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有名的诗优选【5】篇

首页 / 文库 / |

  李贺有名的诗 1

  《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

  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咏怀二首 其二》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

  《感讽五首 其五》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野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天上谣》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杉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李贺有名的诗 2

  铜驼悲

  唐代李贺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

  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

  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

  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译文

  失意漂泊,正是三月春尽时,看花遣闷,漫步去东家。

  谁来作一首送春的歌曲?让我把洛水岸边铜驼之悲写一下。

  桥南边尽是骑马游乐的人,北山上有很多古人的坟园。

  游客畅饮着杯中的美酒,铜驼却悲叹千年来的变迁。

  生活在世上不必为名利徒然操劳,人生短暂就像风吹盘上蜡烛。

  铜驼无心欣赏盛开的桃花,夜里它在为人世短促而啼哭。

  注释

  铜驼:据陆机《洛阳记》载:“铜驼街有汉铸铜驼二枚,在宫之南四会道。头高九尺,头似羊,颈似马,有肉鞍。夹道相对。”王琪注引俗语云:“金马门外聚群贤,铜驼陌上集少年。”曰:“言人物之盛也。”

  落魄:失意的样子。《汉书·郦食其传》:“郦食其家贫,落魄无衣食。”应劭注曰:“落魄,志行衰恶貌。”颜师古注曰:“落魄,失业无次也。”

  寻花:出游观花。东家:东面邻家。

  洛岸:洛水岸边。

  桥南:游乐的地方。马客:骑马游乐的人。

  北山: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汉魏以来,王孙贵族的墓葬地多在于此。后来指墓地。

  “风吹”句:比喻人生短暂、无常。

  笑:指花开。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共一十二句,四句一段,可分三段。诗中,藉个人升沉,体察世态炎凉,且以感物感时为体己的诗人李贺,特别以“铜驼悲”为塑造、为象征,来咏人物之衰、盛世盛时不在,以为世人处世处事之警策也。

  诗中第一段四句所记,乃诗人以落魄者的身份与心情即为悲剧主角亦为精神主观,一方面企图藉赴洛阳牡丹花会赏花送春以为伤痛不*之聊慰,另一方面再藉“悲铜驼”为感时思物,并拟人体己作《铜驼悲》以为郁闷心情之排遣,合而旨在可藉相应符号个涵历史意蕴地形象展示来收达观人生、达观自然、达观历史、超越自我之效也。姚文燮注曰:“落魄寻花,无聊情绪,作曲送春,时去不复,致来铜驼之悲也。”是说不免有曲解诗人所怀的“悲剧情结”,及其相应的“感伤主义”,在艺术审美上所深层具有积极性的精神本质,其实绝不可能出于“无聊心情”之嫌。或者换言之,诗人届时所以特别能以汉铸铜驼为艺术观照与塑造对象,但藉“悲铜驼”再作《铜驼悲》,好拿自己的主观精神来把本来无生命、无感情、无精神的古物铜驼,当做时代更迭之鉴证,一并拟人赋予它之形象与符号以相应的意义。

  诗中第二段四句,诗人禀其独有的`人生苦短之感与历史苍凉之慨,先拿桥南紫陌骅骝骄骋繁华之地,与北邙前贤亡灵归葬陵墓蒿荒之地为对照,复拿四会道街之畔贵客正豪饮高会,与所立铜驼因阅历已多而不胜变迁之感为景致观照,以作承转,共同来射人生生与死之短暂,并射历史繁荣与衰败之轮回,好发人为之深思深醒也。

  诗中第三段四句,合而来说人生在世,生命的脆弱无助,命运的多踹多难,诚然一如烛光临风,随时有可能或因灯油熬尽而自行熄灭,或因风而被猛然吹灭,但是人生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要义,却总是应在要以“生世莫徒劳”为志向,但为认识真理与坚持真理,一并引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道德修养为不离。离此者,必不能真正体验个涵在“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这一不失“悲观主义”精神色彩之诗句中,自被大理想、大失望、大破灭、大悲哀、大寂寞所嚼烂了的诗心,及其悲剧人生的积极精神意义。

  创作背景

  钱仲联认为此诗作于元和四年(809),其时诗人考进士受阻,返乡过洛阳,为宽慰失意的愁苦,写下了这首诗。

  李贺有名的诗 3

  马诗两首

  李 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 房星:《晋书天文志》中有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前一首诗表现了马在困境中仍保持骨力坚劲的美好品质,表现了作者在困厄中仍然坚守的坚贞、刚毅的精神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凄凉境况的怨愤。后一首诗抒发了作者因热望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慨。

  (2)这两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前一首诗主要使用对比手法,借此马与凡马、马的形体与马的精神的对比,突出了马的特殊命运和内在品质,并借此抒怀。后一首诗主要使用烘托的手法,借外在环境的孤寒,反衬马的建功立业的热望,曲折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幽怨。

  解析:

  品味重点诗句,是作答试题的关键。如第一首诗,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马的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 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品质。犹自表现了作者在 困厄中仍然坚守的刚毅精神。借马的形体与马的精神的对比,突出了马的特殊命运,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再如第二首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 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片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再如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 秋,即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此句表达了作者因热望建功立业而又 不被赏识而生的悲慨。

  对比赏析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马诗此马非凡马》这是第四首。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李贺有名的诗 4

  神弦

  唐代 李贺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咚咚。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相思木贴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

