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的*俗 (菁华6篇)

首页 / 文库 / | 2022-10-03 00:00:00

除夕夜的*俗1

  又是一年除夕夜,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我似乎闻到了家乡浓浓的年味,闻到了饭桌上团圆饭弥漫的芳香,似乎感受到了亲人们团聚的欢乐,似乎看到了亲人们脸上幸福的微笑。

  虽然已是人到中年,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盼着过年,可是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来说,奔波了一年,唯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和一家老小团聚一起,*时各忙各的,为了自己的小家打拼,兄弟姐妹各自散落天涯,一年到头也难得相聚。唯有这一年一度的春节,才是我们期待团圆的日子,也是大家久别重逢后欢聚的时候。

  其实,长大后过了那么多的年,给我的感觉就是“年年岁岁年相似,岁岁年年岁相同。”除了吃就是喝,除了电脑手机就是。没有人会像小时候的我们那样急切的.盼望过年,也没有人会再像小时候的我们那样为了来年能穿上新衣服而虔诚的守夜。感觉社会发展了,年变了,年味也变了,再也找不到从前那种纯朴的年味,再也找不到那种欣喜若狂的感觉。

  对于七零后的我们来说,因为当时物质的匮乏,所以格外珍惜那时候能够拥有的一切东西。包括过年时能够穿上的新衣服,有时候可能就是我们盼望了一整年的。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年的除夕夜格外难忘。那时候的我应该是上小学三年级吧?暑假的时候去姥姥家,看到小姨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小小的心里很是羡慕,也很是向往拥有。小姨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在我回家的时候,就送了四尺布给我,让我带回家让妈妈找人帮我做一条裙子。那是一块印有孔雀图案的花布,咖啡色,适合做裙子。

  可是我拿回家以后,妈妈左看右看然后说:“这么漂亮的布拿去做裙子可惜了,还是留到过年给你做件新棉袄吧?”我虽然很想穿裙子,可妈妈这样说,我也只好答应了。

  那一年除夕,晚饭后,哥哥们早早跑出去玩了,我和姐姐帮爸爸妈妈包饺子。我们边包饺子边聊天,妈妈说:“今晚谁守夜,来年就有新棉祅穿。”

  在我们老家的*俗里,除夕夜是要烧大大的树蔸子火的,说是谁家的树蔸子烧的越大,来年喂的年猪就长得越大。所以那时候,每年秋天,大家都会在漫山遍野寻找大树蔸子,把它挖回家,等到除夕夜烧大火。这也许有点迷信,但是最多的应该还是代表一个美好的愿望吧?

  而且除夕、初一、初二这三个夜晚,要烧整夜的香。从天开始黑烧到第二天天明,大约十二个小时。而且这香不能让它烧熄了再点燃,否则便是“断头香”不吉利。灯也要整夜通明,说是列祖列宗回家过年来了。因为烧香要守夜,祖先们为了让子孙后代有个盼头,于是便有了“守棉袄”之说。而且千百年来流传下来,也是当时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吧?

  所以当妈妈问谁今晚愿意“守棉祆”时,为了来年依旧能够穿上新棉祆,我便毫不犹豫地说:“我愿意。”于是我便点燃自制的纸灯笼,去隔壁找来堂弟,又和堂弟一起去堂哥家,将两个堂侄叫来我家边打扑克边“守棉袄。”现在想来不免有些可笑,可是那时候的我却是认认真真的。我以一颗小小的虔诚的心去“守棉祆,”却守了我一生中最美的回忆。

  犹记得妈妈装了很多炒熟的花生、葵花籽、板栗给我们吃,另外每人给了几颗糖。好像那时候水果很少,记忆中没有水果的成份。

  于是爸爸便去堂屋教我如何上香,他教我将十柱香一齐点燃,擎起来揖三揖,然后先插中间香炉的三柱香,完了在插左右两边香炉的。为了防止烧“断头香,”所以点香时同时点燃十柱香,留下一柱看时间,差不多了可以去上香。我一一记在心里,在爸爸的注视下上完第一遍香,爸爸看我像模像样的,十二点放完鞭炮接了新年之后,就放心地去睡了。

  我和堂弟堂侄边打扑克边吃零食,将糖放在火上烤软,扯成长长的糖丝吃。开始几个小时很新鲜,边玩边吃,乐此不疲。后来便犯困了,毕竟我们还是孩子,又没有熬通宵夜的*惯。所以到了鸡叫的时候,我们一个个困得东倒西歪,扑克也不打了,零食也不吃了,有的倒在椅子上,有的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起来。我也不敢叫他们回家,因为他们若是走了,我一个人坐在那里守夜会害怕。于是我强打精神的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突然我发现窗台上放着几盒达炮(一种用纸卷起来的手工炮,死劲扔在地上或者墙上会响,没有杀伤力)。那是堂姐夫年前送堂弟玩时,顺便送给我的几盒达炮,我没舍得放,现在看到了,便心痒痒的想放。于是我便叫他们起来放炮,他们一听,立即爬起来了。于是我们走到院子里,你一颗我一颗的扔了起来,将睡在牛栏里的狗吓得飞起来跑,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起来,瞌睡虫也吓跑了。

  我们继续玩了一会儿,天渐渐亮起来了,堂弟堂侄他们便告辞回家,说是回家换新衣服然后去各家各户拜年。我也迫不及待地穿上那件有孔雀图案的新棉祆,换上新鞋,随他们去了。

  这是我记忆深处印象最深的一次除夕之夜“守棉祅,”也不知道第二年过年的时候我是否穿上了新棉袄?但是那一夜的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还在昨天,却不料却已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了。当年陪我“守棉祆”的堂弟,如今远在广州,功成名就,有了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而当年陪我“守棉祆”的两个堂侄,一个“远嫁”陕西,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乡;一个英年早逝,抛下了白发老母和尚未成年的两个孩子,远在天堂。而我,为了生存,又漂泊在异国他乡。

  时光荏苒,岁月绵长。我记忆中再没有在除夕夜通霄“守棉祅”的印象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没有年年守下去?

  如果有可能,我真的希望回到从前,在每一年的除夕夜,我都会陪爸爸妈妈“守棉祆,”陪他们慢慢变老。如果有可能,我也希望能够陪着我的孩子“守棉祆,”告诉他们这些传统的*俗,其实也是我们非物质文化的瑰宝!

  因为现在的我深深知道,我们拼命挣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我也深深懂得,孩子失去的母爱,也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真希望时光能缓,真希望岁月能慢,让我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还能够多陪他们在每年的除夕夜“守棉祆,”去守一份孝心,去守一份温暖,让我能幸福快乐地陪他们,慢慢走向时光深处。也让我能够陪着我的孩子,让他们的母爱没有缺失,让他们将这些优良的民俗继续传承下去,让年味在时光的隧道里,依旧越来越浓……

除夕夜的*俗2

  *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非常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除夕夜的*俗3

  壮族:

  家家户户讲究在院里点燃一堆火,彻夜通明,名曰:“迎新火”,期望在新的一年里,家庭温暖,生活兴旺、吉祥。

  蒙古族:

  讲究在除夕之夜阖家*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新年,午夜时,全家欢欢喜喜饮酒进餐。并且比*日格外多吃多喝,还特别讲究酒肉剩得越多越好,以示来年生活富足有余。ザ弊澹喝家人都要喝一碗稀饭,以此盼望新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鄂温克族:

  女人不外出,只在自己家唱歌跳舞,共庆新的一年。

  苗族:

  把春节称作“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拷酒打烃,围坐吃团圆饭,祭祖*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藏族:

  举行励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高歌欢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テ彰鬃澹撼夕这天,家家户户都在庭院内,屋顶上栽插青松,以示四季常青,兴旺发达。晚上全家围坐吃团圆饭。

  彝族:

  同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示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哈尼族:

  妇女忙着做糍烃,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布依族:

  全家守岁,年初一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挑水,谁挑回第一挑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

  达斡尔族:

  全家围坐守岁,清晨起早打扫庭院,大门口堆起干牛粪堆。天黑点燃。刹那间家家焰火,户户生辉。长者把肉、馒头、饼子等春节食品扔进火中,火焰越烧越旺,象征着人畜两旺,五谷丰登。

  土家族:

  饭酒进餐举行摆手舞令,这是土家族最流行的古代舞蹈。

  畲族:

  全家拜“*祖图”,年长的人向全家讲述祖先的历史传说。

  鄂伦春族:

  先给本民族的祖先以及*亲长辈斟酒叩头。随后人们就端着桦皮盒环绕马圈行走,嘴里叨着“马合马合”(祝福声),还举行赛马活动。

  傈傈族:

  “阖家”饮酒进餐,许多人背着米烃、水酒到温泉沐浴,洗涤一年陈旧,以求健康、长寿。

  阿昌族:

  围坐吃团圆饭。人们穿上节日的艳丽盛装,杀猪宰牛款待亲友,还要演出文艺节目,邻*村寨的人都前来观看,非常热闹。

  独龙族:

  人们身穿最好的服饰,各户及亲友之间互相邀请,共同祝贺,并以酒款待客人。

除夕夜的*俗4

  除夕的来历 除夕来自先秦时期的逐除的*俗。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着的《风土记》等史籍。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放爆竹的来历 关于除夕放爆竹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

  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于是以后人们就用火药做成了红色的爆竹,开始在除夕燃放。

  除夕守岁的来历 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每逢除夕,禹母总是熬夜燃放爆竹,解除思儿情结。当地百姓看到禹母如此思念儿子,也跟着禹母熬夜、燃爆竹,寄托自己对大禹的思念。久而久之,“除夕熬夜、燃爆竹”的*俗便流传开来,而且越传越远,范围越广。后来发明了火药,人们便用鞭炮代替了爆竹。

