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长青实用5篇

首页 / 文库 / |

  万古长青 1

  从幼儿园开始,我就交了一个特殊的朋友——书。我一直都把书当做我最忠诚的朋友,只要有时间,我就手不离书、书不离手。

  于是,我的“朋友”开始一位一位地增多了,现在我的书架里的“朋友”已经挤不开了。早晨,妈妈去买早饭了,我顾不上洗漱,马上就拿起我的“朋友”,走进了书的世界……;晚上,我从我心爱的书架里取出我的“朋友”,在床上细细地品尝着书的“甜”和“香”。

  一直到旁边的房间里喊:“怎么还不睡?”。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妈妈开车带我去新华书店。我高兴极了!还没等车停稳,我迫不及待地跳下车,结果头被车门狠狠地磕了一下,当时也没感觉着痛。我飞速地冲到装满书的大书架前,像饿狼似的“捕食”着书里的“食物”。有的书让我捧腹大笑,有的书让我感动得要流泪,还有的书让我费尽了脑瓜……

  当我还沉浸在文字的世界的时候,妈妈已经开始她的催促行动了。妈妈不知道我看得如此投入,我也听不见妈妈在催促我。最终还是妈妈把我连拉带拽地拖走,当时我手里还紧紧地抓着一本书,收款员在后面大声地喊:“哎,还没付钱哪!”我有一个心愿,就是看遍全世界的所有好书、名著。

  哦!对了,我大概有两、三秒没接触到我的“朋友”了,我该去“与书共舞”喽!

  万古长青 2

  一排排书整齐地站在书架上,阳光从窗外飞进屋里,悄悄地落在它们身上,照亮了我欢乐的回忆。

  在我还是一个小小的我时,书朋友就已陪在我的身边。我结识的第一个书朋友叫《父与子》。它用一幅幅图片给我讲述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父亲的大道理,儿子的小调皮,常常让我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乐的在床上直打滚儿。《父与子》在我最年幼无知的时候,教给了我父爱,让我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

  当我稍微长大一些时,新的书朋友也随之而来,注音版的《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成了我童年的玩伴。在那些个冬夏,它们带给我无尽欢乐的同时,也教会了我真诚、勇敢、正义的美好品格。

  还依稀记得《伊索寓言》里那一则《小孩与栗子》,小男孩因多拿了栗子,所以手卡在了罐中,这则故事教会了我做人不能贪心,要学会知足。这些故事陪我度过了童年最快乐的时光,教会了我太多太多,说它们是我的良师益友更为贴切!

  现在,我已渐渐长大,书朋友更成了我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简爱》、《朝花夕拾》、《百年孤独》……它们带领着懵懂的我走出了无知狭隘的小天地,来到了新奇未知,等待着我探索的大世界。

  我非常喜欢《窗边的小豆豆》,喜欢里面的小林宗作校长,喜欢巴学园的电车教室,午餐的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一切都是那样美好,每当读书时,再坏的心情也会不知不觉得随之变好,书朋友是不是会快乐魔法的精灵呢?

  和书朋友待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充满了快乐!美好的阳光依然如初,照在我和书朋友的身上。

  万古长青 3

  我的朋友XXX她喜欢做手工,每天我请求她教我,她都会答应。

  有一次我和她吵架了,我很生气,她却用一张纸折来折去,我不知道她在折什么。但是我觉得:明明我心里很难受,他却还在那悠闲地折着纸。"我越想越气,直到她来找我,她对我说:"刚才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这个是送给你的。"我羞红了脸,低着头,接过了她手中的纸,我们又和好了,哇,这是一个活灵活现小猫。我问他:"你可以教教我吗?"她点点头。她先拿出一张正方体的,再折成两半,然后向下折出猫耳就大功告成了,我开心极了!这是我第1个收藏品。

  那天下午她又来找我,我低着头看她的手里拿着的东西,像是发现新大陆似的,哇,这是一个爱心!我还没回过神来,就听见她说:"愿你每天都有一颗开心的心。"我听完后很高兴。我说:"到你可真厉害,可是这次又该怎样折呢?"她说:"跟我学"。她先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往中间折,然后把一个小角折出来,然后往后一折就行了,我情不自禁的跟着学了起来。

  王心蕊不愧是心灵手巧的女孩,她喜欢教我,我也喜欢跟她学,我真喜欢她!

  万古长青 4

  我的朋友相涵月,她对我特别好。

  有一次,我们考试。我感觉自己已经是很认真地写了,可是到了第二天,试卷发回来一看,明明写对的题,怎么画上了红色的圈儿?我再看看分数,就哭了。相涵月看到了,安慰我说:“不要哭了,这次没考好不算什么,下次再努力一下就可以考好了。”然后,相涵月又和我拥抱了一下。我心想:武美歌,不要哭了,再哭,就对不起好朋友了。

  “哎呀!我的腿好疼呀!”一天,在我玩儿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真倒霉!我强忍疼痛,慢慢地回到了班里。相涵月看到了,赶紧跑过来,扶我坐到座位上。我感激地对相涵月说:“谢谢!”相涵月说:“不用谢,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的。对了,你回到家里,就让你妈妈给你抹点儿药膏,这样,明天你就可以正常走道了。”我说:“好的,我回到家里就抹。”我刚说完,就见相涵月急急忙忙地跑出了教室。我心想:相涵月去干嘛?过了一会儿,又见相涵月急急忙忙地跑回来。相涵月一进屋,就从兜里掏出一个漂亮的小白羊创可贴,撕去包装,帮我把创可贴贴在了伤口上。那时的我,真的是特别激动,也为我有她这样一个好朋友而感到自豪。

  这就是我的好朋友相涵月。看,她对我多么好呀!我希望她永远都对我这么好。

  万古长青 5

  圆圆的头,肥胖的身体,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一张有芯片的嘴,组成了我的好朋友佛罗里达李易寰。

  李易寰开朗,整天笑嘻嘻的,似乎并不有点难过,真像一个阳光男孩!

  李易寰不仅自己性格比较开朗,还很不够热心。记得有一次,我没有带三角尺,可面前的一道进行数学题学生必须首先要有一个三角尺才能有效解决。怎么办呢?我只好向世界其他一些小伙伴借,结果我们不是传统三角尺不见了,就是可以借给需要别人了。就在我感到他们万分还是无奈的时候,李易寰跑了过来,说:“哥们儿,我这儿有三角尺,给!”说完,便把三角尺递给了我,我见了,不住地对他说:“谢谢!”

  李易寰还是很慷慨的,无论是零食或玩具,只要他有,他们将与我们分享,偶尔提出了“相当大的快交货”。我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破了他的一个玩具,这个玩具,但是他的“宠儿”。我想:惨了,惨了,可能“风暴”来临,现在可能是它的“暴风雨前的宁静”。没想到,他皱起了眉头,他轻轻叹了口气,说:。“算了吧。”

  因为李易寰性格比较开朗、热心、大方,所以需要我们学生都爱跟他玩。

  这是我的好朋友。听我的介绍,你愿意和他一起玩吗??


万古长青实用5篇扩展阅读


万古长青实用5篇(扩展1)

——万古江河的读后感3篇

万古江河的读后感1

  帝王将相、皇家贵胄以及诸如此类的成功人士,在*古代史中占据了太多的位置,他们的强势使得*民大众在历史中难以有一*之地。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老百姓说过话的人很多,但是为他们书写历史并且传诸后世的人却是少之又少。由是观之,许倬云先生和他的《万古江河》一书实在是殊为难得。

  先生论史,追求的是将艰深的学理用*和温婉的笔触娓娓道来。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言:“今日读史之读者,不同于旧时,在这*民的时代,大率受过高中教育以上者,都可能对历史有兴趣。”而生活在现在的我们,未必都是帝王将相的后裔,我们并不能从以往如成功人士家谱的历史中了解自己究竟从何而来。因此,许先生所做的,正是为老百姓立传,留存整个社会的记忆。

  在《万古江河》中,许先生以长江黄河比喻*文化,以大海比喻世界文化,讲述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从源头的涓涓细流蜿蜒而下,逐渐包容各种文化,一个多元而复杂的*文化体系,终于成形。许倬云先生得益于梁任公《*史绪论》的启示,将这一过程当作*文化圈不断扩张的过程,分为中原的*、*的*、东亚的'*、亚洲多元体系的*、世界的*以及**百年现代化浪潮的蹒跚历程。这种划分方式,已然超越了*传统史家刀切豆腐式的断代手法。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将叙述的重点放在日常生活中的升斗小民身上,从社会史的角度透视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这种气魄与视角,非大家不能为。

  千秋历史,万古江河。在许先生看来,历史文化之于自然地理,正如帝王将相之于小民百姓,前者的作用和影响远远不能与后者相比。正如先生在一次讲座中所说:“自然是长程,文化是中程,而政治只是短程。”然而,今天很多研究历史的人似乎将这句话颠倒了过来。最*出版的诸多史学著作,仍然摆脱不了以政治史为纲的旧*,日常生活少见着墨,自然地理更是存而不论。现在的历史畅销书《品三国》、《明亡清兴五十年》也不能脱离这一窠臼。因此,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所作的努力,既填补了*通史的某种空白,也给人以极大的启发。

万古江河的读后感2

  记得特朗普访华时参观故宫,特朗普问到中华文明没有断过吗?一边手指着故宫的地面,好像在提示这是外族清朝的皇宫,不是你们汉族*的皇宫。

  其实国人中也有崖山之后无华夏这样的论调。

  *一向以来的正史多是基于汉民族的文化观和历史观,所以我以前读*历史也只喜欢看诸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景之治这类盛世华章,这是汉民族作为天朝上国的高光时刻,我们看到了文化的输出,汉文化主导的普世价值和社会秩序在国际社会确立传播,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这样的历史片段上的。而对于汉民族盛极而衰的那些低谷时期,诸如五胡乱华,靖康之耻,安史之乱,土木堡之变这些则不想看只想翻篇,更不用说清末以来的苦难历史。

  但是万古江河的作者却提醒我们,看中华文化不能站在汉文化的单一角度,而且汉文化本身也是一直变化发展的。虽在先秦时期主要思想大咖都已为我们奠定基础,但是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一个不断融合的过程,比如后来佛教加入,儒释道的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内核,比如胡服骑射我们向北方民族学*,如此等等。北狄西戎东夷*,这些最开始并非蔑称。战争是交流融合的一个极端手段,是激烈的碰撞,那些*的低谷时刻恰恰是文化对撞最激烈象揉面一样产生新的变局时刻。这种吸纳和融合在盛世输出的时候往往很少,没有这些变局,中华文化不会象今天这么丰富。南宋偏安一隅,胡化严重的*北方反而因为少了儒家功名入仕的理想渠道而滋养了数学,医学等等科学的发展。元朝大批士族文人没有做官,所以元代文人画反而空前发展。

  中原向东和南的融合较为温和因为都是农耕文化,向西和北的融合则存在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激烈碰撞和不断反复。到了*古时期的明,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和外贸海运在南方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将南北经济差距拉大,日后就一直保持了南北差异的格局。*代工业的.开展又进一步带来了巨大城乡的差异。

  北魏,元,清这些朝代看到的统治阶级汉化的过程也伴随着中华文化和人口结构有了改变和新的成分加入,单纯的只讲汉民族对其他民族的汉化是自大和片面的,汉文化在汉化别人的同时也一直在吸纳变化。

  我们不但要正视正史中北魏,元,清这些在汉民族看来是异族的统治时代作为中华的一部分。本书在讲明朝时期的时候提出一个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正史大纪年表元之后是明,此时元统治者的后代退回草原成立的后元我们一般都不关注,我们通常不把辽,金,后元这些草原民族*纳入中华正统历史,但这是狭隘的,和崖山之后无华夏一样是狭隘的。作者认为这个时期其实可以被看成是**古时期的又一次南北朝,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历史的一部分。虽然后来反清复明或者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样的口号有其历史的重要性必然性,但对于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如果不把这些北方草原*纳入正史,那么就还是以汉民族的眼光在看历史,这个不符合多民族的价值观。

  本书最后一章对晚清以来*的社会发展和变革这些写的很客观,有不少我以前没有想过的视角。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成功,我们的戊戌变法会失败?为什么我们在西方启蒙运动蓬勃发展的历史环境下会错失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机遇?这些以前在学历史的时候都讨论过,许先生则给我带来了新的反思。

  感谢许倬云先生,为我带来很多新的视角。

万古江河的读后感3

  最初从新浪网上读到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介绍,便深深服膺于许倬云先生倾注在这本传统文化普及读物中的学识。找了好几家书店,终于在卓越网上找到了这本书。两个多月,终于读完了许倬云的《万古江河》,同时联想到费正清的《*,传统与变迁》和黄仁宇的《*大历史》。三本书均从大处着眼,二三十万言就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朝代更迭鲜活而又连贯的展现出来,但这两本书主要谈*有这样历史演变的原因,《万古江河》以“*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为题旨,以长江黄河比喻*文化,以大海比喻世界文化,以江河流域的扩大比喻文化的进展,从孕育*文化的地理空间谈起,到*文化的多元发展与分合,然后细述*文化在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中,一步步扩大进入世界体系的历程。视野和思路之开阔,超越了常见的断代手法,也摆脱了文化上的本位主义,正如江河一样宽广。

