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来历实用十份

首页 / 文库 / |

  元宵节的来历 1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元宵节的来历 2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执佑《惹蟮梅鸱ü槔矗�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有一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是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

  元宵节的传说一: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惯。

  元宵节的传说二: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吃元宵的注意事项

  元宵不能多吃

  除了早餐不适合吃元宵外,好也别把元宵当正餐,上午早饭后九、十点钟或者下午加餐的时候吃点元宵还可以,但每次吃个一、二两也就足够了。在吃元宵的同时,不能再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

  还要减少其它主食的摄入,一般来说是吃三个元宵就要减去半两主食。夜宵如果和睡觉的时间离得比较*,好也别吃元宵,否则如前面所说,这类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也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吃过元宵后好活动两小时以上再睡觉。

  吃元宵别忘喝汤

  经水煮,元宵中的不少营养成分如微量元素、营养素就溶在汤里。因此吃元宵不能忘喝汤。喝汤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即民间常说的“原汤化原食”。

  不过喝汤一定要注意别在汤里再加糖。如果吃的是咸元宵,可以在汤里放些小虾米及蔬菜,补充营养,但好不要再放油脂或调味料。

  吃元宵防烫伤

  吃元宵还要注意不能太烫,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否则很可能烫伤口腔和食管的黏膜。医学研究已经证实,食物灼伤很可能引起食管癌、胃癌等相关疾病。吃元宵时,可分为小块食用,细细咀嚼有利于消化。家长在儿童哭泣和跑闹的时候,不要喂食元宵。

  一旦发生意外,可用双手抱住孩子腹部,有节奏向上、向内推压,直至其排出,如果情况严重,要尽快到医院救治。由于热元宵柔软润滑,十分有口感,所以很多人喜欢吃刚出锅的热元宵,这样更容易烫伤。

  因为元宵馅料较之外皮更热,一旦将元宵囫囵入口咬破时,馅料可能烫伤口腔黏膜甚至食道。有的人吃元宵时一被烫就很快把元宵咽下去,这种*惯危害更大。

  元宵不宜与肉类或酸性食物同食

  由于元宵的馅料多以糖及果料为主,再加上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入不少的植物油或动物油,因此含有很高的热量。在吃元宵的时候可以适当吃一些维生素含量相对丰富的水果、蔬菜等来均衡营养。一些酸性食物以及肉类则不适合与元宵同吃。

  元宵节的来历 3

  元宵节,中国民间有“观灯猜谜”的*俗。民俗专家介绍说,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猜灯谜自南宋起开始流行,至今不衰。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天津市民俗专家赵之珩介绍说,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于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学形式,生动活泼。灯谜的基础是谜语,而谜语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早在春秋战国时谜语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一些“政客”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说动各国君主,往往在发言中采用民间故事传说的隐喻方法,巧妙影射。当时把这种方法叫“隐语”或“瘦词”。 到汉代时,逐步演变成为破译文字形义为主的谜语。这时的谜语还是比较粗糙的,有民间老百姓创作的,也有文人创作的。

  到了三国时,谜语书面创作形式已十分盛行。宋代谜语与元宵赏灯相结合,丰富了灯节的娱乐活动,这时才是灯谜。此后,谜语有了更多的趣味性,因为在宋代,游乐场所“瓦舍”兴起,给灯谜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这就促进了灯谜的发展。

  元宵节的来历 4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俗。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起源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花灯寄寓

  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位。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安。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安顺利。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安的信号。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第、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日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

  元宵赏灯诗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骸盎鹗饕�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骸盎ㄝ嗦ッ庞曷缎拢�长安城市太*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骸庇衤┩�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骸暗苹鸺壹矣校�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狮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元宵话灯联

  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元宵灯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语,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其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投机。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遂赐他为状元。

  元宵节的来历 5

  元宵节来历传说一

  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吕”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全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定了“诸吕之乱”。*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盛世来之不易,便把*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来历传说二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元宵节来历传说三

  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火把也逐渐变为了彩灯。

  自唐朝中期以来,元宵节发展成为了我国全民性的狂欢节,因此元宵节是把传统节日*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地方元宵节*俗有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还有擂鼓、舞龙、舞狮等活动,但南北各地风俗也有独特之处。

  元宵节的*俗

  元宵节吃元宵

  不管南方北方,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元宵”这种食品名称,据说出现于宋末元初,是因为人们*惯在上元节之夜吃它的缘故。上元之夜是新年中第一个十五月圆之夜,“一年明月打头圆”,天上一轮圆月朗照,人间则聚食形如满月的元宵,与自然天象有极微妙的对应关系。“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表达了人们全家团圆幸福的心情。

  说起汤圆,*代史上还有一个掌故。话说***称帝遭到举国反对,手下逢迎者引《巴陵县志》说“圆、元语同,又有完了义”,说“元宵”谐音“袁消”,乃诅咒之词。袁听信其言下令“元宵”一律改叫汤圆。但这个传说一直未见文字依据。*****后,大部分地区又恢复了“元宵”的名称。

  元宵节赏灯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汉明帝永*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鼓等传统民俗表演。北方地区群众偏爱舞狮,南方地区群众则擅长舞龙。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是古代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的来历 6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定.

  *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盛世来之不易,便把*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的来历 7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元宵节的来历 8

  喜庆的`元宵节刚刚过去,人们吃元宵,打灯笼……真是太好玩了。光知道好玩不行,得知道它的来历,不行了吧!还是我告诉你吧: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深感同情,就向她,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知道了吧!把它记住,回家给爸妈妈说。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元宵节的来历 9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有一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是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

  元宵节的传说一: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惯。

  元宵节的传说二: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吃元宵的注意事项

  元宵不能多吃

  除了早餐不适合吃元宵外,好也别把元宵当正餐,上午早饭后九、十点钟或者下午加餐的时候吃点元宵还可以,但每次吃个一、二两也就足够了。在吃元宵的同时,不能再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

  还要减少其它主食的摄入,一般来说是吃三个元宵就要减去半两主食。夜宵如果和睡觉的时间离得比较*,好也别吃元宵,否则如前面所说,这类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也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吃过元宵后好活动两小时以上再睡觉。

  吃元宵别忘喝汤

  经水煮,元宵中的不少营养成分如微量元素、营养素就溶在汤里。因此吃元宵不能忘喝汤。喝汤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即民间常说的“原汤化原食”。

  不过喝汤一定要注意别在汤里再加糖。如果吃的是咸元宵,可以在汤里放些小虾米及蔬菜,补充营养,但好不要再放油脂或调味料。

  吃元宵防烫伤

  吃元宵还要注意不能太烫,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否则很可能烫伤口腔和食管的黏膜。医学研究已经证实,食物灼伤很可能引起食管癌、胃癌等相关疾病。吃元宵时,可分为小块食用,细细咀嚼有利于消化。家长在儿童哭泣和跑闹的时候,不要喂食元宵。

  一旦发生意外,可用双手抱住孩子腹部,有节奏向上、向内推压,直至其排出,如果情况严重,要尽快到医院救治。由于热元宵柔软润滑,十分有口感,所以很多人喜欢吃刚出锅的热元宵,这样更容易烫伤。

  因为元宵馅料较之外皮更热,一旦将元宵囫囵入口咬破时,馅料可能烫伤口腔黏膜甚至食道。有的人吃元宵时一被烫就很快把元宵咽下去,这种*惯危害更大。

  元宵不宜与肉类或酸性食物同食

  由于元宵的馅料多以糖及果料为主,再加上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入不少的植物油或动物油,因此含有很高的热量。在吃元宵的时候可以适当吃一些维生素含量相对丰富的水果、蔬菜等来均衡营养。一些酸性食物以及肉类则不适合与元宵同吃。

  元宵节的来历 10

  传说在很久之前,凶禽猛兽是非常的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于是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生气,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的心地很善良,不忍心看到无辜的百姓们受难,于是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类。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当时的人类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以后,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然后就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的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内心非常的开心。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

  元宵节的禁忌有哪些

  1.民间*俗认为元宵节是天宫大帝的诞辰日,这样的节日应该是喜庆的,因此元宵节当日,夫妻之间绝不能闹矛盾,尽量避免孩子哭闹,以免给家庭带来霉气。

  2.元宵节是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再繁忙的人这一天也一定要休息,养好自己的身体。

  3.元宵节当日避免看医生,避免到荒郊野外、坟地、古陵等阴气和晦气较重的场所,以免沾染晦气上身。

  4.元宵节当日若丢失财物,那么则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好钱袋,一整年很难抓住机遇。因而,所以需要注意防范财物遗失。

  元夕节是不是元宵节

  元夕,其实也就是元宵节别名,旧又称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今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农历里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晚为“宵”或“夕”,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夕、元宵节,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按中国传统民俗,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欢欣雀跃。

  元宵节有什么说法

  元宵节这一天的时候,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俗为主。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被人们传承下来。

  元宵节哪里过最合适

  从传统的说法上看,元宵节是不宜回娘家的。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日,恐媳妇回娘家举家不团圆。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顾到婚姻双方的团圆喜庆。鹿邑县有“正月十六请(闺女),二月二送,一辈子不生病”的俗语。初一十五不能回娘家,特别是农村是很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还是在男方家里更合适。


元宵节的来历实用十份扩展阅读


元宵节的来历实用十份(扩展1)