除夕夜的*俗5

  除夕的*俗

  每当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上海:“开门红”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年处一清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称“开门炮”,其原意是驱邪,,企求全家兴旺*安。年初二清晨,各商店及手艺人都焚香敬神,称“烧利节”,中午十分,店主还设酒款待店员,一起祈求新年生意兴隆。年初五,相传为财神生日,大街小巷的商店开门营业,这一天中午每家都吃馄饨, 以示兜财。此外在乡间田头还有木人头戏(今称木偶戏)。

  海南:“吃新节”

  海南至今仍保持着他们民族古老的生活*惯与风俗,“吃新节”就是其中之一。"吃新"就是吃新收获的劳动成果。饭,是用刚从田中收割来的新谷米煮的;酒,是用新糯米酿的;菜、鱼、肉等均是当年种养的。

  *:祈求

  在*,藏族居民一大早就在房顶上树起新的经幡,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经幡由蓝、白、红、绿、黄五色布连接而成,寓有蓝天、白云、红火、绿水、黄土之意,上面印有藏经经文。树经幡时.一般先将五色经文布披挂在树枝上,而后将挂满五色布的树枝插于房顶。树好经幡后,还要在房顶上摆上青稞酒、炸面果等供品,燃起香草,然后边舞边歌。

  江苏:“掘元宝”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俗。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除夕夜的*俗6

  1、关于守岁的故事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这在当时叫做“守祟”。后来,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如今,随着生活水*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即“春晚”)的兴起等,使除夕之夜过得更开心、更热闹。

  2、守岁的含义是什么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俗之一。

  3、守岁的风俗有哪些

  3.1、年夜饭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从掌灯时分入*,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俗。

  3.2、压岁钱

  守岁之际,孩子们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也象征着一年到头都有钱。

  3.3、踩岁

  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除夕夜的禁忌有哪些

  1、忌倒污水、倒垃圾

  据说,随意乱倒污水、垃圾,乱丢杂物,随地便溺的话,不小心就会溅洒到神灵身上,如果神灵恼怒的话,就会降祸到人。

  2、忌剩下浆糊

  腊月里贴窗花、对联剩下的浆糊不能留,一定要处理掉,以免来年的日子越过越糊涂。

  3、进餐忌讳有人来串门

  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4、不能动“鱼”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5、忌过早睡觉

  守岁,其实就是在除夕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守岁”的意思是要守住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除夕夜吃什么

  1、元宵

  又名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圆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馅),再放入锅里煮食,寓意团团圆圆。元宵一般当早点或年饭主食,不管是餐馆酒店还是家中,都很流行这道美食。

  2、馄饨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3、饺子

  是*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惯已经传到*的边远地区了。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除夕夜的*俗 (菁华6篇)扩展阅读


除夕夜的*俗 (菁华6篇)(扩展1)

——除夕夜的*俗(精选十篇)

  除夕夜的*俗 1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非常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除夕夜的*俗 2

  除夕的*俗

  每当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上海:“开门红”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年处一清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称“开门炮”,其原意是驱邪,,企求全家兴旺*安。年初二清晨,各商店及手艺人都焚香敬神,称“烧利节”,中午十分,店主还设酒款待店员,一起祈求新年生意兴隆。年初五,相传为财神生日,大街小巷的商店开门营业,这一天中午每家都吃馄饨, 以示兜财。此外在乡间田头还有木人头戏(今称木偶戏)。

  海南:“吃新节”

  海南至今仍保持着他们民族古老的生活*惯与风俗,“吃新节”就是其中之一。"吃新"就是吃新收获的劳动成果。饭,是用刚从田中收割来的新谷米煮的;酒,是用新糯米酿的;菜、鱼、肉等均是当年种养的。

  **:祈求

  在**,藏族居民一大早就在房顶上树起新的经幡,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经幡由蓝、白、红、绿、黄五色布连接而成,寓有蓝天、白云、红火、绿水、黄土之意,上面印有藏经经文。树经幡时.一般先将五色经文布披挂在树枝上,而后将挂满五色布的树枝插于房顶。树好经幡后,还要在房顶上摆上青稞酒、炸面果等供品,燃起香草,然后边舞边歌。

  江苏:“掘元宝”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俗。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除夕夜的*俗 3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非常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除夕夜的*俗 4

  夏历腊月除夕,人们喜欢贴红对联,放鞭炮,这也有个来历。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拍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批符。

  除夕那天要做什么

  吃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在南北朝的时候我国就已经有了吃年夜饭的*俗。北方人的年夜饭中,最常见的就是鱼和年糕了,这两道菜都有着非常好的寓意,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而年糕意味着年年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守岁

  守岁,又称为照虚耗、熬年,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起源可追溯至南北朝。在除夕夜一家人团圆在一起,灯火一整晚不灭,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守岁的*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有惜别留恋的感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点起蜡烛或油灯,还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踩岁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全家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压岁钱

  压岁钱,又称压祟钱、守岁钱等。年夜饭之后,长辈会发压岁钱给晚辈,因为是用红色的信封袋(红包袋装),故又称红包,中国古代也有用红线将一百个铜钱串成一串外形类似麦穗,表示长命百岁。其中一个说法是岁与“穗”同音,在一些庙宇,会有不少信众等待上头香,插上新年庙宇香炉的第一炷香,据说代表吉利与神明一年的护佑。

  除夕穿红衣服的意义

  红色辟邪,红色吉祥,这种观念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红色是太阳的颜色,是火的颜色。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尚红思想一直没有改变过,新年贴红对联,还有旧式婚礼中新婚的红嫁衣、红盖头、红蜡烛、新科的红榜等等,不论何时何地,人们都要用红色来增添喜庆。

  中华汉民族把红色视为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的象征,尤其认为红色有驱邪护身的作用。因此在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人们便早早地穿上红色衣福,或系上红色腰带,有的随身佩带的饰物也用红丝绳系挂,来迎接新年。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

  除夕的寓意和象征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除夕吃年夜饭吗

  是的。年夜饭在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的时候吃。

  农历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晚上的最后一顿饭就被叫做年夜饭,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又称“团圆饭”、“团年”或“合家欢”,这顿饭意味着告别旧岁迎来新岁。年夜饭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几点吃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当你一家人都团聚了,高高兴兴地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时候,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年夜饭里包含的是中国人的亲情,融入的是一种文化传统。

  除夕夜的*俗 5

  1、关于守岁的故事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这在当时叫做“守祟”。后来,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如今,随着生活水*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即“春晚”)的兴起等,使除夕之夜过得更开心、更热闹。

  2、守岁的含义是什么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俗之一。

  3、守岁的风俗有哪些

  3.1、年夜饭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从掌灯时分入*,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俗。

  3.2、压岁钱

  守岁之际,孩子们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也象征着一年到头都有钱。

  3.3、踩岁

  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除夕夜的禁忌有哪些

  1、忌倒污水、倒垃圾

  据说,随意乱倒污水、垃圾,乱丢杂物,随地便溺的话,不小心就会溅洒到神灵身上,如果神灵恼怒的话,就会降祸到人。

  2、忌剩下浆糊

  腊月里贴窗花、对联剩下的浆糊不能留,一定要处理掉,以免来年的日子越过越糊涂。

  3、进餐忌讳有人来串门

  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4、不能动“鱼”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5、忌过早睡觉

  守岁,其实就是在除夕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守岁”的意思是要守住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除夕夜吃什么

  1、元宵

  又名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圆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馅),再放入锅里煮食,寓意团团圆圆。元宵一般当早点或年饭主食,不管是餐馆酒店还是家中,都很流行这道美食。

  2、馄饨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3、饺子

  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惯已经传到中国的边远地区了。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除夕夜的*俗 6

  除夕之夜民间有守岁的*俗。《东京梦华录》第十卷《除夕》说:“士庶之家,围炉团座,达旦不寐,谓之守岁。”除夕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关于除夕守岁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日“守岁”。

  隋唐时期,守岁之风极为盛行,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守岁诗。范成大在《卖痴呆词》中吟道:“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苏东坡也有诗云:“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除夕守岁的热闹景象跃然纸上。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现代守岁时,全家欢聚,开怀畅饮,同时还要举行一系列的.娱乐活动,如老人给孩子讲故事猜灯谜,大家一起行酒令、打麻将、打扑克、观看电视节目,夜半时分还要煮饺子迎新年。

  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我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

  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耍龙灯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公供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璜,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龙灯的耍法有多种,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入海破浪。

  除夕夜的*俗 7

  夏历腊月除夕,人们喜欢贴红对联,放鞭炮,这也有个来历。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拍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批符。

  除夕那天要做什么

  吃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在南北朝的时候我国就已经有了吃年夜饭的*俗。北方人的年夜饭中,最常见的就是鱼和年糕了,这两道菜都有着非常好的寓意,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而年糕意味着年年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守岁

  守岁,又称为照虚耗、熬年,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起源可追溯至南北朝。在除夕夜一家人团圆在一起,灯火一整晚不灭,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守岁的*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有惜别留恋的感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点起蜡烛或油灯,还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踩岁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全家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压岁钱

  压岁钱,又称压祟钱、守岁钱等。年夜饭之后,长辈会发压岁钱给晚辈,因为是用红色的信封袋(红包袋装),故又称红包,中国古代也有用红线将一百个铜钱串成一串外形类似麦穗,表示长命百岁。其中一个说法是岁与“穗”同音,在一些庙宇,会有不少信众等待上头香,插上新年庙宇香炉的第一炷香,据说代表吉利与神明一年的护佑。