  《万古江河》以*文化的黎明、*的*、东亚的*、亚洲多元体系的`*、进入世界体系的*等诸多章节统领*历史,超越了历来古代史、*代史和现代史的框架划分,更为重要的是他把“文化”概念提升到了文明的高度,是用历史的脚注来阐述“*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于是我们看到“普世国家体制”,这是从秦始皇开始,这只是“*的*”,包含有“家国天**制”、精耕农业文明、市场网络与文官组织等诸多的*文明特色。等到了唐朝之后的东亚的*,*成为亚洲的核心文化,影响四邻,并奠定了后世*的生活方式。

  《万古江河》*27万言,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有民俗生活、思想信仰、文学艺术、经济社会的演变、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互动等,字里行间既有高空鸟瞰式的宏观洞见,又有具体日常生活的细微描写。更重要的是,本书不但摆脱了*文化本位主义,也着重于庶民观点及大区域文化的比较研究,每每以全球文化的高视点,来诠释多元、复杂的*文化发展历程。

  语言的*实如话通俗易懂,是此书一大特色,所谓“真佛只说家常话”。在图书编辑的推荐语和作者的前言中都曾写道:这是写给当代*人的历史读本。行文中无一处直接引用历史文献,皆明白如话,偶尔也会看到作者笔锋一转处的幽默。在写到孔子时代的蔬果栽培时,作者列举了当时食用植物的种类,写道:“此中野生作物,种类颇多,大致均为主食的补充,不是主要植物。但是农业栽培食粮不足时,采集的食物可能占了相当比率。首阳山上的采薇人,不是只有伯夷叔齐!”当时看到这段,不由掩卷大笑。

  读书是什么?可能在每个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看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将读书推向神秘,“百无一用是书生”将读书引向庸俗。其实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普通的生活,就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我是一个历史教师,历史学是我们的专业,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亚夫说:“历史有效教学的原动力不在教育学和心理学,而在历史学。以往凡是把历史讲得不熟不透的教师,都是因为学科功底不好的缘故。”要提高自身历史专业知识,必须要沉下心来阅读,必须阅读历史方面的书籍。读像《万古江河》这样的好书就如品茶,一遍不是最好,三遍最好——一遍时力求把重点或者引起兴趣的内容标下,二遍时认真理解这些标下的内容,三遍时就要写写,这时还得反复看看。

  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的`交流与意志的涤荡。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庸与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师人生更加绚丽。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只是读书,但是,读书却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万古长青实用5篇(扩展2)

——《万古江河》的读后感合集5篇

  《万古江河》的读后感 1

  对于其他人来讲,这本书也许并没有什么学术深度,它只是一位教师对于过去几十年自己教学内容的文字集结,不过对我而言,却是一个极好的学*中国社会、历史和地理的课本。作为一个初二就再也没有学过地理,高二就再也没有学过历史的伪理科生来说,我的历史知识可以忽略不计。上一次有机会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发展还是小学时读的上下五千年和东周列国。我无法仅通过对于万古江河的阅读对中国历史做到条清缕析,了然于胸,但还是有些点状的思考和收获的。

  一是人类源于非洲大地,大概率的共识是所有人类只有一个祖先,而不是多个源头和祖先。

  二是无数年的农耕发展后,人类开始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开始社会制度建设的尝试,无论艺术、宗教、城市规划等如何发展,最终把国家统一成社会的巨大力量来自于法律。这在欧洲和中国既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又是分别独立发展形成的。古罗马法典的创设,秦代法家在诸子百家的胜出,均证实了这一点。

  三是同样是无数的征战和讨伐,欧洲似乎相对完整和单纯地保留下来了它的人种、宗教乃至文化;而中国更多地是所有的民族、文化及宗教都融合到了一个强大的混杂的被称为汉民族中来。对照中国历史,还是很难理解这个民族如何在过去3000年的迁徙和流离的过程中,一直保持民族、宗教的纯洁性而未被路途中国任何一个国家、文化、宗教等完全规划和吸收,3000年后仍然有足够的人数、财力、信仰去建设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这就好比说天龙八部里面的慕容复突然变成了一个正面人物,并且持续男主直到鲜卑复国一般不可思议。也许历史就是这么吊诡,虽然大家的发源起于一端,但是一旦各自发展起来,就好比无性繁殖克隆出来的无数小人,最终变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了。

  四是原来中国的落后真的就是这几百年的事情啊,中国真的曾经很强大啊。那么中国是从什么时候不强大的呢。似乎汉唐是中国最好的时代,那个时候欧洲在最黑暗的中世纪,战神们把匈奴一直打到了欧洲,唐朝的经济、文化、艺术、贸易都达到全盛,难以想象那个时候中国有黑人、日本人、波斯人等等,明清时候郑成功的海军称霸海上,与荷兰、日本开战屡战屡胜。可是短短的几百年间,甲午海战时,中国的军队不堪一击;改革开放之前,一张外国面孔往往会引起无数人的围观,这些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似乎一个社会的进步不是线性的,退步也不是。究竟什么是一个民族强大的象征呢?军事的强大?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灿烂?而这些并不总是同步的。

  人们总说读史可以知兴替,也许我们可以以史为鉴,但又不能刻舟求剑,什么时候都得摸着石头过河吧。

  《万古江河》的读后感 2

  记得特朗普访华时参观故宫,特朗普问到中华文明没有断过吗?一边手指着故宫的地面,好像在提示这是外族清朝的皇宫,不是你们汉族**的皇宫。

  其实国人中也有崖山之后无华夏这样的论调。

  中国一向以来的正史多是基于汉民族的文化观和历史观,所以我以前读中国历史也只喜欢看诸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景之治这类盛世华章,这是汉民族作为天朝上国的高光时刻,我们看到了文化的输出,汉文化主导的普世价值和社会秩序在国际社会确立传播,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这样的历史片段上的。而对于汉民族盛极而衰的那些低谷时期,诸如五胡乱华,靖康之耻,安史之乱,土木堡之变这些则不想看只想翻篇,更不用说清末以来的苦难历史。

  但是万古江河的作者却提醒我们,看中华文化不能站在汉文化的单一角度,而且汉文化本身也是一直变化发展的。虽在先秦时期主要思想大咖都已为我们奠定基础,但是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一个不断融合的过程,比如后来佛教加入,儒释道的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内核,比如胡服骑射我们向北方民族学*,如此等等。北狄西戎东夷**,这些最开始并非蔑称。战争是交流融合的一个极端手段,是激烈的碰撞,那些**的.低谷时刻恰恰是文化对撞最激烈象揉面一样产生新的变局时刻。这种吸纳和融合在盛世输出的时候往往很少,没有这些变局,中华文化不会象今天这么丰富。南宋偏安一隅,胡化严重的中国北方反而因为少了儒家功名入仕的理想渠道而滋养了数学,医学等等科学的发展。元朝大批士族文人没有做官,所以元代文人画反而空前发展。

  中原向东和南的融合较为温和因为都是农耕文化,向西和北的融合则存在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激烈碰撞和不断反复。到了*古时期的明,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和外贸海运在南方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将南北经济差距拉大,日后就一直保持了南北差异的格局。*代工业的开展又进一步带来了巨大城乡的差异。

  北魏,元,清这些朝代看到的统治阶级汉化的过程也伴随着中华文化和人口结构有了改变和新的成分加入,单纯的只讲汉民族对其他民族的汉化是自大和片面的,汉文化在汉化别人的同时也一直在吸纳变化。

  我们不但要正视正史中北魏,元,清这些在汉民族看来是异族的统治时代作为中华的一部分。本书在讲明朝时期的时候提出一个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正史大纪年表元之后是明,此时元统治者的后代退回草原成立的后元我们一般都不关注,我们通常不把辽,金,后元这些草原民族**纳入中华正统历史,但这是狭隘的,和崖山之后无华夏一样是狭隘的。作者认为这个时期其实可以被看成是中国*古时期的又一次南北朝,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历史的一部分。虽然后来反清复明或者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样的口号有其历史的重要性必然性,但对于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如果不把这些北方草原**纳入正史,那么就还是以汉民族的眼光在看历史,这个不符合多民族的价值观。

  本书最后一章对晚清以来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变革这些写的很客观,有不少我以前没有想过的视角。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成功,我们的戊戌变法会失败?为什么我们在西方启蒙运动蓬勃发展的历史环境下会错失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机遇?这些以前在学历史的时候都讨论过,许先生则给我带来了新的反思。

  感谢许倬云先生,为我带来很多新的视角。

  《万古江河》的读后感 3

  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文化普及读物。在阅读的过程中,每个文字都在不断地引导我思考中华文明的本质,变化,和发展。但我终归还是想聚焦于这一个总命题——中华文明究竟前路何方?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需要庞杂的分析综合以求答案。下面先做一段阅读总结,再试着得出结论。

  读史以知兴替。中华文明发轫于广大中原土地上各个异质的古老部落。这些部落逐渐形成各自的地区文化,又在这片看似分隔实际却联合的土地上互通有无,逐渐汇聚在4000年前的中原,为新生的中原文化赋予了巨大的能量。这能量渐渐孕育了核心的商以及文化重组之后再次形成的周。在这个过程中,宗教,文字,历法,道德,乃至普世的文明相继出现,最终孕育了轴心时代先贤的智慧。这个过程也伴随着多次的制度的变化以及文化的解体重组,后来在秦汉蜕变为一个真正的整体。

  秦汉帝国是复杂的,多元的,开放的整体,也是真正的普世国家(天下)。其对内将资源和观念匀散至全国各处,对外将周围国家不断同化。在这里,文化,交通,经济,族群得以整合,最终多元得到调和,统一的秩序得到建立。这种统一持续到了汉末。汉末的中国,地方宗族获得了真正的地方权力与地方意识,破坏了央地之间的*衡,最终导致了中华秩序的崩解。

  而以’五胡乱华‘为代表的民族的问题,只不过是秩序解体的结果而已。后来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蜕变,中国重整为隋唐的普世文化与普世秩序。隋唐秩序是秦汉秩序的重整,延续,以及扩大。秦汉秩序中的若干部分在这一重整过程中有增减转变与调整,却不是彻底的改变。在这个重整的过程中,中国吸纳了各方的诸种胡人,吸纳了佛教并受其影响诞生了本土的道教。

  然而,随着多元普世帝国唐的式微,宋代中国重新成为了列国之一,成为了国际社会的一员,与辽金蒙夏土蕃等诸国共存且互相牵制。宋代经济高度整合高度发展,教育程度提高,经济中心南移,形成了士大夫知识阶级作为社会的基本盘,使中华文明达到了极盛。然而,宋代也开启了中国文明的僵化,这是由于南宋理学重点在内圣,使得中华文化逐渐内敛追求精致而不追求新意。

  在有明一代,部分由于科举对于理解经典所要求的正统化和标准化,社会更加趋于保守封闭压抑。同时,基于保守文化和防御的心态,再加上继承蒙元专制集权所导致的绝对权力,明代君权变得毫无约束。这一切使得中国文化在不变中一步步走向僵化。清代是满人的征服王朝。其前所未有地以胡(八旗部落制)汉(汉文官制)二制统一了中国本部与周边满蒙藏的二元帝国。

  大清皇帝在这个二元帝国君临天下,这是清朝独自发展的体制,在世界范围内几乎绝无仅有。然而,满人作为外族统治的帝国对民族政治文化问题更加敏感,以至于文化变得更加保守封闭僵化。最终,清代学术也彻底丧失了求新知的能力和对人类终极关怀的精神,陷入了繁琐桎梏。对西方来说,中晚清的中国已经老朽且不堪一击,因而向中国大肆扩张。

  面对西方先进理念和产业以及帝国主义扩张,老朽僵化的中华文明缺少应对调节的能力,以至于毫无招架之力。在十九二十世纪不断的内争外战之际,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终于崩解,失却了共同意识。仅凭着借取西方的‘民族主义’理念才免于亡国。后来,在日本侵略的背景下,‘民族主义’也使中国各不相同的地方群组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国族意识,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共同体,最后现代化成为了新中国。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中华文明的发展并非一个华夷之变,一方压倒另一方的过程,而是在历史长河中,时而逐渐改变,时而解体又再重组的过程。唯物地看,这个过程并不强调什么兴亡,却强调文化中的因素在历史事件中的变化和互相影响。我们见过了太多文化的僵化,固步自封,也见过了太多了异质文化在交织相融下的跃升。

  从这些经历中可以发现,任何文明安于现状则会保守独断,保守独断则会封闭僵化。只有危机下的自省以及求知精神所激励的交流,能打破这种封闭僵化。今天的中国处于全球化浪潮之中,在这个颠簸前行的过程中,我乐见于在过去的百年之间,前人敢于批判自省将旧的中华文化分解且去粗取精,也乐见于在当下中国人敢于不断向西方学*一切智慧与精神同时也不乏针砭批判。

  许先生在本书后记中对诸文明之优势融合寄予了盼望。对此,我也有相似的希望。我甚至相信,中华文明能够继续从自家深厚的文明中把我坚定的根基,同时也能从西方文明中汲取真正有益与人类的理念和志向,最终成就代表整个人类的普世文明与人性终极关怀的漫漫前方。