——难忘的元宵节实用十份

  难忘的元宵节 1

  “吃汤圆喽!”外婆那浓浓的乡音为元宵节美满的开始吹响了号角。

  外婆住在海滨的乡下,大*原上的天空特别的蓝,外婆所在的小村翠竹四季葱郁,门前的小河清流舒缓。我把这里看作我的乐园,每年除过年、中秋、清明,寒暑假,元宵节这天我也是一定要随爸爸、妈妈去外婆家的。

  我喜爱那儿的食物。外婆做的汤圆有很多花样:芝麻的香甜可人,荠菜的入口即化,水果的酸甜沁人……口味层出不穷。餐桌上,大人们谈笑风生,而我则不断的舀着汤圆往嘴里送。等他们回过神来,碗已见着底,我溜出餐厅躲到一旁偷笑。

  我喜欢那儿的火把。元宵节的傍晚,外公会用香点燃一根散发着松脂香味的木棒,然后举着这柄熊熊燃烧的火炬在田里晃上一圈,远远的看上去,就像太阳留在天际的余晖,迟迟不肯落下。外公说“这样可以把害虫烧死,来年庄稼就会大丰收。”我宁愿相信这把火真的会演化成为燎原之势,会遂了外公外婆和乡亲们的心。

  我喜欢那儿的灯谜。这些年村子里富庶了,文化的气息也浓厚起来。当月亮枝头挂,星星随意闪,彩云任意飘时,大家来到公园广场,猜着妙趣横生的灯谜,赏着炫彩夺目的烟花,人们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共同沉醉在幸福之中。

  我喜欢那儿的氛围。华灯初上,星星点灯,灯火通明。家家户户团聚在一起,看着精彩纷呈的电视,打着趣味无穷的扑克,嗑着瓜子,聊着天,一片和谐融洽的氛围,驱散了料峭的春寒,让人们从慵懒的冬天里走出来,走出一个五彩的新世界!

  “元宵”,在我们这里既是一个节日,也是汤圆的代称,还象征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日子就像这圆硕的汤圆,团团圆圆,幸福圆满。我最喜欢外婆家的元宵节了!

  难忘的元宵节 2

难忘的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

我们家也不例外。看!妈妈早就活好了糯米面,只见她取了一点糯米面揉成团,然后把面团捏匾扁,再把各种各样的馅放入后捏圆,搓成圆形,这样元宵就做好了。

水开了,妈妈把元宵放入开水里煮。不一会儿,元宵煮好了,我馋得直流口水,妈妈连忙盛了一碗汤圆递给我,让我赶紧趁热吃。

啊!我的汤圆是花生馅的,看起来很好吃,我闻了闻,一股花生的香味扑鼻而来。元宵有一元硬币那么大 ,有黄色·紫色,豆沙色,也有纯白色。用筷子夹了夹软软的,粘粘的,像小朋友们吃的棉花糖一样。舔一舔,甜甜的。咬一咬,黄色的是花生味,紫色的'香芋味,豆沙色的红豆味。也有原味的纯白色,真是又好吃又好看。

这天,我们还去了夫子庙赏灯,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五彩的花灯比比皆是,爸爸为我和妈妈照了许多照片。回来后,放到电脑上一看,:“哟!我的女儿还真像个小明星,十足的小美女呢!”妈妈惊叫道。

这个元宵节我们全家过得可真是有滋有味啊!

  难忘的元宵节 3

  辞旧迎新的除夕过去了;张灯结彩的大年初一过去了;又迎来了喜气洋洋的元宵节。

  白天,大家要去给过世的祖祖辈辈的亲人上坟,问侯问候他们。

  晚上,可忙了。吃完晚饭,第一件大事是要点满堂红。切开萝卜,插上香和蜡烛。床头边放上一盏,祈求床头婆婆保佑我们一夜睡到天亮;橱柜边放一盏,参拜五谷神,因为从前的人们橱柜里大都放五谷;门前放一盏,拜门神,祈求门神保*安;灶炉边放一盏,拜灶君菩萨;楼梯口放一盏,让我们脚踩楼梯步步高升。

  在我们这里是不讲究吃元宵的。第二件大事要吃芋头,听爸爸说,芋头吃了眼睛可以更明亮。

  第三件大事,就是去放水灯。到了晚上八九点,河里满是一盏盏各式各样的小水灯。我也不例外,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水灯,带着愿望来到河边。点上蜡烛,许下愿望,放出水灯。一支支小小的蜡烛满载着我们的希望。

  第四件大事,就是去看龙灯。家里的大人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去迎灯。他们吃了晚饭,便精力充沛的来到门樘集中,将一桥一桥的灯接起来。接好了,便开始迎。龙灯迎到哪里,鞭炮声响到哪里……热闹极了。

  夜深了,人们渐渐散了。快到十二点了,元宵要走了,它轻轻地来,又将悄悄地离开……

  难忘的元宵节 4

  今天我吃过午饭来到公园散步,看见树上挂着许多纸条,我摘下来一看,原来是灯谜。仔细的看了看,好难呀!这是姐姐凑过来一看瞬间就将答案报了出来,真不愧是我心目中的灯谜大师呀!

  晚上我们刚吃完饭,我就吵着要放爆竹。姐姐说,“再等一会”。可是我耍赖着、哭喊着要放爆竹,姐姐也就只好答应了。噢耶!我赢了!

  我们先放了一个“手榴弹”,我想知道它的威力怎么样,点然后迅速放进砖块堆里。只听见轰的一声响,砖块被炸的“粉身碎骨”,可见它的威力如何了。最好看的还是“火焰山”,点燃引线刚才还是黑的,一转眼就变成红的了,一下喷出无数束光,直射云霄。又喷出数十个燃料弹,齐声爆炸,霎时,天空如白昼般明亮,把天空装扮的绚烂多彩,将小区变成了“不夜城”。

  真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元宵节。

  难忘的元宵节 5

  今天,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元宵节。

  晚饭过后,爸爸开着车载着我们去夫子庙观看花灯。

  大约半个小时过后,我们到了夫子庙,我刚开车门,就听见了一阵阵喧闹声;我远远望去,只见川流不息的人们把马路堵得水泄不通。

  我们挤挤碰碰好不容易走进了夫子庙,只见到处都是闪烁着的花灯。我们也买了一只小老虎灯,神气十足,十分可爱,我提着它悠闲地走。

  我们随着拥挤人群来到了广场,看见了许多花灯,有一个个大红灯笼,有荷花灯,有老虎大吉灯,还有莲花灯真像是漫游在花灯的世界里呀!

  接下来,工作人员来了,他们小心翼翼地把引线找出来了,开始点火。只听“轰、轰、轰烟花芯飞上了天,只见在一瞬间火花也飞了出来,然后,许多许多的烟花在天空中一起绽放。五颜六色烟花有红的、黄的、蓝的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翔,在这一刻,人们有的用手机拍下了这美好的瞬间,有的用摄像机摄像,有的借助这美好瞬间拍照留恋,留下这美好的记忆。

  我们玩到很晚才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闹元宵的景象久久在我的脑海中回荡。我真想让这美好的时光暂停在这一刻呀!明年我一定还会再来夫子庙的。

  难忘的元宵节 6

  今天2月21日,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从唐代流传下来的。这一天月亮特别圆,要吃汤圆,汤圆又叫汤团,意思是团团圆圆。元宵节的活动也很多,有耍狮子、舞龙、踩高跷等。

  今天晚上,月亮很圆,像一个大玉盘,高挂在夜空,又像一个精致的银盘。我和我的家人到市**广场去看元宵晚会。还没到广场,只看见人群向四面八方涌来,黑压压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仿佛是一片人的海洋。广场上空不时地在放烟火,把夜空都照亮啦。人们都发出啧啧不绝的惊叹声,孩子们更是高兴啦,喜笑颜开,齐声叫着:“哇!”烟花的形状有很多,有圆形、爱心形等,五彩缤纷。有的像一条龙,笔直地窜起,直奔天空;有的像银条一样垂挂下来,而且十分壮观。在广场上的花灯真漂亮呀,五颜六色,色彩十分明艳,有莲花灯、西瓜灯、兔子灯等。这些灯上总是有一些吉祥的成语,比如:吉祥如意、恭喜发财等。

  我期盼的元宵晚会终于开始啦,出来啦几只狮子,而它们一会儿张嘴,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又摆出一副威猛的架势,栩栩如生。这是舞狮表演。又出来啦一条龙,它转来转去,一上一下的,显得非常威猛,像一条真龙。

  元宵晚会结束啦,我怀着高兴的心情,恋恋不舍地回家啦。我心想:今天的舞龙大会真壮观啊!我不能不感叹,我们家乡真繁荣昌盛啊!我在这么好的环境下生活,一定是一件幸运的事。但愿普天之下的孩子能和我一样快乐无比。

  难忘的元宵节 7

  元宵节是中国的民俗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有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的*俗,可热闹啦!