  除夕穿红衣服的意义

  红色辟邪,红色吉祥,这种观念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红色是太阳的颜色,是火的颜色。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尚红思想一直没有改变过,新年贴红对联,还有旧式婚礼中新婚的红嫁衣、红盖头、红蜡烛、新科的红榜等等,不论何时何地,人们都要用红色来增添喜庆。

  中华汉民族把红色视为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的象征,尤其认为红色有驱邪护身的作用。因此在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人们便早早地穿上红色衣福,或系上红色腰带,有的随身佩带的饰物也用红丝绳系挂,来迎接新年。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

  除夕的寓意和象征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除夕吃年夜饭吗

  是的。年夜饭在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的时候吃。

  农历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晚上的最后一顿饭就被叫做年夜饭,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又称“团圆饭”、“团年”或“合家欢”,这顿饭意味着告别旧岁迎来新岁。年夜饭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几点吃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当你一家人都团聚了,高高兴兴地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时候,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年夜饭里包含的是中国人的亲情,融入的是一种文化传统。

  除夕夜的*俗 8

  除夕的来历 除夕来自先秦时期的逐除的*俗。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着的《风土记》等史籍。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放爆竹的来历 关于除夕放爆竹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

  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于是以后人们就用火药做成了红色的爆竹,开始在除夕燃放。

  除夕守岁的来历 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每逢除夕,禹母总是熬夜燃放爆竹,解除思儿情结。当地百姓看到禹母如此思念儿子,也跟着禹母熬夜、燃爆竹,寄托自己对大禹的思念。久而久之,“除夕熬夜、燃爆竹”的*俗便流传开来,而且越传越远,范围越广。后来发明了火药,人们便用鞭炮代替了爆竹。

  除夕夜的*俗 9

  壮族:

  家家户户讲究在院里点燃一堆火,彻夜通明,名曰:“迎新火”,期望在新的一年里,家庭温暖,生活兴旺、吉祥。

  蒙古族:

  讲究在除夕之夜阖家*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新年,午夜时,全家欢欢喜喜饮酒进餐。并且比*日格外多吃多喝,还特别讲究酒肉剩得越多越好,以示来年生活富足有余。ザ弊澹喝家人都要喝一碗稀饭,以此盼望新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鄂温克族:

  女人不外出,只在自己家唱歌跳舞,共庆新的一年。

  苗族:

  把春节称作“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拷酒打烃,围坐吃团圆饭,祭祖**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藏族:

  举行励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高歌欢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テ彰鬃澹撼夕这天,家家户户都在庭院内,屋顶上栽插青松,以示四季常青,兴旺发达。晚上全家围坐吃团圆饭。

  彝族:

  同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示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哈尼族:

  妇女忙着做糍烃,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布依族:

  全家守岁,年初一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挑水,谁挑回第一挑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

  达斡尔族:

  全家围坐守岁,清晨起早打扫庭院,大门口堆起干牛粪堆。天黑点燃。刹那间家家焰火,户户生辉。长者把肉、馒头、饼子等春节食品扔进火中,火焰越烧越旺,象征着人畜两旺,五谷丰登。

  土家族:

  饭酒进餐举行摆手舞令,这是土家族最流行的古代舞蹈。

  畲族:

  全家拜“**祖图”,年长的人向全家讲述祖先的历史传说。

  鄂伦春族:

  先给本民族的祖先以及*亲长辈斟酒叩头。随后人们就端着桦皮盒环绕马圈行走,嘴里叨着“马合马合”(祝福声),还举行赛马活动。

  傈傈族:

  “阖家”饮酒进餐,许多人背着米烃、水酒到温泉沐浴,洗涤一年陈旧,以求健康、长寿。

  阿昌族:

  围坐吃团圆饭。人们穿上节日的艳丽盛装,杀猪宰牛款待亲友,还要演出文艺节目,邻*村寨的人都前来观看,非常热闹。

  独龙族:

  人们身穿最好的服饰,各户及亲友之间互相邀请,共同祝贺,并以酒款待客人。

  除夕夜的*俗 10

  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 垒旺火是内蒙古和山西等一些地的传统春节*俗。在民间,点旺火有红红火火、旺气冲天的寓意。

  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看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


除夕夜的*俗 (菁华6篇)(扩展2)

——除夕夜*俗汇总十篇

  除夕夜*俗 1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非常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除夕夜*俗 2

  壮族:

  家家户户讲究在院里点燃一堆火,彻夜通明,名曰:“迎新火”,期望在新的一年里,家庭温暖,生活兴旺、吉祥。

  蒙古族:

  讲究在除夕之夜阖家*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新年,午夜时,全家欢欢喜喜饮酒进餐。并且比*日格外多吃多喝,还特别讲究酒肉剩得越多越好,以示来年生活富足有余。ザ弊澹喝家人都要喝一碗稀饭,以此盼望新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鄂温克族:

  女人不外出,只在自己家唱歌跳舞,共庆新的一年。

  苗族:

  把春节称作“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拷酒打烃,围坐吃团圆饭,祭祖**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藏族:

  举行励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高歌欢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テ彰鬃澹撼夕这天,家家户户都在庭院内,屋顶上栽插青松,以示四季常青,兴旺发达。晚上全家围坐吃团圆饭。

  彝族:

  同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示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哈尼族:

  妇女忙着做糍烃,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布依族:

  全家守岁,年初一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挑水,谁挑回第一挑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

  达斡尔族:

  全家围坐守岁,清晨起早打扫庭院,大门口堆起干牛粪堆。天黑点燃。刹那间家家焰火,户户生辉。长者把肉、馒头、饼子等春节食品扔进火中,火焰越烧越旺,象征着人畜两旺,五谷丰登。

  土家族:

  饭酒进餐举行摆手舞令,这是土家族最流行的古代舞蹈。

  畲族:

  全家拜“**祖图”,年长的人向全家讲述祖先的历史传说。

  鄂伦春族:

  先给本民族的祖先以及*亲长辈斟酒叩头。随后人们就端着桦皮盒环绕马圈行走,嘴里叨着“马合马合”(祝福声),还举行赛马活动。

  傈傈族:

  “阖家”饮酒进餐,许多人背着米烃、水酒到温泉沐浴,洗涤一年陈旧,以求健康、长寿。

  阿昌族:

  围坐吃团圆饭。人们穿上节日的艳丽盛装,杀猪宰牛款待亲友,还要演出文艺节目,邻*村寨的人都前来观看,非常热闹。

  独龙族:

  人们身穿最好的'服饰,各户及亲友之间互相邀请,共同祝贺,并以酒款待客人。

  除夕夜*俗 3

  又是一年除夕夜,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我似乎闻到了家乡浓浓的年味,闻到了饭桌上团圆饭弥漫的芳香,似乎感受到了亲人们团聚的欢乐,似乎看到了亲人们脸上幸福的微笑。

  虽然已是人到中年,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盼着过年,可是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来说,奔波了一年,唯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和一家老小团聚一起,*时各忙各的,为了自己的小家打拼,兄弟姐妹各自散落天涯,一年到头也难得相聚。唯有这一年一度的春节,才是我们期待团圆的日子,也是大家久别重逢后欢聚的时候。

  其实,长大后过了那么多的年,给我的感觉就是“年年岁岁年相似,岁岁年年岁相同。”除了吃就是喝,除了电脑手机就是。没有人会像小时候的我们那样急切的盼望过年,也没有人会再像小时候的我们那样为了来年能穿上新衣服而虔诚的守夜。感觉社会发展了,年变了,年味也变了,再也找不到从前那种纯朴的年味,再也找不到那种欣喜若狂的感觉。

  对于七零后的我们来说,因为当时物质的匮乏,所以格外珍惜那时候能够拥有的一切东西。包括过年时能够穿上的新衣服,有时候可能就是我们盼望了一整年的。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年的除夕夜格外难忘。那时候的我应该是上小学三年级吧?暑假的时候去姥姥家,看到小姨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小小的心里很是羡慕,也很是向往拥有。小姨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在我回家的时候,就送了四尺布给我,让我带回家让妈妈找人帮我做一条裙子。那是一块印有孔雀图案的花布,咖啡色,适合做裙子。

  可是我拿回家以后,妈妈左看右看然后说:“这么漂亮的布拿去做裙子可惜了,还是留到过年给你做件新棉袄吧?”我虽然很想穿裙子,可妈妈这样说,我也只好答应了。

  那一年除夕,晚饭后,哥哥们早早跑出去玩了,我和姐姐帮爸爸妈妈包饺子。我们边包饺子边聊天,妈妈说:“今晚谁守夜,来年就有新棉�n穿。”

  在我们老家的*俗里,除夕夜是要烧大大的树蔸子火的,说是谁家的树蔸子烧的越大,来年喂的年猪就长得越大。所以那时候,每年秋天,大家都会在漫山遍野寻找大树蔸子,把它挖回家,等到除夕夜烧大火。这也许有点迷信,但是最多的应该还是代表一个美好的愿望吧?

  而且除夕、初一、初二这三个夜晚,要烧整夜的香。从天开始黑烧到第二天天明,大约十二个小时。而且这香不能让它烧熄了再点燃,否则便是“断头香”不吉利。灯也要整夜通明,说是列祖列宗回家过年来了。因为烧香要守夜,祖先们为了让子孙后代有个盼头,于是便有了“守棉袄”之说。而且千百年来流传下来,也是当时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吧?