  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终南日色低*湾,神兮长在有无间。

  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译文

  女巫浇酒迎神,满空阴云,玉石雕刻的香炉中,炉火正红,兽鼓咚咚,烟柱腾升入空。

  请得海神山鬼依次排入座中,焚烧的纸钱发出窸窣声;纸灰伴随着旋风。

  相思木制成精美的琵琶,雕镂的图案是飞鸾舞凤。女巫眉头紧皱,唱词念曲,喋喋不休。

  弹奏琵琶,扭扭疯疯,呼唤上天诸神和冥界诸鬼;把丰盛的祭品品味,可享用祭品时人们毛骨道悚。

  终南山的`暮色下垂,垂到**的山弯,众神飘忽在有无之间、阴阳之间。

  女巫的脸色仿佛由鬼神主宰,喜怒不时在变幻。人们恭恭敬敬地焚烧纸人纸马,好博得诸神欢心洗喜地,满意地返回青山。

  注释

  浇酒:泼酒于地,用以迎接神仙。

  云满空:是指女巫请神时烟雾腾腾,充满天空。

  玉炉:用玉石雕刻的香炉。

  鼕鼕:鼓声。

  纸钱:烧化给鬼神当钱用的纸张。

  窸窣:轻微细碎的声音。这里指烧纸钱的声音。

  相思木:即相思树,这里指相思木做成的琵琶。唐代女巫常弹奏琵琶。

  金舞鸾:金色的鸾凤飞舞的图案。

  攒蛾:紧皱眉头。

  啑:这里指女巫喋喋不休地唱曲念词,每唱一次就弹一次琵琶。

  歆:鬼神享用的祭品。

  山魅:山中的鬼怪。

  森寒:毛骨悚然。

  终南:即终南山,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

  *湾:指山凹。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有无间:好像有,好像无。

  嗔:生气发怒。

  师:指女巫。

  更颜:变化颜色。这句是说神鬼的喜怒从女巫的脸色显露出来。

  万骑:指的是送神时候烧的许多纸人纸马。

  李贺有名的诗 5

  铜驼悲

  唐代李贺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

  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

  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

  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译文

  失意漂泊,正是三月春尽时,看花遣闷,漫步去东家。

  谁来作一首送春的歌曲?让我把洛水岸边铜驼之悲写一下。

  桥南边尽是骑马游乐的人,北山上有很多古人的坟园。

  游客畅饮着杯中的美酒,铜驼却悲叹千年来的变迁。

  生活在世上不必为名利徒然操劳,人生短暂就像风吹盘上蜡烛。

  铜驼无心欣赏盛开的桃花,夜里它在为人世短促而啼哭。

  注释

  铜驼:据陆机《洛阳记》载:“铜驼街有汉铸铜驼二枚,在宫之南四会道。头高九尺,头似羊,颈似马,有肉鞍。夹道相对。”王琪注引俗语云:“金马门外聚群贤,铜驼陌上集少年。”曰:“言人物之盛也。”

  落魄:失意的样子。《汉书·郦食其传》:“郦食其家贫,落魄无衣食。”应劭注曰:“落魄,志行衰恶貌。”颜师古注曰:“落魄,失业无次也。”

  寻花:出游观花。东家:东面邻家。

  洛岸:洛水岸边。

  桥南:游乐的地方。马客:骑马游乐的人。

  北山: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汉魏以来,王孙贵族的.墓葬地多在于此。后来指墓地。

  “风吹”句:比喻人生短暂、无常。

  笑:指花开。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共一十二句,四句一段,可分三段。诗中,藉个人升沉,体察世态炎凉,且以感物感时为体己的诗人李贺,特别以“铜驼悲”为塑造、为象征,来咏人物之衰、盛世盛时不在,以为世人处世处事之警策也。

  诗中第一段四句所记,乃诗人以落魄者的身份与心情即为悲剧主角亦为精神主观,一方面企图藉赴洛阳牡丹花会赏花送春以为伤痛不*之聊慰,另一方面再藉“悲铜驼”为感时思物,并拟人体己作《铜驼悲》以为郁闷心情之排遣,合而旨在可藉相应符号个涵历史意蕴地形象展示来收达观人生、达观自然、达观历史、超越自我之效也。姚文燮注曰:“落魄寻花,无聊情绪,作曲送春,时去不复,致来铜驼之悲也。”是说不免有曲解诗人所怀的“悲剧情结”,及其相应的“感伤主义”,在艺术审美上所深层具有积极性的精神本质,其实绝不可能出于“无聊心情”之嫌。或者换言之,诗人届时所以特别能以汉铸铜驼为艺术观照与塑造对象,但藉“悲铜驼”再作《铜驼悲》,好拿自己的主观精神来把本来无生命、无感情、无精神的古物铜驼,当做时代更迭之鉴证,一并拟人赋予它之形象与符号以相应的意义。

  诗中第二段四句,诗人禀其独有的人生苦短之感与历史苍凉之慨,先拿桥南紫陌骅骝骄骋繁华之地,与北邙前贤亡灵归葬陵墓蒿荒之地为对照,复拿四会道街之畔贵客正豪饮高会,与所立铜驼因阅历已多而不胜变迁之感为景致观照,以作承转,共同来射人生生与死之短暂,并射历史繁荣与衰败之轮回,好发人为之深思深醒也。

  诗中第三段四句,合而来说人生在世,生命的脆弱无助,命运的多踹多难,诚然一如烛光临风,随时有可能或因灯油熬尽而自行熄灭,或因风而被猛然吹灭,但是人生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要义,却总是应在要以“生世莫徒劳”为志向,但为认识真理与坚持真理,一并引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道德修养为不离。离此者,必不能真正体验个涵在“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这一不失“悲观主义”精神色彩之诗句中,自被大理想、大失望、大破灭、大悲哀、大寂寞所嚼烂了的诗心,及其悲剧人生的积极精神意义。

  创作背景

  钱仲联认为此诗作于元和四年(809),其时诗人考进士受阻,返乡过洛阳,为宽慰失意的愁苦,写下了这首诗。


李贺有名的诗优选【5】篇扩展阅读


李贺有名的诗优选【5】篇(扩展1)

——李贺有名的诗 (菁华3篇)

李贺有名的诗1

  《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

  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咏怀二首 其二》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

  《感讽五首 其五》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野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天上谣》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杉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李贺有名的诗2

  《马诗》

  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译文

  *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马诗》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

  何当:何时。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马诗》赏析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乍看是应用赋法,实则启动后两句抒情,又具有兴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三、四句借马以抒情。“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是写投笔从戎、削*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这首诗属于寓言体或比体,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有兴,行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做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词语搭配新奇,“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字句的锻炼,也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马诗》简析

  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

  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马诗》作者介绍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有名的诗3