  今年元宵节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泉州赏花灯。

  这次的灯会设在泉州的新门街。一到新门街,只见人山人海、人来人往、灯火辉煌,街上的人流像一条长龙在街上缓缓流动。各式各样的花灯挂满街头,让我目不暇接,有红色的花灯,像红通通的小太阳照亮了整条步行街;有椭圆形的花灯,表面刻画了许多美丽的图案,在灯光的衬托下活灵活现,还有星星状的花灯,上面充满小刺凹凸不*的显得有立体感……由于今年是龙年,出现了许多龙形花灯,好像许多真龙下凡了,栩栩如生。还有一种灯,外表看上去很像菠萝,起初我以为是两个菠萝,没想到是花灯。两个菠萝外表一凹一凸,闪闪发亮,十分漂亮,只听有人说:“这两个菠萝好像真的一样。”

  最有趣的要数幼儿园小朋友们制作的花灯了,他们把一片片拼花拼成了一盏花灯,真是心灵手巧,旁观的人都不停地称赞:“太了不起了!”走着,走着,一只正在拜年的东海龙王,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长着长长的胡须,像鹿一样的角,双手中拿着一根令牌,上下摆动,好像在向人们拜年,说:“新年好。”我看见这些巧夺天工的花灯都十他美丽,便问爸爸:“这些花灯是怎么做的?”爸爸说:“先用木架子支持住,再往外面加一层布,里面放一个灯……”“哦!原来是这样。”我说。我心想:这些叔叔、阿姨真厉害呀!这些花灯就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元宵节到泉州赏花灯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让我流连忘返。我真心希望人们能更好继承中华文明,让传统的民间节日流传下去。

  难忘的元宵节 8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我最喜欢元宵节了。

  关于元宵节的传说有很多,如: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一次,在御花园遇到准备投井的宫女元宵,并上前搭救。问清原因后知道她很想与家人相见,就答应设法让她与家人团聚。东方朔想了一个方法,允许城外百姓正月十五晚进城观灯,当晚长安城热闹非常,扶老携幼,通宵达诞,元宵终于见到了她的家人。而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吃,所以以后的每年正月十五就叫做元宵节。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往年的元宵节我们都是在老家过,今年的元宵节我们全家人来到了县城赏花灯。晚上我们早早地吃完象征着团团圆圆的元宵后,步行来到北外环赏花灯。当我们到的时候,这里已经人山人海了。南来的,北往的,赏灯的,买小吃的,还有猜灯谜的,场面真是壮观。

  今年的花灯场面真是热闹,为了方便人们赏花灯,到处都可以看到警察叔叔在巡逻,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保护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在这里向他们致敬。

  庙会里面的花灯真是漂亮极了,有十二生肖灯、莲花灯、和*鸽灯、地球灯、帆船灯和霓虹灯,让我们目不暇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莲花灯,它如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开放,真是漂亮极了。庙会里面不仅有花灯,还有好玩的猜字谜活动,我们没猜,可是在我们回去的时候,那么一大片的字谜,只剩下了两个。可见有很多聪明人,也可见这些字谜很简单。庙会上不仅有花灯和猜字谜的活动,还有很多小贩在卖东西,有卖羊肉串的、有卖臭豆腐的、有卖棉花糖的还有买板栗饼的,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竟然还有卖冰激凌的,我心想:这么冷的天,还卖冰激凌,谁买呀,天这么冷,谁吃呀!就算有人买,买的人还不得冻成冰棍呀!

  今年的庙会是我见过的最隆重的一次,不仅有上面我介绍的那些,还有皮影秧歌等节目,这可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有幸大饱眼福。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难忘的元宵节 9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终于到了,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急匆匆地吃了饭,便直嚷着爸爸妈妈带我去逛赛歧最繁华的一条街——十二米路商业街。

  一路上我们说着、笑着,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商业街。只见这里早已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整条街被挤得水泄不通。看到这情景,爱凑热闹得我怎么肯放过?于是便不顾一切地往里挤。可是,只一会儿工夫,我便感觉自己得一双脚不听使唤了,忽而被挤到左,忽而被挤到右,最后直被挤到了街中心。

  街中心到处都是花灯,红的、黄的、绿的、紫的……色彩斑斓、十分耀眼。我仿佛走进了灯的海洋、灯的世界。不信,你瞧!有光彩夺目的龙灯,活灵活现的牛灯,闪着金光的狗灯……多姿多彩的花灯,看得我眼花缭乱。其中最让我喜欢得是造型别致得猴灯,猴灯各式各样,有孙悟空打白骨精的,有孙悟空吃仙桃的,有孙悟空拿芭蕉扇的……咦?怎么有这么多孙悟空的灯呢?噢!我猛然醒悟过来,原来今年是猴年,孙悟空是猴王,又是我们儿童心目中的英雄偶像,难怪很多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抢购自己喜爱的猴灯。我看了心里也直痒痒的。于是也赶紧买了一盏孙悟空拿芭蕉扇的花灯,并希望这盏灯,不仅夏天可以给我带来凉爽,也会是我快乐。

  忽然,背后传来“我猜对了,我猜对了!”的声音。我扭头一看,原来是工商银行的门口挂着五颜六色的纸条。灯谜?猜灯谜不是我的拿手好戏吗?我为什么不去显显身手?我赶紧挤进去选了这样一条谜语:“一旦有心便能持久。”我想:“一”与“旦”可组成一个字,是什么字?当我念到“有心”时灵机一动:“心”不正是“忄”,与“一旦”结合不就成了“恒”字?“恒”不就是持久的意思?果然不出我所料,我猜对了。这下更增添了我的信心,我连续猜对了好多谜语哩!猜谜语真有意思,它不但让我增长了知识,而且还锻炼了我运用知识的能力。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街上的游人渐渐少了,爸妈催我快点回家,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商业街。抬头望天空,月亮好亮啊!它似乎正微笑着向我招手,仿佛与我一起陶醉在节日的无限欢乐之中。

  难忘的元宵节 10

  元宵节,到处装饰,很热闹。我们刚开学,我们真的不想让春节的气息消失。随着元宵节的到来,准备好好闹一闹吧!

  吃完饭,我拿出在超市买的新玩意――孔明灯笼。今晚,我和我的小姐姐,我的好朋友孙悦将会让他们自由!

  当他来到村子前面的空地时,孙悦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一盏红色的孔明灯笼:“中国是红色的!快乐的.颜色!先飞这一个吧!”小姐姐温柔的小手赶紧抚上:“灯笼真好看!”“这不是灯笼!这是孔明灯笼!也叫许愿灯,它能帮助我们实现愿望!”我赶紧改正。“小姐姐,你的愿望是什么?”“我不告诉你!”

  当我叔叔听说我们要放孔明灯笼时,老顽童很快过来帮助我们。

  我拿出打火机,点燃了一个固体酒精块。让我用双手握住灯的一端,静静地等待.“你为什么不飞?”不耐烦的孙悦咕哝着,借着红光,我可以看到她焦虑地紧锁着眉头。这家伙,真希望我能这么专心写作业!

  “哦,孔明灯笼上有个洞!”发现这个现象的时候,我急得差点哭出来!我不想让我的愿望从这个洞里溜走!怎么做.我叔叔很有经验,就赶回家用透明胶把洞填了。太好了,大家都放心了!

  快看!孔明灯笼的纸壳慢慢膨胀,越来越大。我能感觉到它微微浮动!“他要飞了!”我太兴奋了,我叫我的小妹妹来一起拿孔明灯笼。孔明灯笼的光折射出小姐姐可爱的笑脸…

  我一松手,孔明灯笼就变成了嫦娥,越飘越高,越飞越远!“许个愿!”不知道谁喊的!于是,我收回附着在孔明灯笼上不情愿的眼神,低下头,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心里默默念道:“希望爸爸妈妈身体健康!我希望我在毕业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我还没睁开眼睛,耳边就传来一声大叫:“孔明灯笼,给我买个大奶油蛋糕!给我买很多巧克力.别走.快回来!哦.呜呜……”哦,是小姐姐!她不忍心让孔明灯笼飞走!

  “你这个小傻瓜!要说就说,行不通!”“他还是个孩子!”“她许了个多么有趣的愿望啊!你许了什么愿?”“不告诉你!嘻嘻……”

  承载着无数祝福的孔明灯,留下美好回忆的元宵节,我会永远喜欢你!


元宵节的来历实用十份(扩展2)

——元宵节来历大班教案(十)份

  元宵节来历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2、积极参与赏灯、玩灯、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干米粉、小盘子每人两份,花灯每人一盏

  2、 锣鼓音乐伴奏带

  活动重点:

  幼儿能从活动中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并能感受到节日的欢快气氛。

  活动难点:

  幼儿能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乐意进行搓元宵活动。

  活动过程:

  1、讲讲元宵节。

  (1) 引导幼儿讲述:我知道的元宵节。

  (2) 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中国人过元宵节的传统*俗。

  2、做元宵。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教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① 将搓圆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盘中来回滚动,直到四周全沾满米粉。

  ② 最后放在手心里搓圆即成。

  (3)幼儿分组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掌握两人合作滚米粉的技能。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组的'大盘中,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幼儿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时玩花灯。

  3、玩花灯。

  (1)幼儿各提一盏花灯,同伴间相互欣赏,介绍自己所拿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2)幼儿在音乐声中,提灯玩耍。

  4、品尝小元宵。 鼓励幼儿有礼貌地邀请老师、阿姨一起吃元宵,学*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元宵节来历大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了解灯谜的由来、种类和结构,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感受灯谜的主要特点,学*猜谜的方法,体验竞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

  活动建议:

  1.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2.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4.请猜谜有困难的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师幼共同研究帮助的方法。

  元宵节来历大班教案 3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活动准备:

  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师: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

  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师: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

  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圆、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

  (3)教师煮元宵。

  4.加糖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幼儿在活动中能够积极参加,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元宵,然后品尝元宵,感受到浓浓的团圆之情。

  元宵节来历大班教案 4

  活动设计背景

  刚过元宵节,儿童还沉浸在节日的欢快中。但是很少有儿童知道元宵节的来历。通过这次的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把传统传承下去。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元宵节的历史,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

  2、让孩子们深刻感触到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3、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元宵节的快乐。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元宵节的来历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设疑,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二、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问题

  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幼:玉帝要烧毁民间,所以人们得知消息后提前挂灯笼放烟火,免去了这一难。

  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

  师:元宵节的历史悠久,人们从古至今,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用同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一个节日,到了现在过元宵节意味着什么呢?