  所以当妈妈问谁今晚愿意“守棉祆”时,为了来年依旧能够穿上新棉祆,我便毫不犹豫地说:“我愿意。”于是我便点燃自制的纸灯笼,去隔壁找来堂弟,又和堂弟一起去堂哥家,将两个堂侄叫来我家边打扑克边“守棉袄。”现在想来不免有些可笑,可是那时候的我却是认认真真的。我以一颗小小的虔诚的心去“守棉祆,”却守了我一生中最美的回忆。

  犹记得妈妈装了很多炒熟的花生、葵花籽、板栗给我们吃,另外每人给了几颗糖。好像那时候水果很少,记忆中没有水果的成份。

  于是爸爸便去堂屋教我如何上香,他教我将十柱香一齐点燃,擎起来揖三揖,然后先插中间香炉的三柱香,完了在插左右两边香炉的。为了防止烧“断头香,”所以点香时同时点燃十柱香,留下一柱看时间,差不多了可以去上香。我一一记在心里,在爸爸的注视下上完第一遍香,爸爸看我像模像样的,十二点放完鞭炮接了新年之后,就放心地去睡了。

  我和堂弟堂侄边打扑克边吃零食,将糖放在火上烤软,扯成长长的糖丝吃。开始几个小时很新鲜,边玩边吃,乐此不疲。后来便犯困了,毕竟我们还是孩子,又没有熬通宵夜的*惯。所以到了鸡叫的时候,我们一个个困得东倒西歪,扑克也不打了,零食也不吃了,有的倒在椅子上,有的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起来。我也不敢叫他们回家,因为他们若是走了,我一个人坐在那里守夜会害怕。于是我强打精神的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突然我发现窗台上放着几盒达炮(一种用纸卷起来的手工炮,死劲扔在地上或者墙上会响,没有杀伤力)。那是堂姐夫年前送堂弟玩时,顺便送给我的几盒达炮,我没舍得放,现在看到了,便心痒痒的想放。于是我便叫他们起来放炮,他们一听,立即爬起来了。于是我们走到院子里,你一颗我一颗的扔了起来,将睡在牛栏里的狗吓得飞起来跑,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起来,瞌睡虫也吓跑了。

  我们继续玩了一会儿,天渐渐亮起来了,堂弟堂侄他们便告辞回家,说是回家换新衣服然后去各家各户拜年。我也迫不及待地穿上那件有孔雀图案的新棉祆,换上新鞋,随他们去了。

  这是我记忆深处印象最深的一次除夕之夜“守棉�n,”也不知道第二年过年的时候我是否穿上了新棉袄?但是那一夜的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还在昨天,却不料却已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了。当年陪我“守棉祆”的堂弟,如今远在广州,功成名就,有了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而当年陪我“守棉祆”的两个堂侄,一个“远嫁”陕西,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乡;一个英年早逝,抛下了白发老母和尚未成年的两个孩子,远在天堂。而我,为了生存,又漂泊在异国他乡。

  时光荏苒,岁月绵长。我记忆中再没有在除夕夜通霄“守棉�n”的印象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没有年年守下去?

  如果有可能,我真的希望回到从前,在每一年的除夕夜,我都会陪爸爸妈妈“守棉祆,”陪他们慢慢变老。如果有可能,我也希望能够陪着我的孩子“守棉祆,”告诉他们这些传统的*俗,其实也是我们非物质文化的瑰宝!

  因为现在的我深深知道,我们拼命挣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我也深深懂得,孩子失去的母爱,也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真希望时光能缓,真希望岁月能慢,让我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还能够多陪他们在每年的除夕夜“守棉祆,”去守一份孝心,去守一份温暖,让我能幸福快乐地陪他们,慢慢走向时光深处。也让我能够陪着我的孩子,让他们的母爱没有缺失,让他们将这些优良的民俗继续传承下去,让年味在时光的隧道里,依旧越来越浓……

  除夕夜*俗 4

  除夕之夜民间有守岁的*俗。《东京梦华录》第十卷《除夕》说:“士庶之家,围炉团座,达旦不寐,谓之守岁。”除夕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关于除夕守岁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日“守岁”。

  隋唐时期,守岁之风极为盛行,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守岁诗。范成大在《卖痴呆词》中吟道:“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苏东坡也有诗云:“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除夕守岁的热闹景象跃然纸上。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现代守岁时,全家欢聚,开怀畅饮,同时还要举行一系列的娱乐活动,如老人给孩子讲故事猜灯谜,大家一起行酒令、打麻将、打扑克、观看电视节目,夜半时分还要煮饺子迎新年。

  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我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

  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耍龙灯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公供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璜,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龙灯的耍法有多种,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入海破浪。

  除夕夜*俗 5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贺新年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孩子们在玩耍放鞭炮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炮仗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说到除夕的刀砧声,邓云乡撰写的《燕京乡土记》却记载着除夕一个十分凄凉的故事:旧社会穷人生活困难,三十晚上是个关。有户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钱归来,"家中瓶粟早罄,年货毫无。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筹莫展,听得邻家的砧板声,痛苦到极点,不知丈夫能否拿点钱或东西回来,不知明天这个年如何过,又怕自己家中没有砧板声惹人笑,便拿刀斩空砧板,一边噔噔地斩,一边眼泪潸潸地落……,这个故事让人听了。确实心酸。

  饺子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酒”、“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吃年糕

  南方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中国人过春节,或称过农历新年,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主要是吃年糕,尤其是江浙一带的老百姓。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如果是炒年糕,上海人在调味品中,喜欢放一点糖。感到更好吃!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

  过年吃火锅

  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过年不少人喜欢吃火锅,一来无论荤素,各种美味都可以在火锅中吃到;二来过年吃火锅寓意红红火火,讨了个好彩头。很多火锅餐厅特意在春节期间推出春节套餐,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个特色火锅,暖意融融,气氛也不错。

  吃鱼

  过年食鱼的*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区域,似乎有一个潜规则。鱼是宴*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为吉祥物,意味着“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年饭时吃鱼,要留头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摆鱼也有讲究:鱼头要对着贵宾或长辈,体现尊敬;来客是文人,将鱼肚对着他,赞他肚里有墨水,满腹文章;来客是武将,讲鱼脊对着他,夸他刚武豪放,可作脊梁。还有鱼端上桌时的摆放,鱼头对着谁、尾对谁,摆下后不可再端动。鱼头所对的人“剪彩”,鱼尾所对的人“赞助”;先由二位对饮一杯酒,再由鱼头的人首动筷夹鱼吃(所谓“剪彩”),随后大家才可以动筷,热闹气氛,欢语一片。

  各地除夕食俗

  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

  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

  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等。

  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

  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

  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

  除夕夜*俗 6

  1、关于守岁的故事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这在当时叫做“守祟”。后来,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如今,随着生活水*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即“春晚”)的兴起等,使除夕之夜过得更开心、更热闹。

  2、守岁的含义是什么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俗之一。

  3、守岁的风俗有哪些

  3.1、年夜饭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从掌灯时分入*,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俗。

  3.2、压岁钱

  守岁之际,孩子们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也象征着一年到头都有钱。

  3.3、踩岁

  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除夕夜的禁忌有哪些

  1、忌倒污水、倒垃圾

  据说,随意乱倒污水、垃圾,乱丢杂物,随地便溺的话,不小心就会溅洒到神灵身上,如果神灵恼怒的话,就会降祸到人。

  2、忌剩下浆糊

  腊月里贴窗花、对联剩下的浆糊不能留,一定要处理掉,以免来年的日子越过越糊涂。

  3、进餐忌讳有人来串门

  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4、不能动“鱼”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5、忌过早睡觉

  守岁,其实就是在除夕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守岁”的意思是要守住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除夕夜吃什么

  1、元宵

  又名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圆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馅),再放入锅里煮食,寓意团团圆圆。元宵一般当早点或年饭主食,不管是餐馆酒店还是家中,都很流行这道美食。

  2、馄饨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3、饺子

  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惯已经传到中国的边远地区了。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除夕夜*俗 7

  1、关于守岁的故事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这在当时叫做“守祟”。后来,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如今,随着生活水*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即“春晚”)的兴起等,使除夕之夜过得更开心、更热闹。

  2、守岁的含义是什么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俗之一。

  3、守岁的风俗有哪些

  3.1、年夜饭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从掌灯时分入*,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俗。

  3.2、压岁钱

  守岁之际,孩子们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也象征着一年到头都有钱。

  3.3、踩岁

  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除夕夜的禁忌有哪些

  1、忌倒污水、倒垃圾

  据说,随意乱倒污水、垃圾,乱丢杂物,随地便溺的话,不小心就会溅洒到神灵身上,如果神灵恼怒的话,就会降祸到人。

  2、忌剩下浆糊

  腊月里贴窗花、对联剩下的浆糊不能留,一定要处理掉,以免来年的日子越过越糊涂。

  3、进餐忌讳有人来串门

  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4、不能动“鱼”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5、忌过早睡觉

  守岁,其实就是在除夕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守岁”的意思是要守住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除夕夜吃什么

  1、元宵

  又名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圆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馅),再放入锅里煮食,寓意团团圆圆。元宵一般当早点或年饭主食,不管是餐馆酒店还是家中,都很流行这道美食。

  2、馄饨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3、饺子

  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惯已经传到中国的边远地区了。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除夕夜*俗 8

  夏历腊月除夕,人们喜欢贴红对联,放鞭炮,这也有个来历。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拍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批符。

  除夕那天要做什么

  吃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在南北朝的时候我国就已经有了吃年夜饭的*俗。北方人的年夜饭中,最常见的就是鱼和年糕了,这两道菜都有着非常好的寓意,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而年糕意味着年年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守岁

  守岁,又称为照虚耗、熬年,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起源可追溯至南北朝。在除夕夜一家人团圆在一起,灯火一整晚不灭,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守岁的*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有惜别留恋的感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点起蜡烛或油灯,还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踩岁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全家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压岁钱