  铜驼悲

  唐代李贺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

  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

  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

  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译文

  失意漂泊,正是三月春尽时,看花遣闷,漫步去东家。

  谁来作一首送春的歌曲?让我把洛水岸边铜驼之悲写一下。

  桥南边尽是骑马游乐的人,北山上有很多古人的坟园。

  游客畅饮着杯中的美酒,铜驼却悲叹千年来的变迁。

  生活在世上不必为名利徒然操劳,人生短暂就像风吹盘上蜡烛。

  铜驼无心欣赏盛开的桃花,夜里它在为人世短促而啼哭。

  注释

  铜驼:据陆机《洛阳记》载:“铜驼街有汉铸铜驼二枚,在宫之南四会道。头高九尺,头似羊,颈似马,有肉鞍。夹道相对。”王琪注引俗语云:“金马门外聚群贤,铜驼陌上集少年。”曰:“言人物之盛也。”

  落魄:失意的样子。《汉书·郦食其传》:“郦食其家贫,落魄无衣食。”应劭注曰:“落魄,志行衰恶貌。”颜师古注曰:“落魄,失业无次也。”

  寻花:出游观花。东家:东面邻家。

  洛岸:洛水岸边。

  桥南:游乐的地方。马客:骑马游乐的人。

  北山: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汉魏以来,王孙贵族的墓葬地多在于此。后来指墓地。

  “风吹”句:比喻人生短暂、无常。

  笑:指花开。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共一十二句,四句一段,可分三段。诗中,藉个人升沉,体察世态炎凉,且以感物感时为体己的诗人李贺,特别以“铜驼悲”为塑造、为象征,来咏人物之衰、盛世盛时不在,以为世人处世处事之警策也。

  诗中第一段四句所记,乃诗人以落魄者的身份与心情即为悲剧主角亦为精神主观,一方面企图藉赴洛阳牡丹花会赏花送春以为伤痛不*之聊慰,另一方面再藉“悲铜驼”为感时思物,并拟人体己作《铜驼悲》以为郁闷心情之排遣,合而旨在可藉相应符号个涵历史意蕴地形象展示来收达观人生、达观自然、达观历史、超越自我之效也。姚文燮注曰:“落魄寻花,无聊情绪,作曲送春,时去不复,致来铜驼之悲也。”是说不免有曲解诗人所怀的“悲剧情结”,及其相应的“感伤主义”,在艺术审美上所深层具有积极性的精神本质,其实绝不可能出于“无聊心情”之嫌。或者换言之,诗人届时所以特别能以汉铸铜驼为艺术观照与塑造对象,但藉“悲铜驼”再作《铜驼悲》,好拿自己的主观精神来把本来无生命、无感情、无精神的古物铜驼,当做时代更迭之鉴证,一并拟人赋予它之形象与符号以相应的意义。

  诗中第二段四句,诗人禀其独有的人生苦短之感与历史苍凉之慨,先拿桥南紫陌骅骝骄骋繁华之地,与北邙前贤亡灵归葬陵墓蒿荒之地为对照,复拿四会道街之畔贵客正豪饮高会,与所立铜驼因阅历已多而不胜变迁之感为景致观照,以作承转,共同来射人生生与死之短暂,并射历史繁荣与衰败之轮回,好发人为之深思深醒也。

  诗中第三段四句,合而来说人生在世,生命的脆弱无助,命运的多踹多难,诚然一如烛光临风,随时有可能或因灯油熬尽而自行熄灭,或因风而被猛然吹灭,但是人生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要义,却总是应在要以“生世莫徒劳”为志向,但为认识真理与坚持真理,一并引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道德修养为不离。离此者,必不能真正体验个涵在“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这一不失“悲观主义”精神色彩之诗句中,自被大理想、大失望、大破灭、大悲哀、大寂寞所嚼烂了的诗心,及其悲剧人生的积极精神意义。

  创作背景

  钱仲联认为此诗作于元和四年(809),其时诗人考进士受阻,返乡过洛阳,为宽慰失意的愁苦,写下了这首诗。


李贺有名的诗优选【5】篇(扩展2)

——李贺有哪些奇丽的诗范文5份

  李贺有哪些奇丽的诗 1

  奚骑黄铜连锁甲,罗旗香干金画叶。

  中军留醉河阳城,娇嘶紫燕踏花行。

  春营骑将如红玉,走马捎鞭上空绿。

  女垣素月角咿咿,牙帐未开分锦衣。

  李贺有哪些奇丽的诗 2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贺有哪些奇丽的诗 3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李贺有哪些奇丽的诗 4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信,泉上有芹芽。

  李贺有哪些奇丽的诗 5

  晓凉暮凉树如尽,千山浓绿生云外。

  依微香雨青氛氲,腻叶蟠花照曲门。

  金塘闲水摇碧漪,老景沉重无惊飞,

  堕红残萼暗参差。


李贺有名的诗优选【5】篇(扩展3)

——唐代诗人李贺的诗优选【5】篇

  唐代诗人李贺的诗 1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唐代诗人李贺的诗 2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唐代诗人李贺的诗 3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

  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露下旗蒙蒙,寒金鸣夜刻。

  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秋静见旄头,沙远*箕愁。

  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唐代诗人李贺的诗 4

  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

  复宫深殿竹风起,新翠舞衿净如水。

  光风转蕙百余里,暖雾驱云扑天地。

  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

  曲水漂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唐代诗人李贺的诗 5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李贺有名的诗优选【5】篇(扩展4)

——诗人李贺的生*及作品介绍 (菁华6篇)

  宗室王孙

  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李贺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这一点十分自豪,在他的降里一再提起:“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但实际上,他这个“宗室王孙”恐怕连大郑王房的嫡脉也不是,至少是家道早就衰落了。

  李贺自述家境时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送韦仁实兄弟入关》)父亲李晋肃,早年被雇为“边上从事”。大历三年(768)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漂泊”一生,到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凄凉之状,于此可见。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湜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10-12] 。年纪稍长,李贺白日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李商隐作《小传》云:“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了。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李贺十六岁,当年顺宗带病继位(中风),任用王叔文、韦执谊等除弊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结贵族官僚改元永贞,逼顺宗称病退位,新政遂败。次年,顺宗病亡。唐人(刘禹锡、柳宗元等)在诗文中有影射,指称顺宗并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李贺成年后,得知此事,做《汉唐姬饮酒歌》讽刺。

