一写、

  已经放了的7支和还需要放的几支合起来是10支,所以加法算式应写成:、这个算式读作:7加几等于10、(学生齐读)

  ①师:还想再猜吗?(出示圆珠笔图),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

  ②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7+()=10

  今天我们就来学*填未知数、(把课题补充完整)也就是填写加法算式中()里的数、

  没有图怎么想?(想:7和几组成10、10减7等于几……)7表示什么?括号里的3呢?10呢?

  2、教学旗子图、

  ①有一位叫小红的小朋友现在想考考大家(出示小旗图),谁会读小红提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已经画了6面小旗了,再画几面就是8面了。)

  ②你能解决小红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请你在练*纸上画一画,再把小括号里的数填上。

  ③先同桌交流,再全班展示: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小朋友们很快就能填出小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5()+6=10

  独立填好后,说说你的想法。

  做一做2

  先出示第一行的点子图和算式5+()=8,师:请小朋友把点子图和算式合起来看看,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应该再画几个点子,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完成第二行和第三行,其中第二行改为()+2=7

  3、填算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独立完成后校对。

  2+()=8()+6=9()+1=7

  1+()=9()+5=72+()=8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逐渐脱离实物,把直观感知提升为数的抽象思维。】

  ●课间游戏:

  刚才我们表现得都很好,小朋友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填小括号里的数,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拍手游戏吧!

  拍手游戏: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老师拍:我们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1

  左图不变,右图实物图及算式改为()+5=9。先观察,再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说一说想的过程。

  2、画一画,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口答、

  老师分别出示卡片,学生口头回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5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5+9= 6+8= 7+7= 8+6=

  2.( )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

  5+( )=11 4+( )=12 5+( )=14

  4+( )=11 2+( )=11 3+( )=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 11-2=9

  12-3=9 12-2=10

  13-3=10

  3.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想十几的组成;

  想:11-5=6→11-6=5 ……

  11-4=7→11-7=4 ……

  11-3=8→11-8=3 ……

  11-2=9→11-9=2 ……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

  1.“做一做”第1题【继续演示课件“”】,投影出示,启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

  2.“做一做”第2题【继续演示课件“”】,口算,竞赛.

  3.练*五第3题【继续演示课件“”】,分级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

  布置作业

  练*五第4、5题(图片“练*四”、“练*五”).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自己身上的左右位置。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知道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辨析,实践活动,能说出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4、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小朋友们放松一下,请大家听一段音乐。

  师:刚才我们跳舞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方位词,小朋友听出来了么?(左和右)

  师:对!今天我们将学*有关左与右的知识。

  出示课题:左和右(注意左、右的写法)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这个小朋友在吃饭,你们能告诉老师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拿调羹的是右手,拿碗的是左手)。

  师:你们*时*惯用哪只手拿调羹的?请举起这只手。(学生举手)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人和你们一样*惯用这只手拿调羹,我们就称这只手为右手(贴上粘纸“右”)。所以和右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右边,这只脚就是右脚。

  师:这只手是右手,那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贴上粘纸“左”)。所以和左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左边,这只脚就是左脚。

  师:我们现在能分清楚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左与右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师: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会区分左右了,接着老师请小朋友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是:听口令做动作。

  左拍拍、又拍拍,

  向左看、向右看,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双手举起来,耶。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老师这里有些图片。图片上面是我们小朋友身上的某些部分,你知道它们是左边还是右边吗?

  小结:将自身的位置调整到与照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断。

  2、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以自我为参照中心左与右的位置关系。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来了很多老师,他们对你们不是很熟悉,你们能帮陈老师介绍一下自己的同学吗?不过在介绍之前老师也对小朋友们提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要告诉我: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学生介绍)

  师:(请一名学生的左边同学站起来)

  3、认识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与右

  (1)、出示P47的题1

  师:小朋友们介绍得真不错,你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现在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板书)

  (2)、出示P47的`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请个别同学回答。

  (4)、出示P47的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左与右”,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比如上课时,我们举右手;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走。如今世博会就要在上海举行了,我们要遵守世博礼仪,其中有一条就规定,乘坐自动扶梯时,要左行右立。只有遵守世博礼仪,我们才是讲文明的小公民。

  三、通过游戏,巩固新知

  1、说一说。

  师:小丁丁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来到了文具柜台。呵!那么多玩具,挑选什么呢?妈妈规定只能买一样,并且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的左、右邻居各是谁。小朋友,如果你是小丁丁胖,你会怎么说呢?其他小朋友能根据他的说法,猜出他想买的是什么吗?

  2、摆一摆。

  (1)师: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摆在文具盒的右边,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把橡皮摆在学具盒的左边。

  (2)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跳一跳

  出示:《分清左右》: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左手跳舞,右手跳舞,左手、右手分得清楚。

  板书:左与右

  过马路,要安全,

  先看左,再看右。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数一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重点:

  了解学校生活

  难点:

  数数活动

  教学准备:

  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你们会从1数到10吗?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看图数数。

  二、激发兴趣。

  1、出示教科书2-3页彩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用数字几表示。

  (2)生答有一面**,一位老师可以用数字“1”表示。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4、数教室里的实物。这幅图上有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四、请用火柴棒从1摆到10。

  五、作业:开心数数

  六、板书:数一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 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闯迷宫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 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二、说组成,得门票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哈哈,原来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在这里呢。(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沓类似门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说对一个关于数字的组成,就可以得到门票。有信心吗?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三、验门票,进乐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四、排排坐,选队员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朋友吗?今天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看看动物朋友。

  (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森林里可真热闹!你们知道今天是谁的生日吗?

  生:是大象过生日。

  师:让我们齐唱一首《生日歌》,祝大象爷爷生日快乐!

  生:(唱歌,有的还站起来表演动作)

  师:我代表大象爷爷谢谢大家的祝福!

  二、主动探索,经历过程

  1、统计客人情况。

  师:你从图上看到了些什么?

  生1:大象家来了很多客人。

  生2:我看到小狗、小猪和小猴都来了。

  生3:我看到两棵大树,有4只小猴子爬在树上。

  生4:我看到有一只小狗在妈妈袋袋里。

  生5:我看到有的动物手里还拿着鲜花。

  ……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从图上看,大象家来的客人比较多,排列得有些乱,不容易一下子看出来各有多少。你能想个好办法让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它们各有几个吗?

  生:我们让小狗家站在一起,让小猴家站在一起,让小猪家站在一起。

  师:这个办法好!我们先来把客人分一分类。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这些小客人的头像,我们来给它们排一排队。

  (请六个学生上台自由组成二人小组合作排小动物。一个人指着图上的一只动物,另一个人就拿一个它的头像贴在黑板上。)(老师提供的动物头像是有多余的,供学生选择。)

  生排列的结果如下:

  狗狗狗狗

  猴猴猴猴猴

  猪猪猪

  师:三种小动物的队伍都已经排好了,谁来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几只。

  生:小狗有4只,小猴有5只,小猪由只。

  师:(根据学生数的结果板书:)

  ( 4 )只 狗狗狗狗

  ( 5 )只 猴猴猴猴猴

  ( 3 )只 猪猪猪

  师:看着这张图,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小猴家来了最多。

  生2:我知道小猪家来的最少。

  生3:我知道大象家一共来客人12个。

  生4:我还知道小猴比小狗多1只。

  生5:小猴比小猪多2只。

  ……

  师:象刚才这样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统计。

  通过刚才的统计我们比较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

  (板书课题:统计,并注上拼音)

  2、统计鲜花情况。

  师:在这张图上,我们还能统计什么?

  生1:可以统计大象收到的鲜花。

  生2:可以统计动物们穿衣服的情况。

  生3:可以统计哪些动物在树上,哪些在树下。

  生4:还可以统计哪些动物在大象的`左边,哪些在右边。

  ……

  师: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大象收到鲜花的情况。

  生:(小组活动: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张作业纸,一个1号信封,里面放着大象收到的五种颜色的鲜花。请小组合作,先按照颜色分一分类,再把同一种颜色的花排一排,贴在虚线方框内,最后数一数各有几朵,填在括号里。)

  师:(巡视指导,把各组的作业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的作业)

  学生作业中有的小组把花横着排列,有的小组竖着排列,还有一个小组是斜着排列的(见下一页),老师也肯定了他们独特的排列方法。

  师:经过这样的统计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大象收到黄花3朵,红花5朵,绿花4朵,紫花2朵。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生1:大象收到的哪种颜色的花最多?哪种最少?

  生2:大象一共收到多少朵鲜花?

  生3:红花比黄花多几朵?

  生4:紫花比绿花少几朵?

  生5:大象最喜欢哪种颜色的鲜花?

  ……

  紫 黄 绿 红

  紫 黄 绿 红 a

  黄 绿 红 a a

  绿 红 a a a

  红 a a a a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找座位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能按照某一标准给物体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具学具:

  课件,水果类、饮料类、文具类商品若干,各种形状学具若干。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森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吧。

  课件一:(动画)森林里,动物们纷纷到兔宝宝超市购物,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兔宝宝东找找西找找,忙得满头大汗。

  师: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兔宝宝说啊?

  生:兔宝宝,你的货物摆得太乱了,如果你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就不会那么忙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兔宝宝一定会感谢你们的。

  二、初次体验按指定标准分类

  师:小朋友们手上都有一件东西,有三个组桌上放了提示牌,请你们根据每组桌上的提示牌找准自己的位子。所带东西不属于这三类的小朋友,坐到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比一比,看谁找得准。(生活动)

  师:有提示牌小组的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如果有没坐对位子的,帮他找一找位子。没有提示牌的小组就商量着根据你们的东西,给小组起个名字。

  师:哪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都有些什么?

  (生依次回答,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最后说)

  师:像我们这样按一定的要求把大家分组就是分类。(揭题)

  三、分组探究: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师: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小组的这些东西还能再分类吗?请每个组的组长带大家一起先讨论可以把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分类方法),再分别放在篮子里(动手操作)。

  (生活动)

  四、汇报分类情况,交流评价

  师:我们来参观一下各小组分类的情况。请各小组的代表给大家介绍你们是怎么分的,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也可以给他们提提建议。

  小结:同学们都按不同的标准把组内的东西分得很好,有的按品种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还说出了不同的意见,个个都很能干。

  五、知识的运用

  1.师:你能按要求给下面的东西分类吗?

  (课件出示书上题目)

  2.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家里的东西是分类放的,鞋子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生:一家人一家人在一起。

  师:大家说得真好,只要大家*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好多数学知识。

  六、拓展运用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课件三:大森林里许多动物依次出现,定格为一幅画面。(花、树、草、大象、熊猫、老虎、狮子、猫、狗、松鼠、鸡、鸭、马、猴子、青蛙、鱼、燕子、鸽子等)

  师:你们能把画面中所有的东西分类吗?小组商量后说一说。

  七、结束全课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多知识,我们的森林旅行也要结束了。我想分别请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当司机,开车送大家回家好吗?

  师:你们商量一下,对乘客分别有什么要求?

  男生:男同学坐我的车,穿校服的坐左边,没穿校服的坐右边。大家要守秩序。

  女生:女同学坐我的车,矮的'坐前面,高的坐后面。

  师:小朋友们要按司机的要求上车,千万别上错车哟。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数学一年级: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数,二只二只地数,五只五只地数,十只十只地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到底谁说得最接*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1)刚才我们用了数一数、估一估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吗?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鹅,你能用小棒摆出100只企鹅来吗?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1)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你能否拨出50、70、100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

  自主练*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2—6

  [教学过程]

  1、自主练*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你能试着连一连吗?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4、自主练*5:估一估,说一说

  2008年青岛作为奥运会的一个比赛场所,将进行帆船的比赛,现在就有许多的选手来到这里参加训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训练的情况。啊!这么多的帆船,大约有多少条呢?谁能估一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自主练*6:小游戏

  (1)找一名同学一起做示范。

  (2)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活动一:认识我的前后

  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今天有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谁愿意向老师们介绍一下自己,你愿意在介绍你自己的同时,把你的前面、后面同学也一起介绍一下吗?

  2、我也想介绍一下我的前后。我的前面是一(三)班43个可爱的同学,我的后面是黑板。今天在这里我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前后(板书)

  3、写完“前后”这两个字,我发现刚才好像向大家介绍错了。我前面是黑板,我的后面才是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

  4、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5、他说的对吗?那什么是前?什么是后?

  师:我现在明白前后与我站的方向有关。我面向着你们站,我的前面就是同学;我的背对着的方向是我的后面就是黑板。

  6、你们的前后是什么呢?

  全体起立,面向老师,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面向听课老师,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同桌互相说一说:如果面向窗户,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再想像一下,如果面向走廊,你的前面是谁?后面又是谁?

  要求:同桌合作,一人说,一人仔细听,听的小朋友就是小评委,听伙伴说完后还要评一评。

  活动二:排队买票

  过程:在情境活动在中体验前后

  1、上课前,笑笑向我透露一个消息,说今天动物园举行一场森林运动会,她作为一个记者要去现场做采访报道。现在她正在排队买票呢。(电脑出示)

  2、笑笑排到哪儿?你怎么知道的?她前面有几个人?她后面有几个人?

  3、从前面数或从后面数,你能说一说你在组里的位置吗?(同桌互说)

  4、请每组的最后一名同学站在最前面来,再观察一下,你的位置变了没有?两人说一说。你的同桌说的对吗?在说的时候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活动三:按要求做动作

  1、那我们也要进场了,为了方便老师给每一位小朋友编号,按顺序第一排1号,第二排2号依此类推。

  2、教师讲解规则教师要哪些人起立,那些人要迅速起立,做得又好又快的可得到红花。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游戏的要求有哪些?生复述。

  师:—同学小耳朵灵

  3、活动开始:①2号前面的同学请起立。②5号后面的同学拍拍手。③3号前面的同学请起立。④1号后面的同学跺跺脚。⑤2号后面4号前下、面的.同学请起立。3号后面6号前面的同学请起立。⑦6号前面的同学请起立。

  活动四:百米赛跑

  过程:在情境中理解前后变化的相对性。

  1、同学们,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预测谁得冠军。nhb

  2、比赛开始,跑了一会,情况怎么样?你看到了什么?两人说一说。

  3、学生反馈,谁跑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谁跑在最后呢?谁在它的前面?你还能提一些数学问题吗?

  4、如果跑步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你想一想,猜一猜。马上要到终点,现在你又看到什么?谁能说一说现在每只动物的位置?四人一组,说一说每只动物现在的位置。

  活动五:卡丁车赛

  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探索前后位置与顺序。

  1、紧张的百米赛跑刚刚结束,更加激烈刺激的卡丁车大赛就要开始了。笑笑赶快来到卡丁车赛场准备进行现场报道。忽然信号不好,没有画面了。真遗憾,我们没办法看到比赛。比赛的情况怎么样,我们也不知道。没关系,笑笑用手机给我们发来了这样一个信息,小朋友听仔细:2号车排在最前面,1号车在4号车和3号车的后面,3号车的前面是4号车。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用手中卡丁车图片摆出比赛的画面吗?

  3、四人一组摆图片(其中一组在黑板摆)

  4、反馈交流

  5、回答几个问题:1号车是第XXX名,4号车在XXX号车的后面,在XXX号车的前面。

  6、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活动六:机动(数车的辆数,动画出现)

  活动总结:

  1、这堂课我们学*了什么数学本领?

  2、现在应用我们所学“前后”的知识,来做一个游戏。

  (1)我的前面是你,你的前面也是我;

  (2)我的后面是你,你的后面也是我;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材分析: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也是学生学*本册的重难点之一。它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应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解答求另一个加数以及相差数的应用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初步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是l,从而加深对分数的知识.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复*旧知.

  (1)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投影)

  问: 是几个 ? 是几个 ? 是几个 ?

  (2)填空

  是4个 是 是个 是个 .

  (3)口算并说明计算理由.

  30+280 56+6 139+20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新授.

  这样的分数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简单的分数加法.

  (板书:简单的`分数加法)

  2.教学例1.【演示课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出示例1

  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 ,做小旗用去 ,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道题应该怎样想呢?(演示动画分数加法例1)

  是2个 , 是1个 ,2个 加上1个 是3个 ,就是 .因此

  (板书: )

  (3)计算并说出思考过程

  3.教学例2.【演示课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演示动画分数加法例2)

  提问:怎样列式?

  (板书: )

  思考: 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师出示图片,板书

  (3)再让学生说 的思考过程.

  4.练*.

  (1)口答:

  (2)计算并说思考过程.

  提问:1用分数怎样表示?(可表示为 、 、 、 )

  小结: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写成分子、分母相同的任意分数.

  三、随堂练*.

  1.填空

  (l)2个 加上3个 ,是5个 ;就是

  (2)3个 加上4个 ,是个 ,就是

  (3)2个 加上7个 是个 ,就是.

  2.判断正误,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

  4.一块皮子,做皮包用去这块皮子的 ,做皮鞋用去这块皮子的 ,一共用去这块皮子的几分之几?(列式计算,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同分母分数加法,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五、课后作业 .

  1. + + + +

  + + + +

  2. + + + +

  3.讲桌宽 米,长比宽多 米.讲桌长多少米?

  4.一块布,做衣服用去了这块布的 ,做床单用去这块布的 .一共用去这块布的几分之几?

  六、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一、联系生活、复*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1)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含义,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2、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认真审题的学**惯。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

  例11(3)汽车图,师生准备算盘。

  教学过程:

  一、复*

  1、读出下面的数,说说各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它们各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在369 1438 3740 6900

  2、在○里填上"〈 "或"〉"。

  61○56 45○47 100○98等

  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并分别提问:你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评析: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是本节课新知识的重点,教师运用复*帮助学生唤起对原有知识的回忆,为学生学*新知作了衔接和孕伏。]

  二、新课

  1、导人新课,揭示课题,交待目标。

  师:我们已经会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那么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呢?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师:本节课的学*要求是: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教学例11、

  (1)教学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①比较1230和965的大小。

  师问:1230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比一千大。还是比一千小?在算盘上拨出来。965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够不够一千?在算盘上拨出来。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123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超过一千;而965是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这个数不够一千。那么1230与965哪个数大?

  板书:1230 〉965。

  ②反馈练*:999○1000 836○99 1015○989

  师提问,学生思考后回答: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什么?怎样确定谁大谁小?

  小结: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评析:教师应用学生已有"百以内数大小的比较"。以及"万以内数的数位排列顺序"等知识,把它作为上位知识,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着力点总是放在引导学生应用前边已学过的知识去探索新知,通过提问、启发、点拔的方法,诱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为学生的主动学*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感知到数位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丰富了原认知。]

  (2)教学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①比较5640和8790的大小。

  让学生读题,然后在算盘上拨出5640和8790

  师问:这两个数都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几?5640最高位是几千?8790呢?

  启发学生思考:5个千与8个千哪个小?

  板书:5640〈 8790

  ②反馈练*:4005○3989 5798○6010

  让学生说一说,位数相同的数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小结:位数相同的数,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数大;反之,则小。

  ③出示例11(3)的汽车图片。师述:在全县开展的"万人签名"植树活动中,滨工饮料厂的叔叔阿姨们为了慰劳同学们,高高兴兴的运来了许多汽水。看!运汽水的车来了。(师出示图片)师问:谁来说说左边的'一辆车运了多少瓶?(3854瓶),右边的一辆车运了多少瓶?(3529瓶),哪辆车运的汽水多?3854和3529都是四位数,最高位也相同,该怎样比?

  师:根据已掌握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请填写在书上。

  ④反馈练*:6809○6810 3059○3057

  师问:位数相同的数,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再怎么比?

  小结: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从高位起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数的大小为止。

  [评析:学生在学*活动中,对某一问题总是在积极思考而又没搞通,或已经有所思考但尚未成熟,处于欲言而无法表达的心理状态中,教师就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和时机,启发、提问,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它使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意志上予以高度专注,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掌握,从而构建了新的知识结构。]

  三、巩固练*

  做练*九第1—5题。

  第1题

  师问:有几组数?哪些组位数相同?哪些组位数相同?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让学生独立练*。

  第2题:

  指名学生读题。

  师问:(1)小题这4个数中,最小的数是多少?最大的数是多少?剩下的两个数941和914哪个小?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吗?

  师问:(2)小题这4个数都是几位数?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然后让学生说出排列的结果,集体评讲。

  第3题:

  先让学生读出各数。

  师问:这些数的位数相同吗?哪个数的数位最少,怎样找出最大的数?让学生练*后说一说。

  第四题:

  师问:最大的三位数是几?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四位数是几,最小的四位数是几?

  让学生在算盘上拨出来,教师课堂巡视了解情况。

  第5题:

  让学生独立练*,指名2人上黑板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评析:教师对练*九第1—4题都作了提示,学生不但解题的目的明确,还便于学生主动探求新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怎样去思考解答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问: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师问:在比较数的大小的时候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师述:今天学*比较数的大小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其方法是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二是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其方法是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从高位起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数的大小为止。

  这节课大家都学得很好,希望继续努力。

  [总评:比较数的大小,首先看它们各是几位数,然后接着数位的排列顺序,依次进行比较,确定谁大谁小。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地抓住这一"课眼",使教学从一个较高的层次审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使全课的各个环节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正所谓"契领而顿,百皱皆顺"。由于教师的教学抓住了"课眼",也为学生创造这样一个契机,即把认知上遇到的矛盾、困惑、内化为学生探求新知的迫切需要,唤起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强烈愿望。所以,这样的课总是耐听、耐品、有韵味。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究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难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数学城堡可美丽了(屏幕显示),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题呢,你们想进去看看吗?不过想要进入数学城堡,必须闯过三关,大家有信心吗?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第一关。

  出示准备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蓝水,一杯红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杯水,然后用“……比……多得多”或“……比……多一些”说一句话。教师巡视指导。谁来按老师的要求说一说?反过来还可以怎样说?

  2、第二关。

  ①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养殖场里都养了些什么呀?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告诉你的同桌。

  ②合作交流,汇报成果。

  谁先来把他们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交流?其他同学注意听,别的同学说完之后可以进行补充。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发现:n养殖场有92只鸭子,22只鹅,还有100只鸡。养殖场鸡最多,有100只。鹅最少,有22只。鸭子有92只,比鸡少,比鹅多。鸡比鸭多一些,鸭比鸡少一些。鸡比鹅多得多,鹅比鸡少得多。

  比较两个数的关系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等来描述。

  3、第三关。

  (猜一猜:根据描述来猜一猜兔子的只数)18,26,90,97这四个数中,有一个是兔子的只数,猜一猜。兔子的只数比18多得多。

  想一想,你猜出了吗?是多少?

  【巩固练*】

  出示课本第31页第1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评价。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得愉快吗?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书哦你这节课的收获吧!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体正确地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理解5以内数的具体含义,知道5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5以内各数。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1—5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写1—5各数。

  教学关键:由于学生刚刚入学,所以教师的组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准备: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活动课,**等图片,点子图,田字格。

  学生:5根小棒或小正方体块。

  过程设计:

  活动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昨天参观活动课时,我们看到了大哥哥、大姐姐们在科技小组活动的情况,想不想知道朝阳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小组的情况呢?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刚刚入学,对科技小组的活动还不够了解。通过课前的参观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本节内容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活动二:教学1—5各数的意义。

  1、同学们在做什么?(指导学生有序进行观察)

  小女孩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有几辆?”谁来告诉她?

  谁能试着提出类似的问题?

  谁能帮他解决?你是怎么知道的?注意对数数方法的指导。

  按顺序板贴:火箭、**、汽车、机器人和飞机图。

  2、小结:一辆**我们可以画一个点子,用数字1表示;两支火箭画几个点子,用数字几表示?等等。(板书)

  3、拓展:我们身边或生活中数量是1—5的物体有许多,谁能用上1—5中任意一个数字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刚刚入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差,教师通过让学生提类似的问题,有效地进行引领。另外,注意组织学生交流数数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通过小结,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活动三:1—5各数的书写

  1、刚才老师写的.数字漂亮吗?你想不想写写看?

  教师在田字格中边示范边讲解1—5各数的写法,重点说明从哪里起笔,在哪里拐弯,在哪里停笔及在方格中的布局。(有条件的可以利用课件动态演示讲解,提高学生书写的积极性)

  2、学生练*。

  3、师生评价同学书写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书写。

  [设计意图: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在学生练*写数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不但可以让学生对于数字的书写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而且从中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

  活动四:1—5各数的组成

  1、同学们愿意做分小棒的游戏吗?把4根小棒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自己分分看,看谁能想出不同的分法?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师条理地进行板书。

  3、教学2、3、5的'组成时,师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想,有困难的可以摆小棒。

  4、对口令游戏:

  (老师演示:某某同学我问你,5可以分成1和几?

  或:5可以分成几和3?或:2和3组成几?)

  同桌游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操作得出1—5各数的组成后,熟练识记也很重要。这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玩对口令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

  活动五:自主练*

  第1题:图上画了哪些文具?橡皮有3块,连数字3;小刀、铅笔、文具盒各有多少,用哪个数字表示呢,连一连。

  指导学生用直尺连线。

  第2题:把各种水果的数量在田字格中记下来,比一比,谁写的漂亮。

  第3题:根据计数器珠子的变化,感受数的顺序,并根据珠子的数量画点子,再用数字表示出来。

  活动六:总结延伸

  这节课学得高兴吗?课下寻找数量是1—5的物体,比一比谁发现得多。

  [设计意图:学*数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课下让学生找数量是1—5的物体,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年级数学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0”表示的几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等等;并且能正确地读、写“0”。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究、交流、合作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学*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三)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四)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五)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四、教学反思:

  “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 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惯和合作意识。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数感。

  教学难点:

  100以内数的“拐弯数”。

  教具准备:

  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骄傲的青蛙

  1、老师讲故事

  2、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谁能从0数到20?

  二、数数活动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数数。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2、数出物体的个数,思考:“怎样摆放,才容易看清楚?”

  3、汇报,交流数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出“先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在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4、帮小猪数泡泡。

  5、动手摆一摆

  同桌合作要求:随意抓一把物品,数一数有多少个?

  三、巩固练*

  1、说明游戏玩法。

  教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教师抓一把糖,放在实物投影下。)请学生先估一估,然后数一数,看谁估得准数得对。

  2、学生同桌做游戏。

  3、发展游戏。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数一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重点:

  了解学校生活

  难点:

  数数活动

  教学准备:

  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你们会从1数到10吗?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看图数数。

  二、激发兴趣。

  1、出示教科书2-3页彩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用数字几表示。

  (2)生答有一面**,一位老师可以用数字“1”表示。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4、数教室里的实物。这幅图上有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四、请用火柴棒从1摆到10。

  五、作业:开心数数

  六、板书:数一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10,学*了1—5的写法之后的一节有关“0”的教学。“0”的教学较其他数字教学难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单独提出一节结合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0”,重点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广泛的搜集资料以及整个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为课堂上学生理解“0”的意义作好铺垫,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进行理解而不觉的枯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的温度、起点、占位等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运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和正确书写0。

  教学准备:

  1、把学生每6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有6根鱼竿、5条鱼。

  2、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温度计、直尺、小猫头饰、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激趣。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

  2、猜一猜:

  胡子不多两边翘,

  开口总说妙妙妙。

  黑夜巡逻眼似灯,

  日里白天睡大觉。(打一动物)谜底:猫

  3、下面我们一起戴小猫头饰扮演玩小猫钓鱼的游戏。

  (出示课题:小猫钓鱼)

  二、自主探究体验,初步感知“0”的含义。

  1、在动中学,理解“0”。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钓鱼比赛。

  (2)、小组汇报,交流,并说说你钓了几条鱼,可以用几来表示?

  (3)、学生讨论:一条鱼也没钓着,究竟用几来表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当一条鱼也没钓着时,可以用“0”表示。)

  2、在乐中说和做,加深对“0”的理解。

  (1)、老师做,学生说。

  师(手里拿3支铅笔)问: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3支。

  师(把手里的铅笔放进文具盒)问:我现在手里还有铅笔吗?用几表示?

  生:没有,用“0”表示。

  (2)、学生之间互相做,互相说。

  (3)、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三、发散思维,丰富“0”的含义。

  1、想一想:你们还在哪里见过“0”?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温度计上有“0”,直尺上有“0”……)

  2、认一认。

  (1)、出示温度计,讨论:“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表示气温是0度)

  (2)、指导观察直尺。

  ①、找出数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数学顺序开小火车读一读。

  ②、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开始,是起点。“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四、“0”的书写。

  1、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像一个鸡蛋、像拼音里的“0”字……)

  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0”?要注意什么?

  3、听《写“0”儿歌》(电脑显示):

  数学“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先听儿歌,并伴随音乐有节奏朗读一遍。)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书空。

  5、写一写。

  (1)、学生尝试写。

  (2)、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优缺点。)

  (3)、再次写“0”。(学生在课本第8页上写“0”)

  五、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四个空里为什么写0?)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生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的结果。(上台展示)

  多数组按0,1,2,3,4,5排,少数组按5,4,3,2,1,0排。

  (3)说一说。

  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什么数?

  4、开放题。

  听老师讲故事:大树上有5只小鸟,一个猎人“砰”地放了一枪,鸟儿怎样了?猜一猜现在树上还有几只鸟呢?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六、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2、你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汇报给家长听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数萝卜

  小灰兔有10个萝卜,如果小白兔给小灰兔3个萝卜,它俩的萝卜就一样多,小白兔有多少个萝卜?

  解答:如果小白兔给小灰兔3个萝卜,它俩的萝卜就一样多,一样多时都是13个,求小白兔原来额萝卜,就要把它给小灰兔的3个加上所以是16个。

  一年级数学教案——《拔萝卜》

  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收集和处理信息

  教学难点:对信息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讲故事吗?(出示“小兔拔萝卜”情境图)你能看图给同学们编一个故事吗?(学生编故事)

  二、探究新知

  1、鼓励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师: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你能自已解决吗?

  2、小组交流,探索计算方法。

  同学们,你们做得都不错,能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3、教师介绍加减法竖式。

  师: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关于竖式你知道什么?

  4、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请同学们一块和老师做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说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式,学生用计数器计算。

  5、练一练。

  课本第29页第1、2题。

  6、森林医生。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什么?

  师: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多动脑筋,就不难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四、布置作业。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二课时《小芳的一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认读钟表,体会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看一看,认一认,比一比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认识整时过一点或者差一点整时的情况。

  (2)通过看一看,拨一拨,连一连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读钟表。

  3、情感态度目标

  (1)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2)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学难点:

  用语言准确描述“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钟表表盘、钟面图片

  学具:学具盒中的表盘、"快乐的星期天"表格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有一个小朋友也想加入到我们的学*中来。她的名字叫小芳,她给我们带来了她一个上午的时间安排,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题:小芳的上午)

  1、尝试认表。

  (1)多媒体课件出示书上第一幅图,让学生认一认图中的钟表。

  提问:①、小芳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六时刚过一点点的时候刷牙)

  ②、你是怎样认出时间是6时刚过?