  《万古江河》的读后感 4

  最初从新浪网上读到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介绍,便深深服膺于许倬云先生倾注在这本传统文化普及读物中的学识。找了好几家书店,终于在卓越网上找到了这本书。两个多月,终于读完了许倬云的《万古江河》,同时联想到费正清的《中国,传统与变迁》和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三本书均从大处着眼,二三十万言就将数千年中国的发展演变,朝代更迭鲜活而又连贯的展现出来,但这两本书主要谈中国有这样历史演变的原因,《万古江河》以“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为题旨,以长江黄河比喻中国文化,以大海比喻世界文化,以江河流域的扩大比喻文化的进展,从孕育中国文化的地理空间谈起,到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与分合,然后细述中国文化在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中,一步步扩大进入世界体系的历程。视野和思路之开阔,超越了常见的断代手法,也摆脱了文化上的本位主义,正如江河一样宽广。

  《万古江河》以中国文化的黎明、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等诸多章节统领中国历史,超越了历来古代史、*代史和现代史的框架划分,更为重要的是他把“文化”概念提升到了文明的高度,是用历史的脚注来阐述“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于是我们看到“普世国家体制”,这是从秦始皇开始,这只是“中国的中国”,包含有“家国天**制”、精耕农业文明、市场网络与文官组织等诸多的中国文明特色。等到了唐朝之后的东亚的中国,中国成为亚洲的核心文化,影响四邻,并奠定了后世中国的生活方式。

  《万古江河》*27万言,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有民俗生活、思想信仰、文学艺术、经济社会的演变、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互动等,字里行间既有高空鸟瞰式的宏观洞见,又有具体日常生活的细微描写。更重要的是,本书不但摆脱了中国文化本位主义,也着重于庶民观点及大区域文化的比较研究,每每以全球文化的高视点,来诠释多元、复杂的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语言的*实如话通俗易懂,是此书一大特色,所谓“真佛只说家常话”。在图书编辑的推荐语和作者的前言中都曾写道:这是写给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读本。行文中无一处直接引用历史文献,皆明白如话,偶尔也会看到作者笔锋一转处的幽默。在写到孔子时代的蔬果栽培时,作者列举了当时食用植物的种类,写道:“此中野生作物,种类颇多,大致均为主食的补充,不是主要植物。但是农业栽培食粮不足时,采集的食物可能占了相当比率。首阳山上的采薇人,不是只有伯夷叔齐!”当时看到这段,不由掩卷大笑。

  读书是什么?可能在每个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看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将读书推向神秘,“百无一用是书生”将读书引向庸俗。其实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普通的生活,就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我是一个历史教师,历史学是我们的专业,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亚夫说:“历史有效教学的原动力不在教育学和心理学,而在历史学。以往凡是把历史讲得不熟不透的教师,都是因为学科功底不好的缘故。”要提高自身历史专业知识,必须要沉下心来阅读,必须阅读历史方面的书籍。读像《万古江河》这样的好书就如品茶,一遍不是最好,三遍最好——一遍时力求把重点或者引起兴趣的内容标下,二遍时认真理解这些标下的内容,三遍时就要写写,这时还得反复看看。

  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的交流与意志的涤荡。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庸与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师人生更加绚丽。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只是读书,但是,读书却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万古江河》的读后感 5

  帝王将相、皇家贵胄以及诸如此类的成功人士,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据了太多的.位置,他们的强势使得*民大众在历史中难以有一*之地。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老百姓说过话的人很多,但是为他们书写历史并且传诸后世的人却是少之又少。由是观之,许倬云先生和他的《万古江河》一书实在是殊为难得。

  先生论史,追求的是将艰深的学理用*和温婉的笔触娓娓道来。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言:“今日读史之读者,不同于旧时,在这*民的时代,大率受过高中教育以上者,都可能对历史有兴趣。”而生活在现在的我们,未必都是帝王将相的后裔,我们并不能从以往如成功人士家谱的历史中了解自己究竟从何而来。因此,许先生所做的,正是为老百姓立传,留存整个社会的记忆。

  在《万古江河》中,许先生以长江黄河比喻中国文化,以大海比喻世界文化,讲述了: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文化从源头的涓涓细流蜿蜒而下,逐渐包容各种文化,一个多元而复杂的中国文化体系,终于成形。许倬云先生得益于梁任公《中国史绪论》的启示,将这一过程当作中国文化圈不断扩张的过程,分为中原的中国、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世界的中国以及中国*百年现代化浪潮的蹒跚历程。这种划分方式,已然超越了中国传统史家刀切豆腐式的断代手法。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将叙述的重点放在日常生活中的升斗小民身上,从社会史的角度透视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这种气魄与视角,非大家不能为。

  千秋历史,万古江河。在许先生看来,历史文化之于自然地理,正如帝王将相之于小民百姓,前者的作用和影响远远不能与后者相比。正如先生在一次讲座中所说:“自然是长程,文化是中程,而政治只是短程。”然而,今天很多研究历史的人似乎将这句话颠倒了过来。最*出版的诸多史学著作,仍然摆脱不了以政治史为纲的旧*,日常生活少见着墨,自然地理更是存而不论。现在的历史畅销书《品三国》、《明亡清兴五十年》也不能脱离这一窠臼。因此,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所作的努力,既填补了中国通史的某种空白,也给人以极大的启发。


万古长青实用5篇(扩展3)

——万古江河的读后感优选【5】篇

  万古江河的读后感 1

  记得特朗普访华时参观故宫,特朗普问到中华文明没有断过吗?一边手指着故宫的地面,好像在提示这是外族清朝的皇宫,不是你们汉族**的皇宫。

  其实国人中也有崖山之后无华夏这样的论调。

  中国一向以来的正史多是基于汉民族的文化观和历史观,所以我以前读中国历史也只喜欢看诸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景之治这类盛世华章,这是汉民族作为天朝上国的高光时刻,我们看到了文化的输出,汉文化主导的普世价值和社会秩序在国际社会确立传播,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这样的历史片段上的。而对于汉民族盛极而衰的那些低谷时期,诸如五胡乱华,靖康之耻,安史之乱,土木堡之变这些则不想看只想翻篇,更不用说清末以来的苦难历史。

  但是万古江河的作者却提醒我们,看中华文化不能站在汉文化的单一角度,而且汉文化本身也是一直变化发展的。虽在先秦时期主要思想大咖都已为我们奠定基础,但是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一个不断融合的过程,比如后来佛教加入,儒释道的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内核,比如胡服骑射我们向北方民族学*,如此等等。北狄西戎东夷**,这些最开始并非蔑称。战争是交流融合的一个极端手段,是激烈的碰撞,那些**的低谷时刻恰恰是文化对撞最激烈象揉面一样产生新的变局时刻。这种吸纳和融合在盛世输出的时候往往很少,没有这些变局,中华文化不会象今天这么丰富。南宋偏安一隅,胡化严重的中国北方反而因为少了儒家功名入仕的理想渠道而滋养了数学,医学等等科学的发展。元朝大批士族文人没有做官,所以元代文人画反而空前发展。

  中原向东和南的融合较为温和因为都是农耕文化,向西和北的融合则存在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激烈碰撞和不断反复。到了*古时期的明,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和外贸海运在南方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将南北经济差距拉大,日后就一直保持了南北差异的格局。*代工业的开展又进一步带来了巨大城乡的差异。

  北魏,元,清这些朝代看到的统治阶级汉化的过程也伴随着中华文化和人口结构有了改变和新的成分加入,单纯的只讲汉民族对其他民族的汉化是自大和片面的,汉文化在汉化别人的同时也一直在吸纳变化。

  我们不但要正视正史中北魏,元,清这些在汉民族看来是异族的统治时代作为中华的一部分。本书在讲明朝时期的时候提出一个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正史大纪年表元之后是明,此时元统治者的后代退回草原成立的后元我们一般都不关注,我们通常不把辽,金,后元这些草原民族**纳入中华正统历史,但这是狭隘的,和崖山之后无华夏一样是狭隘的。作者认为这个时期其实可以被看成是中国*古时期的又一次南北朝,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历史的一部分。虽然后来反清复明或者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样的口号有其历史的重要性必然性,但对于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如果不把这些北方草原**纳入正史,那么就还是以汉民族的眼光在看历史,这个不符合多民族的价值观。

  本书最后一章对晚清以来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变革这些写的很客观,有不少我以前没有想过的视角。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成功,我们的戊戌变法会失败?为什么我们在西方启蒙运动蓬勃发展的历史环境下会错失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机遇?这些以前在学历史的时候都讨论过,许先生则给我带来了新的反思。

  感谢许倬云先生,为我带来很多新的视角。

  万古江河的读后感 2

  夜阑,终于读完了许倬云老先生的 《万古江河》。

  先生于书中论及“假如用河流为比喻,中国文化的发展有如黄河、长江……两个水域分别在中国的北部和中南部,界定了两个地理环境,呈现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我非常赞同许先生把文化发展比喻为江河汇流、奔流入海,以大海比喻世界文化:“中华文化犹如长江、黄河,发轫于雪山之巅,汇集千百条河流,激荡、冲突、对抗,而后融合、消化,奔流向东,最终汇入世界文化组成的大海。”

  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文化从源头的涓涓细流蜿蜒而下,逐渐包容各种文化,圆润贯通,包容圆融,一个多元而复杂的中国文化体系,终于成形。

  这种划分方式,已然超越了中国传统史家“刀切豆腐式”的断代手法。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将叙述的重点放在日常生活中的升斗小民身上,从社会史的角度透视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这种气魄与视角,非大家不能为。

  既言之,中国的世界既封闭又开放,各地区之间似乎分离,实际上却又联合。正好像在中国这个巨大的舞台上,各个角落的演员们以各自的声音唱出多变的旋律,有牧人的胡笳,猎夫的号角,高地的芦笙,船夫竞渡的鼓声,田间低沉的中音,山上高亢的唱腔,有时夹着狂风暴雨与浪涛,有时则伴随着江南的和风细雨或山地的松涛瀑布,诸音杂陈,但最后却交织成一个最复杂、最丰富的交响乐。

  万古江河——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文化之于自然地理,正如帝王将相之于小民百姓,前者的作用和影响远远不能与后者相比。正如先生在一次讲座中所说,自然是长文化是中程,而政治只是短程。然而,今天很多研究历史的人似乎将这句话颠倒了过来。比较通俗易懂的历史出版物仍然摆脱不了以政治史为纲的旧*,日常生活与生活文化少见着墨,自然地理更是存而不论。现在的历史畅销书也不能脱离这一窠臼。因此,先生在《万古江河》 中所做的努力,既填补了中国通史的某种空白,也给人以极大的启发。

  许倬云先生在总结中国文化的特点时说道:“主流文化的同构性与地方文化的'异质性长期共存,而且互相刺激。理想文化的神圣性和日常文化的世俗性并行而不悖。两股发展的趋势又互相纠缠,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和多姿多彩。”这样一种具有包容性的多元格局是全球化的今天所应该追求的目标。

  淡化了以往以政治史为纲的通史中的朝代更迭国家兴亡,没有了帝王将相圣贤名流们的“嘉言懿行”,许老先生从更多的角度向我们还原了历史发展的脉络与变折。而这本书让我联想到了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两本历史方面的杰出著作有着惊人的相似。

  吕先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及学者的社会关怀意识,这一点上与许老先生不谋而合,精心发掘史籍中社会各项制度的变迁情节,在研究中重视文化、社会结构的变迁而不是像过往的帝王将相史研究一样,把视野集中在上层,尤其是上层的政治领域,这点在同时代的史学家来说是十分罕见的。书中能自觉地运用唯物史观,而不为其所限,较为全面地研究社会各个层面、诸多领域,具有自己的特点。

  两位史学大家都不仅是用简单的语言讲历史,更是带着读者找到每件历史事件中的“理”,也就是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这就是历史的真正形态。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历劫不衰,必将复兴的坚实基础,并造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他们将历史蕴含着的每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以及透过事件表象所饱藏着的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表达得酣畅淋漓。学*历史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我们新一代中国人应当以历史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

  许先生在自序中说:“今日读史之读者,不同于旧时,在这*民的时代,大率受过高中教育以上者,都可能对历史有兴趣。”懂得中国的历史,才能使我们无愧为中国人,才能对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有信心,但是正如先前所说,中国的历史书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为主,对我们这些对古文不怎么“感冒”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味难咽的苦药。《万古江河》 以全新的角度对中国历史进行阐述,无疑是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滋润我们那早已干涸的历史细胞。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辉煌与悲怆、交替与更新,也预示着人类的未来。

  万古江河的读后感 3

  帝王将相、皇家贵胄以及诸如此类的成功人士,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据了太多的位置,他们的强势使得*民大众在历史中难以有一*之地。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老百姓说过话的人很多,但是为他们书写历史并且传诸后世的人却是少之又少。由是观之,许倬云先生和他的《万古江河》一书实在是殊为难得。

  先生论史,追求的是将艰深的学理用*和温婉的笔触娓娓道来。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言:“今日读史之读者,不同于旧时,在这*民的时代,大率受过高中教育以上者,都可能对历史有兴趣。”而生活在现在的我们,未必都是帝王将相的后裔,我们并不能从以往如成功人士家谱的历史中了解自己究竟从何而来。因此,许先生所做的,正是为老百姓立传,留存整个社会的记忆。