  仕途失意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十八岁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元和三、四年间(公元808~809年),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又闻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10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阖扇未开逢猰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春,十九岁的李贺离京返回昌谷,作《出城》,当年十月间,再次西入长安。经停洛阳,韩愈、皇甫湜到访慰藉落第之人,李贺作《高轩过》答谢。十月十四日,李贺在洛阳仁和里坊的宅院中,与前辈话别,作《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元和五年(810年),这一年李贺二十一岁,韩愈调为河南令(河南府,治所洛阳),有诗《燕河南府秀才》,诗中有“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可能是感怀此前李贺的不幸遭遇,诫勉本届考生。

  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他曾写了不少抒愤之诗,当年回到昌谷。大约因其为李唐宗室的后裔,又有韩愈为之推奖,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贺又返回长安,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为官3年间,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个人生活虽不如意,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虽然此间心情“瞧悴如刍狗”,但增长了生活阅历,扩充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大获丰收。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清姚文燮语),大多数作品就产生在这一时期。他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唐代文坛的杰出地位,应该说主要是这一时期写下的*60首作品奠定的。

  晚年漂泊

  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贺忧郁病笃,元和八年(813年)春告病回昌谷休养了一段时日。但他不甘沉沦,又举足南游,希望在南楚或吴越一展才华。离长安时,他的友人无可和尚(青龙寺高僧)也曾写过一首《送李长吉之任东井》的诗,预祝他南游成功,但结果大约也不妙。“九州人事皆如此”,他折回洛阳,告别长辈皇甫湜等亲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进长安。元和九年(814年),他决然辞去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归卧”。然后取道宜阳、洛阳、经河阳,入太行,过长*、高*,于深秋到达潞州(今山西长治市)。此后在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3个年头的幕僚,为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军队服务,帮办公文。元和十一年(816年),因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到洛阳休养,友人张彻也抽身回长安。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久远久远的唐朝,拨开繁华奢靡的帷幔,踏过风雨飘摇的破碎山河,来到河南昌谷,一声啼叫一个男孩出生了,李晋肃希望他健康幸福,便给这个男孩取名“李贺”字“长吉”,希望他一生都吉祥!

  李贺从小性格忧郁,沉默寡言,但那双神采奕奕的眸中时常闪过奇怪的光,而正是这种奇怪的光,注定了他不是一个*凡的人,注定了他不会走*凡的路,李贺出生于家道中落的官僚家庭中,家人问他打算长大以后做什么。

  他说,写诗。家人劝告他说现,在诗仙,诗圣,诗豪,诗魔,甚至连诗囚都有了,诗坛很难有你一*之地,换一条路走吧。李贺仰天长笑,我要走我自己的路!既然有了诗仙、诗圣,那我就做个诗鬼吧!而就在他骑在驴背上走过的一条条神秘而幽静的路上,他决定了他以后将要走的路——魔幻。

  没错,魔幻就是李贺的写作风格,他的诗幽冷浓艳,虚幻荒诞,艺术上善于融铸辞采,驰骋想象,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景,而虚幻中又不失浪漫。

  李贺的诗因与众不同而小有名气。

  转眼间李贺到了18岁,他来到了洛阳城,他刚开始给他大文豪——韩愈投稿,韩院长是当时的大忙人,收到的诗稿不计其数。李贺前去拜访,韩愈的守卫自然不会让李贺进去,而当时李贺把《雁门太守行》给守卫,让他转交给韩愈后,李贺是被韩愈邀请进去的。韩愈不愧是一代大文豪,慧眼识珠,颇为欣赏李贺与众不同的魔幻派诗风,与李贺结为挚友。在韩愈的推荐下,李贺的名声大振。而就在此时家乡传来噩耗,他的父亲病故了,他必须回家守制,三年一千多个日夜之后,他参加了科举考试,李贺成绩优异也轻松的拿到了“乡贡秀才”。所谓人红是非多,许多竞争者,记恨他,他们反复深挖,多方调查,最后让李贺失去比赛资格,其理由是李贺的父亲叫做李晋肃,而“晋肃”与“进士谐音”,说李贺考进士是对父亲的极大侮辱!理由不管怎样荒诞,但李贺的是仕途也就中断了!而目睹李贺被人告黑状的韩愈为他鸣冤,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伟辨》但依然拯救不了李贺的仕途之路。

  21岁的李贺回到家乡后想继续奋斗,多次奔前程果后,26岁那年李贺做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努力,他走向了他人生中最后的路:参军。从军不到一年中,唐朝江河日下,叛乱频繁,李贺所在的部队孤立无援,人心溃散。不得以李贺又回到了家乡。

  李贺死和他的传奇的一生一样,都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据说李商隐所记载:李贺27岁病重之时,一位身穿红衣骑着赤龙手中拿着信的人来找他,说天帝修了一座白玉楼,要你去写诗,你的前途无限。李贺就此而去。

  27岁的李贺,随着烟云随着锦绣前程随着红衣骑士去了白玉楼。远离了人间,去到了那遥远的天堂!