  压岁钱,又称压祟钱、守岁钱等。年夜饭之后,长辈会发压岁钱给晚辈,因为是用红色的信封袋(红包袋装),故又称红包,中国古代也有用红线将一百个铜钱串成一串外形类似麦穗,表示长命百岁。其中一个说法是岁与“穗”同音,在一些庙宇,会有不少信众等待上头香,插上新年庙宇香炉的第一炷香,据说代表吉利与神明一年的护佑。

  除夕穿红衣服的意义

  红色辟邪,红色吉祥,这种观念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红色是太阳的颜色,是火的颜色。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尚红思想一直没有改变过,新年贴红对联,还有旧式婚礼中新婚的红嫁衣、红盖头、红蜡烛、新科的红榜等等,不论何时何地,人们都要用红色来增添喜庆。

  中华汉民族把红色视为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的象征,尤其认为红色有驱邪护身的作用。因此在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人们便早早地穿上红色衣福,或系上红色腰带,有的随身佩带的饰物也用红丝绳系挂,来迎接新年。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

  除夕的寓意和象征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除夕吃年夜饭吗

  是的。年夜饭在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的时候吃。

  农历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晚上的最后一顿饭就被叫做年夜饭,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又称“团圆饭”、“团年”或“合家欢”,这顿饭意味着告别旧岁迎来新岁。年夜饭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几点吃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当你一家人都团聚了,高高兴兴地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时候,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年夜饭里包含的是中国人的亲情,融入的是一种文化传统。

  除夕夜*俗 9

  除夕之夜民间有守岁的*俗。《东京梦华录》第十卷《除夕》说:“士庶之家,围炉团座,达旦不寐,谓之守岁。”除夕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关于除夕守岁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日“守岁”。

  隋唐时期,守岁之风极为盛行,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守岁诗。范成大在《卖痴呆词》中吟道:“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苏东坡也有诗云:“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除夕守岁的热闹景象跃然纸上。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现代守岁时,全家欢聚,开怀畅饮,同时还要举行一系列的娱乐活动,如老人给孩子讲故事猜灯谜,大家一起行酒令、打麻将、打扑克、观看电视节目,夜半时分还要煮饺子迎新年。

  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我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

  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耍龙灯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公供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璜,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龙灯的耍法有多种,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入海破浪。

  除夕夜*俗 10

  除夕的来历 除夕来自先秦时期的逐除的*俗。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着的《风土记》等史籍。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放爆竹的来历 关于除夕放爆竹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

  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于是以后人们就用火药做成了红色的爆竹,开始在除夕燃放。

  除夕守岁的来历 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每逢除夕,禹母总是熬夜燃放爆竹,解除思儿情结。当地百姓看到禹母如此思念儿子,也跟着禹母熬夜、燃爆竹,寄托自己对大禹的思念。久而久之,“除夕熬夜、燃爆竹”的*俗便流传开来,而且越传越远,范围越广。后来发明了火药,人们便用鞭炮代替了爆竹。


除夕夜的*俗 (菁华6篇)(扩展3)

——除夕夜放烟花日记 (菁华6篇)

  过年有很多趣事,大年三十的夜晚最有趣。因为那个时候是我们小孩子最快乐的时候。

  我和小伙伴们找到了一个宽阔的地方,把自己所有的烟花全都拿出来玩。当我和小伙伴玩得高兴的时候,烟花快没有了,爸爸赶紧把烟花都拿了出来,我和小伙伴都围着那一大袋烟花,都想看看里面有什么稀奇的烟花。我拿出一个“喷泉花”,点燃了引火线,五颜六色的小火星跳了出来,顿时,烟花越喷越高,我想这代表着在新的一年里我们都会步步高升。

  我又偷偷地点燃了“冲天炮”。“嗖”,“冲天炮”在天空中轰的一声爆炸了,这可吓到了小伙伴,都吓得跑开了。看到他们害怕的样子,我便哈哈大笑起来。我和小伙伴同时点了“冲天炮”,又吓到了正在聊天的大人们。

  这时,爸爸点燃了“满天星”。一颗烟花像导弹一般飞上天空,“啪”,半空中烟花分裂成一小颗一小颗的小火星,好像一个绚丽多彩的大圆盘。“嗖—嗖—嗖”天空中连续不断地出现美丽的花火,我点燃了“太空飞碟”,它好像一个急躁的跳蚤,“嗖”,飞去前面的草坪了。

  过年真是我最快乐的日子,既可以放烟花,又可以吃年糕,还可以穿新衣服。

  年三十晚上12点,我和爸爸去楼下放烟花。我们带了三种烟花,其中一种是摔炮,另外两种我不知道什么名字。

  我们先玩了摔炮,摔炮就是往地上一摔就响了。我有时一大盒一大盒的扔,有时两个三个的扔,觉得好玩极了。接着,我叫爸爸放第一个烟花,他找了半天才找到导火线,点燃以后,我们俩立刻跑开,刚一停脚。“吼”的一声,火星飞上了天,吓的我立刻捂上了耳朵。“啪”的一声炸了开来。“是粉红色的,”我说:它像一个超大的花在空中盛开。接着每一炮都是不同的颜色,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看的我眼花缭乱。全身都在关注这美丽的烟花了,嘴巴成了“O”形。

  第一种放完后,我催着爸爸放第二种。他点着导火线以后,我看到火苗一点一点的往烟花里面烧去,突然,烟花直从盒子里往上串,十分好看,像火树银花一样。接着烟花炸了开来,我一看火苗快烧到我这儿了,转身就跑,大约跑了五六米才停下来。我长呼了一口气,终于逃出来了。

  这时,几条烟花像小龙一样向天上冲去。有时红,有时蓝,有时绿……五彩缤纷。我看完惊呆了,万万没想到,这么好看!

  放烟花是人们为了把美好的想法和美好的愿望放上天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寻开心,寻欢乐。所以放烟花成了一种过年的*俗。但今年空气质量不好,所以我只放了两种,但我十分开心,我想:“明年我一定还要放,但不要太多。”

  时间就像是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匆匆忙忙地、静悄悄地从我们的身边流过。不知不觉中,一个非常值得回味的20xx年慢慢地走了,迎来了2021年——一个崭新的岁月,开始了我们的又一段旅程。

  除夕,我翻开了日历,就像翻开了新的一年,翻开了一段精彩的故事。回想过去的一年,有过汗水,有过欢乐,也有过悲伤,所有发生的故事都历历在目。

  太阳渐渐西落,天色慢慢暗了下来,家家户户也都亮起了灯,迎来了一个不*凡的夜晚——烟花之夜。我兴奋地玩起了“甩炮”。“甩炮”的使用很简单,只要抽出一根,点燃导火线,它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蹿出星星点点的小火花,将周围照得通亮通亮的,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

  再晚一点,放烟花的高潮就到了,人们都不约而同地点燃了花炮。五彩缤纷的烟花将天空点缀得分外美丽。烟火像一颗颗彩珠,似一朵朵花儿,又如一块块彩色的布料,让人目不暇接。瞧!“冲天炮”开成了一朵朵花朵;“银龙”的光芒照耀着大地……这些绚丽的烟火,将漆黑的星空衬托得格外美丽。

  夜,渐渐深了,万籁俱寂,夜空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有那些星星还在不时俏皮地眨着眼,像是在告诉人们黎明的脚步即将来临,全新的一年将会更加美好。

  终于等到了大年三十了,从早上起来,我的手就痒痒了。我真想一瞬间天就黑,那样我可以自己放鞭炮,最多让爸妈看着我。

  今天的日子过的真慢,在我无数遍地看手表后,终于等来了晚上。吃过年夜饭,我兴奋致极,因为我虚脱于可以痛痛快快地放鞭炮了。天暗了下来,我们全家一起来到了楼下,打开车库门,拿出烟花和鞭炮,妈妈让我来点,我慢慢走*烟花,虽然高兴,但还是胆战心惊的,我打开火机迅速地对着导火线点了一下,连忙跳开,没想到没点着。

  我跑过去再一次走*烟花去点燃,这一次是真的点着了,一会儿工夫,就看到很多焰火喷出来,美丽极了。我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地点着,有的烟花是喷出来后有很多小点点,爆开噼哩叭啦的响成一片,有的是像机关枪一样地连发。还有一个我特别有印象,那是需要拿在手中的,点燃后,像一只只小老鼠地飞到天上,我真怕自己拿反了,那样烟火就会射中我自己了。烟花放完上楼后,阿姨给了我一个红包,那是压岁钱。

  真是非常美好的一天,能自己放烟花还能拿到压岁钱。可惜老师说只有这一天可以放,因为出于安全考虑。

  绚烂多姿、如梦似幻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如星星闪烁着璀璨的光泽,那阵阵声响是远在他乡拼搏的游子与家人团聚时的呐喊。

  烟花在燃烧中开始了它的生命,也在开始中结束了它的生命。在那短短的一刻,它,用毕生的精力绽放出最美的生命之花!孩子们的喧闹声,闪光灯的咔咔声,都在为这壮丽之歌伴奏。

  人生亦如烟花般短暂,稍纵即逝,却又有几人能够如烟花般在生命的巅峰开出那朵属于自己的美丽的花儿呢?如若能,那又何妨?如若不能,那又有何妨?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从启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没有回程的余地了。这一路上,会有惊喜,会有失望,会有期盼,会有辛酸……

  一朵烟花的盛开,终究没有几簇一起绽放的美;一个人的生活之路,终归没有几人同行的热闹;一朵鲜花的凋零,终究不会荒芜了整座花园;一片枯叶的坠落,终归不会带走满树的生机……