  在《万古江河》中,许先生以长江黄河比喻中国文化,以大海比喻世界文化,讲述了: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文化从源头的涓涓细流蜿蜒而下,逐渐包容各种文化,一个多元而复杂的中国文化体系,终于成形。许倬云先生得益于梁任公《中国史绪论》的启示,将这一过程当作中国文化圈不断扩张的过程,分为中原的中国、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世界的中国以及中国*百年现代化浪潮的蹒跚历程。这种划分方式,已然超越了中国传统史家刀切豆腐式的断代手法。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将叙述的.重点放在日常生活中的升斗小民身上,从社会史的角度透视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这种气魄与视角,非大家不能为。

  千秋历史,万古江河。在许先生看来,历史文化之于自然地理,正如帝王将相之于小民百姓,前者的作用和影响远远不能与后者相比。正如先生在一次讲座中所说:“自然是长程,文化是中程,而政治只是短程。”然而,今天很多研究历史的人似乎将这句话颠倒了过来。最*出版的诸多史学著作,仍然摆脱不了以政治史为纲的旧*,日常生活少见着墨,自然地理更是存而不论。现在的历史畅销书《品三国》、《明亡清兴五十年》也不能脱离这一窠臼。因此,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所作的努力,既填补了中国通史的某种空白,也给人以极大的启发。

  万古江河的读后感 4

  帝王将相、皇家贵胄以及诸如此类的成功人士,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据了太多的位置,他们的强势使得*民大众在历史中难以有一*之地。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老百姓说过话的人很多,但是为他们书写历史并且传诸后世的人却是少之又少。由是观之,许倬云先生和他的《万古江河》一书实在是殊为难得。

  先生论史,追求的是将艰深的学理用*和温婉的笔触娓娓道来。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言:“今日读史之读者,不同于旧时,在这*民的时代,大率受过高中教育以上者,都可能对历史有兴趣。”而生活在现在的我们,未必都是帝王将相的后裔,我们并不能从以往如成功人士家谱的历史中了解自己究竟从何而来。因此,许先生所做的,正是为老百姓立传,留存整个社会的记忆。

  在《万古江河》中,许先生以长江黄河比喻中国文化,以大海比喻世界文化,讲述了: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文化从源头的涓涓细流蜿蜒而下,逐渐包容各种文化,一个多元而复杂的中国文化体系,终于成形。许倬云先生得益于梁任公《中国史绪论》的启示,将这一过程当作中国文化圈不断扩张的过程,分为中原的中国、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世界的中国以及中国*百年现代化浪潮的蹒跚历程。这种划分方式,已然超越了中国传统史家刀切豆腐式的断代手法。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将叙述的重点放在日常生活中的升斗小民身上,从社会史的角度透视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这种气魄与视角,非大家不能为。

  千秋历史,万古江河。在许先生看来,历史文化之于自然地理,正如帝王将相之于小民百姓,前者的作用和影响远远不能与后者相比。正如先生在一次讲座中所说:“自然是长程,文化是中程,而政治只是短程。”然而,今天很多研究历史的人似乎将这句话颠倒了过来。最*出版的诸多史学著作,仍然摆脱不了以政治史为纲的旧*,日常生活少见着墨,自然地理更是存而不论。现在的历史畅销书《品三国》、《明亡清兴五十年》也不能脱离这一窠臼。因此,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所作的努力,既填补了中国通史的某种空白,也给人以极大的启发。

  万古江河的读后感 5

  帝王将相、皇家贵胄以及诸如此类的成功人士,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据了太多的位置,他们的'强势使得*民大众在历史中难以有一*之地。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老百姓说过话的人很多,但是为他们书写历史并且传诸后世的人却是少之又少。由是观之,许倬云先生和他的《万古江河》一书实在是殊为难得。

  先生论史,追求的是将艰深的学理用*和温婉的笔触娓娓道来。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言:“今日读史之读者,不同于旧时,在这*民的时代,大率受过高中教育以上者,都可能对历史有兴趣。”而生活在现在的我们,未必都是帝王将相的后裔,我们并不能从以往如成功人士家谱的历史中了解自己究竟从何而来。因此,许先生所做的,正是为老百姓立传,留存整个社会的记忆。

  在《万古江河》中,许先生以长江黄河比喻中国文化,以大海比喻世界文化,讲述了: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文化从源头的涓涓细流蜿蜒而下,逐渐包容各种文化,一个多元而复杂的中国文化体系,终于成形。许倬云先生得益于梁任公《中国史绪论》的启示,将这一过程当作中国文化圈不断扩张的过程,分为中原的中国、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世界的中国以及中国*百年现代化浪潮的蹒跚历程。这种划分方式,已然超越了中国传统史家刀切豆腐式的断代手法。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将叙述的重点放在日常生活中的升斗小民身上,从社会史的角度透视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这种气魄与视角,非大家不能为。

  千秋历史,万古江河。在许先生看来,历史文化之于自然地理,正如帝王将相之于小民百姓,前者的作用和影响远远不能与后者相比。正如先生在一次讲座中所说:“自然是长程,文化是中程,而政治只是短程。”然而,今天很多研究历史的人似乎将这句话颠倒了过来。最*出版的诸多史学著作,仍然摆脱不了以政治史为纲的旧*,日常生活少见着墨,自然地理更是存而不论。现在的历史畅销书《品三国》、《明亡清兴五十年》也不能脱离这一窠臼。因此,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所作的努力,既填补了中国通史的某种空白,也给人以极大的启发。


万古长青实用5篇(扩展4)

——《基业长青》的读后感6篇

  《基业长青》通篇在讲一个主题,即组织(尤其是企业)存在与成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柯林斯的回答非常明确,“是价值理念”。这与德鲁克的研究与思想如出一辙。

  此书是一本关于企业文化的专著,因为“价值理念”、“使命、愿景”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企业文化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有著名的“文化四重奏”,也有大师级人物,如沙因、奎恩等。柯林斯的成功源于从实证的角度,说明了高瞻远瞩公司的与众不同。实证研究在西方很受重视,而对*的管理界来讲,缺乏的不仅仅是实证的努力,更缺少实证的精神。大量充斥管理书架的快餐式读本,基本上源于莫明的思考,国人的思考力可见一斑,而真正走进管理学的殿堂,恐怕更需要这种实证的粮食。然而,单凭想象的创造似乎符合东方的思考文化与方式,所谓系统思考。但管理作为实践,可能从实证的角度来研究,更有说服力。但无论如何,柯林斯的《基业长青》值得一读。

  读《基业长青》有一种回味感,尽管是第一次细细品尝,然而,正因为管理的思想是相通的,于是,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很美妙,让自己越发觉得对管理思想若有所得。

  前段时间努力通读了德鲁克的著作,突然间,觉得对德鲁克的思想理解了许多,顿时感到德鲁克不愧为“大师中的大师”。我个人一直非常认同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当今天通读过《基业长青》,又重实证的角度验证了德鲁克思想的伟大。

  关于企业存在价值的思考,尤其是企业的目标、使命、愿景,以及利润对企业存在的意义,企业的社会机能,等等,这一系列系统的思想非一般管理学者所体会。《基业长青》作为一本巨著,在国内也掀起了一场热读的气氛。众多企业将其指定为员工必读书目。然而,我有一种担心,尽管读了就比不读强,无论理解有多少,总会对企业的文化建设,尤其是思考企业的存在价值有所帮助,然而,我相信有绝大多数人并不会真正理解书中的伟大思想,更难以将此思考与管理体系结合起来。虽说这并无所谓,但作为管理学子,不免有些遗憾。

  读书的快乐不是源于一本书讲了哪些故事与道理,而是读者从书中体会了什么。

  还是回到《基业长青》,谈谈对该书内容的理解。

  首先,《基业长青》是一本企业实证研究的报告,它的价值不在于发现了真理,而在于验证了假设。柯林斯之所以可能选取这样一个研究课题,原因有二:一是找到高瞻远瞩公司的特质与动力,即与众不同之处;二是系统地表述这种差异,并进行有效的`传播。在美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度,有这个研究条件。就如书中所选取的对照公司,美国企业的实践史给予了研究者这样一个空间。当然,也有研究者的认真坦诚的研究态度。这让我想到了*的企业,作为国内的管理学研究者(至少我这样定位自己,这个事业理由让我无比兴奋),我们能做些什么,当*企业还缺少历史经验总结时,如何在实践指导*企业的前进,因为,企业是工业社会的重要器官,对于市场经济刚刚启动的*,企业对全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这一点讲述,德鲁克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描述得非常详细。作为*的管理学研究者,我们该研究什么?尤其是想为*企业的管理进步与变革提供一点力量的学者,我们应该如何为此创造价值?前几日读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而非MBA》更是感触颇多,管理教育任重道远。但无论如何,《基业长青》的立意是伟大的,坦诚、认真、*和的研究态度,决定着这本书的研究结果让人充满期待。

  通过实证研究,通过选取那些对照研究的公司,柯林斯和波勒斯重新验证了许多传统的思想认知,《基业长青》便从这种思想认真入手,从实证结果的角度,一一做出分析与说明。

  这种传统思想的认识就是书中所谓的“破除12个迷思”,我觉得“迷思”用得非常好,“在迷惑中思考”。这12个问题是值得我认真思考的,尽管不一定记得住,但可从其内在逻辑中得到收获。

  这本书我前后看了很长时间,这确实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有深度、有广度,真的非常感谢我们启程安达的这个*台,也特别感谢我们勤姐推荐了这本好书,对于我们现在处于企业转型,想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追梦者来说,确实受益匪浅。

  这本书分析了全球18家卓越不凡,长盛不衰的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过程,他们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色。使我获得了不少智慧和灵感。结合自己的工作浅谈几点体会。:

  第一,书中的论述使我明白了一个永恒的真理,要想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就必须有一个长远的目标,这个目标的本质就是爱和帮助别人,箱默克公司决定开发捐赠美迪善这种药物给第三世界国家治疗"夜盲症"和把链酶素引进日本,消灭了侵蚀日本社会多年的肺结核,他们做这种事,没有赚到一分钱,可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增加了企业的无形资产,为长远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石,现在成为在日本最大的美国制药公司,也就没有什么值得惊奇了,正象我们现在所做的有些不收费的服务一样,这也是为了我们品牌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书中有段比喻较形象,贴切。使我产生了不少联想,企业中的员工就是演员,顾客就是观众,值班就是在表演,经理就是导演,这样才能把戏演好,让观众满意,这就是我们的目标,这场戏的成功于否,其导演是关键一环。做一名导演在懂得编剧的核心外,那就是让每一个员工进入角色,充分调动他们的表演热情这就是导演的责任,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不但要按规章制度要求员工做到,还要关心员工的生活和思想动态,使员工在工作中不但能得到应有的经济报酬,更能感到亲人的温暖。尊重每位员工的人格,为他们的工作、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集体才能发挥好团队精神。

  第三,书中提到怎样认识人、产品、利润三者的关系,我觉得由为重要。首先要认识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道理,要真正理解一切以人为本这句话,一个企业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抓人才,培养人才,抓好思想。

  《基业长青》,未见高深精妙的理论框架,只有对事实的严谨筛选和分析比较,印象最深处莫过于"造钟与报时"的论述,那些百年基业、行业翘楚的"高瞻远瞩公司",其领袖人物追求的不是个人控制力,不是成为报时人,而是毕其心血于制度建设、培育一个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组织,将企业塑造成精密报时,持续运转的时钟,细想却在情理之中。

  一、在机会中认识规律,建立规则。

  强生公司前CEO拉尔夫·拉森说:"成长是赌徒的游戏"。审视书中"高瞻远瞩公司"的历史,它们之所以能够作出最好的反应和行动,不是起因于详细的战略规划,而是依靠实验、反复尝试、机会主义,准确地说,成功是靠机运而得。问题在于,很多人往往是在机会离去时才明白那是机会,而成功者却能够在一连串失败中把握转瞬即逝的机会,并找出若干机会背后隐藏的市场规律和管理规则,逐步确立企业的核心制度与游戏规则,比如波音公司、索尼公司是历经破产购并危机后才探明的道理。其决策者要关注的不是某项产品或服务,而是组织结构,创造一个利于产生卓越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构建有利于选拔杰出领导和优秀人才的机制。一时胜负在于力,千秋成败在于理。认识规律,建立规则,道理虽浅,至关重要。

  二、以前有种说法:"不问过程,只管结果",管理本身就是对流程合理性的调控,不问过程的管理达不到目的,或者很容易出现偏差。

  "高瞻远瞻公司"无一例外地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它们都来源于对实践结果的总结提炼,不是从外移植进来的,并且有非常清楚明白的制度作保证。惠普公司不只是谈论惠普风范,也制订宗教般的内部晋升政策,把公司哲学细化成很多具体措施用来评估和提升员工,使得任何行为模式不密切契合惠普企业文化的人几乎不可能成为高级经理;诺世公司并非空谈完美的顾客服务,而是创造有形的奖惩制度———服务顾客表现优异的"诺世全人",使之成为待遇优厚的英雄;摩托罗拉不只是关注品质,也坚决追求六希格玛质量管理目标和鲍尔德里奇国家品质奖;波音不只是梦想成为航空业的先驱,也义无反顾地推动波音747之类的高风险计划。有形、具体、特定、实在,就像一座运行精准的时钟,结构清晰,配合有序,只需少量驱动力就可以持续不断地运转下去。领导者的责任或者说存在的价值,不仅是决策拍板,还在于对运作流程与组织制度的不断监控反省,对执行提出改进要求。作为部门,除了对上一级负责,更应强调组织扁*化下的协调合作。作为员工,忠于职守、敬业爱岗更多体现在无压力下的自觉行为。即使是某个能人或某项业务出了问题,企业的组织能力与文化并没有衰落,它的制度执行力不依赖于局部的得失。