  白云楼之后的故事,我们便无从知道了。

  但李贺的传奇人生之路流传至今。

  [唐]李贺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野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赏析:

  “栀”念zhi

  “璺”念wen

  这是诗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于读书无成,僻处一隅的咏怀之作。

  诗共十二句,前十句全是写景。这些景物,有的明丽芳香,有的凄凉幽冷,彼此色调很不一致。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构成特殊的情境,以与自己当时的处境和心境相适应。这是李贺诗歌“奇诡”的一种表现。

  首二句写石。“石根秋水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派澄明雅洁的秋光水色;“石畔秋草瘦”,又使人联想起霜风凄紧,草木枯凋的肃杀气象。秋水澄明,秋草枯瘦,这景象明丽而又晦涩,柔媚而又瘦硬,说不上是妍是媸,是荣是枯,叫人爱又不是,恨又不是,喜又不是,悲又不是。这类奇异的景物,正是作者当时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

  三、四句写竹。“侵衣野竹香”,野竹丛生,香侵衣袖,使人爱不忍离。“蛰蛰垂叶厚”,形容竹叶攒簇。傍晚时分,暮色沉沉,浓密的竹叶加深了夜的灰暗色调,则不免使人感到阴森可怖。四句起落频繁,转折急骤,迷离恍惚,变化莫测。

  中间四句写空中景色。皎洁的月亮从东山升起,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夜空,显得娟秀可爱。月中的桂树映衬着嫦娥苗条的身影,星星躲在云彩的下边,眨巴着眼睛在互相逗乐。这一切多么美丽,多么迷人!可惜都在天上,远离人间,可望而不可即。于是笔锋一转,又回到人间,继续写眼前昌谷的景物。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在严霜的摧残下,栀子花凋落了。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里一点一滴艰难地挤出来,发出幽咽的声响,仿佛伤心人的啜泣。写到这里,繁星闪烁,皓月千里的澄明境界突然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眼前幽冷凄清的场景。这两句对上是转折,对下是铺垫。

  结束二句写人事。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他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晋挚虞《三辅决录注》)。显然,作者是以张仲蔚自况,说自己成年累月在昌谷攻读诗书,书案都快朽烂了,还是一事无成。“案将朽”三字极为沉痛,把自己满肚子的委屈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这首诗的表现方法比较奇特。它不象一般讽喻诗那样,以叙事为主,中间穿插议论,抒发感慨,而是着力写景,渲染环境气氛,通过种种具体生动的形象,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诗人笔下的景物,有的明丽芳香,有的枯瘦冷涩。把这些色调极不协调的景物放在一起,显得既生硬,又瑰丽,既芜杂(相互矛盾),又鲜明(彼此辉映),从而产生一种极不寻常的艺术魅力。它生动地再现了特定时间(秋夜)、特定地点(昌谷)的景色,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处境和心情。

  李贺对自己的家乡昌谷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他毕竟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人,不愿局促一隅,碌碌无为。他日夜攻读,希图见用于时,却不料竟象张仲蔚那样潦倒终生,不为世用。这怎不使他深感忧伤怨愤!诗歌运用对比映照的手法,新奇美妙的形象,把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前人评论李贺的歌诗,往往只看到它“奇诡”的一面,其实,奇诡而又妥帖,变幻莫测而又能尽情尽意,才是它真正的特色。李贺歌诗的可贵之处也在于此。

  注:

  1: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蛰蛰,众多貌。〈〈诗〉〉:“宜尔子孙,蛰蛰兮。”

  2: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山小而髙曰岑。蟾光,月光。挂空秀,一作挂云秀。

  3: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桂露,一作秋露。

  4: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璺,音问。〈〈方言〉〉云:“秦晋器破而未离曰璺。”张揖〈〈广雅〉〉云:“裂也。”泣清漏,泉水下滴也。

  5: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张仲蔚,汉扶风人,通天文。本末见皇甫谧〈〈髙士传〉〉。陶诗云:“仲蔚爱穷居,繞宅生蒿蓬,举世无知音,惟有一刘龚。”

  附:

  刘辰翁评曰:其二,以介子喻贾生,怨彻今古。末吊文帝,犹自蔼然。其三,不犯俗尘,人情鬼语殆不自觉。结句十字可笑可伤。其四,托之君*康伯而举世可见,安能免此。其妙在言外。末语不收拾之収拾,更佳。

  阙名评曰:其一,哭征赋之扰也。狞色紫须,写得贼形可畏,再加使君在上,为之声援,虎而翼也。薄吏在下,为之犄角,民有遗类乎?悲哉。其二,慨知遇之难也。其三,述死葬之悲也。幽冷之气,逼人肌骨。其四,伤有生之劳也。劳劳此生,流浪可涕。其五,叙隐居之得。蟾光句非烟火人能行。凄凉山璺一联,真鬼仙才笔。

  吴汝纶评曰:似非同时之作。

  【原文】

  天上谣

  作者:唐·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注释】

  ⑴回星:运转的星星。

  ⑵银浦:天河。

  ⑶学水声:诗人由天河引起联想,说行云像发出声音的流水一样。

  ⑷仙妾:仙女。

  ⑸缨:系玉佩的丝带。

  ⑹秦妃:指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借指仙女。《列仙传》弄女嫁给仙人萧史,随凤升天。

  ⑺植:倚。

  ⑻青凤小:小青凤,因为押韵所以倒置。

  ⑼王子:王子乔。周灵王太子,名晋,传说擅长吹笙,这里指仙子。

  ⑽鹅管:行状像鹅毛的笙管。

  ⑾耕烟:在云烟中耕耘。

  ⑿瑶草:灵芝一类的仙草。

  ⒀粉霞:粉红色的衣衫。绶:丝带。

  ⒁藕丝裙:纯白色的裙子。

  ⒂藕丝:纯白色。

  ⒃青洲:清邱,南海中草木茂密的仙洲。

  ⒄步拾:边走边采集。

  ⒅兰苕:兰草的茎。泛指香花香草。

  ⒆羲和:神话中给太阳驾车的神。

  ⒇海尘:海地扬起的尘土。

  【赏析】

  天上的银河夜里还在潺潺,飘荡着闪闪群星,银河*的流云们,调皮地模仿着水声叮咚。月宫金色桂花树,从来就是花不落绽放飘香,仙女轻盈采桂花,纤手娴熟歌声宛转响佩缨。天宫的弄玉,卷起宝帘打开玉窗,又一个明媚的拂晓,窗前梧桐树永远枝繁叶茂,带他们夫妻飞天的小青凤,还是没长大依然那么娇小, 神仙夫妻当然永远年轻红颜难老。天上王子乔又吹起玉笙如凤鸣,笙管长长,真美真好,他悠然微笑在云烟里,吆喝着龙耕地,种下万顷仙草。剪一条粉霞做成红绶带装饰着天女们的藕丝仙裙,笑语喧哗她们飞到南海青洲采仙草,又来赏早春。快看呀东边,羲和驾着天马,车里载着太阳又奔来了,焰火纷纷,人间,石山下的海水又一次退去变成陆地,飞起灰尘。天上一天就是人间百年,让我,怎能不伤怀摧心。