  幼:看花灯、吃汤圆等

  教师总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以挂灯笼的.形势,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欢庆一年的丰收,喜气洋洋、快乐融融。

  三、让幼儿把元宵节的来历回家考考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教学反思

  《元宵节的故事》是一个神话传说,传达的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为了感谢仙女救了人间的百姓,让孩子们感触到,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传承热爱、歌颂中国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来历大班教案 5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等活动,共同策划元宵节的庆祝活动方案。

  2、对元宵节庆祝活动充满期待,共同营造节日氛围。

  3、具有分工合作意识,知道通过大家的努力完成任务。

  二、活动准备

  幼儿前一年过元宵节的照片展板。

  三、活动过程

  1、欣赏照片展板,激发共同布置节日环境、准备节日活动的愿望。

  指导语:

  ①这些照片是关于什么节日的'?在庆祝元宵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②今年的元宵节,大家准备开展哪些活动?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2、设计“闹元宵准备工作表”,分配任务,各组根据自己的任务进行讨论。

  (1)师幼共同商定“闹元宵准备工作表”(包括准备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等几项

  准备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环境、节目、海报

  (2)自由分组,分配任务。

  (3)各组围绕自己的任务展开讨论。

  ①布置环境需要哪些材料?布置些什么

  ②准备些什么节目?请谁来参加我们的元宵庆祝会

  ③海报上要有哪些内容

  3、集体交流小组意见,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方案。

  延伸活动:

  幼儿分头行动,合作完成闹元宵的准备任务。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元宵节来历大班教案 6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及主要*俗。

  2、观赏各种花灯,了解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氛。

  3、知道元宵节是正月十五,要吃元宵。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幼儿观赏元宵灯会。

  2、收集各种花灯的照片、图片。

  3、煮熟的元宵每位幼儿一个。

  三、活动过程

  1、讨论导入

  (1)元宵节是什么时候?

  (2)元宵节都做些什么?

  2、出示元宵食品,了解吃元宵*俗。

  (1)幼儿观察元宵的外形特征,讨论:元宵为什么制作成圆的?

  (2)教师小结:元宵表示团圆,表达了人们希望年年团圆的美好愿望。

  (3)幼儿品尝元宵,进一步感受元宵的'美好。

  3、出示各种花灯,引导幼儿观赏,描述。

  (1)提问:这是什麽?你最喜欢其中那一盏花灯?

  (2)引导幼儿讲述元宵节观赏灯会的感受.

  如:看到各种各样花灯,你的心情怎样?元宵节晚上,街道上是什么样地?人们为什要挂这么多花灯?

  (3)教师小结: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人们非常珍惜.希望大家能快乐的聚集在一起,于是就挂出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花灯,还在灯上贴出谜语,组成灯会,吸引大家。

  4、游戏“元宵节,闹花灯。”

  幼儿分为8-10人一组,随着儿歌变化队形,比一比哪组队形最好看。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元宵节来历大班教案 7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

  2、尝试带领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花灯、包元宵。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事先联系好小班幼儿,请小班幼儿每人带一盏花灯。

  2、幼儿已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知识,并带一盏自制的花灯。

  3、将幼儿的花灯布置在活动室周围。

  4、米粉、豆沙馅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相关民俗。

  引导幼儿向小班弟弟妹妹讲述自己对元宵节的`经验。

  教师小结: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元宵节这天人们会与家人团聚,包元宵、吃元宵,赏花灯、玩花灯。

  2、教师和幼儿一起包元宵。

  师幼交流包元宵的方法。

  幼儿一起玩包元宵。

  教师提醒幼儿洗干净手,并指导幼儿做元宵。

  3、幼儿玩花灯。

  幼儿欣赏大家带来的花灯。

  教师指导幼儿赏灯,并找出自己喜欢的花灯。

  幼儿到户外玩灯。

  教师指导本班幼儿向小班幼儿介绍自己所带的花灯,并一起玩灯,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

  元宵节来历大班教案 8

  教学设计背景

  刚过元宵节,儿童还沉浸在节日的欢快中。但是很少有儿童知道元宵节的来历。通过这次的教学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把传统传承下去。

  教学目标

  1、让孩子了解元宵节的历史,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

  2、让孩子们深刻感触到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元宵节的来历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设疑,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二、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问题

  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幼:玉帝要烧毁民间,所以人们得知消息后提前挂灯笼放烟火,免去了这一难。

  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

  师:元宵节的历史悠久,人们从古至今,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用同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一个节日,到了现在过元宵节意味着什么呢?

  幼:看花灯、吃汤圆等

  教师总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以挂灯笼的形势,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欢庆一年的丰收,喜气洋洋、快乐融融。

  三、让幼儿把元宵节的来历回家考考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教学反思

  《元宵节的故事》是一个神话传说,传达的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为了感谢仙女救了人间的百姓,让孩子们感触到,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传承热爱、歌颂中国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来历大班教案 9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俗。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关元宵节的录相。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皿。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活动流程:

  一、观看“元宵节”录相,并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们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俗。

  2、教师讲解“元宵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介绍“元宵节”的*俗是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

  二、学做元宵。

  1、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吃过)吃过什么馅的呢?(有五仁,豆沙,黑芝麻)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其口味)。

  2、元宵是什么形状的.啊?(圆形的)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先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皿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三、品尝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1、教师出示花灯,让幼儿跟随音乐玩舞花灯,猜灯谜游戏。

  2、煮元宵的同时教师把碗,勺摆放好,幼儿洗手。

  3、幼儿品尝元宵,互相说说此时心里的感受,体验劳动的快乐。

  小结及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同时也学会了运用揉,搓,团圆,包馅技能,制作不同口味的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元宵节来历大班教案 10

  活动目标:

  1、引起幼儿的谈话兴趣,萌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2、鼓励幼儿勤观察、大胆发言,体验与同伴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的关于广饶文化广场变化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谈话的.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咱们的广饶文化广场上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么?

  幼儿:广场上挂了好多的灯笼;

  幼儿:有鱼灯、还有孙悟空呢?广场的大柱子上都挂满了灯笼,还有……

  (孩子们的谈话欲望调动起来了,他们相互谈论着,高兴的表情挂在小脸上。)

  二、给予幼儿与同伴分享的机会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给全班的小朋友详细的讲一讲呢?

  (孩子们积极的举手,来前面把自己的新发现与大家分享。)

  三、总结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挂灯笼么?

  教师引出元宵节,告诉小朋友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正月十五前后,人们赏灯、猜谜、吃元宵、放烟花等非常热闹,激发孩子们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赏灯的兴趣。

  反思:谈话活动只是让幼儿从感性上对元宵节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激发了幼儿对元宵节的兴趣,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接下来我设计了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的来历实用十份(扩展3)

——元宵节的日记:元宵的来历实用5份

  元宵节的日记:元宵的来历 1

  元宵节,可热闹了!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傍晚七点多,我刚刚吃完饭,天空中响起了炸雷一般的响声,嘭!嘭!嘭!每一家接二连三的放起了烟火!我赶忙停下手中的筷子,冲出饭厅和爸爸、弟弟跑到楼上观赏起烟火来!因为我家在这一带是属比较高的楼房!我站在楼顶上一切景物尽收眼底!烟火升起来了!有的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有的像萤火虫般满天飞舞,有的像一座雪山炸开了一般!最好看的要数“大礼花”,朵朵犹如火山爆发,嫣红、翠绿、金黄,“一座山”连“一座山”爆发出来!如流星般四散,衬着漆黑的夜幕,艳丽夺目!把漆黑的夜晚照成了明亮的白天!我们看后无一人不发出赞叹声!最使人耐人寻味的要属“导弹”了,先是一束白色的烟火串上天空,而后便在空中爆炸,最后销声匿迹……

  看完了别人的烟火,我和弟弟也把自己的烟火拿出来放了!我拿出了“冲天炮”,点燃后,像流星般射了出去,后面还拖着长长的“尾巴”!五彩缤纷!弟弟拿出了“圣诞树”,发出了强烈的火花!颜色各种个样!像喷泉一样,时高时矮,时亮时暗!火花从“天”而降,像无数条珍珠挂在天空!落下时像天上的银河一样!