  情况一:认为是6时,教师引导:看一看分针正好指向12么?分针刚刚走过12,应该是6时刚过。

  情况二:认为是6时3分,教师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情况三:认为是6时刚过,教师引导6时整的时候时针正好指6,

  分针正好指向12;而现在时针刚刚走过6,分针过了12,

  应该是6时刚过。

  教师小结:分针刚刚走过12,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刚过。

  (2)多媒体课件出示书上第二幅图,让学生认一认图中的钟表。

  提问:①、这是什么时间:(快8时)

  ②、为什么认为是快8时

  情况一:7时55分,教师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

  现在时针接*8,快要走到8;分针还不到12,应该是快8时。

  情况二:8时55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进行辨认,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情况三:快8时,教师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师小结:时针接*几,快要走到几,分针还不到12,就是快几时。

  【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尝试认表,教师帮助总结整时过一点或者差一点整时的特点。】

  (3)第三幅图,是9点整,学生认读没有困难。问学生:你是如何认读的?(9时整的时候时针正好指向9,分针正好指向12)

  (4)第四幅图,放手让学生认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读的。

  (快10时现在时针接*10,快要走到10,分针还不到12,应该是快10时。)

  2、说一说

  刚才老师和小朋友又学会了认读新的时间,现在同学们把时间和小芳在做什么连起来说一说,小芳的上午是如何度过的?从小芳的身上,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3、比较、区别

  老师出示两个钟面,一个是12时刚过,一个是快12时

  读出两个钟面的时间,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

  学生反馈总结

  (12时刚过的时针刚刚走过12,分针过了12;快12时,时针接*12,快要走到12,分针还不到12。)

  教师揭示“整时过一点”和“差一点整时”的特征:由于时针、分针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时间不同。几时刚过的钟面是时针刚刚走过几,分针过了12;快几时的钟面是时针接*几,快要走到几,分针还不到12。

  【通过比较12时刚过和快12时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整时过一点和差一点整时的印象,掌握整时过一点和差一点整时的基本特征。】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第一题,小动物读得对不对,请你把错误的读正确。

  (先让学生独立辨认,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反馈)

  错例

  ①小燕子:第3个钟面上的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应该是6时。它把时针和分针搞错了!

  ②小狗:它的钟面上的`时针就快到12了,分针也快到12,应该是快12时。

  2、连一连(课本93页第2题)

  3、动手操作:安排“快乐的星期天”

  每组小组长拿出"快乐的星期天"的情境图,小组合作,在图上帖上自己组选择的合适的时间。

  活动规则

  1、先小组有秩序的讨论出每个情境的合适时间。

  2、再在组长的带领下将钟面贴在"快乐的星期天"的情境图上。

  3、各组找一名小朋友汇报。

  (各小组代表反馈,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三、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作业:在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多样化。

  过程与方法:

  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的乐趣,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口算

  48 -15= 91-3=

  34-22= 23- 5=

  56-34= 42-9=

  47-27= 72-7=

  2、交流:从每组中找一道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看表。

  二、探究新知

  师:看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小红比小亮多跳几下?

  生2:小:亮比小东少跳几下?

  生3: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

  1、合作探究小红比小亮多跳几下?

  (1)学生独立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40-28=)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估计40-28的得数大约是多少?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28看成30,40-30=10;

  ②把28看成20,40-20=20。

  (3)上面哪些估算方法把差估计大了?哪些把差估计小了?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差估计小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30,减去的`多了,剩下的就少了。

  ②把差估计大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20,少减了,剩下的就多了。

  说明正确的结果应该比10大,比20小。

  2、探究算理。

  (1)尝试计算“40-28”的得数是多少?

  (2)交流算法。

  ①40-20=20,20-18=2;

  ②40-30=10,10+2=12。

  ③用竖式计算:

  4 0- 2 8 1 2

  让学生一边拨计数器一边说理由。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独立探究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

  (1)个人试做。

  (2)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算法:

  (1)32-20=12,12-8=4;

  (2)32-30=2,2+2=4;

  (3)30-28=4,2+2=4;

  (4)28+( )=32;

  (5)用竖式计算。

  2、完成课本第78页,“算一算,说一说”中的题目。

  3、课本第79页“练一练”第1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一、课标内容

  1、“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

  2、这部分内容安排了“找朋友”、“数一数”、“写一写”三个环节。“找朋友”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6~10各数,使学生能把数和形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学生数一数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橡皮擦、直尺等,通过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写一写”这一环节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各数的特点,认真书写。最后安排了许多与同伴说一说6、7、8、9、10分别可以表示什么,在交流中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的乐趣和学*的自信心,渗透一一对应。

  三、教学重点

  6~10各数的书写

  四、教学重点

  6~10各数的书写

  五、教学用具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六、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3.教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回答时教师连线。

  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

  1.数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伙伴汇报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

  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数出来的。

  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

  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如果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

  3.延伸: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写一写,说一说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

  2.指导学生写。

  (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2)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练一练

  1、看数画线

  ○○○○○○○○○○

  ○○○○○○○○○○

  ○○○○○○○○○○

  ○○○○○○○○○○

  ○○○○○○○○○○

  6

  7

  8

  9

  10

  2、我们已经学*了0~10各数,你能顺着数吗?倒着数呢?

  先请2~3名学生数一数,再全班齐数。

  3、看图填数。

  (1)

  2

  3

  5

  10

  7

  6

  2

  4

  8

  1

  5

  7

  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引导学生:先看已知数是顺数还是倒数,是一个一个地数还是两个两个地数,再依次填出来。

  (2)师:你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倒数吗?淘气和笑笑会带我们去卫星发射基地看一看。卫星发射时就会倒数计时。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处于世界上的先进行列,小朋友要向科学家学*,练好本领建设祖国哦!

  请你在信号灯上填出来。

  检查自己填得对不对?检查方法,用数一数的方法可以判断自己填的数有没有重复和漏掉的。

  3.摆一摆,说一说

  (1)分小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分一分,说一说。

  通过创设小小文具店这一情境,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热情,同时进一步认识到物体的个数是几就用几表示,体会数的产生,加强数与形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实践活动,其目的首先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事物,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其二在活动中加强交流的意识,善于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已掌握了书写格式的基础上,着重指导各数书写要点。通过想像、儿歌帮助学生记忆1~10各数的特征,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掌握数字的笔顺方向和布局,并通过小比赛、小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力图把数字写得整齐美观。)

  在练*2中通过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渗透一一对应的,通过第3题的练*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尤其是既可顺数又可倒数一题,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在最后一题中渗透检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检查能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一、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教材第27~28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分类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会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从图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各个图形分别有几个?(学生仔细观察图,引导学生说说分别有什么图形,并说一说分别有几个)

  1、学生汇报:

  师:比少多少个?比多多少个?(同桌相互交流,点名学生回答)

  2、按要求分一分,填一填。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学*新课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1。

  (1)学*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自由分类整理,再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

  ①可以按形状分类。

  ②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很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师: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给几分钟让学生自由解答,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再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汇报:

  ①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圆形、心形和糖葫芦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糖葫芦形有3个。

  ②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圆形、心形和长条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长条形有3个。

  师:说得很好!那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引导学生说出圆形气球最多,长条形(糖葫芦形)气球最少。

  师: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学生分组活动,再汇报、交流。

  按颜色分类分成了红气球、黄气球和绿气球三类,数一数知道红气球有3个,黄气球有6个,绿气球有3个。

  (2)学*按不同标准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如有的同学按颜色分;有的按个数分等)

  教师提示:分的时候必须按同一标准把所有气球都分完,分完之后才能发现很多问题。

  2、教学教材第28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2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引导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有8人,孩子有4人。

  按男、女分,男有6人,女有6人。

  板书:

  师: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分组的方法。

  (2)分一分,填一填。

  答案:填表略,答案不唯一,如可以按男、女分,也可以按出生在上半年、下半年分。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七”第3~4题。

  指导学生先说一说分类的方法,再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各分几类?并数一数每类各有多少?

  第3题:6 4 3 3分一分、涂一涂略。

  第4题:(1)分一分、涂一涂略。

  有4个,有3个,有3个,有5个,有3个,有4个,有6个。

  (3)提问不唯一,如:*面图形比立体图形多几个?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了吗?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1、分类的方法。

  2、分类的依据。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教学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和生活才会有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2、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巩固。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按形状给气球分类,初步学会分类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分类计数结果,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按颜色重新给气球分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而且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参与气球的分类与整理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能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符号感;

  2.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情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长“用数学”的信心.

  2.通过用含字母的式子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认识到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工具之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难点: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单项式的书写格式及注意点。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式

  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究现实情景中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找出材料中个体的共同点,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抽象、概括单项式及相关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一张奔驰在青藏铁路线上的列车照片,并配上歌曲《天路》,边欣赏边向学生介绍青藏铁路所创造的历史之最。

  情境问题:

  青藏铁路西线上,在格尔木到**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青藏铁路的伟大成就,激发

  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一次情感教育。

  解: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2=200(千米)

  3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3=300(千米)

  t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t=100t(千米)

  注意: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若出现乘号,通常将乘号写作“ · ”或省略不写。

  如:100×a可以写成100a或100a。

  代数式:用基本的运算符号(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等)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

  代数式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和数量的关系,本节我们就来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类代数式整式。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路程=速度×时间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历一个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发展学生的认知观念。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

  思考:用含字母的'式子填空(独立完成),并观察列出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组可交流讨论)。

  1、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__,体积是__.

  2、铅笔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的2.5倍,则圆珠笔的单价是___元。

  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小时,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__千米。

  4、数n的相反数是__。

  解:(1)6a2、 a3 (2)2.5x (3) vt (4)-n

  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6a 2=6·a·a a3=a·a·a 2.5x=2.5·x vt=v·t -n=-1·n

  单项式: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的乘积。

  注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实际背景出发,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和合作交流,获得数学猜想和数学经验,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火眼金睛

  下列各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哪些不是?

  (1)a (2) 0 (3) a2

  (4) 6a (5)

  (6)

  (7)3a+2b (8)xy2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

  解剖单项式

  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如:-3x的系数是 ,-ab的系数是 , 的系数是 。

  次数:一个单项式中的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如:-3x的次数是 ,ab的次数是 。

  小试身手

  单项式 2a 2 -1.2h xy2 -t2 -32x2y

  系数

  次数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是否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概念。

  单项式的注意点:

  (1)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应写在字母的___,且乘号可_________;

  (2)带分数作为系数时,应改写成_______的形式;

  (3)式子中若出现相除时,应把除号写成____的形式;

  (4)把“1”或“-1”作为项的系数时,“1”可以__不写。

  行家看门道

  ①1x ②-1x

  ③a×3 ④a÷2

  ⑤ ⑥m的系数为1,次数为0

  ⑦ 的系数为2,次数为2

  设计意图:单项式的书写和表示有其特有的格式和注意点,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注意点。

  三、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例1: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 册;

  (2)底边长为a,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 ;

  (3)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a,高是h,它的体积是 ;

  (4)一台电视机原价a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

  为 元;

  (5)一个长方形的长0.9,宽是a,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

  解:(1)12n,它的系数是12,次数是1

  (2) ,它的系数是 , 次数是2;

  (3)a2h,它的系数是1,次数是3;

  (4)0.9a,它的系数是0.9,次数是1;

  (5)0.9a,它的系数是0.9,次数是1。

  设计意图:学生能用单项式表示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进一步巩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试一试

  你还能赋予0.9a一个含义吗?

  设计意图:同一个式子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式子更具有一般性,而且发散学生思维。

  大胆尝试

  写出一个单项式,使它的系数是2,次数是3.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为不同程度的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兴趣。

  四、拓展提高

  尝试应用

  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全校学生总数是x,其中女生占总数48%,则女生人数是 ,男生人数是 ;

  (2)一辆长途汽车从杨柳村出发,3小时后到达相距s千米的溪河镇,这辆长途汽车的*均速度是 ;

  (3)产量由m千克增长10%,就达到 千克;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单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能力提升

  1、已知-xay是关于x、y的三次单项式,那么a= ,b= .

  2、若-ax2yb+1是关于x、y的五次单项式,且系数为-3,则a= ,b= .

  设计意图:照顾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跳一跳、摘桃子的乐趣。

  五、小结:

  本节课你感受到了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1、单项式的概念: 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的乘积。

  2、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系数:单项中的数字因数;

  次数:单项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3、会用单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注意列式时式子要规范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反思,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励学生,使学生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学*中不断进步,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结束寄语

  悟性的高低取决于有无悟“心”,其实,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你是否去思考,去发现!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期盼,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六、板书设计

  2.1 整式

  单项式概念 探究 例1 多

  单项式的系数概念 观察交流 尝试应用 媒

  单项式的次数概念 能力提升 体

  七、作业:

  1.作业本(必做)。

  2. 请下面图片设计一个故事情境,要求其中包含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单项式表示,并且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选做)。

  设计意图:布置分层作业,既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让学生自行编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改变一味由教师出题的形式,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同时培养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

  八、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学*多项式的基础,因此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同时也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反例练*,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次数,为进一步学*新知做好铺垫。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将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以启发引导为主,同时辅之以讨论、练*、合作交流等学*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进一步学*同类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些图形纸制品、学具、多媒体课件、小剪刀等。

  教学方式:分小组活动,每四人为一小组,设立小组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1、认一认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

  2、选物体

  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贴一贴)

  师:请你选择一个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吗?谁能想个好办法?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们想把自己剪得图形贴出来让别的小朋友也看看吗?(师生共同贴出剪得图形)

  二、(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剪得图形真漂亮,你们想看的更清楚吗?看!老师已经把你们剪得图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谁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好听的名字?

  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图形长的比较像?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知识《认识图形》。

  三、(实践操作)

  这四种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动手围一围,摆一摆。

  1、用钉子板围。

  2、用小棒摆。

  四、(课间活动)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庆贺一下吧!(师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有)

  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小朋友们!

  2、辨一辨。(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

  3、数一数。

  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

  4、认一认。(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2)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案1

  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章;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几》例1、例2.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2、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培养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数学的*惯。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96~97页的全景图),每人20根小棒,课本98页例2图片,以及做一做第2题,五角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学校要开运动会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想)那就和老师一起来闯关吧![多媒体出示]

  (复*)

  1、口答;2能分成1和几?5能分成1和几?4能分成1和几?6能分成1和几?7能分成1和几?

  2、直接说出得数;9+()=109+1+2=?9+1+6=?9+1+4=?9+1+3=?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顺利的闯过了俩关,那就让我们到运动场上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啦!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校园运动会场景图]

  二、探求算法;

  1、师:运动会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小朋友们认真的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那些比赛项目?

  (举手回答;有踢毽子的、有跳绳的、有跑步的、跳远的、)看来大家都是爱运动的孩子。

  2、你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那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参加?

  (我最喜欢…有…人参加.)<跳远的有7人,踢毽子的有9人,跳绳的有3人,跑步的有6人.>

  3、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这些运动员准备了好多好多牛奶(出示牛奶画面),已经送走了一些,请大家帮小朋友们数一数现在还有多少盒没送?(也就是说现在一共有多少盒牛奶?)

  <多媒体出示牛奶图>

  ⑴、你是怎么算出来得?能告诉老师吗?

  [交流汇报];老师请一位勇敢的小朋友举手说你是咋样数的?

  (一盒一盒的数,1、2、3、4、5、6、7、8、9……12、13共13盒。)

  (接着数的方法;盒子里已经有9盒,然后接着数10、11、12、13、共13盒。)

  (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牛奶放在盒子里,凑成10盒,10盒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用数学 (p19:例3)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 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略)

  四、完成课外作业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教具准备:

  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演示百羊圈,引入新问题,激发数数兴趣

  1、师:蓝蓝的天,绿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兴啊! 看,山坡上下来一群羊,有几只? 又来了一群,几只?这两群羊共几只?20是几个十?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

  2、又下来一大群羊,成八小群。 师,羊真多啊!有多少只?

  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3、师,我们的估计对吗?可以数。你会数吗? 今天学*数100以内各数。(揭示课题)

  二、操作、交流,学*数100以内各数

  1、实物数数。

  (1)师:老师让你们没人带了100根小棒,快速地数一下,是不是100根。

  (2)学生自由数 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有多种数法,可以指名进行实际操作。)

  2、讨论。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根捆成一捆。 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能不能试着用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办法来数一下有多少根。提示:每数10根捆成一捆。一定要用皮筋捆好。

  (2)师: 一根一根地数,10个一是几?那十根十根地数,10个十是几?

  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

  (1)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

  如果让你十个十个地数,你能从10数到100吗?100—10呢?

  学生数10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数百羊图。一只一只地数,再十只十只地数。(同桌一个人数另一个人检查)

  (3)抢答:一十一十地数,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后面是 ( )十。

  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后面是 ( )十。

  (4)指名数: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三、接*整十数的数法

  1、师:谁能很快地拿出三十五根小棒,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如果一根一根的继续往下数,你能数到四十二吗?试一下。

  出示例2: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学生边添小棒边数。

  交流:三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为什么是40?

  学生将10个单根捆成一捆,得4捆,再接着数到四十二。

  2、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 (注意渗透组成知识,注意是否每数满十根捆成一捆。)

  3、不摆小棒,一一地数

  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

  回答:七十九、八十九、九十九的后面各是几?

  四、学*100以内数的组成

  1、例3:拿小棒3捆又5个单根,看一看,是几根小棒?说一说35是( )个十和 ( )个一组成的。

  2、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3、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说组成。

  4、游戏:摘果子。(水果卡片)

  四十二 ( )个十( )个一七十六 ( )个十( )个一

  九十四 ( )个十( )个一六十 里面有( )个十 一百 里面有( )个十

  想一想:其实生活中用到数数的地方可多了,想想哪里遇到过?自由汇报。

  如果这堂课的表现是100分的话,你觉得你自己能得多少分?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说说你得分的理由。

  五、小结

  师: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六、练*活动

  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球,再数一数,有多少个球。 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 20+10= 10+( )=30

  ( )+20=30 ( )+10=15 ( )+( )=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 b、6+40= 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

  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练*。

  课件出示练*题,学生进行练*,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一年级数学教案6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5+9= 6+8= 7+7= 8+6=

  2.( )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

  5+( )=11 4+( )=12 5+( )=14

  4+( )=11 2+( )=11 3+( )=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 11-2=9

  12-3=9 12-2=10

  13-3=10

  3.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想十几的组成;

  想:11-5=6→11-6=5 ……

  11-4=7→11-7=4 ……

  11-3=8→11-8=3 ……

  11-2=9→11-9=2 ……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

  1.“做一做”第1题【继续演示课件“”】,投影出示,启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

  2.“做一做”第2题【继续演示课件“”】,口算,竞赛.

  3.练*五第3题【继续演示课件“”】,分级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

  布置作业

  练*五第4、5题(图片“练*四”、“练*五”).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5页的内容及*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的主人。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8和9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6~9的数序。

  【教学难点】

  会工整的书写8和9。

  【课前准备】

  教师(计数器, 主题图中各中物品和人的图片, 写字练*本, 8只五角星等)

  学生(学具圆片,小棒,图形等10个,硬币9个,彩色笔, 写字练*本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适当地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小组交流:图上有哪些人和物,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数,全班交流结果。

  3、重点指导学生数出“蝴蝶”的只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强调:在数的过程中,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都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重复不漏数。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8和9。板书:8和9。

  (评析:在数数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主题图),以小动物参观校园为主线,在数数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9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体验生活中的“8和9”。

  (1)数出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和点子的个数。

  (2)任选2种学具,数出8和9个,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3)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8和9来表示的。

  2、逐次感知8、9的数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3、整体感知8、9的数序。

  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1)出示直尺,让学生补充直尺上( )里的数。

  (2)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9以内数的顺序。

  (评析:将序数与基数的区别融入到实际生活场景中,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数学,从而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变能力,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特性)

  4、观察7、8、9的点子图,比较7、8、9的大小。

  提问:怎样能很快数出三幅点子图的数量?(学*6和7时,做过相应的铺垫)

  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结果,反馈6种不同的答案。

  5、理解8、9的序数意义

  让学生按照要求在书上涂色,分组适当讨论8只和第8只,9只和第9只的区别,让学生正确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评析:充分利用课本的数学资源,教师采用开放的,多种思维角度的途径给学生理解和想象的余地,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6、教学8、9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8、9的字形:8像什么呀?9像什么呀?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着重说明8和9的笔顺。

  (3)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练*写8、9,教师作指导。

  (4)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5)同桌交换评一评,你认为你的同桌写得好就给它画张笑脸。

  统计得到笑脸的学生,鼓励学生书写要工整。

  (评析:在书写8和9的过程中,积极倡导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体验评与被评的乐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巩固练*

  1、数数

  (1)听指令快速数出实物(数8根小棒,9个小圆片)

  (2)8个小组比赛报数。

  2、完成练*八的第一、二题。

  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四、课后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出示课本57页的“生活中的数”。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8和9的数据。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

  树的图片:8棵 ★ ★ ★ ★ ★ ★ ★ ★ ★

  字的图片:8个 第8个

  人的图片:9个 第9个

  花盆图片:9盆

  蝴蝶图片:9只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

  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

  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

  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

  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

  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

  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交

  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一、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教材第27~28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分类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会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从图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各个图形分别有几个?(学生仔细观察图,引导学生说说分别有什么图形,并说一说分别有几个)

  1、学生汇报:

  师:比少多少个?比多多少个?(同桌相互交流,点名学生回答)

  2、按要求分一分,填一填。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学*新课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1。

  (1)学*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自由分类整理,再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

  ①可以按形状分类。

  ②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很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师: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给几分钟让学生自由解答,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再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汇报:

  ①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圆形、心形和糖葫芦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糖葫芦形有3个。

  ②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圆形、心形和长条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长条形有3个。

  师:说得很好!那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引导学生说出圆形气球最多,长条形(糖葫芦形)气球最少。

  师: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学生分组活动,再汇报、交流。

  按颜色分类分成了红气球、黄气球和绿气球三类,数一数知道红气球有3个,黄气球有6个,绿气球有3个。

  (2)学*按不同标准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如有的同学按颜色分;有的按个数分等)

  教师提示:分的时候必须按同一标准把所有气球都分完,分完之后才能发现很多问题。

  2、教学教材第28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2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引导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有8人,孩子有4人。

  按男、女分,男有6人,女有6人。

  板书:

  师: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分组的方法。

  (2)分一分,填一填。

  答案:填表略,答案不唯一,如可以按男、女分,也可以按出生在上半年、下半年分。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七”第3~4题。

  指导学生先说一说分类的方法,再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各分几类?并数一数每类各有多少?

  第3题:6 4 3 3分一分、涂一涂略。

  第4题:(1)分一分、涂一涂略。

  有4个,有3个,有3个,有5个,有3个,有4个,有6个。

  (3)提问不唯一,如:*面图形比立体图形多几个?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了吗?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1、分类的方法。

  2、分类的依据。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教学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和生活才会有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2、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巩固。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按形状给气球分类,初步学会分类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分类计数结果,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按颜色重新给气球分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而且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参与气球的分类与整理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玩中认图形 (教师在桌子上摆几个学生常见的物品,有印泥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三棱柱。)

  师:你们喜欢玩魔术吗? (教师给大家表演:先放一张白纸在讲桌上,挡住学生的视线,隔一会儿再让学生看白纸,咦,白纸上怎么有一个圆?学生很奇怪。)

  师: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变出圆的吗? (由于所用的物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他们很快明白了魔术的奥妙,纷纷举起小手:我知道,我知道!)

  师:老师是拿圆柱体往印泥上一按,再在白纸上印一下,白纸上就有圆啦!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个给大家看一看?(教室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学生纷纷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印出不同的图形。

  生1:老师,我用长方体印了一个长方形 生2:我印了一个正方形,是用正方体印的 生3:我用三棱柱印了两个三角形。

  (就这样,在玩中,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在动手玩中,具体感受到了面在体上这一数学思想。)

  (二)活动二:分中找图形

  师:我们的淘气遇到了一点麻烦,你们能帮帮他吗? (听说要去帮助别人,学生马上聚精会神地听我说。于是,我出示了各种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他们进行分类。)

  师: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生1:长长的是长方形,放在一起;方方的是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2:有三个角的都是三角形,所以要放在一起。 生3:三角形有三条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

  (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把这几种图形的特征分析得很透彻。)

  (三)活动三:动中摆图形

  师:你们能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吗? (很快地,一双双小手摆出了各种图形。)

  师:有一个图形你们谁也没摆,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圆的边是弯曲的,小棒是直的,我们没办法摆出来。

  生2:老师,我摆正方形用的小棒一样长。 生3:老师,我摆长方形时,有两边用的小棒一样长,另外两边用的小棒也一样长。

  生4:老师,我用一样长的三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生4:老师,我摆三角形时用的小棒不一样长。 (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各种图形的本质特征,很了不起。)

  (四)活动四:忆中说图形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生1:教室的门是长方形。 生2:应该说教室门的表面是长方形的。

  生3:我们到酒店吃饭时,很多桌子的面是圆的。 生4:魔方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大家众说纷纭,气氛非常活跃。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也不愿离开。)

  〖教学反思 学*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第一个活动:认图形,对*面图形有一个基本了解;第二个活动:找图形,比较*面图形有什么不同;第三个活动:摆图形,挖掘*面图形之间的本质区别;第四个活动:说图形,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融入到学*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

  案例点评

  《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地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点在本节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四个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中去,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增强理性认识。其次,教师也注意让学生在操作中学*。如,用小棒摆图形这一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圆与其他图形的本质区别,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全面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数学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例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开火车练*口算):

  12-5=11-8=8+3=18-9=

  13-7=11-3=18-9=11-9=

  15-8=11-7=8+7=16-8=

  15-6=17-8=16-7=17-9=

  14-6=9+5=13-4=12-6=

  13-6=9+9=11-2=16-9=

  12-7=6+8=15-9=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本上。

  三、练*: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8+6=14(个)16-9=7(人)

  数学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例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开火车练*口算):

  12-5=11-8=8+3=18-9=

  13-7=11-3=18-9=11-9=

  15-8=11-7=8+7=16-8=

  15-6=17-8=16-7=17-9=

  14-6=9+5=13-4=12-6=

  13-6=9+9=11-2=16-9=

  12-7=6+8=15-9=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本上。

  三、练*: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8+6=14(个)16-9=7(人)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3根小棒。

  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三、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②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O少1,所以9加4等于13。

  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解决“踢理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5、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练*

  1、练*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二十第2题。

  3、练*二十第3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使学生在学*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学*“比一比”时,先比较哪根跳绳长,再比较哪个小朋友高,我们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导入:使用符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我们数学上经常使用符号。这节课,我们就学*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学*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小黑板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一共有多少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就在括线下面写问号。(出示“?”)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

  (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就是问题。

  (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包括括线的问号)

  (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4)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组织练*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第2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6加几的题目,理解6加几的计算过程并会口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计算*惯.

  教学重点

  掌握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6加几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你们还记得怎么算吗?出示口算卡片: ,指名说口算过程.(想:把8凑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

  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投影出示

  指名回答.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猜一猜今天我们该学*什么了?(6加几)

  板书课题:6加几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1)板书: □

  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着完成.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口述的过程,教师演示课件6加几.

  师: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道题,说明你们很会学*,谁愿意再用凑十法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

  (2)板书: □

  指名回答.(如果有学生很快说出结果,要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学生可能是由上一题 推算出来的,在此要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如果没有上一题的结果,怎么算6加6等于多少?)

  学生分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板书: □, □, □

  师:这几道题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可能会出现几种做法:① ②想: ,所以 )

  比较:哪种方法能很快说出得数?(用交换加数的位置, 来推算 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1.

  指名叙述图意:左边的叶子上有6只七星瓢虫,右边的叶子上有5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计算的?

  2.

  学生自己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口算.

  4.学生独立完成下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游戏:投篮【详见探究活动】.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3)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3根小棒。

  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三、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②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O少1,所以9加4等于13。

  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解决“踢理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5、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练*

  1、练*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二十第2题。

  3、练*二十第3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材分析:

  9加几的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学生已经学*,能熟练计算了10以内的加法和10加几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生学*各种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采用的是“凑十法”来进行加法计算。

  重点:

  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难点:

  让学生掌握凑十法。

  关键:

  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练*。

  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9加几加法的算理,经历9加几加法的计算研究过程;

  2、使学生能正确的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选择自已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等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4、在发现加法算式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一、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的歌声真动听,老师想看到你们漂亮的坐姿。哪个漂亮的小朋友给老师介绍一下你们在下课时间玩的游戏,说说当时的心情。好,那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数学世界。

  二、师生问好:小朋友,你们好!

  三、创设情景,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师:猜猜今天老师来我们一(2)班是干什么?其实我是带来一个难题想让咱们班小朋友帮帮忙,愿意吗?

  2、秋游活动,老师买了一些饮料,小朋友帮老师看看?提取数学问题。

  要求:四人小组讨论,我们可以用小棒当饮料,把每个人的想法说给小组长听,在派一名代表汇报。(通过小组合作,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折射出更多的计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巩固14个生字,会写“牙、尺”两个字。

  2、体会自选商场为人们带来的方便。

  3、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通过实物,把字词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

  课前准备:生字卡、商品名词卡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出示本课不注音的9个词语,你还认识他们吗?