  上之回

  [唐] 李贺

  上之回,大旗喜。

  悬红云,挞凤尾。

  剑匣破,舞蛟龙。

  蚩尤死,鼓逢逢。

  天高庆雷齐坠地。

  地无惊烟海千里。

  *叛,凯旋。

  注:

  1:上之回:乐府旧题。古辞写天子返回京师。

  2:悬红云,挞凤尾:红云,旗也。挞,拂也。凤尾,红旗上所绣羽饰也。

  3:剑匣破,舞蛟龙:蛟龙,喻剑也。

  4:蚩尤死,鼓逢逢:蚩尤,黄帝时,蚩尤乱,战于涿鹿之野,蚩尤败。逢逢,鼓声也。逢,音蓬。

  5:天髙庆,雷齐堕地,地无惊烟海千里。髙庆,扬雄《甘泉赋》:"直峣峣以造天兮,厥髙庆而不可乎。"堕地,《周书》载,天狗 星堕地,声大如雷。谓叛者败也。惊烟,烽火也。海千里,海内无波也。

  附:

  董懋策评曰:此指李晟破朱泚,复长安,德宗自奉天还京也。

  姚佺评曰:天髙庆,庆字音羌,发语词也。

  1、出城——李贺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李贺有名的诗优选【5】篇(扩展5)

——李宫俊的诗 (菁华3篇)

  无论是,我喜欢你,或是我喜欢过你。

  我都想说出来,都想让你知道。

  让你知道,才算是喜欢。

  说出来,心里也就不惦念了。

  我,

  无法忍受,

  自己是个普通人。

  思念如轻烟,时间久琢磨。

  意念易婆娑,倾慕已斑驳。


李贺有名的诗优选【5】篇(扩展6)

——李贺浪漫主义古诗 (菁华3篇)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向日 一作:向月)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 李贺运用 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 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品鉴赏

  这是一组咏马诗,通过对马和与马有关的许多历史故事的咏叹,表现了英杰异士的抱负和愿望,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合观组诗,浑然天成,紧紧围绕着主旋律弹奏;分而观之,每首又各有侧重而自成一体。

  唐代: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 李贺的作品。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 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李贺有名的诗优选【5】篇(扩展7)

——含有名言名句的作文500字优选【5】篇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名言一直激励着我不要灰心,失败了可以再来,于是,它成了我的座右铭。

  记得三年级时,我看见小弟弟、小妹妹们都会游泳,心中惭愧不己。于是,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游泳。起初,我学得很好,憋气、换气、一鼓作气。可是,打水这一步总是学不会,游得不远就沉了下去。但我并没有泄气,通过不断练*,熟练掌握了打水的要领,现大己经可以从浅水区游到深水区了。

  还有一次,我报了学*写作班,学*结束,一起学*的小伙伴们都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唯独我没有。当小伙伴们向我投来异样的眼光时,我恨不得挖个地洞钻下去。这时老师对我说了句:“别灰心,你只不过是好词好句运用不足,其它地方都写得不错呢!请你记住失败乃成功之母。”听了老师的话,我大有启发,便准备了一本摘抄录,把好的词句全都记了进去,这下我的作文肯定会有所进步了吧。果不出所料,通过好词好句的运用,我的作文写作己是写作班中的前茅了,老师也为我取得这么大的进步而感到高兴。有了荣誉,就有了对写作的兴趣,也战胜了写作这个老大难。

  其实失败真的不可怕,你可以把失败当成垫脚石,然后一步步走向成功,从哪儿跌倒就得从哪儿爬起来,千万不要向失败低头,因为成功就在失败后面向你招手呢!

  这几天,我们班学了一篇名叫《纪昌学射》的寓言故事。学完故事后,我有很多很多的感想。

  让我最有感想的地方是:纪昌去向飞卫请教,飞卫对他说:“要想学会射箭,就应该先练眼力。”然后,纪昌就回家开始练眼力了,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很好了,就又去找飞卫。飞卫说“你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可是眼力还是不够。”纪昌又回家练眼力,最后,纪昌成为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读完这个寓言故事,我开始想:如果纪昌没有在练眼力的时候非常刻苦,那么他就不会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手了。

  记得有一次,我也做了一次纪昌,那时候我和小姐姐一起去捡板栗,我们捡了很久很久,我看到自己捡了很多很多的板栗,而姐姐只捡了没几个。我就想,我不能骄傲,也许姐姐是在让着我,她怕比过我,我会伤心,所以故意捡慢点。想到这里,我就加快速度继续捡板栗。果然,姐姐在看到我捡了一大袋后就开始追我,一下子,姐姐就捡了一大袋。我也不甘示弱,我们两个你追我赶,最后结束时,我们两个竟然不相上下,称一称重量,我68斤,姐姐72斤。虽然还是姐姐多,但妈妈说,因为我年纪小,我少点是正常的,我们两个没有相差太多,说明我已经捡的很不错了。

  听了妈妈的表扬,我就想:如果我那时候骄傲了,就不能和姐姐持*了。正所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说的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吧!

  今年,我用软件学新概念英语,开始,做得极其失败,每次都得负分;后来,我总结了失败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终于得了高分。

  就是在这件事上,我领悟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失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打击,因此每个人都不希望失败。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失败有时是毒药,有时却是滋润的甘泉,因为你可以从它那里吸取经验,改正错误,鼓起再战的勇气!

  失败就像是一柄裹着棉花的利剑,它可以用剑身来砍你,也可以用棉花来温暖你。它就像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关键是看做题的人如何选择,对了升入天堂,错了堕入地狱。

  凤凰,是百鸟之王,世人皆知它会涅槃,但怎知涅槃这件事的痛苦?成功也像涅槃,要先褪去华丽的羽毛,受尽嘲笑与侮辱,经过痛苦的洗礼,方能重新长出羽毛、更上一层楼,统领百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古往今来,看中外历史,无一例外,所有成功人士都失败过。但他们没有就地倒下,而是选择爬了起来,思考失败的原因,最终他们都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失败和成功就像双胞胎,你依我靠。在失败那儿尝到苦头后,惟有认真思索,积攒经验,才能为成功所青睐。所以,“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是每一个志在成功的人都应该细细体味的。

  人人都说做人要讲诚信,不要贪财、贪名、贪享受,否则就不是个为人正直的人。社会中真正做到这几点的又能有多少人呢?