  三、*文化表现在企业管理中,就是人际关系的谋略。

  组织和团队的管理规则要求在那里,执行起来却是要讲究"悟性"和"关系"的,这种环境下,也许我们更多*惯于崇拜权力,而非尊重制度。我们不自觉地用领导的方法去被领导:我现在服从你,不是承认水*比你差,也不是承认制度的公*合理,而是因为你权力比我大;因为我是下级,才不得不应付你,因此我就投其所好,做你想要的东西,等有权力的时候再来"领导",如此等等。一味强调权力的结果,企业就演绎了权谋文化,可以同甘,却鲜能共苦,执行也就成了看人、看事说话。反观那些"高瞻远瞩公司",强调以原则和制度为中心的领导,权力、责任、义务对等,在事实和数据面前,领导和下属之间人格是*等的,彼此是尊重的,思想统一起来容易些。其高层管理人员定期花时间与员工、顾客进行接触,坐下来听听真实的想法。从计划到业绩,是团队而不是个人成为核心支撑,所以那些高瞻远瞩的公司才能走的更远,才能这真正做到"基业长青"。

  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感悟和理解,也许看了第二遍后还会有更深的感悟。

  读了《基业长青》这本书使我感处颇深,书中形象而深动地讲解了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精神、经营管理模式、员工素养、团队观念等众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很深的教育指导意义,此书犹如引路明灯,为我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指引我们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中如何具有竟争优势、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如何健立健全新的管理模式、新的营销理念和方式、新的技术管理体系和特有的企业文化,并以此来作为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挑战自我的动力,对不足之处进行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我检讨。同时书那些高瞻远瞩的企业做到了真正的愿景、使命、价值观。

  俗话说:“小企业靠的是感情、中企业靠的是管理、大企业靠的是文化”,作为我们美容服务行业更应该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团结协作、诚实守信、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自立自强,要把团结作为我们永恒的主题,友爱作为我们一惯的宗旨,诚实守信作为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自立自强作为我们最大的优点,一流的服务作为我们全力以赴的目标,客户的满意作为我们最自豪的事。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让我领悟到作为一个管理者想要想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能力并得到员工的信服,最关键的是在于自己的德与才,但是往往德才不能兼备,但是我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尽可能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让自己做得更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沟通、管理、应变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培养团队人员对事业的热爱,在工作中以身作责,不断的学*新的业务技能知识来充实自己,特别是我们医美整形行业更应该加快学*的步伐,循序渐进,点滴积累,不然将会被时代所淘汰,被客户所抛弃,要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做指导,这样人的思想才能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同步,才经得起历史长河的检验,才能让经营行业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与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得到客户的认可与好评寄予我们高度的评价与厚望。

  执行力对一个行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当上级安排工作任务时,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工作量有多大,完成起来有多难,而是应该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完成任务,怎么样将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加完善,更加精益求精,这才是作为管理者工作能力的体现,更是责任心、事业感的体现,有多强的责任心就意味着自己能有多强的工作能力,能够胜任怎样的工作岗位,要将“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工作理念永远铭记于心。

  当困难挫折来临之时,应该微笑去面对,用智慧去解决,想方设法的去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其实困难挫折对成功的人来讲就是垫脚石,是通往成功的阶梯,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风景线,让自己能够在人生的旅程中成长,并打下坚实的基础,总结宝贵的经验。注重每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成败始于心态,要相信乌云上面有晴空,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有彩虹。

  “诚实做人、用心做事、还你自信与美丽”作为我们企业传播语更是我们企业核心价值观,这些方面不是随口而出,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在服务方面力争做到对顾客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注重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有一副美丽动人面孔、超凡脱俗的优雅与气质,这不仅是自己的一种骄傲,更是一种本钱,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人际沟通方面更具有突出优势。古人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摧残,红颜渐会离我们远去,但是这些方面都是事在人为,看自己有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您能选择我们。我们将还你不老的青春,用我们的专业化、独特化技术让你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去品味多姿多彩的人生,让青春的危机感、紧迫感离我们远去,这些方面我们可以自信的说“我们能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我们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有着更加远大的发展前景和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树立社会责任担当、经营管理科学、企业文化先进、业务技能水*一流的行业标杆!

  一直到今天才看完《基业长青》这本书。

  感受颇深,感谢联想推荐了此好书!一个企业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商海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这是《基业长青》一书提出一个严肃的话题。

  通过众多大公司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企业要真正做到基业长青,那么应该做到以下个必备之要素。

  一:远见,高瞻远瞩的目光,是成功企业的前提,一个公司首先要有一个理念,公司理念将全面围绕着整个公司,全体员工要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正如作者所说,高瞻远瞩的公司就像长空中的雄鹰,而非灌木丛中的燕雀,或者说,他们是了不起的资本主义赌徒。

  一个有前景的公司,正如一只雄鹰一样,有敏锐的目光,了解市场,做任何决策都应该具有的是高瞻远瞩的目光,都围绕着一个公司的灵魂去做。

  最简单的如市场定位等策略的制定,是注重利润最大化还是顾及企业长远的发展。

  都需要的是高瞻远瞩的定位策略。

  而这一切需要的是一个具有高素质的领导班子。

  二:创新,一个企业要基业长青,还有一个重要点是要懂得创新,创新是企业能不断获取新鲜乳汁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创新就没有动力,没有创新顾客永远不会有新鲜感,我们今天的联想之所以能够在全球的IT界名列前茅,创新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巨蟹、天蟹、天秤、天琴、天鹤、天麒、天麟、天骄、天瑞,再到今天的家悦,锋行,短短的几年时间变化频繁,给客户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大大的推动了联想的销售量和市场站有额,无议是一个经典的案例。

  再看看云南曾经风云一时的红塔集团,以前在创新,但是随着人事的变动,失去了创新的动力,不再有创新的思维,一个曾经年利润上百亿的公司,短短数年之间可能变成一个亏损的企业,由此可见创新在一个企业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因素。

  三:管理机制良好的管理机制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础之一,著名的moToRoLA能够在通讯位居龙头老大的地位,这与他内部管理机制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曾深入了解过该公司的管理体制,深深体会到了一个优秀的企业的管理机制是如何运作的,如何让员工有更大的动力,有更大的创造力,如何让员工能够自觉自愿去做更多的事情,能够去为公司的发展做更多的事情,这是一个优秀企业所要考虑的必要因素,整个公司必须要形成一个整体才能有更大的竞争力。

  这就取决于一个公司的内部管理机制。

  四:人才济济。能够吸纳优秀的人才,是基业长青的必要因素也是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是把人力资源放在首位,一切价值的创造离不开的'是人力资源!特别是在市场激烈的今天,优秀的人才往往会决定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甚至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存亡。

  而作为我们,能有机会与联想合作,万分荣幸,也有义务有信心做好联想授于我们的任何一种角色。联想的基业里面有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也是我们辛勤劳动的最佳奖赏。联想的长青离不开我们的努力。这也是我们将永远引以为荣,为之骄傲的资本。我们将继续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共同创造联想新的篇章,为联想的长青,也为了我们自己的长青。

  《基业长青》这部书,我有幸得到并阅读了两遍,一遍是泛读,一遍是精读,精读是为了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许能对他人阅读此书有所助益。刚获此书,急欲找到自己需要的“灵丹妙药”,由于自身阅历和文化差异等因素,阅读起来,与自己先期的所思所想大相径庭,慢慢读来,初步了解到,许多国际大公司的发展历程,对照出各公司发展差异的因由,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由于时间和空间、文化与环境的不同,因此,每位读者的感受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谈一下自己感触最深之处。

  这本书具有说服力之处,在于进行公司间对比的时候,并不是以成功和失败加以论述,而是把这些长青的公司与一些同时代、同样成功,地位差不多的那些公司进行对着照。通过书中对照,反映出长青公司的组织者,不一定有伟大的构想或是魅力型的领袖,但必须要像建筑师一样,来营造公司强烈的使命感,就如同造钟一样,让时钟持续运转的起来。明确领导者造钟,就是构造长青公司的核心意识,并以此指引和激励公司的员工,使员工接受并*似宗教式的信仰,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要保存这种核心意识形态不变,还不要刻意寻求核心与变革间的*衡,积极倡导崇高的理想与进步,这些对我们作为管理者来说应该加以深思。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有的公司昙花一现,也有的公司不知去向何方,为何感觉企业发展之路似乎越来越窄,不妨借鉴这本书的论述,看看我们都做到了那些?

  总之,《基业常青》这本书,值得顾委、经理们借鉴,但要注意因国情不同、文化不同、发展的环境不同,不要全盘“拿来主义”,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运用,把它看成是提高我们企业管理水*,同时也是“入世”后了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我们确实要建立明确的核心意识,具备宏观的理想与抱负,阐明公司和每个员工的发展方向,用强烈的使命感来发展壮大自己,成为基业长青的公司。

  从二十岁登上讲台到现在为止已经整整二十二年时间,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几乎倾注了所有热情和努力,早已无法用言语表达。七年前有幸加入新航道,这份热爱之情更加浓烈,自身也得到了巨大提高,从教学质量到课后学生辅导;从学校招生到与家长沟通和联系,每一个岗位的磨练,都让我欣喜若狂。加之,前几天拜读了胡老师关于"黄金八法,基业长青"这篇文章,真是感慨万千。

  忠诚于梦想

  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每当有机会上台锻炼,我都会提前准备很久,反复练*自己所讲内容。非常享受在小小讲台上的那几十分钟。后来我就读师范专业,开始了教师生涯。这份职业给了我最大肯定,它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项能实现个人价值的事业。通过不断努力,我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和肯定。

  专注与客户

  新航道作为社会办学机构,我有幸能成为其中一员,也有幸能教授那些既是学生也是客户的孩子们。我喜欢叫他们孩子,而不是学生,也许是因为自己是妈妈的原因,觉得每个人都像自己的孩子,甚至有时候会像妈妈一样拍拍他们的肩膀。其实每个来上课的孩子希望在学到知识同时,还能得到老师关怀,特别是那些性格特异的孩子。

  曾经带过一个雅思班,一群非常特殊的学生。他们曾在另一个机构学雅思,然后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课堂上主要以讲笑话为主,所以就集体来到新航道。第一次上课,就知道了他们英语水*参差不齐,有高中水*的,有初中水*的,甚至还有小学水*的。可能一直以来学*英语的失败,让他们非常迷茫和自卑。


万古长青实用5篇(扩展5)

——家长青春寄语 (菁华5篇)

亲爱的儿子:

  今年你即将十四岁,妈妈已经四十岁了。有人说四十岁的女人是“三明治”,意思是——上有老父老母要奉养,下有青春期子女相对抗,中间还有事业要奔忙。我很庆幸没感觉到你青春期的逆反,反而觉得很享受你成长的感觉。能随时被你“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想xi脑,分享你的志趣、你的发现、你的创造和你的快乐,爸爸妈妈觉得很荣幸呢。

  记得前几天你说的一句话,一直让妈妈很感动呢。当看到电视里一个女儿送突然晕倒的父亲到医院一幕时,你突然转头问我“妈妈,你们老了如果突然生病,我又不在你身边可怎么办呢”。儿子,看来你真的长大了,知道关心爸爸妈妈,开始思考肩上的责任了。

  当然,你也有做了错事让我们焦急的时候,有些错一犯再犯也让我们苦恼。有时也会怀疑是不是我家教育方式太温柔,是不是我跟你爸太不虎妈、狼爸了。虽然如此,但我们始终坚持对你用最人文的教育,你应该感觉到爸爸妈妈对青春期的你是采取“怀柔”政策的,但愿你理解我们的苦心。因为我们知道,越是青春期越需要我们父母跟你做朋友,越是聪明的孩子越需要聪明的教育,越是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就是越需要父母付出爱的时候。“给天才的孩子做父母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和你爸常常用这句话来互相安慰鼓励。儿子,你瞧,你的自信也传递给我们了,爸爸妈妈也跟你一样自恋了呢。

  回想我自己十四岁的时候,带给父母的`烦恼一定比你多得多吧。也许因为是女孩的缘故,妈妈的青春期综合症比你明显得多,既多愁善感,又情绪多变,与同学说话总是带刺儿,做事总是争强好胜。你一定想不到吧,在你看来“老于世故、善于交际”的妈妈,曾经就是这样一点不乖巧,很自我的不顾忌别人的感受。当然当时妈妈可不这样觉得,反而觉得是自己有个性,以为“世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呢。现在想来真是后悔,那么多爱护我的长辈,关心我的老师,肯定给了他们很多伤心和不解吧。多么希望你早一天懂得,多多在乎别人的感受,珍惜你的中学生活,尊重身边所有人,因为青春期的逆反往往是双刃剑,伤害的都是自己和最爱你关心你的人。

  这么多年,妈妈觉得生活给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不要放弃成长,因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自我的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让自己更喜欢自己,让别人也更喜欢你。记得妈妈在读中学时有了想当老师的愿望,然后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当年那个怪僻的小女孩,不断的改变自己,塑造自我,超越自己。她参加演讲赛、朗诵赛,参加文学社、广播站,锻炼自己才能,修炼自己个性,使自己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承担。大学毕业,妈妈得以作为优秀大学生留在成都,得以一站上讲台就深受学生喜爱,给自己的事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开端。现在,妈妈依然热爱和享受这份*凡的工作,在工作中发掘乐趣,做有意义的事,用心把事做得更有品质,在成就教师和孩子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儿子,妈妈是想告诉你,世界如此广大,每个人都有展现自己舞台。只要你做好充分的准备,只要你珍惜自己每次上台的机会。其实人生何尝不是这样的大舞台,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珍惜每一天演出机会,珍惜每一个自己担当的角色,创造一个最好的自己!