  闪闪发光!还放了“雨花”就像仙女散花一样,从空中落下来,时而“花”心中还绽开“小花”,如花蕊一般。还有的像“UFO”一样闪过去,速度快的眼睛跟不上,有的像陀螺一般“疯狂旋转”……

  在夜幕中,家家户户的烟火就好象在比“美”,一家比一家壮观,一家比一家希奇……

  元宵节的日记:元宵的来历 2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到那一天,全国各地都可热闹了,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层出不尽。有猜灯谜,舞狮子,踩高跷,扭秧歌,抬歌,耍龙灯,观灯,等等,好的有趣的节目。

  像猜灯谜,也就是灯展,各种各样的灯笼,样式奇特,新颖,灯饰上放一张卡片,正面是灯谜,反面是谜底,有的是自由猜,有的是集体猜,还有猜灯谜比赛,一般都是在公共场所猜灯谜。

  还有就是扭秧歌,也可热闹了,那些扭秧歌的阿姨脸上画着彩色的装,穿着统一的服装,腰里挤着彩色的丝带,手里拿着彩色的扇子,排着整齐的队,开始扭秧歌,一会她们扭排成横排,一会扭排成竖排,一会又扭成“8”字,一会又扭成其它的花型,花样繁多,看的眼花缭乱。

  再有踩高跷,更是绝,也就是人在一根看是棍上上面踩着一样,估计那根棍有1米高差不多,那些演员踩到上面就跟*常走路一样,来去自如,而且很能跑,跳,也还能玩花样,让人们看的都心惊胆颤,真佩服那些演员们的胆量,我也好想站到上面试试,可我没他们的胆量,嘻嘻,别笑我哦,估计你也没那胆量哦。

  到了晚上,就该看烟火啦,夜晚的天空就属这天最漂亮了,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烟火就开始绽放了。看烟火,景象很美!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各种颜色的星花纵横交错,一时间,照亮了天空,美化了天空,也照亮了我们的笑脸。

  这就是热闹的元宵节!我给你们介绍的这些怎么样啊,是不是很有趣,很有意思啊!

  元宵节的日记:元宵的来历 3

  在春节的尾声中,我最喜欢的元宵节就要到了,元宵节一到我就能吃到我最喜欢的汤圆咯,所以说我最喜欢的不是元宵节而是元宵节的汤圆。

  正月十五一大早。我一起床,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汤圆!妈妈笑着说:好的!马上就煮给你吃!

  不一会儿,妈妈就拿来了一碗香喷喷的汤圆。正当我高兴地吃着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要是我也能煮汤圆那该有多好啊!以后,我想吃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动手了!就马上对妈妈说:妈妈,你教教我,怎样煮汤圆好吗?我如果会煮了,就可以煮给你吃了!妈妈笑着答应了,嘴上说:你这爱吃鬼!

  到了晚上,妈妈站在我身边,指导我煮汤圆。我一个人有点不敢动手,妈妈对我说:别紧张!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好吗?我想到如果自己学会就可以想要什么吃,就可以自己煮时,鼓起了勇气,拿起勺子,学着妈妈*时煮汤圆的样子动起手来。

  我先把水倒入锅中,再把煤气打开,等水烧开。然后把一个个汤圆小兴翼翼地放进锅内。这时,锅内热气直冒,我的眼睛有点睁不开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锅盖,盖在了锅上。别急!要用勺子给这些汤圆翻个身!妈妈对我说。我又小心地掀起锅盖,用勺子在锅里搅了几下。该加点泠水了!妈妈又在边上说。锅里的热气越来越多,我这时有点手忙脚乱了,都不知怎么办才好。妈妈看了,笑了起来!打来了一碗冷水,倒入锅里。热气少了许多。

  过了二、三分钟,妈妈说:可以打开锅盖了!我打开锅盖一看,哇!白花花的汤圆像一朵朵雪白的棉花浮在水面上,并不时地在开水中打滚!汤圆煮熟了!爸爸快来看! 我兴奋地叫了起来。快把它们捞上来,不然要糊了!我只顾着高兴,竟忘了下一步要干什么,妈妈在边上大声地提醒我!

  当一碗碗香喷喷的汤圆盛起来,放在爸爸、妈妈面前时,我高兴地笑了。

  元宵节的日记:元宵的来历 4

  吃元宵、看花灯是元宵节的*俗。元宵节这天,我早早的起了床,收拾好吃完饭就乖乖去做作业了,很快我的作业就做完了,下午和爸爸在家看电视,爸爸提议晚上去城墙看灯会,我高兴的答应了。一到晚上,我和爸爸就来到了城墙上赏花灯。

  还没上城墙,这宏大的场面就把我给吓住了。这里人山人海,个个都是摩肩接踵。有的高举着照相机,有的津津有味赏着灯,有的迫不及待地挤开人群……花灯更是气势宏大:几条小龙伏在城墙上,六条大龙怒张大嘴腾飞在空中,两边各一条龙盘在柱子上,中间一条盘龙高高在上,龙灯通体透亮,为活灵活现的神龙有添加了一份色彩,金光四射。我不禁好奇极了:“这么大的龙灯要用多少灯,多少电呀?”爸爸不屑一顾地说:“这儿用的是节能灯,越用越亮。”

  登上城墙,进入眼帘的是陕北剪纸。妈妈在一旁剪着纸,孩子高兴地手舞足蹈;

  他们的身后是剪出来的火红的龙,神采飞扬。向前走花花绿绿的衣服纤细的手指,是什么呢?对,就是靓丽的皮影!

  它们有的神采奕奕,有的趾高气扬,有的美丽秀气……各个是栩栩如生。你再看,这五彩缤纷的马勺,绿的,紫的,红的,黄的。瞧,这身穿盔甲的勇士,每个人的手上都拿着利器,神情骄傲,好似刚打完胜仗,又似准备出击

  接着,我又领会了孔子、秦始皇、自由女神雕像、比萨斜塔、狮头鱼身像……

  今年的灯会让我开阔眼界,学到了新的知识。我期待着下一个元宵节美丽的花灯,希望把“元宵节赏花灯”这个*俗一直流传下去!

  元宵节的日记:元宵的来历 5

  一年一度的元宵又来到了,元宵又称小年,是春节后迎来的又一个传统佳节。元宵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岁月不断流逝,但元宵的很多民间*俗至今非常盛行。南京的元宵是热闹的,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夫子庙了,夫子庙这些天来是灯的世界,花的海洋,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今年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活动,给元宵增添了光彩。

  除了这些活动以外,元宵还有包元宵的*俗。今天我有幸跟爸爸妈妈到外婆家,正巧碰到外婆在包元宵,我就跟外婆学了起来。外婆先用开水来和糯米粉,然后不断地用力揉面,一直揉的像橡皮泥一样有韧性,接着把面揉成宝塔的形状,从“宝塔”的顶儿上拽下一块块面团,搓成圆团,中间掏个洞,两只手相配合把洞越揉越大,把准备好的豆沙馅,放在这个洞里,用大拇指和食指慢慢捏,接着把洞口封住,最后,把做好的元宵放在手心,两只手柔和地将元宵搓圆,这样一个元宵就做成了。看了外婆包元宵,我的手忍不住痒痒了,卷起袖子也包了起来。虽然我包的元宵馅子少、大小不一、奇形怪状,但还是得到了外婆的表扬。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元宵了,我们把元宵放在烧开的水里,不一会儿水滚开了,元宵一个个漂在水面上。看到这一个个白花花、圆滚滚的元宵真叫人眼馋!我们大家吃着这热腾腾的元宵,心里感到非常舒畅,我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乐呵呵地说:“元宵象征着我们的生活甜甜美美,团团圆圆。”


元宵节的来历实用十份(扩展4)

——元宵节的来历6篇

  元宵节灯笼的来历

  元宵节燃灯的*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鼓等活动。

  元宵节的起源和来历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扩展开来。

  又有一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直到今天,*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是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闹花灯的由来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 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俗。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按*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起源

  元宵节是*的传统节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花灯寄寓

  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位。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安。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安顺利。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安的信号。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第、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日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

  元宵赏灯诗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牶“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牶“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狮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的“情人节”。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元宵话灯联

  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元宵灯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语,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其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投机。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遂赐他为状元。

  元宵节的起源是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哪些故事呢?

  元宵节吃元宵的*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元宵节来历

  民俗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调查同时也显示*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文化的一种热爱。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每年的正月十五都是。

  元宵节到了!我们高高兴兴地过元宵。元宵节的这一天我们都会吃汤圆,那白白的汤圆好吃极了,里面有豆沙和芝麻。说:“元宵节还有一个小小的传说。传说是:元宵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也称“元夕节”又名“灯节”或“灯夕”按照*古代的*惯“元”指正圆一年之中有所谓“三元”——正月十五称为“上元”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故此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宵”既夜也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的意思。”说完后我就知道了元宵节是怎样来的。

  后来我觉得传统文化的真是太有趣了。

  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节的起源众说纷纭,究其踪,最早大概与古代先民的星祭有关:以燃灯的方式祭星,祈求以北极星(太一星)为代表的星辰的护佑。祈愿不外两方面:人的自身生产——生育;人的物质生产——农桑。由此后世又衍生出一些民俗活动:“摸钉”、“走桥”、“走百病”属于前一方面的祈愿;“迎紫姑”、“照田蚕”属于后一方面的祈愿。

  燃灯祭星发展为燃灯拟星,地上灯与天上星交相辉映,人星交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发展夜间的群体性游乐,在无电的时代,天空的星月就是最大的资源,于是,星月的祭祀意义逐渐减淡,赏玩的成分逐渐增加,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宵——元宵,便成为最佳选择,在西汉已受到重视。因以地上灯与天上星相辉映为特色,故又称灯节。此有别于中秋之月节。