  2、认读词语中的生字

  (课件将生字变为红色)。

  齐读生字

  将词语中的熟字去掉,指名认读生字

  将生字打乱顺序认读。

  3、找朋友。(拼合体字:场、奶、笔、作)

  4、课件出示:小兔走迷宫(在迷宫里认读生字)。

  5、出示“面包、牛奶”等9种商品图,学生贴商品词卡。

  (贴对了带领全班齐读,错了同学纠正齐读。)

  6、商品分类:哪些东西摆在同一个货架上?指名摆词卡,读词。

  7、小结 商品分类摆放了,人们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

  (二)学*课文

  1、师:小明逛了自选商场,他是怎样夸自选商场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反馈(东西多,买东西方便)

  4、出示句子朗读指导。

  自选取商场里的.东西真多。

  在自选商场里买东西真方便。

  5、说话练*,要求学生用上课文中的9个词,并边说边出示商品词卡。

  出示: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呀!有XXXXXX,有XXXXXXXX,还有XXXXXX。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牙、尺”两个生字。

  2、你会书空“牙”吗?(“牙”的第二笔“竖折”要一笔写成。)

  指名书空。

  3、学生齐书空,教师范写。

  4、教师范写“尺”,提醒“尺”的撇、捺要舒展。

  5、学生各描红、临写1个。

  6、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四)、生活识字展示、交流

  1、学生将课前收集的商标拿出来,指名认读自己收集来的商标上的汉字。

  2、逛“自选商场”。

  (1)四人小组将商标分分类。

  (2)全班“购物”:你喜欢什么,就拿什么,再想办法(请教同学)记住它们的名字。看谁记得最多,最能干。

  (3)反馈:我在自选商场买了XXXXXX、XXXXXX、XXXXXXXX。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所购的“物品”。)

  (4)评选“识字大王”。

  (五)总结。

  同学们真能干,不仅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还用自己的办法认识了好多商标上的字,老师希望你们以后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认识更多的字。教学反馈:

  板书设计:

  dōng xi

  东 西多

  自 选 商 场

  买东西 方便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5页的内容及*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的主人。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8和9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6~9的数序。

  【教学难点】

  会工整的书写8和9。

  【课前准备】

  教师(计数器, 主题图中各中物品和人的图片, 写字练*本, 8只五角星等)

  学生(学具圆片,小棒,图形等10个,硬币9个,彩色笔, 写字练*本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适当地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小组交流:图上有哪些人和物,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数,全班交流结果。

  3、重点指导学生数出“蝴蝶”的只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强调:在数的过程中,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都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重复不漏数。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8和9。板书:8和9。

  (评析:在数数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主题图),以小动物参观校园为主线,在数数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9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体验生活中的“8和9”。

  (1)数出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和点子的个数。

  (2)任选2种学具,数出8和9个,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3)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8和9来表示的。

  2、逐次感知8、9的数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3、整体感知8、9的数序。

  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1)出示直尺,让学生补充直尺上( )里的数。

  (2)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9以内数的顺序。

  (评析:将序数与基数的区别融入到实际生活场景中,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数学,从而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变能力,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特性)

  4、观察7、8、9的点子图,比较7、8、9的大小。

  提问:怎样能很快数出三幅点子图的数量?(学*6和7时,做过相应的铺垫)

  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结果,反馈6种不同的答案。

  5、理解8、9的序数意义

  让学生按照要求在书上涂色,分组适当讨论8只和第8只,9只和第9只的区别,让学生正确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评析:充分利用课本的数学资源,教师采用开放的,多种思维角度的途径给学生理解和想象的余地,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6、教学8、9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8、9的字形:8像什么呀?9像什么呀?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着重说明8和9的笔顺。

  (3)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练*写8、9,教师作指导。

  (4)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5)同桌交换评一评,你认为你的同桌写得好就给它画张笑脸。

  统计得到笑脸的学生,鼓励学生书写要工整。

  (评析:在书写8和9的过程中,积极倡导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体验评与被评的乐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巩固练*

  1、数数

  (1)听指令快速数出实物(数8根小棒,9个小圆片)

  (2)8个小组比赛报数。

  2、完成练*八的第一、二题。

  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四、课后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出示课本57页的“生活中的数”。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8和9的数据。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

  树的图片:8棵 ★ ★ ★ ★ ★ ★ ★ ★ ★

  字的图片:8个 第8个

  人的图片:9个 第9个

  花盆图片:9盆

  蝴蝶图片:9只

一年级数学教案5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面图形,为以后学*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的,板书*,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面图形,为以后学*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1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数轴的正半轴----数射线

  2、会在数射线上标数。

  3、会在数射线上比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结合生活实际来探求数射线的意义。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数射线及其特点(方向,起点,单位长度)

  教学难点:

  在数射线上标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两幅树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树。你喜欢哪副图?

  师:为什么你们觉得他排的整齐呢?

  师:我们都喜欢排列的整齐的事物,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排队的时候也要像他们一样排在一条直线上。

  (多媒体)出示2副树的图

  2.生活中的队列

  二、初探数射线

  1.初探数射线的特点(起点,单位长度,方向)

  师:看,数宝宝们也来参加我们的数学课了,想一想,怎样才能让数宝宝拍的整整齐齐的呢?

  师:你们觉得谁应该排在第一个呢?

  (板书:0是起点)

  师:0排好了,那接下去的就应该是几?

  师:接下去就应该是2了,你们来说说2排在这里好不好?(不好)

  师:那你认为应该排在哪里?上来指一指?

  师:你能告诉下面的小朋友为什么要排在这里吗?

  师:把2放在这里,看看从0-1,再从1-2,他们每格一样长吗?

  师:原来每格应该一样长,

  (板书:每格一样)

  师:现在数宝宝都整整齐齐的排好了。看,谁来了?(11)

  师:11说,我也想加入他们的队伍,你们觉得应该把它放在哪里?

  师:好的',我把这根线延长,把11放在10的后面。这样行吗?

  师:那12呢?再延长。13呢?再延长。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黑板不够了怎么办?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

  师: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符号,用箭头来表示,这个箭头就表示往右还有好多数宝宝。而且你们仔细观察,这条直线上,起点是0,从0往右数,越数越大。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数射线。

  生齐读数射线。

  (板书:数射线)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数射线,谁能说说看它有什么特点吗?(同桌讨论各自观点)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师小结,齐读板书

  2.巩固练*判断,哪些是完整的数射线?用手势表示。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 1 2 3 4 5 6 7 8

  (3)1 2 3 4 5 6 7 8 9 10

  (4)0 2 4 6 8 10

  小结: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数射线上每一个间隔都是相等的,数射线上不但要

  有起点“0”,还要有正方向(用箭头表示)。

  三、深入探究,强化数射线认识

  学会标数

  送数宝宝回家

  师:这些数宝宝都迷路了,他们找不到家了,你们能不能帮忙找找看啊?

  找邻居

  师:看着这条数射线,你能知道他们的左右邻居是谁吗?

  师:不看数射线,现在你知道师:刚刚我们是看着数射线找邻居的,现在我把数射线拿掉,你还能找到数宝宝的邻居吗?

  (练*:___, 6 , ___ ___ , 3 , ___ 4 , ___ , ___ ___ , ___ , 2 想一想,看一看,用数射线来验证)

  动物跳远比赛

  1、小熊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熊猫从起点起向前跳,一格一跳,跳三下,成绩是3)

  2、小兔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兔从起点起向前跳,2格一跳,跳4次,成绩是8)

  3、小袋鼠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袋鼠也是从起点起向前跳,3格一跳,跳3次,成绩是9)

  学会比大小

  起点相同,比较大小

  师:小熊,小兔子,小袋鼠谁是跳远冠军呀?三者比较3<8<9 2)起点不同,比较大小

  比一比,谁跳得最远。

  (1)小兔:0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老鼠:0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袋鼠:0 1 2 3 4 5 6 7 8 9 10 ()跳得最远

  小结:本题在比较时,要注意小动物们的起跳点不同,所以不能光从跳到哪一点

  来判断。可以通过数格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看数射线比较图形大小

  师:4放在了数射线相应的位置,一颗爱心放在了4的右边,请问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小太阳也来了,他们又是什么关系呢?

  (师小结:数射线越往右,数越大,越往左数越小。)

  巩固练*

  看数射线,比7小的数有哪些?比2大的数有哪些?

  四、小结

  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同步导学第22页

  板书设计:

  数射线

  0是起点

  每格一样

  是正方向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要求:

  1、学会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2-7= 12-4= 12-3= 14-8=

  16-9= 6+8=13-6= 14-5=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6-9=?

  你是怎样想的?

  二、计算

  17-8-3=9+4-6= 11-6+7=

  5+9-8=5+4+6=8+7-9=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比一比

  夺红旗,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进行接力赛。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

  1、11-8= 12-6= 13-7= 14-9=

  2、12-7= 13-8= 11-6= 15-9=

  四、看图

  电脑出示第4题的图

  1、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

  2、指名说图意

  3、学生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再指名说

  五、用数学

  电脑出示课本26页第6题图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我看到农民伯伯今天收了7棵大白菜,14棵包菜,通过信息比较,我知道农民伯伯收的包菜比大白菜多,大白菜比包菜少。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认真,获得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算一算“大白菜比包菜少几棵?包菜比大白菜多几棵?”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六、思维拓展

  1、出示教材26页第8题的情境图。

  2、指学生说图意。

  生:松树16棵,柳树9棵,白杨树5棵。

  师:栽的松树比柳树多几棵?找出松树的棵数,在找出柳树的棵数。用松树的棵数减去柳树的棵数。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你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创新的数学思想。

  二、目标分析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这部分知识是有困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基础上来学*,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征比较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和“=”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由于“>”和“<”比较相*,学生难以分辨,教学时,通过学生自己的.分辨小方法和教师讲授的顺口溜以及之后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熟悉并且能正确使用这三种关系符号。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和“<”。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和“=”。

  四、教学准备

  课件,猴子、梨、桃、香蕉图片,三种符号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出新知

  1、回顾已经学*了哪些数字?(1~5)

  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来学生的学*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1、认识关系符号

  (1)教学“=”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可以让学生先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

  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多,香蕉少。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2。总结:猴子的数量3多于香蕉的数量

  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3)教学“<”师: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现在咱们来分一分梨。一只猴子吃一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预设1:用一一对应摆图的方法比较猴子少,梨多。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4。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最后再写4。这个“<”是小于号,表示3比4少,读作3小于4。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三个符号朋友。要求学生用学具摆出图,找到两个数大小关系,并用所学的符号进行连接。将摆图的结果写出来,再与他人说一说。师:刚刚咱们认识了3个很棒的符号朋友,通过读一读和写一写,你发现它们身上的优点了吗?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4)辨析: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2、小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教师演示游戏玩法。教师出示5和3,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可以表示两边的数的大小,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6加几的题目,理解6加几的计算过程并会口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计算*惯.

  教学重点

  掌握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6加几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你们还记得怎么算吗?出示口算卡片: ,指名说口算过程.(想:把8凑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

  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投影出示

  指名回答.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猜一猜今天我们该学*什么了?(6加几)

  板书课题:6加几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1)板书: □

  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着完成.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口述的过程,教师演示课件6加几.

  师: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道题,说明你们很会学*,谁愿意再用凑十法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

  (2)板书: □

  指名回答.(如果有学生很快说出结果,要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学生可能是由上一题 推算出来的,在此要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如果没有上一题的结果,怎么算6加6等于多少?)

  学生分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板书: □, □, □

  师:这几道题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可能会出现几种做法:① ②想: ,所以 )

  比较:哪种方法能很快说出得数?(用交换加数的位置, 来推算 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1.

  指名叙述图意:左边的叶子上有6只七星瓢虫,右边的叶子上有5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计算的?

  2.

  学生自己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口算.

  4.学生独立完成下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游戏:投篮【详见探究活动】.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准备课:上学了

  教学内容:1——2页

  教学目标:1、在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中,让初入学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渗透思品教育。

  2、在数1-——10各数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儿童学*数学的最初步热情。

  3、让儿童在数数过程中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以感受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亲切,克服陌生感,产生愉悦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带数字的一句话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问:九月一日是什麽日子?学生回答,板书(上学了)

  今天,小朋友们上学了,老师先带小朋友一起参观校园,请小朋友门仔细的观察,我们的校园都有什麽?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参观校园,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看见了一些什麽?学生交流]

  师:是啊,明亮的教室是我们学*的乐园,宽阔的操场就是我们活动的天地,校园是我们学*和活动的场所,你喜欢自己的校园吗?

  二、出示挂图

  老师这里也有一所美丽的校园图,你们还想不想看看?

  学生观察:这所校园有些什馍?同学们在干什麽?

  观察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10]

  小结:小朋友刚才观察的非常仔细,数的也非常认真,在校园里,我们找到了那些数呀?学生说1——10,并齐读

  三、那你能用带数字的一句话说说身边的事吗?

  学生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

  小朋友们说的很好,原来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到处有数学。

  四、谁知道我们这节课上的什麽课吗?你们喜欢数学可吗?

  课后记:

  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形象的,生动有趣的数数活动,让儿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数学的乐趣,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能认识、读、写10以内的数,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会用第几表示物体的顺序和位置,并能在同学之间交流。

  2、让儿童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在比较事物大小,多少,高矮的过程中,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初步体验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用自己的理解的方法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计算过程。

  4、注意数字,符号。算式的规范书写,培养儿童认真看,认真算,认真写的良好*惯。

  5、-让儿童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数学活动的经验与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时间:

  22课时

  1、1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4——5页1——5的认识例1——例3

  教学目标:1、对1——5各数感性的认识

  2、培养良好的*惯

  3、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1、边摆边数数

  2、由抽象的数到物体可一表示什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特别是数字,我们常常用,请你仔细听,找找老师说的下面的这句话中有那几个数字:小红书包里面有1个文具盒,2本书,3个本子。你能象老师这样用数字说一句话吗?

  二、教学例1

  (1)出示图,看图,用数字说一句话

  (2)想一想,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图意吗?

  (3)按照数字顺序从1说道5

  三、教学例2

  (1)摆学具数数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从1到5

  92)在黑板上写1——5,请学生在黑板上数字上面百圆

  (2)老师指圆,学生说数,

  问:3个圆片用几表示?5个圆片呢???

  老师指数字,学生说圆片。

  问:3用几个圆片表示?4呢?

  四、教学例3

  刚才用数字2表示2个圆片,2还可以表示什麽?

  看书5页例3

  小结:2可以表示任何个数使的物体。

  小组讨论:说说3、4、5可以表示什麽?

  全班交流

  五、课堂活动

  6页1题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5页例4,6页课堂活动3、4,12页练*一1、2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1——5的认识

  2、初步感知1——5各数的联系,变化,感悟数序

  3、初步学会用手指比,划,涂,写1-5

  4、操作分小棒,亲身体验探索数的分解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规范书写1-5各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昨天我们学*了1——5个,小朋友们能用手来表示吗?

  二、教学例4

  1、看书例4,共右个要求:比,划,读,写,想想,你认为小手和小嘴怎样分工最

  合适?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2、根据手和嘴的分工,完成例4

  自己练*后小组交流

  3、书上有这样一句话,1添上1是2,2添上1是3,……….你能用手指表示吗?

  4、教学在田字格里面规范书写

  91)让学生说1——5的形状

  (3)老师示范,学生书空

  (4)学生练*

  三、课堂活动

  1、6页1,写数

  2、6页3,圈一圈,写一写。

  出示这些图,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3、下面用5根小棒分成2堆,看谁的方法多。

  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

  12页1、2

  课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7页0的认识,例1——例3,8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2、通过小组合作学*,自主探索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主动探索的良好*惯。

  4、正确书写0

  5、能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教学重难点:

  1、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正确书写0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每当节日的时候,人们总会放飞许多美丽的气球,你们见过吗?(幻灯演示)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防飞前是几个?用数字几表示?放飞后小朋友没有气球了,用用什麽表示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的新的数字“0”(板书)

  二、教学例1

  小朋友一个气球也没有了,佣0表示,0表示什麽?一个也没有用什麽表示?出示吃鱼图:(1)这图话的谁?在赶什麽?

  (2)原来有几条鱼?现在呢?

  (4)原来有3条鱼,用几表示?现在一条也没有,用几表示?

  三、教学例2

  1、出示直尺图

  观察:直尺上有什麽?0在什麽地方?0在直尺上表示什麽?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直尺上开始这一段叫起点,用0表示,也就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

  四、教学例3

  1、老师示范书写0

  2、学生书空

  五、课堂活动

  1、8页1——2

  2、老师出示放大的方格图、引导学生认识方格,0在这里表示什麽?

  从左3往右数,你发现了什麽?

  还可以怎样看?

  老师: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依次多1,从右往左,依次少1

  3、12页3

  课后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9页比较大小,例1——例2

  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正确使用

  3、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辨证唯物思想。

  教学重难点:比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美丽的春天到了,花园内开了许多美丽的花,花儿真镁,引来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瞧,谁飞来了?

  你能用那些数字表示图中的小动物和花?学生数并且填在书上

  学生用学具摆花儿和动物,并且比较多少。

  小组交流后学生汇报自己的摆法和结果

  怎样更容易看出物品的多少?

  今天,我们要学会一个一个对着摆的方法来比较物品的多少?

  二、探索

  1、比较同样、多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花和蜜蜂,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老师:蜜蜂的只数3,花儿的朵数也3,3和3同样多,我们就说3等于3,用3=3表示,中间的符号是等号,学生练*读并且书空

  练*:老师摆4个圆,学生摆同样多的三角形,说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你能在说一个几等于几的式子吗?

  2、比较多与少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蜻蜓和蜜蜂,你发现了什麽?

  蜻蜓的只数是4。蜜蜂是3,4比3多,我们就说4大于3,写做4〉3,中间的符号是大于符号。学生练*读,并且书空

  蜜蜂十。蜻蜓4,3比4少,就说3小于4,写作3〈4,中间的符号是小于符号。学生读并且书空

  3、观察讨论

  4〉33〈4,你发现了什麽?

  小结:蜻蜓比蜜蜂多,4大于3,蜜蜂比蜻蜓少,3小于4

  花儿和蜻蜓的比较方法一样,你会吗?

  练*:(1)摆3个圆,5个三角形,比较大小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练*。

  课件出示练*题,学生进行练*,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惯。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分类摆放后顾客去买东西更方便。你们想不想学*怎样分类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 授新课

  1、活动一:整理房间

  (1)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园玩,可是他的妈妈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间整理好.

  (2)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亮亮的房间,你们想对亮亮说什么?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那么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房间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强调同一类的要放在一起)

  课件演示整理过程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学*用品?

  (3)整理后的房间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在家整理过房间吗?请大家回去后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

  2、活动二:到动物园

  (1)导入。大家帮亮亮整理了房间,亮亮非常感谢大家,现在他和妈妈一起来动物园。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能给这些小动物分类吗?

  这些小动物可以分为两类,会飞的分为一类,另一类是不会飞的。

  请大家给会飞的动物穿上漂亮的衣裳。看哪位同学涂得又快又好,教师就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学生作品。

  问:他涂的`对吗?你有没有不同意见?你知道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哪些?

  3、活动三:到农贸市场

  (1)导入:参观完动物园,亮亮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课件出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亮亮的妈妈要考一考大家: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汇报。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水果有哪些?你*时还喜欢吃哪些水果?蔬菜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水果和蔬菜非常有营养,大家要我吃水果和蔬菜。)

  4、活动四:百货商店

  (1)导入:最*亮亮的妈妈开了一家商店,让我们去看看她进了哪些货?课件出示。

  (2)这些货物就这样摆放好吗?

  你们能帮阿姨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指名汇报

  (3)如果把这些货按玩具、文具、服装鞋帽三类来分,该怎么分?(同桌讨论)

  指名汇报,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5、 活动五:把同学分类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音乐伴奏,学生表演:有的看书、有的拍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用本节课学*的知识把同学进行分类。

  三、 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请你说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的?(如我校的垃圾分类、书店的书等)

  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都要分类,请大家回家后说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记下来,明天交给老师。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一、教学内容

  认识100以内的数。

  教材分两大段七小段安排:

  1.认数:①认识几十和一百(P24~26)②整十数的加、减口算(P27~28)③认识几十几(P29~31)④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P32~34)

  2.数的大小比较:①100以内数的顺序(P35~36)②比较数的大小(P37~38)③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用语表示两数的相差状况(P39~41)

  另外还安排了单元复*(P42~43)和实践活动“我们认识的数”(P44~45)。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内容。

  从上面谈到的两大段、七小段的内容安排来看,与传统教材显然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

  (1)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几十几。这样安排便于学生了解几十几的组成,可以了解几十几介于哪两个整十数之间,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认数和计算相结合。这样安排好处有二:①可以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因为这些口算都是以数的组成为根据的;②为以后的加减计算打基础,以后的加减计算归根到底都要进行这两种基本计算。

  (3)中间安排百数表承上启下。由于前面认数是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几十几,对100以内数的数序还没有完整认识,所以中间安排百数表以承上。另外百数表是自然数列的一部分,而在自然数列中后边的数比前边的数大,这一规律就成了比较数的大小的依据,所以又起了启下的作用。

  (4)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用日常用语表示数量相差状况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借助直观认识计数单位和两位数的数值。

  (1)借助直观有什么好处?

  ①多数学生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能按顺序从1数到100,但对这些数的实际数值未必了解,也就是缺乏数感。对于较小的数建立数感的最好方法是数实物。观察实物建立数值表象。

  ②逐步认识计数单位、十进关系和数位。

  学生对数值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以1为单位认识数值的多少上,应逐步建立更大的计数单位,并认识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逐渐学会用大小单位相结合来表示数的大小,书写出来就要用到数位,所以在认数过程中要逐步扩大对计数单位和数位的认识。而这些新的认识又离不开直观手段。

  (2)教材上是怎样用直观材料表示数值和十进关系的?

  主要的直观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小棒,另一种是计数器。前者是纯直观具体,后者是半具体半抽象。利用小棒是在已经直观认识1捆是10根的基础上,先认识几捆就是几十,10捆捆成1大捆,认识10个十是一百(P24),再认识几捆另几根就是几十几(P29)。这样借助小棒的多少,学生很容易感受数值的大小。每部分内容在用小棒表示后马上引入计数器,计数器的优点是它已经引入了数位,利用了十进制,这是它抽象性的一面,每位上珠子的多少,又能表示这个数位上单位的多少,这是它具体性、直观性的另一面,所以在认数时离不开计数器,教材在计数器上标出了计数单位,并用文字叙述了数位顺序。

  此外在练*中还用一串珠子表示1个十,一摞木块表示1个十,一筒羽毛球表示1个十,增加十的.表象,特别是P25第3题,P30第3题,让学生自己把小球、五角星圈一圈先构建计数单位十的模型,再利用模型数数,这些都能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3)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让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认数过程外还应特别注意两点:

  ①要突破几十九添一后是多少这一难点。

  学生数数时数到几十九下边往往数不对是几十,也就是在拐弯处出问题。教材对这一难点的突破很重视,P29专门安排了三十九添上1是四十这一内容,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操作,特别是经历把10根再捆成1捆及原来有3捆又添1捆成4捆这一过程,真正理解39添1为什么是40,这不仅是数数的需要,也是以后进位加计算的基础。

  ②要重视数的组成的教学。

  了解数的组成不仅是感受数值大小的需要,也是今后四则计算理解算理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的组成,P25第2题直观认识几个十是几十,P26第5题则抽象地认识整十数和100的组成。P30例题除利用计数器学*写数外,重点也放在数的组成上,P31第5、6题,P34第1题借助直观练*几十几的组成,P34第2题则抽象地利用数位知识写数。

  3.妥善组织计算教学。

  (1)整十数的加减要提倡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理解算理。教材的例题了三种算法。一是十个十个地数;二是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单位个数相加;三是利用知识迁移,3+2=5,30+20就等于50。减法也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时要注意两点:①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引升到以两位数的组成进抽象的数学思考。如30+4,如果不看图,怎样想?30是3个十,4是4个一,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所以30+4是34;又如34-4,34是3个十和4个一合成的,-4就是去掉4个一,只剩3个十,就得30。但不要求学生死记此推理过程。②要注意教学加、减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记住。

  4.利用百数表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材在呈现百数表时有三点创新:

  (1)让学生自己把百数表填完整,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序。

  (2)让学生观察百数表发现规律,这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还能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3)让学生用不同的框在百数表中框数,进而根据框中的一个数猜另外三个数。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把握数序规律。

  教学时要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切实地组织学生参加上述学*活动。

  5.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安排比较数的大小的内容。

  (1)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选策略比较数的大小。

  P37的例题选材来自于儿童心中的现实生活,不但能激发学*兴趣,而且能激活现实生活中已有的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

  在进行46和38的比较时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自选策略进行比较。书上呈现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估计的方法从数的组成上去比,把46看成四十几,38看成三十几,四十几比三十几多;另一种是利用数序比,从小到大数46在38后面,46大。此外学生还可能运用的比较方法有:以40作中介来比,46比40大,38比40小,所以46比38大;上升到法则来比,46十位上是4,38十位上是3,4比3大,所以46比38大。这些比较方法都很好,都是学生的思考,都能弄清道理。

  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思考比较方法,并相互交流,互相启发,提高数学思考的水*,但不宜讲法则,不必统一比较方法。

  (2)关于用日常用语表示两个数的相差状况的教学。

  把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生活用语列入教学内容能培养学生的数感,能使数学内容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时应注意三点:①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教材在例题中教学多一些、少一些,在“试一试”中教学少得多,在“想想做做”中教学多得多,这样教学当然是可以的。也可以在例题中增加小狗做85个,然后两两比较,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个词语的含义。②不要对四个词语在数量上予以界定。这些词语不是严格定义的数学概念,不好量化。一般是给定两个数,让学生说相差状况,或给出相差状况后在几个给定的数中选数,不安排让学生找比20少得多和少一些的数之类的练*,因为如果出现10、11等,很难说清楚。③要尊重学生的用语,如多一些,学生表达为多一点点,多得很少都是可以的,不过课本上的四个词语学生要理解。

  6.重视数感的培养。

  前面提到的借助直观认识数值,了解数的组成,认识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用日常用语表达两数的相差状况,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感的安排还有:

  (1)联系现实生活认数、读数。

  如认识运动服号码,了解数的序数意义(P26⑦),数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的张数(P30①),看病时的就诊号码(P36④),春游时选择车辆(P42⑤)。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用100以内的数说话,说家人的年龄,在校园里走走看看,数物体的个数,数一段路走几步(P44~45),等等,这些练*可以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可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从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初步认识单数和双数,练*五个五个地数数。

  P41③安排了在1~30的数中从2开始隔一个圈一个初步认识双数和单数,接着安排学生利用单、双数找门牌号,这项内容不仅是解决某些生活问题的需要,也使学生对数的奇偶性初步感知,为以后有关知识的学*作些铺垫。教材在P30②安排了五个五个地数香蕉,P42③让学生对应钟面上的数字填写小格数,既练*五个五个地数数又为以后学*钟面认识打基础。人们数散放的东西时往往五个五个地数数,安排这项内容体现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安排估计和猜数的内容。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判断一个数接*哪个整十数。P37①判断“六十几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使学生认识到六十几介于60和70之间,P41①在90~100的某几个数中判断哪个数最接*90,问97接*90还是100?93呢?P42②问46接*50还是接*40?44呢?这样的练*为以后的估算打基础,因为估算时需要把一个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数计算,当然这也在培养学生的数感。

  ②组织猜数游戏。P26⑧猜兔子有几十只,P43⑧猜两位数。一个学生想好一个数写出来盖位,让另一个学生猜,写数的学生不断地根据猜出的数给予提示,值到猜对为止。可以轮换进行,并比赛谁猜的次数少,学生很感兴趣,渐渐地学生就有了猜数的策略,逐步缩小区间。

  ③估计物品的数量。P45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先猜蚕豆、花生米、黄豆的粒数,再数数,培养估计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书本、图形卡片、数字卡片、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新课探究,构建模型

  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本

  师: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些书本,都是些什么?

  生:语文书、数学书、生字本、数学本、拼音本。

  师:通过上节课《整理房间》的学*,我们知道了整理物品之前,先做什么?

  生:给物品分类。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分类整理自己的桌面的东西,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2.介绍并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

  生1:我是把语文的东西分成一类,数学的东西分成一类。

  师:哦,你是按语文和数学学科不同分的,(板书:学科)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把书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

  师:嗯,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是按用途的不同分成书和本子,的确了不起!(板书:用途)还有其它分法吗?

  生3:老师,我把大书放在一起,小书放在一起。

  师:对了,这位小朋友与众不同,他是按大小来分的(板书:大小)

  师小结:小朋友们在整理这些物品时,想了许多方法,有的按学科分类;有的按用途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可见分类方法不止一种,当分类方法比较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

  三、拓展巩固

  1.给人物分类

  师请几名小朋友上台来。其它小朋友认真观察,然后按一定的标准给讲台上的`人分类。

  生1:我分两类,一类男的,一类女的,从性别分。

  生2:我分成大人和小孩,是从年龄分的。

  生3:我分成戴发卡和不戴发卡的,还可以分成长头发和短头发的。

  师:这几位小朋友观察角度很特别,可见分类时,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分法。

  2.给图形分类

  师:小朋友拿出准备的图形卡片,你会给它们分类吗?

  先在小组内分一分,再全班交流。

  生1:我按颜色分成红、黄、蓝三类。

  生2:我按形状分成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生3:我按大小分,分成大、中、小三类。

  3.给算式分类

  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算式卡片:

  6+2=8 10-1=9 5+4=9 10-1-1=8 3+4+2=9 3+2=5 9-1=8 5+2+1=8 9-4=5 9-2-2=5

  (1)读一读这些算式卡片

  (2)先说一说你想怎样分类

  (3)在小组内按不同的标准具体分一分

  4.给图片分类

  师出示图片:熊猫、小鱼、自行车、小狗、汽车、飞机、轮船、蝴蝶、老鹰。

  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

  (1)可以分成动物和交通工具两类

  (2)也可以分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和水里游的三类

  然后在本子上分一分。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那些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而且分类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2.师总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能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有于实际中,学会自己分类整理书包,分类整理其它物品,做一个生活的小主人!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课型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XX月XX日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体会*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均分”。

  教师带领小朋友观察:小朋友,这里的几种分法都是不同的,我们来仔细观察,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均分。

  (2)、如果是*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均分,并互相说说*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均分”?

  课后感受

  本节课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叫做*均分的,所以有些学会已经掌握了*均分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却不十分理解。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4)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教案1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

  新知识点:

  1、初步认识*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这些*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面图形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面图形的拼组

  一课时解答*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新知识点:

  1、 十几减9的口算。

  2、 十几减8、7、6的口算。

  3、 十几减5、4、3、2的口算。

  4、 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

  1、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

  1、 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活动,提高学*效率。

  3、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教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充分发展个人的学*潜能。但是学*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4、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5、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36页—37页

  教材分析:

  学生对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经验,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教学,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图形。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面图形,体现“面在体上”的设计思路。为了形象生动,通过物体给这些图形拍个照片,为学生创设了操作、探索和思考的情境,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

  设计理念:

  1、努力给学生现实的、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2、数学活动中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形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教学过程:

  (用不同颜色的图形纸贴出来的)

  哇,好漂亮!是不是给我们的奖品呀?

  探索新知

  1、师:今天,咱们班来了新朋友,大家想和它们交朋友吗?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新朋友叫什么名字?”

  “我想知道新朋友长得什么样?”

  “我想知道新朋友家住在哪儿?”

  “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有什么爱好?”

  ……

  那大家想和这里的图形交朋友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2、生说师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3、它们长什么样呢?

  “长方形是长长的;

  正方形是四条边一样长,方方的.;

  三角形有三个角;

  圆没有角圆圆的。”师奖励学生图形,

  说得真棒,这个奖品“长方形”送给你。

  4、那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生面面相觑)

  请大家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木块,用手摸摸它们的面。

  “老师、老师,正方形住在这儿。”(师点点头,奖给生一个正方形)

  “老师、老师,长方形住在我书的上面。”(师奖给生一个长方形)

  ……

  5、我们给这些新朋友拍拍照片好吗?

  “没相机,怎么拍呀?”

  师:有铅笔和白纸吗?(师示范了一个)生拿着积木,铅笔、白纸,描了起来,然后剪下来,师启发学生还用印泥印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6、其实,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师就有很多。你们能给你们剪下来的图形找到自己的新家吗?