  到现在,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长是当妈妈,你一直在“指导”我做一个好妈妈,也因为你,妈妈一直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美好、更可亲,不断创造让你也让自己更喜欢自己的理由。因为你,妈妈现在变得更成熟更包容,更温和更细致,也更懂得感恩和知足。

  而对你来说,一生之计在于春,成长最快的就是青春期呀。成长,最重要的是朝着你梦想的方向,妈妈知道你是有梦想的孩子,这一点也一直是让爸爸妈妈最骄傲的。但是,梦想都是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优秀都出自于团队的影响。妈妈毫不怀疑你将拥有的才华和能量,只是弱弱的想提醒你一下,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做大事者要从修炼小节做起,成大业者更要从学会和人相处开始。你喜欢的曾国藩、李开复、乔布斯莫不如此。因为,所谓长大,就是慢慢磨掉伤人的棱角,但是内心信念的大树却越来越茁壮;所谓长大,就是对别人的要求越来越少,但是对自我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所以,当妈妈在北京出差时听爸爸说起你*段时间表现,妈妈心里很急,给你发了条短信:“修身从约束一言一行开始,人品从对人恭谨谦卑开始,优秀从每天反思进步开始,此与我儿共勉。”你是聪明的孩子,会懂得妈妈的希冀。管住自己,战胜自己,一步步完善自己,这是走向优秀的前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妈妈希望你做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学会爱自己也爱别人,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立人立己、达人达己,成就自己梦想同时也造福社会。

  儿子,妈妈衷心希望你的人生,始终朝着明亮的方向,始终记着带给别人的是阳光!愿你用饱蘸智慧的笔在青春的答卷上书写自己的成长史诗,一笔一划刻画“洋中鱼”这个青春少年的形象:健康阳光,乐观向上,胸怀天下,有理智,有爱心,有力量,有担当,有成长!

  爱你的妈妈

  为人父已经十多年,从儿在娘胎开始,精心呵护便是一个做父亲的责任,十月怀胎这个过程变成了做父亲的在走艰辛的长征。一声啼哭,带来了父亲收获的欣喜,更给爷爷奶奶带来脸上幸福的泪花。婴儿--儿童--少年,幼儿园--小学--初中,这漫长的十多年,是全家人带着希望在陪伴着儿长大,儿稍微一点感冒,便是全家人揪心的一场地震,而不吃饭,便是让全家人心神不安,儿过马路,也是让随行的家人提心吊胆。无数个日夜,无数个寒冬暑夏,儿从牙牙学语,到懵懂年少,家人在期盼收获希望,可是换来的却是儿上初中参加军训回来的一句话:“我的青春我作主”。

  青春年少,是每个人最幸福的时光,人生就像在与育一棵树,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参天大树,应该说,凡是能上前中的孩子都是一棵很好的树苗,如果能沿着老师和家长的轨迹去学*和生活,你们都能成为参天大树,但是,你们的心在驿动,你们都认为自己长大了,认为自己可以独立了,认为自己应该有自己的空间。父母、老师的淳言,在你的脑海中都变成了絮语,良言逆耳,你喜欢被人夸,不喜欢被人责骂,父亲知道你不是很成熟的思想已经在渐渐独立,但是对你及你和你的同学今天这种交往,攀比还是非常担心的。所以,你的青春我作主。

  父母,老师只能在你青春年少时给你生活和学*上的帮助和指导,关键能否成为大树是要看你能不能抵抗环境对你的袭击,而要抵抗住这些袭击,是要有坚强的信念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你行吗?发现你的同学和你班长的对话,我很生气,你们很懵懂,可能对现实中的所谓情感只是一知半解,你们之间这种语言交流与你们的实际年龄严重的不相符,是这个信息化时代的负面产物,我不怪你们,但是,人生是一场戏,每个人都在这场戏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希望你是主角,而不是反面人物。我相信,以你的思想,以你的个性,你也希望自己成为主角。但是,社会环境已经不能给你一个与世隔绝的读书环境,络,现实,所有的东西都在吸引着你纯洁的思想,假如,老师、家长对你不闻不问,你将在生活的洪流中很快被淹没。所以,不要埋怨父亲的无情,不要埋怨老师的严厉,你的青春只能是我作主。

  这个社会,没有学识是不能立足的,而要自己有学识,是要付出诸多艰辛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达到这个目标的,人不清苦是不能得到知识的,真正的学士是要在年少时抵抗住环境对自己的诱惑和不良影响的,而这个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和乱七八糟的现实,初中、高中又是奠定你能不能成为人才的关键,也是你积累知识财富的关键,更是你身体、生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假如,你不正确理解你的现在,你将一事无成,你将成为社会的淘汰之人。以你现在的经历,你是无法去抵御和面对这个重要时期的种种现实的,所以,你的青春我作主。

  1.不要悲伤、不要哭泣,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的。

  2.为你开心,为你祝福!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因为你的降临,这世界多了一片缤纷的美丽,我也拥有了一个最好的朋友!今天,只想对你说,18岁生日快乐!

  3.紧握信念,抓住每一次机会,绽放最美丽的自己。

  4.青春,靓丽而又短暂,只有抓住她并好好珍惜,你的人生才会无比灿烂。

  5.坚强的意志,是人们克服干扰、战胜挫折的保障。

  6.请用十八岁的爱人之心去爱对方八十岁的时候。

  7.大千世界,多一个人牵挂是一种幸福;茫茫人海,多一个人相知是一种骄傲;人生旅途,多一个人相伴是一种福气;红尘多扰,多一个人祝福是一种慰藉:十八岁生日快乐,祝幸福长存。

  8.长长的距离,长长的线,长长的时间抹不断,今天是你的十八岁生日,远方的我一直在掂念着你,祝你十八岁生日快乐!

  9.十八年的光阴,就像十八画册,印记着你成长的足迹,定格着你快乐的身影。十八岁是最好的年纪,承载着未来的梦想!

  10.一生一世,时间和生命的精彩在轮回中相逢。这一刻,我虔诚的在佛前为你祈祷祝福:愿你的人生都像今天这般七彩斑斓,你的耳边永远充满甜蜜的喝彩,心里流淌着幸福的旖旎。

  11.21世纪里,*这个世界上的巨人,靠你们进一步塑造它的伟大形象,靠你们的学*。

  12.“青春与沃土”这是谁写的,写的又是什么?好想知道这含有生命、希望和奋斗的命题,是关于什么样的背景什么样的故事……我找校长批条,无意中看见它,就不名地给我一种感染,是生命中一种向上地奔放,生命中底层里亦或是思想的最高层……我仿佛看见某个人在为青春无声无息的、默默着付出着,又默默着收获着……

  13.十八岁**礼,作为父母,我们为孩子们送上青春祝福。

  14.十八岁又是一片新的天空,我亲爱的儿子祝你幸福快乐每一天!

  15.偶然自己唱歌给自己听,好坏不主要,心境开朗就可以。

  16.深深祝福你永远拥有金黄的岁月璀璨的未来!

  17.别因为喜欢某个谁而拒绝了全世界,别因为迷茫彷徨就有理由退缩,别因为今天过得不够好就不敢想象明天的阳光。治愈孤独靠不了痛哭流涕,你要首先学会,爱自己才能更辽阔。

  18.青春时代的时代,我们富有着激情与活力,正如一群群不怕苦的雄鹰,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下。我们有着梦想,有着追求。我们把滚烫的誓言当作猎猎的风帆,搏击风浪飞扬在宏阔的蓝天下。在这个知识的海洋中,我们遇到过多少的风浪与暴雨,多少次的得意与失意都不曾误导我们的方向。我们羡慕青春的飞鸟,幻想翅膀,充满激情,在梦想的国度自由翱翔;我们幻想蓝天白云下的大草原,就是我们的归所,渴望抱着一把木吉他,和羊群一起奔跑在辽阔的大绿毯上。

  19.愿你:永远保保持学*的激情,学会快乐的学*。

  20.十八情窦开,梦幻爱情来。劝汝莫醉迷,难落人尘埃。

  21.孩子,努力,加油,你的青春会更精彩!

  22.雪也许会使人迷途,但它绝不会永远覆盖,因为路在人的脚下。

  1.小脸胖乎乎的诗逸是个充满”阳光”的小姑娘,你不仅仅对音乐舞蹈有着独特的兴趣,还对儿歌,故事,手工爱不释手,对吗?说儿歌可是你的强项,你一向是同伴学*的榜样哦!期望诗逸在家也有同样出色的表现,好吗?

  2.人生旅程上您为我点燃希望的光芒丰富我的心灵,增添我的智慧多谢您!老师愿您永远健康!愉快!幸福!

  3.周璐你是个聪明可爱的小姑娘,不管是唱歌讲故事跳舞……你都能大方勇敢地表现,教师喜欢这样的你。宝贝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都有很大的提高。期望你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4.“宝贝,我爱你!在妈妈眼里你永远是最棒的。加油!”

  5.老师教给你的孩子知识,引导他们的人生之路,培养他们成才,犹如学生们的父母一般。家长对老师心中充满感恩,家长感谢老师的话,感谢他们对孩子的爱和关怀!

  6.英政,你的加入使小一班增添了许多活跃的气氛,神气的你活跃在班级的每一个角落,真不明白你怎样会有用不完的劲呢?你的小脑袋瓜异常灵,喜欢听故事,说儿歌,教师教的本领你基本能够掌握期望长大一岁的你能和小伙伴和睦相处,做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好吗?

  7.文文,第一次看到你便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你的大眼睛,你的可爱,你的乖巧时刻都会带给我们欢乐,喜欢画画的你更加让教师肯定了你!加油吧,女孩!相信新的一年你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8.加油我的孩子,慢慢去体会这多姿多彩的世界吧!

  9.很快,两年的学*已经过去,在这两年中一辉在有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上课不专心;胆小、发言不积极;学*不扎实、有一点骄傲,也有点自卑,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在老师的悉心照顾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有一个提高,能看到一个全新的李一辉。

  10.妈妈和爸爸都期望你能成长为一个欢乐的孩子,但不能忘了此刻的主要任务是学*。期望你学*提高,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1.希望孩子在学*和生活的过程中,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要是非分明,做一个优秀的好学生。

  12.宝贝,你要健健康康地长大,爸爸妈妈都期望你是个快乐的孩子,不要担心爸爸妈妈会打骂你,除非你不爱惜自己,伤害了自己,爸爸妈妈才会真的生气,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你受伤,我们会更心痛,也会自责!

  13.宸宸,新的学期里妈妈希望你上课认真听讲,与同学和睦相处,要爱戴老师。最后祝徐梓宸学业更上一层楼!


万古长青实用5篇(扩展6)

——有感《基业长青》学*教育心得(5)份

  《基业长青》这部书,我有幸得到并阅读了两遍,一遍是泛读,一遍是精读,精读是为了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许能对他人阅读此书有所助益。刚获此书,急欲找到自己需要的“灵丹妙药”,由于自身阅历和文化差异等因素,阅读起来,与自己先期的所思所想大相径庭,慢慢读来,初步了解到,许多国际大公司的发展历程,对照出各公司发展差异的因由,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由于时间和空间、文化与环境的不同,因此,每位读者的感受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谈一下自己感触最深之处。这本书具有说服力之处,在于进行公司间对比的时候,并不是以成功和失败加以论述,而是把这些长青的公司与一些同时代、同样成功,地位差不多的那些公司进行对着照。通过书中对照,反映出长青公司的组织者,不一定有伟大的构想或是魅力型的领袖,但必须要像建筑师一样,来营造公司强烈的使命感,就如同造钟一样,让时钟持续运转的起来。明确领导者造钟,就是构造长青公司的`核心意识,并以此指引和激励公司的员工,使员工接受并*似宗教式的信仰,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要保存这种核心意识形态不变,还不要刻意寻求核心与变革间的*衡,积极倡导崇高的理想与进步,这些对我们作为管理者来说应该加以深思。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有的公司昙花一现,也有的公司不知去向何方,为何感觉企业发展之路似乎越来越窄,不妨借鉴这本书的论述,看看我们都做到了那些?