  为丰富灯展,将谜语悬于灯,供人猜射,遂发展出灯谜。这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娱形式,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猜出时会心一笑,益智益心。《红楼梦》就描写过贾府过节常有的猜灯谜活动。

  元宵节的*俗

  在民间过元宵的*俗有很多种,不同的民族过元宵的方式也会有所不一,以下是不同民族人们过元宵节的方式。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2、观灯

  汉明帝永*年间(公元58——75),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扩展开来。

  元宵放灯的*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3、*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4、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5、放焰火

  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丽的烟火,烟火越来变得越美,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颜色越来越美越来越艳丽。

  6、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7、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8、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9、舞狮子

  舞狮子是*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少数民族地区农历正月十五日的*俗

  偷菜节

  流行于贵州省黄*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巴乌节

  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巴乌”意为“打猎归来”。见于云南鹤庆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区。时此节原本是欢庆狩猎归来的*俗活动,无固定节日。

  元宵节吃汤圆的食疗好处

  1、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

  2、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

  3、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4、元宵时吃糯米汤圆,温暖脾胃,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以致周身发热,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

  5、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可以说糯米汤圆正是温补强壮的食品。

  元宵节的起源来历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节的来历实用十份(扩展5)

——写元宵节的周记实用十份

  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生许多的事,有高兴的,伤心的,难忘的......其中,一次吃汤圆的事让我记忆深刻。

  那日是星期天,我去奶奶家,因为离吃午饭时间还早,奶奶就给我和哥哥煮汤圆吃。奶奶先把水烧开,再把汤圆放在烧开的水里,过了几分钟,两份煮好的汤圆出锅了,奶奶用勺子一个一个地舀起来,放进碗里,再端出来放在桌子上,我看碗里的`汤圆白白的,园园的,像鸽子蛋—样光滑,看得我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起一个往嘴里送,“好烫。”我大声叫了起来,汤圆也掉在碗里了。此刻,家里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我莫名其妙,马上跑到镜子前一看,黑芝麻糊已经从嘴角流到下巴、衣服上,我赶紧说:“哥哥,帮我拿一下卫生纸。”哥哥就立刻把卫生纸递给我,我擦了下嘴角,脸就变干净了。但是家里人还是不停地笑话我,说我是小花猫。哎,真是的,下次吃汤圆一定小心了。

  这次吃汤圆的事真是让我记忆深刻。

  今天是元宵节。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兴高采烈地去街上看花灯。夜景真美呀!节日的城市被华丽的街灯装扮得无比美丽。

  一串串车灯像一条条奔流不息闪光的长河。放眼望去,一盏盏路灯好似一条长长的银龙,一直伸向天边。高楼大厦上各式各样的霓红灯不停地闪烁着。天桥上五颜六色的扫射灯在不停地扫射着。仿佛我们来到了灯的'海洋中。我抬起头来,咦,今天天上的星星、月亮怎么都不见了?噢,原来,华丽的街灯实在太美了,星星、月亮都吓得不敢出来,躲起来了。

  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卖灯的摊位都挤得水泄不通。而今年的花灯品种还真多,有各式各样的鸡灯,因为今年是鸡年,所以鸡灯特别多,蜻蜓灯,花猫灯……特别是孙悟空火眼金睛灯,那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真神气!小朋友手中都各自提着自己喜欢的花灯,一蹦一跳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今年的元宵佳节,我吃到了自己亲手做的汤圆,那是在2月21日下午,我跟着三位表哥一同来到东汇城参加“爱在元宵全民DIY”之一的亲子包汤圆活动。

  当我们四位小伙伴相约乘着公共汽车来到热闹非凡的活动现场时,许多小朋友已在家长陪同下忙碌开了。虽然没有家长陪同指点,但我们四位小朋友一点都不慌张,自行找空位坐下后,就举手向工作人员要来包汤圆的材料:洁白光滑的大粉团、散发着香气的'花生、芝麻等馅料和一次性塑料手套、盘子等工具。不会做也不用怕,先观摩旁边的大人是怎样教小孩包汤圆:从大粉团中弄出一定量的粉团,揉圆后压扁,接着把馅放进去再把粉团包起来揉圆就OK了。

  “偷师”成功,我们开始自己动手包起来。我一开始在加馅揉圆时因用力过大把馅弄出来了,经过七添八补,终于做好了几个汤圆;三位表哥做的汤圆也是大小不一,不是揉不圆就是开裂了。看着周边的小朋友在各自家长的带领下做得正起劲,为了把汤圆做好,我提议,我们分工合作做汤圆:揉捏小粉团、压扁粉团、放馅、包裹揉圆,四位小伙伴正好一人负责一项,果然,这样做出来的汤圆整齐美观了不少。不一会儿功夫,我们就把四人面前的四份大面团包完了,分工合作的效率可提高呀!

  今天是正月十五,一年一度的元宵。为了庆祝元宵佳节,我和爸爸妈妈晚上出去看元宵夜景。

  我们晚饭后又吃了汤圆,来到街上看到来来往往的车辆和川流不息的人群,元宵佳节真热闹啊!

  我们首先来到xx商业街南大门,看到霓虹灯把大门装扮得五光十色,一闪一闪的,漂亮极了。旁边的树用节日灯挂得满满的,看上去就像一堆又一堆得星星在闪闪发光,街道中央挂起了各种各样的灯笼,路灯的边上还有很多好看的装饰,我们一路上说说笑笑地观赏着,有不少人在燃放着鞭炮和焰火,绚丽多彩的焰火把天空映得很亮。

  我们又来到了xx广场,这里停了很多很多的车子,我们经过这里的`时候用了很多时间,我计算了一下,过一个红绿灯要十来分钟,真是有点遗憾,让我们有点扫兴。我们害怕浪费太多时间,就匆匆地准备回家,一路上我们看到了有人放起了很多孔明灯,一盏一盏的向天空飞去,逐渐地变暗了。

  已经快夜深了,但是外面还是人来人往的,可见大家都在很开心的庆祝元宵佳节。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在大家的翘首企盼中到来了,正巧学校举行“巧手制作元宵”活动。

  这天下午,同学们早早地来到教室,准备大展身手。一看到白白净净的面团,大家按捺不住了,一拥而上抢夺面团。协助我们小组的阿姨连忙给每人发了一块小面团。阿姨告诉我们,包汤圆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将面团捏*;第二步:中间放上馅料;第三步:将馅料包裹在面团中间再搓圆。按照阿姨教的方法,不一会儿,一个白嫩嫩的玉汤圆便羞答答地出现在手心里了,大功告成。

  我们很快就成功地做了许多大小不一的汤圆。“下锅啦!”我们一边紧盯汤锅,一边猛咽口水。等待是漫长而焦急的,阿姨一打开锅,就见袅袅青烟渐渐飘散,似美女揭开了面纱,伸头一看,白玉般的汤圆在锅里沉沉浮浮,仿佛在静待大家的品尝。“汤圆出锅了。”老师话音未落,“来啦!”徐一成率先大声叫着,同学们不甘落后,端着小碗急不可待地冲向锅边。

  小巧玲珑的'汤圆十分可爱,对着灯晃一晃,隐约能看见里面流动的芝麻馅,十分诱人。咬一口,芝麻在口中回味。吃罢,唇齿留香,美味极了。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是一个团团圆圆的日子,在这个团团圆圆的日子里。我和家人一起吃汤圆、一起逐鼠、一起做紫姑、一起猜灯谜。

  大家都聚在一起吃汤圆,脸上露出了洋溢的笑容,嘴里不停地吃着汤圆,非常高兴!

  吃饱喝足以后,我们一大家子人开着车边走边看。夜空中美丽的烟花,心里乐呵呵的。不光是我们乐呵呵的,就连马路旁边的陌生人也笑嘻嘻的。

  吃完了也看完了之后呢,我们就开始猜灯谜了。我首先考的是我的妹妹。我说:“头顶两只角,身背一只镬。只怕晒太阳,不怕大雨落。”我妹妹说:“是不是打一动物名?”我点头说是。她脱口而出:“蜗牛。”我一下子愣住了,没想到他竟然这么聪明。就这样以此类推,我考完了每一个我的'家人。只有一两个人答不上来,早知如此,我就给他们出最难的了。

  该做的都做了,可是,就是觉得还有什么没做。我想起来了。是放飞孔明灯,我们一大家子人一家买了一个孔明灯。我们把火点燃,心里许了一个愿望,然后让孔明灯带着我们的愿望飞翔辽阔天空。我许的愿望是:希望全国人民元宵节快乐!

  这真是一个又快乐又难忘的元宵节!