  “找到新家后,就把这些图形贴的那些物体的面上。”

  墙壁上、门窗上、开关上、钟面上、流动红旗上,水桶上、地面上……点缀了一层。

  7、全课小节,并板书课题。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3

  复*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

  复*目标:

  1、提高口算、竖式计算的能力,巩固口算技巧。

  2、提高看图提问题的能力。

  3、能正确填写﹥﹤或﹦。

  教学重点:

  计算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40+3045+769-5097-6

  30+659+3653-884+7

  91+524-98+3796-80

  二、提出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书包比铅笔盒多多少钱?64-18=46(元)

  (2)铅笔盒比书包少多少钱?64-18=46(元)

  (3)铅笔盒和书包相差多少钱?64-18=46(元)

  (4)书包和铅笔盒一共多少钱?64+18=82(元)

  三、用竖式计算:

  58948598

  +37-35+15-89

  ----------------

  95591009

  84466664

  -59+27-48+28

  ----------------

  25731892

  四、在○里填上﹦﹥或﹤

  34+29○29+3453-36○54-36

  49-37○49-3667+38○67+34

  第二课时

  复*内容:1、观察与测量。

  2、有趣的图形。

  3、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测量。(略)

  二、有趣的图形。

  (1)图中有14个长方形。

  (2)7个正方形。

  (3)3个三角形。

  (4)10个圆形。

  2、小白兔看到的是房屋的.侧面。

  小山羊看到的是房屋的正面。

  1、33+4265-4945+56

  86-3447+4898-89

  61+3374-5526+35

  89-5463+1738+34

  45+3777-4975+25

  2、兔比羊多6只,羊有37只,牛比羊少18头。

  提问题:(1)兔子有几只?37+6=43(只)

  (2)牛有几头?37-18=19(头)

  (3)图和牛相差多少?43-19=24(只)

  (4)兔比牛多几只?43-19=24(只)

  (5)牛比兔少几头?43-19=24(头)

  3、(1)需要(2)两车,还有(4)个空座位。

  (2)学生共需要(90)元,老师共需要(12)元。

  4、13+34+45=9297-39-27=31

  65-56+11=20xx+33-55=22

  第三课时

  复*内容:元、角、分的认识。

  复*目标:进一步巩固人民币的有关知识。熟练使用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1)买毽子和小鹿共需要4元1角

  (2)买娃娃、熊猫、小汽车共需要94元。

  (3)买小汽车、熊猫付了100元,找回41元。

  (4)50元钱可以买:A毽子小鹿娃娃B毽子小鹿小汽车

  C毽子小鹿熊猫积木

  D娃娃和积木

  (5)积木12元,付钱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张10元2张1元。1张10元1张2元。

  2张5元2张1元。2张5元1张2元。

  12张1元。6张2元。

  二、加一加,说一说

  15+16=3115+25=4015+26=41

  25+26=5116+26=4216+25=41

  四、哪只小兔拔了哪个萝卜?用线连起来,看谁拔得最多。

  第四课时

  复*内容:图画应用题。

  复*重点:提高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大象运木头

  先独立完成

  再交流

  (1)34+38=72(根)

  (2)90-72=18(根)

  二、套图游戏:

  独立想想

  交流说说

  每人套两次,他们可能套上哪两个?

  可能套中小狗和小松鼠。

  可能套中小象和企鹅。

  可能套中小狗和小象、小狗和小鹿。

  可能套中小狗和企鹅。

  ......

  三、有趣的图形

  请学生实际动手折一折

  在长方形纸上折一折。

  (1)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

  (2)把它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五边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活动一:认识我的前后

  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今天有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谁愿意向老师们介绍一下自己,你愿意在介绍你自己的同时,把你的前面、后面同学也一起介绍一下吗?

  2、我也想介绍一下我的前后。我的前面是一(三)班43个可爱的同学,我的后面是黑板。今天在这里我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前后(板书)

  3、写完“前后”这两个字,我发现刚才好像向大家介绍错了。我前面是黑板,我的后面才是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

  4、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5、他说的对吗?那什么是前?什么是后?

  师:我现在明白前后与我站的方向有关。我面向着你们站,我的前面就是同学;我的背对着的方向是我的后面就是黑板。

  6、你们的前后是什么呢?

  全体起立,面向老师,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面向听课老师,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同桌互相说一说:如果面向窗户,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再想像一下,如果面向走廊,你的前面是谁?后面又是谁?

  要求:同桌合作,一人说,一人仔细听,听的小朋友就是小评委,听伙伴说完后还要评一评。

  活动二:排队买票

  过程:在情境活动在中体验前后

  1、上课前,笑笑向我透露一个消息,说今天动物园举行一场森林运动会,她作为一个记者要去现场做采访报道。现在她正在排队买票呢。(电脑出示)

  2、笑笑排到哪儿?你怎么知道的`?她前面有几个人?她后面有几个人?

  3、从前面数或从后面数,你能说一说你在组里的位置吗?(同桌互说)

  4、请每组的最后一名同学站在最前面来,再观察一下,你的位置变了没有?两人说一说。你的同桌说的对吗?在说的时候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活动三:按要求做动作

  1、那我们也要进场了,为了方便老师给每一位小朋友编号,按顺序第一排1号,第二排2号依此类推。

  2、教师讲解规则教师要哪些人起立,那些人要迅速起立,做得又好又快的可得到红花。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游戏的要求有哪些?生复述。

  师:—同学小耳朵灵

  3、活动开始:①2号前面的同学请起立。②5号后面的同学拍拍手。③3号前面的同学请起立。④1号后面的同学跺跺脚。⑤2号后面4号前下、面的同学请起立。3号后面6号前面的同学请起立。⑦6号前面的同学请起立。

  活动四:百米赛跑

  过程:在情境中理解前后变化的相对性。

  1、同学们,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预测谁得冠军。nhb

  2、比赛开始,跑了一会,情况怎么样?你看到了什么?两人说一说。

  3、学生反馈,谁跑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谁跑在最后呢?谁在它的前面?你还能提一些数学问题吗?

  4、如果跑步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你想一想,猜一猜。马上要到终点,现在你又看到什么?谁能说一说现在每只动物的位置?四人一组,说一说每只动物现在的位置。

  活动五:卡丁车赛

  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探索前后位置与顺序。

  1、紧张的百米赛跑刚刚结束,更加激烈刺激的卡丁车大赛就要开始了。笑笑赶快来到卡丁车赛场准备进行现场报道。忽然信号不好,没有画面了。真遗憾,我们没办法看到比赛。比赛的情况怎么样,我们也不知道。没关系,笑笑用手机给我们发来了这样一个信息,小朋友听仔细:2号车排在最前面,1号车在4号车和3号车的后面,3号车的前面是4号车。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用手中卡丁车图片摆出比赛的画面吗?

  3、四人一组摆图片(其中一组在黑板摆)

  4、反馈交流

  5、回答几个问题:1号车是第XXX名,4号车在XXX号车的后面,在XXX号车的前面。

  6、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活动六:机动(数车的辆数,动画出现)

  活动总结:

  1、这堂课我们学*了什么数学本领?

  2、现在应用我们所学“前后”的知识,来做一个游戏。

  (1)我的前面是你,你的前面也是我;

  (2)我的后面是你,你的后面也是我;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并且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操场上进行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课外活动的情景图)你能告诉老师,看到了什么吗?

  2、汇报观察结果。

  3、出示课题:操场上。

  4、同学们能说得再具体一些吗?

  (老师有2人、学生有6人、男学生有3人……)

  5、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老师把同学们回答出的问题整理成图片贴在黑板上。

  老师有()人,学生有()人。

  男同学有()人,女同学有()人。

  6、同学们,根据图片,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7、出示课题:两数相差应用题?

  二、合作探究,尝试解决:

  1、学生比老师多()人。老师比学生少()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少()人。

  3、男学生比男老师多()人。男老师比男学生少()人。

  (1)根据提出的问题,观察人物图片,解答第一组问题。

  (2)把你观察的结果讲给你的同桌听。

  (3)谁愿意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讲给大家听呢?

  (4)个别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讲给大家听吗?

  (6)(指着图片进行小结)要求学生比老师多几人,就是从学生人数中去掉和老师一样多的人数,剩下的就是学生比老师多的`几个人。

  (7)你们能用刚才同学们的方法解答“老师比学生少几人吗?”

  (8)学生汇报解答方法。

  (9)请同学们列出算式。

  (10)以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解决感兴趣的另一组问题。

  3、联系实际,尝试应用

  (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第43页1题,摆一摆,填一填。先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再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3)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再完成。

  (4)游戏:抢椅子。

  游戏规则:要求每人抢坐1把椅子,抢不到的则为失败。

  a先摆放4把椅子,让3个小朋友去抢占,结果会怎样?

  b如果把4把椅子坐满,需要()个小朋友呢?

  c还是摆放4把椅子,让5个小朋友抢占,结果会怎样?

  (5)实践活动“小调查”

  要求: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方法:指定一个小组站起来,让其它小组的同学数、说、列式计算。

  4、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同种、同类的物品。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口头列式解答,并和家长进行交流。

  5、总结。

  通过观察、操作,你们理解了有关多些、少些的概念,能根据图意提出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能尝试解决问题。既锻炼了观察能力,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练*。

  课件出示练*题,学生进行练*,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一年级数学教案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创新的数学思想。

  二、目标分析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这部分知识是有困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基础上来学*,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征比较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和“=”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由于“>”和“<”比较相*,学生难以分辨,教学时,通过学生自己的分辨小方法和教师讲授的顺口溜以及之后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熟悉并且能正确使用这三种关系符号。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和“<”。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和“=”。

  四、教学准备

  课件,猴子、梨、桃、香蕉图片,三种符号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出新知

  1、回顾已经学*了哪些数字?(1~5)

  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来学生的学*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1、认识关系符号

  (1)教学“=”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可以让学生先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

  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多,香蕉少。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2。总结:猴子的数量3多于香蕉的数量

  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3)教学“<”师: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现在咱们来分一分梨。一只猴子吃一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预设1:用一一对应摆图的方法比较猴子少,梨多。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4。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最后再写4。这个“<”是小于号,表示3比4少,读作3小于4。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三个符号朋友。要求学生用学具摆出图,找到两个数大小关系,并用所学的符号进行连接。将摆图的结果写出来,再与他人说一说。师:刚刚咱们认识了3个很棒的符号朋友,通过读一读和写一写,你发现它们身上的'优点了吗?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4)辨析: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2、小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教师演示游戏玩法。教师出示5和3,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可以表示两边的数的大小,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8

  一、教学内容

  认识100以内的数。

  教材分两大段七小段安排:

  1.认数:①认识几十和一百(P24~26)②整十数的加、减口算(P27~28)③认识几十几(P29~31)④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P32~34)

  2.数的大小比较:①100以内数的顺序(P35~36)②比较数的大小(P37~38)③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用语表示两数的相差状况(P39~41)

  另外还安排了单元复*(P42~43)和实践活动“我们认识的数”(P44~45)。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内容。

  从上面谈到的两大段、七小段的内容安排来看,与传统教材显然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

  (1)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几十几。这样安排便于学生了解几十几的组成,可以了解几十几介于哪两个整十数之间,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认数和计算相结合。这样安排好处有二:①可以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因为这些口算都是以数的组成为根据的;②为以后的加减计算打基础,以后的加减计算归根到底都要进行这两种基本计算。

  (3)中间安排百数表承上启下。由于前面认数是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几十几,对100以内数的数序还没有完整认识,所以中间安排百数表以承上。另外百数表是自然数列的一部分,而在自然数列中后边的数比前边的数大,这一规律就成了比较数的大小的依据,所以又起了启下的作用。

  (4)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用日常用语表示数量相差状况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借助直观认识计数单位和两位数的数值。

  (1)借助直观有什么好处?

  ①多数学生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能按顺序从1数到100,但对这些数的实际数值未必了解,也就是缺乏数感。对于较小的数建立数感的最好方法是数实物。观察实物建立数值表象。

  ②逐步认识计数单位、十进关系和数位。

  学生对数值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以1为单位认识数值的多少上,应逐步建立更大的计数单位,并认识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逐渐学会用大小单位相结合来表示数的大小,书写出来就要用到数位,所以在认数过程中要逐步扩大对计数单位和数位的认识。而这些新的认识又离不开直观手段。

  (2)教材上是怎样用直观材料表示数值和十进关系的?

  主要的直观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小棒,另一种是计数器。前者是纯直观具体,后者是半具体半抽象。利用小棒是在已经直观认识1捆是10根的基础上,先认识几捆就是几十,10捆捆成1大捆,认识10个十是一百(P24),再认识几捆另几根就是几十几(P29)。这样借助小棒的多少,学生很容易感受数值的大小。每部分内容在用小棒表示后马上引入计数器,计数器的优点是它已经引入了数位,利用了十进制,这是它抽象性的一面,每位上珠子的多少,又能表示这个数位上单位的多少,这是它具体性、直观性的另一面,所以在认数时离不开计数器,教材在计数器上标出了计数单位,并用文字叙述了数位顺序。

  此外在练*中还用一串珠子表示1个十,一摞木块表示1个十,一筒羽毛球表示1个十,增加十的表象,特别是P25第3题,P30第3题,让学生自己把小球、五角星圈一圈先构建计数单位十的模型,再利用模型数数,这些都能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3)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让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认数过程外还应特别注意两点:

  ①要突破几十九添一后是多少这一难点。

  学生数数时数到几十九下边往往数不对是几十,也就是在拐弯处出问题。教材对这一难点的突破很重视,P29专门安排了三十九添上1是四十这一内容,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操作,特别是经历把10根再捆成1捆及原来有3捆又添1捆成4捆这一过程,真正理解39添1为什么是40,这不仅是数数的需要,也是以后进位加计算的基础。

  ②要重视数的组成的教学。

  了解数的组成不仅是感受数值大小的需要,也是今后四则计算理解算理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的组成,P25第2题直观认识几个十是几十,P26第5题则抽象地认识整十数和100的组成。P30例题除利用计数器学*写数外,重点也放在数的组成上,P31第5、6题,P34第1题借助直观练*几十几的组成,P34第2题则抽象地利用数位知识写数。

  3.妥善组织计算教学。

  (1)整十数的加减要提倡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理解算理。教材的例题了三种算法。一是十个十个地数;二是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单位个数相加;三是利用知识迁移,3+2=5,30+20就等于50。减法也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时要注意两点:①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引升到以两位数的组成进抽象的数学思考。如30+4,如果不看图,怎样想?30是3个十,4是4个一,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所以30+4是34;又如34-4,34是3个十和4个一合成的,-4就是去掉4个一,只剩3个十,就得30。但不要求学生死记此推理过程。②要注意教学加、减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记住。

  4.利用百数表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材在呈现百数表时有三点创新:

  (1)让学生自己把百数表填完整,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序。

  (2)让学生观察百数表发现规律,这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还能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3)让学生用不同的框在百数表中框数,进而根据框中的一个数猜另外三个数。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把握数序规律。

  教学时要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切实地组织学生参加上述学*活动。

  5.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安排比较数的大小的内容。

  (1)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选策略比较数的大小。

  P37的例题选材来自于儿童心中的现实生活,不但能激发学*兴趣,而且能激活现实生活中已有的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

  在进行46和38的比较时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自选策略进行比较。书上呈现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估计的方法从数的组成上去比,把46看成四十几,38看成三十几,四十几比三十几多;另一种是利用数序比,从小到大数46在38后面,46大。此外学生还可能运用的比较方法有:以40作中介来比,46比40大,38比40小,所以46比38大;上升到法则来比,46十位上是4,38十位上是3,4比3大,所以46比38大。这些比较方法都很好,都是学生的思考,都能弄清道理。

  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思考比较方法,并相互交流,互相启发,提高数学思考的水*,但不宜讲法则,不必统一比较方法。

  (2)关于用日常用语表示两个数的相差状况的教学。

  把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生活用语列入教学内容能培养学生的数感,能使数学内容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时应注意三点:①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教材在例题中教学多一些、少一些,在“试一试”中教学少得多,在“想想做做”中教学多得多,这样教学当然是可以的。也可以在例题中增加小狗做85个,然后两两比较,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个词语的含义。②不要对四个词语在数量上予以界定。这些词语不是严格定义的数学概念,不好量化。一般是给定两个数,让学生说相差状况,或给出相差状况后在几个给定的数中选数,不安排让学生找比20少得多和少一些的数之类的练*,因为如果出现10、11等,很难说清楚。③要尊重学生的用语,如多一些,学生表达为多一点点,多得很少都是可以的,不过课本上的四个词语学生要理解。

  6.重视数感的培养。

  前面提到的借助直观认识数值,了解数的组成,认识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用日常用语表达两数的相差状况,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感的安排还有:

  (1)联系现实生活认数、读数。

  如认识运动服号码,了解数的序数意义(P26⑦),数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的张数(P30①),看病时的就诊号码(P36④),春游时选择车辆(P42⑤)。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用100以内的数说话,说家人的年龄,在校园里走走看看,数物体的个数,数一段路走几步(P44~45),等等,这些练*可以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可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从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初步认识单数和双数,练*五个五个地数数。

  P41③安排了在1~30的数中从2开始隔一个圈一个初步认识双数和单数,接着安排学生利用单、双数找门牌号,这项内容不仅是解决某些生活问题的需要,也使学生对数的奇偶性初步感知,为以后有关知识的学*作些铺垫。教材在P30②安排了五个五个地数香蕉,P42③让学生对应钟面上的数字填写小格数,既练*五个五个地数数又为以后学*钟面认识打基础。人们数散放的东西时往往五个五个地数数,安排这项内容体现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安排估计和猜数的内容。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判断一个数接*哪个整十数。P37①判断“六十几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使学生认识到六十几介于60和70之间,P41①在90~100的某几个数中判断哪个数最接*90,问97接*90还是100?93呢?P42②问46接*50还是接*40?44呢?这样的练*为以后的估算打基础,因为估算时需要把一个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数计算,当然这也在培养学生的数感。

  ②组织猜数游戏。P26⑧猜兔子有几十只,P43⑧猜两位数。一个学生想好一个数写出来盖位,让另一个学生猜,写数的学生不断地根据猜出的数给予提示,值到猜对为止。可以轮换进行,并比赛谁猜的次数少,学生很感兴趣,渐渐地学生就有了猜数的策略,逐步缩小区间。

  ③估计物品的数量。P45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先猜蚕豆、花生米、黄豆的粒数,再数数,培养估计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朋友吗?今天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看看动物朋友。

  (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森林里可真热闹!你们知道今天是谁的生日吗?

  生:是大象过生日。

  师:让我们齐唱一首《生日歌》,祝大象爷爷生日快乐!

  生:(唱歌,有的还站起来表演动作)

  师:我代表大象爷爷谢谢大家的祝福!

  二、主动探索,经历过程

  1、统计客人情况。

  师:你从图上看到了些什么?

  生1:大象家来了很多客人。

  生2:我看到小狗、小猪和小猴都来了。

  生3:我看到两棵大树,有4只小猴子爬在树上。

  生4:我看到有一只小狗在妈妈袋袋里。

  生5:我看到有的动物手里还拿着鲜花。

  ……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从图上看,大象家来的客人比较多,排列得有些乱,不容易一下子看出来各有多少。你能想个好办法让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它们各有几个吗?

  生:我们让小狗家站在一起,让小猴家站在一起,让小猪家站在一起。

  师:这个办法好!我们先来把客人分一分类。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这些小客人的头像,我们来给它们排一排队。

  (请六个学生上台自由组成二人小组合作排小动物。一个人指着图上的一只动物,另一个人就拿一个它的头像贴在黑板上。)(老师提供的动物头像是有多余的,供学生选择。)

  生排列的结果如下:

  狗狗狗狗

  猴猴猴猴猴

  猪猪猪

  师:三种小动物的队伍都已经排好了,谁来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几只。

  生:小狗有4只,小猴有5只,小猪由只。

  师:(根据学生数的结果板书:)

  ( 4 )只 狗狗狗狗

  ( 5 )只 猴猴猴猴猴

  ( 3 )只 猪猪猪

  师:看着这张图,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小猴家来了最多。

  生2:我知道小猪家来的最少。

  生3:我知道大象家一共来客人12个。

  生4:我还知道小猴比小狗多1只。

  生5:小猴比小猪多2只。

  ……

  师:象刚才这样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统计。

  通过刚才的统计我们比较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

  (板书课题:统计,并注上拼音)

  2、统计鲜花情况。

  师:在这张图上,我们还能统计什么?

  生1:可以统计大象收到的鲜花。

  生2:可以统计动物们穿衣服的情况。

  生3:可以统计哪些动物在树上,哪些在树下。

  生4:还可以统计哪些动物在大象的左边,哪些在右边。

  ……

  师: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大象收到鲜花的情况。

  生:(小组活动: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张作业纸,一个1号信封,里面放着大象收到的五种颜色的鲜花。请小组合作,先按照颜色分一分类,再把同一种颜色的花排一排,贴在虚线方框内,最后数一数各有几朵,填在括号里。)

  师:(巡视指导,把各组的'作业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的作业)

  学生作业中有的小组把花横着排列,有的小组竖着排列,还有一个小组是斜着排列的(见下一页),老师也肯定了他们独特的排列方法。

  师:经过这样的统计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大象收到黄花3朵,红花5朵,绿花4朵,紫花2朵。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生1:大象收到的哪种颜色的花最多?哪种最少?

  生2:大象一共收到多少朵鲜花?

  生3:红花比黄花多几朵?

  生4:紫花比绿花少几朵?

  生5:大象最喜欢哪种颜色的鲜花?

  ……

  紫 黄 绿 红

  紫 黄 绿 红 a

  黄 绿 红 a a

  绿 红 a a a

  红 a a a a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分析:

  本堂课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程。本课教学内容的实质是求相差多少的问题。通过“操场上”这一场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借助主题情境,让学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尝试解决“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这一问题。是加减法的强化训练。这里的比较多少,不但比较谁多,谁少。而且比出多几或少几?是第二单元“比较”的深入。同时用文字代替了图形。

  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小圆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和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初步掌握“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用语言表达,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操场上”图片。问:同学们看到了这幅图,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老师有()人?学生有()人?男同学有()人?女同学有()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老师比学生少几人?女同学比男同学多()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少()人?

  二、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圆片,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在桌子上摆一摆,并列出算式。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指名汇报交流,并说说

  8-2=65-3=2

  4、评价.通过刚才的学*,你觉得哪位同学说得比较好?好在哪里?

  三、练*巩固、及时反馈。

  1、摆一摆、填一填,要求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

  3、小游戏,10把椅子8位同学坐,还剩几把椅子,列式计算。

  4、联系生活,拓展练*。

  四、课外延伸。

  调查本班的男女学生数,并试着提一些数学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些图形纸制品、学具、多媒体课件、小剪刀等。

  教学方式:分小组活动,每四人为一小组,设立小组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1、认一认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

  2、选物体

  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贴一贴)

  师:请你选择一个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吗?谁能想个好办法?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们想把自己剪得图形贴出来让别的小朋友也看看吗?(师生共同贴出剪得图形)

  二、(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剪得图形真漂亮,你们想看的更清楚吗?看!老师已经把你们剪得图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谁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好听的名字?

  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图形长的比较像?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知识《认识图形》。

  三、(实践操作)

  这四种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动手围一围,摆一摆。

  1、用钉子板围。

  2、用小棒摆。

  四、(课间活动)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庆贺一下吧!(师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有)

  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小朋友们!

  2、辨一辨。(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

  3、数一数。

  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

  4、认一认。(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得数有关“8”、“9”的加减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得数有关3、4、5、6、7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8”、“9”的加减法,并按下去一课还有得数有关“8”、“9”的加减法的罗列,所以本节课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地写出所有算式,本节课安排了跳绳活动引出有关得数“8”的算式,安排画一画引出有关得数是“9”的算式,通过试一试,练一练3题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内容安排接进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

  学*有关得数是“8”、“9”的算式,能正确进行计算,发展学生观察分类能力,感受生活数学之美。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练*法。

  教学准备:

  投影、每生一张1到8的卡片(诫课前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时玩过跳绳吗?”

  生答:结合生活激发兴趣

  师:“跳绳是一项很有趣的体育活动,看

  这些小朋友玩的多有趣!”

  师:出示跳绳投影。

  二、新授

  1、跳绳

  师:“一共有几位小朋友在跳绳”。

  生:“8位”

  师:“你们看一看,能不能把这8个板书:4个男生和4个女生小朋友分成两组,比如可以这样分,1个小戴1个戴帽子的,7个不戴的朋友帽子,7个不戴帽子”。3个穿裙子的,5个穿裤子的。2个甩绳子的,6个跳绳的。

  学生观察、讨论。

  反馈:学生说,教师总结并板书。

  师:“我们说把两组合并在一起是用加法的,大家能不能根据刚才结果列成算式”。

  学生算式、教师总结,在相应位置板书。供学生对答案,只要有其中一个。

  2、画一画,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记录算式,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答案可以不同,但要能理解算式。

  反馈:投影出示相应的'涂色和算式。

  学生自己检查,只要有其中一个。

  3、试一试,学生板演。

  7+2=() 6+3=() 5+()=8

  先收后放

  其它学生独立完成。

  三、练*

  第一题:教师讲清图意,第一幅求和。要把两部份合并。第二幅是分开,可以把任意一份作为要求的问题。

  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答案。(学生的答案可以多样化)

  反馈、纠正。

  第三题:全班游戏,找朋友(凑9)

  第四题:数学故事,学生观察。猜一猜八戒吃了几块西瓜,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发言讨论。

  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

  小结:讨论“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10,学*了1—5的写法之后的一节有关“0”的教学。“0”的教学较其他数字教学难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单独提出一节结合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0”,重点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广泛的搜集资料以及整个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为课堂上学生理解“0”的意义作好铺垫,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进行理解而不觉的枯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的温度、起点、占位等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运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和正确书写0。

  教学准备:

  1、把学生每6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有6根鱼竿、5条鱼。

  2、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温度计、直尺、小猫头饰、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激趣。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

  2、猜一猜:

  胡子不多两边翘,

  开口总说妙妙妙。

  黑夜巡逻眼似灯,

  日里白天睡大觉。(打一动物)谜底:猫

  3、下面我们一起戴小猫头饰扮演玩小猫钓鱼的游戏。

  (出示课题:小猫钓鱼)

  二、自主探究体验,初步感知“0”的含义。

  1、在动中学,理解“0”。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钓鱼比赛。

  (2)、小组汇报,交流,并说说你钓了几条鱼,可以用几来表示?

  (3)、学生讨论:一条鱼也没钓着,究竟用几来表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当一条鱼也没钓着时,可以用“0”表示。)

  2、在乐中说和做,加深对“0”的理解。

  (1)、老师做,学生说。

  师(手里拿3支铅笔)问: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3支。

  师(把手里的铅笔放进文具盒)问:我现在手里还有铅笔吗?用几表示?

  生:没有,用“0”表示。

  (2)、学生之间互相做,互相说。

  (3)、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三、发散思维,丰富“0”的含义。

  1、想一想:你们还在哪里见过“0”?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温度计上有“0”,直尺上有“0”……)

  2、认一认。

  (1)、出示温度计,讨论:“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表示气温是0度)

  (2)、指导观察直尺。

  ①、找出数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数学顺序开小火车读一读。

  ②、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开始,是起点。“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四、“0”的书写。

  1、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像一个鸡蛋、像拼音里的“0”字……)

  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0”?要注意什么?

  3、听《写“0”儿歌》(电脑显示):

  数学“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先听儿歌,并伴随音乐有节奏朗读一遍。)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书空。

  5、写一写。

  (1)、学生尝试写。

  (2)、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优缺点。)

  (3)、再次写“0”。(学生在课本第8页上写“0”)

  五、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四个空里为什么写0?)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生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的结果。(上台展示)

  多数组按0,1,2,3,4,5排,少数组按5,4,3,2,1,0排。

  (3)说一说。

  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什么数?

  4、开放题。

  听老师讲故事:大树上有5只小鸟,一个猎人“砰”地放了一枪,鸟儿怎样了?猜一猜现在树上还有几只鸟呢?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六、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2、你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汇报给家长听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三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教学重点:

  看一幅图写出三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电脑演示卡通人物汤姆:小朋友,我是汤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一起去吗?

  2、出示以下复*题。

  (1)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2)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1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3、汤姆讲述:我带来了鲜花送给吉利作为礼物,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1、吉利的生日晚会上,已准备了好多好吃的(电脑演示),仔细看一看旁边的这些筷子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整捆10根和单独的3根),这样,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

  讲解:10+3和3+10的意义一样,所以只写一个就可以了。

  2、汤姆:我还有一个计数器,想考考大家,如果顺利通过就和我一起去吉利家吃蛋糕。个位和十位各拨一个珠子,表示数字几?再在个位上放2个珠子。

  3、汤姆提醒学生现在计数器上的`数是13,我把刚才的2个拿走了,可以写什么算式?你能算出得数吗?

  3、小结:小朋友会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真聪明。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回到课前分类题,让学生完成原来不会做的题目。

  2、生日晚会开始了,可还有几把筷子没数好,出示78页做一做1题。

  2、晚会上还准备了水果糖,咦,糖下面还有个算式,你会填吗?完成做一做2题。

  四、齐唱生日歌,祝汤姆生日快乐。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数一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重点:

  了解学校生活

  难点:

  数数活动

  教学准备:

  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你们会从1数到10吗?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看图数数。

  二、激发兴趣。

  1、出示教科书2-3页彩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用数字几表示。

  (2)生答有一面**,一位老师可以用数字“1”表示。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4、数教室里的实物。这幅图上有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四、请用火柴棒从1摆到10。

  五、作业:开心数数

  六、板书:数一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5)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9篇

  一、关注贴*儿童生活的内容

  教育要回归生活,要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其中特别关注的是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这是课程标准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生活化,即以学生为中心,基于他们的生活基础,展示给学生真实的社会生活场面和图景,为他们提供客观而鲜活的品德培养和价值追求的源泉。我们教师应力求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教师立足教材,灵活处理,或裁剪,或整合,或改换。

  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如《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就可以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对我国特大洪水援助,或北约轰炸*引起世界各国的`公愤等材料。这比材料中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更贴*学生。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学生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由于思想品德课教材选的例子都是些“常识性”的例子,不利于学生学*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我们不妨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如《神州巨变》可以用家乡农村生活的改善、乡镇企业的腾飞、学校面貌变化,让学*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体会神州巨变,这毫无疑问的比课文中数据要更有说服力。

  信息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开放社会里的各种社会现象,如腐败问题,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问题尽收眼底。学生希望老师给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师讲大话、空话、套话。如《做一个诚实的人》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已存在“老实人吃亏”“说谎占便宜”思想。我就抓住学生考试作弊的事件展开讨论,暴露真实的思想,在辩驳分析中提高道德认识。

  二、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课堂上不仅有知识技能方面的交流,还有情感一直方面的信息交流。小学生创新精神生长的土壤就是以民主、*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环境,只有当学生把你当成他的朋友,他才敢说敢议,才敢于把自己的见解感受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

  首先,教师的思想应开放,把自己摆在与学生*等的地位,充分信任学生,用心建立起一种*等、民主的开放式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如朋友谈心一样,真诚地学生进行交流。在*时的交谈中,我常常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问题,敢于争辩,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在这样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同困惑同欢乐,这样学生的心理没有压抑感,从而无所顾虑地充分发表自己的创见,让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其次,在“**”学生上动脑筋,把课桌排成“U”字型进行表演、练*;或者排成“T”字型进行正反辩论;还可以排成小组型便于小组讨论交流。

  除允许学生不举手就发言,发言时站着,坐着均可外,还允许学生自主组合学*小组,鼓励学生与老师进行“角色转换”,培养他们敢于与同学甚至老师辩论的学**惯。我们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笑声和争议,学生乐于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倡导自主探究的学*方式

  探究性学*是未来社会最为重要的学*方式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为有效的载体,同时它还是人本教育最为本质的体现。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思品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任务。教师要改变原来单一被动的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

  1、注重合作学*

  合作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学生民主和明智的选择,是提高主体学*效率、增强学*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思品教学中合作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老师和个别学生的交流。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当中去,小组合作学*的生生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小组合作学*中,每个学生都有*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表演、讨论、实践。

  如教学《节俭光荣》课上,学生互相交流,课前各自调查自己家庭一个月的主要消费情况,与父母讨论各种消费的合理性,再分组调查同学零用钱的使用情况。最终得出结论: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学*必需的消费是合理消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性,还在合作探究中深化了道德认识。

  教学十一册《做个小小发明家》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生活中的不方便”的问题讨论,从个人→小组→自由组合(几个人)→再回到小组,讨论出生活、学*、交通、通讯等诸方面的种种方法,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学*的欲望格外高涨,深刻领悟到“爱科学”的内涵。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这样的自主学*,这样的小组合作,使学生的积极性及灵感得到充分的发挥,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

  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鼓励质疑问难

  思源于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创造。教师要在面向全体,重视每一个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的同时,给学生以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思维自由,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大胆思考,提问不同的见解。

  如教完第八册《尊重民族的风俗*惯》一课后,我让学生针对本课学*质疑问难。有的同学提出:“我们不知道那个民族的风俗*惯,怎么办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都为他出谋划策了:“可以先查查资料,了解一下那个民族的风俗*惯”;“可以请一个导游,让他告诉你”;“不知者,不足为怪也!”……学生众说纷纭,滔滔不绝,既深化了对本课的认识,又开启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尽量多的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探索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还应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与适当的点拨。

  四、着眼激励发展性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课标》)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倾注爱心,既要容纳学生对的,又要包容学生错的,这样可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思品课的学*评价,即“对学生在学*过程当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包括学*态度、学*能力和方法、学*结果。”在考核时,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思想品德学*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考核与行为能力的考核相结合;重在*时性考核,形式可采用教师评、自评、小组互评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100与50、20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估计。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对数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 感。

  教学难点:

  数到接*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的数法。

  教学教具:

  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初识百以内的数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1数到20吗?