  总之,《基业常青》这本书,值得顾委、经理们借鉴,但要注意因国情不同、文化不同、发展的环境不同,不要全盘“拿来主义”,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运用,把它看成是提高我们企业管理水*,同时也是“入世”后了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我们确实要建立明确的核心意识,具备宏观的理想与抱负,阐明公司和每个员工的发展方向,用强烈的使命感来发展壮大自己,成为基业长青的公司。

  《基业长青》属于一本企业管理类书籍,作者是吉姆﹒科林斯和杰里﹒波拉斯。本书来源他们在斯坦福大学为期6年的研究成果,书中通过数据对比的方式讲述了18家极为高瞻远瞩的公司长盛不衰的内在因素,找出极为高瞻远瞩的公司的基本特质和动力,并把这些发现转化为有用的观念架构并为那些有志于建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伟大公司的企业家提供实际指导。

  本书共有11章,第一章为翘楚中的翘楚,列举了本书所研究的36个公司,12个与大家想法不一样的思考,以及作者是如何做研究而写出本书,我觉得第一章是本书的精华所在,上面提供很多可以借鉴的方法论,如研究高瞻远瞩公司与对照公司、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多角度的研究思维等。第二章到第十一章讲述高瞻远瞩公司应该具有的10观念架构,非常有可操作性。

  造钟,不是报时。拥有一个伟大的构想或身为高瞻远瞩的魅力型领袖,好比是“报时”;建立一家公司,使公司在任何一位领袖身后很久、经历许多次产品生命周期仍然欣欣向荣,好比是“造钟”。一个企业主要在于建立一个好的架构,即好的组织管理制度,活的机制。这样公司不会因为一个风云领导者的离开而变得默默无为或倒闭。超越利润的追求。一个公司应该赚钱,这样才能活下来,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没有他们,就没有生命,但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一个公司更应该有更高尚的追求,这样的公司才能长盛不衰。保存核心,刺激进步。一家公司即使拥有世界最珍贵、最有意义的核心理念,如果只是无所事事,或是拒绝改变,世界也会抛弃它。一个时刻追求进步的公司,才有前途,公司在改革进步的过程一定要坚守核心价值。核心理念和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像我国的阴阳八卦一样,在高瞻远瞩公司中和*共存,彼此协助、补足和强化。胆大包天的目标。高瞻远瞩公司不会盲目追求任何随意得来的胆大包天的目标,只是追求既能加强本身核心理念、又能反映公司自我定位的胆大包天的目标。胆大包天的目标可以促使大家团结,这种目标光芒四射、动人心弦,是有形而高度集中的东西,能够激发所有人的力量。教派般的文化。一个公司强大与否取决于公司的文化,要成为基业长青的公司应当具有公司成员都信奉的文化。拥有可以传承的文化,是一个公司区别于其他公司的内在灵魂。想起自己在做社团文化建设时也不知不觉地应用这个理念。同时预感和君咨询公司将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择强汰弱的进化。企业是逐渐演进的物种,书中3M公司是最好的进化式进步的证明,不断思考超越自己才能不被淘汰。自家长成的经理人。书中高瞻远瞩的公司加起来总共1700年的历史,只有4次外人直接接手CEO角色的个别案例,可知重要的是公司领袖的一贯性,也就是保存核心的一贯性,让领袖具有连续循环性。这章使我想到万科,他的领导者王石,郁亮都很相似,而且就我所知万科也在快速转型。永远不够好。安逸不是高瞻远瞩公司的目标,高瞻远瞩公司设置强大有力的机制来产生永不满足的心态,消除满足从而在外部世界发出要求之前,就刺激变革和改善。他们先为长期努力,同时又用极为严格的短期标准自我要求。起点的终点。把每次突破变成可行的任务的起点,时刻站在进步的阶梯上。构建愿景。最持久、最成功的公司的基本特质是他们保存一种核心理念,同时刺激进步,积极改变除了核心理念以外的任何东西。

  总之,一个公司或者组织长久的发展下去,需要使其存在具有价值,核心价值观是公司的精神和持久的原则,它是一套不需要外部调整的永恒指导原则。公司或者组织必须要有自己核心的价值观或者核心使命,同时以其内生的力量不断更新,才能长盛不衰。一个公司或者组织必须时刻去认识自身,就像一个人应该不断认识自己,这比目标更重要。推荐读此书,特别是想创业的同志和做管理工作的同志。另外觉得《***党史》是绝佳的管理学书籍,同推荐。

  拜读此书,令人罢卷不能,这是一部有理有据有深度的好书。这本书清晰地告诉我们企业规模小的时候如何打算,企业有危机的时候如何“冲出重围”。看来,做企业真是需要功夫的。就我们的企业管理而言,这也是字里行间时时透露着“指针式”影响的好书。

  首先,我们公司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环境、管理气氛、发展模式、经营思路以及机制、规则和观念。我们的战略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步骤已经制定,初步形成了系统的管理模式。对于永续经营而言,我们还应该接触和吸纳外部的智慧。我们都愿意天齐前景完美,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因为信任自己而放弃还有那么多的可以借鉴的源泉。所以,我们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时时不能忘记的是反思,是对自己肯定的同时不断的否定,从而不断地进步。

  其次,是兼容。要制订远大的目标和长远的策略,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方法,甚至某种程度上的非理性的信心。目标是为了刺激进步,但是不能兼容各方利益的行为是不能长久的。因为我们是团队,团队的魅力就在于不是为了自己,不是只有自己,不是个人优先,而是共荣、共享。

  第三,关于创新。我还没有看到不创新的企业可以成为高瞻远瞩的企业,正如书中说的一样,很多创业者励精图治,但是并没有实现自身的梦想,但是后来的经理人做到了,不是因为年龄、阅历和历史的原因,而是因为思路和思维。从产品、从营销、从人力资源、从市场定位、从科技进步,没有一个高瞻远瞩的公司是不创新的公司。

  从二十岁登上讲台到现在为止已经整整二十二年时间,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几乎倾注了所有热情和努力,早已无法用言语表达。七年前有幸加入新航道,这份热爱之情更加浓烈,自身也得到了巨大提高,从教学质量到课后学生辅导;从学校招生到与家长沟通和联系,每一个岗位的磨练,都让我欣喜若狂。加之,前几天拜读了胡老师关于"黄金八法,基业长青"这篇文章,真是感慨万千。

  忠诚于梦想

  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每当有机会上台锻炼,我都会提前准备很久,反复练*自己所讲内容。非常享受在小小讲台上的那几十分钟。后来我就读师范专业,开始了教师生涯。这份职业给了我最大肯定,它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项能实现个人价值的事业。通过不断努力,我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和肯定。

  专注与客户

  新航道作为社会办学机构,我有幸能成为其中一员,也有幸能教授那些既是学生也是客户的孩子们。我喜欢叫他们孩子,而不是学生,也许是因为自己是妈妈的原因,觉得每个人都像自己的孩子,甚至有时候会像妈妈一样拍拍他们的肩膀。其实每个来上课的孩子希望在学到知识同时,还能得到老师关怀,特别是那些性格特异的孩子。

  曾经带过一个雅思班,一群非常特殊的学生。他们曾在另一个机构学雅思,然后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课堂上主要以讲笑话为主,所以就集体来到新航道。第一次上课,就知道了他们英语水*参差不齐,有高中水*的,有初中水*的,甚至还有小学水*的。可能一直以来学*英语的失败,让他们非常迷茫和自卑。

  同时又有以前报名其它机构学*不顺畅的原因,因此,对于老师和学校又多了一份警惕和不信任。初次上课,我给他们详细讲解了雅思考试要求,讲述了曾经一个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是怎样通过努力考到理想成绩,告诉他们该如何学*。在场每个人听的都非常认真,此刻,我知道这就是他们想要的,能有一个人给他们指出一条道路,给予他们学*下去的信心。以后每堂课,我都讲的非常慢,也会时不时表扬每一个同学的进步,哪怕是极其细小的进步。后来有同学对我说:"老师,在你讲的七次阅读课中,大约共有700多个词汇,我们每个同学基本上都能背下来,以前从没背过这么多,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喜欢英语。"听了这番话,我心里的高兴劲不亚于他们。

  现在每个孩子都和我保持着联系,他们需要有一个能帮助其成长,从专业角度去指导他们的老师,我想这也是新航道每位正在做的事情。在这个既是学校又是服务机构的地方,一切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为服务好孩子们,真正提高他们的能力为己任。

  恪守价值观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是一名守门员,这几年身边的同事多多少少有人离开,但我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新航道的想法。我始终记得面试时陶校长(当时校长)对我说的话:"我们要以学者的姿态去办学,让每一个员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我找对自己的位置,坚持下来了,因为新航道真的是一个纯粹治学重教的学校,这里会有不一样的发展空间。

  重视人才 企业兴旺

  在南京新航道的所有员工,我是自学本科,可以说是学历最低的。但是却得到学校的充分信任,让我担任起教学主管一职,这也说明集团对人才重视,让更多有梦想、有抱负的人施展才华。我也希望自己的这份热情能感染到身边其他同事,不辜负领导的期许。

  以上是读了"黄金法则"之后的几点感悟,也是这么多年自己内心最真切的想法。接下来日子,我依旧会尽心尽力帮助每一名学生,将我的热情继续挥洒在新航道的每一个讲台上。

  “报时”还是“造钟”

  利益至上的追求、胆大包天的目标、教派般的文化、择强淘弱的进化、永不满足的思想……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高瞻远瞩企业所必须具备的特点。一个年青的企业,他具备着发展的潜力和前进的动力,但他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要永保“青春”,必须要明白核心,弄清理念,先选择角度,再选择力度。就像《基业长青》中所提到的“报时”和“造钟”的区别一样,没有一个理念,每天重复着同一件事,那不是奋斗而是蹉跎。

  我只是公司一名普通的员工,对于书中提到的许多决策层面的思想理念,虽然不能感同身受,却也是深有体会。因为一个公司的发展与一个人的发展其实殊途同归,从理念上来说都是有相互借鉴之处的。

  在实际生活中,“报时”的人比比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风雨无阻的为人类服务,那他是杰出的么?他是卓越的么?错,这种人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提线木偶,到他老去后,为了追忆他的贡献,可能“劳动模范”这个称呼会比较适合,但是他永远不会杰出,永远不会卓越,因为他没有核心,因为他没有内在,因为他每天做的是同一件事,却从来没考虑过如何改变现状。如同一个公司需要的是一个核心的理念,需要群众接受公司,而不是让公司迎合群众一样,一个人也是如此。“报时”的人会让人觉得不可获缺,但是别人想起你的时候只是因为他们需要看时间,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只需要一个“钟”就可以了。当一个“钟”诞生的时候,还有谁会去有耐性等待一个不知什么时候会报时的人?

  “报时”的人和“造钟”的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臣服于现实生活,而另一个力求改变现实生活,一个安逸于现状,而另一个寻求突破,寻求更好的发展。诺基亚公司曾经是手机行业的龙头企业,但是他只是个“报时”的人,即便是他改进了“报时”的频率,优化了“报时”的声音,加强了“报时”的精度,他还仍然只是个“报时”者。随着第三代手机,这个“钟”的崛起,所有人都将诺基亚这个忠实的“报时者”扔到了爪哇山。

  有的时候“造钟”需要的只是一瞬间的灵感,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漫漫历史舞台中长期扮演着温和的烟花角色,而远在西方的化学家诺贝尔,仅仅在一次失误的实验后就将他投入了军事中,使冷兵器的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能够变革的“灵感”,造钟的人会抓住灵感,而报时的人却只会麻木不仁地看着灵感在自己身边溜走。

  我们的生活其实很单调,每天就像“报时”的人一样重复着同一件事,每天上班调整各个系统的参数,只是为了保证装置生产稳定,这是我们的工作,是我们的职责,我们责无旁贷。但是我们不能安逸于“报时”,我们应该致力于“造钟”这种颠覆式的变革,在“报时”的同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为“造钟”打好扎实的基础。不要放过那一点的蛛丝马迹,或许那煞那间的光辉将会改变万千……

  “报时”还是“造钟”,这是我们的抉择,也是社会抉择,更是人类发展的抉择,人类正是有了“钟”才能够发展,才能够进步。一个企业应该做到从核心上明确目标、理念,行动上朝“造钟”看齐,而作为个人的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做一个合格的造钟者。


万古长青实用5篇(扩展7)

——狂人日记和古乡读后感实用5篇

  鲁迅,我国著名的爱国作家,一生创作大量的爱国诗篇和小说。但对我印象最深的还属《狂人日记》。

  小说以日记的形式,描写了一个个令人胆战心惊的故事。《狂人日记》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狂人”的故事。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总觉得人们想害他,想吃掉他。医生给他看病,让他“静养”,他便认为是让他养肥可以多吃肉。他记得大哥曾对他讲过“易子而食”、“寝皮食肉”之事,然后想起妹子的死时,大哥劝母亲不要哭,便认为妹子是被大哥吃了。“狂人”越反抗“吃人”,越被认为是是“疯子”,当他完全失望于改造周围环境时,他也“痊愈”了,去某地当候补官了。从这个“狂人”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心中每天都是惊险的一天,每天都有人惦记着要“吃”自己,描写出了一个可怕无情而黑暗恐怖的社会,小说中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

  联系鲁迅先生所处在的时代背景可见当时的社会就像书中所描绘的那样,人“吃“人,反应当时的残酷与黑暗,老百姓就像那要被吃的人一样,毫无反抗之力,而那时的**就像是“吃”人者一样。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的老百姓不是被折磨就是站起来反抗,可是中国人的心早已沉睡,鲁迅先生就是用他的爱国作品来唤醒中国人的心,使中华人民站起来,奋起发抗!