  在我的眼里,大公无私的人应该像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所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样,思想干干净净,不受不良*性的丝毫影响。

  在生活中,我曾经看见一个人,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坐在一个篮球上,手里拿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而且那里没有任何人来往。他的这个露天书房再简陋不过,然而对他来讲乐趣无穷。正如《陋室铭》所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样。

  如果你一个人争分夺秒地去追赶时间,这就说明了你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个朴实得道理。如果你坚持自己的想法,力排众议,最终取得了成功,那就证明你明白“坚持真理,无论到哪里也不要动摇“这句名言的含义。如果你努力学*,勤奋地读书,那就说明你懂得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地深刻含义。总之,只要你真正明白了这些名言的道理,就一定会像名言上说的那样做。

  古人留下许多发人深省的名言,如有“一寸观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观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有心人”……然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让我受益无穷。

  记得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我想要的一件东西》,写完后交给老师批改。老师高兴地对我说:“你的这篇作文写的还不错!有进步,以后要继续努力!”还把我写的作文粘贴在墙上,老师再三叮嘱我,“得了好成绩不要骄傲自满,要保留着一份谦虚的心态”。然而,我对这句话却没有真正的理解。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表扬了我,并跟我讲“要虚心,不要骄傲”。我心理美滋滋的,把妈妈刚才的话当作耳边风。于是骄傲起来,心想:作文这“家伙”其实也没什么怕,一下子就可以应付了。从此,我的心被骄傲充溢着,书也不爱读了,上课也不专心听讲了,字也不好好地写了……

  在一次作文课上,老师让我们写了一篇作文。我心想:“我第一次的那篇作文写得那么好,这次算得了什么”,于是漫不经心地写了一篇作文交上去。结果,我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严肃地对我说:“你看看你自己写的作文?我都看不懂,你看得懂自己写的作文吗?说给我听听。”我低下头,看了看自己写的作文,我傻了眼,心想:这是我自己写的作文吗?没想到连你自己也看不懂……老师又说:“你的这篇作文真是糟糕透了,中心思想不明确;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哎……你呀,我表扬了你,就这样骄傲自满。希望你努力学*,提高写做能力,现在老师赠不一句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回家后,我把老师赠我的名言写在硬纸板上,放在我的书桌前,作为鞭策我的座右铭。从此,我每天认真地听课,阅读各类读物,好好地练字。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格言成为我的座右铭,将永远鞭策着我。


李贺有名的诗优选【5】篇(扩展8)

——刷子李说课稿优选【5】篇

  一、教材解读

  《刷子李》是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第五单元主要围绕“传说·故事”这一专题,形成了“奇事·奇人·奇情”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材。本组课文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感受传说、故事语言的通俗易懂,想象的奇特丰富,人们把美好感情寓于文字的写法。

  《刷子李》是一篇阅读课文,选自作家冯骥才的《世俗奇人》,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俗世”中的“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虽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的大本领、大智慧。本文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课文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本文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的细节刻画,还是情节的一波三折,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的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8个生字,读记具有天津风味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学*并领悟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本课中,我将了解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感受人物形象并领悟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所以我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提前掌握:

  1,学生能自己解决生字词。

  2,能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作家冯骥才。

  3,能熟读课文,感受刷子李的特点,并画出相关语句进行标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法:虽然课改倡导学生主体,淡化教师的作用,但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协作者,教师还得统筹全局,当然“统筹”决不等于“包办”,但更不等于抛几个问题,分几个小组,随意讨论就能替代,我据此拟定了以下教学原则:高起点 巧点拔 重朗读 悟精华。

  所谓高起点,就是通过课前预*,学生已熟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熟悉故事情节,也就是采用自读自悟的学法。

  巧点拨也是本课中我使用的一种主要方法,我设计了三种点拔方法:问中点拔 读中点拔 讲中点拔。

  重朗读就是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

  悟精华就是通过学*课文,品味精彩句段,透析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

  另外我还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激趣法”“示范法等”。 学法: 在“读”中悟精华,在“讲”中赏人物,在“练”中描生活。

  在授课过程中以“读”贯穿全文。通过读来深入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采用多遍读,多法读,快速浏览,细读,抓住重点段落读,抓住重点词句读,边读边思考等。如第5自然段,这一段比较集中地描写了“刷子李”刷墙的情景。抓住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重点句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边读边想象情景,读后交流感受,从而体会出刷子李的精湛的技艺。这样突出了重点。

  通过重点段落的学*,学生抓住描写刷子李的着装奇、规矩奇、技艺奇(颜色奇、动作奇、声音奇)、效果奇的语句细细品读,以及曹小三找白点一波三折的心理活动揣摩,明白了刻画人物的重点是细节描写。这样突破难点就水到渠成了。

  四、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板块:激趣导入,审题质疑,整体感知。 (预计5分钟)

  采用“激趣法”导入,让同学们说绕口令“俗世奇人诉说俗世不俗之事”感受什么是奇、棒、绝。在同学们情趣盎然的时候,我趁机揭示课题设疑:大千世界(学生接读)无奇不有,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次个——出示课题:刷子李,然后质疑:从名字中你知道了什么?并引出问题“那刷子李又身怀怎样的绝技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朗读课文,对刷子李的形象有一个总体印象。

  第二板块:直奔核心,品读“高超”。(预计25分钟)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让我们跟着徒弟曹小三去看看刷子李是不是真如同学们说的这么神。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11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做好标记或批注。此时,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进行的一度自学过程。这个阶段,重使用批注式自学,交流自学的收获,而教师则视学生交流情况作适当点拨与引导。