  教师随着学生回答呈现下图中的1—20各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教师:今天又来了几位新朋友(在上图中呈现45、70、98),看看你们认识吗?

  教师:看到大家都认识,又来了更多的数朋友(呈现数字图)。

  教师:看来大家都对这些数都有所认识。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二、数一数,感受100有多大

  1、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100。

  教师(出示百羊图):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

  教师:到底有多少只羊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位老朋友(将10贴在黑板上),认数的时候它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呢!

  教师(在百羊图上圈出10只):我圈出来的是10只,现在你再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之后再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教师: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100只羊有这么多!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你对100有什么感受?

  2、在数数中理解数,突破数数的难点。

  教师:请大家从学具盒里拿出2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要求摆出后一 看就知道是21根。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结合学生作品适时追问:能一下看出是21吗?他请了谁来帮忙?

  教师:对,他请10来帮忙,这是10根,这是10根,这是1根,能很快地看出这是21。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师:好,下面我们在21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数出100根小棒。

  教师指导学生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边操作边数数,当数到拐弯数时,教师让学生停下来并追问,如“29添一是多少?”,并将新数的10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说说30的组成。再继续数数,同样处理:35的组成;39再添上1是多少,40里有几个十;39、49、79、99后边分别是多少等。

  3、感受100,体会“十”与“百”的关系。

  教师:99再添1就是多少?

  教师:对,99再添1就是100。那我们就这样10根一捆10根一捆地摆,10个10捆又是多少呢?

  教师:对,10个10捆是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

  教师:这一大捆小棒就是100谁能说说100里有几个10?

  教师:10个十是多少啊?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分一分、合一合,多角度感受100。

  教师:现在,请你把10根一捆的两捆小棒合在一起,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

  教师:100里有几个20呢?请你把小棒两捆两捆地合一合,看看100里有几个20。

  教师(呈现未结成捆的100根小棒):现在这一大堆是100根,你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数就能从100根小棒中拿出大约50根小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教师:100里有几个50?

  5、教学例2。 数小棒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百。

  教师: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70根小棒,边数边思考,如何数又快又准确。

  学生独立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数的时候可以每10根捆成一捆。70跟就是7捆小棒,也就是7个十。

  教师:你能很快地拿出46根小棒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

  学生汇报,说明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三、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教师:刚才我们借助学具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其实100以内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

  1、完成“做一做”第2题

  教师(出示第2题情境图):你们能很快看出是多少吗?

  教师:要想很快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请“十”来帮忙。

  教师:好,那大家让“十”来帮帮忙吧!

  学生实际圈一圈,10个10个地数一数。

  教师:为什么圈一圈以后就一下子看出是多少了呢?

  2、补充练*一 教师(出示下图):小猪收了多少个苹果?

  教师:这次怎么一下就看出是多少了啊?

  教师:原来又是“十”在帮忙,“十”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3、补充练*二 教师:我想请大家看一个更有意思的比赛——大力士比赛搬砖。看!(呈现下图)大象搬了多少块砖?

  教师:大象已经搬了多少块砖?

  教师:你怎么这么快就数出来了?

  教师(呈现下图):大象还差多少块就搬了100快了?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哦!原来10个十就是100(呈现下图)。

  四、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数了100以内的数,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汇报。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版)第16页的例题,第1617页想想做做的*题。

  [教材简析]

  几和第几实际上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凡事物排列的顺序号。例题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务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想想做做让学生在涂色、观察、数数、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识几和第几的区别,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个数或顺序并现同伴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1、出示排队买票图。

  过渡: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你们看。

  出示课件。

  2、谈话。

  (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

  (2)请小朋友数一数小明排在第几?小刚排在第几?

  (3)排在第1的是谁?原来老爷爷排第几?老爷爷怎么又排到第一了呢?

  (进行礼貌教育。)

  (4)黄头发的小姑娘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

  [评: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

  1、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

  (1)问: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

  (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2、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

  (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

  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左边第3个,左边3个。

  右边第2个,右边2个。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3)书上练*。

  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

  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评:老师在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不仅检验前面对新知感悟,还着重对几和第几的内容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帮助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

  3、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来到动物园,小红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捞月亮的表演。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的答案)

  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问:猴子能捞起月亮来吗?为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

  4、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评:每个画面都引导、组织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同时,把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4题整合成学生喜爱的连续的动画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课堂气氛更显得生动活泼。]

  5、想想做做第4题。

  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

  (小组讨论)

  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车

  追问:刚才说的是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评:这一段采用学生交流合作的形式教学,使学生既学会了肯定自己,又学会了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从中补充、完善了自己的认识。另外,这里除了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互帮互助,真正做学*的主人、]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5题。

  过渡:小动物们回家了,小动物们的家住在几楼几室呢?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竖着看有几层,就说是几楼。横着看有几家,也就说是几室。小兔家竖着看在5楼,横着看在第1室,所以它家住5楼1室。

  A:出示小动物的位置说住在几楼几室。

  B:告诉小动物住在几楼几室学生在电脑上点位置。

  2、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红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评:把数学知识拓展、应用到生活中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3、发散练*。

  告诉同学你喜欢吃的东西是第几个,让同学猜猜你喜欢吃的是什么?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总评]

  本堂课分三步走:从买票情境图的初步感知,到连续动画情境的感悟,最后是游戏的深化巩固,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次很清晰。在拓展应用中注意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学*内容,也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魅力。练*中采用了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表现,提高了学*兴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惯。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分类摆放后顾客去买东西更方便。你们想不想学*怎样分类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授新课

  1、活动一:整理房间

  (1)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园玩,可是他的妈妈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间整理好。

  (2)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亮亮的房间,你们想对亮亮说什么?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那么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房间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强调同一类的要放在一起)

  课件演示整理过程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学*用品?

  (3)整理后的房间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在家整理过房间吗?请大家回去后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

  2、活动二:到动物园

  (1)导入。大家帮亮亮整理了房间,亮亮非常感谢大家,现在他和妈妈一起来动物园。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能给这些小动物分类吗?

  这些小动物可以分为两类,会飞的。分为一类,另一类是不会飞的。

  请大家给会飞的动物穿上漂亮的衣裳。看哪位同学涂得又快又好,教师就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学生作品。

  问:他涂的对吗?你有没有不同意见?你知道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哪些?

  3、活动三:到农贸市场

  (1)导入:参观完动物园,亮亮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课件出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亮亮的妈妈要考一考大家: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汇报。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水果有哪些?你*时还喜欢吃哪些水果?蔬菜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水果和蔬菜非常有营养,大家要我吃水果和蔬菜。)

  4、活动四:百货商店

  (1)导入:最*亮亮的妈妈开了一家商店,让我们去看看她进了哪些货?课件出示。

  (2)这些货物就这样摆放好吗?

  你们能帮阿姨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指名汇报

  (3)如果把这些货按玩具、文具、服装鞋帽三类来分,该怎么分?(同桌讨论)

  指名汇报,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5、活动五:把同学分类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音乐伴奏,学生表演:有的看书、有的拍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用本节课学*的知识把同学进行分类。

  三、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请你说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的?(如我校的垃圾分类、书店的书等)

  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都要分类,请大家回家后说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记下来,明天交给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圆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图案为圆形)。

  2、能力目标:幼儿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并能独立画出圆形。

  3、德育目标:利用观察法、操作法等来引导幼儿学*。

  教学重点:

  指导幼儿了解圆形的特征,并让幼儿能在图案中找出圆形。

  教学难点:

  1、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画出圆形。

  教学方法:

  1、观察法

  2、示范法

  3、提问法

  4、操作法等。

  教学准备:

  1、若干个圆形实物图(硬币、眼镜、手表等)

  2、铅笔、白纸(学生自备)

  3、几张缺少轮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引题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东西呀?”(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告诉我这些是什么呀?”(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认识这些东西,那大家看一看这些东西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嗯,对了,大家真聪明,这个就是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了圆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师学*画圆啊?拿出大家带来的笔和纸,跟着老师一起来,好不好呀?小朋友们,注意哦,画的时候不要弄伤自己的小手哦!”(教师提醒小朋友安全问题)

  2、找圆形

  教师(出示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呀?这些车子能开吗?为什么能开或者不能开呢?”(师生互动)呀?教师:“小朋友眼睛真灵,原来呀,这些车子的轮子都不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找找看,应该画在哪里?”(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找找生活中的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帮车子找到了它们的圆圆的轮子。大家都学到了什么是圆形,那小朋友们,今天回家之后,在家里找一找圆形,然后指给爸爸妈妈看,好嘛?那今天的课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馈:

  1、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图片展示、现场教学等方式来指导幼儿进行学*,这样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所学知识。

  2、本次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给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几个季节吗?

  学生:知道。春夏秋冬。

  教师:那现在是哪一个季节啊?

  学生:秋天。

  教师:对了,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看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是不是收获了很多东西啊?

  学生:是。

  教师: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

  学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二、进入新课

  教师:有多少个南瓜呀?

  学生:5个。

  教师:有多少朵花?

  学生:3朵/4朵。

  教师:这样一会儿3一会儿5又一会儿4的,老师听着觉得很乱。我们应该按顺序来,老师教大家,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数。最小的数量是多少啊?

  学生:1。

  教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的呢?

  学生: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对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数量都是1,可以用数1表示。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

  学生:2。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学生:2只鸭子/2个筐/2个盘子。

  教师:很对。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

  学生:3。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学生: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

  教师:很棒,它们都是数量为3的东西,可以用数3表示,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学生:数4。

  教师: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学生:4只小鸡/4朵向日葵。

  教师:很对,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

  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 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数学的一节准备课。(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兴趣。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练*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四、在学*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课本110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具准备

  软件

  教学重难点

  掌握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复*导入

  1.歌谣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6)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6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

  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

  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

  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

  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二.认识统计图.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统计开始.

  活动三:分析统计图.

  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

  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

  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

  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

  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

  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

  6.寻求答案.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家庭作业.

  一、关注贴*儿童生活的内容

  教育要回归生活,要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其中特别关注的是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这是课程标准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生活化,即以学生为中心,基于他们的生活基础,展示给学生真实的社会生活场面和图景,为他们提供客观而鲜活的品德培养和价值追求的源泉。我们教师应力求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教师立足教材,灵活处理,或裁剪,或整合,或改换。

  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如《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就可以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对我国特大洪水援助,或北约轰炸*引起世界各国的公愤等材料。这比材料中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更贴*学生。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学生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由于思想品德课教材选的例子都是些“常识性”的例子,不利于学生学*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我们不妨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如《神州巨变》可以用家乡农村生活的改善、乡镇企业的腾飞、学校面貌变化,让学*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体会神州巨变,这毫无疑问的比课文中数据要更有说服力。

  信息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开放社会里的各种社会现象,如腐败问题,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问题尽收眼底。学生希望老师给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师讲大话、空话、套话。如《做一个诚实的人》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已存在“老实人吃亏”“说谎占便宜”思想。我就抓住学生考试作弊的事件展开讨论,暴露真实的思想,在辩驳分析中提高道德认识。

  二、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课堂上不仅有知识技能方面的交流,还有情感一直方面的信息交流。小学生创新精神生长的土壤就是以民主、*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环境,只有当学生把你当成他的朋友,他才敢说敢议,才敢于把自己的见解感受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

  首先,教师的思想应开放,把自己摆在与学生*等的地位,充分信任学生,用心建立起一种*等、民主的开放式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如朋友谈心一样,真诚地学生进行交流。在*时的交谈中,我常常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问题,敢于争辩,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在这样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同困惑同欢乐,这样学生的心理没有压抑感,从而无所顾虑地充分发表自己的创见,让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其次,在“**”学生上动脑筋,把课桌排成“U”字型进行表演、练*;或者排成“T”字型进行正反辩论;还可以排成小组型便于小组讨论交流。

  除允许学生不举手就发言,发言时站着,坐着均可外,还允许学生自主组合学*小组,鼓励学生与老师进行“角色转换”,培养他们敢于与同学甚至老师辩论的学**惯。我们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笑声和争议,学生乐于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倡导自主探究的学*方式

  探究性学*是未来社会最为重要的学*方式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为有效的载体,同时它还是人本教育最为本质的体现。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思品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任务。教师要改变原来单一被动的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

  1、注重合作学*

  合作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学生民主和明智的选择,是提高主体学*效率、增强学*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思品教学中合作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老师和个别学生的交流。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当中去,小组合作学*的生生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小组合作学*中,每个学生都有*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表演、讨论、实践。

  如教学《节俭光荣》课上,学生互相交流,课前各自调查自己家庭一个月的主要消费情况,与父母讨论各种消费的合理性,再分组调查同学零用钱的使用情况。最终得出结论: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学*必需的消费是合理消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性,还在合作探究中深化了道德认识。

  教学十一册《做个小小发明家》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生活中的不方便”的问题讨论,从个人→小组→自由组合(几个人)→再回到小组,讨论出生活、学*、交通、通讯等诸方面的种种方法,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学*的欲望格外高涨,深刻领悟到“爱科学”的内涵。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这样的自主学*,这样的小组合作,使学生的积极性及灵感得到充分的发挥,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

  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鼓励质疑问难

  思源于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创造。教师要在面向全体,重视每一个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的同时,给学生以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思维自由,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大胆思考,提问不同的见解。

  如教完第八册《尊重民族的风俗*惯》一课后,我让学生针对本课学*质疑问难。有的同学提出:“我们不知道那个民族的风俗*惯,怎么办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都为他出谋划策了:“可以先查查资料,了解一下那个民族的风俗*惯”;“可以请一个导游,让他告诉你”;“不知者,不足为怪也!”……学生众说纷纭,滔滔不绝,既深化了对本课的认识,又开启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尽量多的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探索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还应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与适当的点拨。

  四、着眼激励发展性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课标》)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倾注爱心,既要容纳学生对的,又要包容学生错的,这样可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思品课的学*评价,即“对学生在学*过程当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包括学*态度、学*能力和方法、学*结果。”在考核时,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思想品德学*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考核与行为能力的考核相结合;重在*时性考核,形式可采用教师评、自评、小组互评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

  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好*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法:

  自主探究法

  学法:

  合作学*法

  教学用具:

  挂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二、自主学*

  (一)出示自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出示自学指导

  1、自学课本第54页内容

  2、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再给同桌讲一讲;

  3、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2、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3、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3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2×3=36(元)

  4、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小组交流、组际解疑)

  四、精讲点拨

  结合学生自学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2×3

  12×4

  12×5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5 18×3 15×6 27×3 43×3

  (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六、总结

  一、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情景教学法—举例说明—法发现法等教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方法。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个同学在拉手风琴,那么,除了1个同学,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写数。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惯。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理念。

  (五)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题。如:"想想做做"中找朋友,看数画圈,看图写数等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更好的理解和认识1——5各数。

  2、最后设计了一些用1表示1个整体的题目,如:1盘香蕉,1串葡萄,1双袜子等,渗透单位"1"的概念。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知识,课堂上将学*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参与面广,学得愉快,学*效果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圆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图案为圆形)。

  2、能力目标:幼儿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并能独立画出圆形。

  3、德育目标:利用观察法、操作法等来引导幼儿学*。教学重点:

  1、指导幼儿了解圆形的特征,并让幼儿能在图案中找出圆形。教学难点:

  1、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画出圆形。教学方法:

  1、观察法2、示范法3、提问法4、操作法等。

  教学准备:

  1、若干个圆形实物图(硬币、眼镜、手表等)

  2、铅笔、白纸(学生自备)

  3、几张缺少轮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引题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东西呀?”(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告诉我这些是什么呀?”(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认识这些东西,那大家看一看这些东西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嗯,对了,大家真聪明,这个就是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了圆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师学*画圆啊?拿出大家带来的笔和纸,跟着老师一起来,好不好呀?小朋友们,注意哦,画的时候不要弄伤自己的小手哦!”(教师提醒小朋友安全问题)

  2、找圆形

  教师(出示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呀?这些车子能开吗?为什么能开或者不能开呢?”(师生互动)呀?教师:“小朋友眼睛真灵,原来呀,这些车子的轮子都不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找找看,应该画在哪里?”(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找找生活中的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帮车子找到了它们的圆圆的轮子。大

  家都学到了什么是圆形,那小朋友们,今天回家之后,在家里找一找圆形,然后指给爸爸妈妈看,好嘛?那今天的课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馈:

  1、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图片展示、现场教学等方式来指导幼儿进行学*,这样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所学知识。

  2、本次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惯。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7)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5页的内容及*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的主人。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8和9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6~9的数序。

  【教学难点】

  会工整的书写8和9。

  【课前准备】

  教师(计数器, 主题图中各中物品和人的图片, 写字练*本, 8只五角星等)

  学生(学具圆片,小棒,图形等10个,硬币9个,彩色笔, 写字练*本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适当地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小组交流:图上有哪些人和物,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数,全班交流结果。

  3、重点指导学生数出“蝴蝶”的只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强调:在数的过程中,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都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重复不漏数。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8和9。板书:8和9。

  (评析:在数数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主题图),以小动物参观校园为主线,在数数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9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体验生活中的“8和9”。

  (1)数出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和点子的个数。

  (2)任选2种学具,数出8和9个,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3)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8和9来表示的。

  2、逐次感知8、9的数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3、整体感知8、9的数序。

  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1)出示直尺,让学生补充直尺上( )里的数。

  (2)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9以内数的顺序。

  (评析:将序数与基数的区别融入到实际生活场景中,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数学,从而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变能力,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特性)

  4、观察7、8、9的点子图,比较7、8、9的大小。

  提问:怎样能很快数出三幅点子图的数量?(学*6和7时,做过相应的铺垫)

  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结果,反馈6种不同的答案。

  5、理解8、9的序数意义

  让学生按照要求在书上涂色,分组适当讨论8只和第8只,9只和第9只的区别,让学生正确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评析:充分利用课本的数学资源,教师采用开放的,多种思维角度的途径给学生理解和想象的余地,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6、教学8、9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8、9的字形:8像什么呀?9像什么呀?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着重说明8和9的笔顺。

  (3)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练*写8、9,教师作指导。

  (4)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5)同桌交换评一评,你认为你的同桌写得好就给它画张笑脸。

  统计得到笑脸的学生,鼓励学生书写要工整。

  (评析:在书写8和9的过程中,积极倡导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体验评与被评的乐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巩固练*

  1、数数

  (1)听指令快速数出实物(数8根小棒,9个小圆片)

  (2)8个小组比赛报数。

  2、完成练*八的第一、二题。

  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四、课后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出示课本57页的“生活中的数”。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8和9的数据。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

  树的图片:8棵 ★ ★ ★ ★ ★ ★ ★ ★ ★

  字的图片:8个 第8个

  人的图片:9个 第9个

  花盆图片:9盆

  蝴蝶图片:9只

  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通过学*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通过*题,复*、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

  -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

  -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

  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

  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

  12-5+7 应变成 12+7-5,而不能变成12-7+5。

  教学设计示例一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

  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3.应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学*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题目进行巩固练

  *,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

  2.学生写法:练*→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练*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

  2.难点:把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练*讨论,总结归纳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练*题,学生练*反馈.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 -9+(+6);(-11)-7.

  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

  (2)(-11)-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

  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

  【教法说明】为了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必须先对有理数加法,特别是有理数减法的题目进行复*,为进一步学*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这里特别指出“+、-”有时表示性质符号,有时是运算符号,为在混合运算时省略加号、括号时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师: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2.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教学说明:由复*的题目巧妙地填“-”号,就变成了今天将学的加减混合运算内容,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明白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组成.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讲评(-9)+(-6)-(-11)-7.

  (1)省略括号和的形式

  师:看到这个题你想怎样做?

  学生活动:自己在练*本上计算.

  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

  【教法说明】题目出示后,教师不急于自己讲评,而是让学生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时,有的学生可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有的同学可能是先把减法都转化成了加法,然后按加法的`计算法则再计算??这样在不同的方法中,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

  师:我们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9,+6,+11,-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

  原式=(-9)+(+6)+(+11)+(-7)

  =-9+6+11-7.

  提出问题: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9+6+11-7仍表示-9,+6,+11,-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

  学生活动:先自己练*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口答(教师纠正).

  【教法说明】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方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来给学生指明方向,在把算式写成省略括号代数和的形式后,通过让学生练*两种读法,可以加深对此算式的理解,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巩固练*:(出示投影1)

  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出来.

  (1)(+9)-(+10)+(-2)-(-8)+3;

  (2)+()-()-().

  2.判断

  式子-7+1-5-9的正确读法是().

  A.负7、正1、负5、负9;

  B.减7、加1、减5、减9;

  C.负7、加1、负5、减9;

  D.负7、加1、减5、减9;

  学生活动:1题两个学生板演,两个学生用两种读法读出结果,其他同学自行演练,然后同桌读出互相纠正,2题抢答.

  【教法说明】这两题旨意在巩固怎样把加减混合运算题目都转化成加法运算写成代数和的形式,这里特别注意了代数和形式的两种读法.

  2.用加法运算律计算出结果

  师:既然算式能看成几个数的和,我们可以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通常同号两数放在一起分别相加.

  -9+6+11-7

  =-9-7+6+11.

  学生活动:按教师要求口答并读出结果.

  巩固练*:(出示投影2)

  填空:

  1.-4+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9-1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3+2-4=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2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

  【教法说明】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时,很可能产生“-9+7+11-6”这样的错误,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纠正,又做一组巩固练*,使学生牢固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律把同号数放在一起时,一定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这一知识点.

  师:-9-7+6+11怎样计算?

  学生活动:口答

  [板书]

  -9-7+6+11

  =-16+17

  =1

  巩固练*:(出示投影3)

  1.计算(1)-1+2-3-4+5;

  (2).

  2.做完前面两个题目计算:(1)(+9)-(+10)+(-2)-(-8)+3;

  (2).

  学生活动:四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本上做.

  【教法说明】针对一道例题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组相应的巩固练*,这样每一步学生都掌握得较牢固,这时教师一定要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使分散的知识有相对的集中.

  师小结: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题目的步骤为:

  1.减法转化成加法;

  2.省略加号括号;

  3.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三)反馈练*

  (出示投影4)

  计算:(1)12-(-18)+(-7)-15;

  (2).

  学生活动:可采用同桌互相测验的方法,以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教法说明】这两个题目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测验的方式来达到及时反馈.

  (四)归纳小结

  师:1.怎样做加减混合运算题目?

  2.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的两种读法?

  学生活动:口答.

  【教法说明】小结不是教师单纯的总结,而是让学生参与回答,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将本节的重点知识纳入知识系统.

  八、随堂练*

  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1)(-5)+(+7)-(-3)-(+1);

  (2)10+(-8)-(+18)-(-5)+(+6).

  2.说出式子-3+5-6+1的两种读法.

  3.计算

  (1)0-10-(-8)+(-2);

  (2)-4.5+1.8-6.5+3-4;

  (3).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1.计算:(1)-8+12-16-23;

  (2);

  (3)-40-28-(-19)+(-24)-(-32);

  (4)-2.7+(-3.2)-(1.8)-2.2;

  (二)选做题:(1)当时,,,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当时,,,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十、板书设计

  复*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

  复*目标:

  1、提高口算、竖式计算的能力,巩固口算技巧。

  2、提高看图提问题的能力。

  3、能正确填写﹥﹤或﹦。

  教学重点:

  计算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40+3045+769-5097-6

  30+659+3653-884+7

  91+524-98+3796-80

  二、提出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书包比铅笔盒多多少钱?64-18=46(元)

  (2)铅笔盒比书包少多少钱?64-18=46(元)

  (3)铅笔盒和书包相差多少钱?64-18=46(元)

  (4)书包和铅笔盒一共多少钱?64+18=82(元)

  三、用竖式计算:

  58948598

  +37-35+15-89

  ----------------

  95591009

  84466664

  -59+27-48+28

  ----------------

  25731892

  四、在○里填上﹦﹥或﹤

  34+29○29+3453-36○54-36

  49-37○49-3667+38○67+34

  第二课时

  复*内容:1、观察与测量。

  2、有趣的图形。

  3、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测量。(略)

  二、有趣的图形。

  (1)图中有14个长方形。

  (2)7个正方形。

  (3)3个三角形。

  (4)10个圆形。

  2、小白兔看到的是房屋的侧面。

  小山羊看到的是房屋的正面。

  1、33+4265-4945+56

  86-3447+4898-89

  61+3374-5526+35

  89-5463+1738+34

  45+3777-4975+25

  2、兔比羊多6只,羊有37只,牛比羊少18头。

  提问题:(1)兔子有几只?37+6=43(只)

  (2)牛有几头?37-18=19(头)

  (3)图和牛相差多少?43-19=24(只)

  (4)兔比牛多几只?43-19=24(只)

  (5)牛比兔少几头?43-19=24(头)

  3、(1)需要(2)两车,还有(4)个空座位。

  (2)学生共需要(90)元,老师共需要(12)元。

  4、13+34+45=9297-39-27=31

  65-56+11=20xx+33-55=22

  第三课时

  复*内容:元、角、分的'认识。

  复*目标:进一步巩固人民币的有关知识。熟练使用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1)买毽子和小鹿共需要4元1角

  (2)买娃娃、熊猫、小汽车共需要94元。

  (3)买小汽车、熊猫付了100元,找回41元。

  (4)50元钱可以买:A毽子小鹿娃娃B毽子小鹿小汽车

  C毽子小鹿熊猫积木

  D娃娃和积木

  (5)积木12元,付钱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张10元2张1元。1张10元1张2元。

  2张5元2张1元。2张5元1张2元。

  12张1元。6张2元。

  二、加一加,说一说

  15+16=3115+25=4015+26=41

  25+26=5116+26=4216+25=41

  四、哪只小兔拔了哪个萝卜?用线连起来,看谁拔得最多。

  第四课时

  复*内容:图画应用题。

  复*重点:提高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大象运木头

  先独立完成

  再交流

  (1)34+38=72(根)

  (2)90-72=18(根)

  二、套图游戏:

  独立想想

  交流说说

  每人套两次,他们可能套上哪两个?

  可能套中小狗和小松鼠。

  可能套中小象和企鹅。

  可能套中小狗和小象、小狗和小鹿。

  可能套中小狗和企鹅。

  ......

  三、有趣的图形

  请学生实际动手折一折

  在长方形纸上折一折。

  (1)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

  (2)把它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五边形。

  课型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XX月XX日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体会*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均分”。

  教师带领小朋友观察:小朋友,这里的几种分法都是不同的,我们来仔细观察,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均分。

  (2)、如果是*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均分,并互相说说*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均分”?

  课后感受

  本节课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叫做*均分的,所以有些学会已经掌握了*均分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却不十分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进而提问学生:在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

  例1 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 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

  示出来.

  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章;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几》例1、例2.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2、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培养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数学的*惯。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96~97页的全景图),每人20根小棒,课本98页例2图片,以及做一做第2题,五角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学校要开运动会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想)那就和老师一起来闯关吧![多媒体出示]

  (复*)

  1、口答;2能分成1和几?5能分成1和几?4能分成1和几?6能分成1和几?7能分成1和几?

  2、直接说出得数;9+()=109+1+2=?9+1+6=?9+1+4=?9+1+3=?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顺利的闯过了俩关,那就让我们到运动场上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啦!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校园运动会场景图]

  二、探求算法;

  1、师:运动会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小朋友们认真的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那些比赛项目?

  (举手回答;有踢毽子的、有跳绳的、有跑步的、跳远的、)看来大家都是爱运动的孩子。

  2、你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那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参加?

  (我最喜欢…有…人参加.)<跳远的有7人,踢毽子的有9人,跳绳的有3人,跑步的有6人.>

  3、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这些运动员准备了好多好多牛奶(出示牛奶画面),已经送走了一些,请大家帮小朋友们数一数现在还有多少盒没送?(也就是说现在一共有多少盒牛奶?)

  <多媒体出示牛奶图>

  ⑴、你是怎么算出来得?能告诉老师吗?

  [交流汇报];老师请一位勇敢的小朋友举手说你是咋样数的?

  (一盒一盒的数,1、2、3、4、5、6、7、8、9……12、13共13盒。)

  (接着数的方法;盒子里已经有9盒,然后接着数10、11、12、13、共13盒。)

  (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牛奶放在盒子里,凑成10盒,10盒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朋友吗?今天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看看动物朋友。

  (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森林里可真热闹!你们知道今天是谁的生日吗?

  生:是大象过生日。

  师:让我们齐唱一首《生日歌》,祝大象爷爷生日快乐!

  生:(唱歌,有的还站起来表演动作)

  师:我代表大象爷爷谢谢大家的祝福!

  二、主动探索,经历过程

  1、统计客人情况。

  师:你从图上看到了些什么?