  当时的社会非常昏暗,而现在的我们虽然丰衣足食,过得幸福安康。却不能完望了过去的黑暗历史!所以,我们要勤奋学*。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从来如此便对吗?”《狂人日记》中,那个害了疯病的狂人抓着个人便问,“这,对么?”“我不同你讲这道理,总之,你不该说的,你说便是你错。”那人脸色铁青,一时语塞。

  土地还是地主家的,衙门换个了名字,堂而皇之的又开张了,里面的老爷们仍就是“青面獠牙的黑鬼”,革命之后,社会似乎是大不一样了可又好像从来也没变过。鲁迅有些绝望了,但他毕竟不是<茶馆>里那位崔久峰先生,他仍想着要在黑暗中斗争,绝不放弃。他知道他无力改变现状,所以他将满腹狂言以日记形式全盘倾出。

  “从来如此,便对吗?”他翻开中国古代两千年的封建历史大书,在仁义道德的皮囊里,原来是“吃人”的心。“大哥说易牙食子,母亲不反对,孩子恶狠狠的盯着我…”狂人是病了,但正因为这病,他看尽了人性的阴暗面。这正是鲁迅绝望的呐喊。他心中愤慨却无处可宣泄,癫狂之言的背后是默默哭泣的痛苦。

  “救救孩子!”狂人在日记的最后写下这一句声嘶力竭的呐喊,这四个大字,是他绝望中唯一的希望,他知道他再无力改变几千年的封建传承对人性的侵蚀,只有着眼未来,去想象,去相信明日世界的光明与美好。可他一人又能如何?所以他向所有牢笼里的先觉者呐喊,救救孩子,远离“吃人”的`世界。他把对现实的绝望化作了对未来的希望。

  鲁迅是伟大的,因为他在茫茫黑暗里找到了希望的火把,他不仅照亮了自己心中的迷茫,更呐喊出民族的希望,他的癫狂痴语刺痛人心,在黑暗中点亮了光明的前方。

  狂人过后,难见狂人。鲁迅之后,可还有鲁迅?

  鲁迅先生是我个人比较喜爱的一位作家,也喜欢他说过的一句话: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今日一读周先生写的《狂人日记》,看懂了一些俗世道理。

  在夜间读这篇文章,不禁有些害怕。题目挺狂的,资料也疯狂至极。文中多次提到了他要吃我,把那个社会的人都形容成了可怕的吃人狂魔。他的哥哥,亲戚,村内人,都对他的肉虎视眈眈,青黑的眼,惨白的脸,没有一点人性。这也是让我感到发颤的。我怕那令人惶恐的外皮,更不想碰触那颗散发凉气的心啊!在狂人眼里,人的劣根性就这么冒出来了。

  我不敢去想象那些脑里虚构出的场面,那样会让我头皮发麻。我可怜那些吃人的人,没有属于自我的思想,被千百年来的封建礼教束缚着却不屑去挣脱,我可笑那些吃人的人,不懂得身体发肤授之父母,麻木如同行尸走肉。

  文中的狂人也厌弃那些人,却只能无奈地不一样他们一样。他们的脑子是混沌的,他们的双手是罪恶的,他们的嘴是污浊的。谁去救救他们啊?他们是沉睡着的,就如同当时的国民一样,他们的双眼看不到身边人,他们的耳畔也听不见自由的真谛。

  最终一句救救孩子!让我体会到了一颗赤心在跳动,在黑暗中发出耀眼的红光,在不安与急切里交错着,感叹那个时代之下的浮华与苍凉,同时也为有鲁迅这么一位文学大师而感到骄傲。

  我们有狂人的态度,却没有他们的精神。

  我又一次细读《狂人日记》,不知这是第几遍了,只知道每次阅读先生的文章都怀着敬意。先生是我的敬仰!对于此文,我不敢多作评点,因为我纯粹是以求知的心态来欣赏先生带给我们的文化盛宴。

  先生生活在巨变前夕的中国,可谓风云激荡,当时的华文文坛也算波澜壮阔。先生是冷静置身文坛的狂人,是文坛上一笔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财富!文坛沉寂了太久,需要有人触醒那松弛的神经。顺应时代变迁,《狂人日记》诞生了。先生抨击了当时吃人的社会现实。他巧妙借助"我"这一角色,描绘了人性的丑恶与世界的残缺。说实话,这篇文章的色彩过于晦暗,但这晦暗中分明灼射着亮光,透露着激荡与高昂!"吃人!"真的是吃人吗?这显然不是先生的直接目的,先生眼中的吃人只不过是在社会现实的无情压迫和吞噬下,人性一点点地泯灭。或许在茫茫夜幕下,先生一人独立于窗前,望着窗外被流水般月光笼罩的夜独自叹息。"吃人的人的兄弟",天下谁不为兄弟?所以先生揭露的显然不只一人,而是整个民族。"食人"的民族,何时能清醒?先生以灰冷的一面,向尘世发泄着愤懑。然而,黑暗是如此的深广,吞噬了一切,只有先生那炽热和焦灼的心在跳动着,熠熠发光!

  读《狂人日记》,我深切体会到先生内心的痛苦。先生宁可燃烧自己,把光亮留给孩子们,因为那不仅仅是孩子,不仅仅是生命,更是希望!

  小时侯虽说是听说过鲁迅,却从没正面接触过鲁迅大师的文章。可今日阅《狂人日记》后,令我颇有感触。

  《狂人日记》中所谓狂人,就是一个精神错乱的人物,语无伦次,意识好象也有些不清,鲁迅用了非常颠倒的次序,借狂人之口,叙述了中国从前的本真:人吃人。虽说文章是虚构的,可也微微泛出点点恐怖的味道。整篇文章读上去会感到压抑,流露出十分暗淡的调子,可你只要细细“品尝”如此深奥的小说,兴许也会感到忧愁:高远的夜空,朦胧的月光,以及“吃人”人的神情……鲁迅以神一般的描写,叙述了旧中国儿女的凄楚和绝望,又以神奇的笔触,有道出几千年无人敢道出的咏叹。

  是啊,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优势谁是能足以相信的呢?当然了,除了自己,还有谁呢?

  在那位“狂人”眼里,他不仅想保护自己,又想保护那些千千万万人当中又要被“吃”的孩子。

  最后一段就写出了他忧患的希望:谁不希望快点救救孩子呢?只有读得懂鲁迅的人,都明白他写出了什么。在这奇异的文字里,可以读出我们中国民族的忧患。鲁迅曾经说过,希望是苦楚中劳动人民创造出的。

  看来,《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对旧社会人民的深层批判。


万古长青实用5篇(扩展8)

——游古莲花池400字作文实用5篇

  暑假的一天,妈妈带着我去了地处保定市南市区裕华路,正门坐男朝北的古莲花池。

  一进入古莲花池多的大门,便可看到一座假山,这座假山的身上长满了一种名叫“爬山虎”的植物,在刮风时,爬山虎的叶子摇摆着身子,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座耸立在古莲花池的假山长约2.5米,宽约2米。这座假山给古莲花池添了几分色彩。

  刚一进门时的假山都这么漂亮,那里面的景色岂不是更漂亮!我们看到了许多碑刻,听说是皇帝们亲手写的呢!碑刻上的字体苍劲有力,看到这些字,我仿佛看到了正在写这些字的皇帝们。字都是皇帝们写的,可见古莲花池有多么古老哇!

  继续向前走,便可看到家喻户晓的莲花池了。由于我们是夏季来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开放了的荷花。从远看,那些荷花像穿着连衣裙羞答答地笑着的小女孩,荷叶则像小男孩,小男孩荷叶在保护小女孩荷花。从*处看荷花,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荷花:有像害羞的小朋友一样含苞欲放的荷花有抬起一点头的荷花……俯视,可以看到一些鱼儿在嬉戏玩耍。看到这里,我想起了杨万里写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的家乡的名胜古迹古莲花池漂亮吗?

  古莲花池地处河北省保定市,是保定八景之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它的总面积为2.4万*方米。在古莲花池,水面积为7900*方米。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自古就是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它的景建小巧玲珑,静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

  往前走就到了古莲花池,这里有很多的荷叶拖着莲花,寓意连夜脱逃,莲花有粉色的,有白色的说它是人间天堂,真的一点儿也没有吹的意思,站在亭子上,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就在这时,我忽然想起了杨万里的一首古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予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景源里到处都是雪,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像是到了一个冰雕预测的童话世界。只见亭子不客气的先占下了一顶雪白漂亮的貂绒帽子,显得高贵又可爱。石头上,地上都铺满了丝绒般的雪,偶尔有人踏过一两个脚印外,其余的都那么整齐。小桥上仿佛铺满了一条白色的蚕绒毯似的。放眼望去,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美极了。

  到了夜晚,夜幕洒下了银白色的月光。拱桥上,荷叶上树梢上。亭子上都撒满了银白色的月光。远处只有一两声安静的蝉鸣。荷花的。花苞的边儿上镶嵌着一层银色的光晕。显得高贵迷人。除了远处两声汽车的响声外,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蓝紫色的天空上的一轮银月。把整个的古莲花池显得更高贵了。月光下的莲池又静静入睡了。

  河北省保定市古荷塘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名园之一。占地3万多*方米,景观以水为主。四面环水,亭台楼阁,鲜花盛开,短廊小桥,奇洞怪石,松柏参天,人称“蓬莱市”。

  每年夏天,粉红色的荷花都以开放的微笑迎接中外游客。这里的水清澈见底,像一面大镜子,反射着蓝天白云,还有精致的亭台楼阁和美丽的身影。难怪许多学者在这里成就了他们的墨宝。

  万红阁位于莲池中心,别具一格,精致可爱。高12米,两层亭檐,亭顶八根猩红色的亭柱,使亭看起来更加美丽迷人。亭子的横梁是深绿色的,上面画着梅花、喜鹊、游鱼、青山绿水,柱子上写着老一辈文人写的对联。因为亭南有一座拱桥,形似弯弯的彩虹,所以得名“万鸿桥”,万鸿亭也是以此命名的。

  万虹桥后向东走,有一个“清偏流峡洞”。我大胆地钻了进去。山洞里又潮湿又凉爽。走了一会儿,看到两个不同方向的灯,才知道有两个出口。我对这两个出口很好奇,就把它们都走了一遍,真的有一种冒险的感觉。洞的上方是假山,也是古荷塘最大的假山。假山上还有一个亭子,上面写着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观澜”。在亭子里,你可以看到一座带有白色大理石护栏的石桥。桥下的流水,让人感觉是在江南。

  古荷塘有很多景点,相信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暑假的一天,妈妈带我去古莲花池玩。古莲花池位于保定市的裕华路上,我们坐公交车半个小时就到了。

  刚走到门口,我就被那古色古香的建筑迷住了。抬头向上看,只见门上的牌匾上“古莲花池”几个大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我急切的走了进去,想赶快欣赏里面的美景。

  绕过假山向南走十几米,向西一看,哇,满满的一池莲花,好美呀!我赶忙跑了过去,细细欣赏这美丽的莲花。荷叶翠绿翠绿的,像一个个绿翡翠的玉盘。荷叶比我想象的要大许多,直径有30分米左右,都能给我当雨伞了!莲花更美了,有粉色的有白色的,远远望去像一个个穿着绿裙子的`漂亮姑娘,在随风舞蹈。因为已经进入了8月份,大部分的莲花已经谢了,长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莲蓬,我看着好像许多的蜂窝。妈妈说这些“蜂窝”里面长的可是好吃的莲子呢!在莲花池的池水里,我看到了许多的小蝌蚪,还看到几条金色的鲤鱼呢!

  莲花池的中间有一座汉白玉石桥,石桥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穿过石桥,我们来到了长满垂柳的南岸,沿着南岸向东就来到了有名的碑廊,虽然那些石碑我看不懂,可是妈妈看得却很入迷。

  到了中午了,天气热的让人实在受不了,我和妈妈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古莲花池。

  我的家乡在保定,保定有很多名胜古迹,有满城汉墓、易县西陵、古莲花池……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古莲花池。

  春天到了,我跟着爷爷来到了古莲花池。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奇形怪状的假山,有的像活泼机灵的小猴子用手搭在额前眺望远方;有的像威武的百兽之王老虎迈着矫健的步伐;有的像玲珑美丽的仙女下凡,撒下美丽的花儿……

  往前走,就看见一座古香古色的濯锦亭。红褐色的门柱,房檐上还有色彩斑斓的图画,有鸟语花香,山水风景,鸳鸯戏水,亭台楼阁,每幅都那么逼真,那么引人入胜。整个亭子简直完美无比。

  接着向右走,便来到了石碑长廊。这里有94块石碑,有些石碑上都刻着古代文字,我看不懂。

  踏上小桥,放眼望去,啊!虽然现在不是荷花盛开的季节,但微风掠过水面,波光粼粼,阳光洒落水面,点点金光;隐隐约约能看到水里有一条小鱼、一只小虫轻轻游过,这种景色没法比喻,简直比世界上最迷人的画还要迷人!

  我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我爱家乡的古莲花池,可我更爱我美丽的家乡——河北保定。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