  我想大家都知道元宵节吧,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今年的元宵节让我十分难忘。

  元宵节到了,晚上的时候,我和母亲来到了广场上。广场上人山人海,到处都充满了热闹的气息。周围有许多小摊,有的在卖漂亮的的气球,有的在卖五颜六色的孔明灯,还有的在卖清一色的牛角灯。我抬起头,看到了那又大又圆,十分皎洁的月亮挂在漆黑的夜空中,显得格外美丽。在看看周围,“哇,全是孔明灯!”我不由地发出了感叹。那一盏盏孔明灯就像一颗颗星星点亮了这寂寞的夜空,又像一条美丽的银河,挂在天上。我也被这孔明灯给吸引了,于是,我也买了一盏孔明灯。

  放这儿孔明灯可有学问了。我先将孔明灯给敞开,然后将那小块蜡烛点上,接着,就双手举着孔明灯,让空气将它填满。渐渐的,孔明灯变大了,原来凹进去的角现在也被空气塞得鼓鼓的。现在孔明灯已经塞满了空气,我放手了。孔明灯先是左右摇摆不停地在空中低飞这,我想像那是风儿在做怪吧,慢慢的,它悠悠忽忽地飞着,好像在跟我道别。我望着它,心里默默许着心愿,希望它能帮我实现,也能将我的祝福带到远方。

  今年的元宵节一切都是那么美,使我十分难忘。

  今天我起得特别早,因为我要学包汤圆,并且要吃自己包的汤圆。

  我先拿出汤圆粉,把汤圆粉倒进小盆里,再放一些热水,把汤圆粉搅拌均匀,然后用手大力地揉捏汤圆粉,揉呀揉,捏呀捏,我的手都酸疼才捏揉好。接着在汤圆面团中揪出一个小面团,放在手掌上搓圆,用大拇指在中间按一个小窝,然后把芝麻,花生和糖做的馅放进窝里,再包起来。我因为把馅放得太多,馅都露出来,我再轻轻地把馅拿走一些,再把面皮补上。妈妈说:"你真粗心,包汤圆时馅不能放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的话馅会流出来,太少的'话就没味道。"我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第一个汤圆做出来,胖敦敦的,我看笑起来。又开始包第二个汤圆。这次有经验,我把汤圆面团搓成一个圆形,再按个窝,把芝麻,花生和糖放进窝里,这次放的馅不多不少,刚好合适。我用均匀的力把汤圆粘好搓圆。这个汤圆比上一个漂亮多。我又抓一小块汤圆面团做起来。真是熟能生巧,反复几次,我终于学会包汤圆。

  汤圆包好,我迫不及待地把汤圆放进烧沸的锅里煮。妈妈说:"汤圆浮上水面来就熟。"我心里一直想,做汤圆并不是一件小事,认真做才能做得成功。过几分钟后,汤圆熟,全部浮出水面。我舀两碗给爸爸妈妈吃,我也舀半碗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着自己亲手包的汤圆,感到特别有滋味!

  今天是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着糖心圆子,喜气洋洋。

  我和爸爸吃完晚饭后,径直向灯会走去。还未到达目的地,人群就像潮水一想蜂拥而至。

  随着夜色加浓,穹庐中的“明灯”亮。尤其是市民广场上的那一片灯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地砖上,跟着风,随着晃动,闪烁,像一串串流动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耀,煞是好看!

  向前走,远处的鞭炮声就想成一片。礼花呼哧的响,忽然冒出大礼花,如清泉一般,洒向人间;又如颗颗珍珠,从天而降;又似朵朵花朵,开满夜空。

  街两旁的饮食摊点炉火正旺,香气阵阵扑鼻,吆呼声不绝于耳。虽然已经吃过晚饭,但我匆匆看几眼就垂涎欲滴。在摩肩接踵的人海中又挤又钻,穿过锣鼓喧天的舞台,终于来到灯展处。

  哇——满眼花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巧夺天工,令我目不暇接:鼠灯,荷花灯,走马灯,福娃灯~~造型各异,色彩多样,新奇有趣,赢得人们啧啧的赞叹声。再往前去,就是琳琅满目的商品摊。一多黑色的玫瑰引起我的注意,我一看就爱不释手,便缠着爸爸买下。

  伴随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和无数的鞭炮声,沙硕的彩灯光,一起汇成欢乐的元宵交响乐,飘荡在空中,洒向人间。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一大早起床,去奶奶家度过个愉快的元宵节。

  元宵节当然少不了元宵。春卷这两大的主角。随意各家各户都在做元宵。炸春卷呢!

  一到奶奶家,正看见奶奶在揉面团,我好奇的凑上去看看,说道:“奶奶啊,您老这是在干什么吖?”奶奶笑盈盈的.说:“这是在做元宵呢,你来得正好,来帮我揉揉。”于是——揉面团的重任就压在了我的肩上。既然有重任,那就好好工作吧!

  我揉,我揉,我揉揉揉。咦?是不是有点揉过头了。我准备把手拿起来,可手就是拿不起来了呢。定眼一看,原来面被我揉的太粘了,我的手都黏住了。啊——我只好向奶奶发出求救信号。

  元宵做不成,包春卷应该不难吧。我仔细看了爷爷包好春卷后,想:包春卷不就是跟包饺子差不多嘛。馅一塞皮一包,最后再往油锅里一扔不就成了吗。我小心翼翼地捏起一张面皮,哇塞,这皮还不是一般的薄啊!

  包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先放馅再包皮。我捏起那薄如蝉翼的面皮放在馅上,再轻轻的一滚。成功了,我的春卷宝宝诞生了!

  看来我在包春卷这方面还蛮有造诣的嘛。

  元宵节过完了,春节就正式结束了,在心里许个愿吧:今年的日会越来越红火。


元宵节的来历实用十份(扩展6)

——元宵节舞狮子作文实用十份

  正月十五是我们的元宵节,也是我们口中的上元节,在这一天里,元宵节就是要闹,但是我们今年打算去元宵里“游”一趟。

  刚走出爷爷奶奶家的巷口处,我们发现外面的节日气氛已经很浓了,到处都可以看到红色的灯笼、璀璨的烟花,人群涌动,我和表哥差点被挤散了,发现后赶紧挤出了人群,拉着表哥去还有什么稀奇的表演项目去了。

  走到卖烟花的地方,本来想买的我却被一处挤满了人的地方吸引了目光,那里是在干什么?好奇的我赶紧拉上了表哥一起凑了上去,希望不要错过任何精彩的部分。

  赶到那里,发现那里是一对对“狮子”在跳舞,只见它舞动着自己的身体,发出一阵阵的悦耳的铃声。表演当然不是白表演的,可爱的狮子一个劲的'向那里的老板作揖拜年,闹了个大红脸的老板从自己的腰包中拿出了几个大红包,狮子舞的更厉害了。

  得到“能量”的狮子之后的动作更大了,有的狮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好像一下跳了起来,一下就低着头好像在吃东西,有的狮子好像有轻功似的,在空中飞了起来。

  看完舞狮节目,我们继续往下走,我看到了五颜六色的天空,是烟花小姐为它装饰的。到了舅舅家,我们就开始放鞭炮。鞭炮噼哩叭啦的响着,我和表哥紧闭双耳。

  过了一两分钟,鞭炮就“结束了生命”。在鞭炮声中的居民楼,被烟雾围绕着,像在仙境中一般。在回家的路上,我还看到了由警车开道,后面跟着扭秧歌队伍、腰鼓队、龙灯、狮子……特好玩。圆圆的月亮静静地挂在碧空中,在明亮的月光照射下,元宵节显得更加热闹、更加和谐。

  正月十五那天,爸爸告诉我:“今天黄埔区茅岗村要举行各种闹元宵的的活动,有放烟花,有聚餐,还有最精彩的舞狮表演。”于是,我和妈妈早早就来到了祠堂门口等候精彩的舞狮表演。

  一开始,舞狮队正在准备。围观的人们越来越多,我数了数人群一共有11层。人们有的在楼顶上看,有爬上树看,还有的站在梯子上,真是热闹极了!

  舞狮表演开始了。我看到了一只黄狮子和一只红狮子出来给大家拜年。它们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真可爱啊!接着,“狮子们”表演了爬杆子的节目。排在中间的'那只狮子最厉害,它很快就爬上了10米高的杆子顶端,并吐出了一条红色的祝福语“生意兴隆步步高!”。看热闹的人们都给它热烈的掌声。最精彩的就是黄狮子上梅花桩采青的节目。黄狮子在梅花桩之间一会跳来跳去,一会站立起来,一会探下身子,好像走在*地上。它可真厉害啊!

  正月十五闹元宵真有意思啊!

  正月舞狮子是广泛流传的中国传统文化,今年春节我终于可以看到精彩的舞狮子表演了。

  正月初一那天早上,我听说在济川广场有舞狮子活动,就连忙叫爸爸带我出去看。等了一会儿,舞狮子的人终于来了。只听见一阵振耳欲聋的锣鼓声响起,“狮子抢球”正式开始了。一头全身披着锦毛的“狮子”突然向拿球的'人扑去,想把球给抢过来,拿球的人马上闪到一边避开攻击。然后拿球的人假装没留意“狮子”的再次攻击,让“狮子”再一次扑了过来,当“狮子”即将临身时,拿球的人极快地闪到了另一边。“狮子”还是抓不到球。“狮子”心里想:“他不是没留心我吗?怎么还能身手敏捷地避开呢?我得想想办法才行。于是,“狮子”故意向拿球的人扑过去,拿球的人当然又闪开了,可“狮子”却忽然来个180度转弯,反扑回去。可是拿球的人的确利害,竟然感觉到“狮子”的意图,他立刻闪到另一边,“狮子”仍不泄气,马上又猛扑过去,这时,拿球的人有点忙不过来,他左躲右闪,但最终还是被告“狮子”死死地咬住了球。“狮子”用尽全力,终于把球给抢过来了。“狮子”心里美滋滋的,观众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声来。

  舞狮子表演真精彩,它给新年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今天十五,祝大家元宵节快乐!今天我们村的人可都是兴高采烈、喜气洋洋的,因为要举行城市里没有的.舞狮子!