  其实在这个充满活力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如烟花一般绚烂、短暂,新的事物终将代替旧的事物,为何人们总是匆匆地为将来做着打算,而不停下来慢慢地欣赏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别让时光悄悄溜走,别让梦想成为遗憾。

  回首再望那夜烟花,一股暖流涌过心田……

  春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些过春节的风俗*惯。从阴历二十三开始,人们就开始为过春节忙碌了起来,阴历二十三是纪念灶王爷的日子,据说每到这一天灶王爷就要乘着人间的烟火去天上汇报人间的情况。这天,人们都会为灶王爷准备一盘子糖瓜儿,希望他为自家人多多说点儿好话。当然,这些糖瓜最后都会进入到我们这些喜欢吃糖的小孩子们的肚子里,糖瓜儿是糖做的,黄黄的,圆圆的,看起来像个小西瓜,象征着团圆,美满。吃到嘴里甜甜的、脆脆的,小朋友们都爱吃。

  一到农历三十就进入了过年的阶段,人们都忙着扫庭院、贴窗花、请门神、贴福字,有的人家故意把福字倒过来贴,别人一看就知道福到了,证明这家人明年的福气到了。吃过团圆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全家人一起包饺子,我家在这一天总是要在饺子里放上一枚洗干净的硬币,谁吃到了这个饺子就是家中最有福气的人。我特别喜欢年三十的晚上来守岁的,因为这样就可以不用早早的睡觉了。一过晚上十二点,一年中最喜庆的时候刻就来临了,各家各户都开始放烟花,有的烟火一点燃就像赛车一样,一溜烟似的跑得无影无踪,有的发出嘭的巨响窜到夜空中像菊花一样绽放美丽的笑脸。火树银花一线天!新的一年就在这美丽的烟花中开始了!最高兴的是过年时收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嘻嘻,这是我最喜欢的风俗了。当然从里到外穿上一身漂亮的新衣服,也特别的开心。过新年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除夕夜的*俗 (菁华6篇)(扩展4)

——除夕夜优秀作文 (菁华6篇)

  今天是除夕,每户人家都挂上了红灯笼,一派喜气洋洋。我和爸爸也一起给家里的'大门贴了“福”字,不过是倒着贴的,寓意为“福到”我家。妈妈准备了一桌饭菜,有蒸的、炖的、炒的,还有火锅。开心地吃完饭后,爸爸妈妈给我发了压岁钱。

  不过最让我期待的是,除夕之夜可以看春节晚会。晚会的节目非常丰富,有唱歌、跳舞、变魔术等。我最喜欢看的是小品,其中有一个小品《儿子来了》,讲的是有一对老夫妻认了一个干儿子,可是这个干儿子其实是个能言善辩的骗子,想要骗他们买床垫。干儿子说,“这床垫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弹,把你弹到7、8米高,具有增高功能和娱乐功能”,“这床垫还有增发功能,我本来是光头,睡这床垫一天,头发就能把眼睛遮住。”骗子满口乱说,却能将老夫妇骗得一愣一愣的,真是让人着急。过了一会儿,老夫妇的真儿子回家来了,他是一名警察。可骗子还狡辩,说自己是防诈骗宣传员,又说有“防诈骗手镯”可以卖给他们。不过,最终邪不压正,这个干儿子骗子被真儿子警察给抓走了。

  除夕之夜,爸爸妈妈给了我一个“特权”,可以守岁,想什么时候睡觉都可以。我就这样把春节晚会的节目全部看完了。到了晚上12点的时候,我还和爸爸一起下楼放鞭炮和烟花,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除夕的晚上,可以家人团聚一起观看春晚,可以放烟花炮仗,还可以守岁熬夜,这真是一个辞旧迎新的美好之夜啊!

  今年过除夕再我们家。傍晚时分,我们全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开始就餐。爸爸妈妈两位大厨还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不一会儿,一碗碗美味可口的佳肴就陆续上了桌。有西施豆腐、清蒸扁鱼、红烧龙虾……真是令人垂涎欲滴。四周张张笑脸,碰杯声、欢笑声、祝福声交织成和谐的新年交响乐。望着爷爷奶奶那高兴劲儿,我便和姐姐端着雪碧一起走到爷爷奶奶身边干杯,并异口同声地说:“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时,全家人都情不自禁地笑起来。爷爷奶奶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的伴奏下,一顿丰富的除夕晚宴结束了。

  一吃完晚饭,我们几个小孩子就迫不急待地跑下楼放鞭炮去了。立刻,我们周围便成了烟花爆竹的世界。烟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美丽的大花园!有的像仙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冲上天空,又慢慢落下来;有的像秋菊、月季,万紫千红,千奇百怪;有的像小流星,猛地窜上天空,刹那间又消失在夜空中……大地和天空顿时像炸开了锅似的,沸腾不已。那各种各样的喜庆声连成一片,好似响彻云霄的交响乐。真是动听极了!

  那五彩缤纷的烟花映红了大地,映红了天空,这绚丽的色彩,不正象征着我们祖国的锦绣前程吗?

  今天是20xx年除夕,明天就过春节了。下午爸爸给我买了许多好看的焰火,今晚我要和爸爸一起去痛痛快快地放焰火。吃完了热热闹闹的年夜饭,我迫不及待的和爸爸下楼来到了小区的`广场上,耳边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我从拎袋里先选了一个“太空人”的焰火,爸爸点燃了导火引线,我躲得远远的,生怕焰火炸到我身上。导火线慢慢燃烧着,随着“嗞”的一声,“太空人”开始在地上飞快地转起圈来,同时发出耀眼的火花,突然它疾速地冲上了天空,好像是去拜访月宫里的嫦娥和玉兔,可还没到呢就如一颗流星撞击地球,被扫把星赶了回来,看来这个“太空人”登月失败了。

  我又拿出了一个“旋转舞台”烟火,催着爸爸点燃了,只见它在地上慢慢地旋转起来,越转越快,越转越快,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只见它光芒四射,不断地变换着颜色,刚才还像是一朵玫瑰开放在花丛中,转眼间就变成了嫩绿的小草,再一瞬间又成了穿紫袍的茄子姑娘,接着又变幻出无数金灿灿的小鱼,它不停地转着,直到它没力气再转为止。

  忽然,只见远处好多颗“珍珠”升上了璀璨的星空,“砰”地炸开了,像朵朵菊花绽放在夜空中,又像是银河落下九天,真是美轮美奂,爸爸问我好看吗?我高兴地说:“太漂亮了,如果天天晚上都是这么美丽该多好呀!”真实一个难忘的除夕,我喜欢除夕。

  去年的除夕让我念念不忘,但一年很快过去了,新的一年即将来临。

  记得去年除夕那天晚上,将*十一点时我就上床睡觉了。“轰,轰,”一阵雷鸣般的炮声把我从惊醒了。我很快爬起来问妈妈怎么了,妈妈说:“每年的最后一夜是除夕夜,十二点是家家户户都会放起响亮的爆竹来除旧迎新。"听了妈妈这么一说,我高兴极了,连忙穿好衣服,想和哥哥一起放爆竹。我刚出门,就被门前的一摊水滑到了,和大地妈妈来了个亲吻,摔了个嘴啃泥,大家都哈哈大笑。我们拿着烟花。爆竹来到房顶,只见漆黑的天空中到处布满了五颜六色的烟花,像心灵手巧的人刻意装饰出来的。空气中也充满了火药味。

  我们也迫不及待的点燃烟花,“嘣。嘣。”的冲向天空,像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蘑菇云,把漆黑的天空点缀的美丽极了。真希望新的一个除夕夜快点来到。

  今年的除夕是在奶奶家过的,因为要家人团圆,另外,奶奶家的房子比较大。

  晚上八点,一家人坐在了电视机前享受除夕的大餐---春节联欢晚会。妈妈她们一边看,一边包饺子,有我爱吃的酸菜馅和芹菜馅。

  九点钟左右,外面就响起了轰轰的爆竹声,真有着急过年的,呵呵。我也坐不住了,爷爷带我去菜园子里的雪地上放炮,爷爷家有很多鞭炮,我们一个一个的放,看着腾空而起的烟花,我跳着,叫着,这是我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候。放到最后一个,也是所有鞭炮最大的,放的时间也最长。"嗖"的一声,一个炮飞上了天,"轰"的一声炸开了,五色的烟花从半空中落下,像花一样。这个炮一共有六十四发,每发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梅花,有的像五角星,最漂亮的是像流星一样的花,在天空中飞过,美的跟童话似的。

  午夜十二点的钟声响起,羊年就真正的来到。我十二岁了,我要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夜幕慢慢地降临啦。一阵接着一阵炒豆般的爆竹声提醒人们,新年除夕夜的重头戏——大年三十的团圆饭就要开宴啦!餐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香喷喷的一大桌菜啊!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刚朦朦胧胧的醒过来,就听到老妈在厨房“乒乒乓乓”的忙活起来,起来一看,品种各式各样的蔬菜、鸡鸭鱼肉等在厨房里摆了一地,妈妈又是洗菜、又是拣菜、又是切菜,忙个不停。看到这种情形,我也不能“袖手旁观”,挽起袖子,自告奋勇的说:“妈妈,我来帮忙吧!”妈妈开心的说到:“好呀!先把你自己的桌子收拾整齐,然后再过来帮妈妈拣菜,一起准备今晚的年夜饭。”

  “知道了”!心情好,干什么都高兴,我一边哼着歌,一边把茶几、写字台收拾得整整齐齐,还把我那几个心爱的芭比娃娃换上新衣服,好好的“打扮”了一番。这点儿活儿不难,一会儿就被**完了。然后,真正的“工作”开始了,我要帮妈妈一起准备年夜饭了!