  生1:大象家来了很多客人。

  生2:我看到小狗、小猪和小猴都来了。

  生3:我看到两棵大树,有4只小猴子爬在树上。

  生4:我看到有一只小狗在妈妈袋袋里。

  生5:我看到有的动物手里还拿着鲜花。

  ……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从图上看,大象家来的客人比较多,排列得有些乱,不容易一下子看出来各有多少。你能想个好办法让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它们各有几个吗?

  生:我们让小狗家站在一起,让小猴家站在一起,让小猪家站在一起。

  师:这个办法好!我们先来把客人分一分类。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这些小客人的头像,我们来给它们排一排队。

  (请六个学生上台自由组成二人小组合作排小动物。一个人指着图上的一只动物,另一个人就拿一个它的头像贴在黑板上。)(老师提供的动物头像是有多余的,供学生选择。)

  生排列的结果如下:

  狗狗狗狗

  猴猴猴猴猴

  猪猪猪

  师:三种小动物的队伍都已经排好了,谁来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几只。

  生:小狗有4只,小猴有5只,小猪由只。

  师:(根据学生数的'结果板书:)

  ( 4 )只 狗狗狗狗

  ( 5 )只 猴猴猴猴猴

  ( 3 )只 猪猪猪

  师:看着这张图,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小猴家来了最多。

  生2:我知道小猪家来的最少。

  生3:我知道大象家一共来客人12个。

  生4:我还知道小猴比小狗多1只。

  生5:小猴比小猪多2只。

  ……

  师:象刚才这样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统计。

  通过刚才的统计我们比较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

  (板书课题:统计,并注上拼音)

  2、统计鲜花情况。

  师:在这张图上,我们还能统计什么?

  生1:可以统计大象收到的鲜花。

  生2:可以统计动物们穿衣服的情况。

  生3:可以统计哪些动物在树上,哪些在树下。

  生4:还可以统计哪些动物在大象的左边,哪些在右边。

  ……

  师: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大象收到鲜花的情况。

  生:(小组活动: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张作业纸,一个1号信封,里面放着大象收到的五种颜色的鲜花。请小组合作,先按照颜色分一分类,再把同一种颜色的花排一排,贴在虚线方框内,最后数一数各有几朵,填在括号里。)

  师:(巡视指导,把各组的作业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的作业)

  学生作业中有的小组把花横着排列,有的小组竖着排列,还有一个小组是斜着排列的(见下一页),老师也肯定了他们独特的排列方法。

  师:经过这样的统计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大象收到黄花3朵,红花5朵,绿花4朵,紫花2朵。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生1:大象收到的哪种颜色的花最多?哪种最少?

  生2:大象一共收到多少朵鲜花?

  生3:红花比黄花多几朵?

  生4:紫花比绿花少几朵?

  生5:大象最喜欢哪种颜色的鲜花?

  ……

  紫 黄 绿 红

  紫 黄 绿 红 a

  黄 绿 红 a a

  绿 红 a a a

  红 a a a a

  数学在我们*常人眼里都是一门难学的科目,为大家整理了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复*:

  1、把下列图形或图案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 2 3 4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教师出示风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风车)

  3、你们喜欢风车吗 ?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钉、小棒、纸)你知道风车的风叶是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的吗?(正方形)

  二、感受新知,比较观察

  1、你们说的很对,做风车的风叶需要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已经和我们见过面,是个老朋友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面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这节课我们继续约会这些老朋友,学**面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面图形的拼组。】

  2、请大家拿起一张神奇的长方形纸,像老师这样指一指上边。谁知道和上边相对的变在哪里?对了,我们边指边说下边。我们可以说上边下边叫对边。

  3、凭你的观察,上边下边的长短怎么样?(相等、长短一样)数学可不是这说说就可以的,有什么方法能动手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呢?

  (用尺量、用绳量、对折)我们选择一种方法来证明一下。这样上下对折,发现了什么?(上下对边一样长、上下对边相等、上下对边完全重合)

  4、请你观察长方形里还有另外一组对边吗?(有,左右对边)凭你的观察,左右对边的长短怎么样?(相等、长短一样)现在我们有没有方法证明左右对边相等?一起来像这样左右对折,发现了什么?(左右对边一样长、左右对边相等、左右对边完全重合)

  5、 通刚才两次对折,我们可以概括地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遍我们动手验证的结果。(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6、 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指一指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边)我们观察一下,正方形四条边的长短怎么样?(一样长、相等)有没有方法来验证一下?

  (对折。学生边说边做动作)请你上来做老师的`合作伙伴。看看这个角和这个角叫对角,我们这样折这叫沿对角线对折。看,还有另外一对对角,再沿对角线对折,你发现了什么?(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板书;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遍我们动手验证的结果。(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7、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折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变成了4个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正方形变成了4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

  也就是说,一个图形可以变成很多个同样的其他图形。

  8、请同学们再拿出一张神奇的长方形纸,谁有办法把它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把一条短边和一条长边重合)右边多出来一个什么图形?

  (长方形)轻轻地剪掉长方形。看,神奇的长方形纸里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利用刚才的经验,把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又变成了什么?

  (四个小的三角形)

  很好。请小朋友把手放好,摸摸耳朵仔细听,小手放好看老师。(表扬表现好的小组) 刚才我们用一张神奇的长方形指变成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又把正方形指对折再对折,变成四个小三角形,等一下又要用剪刀轻轻剪开。剪的时候注意,这里有一个中心点,减的时候不能剪刀中心点,剪出三角形边的一大半就可以了。然后拿起三角形的一个角往里捏,留下一个角再往里捏……,看看做成了什么?(风车)

  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你的风车,如果有困难同桌帮忙做一下。

  快让你的风车转动起来吧!观察风车转动时是什么图形?(圆形)

  9、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做风车的过程中你都发现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原来啊,图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你想知道图形中跟多的秘密吗?我们一起快乐的摆一摆吧!收好风车,下课时装饰教室。

  10、你想玩拼图吗?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请拿出学具盒里的长方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用这样的两个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图形?

  拿出正方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

  用相同大小的4个正方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拿出三角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

  小组合作,用4个 三角形卡片, 拼一拼,能拼出什么图形?

  用9个三角形卡片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你能用一个圆剪出一个正方形吗?

  你能用多少根小棒拼出这些图形?

  (展示学生拼组作品)同学们的想法真多,你们真棒!

  三、动手实践

  1、接下来我们来变个魔术吧!请同学们轻轻把书翻到28页,看做一做。

  你会用一个圆形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请小小魔术师们动动脑筋,按照书上的步骤剪一剪。指生边说边做,说明每一步图形的变化。

  (把圆形对折,变成两个半圆形,再对折,变成四个扇形,在扇形两边的端点描出点,连成线,减下去就变成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们真是太聪明了!

  2、哎呀,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我想用两种颜色的三角形拼成一幅漂亮的装饰画,可是我对自己设计的图案不太满意。

  你们愿意帮助设计一些漂亮的团吗?

  拼图比赛

  (出示29页第1题)学生动手拼图形。互相交流欣赏,展示。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图形的拼组,同学们学的很投入,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拼成的图案,你们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展示七巧板拼图)

  五、作业

  用正方形纸设计地砖铺成图案,比一比谁拼出的图案又多又漂亮!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1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数轴的正半轴----数射线

  2、会在数射线上标数。

  3、会在数射线上比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结合生活实际来探求数射线的意义。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数射线及其特点(方向,起点,单位长度)

  教学难点:

  在数射线上标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两幅树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树。你喜欢哪副图?

  师:为什么你们觉得他排的整齐呢?

  师:我们都喜欢排列的整齐的事物,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排队的时候也要像他们一样排在一条直线上。

  (多媒体)出示2副树的图

  2.生活中的队列

  二、初探数射线

  1.初探数射线的特点(起点,单位长度,方向)

  师:看,数宝宝们也来参加我们的数学课了,想一想,怎样才能让数宝宝拍的整整齐齐的呢?

  师:你们觉得谁应该排在第一个呢?

  (板书:0是起点)

  师:0排好了,那接下去的就应该是几?

  师:接下去就应该是2了,你们来说说2排在这里好不好?(不好)

  师:那你认为应该排在哪里?上来指一指?

  师:你能告诉下面的小朋友为什么要排在这里吗?

  师:把2放在这里,看看从0-1,再从1-2,他们每格一样长吗?

  师:原来每格应该一样长,

  (板书:每格一样)

  师:现在数宝宝都整整齐齐的排好了。看,谁来了?(11)

  师:11说,我也想加入他们的队伍,你们觉得应该把它放在哪里?

  师:好的,我把这根线延长,把11放在10的后面。这样行吗?

  师:那12呢?再延长。13呢?再延长。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黑板不够了怎么办?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

  师: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符号,用箭头来表示,这个箭头就表示往右还有好多数宝宝。而且你们仔细观察,这条直线上,起点是0,从0往右数,越数越大。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数射线。

  生齐读数射线。

  (板书:数射线)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数射线,谁能说说看它有什么特点吗?(同桌讨论各自观点)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师小结,齐读板书

  2.巩固练*判断,哪些是完整的数射线?用手势表示。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 1 2 3 4 5 6 7 8

  (3)1 2 3 4 5 6 7 8 9 10

  (4)0 2 4 6 8 10

  小结: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数射线上每一个间隔都是相等的,数射线上不但要

  有起点“0”,还要有正方向(用箭头表示)。

  三、深入探究,强化数射线认识

  学会标数

  送数宝宝回家

  师:这些数宝宝都迷路了,他们找不到家了,你们能不能帮忙找找看啊?

  找邻居

  师:看着这条数射线,你能知道他们的左右邻居是谁吗?

  师:不看数射线,现在你知道师:刚刚我们是看着数射线找邻居的,现在我把数射线拿掉,你还能找到数宝宝的.邻居吗?

  (练*:___, 6 , ___ ___ , 3 , ___ 4 , ___ , ___ ___ , ___ , 2 想一想,看一看,用数射线来验证)

  动物跳远比赛

  1、小熊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熊猫从起点起向前跳,一格一跳,跳三下,成绩是3)

  2、小兔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兔从起点起向前跳,2格一跳,跳4次,成绩是8)

  3、小袋鼠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袋鼠也是从起点起向前跳,3格一跳,跳3次,成绩是9)

  学会比大小

  起点相同,比较大小

  师:小熊,小兔子,小袋鼠谁是跳远冠军呀?三者比较3<8<9 2)起点不同,比较大小

  比一比,谁跳得最远。

  (1)小兔:0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老鼠:0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袋鼠:0 1 2 3 4 5 6 7 8 9 10 ()跳得最远

  小结:本题在比较时,要注意小动物们的起跳点不同,所以不能光从跳到哪一点

  来判断。可以通过数格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看数射线比较图形大小

  师:4放在了数射线相应的位置,一颗爱心放在了4的右边,请问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小太阳也来了,他们又是什么关系呢?

  (师小结:数射线越往右,数越大,越往左数越小。)

  巩固练*

  看数射线,比7小的数有哪些?比2大的数有哪些?

  四、小结

  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同步导学第22页

  板书设计:

  数射线

  0是起点

  每格一样

  是正方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3根小棒。

  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三、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②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O少1,所以9加4等于13。

  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解决“踢理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5、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练*

  1、练*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二十第2题。

  3、练*二十第3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1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4、5的组成。

  教学难点:

  在每一组分发中得出相应的`数的组成,并联想出另一种分发。

  教具学具:

  教学课件、每小组4张桃子图片、4张盘子图片、5张星星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课件,同学们,豌豆博士又来考我们了。他说:“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做客,想请小朋友们把每个小组准备的4个桃子放在两个盘子里来招待老师们,小朋友们想想可以怎样把四个桃分放在两个盘里呢?”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一)4的分与合

  1、学生拿出发的桃子纸片,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出示课件)

  4个桃分成1和3;4个桃分成2和2;4个桃分成3和1。

  2、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师边说边点出相应的内容)

  (课件内容:4 4 4

  / / /

  3 1 2 □ □ □)

  3、现在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第30页,把我们刚才4的分法填在书上。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这回茄子老师可高兴了,她想请小朋友们再回答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或者说几和几可以组成4?à1和3可以合成4。2和2可以合成4。3和1可以合成4。)

  指名学生说一说,其余在小组内说一说。

  (二)5的分与合。(试一试)

  1、白菜先生看到你们这么聪明,一会儿就将4的分与合学会了。高兴极了,每人奖励了5颗星星,请你们把5颗星星分成两堆,自己学*5的分与合。

  2、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的星星图片在小组内分一分,看看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5?再把书上第30页的方格填写好,听清了吗?开始!

  3、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对个别辅导,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汇报,得出多种分法。

  4、学生反馈,老师出示相关课件内容

  (出示:5 5 5 5

  / / / /

  4 1 1 4 2 3 3 2)

  5、小组派代表汇报: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5?师板书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1和4……

  4和1可以合成5,1和4可以合成5……

  三、拓展练*。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摆一摆,填一填。

  (2)用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说说2和3的分与合。

  (3)完成书上练*。

  2、游戏:出手指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我们一起来做出手指的游戏好吗?我出一次,小朋友们出一次,然后再说出两次合起来是几?如:师:我出1,生:我出2,2和1可以合成3。

  (2)小组内说一说其他的数。

  (3)同桌继续玩玩说说。

  3、完成第3题。

  (1)出示自制教具卡车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谁最聪明,在卡车的窗户上写出最合适的数。

  (2)学生自己填写,教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3)小组派代表汇报填写情况。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能不能找到规律。

  (4)找规律

  小组交流,汇报发现的规律。

  4、完成第四题。

  (1)照样子画一画,谁能说说它有什么规律?OOOoOOOo

  (2)请小朋友们完成第二题,边做边想想有什么规律?

  (3)照样子接着画下去。交流订正。

  5、完成第五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评价,揭示课题

  今天,同学们学的很开心吧!都积极主动地参加了活动,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谁能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分小组互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教师归纳。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角

  1角=()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认识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1元=10角、1角=10分)关于人民币,小朋友们还知道什么呢?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图片、铅笔、纸货架。

  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引入分类,初步理解分类的意义

  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

  你们在超市里都看见什么了?

  那么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说明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就要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一类一类(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分类。(板书课题)

  那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初步学*分类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马大哈超市,你们想去看看吗?这样摆好不好?怎么不好?

  那么咱们来帮他整理整理,这个超市的左边是一个冰柜,这是冰柜上的.广告画,右边是一个货架。

  谁来整理一下?(学生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整理)

  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摆在一起?(强调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过同学们的帮助,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

  动手操作,巩固分类方法

  如果让你当一名超市里的售货员,你打算怎样摆放货架上的物品?

  1.小组创作将物品分类。

  下面咱们亲自动手摆一摆。

  你们要摆放的物品都在纸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来,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较合适,再摆一摆,看摆在哪一层比较合适,确定后再贴一贴。每个物品的背面有一个双面胶,把上面的小白纸撕下来,就可以贴在这个纸货架上了。

  下面4个人一组,看哪组合作得最愉快。

  2.学生汇报。

  师:有哪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货架摆放的情况。

  还有哪个组?(学生介绍小组分类的情况)

  还有这么多的组愿意展示,下面咱们请各组长拿着自己组的货架到前面来展示。

  3.小结:我们参观了超市,又自己亲自动手摆了摆,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摆放可以分为蔬菜类、水果类、服装类、文具类、鲜花类等。这样摆放既方便了顾客的购买,又减少了混乱,提高了效率。分类这种做法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也经常出现,所以说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

  4.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

  师: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有没有分类摆放的情况呢?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学好数学,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练*六的第1、3题。

  扩展思路初步尝试不同标准分类

  1.尝试。

  刚才我们都是把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现在看你们每个桌子上都有一把铅笔,都是铅笔,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把铅笔再分一分。(同桌讨论)

  2.汇报。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把许多不同的物品进行了分类,现在又把一种物品进行了分类,而且有这么多种分法,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不同的,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头和没橡皮头的分,有的按削过和没削过的分。

  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含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

  3.创设发新书的真实情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课前准备

  小棒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发新书

  (一)创设发新书的情境,引入新课. 【演示课件发新书】

  师:今天我们一起先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小明!他是新华小学一年级(1)班的一名同学。他可是一个特别关心集体的人,班里的事情他总是抢着做!你们瞧,他又在忙什么?

  师:同学们说对了,他在帮老师给同学们发新书!他好像在想着什么!你们看出来了吗?

  生:他在想这些书够不够!

  生:他们班男生有18人,女生有19人,他一共抱来40本书,每个同学发一本也不知道够不够?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说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新朋友引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进行热爱集体的思想教育.)

  (二)利用情境,引入新课,提出并解决问题.

  师: 同学们一致认为够了,那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生1:假如他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有20人,这些书就正好,可是他们班男生和女生都不到20人,所以肯定够了!还剩下两本呢!

  生2: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19人,我还知道我们班一共有38个人,如果把书给我们都够了,那他们班比我们班人少,也一定够!

  师: 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实际上,小明抱来40本新书,发给同学们每人一本,他想知道这些书够不够?其实,只要算出来班上的人数,就能知道40本书够不够。一共有多少人?你能根据这个数学问题列个算式吗?

  生:18+19=?

  师: 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先自己试一试,再和你们小组的伙伴说一说.

  师: 那么,19+18 到底等于多少?我们该怎么算呢?老师相信你一定有办法!

  (三)学生汇报:

  生1:我是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10+10=20,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9+8=17;再把这两个得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多少人,20+17=37.

  生2:我是用19先和18的十位上的`10相加,19+10=29,29再和剩下的8相加,29+8=37.

  生3:我是先把19看成20,这样算起来会觉得简便一些,用20+18=38;把19当成20来算,多加了1个,这样算出38后,要把这多加上的一个给减去,38-1=37.

  师:这些都是不错的口算方法,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就可以用哪一种方法来口算,相信除了这些方法,你一定还有别的好方法,不妨在课后告诉你的小伙伴!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们还可以用学具盒中的小棒!

  师:同学们试一试吧!

  师:有同学提议: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怎么样?自己有信心做对吗?好,试试看吧! (生自己动手用竖式来计算.)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叙述自己竖式计算的过程,教师对满十进一的写法进行指导。

  师:怎么样?和你想的一样吗?如果做对了,就快为自己鼓鼓掌吧!你真棒!如果让你自己完成几道题还能行吗?

  (设计意图: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学生的方法还是很多样的!随后,一起解决到底怎样计算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促使他们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利用小棒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直观体验,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36页—37页

  教材分析:

  学生对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经验,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教学,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图形。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面图形,体现“面在体上”的设计思路。为了形象生动,通过物体给这些图形拍个照片,为学生创设了操作、探索和思考的情境,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

  设计理念:

  1、努力给学生现实的、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2、数学活动中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形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教学过程:

  (用不同颜色的`图形纸贴出来的)

  哇,好漂亮!是不是给我们的奖品呀?

  探索新知

  1、师:今天,咱们班来了新朋友,大家想和它们交朋友吗?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新朋友叫什么名字?”

  “我想知道新朋友长得什么样?”

  “我想知道新朋友家住在哪儿?”

  “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有什么爱好?”

  ……

  那大家想和这里的图形交朋友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2、生说师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3、它们长什么样呢?

  “长方形是长长的;

  正方形是四条边一样长,方方的;

  三角形有三个角;

  圆没有角圆圆的。”师奖励学生图形,

  说得真棒,这个奖品“长方形”送给你。

  4、那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生面面相觑)

  请大家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木块,用手摸摸它们的面。

  “老师、老师,正方形住在这儿。”(师点点头,奖给生一个正方形)

  “老师、老师,长方形住在我书的上面。”(师奖给生一个长方形)

  ……

  5、我们给这些新朋友拍拍照片好吗?

  “没相机,怎么拍呀?”

  师:有铅笔和白纸吗?(师示范了一个)生拿着积木,铅笔、白纸,描了起来,然后剪下来,师启发学生还用印泥印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6、其实,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师就有很多。你们能给你们剪下来的图形找到自己的新家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8)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使学生在学*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学*“比一比”时,先比较哪根跳绳长,再比较哪个小朋友高,我们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导入:使用符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我们数学上经常使用符号。这节课,我们就学*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学*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小黑板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一共有多少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就在括线下面写问号。(出示“?”)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

  (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就是问题。

  (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包括括线的.问号)

  (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4)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组织练*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第2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数学在我们*常人眼里都是一门难学的科目,为大家整理了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复*:

  1、把下列图形或图案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 2 3 4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教师出示风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风车)

  3、你们喜欢风车吗 ?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钉、小棒、纸)你知道风车的风叶是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的吗?(正方形)

  二、感受新知,比较观察

  1、你们说的很对,做风车的风叶需要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已经和我们见过面,是个老朋友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面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这节课我们继续约会这些老朋友,学**面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面图形的拼组。】

  2、请大家拿起一张神奇的长方形纸,像老师这样指一指上边。谁知道和上边相对的变在哪里?对了,我们边指边说下边。我们可以说上边下边叫对边。

  3、凭你的观察,上边下边的`长短怎么样?(相等、长短一样)数学可不是这说说就可以的,有什么方法能动手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呢?

  (用尺量、用绳量、对折)我们选择一种方法来证明一下。这样上下对折,发现了什么?(上下对边一样长、上下对边相等、上下对边完全重合)

  4、请你观察长方形里还有另外一组对边吗?(有,左右对边)凭你的观察,左右对边的长短怎么样?(相等、长短一样)现在我们有没有方法证明左右对边相等?一起来像这样左右对折,发现了什么?(左右对边一样长、左右对边相等、左右对边完全重合)

  5、 通刚才两次对折,我们可以概括地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遍我们动手验证的结果。(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6、 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指一指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边)我们观察一下,正方形四条边的长短怎么样?(一样长、相等)有没有方法来验证一下?

  (对折。学生边说边做动作)请你上来做老师的合作伙伴。看看这个角和这个角叫对角,我们这样折这叫沿对角线对折。看,还有另外一对对角,再沿对角线对折,你发现了什么?(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板书;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遍我们动手验证的结果。(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7、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折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变成了4个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正方形变成了4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

  也就是说,一个图形可以变成很多个同样的其他图形。

  8、请同学们再拿出一张神奇的长方形纸,谁有办法把它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把一条短边和一条长边重合)右边多出来一个什么图形?

  (长方形)轻轻地剪掉长方形。看,神奇的长方形纸里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利用刚才的经验,把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又变成了什么?

  (四个小的三角形)

  很好。请小朋友把手放好,摸摸耳朵仔细听,小手放好看老师。(表扬表现好的小组) 刚才我们用一张神奇的长方形指变成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又把正方形指对折再对折,变成四个小三角形,等一下又要用剪刀轻轻剪开。剪的时候注意,这里有一个中心点,减的时候不能剪刀中心点,剪出三角形边的一大半就可以了。然后拿起三角形的一个角往里捏,留下一个角再往里捏……,看看做成了什么?(风车)

  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你的风车,如果有困难同桌帮忙做一下。

  快让你的风车转动起来吧!观察风车转动时是什么图形?(圆形)

  9、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做风车的过程中你都发现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原来啊,图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你想知道图形中跟多的秘密吗?我们一起快乐的摆一摆吧!收好风车,下课时装饰教室。

  10、你想玩拼图吗?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请拿出学具盒里的长方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用这样的两个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图形?

  拿出正方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

  用相同大小的4个正方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拿出三角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

  小组合作,用4个 三角形卡片, 拼一拼,能拼出什么图形?

  用9个三角形卡片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你能用一个圆剪出一个正方形吗?

  你能用多少根小棒拼出这些图形?

  (展示学生拼组作品)同学们的想法真多,你们真棒!

  三、动手实践

  1、接下来我们来变个魔术吧!请同学们轻轻把书翻到28页,看做一做。

  你会用一个圆形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请小小魔术师们动动脑筋,按照书上的步骤剪一剪。指生边说边做,说明每一步图形的变化。

  (把圆形对折,变成两个半圆形,再对折,变成四个扇形,在扇形两边的端点描出点,连成线,减下去就变成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们真是太聪明了!

  2、哎呀,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我想用两种颜色的三角形拼成一幅漂亮的装饰画,可是我对自己设计的图案不太满意。

  你们愿意帮助设计一些漂亮的团吗?

  拼图比赛

  (出示29页第1题)学生动手拼图形。互相交流欣赏,展示。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图形的拼组,同学们学的很投入,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拼成的图案,你们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展示七巧板拼图)

  五、作业

  用正方形纸设计地砖铺成图案,比一比谁拼出的图案又多又漂亮!

  数学一年级: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数,二只二只地数,五只五只地数,十只十只地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到底谁说得最接*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1)刚才我们用了数一数、估一估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吗?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鹅,你能用小棒摆出100只企鹅来吗?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1)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你能否拨出50、70、100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

  自主练*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2—6

  [教学过程]

  1、自主练*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你能试着连一连吗?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4、自主练*5:估一估,说一说

  2008年青岛作为奥运会的一个比赛场所,将进行帆船的比赛,现在就有许多的选手来到这里参加训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训练的情况。啊!这么多的帆船,大约有多少条呢?谁能估一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自主练*6:小游戏

  (1)找一名同学一起做示范。

  (2)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教学意图: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出,让孩子“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同时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教学策略:

  1、本篇课文是识字课文,为了力求改变识字教学的枯燥乏味,我就从兴趣入手,创设情景,例,第一课时以去农村小明家开始,以“比一比”的游戏结束,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尝到学*语文的乐趣。

  2、利用图片进行教学,将词语置于画面中,图文结合,直观形象,形象巧妙地识字,让学生喜欢识字。

  3、识字教学做到有梯度,从图片带出词语到读带音节的词语到去拼音读词语到自己学生字。

  4、重视迁移、拓展练*,扩大知识面,激起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一个偏旁“ ”。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

  3、正确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认识生字

  三、教学难点:区别量词“颗”与“棵”

  (一)创设情景,学*词语、生字

  1、利用课文插图创设情景

  2、认识课文中的词语

  (1)借助图片读(2)借助拼音读(3)离开拼音读(4)认读生字“黄”“红”“猫”“苹”“杏”“桃”(让学生说学会了哪个生字)

  (二)揭题

  利用动物、水果进行比赛来揭题

  (三)借助媒体学*课文

  1、出示图一

  (1)看谁与谁比什么?它们比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2)师:看看课文里是比什么的?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

  (3)读句子

  2、利用图二、三、四学*课文另外三个句子(方法同上)

  在读这三句的同时学*生字“边”“多”“少”“群”“颗”“堆”和偏旁“ ”。

  (1)理解“一群”“一堆”(2)知道“多”与“少”是一对反义词

  (3)区别“颗”与“棵”

  3、读课文

  (四)小组开展比一比活动

  1、比生字组词(两个组)

  2、比用词说句子(两个组)

  3、比读课文(两个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能仿照课文说句子。

  4、正确书写“牛、羊、小、少”。

  5、激起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会使用量词

  三、教学难点:仿说句子

  (一)复*生字、词语

  1、利用摘“苹果”复*生字、偏旁。

  2、给词语归类(动物、水果)

  (二)我会说(正确使用量词)

  1、大屏幕出示课文中“我会说”的图片让学生说。

  2、大屏幕出示更多的物品让学生说。

  (三)流利地读课文

  采用齐读,师生、生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自己身上的左右位置。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知道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辨析,实践活动,能说出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4、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小朋友们放松一下,请大家听一段音乐。

  师:刚才我们跳舞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方位词,小朋友听出来了么?(左和右)

  师:对!今天我们将学*有关左与右的知识。

  出示课题:左和右(注意左、右的写法)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这个小朋友在吃饭,你们能告诉老师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拿调羹的是右手,拿碗的是左手)。

  师:你们*时*惯用哪只手拿调羹的?请举起这只手。(学生举手)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人和你们一样*惯用这只手拿调羹,我们就称这只手为右手(贴上粘纸“右”)。所以和右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右边,这只脚就是右脚。

  师:这只手是右手,那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贴上粘纸“左”)。所以和左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左边,这只脚就是左脚。

  师:我们现在能分清楚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左与右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师: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会区分左右了,接着老师请小朋友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是:听口令做动作。

  左拍拍、又拍拍,

  向左看、向右看,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双手举起来,耶。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老师这里有些图片。图片上面是我们小朋友身上的某些部分,你知道它们是左边还是右边吗?

  小结:将自身的位置调整到与照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断。

  2、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以自我为参照中心左与右的位置关系。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来了很多老师,他们对你们不是很熟悉,你们能帮陈老师介绍一下自己的同学吗?不过在介绍之前老师也对小朋友们提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要告诉我: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学生介绍)

  师:(请一名学生的左边同学站起来)

  3、认识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与右

  (1)、出示P47的题1

  师:小朋友们介绍得真不错,你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现在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板书)

  (2)、出示P47的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请个别同学回答。

  (4)、出示P47的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左与右”,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比如上课时,我们举右手;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走。如今世博会就要在上海举行了,我们要遵守世博礼仪,其中有一条就规定,乘坐自动扶梯时,要左行右立。只有遵守世博礼仪,我们才是讲文明的小公民。

  三、通过游戏,巩固新知

  1、说一说。

  师:小丁丁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来到了文具柜台。呵!那么多玩具,挑选什么呢?妈妈规定只能买一样,并且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的左、右邻居各是谁。小朋友,如果你是小丁丁胖,你会怎么说呢?其他小朋友能根据他的说法,猜出他想买的`是什么吗?

  2、摆一摆。

  (1)师: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摆在文具盒的右边,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把橡皮摆在学具盒的左边。

  (2)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跳一跳

  出示:《分清左右》: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左手跳舞,右手跳舞,左手、右手分得清楚。

  板书:左与右

  过马路,要安全,

  先看左,再看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数感。

  教学难点:

  100以内数的.“拐弯数”。

  教具准备:

  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骄傲的青蛙

  1、老师讲故事

  2、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谁能从0数到20?

  二、数数活动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数数。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2、数出物体的个数,思考:“怎样摆放,才容易看清楚?”

  3、汇报,交流数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出“先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在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4、帮小猪数泡泡。

  5、动手摆一摆

  同桌合作要求:随意抓一把物品,数一数有多少个?

  三、巩固练*

  1、说明游戏玩法。

  教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教师抓一把糖,放在实物投影下。)请学生先估一估,然后数一数,看谁估得准数得对。

  2、学生同桌做游戏。

  3、发展游戏。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角

  1角=()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认识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1元=10角、1角=10分)关于人民币,小朋友们还知道什么呢?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

  一、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教材第27~28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分类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会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从图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各个图形分别有几个?(学生仔细观察图,引导学生说说分别有什么图形,并说一说分别有几个)

  1、学生汇报:

  师:比少多少个?比多多少个?(同桌相互交流,点名学生回答)

  2、按要求分一分,填一填。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学*新课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1。

  (1)学*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自由分类整理,再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

  ①可以按形状分类。

  ②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很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师: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给几分钟让学生自由解答,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再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汇报:

  ①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圆形、心形和糖葫芦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糖葫芦形有3个。

  ②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圆形、心形和长条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长条形有3个。

  师:说得很好!那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引导学生说出圆形气球最多,长条形(糖葫芦形)气球最少。

  师: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学生分组活动,再汇报、交流。

  按颜色分类分成了红气球、黄气球和绿气球三类,数一数知道红气球有3个,黄气球有6个,绿气球有3个。

  (2)学*按不同标准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如有的同学按颜色分;有的按个数分等)

  教师提示:分的时候必须按同一标准把所有气球都分完,分完之后才能发现很多问题。

  2、教学教材第28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2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引导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有8人,孩子有4人。

  按男、女分,男有6人,女有6人。

  板书:

  师: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分组的方法。

  (2)分一分,填一填。

  答案:填表略,答案不唯一,如可以按男、女分,也可以按出生在上半年、下半年分。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七”第3~4题。

  指导学生先说一说分类的方法,再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各分几类?并数一数每类各有多少?