  一大早,大家都准备好了祭品、啤酒、茶、鞭炮,真是“万事俱全,只差狮子”。下午的一点左右,舞狮大队浩浩荡荡地来了。舞狮大队包括:三头狮子,一个小丑,负责逗狮子,由7人组成。再加上敲锣打鼓的,差不多十几个人了。

  只见舞狮大队挨家挨户地去舞,跟随其后的是一群人。马上就要到奶奶家了,我拿出准备好的数码相机,开始录像。狮子舞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小丑拿着扇子一逗,狮子们便争先恐后地去吃祭品,张着血盆大口,一口就把我们准备好的啤酒吃到“肚里”了!随后,开始念我都听不懂的“魔法语言”,预祝大家今年*安又大发。一阵敲锣打鼓之后,大队伍撤退了。

  元宵节年十五,看到了没看见过的农村舞狮子,我的收获可真大啊!

  今天,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那就是我盼望已久的元宵节。在元宵节这一天里,有众多的欢庆活动,其中之一就是舞龙舞狮庆元宵。

  于是,今天爸爸就带我去沿江大道看舞龙舞狮。在欢声笑语中,我和爸爸一会就来到了沿江大道表演的地方,只见一只白狮和一只黑狮正在舞蹈,一会儿跳跃,一会儿转动,一会儿站立……突然,双狮从口中吐出一副对联,观众拍手叫好。

  紧接着群龙出阵。红的,绿的,金黄的……一条条长龙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尽情地舞起来了。瞧,五颜六色的莲花船摇来了;穿着花花绿绿的秧歌队也扭过来了;长胡子的财神爷拿着金元宝也款款而来;大头娃娃也眯着眼裂着大嘴笑着来了……

  最令人捧腹大笑的是“司老爷查街”。司老爷是个非常滑稽人物,打扮就像戏曲里小丑,翘翘的胡子边有颗大黑痔,手拿一根长长的烟杆,坐在一根长长的竹杆上,旁边吊一只便壶,由两人抬着,后边还跟着两个拿扫把的跟差。随着竹杆的上下晃动,司老爷也抖动起来,可笑又可爱!

  沿江大道上人山人海,据说光长龙就有70条,整条街成了表演的海洋,也成了拍照的海洋。瞧,街两旁的.观众你挤我涌,高高举着手机,照相机或摄象机在拍照,演员们很配合的作着各种姿势……

  狮子欢快地跳跃,长龙威风地摇摆着,美丽的采莲船划着,锣鼓咚咚声,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整个沿江大道舞动着元宵节的快乐。

  今天,真是一个不一样的元宵节!

  我去年回老家过春节了,记得印象最深的是小年那天的舞狮子。

  记得腊月24日过小年那天早晨,我刚刚起床,准备吃早餐,忽然,响起了鞭炮声,我随着有声音的方向跑过去,发现原来是舞狮子的队伍来到了我们小区拜年来了!院子里面围了好多的人,热闹非凡,都是来观看舞狮子的。

  他们带来的不光只有舞狮子,还有打腰鼓的和旱船。不过,我最喜欢的就是舞狮子了。只见一头威武的大狮子围着一张方桌不停的跳动着,那头狮子做得十分逼真,张着血盆大口,眼睛一眨一眨地好有神采。它晃着脑袋,在方桌上一会儿直立,一会儿倒立,好象一点都不怕摔下来,真惊险呀。舞着舞着只见那头狮子显出时分兴奋的样子,我看见舞狮子的叔叔拿来一根竹杆,竹杆上挂着生菜,狮子看见了一下子就跳得很高抓住了生菜,我觉得十分好奇,就问妈妈:“妈妈,狮子为什么要抢生菜?”妈妈告诉我:“那是利用谐音,把生菜说成“生财”。对啊,人人都希望能生财嘛!我顿时明白了!

  舞狮子真是有趣极了!老家的小年真是好玩。

  1899年末,黄略民众与法军进行了多次英勇战斗,在湛江人民顽强抵抗下,迫使法国侵略军把租界西线从遂溪县城附*的万年桥,后退30里,缩回赤坎河为界,打得敌人狼奔豕突。后来,湛江乡坤村民集资建寸金桥。取名“寸金”,正是表达对侵略者寸土不让,象征着湛江人民保家卫国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是多值得我们骄傲的呀!

  人们就在这块红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得天独厚的湛江大地,孕育出别具一格的湛江文化。

  最值得我们欣赏的是舞狮,它是独一无二的民间游艺活动。遂溪醒狮尤为出名,被誉为“中国醒狮之乡”。这项艺术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遂溪醒狮属南狮,狮头特大,用竹篾扎成,蒙上麻布,之以羊毛,酷似狮形。狮头续以斑驳似狮身狮尾的杂色布。紧随狮子后面是锣鼓击乐,还有手持棍棒,刀枪的功夫队,浩浩荡荡,十分壮观。舞狮特别精彩,不仅在地面翻腾擒扑,而且跃上高桩桥上表演,高桩桥高2米,长18米,醒狮时而在桥柱上跳跃,时而履*地,时而直立,时而摆尾,时而追逐指挥人手中的一束花,咬住花向人们显威……扣人心弦,从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人们大都在年节舞狮,寓意驱邪扶正,庆贺吉祥,深受人们喜爱。啊!原来我们的.文化底韵如此丰厚,是它唤醒人们的觉悟,鼓舞人们勇攀生活的高峰,是它让人们脱贫致富。如今,遂溪舞狮已经走向了世界各地,搏得五湖四海国际友人的一致好评。

  湛江文化是艺术的瑰宝,是历史的结晶,我们应该珍惜这美好的一切。

  在元宵节的那天的中午,我们家终于迎来了一群舞狮子表演节目。这是我期盼已久的中国传统表演节目之一。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专心致志地看完了这场表演。

  节目要开始的时候,是热身运动,只见我家三奶奶站在“舞台”上,左一拳,右一拳,第一个表演起太级拳,可神气了。

  接下来就是小朋友们打拳表演。有的.人神气十足的站在那儿,有的人还不时的发出“哈”的一声,还有的人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手中,离他超级*的时候还能听到风声。

  最为精彩的要算狮子“叼球”了。只见“狮子”舞上舞下的想“叼”住球,一会儿腾空跳起,一会儿趴在地上,可有意思了,而球也非常地“聪明”,当狮子扑向它的那时候,它立即“飞”到了离“狮子”最远的地方,但是有一次,“狮子”突然变聪明了,它先假装跑到西边,然后又突然跑到东边,一下子把球“叼”在了嘴里。

  看了这场表演,我心里觉得美滋滋的,因为我终于如愿以偿地看到了这场期盼已久的舞狮表演!

  我去年回老家过春节了,记得腊月24日过小年那天早晨,我刚刚起床,准备吃早餐,忽然,响起了鞭炮声,我随着有声音的方向跑过去,发现原来是舞狮子的队伍来到了我们小区拜年来了!

  院子里面围了好多的人,热闹非凡,都是来观看舞狮子的`。他们带来的不光只有舞狮子,还有打腰鼓的和旱船。不过,我最喜欢的就是舞狮子了。只见一头威武的大狮子围着一张方桌不停的跳动着,那头狮子做得十分逼真,张着血盆大口,眼睛一眨一眨地好有神采。它晃着脑袋,在方桌上一会儿直立,一会儿倒立,好象一点都不怕摔下来,真惊险呀。舞着舞着只见那头狮子显出时分兴奋的样子,我看见舞狮子的叔叔拿来一根竹杆,竹杆上挂着生菜,狮子看见了一下子就跳得很高抓住了生菜,我觉得十分好奇,就问妈妈:“妈妈,狮子为什么要抢生菜?”

  妈妈告诉我:“那是利用谐音,把生菜说成“生财”。对啊,人人都希望能生财嘛!我顿时明白了!舞狮子真是有趣极了!啊!中国传统文化真是千姿百态,太有意思了!

  星期三,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开学典礼仪式。其中我最喜欢的环节就是舞狮子。

  表演一开始,“咚咚恰”一阵巨大的锣鼓声从我的耳边响起,一看原来是两位大哥哥在“奏乐”呢。不一会,两只活灵活现的狮子分别从礼台的两边“巡视” 了一圈,然后又回到礼台前耀武扬威的“吼”了几下,这叫虎虎生威;再向天空跳了一跳,这叫步步高升。下面登场更为精彩,狮头先“害羞”地低下了头,突然 “嘣”的一声掌管狮头的人站在了掌管狮尾的人肩上,看到这一幕我不禁“哇”地叫了一声并鼓起了掌声。这时,我脑海里想:那个舞狮尾的人他的肩膀有多么的` 痛!刚才还是不走路的,比较轻松一些。可采青的那个环节需要走路呀,狮头先看了一看,并左右摇摆一步一步地上了楼梯。我本以为他们会失败,可是他们没有。 他们几秒钟的时间,家常便饭一样腾空飞起,采到了青,并把里面的对联拿了出来,咬在“嘴”里。

  在这带给我们精彩的同时,这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就像站在狮尾的人肩上的环节,至少也要练两三年。虽然,他们不是什么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明星,可他们也是值得敬佩、尊敬的!让我们来学*这些人的精神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