  拣菜、拣葱、洗菜、打鸡蛋……看起来很简单,可是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就说打鸡蛋吧,我轻轻的磕了两三下,鸡蛋壳纹丝不动,连个小小的隙缝也难以看见,那点儿小缝仿佛在嘲笑我呢!我一着急,在桌子沿边重重的磕了一下,这下可惨了,鸡蛋清顺着我的手流到了地面,而蛋黄也“寥寥无几”了,一个鸡蛋就成了我的“牺牲品”。我一边收拾残局,一边气呼呼的说:“你这个坏家伙,我告诉你,别以为我不行,我这就再打给你看看,哼……”打到第二个鸡蛋的时候,我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终于顺利的鸡蛋打好了。

  说到准备年夜饭,给鹌鹑蛋剥皮儿可是我最喜欢的活儿了。因为,我常把鹌鹑蛋剥坏,只要一剥坏,我就会一口把鹌鹑蛋吃进肚子了,一边干活儿,一边还能享享口福,何乐而不为呢!不过,今天干这个活儿时,妈妈时刻在旁边“监督”着我的一举一动,一个个又白又嫩的鹌鹑蛋只能好好的就躺在了盘子里,虽然没有饱“口福”,但看到这些“成就”,我也是欣喜上心头。

  在紧张的劳动中,时间飞快地过去,一看窗外,一个个红红的大灯笼已经亮起来了,树上的'彩灯一闪一闪,零零星星的鞭炮声也开始凑起了热闹。在看看我们家的大桌子上,爸爸这个大厨已经把刚才我和妈妈的劳动成果做成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菜肴。

  年夜饭是家对游子一整年的期盼,年夜饭是游子对家一整年的报答,过年的时候,家就是年夜饭,年夜饭就是家,这就是我们*人回家过年内在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已经流传了三千年,它将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


除夕夜的*俗 (菁华6篇)(扩展5)

——难忘的除夕夜日记 (菁华6篇)

  今天是除夕夜,也就是春节的头一天晚上。爸爸说: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夜晚。晚上我和爸爸妈妈要去奶奶家吃饺子。

  下午我们就来到奶奶家和奶奶一起包饺子,奶奶擀饺子皮,爸爸妈妈包饺子,我在一边看着。包出来的饺子真好看,像一个个小船一样整齐的`排列着。

  过了一会,姐姐来了,我们就一起下去放烟花。烟花真好看,五颜六色的,把周围都照亮了。

  饺子熟了,爸爸喊我们上去吃饺子,还有很多菜,饮料,我们又吃又喝,又说又笑,开心极了。

  这真是个美好的夜晚。

  今晚是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夜,对我们小朋友来说是最高兴啦!因为可以拿压岁钱,还可以放鞭炮和烟花。

  吃完年夜饭,我和弟弟赶紧拿出买好的烟花开始放。我们买的烟花可美丽了,有孔雀开屏,那射出的火焰就象一只正在开屏的孔雀尾巴,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接着,我又点燃了降落伞,只听“啪”的一声,一个亮点直冲天空,慢慢的飘落下来一个小小的降落伞。这时候,远处不时传来轰隆隆的声音,天空中不时的出现一朵朵美丽的烟花,有的象一朵朵绽开的菊花,有的像天女散花,不一会儿就把漆黑的夜空装扮的五彩缤纷,我赶紧把妈妈拉出来一起看美丽的'烟花。妈妈问我为什么除夕夜要放烟花呢?我摇摇头,妈妈笑着告诉我说,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有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未的时候就出来害人,人们拿它没办法,后来才知道这只怪兽夕有两个个弱点,一是害怕红色,二是害怕响声,于是,每当到个岁未,人们家家户户都贴春联,放烟花,祝愿新的一年*安无事。

  听完后,我才明白原来还有这么一个传说故事呀!

  除夕午夜,十二点差三分了,我和爸爸在天宁寺的宝塔下等待一年一度的烟花盛会。虽然已经是半夜,但寺内依然是人山人海,有陪长辈来的,有带小孩来的,有和朋友一起来的,大家在新年伊始的时候一起来祈福,现在我们共同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我仰望天空,天暗暗的,星星不知道躲到哪去了,月亮也是,也许,它们是在和我们捉迷藏吧。宝塔在灯光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高大、雄伟。

  霎时间,“烟花爆竹齐飞响”,一朵朵灿烂的烟花在空中绽放了,把原本乌黑的天空衬托得更加绚丽多彩,如诗如画,那声音震耳欲聋。人们在烟花的笼罩下,纷纷拿出手机迫不及待地拍下了这震撼人心的一幕。

  烟花,一朵、两朵、三朵……爆了,散了,装饰着夜空。夜空顿时成了花的海洋,红的,黄的,绿的,紫的,粉的,蓝的,姹紫嫣红。大地也被烟花装点得像仙境一样美丽。红红的火焰也映红了人们的脸蛋,在烟花绽放的那一瞬间,人们对未来的无限希望也同样绽放了。

  烟花像一支箭一样以最快的速度飞向夜空,再以优美的`姿态,协调的动作绽放了,像一簇簇火焰,一粒粒珍珠,一条条丝带,洒下欢笑给予大地,洒下祝福赠送大地,绽放的是人们的赞叹,绽放的是人们的遐想。顿时,夜空格外的亮,好似点起了无数盏电灯,给予人们的是春天入心的温暖,而不是冬日刺骨的寒冷。

  在12点10分,烟花盛会结束了,在满天绚烂中结束了。除夕之夜,真是难忘的。有烟花的绽放,有爆竹的响起,更多的是人们的祝福声。我想,我会把这短暂的时刻珍藏在自己的心灵里,永恒地记住这个美好的时刻。让烟花的绽放铺开新一年的道路,让我们洋溢着笑容,承载新的梦想,释放自己的热情,去追逐,去畅想,去迎接未来!

  今天是大年二十九,除夕之夜。是一年中最后一天,也是全国人民节日。

  看看大街上,灯火通明,家家户户大门前都贴着红底黄金粉字对联,门上方都挂着一对喜气洋洋大红灯笼。鞭炮声连连不断,处处散发着浓浓年味。

  晚上,我们一家人正在吃饺子时,就看见外面响起了“噼里啪啦”鞭炮声。我也迫不急待地拉着爷爷去看放炮,在街上,放炮人真多啊!有人放小炮,有人放礼花,美丽焰火将夜空点缀成花世界,美丽极了。在远处天空中,一会儿出现了个“天女散花”,一会儿又出现了“孔雀开屏”!五彩缤纷礼花把天空装扮绚丽多彩。

  快八点了,我急忙回到家里,打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里有明星们演小品、相声、歌舞,还有更精彩魔术,时间过真快啊!十二点钟声敲响了,新一年又来到了,在鞭炮声中我们送走了兔年,迎来了龙年。

  除夕之夜真美啊!过了今晚,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又长大了一岁,这时人们给我们压岁钱,还会送我们美好祝福。

  我很喜欢这个美丽夜晚,因为它一年才有一次。

  

  晚上,夜幕降临,星星们调皮地眨着眼睛。正当我们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时,耳边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哦,原来今天是除夕啊!

  吃完年夜饭,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晚会上的节目可真精彩!有优美动听的歌曲,使我们深深陶醉;有变幻无穷的魔术,使我们连声叫好;还有滑稊逗人的小品,使我们捧腹大笑......节目丰富多彩,看得我们眼花缭乱,还不停伸出大拇指——真棒!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和姐姐早已拿出准备好的“大姐”烟花,点燃了引火线。只听“轰”的一声,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瞬间炸开了。那绽放的烟花仿佛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顿时,寂静的夜空已让烟花奏响了快乐的乐章。

  我抬头看看天空,哇!满天都是美丽的烟花!它们好像一串串珍珠,有的又如一颗颗流星,还有的则似一朵朵花儿......灿烂无比的烟花们在空中展现出它们的身姿,将空中构成了一幅奇丽的画。此时此刻,整个世界好像都在与烟花共舞。

  不知什么时候,夜空中出现了几盏孔明灯。它们被里面的光芒点缀着,就像是一位远航家,承载着梦想与希望,向未来走去。我想,这灿烂的光辉中一定也闪烁着大家美好的愿望吧!也许,不久以后,它们也将成为现实......

  

 

  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和烟花声,我渐渐进入了美妙的梦乡,但脑海里依然浮现着这个难忘的除夕夜......

  “小谷,要不要去菜市场?“好!”我坐上妈妈每日骑的摩托车,往菜市场出发啰!

  咦!前面到底发生什么事呢?为什么四线道的马路,竟然挤得水洩不通,我们的机车竟然被塞在车阵中,动弹不得。“是不是前面出车祸啦!”“不是!”

  什么!原来今天是除夕日,大家为了买除夕夜团圆饭的食物,纷纷从房子出笼到菜市场报到。

  每次到菜市场,只要五或七分钟的`时间,今天竟然花了快一小时才到。“高丽菜一颗五元……”“萝卜三颗二十元……”远远就听见菜贩在大声吆喝叫卖,一些婆婆 妈妈一个个贪便宜的凑上前去买,妈妈一听如此“俗个大碗”也加入他们阵容,便拉着我硬向前挤,我们使尽吃奶的力气,好不容易到达菜摊前面,使我松了一口 气。接着我和妈妈在各式各样、琳瑯满目的青菜中经挑细选,之后又买鱼又买肉,才一眨眼的功夫,菜篮已经爆满!