  第3题:6 4 3 3分一分、涂一涂略。

  第4题:(1)分一分、涂一涂略。

  有4个,有3个,有3个,有5个,有3个,有4个,有6个。

  (3)提问不唯一,如:*面图形比立体图形多几个?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了吗?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1、分类的方法。

  2、分类的.依据。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教学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和生活才会有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2、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巩固。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按形状给气球分类,初步学会分类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分类计数结果,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按颜色重新给气球分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而且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参与气球的分类与整理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电化教具:

  电脑,投影仪。

  学生学具

  直尺,提供了两道测量题目的小纸条(上课前老师事前准备好的)

  二、 创设情境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课桌的长度的?”

  学生提出各种量法,例如用手,用铅笔,用笔盒……

  2.实际测量:

  分别统一用手量,然后再统一用铅笔,用笔盒量,把学生测量的结果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3.根据测量结果,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4.那么,有什么工具使得不同的人使用这种工具的时候,测量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想到了直尺。

  三、 建立模型

  1.初步认识直尺

  幻灯片出示一直尺,让学生观察,从直尺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刻度,刻度值,单位

  2.进一步认识直尺

  从直尺上你能找到1cm的长度吗?

  你能找到6cm的刻度吗?

  从哪个刻度到6cm这个刻度才是6cm的长度?

  3.直尺的使用

  A播放课件,出示一些测量的错误示范,让学生讨论错在哪里,从而感受正确的测量方法。

  B 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四、 理解与应用

  1.试试测量小纸条中的第一题。

  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测量方法,用投影仪投影测量过程。

  (通过亲手操作初步实践刚才总结出来的测量方法)

  2.测量小纸条中第二题。

  测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进一步体会测量方法)

  五、 提高拓展

  播放课件,展示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而是从2刻度开始测量的情况。

  学生讨论该方法是否正确,又应如何正确读数。

  六、 作业

  1.书p15 1、2

  2. 《自主练*》p6

  小纸条

  课件

  板书

  桌子有多长

  1.

  ( )cm

  2

  ( )cm ( )cm

  ( )cm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含义,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2、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认真审题的学**惯。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

  例11(3)汽车图,师生准备算盘。

  教学过程:

  一、复*

  1、读出下面的数,说说各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它们各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在369 1438 3740 6900

  2、在○里填上"〈 "或"〉"。

  61○56 45○47 100○98等

  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并分别提问:你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评析: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是本节课新知识的重点,教师运用复*帮助学生唤起对原有知识的回忆,为学生学*新知作了衔接和孕伏。]

  二、新课

  1、导人新课,揭示课题,交待目标。

  师:我们已经会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那么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呢?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师:本节课的学*要求是: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教学例11、

  (1)教学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①比较1230和965的大小。

  师问:1230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比一千大。还是比一千小?在算盘上拨出来。965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够不够一千?在算盘上拨出来。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123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超过一千;而965是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这个数不够一千。那么1230与965哪个数大?

  板书:1230 〉965。

  ②反馈练*:999○1000 836○99 1015○989

  师提问,学生思考后回答: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什么?怎样确定谁大谁小?

  小结: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评析:教师应用学生已有"百以内数大小的比较"。以及"万以内数的数位排列顺序"等知识,把它作为上位知识,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着力点总是放在引导学生应用前边已学过的知识去探索新知,通过提问、启发、点拔的方法,诱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为学生的'主动学*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感知到数位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丰富了原认知。]

  (2)教学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①比较5640和8790的大小。

  让学生读题,然后在算盘上拨出5640和8790

  师问:这两个数都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几?5640最高位是几千?8790呢?

  启发学生思考:5个千与8个千哪个小?

  板书:5640〈 8790

  ②反馈练*:4005○3989 5798○6010

  让学生说一说,位数相同的数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小结:位数相同的数,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数大;反之,则小。

  ③出示例11(3)的汽车图片。师述:在全县开展的"万人签名"植树活动中,滨工饮料厂的叔叔阿姨们为了慰劳同学们,高高兴兴的运来了许多汽水。看!运汽水的车来了。(师出示图片)师问:谁来说说左边的一辆车运了多少瓶?(3854瓶),右边的一辆车运了多少瓶?(3529瓶),哪辆车运的汽水多?3854和3529都是四位数,最高位也相同,该怎样比?

  师:根据已掌握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请填写在书上。

  ④反馈练*:6809○6810 3059○3057

  师问:位数相同的数,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再怎么比?

  小结: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从高位起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数的大小为止。

  [评析:学生在学*活动中,对某一问题总是在积极思考而又没搞通,或已经有所思考但尚未成熟,处于欲言而无法表达的心理状态中,教师就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和时机,启发、提问,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它使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意志上予以高度专注,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掌握,从而构建了新的知识结构。]

  三、巩固练*

  做练*九第1—5题。

  第1题

  师问:有几组数?哪些组位数相同?哪些组位数相同?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让学生独立练*。

  第2题:

  指名学生读题。

  师问:(1)小题这4个数中,最小的数是多少?最大的数是多少?剩下的两个数941和914哪个小?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吗?

  师问:(2)小题这4个数都是几位数?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然后让学生说出排列的结果,集体评讲。

  第3题:

  先让学生读出各数。

  师问:这些数的位数相同吗?哪个数的数位最少,怎样找出最大的数?让学生练*后说一说。

  第四题:

  师问:最大的三位数是几?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四位数是几,最小的四位数是几?

  让学生在算盘上拨出来,教师课堂巡视了解情况。

  第5题:

  让学生独立练*,指名2人上黑板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评析:教师对练*九第1—4题都作了提示,学生不但解题的目的明确,还便于学生主动探求新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怎样去思考解答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问: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师问:在比较数的大小的时候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师述:今天学*比较数的大小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其方法是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二是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其方法是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从高位起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数的大小为止。

  这节课大家都学得很好,希望继续努力。

  [总评:比较数的大小,首先看它们各是几位数,然后接着数位的排列顺序,依次进行比较,确定谁大谁小。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地抓住这一"课眼",使教学从一个较高的层次审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使全课的各个环节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正所谓"契领而顿,百皱皆顺"。由于教师的教学抓住了"课眼",也为学生创造这样一个契机,即把认知上遇到的矛盾、困惑、内化为学生探求新知的迫切需要,唤起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强烈愿望。所以,这样的课总是耐听、耐品、有韵味。

  教学目标:

  1、在能读写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读写规则进行概括,[数学教案]南极小客人。

  2、 在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天上的鸟多还是冰上的鸟多,实际上是求47大还是32大) ,并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数学思考、数感)的过程中,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知识)。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作用。

  学生知识经验分析:

  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基础。

  100以内数的读写是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

  重难点关键分析

  本节课重点使学生学会将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体会数学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的掌握以及用符号来表示是本节课的难点和关键,数学论文《[数学教案]南极小客人》。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随着小科学家们来到南极参观考察,这一节课继续我们的南极之行好吗?。

  出示情境图(把文字遮盖),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提出以下问题:天上有多少只海鸥?冰上有多少只海鸥?一共有多少只海豹?左边有多少只企鹅?右边有多少只企鹅?天上的海鸥多还是冰上的海鸥多?或天上的海鸥比冰上的海鸥多多少?左边的企鹅比右边的企鹅多多少?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这些问题正好是小科学家想知道的,我们来帮他们解决吧!

  (二)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估数、数数

  师:大家都很想知道海鸥、海豹、企鹅的只数,现在就请大家来估计一下,它们各有多少只?

  学生独立思考后,说出估计数,并简单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师: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靠估计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要认真的数一数才行。

  教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数出天上的海鸥(四十七只)、冰上的海鸥(三十二只)、海豹(二十五只)企鹅(三十九只)、数并在情境图上出示(用大写)。

  2、写数、读数

  (1)师:对于这次南极考察,这可都是重要的数据,赶紧帮小科学家记下来吧!

  找一名学生写在黑板上,其余写在练*本上,共同订正时,可以纠正一下写法。

  (2)请板演同学读出写的数,评价后全体同学齐读。

  在计数器上拨出以上各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找座位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能按照某一标准给物体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具学具:

  课件,水果类、饮料类、文具类商品若干,各种形状学具若干。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森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吧。

  课件一:(动画)森林里,动物们纷纷到兔宝宝超市购物,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兔宝宝东找找西找找,忙得满头大汗。

  师: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兔宝宝说啊?

  生:兔宝宝,你的货物摆得太乱了,如果你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就不会那么忙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兔宝宝一定会感谢你们的。

  二、初次体验按指定标准分类

  师:小朋友们手上都有一件东西,有三个组桌上放了提示牌,请你们根据每组桌上的提示牌找准自己的位子。所带东西不属于这三类的小朋友,坐到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比一比,看谁找得准。(生活动)

  师:有提示牌小组的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如果有没坐对位子的,帮他找一找位子。没有提示牌的小组就商量着根据你们的东西,给小组起个名字。

  师:哪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都有些什么?

  (生依次回答,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最后说)

  师:像我们这样按一定的要求把大家分组就是分类。(揭题)

  三、分组探究: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师: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小组的这些东西还能再分类吗?请每个组的组长带大家一起先讨论可以把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分类方法),再分别放在篮子里(动手操作)。

  (生活动)

  四、汇报分类情况,交流评价

  师:我们来参观一下各小组分类的情况。请各小组的代表给大家介绍你们是怎么分的,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也可以给他们提提建议。

  小结:同学们都按不同的标准把组内的东西分得很好,有的按品种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还说出了不同的意见,个个都很能干。

  五、知识的运用

  1.师:你能按要求给下面的东西分类吗?

  (课件出示书上题目)

  2.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家里的东西是分类放的,鞋子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生:一家人一家人在一起。

  师:大家说得真好,只要大家*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好多数学知识。

  六、拓展运用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课件三:大森林里许多动物依次出现,定格为一幅画面。(花、树、草、大象、熊猫、老虎、狮子、猫、狗、松鼠、鸡、鸭、马、猴子、青蛙、鱼、燕子、鸽子等)

  师:你们能把画面中所有的东西分类吗?小组商量后说一说。

  七、结束全课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多知识,我们的'森林旅行也要结束了。我想分别请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当司机,开车送大家回家好吗?

  师:你们商量一下,对乘客分别有什么要求?

  男生:男同学坐我的车,穿校服的坐左边,没穿校服的坐右边。大家要守秩序。

  女生:女同学坐我的车,矮的坐前面,高的坐后面。

  师:小朋友们要按司机的要求上车,千万别上错车哟。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数学的兴趣。

  复*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

  复*目标:

  1、提高口算、竖式计算的能力,巩固口算技巧。

  2、提高看图提问题的能力。

  3、能正确填写﹥﹤或﹦。

  教学重点:

  计算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40+3045+769-5097-6

  30+659+3653-884+7

  91+524-98+3796-80

  二、提出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书包比铅笔盒多多少钱?64-18=46(元)

  (2)铅笔盒比书包少多少钱?64-18=46(元)

  (3)铅笔盒和书包相差多少钱?64-18=46(元)

  (4)书包和铅笔盒一共多少钱?64+18=82(元)

  三、用竖式计算:

  58948598

  +37-35+15-89

  ----------------

  95591009

  84466664

  -59+27-48+28

  ----------------

  25731892

  四、在○里填上﹦﹥或﹤

  34+29○29+3453-36○54-36

  49-37○49-3667+38○67+34

  第二课时

  复*内容:1、观察与测量。

  2、有趣的图形。

  3、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测量。(略)

  二、有趣的图形。

  (1)图中有14个长方形。

  (2)7个正方形。

  (3)3个三角形。

  (4)10个圆形。

  2、小白兔看到的是房屋的侧面。

  小山羊看到的是房屋的.正面。

  1、33+4265-4945+56

  86-3447+4898-89

  61+3374-5526+35

  89-5463+1738+34

  45+3777-4975+25

  2、兔比羊多6只,羊有37只,牛比羊少18头。

  提问题:(1)兔子有几只?37+6=43(只)

  (2)牛有几头?37-18=19(头)

  (3)图和牛相差多少?43-19=24(只)

  (4)兔比牛多几只?43-19=24(只)

  (5)牛比兔少几头?43-19=24(头)

  3、(1)需要(2)两车,还有(4)个空座位。

  (2)学生共需要(90)元,老师共需要(12)元。

  4、13+34+45=9297-39-27=31

  65-56+11=20xx+33-55=22

  第三课时

  复*内容:元、角、分的认识。

  复*目标:进一步巩固人民币的有关知识。熟练使用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1)买毽子和小鹿共需要4元1角

  (2)买娃娃、熊猫、小汽车共需要94元。

  (3)买小汽车、熊猫付了100元,找回41元。

  (4)50元钱可以买:A毽子小鹿娃娃B毽子小鹿小汽车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9)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第二课时(P94-95)。

  二、教学准备

  光盘、统计图、卡片、挂图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教学目标】

  针对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合作交流学*的基础及具有初步的统计知识,故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喜欢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策略选择】

  这节统计活动课主要是通过采用贴*学生生活实际的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做好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将数学课中的统计与生活融为一体。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创设熟悉的情境,自然的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个星期四我们都要上“活动课”,喜欢上吗?老师这儿有一张图,我们向大家介绍“活动课”的一些情况。(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活动课”情境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共同探讨,学*新知。

  师: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统计了什么吗: 在“红、黄、蓝、粉”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呢?请拿出卡片,把你喜欢的颜色写下来。(此时,光盘播放音乐)

  师:大家都写好了吗?组长收集一下。看来,大家喜欢的各不相同,那小精灵想知道我们喜欢颜色的人数是多少,该怎么办呢?(指名学生回答)

  师:我们看看同学怎么说的?(播放光盘中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是的画面)

  师:新同学建议你们明白吗?我们准备开始记录了。请拿好纸和笔。(在教师报的时候,学生会出现来不及记录的情况,教师要捉住这一契机,问:你们为什么来不及,你是怎么记得呢?有没有同学们记下来的?)

  师:现在,我们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播放光盘:新同学回答这个问题的画面,此时,小结:两方面同时进行:打钩,画○的方法都能又对又快地记录,)

  师:为什么“正”字法,同学们认为是更好的方法呢?(播放光盘中教师重点介绍的“正”字法)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比较,你们和同桌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统计方法比较适合你呢?(学生展开讨论)

  师:谁来说说?(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连续在光盘和真实的课堂中来回切换,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相对竞赛的环境中,激发他们的问题想象力和创造性,并且光盘的回答也能最大限度上补充学生相对不足的答案)

  师:现在,你们都选好了自已喜欢的统计方法吗?我们重新开始,来进行记录了。

  (此时,学生经过了对比,自已亲身操作,都有了一定的统计知识的认知了)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统计结果?(投影出示:学生的统计结果)

  师:如果,我们现在有“涂方格”的方式开表现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又该怎样表示呢?请打开书本第95页,看小精灵是怎样涂方格的?同桌交流一下。

  师:(贴出挂图)谁来说说: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该怎样表示呢?(放手让学生讲述),从这张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通过统计,同学们都有很多的'收获,看来,统计的作用可真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统计。比如说,要知道我们班每个月有多少个同学过生日,就要用到它。(设计意图:通过数、看、比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从中真切体验统计的的操作过程与统计魅力,也意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练*巩固,深化新知(略)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学*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由课内的应用拓展到课外的实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数学一年级: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数,二只二只地数,五只五只地数,十只十只地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到底谁说得最接*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1)刚才我们用了数一数、估一估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吗?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鹅,你能用小棒摆出100只企鹅来吗?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1)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你能否拨出50、70、100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

  自主练*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2—6

  [教学过程]

  1、自主练*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你能试着连一连吗?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4、自主练*5:估一估,说一说

  2008年青岛作为奥运会的一个比赛场所,将进行帆船的比赛,现在就有许多的选手来到这里参加训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训练的情况。啊!这么多的帆船,大约有多少条呢?谁能估一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自主练*6:小游戏

  (1)找一名同学一起做示范。

  (2)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复*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复*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在学生一上学*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后续学*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认知基础。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在计算和比较中整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采用不同形式的题组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能体会加减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但在练*的准确率和速度还有待提高。通过数学活动,诱发学生整理知识的需要,引导学生对口算进行归类和整理。学生对于不计算比较大小的练*还有一些困难,通过观察比较,逐步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在与同学交流和教师指导下,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教学目标]

  1、通过复*,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复*,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加、减法运算的特点,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教学重难点]

  复*巩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教学过程]

  一、梳理口算方法

  1、师:通过第四单元的学*,我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和小绿娃一起去口算王国,回顾一下口算方法,检验一下我们的口算本领。

  2、依次出示:53+20 53+2

  53-20 53-2

  横着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竖着观察,上下两题的异同,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口算方法: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然后将结果与一位数相加;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想用一位数加、减一位数,然后将算出的结果与整十数相加,计算中要仔细审题,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

  二、口算练*

  1、题组练*: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64+3= 76+20= 30+59=

  64-3= 76-20= 3+95=

  64+30= 76+2= 59-30=

  64-30= 76-2= 95-3=

  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

  师:口算中要提醒注意什么?(红色圈出第三组算式中的59和95)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

  2、数学游戏:

  (1)明确题意:将两个数相加算出和,再相减算出差。(指名示范)

  (2)提出活动要求:同桌两人一人说算式求两数和,一人说算式求两数差,然后填写学*单。

  (3)同桌同学互相练*,集体交流。

  3、圈出正确的答案。

  20+17(19 37) 66-20(46 64) 88-8(8 80)

  6+22(82 28) 47-4(7 43) 4+9(49 13)

  学生独立完成,抽两题说说计算过程。

  4、口算小能人

  (1)看题心算得数。

  (2)开火车读算式说得数。

  (3)限时完成口算题,要求做完后检查,养成良好的学**惯。

  (4)同桌互查互批(要求:逐题检查,判断对错,任选加、减法算式各一题,同桌互说计算过程,过关的画星。)

  (5)教师巡视,全班纠错。

  5、不计算,比较大小。

  (1)抽出口算题中第一、第四组,

  师:你能不计算,比较两道算式得数的大小吗?

  46+20○46+2

  77-60○77-6

  55+2○55-2

  57-4○75-4

  学生比较大小,并说说思考的过程,师随机小结。

  (2)学生独立练*:不计算,在○里填上“>”“<”或 “=”。

  87-30○87-3 2+26○26+2 46-3○64-3

  52+40○52+4 3+35○35-2 ★46-20○56-30

  全班检查,指名说说最后两题的比较方法。

  (3)这些算式得数都相等吗?判断对错,并说说怎么想的?

  4+70 = 70+4 □ 47-10 = 57-20 □

  4+70 = 7+40 □ 47+10 = 57+20 □

  师:通过这组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6、拓展提升:花朵后面藏着几?想一想,说一说。

  4□+□5= 89 4□-□5= 12

  三、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口算复*,你有什么收获?在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中,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复*

  53+20=73 53+2=55

  50 3 50 3

  70 5

  53-20=33 53-2=51

  50 3 50 3

  30 1

  [教学设计意图]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口算复*,笔者在教学中基于教材第63页第1-4题的内容,不拘于教材内容,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适当增补。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复*引入从比较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口算53+20和53+2,以及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53-20和53-2入手,通过比较、估算、说计算过程,让学生回忆口算方法,诱发学生整理知识的需要,体现了整理和复*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对口算进行归类,再进行纵向比较,梳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感受加减法口算之间的联系。

  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教学过程中选择不同的练*形式进行针对性练*,第一层次:通过游戏形式,进一步练*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增加了圈出正确的答案一题,让学生在比较和选择中,进一步强化口算方法。第二个层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综合练*,为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增加了开火车说得数的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让学生经历心算、口算到写得数的过程,提升了口算的趣味性,并将评价的权利下放给学生,通过互评、互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评价中来。第三层次:从口算题中选择出两组有关联的算式,让学生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发现加减法算式的特点,体会加减法算式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如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越大,和也越大;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大,差越小等等。在学生交流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一组练*加以强化。为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补充了一组判断题,让学生在相似的算式中发现不同的部分,并在纠错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在完成所有练*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跳一跳的机会,补充了一组动脑筋题:4□+□5= 89和4□-□5= 12,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填写,考查学生对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全课总结环节,通过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收获或说说在口算中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让学生回顾全课内容,并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数学在我们*常人眼里都是一门难学的科目,为大家整理了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复*:

  1、把下列图形或图案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 2 3 4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教师出示风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风车)

  3、你们喜欢风车吗 ?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钉、小棒、纸)你知道风车的风叶是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的吗?(正方形)

  二、感受新知,比较观察

  1、你们说的很对,做风车的风叶需要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已经和我们见过面,是个老朋友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面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这节课我们继续约会这些老朋友,学**面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面图形的拼组。】

  2、请大家拿起一张神奇的长方形纸,像老师这样指一指上边。谁知道和上边相对的`变在哪里?对了,我们边指边说下边。我们可以说上边下边叫对边。

  3、凭你的观察,上边下边的长短怎么样?(相等、长短一样)数学可不是这说说就可以的,有什么方法能动手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呢?

  (用尺量、用绳量、对折)我们选择一种方法来证明一下。这样上下对折,发现了什么?(上下对边一样长、上下对边相等、上下对边完全重合)

  4、请你观察长方形里还有另外一组对边吗?(有,左右对边)凭你的观察,左右对边的长短怎么样?(相等、长短一样)现在我们有没有方法证明左右对边相等?一起来像这样左右对折,发现了什么?(左右对边一样长、左右对边相等、左右对边完全重合)

  5、 通刚才两次对折,我们可以概括地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遍我们动手验证的结果。(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6、 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指一指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边)我们观察一下,正方形四条边的长短怎么样?(一样长、相等)有没有方法来验证一下?

  (对折。学生边说边做动作)请你上来做老师的合作伙伴。看看这个角和这个角叫对角,我们这样折这叫沿对角线对折。看,还有另外一对对角,再沿对角线对折,你发现了什么?(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板书;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遍我们动手验证的结果。(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7、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折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变成了4个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正方形变成了4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

  也就是说,一个图形可以变成很多个同样的其他图形。

  8、请同学们再拿出一张神奇的长方形纸,谁有办法把它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把一条短边和一条长边重合)右边多出来一个什么图形?

  (长方形)轻轻地剪掉长方形。看,神奇的长方形纸里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利用刚才的经验,把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又变成了什么?

  (四个小的三角形)

  很好。请小朋友把手放好,摸摸耳朵仔细听,小手放好看老师。(表扬表现好的小组) 刚才我们用一张神奇的长方形指变成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又把正方形指对折再对折,变成四个小三角形,等一下又要用剪刀轻轻剪开。剪的时候注意,这里有一个中心点,减的时候不能剪刀中心点,剪出三角形边的一大半就可以了。然后拿起三角形的一个角往里捏,留下一个角再往里捏……,看看做成了什么?(风车)

  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你的风车,如果有困难同桌帮忙做一下。

  快让你的风车转动起来吧!观察风车转动时是什么图形?(圆形)

  9、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做风车的过程中你都发现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原来啊,图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你想知道图形中跟多的秘密吗?我们一起快乐的摆一摆吧!收好风车,下课时装饰教室。

  10、你想玩拼图吗?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请拿出学具盒里的长方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用这样的两个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图形?

  拿出正方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

  用相同大小的4个正方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拿出三角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

  小组合作,用4个 三角形卡片, 拼一拼,能拼出什么图形?

  用9个三角形卡片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你能用一个圆剪出一个正方形吗?

  你能用多少根小棒拼出这些图形?

  (展示学生拼组作品)同学们的想法真多,你们真棒!

  三、动手实践

  1、接下来我们来变个魔术吧!请同学们轻轻把书翻到28页,看做一做。

  你会用一个圆形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请小小魔术师们动动脑筋,按照书上的步骤剪一剪。指生边说边做,说明每一步图形的变化。

  (把圆形对折,变成两个半圆形,再对折,变成四个扇形,在扇形两边的端点描出点,连成线,减下去就变成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们真是太聪明了!

  2、哎呀,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我想用两种颜色的三角形拼成一幅漂亮的装饰画,可是我对自己设计的图案不太满意。

  你们愿意帮助设计一些漂亮的团吗?

  拼图比赛

  (出示29页第1题)学生动手拼图形。互相交流欣赏,展示。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图形的拼组,同学们学的很投入,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拼成的图案,你们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展示七巧板拼图)

  五、作业

  用正方形纸设计地砖铺成图案,比一比谁拼出的图案又多又漂亮!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页练*十5~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应用题。(板书课题:练*十(2))

  二、综合练*。

  1、练*乘法计算:

  (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

  2、练*应用题。

  (1)练*十5。

  A、出示第5题图,数一数搭这样一个长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6)

  B、搭5个这样的长方体,是几个几?求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怎样算?

  C、学生列式计算,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十6。

  A、出示第6题,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B、学生独立在练*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C、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3)练*十7。

  A、出示第7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辆小汽车可以坐5人,一辆面包车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4倍,求一辆面包车坐多少人?)

  B、面包车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4倍,是几个几人,求一辆面包车坐多少人用什么方法算?

  C、独立在练*本上完成,订正时指名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4)练*十8。

  A、出示第8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共有几个问题,哪3个?

  B、不计算你怎么知道小军和小红、小明谁用的'钱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军用的钱是小明的3倍,是3个5元;小红用的钱是小明的2倍,是2个5元;小明是1个5元;3个5元最多,所以小军用的钱最多。)

  C、学生独立求出小军、小红各用多少元?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5)练*十9。

  A、出示第9题,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

  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5个5朵,5个5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三、作业:

  1、不计算,在○填上>、<、或=。

  2、应用题。

  (1)做一套校服用2米步,做2套校服,一共用布多少米?

  (2)做一套校服用2米布,做另一套校服用了3米布,一共用布多少米?

  (3)小明做了3颗五角星,小新做的是小明的6倍,小刚做的是小明的4倍,他们谁做得多些?小新和小刚各做了多少颗?

  1、教师都能按照要求提前备一周的课,课时量充足。能在资源共享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二次备课,逐步完善预设的过程。如王校长《识字6》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请你向外国友人介绍一处景点”的活动,让学生将词串表现的情境用语言描述出来,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夏金侠老师《识字8》教学预设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设计了“我做你猜”的游戏和“看图说句话转转盘”的预设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陆璐老师设计《**的扁担》一课时通过具体语境和插图理解“山高路陡”,显得扎实有效。

  2、多数教师教学目标明确,能运用新理念设计教学过程,重难点突出。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能注重关注学生个体,注重情境创设和兴趣培养,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内化,注重实践性与拓展性。如:丁礼秀、石德芬老师在备课中进行了很好的体现。

  3、教师们能重视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使板书真正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张灵宁老师让学生画一画秋姑娘写的信的样子,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王越越老师设计“秋姑娘的信还会写给谁?”鼓励孩子想象写话,捕捉了文本中生成点;毕言琳老师设计让学生编课本剧演一演,注重了语文的实践性。陈晓飞老师的《梅兰芳学艺》板书设计抓住“勤学苦练”突出从“没有神儿”到“有神儿”的变化,理清了文脉。

  4、教师们对教学的反思态度,比以前更认真了。很多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总结得失,撰写课后反思,写得实在,具体,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进一步改进。如杨霞兰老师能从指导朗读方面反思了《我叫神舟号》的.成功做法;刘暄老师在《江南》一课反思时不仅反思了自己的教法还反思学生的学法;周寰寅老师反思《识字7》时围绕“图文结合识字”深入展开,针对性强;潘成越、朱小力老师的课后反思详实、丰富,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一读。

  5、手写备课的教师态度认真,页面整洁、清楚、美观。老师们备课态度认真,工作扎实。母案中圈圈点点,并且对现成的内容进行了针对性地增、删、改、批,留下了老师辛勤耕耘的串串足迹。如王越越老师、陆璐老师的备课笔记看着真是一种享受。

  6、方余顺、周寰寅和满斌三位教师的工作态度更是值得学*,他们不仅要备好自己主学科的课程内容,在兼职学科的备课上也毫不马虎,教案备得非常认真。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书本、图形卡片、数字卡片、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新课探究,构建模型

  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本

  师: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些书本,都是些什么?

  生:语文书、数学书、生字本、数学本、拼音本。

  师:通过上节课《整理房间》的学*,我们知道了整理物品之前,先做什么?

  生:给物品分类。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分类整理自己的桌面的东西,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2.介绍并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

  生1:我是把语文的东西分成一类,数学的东西分成一类。

  师:哦,你是按语文和数学学科不同分的,(板书:学科)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把书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

  师:嗯,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是按用途的不同分成书和本子,的确了不起!(板书:用途)还有其它分法吗?

  生3:老师,我把大书放在一起,小书放在一起。

  师:对了,这位小朋友与众不同,他是按大小来分的(板书:大小)

  师小结:小朋友们在整理这些物品时,想了许多方法,有的按学科分类;有的按用途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可见分类方法不止一种,当分类方法比较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

  三、拓展巩固

  1.给人物分类

  师请几名小朋友上台来。其它小朋友认真观察,然后按一定的标准给讲台上的人分类。

  生1:我分两类,一类男的`,一类女的,从性别分。

  生2:我分成大人和小孩,是从年龄分的。

  生3:我分成戴发卡和不戴发卡的,还可以分成长头发和短头发的。

  师:这几位小朋友观察角度很特别,可见分类时,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分法。

  2.给图形分类

  师:小朋友拿出准备的图形卡片,你会给它们分类吗?

  先在小组内分一分,再全班交流。

  生1:我按颜色分成红、黄、蓝三类。

  生2:我按形状分成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生3:我按大小分,分成大、中、小三类。

  3.给算式分类

  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算式卡片:

  6+2=8 10-1=9 5+4=9 10-1-1=8 3+4+2=9 3+2=5 9-1=8 5+2+1=8 9-4=5 9-2-2=5

  (1)读一读这些算式卡片

  (2)先说一说你想怎样分类

  (3)在小组内按不同的标准具体分一分

  4.给图片分类

  师出示图片:熊猫、小鱼、自行车、小狗、汽车、飞机、轮船、蝴蝶、老鹰。

  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

  (1)可以分成动物和交通工具两类

  (2)也可以分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和水里游的三类

  然后在本子上分一分。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那些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而且分类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2.师总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能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有于实际中,学会自己分类整理书包,分类整理其它物品,做一个生活的小主人!