  1、把对刷子李的直接描写作为主要环节,抓住四个重点语句,揣摩关键词语“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天衣无缝、匀匀实实、白得透亮、白得清爽、黑衣黑裤黑鞋……”从着装奇、规矩起、技艺奇(动作、声音、颜色)、效果奇四个方面来体会刷子李的本领高超,读中品,品中读,潜移默化认识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2、走进曹小三的内心世界,侧面体会刷子李的不同凡响。主要让同学们围绕几处所见,揣摩曹小三的内心世界:

  (1)当小三在师傅的黑衣上找不到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时,心想——

  (2)当小三在师傅裤子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心想——

  (3)当小三明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心想——让学生明白一波三折的情节能使刷子李的形象更生动,更形象,更精彩,更丰满

  第三板块:升华情感,品读拓展。(预计5分钟)

  1、在攻克了教学重难点后,适时出示文章的最后一句“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探讨“曹小三究竟学到了什么?”升华学生的情感。

  2、为了进一步了解世俗奇人,让学生品读对联:(上联)天衣无缝 刷子见功底 (下联)黑衣无瑕,绝活写传奇(横批)俗世奇人

  3、最后对学生进行阅读推荐——《泥人张》、《快手刘》,扩展视野,提高阅读兴趣,增加课外知识,加深对俗世奇人的了解。

  通过这三个板块的学*,使课文的教学达到以下基本教学要求: 第一,概览全文,了解大意;

  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

  第三,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或向课外扩展延伸。

  第二课时的学*将会进一步探讨“好好学本事”的含义,继续分析归纳本文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复述课文,拓展奇人奇事。

  板书设计:

  规矩奇 勤

  穿着奇 学

  15 刷子李 动作奇

  技艺奇 声音奇 苦

  颜色奇

  效果奇 练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刷子李》。

  《刷子李》是人教版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主人公“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他绝妙的粉刷技艺无人可比,文章通过 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突出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采用细节描写,抓住写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和效果,以及通过曹小三的视角展现四次“黑衣黑裤”这些描写,把刷子李这个人物形象写活了,使读者对此留下深刻印象。本文生动有趣,幽默风趣,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富有传奇色彩.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相当多的写人的文章,而且这一类的文章比较贴*生活,学生容易接受,也感兴趣。本文的主人公具有神秘的传奇色彩,文章突出这个“奇人”具有高超的刷墙技艺,渲染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激起了学*的热情。基于文章语言的特色,学生读起来比较有趣、易懂。

  叶圣陶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因此,我在这课的教学设计定位在读写结合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凸显学生学*的主体性,突破难点——领悟刻画人物的不同手法。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围绕训练重点,我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儿、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技艺。 继续领悟并学*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领会这位普通的手艺人的高超技艺。

  教学难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着三个维度。

  基于上面的预设,以下是我的教学流程,一个课时,4各板块:

  一、初读课文,感知奇人

  (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红楼梦》中的一位大人物,人称“凤辣子”的王熙凤,她可是一位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今天我们将要去认识一位小人物,小人物也有大智慧,这小人物啊是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刷子李),怎么会叫刷子李呢?你能从题目里得到了什么知识信息?谁能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这位小人物的相关情况?由学生来介绍相关内容。

  (二)这样一位小人物,他的粉刷手艺到底如何呢?自己朗读课文先去看一看。按照学*要求完成。

  接着教师检查学生的学*情况,并且让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体会。这里由题目入手,让学生的兴趣围绕着课题慢慢延伸开来,学生自己学*课文,朗读作批注,并且谈体会,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合作探究,认识奇人

  (一)“孩子们,你们读了课文,又读了那么多自己喜欢的句子,那么现在***给你留现了什么印象?结合课文大概用几个词来概括一下”。学生大概能说出技艺高、派头十足、认真仔细等词。老师引出“俗世奇人”。“那么这是个俗世奇人,他到底奇在哪里呢?”学生学*第一自然段,找出“奇”的地方,并朗读所找句子,做阅读批注。在这里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由这三个问题来完成这一自然段的教学。

  (二)“关于***刷将的高超技艺只是一个传说,有人信,也有人不信,行外人没见过不信,行内人生气愣说不信。那么就让我们随着***的徒弟曹小三,一起来见证***的高超技艺,看看这到底是个传说,还是真的是位“俗世奇人”?”通过教师带领学*第一自然段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找出***技艺高超的句子,边读遍思考并作一些批注。全班一起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己学*的成果。

  学生重点会找到第五自然段的正面描写***的句子(①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②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③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顺学而教”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加以深层引导句子的动作奇,颜色奇,声音奇,感受刷子李的动作娴熟和把墙刷得很美,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些重点句子。

  (三)曹小三做学徒的第一天,看到了***刷墙得如此高超技艺,他心里都有些什么想法,从他那里,你有没有感觉到***的“奇”?学生一般能列举相关的句子(①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的一桶白浆较上了劲。②他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③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体会关键词如“必穿”、“果然”、“居然”、“神圣不可侵犯”等词的表达效果,让学生谈谈,从中看到了个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有理即可。本环节的学*,让学生认识***这个俗世奇人,刷墙技艺高超。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学*,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发展了学生的多角度考虑问题,持了一种让学生可持续学*的发展观。

  三、品读课文,研讨写法

  “孩子们!在你们的引导下,老师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站在我面前,大家注意了去朗读体会句子,有自己的理解,这是个很好的学*方法。再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在刚才学*的基础上,你还看出,文章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奇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作者的细节描写,文中正面描写***的手艺,包括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侧面描写是通过曹小三心理的变化过程,衬托***的“奇”,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读读文中的句子,让学生学学这样的人物细节描写,写写生活中的家人,同学。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用读悟文章的写法,用读体会文章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的重要性,用读铺垫后面的写作,学生得法才会写,使得学生的能力得以迁移。

  四、点面结合,拓展延伸

  这样一位俗世奇人,他对曹小三说:“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当学徒的第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我们也要好好学本事。把刚才的小练笔完成一篇小作文,阅读相关的文章《泥人张》、《快手刘》等。在训练学生抓住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拓写成篇,更好地达到*作的教学阶段性目标,相关作品阅读,使学生加深对这类人物的感受,对扩大学生的视野,便于学生较全面地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