  “五十元玩具….好玩又有趣……紧来买……”哇!好多稀奇古怪的玩具,看起来好好玩,我看得目瞪口呆。“妈妈,可不可以买!”“下次再说啦!”“妈 妈……”不管我如何的哀求妈妈买,妈妈彷彿把我说的话当成耳边风,最后,香甜的鸡蛋糕的香味又扑鼻而来,妈妈买二十元给我品尝,吃着香香脆脆的鸡蛋糕,我 开开心心的回家。菜市场的东西真是应有尽有,让人去了还想再去呢!


除夕夜的*俗 (菁华6篇)(扩展6)

——难忘除夕夜的作文 (菁华6篇)

  傍晚,伴着一声清脆的炮响,一眨眼间就到了除夕夜,马上就要过年了,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在这一天晚上,我可以和爷爷奶奶一起吃丰富的年夜饭,和弟弟放鞭炮,还可以欣赏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

  夜色刚刚拉开帷幕,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我家丰富的年夜饭已经摆上了餐桌;有挺着大肚皮的饺子兄弟,有香喷喷的鱼,还有松糕等等美食。馋得我口水直流,弟弟一边吃着饺子一边竖起大拇指,连连 夸赞道:“好吃!好吃!真好吃!”而我也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喜欢吃的土豆丝,迫不及待的夹了一口。你给我夹肉,我给你夹菜,一会儿干杯,一会儿说笑,屋子里充满了全家人的欢声笑语。

  八点整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又搞笑的小品,有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我看得心花怒放。终于临*午夜十二点,新年的钟声“10、9、8、7、6、5、4、3、2、1”我们一起欢呼一起迎接新年!我和 爸爸弟弟迫不及待的跑出家门,燃放了庆祝新年的鞭炮。

  吃了年夜饭,赏了晚会,这个除夕夜充满了欢乐,令我难以忘返。

  今年我爸爸买了四千多元的烟花。准备吃完年夜饭就开始放了,烟花整整塞满了一个面包车装回来。我看到烟花比我还要胖,体积可大了,旁晚时分有好多我的朋友都到我家来玩,妹妹也来了,我们有的在打羽毛球,有的在说笑话,还有的在一起聊天了,非常热闹,很有过年的气氛……

  大家玩了一会就各自回家吃年夜饭了,我们还约好等会吃好了就一起到我家来观看放礼花,我和妹妹一会就吃好了,我们是一波一波的吃火锅里的东西,等烧开了酒吧火锅里的东西加满碗里,然后等下一波熟之前把碗里的吃干净,这样就很快饱了,因为我们还有任务。

  天渐渐黑了,我的朋友们陆续来到我家,于是我对莫洋洋说:“快,先去把你家买的手拿礼花来放,”不一会,洋洋就拿来了,我们开心的把小烟花一支一支的发给大伙,我们点燃了一根又一根,漂亮极了,大家开开心心在场地上跑老跑去的,很快,天已经全部黑了,我们还留下了一些小烟花到明天晚上玩。

  终于等到放大的烟花了,妈妈让我们坐到爸爸的车里,打开天窗观看,这样就不怕烟花的灰尘落到眼睛里了,第一个放的烟花叫“恭喜发财”随着“砰”的一声,只见天空布满了像金元宝一样的金条从空中挂了下来,连续几下“砰砰砰……”整个天空到处都是金光闪闪的一片,好壮观啊,我们情不自禁的叫了出来;接下来放得叫“龙飞凤舞”听上去就知道是龙年,它的样子就像孔雀开屏是的羽翼,一道一道的盘旋落下,真的太美了;还有的像满天星、色亮珠、金喷泉、银喷泉、瀑布等等,最后方的叫“贺新年”来了个圆满的结局,整整放了快一个小时的烟花,琳琅满目,真相斗艳,实在太漂亮了。

  我真的太喜欢过年了,每天都这样开开心心的玩。

  除夕也就是每年农历的腊月三十。到了晚上,家中灯火通明。看春节联欢晚会,放烟花,熬夜。这些也是除夕的*俗之一。

  每年的除夕夜我们都在外面吃“团圆饭”,今年我们自己动手在家做,妈妈说这样才有年味。我们的“团圆饭”非常丰盛,最经典的一道菜就是饺子。今年的饺子可是我包的哦。饺子中面还要包硬币,硬币只能放几个,有这样的说法,吃上硬币的人说明这一年好运连连,发大财哦!我为了吃到硬币肚子都快撑破了,才吃到一个。

  吃饭的时候爸爸给我讲了关于熬年守岁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它每隔365天就出来吃人,人们谈“年”色变,把它出没的这一夜叫做“年关”。每到这天晚上,人们都不敢出门,全家老小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吃过晚饭全家人都不敢睡觉,坐在一起聊天壮胆,慢慢地就形成了熬年守岁的*俗。

  吃完丰盛的年夜饭,我们全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着丰富多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心地聊天。到了晚上十点时,炮声已经接二连三的响起。快到十二点了,各式各样漂亮的礼花在天空中燃放,照得通明,仿佛就是白天。

  在除夕之夜这个美好的夜晚。我们伴随着漂亮的烟花,跟随着春节联欢晚会的“步伐”,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人民一起等待着新年的到来,我的心情无比的激动,春晚结束了,新年到来了,我们全家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除夕之夜。

  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新年盼了来。今天是除夕,爸爸和妈妈早早去买菜了,说是给我们做一顿丰盛的团年饭。我们几个乐得一蹦三尺高。

  吃完早饭,他们就开始忙活了,我们不时往厨房里跑,可是每次都被“赶”出来。我们等待着,等待着。终于等到爸妈大功告成的时候了,我们几个小馋猫如箭一般奔向了饭桌。只见桌子摆满了一大桌色香味俱全的菜,冒着腾腾的热气。“吃团圆饭了”爸爸笑着说。我们每个人坐在饭桌上,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我首先夹了一块鱼肉给妈妈,“祝妈妈青春长驻”!我喜滋滋地说。弟弟仿佛有点不解,摸着自己的脑袋,说﹕“妈妈,过年为什么吃鱼,是不是吃了它,就能像它一样在水里游泳了?”我们笑得都快趴下了。爸爸连忙解释:“鱼只是个象征,代表我们家年年有余啊,傻孩子”。弟弟似乎有些恍然大悟。妈妈站了起来,高举酒杯,笑容满面地说:“祝我们家每个人和和气气,团团圆圆,在新的一年里每个人健健康康”。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好。爸爸欢喜地说大家干杯。那一刻,在灯火的照耀下,六只杯紧紧地碰在了一起,我们的心也紧紧相连。

  就当我们享受美味时,爸爸突然拍着自己的脑袋,说:“我忘了发压岁钱啊﹗”我们可是盼了好久。爸爸首先发给了我,说:“祝坤霞长高一点,希望她能在中考考到满意的分数”。听着爸爸的祝福,我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珠。爸爸妈妈,我一定会竭尽全力的。爸爸轮流说了祝福,我们每个人脸上洋溢着欢笑。接下来,我们开始动餐啰。我都不知吃什么好了,酥脆的炸鸡翅,香滑的豆腐,带酸甜味的鹅肉……应有尽有。我夹了一块豆腐,还没等我咀嚼,它已经滑到了我的胃里。看着每个人吃得不亦乐乎,我的心比吃了蜜糖还要甜。尤其是看到操劳了一天的父母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我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坤霞,你在干什么,还不吃……我吃。

  这个除夕夜,很*常,却让人难忘。

  一年一度的除夕之夜又在噼噼啪啪声中到来了。

  大街上灯火辉煌,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家里,妈妈正在厨房为我们包着香喷喷的饺子,老爸则坐在桌子上调调料。而我,也正为这一团圆饭在忙碌着。“开饭了”!妈妈用她那极有穿透力的嗓音叫着。“来了来了——恩我们的团圆饭正式开始。“我首先祝爸爸妈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们祝女儿学*进步,健康成长!”干杯!我们三个不约而同地举起杯子——碰杯发出了清脆的撞击声。我们把杯中的祝福一饮而尽,开始品尝妈妈为我们包的饺子。

  哇1真棒!不愧是团圆饭,吃得真香。“老爸,春晚怎麽还没开始呀?”“马上马上,不要着急嘛!”我们三个人坐在沙发上,我拿着自制的“招牌”——春晚最棒!得意扬扬的向爸爸妈妈展示。电视中那滑稽的动作不由得使我们笑了起来:“嘻嘻,哈哈,呵呵。!

  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家家户户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都在为新的一年的到来庆祝。我家也不例外,老爸拿着鞭炮,用火机点着了火,就连蹦带跳的窜进了屋里。”噼里啪啦,轰!砰!

  除夕之夜是团圆的夜,是美食的夜,是烟花炮竹的夜,是辞旧迎新的欢乐之夜!

  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孩子们可以放鞭炮、可以逛庙会、可以得到压岁钱,还可以看春节联欢晚会,活动真是丰富多彩!今年春节最令我难忘的是除夕那一天。

  今年的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各家各户早就筹办着各种年货,有年画、春联、鞭炮等等。大年三十的中午,各家各户都贴上了大红的对联和各种各样的门神。除夕之夜,全家团圆,通宵不寐,一家人吃完团圆饭后,叙旧话新,妈妈祝我在新的一年天天快乐,学*进步,我也祝妈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互相鼓励,祝贺来年有个良好的开端。

  “到了到了!爸爸妈妈,快来呀!”我激动地大声叫起来,晚会开始的了!随着主持人的开场白,晚会拉开了帷幕。晚会的节目精彩极了,有舞蹈、有歌曲、有魔术、还有。让我印象最深的相声相当好玩,逗哏演员嘴巴溜的让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小品节目就更让我们捧腹大笑了。

  时间过的真快,晚会就要接*尾声了。我兴奋得一夜没睡好,我盼着下一年的春节快点到来。这就是我最难忘的除夕夜。

相关词条