  准备课:上学了

  教学内容:1——2页

  教学目标:1、在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中,让初入学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渗透思品教育。

  2、在数1-——10各数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儿童学*数学的最初步热情。

  3、让儿童在数数过程中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以感受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亲切,克服陌生感,产生愉悦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带数字的一句话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问:九月一日是什麽日子?学生回答,板书(上学了)

  今天,小朋友们上学了,老师先带小朋友一起参观校园,请小朋友门仔细的观察,我们的校园都有什麽?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参观校园,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看见了一些什麽?学生交流]

  师:是啊,明亮的教室是我们学*的乐园,宽阔的操场就是我们活动的天地,校园是我们学*和活动的场所,你喜欢自己的校园吗?

  二、出示挂图

  老师这里也有一所美丽的校园图,你们还想不想看看?

  学生观察:这所校园有些什馍?同学们在干什麽?

  观察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10]

  小结:小朋友刚才观察的非常仔细,数的也非常认真,在校园里,我们找到了那些数呀?学生说1——10,并齐读

  三、那你能用带数字的一句话说说身边的事吗?

  学生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

  小朋友们说的很好,原来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到处有数学。

  四、谁知道我们这节课上的什麽课吗?你们喜欢数学可吗?

  课后记:

  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形象的,生动有趣的数数活动,让儿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数学的乐趣,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能认识、读、写10以内的数,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会用第几表示物体的顺序和位置,并能在同学之间交流。

  2、让儿童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在比较事物大小,多少,高矮的过程中,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初步体验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用自己的理解的方法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计算过程。

  4、注意数字,符号。算式的规范书写,培养儿童认真看,认真算,认真写的良好*惯。

  5、-让儿童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数学活动的经验与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时间:

  22课时

  1、1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4——5页1——5的认识例1——例3

  教学目标:1、对1——5各数感性的认识

  2、培养良好的*惯

  3、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1、边摆边数数

  2、由抽象的数到物体可一表示什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特别是数字,我们常常用,请你仔细听,找找老师说的下面的这句话中有那几个数字:小红书包里面有1个文具盒,2本书,3个本子。你能象老师这样用数字说一句话吗?

  二、教学例1

  (1)出示图,看图,用数字说一句话

  (2)想一想,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图意吗?

  (3)按照数字顺序从1说道5

  三、教学例2

  (1)摆学具数数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从1到5

  92)在黑板上写1——5,请学生在黑板上数字上面百圆

  (2)老师指圆,学生说数,

  问:3个圆片用几表示?5个圆片呢???

  老师指数字,学生说圆片。

  问:3用几个圆片表示?4呢?

  四、教学例3

  刚才用数字2表示2个圆片,2还可以表示什麽?

  看书5页例3

  小结:2可以表示任何个数使的物体。

  小组讨论:说说3、4、5可以表示什麽?

  全班交流

  五、课堂活动

  6页1题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5页例4,6页课堂活动3、4,12页练*一1、2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1——5的认识

  2、初步感知1——5各数的联系,变化,感悟数序

  3、初步学会用手指比,划,涂,写1-5

  4、操作分小棒,亲身体验探索数的分解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规范书写1-5各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昨天我们学*了1——5个,小朋友们能用手来表示吗?

  二、教学例4

  1、看书例4,共右个要求:比,划,读,写,想想,你认为小手和小嘴怎样分工最

  合适?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2、根据手和嘴的分工,完成例4

  自己练*后小组交流

  3、书上有这样一句话,1添上1是2,2添上1是3,……….你能用手指表示吗?

  4、教学在田字格里面规范书写

  91)让学生说1——5的形状

  (3)老师示范,学生书空

  (4)学生练*

  三、课堂活动

  1、6页1,写数

  2、6页3,圈一圈,写一写。

  出示这些图,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3、下面用5根小棒分成2堆,看谁的方法多。

  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

  12页1、2

  课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7页0的认识,例1——例3,8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2、通过小组合作学*,自主探索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主动探索的良好*惯。

  4、正确书写0

  5、能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教学重难点:

  1、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正确书写0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每当节日的时候,人们总会放飞许多美丽的气球,你们见过吗?(幻灯演示)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防飞前是几个?用数字几表示?放飞后小朋友没有气球了,用用什麽表示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的新的数字“0”(板书)

  二、教学例1

  小朋友一个气球也没有了,佣0表示,0表示什麽?一个也没有用什麽表示?出示吃鱼图:(1)这图话的谁?在赶什麽?

  (2)原来有几条鱼?现在呢?

  (4)原来有3条鱼,用几表示?现在一条也没有,用几表示?

  三、教学例2

  1、出示直尺图

  观察:直尺上有什麽?0在什麽地方?0在直尺上表示什麽?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直尺上开始这一段叫起点,用0表示,也就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

  四、教学例3

  1、老师示范书写0

  2、学生书空

  五、课堂活动

  1、8页1——2

  2、老师出示放大的方格图、引导学生认识方格,0在这里表示什麽?

  从左3往右数,你发现了什麽?

  还可以怎样看?

  老师: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依次多1,从右往左,依次少1

  3、12页3

  课后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9页比较大小,例1——例2

  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正确使用

  3、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辨证唯物思想。

  教学重难点:比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美丽的春天到了,花园内开了许多美丽的花,花儿真镁,引来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瞧,谁飞来了?

  你能用那些数字表示图中的小动物和花?学生数并且填在书上

  学生用学具摆花儿和动物,并且比较多少。

  小组交流后学生汇报自己的摆法和结果

  怎样更容易看出物品的多少?

  今天,我们要学会一个一个对着摆的方法来比较物品的多少?

  二、探索

  1、比较同样、多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花和蜜蜂,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老师:蜜蜂的只数3,花儿的朵数也3,3和3同样多,我们就说3等于3,用3=3表示,中间的符号是等号,学生练*读并且书空

  练*:老师摆4个圆,学生摆同样多的三角形,说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你能在说一个几等于几的式子吗?

  2、比较多与少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蜻蜓和蜜蜂,你发现了什麽?

  蜻蜓的只数是4。蜜蜂是3,4比3多,我们就说4大于3,写做4〉3,中间的符号是大于符号。学生练*读,并且书空

  蜜蜂十。蜻蜓4,3比4少,就说3小于4,写作3〈4,中间的符号是小于符号。学生读并且书空

  3、观察讨论

  4〉33〈4,你发现了什麽?

  小结:蜻蜓比蜜蜂多,4大于3,蜜蜂比蜻蜓少,3小于4

  花儿和蜻蜓的比较方法一样,你会吗?

  练*:(1)摆3个圆,5个三角形,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进而提问学生:在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

  例1 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 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

  示出来.

  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教学内容:教科书33~34页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2.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数到接*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会数整十数左右的数。

  教学过程:

  这节课是让学生学*100以内数的数法,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新知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学*兴趣

  老师:同学们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吗?

  学生:喜欢

  老师:那同学们可以告诉我《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有多少只羊吗?

  学生:6只羊

  老师和学生一起说出他们分别是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暖羊羊,慢羊羊

  2.加深理解20是多少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大草原看一看。瞧,草原上来了两群羊。同学们,仔细数一数有多少只羊?(出示主题图)

  生:有20只羊。

  师:请你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会说出是,一只一只数的,两只两只数的,五只五只数的,十只十只数的。)

  [设计意图:先数20只羊目的在于联系旧知,为本课找到知识点。在感知20的大小后更有助于学生感知100的大小,形成100的数感。]

  3.整体感知100有多少(出示整个主题图)

  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有多少只羊吗?猜猜看,看谁猜得准?(这里不需要学生数出准确结果,仅仅是猜测)

  4.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这里确实有100只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数数是100的物体

  ①老师:同学们一起数一数这些小棒,然后形成一捆后,那一捆里面有多少个小棒呢?

  学生:10个小棒。

  老师:很好。那我们可以看出10个一是十,十里面有10个一。回到第3张PPT,同学们这里到底有多少只羊呢?

  学生:100只羊

  老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一捆一捆的来数(PPT6),那这里有多少捆呢?

  学生:10捆

  老师:同学们真棒!回到第5张PPT,我们知道一捆里面有10个小棒对不对?那我们这十捆小棒总共有多少根小棒啊?

  学生:100根

  老师:非常正确!那我们可以看出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

  学生互动:

  1.让学生数100根小棒,两人一组,数100根小棒,一人数,另一人评判,然后交换进行。我注意观察学生不同的数法。

  2.汇报数数的方法。

  老师:你们小组是怎么数的?

  (学生会回答:一根一根数的,两根两根数的,五根五根数的,十根十根数的。)

  我紧接着问:100里面有几个一?(有100个一)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先表扬在数数过程中合作得好、数得正确的小组,然后鼓励合作不够好的小组下次表现更好。

  [设计意图:在数一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100的大小和计数单位。]

  引导概括: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数好的'10捆小棒或10堆种子,同桌的互相述说: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学生说完后教师板书。

  数100只小羊。

  让学生回过头来数主题图中小羊的只数,提示学生每数10只就用笔把它圈一圈,然后10只10只的数,看看图中是不是有100只小羊,对比自己刚才的猜测。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再次数数过程中直观感知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2.教学例2:从88数到100

  老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不好?

  学生:一起数

  老师:我们可以看出89添1是90,99添1是100,我们接下来从35数到42好吗?

  学生:一起数

  老师:我们可以看出39添1是40

  老师: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数出68后面的5个数

  学生和老师一起:69,70,71,72,73,

  2.智慧闯关。

  ①与七十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一百里面有()个十,一百里面有()个一。

  ②数出三十二前面的五个数。(这是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可借助小棒,让学生拿出32根小棒,往前数就是依次拿掉一根,拿掉一根是31,再拿掉一根是30,再拿掉一根是29,依次是28,27。然后再脱离小棒数数。)

  ③摘果子游戏。(师出示写有数字的卡片,让学生说出他的组成,说对了水果卡片就归谁。)

  ④数一数:小猪吹了多少个气泡?

  试一试:看哪个同学做的又快又准?

  做一做:说出10以后的整十数

  猜一猜:看谁猜的最准确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能评价自己学得怎么样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从而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

  数学

  的情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导入

  1. 智慧老爷爷听说小朋友特别爱动脑筋,心里可高兴。送了份礼物给大家,要想打开礼物,先解开盒上的密码:

  (课件:7比4 6比9 8比3 2比9)

  学生口答

  2. 打开礼物出现水果。(课件出示)让学生对两种水果进行比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以生活中常见事物数量比较,自然导入新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下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二、引导探索 解决问题

  1.数圆片

  师:数数信封里的圆片,知道了哪些数学

  信息

  生:红圆片13个

  生:蓝圆片8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生: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

  生:蓝圆片比红圆片少多少个?

  生:圆片和红圆片一共多少个?

  [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意识。]

  2.摆圆片

  让学生摆圆片,摆出的`圆片必须一眼就能看出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

  学生摆,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摆的情况,说出摆的方法(一个一个对齐)

  [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观察感知一一对应,直观的发现谁比谁多。]

  3.领悟算法

  (1)让学生把红圆片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数量和蓝圆片同样多。

  (2)讨论:老师:什么要这样分?学生:发表意见。

  (3)要求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只要怎样?用什么方法?(反过来问又怎样列式?)

  从(13)里面去掉和(蓝圆片)同样多(8)个。剩下的是多出的部分。(课件展示)

  学生列式

  (4)提问:13-8=5可以表示什么?

  教师适当的引导如:13-8=5可表示为:小明有13朵花,小红有8朵花,小明比小红多多少朵花?

  学生表述,教师评价。

  小结:求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就是从多的部分里去掉少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出的部分(少出的部分)

  [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手动、口动、脑动、眼动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从而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从算式入手“13-8=5可以表示什么。”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给孩子营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既巩固知识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开展游戏 设问解答

  1. 分6组

  2. 交代游戏规则:

  (1)每组选三人抓棋。

  (2)抓棋的人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表格里,然后每人抓一次,数一数抓棋的个数,写在自己每名字的下面。

  (3)填好表后,每人根据自己组里填表情况提一个“比多少”的数学问题写在纸条上,最后把纸条贴在表格里。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设计:

  一、自学、认识

  游戏导入:

  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有一个规定:“要发言,先举手”。活动一:

  想一想:你喜欢举哪只手?你写字、画画用哪只手?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小游戏(举手游戏)老师说举哪只手,你们就举哪只手,看谁举得又对又快。

  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同学分不清左和右,今天我们就来学*“左、右”(板书)

  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生1:左眼和右眼

  生2:左耳和右耳

  生3:左脚和右脚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说出这么多。

  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1、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3、放“找朋友”的音乐,有慢到快,又有规律到无规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左眼、右眼。

  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同学们做的真好,老师相信接下来同学们的表现会更精彩。

  二、参与实践

  探究学*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

  师过渡:小朋友,你们都爱吃水果吗?老师这里有一些大家爱吃的水果,请小朋友呀,仔细观察这些水果,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课件出示:“水果图片”(香蕉、桔子、西瓜、苹果、梨)

  让学生独立思考: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1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33页做一做及练*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 情:

  (1)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形状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牙膏盒、肥皂盒、牛奶盒、易拉罐、铅笔、乒乓球、魔方、笔筒、茶叶筒、弹球……)你们认识它们吗?(一一说出物体本来的名字)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边说教师边摆。

  问:同学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可能会说:分成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

  (2)揭示概念:同学们说的非常对。

  A: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长方体:它是长长方方的,有**的面。像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长方体"。

  B:直接出示形状是正方本的物体,它是正正方方的,有**的面。它们叫"正方体"

  C:出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它们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有**的面。它们叫"圆柱"。

  D:出示球状物体,它们是圆圆的。

  活动1:

  1.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2.摸--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1:长长方方的,有**的面。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2:有6个**的面。

  师:还的吗?

  生3: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生:长长方方的,有6个**的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3)感知"正方体"。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认识一下正方体,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你觉的正方体摸一摸后,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正正方方。

  生2:有六个面。

  生3:每个面都一样。

  (4)感知"圆柱"。

  师:把圆柱找出来,摸一摸,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生2:两头有**的两个面,是贺的。

  生3:站的很稳,躺着会滚。

  (5)感知"球"。

  师:拿出球来摸一摸,看一看,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圆圆的。

  生2;无论怎么放都会滚。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教师提醒: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出示长方体)

  师问:去掉长方体美丽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图形,依次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2

  找相同: 教师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学生找出和它一样形状的物体。

  2、记忆想象:

  教学内容:综合练*课(P65练*十一的13T到17T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迅速的熟练的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

  1、口算

  25+770+921+832+9

  2+5559+94+669+91

  38+767+443+279+7

  2、听算

  60-3050-4063-386-6

  45+459+104+5863+8

  3、填空:(课件出示)

  65+4=(),先算()加()得(),再算()加()得()。

  38+6=(),先算()加()得(),再算()加()得()。

  二、练*十一的`*题

  1、计算练*:

  23+775+98+23

  56+950+548+6

  76+542+505+44

  先说计算过程,在写得数。

  2、练*十一的第14题

  要求:(1)、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现在一共有多少架飞机?怎样计算?

  (3)、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3、练*十一的第15题

  要求:自己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4、课件出示第16题,比一比谁算的又快又对。

  57+86+5625+70

  42+671+97+80

  80-6068+515-9

  9+7237-448-6

  三、作业设计

  练*十一的第17题。

  自己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计算。

  四、思维训练

  读题,解答P66面的思考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在动物园的另一角,有一只小蚂蚁饿急了,正在找东西吃呢。忽然它看见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很想吃,可在它周围有许多方格,怎样才能吃到苹果呢?请看图,这儿有提示:蚂蚁往右走几格,再往上走几格到苹果处。我们一起来帮帮小蚂蚁好吗?(老师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

  师:这只小蚂蚁又发现不远处还有一个香甜的香蕉呢,请小朋友自己去帮助小蚂蚁,好吗?你可以看提示(2)

  师:这只小蚂蚁的胃口可大了,它还想吃到可口的小青虫和脆甜的鸭梨呢!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人可以商量商量蚂蚁该怎么走,然后再画出来。(展示不同的方法)

  4、说一说,他们各住在哪里?

  5、综合练*(上、下、左、右、前、后、位置)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内容及练*一的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和深化位置概念。

  2.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为今后建立较好的空间观念打基础。

  3.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师:教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上课前也来做个“点指”的游戏。老师说哪,同学们就用手指哪? 生随老师做游戏

  师:从这个“点指”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实任何物体都有它们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位置

  师:经过一周的评选,我们的假期作业终于评出了两名优秀的作业,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这两名同学一个同学是第五组的,一个同学是第四个。根据老师的描述请同学们快找一找他们是谁?

  (生四下寻找发现无法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学?

  生:因为第五组有4个同学,而且每一组都有第4个同学,所以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同学

  师:是啊!第五组有四名同学,只说第五组很难一下子知道他是谁,而坐在第4个的每一组都有1个,所以也无法知道他是谁,那么怎样能让同学们一下子把位置确定下来?

  (生自由回答)

  师:既要说出在第几组,又要说出是第几个。(板书)

  师:他们分别是第五组的第3个(冯铭思)第2组的第4个(韩嘉悦)

  生汇报后发给学生奖品,并及时鼓励。

  师:按我们现在的座位,同学们看一看,班级一共有几组?

  生:一共有6组

  师:谁来数一数 生数一数

  师:*惯上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

  请各组同学记住自己是哪一组的,听老师的口令

  请第一组的同学挥挥手 请第二组的同学跺跺脚

  请第三组的同学拍拍肩, 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转一圈

  请第五组的同学笑一笑, 请六组同学拍拍手

  师:最*咱班的王爽学*上很有进步,你能说出他的位置吗?

  生:王爽在第6组第2个

  师:第四组第一个同学请起立(张墨焜)

  师:谁是老师的好朋友,请你告诉我你的位置。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请小组的同学猜一猜

  (生小组合作)

  师: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把第5页的内容填上。

  (生自由活动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板书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齐读板书内容。

  三、巩固练*

  1、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你们看,他们来了。从这幅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出示做一做)

  根据第一行第2个是猴子这个条件,谁知道狗在第几行第几个?

  师:你还能提出 什么问题?

  生自由提问

  2、星期天小明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8排1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哪位同学能帮助他?(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4题)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师:(学生汇报后,小结)我们的电影院都是这样的,如果拿的是单号票,就从单号门进,双号票就从双号门进,那么小明拿的是8排13号,这是一张单号票还是双号票呢?

  (我们看单号或双号,只看票上是几号,不用看是几排)

  小明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里座位很多,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在哪?如何帮助他找到座位?

  生:先找8排再找13号

  师:小明和小丽是好朋友,一个是8排13号、一个是8排12号,他们会坐在一起吗?

  生:不会(因为电影院的座位比较特殊,把的在的单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8……中间号,向两边逐渐扩大,所以他们不会挨在一起。

  教学内容: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一第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学用具:

  积木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互动意图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

  2.板题:高矮

  1.判断高矮

  2.读题

  比较大小、胖瘦宜肯定评价

  1.感知人有高有矮

  2.明确学*目标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2.布置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

  3.汇报交流

  4.总结方法;

  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1.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

  2.小组合作

  同桌

  3.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法

  鼓励合作活动

  组间互评

  肯定方法

  鼓励求异思维

  1.激疑启思

  2.培养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

  3.培养思维创造性和语言表达力及自信力

  三、排队游戏

  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1.判断并说明方法

  2.判断并说明方法

  组间互评,肯定鼓励

  1.培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思维说理能力

  四、反馈练*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反馈

  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

  鼓励互查

  1.培养审题的学**惯,能自查、互查

  2.激趣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那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1.自由活动

  反馈

  2.合作活动

  观察

  判断

  反馈

  鼓励别出心裁

  鼓励别出心裁

  生评

  学生自由活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在游戏活动中激趣启思,激发挑战性与创造性。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

  反馈

  学会总结

  教学注意事项:

  1.学生对实物的比较有许多生活经验。当两名学生上台作比时,学生观察比较的是两个人最明显的`特征,高矮、胖瘦,提示又能区分大小、多少、长短等,对这类比较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比较的方法。

  2.指导学生探究时注意,学生日常学*行为*惯的培养;合作面先窄后宽;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总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惯。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分类摆放后顾客去买东西更方便。你们想不想学*怎样分类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 授新课

  1、活动一:整理房间

  (1)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园玩,可是他的妈妈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间整理好.

  (2)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亮亮的房间,你们想对亮亮说什么?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那么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房间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强调同一类的要放在一起)

  课件演示整理过程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学*用品?

  (3)整理后的房间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在家整理过房间吗?请大家回去后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

  2、活动二:到动物园

  (1)导入。大家帮亮亮整理了房间,亮亮非常感谢大家,现在他和妈妈一起来动物园。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能给这些小动物分类吗?

  这些小动物可以分为两类,会飞的分为一类,另一类是不会飞的。

  请大家给会飞的动物穿上漂亮的衣裳。看哪位同学涂得又快又好,教师就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学生作品。

  问:他涂的对吗?你有没有不同意见?你知道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哪些?

  3、活动三:到农贸市场

  (1)导入:参观完动物园,亮亮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课件出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亮亮的妈妈要考一考大家: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汇报。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水果有哪些?你*时还喜欢吃哪些水果?蔬菜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水果和蔬菜非常有营养,大家要我吃水果和蔬菜。)

  4、活动四:百货商店

  (1)导入:最*亮亮的妈妈开了一家商店,让我们去看看她进了哪些货?课件出示。

  (2)这些货物就这样摆放好吗?

  你们能帮阿姨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指名汇报

  (3)如果把这些货按玩具、文具、服装鞋帽三类来分,该怎么分?(同桌讨论)

  指名汇报,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5、 活动五:把同学分类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音乐伴奏,学生表演:有的看书、有的拍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用本节课学*的知识把同学进行分类。

  三、 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请你说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的?(如我校的垃圾分类、书店的书等)

  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都要分类,请大家回家后说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记下来,明天交给老师。

  1、教师都能按照要求提前备一周的课,课时量充足。能在资源共享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二次备课,逐步完善预设的过程。如王校长《识字6》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请你向外国友人介绍一处景点”的活动,让学生将词串表现的情境用语言描述出来,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夏金侠老师《识字8》教学预设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设计了“我做你猜”的游戏和“看图说句话转转盘”的预设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陆璐老师设计《**的扁担》一课时通过具体语境和插图理解“山高路陡”,显得扎实有效。

  2、多数教师教学目标明确,能运用新理念设计教学过程,重难点突出。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能注重关注学生个体,注重情境创设和兴趣培养,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内化,注重实践性与拓展性。如:丁礼秀、石德芬老师在备课中进行了很好的体现。

  3、教师们能重视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使板书真正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张灵宁老师让学生画一画秋姑娘写的信的样子,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王越越老师设计“秋姑娘的信还会写给谁?”鼓励孩子想象写话,捕捉了文本中生成点;毕言琳老师设计让学生编课本剧演一演,注重了语文的实践性。陈晓飞老师的《梅兰芳学艺》板书设计抓住“勤学苦练”突出从“没有神儿”到“有神儿”的'变化,理清了文脉。

  4、教师们对教学的反思态度,比以前更认真了。很多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总结得失,撰写课后反思,写得实在,具体,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进一步改进。如杨霞兰老师能从指导朗读方面反思了《我叫神舟号》的成功做法;刘暄老师在《江南》一课反思时不仅反思了自己的教法还反思学生的学法;周寰寅老师反思《识字7》时围绕“图文结合识字”深入展开,针对性强;潘成越、朱小力老师的课后反思详实、丰富,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一读。

  5、手写备课的教师态度认真,页面整洁、清楚、美观。老师们备课态度认真,工作扎实。母案中圈圈点点,并且对现成的内容进行了针对性地增、删、改、批,留下了老师辛勤耕耘的串串足迹。如王越越老师、陆璐老师的备课笔记看着真是一种享受。

  6、方余顺、周寰寅和满斌三位教师的工作态度更是值得学*,他们不仅要备好自己主学科的课程内容,在兼职学科的备课上也毫不马虎,教案备得非常认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一、1、同学们,这是数学王国的小猴子给大家送数学宝贝来了,你们想不想看?

  2、这些东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3、玩游戏:谁能举出我说的名字的图形越多我就发给他一个智慧娃娃。

  好!同学们都想,那这样自己拿手中的图形说这是什么图形?

  4、检测一下是不是会认人,我举起图形的面,你说面的名字,(学生汇报贴在黑板上,再问一个,并写上名字)

  5、摸一摸你们手中的图形,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告诉大家(**的,**的面,也叫*面,他们就叫*面图形,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面图形,板书:*面图形的认识)

  二、1、用手指着“边”这是什么?边,请大家跟着老师说三遍。

  2、用尺子碰碰你的手,说说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觉得疼呢?尖尖的叫角,念三遍。

  3、下面数学王国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大家帮他们解决,你们愿意吗?

  a、长方形有()条边,()条长边,()条短边,两条长边,两条短边,()个角,角都是()的。

  b、正方形有()条边,()个角,四条边都(),角都是()的'。

  c、三角形有()条边,()个角。

  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个,哪个组说得最多就奖给他们组一个智慧人。

  4、生汇报师填空。

  5、发现有不会的,对边相等,让学生对折纸片,长方形,上下对齐折,比一比上边和下边谁长?左边和右边呢?

  对于正方形,让学生摆火柴棒,用四根小棒摆出1个正方形,再把这四根小棒折下来比一比它们四条边谁长,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6、玩游戏找朋友(出示*行四边形)从而得出角是直的并板书。

  7、听听数学宝贝的自我介绍,好吗?(放录音)

  8、闭眼摸图形。

  9、你们帮数学王国的朋友解决了问题,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那考考你们是不是认真观察的孩子,请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10、这节课,数学王国的朋友看到大家学得这么好,送来了一份礼物,想看吗?这是什么?(蜻蜓)对了,它是由我们今天学*的图形拼出来的,谁能说出来,谁说得多,我就给它奖励,注意还要说出有几个图形。

  11、那你们回送一个礼物,好吗?看谁用得最多,摆得最像,最漂亮。

  三、1、你学会了什么?

  2、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回家后,找一找家里或教室里有没有学过的图形的物品,给爸爸妈妈说说看。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电化教具:

  电脑,投影仪。

  学生学具

  直尺,提供了两道测量题目的小纸条(上课前老师事前准备好的)

  二、 创设情境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课桌的长度的?”

  学生提出各种量法,例如用手,用铅笔,用笔盒……

  2.实际测量:

  分别统一用手量,然后再统一用铅笔,用笔盒量,把学生测量的结果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3.根据测量结果,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4.那么,有什么工具使得不同的人使用这种工具的时候,测量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想到了直尺。

  三、 建立模型

  1.初步认识直尺

  幻灯片出示一直尺,让学生观察,从直尺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刻度,刻度值,单位

  2.进一步认识直尺

  从直尺上你能找到1cm的长度吗?

  你能找到6cm的刻度吗?

  从哪个刻度到6cm这个刻度才是6cm的长度?

  3.直尺的使用

  A播放课件,出示一些测量的错误示范,让学生讨论错在哪里,从而感受正确的测量方法。

  B 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四、 理解与应用

  1.试试测量小纸条中的第一题。

  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测量方法,用投影仪投影测量过程。

  (通过亲手操作初步实践刚才总结出来的测量方法)

  2.测量小纸条中第二题。

  测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进一步体会测量方法)

  五、 提高拓展

  播放课件,展示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而是从2刻度开始测量的情况。

  学生讨论该方法是否正确,又应如何正确读数。

  六、 作业

  1.书p15 1、2

  2. 《自主练*》p6

  小纸条

  课件

  板书

  桌子有多长

  1.

  ( )cm

  2

  ( )cm ( )cm

  ( )cm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x位数,100是x位数,82是x位数。

  (2)、28的8在x位上,表示x个x;2在x位上,表示x个x。

  (3)、36是由x个十和x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x;99里有x个十和x个一,它后面是x。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x、3769、70、x、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xx○9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x,的是x。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2□47="">□7100>3□58<5□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整节课的教学都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并能结合情境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每个学生潜在的热情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2.巧用迁移,积极探究。

  学生已经认识了加法,通过加法来迁移,增进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口、动手、动脑,利用旧知获取新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最直接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减法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动手摆一摆,也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导入

  1.数一数5以内的数。

  (1)从1数到5。

  (2)从5数到1。

  2.引入:有几支彩笔?(5支)送给小朋友2支,还剩几支?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5以内的减法。

  设计意图:利用“送彩笔”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揭示内容。

  1.智慧爷爷看见大家很会计算,想请大家帮帮忙,他现在一共有几个智慧果?(教师戴上智慧爷爷的头饰,左手拿2个智慧果,右手拿1个智慧果)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智慧爷爷谢谢你!(把右手拿的1个智慧果送给回答问题的孩子)

  师:智慧爷爷送给小朋友1个智慧果,他还剩下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对你的同桌说说,也可以用学具摆摆看。

  2.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汇报:原来有3个智慧果,拿走1个,还剩2个。

  3.认识减法算式。

  师:像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1=2)中间这个运算符号“-”叫减号。(板书)这道算式是一道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板书)

  (1)带领全班学生读两遍算式。

  师:减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减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2表示什么?

  (2)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3)小结:减号前面的3表示原来有3个,减号后面的1表示拿走1个,等号后面的2表示还剩2个。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智慧爷爷送智慧果”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及减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给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几个季节吗?

  学生:知道。春夏秋冬。

  教师:那现在是哪一个季节啊?

  学生:秋天。

  教师:对了,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看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是不是收获了很多东西啊?

  学生:是。

  教师: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

  学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二、进入新课

  教师:有多少个南瓜呀?

  学生:5个。

  教师:有多少朵花?

  学生:3朵/4朵。

  教师:这样一会儿3一会儿5又一会儿4的,老师听着觉得很乱。我们应该按顺序来,老师教大家,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数。最小的数量是多少啊?

  学生:1。

  教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的呢?

  学生: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对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数量都是1,可以用数1表示。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

  学生:2。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学生:2只鸭子/2个筐/2个盘子。

  教师:很对。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

  学生:3。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学生: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

  教师:很棒,它们都是数量为3的东西,可以用数3表示,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学生:数4。

  教师: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学生:4只小鸡/4朵向日葵。

  教师:很对,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

  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

  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

  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

  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二.认识统计图.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统计开始.

  活动三:分析统计图.

  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

  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

  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

  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

  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

  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

  6.寻求答案.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家庭作业.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版)第16页的例题,

  第1617页想想做做的*题。

  [教材简析]

  几和第几实际上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凡事物排列的顺序号。例题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务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想想做做让学生在涂色、观察、数数、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识几和第几的区别,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个数或顺序并现同伴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1、出示排队买票图。

  过渡: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你们看。

  出示课件。

  2、谈话。

  (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

  (2)请小朋友数一数小明排在第几?小刚排在第几?

  (3)排在第1的是谁?原来老爷爷排第几?老爷爷怎么又排到第一了呢?

  (进行礼貌教育。)

  (4)黄头发的小姑娘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

  [评: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

  1.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

  (1)问: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

  (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2.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

  (1) 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

  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